初中語文優秀的教學設計(精選15篇)
作為一無名無私奉獻的教育工作者,時常需要用到教學設計,教學設計是對學業業績問題的解決措施進行策劃的過程。那要怎么寫好教學設計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初中語文優秀的教學設計,歡迎閱讀與收藏。
初中語文優秀的教學設計1
如何設計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的導入語
滄縣興濟鎮冀春學校宋燕
【摘要】一節成功的語文課,可以讓學生在課堂中體會詩意流淌的語言,經歷峰回路轉的環節,達到啟迪學生心智的目的。那么如何才能上一節成功的語文課成功導語的設計,無疑是解決這一問題的最佳手段。好的導語就像唱戲的開臺鑼鼓,未開場先叫座兒。它可以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欲望,渲染良好的課堂氣氛。魏書生老師說:好的導語像磁鐵,一下子把學生的注意力聚攏起來,好的導語又是思想的電光石火,能給學生以啟迪,催人奮進
【關鍵詞】課堂興趣導入語
一節成功的語文課,可以讓學生在課堂中體會詩意流淌的語言,經歷峰回路轉的環節,達到啟迪學生心智的目的。那么如何才能上一節成功的語文課成功導語的設計,無疑是解決這一問題的最佳手段。好的導語就像唱戲的開臺鑼鼓,未開場先叫座兒。它可以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欲望,渲染良好的課堂氣氛。魏書生老師說:好的導語像磁鐵,一下子把學生的注意力聚攏起來,好的導語又是思想的電光石火,能給學生以啟迪,催人奮進
成功的語文教學離不開學生的興趣愛好。只有學生傾心于此,才會積極主動的樂于受教,也才能達成高效率的教學。確實,好的導語是優秀的演奏家拔出的第一個音符,散發出神秘的魅力,
引誘著聽眾漸入佳境;好的導語是教師精心打造的一把金鑰匙,放射出獨特的光芒,帶領著學生登堂入室。
一、導入的方法
1、開門見山法
教師的開場白就直接點題,用準確精煉的語言,主動提出一堂課的教學內容,給學生一個整體入微的感覺。在小學語文教材中,不少文章的課題直接或間接地反映文章的主要內容,或點明文章的中心。在教學這類課文時,為了使整個教學過程中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得以充分表現,教師就要抓住有利時機設計簡短、精彩的導語直接揭示學習的內容。如:在教學《桂林山水》時,教師可以這樣導入:我們的祖國是美麗的。她有連綿起伏的崇山峻嶺,有壯闊秀美的江河湖泊,還有一望無際的良田沃野。祖國南方的桂林更是以山清水秀的風景聞名于世,有‘桂林山水甲天下’的美譽。現在我們一同來領略桂林山水的美好風光教師言簡易賅,簡潔明快的導入吸引了學生的注意,調動了學生學習新課文的積極性,引導學生深入理解課文,幫助學生把握學習方向。
2、激情渲染導入法
激情就是激發學生情感,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俗話說:若要學生動心,教師先要動情。學習新課時,教師要用聲情并茂的語言,將學生帶入到教學情境中去。如課文《十里長街送總理》一課的導入:1976年1月8日,為人民勞累一生的周總理去世了,他靜靜地躺在鮮花翠柏中,五星紅旗覆蓋著他的身軀。1月11日,
周總理的遺體要送到八寶山火化。披著黑紗的靈車,緩緩地開過來了,那年冬天特別冷,寒風猛烈地吹著,但是首都幾十萬人涌上了街頭,默默地站在人行道兩旁,等待著,等待著靈車開來,他們要向敬愛的周總理告別。因為從今以后,我們再也看不到周總理慈祥的面容,再也聽不到總理那親切的聲音了。十里長街到處是白花,就像鋪了一層厚厚的白雪,到處都能聽到人們在低低地哭泣……同學們,這是32年前的事情,你們沒有經歷那讓人心碎的.時候,但是《十里長街送總理》一課,會讓我們了解當年的情景……這段感人至深的導語,會使學生產生強烈的情感共鳴。
3、懸問設置導入法
小學生特別具有好奇心,他們閱讀課文,往往會對故事發展或人物命運產生一種十分關注的心情,根據學生學習這種心理去設置一些懸念的問題,往往能引起學生學習新課的濃厚興趣。如課文《驚弓之鳥》的導入:
師:現在空中飛著一只大雁,大家想想用哪些辦法能把它打下來
生:用箭射,用槍打……
師:你們所用的方法都可以,可是,古時候有個射箭能手更羸,卻是只拉弓,不用箭,嗖的一聲把這只大雁射下來了,這究竟是什么緣故呢答案就在課文中。請大家仔細閱讀課文,看誰先把答案找到。
由于懸念的誘惑,學生立即對課文產生了濃厚的興趣,一種
強烈的好奇心驅使他們主動認真地讀書、思考。值得注意的是,制造懸念要從教材和學生實際出發,如果故弄玄虛,那就失去了懸念的意義,有的甚至會把學生弄糊涂。
4、演示法導入
如何吸引學生學習的興趣,是這一節課的關鍵所在。無論是學習興趣還是學習動機都會對學習產生巨大的動力作用。因此,在每一節課的開始,教師可以根據教學需要來設計巧妙的導語,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引發他們的學習動機,產生強烈的求知的欲望。如教學《小壁虎借尾巴》一課時,說:今天老師帶來了一只小動物的畫像,你們誰認識它然后出示用水彩畫畫成的動畫形象的小壁虎,尾巴做成活動的,可以摘掉。學生驚喜地回答:小壁虎教師接著問:誰知道它是什么樣的動物學生交流說到它吃蒼蠅、蚊子后,教師趁機說:壁虎雖然不好看,可是它吃蒼蠅、蚊子,是人類的朋友。你們看,這只小壁虎的尾巴怎么了學生驚奇地說:哎呀,斷了!教師馬上因勢利導:這只小壁虎的尾巴怎么斷的,斷了以后又怎么辦呢今天我們學的《小壁虎借尾巴》講的就是這只小壁虎尾巴斷了以后的事學生便迫不及待地讀起課文來,并且很快的找到了答案。
5、前后知識聯系法
前后知識聯系法就是指在已學過的舊知識的基礎上導入新學知識,從已知的領域轉入未知的領域,這種方法的使用關鍵在教師,教師必須深入鉆研教材,找出新舊知識的銜接點,過渡
要自然連貫,既起到調整學生思維方向,又為新課學習創設良好環境的作用;既讓學生感到新知識不陌生,又讓學生順利地掌握新知識溫故只是手段,而導入才是目的。
如:第十冊《古詩三首》都是描寫春天美麗的景色,為了更好地使學生學習這篇課文的內容,我先讓學生回憶以前學過的有關描寫春天美麗景色的詩歌。學生的思維馬上活躍起來,想起了《春曉》、《詠柳》等古詩,有的學生還一口氣把這幾首詩背誦了下來。我因勢利導,表揚好的,鼓勵差的,向學生提出新的要求,使學生充滿活力地進入新課的學習。
6、音樂感染法
播放一首與課文內容有關的歌曲,喚起學生的想象,激起學生學習的欲望。記得從前一位教師教《草原》這篇課文時,播放《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陽》第一段歌詞:藍藍的天上白云飄,白云下面馬兒跑,揮動鞭兒響四方,白鳥齊飛翔接著用抒發感情的格調描述了內蒙古遼闊的大草原美麗的景象:那兒的草原一碧千里,空氣清新,天空明朗,牧草茂盛,牛肥馬壯,繁花似錦,白鳥歌唱……現在就讓我們跟著老舍爺爺一起去風景如畫的內蒙古大草原瀏覽一番……這樣的導入,使學生神往于內蒙古大草原的景物,喚起他們豐富的想象,從而對學習這篇文章產生了極大的興趣。
二、在設計導入時要懂得三宜三忌。
1、宜簡潔明快,忌冗長拖沓
初中語文優秀的教學設計2
在初中語文教學中,好的課堂導入語可以為課堂增光添彩,在第一時間抓住學生的眼球,對教學質量的提高有非常關鍵的促進作用。所以,教師要結合課文內容和教學大綱的要求來設計導入語,在適合學生學習和教學環境的雙重條件下實現豐富、靈活、生動地導入教學。
一、借由講故事,導入教學內容
初中生喜歡聽故事,可以借由故事導入,使學生迅速融入課堂教學當中,充分調動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有些課文就非常適合使用這樣的方式進行課堂導入,教師要充分閱讀研究課文內容,在此基礎上編出或引用適合教學氛圍、適合學生學習的故事,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教學質量。
例如,教學《最后一課》,這篇課文以記敘為主,卻給人留下深遠的思考,非常適合采用講故事的方式進行教學導入。上課伊始,我講了這樣一個故事:從前,人們總是望著蔚藍的天空,好奇天空上到底是什么樣子的,所以他們決定從地上建造一座很長很長的天梯,直通天空,建造的人很多,建造的進度也很快,馬上就能伸手摸到天空了。住在天上的上帝發現這件事之后很著急,他不想讓平凡的人類上天來打擾他,因此,他想了一個辦法,讓所有建造天梯的人都不能互相交流,讓他們說不同地方的語言,這樣一來,他們就不能互相交流,也不能了解對方在說什么,最后這個天梯就不能完工。這個故事就告訴大家,語言有著很強大的力量,每一種語言就擁有一種民族精神,而這個強大的民族精神在課文當中也一再描述。當自己的民族被打壓,不能使用、學習自己民族的語言時,人們是多么的氣憤。
借由這個故事,讓學生對這節課的大致內容有一定的`了解,并且產生強烈的興趣,在聽故事的過程中,進一步理解課文內容。
二、創設課文情境,導入教學內容
形象的描述為整堂課的教學添加幾分生動,更加突出課堂導入的作用。蘇教版的初中語文課文都是經典之作,教師應把課文知識包含在導入語中,把握課文內容的重點,緊緊扣住每一個教學環節,讓學生在情境中學習,仿佛置身其中,課堂教學效果十分顯著。
在教學《濟南的冬天》時,就可以充分結合課文內容進行導入語的設計。在課堂開始,教師就可以這樣說:“同學們,春夏秋冬四個季節,都擁有各自獨特的魅力,那么在我們的家鄉,大家最喜歡什么季節呢理由是什么這節課我們要學習的這篇課文,就是講濟南的冬天。老舍先生筆下的濟南的冬天到底有怎樣的魅力呢今天大家就跟我一起,走進老舍先生筆下的濟南的冬天吧!”
初中語文優秀的教學設計3
[教學目的]
1、使學生了解話題作文的概念和特點。
2、使學生明確并初步學會話題作文的幾種擬題方法。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導語:同學們,提高寫作能力是我們學習語文的重要目的之一。而在寫作中,話題作文是近年來出現的一種新題型,因為它不拘一格,形式多樣,很能體現學生思維和個性特點,為此,倍受青睞。那么,什么是話題作文,話題作文擬題有哪些簡易的方法呢?這正是我們今天要學習的內容。
(板書:“話題作文”的擬題)
二、研習新知
⑴說明事理,感悟新知
1、破題解疑:話題作文是用一段揭示語啟發思考,激發想象,限制范圍的一種作文命題形式。“話題作文的”話題是談話的中心,它要求學生根據教師所提供的`話題情境和內容范圍,寫一篇與其相關的文章,或記敘,或議論,或說明,或其它形式都可。
2、舉例說明了(出示投影片):有人說“有兩種東西,一旦失去后才知道可貴:一是青春,二是健康。”其實,失去后才知道可貴的何止于此。請以“失去后才知道可貴”為話題,寫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題目自擬,文體不限。
3、揭示特點:由此我們可以看出,話題作文最明顯的特點就是內容熟、范圍廣、形式活。
⑵教師教“法”,學生學“用”
目的:教師給學生具體介紹各種擬題法的要領,并引導學生依此說出具體的題目。通過師生共同參與,使學生體會各種方法的操作過程,并為自己以后的運用奠定基礎。
引語:那么,“話題作文”擬題有哪些簡單易行的方法呢?下面我們將逐一學習。
板書:
1、擴展法
教師教“法”:擴展法即在所給話題的前面或后面加上適當的詞語,從而擬出比話題更加具體的題目。如以“路”為話題,可擬為《風雪路上》、《回家之路》等。
學生學“用”:學生依據對擴展法的理解和教師提供的范例,自選角度擬題目。如:《鄉間小路》、《路途遙遙》、《小路彎彎》等等。
(注:以下幾種方法,都是以“路”為主題,設計步驟與“擴展法”相同,故略去)
2、想象法
即由所給的話題想象開去,從而給予獨到的題目。如:《如果沒有了路》、《假如村村都有高速路》……
3、擬人法
即將所給的話題擬人化,從而擬出人性化的題目。如:《路的自述》、《我是柏油路》、《路與汽車的對話》……
4、引用法
即用與所給話題有關的名言、詩詞、歌詞對他們加以變通作題目。如:《我們走在大路上》、《條條大路通羅馬》、《書山有路勤為徑》……
5、引伸
即在所給的話題原意基礎上,分析它的引伸義,由引伸義來確定文章的題目。如“路”可進一步引伸為“門路”,由此便可產生以下題目。如:《致富路》、《光明路》、《幸福路》……
6、懸念法
即巧設懸念,擬出能充分激起讀者閱讀興趣的題目。如:《這條路由哪里來?》、《這條路將伴他……》
三、能力拓展
拓展(一)
1、教師引題:閱讀下面材料,根據要求擬題:(展示投影片)有人認為,幸福意味著擁有財富;有人認為,幸福意味著獲得地位;有人認為,幸福意味著享有聲譽……也有人認為,擁有財富,并不意味著幸福……
請以“幸福”為話題寫一篇文章。
要求:題目自擬,文體不限。
2、自我解讀:學生自己閱讀、分析材料,感悟其中道理,思考文章題目。
3、交流共享:學生自由發言,共同分離彼此思考成果,開拓思維,受到啟迪。
擬題估計:《感受幸福》、《什么是幸福》、《幸福的回憶》、《有錢就是幸福嗎?》、《幸福就在你身邊》……
開拓(二):
1、教師引題:閱讀下面材料,根據要求擬題。
一個和尚挑水喝,
兩個和尚抬水喝,
三個和尚沒水喝。
一只螞蟻來搬米,搬來搬去搬不起;
兩只螞蟻來搬米,身體晃來又晃去;
三只螞蟻來搬米,輕輕抬著進洞里。
兩首童謠,敘述了兩種截然不同的結果。“三個和尚”之所以“沒水喝”,是因為不負責任,互相推諉;“三只螞蟻來搬米”之所以“輕輕抬著進洞里”是團結合作的結果。從這“人不如蟻”中你得到什么啟示呢?
請以“協作”為話題,寫一篇文章。
要求:①要多角度地分析問題,只要與話題相關即為符合題意。②文體不限,題目自擬。
2、讀題感悟:學生自己閱讀、體會、思考并構思題目。
3、溝通合作:學生前后桌四人分成一組相互交流看法,推敲題目。
4、共享共進:聽取個別小組擬題情況,通過師生對話交流,在分享彼此成果的同時,互相啟迪,激活思維,產生靈感,從而擬出更好的題目來。諸如:《談談協作》、《協作的力量》、《三個和尚新說》、《分工協作》、《如果沒有協作,那么……》、《三個臭皮匠,頂個諸葛亮》等等。
四、小結升華
課堂結語:同學們,話題作文命題的方法靈活多樣,不拘一格。今天我們只學習了其中的六種,望各位認真領會,學以致用,并在以后的學習中勇于探討,不斷開拓,相信會有更多更好的法子不斷涌現。
初中語文優秀的教學設計4
【設計思路】
1、長課文教學講究適當的取舍,尤其要注意精講。本文的教學,應在“中”和“好”字上下功夫,應重點分析范進這一人物形象,并與孔乙己進行比較。
2、方法上以默讀體會、比較鑒賞為主。
【教學目標】
1、分析人物形象并把握其特點,理解范進中舉的悲劇及其社會根源。
2、體會作品的諷刺性和戲劇性效果,學習鮮明的對比手法和高超的諷刺藝術。
3、提高學生在比較閱讀中感知、欣賞藝術形象的能力,為學生閱讀文學名著打下基礎。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魯迅先生的《孔乙己》是一個充滿笑聲的悲劇,控訴了科舉制度和封建文化的罪惡,反映了當時的世態炎涼。今天,我們將認識一位古代知識分子──范進,他20歲開始應試,前后考過二十多次,直到54歲才中舉。幾十年的癡情追求,一旦功名到手竟高興得發了瘋,命運也發生了戲劇性的變化。現在讓我們一起學習課文《范進中舉》。
二、教學重點突破
1、從品味人物個性化的語言切入:
抓住范進中舉發瘋時集中體現人物思想感情的一段話,作為全篇教學的突破口。引導學生分析范進中舉前后地位的變化,理解人物性格及思想情感,深刻認識全文主題。
師:范進中舉后發瘋時說:“噫!好了!我中了!”這句話中,哪一個字道出了他發瘋的根本原因?談談范進中舉發瘋時大叫“好”的內涵是什么。
2、從品味對聯切入:
“回憶去歲饑荒,五六七月間,柴米盡焦枯,貧無一寸鐵,賒不得,欠不得,雖有近戚遠親,誰肯雪中送炭?僥幸今朝科舉,一二三場內,文章皆合式,中了五經魁,名也香,姓也香,不拘張三李四,都來錦上添花。”這副對聯生動地概括了全文內容,體現了文章主旨。從中我們認識到封建科舉制度毒害的.不僅僅是讀書人,還包括像胡屠戶、眾鄰居這些目不識丁的平頭百姓。
3、從人物形象比較切入:
比較《孔乙己》《范進中舉》中的主人公的異同。(小組討論,作多角度探究比較。)
三、教學難點突破
教學難點──理解對比手法,鑒賞諷刺藝術。用引導點撥法和討論法來突破難點。
師:如何在小說中運用諷刺藝術?
學生討論后明確:通過對比、夸張的手法達到諷刺效果。
對比形式:
1、通過人物的種種丑態和高貴身份的對比,收到強烈的諷刺效果。
2、通過同一人物對同一事件的不同態度,揭示矛盾,形成對比。
四、拓展延伸
1、英國作家愛德華·福斯特寫過一本小冊子《小說面面觀》。他把文學中的人物分為扁平的和圓形的兩種,稱那些類型化的、容易辨認的人物為扁平的,而稱那些有多側面的、性格復雜的人物為圓形的。
2、閱讀《儒林外史》全書或與范進有關的章節。
初中語文優秀的教學設計5
學習目標:
一、簡要復述小說內容,培養學生的概括能力和口語表達能力;
二、梳理小說故事情節,理解“心聲”的含義。
三、分析和評價小說人物形象,把握人物性格特點,品析人物描寫特別是心理活動描寫方法的作用。
學習重點:
在熟悉小說情節的基礎上理解“心聲”含義,分析小說人物形象。
學習難點:
分析和評價小說人物形象,把握人物性格特點,品析人物描寫特別是心理活動描寫方法的作用,學習運用心理活動描寫寫人物。
學習課時:兩課時
第一課時
學習過程:
一:導入課文
同學們,你在成長過程中有什么想對爸爸媽媽說的呢?(先讓學生說出自己的心里話。)今天,我們來聆聽一下別人的心聲。(板書課題)看到標題,同學們有什么問題呢?(學生發言:誰的心聲?什么心聲?為什么有這樣的心聲?心聲有沒有實現?)
二、感知心聲
1、介紹作者—黃蓓佳
2、檢查預習。
3、學生快速朗讀課文,梳理故事情節。(指導學生抓住事件的時間變化和地點的轉換等關鍵詞句提取信息,概括文章的主要內容。)快速瀏覽課文,提取故事主要情節進行復述。(300字以內)
三、解讀心聲
1、探討:文章取名為“心聲”,你認為主要表現誰的心聲?(學生很容易明確:李京京)那么李京京的心聲是什么?(要求學生結合文中具體語句談自己的依據或感悟。)僅僅表達的是李京京的心聲嗎?
鋪墊問題一:你從文中哪些地方可看出李京京特別想在公開課上朗讀《凡卡》?
鋪墊問題二:李京京為什么這么想讀這篇課文?(提示學生在文中尋找相關語句)
2、學生在思考的基礎上全班交流,教師適時點撥。
學生可能會從文中找些語句。如有學生會找“……凡卡,不知怎么,總纏在他的心上……”“跟凡卡信里寫的多像多像啊!……”正因為京京與文中的凡卡有著相同的不幸,有著相同的向往,凡卡的遭遇引起了他的強烈共鳴,所以渴望朗讀這篇小說,表現了京京對親情、友情的渴望,并想通過朗讀的方式把這種感情表達出來。因為每個人都有傾訴的欲望,正如文中所言:“……而是心里有種憋了很久的.感情,想痛痛快快地念出來,吐出來。”
3、在師生互動的基礎上可以歸納出對“心聲”的理解。
如:大家討論下“心聲”的含義有哪幾層?(提示:本課以“心聲”做標題,作者描述了什么人的心聲?怎樣的心聲呢?)
明確:
“心聲”的含義:
①深埋在京京心底的親情、友情
②京京渴望表達自己內心感情的愿望
③作者借此呼吁教育者要尊重、關愛每一個學生的期望
四、說一說,感悟心聲
1、《萬卡》為什么那樣打動李京京?你從中得到有關文學欣賞方面的哪些啟示?
2、這篇文章觸及了當前教育中的某些現象,你對這些現象有什么看法?
啟示一:要融進小說中去,與主人公同呼吸,共命運,才能深入理解作品。
啟示二:要從小說中出來,從生活中發現小說,從小說中理解生活。
初中語文優秀的教學設計6
第一課時
一、導入課題
同學們,你們有沒有見一次面就記憶深刻,無法忘記的人呢?如果有,請與大家一起分享(學生自由回答,談自己的發現與感受)。今天我們要學習的這篇文章,就是作者阿累在見到文章主人公一面以后給他留下的印象而寫的,你們知道是誰嗎?(學生一起回答:魯迅)好,今天我們就來學習阿累的《一面》,看看他為什么只見到魯迅先生一面就有如此深刻的印象。
二、通讀全文,整體感知(利用多媒體)
1、作者簡介
阿累,真名朱凡,原名朱一葦,1909年1月生,江蘇漣水人。在南京金陵大學附中、上海立達學園、同文書院學習過,畢業于上海藝術大學。1931年參加反帝大同盟。1932年參加“左翼劇聯”,同年8月考進上海英商公共汽車公司當售票員,不久加入中國共產黨。1933年因參加工人罷工被捕判刑,1935年經人保釋出獄,旋赴馬來西亞,參加馬來西亞共產黨活動,被官方偵悉,迫令出境。1936年復返上海,從事寫作和翻譯。1937年,抗戰開始,參加新四軍。此后一直在部隊和地方做文教和行政工作。解放后,歷任湖南革命大學副校長、省文教廳廳長、省委宣傳部長、湖南大學校長等職。1983年離休。
2、關于魯迅
魯迅(1881.9—1936.10),原名周樹人,字豫山、豫才,我國偉大的文學家,思想家,革命家;后發表第一篇白話小說《狂人日記》時正式用筆名——魯迅。被譽為現代文學的一面旗幟。他的著作主要以小說、雜文為主,代表作有:小說集《吶喊》《彷徨》《故事新編》等,散文集《朝花夕拾》(原名《舊事重提》),散文詩集《野草》,雜文集《熱風》《華蓋集》《三閑集》《二心集》《而已集》,雜文集《墳》白話小說《狂人日記》等。
魯迅的小說、散文、詩歌、雜文共數十篇(首)被選入中、小學語文課本等,已成為家喻戶曉的藝術形象小說《祝福》、《阿Q正傳》、《藥》等先后被改編成電影。北京、上海、廣州、廈門等地先后建立了魯迅博物館、紀念館等,同時他的作品被譯成英、日、俄、西、法、德等50多種文字,在世界各地擁有廣大的讀者。
魯迅以筆代戈、奮筆疾書,戰斗一生,被譽為“民族魂”。毛澤東評價他是偉大的文學家、思想家和革命家,是中華xx革命的主將。“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是魯迅先生一生的寫照。
3、字詞積累
地窖(jiào)赫(hè)然窘(jiǒng)相捻(niǎn)摩挲(mósuō)虐(nüè)待憎惡(zēngwù)揩(kāi)油恣(zì)情
4、文章大意
本文以時間為序,回憶了作者1932年秋天在上海內山書店與魯迅短暫而激動人心的一次會面。作者抓住魯迅先生的三次外貌描寫,突出了魯迅先生的崇高品質和偉大人格,從而激勵作者不斷努力,并表達了作者對魯迅先生的懷念之情。
三、閱讀課文,合作探究
1、文章已經很自然地給我們分成了兩部分,但是第一部分的內容較長,你能給它分層嗎?并說說每層的意思。
明確:這一部分可分為三層:第一層(第1、2自然段),寫“我”去內山書店的原因。第二層(3——17自然段),寫內山老板熱情接待“我”。第三層(18——38自然段),寫“我”有幸見了魯迅一面。
2、文章的中心事件是“一面”,作者為什么還要寫第一、二層,并介紹了“我”的職業和身份,那么在全文中,這部分起什么作用?
明確:第一層寫職業特點,聯系下文可以看出魯迅對“我”的態度,實質上是對普通工人、對人民群眾的態度。第二層寫內山老板的熱情襯托出魯迅的人民大眾立場,這兩層起到巧設伏筆、層層鋪墊的作用。
3、有人說文章第二部分是多余的,與回憶性文章的寫法不合,可以去掉,你認為呢?
提示:(總結發言)課文第二部分寫出來“一面”對作者的深遠影響個鼓舞,他既是沉痛的悼念,又是冷靜的思索。這些情真意切的抒情議論,對深化主題起到了畫龍點睛的作用,所以不能去掉。
四、課時小結
這一節課我們通讀了《一面》,并就全文的結構和作者的寫作思路作了討論,同學們想一想,在本文中,魯迅個作者留下印象最深的是什么?(學生回答:外貌)好,下一節課我們就作者對先生的外貌描寫作些探討,看作者是如何抓住魯迅的外貌進行描寫的。下去以后同學們要將作者寫魯迅外貌的語段找到。
第2課時
一、復習導入
1、同學們還記得《一面》的中心人物和中心事件嗎?(學生答)
2、在第一、二層寫“我”的職業和內山老板的熱情的作用是什么?(學生答,教師補充)
二、研讀三次外貌描寫(投影顯示)
1、請同學們把三處外貌描寫的段落找出來,并朗讀。
2、這三處外貌描寫分別是在什么情況下進行的,各有什么不同?
3、三處外貌描寫集中表現了魯迅先生的什么特征,從中表現了魯迅先生的什么精神?
明確:文章對魯迅先生的三次外貌描寫,不避重復,由遠到近,由粗到細,由略到詳,由整體到部分,使人物形象隨著“我”的觀察和感受,逐漸豐富清晰起來。第一次描寫,由于“陰天,暗得很”,加上距離較遠,只能模糊辨出人物形象:外形,瘦瘦的;年齡,五十上下;衣著,“穿一件牙黃長衫”;嗜好,“嘴里咬著一枝煙嘴”。由于抓住了人物特征,雖只是模糊辨認,卻給讀者以鮮明的印象。第二次描寫,由于離得近,觀察得更細致了,作者對第一次的描寫作了補充。剛才看到的是“瘦瘦的”,現在看得更清了:“瘦得叫人擔心,好像大病初愈的人”;臉色是“黃里帶白”。還增加了對人物精神的感受:“精神很好,沒有一點頹唐的樣子”。接著又寫了他的頭發和胡子。“頭發約莫一寸長,顯然好久沒剪了,卻一根一根精神抖擻地直豎著。胡須很打眼,好像濃墨寫的隸體‘一’字。”作者抓住人物外貌中最主要的特征加以描寫,雖疏淡的幾筆,卻刻畫了魯迅外形瘦弱而精神矍鑠、意志頑強的無產階級文化戰士的形象。第三次描寫,除了臉色、頭發和胡須這些帶有特征性的描寫以外,作者對其“長衫”和“煙嘴”又進行了更細致的刻畫。不僅連長衫、煙嘴的顏色,甚至連長衫質地“羽紗”,煙嘴的一頭已經熏黑,也看得十分清晰、明了。三次比較集中的外貌描寫,都抓住了魯迅“瘦”的特點,突出他把整個生命獻給革命事業的崇高品質和頑強意志。
三、品味語言
1、看一下那書脊,赫然印著“魯迅譯”三個字,我便像得到了保證似的,立刻從書架上抽下一本。
提示:“赫然”就是很鮮明,很明顯,作者眼前為之一亮的'感覺,表明了對魯迅的敬仰和見到魯迅譯著的興奮心情。因為是魯迅譯的,而魯迅在當時是革命和光明的象征,所以說“像得了保證似的”。
2、這一來不會錯了,正是他!站在前進行列最前面的我們的我們的同志,朋友,父親和師傅!憎惡黑暗有如憎惡魔鬼,把一生的時光完全交給我們,越老越頑強的戰士!
提示:同志,表示志同道合;朋友,表示親密無間;父親,表示崇敬熱愛;師傅,表示效仿學習。不同的稱謂表示作者不同的感情。“戰士”則歌頌了魯迅為革命而獻身的頑強斗志。
3、我摩挲著那本書,舍不得丟開,不說買,也不說不買。
提示:“摩挲”就是反復撫摸,反復摸又“舍不得”,寫出了作者渴望得到而又難以得到的那種矛盾心情。
4、他的手多瘦啊!我鼻子里陡然一酸,像要哭出來。我恭敬地鞠了一躬,把書塞進帆布袋,背起便走出書店的門。
提示:既寫出了作者為魯迅的崇高品質和自我犧牲精神所感動,也表達出作者對魯迅由衷的感謝和崇敬之情。
5、我結結巴巴的,歡喜得快要跳起來了。一定是他!不會錯,一定是他!那個名字在我的心里亂蹦,我向四周望了一望,可沒有蹦出來。
提示:結結巴巴”顯示出作者突然發現自己崇敬、熱愛的魯迅先生就在身邊,一種深感激動和幸福的心情,無法用語言來表達。“沒有蹦出”,一是當時環境險惡,不能暴露魯迅;二是作者有意強壓自己的感情,竭力保護魯迅,這表示了作者對魯迅先生的敬愛之情。
四、方法探究
1、通過人物的外貌描寫來揭示人物的思想性格:
(1)抓特征;(2)多視角;(3)現個性。
2、以小見大的寫法:通過一件小事來突出魯迅的偉大人格。
3、運用富有感情色彩的詞語表達對魯迅的崇敬之情。
五、課堂小結
這是一次短暫而激動人心的會面,讓人留下了終生難忘的印象。廉價賣書,甚至親自送書給一個被壓在社會最底層的普通工人,這是對勞苦大眾的深切關懷;孩子般天真的笑聲,使人想到先生性格的爽朗;誠懇地推薦別人的書,先生又是多么謙遜,那“帶著獎勵似的微笑”“點頭”,蘊含了先生對青年一代的信賴和希望;于細微處見精神,魯迅先生的品格是多么偉大啊!本文為我們打開了一扇心窗,人生是美好的,一人一事,影響一生。通過本文的學習,激發愛心、善心,提升我們的人生境界。我們現在用魯迅先生的《自嘲》來結束這一節課。(齊讀)
運交華蓋欲何求,未敢翻身已碰頭。
破帽遮顏過鬧市,漏船載酒泛中流。
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
躲進小樓成一統,管他冬夏與春秋。
六、課外練筆(投影顯示圖片)
作者抓住了魯迅先生的特征描寫外貌,并通過外貌描寫表現人物的思想性格。下面請同學們從老師提供的人物肖像中各選一幅或你身邊的人,通過你的仔細觀察,抓住人物的特征進行外貌描寫,最好能凸顯人物的思想性格。
初中語文優秀的教學設計7
教學目的:
1、學習記事、寫景、議論緊密結合的寫法,學習精煉、生動的語言;培養翻譯和朗讀的能力。
2、學習一些文言詞,懂得文言虛詞"則"的用法。
3、了解作者"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的進步的政治主張。
4、背誦全文。
教學重點:
1、掌握全文的思路,即由事寫景,由景抒情,由情言志。
2、記敘、描寫、抒情、議論相結合,表達了作者深刻而豐富的感情。
3、理解整句與散句結合,使文章既和諧又富于變化的語言,讀起來瑯瑯上口。
教學難點:
1、 掌握全文的思路,即由事寫景,由景寫情,由情言志。
2、 了解作者"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的進步的政治主張。
3、學習記事、寫景、議論緊密結合的寫法,學習精煉、生動的語言;培養翻譯和朗讀的能力。
教學時間:
3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教學要點:
了解作者幾文章的內容,學習生字熟讀課文。
教學步驟:
一、 引入新課
二、 講新課
(一) 介紹作者和寫作背景
1.作者介紹:范仲淹(989─1052年),北宋杰出的政治家、文學家。他幼年喪父,家境貧寒,靠刻苦攻讀,1015年中進士,官至副宰相。他對下層人民的痛苦感受極深。他不斷議論朝政,切中時弊,得罪保守派,被排擠出朝廷。著有《范文正公集》。
2.介紹寫作背景:宋仁宗慶歷5年(1045年),范仲淹因提出政治改革的主張,觸動了朝中保守派的根本利益,被罷 參知政事(副宰相)的職務,貶放鄧州。第二年6月,滕子京重修岳陽樓,即將落成,去信請范仲淹作記,并附上《洞庭晚秋圖》。千古名篇《岳陽樓記》就是在這一年9月15日寫成的。
(二)范讀課文,學習生字。
謫守(zhé) 滕子京(téng) 予觀夫(yú)(fú) 銜遠山(xián) 浩浩湯湯(shāng) 朝暉夕陰(huī) 瀟湘(xiāo)(xiāng) 遷客騷人(sāo) 霪雨(yín) 霏霏(fēi)(fēi) 怒號(háo) 檣傾楫催(qiáng)((jí) 山岳潛形(qián) 薄暮冥冥(bó)(míng) 波瀾不驚(lán) 沙鷗翔集(ōu) 岸芷汀蘭(zhǐ)(tīng) 皓月千里(hào) 靜影沉璧(bì) 寵辱偕忘(xié) 嗟夫(jiē)
政通人和,百廢具興:具通俱,都。
屬予作文以記之:屬通囑,叮囑。
(三) 由讀課文,直至讀熟。
(四) 學習文章的第一節。
1.本節課文,并根據頁下注釋翻譯這一節。
2.學習這一節中重點的實詞和虛詞。
滕子京謫守巴陵郡:守,作太守。
越明年:越,到了。
政通人和:通,順利;和,和樂。
屬予作文以記之:予,我; 以,來; 之,指重修岳陽摟這件事。
3.概括這段文章的內容。
重修岳陽樓的背景,和寫這篇文章的原因。、
4.背誦課文第一節。
三、 作業。
熟讀課文,記憶生字,翻譯課文。
第二課時
一、 復習引入。
朗讀全文,復習生字。
二、 新授。
(一) 學習課文第二節。
1.朗讀本節課文,說說這一節寫了洞庭湖哪些方面的內容。
洞庭湖的大觀。
2.翻譯描寫洞庭湖大觀的課文,想象洞庭湖的壯麗景色。
予觀夫巴陵勝狀:夫,發語詞,無意義;觀,觀看;勝,美好。
此則洞庭湖的大觀:則,就是;觀,景象。
3.翻譯本節課文剩余的內容說說這部分寫的是什么?
北通巫峽:北,向北;通,到達。
南極瀟湘:極,到。
這部分寫的是:遷客騷人的覽物之情。
4.想一想,既然是岳陽樓之大觀,為什么不詳細記述呢?
因為"前人之述備矣",如果作者再詳細寫就會顯得重復沒有新意。
5.背誦本節課文。
(二)學習課文第三節。
1. 朗讀課文,想一想,這一節寫的'是岳陽樓什么時候的景色?
"霪雨霏霏"時的景色。
2. 這"霪雨霏霏"時寫了洞庭湖哪些方面的內容?
霪雨霏霏時間之長;天氣陰冷,風高浪大;天昏地暗;傍晚時節兩岸的聲音。
3. 這樣的天氣,這樣的景色,給人的感覺是什么?(悲傷)
4. 重點的實詞和虛詞。
登斯樓也:斯,這。
去國懷鄉:去,離開。
感極而悲者矣:極,極點。
5. 朗讀這節課文,體會其中描繪的情形。
6. 背誦這一節課文。
(三)學習課文第四節。
初中語文優秀的教學設計8
活動目標:
1、認識自我,正確對待成長中的煩惱。
2、了解他人的煩惱,重新審視并評價自我。
3、學會溝通與理解,幫助別人解脫煩惱
4、采取積極的生活態度,培養關注并熱愛生活的情趣。
活動重點:
1、 正確認識、審視、評價自我。
2、能正確表達感受、心理和體會。
3、激發熱愛生活的情趣。
課前準備:
學生:1、提前布置學生玉溪,準備好小記者的資料。2、可以自由結合,互設情景,做采訪準備。3、可向爸爸、媽媽、朋友了解少年時期的煩惱。
教師:準備多媒體課件、美國故事片《成長的煩惱》。
活動過程:
一、播放故事片《成長的煩惱》(片段),學生暢所欲言談感想。
1、你喜歡這部影片嗎?為什么?
2、你喜歡戲劇中的哪一個人物?說說自己的觀后體驗。
3、小組選一名發言代表,在全班交流。
4、可以有分歧、有爭論,鼓勵學生表達自己的獨特感受。
5、教師小結:無論你喜歡哪個任務,都無可非議,關鍵是你明白了這是一群可愛的少年成長中的煩惱,這些煩惱仿佛就在近前,就在我們身邊或我們的成長中,最可貴的`是不僅能說出,而且還能不斷地審視和正確評價自我,這就是笑聲中的煩惱,也是《成長的煩惱》一片帶給人的藝術 魅力。
二、下面讓我們來交流一下:我們是否也有成長的煩惱。
1、全班分四大組,各族抽取一格題目。
2、題目打在屏幕上:(1)說說自己的煩惱一組。(2)替朋友解脫煩惱為(二組)(3)回首成長中的煩惱。(三組、四組。三組是記者,四組是被采訪人。)
3、在預習的基礎上,各組準備五分鐘后,各組進行小組擂臺賽。
4、準備好后各組派代表進行交流,其余同學可參與評析。比一比哪個組的同學語言流暢,敢于直言,態度誠懇,用語禮貌。
5、全班交流。
三、活動小結:
全班四個大組同學的三項活動都圍繞“成長中的煩惱”這個主題展開的,大家不僅說出了自己的煩惱,了解了他人的煩惱,同時也有了積極、樂觀地面對生活的向上的態度,這對同學們的成長是很有益處的。假使我們能正確認識自我,學會為他人著想,以冷靜的思索和應有的諒解去化解、釋然許多煩惱,那么,生活將變得更加燦爛美好!
四、作業:
將今天的知心話、心中情寫在作文本上,記下自己成長中的煩惱和快樂。
初中語文優秀的教學設計9
一、教材依據:語文版七年級語文上冊第22課(世說新語二則第一則)《期行》
二、教學目標:1、順暢翻譯全文,并能用現代漢語復述故事。2、領悟故事情節所包含的積極意義:誠信是為人處世的重要原則。3、引導學生學習評價人物。
三、教學重點:1、個別重點詞句的翻譯。2、誠信在社會生活中的現實意義。
四、教學難點:激勵學生創造性地閱讀和感悟文本。
五、教學方法:活動型閱讀教學法。
六、課時安排:1課時
七、教學過程
(一)、情境創設:
1、講故事:《狼來了》。
2、討論:這個故事告訴了我們什么?
3、引入:我們探討一篇關于“誠信”話題的`文章——《期行》。
(二)、學法引導:
1、清除障礙,順暢朗讀。
2、理解字句,整體感知。
3、復述故事,推究內涵。
4、審美評價,勇于創新。
(三)、組織探究:
活動1、清除障礙,順暢朗讀。
(1)互動求助,讀準字音。
(2)合理停頓,讀準節奏。
A、教師范讀:(學生劃停頓符號“/”)
B、分組朗讀:(糾正其讀音與停頓的不當之處)
C、全班齊讀,教師點評。
活動2、理解字句,整體感知。
(1)生生互動,理解詞句。
(2)整體理解:逐句理解,積累文言詞語。
(3)梳理情節:
這是一篇文言小說,開端、發展、高潮、結局各寫了什么?
開端:期行不至,太丘舍去。
發展:客問元方,怒罵太丘。
高潮:元方反駁,無信無禮。
結局:客慚下車,元方不顧。
活動3、復述故事,推究內涵。
(1)小組復述:組長復述,其余同學補充。
(2)探究:故事告訴我們什么?
(3)小結:誠信是立世之本,我們都應當講究誠信。
活動4、審美評價,勇于創新。
(1)人物評價:你喜歡或者不喜歡哪一位?為什么?談談你的想法。
(2)情境體驗:假如你是太丘,回來知道故事里的情況,你會怎樣做?假如你是元方,父親回來后,你將怎么做呢?假如你是故事中的友人,太丘回來后你又將怎么做呢?
(3)感悟討論:學習本文,你懂得了什么或你明白了什么?
(四)、結束:
同學們,今天我們的合作很成功,但愿我們明天的合作更精彩。請以“誠信”為話題寫一首詩歌或短文。
初中語文優秀的教學設計10
【教學目的】
1.激發學生閱讀和欣賞詩詞的興趣,引導學生初步把握欣賞詩詞的方法,逐步培養學生整體感悟作品的能力。
2.了解五首詩詞所表現出的詩人情懷,學習詩詞中一些不同的表現手法,領會這些詩詞所具有的深厚的藝術感染力。
3.了解與這些詩詞有關的文學常識。
【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
1.整體把握和感悟詩詞的方法。
2.語感的培養和表現手法的學習。
教學難點:
學生對作品的寫作背景缺乏一定的了解,給作品的整體感悟帶來某種困難。
教學過程:
一、導語設計
陶淵明的《飲酒》詩,好比我們這個旅游團觀賞了陶淵明經營管理的一處田園風光,領略了它特有的風味。今天我們繼續旅行來到我國文學史上的兩座高峰--唐詩和宋詞。這兩座高峰郁郁蔥蔥,蔚然深秀,美麗的景色令游賞者目不暇接。由于時間緊,我們在這兩處景觀中,重點欣賞孟浩然和范仲淹,走馬觀花看一看李白和白居易。同學們,同意嗎? (解說:這個導語既引起學生學習的興趣,又交代了這一課的教學安排,同時引發大家的思考和想像。)
二、解題
《望洞庭湖贈張丞相》寫于唐玄宗開元二十一年(733),當時孟浩然仍是一名隱士。他西游長安,不甘寂寞,想出來做事,苦于無人引薦,于是寫了這首詩贈給當時居于相位的張九齡,希望得到張丞相的賞識和錄用。因而這是一首干謁詩。"干謁"的'意思是:對人有所求而請見。
范仲淹所處的北宋時期,其主要邊患是遼和西夏。1040年到1043年,范仲淹任陜西經略副使等職,抵抗西夏侵擾。其間他作了《漁家傲》詞數首,寫邊鎮勞苦,今只存這一首。詞中l、畫記自己難以讀準、難以理解的字詞。
2、用圈點勾畫法標出自己最欣賞的詞、句、段。
3、了解課文內容,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二)、學生自由誦讀課文,理清文章結構。
(教師可適當提示:本文的線索是什么?根據線索劃分課文部分。)本文的線索是到趙莊看戲。
看戲前(1—4段)——看戲中(5—30段)——看戲后(3l一40段)
四、合作探究,平橋“樂”事:
1、“我”是在什么時令隨母歸省小住平橋村的?
討論明確:清明掃墓完畢之后的天數,可能多,也可能少,“我”隨母歸省小住平橋村,當在春末夏初的時令,所以能夠看到“春賽”、社戲,吃到羅漢豆。
2、平橋村是怎樣一個村莊?“我”在平橋村得到了什么樣的優待?表明了村民的什么特點?
討論明確:平橋村近海臨河,“住戶不滿三十家,都種田,打魚”,是一個勞動人民住居的環境優美的小村莊。“在小村里一家的客,幾乎也就是公共的”,村民們因為“我”的到來,特地“許可”自己的孩子“減少工作”,“伴我來游戲”,熱情好客,十分優待“我”這個小客人。而且他們不拘禮教,“我們”偶爾吵鬧起來,打了輩份很高、應該稱之為“太公”的小朋友,也沒有人想到這是“犯上”,民風淳樸。
3、“我”在平橋村有哪些樂事?
討論明確:“我們”每天大都掘蚯蚓,穿釣鉤,“伏在河沿上去釣蝦”,“不半天便可以釣到一大碗。這蝦照例是歸我吃的”。“照例”,表明釣得的蝦總歸“我”吃,已成定例,小朋友們也都熱情好客,十分優待“我”這個小客人。“我們”還常一同去放牛。黃牛水牛都“敢于欺侮我,因此我也總不敢走近身,只好遠遠地跟著,站著”;小朋友們便不再原諒“我”會讀詩經,“全都嘲笑起來了”。這嘲笑是善意的,實際是鼓勵“我”大膽些,勇敢些。“我”怕牛,還因此而被嘲笑,卻還跟著去放牛,哪怕去了也只是“遠遠地跟著,站著”,是多么愿意和這些小朋友在一起,在這放牛被嘲當中,更表現出彼此的親密。“我”跟著小朋友放牛,也自有一種很濃的樂趣。
4、本篇題為“社戲”,重在敘寫去看戲,寫這些在平橋村的一般樂事又有什么樣的作用?
討論明確:寫這些小住平橋村的一般樂事,既多方面地表現出那段生活的樂趣,使作品內容豐富,具有生活實感;更由于這里寫了釣蝦、放牛這兩件樂事,第二部分開頭的“至于我在那里的第一盼望的,卻在到趙莊去看戲”,就與之構成遞進兼有轉折的關系。
釣蝦、放牛已是樂趣甚濃,“第一盼望”的“看戲”自更樂趣無窮。這樣,就為寫最大樂事——看戲作了鋪墊,吸引讀者讀下去。
(這一部分寫“我”隨母親歸省在平橋村的生活,意在突出人物活動的環境,同時簡寫一些“趣事”,為下文詳寫“看戲”中的趣事作鋪墊。)
五、導撥提煉:
總結存儲:這樣一個偏僻的小村莊,卻是“我”的“樂土”。那是因為:
(1)“我”可以免讀“秩秩斯干幽幽南山”一類難懂的書,可以自由歡樂地生活。
(2)這里有許多年齡相仿的小朋友陪著“我”玩,彼此平等,沒有封建禮教的約束。
(3)每天可以釣蝦,放牛,生活豐富多彩,并充滿了友愛和情趣。
六、檢測反饋:
(1)朗讀課文第一部分,在體味中說說自己的童年趣事。
(2)預習第二部分,初步體會夏夜航船去看戲途中的景物描寫和表現作用。
初中語文優秀的教學設計11
【教學準備】
課前讓學生閱讀有關阿累、《毀滅》、《鐵流》及魯迅的資料。
【教學過程】
一、回顧,導入新課
同學們,這段時間我們通過對《少年閏土》和《我的伯父魯迅先生》的學習,讓我們對魯迅先生有了一個初步的了解。尤其通過魯迅侄女的描述我們知道了魯迅先生是一位受萬人愛戴的人,知道了侄女周曄對伯父的回憶中有著深厚的感情,而一位青年工人卻只是與魯迅有一面之緣,在他的回憶中,魯迅又有什么值得這位青年學習的呢?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一面》。
板書課題:一面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自讀課文,自己大聲地讀,不通順的多讀幾遍。
2、我們敘事的文章有六要素,哪六要素?
(時間、地點、人物、事情起因、經過、結果)
根據這六個要素請你再快速地瀏覽全文思考課文主要講了一件什么事?
同桌交流以后老師再指名回答。
(只要學生說出自己的理解即可,老師指導學生把語言說完整、正確。)
三、深入探究,體會重點語句
1、在阿累眼中,魯迅是什么樣子?快速瀏覽課文,畫出描寫魯迅外貌的語句,仔細朗讀。
(文中有六次對魯迅先生的外貌描寫。)課件出示描寫外貌的語句
2、齊讀這些句子。與魯迅的一面之交中,根據我們找到得有關魯迅的外貌描寫,魯迅留給作者的印象是什么呢?你能用一個字或一個詞來形容嗎?
(瘦)
3、自己再讀讀這幾句句子,剛才我們說這六句的相同點是都讓我們感受到了魯迅的“瘦”。那么這些句子又有什么不同點嗎?同桌交流。如答不出教師提示:這幾次描寫作者和魯迅他們的位置有什么變化?
(第一次是在遠處,在暗中,從整體上勾勒出人物的身材、年齡,因而人物形象比較“模糊”。第二次是在近處觀察,刻畫得比較具體、細致,形神兼備地寫出了人物的氣質。第三次更近了,觀察更細致,魯迅的形象也更加完整清晰。)
3、為什么他如此瘦?請你聯系上下文或者學過的,自己知道的知識說不說。
(帶病工作、深夜寫作、憂國憂民)
4、除了“瘦”,魯迅還有什么特點?再讀讀這幾句。
(精神抖擻)
5、你從哪些地方看出來的?
(頭發一根一根精神抖擻地豎著、胡子……)
4、通過細讀這些外貌描寫,你體會到魯迅是一個什么樣的人了嗎?
(體會到魯迅先生的性格剛毅堅強,他用筆當槍,與反動派、黑暗社會進行著不屈的斗爭。)
四、仔細品讀,體會魯迅先生對青年的關懷
1、在這短短的一面中,魯迅先生給予了作者怎樣的關懷呢?找到有關魯迅語言的描寫,自己讀一讀。聽到這些話,作者的心情又分別是怎樣的?
(你要買這本書?——感到身上受了父親的撫摩
你買這本書吧—這本比那本好——疑惑
我賣給你,兩本,一塊錢——驚異
這書本來可以不要錢的……是送你的——感動流涕)
2、從這些對話當中,你又能體會到什么?作為一個素不相識的人,魯迅向我推薦書,最后還送我書,你覺得魯迅是怎樣的人呢?
(魯迅關心同情勞動人民)
3、當我知道了魯迅的身份時,我是什么反應?請個別學生來讀第27段
我結結巴巴的說明我很激動很興奮,那個名字在我心里亂蹦,最后卻沒有蹦出來,為什么呢?
(當時流社會xx,不少文人革命工作者收到xxx的迫害,作者想要保護魯迅,所以忍住了自己的驚喜沒有說出來)
3、這一面對作者產生了怎樣的影響呢?自讀第30、31段,結合課文談談自己的`感受。
(“一面”給了“我”極大鼓舞,使“我”獲得了生命的支柱。魯迅先生對我的關心、鼓勵,魯迅先生的人格力量和精神品質,這些都是“我”在種種艱苦和險惡面前堅強不屈的力量源泉。)
歸納:
一面給人的印象是深刻的,魯迅先生廉價賣書,親自送書給普通工人,這是對勞動人民的深切關懷;魯迅先生誠懇地推薦別人的書,蘊含了魯迅先生對青年一代的信賴和希望。
正是與魯迅先生見的這一面,給了作者極大的鼓舞,是作者獲得了生命的支柱──魯迅是同我們一起的!這是作者在種種艱苦和險惡面前堅強不屈的力量源泉,是這“一面”給了作者巨大力量,是這“一面”鞭策作者不斷進步。
五、總結全文,升華感情
1、這一面給作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產生了深刻的影響,所以,作者牢牢地記住了這難忘的一面。
2、本文最大的成功之處是通過贈書過程中對魯迅的肖像、語言和行動等方面的描寫,刻畫了魯迅先生的崇高形象,表現了魯迅先生“俯首甘為孺子牛的精神。”請同學們仿照本文的寫法,對你熟悉的一個人進行外貌描寫。
初中語文優秀的教學設計12
課題
秋天的懷念
課時
1
上課時間
XX年9月14日
課型
閱讀課
閱讀目標
閱讀導語,設定學習目標:
核心解讀
本文是史鐵生寫的一篇懷念母親的散文,作者用凝重的筆觸回憶了母親在自己雙腿癱瘓后的幾件平常小事,透過對母親一個個平凡的神態、動作、語言等細節描寫,從字里行間詮釋了母愛的內涵。本文是作者對母親的追憶與懷念,更是一篇充滿人生哲理的感人作品,語言樸實含蓄,情感真摯細膩。
目標鏈接
本文是一篇略讀課文,在學習時,要讀懂課文,并抓住母親的神態、動作、語言等,通過質疑、抓重點詞句等學習方法體會作者抒發的情感,感受崇高的母愛以及如何正確對待人生路上的困難和不幸,學會堅強,珍惜生命。
學習過程
導學過程
一、學生獨學,初讀生疑(用時:5分鐘)
1、檢查預習情況。
2、根據導語設定學習目標。
3、學生圍繞目標靜學,并做好讀書筆記。有不懂的請教小組同學。
(一)導入語:
1、故事導入:
2、閱讀導語,設定目標。
(二)結合“十注”、進行“三讀”,獨學課文,獨學課文初步解決問題。
1、讀文自主學習:
一讀:快速瀏覽,對文章有大致了解。
二讀:能用普通話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排除生字詞語障礙。整體感受文章基本內容。
三讀:默讀有一定速度,邊讀邊想,做到三動“眼動、手動、心動”。把握文章主要內容,對文章有自己初步的見解,做好旁注。
2、測查獨學情況。
(1)、()無常()來()去()出()外
()拉拉潑潑()絮絮()
熱烈而()()而高潔咱娘兒倆()。
(2)、我的疑問:。
二、學生合作,研讀解疑(用時:10分鐘)
1、抓住“神態,語言和動作”等細節描寫,多讀多悟。
2、“抓住重點的詞句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于無聲處聽驚雷
3、讀書─質疑
4、每一個答案,都要找出相關的句子,說出怎樣體會的,學習做閱讀筆記
環節要求:對課文的內容和表達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問,并能運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討疑難問題。
交流獨學成果,小結問題,引出探究話題。
2、關于教師預設的`話題進行探討研究。
探究:
話題一:秋天()(填干什么)(以此找出文章線索)
話題二:()的母親。(找出寫母親的語段,朗讀,感悟,體會)
話題三:()的“我”(找出寫“我”的語段,朗讀,體會)
三、學生展示,品讀釋疑(用時:15分鐘)
仔細傾聽,對不同觀點進行辯駁
環節要求:通過組內展示和班內展示,陳述自己的意見,組間辯論,教師適時點撥。
展示合作學習成果。
提出問題,請教其他同學解決。
四、學生探究,發展擴讀(用時:5分鐘)
用文中的表達手法寫話
探究:父母之愛
提示:怎樣透過平時生活中不值一提的一些小事,來表現父母關懷我們。我們又是如何回報父母的。
五、學生達標,能力測讀(用時:5分鐘)
閱讀下面這篇短文,你想說什么?
媽媽的賬單
一天晚上,我正在準備晚飯,我的兒子走進廚房遞給我一張紙,他在紙上寫了一些東西。我在圍裙上擦了擦手,仔細地看了看,上面寫著:割草,5美元;這一周整理自己的床鋪1美元;去商店,50美元;你去購物我照看小弟弟25美分;倒垃圾1美元,取得了優秀的成績,5美元;還有打掃院子2美分。
看著他滿懷期待地站在那里,千萬個記憶一瞬間閃過我的腦海。我接過那張紙,翻到背面,在上面寫道:
懷你9個月,免費,為你熬夜,請醫生為你看病,免費;多年來花在你身上的時光,為了你流過的淚,扶養你成長所付出的一切,免費;日日夜夜為你擔憂,將來還要為你操心,免費;給你忠告和教你知識,供你上學,免費;給你買玩具、食品、衣服,為你擦鼻涕,免費;兒子,當你把這些都加到一起時,媽媽付出的所有的愛都是免費的。
看完之后,兒子的眼睛浸滿了大滴的淚水。他望著我說:“媽媽,我真的很愛你。”
說著拿起筆在紙上寫下了很大的幾個字——賬已付清
教學反思
初中語文優秀的教學設計13
學習目標:
1、體會父子深情
2、感受樸實的飽含深情的語言
學習重點(難點):
感受樸實的飽含深情的語言
學習過程:
一、導入
1、人們常說“慈母嚴父”——是啊,“慈母手中線、游子身上衣”為我們展開的是濃濃母愛的畫卷,今天,就讓我們跟隨著作者朱自清,去感受一位平凡的父親在平凡的生活瑣事中表現出的如山的父愛。
2、作者簡介
二、初識背影:
聽讀文章,思考:
這是一位的'父親,理由是
三、感悟背影:
1、父親的背影深深地印在了兒子的腦海之中,幾十年、甚至這輩子都揮之不去了。在兒子眼中,這是一個怎樣的背影?每次背影各是在什么情況下出現的?
2、父親的體貼入微讓人為之動容,“我”更是情不自禁的幾次熱淚盈眶,為什么?
四、品讀背影:
“我”從之前對父親的不理解和對他此次送行的不在意到理解、“我的淚很快地流下來了”,父親買橘子回來,“我趕緊去攙他”,可見,兒子是真的被感動了。兒子感情的變化,顯示了“背影”感人的力量。
齊讀第6小節,感受這濃濃的父子深情,思考:作者是如何刻畫這個“背影”的?
請你找出1—2句話進行賞析,做好批注、全班交流。
五、尋找“背影”
在我們的生活中,爸爸媽媽和文中的父親一樣,整天為我們擔心操勞,也許在我們看來那些不經意的小事在他們的眼中卻是不能馬虎的大事。請你運用我們本節課所學的方法描寫一個自己親情故事的片段。字數:300字左右。(全班交流)
六、小結:
也許我們會對父母的嘮叨滿不在乎甚至心存怨恨,也許我們會期盼早日掙脫他們的臂彎享受“自由”的新鮮空氣,但我們總跳過了他們忙碌的身影、總忽視了他們期盼的眼神、總認為今日的安逸生活理所當然。讓我們懷著一顆感恩的心去體會、去品讀他們吧!
初中語文優秀的教學設計14
教學目標:
1、了解大榕樹的奇特和美麗以及眾鳥紛飛的壯觀場景,體會作者對鳥的天堂的由衷贊美,感受人與自然、動物的和諧之美,受到熱愛大自然的教育和美的熏陶。
2、學會本課生字、新詞,并能從“陸續”“展示”“繼續”“應接不暇”中任選兩個詞語造句。
3、理解重點詞句,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4、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第八、第十二自然段。
教學重點:理解文中描寫的大榕樹的奇特美麗以及眾鳥紛飛的幸福歡樂的景象,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學難點:
課文第8、12自然段,理解并體會作者對鳥的天堂的由衷贊美和留戀之情。
教學準備:大榕樹、眾鳥紛飛的圖片和錄像片;
有關巴金和大榕樹的相關資料等。
課時安排:三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內容:了解課文內容,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試提出不懂的問題,自己解決。師生合作,明確下一步學習的內容以及解決這些問題的方法。
教學過程:
一、談話揭示課題:
自古以來,人們對幸福都充滿著無限的憧憬,都渴望擁有天堂般的生活。(板書:天堂)
問:你們知道什么是天堂嗎?
今天,我們要去鳥的天堂觀光游覽,這也就是第七課(板書:7、鳥的),請大家齊讀課題。
二、檢查預習情況:
1、課下同學們已經預習了課文,下面我請同學談談你進行了怎樣的預習。(生可能談及關于生字新詞的解決,讀書等)
2、對于“鳥的天堂”,你已經有了哪些了解?還希望了解一些什么呢?
3、指名分自然段朗讀課文,師生檢查朗讀課文的情況并請同學評議他們讀得怎么樣?
(針對班級的具體情況,機動安排自由選讀沒有把握的段落)
三、初讀課文,感知課文內容:
自由讀課文,思考:鳥的天堂給你留下了怎樣的印象?(美麗、榕樹大,鳥兒多等;)
四、再讀課文,理清課文內容:
談話:巴金先生用他清新流暢的語言向我們描述了鳥的天堂的美麗景象。你們愿意再讀讀課文嗎?
1、請默讀課文,看看你從課文中又了解了什么,還有什么不懂的問題,分別在書上做上標記。(給時間學生自讀自悟)
2、小組內交流:你還有什么不懂的地方?(同學在小組內可以互相幫助交流解決簡單的問題,也可以向別人介紹自己讀書自學的方法)
[此時應讓學生理清:作者兩次來到鳥的天堂,第一次只看到了一棵茂盛的大榕樹,第二次看到了許多的鳥。初步理解原因是去的時間不同(注意使學生知道經過深入學習后還會有新的理解)。課文重點部分是寫兩次所見到的景象。鳥的天堂就是那棵大榕樹等。如果學生沒有談及這些重點的內容,教師可以用一定的問題引導:如課后的思考題1、2]
3、以小組匯報形式,全班交流:小組內沒解決的問題,也可以談談學生認為已經解決的但認為很有價值的問題。
課文寫了作者 次經過鳥的天堂,第一次只看到了 ,沒有看到 ,所以他認為 ;但當他再次經過時卻看到了 ,他感到 。
(1)(出示投影)填空:
(2)交流學生的質疑情況:
(在學生質疑時,教師肯定那些能圍繞重點內容提問的同學,對簡單的問題生生之間交流解決;或者根據學生實際予以提示:課文介紹的是“鳥的天堂”,我們提問應該圍繞重點內容:可以讀一讀書中描寫大榕樹的語句和關于“鳥的天堂”的語句,結合上下文來提出或設計問題)
(師生共同篩選較好的問題,教師將與課文重點部分密切相關的、比較有價值的問題,簡要板書在黑板上。教師要注意保護學生的積極性)
學生可能會出現如下問題:
1、朋友說這里是“鳥的天堂”,為什么我卻沒有看見一只鳥?
2、為什么“我”對鳥的天堂有一點留戀?
3、為什么作者說“昨天我的眼睛騙了我”?
4、朋友說這里是“鳥的天堂”,我的感受是什么?
5、為什么說“鳥的天堂”的確是鳥的天堂?
6、為什么說是“鳥的天堂”而不是鳥的樂園(或世界)?
7、“鳥的天堂”(或大榕樹)為什么會成為鳥的天堂?
……
四、全班共議明確學習方向:
師:同學們提出來的這些問題,就是我們進一步學習課文所要解決的,可以把它們作為進一步研讀課文的一個學習目標。
1、談話明確學習的途徑:我們要進一步理解課文內容,感受鳥的天堂的美麗景象,必須抓住寫大榕樹和寫鳥的這兩部分重點內容,并將這兩部分合在一起考慮。
2、鼓勵學生試針對自己學習的需要自擬學習方案。
3、交流展示學生的自擬學案情況。(教師在巡視時注意把握學生情況,選擇一份或幾份學案,師生共同進行修改和補充(如果生有困難,師給予提示:我們要讀懂課文,不外有這些辦法:可以讀一讀,動筆畫一畫,然后抓住重點詞句反復讀一讀,反復體會, 還可以邊讀邊思考,邊想象,與同學共同討論、利用資料等))
4、(出示學案):
師:老師這里設計了兩份學習方案:(假設:如果學生的學習情況較好則出示將學案2與學案1調換順序的學案,逐步引導學生自擬。)
3、指名讀學案,說明:你可以用自己擬定那份學習方案,繼續研究你認為有價值的問題;也可以選擇老師給的方案,還可以參照老師的方案進行修改和補充。但教師更歡迎同學自擬學案。如果你們需要老師提供幫助,隨時可以向老師提出來。
4、自主選擇喜歡的'方式自學或自擬學案自學(師統計學案的選擇或擬定情況,指導學生可以自主選擇學伴共同學習。)
五、學生自主探究(機動):
六、課后提示:
多搜集一些資料,有助于我們對課文內容的理解;練習把自己喜歡的段落有感情地讀出來,也可以展示你對課文內容的理解。
第二課時
一、談話導入新課:
(問好)今天我們繼續學習第7課。
談話:上節課,我們已經初讀了課文,了解了課文內容并進行了初步的探究。今天這節課,我將和同學們一起繼續深入學習這篇課文,追隨巴金先生去鳥的天堂感受那里美麗和諧的景象。
二、生自主學習。師巡視,提供幫助。(時間依生實際確定)
三、統計學案情況,以大多數同學的選擇組織交流。
㈠假設按學案(A)學習的同學占多數:(要求學生在匯報時先說明自己喜歡的景象,讀找到的語句,并說明自己為什么喜歡,適時指導有感情地朗讀或介紹)
A:介紹大榕樹
1 大:許多棵 窄
葉:多、密、綠 (堆、簇、縫隙)
枝干:枝上生根、數不清(投影,指出根、枝、干、葉聯系生長特點)
生命盎然:全部展示、顫動(看錄象)
2 有感情朗讀相關的語句。
①葉多②枝干多③生命力強④作者由衷地贊嘆(評價)怎樣讀好?(當學生談到第8自然段時,可以在反復朗讀的基礎上試背誦)
3、師生合作敘述所喜歡的景象:
(投影)夕陽西下,燦爛的紅霞染紅了河水。我們的小船在寬寬的河面上靜靜地流動,遠遠地 小船漸漸前行,逼近了大榕樹,這次我 望著這株奇特的大榕樹,我不由得
B:導入介紹“鳥”
朋友告訴我這里是“鳥的天堂”,而我卻沒有看到一只鳥,我感到 ;而當我在第二天再次經過時,卻感到
為什么這樣說呢?請你仿照剛才我們敘述介紹大榕樹的方法,試自己學習一下眾鳥紛飛的情景。
1 、鳥多:到處、到處
大 小 花 黑 應接不暇
快樂:叫、飛、撲
(生談到哪兒就練習讀一讀,可以背誦第12自然段)
提問:你覺得在這里鳥兒生活得怎么樣?
(看錄象)我們一起來看看眾鳥紛飛的場面吧!
提問:你認為這個地方怎么樣?
練習有感情地讀一讀這兩個自然段。
2、師生合作敘述所喜歡的景象:
朝霞落在了樹梢,朝陽照亮了河面,我們的小船又來到了“鳥的天堂”。起初 后來 接著 。我雖然注意地看著,但是 。忽然我看見了 鳥兒生活在這里,真是
若B A
導入:鳥兒幸福地生活在這個美麗的地方,讓我們感到了它們的幸福和快樂。而作者第一次經過鳥的天堂時,卻是感到 。誰學習的是這部分請先來匯報一下。
處理(一)以后,詢問按學案(二)學習的同學還有什么不懂的問題?你還有什么疑問?(處理為什么會成為鳥的天堂等問題)
※然后練習用因果關系的句式回答問題。
C:最后結語下課。
㈡假設按學案(二)學習的同學占多數:(匯報提出的問題,并說明自己是如何讀書解決的。相機進行朗讀的訓練)
1、指名小組匯報
榕樹 (同前)
鳥兒 (同前)
2、用因果句式,結合上面問題練習說話。(質疑)
※3、結合學案(一)的要求試介紹鳥的天堂的美麗景象。
結語:(看板書)
樹與鳥,鳥與水結合在一起,構成了一幅多么生動活潑的畫卷呀!這里不僅有樹的奇美,有鳥的歡樂之美,更有人與自然、與動物的和諧之美,所以這里才是真正的天堂。讓我們共同努力,去創造更多的人間天堂。
作業:1、搜集一些人與自然、與動物和諧相處的故事。
2、有興趣的同學讀讀巴金先生的原文。
3、有感情地朗讀文中描寫大榕樹和鳥的段落,有興趣的同學練習說一篇解說詞,介紹那里的美麗景象。
初中語文優秀的教學設計15
【教學目標】
1、了解封建社會庸俗腐`敗的人情世態,認識封建科舉制度對知識分子的毒害。
2、學習通過對話、對比的細節等刻畫人物性格的寫法。
3、欣賞本文的諷刺藝術。
【重點難點】
1、重點:
⑴學習通過對話描寫、動作描寫表現人物性格的寫法。
⑵學習對比寫法。
2、難點:
欣賞本文的諷刺藝術。
【教學時間】
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先復習小說的常識,后以“彩票”引入,它可以一夜暴富。聯系到古代的“中舉”。
二、檢查預習
1、《儒林外史》是一部怎樣的小說?《儒林外史》是一部章回體長篇諷刺小說,是中國古典文學中諷刺藝術的最高峰,給后世的譴責小說以直接影響。它以整個封建社會為批判對象,以不同類型的封建知識分子為中心,通過對他們生活和心靈的描繪與剖析,勾畫了一群“儒林”的`丑惡形象。
2、檢查字詞掌握情況。
三、整體感知
1、速讀課文,給課文分段并歸納段意。
第一部分(1~2段):寫范進進學回家到中舉前的情況。
第二部分(3~結束):寫范進中舉后情景。
2、再讀課文,劃出描寫范進的有關內容。
請同學繪聲繪色地復述范進中舉后發瘋的丑態。
四、討論
1、范進為什么會發瘋?
2、范進是怎樣的一個人?說出根據。
主要是兩點:
⑴熱衷功名利祿,夢寐以求躋身于統治階級行列。所以家中斷糧,仍要去參加鄉試;一旦中舉便樂極發瘋。
⑵虛偽。張鄉紳送銀子,范進“再三推辭”,“才把銀子收下”。可張鄉紳剛走,“范進即將這銀子交與渾家打開看,”可見推辭是假意。
3、通過范進這個藝術形象,我們可以看出這篇作品的主旨是什么?
批判科舉制度對整個社會尤其是對知識分子的毒害。
五、小結
本文著力刻畫了范進這個熱衷科舉的下層知識分子的典型形象。描述了窮秀才范進中舉前后的生活經歷,深刻揭露并辛辣地諷束了封建科舉制度,揭露了封建科舉制度的腐朽及其對讀書人的腐蝕和毒害。
六、布置作業
課后練習一、二。
【初中語文優秀的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初中語文優秀教學設計02-16
初中語文優秀教學設計06-24
初中語文優秀的教學設計05-15
初中語文優秀教學設計案例11-14
(優秀)初中語文教學設計07-23
初中語文教學設計[優秀]08-20
初中語文優秀教學設計(必備)06-25
初中語文教學設計優秀09-24
初中語文《背影》教學設計優秀12-23
初中語文優秀的教學設計(薦)1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