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語文教學設計15篇(精品)
作為一名專為他人授業解惑的人民教師,時常要開展教學設計的準備工作,借助教學設計可以更大幅度地提高學生各方面的能力,從而使學生獲得良好的發展。寫教學設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初中語文教學設計,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初中語文教學設計1
一、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
了解作者相關的文學常識及黃果樹瀑布的知識。
【過程與方法】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理清文章思路;品味文章酣暢的景物描寫,感受作者強烈而獨特的情感體驗。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培養學生對大自然的審美情趣,熱愛祖國的大好河山。
二、教學重難點
【重點】
品味文句,感受作者強烈而獨特的情感體驗。
【難點】
個別難理解的抒寫情感體驗的句子。
三、教學過程
(一)新課導入
上課之前同學們先來一起看一組我國著名的黃果樹瀑布圖片,俯仰高低角度不同大家看完的感受如何?老師聽見同學們都異口同聲地說很壯觀。的確,黃果樹瀑布素有“天下奇觀”的美名,圖片旁有相應的資料大家可以看一看,好,看大家都很迫不及待的樣子那咱們就一起走進今天的課文——《黃果樹瀑布》,看看作者筆下的瀑布是怎樣的一番風景吧!板書課題。
(二)整體感知
1.首先自由讀文,掃清識字障礙,并用一句話來概括課文主要內容。
明確:本文主要寫作者以前對黃果樹瀑布間接了解的印象和后來身臨其境的情感。
2.快速瀏覽課文思考作者游覽黃果樹瀑布心情變化是什么?
明確:心情變化:不激動—無聊—激動—震撼—贊美
(三)深入研讀
1.作者在實地游覽前的感受是什么,從文章中何處體現?為什么要這么寫?
明確:開頭兩段寫自己看到黃果樹的圖片并不激動,看到旅游紀念品會產生無聊感。因為這些統一制作的東西只是一種公共的概念,沒有個人的、獨特的體驗,干癟而空洞。這樣寫與下文那有聲有形有生命的、具體生動的、震撼人心的實景形成反差,突出了作者的獨特感受。
2.作者實地游覽后,對黃果樹瀑布產生了哪些獨特的感受?
明確:(引導學生通過“撫摸”、“親近”、“誕生”、“復活”等富有感情色彩的詞語去體會。)作者游覽后的驚喜發現:瀑布是有聲的、潮濕的;瀑布是立體的,可以抵達它的后面。有聲的瀑布令作者異常激動;潮濕的瀑布能把“我”淹沒;立體的瀑布可與之親密接觸。從文中描寫可見,作者沉浸在喜悅、歡樂和激動之中,感受到瀑布那具體的、強烈的.生命,產生對瀑布的親近感和崇高感。
3.找出文章當中富有哲理的句子。
(1)“越走越近,我看見水柱像龐貝城在火山中毀滅時的大教堂的圓柱那樣崩裂,轟隆倒塌,栽倒在水里,把水砸出了大坑。水在變形,在死亡,在合成,在毀滅,在誕生……”
(2)“這里是瀑布的聲帶,唯一的發言者是瀑布,除此之外,任何話都聽不見,哪怕你在贊美,哪怕你像圣經那樣說話。
(3)“這可能意味著死亡,也可能意味著得救。”
(四)鞏固延伸
本文與《站在黃果樹瀑布上》相比,你更喜歡哪一篇?為什么?你從比較中能得到哪些寫作上的啟示?
學生可各抒己見。于堅的文章集中表現個人的獨特感受,表達更形象,更有感染力,在藝術性、創造性上更勝一籌;呂游的文章不少地方描寫過于概括,如堆砌磅礴、大氣、雄壯、神奇、壯觀絕美等詞,感染力較一般,但他另辟蹊徑地寫尋源所見,獲得“平凡與偉大只差一瞬間”的人生感悟,這是可取之處。
(五)小結作業
1.師生共同總結
2.寫一篇黃果樹瀑布的導游詞
四、板書設計
初中語文教學設計2
學習目標:
一、簡要復述小說內容,培養學生的概括能力和口語表達能力;
二、梳理小說故事情節,理解“心聲”的含義。
三、分析和評價小說人物形象,把握人物性格特點,品析人物描寫特別是心理活動描寫方法的作用。
學習重點:
在熟悉小說情節的基礎上理解“心聲”含義,分析小說人物形象。
學習難點:
分析和評價小說人物形象,把握人物性格特點,品析人物描寫特別是心理活動描寫方法的作用,學習運用心理活動描寫寫人物。
學習課時:兩課時
第一課時
學習過程:
一:導入課文
同學們,你在成長過程中有什么想對爸爸媽媽說的呢?(先讓學生說出自己的心里話。)今天,我們來聆聽一下別人的心聲。(板書課題)看到標題,同學們有什么問題呢?(學生發言:誰的心聲?什么心聲?為什么有這樣的心聲?心聲有沒有實現?)
二、感知心聲
1、介紹作者—黃蓓佳
2、檢查預習。
3、學生快速朗讀課文,梳理故事情節。(指導學生抓住事件的時間變化和地點的轉換等關鍵詞句提取信息,概括文章的主要內容。)快速瀏覽課文,提取故事主要情節進行復述。(300字以內)
三、解讀心聲
1、探討:文章取名為“心聲”,你認為主要表現誰的心聲?(學生很容易明確:李京京)那么李京京的心聲是什么?(要求學生結合文中具體語句談自己的依據或感悟。)僅僅表達的是李京京的心聲嗎?
鋪墊問題一:你從文中哪些地方可看出李京京特別想在公開課上朗讀《凡卡》?
鋪墊問題二:李京京為什么這么想讀這篇課文?(提示學生在文中尋找相關語句)
2、學生在思考的基礎上全班交流,教師適時點撥。
學生可能會從文中找些語句。如有學生會找“……凡卡,不知怎么,總纏在他的心上……”“跟凡卡信里寫的多像多像啊!……”正因為京京與文中的凡卡有著相同的不幸,有著相同的向往,凡卡的遭遇引起了他的強烈共鳴,所以渴望朗讀這篇小說,表現了京京對親情、友情的渴望,并想通過朗讀的方式把這種感情表達出來。因為每個人都有傾訴的'欲望,正如文中所言:“……而是心里有種憋了很久的感情,想痛痛快快地念出來,吐出來。”
3、在師生互動的基礎上可以歸納出對“心聲”的理解。
如:大家討論下“心聲”的含義有哪幾層?(提示:本課以“心聲”做標題,作者描述了什么人的心聲?怎樣的心聲呢?)
明確:
“心聲”的含義:
①深埋在京京心底的親情、友情
②京京渴望表達自己內心感情的愿望
③作者借此呼吁教育者要尊重、關愛每一個學生的期望
四、說一說,感悟心聲
1、《萬卡》為什么那樣打動李京京?你從中得到有關文學欣賞方面的哪些啟示?
2、這篇文章觸及了當前教育中的某些現象,你對這些現象有什么看法?
啟示一:要融進小說中去,與主人公同呼吸,共命運,才能深入理解作品。
啟示二:要從小說中出來,從生活中發現小說,從小說中理解生活。
初中語文教學設計3
俗話說:“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初一的學生一進入新的學校,往往是充滿美好的憧憬與向往的,但也不排除對語文學習的誤解。我們教師在與學生接觸時,如果能緊緊抓住學生的心,點燃其求知的火種,激發其求知的興趣,帶著他們順利跨入求知殿堂的大門,就能為今后的教學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礎,從而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那么,上第一堂初中語文課應注意些什么呢?我采用了這樣三招來開始初中語文的教學之旅:
第一招、以生動的開場白吸引學生
第一次和學生接觸,的確是非常關鍵的。老師的這一個亮相要是博得了滿堂彩,下面的教學就會順暢些,圓滿些,要是講砸了,當然還有彌補的機會,但是,實際彌補起來卻是很困難的。打個不很恰當的比方,就像年輕人找對象,第一次見面沒有給人留下好印象,十有七八要散伙。因此,第一堂課的開場白一定得精心設計,讓其能達到吸引學生眼球、激發學生興趣的效果。我曾引用了這樣一段開場白作為初中語文學習的導入語:
語文是什么?是一筆好字,是龐中華;是一張鐵嘴,是晏嬰;是秦漢明月,是先秦諸子;是歷史的見證,是司馬遷;是壯美的山河,是李白;是對百姓的同情,是杜甫;是愛國的情懷,是岳飛;是開闊的胸懷,是蘇軾;是田園的閑逸,是陶淵明;是對社會的解剖,是曹雪芹——是燦爛的'中華文化。
多讀胸中有本,多寫筆下生花。讀得多才能寫得好,寫是讀的運用,讀是寫的基礎。寫真事、描真景、抒真情,寫下豐富多彩的生活,寫出生活的豐富多彩;寫出自己的真情實感;努力使文章情文并茂。
愛好語文吧,同學們!他能使你腹滿詩書,出口成章;他能使你洞察歷史,志存高遠;他能使你心靈純潔,感情豐富;他能使你聰明智慧,善思善辯;他能使你文思如泉,筆下生彩。
這樣的開場白是否激發了學生的學語文興趣呢?等到看學生的日記時,我心中就有底了。學生史志雯寫道:老師的幾句開場白就讓我更加喜歡上了語文,愛上了那絕妙的語言文字,我下定決心,一定要好好學習語文。趙飛寫道:過去我一點也不喜歡語文,所以我的語文成績不好,今天的語文課才上了幾分鐘,我就喜歡上了語文。
第二招、以親切的形象感染學生
因為是第一節課,學生對老師還不熟悉,會充滿好奇感神秘感,所以老師必須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力爭有一個漂亮的出彩的亮相,讓學生敬佩你、喜愛你、親近你。我注意了這樣三點來塑造自己的形象:
第一:先入為主夸自己。介紹自己的姓名、求學從教的經歷,適當放大自己的優點。這是最吸引學生的,有助于學生了解老師的過去,促進師生友誼的建立,讓學生在你的介紹里去感受到智慧之美、拼搏之美、進取之美,讓學生以“師“為榮。這就為“愛師”奠定了基礎。
第二:揮灑自如展形象。先把自己修飾一下,做到容光煥發,情緒飽滿,突出自己儒雅親切的形象。講課時鏗鏘有力、抑揚頓挫,做到吐字清晰、聲音洪亮。書寫時既精心設計板書內容,又著意展示書法的藝術。課堂上,保持微笑,多些幽默,語氣溫和,鼓勵學生參與,從而活躍課堂氣氛,拉近師生距離。
第三:真心實意愛學生。教師愛學生,應當向像父母愛自己的孩子,出于真心和真情。我時而送學生一個贊許的目光,時而給學生一個輕輕的撫摸,或是遞上幾句真誠的贊美,或是傳達一些殷切的期勉,舉手投足、一顰一笑間把我的愛傳遞給每一個學生,讓學生因愛而產生親近老師、學好語文的動力。
第三招、以明確的目標引領學生
第一節課不宜照本宣科,抓著課本就講。這會讓學生因好奇心不能滿足而索然寡味,感受不到新學期新老師新知識的新鮮勁,所以我安排了這樣的內容:
首先,講清語文學習的重要性。強調語文學習是其他各科學習的基礎,要想學好其他各科知識,就必須學好語文,我引用了原上海復旦大學校長、數學家蘇步青教授的一句話:“如果允許復旦大學單獨招生的話,我建議第一堂先考語文,然后再判其他卷子。”許多同學事后談論:“我還真不知道語文這樣重要,看來是要花些工夫好好學習。”
其次,樹立語文學習的榜樣,我從小升初考試中選出語文成績在前三名的,讓他們談談學習語文的方法。被點名的同學異常興奮,他們從知識點的積累談到作文的訓練,從課內的學習談到課外的閱讀,口若懸河,喜形于色(當然這是事先通知準備)的。他們扎實的知識基礎、豐富的知識閱歷、刻苦的求學態度是那樣的可信可學,同學們聽得入神,都能認識到:態度決定一切,只要自己努力就一定能學好語文。
最后,授以語文學習的方法。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傳授學習方法是必要的,我強調了語文學習的重點:仔細聽、大膽說、廣泛讀、勤奮寫。結合自己所掌握的學習方面的經驗和教訓,現身說法,傳授了一些竅門和絕招,讓學生知道下一步該怎么學、怎么做,怎么配合老師的工作。針對時下學生語文學習的現狀,我抄了一首語文學習歌訣給學生:
練好語文基本功,優秀詩文勤記誦。
報紙雜志常翻閱,買書看書做書蟲。
語文筆記貴堅持,課外練筆不放松。
生活處處皆學問,他山之石把玉攻。
基礎知識早復習,課本學習貫始終。
總之,初中語文的第一堂課,應以激發學習興趣為起點,用親切的師表形象、精湛的教學藝術、真誠的關愛態度感染每一個學生,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提高學習的積極性。這是變“要我學”為“我要學”的重要一步,對以后的語文教學工作是大有裨益的。
初中語文教學設計4
一、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生字,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理解課文內容。
2.通過合作探究學習,抓住關鍵詞句和細節描寫把握母子兩人的形象。
3.體會文中深沉無私的母愛和所蘊含的自強不息、熱愛生活的精神。
二、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理解課文內容,抓住關鍵詞句和細節描寫把握母子兩人的形象,領會文章的表達特色。
教學難點:體會文中深沉無私的母愛和所蘊含的自強不息、熱愛生活的精神。
三、教學方法
多媒體教學法(播放圖片);朗誦法(配樂朗誦、自由朗讀);討論法;教師講授法。
四、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教師播放秋季風景圖,提問:“同學們,看到這一幅幅秋季美景大家腦海中浮現出了什么樣的畫面?”根據學生回答教師概括總結:是呀,秋天是迷人的,天高云淡,楓葉似火,碩果累累,秋天的美別具一格,秋天的美實實在在,秋天的許多事物都會引起我們無限的遐想,也會讓我們產生某種懷念的情緒,著名作家史鐵生就在美麗的秋天里產生了懷念之情,讓我們一起來走進課文《秋天的懷念》。(板書:秋天的懷念)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以預習方式介紹文章寫作背景,指導學生朗讀,突出對母親的懷念之情(注意:朗讀過程中借助工具書解決有疑問的生字)。
2.教師播放音頻,學生跟隨音樂自由朗讀課文,并思考課文題目為秋天的懷念,懷念的是誰?文中都寫了那幾件事情,用原文中的話概括回答。
明確:懷念的是母親,寫了四件事,分別是:我雙腿癱瘓,母親安慰我;母親重病纏身,瞞著我;為看菊花,央求我;臨終囑托,牽掛我。(板書:母親)
(三)合作交流,深入研讀
1.再次朗讀課文并思考:21歲,正是活蹦亂跳的年齡,可以去做許多有意義的事情,沒有了雙腿的史鐵生心里非常痛苦,請同學們找找課文中敘述作者心里痛苦的句子,談談你感受到什么?
明確:①雙腿癱瘓后,我的脾氣變得暴怒無常。望著望著天上北歸的雁陣,我會突然把面前的玻璃砸碎;聽著聽著李谷一甜美的歌聲,我會猛地把手邊的東西摔向四周地墻壁。
②“不,我不去!”我狠命地捶打這兩條可恨的腿,喊著:“我活著有什么勁!
(從這兩句話中可以感受到他對生活的絕望,因此脾氣變得暴怒無常,甚至產生了輕生的念頭,作者此刻的內心是非常的痛苦。)(板書:兒子、易怒、輕生)
2.面對如此痛苦的兒子,母親又是怎么勸他的呢?大家找找課文中的句子,從中可以看出一位怎樣母親形象?
明確:母親撲過來抓住我的手,忍住哭聲說:“咱娘兒倆在一塊兒,好好兒活,好好兒活……”
(母親“撲過來”,勸慰我“好好兒活”,通過動作、語言等描寫,刻畫了一位堅強而感人的`母親形象,母親此時忍住的不僅是兒子輕生的痛苦,同時也是自己身患重病的痛苦。)
3.小組合作找一找課文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母親對兒子無微不至,小心翼翼的照顧與關愛?
明確:(1)當我發脾氣時,“母親就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見的地方偷偷地注意我的動靜”;當一切恢復沉寂,她又悄悄地進來,眼圈紅紅地,看著我”。
(母親充分體諒兒子的痛苦心情,所以在兒子發脾氣時,悄悄躲出去,讓兒子徹底發泄心中的痛苦,但又擔心兒子做出“傻事”,偷偷地聽著兒子的動靜。母親不忍心看下去了,就悄悄地躲出去,但又不放心,所以在我看不見的地方偷偷地注意我的動靜;當一切恢復沉寂,她又悄悄地來到我身邊,眼圈紅紅地,是因為看到兒子這般模樣,心疼而哭了。依然看著我,目光始終陪伴著我,讓內心孤獨的我并不孤獨。)
(2)那天我獨自坐在屋里,看著窗外的樹葉“唰唰啦啦”地飄落。母親進來了,擋在窗前:“北海的菊花開了,我推著你去看看吧。”她憔悴的臉上現出央求般的神色。
(母親像一扇門一樣,擋住的不是窗外“唰唰啦啦”地飄落的樹葉,而是兒子郁悶煩躁的思緒,一個“擋”字將母親唯恐我會因看到窗外落葉而觸景傷情的心理刻畫地真切感人。央求我去看菊花,這是母親第二次提到去看花,第一次被我拒絕,說明母親不放棄任何一次機會,想讓我去看看外面美好的世界,并好好地活下去。從“憔悴”,又看出了,母親已經病入膏肓,但她還是沒有放棄讓我好好活下去念頭。)(板書:照顧、關心)
4.默讀課文并思考,在母親病重時,仍然忍住病痛照顧自己殘疾的兒子,在母親生命的最后一刻,她想到的依舊是自己的兒女,這是一位怎樣的母親呢?而多年過去了,當作者再次回憶母親時內心又是怎樣的心情呢?整篇文章在創作上有什么特色?指定學生回答。
明確:這是一個無私寬容而又偉大的母親形象,同時隨著作者年紀的增長,當作者再次回憶起母親時,內心除了懷念就是深深的愧疚。作家用凝重的筆觸通過回憶了母親在自己雙腿癱瘓后的幾件平常小事,由一個個平凡的細節為讀者詮釋了母愛的內涵。課文是作家對母親的追憶與懷念,更是一篇充滿人生哲理的感人作品,課文語言平實含蓄,情感真摯細膩。(板書:偉大、無私,懷念、愧疚)
5.朗讀課文并思考:文中多次母親提起要去看菊花,在最后一段也著意寫北海的菊花,用意是什么?
明確:一方面是母親帶我看菊花,這是對生命的熱愛,菊花既寫出了秋天的美,也寫了母愛的美,寫出了母親希望“我”不再自卑,能像菊花那樣堅強!另一方面菊花的淡雅高潔,正是母親品質的寫照;菊花熱烈深沉,也是母愛的寫照;母親愛花,我看菊花又是對母親的緬懷。最后段話中的一連串排比句表面上是在描寫北海菊花的美麗,實際上是用象征的手法,賦予菊花深刻的含意。作者之所以濃墨重彩地寫菊花,恰恰是對母親生前那句“好好兒活”的覺悟解讀,進一步深化了主題。菊花象征作者對生命的渴望與眷戀。結尾重復母親“好好兒活”的話,揭示了主旨。“我”說“要好好兒活”,體現出了心中的堅強與自信,我明白了母親沒有說完的話,找到了自我,感悟到了生活的真諦。
(四)拓展延伸
同學們,你在生活中感受到平凡而又偉大的母愛了嗎?請結合自己的生活實際講一講“母親和我”的故事。學生自主回答,教師總結:母愛是無私的,在感受到偉大母愛的同時,請多給母親一點愛與關懷,哪怕是酷暑中的一把扇子,寒冬中的一件毛衣,讓母親時刻感受到兒女的關心。愿天下所有的母親健康快樂,愿天下所有的家庭幸福美滿。
(五)小結作業
小結:這篇文章作者通過抓取生活中的平凡小事對母親動作、語言、心理的刻畫,展現了一位偉大、無私、寬容的母親給作者重燃生命的勇氣與信心,感動了一位又一位讀者。
作業:下課后請同學們學習作者這種寫作方式,選擇一位你生活中對你重要的一位親人來描寫,字數不限,下節課一起交流展示自己的寫作成果。
五、板書設計
六、教學反思
本文是一篇回憶性散文,史鐵生寫的一篇懷念母親的散文。《語文課程標準》指出:“閱讀教學的重點是培養學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賞、評價的能力。所以在本課中設計了多次閱讀,引導學生研讀文本,從讀中感悟蘊含在字里行間的那份毫不張揚的母愛,引發學生對生活態度的積極思考,旨在把學生引向作者豐富的精神世界,引向對母愛內涵的深層詮釋,引向對活著意義的深層追尋。憑借語言文字,披文入情,受到母愛的熏染,樹立樂觀向上的生活信念,基于此本節課實現了三維目標,重點和難點得以突破。
初中語文教學設計5
一、創造和諧的教學環境,激發學生的興趣
良好的課堂環境有助于學生更好地發展自己的能力,初中生正處于叛逆時期,對于這個時期的學生,我們教師要及時地了解學生的內心世界和心理變化,師生之間建立平等、民主的關系,促進老師與學生的互相溝通,使學生在課堂上能夠輕松學習,創造一個和諧、自由的教學環境,從而能夠更加地發揮自己潛在的能力。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在學習初中英語時,興趣將直接影響著學生的課堂學習效果,在良好的學習環境下能夠更好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課前十分鐘老師與學生之間開展交流是非常關鍵的,教師可以利用這個時間段來引起學生的.注意力,運用多種現代化技術的教學模式,以做游戲、風趣幽默地講英文故事、唱英文歌曲,播放英文電影片段等形式,激發學生對學習英語的興趣和熱情,教師要將教學的整個環節圍繞著學生的興趣來進行,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使學生在一個充滿快樂的課堂環境下,學習到更多英語知識,從而使學生對學習英語產生濃厚的興趣。
二、正確合理地設計教學場景,提高教學質量
課堂是學生學習的主要陣地,教師在課堂上的教學效果直接影響著學生的學習情況。在設計教學的過程中,可引導和啟發學生,利用現代化信息技術多樣化地為學生設計教學,發揮學生在課堂上的主體作用,在教學中做到師生互動,學生之間互動。教師充分利用多媒體教學來豐富課堂教學內容,充實課堂教學,在教學設計中正確合理地利用多媒體教學不僅可以使學生更加直觀地了解課文知識,更能使課本上老師無法用語言表達的內容更加清晰地表達出來,使學生對知識能夠一目了然。
例如,在講解“This is my sister”一課中,我們可以讓學生課前表述一下自己的家庭成員的稱謂,學會用特殊的疑問句來詢問家人和介紹家人。老師通過制作PPT用圖片的形式來介紹家庭成員的特征,對于一些難點的單詞用顏色鮮艷的字體來標注,引起學生的注意力,使學生學會簡單地進行家庭成員的介紹,能夠指認出人物關系,并且能夠進行熟練掌握。老師要求學生之間展開互相對話練習,互換角色分別練習。通過介紹,了解到學生的家庭成員。老師也可以通過錄音幫助學生提高聽力水平,合上課本聚精會神地去聽,加深對課本知識的印象,從而能夠更好地去練習口語和對話。
教師在教學中還可以選取一些比較勵志的英文歌曲和英文電影片段讓學生來欣賞,運用簡短的片段讓學生之間互相對話,分配角色,激發學生運用電影中人物的角色來提高英語口語能力,在培養學生英語水平的同時增加學生的英語課外知識,豐富學生的英語課堂內容。使課堂教學充滿趣味性和活躍性,優化我們的課堂教學,培養學生的語感,使學生能夠學以致用。
三、掌握有效的學習方法,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
要讓學生更好地學習好初中英語就要從學習方法入手,教師在培養學生有效的教學方法指導過程中要從學生的學習特點出發,每個學生的接受能力不同,因此教師要制訂不同的學習計劃,采用優生幫學困生的互動交流方法,指導學生在有限的課堂時間內學到更多的知識。初中時期的學生比較貪玩,控制能力差,在教學過程中巧妙地采用設置懸疑問題的方法,增強學生對知識的求知欲,課下學生之間相互討論找出解決問題的答案。初中英語是整個英語教學中的難點和重點,需要學量的英語詞匯,這也是學習中的難點,在對詞匯背誦的過程中要將記憶單詞變為長期的記憶,能夠充分發揮自己的想象力對詞語進行相互比較,相互對比,通過反復的復習,這對記憶單詞有著很大的幫助。當然掌握一定的技巧和方法,不斷總結經驗才能更好地促進優質教學課堂的合理構建。
培養學生課前預習和課后復習的習慣,讓學生帶著問題去聽課,在課堂上將問題解決并且能夠加深對知識的理解,課后鞏固課堂知識內容,使學生養成主動學習的習慣。教師可以正確引導學生通過網絡來查閱資料,網絡是一個巨大的知識庫,促進學生在知識的海洋中快速找到自己所要的答案,教師要提倡學生健康上網學習,促進學生更快、更新穎、更全面地學習。
初中英語不單是為了成績而學習,而是全方面地培養學生綜合能力,教師要為學生創造一個創新和諧的教學環境,不斷地探究和摸索,正確合理地使用教學方法,實現我們英語課堂的優質教學,使英語教學充滿活力。
初中語文教學設計6
關鍵詞:微課;初中語文;課堂教學
微課是一種新型的教學模式,能夠使初中語文教學突破時空的限制,創設真實的教學情境。在教學中,教師通過小視頻為學生播放教學內容,使學生更好地理解語文教學的內容,使學生能夠明確文章的主旨,感受文章的內涵,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強化學生的主體地位,促進初中語文教學水平的全面提升。
一、微課的含義及特點
微課的載體是視頻,是將教師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圍繞每個知識點或者教學環節開展的教學活動進行記錄。課堂教學中的視頻是微課的核心部分,此外還有教學設計、反思、練習以及反饋、點評等教學資源,它們通過組織關系、呈現方式等營造小環境。微課不同于傳統單一的教學資源,比如,課件、設計以及反思等,還是在其基礎上發展起來的新的教學資源。相比多媒體教學,微課教學的時間更短,教學的內容也比較少。
二、微課在初中語文課堂教學中的應用
1.活躍課堂氛圍,引導學生理解教學內容
初中語文教學包含很多知識,但是教材設計中有很多與學生生活實際不相適應的內容,使得學生在理解課文方面遇到一定的難度。微課教學比較科學、形象,能夠有效地彌補教材設計中的不足,使學生與課文之間的距離得以拉近,使教學形式、過程得以優化,使學生更好地理解語文內容,獲得知識與技能。
比如,在學習《蘇州園林》時,教師要讓學生了解蘇州園林的設計特點,在學生眼前呈現出美麗的畫卷,但是很多學生都沒有去過蘇州園林,更不用說分析這些特點,而且教材中沒有插圖,無法滿足學生的學習需要。而通過微課教學,能夠將蘇州園林中的花草樹木、亭臺軒榭、假山池沼、門窗設計等生動地呈現出來,然后教師利用書本中的話語進行講解,能夠渾然一體。學生一邊欣賞蘇州園林的美景,一邊聽配樂解說,然后對蘇州園林的'整體布局、搭配以及色彩等進行分析和研究,能夠給學生更加真實的感受,深刻地體會到蘇州園林的意境美,感受古代園林藝術以及工匠水平的高超。
2.優化教學手段,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初中語文教學中最為關鍵的就是要創設情境。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良好的情境設計能夠為語文課堂教學效果的實現奠定基礎。語文教學中利用微課開展教學,能夠更好地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引導學生對語文知識進行思考和研究。
例如,在學習《木蘭詩》時,教師可以利用電影《花木蘭》的主題曲進行導入,然后播放相關的電影視頻片段,通過悲壯的畫面、旋律以及不俗的歌詞,使學生的注意力被抓住,然后通過影片進行課文內容學習,讓學生探究花木蘭到底是怎樣的人,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興趣會得到極大提高,進而深入地學習知識。通過微課視頻教學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讓學生在觀賞中獲得信息和知識,實現良好的教學效果。
3.微課作文教學,強化學生的寫作興趣
生活是作文寫作的重要來源,實際生活為作文寫作帶來了活力。但是很多初中生都比較頭疼作文寫作,認為無話可說,這也是初中語文教師教學的重難點問題。學生的寫作興趣不高,寫出的文章并沒有真情實感,沒有凸顯文章的活力與色彩,這主要是學生的作文寫作沒有從實際生活出發,閉門造車,無法感受社會發展進步的強勁,也感受不到時展的新鮮氣息。初中語文寫作教學中使用微課進行,能夠充分發揮微課的直觀性、真實性,讓學生與社會實際緊密聯系在一起,能有效地彌補學生頭腦中的空白,提高學生寫作的興趣和欲望,能夠將自己的真實情感寫出來,提高作文寫作的質量以及水平。
比如,在指導學生寫作“感恩”話題的作文時,教師就可以為學生播放一段央視的公益廣告視頻,“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視頻中媽媽為奶奶洗腳,孩子看到后也端了盆水為媽媽洗腳,在這種感動的氛圍中,給學生以身臨其境之感,喚起學生感恩父母、感恩教師、感恩社會等感受,在這種環境氛圍下,學生就能夠有話可說,寫作的質量也會提升。
微課能夠將視頻、圖像、文字、聲音等直觀、形象地播放出來,為學生營造輕松的、帶有色彩的學習氛圍,使教學更加生動、有活力,能夠讓學生獲得直觀的感受,強化學生的情感體驗,使學生積極參與到語文教學中,獲得更多的語文知識,實現情感以及思想上的熏陶,強化自身的綜合素質能力,促使初中語文課堂教學效果的順利實現。
初中語文教學設計7
一、教學目標
1.學生解決文中的關鍵詞句,以及作者和寫作背景的介紹,解決基本問題;
2.學生通過自主研讀和小組合作探究法,學會概括桃花源的自然美景和淳樸民風;
3.學生通過分析桃花源的描寫語句,理解作者想要表達的對和平美好安定生活的向往,和對當時軍閥混戰、賦役繁重的黑暗社會的不滿與批判。
二、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學生通過自主研讀和小組合作探究法,學會概括桃花源的自然美景和淳樸民風。
教學難點:學生通過分析桃花源的描寫語句,理解作者想要表達的對和平美好安定生活的向往和對當時軍閥混戰、賦役繁重的黑暗社會的不滿與批判。
三、教學過程
(一)設置疑問,導入新課
同學們,大家有沒有在行程中突然迷路的經歷呢?正在你沒有前進之路時,突然發現三兩處美景,頓時豁然開朗、柳暗花明,你又是怎樣的心情呢?今天,就請大家跟隨老師一起走進漁人的行程,跟隨陶淵明進入虛幻的世外桃源吧!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學生初讀文章,解決字詞、作者以及寫作背景等基本問題:解決文中出現的“儼然”“嘆惋”“垂髫”等字詞含義;穿插作者以及寫作背景:陶淵明,字元亮,名潛,謚“靖節”。東晉末至南朝宋初期偉大的詩人、辭賦家。他是中國第一位田園詩人,被稱為“古今隱逸詩人之宗 ”,有《陶淵明集》等作品。頗有壯志、博學能文,性情豪放,偏愛田園生活。他所處于東晉社會 動蕩時期,軍閥混戰,人民痛苦不堪。詩人不甘此種社會現狀,也無法改變,只能用創作來抒懷。
2.學生通讀文章,掌握文章大意:文章借漁人行蹤,將現實和理想聯結在一起。作者通過對桃花源這一理想世界的描繪,展現了安寧和樂、自由平等的生活。表現了作者追求美好生活的理想以及對當時的現實生活的不滿。
(三)深入研讀,體會情感
1.桃花源是曠世美景,更是世外桃源,從哪些方面可以看出來?
明確:①自然風光美:“芳草鮮美、落英繽紛”“良田美池桑竹之屬”等體現優美的自然美景和純粹無暇的世外花源;②人文社會之美:“黃發垂髫,怡然自樂”“余人各復延至其家,皆出酒食”等體現出熱情好客和淳樸的民風。在如此之世外美景中,令人充滿無限向往和沉醉。此外,還可酌情答“朦朧的.意境”之美等。
2.桃花源總是令很多人贊不絕口,不同人有什么態度和做法呢?為什么會有這樣的態度?
明確:①漁人——甚異,欲窮其林——好奇,驚奇以及想要一探究竟;②太守——遣人隨其往卻不復得路——向往,急切之情,無功而返;③劉子驥——欣然規往,未果——期望。正是由于:當時社會,百姓居無定所,朝野動蕩不安,人們對現實社會感到失望與無奈,充滿了對虛幻世界的向往與期盼。
3.你認為作者寫這篇文章,重點是要體現怎樣的意旨呢?
明確:“桃花源”是不存在的,是虛構出來的圖景。主要是為了反襯社會現實的黑暗和不堪,寄托自己對于和平、安穩和淳樸的社會生活的向往。陶淵明心懷大志,想要“救濟蒼生”,但是,政治黑暗,相互傾軋,賦役繁重,一腔熱血無處施展、壯志難酬,加之其性格耿介、清正廉明,不愿攀附權貴。因此,自我與現實之間產生極大的隔閡和矛盾,這才想要一個脫離人間的世外桃源。體現了作者——對和平美好安定生活的向往,和對當時軍閥混戰、賦役繁重的黑暗社會的不滿與批判。
(四)拓展延伸,觸類旁通
如果用一個成語來概括文章,你們會采用哪個呢?是“世外桃源”,世外桃源指的是與世隔絕、不受戰亂危害的美好世界,更是我們向往的精神家園或者美好愿望。
(五)師生總結,布置作業
通過板書總結本次課程:請同學們跟隨老師捋順板書內容。課下作業布置:根據文章內容,概括文章中漁人從發現桃花源,到進入桃花源,再到離開桃花源的行程。
四、板書設計
桃花源記
初中語文教學設計8
關鍵詞:語文;課堂;創新;教學;途徑
隨著教育事業的快速發展,促進了教育理念和教育方式的進一步創新和改革,并已經取得較為顯著的效果和成績。初中是初中階段學生的重要課程,語文教育工作者致力于語文課堂創新教學的實現,進而不斷提高學生的語文知識儲量以及語文綜合素養。隨著網絡技術的廣泛應用,在一定程度上革新了初中語文課堂教學內容和教學方式。因此,本文主要以人教版初中語文教材為例,探究初中語文課堂創新教學的實現途徑,進而不斷提高初中語文課堂教學質量和效率。
一、創新教學理念
為了實現初中語文課堂的創新教學,要對教學理念進行創新。在傳統的教學理念中,主要以教師的“教”為核心,重視教師的主體地位,使得初中語文課堂缺少一定的互動和交流,初中語文課堂逐漸成為教師的演講現場,進而降低了初中語文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因此,在這樣的環境背景下,初中語文課堂要進行不斷的創新和改革,改變原有的教學觀念,重視學生在初中語文課堂教學中的主體地位。在實際的課堂教學中,教師可以將民主教育理念引入初中語文課堂教學中,以達到實現初中語文教學理念的創新。首先,初中階段的學生無論是在語文素質還是性格特點等方面都存在一定的差異性,這種差異性會讓不同學生的語文學習需求有所不同。教師要根據學生的差異性和學習需求進行指導與教學,課堂教學內容的設計要符合目前學生的學習現狀,避免出現語文教學活動高于學生的理解與思維,而降低初中語文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其次,在初中語文課堂教學的過程中,教師要重視課堂交流和溝通,加強與學生間的互動,進而提高學生學習語文的自信心,營造和諧輕松的課堂氛圍。最后,教師要給予學生足夠的關心和關注,不僅了解學生的.語文學習情況,還要了解學生目前的生活狀態,以便于對學生進行個性化教學設計,實現初中語文課堂教學民主教育理念的創新。
二、構建多元化教學模式
1.翻轉課堂教學模式
翻轉課堂教學模式主要是鍛煉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利用網絡視頻以及相關學習資料在家自主進行語文知識的學習,初中語文課堂主要是教師對學生的學習成果進行“驗收”,為學生解答自主學習中的困惑,通過課堂上的交流和互動,學生間進行思維碰撞。例如,在人教版初中語文教材《濟南的冬天》教學設計中,教師要根據《濟南的冬天》重點知識進行學習資料的設計,將其上傳到班級QQ群中,以便于學生進行下載和學習。在課堂討論中,學生要提出自主學習中的問題和困惑,教師根據學習資料引導學生進行解決,并提出“欣賞薄雪覆蓋下的山景圖和水色圖,品味其中美妙的語言,找出你認為寫得美的語句,有感情地讀一讀,想想為什么寫得好?”帶領學生進行課文的回憶。翻轉課堂教學打破了傳統課堂授課的教學模式,學生可以通過實際的動手實踐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教材中的知識點,將被動學習轉化為主動學習,并且課堂中的互動和交流匯集成輕松和諧的教學氛圍,有利于學生創新能力和創造能力的提升,從而有效提高初中語文課堂教學質量和效率,徹底實現初中語文課堂教學模式的創新。
2.情景教學模式
在初中語文課堂教學中,教師可以創建幾乎真實的情景,激發學生對語文課堂教學活動的興趣,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使得學生在學習情景的基礎上進行思維延伸,產生豐富的想象與聯想,進而不斷挖掘學生的語文學習潛力,實現初中語文課堂教學模式的創新。例如,在人教版初中語文教材《皇帝的新裝》教學中,教師可以通過多媒體視頻播放《皇帝的新裝》的動畫片,創建皇帝“被騙”過程的情景,展示皇帝“愛新裝―做新裝―穿新裝―展新裝”的過程,讓學生體會人物的表情和行為。也可以讓學生進行分角色表演和朗讀,進而了解其中主要人物的心理活動,挖掘文章的中心內容。
總之,通過對初中語文課堂創新教學的分析,讓我們知道了初中語文教學是培養學生語文思維和基礎素養的重要階段,對學生日后的語文學習以及其他學科的學習具有重要的促進作用。因此,在實際的教學中,教師可以引入民主教學理念,根據學生的語文學習需求進行語文教學內容的設計,積極探索有效的教學方法,進而實現初中語文課堂教學的創新。
初中語文教學設計9
在初中中,《秋天的懷念》是一個重點也是一個難點,這篇課文是我國當代作家史鐵生以回憶的形式寫下的一篇懷念母親的文章。這篇課文對母愛的內涵進行了深層次的詮釋,作者在文章中刻畫了自己在癱瘓時對生命的絕望、對母親冷漠的形象,并且回憶了母親在身患絕癥時依然忍受兒子的壞脾氣、病痛的折磨及生活所賦予的苦難,但是依然用愛鼓勵兒子、幫助兒子重新振作的故事,表達了作者對母親的無限愧疚及深深的思念之情。
一、教學目標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學會本課生字詞。
2.通過對課文的反復朗讀,抓住關鍵詞,感受文章的表達特色,提高學生對文本的理解。
3.引導學生感受文章中母親的愛與偉大,兒子對母親的懷念與愧疚,從而領悟生命的真正意義。
二、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通過自主探究和小組討論,指導學生理清文章的內容,找到關鍵詞句和細節描寫的方法。
教學難點:感受文章中母親的愛與偉大,兒子對母親的懷念與愧疚,領悟生命的真正意義。
三、教學方法
談話法,小組合作探究法,多媒體輔助教學法。
四、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通過談話法進行導入:同學們,史鐵生是我國文壇中一位比較特殊的作家,他雙腿癱瘓,并且常年患病,在無數次與病魔抗爭的.過程中,是誰給了他堅持下去、活下去的勇氣?我們今天要學習的這篇課文名叫《秋天的懷念》,那么作者懷念的是什么呢?接下來讓我們一起走進今天的課文去看一看作者到底懷念什么。(板書題目)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學生自由朗讀課文,借助手邊的工具書解決生字詞。
2.這篇課文主要寫了什么內容?
明確:課文主要寫作者在癱瘓期間,母親對他無微不至的照顧與撫慰;母親身患重病卻不告訴他,瞞著他;為了帶他去看菊花,央求他;母親臨終還對他進行囑托,一直牽掛他。
(三)深入研讀,重點感悟
1.請同學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并且思考文章中每一個部分都寫了什么內容?
明確:
首先,寫了作者雙腿癱瘓之后,脾氣變的暴躁無常,但是母親卻一直撫慰他;
其次,寫母親為了讓作者出去轉轉,央求他去北海看看花;
再次,寫了母親身患絕癥,在臨終之前還對作者進行囑咐,牽掛他;
最后,寫了作者在回憶這些事情的過程中所表達的對母親深深的愧疚及懷念之情。
2.在文章的第一段有這樣一句話:“我狠命地捶打這兩條可恨的腿,喊著“我可活什么勁兒!”母親撲過來抓住我的手,忍住哭聲說:“咱娘倆在一塊兒,好好兒活,好好兒活。”在這句話中運用的一個動詞“撲”,為什么要用“撲”這個詞?
明確:“撲”這個動詞生動形象地表現出母親的急切,并且更能表現出母親的愛,母親忍受著病痛但是對“我”卻無微不至的照顧。
3.在文章的最后一段,作者又說了一次“好好活”,這樣寫的目的是什么?
明確:作者漸漸懂得了“好好活”的含義,作者越是懂得越是對母親無比的懷念。這樣寫同時表現出作者對母親的愧疚之情。越是懷念對于往事越充滿回憶,但是母親無法再推我去北海看菊花了;越是懷念對于往事越自責,我的任性給母親帶去的傷害是無法彌補的;越是懷念就越難過,我多想再聽聽母親對我說咱倆在一塊兒好好兒活啊。
(四)拓展延伸
又是一年秋天到了,菊花再次開放,如果你是史鐵生,你想對母親說些什么呢?
(五)小結作業
教師總結。
作業:在課下給母親寫一封信,表達自己的愛意、歉意或者是謝意。
五、板書設計
六、教學反思
本篇課文著重引導學生對本文內容進行理解,在理解文章內容的基礎上把握作者情感。同時,對史鐵生生平的了解也有利于更好地理解本文。所以在授課的過程中也應結合作家作品背景展開指導學習,知人論世。
初中語文教學設計10
《語文課程標準》明確提出“培養學生的創造力,培養審美的情趣,發展健康的個性,養成良好的意志品格的育人目標”。實施創新教育,就是創設自由、和諧、開放、民主的學習課堂,讓學生在輕松的環境下接受知識。本文將對初中語文創新教學進行研究,以期達到實施語文課創新教學的目的。
一、語文創新教學研究的途徑
1、用生動靈活的教學方式,煥發課堂活力
應試教學課堂圍繞知識目標而展開,儲存繼承前人積累下來的經驗和體驗,但忽視了學生創新的動機、興趣、情感、意志,如何激活所需的先前經驗,萌動求智欲望呢?新課標要求我們建立以自主、合作、探究為主的教學模式,激活學生好奇心、探究欲,培養學生主動思考、質疑、求索以及善于捕捉新信息的能力,并把這種能力的培養定為課堂教學的`終極目的。為此,我們仔細研究教育心理,準確把握初一學生的心理特征和思維特點,積極探索有利于激發興趣、激活思維、激勵探討的課堂教學方法。
2、用先進的教學手段,提高學習效率
現代科學技術日新月異的飛速發展,要求具有新鮮活力的語文課堂不僅要有教學模式的轉變,學生思維的開啟,更要有引導學生學會學習,掌握豐富的語文知識并獲取叩開知識大門金鑰匙的課堂教學效果。這是新課標對語文課程的基本要求,也是語文學科工具性與人文性特點的集中體現。新課程要求課堂要以更新教學手段為重
初中語文教學設計11
一、教學目標
1.積累文言詞匯,能夠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通過合作探究,掌握作者的論點及論證方法。
3.體會作者舍生取義的觀點,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和人生觀。
二、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理解作者的觀點,學習本文的論證方法。
教學難點:理解孟子舍生取義的觀點的內涵。
三、教學方法
講授法、朗讀法、小組討論法。
四、教學過程
(一)設置情境,導入新課
同學們,人生在世不過短短百年,但是在這短暫的一生中,我們會遇到無數需要做出選擇的事情,小到選擇今天吃什么,去哪里玩,大到可能會面臨生與義的選擇,當你們面臨這樣的選擇時,又會把自己心中的天平傾向哪一邊呢?有同學說了文天祥的一句詩“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還有的同學說到夏明翰曾經說過“砍頭不要緊,只要主義真。殺了夏明翰,還有后來人”。看來大家在生與義之間都選擇了后者,今天就讓我們共同走進孟子的《魚我所欲也》,看看在生與義之間孟子是如何進行選擇的。(板書:魚我所欲也)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教師范讀,注意字音、停頓、節奏等。
明確:字音規范,語氣適中,節奏準確,重音恰當。
2.學生自讀,解決重點字詞。
明確:①得:通“德”,恩惠,感激。
②為:今為(介詞,為了)宮室之美而為(接受)之;
由是則可以避患而有不為(動詞,做)也。
(三)品析語句,合作交流
1.同桌交流,借助工具書和課下注釋疏通文意,找出文章中的中心論點。
明確:生,亦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義者也。(板書:生、義)
2.文章的論點是怎樣提出來的?為什么不直接提出來?
明確:論點是由“魚”和“熊掌”的比喻引出來的,因為“魚”與“熊掌”是人人皆知的美味,而“熊掌”是其中更美味的。二者不可兼得,取其中更美味的,合乎情理也符合邏輯。由此及彼,由淺入深,引出“生”與“義”的論題來,自然,明曉。
3.小組討論,孟子為了闡明自己的論點,運用了哪些論證方法逐層展開?
明確:①比喻論證。
“舍魚而取熊掌”是一個巧妙而貼切的比喻,提出“魚”和“熊掌”都是好吃的東西,但如果兩樣不能同時得到,那就舍魚而取熊掌。接著,提出“生”和“義”兩樣都很貴重,在兩件事不能同時并得的情況下,就必須擇優而取。
②正反對比論證。
生和義比,義比生更可貴;死與不義比,不義比死更可惡。又用假設方式(“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與事實做對比,贊揚了舍生取義的人。最后用“不食嗟來之食”與“萬鐘則不辨禮義而受之”做對比,贊揚了舍生取義的精神,批判了那些只貪圖榮華富貴而不顧禮義廉恥的權貴們。這就起到了突出中心思想的作用。
③道理論證。第一段主要采用的論證方法。
④舉例論證。第二、三段主要采用的論證方法,舉“窮人不食嗟來之食”的事例,推理更加有力,強調了要講“義”,不能忍受羞辱,“蹴爾而與之”連乞丐都不接受,何況是把“義”看得很重的人了;舉“萬鐘則不辨禮義而受之”的事例,批判了那些只貪圖榮華富貴而不顧禮義廉恥的權貴們。(板書:比喻、道理、對比、舉例;舍生取義)
4.結合本篇文章及以前學過的文章,思考總結孟子文章的語言特點。
明確:氣勢充沛,感情強烈,富于鼓動性,有很強的感染力和說服力。
(四)拓展延伸,小結作業
1.學完本篇文章,在現在這個社會,面對愈來愈多的誘惑,面對人生的各種考驗,我們應當做出怎樣的'選擇呢?
2.師生互動總結。
3.作業:現實生活中,面對著義和利,你一定也作過許多次選擇,其中哪一次對你的影響最大,給你的印象最深?請以“選擇”為話題寫一篇小作文,字數不限,要有自己的真情實感。
五、板書設計
六、教學反思
本文是一篇文言文,在教學過程中應該注重文言文的特點,進行反復地誦讀,讓學生讀通、讀懂、讀出韻味。學生能夠在讀中明確孟子的性善論的思想,通過教師的引導,能夠學會辯證地分析與認識作者“舍生取義”的觀點,使文化得到真正意義上的傳承與發展。注重了學生的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培養,使三維目標得以很好地實現。
初中語文教學設計12
[教學目的]
1、使學生了解話題作文的概念和特點。
2、使學生明確并初步學會話題作文的幾種擬題方法。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導語:同學們,提高寫作能力是我們學習語文的重要目的之一。而在寫作中,話題作文是近年來出現的一種新題型,因為它不拘一格,形式多樣,很能體現學生思維和個性特點,為此,倍受青睞。那么,什么是話題作文,話題作文擬題有哪些簡易的方法呢?這正是我們今天要學習的內容。
(板書:“話題作文”的擬題)
二、研習新知
⑴說明事理,感悟新知
1、破題解疑:話題作文是用一段揭示語啟發思考,激發想象,限制范圍的一種作文命題形式。“話題作文的”話題是談話的中心,它要求學生根據教師所提供的話題情境和內容范圍,寫一篇與其相關的文章,或記敘,或議論,或說明,或其它形式都可。
2、舉例說明了(出示投影片):有人說“有兩種東西,一旦失去后才知道可貴:一是青春,二是健康。”其實,失去后才知道可貴的何止于此。請以“失去后才知道可貴”為話題,寫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題目自擬,文體不限。
3、揭示特點:由此我們可以看出,話題作文最明顯的特點就是內容熟、范圍廣、形式活。
⑵教師教“法”,學生學“用”
目的:教師給學生具體介紹各種擬題法的要領,并引導學生依此說出具體的題目。通過師生共同參與,使學生體會各種方法的操作過程,并為自己以后的運用奠定基礎。
引語:那么,“話題作文”擬題有哪些簡單易行的方法呢?下面我們將逐一學習。
板書:
1、擴展法
教師教“法”:擴展法即在所給話題的前面或后面加上適當的詞語,從而擬出比話題更加具體的題目。如以“路”為話題,可擬為《風雪路上》、《回家之路》等。
學生學“用”:學生依據對擴展法的理解和教師提供的范例,自選角度擬題目。如:《鄉間小路》、《路途遙遙》、《小路彎彎》等等。
(注:以下幾種方法,都是以“路”為主題,設計步驟與“擴展法”相同,故略去)
2、想象法
即由所給的話題想象開去,從而給予獨到的題目。如:《如果沒有了路》、《假如村村都有高速路》……
3、擬人法
即將所給的話題擬人化,從而擬出人性化的題目。如:《路的自述》、《我是柏油路》、《路與汽車的對話》……
4、引用法
即用與所給話題有關的名言、詩詞、歌詞對他們加以變通作題目。如:《我們走在大路上》、《條條大路通羅馬》、《書山有路勤為徑》……
5、引伸
即在所給的話題原意基礎上,分析它的引伸義,由引伸義來確定文章的題目。如“路”可進一步引伸為“門路”,由此便可產生以下題目。如:《致富路》、《光明路》、《幸福路》……
6、懸念法
即巧設懸念,擬出能充分激起讀者閱讀興趣的題目。如:《這條路由哪里來?》、《這條路將伴他……》
三、能力拓展
拓展(一)
1、教師引題:閱讀下面材料,根據要求擬題:(展示投影片)有人認為,幸福意味著擁有財富;有人認為,幸福意味著獲得地位;有人認為,幸福意味著享有聲譽……也有人認為,擁有財富,并不意味著幸福……
請以“幸福”為話題寫一篇文章。
要求:題目自擬,文體不限。
2、自我解讀:學生自己閱讀、分析材料,感悟其中道理,思考文章題目。
3、交流共享:學生自由發言,共同分離彼此思考成果,開拓思維,受到啟迪。
擬題估計:《感受幸福》、《什么是幸福》、《幸福的回憶》、《有錢就是幸福嗎?》、《幸福就在你身邊》……
開拓(二):
1、教師引題:閱讀下面材料,根據要求擬題。
一個和尚挑水喝,
兩個和尚抬水喝,
三個和尚沒水喝。
一只螞蟻來搬米,搬來搬去搬不起;
兩只螞蟻來搬米,身體晃來又晃去;
三只螞蟻來搬米,輕輕抬著進洞里。
兩首童謠,敘述了兩種截然不同的結果。“三個和尚”之所以“沒水喝”,是因為不負責任,互相推諉;“三只螞蟻來搬米”之所以“輕輕抬著進洞里”是團結合作的結果。從這“人不如蟻”中你得到什么啟示呢?
請以“協作”為話題,寫一篇文章。
要求:①要多角度地分析問題,只要與話題相關即為符合題意。②文體不限,題目自擬。
2、讀題感悟:學生自己閱讀、體會、思考并構思題目。
3、溝通合作:學生前后桌四人分成一組相互交流看法,推敲題目。
4、共享共進:聽取個別小組擬題情況,通過師生對話交流,在分享彼此成果的同時,互相啟迪,激活思維,產生靈感,從而擬出更好的題目來。諸如:《談談協作》、《協作的力量》、《三個和尚新說》、《分工協作》、《如果沒有協作,那么……》、《三個臭皮匠,頂個諸葛亮》等等。
四、小結升華
課堂結語:同學們,話題作文命題的方法靈活多樣,不拘一格。今天我們只學習了其中的六種,望各位認真領會,學以致用,并在以后的學習中勇于探討,不斷開拓,相信會有更多更好的法子不斷涌現。
初中語文教學設計13
一、教學目標
1. 運用所學散文閱讀的方法閱讀文章,進一步提高散文閱讀的能力、
2. 理解作者通過描寫一株失去了大樹的依托,但卻并不因此而喪失了生存意志的古藤,表達自己對生命的深刻思考和對堅強、獨立,歷盡苦難而不屈的生命的敬重之情。
3. 弄清文章由物及人地描寫、抒情、議論談感悟的思路,.體會作者以抒情為主,融抒情、描寫、敘述、議論為一體的鮮明特色。
4. 理解想象和聯想的表現手法以及比喻、排比的修辭手法的運用及其作用。
5. 品讀文章質樸、簡單的意象,自然、靈動的文字,增強語言的感悟能力。
二、教學重點與難點
1.重點
(1)領會文章主旨,體會作者感情。
(2)分析理解文章的寫作特色及其作用。
(3)揣摩詞句,品味語言。
2.難點
(1)想象與聯想的作用
(2)詞句揣摩,語言品味
三、課時安排:
1課時
四、教與學互動設計
課件顯示:(一)創設情境,導入文章閱讀
同學們,我們自初一以來,學習了不少的優秀散文,大家回憶一下,舉例說說。
示例(1.)《紫藤蘿瀑布》:這是一篇狀物抒情的散文。文章通過對紫藤蘿花的精彩描繪,充分顯示了藤蘿花的外在形象美與內在意蘊美的和諧、統一。文章先著重刻畫紫藤蘿花的外在美。通過對花的精彩描繪,表現了它不可遏止的、旺盛、活躍的生命力。然后是抒寫作者對生命底蘊和意義的的深刻思考。說明在奔流不息的生命長河中,挫折、磨難不過是一朵小小的浪花。它是生命中,一段小小的插曲,增加了生命的美麗和充實,但不會阻礙生命長河不息的流動。紫藤蘿旺盛的生命力,使作者心中的焦慮和悲痛化為寧靜和喜悅,并由此領悟了花和人雖各有各的不幸,但生命的長河無止境這一永恒的哲理,促使作者不由加快了生活的腳步。文章贊美了生命的永恒與美好,鼓勵人們要熱愛、珍愛生命。 示例(2.)《行道樹》:作者將目光投注到平凡而普通的物象——行道樹的身上,賦予它以人的生命、人的思想、人的情感,借行道樹的自白,抒寫奉獻者的襟懷,贊美奉獻者的崇高精神。全文466個字,卻蘊涵了作者對生命價值的思索與感悟,引發了讀者對人生對生命的新鮮感受和深刻體驗。
示例3.《春》一文寓情于景,情景交融。作者在書寫人們盼春的基礎上給我們描繪了春草,、春花、春風、春雨、人們迎春這一幅幅的畫面,最后唱起了對春的贊歌。表達了作者對春天的喜愛和贊美之情。
示例4.巴金的《日》,作者采用樸素無華的文字,借景喻人,以情點“睛”,將哲理的思索與詩意的描繪揉和在一起,既成功的塑造了“飛蛾”即抗日戰士的平凡而偉大的形象,又寄托和抒發了自己的崇高的美學理想。《月》則表現了作者細膩幽靜的一面,作者贊頌了嫦娥為了一個不知名的理想而放棄了原有的一切,“妄想”改變“月”這個冰冷的星球,嫦娥就是作者理想精神的化身。《日》和《月》是作者對生命、對人生的思考,它也啟發了我們思考如何生,如何死。
通過一篇篇散文的閱讀,我們獲得了一些散文閱讀的方法,歸納起來,主要有哪些方法呢?
學生思考,交流回答,老師補充小結:
課件顯示:總的說來要弄清楚四點: 一是寫了什么(文章的主要內容),二是為什么寫(主旨,即要表達的情、理、觀點),三怎樣寫的(行文思路,即先寫什么---再寫什么---后寫什么),四是寫得怎樣(運用了什么藝術手法達到了什么樣的效果)。
今天這節課我們就運用這些閱讀方法去閱讀王劍冰的一篇優秀散文《古藤》。
(二)、學生齊聲朗讀課文,思考:
1.文章的抒情對象是什么?它在文章中有什么作用?
點撥:文章的抒情對象的是古藤,它是貫穿全文的線索,文章就是圍繞著它來描寫、抒情、議論談感悟的。
2.通讀全文,請你用簡潔的語言概括古藤的特點。(注意抓關鍵詞語,抓文眼:集中表達作者思想感情,反映作品主旨的詞句,這就是“文眼”)
點撥:外在特點-----外形彎曲、枯老,是一棵獨立的藤
內在特點-----堅毅,不屈,頑強,倔強、孤獨。
3.對于“古藤”,作者的.情感態度發生了哪些變化?請用四個詞語來概括。
點撥:驚奇,敬慕,擔心,敬仰。
4.縱觀全文,作者主要寫了什么內容?表現了什么樣的主題?
點撥::作者通過描寫一株失去了大樹的依托,但卻并不因此而喪失了生存意志的古藤,表達自己對生命的深刻思考和對堅強、獨立,歷盡苦難而不屈的生命的敬重之情。
5.文章的行文思路怎樣?
點撥:文章開頭運用描寫,交代出文章的抒情對象古藤,在描寫之中,融入了作者對古藤的驚奇感受。為了更好揭示出古藤神奇的特征,作者又插入敘述古藤由來的美好神話,在敘述之中巧妙地融入作者的喜愛之情。為了更好的抒發作者的敬慕之情,作者圍繞古藤的艱難命運展開想象議論,同時聯想到與古藤有著類似遭遇的人事展開敘述和議論。由物及人,升華主題
(三)品讀鑒賞
請同學們細讀品讀課文,從文中找出自己認為寫得精妙的地方,給大家賞析一下。(下例示例根據學生交流情況和是否需要補充的情況,有選擇的展示)
示例1.文章開篇第一段對古藤的描寫,作者采用了反復、比喻、擬人三種修辭手法,生動形象地刻畫出“古藤”外形的怪異,渲染了“古藤”生命中遭遇的磨難,也為下文的敘述和議論做了鋪墊。
示例2.第9段里“.一千三百年風霜雨雪,把它變成根,變成樹,變成精。”這句話這句話顯示了古藤生命升華的過程。
“變成根”是指藤無所依傍后開始獨立,自己為自己坐樁。
“變成樹”指變成了獨立的個體,“自己為自己相繞,直立而起,倒下,再直立。”
“變成精”指藤有自己的靈魂、個性、和精神特質。“藤留下了堅毅、痛苦、掙扎的過程”
示例3.第10段:“藤,木的典范,水土的凝鑄,生命的闡述。像不羈的狂草,有重筆有輕染,有淋漓的汁點。”
這里運用了排比和比喻的修辭手法。排比形式工整,感情強烈,層層深入地贊頌了古藤是木的范例,凝聚了天地間水土的精華,闡釋了生命的內涵;比喻生動、形象,謳歌了古藤生命的頑強與不屈,表達了作者對古藤的敬仰和贊美之情
示例4.文中最后一段(第16段)呼應第14段,點明了文章的主旨。揭示古藤的生命奧秘,進一步突出古藤堅守者的形象,一個引人思考,被人敬仰的形象。這里有一個關鍵詞語“倔強”,這個詞語揭示了古藤面對命運的變故,失去依靠后的那種頑強的生存意志,堅強不屈服的獨立個性。盡管掙扎過,痛苦過,只要生命在體內一息尚存,就以藤的個性,滋生、蔓延、上升、翻騰。這個詞就是全文的“文眼”。”是作者的點睛之筆,是全文的主旨所在。
示例5.文章敘述何仙姑與呂洞賓的傳說
為古藤罩上了一層神秘色彩,增強了文章的可讀性和趣味性,同時引出下文古藤失去依傍的命運變故,為表達作者對古藤的敬慕之情作了鋪墊。
示例6
第12段“人其實同藤一樣,從一點點爬起,活的不知有多么艱難。要依靠親人,依靠師長,依靠領導,依靠社會。要學著做人,學著生活,學著應付,學著面對。”在結構上承上啟下,內容上由藤及人,揭示了古藤的象征意義 。(寓意)
示例7.第13敘述老態女子生孩子的故事,第14段寫古藤的“起點與終點”、“根與頭”、“存活與伸展”,的敘述議論。有著內在聯系:
老態女子與古藤相互映襯,闡述了生命只要一息尚存,就要孕育新生的哲理,突出了古藤的形象,探求古藤的生命奧秘,深化了文章的中心。
(四)總結歸納散文閱讀的具體方法
通過大家的閱讀賞析,現在我們進一步歸納一下散文閱讀的具體方法。
學生交流,老師補充總結:
1.緊扣文眼明散聚。
散文的最大特點是“形散神聚”雖然取材范圍廣泛,內容博雜,所謂“上下幾千年,縱橫幾萬里”,但都統一在“神”這個靈魂之下。若能很快找到統領全文的這一“神”,就能迅速而準確的把握文章,提高閱讀效率。在散文中,總有集中表達作者思想感情,反映作品主旨的詞句,這就是“文眼”。倘若在通讀全文的基礎上,抓住這點睛之筆,就能透視文章的“心靈”理解作者的寫作意圖,明確廣博、紛繁的題材是怎樣被有機地組織起來的。
2.找準線索結構清。
線索就是竄連文章內容的的一根紅線,它在文章結構中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找準它的線索就理清文章的結構。寫景散文一般以游蹤或某一景物為線索。
3..融情于景見立意
“一切景語即情語”,大凡寫景狀物的散文都要采用借景抒情,寄情于物,托物言志或象征等手法來含蓄、形象而具體地表情達意。
4.咀嚼精妙品詞句
散文的精妙或體現在其思想情感的含蓄深邃,或體現在其謀篇布局的匠心獨運,或體現在表現手法的多姿多彩,或體現在遣詞造句的精煉生動。在對文章內容與思想情感有了宏觀理解的前提下,如果能揣摩咀嚼出文章的一二精妙之處,才算做到了真正意義上的鑒賞。揣摩咀嚼需結合全文內容,結合具體語言環境,根據上下文品讀感悟,理解才更準確。
(五)、作業:運用散文閱讀的方法閱讀課文《談生命》
(六)、結束語
同學們,今天學習者篇文章給了我們很大人生啟迪:人生的道路并不是一帆風順的,必然會遇到這樣那樣的困難、挫折和失敗,當在這個時候,希望你們能像這棵古藤那樣,以頑強的精神,堅毅的性格,承受痛苦,經歷磨練,戰勝困難,勇往直前。只有經歷了磨練的生命才會更燦爛,只有笑到最后的生命才會更精彩!
初中語文教學設計14
《愛蓮說》是七年級下學期第六單元的一篇文言文。
單元的主要教學目標是:熟悉一定數量的常用文言詞語。養成誦讀的習慣,在反復誦讀中,領會文章內涵,并對作品精美的語言特色有所體會。學會運用多種閱讀方法。能初步理解、鑒賞文學作品,受到高尚情操與趣味的熏陶”結合本單元教學目標和教材自身特點,我把本課教學目標定為:
1.知識和技能:積累文言詞語,疏通全文,了解文學體裁和什么是“托物言志”。
2.過程和方法:反復朗讀以至成誦,整體感知課文,理解精美語言特色。
3.情感態度價值觀:感受到文章的美,能找出描寫蓮花的句子,并體會蓮的高貴品質。
課文篇幅短小,雖寥寥幾筆,意卻在言外,有一唱三嘆之致。學生在多次誦讀的之后,能了解本文大意,因此我把“蓮”美麗的形象,優美語言的欣賞,并體會蓮的高貴品質作為本課的重點。把托物言志的手法作為本文難點。
學情分析
七年級學生已有一定的文言知識基礎,能借助課文下面的注釋和已有的文言知識初步讀懂課文。理性分析能力弱,但感性認識及模仿能力強。因此教學中注意因材施教,由淺入深,以各種手段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注意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用多媒體手段突破重點難點,激發學生學習的主動性。
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能力:
1、反譯并熟背課文;
2、了解襯托的寫作方法及其作用;
3、學習本文托物言志的寫法。
(二)過程與方法:
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使學生能夠在自主合作、探究的氛圍中,在理解課文的基礎上對課文進行創造性的學習。
(三)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培養學生正確的價值觀、人生觀。
教學重點和難點
教學重點:了解文中運用襯托手法的作用和托物言志的寫法。
教學難點:
把握文章的主題旨,理解映襯手法。
教學過程
教學環節
教師活動
預設學生行為
設計意圖
1、情景導入
由多媒體配樂展示荷花的圖片(引入情景)
學生回憶相關詠“蓮”或“荷”的詩句
學生初步感受“蓮”的形象
2、誘思導學
教師出示學生自主學習的內容,點撥指導。
1學生自讀課文:弄清字、詞、節奏。
2學生自讀把握語氣和節奏。
3學生齊讀課文,整體感知。
4分組疏通文意,學生對照注釋及提示理解文意。
培養學生自己思考問題的積極性,使不同層次的學生都能積極主動地獲取知識。
3、合作探究
教師出示學生探究的內容。(多媒體展示)
1、什么是“說”?
2、看課文注釋,畫出不能理解的句子。
3、文章開頭為什么先寫陶淵明和世人的愛好?
4、文中寫了哪些花?重點寫什么?為什么要寫其他的花?
5、文章僅僅是寫花嗎?采用了什么寫法?花與人有什么關系?
6、哪些地方是寫蓮的?從哪些方面寫蓮的?
7、蓮花有什么特點?作者為什么喜歡蓮花?
8、作者為什么發出“蓮之愛,同予者何人?”的感嘆?作者的感嘆說明了什么?
學生分組討論,與教師的點撥和學生的學習合。成績不錯的學生更注和積累,成績略差的同學的理解并及時消化與及理。
讓學生自主思考,深入理解文章內涵。
4、朗讀背誦指導
通過各種形式的朗讀來實現。
男女生分段朗讀,自由朗讀,教師提問,學生用書上的原句回答等。!
通過提問背誦課文,同時能為理解性默寫打基礎。
5、拓展延伸
1與蓮花有關的詩歌
2寫幾句關于蓮花的話可以是對蓮花的`描寫,學習本文的感受,對生活態度的`思考,學生思考討論后回答體現語文“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結合
6、課文總結
1歸納主題(找出中心句)
2了解本文襯托的寫法
本文中,作者除了寫蓮,還提到了什么花?幾次提到?作用是什么?
襯托的兩種類型——正襯,反襯
(1)陶淵明愛菊
世人愛牡丹(襯托,表現自己獨愛蓮,與眾不同)
予愛蓮
(2)菊花之隱逸者
牡丹花之富貴者(襯托,表現蓮的品格高出百花)
蓮花之君子者
(3)菊之愛陶后鮮有聞
蓮之愛何人(襯托,感慨世風惡濁,表現作者潔身自好)
牡丹之愛眾
板書設計
愛蓮說周敦頤
生長環境———濯清漣而不妖純真自然,不媚于世
體態———中通外直內心通達,行為正直
香氣不蔓不枝不攀附權貴
香遠益清美名遠揚
亭亭凈植高潔獨立
風度可遠觀而不可褻玩自尊自愛,令人敬佩
托物—————喻人
菊花牡丹對比烘托
學生學習活動評價設計
我在教學設計中努力探求一種讓學生參與課堂教學,把學生活動有機滲透到教學的各個環節中去的方法,著眼引導學生通過自學,培養他們動口、動手、動腦的能力,以獲取知識、提高素質、增長能力。設計的重點放在學生通過自學,獨立發現問題、解決問題、掌握知識的方法上,并把課堂當作他們能力展示的天地,激發他們參與教學活動的積極性。但是在其中令我不滿意的是,不是所以的學生都能參與其中,有些學生還是沒有調動起來,我應該在以后的教學中多多找尋方法,促進我和學生共同進步。
教學反思
一、內容太多,課堂太緊張。可以考慮減去課堂環節的“2、口語練習,同時進一步理解課文”,變之為課外練習;補充資料可以再精簡,或只是提到即可,不必全詩朗誦或板書。這樣可以節省一些時間。
二、課堂朗誦不足,在課內完成背誦任務有點難。利用下午自習完成背誦任務
初中語文教學設計15
一、單元教學目標:
1、準確流利地朗讀,積累新鮮詞句。
2、整體把握課文內容,用心領會寫作意圖,聯系自己的生活體驗,思考理想和信念。
3、理解文中富有哲理的精彩語句。通過模仿,加強語言運用,提高表達能力。
二、教學重、難點:
1、重點:⑴正確朗讀,積累新鮮詞句。
⑵理解文中富有哲理的精彩語句。
2、難點:理解文章主旨,樹立正確的人生觀。
三、教學方法設計:
1、充分組織朗讀教學,引導學生感受文學作品的音藝術美。
2、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通過有創新、有價值的設問,引導學生合作探究研討,重視過程和方法,著眼于語文學習的養成教育。
四、教學時間安排:
本單元教學擬用14個課時。精讀課文個兩課時,略讀課文各一課時,作文兩課時,復習檢測評價三課時,機動一課時。
五、單元內容分析:
本單元的主題也是人生,側重于理想和信念。要求學生能夠結合自己的生活體驗,談出自己的生活感悟,想想人生的理想。同時,要注重在課堂和課下引導學生進行語言的積累、感悟和運用,自覺提高語言表達的能力。
理 想
課文類型:精讀課文
○教學目標:
(一)知識目標:
1、感情地朗讀、背誦這首詩歌,體會其形象化的語言。
2、把握詩歌意象,領悟詩人的思想感情。
(二)能力目標:
聯系生活實際及個人經歷,理解詩歌的主旨。
(三)德育目標:
樹立遠大理想,并為之努力奮斗。
○教學重點:
①朗讀訓練。
②理解詩歌的主旨。
教學難點:賞析詩歌的語言。
教學方法:
1、朗讀法。
2、聯想想象法。
學法指導:
討論點撥法。用于對重要意象、思想感情的分析。
教具準備:
錄音機、課文朗讀帶、多媒體投影。
○課前準備:
①搜集有關為理想而奮斗的名人名言及其優秀事跡。
②預習課文,就自己疑難和感興趣的問題,準備發言材料。
③教師準備錄音磁帶,有條件的可制作課件。
教學時間:兩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要點:
①反復朗讀這首詩歌。
②把握詩歌的結構。
③理解詩歌的主旨。
○教學過程:
一、導入課文
同學們,在第一單元里,我們研討過現代詩《在山的那邊》。詩人在詩歌中寫道:“在山的那邊是海!是用信念凝成的海。”同學們,這里的“海”指的是什么呢?是指理想的境界。那么,什么是理想的境界呢?人生為什么要有理想?我們應當樹立什么樣的理想?如何才能實現自己的理想?著名詩人流沙河的哲理詩《理想》,同樣會“在一瞬間照亮你的眼睛”。(板書課題)
二、整體感知
1、范讀 。
最好由教師范讀或放錄音磁帶,學生聽讀、欣賞。教師不必提任何要求,讓學生自行調動情緒,糾正音準,品味語氣、語調,把握韻律、節奏。
2、正音、正字、釋詞 。
3、默讀 。
三、感知課文內容:
1、這首詩歌的主旨是什么?、
2、詩歌是從哪些方面表現主旨的?、
3、試著分析詩歌的結構
4、集體朗讀,合作探究 :
小組討論上述問題,教師巡回指導。
5、課堂發言
小組代表發言,解決上述問題,逐漸明確詩歌主旨及結構。
四、研討與賞析(上)
①精讀
逐段(1—7節)理解研討,深入思索,反復咀嚼、領悟詩歌深刻的含義和精妙的比喻。
②課堂討論
研討詩歌的思想內容及形象化語言:
第l節,在語言表達上有什么特點?它對于表現思想內容有什么作用?這一節在全詩中起什么作用?
有關提示:采用比喻、頂針和修辭方法。作用是使語言形象、生動,在形式上環環相扣,在內容上步步推進。這一節總說理想是前進的方向;在全詩中起到統領的作用。
第2節,表達了什么意思?能試著舉例說明嗎?
教師應啟發學生舉例證明。
第3節,這一節是從什么角度談理想的?談談“珍珠鏈”和“脊梁骨”的比喻作用。
有關提示:
不同歷史時期的不同理想,連綴在一起,正像“珍珠鏈”一樣,推動著歷史的前進。理想也如同“脊梁骨”,是推動歷史前進的精神支柱和動力。
第4節,在內容上是怎樣安排層次的?第三、四句有什么深刻含義?
第5節,揣摩各句的意思,理解樹立遠大理想的重大意義。
提示:a、理想使人積極樂觀。b、理想使人斗志頑強。c、理想使人永遠年青。d、理想使人充滿活力。
第6節,怎樣理解“獲得”與“犧牲”?你對詩歌所說的“理想”是否有了更深刻的認識?
第7節,“副產品”的本體是什么?有理想的人為什么也會“酸辛”?
有關提示:崇高的理想追求的是社會進步、人類幸福等,決不是個人榮譽。理想的實現可能給會個人帶來榮譽,但這正像“副產品”不是主要的。在這里作者告訴我們,應當正確對待榮譽。
解決了以上問題,對所學的內容就基本掌握了。教師可根據需求,對以上問題作出增刪取舍,但不可將結論和盤托出,也不能只采用簡單的問答形式,要特別注重討論分析過程。應當由教師點撥、引導,讓同學自主發現,提出問題,合作探究,分析、解決問題。對獨到的發現和見解應予重視。8—12節教學研討,也應如此。
布置作業:
①抄寫并識記字詞。 ②背誦這首詩歌。
③完成“研討與練習”二(準備課堂交流)。 ④預習剩余部分內容。
板書設計:
理想的意義(1)
歷史意義(2、3)
人格意義(4、5、6、7)
人生意義(8、9、10、11)
鼓勵人們樹立遠大理想,并為之奮斗(12)
第二課時
○教學要點:
①檢查作業。
②繼續研討與賞析。
③語言運用。
○教學過程:
一、檢查作業。
①識記字詞。 ②朗讀、背誦。
二、研討與賞析(二)
1、課堂討論(8——12節)詩歌的思想內容及語形象化語言。
第8節,你能從現實生活或個人體驗中找出實例,說明“理想使忠厚者常遭不幸;理想使不幸者絕處逢生”的含義嗎?什么是“大寫的人”?
教師引導學生舉出實例,加深對課文的理解,認識理想的人生意義。
第9節,這一節與上一節有什么關系?第三、四句的句式有什么特點?作用是什么?作者列舉“罪人”和“浪子”的例子有什么典型意義?
提示:并列關系,都是寫理想對人生的意義。上一節是從正面寫,這一節是從反面寫。第三、四句是兩個倒裝句,分別強調“給罪人新生”和“喚浪子回頭”。典型意義是連“罪人”和“浪子”都因為有理想而改變了自己,何況是一般人呢。
第10、11節,這兩節詩歌在結構上是什么關系?在內容上有什么不同?可否將“蛻”字改換成“變”字?為什么?
提示:層進關系。第10節從被動方面寫理想被曲解、玷污和糟蹋,應該怎么辦。第1l節寫有些人因主動放棄理想而產生的后果。不能換,“蛻”是由好向壞轉化,而“變”可變好也可變壞。
第12節,這一節的主要內容是什么?它在全詩中的作用是什么?第一、二句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2、閱讀體驗。
組織學生對照課文,聯系自己,談談應怎樣樹立遠大理想,并為之努力奮斗。
教師應讓學生自由論談,教師給予必要的點撥,使學生確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
三、語言運用
①語言運用并交流(仿照第一詩節,寫幾句話)
教師示例:
愛心是風,卷來濃密的云;
愛心是云,化作及時的雨;
愛心是雨,滋潤久旱的樹;
愛心是樹,為你撐起綠陰。
這個練習難度比較大,教師應幫助學生分析這段文字的結構特點,鼓勵學生大但嘗試,并多給予賞識性評價。
②修辭訓練
這首詩運用了大量的比喻,貼切而又生動,使抽象的事理形象化。教師應指導學生深入體會,學習掌握,提高想像思維的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訓練方法,可由教師或同學指明一些事物,讓大家打比方,進行修辭訓練,看誰表達得形象生動。
教師小結:
同學們,我們朗讀、研討和賞析了這首詩歌,掌握了詩歌的基本結構,理解了詩歌的主要內容,體會了詩歌的形象化語言,并深入地談了學習體會。理想猶如航標燈,它指引著我們的人生之旅。愿大家從小樹立崇高的理想,并為實現自己的理想而努力奮斗。我想,一個有理想的人,一定是一個精神生活很充實的人,也一定是一個很高尚的人。
四、布置作業:
①完成“研討與練習”一。 ②將“思想交流”整理成300字的隨筆。
五、板書設計:
理 想
流沙河
歷史意義
理想是方向 人格意義 樹立理想,為之奮斗
人生意義
教學后記:
以后在教學者中要突出了對學生的人文精神和語文素養的培養。在人文精神方面,著力將課文表現的思想觀念,轉化為學生自身的情感意識。在語文素養方面,抓住詩歌教學的.主要特點,重在品味和賞析詩歌形象化的語言特點。教學方法方面突出了朗讀訓練和思維訓練,學生之間、師生之間的交流與互動符合新課改的精神。閱讀過程注重由整體到局部,再由局部到整體,由感性認識到理性認識,學生易于接受;問題的設置,有針對性和層次性,前后貫通,相互照應,起到觸類旁通的作用。特別是在學法指導上,引導學生注重學習過程的自主、合作、探究,體現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理念。
短文兩篇:《行道樹》 《第一次真好》
教學目標:
知識儲備點:
1、感悟并珍視人生“第一次’’的經驗。
2、揣摩形象化的語言。
能力培養點:
了解以小見大和夾敘夾議的寫法。
情感體驗點:
1、理解行道樹——無私奉獻者的形象
2、體驗人生第一次的真切感受。
教學重點:
理解兩篇課文的深刻內涵。
教學難點:
理解形象而又含蓄的語言。
課文類型:課內自讀課
教學方法:
朗讀法。通過朗讀學生與文章直接對話。
學習方法:
研討點撥法。
教學準備:
①布置學生預習,就課文的主要內容和自己感興趣的問題,列出思考題,準備討論、發言材料。
②列舉自己最難忘的第一次經歷,談談自己的感受。
③教師設置精當的思考題備案,以供學生參考。
教學時間:兩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教學要點:學習《行道樹》內容。
①理解行道樹的無私奉獻精神;
②反復朗讀課文,體會形象化的語言。
一、課文導入:
同學們,漢語是世界上最優美的語言,它最豐富、最準確、最鮮明、最生動。在漢語的寶典里,有許多“言在此而意彼”的妙詞佳句,譬如,“牛,吃的是青草,擠出來的是牛奶”“大雪壓青松,青松挺且直”等。這些話表面好像在寫動植物,其實是有象征意義的。有一首詞寫道:“風雨送春歸,飛雪迎春到。已是懸崖百丈冰,猶有花枝俏。俏也不爭春,只把春來報。待到山花爛漫時,她在叢中笑。”你們知道這首詞寫的是什么嗎?你們知道它的深刻含義嗎?今天,我們來學習張曉風的短文《行道樹》,看看馬路兩旁的行道樹有什么象征意義。
二、朗讀課文
1、教師指導學生掌握朗讀的發音、停頓、重音、語調、速度和情感等方面的問題。
2、學生根據自己課前的預習情況,表演自編的朗讀劇,加深學生對于課文內容的理解。
3、識記字詞
三、整體感知
①思考質疑
讓同學們獨立閱讀,調動自己的學習經驗,歸納學習本課應重點掌握的知識點,提出疑難問題,做好記錄。
②討論探究
四人小組討論,交流發現的問題。比較淺顯的,組內討論解決;集中疑難問題,準備課堂發言。
③交流研討
小組代表發言,提出問題。教師進行組織、引導和調控,將思考題逐漸集中到以下幾個方面:
a、行道樹的形象體現了什么精神?
b、找出本文最富哲理性的句子,并理解:神圣的事業是什么事業?為什么說神圣的事業總是痛苦的?行道樹的“深沉”主要表現在什么方面?
[有關提示]神圣的事業必須以自我犧牲為代價。從個人利益角度講,這便是“痛苦”。痛苦的磨練使奉獻者具備了以苦為樂的品質,這便是“深沉”。
c、怎樣理解“我們是一列憂愁而又快樂的樹”?
四、研討賞析
鼓勵學生多角度提出疑難問題和值得深究的問題,進行討論。提出的問題盡量深刻一些。教師引導學生結合作者的寫作目的,體會這篇課文的現實意義,進行人文教育。
①作者從哪些方面刻畫了行道樹的形象?
[提示]自我犧牲、奉獻人類、心系社會……
②怎樣理解“站在這雙線道的馬路邊,這無疑是一種墮落”?
③“我們的存在只是一種悲涼的點綴。”表現了行道樹怎樣的思想感情?同時揭示了怎樣的社會現狀?
[有關提示]保護環境還沒有引起人們足夠的重視。
④為突出行道樹的形象,作者都采用了什么表現手法?
[提示]采用了對比手法:
a、與同類的優越處境對比;
b、與人類的盲目和無知行為對比。
⑤你認為哪些語言描寫最生動,最能突出行道樹的形象?試分析說明?
讓學生體會形象化的語言。學生的解答可能是多樣的,蕪雜的,教師要幫助學生突出重點,明確中心。
五、拓展延伸
鼓勵學生結合現實和自己的經歷,談學習感受。
①現實生活中有像行道樹一樣具有奉獻精神的人嗎?怎樣看待他們的價值?
②本文的現實意義是什么?
③本文的中心是通過行道樹的自白表現出來的。但有人說像在發牢騷,你怎么看?
提示:決非發牢騷,而是強烈的呼喚。呼喚更多的奉獻者為社會造福,為人類造福呼喚人們尊重奉獻者的辛勞,保護自己的生存環境。
④學習了這篇課文,你受到哪些啟發?
六、教師小結
同學們,這節課我們通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進行了很好的討論和研究,對無私奉獻者的精神有了更深刻的認識和理解。我們都是社會的一員,應該有強烈的社會責任感。從任何意義上講,我們都應關注社會,關注人生,關注自然。讓我們像行道樹一樣,盡自己的微薄之力,點綴美好的社會,也使自己的人生在無私的奉獻中大放光彩。
七、布置作業
①完成“研討與練習’’相關作業
(基礎知識掌握不好的同學布置相關作業進行強化訓練 0
②預習《第一次真好》。
八、板書設計:
行道樹 張曉風
關鍵詞: 神圣 痛苦 深沉
行道樹 原始森林同伴
(奉獻者形象) 沉浸在夜生活中的市民
第二課時
學習要點:《第一次真好》
①認識人生第一次經歷的重大意義,珍視第一次經驗。
②學習以小見大和詳略得當的寫法。
③了解選材的典型性。
教學過程:
一、課文導入
“第一次”是多么另人難忘的經歷啊!你知道第一次吃西紅柿的那個人嗎?你知道“第一個吃螃蟹”的重大意義嗎?第一次遠行、第一次脫險、第一次施舍、第一次求助……自從我們有意識以來,數不清的第一次,無一例外地給我們帶來莫大的新奇和刺激。但又有誰真正懂得“第一次”的奧妙呢?周素姍的《第一次真好》可以給我們一個很好的啟示。
二、整體感知
①集體朗讀
感悟課文內容。要求學生注意朗讀時的情感和速度。
②默讀課文
三、獨立思考,出示問題:
a、“第一次真好”,好在哪里?
b、課文的中心意思是什么?
c、作者為什么選取這兩個“第一次”詳寫?
d、課文在安排材料上有什么特點?好處是什么?
e、有的“第一次”是有益的,有的是無益的。本文所說的“第一次”屬于哪一種?為什么?
引導學生探究性閱讀,整體把握,篩選信息,猜想印證,形成解釋。
四、研討探究
引導學生采用互動方式,合作交流,使問題逐漸明朗,最終明確;
a、“第一次真好”指感覺真好:新鮮而刺激,使人回味無窮。
b、“生命中的第一次愈多,生命也就愈益多姿多彩。”
c、作者從不同角度寫了兩件事:前者寫的是植物;后者寫的是動物。前者寫的是靜態;后者寫的是動態。前者的感覺沒有變化:只是喜悅和新奇;后者的感覺隨著事物的變化而變化:先是驚喜,再是惡心,而后喜愛。這樣寫使人感到厚重,既表現作者的個性體驗,也能與讀者產生共鳴,有典型意義。
(學生談不透,教師要予以引導、點撥。)
d、詳略得當:詳寫的是看柚子樹和看孵小鳥兩件事。略寫的有六件事,均一筆帶過。詳寫是為了更好地突出中心;略寫部分是對詳寫部分的補充,旨在以小見大地表現“第一次真好”的普遍意義,同時,使文章內容更加充實。
e、本文寫的是有益的“第一次”。因為所舉的每一個事例,都有益于人生的健康發展,而且“生命中的第一次愈多,生命也就愈益多姿多彩”。
五、研讀賞析
在整體感知課文內容的基礎上,教師結合“研討與練習”,引導學生重點研讀與賞析作品的語言,以求達到對課文內容更深刻的理解。可讓學生提出最感興趣或有疑難的問題,供全體同學討論。
出示問題組:
①為什么說是“一幅秋日的風情畫”,而不說是“風景畫”、“風光畫”?
②“雛形”與“具體而微”有什么區別?
③“我喜愛他們又甚于那些老鳥”一句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提示:表現作者對生命的珍惜和對生命力的贊嘆。
④找出課文中帶有議論性的句子,試分析它的作用。
本題的設計旨在讓學生逐漸了解記敘文中議論的作用。
六、體驗反思
讓學生結合自己的經驗,解釋課文有關內容,并從多角度提出問題,深化理解。
①為什么第一次的經驗不一定都愉快?感覺不愉快的第一次就不能嘗試嗎?
提示:感覺不愉快的第一次可能是更有益的,也應當積極嘗試。如舍己為人等。
②為什么說“生命中的第一次愈多,生命也就愈益多姿多彩”?
③回憶你難忘的第一次經歷,談談它對你后來的發展產生了怎樣的影響?
④什么樣的第一次不能嘗試?為什么?
七、教師小結:
同學們,現在我要告訴你們,據說西紅柿最早只是一種觀賞植物,沒人知道它可以吃,且營養豐富。我們應當感謝那個第一次吃西紅柿的人,他當時的勇氣決不亞于視死如歸。我猜想,他嘗試以后的感覺一定是新鮮而刺激的,是令人回味的。而他的那個第一次,竟使西紅柿成了我們餐桌上的佳品。
同學們,我們要多多地嘗試有益的第一次,讓萬紫千紅的第一次,織成我們五彩斑斕的人生,給社會帶來進步。
八、拓展鞏固:
①完成“研討與練習”剩余部分。
②習作:寫一篇題為《第一次,我忘不了你》的作文,談談學習本文的感受
九、板書設計:
第一次真好 周素珊
柚子樹結實累累(喜悅、新奇)
十姊妹孵出小鳥(驚喜)
第一次:新鮮刺激、回味無窮。
十、教學后記:
本課結合行道樹的無私奉獻精神,對學生進行人生觀、價值觀教育。珍重第一次,拓寬生活領域,大膽嘗試越來越多的第一次,豐富經驗。
人生寓言
教學目標:
知識儲備點:
1、正確理解寓言的含義;
2、理解、積累新鮮詞語。
能力培養點:
1、感受優美的語言,模仿文章美的表達。
2、正確把握對人生的態度,對待人生的際遇;
德育培養點:
體會寓意,培養應對財富和不幸的審美心態和堅韌意志。
教學重點 :
理解寓言的含義。
教學難點:
學習文章精美的表達。
課文類型:
課內自讀課文
教學方法:
1、自讀與點撥結合法。
2、延伸積累法。
學法指導:
1、查閱資料,掃清文字障礙;
2、預習課文內容,思考寓言的含義。
教具準備:多媒體課件、錄音機、示范朗讀帶、投影儀。
教學時間:兩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要點:學習《白兔和月亮》
教學過程:
一、課文導入:
人們的生命歷程中,得與失始終伴隨我們一生。有俗語說:“有得必有失。”其實,有失也比有得。明智的,隨遇而安,得失不驚,心寬體胖,處世瀟灑;癡妄的,追名逐利,以亂心迷,生身受累。我們應該樹立怎樣的人生態度?寓言《白兔和月亮》就是一面透明的鏡子。
二、簡介寓言:
寓言:文學體裁的一種。以散文或韻詩的形式,講述帶有勸諭或諷刺意味的故事。結構大多短小,主人公多為動物,也可以是人或非生物。主題多是懲惡揚善,多充滿智慧哲理。
三、整體感知:
1、這則寓言講了怎樣一個故事?
2、白兔賞月的心態前后有什么不同?為什么會有這種變化?
3、白兔在得到月亮以后,為什么會有得失之患?
4、這則寓言給我們怎樣的啟示?
四、體味感知:
這則寓言的語言很精美,你認為哪個詞語你最有感觸,認為用的最好?請找出來,并談出自己的感受。
五、探討研究:
1、本文有兩次轉折,請你找出來,并分析這樣的寫法有何好處?
2、白兔最終要求諸神之王撤銷這個決定,說明了什么?
3、這則寓言提到人類有怎樣的諷刺意義?
六、拓展延伸:
1、擁有財產就一定會有得失之患嗎?
2、我們可以從白兔身上學到些什么?
3、在現實生活中,你是否會有得失之患?原因是什么?
4、我們應該怎樣把握自己的人生航標?
七、鞏固練習 :第一題。
第二課時
教學要點:學習《落難的王子》
教學過程:
一、課文導入:
同學們,上節課我們了解到現實生活中我們應該坦然面對人生的得與失,正確把握好人生的得與失。不僅如此,我國有句俗語“天有不測風雨,人有旦夕禍福”。人生在世,注定要與困難同行的,甚至要與挫折和災難打交道。因此,我們要做好充分的準備。今天,就讓我們來共同學習另一則寓言故事《落難的王子》,我相信同學們會有一種別樣的收獲。
二、整體感知:
這則寓言故事寫得很深沉,不僅在主題思想上令人發省,而且在情節安排上也值得我們學習,具有普遍的意義。通讀寓言故事,告訴我們這則寓言告訴我們什么道理?
三、思考品味:
1、“我”在情節中起到的作用是什么?
2、“天哪,太可怕了,這件事落到我的頭上,我可受不了!”這句話在課文中反復出現過三次,都是在什么情況下出現的?有什么意義?
四、問題探究:
1、王子落難前后性格有怎樣的變化?為什么會有這樣的變化?
2、王子是怎樣落難的?作者這樣便偏故事情節有何用意?王子落難你認為是偶然的還是必然的?
3、“我”是王子落難的見證人,然而,當厄運也落到了“我”的頭上,這說明了什么?
4、文章結尾給人怎樣的啟示?
5、只有落難后才會變得堅強,才能戰勝脆弱,這是一條定律嗎?
五、拓展延伸:
與《白兔和月亮》進行比較閱讀。
1、 在主題上,兩片語言都是些人生態度的。但是角度是不同的,前則主要寫人在獲利之后的心境;后則寫人受難后的狀態;
2、在情節上,都采用了寓言的形式。然而前則寓言味道比較濃些;后則更像是事實;
3、在表達方式上,兩篇寓言都是敘事為主。而前則更多的是人物的心理描寫;后則重在敘事。
六、體驗反思:
1、人生在世,或福或禍,可能不期而至,對我們應怎樣對待?
2、從自己的經歷中舉出實例,說說你怎樣面對困難,使自己堅強起來?
3、實際上人的一生挺平淡,大悲大喜的事情也不是很多,我們應當怎樣在日常生活中培養自己的堅強的意志?
七、教師小結:
同學們,學習了兩則寓言,它們從不同的側面告訴我們很多人生啟示。我們知道了不計較得失是最大的“得”;不計較得失的人是最理智的人。我還要告訴你們,“塞翁失馬,焉知非福”,“禍兮福所倚,福兮禍所伏”。愿同學們在今后的人生道路上遠離欲壑,健全人格;藐視困難,直面人生。
八、鞏固訓練:
1、完成“研討與練習”
2、作文訓練:《居安思危》、《在逆境中成長》
九、板書設計:
人生寓言 周國平
白兔和月亮 心曠神怡地賞月 諸神賞賜
(主題詞:得失之患) 接著不安心痛如割 請求撤銷
落難的王子 寓意:厄運能使脆弱的人堅強起來。
十、教學后記:
在本課教學過程中,我進行了兩項創新性學習:一由同學們自編自演課本劇,加深學生們對于課文內容的理解;二組織學生進行小范圍內的辯論賽,辯題是《逆境一定成才》,提高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訓練學生們快速反應的能力。取得了較好的課堂效果。
我的信念
1、課型: 講授課
3、教學目標:
(1)學習本文質樸、真誠的語言。
(2)學習從不同角度把握主要內容,掌握處理信息的方法。
(3)從文中得到有益的啟示:磨練意志,學會生活,熱愛科學。
教法設計:講授、講析
學法指導:探究法、發現法
4、教學目標:表1—1 課目內容分解表
知識點學習水平
識記理解應用
1、新詞:固執、鞭策、盛名、報酬、奢望、蹂躪、呵責、懊惱、沉醉、迷醉√√
2、重點句子:生活對于任何人都非易事,我們必須有堅忍不拔的精神。√√
3、學習本文質樸、真誠的語言。 √√
4、了解居里夫人的人格美以及所取得的成就與她性格特點的聯系。 √
5、從文中得到有益的啟示:磨練意志,學會生活,熱愛科學。 √√
教學重點、難點
(1) 重點:知識點3。 (2)難點:知識點5。
5、表1—2學習水平描述表
知識點學習水平描述語句行為動詞
新鮮詞句識記識記新鮮詞句記住
語言學習積累、理解語言理解、運用
主題理解理解文章主題理解
6、教學媒體的選用和組合
(1) 本課為講授課,語言點:為了讓學生掌握該課生詞和語句,能較好的練習,在選用媒體時考慮了板書、投影和錄音機。
(2) 教學媒體的選用如表1—3所示。
表1—3 媒體選用情況表
知識點媒體類型媒體的內容要點媒體的教學作用使用方法
1板書、投影新鮮詞語的音形義引入課文教學視聽、講解
2投影、板書重點句子引導學生理解視聽、講解
3板書、投影課文的朗讀及表達加深印象講解、操練
4小黑板、投影練習檢查學生運用語言的能力,強化訓練練習、反饋
5投影練習課文朗讀鞏固、訓練朗誦表演
7、教學過程 :
(1) 學生值日生報告(復習)
【初中語文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初中語文經典教學設計03-28
初中語文的教學設計06-12
初中語文優秀教學設計02-16
初中語文雪教學設計03-17
初中語文的教學設計(薦)06-28
初中語文特色教學設計04-28
初中語文《故鄉》教學設計09-24
初中語文背影教學設計05-09
初中語文教學設計02-17
初中語文背影教學設計08-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