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初中語文教學設計
在教學工作者實際的教學活動中,時常需要用到教學設計,教學設計把教學各要素看成一個系統,分析教學問題和需求,確立解決的程序綱要,使教學效果最優化。那要怎么寫好教學設計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初中語文教學設計,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初中語文教學設計1
《語文課程標準》明確提出“培養學生的創造力,培養審美的情趣,發展健康的個性,養成良好的意志品格的育人目標”。實施創新教育,就是創設自由、和諧、開放、民主的學習課堂,讓學生在輕松的環境下接受知識。本文將對初中語文創新教學進行研究,以期達到實施語文課創新教學的'目的。
一、語文創新教學研究的途徑
1、用生動靈活的教學方式,煥發課堂活力
應試教學課堂圍繞知識目標而展開,儲存繼承前人積累下來的經驗和體驗,但忽視了學生創新的動機、興趣、情感、意志,如何激活所需的先前經驗,萌動求智欲望呢?新課標要求我們建立以自主、合作、探究為主的教學模式,激活學生好奇心、探究欲,培養學生主動思考、質疑、求索以及善于捕捉新信息的能力,并把這種能力的培養定為課堂教學的終極目的。為此,我們仔細研究教育心理,準確把握初一學生的心理特征和思維特點,積極探索有利于激發興趣、激活思維、激勵探討的課堂教學方法。
2、用先進的教學手段,提高學習效率
現代科學技術日新月異的飛速發展,要求具有新鮮活力的語文課堂不僅要有教學模式的轉變,學生思維的開啟,更要有引導學生學會學習,掌握豐富的語文知識并獲取叩開知識大門金鑰匙的課堂教學效果。這是新課標對語文課程的基本要求,也是語文學科工具性與人文性特點的集中體現。新課程要求課堂要以更新教學手段為重
初中語文教學設計2
教師設計教學的過程實際上就是為教學活動制定藍圖的過程。通過教學設計,教師可以更好地組織課堂教學,保證教學活動的順利進行。成功的教學設計方案中凝聚著教師個人的經驗、智慧和風格。在教學設計中,要創新教學設計方案,在已有的豐富的知識積累的基礎上,積極汲取和吸收現代化的教學手段和成果,使得教學設計既有共性,又有個性,即具有科學性,又具有藝術性。創新教學設計對于我們剛起步的教師而言,可以簡單理解為“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設計”。那該如何進行創新教學設計呢?
一、設計教學環境,給學生輕松愉快的氛圍
學生是有情感的,只有積極、肯定的情感才能使學生的積極性、創造性得到發揮,學生的思維才能活躍起來。營造和諧的師生關系,師生之間的思維才能夠產生共鳴,師生之間的動靜搭配才能恰到好處,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學生的靜心聆聽與主動思維才能處于同步發展之中。嚴謹的課堂上不乏歡歌笑語,緊張的學習中也有活潑互動,課堂上的民主氣氛是促進學生創新思想成長的陽光和雨露。
帶著師生民主的教學理念,設計一段創新導入,可以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大大活躍課堂的氣氛,讓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學習科學知識。
如學習詩歌《漁歌子》,我事先叫學生準備好畫筆、顏料。正課開始后,我就說:“同學們,今天我們來比賽畫畫,請根據詩歌《漁歌子》內容,畫一幅畫,看誰畫得又快又好。”學生一聽,可來勁了,勾描的勾描,涂彩的涂彩,忙得不亦樂乎,整個課堂氣氛被調動起來,對詩歌內容的理解也就迎刃而解。青少年的思維活動往往是從動作開始,經常動手,可以刺激他們的思維發展,提高智力水平。
二、設計教學手段,給學生積極創新的欲望
教法靈活,引導學生創新。要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教師首先要有創新意識,學生的創新意識在一定程度上來源于教師的創新意識。教師能靈活地運用教學機制,在教學中敢于提出種種“假設”,敢于“冒險”,教學手段有獨創性、新穎性,自然而然地就會誘發學生的創新意識。
有一次,我在上《五人墓碑記》起始課時,拿了一架托盤天平走進教室,學生大惑不解,語文老師又要搞什么新花樣?上課一開始,我在天平兩端各放上一張白紙,天平保持平衡。接著,我問學生,如果在左邊紙條上寫上周順昌等五人的名字,在右邊紙條上寫上眾多凡夫俗子或高爵顯位卻貪生怕死者,天平仍能保持平衡嗎?
學生各抒己見。這樣,就有效地啟發學生研究課文,學生不僅很快掌握了教學內容,而且從教師這一富有創新意識的教法中領悟到許多有益的成分,萌發了創新的種子。
三、設計教學流程,給學生大膽質疑的時機
學生敢于提出問題的行為本身就是值得肯定的。學生的質疑水平是在老師的鼓勵中不斷提高的。“你要提倡什么,就贊美什么”“好孩子是夸獎出來的”。
在學《〈論語〉十則》時,同學們因解釋“何有于我哉?”而爭論了起來。有的說:“它是孔子的`自謙之辭,意思是‘哪一樣是我能做的到呢?’”有的說:“其意是孔子說,哪一樣我做不到呢?是說孔子全都做到了。”兩種解釋截然不同,我鼓勵學生去查閱完資料后,大家再共同探討。令人欣喜的是有一位同學查閱各種資料后,專門寫出了一篇題為《“何有于我哉”之論》的小論文。
這充分說明了學生中蘊藏著何等可貴的潛力,而我們的教學缺少的就是對學生質疑水平的鼓勵和珍愛。有了學生大膽質疑的課堂,將會是高質量的課堂,充滿活力的課堂,它能培養學生學會思考,善于思考,觀察力、想象力,聯想和頓悟等各種能力,尤其是創新和求異的能力。此處,它還會最大限度地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學生會變得越來越善于提問,勇于提問,創造性地提問;而且,學生不但會質疑,還會獨立解決問題,尤其是會在諸多問題中發現它們聯系,尋找到新的突破口。
四、設計教學方式,給學生親身實踐的空間
課堂上教師們必須千方百計地為學生創設各種有利于實踐、體驗的環境,還要關注實踐的結果,但不要很在乎學生最后“作品”“成果”“匯報內容”的質量高低,更重要的是在實施過程中,教師們要及時了解學生在開展研究活動時將會遇到哪些困難,會提出哪些問題,需要怎樣的幫助,需要怎樣的指點……針對這些來提供信息、啟發思路、補充知識、介紹方法和線索,引導學生探索和創新,而不是將學生的研究引向結論,更不能將自己的主觀經驗和已有經驗強加給學生。
如:《鄒忌諷齊王納諫》這節課我們將換一種方式來學習課文。大家有興趣嗎?是什么方式呢?在這之前,大家有沒有嘗試過“編演課本劇”,自己當編劇、導演、主演呢?(沒有,那今天我們就牛刀初試;有過,那今天我們再一展才華。)
……
請同學們注意,剛才老師寫出的這個場景,只是老師結合課文內容編寫的一個例子,同學們可以借鑒它,但更需要大家去創新,在編寫中要結合課文內容展開豐富的聯想和想象,寫出我們自己的個性風采來。
在語文課堂實踐中,解放了學生的頭腦、眼睛、嘴巴,留給學生一定的時間與空間,讓孩子們在自由、自主的環境中學習、創新,讓學生們在實踐活動中健康成長。
初中語文教學設計3
摘要:《魯濱孫漂流記》是歷險小說,魯濱孫是英國作家笛福寫的《魯濱孫漂流記》中的主人公。本課是《魯濱孫漂流記》的縮寫,重點寫魯濱孫在島上艱難、驚險的經歷。魯濱孫遇到的不是一般的困難,是關系到生死存亡的困難,是驚心動魄的,“難”中處處透著“險”。
學習本課是要讓學生感悟魯濱孫面對厄運的積極的人生態度,并從魯濱孫在荒島上獨立生存的非凡經歷中悟出學會生存的道理。
關鍵詞:頑強生存,不畏艱險,機智堅強,聰明能干,樂觀向上
教學目標:
1.培養學生快速閱讀課文,抓住課文主要信息,概括主要內容的能力。
2.了解《魯濱孫漂流記》這部長篇小說的梗概,瀏覽作品的精彩片段,激發起課外閱讀整部作品的興趣。
3.初步了解魯濱孫在荒島戰勝困難、謀求生存的非凡經歷,體會魯濱孫戰勝困難頑強生存的積極生活態度。
4.通過討論、摘抄或寫心得體會的形式,開展交流活動,加深對作品的理解。
教學重點難點:
在快速閱讀中培養把握主要內容的能力,并初步感知人物形象與精神,激發起課外閱讀興趣。
教材簡析:
《魯濱孫漂流記》是歷險小說,魯濱孫是英國作家笛福寫的《魯濱孫漂流記》中的主人公。魯濱孫喜歡航海和冒險,一次乘船前往南美洲,途中因乘船遭遇風暴失事,只有他一個人被大浪沖到一個荒無人煙的海島邊。魯濱孫在嚴酷的生活面前,歷盡艱難困苦,戰勝種種困難,不但供給了自己日用所需,而且經營了一片肥美的土地,居然在海島上生活了二十多年才得救回國。小說情節生動,細節逼真,描寫細致,語言流暢,富于深刻的哲學和社會意義。
本課是《魯濱孫漂流記》的縮寫,重點寫魯濱孫在島上艱難、驚險的經歷。魯濱孫遇到的不是一般的困難,是關系到生死存亡的困難,是驚心動魄的,“難”中處處透著“險”。
學習本課是要讓學生感悟魯濱孫面對厄運的積極的人生態度,并從魯濱孫在荒島上獨立生存的非凡經歷中悟出學會生存的道理。
學情分析:
這是一篇略讀課文,學生已具有一定的閱讀理解能力,教學過程主要是引導學生自讀自悟,讓學生在讀中感知,在讀中感悟,在讀中受到魯濱孫精神的鼓舞。為了讓學生真正體會魯濱孫在荒島敢于戰勝困難的積極的生活態度,讓學生在自主閱讀重點部分第二至第八自然段,找出魯濱孫遇到了哪些困難,他是怎樣戰勝的,進行反復閱讀,在朗讀過程中進一步體會魯濱孫敢于戰勝困難的精神。在此基礎上,引導學生談談自己學習本課后有什么感受,更加深對課文內容的理解。
課件:課文插圖,文字片段
課時安排: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1.生存,是人生第一需要。同學們將面臨人類生存競爭激烈的時代,怎樣學會生存呢?
今天,我們學習的課文——《魯濱孫漂流記》(板書課題),這是著名的長篇小說《魯濱孫漂流記》的縮寫。
課件出示人物插圖:他就是《魯濱孫漂流記》中的主人公,仔細觀察這個人物,說說他給你留下了怎樣的印象。(學生自由說,如,衣衫襤褸,身體強健,置身荒島,表情堅毅樂觀等。)。
2.簡介作品,激發起閱讀梗概的興趣。
課件出示文字資料:
18世紀,歐洲最杰出的思想家盧梭曾建議每個成長中的青少年,尤其是男孩子應該讀讀這部小說。它出自英國作家丹尼爾·笛福之筆,也是笛福的第一部小說,是笛福受當時一個真實故事的啟發而創作的。1704年蘇格蘭水手賽爾科克在海上與船長發生爭吵,被船長遺棄在荒島上,四年后被救回英國。賽爾科克在荒島上并沒有作出什么值得頌揚的英雄事跡。但笛福塑造的魯濱孫卻完全是個新人,成了當時人們心目中的英雄人物。小說一經發表,立即在全世界引起轟動,有人把它拍成了電影,有人把它編成連環畫,成為人們最喜愛的小說之一。
二、閱讀梗概,了解主要內容
1.下面,我們就來快速默讀梗概部分,了解這部世界名著的主要內容。
2.交流這部小說的大意。(主要寫了遇難荒島的魯濱孫與自然斗爭,以頑強的意志生存了下來,還收留了一個野人,取名叫做星期五,把他訓成了忠實的奴仆。28年后,他救了一艘叛變船只的船長,回到英國。)
三、淺顯探討小說
1.再次默讀梗概,概括一下魯濱孫在荒島上都遇到了哪些困難,又是怎樣解決的。電子白板上板書:
(1)住──用木頭和船帆搭了一個簡易的帳蓬。
(2)吃──打獵、捕魚,畜養山羊,種糧食。
(3)安全-插樹樁 分養羊群。
(4)孤獨--救助“星期五”。
2.魯濱孫在荒島上創造了生存的奇跡,說說他給你留下了怎樣的印象?(勇敢堅毅,樂觀積極,靠智慧解決困難等。)
四、閱讀精彩片段
1.瀏覽精彩片段,在表達上與梗概相比有什么不同。
精彩片段用第一人稱描寫“我”遇難荒島后的所見所聞所想所做,其中大量細膩逼真的心理活動描寫,增強了小說的真實性。
2.感悟精神光輝
(1)找出你認為最能體現“魯濱孫精神”的內容,有感情地讀一讀。
(2)通過多種形式的朗讀,感受這種精神。(課件出示“我”的幸與不幸對照表。)
同桌間逐條對照互讀。男生讀“壞處”,女生讀“好處”;老師讀“壞處”,全體同學齊讀“好處”,并將其中的“你”改成“我”,形成對話朗讀。
小結:魯濱孫的`這種做法對我們每個人都有用。人生不可能一帆風順,當我們遇上不利環境的時候,就要像他一樣,直面現實,在絕望中尋找希望,增強跟困難作斗爭的信心。
(3)結合整個片段內容,試著用“從……中,我感受到魯濱孫是……的人”來說一句話。
如:一個不屈服命運的人,面對命運棄他于孤島,能及時調整心態,努力改變不幸的命運;
一個善于調整心態的人,他經歷了三次心態調整,逐步解決了生存問題、生活問題及如何獲得有意義的問題;
一個不怕孤獨的人,他一貓狗為伴,以記日記來排遣寂寞,活得充實;一個以苦為樂的人,島上物質貧乏,生活條件艱苦,他仍不斷自我安慰,盡量改善生活;
一個熱愛生活的人,面對不幸,他沒有失去生活的信心,而熱情地投入到實在的生活中去。
(4)課件出示并齊讀:“在最不幸的處境之中,我們也可以把好處和壞處對照起來看,從而找到聊以自我安慰的事情。”
“即使是在這樣的處境中,也有一些消極的東西或積極的東西值得感謝。”
小結:是啊,不少名著,人們之所以喜歡它,是其中的一些語言常常給人們很好的啟示,給人們帶來精神力量,就像你剛才讀的這兩句,可以說它是給處于逆境中的絕望者的一劑良藥!本組的日積月累中,我們還能欣賞到很多這樣富于靈魂和力量的語言。
五、拓展延伸
1.如果讓你選課文中的一句話作為座右銘,你會選哪一句,為什么?
2.面對人生困境,魯濱遜的所作所為,顯示了一個硬漢子的堅毅性格和英雄本色。在西方,“魯濱孫”已經成為冒險家的代名詞和千千萬萬讀者心目中的英雄。讀了這部小說,老師想到了海明威的名言:“一個人并不是生來就要給打敗的。你盡可以消滅他,可就是打不敗他。”請談談你閱讀本文的啟示,寫一句話送給你的朋友或自己共勉。
3.魯濱孫在荒島上還遇到哪些困難,又是怎樣克服的,回到英國后,又是怎樣成了一個百萬富翁的,請同學們課下找到原著讀一讀。可以準備向別人提出問題,或摘錄有意思的句子,也可以畫出自己最感興趣的地方,或者寫一寫讀書體會,為班級讀書會作好準備。(課件出示《魯濱孫漂流記》一書的封面,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
板書設計:
魯濱孫漂流記
不畏艱險
機智堅強
聰明能干
《魯濱遜漂流記》教學反思
一、運用課件了解作者寫作情況,喚起閱讀興趣。
開課之時,師講述一個真實的故事,英國作家笛福根據這個故事寫成了一篇長篇小說《魯賓遜漂流記》,深深影響著一代又一代人的的思想,積極進取。這部小說真有這么神奇嗎?我們先來看看故事梗概。梗概就是小說的主要內容。
二、運用電子白板書寫主要內容,激發閱讀興趣。
學生閱讀小說梗概,說說了解了什么?大家你一言我一語交流完善著,師相機板書小標題,接著依照小標題按順序說一說,這樣就輕易自然概括出了小說的主要內容。魯濱遜在孤島上是怎樣活下來的?他是怎樣和野人進行斗爭,救下星期五的?這些疑問我們可以閱讀原著找到答案。在概括主要內容中時不時拋出一些懸念,一些疑問更激發學生閱讀原著的興趣。
三、 再次運用課件品讀小說精彩片段,點亮閱讀興趣。
我們一起來讀一讀小說的精彩片段,邊讀邊思考,在打動你的地方做上批注。我們靜靜地默讀著,筆端時而沙沙寫著。交流探討時,我們激烈碰撞著。談到魯濱遜記日記時,把事情從壞處和好處來看,我們更是熱烈交流。之后我們男女生對讀,師生對讀,在讀中交流,我們更明白樂觀對待事情。“小說用第一人稱寫太真實了,語言自然樸實。”“我太欣賞魯濱遜的毅力。”“他的生存能力值得我學習。”“我認為他很勤勞。”“他很樂觀自信。”“他很聰明,會計算日子。”--------學生在閱讀中進行啟迪著,感受的話語脫口而出。 (教師隨機課件出示關鍵句子。)
初中語文教學設計4
【關鍵詞】初中語文;課堂教學;閱讀教學;提問設計;研究
實踐中可以看到,初中語文閱讀教學效率和質量能否實現,很大程度上取決于課堂教學問題的設計,因此實際教學過程中若不創新提問技巧,則很難取得教學成效。基于此,課堂教學提問不僅是一種教學方法,而且還是一門藝術。在當前新課標實施背景下,加強對初中語文閱讀教學問題的設計研究,具有非常重大的現實意義。
1、加強初中語文閱讀教學提問設計的重要性
正如亞里士多德所言,思維源于問題的產生和驚訝的開始,由此可以看出教學問題的設計與學生的學習之間存在著非常緊密的關系,若在實際閱讀教學過程中設計出有價值的問題,則對于實現教學目標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從當前國內各類初中學校語文閱讀教學實踐來看,教學實踐中的高質量問題設計,成為影響教學效率和質量的重要因素之一。在傳統初中語文閱讀教學過程中,教學方法和理念可謂根深蒂固,基本流程是作者介紹、范讀全文、齊讀課文以及正音解詞和分析與作業布置。基于這一教學流程的分析可知,傳統模式下的初中語文閱讀教學過程中,教師是整個課堂教學的主體,而且整個課堂教學氛圍也非常的沉悶,學生嚴重缺乏激情和熱情,難以有效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因此,初中語文閱讀教學過程中,應當設計有價值的問題,要通過問題的提出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培養他們的思維能力和學習能力。
2、初中語文閱讀教學提問設計策略
基于以上對當前初中語文閱讀教學過程中提問設計的重要性分析,筆者認為要想以提問設計為基礎,有效提高教學質量和效率,可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
2.1設計要求層次化,將復雜的問題簡單化
從教育心理學的角度來看,當前初中學生自身的閱歷和生活實踐還比較有限,尤其是對新事物的認知水平還有待進一步提高,因此初中語文閱讀教學提問設計方案和內容應當符合當前國內中學生的.實際承受能力要求。如果設計的問題難度偏大,則學生可能會無從回答,進而產生“卡殼”、“冷場”等現象,甚至令學生產生反感的情緒,適得其反。然而,初中語文閱讀課堂教學過程中,僅靠幾個問題的提出顯然是不夠的,需要從一個更高的視角,對課堂教學內容進行整體把握和規劃,并在此基礎上設計一套科學合理的提問系統與方案,只有這樣這樣才能全方位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比如,《白楊禮贊》一文教學過程中,教學目標是通讀整篇文章,理解白楊樹的象征意義;作者主要從哪些方面對白楊樹進行了贊揚;對有感情、有深刻含義語言進行全面的理解;通過象征手法的應用,自由寫段讀后感等等。這些教學目標的制定,在一定程度上對各層的學生進行了考慮,即體現出教學目標分層設計之要求。同時,這一問題的設計也體現出了將復雜問題簡單化的特點,對于提高教學質量非常重要。
2.2閱讀教學提問設計應有針對性
問題的設計要有針對性,提出問題的目標要明確。設置課堂提問要依據教學目標,抓住文章的重點和難點,從而找準方向,學會重點內容,基本完成教學任務。難點是指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遇到的很難理解但又必須掌握的地方,它需要師生共同研究與探討。抓難點,體現了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理念,需要老師從學生的角度考慮問題。根據重點、難點設置問題,直接引入主題,省掉了中間的很多繁瑣過程,也減少了一些不必要的麻煩。實踐中可以看到,學生對文章是否產生了興趣,很大程度上源于學生自己的心理特點,通過多種教學方式和方法的應用,可有效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及其積極性。初中語文閱讀教學過程中的提問設計,還應當具有啟發性和曲折性。比如,著名教師于漪老師在《孔乙己》一文教學過程中,所提出的問題是本文主人公姓甚名誰;錢夢龍老師在《愚公移山》一文教學過程中對孀妻和遺男設計了問題:該孩子幫助老愚公去移山,他的爸爸會讓他去做這件事情嗎?諸如此類的高質量問題的提出,可以有效調動學生閱讀課文的積極性和諸多性,同時對于活躍他們的思維也非常重要。啟發性與曲折性,主要表現為通過對所設計問題的探究,可從中獲得很大的收獲,而這種設計不能直來直往、顯而易見,而是應當讓思維拐彎,從問題的側面或反面尋找思路的入口。
2.3注意問題設計中的學生創新意識與發散思維能力培養
提問對于初中語文閱讀課堂教學而言,是最為重要的環節和教學手段,提問水平的高低在很大程度關系著課堂教學效率和教學質量。因此,在初中語文閱讀教學實踐和提問設計過程中,應當注意所提出問題的質量,重在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發散思維能力。基于此,在初中閱讀教學中應精心設計問題,注意所設計問題的引導性。創新提問設計過程中,其有自己的獨特之處,在此過程中教師應當仔細閱讀課文、總結提煉。初中語文課堂閱讀提問設計的主要目的在于讓學生在充分掌握現有知識內容的情況下,不斷提高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和學習能力,應從多角度對學生進行引導,這樣才能培養學生發散型性思維能力。比如,《桃花源記》一文教學過程中,學生在認識了作者抨擊官場腐敗時,表現出對自由和幸福生活的一種向往。課后提問:“你是否愿意成為陶淵明一樣的人?”多數學生的回答是若每個人都去做“陶淵明一樣的人,國家和社會發展將止步不前。”由此引出陶淵明消極遁世的消極思想和人生態度。
結語:在現代初中語文閱讀教學過程中,問題的設計對教學目標的實現非常重要,這主要是因為語文閱讀教學過程中,學生對每篇文章內容的學習基本上都是零起點,在遇到新文章以后,會產生一種似懂非懂的感覺,此時教師應當提出更多的輔問題,以此來引導和激發學生的想象與思考,激發學生的探究欲望,充分發揮學生們的主體地位,最終養成自主學習的良好習慣。
初中語文教學設計5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 了解《論語》和孔子,掌握常用的文言詞語
2、 理解前五則內容,能流暢地朗讀背誦課文
3、 感受古人的思想和智慧,感受我國的優秀傳統文化
教學重點
理解課文思想內容,能流暢地朗讀、背誦課文
教學過程
一、導入激趣
由《論語》和孔子直接導入新課,激發學習興趣
二、誦讀感知
1、 學生范讀,讀畢師生評點,明確文言文的朗誦要求
2、 教師范讀
3、 學生齊讀
三、研讀分析
1、“學而時習”章
(1)“學”指的是孔門弟子要學的功課——詩、書、禮、樂等,學這些科目,只懂道理行嗎?
不行,還要“時習之”,“習”是實踐,是練習,《〈論語〉十則》簡案,初中一年級語文教案《《〈論語〉十則》簡案》。拖得太久也不行,還要經常、按時練習。這里的.“學”與“習”有什么區別?
好比游泳,先學道理,然后下水,等到學會了,會有什么感覺?(說,高興,同“悅”)
(2)“朋”就是朋友,有朋友從遠方來,為什么會感到快樂呢?(自由作答,適當引導與學習聯系起來)
孔子有門徒三千,來自全國各地,來的時間也不一樣,有早的有晚的,孔子這句話是對門徒說的,有什么用意?
(3)“君子”指的什么人?孔子認為,什么樣的人才配稱作君子?
(4)這段話都用了“不亦……乎”的句式,翻譯時要譯做“不也……嗎”
(5)這一則談的是什么問題?
2、“吾日三省”章
(1)這段話是誰說的?“曾子”是什么人?
(2)曾子說,他每天都要多次反省自己,講了三件事,同學們能把三句話翻譯一下嗎?(有不懂的地方可以提出來)
(3)學生翻譯,教師糾正問題
(4)講述“曾子殺彘”的典故,問,這個故事大致能照應哪句話?
初中語文教學設計6
為增強本節課的興趣性、直觀性和參與性,讓學生更容易品味詩的形象和意境,借助多媒體網絡輔助貫穿整個教學過程。
一、引入新課
1、投影西湖春景圖,播放《春江花月夜》的音樂,由圖片及音樂營造一種濃濃的學習氣氛,從而引入課題。
2、引出白居易,簡介作者。
3、出示學習目的
二、初讀詩,知詩意
1、給生字注音:啄沒堤
2、聽錄音范讀課文,要求學生在聽的過程中注意:
a、朗讀的節奏
b、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3、按照古詩的要求學生集體讀課文,四人學習小組互讀課文。
4、請個別學生作示范性朗讀,然后讓學生互相點評。
5、學生說出標題提示了哪些方面的內容?(地點:錢塘湖、季節:春、事情:出游)
6、明確詩的體裁(七言律詩)
7、學生讀后討論提出詩中難理解的字詞:水面初平云腳低暖樹亂花缺乏3、抽生朗讀,指導朗讀技巧(聲音洪亮,節奏抑揚頓挫,情感自然)
4、師范讀,學生考慮:
A、劃出壓韻的字;
B、分析這是一首什么體裁的古詩?
C、找出其中的對偶句,體會其特點。
三、熟讀理清游蹤:
1、誰能劃出標題寫了幾方面內容,并說明理由;
2、讀一讀詩,想一想詩人憑什么說是錢塘湖,而非其他;
3、詩人說行,你能找出根據嗎?
四、精讀尋覓春蹤:
師:請閱讀全詩,想一想,寫了春天的哪一個階段?生:早春
師:小組自由討論,詩中哪些地方是在描寫初春的西湖?(學生分組討論后自由發言)
歸納:大致有春水,春云,春鳥,春樹,春泥,春花,春草,在詳細分析時,結合朱自清的《春》中春花,春草的描寫。師小結:白居易用妙筆為我們繪出了一幅水漲云舒鶯歌燕舞,花亂草綠,游人如織的西湖早春圖。
五、品讀詩中妙筆:
師:古人對語言的.錘煉極為講究,所謂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其實都是吟安一個字,撫斷數根須的結果,白居易、歐陽修、賈島都是其中的典范。本詩亂花漸欲迷人眼中的亂不僅寫出了花的品種數量之多,花開之多更顯出了一種勃勃的活力,詩中還有類似的妙筆,你能找出一些嗎?
生:看書,自由討論,自由發言。歸納:初、低、早、爭、暖、新、春、漸、淺
1、有感情地朗讀、背誦詩歌;
2、品味詩歌形象的語言;
3、體會詩歌表達的情感。
初中語文教學設計7
【學習目標】
1.感受夏天的特點。
2.體會課文表達的思想感情。
3.體會文章生動準確的語言特點,感受語言的魅力。
【學習重難點】
1.體會課文表達的思想感情。(重點)
2.體會文章生動準確的語言特點,感受語言的魅力。(難點)
【教學過程】
一、新課導入
在這一單元中,作者帶我們走進了多彩的四季,有《春》《濟南的冬天》。今天我們來學習一篇新的關于寫夏的文章,好,現在就讓我們隨著梁衡走進《夏》,去感受夏的獨特魅力!
二、自主預習
1.走近作者
梁衡,山西霍州人,是著名的新聞理論家、散文家、科普作家和政論家,曾榮獲全國青年文學獎、趙樹理文學獎、全國優秀科普作品獎和中宣部“五個一”工程獎等多種獎項榮譽稱號。
2.了解背景
梁衡先生筆端的夏是他作為中央報紙的記者多年駐節在黃河流域所親密接觸的夏。這凝重厚實的黃土地,哺育了我們的民族,潤澤了中華數千年的燦爛文明,所以,他把黃土地之夏,作為自己縱情禮贊的典型觀照物,使夏不僅有其熟悉生活的意味,而且也具有更深層次的象征和形象上的寓意。在詩人作家筆下,夏并不是一個受到青睞的季節。梁衡同志卻敢于履新涉奇,從人所寡言處言之,“大聲贊美這個春與秋之間的黃金的夏季”。
3.重點字音
主宰(zǎi) 積蓄(xù) 澹澹(dàn)
黛色(dài) 匍匐(pú fú) 貯藏(zhù)
迸發(bèng) 遺憾(hàn) 芊芊(qiān qiān)
磅礴(páng bó) 閑情逸致(yì) 輕飛曼舞(màn)
4.解釋詞語
芊芊:草木茂盛。
磅礴:(氣勢)盛大。
黛色:青黑色。
匍匐:爬行。
主宰:主管,統治。
靈秀:秀美。
終極:最終,最后。
春華秋實:春天開放,秋天結果。
迸發:由內而外地突然發出。
細滋慢長:細細滋生,慢慢長成。
融融:形容暖和。
澹澹:蕩漾的樣子。
閑情逸致:閑適安逸的興致情趣。
5.初讀課文,思考問題。
作者說夏的色彩是金黃的,為什么?
明確:作者如是說的原因是,夏正當春華秋實之間,自然應了這中性的黃色——收獲之已有而希望還未盡,正是一個承前啟后、生命交替的旺季。夏天麥子熟透了,金色主宰世界上的一切,代表著金黃的色彩。
三、合作探究
(一)整體感知
作者和不少歷代文人不同,與“有閑情逸致的人”也有所不同,他喜歡夏天。請說說原因。
明確:課文抒發的是對“緊張、熱烈、急促的旋律”的贊美,和對那些在夏日里分外繁忙的農人的謳歌,表達的正是作者對這種充滿激情的火熱生活的向往之情。
(二)寫法探究
本文善于運用對比的手法使事物的特征更鮮明,請舉例說明。
明確:第2自然段中用春天的景物和夏天的景物對比,寫出了從春到夏的過程。又如第5自然段中“春日融融,秋波澹澹”與“苦澀的汗水”對比,強調了作者寫夏天的原因,在于歌頌勞動,贊美辛勤勞作的農民。
(三)揣摩語言
文中贊美了夏的人勤、景美,而且這篇文章在語言上也很美,比喻、擬人等修辭手法的運用使句子富有表現力。找出課文中你認為精彩的比喻句和擬人句(各三至五個),品味它們的表達效果。
明確:
1.先看比喻句:
(1)“好像爐子上的一鍋水在逐漸泛泡、冒氣而終于沸騰一樣”,具有視覺效果,應合開篇第一句話,以突出夏天“緊張、熱烈、急促”的特點。本來這些“特點”是抽象的,這里用比喻,就化抽象為具象了。
(2)“林帶上的淡淡綠煙也凝成了一堵黛色長墻”,這是以彼物喻此物,用人們常見的“長墻”喻“綠煙”,更加直觀。
(3)“像海浪涌著一艘艘的'艦船”,這是比喻“公路上的汽車”,它們在麥浪中行駛,讓人產生幻覺,像是“艦船”,表明了麥浪如金色的海洋一般。
2.再看擬人句:
(1)“輕飛曼舞的蜂蝶不見了”,“曼舞”是想象,用了擬人寫法,想象蜂蝶優美的舞姿,很生動。
(2)“那朝天舉著喇叭筒的高粱、玉米,那在地上匍匐前進的瓜秧”,寫兩種作物用了兩個形象的動作,像描寫人一樣,很有趣味。
(3)“這時她們……向秋的終點作著最后的沖刺”,這些農作物的“旺盛的活力”本來是比較抽象的,這里用人的跑步沖刺來形容,化抽象為形象。
四、板書設計
夏總特點:緊張 熱烈 急促
景(美)
人(勤)贊美夏天
贊美自然
贊美農民
贊美生活
五、課外拓展
“春之色為冷的綠,如碧波,如嫩竹,貯滿希望之情;秋之色為熱的赤,如夕陽,如紅葉,標志著事物的終極。”請你發揮想象,寫幾筆“夏之色”“冬之色”。
示例:夏之色為火的紅,如太陽,如辣椒,昭示著旺盛的生命。
夏之色為濃的綠,如樹葉,如勁草,展示著美麗的青春。
冬之色為冷的白,如冰雪,如白云,孕育著新的生命力。
冬之色為死的灰,如草木,如泥土,宣告舊生命的終結。
初中語文教學設計8
【教學目的】
1、感受安塞腰鼓的雄渾氣勢。
2、理解排比的修辭手法的類型及其在這篇文章中的作用。
3、學習朗讀課文,理解文章內容。
4、理解文中一些句子的深刻含義。
【重點、難點】
一、重點
1、朗讀課文,理解文章內容。
2、感受安塞腰鼓的雄渾氣勢。
二、難點
1、理解排比的修辭手法的類型及其在這篇文章中的作用。
2、理解文中一些句子的深刻含義。
【教學時間】
二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預習
1、聯系上下文,體會下列詞語的意思:
⑴忘情:不能節制自己的感情。
⑵狂舞:縱情的跳舞。
⑶閃射:閃耀,放出(光芒)。
⑷火烈:像火一樣熱烈。
⑸亢奮(kàng):極度興奮。
⑹晦暗(huì):昏暗,不明顯。
⑺羈絆(jī):纏住了不能脫身,束縛。
⑻碰撞:運動著的物體與別的物體突然接觸。
⑼搏擊:奮力斗爭和沖擊。
⑽燒灼(zhuó):燒、燙,使受傷。
⑾奔突:橫沖直撞;奔馳。
⑿輻射(fú):從中心向各個方向沿著直線伸展出去。
⒀翻飛:上下或內外交換位置。
⒁淋漓(línlì):①形容濕淋淋往下滴。
②形容暢快。
二、導入
大家在電視節目上看過陜西安塞地區的腰鼓嗎?我想大家一定會被安塞腰鼓那種壯闊、豪放、火烈的舞蹈所深深打動。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劉成章寫的安塞腰鼓,看看作家對安塞腰鼓是怎樣欣賞、體會的。
三、正課
1、朗讀課文(或老師范讀、或聽課文錄音、或學生齊讀、輪讀、個別讀均可)
2、提問:給課文分段歸納段意。討論并歸納:
按表演前、表演中、表演后分三段:
第一段:從開頭到“似乎從來不曾響過”。
第二段:從“但是”到“成了茫茫一片”。
第三段:從“當它冥然而止的時候”到完。
3、提問:第二段可以分成幾層?討論并歸納:
分成4層:
第一層:從“但是”到“撞開了的那么一股勁”寫安塞腰鼓的舞姿及給人的聯想。
第二層:從“好一個安塞腰鼓”到“隆隆隆隆的陣痛的發生和排解”。
寫安塞腰鼓的響聲給人的感受。
第三層:從“好一個安塞腰鼓”到“那里再有這么厚這么厚的土層
啊”。寫安塞腰鼓給人心靈的搏擊。
4、提問:文章怎樣寫表演前的情況?討論并歸納:
從背景寫:是一片高粱地、絲溜溜的南風。
從人物寫:是藍騰騰的后生。
從性格寫:是樸實的。從神情寫:是沉穩而安靜的。從腰鼓寫:是呆呆的、不曾響。
5、提問:這樣寫有什么好處?討論并歸納:
為下文寫腰鼓表演蓄勢。
6、提問:作者與安塞腰鼓的舞姿有什么特點?討論并歸納:
壯闊、豪放、火烈。
7、提問:作者是怎樣寫的?討論并歸納:
先用排比的修辭手法,寫一錘起來就發狠了、忘情了、沒命了。再用比喻從舞蹈的后生的舞姿寫,如強震起的石頭的狂舞。再用排比、連續比喻的修辭手法寫急促的鼓點像驟雨,飛揚的流蘇像旋風,蹦跳的腳步像亂蛙,閃射的瞳仁像火花,強健的風姿像斗虎。
8、提問:這樣寫有什么好處?討論并歸納:
運用比喻使描寫的對象更加形象生動具體。運用排比使文章的氣勢更加恢宏、雄渾有力,用來描寫安塞腰鼓很適當。
9、提問:“這腰鼓”這一段用了那些反義詞?討論并歸納:
空氣(冰冷~燥熱),陽光(恬靜~飛濺),世界(困倦~亢奮)
10、提問:運用反義詞寫有什么好處?
討論并歸納:用反義詞對比強烈,寫出安塞腰鼓的特點。
11、提問:如果說上面是實寫,那么,“使人想起”三段是什么寫?
討論并歸納:虛寫。
12、提問:用虛寫有什么好處?
討論并歸納:用虛寫使人產生聯想想象,增加了文章的內涵。
13、提問:作者聯想到什么?
討論并歸納:聯想到落日古戰場,電閃雷鳴和人的大徹大悟。
14、提問:“容不得束縛,容不得羈絆,容不得閉塞。是掙脫了、沖破了、撞開了的那么一股勁!”這句話怎么理解?
討論并歸納:這里寫出了陜北高原人們的性格特征,是粗礦、豪邁、開放的。
四、小結
文章描寫安塞腰鼓的特點:壯闊、豪放、火烈。先實寫,用連喻,寫安塞腰鼓的舞姿。然后用虛寫,通過聯想、想象,寫安塞腰鼓給人的感受寫出了陜北人們的性格特征。
五、作業
1、完成課后練習一。
2、選用課時作業優化設計。第一課時作業優化設計:
⑴給下面的詞配上一個同義詞:
忘情( )閃射( )
火烈( )亢奮( )
晦暗( )羈絆( )
搏擊( )輻射( )
⑵境空:
①驟雨一樣,是( );旋風一樣,是( );亂蛙一樣,是( );火花一樣,是( );斗虎一樣,是( )。
②這腰鼓,使冰冷的空氣立即變得( )了,使恬靜的陽光立即變得( )了,使困倦的世界立即變得( )了。
③容不得( ),容不得( ),容不得( )。是( )了、( )了、( )了的那么一股勁。
第二課時
一、預習
閱讀課文,思考課后練習。
二、導入
上一節課我們學習了課文的第一段和第二段的第一層,今天我們再來看看作者怎樣描寫安塞腰鼓的。
三、正課
1、朗讀課文,注意讀出節奏、重音、感情。
2、提問:文章第二段的第二層怎樣寫安塞腰舞的響聲的?
討論并歸納:用排比、比喻的修辭手法,寫出安塞腰鼓聲音的回響。第一句寫聲音撞擊在山崖上,山崖發出回響;第二句寫聲音撞擊在觀眾的心里,觀眾的心里發出共鳴。第三句寫聲音引起的豪壯的抒情、嚴峻的思考、犁尖翻起的上浪、陣痛的發生和排解。
3、提問:這樣寫有什么好處?
討論并歸納:用排比、比喻的修辭手法,寫出了安塞腰鼓的沉重的響聲,氣勢不同反響。
4、提問:文章第二段的第三層怎樣寫安塞腰鼓給人心靈的搏擊?
討論并歸納:先寫后生們的.胳膊,腿,全身,有力的、急速的、大起大
落的搏擊著,使人感到震撼、燒灼、威逼。使人鮮明的感受到生命的存在活躍和強盛。使人感受到陜北農民的那種取之人的甚少,奉獻給人的甚多的精神。寫出作者心靈深處的感悟。
5、提問:“黃土高原啊”這一段寫了什么?
討論并歸納:寫只有黃土高原這么深厚的土層,才生養了這些元氣淋漓的后生,才能有這么驚天動地的安塞腰鼓。
6、提問:為什么說“多水的江南是易碎的玻璃,在那里打不得這樣的腰鼓。”?
討論并歸納:這里用比喻說明江南人性格柔弱,只能唱一些江南小調,打不得這樣氣勢澎湃的腰鼓。
7、提問:第二段的第四層寫什么?
討論并歸納:總結上面的三層的意思。從力量、聲響、光影的變幻、藝術的享受寫安塞腰鼓的舞姿給人蓬勃的想象力。從安塞腰鼓沉重的響聲寫給人心靈的凈化。從后生們生命中噴發出來的力量寫安塞腰鼓給人心靈的震撼。
8、提問:倒數第四段中的“交織!旋轉!凝聚!奔突!輻射!翻飛!升華!”這幾個詞能不能對調?為什么?
討論并歸納:不能。因為這幾個詞的排列按一定的順序。從小到大,從低到高,從中心到四周。
9、提問:為什么說“當它更然而止的時候,世界出奇的寂靜,以至使人感到對她十分陌生”?
討論并歸納:這是人對鬧聲的一種感受,當鬧聲突然停止的時候,會感到特別的靜。其次,這里用靜來反襯鬧,可收到更好的藝術效果。
10、提問;怎樣理解“耳畔是一聲渺遠的雞聲”?
討論并歸納:雞聲是天亮的標志,是新的一天的開始,是希望的象征。有這種安塞腰鼓所噴發出來的力量,一定會帶動生命的奔騰升華,一定會創造出一個嶄新的世界,這正是希望所在。
11、提問:本文大量運用排比,有句內部、句與句、段與段之間的排比。試舉例說明這樣的寫法,對表現文章的思想感情起什么作用?
討論并歸納:
⑴句內部的排比:“一錘起來就發狠了,忘情了,沒命了!”
⑵句與匈之間的排比:“狂舞在你的面前,驟雨一樣,是急促的鼓點;旋風一樣,是飛揚的流蘇;亂蛙一樣,是蹦跳的腳步;火花一樣,是閃射的瞳仁;斗虎一樣,是強健的風姿。”
⑶段與段之間的排比:
使人想起:落日照大旗,馬鳴風流做
使人想起:千里的雷聲萬里的閃!
使人想起:晦暗了又明晰、明晰了又晦暗、而后最終永遠明晰了的大徹大悟!
這些排比句使文章氣勢恢宏,語氣連貫,節奏明快,語句錢鉆,能表
達出強烈的思想感情。
12、提問:訪歸納文章的中心思想。
討論并歸納:本文通過對安塞腰鼓的描寫,贊美了安塞腰鼓強健的舞姿、沉重的響聲、震撼人心的力量。寫出了安塞腰鼓壯闊、豪放、火烈的特點。
四、小結
這篇文章氣勢恢宏,語氣連貫,節奏明快,語句錫銘,寫出了安塞腰鼓壯闊、豪放、火烈的特點。表達出作者贊美了安塞腰鼓強健的舞姿、沉重的響聲、震撼人心的力量的強烈的思想感情贊美陜北高原人們粗礦、豪邁、開放的性格特征。文章多處運用排比、比喻,使文章氣勢恢宏,節奏明快,每個詞語都簡潔有力,每個句子都罌群激越,增強了文章感人力量。
五、作業
1、課后練習二、三、四題。
2、選用課時作業優化設計。第二課時作業優化設計:
⑴寫出了面詞的反義詞:
晦暗( )束縛( )
閉塞( )歡樂( )
擺脫( )冰冷( )
恬靜( )困倦( )
⑵簡答:
①本文以什么作為線索?
②安塞腰鼓的特點是什么?
③“容不得束縛,容不得羈絆,容不得閉塞。是掙脫了、沖破了、撞開了的一股勁!”這句話運用了什么類型的排比?你怎么理解這句話?
④清模仿文中的排比句寫一段話。
初中語文教學設計9
基本信息 課題 人教版八年級語文第二單元第七課《背影》
作者及工作單位 四川省武勝縣猛山學校唐智勇
教材分析 《背影》是八年級語文第二單元第七課,國培作業:初中語文教學設計與反思。第二單元是在第一單元(以戰爭為話題的單元)的基礎上發出的呼喚:再也不能讓人類之間的殘殺延續下去了,應該讓世界充滿愛,所以第二單元以“愛”為主題。本單元的五篇課文對普通人的的關愛,讓學生從課文中感悟到“愛”這種博大的感情,從而陶冶自己的情操。
人們總是說,母愛溫情如水,父愛厚實如山,同學們都是沐浴在愛的雨露下幸福成長的,愛是世界上最美的語言,愛是征服人類最有力的武器,也難怪錚錚鐵漢朱自清先生,卻在世界上最平常最樸實是父愛面前潸然淚下。作者將別人不曾在意的父子之愛,濃縮在方寸之間,就是父親的這個背影,幾十年來感動了無數讀者,令許多人淚濕衣衫。
學情分析 本班學生的語文學習習慣較好,在本片區同年級18個班處于中偏上的水平,聽說讀寫思查與自主、合作、探究能力較強,有一定的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雖然大多數是“留守學生”但他們的感情細膩而豐富。因學校多次開展與“感恩”有關的活動,大多數同學能用自己的良好表現和較好的成績,回報關愛過自己的親人、老師、同學、朋友等。梁月輝、田姍姍、吳歡洋等同學能通過自己的詩文朗誦或動情講述,感動在場的.每一個人,他們的文章有的在征文大賽中獲獎,有的在報刊上發表。盡管如此,但很多學生的家庭并沒有經歷過“禍不單行”的日子(如:文中作者的祖母死了,父親也失業了),很難站在作者和作者父親的角度來理解文中所要表達的思想感情。這將成為本節課學生認知形成最主要的障礙點。
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
(1)掌握生字詞的音、形、義;
(2)整體把握文章的內容,理清行文的思路;
(3)學習作者巧妙的構思。
2、過程與方法:
理解關鍵語句所表達的特殊感情。
3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感受父子之間濃濃的親情,凈化自己的心靈。
教學重點和難點 1、激發學生理解父母,感恩父母,熱愛父母的思想感情;
2、理解關鍵語句的含義和作用,教案《國培作業:初中語文教學設計與反思》。
教學過程 教學環節 教師活動 預設學生行為 設計意圖 一、導入
由朱自清先生的父親讀《背影》散文集引人課文
二、自主學習與交流
1.學生交流你所了解的作者。
朱自清:字佩弦,現代散文家、詩人,學者,民主戰士。江蘇揚州人。曾在清華大學、西南聯合大學任教。著有散文詩集《蹤跡》,散文集《背影》等
2、正音、釋義
瑣屑xiè 頹唐tuí 差使chāi 交卸xiè
狼籍jí 簌簌sù 蹣跚pānshān
賦閑fùXiān 惟一wēi 舉箸zhù 橘子jú
妥貼tuǒ 柵欄zhà 拭干shì 晶瑩jīngyíng
三、合作探究
請學生研讀全文,回答問題。
(1)1——5自然段中,“父親”為“我”做了哪些事?
(2)“我”對“父親”無微不至的關心領情了嗎?
四、拓展延伸
五、完成課后作業第四題
一、教師動情地述說朱自清先生的父親讀《背影》散文集的表情、神態和父子當時的心情 。
二、教師指導學生介紹作者,并做適當的補充。教師用普通話正音,并指名學生說出幾個重要詞語的意思。
三、巡視指導各小組的討論,不時點撥,鼓勵。
四、教師要求學生在“背影”、“流淚”“父親的語言”三項中,任選一項,說說自己感受最深的是什么?
五、教師要求1——3學習小組做第四題第1題,第4——6小組做第四題第2題
教師總結作業情況。
一、有的學生伸頸,側目,微笑,默嘆,為之欣喜,為之感動,想一睹為快。
二、學生展示學習成果。
三、學生通過合作探究,(1)明確:安慰兒子,為兒子送行,照看行李,給小費,講價錢,再三囑托兒子路上小心。(2)完成兒子對“父親”感情的轉變。
四、各組學生根據自己的理解各抒己見,發言踴躍。
五、各組學生先獨自完成,然后分組交流,看誰的作業有特色,最后在全班交流。
一、由朱自清父子的神情激發學生急于認真學習課文的積極性(因為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
二、了解作者、初步理解生字詞,有助于很好地學習課文。
三、研讀是讓學生真切地熟悉內容和體驗感情。
四、各小組交流、展示學習成果,進行知識的遷移運用和對感悟進行提煉。
五、通過完成書面作業和班組交流,使學生進一步加深對所學知識的理解,最終形成運用所學知識去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板書設計 背影——4次
背影(朱自清) 流淚——4次 愛 學生學習活動評價設計 自 評 表 自評人: ___月____日
自評內容 情況記載 總體自我評價 好 較好 一般 差 聯系閱讀,主動提問 好 較好 一般 差 能否積極參與合作 好 較好 一般 差 你的觀點的價值 高 較高 不高 差 小組發言次數 課堂發言次數 學會的方法有 最大的收獲 最大的遺憾 感觸最深的知識 語文教師的評價 努力的方向 教學反思 朱自清和他的父親分別用“眼淚”和“背影”演繹了人間親情,這不是演戲,但更感染人。本課聚集“背影”、“眼淚”“父親的語言”,引導學生體驗和感受、理解和反思,基本上做到了理性與人性的完美結合,經驗和體驗的真實碰撞,知識、價值、情感的高度統一。
教學中,最大的難點在于學生。八年級的學生年齡還小,社會閱歷太淺,大多數學生也沒有經歷過大喜大悲,課文所呈現的情形離學生很遙遠,因而學生不易進入角色。如何在課文所表達的思想情感和學生的心靈情感之間搭建一座橋梁,使他們產生自己的體驗并進行評價?這一節課,基本上解決了這個難題。當然,還是有一部分學生的感情投入不很到位。
這節課的最大特點是緊抓“情感”主線,環節設計精巧。在簡練而深情的導入環節,用“研讀”來體驗課文“觸目傷懷,自然情不能自已”和“情郁于中,自然要發之于外”的情感基調,然后以“怎樣的背影”和“幾次寫眼淚”為抓手,深度體驗和理解作者落淚的表層和深層原因,中間適當地點一下背景,一步步將學生的理解引向深入,情感引向高潮,直到最后讓學生完成“討論、寫作、交流”的課后作業第四題,讓學生積蓄已久的情感得以宣泄,水到渠成。難怪縣教研室主任湯繼光評價說:“唐老師這堂語文課做到了步步鋪設,環環緊扣,層層深入。”專家組梁曉華先生說“整個設計既符合新課程理念,又有教師的獨特理解和創意;環節新穎,內容厚實。” 但是,我自己認為:對重點語段的表情朗讀太少了;思考、答問的時間過多了一點。
初中語文教學設計10
第一部分:教學模式設計與解讀
教學模式名稱:信息化教學模式 學科: 語文姓名:
第二部分:信息技術支持的課堂教學案例模板
說明:信息技術支持的課堂教學案例包括導入、講授、評價等環節。應該把同一主題的三個環節部分進行有效設計。 作者信息
NO.1 信息技術支持的導入環節設計
第一步:設計前的分析
第二步:技術支持的導入設計
NO.2 信息技術支持的講授環節設計
第一步:設計前的分析
NO.3信息技術支持的評價設計
第一步:設計前的分析
說明:請根據本節課的教學過程,針對一至兩個具體的教學活動進行評價設計,在表格呈現您設計此項評價的目的'、所采用的評價方法、及需使用的信息技術工具。(注:兩個評
第二步:技術支持的評價設計
說明:在這一步里,請將你在該環節的教學、評價目的、評價方法和評價工具呈現在下表中。在“評價工具”一欄中,除量規外,其他均需信息技術的支持(請具體說明如何利用
第三步:技術支持的教學設計反思
NO.3信息技術支持的評價設計
第一步:設計前的分析
說明:請根據本節課的教學過程,針對一至兩個具體的教學活動進行評價設計,在表格呈現您設計此項評價的目的、所采用的評價方法、及需使用的信息技術工具。(注:兩個評
初中語文教學設計11
語文,不僅僅可以讓人學識豐富,而且可以改變人的精神,滌蕩人的靈魂,塑造人的修養,所以語文給人精神上的震撼是其他科目所無法比擬的。語文帶給我們的東西,是一生都受用不盡的,尤其是那些對于生命的感悟,對于生活的思索.正因為此,語文成了各個階段學生學習中必不可少的科目,尤其是初中學生,正處在人生觀與價值觀迅速形成的時期,求知欲強,對外界的環境也非常渴望,而語文中很多寓意深刻的篇章都可以對學生的求知欲起到很人的滿足,而且語文中特有的情感教育對于培養學生健全的人格,德、智、體、美、勞全而發展也有重要的啟示作用。多方而的原因使得現階段初中語文課堂效率非常低,很多學生都是被迫走進課堂,整個課堂毫無生機可言,因此,創新初中語文的教學設計思路迫在眉睫。
一、創新課堂組織與設計方式,提倡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
課堂是最主要的教學場所,是目前階段教與學最為集中呈現的地方,因此課堂組織方式直接影響著教學效率的提高。傳統的'教學,都是一支粉筆、一張嘴巴、一塊黑板,而且教師是課堂的主導,學生只能是處于被支配和被管理的地位。
一般來講,學生是不能隨意發表自己的看法,要完全服從教師。而伴隨著教育環境的不斷改變,學生的思路也在改變,他們渴望自主,以及豐富多樣的課堂組織形式。其實,課堂組織形式怎樣才算有效?沒有一個固定答案,是不是只有課堂安安靜靜,學生規規矩矩地聽課才算有效?未必、實踐告訴我們。只要是可以有效地激起學生學習的欲望,迅速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課堂組織形式,就是有效的。
例如:把班內的學生按照智力程度、學習愛好、性格差異分成若干個學習小組,也可以按照興趣把學生分成若干個興趣小組,如寫作興趣小組、語法興趣小組、占文興趣小組、詩歌興趣小組等。讓同學們定期自己組織課堂,每小組組織一次,這樣每個同學都有展示自己的機會,而且初中學生又處于一個非常渴望被關注的年齡段,因此,他們的自主學習能力、學習潛力一下子都會被發掘出來,課堂效率也會隨之提高。
二、創新教案設計方式與思路,推動學生參與教案設計
教案設計是教學開展的基礎,主要是根據教學對象和教學目標,確定合適的教學起點與終點,將教學諸要素有序、優化地安排,形成教學方案的過程。不管什么類型的教案,針對的無一例外的都是學生,因此要得到學生的認可,讓學生既學到知識,又很樂意學習,這是教案設計的難點所在。以往我們的教案都是按照人綱設計的,基木上是固定的模式,而且是自己設計,有的教師還不愿讓學生看到自己的教案。
其實,教案設計的初衷就是為了讓教和學的過程更加有效地進行。因此,我們可以嘗試讓學生參與教案的設計,讓學生提出他們公認的最喜歡的案例,或者最喜歡的學習方式,然后整理和加精。這就好比教師提供毛坯房,學生們選擇房子里而貼什么顏色的壁紙,當然什么顏色的壁紙都不影響居住功能,但是而對人家都喜歡的顏色必然會心情愉悅。因為與學生年齡差距比較人,教師難以了解學生們真正的心理,所以由學生民主推薦一些素材,對于提高學生的聽課效率是習非常有效的。
三、教師要反思教學目標制定得是否恰當
教學目標是整個教學活動的引領與方向,教師在教學設計時,要對目標進行深入研究分析,一方面要潛心研究教材和學生的身心特點,使教學目標的制定符合實際狀況,尤其要針對學生語文學習基礎和理解分析能力方面的差異,體現分層目標原則,為不同層次的學生制定相對應的教學目標,以這樣的方式提高教學目標的適應性。
另一方面要反思教學目標是否具有立體性,有沒有體現能力、知識、與情感三位一體的目標。教師對教學目標進行適應性與全面性的反思, 有助于教師在卜一步的教學中確定更科學、有針對性的教學思路。
四、教師要反思教學評價內容是否全面
整個初中語文教學中教學評價是非常重要的環節,一般都是以測試的方式進行。大部分的教師都是采用試卷分數這一單一的標準,然后對學生學習活動進行評價,這樣的方式是不全面的。語文教師在教學工作中要認真反思教學評價的內容是否存在單一性的問題,不僅要從卷面分數這一量化標準對學生語文學習狀況進行評價,更要對學生的語文能力、語文情感等進行綜合分析,在語文能力方面,側重朗讀能力、普通話發音、漢字書寫等語文基木功,對這些基木功進行評價時可以采取等級制的方式。
另外,教師在教學評價中還要充分體現學生的學習情感狀態,學生語文學習積極性如何、投入程度如何,這些都是語文教師在教學評價中要兼顧的內容。通過全方位、科學的評價,教師才能在教學活動結束后認真總結,進一步優化評價模式。
五、教師要反思教學過程組織得是否科學
整個初中語文教學上的過程是核心環節,教師在教學活動結束后,回過頭分析整個教學過程,是否還要堅持教師灌輸的單向模式,是否在教學活動中充分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是否在教學形式、教學內容上更多地引導學生自主開展學習研究。
另外,教師還要反思整個教學過程是否存在形而上學的教改傾向,如合作學習小組作用發揮不夠深入、存在形式主義、思考提綱設計不夠科學合理、難度過低等,要對整個教學過程有無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以及教學手段運用得是否恰當、有效等方面展開分析,以便尋找到教學組織過程中的薄弱環節,在下一步的教學設計中講行彌補和優化。
結語:
創新,永遠是初中語文教學經久不衰的話題,也是促進教學改革的一個法寶.但創新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改革也需要過程,創新是一種有基礎的探索式改革.我們必須有足夠的經驗與實踐,在實踐中反復摸索和整理、總結和提煉,最終才能探索出一條符合實際情況的教學思路.而且,我們需要持續不斷地努力,才能在初中語文教學的道路上創造一個又一個奇跡。
初中語文教學設計12
[教學設計]
學習目標
1.在了解演講背景的基礎上能把握演講詞的語言特點,練習有感情的模擬演講。
2.感受聞一多先生熱愛祖國、獻身革命的英雄氣概和斗爭精神。 教學重點
能結合具體文本句子把握演講詞的語言特點,練習有感情的模擬演講,深入感受作者強烈的愛國情感。 教學難點
有感情的模擬演講,能更好的體現演講詞的風格,展現原演講者的風采。
教學過程
一、出示課題
二、明確學習目標
1.在了解演講背景的基礎上能把握演講詞的語言特點,能有感情的模擬演講。
2.感受聞一多先生熱愛祖國、獻身革命的英雄氣概和斗爭精神。
三、預習檢查
1.給下列斜體字注音:
卑蔑鄙劣( ) 誣( )卑( )
間橫予離( )蠻( )賦( )
2.說說作者及演講背景
三、活動一:感受真情
1.教師有感情模擬演講
2.學生思考
從聞一多的演講中我們能感受到他對李公樸、昆明人民和國民黨反動派分別是怎樣的思想感情?
四、活動二:體悟語言
1.讀下列句子,說說句式有何特點。
(1). “在昆明出現了歷史上最卑劣、最無恥的事情!”
“你們殺死一個李公樸,會有千百萬個李公樸站起來!”
(2) .“今天,這里有沒有特務?你站出來!”
(3).“憑什么要殺死李先生?”
2.總結
特點一:大量運用了____句、____句、____句,增強了感染力。
3.特點二:不斷變換人稱。
(1).對敵人正面指斥、揭露,用 _________;
(2).向聽眾揭露敵人的罪行或揭穿其用心時,用_________;
(3).鼓舞人們團結斗爭時用_________;
4. 特點三:多用口語化的語言。
(1).有什么理由拿出來講啊!有什么事實拿出來說啊!
(2).說什么“桃色事件”,說什么共產黨殺共產黨,無恥啊!無恥啊!
5.總結
五、活動三:模擬演講
1.組內先模擬演講,評價,討論,改進提高。
2.推薦學生上臺演講,評選出四名優秀同學,授予“小小演講家”的稱號,給予一本好書的獎勵。
六、以 “我的中國夢”為主題撰寫一篇演講稿
[學情分析]
八年級這一時期是一個最重要的學習階段,但是學生因為這一年齡處于“不安定”時期,有些學生開始思想松懈,學習成績下滑。由于學生都是農村孩子,加上鄉下學生不太重視教育,學生基礎參差不齊,很不平衡。語文學科基礎也較差,抓住這一關鍵時期十分必要。如何讓學生更多參與活動,調動學生積極主動性是教學的關鍵所在。
這一單元是“活動探究”單元,我覺得是讓學生更好愛上語文,激發學習語文的興趣的契機。鄉鎮學生雖然成績不理想,但是我們的學生卻十分活躍,好動,語言表達較強,兩個班級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又十分濃厚。因此,我們在教學中應抓住這一點,更好調動學生。我一直重視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按層次四人一組(班級學生較少),平等對待每一位學生,讓每一位學生都有參與的機會。在組內模擬演講,能互評互助。我們的學生雖然好動好說,但到了最關鍵時候表現就不盡人意了。像學生演講,能圍繞一個話題即席演講的學生就寥寥無幾了。這和城市的孩子差距就很大。應借助這次活動,讓學生敢于上臺,學會演講,真正表現自我。所以我設計了課前練習模擬演講,課中小組練習,上臺演講的主要活動。
[效果分析]
聞一多的《最后一次演講》,義憤填膺,慷慨激昂.部編教材不是把它作為一般課文,而是編入專門的“活動探究”單元。如果按照一般閱讀課文處理,不符合編者的意圖。我選擇了設計“感受真情,體悟語言,模擬演講”三個活動來教學。學生參與度較高,教學效果很好.
這篇講演雖然有時代性,但聞一多強烈的愛憎情感,激昂的愛國情懷,今天讀來仍讓人心中猶如一團火,群情激昂。要讓學生真正走進文本,走進聞一多,這需要拉近學生與時代的距離,我設計了預習關于作者及背景,課上檢查的學習環節。然后教師模擬演講,教師的率先示范,對學生的影響是耳濡目染的,印象是深遠的。我在模擬講演中,學生確實感受到了老師的強烈的感染力。文章中有關于群眾的鼓掌,學生也不由自主的熱烈鼓掌,效果是明顯的,為學生下一步模擬演講做了很好的樣子。學生對于演講雖然不陌生,但對演講特點,如何演講卻知之甚少,所以我安排的第二環節是體悟語言,結合具體的例子,認識演講詞的特點,同時指導學生注意演講的重音、語氣、語調等。學生練習的有了進步,下一步學生模擬演講就有了底子。當然這一環節課上給予學生的指導還不夠到位,學生練習有感情的讀仍然十分重要,這還不夠充分。
第三環節設計的活動是一重點,學生因為課前做了準備,小組活動較為熱烈,也讓更多的學生參與了演講的訓練,有些學生還對其他同學做了評價,氣氛非常活躍。合作探究是重要的學習方式,我覺得還要堅持這一教學形式。演講重在演和講,上臺模擬演講十分重要,應給學生這些機會,我讓小組推薦的學生分別上臺,訓練了膽量,提高了演講的水平。還對四名學生做了獎勵,鼓勵學生要敢于演講,善于演講,為以后學生即席演講打下基礎。從學生的演講看,有的學生放開了自我,表現的自信;有的學生還用手勢,掌握了一些演講技巧。效果是明顯的。也說明給學生“陽光”,學生就會“燦爛”。
最后布置撰寫講演稿,這是一個讀與寫的鏈接,目的也是為下步學生做演講做準備。學生綜合素養是實踐出來的,而不是老師講出來的。扎實落實學生的`語文實踐活動是應該是我們老師始終如一的堅持。
[教材分析]
聞一多的《最后一次演講》,義憤填膺,慷慨激昂.是一篇演講的典范。對于教材首先應把握本文的寫作背景,了解寫作背景才能更好的走進文本,走進聞一多。抗日戰爭勝利后,美帝國主義和蔣介石反動政府內外勾結,瘋狂策劃內戰,妄圖使中國永遠淪為半封建半殖民地的地位。這種倒行逆施,自然遭到全國人民的反對,"反內戰、反獨裁"的愛國主義運動在全國范圍內蓬勃興起,國民黨反動派冒天下之大不韙,一方面撕毀政協會議,派兵向解放區大舉進攻;另一方面,在他們暫時統治的區域制造白色恐怖,甚至采取暗殺手段瘋狂鎮壓人民。1946年7月11日,著名的愛國民主戰士李公樸先生在昆明遇害。7月15日,云南大學召開追悼李公樸先生的大會,聞一多先生主持了這次大會,會上由于混入了國民黨分子,在李公樸夫人血淚控訴的過程中,他們毫無顧忌,說笑取鬧,擾亂會場,使人們忍無可忍,李夫人剛剛離開講臺,聞一多先生就拍案而起,滿腔悲憤地發表了這一篇演講。會后聞一多先生又參加了記者招待會,在他離社返家途中,被特務分子暗殺了。這篇演講就成了他的"最后一次演講。"
在內容上,聞一多先生在嚴厲聲討反動派的無恥罪行和卑劣行徑的同時,也高度頌揚了李先生為民主與和平而獻身的偉大愛國主義精神,而且還號召廣大民人民站起來,一起與反動派作堅決的斗爭。而且堅信人民的力量,光明最終會到來的。開篇,開門見山。“這幾天,大家都曉得,在昆明出現了歷史上最卑劣最無恥的事情!”演講者一開始便義正辭嚴地痛斥國民黨反動派的無恥罪行。“最卑劣最無恥”、“失掉良心的中國人”、“偷偷摸摸地來暗殺”更是表現演講者的義憤填膺,表明了立場和所持的態度。第二節中,“這是某集團的無恥,卻是李先生的光榮!”把反動派與李公樸置于對比的立場,以反動派的“恥”襯托李先生的“榮”,又以李先生的“榮”反襯反動派的“恥”,兩者互為作用。在強烈的對比中,表現對反動派的憎和對李先生的愛,充分表達出聞一多先生愛憎分明的愛國主義感情。演講者又注意對心理的描述與剖析。“不知他們是怎么想法,他們的心理的什么狀態,他們的心是怎樣長的!其實很簡單,他們這樣瘋狂的來制造恐怖,正是他們自己在慌啊!在害怕啊!所以他們在制造恐怖,其實是他們自己有恐怖啊!”一針見血地戳穿敵人的虛弱本質,證明敵人不過是只“紙老虎”,鼓舞人民斗志。 文章結尾“我們不怕死,我們有犧牲的精神,我們隨時像李先生一樣,前腳跨出大門,后腳就不準備再跨進大門!”以發出號令的形式向敵人發出一戰到底的挑戰,不僅聞一多,還有千千萬萬的中國人將會站立起來,同時表達了廣大人民抗戰到底的決心和信心。整篇演講用事實說理,融入強烈的愛憎情感,語言鏗鏘有力,擲地有聲,猶如心中有一團火,在積蓄無窮的力量,要噴薄,要迸發。有著強烈的感染力,戰斗力,可謂義薄云天,氣貫長虹。不愧為一名真正的民主戰士。
[評測練習]
一、預習評測
1.給下列加點的字注音:
卑劣( ) 誣蔑( ) 卑鄙( )
離間( ) 蠻橫( ) 賦予( )
2.說說作者及演講背景
3.模擬講演展示
二、作業
以 “我的中國夢”為主題撰寫一篇演講稿
[課后反思]
“經驗+反思=成長”教學反思是一種有益的思維和再學習活動,通過教學反思能不斷地豐富和完善自我。下面我就本節課做一反思:
1、要相信每個學生
羅森塔爾效應實驗,說教師給學生自信,學生就會有高成就。教師對學生的相信是一種巨大鼓舞力量。作為老師,應該相信每個學生都有成功的希望,每一個學生都具備成功的潛能,而教師的作用,就要喚醒學生的自信。預習檢查,挨順序檢查,了解每一個學生學習情況。模擬演講,讓每一個組都有上臺表現的機會。給女生機會,也給男生機會,讓男生上臺講演。真正做到了眼中有每一個學生。
2、師生的關系是平等的
師生只有建立民主平等的關系,學生才有了安全感,才能充滿信心,思維才有可能被激活,才可能敢于提出問題,敢于質疑。即親其師,學其道。課上始終注意溫柔的目光,真情的鼓勵,殷切地希望,從而激起學生更大的學習熱情,這是學生學好語文的關鍵所在。
3、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 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語文課程必須根據學生身心發展和語文學習的特點,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和不同的學習需求,充分激發學生的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本單元的“活動探究”,我加強了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學生自我模擬演講,小組模擬演講,上臺自我展示。這有利于學生在感興趣的自主活動中全面提高語文素養,是培養學生主動探究、團結合作、勇于創新精神的重要途徑,而且在實際的教學中效果較好,總之,因為很好了研究了教材,更好理解了課程標準,也深入了解了學情,這堂課學生成為了主體,成為了課的主人,有讀、有思、有寫、有討論,較成功的完成了目標。課堂沒有完美,我在指導句子講演時,學生訓練的不夠充分。我在示范演講時,還沒有全情投入,身臨其境,做“聞一多”的講演還有很大距離,我下一步在普通話上需要下更大功夫。學生在模擬演講時,指導還不夠及時到位。農村孩子在演講時,問題還是不少。比如:比較膽怯,不敢直視觀眾,語氣語調上還應訓練,沒有一些手勢,感情還不夠投入等。其中學生上臺模擬演講的問題,應讓更多學生參與評價,明確學生演講問題,有的應當時指出,可以練習改正。這是細節問題,我注意的還不夠。學生課堂氣氛還可以更熱烈些,調動的方式手段上還顯單一,這也是我在教學上需要努力的。
[課標分析]
初中語文教學設計13
一、教材依據:語文版七年級語文上冊第22課(世說新語二則第一則)《期行》
二、教學目標:1、順暢翻譯全文,并能用現代漢語復述故事。2、領悟故事情節所包含的積極意義:誠信是為人處世的重要原則。3、引導學生學習評價人物。
三、教學重點:1、個別重點詞句的翻譯。2、誠信在社會生活中的現實意義。
四、教學難點:激勵學生創造性地閱讀和感悟文本。
五、教學方法:活動型閱讀教學法。
六、課時安排:1課時
七、教學過程
(一)、情境創設:
1、講故事:《狼來了》。
2、討論:這個故事告訴了我們什么?
3、引入:我們探討一篇關于“誠信”話題的文章——《期行》。
(二)、學法引導:
1、清除障礙,順暢朗讀。
2、理解字句,整體感知。
3、復述故事,推究內涵。
4、審美評價,勇于創新。
(三)、組織探究:
活動1、清除障礙,順暢朗讀。
(1)互動求助,讀準字音。
(2)合理停頓,讀準節奏。
A、教師范讀:(學生劃停頓符號“/”)
B、分組朗讀:(糾正其讀音與停頓的不當之處)
C、全班齊讀,教師點評。
活動2、理解字句,整體感知。
(1)生生互動,理解詞句。
(2)整體理解:逐句理解,積累文言詞語。
(3)梳理情節:
這是一篇文言小說,開端、發展、高潮、結局各寫了什么?
開端:期行不至,太丘舍去。
發展:客問元方,怒罵太丘。
高潮:元方反駁,無信無禮。
結局:客慚下車,元方不顧。
活動3、復述故事,推究內涵。
(1)小組復述:組長復述,其余同學補充。
(2)探究:故事告訴我們什么?
(3)小結:誠信是立世之本,我們都應當講究誠信。
活動4、審美評價,勇于創新。
(1)人物評價:你喜歡或者不喜歡哪一位?為什么?談談你的想法。
(2)情境體驗:假如你是太丘,回來知道故事里的情況,你會怎樣做?假如你是元方,父親回來后,你將怎么做呢?假如你是故事中的.友人,太丘回來后你又將怎么做呢?
(3)感悟討論:學習本文,你懂得了什么或你明白了什么?
(四)、結束:
同學們,今天我們的合作很成功,但愿我們明天的合作更精彩。請以“誠信”為話題寫一首詩歌或短文。
初中語文教學設計14
關鍵詞:微課;初中語文;課堂教學
微課是一種新型的教學模式,能夠使初中語文教學突破時空的限制,創設真實的教學情境。在教學中,教師通過小視頻為學生播放教學內容,使學生更好地理解語文教學的內容,使學生能夠明確文章的主旨,感受文章的內涵,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強化學生的主體地位,促進初中語文教學水平的全面提升。
一、微課的含義及特點
微課的載體是視頻,是將教師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圍繞每個知識點或者教學環節開展的教學活動進行記錄。課堂教學中的視頻是微課的核心部分,此外還有教學設計、反思、練習以及反饋、點評等教學資源,它們通過組織關系、呈現方式等營造小環境。微課不同于傳統單一的教學資源,比如,課件、設計以及反思等,還是在其基礎上發展起來的新的教學資源。相比多媒體教學,微課教學的時間更短,教學的內容也比較少。
二、微課在初中語文課堂教學中的應用
1.活躍課堂氛圍,引導學生理解教學內容
初中語文教學包含很多知識,但是教材設計中有很多與學生生活實際不相適應的內容,使得學生在理解課文方面遇到一定的難度。微課教學比較科學、形象,能夠有效地彌補教材設計中的不足,使學生與課文之間的距離得以拉近,使教學形式、過程得以優化,使學生更好地理解語文內容,獲得知識與技能。
比如,在學習《蘇州園林》時,教師要讓學生了解蘇州園林的設計特點,在學生眼前呈現出美麗的畫卷,但是很多學生都沒有去過蘇州園林,更不用說分析這些特點,而且教材中沒有插圖,無法滿足學生的學習需要。而通過微課教學,能夠將蘇州園林中的花草樹木、亭臺軒榭、假山池沼、門窗設計等生動地呈現出來,然后教師利用書本中的話語進行講解,能夠渾然一體。學生一邊欣賞蘇州園林的美景,一邊聽配樂解說,然后對蘇州園林的整體布局、搭配以及色彩等進行分析和研究,能夠給學生更加真實的感受,深刻地體會到蘇州園林的意境美,感受古代園林藝術以及工匠水平的高超。
2.優化教學手段,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初中語文教學中最為關鍵的就是要創設情境。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良好的情境設計能夠為語文課堂教學效果的實現奠定基礎。語文教學中利用微課開展教學,能夠更好地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引導學生對語文知識進行思考和研究。
例如,在學習《木蘭詩》時,教師可以利用電影《花木蘭》的主題曲進行導入,然后播放相關的電影視頻片段,通過悲壯的畫面、旋律以及不俗的歌詞,使學生的注意力被抓住,然后通過影片進行課文內容學習,讓學生探究花木蘭到底是怎樣的人,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興趣會得到極大提高,進而深入地學習知識。通過微課視頻教學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讓學生在觀賞中獲得信息和知識,實現良好的教學效果。
3.微課作文教學,強化學生的寫作興趣
生活是作文寫作的重要來源,實際生活為作文寫作帶來了活力。但是很多初中生都比較頭疼作文寫作,認為無話可說,這也是初中語文教師教學的重難點問題。學生的寫作興趣不高,寫出的文章并沒有真情實感,沒有凸顯文章的活力與色彩,這主要是學生的作文寫作沒有從實際生活出發,閉門造車,無法感受社會發展進步的強勁,也感受不到時展的新鮮氣息。初中語文寫作教學中使用微課進行,能夠充分發揮微課的直觀性、真實性,讓學生與社會實際緊密聯系在一起,能有效地彌補學生頭腦中的空白,提高學生寫作的興趣和欲望,能夠將自己的真實情感寫出來,提高作文寫作的質量以及水平。
比如,在指導學生寫作“感恩”話題的作文時,教師就可以為學生播放一段央視的公益廣告視頻,“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視頻中媽媽為奶奶洗腳,孩子看到后也端了盆水為媽媽洗腳,在這種感動的氛圍中,給學生以身臨其境之感,喚起學生感恩父母、感恩教師、感恩社會等感受,在這種環境氛圍下,學生就能夠有話可說,寫作的質量也會提升。
微課能夠將視頻、圖像、文字、聲音等直觀、形象地播放出來,為學生營造輕松的、帶有色彩的學習氛圍,使教學更加生動、有活力,能夠讓學生獲得直觀的感受,強化學生的情感體驗,使學生積極參與到語文教學中,獲得更多的語文知識,實現情感以及思想上的熏陶,強化自身的綜合素質能力,促使初中語文課堂教學效果的順利實現。
初中語文教學設計15
教學目標:
1、能分角色朗讀課文,有感情地朗讀對話。
2、發揮想象,初步理解寓意。
教學重難點:
發揮想象,初步理解寓意。
教學程序:
一:復習導入
1:同學們,咱們一起來背誦識字四里的成語,好嗎?
2:識字四里有一個成語叫坐井觀天,今天我們就來學習這個成語故事。
教師板書課題:坐井觀天
學生齊讀課題。
二:初讀課文
1:請同學們一齊有感情的朗讀課文,好嗎?
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問題
(1) 這篇課文寫的是誰和誰的故事?
(2) 他們為什么事情而爭論不休?
3:請同學們看61頁插圖,說出青蛙坐在( ),小鳥落在( )
4:教師板書
小鳥
青蛙
三:再讀課文
1:請同學們默讀課文,邊讀邊在文中用 線劃出青蛙認為天有多大的句子,用~~~劃出小鳥認為天有多大的句子。
2:指名讀青蛙的話 教師板書:井口大
3:指名讀小鳥的話 教師板書:無邊無際
4:無邊無際是什么意思?你能用它說一句話嗎?
5:同樣都是看天,青蛙認為天只有井口那么大,而小鳥認為
天無邊無際,他們的看法相差那么大,為什么?
為了弄明白這個問題,我們來做個實驗。
學生拿一本書,卷成圓筒狀,然后透過圓筒看天花板,學生說
說自己平時看到的天花板與今天看到的天花板有什么不同。
6、大家觀察得很仔細,也善于動腦筋,那你們想想坐在井里的
青蛙看天,看到的天,有多大?
學生說一說。
7、指名最后兩段,教師指導進行感情朗讀。
8、青蛙認為自己不會弄錯,它錯了嗎?我們怎樣才能讓青蛙
知道自己錯了?
學生說一說。
9、假如你是青蛙,有一天突然跳出了井口,它會看到什么?
會說些什么?
學生說一說。
四:分角色朗讀課文
咱們都喜歡分角色朗讀課文,下面咱們來進行分角色朗讀課文,
好不好?
同桌互讀,男女互讀。
五:總結
如果讓你選擇,你會做哪一個小動物?是在天空中飛翔,見多識廣的小鳥,還是整天自以為是的井底之蛙?為什么?
教學反思:
《坐井觀天》這則寓言,通過生動有趣的對話,給孩子們講述了一個寓意深刻的故事,文章通過對青蛙和小鳥對天的大小的爭論,闡明了一個深刻的道理:看問題、認識事物,站得要高,看得要全面。不能像青蛙那樣犯了錯誤還自以為是。這一寓意,對于低年級的小朋友來說具有現實的指導意義,因為他們對事物的`認識往往是片面的。這一課內容較簡單,因此,我決定讓學生自己讀讀課文,自己來處理相關問題。學生動手畫相關句子,在學生讀正確、流利的基礎上,指導學生讀出感情。這種感情不是單靠單純的模仿和朗讀技巧的訓練得到的,而是在學生入境入情、充分閱讀、感悟的基礎上,自悟出來的,有了語感讀出來的。因此,在本節課上,我讓學生多方式朗讀,目的是讓學生讀中感悟。在本節課上,我對每一個問題進行了精心的設計,每一個問題的設立要達到既要有思考價值,又要能引起學生興趣。改變了簡單的問答式的教學方式,鼓勵學生互相釋疑,合作釋疑,培養他們勤思善問的習慣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初中語文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初中語文經典教學設計03-28
初中語文的教學設計06-12
初中語文優秀教學設計02-16
初中語文雪教學設計03-17
初中語文的教學設計(薦)06-28
初中語文特色教學設計04-28
初中語文《故鄉》教學設計09-24
初中語文背影教學設計05-09
初中語文教學設計02-17
初中語文背影教學設計08-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