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己的花是給別人看的》教學設計精品【15篇】
作為一位杰出的老師,往往需要進行教學設計編寫工作,借助教學設計可使學生在單位時間內能夠學到更多的知識。那么應當如何寫教學設計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自己的花是給別人看的》教學設計,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自己的花是給別人看的》教學設計1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積累文中優美的語言;學習作者細膩的寫作方法。
2、過程與方法目標:自主、合作、探究學習相結合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體會“人人為我,我為人人”的思想境界,領悟文中淳樸高尚的人生境界。
教學重點
體會“人人為我,我為人人”的境界,并從中受到教育。
教學難點
了解作者介紹的德國風景與風格特點,結合文意與生活實際體會含義深刻的句子,從中受到啟示和教育。
教學方法
講授、合作、探究相結合
學習方法
自主、合作、探究相結合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激趣設疑
導入
師:同學請看大屏幕(顯示幻燈片1),很顯然大屏幕上出現的是(聲音拖長)
生:(花)
師:請你仔細觀察,用生動的詞語來描繪一下這些花。
生:姹紫嫣紅、花團錦簇、五顏六色、絢麗多姿……
師:(追問)那用一個字來形容是怎樣的感受呢?
生:(齊聲回答)美
師:在一般的家庭往往將這些美麗的花放在哪里?美誰來享受?
生:放在家里,自己來享受
師:今天老師就帶你們走出國門,到德國去看一下那里的景,他鄉的情(顯示幻燈片2,出示課題)我們今天一起來學習《自己的花是讓別人看的》
二、學習新知 精心品讀
生:反復讀題目
師:從題目中你有了什么疑問?
生:(大聲回答)為什么自己的花是讓別人看的?
師:好!那就帶著這個疑問走進文章的內容吧!
上節課我們已經解決了生字詞,也預習了文章,我們已經知道德國人有什么愛好?
生:養花
師:請同學們瀏覽課文,從中找出一個反復使用的四字成語,并讀出它所在的句子。
生:家家戶戶
(1)家家戶戶都在養花
(2)走過任何一條街,抬頭向上看……姹紫嫣紅。
(3)我走在街上,抬頭一看又是家家戶戶的窗口上都開滿了鮮花。
師:同學們,同意這位同學的意見嗎?好!請看大屏幕(出示幻燈片3)
我們一起來讀讀這三句話,看前兩句與最后一句有什么不同?
生:我認為最后一次比前兩次多了一個“又”字。
師:又在這里什么時候意思呢?給它找個近義詞。
生:還、依舊、依然、仍然、仍舊……
師:從這個字眼中我們可以思考出什么?
生:作者是兩次來到德國,不是同一次看到的景物。
師:各是什么時間?
生:第一次四五十年前作者在德國留學時,第二次,四五十年后的今天。
師:在不同的時間來到德國會有怎樣不同的感覺呢?請同學們自由朗讀一下二、四自然段找出相關句子。
生:四五十年前我在德國留學時,曾多次對于德國人愛花之真切感到吃驚;四五十后的今天:多么奇麗的景色!多么奇特的民族!。
師:伴隨學生的回答相機板書:
多么奇麗的景色!
吃驚
多么奇特的民族!
師:奇麗是什么意思?
生:奇特而美麗
師:那我們就跟隨作者先到德國街頭去看看那奇麗的花吧!請一名學生讀第三自然段,找出體現花奇麗的句子。(出示幻燈片4)
生:走在任何一條街抬頭向上看……應接不暇。(出示幻燈片5)
師:剛才這位同學讀了幾句話?(兩句)這兩句話突出的側重點有什么不同?(此時指導學生反復讀花團錦簇、姹紫嫣紅、匯成了花的海洋,并出示幻燈片6)
生:前一句主要突出花的美,第二句主要突出花多。
師:請同學們閉上眼睛,我找一位同學伴著音樂來讀這兩句話,你能從視覺、聽覺、嗅覺不同的角度想象到些什么?
生:我好像聽到嗡嗡的蜜蜂在采蜜。
生:我好像看見蝴蝶在翩翩起舞。
生:我好像到了一個花的世界里,而且聞到了撲鼻的芳香。
師:大家的想象力真豐富,用詞也很生動。那用一個字來形容給你的感覺是(生:美)。
師:下面請同學們置身于這美麗的德國的街頭(顯示幻燈片7),去感受一下。討論下面的問題(顯示幻燈片8)。假如你是一個游子、游客、失敗者、德國養花人你此時會想些什么?請同學們交流一下。
生:我選擇游子:看到這花引起了我的思鄉之情,我要努力學習,將來把自己的祖國建設的更美麗。
生:我選游客:啊!多美的景色啊!真是旅游的好去處!像是人間仙境一般。
生:我選失敗者:此時看到美麗的花我的心情變得快樂起來,我找到了自信,我重新鼓起了勇氣。
生:我選德國花人:在家里我雖然看不到自己種的花,但是在街上我可以看到許多人種的花,而且我的花還可以讓許多人看到,我很欣慰。
師:同學們說的太好了,你之所以有這樣的變化原因是什么?
生:是因為我看到了花:
師:那是誰種了這樣奇麗的花呢?
生:德國人民
師:那我們就走近這個民族看看它有什么奇特之處吧!我們先到德國人的家里,然后再到街上去看一看各有什么奇特之處。請一名同學讀第二、三自然段讓同學找出相關句子(顯示幻燈片9)。
生:家家戶戶都在養花……只能看到花的脊梁。
生:每一家都是這樣……自己又看別人的花。(師相機:顯示幻燈片10)
師:女房東是怎樣來說的?這反應了德國人的種花的共同特點是什么?請用原文中的話來回答。
生:我曾問過我的`女房東:你這樣養花是給別人看的吧!她莞爾一笑說:“正是這樣!” 每一家都是這樣,在屋子里的時候,自 己的花是讓別人看的;走在街上的時候,自己又看別人的花。(師相機:顯示幻燈片11)
師:作者由此發出了怎樣的贊嘆?
生:人人為我,我為人人。我覺得這一種境界是頗耐人尋味的。(師相機:顯示幻燈片12)
師:你怎樣理解“人人為我,我為人人”這句話呢?
生:別人為我做了很多事,給了很多幫助,我也應當對社會負一份責任。
師:今天我們從德國人身上感覺到了他們高貴的品質,其實我們中華民族也兩樣是有優良傳統的民族。你有沒有發現我們身邊就有這樣的例子。
三、拓展鏈接 深入挖掘
師:請同學們討論、交流一下(顯示幻燈片13 )。
同學們,我們生活在一個大家庭中,時時刻刻都在與他人交往、聯系,討論一下我們身邊有沒有人人為我、我為人人的例子。
在學校里:
在家里:
在社會上:
生:在家里有整天為我操勞的父母,當他們辛苦時我會為他們捧上一杯熱茶,打好一盆洗腳水。我認為這就是人人為我,我為人人的實際例子。
師:精彩極了你是一個孝敬的好孩子。
生:在學校里同學們每天做值日,給了我一個良好的環境,我也要在值日時為同學們制造一個優良的環境,還有交換作文書等事情。
師:同學們都很無私。
生:在社會上,清潔工們每天清除垃圾,將街道打掃干凈,為我們建造了一個優美的環境,我們大家都自覺一點,不亂扔垃圾,而且看到垃圾后自覺撿起,這同樣是人人為我,我為人人的做法。
師:讓我們吃驚的不僅是他們種花的獨特,更突出的是他們的這種習慣是不變?我們可以從哪能里看出來?請讀一下第四自然段。
生:今天我又來到德國我走在街上,抬頭一看,又是家家戶戶的窗口上都開滿了鮮花。
師:由此作者發出了怎樣的感嘆號?
生:多么奇麗的景色!多么奇特的民族。
師:由此作者感情由吃驚上升到什么?
生:對這個民族的敬佩。
師相機板書:敬佩。
四、小結
師:結尾作者做了一個思鄉的夢,現在讓我們伴隨著這堂課的內容也做一個夢,我們不僅會夢到那美麗的花,還會感受到德國人那高尚的品質!讓我們的夢繼續下去吧!好好學習!讓夢想成真!將來把我們的祖國建設的更美好!
五、作業
同學們:今天我們學習了這篇文章,相信你已經陶醉于花海中了,同時也被德國人那高貴的品質吸引了吧!結合我們的生活實際,把你的所想所感表達出來與大家共同分享吧!
《自己的花是給別人看的》教學設計2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有感情地朗讀第三自然段,想象、感受德國美麗的風土人情。并嘗試背誦。
2、抓住關鍵詞句,例如“都”字,從德國人的言行中感受他們處處為別人著想、友善、熱情的品質,理解德國人人為我,我為人人的美好境界。
3、結合課文內容和生活實際談談自己的感受,領悟人與人之間的和諧美好。
教學重點:
有感情地朗讀第三自然段,想象、感受德國美麗的風土人情。并嘗試背誦。
教學難點:
從德國人的言行中感受他們處處為別人著想、友善、熱情的品質,理解德國人人為我,我為人人的美好境界。
教學流程:
一、談話導入:
同學們,大家好。于老師非常高興能夠有這樣一個機會與大家上一節語文課。老師呀,如果有外國游客來到我們這兒,想游覽一下的話,同學們有什么景點可以推薦給我呢?(學生可能提到文廟、太陽島等)
聽了同學們的話,游客們一定會對我們花兒濱這座美麗的風光景色有一定的了解,對中國的文化有了更深的認識。儒家文化是我們中華民族的瑰寶,是我們這個文明之邦、禮儀之邦最值得驕傲的。那這節課,讓我們去了解外國風光、異域文化。
板書課題。齊讀,抓住關鍵詞朗讀。質疑?
二、教學新課
1、首先請同學們放聲讀課文,注意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2、指名讀。
第一自然段,注意重音愛美花 德國
第二自然段。讀準脊梁一詞,脊是三聲。知道脊梁是什么意思嗎?指人的后背。
師:一般我們什么時候能看到人的脊梁啊?
師:聯想到我們人體,即使是直立著也不容易看到脊梁,必須努力向前弓著身子,并且把頭盡量伸拉出去,脊梁才會顯現出來。
師:在文中花的脊梁指什么呢?
生:在屋里只能看到花的枝干。
莞爾一笑的意思理解一下。
第三自然段。花團錦簇、姹紫嫣紅。注意讀準,
許多窗子連接在一起,匯成了一個花的海洋,讓我們看的人如入山陰道上,應接不暇。注意斷句,讓我們看的人/如入/山陰道上。
第四自然段。讀順即可。
3、同學們,課文又讀了一遍。現在誰能用自己的話說說這篇課文主要寫了什么?
生:這篇課文主要寫了作者在德國留學的時候,看到他們都將花栽種在窗外給別人看。因此每一條街道的.景色都很美,感到他們人人為我,我為人人的美好境界。
生:多年以后,作者再次會德國有了更深的體會。說德國有奇麗的景色,是一個奇特的民族。
4、同學們課文讀到這兒,有沒有沒讀懂的地方,或者說哪些你覺得需要讓大家重點理解的語句嗎?
生:我覺得人人為我,我為人人這句話不好理解。
生:文中說奇麗的景色,奇特的民族,我覺得這句話需要好好琢磨一下。
生:老師,我覺得結尾我做了一個花的夢,做了一個思鄉夢不好理解。
師:聽了同學們的交流,我們可以把這些問題梳理為兩個方面,一個是德國的風光,一個是文化,也就是民族的奇特。下面就讓我們跟隨著作者的腳步,去體味那奇麗的景色吧!請大家讀讀第三自然段,畫畫描寫景色的句子,說說你的感受。
生:老師我畫的是“走過任何一條街,抬頭向上看,家家戶戶的窗子前都是花團錦簇、姹紫嫣紅。”我感受到這些花開得非常而且非常美。
師:那你能通過自己的朗讀把你的感受表達出來嗎?
生:老師,我畫的也是這個句子。姹紫嫣紅,可見這里的花色彩艷麗。
師:是呀,家家戶戶的窗子前都是——花團錦簇,姹紫嫣紅。閉上你的眼睛,想想,你都看到了什么?你仿佛聞到了什么?
《自己的花是給別人看的》教學設計3
學習目標: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第三自然段。
2、感受異域風情,理解“人人為我,我為人人”的人生境界。
3、結合語境理解“脊梁、莞爾一笑、花團錦簇、姹紫嫣紅、應接不暇、耐人尋味”等詞語的意思。
學習重點:
1、理解詞語的意思,讀懂課文,有感情朗讀。
2、體會“人人為我,我為人人”的境界,并從中受到教育。
課前準備:德國風光課件。
鮮花實物。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質疑問難
1、同學們,今天我們繼續學習北京大學教授季羨林寫的文章,請大家齊讀課題《自己的花是讓別人看的》。同學們在上一節課已經熟讀了課文,也自學了生字詞,在讀課文時遇到過什么問題嗎?現在可以提出來。要注意,提的問題要經過認真思考,提得有價值。(多媒體出示相關句子:多么奇麗的景色!多么奇特的民族!)
2、預設探究問題:
(1)作者在德國看到了一種怎樣奇麗的景色?為什么說景色是“奇麗”的?民族是“奇特”的呢?
(2)第三自然段中說“人人為我,我為人人。我覺得這一種境界是頗耐人尋味的。”為什么說這種境界頗耐人尋味?“耐人尋味”是什么意思?。
(3)“變化是有的,但美麗并沒有改變!”“美麗”的東西指得是什么?
(4)“這是一個花的夢,一個思鄉的夢!”到底是怎樣的一個“夢”?
二、依據單元目標,提煉中心問題
1、過渡:大家提的問題都很好,既有思維價值,也很有整體性。這些問題中,先研究哪個問題呢?在學習本課之前,我們閱讀了這一組的單元導讀,這組課文的單元主題是什么?
(這組課文的單元主題是了解不同地域的民族風情特點。從表達上,還要揣摩作者是怎樣寫出景物、風情的特點的。)
2、在剛才同學們提出的這些問題中,哪個問題與“了解不同地域的民族風情特點”這個主題更為密切?
(“多么奇麗的`景色!多么奇特的民族!”這個問題。)
3、請大家一起來讀讀這個句子。(多媒體出示句子:多么奇麗的景色!多么奇特的民族!)
4、咱們就先圍繞這個問題來研讀課文,我們在研讀的過程中,再逐一解決其他問題。可以嗎?
三、自主合作探究“奇麗的景色”和“奇特的民族”
1、請同學們默讀課文,邊讀邊思考,從課文的哪些句段中體會到景色的奇麗,又是從哪些句段體現民族的奇特?你們可以圈點、標畫、批注,要做到“不動筆墨不讀書”,有了感受之后再和同桌交流交流,然后把你的感受說出來。
2、學生默讀課文自學、教師巡視。
四、披文入境賞“奇麗”。
1、我們首先一起來交流,你們從哪些語句中感受到“景色的奇麗?”請一個同學說,其他同學認真聽,可以補充、可以發表自己不同的見解。
2、生匯報,師相機點撥:
預設(1)從“家家戶戶“這個詞可以體會出德國的所有人都是把花擺放在窗外的,不是一家兩家把花擺放在窗前的。可以讓人感受到這里的景色又奇特,又美麗。
(2)從“任何”這個詞看出那里的每一條街都盛開著鮮花。不是只有一條街有如此美的景象,而是所有街道上的家家戶戶都自主的把花讓別人看。走在那條街道都能看到這樣美麗的花。
(3)從“花團錦簇,姹紫嫣紅”看出花太多了,花多得成團,一簇連著一簇,都緊緊的簇擁在一起,顏色有各種各樣的,非常鮮艷,特別美麗。
(4)從 “許多窗子連接在一起,匯成了一個花的海洋,讓看的人如入山陰道上,應接不暇”看出景色的奇麗。
3、同學們理解得真好。下面請閉上眼睛,聽老師讀,看看你仿佛看到了什么?聽到了什么?聞到了什么?一會請你描述一下。
4、師放配樂磁帶,生閉眼想像后談自己想像的畫面,師簡要評析。
5、你們想不想親眼目睹一下這奇麗的景色?(想)現在讓我們一起插上翅膀,飛到德國,一起來欣賞這一幅幅奇麗的美景!
(多媒體播放圖片。)
6、漫步在德國的大街上,徜徉于花的懷抱,沐浴著花的芳香,聆聽著花的私語!此時此刻,你最想說點什么?
(鼓勵學生說出自己心中的感受。)
7、大家描述得可真美!下面我們來讀一讀這幅奇麗的景色,看看哪位同學能讓我們聽出他內心深處那種強烈的感受,能把所有的老師和同學們帶到那奇麗的異國風光。
8、多么美的異國風光,你能背下來嗎?請大家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背一背。誰背下來就可以向老師舉手示意。
9、學生背誦。
五、披文入境悟“奇特”。
1、剛才我們感受到了景色的奇麗,你從哪體會到了這個民族的奇特?讓我們接著交流。
2、學生匯報,多媒體出示相關句子,并引導學生分析奇特之處。
(重點出示實物鮮花,幫助學生理解花的脊梁。)
3、德國人養花,卻偏偏只給自己看花的背面,只看花的脊梁,真是奇特無比,不可思議。讀完這段話,我們和季羨林一樣,也禁不住滿腹狐疑。如果你是一個德國人,你能解開季羨林心中的疑問嗎?
4、創設情境,老師扮演季羨林,手拿鮮花依次采訪不同學生扮演的女房東(歐樸爾太太)、小學生、的士司機。
采訪的主要問題:歐樸爾太太,您為什么把花都種在臨街窗戶外面?
這位德國小朋友,你好,你們家種花嗎?你們是怎么種花的?為什么自己辛辛苦苦種花給別人看?
這位先生,您好,為什么在德國大街上可以看到這么多的花?
5、小結:哦,原來是這樣!只有每個人都把花種給別人看,才能夠在大街上欣賞到無數人種的花。這種境界就是:人人為我,(師停頓,引導學生答出“我為人人”,并板書:人人為我,我為人人。)
6、假如每個人都把花藏在屋子里不給別人看,那么又會是怎樣一幅景象呢?
(小結:這就是我不為人人,人人也不會為我了 。)
7、從種花這件小事,我們看到了德國人“人人為我,我為人人”這種美好的品質。這的確是一種“頗耐人尋味”的境界。為什么說這種境界“耐人尋味”?(多媒體出示句子)
(學生匯報)
8、讀到這,你想到哪些語句?(贈人玫瑰,手有余香)生活中你有沒有感受過類似的境界?(生聯系實際談理解)
9、正是因為所有德國人擁有這種“人人為我,我為人人”的美好的品質,才創造了一幅奇麗的景色,一個奇特的民族,一個和諧的家園。這一切都讓季先生魂牽夢繞,終生難忘。四五十年后,當作者再度踏上德國這片深愛著的土地時,他又發現了什么呢?
(讀最后一段。)
(學生匯報,多媒體出示句子。)
10、“美麗并沒有改變”,在這里指什么?
(學生匯報)
11、是啊。自己的花是讓別人看的,沒有改變!這種心靈美,和諧美沒有改變!
這一切的一切,都讓季先生發出這樣由衷的贊嘆:
(男生深情齊讀)多么奇麗的景色!多么奇特的民族!
此時此刻,我們的心里也不由得發出這樣的贊嘆:
(全班深情齊讀)多么奇麗的景色!多么奇特的民族!
六、總結全文。
附整體板書:
自己的花是讓別人看的
奇麗 花美、多 人人為我
奇特 自己種花讓別人看 我為人人
《自己的花是給別人看的》教學設計4
教學目標:
1、認識“莞、姹、嫣”三個生字,隨文學習“脊梁、莞爾一笑、花團錦簇、姹紫嫣紅、應接不暇、頗”七個生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理解德國人“愛花之真切”,體會“人人為我、我為人人”的思想境界,并由此想開去。(課文本身的閱讀價值)
3、體會文章把所見所聞所感結合在一起的表達方法。
教學重點:
深入理解德國人“愛花之真切”。
教學難點:
初步領悟文章基本的表達方法。
教學過程:
1、直接導入,讀題感受“讓”,滲透咬文嚼字的讀書方法。
上課,同學們好,請坐。今天我們學習國學大師季羨林爺爺的一篇文章——《自己的花是讓別人看的》[板書課題],請大家輕聲地讀讀題目,能讀出點什么?是從哪個字中讀出的?讀文章就要這樣咬文嚼字,這樣才能讀出味道。
(謙讓、大度、慷慨)
2、請大家瀏覽課文,文中的“我”幾次到德國?德國人給“我”留下了怎樣的印象?
(第一次:2—3自然段,第二次:4自然段。德國人愛花)
3、文章一開頭就表達了這種感受,誰讀讀文章的第一自然段?[以讀代講]讀了第一自然段,我們知道,德國人愛花,說到底是德國人愛美。
4、德國人愛花與我們有什么不同呢?誰愿意把第二自然段讀給大家聽?其他同學邊聽邊思考。
[出示]:
家家戶戶在養花。他們的花不像在中國那樣,養在屋子里,他們是把花栽種在臨街窗戶的外面。花朵朝外開,在屋子里只能看到花的脊梁。
[學生交流“不同”]
[出示]:
家家戶戶都在養花。他們的花不像在中國那樣,養在屋子里,他們是把花都栽種在臨街窗戶的外面。花朵都朝外開,在屋子里只能看到花的脊梁。
加上“都”能讓我們感受到什么?“家家戶戶都在養花”意思是——沒有一家不在養花;“把花都栽種在窗外”意思是——沒有一盆不栽在窗外;“花朵都朝外開”意思是——沒能一朵不朝外開。
難怪“我”對德國人愛花之真切感到吃驚:
[出示]
我曾問過我的女房東:你這樣養花是給別人看的吧![讀出吃驚的感受]
接著讀
[出示]
她莞爾一笑,說:“正是這樣!”
“莞爾一笑”是怎樣的笑?請大家查字典。
女房東莞爾一笑間,流露出怎樣的情感呢?
[預設]
1、對異鄉人能知道為什么把花栽種在窗外而開心的笑。
2、對自己身為愛花的民族而自豪的笑。
是啊!女房東為異鄉人發現自己養花是讓別人看的而開心,于是——請你讀;女房東為自己身為愛花的民族,為德國這種獨特的風土人情而自豪,于是——請你讀。
5、正是這樣,在德國,沒有一家不養花,沒有一盆花不栽種在臨街窗戶的外面,沒有一朵花不朝外開放,于是有了這樣奇麗的景色:
[出示]:
走過任何一條街,抬頭向上看,家家戶戶的窗子前都是花團錦簇、姹紫嫣紅。許多窗子連接在一起,匯成了一個花的海洋,讓我們看的人如入山陰道上,應接不暇。
請大家看著大屏幕,聽老師讀,你仿佛看到了什么?感覺到什么?是透過哪個詞語看到、感覺到的?[配樂讀]
[在學生回答的`過程中理解:花團錦簇、姹紫嫣紅、應接不暇]
[預設]:
那么多的花,一團團,一簇簇,在陽光的照耀下,花上的露珠閃著光,如同錦鍛,這就是“花團錦簇”
各種顏色的花:紅的、紫的、黃的、粉的、白的,這就是“姹紫嫣紅”。
看看這扇窗,很美;看看那扇窗,也很美,整條街成了花的海洋,眼睛都快看不過來的,這就是“應接不暇”。“暇”的意思是——空閑。
“山陰道上”給人涼爽的感覺。
讓我們試著背一背,把這奇麗的景色記在心中。
[點題]自己的花是讓別人看的,每一家德國人都是這樣想的,也是這樣做的,才有了這樣奇麗的景色,面對這奇麗的景色,“我”有了這樣的感受:
[出示]:
每一家都是這樣,在屋子里的時候,自己的花是讓別人看的;走在街上的時候,自己又看別人的花。人人為我,我為人人。我覺得這一種境界是頗耐人尋味的。
請大家輕輕地讀讀這幾句,尋一尋其中的味道。[生自由讀]
[出示]:
把“人人為我、我為人人”兩個詞語填入下面的括號中,讀出來。
每一家都是這樣,在屋子里的時候,(),自己的花是讓別人看的;走在街上的時候,()自己又看別人的花。我覺得這一種境界是頗耐人尋味的。
作者用平實的語言描寫了在德國的所見所聞[板書],讓我們對德國人愛花之真切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這還不夠,作者在寫景的同時,還寫下了自己的感受:先是對德國人養花感到吃驚,后面又感到“人人為我,我為人人”的生活境界耐人尋味。這樣去寫,讓我們感到更親切、更深刻。
“人人為我,我為人人”,在我們的生活中,你有過這種感受嗎?我們班里都有圖書角,大家看:
[出示]:
每個同學都是這樣,把書拿到教室的時候,自己的書是讓別人看的;晨讀的時候,自己又看別人的書。人人為我,我為人人。這種境界是頗耐人尋味的。
前幾天,四川發生了嚴重的地震災害。這些天,全國各地的人們紛紛捐款、獻血,令我們深受感動。
每一個人都有是這樣,獻血的時候,自己是為了救別人;自己生病受傷的時候,又輸別人提供的血。人人為我,我為人人。這一種境界是頗令人感動的。
6、四五十年前,“我”在德國留學,感受到“人人為我,我為人人”這種美好境界。1980年,季老年近花甲,又踏上德國的土地,他在《重返哥廷根》中有這樣一段話:
[出示]:
火車一停,我飛也似的跳了下去,踏上了哥廷根的土地。忽然有一首詩涌現出來:
少小離家老大回,
鄉音無改鬢毛衰。
兒童相見不相識,
笑問客從何處來。
怎么會涌現這樣一首詩呢?我一時有點茫然。但又立刻意識到,這一座只有十來萬人的異域小城,在我的心靈深處,早已成為我的第二故鄉了。
他會有著怎樣的感受呢?請大家自由地讀讀第四自然段。
[出示]:
我走在街上,抬頭一看,又是家家戶戶的窗口上都開滿了鮮花。多么奇麗的景色!多么奇特的民族!我仿佛又回到了四五十年前,我做了一個花的夢,做了一個思鄉的夢。
[交流]:激動,陶醉。
[引讀]:
四五十年過去了,“我”走在熟悉的街道上,抬頭一看,不變的依舊是什么?生讀:“我走在街上,抬頭一看,又是家家戶戶的窗口上都開滿了鮮花。”
不變的除了鮮花,還有什么?(人人為我、我為人人的心境)。
難怪作者發出了這樣的贊嘆:生讀:“多么奇麗的景色!多么奇特的民族!”
看到這熟悉的滿街的鮮花,看到這熟悉的德國風情,“我”陶醉了,陶醉在學生時代的德國生活中。生讀:“我仿佛又回到了四五十年前,我做了一個花的夢,做了一個思鄉的夢。”
這夢里,有花團錦簇、姹紫嫣紅,有和藹的女房東,有“人人為我,我為人人”的美好境界,還有對故國故鄉晝夜不停的思念。請大家輕輕地、再讀最后一句。下課。
《自己的花是給別人看的》教學設計5
教學目標
1、認識3個生字,會寫7個生字,正確讀寫“天性、宇宙、真切、脊梁、家家戶戶、莞爾一笑、花團錦簇、姹紫嫣紅、應接不暇、耐人尋味”等詞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第3自然段,積累課文中的優美語言。
3、理解作者所介紹的德國風景與風俗特點,結合上下文與生活實際體會含義深刻的語句,從中受到啟示與教育。
教學重、難點
理解課文內容,結合上下文與生活實際體會含義深刻的語句,從中受到“人人為我,我為人人“的啟示與教育。
教學準備
搜集有關德國的民情風俗以及季羨林先生的資料。
教學課時
兩課時
第一課時
一、課前談話:
季羨林爺爺年輕的時候,曾經在德國留學生活了十年,過了四五十年以后再次去了德國,回來后感慨萬千,寫了一篇文章。今天,我們就隨語言大師季羨林的文章走進德國,或許你能從中對德國人有所了解。
二、初讀課文,學習生字詞
1.自讀課文,要求讀準字音,讀通順、流利。
2.出示生字,生齊讀,指名讀,師注意糾正字音:注意“莞”是個多音字,本課中讀wǎn,表示地名時讀“guǎn”,如,廣東省的“東莞”;“姹”(chà)的聲母是翹舌音,不要讀成平舌音。
3.生指出書寫上的疑難字,指導書寫生字:脊、嫣
三、由淺入深,探究文本
1、看課題,體會“讓”的意思。將“讓”字去掉,與課題作比較:(1)、自己的花是讓別人看的;(2)、自己的花是別人看的。
通過比較讓學生明白:加上“讓”有主動的、心甘情愿的給別人看的意思。
2、瀏覽課文,發現文中藏著的“讓”。請你發現一下,文中哪些句子告訴我們德國人養花是“讓”別人看的?看看誰有一雙敏銳的眼睛。
(1)學生瀏覽課文,發現“讓”,教師巡視點撥。
(2)交流。教師根據學生的交流,對以下句子作深入引導。
句子一:他們的花不像在中國那樣,養在屋子里,他們是把花都栽種在臨街窗戶的外面。花朵都朝外開,在屋子里只能看到花的脊梁。
(請學生讀,理解“脊梁”的意思。花的脊梁就是花朵的背面(包括枝干和葉子)。顯然,德國人養花是給別人看的。)
句子二:我曾問過我的女房東:你這樣養花是給別人看的吧!她莞爾一笑,說:“正是這樣!”
(德國人養花真是與眾不同,非常奇特呀!)齊讀。
3、德國人的“讓”,讓出了什么呢?下節課,我們接著學習。
第二課時
一、復習導入
德國人是怎樣養花“讓”別人看的?他們這樣養花有好處嗎?
二、品讀課文,感悟“美麗”
1、學習第三自然段。
(1)文中第三自然段有一句話就說到了:每一家都是這樣,在屋子里的時候,自己的花是讓別人看的;走在街上的時候,自己又看別人的花。找出具體描寫“自己又看別人的花”的句子,劃上橫線。
(走過任何一條街,抬頭向上看,家家戶戶的窗子前都是花團錦簇、姹紫嫣紅。許多窗子連接在一起,匯成了一個花的海洋,讓我們看的人如入山陰道上,應接不暇。)
(2)這里景色真美呀,這段文字也很美!同學們再默讀這兩句,談談你讀后的感受。
預設一:花團錦簇、姹紫嫣紅
抽學生讀文,結合你的生活所見閉眼想象,“花團錦簇”“姹紫嫣紅”是一幅怎樣的畫面?
想看看這樣美的畫面嗎?(出示圖片)師解說:花成團,一簇緊挨著另一簇,十分茂盛,這就叫“花團錦簇”(抽幾生,讀出“花團錦簇”的形象),它側重寫花的形態;這些花有紫色有紅色,五顏六色,十分艷麗,這就叫“姹紫嫣紅”(點幾組,讀出“姹紫嫣紅”的味道),它側重寫花的色彩。作者用詞多么準確呀。
預設二:應接不暇
不光一家窗前是這樣美,家家戶戶都是這樣呀!放眼望去——許多窗子連接在一起,匯成了一個花的海洋,讓我們看的人如入山陰道上,應接不暇。
理解“應接不暇”:
“暇”什么意思?(空閑,沒事的時候。“暇”與時間有關,所以要記住它是“日”字旁。)“不暇”就是——(沒有空閑)。“應接不暇”呢?(看圖)這里的花非常奇麗。看了左邊又想看(右邊),看了樓上又想看(樓下),看了近處又想看(遠處),看了怒放的還想看(含苞欲放的),看了這條街,還想看(那條街)。看得我們眼花繚亂,眼睛都忙不過來了,這就叫做——應接不暇。
花多而美,讓人眼睛看不過來,這就叫——
商場里,商品琳瑯滿目,我們眼睛都看不過來,這也叫——
爸爸過生日,來了很多客人,全家接待不過來,這也叫——
生活中,你還有“應接不暇”的時候嗎?
這里的鮮花如此美麗,如此壯觀,讓人應接不暇呀,我們欣賞到了德國奇麗的.景色。你能通過朗讀再現這樣的美景嗎?
(3)指導朗讀
作者優美的語言,將我們帶到了德國。(齊讀)
同學們,我們就在德國,到街上去看看吧!(齊讀)走過任何一條街——
這里花如海,總也看不夠啊!(背)走過任何一條街——
內容理解了,讀的遍數多了,自然就能背誦。這就是我們常說的“熟讀成誦”,也是我們慣用的背誦方法。
(4)過渡:走在美麗的大街上,花香醉人,心曠神怡,自然地讓人想到奇麗景色背后人們崇高的思想境界,這種境界就是課文中說的——“人人為我,我為人人。”是呀,人人為我,我為人人。這多么有意思呀!所以作者說(齊讀)——我覺得這一種境界是頗耐人尋味的。
(5)理解“耐人尋味”的意思。(人們走在這樣的街道上,看到自己種的鮮花被別人欣賞,不由得產生了各種各樣的想法。
像這種引起人們思考、值得人們回味的情形,我們可以稱它為“耐人尋味”。)
2、學習第四自然段
(1)四五十年過去了,季羨林爺爺又一次到了德國,又一次看到了這奇麗的景色,當朋友問他德國有什么變化嗎?他說:(齊說)——“變化是有的,但是美麗并沒有改變。”
(2)季羨林說的“美麗”指什么?“德國人有什么特點?”。
(3)猜度季羨林的“夢”。——“我仿佛又回到了四五十年前,我做了一個花的夢,做了一個思鄉的夢。”(結合季老的《留德十年》、《再回哥廷根》文章片段,說說季老到底做了一個怎樣的夢。)
四、作業設計
1、抄寫文中描寫花美的句子,并背誦第三自然段。
2、推薦閱讀:季羨林爺爺的回憶錄《德國印象》。
五、板書設計
自己的花是讓別人看的
奇 奇
花團錦簇 麗 特 人人為我
姹紫嫣紅 的 的 我為人人
景 民
色 族
教學反思:
在國學大師季羨林先生的筆下,德國充滿異國風情的美麗,在一個異常普通的小鎮的居民身上,體現的淋漓盡致。人性的美麗,成就美麗的境界,這就是人教版五年級下冊教材《自己的花是讓別人看的》給我留下的深刻感受。《自己的花是讓別人看的》這篇課文為我們敘述了季羨林先生在德國留學時的所見所聞,文字簡練優美。通過描寫德國人種花的與眾不同,突出他們每個人都有“人人為我,我為人人”的精神,也因為如此,他們才會將自己的花種在臨街的窗戶外面讓別人看。全文充滿了作者的真情實感。
在課堂上,我請學生自由默讀課文,體悟風情,找出“人人為我”的句子。隨著學生的交流,課件出示:“走過任何一條街,抬頭向上看,家家戶戶的窗子前都是花團錦簇、姹紫嫣紅。許多窗子連接在一起,匯成了一個花的海洋,讓我們看的人如入山陰道上,應接不暇。”引導學生想象“花團錦簇、姹紫嫣紅”的情景,利用圖片理解花團錦簇、姹紫嫣紅的意思,體會花之美。引導學生在生活中理解應接不暇的意思,體會花之多。
“以讀為本”是閱讀教學的基本特征,以上片段我圍繞中心問題反復研讀課文,將重點段句的朗讀與悟情有機的融為一體,努力遵循在理解的基礎上讀,在品位的基礎上讀,在讀中進行想象,力圖使學生融入作者的情感,把學生領進濃濃的詩意境界,言為心聲,希望學生把心境和感受讀出來,入情入境,有滋有味。
這篇課文的難點是理解文中蘊含的“人人為我,我為人人”的精神,如何于無痕處解決這一難題,是我課堂中力求突破的。這個問題,學生在讀中理解,讀中感悟,再加上課件教學的配合,學生很容易就理解了。
回顧整堂課,還是有一些讓自己不甚滿意之處:
朗讀教學的指導一直是我教學的弱項。在本節課的教學中我做了嘗試,未進入最佳朗讀狀態,學生的朗讀水平有待提高,我很希望在體會感受景色奇麗這個環節上指導朗讀給全課掀起第一波高潮。可惜事與愿違,雖然通過直觀的圖片視覺沖擊,學生能體會到美麗的景致,也可以想象得到漫步德國街頭美好的心境,但是并不能在讀的過程中把各自的感覺讀到位,的確成為一樁憾事。
這樣一次充滿馨香四溢的異國風情之旅,讓我感受之真切到老師的高度將決定課堂的深度和廣度是何故。如何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將會是我不懈之追求的目標。
《自己的花是給別人看的》教學設計6
【教材分析】:
本文是我國著名語言學家、家和社會活動家、北京大學教授季羨林先生的作品,講的是“我”在德國讀書時,發現德國家家戶戶都把花養在鄰街窗戶外,每一條大街花團錦簇、姹紫嫣紅。多年后,“我”又回到德國,發現變化很大的德國,“美麗”依舊沒有改變。由此,“我”體會到“我為人人,人人為我”的崇高境界。文本向我們展示了一幅幅多姿多彩的異國風情畫卷,語言精美雋永,具有不同凡響的文學價值和人文性價值。
【教學目標】:
1、認識3個生字,會寫7個生字,正確讀寫“脊梁、家家戶戶、莞爾一笑、花團錦簇、姹紫嫣紅、應接不暇、耐人尋味”等詞語。
2、有感情地朗誦課文,背誦第3自然段,積累課文中的優美語言。
3、了解作者所介紹的德國風景與風俗特點,結合上下文與生活實際體會含義深刻的語句,從中受到啟示與教育。
【教學重點、難點】:
1、理解重點詞句的意思,讀通,讀懂課文,讀出感情。
2、體會“人人為我,我為人人”的境界,從中受教育。
【教學準備】:
1、課前,教師反復讀課文,達到讀通、讀熟、讀出感情。同時,通過多種途徑(書籍、網絡等)了解關于德國風情民俗以及作者季羨林先生的資料,對德國和作者有所了解。
2、利用課件媒體的輔助功能,使學生更直觀地感知課文內容,為品味課文內涵而服務。
【設計理念】:以讀代講,讀中明意,讀中懂理,讀中悟情。
【教學時間】:2課時
【教學過程】:第一課時
一、再識季羨林,初識文本內容。
1、同學們,上學期我們學過一篇訪談錄《小苗與大樹的對話》,其中的大樹指的是誰?
2、季羨林爺爺曾告誡我們學習要幾貫通?分別是什么?
3、請你向同桌介紹季老先生。誰來給大家介紹季老先生?
師:你介紹得真清楚,你能告訴老師你是怎樣獲得這些的?(到網上查找需要的信息是個良好的學習方法,在課外學習中可要經常用呀!這位和藹可親的老爺爺就是季羨林,他年輕時曾在德國留學,曾多次對德國人愛花之真切感到吃驚,四、五十年后,當他再一次來到德國,故地重游,不禁感慨萬千,寫下了這篇文章。大家一起讀課題!(引導讀出不同的語氣:多么不可思議的風情,這種風情令人贊嘆不已!)
二、學習生字詞語,朗讀感知課文內容。
1、聽朗讀。(讓我們走進課文,去了解德國的獨特民族風情,請同學們注意聽,仔細想。)
2、學習生字、詞語。認讀生字,指導寫字。強調多音字:莞。讀準輕音:脊梁。指導寫脊梁的“脊”字。
3、看來同學們已經掌握了生字,相信你會把課文讀得更好,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一讀課文,喜歡的地方讀兩遍。注意讀準字音,讀通句子,思考:(1)文中哪幾段是寫作者留學時的,哪里又是寫他第二次故地重游的。(2)作者第二次重返德國發出了怎樣的感嘆?動筆畫一畫。
4、指名。(文中二、三自然段是寫作者留學時的,第四自然段寫他第二次故地重游的)
5、作者第二次重返德國發出了怎樣的感嘆?(多么奇麗的景色多么奇特的民族)
三、品讀課文,感悟文章內涵
(一)感悟德國是個愛花的民族
1、第一自然寫了什么?我們來學習第一自然段。
(愛美大概是人的天性吧!作者在談什么?美…花…點明德國是愛花的民族。)
2、引導朗讀。小結:季羨林不愧是著名的語言學家,這娓娓道來讓人感到親切自然。
(二)感受景色之“奇麗”。
師:讓我們深入到字里行間感受德國奇麗的景色吧!(課件:學習提示)
1、作者在德國看到了一種怎樣奇麗的景色?課文是怎樣具體描寫的?(用~~畫出文中描寫景色奇麗的句子。圈出能體現景色奇麗的詞語!)
2、根據學生匯報,品讀重點句:走過任何一條街,抬頭向上看,家家戶戶的窗子前都是花團錦簇、姹紫嫣紅。許多窗子連接在一起,匯成了一個花的海洋,讓我們看的人如入山陰道上,應接不暇。)
師:一起大聲讀。哪些詞語體現景色奇麗呢?小組交流,預設匯報。(課件提示)
(1)花團錦簇多么富有意境的詞語啊!請大家閉上眼睛,用心想象,花團錦簇是怎樣的景象呢?說一說,你想到的畫面。
這么多花兒競相開放,一朵挨著一朵,一簇擁著一簇,非常華麗,這就是——花團錦簇。
(2)姹紫嫣紅又是怎樣的景象呢?
五顏六色的花兒開得非常的鮮艷美麗。(出示圖)這就是——姹紫嫣紅。作者的用詞多么生動啊!
(3)你還從哪個詞體會到景色奇麗的呢?花的海洋僅僅只寫出了花美嗎?還有什么特點?(花多)描寫花多的詞語有哪些呢?
(4)“山陰道”在浙江紹興郊外一帶,那里的景色特別優美。
(5)應接不暇在這篇課文中還包含著觀花的人一種怎樣的情感呀?(觀花的人被眼前的奇麗景色所陶醉,舍不得錯過一處景物。)
師:體會的多好啊!同學們,我們就應該像這樣,不僅讀懂文字表面的意思,還要讀懂文字所蘊藏的情感。
(6)走過任何一條街……同學們:走過任何一條街,也就是走過這條街抬頭向上看,家家戶戶的窗前都是。走過那條街抬頭向上看,家家戶戶的窗子前也是。走過每一條街,大家抬頭向上看,家家戶戶的窗戶前同樣是。真是應接不暇呀!
3、同學們,這是一種怎樣的享受啊!請你用朗讀告訴大家。
四、課堂小結
同學們的朗讀把老師帶到這樣的境界里(出示德國風光圖)難怪作者發出這樣的感嘆:多么奇麗的景色!到底是怎樣的奇特的民族,創造了這樣奇麗的`景色?我們下節課又來研究。
五、作業
課后,請同學們把生字所在的詞語抄寫兩遍,把課文認真讀兩遍。
第二課時
一、溫故知新。
1、聽寫生字詞。
2、訂正(注意對難寫字的指導,如“脊”“嫣”“暇”)。
3、回顧前課:同學們,我們知道德國是個愛花的民族,其實德國還有很多讓人向往的地方。(出示圖片)這是德國的城市哥廷根。這座城市因著名的哥廷根大學而舉世聞名。這所大學已經孕育了三十位諾貝爾獎的獲得者。早在1935年,二十五歲的季羨林,滿懷雄心壯志在哥廷根大學留學十載,1945年才回歸祖國。1980年,當他再次踏上德國這塊土地──他的第二故鄉,感慨萬千,由衷的贊嘆:多么奇麗的景色,多么奇特的民族。前節課我們領略了德國奇麗的景色,作者是怎樣描寫的,我們再來讀一讀。
二、品讀課文,感悟文章內涵
師:同學們的朗讀,讓人有身臨其境的感覺,特別是花團錦簇、姹紫嫣紅的鮮花給我們留下了揮之不去的印象。頗耐人尋味的是怎樣的奇特的民族,創造了這樣奇麗的景色?(課件提示)
(一)感悟奇特的民族:人人為我,我為人人
1、找出文章中描寫民族奇特的句子,用橫線畫出來。
2、出示:家家戶戶……花的脊梁。
(1)讀了這些句子,哪兒讓你感到奇怪?(“脊梁”就是人或動物的脊椎,在身體的背部,而“花的脊梁”就是花的枝干、花的背面,并不美觀。種花人自己不能完全看到嫵媚動人的花朵,只看到花的脊梁,真讓人感到奇怪。“我”曾問過我的女房東:“你這樣養花是給別人看的吧!”在我們看來多么不可思議的一件事,她卻莞爾一笑,說:“正是這樣!”)
(2)從女房東莞爾一笑中,我們明白了什么?(說明自己的花是讓別人看的,在每一個德國人心里是司空見慣的事。這真是一個奇特的民族。)
3、“正是這樣!”體現一種怎樣的境界?(出示句子:每一家都……又看別人的花。)
(1)如果此刻你走在大街上,看到自己的花被別人欣賞,自己又欣賞別人更多、更美的花。你心中會有什么感覺啊?
(2)這種人與人之間相互付出,共同享受美麗的境界是多么和諧啊!文中哪八個字概括了這境界?(板書:人人為我,我為人人。)
師:自己的花是讓別人看的,解釋了我為人人。……那么走在街上的時候自己又看別人的花,解釋的又是人人為我。
4、在我們的生活中有“人人為我,我為人人。”的現象嗎?指名說。(值日、班級圖書角、植物角、做手抄報等)
(二)感悟美麗。
師:美麗是沒有國界的。有了“人人為我”的前提,才有“我為人人”美好境界。季老先生重游德國時,回答迎接他們的主人說“變化是有的,但是美麗并沒有改變。”
想想:什么變化了?唯獨什么沒有改變?“美麗”指什么?(拓展閱讀)
三、“寫一寫”回顧全文,(課件65、66)再次體會多么奇麗的景色,多么奇特的民族。
四、推薦季羨林作品:《季羨林文集》、《留德十年》、《病榻雜記》
《自己的花是給別人看的》教學設計7
《自己的花是讓別人看的》是一篇語言看似通俗易懂,實卻包含深刻內涵的文章,教學本課應力求讓學生通過多讀書,在讀書中抓住重點詞句揣摩文本內涵,體會課文情感,感悟人間真情。從而落實語文課程標準指出的“閱讀教學的重點是培養學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賞和評價的能力”這一要求。具體的教學流程與設計意圖如下:
一、交流比較,激趣引入
1、師談話:同學們,我們許多家庭養過花,你們都把花擺放在哪里?跟大家說一說?同時也想一想,我們家里栽種花草的目的是什么?
2、學生說自己或身邊的人養花的目的。
3、師小結過渡:從同學們的發言中,老師知道我們養花常常是等花開了,就把花擺放到廳堂里、案桌上、陽臺上……,養花的目的主要是自家欣賞。現在,請大家看看屏幕上的圖片,說一說這里的人把花養在哪里?
4、課件出示課文插圖,學生讀圖,知道這里的人喜歡把花栽種在臨街窗戶的外面,花朵都朝外開,悟到在屋子里只能看到花的脊梁。
5、師談話引入:把花栽種在臨街窗戶的外面,這是多么奇麗的景色啊!這里的人們為什么要這樣做呢?學習了《自己的花是讓別人看的》這篇課文后,大家就會明白的。
6、揭示板書課題,學生讀課題。
[設計意圖]
導入環節緊密聯系學生的生活世界,先是讓學生說自己或身邊的人養花的目的,而后老師小結過渡,出示課文插圖,讓學生在讀圖中直觀感知德國人喜歡把花栽種在臨街窗戶的外面,出現了奇麗的景色,最后提出“為什么要這樣做”這一話題,引入新課。這樣的導入,從學生的生活出發,直接切入課文內容,容易引起他們的學習興趣。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師談話過渡:現在,請同學們自由朗讀課文,遇到生字多讀幾遍,把課文讀正確,讀通順。
2、學生自由讀課文。
3、檢查學生對生字詞的掌握情況。
(1)課件出示課文生字詞,指名讀,齊讀,糾正讀音,重點引導學生識記好“脊、嫣”等生字。
(2)檢查課文朗讀,注意正音,了解學生對課文蘊含情感的把握情況。
4、默讀課文,想想說說:作者在德國看到了一種怎樣的奇麗的景色?找出課文有關語段讀一讀,初步感知這種奇麗的景色。
[設計意圖]
本環節的教學先是讓學生通過自學掃清字詞障礙,把課文讀正確,讀通順,這是閱讀教學的最基本要求,接著再讓學生根據課后思考練習2、4的要求,初步感知課文所描述的奇麗的景色,這是學生深入理解課文的前提。
三、抓住重點,細讀感悟
1、抓住“家家戶戶”,讀出“德國人愛花之真切”的情感
(1)師談話過渡:課文說“四五十年以前我在德國留學的時候,曾多次對德國人愛花之真切感到吃驚”,文中有一個多次出現的詞最能說明德國人愛花,讀讀課文,找一找這個詞,并把相關的語段畫下來。
(2)學生讀課文,找相關語段,說自己的理解。
(3)課件隨機出示下面句子,教師作相應指導。
①家家戶戶都在養花。他們的花不像在中國那樣,養在屋子里,他們是把花都栽種在臨街窗戶的外面。花朵都朝外開,在屋子里只能看到花的脊梁。(這句話的指導一要抓住語段中的三個“都”字,讓學生明白家家戶戶都養著花,都這樣做,為理解“人人為我,我為人人”做鋪墊;二要注意朗讀時聲調的上揚要有層次。)
②走過任何一條街,抬頭向上看,家家戶戶的窗子前都是花團錦簇、姹紫嫣紅。許多窗子連接在一起,匯成了一個花的海洋,讓我們看的人如入山陰道上,應接不暇。(這句話的指導一要注意讓學生說說為什么會“匯成了一個花的海洋”,從而理解“家家戶戶、任何一條街、花的海洋”之間的聯系;二在讀這個語段時,要注意對“如入山陰道上,應接不暇”的提示:可提醒學生聯系春游、秋游的體驗來朗讀“如入山陰道上”,“應接不暇”可提示學生朗讀的語速可稍快,有“應接不暇”之感。)
③我走在街上,抬頭一看,又是家家戶戶的窗口上都開滿了鮮花。多么奇麗的景色!多么奇特的民族!(這句話的指導一要抓住“又”字讓學生聯系上文第二自然段第一句,從而明白“我”對德國人愛花之真切會感到吃驚的原因;二要抓住兩個“多么”讓學生聯系上文第三自然段的最后一句,明白使“我”感到耐人尋味的是什么;三要提醒學生注意在朗讀時情感要高昂些。)
2、抓住“人人為我,我為人人”,走進“頗耐人尋味”的境界
(1)師談話過渡:在前面的`讀書中,我們知道德國人的確是個愛花的民族,那么他們為什么要把花都栽種在臨街窗戶的外面呢?找出文中最能說明這一問題的一個句子,并把句子反復讀一讀,說說自己的理解。
(2)學生讀句子,說自己的理解。
(3)課件出示:“人人為我,我為人人。我覺得這一種境界是頗耐人尋味的。”教學時要注意指導學生聯系上下文進行理解:
①理解“我為人人”,要與第二自然段的“花朵都朝外開,在屋子里只能看到花的脊梁”這句話聯系起來。
②理解“人人為我”,要與第三自然段的“每一家都是這樣,在屋子里的時候,自己的花是讓別人看的;走在街上的時候,自己又在看別人的花”這句話聯系起來。
③理解“我覺得這一種境界是頗耐人尋味的”,要與第四自然段的“我走在街上,抬頭一看,又是家家戶戶的窗口上都開滿了鮮花。多么奇麗的景色!多么奇特的民族”這句話聯系起來。
④要讓學生把上面三點連起來說說對句子的理解,從整體上進行把握。
⑤要指導學生在朗讀時語速要放慢些,有一個回味無窮的感覺。
3、抓住“沒有改變”,讀懂“美麗并沒有改變”的含義
1、師談話過渡:四五十年以前作者在德國留學的時候,看到家家戶戶都把花養在臨街窗戶的外面,四五十年后,作者又看到這一景象,這時他又有什么樣的感受呢?讀讀第四自然段,也就明白了。
2、學生齊讀課文第四自然段。
3、課件出示:“變化是有的,但是美麗并沒有改變。”學生讀句子,讀懂“美麗并沒有改變”的含義。教學時要抓住“沒有改變”來指導:
(1)“花養在臨街窗戶的外面”的習慣沒變;
(2)“家家戶戶的窗子前都是花團錦簇、姹紫嫣紅”的景象沒變;
(3)“德國人愛花之真切”沒變;
(4)這句話的朗讀要注意在“美麗”后稍有停頓,“沒有改變”要讀得肯定,要讀出重音。
4、抓住“花的夢、思鄉的夢”,悟得“我做了一個花的夢,做了一個思鄉的夢”的內涵
1、師談話過渡:作者在文章的最后一句話寫了“我”做夢,你是怎樣理解這兩個夢的呢?反復讀讀這句話,說說你的理解。
2、學生讀句子,說看法。
3、課件出示:“我仿佛又回到了四五十年前,我做了一個花的夢,做了一個思鄉的夢。”老師在指導學生理解這句話時要細膩些:
(1)在德國“思鄉”,這個“鄉”指的是哪里?答案簡單:不是德國,是“我”的祖國,是在中國的“鄉”;
(2)“做了一個花的夢”,“我”在德國夢的“花”指什么?要聯系上文“如入山陰道上,應接不暇”,讓學生明白“我”看到德國臨街窗戶的花,就想到家鄉的山,家鄉的花;
(3)整句話的理解,要注意聯系第一自然段中的“愛美大概也算是人的天性吧”“愛花的民族也很多”,從而讓學生也能在生活中感受到課文所描述的境界。
[設計意圖]本環節的教學抓住文中的四個關鍵句段,讓學生在讀書中揣摩文本內涵,體會課文情感,感悟人間真情。
四、回讀全文,升華情感
1、學生回讀全文,選擇自己最受感動的句子,練習有感情地朗讀。
2、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讀出對德國人愛花之真切的贊美。
3、練習背誦課文第三自然段。
[設計意圖]該環節的教學,通過感情朗讀、背誦的練習,旨在讓學生讀出情感,積累語言。
五、聯系實際,拓展延伸
1、說說讀了課文你想到了些什么?也可說說生活中“人人為我,我為人人”的事例。
2、集體交流。在學生聯系實際談感想時,教師要側重從以下兩個方面加以引導:
一要引導學生聯系課文內容來說;
二要引導學生聯系生活實際,說說生活中感受到的“人人為我,我為人人”。
3、教師談話總結:
在今天的學習中,我們走進德國,認識了一個愛花的民族,知道養花要給別人看,才能在看到別人的花中看到自己的花,明白了只有我為人人,才能人人為我,懂得了只要人人都獻出一點愛,世界將變成美好的人間。
布置作業
(1)把課文中描寫花美的句子抄下來。
(2)鼓勵學生寫一寫生活中感受到的“人人為我,我為人人”。
[設計意圖]該環節的教學,先是讓學生談學習課文后的感受,再說說生活中感受到的“人人為我,我為人人”,而后教師總結談話,把學習向課外延伸,鼓勵學生真誠地去幫助別人。
作業的設計意圖主要是:抄寫句子是積累語言的需要;小練筆,是本堂課教學的延伸,是聯系和溝通課內外知識,促進學生健康成長的憑借。
《自己的花是給別人看的》教學設計8
【教材分析】:
《自己的花是讓別人看的》這篇課文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五年級第十冊第八組教材中的一課。本篇課文講的是“我”在德國讀書時,發現德國家家戶戶都把花養在鄰街窗戶外,他們的花是讓別人看的。多年后,“我”又回到德國,發現變化很大的德國,“美麗”依舊沒有改變。由此,我體會到“我為人人,人人為我”的崇高境界。教材向我們展示了一幅幅多姿多彩的異國風情畫卷,語言優美且內容豐富,是一篇供學生細品的好文章。這篇課文篇幅較短,語言親切自然,字里行間蘊含著豐富的人生哲理,不僅能幫助學生積累語言,還帶給孩子美好的情感體驗,更有助于他們建立正確的人生觀。
這是我國著名語言學家、教育家和社會活動家、北京大學教授季羨林先生的作品,具有不同凡響的人文性價值。作者用生動的語言,雕刻精美雋永的短文,表達故地重游的真切感受。展現德國家家戶戶窗口都開滿鮮花的情景,在奇特的風景里,抒發了內心真實的感受。在“美麗奇特”的境界里,潛移默化的營造凈化心靈的氛圍。在講述德國風景民俗的同時,用最精練概括的語言揭示了意味深長的人生哲理,讓學生在語言文字的訓練中,自然而然地受到“人人為我,我為人人”的人格教育,真正起到豐盈學生的人文精神內涵的作用。
【教學目標】:
1、認識3個生字,會寫7個生字,正確讀寫“脊梁、家家戶戶、莞爾一笑、花團錦簇、姹紫嫣紅、應接不暇、耐人尋味”等詞語。
2、有感情地朗誦課文,背誦第3自然段,積累課文中的優美語言。
3、了解作者所介紹的德國風景與風俗特點,結合上下文與生活實際體會含義深刻的語句,從中受到啟示與教育。
【教學重點、難點】:
1、理解重點詞句的意思,讀通,讀懂課文,讀出感情。
2、體會“人人為我,我為人人”的境界,從中受教育。
【教學準備】:
1、課前,教師反復讀課文,達到讀通、讀熟、讀出感情。同時,通過多種途徑(書籍、網絡等)了解關于德國風情民俗以及作者季羨林先生的資料,對德國和作者有所了解。
2、利用課件媒體的輔助功能,使學生更直觀地感知課文內容,為品味課文內涵而服務。
【教學時間】:
2課時
【教學過程】:
【課前交流】:
■輕松談話。
■小試牛刀。
第1課時
(執教課時)
一、一寫一讀,巧做鋪墊,情感初萌。
師:有這樣一個奇特的民族──他們愛花,他們更樂于把自己種的花讓給別人看,讓別人陶醉于花的艷麗與芳香中。
1、板書課題:
25、自己的花是讓別人看的'
⑴和老師同寫課題。
⑵指導“看”字的書寫。
2、品讀課題。思:透過課題中的一個“讓”字,你體會到了什么?
二、突破常規,直扣中心,引發贊嘆。
師:這篇文章是季羨林先生寫的,季羨林何許人也?一位北京大學的著名教授,一位享有“東方學者”盛譽的大人物。他的一生寫下了許許多多名篇佳作。
1、學生自由讀課文。
出示要求:
①讀到生字或優美的詞語、句子,及時用筆把它圈劃下來,然后多念幾遍。
②想想,課文能讀成哪一句話?
2、出示句子:
多么奇麗的景色!多么奇特的民族!
⑴個別朗讀,讀出一個“奇”。
⑵引導質疑,追尋一個“奇”。
板書:奇麗?奇特?
三、緊抓雙奇,深度探究,體會畫面。
㈠學習2、3自然段。
師:請大家快速地默讀2、3自然段,用波浪線劃出描寫景色奇麗或民族奇特的相關語句。
(快速地默讀、圈劃,2分鐘左右)
預設㈠:
家家戶戶都在養花。他們的花不像在中國那樣,養在屋子里,他們是把花都栽種在臨街窗戶的外面。花朵都朝外開,在屋子里只能看到花的脊梁。
1、體會“家家戶戶”,明“吃驚”原因之一
①理解“家家戶戶”。
②體會“愛花真切”。
2、體會“脊梁”,明“吃驚”原因之二
⑴體會“脊梁”。
a、“脊梁”是什么意思?
b、在文中指什么?
預設㈡:
出示對話:
我曾問過我的女房東:你這樣養花是給別人看的吧!
她莞爾一笑,說:“正是這樣!”
1、齊讀,分角色讀。
2、理解“莞爾一笑”的意思。
3、說說形容笑的四字詞語。
4、體會“莞爾一笑”的內涵。
思:這一笑,知道女房東笑出了什么?
5、生讀對話。
預設㈢:
走過任何一條街,抬頭向上看,家家戶戶的窗子前都是花團錦簇、姹紫嫣紅。許多窗子連接在一起,匯成了一個花的海洋,讓我們看的人如入山陰道上,應接不暇。
1、生讀句子。
2、體會“花的海洋”。
(播放德國大街視頻)
3、讀句子:“許多窗子……應接不暇。”
4、體會“花團錦簇、姹紫嫣紅”。
師:聽老師朗讀,大家閉上眼睛想象:說說眼前仿佛看到了什么?聽到了什么?聞到了什么?
(課件展示花兒的圖片)
板書:花團錦簇,姹紫嫣紅
師:孩子們,再來美美地讀讀這個句子,讓我們一起走進畫里吧!(全班齊讀)
5、角色體驗:
①假如我是一位背著書包的小學生,走在這如花的的街頭,我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假如我是一位工作壓力大,非常煩悶的青年人,看到這怒放的鮮花,我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假如我就是留學在此的季先生,聞到這溫馨的花味,我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預設㈣:
每一家都是這樣,在屋子里的時候,自己的花是讓別人看的;走在街上的時候,自己又看別人的花。人人為我,我為人人。我覺得這一種境界是頗耐人尋味的。
1、如果給“頗”換一個詞,可以怎么說?
2、理解“耐人尋味”。
3、聯系上文,體會“境界”。
板書:人人為我、我為人人
4、創設情境,感受“境界”。
①我想問問這位女士,在屋子里的時候,你每天只能看到凌亂的花枝,花朵的背影,難道你不覺得厭煩嗎?
②我想問問這位先生,走在街上的時候,你每天都能看到這些怒放的鮮花,你又在想什么呢?
四、小結課文,升華主題,情感共鳴
師:讀著讀著,課文既如一幅美麗無比的畫,又成了一首頗耐人尋味的小詩。
走在德國,
滿眼花團錦簇、姹紫嫣紅。
這──
多么令人賞心悅目!
這──
多么奇麗的景色!
走在德國,
感受到的是,
“人人為我,我為人人”的崇高境界!
這──
多么奇特的民族!
走在德國,
讓季羨林先生回憶起──
留德十年的求學足跡!
這──
怎能不令他思緒萬千?
(播放《陽光三疊》的曲子)
(引導情境朗讀)
第2課時
一、聽寫生詞,溫故知新。
1、讓學生當場默(2分鐘)。
2、現場聽寫并展示(選擇有錯的學生,達到對難寫字的正確指導。如“脊”“嫣”“暇”)。
二、學習末段,感悟美麗。
師:同學們,讓我們入情入境地朗讀最后一段,記住:把作者的種種思緒,滴滴感受都讀出來。
1、齊讀第4自然段。
2、體會作者的話。
出示句子:“變化是有的,但是美麗并沒有改變。”
⑴想想:什么變化了?唯獨什么沒有改變?
⑵“美麗”指什么?
⑶生讀句子。
三、補充資料,領會主題。
1、出示補充資料:
那一條整潔的街道依舊整潔如新。從前我經常看到一些老太太用肥皂來洗刷人行道,現在這人行道仍然像是剛才洗刷過似的,躺下去打一個滾,決不會沾上一點塵土。
──節選自季羨林《重返哥廷根》
在我寫博士論文的那幾年中,我用德文寫成稿子,在送給教授看之前,必須用打字機打成清稿;而我自己既沒有打字機,也不會打字。因為屢次反復修改,打字量是非常大的。適逢邁耶家的大小姐伊姆加德能打字,又自己有打字機,而且她還愿意幫我打。因為原稿改得太亂,而且論文內容稀奇古怪,對伊姆加德來說,簡直像天書一般。很長一段時間,她幾乎天天工作到深夜。
──節選自季羨林《我的人生感悟》
思:從這兩段文字中你又有了怎樣的體會?
2、引導學生讀“每一家都是這樣,……又看別人的花。”“走過何一條街,……應接不暇。”
師:正是有了這樣的一種境界呀,才讓季先生把這當作了自己的第二故鄉,才會發出這樣的感嘆──
3、出示句子:多么奇麗的景色!多么奇特的民族!
師:感嘆之余,作者內心又涌起另一種情思。請讀課文的最后一句。(生讀)
4、出示句子:“我仿佛又回到了四五十年前,我做了一個花的夢,做了一個思鄉的夢。”
①作者陶醉于鮮花之中,觸景生情,沉浸于思鄉情緒之中。這是一個怎樣的夢?夢中他在思念什么?
②引導學生朗讀。
四、拓展練習,讀寫結合。
請同學們結合你對作者的了解,對課文的感悟,以《夢見了》續寫一段話。
五、交流談話,推薦書目。
我寫出的東西不見得都是精金粹玉,都是甘露醍(tí)醐(hú),吃了能讓人升天成仙,但其中絕沒有毒藥,絕沒有偽劣假冒,讀了以后至少能讓人獲得點享受,能讓人愛國,愛鄉,愛人類,愛自然,愛兒童,愛一切美好的東西。
──—季羨林先生語
季羨林作品:
《季羨林文集》《季羨林散文集》
《談人生》《留德十年》《病榻雜記》
板書設計:
25自己的花是讓別人看的
奇麗 奇特
花團錦簇 人人為我
姹紫嫣紅 我為人人
《自己的花是給別人看的》教學設計9
【教學目標】
1、理解“莞爾一笑、花團錦簇、姹紫嫣紅、應接不暇、耐人尋味”等詞語的意思。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第3自然段,積累課文中的優美語言。
3、了解作者所介紹的德國風景與風俗特點,結合上下文與生活實際體會含義深刻的語句,從中受到啟示與教育。
【教學重點】
1、理解詞語的意思,讀懂課文,有感情朗讀。
2、體會“人人為我,我為人人”的境界,并從中受到教育。
【教學流程】
一、談話導入
這節課,我們繼續跟隨國學大師季羨林先生來到德國,感受這方景色的奇麗和這個民族的奇特。
二、細讀課文,感悟“美麗”
1、1980年,當季老先生在闊別哥廷根三十五年后,再次來到德國,迎接我們的主人問他:“你離開德國這樣久,有什么變化沒有?”季老先生是怎么回答的?
2、在文中找出來,一起回答:“變化是有的,但是美麗并沒有改變。”
3、季老先生說的“美麗”并沒有改變指什么?課文中哪些地方寫出了花之美?自由讀課文,想一想,畫一畫,在旁邊寫一寫批注。
4、(稍等片刻)一起來欣賞第二自然段。誰愿意為大家美美地讀一遍?
(指名讀文)
(讀后正音:脊梁)
5、交流指導:
哪些行為說明德國人愛花之“真切”?
(指名回答)
(家家戶戶都在養花。他們的花不像在中國那樣,養在屋子里,他們是把花都栽種在臨街窗戶的外面。花朵都朝外開,在屋子里只能看到花的脊梁。)
一起來讀這幾句話。
當你和季老先生一樣看到這奇異的異國風情時,會怎么說?會怎么想?
(“家家戶戶都在養花,可見德國人的確都愛花。”“他們把花都栽種在臨街窗戶的外面,花朵都朝外開,我想他們養花不僅是為了自己欣賞,也為了讓別人能欣賞。”“這樣養花是給別人看的,大家共同分享美,多好啊!”)
引出描寫女房東的話:
“莞爾一笑”是怎么樣一種笑?
(微笑。)
6、補充材料:
當時,季老先生在哥廷根租住的房子,房東姓歐樸爾。女主人歐樸爾太太大約五十多歲,是一個典型的德國家庭主婦,善良得像慈母一樣。他們只有一個兒子,在外地上大學。季先生就住在他們兒子的房間,就像一位家庭成員一樣,一住就是十年。
聽了這個介紹,你覺得女房東是怎么一個人?簡簡單單的“正是這樣”說明了什么?
(善良、淳樸。)
小結:
德國人愛花,愛花就把花的美麗全部展示給大家一起享用,他們內斂而不張揚,淳樸簡單的人生境界,就像花兒一樣美麗。
7、帶著自己的理解,自由地讀讀這段文字。
8、讀了這一段,你覺得哥廷根之美,還美在什么?
(人的心靈美 。)
三、品讀課文,再感“美麗”
1、引出第三自然段:“正是這樣,也確實不錯。”
這句話前后半句都指什么?
(這樣養花是給別人看的。)
這樣反復寫的目的是為什么?請用肯定的語氣讀一讀。
2、讓我們真真切切地到哥廷根去感受德國人愛花之“真切”吧!自由讀第三自然段的第2、3句。
讀完后,你仿佛看到了什么樣的景致?
(指名答。)
“我仿佛看到所有的花你不讓我,我不讓你,這兒一團,那兒一簇,都在微風中舒展著嬌嫩的身姿。”
師:說得多好,這正是──花團錦簇
“我仿佛看到紅的像火、白的像雪、粉的像霞,嬌艷欲滴,成百上萬只蝴蝶在花叢穿梭著,構成了一座七彩的虹。”
師:多美,這正是──姹紫嫣紅
這么多的花,這么美的花,置身其中,怎不讓我們看的人──(一起說)如入山陰道上,應接不暇呢?
3、誰能讀出花之美?指名讀文。一起美美地讀一遍。
4、僅僅是花美嗎?師讀后3句話。
5、這種境界指什么?你怎么理解這句話?
(指名答。)
小結:
人人為我,我為人人。
板書:
人人為我,我為人人
當我為別人付出的時候,別人也在為我付出;互幫互利,互相贈予,共同享受生活的'美麗。這就是一種人生境界。花,使季羨林想到如何做人,這本身也是一種境界。花很美,人也美。
6、合上書,我們一起回想一遍這一段的描寫,一邊再次仔細體會這種境界。
引背:
正是這樣,也──,走過任何一條街,抬頭──,家家戶戶──,許多窗子──,匯成了──,讓我們看的人──,每一家都是這樣,──,人人為我,我為人人,我覺得──。
能一起背一遍嗎?
四、前后呼應,三感“美麗”
1、填空練習:四五十年過去了,美麗依然(沒有改變),家家戶戶依然(都在養花),迎接我們的主人依然(莞爾一笑),滿街的窗子前依然(花團錦簇、姹紫嫣紅),這境界依然(頗耐人尋味),那就是(人人為我,我為人人)。
2、齊讀文章最后兩句話。
五、總結全文,課后練筆
1、總結:
季先生從德國人養花中,看到了德意志民族的大氣和風尚,把養花上升到“人人為我,我為人人”的人生境界:當“我”為別人奉獻的時候,別人也在為 “我”付出;互幫互利,互相贈予,共同營造并享受生活的美麗。這正應了那句曾流行一時的歌詞:“只要人人都獻出一點愛,世界將會變成美好的人間……”可惜的是我們很多人只將這種愛掛在嘴上,而德國人卻不聲不響地將其發揚光大。這是一種平易而淳厚的民族情感的自然流露,也是是一種人與人之間和諧相處、彼此奉獻的民族傳統。
板書:
和諧相處,彼此奉獻
2、課后練筆:
你有沒有發現自己身邊也有“人人為我,我為人人”的境界?課后寫一寫有關事例。
【板書設計】
25、自己的花是給別人看的
人人為我,我為人人
和諧相處,彼此奉獻
《自己的花是給別人看的》教學設計10
教學目標: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第三自然段。積累課文中的優美語言。
2.感受異域風情,理解“人人為我,我為人人”的人生境界。
3.認識3個生字,會寫7個。理解“莞爾一笑、花團錦簇、姹紫嫣紅、應接不暇、耐人尋味”等詞語的意思。
教學重點:
1.理解詞語的意思,讀懂課文,有感情朗讀。
2.體會“人人為我,我為人人”的境界,并從中受到教育。
教學準備:
學生:朗讀課文,不懂的生字詞語,查字典,把意思寫下來。
教師:課件
教學流程:
導入:
欣賞圖片:埃及的金字塔,西班牙的斗牛圖片,泰國的大象圖片,非洲的土著人,威尼斯的小艇,悉尼大劇院。請學生猜一猜這些圖片分別是關于哪一個國家的。
小結。(師:每個地方都有美麗的景色,每個地方都有獨特的風土人情,今天,我們要去德國,看看那里獨特的風土人情。)
一、揭題初讀,整體感知。
1、引出課題:自己的花是讓別人看的,生齊讀。
2、初讀課文,結合預習,檢查字詞。
初讀要求:讀正確,讀通順,難讀的地方多試幾遍
“莞”多音字。指名讀正音強調“脊梁”的讀音。指導筆順。
學生課堂寫生字“脊”(要求:正確和美觀俱備),教師巡視。
3、出示圖片:這是德國著名的哥廷根大學。在這所大學里,孕育了30多名諾貝爾獎的獲獎者。這位是季羨林爺爺。 1935年,25歲的季羨林爺爺到德國留學10年。四五十年以后,當他再次來到德國故地重游時,發出了由衷地贊嘆。引找文中原句。
板書:奇麗的景色 奇特的民族
課件出示:多么奇麗的景色!多么奇特的民族!
生齊讀
二、深入文本,了解德國風情。
(一)品讀感悟,感受奇麗的景色。
1、季爺爺為什么會發出這樣的贊嘆呢?
讓我們一起隨著季老先生來到德國,請自由朗讀課文的1-3自然段,邊讀邊思考,你從哪些詞句中體會到景色的奇麗,從哪些語句中感受到民族的奇特?劃出有關詞句,并在旁邊寫上自己的感受。
生自讀劃句子,教師巡視。
交流,出示句子:
走過任何一條街,抬頭向上看,家家戶戶的窗子前都是花團錦簇、姹紫嫣紅,許多的窗子連接在一起,匯成一個花的海洋,讓我們看的人如入山陰道上,應接不暇。
1、從哪里感受到了景色的奇麗?
①“花團錦簇”、“姹紫嫣紅”“花的海洋”
你的眼前仿佛出現了怎樣的景象?提示:眼看到----,鼻子聞到----,耳朵---,心-------)
通過想象說話的方式,理解“花團錦簇”、“姹紫嫣紅”的意思
板書:街上看花
②任何、家家戶戶
透過家家戶戶你感受到什么?這么美能不能給大家讀一讀?
指名讀句子的前半句。
男女生讀
③山陰道上 、應接不暇
知道什么叫山陰道嗎?想象一下,茂密的山林,走在林間小道上,微風吹來,聽著各種鳥鳴聲,給你什么感受?把你的感受送進朗讀里,讀后半句。
季爺爺借用山陰道,寫出了德國街道的特別。配樂出示一組圖片(街頭花景)
師配音:人們每天沐浴在花的海洋里,聞著花香,聽著鳥語,望著窗外一朵朵,一簇簇,競相開放,姹紫嫣紅的鮮花,走在這樣的街道,就像走在山陰道上,真是一種美的享受。
瞧:走過一條街,抬頭向上看,引讀:(生)家家戶戶的
走過另一條街,抬頭向上看,(生)家家戶戶的
走過任何一條街,抬頭向上看,(生)家家戶戶
師:多么美的異國風光,不積累下來多可惜。請大家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背一背。
學生背誦(配樂)。
(二)初探“吃驚”,感受民族的奇特。
過渡:剛才我們感受到了景色的奇麗,你又從哪兒體會到了這個民族的奇特呢?
A:他們的花不像在中國那樣,養在屋子里,他們把花都栽種在臨街窗戶的外面。
1、 奇特表現在哪兒?談談體會
與眾不同的窗外養花:
板書:窗外養花
2、你在平常的生活中看到人們都把花種在哪?
3、一般我們都會把花種在家里,而他們的花都種在外面,很特別,讓人吃驚。
B:花朵都朝外開,在屋子里只能看到花的脊梁。
1、我們的脊梁在哪里呢?用手摸摸看。花的脊梁指什么?(花的莖、花的枝葉)
2、角色遷移體驗:如果你來到德國人的家里,看到這些花的脊梁,會怎樣想?
3、季爺爺初來咋到時也驚訝極了,
指名讀、齊讀。
過渡:難怪季羨林爺爺曾多次這樣的`詢問女房東:你這樣養花是給別人看的吧!女房東又是怎樣說的呢?
C:出示:我曾問過我的女房東:你這樣養花是給別人看的吧!
她莞爾一笑,說:“正是這樣!”
①、莞爾一笑就是微微一笑,是真心的笑,自然的笑,很平常的笑,最普通的一笑
②、從這樣的笑中,你讀出了什么?
這在我們看來是多么不可思議,而在女房東的眼里卻是如此的平常,只是莞爾一笑,微微一笑,那么平常。
師生分角色讀(指兩三名女生當女房東)
過渡:正是這樣,每一家都是這樣,在屋子里的時候,自己的花是讓別人看的,走在街上的時候,自己又看別人的花。
D:出示:每一家都是這樣,在屋子里的時候,自己的花是讓別人看的,走在街上的時候,自己又看別人的花。 讀(正是這樣)
這是一種怎樣的境界?
E:隨機出示:“人人為我,我為人人。我覺得這一種境界是頗耐人尋味的。”(齊讀)
耐人尋味意思就是意味深長,值得仔細體會琢磨。德國人民讓花的美麗為路人綻放,為他人而芬芳!
試想,走在這樣的街上,你有什么感受?想說些什么?把你心里想說的話寫在課題旁邊的空白處。
F:四邊三化活動成果展示:
師:以前老師在羨慕,可敬的季爺爺也在羨慕,在座的同學,相信你們讀了這篇文章肯定想馬上置身德國,可喜的是,如今我們的家園也正悄然發生變化,那就是這段時間由浙江省省委、省政府發起的,平陽縣縣委、縣政府積極行動的“四邊三化”活動,即“清理公路邊,山邊,鐵路邊,河邊,做到綠化,凈化,潔化”,給我們的居住環境披上了新裝,請看我們身邊的變化!欣賞圖片
師:其實我們更可喜的是呈現我們面前的美景是大家齊心協力打造的,更值得高興的是我們的老百姓正形成一種新風尚——我為人人,人人為我,共建新環境!引出圖片:
那么這項活動如果僅僅靠政府的力量夠么?僅僅靠幾個人夠么?所以從今天開始,在座的特別棒的五小的孩子也愿意盡自己一份力嗎?我們可以怎么做——或宣傳,或行動
四、總結回顧,存疑待解。
最后讓我們帶著對德國這個偉大民族的敬重,帶著對家鄉美化的期盼,齊讀-----------我為人人,人人為我!
板書:
25自己的花是讓別人看的
奇麗 奇特
街上看花 窗外養花
人人為我 我為人人
《自己的花是給別人看的》教學設計11
教材分析:
《自己的花是讓別人看的》一文是我國著名語言學家、教育家和社會活動家、北大教授季羨林先生寫的一篇精美的短文,作者先點明德國是一個愛花的國度,然后回憶了自己早年在德國留學時親身感受到的德國人非常愛花;接著有優美生動的語言,描述了德國家家戶戶窗口都開滿鮮花的情景,并抒發自己的感慨:人人為我,我為人人這種境界頗耐人尋味,最后講述作者再次來到德國,又看到這番情景,表達了自己舊地重游的感受,即對德國奇麗風景和與眾不同風俗習慣的贊美之情。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積累課文中優美詞句,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第3自然段。了解作者所介紹的德國風景與風俗特點。
2、過程與方法:通過課前搜集資料預習,課堂朗讀等,結合上下文與生活實際體會含義深刻的語句,從中受到啟示與教育。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感受異域風情,理解人為我,我為人人的人生境界。
教學重點與難點:
1、理解課文內容,結合上下文與生活實際體會含義深刻的語句、有感情地朗讀。
2、理解人人為我,我為人人的境界,并從中受到教育。
教學準備:
教學課件(含德國風光圖、課文重點詞句段、小練筆)
一盆花
教學課時:第二課時
教學過程:
一、欣賞畫面,激趣導入
1、同學們,在五彩斑斕的世界里,有許多美的東西,在中國,有讓我們引以為豪的錦繡山河、優秀的中華文化。而德國,也是一個美得像童話一樣的地方。今天,我們一起去德國看看。好嗎?
2、欣賞德國風光片,導入新課
3、德國給你留下怎樣的印象?
二、直奔中心,引導質疑
1、季老先生又是怎么贊美德國的.呢,他發出了怎樣的感嘆?(出示中心句)
2、讀了這個句子,你有疑問嗎?
3、課文是怎樣具體描寫的呢?
現在請同學們默讀課文,拿出筆來,分別用不同的符號畫出文中描寫景色奇麗,民族奇特的句子。
三、讀中感悟,領略美景
1、誰來說說,你從哪些語句感受到景色奇麗
走過任何一條街,抬頭向上看,家家戶戶的窗子前都是花團錦簇、姹紫嫣紅。許多窗子連接在一起,匯成了一個花的海洋,讓看的人如入山陰道上,應接不暇。
2、品讀這兩個句子
3、理解花團錦簇、姹紫嫣紅、山陰道的意思。
4、在朗讀中感受花多而美。
5、指導朗讀,想象意境
四、品讀課文,感悟理解
1、你從哪些語句感受到民族的奇特
家家戶戶都在養花。他們的花不像在中國那樣,養在屋子里,他們是把花都栽種在臨接窗戶的外面。花朵都朝外開,在屋子里只能看到花的脊梁。
2、文中三個都讓你感受到德國人養花有什么特別之處呢?
3、什么是花的脊梁?
4、正是這樣你讀懂了什么?
5、這是一種怎樣的境界呢?
6、理解人人為我,我為人人的意思。
7、生活中有這種人人為我,我為人人。的例子嗎?
8、指導朗讀。
五、創設情景,課外延伸
1、當季老先生再次踏上這片土地時,他又看到了怎樣的景象?
2、從文中的又是你能體會到什么?
3、四五十年了,這種奇麗的景色依然如故,這讓季老先生產生怎樣的感受呢?
這里的美麗指什么?
4、在夢中有怎樣的花?又有怎樣思鄉愁緒呢?
5、再讀課題。
6、總結延伸。
板書設計:
25、自己的花是讓別人看的
設計說明:
新課改下的語文課堂意味著學生要自覺做學習的主人,讓學生在課堂上切實變被動為主動,變強制為自覺,教師要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所以本課的設計重在運用多媒體課件調動學生的各個感覺器官,刺激視覺、聽覺,從音、畫等多方面激發學生的美好情感,把語言文字變成生動形象的畫面,達到入情入境的境界。在學生的學習過程中教師適時引導或同學合作學習,共同解決疑難,從而提高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和語文綜合素養。
《自己的花是給別人看的》教學設計12
一、談話導入,讀題激趣:
同學們,看老師在黑板上寫一個字。(板書:花)看到這個字,你會想起哪些帶“花”的成語?(預設:百花爭艷、花紅柳綠、春暖花開、花好月圓、繁花似錦……)
一提起“花”,我們總是把它和美麗芬芳聯系在一起,而在季羨林先生的眼中,它更代表了一個國家、一個民族崇高的精神境界。讓我們跟隨季老,一起走進這愛花的國度,這奇特的民族--
板書課題:自己的花是讓別人看的(有詩意、有哲理地讀題目)
(一)、師:課前大家都預習了課文,那通過過預習,你都掌握了這些詞語了嗎?(找學生齊讀,開火車讀)
檢查字詞:(漸漸小下去的聲音說明同學們已經讀完,能把自己沒讀完的地方堅持讀完,這是一個幾號的品質)下面我檢查一下詞語:
出示整組詞語:誰來帯讀一下?(讀的又對又響,真不錯!)
A正音:脊梁,念輕聲,是什么意思?人的脊梁在哪里?
課文中指什么“脊梁”?
花的脊梁是什么意思?花朵的反面。
結合圖片理解。生:花的枝干、花的葉子、花瓣的背面。
B、莞爾一笑:念wan,它還有另一個讀音,念guan,東莞是廣東的一個地名。
C、在書寫上你們有什么要提醒大家的嗎?
“應接不暇”是“日”旁,你教教大家怎么記住它?(中國漢字是形音義結合體,記住了它的義能更好的幫助我們記住它的形)
他還有兩個形近字呢!誰會組詞,并說說你是怎么記住它的。
4、請同學們拿起筆把比較難寫的生字在生字表旁邊寫2遍。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看溫馨提示:(1)大聲朗讀課文,讀準字音,讀通課文。(2)、邊讀邊思考:再次來到德國,作者發出怎樣的贊嘆?用“﹏﹏”劃出來。(課件出示)
2、學生自由讀課文
師:德國一個愛花的國度給季羨林老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四五十年過去了,當作者再次踏上這給他留下深刻印象的國土時,他發出了怎樣的感嘆?
生:多么奇麗的景色!多么奇特的民族!(課件出示)
師:你從文中哪些地方讀出了景色的綺麗?又從哪些地方看出了民族的奇特?畫出文中相關句子和段落,你們可以圈點、標畫、批注,要做到“不動筆墨不讀書”,有了感受之后再和同桌交流交流,然后把你的感受說出來。(學生默讀課文)教師巡視。
(一)體會景色的綺麗
預設1:花美
生:走過任何一條街,抬頭向上看,家家戶戶的窗子前都是花團錦簇、姹(chà)紫嫣(yān)紅。許多窗子連接在一起,匯成了一個花的海洋,讓我們看的人如入山陰道上,應接不暇。
出示幻燈:走過任何一條街,抬頭向上看,家家戶戶的窗子前都是花團錦簇、姹(chà)紫嫣(yān)紅。許多窗子連接在一起,匯成了一個花的海洋,讓我們看的人如入山陰道上,應接不暇。
師:讀完這一段,你有什么感受?從哪些句子中感受到了美麗?請你說,其他同學認真聽,可以發表不同的看法、見解,也可以補充。
生:我從“花團錦簇”和“姹紫嫣紅”這兩個詞語中感受到了景色的奇麗。師:你很會讀書,很會抓詞語。
(3)多美的景象!(出示鮮花的圖片)看,這樣鮮花匯集成團就可以稱之為___,各種花兒艷麗奪目的美好景象就可以稱之為_____
(4)A像這樣描寫花美的詞語還有很多,你能說出一兩個嗎?(同學們積累的詞語真多,看來你們平時讀書的時候很注意積累一些優美的詞語。)
B老師也找了一些,讓我們來美美地讀一讀,出示:五彩繽紛、五彩斑斕、百花齊放、萬紫千紅、繁花似錦、嬌艷欲滴),
(5)讀的真美,讓我們這種感覺再美美地讀讀課文?
(6)引讀:多美的景色啊!
出示幻燈片:
早上,孩子們背上書包,穿過街頭,他們抬頭向上看,只見__________
傍晚,人們下班回家,走過街上,他們抬頭向上看,只見______
年輕的留學生季羨林初到德國,走在街上,他抬頭向上看,只見_________
(7)、師:正因為家家戶戶的窗子前都是花團錦簇、姹紫嫣紅。所以齊讀句子
(課件出示句子:許多窗子連接在一起,匯成了一個花的海洋,讓我們看的人如入山陰道上,應接不暇)}
預設2:花多
師:請同學們再靜靜地看著這段文字,想想這段文字除了寫花的美之外,還寫了花的--(多)你從哪兒感受到的?(花多)
(1)“花的海洋”花像海洋,能不多嗎?
(2)“家家戶戶”(不是一家一戶而是家家戶戶,真是多呀!)
(3)“任何一條街”(是啊,不是一條街而是任何一條街每一條街都有這樣美的花,真多呀!)
(4)誰能把花的多讀出來?
(5)大家都讀得很好,
師:你們想不想親眼目睹一下這奇麗的景色?
生:想
師:好,下面我帶大家一起去看看,我請一名同學讀,大家一邊聽一邊看文字,一邊展開想象,透過這些語言文字,你仿佛看到了什么?聽到了什么?聞到了什么?一會請你描述一下。
師:配樂朗讀
師:你看到了什么?你聽到了什么?
生:我看到街道兩旁花團錦簇、姹紫嫣紅的花朵競相開放,把整個窗戶,整條街裝扮得非常美麗。
生:我看到一片片花海競相開放,蜜蜂圍繞著花朵嗡嗡的歌唱著。
生:我看到我和我的同學走在大街上,聽著鳥兒的歌唱,聞著花香,在散步。
生:我看到兩個人站在開滿鮮花的大街上在聊天說:你看這景色多美呀。
生:我看到兩只蜜蜂嗡嗡的湊在一起聊天:多么美麗的花兒……
師:是呀,欣賞著競相開放,姹紫嫣紅的鮮花,真是一種美的享受。人們每天沐浴在花的海洋里,聞著花香,聽著鳥語,望著窗外一朵朵,一簇簇,競相老師帶到這美麗的`異國風光。讓我們再次美美地讀讀這一段文字。生:想
生:齊讀句子
(二)、體會風情的奇特
1、師:好一派奇麗的景色啊!那又是一個怎樣奇特的民族才能創造出如此奇麗的景色呢?瀏覽課文,哪些地方寫出了德國民族的奇特,用波浪線劃出來。
2、生自由讀課文。
師:文章當中哪里看出了民族的奇特?
生:家家戶戶都在養花。他們的花不像中國那樣,養在屋子里,他們是把花都栽種在臨街窗戶的外面。花朵都朝外開,在屋子里只能看到花的脊梁。師:你從哪里體會到民族的奇特?
生:他們把花都養在窗臺上。
師:你家花養在哪里?
生:我家養在陽臺上;我家養在客廳里
師:可是他們卻把花養在窗臺上,大家說奇特吧?
生:奇特
師:大家還從哪個地方看出民族的奇特?
生:每一家都是這樣,在屋子里的時候,自己的花是讓別人看的;走在街上的時候,自己又看別人的花。人人為我,我為人人。我覺得這一種境界是頗耐人尋味的。我從這里看出了民族的奇特。
師:是啊,自己的花是讓別人看的。那自己在屋子里看到了什么?
生:看到了花的脊梁。
師:你家養花是做什么的?
生:美化環境;綠化空氣;釋放氧氣……
師:可是他們卻不這樣做,只看到花的脊梁?他們不喜歡花么?那為什么還這樣做呢?
2、他們這樣做季老先生很不理解,我們也很不理解,他們為什么要這樣做呢?
(創設情境)現在你們就是德國的養花人,老師當記者,采訪采訪你們--
你好,你家里養的花,自己只看到枝枝葉葉,不覺得委屈嗎?--生答
你好,你們這樣辛苦養花不是白費了嗎?--生答
房東太太,你養花是給別人看的,心里怎么想的?--生答;你“莞爾一笑”,這“莞爾”中的深意在哪里呢?--生答。
3、正是這樣。房東太太眼中再普通不過的現象,季羨林爺爺又有怎樣的感慨?就是--(齊聲)“人人為我,我為人人”這種境界是頗耐人尋味的。
生:他們一心為了別人,有一種奉獻精神。用文中的話說就是:人人為我,我為人人。
師:人人為我,我為人人。文中說這種境界是頗耐人尋味的?為什么說耐人尋味?耐人尋味是什么意思?
生:頗是很,非常的意思。耐人尋味,就是值得細細品味。
生:每一家都是這樣,在屋子里的時候,自己的花是讓別人看的;走在街上的時候,自己又看別人的花。
師:當我們再次讀這段話的時候,你會帶著怎樣的心情來讀?
生:敬佩,感動……朗讀
你們之所以感受這樣深刻,是因為眾多的德國人無私的境界,深深地打動了我們,他們的這種境界就是齊讀:“人人為我,我為人人”
師:在德國我們能看到漂亮的花海,能聞到花綻放的清香,所以讓我們感受到他們“人人為我”的境界。奇麗的花,奇特的民族,深深的打動了季先生,所以他說:大家齊讀這句話:人人為我,我為人人。我覺得這一種境界是頗耐人尋味的。
師:現在大家明白為什么自己的花是讓別人看的了吧?
三、聯系生活實際,談我為人人,人人為我。
正是有了這樣的一種境界,使我們見視到了這樣奇特的民族,請大家讀。
出示課件:家家戶戶都在養花。他們的花不像中國那樣,養在屋子里,他們是把花都栽種在臨街窗戶的外面。花朵都朝外開,在屋子里只能看到花的脊梁。
5、小結:是的,正像你們所說的德國民族是奇特的,他們的奇特表現在他們家家戶戶都______,并且是把花都栽種在__________,在屋里只能看到_______,而把最美的花給_街上的行人_看。同學們,這就是季羨林先生所說的“我為人人”的精神!正是有了這樣的一種境界,也才有了這樣奇麗的景色。
我為人人,德國才堪稱一個奇特的民族,假如我們每一個人都有這種奉獻精神,相信我們的國家也會達到這種“人人為我,我為人人”的境界。
四、重尋鄉夢,品味“美麗”:
1、出示:德國四五十年前后街頭的圖片,對比觀察。
2.師:來,讀讀季爺爺說的這句話--“變化是有的,而美麗卻沒有改變。”這里面藏著他第二次到德國的所見所想。
(1)師:四五十年后,作者已由青年變成老年,什么變了?什么沒有變?指名答。
(2)師:這美麗指是什么?對,德國街頭還是那樣的美麗--花團錦簇、姹紫嫣紅、花的海洋、山陰道上,應接不暇;美麗僅僅指花嗎?幾十年過去了,德國人這種美好的心靈卻從來沒有改變!再讀這句話。
(3)此刻,作者對德國這個民族產生了一份怎樣的情感?敬佩(板書)
五、總結課文、拓展延伸:
1、今天,我們不但感受到了德國奇麗的風景和與眾不同的民族風情,也感受到季老先生情感的變化,(指板書)由吃驚到贊嘆,再到敬佩。讓我們帶著由衷的敬佩,再讀這句話:多么奇麗的景色!多么奇特的民族!
2、學到這里,不知道同學們有沒有發現,這篇課文在表達上還有一個特點,它不同于一般寫風景風情類的文章,不是把作者游覽過的各種新奇的景物羅列出來,而是像拉家常一樣娓娓道來,單單寫出這多年不變的景色,這究竟是為什么呢?(在講述德國風景民俗的同時,用最精練概括的語言點明了通俗易懂但又意味深長的哲理,讀起來讓人既開眼界,又回味無窮,頗受教育。)
六、抒情總結
最后讓我們再次走進德國,隨著季先生一起來讀--
(配樂情境朗讀,理查德克萊德曼的鋼琴曲《思鄉曲》)
漫步在花團錦簇的大街之上溫馨愜意
遨游于姹紫嫣紅的樓宇之間流連忘返
沐浴著芬芳的花海之香遐想聯篇
編織了四五十年的童話傾刻間夢想成真
七、板書設計
25自己的花是讓別人看的
奇麗的景色奇特的民族
花團錦簇人人為我
姹紫嫣紅我為人人
目不暇接
師:課下自己閱讀《再返哥廷根》。了解作者對德國的獨特情懷。下課!
《自己的花是給別人看的》教學設計13
【教學目標】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第三自然段。
2、感受異域風情,理解人人為我,我為人人的人生境界。
3、認識3個生字,會寫7個。理解莞爾一笑、花團錦簇、姹紫嫣紅、應接不暇、耐人尋味等詞語的意思。
【教學重點】
1、理解詞語的意思,讀懂課文,有感情朗讀
2、體會人人為我,我為人人的境界,并從中受到教育。
【教學過程】
一、板書課題,導入新課
1、今天我們學習季羨林的一篇介紹德國的風景民俗的文章《自己的花是給別人看的》。
板書課題:
自己的花是給別人看的
2、課前請同學們查閱了資料,現在請你們把搜集到的資料交流一下:
⑴關于季羨林你了解什么?
學過關于季羨林的什么課文?季羨林先生在你的印象中是一位怎樣的老人?或者怎樣的作家?
小結:
在你們的眼中,季羨林是一位慈祥和藹、學問淵博的96歲高齡的老爺爺;其實,季羨林先生精通六七種外語,博古通今,學貫中西,一生筆耕不輟,著作等身,當之無愧的被稱為我國當代學界泰斗,國學大師。季羨林先生是山東人,清華大學畢業后進入德國哥廷根大學留學,這篇文章就是在季羨林先生舊地重游時的感受。
⑵關于德國的民俗風情你知道哪些?
(廣袤的原野,安靜的河流,古老的教堂,狂熱的都市,精致的小鎮。)
3、教師小結。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文中有許多新的詞語,不知大家在預習的時候解決了沒有?
出示:
莞爾一笑脊梁應接不暇
自顧不暇花團錦簇姹紫嫣紅
2、指名讀文,思考問題:
德國的風情民俗給你留下了最深刻的印象是什么?
三、精讀全文,交流感受
1、過渡:
德國的風情民俗給你留下了最深刻的印象是什么?(先用自己的話說說,然后讀相關的句段)多么奇麗的景色!多么奇特的民族!
2、從哪些地方看出這是景色的奇麗?
隨機出示相關的重點句段:
走過任何一條街,抬頭向上看,家家戶戶都是花團錦簇、姹紫嫣紅。許多窗子連接在一起,匯成了一個花的海洋,讓我們看的人如入山陰道上,應接不暇。
⑴學生讀──教師感情朗讀,學生閉目想象:說說仿佛看到了什么?
仿佛看到了家家戶戶的窗子上鮮花怒放,紅的似火,粉的像霞,白的如雪,五顏六色,千姿百態,美麗極了!
仿佛看到了各種鮮花爭奇斗艷,吸引來美麗的蝴蝶,翩翩起舞
師:通過想象,大家已經充分感受到了這奇麗的景色!讓我們看看文中的插圖,再通過我們有感情的朗讀把這奇麗的景色表現出來吧!
(評價讀得怎樣。)
花團錦簇、姹紫嫣紅。應接不暇說明了什么?體會花之多、花之美。聞著花香
⑵從哪些語句可以看出這是一個奇特的民族?
本段最后兩句的確耐人尋味,意味深長,默讀一下2、3自然段,結合上下文,并聯系生活實際談談對這兩句話的理解吧!重點指導朗讀以下句段:
家家戶戶都在養花。他們的花不像在中國那樣,養在屋子里,他們是把花都栽種在臨街窗戶的外面。花朵都朝外開,在屋子里只能看到花的脊梁。
每一家都是這樣,在屋子里的時候,自己的花是讓別人看的;走在街上的時候,自己又看別人的花。人人為我,我為人人。我覺得這一種境界是頗耐人尋味的。
聯系生活中還有哪些人人為我,我為人人的事例?
(班級圖書角、輪流打掃衛生)
師:當我們為別人付出的時候,別人也在為我們付出,在互相幫助中我們共同享受生活的樂趣,這本身就是做人的最高境界。讀懂了這段話,再來讀,大家就一定會讀得更有感情,更耐人尋味了!
(齊讀3自然段:男女生接讀,看圖背誦。)
⑶走在德國,滿眼是花團錦簇,姹紫嫣紅,這是多么令人賞心悅目!這是多么奇麗的景色!走在德國,感受到的是人人為我,我為人人的崇高境界!這是多么奇特的民族!
走在德國,讓季羨林先生回憶起留學德國十年的求學的足跡!此情此景,怎能不令季羨林先生思緒萬千?此時季羨林先生的心情怎樣?
誰愿意入情入境地為大家朗讀最后一段?把這種種思緒,滴滴感受讀出來。
師:你最喜歡哪句話?談談你的體會?
①預設一:
變化是有的,但是美麗并沒有改變。
師:美麗的含義包含什么?女主人的淳樸善良的人生境界像花一樣美麗!人人為我,我為人人的民俗風情!
②預設二:
多么奇麗的景色!多么奇特的民族!
師:贊美德國街道奇麗的景色!贊揚德國人人人為我,我為人人的人生境界!
③預設三:
我仿佛又回到了四五十年前,我做了一個花的夢,做了一個思鄉的夢。
師:作者陶醉于鮮花艷麗之中,觸景生情,沉浸于思鄉情緒之中。這會是一個怎樣的夢呢?夢中他在思念什么?
(思念親人,思念家鄉,思念祖國。)
課下請同學們結合你對作者的了解,對課文的.感悟,續寫一段話:夢見了;夢見了
每天沐浴在花的海洋里,聞著花香,看著花語,伸出異國他鄉的青年季羨林先生怎能不懷念祖國和家鄉?怎能不懷念親人?
四、總結升華,拓展延伸
1、這節課我們跟隨季羨林先生走進了德國,感受到了德國的風景美和人情美,相信這篇雋永的小短文留給我們記憶深處的不僅僅是這些。現在我想知道此時你們最大的收獲是什么?
2、感謝季羨林先生引領我們感悟美麗,引領我們去追求崇高的人生境界,如今,96歲高齡的季羨林先生仍然堅持讀書寫作,假如我們能為季爺爺聲情并茂地朗讀他的作品,他一定會很欣慰!請同學們一起來朗讀。
3、季羨林先生本身就具備這樣的人生境界,老師為大家推薦兩篇季羨林先生的散文,《月是故鄉明》《黃昏》,下節課我們一起來欣賞,走進季羨林崇高的人生境界。
【板書設計】
自己的花是讓別人看的:多么奇麗的景色!(花團錦簇姹紫嫣紅)
多么奇特的民族!(人人為我,我為人人)
【教學反思】
《自己的花是給別人看的》──當我看到這個題目時,我就被深深地吸引了,當得知是季羨林先生的文章時就更加愛不釋手,反反復復讀過許多遍,越來越感覺到季老就在眼前,偉人的形象隨之高大;越來越感覺到季老的文品如其人──我為人人,人人為我,我為人人是人生的一種崇高境界,自己的花是給別人看的不僅僅是季羨林先生在介紹德國的民俗風情,更重要的是在贊揚一種精神!精美雋永的短文不難理解,重要的是讓學生對國學大師油然而生敬仰、崇拜之情。所以,走進季羨林成為本堂課的教學目標。
走進季羨林,讓學生回憶起季老在《小苗與大樹的對話》中親切的話語,孩子們對季老提出的中西貫通,文理貫通,古今貫通記憶猶新;走進季羨林,讓學生在季老的散文《懷念母親》《月是故鄉明》中,體會到了魂秦夢繞的思鄉情和赤子深情;走進季羨林,讓學生被字里行間彌漫的真情摯意所打動,樹愈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在孩子們幼小的心靈里種植今天,孩子們也許還不太懂,但是這位鴻儒長者肯定會在他們的心靈立起一道豐碑!
《自己的花是讓別人看的》,這行云流水般的散文,自然天成,其背后蘊藏著作者的一片匠心──這不僅僅是說給給孩子們聽的!
人人為我,我為人人──這種崇高的人生境界是多么令人向往!
《自己的花是給別人看的》教學設計14
教學目標:
1、自學生字詞,掌握“脊梁、莞爾一笑、花團錦簇、姹紫嫣紅、耐人尋味”等詞語。
2、了解德國的民族風情特點,初步感受德國民族“人人為我,我為人人”的崇高精神境界。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積累課文的優美語言。
教學重點:感受德國民族風情。
教學難點:初步體會德國民族“人人為我,我為人人”的精神境界。
教學過程:
一、開門見山,直入課題。(2分鐘)
說到德國,很多人都知道這是一個愛花的民族。德國人養花與眾不同。北京大學教授季羨林深受感動,寫下一篇精美的短文(齊讀課題)——自己的花是讓別人看的。
題目中有一對反義詞,很有意思,注意讀好,一齊再讀課題。
這節課我們就隨著季老的介紹去欣賞德國獨特的民族風情。
二、初讀課文,把握大意。(8分鐘)
在讀課文之前,我們先來學習三個生字。
wǎn
莞 莞爾一笑(抽讀。想想,“莞爾一笑”是怎樣的笑?做個“莞爾一笑”的樣子)
ch yān
姹 嫣 姹紫嫣紅(抽讀。“嫣”寫的時候哪兒要特別注意?用食指寫一遍。)
我們一齊讀兩遍。
請同學們打開書,自由朗讀課文,注意把難讀的地方多讀幾遍,讀完后想想,每一個自然段寫了什么。
說說每個自然段寫了什么?(板書:愛、養<點明讓別人看>、賞<點明看別人的花>、夢)
接下來,請同學們想想課文的主要內容。四年級的時候,我們學習了段意連接法來歸納文章主要內容。五年級了,在此基礎上,我們還可以用抓重點段落的方法來歸納。課文四個自然段,二、三自然段是重點。誰來把兩個自然段的意思連起來說說本文的主要內容?
三、析形會神,領略風情。(29分鐘)
文中第三自然段有一句話就說到了(自己的花是讓別人看的,自己又看別人的花)這樣兩層意思,找出來,畫上波浪線。
每一家都是這樣,在屋子里的時候,自己的花是讓別人看的;走在街上的時候,自己又看別人的花。
齊讀。這句話就講了緊密聯系的兩個方面的意思,所以中間用了分號隔開。
瀏覽課文,文中哪些語句具體在寫“自己的花是讓別人看的”,畫上直線;哪些語句具體在寫 “自己又看別人的花”,畫上虛線。
A、(他們的.花不像在中國那樣,養在屋子里,他們是把花都栽種在臨街窗戶的外面。花朵都朝外開,在屋子里只能看到花的脊梁。)
抽生匯報,[指導過程:
1、這幾句在具體寫德國人“自己的花是讓別人看的”,一起讀讀。
2、再默讀這段話,想想怎么就能看出德國人養花是給別人看的。
3、德國人養花真是與眾不同,非常奇特呀!](板書:奇。)齊讀。
B、(走過任何一條街,抬頭向上看,家家戶戶的窗子前都是花團錦簇、姹紫嫣紅。許多窗子連接在一起,匯成了一個花的海洋,讓我們看的人如入山陰道上,應接不暇。)
生匯報(指導讀好“山陰道”)。這兩句重在寫“自己又看別人的花”。我們一起讀讀。
這里景色真美呀,這段文字也很美!同學們再默讀這兩句,看看哪些詞語最先跳入你的眼簾,使你興奮,令你心動。
預設一:花團錦簇、姹紫嫣紅
聽老師讀第一句(讀兩遍,后一遍從“家家戶戶”處開始),結合你的生活所見閉眼想象,“花團錦簇”“姹紫嫣紅”是一幅怎樣的畫面?
你的描繪,讓我們仿佛聞到了濃郁的花香,還聽到了蜜蜂的嗡響,小鳥的鳴叫,游人的驚嘆。
想看看這樣美的畫面嗎?(出示圖片)師解說:花成團,一簇緊挨著另一簇,十分茂盛,這就叫“花團錦簇”(抽幾生,讀出“花團錦簇”的形象),它側重寫花的形態;這些花有紫色有紅色,五顏六色,十分艷麗,這就叫“姹紫嫣紅”(點幾組,讀出“姹紫嫣紅”的味道),它側重寫花的色彩。作者用詞多么準確呀。
預設二:應接不暇
不光一家窗前是這樣美,家家戶戶都是這樣呀!放眼望去——許多窗子連接在一起,匯成了一個花的海洋,讓我們看的人如入山陰道上,應接不暇。(這個詞見過沒有?沒見過,我們先跟它打個招呼。)
“應接不暇”中哪個字最不好理解?“暇”什么意思?(空閑,沒事的時候。“暇”與時間有關,所以要記住它是“日”字旁。)“不暇”就是——(沒有空閑)。“應接不暇”呢?(看圖)這里的花非常奇麗。看了左邊又想看(右邊),看了樓上又想看(樓下),看了近處又想看(遠處),看了怒放的還想看(含苞欲放的),看了這條街,還想看(那條街)。看得我們眼花繚亂,眼睛都忙不過來了,這就叫做——應接不暇。
花多而美,讓人眼睛看不過來,這就叫——
商場里,商品琳瑯滿目,我們眼睛都看不過來,這也叫——
爸爸過生日,來了很多客人,全家接待不過來,這也叫——
生活中,你還有“應接不暇”的時候嗎?
這里的鮮花如此美麗,如此壯觀,讓人應接不暇呀,我們欣賞到了德國奇麗的景色。(板書:麗)
你能通過朗讀再現這樣的美景嗎?自由讀——抽讀——點評(特別要把“花團錦簇、姹紫嫣紅”讀好,讀慢一點,慢慢回味。)——再抽讀——一起美美地讀讀。
作者優美的語言,將我們帶到了德國。(齊讀)
同學們,我們就在德國,到街上去看看吧!(齊讀)走過任何一條街——
這里花如海,總也看不夠啊!(背)走過任何一條街——
內容理解了,讀的遍數多了,自然就能背誦。這就是我們常說的“熟讀成誦”,也是我們慣用的背誦方法。
過渡:走在美麗的大街上,花香醉人,心曠神怡,自然地讓人想到奇麗景色背后人們崇高的思想境界,這種境界就是課文中說的——
(“人人為我,我為人人。”板:我為人人。)
是呀,人人為我,我為人人。這多么有意思呀!所以作者說(齊讀)——
我覺得這一種境界是頗耐人尋味的。(課件:后于“人人為我,我為人人”出現)
“這一種境界”指的是什么?聯系上文說說。
再讀:人人為我,我為人人。我覺得這一種境界是頗耐人尋味的。
“人人為我,我為人人。我為人人,人人為我。” 這種境界意味深長,多么值得仔細體味呀。讓我們再一次從人們養花與賞花的經歷中去品味這種美好的境界吧。接讀課件:
(我為人人——他們奉獻美。自己的花是讓別人看的。)請讀(手勢):
他們的花不像在中國那樣,養在屋子里,他們是把花都栽種在臨街窗戶的外面。花朵都朝外開,在屋子里只能看到花的脊梁。
(人人為我——他們收獲美。自己又看別人的花。)(手勢):
走過任何一條街,抬頭向上看,家家戶戶的窗子前都是花團錦簇、姹紫嫣紅。許多窗子連接在一起,匯成了一個花的海洋,讓我們看的人如入山陰道上,應接不暇。
(原來德國有如此奇麗的景色,是因為德國人都具有這樣的思想境界呀!)
人人為我,我為人人。(課件:慢慢飛出)
(多么崇高的思想境界!)
人人為我,我為人人。
這一種境界是頗——(生說)耐人尋味的。而且四五十年了都沒有改變。1985年,季老再次來到德國,又看到了這樣的景象:(齊讀——課件)
C、我走在街上,抬頭一看,又是家家戶戶的窗口上都開滿了鮮花。
所以當主人問他德國有什么變化沒有時,他說(師讀)——
變化是有的,但是美麗并沒有改變。
“美麗”指什么?(鮮花。人人為我,我為人人的思想境界。)
這也是沒有改變的。這令作者無比驚嘆:(齊讀最后三句。)
課件:多么奇麗的景色!多么奇特的民族!我仿佛又回到了四五十年前,我做了一個花的夢,做了一個思鄉的夢。
我在初讀課文的時候,發現最后一句不好懂。我們一起再讀讀。(課件出示最后一句。)
我當時就想:學習語文,我們可以通過搜集信息,了解寫作背景來幫助理解。
文章是1985年寫的(板:1985),四五十年前是什么時候?1935年到45年這十年間,作者正在德國哥廷根大學留學。這次再到德國,勾起了他的回憶,想起了學生時代所做的夢。
同學們,這是一個怎樣的夢?(花的夢,思鄉的夢。)
常言說:日有所思,夜有所夢。你從花的夢,思鄉的夢想開去,留學德國,他見到的什么給他印象最深,他在德國想得最多的是什么?
[“思鄉” 指導策略(根據實際,選擇使用):
1、你離開過父母嗎?多久?那段日子你會想些什么?
2、季老離開祖國十年啊,“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每年春節,家家戶戶團圓的時候,他卻孤獨一人呆在哥廷根,他會想些什么?
3、(課件)季老曾說過:住在哥廷根的孤寂的小城,不知道為什么,母親頻來入夢。我的祖國母親,我是第一次離開她。不知道為什么,我這個母親也頻來入夢。(他在1935年11月20日的日記中寫道:我現在還真是想家,想故國,想故國的朋友。我有時想得簡直不能忍耐。)這是他思鄉的真實寫照呀,請讀——]
誰能想得更深一點?季老僅僅是思念故鄉嗎?他看到德國景色這樣美,德國人有這樣美好的境界,他就不想對祖國說點什么嗎?(像德國一樣美,像德國人民那樣,具有“我為人人,人人為我”的崇高思想境界……)
是呀,這就是季老對祖國的祝福,這就是季老的夢。一起再讀讀。但愿全
人類都有這美好的境界!
四、回顧板書,總結課文。(1分鐘)
同學們,這節課我們跟隨季老的介紹認識了德國人養花的(奇特),欣賞了德國(奇麗的景色),品味了德國人(人人為我,我為人人)的美好境界。讓我們再一次回味德國獨特的風情,再一次深情地朗讀課題——自己的花是讓別人看的。
《自己的花是給別人看的》教學設計15
【教學目標】
1.學習本課的生字新詞,重點指導書寫“脊”“暇”“嫣”這三個生字。
2.通過引導學生用抓關鍵句、品關鍵詞、想象畫面的方法來領略德國獨特的風情。
3.能通過自己的學習體驗來有感情的朗讀課文,并積累文中優美的語言以達到熟讀成誦。
【教學重點】
引導學生用抓住課文的重點詞句、想象畫面的方法從而領略德國奇麗的風景和與眾不同的民族風情特點。
【教學難點】
能帶著自己的理解想象畫面,從而達到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并積累文中優美的語言。
【教學準備】
教學課件
【課前交流】
同學們,這世間美的東西很多,范老師就特別喜歡花。你們喜歡養花嗎?說說喜歡的理由。
【教學過程】
一、板書課題,導入新課。
1.今天,我們一起走進德國去看一看。這個國家的人不僅愛花,更樂于把自己種的花讓給別人看,讓別人陶醉于花的艷麗與芳香中。
2.齊讀課題
3.指名讀題-齊讀課題
(這個題目里含著一對反義詞,想想看怎樣讀才能體現出來?)
(老師教大家一個朗讀的小技巧,當我們要強調某個詞語的時候,可以把這個詞語讀得重一些。)
4.簡介作者(這篇課文是我國著名的語言學家季羨林寫的,大家對季羨林還有印象嗎?出示相關資料)
二、檢查預習情況
1.相信大家課前都預習過課文了,老師先來檢查一下文中的生詞。
課件出示生詞:脊梁 莞爾一笑 花團錦簇 姹紫嫣紅 應接不暇
(1)指名生讀,教師相機強調生字的讀音。(提醒學生讀準 “脊梁”的“梁”為輕聲;“莞”多音字,讀地名里讀guǎn ;多音字“應”)。
(2)全班齊讀
(3)描紅的是課文的生字,這么多的生字里頭,你覺得哪些生字比較容易寫錯,需要提醒大家注意?
(4)指導書寫生字“脊”,提醒學生注意“脊”的筆順,“暇”字應注意是日字旁。
(5)學生在紙上書寫生字“脊”,寫好后同桌之間互相看看。
2.指名生逐段輪讀
(同學們,我們解決了生字詞的障礙,相信一定能把課文讀得更好。老師想請四個朗讀水平最好的同學來讀一讀,向老師推薦一下這四位同學。
(其他同學認真聽,邊聽邊思考:作者幾次來到德國?德國給他留下了怎樣印象?)
(作者年輕時在德國留學期間看到這個國家的人不僅愛花,更樂于把自己種的花給別人看,時隔四五十年重返德國時看到的還是這樣的景象,作者發出了怎樣的感嘆?出示句子)
(這兩個相同的句式都用上了感嘆號,怎樣才能讀出贊嘆的語氣?)
三、品味語言,想象畫面,感受風情。
1.請同學們認真默讀課文,哪些地方讓你感受到“景色奇麗”“民族奇特”?用筆畫一畫,做上記號。(可以在邊上標注“奇麗”“奇特”)
預設(一)想象畫面,品街頭景色之“奇麗”
出示PPT:走過任何一條街,抬頭向上看,家家戶戶的窗子前都是花團錦簇、姹紫嫣紅。許多窗子連接在一起,匯成了一個花的海洋,讓我們看的人如入山**上,應接不暇。
1.讀著這么美的文字,哪些詞語最先跳入你的眼簾,使你興奮,令你心動?
生匯報:花團錦簇、姹紫嫣紅
師:多么富有意境的兩個詞!想想看這兩個詞語分別是從什么方面來描寫花的?(寫出了花的數量多、花的顏色美。)
師:描寫花的數量多、花的顏色美的詞語很多,你能說出幾個這樣的詞語嗎?
(同學們真了不起,一下子就說出了這么多的詞語。能試著用自己的話把它說成一幅幅美麗的畫面嗎?可以試著從花的顏色和花的形態來說一說。)
師:同學們的描述,范老師的眼前仿佛出現了一個五彩斑斕、鮮花競相開放的景象。我們一起來看看,這就是“花團錦簇、姹紫嫣紅”。(出示圖片)
師:同學們,季羨林不愧是我國的語言學大師,他僅用了“花團錦簇、姹紫嫣紅”這兩個詞語就把同學們剛才說的那么多的意思包含在里頭,這就是作者用詞的精妙。
2.你還從哪個詞體會到景色奇麗?
生匯報:“花的海洋”“山**上”“應接不暇”
師簡介“山**”(出示相關資料)
(這“山**上,應接不暇”是一個八字成語,這個成語是有來歷的。山**,是個地名,在浙江紹興城的西南郊外。這條道,是用石板鋪成,遠山近水、小橋涼亭、綠樹成陰、草木蔥蘢,身在其中,就像在畫中游覽一樣。一千多年前著名詩人王獻之來到這里,看到這兒的美景,情不自禁寫道“從山**上行,山川自相映發,使人應接不暇。”)
可見在作者的眼里,走在德國的大街小巷上的感覺跟走在國內的山**上的感覺是一樣,它會讓人感到——
3.出示:走在這開滿鮮花的大街上,我仿佛看到了 ,聽到了 ,聞到了 。
師:帶著自己的感受讀這個句子——
師引讀:(音樂)
在德國,這樣的美景隨處可見,我們走在這條街上,抬頭向上看(女生讀)—
我們穿過這條街,進了一條小巷,抬頭向上看,(男生讀)— 。
這樣的美景豈能匆匆錯過,不禁讓人放慢腳步,細細欣賞。我們走過任何一條街,抬頭向上看(全班讀) —
2.播放德國風光圖片,感受景色奇麗。
(讀著讀著,我們仿佛置身于花的海洋中。人們常說“百聞不如一見”,同學們想不想去德國的大街小巷上去看一看,感受一下那里的美景呢?)
3.試背這個片段。
師:同學們,此時此刻,我們仿佛置身于德國的大街小巷上,此時此刻,你最想做什么?
師:是呀,怎樣讓這些美麗的畫面印在我們的腦海中呢?有個很好的辦法,就是把這些文字記在心上。當我們熟記這些文字時,這些美麗的畫面自然就會在我們的心中定格。多年以后,當你想起這些文字時,它就像陳年老酒一樣,散發出誘人的芬芳,揮之不去。因為,好的文章是有生命的。
出示片段,讓生試背。(出示片段——出示填空的片段——出示提示語的PPT)
4.小結學法:剛才我們用抓關鍵詞、想象畫面的方法來領略了德國奇麗的景色,感受德國獨特的風情。
預設(二)抓關鍵詞,品民族之“奇特”
師:你從哪些地方讀出了德國人養花的奇特呢?
出示:家家戶戶都在養花。他們的花不像在中國那樣,養在屋子里,他們是把花都栽種在……花的脊梁。
師:試著用剛才我們學過的抓關鍵詞、想象畫面來學習這個片段,用筆圈一圈這個句子中的關鍵詞,試著想象畫面。
1.理解 “脊梁”
知道什么是“花的脊梁”嗎?我們平時是怎樣養花的?透過“花的.脊梁”這個詞語你都看到了一番怎樣的景象?
2.理解“家家戶戶”
“家家戶戶”這個詞語說的是每家每戶,它讓你想到了可能想到了什么?文中出現“家家戶戶”這個詞語的句子可不止一處,快速瀏覽課文,找出這些句子讀一讀這些句子,說說你的發現。
出示:
家家戶戶都在養花。
走過任何一條街,抬頭向上看,家家戶戶的窗子前都是花團錦簇、姹紫嫣紅。
我走在街上,抬頭向上一看,又是家家戶戶的窗口上都開滿了鮮花。
2.師小結:
作者年輕時在德國時,看到的是家家戶戶都在養花,家家戶戶的窗子前都是花團錦簇、姹紫嫣紅,時隔四五十看后看到的又是家家戶戶的窗口上都開滿了鮮花,作者從心底里發出了由衷的感嘆——(出示)
四、回顧小結。
2.師:同學們作者年輕時在德國留學十年,看到德國人種的花是——(讀課題),時隔四五十年后,他重返德國,看到德國人種花仍是——(讀課題),這里頭其實還包含著德國人獨特的處事原則,到底是什么呢?這個問題留著我們下節課學習。
五、作業
1.把課文中描寫花美的句子抄下來并熟記于心。
2.推薦閱讀《留德十年》
六、板書
25 自己的花是讓別人看的
奇麗 奇特
抓關鍵詞
想象畫面
教學反思:
《自己的花是讓別人看的》這篇課文為我們敘述了季羨林先生在德國留學時的所見所聞,文字簡練優美。通過描寫德國人種花的與眾不同,突出他們每個人都有“人人為我,我為人人”的精神,也因為如此,他們才會將自己的花種在臨街的窗戶外面讓別人看。全文充滿了作者的真情實感。
在本節課的教學中,我請學生自由默讀課文,以“多么奇麗的景色!多么奇特的民族!”為主線讓學生潛心默讀課文,抓住關鍵詞進行想象畫面。如教學“奇麗的景色”中,讓生圍繞“走過任何一條街,抬頭向上看,家家戶戶的窗子前都是花團錦簇、姹紫嫣紅。許多窗子連接在一起,匯成了一個花的海洋,讓我們看的人如入山**上,應接不暇。”這句先讓學生說說這段話中的哪些詞先跳入自己的眼簾,引導學生想象“花團錦簇、姹紫嫣紅”的情景,通過說表示花多、花美的詞語后,讓學生領悟作者用詞的精妙。而后利用圖片幫助學生理解花團錦簇、姹紫嫣紅的意思,體會花之美。之后,再讓學生說自己印象最深的詞語,通過這些詞語仿佛看到了哪些畫面。讓學生在練說片段中把想象中畫面表達出來。透過文中的關鍵詞語,把這些畫面呈現出來。在體悟讀、自由讀、師引讀等多種讀的形式中,讓學生感受畫面之美。最后都是總結學法(即抓關鍵詞、想象畫面),讓學生學著用這種方法,自學“奇特的民族”這個部分。由扶到放,充分體現了學生的自主性。
整節課,我努力遵循在學生理解的基礎上讀,在品位的基礎上讀,在讀中進行想象,力圖使學生融入作者的情感,把學生領進濃濃的詩意境界,言為心聲,希望學生把心境和感受讀出來,入情入境,有滋有味。
回顧整堂課,還是有一些讓自己不甚滿意之處:教師對學生牽引的過多,學生的朗讀指導的還不夠到位。這樣一次充滿馨香四溢的異國風情之旅,讓我感受之真切到老師的高度將決定課堂的深度和廣度是何故。如何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將會是我不懈之追求的目標。
【《自己的花是給別人看的》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自己的花是給別人看的》教學設計10-17
《自己的花是讓別人看的》教學設計06-24
自己的花是讓別人看的教學設計09-09
自己的花是讓別人看的教學設計(精華)09-09
自己的花是讓別人看的教學設計(精華)09-09
《自己的花是讓別人看的》語文教學反思03-09
《自己的花是讓別人看》語文教學反思03-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