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初中七年級語文第二單元《寫作:學習抒情》優質教學設計模板
作為一無名無私奉獻的教育工作者,時常要開展教學設計的準備工作,教學設計是一個系統設計并實現學習目標的過程,它遵循學習效果最優的原則嗎,是課件開發質量高低的關鍵所在。寫教學設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初中七年級語文第二單元《寫作:學習抒情》優質教學設計模板,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初中七年級語文第二單元《寫作:學習抒情》優質教學設計模板1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1)了解抒情文字的特點和寫法。
(2)學會抒情的兩種方法。
2、過程與方法
了解抒情文字的特點和寫法,在寫作實踐中,能夠采用多種抒情方法來表達自己的內心感受。
3、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善于發現自身、人類、社會及自然的美;善于從生活中尋找快樂,感受幸福。
教學重難點:
重點:掌握各種抒情方式方法,特別是托物言志這種抒情方式的把握。
難點:培養學生善于發現美的眼睛并通過抒情這一表達方式寫出來。
教學時數:2——3課時
教學過程:
一、話題探討:
1.美是什么?
美是一種感覺,美是一種心態,東西很多,需要人們去發現,去認識。不同時代的人、同一時代的不同人,對于美都會有不同的認識,不同的理解。浩瀚無邊、氣勢磅礴的大海美,晶瑩剔透的露珠也美;高山的險峻美,石子的光滑也美;高樓大廈車水馬龍繁華的都市美,茅草屋籬笆墻牧童樵夫恬靜的山村也美。
美是拂面的春風,美是七色的彩虹;美是優雅的體態,美是動人的聲音;美是勃勃的生機,美是高尚的品德……可以說,美無處不在。你發現這些美了嗎?
2.你的心目中,什么是美呢?
預設各種可能:
美是一種潮流,美是一種時尚。
美沒有固定的模式,沒有統一的標準,對漢成帝的皇后趙飛燕,有“水色簾前流玉霜,趙家飛燕侍昭陽,掌中舞罷簫聲絕,三十六宮秋夜長”的贊美詩句,對唐明皇的貴妃楊玉環大詩人白居易有“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宮粉黛無顏色”的名句。
美,是一道波,在心頭滑過,從觸覺進入心靈;
美,是一朵花,在眼前綻放,從視覺進入心靈;
美,是一首歌,在耳際縈繞,從聽覺進入心靈;
小結:美離我很近,卻無法觸摸;美離我很遠,卻似乎又離心靈很近。既然美是這樣的,我們就要捕捉美,創造美。方法之一——學會抒情。
二、學習抒情
這個單元作文訓練的話題是“美的發現”。那么,你有一雙發現美的眼睛嗎?你發現過生活中那些被人忽略的美嗎?雕塑家羅丹說過:生活中不缺少美,缺少的是發現美的眼睛。這就要求我們首先要有一雙發現美的眼睛,要有一顆發現美的心。
同學們,怎樣才能發現美呢?
一是多多投入審美實踐,在實踐中提高發現美的能力;
二是擴大知識面,淵博的知識無疑有助于我們發現客觀事物的美;
三是豐富生活閱歷,閱歷越廣,體驗越多,就越能發現美。如果我們發現了美,又怎樣將美好的情感表達出來,和大家分享呢?那就要學會用“抒情”這種表達方式寫出自己的內心感受。
當然,學習抒情不僅僅是個學習技巧的問題。尤其要緊的,應在日常生活中陶冶熔煉自己的感情。“人生經驗愈豐富,事理觀察愈深刻,情感也就愈沉著,愈易融化于具體的情境。”(朱光潛語)
抒情的關鍵在于把感情融化于具體的形象。或寓情于事,如“步出城東門,遙望江南好,前日風雪中,故人從此去”,不言惜別而惜別自見;或寓情于景,如“西風殘照,漢家陵闕”,不言悲涼而悲涼自見。同學們應認真體味、學習。
抒情,特別要注意下邊幾點:
情要真實。虛假的感情不僅不能感動人,反而令人反感,甚至厭惡。白居易說:根情,苗言,華聲,實義。“根情”,“情”是文章的根本。作者內心一片真情,傾吐在文章中,文章就震撼人心。
情要健康,向上,能鼓舞人心。消極頹廢的感情不應該寫入文章。魯迅的《記念劉和珍君》、巴金的《小狗包弟》抒發的都是健康的感情,因此感人至深,使人讀過后久久不能忘懷。因此,同學們寫作文要抒發那些積極進取,昂揚向上,反映當代中學生進取精神的風貌,弘揚時代主旋律的感情,消極頹廢的思想不應該寫入文章。具體地說,應特別注意:謾罵老師、家長,謾罵高考制度,揭露中國社會腐敗、黑暗,自己如何不學習,抽煙、喝酒、逃課、泡網吧、早戀等等,在平時作文、考試作文尤其是高考作文中絕不許出現。
三、怎樣抒情:
1.什么是抒情
抒情是直接或間接地抒發內心感情的一種表達方式。“情動于中而形于言。”抒情,是文章打動讀者、感染讀者的重要手段。抒情,是抒情詩、抒情散文的主要表述方法;在敘事性的作品中,它常常與敘述、描寫、議論等結合運用。在議論說理的文章中,作者一般很少直抒感情,而是通過對某種觀點的論證,體現作者的愛憎感情。
記敘中運用抒情表達方式,能增強文章的感染力,突出文章的中心。
2.抒情的方式方法:
從上述表述中可見,抒情分為兩類:直接抒情與間接抒情。
抒情往往不會單獨出現在文中,它常與記敘、描寫、議論等結合在一起。一般來說,直接抒情一般要與議論結合在一起,而間接抒情一般與敘述、描寫結合在一起。這“結合”,要求自然,不能牽強,切忌空泛、虛浮,無病呻吟。
3.各種抒情方式方法概述:
(1)直接抒情法
又稱直抒胸臆法。直抒胸臆,就是作者或作品中的人物,不借助于任何別的手段,直接地表白和傾吐自己的思想感情,以感染讀者,引起共鳴。直抒胸臆的特點是:不要任何“附著物”,而是思想感情直截了當地宣泄;不講究含蓄委婉,而是思想感情毫無遮掩地袒露。這種直陳肺腑的抒情方式,往往顯得坦率真摯,樸質誠懇,很能打動人心。如魏巍《誰是最可愛的人》,在介紹志愿軍戰士的幾個英雄事例后,寫下了這樣一段抒情文字:
朋友們,用不著多舉例。你已經可以了解我們的戰士是怎樣的一種人,這種人是什么一種品質,他們的靈魂是多么美麗和寬廣。他們是歷、世界上第一流的戰士,第一流的人!他們是世界上一切偉大人民的優秀之花!是我們值得驕傲的祖國之花!我們以我們的祖國有這樣的英雄而驕傲,我們以生在這個英雄的國度而自豪!
作者飽含深情,直抒胸臆,表達了對志愿軍戰士的無比崇敬和熱愛之情。
(2)間接抒情,具體又有如下幾種:
①借景抒情法
借景抒情又稱寓情于景,是指作者帶著強烈的主觀感情去描寫客觀景物,通過景物來抒情。它的特點是“景生情,情生景”,情景交融,渾然一體。在文章中只寫景,不直接抒情,以景物描寫代替感情抒發,也就是王國維說的“一切景語皆情語”。如杜甫的《春望》:“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詩人通過對花鳥草木的描寫來抒發亡國的憂憤、離散的感傷。在寫作中,抒情而不直寫情,繪景而不止寫景,借景抒情,情以景興,能使文章含而不露,蘊藉悠遠,情豐意密,深切動人。
②觸景生情法
觸景生情,是指觸及外界景物而引起情思,發為感嘆述懷的方法。這種方法可以先寫景,再抒情;也可以先抒發對景物的感受,然后再描寫景物;還可以把二者交織起來,一邊寫景,一邊抒情。寫景是為了抒情,筆在寫景,卻應當“字字關情”。如劉白羽的《急流》就是一篇運用觸景生情法的佳作。文章的.前一部分主要是寫景,作者首先是描寫閩江江水的綠,再寫江中急流的險,然后筆鋒一轉,重點描寫急流中的飛舟。寫“綠”,寫“急流”,寫“飛舟”,都是為寫船上的勇士作鋪墊。面對這幅急流飛舟、驚心動魄的畫面,作者觸景生情:在那緊急關頭,是急流勇進,還是急流勇退呢?結論是只能前進,不能后退,因為“只要你稍微一怯弱,一動搖,那船便會撞碎在尖厲的巖石上”。作者抒發了不畏艱難險阻,急流勇進,知難而上的革命情懷。情從景出,扣人心弦。
③詠物寓情法
詠物寓情,是通過描寫客觀事物來表達自己思想感情的一種表現手法。詠物寓情的關鍵在于“寓”。它的特點是,只描寫物象,不直接抒情,作者將所要表達的思想感情寄寓在對物象的具體描繪之中,通過比喻、擬人、象征等方式,委婉曲折地表現作者的思想感情。如流沙河的《藤》,就是運用了詠物寓情的手法。
他糾纏著丁香,往上爬,爬,爬,……終于把花掛上樹梢。丁香被纏死了,砍作柴燒了。他倒在地上,喘著氣,窺視著另一株樹……
這里寫的是“藤”,但影射的是那種趨炎附勢、踩著別人的肩膀向上爬的人。作者把自己對這種政治投機商的憤恨與蔑視的感情,寄寓在對“藤”的物性的描寫之中,達到了形象性與抒情性的高度和諧與統一。詠物寓情,將思想感情化作生動的形象和具體的畫面,不僅使讀者在潛移默化中接受作者的思想觀點,而且文章也因此而顯示出情意深邃、韻味雋永的藝術魅力。
④詠物言志法
詠物言志,是指有感于外物而述志抒懷的方法。它與詠物寓情的區別是:詠物寓情只狀物,不直接抒情;以狀物代替抒情;詠物言志既狀寫事物,也直接抒懷,因物生情,有感而發。如許地山的《落花生》就是詠物言志之作。文章首先“詠物”,描寫花生的可貴品質:“它只把果實埋在地底,等到成熟,才容人把它拔出來。”然后“言志”,說明做人的道理:要做有用的人,不能做表面好看而對別人沒有益處的人。詠物言志,既有物象,又有情志,情志因物象而顯得具體,物象因情志而饒有韻味。二者相融相匯,相映生輝。
⑤融情于事法
融情于事,指通過敘述事件來抒發感情,讓感情從具體事件的敘述中自然地流露出來,感染讀者。這種滲透著感情的敘述,讀者品味起來就更覺得真誠可親。如朱自清的《背影》,寫父親給兒子道別時買橘子的那一段敘述文字,情真意切,感人至深。
我看見他戴著黑布小帽,穿著黑布大馬褂,深青布棉袍,蹣跚地走到鐵道邊,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難。可是他穿過鐵道,要爬上那邊月臺,就不容易了。他用兩手攀著上面,兩腳再向上縮;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傾,顯出努力的樣子。這時我看見他的背影,我的淚很快地流下來了。
這一段敘述文字,樸實無華,把慈父的愛子之情和兒子對父親的感激之情表達得淋漓盡致。
⑥融情于理法
融情于理,就是把感情寄寓在說理之中,理中含情,既可以使情具有深度、厚度,又可以使理閃爍出充滿個性色彩的情思.撥動人的心弦。如林覺民的《與妻書》就是一篇融情于理的美文。為了向妻子最后一次表白自己的心志和愛憎,作者并非情意纏綿,淚語柔情,而是以理代情:“吾至愛汝,即此愛汝一念,使吾勇于就死也……助天下人愛其所愛,所以敢先汝而死.不顧汝也。汝體吾此心,于啼泣之余,亦以天下人為念,當亦樂犧牲吾身與汝身之福利,為天下人謀永福也。汝其勿悲!”作者將愛妻之情與“勇于就死”之理熔為一爐,以含情之筆說理,以明理之言訴情,感人肺腑,催人淚下。
⑦托物言志
就是通對物品的描寫和敘述,表現自己的志向和意愿。采用托物言志法寫的文章的特點是用某一物品來比擬或象征某種精神、品格、思想、感情等。要寫好這樣的文章,就要掌握好“物品”與“志向”,“物品”與“感情”的內在聯系。首先是物品的主要特點要與自己的志向和意愿有某種相同點和相似點。其次,描述時,自己的志向要以物品的特點為核心。物品要能表達自己的意愿。托物言志的寫作方法,最常用的有比喻、擬人、象征等。
托物言志,是間接表現主觀主題思想的方式(也即間接抒情方式)之一。通過對客觀事物的描寫或刻劃,間接表現出作者的志向、意愿。采用托物言志,關鍵是志與物要有某種相同點或相似點,使物能達意而志為物核。托物言志常借用比擬、象征等手法。
托物言志屬于作文的整體手法,是以物寫人,通過賦予意象某種人格化特征,來寄托作者的某種情感。托物言志(廣義的托物言志應該包括象征,這里所說的是狹義的托物言志)是作者通過對物象描寫和刻畫(托物)來表達自己的某種志向(言志)。如李忱的《瀑布聯句》:“溪澗豈能留得住,終歸大海作波濤。”作者以不貪戀溪澗而沖奔大海的瀑布表達自己“棄燕雀之小志,慕鴻鵠之高翔”的豪情壯懷。
托物言志是借富有特征的自然景物來寄托情思的一種表現手法。如季羨林的《清塘荷韻》,通過記述荷花艱辛的生命歷程,表達出對生命頑強、堅韌的贊美。作者寄情與物,將紛繁復雜的人生感悟通過自然景物的描繪予以體現,給讀者留下豐富的想象空間,所謂“一花一天國,一沙一世界”。
可見,托物言志既是一種間接的抒情方式,又是著眼于整篇文章而言的一種表現手法。不要把它單一看作
示例
石榴
郭沫若
五月過了,太陽增加了它的威力,樹木都把各自的傘蓋伸張了起來。不想再爭妍斗艷的時候,有少數的樹木卻在這時開起了花來。石榴樹便是這少數樹木中的最可愛的一種。
石榴有梅樹的枝干,有楊柳的葉片,奇崛而不枯瘠,清新而不柔媚,這風度實兼備了梅柳之長,而舍去了梅柳之短。
最可愛的是它的花,那對于炎陽的直射毫不避易的深紅的花,單瓣的已夠陸離,雙瓣的更為華麗,那不是夏季的心臟嗎?
單那小茄形的骨朵已經就是一種奇跡了。你看,它逐漸翻紅,逐漸從頂端整烈為四瓣,任你用怎樣犀利的剪刀也都剪不出那樣的勻稱,可是誰用紅瑪瑙琢成了那樣多的花瓶兒,而且還精巧地插上了花?
單瓣的花雖沒有雙瓣的豪華,但它卻更有一段妙幻的演藝,紅瑪瑙的花瓶兒由希臘式的安普刺變為中國式的金盅,殷、周時代古味盎然的一種青銅器。博古家所命名的各種銹彩,它都是具備著的。
你以為它真是盛酒的金盅嗎?它會笑你呢。秋天來了,它對于自己的戲法好像忍俊不禁地破口大笑起來,露出一口皓齒,那樣透明光嫩的皓齒你在別的地方還看見過嗎?
我本來就喜歡夏天。夏天是整個宇宙向上的一個階段,在這時使人的身心解脫盡重重的束縛。因而我更喜歡這夏天的心臟。
有朋友從昆明回來,說昆明石榴特別大,子粒特別豐腴,有酸甜兩種,酸者味更美。禁不住唾津的潛溢了。
雨荷
張曉風
有一次,雨中走過荷池,一塘的綠云綿延,獨有一朵半開的紅蓮挺立其間。
我一時為之驚愕駐足,那樣似開不開,欲語不語,將紅未紅,待香未香的一株紅蓮!
漫天的雨紛燃又漠然,廣不可及的灰色及綠色中竟有這樣一株紅蓮!像一堆即將燃起的火,像一罐立刻要傾潑的顏色!我立在池畔雖不欲撈月,也幾成失足。
生命不也如一場雨嗎?你曾經無知地在期間雀躍,你曾經癡迷地在其間沉吟——但更多的時候你得忍受那些寒冷和潮濕,那些無奈與寂寥,并且以對晴日的幻想度日。
可是,看那株紅蓮,在雨中怎樣地唯我而不忘我,當沒有陽光時候,它自己便是陽光!當沒有歡樂的時候,它自己便是歡樂!一株蓮花里有怎樣完美自足的世界!
一池的綠,一池無聲的歌,就在這美麗的湖畔——豈只有哲學書中才有真理?豈只有研究院中才有答案?一筆簡單的雨荷可描繪出多少形象之外的美德,一片亭亭青葉支撐了多少世紀的傲骨!
倘有荷在池,倘有荷在心,則長長的的雨季何患?
還有我們學過的宋周敦頤的《愛蓮說》、茅盾的《白楊禮贊》都是運用了托物言志的名篇。望同學們反復誦讀這些文章,領會托物言志類文章的寫法。
四、布置作文
課本“寫作練習”寫作指導:
第一題要求寫出自然美,在自然美中融進自己的感情。小路、流水、山巒、森林、天空、大海……都是實體事物,因此首先要求用寫生的辦法把它們表現出來,要寫得準確,寫出它們的特點和個性,尤其是寫出它們的美。同時,也要把贊美之情不落痕跡地融化在描寫之中。
第二題是寫一幅風景畫或一張風景照片中的自然美景,以及美景中的一些細節,同時把自己心動的感覺寫出來。在這里,關鍵是找到畫或照片中的美,找到心動的感覺,如果找到了,再用文字把這美和感覺表達出來。當然,寫風景美和寫自己的感覺應是乳水交融的。
第三題是用動情的筆墨把自己的一種經歷寫出來。這些經歷似乎都是細節,都不是驚天動地的大事。是細節,就容易碰到,在題目列舉的四種中,學生不難找到。即使不在這四種中,也可以,只要這種經歷給了自己心靈以震撼或潛移默化的影響。
第四題是要求寫關于美的名言在自己心底留下的印象,或者引起的情感的波動、思想的升華。在這方面有體驗的學生可以完成這道題。
第五題要求寫“我青春的色彩”,應該說這道題每個學生都能寫,都能大大抒發一番關于青春的情感。要注意的是,切勿寫得空泛。要把情感融化在具體的形象之中。
五、教后反思:
當前學生的作文中流露消極頹廢思想很嚴重,這是應試作文的一大忌,我們必須加以糾正這一現象,為此在這節作文課上我反復強調這一點,我想更重要的是在以后的整個語文教學中應引導學生發現生活中的美,使他們對學習、對生活充滿信心。
初中七年級語文第二單元《寫作:學習抒情》優質教學設計模板2
【教學目標】
1.結合本單元學習的課文,引導學生了解直接抒情和間接抒情這兩種抒情方式。理解直接抒情和間接抒情的表達效果。
2.引導啟發學生把握好抒情的度,學習基本的抒情方法。
【教學重點】
引導學生在情感體驗的基礎上,理解直接抒情和間接抒情的表達效果。
【教學難點】
啟發學生把握好抒情的度,學習基本的抒情方法。
【教學過程】
一、體會抒情之美。
⑴簡介抒情的表達方式。
⑵比較本單元課文抒情句的運用。體會抒情的作用,導入課題。
二、歸納抒情之法。
1.比較討論:我們要抒發怎樣的情感?
(1)真實的情感;
(2)獨特的情感。
2.向名家取經:我們可以怎樣抒發情感?
⑴分析名家名作中包含情感的語句,分析理解直接抒情和間接抒情的作用:
直接抒情也即直抒胸臆,是指在記敘、描寫的基礎上,在感情達到熾熱的程度時,直截了當地把內心的'感情抒發、傾吐出來,抒情的效果強烈,鮮明。
間接抒情是指作者的感情滲透在敘述、描寫、議論中,感情同寫人、敘事、寫景、狀物融合在一起,這種感情的抒發是滲透在文章的字里行間的,含而不露,委婉動人,耐人尋味。
⑵比較歸納,學習抒情的方法。
分別給出含有直接抒情和間接抒情語句的文段資料,學生討論分析其中手法運用的特點。
①直接抒情的具體方法例舉:
直抒胸臆(內心獨白)變換人稱(第二人稱)
②間接抒情的具體方法例舉:
借景抒情(融情于景)托物言志(融情于物);
三、比較抒情之度
1.例文比較,體會抒情之度。
明確:所謂“恰當書法”,一是指要把握好抒情的度,二是指要選擇好抒情的方法。
2.問題引導,學習恰當抒情。
⑴把握好抒情的度;
⑵選擇好抒情的方法。
明確:恰當地抒發情感,前提是對情感要有深刻的體驗和細致的揣摩。對情感的回味,可以促發與原初情感相似的體驗和感受;通過反復體驗,能將情感本身的意味感受得更深、體會得更準。另外,找到觸發情感的點并將其寫在作文里,會更容易打動讀者。
四、實踐抒情之法。
1.課堂作業。
PPT出示一段描寫家鄉的話語,將其中直接抒情和間接抒情的句子挖空,讓學生獨立填寫。寫作后進行交流討論,分析寫作思路。
總結:情貴在真,要抒發自己的真情實感。:劉勰在他的文心雕龍中說“情者文之經。”只有用飽滿的情感直叩讀者心扉,文章才具有內在的魅力。否則,無論怎樣雕章琢句,都只能是繁采寡情,味之必厭。這句名言告訴了我們抒情的重要性。抒情不是全篇使用,要運用合宜;交流時要用心體會別的的同學的優點,加以運用;
2.家庭作業。
以“鄉情”或“我的煩惱”為題,寫一篇記敘性作文。根據內容特點和表達需要,選擇合適的抒情方式。情感的抒發要有內容,有憑借。不少于500字。
【板書設計】
學習抒情
真實獨特
直接抒情間接抒情
直抒胸臆借景抒情
變化人稱托物言志
初中七年級語文第二單元《寫作:學習抒情》優質教學設計模板3
教科書分析:
1.《語文課程標準》要求學生在寫作時“考慮不同的目的和對象,根據表達的需要,圍繞表達中心,選擇恰當的表達方式”。文章最重要的特質就是以情動人,抒情是寫作中一種很重要的表達方式。但是抒情比較抽象,而且常常和其他表達方式結合在一起,學生很難把握。因此,要“結合本單元學習的課文,引導學生了解兩種抒情方式及其表達效果。”
2.七年級下學期,各種表達方式學生已經學習并掌握。但是,記敘文中應以記敘為主要表達方式,文中的抒情就應是在充分記敘的基礎上有感而發,切不可喧賓奪主。因此,將“啟發學生把握好抒情的度,學習基本的抒情方法”作為的教學目標及重難點,注意在穿插上下功夫,做到緊扣內容、銜接自然,靈活、簡潔、適度地進行記敘中的抒情。
3.教科書采用知識能力點和主題內容雙線索結構單元。本單元就以祖國為主題,編選了四篇不同體裁的文學作品,從各個不同的角度表現了不同時代、不同國家的人民熱愛祖國、發憤圖強的美好情操,這些作品內容豐富,表現手法多樣。應聯系所學課文,做到課內學范例,課外善模仿。寫作教學注重一課一得,應引導學生了解直接抒情和間接抒情這兩種抒情方式,體會兩者的表達效果,學習兩者基本的抒情方法。
學情分析:
抒情,即表達情思,抒發情感。在寫作中,學生若能恰當地抒發真情實感,定能增強文章的感染力,并深化文章主題。但是,現在的學生在寫作中要么存在情感單薄支撐不起主旨的問題,要么存在抒情過度情感不真實的問題,主要還在于不會選擇和運用恰當的抒情方式。引導學生區分兩種抒情方式,并且能夠靈活自由、恰如其分地使用,應是本課的教學重點。
教學目標:
1.結合本單元學習的課文,引導學生了解直接抒情和間接抒情這兩種抒情方式。
2.引導學生在情感體驗的基礎上,理解直接抒情和間接抒情的表達效果。
3.啟發學生把握好抒情的度,學習基本的抒情方法。
教學重難點:
1.引導學生在情感體驗的基礎上,理解直接抒情和間接抒情的表達效果。
2.啟發學生把握好抒情的度,學習基本的抒情方法。
教學準備:
教師:采用多媒體教學,利用圖片、音樂等多媒體素材。
學生:提前一周思考寫作題目:《鄉情》和《我的煩惱》。二選其一挖掘可寫素材。
教學時數:
兩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激趣導入,了解抒情
(一)激趣導入,引出課題(PPT顯示)
導語:詩人白居易有云:“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徜徉雨中,我們或許會有無可名狀的哀愁;沐浴月光,我們或許會感到漫無邊際的孤獨;仰望蒼穹,遠眺大海,我們心胸開闊;俯視大地,近觀流水,我們豪情萬丈。生活處處有美景,美景時時動人情,我們要善于發現美,學會抒發真情實感。
1.老師板書題目:學會抒情
2.出示任務:什么是抒情?抒情可以分成幾類?
3.反饋指導:
(1)學生交流:抒情,是指在文中自然真摯地表露作者的思想感情(喜怒哀樂),使讀者引起共鳴,受到感動、或產生激情,從而增強文章的感染力。分為直接抒情和間接抒情兩類。
(2)教師補充:抒情是一種表達方式。抒情——即抒發感情。它是作者或文中人物表達主觀感受,傾吐心中情感的文字表露。也就是,人們在生活中,遇到各種事情,產生各種感情,或使你高興——想放聲歌唱;或使你生氣——使你悲痛。這就是你對這些事情產生了感情,有了感受。在寫作時,把這種喜怒哀樂的感情表達出來,就叫抒情。
(二)對比閱讀,體會作用(PPT顯示)
導語:劉勰在他的文心雕龍中說“情者文之經。”只有用飽滿的情感直叩讀者心扉,文章才具有內在的魅力。否則,無論怎樣雕章琢句,都只能是繁采寡情,味之必厭。這句名言告訴了我們抒情的重要性。
1.出示任務:讓我們通過兩個片段,進行對比,體會抒情的好處。
片段一:如今,我已離開了家,離開了這個曾經帶給我無限回憶的地方,也離開了您——我的媽媽。我帶著您對我的期盼,踏上了追求夢想的旅途,我不會放棄,因為您說過的話,是我聽過最動聽的語言。盡管有些是批評,是責罵。媽媽,我想對您說很多話,但世界上所有的話都不如一句“謝謝您!”
片段二:如今,我已離開了家,離開了這個曾經帶給我無限回憶的地方,也離開了您——我的媽媽。我帶著您對我的期盼,踏上了追求夢想的旅途,我不會放棄,因為您說過的話,是我聽過最動聽的語言。盡管有些是批評,是責罵。媽媽,我想對您說,您是柔和的春風,撫弄著我這支新發的柳條;您是淅瀝的細雨,滋潤著我這株嬌嫩的小草;您是蓬勃的大樹,為我遮擋了狂風暴雨;您是冬日的暖陽,用您那溫暖的光芒,照進我迷失的心房……
媽媽,謝謝您!
2.反饋指導:
(1)學生反饋:片段一主要采用了敘述的表達方式;片段二除敘述外還大量采用了抒情的表達方式。
(2)教師補充:片段二之所以比片段一好,就在于作者在敘事之外運用了一種表達方式使文字充滿情意和張力,這種表達方式叫抒情。“情動于中而形于言”,我們寫文章,總要表情達意,直接或間接地抒發和表露作者的感情,這就是抒情。
二、名篇引領,感知抒情
(一)名篇指路,初識抒情
導語:葉圣陶曾說:“教材無非是個例子。”我們學過的課文中有很多直接抒發作者感情的,也有間接表現作者情感的名篇。研讀這些名篇有利于我們區分什么是直接抒情,什么是間接抒情,并繼而掌握直接和間接抒情的技法。
1.出示任務:讓我們閱讀名家名篇,體會直接描寫和間接描寫的不同。區分哪些是直接描寫,哪些是間接描寫?(PPT顯示3頁)
片段一:我呆呆地望著她,止不住留下了眼淚。我覺得我是世界上最傷心的人!因為我對朋友反悔了。我做了一件多么不光彩的事呀!——《羚羊木雕》
片段二:母親啊!你是荷葉,我是紅蓮,心中的雨點來了,除了你,誰是我在無遮攔天空下的蔭蔽?
——《荷葉母親》
片段三:啊!這最后一課,我真永遠忘不了!
——《最后一課》
片段四:我們祖國的英雄兒女,將要學習你的榜樣,像你一樣的偉大堅強!像你一樣的偉大堅強!
——《黃河頌》
片段五:這南方初春的田野,大塊小塊的新綠隨意地鋪著,有的濃,有的淡;樹上的綠芽也密了;田野里的冬水也咕咕地起著水泡。這一切都使人想著一樣東西——生命。——《散步》
片段六:當我躺在土地上的時候,當我仰望天上的星星,手里握著一把泥土的時候,或者當我回想起兒時的往事的時候,我想起那參天碧綠的白樺林,標直漂亮的白樺樹在原野上呻吟;我看見奔流似的馬群,聽見蒙古狗深夜的嗥鳴和皮鞭滾落在山澗里的脆響;我想起紅布似的'高粱,金黃的豆粒,黑色的土地,紅玉的臉龐,黑玉的眼睛,斑斕的山雕,奔馳的鹿群,帶著松香氣味的煤塊,帶著赤色的足金;我想起幽遠的車鈴,晴天里馬兒戴著串鈴在溜直的大道上跑著,狐仙姑深夜的讕語,原野上怪誕的狂風……
——《土地的誓言》
片段七:忽然教堂的鐘敲了十二下。祈禱的鐘聲也響了。窗外又傳來普魯士士兵的號聲——他們已經收操了。韓麥爾先生站起來,臉色慘白,我覺得他從來沒有這么高大。
“我的朋友們啊,”他說,“我——我——”
但是他哽住了,他說不下去了。
他轉身朝著黑板,拿起一支粉筆,使出全身的力量,寫了幾個大字:
“法蘭西萬歲!”
然后他呆在那兒,頭靠著墻壁,話也不說,只向我們做了一個手勢:“放學了,你們走吧。”
——《最后一課》
片段八:我曾屢次發現,每當我感到前途茫茫而灰心喪氣時,只要記起很久以前我在那座小懸崖上所學到的經驗,我便能應付一切。我提醒自己,不要想著遠在下面的巖石,而要著眼于那最初的一小步,走了這一步再走下一步,直到抵達我所要到的地方。——《走一步,再走一步》
2.反饋指導:
(1)學生反饋:片段一、二、三、四采用直接抒情方式,片段五、六、七、八采用間接抒情方式。直接抒情表達比較直接,篇幅較短;間接抒情表達委婉,要將人、事、景、物融為一體,篇幅較長。
(2)教師引導:兩種抒情方式沒有高下之分。根據抒情的位置和文章的內容選擇合適的抒情方式。
直接抒情也即直抒胸臆,是指在記敘、描寫的基礎上,在感情達到熾熱的程度時,直截了當地把內心的感情抒發、傾吐出來。比如:片段三《最后一課》中,文章充分講述了小弗郎士在最后一課中的特殊經歷,并運用大量細節描寫展現了這節課的悲壯情調之后,才讓小弗郎士用一句話抒發出自己的內心情感:“啊!這最后一課,我真永遠忘不了!”這就顯得自然而然,真切動人。
間接抒情是指作者的感情滲透在敘述、描寫、議論中,感情同寫人、敘事、寫景、狀物融合在一起,這種感情的抒發是滲透在文章的字里行間的。正如王國維在《人間詞話》寫道“以我觀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意思大概就是,用我的心去體悟,用我的心去味萬象,那么所有的物象都有我的面貌,都有我的心性在其中。比如:歌詞“太陽當空照,花兒對我笑”,借太陽和花來表達感情。
(二)比較分析,體會不同
1.出示任務:直接抒情和間接抒情兩種抒情方式的概念及表達效果有何不同,試填表區分。
2.反饋指導:
預設(PPT顯示):
(1)學生活動:結合課本p44頁圈點勾畫兩種抒情方式的概念及表達效果。
(2)教師引導:準確區分兩者的概念及表達效果,可以讓我們在作文中更好使用兩種抒情方式,為自己的作文增色。
(三)區分類型,體會間接抒情
導語:間接抒情與直接抒情相比,必須得有一種憑借,即要有一種“附著物”作為依托:或人、或事、或景、或物,或議論中、或敘述時,將景物與人的思想感情互相融合,創造一種詩意的意境,讓你去感受、去品味。因此,它的表現形式多樣,可以分為四種類型。
1.出示任務:間接抒情,有哪些表現形式呢?或者說,間接抒情有幾種類型呢?
2.反饋指導:
預設(PPT顯示):
借景抒情(融情于景):情感是流淌在文章中的血液,“情”要隱,隱到不直說別人也能感覺到。借寫景抒情,關鍵是選擇善于引發真情的景物。比如:片段五《散步》通過對田野、綠芽、冬水等描寫,展示了春天的濃厚氣息,對生命力的贊美之情油然而生。描摹景物,處處充溢著作者莫懷戚的情感,正所謂景中有情、情寓景中,使全文渾然天成。
托物言志(融情于物):都浸染著人物的喜怒哀樂。雖只是對事物的描繪,但讀者讀來卻字字都包孕著真切動人的情感。比如:片段六《土地的誓言》就是融情于物,借東北特有物產,抒發了對故鄉的強烈的思念與愛戀。
記事抒情(融情于事):借敘事抒情,敘事是手段,不必追求事件的完整過程,而是要把濃郁的情感融入敘述之中。要選擇生動感人的細節作為情感的凝聚點,著力用情。比如:片段七《最后一課》刻畫了韓麥爾先生用全身力氣寫下“法蘭西萬歲!”為所有人上了真正意義的“最后一課”,震撼每個心靈!
議論抒情(融情于理):議論抒情句就是兼用抒情的表達方式和議論的表達方式,在文章的結尾表達作者的觀點。一般是先抒情,然后引出議論。比如:片段八《走一步,再走一步》就在文末通過議論表達了自己的觀點:不要想著遠在下面的巖石,而要著眼于那最初的一小步,走了這一步再走下一步,直到抵達我所要到的地方。這是多么富有智慧的人生哲理啊!
(1)學生活動:結合文中間接抒情經典名篇(片段五——八),區分間接抒情的四種類型。
(2)教師引導:明確四種間接抒情類型,并形成板書。準確區分間接抒情的四種類型,可以讓我們在作文中學以致用,更加自由地、多樣化地表達自己的真實情感。
三、借鑒名篇,學習技法
導語:有的人形容說:“感情是文章飛騰的翅膀。”好文章,會把你帶入美好的情境界中去,使你得到美感享受。從經典文本的經典抒情段落來看,抒情方式分為兩種:直接抒情和間接抒情。學好直接抒情和間接抒情的技法,一定會使文章更上層樓。
(一)借鑒名篇,學習直接抒情方法
1.出示任務(PPT顯示):讓我們觀察課文《土地的誓言》片段,探討直接抒情的方法。
“沒有人能夠忘記她。我必定為她而戰斗到底。土地,原野,我的家鄉,你必須被解放!你必須站立!”《土地的誓言》中這句直抒胸臆的語句,運用了什么方法,抒發了怎樣的感情?
2.反饋指導:
(1)學生反饋:人稱發生了變化由她變成了你,便于直接傾訴;用了比喻、擬人、呼告、反復等修辭手法。
(2)教師引導:此片段人稱發生變化,便于直接傾訴;將土地比作母親,并將傾訴對象擬人化;運用呼告、反復等修辭手法,直接對土地母親傾訴自己的熱愛、懷想、眷念等情感,表達情感更加熾熱直接。
除此之外,《荷葉·母親》中將母親比作荷葉,“我”比作紅蓮,生動形象寫出了母親對孩子的珍愛、庇護,“誰是我在無遮攔天空下的蔭蔽?”運用反問,強調母愛的重要性——庇護子女、蔭澤后代。
(3)方法小結(PPT顯示):直接抒情的具體方法有:直陳肺腑(內心獨白)、變換人稱(她—你)、善用修辭(比喻、擬人、排比、反問、呼告、反復),并形成板書。
A.直陳肺腑(內心獨白):人在情緒高漲或激憤的時候,往往要找朋友傾訴;或將它寫在文章中,用紙、筆為代替物,將感情發泄出來。這種方法,就叫“直陳肺腑法”。在小說、戲劇等作品中,常以獨白的形式出現;而在散文中常是作者內心的直接剖白。例如,《最后一課》中小弗郎士內心獨白的句子:“我幾乎還不會作文呢!我再也不能學法語了!難道這樣就算了嗎?我從前沒有好好學習,曠了課去找鳥窩,到薩爾河上去溜冰——想到這些,我多么懊悔!我這些課本!語法啦,歷史啦,剛才我還覺得那么討厭,帶著又那么沉重,現在都好像是我的老朋友,舍不得跟它們分手了。”當小弗郎士知道這是“最后一課”之后,內心悔恨萬分,懂得了上這最后一課的意義,感到了它的彌足珍貴。內心獨白具體細膩、真實可感。
B.變換人稱(她—你):一般來說,文章的人稱應前后一致。但是,由于抒發情感的需要,有時也可變換人稱敘述。特別是在感情激動到極點時,往往不自覺地突然轉向所敘述的人、物。例如,聞一多《最后一次講演》中抒發了強烈的憤慨之情:“*暗殺李先生的消息傳出以后,大家聽了都悲憤痛恨。我心里想,這些無恥的東西,不知他們是怎么想法,他們的心理是什么狀態,他們的心怎樣長的!(捶擊桌子)其實很簡單,他們這樣瘋狂的來制造恐怖,其實是他們自己在恐怖啊!(特務們),你們想想,你們還有幾天?你們完了,快完了!你們以為打傷幾個,殺死幾個,就可以了事,就可以把人民嚇倒了嗎?其實廣大的人民是打不盡的,殺不完的!”聞一多在講演的大會上將人稱“他們”轉換為“你們”,直呼特務們,并怒斥他們,痛快淋漓,浩然正氣充乎天地間。
C.善用修辭(比喻、擬人、排比、反問、呼告、反復):有很多修辭,都是隨作者情感的激化和升華而產生的;反過來,它也正適合表達作者強烈的情感。直接抒情時,要加以選用。例子很多,不再贅述
3.總結:直接抒情不講含蓄委婉,而是思想感情的袒露;它直陳肺腑,發自內心;它有極強的感染力、爆發性。它或像高山大海,波瀾壯闊,氣勢酣暢,遒勁感人;或像火山噴發,宣泄奔騰,感情濃烈,撼人心魄;或像潺潺溪水,脈脈流淌,清靜幽雅,沁人心田。
(二)比較揣摩,學習間接抒情方法
導語:間接抒情是與直接抒情相對而言的。它不像直接抒情那樣直抒胸臆,它不直截了當地表達作者的內心情感,而是借助各種外物,含蓄委婉地加以表達。直接抒情是情感的直接抒發,技法簡單明了、易于掌握;但間接抒情是把情感和人、事、景、物融為一體,技法多樣、值得探討。
1.出示任務(PPT顯示2頁):讓我們體會改成直接抒情的片段五——八,與原文相比,效果怎樣?探討間接抒情的方法。
片段五:這南方初春的田野,各種事物都充滿春天的勃勃生機,這一切都使人想著一樣東西——生命!
片段六:當我躺在土地上的時候,當我仰望天上的星星,手里握著一把泥土的時候,或者當我回想起兒時的往事的時候,我想起東北特有的植物、動物、農作物、物產等,還有那神奇的事情,讓我回味無窮、永生難忘!
片段七:忽然教堂的鐘敲了十二下。祈禱的鐘聲也響了。窗外又傳來普魯士士兵的號聲——他們已經收操了。再見了,韓麥爾先生,我永遠會記得您給我們上的最后一節法語課,永遠會記得您的教誨,永遠會記得法語及我們最親愛的祖國!
片段八:我曾屢次發現,每當我感到前途茫茫而灰心喪氣時,只要記起很久以前我在那座小懸崖上所學到的經驗,我便能應付一切。感謝那次爬山,感謝我的父親,您的教育我終生難忘!
2.反饋指導:
(1)學生反饋:片段五改動后,雖直接表現了對生命的贊美,但南方初春的田野是怎樣的,煥發著怎樣的勃勃生機,我們無法體會,沒有細化景物,就沒有生動性,眼前就沒有畫面感,顯得枯燥乏味。
片段六改動后,將東北特有的景物都刪掉了,只用一句話帶過,腦海中缺乏畫面感,無法體會東北大地的豐饒美麗。原文還大量使用了排比和比喻的修辭手法,造成連貫的、逐漸增強的氣勢,形象的、生動的畫面。
片段七改動后,缺乏對韓麥爾先生神態、語言、動作的細致描寫,我們就感覺不到韓麥爾先生在最后一刻所表現出來的撼動人心的一面,情感也就弱化了許多。
片段八改動后,沒有了最后的議論句,這件小事的意義也就不明顯了,整篇文章的主旨也得不到更好地升華。
(2)教師指導(PPT顯示):細化景物,即是“一切景語皆情語”;巧用修辭,即是“讓情感形象生動”;描摹人物(精雕肖像、刻畫神態、突出語言、延長動作),即是“讓情感站立起來”;議論點睛,即是“讓情感深邃無底”。明確四種間接抒情的方法,并形成板書。
3.總結:間接抒情的特點是抒情含蓄婉轉,富有韻味,感染力強。間接抒情一般可以通過敘述抒情,作者在敘述時加上自己主觀感情色彩,根據感情的流動來敘述,使讀者在敘述的過程中感受作者的思想感情;也可以通過議論抒情,作者在議論中,表達強烈的愛憎、褒貶之情;還可以通過描寫來抒情,作者在描寫的過程中,滲透自己的情感。采用間接抒情的方法,要做到語言優美而又富有感情色彩。
四、牛刀小試,體驗抒情
(一)動手實踐,運用多種抒情
1.出示任務(PPT顯示):片段作文。寫一段話,抒發某種情感,如幸福、喜悅、痛苦、憂傷、渴望等。200字左右。
提示:
1.可以描寫場面、事物,也可以敘述故事。情感的抒發要有內容,有憑借。
2.根據內容特點和表達需要,選擇合適的抒情方式。
2.反饋指導:
(1)學生反饋:情感的抒發要與自己所寫的內容相結合,不可以孤立抒情;語言的豐富性、生動性仍不足;兩種抒情方式的自由轉換、靈活運用還不到位。
(2)教師指導:選擇好想要表達的情感,回憶產生這種情感的情境,建議采用直接與間接抒情相結合的方式。
(二)習作交流,修改當堂習作
1.出示任務(PPT顯示):
(1)四人小組成員交流習作,推薦的一個片段,當堂朗讀交流。
(2)交流完之后,修改自己的習作,爭取運用好抒情這種表達方式。
2.反饋指導:
(1)學生反饋:抒情不是全篇使用,要運用合宜;交流時要用心體會別的的同學的優點,加以運用;修改時,如果能力不足,可以讓本組寫作優秀者幫助修改。
(2)教師指導(PPT顯示):通過交流、朗讀、修改等環節,學生在實踐中掌握了抒情這種表達方式。將兩種抒情編成口訣:“表達情思抒情感,直接間接兩者兼;寫景突出景特征,敘述描寫感情抒;寫人記事好文章,人物描寫顯情感;抒發情感可議論,點題明理升主旨;抒情不是所有文,中間結尾最常見。”讓學生大聲朗讀并認真體會。
3.總結:情貴在真,要抒發自己的真情實感。因為的美學家、文藝理論家朱廣潛就說“作者自己如果沒有感動,絕絕對不能使讀者感動”。在習作中,情感的抒發要自然,水到渠成。直接抒情和間接抒情相互配合往往能令文章產生更為強大的感染力。我們在今后的習作中還要反復運用,加以實踐,爭取讓自己的作文“抒情共記敘一色,美文與高分起飛”!
五、抒寫真情,成就佳作
(一)寫作實踐一:《鄉情》
以《鄉情》為題,寫一篇作文。不少于500字。
(二)寫作實踐二:《我的煩惱》
以《我的煩惱》為題,寫一篇作文。注意抒發自己的真情實感。不少于500字。
二選其一,按照課本p45頁提示,完成習作。要求:用紅筆勾畫出直接抒情和間接抒情的句子。(直接描寫用直線,間接描寫用波浪線。)
【初中七年級語文第二單元《寫作:學習抒情》優質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語文單元教學設計02-23
語文單元教學設計07-22
語文單元教學設計[精選]01-12
語文單元教學設計(優秀)07-24
語文單元導讀教學設計09-10
語文單元教學設計優秀08-05
語文單元教學設計15篇02-23
語文第四單元教學設計03-15
語文第三單元的教學設計07-07
(經典)語文單元教學設計15篇07-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