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法》教學設計
作為一位無私奉獻的人民教師,往往需要進行教學設計編寫工作,教學設計是把教學原理轉化為教學材料和教學活動的計劃。那么你有了解過教學設計嗎?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除法》教學設計,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除法》教學設計1
教學目標:
1、在掌握平均分兩種分法的基礎上,加深對除法兩種應用題的認識。
2、通過操作,培養學生動腦、動手、動口等能力。
3、引導學生通過類推,培養學生的知識遷移能力。
4、挖掘新舊知識的內在聯系,發展學生的思維。
教學重難點:
1、有余數除法應用題的結構特征及解答方法。
2、有余數除法兩種應用題余數的處理方法.
教法學法:
1、突破重難點的方法:多媒體教學輔助教學突破法
2、“激趣”教法設計:直觀導入法。
3、“樂學”學法設計:扮演角色體會情境。
教具準備:課件
教學過程:
一、鋪墊孕伏
1、手勢游戲:( )里最大能填幾?
2×( )<13 ( )×5<49 7 ×( )<48
9 ×( )<29 ( )×6<41 8×( )<52
4 ×( )<25 ( )×3<17
2、列式、計算,指明口述解題思路。
30個羽毛球,每6個放一盒,可以放幾盒?
二、探究新知
1.教學例4:
(1)出示例4:43個乒乓球,每袋裝5個,可以裝幾袋,還剩幾個?
(2)讀題后,啟發學生聯系鋪墊孕伏中第2題(羽毛球分放人盒中)列出算式:“43÷5=”,并用豎式計算
(3)討論:除得的商“8”表示什么?余數“3”表示什么?
(4)根據討論的結果,聯系例3有余數除法計算結果及答話的寫法,獨立解答課本119頁例4.
(5)訂正時,著重讓學生說清商“8”的單位名稱為什么是“袋”,余數“3”的單位名稱為什么是“個”.
(6) 教師小結:今天我們學習的'是有余數的除法應用題.(板書課題:有余數的除法應用題)在解答時要注意橫式等號后面的余數及單位名稱不能丟掉,寫答話時要按題意回答完整。
(7) 反饋練習:教師巡視指導.訂正時,指名讓學生說解題過程,重點強調計算的結果及答話應該怎樣寫。
三、鞏固發展
1.完成63頁的做一做第1、2題
《除法試商》
《除法試商》
3.(1)26里面最多有( )3。
(2)27里面最多有( )5。
4.直接寫出下面各題的商,試試看。
《除法試商》
5、計算后,仔細觀察上下兩題,你發現了什么?
46÷7= 28÷5= 74÷8=
7×6+4= 5×5+3= 8×9+2=
《除法試商》小結:除數×商+余數=被除數
6、在 里填上適當的數。
《除法試商》 《除法試商》 ÷ =6……1
只要除數比余數大,就符合要求。
四、課后小結:
1、本節課中,你有什么收獲?
2、試商時,你有什么好的方法?
3、列好豎式,你是怎樣檢驗的?
《除法》教學設計2
設計理念:
1、體現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學中從學生已有的知識背景出發,向他們提供充分的從事數學活動和交流的機會,讓學生在動腦、動手、動口中參與學習過程,凸現學生的主體地位。
2、注重動手實踐。教學中給學生提供動手實踐的機會,讓學生在分一分、圈一圈的實踐活動中,理解新知,鞏固新知。
3、注重各種學習能力的培養。教學中不僅引導學生主動參與學習活動,并且 在參與的過程中注重學生的觀察能力、動手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的培養。
學習目標:
1、通過讓學生動手操作,使學生理解"一個數里包含幾個另一個數"的意義;知道"把一些物品按每幾個一份來分,有幾個這樣的一份",能用除法來計算,建立包含除的概念,進一步理解除法的意義。
2、掌握除法算式中的各部分的名稱。
3、培養學生探索知識的能力、觀察能力、動手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學習重難點:
1、能用"一個數里包含幾個另一個數"來表述一個除法算式。
2、掌握除法算式中的各部分的名稱
學習準備:
課件,每生8個蘋果卡片、竹筍卡片、盤子卡片等學具。
學習過程:
一、探究新知
1、動手實踐,初步理解包含除的概念。
(1)把8個蘋果,每2個裝一盆,可裝多少盆?
提問:有幾個蘋果?裝一盆要幾個?
學生用蘋果卡片演示。
教師課件演示。
得出一句話:8個蘋果,每2個裝一盆,可以裝4盆。
就是說8里面有(4)個(2)。〈板書: 8里面有(4)個( 2)〉
(2)10顆糖,每個小朋友分5顆,可以分給幾個小朋友?
學生用糖果卡片演示。
教師課件演示。
得出一句話:10顆糖,每個小朋友分5顆,可以分給2個小朋友。
就是說10里面有(2)個( 5)。〈板書: 10里面有(2)個(5) 〉
(3)課件呈現熊貓分竹筍的情景圖:
仔細觀察,你發現了什么?
(根據學生回答,出示)20個竹筍,每4個放一盤,你能提一個什么樣的數學問題?
(根據學生回答,出示)能放幾盤?
提問:熊貓要分多少竹筍,怎樣分?
能放幾盤呢?(5盤)怎么知道這個結果是否正確呢?
(學生可能會說用學具擺一擺,也可能會說圈一圈。)
用你喜歡的方法來驗證。
3、理解包含除法的意義。
像剛才這樣分東西的.問題,"把一些物品按每幾個一份來分,有幾個這樣的一份",可以用除法來計算。
20個竹筍,每4個放一盤,能放幾盤?表示20里面有( )個4。
可用除法算:20÷4=5
4、認識各部分名稱
先請學生說一說:在加法、減法、乘法算式中,每個數都有自己的名稱,在除法算式中,每個數也有自己的名稱,你知道他們的名稱嗎?
(1)如果學生能說出來,在對學生的回答作出肯定的基礎上,板書各部分的名稱;如果學生說得不準確,教師指出:我們數學家把除號前面的數叫被除數(板書:被除數),把除號后面的數叫除數(板書:除數)把得數叫做商(板書:商)。
(2)聯系算式說一說:
這里的20叫(被除數),表示一共要分的竹筍,4是(除數),表示每4個一份,5是(商),表示有這樣5份。
(3)讀一讀除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稱。這三個名稱中,你覺得哪個比較難記?記一記除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稱。
5、學習列除法算式
你會給分蘋果和分糖果的這兩題列算式嗎?
(1)8÷2=4,(2)10÷5=2列出算式后,說出各部分名稱
6、小結:通過剛才的學習,你知道了什么?
二、鞏固練習
1、先用12個○擺一擺,再寫出算式。
每堆6個,分成了( )堆。12÷□=□
每堆3個,分成了( )堆。□÷□=□
每堆2個,分成了( )堆。□÷□=□
(1)學生獨立練習,用學具擺一擺,并填寫算式。
(2)全班交流反饋。
(3)說說算式的意義。(任選一題說一說算式的意義;先同桌互說,再個別說)
(4)說一說每個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稱。
(5)仔細觀察這三個算式,你發現了什么?
2、練習四中的第4題。
每個小朋友2串糖葫蘆,可以分給( )個小朋友。
□÷□=□
(1)說說題意:一共分( )串糖葫蘆?按照每( )串一份來分?可以分給( )個小朋友。
(2)填寫算式(有困難的小朋友可以先圈一圈)
(3)交流反饋。
3、練習四中的第5題。
每2只一副。
8÷□=□
(1)說說題意
(2)填寫算式(有困難的小朋友可以先圈一圈)
4、練習四中的第6題:圈一圈,填一填。
□÷□=□
□÷□=□
要求:仔細看圖,說一說要分的東西是多少?按幾個一份來分?可以分幾份?
再說一句話:( )里面有( )個( )。最后列出算式,說說算式的意義和算式中各部分名稱。
(1)學生獨立練習
(2)反饋圈的結果和填的結果。
(3)交流算式的意義。
三、課堂總結
今天小朋友通過分東西,知道了把一些東西,按照每幾個一份來分,要算可分幾份,也用除法計算。還知道了除法各部分的名稱。
《除法》教學設計3
教學目標:
1、理解和掌握用整十數除商是一位數筆算除法的算理和試商方法,并能夠用豎式正確進行計算。
2、通過探究活動,滲透數形結合思想,培養學生類推能力。
3、通過學習活動,增強學生對數學的學習興趣。
教學重點:理解算理,掌握除數是整十數、商一位數的除法筆算方法。
教學難點:算理的理解以及商的位置的確定。
教學方法:講授法、討論法、演示法、練習法。
教具準備:多媒體課件、投影、小棒、小鳥和小房子卡片。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課件出示熊出沒動畫片的圖片。
師:相信大家都看過這部動畫片,現在熊大、熊二要在森林中舉辦一場趣味運動會,他們買了92個毽子,準備分給參加運動會的每組3個,一共可以分給幾個組?(課件出示此題)
師:這個問題可是難倒了小動物們,他們不知道該怎么計算,同學們,你們認為應該怎樣列算式解答呢?在你們的練習本上筆算一下。
學生自己獨立計算,找一名學生到黑板上演算,都寫完以后讓講臺上的學生說一說自己的算法。
此環節可以給予適當的小貼紙獎勵,而且還要給認真聽講的學生獎勵。
師:謝謝你們幫動物們解決了這個問題,看來除數是一位數的筆算除法同學們學的非常扎實,可是新問題又出現了,由于組數比較少而且每組的小動物比較多,3個毽子不夠用,于是兩只熊決定每組分發30個毽子,一共可以分給幾個組呢?(課件出示此題)
師:大家快來幫小動物們想一想這道題又該怎么來列式呢?列式之前先來比較一下這道題與剛剛那道題有什么相同點和不同點呢?
學生回答。
師:說得很好,除數是整十數的筆算除法就是今天我們要學習的知識。(板書)
二、自主探究,理解算理
73頁例1
1、探索新知
師:光頭強也想參加這個趣味運動會,熊大熊二答應他如果能幫他們解答這道題就同意他參加運動會。于是光頭強想出了三種解答方法,你們能猜到都是哪三種嗎?
師:第一種是估算,哪位同學能說說光頭強是怎么估算的呢?
生:把92看成90,90÷30=3(組),所以大概能分給3組。
師:你真是一個聰明的孩子,那么也就是說我們可以用3來驗證一會兒我們計算出來的具體答案,生活中同樣可以用估算巧妙的解決一些問題。還有哪位同學可以猜到光頭強的其它答案嗎?小提示:可以利用同學們手中的學具哦。
生:用小棒,每根小棒代表一個毽子。
師:說的很好,你能到講臺給大家具體擺一擺是怎么分的嗎?
投影展示學生的操作過程,教師引導學生操作將十根小棒捆成一捆。
師:同學們表現的都非常好,現在只剩一種豎式計算方法了,下面小組討論一下光頭強是怎么用豎式計算解決問題的呢?
討論完之后找學生口述計算過程,教師板書。
92÷30=3(組)……2(個)
答:這些毽子可以分給3組還剩余兩個毽子。(板書)
師:同學們真是聰明,這么快就想到了這三種解答方法,誰能在第三種方法的基礎上說一說你是如何試商的呢?
此環節引導學生明白“92里面有3個三十,所以商3,寫在個位上”。
2、新舊知對比
師:我們再回過頭來看一下剛才那位同學的豎式,對比一下“ 92÷3”和“ 92÷30”的計算過程,你發現了什么呢?
生:在商中都有“3”,但是“3”的位置不同。
師:能說一下它們的意義嗎?
生:第一個算式中商3代表3個十,應該寫在十位上;第二個算式中商3代表3個一,應該寫在個位上。商的意義不同所以書寫的位置也就不同。
師:數學是很嚴謹的一門學科,誰能用數學語言完整的說一遍呢?
生:第一個算式中92里面有30個三,所以商30,其中的3代表3個十,應該寫在十位上;第二個算式中92里面有3個三十,所以商3,其中的3代表3個一,應該寫在個位上。
此環節需要多找幾名同學回答,加強對算理理解、記憶。
最后教師總結,“在92÷3這個算式中92里面有30個三,所以商30,其中的3代表3個十,應該寫在十位上;然而在92÷30這個算式中92里面有3個三十,所以商3,其中的3代表3個一,應該寫在個位上。商的意義不同所以書寫的位置也就不同”。
再次找幾位學生口述豎式書寫過程并說出3寫在個位的原因,然后小組間、同桌間各種形式的互說。
3、趁熱打鐵
在練習本上完成書中73頁做一做第一題,并用投影出示正確與錯誤答案對比,讓學生判斷、分析,并改正錯誤答案。
73頁例2
師:解決完這些問題之后我們來看看森林趣味運動會進行的怎么樣了呢?
課件出示92個毽子太少不夠分的圖片。
師:呦,看來小動物們又遇到新的問題了,這92個毽子不夠用的呀!于是兩只熊和光頭強一起去超市又買了一些回來,這下一共有178個毽子了,每組分30個,一共可以分幾組?(課件出示此題)
師:下面請大家還是來幫它們計算一下吧。誰能先列式呢?
生:178÷30=
師:這道題你們會計算嗎,先自己獨立思考然后同桌間互相交流,一會兒找同學到黑板給大家板演一下。
找學生到講臺板演并面向其他學生講解計算過程,教師給予表揚、鼓勵。
師:我們看這道題中的被除數的前兩位比30小,該怎么辦呢?
生:被除數的前兩位不夠除,要看前三位。
師:說的真好,那么哪位同學再來說一下你是怎么試商的呢?
生:30×5接近178且小于178,,所以商5,寫在個位上。
找2到3名學生口述此題的計算過程,加強對知識的理解。
獨立完成73頁做一做第二題,并集體訂正。
三、鞏固練習,加深理解
1、下面的括號中最大能填幾
課件出示此題,學生以小火車的形式每人回答一題。
2、數學醫院
根據課件出示的豎式由學生判斷其對錯,并將錯的地方改正。
3、小鳥找家
師:森林中的運動會結束后,幾只剛出生不久的小鳥找不到家了,我們幫這些小鳥找到家好嗎?
生:好。
師:老師會將這些小鳥發到學生的手中,請拿到小鳥的同學幫它們找到黑板上的房子哪個是屬于它的。
4、解決問題。
四、課堂總結,建構體系
師:今天我們幫助小動物們解決了問題,成功舉辦了森林的趣味運動會,這節課你還收獲了哪些知識呢?
生:除數是整十數的筆算除法。
生:愛護環境,保護小動物。
學生暢談收獲。
設計意圖
我將本節課的教學融入到學生們喜歡的動畫片情境中,這樣可以激發學生的興趣,集中注意力,在學習知識的同時滲透愛護環境、保護動物的意識。教學目標的落實是主要是分四個環節來完成的,分別是“導入”、“新授”、 “練習”和“總結”。通過這四個環節的教學,將本課的.教學重難點逐漸擊破。
在導入環節中,可以喚醒學生對筆算除法知識的記憶,能夠說出商中的3要寫在十位上的原因。同時還可以為新授中的知識做鋪墊,引導學生對知識進行遷移。新授環節中,為了能讓學生明白對商中的“3”的位置正確定位,加深對算理的認識,我設計了估算和用小棒這樣的數形結合方法教學,給予學生更直觀的感受的同時培養動手操作能力。在例2的講授過程中,先讓學生獨立思考,對知識進行總結、歸納、遷移來解決問題,然后互相交流方法、思想分享成功的喜悅。練習環節中為了避免枯燥無味,充分調動學生參與的積極性,我設置了小鳥找家這一游戲,培養學生動手合作能力和認真仔細的學習習慣。最后的課堂總結環節中,鼓勵學生能各抒己見,大膽發言,說出自己的想法,認識。
教學過程中教師引導學生去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體現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并且通過語言的鼓勵和小貼紙的獎勵,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調動學生主體參與的積極性。
《除法》教學設計4
教學目標:
1、經歷除法驗算方法的探索過程,學會用乘法驗算除法。
2、培養解決問題之后進行驗算的習慣,培養認真負責的學習態度。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出示乘法算式和除法算式各一個:3×2=6,56÷4=14請學生分別根據乘法算式寫出有關的除法算式,根據除法算式寫出相關的乘法算式。
學生匯報,教師板書記錄:3×2=6,56÷4=14,
6÷3=2;14×4=56。
師:請你說說從上面的兩組算式中,你想到了什么?
生:除法和乘法之間關系十分密切。
師:今天我們就要根據乘法與除法之間的密切關系來學習除法的驗算。
教師板書課題:除法的驗算。
二、自主探索,探究方法
出示情景:如果請你用100元錢買一種書,你準備買什么?
學生選擇,教師板書記錄。
我們先來看看便宜的(《烏龍院》每本5元),最多能買多少本?怎么用算式表示?
生:100÷5=20(本)答:100元可以買20本。
1、探究沒有余數的除法的驗算方法。
(1)你能保證計算結果一定正確嗎?可能出現的情況:
(2)請你先想一想,再把你的想法說給同桌聽。(生:太簡單了,因為20×5=100嘛!)
(3)指名回答。(師:你舉出20×5=100是什么意思?)
教師將學生的驗算可能性板書于黑板(乘法驗(生:我是用乘法進行驗算。)
算、除法再算一遍等)。
(4)提出下列問題在班內交流。
你能根據題目的信息,說說20×5=100表示什么意思嗎?
(一本書5元錢,20本書是100元錢。)
這說明你的計算怎么樣?(正確)
提問:這里的20、5、100在原除法算式中分別是什么數?你能說說除法驗算的一般方法嗎?
引導學生歸納:我們可以用商和除數相乘,看結果是否等于被除數來進行驗算。
板書:商×除數=被除數
2、探究有余數的除法的驗算的方法。
出示第二個問題:100元可以買多少本《阿衰》(每本8元),都用完了嗎?
(1)這個問題你還能解決嗎?請你列式計算。
100÷8=12(本)……4(元)答:100元可以買12本,還剩4元。
(2)能用剛才的方法進行驗算嗎?為什么?應該怎樣進行驗算?
(余數該怎么處理?同桌討論)
(3)匯報驗算方法,教師板書于黑板。
12有沒有這樣驗算的?12說說這樣錯在哪里?
×18×18
96100
+14
100
(4)組織討論:根據題意說說12×8表示什么?+4表示什么?12×8+4表示什么?(每本8元,12本是96元,加上剩下的4元,正好是100元。)
(5)12、8、4、100在除法算式中分別是什么數?(可省略)
問:你認為有余數的除法應該怎樣驗算呢?(商×除數+余數=被除數)
提問:驗算沒有余數的`除法和驗算有余數的除法有什么相同和不同?
小結:沒有余數的除法驗算方法,直接用商和除數相乘,看結果是否等于被除數。有余數的除法驗算的方法,用商和除數相乘的積再加上余數,看結果是否等于被除數。
三、實踐運用,加深理解
1、在()里填上合適的數字
()÷3=21()÷3=12……1()÷7=23……2
2、計算下面各題,并驗算。
54÷8209÷3856÷7
3、解決問題:水果店運來210千克蘋果,裝在同樣的箱子里,每箱8千克,能裝幾箱?
(請用豎式計算并驗算。)
四、全課總結:
這節課我們學習了什么?學習除法驗算有什么作用?
怎樣驗算沒有余數的除法?怎樣驗算有余數的除法?
《除法》教學設計5
一、教學目標
1、學生通過經歷除數是小數的除法的計算方法的探究、交流過程,體驗利用轉化的思想和方法解決問題的策略,理解除數是小數的除法(被除數、除數小數位數相同、不同)的算理。
2、學生經歷算法的比較、分析過程,體會算法的優化并學會進行選擇,初步學會并掌握除數是小數除法的筆算方法,并能正確地進行計算。
3、結合生活情境,培養學生的數學興趣,體會數學在解決日常中的問題的作用。
二、教學重點
理解除數是小數的除法計算時小數點移動的道理,并正確應用商不變的性質計算。
三、教學難點
在被除數與除數數位不同的題目中商不變性質的正確應用及商的正確位置的確定。
四、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為學生探究與交流做準備(出示情境圖)
4.83元
誰打電話的時間長?
45元
國內長途
國際長途
國內長途每分0.7元
國際長途每分7.2元
同學們從圖中獲得了哪些數學信息?
預設回答:小男孩和小女孩在打電話,小男孩在打國際長途,每分鐘7.2元,他打電話用了45元;小女孩在打國內長途,每分鐘0.7元,她打電話用了4.83元。誰打電話的時間長?
【設計意圖:⑴以情境圖出示,圖文并茂的形式引起學生的注意,喚起學生對數學學習的興趣。
⑵培養學生搜集數學信息、及描述信息的數學語言表達能力。】
你們打算怎樣解決這個問題呢?
預設回答:先分別求出每個人打電話的時間,再進行比較,就可以知道誰打電話的時間長了。
列式:小女孩打電話的時間是4.83÷0.7
小男孩打電話的時間是45÷7.2
(二)、探究、交流除數是小數的除法的計算方法,體驗轉化的數學思想
解決這個問題需要用小數除法進行計算,同學們發現這兩個除法算式和前面我們學過的小數除法有什么不同嗎?預設回答:這兩個除法算式的除數是小數,以前學過的小數除法的除數是整數。
1、自主探究,嘗試計算
同學們已經學會計算除數是整數的小數除法,那么除數是小數的小數除法怎樣計算呢?
請大家開動腦筋,利用我們之前所學的知識,獨立嘗試算一算,解決問題。
【設計意圖:⑴學生根據自己的已知進行大膽的思考、嘗試。
⑵為解決新知,掌握算理和算法的知識做鋪墊。】
2、小組交流,組內匯報
請同學們以前后4人為一組進行交流。和同學一起討論,誰的方法更好。
【設計意圖:⑴通過整理解決問題的方法和思路,算法多樣化資源共享。
⑵在學生獨立思考的基礎上,開展小組交流,使小組合作學習更有成效。重在培養學生數學交流的能力。】
3、全班匯總,呈現算法
指導書寫:
師:聽明白同學的想法了嗎?把0.7怎樣了?4.83呢?商呢?
6.9
0.7
4.8.3
4 2
6 3
6 3
師:除數是小數的小數除法有他特殊的書寫格式。同樣把被除數寫在除號的里面,除數寫在除號的外邊。把除數0. 7擴大10倍變成7,這一過程可以這樣寫(教師板書,劃去除數部分的0和小數點)要想商不變,被除數4.83怎
樣變化?(指名回答,也擴大10倍是48.3,師板書:同樣劃去小數點并移動小數點)
現在請你按這樣的標準格式,在本上豎式計算。(指名板演,板書見上)
展示:
0.7
0.7
0.7
6.9 0. 6 9 6 9
4.8.3 4. 8 3 4 8 3
4 2 4 2 4 2
6 3 6 3 6 3
6 3 6 3 6 3
0 0 0
問:這是幾位同學做的豎式,他們都把除數是小數轉化成了整數,為什么卻有不同的結果?
【設計意圖:通過這一對比,使學生認識到,除數的小數點向右移幾位,被除數的小數點也要向右移動相同的位數,商才不變。】
追問:6為什么寫在個位上?
生:∵我用48個一除以7,商是6個一,∴寫在個位上
師:看豎式,原來4在個位上,表示4個一,怎么現在表示4個十了?什么變了?
生:小數點向右移了一位。
師:正如同學們所說的那樣,由于小數點的位置變了,因此每個數所處的位置也變了,原來48表示48個十分之一,現在卻表示48個一,所以商要寫在個位上。
師:9為什么寫在十分位上?
生:∵用63個是十分之一去除,∴商寫在十分位上。
進行對比:
情況一是什么方法?除數是小數的小數除法時,沒有把除數轉化成整數,計算結果容易出錯。
情況二是什么方法?單位換算,以元為單位是小數,以角或分為單位是整數
情況三是什么方法?依據不變的性質,被除數除數同時擴大10倍,商不變。
小結:從豎式中可以直接看出轉化的過程。
其實無論哪種方法,都是把除數是小數轉化成除數是整數的除法了
【設計意圖:⑴讓學生通過對4.83÷0.7不同計算方法的歸納和比較,培養學生分析的能力,體驗轉化的數學思想。 ⑵使學生感受到比較計算方法時,可以選擇不同的標準,體驗方法是否優劣。在比較過程中培養學生的優化意識。】
4、總結歸納,提煉方法
指名讓學生說一說除數是小數的除法的計算方法,如果不完整其它學生進行補充。
預設:學生可能發現,在計算除數是小數的小數除法時,都是把除數是小數轉化成除數整數,再計算。
師:通過總結方法,同學們已經基本掌握了除數是小數的除法的計算方法。
出示:0.48÷1.6 0.48÷0.024
師:請同學們在本上豎式計算,教師巡視,指名板演,說計算過程
指:0.48÷1.6
問:首位為什么商0?
小結:不夠商1,0占位
指:0.48÷0.024
問:要把除數0.024轉化成整數24,小數點應如何移動?
要想使商不變,被除數的小數點要如何移動?你發現什么了?
板書:位數不夠要補0
師:在計算時還要注意商的小數點要和被除數的小數點對齊
不夠商1就商0占位。
【設計意圖:通過對這幾道題的'對比,使學生從中發現共同特點,初步抽象出計算方法。】
(三)、鞏固新知,應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
1、填空
師:商的最高位是在這兒嗎?(指4)為什么不是?
生:除數的小數點向右移動一位,被除數的小數點也要向右移動一位。用43個一除以48,商在個位
也就是3的上面(課件演示)
2、不計算,商的最高位在哪兒?
4 . 3 2
4.8
①
②如果將除數變為0.48,商的首位還是在3上嗎?為什么?
0.4 8
4. 3 2
除數的小數點向右移動2位,被除數的小數點也要向右移動兩位。就是用432個一除以48,商在個位。也就是2的上面。(課件演示)
③出示:
師:現在你能很快說出商的最高位可能在這兒嗎?舉例
5.6 6 5.□□現在商的最高位在哪兒?為什么?前兩位夠除
6.6 6 5.□□現在商的最高位在哪兒?為什么?前兩位不夠除。
小結:不僅要能根據商不變的性質進行轉化,再做題之前,還要估計一下商的位置,這樣可以提高我們計算的準確性。
3、你能填出各欄里的數嗎?
【設計意圖:鞏固計算方法,讓學生應用法則計算除數是小數的除法的相關題目,進一步鞏固知識和熟練技能。】
(四)、回顧除數是小數的除法的探究過程和轉化方法
這節課我們學了什么?我們是怎樣學會這些知識的?
【設計意圖:課堂總結強調學習過程,讓學生回憶這節課的學習歷程和發現的方法,這樣做更能體現數學的簡潔性、普適性和規范性。】
(五)、作業布置
課本第21頁練一練2題,第22頁練一練
轉化
板書設計:
商不變的性質
除數是小數除法除數是整數的除法
《除法》教學設計6
一、教學內容:分數與除法,教材第65、66頁例1和例2
二、教學目標:1.使學生理解兩個整數相除的商可以用分數來表示。
2.使學生掌握分數與除法的關系。
三、重點難點:1.理解、歸納分數與除法的關系。
2.用除法的意義理解分數的意義。
四、教具準備:圓片、多媒體課件。
五、教學過程:
(一)復習
把6塊餅平均分給2個同學,每人幾塊?板書:6÷2=3(塊)
(二)導入
(2)把1塊餅平均分給2個同學,每人幾塊?板書:1÷2=0.5(塊)
(三)教學實施
1.學習教材第65 頁的例1 。
(1)如果把1塊餅平均分給3個同學,每人又該得到幾塊呢?1÷3=0.3(塊)
(2)1除以3除不盡,結果除了用循環小數,還可以用什么表示?
( 3)指名讓學生把思路告訴大家。
就是把1塊餅看成單位“1”,把單位“1”平均分成三份,表示這樣一份的數,可以用分數3(1)來表示,這一份就是3(1)塊。
老師根據學生回答。(板書:1 ÷ 3 =3(1)塊)
(4)如果取了其中的兩份,就是拿了多少塊?(3(2)塊)怎樣看出來的?
2.觀察上面三道算式結果得出:兩數相除,結果不僅可以用整數、小數來表示,還可以用分數來表示。引出課題:分數與除法
3.學習例2 。
( 1 )如果把3 塊餅平均分給4個同學,每人分得多少塊?(板書:3 ÷ 4)( 2 )3 ÷ 4 的計算結果用分數表示是多少?請同學們用圓片分一分。
老師:根據題意,我們可以把什么看作單位“1 " ? (把3 塊餅看作單位“1”。)把它平均分成4 份,每份是多少,你想怎樣分?請同學到投影前演示分的過程。
通過演示發現學生有兩種分法。
方法一:可以1個1個地分,先把1 塊餅平均分成4 份,得到4 個4(1),3 個餅共得到12個4(1), 平均分給4 個學生。每個學生分得3個4(1),合在一起是4(3)塊餅。
方法二:可以把3 塊餅疊在一起,再平均分成4 份,拿出其中的一份,拼在一起就得到4(3)塊餅,所以每人分得4(3)塊。
討論這兩種分法哪種比較簡單?(相比較而言,方法二比較簡單。)
( 3 )加深理解。(課件演示)
老師:4(3)塊餅表示什么意思:
①把3塊餅一塊一塊的分,每人每次分得4(1)塊,分了3次,共分得了3個4(1)塊,就是4(3)塊。
②把3塊餅疊在一塊分,分了一次,每人分得3塊4(1),就是4(3)塊。
現在不看單位名稱,再來說說4(3)表示什么意思?( 表示把單位“1 “平均分成4 份,表示這樣3 份的數;還可以表示把3 平均分成4份,表示這樣一份的數。)
( 4 )鞏固理解
① 如果把2塊餅平均分給3個人,每人應該分得多少塊? 2÷3=3(2)(塊)
②剛才大家都是拿學具親自操作的,如果不借助學具,你能想像出5塊餅平均分給8個人,每人分多少塊嗎?(生說數理)
③從剛才的研究分析,你能直接計算7÷9的結果嗎?(9(7))
4.歸納分數與除法的關系。
( l )觀察討論。
請學生觀察1÷3 = (塊)3÷4 =4(3)(塊)討論除法和分數有怎樣的關系?
學生充分討論后,老師引導學生歸納出:可以用分數表示整數除法的商,用除數作分母,被除數作分子,除號相當于分數中的分數線。(課件出示表格)
用文字表示是:被除數÷除數=
老師講述:分數是一種數,除法是一種運算,所以確切地說,分數的分子相當于除法的被除數,分數的分母相當于除法的.除數。
( 2 )思考。
在被除數÷除數=這個算式中,要注意什么問題?(除數不能是零,分數的分母也不能是零。)
( 3 )用字母表示分數與除法的關系。
老師:如果用字母a 、b 分別表示被除數和除數,那么除數與分數之間的關系怎樣表示呢?
老師依據學生的總結板書:a÷b = (b≠0)
明確:兩個整數相除,商可以用分數表示,反過來,分數能不能看作兩個整數相除?(可以,分數的分子相當于除法中的被除法,分母相當于除數。)
5.鞏固練習:
(1)口答:
①7÷13=()(()) 8(5)=( )÷( ) ( )÷24=24(25) 9÷9=()(()) 0.5÷3=3(0.5) n÷m=()(())(m≠0)
②1米的8(3)等于3米的( )
③把2米的繩子平均分3段,每段占全長的 ( ),每段長( )米。
(2)明辨是非
①一堆蘋果分成10份,每份是這堆蘋果的10(1) ( )
②1米的4(3)與3米的4(1)一樣長。( )
③一根木料平均鋸成3段,平均每鋸一次的時間是所用的總時間的3(1)。( )
④把45個作業本平均分給15個同學,每個同學分得45本的 15(1) 。()(3)動腦筋想一想
①把一個4平方米的圓形花壇分成大小相同的5塊,每一塊是多少平方米?
(用分數表示)
②小明用45分鐘走了3千米,平均每分鐘走了多少千米?每千米需要多少時間?
《除法》教學設計7
教學內容:
教材第60頁例1、第61頁例2及相關內容。
教學目標:
1.使學生初步理解有余數的除法的含義,認識余數,探索并發現余數和除數的關系,理解余數要比除數小的道理。
2.學生在獲取知識的過程中,滲透借助直觀研究問題的意識和方法,積累觀察、操作、討論、合作交流、抽象和概括等數學活動經驗,發展抽象思維。
3.學生在自主探究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感受數學與生活的聯系,體驗成功的喜悅。
教學重點:
理解余數及有余數除法的含義,探索并發現余數和除數的關系。
教學難點:
理解余數要比除數小的道理。教學準備:課件、小棒、學生學具。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初步感知(一)出示教材第59頁主題圖。(二)引導觀察,交流信息。
(三)教師小結,揭示課題。
平常我們分東西,有時候正好平均分完,有時候不能正好分完,剩下的'又不夠再分。剩下不夠再分的數就叫做余數,這節課我們就一起來學習“有余數的除法”(出示課題)
二、動手操作,探究意義
(一)復習表內除法的意義
1.課件出示6個草莓圖:把下面這些草莓每2個擺一盤,擺一擺。
2.學生交流獲取信息。
3.利用學具實際操作。
4.用算式表示操作的過程。
5.小組內說說6÷2=3(盤),這個算式表示的意思。
(二)理解有余數除法的含義
1.在動手操作中感受平均分時會出現有剩余的情況。
(1)課件出示7個草莓圖:把下面這些草莓每2個擺一盤,擺一擺。(2)學生利用學具操作。
(3)交流發現的問題:剩下一個草莓。
2.在交流中確定表示平均分時有剩余的方法。
(1)學生用算式表示剛才擺的過程,教師巡視,選取典型案例。
(2)教師板書規范寫法:7÷2=3(盤)??1(個)。
(3)交流算式表示的意思,7、3、2、1各表示什么?明確“1”是剩下的草莓數,我們把它叫做余數。
3.歸納總結,完善學生的認知結構。
(1)比較兩次分草莓的相同點和不同點。
(2)教師隨學生的回答課件呈現下表。分的物品6個草莓7個草莓幾個一份
每2個一盤每2個一盤分的結果分了3盤,正好分完算式表達6÷2=3(盤)分了3盤,還剩1個
7÷2=3(盤)??1(個)
(三)理解商與余數名數的確定
1.完成教材第60頁“做一做”第1題。
(1)學生讀題,根據題意獨立完成。
(2)教師引導學生交流:第1小題算式中每個數分別在圖中表示哪個部分?分別表示什么意思?
2.完成教材第60頁“做一做”第2題。(這一題涵蓋了平均分的兩種情況)
(1)學生獨立先在圖中圈一圈,再說一說,最后用除法算式表示。
(2)比較發現兩小題之間的聯系與區別,進一步理解商與余數的名數的確定。
三、觀察比較,發現關系
(一)合作探究
1.教師操作:在實物投影儀上用4根小棒擺出一個正方形。
2.學生思考:用4根小棒可以擺出幾個正方形?你能列出除法算式嗎?
3.小組合作:用8根、9根、10根、?15根、16根小棒擺出獨立的正方形,看看能擺出幾個,還剩多少根?(每組準備的小棒根數不同,共分成以下9種情況)
4.根據擺出的小棒圖,列出除法算式。
(二)交流反饋
教師組織全班交流,根據學生的回答,將結果展示在黑板上。
(三)觀察對比,發現余數與除數的關系
觀察算式中的余數和除數,你們發現了什么?2.組織學生討論:
(1)你們發現余數有什么規律?
(2)余數可能是4、5、6??嗎?為什么?
(3)余數和誰有關系?是怎樣的關系?
(4)學生舉例驗證
3.教師小結并板書:余數
(四)練習鞏固
1.出示教材第61頁“做一做”。
2.學生讀題,教師引導理解:用小棒擺一個五邊形需要5根小棒,如果有剩余,可能是幾根?
3.為什么是這幾種可能性?你是怎樣想的?
4.如果用這些小棒擺三角形可能會剩余幾根?四、鞏固練習,深化理解
(一)完成教材“練習十四”第1、2題。
1.學生獨立完成。
2.教師講評。明確“余數要比除數小”的道理,體會商與余數的名數的確定方法。
(二)填一填:()÷6=7
1.思考:里可以填哪些數?說說你是怎么想的?
2.集體交流。明確根據“余數要比除數小”來確定余數。
五、課堂總結,明確目標
(一)本節課中,你有什么收獲?
(二)在計算有余數的除法時應注意些什么?
本課教學目標的定位是基于學生已有的表內除法的基礎之上,同時它也是今后學習一位數除多位數除法的重要基礎,具有承上啟下的作用。通過分草莓的操作活動,使學生經歷把物品平均分后有剩余的現象,抽象為有余數的除法的過程,理解有余數除法的含義。借助用小棒擺正方形的操作,使學生鞏固有余數除法的含義,理解余數要比除數小的道理。
《除法》教學設計8
一、教學目標:
1、通過教學使學生理解分數與除法的關系,并學會用分數表示兩個數的商。
2、能在具體情境中利用分數與除法的關系,用分數表示被除數與除數之間的關系。
二、教學重難點:
1、理解分數與除法的關系。
2、能用分數表示被除數比除數大的商并理解其含義。
三、教學過程:
教學設想
學生活動
備注
一、引入
出示三幅圖或文字,請學生根據圖意列出除法算式,并計算結果。
(1)20個月餅平均分給4人,平均每人可以分到多少?
(2)1個月餅平均分給4人,平均每人可以分到多少?
(3)3個月餅平均分給4人,平均每人可以分到多少?
學生獨立嘗試并解答。
二、展開
1、請學生分別講講每個算式的意義。
配合學生講解,可出示書本P19圖。
著重演示說明3個四分之一是四分之三。
2、請學生再用月餅舉例類似的商是分數問題,并思考這些問題有什么共同之處。
指導學生說出要分的總數作為被除數(即分數中的分子),平均分的份數作為除數(即分數中的分母)。
3、請學生獨立完成書本P19第2題表格,并校對。
結合學生的回答適時出現相應的'圖,讓學生理解2個三分之一是三分之二;5個三分之一是三分之5。
著重請學生說明“5千克瓜子,平均分成3份,每份重多少千克?”的結果和別的結果有什么不一樣,明確分數并不一定是分子比分母小。
4、出示書本P20文字的數量關系式。
請學生用字母表示此式,并說說商(分數)與除法的關系。
如沒有學生提出異議,可舉特例讓學生補充(b≠0)。
說說為什么除數和分母都不能為0。
學生個別回答,并請部分同學重復。
可讓學生同桌互說,并選幾位全班匯報。
獨立完成,交換批改,讓有錯的同學來說說錯誤原因。
學生獨立改寫。
如果有學生在這里就標注單位“個”,如正確可以不作深入討論,待后面繼續探討。
只作口頭說明,并不呈現完整的數量關系。
三、鞏固
1、學生獨立完成書本P20練習與應用1、2。
“17分是幾分之幾時?”如有學生加上不同的單位分或時,可酌情進行討論。
第2題可再加入被除數比除數大的情況。也可請學生改編成有情境的題加深理解。
2、完成相對應的《課堂內外》或《基礎訓練》。
獨立完成并校對。
《除法》教學設計9
【教學目標】
1、結合具體情境認識余數,通過實際操作理解有余數除法的意義,掌握有余數的除法的計算方法,明白余數要比除數小的道理。
2、培養學生勇于探究的意識和動手操能力、觀察對比、自主學習、合作探究的能力。
3、在學習中引導學生逐漸養成細心觀察、仔細思考的好習慣,感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并從中體會到探究的樂趣,增強學習數學的興趣和學好數學的自信心。
【教學重點】
理解有余數除法的意義,掌握有余數除法的計算方法。
【教學難點】
理解余數一定比除數小的道理。
【教學過程】
一、游戲導入,激發興趣
師:小朋友,很高興我們能相聚一起,在數學大本營里,收獲知識,收獲快樂。我們的口號是:數學大本營,快樂伴我行。(課件展示)
咱們一起做個“猜手指”的游戲,從大拇指開始數至小指,依次往下數。當你說到一個數,孫老師就能知道這個數會落在哪個手指上,相信嗎?我們一起來試一試。(學生挑戰,教師應戰。)
師:知道老師為什么猜的這么快嗎?這個游戲中藏著數學秘密呢!想知道嗎?學完這節課,答案自然就揭曉了。
二、探索新知,建構概念
1.學習例2
(1)收集信息
師:我們班要舉行聯歡會,同學們準備用一些花來裝扮教室,這樣教室就更漂亮了。(出示課件)仔細觀察,你從圖中收集了哪些數學信息?能提出數學問題嗎?誰會列式?為什么這樣列式?(學生自主做題)
生:一共有23盆花,每組放5盆。
生:求能放多少組,還剩下幾盆?
生:這是再求23里有多少個5,要用除法計算。算式是23÷5。
生:我還會列除法的豎式(師板書算式)
(2)動手操作:(課件展示)師:這道題的結果是多少呢,先請同學們拿出小棒來擺一擺。23根小棒,按每5根分一組,最多可以分幾組?還余幾根?(獨立完成,再展示結果。)
(3)匯報評價:在小組內說擺小棒的過程,再匯報。
生:把23根小棒,按每5根分一組,最多分成了4組,還剩下3根。(師同時板書答案)
師:看來,23盆花,每組擺5盆,可以擺4組,還剩余3盆。剩下的還能再分嗎?為什么?(課件再次展示,進行著重強調。)
生:不能再分了,剩下的'3根不夠擺一組的。
小結:在日常生活中,把一些物體平均分后,有時候候正好分完,有時候不能正好分完,還有剩余,在數學上,我們把剩下的不夠分的數就叫余數,今天我們就來學習“有余數的除法”(板書課題)
(4)認識余數
邊板書邊講除法家族里的新成員——余數。
師:請跟老師一起讀。
(5)有余數除法的意義和讀法。
師:誰愿意來介紹一下除法家族里的每個成員?每個成員各表示什么?這個算式怎么讀?
強調:老師查字典知道“余”表示剩余的,多出來的,余數就表示剩下不夠分的數。
(6)豎式計算
師:有了上節課的學習,相信同學們也一定能把這道豎式計算出來。
生進行豎式計算。
師:你列的豎式是否正確?數學課本是我們最好的老師,請我們走進課本,用心閱讀51頁例2圖。
邊讀邊思考:A、如果不分小棒,商是幾?怎樣知道的?B、23下面的數是幾?它是怎么得到的?C、余數是幾?是怎么得到的?
D、你知道余數表示什么?(課件依次展示)
小結:我們可以得出除法豎式計算三部曲:商、乘、減。(課件)
(7)展示豎式。
2、練習。
師:同學們學會了嗎,敢不敢接受挑戰。
(1)小試身手
(2)知識城堡
三、觀察比較,理解概念
1、學習例3
(1)探究關系:如果剛才的例2中一共有16盆花,每組擺5盆,可以擺幾組?多幾盆?如果是17盆,18盆,……,25盆呢?你會列式計算嗎?
(2)合作完成。
(3)匯報結果:題目越來越難了,你怎么算得越來越快啊?有什么竅門嗎?
(4)小組合作:
師: A、請觀察余數與除數,你發現了什么?B、為什么余數一定要比除數小?(同桌討論,再互動交流)
追問:為什么余數是依次增加了?(一個量在變,所以改變了另一個量。原來被除數在變,會引起余數的變化,被除數每增加1人,余數就會增加1。)
2.歸納總結:所以,計算有余數的除法,余數要比除數小。反過來怎么說?
3、智慧沖浪:
(1)下面這樣計算,對嗎?錯在哪里?
(2)知識城堡2.
(3)我是小法官。
四、課堂總結,交流釋疑:這節課有哪些收獲??有什么疑問?
五、鞏固拓展,運用新知
1、開心小游戲:猜手指
猜手指游戲是幾個數字在循環?列式就是:( )÷5=( )…(),這個游戲主要看余數:如果余1,這個數會落在大拇指上;如果余2,會落在食指上;余3,落在中指上;余4,落在無名指上;會不會余5?如果沒有余數,就落在小指上、你們也能運用今天學的有余數的除法”知識,快速進行猜手指游戲了吧?(和同桌互做兩個,學生根據結論,做游戲驗證。)
2、智慧小博士。
《除法》教學設計10
課前思考:
除法源于“平均分”,在表內除法中,孩子了解了除法的兩種含義——“等分除”與“包含除”。在日常生活中平均分物的時候,結果包含兩種情況:一種是恰好分完的情況,這時沒有剩余(既余數為0),表內除法涉及的就是這樣的內容;一種是在平均分后還有剩余的情況(余數不為0),這是有余數的除法要研究的內容。
本內容主要有兩個部分:第一部分是有余數的除法的含義和計算;第二部分是解決問題。其中有余數的除法的含義中要要解決2方面的問題,一是什么是有余數的除法,二是余數與除數之間的關系,分別對應著教材的例題1與例題2。
例題1借助平均分6個草莓和7個草莓,讓孩子感悟分物的兩種情況,進而建立有余數的除法這個概念。不過,教學實證表明例題1會對孩子以后的教學造成一定的干擾。干擾原因現在借助教材例題1具體分析如下:
例題1的意圖在于讓孩子明白:在日常生活中平均分物的時候,結果包含兩種情況:一種是恰好分完的情況,這時沒有剩余;一種是在平均分后還有剩余的情況,然后引出我們這節課要研究的內容——有余數的除法。
每2個草莓擺一盤,6個草莓,正好可以擺3盤。也就是說,需要三個盤子。這一點,孩子完全可以理解。
每2個草莓擺一盤,7個草莓。發現擺3盤后,還剩1個草莓。教材特別提醒,這個還剩下的1個就是余數。換言之,需要三個盤子,另一個草莓沒有盤子,是放在盤子外面的。對于這一點,孩子也能完全可以理解。
那么,干擾何在呢?請看教材例題5:
22個同學去劃船,每條船最多坐4人,問他們至少需要租幾條船?
22÷4=5(條船)……2(人)。然后,分析到這余下的2人也要租一條船,因此,至少要租5+1=6條船。這個,孩子依然可以理解,沒有任何難度。
現在,我們把例題1與例題5結合起來考慮,假設我們這樣問——至少需要多少個盤子來裝下這些草莓?這個時候,孩子會回答需要3+1=4個盤子。那么,是否孩子會發出這樣的疑問:老師,那個剩余的1個草莓,到底要不要用一個盤子來裝?怎么一會要,一會不要。這就是干擾元素……
再來看看教材例題2的編排:
用小棒搭獨立的正方形,可以發現用8根小棒,正好可以搭成2個正方形。換言之,8根小棒平均分成了2份,每份4根,且沒有剩余;9根小棒、10根小棒、11根小棒則在平均分后出現了有剩余這樣一種情況。由此可以看到,例題2完全可以承擔例題1的功能,引出“有余數的除法”這個要研究的內容來。同時,例題2還承載著自己的功能——借助用小棒擺獨立的正方形讓孩子明白余數與除數之間的關系(余數要比除數小)。
基于以上分析,本節課我刪除了例1這個教學內容,全部的教學依托例題2來開展。
另外,有余數的除法還涉及到“周期性”的問題。換言之,“周期性”的問題是有余數除法必須要面對與研究的一個重要方面。教材的例題6就涉及到“周期性”問題研究:
“周期性”問題中,可以利用余數來確定有關的位置問題,回答第幾面小旗是什么顏色。
基于“周期性”這個方面研究的需要,我設計了課前談話的部分。讓孩子在左手上數數,并判斷數到什么數字的時候,這個數字落到哪個手指頭上。同時,還可以激發孩子的學習興趣。讓課堂談話更好的為接下來的課堂教學有效的服務。而不僅僅是單純的活躍氣氛,激發孩子的學習興趣。課前談話導入如何更好的服務于接下來的教學也是我這幾年來一直思考研究的問題。
教學設計:
【教學內容】
人教版二年級下冊數學P59—60例1、2,做一做及練習十四第1、2題。
【教材分析】
這個內容是表內除法知識的延伸和擴展,是在表內除法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教材注重聯系學生已有的知識和經驗,結合具體情境,選擇數目小,學生熟悉的事物作為例題,配以實物圖,讓學生理解有余數除法的意義。
【學情分析】
認識有余數的除法,是在學生已學過表內乘除法的基礎上學習的。學生在前一階段剛學會表內除法,已經接觸過許多正好全部分完的事例,但二年級學生的思維還是以具體形象思維為主,想完成由形象思維向抽象邏輯思維的轉變,就要借助動手操作,讓學生親自去實驗,去體驗知識的形成過程。在教學時,應該根據知識的系統性以及二年級學生的思維特點,使學生通過積累觀察、操作、討論、合作交流、抽象、概括等數學活動獲取知識,發展學生的抽象思維。
【教學目標】
知識技能:使學生經歷把平均分后有剩余的現象抽象為有余數除法的過程,初步理解有余數除法的含義,認識余數。
數學思考:通過操作、觀察、對比等活動,使學生發現生活中在分物時存在著分不完有剩余的情況,借此理解余數及有余數的除法的含義,初步培養學生全面思考問題的意識。
問題解決:認識有余數的除法,加強概念,掌握算法。能根據平均分有剩余的活動寫出除法算式,正確表達商和余數。
情感態度:滲透借助直觀研究問題的意識和方法,培養學生觀察、分析、比較的能力,使學生感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
【教學重點】
把平均分后有剩余的情況抽象為有余數的除法。
【教學難點】
理解有余數除法的意義。
【教學準備】
課件、小棒
【教學過程】
一、課前談話:
人有兩件寶,雙手和大腦。雙手會做工,大腦會思考。
用手不用腦,事情做不好。用腦不用手,啥也做不好。
用手又用腦,才能有創造……
PPT出示左手圖,按自然數順序從大拇指一直數到小拇指,依次循環的數,并標出數據到32……
教師有個神奇的本領,只要你報出一個數字,我就知道在哪個手指頭上,你們信嗎?
通過這個游戲調動孩子學習的積極性,也滲透“周期性”的除法研究問題。以及同教學新課中的用小棒擺正方形的驗證環節相對應。(換言之,在讓同學們驗證擺小棒正確與否的這個環節,要注意結合這個課前談話的話題來相互融入……)
二、探究新知:
初步感受,教學例2:
1.回憶表內除法的含義(正好平均分完的情形)。孩子動作操作,教師在黑板上畫出圖形。
用8根小棒擺正方形,可以擺幾個正方形?你能把剛才擺的'過程用一個算式表示出來嗎?
8-4-4=0,8÷4=2
兩個溝通:一是溝通減法與除法之間的關系,體會到數學中除法算式來源于減法算式,是減法算式的一種簡便記錄。二是溝通圖形與算式(減法算式、除法算式)之間的關系。讓孩子明白各部分之間的聯系,在孩子的腦海中建立動態的感念畫面。
2.理解有余數的除法的含義,(不能正好平均分完的情形)。依然是孩子動作操作,教師在黑板上畫出圖形。在動手操作中感受平均分時會出現有剩余的情況。
用9根小棒擺正方形,可以擺幾個正方形?注意,同8根小棒有什么不一樣的地方呢?你能把剛才擺的過程用一個算式表示出來嗎?
(1)(小組內思考、討論)出示學生的表示方法,比較各種表示方法。
9-4-4=1(根),9÷4=2(個正方形)……1(根小棒)
說說這個算式表示什么意思?再次溝通算式與圖形之間的聯系。教師與學生之間配合著交流,分成兩個層次。1由圖形到數,2由數到圖形。然后,各組之間的孩子在組長的帶領下互相指著說……
小結:這個算式表示用9根小棒擺正方形,可以擺成2正方形,還有1根小棒多。省略號表示剩余,1就是是多余的個數,我們把它叫做余數。余數表示什么?(表示不夠一份的那一部分)
(2)比較歸納,完善認知結構。
觀察比較8÷4=2(個)和9÷4=2(個)……1(根)這兩道算式,引導學生再次認識到:除法計算的時候,會出現兩種情況:一種是全部分完沒有剩余,另一種是分后有剩余,但不夠再分,不夠分剩下的部分就是除法算式中的余數。
(3)繼續擺小棒,要求不斷的升級。分別用11根小棒,13根小棒擺正方形,可以擺幾個正方形?還剩下幾根小棒?
1在本子上畫出圖形,寫出算式,并溝通圖形與算式之間的聯系。
2在腦海中想象畫圖形,然后把腦海中的畫面在本子上畫出來,寫出算式,并溝通圖形與算式之間的聯系。(組長帶領孩子互相說。)
(4)繼續擺小棒,感悟余數與除數之間的關系。
分別用17根小棒,18根小棒擺正方形,可以擺幾個正方形?還剩下幾根小棒?
討論,你能驗證自己的結論是對的嗎?怎樣驗證呢?教師課堂預設:
師:怎樣證明你是對的?
生:4×4=16 16+1=17
讓同學們觀看教師用小棒擺正方形的操作過程,再次溝通用圖畫與算式之間的聯系。
師:根據17根結果推測18根、19根、20根的結果。
學生齊答,教師板書
18÷4=4……2 19÷4=4……3 20÷4=????(給孩子挖坑,看是否會上當。)
師:為什么不是4……4?哪里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量變引發質變。
師:一個量在變,改變另一個量。原來被除數在變,會引起余數的變化。余數永遠可以增加?
生:余數要比除數小。
師:反過來。
生:除數要比余數大。
師:除數是5,余數可能是幾?
生:4、3,2,1
師:除數是8,余數可能是幾?
生:1、2、3、4、5、6、7
師:□÷□=□……□ 被除數是A,除數是B,商C,余數D,板A÷B=C……D(B≠0)D=4,B=?
生:5、6……
師:只要符合一個條件:D比B小。
注:在這個教學環節出現了卡殼,孩子逆向思維有點不適應。
四、回到游戲的本身,揭示游戲奧秘。余數是幾,這個是就在第幾個手指上。當數據比較大的時候,我們可以用列豎式的方法來確定計算的結果,進而引出下一課的教學內容——除法豎式。
注:同樣的題材還有——日歷上的周期問題,喝酒猜拳游戲,教材例題6。
五、鞏固練習P60“做一做”:
1、學生獨立在書上圈一圈,填一填,完成第1小題。反饋交流:17÷2=8(組)……1(個)23÷3=7(組)……2(個)說說這兩道算式商和余數各是多少,分別表示什么?
2、完成第2小題。先用學具按要求擺一擺,然后根據擺的結果填空。展示個別學生的填空情況,說說每道題中的商和余數分別表示什么,強調商和余數的單位名稱。
【板書設計】認識有余數的除法
8÷4=2(個)
9÷4=2(個)……1(根)
11÷4=3(個)……3(根)
17÷4=4(個)……1(根)
18÷4=4(個)……2(根)
19÷4=4(個)……3(根)
20÷4=5(個)
余數要比除數小,除數要比余數大
課后反思:
一、為了突破本節課教學的重難點,我主要采取了以下三個措施:
1、借助直觀操作促進學生對新知的理解。教學中,對余數概念的理解、對有余數的除法含義的理解,都是借助直觀操作來進行的,由直觀操作到符號表征,使學生從多方面、多角度理解所學的知識,并建立操作過程、語言表達和符號表征之間的關系,實現學生對數學概念的真正理解。
2、通過對比幫助學生理解有余數除法的含義。首先是平均分物過程的對比,通過“8根小棒,9根小棒搭正方形”的操作過程,幫助學生感受平均分物的過程中有恰好分完沒有剩余和平均分后還有剩余兩種情況,在對比中拓展學生對除法的認識,并更好地理解余數的含義、有余數的除法的含義。其次是有余數的除法和表內除法的橫式的對比,通過結合操作過程,使學生在對比中理解有余數的除法的橫式中各部分的名稱及每個數的含義。通過這樣的對比,不僅可以喚起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加深學生對有余數除法的理解,還可以使學生感受到知識之間的聯系,為構建合理的知識結構網絡提供支撐點,同時,還能培養學生分析、比較、歸納的能力。
3、結合相關的例題和習題,盡可能地給學生提供機會,讓學生經歷從現實生活或具體情境中發現并抽象出數學問題的過程,以此為學生積累發現問題、提出問題的經驗,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以及對數學問題的敏感性,體現數學是從生活中來,再回到生活中去的基本理念,加強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這節課在實際教學的過程中,還存在著不足。如:在后面的練習時學生不能很快地口算,課前應該多做這方面的練習在學生動手操作后,沒有留給學生充分交流、表達的機會。因此,在今后的教學中要多讓學生用自己的語言來描述自己的想法及動手操作的流程,切實提高學生的動手操作水平和思維表達能力。
二、本課出現了下列問題,需要改進:
1.在教學17根小棒,18根小棒搭正方形的時候,過于急切的讓孩子寫出除法算式,導致部分孩子寫不出除法算式。應該還是要引導孩子先畫圖,利用畫圖得到正確的答案。
2.余數要比除數小,這個環節,走得太快。換言之,有直接告知的味道。也導致了后面的練習有點卡殼。應該多幾組除法算式,讓孩子發現規律,當除數是4的時候,余數都是1,2,3循環,再讓孩子明白感悟余數要比除數小。
3.整節課都是搭正方形,除數一直都是4,容易給孩子形成思維定勢。導致,有的孩子在正方形中走不出來。如果分組搭三角形,正方形,正五邊形,是否可以在一定的程度上改善課堂?
4.□÷□=□……□,這道題目應該先出現除數,討論余數;當孩子有一定的頭緒以后,再出現余數,討論除數。即,要先正向思維,再逆向思維。另外,□÷□=□……□給孩子的感覺是依然在搭正方形,給孩子造成了一定的干擾。應該改為()÷()=()……()。現在想起一個孩子的回答,說□÷□=□……□最多有19根小棒,是否孩子是在數方框的邊數再加上什么呢?(不得而知,明天要再去問問這個孩子……)
5.為了讓多數孩子掌握有余數的除法,必須還要投入一節課去讓孩子圈一圈,畫一畫,在圈與畫中感悟到商是多少,余數是多少,它們與被除數與除數之間有什么聯系。然后,才能過渡到用口訣計算有余數除法的技能訓練。
最后,多謝同事們課后多角度,多思維的交流、探討與點評。教學是一門有“遺憾”的藝術,正是因為有遺憾,才彰顯了上課的無窮的魅力。
也正是因為有遺憾,才有這樣的一句話——“溺水三千,各取一瓢。”每一位老師都可以也應該在“三千溺水”中,取到屬于自己的“那一瓢水。”
《除法》教學設計11
素質教育目標
一、知識教學點
1.聯系有余數除法的含義,使學生學會解答有余數的除法應用題.
2.在掌握平均分兩種分法的基礎上,加深對除法兩種應用題的認識.
二、能力訓練點
1.通過操作,培養學生動腦、動手、動口等能力.
2.引導學生通過類推,培養學生的知識遷移能力.
三、德育滲透點
1.挖掘新舊知識的內在聯系,發展學生的思維.
2.設疑、解難,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教學重點:有余數除法應用題的結構特征及解答方法.
教學難點:有余數除法兩種應用題余數的處理方法.
教具、學具準備:投影儀,做一做第3題的'投影圖片,7支鉛筆,8根小棒,練習的算式卡及圖片.
教學步驟
一、鋪墊孕伏
1.操作并解答.
(1)把8根小棒平均分成4份,每份有幾根?你是怎么分的?
(2)拿出8根小棒,每4根放一堆,可以放幾堆?這是怎樣想的?
2.列式、計算,指明口述解題思路.
30個羽毛球,每6個放一盒,可以放幾盒?
二、探究新知
1.教學例3:
(1)出示例3∶7支鉛筆,平均分給3個同學,每人分幾支,還剩幾支?(先分分看)
(2)讀題后引導學生操作,用小棒代替鉛筆,大家共同操作后,請一名同學到前面演示.邊演示邊口述分的過程.
教師提問:把7支鉛筆,平均分給3個同學,是什么意思?(就是把7支鉛筆平均分成3份.)分的結果怎樣?全分完了嗎?(每人分2支,還剩1支.)
教師引導:聯系平均分的含義及以前我們學的知識,想想這題應怎樣解答?(指名學生列式“7÷3=”,并用豎式計算)
教師啟發:豎式中,除得的商“2”,表示什么?(每人分得2支.)余數“1”表示什么?(還剩1支.)做應用題寫橫式等號后面的得數時,要寫單位名稱,請同學們討論一下,這題商和余數后面的單位名稱是什么?應怎樣寫?
學生討論后,指名回答寫出橫式等號后面的得數.7÷3=2(支)…1(支)
教師提問:答話應怎樣寫?(每人分2支,還剩1支)為什么這樣寫?(因為平均分后,沒有分完,還有剩余.)
(3)對比、分析:今天我們解答的這道應用題與以前學過的除法應用題有什么相同的地方?(都是平均分,用除法計算.)有什么不同?(有余數,商和余數都寫單位名稱,答話因有余數需答完整.)
(4)教師小結:今天我們學習的是有余數的除法應用題.(板書課題:有余數的除法應用題)在解答時要注意橫式等號后面的余數及單位名稱不能丟掉,寫答話時要按題意回答完整.
(5)反饋練習:獨立完成課本120頁做一做第1題.教師巡視指導.訂正時,指名讓學生說解題過程,重點強調計算的結果及答話應該怎樣寫.
2.教學例4:
(1)出示例4:43個乒乓球,每袋裝5個,可以裝幾袋,還剩幾個?
(2)讀題后,啟發學生聯系鋪墊孕伏中第2題(羽毛球分放人盒中)列出算式:“43÷5=”,并用豎式計算
(3)討論:除得的商“8”表示什么?余數“3”表示什么?
(4)根據討論的結果,聯系例3有余數除法計算結果及答話的寫法,獨立解答課本119頁例4.
(5)訂正時,著重讓學生說清商“8”的單位名稱為什么是“袋”,余數“3”的單位名稱為什么是“個”.
(6)反饋練習:獨立完成120頁做一做的第2題.教師巡視指導.訂正時,重點強調平均分的第二種的有余數的應用題計算結果的名稱商與余數的單位名稱為什么不同.
三、鞏固發展
1.課本120頁做一做第3題.(投影出示)
看圖說題意,再寫算式.
9÷□=□(個)……□(個)
9÷□=□(盤)……□(個)
(1)先引導學生看圖,分析數量關系,理解題意.
提問:圖中一共有多少個蘋果,根據這個圖和算式(1),你能說說題意嗎?(根據計算結果的單位名稱,“(個)……(個)”,可以推斷是平均分的第一種分法.)
類推:把圖和算式(2)聯系起來,你能理解題意嗎?(可討論,根據計算結果的單位名稱,“(盤)…(個)”,可以推斷是平均分的第二種方法.)
比較、歸納:根據圖及兩個不完整的算式,指名請學生說出兩個算式表示的意思.
第一個算式表示,把9個蘋果平均放在2個盤子里,每盤放4個,還剩1個.第二個算式表示,有9個蘋果,每盤放4個,可以放2盤,還剩1個.
(2)讓學生在理解題意的基礎上,獨立完成寫好算式.
(3)訂正,指名口述思維過程.
2.填空:(投影出示)
(1)
14÷4=3 …2
14÷3=4 …2
(2)
21÷6=3 …3
21÷3 =6 …3
3.做練習三十六第2題.指導學生要把2角化成20分后再列式計算.訂正時,重點讓學生說出為什么要先把2角化成20分.
四、全課小結
1.讓學生觀察板書,總結出今天學了什么新知識.
2.教師糾正,補充性地進行小結.重點強調根據題意正確書寫商和余數的單位名稱.完整寫出答話.
五、布置作業:121頁練習三十六第1、3題.
《除法》教學設計12
第二課時
教學內容: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體驗分數除以整數的計算方法,在討論交流的基礎上總結出計算法則,并能正確的計算。
能力目標:
培養學生動手動腦能力,以及判斷、推理能力。
情感目標:
培養學生愿意交流合作,喜歡數學的情操,感受數學來源于生活,體驗操作的歡樂。
教學重點:能求一個數的倒數。
教學難點:分數除以整數計算法則的推導過程。
教學準備:長方形紙片。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景,教學分數除法的意義
1、師:同學們我們學過整數除以整數以及小數除法,今天我們將來學習數除法。下面我們一起來研究一下幾個小朋友有關分餅的問題,請你們列出算式并計算,看誰算的又快又好!
(1)每人吃1/2塊餅,4個人共吃多少塊餅?
(2)把2塊餅平均分給4個人,每人吃了多少塊餅?
(3)有2塊餅,分給每人1/2塊,可分給幾個人?
2、師:我們一起來看一下這三個算式,觀察一下這三個算式的已知數和得數,說一說它們都是已知什么,求什么的運算?這就是分數除法的意義。
師:討論:分數除法的意義和整數除法的意義一樣嗎?
總結:分數除法的意義與整數除法的意義相同,都是已知兩個因數的積與其中一個因數,求另一個因數的運算。
二、探究分數除法的計算方法
(1)引導參與,探究新知
師:我們已經知道了分數除法的意義,那么如何來計算呢?請同學們看黑板。
出示問題1。
請大家拿出一張操作紙,涂色表示出這張紙的4/7。
師:把一張紙的4/7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這張紙的幾分之幾?怎樣列式?4/7÷2
請同學們通過涂一涂,算一算的方式來研究4/7÷2怎樣計算。小組合作,匯報交流。
方法一:把4/7平均分成2份就是把4份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2個1/7,也就是2/7。展示折紙和計算過程。4/7÷2=4÷2/7=2/7
方法二:把一張紙的4/7平均分成2份,求每份是多少就是求4/7的1/2是多少,可以用乘法來做。展示折紙和計算過程。4/7÷2=4/7×1/2=2/7
師:對這種做法大家有什么疑問嗎?
生:這兒是除法怎么變成了乘法?
師:老師也有這個疑問,你能講講嗎?
師:誰能結合圖來講一講呢?
師:很好!把除法轉化成乘法,問題迎刃而解,你真棒!……
(2)質疑問難,理解新知
①師小結:有的是用分子除以整數,分母不變的方法算出結果2/7,有的是轉化成分數乘法來做……那么在這些方法中,你最喜歡哪種?
②接下來就請你用自己喜歡的方法來解決這個問題:把一張紙的4/7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這張紙的幾分之幾?先列式再用自己喜歡的方法計算。
③通過計算你們有什么發現?
生1、用第一種方法就不能做了。因為:上一題的時候,分子4是2的倍數,4÷2能得到整數商。而4÷3時,分子4不是3的'整倍數,得不到整數商。所以不能用分子除以整數這種方法了。
生2:把除法轉化成乘法來做……4/7÷3=4/7×1/3=4/21
能再講講這樣做的道理嗎?
師:“4/7÷3”表示把4/7平均分成3份,取其中的一份。
請同學們拿出第二張操作紙,你能把圖中的4/7平均分成3份,并表示出其中的一份嗎?
展示學生的分法
師(指著涂色部分):你所表示的這一部分是4/7的多少?
通過直觀圖理解4/7的1/3是4/21
(3)比較歸納,發現規律。
①師:在計算這兩道題時同學們想到了不同的算法,計算左邊這道題你比較喜歡那種方法?右邊呢?
②在兩道題的計算中同學們都想到了把除法轉化成乘法來做,請觀察一下,左邊這道算式,在轉化的前后什么變了,什么沒變?怎么變的?
③師:同學們觀察真仔細!那像這樣的分數除以整數的題目一般可以怎么計算呢?請同學們在小組內互相說一說!
小組活動,說算法。
④師:通過研討我們知道了分數除以整數,可以用分子除以整數,但有時不能得到整數商,所以通常轉化為乘這個整數的倒數的方法來計算。
出示:分數除以整數,等于分數乘這個整數的倒數。
還有需要注意的地方嗎?
生:有,除數不能為0。
師:誰能把分數除以整數的計算法則用自己的話來說一說?
完善算法:分數除以整數(0除外),等于分數乘這個整數的倒數。
⑥那象這樣的分數除以整數的題目在計算時要注意些什么?
生:要約分!結果最簡。除號要變成乘號!
三鞏固練習
學生獨立完成
四、課堂小結
1、這節課我們學習了哪些知識?分數除法的意義是什么?分數除以整數的計算法則是什么?(學生總結)
板書設計:
分數除以整數
教學反思:
有了分數乘法的學習基礎,學生們能夠很快適應這一課的學習方式,我從現實中的分數乘法問題和找一個數的倒數引入,幫助孩子們復習前知,當學生體會到乘除法之間的互逆關系后,由學生提出一個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引出分數除法計算的必要性,為后續的學習架好了階梯。
本課如果僅僅關注學生是否會算了,那是不夠的,在設計中,還應有另類關注。如:學生們對算理理解了嗎?他們的思維是否得到了實質上的提升?他們的學習方法是否得到增進?他們是否有學習的積極態度?等等。因此,在本課教學目標的制定中,我的著眼點是不僅使學生會算,更是通過對意義的理解,讓學生們深刻認識這樣算的道理,突出“過程性目標”。讓學生經歷涂一涂、畫一畫、算一算、說一說的過程,在探究的過程中,讓孩子們形成一種“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的學習態度,獲取一種學習的能力,為學生的可持續發展打基礎。教學中,我關注學生經歷發現數學知識的過程,給學生提供動手的機會,充分借助圖形語言,將抽象變直觀,幫助學生體會一個分數除以整數的意義,以及“除以一個整數(零除外)等于乘這個整數的倒數”方法的合理性。接著變換探索的角度,呈現一組算式,在運算、比較的過程中再次使學生驗證操作活動中發現的規律。給學生表達學習過程中體驗和感悟的空間,如:誰來說一說這種算法是怎樣的?你的想法是怎樣的?學生在自主表達的過程中逐步積累原始體驗,再通過教師的適度點撥,提升學生的數學思維。
《除法》教學設計13
一、內容和內容解析
1、內容
有理數乘法法則。
2、內容解析
有理數的乘法是繼有理數的加減法之后的又一種基本運算。有理數乘法既是有理數運算的深入,又是進一步學習有理數的除法、乘方的基礎,對后續代數學習是至關重要的。
與有理數加法法則類似,有理數乘法法則也是一種規定,給出這種規定要遵循的原則是“使原有的運算律保持不變”。本節課要在小學已掌握的乘法運算的基礎上,通過合情推理的方式,得到“要使正數乘正數(或0)的規律在正數乘負數、負數乘負數時仍然成立,那么運算結果應該是什么”的結論,從而使學生體會乘法法則的合理性。與加法法則一樣,正數乘負數、負數乘負數的法則,也要從符號和絕對值來分析。由于絕對值相乘就是非負數相乘,因此,這里關鍵是要規定好含有負數的兩數相乘之積的符號,這是有理數乘法的本質特征,也是乘法法則的核心。
基于以上分析,可以確定本課的教學重點是兩個有理數相乘的符號法則。
二、目標及其解析
1、目標
(1)理解有理數乘法法則,能利用有理數乘法法則計算兩個數的乘法。
(2)能說出有理數乘法的符號法則,能用例子說明法則的合理性。
2、目標解析
達成目標(1)的標志是學生在進行兩個有理數乘法運算時,能按照乘法法則,先考慮兩乘數的符號,再考慮兩乘數的絕對值,并得出正確的結果。
達成目標(2)的標志是學生能通過具體例子說明有理數乘法的符號法則的歸納過程。
三、教學問題診斷分析
有理數的乘法與小學學習的乘法的區別在于負數參與了運算。本課要以正數、0之間的運算為基礎,構造一組有規律的算式,先讓學生從算式左右各數的符號和絕對值兩個角度觀察這些算式的共同特點并得出規律,再以問題“要使這個規律在引入負數后仍然成立,那么應有……”為引導,讓學生思考在這樣的.規律下,正數乘負數、負數乘正數、兩個負數相乘各應有什么運算結果,并從積的符號和絕對值兩個角度總結出規律,進而給出有理數乘法法則,在這個過程中體會規定的合理性。上述過程中,學生對于為什么要討論這些問題、什么叫“觀察下面的乘法算式”、從哪些角度概括算式的規律等,都會出現困難。為了解決這些困難,教師應該在“如何觀察”上加強指導,并明確提出“從符號和絕對值兩個角度看規律”的要求。
本課的教學難點是:如何觀察給定的乘法算式;從哪些角度概括算式的規律。
四、教學過程設計
問題1我們知道,有理數分為正數、零、負數三類。按照這種分類,兩個有理數的乘法運算會出現哪幾種情況?
教師引導學生從有理數分類的角度考慮,區分出有理數乘法的情況有:正數乘正數、正數與0相乘、正數乘負數、負數乘正數、負數乘負數。
設計意圖:有理數分為正數、零、負數,由此引出兩個有理數相乘的幾種情況,既復習有關知識,為下面的教學做好準備,又滲透了分類討論思想。
問題2下面從我們熟悉的乘法運算開始。觀察下面的乘法算式,你能發現什么規律嗎?
3×3=9,3×2=6,3×1=3,3×0=0。
追問1:你認為問題要我們“觀察”什么?應該從哪幾個角度去觀察、發現規律?
如果學生仍然有困難,教師給予提示:
(1)四個算式有什么共同點?——左邊都有一個乘數3。
(2)其他兩個數有什么變化規律?——隨著后一個乘數逐次遞減1,積逐次遞減3。
設計意圖:構造這組有規律的算式,為通過合情推理,得到正數乘負數的法則做準備。通過追問、提示,使學生知道“如何觀察”“如何發現規律”。
教師:要使這個規律在引入負數后仍然成立,那么,3×(—1)=—3,這是因為后一乘數從0遞減1就是—1,因此積應該從0遞減3而得—3。
追問2:根據這個規律,下面的兩個積應該是什么?
3×(—2)=,3×(—3)= 。
練習:請你模仿上面的過程,自己構造出一組算式,并說出它的變化規律。
設計意圖:讓學生自主構造算式,加深對運算規律的理解。
追問3:從符號和絕對值兩個角度觀察這些算式(指師生給出的所有含正數乘負數的算式),你能說說它們的共性嗎?
先讓學生觀察、敘述、補充,教師再總結:都是正數乘負數,積都為負數,積的絕對值等于各乘數絕對值的積。
設計意圖:先得到一類情況的結果,降低歸納概括的難度,同時也為后面的學習奠定基礎。
問題3觀察下列算式,類比上述過程,你又能發現什么規律?
3×3=9,2×3=6,1×3=3,0×3=0。
鼓勵學生模仿正數乘負數的過程,自己獨立得出規律。
設計意圖:為得到負數乘正數的結論做準備;培養學生的模仿、概括的能力。
追問1:要使這個規律在引入負數后仍然成立,你認為下面的空格應各填什么數?
(—1)×3=,(—2)×3=,(—3)×3= 。
練習:請你模仿上面的過程,自己構造出一組算式,并說出它的變化規律。
追問2:類比正數乘負數規律的歸納過程,從符號和絕對值兩個角度觀察這些算式(指師生給出的所有含正數乘負數的算式),你能說說它們的共性嗎?
先讓學生觀察、敘述、補充,教師再總結:都是負數乘正數,積都為負數,積的絕對值等于各乘數絕對值的積。
追問3:正數乘負數、負數乘正數兩種情況下的結論有什么共性?你能把它概括出來嗎?
設計意圖:讓學生模仿已有的討論過程,自己得出負數乘正數的結論,并進一步概括出“異號兩數相乘,積的符號為負,積的絕對值等于各乘數絕對值的積”。既使學生感受法則的合理性,又培養他們的歸納思想和概括能力。
問題4利用上面歸納的結論計算下面的算式,你能發現其中的規律嗎?
(—3)×3=,(—3)×2=,(—3)×1=,(—3)×0= 。
追問1:按照上述規律填空,并說說其中有什么規律?
(—3)×(—1)=,(—3)×(—2)=,(—3)×(—3)= 。
設計意圖:由學生自主探究得出負數乘負數的結論。因為有前面積累的豐富經驗,學生能獨立完成。
問題5總結上面所有的情況,你能試著自己給出有理數乘法法則嗎?
學生獨立思考后進行課堂交流,師生共同完成,得出結論后再讓學生看教科書。
追問:你認為根據有理數乘法法則進行有理數乘法運算時,應該按照怎樣的步驟?你能舉例說明嗎?
學生獨立思考、回答。如果有困難,可先讓學生看課本第29頁有理數乘法法則后面的一段文字。
設計意圖:讓學生嘗試歸納乘法法則,明確按法則計算的關鍵步驟。
《除法》教學設計14
【教材分析】
除數是兩位數的除法,是小學生學習整數除法的最后階段,它是在學生學習了多位數乘一位數、除數是一位數的除法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九義教材對除數是兩位數除法這塊內容的安排是在第六冊,其中口算除法包括三部分內容:一位數除兩位數(42÷3)、一位數除整百整十數(420÷3)、用整十數除(60÷1 0、150÷50)。與九義教材相比,課標教材把這內容編排在四上,比九義教材晚了一個學期,內容編排上,刪除了一位數除兩位數(42÷3)、一位數除整百整十數(420÷3)的口算,因為整體計算要求降低,對于后續學習的作用不太大。保留了用整十數除(80÷20、120÷30)的內容,并把估算內容與口算內容結合起來一并教學,這樣,既減少了課時量,又加強了口算、估算之間的聯系。口算除法在日常生活中經常用到,更是學生學習除數是兩位數除法的筆算除法的重要基礎,因此把它安排在筆算之前。
口算除法是一節計算課,是除數是兩位數的除法這一單元中的起始課,內容主要教學整十數除整十數、整十數除幾百幾十數的口算,教材安排了一個例題,一個練習,把用整十數除與估算合在一起進行教學,旨在用口算來解決估算,重點還是對口算算理的理解與口算方法的掌握。對于新知教學則通過情境,提出問題,解決問題,寓算理于情境中,讓學生通過解決實際問題探討口算方法,掌握用整十數除的口算方法。在口算之后,還安排了相應的除法估算,為給試商做準備。
教材安排的一個例題有兩個小情境:
(1)是分氣球(整十數除整十數)。
(2)是分紅旗(整十數除幾百幾十數),之后都安排相應的估算和做一做,教學的`結構和方法基本一致。而兩小題學生思維水平基本處在同一層面上,分開教學意義不大,因而我重組教材,把兩部分內容置于同一情境中進行教學,集中突破80÷20的算理和算法,多給學生“說”的機會,通過“說”提升學生對口算過程的認識,通過“說”培養學生的數學表達能力。
【設計意圖】
小學數學教學改革的重要目標是要改變學生學習數學的方式,要讓學生積極主動地探索、解決數學問題、發現數學規律,獲得數學源于生活的體驗,教師就應該轉變角色,成為真正的組織者、引導者。在這一教學理念的指導下我設計了這節課。
1、 創設情境,引入新課。
通過提供一個學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小朋友們分氣球,讓學生從這一生活情境中提出數學問題,再列式計算。創設這樣的情境,一是置計算于現實的情境中,把探討計算方法的活動與解決實際問題融為一體,促使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學習活動,經歷口算除法計算方法形成的過程,還數學以本來面目。二是培養學生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2、探究算理,掌握算法。
這一環節是本節課的重點環節,解決整十數除兩位數、整十數除三位數這兩個式子,通過學生獨立思考、合作交流各自的計算方法,并通過問“還有不同的算法嗎?” 激發學生的求異思維來提倡算法多樣化,為學生與學生、學生和教師之間進行數學交流提供較大的空間。再問學生“你喜歡哪種方法”使算法得到優化。在學生基本掌握口算方法的基礎上,再通過情境信息的變換,在情境中培養學生的估算意識,明白為什么要估算。對于估算方法的處理上,則重在轉化,把估算方法轉化到口算方法上來。讓學生在表達、討論、交流中促進數學思維活動,從而使學生體驗到成功解決數學問題的喜悅,同時數學思維品質的敏捷性和靈活性得到培養,合作交流能力得到提高。
3、鞏固算法,拓展應用。
在學生上一階段學習成功的基礎上,再通過一定量、趣味性的練習,加強技能的訓練,讓學生在愉快的氛圍中練習口算,提高口算能力。這是一個進一步鞏固知識和熟練掌握技能的過程。算法形成后,讓學生用240元錢到體育用品超市購物,設計購物方案,目的是給學生提供廣闊的思考空間,營造一個展示才華的機會,又為學習計算找到落腳點,算用結合。
4、全課總結,知識升華。
通過問“這節課你有什么收獲?”讓學生對本節課所學的知識進行及時的梳理,使所學知識在總結中進一步提升。同時培養了學生概括、總結的能力。
以上幾個環節的教學,力圖體現以學生為本,變教師的“講”為“引”,變學生被動聽為主動探索,使學生積極主動的參與知識形成的過程,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
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1、學生理解并掌握整十數除整十數、整十數除幾百幾十數的口算方法(商是一位數);并學會相應的除法估算的方法。
2、創設生活情境,讓學生經歷發現、提出數學問題、探索計算方法、解決所提數學問題的全過程。
3、能夠運用所學的知識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感受數學在生活中的應用。
【重點】:理解并掌握整十數除整十數、整十數除幾百幾十數的口算方法。
【難點】:經歷探索過程,掌握口算、估算方法。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1、學校買了氣球來布置環境。請你仔細觀察,從圖中你了解到了什么信息?
2、認真思考,你能根據這些信息提出什么數學問題?
3、誰能夠把這些信息和問題連起來說一說。
4、怎樣解決“可以分給幾個班?”這個問題?
5、你是怎么想的?
二、探究算理,掌握算法。
1、探討80÷20的算理。
(1)如何計算80÷20呢?
把你的計算方法跟你的同桌同學交流交流。
(2)反饋。誰愿意把自己的想法跟全班同學交流交流。(反饋算理,要充分發揮課件的作用,讓算式回到圖,使數與形結合起來,支撐學生算理的理解。)
2、那如果是60個氣球,每班20個,可以分給幾個班?、120個、100個,那分別又可以分給幾個班呢?請你在數學本上試試。
(1)學生小試練習。同桌互說口算方法。
(2)反饋時重點討論:120÷20、100÷20是如何計算的?
(3)小結揭示課題:通過分氣球,我們學習了除數是整十數的《口算除法》。在計算這些算式時,我們把它轉換成表內除法或想乘做除的方法,然后用口訣進行計算。
3、估算。當各班的體育委員去領氣球的時候,體育老師告訴大家,其實一共有83個氣球每班20個,最多可以分給幾個班呢?列式計算,說說你是怎么想的?
83÷20≈ 80÷19≈
4、總結。
三、鞏固算法,拓展應用。
1、小試身手。
20×3= 60×4= 80×5=
60÷20= 240÷60= 400÷80=
62÷20≈ 240÷61≈
讓學生仔細觀察每組三題有什么聯系,思考“怎樣很快說出下面除法算式的商?”
方框中可能藏著哪些算式?
2、爭做計算小能手
3、應用生活。
四、全課總結。
這節課你有什么收獲?
《除法》教學設計15
教學內容:
人教版三年級數學下冊第二單元筆算除法,課本15-16頁例1、2。
教學目標:
1、知識技能:通過學生經歷探索兩位數除以一位數的計算方法的過程,初步掌握兩位數除以一位數的筆算方法并能正確計算。
2、過程與方法:使學生經歷兩位數除以一位數的計算方法的形成過程,體驗數學知識的遷移與聯系。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讓學生在小組合作、探索過程中獲得成功的體驗,培養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培養學生的合作、探究精神。
教學重點:
掌握除數是一位數的除法的筆算方法,特別是商的書寫位置。
教學難點:
通過學習理解商的位置確定的意義,理解每求出一位商后,如果有余數,應該與下一位上的數合在一起,繼續除的道理。
教學準備:
學生演示小棒、課件等。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景導入新課
師:同學們,你知道植樹節是幾月幾日嗎?為什么要植樹?
師:為了響應國家號召,過幾天就是3月12日,某學校三四年級的同學為迎接植樹節的到來,到山坡上去植樹,讓我們一起去看看吧!
1、出示15頁主題圖:
提問:通過看圖,你們發現了哪些數學信息?
提問:你們能根據圖中的.數據提出哪些數學問題?
(預設:)
生1:三年級平均每班植樹多少棵?
生2:四年級平均每班植樹多少棵?
……
(根據學生的回答適時板書:三年級平均每班植樹多少棵?四年級平均每班植樹多少棵?)
提問:要求三年級平均每班種多少棵樹?算式該怎樣列呢?
引導學生說出算式并板書:42÷2=并說一說想法。
2、試著口算,并匯報口算方法。(指名匯報)
師:剛才同學們嘗試用口算的方法算出了結果,是否正確呢?能不能用筆算的方法來驗證剛才的結果,今天我們就一起來學習兩位數除以一位數的筆算除法。(板書課題:筆算除法)
【設計意圖:直奔主題設計除法問題,突出本節課教學重點,通過口算的試商的方法既為計算作鋪墊同時也訓練學生養成先口算的習慣,形成數感】
二、合作探究交流、學習新知
1、動手操作,理解算理
(1)提問:42÷2這道算式表示什么意思?
(理解把42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多少?)
師:請一名同學用準備好的小棒分一分,看是怎樣分的,每份是多少呢?并把你的分法與大家說說。
【設計意圖:著力訓練學生進行有序思考,養成良好的數學思考習慣】
(2)讓學生演示分法并說明每份的結果。
(預設:)
方法1:先把4個十平均分成2份,每份得到2個十;再把2個一平均分成2份,每份得到1個一。2個十和1個一合并起來是21。
方法2:先把2個一平均分成2份,每份得到1個一,再把4個十平均分成2份,每份得到2個十;2個十和2個一合并起來是21。
師:比較兩種分法,你認為哪一種分法更合理?說說你的想法。
2、學習新知探究筆算方法
(1)師:剛才同學們用了分小棒的方法再一次驗證了42÷2的結果,那豎式怎樣寫呢?(師邊板書邊結合提問完成豎式)
師:結合剛才的分小棒的方法,除法豎式應從哪位算起?表示什么?商幾?應寫在哪一位上,表示什么?為什么?
(2)、結合課件小棒的分法扮演算式并說說筆算的過程。
(3)、學生獨立在練習本上再次演算。
【設計意圖:讓學生通過操作體會計算的過程,數形結合有助對除法筆算的理解,通過再次自己的學習對筆算的過程進行鞏固】
(小結):兩位數除以一位數都是從高位算起的。如果第一步計算有余數又如何計算呢?
3、自主探究、嘗試練習
師:四年級兩個班共種52棵,平均分成2份,該怎樣分小棒呢?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課件演示分的過程。(課件演示)
(1)學生嘗試獨立計算。(巡視輔導并及時了解情況)讓算得快而好的同學板演并匯報計算過程及想法。
(2)教師及時改正有問題的地方。
【設計意圖:學生經過差不多一節課的學習,精力可能有所欠缺,設計競賽活動有助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同時也活躍課堂氣氛,同時也助學生對筆算除法方法的鞏固】
(3)比較例1和例2和剛才這幾道題在計算上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歸納總結計算方法:說一說們我們今天學習的筆算除法應先從哪位除起?每次除得的商寫在什么位置上?
【設計意圖:通過對相關練習及例1、2在計算上的相同點及不同點幫助學生初步掌握計算方法,并進行適當的方法歸結有助他們對計算方法的進一步鞏固】
三、練習反饋
找學生到黑板上用豎式計算下面兩道題
66÷3=92÷4=
四、全課小結:
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或有什么要提醒同學的,請跟同學們說說。
【《除法》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認識除法教學設計08-09
《口算除法》教學設計06-23
《口算除法》教學設計09-17
《分數除法》教學設計07-01
《除法的估算》教學設計04-17
《除法的驗算》教學設計06-07
《口算除法》教學設計【通用】04-13
有余數的除法教學設計03-23
(必備)《分數與除法》教學設計10-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