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荊軻刺秦王教學設計優秀 推薦度:
- 相關推薦
荊軻刺秦王教學設計優秀通用(6篇)
作為一位優秀的人民教師,就有可能用到教學設計,教學設計是根據課程標準的要求和教學對象的特點,將教學諸要素有序安排,確定合適的教學方案的設想和計劃。教學設計應該怎么寫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荊軻刺秦王教學設計優秀,歡迎閱讀與收藏。
荊軻刺秦王教學設計優秀1
教學目標
1、學習從文本細節入手分析人物形象的方法,養成給課文做批注的習慣。
2、分析荊軻行動失敗的原因,評價荊軻刺秦這一行為。
3、分析易水送別和廷刺秦王兩個場景,學習場面描寫的`方法。
教學重點
分析、評價荊軻其人其事
教學難點
學習場面描寫的方法
教學過程
一、導入
關于荊軻,歷來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北宋蘇詢稱其“始速禍焉”,朱熹認為他“匹夫之勇,其事無足言。”但司馬遷卻為他立傳,并在《史記》結尾評價其“名垂后世”。為什么前人對他會做出這種評價?我們又該如何評價荊軻呢?讓我們一起走進今天的課堂。
二、分析荊軻人物形象(荊軻是一個怎樣的人?)
用圈點批注法,找出描寫荊軻的部分,分析批注荊軻的性格特點。
正面描寫:
第二自然段計議刺秦言出必行的俠士精神、勇而多謀
第三自然段求取信物能言善辯
第八自然段怒斥太子剛烈(不能忍受不被信任的侮辱)俠者性格
第九自然段易水訣別慷慨赴難、視死如歸
第十自然段計見秦王有謀、深諳世道
第十三自然段顧笑武陽鎮定自若、聰明機智
第十四、十五自然段廷刺秦王冷靜、沉著
第十七自然段倚柱笑罵視死如歸
側面描寫(對比、襯托荊軻):
秦武陽人不敢忤視、太子丹信任色變振恐
秦王狼狽不堪、目眩良久
太子丹浮躁多疑、謀事不周
三、荊軻刺秦,前文描述得那么輕而易舉,為何最后卻失敗了?文中有沒有伏筆?
1、分析荊軻與太子丹的矛盾
計議刺秦遲之、疑其改悔
(行而無信)(有所待)明知準備不夠充分,卻冒險一試
2、分析荊軻自身
武藝不精(俠士、說客,非武夫為何延遲行動有所待)
四、評價荊軻刺秦
對荊軻刺秦,歷來仁者見仁,智者見智
蘇洵說:“至丹以荊卿為計,始速禍焉。”
朱熹說:“軻匹夫之勇,其事無足言。”
司馬遷說:軻“不欺其志,名垂后世。”
你怎么看?
五、文中有兩處場面描寫非常成功,試分析其成功之處。
1、易水送別
(1)點面結合荊軻(重點突出)、高漸離、太子、賓客
(2)條理清晰時間順序
(3)結合寫景風蕭蕭兮易水寒
(4)音樂描寫變徵之聲、慷慨羽聲(渲染)
2、廷刺秦王
(1)語言、神態、表情描寫
(2)對比襯托
(3)通過斗爭雙方的動作描寫,展示生死搏斗的曲折過程
(4)用語簡煉、傳神
六、作業
發揮想象,用自己的話描述易水訣別的情景。
荊軻刺秦王教學設計優秀2
【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能力
1、積累文中的文言詞句并進行歸類整理。
2、正確分析鑒賞荊軻這個人物形象。
二、過程和方法
1、課前認真預習,反復誦讀課文;
2、查找資料,研究分析古人對荊軻的各種評價;
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學習荊軻不畏強,勇敢堅忍的精神
2、用正確的歷史觀、價值觀評價荊軻刺秦的歷史
【教學重點】
1、積累文言詞語
2、學習本文在矛盾沖突中表現人物性格的寫法
【教學難點】用正確的歷史觀、價值觀評價荊軻刺秦的歷史
【教學方法】朗讀法、合作探究法、串講法
【課文分析】
《荊軻刺秦王》是篇文言課文,記敘的是荊軻刺秦王的歷史故事,人物形象刻畫非常成功。司馬遷撰寫《史記刺客列傳》時,幾乎照錄全文。文章記敘了荊軻刺秦王的故事,刻畫了一個為了捍衛自己的國家安全,不惜犧牲自己性命的英雄--荊軻的形象。文章對荊軻行刺前的精心準備做了較詳細的敘述,對行刺的過程作了栩栩如生的描繪,讀來驚心動魄,蕩氣回腸。
【教學設想】
1.本文記敘荊軻刺秦王的歷史故事,人物形象刻畫非常成功。擬從人物形象分析的角度確定教學思路,設計導讀提問,同時對文章剪裁、記敘與描寫的綜合運用作適當提示。
2.在疏通詞句和講讀的基礎上,開展評述或辯論。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出示駱賓王的《易水送別》詩:
此地別燕丹,壯士發沖冠。
昔時人已沒,今日水猶寒。
問:詩中的壯士是指誰?分析詩的'意思,引出本文故事--荊軻刺秦王。(板書課題)
簡介荊卿。
荊軻,春秋戰國時代有名的四大刺客之一。祖先是齊國人,后遷居衛國,原叫莊坷,到了燕國以后,才叫荊軻,他喜歡讀書擊劍,結交名人勇士。課文中提到的擊筑的高漸離,就是朋友之一。燕太子為了刺秦王,先找智勇雙全的燕國處土田光。田光覺得自己老了,無法完成太子丹的重托,便向太子丹推薦了荊軻。田光為了激勵荊軻,便自殺了。荊軻接受了任務,太子丹高興萬分,馬上封荊軻為上卿,精心奉侍…以后,就是課文記敘的情況。
二、解題:
1、關于《戰國策》
《戰國策》是西漢學者劉向所整理、校訂的一部戰國時期的史料匯編,是一部國別體的史書。該書記載了戰國時期二百三四十年間各國政治、軍事、外交等方面的一些活動,著重記錄了謀臣的策略和言論,語言流暢,記人、記事形象生動。全書共三十三篇,十二策。
《戰國策》的內容,主要記載戰國時期各國謀臣策士游說諸侯或進行謀議論辯時的政治主張和縱橫捭闔、爾虞我詐的故事,也記述了一些義士豪俠不畏強、勇于斗爭的行為。
《戰國策》的作者在記敘歷史事件時,過分夸張渲染謀臣策士的作用,有時為了突出縱橫游說之士在歷史事件中的決定作用,甚至編造一些情節,不免違背歷史的真實。
《戰國策》長于議論和敘事,文筆流暢,生動活潑,在我國散文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
2、簡介課文故事發生的背景:
故事發生在戰國末期的公元前227年,即秦統一全國的大勢已定,弱小的燕國也危在旦夕。(出示戰國形勢圖)燕太子丹為了抵抗強秦的大舉進攻,同時也為了報自己在秦國做人質的"見陵"之仇,就想派勇士去劫持秦王,"使悉反諸侯之地";如不成,則刺殺秦王嬴政,使其國內大亂,然后聯合諸侯共同破秦。荊軻刺秦王的故事,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發生的。事敗后,秦大舉攻燕,于公元前222年滅燕。燕國被滅了,然而,荊軻刺秦王的故事由于其悲壯動人而傳誦千古。
三、整體感知:
1、放配樂朗誦,疏通字詞、句讀方面的問題。
淬(cuì)憐(wǔ)徵(zhǐ)陛(bì)卒(cù)提(dǐ)創(chuāng)揕搭(zhèn)拊(fǔ)樊于(wū)期夏無且(jū)
2、學生復述文章的故事情節。
提示:按文章結構來復述。學生在聽讀之后把握文章的基本敘述思路,根據文章的主要情節,為文章劃分大致的結構。
3、《荊軻刺秦王》的結構
第一部分--開端(從"秦將王翦破趙"到"愿足下更慮之"):行刺的緣起
第二部分--發展(從"荊軻知太子不忍"到"終已不顧"):行刺的準備
第三部分--高潮(從"既至秦"到"必得契約以報太子"):廷刺秦王
第四部分--結局(最后一段):荊軻被斬
3、學生根據課文下的注解,仔細閱讀課文,了解課文詳細內容。
四、課后思考:
1、荊軻和太子丹是什么樣的人物形象?
2、荊軻刺秦王為什么失敗了?
3、你是如何認識荊軻刺秦王這件事情的?
荊軻刺秦王教學設計優秀3
一、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能力
積累整合:積累文中的文言詞句并進行歸類整理。
感受鑒賞:正確分析鑒賞荊軻這個人物形象。
思考領悟:通過人物的語言,行動,表情,神態,思考領悟在尖銳復雜的矛盾沖突中表現人物性格。
發現探究:運用歷史唯物主義的觀點,引導學生對荊軻刺秦王的行為作進一步的探究,從而正確評價軻刺秦王的行為。
(二)過程與方法
《荊軻刺秦王》是篇文言課文,記敘的是荊軻刺秦王的歷史故事,人物形象刻畫非常成功。司馬遷撰寫《史記刺客列傳》時,幾乎照錄全文。這樣的課文對于學生來說可讀性很強,且很感興趣,只要結合文中的注釋便可順利閱讀全文。如果按照傳統的文言授課方式來處理課文,勢必會讓學生容易疲累,以至失去閱讀興趣,從而影響教學質量,因此本課教學筆者從新課程理念出發,改變以往的傳統教學方式,著力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通過鼓勵個性化解讀,調動學生主動探究知識的積極性。
1、讓學生提前預習課文,利用早讀時間聽課文錄音,感知課文并熟讀課文。
2、荊軻刺秦王一幕文中最精彩的部分,也是高潮之處,所以這一部分安排了一個片段劇的表演,讓同學把這一部分改為課本劇,由他們自編自演,教師可作適當的指導。
3、要求同學在編劇排演的過程中要認真,最后通過競選方式擇優錄選好的劇本好的演員。
4、片段劇的表演,實際上就是對文章的剪裁,將記敘描寫精彩部分,也是重點部分抽出來,形成點面結合拓展開來,分析探究,并在此間穿插文言字詞句的練習講解。
5、在提示上展開評述或辯論。
(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學習荊軻同情弱小和反抗強暴的義俠精神
2、通過表演、評述或辯論培養學生主動探究知識的能力以及合作,互助的學習習慣。
二、重點及難點
分析荊軻人物形象及其刺秦王的行為。
三、課時安排:
1課時
四、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此地別燕丹,壯士發沖冠。
昔時人已沒,今日水猶寒。(幻燈片)
這是駱賓王《于易水送人》一詩,請大家猜猜看看,詩中的燕國壯士指的是誰?(荊軻)那么荊軻是何許人呢?他為燕國做了什么事?今天我們就來學習《荊軻刺秦王》。
《荊軻刺秦王》(幻燈片)
(二)提問:課文選自哪里?(戰國策)
關于《戰國策》的知識
《戰國策》又稱《國策》,是西漢末年劉向根據戰國時期的史料編訂的,全書共三十三篇,分為東周、西周、秦、齊、楚、趙、魏、韓、燕、宋、衛、中山十二策,反映了戰國時期各國政治、軍事、外交方面的一些活動和社會面貌,著重記載了策士謀臣的策略和言論。這部書記事寫人十分生動,語言犀利流暢,既有重要的史學價值,又有很高的文學價值。原書沒有標題,課文題目都是后加的。(幻燈片,請一位同學讀)
(三)重點段落感知
1、我想大家都急于想了解荊軻此人,是吧?那么,在了解此人之前,我們先來看看片段劇組同學為我們上演文中精彩而又悲壯的一幕。有請片段劇組同學。
課本劇表演:荊軻刺秦王一幕(三至五分鐘)
2、感謝片段劇組同學給我們帶來的的精彩表演。我想下面的.觀眾們肯定還意猶未盡,此時的演員們也想聽聽你們的心聲。請問:你覺得此劇中的角色演得怎樣?為什么?(在座同學稍微點評)
謝謝觀眾們真摯的發言。(老師對演員做簡單的點評)然后問扮演荊軻這個角色:你為什么要刺秦王?明確:秦軍破趙,勢如破竹,大軍壓境,燕國危在旦夕,燕太子丹恐懼要求荊軻解決此況。(這問題點出了當時的形勢)
3、荊軻是在這種形勢下刺殺秦王的。好,剛才同學們所演的是文中最精彩的部分也是高潮部分。現在讓我們隨第二組同學的讀書聲再去感受這一場面,有請第二組同學,請讀課文15,、16自然段。感謝第二組,你們讀得很好,讀出了這一緊張的場面。在這部分需要我們掌握以下實詞和句式:(幻燈片)
(以下詞句通過做練習方式學生自主完成)
實詞
①持千金之資幣物
幣:(古義)禮品;(今義)貨幣
②群臣怪之
怪:以……為怪,意動用法。
③諸郎中執兵
郎中:(古義)宮廷的侍衛;(今義)稱中醫醫生
④乃引其匕首提秦王
提:(古義)投擊;(今義)拿著
⑤斷其左股
股:(古義)大腿;(今義)量詞
句式:
定語后置句:
群臣侍殿上者,不得持尺兵。(中心詞(群臣)+定語(侍殿上)+者,“者”字相當于結構助詞“的”。)
省略句:
見燕使者(于)咸陽宮
4、這一部分描繪荊軻與秦王正面交鋒,可謂波瀾迭起,驚心動魄。課文中還有其他較精彩的描寫,請同學們快速的把它找出來,應該是哪一段?明確:第九自然段——易水訣別,我們現在一起隨著音樂朗誦這一自然段。提問:這段中的“前”字是什么意思,“和”怎么讀,請從文中找出定語后置句。
明確:前,上前,名詞作狀語。(幻燈片)
定語后置句:太子及賓客知其事者。(幻燈片)
請問:這段描寫烘托了怎樣的氛圍,其中的音樂描寫有什么作用?
明確:烘托了一種慷慨悲壯的氣氛。音樂的描寫表現荊軻的思想感情,也是渲染悲壯的氣氛。
(四)課文研究探討(分組討論)
1、本文成功地塑造了荊軻的形象,對于荊軻其人,歷來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你覺得荊軻是怎樣的一個人?請結合以上的內容并聯系全文,談談你的看法。(幻燈片投影荊軻這個人物)
提示:思想:為國分憂,雪恥報仇,報效太子。
性格:深沉,剛毅,慷慨。準備信物,深謀遠慮。
才能:工于心計,善于言辭。事前胸有成竹,周密策劃,義激樊於期。臨危不亂,從容不迫,遮掩搪塞,機智過人。
精神:不畏強暴、不避艱險,不怕犧牲、視死如歸的大無畏精神。
2、我們應該怎樣評價荊軻刺秦王的行為?(幻燈片投影刺殺場面)
小結:荊軻刺秦王這件事并不能真正的挽救燕國的危亡,荊軻也是為報太子丹的知遇之恩才毅然前往的。《六國論》(蘇洵)有一句話:至丹以荊卿為計,始速禍焉。也就是說由于荊軻的行刺加速了燕國的滅亡。歷史的車輪是滾滾向前的,秦統一六國是歷史發展的趨勢,企圖憑個人的拼殺來改變歷史的進程是不可能的,所以只能以悲劇告終。這些都反映了歷史的和階級的局限。但千百年來,荊軻那種同情弱小和反抗強暴的義俠精神是值得我們敬仰與肯定的。
(五)作業:背誦“易水訣別”一段。
荊軻刺秦王教學設計優秀4
【學習目標】
1.熟讀課文弄清字音,把握文章內容。
2.結合課文第一、二部分的學習,進一步掌握常見的文言實詞、虛詞,學習文言文中特殊句式的翻譯,培養閱讀文言文的能力。
【重點難點】
1.了解戰國末期燕國與秦國的斗爭形勢,從整體出發,再來觀察燕太子丹遣荊軻刺奏王的意義。
2.掌握常見的文言實詞、虛詞,學習文言文中特殊句式的翻譯,培養閱讀文言文的能力。
預習案
【知識鏈接】
1.《戰國策》
《戰國策》又稱《國策》,是西漢末年劉向根據戰國時期的史料編訂的,全書共三十三篇,分為東周、西周、秦、齊、楚、趙、魏、韓、燕、宋、衛、中山十二策,反映了戰國時期各國政治、軍事、外交方面的一些活動和社會面貌,著重記載了策士謀臣的策略和言論。這部書記事寫人十分生動,語言犀利流暢,既有重要的史學價值,又有很高的文學價值。
2.背景介紹。
故事發生在戰國末期公元前227年,即秦統一中國之前的六年。秦于公元前230年滅韓,又于公元前228年破趙(滅趙是公元前222年),統一六國大勢已定。當初,燕王為了結好于秦國,曾將太子丹交給秦國作人質。而“秦遇之不善”,太子丹于公元前232年逃回燕國。為抵抗強秦的大舉進攻,同時也為報“見陵”之仇,太子丹想派刺客刺殺秦王贏政,使秦“內有大亂”,“君臣相疑”,然后聯合諸侯共同破秦。燕太子丹訪得荊軻,派他到秦國行刺,荊軻刺秦王失敗之后,秦大舉攻燕,于公元前226年破燕,公元前222年滅燕。
【預習自測】
一、學生誦讀課文,給下列加點字注音
王翦()謁()揕()其胸切齒拊心()
淬()濡縷()忤()視徵()
瞋目()陛下()卒()起不意箕踞()
被八創()樊於期()偏袒扼()腕目眩()夏無且()
二、速讀課文,整體把握課文。本文可分成幾個部分?每部分的中心內容是什么?
三、研讀第1-2節,完成下列問題
1.解釋加點詞語
(1)進兵北略地(2)旦暮渡易水
(3)長侍(4)微太子言
(5)謁(6)購之金千斤
(7)秦王必說見臣(8)窮困
(9)更慮之
2.翻譯重點句子(學法指導:注意句式特點和重點字詞的落實)
(1)微太子言,臣愿得謁之。今行而無信,則秦未可親也。
(2)太子曰:“樊將軍以窮困來歸丹,丹不忍以己之私,而傷長者之意,愿足下更慮之!”
3.文段分析思考:
(1)荊軻刺秦王是在怎樣的'形勢下發生的?
(2)荊軻刺秦王的謀劃,表現了他怎樣的性格特點?寫太子丹“不忍”,有什么作用?
四.研讀第3—9節,積累文言知識。
1.解釋加點詞語
(1)秦之遇將軍(2)深
(3)仰天太息流涕(4)可以解燕國之患
(5)揕其胸(6)然則
(7)將軍豈有意乎(8)見陵之恥
(9)濡縷(10)忤視
(11)偏袒扼腕(12)樊於期乃前曰
(13)函封之(14)其人居遠未來
(15)太子遲之(16)請辭決矣
(17)皆白衣冠以送之(18)為變徵之聲
(19)發盡上指冠(20)終已不顧
2.翻譯下列語句。(學法指導:注意文言句式的翻譯)
(1)父母宗族,皆為戮沒。
(2)樊於期偏袒扼腕而進曰:“此臣日夜切齒拊心也,乃今得聞教!”
(3)吾每念,常痛于骨髓,顧計不知所出耳。
(4)太子及賓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
3.文段分析、思考。
(1)荊軻私見樊於期,為什么能使他慷慨獻身?
(2)荊軻怒斥太子的原因是什么?顯示了什么性格?
(3)作者是怎樣描寫易水送別這一場面的?
【學習反思】
這節課你的收獲是什么?還有哪些不足?
荊軻刺秦王教學設計優秀5
【教學目的】
1、運用歷史唯物主義的觀點,正確評價荊軻刺秦王的行為。
2、學習課文通過人物的語言、行動、表情、神態,在尖銳的復雜矛盾沖突中表現人物性格。
3、掌握文言常用實詞,詞類活用,特殊句式。
【教學設想】
本文記敘荊軻刺秦王的歷史故事,人物形象刻畫非常成功。擬以人物形象分析的角度確定教學思路;這一文言文單元處于高一學期,所以應以培養學生整體感知,主動閱讀習慣入手。因此,為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使學生主動參與學習,擬利用第二課堂時間進行課本劇的排演。
【課前準備】
1、提前一星期時間通知學生作好排演課本劇的準備。
2、將學生分成若干工作組:
⑴,編劇組:負責全文的改編工作,要將課文改編成劇本。
⑵,導演組:負責挑選演員及排練工作。
⑶,演員組:負責劇中人物的塑造。
⑷,服裝、道具組:負責全劇人物的服裝和道具以及演出前的舞臺準備工作。
⑸,評委組:負責評選出最佳演員以及對演出進行點評,旨在通過點評深化同學們對人物形象的認識。
3、第二課堂進行演出,全體學生觀看。
【教學內容及步驟】
教學設想
1、抽查學生對文言文字、詞、句理解掌握的情況。
2、對課文相關問題(重點是人物形象)開展分組討論活動。
教學步驟
一、抽查學生對課文字、詞、句理解掌握的`情況,對難點進行點撥
1、解釋以下粗的字。
⑴,秦王必說見臣通“悅”
⑵,函封之名詞作狀語
⑶,進兵北略地掠奪
⑷,頃之未發,太子遲之意動
⑸,群臣怪之意動
⑹,卒超不意通“猝”
⑺,厚遺秦王寵臣中庶子蒙嘉送
2、解釋以下句子:
⑴,秦王購之金千斤,邑萬家(定語后置句)
⑵,皆為戮沒(被動句)
⑶,燕國見陵之恥除矣(被動句)
⑷,太子及賓客知其事者(定語后置句)
⑸,群臣侍殿上者,不得持尺兵(定語后置句)
二、分四組討論
第一組討論內容:文章開頭寫行刺秦王的準備工作,包括商議計謀,荊軻和太子丹產生分歧,表現了樊於期,太子丹,荊軻什么樣的特點?
第二組討論內容:秦廷行刺是全文的高潮,荊軻的形象正是在這一驚心動魄的場面中得到成功的塑造,請分析文章采用了什么樣的描寫方法。
第三組討論內容:本文成功地塑造了荊軻的形象,但對他歷來仁者見仁,智者智,你認為荊軻是英雄么?
第四組討論內容:請用現代人的眼光來分析、評價荊軻。
荊軻刺秦王教學設計優秀6
學習目標
1、了解文學常識《戰國策》;
2、掌握《荊軻刺秦王》文章前兩段的文言實詞、虛詞、特殊句式;
3、用析讀法分析人物性格。
教學過程
一、導課
傳說中,在神馬還不是浮云的年代,有兩種人最寂寞。一種人是高居于廟堂之上,享有九五之尊,每天被人山呼萬歲的君王;另一種就是行走江湖,晝伏夜出,臉如嚴霜,眼若寒冰的刺客。那么我們今天的課堂,穿越歷史的千年,去看看赫赫有名的千古一帝秦始皇,當他遭遇了和他同樣有名的刺客——荊軻后,這兩位歷史上的`巨星相互碰撞,是否可以打破彼此的寂寞,譜寫出一段動人的傳說呢?
二、文學常識
《戰國策》
回憶《戰國策》相關知識。《戰國策》是一部國別體史書,由西漢劉向整理成輯,共33卷。屬于先秦歷史散文行列,以記敘為主。
三、正音
結合導學案學習準備第二題進行。(由學生回答)
四、分析全文脈絡
由題目入手,看全文的中心事件是“刺”,圍繞著刺字展開的有行刺緣由,行刺準備,行刺過程,行刺結果。分別對應文章的開端、發展、高潮、結局。
五、重點學習文章的第一部分
1、學生結合課下注釋自讀,并圈點出解決不了的字句
2、教師答疑,并在此過程中強調一些重點詞語
如:進兵北略地,秦兵旦暮渡易水,(名詞作狀語)
雖欲長侍足下,豈可得哉,微太子言,誠能得樊將軍首
秦王購之〔金(千斤),邑(萬家)〕狀語后置
金千斤,行而無信,樊將軍以窮困來歸丹傷長者之意,(古今異義)
臣乃得有以報太子,卒惶急無以擊軻,固定搭配
秦王必說見臣,通假字
此時文意已經疏通
六、分析文章內容
問:文章第一段非常的短小,讀起來卻非常的有氣勢,為什么?
(即:分析6個動詞的好處)
說明了秦軍所向披靡,燕國形勢岌岌可危,使全文一開始就籠罩在緊張的氣氛之中,同時也奠定了主人公后面的悲劇命運。
七、利用析讀法,分析人物在開端部分展現出來的部分性格
太子丹:急躁
荊軻:,講信用(“微太子言,臣愿得謁之”此句體現他言必信,行必果的精神)
心思沉穩,慮事周密(行而無信,要樊頭與督亢之地的地圖),果敢(對應太子的“不忍”)
胸有成竹(臣乃得有以報太子)
八、小結:
這節課我們學習了故事的開端部分,明白了刺秦的原因。但是由于太子丹的不忍,會把事情推向那種發展地步呢?欲知后事如何,且聽下回分析。請同學們課下自行預習文章的第二部分——行刺準備!
板書設計
荊軻刺秦王
《戰國策》
開端,行刺緣由(1-2)
發展,行刺準備(3-9)
高潮,行刺過程(10-17)
結局,行刺結果(18,)
太子丹:急躁
荊軻:講信用;心思沉穩,慮事周密;果敢;胸有成竹
【荊軻刺秦王教學設計優秀】相關文章:
荊軻刺秦王教學設計優秀08-13
語文荊軻刺秦王教學設計05-01
語文荊軻刺秦王教學設計4篇05-01
荊軻刺秦王的故事12-06
《荊軻刺秦王》賞析11-04
《荊軻刺秦王》原文及翻譯04-07
荊軻刺秦王小品臺詞05-26
荊軻刺秦王原文及翻譯04-13
《荊軻刺秦王》課文原文04-09
《荊軻刺秦王》課文原文06-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