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學語文教學設計(優)
作為一位優秀的人民教師,通常需要準備好一份教學設計,教學設計是一個系統設計并實現學習目標的過程,它遵循學習效果最優的原則嗎,是課件開發質量高低的關鍵所在。怎樣寫教學設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人教版小學語文教學設計,歡迎大家分享。
人教版小學語文教學設計1
第一課時
教學內容:理解課文。
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2、初步理解詩的意境及蘊涵的哲理。
教學重點:理解詩意。
教學準備:投影片。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1、小朋友們已經學過了不少古詩,誰能背給大家聽聽?今天我們又要學習一首古詩。
2、板書課題。
指名拼讀登,要求讀后后鼻音。教學登字頭,指名拼讀鸛。
3、解題。
登,是登上的意思。鸛雀是一種鳥兒,樣子像鶴。在山西省永劑縣有一座樓,常有鸛雀停留在上面休息,所以人們稱這座樓叫鸛雀樓。
登鸛雀樓,就是登上鸛雀樓。這首詩的作者是唐代詩人王之渙。有一天,王之渙登上鸛雀樓,看到了落山的太陽,奔騰的黃河,就寫下了這首詩。
二、初讀課文。
1、投影出示課文內容,學生借助拼音讀通課文。
2、范讀。
三、理解詩句。
學習一、二行。
1、指名讀,理解意思。
2、出示課文圖,設置情境:一天傍晚,詩人登上了鸛雀樓,他放眼望去,看,這氣勢多么壯觀。詩人在黃鶴樓上看到了什么?(太陽、青山、黃河)這輪傍晚的太陽就要落下去了,它會怎樣落下去呢?課文中哪個次是*著的意思。(依)
引導學生理解盡,再演示太陽落山的情景,幫助學生理解。
指名說詩句的意思。
傍晚,一輪太陽挨著群山緩緩沉落,滔滔的'黃河水奔騰咆哮著向大海流去。
3、看圖想象,有感情地朗讀。
學習三、四行
1、詩人登上鸛雀樓,看到這一雄偉壯觀的景象,他會想些什么呢?
2、指名讀三四行。
3、理解:欲:想要。窮:窮盡。千里目:就是看到了更遠的地方。更:再。
4、指名說詩句的意思。
想要看到更遠的地方,必須登上高一層樓。
練說全詩的意思。
四、總結課文。
1、齊讀課文。
2、討論:詩人登高觀景時的心情、神情、動作,會是什么樣子,他可能講些什么?這首詩表達了作者什么樣的思想感情,學了這篇課文,你懂得了什么?
五、作業。
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第二課時
教學內容:指導生字書寫。
教學目標:學會本課生字,其中田字格上面的字只識不寫,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教學難點:生字書寫。
教學準備:投影片。
教學過程:
一、復習。
1、出示生字:登,指名分析字形,說說偏旁名稱。
2、指名背誦課文。
二、教學生字詞。
1、出示生字,指名讀。
2、引導用生字組詞。
樓(樓層高樓樓房鐘樓)
依(依*依依依山傍水)
盡(盡頭用盡盡力窮盡)
入(進入入門出入)
窮(窮盡貧窮窮苦)
3、教學字形。
指名分析字形,說說記憶方法。
講解欲、登、樓的筆順。
4、指導書寫。
5、學生描紅。
三、課堂練習。
1、讀一讀,抄寫。
山白日千里目
海黃河一層樓
2、根據詩意說出詩句。
滔滔的黃河水向大海流去。()
傍晚的太陽*著連綿起伏的山漸漸落下去了。()
要想看到很遠很遠的地方。()
再登上一層樓。()
人教版小學語文教學設計2
第一課時
教學內容:
1、學習生字,讀準字音,認清字形,了解字義。
2、初讀課文,理清文章脈絡。
3、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林海教案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初步了解課文的內容,并能夠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引入新課。
1、我們學習過《美麗的小興安嶺》,在我國的內蒙古高原東部,還有一條東北--西南走向的山脈叫大興安嶺。那里群嶺起伏,森林茂盛,生長著大片的原始森林,是名副其實的林海。板書:林海
2、釋題:課題中的林指的是什么地方的林?林海又是什么意思?
3、出示幻燈,簡介大興安嶺。
大興安嶺位于內蒙古自治區的東北部和黑龍江省的西北部,呈東北--西南走向,海拔1100-1400米,它的森林以落葉松、紅松、白樺為主。
二、初讀課文,/學習課文的生字。
1、自讀課文,劃出生字及生詞。
2、讀準生字詞,同桌互查。
3、再讀課文,讀準字音。
4、記憶字形,了解字義。
(1)分析字形結構。
(2)或聯系上下文理解詞義。
孤峰突起:單獨的一個山峰高高地聳立著。
盛氣凌人:形容驕傲蠻橫,氣勢逼人。
目之所及:眼睛能看到的`地方。
千山一碧:許許多多山峰都是碧綠的顏色。
興國安邦:國家興盛安定。
悅耳:好聽。
三、再讀課文,理清文章的結構。
1、自由讀課文,邊讀邊想:每個自然段寫了什么內容?
2、用簡潔的語言說說每個自然段的意思。
(1)初入大興安嶺覺得名字悅耳。
(2)嶺的樣子。
(3)嶺的顏色綠得難以形容。
(4)林就像大海一樣。
(5)花多而美。
(6)木材用途廣泛。
(7)作者看到大興安嶺的林場后的感受。
3、默讀課文,試著給課文分段。
試著說出分段依據(按照不同的內容分段)
人教版小學語文教學設計3
設計意圖:
新課標指出:第二學段的閱讀要求是:“積累課文中的優美詞語精彩句段,以及在課外閱讀和生活中獲得的語言材料。”而閱讀是個性化的行為,教師更要充分尊重學生對文本的獨特體驗。以及對文本的感悟與理解。在本課設計中,我以讀為本,引導學生在讀中積累詞句,在讀中感悟、在讀中品味與內化,然后進行遷移運用,從而提高每一位學生的語文素養。
教學目標:
1、會認“怒、暮、雅”等生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結合語境理解詞語,并用欣賞的心情朗讀和背誦自己喜歡的部分。讀懂課文內容,體會課文用不同的說法表現鮮花開放的特點。
3、激發觀察的興趣,初步養成留心觀察和思考的習慣。
教學重、難點:
在理解課文內容的基礎上,理解不同的表達句式,對一些句子嘗試換一種說法。
教學過程:
一、欣賞鮮花,悄然入情
1、語言敘述:同學們,說起美麗的鮮花,那是我們都喜愛的。今天就讓我們一起走入花的世界,去領略一下花的美麗與神奇吧!(課件播放:各種各樣的花,伴著輕音樂)
2、你能用一個詞語或一句話來描繪你剛才看到的景象嗎?(學生自由談感想,感受花的美)
3、老師也想用一句話表達一下我的感受:鮮花朵朵,爭奇斗艷,芬芳迷人。(出示)愿意讀讀這句話嗎?指導有感情地朗讀句子。
4、這么多的花爭著開放來比美,真是繁花似錦,美不勝收呀!那么,你們知道嗎,這么美的花兒身上還蘊藏著許多奧秘呢!今天就讓我們來學習一篇有關于花的文章。(出示課題花鐘,齊讀)
5、讀了課題以后,你首先會想到什么?
二、自主朗讀,感悟文意。
那就讓我們到課文中去找找答案吧。
1、自由輕聲讀課文,要求:
( 1)讀通課文,課文中難讀的地方多讀幾遍。
(2)邊讀邊圈出課文中的生字,把它們讀準確。
(3)你認為課文哪部分讓你很感興趣?多讀幾遍。)
2、有喜歡的句子嗎?讀給大家聽聽吧。(學生邊讀,邊正音。)
3、剛才有些同學提出了問題,通過讀課文有哪些同學的問題得到了解決?
4、只要看看什么花剛剛開放,就知道大致是幾點鐘,這太不可思議了。
三、自悟自得,品味花美
1、美麗的“花鐘”上到底是有哪些花呢?這些花又是什么時候開放的呢?自由讀課文第一自然段,邊讀邊劃出來。
2、交流:
1)課文中寫了哪些花?指名說。課文為我們展示了這么多的花,課件出示帶圖片的花:牽牛花、薔薇、睡蓮、午時花、萬壽菊、煙草花、月光花、夜來香、曇花。
叫一叫他們的名字吧。許多花一齊顯示,這么多的花真是爭奇斗艷,芬芳迷人啦!連讀。
2)那這些花分別在什么時間開放?指名說。
師連起來說什么時候什么花開了。問:聽老師剛才說些什么了?出示:
凌晨四點,牽牛花開了;
五點左右,薔薇開了;
七點,睡蓮開了;
中午十二點左右,午時花開了;
下午三點,萬壽菊開了;
傍晚六點,煙草花開了;
月光花在七點左右開花;
夜來香在晚上八點左右開花;
曇花卻在九點左右開放……
自己讀一讀,你覺得怎樣?(單調、干巴、乏味無趣)
3、課文是不是這樣寫的?文中是怎樣寫的?
咱們再靜靜地、細細地讀讀課文第一段,去尋找發現課文怎么寫花兒開放,想想寫得好在哪兒。可以劃一劃。
4、反饋:課文是怎么寫花兒開放的?大屏幕出現花名及相關詞。
5、生反復讀,想想作者是從哪些方面來寫花兒開放的?根據發言小結整理:每一種花開放,課文可不是隨便寫寫的。出示:(填空)同樣寫花開放,可以根據花的(名字)、(顏色)、(形狀)和花開放的(時間)等方面來描寫。比如你看到太陽花十二點完全開放了,又看到它形狀圓圓的,五顏六色的,所以你可以這樣寫:(中午十二點,太陽花在明媚的陽光下綻開笑臉。)作者把花朵陸續開放寫得豐富而有變化,讓咱們仿佛看見花朵千姿百態。
6、引導練筆:發現沒有,還有兩種花,課文沒有寫出它們開放的樣子,(午時花、夜來香),咱們能不能寫寫它們的開放,選擇一種花寫出它是怎么開放的。
交流評價:我們把這兩種花的開放寫美了,而且也學會了不同的方法表達。
7、引導朗讀:鮮花用自己的`開放這種特殊的、美好的方式告訴你、我、我們大家時間。現在,讓我們用美妙的朗讀、用開放這種美好的方式告訴大家時間。(出示段落)
8、在讀的時候你還發現在寫法上有什么特點?(總分寫法、按時間順序有條理寫)
9、積累、背誦(出示提綱)這么美的句子,我們把它記在腦子里好嗎?
四、修建花鐘,引導探究
1、有一位植物學家發現了花中的秘密后,就修建了一座美麗的花鐘。我們就帶著他的創意,共同修建一座花鐘吧。師生合作,一起完成花鐘。
2、花鐘是根據不同的花在不同的時間開放的現象修建的,細心的小朋友已經發現,有不少時刻是空著的,那該用什么花來表示呢?這就需要你們到書中、到大自然中去尋找!
五、課外作業
1、課后觀察、搜集有關花的知識。學習用不同的表達方法介紹“四季的花”或“花日歷”。可以自制“花日歷”或花鐘,貼到“展示臺”上。
2、大自然中還有哪些有趣的“鐘”?把了解到的知識與同學一起分享。
人教版小學語文教學設計4
[教學要求]
一、識字:重點是后鼻音和翹舌音的生字;要掌握的詞語:“總是、刻苦鉆研、著名”;句子:“滿天的星星像無數珍珠撒在碧玉盤里。”“看得見,就能數得清。”“星星是在動,可不是在亂動。”“爺爺說的話是真的嗎?”
二、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三、激起學生對宇宙奧妙的幻想,發展學生的想象能力,培養學生刻苦鉆研的學習精神。
[課前準備]
多媒體課件
[課時安排]
二課時
第一課時:導入新課。講讀課文最后一小節。教學生字詞。范讀課文。再學生字詞。鞏固生字詞。寫字。讀講課文一、二、節
第二課時:讀講三、四、五小節。鞏固生字詞。增讀《天上的街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啟發學生學習的興趣。
小朋友,在晴朗的夜晚,我們抬起頭,就看見藍天上有許許多多的明亮的星星,一閃一閃的,非常有趣。天上的星多極了。我們平常說天上的星星多,用哪些詞語?
結合學生回答,提示卡片:無數、數不清。(正音)導讀“天上有無數的星星”、“天上的星星數不清”。
天上星星真的數不清嗎?小朋友,你們有沒有數過?
古時候就有個小孩子,最喜歡數星星,他經常注意觀察天上的星星。
今天我們就來《數星星的孩子》這個故事。
二、初讀課文,自學生字詞。
看誰能把這篇課文讀了以后,知道寫的是誰。生字要讀準字音,想記住字形。
學生自學。
三、范讀全文,檢查自學。
1、這篇課文你們喜歡讀嗎?課文中還有幾個字不認識,我們再來學習。
2、出示新詞、生字,指名讀——開火車讀——齊讀
3、誰能說說這個故事寫的是誰?張衡是個什么人呢?
四、學習課文最后一段,教學一部分生字新詞。
把生字組成句子。出示句子:
“張衡是漢朝人。他刻苦鉆研天文,成了著名的天文學家。”
教學張衡:注意這兩個生字都是后鼻音。“張”字什么旁?這是什么“張”?(弓、長)
教學漢朝:中國有時候的一個朝代,離我們現在有一千七八百年。
教學鉆研:非常認真、非常細心地研究,不怕苦,不怕難。(舉陳景潤叔叔鉆研數學的例子。)
教學天文學家:研究天上的太陽、星星、月亮這些天體分布在哪兒,怎么運行的專家,叫天文學家。
齊讀課文最后一小節。
指點:這篇課文就是寫張衡小時候怎么數星星的故事。他怎么數呢,聽老師讀課文。(很自然地導入課文。)
(生字詞的學習,必然涉及課文最后一段,這樣就不必拘泥于“從頭到尾”的數學順序,而先學最后一段,把課文學習與學詞學字結合起來,這樣既省時,效果又好。)
五、講讀第一節:
1、夜晚,張衡在院子里數星星,那是什么樣的情景。(提出一個問題,把閱讀課文和想象結合起來,引導兒童進入課文描寫的情境。)
2、試讀第一段。
指名輪讀每一句,要求讀正確。
正音:碧玉盤
3、誰能把這個情景講出來?要求講清楚什么時候在哪兒,什么人,做什么。
學生各自讀課文,準備講述。
學生口述。
4、齊讀第一段。
1)張衡靠著奶奶,仰著頭,指著天空數星星。
教學靠:分析字形,復習“非”的筆順。
教學仰:頭抬著叫“仰”。(動作演示)抬頭看叫“仰望”。
教學指:讓學生(手指、指導、指引等)。
2)“一顆,兩顆”后面是什么標點符號?指名上黑板加標點。出示:
一顆 兩顆 一直數到了幾百顆
對比讀:
“一顆、兩顆,一直數到了幾百顆。”
“一顆,兩顆,一直數到了幾百顆。”
讓學生體會:用逗號停頓的時間較長,表示張衡一邊數一邊想,一邊數一邊記,張衡數星星多認真呀!
六、講讀第二段:
1、奶奶怎么說。小朋友自己讀讀看。
2、現在請女同學當奶奶,讀奶奶說的話,注意奶奶是笑著說的,要讀得親切。
女同學朗讀第二節。
3、奶奶說的話里,哪個詞兒說明張衡是經常數星星的`?
指點:“又”,說明他經常數的,今天又數了,一數就數了幾百顆。張衡數星星真刻苦啊!
說說張衡怎么數星星的。
板書:
數
張衡〔 〕看 星星。
七、觀察
如果加上“一邊......一邊......”,又可以怎么說? (把體會課文內容,指導朗讀,說話訓練結合。)
你們看天上這么多星星。(星座教具上星星全亮了,閃閃爍爍,誰能用“星星”說一句話。可以說星星眨眼可以打比方,(憑借學生觀察所得,及時進行語言訓練。)
(板書:星星_______。)
結合學生說話的內容,講讀第一段的一個比喻句:
“滿天的星星,像無數珍珠撒在碧玉盤里。”
延伸:爺爺會告訴張衡哪些天文知識?張衡又會發現什么呢?
八、鞏固字詞。
識記字形。抄寫生字。
板書:
數星星的孩子
張 衡 著名的天文學家
數星星 仔細觀察
讀中感悟 以讀促情——《數星星的孩子》教學反思
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因而,閱讀教學要重視朗讀,教師在教學中要引導學生在朗讀中有所感悟,在朗讀中來表達出情感。
我引導學生在朗讀中感悟語言文學所表達的意思,在朗讀中表達出自己個性化的體驗,在朗讀中促進學生情感的升華。學生在朗讀中提高了朗讀能力、思維能力、表達能力。能取得這樣的效果是因為:文章的內容是由語言表情達意,其意境是讀出來的,讀能發現美、讀能產生美、讀能欣賞美,學生在讀中悟義、悟情、悟境,在生活中他才能用自己的感官和心靈去感受美、創造美,從而逐步形成并提高學語文、用語文、愛語文的素養。
在平常閱讀教學中,要做到以讀為主,使學生在讀中有所悟,在讀中促其情,就要注意以下幾點:
1、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學生是學習的主人,對文本的理解有自己的思維方式,他們會結合自己的生活經驗去感受、去朗讀、去表達自己的意思。
2、要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教師在閱讀教學的過程中,要給學生創造一種寬松的教學環境,讓學生感受到教師的尊重,從而激發學生大膽閱讀的積極性,同時還要發揮引導的功能。
3、鼓勵學生個性化閱讀。學生年齡小,具有一定依附性和從屬性,他們的心目中,教師是神圣的,教師的言行都是正確的,所以模仿成了學生天性。如果教師此時不放權,學生的個性閱讀就無法發展,教師要鼓勵學生讀出自己的個性。
人教版小學語文教學設計5
教學目標:
1、認識7個生字。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重點感受母雞作為一個母親的形象,體會母愛的偉大。
教學重難點: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重點感受母雞作為一個母親的形象,體會母愛的偉大。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最近我們學習了幾片描寫小動物的文章,文章中表達了作者對小動物的喜愛之情,揭示了人與動物和諧相處的永恒主題。今天我們將要學習另一篇文章,(板書課題)這篇文章表達了作者對母雞的什么態度?將向我們揭示了一個什么樣的主題呢?
二、學習課文
1、默讀課文
要求:圈出生字新詞,多讀幾遍。
標出自然段的序號。
想想作者對母雞的態度前后發生為什么了變化?
哪些自然段是寫作者討厭母雞的?寫喜歡的自然段是?
2、反饋交流相機板書
過渡:為什么作者會討厭這只母雞,你從哪些詞句中看出來的?用筆畫出來。
3、學習1-3段
a、根據學生的.回答相機點撥,深化認識:
抓住:顫顫巍巍、如怨如訴,體會母雞無病呻吟。
趁其不備、狠狠,體會母雞欺軟怕硬、暗箭傷人。
運用夸張的手法體現母雞拼命炫耀自己。
b、讀出母雞以上的品行。
過渡:作者既然那么討厭母雞,后來為什么改變了對母雞的態度,你找到了秘密了嗎?
4、學習4-10自然段
a、要求:自讀用筆畫一畫,這些語句中體現了母雞什么樣的魅力與情懷?
b、相機點撥并想象說話體會母雞的勇敢、負責、慈愛、辛苦:
母雞可能會怎樣警告自己的雞雛?
小雞躲在媽媽的懷抱里會說些什么?
三、升華主題
a、看到這令人心靈震撼的一幕幕,作者此時還僅僅是喜歡那么簡單嗎?(敬佩地讀)
難怪作者會這樣的贊嘆道:讀,第九段。
B、作者僅僅是在贊美雞媽媽嗎?
帶著對母愛的崇敬,讀。
四、拓展延伸
同學們也有自己的媽媽,你的媽媽平時是怎么關愛你的?點滴之恩,當涌泉相報,把你最想對媽媽說的話用一兩句話寫在書中的空白處。因為時間的關系,我們不可能把所有的話都在這一一地說出來,今天是回家的日子,老師希望同學們在踏進家門前的第一句話就是你寫的那句話,記住:母愛是世界上最偉大的力量!
人教版小學語文教學設計6
一.說課:
這是一篇精讀課文,課文描述了公園里的一池美麗的荷花和我看荷花時的感受。全文文字簡短,卻把一池的荷花寫活了,表達了作者對大自然的熱愛之情。
(一)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1.學會本課生字,正確理解下列詞語:荷花、蓮蓬、飽脹、翩翩起舞。
2.理解課文內容,感受荷花的美麗。
能力目標:培養學生感情朗讀的能力;閱讀想象能力;會背課文;積累優美語言。
情感目標:培養審美情趣和熱愛大自然的感情。
(二)教學重點:感受荷花、荷葉各種美麗的姿態,想象畫面,培養對大自然美的體驗。
(三)教學難點:理解“把眼前的這一池的荷花看作一大幅活的畫- - - - - - ”等句的意思。
(四)教學方法:1.通過品詞、析句,感情朗讀,想象畫面,讓學生感悟語言生動形象和描寫的優美。
2.通過讓學生欣賞美麗的荷花,查閱資料,體會大自然的神奇美妙,激發對大自然的熱愛之情。
二.教學過程:
(一)復習提問,導入新課:
昨天我們學習了生字,初步了解了課文內容,請同學們想一想哪幾個自然段寫了荷花?哪幾個自然段寫“我”以為自己是荷花?
(二)新課:
1. 師:那么第一自然段寫什么呢?請一名同學讀第一自然段。
你覺得這一段哪個詞用得恰當?為什么?這一段在全文起什么作用?
師小結:本段作者直接了當,引起下文,引人入勝。
2.荷花開了會是怎樣的情景呢?你們想不想看一看?
出示掛圖:你都看到了什么?作者又是怎樣描寫的呢?
3.學習二、三自然段:
自由讀二、三自然段,你讀懂了什么?(板書:荷葉、荷花)
指名讀描寫荷葉的句子,你覺得這句話寫得怎么樣?(板書:挨挨擠擠、像大圓盤)這樣的荷花給你什么印象?
師啟發:荷葉就已經這么美了荷花會是什么樣的呢?
指名讀描寫荷花的句子。問:這里一共寫了幾種樣子的荷花?(板書:半開、全開、含苞)指名分句朗讀要求讀出荷花的美麗。
對照圖畫朗讀第三自然段討論:
(1).這些荷花一朵有一朵的姿勢是什么姿勢?
(2).“一幅活的畫”是什么意思?
(3).文中的畫家指的是誰?
4.學習四、五自然段
(1).看到大自然這么美的畫,我有什么感受呢?
聽錄音回答:我在干什么呢?我會這樣說明什么?(板書:荷花美)
師小結:作者看荷花已到了如癡如醉的`程度,把自己完全融入大自然中了,才產生了這種感覺。
(2).指導感情朗讀體驗感悟:下面我們也把自己當作一朵荷花融入其中,感情朗讀,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3).想象:蜻蜓會告訴我什么?小魚呢?(自由討論)
(三)總結全文:課文按照看荷花的順序進行敘述,語言樸實優美想象力豐富,對荷花的描寫形象逼真,賦予感染力,讓人讀后產生一種美感。
(四)展示資料:將學生課前準備的文字圖片等資料進行展示,加深對課文的理解,培養熱愛大自然的感情。
(五) 作業:
1.背誦課文。
2.我們也來當一回了不起的畫家畫一幅荷花圖。
人教版小學語文教學設計7
【教學目標】
1、能隨文認識7個生字。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重點感受母雞作為一個母親的形象,體會母愛的偉大。
3、體會本文與《貓》相比,不同的寫作手法。
【教學重點、難點】
引導學生自讀自悟,體會母愛的偉大。
【教學設計】
一、談話導入,檢查預習
1、回顧課文《貓》,導入新課。
2、自讀課文,注意讀準生字。
3、檢查預習,正音:
如怨如訴、反抗、欺侮、成績、凄慘、慈愛、辛苦、可惡、一撮兒毛(回憶舊知,為感知寫作手法的差異埋下伏筆。)
二、理清脈絡,嘗試分段
1、找一找:
作者對母雞的態度前后有什么變化,并以此為依據把課文分成兩段。
2、評議。
(從作者的情感主線入手,引導學生把握文章結構,感知寫作線索。)
三、研讀文本第一部分,培養概括能力
1、1~3段中哪些地方最能體現母雞令人討厭?找到重點詞、句劃下來,想想原因。能干的孩子每段試用1~2個詞概括原因。
第一段:
抓“沒完沒了”、“沒有什么理由”等詞,幫助學生提升概括:
無病呻吟。
(學生能總結出“吵鬧”、“煩躁”即可。)
第二段:
抓 “忠厚”、“趁其不備”等詞,概括:
欺軟怕硬、暗箭傷人
第三段:抓“發狂”、“恨不能讓全世界知道”等詞,概括:
自大、愛炫耀。
(在研讀中培養語感與概括能力;教師即時反饋提升學生的`語言,加深理解。分層要求,兼顧差異。)
隨機理解句子:
“母雞下蛋的時候可愛叫了,就是聾(lóng)子也會被它吵得受不了。”
體會畫線部分夸張的寫法,照樣子說一說:
這道題太簡單了,___________________
去少年宮的路我太熟了,___________________
(了解寫作方法,感受夸張手法的生動幽默。仿照句子說話,進行遷移創造。)
四、自主探究,圍繞主題研讀課文
1、什么原因使作者改變了看法?在文中找到能概括說明這一原因的句子,畫下來。
出示:
它負責、慈(cí)愛、勇敢、辛(xīn)苦,因為它有了一群雞雛。它偉大,因為它是雞母親。一個母親必定就是一位英雄。
(這三句話環環緊扣、層層遞進、意義深刻,是整篇文章的中心。聚焦中心句的過程培養了學生對關鍵詞句的敏銳度,也為學生解讀作者態度轉變的原因提供了依托。)
2、圍繞“負責、慈愛、勇敢、辛苦”研究4~10段,圈劃詞句,說說感受,還可以寫寫旁注。
3、自學、交流、補充、評議:
預設要點:
(許多詞句中都蘊含好幾層含義,學生只要能說得有理有據即可。)
母雞所做的一切(保護、喂養、照顧、教育子女)都是作為母親盡責的表現。
慈愛:
“一點兒”東西就“緊叫”;而雞雛的肚子“像湯圓似的”,自己卻“消瘦”許多;給雞雛取暖;任憑雞雛在它身上調皮,“一聲”也不哼。
勇敢:
“不論……總是”;“假若……一定……連……”
辛苦:
“立刻警戒”:換詞解釋“警戒”,消瘦、夜間睡不好……
(引導學生緊密圍繞主題研究課文,將課文語言內化為自己的感受。教師協助,在關鍵處予以提示點撥,為學生更深入地體會中心起推波助瀾的作用。)
4、感情朗讀4~8段:
體會母愛改變了母雞,深入理解中心句。
5、“我不敢再討厭母雞了”,研究“不敢”,讀出敬意。
(自主研究、討論后,再次聚焦中心句,帶著更深的理解二次朗讀,提升情感體驗。)
五、體會寫作方法,嘗試遷移運用
1、引導理解作者對貓和母雞情感的不同,造成寫法的差異。對比優缺點能更突出轉變的不易。
(抓住情感線,大致感受寫作手法的差異。)
2、老舍現在對母雞敬佩有加,再聽到母雞的叫聲,還會覺得它煩嗎?感興趣的試完成三星題:
改寫課文第一段,寫出“喜歡”的情感。
(機動,視課堂時間,可安排回家完成。)
人教版小學語文教學設計8
一、教材分析
這篇精讀課文著重講了一家人過花生收獲節的經過,通過對花生的好處的談論揭示了花生不圖虛名、默默奉獻的品格,說明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講體面而對別人沒有好處的人,表達了作者不為名利,只求有益于社會的人生理想。
二、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7個生字.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理解父親的話的含義,明白花生最可貴的品質,懂得做人應該做一個對他人有好處的`人,不要做只求外表而對別人沒有好處的人。
三、教學重點、難點
1、了解花生的可貴之處,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從中體會出做人的道理。
2、了解課文借物喻人、有詳有略、重點突出的寫作特點。
四、教學時間:2課時
五、教學準備:幻燈片
六、教學過程
第二課時
一、復習導入
1、復習生字
2、課文圍繞“落花生”講了什么事?(種花生,過收獲節) 理解詳寫和略寫。
聯系舊知,本節課的口語交際和下一環節的引入做好鋪墊。以課文為例,向學生滲透寫作方法。
二、理解課文,明白道理
(一)默讀 “過收獲節”部分,理清思路。
1.思考:有誰來參加我們的收獲節?這個收獲節是怎么過的?
①出示:“那晚上天色不大好,可是父親也來了,實在很難得。”抓重點詞語談體會。
②這個收獲節是怎么過的?
(吃花生,談花生)
哪個是重點寫?
(談花生)
(二)抓住重點,精讀領悟
1、四人小組分角色朗讀“談花生”段落
2、三個孩子認為花生有哪些好處?
3、父親認為花生最可貴的是什么?父親將花生和桃子、石榴、蘋果相比,贊美了花生的什么品質?
①出示父親說的話,齊讀。
②桃子、蘋果有什么特點?(高高掛在指頭 鮮紅嫩綠)
③落花生呢?矮矮地長在地上!你覺得落花生怎樣?(默默奉獻)
4、指導朗讀
5、深入領會:父親特別指出花生的最可貴之處,目的是什么?(點出借物喻人的寫作手法)
6、讀父親的話“所以你們要像花生,它雖然不好看,可是很有用。”說說對父親的話的理解
過渡:這次“收獲節”作者最大的收獲是什么?
7、出示:“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將體面,而對別人沒有好處的人。”
①齊讀。
②談談你從中又體會到什么?
8、聯系生活實際,體會花生的品格與做人的道理。
三、總結深化
1、這篇課文借“落花生”來喻做人的道理——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講體面,而對別人沒有好處的人。
2、齊讀最后一節。(我們談到深夜才散……)
父親的話深深地印在了作者的心上,也印在了我們大家的心上,希望同學們好好學習,要有真才實學,有本領,將來做一個對別人、對社會、對國家有用的棟梁之才!
四、拓展閱讀
p162——165(必讀)
v 閱讀天地一:《玫瑰花》《虛榮的孔雀》
v 閱讀天地二:《平凡》 《一個值得敬佩的人》
v 閱讀天地三: 《吃桔子》總體點評:
總體點評
衡量一個教學設計是否成功,不僅要看教案的設計是否合理,更重要的是能夠指導實踐,在具體操作中“行得通”。本次課教學目標完成的較好,處理課文詳略得當,對于課文的重點進行深入地講解,并通過朗讀指導和課件的運用,深化了課文情感目標的落實。課堂氣氛十分活躍,學生在教室啟發引導下積極參與,涌現出很多奇思妙想,鍛煉了學生的思維。
人教版小學語文教學設計9
教學目標:
1 學會本課生字、新詞。
2 在理解古詩詞句的基礎上,體會“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遠”的道理,學習詩人王之渙奮發向上、積極進取的精神。
3 有感情地朗讀和背誦這首詩。
教學重點:
朗讀背誦。
教學難點:
理解詩句含義,想像詩句描寫的景象,體會詩人的思想感情。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配套光盤)、畫紙,彩筆
主要板書計劃
16 登鸛雀樓
白日依山盡,(看)
黃河入海流。
欲窮千里目,(想)
更上一層樓。
作業設計、安排
課內
讀讀背背,抄寫,描筆順等。
課外
背誦古詩。
第一教時
任務:
讀通課文。
策略:
借助課件展開教學。
流程:
一、導入新課,破題質疑
1、師板書課題,引導學生圍繞課題說說自己想要提出的問題和對題目的理解。
2、簡介《登鸛雀樓》作者王之渙。
3、師介紹鸛雀樓的地理位置和得名的原因,讓學生說一說自己登上高處遠眺的所見和心理感受。
二、初讀古詩,整體感知
1、借助工具書,讀準生字字音。
2、自由朗讀古詩,結合課文插圖,從字面上初步理解詩句的`意思。
3、啟發和鼓勵學生用和聯系上下文結合的方法,解釋字的意義。
4、在學生理解字義的基礎上,讓他們用自己的話說一說詩句的意思。
5、師配音范讀,學生思考:哪兩句詩是寫景的 哪兩句詩是寫作者的感想的。
三、作業
1 、抄寫古詩。
2、朗讀課文。
第二教時
任務:
閱讀感悟。
策略:
借助光盤展開教學。
流程:
一復習
讀讀生字新詞。
二精讀詩句,悟意明理
1、師引導學生讀詩,畫出詩的節奏和重音。
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
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
2、自由讀。
3、指名讀。
4、電腦課件出示填空題,學生填空。
①詩句中表示動作的詞(依、入、目、上、盡、流)。
②詩句中表示顏色的詞有(白、黃)。
③詩句中表示數量的詞有(千里、一層)。
5、分小組討論詩句中所描寫的景色。
6、根據詩意,展開合理想像,把想像中的景物畫下來。鼓勵學生畫得不要與文中插圖雷同。畫的時候要考慮你的觀察點在何處 夕陽、山峰、黃河應畫在什么位置 畫好再涂上顏色。
7、幻燈展示學生的簡筆畫,師生結合詩句共同點評。
8、出示多媒體課件,屏幕上顯示鸛雀樓山水畫。在悠揚的音樂聲中,學生閉目遐想,老師用語言描述詩的境境。
9、啟發學生談談作者在詩句中所表達的思想和自己對這首詩的體會,分組上臺比賽,看哪一組的同學說得精彩。
三、總結全文,拓展廷伸
1、指導學生有感情地背誦這首詩。
2、拓展性小練筆,把你站在高處觀察的景物用一二段話寫出來。
3、師小結。
四作業
1、背誦古詩。
2、閱讀補充讀物上的古詩。
【評點】
該教學設計理念新穎,注重創新思維、想像能力的培養。
教學過程:始終把學生放在主體地位,采用讀、想、議、畫、寫等靈活多變的教學方法,實現師生互動、生生互動。并恰當運用多媒體課件激發情趣,拓展思維,充分體現了語文課程標準的精神。
人教版小學語文教學設計10
【教學目標】
1、通過了解塞特凱達斯瀑布由旺盛到枯竭的過程,認識到環境保護與生態、自然景物的關系,認識到保護環境的重要性,激發學生熱愛大自然、保護大自然、愛護我們生存的地球的情感。
2、繼續培養學生搜集,處理信息的能力。進行網絡閱讀,了解更多地球環境現狀。鼓勵學生善于思考,用自己擅長的方式勇于表達自己的觀點,有創新的膽魄。
【教學重點難點】
繼續培養學生搜集,處理信息的能力。進行網絡閱讀,了解更多地球環境現狀。鼓勵學生善于思考,用自己擅長的方式勇于表達自己的觀點,有創新的膽魄。
【教學準備】
專題站。
【教學過程】
一、激情導入,引導質疑
1、播放音樂,導入:今天,老師帶你們一起參加一個特殊葬禮……
錄音重返現場:1986年9月,在拉丁美洲的巴拉娜河上,舉行了一次特殊的葬禮。巴西總統菲格雷特、來自世界各地的幾十名生態學、環境學的專家教授,以及大批熱愛大自然的人在大瀑布腳下匯集,一起哀悼即將消失的塞特凱達斯大瀑布。這就是我們今天要學習的《大瀑布的葬禮》。
2、由題生疑。歸納學生提出的問題,組成自學提示:
⑴大瀑布變化前后各是怎樣的景象?
⑵大瀑布是怎樣消失的?
⑶巴西總統為什么要親自主持瀑布的葬禮?
3、進入專題網站。
二、信息導航,自主閱讀
1、依據提供的信息,小組合作閱讀,完成自學提示。
2、教學反饋:
⑴昔日的瀑布:
展開想象,豐厚瀑布形象:
師:你是從哪些語句中感受到瀑布的雄偉壯觀的呢?
⑵觀看瀑布,真情朗讀:
師:讓我們面對著瀑布,深情地朗讀第三自然段。
課外拓展:其實,大瀑布不僅僅給巴西人民帶來了美的享受,它還給巴西帶來了許許多多,讀了第三自然段,你知道它還給巴西帶來了什么?想一想,水資源那么豐富,它還會帶來什么?
⑶再贊瀑布,升華瀑布形象:
師:的確,大瀑布給巴西和世界人民帶來了無盡的歡樂和驕傲!讓我們帶著贊許的'目光再次欣賞大瀑布,邊看邊思考:如果你是游客,看到這樣的瀑布,你會怎樣贊美她?
3、今日的瀑布:
昔日大瀑布的雄偉壯觀,氣勢非凡已深深地印在了我們的心上,他曾經給巴西人民帶來了無窮的歡樂和驕傲,同學們,回憶是甜蜜的,溫馨的……然而現實又是殘酷的,葬禮上更多的人看到了現在的大瀑布……
⑴觀察比較,描述瀑布形象:
同學們都被驚呆了,比較中才會有發現,才會有思考。請同學們抓住“咆哮而下、一瀉千里、滔滔不絕”三個詞來進行比較,說說你看到了什么樣的瀑布?
(幾條水流無精打采地流淌著,早已失去了往日的雄風;我隱約聽到了它痛苦的呻吟:“快救救我吧!”;往日一瀉千里的氣勢早已蕩然無存,偶爾發出一陣哀鳴;它像個生命垂危的老人,痛苦呻吟,更像個無助的孩子在偷偷地哭泣……
師:是啊!今日的大瀑布早已面目全非了!作者用動情的筆調寫出了今日的大瀑布,自由讀讀這部分,認真品味。
⑵體會心情,誦讀心靈感悟:
師:看著這個畫面,讀著這段文字,此時,你是什么感受?(失望、悲哀、傷心、憤怒……)
師:讀出你的感受吧!
⑶研讀文本,感悟瀑布心聲:
師:此時,瀑布無言,默默承受著一切苦難,一切不幸,一切不平……我們不禁要問:是誰讓曾經雄偉壯觀、氣勢非凡的大瀑布如今變成了一位奄奄一息的老人?
⑷引讀:瀑布周圍的許多工廠用水(毫無節制),浪費了(大量的水資源)。沿河兩岸的森林(被亂砍亂伐),又造成了(水土大量流失)。大瀑布的水量因此(逐年減少)。
師(動情地):由于人類的破壞,大瀑布由年輕力壯的小伙子逐漸變成了奄奄一息的老人!我們再也見不到他了。今天,我們來到葬禮現場,我們怎能忘懷昔日的大瀑布?這一切怎能不讓人心痛不已?讓我們再讀第三自然段,“追憶”一下它的音容笑貌吧!請同學們自由讀第三自然段!
思考:現在大家還像剛才那樣高興嗎?我們應該怎樣讀?
⑸課堂學法及寫作特點小結。
三、創新閱讀
1、學生進行專題閱讀。
2、2人一組,了解地球環境變化的一個典型事例,說說其變化前后的情況、對人類的危害及發生變化的原因。將自己想說的話,寫在留言板中。
3、交流反饋。
4、小結。
5、深化中心:葬禮是為去世的人舉行的,而瀑布并沒有完全消失,為什么給它舉行葬禮呢?
這就是本次葬禮“特殊”之所在,那就是喚醒人們,呼吁人們重視環保,愛護自然。
四、拓展閱讀
1、師引言。
2、學生進入相關網站,根據自己的興趣,選擇相關內容,進行網絡閱讀。
3、簡單反饋。
五、總結延伸
1、課外搜集:你知道我國有哪些瀑布?了解這些瀑布的現狀,搜集有關資料,準備召開《我國瀑布現狀報告會》。
2、想象作業:
幾十年后塞特凱達斯瀑布將會以新的姿態展現在我們面前,請同學們插上想象的翅膀,想畫的同學畫一畫,想寫的同學寫一寫。
人教版小學語文教學設計11
【教學過程】
一、看,初識美
1、師:同學們,今天老師帶著你們去認識一位漂亮的媽媽,她的名字叫大自然。大自然媽媽有四個非常漂亮的女兒,想不想去看?
2、出示課件,學生欣賞四季圖和贊美四季的音樂。
3、師:大自然媽媽四位漂亮的女兒各有各的本領,她們可以讓草兒變綠、花兒變紅;可以讓太陽變成大火球,曬得我們成天想泡在水里;可以讓黃澄澄的橘子掛在枝頭;還可以呀,讓世界一夜之間變成一片雪白。想和這四位漂亮的姐姐交朋友嗎?
4、大家猜猜大自然媽媽這四位漂亮的姐姐叫什么名字?
5、(板書)四季。
設計意圖:教師的導語意在吸引學生的注意,調動學生的興趣。利用多媒體中美麗的四季圖、音樂讓學生感知四季給大自然帶來的不同的美,激發學生對大自然美的熱愛之情。
二、讀,感悟美
1、借助拼音讀通課文:
⑴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課文,并圈畫出生字,借助拼音多讀幾遍。
⑵小組內讀課文和生字,互讀互聽。介紹自己的識字方法。
⑶多媒體出示去掉拼音的生字、詞、句子,學生認讀。
⑷全班齊讀課文。
2、精讀課文,了解四季特征。
⑴學生探究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
師:大自然媽媽說呀,她的這四位女兒各有各的特點,就藏在作家爺爺的兒歌里,她想請大家幫助找一找。那么,老師有個問題想請教大家:我們該怎么去找呢?
(學生談學法。)
⑵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方法,精讀課文。
⑶學生分小組談自己的收獲。(教師在此環節中注意培養學生養成謙讓的好品質。)
師:大自然媽媽夸同學們讀書真認真,她想聽聽同學們讀了課文都有什么收獲。
⑷集體匯報交流。
⑸質疑。(通過生生互動、師生互動來解決。)
3、美讀最喜歡的季節:
⑴生選擇選擇喜歡的部分在小組內讀一讀,并推薦一名代表。
⑵開展擂臺賽,生生互動、師生互動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設計意圖:這個環節意在放手讓學生自主、合作讀課文,識記文中的生字,讓學生帶著真實的感受讀課文,調動學生生活中已有的經驗來感悟課文內容,并在反復的朗讀中使自己的情感得到升華。
三、演,再現美
師:大自然媽媽家可真熱鬧,來了這么多的`小客人,她們準備舉行一次贊美春夏秋冬四位小姐姐的聯歡會,她想請同學們前去參加。
1、談談在大自然媽媽舉行的聯歡會上都可以做些什么?
師:噢,我們可以選擇自己喜歡的一節讀一讀,背一背,可以做動作演一演,還可以呀,學作家爺爺說一說你自己心中的四季。
2、生自主準備節目。
3、學生展示自己的節目。
設計意圖:新課程要求在閱讀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設計這個環節一是促進學生對課文內容的鞏固,另一個方面,學生在學習了課文之后可以有一個再創造的過程,學生的創造思維也在這個過程中得到了體現。
四、畫,創造美
師:小朋友們可真了不起,春夏秋冬四位小姐姐也向大家豎起了拇指,大自然媽媽請老師告訴同學們,我們不僅要喜歡她,更要學會好好的保護她,讓她越來越美。對了,大自然媽媽還給小朋友帶來了好多禮物呢,讓我們一起來看一看。
課件展示四季圖,生觀看。
師:大自然媽媽也相信,同學們一定會畫出更美的畫。下課后,請同學們畫一畫你最喜歡的季節,明天帶過來和這些畫比一比,好嗎?
設計意圖:將課文內容進行延伸,將自己對大自然美的感悟用圖畫表現出來,將語言美與藝術美有機的進行整合。
人教版小學語文教學設計12
教學目的:
1、會認9個生字,會寫12個字。
2、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故事的情趣和藴含的道理。
3、學習張衡從小善于觀察和思考的好品質。
教學重點:
識字、寫字,通過有感情的朗讀體會張衡從小善于思考、觀察的好品質。
教學難點:
激發學生觀察研究自然現象的興趣。
教學時間:
2課時。
教學準備:
老師:制作星星生字卡片,詞語卡片。課件(詞語、北斗星、北極星圖及其它星座圖)
生:
1、收集一些關于宇宙、星空的文字或圖片資料。
2、收集古代科學家的故事。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情景導入,激發興趣。
1、同學們,你們喜歡數星星嗎?你知道天上的星星有多少顆嗎?古代有一個小孩子和我們一樣喜愛星星,他曾經認真地數過天上的星星,你們想認識他嗎?(板書課題)
2、板書課題:齊讀課題。
3、讀了課題,你想弄清哪些問題?
二、初讀課文,自主識字。
1、你讀了課文,是不是有很多話想說?趕快和同學交流交流吧! 2、張衡仔細觀察天空,在天上找到了好多有特點的星星,我們也學他的樣,仔細讀課文,找找課文的生字有多少個。
3、學生自讀課文,畫出生字。自己想辦法讀準它。(可問周圍的同學,可查課文下的拼音。)
4、同桌互相檢查識字。
5、請同學當小老師教大家識字。
6、學生聯系自己的生活實際,說說自己在哪里見過這個字,并說說是怎樣記住它的。交流:你記住了哪幾個字?是怎么記住的?
7、猜一猜:(1)師出謎語,生猜字:“差點稱王,不能作主”。
(2)、看老師的動作猜字:如師抬頭……
8、讀詞語:用詞語卡片檢查。
三、再讀課文,鞏固識字。
1、剛才我們認識了生字,這些生字寶寶都藏到了課文里你們還認識它嗎?
2、自由讀課文:邊讀邊想,課文里講了一件什么事?
3、組間朗讀比賽,把自己喜歡的段落讀給大家聽,互評,交流體會。
三、指導寫字。
1、出示要求會寫的生字。
2、讓學生觀察生字的特征,想辦法記住這些字,找出難寫的字。以便教師指導書寫。
3、師范寫“數、睡”兩個字,強調重點筆畫的寫法。
4、學生練習書寫,師巡回指導。
第二課時
一、復習導入,鞏固字詞。
1、出示課件:認識生字詞
2、通過上節課的學習你弄懂了哪些問題?還有哪些不懂的問題?
二、朗讀課文、探究新知。
1、這個數星星的孩子是誰?課文中哪一段直接告訴了我們呢?
2、默讀第五段:讀了課文你知道了什么?
(1)、出示課件:了解張衡。
(2)、出示課件:觀看地動儀,了解地動儀的作用。
3、張衡小時侯是個什么樣的孩子呢?
(1)、課件展示夜空的美景:你看見了什么?課文中是怎樣寫的呢?把文中的句子劃出來。
(2)、比較句子:
天空中有無數顆星星。
滿天的星星像無數珍珠撒在碧玉盤里。
(3)、這兩句哪句寫的好?好在哪兒?
4、觀看課件:
(1)、畫上有誰?他們在干什么?會說些什么?
(2)、知道張衡和奶奶對數星星有什么不同看法。
(3)、指名讀二、三小段,找出奶奶和張衡說的話。
指名讀奶奶的話,說說為什么奶奶叫張衡“傻孩子”,“又”說明什么。(“傻孩子”說明奶奶對張衡很疼愛,“又”說明張衡不止一次這樣做。)讀張衡的話,說說他說了幾句話。再指三人每人讀一句并說出句意。(第一句:能看得見就能數得清。第二句:星星不是亂動。第三句:兩顆星之間總隔那么遠。)幫助學生理解:張衡不僅數星星,也注意到了星星的運行規律。
指名分角色讀奶奶和張衡的話,說說奶奶和張衡對數星星有什么不同的看法。(奶奶認為那么多星星亂動,根本數不清,張衡認為星星之間的距離是不變的,所以可以數得清。)
5、自讀第四小段,爺爺告訴張衡哪些知識?北斗七星像什么?張衡聽了爺爺的話是怎么想的?怎么做的?(分組討論、交流)。
6、默讀第四小段,看看爺爺說了幾句話。
(1)指名讀爺爺的第一次話,說說爺爺同意誰的觀點,他告訴了張衡什么知識。
(2) 指名讀爺爺的第二句話。出示北極星和北斗星的課件。根據爺爺的話找出北斗星和北極星。課件出示句子:那七顆星連起來像一把勺子,叫北斗星。和“那七顆星叫北斗星”比較,使學生知道這句話把北斗星比成了一把勺子。再說說它們的運行規律。
(3)說說聽了爺爺的.話,張衡是怎么想的、怎么做的,用書里的話回答。再說說張衡觀察的結果是什么,“果然”說明什么。用課件演示北斗星、北極星運轉的情況。
三、朗讀感悟,完成練習。
(1)、指名分角色讀全文,說說為什么張衡長大以后成了著名的天文學家。
(2)、選擇自己喜歡的語句和段落有感情地朗讀,說說為什么喜歡。
(3)、小組說說自己選擇這些語句的原因。
(4)、出示課件 “我會填”的練習填空。
四、課外拓展、激發興趣。
1、你還知道哪些星星的名字?
2、觀看課件:了解牛郎星、織女星……
3、組間交流收集的關于宇宙、星空的文字或圖片資料。
4、把收集的古代科學家的故事講給同學們聽。
教學反思:在本課中共運用了合作學習、游戲識字、動作表演、
分角色朗讀、自主識字等多種教學方法,引導學生自主探究,掌握知識與技能;引導學生充分思考,受到思想教育。
整個課堂相對以前的教學有了顯著進步,但仍有一些不足,需要改進。如:在用“果然”說話這一環節,應該把它上成亮點,可以引導學生從多角度進行說話,如“除了下雨,吃東西”等還可以從哪些方面來說,這樣學生的思維才能進一步得到拓展,他們的回答會更精彩,同樣也會為整堂課增添光彩。
又如:在讓學生模仿張衡數星星這一環節,問學生有什么感受?教師心目中是希望學生說累,但有一個學生站起來說:“他靠著奶奶,應該是不累的!”在此處,我只是草草帶過,處理不夠恰當,應該引導學生認識到做自己喜歡的事,再苦再累也不會覺得累。
因此,我在今后的教學中要不斷提高自身的教學機智,學會靈活地處理課堂上的不同問題,讓自己的課活起來、亮起來。
人教版小學語文教學設計13
教學目標:
1、能夠正確朗讀課文,讀準“欺侮、一撮兒毛”等難讀的詞和多音字在課文中的讀音;通過各種方法理解并積累“顫顫巍巍、如泣如訴、警戒”等詞語。
2、能夠通過預習找到表達作者對母雞態度前后變化的相關語句,把握文章結構。
3、聯系上下文了解作者對母雞前后不同的看法以及形成的原因,理解“一個母親必定就是一位英雄。”的含義。
4、通過閱讀,發揮想像,明白母雞叫聲所表達的含義,體味母雞對小雛雞那份無私的母愛。
教學重點、難點:
聯系上下文了解作者對母雞前后不同的看法以及形成的原因,理解“一個母親必定就是一位英雄”的含義。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揭示課題
1、出示名言:“驕傲自滿是我們的一座可怕的陷阱,而且,這個陷阱是我們自己親手挖掘的。”讀讀名言,說說這是誰寫的。
2、老舍是一位杰出的語言大師。今天,就讓我們走進《母雞》,感受這位語言大師的魅力吧。
3、出示課題:24、母雞,齊讀課題。
二、整體感知,理清層次。
1、快速瀏覽課文。
要求:用“”劃出老舍直接寫對母雞情感變化的句子。
2、交流并出示句子:我一向討厭母雞。
我不敢再討厭母雞。
理解“一向、不敢”,體會情感。
3、老舍真不愧是語言大師,看似平淡的詞,卻讓我們感受到了他對母雞的恨之切與愛之深的強烈情感。讓我們帶著情感再來朗讀一下句子。
三、品評叫聲,體會喜惡。
(一)研讀1——3小節,深入了解作者討厭母雞的原因
1、讓我們根據老舍對母雞的情感變化,給課文分成兩段。
2、老舍一向討厭母雞,是因為(女生讀1—3節)思考:老舍討厭母雞的什么?
3、交流:叫聲行為
4、最最讓老舍討厭的是母雞什么呢?那么就讓我們細細品味老舍筆下的母雞的叫聲。
(1)自由輕聲讀讀1、3小節,要求:a。圈出形容母雞叫聲的詞。
b。感情朗讀使你頓生厭惡之感的句子。
(2)師生串讀第1、3節。
(3)讀句品詞,隨機板書:無病呻吟、拼命炫耀
5、母雞的叫聲的確讓人討厭,加上它還有的壞毛病。(男生讀第2小節)
讀準“欺侮、一撮毛”誰能用一個詞來形容這只母雞(欺軟怕硬)
(二)研讀5——8節,深入了解作者不敢再討厭母雞的原因
1、過渡:這樣的母雞不要說老舍討厭,就連我們看了也覺得討厭。但當他看見一只孵出一群小雛雞的母雞的表現,再次聆聽母雞的聲音時,他的情感徒然發生了變化。
2、指名讀5—8節,其他同學邊聽邊思考:母雞究竟在什么情況下會發出叫聲?
圈出形容母雞叫聲的詞。
3、交流:異常情況、找到食物、大雞搶食、黃鼠狼來襲
咕咕地警告、咕咕地緊叫、放聲啼叫、尖銳、凄慘
4、品讀語言,發揮想像,體會母雞的叫聲所表達的意思。
分小組:聯系課文內容,抓住關鍵詞,展開想像,體會體會母雞每次咕咕地叫,仿佛在說什么。
出示:當()的'時候,母雞(),好像在說:“()”。
第五節:
(1)指導讀好母雞警戒的句子
(2)總結:事關孩子的安危,雞媽媽始終保持警惕,真是一位負責的媽媽呀。
第六節1:
(1)理解“緊叫”、“教”
(2)總結:為了自己的孩子,母雞可以不辭辛勞,可以忍饑挨餓,我們體會到雞媽媽真是——慈愛、辛苦。
第六節2:
(1)引讀:第2節最后一句
(2)總結:讀到這里,你想說雞媽媽真是——勇敢呀!
第八節:
(1)出示:頂尖銳、頂凄慘(讀好)
(2)總結:你們看,即便在晚上,雞媽媽也始終保持警惕,連睡覺也不踏實,多么——辛苦,多么——負責。
第七節
母雞一直用叫聲傳遞著它對小雞雛的愛,但它也有一聲不哼的時候。
(1)齊讀第7小節
(2)我們猜一下,母雞教兒本領時它會如何叫?(耐心地“咯咯”叫)你從哪里體會到的?(多少多少次)這時它會說些什么?
5、小結:我們一起聯系課文內容,抓住關鍵詞,展開合理想像,讀懂了母雞叫聲的含義,原來,母雞總是由前院咕咕到后院,再由后院咕咕到前院,這咕咕的叫聲并不是沒有理由的。難怪作者后來會說它——負責、慈愛、勇敢、辛苦。
四、升華主題,感悟“一個母親必定就是一個英雄。”
1、出示:它負責、慈愛、勇敢、辛苦,因為有了一群雞雛。它偉大,因為它是雞母親。一個母親必定就是一位英雄。
2、齊讀句子。
理解英雄:為了孩子,母親可以挺身而出;可以;可以;可以。(忍饑挨餓、任勞任怨、奮不顧身)所以說一個母親必定就是一位英雄!
3、感情朗讀
4、難怪老舍最后寫道:我不敢再討厭母雞了。
從不敢這個詞中,你還體會到老舍對母雞的什么情感?(敬重、佩服、贊美)
5、齊讀句子。
人教版小學語文教學設計14
教學目標
1.讀懂課文,了解大興安嶺的景物特點,受到熱愛祖國的思想教育。
2.學習作者細致觀察和在描寫景物中表達思想感情的方法。
3.學習本課生字、新詞。理解“綜合利用”、“盛氣凌人”、“興國安邦”等詞語的意思。
4.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第3至第6自然段。
教學重點、難點
1.了解大興安嶺的景物特點和大興安嶺森林中的木材對祖國建設所起的巨大作用,從而受到熱愛祖國山林的思想教育。
2.學習作者在描寫景物時抓住特點,采用對比、聯想、抒情、議論、擬人等手法來表達自己的思想感情的方法。
3.背誦課文第3至第6自然段,邊背誦邊體會作者的思想情感。
教學時間 三課時
第一課時
一、教學目標
(一)初讀課文,了解課文內容。
(二)學習生字、詞。理解詞語的意思。
(三)學習課文第1段。
二、教學重點、難點
(一)了解課文內容,按照參觀順序給課文分段,說出段意。
(二)學習第1段,了解作者剛進入大興安嶺時的感受。
三、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在第十三課,我們學習了《草原》,著名作者老舍先生第一次來到草原,為我們描繪了蒙古大草原遼闊而美麗的風光,表達了蒙漢兩族人民團結友愛、親如一家的思想感情。今天我們再來學習一篇老舍先生的文章《林海》。我們來看看在這篇課文里老舍先生是怎樣為我們描繪大興安嶺的美麗景色的,怎樣表達自己的思想感情的?
(二)檢查預習情況。
1.檢查字、詞。
(1)“云橫秦嶺”是什么意思?(形容云在山頭飄浮,說明秦嶺很高。)
(2)“孤峰突起,盛氣凌人”在課文中的意思應該怎么理解?(在課文中是形容山峰一個個聳立著,像傲慢的人一樣氣勢逼人。)
(3)“俏麗”怎么講?作者在這里為什么用“俏麗”而不用美麗?(“俏麗”是俊俏美麗。作者寫“俏麗的白樺”,不僅寫白樺的美麗,更突出它的俊俏,即把白樺比作青松的“銀裙”。)
(4)什么是“珊瑚珠”?(海里的珊瑚蟲,分泌的骨骼聚集而成。有的形狀像珠,也有的像樹枝等,顏色有紅、白、黑色。)
(5)“興國安邦”是什么意思?(“興”,興盛;“安”,安定;“邦”,國。“興國安邦”就是國家興盛安定。把興安嶺和國家的興盛安定聯系起來,就更加感到親切、舒服了。)
2.課文主要寫了什么?
(描寫了大興安嶺的美麗景色,贊美了森林中的木材對祖國建設起了巨大的作用,作者非常喜歡大興安嶺。)
(三)放錄音,聽課文。
(四)默讀課文,按照參觀大興安嶺的順序給課文分段。試說說各段段意。
(第1段〈第1自然段〉:講作者剛進入大興安嶺原始森林時的感受。第2段〈第2至第6自然段〉:從嶺、林、花三個方面講大興安嶺的景物特點。第3段〈第7自然段〉:講參觀林場時的'見聞感受。)
(五)指三名學生讀課文。
(六)學習課文第1段。
1.齊讀課文。
2.說說作者初入這一原始森林的感覺怎樣?(作者寫原來以為大興安嶺奇峰怪石“高不可攀”,現在身臨其境,改變了原來的看法。一般來講,和自己距離近的事物,往往會給人以親切、舒服的感覺,而“高不可攀”則不會產生這樣的感覺,只會讓人敬仰,不會讓人親切。正是因為作者“腳踩”、“手摸”后,才感到那樣親切與舒服。)
(七)作業。
1.讀課文。
2.抄寫課后讀讀寫寫中的詞語,并能聯系上下文理解意思。
第二課時
一、教學目標
1.學習第2段課文,了解大興安嶺景物的特點。
2.學習作者細致觀察和在描寫景物中表達思想感情的方法。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二、教學重點、難點
(一)從嶺、林、花三個方面了解大興安嶺景物特點。
(二)描寫大興安嶺的景物,產生聯想,寫到大興安嶺的美與建設結為一體,邊寫景邊抒情邊議論,表達了作者的思想感情。
三、教學過程
(一)、復習提問。
作者初入大興安嶺時的感覺是怎么樣?
(二)學習第2段。
1.默讀第2段。說說這一段分幾層?每段主要寫什么內容?(分兩層。第1層〈第2至5自然段〉,主要介紹大興安嶺的嶺、林、花的景物特點。第2層〈第6自然段〉,主要寫作者看到景物產生的聯想。)
2.指名讀第2自然段。
這一自然段主要寫什么?(大興安嶺的“嶺”的特點。)“嶺”的特點主要是什么?(大興安嶺“嶺”的主要特點有兩個:一是溫柔,二是多。)什么是“溫柔”?(“溫柔”,本義是指性情柔和、平順,在課文中是指山勢平緩,線條柔和。)作者是怎樣來寫大興安嶺“嶺”的特點的?(作者連寫“嶺”溫柔這一特點時是用對比的方法來寫的。與秦嶺比較。)結合課文語句說說作者是怎樣拿大興安嶺的“嶺”與秦嶺比較,來突出大興安嶺“嶺”的特點的?
3.讀第3、4自然段。
這兩個自然段主要寫什么?(大興安嶺“林”的特點。)這兩個自然段之間是什么關系?(第3自然段,總的寫“林”的特點,第4自然段突出介紹了落葉松和白樺。)“海邊上不是還泛著白色的浪花嗎?”這句話中的“海”是指什么?“白色的浪花”又是指的什么?(“海”就是上一句所說的落葉松的海洋。“白色的浪花”,指的是下一句所說的俏麗的白樺。)
4.讀第5自然段。“我是愛花的人,到這里我卻叫不出那些花的名兒來。”作者這樣寫說明什么?(說明野花的種類非常多。)作者是怎樣寫大興安嶺很會打扮自己的?(“青松作衫,白樺為裙,還穿著繡花鞋。”)這個句子描繪了一幅怎樣的圖畫?這樣寫有什么好處?(這個描寫極其生動、形象,作者把大興安嶺看作一個很會打扮自己的美麗的姑娘,充分表達了作者對大興安嶺的喜愛、贊美之情。)
小結:從第2至第5自然段,作者按照嶺——林——花的順序介紹了大興安嶺的景物特點。)
5.讀第6自然段。“千山一碧”是什么意思?(指許許多多的山嶺都是碧綠的顏色。)“良材”怎么講?(優良的建筑材料。)“它的美麗與建設結為一體,美得并不空洞。”為什么說大興安嶺的美麗“與建設結為一體”?(大興安嶺“千山一碧,萬古長青”,出產大量優質木材,這些木材運往全國各個省市,用于各項建設事業。”大至砂井、鐵路、小至椽柱、桌椅”。)作者這樣寫表達了怎樣的思想感情?(大興安嶺的美與建設結為一體,所以它“美得并不空洞”。想到這些,作者感到興安嶺越看越可愛,心中感到親切、舒服。)
小結:第1至5自然段寫作者所看到的景物,第6自然段再寫由看到的景物產生的聯想,表達作者對大興安嶺發自內心的喜愛之情。
6.指名讀第2段。
7.說說第2段段意。(作者按照嶺、林、花的順序介紹了大興安嶺景物的特點,充分表達了作者的喜愛、贊美之情。)
(三)按課文填寫。
1.目之所及,哪里都是________。的確是________,群嶺起伏是________________。多少種綠色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綠得難以形容。恐怕只有畫家才能描出這么多的綠顏色來呢!
2.興安嶺上千般寶,第一應夸________。是的,這里是落葉松的________。看,海邊上不是還泛著白色的浪花嗎?那是些________,樹干是________。在陽光下,大片青松的邊沿閃動著________,不是像海邊的浪花嗎?
3.興安嶺多么會打扮自己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有多少省市用過這里的木材呀,大至________、________,小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恰好與廣廈、良材聯系在一起。所以,興安嶺越看越可愛!它的美麗與________,美得并不空洞。叫人心中感到________、________。
(四)背誦課文第3至6自然段。
(五)作業。
1.課后練習第1題。
2.繼續背誦課文第3至6自然段。
第三課時
一、教學目標
(一)學習第3段課文。
(二)進一步了解課文怎樣表達對大興安嶺的喜愛之情的。
(三)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二、教學重點、難點
(一)讀懂第3段課文,了解作者參觀林場的所見所聞。
(二)在理解課文內容的基礎上,體會作者對大興安嶺的喜愛之情是怎樣逐步加深的。
三、教學過程
(一)復習檢查。
1.聽寫字、詞。
秦嶺 銀裙 空隙 缺乏 廣廈 伐木 良材 高不可攀 盛氣凌人 綜合利用 興國安邦 2.檢查背誦課文第3至第6自然段。
(二)學習課文第3段。
1.指名讀第3段。
2.“綜合利用”是什么意思?(是對資源實行全面、充分、合理的利用,如對松樹,除了直接生產原木外,枝椏可做纖維板,松脂可做松香、松節油等。)
3.“興國安邦”是什么意思?為什么說“由今天看來,它的確含有興國安邦的意義”?(“興”,興盛;“安”,安定;“邦”,國。“興國安邦”就是國家興盛安定。作者在林場看到了人與山的關系日益密切,在原始森林里有了不少的市鎮,人們在這里進行著愉快的勞動。一方面“伐木取材”,讓大興安嶺為社會主義建設和人民生活服務;另一方面“造林護苗”,使林海萬古長青,造福子孫后代。人們還在這里進行科學研究,“使林海不但能夠萬古長青,而且可以綜合利用。作者由人與山的日益密切的關系,又聯想到興安嶺這個名字,覺得興安嶺“的確含有興國安邦的意義”。)
4.齊讀第3段。
(三)課文中幾次講到“親切、舒服”?作者在怎樣的情況下感到親切、舒服?是怎樣表達這種對大興安嶺的喜愛之情的?(文中作者三次使用“親切、舒服”的語句。第一次是文章開頭。作者走進這一原始森林后改變了原來“總以為大興安嶺奇峰怪石,高不可攀”的想法,當作者“腳踩在積得幾尺厚的松針上,手摸到那些古木”時,感到“興安嶺”這個名字給人的親切舒服之感是那么真實。第二次,當作者看到大興安嶺“千山一碧,萬古長青”的景物后,聯想到這里出產大量優質木材,這些木材運往全國各個省市,用于各項建設事業,把大興安嶺的美與建設結為一體,所以它“美得并不空洞”,想到這些,作者感到興安嶺越看越可愛,心中感到親切、舒服。第三次,作者參觀了林場,看到了今天大興安嶺發生的巨大變化,感到人與山的關系日益密切,作者的感情更加熱烈奔放,用了一句反問句,進一步強調了親切、舒服之感。作者就是這樣邊觀察邊描寫,在寫景中一步比一步深入地寫出了自己對大興安嶺的喜愛之情,在寫景中抒情、議論、展開聯想。)
(四)歸納中心思想。(贊美了大興安嶺對祖國建設的巨大作用和祖國山河的壯麗多姿,表達了作者對大興安嶺的喜愛之情。)
(五)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六)作業。
找出文中的反問句,讀一讀,想一想,它在表達作者感情上的作用。
【板書設計】
大興安嶺 位于我國東北地區,北起黑龍江岸,向南延伸到吉林、遼寧兩省。呈東北——西南走向,是內蒙古高原和東北平原的界山。長1200公里,寬200~300公里,主體部分在內蒙古境內。大興安嶺和小興安嶺、長白山構成我國第一大林區,木材貯存量占全國三分之一以上。是我國森林資源寶庫。盛產許多珍貴的動、植物。這里山嶺西部平緩、山頂渾圓,近似丘陵、東部較陡,都在海拔1100~1400米以上。
秦嶺 秦嶺山脈西起四川、甘肅交界處的岷山,東至河南境內的伏牛山,長約1500公里。狹長的秦嶺指陜西境內的秦嶺中段,海拔20xx至3000米,主峰太白山海拔3767米。秦嶺在我國中部地區,是我國地理位置上一條重要的分界線。是暖溫帶和亞熱帶的分界線;是黃河和長江的分水嶺;是黃土高原的南界;也是水旱作物的分界線。
落葉松 分興安落葉松和華北落葉松。高約30米,木材堅實、耐用。分布于我國東北地區。
人教版小學語文教學設計15
設計理念
無論是老舍的語言,還是這篇選材,都充滿生活的氣息,至高的語言與愛,在老舍的筆下細水無痕。如何能走進孩子的心靈,而又能還原一個真情的老舍及其筆下的母雞,我覺得是當下這個時代,語文要給予孩子的哺育。那么,只有從生活中來,到生活中去,才是走進文學的一扇大門。
教材解析
《母雞》是人教版小學語文第八冊第四單元的一篇課文,在本單元中通過作家筆下的小動物們,給我們生命的感動,那就是愛,尤其是母愛。母愛,偉大;母愛,就在身邊,一點也不遙遠。
教學重點難點
(1)從母雞的行為中,感受母性的愛,并感悟母愛的厚重。
(2)先抑后揚的`寫作手法。
課時
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情趣導入
(播放課前錄制好的班級同學玩《老鷹捉小雞》的錄像。)
提問:
1、游戲中有幾種角色。
2、你扮演的是什么角色,同桌相互談談自己當時心里最期望的是什么?
3、點名發言,并探討母雞、小雞和老鷹和觀眾(看客)這幾種角色當時最大的期望。
【從孩子們參與過的游戲出發,通過錄像的回放,激活身體和腦海中的激動,為角色的體驗反饋與交流作準備,同時也為深入理解作為母雞這樣一個獨特的角色而鋪墊,讓孩子們帶著感覺走進課文。】
二、初讀課文
1、默讀課文,將你不認識的字,不理解的詞語和不清楚的語句寫到筆記本上。
2、將你讀課文的理解和疑惑寫在行間空白處。
3、將你覺得精美的語句或者段落畫上橫線。
【讀書,并將有效的思考,呈現成文字,才能從散亂的思維靈光中找到進入文本的路徑。】
三、精讀課文
(一)概括課文:一個句子或者一段話皆可。
1、從你自己的角度,來概括課文,你讀到一只怎樣的母雞?
2、從小雞的角度,來概括課文,這是一只怎樣的母雞?
3、從作者老舍的角度,來概括課文,我寫了一只怎樣的母雞?
【在角色體驗的基礎上,設身處地地多角度走進文本中的人物形象,才能從字里行間讀出一個立體的“母雞”來。】
(二)朗讀課文:專研一個板塊,并記下筆記。
1、可以是你劃下的不懂的部分;
2、也可以是你最欣賞的部分。
(三)黑板論壇:說出心中的疑惑,展示思維的成果。
1、將黑板分為兩欄:左手邊為問題欄,右手邊為展示欄。
2、采取有獎竟答的方式,共同解決問題,尊重不同的理解。
3、展示欄的思維成果由當事人作為小老師來與大家交流,并以“答記者問”的形式,深入追問,深度碰撞,引導學生抓住母雞的行為變化,追問這種變化的根本原因,來感受作為母親的舍得之間的選擇,感悟母愛的厚重。
(四)朗讀課文:融入感情。
1、選擇你喜歡的段落,帶著你的理解,讀出有聲音的文字。
2、聲音能夠傳遞信息,不同的表達有著不一樣的含義,你從他/她的朗讀中,聽出了什么“話外音”?
(五)默讀課文:老舍對母雞的愛?恨?
1、先寫恨,哪些是恨的體現?
2、后寫愛,哪些是愛的體現?
3、先寫恨,后寫愛,為什么?
【體會先抑后揚的寫作手法。】
四、課堂作業
仔細回憶一下,在我們的生活中,還有哪些小動物身上,有令你感動的母性的行為和力量,用表格的方式作筆記。
【小學語文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小學語文的教學設計02-27
小學語文《白楊》教學設計10-23
小學語文《白鵝》的教學設計02-26
小學語文優秀教學設計03-02
小學語文《觀潮》教學設計03-17
小學語文雷雨教學設計04-14
小學語文《松鼠》教學設計04-20
小學語文教學設計10-12
關于小學語文的教學設計10-12
[經典]小學語文教學設計05-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