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典)《千人糕》教學設計
作為一名教學工作者,常常要寫一份優秀的教學設計,借助教學設計可以更好地組織教學活動。你知道什么樣的教學設計才能切實有效地幫助到我們嗎?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千人糕》教學設計,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千人糕》教學設計1
課題
千人糕
課型
新授課
設計說明
本課通過爸爸給我講述“千人糕”,讓“我”明白了“一塊平平常常的糕,經過很多很多人的勞動,才能擺在我們面前”的道理,通過簡單的對話向我們揭示了勞動成果來之不易的主題。借助插圖啟迪學生的發散思維。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和發現生活的能力,通過這樣的學習方式,學生自主識字和獨立閱讀的能力得以培養。
學前準備
1.搜集有關食品、衣服、文具等物品的制作過程。(師生)
2.制作生字卡和多媒體課件。(教師)
課時安排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學習目標
1.認識16個生字;會寫9個字;掌握多音字“好、要、種、的、應、著”。
2.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分角色朗讀課文。
3.食品、衣服、文具等物品的制作過過程進而啟發學生發現生活,培養觀察能力。
學習重點
初讀課文,理解課文,概括課文的主要內容。
《千人糕》教學設計2
教材簡析
《千人糕》是統編版二年級下冊第二單元的第二篇課文。單元語文主題是“關愛”,要素為“讀句子,想象畫面”。這篇記敘文兼具說明性和思想性,旨在通過一塊小小的米糕,引導學生明白勞動的意義,懂得珍惜勞動者的勞動成果。
二下課文,語言運用的任務比相對重了,本課課后練習題“借助插圖,說說米糕是經過哪些勞動才做成的。”和“我們穿的衣服、用的文具等,都經過了很多人的勞動,舉個例子說一說。”都是學習表達的練習,前一個屬于借助提示復述課文的練習,后一個屬于遷移表達,體現了新課標中對“閱讀與表達”語言運用的要求,需要學生先閱讀和理解,再經過內化轉化為自己的東西,然后進行說話表達,這一過程對于二年級的孩子是有一定難度的。
教學目標
文化自信:任何一樣東西都是成千上萬人共同勞動的成果,要愛惜和珍惜別人的勞動成果,只有共同努力,互相合作,才能使我們的社會更加美好。
語言運用:學會借助文中的關鍵信息,說清楚米糕是經過哪些勞動才做成的。
思維能力:能借助插圖,結合課文內容,敘述身邊常見物品的生產過程。
審美創造:體會勞動創造美好生活,勞動使我們的生活更美麗。
教學重難點
1.圖文結合,提取關鍵信息,借助思維導圖,說清楚米糕是經過哪些勞動才做成的。
2.拓展遷移,舉例說說我們穿的衣服、用的文具等,都經過了哪些勞動。懂得珍惜來之不易的勞動成果。
教學過程
一、鏈接舊知,順疑而導
同學們,這節課我們繼續學習第6課,齊讀課題:千人糕。
任務一:復習詞語,為本課時學習做鋪墊。
2.上一節課我們在課文中找到了和千人糕相關的詞語,請同學來讀一讀。
第一組:種子、農具、肥料、稻子、大米、磨成粉
第二組:甘蔗、甜菜、甘蔗汁、甜菜汁、熬糖
第三組:包裝、送貨、銷售、勞動
3.鏈接舊知:上節課根據這個課題,我們提出了三個很有價值的問題:千人糕是什么?千人糕是怎么做成的?它為什么叫千人糕?并學習了1~5自然段,弄明白了第一個問題:千人糕是什么?
我們一起來回憶一下:爸爸說千人糕是(很多很多人)才能制作完成的`糕,孩子嘗了嘗卻說,這不就是(平平常常)的米糕嗎?
4.引出下文:爸爸為什么要把平平常常的米糕叫做千人糕呢?讓我們一起走進課文,繼續探究千人糕是如何做成的。
二、圖文結合,問題探究
任務二:探究“千人糕”的制作不易
1.千人糕是怎么做成的,其實在課文當中已經用一句話告訴了我們,請你找出來,讀一讀。
(1)第7自然段“是把大米磨成粉做的,還加了糖。”
①指名說,齊讀
②讀完這個自然段,我們可以發現千人糕是由兩樣東西做成的,分別是“大米粉”“糖”,請你在語文書中圈一圈。
③這里老師有問題了,我想問一問,米粉是怎么來的呢?
是由大米磨成的。
④接下來,請你和老師一起,把這些詞語都請到黑板上,在合適的位置貼一貼。(板貼:做、米粉、糖、大米、磨)
⑤現在就請你對照黑板上的思維導圖,用自己的話說一說米糕是怎么做的?
(2)剛才我們是怎樣來學習第7自然段的?回憶方法
(3)再來讀一讀第7自然段,現在你能不能提出新的問題呢?
預設:大米是怎么做成的?糖是怎么做成的?
2.學習第8自然段
(1)大米是怎么來的?這個問題的答案在第幾自然段?好,一起聚焦第8自然段。
(2)首先第一步做什么?讀課文,齊讀第8自然段。
(3)接下來呢?我們要來圈一圈關鍵信息,請拿起小鉛筆完成吧!完成之后請坐端正。
哪位小朋友來匯報一下?指名回答,相機補充
(4)第三步就是問一問。
①老師先給你們提個問題:大米是怎么來的?誰能從第8自然段中找到答案呢?
預設:用稻子加工出來的。出示成熟稻子,割稻子,脫粒,去殼圖片,解說:原來,水稻要想變成大米,需要在稻子成熟后,進行收割、脫粒,再用機器去殼。還真不簡單呢!
②現在你能像老師一樣,也根據第8自然段的內容,提出一個新的問題嗎?
a.稻子是怎么來的呢?
這個問題該怎么回答呢?請你繼續從課文中找答案。
預設:農民伯伯種出來的。
b.追問:想一想,農民伯伯種稻子的過程中,會付出哪些勞動呢?
提示:我們可以把文中這些詞語的前面加上動詞,你就知道了。撒種子、用農具、施肥、澆水……。
c.創設情境,反復引讀。
是啊,數不清的農民伯伯彎下腰,在農田里種稻子;
數不清的農民伯伯在田里撒種子;
數不清的農民伯伯用農具在田里除草;
數不清的農民伯伯在太陽底下給莊稼施肥;
數不清的農民伯伯在太陽底下給莊稼澆水;
稻子成熟了,數不清的農民伯伯在田里收稻子。
……
d.農民伯伯還要做哪些事呢?
老師給大家準備了一個視頻,我們一起去看一看大米的一生,希望你認真看,用心去感受。
看完了視頻,你有什么感受?
預設:我感到了要很多很多人才能勞動才能做成的,這個非常辛苦。
是啊,在從小小一粒種子,到成為大米的過程中,有很多人付出了許多的勞動。掌聲送給他。
(5)現在我們一起完成第四步:貼一貼。(板貼:稻子、加工、種、種子、農具、肥料、水)
貼完后:接下來,老師把這些詞語連起來,就完成了關于大米的思維導圖了。
(6)孩子們,接下來我們來完成最后一步:說一說。誰來試著根據黑板上的思維導圖說一說大米是怎么來的?
①指名說
②孩子們,你們看,用思維導圖我們就一下子清楚地知道了大米的由來。
3.學習第9自然段
(1)小朋友們,糖又是怎么來的呢?現在請你和同桌合作,在第9自然段中探究糖的制作過程,試著完成老師發給你的思維導圖。注意聽清楚要求,按步驟去做。課件出示:
同桌合作:
1.讀一讀:一起讀第9自然段。
2.圈一圈:制作糖需要的原材料和工具等。
3.問一問:試著給同桌提個小問題。
4.貼一貼(寫一寫):試著完成思維導圖。
5.說一說:借助思維導圖說說糖是怎么來的?
(2)請你拿出老師課前發給你們的學習單,按照以上方法開始自己的學習吧!
(3)同桌探究,教師巡視指導。(計時5分鐘)
(4)全班交流:請一組同學上前展示。
①學生齊讀第9自然段。
②學生說,教師圈。
③可以一邊貼一貼,一邊問一問:糖是怎么來的?(甘蔗汁或者甜菜汁熬出來的)
甘蔗汁或者甜菜汁是怎么來的?(甘蔗或者甜菜榨出來的)(板貼:甘蔗汁、甜菜汁、甘蔗、甜菜、熬、榨、火、工具、種、……)
④對照思維導圖,兩人合作試著說一說糖是怎么來的?
⑤補充資料:如何熬糖
出示插圖和資料:先用小火慢慢熬制。糖水逐漸變得濃稠,熬制過程中要不停攪拌,熬糖要經歷5—6個小時的高溫。
孩子們,聽了老師的補充,你感覺熬糖這項工作怎么樣?
很辛苦,是呀,熬糖工人也多么辛苦啊!所以我們一定要珍惜別人的勞動成果呀!
(5)在第9自然段,不僅告訴了我們糖的制作過程,還幫助我們了解到米糕最終是怎么到達我們手里的,誰找到了?
①出示:“就算米糕做好了,還得要人包裝、送貨、銷售,這些有需要很多人的勞動。”
②教師相機板貼:包裝、送貨、銷售
③提問:這個過程中,都有誰付出了勞動呢?(包裝工人、送貨工人、銷售員)所以我們的課文中說,就算……還得……(板貼:就算、還得)
4.師生合作讀第10—11自然段,邊讀邊悟。
(1)是啊,我們終于明白了,每一塊米糕的背后,都有無數勞動人民的努力。
(2)引讀:難怪在第10自然段爸爸這樣說——(齊讀)“你看,一塊平平常常的糕,經過很多很多人的勞動,才能擺在我們面前。”
(2)引讀:難怪孩子聽了爸爸的話,仔細想了想,說——(齊讀)“爸爸,這糕的確應該叫‘千人糕’啊!”
5.孩子們,經過合作,我們一起弄清楚了米糕的來歷。現在請同學們看一看我們書中的插圖,根據插圖和老師黑板上的思維導圖,試著完整地說一說米糕的制作過程吧!
出示要求:
1、聲音響亮,自信大方。(一顆星)
2、用上黑板上的詞語。(兩顆星)
3、能說清楚千人糕的生產過程。(三顆星)
三、拓展延伸,學以致用
《千人糕》教學設計3
一、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懂得任何一樣東西都是成千上萬人共同勞動的成果,我們只有共同努力,互相合作,才能使我們的社會更美好。
二、教學重、難點:
1、熟練、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理解課文內容。
2、想象千人糕的制作過程,明白合作的重要性。
三、教法:
引導法、情景教學法
四、學法:
合作探究法自讀自悟法
五、教學準備:
生字卡片,多媒體課件
六、教學過程:
一、復習引入。
1、出示生字新詞,開火車讀。
2、用你喜歡的詞語說話。
3、說說千人糕一文主要講了一件什么事?
二、探究課文,了解千人糕名字的來歷。
1、小組合作,任務:
(1)找出千人糕名字來歷的句子,用橫線勾畫出來,并分角色讀一讀。
(2)用自己的畫說一說千人糕的制作過程。
(3)用自己的話說一說為什么米糕又叫千人糕?
(4)還有哪些東西也是由許多人做出來的?你們能舉例說一說嗎?
2、分小組討論。
3、請小組成員匯報:
生1:爸爸說:“是啊,大米是農民種的稻子加工出來的。農民種稻子需要種子、家具、肥料、水……”
生2:爸爸接著說:“糖呢,是用甘蔗汁、甜菜汁熬出來的。甘蔗、甜菜也要有人種。熬糖的時候,要有工具,還得有火……就算米糕做好了,還得要人包裝、送貨、銷售,這些又需要很多人的勞動。”
生3:爸爸拿起面前的糕,說:“你想,一塊平平常常的糕,經過很多很多人的勞動,才能擺在我們面前。”
4、孩子們說得真好!我們一起來讀讀吧。
5、師:米糕要做、包裝、送貨、銷售,需要很多人才能完成,而做米糕所需要的材料卻更復雜。那做米糕需要哪些材料呢?
生:稻子、甘蔗汁、甜菜汁。
師:那稻子、甘蔗汁、甜菜汁又需要怎樣做呢?
生:種稻子需要種、肥料、家具、水……;甘蔗汁需要種出新鮮的'甘蔗,再壓榨成汁;甜菜汁也需要種子、陽光、水、肥料……種出甜菜,再壓榨成汁。師:是啊!做一個米糕,需要這么多材料,需要這么多工序,需要這么多人合作。所以我們由衷的發出感嘆:
生:爸爸,這糕的確應該叫“千人糕”啊師:孩子們再讀。
三、深層探究,認識千人糕的真正含義。
1、探究不同千人糕的含義。
(1)師:請孩子們看看這句贊美中的“千人糕”與前面的“千人糕”有什么不一樣嗎?
生:這個千人糕加了引號。
師:同學們真聰明,真是觀察入微。那你知道為什么這里的千人糕加了引號嗎?
2、文前的千人糕。
(1)請孩子們找出前面的千人糕。用波浪線畫出來。
(2)讀一讀,說說在孩子們的心里,千人糕是什么樣子的?
(3)學生匯報:
A需要很多很多人才能做成的糕。爸爸說。
B孩子想:這糕要好多好多人才能做成,一定特別大,也許比桌子還大吧?
(4)師:從“一定”一詞看出孩子們是怎么想的?千人糕真的特別大嗎?真的比桌子還大嗎?
(5)生匯報。
生1:從“一定”看出孩子的想法很堅定。
生2:其實千人糕就是平常吃的米糕,一點也不大。
師:這里的千人糕是什么意思?生:這里的千人糕指的就是這普通的米糕。
3、回文尾領悟。
(1)師:那文末加引號的千人糕又指的是什么呢?師引導學生說一說。
(2)生1:是千人糕的制作過程。
生2:是說千人糕是很多很多人制作的。
(3)師小結。文前沒加引號的千人糕是指一般的米糕,而文尾加了引號的千人糕是指經過很多很多人制作出來的千人糕。是成千上萬勞動人民的成果。
四、拓展升華。
1、你還知道哪些東西也是由很多很多人制作的?舉例說一說。
2、學生與同桌交流。
3、全班交流匯報。
五、思想教育。
1、千人糕是由這么多人做出來的,你想對這些勞動人民說些什么?
2、你應該怎么做?
3、引導學生珍惜勞動人民的勞動成果,勤儉節約,做到不浪費一點糧食。
七、教學板書:
6干人糕
大米農民種的稻子加工
糖甘蔗汁、甜菜汁熬
甘蔗、甜菜人種出來的
米糕完成包裝、送貨、銷售
《千人糕》教學設計4
指導思想和理論依據:
《語文課標》指出:學生對語文材料的感受和理解往往是多元的,因此,注意教學內容的價值取向,同時也尊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獨特體驗。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語文綜合性學習,有利于在他們感興趣的自主活動中全面提高語文素養,是培養學生主動探究、團結合作、勇于創新精神的重要途徑。
教學背景分析:
一、教材分析
課文通過爸爸的話,告訴我們一塊普通的米糕被稱為千人糕的原因,從而使我們懂得:任何一樣東西都是成千上萬人共同勞動的成果,我們只有共同努力,互相合作,才能使我們的社會更加美好。
二、學情分析
學生可能都吃過米糕,但對米糕的制作過程比較陌生。因此,學生讀課文時會有新奇感。對于本課所滲透的情感熏陶學生可能不易體會,需要教師在教學中加以引導。
教學目標
1.默讀課文,找出并說說米糕是經過哪些勞動才做成的。
2.精讀課文,感悟每一件東西都來之不易,都是成千上萬人共同勞動的成果。懂得勤儉節約不浪費,珍惜他人勞動成果。
教學重點
朗讀課文,說說米糕是經過哪些勞動才做成的。
教學難點
精讀課文,感悟每一件東西都來之不易,都是成千上萬人共同勞動的成果。
方法指導:在學習課文的過程中,指導學生采用小組合作交流的方法,討論后,讓學生大膽地走上講臺,說一說,寫一寫。
教學過程:
一、看圖激趣,質疑導入。
1.欣賞千人糕的圖片,說感受
2.通過上節課的學習,大家知道了千人糕的制作是很復雜的,到底有多復雜呢?下面我們來繼續學習課文。
二、自讀自悟,合作探究,理解課文
1.理解課文,掌握內容
請同學們默讀課文,并思考下面的問題:
(1)千人糕里包含哪些東西?
(2)這些東西是怎么來的?
(3)除了包含的東西外,制成千人糕還需要哪些人的勞動?
生邊讀課文,邊思考。如果有困難,可以互相討論。
2、參與討論,師生共同完善板書
千人糕里有米 粉、糖等。
米是農民種的稻子加工出來的,種稻子時需要種子、農具、肥料、水、農藥等。糖是用甘蔗汁、甜菜汁熬出來的。甘蔗、甜菜也要有人種。熬糖的時候,要有工具、還得有火……
就算糕做好了,還得要人包裝、送貨、銷售,需要很多人的勞動。
師:如果缺少了這中間的哪個人,千人糕能到我們嘴里嗎?
生:不能。
師:不錯,千人糕不是說只有一千個人為它做出了貢獻,而是很多很多的人,如果缺少其中的哪一個,這糕就無法到我們的口中。這說明做成功一件事,需要什么呢?
生:大家的團結合作。
生:大家團結一致,共同勞動。
師:不錯。只有共同勞動,互相合作,才能使我們的工作做得更好,也才能使我們的生活變得更加美好。
3、請同學們再讀課文
讓學生借助插圖,試著說說米糕是經過哪些勞動才做成的。
4.拓展創新,深入理解
師:大家知道了千人糕名字的來歷,也知道了它是經過許許多多的人勞動才做成的。下面請同學們說說大家用的鉛筆是怎么來的。
生:鉛筆的筆桿是木制的,需要有人種樹。樹砍倒后,要用車子運到工廠去加工。
生:種樹需要不少工具,比如鋤頭、水桶等,這些東西都要工人來做,有不少人參加了這項活動。
生:鉛筆的筆芯是石墨。石墨要工人開采,采回來后還要加工,才能做成筆芯。工廠里有機器,機器要人操作。機器也要人制造,要不少的工人來完成這件事。
生:鉛筆制作好后,還要有運輸的.人將它運到我們附近的商店,商店里還要有人賣鉛筆,這樣,我們才能用得上鉛筆。
師:同學們說得很具體,也非常豐富,真是了不起。看似小小的鉛筆,有多少人為它付出了勞動啊。所以,我們要愛惜鉛筆,愛惜我們用的文具,因為這也是珍惜所有參與這鉛筆生產、運輸、銷售的人的勞動成果。
四、思想教育
1、千人糕是由這么多人做出來的,你想對這些勞動人民說些什么?
2、你應該怎么做?
3、引導學生珍惜勞動人民的勞動成果,勤儉節約,做到不浪費一點糧食。
五、總結全文,升華主題
我們的生活豐富多彩,我們需要的東西五花八門,而這一切需要許許多多的人共同努力,互相協作,才能做到。
六. 板書
6 千人糕
米粉 米 稻子 農民
糖 甘蔗 甜菜 農民
熬糖 鍋 煤 工人
米糕 包裝 送貨 銷售 商人
勤儉節約不浪費,珍惜他人勞動成果
設計特色:
根據學生身心發展和語文學習的特點,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語文綜合性學習,有利于在他們感興趣的自主活動中全面提高語文素養,是培養學生主動探究、團結合作、勇于創新精神的重要途徑。
《千人糕》教學設計5
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2.學會本課生字,其中田字格上面的只識不寫,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3.懂得任何一樣東西都是成千上萬人共同勞動的成果,我們只有共同努力,互相合作,才能使我們的社會更美好。
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識字、寫字、朗讀。
難點:理解課文所揭示的道理。
教學具準備:字卡,小黑板
主要板書計劃:
10 千人糕
米粉 米 稻子 農民
米糕 鍋、煤 .工人
布 農民、工人
只有共同努力,互相協作,才能使社會更美好!
作業設計安排:
課內:抄寫字詞、擴詞、填空、照樣子寫詞語。
課外:讀背課文。
教學時間:三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 揭示課題
1、 板書課題:10 千人糕
2、 質疑
看到這個題目,你想知道什么?
二、 初讀課文
1、 范讀課文
讀后討論:千人糕就是什么糕?(重陽糕)為什么稱重陽糕為千人糕?
2、 自由練讀課文
要求:讀準字音,讀通句子,不添字,不漏字,不回讀。
3、 試讀課文
(1) 試讀第一自然段。
A 出示生字卡片:重、米、普、嗎
指名認讀,注意:"重"是后鼻音,"嗎"是輕聲。
B 出示句子:這不就是普通的糕嗎?
領讀句子,指名讀句子。
C 指名試讀課文。
讀后師生共同評議。
(2) 試讀第二自然段。
A 出示生字卡片:碾、磨
指名認讀生字,注意:"碾"是鼻音。
B指名試讀課文。
師生共同評議。
(3) 試讀第三自然段。
A 抽讀生字卡片:接、需、廠、紡、紗、制、加、鍋。
提醒學生讀準下列字音:廠、紗、制。
B 出示句子:
一說起布,就會想到種棉花的,摘棉花的,紡紗的.,織布的,還有制造紡織機的……
這句話讀時要注意停頓。
C 指名試讀課文。
(4) 試讀第四自然段。
A 提醒讀準邊音"勞"。
B 指名讀課文。
要求注意句子中間的停頓。
4、 再讀課文,了解大致內容
(1) 自由讀課文,邊讀邊思考:這篇課文主要告訴我們什么?
(2) 讀后討論。
《千人糕》教學設計6
教學目標
【知識技能】 1.認識12個生字,會寫9個生字。借助拼音讀準字音,自主識記,交流方法,游戲鞏固并正確讀寫生字。2.學習用普通話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過程與方法】自讀自悟,合作學習,感悟積累對自己有啟發的句子。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懂得任何一樣東西都是成千上萬人共同勞動的成果,我們只有共同努力,互相合作,才能使我們的社會更美好。
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 1.識字、寫字,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2.感悟積累對自己有啟發的句子。
【教學難點】理解課文所揭示的道理。
第一課時
(一)投影畫面,揭示課題。
1.同學們,今天我們來學習一種美食——千人糕。
板書課題,齊讀課題。
2.質疑:看到這個題目,你想知道什么?(為什么叫做“千人糕”?)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請同學們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自由朗讀課文。提出要求:
畫出不認識的生字,借助拼音,讀通課文,讀準字音,不多字,不少字,不重復;
標出自然段序號。
2.我會讀生字。(多媒體出示帶拼音的生字)
nénɡ wèi mǎi jù ɡān zhī tián cài láo能味買具甘汁甜菜勞
(1)讀第一行生字:同桌互讀。同桌讀有困難的地方幫助他糾正,讀得好的地方表揚他并向他學習。師生共同訂正:“甜”三拼音節,“菜”是平舌音,“汁”是翹舌音,“甘”是前鼻音,“能”為后鼻音。
(2)指名讀第二行生字,糾正以下幾個生字的讀音。“算”是平舌音,“蔗、售”是翹舌音。“應”:整體認讀音節,后鼻音。
(3)檢查評價。誰能大膽、響亮地讀給大家聽?指生讀。
3.再讀課文,初知內容。
(1)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課文,了解課義內容,邊讀邊想:課文寫了什么?
(2)自由讀文,小組交流。
(3)匯報交流,師總結。
(三)識記生字,指導書寫
1.出示生字:能味買具甘汁甜菜勞讀一讀生字,并擴詞。
2.這些生字,你們是怎么記住的?鼓勵學生多種方法識字:
(1)加一加:“口+未”就是“味”,“舌+甘”就是“甜”,“艸+菜”是“菜”。
(2)減一減:“實”減掉寶蓋頭上的的兩個點,就是“買”。“熊”減掉“灬”就是“能”。“真”減掉“十”就是“具”。
(3)換一換:“葉”去掉“口”,換成“氵”,就是“汁”。
(4)猜謎語:“草橋飛云動”,是“勞”;
(5)“要知甜不甜,快去用舌舔一舔。”是“甘”。
3.自由組合學習生字,觀察一下上面的生字,想一想怎樣才能把他們寫正確、美觀?
4.讓學生相互交流分析生字字形,生自由說,師適當補充。
出示生字的田字格課件:能味買具甘汁甜菜勞。“能”;
(1)右邊的兩個“匕”,是先寫撇,再寫豎彎鉤。
(2)“具”上面不是“且”,要多一橫。
(3)“勞”注意不要漏掉中間的“冖”。
(4)另外,“汁”左右結構,左窄右寬。“菜”上下結構,上窄下寬。“甘”是獨體字,橫基本壓住橫中線上。
5.當小老師教,說說生字的筆順,教師范寫。
6.學生書寫生字。生描紅,師巡視指導。
7.交流反饋,展出寫得好的學生作業。說說好在哪里。
8.游戲鞏固識字:“我指你認”。一個學生指生字,一個學生在文中找含生字的詞或句子。
(四)課堂回顧,教師小結這節課,我們了解了千人糕的復雜制作過程,還認識了許多生字朋友,收獲可真不小。下節課,我們再一起學習課文講了什么。
第二課時
(一)復習生字,質疑導入。
1.檢查認讀生字詞。
2.通過上節課的學習,大家知道了千人糕的制作是很復雜的,到底有多復雜呢?下面我們來繼續學習課文。
(二)自讀自悟,合作探究。
1.精讀課文第1-5自然段。
(1)指名讀課文。
(2)比較句子,指導朗讀。
A.出示:難道它的味道很特別嗎?B.討論:這句話是什么句式?誰能把這句話換個說法?(這句話是反問句。它可以改說成:它的'味道并不特別。)C.指導讀句子,讀出反問的語氣。D.指名試讀,齊讀。
2.精讀第6-9自然段。
(1)指名讀6-9自然段。
a.這幾個自然段主要告訴我們什么?(千人糕是怎么做成的。)
b.自由讀6-9自然段。回答下列提問:
A種大米需要哪些東西?(板書:種子、農具、肥料、水……)
B糖是怎么來的?(從甘蔗、甜菜中熬出來。)
C熬糖需要什么工具?(工具、火)
D米糕做好后,怎么賣出去?(包裝、送貨、銷售)
E指導朗讀.提醒學生要用談心的語氣讀,速度要不快不慢,最后一句話要讀出感嘆的語調,“還”要重讀。
(2)齊讀第6-9自然段。
3.精讀第10、11自然段。
(1)默讀第10自然段。
(2)出示句子:
一塊平平常常的糕,經過很多很多人的勞動,才能擺在我們面前。
A比較詞語:平常平平常常。(普普通通比普通上要深些,在上面的句子中強調了米糕的平常)
B指名說說這句話的意思。(一塊普通的糕,都要經過成許多的勞動,那么,一個不平凡的東西不更是如此嗎?看來,世界上任何一樣東西都要許多人共同勞動,才能創造出來。)
C練習說話,以你生活中的任何一樣東西為例,學習課文的表達方式,說說這東西也是成許多人共同勞動出來的。(一張普普通通的白紙,經過很多很多人的勞動,才能擺在我們面前。)
(三)小結全文。
1.齊讀課文。
2.指名說說學習過這篇課文后,你懂得了什么道理。
(任何一樣東西都是成千上萬人共同勞動的成果,我們只有共同努力,互相合作,才能使我們的社會更美好。)
板書設計6千人糕米粉米稻子農民糖甘蔗甜菜農民熬糖鍋煤工人米糕包裝送貨銷售商人只有共同努力,互相協作,才能使社會更美好!【教學反思】 1.《千人糕》講述的是一個故事。故事的內容雖然比較簡單,但所講的道理深刻。教學時不但要讓學生弄懂課文內容,還要明白文章所蘊含的道理。
2.在教學中,教師可以先由“千人糕”名字的來歷講起,在這個過程中,讓學生懂得做成千人糕,需要許許多多的人來共同完成,缺少哪個環節,千人糕都到不了我們的口中。
3.學生明白了千人糕的來歷后,基本已經懂了完成一件事,需要共同合作才行的道理。為了鞏固學生的理解,教師可以在教學中安排找一找自己的文具有哪些人參與了勞動,從課本內容遷移到生活之中,這樣,將語文學習與生活聯系一起,突出了語文基礎性和工具性的特點。本節課我認為最好的設計就是在于對學生情感的熏陶,讓學生通過對傳統節日的認識,豐富自身的情感,感受到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這種拓展,不僅僅體現為知識性,更重要的是讓學生實現情感的接受,我發現當我打開這些傳統節日時,學生眼中充滿著新奇,這不是我們教學收到的最佳效果,只有興趣才是最好的老師,只有用心的老師才是學生的良師益友,只有情感上得到滿足的學生,才能真正證明一堂課的成功。
4.最后通過對本節課的教學,我也認識到學生的表現也不是一層不變的,中間有思維敏捷的,有后進的,在這個過程中我就感受我的設計還應更大地面對全體學生,怎樣才能把這一環設計好,是我本節課留下的問題,調動了學生的興趣是學生學好課文的前提,但我們還應面對全體學生,把每一個細節都要落實好,把具體的操作過程要把握好,在教學目標的設置上,今后更要注重體現達到目標教學中過渡目標的設置,一環扣一環,一脈相承。這篇文章基本是以對話的形式來寫的,所以,在朗讀時,要加強學生的朗讀指導,特別是課文中感嘆句、問句比較多,要讓學生讀出這些句子的語氣為以后朗讀打下良好的基礎。
《千人糕》教學設計7
課前準備
課程導入:同學們,上課前老師有一個問題想要考考你們:你們知道過生日要吃嗎?(蛋糕)對啦!今天我們要學的課文也是吃的,跟“糕也有關系”有關系,我們一起來看看是什么吧!(師板書課題)
教學過程:
一、引出課題和生字
今天老師還給你們準備了幾張圖片,看看你們認識嗎?(指名同學說說圖片)(課件出示“糕”以及拼音,“糕”是我們要認的第一個生字,這是一個左右結構的字,再給出“糕”的解釋)。
二、初讀課文,初步感知
“糕”的意思我們弄明白了,那“千人糕”到底是什么呢?請大家自己讀一讀課文找到答案。(請學生自由讀課文,課件給出閱讀要求:自由讀課文,標出自然段,圈出生字并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讀完課文,老師把這一課的生字藏在了詞語里,有誰能把它們都讀對?給你們一分鐘時間,我再請同學讀。(生自由讀生字,師指名學生讀詞語,及時糾正發音,再開火車讀詞語鞏固)詞語你們都認識了,那老師把它們把生字挑出來你們還認識嗎?(生字卡認生字)讀完生字,請大家再看黑板,有沒有發現有一個字很特別?(的)對啦,這個字它被挑出來因為它是個(多音字),他有幾個音呢?(生回答de/di)老師給你們準備了一個微課,一起來看看吧!(微課講解的的三種讀音,分別在什么情況下讀de/di/di)看完微課,你們還記得“的”的幾個音嗎?(師板書多音字,生齊說三個音)既然你們都記住這三個音了,那我們來看一個句子填空(課件出示句子,分別給“的”選擇不同的讀音)。
講了這么久的生字,我們來聽一個故事(課件播放錄音,爸爸和孩子的對話,故事最后給出爸爸的那個問題:你知道這糕是怎么做成的嗎?)爸爸的問題你們能在書中找到答案嗎?(指名同學發言,分享他找到的答案7-9段)那我們就一起來學習7-9段,看看千人糕到底是怎么做出來的吧!
三、精讀課文,隨文識字
1、引導學生繼續讀第七段,課件展示,引導學生思考問題:爸爸和孩子的對話讓我們知道了什么?(米糕是用大米磨成粉,再加上糖制作的。)
在第七段中出現了“粉、糖”兩個生字,請大家注意看,有沒有發現這兩個字的共同點?(米字旁)今天我們的課題中也有米字旁的字(糕),那么“粉、糖”分別可以組什么詞呢?(詞串出示,學生舉手組詞)
2、接著爸爸又說話了,他還告訴我們大米和糖都是農民種出來的。在這里老師給你們準備了一個微課,一起來了解一下這兩樣東西是怎么來的吧!(微課展示大米和糖的制作過程。)
3、在第九段和微課中,我們應該注意到千人糕制作需要糖,糖的“甜”味兒特別濃,因為有甘蔗給大家帶來“甘甜”。請大家來看這兩個字的關聯,老師用兩句話總結“甘去舌,味更濃”“苦盡甘來,舌頭要嘗”。這兩個字之間有著不可分割的聯系,要想吃到甘蔗的甜味,我們就得用舌頭去品嘗,舌頭嘗到了甜頭,心里回甘無窮無盡啊!現在正是吃甘蔗的季節,是不是說得你們都流口水了?“甘甜”是我們經常用的'一個詞,這個詞有一個很特別的地方,你們看,甘和甜都表示什么意思?(甜)兩個字放到一起又表示什么意思?(還是甜),在語文里,像這樣兩個字表示相同或相近的意思,組詞依然表示同樣的意思的詞語叫做同義復詞。請大家開動頭腦風暴,看看能不能想到類似的詞語。(生討論交流,舉手發言,師相機引導,然后課件給出類似的詞組,并讓學生大聲讀一讀)。
4、再回頭來看“甘”這個字的演變過程,它原本就跟口相關,你們看,早在造字之初,這個字就是利用了口的外形,而那一短橫就好比我們的舌頭吃到甜的,整個外形就像是甜到心里,樂開了嘴。甘這個字演變過程很簡單,但是他的含義可不簡單,它有四層意思(課件給出四層意思并給出具體的例子)我們今天用到的是第一種。接下來我們來看這兩個字的書寫。請你們先觀察他們在田字格的位置,(宜昌教育云平臺展示生字,筆順)師講解生字結構,筆順,書寫提示。學生用手指跟隨電腦書寫筆順,給生字組詞,再描紅及書寫
甘:獨體,橫中線和豎中線幾乎平分這個字,中間一短橫,長橫要長。
甜:作為左右結構的生字,它不是左窄右寬,而是兩邊差不多相同大小,舌字旁一橫變提。
5、教學助手教師展評書寫,全班分享交流。
6、讀完第七、八段,千人糕最重要的制作流程我們已經知道了,那是不是已經表示完成了呢?在第九段最后,“就算米糕做好了,還......”可以看出,米糕這個看似簡單的小吃其實需要很多人的辛勤勞動。圖片出示農民的勞作,“勞”
四、結構梳理,擴展啟發
1、現在我們再回憶一下,米糕的制作最需要的兩樣東西我們已經通過生字和微課的學習掌握了,從中間我們知道了“團結合作、共同努力”的重要性。老師希望你們也能從這篇課文里懂得千人糕制作背后蘊涵的道理,任何一樣東西都是成千上萬人共同勞動的成果,我們只有共同努力,互相合作,才能使社會更美好。這個道理用到我們班上也是一樣的,只有每一個人都認真學習,全班共同進步,我們班集體才會更好,更強!
2、思考我們平時穿的衣服、用的文具等是不是都經過很多人的勞動,舉例說明。(課外拓展,學會從身邊的事物中發現勞動的可貴和不易。)
五、課后作業與練習
1、流利有感情地朗誦課文。
2、可以跟爸爸一起自己動手做一做米糕。
【《千人糕》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千人糕》教學設計09-10
《千人糕》教學設計(精選5篇)03-20
《千人糕》教學設計7篇【精】10-01
小學二年級語文《千人糕》教學反思04-10
語文二年級下冊千人糕教學反思04-20
二年級語文下冊《千人糕》教學反思范文通用05-10
部編版語文二年級下冊千人糕教學反思05-26
二年級下冊語文《千人糕》教案優秀06-08
二年級下冊語文《千人糕》教案范文優秀06-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