角的初步認識教學設計通用(15篇)
作為一名老師,通常需要用到教學設計來輔助教學,借助教學設計可以提高教學質量,收到預期的教學效果。我們應該怎么寫教學設計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角的初步認識教學設計,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角的初步認識教學設計1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能初步認識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稱,初步學會用尺子畫角。
過程與方法:
通過創設情境,在情境中找角,引導學生從生活中的角過渡到數學意義上的角;學生通過實物認識角的各部分名稱;通過設置從現實中找角、制作角等活動,加深學生對角的感知。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使學生知道生活中處處有角,培養學生學習的興趣;通過學生自己制作角,增強學生的數學應用意識。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
師:同學們,新的一天開始了,看,我們的校園多熱鬧呀!請同學們仔細觀察這幅圖,你都發現了什么?
生1:有的小朋友在踢球
生2:有的小朋友在玩雙杠
生3:有的小朋友在做操
生4:有位老爺爺在修剪枝葉
……
師:同學們觀察得可真仔細,在這幅圖里,也有很多我們已經學過的圖形,誰能說一說都是什么圖形?
(長方形、正方形、圓、球等)
二、講授新知
1、初步感知角
師:同學們說得可真,這些圖形都是我們的老朋友了,今天我們來認識一個新朋友,(課件出示園丁剪草圖)。你們看,園丁爺爺手里拿著的剪刀,張開時就形成了這樣的一個圖形,(課件出示角)這個圖形也有自己的名字,我們把它叫做角,這節課我們就一起來認識角。(板書:角的初步認識)
師:同學們看一看,除了園丁爺爺手里的剪刀張開以后可以形成角,圖中還有哪些方現了角這種圖形呢?
生1:在鐘面上,時針和分鐘形成了角。
生2:老師手里拿的三角板也有角
……
2、初步認識角
師:(課件演示)這些都是生活中的角,那在數學中我們怎么來表示角呢?我們看(課件出示抽出來的角)
師:這三個圖形都是角,孩子們,現在請你閉上眼睛想一想,角是什么樣子的?
(生閉眼想角的樣子)
師:你能用手比劃一個角嗎?
(生用手比劃角)
師:同學們都很棒,現在同學們認真觀察這三個角,你發現它們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嗎?
生1:都是尖尖的
生2:都有兩條直直的邊
3、認識角各部分名稱
師:同學們觀察得可真仔細,角的尖尖的這部分是角的頂點,我們看一看,角有幾個頂點?
生:角有1個頂點
(生說師板書)
師:我們再看,這兩條線,我們把它叫做角的邊,我們一起來數一數,角有幾條邊?
(師生共數)
師:角有幾條邊?
生:角有2條
(生說師板書)
師:這兩條邊都是什么樣子的?
生:這兩條邊都是直直的
師:(指板書)現在誰能說一說,角有什么特點?
生:角有1個頂點和2條邊(多找幾個人說)
師:現在我們知道了角有1個頂點和2條邊,那誰能說一說這是這個角的什么?(指課件中角的頂點)
生:這是角的頂點
師:這是角的什么?(指課件中角的邊)
生:這是角的.邊
師:同學們可真棒,這么快就認識了角了各部分名稱,并知道了每一個角都有1個頂點和2條邊,那孩子們,你可以判斷出下面這些圖形哪些是角嗎?
(課件出示練習)
4、找生活中的角
師:同學們,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也有很多物體的表面有角,現在你能想一想,你都在哪些物體的表面有角呢?
5、折角
師:看來同學們在日常工作生活中,也都是愛觀察的好孩子,通過剛才的學習,我們認識了角,知道了角的各部分名稱,那你現在能用你手中的紙來找一個角嗎?
6、比較角的大小
師:剛才同學們都很棒,每個人都用紙折出了角,現在看,老師這也折了兩個角(出示課前剪好的實物)你們猜一猜,這兩個角哪個大?哪個小呢?
(生自由發言)
師:那到底哪個大,哪個小呢?我們來一起比較一下吧(師比較)
師:通過比較我們知道了這兩個角是一樣大的,雖然這個角的兩條邊比這個長,但角的大小并沒有改變。那角的大小與什么有關呢?我們看(出示活動的角)
(生觀察)
師:這時候的角比剛才大還是小?
生:比剛才大
師:這時的角比剛才
生:比剛才小
師:現在同學們想一想角的大小與什么有關呢?
生:角的大小與兩條邊的張口有關,張口越大,角就越大,張口越小,角就越小。(板書)
師:與兩條邊的長短有沒有過關系呢?
生:角的大小與兩條邊的長短無關。
師:誰能說一說角的大小與什么有關?
生:角的大小與兩條邊的張口有關,張口越大,角就越大,張口越小,角就越小。
7、畫角
師:同學們,我們知道了角的大小與兩條邊的長短無關,而是與兩條邊的張口有關,那你們想不想知道怎樣畫角呢?
生:想
師:現在我們看黑板
(師在黑板上畫角,生看)
師:在畫角時,我們要先確定頂點為,然后從頂點向不同的方面畫兩條線,也就是兩條邊。這就是一個角,你們想試著畫一畫吧?
(生在練習本上畫角)
三、課堂小結
師:同學們,這節課我們和角交上了朋友,誰能說一說你都有哪些收獲呢?
角的初步認識教學設計2
[教學內容]
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人教版)《數學》二年級下冊。
[教學目標]
1、在認一認、說一說、指一指、找一找、折一折、摸一摸等活動,初步認識角,會說出角的各部分名稱。
2、通過觀察、比較,明白角的大小與兩邊叉開的大小有關,與兩邊的長短無關。
3、在折一折、動手做的過程中學會做角;通過畫一畫,掌握角的畫法,能夠正確地畫角
4、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動手操作能力。
5、使學生知道生活中處處有角,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教學重點]
1、認識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稱。
2、會準確地畫角。
[教學難點]
理解角的大小與邊的長短無關,與兩條邊叉開的大小有關。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 導入新課
請同學們看上的畫面:校園的一角。誰來說說校園里有什么?
操場上的活動可真豐富,這里邊還藏著我們今天要學習的新圖形——角。老師手上拿著的三角板(抽象出三角板上的三個角),形狀像這樣的圖形我們就叫做角,這節課我們就一起來認識角。(板書:角的初步認識)
[評析]
情境導入抓住了二年級學生好奇的心理特點,利用學生熟悉的場景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為下面的探索學習創設了良好的氛圍。
二、引導探究 學習新知
1.聯系實際,找角。
師:在這幅校園圖里有好多這樣的角,你能找一找嗎?讓我們比比看,誰有一雙明亮的眼睛。(請學生自己指出來:鐘面上時針和分針所組成的角、剪刀上張開形成的角、紅旗上的角等等)
[評析]
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從圖片中找出角,充分體現了教學的.民主性,讓學生在課堂上暢所欲言,給學生均等的參與機會。讓學生通過觀察從現實個發現角、認識角。
2.初步感知,正確指角。
(1)出示剪刀、吸管和水管的圖片。這些平時用的實物中有角嗎?誰來指指?它們都有什么特征呢?
(2)從實物中剝離出角的幾何圖形。如何把水管上的角畫下來,會是怎么樣的呢?請你們閉上眼睛想一想,也可以用手比劃比劃,看看角什么樣子的。然后老師在黑板上把這些角畫出來。
并讓同學說說它們的形狀相同點和不同點(同桌討論并匯報)。整理并板書:尖尖的地方叫角的頂點,兩條直直的線叫角的邊。
小結:角有一個頂點,兩條邊。
(3)指出三角尺上的角,并感受。
(4)判斷下面哪些圖形是角,哪些圖形不是角。(題略)
[評析]
在這個環節中,教師沒有去急著幫學生糾正語言與動作,而是充分利用了學生認知過程中的“盲點”巧妙地引導學生自己發現錯誤,然后再讓學生通過觀察與探究去接觸知識,理解掌握知識。
3.做角。
師:剛才我們通過自己的觀察。初步認識了“角”這個朋友,那么現在我們動手來做一個角。請同學們拿出這張紙,用折一折的辦法,折出一個角來。
學生自己做一個角,然后交流;并四個學生上講臺展示,并說出所折的角的兩條邊和頂點在哪里。
[評析]
在這個環節中,教師讓學生自己動手做一個角,問題的挑戰性激活了學生的思維,經過努力形成了形狀、大小不同的角,充分發揮了學生的主體作用。
4.定義角的大小。
(1)教師演示活動角(兩條邊張開一些):你發現角怎么樣了?怎么會變大的?(兩條邊收攏一些):這個角怎么樣,怎么又會變小的?
(2)小結:角的大小就是與角兩條邊張開有程度有關,把兩條邊張開得越大,角就越大,把兩條邊張開得越小,角就越小。(師生一起,邊操作邊說)
5.比較角的大小。
(1)觀察法。老師拿出兩個相差比較大紙折的角,怎么樣比較?(學生回答)
(2)重疊法。老師拿出差不多大的角,這兩個角誰大誰小?①引導學生觀察剛才兩個角,誰的大一些?②學生想辦法比較,指名上臺演示,得出重疊法。一條邊要對齊,看另一邊張開的大小,再確定角的大小。③鞏固重疊法。同桌做兩個角,比一比,教師巡視,指名兩個學生演示一下。
6、畫角。
1、學生嘗試畫角,在小組內討論畫角的方法。
2、展示畫角:先畫一點,然后從這一點起用直尺向不同方向畫兩條線,就畫出了一個角。
[評析]觀察、敘述、操作,使學生盡快掌握畫角的技能。
三、鞏固拓展
1.數一數一個三角形和一個梯形里各有幾個角。
四、欣賞生活中的角
[總評]
本節課的設計從學生的實際生活出發,讓學生感覺到了數學于生活,培養了學生對數學的興趣。以學生的主動探索學習為基本的活動形式,充分體現了教師的主導作用與學生的主體地位。具體表現在:
1.教師在課堂上敢于放手。在課堂上為學生的學習提供了充足了時間與空間。整個教學過程,學生通過找角、指角、做角、定義角的大小以及比較角的大小,都是由學生親自動手操作完成的,讓學生在動手、動腦、動口中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從而獲取知識。
2.注意了知識的拓展。在最后一個環節中,增設了一個拓展訓練,別具匠心,在學生獲取知識的同時,培養了學生的拓展思維,使學生的思維從課內延伸到課外,有利于學生思維的培養。
角的初步認識教學設計3
一、復習舊知,引入新課
師:“小朋友們,老師帶大家見見我們的老朋友,你們還認識它們嗎?”
(課件演示出:長方形、正方形、圓形、三角形。)
師:“你能擺出一個三角形嗎?動動手,擺一擺。”
學生動手操作,擺三角形。
師:請你任意拿走一根小棒。你認識現在這個圖形嗎?
生:這是一個角。
揭示課題:初步認識角。
【評析:引入簡潔、巧妙自然。】
二、引導探究、自主學習
1、創設情境,整體感知
(多媒體演示:美麗校園的主題圖。突出:門窗上的角、鐘面上的角、操場中場地的角、小朋友做操時上下肢組成的角……)
師:這是那里啊?(校園)在這美麗的校園里你發現哪兒有角?
生1:我發現了門上有一些角,操場上也有角
師:還有什么地方有角?你能上來指一指嗎?
生2:正方形上有角。(邊說邊到投影上指)
生3:剪刀張開的地方有角。(邊說邊指)
生4:鐘面上有角。(邊說邊指)
師:角就藏在我們的身邊,請小朋友試著找一找在我們周圍哪些物體的面上有角。
組織交流,并讓學生指出課桌、數學書等物體面的角。
【評析:利用學生熟悉的事物,讓學生在找角、指角的活動中感知角的特征。在此基礎上,抽象出角的平面圖形,以幫助學生建立正確的角的表象。】
2、抽象圖形,形成概念
師:“同學們觀察得很仔細,老師給大家帶來了幾樣身邊的物品,你能把角找出來嗎?”(多媒體出示圖:剪刀、飲料吸管和水管實物圖片。)
請學生找出各種物體的角。
師:“這些就是我們數學中的角,小朋友們仔細觀察,它有什么特點?”
生:“角的前面尖尖的,旁邊直直的。……”
師:同學們說得真好,現在請同學們用角尖尖的地方在手心扎一下,看看手心上留下了什么?(一個小圓點)
師:(指著課件屏幕上的點)這點是角的一個組成部分,我們數學家給它取了個名字叫做“頂點”。角還有什么呢?(兩條直直的線)
師:(畫出兩條邊)這兩條直直的線,數學家也給它們取了名字,叫做“邊”。
請個別小朋友上臺指出其它兩個角的頂點和邊。(全班展示)
師:(師拿出三角板,指著其中的一個角)這是三角尺上的一個角,你能分別指出這個角的頂點和邊嗎?
指名指一指三角尺上角的頂點,摸一摸角的'兩條邊,說一說自己的感覺。
小結:角是由一個頂點、兩條邊組成。(板書黑板)
【評析:“角有一個頂點和兩條邊”的結論,教師沒有讓學生去探索和發現,而是以講解的方式告訴學生,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也有利于學生建立正確的表象。隨后的指一指、摸一摸等活動,既鞏固了角的各部分名稱,又豐富了學生的感知,加深了對角的認識。】
3、觀察找角、合作交流
師:“在日常生活中還有很多地方有角,在我們身邊,就有很多物體表面也藏有角,你能找到嗎?請在小組內把你找到的角指給小組成員聽,看哪個小組找到的角最多。”(小組學習)
師:“誰愿意把你找到的角指給大家看看?”
集體交流,總結指角的方法:先指頂點,再從頂點延伸到兩條邊。
師:“角真是無處不在,只要小朋友用數學的眼光去觀察,你就能發現生活中更多的數學知識。”
【評析:培養學生聯系生活觀察發現數學問題的習慣。】
4、體驗感悟,動手畫角
師:你知道怎樣畫角嗎?請小朋友來說一說。
教師指導畫角:請學生翻開書本39頁,齊讀畫角的方法。
教師示范:先畫一個點,從點起用尺子向不同的方向畫兩條線。標出頂點、邊。
請同學們自己畫一個角,投影展示,集體交流。
三、強化知識,練習鞏固
師:“角”非常想和大家做朋友,不過,它要考考大家,有沒有信心接受挑戰?那我們就開始“闖關大行動”吧!
第一關:辨認角。
師:下面的圖形中是角的畫“√”,不是角的畫“×”。(課件出示下面題目)
生1:第一個圖形是角。
師:你能指出它的頂點和邊嗎?
學生到屏幕前指出角的頂點和兩條邊。
生2:第二個圖形不是角
師:為什么呢?
生2:因為有一條邊是彎的。
繼續完成后面三個圖形的判斷,并說明理由。
第二關:數角。
師:(課件出示題目)數一數,下面的圖形中有幾個角。
學生獨立思考,完成練習。
師:各是什么圖形?有幾個角?
生1:三角形有3個角。
生2:五邊形有5個角。
生3:第三個圖形只有1個角。
師:為什么這個圖形只有一個角?
請學生上來指一指,并說一說理由。
生4:圓有0個角。
【評析:練習設計充分尊重學生的個性差異,突出重點,既鞏固了對角的認識,又增強了進一步探究的興趣。】
四、深入課堂,比較角的大小
師:下面讓我們一起來唱謎語歌《這是什么》(邊唱邊表演動作。)
師:你們能猜出是什么嗎?
生:鬧鐘
師:你們真聰明!(課件演示3個不同時刻的鬧鐘。)
師:鬧鐘上有角嗎?
生:有。
師:鐘面角是由什么組成的呢?
生:時針和分針所形成的角。
師:小熊、白兔、青蛙爭論哪個角大?哪個角小?小朋友來評評理。
小組討論:比較角的大小。
請3名同學拿著小熊、白兔、青蛙的號碼牌站在屏幕前。
集體交流并說出選擇的理由。
生:這個角的邊張開的大,這個角的邊張開的小。……
師小結:角的大小與邊張開的大小有關。(板書黑板)
【評析:運用謎語歌,活躍了課堂氛圍,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水到渠成地引導學生掌握了運用觀察法比較角的大小。】
五、動手操作,做活動角
師:下面咱們自己動手擺一個角,請小朋友們拿出兩根吸管在桌面上擺出一個角,教師示范用吸管做成一個角。
學生動手擺角。
指名演示,并說一說角的組成。
師:請大家做一個比老師做的大的角;再做一個比老師做的小的角。
同桌互相交流學習。
【評析:學生用兩根紙條“做”出了一個角,是教學過程中自動生成的教學資源。教師敏銳地捕捉了這一資源,通過轉動角的一條邊使角變大或變小,幫助學生直觀地感受角的大小,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六、引起質疑,突破難點
師:比一比,哪個角大?(課件演示兩個邊不同長短的角)
小組討論。
生5:第二個角的邊長,所以第二個角大。
生6:兩個角一樣大。
師:你是怎樣想的?
生6說出想法。
師演示動畫:第一個角兩邊同時延長,第二個角平移到第一個角的位置,剛好重疊。
師小結:角的大小與邊的長短無關。(板書黑板)
【評析:借助多媒體動畫,直觀生動,有效突破了難點;從通過觀察可以確定兩個角的大小,到通過觀察不能確定兩個角的大小,引起了學生認知結構的不平衡,促使學生通過小組合作和反復實踐,找到比較角的大小的新方法,發展了學生解決問題的策略,培養了數學思考能力。】
七、巧擺小棒,提升思維
操作要求:小朋友只能任意用兩根小棒,擺出有角的圖形,看看有幾種擺法?
學生演示:
八、歸納總結,暢談收獲
這節課大家學得高興嗎?有什么收獲呢?
生:高興。
生1:我認識了角,知道角有一個頂點,兩條邊。
生2:我還知道了角的大小與邊的長短無關。
生3:我還知道了角的大小與邊張開的大小有關,邊張開的越大,角越大;邊張開的越小,角越小。
師:好,同學們今天的收獲真多啊!有關“角”的組成、特點以及如何辨認角的大小都學會了,真了不起!
【總評】
第一,貼近學生的生活,把生活中的原型抽象成數學概念,在通過對教的認識尋找周圍生活中的數學現象,充分體現了數學知識源于生活、高于生活,讓學生經歷了從生活中來,到生活中去的過程,將數學知識植根于生活的沃土。
第二,從直觀形象的事物入手,重視讓學生親自感知。教的概念比較抽象,對于低年級學生來說根本無從解釋、概括,根據低年級兒童的年齡特征,王老師多處讓學生親自感受、體會。例如新授前先讓學生觀察實物中的角,抽象出角的圖形后,讓學生在生活中找角,通過這樣不同層次的感知,初步加深了學生對角的認識。
第三,注重學習過程的動手操作,王老師多次讓學生動手操作,做角、玩角、比角,這些活動不僅僅圍繞學習內容,讓學生在玩中學,加深學生對數學知識的再認識,同時也培養了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讓學生獲得積極的情感體驗。
第四,教學重點、難點突出,教學過程層次清晰。由認識角的形狀,教學角的各部分名稱開始,接著做角,體會角的大小與兩條邊叉開的程度有關,并探索出多種角的大小和比較方法。這樣層層遞進,螺旋上升,把學生的學習狀態有被動變為主動,讓學生學得輕松、愉快,在玩中學,在做中學。
角的初步認識教學設計4
【教學內容】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數學》(人教版)二年級上冊。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引入新課
1.出示單元主題圖“校園早晨”,引導:校園的早晨不僅美麗,而且還藏著許多有趣的數學問題,圖中許多物體表面有角,你能找到嗎?
2.引導學生觀察,從圖中的三角板、剪刀、時鐘等實物中找角。
3.(課件閃爍)三角板、剪刀、時鐘上以及伸開兩臂正在做操的小朋友身上都有角。導入課題:角的初步認識。
【設計意圖】
學生接觸過生活中很多廣泛意義上的角,對角有一些感性的認識。上課伊始,教師借助單元主題圖創設情境,使學生認識到生活中有許多物體的表面有角,從而有利于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二、觀察實踐,探究新知
1.找角、指角。
(1)教學例1。多媒體出示例1實物圖:剪刀、插有吸管的可樂罐、水龍頭。師:在我們生活中有許多物體的表面都有角,你能從這些物體中找到角嗎?
(2)學生從例1的圖中找角,教師用多媒體演示這些物體中所隱藏著的三個不同方向的角。
(3)學生從身邊和生活中找角、指角,同桌相互交流。
2.認識角的各部分名稱。
(1)讓學生動手摸一摸三角板上的三個角,引導學生談談對角的感受,說說角的組成部分。
(2)讓學生自學課本第39頁,思考:一個角有幾個頂點,幾條邊?角的各部分名稱是什么?
(3)引導學生指出例1中各角的頂點和邊。
3.判斷角、數角。
①判斷:下面的圖形,哪些是角,哪些不是角?
②下面的圖形中有幾個角?
4.折角、變角。
(1)用圓形紙片折角。
①讓學生拿出課前準備的圓形紙片,引導學生動腦動手用圓紙片折出一個角。
②讓幾個學生展示所折出的大小不同的角,并介紹該角的頂點和兩條邊。
(2)用繩子變角。
①讓學生拿出課前準備的繩子,同桌兩人合作,用手中的一根繩子拉出一個角。
②全班學生聽教師口令把拉出的`角變大或變小。
③小組討論,在變角的游戲中,你有什么新發現?學生匯報。
5.比較角的大小。
(1)從剛才的變角游戲中找出兩個大小不同的角,引導學生進行比較并說說比較的方法。
(2)比較兩個大小相等、兩邊長度不同的角。
①多媒體出示兩個大小相等但兩邊長短不同的角。
②引導學生在小組內交流比較的方法,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動手比較課本中第42頁第三題中兩個角的大小。
③學生匯報比較方法和結果,并演示比較的過程。
④多媒體演示兩個角動態重疊的過程,證實兩個角大小相等。
6.體驗畫角。
(1)教師示范畫角,學生觀察后說說畫角的步驟。
(2)學生動手畫兩個大小、方向不同的角。
(3)讓學生展示所畫的角,師生點評欣賞。
(4)引導學生小結畫角的方法。
(5)多媒體直觀演示畫角的完整過程。
【設計意圖】教師先利用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引導學生從剪刀、吸管、水龍頭等實物中找角,通過課件演示,直觀地展現角的抽象過程,自然地從生活中的角過渡到對數學意義上的角的研究。接著,讓學生從身邊的實物中找角、指角并摸一摸三角板上的角,進一步體驗到角就在身邊,感受到角的特征。然后,讓學生通過自學課本了解角的各部分名稱,在折角、變角的動手操作中積累豐富的感性材料,從中感悟到:角的大小變化與兩條邊叉開的程度有關系,角的大小與兩條邊的長短無關。最后,運用觀察、模仿、思考、操作等多種手段,讓學生初步掌握畫角的步驟和方法。
三、創新設計,拓展提升
1.多媒體出示:由角組成的美麗的圖形。
2.學生觀察欣賞圖形,說說觀察后的發現。
3.學生自由創新設計:用角創作圖案。
4.展示學生作品,全班欣賞交流,分享創作成果。
【設計意圖】學生在認識角、了解角、會畫角的基礎上,充分發揮豐富的想象,創造性地用角來設計作品。這是一個拓展提升練習,既可以將所學的知識綜合運用,又能放飛學生的思維,彰顯自由發展的個性,點燃學生的創造性思想火花。
角的初步認識教學設計5
教材分析
角在日常生活中隨處可見,本課通過讓學生看、找、畫、折、擺等形式,知道角的組成和畫法。
教學過程中,用情景引入,創設漂亮的小房子,讓孩子們找找這座漂亮的小房子是由哪些圖形組成的?學生一下子就覺得感興趣,仔細觀察,回答,學生的注意力一下就吸引過來,學習情緒被調動起來。
1、找角。讓學生以小組的方式找身邊的角與自己身體上的角,找到以后讓學生用手摸,感覺角的特點。
2、認識圖形。抽象圖形從直觀到抽象,學生更容易接受掌握,認識角的各個部分的名稱,正確辨別角。從而引出直角,認識直角。
3、折角。讓學生動手操作,手、腦并用,體驗數學知識,摸摸自己的角,對角的形狀有直觀的感知,并獲得成功的體驗。
4、制作活動角
這是一個難點,要讓學生明白角的大小跟什么因素有關,靠教師抽象的講是行不通的。學生通過動手操作,深深明白角的大小是與邊的長短無關的,只是兩條邊叉開的大小有關。
5、拓展練習。一個長方形經過剪裁后,這時還剩幾個角?發展學生的思維能力整節課充分體現了新的教學思路,學生在活動中學習,在實踐中探索,寓教于樂。
教學目標
1、經歷從現實生活中發現角,使學生初步認識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稱。
2、通過觀察、操作、發展學生的空間概念。
3、加強小組合作意識,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
教學重、難點:
幫助學生形成角的正確表象,認識角的各部分名稱和畫角。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三角尺等。
學具準備
兩根硬紙條、圖釘、圓形白紙等
教學過程:
一、情景導入
課件:出示小房子
師:同學們,看這座小房子漂亮嗎?那誰知道這座漂亮的小房子是哪些圖形拼成的?(三角形、正方形、長方形、圓形)大家看在這些圖形中還藏著另一種新的圖形。(課件抽象出角)你們知道這是一種什么圖形嗎?(學生發揮想象)
師:大家的想象力真豐富,非常棒。這個同學所說的名稱很接近數學家給它起的名稱。這樣的圖形我們把它叫做角。
導出課題:這節課我們就來認識角。(板書課題:角的初步認識)
二、新授
(一)導出角的特點
師:同學們,在這座小房子里藏了這么多的角,那你們能不能從我們身邊找到角藏在哪里呢?找到角時并用手摸摸,有什么感覺。(組長帶領,在教室里找角。指生匯報找角,摸角的感受)。
生1:角很尖,有些扎人。
生2∶角兩邊直直的。
課件:畫角
師:你們能給這個部分起個名字嗎?(指頂點)這個同學起的名字跟數學家起的名字很接近,我們把這部分叫做角的頂點。這個部分你們能給它起個什么名字(指兩條邊)這個同學起的名字跟數學家的一樣,這部分我們就叫角的邊。
師:同學們給角的這幾部分起了名字,真了不起。那你們觀察這個角有什么特點?
課件:(角有一個頂點,兩條邊)
師:象這樣有一個頂點,兩條邊的圖形叫做角。
(二)引出直角
師:真沒想到,同學們自己能總結出角的特點。同學們看這個角(師指一角)與屏幕上的'角比較一下,有什么不同?
生:老師指的這個角邊是直直的。
師:象這樣的角叫直角。畫出直角,并標上直角符號。當看到標有直角符號的角時,說明這個角是直角。同學們再想想,剛才你們找的哪些角是直角?
(三)折角
師:我們教室里的角可真多呀。老師遇到一個難題,同學們想不想幫老師解決。拿出課前發的圓形紙,看看在這張紙上有角嗎?老師正在發愁怎樣用這張紙折出一個角,那你們能用這張紙折出角嗎?試試看。(小組活動,互相幫助)(學生動手折角,展示作品)誰愿意把你的作品展示給大家?
找一個銳角:你為什么認為你折的這個是角?(因為它有個頂點兩條邊)大家同意嗎?誰折的角跟他的一樣?生舉起手中的角。
找一個鈍角:誰折的角跟他的一樣?生舉起手中的角。你們為什么認為這個是角嗎?(因為它有一個頂點兩條邊)你說說你折的這個角跟前一個一樣嗎?比一比。
找一個直角:誰折的角跟他的一樣?這個角叫什么角?用什么符號表示?伸出你們的食指,書空。這個角有什么特點?
找出三種角,貼黑板,
師:大家看,這幾種不同的角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生答)
(四)、鞏固練習
1、課件:判斷是不是角。
2、找出下面的直角,并用直角符號表示出來。
3、思考題:一個長方形經過剪裁后,這時還剩幾個角。
三、布置作業
回家與家長用兩根硬紙條和圖釘做一個活動角,下節課要用到。
四、課堂總結:
這節課,我們通過找角,折角,做活動的角,發現我們身邊藏著各種各樣的角。只要同學們認真觀察,就會發現我們身邊處處有數學。
五、板書設計:
角的初步認識
邊
頂點
邊
銳角
直角鈍角
角有一個頂點,兩條邊。
角的初步認識教學設計6
教學目的:
1.使學生經歷從實物中發現角,認識角的過程。初步建立角的概念。
2.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稱,會用尺子畫角。
3. 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實踐操作能力和空間觀念,體會身邊處處有數學,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教具、學具準備:
多媒體課件、小黑板、實物投影、三角板、活動角、;學生每人一個活動角、一副三角板、一張白紙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引入新課
小朋友們,這一節課我們要學習有關角的知識,你對角已經知道了些什么?
(多媒體出示課本38頁校園一角情境圖)
圖中那些地方有角?
(用多媒體演示從實物中抽象出角的過程)
二、觀察實踐,探究新知
1.認識角的各部分名稱
a.說說角的樣子?
b.指出下列各角中的頂點和邊
2.動手實踐,感知角
活動一:折角。
請同學們拿出你準備的紙,動動腦筋,看誰能用你手中的紙折出一個角?(折角是讓學生能親自動手,制作一個角,進一步感知角,獲取實際經驗,為形成角的空間觀念奠定基礎,以數學的眼光來觀察帶角的.圖形,真正感悟生活數學化、數學生活化,這就把角這個比較抽象的概念深深的印在學生心中,也經歷從實物中抽象出角的過程,培養學生實際操作能力。)
活動二:超級“變變變”
同學們,拿起你桌面的活動角,我們一起玩個超級“變變變”的游戲,我們一起變大,變小,那位同學能告訴我,教師怎么變大,怎么變小的?角變大時邊變了沒有?
(通過活動,盡可能讓孩子自己去發現知識,感受生活中的數學的奧秘,感悟其中的道理,自己會講出來,充分的感知角,用變魔術的方法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促使其主動的參與到數學活動之中,感受學習數學的樂趣。)
3.畫角
每人動手畫一個角,說一說自己是怎樣畫的。
三、拓展延伸
1.下面的圖中各有幾個角?你能找到嗎?
2.畫一個有更多角的圖形。
四、回顧總結
通過今天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
角的初步認識教學設計7
教學內容
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數學(二年級上冊)》第38~40頁的內容及練習八中的習題。
教學目標
1.使學生初步認識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稱。
2.初步感知角的大小。
3.初步學會用直尺畫角。
教學重點
認識角的各部分名稱和角的畫法。
教學難點
角的大小與邊的長短沒有關系。
教具、學具準備
學生準備一些表面有角的物品和三角板。教師準備小棒、三角板、紙、硬紙條、圖釘及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引入
師:同學們,你們好,我們現在先一起玩一個擺小棒游戲。請一位同學上來擺,其他同學在下面擺。注意聽老師的要求,先用四根小棒擺出一個我們學過的圖形。(教師巡視)
師:你們擺出了什么圖形?(正方形)
師:好,現在拿走一根,再擺一擺又會是什么圖形?(三角形)
師:你們真能干,接著再拿走一根,像這樣的圖形又叫什么呢?(像這樣的圖形就叫做角)今天我們就一起來認識這位新朋友。(板書:角的初步認識)
(教師先讀,然后請學生讀一遍。)
二、新授
師:在生活中,你在哪些物體的表面見過角呢?誰來說說?(讓學生自由地講,可以拿自己的東西說)同學們都說了許多,下面請同學們看看,在這美麗的校園里哪里有角?(老師的三角板,花工的剪刀上……)還有許多同學想說,請你們說說這些物品中哪里有角?(電腦顯示第39頁上方的三幅圖)
(一)動手探索
師:剛才同學們都找出了許多物體表面的角,好,我們現在來試一試畫一個角或做一個角,老師給你們準備了硬紙條、圖釘、彩色紙、尺子,還有白紙。如果你對角感覺還不是很清楚,可以再看看桌面上的物品,然后再做。
(學生活動,教師巡視,幫助有困難的學生)
(二)匯報,小結
師:剛才有的同學做角,也有的畫角,都很認真,那好,誰來說說你感覺角是怎么樣的?(頭尖尖的,兩條直直的線……)
師:我想問一下,剛才用硬紙條做角的同學,你們的角可以活動嗎?角是怎么變化的?(請學生上臺演示可活動的.角,角張開得大,角就大,角張開得小,角就小。)
師:用紙折角的同學,你們發現了什么?(角折得越多,角就越小,相反則大)
師:畫角的同學呢?你們又有什么想說的?誰畫得比較好呢,上來展示一下。
師:好,剛才同學們通過做角、折角、畫角,做出了不同的角(展示三種不同的角),你們發現了這些角都有什么相同的地方?(讓學生根據自己的理解說一說)
(三)結合實踐自學角的各部分名稱
師:你們所做的和所講的都對不對呢?讓我們來請教一位不說話的老師吧,請打開課本第39頁,看第三行三個不同的角,自己看看。
課件顯示第一個角,教師點頂點,問:角的這部分是什么?然后點邊,問:角的這部分叫什么?點另一邊問:這又叫什么?
出現另兩角,問:誰來說一說,它們分別都叫角的什么?
電腦顯示“一個角有幾個頂點?有幾條邊?”(角有一個頂點,兩條邊)
師:好,請大家檢查一下,你們剛才所做的角是不是都只有一個頂點兩條邊呢,找出來,同組的同學互相說一說。摸一摸角的頂點和邊。
師:好,下面誰來說自己做的角的頂點和邊都在哪兒?(讓做活動角的學生上來講述角的大小與邊的長短無關)
(四)小結
師:通過我們的學習認識了角是怎樣的圖形,知道了角的各部分名稱和一個角只有一個頂點和兩條邊。
(五)畫標準的角
師:我們知道了這么多關于角的知識,下面再來畫一個標準的角。你可以先看書再畫。
(教師巡視)
師:請畫好的同學展示自己畫的角,并講給同學們聽你是怎么畫的。
師:你畫的頂點在哪兒?邊在哪兒?(教師標出來,將之當做板書)好,下面請同學們再按這個同學的方法再畫一個更好的角。
師:大家真能干,又學會畫角啦。
師:下面我們就一起來做一些練習,看看你們是不是都掌握了今天學的知識。
三、練習
1.辨別下面的圖形是否是角,不是的話,為什么?(圖略)
2.用自己的方法比較一下兩個角的大小。(圖略)
3.數出下面角的個數。(圖略)
教學反思
“角的初步認識”是一個比較傳統的教學內容,在準備此課前我就查閱了這課以往的教案,但都覺得過去的教學方法比較陳舊,因為新的課程改革提倡的是讓學生合作探究,自主學習的教學理念,所以我在備課時,摒棄了以往從頭到尾牽著學生學習的方法,設計了讓學生自己動手發現知識的活動。全課分三部分。第一部分是引入,在學生原有的對圖形的認識的基礎上,利用小棒擺圖形,當擺到三角形時問:再拿走一根后是什么圖形?從而自然地引入所學的內容。第二部分是活動實踐并小結。第三部分是練習。
其中第二部分又分為找出生活中的角、根據自己對角的感受制作角、結合課本和實踐小結角的特征、畫角等幾個部分。這里充分讓學生動手操作,合作探究知識,自主學習,體現了新課標的精神,也是整堂課最重要的部分,最能考驗教師在課堂上的應變能力和對所教學內容的熟悉程度。因為教師很難預料到學生在操作實踐中會出現什么問題。教學中,我對于自己備課時沒有預料到的情況及時做出了靈活處理,沒有生硬地把學生拉回到自己教案中所設計的思路。如在讓學生自己制作角的過程中,有些學生用兩條硬紙條做出三種不同情況的“角”,一種是常見的只有一個角,另一種是十字形的“角”,還有的是T字形的“角”。這里學生做的時候有的并不知道自己做出了幾個角,只認為其中的一角是自己所做的,有的則是自己知道發現并創造出來。教師此時應因勢利導,先讓學生說出他說的角是指哪個,再問僅此一個角嗎,還有嗎,能比畫出來給大家看看嗎?并及時給予表揚,這樣既能鼓勵其積極性,又能鞏固對角的認識,一舉兩得。
新課改給廣大教師提供了許多新的教學理念,教師們也在教學中根據它采取了許多新的方法,創設了許多情境。但僅此還是遠遠不夠的,我們還必須從思想上時刻意識到學生自主參與、體驗學習、自主學習、自主思考的重要性,讓學生真正自主參與到學習過程中,去想,去做,去交流,去發現,從自己的成敗體驗中獲取知識,這樣的學習才是積極的、有價值的學習。
角的初步認識教學設計8
教學目標:
結合生活情景及操作活動,使學生初步認識角,會用三角板判斷直角和畫直角。
重點:
直角的認識及角的大小的比較
難點:
直角的認識及角的大小的比較
教學過程:
3、讓學生用這個方法比一比自己折出的角是不是直角。
4、以小組為單位動手比一比自己周圍的一些角是不是直角。
5、用三角板畫直角。
師:你們能不能用三角板畫一個直角?下面自己動手試一試。學生畫時,教師巡視并指正畫的方法。
三、練習
1、練習八的'4—6題。
2、第7、8題
3、生活中的數學。
這里可以學生根據圖中的提示說一說生活中哪些地方有角?哪些地方用到角?什么時候會用三角板畫角?
4、回家以后找一些角,并用三角板量一量是不是直角。
3、讓學生用這個方法比一比自己折出的角是不是直角。
4、以小組為單位動手比一比自己周圍的一些角是不是直角。
5、用三角板畫直角。
師:你們能不能用三角板畫一個直角?下面自己動手試一試。學生畫時,教師巡視并指正畫的方法。
三、練習
1、練習八的4—6題。2、第7、8題
3、生活中的數學。
這里可以學生根據圖中的提示說一說生活中哪些地方有角?哪些地方用到角?什么時候會用三角板畫角?
4、(布置作業)回家以后找一些角,并用三角板量一量是不是直角。
角的初步認識教學設計9
教學內容:p38——40
教學目標:
結合生活情景及操作活動,使學生初步認識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稱,初步學會用直尺畫角。教學重、難點:
初步認識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稱,會用直尺畫角。
教學過程:
復習。
談話引出課題。
出示:三角形正方形長方形
提問:你認識這幾個圖形嗎?
指三角形,問:為什么把這個圖形叫做三角形?請同學指一指三角形的角。
提問:正方形和長方形有角嗎?指出來
提問:在日常生活中,我們見過紅領巾、手絹、三角板等,它們都有角嗎?
教師說明:這就是我們今天要學習的內容。板題。
二、新課
出示課本主題圖。
提問:這是一幅什么圖?
從校園里你看到了什么?
提問:做操學生伸開的兩臂、足球場的邊線、三角板的兩邊、老爺爺拿的剪刀都組成了什么?(角)提問:在生活中,處處都有角,你從圖上還能看出什么地方有角嗎?
認識角及角的'各部分名稱。
課件出示實物。
提問:從張開的剪刀,吸管,自來水的水龍頭,你能看出哪些地方有角嗎?
教師對學生的正確回答作出肯定,并在課件中抽象出角。
認識角的各部分名稱。
教師出示活動角,并把它拉成不同的角。
提問:這里面有角嗎?你能說說角有什么特征?(角的各部分名稱)
教師結合學生發言小結:角是由一個頂點和由這個頂點引出的兩條邊組成的。(板書:畫角并標出各部分名稱)
讓學生指出其余兩個角的頂點和兩條邊。告訴學生:指角時,必須從頂點開始向斜線方向指。教師演示活動角,請同學們觀察:角的大小有沒有變化?邊的長短有沒有變化?
小結:角的大小發生變化,邊的長短沒變,說明
角的初步認識教學設計10
教學目標:
1.結合生活情境和操作活動,初步認識角,知道角各部分的名稱,初步學會用尺子畫角。
2.經歷折一折、畫一畫等過程,豐富學生對角的直觀認識,培養初步的空間觀念。
3.通過觀察比較、動手操作等活動,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初步的動手操作能力及合作意識。
4.在豐富多彩的活動中,獲得積極的情感體驗,體會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感受數學美。
目標解析:
本課教學目標的定位是基于學生已初步認識了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平行四邊形等平面圖形,對生活中的角已有初步的感知。從學生熟悉的生活情境中感知角,從觀察比較、動手操作等活動中初步認識角、學會用尺子畫角,體會數學的應用價值。
教學重點:初步認識角。
教學難點:初步學會用尺子畫角。
教學準備:課件、尺子,學生每人2條硬紙條和一個按鈕等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一)課件呈現主題圖“美麗的校園”
1.仔細觀察你在“美麗的校園”里看到了什么?
2.你能找出我們學過的平面圖形嗎?
(二)揭示課題
大家都善于用數學的眼光觀察校園,其實,這里面還藏著很多的“角”,今天我們就一起來認識角。(板書課題)
【設計意圖:課伊始,抓住學生的好奇心,從學生熟悉的生活情境中引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同時,找平面圖形這一環節,既復習了學生已有的相關知識,又為新課鋪墊。】
二、動手操作,探究新知
(一)指一指,初步感知角。
1.學生小組合作,在主題圖中指出角。
2.匯報交流時課件呈現有色線標示出角。
(二)描一描,認識角各部分的名稱。
1.從主題圖中提取教學素材,課件出示例1(先不出示紅線):
2.讓學生仔細觀察,分別找出角并在圖上描畫出來。
3.從實物中抽象出角。
4.比較觀察:這些角有什么相同之處?
5.交流歸納:角是由一個頂點和兩條邊組成的。(圖文結合板書)
(三)折一折,初步感知角的大小。
1.動手操作:用圓形紙片折角。
2.同桌合作:比一比誰折的角大?你是怎么比的?(重疊)
(四)做一做,探索角的大小與什么有關。
1.動手做一個活動角。
2.用活動角做“變大變小”游戲。
3.引導發現:角的大小與邊的長短無關,而與兩邊張開的大小程度有關。
(五)畫一畫(例2),初步學會用尺子畫角。
1.小組合作,嘗試畫角。
2.師生交流,完善畫法。
3.教師范畫,小結畫法。
從一個點起,用尺子向不同的方向畫兩條筆直的線,就畫成一個角。
【設計意圖:創設“指一指、描一描、折一折、做一做和畫一畫”等豐富多彩的學習活動,使學生經歷數學知識抽象的過程,也使角的形成具體化、動態化,加深對角的直觀體驗,進一步認識角,進而使學生體驗探索的樂趣和成功的喜悅。】
三、鞏固練習,拓展應用
(一)教材第43頁練習八第2題
1.課件出示:下面圖形哪些是角,哪些不是角?
2.學生獨立判斷,師生交流時強調判斷的依據。
3.在圖上標上角各部分的名稱。
(二)教材第43頁練習八第3題。
課件出示題目,判斷這些平面圖形中有多少個角。
(三)教材第39頁“做一做”第1題。
1.說一說周圍哪些物體的表面上有角。
2.把你找到的角畫出來。
(四)用角組成自己喜歡的圖案。
【設計意圖:通過練習,讓學生在觀察、判斷、畫圖等數學活動中,加深對角的認識,發展學生初步的空間觀念。同時讓學生到生活中找角的活動,又讓數學知識回歸于現實生活,感受到數學知識與實際生活的密切聯系,感受數學的應用美。】
四、課堂小結
(一)這節課你有哪些收獲呢?
(二)你還有什么問題嗎?
【設計意圖:通過歸納總結、談收獲讓學生享受學習成功的快樂,同時讓學生帶著問題下課,培養學生勤于思考的好習慣。】
x 導學目標:
1、結合生活情境及操作活動,使學生初步認識角,會判斷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稱。
2、通過學習了解角的大小與邊張開的大小有關,與邊的長短沒有關系
3、初步學會用直尺畫角。
4、培養學生動手操作能力及體會到數學來源于實踐的思想和團結合作的精神。
導學重點:
初步認識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稱,學會用直尺畫角。
導學難點:
初步認識到角的大小與兩條邊張開的大小有關,與邊的長短無關。
教具和學具:
教具:電子白板、一個三角板、一個活動角
學具:三角板、活動角
導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
師:小兔請我們二(2)班的同學參觀他們的新房子,你們愿意去嗎?
生:愿意
師:房子是哪些圖形組成的?
生:三角形、長方形、正方形
屏幕顯示:從房子中拉出三角形、長方形、正方形, 然后分別閃現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中的一個角
引入:小朋友們,剛才閃動的圖形是什么?你認識它嗎?今天這節課我們就和角交朋友
板書課題:認識角
[設計理念:用情景引入,創設生動的小白兔的家,幫小白兔找一找它的家是由哪些圖形組成的?讓學生在輕松的情境中學習,而且富有童趣,能充分調動學生的興趣和學習積極性]
二、預學
1、角不僅藏在圖形里面,還藏在校園里面,你還能從校園的圖形中找出一些角嗎?(出示校園主題圖)
先讓學生說說那里有角,課件再演示。
鼓勵學生:同學們真是火眼金睛,把這么多的角都找出來了。
2、校園里有角,生活中還有很多的地方,也有角,你還能找出來嗎?
課件出示圖片:剪刀、吸管、水龍頭
師小結:看來角在我們生活中到處可以找到
[設計理念:利用主題圖里學生熟悉的生活和情景,與日常生活中常見的物品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讓學生從觀察實物中抽象出所學的角,使學生經歷數學知識由具體到抽象的過程,感受數學知識的現實性,在找角的過程中初步體驗到角這一數學知識就在我們身邊。]
3、出示導學單
①找一找:拿出三角板,找出其中的一個角,仔細觀察角是由哪幾部分組成的?
②畫一畫:試著畫一個角,說說你是怎樣畫的?
③變一變:你有什么好的辦法,讓角變大,讓角變小?你發現了什么?
4、小組合作學習、師指導
三、互學
全班交流、梳理盲點
認識角:
(1)學生齊讀第一條自學小貼士
師:同學們拿出自己手中的三角板摸一摸,你有什么感覺?
生:尖尖的
師:尖尖的地方是角的頂點。
板書:頂點
師:你再摸一摸從頂點出發的這兩條線,你又有什么感覺?
生:直直的
師:這兩條直直的線叫做角的`邊。
板書:邊
(2)教師總結:角是由一個頂點和兩條邊組成的。
邊說邊畫: 邊
頂點
( 尖尖的) 邊(直直的)
(3)學畫角
師:我們已經了解了角的許多小知識,想知道角是怎么畫出來的嗎?
哪位同學們愿意到黑板上來畫個角呢?
指名畫角、其他學生在草稿本上畫角
師:你愿意把你畫角的方法講給其他同學聽嗎?
課件:先畫( ),再畫( )
注意:在兩條邊的中間畫一條弧線,作為角的標記。
[設計理念:畫角是本課的教學重點,放手讓學生自己畫,采用先“放”再“扶”的方法,既發展了學生自我學習能力,又激發了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同時,通過比賽的形式,再次加強學生對畫角方法的理解,并讓他們在展評中體驗成功的喜悅]
(4)角的大小
師:老師手中有一個角,同學們有沒有辦法,讓這個角變大?
4個同學為一個小組,在一起商量商量,怎樣讓這個活動角變大?
生1: 我把兩邊的紙條往外一拉,角就變大了
師:角變大了,是角的哪個地方變大了,你能用手指一指嗎?
生用手指,師追問:角變大了,邊有沒有變化?
師: 相反,你還有什么辦法讓角變小?
生1:把兩邊的紙條合攏,角就變小了
師:你能指一指,是角的哪個地方變小了?
生用手指,角變小了,邊有沒有變化?
老師用活動角演示:師拿一個活動角,慢慢變大之后,再減掉兩條邊的一少部分紙條,看一看角的邊,有變化嗎?
(5)紅角與藍角的爭論
【設計意圖:這段教學,通過拔動活動角,去體驗角的大小與什么有關系,在具體的操作中,學生才能得以充分的感知,增強了認識效果,可以培養學生的空間觀念。】
(6)兒歌總結幫助記憶
小小角兒真好看;一個頂點兩條邊。
畫角千萬要牢記;先畫頂點再畫邊。
角的大小怎么辨;只看張口不看邊。
四、評學
1、判斷角(見課件)
2、到創設情境小兔的新房中,再次完整地找角
3、數一數:一共有多少個角
4、用小棒擺角:擺一個角至少要幾根小棒?你還有其他的方法嗎?
五、欣賞生活中角的圖片
板書設計:
角的初步認識
張口大,角就大;張口小,角就小
角的初步認識教學設計11
初步了解角度,了解角度各部分的名稱;初步比較角度大小;將用尺子畫出這個角。
2.通過學生的觀察、操作、分析和比較,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實際操作能力和抽象思維能力,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和創新意識。并對學生的運動發展變化進行辯證唯物主義觀點的啟蒙教育。
3.營造平等、和諧、積極的學習氛圍,培養學生之間的合作精神,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質。
教學的重點和難點
重點是讓學生形成正確的角的表示形式,知道角的各個部分的名稱,并初步學會用尺子畫角。
難點在于引導學生畫角,讓學生直觀地感覺到角的大小與邊長無關。
教學設計
活動介紹1
從復習中引入新的經驗
老師:同學們,老師有四根一樣長的棍子。你能用這四根棍子畫出我們學過的圖形嗎?
盛:你可以放一個正方形。
老師:很好。如果你拿掉一根棍子,你能做出什么樣的形狀?
生:你可以畫一條三角形的線。
[學生繼續示威]
老師:如果你從一個三角形中取出一根棍子,它是什么形狀?
這就是我們今天要認識的'新圖形——角度。
同時,學生將在舞臺上進行自我展示,激發興趣,激發情感,活躍學習氣氛。
活動2的感覺
從對象中抽象角度
課件展示實物
鐘臉紅圍巾剪刀草
老師:所有這些物體都暗示了我們今天需要知道的角。讓我們把這些角的漂亮外衣脫掉,做成這樣。
老師:你能找到你旁邊的那個角落嗎?找到角落,摸一摸。這個角是什么樣的?
生1:尖銳的
生2:直走兩邊的拐角
設計意圖角度與實際生活有著密切的關系。物體周圍有很多角。在這里,角是來自對象的學生熟悉的生活,和學習角是抽象,使學生能體驗抽象數學知識的過程中,感受到數學知識的現實,學會從數學的角度觀察和分析它。真正的問題激發人們探索數學的興趣。]
創建活動[3]
老師:同學們,我們需要做一個角模型,選擇哪個工具,試著去做。[學生從袋子中選擇兩根有洞的小棍子做一個角]。通過剛才的移動角度,你會發現一個角由幾個部分組成。
生1:我認為有兩部分。兩根棍子。
生2:我也認為是兩個部分。
老師:如果沒有與孔的點連接會是什么樣子?
生1:你連不了兩根棍子。
生2:不會轉彎。
盛三:拐彎,這個洞不能再小了。
老師:是的,我們發現這個角由三部分組成。我們稱這兩根木棍為角的“邊”。兩根木棍相交的地方稱為角度的“頂點”。比如說,你要移動的角的
頂點和邊在哪里?]
活動4探究
老師:同學們,你們能把自己的角變大嗎?如何?
盛一:當我拿出兩根棍子時,角度變大了。
生2:我抓住一邊,拉另一邊,讓它變大。
老師:你能把角度調小一點嗎?
盛一:兩邊合上,就會變小。
生2:剛才,我們可以把角度調大一點,調小一點。這個角的大小與什么有關?
生:是和邊角有關的。
老師問:邊與長度有什么關系?
盛一:并不是說剛才那一邊沒有長得更長。
盛二:不是兩邊的大開口使角度變大,而是小開口使角度變大。
角的初步認識教學設計12
教學設計綜述
1、基本說明
●學科領域:數學,并涉及勞技、語文、美術、信息技術教育
●智能領域:語言、數學邏輯、視覺空間、身體運動、人際溝通
●適用年級:小學三年級第一學期(實驗教材)
●所需時間:1課時
2、理念概述
通過運用多元智能理論指導日常教學,促進每一個孩子的發展,一直是我校的教研特色。本學期使用的上海市數學二期課改實驗教材,實際是對數學教師教學技能的考驗和磨煉。如何用好這本教材,領會新教材的意圖并在課堂教學中進行體現,要通過不斷的鉆研。在“幾何小實踐”這個單元中,涉及了“三角形分類”的知識。選擇這個知識點進行教學設計,并在設計時融入了多元智能理念和信息技術的支持作用,與單純的數學知識講授相區別。通過設計豐富、多樣的智能學習活動,充分調動、發揮和培養學生各方面的智能潛力,同時,利用信息技術對知識點的探究結果用演示文稿來呈現,加深學生對三角形分類的認識。通過動手、判斷、辯論、再次討論、得出結論、再次動手操作的一系列環節,使學生在反復體驗的過程中形成對三角形按邊分類的正確、完整的概念,使得他們的智能水平在平常的學習中得到潛移默化的提升。
3、教學目標
(1)使學生能按邊之間的關系給三角形分類并用信息技術進行匯報。
(2)通過動手折疊,探索等腰、等邊三角形的性質。
(3)通過探究與活動,培養學生初步的觀察、比較和概括的能力。
(4)通過引導學生自主探索、動手操作,培養學生初步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5)培養學生的多元智能發展(注:這是貫穿我們日常學科教學的長遠目標)。
對應的新課標:上海市二期課改三年級數學(實驗版)第三單元教學目標。
4、教學準備
(1)學生基礎:認識三角形;知道三角形的穩定性在生活中的應用。
(2)根據學生學習狀況及主動性合理分配學習小組。
(3)設計學生探究的模板。
(4)制訂教學評價和智能發展評價量規。
5、所需教學環境及資源材料
(1)具備投影功能的多媒體教室(或網絡教室)。
(2)計算機及因特網、音響。
(3)上海市小學數學二期課改(實驗版)提供的資源課件片斷(三角形初步認識)。
教學過程簡述
1、導入新課
本環節涉及:數理邏輯、視覺空間智能。
(1)教師播放學生課前收集的三角
形建筑和物體圖片,確定要探究的教學主題。
(2)學生認真觀察圖片,說出三角形的一些基本特征。
2、搭三角形
本環節涉及:語言、人際溝通、身體運動、視覺空間智能。
(1)教師做示范,并提出學生動手做一些三角形。
(2)學生思考:怎樣分工合作才能搭出各種不同的三角形。
(3)學生小組合作搭三角形。
(4)學生交流研討。
3、三角形分類
本環節涉及:語言、數理邏輯、人際溝通、視覺空間智能。
(1)教師演示電腦課件,提出任務:將做好的'三角形分類。
(2)學生小組合作,按自己的想法初步進行分類。
(3)師生間互相交流(電腦演示學生分的結果)。
(4)教師提出更高要求:將有兩條邊相等的三角形放入集合圈。
(5)學生用拍手來表示贊成和反對:在“涉及三條邊都相等的三角形”時,學生間會對其是否屬于等腰三角形產生意見分歧,組織學生進行討論,并用辯論賽的形式由學生自己找出正確答案。
(6)師生共同總結。教師利用多媒體課件和板書來揭示三角形按邊分類的結果(三條邊不相等的三角形、等腰三角形以及特殊的等腰三角形叫等邊三角形)。
(7)鞏固練習(利用多媒體課件,及時對學習的新知識進行鞏固)。
4、折一折,畫一畫
本環節涉及:數理邏輯、視覺空間、身體運動智能。
(1)教師取出一個三角形,要求學生動腦筋來判斷這是什么三角形。
(2)學生動手操作后發現是等腰三角形,并且是一個軸對稱圖形。
(3)教師通過電腦演示驗證學生的判斷,得出判斷等腰三角形的最簡便方法。
(4)教師再次取出一個三角形,讓學生利用好方法進行判斷。
(5)學生動手操作后發現是等邊三角形,而且有三條對稱軸。
(6)教師通過電腦演示驗證學生的判斷,進行鞏固練習。
5、小結并拓展
本環節涉及:數理邏輯、語言言語智能。
(1)教師利用課件,組織學生回憶本節課學習內容。
(2)學生交流表達自己在本節課的學習收獲。
(3)布置作業:(拓展)用長方形剪一個等腰三角形。
角的初步認識教學設計13
教學內容
冀教版二年級數學上冊第56~58頁《角的初步認識》。
教學目標
1.在實際操作活動中,經歷直觀認識角的過程,知道角的大小與邊叉開的大小有關。
2.知道角有一個頂點、兩條邊,學會畫大小不同的角。
3.能在長方形、三角形等平面圖形或生活物品中找到角,激發學生對角的好奇心。
教學重點
初步認識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稱,會用直尺畫角。
教學難點
理解角的大小與兩條邊叉開的大小有關,與邊的長短無關。
教學準備
教師準備:多媒體課件、大三角板、圓形紙、活動角。
學生準備:學具袋(內有小棒若干根、吸管、圓形紙、20厘米長的線繩一條)
教學過程
一、師生談話,激趣導入。
今天老師想和大家一起去數學的圖形王國里走一走,看看在那里能學到什么新知識,獲得什么新本領,好不好?
(課的引入抓住了學生好奇的心理特點,利用學生熟悉的場景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為下面的探索學習創設了良好的學習情境。)
二、引導探究,合作交流。
活動一:猜圖形,揭示角。
1、課件出示四個圖形,每個圖形都被遮住一部分,只露出他們的角,猜猜他們是什么圖形。
2、根據學生的回答,揭示角,課件演示將角剪下來。
活動二:觀察角,認識角。
1、引導學生觀察每個角的樣子,概括出角都是由一個頂點和兩條邊組成。
2、出示幾個典型的圖形,讓學生判斷是不是角。
(從學生熟悉的四個圖形中引入角,通過三次“指角”,使學生逐步建立了正確的“角”的表象,逐漸滲透了“角是由一點出發,引出的兩條線”這一知識,從知識的廣度和深度上注意了知識的滲透,為學生繼續學習角的有關知識做好了鋪墊。)
活動三:聯系實際,找角
1、 在生活中找角。
2、 在圖形中找角。
課件出示
(讓學生從身邊找角,使學生經歷了從現實生活中發現角、認識角的過程。使學生體會到數學并不神秘,數學就在日常生活中,就在自己身邊,使學生感受到數學與現實生活的密切聯系,培養了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和應用意識。在圖形中找角,使學生經歷從直觀到抽象的過程。)
活動四:動手操作,做角。
學生每四人為一組,組長拿出學具袋,小組內每人任選一樣物品做角。
活動五:玩活動角。
1、學生操作:讓其中一條邊不變,轉動另一條邊,有什么發現?
2、師拿出兩個一樣大的角,但邊一長一短,讓學生比較角的'大小。從而體會到教的大小與邊叉開的大小有關,與邊的長短無關。
(通過做角,玩角,讓學生在實踐操作過程中體會、理解角的組成和角的大小與兩條邊叉開的大小有關這些知識點。注重了學生的觀察、操作與體驗,培養了學生的探索意識和創新意識。)
活動六:體驗感悟,畫角。
課件演示畫角過程,學生在本上畫角。
三、總結提升,自我建構。
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有哪些收獲?
共同編一首兒歌做總結。(板書)
一個角,真簡單,一個頂點兩條邊;
畫角時,要記牢,先畫頂點再畫邊。
角的初步認識教學設計14
教學內容:
《角的初步認識》
課本P38、39、例1、例2及練習八中相應的練習。
教學對象;
二年級(上學期)
教學目標:
1、結合生活情景及操作活動,學生初步認識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稱,初步學會用尺畫角。
2、結合生活情景能辨認角。
3、通過學習,使學生初步學會用直尺畫角。
教學重點:
學生初步認識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稱,初步學會用直尺畫角。
教學難點:
初步學會用直尺畫角。
教學準備:
情景圖,課件。
教學過程:
一、動畫導入,激發學習興趣
1、出示主題圖:
同學們,今天我們來學個新的知識,先讓我們看一段動畫。
(播放課件,引導學生發現思考問題。)
2、課件情景圖中閃動的是什么呀?再仔細觀察,你發現了什么?
學生觀察后全班交流。
3、這些都是角,今天我們就來學習角的初步認識。
[設計意圖]:通過對主題圖的觀察,讓學生感受到角在我們的生活中,引發學生認識的興趣。
二、觀察實踐,探究新知
1、認識角。
(1)、課件出示剪刀、拉罐、水龍頭等物品。請同學們找找這些物品上的角,
說說這些角有什么共同的特征?
學生觀察物品尋找角,摸一摸、猜一猜、看一看。
(2)、同桌交流。
(3)、全班匯報。教師出示角。問:你能給角的各部分取個名稱嗎?
在學生給角取的名稱中歸納得出角的名稱。一個頂點和兩條邊。
(4)、你能從我們的生活中的哪些地方找到角?并指出這些角的頂點與邊。
學生尋找生活中的角,并指出角的頂點與邊。
2、制作角。
(1)、教師:剛才我們認識了角,你們想不想自己動手制作一個角?
思考一下,你可以通過哪些方法制作出一個角?
學生獨立思考制作角。
(2)、把你制作的角在小組內展示,并說說你是怎樣做的。教師巡視、指導。
學生小組內展示角,交流制作過程。
(3)、全班交流。誰來向全班小朋友展示你制作的角,并指出角的頂點和邊。
(4)、教師演示將角的兩條邊叉開、收攏。問:你發現了什么?說給小組的同學聽一聽。
教師引導學生思考角的大小與什么有關?與什么無關?
3、畫角。
(1)、我們已經認識了角,也制作了角,現在我們來畫角。你認為角該怎么畫?
(2)、教師示范畫角,并說明:先畫一個頂點,再從這個頂點向不同的2畫兩條線,就畫成了一個角。
(3)、學生練習畫角。
請同學們在練習本上畫角,畫好后與同桌說說你是怎么畫的,畫角的時候要注意什么?教師巡視、指導
總結畫角的方法。
[設計意圖]:通過尋找生活中的物品抽取出數學中所要研究的角;認識角的各部分名稱。通過制作角的`活動使學生初步感知角的大小與角的兩邊叉開程度有關系,而與角的邊的長短無關;并且學會如何去畫角。
三、鞏固練習,拓展延伸
1、找出課堂中的角,出示課件(教師和同學們在教室上課的圖畫),引導學生獨立發現生活中的角。
2、在圖形中找出角的個數,出示課件(黑板拉近出現教師講的內容)。
[設計意圖]:練習融趣味性、創造性于一體。學生在練習過程中豐富了對角的認識,更重要的是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在活動中充分調動了學生的主觀能動性。
四、回顧全課,總結提高
1、今天的這堂課你知道了什么?學會了什么?
學生總結回答,教師補充。
以后我們要仔細觀察,希望同學們能在生活中發現更多有趣的數學知識。
2、下課。
角的初步認識教學設計15
教學內容:
教學目標:
1、使學生經歷從實物中發現角、認識角的過程,初步建立角的概念,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稱初步學會用尺子畫角。
2、通過觀察、比較的方法,體會角是有大有小的,感悟角的大小與角的兩邊張開的大小有關。
3、在學習中使學生感悟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知道生活中處處有角,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學情分析:《角的初步認識》是在學生已經初步認識了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圓形等平面圖形的基礎上學習的一個抽象的圖形概念,角對于二年級學生來說比較抽象,接受起來較為困難,因此為了幫助學生更好地認識角,將觀察、操作、演示、自學討論等方法有機地貫穿于教學各環節中,引導學生感知的基礎上加以抽象概括,充分遵循(從)感知→(經)表象→(到)概念這一認知規律,采取了找一找、看一看、摸一摸、折一折、做一做、畫一畫、比一比、說一說等教學手段,讓他們在大量的實踐活動中掌握知識形成能力。
教學重點:
使學生經歷從實物中發現角、認識角的過程,初步建立角的概念,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稱。
教學難點:
讓學生正確掌握畫角的方法,體會角是有大有小的,了解角的大小與角的兩邊張開的大小有關。
教具學具準備:
課件,圓形、長方形紙片各一張,活動角,不規則的紙每個學生一張,三角板等。
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揭示課題
師:上課之前我們先來玩一個猜圖形的游戲,猜猜這白色的可能是什么圖形?
(預設,慢慢從盒子里取出圖片,只露出一部分。生:圓形或半圓。生猜測之后,取出這個圖形)
師再出示另一個圖形,露出其中一個角讓學生猜測。
(預設,生:三角形或正方形或長方形或菱形。)
師追問:“咦?你們這次怎么不猜圓形了呢?
(預設,學生都會迫不及待的說:“這里有角,剛才的圖形沒有角。”
師:“原來小朋友們是根據圖形上的角來猜的。這節課我們就一起來走進角的世界去認識角!(板書:角的初步認識)
二、動手操作,探究新知
(一)、建立角的表象
師:(課件出示主題圖)同學們,課間十分鐘到了,校園里熱鬧起來了。讓我們一起到操場上去看一看。有的同學在做操,有的同學在踢球,老師拿著三角板準備上課,老爺爺在修剪樹葉,校園里真熱鬧啊!仔細看看,圖中還有我們學過的圖形,你們看見了嗎?(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圓等等)
師:這些圖形都是咱們的老朋友了,還有今天我們要認識一個新的圖形朋友也在里面——角。(教師出示三角板的實物,具體指出其中一個就是“角”)。
(二)、引導發現,活動探究
1、找圖中的角
師:操場上還有很多角,快來找找看。(老師拿的三角板、老爺爺修剪花木用的'剪刀、小朋友做操時伸的直直的雙臂…)
2、感受生活中的角。
課件展示實物(剪刀、鐘面、三角尺)。
找一找以上實物中的角分別在哪兒,引導學生把角比畫出來。
找一找生活中的角。
師:同學們觀察得真仔細啊!一下子就找到了這么多角,其實在我們的生活當中有很多角,請大家觀察我們周圍,都有哪些角?(黑板上、桌子上、數學書上、窗戶上……)
師:你們真是生活中的有心人!角在我們的生活中真是太廣泛了,只要你們用數學的眼光去觀察,就能發現更多的角。
3、摸角(認識角的各部分名稱)
師:下面讓我們一起來感受角,用手摸一摸數學課本的角(角的前面尖尖的,旁邊直直的),現在請同學們用角尖尖的地方在手心扎一下,看看手心上留下了什么?(一個小圓點)
師:這個尖尖的點,我們就叫做角的頂點。(點課件,出現“頂點”)
師:那請你摸摸頂點的兩邊又有什么感覺呢?(直直的)
師:從頂點出來的這兩條直直的線,就叫做角的邊。(點課件,出現“邊”)
師:那么一個角有幾個頂點?幾條邊?
(課件重新出現2個角)
師:標出例一剩下兩個角的頂點和邊。
4、學習畫角
(1)師:剛才我們已經認識了角的特征,你們會畫角嗎?如果讓你畫角,除了用紙、筆,你認為還可能需要什么?(直尺)
師:從一點起,用直尺向不同的方向畫兩條直線,就構成了一個角(演示)。
學生練習畫角,并標出頂點和邊(師巡視)
(判斷角)展示幾個學生畫的,判斷一下,他們畫的是不是角呢?為什么?
5、制作活動角。
(1)折角。
師:(出示一張不規則的紙)這張紙上有角嗎?開動小腦筋,動手折一個角(學生折角,教師巡視指導)。(展示學生做的角,并讓其指出頂點在哪,兩條邊在哪?
(2)制作角。
師:剛才我們折出了一個角,請看老師手上的這個角(出示活動角)你們看,這是一個活動角,老師演示將角的兩邊慢慢叉開,收攏。
問:你發現了什么?引導學生思考角的大小跟什么有關?
討論后,師生總結:角的大小與兩條邊張開的大小有關。角的兩邊張開的越大,角就越大,兩條邊張開得越小,角就越小。
6、比較角的大小
師:大家觀察一下這兩個角,你認為哪個角大,哪個角小?
師:大家各有各的說法,它們到底誰大誰小,老師也不知道。請你和小組小朋友一起,用自己的方法,向大家證明你的說法是正確的吧!(小組匯報比較角大小的方法)
總結:師:角的大小與邊的長短無關,只和角的兩邊張開的大小有關。
三、鞏固練習
1、說一說下面哪些圖形是角,哪些不是角?并說明理由。
2、師:看誰的眼睛最厲害:找一找,下面的圖形中,各有幾個角?
四、課堂小結
師:今天這節課,我們認識了一位新朋友—角。假如你是角,你會怎樣向大家介紹自己?學生從角的組成,角的畫法,角的大小等方面進行介紹。隨后課件出示角的自我介紹:
我的名字叫做角,
一個頂點兩條邊,
畫角先要定頂點,
再從頂點引兩邊。
師:我們今天認識了角,請同學們回家后,讓爸爸媽媽找找出家中的一些角,看他們找得對不對。
【角的初步認識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角的初步認識》教學設計06-24
角的初步認識教學設計06-08
《角的初步認識》教學設計07-11
《角的初步認識》教學設計【精選】09-06
角的初步認識教學設計06-17
(通用)《角的初步認識》教學設計09-24
《角的初步認識》教學設計(精)09-06
角的初步認識教學設計(精品)09-30
《角的初步認識》教學設計(優)07-11
《角的初步認識》教學設計(優選)09-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