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合)四年級語文下冊教學設計11篇
作為一名人民教師,通常會被要求編寫教學設計,教學設計一般包括教學目標、教學重難點、教學方法、教學步驟與時間分配等環節。優秀的教學設計都具備一些什么特點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四年級語文下冊教學設計,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四年級語文下冊教學設計 篇1
教學目標
1、情感目標:引導學生理解課文內容,懂得生活中人們應該學會將心比心,多些寬容和理解。
2、能力目標:體會課文最后一個自然段的含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方法
讀中悟情
教學時間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回顧導入,提示課題。
哈默用自己的言行維護了自己的尊嚴,同時贏得了別人的尊重。今天我們來學習《將心比心》,(板書將心比心)看看人與人相處的過程中除了需要尊嚴以外還需要些什么?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文章中作者寫了哪兩個故事?
2、自由朗讀這兩個故事,思考:這兩件事分別體現了人與人相處中的什么精神?
3、老師總結
板書:
將心比心
阿姨為奶奶開門 媽媽鼓勵小護士再扎一針
寬容、理解
三、感悟課文,品味語言。
1、找出作者通過哪些詞句把“溫暖”傳遞給我們?自讀并聽范讀課文,請在這些地方做上記號。
2、與同桌交流感受。
3、指名讀一讀句子,說一說感受。
4、老師范讀句子。
5、指名讀。
四、聯系生活,升華情感。
1、生活中,我們用理解、寬容與關愛對待一個個陌生人的事比比皆是。一段默默地祝福,一句輕輕的'問候,一次緊緊地依偎,一聲深深的安慰。都是“將心比心”的表現,你在生活中做過、看到過這樣的事情嗎?
2、老師舉例引導。
3、作者在聽到看到這樣的事后,明白了一個道理,是什么?
指名說。
4、那你能說說你是怎么理解這句話的嗎?
五、回歸文本,提升品味。
1、男女生分別讀最后一個自然段。
2、再讀課題。加深理解。
3、(板畫出心)如果這就是我們每位同學的一顆滾燙的心,學了全文后,為了勉勵自己,你認為應該在你的心中裝入一個份量最重的什么詞?
4、小結:孩子們,正是這些優秀的品質,讓我們幼小的心靈變得飽滿、充實和美麗,就讓我們將心比心,享受愛與被愛的快樂與幸福吧!
四年級語文下冊教學設計 篇2
教學目標:
1.認識5個生字,會寫8個生字。正確讀寫"動彈、欲望、糟蹋、珍惜"等詞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3.引導學生抓住關鍵詞語,聯系上下文和生活實際,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
4.通過導讀品悟,感悟作者對生命的思考,懂得珍愛生命、尊重生命、善待生命,讓有限的生命體現出無限的價值。
5.拓展閱讀《生命的壯歌》,把學了《生命生命》后的感受寫下來。
教學重點、難點:
抓住重點詞語,聯系上下文和生活實際,體會句子的含義,引導學生思考人生、感悟生命的意義。
一、預習探究
1、師生交流。
同學們,課前我們搜集了有關生命的格言,現在讓我們先來交流交流吧。(自由交流)聽了剛才的交流,你對"生命"最深的感受是什么?
老師也搜集了兩段有關生命的格言,想同大家一切分享,你們愿意聽聽嗎?
(屏幕出示)雖然生命短暫,但是,我們卻可以讓有限的生命體現出無限的價值。
師生齊讀。能讀懂嗎?這段話究竟怎樣理解,讓我們一起隨著作者到9課中去尋找答案。
2、板書課題。齊讀。質疑。
二、合作交流
(一)生字
1、檢查生字預習情況。(1)我會讀。(2)我會講。(3)我要問。
2、生自由讀課文,要求正確、流利。
3、指名讀課文,想想每個自然段寫了什么?課文寫了幾個事例?
4、交流,理清脈絡。
(板書)飛蛾:掙扎求生
香瓜子:磚縫冒苗
我:靜聽自己的心跳
(二)課文
1、自讀課文二、三、四自然段,著重選擇其中一段反復朗讀,體會作者從每個事例想到什么?為什么會有這些感受?
2、小組合作學習。在自己的前后左右尋找一個與自己選擇同一段的同學,交流各自的體會。
3、全班交流。
(1)作者分別從每個事例想到什么?為什么會有這些感受?
(板書)飛蛾:掙扎求生--求生欲望令我震驚
19、生命生命香瓜子:磚縫冒苗--不屈向上令我(敬佩)
我:靜聽自己的心跳--沉穩而有規律的心跳給我震撼
(2)在剛才的'學習中,你體會最深的句子有哪些?
A、我可以好好地使用它,也可以白白地糟蹋它。
B、一切由自己決定,我必須對自己負責。
4、有感情地朗讀、背誦。
三、品讀感悟
1、作者由這三個事例引出的對生命的思考是什么呢,讓我們一起朗讀課文最后一自然段。
2、是怎樣理解這段話的,讓我們來交流交流。
3、教師引導:
(1)第一句話中有一對反義詞,你能找出來嗎?在前邊的事例中,"有限的生命"指什么?"無限的價值"指什么?從現實生活中,人的生命中體現的"無限的價值"指什么?
(2)怎樣才算活得"光彩有力"?結合你搜集的資料說說你覺得哪些人活得光彩有力?哪些人的生命是白白流失的?
(3)連起來說說,這段話怎樣理解。
4、有感情地朗讀并背誦最后一自然段。
5、結合課題理解
細細品味了作者對生命的思考,現在讓我們再來讀讀課題,你會帶著怎樣的語氣讀?(贊嘆、回味、留念、……)作者在課題中重復兩遍生命,你體會到什么?(強調感情)
四、拓展延伸
在這篇課文的學習即將結束的時候,老師向大家推薦我搜集的第二則格言。
(屏幕出示)人最寶貴的是生命。生命屬于人只有一次。人的一生應當這樣度過:當回憶往事的時候,他不會因為虛度年華而悔恨,也不會因為碌碌無為而羞愧;在臨死的時候,他能夠說:"我的整個生命和全部精力,都已經獻給了世界上最壯麗的事業--為人類的解放而斗爭"。
四年級語文下冊教學設計 篇3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1)會認本課六個生字“駐、逗、廚、鞠、躬、衷”等字。
(2)自學課文內容,理解陳小龍為什么稱大使館為媽媽。
(3)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并能抓住人物語言神態體會情感。
2、過程與方法:
(1)以課題引入讓學生說說對大使館的理解再說說媽媽是什么人,在此基礎上讓學生針對課題提出疑問。
(2)自課文,明白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
(3)小組討論來解決針對課題提出的疑問。
(4)回歸整體,拓展延伸。
3、情感態度價值觀
從陳小龍的故事中體會祖國對我們的愛,教育學生熱愛祖國,報效祖國。以上教學目標的制定具體可操作,力求體現講練結合、文道結合,突出詞句訓練和朗讀訓練。
4、教學重難點:
(1)理解大使館是怎樣幫助陳小龍的以及陳小龍給大使館那封信的內容,來理解陳小龍為什么稱大使館為媽媽。
(2)從陳小龍的故事中體會祖國對我們的愛,教育學生熱愛祖國,報效祖國。
一、進入新課
當你到一個陌生環境舉目無親不知該怎么辦,你最渴望得到什么?有個小伙子也有這樣的感受,而且他的經歷更令人難忘,我們現在就走進課文。(板書課題)看到課題,你們有什么疑問?(大使館是什么?)師及時解釋大使館。(為什么稱大使館為媽媽?)師追問:媽媽是我們什么人?
二、讀準生字讀音
為了使我們更好地學習課文我們先來解除生字障礙
1、默讀課文。
2、把要認識的字在文中圈出來讀三遍。
3、出示黑板字詞。學生讀詞,提出愛錯的字和不理解的詞,交流講解意思。
三、初讀課文,理解大概內容
過渡:我們過了生字關,就來學習課文1自由大聲讀課文讀出文章理解,讀不通的地方多讀幾遍,2讀完后想一想,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課文能分成幾個部分?(生讀完后回答)
四、再讀課文
解決前面提出的問題,深入地了解課文內容。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想一想為什么稱大使館為媽媽?畫出相關語句
3、小組交流意見,要求把前因后果表述清楚如:
(1)陳小龍是在什么情況下得到大使館的幫助,心情怎樣?
(2)大使館是怎樣幫助陳小龍的,陳小龍的心情怎樣?
(3)當陳小龍離開大使館時,大使館的`人員是怎樣說的?他是怎樣做的,心情怎樣?
4、小組匯報,交流。教師歸納整理并板書相關詞語。
5、陳小龍到荷蘭后怎么做的?你覺得他是一個怎樣的人?你是從哪看出來的?
五、總結
四年級語文下冊教學設計 篇4
教學目標:
1.引導學生通過品味關鍵詞句和朗讀想象的方法,體會到紀昌的決心、毅力、恒心,豐滿人物形象。
2.引導學生感悟從不同的角度理解寓意,同時對課文布局謀篇、用詞用語有所明晰。
3.指導學生學習概括故事的主要內容的方法。
教學重點:
引導學生通過品味關鍵詞句和朗讀想象的方法,體會到紀昌的決心、毅力、恒心,豐滿人物形象
教學難點:
引導學生感悟從不同的角度理解寓意,同時對課文布局謀篇、用詞用語有所明晰。
教學課時:
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課前談話
1.同學們,小時候我們躺在媽媽懷里聽故事,長大一點我們捧著書津津有味地自己看故事,誰能向我們說一說你看過哪些故事?
2、今天老師先請大家看這幾幅圖片,你想起了哪幾個故事?
這幾個故事是我們學過的寓言故事。寓言故事有什么共同點?
小結:寓就是寄托的意思,把一個大道理寄托在短小的甚至可笑的故事里,這就是寓言。
還看過哪些故事?
是啊,有那么多的故事帶給了我們回憶,帶給了我們快樂,帶給了我們知識。今天我們要走進第八組課文:走進故事長廊,請快速瀏覽,看看導語給我們提出了幾點要求。
(你是不是還記得,在媽媽的懷里,在奶奶的膝前,在學校的閱覽室中,聽故事、讀故事的美好情景?故事曾經給我們帶來多少快樂呀!讓我們隨著本組課文的學習,走進故事長廊,感受它的魅力,體會其中的道理。我們還要練習復述,并搜集一些故事,讓故事長廊變得更加豐富多彩。)
加點出示要求。
在這個要求下,讓我們一起走進寓言兩則中的一則。
二、揭示課題,整體把握
1、誰能把課題讀好,讀出講故事的味兒。(紀的糾音)
2.快速瀏覽,思考這則寓言主要講了什么?(請教射箭、練眼力、射箭能手)
小結:有起因有經過有結果,很完整,與我們一般記敘文一樣,寓言故事也按事情發展順序寫。結合黑板同桌練習說說課文的主要內容。
三、創設情境,漸入故事
1.課文是這樣寫下來的,那幾自然段是寫原因。
2.誰能把第一自然讀好,讀出講故事的感覺。什么是能手?
想知道他功夫如何了得嗎?
出示紀昌向飛衛學射前的一個故事:
話說紀昌是出色的獵手,他聽說飛衛被稱為天下第一神射手,隱居在鹿臺山,就歷盡千辛萬苦找到飛衛想比試比試。他先抽出一支箭,嗖的一聲,射下了天上的一只飛鳥,飛衛搖了搖頭。接著,紀昌又抽出第二只箭,嗖的一聲,射中了水中的游魚。可是在飛衛的眼中,這只是雕蟲小技。只見飛衛抽出一支箭,不經意地那么一射,射中了一片正在飄落的葉子,這片葉子也只是停了那么一下,就繼續向下飄落。就這一射,讓紀昌心服口服,他知道了山外有山,人外有人。從此下定決心向飛衛潛心學習射箭。
你有什么想說的.?(班上誰也是什么能手)
如果你是此時的紀昌,你最想讓老師教授你什么本領?
四、研讀課文,讀中感悟
1.今天這節課我們重點學習兩次練眼力的部分。自己默讀第2、3、4自然段,找出關于紀昌學習的句子,感受最深的字詞圈一圈,劃一劃,讀一讀,你讀到怎樣的紀昌,旁邊寫上批注。
2.出示:紀昌回家之后,就開始練習起來。妻子織布的時候,他躺在織布機下面,睜大眼睛,注視著梭子來回穿梭。
讀這個句子的時候,不要著急,慢慢地讀,品一品,看哪個詞語特別吸引你,讓你對紀昌有了更深的認識。
(抓“躺在織布機下面,注視,穿梭”感悟,圈出動詞)
出示視頻:織布機
紀昌是怎樣的?你看到了什么?
小練筆:
是呀,紀昌以常人難以想象的毅力苦學兩年,兩年中他遇到哪些困難仍然堅持著。請選擇一個發揮想象寫下來,紀昌可能遇到哪些困難。
白天(夜晚、夏天、冬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紀昌躺在織布機下面,睜大眼睛,注視著梭子來回穿梭。
指生讀。
小結:這一句我們從這些動詞讀到紀昌的堅持不懈。
就這樣,日復一日,春去秋來,克服了難以想象的困難啊,兩年以后怎么樣?
紀昌的本領練得相當到家了——就是有人用針刺他的眼皮,他的眼睛也不會眨一下。(出示句子),生齊讀。你讀到了什么?(抓“相當到家”感悟)
相當到家到什么地步?(),作者用了什么標點符號》(——),破折號前后的意思是一樣的,所以,這個破折號的作用是解釋說明,在——旁邊寫上這個作用。
3.繼續交流。
出示:紀昌記住了飛衛的話,回到家里,又開始練習起來。他用一根長頭發,綁住一只虱子,把它吊在窗口,然后每天站在虱子旁邊,聚精會神地盯著它。那只小虱子,在紀昌的眼里一天天大起來,練到后來,大得竟然像車輪一樣。
請匯報的同學先朗讀。我們大家聽一聽,能不能從他的朗讀中聽出來他抓的是哪個詞?然后再來請這位同學談自己的理解。(從“每天”“聚精會神”“盯著”“竟然”感悟)
“盯”能換個字嗎?,為什么要用“盯”?
小結:用得多傳神,可以看出紀昌是多么聚精會神啊!
虱子是這樣,那么稍大一點的東西呢?出示古文:旬日之間,浸大也;三年之后,如車輪焉。以睹余物,皆丘山也。(注釋:十多天過去了,虱子慢慢地大了起來,練了三年,這只虱子竟有車輪那么大。稍大一點的東西,就像一座座小山那么大。)
你看到了怎樣的紀昌?(指生讀,齊讀)
4.兩組句子都出示,男女生分工讀。一方讀如何練習,一方讀練習的成效。
你有什么發現?(結構相似)
自己再看看二、三自然段,還寫到了什么?(老師的指導)
請找出老師指導他的句子,學著老師的樣子來指導指導紀昌,自由練習。
1.出示句子:
“你要想學會射箭,首先應該下功夫練眼力。眼睛要牢牢地盯住一個目標,不能眨一眨!”
“雖然你已經取得了不小的成績,但你的眼力還不夠。等到練得能夠把極小的東西,看成一件很大東西的時候,你再來見我吧!”
指名讀,你覺得是一位怎樣的老師?師生評價。(意思明確,口齒清晰,要求嚴格)
小結:學到這我們更加清楚,兩個自然段都從老師的指導,紀昌的練習,練習的結果來寫。是嗎?思路多清晰啊!
我們一起來復述這兩個自然段,有問題的學生可以看大屏幕上的提示,可以選擇一個自然段來復述,自己先在下面練習。(請生說)
四、揭示寓意 多元理解
功夫不負有心人!五年之后,紀昌的眼力練得相當到家了,簡直到了爐火純青的程度了,自由讀第4自然。
昨天的預習紙上我看到下列同學很會學習,提的問題有共性,有價值:飛衛為什么要先讓紀昌練眼力,然后學習開弓射箭?同桌交流,誰能解答?
原來這則小故事中蘊含著這個大道理啊!那誰能說說這則寓言告訴了我們什么?
小結:是啊,練眼力是打基礎,只有扎實了基本功,才能射出的箭百發百中
出示:只有扎實學習基本功,射出的箭才會百發百中。
3.僅僅學習射箭需要練基本功嗎?
由這個故事我們還想到了其他的事情,你覺得做哪些事情也這樣,需要先打好扎實的基本功。
這樣一想就明白了寓言要告訴我們的道理了——無論學什么本領都要練就扎實的基本功。這就是這則寓言告訴我們的樸素道理。
出示:通過學習這篇寓言,我們知道了無論學什么本領都要練就扎實的基本功。齊讀寫下來)
4.練基本功特別重要,作者為了突出這個重點,寫法上什么特點?
(詳略得當)
5.學了這篇寓言,顧老師還要送大家幾句名言,選擇你喜歡的一句摘錄下來,背一背。
(如:萬丈高樓平地起;
師傅領進門,修行在個人;
不經一番寒徹骨,那得梅花撲鼻香……)
5.作業:
●把這個故事繪聲繪色地講出來。
●《紀昌學射》選自《列子·湯問》一書,篇篇都閃爍著智慧和哲理,還有我們熟悉的“呆若木雞、杞人憂天、朝三暮四、愚公移山”等故事也出自這本書,下課請大家找來讀一讀。
●課堂作業本:3、4(1)題
板書:
紀昌學射
請教射箭
睜大 注視
練眼力
盯
射箭能手
四年級語文下冊教學設計 篇5
教材分析:
課文記敘了26年前父親帶著十歲的我沿著又彎又窄的山路去爬山,在爬山的過程中父親告訴我能不能爬到山頂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是否盡力了,在下山途中又告訴我要用心欣賞沿途的美景的事情。我從父親身上學到了智慧,從大山的身上學到了沉靜。
學習目的:
1、學習本課生字,理解新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理解課文內容,體會重點句子的含義;
3、激發學生無論做什么事,都要有堅持不懈的信念和持之以恒的精神。
學習重難點:
1、學習課文,體會重點句子的含義;
2、說說我跟父親爬山時學到了什么。
學習方法:
自主學習合作探究法、講授法、討論法等。
學習準備:多媒體課件。學習時間:2課時。學習步驟:
第一課時
學習內容:學習生字,初讀課文,學習第一自然段。學習過程:
一、自主學習預習檢測
談話引出課題
二、合作探究教師點撥
1、指名朗讀課文。要求學生讀正確、流利,不讀破詞破句。 2、師生共同評價朗讀情況。 3、幻燈出示本課生字。
1)指名認讀生字,并口頭組詞。 2)出示文中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3)指定小組進行開火車讀生字、新詞比賽。
4)學生自由輕聲朗讀課文,找出最令你感動的句子,并在句字旁加上自己的感受。
三、交流展示師生共評
1、以小組為單位,小組討論:每個自然段寫了什么內容?
2、個小組內先互相討論交流,進行改進。并推薦出代表發言。
3、個小組互相修改自然段的段意。
4、小組內互相朗讀課文中自己喜歡的段落或喜歡的語句。
5、劃分結構段。第一自然段(1):父親在一個夏日的清晨帶我去爬山。第二段(2-7):在上山途中父親告訴我其實能不能爬上山頂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是否盡了力。
第三段(8-9):在下山去中,父親告訴我大自然的沒不只是用眼睛去看,還要用耳朵去聽,更重要的'是要用心去體會,左后用腦子去思考。
第四段(10)我從青山那里學到沉靜,但是更重要的是我從父親身上學到了智慧。
四、達標測評總結提高
1、全班同學齊讀課文第一段。
2、你讀懂了什么?(小組內先互相交流,互相糾正。)反饋學習情況:
主要介紹了時間、人物。
3、你從課文的第一句體會到了什么?
(體會到了父親是一個熱愛大自然的人,也是一個十分疼愛我的好父親。)
4、你知道父親為什么要帶我去爬山呢?(學生自由發言,只要圍繞課文內容都可以)
五、小結
我們學習了這篇課文第一課時,我們知道了作者的父親是一個熱愛大自然的人,也是一個疼愛我的好父親。
六、作業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2、寫生字詞。
第二課時
學習內容:
學習課文2-10自然段;理解重點句子的意思,背誦最后以自然段。
學習過程:
一、自主學習預習檢測
二、合作探究教師點撥
1、指名朗讀課文第二段。
2、學生評價朗讀情況。
3、學生自主學習本段。
4、反饋學習情況:你讀懂了什么?你有哪些質疑?
5、在爬山過程中,父親對我說了什么?找出父親的話。
6、聽懂父親的話嗎?找出說明的詞語來。(似懂非懂)
7、一起朗讀父親說的話后思考:父親是一個怎樣的人?這句話你是怎樣理解的?
8、當登上山頂時,父親又對我說了什么?我理解父親說的話了嗎?從哪句可以看出?
9、為什么我的臉就像煮熟的鴨子一樣紅?(因為在這次數學考試中我沒有盡力,只考了61分,可我卻說已經盡力了,被爸爸識破了。)
10、全班一起朗讀我和父親的對話。
三、交流展示師生共評
1、指名朗讀課文,其余學生思考:下山的時候,父親對我說了什么?我聽懂了父親的話嗎?
2、反饋思考情況。
3、父親告訴我應該怎樣欣賞大自然的美麗呢?(學生自由發言)
4、讀了父親說的這句話,你知道他的意思嗎?
(不論做什么事情,我們都要盡自己的最大努力,不管遇到什么事情都要用心來體會,用腦去思考。)
四、達標測評總結提高
1、齊讀本段內容,自主學習本段。
2、學生質疑。
(1)你認為父親是一個怎樣的人?(2)讀了這段話,你有什么話要說?
3、反饋學習情況。
4、父親是怎樣帶著我走那個黑暗而又寧靜的山林的?5、你是怎樣理解課文最后一句話的?
五、總結全文
1、學習了這篇課文,你有什么體會?(學生自由發言)2、你懂得了一個什么道理?
(不論遇到什么事情都要盡力去做,并且告訴我們大自然的美不只是用眼睛去看,還要用耳朵去聽,更要用心靈去體驗,用腦去思考。)
六、作業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背誦課文最后一段。
四年級語文下冊教學設計 篇6
教學目標:
知識:
1、增強口語表達的能力。
2、培養細心觀察的習慣,能抓住景物特點進行描寫。
3、積累語言,增強書面語言的表達能力。
情感:
1、領略大自然的美好風光,為祖國的大好河山而驕傲。
2、在口語交際中,培養合作和交往的能力。
教學重難:
在細心觀察的基礎上,抓住景物的特點,進行習作,順序清晰,生動具體。
教學時數:2課時
課前準備:觀察校園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口語交際
一、導入新課
談話引入:春天已經悄悄地來了,你從什么地方感受到了春的.氣息?春天你們想出去找找春天嗎?今天我們就要商量商量,怎樣才能快樂、安全、有意義地找到春天。
二、讀課題,明要要求。
1、自讀課題,弄明白說話的主題是什么。(春游計劃)
2、圍繞這個中心,要說清楚哪幾個要點呢?
(1)時間、地點
(2)準備工作
(3)開展的活動
3、除了書上提到的這幾個方面,你覺得還有必要說清楚什么。(自由補充)
三、分小組討論
1、提出要求
(1)圍繞中心話題進行討論。
(2)分工合作,團結協作。
(3)學會傾聽
(4)作好記錄,形成書面計劃草案。可以表格的形式進行。
時間
地點
活動內容
準備工作
分工
其它
2、自由組合。并選出組長。
3、進行討論。
4、各小組進行匯報。
5、評一評:取長補短,統一意見,形成班級的春游方案。
四年級語文下冊教學設計 篇7
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兩首古詩。
2、學會本課的3個生字,理解詞語及詩句的意思。
3、想象古詩描繪的畫面,感受古詩語言與意境的美,培養學生對自然美和藝術美的鑒賞能力。
教學重點:
1、通過誦讀,理解詩句的含義,體會詩歌的意境,熟讀成誦。
2、結合古詩簡潔的語言想象豐富的畫面,先說再寫。
教學難點:
1、誦讀古詩,體會作者從聽覺、觸覺、視覺等多角度觀察事物的方法。學習作者邊觀察邊想像以及動用各種感官從多角度觀察事物的方法。
2、透過詩中描寫的景物,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并把自己的感受寫下來。
教學準備:
1、師生查找有關詩人、詩作的相關資料。
2、教學掛圖。
教學時間:三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調動積累,揭示課題
1、啟發學生回憶背誦過的描寫春天景色的古詩。
2、引出詩題“江南春”:顧名思義,江南的春天。 全詩描寫了江南春天的綺麗景色。
3、介紹作者:杜牧,字牧之,今陜西省西安市人。二十六歲中進土曾做過幕僚,很不得志。他關心民生疾苦,在任地方官期間為人民做
了一些好事。他和李商隱齊名,世稱“小李杜” 。
二、自學古詩,整體感知
1、學生自由誦讀古詩。
要求:(1)讀準字音,注意節奏。
(2)邊讀邊想詩句的意思,畫出不理解的詞句。
2、借助工具書,自己理解詩意。
3、小組合作學習,弄懂詩意。
4、檢查學習效果
(1)指名朗讀,集體正音。然后齊讀全詩,注意停頓。
(2)解釋詞語:
“綠映紅”、“水村山郭”、“酒旗風”、“南朝”、“樓臺”、“四百八十寺”
(3)指名說說詩句的意思。 (大致即可)
三、反復誦讀,體會意境
(一)前兩行——寫今
1、學生自由誦讀古詩,邊讀邊思考:《江南春》寫出了江南春天的哪些特點?(到處是黃鶯宛轉啼鳴,到處是綠葉紅花相互映襯。依山臨水的城鄉,迎風招展的酒旗。)
2、詩的前兩句抓住了黃鶯、紅花、綠葉、水鄉、山城、酒旗、春風等七種景物來描寫,共同構成了一幅春天江南的畫面。
3、看圖、配樂輔助,指導學生讀出江南春日的.美景,用自己的話描述感受到的內容。
(二)后兩行——懷古
1、提問:詩歌的后兩句還是描寫江南春天的嗎?
2、學生默讀后兩句詩,體會一下抒發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
3、集體討論(抒發了作者憂國憂民之情)
4、教師小結:南朝統治者迷信佛教,廣建佛寺,企圖依靠神靈的庇護,永保江山穩固。可是時移世易,當年的四百八十寺,有多少樓臺意境掩映在蒼茫的煙雨之中了呢?
5、帶著理解
四年級語文下冊教學設計 篇8
【教學目的】:
以人物形象為切入點理解課文,升華情感。
能有感情的讀課文,讀中去體會人物的情感。
激發學生熱愛生活,關心他人
【教學重難點】:
通過有感情的讀,以人物形象為切入點理解文章,升華情感,繼而理解文中“永生”的含義。
【教具準備】:
課件、歌曲《愛的奉獻》
【教學過程】:
一、師:(眼睛是人體的一個器官,我們擁有它,是幸福,是平安,是無法比擬的財富。當我們失去生命時,尚好的眼睛如果能帶給失明者以光明,那是多么美好的事情。這一節課,我們接著學習課文《永生的眼睛》。)
板書課題。
師:上一節課,我們對這一課進行了大致的了解,檢查大家對課文的了解情況。
(出示表格學生填寫。)
二、1.師:我們再回到課題上,《永生的眼睛》中“永生”你是如何理解的?那么,課文中究竟寫誰的.眼睛永生了?(隨機板書)
2.現在是大家露一手的時候了。(分段讀課文,生自評。)
3.通過讀,你有感動的地方嗎?說說感動的原因,并能帶著感情去讀嗎?
(小組交流)
三、學生匯報,師相機引導。
1.對課文“我”的理解抓前三個段落去分析。(抓住人物的表情和動作)
2.第四自然段從父親平靜的態度中去分析——幫助別人是自己最大的快樂!
3.第六、七自然段可以讀出父親的心愿。
4.感悟溫迪這個人物。抓住8——11段來分析。
5.引導學生讀中體會這一種愛,這一種美德。
6.小結:大家知道什么是永生的眼睛了吧!實際上就是一種愛。
四、聽歌曲《愛的奉獻》,在歌聲中總結全文。
是呀,這永生的不僅僅是眼睛,它是關愛奉獻的精神,留在了我們心靈深處!
四年級語文下冊教學設計 篇9
教學目標:
1.通過朗讀課文來理解課文內容,了解趵突泉的特點,感受趵突泉的美。激發熱愛大自然的感情和愛美的情趣。
2.學習作者細致觀察具體描寫,融情與景的描寫事物的方法,培養觀察能力和表達能力。
3.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重點:
了解大泉、小泉的特點,學習作者細致觀察和具體形象地描述事物的方法。
教學難點:
指導學生朗讀,模仿“融情于景”的描寫方法進行仿寫。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
教學時間:
一課時
教學流程:
一、談話導入
1、同學們喜歡旅游嗎。看來都去過不少地方,你都去過哪,有沒有什么景色給你留下了特別深刻的印象呢。愿意和大家一起分享一下嗎。(課前談話)
2.走進課文之前,老師想和大家一起來欣賞幾張圖片(ppt)
千佛山、大明湖和趵突泉是濟南的三大名勝,尤其是趵突泉,位居七十二泉之首,被當年的康熙皇帝譽為“天下第一泉”。這么美麗的趵突泉在老舍筆下又是一番怎樣的美妙呢。今天我們就來一起學習趵突泉,跟老師板書課題:趵字,左窄右寬,是跳躍、踴躍的意思,再寫突泉。
3.現在,讓我們打開書本自由朗讀課文,想想課文是從哪幾方面來描寫趵突泉的。
二、整體感知:
1、自學反饋。
從哪幾方面來描寫趵突泉的。(泉水、大泉、小泉)板書。
各有有哪些特點。請到文中去找一找。
交流:清淺 鮮潔
純潔活潑鮮明永不疲乏神秘
有趣
三、感受大泉:
過渡:現在就讓我們隨著老舍的腳步先去大泉領略它的神韻所在,請同學們先讀讀描寫大泉的這段話感受下大泉有哪些與眾不同的特點。
1.你覺的大泉最大的特點是什么。
用書本中的語句回答。
預設
1:看那三個大泉,一年四季,晝夜不停,老那么翻滾。
讀了這句話,哪些詞語讓你印象深刻。
(1)一年四季,晝夜不停:春夏秋冬都在翻滾著,日日夜夜一刻也不停歇。
讀了這句話同學們體會到了什么。(翻滾的時間很長)
(2)能帶上你的感受來讀一讀嗎。(個別讀)
(3)數次游覽趵突泉的老舍看著眼前無時無刻不在翻滾著的泉水也寫下了自己的感受:你只要立定呆呆地看三分鐘,就覺得自然的偉大,再不敢正眼去看。
一起帶著我們的感受,讀好這句話。
預設
2:永遠那么純潔,永遠那么活潑,永遠那么鮮明,冒,冒,冒,好像永遠不感到疲乏,只有自然有這樣的力量。
這句話中,哪個字給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能說說你的理解嗎。
(1)“冒”字的字形結構,冒字頭兩橫的注意點。
在學習單上寫兩個。
(2)理解“冒”。“冒”可以用哪些詞來代替?(鉆,跳,竄、涌,流……)
(3)為什么作者連用三個“冒”,為什么要重復用這個字呢。
不急著說,把這一段好好讀一讀,呆會兒我們來交流各自的想法。
(預設:生1:因為趵突泉的大泉有三個泉眼,所以作者用了三個“冒”。
我們剛才看過圖片,第一個泉在冒,第二個泉在冒,第三個泉也在冒,冒冒冒。那如果五個泉呢,冒冒,冒冒冒。乍一聽很有道理,仔細一想,有點牽強。
但他說出了一點,那就是三個泉同時在——冒。
(生2:作者用了三個“冒”,還讓人感覺泉水冒得時間很長很長。
1、你很有見解,一個冒字讓人感覺到永不停歇,三個冒字更是讓人覺得冒的時間很長很長了。
老舍先生在濟南生活了七年,陽光明媚的春天他去看趵突泉,它在——,炎熱的夏天他去看,它在——,涼爽的秋天去看,它仍在——,即使是寒冷的冬天去看,趵突泉仍在——。
大部分時間老舍白天去看,它在——,晚上去看,它依舊在——。
2、讀這段文字,你還可以從哪個詞語感受到趵突泉冒得時間已經很長很長。
(永遠)
在這里,作者連續用了幾個“永遠”。(四個“永遠”。)
你們覺得這趵突泉究竟這樣接連不斷地冒了多少年,以至于老舍先生用了四個“永遠”。
這趵突泉究竟一刻不停地冒了多長時間了呢。(出示歷史資料,加深理解)
3.了解了這一點,你能不能再來朗讀一下,讀出你的感受呢。
這就是趵突泉,永遠那么純潔,永遠那么活潑,永遠那么鮮明,冒,冒,冒,好像永遠不感到疲乏,只有自然有這樣的力量。
(個別讀,男女生分讀,齊讀)
4、老舍先生不僅寫他看到的,也寫他的感受,像這樣的寫法就叫做融情于景。
(板書:見聞+感受?融情于景)。
5.我們合作著來讀一讀,同學們讀老舍的見聞,老師讀老舍的感受。
一起來讀好這段話。
四、感受小泉的有趣
過渡:趵突泉的.大泉是如此地偉大、神秘,那么池邊的小泉又有怎樣的特點呢。
作者在抓特點寫的同時有表達了自己怎樣的感受呢。快速的默讀第四段,找一找,畫一畫。
2、交流
作者對于小泉表達了怎么樣的感受呢。
(這比那大泉還更有趣。)
小泉有趣在哪呢。
①?有的像大魚吐水,極輕快地上來一串水泡
將小泉冒水寫成大魚吐水,很有趣;而是還是極輕快地(指導朗讀,讀出有趣和極輕快的感覺)
②?有的像一串明珠,走到中途又歪下去,真像一串珍珠在水里斜放著。
抓住“走”和“歪”,運用了擬人,把小泉寫活了(指導朗讀,讀得有滋有味)
(3)有的半天才上來一個水泡,大,扁一點,慢慢地,有姿態地搖動上來,碎了。
看,又來一個。
“半天、碎了,看,又來一個。
”作者的心情變化:從等得不耐煩了,到驚喜,再又來了一個驚喜(指導朗讀)
④有的好幾串小碎珠一齊擠上來。像一朵攢得很整齊的珠花,雪白。
運用比喻,如果說那小碎珠是攢得很整齊的珠花,那趵突泉就是戴著這珠花的美麗少女,讀出這種美感。“
3.小泉的水泡就這樣姿態萬千呈現在我們面前(板書:姿態萬千)
引讀:師:面對這姿態萬千,妙趣橫生的小泉,難怪會說————————
五、小練筆
大自然就是一位大畫家,也是一位魔法師,在我們寧海也有許多風景如畫的地方,如浙東大峽谷,仔細觀察這幾張圖片中的景色,讓我們也像老舍先生那樣既寫自己的見聞,也將自己的感受融入進去,融情于景地寫一寫吧。
(好詞運用)
(展開,要善于觀察,把握細節,展開聯想,抓住特點,運用修辭方法……)
瀑布真美。
六、交流反饋。
(好句積累)。
四年級語文下冊教學設計 篇10
[教材分析]
《一個中國孩子的呼聲》是九年義務教育六年制小學語文人教版第八冊的一篇課文。這篇課文屬書信體的文章,是一個中國孩子寫給聯合國秘書長加利先生的一封信。信中深切地緬懷父親,并代表中國孩子向整個國際社會呼吁:要和平,不要戰爭!本文情感強烈,飽含著一個孩子失去親人的悲憤和對和平無比渴望的真摯情感,讀來感人肺腑、催人淚下。教學這篇課文一是緬懷那些為維護世界和平而英勇獻身的英雄,引導學生從小放眼世界,關注國際局勢,樹立熱愛和平,維護和平的信念;二是進一步學習理解含義深刻句子的方法,體會這些句子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學情分析]
(一)學情分析:
課文是一篇書信體裁的文章,出自一個中國孩子痛失父親后寫給聯合國秘書長的一封信,信中飽含著一個孩子渴望和平的真摯情感。由于小學生對戰爭特別是戰爭中痛失親人罕有情感體驗,只能從電影、電視中目睹一些場面,教師可利用音像呈現及影片剪輯、提供數據資料等教學手段創設情境,縮小學生與文本在內容、時空、情感上的視界差距,憑藉課前的這一精心預設為課堂教學的精彩生成提供平臺。
(二)文本生長點分析:
“動態生成”是新課程改革倡導的重要理念。語文課堂的生成應是價值引導下的自主建構。根據學生的閱讀心理特征,對照教學目標,導學本課,可抓住以下幾個生長點達成生成的自主建構:
1、在情境中生成建構:課前借助播放《戰爭中的兒童》影片剪輯及讓學生聆聽《和我們一樣享受春天》詩歌朗誦并同步觀看一組有關戰爭的畫面,在學生情感受到強烈震撼之時,不失時機于上課伊始,再憑藉一組關于戰爭與兒童的數據資料,引導學生結合課前聽到的詩歌和看到的畫面來說一說感受。“入境始為親”,這里借助教師動情的語言渲染及聲像情境的創設, 學生“情動辭發”,暢言個性化表達。
2、在引讀中生成建構:“語言有溫度,字詞知冷暖。”教學時應注意抉微探幽,引領學生“抽絲剝筍”,親歷文本,努力破解語言隱含的信息。在徜徉語言之河后,學生自然生發情感及個性感悟。如:抓住“兩年多來”“對妻子說”“對兒子說”“聽見了”“呼喚的是”等,挖掘其情感內涵,采用想象畫面、回旋復沓式的引讀方式,學生切己體察,從不同角度、不同對象、不同方式展開多維體驗,把對文章的內涵理解引向深入,最終努力達到人文合一的境界。
3、在“移情”中生成建構:設計“如果你是雷利,面對爸爸的遺體,此時此刻,你的心情會如何?你會說些什么呢?”這一叩問,這里配哀樂,并輔之以靈柩歸來的場景。教師借助“換位思考,移情體驗”策略,帶領學生走進角色,實現師生之間、師生與文本之間產生三維互動,催生心靈震撼,達到 “一石二鳥”的功效——既有效開發教學資源,又提升了學生情感。
4、在品讀中生成建構:以加利先生評價爸爸的'一句話中的“卓越”一詞為支點,進行層遞性拓展。在學生通讀全文后,引導學生聯系上下文,找出有關語句,抓住關鍵詞,說說:雷利的父親是怎樣的一個父親?學生在潛心會文之后,運用語言多角度多層面談雷利眼中的父親——自己眼中的雷父是個怎樣的人。
5、在想象中生成建構:教師抓點輻射,喚起共鳴:雷利多么熱切地盼望爸爸凱旋回來,把那頂藍盔戴在自己頭上。爸爸回來了,可以和雷利一起干什么?通過引導學生想象,再現雷利一家其樂融融的幸福生活場景,形成蘊生活、引導、想象于一體的多元、遞進的新情境,與下文的不幸形成了強烈比照。
6、在對話中生成建構:引導學生讀第 2自然段,談談在段中哪些句子最能打動你,并說說你的感受。在學生展開與文本深入對話,并對雷利的“喪父之痛”有了深切體悟之后,師再引入“爸爸,我想對您說”“孩子,請聽我說”這一模擬情境對話,進一步升華情感,交融情理。
[設計思路]
“動態生成”是新課程改革倡導的重要理念 。而《一個中國孩子的呼聲》一課以“呼聲”起首,以“悲憤”貫之,以“渴盼”作結。全文落點在“呼聲”,“呼聲”承載的“惋惜”、“悲痛”、“憤恨”、 “渴盼”等情感意向如一紅線貫穿全文始終。基于這樣的理念,再注目文本情真意摯的寫作特色,我設想本課第一課時教學將著眼于“情”,扎根于“言”,采取 “有所為有所不為”的教學總策略,運用 “以疑導引,細讀文本,互動生成”這一模式進行本課時教學。教學時以“情”為切入口,順學而導,讓學生在師生多元互動對話中,在情感多向交流碰撞中,受到人文精神的浸染,使自身情感脈搏與作者情感脈搏形成強烈共振,最終求得學生語言與精神的同構共建,和諧發展。因此,我試圖從以下三方面構想教學:
㈠一條主線,兩個板塊,全息閱讀。
教學時,可抓住“一條主線”:一個中國孩子的呼聲——“要和平,不要戰爭!”“兩個板塊”:“感悟父親形象”和“體味喪父之痛”,憑藉“呼聲”提揳全文,兩個板塊整體規劃,以簡馭繁,凸顯重點,做到“有所不為有所為”。
㈡以疑導引,細讀文本,實現生成建構。
教學時,可努力營造輕松和諧的對話氛圍,在學生據題質疑后,聚焦“呼聲”,細讀文本,充分把握言意融合的文本生長點。引導學生在詩歌與畫面等的視聽情境中,在品讀父親形象中,在“兩年多來”, “呼喚的是”等的邏輯引讀中,在對父親履約如期而歸的想象中,在“你是雷利,你想和爸爸一起干什么”的“移情換位”中,在“爸爸,我想對您說”“孩子,請聽我說”的模擬情境對話中自主建構,逐層推進,把多元理解與語言品味緊密結合起來。
㈢順應言語欲求,引導潛心會文,激情誦讀。
首先,開課伊始,教者可創設聲像情境,實現詩歌、誦讀與戰爭畫面的整合,借助視聽沖擊,達到拓展課程資源,鋪墊史實背景,縮小情感落差,把握情緒基調,營造解讀期待的目的;其次,在文本解讀中,緊扣一個“情”字,抓住一個“憤”字,引導學生含英咀華,以心契心,此“情”此“憤”,感同身受。“道始于情”,教學時可用語言傳情,用幸(對雷利父親履約而歸幸福場景的想象)與不幸(雷利父親犧牲的無情現實)的比照參讀鋪墊,用哀樂渲染,引領學生在對文本言語材料的深度拓展中,披文入情,激情誦讀,積累語言,培養語感。其間的讀可以有側重情感表達的外顯的有聲有色的練讀、演讀、悟讀等,也可以有側重于思考與想象的內隱的默讀、想象讀等。
[教學目標]
1、認識18個生字,學會14個生字,正確讀寫 “執行、維護、給予、素質、沉浸、凱旋、遺體、碩士、貢獻、圣壇、威脅、呼吁、妻子、充滿”等詞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學會運用邊讀邊想象畫面、聯系上下文、聯系生活體驗和獲取的材料等方法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感悟雷利失去親人的悲憤、對和平的無比渴望和呼吁和平的真摯感情。
4、能聯系實際談自己學習課文的感受,樹立熱愛和平、維護和平的信念。
[教學重難點]
重點:通過對重點詞句的誦讀導引、涵詠品味,感悟爸爸為維護和平壯烈犧牲的英勇形象和失去親人的悲憤,從而體會和平的可貴和對和平的無比渴望以及熱切呼吁和平的真摯感情。
難點:理解“和平之神并沒有永駐人間”“世界并不太平,不少地區還彌漫著戰爭的硝煙,罪惡的子彈還威脅著嬌嫩的‘和平之花”等含義深刻的句子,樹立維護和平的觀念。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課前活動:
1、觀看《戰爭中的兒童》影片剪輯,師生互動交流。(可抓住孩子的一句話:“爸爸,等戰爭一結束,我們這兒就是天堂。”交流導入本課主題。)
2、播放《和我們一樣享受春天》詩歌朗誦并同步觀看一組有關戰爭的畫面,生生互動交流。(學生可一邊欣賞一邊輕聲交流感受。)
一、 資料導入,引出“呼聲”。——入情
1、屏示課件:關于戰爭與兒童的數據資料
2、結合課前聽到的詩歌和看到的畫面來說一說你的感受。
(設計意圖:由于我們的學生生活在中國這片和平的圣土上,對于戰爭,他們缺乏深入的了解。為此,教者創設聲像情境,努力實現詩歌、誦讀、戰爭畫面的整合,借助視聽沖擊,達到拓展課程資源,鋪墊史實背景,縮小情感落差,把握情緒基調,營造解讀期待的目的。在學生了解了戰爭給我們帶來的災難是何等的痛苦,自身情感與作者產生共鳴后,學生暢言個性化表達。)
3、談話導入課題。
二、以疑導引,聚焦“呼聲”。——傳情
1、據題質疑:看到課題,你想知道什么?
學生質疑。
預設問題一:這個中國孩子是誰?
預設問題二:他發出什么樣的呼聲?
預設問題三:為什么他會發出這樣的呼聲?
預設問題四:難道這只是一個中國孩子的呼聲嗎?
(教學策略:以學定教。)
2、學生自學反饋。(依據學情,教師適時點撥指導。)
(1)檢查生字詞自學情況。
(2)指名輪讀課文。反饋:信中講了一件什么事?
(3)自主釋疑。
三、探究“呼聲”,感悟父親形象。——動情
1、層遞性拓展訓練:爸爸在戰爭中犧牲了,那他是個怎樣的父親?
(設計意圖:以加利先生評價爸爸的一句話中的“卓越”一詞為支點,進行層遞性拓展:在學生通讀課文后,引導學生聯系上下文,找出有關語句,抓住關鍵詞,運用語言多角度多層面談談自己眼中的雷利的父親是個怎樣的人。)
2、情境創設:
①雷利多么熱切地盼望爸爸凱旋回來,把那頂藍盔戴在自己頭上。爸爸回來了,可以和雷利一起干什么?
②飛機已經在機場的上空盤旋,近了,更近了……雷利仿佛看到了什么?
(設計意圖:通過引導學生想象,再現雷利一家其樂融融的幸福生活場景,形成蘊生活、引導、想象于一體的多元、遞進的新情境,與下文的不幸形成強烈的對照。)
四、潛心會文,體味喪父之痛。——煽情
1、多媒體播放哀樂,并再現靈樞歸來的場景。
2、學生自由讀文,思考:在第3自然段里,哪些詞語深深打動了你?為什么?說說你的感受。
(依據學情,重點感悟)
相機出示:
語段一:“ 現在這頂藍盔回來了,……腕上的手表浸滿了凝固的血。”
語段二:“ 啊,我聽見了,媽媽聽見了,……和平!和平!和平!”
(抓住“但、卻”“染紅”“浸滿”等關鍵詞,揣摩體味,采用自由讀、齊讀、評價讀、范讀、比賽讀、配樂情境引讀等多種形式讀。)
2、此時此刻,如果你是雷利,面對爸爸的遺體,你的心情如何?你會說些什么?
(教學策略:換位思考,移情體驗。)
3、依據學情,重點感悟:
相機出示語段:“兩年多來,我們全家沉浸在失去親人的巨大悲痛中,……我一定送你一頂‘藍盔’。”
(抓住 “沉浸”“深情”等關鍵詞,揣摩體味,采用想象邏輯引讀、個別讀、分組讀、齊讀等多種形式讀。)
(設計意圖:引導學生展開與文本的深入對話,學生對雷利的“喪父之痛”有了深切體會,進一步升華情感。)
五、激發想象,訓練表達。——激情
請你來當代言人:
(雷利代言人)爸爸,我想對您說: 。”
(雷利父親代言人)孩子,請聽我說: “ 。”
(設計意圖:虛擬情境對話,抓住學生內在多元、鮮明的感受,內化為情感,轉化為寫作遷移訓練。)
六、總結并預告下節課學習內容。
七、布置作業。
1、把你印象深刻的詞句摘抄下來。
2、查閱、了解并收集世界動蕩不安,仍然彌漫戰爭硝煙的地區局勢的資料。
第二課時(簡案)
一、 自主探究,體會世界并不太平。
小組合作學習,全班交流。
二、 拓展實踐,升華情感。——延情
1、作為一名新世紀的少年兒童,為了制止戰爭,維護和平,我們能做些什么?
2、同桌討論,匯報交流。
3、總結升華。
三、 指導十四個生字的書寫。
1.指導觀察字形,說說寫時要注意什么?
2.學生自由書寫。
3.小結書寫情況。
四、 拓展與作業。
1.學生質疑。
2.作業:給那些深受戰爭苦難的外國小朋友寫封信。
四年級語文下冊教學設計 篇11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憑借具體的語言材料,陶冶學生的情操,培養學生喜愛音樂的情趣。
3、學會8個生字,綠線內的3個生字只識不寫。理解“搖籃”、“摻和”、“裝飾”等主要詞語。
過程與方法:
通過多媒體輔助教學,提供學法指導使學生圍繞學習目標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感受音樂之都的魅力。
情感態度價值觀:
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與同學合作交流的態度,并獲得成功的體驗,激發學生對音樂的熱愛,陶冶美的情操。
【教學重點】
體會維也納的歷史、裝飾、人們的生活習慣與音樂的密切聯系。
【教學難點】
憑借具體的語言材料,陶冶學生的情操,培養學生喜愛音樂的情趣。
【課前準備】
1、多媒體課件;
2、學生收集有關音樂家及關于維也納的資料。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談話導入
[多媒體播放歐洲古典音樂]
同學們,悠揚的旋律讓我們心情舒暢,激昂的旋律讓我們振奮,音樂是全世界共同的語言。有一個地方被人們稱作——音樂之都,那就是維也納[板書課題]。有人說,沒有音樂就沒有維也納,失去了音樂維也納就失去了一半的美。今天,就讓我們一起踏上維也納音樂之旅,去感受音樂之都的魅力吧!
二、自讀課文,學習生字
1、出示自學目標:
⑴、讀準字音,認清字形。
⑵、邊讀邊想,讀懂主要詞語,可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自學。
⑶、把課文讀通順,遇到長句或難讀的句子要多讀幾遍。
2、匯報自學效果:
⑴、出示生字,指名讀,注意正音。
⑵、指名學生領讀。
⑶、同桌互讀正音。
⑷、質疑,解疑。
三、自主學文,感悟理解
(一)學習第一自然段
1、聽錄音朗讀第一段,想象維也納是什么樣的。[播放課文錄音]
2、學生聽后交流心目中維也納的樣子。
3、你們想欣賞維也納風光嗎?[多媒體視頻欣賞]
4、看了這么美的畫面,你們想說些什么?
5、“音樂之都”就坐落在如此優美的環境之中,讓人產生無限的遐想,讓我們用有感情的朗讀來表現維也納的美麗。
(二)學習2-4自然段
1、自讀2-4自然段,學生分小組討論:為什么稱維也納為音樂之都。
2、各小組匯報自學成果(師相機引導學生學習課文):
理由一:維也納是歐洲古典音樂的搖籃。
①搖籃是什么意思?文中為什么這樣說?
②你能用自己的`話說說看,為什么把維也納稱為古典音樂的搖籃。
③用“搖籃”造句。
④指導朗讀。
理由二:維也納是用音樂裝飾起來的城市。
①“裝飾”一詞什么意思?
②從哪些地方可以看出“維也納是用音樂裝飾起來的城市”。
③[多媒體播放維也納錄相片段],學生感受音樂的氛圍。
④再讀課文,抓住“到處、就連……也……”等詞語讀出濃濃的音樂氛圍。
理由三:維也納幾乎一天也離不開音樂。
①從哪些地方可以看出維也納幾乎一天也離不開音樂。
[學生自讀課文,媒體播放不同旋律的音樂讓學生感悟。]
②“摻和”是什么意思?樂聲摻和著花草的芳香是一種什么樣的感覺呢?
③從哪些詞可以體會到維也納的人們特別喜愛音樂,離不開音樂呢?[引導學生找出:漫步時,隨時可以聽到……夜晚,公園里還舉行露天音樂演奏會……許多家庭有著室內演奏的傳統……集會、慶典甚至政府會議時,也都要奏一曲,這幾乎成了習慣等地方感悟]
④[播放音樂]品讀課文,體會在維也納音樂的無處不在。
四、總結并學習寫法
同學們,2-4自然段中每一段都有一個中心句,大家能找出嗎?(學生回答……)這樣先總寫,后分寫的寫法稱為“總分”結構。下面請同學們以“我愛音樂之都維也納”為中心句,結合本節課學習的課文,用“總——分”的結構,來說說自己喜愛維也納的理由。
[學生練筆并交流]
【四年級語文下冊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語文四年級下冊教學設計05-03
四年級下冊語文的教學設計05-03
四年級語文下冊教學設計06-10
四年級語文下冊教學設計04-03
語文下冊《小青蛙》教學設計10-13
語文下冊《蜘蛛開店》教學設計05-31
語文古詩下冊《所見》教學設計03-27
四年級下冊語文《語文園地八》教學設計05-06
四年級語文下冊教學設計【推薦】05-06
四年級語文下冊教學設計【熱】0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