圓的面積的教學設計大全(15篇)
作為一名優秀的教育工作者,往往需要進行教學設計編寫工作,教學設計以計劃和布局安排的形式,對怎樣才能達到教學目標進行創造性的決策,以解決怎樣教的問題。一份好的教學設計是什么樣子的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圓的面積的教學設計,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圓的面積的教學設計1
目標預設:
1、使學生經歷操作、觀察、估算、驗證、討論和歸納等數學活動的過程,探索并掌握圓的面積公式,能正確計算圓的面積,并能應用公式解決相關的簡單實際問題。
2、使學生進一步體會轉化的方法的價值,培養學生運用已有知識解決實際問題和合情推理的能力,培養空間觀念,并滲透極限思想。
教學過程:
一、引導估計,初步感知。
1、出示圓形電腦硬盤。引導學生思考:要求這個硬盤的面積就是要求什么?圓面積的大小與什么有關?
2、估計圓面積大小與半徑的關系。
師先畫一個正方形,再以正方形的邊長為半徑畫一個圓,估計圓的面積大約是正方形面積的多少倍,在這里正方形邊長是r,用字母表示正方形的面積是多少?圓的面積與它的半徑有什么關系?
二、動手操作,共同探索。
1、引發轉化,形成方案。
(1)我們如何推導三角形,平行四邊形,梯形的面積公式的?
(2)準備如何去推導圓的面積?
2、動手操作,共同探究
(1)把一個圓平均分成了8份,每一份的圖形是什么形狀?能把這些近似的三角形拼成一個學過的圖形嗎?
(2)動手操作。同桌為一組,把課前準備的16份拼一拼,能否拼成一個近似的平行四邊形。
(3)比較:與剛才老師拼成的圖形有何不同?
(4)想象:如果我們把這個圓平均分成32份、64份……拼成的圖形有何變化呢?
如果一直這樣分下去,拼成的圖形會怎么樣?
3、引導比較,推導公式。
圓與拼成的長方形之間有何聯系?
引導學生從長方形的面積,長寬三個角度去思考。
根據學生回答,相機板書。
長方形的面積=長×寬
↓↓↓
圓的面積=∏rr
=∏r2
追問:課始我們的估算正確嗎?
求圓的面積一般需要知道什么條件?
三、應用公式,解決問題
1、基本訓練,練練應用公式,求圓的面積。
2、解決問題
(1)出示例9,引導學生理解題意。
要求噴水器旋轉一周噴灌的面積就是求什么?噴水距離5米是指什么?
(2)學生計算
(3)交流,突出5平方的計算
四、鞏固練習
1、練習十九1求課始出示的光盤的'面積
2、在一塊長方形的草地上,一只羊被3米長的繩子拴在草地正中央的樁上(接頭不計)這只羊最多能吃到多大面積的草?
五、這節課你有什么收獲?你認為重點的
地方有哪些?
引導學生回顧圓面積的推導過程,知道圓周長如何求面積?總結圓面積計算的方法)
六、課堂作業
補充習題51頁2、3、4題
拓展右圖中正方形的面積是8平方厘米。已知圓的直徑如何求面積,已知圓的周長如何求面積。
圓的面積是多少平方厘米?
反思:
1、變教教材為用教材教,教材通過例7,用數方格的方法讓學生初步感知圓面積的計算公式,具體過程是這樣的:先讓學生用數方格的方法數出1/4圓的面積,再推出圓的面積,然后填寫表格,通過觀察數據,發現圓面積與它的半徑的關系,整個過程費時又費力,教學時出示例7的圖形,在教師的引領下,讓學生估算圓的面積,從而發現圓的面積與半徑的關系,省時又省力,為本課重難點的掌握,贏得了時間。在推導出計算公式后,不急于進行例9的教學而讓學生做練一練中的題目,在學生掌握了圓面積計算公式后,再學習例9,解決實際問題,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
2、重視動手操作,參與知識的形成過程,當學生探究思維的火花被點燃時,教師巧妙地引導示范、演示,一步步深入挖掘學生的創造性,荷蘭數學教育家費賴登塔爾認為:數學學習是一種活動,這種活動與游泳騎自行車一樣不經過親身體驗,僅僅看書本聽講解觀察他人的演示是學不會的,因此在關鍵的“化圓為方”環節中,讓學生動手操作親身體驗,促使學生的思維由量變到質變,同時操作活動中又巧妙地利用學生的想象把分割過程無限細化,滲透極限思想。
3、數學來源于生活,又應用于生活,噴水器噴水、光盤、羊吃草問題都是學生常見的生活情境,通過把生活中的問題數學化,學生既體驗到活用數學知識,解決問題的快樂,也感受到數學的實際應用價值。羊吃草問題,引發了學生對視而不見的生活現象的“數學思考”。同時羊吃草范圍的圓,看不見摸不著,需要學生想象力的參與,在練習層次上加深了一步。過早地解決實際問題,不利于學生基本技能的形成。
圓的面積的教學設計2
教學內容:
新人教版數學六年級上冊第67—68頁,圓的面積。
教學目標:
1、理解圓的面積的意義,掌握圓的面積計算公式,并能運用公式解決實際問題。
2、經歷圓的面積計算公式的推導過程,體會轉化的思想方法。
3、培養認真觀察的習慣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能力。
教學重難點:
1、運用圓的面積計算公式解決實際問題。
2、理解圓的面積計算公式的推導過程。
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
教學方法: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教學過程:
一、小測驗:
1、一個圓的直徑是6厘米,這個圓的半徑是()厘米,周長是()厘米。
2、一個圓形噴水池的周長是31.4米,這個噴水池的直徑是()米,半徑是()米。
二、問題引入
1、師:出示圖片,小明家門前有一塊直徑為20米的圓形草坪,每平方米草坪8元。你能根據圖中信息提出一個數學問題嗎?
2、生:嘗試說出一個數學問題。(鋪滿草坪需要多少元錢?)
3、師:要想求出鋪滿草坪需要多少元錢,需要先求出圓的面積。今天我們就來學習圓的面積——(板書課題:圓的面積1)
三、探索新知
(一)復習,平面圖形面積的計算方法。
(二)探索圓面積的計算方法
1、我們一起來推導圓的面積公式吧!
2、利用多媒體課件展示圓的面積公式的推導過程。
(1)分別把圓4等分、8等分、16等分、32等分、64等分,拼得近似長方形。
(2)把圓128等分后,說明分的份數越多,拼得的就越像長方形。
3、在圖形的拼湊與轉化中,同時觀察與思考以下問題。
a、拼湊中,圓在轉化成什么圖形?
b、長方形的長與圓的周長有什么關系?長方形的寬與圓的半徑有什么關系?c、拼成的近似長方形的面積和圓的面積有什么關系?
4、教師一邊引導學生一起回到,一邊板書以下填空:長方形的長是(圓周長的一半),長方形的寬是半徑(r)
因為長方形的面積=(長×寬),所以圓的面積=(πr×r)=(r2)
如果用s表示圓的面積,那么圓的面積計算公式就是S= πr2
5、學生齊讀公式
S= πr2
教師強調r2= r × r(表示2個r相乘)
(三)應用公式
一個圓的半徑是4厘米。它的面積是多少平方厘米?
思考:
1、本題已知什么,要求什么?已知圓的半徑,求圓的面積。
2、要求圓的面積,可以直接利用公式把r=4代入計算。分組合作交流計算,
3、指名學生匯報結果,課件展示解答過程。并小結本題屬于已知圓的半徑求圓的面積,可直接代入計算。
例
1、圓形草坪的直徑是20m,每平方米草皮8元,鋪滿草坪需要多少錢?
2、要求鋪滿草坪需要多少錢,應先求出什么?先求圓的面積。
3、要求圓的面積,能直接運用圓的面積公式計算嗎?不能,應先求出圓的半徑。分組合作,完成計算,并匯報計算過程與結果。
4、課件展示解答過程,強調書寫格式。并小結本題的關鍵是先要求出圓的面積,是已知圓的直徑,求圓的.面積。
(四)知識應用
1、一個圓形茶幾桌面的直徑是1m,它的面積是多少平方米?已知什么,求什么?首先要求出什么?分組合作解決,并匯報結果。
課件展示解答過程,并讓學生說出本題屬于已知直徑求圓的面積。
2、街心花園中圓形花壇的周長是18。84米。花壇的面積是多少平方米?思考要求花壇的面積,應先求什么?怎么求解呢?分組合作交流完成本題。
3、視情況作適當的提示,展示解答過程。說出本題屬于已知圓的周長,求圓的面積。
四、課堂總結:這節課,你有哪些收獲?
說出圓面積公式的推導和圓面積公式后,展示圓面積公式的推導過程,并引導學生齊答要求圓的面積,必須先知道圓的半徑。
五、作業布置:
教材第71頁,練習十五,第1題~第4題。
圓的面積的教學設計3
設計過程:
一、教材分析
教材首先提出了圓的面積概念,接著讓學生嘗試運用以前曾多次采用過的“轉化”的數學思想,把圓轉化成已學過的圖形來計算面積,引導學生推導圓面積的計算公式,再一次讓學生熟悉運用“轉化”這種數學思想方法來解決較復雜的問題的策略。
二、學情分析
在學習本課內容前,學生已經認識了圓,會求圓的周長,在學習長方形、平行四邊形、三角形、梯形等平面圖形的面積時,已經學會了用割、補、移等方式,把未知的問題轉化成已知的問題。因此教學本課時,可以引導學生用轉化的方法推導出圓的面積公式。
基于以上的教材和學情分析,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學目標:
三、教學目標
1、認知目標:
提供圓面積的計算公式推導課件,讓學生經歷和體驗圓的面積公式推導過程;理解和掌握圓面積的計算公式;會利用公式計算圓的面積,能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2、能力目標:
培養學生的估算意識和初步的估算能力;通過網上教學和學生的自主探究,培養學生應用網絡工具獲取知識,進行實驗,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同時讓學生接觸并更能理解極限轉化等數學思想方法。
3、情感目標:
通過網絡化學習,激發學生應用網絡環境探索新知識,解決新問題的興趣;增強學生的合作交流意識,培養他們的合作交流能力。
教學重點:
正確掌握圓面積的計算公式。
教學難點:
圓面積計算公式的推導過程。
四、教學過程
(一)創設問題情境,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1、感知圓的面積:(課件出示一大一小的圓)
師:圓的大小是由什么決定的.?(板書:由半徑決定)
2、感知圓的面積有大有小:
(選擇兩個面積不同的圓)
師:大家看,這兩個圓的面積一樣大嗎?說明:圓的面積有大有小。
師:那誰能說說什么叫做圓的面積?
(揭示:圓所占平面的大小叫做圓的面積。)
[設計意圖:通過想辦法表示圓的面積和比較兩個圓面積的大小,以及區分圓的周長和面積等途徑,讓學生充分感知圓面積的含義,為概括圓面積的意義打下良好的基礎。
(二)學生合作探索,交流操作經驗
1、初步感悟:
(1)課件出示:書103例7圖。
師:圖中每一小格表示1平方厘米。你知道正方形的面積是多少么?
原來我們數方格的時候,不滿一格算半格,這里有兩格特別接近滿格,(課件閃爍)我們數的時候安滿格計算。
通過數圓的面積,得到整圓的面積,然后把表格填完整。
學生填表、計算,匯報
小結:通過數方格的方法我們得到了圓的面積是它半徑平方的3倍多一些,想知道圓的面積到底是多少,看來還需要知道圓的面積的計算公式。
2、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小組合作操作推導圓面積的計算公式。
師:那么,這節課我們就來共同找出求圓面積的方法。
3、師:同學們,我們以前都學過哪些平面圖形呢?你會計算它們的面積嗎?以平行四邊形為例,想一想,我們是怎樣推導出它的面積計算公式的?(課件演示)
[設計意圖:創設問題情境,啟發學生回憶平行四邊形面積計算公式的推導過程。并利用電腦課件的演示,達到通過對舊知的回憶,激起學生從舊知識探索新知識的興趣,并明確思想方向,有利于學生想象能力的培養。
師:那我們應該怎樣推導圓的面積計算公式呢(板書:圓的面積)
[設計意圖:,引起學生的求知欲望,對由直線圖形過度到曲線圖形有了初步的感知,同時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讓學生在生動、愉悅、民主的學習氣氛中開始新的學習。為學生開展想象提供了廣闊的空間。
4、師:剛才我們已經復習了以前我們利用平移、割、補等方法推導平行四邊形面積計算公式的方法,那能不能把圓也轉化成學過的圖形來計算?
你想采用什么方法把圓轉化成學過的圖形?
[設計意圖:通過研究圓的面積與半徑的關系,引導學生尋找用半徑求圓面積的方法,并以此為主線展開圓面積計算公式的探究。
師:請各小組先商量一下,你們想拼成什么圖形,打算怎么剪拼,然后動手操作。
[注:在要給給學生充分的時間動手操作,讓學生在交流合作中獲取經驗,這一過程為學生提供了個體發展的空間,每個人有著不同的收獲和體驗。
師:請大家把各自的拼圖展示給大家(鼓勵不同的拼法),并且給大家介紹一下你們組拼成的是什么圖形,是用什么方法剪拼的。(學生可能出現拼成近似平行四邊形、近似長方形、近似三角形、近似梯形等方法。)
[設計意圖:放手讓學生自己動手把圓剪拼成各種圖形,鼓勵不同拼法,引導發揮聯想,讓學生通過比較得出沿半徑剪拼的方法是較為科學的,教學中注重對學生進行思維方法的指導,給學生提供了自行探究,創造性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和途徑,使學生不僅會知法,而且會選法,這對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培養學生良好的思維品質,具有十分積極的作用。
(三)利用課件演示,呈現經驗總結
[注:由于學生的個體不同,收獲也有不同,以往只通過實驗操作的方式,學生會在操作中出現很多不確定的因素,如有的完成不了實驗,有的誤差很大等等,沒有充分的說服力,不能幫助學生對圓的面積進行充分理解。直接影響了本堂課的教學效果,而且學生幾何知識的形成,感知的知識往往是片面的,零散的,不完整的,所以在學生充分動手操作后,又為學生提供了教學軟件來幫助學生理解和觀察這一個實驗的過程,能更好地培養學生空間想象能力、邏輯推理能力以及創造性思維能力。所以我們借助現代信息技術,幫助學生建立完整的空間觀念,幫助學生建構。
圓的面積的教學設計4
一、教材內容分析
人教版六年級上冊《圓的面積》這部分內容是平面幾何的最后階,(教材67——68頁)它既是前面所學直觀地認識平面圖形及有關計算的延續和發展,又為今后逐步由實踐幾何轉入論證幾何作了滲透和準備。因此,在教學時,主要是讓學生用轉化的思想進行操作、觀察和比較,推導圓的面積計算公式。并讓他們初步學會用確切、簡明的數學語言表述概念的本質特征,引導學生初步接觸歸納推導出公式并理解并掌握公式的應用,為今后進一步學習打下基礎。
二、學情分析
六年級的學生已掌握了長方形、平行四邊形、三角形、梯形的面積公式的推導方法,具有一定的轉化和類比推理能力,并具對圓和圓的周長知識已經有了初步的了解,有強烈的好奇心。因此,易于在轉化和類比推理方面進行啟發和引導,讓學生利用已有的知識和經驗,實現《圓的面積》公式的推導,但圓是由一條曲線圍成的圖形,學生很難跟以往由幾條線段圍成的圖形之間建立必然的聯系。因此,在利用轉化和類比推理基礎上,要結合操作演示,讓學生在學習圓面積公式的推導過程中,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掌握學習方法,增加感性的認識,從而真正掌握圓的面積公式的推導過程,并且能應用公式解決一些生活實際問題。
三、教學目標知識與技能
1,讓學生利用已有的知識,引導學生通過觀察、操作、分析和討論,推導出圓的面積公式,并能運用公式解答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過程與方法1,引導學生經過“感知——動腦——觀察——合作探究”等系列活動.逐步培養學生的抽象思維能力。
2,通過實例引入,讓學生體驗數學來源于生活,又服務于生活;向學生展示生動、活潑的數學天地,喚起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使全體學生積極參與探索。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讓學生在參與中體驗成功的樂趣。使學生感受到生活中數學的魅力,讓學生領會圖形轉化的神奇和魅力。
四、教學策略選擇與設計
1、注重情境創設,有意識地激發學生學習知識的興趣 :數學來源于生活,通過實際情境,既創設了生動的生活情境,激發了學生參與的興趣,又為后繼學習和深入探究埋下了伏筆。而且在直觀的動畫情境中很好地展示了圓的面積概念。使學生體會到實際生活中計算圓的面積的必要性,同時也激發了學生求知的欲望和學習興趣。
2、注重實踐操作,有意識地培養學生獲取知識的能力 :學習是學生的內部活動,因此,在課堂教學中既要重視其學習結果,更要重視其學習過程,學生的創造潛能,存在于學習過程、探究過程之中,而不存在于數學結論中,只有實實在在的學習過程、思維過程、探究過程,才能有所創造,培養學生自己探索獲取知識的能力。這節課的教學,緊緊抓住“圓面積公式的推導”這一教學重點,放手讓學生自己動手操作,歸納整理。通過學生的剪拼,轉化,利用等積變形把圓面積轉化成了其他的平面圖形,進而歸納、概括出圓面積的計算方法。這種多角度的思考,既打通了新、舊知識的聯系,又激發了學生的求知欲,使學生不僅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
3、注重學法指導,有意識地引導學生應用轉化的方法 :本節課中,在求圓面積公式時,不是教師灌輸式地教會學生S=πr2,而是由學生在原有知識經驗的基礎上,通過“觀察——猜測——操作——分析——探究”, 并在老師的引導下,利用“轉化”的思想,將圓變成已學的圖形:長方形、三角形、梯形。通過學生自主動手剪拼,然后研究兩者之間的聯系,實現圓的面積公式的推導,從而推導出圓面積公式。整節課,始終圍繞這個主題,從創設生活情境,到提出研究的方向與方法,最后引導學生推導出公式,教師只作為組織者、指導者和參與者,適當進行點撥,使學生不但“學會”,而且“會學”。從而培養了學生的空間想象力,又發展了學生的邏輯思維推理能力。
4、注重教具和學具的應用,有意識地突破學生學習知識的難點 利用圓的面積這一節的教學用具輔助課堂教學,有其直觀、形象而又生動的特點,它能使抽象的內容形象化,同時還不受時間和空間的限制。這節課恰當地運用教學用具和
教材學具,充分調動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了課堂教學的效率。
五、教學準備
教學用具,圓形卡片學具
六、教學過程
關鍵詞:情境教具 學具準備 操作 轉化 推導 猜測觀察討論 運用交流
一、創設情境,揭示課題
1,創設情境
學校的花壇的半徑為10米,我們能求出它的面積嗎?
2,揭示課題
為了解決這個問題這節課我們一起學習“圓的面積”好不好?
板書:圓的面積
3,說一說
師:我們以前學過哪些平面圖形的面積計算公式,把你知道的說出來與大家交流一下?
生答: 師:同學們回答得很好,今天我們就用以前我們已經掌握的數學知識來算一算圓的面積。
二、動手操作,實踐探究
1,引導學生回憶之前學過平行四邊形、三角形和梯形面積公式的推導方法
2、動手操作,嘗試轉化
1),看老師手上拿的是什么?(圓)什么叫圓的面積?能不能把圓轉化成學過的圖形來計算它的面積呢?
2),如果把圓平分成8等份、16等份,那請你們拿出自己動手剪開后的學具,用這些近似的等腰三角形小紙片拼一拼,看能拼成什么圖形。教師巡視指導
3),用教具演示,把圓平分成16份,讓學生觀察圓面積的“轉化”。(圓近似成了長方形)
4)、通過上面的操作,你們知道圓的面積公式推導采用的'是什么方法嗎?從上面的操作你得到了什么結論?
3、探究聯系,推導公式
現在來看拼成的長方形面積與圓的面積有什么聯系?長方形的長和寬與圓的周長和半徑有什么關系呢?
1),猜測,再一次觀察老師的示范
2),學生小組合作操作,每一組學生回答,并展示自己拼成的作品
3),小組討論得出結論:圓的面積采用的是“化曲為直”的“轉化”法。如果把圓平分的份數越多,每一份分得就會越小,拼成的圖形就越接近長方形。
4),小組討論總結出:拼成的長方形面積和圓的面積相等,長方形的長相當于圓的周長的一半,寬相當于半徑。
5),觀察,小組討論得出公式:(板書)
長方形的面積 = 長 × 寬
圓的面積 = 周長的一半 × 半 徑
S =πr ×r = πr2
三、運用公式,解決問題
1、下面我們就應用圓的面積公式來解決一些生活的實際問題。出練習讓學生做,鞏固所學知識
2、再次出示上課前提出的情境題,讓學生獨立完成,再幫助學生訂正 學生獨立運用所學知識解答,加深對概念的理解,全班匯報交流 運用所學的知識,解決現實中的實際問題,既能達到鞏固的作用,又能讓學生體會到數學的應用價值。使學生加深對知識的正確認識,掌握了圓的面積計算方法。
四、課堂小結
(一)組織交流
回顧一下這節課我們學習的內容。
(1)本節所學的主要公式是什么?
(2)如果求圓的面積,必須知道什么量?
(二)總結
平面圖形的面積公式推導,一般都用到“轉化法”這種數學思想。圓的面積公式,在我們的生活中運用非常廣泛,如計算:環形面積、圓形花壇的面積、麥田自動噴灌的面積、樹干的橫截面積、圓形蒙古包的面積、圓形涼亭的面積、
圓形飯桌的面積、水桶底面積、圓錐沙堆的底面積等都用到圓的面積計算公式,希望大家多留意觀察身邊周圍的事情,去發現和提出問題,再應用所學的知識去解決它,這樣你的學習成績會大有進步的!
七,板書設計圓的面積(1) 長方形的積 = 長 × 寬
圓的面積 = 周長的一半×半 徑
S = πr×r = πr2 八、教學評價設計
在本節課的教學中,我在教學評價這一環節力爭做到:(一)在探究新知的過程中注重對學生數學學習過程的評價;(二)在復習舊知識時恰當評價學生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三)在運用舊知識時重視評價學生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圓的面積》教學反思
蘄春縣第四實驗小學 何國棟 在本節課的教學中,我在教學和設計中充分利用數學和生活的聯系,在教學和設計中大膽運用以下環節:1,既然數學源于生活,那么選擇學生熟悉的生活場景,使學生感受到所研究的數學知識就在生活中的廣泛應用,直觀地喚起其已有的知識經驗,激發其學習的興趣,又為新知識的學習做好了準備。 2,啟發學生歸納出平面圖形的面積公式推導方法,是采用 “割補法”、“旋轉平移法”等數學“轉化”的思想方法,讓學生建立空間概念。 3,注重學生動手操作,讓學生在探究中發現知識、理解知識、掌握知識,體現了以學生為主體的思想。尤其是讓學生自己“剪”、“拼”,進一步使學生感知圓的邊緣是曲線,拼成的圖形邊緣接近直線。體現了讓學生在自我探索、自我發現中獲取知識的新理念,這樣跟進一步運用學生原有的學習經驗,讓學生運用轉化的思想,把問題化歸到原有的知識體系中;利用學生的實踐活動,讓學生經歷知識的形成過程,進而找到推導圓面積公式的方法,獲得積極的情感體驗;培養學生的探索意識、合作意識及創新意識,引導和幫助學生成為發現者、研究者和探索者,讓每個學生各方面
圓的面積的教學設計5
教學目的
1.通過教學建立圓面積的概念,理解圓面積計算公式的推導過程,掌握圓面積的計算公式;
2.能正確地應用圓面積的計算公式進行圓面積的計算并能解答有關圓面積的實際問題。
教學重點:圓面積計算
教學難點:公式以及推導。
教學過程
一、復習并引入課題。
1.口算:2π 9.42÷π 12.56÷π
2.已知圓的半徑是2.5分米,它的周長是多少?
3.一個長方形的長是6.2米,寬是4米,它的面積是多少?
4.說出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公式是怎樣推導出來的?
5.出示場景圖:這個圓形草坪的占地面積是多少平方米,你們會計算嗎?
課題引入:我們已經學會的圓周長的有關計算,這節課我們要學習圓的面積的有關知識。
二、新課講授
1.圓的面積的含義。
問題:同學們還記得面積所指的是什么?(物體的表面或圍成的平面圖形的大小,叫做它們的面積。)以前學過長方形面積的含義是指長方形所圍成平面的大小。那么,圓的面積的是指什么?(圓所圍成平面的大小,叫做圓的面積。)
2.圓的面積公式的推導。
問題:怎樣求圓的面積呢?(學生提出辦法,老師引導學生一起分析)
問題:我們用面積單位直接去度量顯然是行不通的。那么我們怎么辦呢?我們可以仿照求平行四邊形面積的方法——也就是割補法,把圓的圖形轉化為已學過的圖形。怎樣分割呢?(教師出示場景圖)問題:這三位同學是怎樣分割的?你知道他們的做法嗎?(學生回答,老師給予肯定。)
教師拿出圓的面積教具進行演示:
先把一個圓平均分成二份,再把每一個等份分成八等份,一共16份,每份是一個近似等腰三角形,并寫上號數,然后把這16份拼成一個近似的平行四邊形。(學生試操作,把學具圓拼成一個平行四邊形。)再把第1份平均分成2份,拿出其中的1份(即原來的半份)移到平行四邊形的右邊,這樣就拼成一個近似長方形。
強調:如果分的等份越多所拼的圖形就越接近長方形。
問題:拼成的長方形的長和寬和圓的半徑周長有什么關系呢?(學生回答,教師板書)
引導:這樣這個長方形的面積就是圓的面積,你能求出這個圓的面積嗎?
學生獨立完成圓面積公式的推導:
總結:我們用S表示圓的面積,那么圓面積的大小就是:
再次強調:
(1)拼成的圖形近似于什么圖形?
(2)原來圓的面積與這個長方形的面積是否相等?
(3)長方形的長相當于圓的哪部分的長?
(4)長方形的寬是圓的哪部分?
(5)用S表示圓的面積,那么圓的面積可以寫成:S=πr
2 3.圓面積公式的應用。
師:我們回頭看剛才的問題,圓形花壇的直徑是20m,這個花壇占地多少平方米?
學生讀題,問:這里要求圓形花壇的面積,條件是否具備?我們該怎樣列式呢?
(學生獨立完成,教師巡視,對有困難的學生給予輔導。)
教師板演計算過程。
出示例2:光盤的銀色部分是一個圓環,內圓半徑是2cm,外圓半徑是cm,它的面積是多少?
問題:你能利用內圓好外圓的面積求出環形的面積嗎?
學生讀題,引導學生思考:要求圓環的面積我們可以怎么辦?題目中給出的條件是否具備?怎樣列式?(學生獨立完成,老師選代表回答問題,在黑板上演示計算方法,集體糾錯。)
三、鞏固練習。
1.根據下面所給的條件,求圓的面積。
半徑2分米。
直徑10厘米。
(1)先提問:題目只告訴圓的直徑,你能求出圓的面積嗎?怎樣算?)
(2)強調書寫格式,運算順序與單位名稱。
總結:通過這節課學習理解圓面積計算公式的推導,掌握了圓面積計算公式,并知道要求圓的面積必須知道半徑,如果題目只告訴直徑也就先求出半徑再按公式S=πr2計算。
四、課堂小結
總結:在日常生活和工農業生產中經常需要求圓的面積,譬如說:蒙古包做成圓形的是因為可以最大化地利用居住面積,植物根莖的橫截面是圓形的,也是因為可以最大化地吸收水分。我們還可以再舉出其他的一些例子,如裝菜的盤子為什么要做成圓形的,杯子的橫截面為什么是圓形的?大家需要多看多想!
另外,我們在前面也學習了如何求圓的周長,需要注意的是:
(1)圓的面積是指圓所圍平面部分的大小,而圓的周長是指圓一周的長度。前者是二維的概念,而后者是一維的.概念。
(2)求圓面積的公式是S=πr2,求圓周長的公式是C=πd或C=2πr;
(3)計算圓的面積用面積單位,計算圓的周長用長度單位。板書圓的面積
長方形的面積=長×寬圓的面積=周長的一半×半徑S=πr×r S=πr
教學反思
圓的面積是學生在學習了圓的基本特征、圓周長的探討、應用后學習的,因為學生在學習圓的周長公式探討的時候已經明白了“化曲為直”的數學思想,所以在探討圓的面積公式時,在這個基礎上再滲透“數學的極限思想”,學生在這樣的情況下,學習的圓的面積計算,有利于學生知識的遷移,這樣,也是學習上的一次飛躍,所以,在教學過程中,我注重了以下幾個環節的教學:
一、從圓的周長到圓的面積體驗其中不同
本課開始,先與圓的周長與圓的面積比較不同,接著結合回憶平行四邊形的探究方法,引導學生發現“轉化”是探究新的數學知識、解決數學問題的好方法,為下面探究圓的面積計算的方法奠定基礎。
二、大膽猜測,激發探究
在凸現圓的面積的意義以后,我讓學生猜測圓的面積可能與什么有關,讓學生進行估測。當學生猜測出圓的面積可能與圓的半徑有關系時,設計實驗驗證:以正方形的邊長為半徑畫一個圓,用數方格的方法計算出圓的面積,探索圓的面積大約是正方形面積的幾倍。這一內容是舊教材所沒有的。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欲被充分調動起來,而這些,又正好為他們隨后進一步展開探究活動作好了“預埋”。
三、演示操作,加深理解當學生通過估測后,讓學生來做個實驗討論。每個同學手中都有一個圓,現在平均分成16份,自己拼拼看,能拼成什么圖形?并想想它與圓有怎樣的關系。這樣,通過學生操作學具,把抽象思維物化為動作形象思維,讓學生多種感官參與,符合學生的認知水平。通過觀察,比較、分析,發現圓的面積、周長、半徑和拼成的近似長方形面積、長、寬之間的關系,讓學生推導出圓的面積計算公式。這樣由扶到放,由現象到本質地引導,又使學生始終參與到如何把圓轉化為長方形(三角形、梯形)的探索活動中來。學生思維在交流中碰撞,在碰撞中發散,在想象中得以提升。思維的能動性和創造性得到充分激發,探索能力、分析問題和解決同題的能力得到了提高。在教學過程中,由于教學量的加大,對于圓的面積公式還應讓學生多點時間去思考,去推導。細節的設計還要精心安排。特別是學生在口述推導的過程中,導出的太快,公式推導不明顯,怎樣出來的結果演示太快,學生不易消化。這個問題在以后的教學過程中要注意細化。
四、引導學生主動參與知識的形成過程。
五、存在和改進的地方有:
1、學生在知識技能形成的過程中,有個別學生沒有積極思考,不懂得如何靈活運用知識解決一些實際問題;
2、學生的計算有待加強,在上課過程中發現學生的計算速度比較慢,學生還沒有達到要求,特別是當半徑等于一個小數時,學生很多就犯錯了!如:r=0.3厘米,求圓的面積,有部分學生會把0.3的平方算成是0.9,結果就出錯,這在以后的計算練習中引導學生認真計算,培養學生認真審題的良好習慣!
圓的面積的教學設計6
教學內容:
國標本蘇教版五下第十單元P103-105例7、例8和“練一練”、練習十九的第1題
教學目標:
1、使學生經歷操作、觀察、驗證和討論歸納等數學活動的過程,探索并掌握圓面積的計算公式,能正確計算圓的面積,并能應用公式解決相關的簡單問題。
2、使學生進一步體會“轉化”方法的價值,培養運用已有知識解決新問題的能力,發展空間觀念和初步推理的能力。
3、讓學生進一步體驗數學與生活的聯系,感受用數學的方式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提高數學學習的興趣。
教學重點:
探索圓面積的計算
教學難點:
理解面積的意義,推導圓的面積計算公式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一)關于圓你已經知道了什么?你還想知道什么?
(二)你覺得什么是圓的.面積?(讓學生用手摸一摸圓的周長和面積)
(三)你覺得圓的面積可能和什么有關?
(四)出示下圖
(五)問:看了上圖你有什么想法?(課件動態顯示圓面積與4r2
和3r2的)關系。
(六)思考:圓的面積應該怎樣計算呢?對于這個問題你有些什么思考?
小結:將圓轉化成已學過的圖形,從而推導出它的面積計算公式。是一種不錯的想法。
二、探索圓積的計算公式
(一)讓學生試著將圓剪拼成長方形。
(二)閱讀課本P104頁
(三)讓學生再操作
(四)課件演示
(五)讓學生觀察、比較、想象。如果等分的份數越多,每一份就會越細,拼成的圖形就會越接近于長方形。
(六)引導觀察討論:這個拼成的長方形和圓有什么關系?
(七)匯報討論結果。
這個用圓分割成的小塊拼成的長方形,寬就是圓的半徑r,長就是圓的周長的一半,也就是2πr÷2=πr。
因為長方形面積=長×寬
所以圓的面積=πr×r=πr2
用S表示圓的面積,那么圓的面積計算公式就是:
S=πr2
(八)讓學生用語言表述圓面積的推導過程(指名說、同桌互說)
(九)教學例9
1、出示例9。一個自動旋轉噴水器的最遠噴水距離大約是5米。它旋轉一周后噴灌的面積大約是多少平方米?
2、讓學生嘗試解答。
3、集體評議
4、思考:在進行圓面積的計算時要注意什么?(平方的計算和單位名稱)
三、知識運用
(一)求出下列各個圖形的面積。(P105頁的練一練)
(二)根據下面所給的條件,求圓的面積。
1)半徑2分米2)直徑10厘米3)周長12.56
(生獨立解答,思考3)面積和周長相等嗎?做了這些題目你有什么體會?)
四、本課小結。
通過本課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有什么體會?
圓的面積的教學設計7
學情分析:
《圓的面積》是人教版小學數學六年級上冊的內容,而蘇教版則安排為五年級下冊的內容,對于高學段的學生來說,在學習本課時之前,已經積累了大量關于圓的表象認識。在學習圓的面積之前,學生已經掌握其他平面圖形的計算方法。這節課的目的就是讓學生從平行四邊形、長方形的面積計算方法和圓的面積的關系,總結出圓面積計算方法。此時這個階段的小學生的認知特點是復雜的。競爭意識增強,敬佩優秀同學;接觸自然、了解社會;加強預習,學會總結。認知也有所發展,在注意力方面,學生的有意注意逐步發展并占主導地位,注意的集中性、穩定性、注意的廣度、注意的分配、轉移等方面都較低年級學生有不同程度的發展。在記憶方面,有意記憶逐步發展并占主導地位,抽象記憶有所發展,但具體形象記憶的作用仍非常明顯。在思維方面,學生逐步學會分出概念中本質與非本質,主要與次要的內容,學會掌握初步的科學定義,學會獨立進行邏輯論證,但他們的思維活動仍然具有很大成分的具體形象色彩。在想象方面,學生想象的有意性迅速增長并逐漸符合客觀現實,同時創造性成分日益增多。初入六年級的小學生是小學學習的最高、最后階段。隨著對小學教育的不斷適應,這一時期的學生無論是在生理,還是心理上都比初入學時的兒童穩定,并在此基礎上不斷發展。剛入六年級的小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和學習目標歸納起來為:增強學習技能訓練,培養良好的智力品質;引導學生樹立學習苦樂觀,激發學習的興趣、求知欲望和勤奮學習的精神;培養正確的競爭意識;鼓勵參與社會實踐活動,提高做事情的堅持性;建立進取的人生態度,促進自我意識發展。
教學目標:
1.了解圓的面積的含義,經歷圓面積計算公式的推導過程【轉換思想】,掌握圓面積的計算公式
2.理解圓的面積的意義,掌握圓面積的計算公式,溝通圓與其他圖形之間的聯系,培養觀察,操作,分析,概括的能力以及邏輯思維能力。
3.培養認真觀察,深入思考的良好思維品質,鍛煉自己面對困難勇于克服,鍥而不舍的精神。
教學重難點:
1,能運用圓的面積公式計算圓的面積,并能運用圓面積知識解決簡單的實際的問題
2,圓面積的計算以及公式的推導
案例描述:
一、帶入情境,引出問題
1,出示課本中的草坪噴水插圖,并提出問題,你能從中發現什么數學知識
2,并進一步提出這個圓的面積是指這個圖形的哪個部分
3,最后開題~~~今天這節課我們就來學習圓的面積{板書;圓的面積}
二、引入數學歷史,增強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
圓形,是一個看來簡單,實際上是十分奇妙的形狀。古代人最早是從太陽、陰歷十五的月亮得到圓的概念的。在一萬八千年前的山頂洞人曾經在獸牙、礫石和石珠上鉆孔,那些孔有的就很像圓。到了陶器時代,許多陶器都是圓的。圓的陶器是將泥土放在一個轉盤上制成的。當人們開始紡線,又制出了圓形的石紡錘或陶紡錘。古代人還發現搬運圓的木頭時滾著走比較省勁。后來他們在搬運重物的時候,就把幾段圓木墊在大樹、大石頭下面滾著走,這樣當然比扛著走省勁得多。
約在6000年前,美索不達米亞人,做出了世界上第一個輪子——圓型的木盤。大約在4000多年前,人們將圓的木盤固定在木架下,這就成了最初的車子。
三、引入舊課,導入新課
【引入】小學生們,前面我們學習過了正方形,長方形,甚至梯形面積等平面圖形的面積的計算方法,那我們是不是可以通過動手把圓先切割再拼接成一個我們學過的圖形。那么圓的面積不就是我們之前學過的圖形的面積嘛。那我們準備工具看一下怎么樣才能將圓拼接成一個我們所了解的圖形。
1,課件展示:請看大屏幕,分成16份的圓,把它們可以拼接近似成平行四邊形,分成32等份,也可以拼成近似為平行四邊形,而64等份呢,竟然可以近似為長方形,那你可以發現什么?【分的份數越多,每一份就會越細,拼成的圖形就會越接近于長方形】
2,思考提問并總結圓面積計算公式的語言描述
長方形的長相當于圓周長的一半,而長方形的寬相當于圓的半徑
3,提出圓面積的計算公式的問題,提問總結s=πr2
4,利用公式,導入數學歷史的.有關文化,豐富學生的學習過程!!!!!!
會作圓,但不一定就懂得圓的性質。古代埃及人就認為:圓,是神賜給人的神圣圖形。一直到兩千多年前我國的墨子(約公元前468-前376年)才給圓下了一個定義:圓,一中同長也。意思是說:圓有一個圓心,圓心到圓周的長都相等。這個定義比希臘數學家歐幾里得(約公元前330-前275年)給圓下定義要早100年。
任意一個圓的周長與它直徑的比值是一個固定的數,我們把它叫做圓周率,用字母π表示。它是一個無限不循環小數,π=3.1415926535……但在實際運用中一般只取它的近似值,即π≈3.14.如果用C表示圓的周長:C=πd或C=2πr.《周髀算經》上說"周三徑一",把圓周率看成3,但是這只是一個近似值。美索不達來亞人在作第一個輪子的時候,也只知道圓周率是3。魏晉時期的劉徽于公元263年給《九章算術》作注時,發現"周三徑一"只是圓內接正六邊形周長和直徑的比值。他創立了割圓術,認為圓內接正多連形邊數無限增加時,周長就越逼近圓周長。他算到圓內接正3072邊形的圓周率,π= 3927/1250。劉徽把極限的概念運用于解決實際的數學問題之中,這在世界數學史上也是一項重大的成就。祖沖之(公元429-500年)在前人的計算基礎上繼續推算,求出圓周率在3.1415926與3.1415927之間,是世界上最早的七位小數精確值,他還用兩個分數值來表示圓周率:22/7稱為約率,355/113稱為密率。在歐洲,直到1000年后的十六世紀,德國人鄂圖(公元1573年)和安托尼茲才得到這個數值。如今有了電子計算機,圓周率已經算到了小數點后五萬億位小數了。
四,熟記公式,并投入實踐應用之中
1,口答,根據半徑計算出圓的面積
R=1,R=2,R=3
2,練一練
r=8,s=;c=31,4,s=
r=4,s=;d=16,s=
3,那現在請大家回到本節課開始的時候,用圓面積公式計算噴水頭轉動一周可以澆灌多大面積的農田
4,第18頁第2題
讓學生獨立解答,集體修正的時候要求學生說出每一步計算過程和依據
5,第18頁第2題
讓學生理解題意之后,鼓勵學生在頭腦中想象,猜一猜結果,然后在地上畫一個半徑是一米的圓,讓學生看看,并試著站一站
6,課下思考
用一根長3米的繩子,把一只羊拴在樹桿上,羊的活動范圍是多少?
五,學生自我評價
【小結】通過本節課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和感悟?
本節課,讓我們通過計算,分析結果,總結圓面積的計算公式。在知識探索的過程中,同學們積極思考,大膽探索,團結協作共同取得了進步。
六,【作業】隨堂練習課后作業
圓的面積的教學設計8
設計說明
本節課內容是在學生初步認識了圓,學習了圓的周長及多邊形面積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在教學設計上有以下特點:
1.注重聯系生活實際,開展探究性的數學活動。
學生從認識直線圖形發展到認識曲線圖形是一次質的飛躍,他們已經能從形象思維發展到抽象思維,對事物已經具有了一定的立體思維空間,所以在教學中注重聯系生活實際,利用學具開展探究性的數學活動,使學生從中獲得成功的體驗,感受到數學的價值,從而更加熱愛學習數學,熱愛生活。
2.在教學中滲透數學思想,完成新知構建。
在學習數學的過程中,數學知識雖然很重要,但更重要的還是以數學知識為載體所體現出來的數學思想方法。圓是一個由曲線圍成的圖形,圓的面積計算,對學生來說有一定的難度,所以在讓學生猜測和運用小正方形來測量的基礎上,利用學具動手操作,讓學生自主發現圓的面積和拼成的長方形面積之間的關系,從而推導出圓的面積計算公式,降低了學習的難度,同時將化曲為直的數學思想融入到教學活動中,有效地完成了知識的構建。
課前準備
教師準備 PPT課件 圓的面積演示教具 大小不同的兩張圓形紙片
學生準備 剪刀 小正方形透明塑料片 圓形學具
教學過程
⊙復習鋪墊,導入新課
1.回憶圓的周長的計算方法。
(1)已知直徑怎樣求圓的周長?
(2)已知半徑怎樣求半圓的周長?
2.建立圓的面積的概念。
(1)感知圓的面積的大小。
師拿出準備好的大小不同的兩張圓形紙片,問:大家看這兩張圓形紙片,它們的面積一樣大嗎?
師明確:圓的面積有大有小。
師:誰能說一說什么叫做圓的面積呢?
師指出:圓所占平面的大小叫做圓的面積。
(2)區別圓的面積和周長。
指導學生拿出準備好的圓形學具,同桌之間用手摸一摸,指一指:哪兒是圓的周長?哪兒是圓的面積?
學生操作后,師生共同明確:圓的周長是指圍成圓一周的封閉曲線的長;圓的面積是指圓所占平面的大小。
設計意圖:在實際的教學中學生很容易混淆圓的周長和面積,因此,設計了摸一摸、指一指這個活動,讓學生在初步感知圓的面積和周長的區別的同時,充分感知面積的意義。著重對容易出錯的地方進行對比和強化,盡可能地讓學生減少差錯。
⊙動手操作,探究新知
1.通過度量,猜想圓的面積的大小。
用邊長等于半徑的小正方形透明塑料片,直接度量圓的面積,(課件演示度量過程)觀察后得出圓的`面積比4個小正方形小,又比3個小正方形大。初步猜想:圓的面積相當于半徑平方的3倍多一些。
師:由此看出,要求圓的精確面積是無法通過度量得出的。
2.回憶多邊形面積公式的推導過程。
想一想,我們是用什么方法推導出平行四邊形、三角形和梯形的面積公式的?
(課件演示平行四邊形的面積推導過程)
過渡:我們在學習推導幾何圖形的面積公式時,總是把新的圖形通過分割、拼合等辦法,將它們轉化成我們熟悉的圖形。今天我們能不能也用這樣的方法推導出圓的面積計算公式呢?
3.動手操作。
(1)組織學生分別把圓平均分成16份、32份,然后剪開,拼成兩個近似的長方形。
課件演示剪拼的過程:
(2)討論:
①拼成的圖形是長方形嗎?(是近似的長方形,因為它的上下兩條邊不是線段)
②圓和近似的長方形有什么關系?(形狀變了,但面積相等)
③把圓平均分成16份和32份后,拼成的圖形有什么區別?(把圓平均分成32份后拼成的圖形更接近于長方形)
④如果把一個圓平均分成64份、128份……拼成的圖形會怎樣呢?
(課件演示,得出結論:圓平均分成的份數越多,拼成的圖形越接近于長方形)
(3)觀察、匯報拼成的長方形與圓的關系。
①拼成的長方形的長和寬與圓的周長和半徑有什么關系?(結合學生匯報,課件演示)
圓的半徑=長方形的寬
圓的周長的一半=長方形的長
②拼成的長方形的面積與圓的面積有什么關系?
(引導學生理解:形狀不同,面積相等)
(4)推導圓的面積計算公式。(引導學生結合圖形理解)
因為拼成的長方形的面積相當于原來圓的面積,拼成的長方形的長相當于原來圓的周長的一半,寬相當于原來圓的半徑,且長方形的面積=長×寬,所以圓的面積=圓的周長的一半×圓的半徑,即S圓=×r。
因為C=2πr,所以S圓=πr×r,S圓=πr2。
圓的面積的教學設計9
教材分析
教材首先通過圓形草坪的實際情景提出圓面積的概念,使學生在舊知識的基礎上理解“圓的面積就是它所占平面的大小”。其次教材直接提出問題:能不能把圓轉化成已學過的圖形來計算面積?由于讓學生完全自主的探索如何把圓轉化成長方形是有很大難度,但是教材給出了提示,讓學生利用學具進行操作,在此基礎上讓學生發現院的面積與拼成的長方形面積的關系,圓的周長,半徑和長方形的長,寬的關系并推導出圓的面積計算公式,最后教材安排了例題,應用面積計算公式解決實際問題,已知直徑,先求出半徑,再求出面積。
學情分析:
1. 充分利用已學過的數學知識和教學思想方法進行教學。如,教學圓的面積的含義時,可以先讓學生回憶已學過的圖形面積的含義,并進行分析對比,使學生認識到它們的共同點都是指圖形所占平面的大小。
2. 要充分利用直觀教具,讓學生在動手操作中自主探索,例如,教學圓面積計算公式的'推導過程時,可以先讓學生把教材后面所附的圓形做成學具,在教師指導下,可以通過小組合作的方式,自行決定等分成多少份,自由的分一分,剪一剪,拼一拼。最后把拼成的加以比較,使學生看到。分的份數越多,每一份就會越細,拼成的圖形就會越近似于長方形。
教學目標
1.了解圓的面積的含義,經歷圓面積計算公式的推導過程,掌握圓的面積計算公式。
2.能正確運用圓的面積公式計算圓的面積,并能運用圓面積的知識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3.在估一估和探究圓面積公式的活動中,體會“化曲為直”的思想,初步感受極限思想。
教學重點和難點
教學重點: 圓的面積公式的推導及應用公式計算
教學難點:探究圓的面積公式的推導過程
圓的面積的教學設計10
【教學目標】
1.學生通過觀察、操作、分析和討論,推導出圓的面積公式。
2.能夠利用公式進行簡單的面積計算。
3.滲透轉化思想,初步了解極限思想,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和動手操作能力。
【教、學具準備】
1.CAI課件;
2.把圓8等分、16等分和32等分的硬紙板若干個;
3.剪刀若干把。
【教學過程】
一、嘗試轉化,推導公式
1.確定“轉化”的策略。
師:同學們,你們想一想,當我們還不會計算平行四邊形的面積的時候,是利用什么方法推導出了平行四邊形的`面積計算公式呢?
師:對了,我們將平行四邊形、三角形“轉化”成其它圖形的方法來推導出它們的面積計算公式。
2.嘗試“轉化”。
師:那么,怎樣才能把圓形轉化為我們已學過的其它圖形呢?(板書課題:圓的面積)
師:如果我們用這些近似三角形重新拼組,就可以將這個圓形“轉化”成其它圖形了。同學們,老師為你們每個小組都準備了一個已經等分好了的圓形,請你們動手拼一拼,把這個圓形“轉化”成我們已學過的其它圖形,開始吧!
3.探究聯系。
師:同學們,“轉化”完了嗎?好,請大家來展示一下你們“轉化”后的圖形。
師:誰來告訴大家,它們的面積有沒有改變?
師:是的,沒有改變,就是說:這個近似的長方形的面積=圓的面積。
4.推導公式。
師:現在我們就來看這個長方形。同學們,如果圓的半徑為r,你們知道這個長方形的長和寬分別是多少嗎?現在請小組為單位進行討論討論。
師:好,誰能首先告訴老師,這個長方形的寬是多少?
師:現在我們已經知道了這個長方形的長和寬(如圖十三),它的面積應該是多少?那圓的面積呢?
二、運用公式,解決問題
1.教學例1。
師:同學們,從這個公式我們可以看出,要求圓的面積,必須先知道什么?(出示例1)如果我們知道一個圓形花壇的直徑是20m,我們該怎樣求它的面積呢?請大家動筆算一算這個圓形花壇的面積吧!
2.完成做一做。
師:真不錯!現在請同學們翻開數學課本第69頁,請大家獨立完成做一做的第1題。(訂正。)
3.教學例2。
師:(出示例2)這是一張光盤,這張光盤由內、外兩個圓構成。光盤的銀色部分是一個圓環。請同學們小聲地讀一讀題。開始!
師:怎樣求這個圓環的面積呢?大家商量商量,想想辦法吧!
師: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了嗎?
師:好的,就按同學們想到的方法算一算這個圓環的面積吧!交流,訂正。
三、課堂小結
師:同學們,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
四、課堂作業。
圓的面積的教學設計11
教學目標
1、通過觀察、操作、分析和討論,推導出圓的面積計算公式。
2、能夠利用公式進行簡單的面積計算。
3、滲透轉化思想,初步了解極限思想,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和動手操作能力。
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源面積計算公式的退到。
教學難點:通過觀察、操作、分析和討論,推導出圓的面積計算公式。
教學過程
一、情景導入
1、師:看一看圖中這幅畫,工人叔叔提出了一個什么問題?
所有的草坪鋪滿將是一個什么形狀?
那么求這個圓形草坪的占地面積就是求什么了?
引導學生說出求這個圓形草坪的占地面積就是求圓的面積
這節課我們就來研究圓的面積。
板書:圓的面積
師:看著這個課題你想知道什么?你有什么想法?想從這節課中學到什么?
二、導入新課
1、師生總結板書?圓的面積與什么有關?
?圓的面積怎么求?
?圓的面積有沒有計算公式?
2、師:看著老師手中兩個不同大小的圓,是什么決定著他們的大小,那么可想而知,圓的面積大小與什么有關系?
引導學生猜想說出圓的面積與半徑有關
板書:圓的面積與半徑r有關
師:到底是不是這樣的了,接下來我們就來進行深入的探究。探究之前,請同學們回憶一下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公式是什么?我們是怎樣推導出他的面積公式的?對于三角形和平行四邊形也是運用同樣的方法推導出他們的公式的
師:總的來說,先把他們剪切,再拼接,最后轉化成熟悉的圖形。
板書:拼切——轉化——化未知為已知
師:那么你們可以把這種轉化的思想運用于求圓的面積上嗎?
生:可以(不可以)
師:那你想怎么切,怎么拼,把圓轉化成什么圖形,自己動手做一做。有想法的請舉手告訴老師。
師:由于操作的局限性,我把大家拼接的效果用電腦展示出來。
首先,首先先把圓等分成8份,再拼接在一起,它大致像一個什么圖形。
(平行四邊形)
第二次把它等分成16份,在拼接在一起,它更想什么了?接著把她等分成32份,拼接起來,你發現了什么規律?
師:總結如果分的份數越多,每一小份就會越小,拼成的圖形就會越接近長方形。
板書:近似
三、推導圓的公式
師:我們已經成功地花園為方,看看數學方式就是這么神奇,但是圓的面積公式還是不知道。請同學們看著你們手中拼接好的圓以同桌為組思考這幾個問題:?圓的面積和這個近似長方形的面積有什么關系?
拼成的近似長方形的長和寬與圓的周長、半徑有什么關系?
你能以計算長方形的面積推導出計算圓的面積公式嗎,嘗試用“因為……根據……所以……”類似這樣的關聯詞,把你的想法在小組中發展出來。板書:因為圓形的面積=長方形的面積=長×寬=1/2周長×半徑
所以圓的面積=R×RS=R
這就我們今天要學習的圓的'面積公式,從公示中得出,圓的面積大小和什么關系密切,驗證了剛才的猜想是正確的,所以在學知識的時候,不僅要大膽的猜測,還要用實踐去驗證猜測。
練習題
1、求出下列圓的面積:
2、圓形草坪的直徑是20米,它的面積是多少平方米?
3、練習十
六、3小剛量得一棵樹干的周長是125.6cm。這棵樹干的橫截面的面積是多少?
四、總結
通過剛剛的練習題,我們知道了哪些條件就可以求出圓的面積了?通過這節課的學習,咱們都學會了哪些知識?
圓的面積的教學設計12
【教學內容】
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第十一冊P69~71例1、例2。
【教學目標】
1、認知目標
使學生理解圓面積的含義;掌握圓的面積公式,并能運用所學知識解決生活中的簡單問題。
2、過程與方法目標
經歷圓的面積公式的推導過程,體驗實驗操作,邏輯推理的學習方法。
3、情感目標
引導學生進一步體會“轉化”的數學思想,初步了解極限思想;體驗發現新知識的快樂,增強學生的合作交流意識和能力,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教學重點】:
掌握圓的面積的計算公式,能夠正確地計算圓的面積。
【教學難點】:
理解圓的面積計算公式的推導。
【教學準備】:
相應課件;圓的面積演示教具
【教學過程】
一、情境導入
出示場景——《馬兒的困惑》
師:同學們,你們知道馬兒吃草的大小是一個什么圖形呀?
生:是一個圓形。
師:那么,要想知道馬兒吃草的大小,就是求圓形的什么呢?
生:圓的面積。
師:今天我們就一起來學習圓的面積。(板書課題:圓的面積)
[設計意圖:通過“馬兒的困惑”這一場景,讓學生自己去發現問題,同時使學生感悟到今天要學習的內容與身邊的生活息息相關、無處不在,同時了解學習任務,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
二、探究合作,推導圓面積公式
1、滲透“轉化”的數學思想和方法。
師:圓的面積怎樣計算呢?計算公式又是什么?你們想知道嗎?
我們先來回憶一下平行四邊形的面積是怎樣推導出來?
生:沿著平行四邊形的高切割成兩部分,把這兩部分拼成長方形師:哦,請看是這樣嗎?(教師演示)。
生:是的,平行四邊形的底等于長方形的長,平行四邊形的高等于長方形的寬,因為長方形的面積等于長乘寬,所以平行四邊形的面積等于底乘高。
師:同學們對原來的知識掌握得非常好。剛才我們是把一個圖形先切,然后拼,就轉化成別的圖形。這樣有什么好處呢?
生:這樣就把一個不懂的問題轉化成我們可以解決的問題。
師:對,這是我們在學習數學的過程當中的一種很好的方法。今天,我們就用這種方法把圓轉化成已學過的圖形。
師:那圓能轉化成我們學過的什么圖形?你們想知道嗎?(想)
2、演示揭疑。
師:(邊說明邊演示)把這個圓平均分成16份,沿著直徑來切,變成兩個半圓,拼成一個近似的平行四邊形。
師:如果老師把這個圓平均分成32份,那又會拼成一個什么圖形?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師課件演示)。
師:大家想象一下,如果老師再繼續分下去,分的份數越多,每一份就會越小,拼成的圖形就會越接近于什么圖形?(長方形)
[設計意圖:通過這一環節,滲透一種重要的數學思想,那就是轉化的思想,引導學生抽象概括出新的問題可以轉化成舊的知識,利用舊知識解決新的問題。并借助電腦課件的演示,生動形象地展示了化曲為直的剪拼過程。]
3、學生合作探究,推導公式。
(1)討論探究,出示提示語。
師:下面請同學們看老師給的三個問題,請你們四人一組,拿出課前準備的學具拼一拼,觀察、討論完成這三個問題:
①轉化的過程中它們的(形狀)發生了變化,但是它們的(面積)不變?
②轉化后長方形的長相當于圓的(周長的一半),寬相當于圓的(半徑)?
③你能從計算長方形的面積推導出計算圓的面積的公式嗎?嘗試用“因為……所以……”類似的關聯詞語。
師:你們明白要求了嗎?(明白)好,開始吧。
學生匯報結果,師隨機板書。
同學們經過觀察,討論,尋找出圓的面積計算公式,真了不起。
(2)師:如果圓的半徑用r表示,那么圓周長的一半用字母怎么表示?
(3)揭示字母公式。
師:如果用S表示圓的面積,那么圓的面積計算公式就是:S=πr2
(4)齊讀公式,強調r2=r×r(表示兩個r相乘)。
從公式上看,計算圓的面積必須知道什么條件?在計算過程中應先算什么?
[設計意圖:通過小組合作、討論使學生進一步明確拼成的長方形與圓之間的'對應關系,有效地突破了本課的難點。]
三、運用公式,解決問題
1.教學例1。
師:同學們,從這個公式我們可以看出,要求圓的面積,必須先知道什么?(出示例1)知道圓的半徑,讓學生根據圓的面積計算公式計算圓的面積。
預設:
教師應加強巡視,發現問題及時指導,并提醒學生注意公式、單位使用是否正確。
2.如果我們知道一個圓形花壇的直徑是20m,我們該怎樣求它的面積呢?請大家動筆算一算這個圓形花壇的面積吧!
3.求下面各圓的面積。
[設計意圖:學生已經掌握了圓面積的計算公式,可大膽放手讓學生嘗試解答,從而促進了理論與實踐的結合,培養了學生靈活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3.教學例2。
師:(出示例2)這是一張光盤,這張光盤由內、外兩個圓構成。光盤的銀色部分是一個圓環。請同學們小聲地讀一讀題。開始!
師:怎樣求這個圓環的面積呢?大家商量商量,想想辦法吧!
師: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了嗎?
師:好的,就按同學們想到的方法算一算這個圓環的面積吧!
教師繼續對學困生加強巡視,如果還有問題的學生并給予指導。
[設計意圖:學生已經掌握了圓面積的計算公式,掌握環形面積計算,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分析理解,大膽放手讓學生嘗試解答,培養了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四、課堂作業。
1、教材P69頁“做一做”第2小題。
2、判斷題
讓學生先判斷,并講一講錯誤的原因。
3、填空題
復習圓的半徑、直徑、周長、面積之間的相互關系。
4、教材P70頁練習十六第2小題。
5、完成課件練習(知道圓的周長求面積)
老師強調學生認真審題,并引導學生要求圓的面積必須知道哪一個條件(半徑),知道圓的周長就如何求出圓的面積,老師注意輔導中下學生。
五、課堂總結
師:同學們,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
六、布置作業
圓的面積的教學設計13
教學目標:
1、掌握簡單組合圖形分解和面積的求法;
2、進一步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發散思維能力和綜合運用知識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3、滲透圖形的外在美和內在關系。
教學重點:簡單組合圖形的分解。
教學難點:對圖形的分解和組合。
教學活動設計:
(一)知識回顧
復習提問:
1、圓面積公式是什么?
2、扇形面積公式是什么?如何選擇公式?
3、當弓形的弧是半圓時,其面積等于什么?
4、當弓形的弧是劣弧時,其面積怎樣求?
5、當弓形的弧是優弧時,其面積怎樣求?
(二)簡單圖形的分解和組合
1、圖形的組合
讓學生認識圖形,并體驗圖形的外在美,激發學生的研究興趣,促進學生的創造力。
2、提出問題:正方形的邊長為a,以各邊為直徑,在正方形內畫半圓,求所圍成的圖形(陰影部分)的面積。
以小組的形式協作研究,班內交流思想和方法,教師組織。給學生發展思維的空間,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
歸納交流結論:
方案1。S陰=S正方形-4S空白。
方案2、S陰=4S瓣=4(S半圓-S△AOB)
=2S圓-4S△AOB=2S圓-S正方形ABCD
方案3、S陰=4S瓣=4(S半圓-S正方形AEOF)
=2S圓-4S正方形AEOF=2S圓-S正方形ABCD
方案4、S陰=4S半圓-S正方形ABCD
……………
反思:①對圖形的分解不同,解題的難易程度不同,解題中要認真觀察圖形,追求最美的解法;②圖形的美也存在著內在的規律。
練習1:如圖,圓的半徑為r,分別以圓周上三個等分點為圓心,以r為半徑畫圓弧,則陰影部分面積是多少?
分析:連結OA,陰影部分可以看成由六個相同的弓形AmO組成。
解:連結AO,設P為其中一個三等分點,連結PA、PO,則△POA是等邊三角形。
說明:①圖形的分解與重新組合是重要方法;②本題還可以用下面方法求:若連結AB,用六個弓形APB的面積減去⊙O面積,也可得到陰影部分的面積。
練習2:教材P185練習第1題
例5、已知⊙O的半徑為R。
(1)求⊙O的內接正三角形、正六邊形、正十二邊形的周長與⊙O直徑(2R)的比值;
(2)求⊙O的內接正三角形、正六邊形、正十二邊形的面積與圓面積的比值(保留兩位小數)。
例5的計算量較大,老師引導學生完成。并進一步鞏固正多邊形的計算知識,提高學生的計算能力。
說明:從例5(1)可以看出:正多邊形的周長與它的外接圓直徑的比值,與直徑的大小無關。實際上,古代數學家就是用逐次倍增正多邊形的邊數,使正多邊形的周長趨近于圓的周長,從而求得了π的各種近似值。從(2)可以看出,增加圓內接正多邊形的邊數,可使它的面積趨近于圓的面積
(三)總結
1、簡單組合圖形的分解;
2、進一步鞏固了正多邊形的.計算以,鞏固了圓周長、弧長、圓面積、扇形面積、弓形面積的計算。
3、進一步理解了正多邊形和圓的關系定理。
(四)作業教材P185練習2、3;P187中8、11。
探究活動
四瓣花形
在邊長為1的正方形中分別以四個頂點為圓心,以l為半徑畫弧所交成的“四瓣梅花”圖形,如圖(1)所示。
再分別以四邊中點為圓心,以相鄰的兩邊中點連線為半徑畫弧而交成的“花形”,如圖(12)所示。
探討:(1)兩圖中的圓弧均被互分為三等份。
(2)兩朵“花”是相似圖形。
(3)試求兩“花”面積
提示:分析與解(1)如圖21所示,連結PD、PC,由PD=PC=DC知,∠PDC=60°。
從而,∠ADP=30°。
同理∠CDQ=30°。故∠ADP=∠CDQ=30°,即,P、Q是AC弧的三等分點。
由對稱性知,四段弧均被三等分。
如果證明了結論(2),則圖(12)也得相同結論。
(2)如圖(22)所示,連結E、F、G、H所得的正方形EFGH內的花形恰為圖(1)的縮影。顯然兩“花”是相似圖形;其相似比是AB﹕EF=﹕1。
(3)花形的面積為:,。
圓的面積的教學設計14
教學目標:
1. 知識與技能:認識圓的面積,通過操作,引導學生探索推導出圓面積的計算公式,并能運用公式解答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2. 過程與方法:在探究圓面積計算公式的過程中,通過大膽猜想、動手操作等活動,激發學生參與整個課堂教學活動的學習興趣, 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和探究精神;通過學生討論交流,培養學生的分析、觀察和概括能力,進一步體會轉化的數學思想和方法,培養學生的遷移能力,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
3.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通過應用,讓學生體會數學的應用價值,體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滲透轉化的數學思想和極限思想。
教學重點:推導圓面積計算公式,運用圓面積計算公式解決實際問題。
教學難點:理解圓的面積公式的推導過程。
教學準備:課件、圓形白紙、剪刀。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景,引入新課
1、出示主題情景圖:
①從圖中你獲得哪些數學信息?
②提問:“這個圓形草坪的占地面積是多少平方米?” “占地面積”指什么?
2、說一說:什么叫圓的面積?
3、揭示課題:今天我們就來研究圓的面積。(板書課題:圓的面積)
【設計意圖】:出示情境圖,把教學內容與生活有機結合起來,使學生從具體問題情境中抽象出數學問題,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二、合作交流,探索新知
1、回顧舊知:
回顧以前學過的平面圖形面積公式是如何推導出來的?
指出:轉化的方法是我們學習數學新知識的一種很好而且很有用的思想和方法。轉化的目的是為了——將沒學過的圖形轉化成已學過的圖形。
【設計意圖】:通過知識回顧,激發學生學習的求知欲,強化數學學習的生活化。
2、思考:那么能不能把圓也轉化成已學過的圖形來計算它的面積呢?
3、合作探究:
(1)猜想
(2)動手操作,驗證猜想。
(3)匯報交流,展示成果(分層展示學生研究成果)。
【設計意圖】:通過活動,調動學生動手、動腦等多種感知覺參與活動,調動學生積極性、自覺性,培養學生觀察,比較和判斷思維的能力,培養學生合作交流的意識,應用知識間的轉化和聯系,進一步體會轉化的數學思想和方法,培養學生的遷移能力,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
4、借助網絡畫板制作的動態課件展示圓面積的推導過程。
展示不同的等份數拼成不同的平行四邊形,感受極限的思想。
【設計意圖】:通過對圓切拼的動畫演示,觀察不同等份數拼成的'不同圖形,發現規律,讓學生感受極限思想。
5、推導圓面積公式。
①比較轉化后的圖形與圓,你發現了什么?
②全班交流,根據學生敘述板書:
長方形面積= 長 × 寬
圓的面積 =圓周長的一半 × 半徑
=Лr × r
=Лr
6、小結:圓的面積計算公式: S =Лr
【設計意圖】:通過轉化和對比,讓學生參與獲取知識的過程,在開放的學習氛圍中積極主動地投入到觀察、討論的學習交流,從而把發現知識的過程交給學生,動靜結合的呈現方式有利于學生的理解,有利于突破教學難點,對學生空間觀念的形成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業,有利于發展學生的空間想象能力。
7、知識應用、內化提高
(1)、 求下列圓的面積。(只列式不計算)
r=3cm
(2)、出示例1:例1:圓形花壇的直徑是20m,它的面積是多少平方米?
(1) 認真讀題,理解題意。
(2) 你認為怎樣解決這個問題?
(3) 學生嘗試獨立計算。
(4) 匯報解答過程及結果,集體評價。
【設計意圖】:讓學生運用新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體驗成功的喜悅。
四.聯系生活、拓展延伸
1、公園草地上一個自動旋轉噴灌裝置的射程是10米,它能澆灌的面積是多少?
2、把一個周長為18.84cm的長方形改圍成一個圓,圍成圓的面積是多少?
3、求下列圓的周長和面積。
r=2cm
4、求半圓的面積。
r=4cm
【設計意圖】:拓展延伸,讓學生體會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真正體會數學的實用性。
5、回顧整理,全課總結
今天我們學到了哪些新知識?你有哪些收獲?
【設計意圖】:引導學生回顧學習過程,培養反思習慣,重視學生數學思想、方法的培養。
圓的面積的教學設計15
【教學內容】:
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人教版)數學六年級上冊第67-68頁,圓的面積。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讓學生經歷操作、觀察、驗證、討論和歸納等數學活動過程,探索并掌握圓的面積公式,能正確計算圓的面積,并能運用公式解決相關的簡單實際問題。
過程與方法:
(1)讓學生進一步體會“轉化”的數學思想方法,培養運用已有知識解決新問題的能力,增強空間觀念,滲透極限數學思想,發展數學思維。
(2)、通過小組合作交流,培養學生合作探究精神和創新意識,提高學生動手實踐和數學交流能力,體驗數學探究的樂趣。
情感與態度:培養學生能積極主動地參與各種探索和操作活動,進一步體會“轉化”方法的價值;培養運用已有知識解決新問題的能力,發展空間觀念和初步的推理能力。
【教學重點】:推導圓的面積計算公式并能正確地應用圓面積的計算公式進行圓面積的計算。
【教學難點】:引導學生進一步體會“轉化”的數學思想,利用已有知識并結合滲透“極限”的思想推導圓的面積計算公式。
【教具準備】:
多媒體課件,圓片等。
【教學方法】:自主探究法
【教學過程】:
一.以舊引新、導入新課
1、以前我們學過哪些平面圖形的面積?
2、長方形的面積怎樣計算?
3、回憶一下三角形的面積公式是怎樣推導的?
4、小結:我們總是把新的圖形經過剪、拼“轉化”成已經學過的圖形來推導面積公式的。(板書:轉化)
5、圓能不能轉化成以前學過的平面圖形呢?它的面積計算公式該怎樣推導呢?這是我們這節課要學習的內容——(板書課題:圓的面積)
二、動手實踐、探索新知
1、補充感知、理解意義
(1)(出示圓片):那位同學來指一指圓的面積是哪一部分?
(2)同學們再用手指一指自己帶來的圓的面積。
(3)誰來說說什么叫做圓的面積?(板出:圓所占平面的大小叫圓的面積。)學生齊讀。
2、比較猜測、探明方向
(1)提問:猜猜圓面積的大小與什么有關?
(2)下面我們來動手驗證一下是否與半徑有關:①你們想通過什么方法來推導圓的面積計算公式?②想把圓轉化成什么圖形?(先獨立思考,再把你的想法與同桌互相說說。)
(3)活動要求:折一折手中的.圓片能折出什么圖形?
(4)把16等份圓和32等份圓分別剪開(在黑板上貼出這兩個圓),拼成兩個長方形,拼好后一起思考黑板上的兩個問題:
①圓和(近似的)長方形有什么關系?(形狀變,面積相等)
②課件演示:圓16等份和32等份后,拼成什么圖形?(分的份數越多就越像長方形)
(教師配合課件演示作適當說明)我把一個圓平均分成16份,并剪成2個半圓,重新拼組成一個近似的長方形。
把一個圓平均分成32份,剪成2個半圓重新拼組成一個更接近長方形。
小結:它們的面積沒有改變,圓的面積=拼成的近似長方形的面積。
3、圓的面積計算公式的推導。
小組合作討論以下問題:
a、拼成的近似長方形的面積和圓的面積有什么關系?
b、長方形的長與圓的周長有什么關系?
c、長方形的寬與圓的半徑有什么關系?
d、你能找出圓的面積計算方法嗎?
長方形的面積=長×寬,
所以圓的面積=()×()=()
學生在小組內積極討論,探究、分析,并將結果匯報。
長方形的長是圓周長的一半,長方形的寬是半徑(r)
因為長方形的面積=長×寬
所以圓的面積=∏r×r=r2
齊讀公式S=∏r2強調r2=r×r(表示2個r相乘)
同學們太捧了,學會了把圓轉化成長方形,并推導出圓的面積計算公式.
三、鞏固運用、形成技能
1、我們用了多種方法推導、驗證了圓的面積公式,并知道了圓的面積大小與半徑有關,你們能用剛才學到的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嗎?
2、求圓的面積需要什么條件?是不是只有知道半徑才能求圓的面積?
(1)課件出示例1
(2)學生獨立審題
(3)教師板演解答過程.
3、求下面圓的面積r=3md=5cm
①學生獨立完成
②集體核對時,強調要先算平方再算乘法。
4、判斷題(課件出示)
5、拓展練習:機動題
小力量得一棵樹干的周長是125.6厘米。這棵樹干的橫截面積約是多少??
四、課堂總結、深化認知:這節課,你有哪些收獲?
五、作業:練習十六2.4題.
附:板書
圓的面積
長方形面積=長×寬
↓↓↓
圓的面積=圓周長的一半×半徑
=∏r×r
=∏r2
例1:r:20÷2=10(m)
S:3.14×102=314(m2)
答:它的面積是314m2。
【圓的面積的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圓的面積教學設計06-09
《圓的面積》教學設計05-19
圓的面積教學設計【精選】09-27
圓的面積教學設計08-17
圓的面積的教學設計09-29
圓的面積教學設計優秀12-27
[合集]圓的面積教學設計08-28
[熱]圓的面積教學設計07-06
圓的面積小學數學教學設計05-13
圓的面積教學設計【匯編15篇】08-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