圓的面積的教學設計
作為一無名無私奉獻的教育工作者,時常要開展教學設計的準備工作,編寫教學設計有利于我們科學、合理地支配課堂時間。你知道什么樣的教學設計才能切實有效地幫助到我們嗎?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圓的面積的教學設計,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圓的面積的教學設計1
教學內容:
人教版六年級上冊教材第67~68頁《圓的面積》例1及練習十六的第1~3題。
教學目標:
1、使學生理解圓面積的計算公式與推導過程,并能運用其公式正確、靈活的計算。
2、在教學活動中,通過操作、合作交流,培養學生遷移、分析、合作和創新的能力,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
3、使學生掌握轉化的數學思想方法,并將所學知識運用于生活實際。教學重、難點:
重點:
正確計算圓的面積。
難點:
圓面積公式的推導。
教學準備:
配置的學具袋里的學具、彩筆、一把剪刀,圓形的紙片和若干材料紙。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生成問題。
1、出示牧羊圖,讓學生想一想它吃最大的范圍應該有多大呢?是什么形狀?
2、現在你想提什么數學問題?
揭示課題:圓的面積
二、探索交流,解決問題。
1、認識圓的面積
a、什么是圓的面積呢?
b、出示一個圓片:圓的面積在哪里?請同學們拿出圓片,用手摸一摸,感受一下圓的面積,你想說什么?
c、圓的大小主要與哪些因素有關?(半徑、直徑、周長)
出示結語:圓所占平面的大小叫做圓的面積
回憶一下:我們以前學平行四邊形、三角形、梯形的'面積計算公式時都是用什么方法推導出來的?(引導轉化)
2、生生互動,推導公式
圓可轉化為哪一個學過的圖形呢?小組可以折一折、畫一畫、剪一剪、拼一拼,試試看!
1)、小組討論:設計方案,并匯報。
a、讓學生拿出卡紙(1),觀察卡紙(1)上的圓被分成多少等分,圓被轉化成什么圖形呢?
b、讓學生拿出卡紙(2),觀察卡紙(2)上的圓被分成多少等分,圓又被轉化成什么圖形呢?
那么,有沒有什么辦法讓它的邊變得更直呢?再剪幾份,你是說把它分得更多份些,是嗎?(可以把它分得更多份些)
c、請拿出手中的圓片試著折一折,展開來,看看你折成了幾等份?如果再折下去可以嗎?現在就把你們折的這幾種方案。(八等份、十六等份、三十二等份)
d、觀察這三種分法,比較一下,同樣大小的圓平均分的份數不同,拼出來的圖形有什么變化?
發現:平均分的份數越多,拼成的圖形越接近長方形。
e、轉化成長方形,推導圓的面積公式。
動手實踐:沿著半徑把圓切開,巧妙地把圓拼成了近似的長方形,現在我們可以利用長方形的面積公式來推導圓的面積公式。
小組合作探究,動手擺一擺,邊觀察、邊討論、邊推導,看哪組表現最好。展現以下問題:
①長方形的長相當于圓的()?
②長方形的寬相當于圓的()?
③長方形的面積相當于圓的()?
④因為長方形的面積=()
所以圓的面積=()。
2)、小組討論后,并演示公式推導的全過程。
3)、揭示字母公式() 。
小結:可見要求圓的面積只要知道什么就行?(半徑)
3、運用公式學習例1。
學生獨立完成,全班交流展示。
三、鞏固應用,內化提高。
1、課本第69頁做一做第1題
學生獨立完成,匯報方法。
2、完成基本練習(做一做)
四,回顧整理,反思提升。
1、這節課我們發現了什么、學會了什么?
2、希望同學們在今后的學習中更好地運用好轉化的方法去學習更多的數學知識。
圓的面積的教學設計2
教學目標
1、通過觀察、操作、分析和討論,推導出圓的面積計算公式。
2、能夠利用公式進行簡單的面積計算。
3、滲透轉化思想,初步了解極限思想,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和動手操作能力。
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源面積計算公式的退到。
教學難點:通過觀察、操作、分析和討論,推導出圓的面積計算公式。
教學過程
一、情景導入
1、師:看一看圖中這幅畫,工人叔叔提出了一個什么問題?
所有的草坪鋪滿將是一個什么形狀?
那么求這個圓形草坪的占地面積就是求什么了?
引導學生說出求這個圓形草坪的占地面積就是求圓的面積
這節課我們就來研究圓的面積。
板書:圓的面積
師:看著這個課題你想知道什么?你有什么想法?想從這節課中學到什么?
二、導入新課
1、師生總結板書?圓的面積與什么有關?
?圓的面積怎么求?
?圓的面積有沒有計算公式?
2、師:看著老師手中兩個不同大小的圓,是什么決定著他們的大小,那么可想而知,圓的面積大小與什么有關系?
引導學生猜想說出圓的面積與半徑有關
板書:圓的面積與半徑r有關
師:到底是不是這樣的了,接下來我們就來進行深入的探究。探究之前,請同學們回憶一下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公式是什么?我們是怎樣推導出他的面積公式的?對于三角形和平行四邊形也是運用同樣的方法推導出他們的公式的
師:總的來說,先把他們剪切,再拼接,最后轉化成熟悉的圖形。
板書:拼切——轉化——化未知為已知
師:那么你們可以把這種轉化的思想運用于求圓的面積上嗎?
生:可以(不可以)
師:那你想怎么切,怎么拼,把圓轉化成什么圖形,自己動手做一做。有想法的請舉手告訴老師。
師:由于操作的局限性,我把大家拼接的效果用電腦展示出來。
首先,首先先把圓等分成8份,再拼接在一起,它大致像一個什么圖形。
(平行四邊形)
第二次把它等分成16份,在拼接在一起,它更想什么了?接著把她等分成32份,拼接起來,你發現了什么規律?
師:總結如果分的份數越多,每一小份就會越小,拼成的圖形就會越接近長方形。
板書:近似
三、推導圓的公式
師:我們已經成功地花園為方,看看數學方式就是這么神奇,但是圓的面積公式還是不知道。請同學們看著你們手中拼接好的圓以同桌為組思考這幾個問題:?圓的面積和這個近似長方形的面積有什么關系?
拼成的近似長方形的長和寬與圓的周長、半徑有什么關系?
你能以計算長方形的面積推導出計算圓的面積公式嗎,嘗試用“因為……根據……所以……”類似這樣的關聯詞,把你的`想法在小組中發展出來。板書:因為圓形的面積=長方形的面積=長×寬=1/2周長×半徑
所以圓的面積=R×RS=R
這就我們今天要學習的圓的面積公式,從公示中得出,圓的面積大小和什么關系密切,驗證了剛才的猜想是正確的,所以在學知識的時候,不僅要大膽的猜測,還要用實踐去驗證猜測。
練習題
1、求出下列圓的面積:
2、圓形草坪的直徑是20米,它的面積是多少平方米?
3、練習十
六、3小剛量得一棵樹干的周長是125.6cm。這棵樹干的橫截面的面積是多少?
四、總結
通過剛剛的練習題,我們知道了哪些條件就可以求出圓的面積了?通過這節課的學習,咱們都學會了哪些知識?
圓的面積的教學設計3
教學內容:
冀教版六年級上冊第四單元
教學目標:
1.回顧并梳理圓的周長和面積公式,能運用公式解決簡單的問題。并通過練習理解并掌握圓的周長和面積的計算方法。
2.在運用圓的周長和面積公式的過程中,培養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進一步發展空間觀念。
3.能運用解決問題的有效方法并積極尋找其他方法,能表達解決問題的過程并嘗試解釋所得的結果。
4.感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系,體驗圓周長、圓面積問題;結合圓周率的發展史和祖沖之的故事,激發民族自豪感和探索精神。
教學重點:
在探索圓的周長和面積公式的過程中,進一步發展空間觀念。認真審題,分辨求周長或求面積。
教學難點:
能探索解決問題的有效方法并積極尋找其他方法,能表達解決問題的過程并嘗試解釋所得的結果。提高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教學流程:
一、炫我兩分鐘
大家好!今天的炫我兩分鐘由我來為大家主持。同學們,一提到圓,我們就會想到一個偉大的人物,他在數學上的偉大成就是關于圓周率的計算。祖沖之在前人成就的基礎之上,經過刻苦鉆研,求出 在3.1415926與3.1415927之間。之后我們在計算中為了方便,一般只取它的近似值,即
同學們,這節課我們共同來梳理第四單元圓的周長和面積。在我們合作梳理之前我要考考大家關于3.14的口算如何。
出示口算題目。
隨機評價。
相信我們都是有智慧有思想的人,我要為你們點贊(動作)。
二、組內交流,完善梳理
教師組織學生小組合作學習,引導孩子梳理圓的`周長的知識。而后學生嘗試像老師這樣梳理,在組內交流自己的梳理過程,然后小組內形成共識,確立發言任務,師深入其中一個小組進行指導。
【設計意圖:通過小組合作學習,讓每個學生都參與其中,都有所收獲。通過組內交流,相互補充、相互完善,使知識呈現會更全面、更精練,知識梳理更有條理、更科學化。】
三、小組合作交流。
組內交流嘗試小研究。
出示小組合作交流建議:
1、組長組織本組成員有序進行交流。
2、認真傾聽其他組員的發言,如有不同意見,敢于發表自己的想法。
3、把自己梳理知識時遇到的疑問向大家請教,也可以考考大家自己積累的易錯題。
4、再次確認發言順序,準備全班交流。
【設計意圖:給每一個孩子創造一個發言的機會,小組合作交流建議的給出使小組交流有序進行,讓學生在思考、交流的過程中學會表達與合作、學會傾聽與欣賞、激發了全體學生參與學習、探索知識的欲望。】
四、班級交流,提升梳理
1、小組匯報,按照本單元三個知識模塊分別找三個小組進行匯報。匯報時既要匯報典型題的解法,又要重點說明本組梳理的每個知識點的易錯題。在小組匯報成果后,其他學生質疑或作以評價。
2、師結合學生的匯報進行引導完善,幫助學生梳理單元知識點,同時,教師可以舉出一些實例,強化學生對易錯、易混知識的掌握。
【設計意圖:分層次交流嘗試小研究的內容,做到層層遞進,有利于學生扎實掌握本單元知識。】
3、完善自己設計的知識樹,說明自己是怎樣想的,其他學生加以評價,教師予以學生肯定或激勵。教師挑選好的思維導圖進行展示,評價好在哪里。
師總結:無論哪種形式的思維導圖,只要能清楚的、有條理的表示出本單元的知識網絡就是一幅好的思維導圖。
【設計意圖:單元梳理課的重點在于“梳理”,本單元知識公式很多,學生既可以嘗試小研究作業單作為知識梳理的結構圖,也可以自己設計本單元知識網絡圖,形成個性知識樹,目的只有一個即提升學生知識整理能力,形成知識網絡。】
五、應用拓展
結合練習做相應題目,鞏固易錯易混知識。
(一)基礎題
1、判斷下面各題是否正確,對的打“√”,錯的打“×”。
(1)計算直徑為10毫米的圓的面積的列式是3.14×(10÷2)。 ( )
(2)半徑為2厘米的圓的周長和面積相等。 ( )
(3)把一頭牛栓在木樁上,木樁到牛之間的繩長3米,牛能吃到地上草的最大面積是28.26平方米。(栓繩處不計算在內) ( )
2、一個圓的周長是25、12米,它的面積是多少?
3、一個環形的鐵片,外圓半徑是7厘米,內圓半徑是0、5分米,這個環形的面積是多少平方分米?
(二)拓展提高
1、一張長方形紙片,長60厘米,寬40厘米。用這張紙剪下一個盡可能大的圓。這個圓的面積是多少平方厘米?剩下的面積是多少平方厘米?
2、公園里有一圓形花壇的周長是50.24米,花壇周圍是一條環形小路,小路寬2米,這條環形小路的占地面積是多少?
3. 一輛自行車的輪胎的外直徑是1.12米,每分轉50周,這輛自行車每小時行駛多少千米?
【設計意圖:習題設計體現基礎性、層次性,既面向全體學生,鞏固當堂所學的知識,又激發了學生的內在潛能。】
六、個人整理
經過本課時的學習,你有哪些收獲呢?
【設計意圖:反思是成長的催化劑,本環節讓學生自由暢談收獲,自我評價,互相評價,有利于提高學生回顧、反思所學知識的水平,不斷完善自己的知識網絡體系。】
圓的面積的教學設計4
教學內容:人教版六數上第66頁、67頁
教學目標:
1. 了解圓的面積的含義,經歷圓面積計算公式的推導過程,掌握圓的面積計算公式。能正確運用圓的面積公式計算圓的面積,并能運用圓面積的知識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2. 經歷圓的面積計算公式的推導過程,體驗實踐操作、邏輯推理的學習方法。
3. 培養學生合作探究的意思,感悟數學知識的內在聯系。 教學重點、難點:1.理解圓面積公式的推導過程.
2.會正確計算圓的面積。
教學準備:課件、圓面積演示器、分組實驗材料(圓形紙片、膠水、剪刀)、兩個大小不同的圓
教學過程:
(課前游戲)
猜謎:前面有一片草地(打一植物)
草地上來了一群羊(打一水果)
草地上有一群羊,突然來了一群狼(打一水果)
師:我發覺大家剛才猜謎語時第一個猜得最困難,第二個第三個猜時脫口而出,這是為什么呢?有了解決一種問題的難舍難分,就可以用這種經驗解決類似的問題。數學學習中也常是這樣的。
一、 導入:
師:請看屏幕,馬總是被人們用一根韁繩拴在固定的地方,馬就困惑了,它的活動范圍有多大呢?它繞來繞去會在一個什么樣的圈中?會形成什么樣的形狀?這個面有多大?面有多大,用數學上的語言或者詞語描述就是指它的什么?這節課我們就來學習《圓的面積》。(板書課題)
二、 認識圓的面積:
1.師:老師這有一個圓,請看這個圓,什么是這個圓的面積呢?誰愿意上來比劃比劃?(出示教具)一學生上臺比劃。
師:圓表面的大小就叫做圓的面積。
2.師:老師還帶來了一個圓,請你將這兩個圓比較一下,你發現了什么?
生:一個圓面積大,一個圓面積小。
師:那你發現圓的面積大小會與什么有關呢?結合這兩個圓來好好觀察觀察。
生:半徑或者直徑越長,圓的面積就越大。
師:看來大家都知道了圓的面積大小與半徑或者直徑有關,但圓的面積究竟怎么樣來計算呢,下面我們就一起來探究下。
三、觀察與嘗試猜測:
1.(出示正方形與圓的課件)
師:我們先用一個簡單的辦法來猜想一下圓面積的公式。以圓的半徑r為周長畫一個正方形,再畫這個的三個,你能計算出這個大正方形的面積是多少嗎?在圓中再畫一個小正方形,小正方形的面積又是多
少呢?
生:大正方形的面積是4r,小正方形的面積是2r。
2.師:圓與大正方形的面積相比,你發現了什么?再與小正方形相比,你又發現了什么?
生:圓的面積比大正方形的面積小,比小正方形的面積大。
師:那就是說圓的面積要比4r小,比2r大。那你猜一猜,圓的面積會是多少呢?
生:3r。
師:我們姑且先這樣猜測圓的面積公式就是3r。大家究竟猜測的對與否,還需要驗證。
四、 小組合作、拼擺。
1. 師:我們以前學習過平行四邊形,你們還記得怎樣計算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嗎?
生:底*高。S=ah。
師:還記得平行四邊形的面積計算公式是如何推導出來的.嗎?
是這樣的嗎?我們來看一看。(演示)我們把平行四邊形的左邊割了一部分,補到平行四邊形的右邊,這樣就把平行四邊形轉化成了長方形。那你們還能記得三角形的梯形的面積公式又是怎樣推導出來的呢? 生:三角形和梯形轉化成平行四邊形再推導的。
師:這三種圖形的面積公式都是先轉化成以前學過的圖形,再推導的。那我們能不能把圓轉化成以前學過的圖形來推導圓的面積計算公式呢? 222222
2. 師:下面我們就來做一個實驗,咱們把圓平均分成若干份,大家請看,每一份都像什么?
生:三角形或者等腰三角形。
師:對,它近似于一個等腰三角形。好的,同學生,我們可不可以用這些近似的等腰三角形拼成一個以前學過的圖形呢?請你們拿出老師給你們準備好的工具開始吧!
提出要求:各組一定要認真整齊地拼擺。小組同學快速地合作完成,完成后坐好舉手示意。
學生開始小組合作。
3. 匯報合作結果。
師:你們都拼成了什么樣的圖形?上臺來展示一下吧。
生分組上臺展示。
要求學生匯報自己是怎樣拼的,拼成了一個什么圖形。
師:剛才我們把圓平均分成了16份、32份,那如果分得份數越多,你會發現什么?
生:分得越多,越接近長方形。
五、 面積計算公式推導:
1. 師:這個近似的長方形是由這個大小一樣的圓拼成的。這個圓的半徑是r,那么這個近似的長方形的長和寬又是多少呢?請同學們同桌互相商量商量,開始吧!
2.師:找到答案了嗎?
生:長是πr,寬是r。
師:長方形的面積呢?請同學們在練習本上寫一寫。
那圓的面積呢?也寫一寫,讀一讀吧。
學生匯報。師板書。
3.師:這個公式與我們之前猜測的做一下比較,你發現了什么?
4.師:通過這個公式,我們可以看出,要求圓的面積必須先知道什么呢?
生:半徑。
師:知道什么也可以求出圓的面積呢?
生:直徑、周長。
師:下面我們就來試一試吧!
六、 鞏固練習。
1. 平方的口算練習。
1 2 3 4 5 6 7 8 9 10 20 3022222222222 2
2.馬的活動范圍題:半徑為2米,求周長。學生在練習本上完成。
3.圓形花壇的直徑是20米,求圓形花壇的占地面積。
學生先匯報思路,再在練習本上完成。
4. 樹干的周長是125.6米,求樹干的橫截面積是多少?
學生先匯報思路,再在練習本上完成。
七、 總結:
師:這節課你有什么收獲?圓在我們的生活中,很常見,請看這是什么?課后你會自己用卡紙剪出這樣一個風車,并計算出它的面積是多少嗎?
圓的面積的教學設計5
一、教材分析
《圓的面積》,是北師大版六年制小學數學第十一冊第一單元中的內容,這是一節推導與計算相結合來研究幾何形體的教學內容,它是在學生學習了平面圖形的面積計算和圓的初步認識以及圓的周長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是幾何知識的一項重要內容,為以后學習圓柱、圓錐等知識作了鋪墊。
二、學情分析
在學習本課內容前,學生已經認識了圓,會求圓的周長,在學習長方形、平行四邊形、三角形、梯形等平面圖形的面積時,已經學會了用割、補、移等方式,把未知的問題轉化成已知的問題,因此教學本課時,可以引導學生用轉化的方法推導出圓的面積公式。
三、教學目標(課件)
(1)理解圓的面積含義,推導出圓面積計算的公式,并會用公式計算圓的面積。
(2)進一步培養學生樹立和運用轉化的思想,初步滲透極限思想,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和動手操作能力。
(3)注重小組合作培養學生互相合作、互相幫助的優秀品質及集體觀念。
基于以上的教學目標確定教學重點:掌握圓面積的計算公式;弄清拼成的圖形各部分與原來圓的關系。
教學難點:是圓面積計算公式的推導和極限思想的滲透;
四、學情分析
為了突出重點、突破難點,培養學生的探究精神和創新精神,本課教學以“學生發展為本,以活動探究為主線,以創新為主旨”:主要采用了以下4個教學策略:
1、知識呈現生活化。以草坪中間的自動噴灌龍頭為草坪噴水為主線,讓學生提出問題讓生活數學這一條主線貫穿于課的始終。
2、學習過程活動化。讓學生在操作活動中探究出圓的面積計算公式。
3、學生學習自主化。讓學生通過動手操作、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學習方式去探究圓的面積計算公式。
4、學習方法合作化。在探究圓的面積計算公式中采用4人小組合作學習的方法。從而真正實踐學生是數學學習的`主人,教師是數學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與合作者。
五、教學過程
本著“將課堂還給學生,讓課堂煥發生命的活力”的指導思想,我將教學過程擬訂為“創設情境,激趣引入——引導探究,構建模型——分層訓練,拓展思維——總結全課,布置作業”四個環節進行,努力構建自主創新的課堂教學模式。
(一)創設情境,激趣引入
數學來源于生活,有趣的生活情境,能激發學生好奇心和強烈的求知欲,讓學生在生動具體的情境中學習數學,從而使教材與學生之間建立相互包容、相互激發的關系。讓學生既認識了自身,又大膽而自然地提出猜想。在課的一開始,我設計了“自動噴水頭澆灌草地得出一個半徑是5米的圓”這一情境(課件),讓學生在情境中尋找有用的數學信息并提出數學問題(課件),在思考“噴水頭轉動一周可以澆灌多大面積”的過程中,讓學生在具體情境中了解圓的面積的含義,體會計算圓的面積的必要性,并引發研究圓的面積的興趣,為下一環節做好鋪墊。
(二)引導探究,構建模型
第二環節是課堂教學的中心環節,為了做到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我安排了啟發猜想,明確方向————化曲為直,掃清障礙————實驗探究,推導公式————展示成果,體驗成功————首尾呼應,鞏固新知五大步進行:
第一步:啟發猜想,明確方向。
鼓勵學生進行合理的猜想,可以把學生的思維引向更為廣闊的空間。因此,在第一步:啟發猜想,明確方向中。我啟發學生猜想(課件):“比較兩個圓誰的面積大,你覺得圓的面積和哪些條件有關?怎樣推導圓的面積計算公式呢?”對于第一個問題,學生通過觀察比較,很自然的會作出合理猜想。但對于怎樣推導圓的面積計算公式這個問題,學生根據已有知識,或許能想到將圓轉化為以前學過的圖形,再求面積。至于如何轉化,怎樣化曲為直,因受知識的限制,學生不能準確說出。我抓住這一有力契機,進入下一步教學。
第二步:化曲為直,掃清障礙。
首先借助多媒體課件將大小相等的圓分別沿半徑剪開,先分成8等份、然后拉直,再分成16等份拉直、最后分成32等份,再拉直,讓學生通過觀察比較,發現平均分的份數越多,分成的近似等腰三角形的底就越接近于線段(課件)。這一規律的發現,不僅向學生滲透了極限的思想,更重要的是為學生徹底掃清了“轉化”的障礙。這時我適時放手,進入下一步教學。
第三步:實驗探究,推導公式。
首先提出開放性問題:你能不能將圓拼成以前學過的圖形,試著剪一剪,拼一拼,想一想,議一議拼成的圖形的各部分與原來的圓有什么關系?能不能推導出圓的面積計算公式?這里,我沒有硬性規定讓學生拼出什么圖形,而是放開手腳讓學生拿出已分成16等份的圓形卡紙小組合作去剪,去拼擺,并鼓勵學生拼擺出多種結果,從而培養了學生的發散思維和創新能力。
第四步:展示成果,體驗成功。
在學生小組討論后,引導學生進入第四步教學,為學生創設一個展示成果,體驗成功的機會。讓學生向全班同學介紹一下自己是如何拼成近似的平行四邊形或長方形或三角形或梯形的,如何推導出圓的面積計算公式的。然后由學生自己,同學和教師給予評價。同時對拼成近似長方形的情況,教師再結合多媒體的直觀演示,并結合板書。
(課件)首先讓學生明確圓周長的一半相當于這個近似長方形的長,半徑等于寬,圓的面積等于長方形的面積,這是教學的關鍵,再此基礎上進行推導(課件),得出圓面積等于周長的一半乘半徑,再讓學生弄清圓周長的一半等于πr,從而得到圓的面積計算公式化簡后用字母表示為S=πr2。
第五步:首尾呼應,鞏固新知
在學生獲得圓的面積計算公式后,“龍頭最多能噴灌多大草坪呢”?求出它的面積。從而達到了對新知的鞏固。
四、分層訓練,拓展思維
為了深化探究成果,在第三環節:分層訓練,第一層:基本性練習,第二層:綜合性練習,第三層:發展性練習。實現層層深入,由淺入深。逐步訓練學生思維的靈活性和深刻性,并使學生深刻體會到“數學來源于生活,并為生活服務”的道理。
第一層:基本性練習
1、求下面各個圓的面積。(課件出示)
(1)半徑為3分米;
(2)直徑為10米。
(3)周長為13厘米。
第二層:綜合性練習
2、一張圓桌的桌面直徑是1。5米,油漆師傅要在圓桌面的邊上貼一圈鋁合金,并在正面漆上油漆。請問,油漆師傅要買多長的鋁合金,油漆的面積有多大?
第三層:發展性練習
3、王大伯想用31。4米長的鐵絲在后院圍一個菜園,要使面積大一些,該圍成正方形好還是圓形好呢?你能當回小參謀嗎?
4、一塊正方形草坪,邊長10米.草坪中間的自動噴灌龍頭的射程是5米。
(1)這個龍頭最多可噴灌多大面積的草坪?
(2)噴灌后至少可剩下的面積有多大?
六、評價和反思
這節課緊緊抓住了教學重點,通過多媒體課件的演示,以及學生的動手操作,把一個圓通過分、剪、拼等過程,轉化為一個近似的長方形,從中發現圓和拼成的長方形的聯系,這種從多角度思考的教學理念,既溝通了新舊知識的聯系,又激發了學生的求知欲,并培養了學生探索問題的能力。
圓的面積的教學設計6
學情分析:
《圓的面積》是人教版小學數學六年級上冊的內容,而蘇教版則安排為五年級下冊的內容,對于高學段的學生來說,在學習本課時之前,已經積累了大量關于圓的表象認識。在學習圓的面積之前,學生已經掌握其他平面圖形的計算方法。這節課的目的就是讓學生從平行四邊形、長方形的面積計算方法和圓的面積的關系,總結出圓面積計算方法。此時這個階段的小學生的認知特點是復雜的。競爭意識增強,敬佩優秀同學;接觸自然、了解社會;加強預習,學會總結。認知也有所發展,在注意力方面,學生的有意注意逐步發展并占主導地位,注意的集中性、穩定性、注意的廣度、注意的分配、轉移等方面都較低年級學生有不同程度的發展。在記憶方面,有意記憶逐步發展并占主導地位,抽象記憶有所發展,但具體形象記憶的作用仍非常明顯。在思維方面,學生逐步學會分出概念中本質與非本質,主要與次要的內容,學會掌握初步的科學定義,學會獨立進行邏輯論證,但他們的思維活動仍然具有很大成分的具體形象色彩。在想象方面,學生想象的有意性迅速增長并逐漸符合客觀現實,同時創造性成分日益增多。初入六年級的小學生是小學學習的最高、最后階段。隨著對小學教育的'不斷適應,這一時期的學生無論是在生理,還是心理上都比初入學時的兒童穩定,并在此基礎上不斷發展。剛入六年級的小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和學習目標歸納起來為:增強學習技能訓練,培養良好的智力品質;引導學生樹立學習苦樂觀,激發學習的興趣、求知欲望和勤奮學習的精神;培養正確的競爭意識;鼓勵參與社會實踐活動,提高做事情的堅持性;建立進取的人生態度,促進自我意識發展。
教學目標:
1.了解圓的面積的含義,經歷圓面積計算公式的推導過程【轉換思想】,掌握圓面積的計算公式
2.理解圓的面積的意義,掌握圓面積的計算公式,溝通圓與其他圖形之間的聯系,培養觀察,操作,分析,概括的能力以及邏輯思維能力。
3.培養認真觀察,深入思考的良好思維品質,鍛煉自己面對困難勇于克服,鍥而不舍的精神。
教學重難點:
1,能運用圓的面積公式計算圓的面積,并能運用圓面積知識解決簡單的實際的問題
2,圓面積的計算以及公式的推導
案例描述:
一、帶入情境,引出問題
1,出示課本中的草坪噴水插圖,并提出問題,你能從中發現什么數學知識
2,并進一步提出這個圓的面積是指這個圖形的哪個部分
3,最后開題~~~今天這節課我們就來學習圓的面積{板書;圓的面積}
二、引入數學歷史,增強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
圓形,是一個看來簡單,實際上是十分奇妙的形狀。古代人最早是從太陽、陰歷十五的月亮得到圓的概念的。在一萬八千年前的山頂洞人曾經在獸牙、礫石和石珠上鉆孔,那些孔有的就很像圓。到了陶器時代,許多陶器都是圓的。圓的陶器是將泥土放在一個轉盤上制成的。當人們開始紡線,又制出了圓形的石紡錘或陶紡錘。古代人還發現搬運圓的木頭時滾著走比較省勁。后來他們在搬運重物的時候,就把幾段圓木墊在大樹、大石頭下面滾著走,這樣當然比扛著走省勁得多。
約在6000年前,美索不達米亞人,做出了世界上第一個輪子——圓型的木盤。大約在4000多年前,人們將圓的木盤固定在木架下,這就成了最初的車子。
三、引入舊課,導入新課
【引入】小學生們,前面我們學習過了正方形,長方形,甚至梯形面積等平面圖形的面積的計算方法,那我們是不是可以通過動手把圓先切割再拼接成一個我們學過的圖形。那么圓的面積不就是我們之前學過的圖形的面積嘛。那我們準備工具看一下怎么樣才能將圓拼接成一個我們所了解的圖形。
1,課件展示:請看大屏幕,分成16份的圓,把它們可以拼接近似成平行四邊形,分成32等份,也可以拼成近似為平行四邊形,而64等份呢,竟然可以近似為長方形,那你可以發現什么?【分的份數越多,每一份就會越細,拼成的圖形就會越接近于長方形】
2,思考提問并總結圓面積計算公式的語言描述
長方形的長相當于圓周長的一半,而長方形的寬相當于圓的半徑
3,提出圓面積的計算公式的問題,提問總結s=πr2
4,利用公式,導入數學歷史的有關文化,豐富學生的學習過程!!!!!!
會作圓,但不一定就懂得圓的性質。古代埃及人就認為:圓,是神賜給人的神圣圖形。一直到兩千多年前我國的墨子(約公元前468-前376年)才給圓下了一個定義:圓,一中同長也。意思是說:圓有一個圓心,圓心到圓周的長都相等。這個定義比希臘數學家歐幾里得(約公元前330-前275年)給圓下定義要早100年。
任意一個圓的周長與它直徑的比值是一個固定的數,我們把它叫做圓周率,用字母π表示。它是一個無限不循環小數,π=3.1415926535……但在實際運用中一般只取它的近似值,即π≈3.14.如果用C表示圓的周長:C=πd或C=2πr.《周髀算經》上說"周三徑一",把圓周率看成3,但是這只是一個近似值。美索不達來亞人在作第一個輪子的時候,也只知道圓周率是3。魏晉時期的劉徽于公元263年給《九章算術》作注時,發現"周三徑一"只是圓內接正六邊形周長和直徑的比值。他創立了割圓術,認為圓內接正多連形邊數無限增加時,周長就越逼近圓周長。他算到圓內接正3072邊形的圓周率,π= 3927/1250。劉徽把極限的概念運用于解決實際的數學問題之中,這在世界數學史上也是一項重大的成就。祖沖之(公元429-500年)在前人的計算基礎上繼續推算,求出圓周率在3.1415926與3.1415927之間,是世界上最早的七位小數精確值,他還用兩個分數值來表示圓周率:22/7稱為約率,355/113稱為密率。在歐洲,直到1000年后的十六世紀,德國人鄂圖(公元1573年)和安托尼茲才得到這個數值。如今有了電子計算機,圓周率已經算到了小數點后五萬億位小數了。
四,熟記公式,并投入實踐應用之中
1,口答,根據半徑計算出圓的面積
R=1,R=2,R=3
2,練一練
r=8,s=;c=31,4,s=
r=4,s=;d=16,s=
3,那現在請大家回到本節課開始的時候,用圓面積公式計算噴水頭轉動一周可以澆灌多大面積的農田
4,第18頁第2題
讓學生獨立解答,集體修正的時候要求學生說出每一步計算過程和依據
5,第18頁第2題
讓學生理解題意之后,鼓勵學生在頭腦中想象,猜一猜結果,然后在地上畫一個半徑是一米的圓,讓學生看看,并試著站一站
6,課下思考
用一根長3米的繩子,把一只羊拴在樹桿上,羊的活動范圍是多少?
五,學生自我評價
【小結】通過本節課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和感悟?
本節課,讓我們通過計算,分析結果,總結圓面積的計算公式。在知識探索的過程中,同學們積極思考,大膽探索,團結協作共同取得了進步。
六,【作業】隨堂練習課后作業
圓的面積的教學設計7
教學目標:
1.通過復習整理圓的性質、圓的周長和面積計算等重點知識,使學生所學的知識形成系統,能運用圓的知識熟練地解答圓的周長和面積的計算問題。
2.通過將圓的知識與其他知識進行整合,進一步提高學生解決問題和綜合應用的能力,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
3.在自主探究圓與正方形的關系的學習中,積累數學活動經驗,培養學生分析、概括的能力,感受數學學習的樂趣。
教學重點:能正確、熟練地進行圓周長和面積的計算。
教學難點:從探究活動過程中去發現圓與正方形之間的關系。
教學準備:課件,學具。
教學過程:
一、復習舊知,梳理體系
直接揭題:今天我們來復習本學期所學習的圓的有關知識──“圓的周長和面積復習課”(板書課題:圓的周長和面積復習課)
教師:我們已經學習了有關圓的知識,同學們還記得我們學習了圓的哪些知識嗎?
小組合作,讓同學們把所學的知識整理一下,然后進行匯報。
匯報交流,課件出示相關內容。
(1)圓的認識:
圓心O:決定圓的位置;
直徑d:決定圓的大小;
半徑r:在同一圓內,所有的半徑都相等,所有的直徑都相等,d=2r;
圓是軸對稱圖形,有無數條對稱軸。
(2)圓的周長:
圍成圓的曲線的長度叫圓的周長。
圓周率:周長與直徑的比,是個無限不循環小數。
圓周長的計算:。
(3)圓的面積:
由長方形的面積來推導出圓的面積,近似長方形的長相當于圓的周長的一半,寬相當于圓的半徑。
圓面積計算:。
圓環的面積:。
【設計意圖】通過小組交流合作,喚醒學生以前所學圓的有關知識,并在交流中進一步加深對圓的性質、圓的周長和面積的相關知識的掌握和理解,通過梳理形成知識體系。
二、基本練習,整合知識
教師:剛才我們對本學期圓的相關知識進行了梳理,現在我們來看看下面幾個問題,你能回答嗎?
1.說說下面各題的最簡整數比:
(1)一個圓的半徑和直徑的比是多少?(1:2)
(2)一個圓的周長和直徑的比是多少?(:1)
(3)兩個圓的半徑分別是2 cm和3 cm,,它們的直徑比是多少?(2:3)
周長的比是多少?(2:3)
面積的比是多少?(4:9)
【設計意圖】將圓的知識和比的知識結合起來,體現了知識的綜合應用。并進一步理解圓的各部分知識之間的關系。
2.一個公園是圓形布局,半徑長1 km,圓心處設立了一個紀念碑。公園共有四個門,每兩個相鄰的門之間有一條筆直的`水泥路相通,長約1.41 km。(課件出示題目情境)
(1)這個公園的圍墻有多長?
教師:請同學們思考,求公園的圍墻的長度就是求什么?該怎么求?(因為公園是一個圓形布局,所以求公園圍墻的長度就是求圓的周長,根據,=1 km,就能求出圓的周長是6.28 km。)
(2)北門在南門的什么方向?距離南門多遠?(引導學生觀察后得出,北門在南門的正北方向,距離南門的距離就是直徑的長度,是2 km。)
(3)如果公園里有一個半徑為0.2 km的圓形小湖,這個公園的陸地面積是多少平方千米?(引導學生用大圓面積減去小圓的面積來進行計算,也可以利用圓環的面積來計算這個公園的面積。)
(4)請你再提出一些數學問題并試著解決。(引導學生不僅可以從四個門的位置和方向去提出數學問題,也可以從圓和正方形的關系方面去提出數學問題并進行解決。)
【設計意圖】通過觀察平面圖,提高學生的讀圖能力,并融合用方向和距離確定位置的內容,強化學生的空間觀念;求公園的陸地面積其實就是圓環面積的變式,提升學生的知識遷移能力;通過學生提問題這樣一個開放式問題,提高學生應用能力。
三、探究學習,培養能力
1.用三張同樣大小的正方白鐵皮(邊長是1.8 m)分別按下面三種方式剪出不同規格的圓片。(課件出示問題情境)
(1)每種規格中的一個圓片周長分別是多少?(引導學生觀察每種規格的圓的周長之間的關系,及總周長之間的關系。)
(2)剪完圓后,哪張白鐵皮剩下的廢料多些?
教師:猜想一下剪完圓后哪一張白鐵皮剩下的廢料多些?你能用自己的方法來證明嗎?(引導學生用數據說理,通過計算,引導學生探究其中的一般性原理,假設第一個圓的半徑是,某種剪法中剪掉的小圓的半徑一定是,此時要剪掉個小圓,剪掉小圓的總面積為,即和第一個圓的面積相等。)
(3)根據以上的計算,你發現了什么?
【設計意圖】通過三種剪圓的方式判斷剩下的廢料是否相等的驗證過程,一方面提高學生的推理能力;另一方面,提高學生發現和提出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四、回顧總結,交流收獲
教師:說說這節課我們學習了什么?你有什么收獲或問題?
【設計意圖】通過回顧,理順各個知識點,讓學生明確學習了什么內容,反思自己對知識的掌握情況。
圓的面積的教學設計8
教學內容: 圓的面積 教學目標:
1、知道圓的面積的含義,理解和掌握圓的面積的計算公式,能夠正確計算圓的面積。
2、理解圓的面積公式的推導過程,感受轉化的數學思想。
3、根據圓的半徑、直徑或周長來計算圓的面積,解決簡單的有關圓的面積計算的實際問題。
教學重難點:
重點:理解和掌握圓面積的計算方法。 難點:圓面積公式的推導。 準備:圓形紙片 教學過程:
一、談話引入
明確圓的面積的含義(在黑板上畫好一個圓),誰上來指一指:哪是這個圓的周長?(生用粉筆比劃圓的周長,強調起點即終點。)對于一個平面圖形除了研究它的周長,一般還可以研究它的什么?(面積)你能指出哪是這個圓的面積嗎?(生用手比劃)那么誰能說說什么叫做圓的面積呢?(引導學生用自己的話說一說,逐步規范:圓所占平面的大小叫做它的面積。)
導入課題:圓的面積
二、引導探究
1、猜測圓的面積與半徑的關系。 (1)猜測圓的面積與什么有關系?
(在黑板上再畫一個小一點的圓)比一比,這兩個圓的面積哪個大一些?為什么?你認為圓的面積的大小與什么有關系?
(2)猜測圓的面積與半徑有什么關系?
正方形的面積是半徑的平方的4倍,圓的面積比正方形的面積要小。因此圓的面積可能是半徑的平方的3倍多,甚至有可能會想到圓周率是3.1415……
2、探究圓的`面積與半徑的關系——公式推導 (1)回顧以前學過的平面圖形的面積推導過程。
A、長方形、正方形,直接用面積單位去量,找規律得到的;
B、平行四邊形、三角形、梯形等不能用面積單位去量。因為不能用面積單位去密鋪,用的是轉化的方法。
(2)統一認識,尋求轉化的方法
A、圓是曲線圖形,也不能用面積單位去密鋪,應該運用轉化的方法;
B、商討轉化的方法:剪開——化曲為直;沿半徑剪開——便于研究面積與半徑的關系。
(3)自主探究:剪一剪,拼一拼,找一找,推導出圓的面積計算公式。 A、拼成近似的長方形
同學們:請你以小組為單位,對照課本合作完成以下填空: (1)我們把圓分成若干等份,剪開后,拼成一個近似的( )形。 我們發現分成的份數越多,拼成的圖形就( )。 (2)拼成的( )形的面積與圓形面積是( )的。 長方形的( )相當于圓的( ); 長方形的( )相當于圓的( )。
長方形的長等于圓周長的一半( r)長方形的寬等于圓的半徑(r)
長方形的面積 = 長 × 寬
圓的面積 = 圓周長一半( r)×半徑(r)
S = π r2 B、拼成近似的三角形
三角形的面積=底×高÷2 圓的面積 =(圓周長的1/4) ×(4個半徑)4r÷2 C、拼成梯形的下去再探討 (4)交流,統一認識 A、公式:S=πr2
B、圓的面積與什么有關?回到課始的猜測。
三、總結
本節課你有什么收獲?
四、實踐
1、已知r=4cm,求S。
2、已知d=8cm,求S。
板書設計:
圓的面積
圓所占平面的大小叫圓的面積。
長方形的面積 = 長 × 寬
圓的面積 = πr × r = πr2
《 圓的面積》教學反思
濟瀆路 翟彩艷
圓是小學階段學習的最后一個平面圖形,學生認識直線圖形,到認識曲線圖形,不論是學習內容的本身,還是研究問題的方法,都有所變化,是學習上的一次飛躍。
通過對圓的研究,使學生認識到研究曲線圖形的基本方法,同時滲透了曲線圖形與直線圖形的關系。這樣不僅擴展了學生的知識面,而且從空間觀念來說,進入了一個新的領域。因此,通過對圓有關知識學習,不僅加深學生對周圍事物的理解,激發學習數學的興趣,也為以后學習圓柱,圓錐打下基礎。
一、感受圓的周長與面積的不同
本課開始,我先讓學生比較圓的周長與圓的面積有什么不同,接著結合回憶平行四邊形的探究方法,引導學生發現“轉化”是探究新的數學知識、解決數學問題的好方法,為下面探究圓的面積計算的方法奠定基礎。
二、學具演示,激發探究
通過以前推導平行四邊形面積計算的方法,探究圓的面積。探究之前,我問學生:如何計算圓的面積?學生有點不知所措。現在回想起來,我不應該以上來就問如何計算圓的面積,而應該先讓學生猜測圓的面積可能與什么有關,當學生猜測出圓的面積可能與圓的半徑有關系時,這樣的引入可能更有利于學生解答出我的問題。接下來我讓學生把自己手中的小圖片分成若干小扇形,從8等份、16等份再到32等份,學生把扇形拼起來,從一個不規則圖形,到近似的一個長方形。再讓學生在這個長方形中找到圓的周長,找到圓的半徑。最后得到長方形的長就等于圓的周長的一半,而它的寬就是圓的半徑,最終推導出圓的面積公式。(遺憾的是學生自己制作的學具操作起來很不方便,既耽誤時間,又不規范,如果能統一配置學具那會更利于操作。)學生思維在交流中碰撞,在碰撞中發散,在想象中得以提升。思維的能動性和創造性得到充分激發,探索能力、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得到了提高。但值得反思的是,我總是抱著一節課應該解決一個知識點的想法,所以為了趕時間,我總是更多的關注舉手發言的優等生,而很少注意學困生,沒給他們留有足夠思考時間,這是我今后課堂教學應該特別注意的地方。
三、分層練習,體驗運用價值
結合課本中的例題,我設計了基礎練習、提高練習兩個層次,從兩個不同的層面對學生的學習情況進行檢測。第一,基礎練習鞏固計算公式的運用,強調規范的書寫格式;第二,提高練習收集了身邊的實際內容,讓這節課所學的內容聯系生活,得到靈活運用。在每一道練習題的設置上,都有不同的目的性,我注重了每個練習的指導側重點。但在整個練習過程中我沒能做到充分發揮主導作用,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引導學生自覺地
參與解決問題的過程中來。今后教學中應關注學生的參與程度,知識的掌握程度,促進學生主動發展,提高課堂教學效果。
在這一節課中,我總覺得操作學具時間短,我有點操之過急,只是讓學生草草地操作,更多的是通過自己的教具操作來引導學生觀察,比較、分析,發現圓的面積、周長、半徑和拼成的近似長方形面積、長、寬的關系,從而推導出圓的面積計算公式。學生的思維在交流中雖有碰撞,但總覺得不夠。在以后這一類的教學中,應該給學生足夠的思考空間和探索時間,使學生的思維的能動性和創造性得到充分激發,探索能力、分析問題和解決同題的能力得到充分提高。另外,在細節的設計還要精心安排。
圓的面積的教學設計9
教學內容:
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六年級上冊P67-68
教學目標:
1、讓學生經歷猜想、操作、驗證、討論和歸納等數學活動的過程,探索并掌握圓的面積公式,能正確計算圓的面積,并能應用公式解決簡單的相關問題。
2、經歷圓的面積公式的推導過程,進一步體會“轉化”和“極限”的數學思想,增強空間觀念,發展數學思考。
3、感悟數學知識內在聯系的邏輯之美,體驗發現新知識的快樂,增強學生的合作交流意識和能力,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教學重點:掌握圓的面積計算公式,能夠正確地計算圓的面積。
教學難點:理解圓的面積計算公式的推導。
教學過程:
一、回憶舊知、揭示課題
1、談話引入
前些日子我們已經研究了圓,今天咱們繼續研究圓。
2、畫圓
首先請同學們拿出你們的圓規在練習本上畫一個圓。
3、比較圓的大小
請小組內同學互相看一看,你們畫的圓一樣嗎?為什么有的同學畫的圓大一些,有的同學畫的圓小一些?看來圓的大小與什么有關?
4、揭示課題
我們把圓所占平面的大小叫做圓的面積。(出示課題)
二、動手操作,探索新知
1、確定策略,體會轉化
(1)明確研究問題
師:同學們都認為圓的面積與它的半徑有關,那么圓的面積和半徑究竟有怎樣的關系呢?這就是我們這節課要研究的問題。
(2)體會轉化
怎么去研究呢?這讓我想起了《曹沖稱象》的故事。同學們聽過曹沖稱象的故事嗎?誰能用幾句話簡單地概括一下這個故事?曹沖之所以能稱出大象的重量,你覺得關鍵在于什么?(把大象的重量轉化成石頭的重量)
其實在我們的數學學習中我們就常常用到轉化的方法。請同學們在大腦中快速搜索一下,以前我們在研究一個新圖形的面積時,用到過哪些好的方法?
預設:
學生回憶平行四邊形、三角形、梯形的面積推導方法。
當學生說不上來時,老師提醒:比如,當我們還不會計算平行四邊形的面積的`時候,是利用什么方法推導出了平行四邊形的面積計算公式呢?(割補法)
三角形和梯形的面積計算公式又是怎么推導出來的呢?(用兩個完全一樣的三角形或梯形拼成平行四邊形)(課件演示推導過程)
小結:
你們有沒有發現這些方法都有一個共同點?
(3)確定策略
那咱們今天研究的圓是否也能轉化成我們已經學過的圖形呢?(……)
如果我們也像推導三角形、梯形面積那樣用兩個完全相同的圓形拼一拼,你認為可能轉化成我們學過的圖形嗎?那怎么辦呢?(割補法)怎么剪呢?
①引導學生說出沿著直徑或半徑,把圓進行平均分;
②師示范4等份、8等份的剪法和拼法;
2、明確方法,體驗極限
(1)學生動手操作16等份的拼法;
(2)比較每一次所拼圖形的變化;
(3)電腦演示32等份、64等份、128等份所拼的圖形,讓學生體驗分成的份數越多,拼成的圖形就越接近長方形。
3、深化思維,推導公式
(1)請同學們仔細觀察轉化后的長方形,它與原來的圓有什么聯系?(請同學們在小組內互相說一說)
(2)交流發現,電腦演示圓周長和長,半徑和寬的關系。
(3)多讓幾個學生交流轉化后的長方形和原來圓之間的聯系。
(4)根據長方形的面積公式推導圓的面積計算公式。
三、運用公式,解決問題
1、現在要求圓的面積是不是很簡單了?知道什么條件就可以求出圓的面積了?
出示主題圖求面積:這個圓形草坪的半徑是10m,它的面積是多少平方米?
2、判斷對錯:
(1)直徑是2厘米的圓,它的面積是12.56平方厘米。()
(2)兩個圓的周長相等,面積也一定相等。()
(3)圓的半徑越大,圓所占的面積也越大。()
(4)圓的半徑擴大3倍,它的面積擴大6倍。()
3.知道了半徑就可以求出圓的面積,那知道圓的周長能求出圓的面積嗎?
四、總結新知,深化拓展
1.小結:
通過剛才的研究同學們推導出了圓的面積計算公式,更重要的是大家運用轉化的方法把圓這個新圖形轉化成了我們已經學過的平行四邊形和長方形,以后大家遇到新問題都可以用轉化的方法嘗試一下。
2、拓展
在剪拼長方形的過程中,有同學產生了疑問,能不能把剪下來的小扇形拼成三角形或者是梯形呢?讓我們一起來看一下。(課件出示拼的過程)
那利用拼成的三角形和梯形又能推導出圓的公式嗎?有興趣的同學可以課后去剪一剪、拼一拼、想一想、算一算,相信你一定會有更多的收獲。
圓的面積的教學設計10
教學目標:
1、通過學生操作,引導學生推導出圓面積的計算公式,并能運用公式解答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2、在圓面積計算公式的推導過程中,通過讓學生觀察“曲”與“直”的轉化,向學生滲透極限的思想。
3、通過小組會議交流,培養學生的合作精神和創新意識。
教學重點:
推導出圓的面積公式及其應用。
教學難點:
圓與轉化后的圖形的`聯系。
教具、學具:剪刀、圖片,圓片4等份……64等份的拼圖對比掛圖
教學過程:
一、以新引舊、導入新課
1、以前我們學過哪些平面圖形的面積?
2、長方形的面積怎樣計算?
3、回憶一下平面四邊形的面積公式是怎樣推導的?
4、小結:我們總是把新的圖形經過剪、拼“轉化”成已經學過的圖形來推導面積公式的。
5、轉化后的圖形與原來的圖形面積相等嗎?
6、(出示圖形):這是什么圖形?圓和我們以前學過的平面圖形有什么不同?
7、那些圓能不能轉化成以前學過的平面圖形呢?它的面積計算公式該怎樣推導呢?這是我們這節課要學習的內容
圓的面積的教學設計11
課題:
“圓的面積”教學設計
教學內容:
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六年級上冊第五單元“圓的面積”。
教學內容分析:
當前,“數學新課程實施應以學生數學素質的養成為核心目標,課堂教學中學經驗的獲得是學生數學素質養成的必要條件”已經成為大家的共識。《標準(20xx版)》的作者出:數學活動經驗需要在“做”的過程和“思考”的過程中積淀,是在數學學習活動過程中透步積累的。“圓的面積”公式推導,從解決實際問題出發,引導學生用轉化的方法把圓轉化為長方形來計算面積。這樣的過程,能夠讓學生深刻地體驗到“化曲為直”的轉化思想和“無限逼近”的極限思想。例3更是提供了一次探索問題解決方法的機會,使學生進一步提高解決問題能力。
圓的面積研究,以計算圓形草坪的面積作為情境自然引入;光盤、環島、古建筑中的“外方內圓” “外圓內方”、土樓的占地面積、籃球場的三分線大量的生活素材,能有效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促使學生積極主動地去探索知識。同時,通過對這些實際問題的解決,學生也能更真切地體會數學知識的廣泛應用。
教學對象分析:
該節課內容是專門針對正邁入小學六年級的學生來展開的,從我多年的教學經驗中可以了解到,處于該階段的很多學生對新知識的接受程度較高,因此我認為這節課對他們來說教學難度不是很大,如果在課堂上能夠緊跟著老師的教學思路一起探索、一起學習,定能有所收獲。
1、學生的知識基礎
該教學內容是學會計算圓的面積。在此基礎上,該年級段的學生已經學習了如何辨別圓形、計算圓的周長,指導圓的半徑、直徑怎么表示,也明白“π”的含義以及其數值。小學六年級是小學階段最后一年,也是他們在小學校園呆的最后一年,相比于其他低年級的小學生們,他們不僅在年齡上有所增長,而且在知識掌握程度方面也較全面,同時也更加地深入。
2、對學習該內容的困惑與迷思
學生會對“π”的來源以及它的數值具體含義了解不是很清楚,還有存在對“圓”面積公式的疑惑,它是怎樣從長方形的角度推向圓的形狀的。部分學生存在邏輯感不強,對推導的過程不能做到知根知底,舉一反三能力較差。
教學目標:
本節課程的教學設計主要分為以下三個方面:即教學的認知目標、教學方法目標以及教學過程中的情感目標。
1、教學的認知目標
讓學生經歷操作、觀察、填表、驗證、討論和歸納等數學活動的過程,探索并掌握圓的面積公式,能正確計算圓的面積,并能應用公式解決相關的簡單實際問題,構建數學模型。
2、教學方法目標
讓學生進一步體會“轉化”的數學思想方法,感悟極限思想的價值,培養運用已有知識解決新問題的能力,增強空間觀念,發展數學思考。
3、情感目標
讓學生進一步體驗數學與生活的聯系,感受用數學的方式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提高學習數學的興趣。
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圓的面積計算公式的推導和應用。
難點:圓的面積推導過程中,極限思想(化曲為直)的理解。
教學準備:
PPT課件、圓規、教學模具、紙張、作業本、尺子、剪刀
教學的基本思路(或流程)
教學過程:
一、從舊知到新知,引入新課
根據人教版數學教材中的實例,開展新課堂。
1、課前回憶圓周長的計算公式
(1)在一道題目中,已經知道圓的半徑r的數值,怎樣計算圓的周長C?
(2)在一道題目中,已經知道半圓的直徑R或者四分之一圓的半徑r,應該怎樣計算這些圓的周長C?
2、明確圓的面積的相關定義:
學習過程1:老師可以拿出課前準備的紙張,用圓規在紙面上畫2個大小不一的'平面圓,并拿出剪刀進行相應的裁剪。老師:這是兩個一樣的圓嗎?他們一樣大嗎?
學生:不一樣大,一個大、一個小。
老師:你們是怎么判斷的呢?
學生A:用眼睛看,它們明顯不一樣大小。
學生B:把它們重疊在一起比較,哪個大就說明哪個是大圓,哪個是小圓。
老師:在生活中我們憑借著肉眼來辨別這些東西的大小,那么在數學上我們是怎樣判別他們的呢?這時我們偉大的數學家們就引入了一個“圓的面積”的概念,通過計算他們的面積大小來確定其大小。
學習過程2:理清“圓的周長”和“圓的面積”之間的區別
老師要用標準的圓形教具,動手指出圓周長和圓面積之間的區別。理清之后,歸納兩者之間定義的不同,即圓的周長是指構成圓一周的密閉曲線的長度,而圓的面積是指某個圓占平面的大小。
二、巧用游戲化形式,輔助學生理解
學習過程1:老師使用PPT課件展示問題:一個4厘米的正方形和一個半徑r為4厘米的圓形,怎么比較它們的面積大小。鼓勵同學們發揮自身的想象力,對圓面積的大小進行猜想,在討論后,老師展示結果。在此過程中(老師所呈現的PPT有猜想過程)得出,該圓面積比4個同邊長的正方形比較要小,而比3個同邊長的正方形要大。老師:可見,圓的面積的大小無法直接用正方形來衡量計算。
學習過程2:老師帶領學生們回憶其他幾何平面圖形面積(如:三角形、平行四邊形、長方形等)的計算方法。老師同步PPT的內容,喚起學生們的記憶,即我們在計算一個新的平面幾何圖形的時候,往往會采取分割、拼接、補全等方法將其轉化為熟悉的圖形,開展運算,也就是化難為易。
三、教師引領,帶領學生一起推導圓面積公式
學習過程1:探索拼接成的長方形和圓之間的關系。
首先,老師提出問題:拼接而成的長方形和圓之間的什么聯系呢?鼓勵同學們開動自己的腦筋,進行思考。思考完畢,可以邀請幾位同學進行回答,最后老師進行總結(展示PPT相關內容)
圓的半徑≈長方形的寬
學習過程2:尋求其他推導方法
開展小組討論(4人為一學習小組):運用轉化思想,來求圓的面積。討論完畢后,小組成員可以派代表進行講解,此過程有利于提高學生之間的合作和表達能力。
四、實戰練習,提高解題效率
自主完成課后習題,明天上課前小組組長要匯報作業情況。同時也不布置一些作業,如下:
計算下列圓的面積和周長(1)已知某圓r=3cm,求S和C(2)已知r=5cm,求S和C
圓的面積的教學設計12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通過操作,引導學生推導出圓面積的計算公式,并能運用公式解答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2、能力目標:培養學生的分析、觀察和概括能力,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
3、德育目標:激發學生參與整個課堂教學活動的學習興趣,滲透轉化的數學思想和極限思想。
教學重難點:
圓面積公式的推導。
教學關鍵:
弄清圓與轉化后的近似圖形之間的關系。
教具:
多媒體計算機。
學具:
每小組(4人一組)8等份、16等份和32等份的(硬紙)圓形、剪刀、刻度尺、一張圓形紙片。
教學過程:
一、復習舊知、設疑導入
同學們,有一首歌中唱到:結識新朋友,不忘老朋友。新知識就好比我們的新朋友,舊知識就象我們的老朋友,在我們學習新知識之前,先去看看我們的老朋友吧!
微機顯示一個圓,再把圓涂成紅色。提問:這是什么圖形?如果圓的半徑用r表示,周長怎么表示?(2πr)周長的一半怎么表示?(πr)圓所占平面的大小叫什么?(圓的面積)出示課題。怎樣計算圓的面積呢?引入課題。
二、動手操作、探索新知
1、通過度量,猜想圓面積的大小。
用邊長等于半徑的小正方形,直接度量圓面積(如圖),觀察后得出圓面積比4個小正方形面積(4r2)小,好象又比面積(3r2)大一些。
初步猜想:圓的面積相當于r2的3倍多一些。
3個小正方形由此看出,要求圓的精確面積通過度量是無法得出的。
2、啟發學生回想平行四邊形、三角形、梯形面積計算公式的推導過程,微機演示。問:你有什么啟示嗎?(先轉化成學過的`圖形,如長方形、三角形、梯形,再推導)我們在學習推導幾何圖形的面積公式時,總是把新的圖形經過分割、拼合等辦法,將它們轉化成我們熟悉的圖形,今天我們能不能也用這樣的方法推導出圓面積的計算公式呢?
3、學生小組合作。
(1)學生分別把8等份、16等份和32等份的圓形剪開,拼成兩個近似的長方形。(微機顯示)提問:
①拼成的圖形是長方形嗎?(是近似的長方形,因為它的上下兩條邊不是線段。)
②圓和近似的長方形有什么關系?(形狀變了,但面積相等)
③拼成的這三個圖形有什么區別?(32等份拼成的圖形更接近于長方形)如果把一個圓等分成64份、128份……拼成的長方形會怎樣呢?(會更接近長方形)也就是說:圓等分的份數越多,拼成的圖形越接近于長方形。
④近似長方形的長相當于圓的哪一部分?怎樣用字母表示?(圓周長的一半,C/2=πr),它的寬是圓的哪一部分?(半徑r)
⑤你能推導出圓面積計算公式嗎?
(2)把圓16等份分割后可拼插成近似的等腰三角形。三角形的底相當于圓周長的多少?(1/4),高相當于圓半徑的多少(4r),所以S=1/2·2πr/4r=πr2(見圖二)。
(3)把圓16等份分割后,可拼成近似的等腰梯形。梯形上底與下底的和就是圓周長的多少?(πr),高等于圓半徑的多少?(2r),所以S=1/2·πr·2r=πr2(見圖三)。
4、小結:無論我們把圓拼成什么樣的近似圖形,都能推導出圓的面積公式S=πr2,驗證了原來猜想的正確。說明在求圓的面積時,都要知道半徑。
三、看書質疑、自學例3,注意書寫格式和運算順序
四、運用新知,解決問題
1、一個圓的半徑是5厘米,它的面積是多少平方厘米?
2、看圖計算圓的面積。
3、街心花壇中花壇的周長是18、84米,花壇的面積是多少平方米?
4、要求一張圓形紙片的面積,需測量哪些有關數據?比比看誰先做完,誰想的辦法多?
(1)可測圓的半徑,根據S=πr2求出面積。
(2)可測圓的直徑,根據S=π(d/2)2求出面積。
(3)可測圓的周長,根據S=π·(c/2π)2求出面積。
五、全課小結
這節課你自己運用了什么方法,學到了哪些知識?
六、布置作業
七、板書設計
圓的面積
長方形的面積=長×寬圓的面積=周長的一半×半徑
S=πr×r;S=πr2
圓的面積的教學設計13
目標預設:
1、使學生經歷操作、觀察、估算、驗證、討論和歸納等數學活動的過程,探索并掌握圓的面積公式,能正確計算圓的面積,并能應用公式解決相關的簡單實際問題。
2、使學生進一步體會轉化的方法的價值,培養學生運用已有知識解決實際問題和合情推理的能力,培養空間觀念,并滲透極限思想。
教學過程:
一、引導估計,初步感知。
1、出示圓形電腦硬盤。引導學生思考:要求這個硬盤的面積就是要求什么?圓面積的大小與什么有關?
2、估計圓面積大小與半徑的關系。
師先畫一個正方形,再以正方形的邊長為半徑畫一個圓,估計圓的面積大約是正方形面積的多少倍,在這里正方形邊長是r,用字母表示正方形的面積是多少?圓的面積與它的半徑有什么關系?
二、動手操作,共同探索。
1、引發轉化,形成方案。
(1)我們如何推導三角形,平行四邊形,梯形的面積公式的?
(2)準備如何去推導圓的面積?
2、動手操作,共同探究
(1)把一個圓平均分成了8份,每一份的圖形是什么形狀?能把這些近似的三角形拼成一個學過的圖形嗎?
(2)動手操作。同桌為一組,把課前準備的16份拼一拼,能否拼成一個近似的平行四邊形。
(3)比較:與剛才老師拼成的圖形有何不同?
(4)想象:如果我們把這個圓平均分成32份、64份……拼成的圖形有何變化呢?
如果一直這樣分下去,拼成的圖形會怎么樣?
3、引導比較,推導公式。
圓與拼成的長方形之間有何聯系?
引導學生從長方形的面積,長寬三個角度去思考。
根據學生回答,相機板書。
長方形的面積=長×寬
↓↓↓
圓的面積=∏rr
=∏r2
追問:課始我們的估算正確嗎?
求圓的面積一般需要知道什么條件?
三、應用公式,解決問題
1、基本訓練,練練應用公式,求圓的面積。
2、解決問題
(1)出示例9,引導學生理解題意。
要求噴水器旋轉一周噴灌的面積就是求什么?噴水距離5米是指什么?
(2)學生計算
(3)交流,突出5平方的計算
四、鞏固練習
1、練習十九1求課始出示的光盤的面積
2、在一塊長方形的草地上,一只羊被3米長的繩子拴在草地正中央的樁上(接頭不計)這只羊最多能吃到多大面積的草?
五、這節課你有什么收獲?你認為重點的
地方有哪些?
引導學生回顧圓面積的推導過程,知道圓周長如何求面積?總結圓面積計算的方法)
六、課堂作業
補充習題51頁2、3、4題
拓展右圖中正方形的面積是8平方厘米。已知圓的直徑如何求面積,已知圓的周長如何求面積。
圓的面積是多少平方厘米?
反思:
1、變教教材為用教材教,教材通過例7,用數方格的方法讓學生初步感知圓面積的計算公式,具體過程是這樣的:先讓學生用數方格的方法數出1/4圓的面積,再推出圓的面積,然后填寫表格,通過觀察數據,發現圓面積與它的半徑的關系,整個過程費時又費力,教學時出示例7的圖形,在教師的引領下,讓學生估算圓的面積,從而發現圓的面積與半徑的'關系,省時又省力,為本課重難點的掌握,贏得了時間。在推導出計算公式后,不急于進行例9的教學而讓學生做練一練中的題目,在學生掌握了圓面積計算公式后,再學習例9,解決實際問題,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
2、重視動手操作,參與知識的形成過程,當學生探究思維的火花被點燃時,教師巧妙地引導示范、演示,一步步深入挖掘學生的創造性,荷蘭數學教育家費賴登塔爾認為:數學學習是一種活動,這種活動與游泳騎自行車一樣不經過親身體驗,僅僅看書本聽講解觀察他人的演示是學不會的,因此在關鍵的“化圓為方”環節中,讓學生動手操作親身體驗,促使學生的思維由量變到質變,同時操作活動中又巧妙地利用學生的想象把分割過程無限細化,滲透極限思想。
3、數學來源于生活,又應用于生活,噴水器噴水、光盤、羊吃草問題都是學生常見的生活情境,通過把生活中的問題數學化,學生既體驗到活用數學知識,解決問題的快樂,也感受到數學的實際應用價值。羊吃草問題,引發了學生對視而不見的生活現象的“數學思考”。同時羊吃草范圍的圓,看不見摸不著,需要學生想象力的參與,在練習層次上加深了一步。過早地解決實際問題,不利于學生基本技能的形成。
圓的面積的教學設計14
“圓的面積”說課設計教學重難點及教法說明 說課內容是全日制小學數學課本第十二冊"圓的面積"。本課是在學生已經掌握長方形面積的基礎上,通過直觀、演示,把圓分割成若干等份,再拼成一個近似的長方形,然后由長方形面積公式推導出圓面積的計算公式。
圓的面積是本單元的教學重點,也是今后進一步學習圓柱體,圓錐體等知識的基礎本節課的教學目的要求是:
1.通過學生操作、觀察推導出圓面積的計算公式,并能運用公式正確計算圓的面積。
2.通過教學培養學生初步的空間觀念。
3.滲透轉化數學思想。本節課的教學重點是觀察操作總結圓面積公式。難點是理解公式的推導過程。關健是弄清圓與轉化后的近似長方形之間的關系。本課教學,采用直觀演示和學生動手操作等方法,充分運用電教媒體輔助教學,由圓轉化為近似的長方形,總結出圓的面積公式,并能在實際中加以運用。
本節課分四個環節來設計教學。
第一個環節:復習導入新課 為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在計算機的屏幕上顯示出一個紅顏色的圓,請同學看這圓一周的長度叫什么?這個圓所占平面的大小又叫什么?引出課題"圓的面積"。
第二個環節:新授 教學中,運用轉化的方法,將未知轉化為已知,不僅可以化繁為簡,化難為易,而且可以勾通知識之間的聯系。可以幫助學生理解新知識,提高課堂教學效率。鑒于此,新授部分我是這樣設計的。
(一)公式的推導
1.準備題請同學們回憶平行四邊形的面積計算公式是怎樣推導出來的。再想想,三角形、梯形又都是轉化成哪一種圖形推導出它們的.面積計算公式的。本課就用這種轉化的方法來推導圓面積的計算公式。
2.推導圓面積公式
第一層次教授轉化的方法。讓學生看屏幕上的圓,老師把它平均分成8份,先把上面的4等份和下面的4等份分開,再交叉地拼在一起,看看,拼成了一個什么圖形的近似圖形?為什么說是近似的平行四邊形呢?讓學生繼續觀察,我們將其中左邊的一個等份再平均分成2份,將一小份移到右邊拼起來,現在拼成的圖形近似什么圖形?由圓轉化成近似的長方形,什么發生了變化,什么沒有變?
第二層次運用轉化方法讓學生進行操作,再通過演示滲透極限思想。讓學生拿出準備好的16等份的圓,利用剛才的方法把它剪開拼成一個近似的長方形。觀察一下,拼成的近似的長方形與屏幕上8等份的比較一下,哪個更接近于長方形,為什么?如果我們把一個圓等分成32份,拼成的長方形會怎樣呢?(屏幕上演示)這時引導學生思考:我們剛才是把一個圓平均分成8份、16份、32份,如果再繼續分下去,分的份數更多,拼成的圖形你會發現什么?由此可得:把圓等分的份數越多,拼成的圖形就越接近于長方形,盡管形狀發生了變化,但面積是不變的,也就是說,拼成的長方形的面積等于圓的面積。
第三層次推導公式讓學生再注意觀察屏幕上顯示的由圓轉化為長方形的過程,思考這個長方形的長和寬各相當圓的哪一部分?那么,能根據長方形的面積公式推導出圓的面積公式嗎?歸納得到圓的面積。(公式略)回顧學習過程:將圓平均分成8份,進行拼圖,目的是教給學生由圓轉化為近似長方形的方法,并初步感知圓的形狀變了,但面積并沒有變。再讓學生親自動手將圓平均分成16份拼圖,使學生進一步感知拼成的圖形更接近于長方形。此時,經過學生的空間想象,他們在大腦中已經形成了由圓轉化成長方形的圖像,這時在計算機上再顯示將圓等分32份后拼成的近似于長方形的圖像,會使學生在視覺上得到證實,他們的思維結果是正確的:將圓平均分成的份數越多,拼成的圖形越接近長方形,但面積始終是不變的。運用計算機顯示由圓到近似長方形的圖像的變換過程,揭示出數學知識的內在規律的科學美,并充分體現構圖美和動態美的特點,它能刺激學生,強化學生的好奇心,提高學生探求知識奧秘的欲望,有助于解除學生視聽疲勞,提高學習效率。計算機的輔助教學促進學生良好思維品質的形成,達到了預想的教學目的。
3.小結
讓學生回憶一下圓的面積公式是怎樣推導出來的?要求圓的面積,需要知道什么條件?這樣使學生的思維能力得到進一步的提高。
4.階段性練習
a.看標有半徑的圓,求面積。
b.已知半徑求面積。(練習時交待運算順序。)
(二)學習例1要求學生運用公式正確計算,注意書寫格式和運算順序。
第三個環節:鞏固練習 對于鞏固練習,遵循由淺入深、由易到難、循序漸進的原則設計,意在讓學生在理解概念的基礎上,正確地掌握公式,并能運用知識解決實際的問題。第一層次的練習是以文字題的形式給出直徑求圓的面積。第二層次的練習給出半徑和直徑求圓的周長和面積。第三層次的練習是在兩個圓(一個標有圓心,一個沒標圓心)中量出所需條件求圓的面積。然后,對全課進行總結,質疑問難。
第四個環節:布置作業。 (書中題)本節課可采用由計算機設計的三維動畫,給學生以生動、形象、直觀的認識,富于啟發地清晰揭示了知識的內在規律,再加上學生實際動手操作和老師的點撥解說、提問,使教學過程有機組合,充分顯示了電化教學的優勢,較之其它教學手段和方法更易實現教學過程的最優化。
圓的面積的教學設計15
【教學內容】
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第十一冊P69~71例1、例2。
【教學目標】
1、認知目標
使學生理解圓面積的含義;掌握圓的面積公式,并能運用所學知識解決生活中的簡單問題。
2、過程與方法目標
經歷圓的面積公式的推導過程,體驗實驗操作,邏輯推理的學習方法。
3、情感目標
引導學生進一步體會“轉化”的數學思想,初步了解極限思想;體驗發現新知識的快樂,增強學生的合作交流意識和能力,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教學重點】:
掌握圓的面積的計算公式,能夠正確地計算圓的面積。
【教學難點】:
理解圓的面積計算公式的推導。
【教學準備】:
相應課件;圓的面積演示教具
【教學過程】
一、情境導入
出示場景——《馬兒的困惑》
師:同學們,你們知道馬兒吃草的大小是一個什么圖形呀?
生:是一個圓形。
師:那么,要想知道馬兒吃草的大小,就是求圓形的什么呢?
生:圓的面積。
師:今天我們就一起來學習圓的面積。(板書課題:圓的面積)
[設計意圖:通過“馬兒的困惑”這一場景,讓學生自己去發現問題,同時使學生感悟到今天要學習的內容與身邊的生活息息相關、無處不在,同時了解學習任務,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
二、探究合作,推導圓面積公式
1、滲透“轉化”的數學思想和方法。
師:圓的面積怎樣計算呢?計算公式又是什么?你們想知道嗎?
我們先來回憶一下平行四邊形的面積是怎樣推導出來?
生:沿著平行四邊形的高切割成兩部分,把這兩部分拼成長方形師:哦,請看是這樣嗎?(教師演示)。
生:是的,平行四邊形的底等于長方形的長,平行四邊形的高等于長方形的寬,因為長方形的面積等于長乘寬,所以平行四邊形的面積等于底乘高。
師:同學們對原來的知識掌握得非常好。剛才我們是把一個圖形先切,然后拼,就轉化成別的圖形。這樣有什么好處呢?
生:這樣就把一個不懂的問題轉化成我們可以解決的問題。
師:對,這是我們在學習數學的過程當中的一種很好的方法。今天,我們就用這種方法把圓轉化成已學過的圖形。
師:那圓能轉化成我們學過的什么圖形?你們想知道嗎?(想)
2、演示揭疑。
師:(邊說明邊演示)把這個圓平均分成16份,沿著直徑來切,變成兩個半圓,拼成一個近似的平行四邊形。
師:如果老師把這個圓平均分成32份,那又會拼成一個什么圖形?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師課件演示)。
師:大家想象一下,如果老師再繼續分下去,分的份數越多,每一份就會越小,拼成的圖形就會越接近于什么圖形?(長方形)
[設計意圖:通過這一環節,滲透一種重要的數學思想,那就是轉化的思想,引導學生抽象概括出新的問題可以轉化成舊的知識,利用舊知識解決新的問題。并借助電腦課件的演示,生動形象地展示了化曲為直的剪拼過程。]
3、學生合作探究,推導公式。
(1)討論探究,出示提示語。
師:下面請同學們看老師給的三個問題,請你們四人一組,拿出課前準備的學具拼一拼,觀察、討論完成這三個問題:
①轉化的過程中它們的(形狀)發生了變化,但是它們的(面積)不變?
②轉化后長方形的長相當于圓的(周長的一半),寬相當于圓的(半徑)?
③你能從計算長方形的面積推導出計算圓的面積的公式嗎?嘗試用“因為……所以……”類似的關聯詞語。
師:你們明白要求了嗎?(明白)好,開始吧。
學生匯報結果,師隨機板書。
同學們經過觀察,討論,尋找出圓的面積計算公式,真了不起。
(2)師:如果圓的半徑用r表示,那么圓周長的一半用字母怎么表示?
(3)揭示字母公式。
師:如果用S表示圓的面積,那么圓的面積計算公式就是:S=πr2
(4)齊讀公式,強調r2=r×r(表示兩個r相乘)。
從公式上看,計算圓的面積必須知道什么條件?在計算過程中應先算什么?
[設計意圖:通過小組合作、討論使學生進一步明確拼成的長方形與圓之間的對應關系,有效地突破了本課的難點。]
三、運用公式,解決問題
1.教學例1。
師:同學們,從這個公式我們可以看出,要求圓的面積,必須先知道什么?(出示例1)知道圓的半徑,讓學生根據圓的面積計算公式計算圓的面積。
預設:
教師應加強巡視,發現問題及時指導,并提醒學生注意公式、單位使用是否正確。
2.如果我們知道一個圓形花壇的直徑是20m,我們該怎樣求它的面積呢?請大家動筆算一算這個圓形花壇的面積吧!
3.求下面各圓的面積。
[設計意圖:學生已經掌握了圓面積的計算公式,可大膽放手讓學生嘗試解答,從而促進了理論與實踐的結合,培養了學生靈活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3.教學例2。
師:(出示例2)這是一張光盤,這張光盤由內、外兩個圓構成。光盤的銀色部分是一個圓環。請同學們小聲地讀一讀題。開始!
師:怎樣求這個圓環的面積呢?大家商量商量,想想辦法吧!
師: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了嗎?
師:好的,就按同學們想到的方法算一算這個圓環的面積吧!
教師繼續對學困生加強巡視,如果還有問題的學生并給予指導。
[設計意圖:學生已經掌握了圓面積的計算公式,掌握環形面積計算,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分析理解,大膽放手讓學生嘗試解答,培養了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四、課堂作業。
1、教材P69頁“做一做”第2小題。
2、判斷題
讓學生先判斷,并講一講錯誤的原因。
3、填空題
復習圓的半徑、直徑、周長、面積之間的相互關系。
4、教材P70頁練習十六第2小題。
5、完成課件練習(知道圓的周長求面積)
老師強調學生認真審題,并引導學生要求圓的面積必須知道哪一個條件(半徑),知道圓的周長就如何求出圓的面積,老師注意輔導中下學生。
五、課堂總結
師:同學們,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
六、布置作業
【圓的面積的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圓的面積教學設計06-09
《圓的面積》教學設計05-19
圓的面積教學設計【精選】09-27
圓的面積教學設計08-17
圓的面積教學設計優秀12-27
[合集]圓的面積教學設計08-28
[熱]圓的面積教學設計07-06
圓的面積小學數學教學設計05-13
圓的面積教學設計【匯編15篇】08-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