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美術教學設計【通用15篇】
作為一名默默奉獻的教育工作者,就不得不需要編寫教學設計,借助教學設計可以提高教學效率和教學質量。優秀的教學設計都具備一些什么特點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初中美術教學設計,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初中美術教學設計1
一、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了解三原色、對比色以及色彩的三要素等知識,觀察色彩在作品中的效果,感受藝術家利用色彩傳遞出的自然之美和主觀情感,并運用色彩搭配的方法創作出一幅表達情感的作品。
過程與方法:觀察色彩的三要素變化實驗和色彩圖片,了解色彩基礎知識,學會搭配方法,通過觀察生活中的色彩,體會不同色彩搭配產生的心理感受,運用不同的色彩,通過組合表達主觀感受。
情感、態度和價值觀:感受色彩搭配的魅力,用色彩美化和裝飾生活。
二、教學重難點
重點:色彩知識和搭配的方法。
難點:合理運用色彩搭配,表達主觀感受。
三、教學過程
(一)趣味情境導入
分別播放音樂《藍色多瑙河》和《西班牙斗牛曲》,提出問題:
①這兩首音樂帶給你們怎樣的感受呢?(舒緩的音樂感覺平靜、激昂的樂曲感受到了興奮)
②什么樣的顏色能表達這種感受?(藍色、紅色)
教師總結:音樂可以觸動我們的心靈,其實色彩也可以表達我們的情感。我們生活在一個五彩繽紛的世界里,色彩不僅能愉悅我們的視覺,更能觸動我們的心靈。讓我們一起走進色彩的世界,一起感受它的魅力吧!引出課題《色彩的魅力》。
(二)作品圖像識讀
1.了解色彩基礎知識
①展示色相環提問學生:哪些是三原色?為什么稱之為“原色”?(紅、黃、藍,三者不可被其他色彩混合得出,但可混合得出其他色彩)
②演示三原色顏料互相調和的實驗,提問:三原色發生了什么變化?(色彩改變,顏色明暗程度改變,純凈度改變)
教師總結:色彩三要素包括色相、純度和明度。色相是每一種色彩的“相貌”,明度是色彩的`明暗深淺程度,而純度則是色彩的飽和度。
2.色彩搭配方法
①展示圖片《樹枝上的櫻桃》和《藍天下的麥苗》,提問:圖片中都有什么顏色?它們在色相環的什么位置?(紅色和綠色,色相環對應180°;藍色和綠色,色相環相鄰90°以內)
②繼續展示火焰和冰山圖片提問:圖片中主要有什么顏色?給人什么感覺?(火焰以紅色和黃色給人溫暖的感覺;白色和藍色的冰山讓人感覺寒冷)
教師總結:對比色帶給人強烈的感受,類似色帶給人和諧的感受;帶有紅色、橙色色調的色彩,給人以溫暖的感覺,一般稱為暖色,而以藍色、青色為主色調的色彩,給人寒冷的感受,一般稱為冷色。
③對號入座:出示三幅色彩搭配圖片和詞語卡片(歡快、壓抑、休養),請學生參與圖與詞的對應游戲,提問:三幅作品中面積最大的分別是什么顏色?用什么詞語形容?(左圖主色為紅色,代表歡快;中圖主色為黑色,代表壓抑;右圖主色為綠色,代表休養)
教師總結:色彩除了以上感受,還能給人前進、后退等諸多感受。色彩之間通過互相搭配,能夠傳達出不同的情感,只要把握好搭配原理和方法,色彩就能變幻出無窮的魅力。
(三)技法表現探究
教師以四季為主題,分析色彩,為學生演示搭配方法:
1.選取相同的造型和構圖,形成一個系列;
2.根據季節選取合適的主色調,進行色彩搭配。
(四)美術創意實踐
1.布置活動練習:制定主題,繪制能表達主觀感受的色彩畫面。
2.教師巡視輔導,輔導要點:色彩搭配除了考慮三要素的變化,調節色調也可以豐富畫面。
(五)多元展示評價
設置“魔幻色彩碰撞大賽”的情境,請學生將作品貼在展示板上,并從色相對比和冷暖對比等多方面評價作業。
(《多彩玩具世界》,兩幅相同的構圖,采用造型簡括的玩具娃娃形象,將娃娃分別放置在絢麗溫暖的陽光下和幽靜清涼的樹林中,突出冷暖色調的對比,色彩之間運用明度變化進行調和,強烈對比中又不失協調。)
(六)小結升華作業
1.總結色彩的相關知識。
2.升華情感:色彩裝點和美化著我們的生活,也傳達著我們的情緒感受,合理利用色彩,讓我們的每一天就像色彩一樣絢麗多姿。
3.課后嘗試運用色彩表達情感的功能來記錄自己每一天的心情。
四、板書設計
初中美術教學設計2
課題背景:
課程的學習方式不只是傳統方式的學習和理解,還必須能反映現實社會中的問題,使學生在解決課題的過程中參與知識的創新,教學活動也不是課堂上的理論講解和實驗室的操作,還必須讓學生到真實的世界中,去獲得各種切身體驗的解決現實問題的能力。充分利用藝術教育資源,拓展藝術教育空間,豐富課程資源,使學生在真實的世界中感知生活空間,是當代教育對美術教育工作者提出的新課。活動目標和內容:
活動目標:
結果性目標
感受并理解色彩在生活空間的裝飾效果方面所起的作用
從空間面積、空間裝飾和空間設計等方面分析現代社會對空間設計的要求
掌握用線條、色彩等多種表現形式來描繪室內空間
體驗性目標
感受美術創造力在創造生活空間的作用
感知不同國家地區和不同時期不同風格的生活空間的異同
理解運用色彩的自然聯想和情感聯想的相互關系
信息資料的收集、檢索、歸納、整理
利用繪畫、設計、手工模型等形式進行具體操作體驗
方法反饋、評價和選擇
活動內容:
教材分析: 《和諧溫馨的生活空間》是新教材改革初中二年級的課題內容。色彩作為一種普遍的審美形式,存在于我們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而人們對色彩的選擇完全按照自己的喜愛且不受室內外氣溫的影響來進行設計。色彩在居家環境中日益成為現代人重要的設計因素。
本課重點是要把色彩知識和家居色彩設計聯系起來。
知識點:1。色彩的自然聯想和 情感聯想。 2。 色彩在家居設計的運用。3。色彩與家居設計的和諧統一。
學生分析: 赤橙黃綠青藍紫 ,色彩無處不在,她們宛如一道絢麗的虹,點綴著自然和生活。豐富人們的視覺感受,又賦予居室鮮明的節奏和個性色彩。而我們的學生就和這些七彩的顏色一樣各具特色,作為教師要把學生對色彩不斷嘗試和運用與學生自身聯系起來,讓學生把獨特的色彩運用到生活中,讓色彩和學生的生活一體化、具體化。學生才會有較佳的表現。
教學過程:
一.導入:
呈現錄像(學生自帶的家庭裝飾片段)
教師:請這位同學來介紹一個自己的家吧。并請學生講解自己家庭居室設計的特點。
學生:同學觀察其家庭居室的色彩變化。
教師總結:我們欣賞了生活中居室的色彩變化。也看到了美的居室需要用心去創造。才能有和諧溫馨舒適的家。
(出示課題----和諧溫馨的生活空間)
教師:
和諧溫馨的生活空間,展現著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體現著人與建筑的和諧,人與生活空間的和諧統一。
(放映---家居設計錄像)
同學欣賞藝術設計師在居室中對色彩的大膽采用。
教師:家庭居室的色彩是否合理是直接影響到使用者的生活的,也是最能體現家居設計的設計思路的。這里有設計師用色獨特,設計大膽的作品。
(出示資料圖片)
“我愛我家----名人說家” 教師:請學生假設自己是《我愛我家》的`英達導演,來分析英達家的裝飾用色。
學生:假如我是英達導演,選用的是中國傳統的家具設計和裝飾用色。
追求古香古色的風格。
劉歡的家裝飾的色調比較重,用了別人很少用的黑色,時尚,大膽。
教師總結:家居色彩的獨特魅力,是繼承傳統,是表達個性,是展現自己的一種方式。用色是和家居的整體設計相吻合的。
二. 色調與人的視覺心理
(出示圖片資料 ---居室相同,色調不同)
師: 這是一組居室相同,但是色調不同的家庭居室設計。請同學找到色調搭配不合理的色彩組合。
生: 學生自由討論。
最佳的居室色彩設計,色調不能亂。整個設計要有統一的色調。顏色雜亂會破壞人的視覺。色彩運用好,就可以有好的效果。
(出示圖片資料 ---色調和人的視覺關系)
生: 主色調的居室。有紅色調,黃色調,藍色調,多種色調的組合,一種色調的組合。
教師總結: 居室的色調可概括為暖色調,冷色調,中性色調,對比色調,調和色調等等。
(出示圖片資料---- 紅色、綠色的自然聯想和情感聯想)
師: 色彩運用的好,就需要了解顏色的各種變化。
紅色:
生:(討論析出 )看到紅色會聯想到日出,太陽,國旗。給人以熱烈,溫暖的感覺。
(出示圖片---以紅色調為主的居室設計)
師:以紅色調的為主的居室設計,溫馨浪漫,臥室和客廳的方面比較多,
如果能把色調的明度和純度提高或者降低,色調的選擇會更多,更豐富。
綠色:
(出示圖片--討論析出)綠色自然聯想和情感聯想。
生: 看到綠色會想到春天和樹葉,草地,給人青春,希望,和平的感覺。
(出示圖片-以綠色調為主的居室設計)
生: 以綠色調為主的居室設計,清新,明凈。心態平和。可以用在廚房,客廳等房間。
(出示圖片----對比色為主的居室設計)
生: 色彩鮮明的色調,給人的感覺強烈,醒目,給人以明快,鮮明的特點。
師總結:
1.家庭居室是一個整體,在色彩設計上要有一個統一的構思;也要根據不同居室的功能和特點也有所區別。
2. 家庭居室的設計色彩主要體現在:墻面、地面、家具設置、裝飾物品等方面
3. :“我愛我家”設計寶典:
主題要“明” :一旦定下來某一種風格就不要輕易改變,有時候我們在選擇居室色彩的過程當中會不由自主地被一些其他的色彩、造型所誘惑,最終將所有的喜好都集于一室,布置成了大雜燴。
墻面要“色” 白色是傳統的色調,而要獨特的個性特性就是用色大膽,其中一點就是要有大面積的彩色墻面。因此,要打破墻面由淺色一統天下的局面,讓我們墻面也“秀”一把。
用色要“準” 不是所有的色彩作為裝飾都好看。也要注意用色,而這些色往往是從多色中提取,比如黃色、藍色、橙色等色,這樣做會比較保險。
教師總結:
家庭居室是每個人都可以用心去創造的空間,是個展現美好生活的途徑。更是體現個性的一個方式。在相同的空間可以展現多種的裝飾風格。
教學小結:赤橙黃綠青藍紫 ,色彩無處不在。她們宛如一道絢麗的虹,點綴著自然和生活。豐富人們的視覺感受,又賦予居室個性的節奏和個性色彩。我們的居室在同學們大膽的設計下,一定會象這些多彩的顏色一樣各具特色,各具魅力的。我們的家也會真正成為我們施展個性,表達自我的一個途徑,也會真正成為我們心靈的港灣。
初中美術教學設計3
一、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認識收藏的意義與價值,了解博物館的不同類型,學會從博物館的自身規模和定位出發,選取藝術品收藏。
過程與方法:通過賞析、討論和探究,學習博物館藏品分類的方法,提高藝術審美能力。
情感、態度和價值觀:提高對收藏品的興趣,能夠有效利用課余時間參觀不同類型的博物館,擴大知識面。
二、教學重難點
重點:從博物館的定位和規模出發,選取合適藝術作品收藏。
難點:感悟收藏品的意義與價值。
三、教學過程
活動一:融合新聞,設疑導入
播放故宮展出《清明上河圖》時的相關圖片及新聞,并提出問題:
你們都看到了什么?談談你的感受。(人山人海,非常擁堵。)
學生回答,教師順勢引導:我們去故宮看展覽多么不容易,那么故宮中除了藏有名貴書畫,還有什么?又為何收藏?今天我們帶著這些疑問,一起走進收藏的故事,板書課題《走進收藏》。
活動二:走進館內,體驗感悟
1.博物館的類型
教師播放多媒體課件,以“解說員”的身份,簡要介紹故宮博物院成立的背景,隨機展示館內各收藏廳的收藏品。并提問:
①館內主要收藏有哪幾種類型的.藝術品?(書畫、檔案、器物……)
②《清明上河圖》屬于其中哪一類別?(書畫)
學生以“參觀者”身份認真欣賞并發言,教師小結:故宮博物館收藏主要是明清時代遺留下來的皇家宮殿和古書畫、古器物、宮廷文物、書籍檔案等舊藏珍寶。
教師展示四種博物館類型,并設問:根據收藏品的不同,故宮博物館屬于哪一類別?
學生交流探討,教師總結:博物館類型有歷史博物館、自然科學博物館、文化藝術博物館和綜合博物館。故宮收藏品種類眾多,屬于自然科學和社會雙重屬性的綜合博物館。
2.博物館藏品選擇
繼續展示《兵馬俑》《溪山行旅圖》和蝴蝶標本、贛儺面具等多件藏品,設置情景,引導學生同桌之間討論,并提出問題:
你們能將這么多的藏品正確放入不同博物館的購物車嗎?是如何判斷的?
學生大膽回答,教師小結:秦始皇是重要的歷史人物,因而兵馬俑屬于歷史博物館。蝴蝶標本、生物化石等反映了自然的演變過程,屬于自然科學博物館。《溪山行旅圖》反映書法、繪畫等屬于文化藝術博物館。
教師播放《鑒定》片段,并提問:
是不是所有年份永久的物品都可以納入博物館內收藏?看一看下面這些“寶物”是不是都可以當作博物館藏品?
學生討論,發表見解,教師根據學生回答小結:在選購藏品時,博物館首先應根據本館的定位來劃分范圍,做好計劃,再組織相關的專家,從作品價值和品質方面來物色和遴選。
活動三:布置任務,拓展提高
1.教師展示多件不同類別的作品。學生之間小組討論:
假如你是一家博物館館長,從自身的規模和定位出發,你會選擇收藏哪一件作品?談談你的理由。
2.教師巡視輔導,隨時解決學生疑惑,并提出可行建議。
3.以發布會的形式展開,各組自行選取小組代表,積極分享自己關于作品的見解。
4.同學之間交流評議,教師從美術術語的運用、博物館定位的可行度方面總結評議,語言多以鼓勵為主,師生共同評選出“最獨具慧眼獎”“最佳口才獎”“最縝密思維獎”等獎項。
(如山西博物館:青銅器眾多,山西歷史悠久,可以把有關歷史的藏品納入博物館。)
活動四:課堂小結,拓展延伸
1.師生共同回憶本節課重點,并升華:藏品都凝聚了制作者的心血和智慧,是藝術的瑰寶。然而現在有很多藏品被破壞的新聞,提醒學生注意文物保護。
2.課后請同學們多去博物館等地方,陶冶情操,提升文化視野,并將體悟用繪畫的方式表達出來。
初中美術教學設計4
一、 設計思路
(1)本課從選擇學生熟悉的板報為切入口,把板報的設計、制作、欣賞、評說等知識元素和能力培養綜合起來,激發學生對設計藝術的興趣與探究,培養學生的審美情趣、設計能力、創新能力,以此形成在設計藝術方面基本的美術素養。
教材第14 頁介紹《錢江晚報》,通過觀察它的作用、結構、比例、編排方式、色彩,可以了解平面設計,認識設計中體現的形式和規律。第15-16頁介紹了四種常見的字體、書寫方法、各種不同的變形美術字體。第16-17頁介紹了刊頭設計的范例、六種標題編排的方法。第17-18頁介紹了兩種不同的版面編排方法。第19頁介紹了編排設計在板報中的重要性以及提供四種編排的樣式給學生作業時參考。
(2)本單元分三課時:第一課時,學習美術字以及刊頭設計和標題編排,為第二、三課時的練習鋪墊;第二課時,完成版面編排,以及鉛筆底稿;第三課時,完成色彩稿。
注重直觀性教學,注重與學生的實際經驗相結合,通過學生的設計練習,提高學生獨立思考、創造性地處理綜合信息的能力,大膽、自由地把所想所感的事物表達出來,體驗設計制作活動的樂趣。
二、 教材分析
本單元位于浙教版初中一年級美術13冊第三單元的內容,它是學生第一次學習設計課,了解字體的書寫方法、標題編排、版面編排以及其重要性。也為第五單元《迎接新的一年》的設計與編排打下必要的基礎。“有人的地方就有生活,有生活的地方就有美”,“藝術源于生活”。因此,本單元主要使學生通過體驗生活的細節,了解板報的特點與設計方法。通過學習本單元的內容
三、 學情分析
學生之間的'差異是客觀存在的,教師只有全面地了解學生的情況,才可能結合實際,有的方矢。本次教學設計針對的是某農村初中一年級的學生,由于地處偏僻,因此他們的學習基礎較弱,對報紙與板報的設計了解甚少,但是他們的學習興趣濃厚且求知欲強。在以往的學習過程中,他們沒有學習過類似的設計課,對于本節課存在陌生感。并且處于青春期的他們仍以感性思維為主,抽象思維和邏輯推理能力都還比較欠缺,需要教師的引導。
四、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目標】
了解板報設計的基礎知識,初步掌握字體設計、版面編排的基礎方法
【過程與方法目標】
通過本單元的學習,提高學生處理信息資源、獨立思考、抓住關鍵、創造性表達的能力,學以致用。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培養學生熱愛美術、熱愛生活的美好情感。
五、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掌握字體的設計與版面編排的基本方法
教學難點:選擇一種版面編排的形式,確立主題,收集相關素材,設計一幅有創意、有美感、有思想板報。
六、教學方法 情景導入法、探究研討法、多媒體輔助法
七、教學過程
(一) 創設情景,表達感受
教師:展示一張常見的報紙,提問:報紙設計包含哪些內容?你認為在編排中應注意什么?
學生:自由發言??
教師總結板報設計包含的內容:字體、刊頭和標題的設計、編排等。
板書:板書設計
(二) 傳授方法,激發創意
(1)教師提問:寫美術字時應注意什么?如何進行刊頭設計?標題編排怎樣才能做得漂亮?結合課本的范
例,學生討論。
(2)教師總結:隸書體:平整美觀,活潑大方,蠶頭燕尾。楷體:從字勢看,隸書是向外擴散的,而楷書則是向內集中的。宋體:與楷書筆形相似,結構方正勻稱,后來人們把它刻成書版印成書籍,成為一種規范的印刷體,橫細豎粗。黑體:粗壯醒目、簡潔明快。總體看,黑體所有筆畫粗細均等。
(3)教師在黑板上示范各種字體的書寫方法。
學生練習
(4)刊頭設計與標題編排。
①刊頭與標題在板報設計中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標題的位置、字體、大小、形狀、方向的處理,直接關系到整個版面的視覺效果。
學生思考:如果標題的位置、字體、大小、形狀、方向改變,會產生怎樣的變化?
②刊頭和標題的內容要和板報的主題思想一致,可以采用純文字或文字與裝飾紋樣相結合構成的形式。③出示多種圖片,開拓學生視野。
(三) 布置作業,嘗試設計
(1)提出作業的主題:以“我最喜愛的卡通形象”為內容,設計一個板報刊頭,要求具有個性、活潑、色
彩明快、簡潔。
(2)提供創作的建議:注重與自己的實際經驗相結合,獨立思考,結合板報刊頭設計的知識,大膽、自由地把所想所感的事物表達出來,盡量做到與眾不同。
(1)小組內展示作業,互評作業。
(2)選出典型作業,全班欣賞評述,教師小結。
提供評價建議:①作品是否大膽、自由地表現出自己的感受;②作品是否有創意,與眾不同;③作品的造型與色彩的表現是否和諧統一等。
初中美術教學設計5
一、說教材:
教材的地位了作用:本課屬于‘造型、表現’領域的一個學習內容,也是線條系列的一部分,本課編輯的目的是讓學生在進一步體驗線造型帶給人美感的同時,了解,體驗、感悟裝飾畫的藝術特點及其美感。
二、說教法:
為了便于學生理解裝飾畫與寫實畫的區別以欣賞、分析法為主,還采用了講授、談話法。學生以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法為主。
三、說教學目標:
知識:通過本課學習,了解裝飾畫的特點,感悟裝飾畫帶給人的美感。
能力:通過學習,能用富于變化的線條(色彩)創作一幅裝飾畫。情感:培養學生熱愛生活,熱愛自然的情感及對美術學習活動的興趣。
四、說教學內容:感悟裝飾畫帶給人的美感,能用富于變化的`線條創作一幅裝飾畫。
五、說教學重點:裝飾畫的特點及表現方法。
六、說教學難點:如何表現出裝飾畫的特點。
七、教學用具:圖畫紙或刮畫紙,鉛筆,勾線筆。
八、說教學流程
(一)導入(欣賞導入)一幅裝飾畫和一幅寫實畫進行對比,引出裝飾畫與寫實畫的區別。區別:裝飾畫與寫實畫不同,它偏重表現形式的裝飾性,不強調真實光影和透視關系,注重色彩的象征性及整體的和諧,多以夸張、變形、的手法作畫,給人以簡潔、明快、強烈的藝術美感。引出課題:裝飾畫
(二)講授新課:
1、裝飾畫的特點:構圖:飽滿、
造型:夸張、變形
色彩:鮮艷、對比強烈。
2、對照丁紹光的重彩畫作品講解如何使構圖看起來飽滿,線條看起來概括,豐富,富于變化。
3、簡介“云南畫派“代表丁紹光及其藝術作品的特點。 4。瀏覽有關裝飾畫的資料:概念、題材、起源、分類。
5、出示兩幅裝飾畫的半成品,幾名學生到黑板前邊來添畫。師在下邊總結:欣賞與臨摹的作用。藝術來源于生活,培養學生熱愛生活的習慣培養善于觀察的好習慣。
(三)創作作品:
學生用富于變化的線條創作一幅風格別致的裝飾畫。
(四)展示作品:師點評
(五)總結:從今天學生的作品上來看,同學們能夠對今天學習的裝飾畫知識活學活用。下結課繼續學習裝飾色彩。來更好地表現裝飾畫。
(六)板書設計
裝飾畫構圖:飽滿
造型:夸張、變形
色彩:鮮明、對比強烈
初中美術教學設計6
今天,我講的是書法欣賞的《書法的結構之美》,下面我將從書法欣賞、教學目標、教學重點難點、教學方法、教學過程等幾方面對這節課的教學設計進行講述。
1.書法欣賞
根據教學大綱要求而設計的教學內容;是以“欣賞·評述”為主,并結合“臨寫”于一體的綜合課型,主要讓學生感知、學習書法間架結構的法則和特點。采用自然萬物和建筑
結構等作比喻進行啟發,調動學生的生活經驗,用生動的形象幫助學生理解抽象的書法形態。
2.教學目標
根據學生心理、智力發展水平以及當前書法教學的實際情況,我將欣賞課的教學目標確定為:
①認知目標:欣賞書法間架結構的法則和特點,初步認識書法的結構之美。
②能力目標:運用所學知識分析字形結構,并用形象的語言進行描述;按照要求用硬筆嘗試臨寫不同書體,并能表述自己的心得體會。
③情感目標:通過賞析“形似物象”的例字結構的巧妙之處,結合臨寫和交流,讓學生感受書法結構的美感,領悟“藝術源于人們對生活的體驗”之真諦;按照所學書法結構知識,
養成平時自覺規范書寫的良好習慣等。
3.教學重點難點
①教學重點:讓學生認知書法“端正平穩”、“均衡對稱”、“疏密勻稱”等的結構之美。
②教學難點:讓學生在臨寫時加強對字形的整體把握,自覺養成規范書寫的良好習慣。
在課堂欣賞課的教學中,用多媒體課件輔助教學,讓學生欣賞探究創造,以培養學生自主探究知識的能力,讓學生保持高度的探索欲、嘗試欲,并通過實際的操作,讓學生更多地
體驗一種成就感,進一步激發他們強烈的創造欲望。在整個教學流程中,我主要采用的教法是:問題發現法,比較分析法,示范指導法,臨寫體驗法,直觀展示法,欣賞評述法。
在本節課的教學中,我由音樂韻律的動感情景導入教學,再由“整體感受”,讓學生在書法練習紙中臨寫“中、蓋、人、臺”等例字,較好地激發學生自主學習的求知欲望。在合
作探究環節,通過課件展示,加深了學生對“均衡對稱之美”和“疏密勻稱之美”的認識。在展示交流環節,要求掌握初步的臨寫技能,挖掘潛能,提高學生的自信心
本節課的基本教學流程如下:
第一部分:導入目標。用《高山流水》的音樂韻律之美來導入展示課題《書法的結構之美》,后分步展示本課的認知目標、能力目標和情感目標。讓學生明確本課的學習目標,
為下面設計的“自主學習”、“合作探究”等環節做好鋪墊。
第二部分:自主學習。首先,讓學生結合問題“中國書法與中國建筑的結構規則有何聯系”,隨后播放形似物象的“高、臺、至”的課件,整體感受“中國書法與中國建筑有著
一致的結構規則”。其次,導學“端正平穩之美”:讓學生“獨學”后回答所選字“中、蓋、人、臺”都通過什么對照,體現了書法結構中什么位置起到的端正平穩的作用?再次,讓學生
欣賞感受課件“端正平穩之美”兩張的圖片,在練習紙中臨寫“中、蓋、人、臺”,體驗楷書的筆畫特點,養成“練字先練眼”和“自覺規范書寫”的良好習慣。
第三部分:合作探究。導學“均衡對稱之美”:首先,讓學生欣賞課件前兩張圖片“山、莫、暴、無、奉、禁”,思考“圖片所選字體為什么,其結構有何特點,字形呈啥狀?”
這一問題。其次,教師深入各學習小組督導學生合作探究,讓學生代表對學習成果發表看法,營造“師生互動”、“生生互動”的氛圍。再次,播放課件例字“禁、及”,師生一同分析“禁、
及”的結構,教師臨寫示范。
導學“疏密勻稱之美”:首先,依次播放課件“登、群”“妙、張”,讓學生思考“重復筆畫的排列分布應怎樣,左右部件的向背應做到怎樣?”這一問題,在賞析中領悟“疏
密勻稱”結構之美,并形成“看法”上的共識。其次,播放課件“妙、張”,讓學生思考“下面兩個字哪個向而相犯了?哪個背而相離了?”這一問題,以提高學生的歸納、評述能力。
第四部分:展示交流。首先,以《高山》作為背景音樂,播放課件“臨寫提示”和例字“古、六、自、高”,引導學生比較分析例字“古、六、自、高”的比列、位置、重心和
外形,讓學生養成“練字先練眼”的良好習慣。其次,進行臨寫指導;②再次,教師巡導、組織學生“互評”,在增強學生的“互動”意識的同時,進一步讓學生明確筆畫的典型特征。
第五部分:達標提升。首先,提出“我們這節課學習了哪些書法的結構之美?”這一問題,回顧本節課所學的知識點,使學生的知識體系系統化,力爭達到預期的學習目標。
其次,讓學生思考課件中的書法的結構之美外,并在愉悅中感受“書法的結構之美”,激勵他們品嘗收獲、體驗成功,進一步強化他們積極奮發進取的價值取向。
書法課的板書應融書法與一體,因此,在教學中,我會將書寫過程與板書相結合,將范帖與多媒體課件相對應,做到直觀清楚,突出主題,照顧全面
>學情分析
本課內容有些深奧,對12/13歲七年級學生理解力和認識水平達不到。為了化難為易,教材出示了大量建筑圖片和自然景觀攝影照片,如:中國古代四大名樓滕王閣、天安門、故宮太和殿、人民英雄紀念碑。還有企鵝、鴨子、朱、白頭翁、蜻蜓等具有和諧之美生存法則之自然景觀予以佐證,幫助學生理解對一個個漢字的分析、欣賞評述。 對我們基礎學科教育較薄弱的學生,故教材內容略顯深奧,七年級學生們達到會欣賞評述、會書寫美觀還有些欠缺,因此教學中必須針對實際,化難為易,在有限的40分鐘分析30多個字純粹不可能,因此老師必須很好地整合教材、制作課件、組織課堂,精講多練。
《書法的結構之美》效果分析
欣賞書法間架結構的法則和特點,初步認識書法的結構之美。
運用所學知識分析字形結構,并用形象的語言進行描述;按照要求用硬筆嘗試臨寫不同書體,并能表述自己的心得體會。
通過賞析“形似物象”的例字結構的巧妙之處,結合臨寫和交流,讓學生感受書法結構的美感,領悟“藝術源于人們對生活的體驗”之真諦;按照所學書法結構知識,養成平時自覺規范書寫的良好習慣等。
讓學生認知書法“端正平穩”、“均衡對稱”、“疏密勻稱”等的結構之美。 讓學生在臨寫時加強對字形的整體把握,自覺養成規范書寫的良好習慣。
在課堂欣賞課的教學中,用多媒體課件輔助教學,讓學生欣賞探究創造,以培養學生自主探究知識的能力,讓學生保持高度的探索欲、嘗試欲,并通過實際的操作,讓學生更多地體驗一種成就感,進一步激發他們強烈的創造欲望。在整個教學流程中,我主要采用的教法是:問題發現法,比較分析法,示范指導法,臨寫體驗法,直觀展示法,欣賞評述法。
在本節課的教學中,我由音樂韻律的動感情景導入教學,再由“整體感受”,讓學生在書法練習紙中臨寫“中、蓋、人、臺”等例字,較好地激發學生自主學習的求知欲望。在合作探究環節,通過課件展示,加深了學生對“均衡對稱之美”和“疏密勻稱之美”的.認識。
讓學生結合問題“中國書法與中國建筑的結構規則有何聯系”,隨后播放形似物象的“高、臺、至”的課件,整體感受“中國書法與中國建筑有著一致的結構規則”。其次,導學“端正平穩之美”:讓學生“獨學”后回答所選字“中、蓋、人、臺”都通過什么對照,體現了書法結構中什么位置起到的端正平穩的作用?再次,讓學生欣賞感受課件“端正平穩之美”兩張的圖片,在練習紙中臨寫“中、蓋、人、臺”,體驗楷書的筆畫特點,養成“練字先練眼”和“自覺規范書寫”的良好習慣。
讓學生欣賞課件前兩張圖片“山、莫、暴、無、奉、禁”,思考“圖片所選字體為什么,其結構有何特點,字形呈啥狀?”這一問題。其次,教師深入各學習小組督導學生合作探究,讓學生代表對學習成果發表看法,營造“師生互動”、“生生互動”的氛圍。再次,播放課件例字“禁、及”,師生一同分析“禁、及”的結構,教師臨寫示范。
>的教材分析
根據浙教版《書法》的教學大綱要求而設計的教學內容;是以“欣賞·評述”為主,并結合“臨寫”于一體的綜合課型,主要讓學生感知、學習書法間架結構的法則和特點。采用自然
萬物和建筑結構等作比喻進行啟發,調動學生的生活經驗,用生動的形象幫助學生理解抽象的書法形態。
在教學中注重讓學生學會觀察,學會評價。評價他任何自己的字,看到別人的優點,找到自己的不足,以評促寫。
通過寫字教學,使明確教學生寫字任重道遠,這是一項常抓不懈的工作。需要教師的堅持,更需要學生的努力。為了把我們中國的漢字發揚光大,就讓我們每一位教師做好學生的堅強后盾
和指揮官,引領學生練就一手好字。
>測評練習
1讓學生嘗試臨寫“古”、“六”、“自”、“高”,并將自己的感受和臨寫的結果與同學相互交流。
2思考“秒”“張”兩字的向而不犯、背而不離。
3嘗試分析“欲”“額”“鐘”“識”凳子的應讓避就之美。 4分析“山”“出”“言”等字是主要筆畫。 5分子“欣欣然,陶陶然”的形態變換之美。
>的教學反思
要上好寫字課,首先要強調學生的雙姿,只有坐端正,筆拿正,才有可能寫好字。這就要求教師在課堂上制定寫字姿勢兒歌或不厭其煩的糾正學生的不良姿勢。需要在師生的共同努力下,形成良好的寫字習慣。
其次,教師要詳細指導寫字的基本筆畫、筆順規則,要求每一個字,每一個筆畫,都要注意運筆,注意筆畫的輕重緩急,都要對照書本上的范字,一橫、一豎、一撇、一捺……教師都要筆筆指導到位。教師的范寫很重要。每次寫字,都要在黑板上畫好的田字格中示范,向學生展示寫字的全過程。并且邊演示邊講述:每一筆畫的名稱、運筆方法以及筆順。強調這個字是什么結構,這樣結構的自由什么特點,主筆是什么,存在怎樣的規律,使學生脫離田字格一樣會寫字。寫完一個字后還要從整體看這個字寫得是否勻稱,整體感覺如何,學生再加以模仿,使學生有一個初步的感性認識。
再則,教師要鼓勵學生學會臨摹,臨摹是一種練字的最好方法,學生練得多了,寫得像了,無師自通。
另外,在教學中教師要注重讓學生學會觀察,學會評價。評價他任何自己的字,看到別人的優點,找到自己的不足,以評促寫。 最重要的一點,還是教師在教學中要手把手教孩子寫,教師要堅持每節課指導一定量的學生,久而久之,學生便能體會書寫的真諦。
教師在任何時候,對學生的字都要嚴格要求,你對你的學生要求有多高,你的學生就能做得多好。
總之,通過半學期的寫字教學,使我明確教學生寫字任重道遠,這是一項常抓不懈的工作。需要教師的堅持,更需要學生的努力。為了把我們中國的漢字發揚光大,就讓我們每一位教師做好學生的堅強后盾和指揮官,引領學生練就一手好字。
>課標分析
書法的結構就是點畫組合的規范和規律。本課旨在幫助學生了解書法間架結構的法則和特點。“結構”指組成整體的各部分的搭配和安排,有結合、構造的意思。教材用形形色色的自然萬物和建筑結構等作比喻進行啟發,調動學生的生活經驗,用生動的形象幫助學生理解抽象的書法形態。
知識與能力目標:能夠運用所學知識分析字形結構,并用形象的語言進行描述。 過程與方法目標:能夠按照要求臨寫不同字體,并且能夠表述自己的心得體會。 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能夠按照所學書法結構的知識自覺規范平時的書寫方法。
初中美術教學設計7
花 卉 裝 飾 畫
教材分析:
《花卉裝飾畫》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美術》教材(冀教版)第14冊第3課,本課的設計以“花”的造型變化為切入點,讓學生欣賞和感受花兒的美麗,通過大膽暢想和表現的方法,采用概括、歸納和夸張的手法,設計繪制出美麗的花卉裝飾畫。培養學生用心觀察生活的習慣,多角度認識和變形生活中的事物,美化生活空間。 學生分析:
七年級的學生剛剛完成從小學到中學的過渡,一方面他們保持著強烈的好奇心和表現欲望,渴望成功和被肯定;另一方面他們的抽象思維開始占有相對優勢。通過觀察和引導,能夠對事物本質特征有一定認識。能夠獨立思維和完成一定的任務。 教學思路:
通過播放花卉幻燈片,引起學生對花卉裝飾畫的興趣,以視頻的方式激發同學們的學習興趣,鼓勵學生探究花卉裝飾畫的特點和形式,能夠獨立完成一幅花卉裝飾畫。 教學目標:
1. 知識與技能:能夠欣賞和感受花兒的美麗,知道花卉裝飾畫的一些基本手法 ,例如:概括、歸納和夸張。
2. 過程與方法目標:能夠運用自己設計、繪制的.裝飾畫,美化生活空
間。
3.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能夠大膽暢想和表現,抒發自己的思想和情感。 激發學生學習美術的興趣,幫助學生樹立正確健康的審美觀念;培養學生觀察體驗生活中的樂趣與情感;培養學生豐富的想象力,增添幽默和智慧,豐富他們的精神世界。
教學重點:運用裝飾畫的基本手法對花卉進行取舍、夸張和變形。 教學難點:嘗試用夸張、變形、手法設計花卉裝飾畫 課 時:1課時 教學準備:
教具準備:多媒體課件、花卉圖案
學具準備:鉛筆、水粉顏色、水粉筆等色彩用具、花紙
課后反思:
作為老師,不僅僅是簡單的把課本上的知識灌輸給學生,而應更進一步的拓展課本內容,把所教知識和學生生活實際聯系起來,使學生在接受知識的同時,受到美的熏陶,身心得到健康成長。因此在本課教學中,我注重學生的參與意識,讓他們充分活動起來,提出自己的觀點,叫他們體會到學習的樂趣,同時我還注重了學生之間的互動,通過觀察——分析——討論——探究——欣賞,培養學生的探究精神和創作能力。注重學生之間的情感體驗和師生之間的互動交流。同時我還注重教學內容與生活實際相聯系,比如叫學生了解,發現花卉裝飾畫在生活中的運用之后,在運用所學知識表達對生活的認識和理解,這樣,這些知識就不再是枯燥的凌駕于情感之上了,就會生動地和現實生活結合起來,體現了教材的一種人文精神。通過啟發引導,學生能過比較深入地挖掘生活中與花卉有關的問題,課堂氣氛活躍,教學效果良好,實現了教學要求,達到了教學目標。但我覺得還應該在今后的教學中要不斷學習,提高自身素質,以適應時代的發展需要!
初中美術教學設計8
一、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掌握單色版畫的藝術特點,結合材料與制作方法,創作一幅生動有趣的單色版畫。
過程與方法:通過描述、分析,感受其肌理美、印痕美與層次美,并在藝術實踐中提高動手操作能力。
情感、態度和價值觀:體驗單色版畫的創作樂趣,激發對美術學習的持久興趣,提高自身審美趣味。
二、教學重難點
重點:掌握單色版畫的藝術特點,創作一幅單色版畫作品。
難點:結合各種材料與制作方法,能創作出形象生動有趣的單色版畫。
三、教學過程
環節一:激趣導入
教師演示用手指蘸取一種顏料,在繪有樹枝的畫面上拓出手印,形成樹葉的圖案。并提問:以上演示與以往的創作方式有何不同?學生觀看并回答:用拓印的方式完成。教師總:藝術的`形式各異,這種用一種色彩拓印而成的叫做單色版畫。引出課題《單色版畫》。
環節二:描述分析
1、教師出示《鎮宅神虎》木版年畫,提出問題:
(1)作品中拓印的是什么形象?給人怎樣的感受?
(2)為什么使用紅色進行渲染?
學生欣賞并回答問題:一只氣勢威猛的老虎;形態生動逼真,呼之欲出。采用紅色是要符合主題中避除妖邪的寓意。教師總結:版畫是美術的一類重要畫種,木刻則是傳統版畫的主要制作形式,具有獨特價值與地位。
2、繼續出示作品《戴花的女人》《兒童版畫》《大蜻蜓》,思考問題:
(1)作品中有哪些內容?造型方面有怎樣的特點?
(2)《戴花的女人》中正面人物形象與側面形象的刻畫有什么不同?有什么作用?
(3)仔細觀察《兒童版畫》《大蜻蜓》由哪些材料制作而成?具有怎樣的獨特美感?
學生對比觀察并分析得出:
畫面內容:人物、動物、植物;
特點:生動有趣。
不同:正面人物采用陰刻,側面采用陽刻;
作用:不同刻法能豐富畫面效果。
材料:由吹塑紙、紙板與各類的樹葉制作而成;
美感:具有肌理美、印痕美以及黑、白、灰關系的美感。
教師:感受單色版畫中的獨特美感,即肌理美、印痕美以及層次美。
3、教師出示不同類型版畫作品,并提問:
(1)依據制作方式可以將版畫分為哪幾種類型?
(2)結合課本總結剪貼紙版畫與吹塑紙版畫的制作方法是怎樣的?
(3)創作一幅好的版畫應從哪幾方面入手?
學生小組討論并匯報:
類型:凸版、凹版、孔版和綜合版。
制作方法:剪貼紙版畫運用剪或刻進行造型,再貼于底板上,形成凸版;吹塑紙版畫用各類工具刻畫出劃痕,形成凹版。
一幅好的版畫要切合主題、布局巧妙、造型生動、恰當的表現形式。
教師:優質的版畫作品需要潛心揣摩才能創作出來。
環節三:示范講解
分發各種材料,分析其形狀、紋理等特性,啟發創意聯想。示范紙版畫的制作方法,師生共同總結步驟:1。剪刻;2。制版;3。涂色;4。拓印。其中重點講解如何將制好的版均勻的拓印出來。
環節四:實踐展評
1、布置活動練習:自選制版材料和方法,單獨完成一幅單色版畫或者以分組的形式完成主題系列單色版畫,并注意安全用刀與衛生問題。教師巡視輔導,提示要點:畫面形象切合主題,油墨或水色拓印均勻等。
2、組織學生展示作品,小結評價學生扮演藝術家與評論家的角色,進行自評、互評,教師點評。
環節五:小結作業
小結:總結重點知識,并升華情感,引導學生養成對美術學習的持久興趣,提高自身審美趣味。
布置作業:搜集魯迅版畫運動的故事,同學之間相互交流。
四、板書設計
初中美術教學設計9
一、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體驗和感悟傳統紋樣寓意吉祥的精神特征,認識和了解連續紋樣。
過程與方法:通過欣賞、討論、對比了解連續紋樣的骨式特征并繪制連續紋樣。
情感、態度和價值觀:能夠把紋樣應用到生活中,美化生活環境。
二、教學重難點
重點:感悟傳統紋樣的精神特征,了解連續紋樣的骨式特征并繪制連續紋樣。
難點:創作繪制出美麗的紋樣并應用到生活中,裝點我們的生活。
三、教學過程
環節一:導入新課
教師播放紀錄片《原始社會的彩陶紋樣》,請同學們說一說看完之后的感受?這些原始彩陶身上的.紋樣,是原始先民藝術的結晶,代表了原始先民們祈求豐收、祝福本氏族人員興旺的愿望。教師提問:在現實生活中都在哪些地方見過紋樣?學生回答:衣服上、墻壁上、器皿上等,紋樣的設計歷史悠久,這些紋樣又是如何創作出來的呢?引出課題《紋樣的魅力》。
環節二:描述分析
1.初識紋樣
教師運用多媒體,出示作品《亞竇方罍》《花卉紋六角銀盤》,提出問題:作品由哪些紋飾組成?學生回答后,教師總結:《亞竇方罍》作品中的紋飾有鳥紋、弦紋、夔龍紋、饕餮紋等;《花卉紋六角銀盤》有折枝花卉、蓮花等紋樣;教師繼續追問這兩個器皿身上的紋樣在表現手法上有什么不同呢?《亞竇方罍》的紋樣高度概括,富有神秘色彩;《花卉紋六角銀盤》的紋樣繁復、細膩,富有生活氣息。
2.探究紋樣特點
組織連一連活動,出示花卉單獨紋樣、自然形適合紋樣、圓形適合紋樣,讓同學們根據這些紋樣的特點得出紋樣常見的兩種類型:單獨紋樣、適合紋樣。并說一說你為什么要這樣連,依據是什么?學生連線并回答后,教師總結:單獨紋樣是在紋樣四周與其他形態不產生結構關系、能夠獨立存在的紋樣;適合紋樣是指適合一定外形限制的紋樣。
3.連續紋樣骨式
教師展示教材中的二方連續紋樣作品及其骨式,引導學生以小組為單位討論:
①二方連續紋樣是什么?(二方連續紋樣亦稱“帶狀紋樣”,是紋樣的一種組織方法,是由一個單位紋樣向上下或者左右兩個方向連續反復而形成的紋樣)
②它們排法有哪些?(散點式、直立式、傾斜式、波紋式、結合式等)
環節三:示范講解
教師示范波紋式骨式排法作品的基本方法和步驟:
1.以荷花形象為設計紋樣雛形;
2.用流暢的線條勾畫出紋樣;
3.按照波紋式骨式排法左右連續示范兩個相同紋飾組合在一起;
4.最后把設計好的紋樣裝飾在書籍的封面上。
環節四:實踐展評
1.布置活動練習:觀察身邊可以用于設計的素材,設計一幅紋樣作品。教師巡視輔導,輔導要點:注意設計形象的穿插、大小的錯落、簡繁對比、色彩呼應、及連接點處的再加工等變化。
2.組織學生將作品剪下來,并選擇合適的背景,裝貼組成集體作品集。教師引導學生可從色彩、構圖、線條等多方面評價作業。
環節五:小結作業
1.總結重點知識,并拓展延伸,引導學生認識到紋飾其實是圖案的一種,而圖案是一個多層含義的概念一般有廣義和狹義之分的。它是在工藝、材料、成本、美觀、實用功能等條件的制約下制成的圖樣、模型、裝飾紋樣等方案的通稱。
2.作業是請學生課后運用學到的方法預習四方連續紋樣,為下節課講《四方連續紋樣》作鋪墊。
四、板書設計
初中美術教學設計10
一、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了解鉛筆淡彩在工具、材料、色彩等方面的特點,初步掌握鉛筆淡彩的方法。
過程與方法:通過觀察、欣賞、討論掌握鉛筆淡彩的繪畫技法,嘗試用鉛筆淡彩的繪畫方式記錄身邊的景物。
情感、態度和價值觀:體驗造型的樂趣,提高動手實踐能力,激發熱愛生活,關注藝術,保護環境的意識。
二、教學重難點
重點:鉛筆淡彩的繪畫技法。
難點:鉛筆淡彩中色彩的調和方法。
三、教學過程
環節一:設置情境,導入新課
教師直接在畫紙上用水彩顏料進行描繪,引導學生觀察,并思考問題:水彩與之前學習過的水粉有什么區別?
根據學生回答,教師總結:透明、薄等特點,并追問:水彩畫又可以分為哪幾類?展示鉛筆淡彩作品,進而引出課題《鉛筆淡彩》。
環節二:交流探討,欣賞作品
1、展示水彩畫與鉛筆淡彩作品,引導學生欣賞并思考:這幾件作品有什么不同?
學生觀察思考,教師總結:水彩畫使用水調和水彩顏料進行作畫,強調色彩的透明;而鉛筆淡彩在強調色彩的同時體現線條。
2、繼續展示《蔬果》《圣維多克山》《植物圖鑒》等作品,小組討論:這幾件作品有什么異同點?
學生交流探討,教師總結:
不同:《蔬果》《植物圖鑒》描繪精細,注重物體輪廓線的`描繪;《圣維克多山》不求具體的形象輪廓,表現的更加自由,注重線條的表現,色彩更加的輕薄。
相同:在素描的基礎上進行色彩的描繪。
環節三:示范講解,實踐練習
1、講授鉛筆淡彩所用的工具材料。
2、學生在畫紙上嘗試水彩顏料相互調和、疊加等,并思考:有什么樣的色彩效果?
學生動手嘗試并回答,教師總結:水越多,明度越高,純度越低;兩個顏色調和會產生第三種顏色;顏色疊加后會使色相、明度、純度發生變化。
3、教師示范鉛筆淡彩的繪畫步驟:
(1)用鉛筆畫出草稿,定好大體的位置;
(2)畫出大概的形,鋪上大致的明暗;
(3)薄薄地涂上色彩;
(4)細致刻畫,調整完成。
4、布置課堂作業:用鉛筆淡彩的方式記錄身邊的景物。學生練習,教師巡視輔導。
環節四:展示評價,小結作業
1、展示作品,并從形象、構圖、色彩等幾個方面進行自評、互評、師評。
2、總結升華:總結鉛筆淡彩的特點并引導學生要多觀察生活,發現生活中的美,運用淡彩的方式記錄生活。
3、作業:尋找一定的特殊媒介(鹽)并將其運用到水彩畫中。
四、板書設計
(略)
初中美術教學設計11
一、教學目標
1.了解手繪的特點。
2.學會多角度地觀察生活表現生活。
3.獲得美術創作的體驗,提高造型表現的能力。
二、教材分析
徒手畫是一種獨特的繪畫方式,它不僅不受技法的約束,而且還具有廣泛的適用性,是一種以簡便的工具和簡練的線條來描述對象、進行表達與交流的有效手段。學生在正式學習繪畫之前,首先要學習的就是具有美術特有的審美思維,即想法,這節課所要帶領學生學習的就是一個多角度的觀察能力訓練為接下來的想法養成做鋪墊。
三、重點難點
1.重點:學會多角度觀察的方法。
2.難點:用多角度觀察去表現物體。
四、課前準備
1.教具:教材、課件、音樂、板書、葉子道具、示范
2.學具:深色硬筆、圖畫紙、葉子道具
五、課時安排:
一課時
六、教學過程設計
1.導入:
①.師:我們先來欣賞幾張圖片,看完之后談談你的`感受。
播放從水底往天空拍攝的攝影作品,學生欣賞。
②.學生談感受:跟以往不一樣的視角……井底之蛙,青蛙的視角……世界變的不一樣……
師:那么今天我們也從不一樣的角度去表現一樣物體。
2.新授:
①.打出課題《多角度表現物體》。
師:老師給你們每個人都準備了一份禮物,就放在桌上,現在可以打開了。
學生拆禮物
初中美術教學設計12
一、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了解畫家,學習山水畫馬遠的《踏歌圖》在用筆、用墨、皴法和構圖等方面的特點,學習鑒賞中國山水畫的方法。
過程與方法:通過合作探究與對比欣賞的方法,了解踏歌圖的藝術特色。
情感、態度和價值觀:提高感知美、欣賞美的能力,增強對中國傳統繪畫的熱愛。
二、教學重難點
重點:了解踏歌圖的藝術特色。
難點:學習欣賞方法,并嘗試獨立欣賞作品。
三、教學過程
活動一:激趣導入
教師借助多媒體播放宋代民間踏歌時的歡快場景,提出問題:你聽說過這種舞蹈形式嗎?人們往往在什么時候會跳這種舞蹈?
學生自由發言,教師總結:踏歌,是中國的傳統舞蹈。這一古老的舞蹈形式源自民間,遠在兩千多年前的漢代就已興起,到了唐宋年間更是風靡盛行。所謂“豐年人樂業,隴上踏歌行”。而南宋畫家馬遠就用自己精湛的中國畫技藝為我們留下了極為珍貴的記錄資料。由此引出課題《踏歌圖》。
活動二:描述分析
1、教師展示《踏歌圖》,介紹作者及創作年代,引導學生觀察畫面并提問:在這件作品中看到了什么?
學生思考回答,教師總結:南宋畫家馬遠的《踏歌圖》貌似是山水畫實則是風俗畫,畫家表現了陽春時節雨后天晴的京城郊外,幾個老農帶有幾分醉意地在田埂上踏歌而行的歡樂情景,故名《踏歌圖》。
2、教師繼續提問:畫家用了怎樣的線條和色彩描繪山水的?這樣的描繪給你什么感覺?
學生思考回答,教師總結:畫家用簡括的線條,清秀的.色彩,巧妙地把山環水抱的復雜景物畫得遠近分明,遠山奇峭,近石方硬,給人清曠秀勁之感。
教師補充講解:山石運用斧劈皴。
3、教師展示《踏歌圖》和《溪山行旅圖》作品,引導學生對比分析,并提問兩幅圖在構圖上有何不同?
學生思考回答,教師總結:《溪山行旅圖》為全景構圖;《踏歌圖》為邊角之景,喜作山之一角,水之一涯,正是馬遠典型的藝術風格,人稱“馬一角”。
4、多媒體展示《踏歌圖》的題詩:“宿雨清畿甸,朝陽麗帝城。豐年人樂業,壟上踏歌行。”引導學生仔細閱讀并結合作品內容體會作品的意境。
活動三:總結解釋
1、師生共同總結《踏歌圖》的藝術特色。
2、小組討論:從哪幾個方面欣賞一幅山水畫作品?
學生交流探討,教師總結:作品背景、內容、感受、形式、意境等方面。
活動四:比較欣賞
教師在PPT中出示馬遠的另一幅代表作品《寒江獨釣圖》及相關資料,提示學生根據《踏歌圖》的欣賞方法賞析此畫,3分鐘后,請學生扮演講解員介紹此畫。
學生思考回答,教師總結:南宋畫家馬遠的《寒江獨釣圖》以嚴謹的鐵線描,畫一葉扁舟,上面有一位老翁俯身垂釣,以淡墨寥寥數筆勾出水紋,令人覺得江水浩渺,寒氣逼人,而且空白之處有一種語言難以表述的意趣,可取唐人詩意——“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
活動五:小結作業
1、師生共同總結《踏歌圖》的藝術特色。
2、請學生在課后搜集南宋山水畫家的資料,并找出與馬遠的藝術特點類似的畫家。
四、板書設計
初中美術教學設計13
一、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了解色彩調和的概念、分類和表現方法,能對不同的美術作品和色彩現象進行色彩分析。
【過程與方法】
通過對優秀作品的賞析和對于色彩調和的體驗,色彩分析能力和造型能力。
【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培養自主探究意識,對色彩的興趣,充分感受色彩調和含蓄的美,關注色彩與生活的緊密聯系。
二、教學重難點
【重點】
了解色彩調和的概念,掌握色彩調和的方法。
【難點】
對美術作品進行色彩分析,辨識出其中的色彩調和關系。
三、教學過程
環節一:圖片展示,激趣導入
教師出示課件,展示四幅圖案分別代表春、夏、秋、冬,請學生將圖案與其代表的季節一一對應。提示大家感受四季風景的色彩和諧關系,順勢引出課題《色彩的調和》。
環節二:感知作品,提出問題
出示莫奈的作品《池塘》,提問:畫面中有哪些色相?這些色相在色相環中有什么關系?
學生通過觀察并回答:藍、綠,它們屬于相鄰的關系。
進而繼續追問:畫面描繪了什么內容?給人什么感覺?學生舉手回答:莫奈運用藍色和綠色描繪出靜謐的夏日池塘景色。幾塊濃重的綠蔭和點點睡蓮以及橋欄的亮部使畫面富有節奏,各種不同的綠色使畫面達到了和諧的效果。順勢總結出色彩和諧的概念:將兩種或兩種以上的色彩放在一起時的效果,使人感受到的是一種統一協調的色彩現象。
(一)了解同色相調和的方法
教師展示藍色調、綠色調和紫色調三個畫面,請學生分析色調調和的色彩關系。
學生思考并回答,教師總結:以藍色色調作品為例,底色偏湖藍、稍亮,書桌和電腦偏鈷藍,稍暗,形成明度變化。明度不同、冷暖不同打破了容易產生的單調問題,從而使畫面在統一中達到活潑、對比的`效果。進而總結出:同色相調和的方法,可采用明度變化、純度和冷暖的變化。
(二)了解不同色相調和的方法
展示現代攝影作品《秋林》并提問:秋天的樹林中都包含了什么顏色的樹葉?它們在一起為什么顯得那么和諧?
學生回答問題,教師總結:秋天的樹林呈現一派絢爛的橘紅色,深深淺淺的大紅、中黃、赭石、土黃等交替出現,雖有不多的綠色隱藏其中,但其零星的分布和較暗的色調也不足以和大面積的紅黃色調抗衡,畫面達到了和諧統一的效果。進而總結出:不同色相調和的方法,可采用帶有某些明確色彩傾向的色調,弱化各色相的個性或直接采用灰色調進行統一。
環節三:分析辨認,掌握方法
展示教材中的四個花瓶,請學生辨認哪些是同色相調和,哪些是不同色相調和?
結合剛才所學的兩種色彩調和規律進行分析,進一步掌握色彩調和的方法后,教師運用同色相調和進行示范,學生觀察學習。
環節四:作品展覽,交流評議
1.布置活動練習:以教材中的花瓶圖案為參考,為媽媽設計一塊色彩調和的圍巾。根據時間提示創作。教師巡視輔導,輔導要點:注意運用本課所學的色彩調和的知識設計圍巾的色彩搭配。
2.展示學生作品:從能否積極參與對色彩調和知識的認知、探討色彩調和的原理等各個方面進行評價。教師引導學生從色彩、形象、想象力等多方面評價作業。
環節五:課堂總結,開放作業
1.總結重點知識,并升華情感,鼓勵學生在生活中發現更多關于色彩的美術現象。
2.課下搜集色相調和在生活中其他領域的運用,下節課與同學進行分享。
四、板書設計
初中美術教學設計14
教材分析:
本課的設置是讓學生了解民間藝術美,發揚我國民族,民間優秀的藝術傳統,增強學生的民族自豪感。本課知識點與第一冊的圖案有相通之處,學習時可相互聯系。教師在教學中應運用典型作品啟發學生發現知識點,培養學生的觀察力與創造力,將民間藝術發揚光大。藝術歷史悠久,它向產生發展同古代的風俗有直接關系,人們用它作為迎春、喜慶的裝飾品,還廣適應用到刺繡、印染、陶瓷等工藝中。具有單純、簡潔、明快、樸實、富裝飾性的特點。一般來說北方粗獷樸拙,南方精巧秀麗。題材廣泛,表現勞動人民生活、思想情感和審美情趣。其形式有陽紋、陰紋、點色、套色、分色、襯色等。使用簡化、夸張和添加的造型裝飾了法,著意藝術情趣和意境的表現。構成形式呈均衡或對稱式。經起稿、剪刻和貼裱完成。剪刻時按先細后粗、先密后疏、先內后外、先上后下、先在后右的'順序進行。在剪刻時陽紋要“剪剪相連”陰紋“剪剪相斷”注意剪刻刀味。
教學目的:
喚起學生對民間藝術的熱愛;使學生認識民間藝術,學會運用的基本技法制作作品;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能力和動手能力。
教學重點:重點理解和掌握的造型裝飾手法,培養學生創造性地設計作品能力。
教學難點:是創作和正確把握紋樣好連接與完整性。
教學準備:作品若干,各色電光紙,剪刀、刀子各一把,2
開白紙兩張;投影儀。
作業要求:能夠在課堂上獨立設計完成一幅窗花圖樣,做到造型
單純、簡潔、富有情趣。
教學過程:
(一)組織教學、檢查學具。(l分鐘)
(二)學習新課(10分鐘)
l、教師出示邳縣作品,問學生:這是一幅什么藝術作品?學生回答:。引出課題。
教師講述:這些作品出自邳縣農民之手,它不僅表現了人們喜聞樂見的事物,也反映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豐富的藝術想象力。
2、請學生欣賞課本(P17P18)作品。欣賞的同時歸納的題材種類。(教師板書)
3、結合作品教師講:是我國傳統的民間藝術,歷史悠久。大體上分為南北兩大流派:北方粗獷樸拙,天真渾厚;江南精巧秀麗、玲瓏剔透。的樣式很多,這是窗花、墻花、門箋。喜花、枕花、禮花等。具有單純、簡潔、明快、樸實、富裝飾性的特點。(教師板書)
4、教師將展示給學生問:這些作品是運用哪些工具制作出來的?(學生回答,教師板書)
5、教師指圖1、圖2,用啟發性的手勢、語言提問:圖1、圖2都是人物頭像,但在眉眼等細節上卻用了截然不同的表現手法,那位同學發現了?(教師綜合學生回答板書)教師再指圖3圖4問:用什么方法能讓這兩幅出現多種色彩呢?(學生回答困難,教師可用半成品給學生示范,結合學生回答教師總結板書)。
6、教師展示圖5、圖6、圖7,講:下面我們研究的造型裝飾手法,圖5這幅突出了人物的形態,而次要的細部卻沒有刻畫,它采用的是什么方法?(學生回答,教師板書)教師指圖6圖7問:魚和豬的形象和生活中的形象有什么差別?大家討論一下。(同學討論后回答,教師板書)
7、教師展示圖8、圖5問:這兩幅圖的構成形式有什么不同?(根據學生回答教師板書)
8、教師給學生做示范。示范時配以講解,注意擴展學生的思路。如::運用折疊法剪的是光卉(圖9),如果剪單獨對稱式的人物怎么剪(圖5)?均衡式的呢?(圖8)?
(三)布置課堂作業,學生設計制作,教師輔導。先讓學生認真觀察圖1圖2,指出陽刻時應“剪剪相連”,陰刻時要“剪剪相斷”。再讓學生觀察圖9圖10,指出對錯。經過比較議論得出畫紋樣時必須注意紙的連斷的結論。突破難點。
(教學建議:展示和板書用投影儀)
(四)展評學生作品,請部分學生闡述表現意圖。
(五)師生回顧本節課的知識點。并點題:以上學習的是的一般常識,剪刻紙來自民間,表現民間,我們要從民間中吸取營養,多看,多想、多動手,一定會創作出好作品。
初中美術教學設計15
一、教學目標
1.了解傳統中國畫梅花的象征精神,掌握梅花的花朵、枝干的畫法,能夠用中國畫的形式完成梅花的作品。
2.通過觀察、欣賞、討論和實踐練習,學會中國畫梅花的繪制方法,提高造型表現能力。
3.感受托物言志的人文精神,體會中國傳統繪畫所蘊含的情感,熱愛中國傳統文化。
二、教學重難點
重點:中國畫梅花的畫法。
難點:體會梅花的象征精神。
三、教學過程
活動一:激趣導入
朗誦王冕的《墨梅》,請學生帶著以下問題觀看:
1.作品主要以什么為主題?(梅花)
2.詩中你能領會到梅花有怎樣的精神?(傲骨獨放的堅強意志,不同流合污的精神)
學生回答,教師引導:中國畫中梅花形象是多見的題材,梅花多為文人志向的載體在詩歌繪畫中多作表達,是中國藝術載體中的重要表現元素。梅花以其高尚的品格備受尊重,大家想不想知道在中國畫中梅花是運用怎樣的.方法創作出來的,想不想也用梅花表達自己的情操志向呢?這節課就讓我們一起來學習中國畫的梅花。
活動二:描述分析
1.感受梅花寓意
教師展示清代吳昌碩的《尋梅》,提出問題:
(1)《尋梅》作品中的梅花給你怎樣的感受?(傲寒獨放、堅韌不拔)
(2)作品和現實中的梅花有什么不同?(水墨勾勒、黑白無色)
(3)畫面由創作要素組成?(詩書畫印)
學生回答,教師總結:梅花擁有著堅韌不拔的精神、吳昌碩先生以其特有的筆力遒勁表現更加彰顯梅花的傲骨,畫面結合詩書畫印的創作要素,更加體現了作品的文人情懷。
2.分析創作技法
教師展示作品《尋梅》以及點畫和勾花法創作的梅花,提出問題:
(1)作品中的梅花由哪幾部分組成?(枝干、花朵)
(2)在進行枝干創作時需要注意哪些變化?(用筆急徐的變化和墨色濃淡來表現枝干的俯仰穿插)
(3)作品中的梅花創作分別用了什么方法?(勾花法、點畫法)
(4)作品是怎樣表現出花朵不同變化的?(表現出了梅花正、背、俯仰的不同姿態)
學生回答,教師啟發引導:我們在進行梅花創作時有點畫和勾花兩種最基本的畫法,分別表現梅花不同的姿態,但是兩種畫法的共同特點是在創作時構圖有都要注意花朵的俯仰、聚散之分;筆墨有濃淡、粗細之分;這樣才會使畫面顯得更加生動和諧。
活動三:示范講解
教師分別示范講解梅花的枝干以及花朵的點畫及勾花畫法:
1.枝干:中鋒寫枝(用筆急徐變化,墨色干濕濃淡結合);
2.點畫法:側鋒點畫梅花花朵的正側,花蕾和花蕊;
3.勾花法:中鋒畫花瓣、花蕊(注意表現花朵的不同姿態)。
活動四:實踐展評
1.請同學繪制一幅中國畫梅花作品,可以選點畫或者勾畫任意一種表現方式。
2.教師巡視指導。提示學生注意用筆的中鋒側鋒、用墨的濃淡干濕、花朵的聚散、提款壓印等。
3.完成作品后舉辦“傲骨尋梅”中國畫梅花畫展,請學生自愿展示并介紹自己作品的內涵寓意、筆墨色的應用方法。
4.其他同學從畫面的布局、表現方法、用筆用墨及用色等方面加以點評。
(如《無處可尋》:畫面簡潔生動,一枝梅由右下方穿出,用勾畫法繪制、枝干遒勁花朵聚散有序。)
活動五:小結作業
1.請學生談一談本課收獲,并進行情感升華:傳統文化發新芽,梅花是我國傳統花鳥繪畫中常見的表現題材。當我們了解其背后所蘊含的人文情懷時會發現畫面中的梅花不再是那支傲寒獨放的野梅,而是一個有著遠大理想而為之奮斗的“你我他”。這就是中國畫的魅力,是值得我們繼承弘揚的一門高級藝術。
2.課后請學生向家人介紹自己的作品。
四、板書設計
【初中美術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初中美術教學設計09-26
初中美術教學設計06-01
初中美術《設計與生活》教學設計07-09
美術教學設計06-10
美術教學設計07-18
美術教學設計優秀10-09
小學美術教學設計07-12
[優選]美術教學設計05-11
小學美術教學設計06-16
美術剪紙教學設計06-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