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美術教學設計
作為一位杰出的老師,常常要根據教學需要編寫教學設計,借助教學設計可以提高教學效率和教學質量。那么應當如何寫教學設計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初中美術教學設計,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初中美術教學設計1
一、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了解鉛筆淡彩在工具、材料、色彩等方面的特點,初步掌握鉛筆淡彩的方法。
過程與方法:通過觀察、欣賞、討論掌握鉛筆淡彩的繪畫技法,嘗試用鉛筆淡彩的繪畫方式記錄身邊的景物。
情感、態度和價值觀:體驗造型的樂趣,提高動手實踐能力,激發熱愛生活,關注藝術,保護環境的意識。
二、教學重難點
重點:鉛筆淡彩的繪畫技法。
難點:鉛筆淡彩中色彩的調和方法。
三、教學過程
環節一:設置情境,導入新課
教師直接在畫紙上用水彩顏料進行描繪,引導學生觀察,并思考問題:水彩與之前學習過的水粉有什么區別?
根據學生回答,教師總結:透明、薄等特點,并追問:水彩畫又可以分為哪幾類?展示鉛筆淡彩作品,進而引出課題《鉛筆淡彩》。
環節二:交流探討,欣賞作品
1、展示水彩畫與鉛筆淡彩作品,引導學生欣賞并思考:這幾件作品有什么不同?
學生觀察思考,教師總結:水彩畫使用水調和水彩顏料進行作畫,強調色彩的透明;而鉛筆淡彩在強調色彩的同時體現線條。
2、繼續展示《蔬果》《圣維多克山》《植物圖鑒》等作品,小組討論:這幾件作品有什么異同點?
學生交流探討,教師總結:
不同:《蔬果》《植物圖鑒》描繪精細,注重物體輪廓線的描繪;《圣維克多山》不求具體的形象輪廓,表現的更加自由,注重線條的'表現,色彩更加的輕薄。
相同:在素描的基礎上進行色彩的描繪。
環節三:示范講解,實踐練習
1、講授鉛筆淡彩所用的工具材料。
2、學生在畫紙上嘗試水彩顏料相互調和、疊加等,并思考:有什么樣的色彩效果?
學生動手嘗試并回答,教師總結:水越多,明度越高,純度越低;兩個顏色調和會產生第三種顏色;顏色疊加后會使色相、明度、純度發生變化。
3、教師示范鉛筆淡彩的繪畫步驟:
(1)用鉛筆畫出草稿,定好大體的位置;
(2)畫出大概的形,鋪上大致的明暗;
(3)薄薄地涂上色彩;
(4)細致刻畫,調整完成。
4、布置課堂作業:用鉛筆淡彩的方式記錄身邊的景物。學生練習,教師巡視輔導。
環節四:展示評價,小結作業
1、展示作品,并從形象、構圖、色彩等幾個方面進行自評、互評、師評。
2、總結升華:總結鉛筆淡彩的特點并引導學生要多觀察生活,發現生活中的美,運用淡彩的方式記錄生活。
3、作業:尋找一定的特殊媒介(鹽)并將其運用到水彩畫中。
四、板書設計
(略)
初中美術教學設計2
花 卉 裝 飾 畫
教材分析:
《花卉裝飾畫》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美術》教材(冀教版)第14冊第3課,本課的設計以“花”的造型變化為切入點,讓學生欣賞和感受花兒的美麗,通過大膽暢想和表現的方法,采用概括、歸納和夸張的手法,設計繪制出美麗的花卉裝飾畫。培養學生用心觀察生活的習慣,多角度認識和變形生活中的事物,美化生活空間。 學生分析:
七年級的學生剛剛完成從小學到中學的過渡,一方面他們保持著強烈的好奇心和表現欲望,渴望成功和被肯定;另一方面他們的抽象思維開始占有相對優勢。通過觀察和引導,能夠對事物本質特征有一定認識。能夠獨立思維和完成一定的任務。 教學思路:
通過播放花卉幻燈片,引起學生對花卉裝飾畫的興趣,以視頻的方式激發同學們的學習興趣,鼓勵學生探究花卉裝飾畫的特點和形式,能夠獨立完成一幅花卉裝飾畫。 教學目標:
1. 知識與技能:能夠欣賞和感受花兒的美麗,知道花卉裝飾畫的一些基本手法 ,例如:概括、歸納和夸張。
2. 過程與方法目標:能夠運用自己設計、繪制的裝飾畫,美化生活空
間。
3.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能夠大膽暢想和表現,抒發自己的思想和情感。 激發學生學習美術的興趣,幫助學生樹立正確健康的審美觀念;培養學生觀察體驗生活中的樂趣與情感;培養學生豐富的想象力,增添幽默和智慧,豐富他們的精神世界。
教學重點:運用裝飾畫的基本手法對花卉進行取舍、夸張和變形。 教學難點:嘗試用夸張、變形、手法設計花卉裝飾畫 課 時:1課時 教學準備:
教具準備:多媒體課件、花卉圖案
學具準備:鉛筆、水粉顏色、水粉筆等色彩用具、花紙
課后反思:
作為老師,不僅僅是簡單的把課本上的知識灌輸給學生,而應更進一步的拓展課本內容,把所教知識和學生生活實際聯系起來,使學生在接受知識的同時,受到美的熏陶,身心得到健康成長。因此在本課教學中,我注重學生的參與意識,讓他們充分活動起來,提出自己的觀點,叫他們體會到學習的樂趣,同時我還注重了學生之間的互動,通過觀察——分析——討論——探究——欣賞,培養學生的.探究精神和創作能力。注重學生之間的情感體驗和師生之間的互動交流。同時我還注重教學內容與生活實際相聯系,比如叫學生了解,發現花卉裝飾畫在生活中的運用之后,在運用所學知識表達對生活的認識和理解,這樣,這些知識就不再是枯燥的凌駕于情感之上了,就會生動地和現實生活結合起來,體現了教材的一種人文精神。通過啟發引導,學生能過比較深入地挖掘生活中與花卉有關的問題,課堂氣氛活躍,教學效果良好,實現了教學要求,達到了教學目標。但我覺得還應該在今后的教學中要不斷學習,提高自身素質,以適應時代的發展需要!
初中美術教學設計3
隨著21世紀我國中學美術教育探索的日益深入,傳統的只重視專業知識與技能傳授的美術教學方式已經越來越不適應學生個性化發展和社會對新型人才的需求。因此,當中學美術教師面對諸多要求而嘗試新教學方式時,如何轉變傳統思維方式,進而找到設計教學的合理突破口,掌握實施新教學方式的策略,是我們急需共同探討解決的現實問題。下面,我從初中美術七年級上《面具的設計與制作》一課入手,就自己在該課教學中遇到的一些問題談一談我對美術教學設計原則的認識。
一、《面具的設計與制作》教學設計
《面具的設計與制作》一課是義務教育階段七年級上的學習內容,課程目標要求利用簡便易找、便于制作的材料,設計制作面具,將造型技法與色彩技法運用到面具的制作當中。
(一)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了解材料和創作的關系,通過制作面具發現面具的造型、色彩、材質特征。
2.能力目標:培養學生捕捉和發現材料美感的能力,提高學生的藝術創作能力。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激發學生的藝術創作靈感、藝術感受能力和藝術欣賞能力。能從多元(歷史的、文化的)角度認識面具,尊重和保護人類物質文化遺產和非物質文化遺產,提升品德修養。
(二)教學重點:
1.發現材料、認識材料、運用材料;
2.了解面具的造型特點、表現形式和制作方法。
(三)教學難點:設計出具有新意、藝術效果獨特并符合表演角色性格特征的面具。
(四)教具準備:教具準備:多媒體PPT演示;板書輔助教學;大量圖片及文字資料;學生收集的照片(自拍)及實物展示品;音樂素材若干等。
(五)教學設計過程
1.導入:
(1)師:我現在給大家看一樣東西,你知道是什么嗎?(生答:面具)
(2)師:你們知道這是什么做的么?(學生思考)
設計意圖:以興趣做先導,運用提問法來引發學生的好奇心。
2.材料的發現與利用
師:再來看一些面具,能看出這些面具是用什么材料做的么?(欣賞中外面具作品,在欣賞中,同學們發現面具的制作材料是多種多樣的)
設計意圖:開闊視野、了解有關面具的更多信息、拓寬創作思路。
3.面具的造型(板書)
(1)師:戴著面具表演是不是一件很有趣的事呢?你愿不愿跟我們一起來做一個面具呢?(這時候我就告訴他們要作面具首先要了解人物特征:設計典型的面具形象。)
(2)欣賞影片《馬蘭花》(看完后,同學們分組討論劇中人物,了解人物性格、特征,考慮采用什么樣的造型更適合這個人物,比如說小蘭,美麗善良,造型上是圓形的?尖形的?還是方形的?)
設計意圖:了解劇情,讓同學們腦海有很多的人物造型。
3.面具的設計與制作(板書)
(1)設計造型
引發學生思考:設計什么風格的面具?(粗獷、奔放或細膩;寫實或抽象)
(2)選擇材料
面具所用的材料,在古時候以青銅、玉、陶為主,現代面具多用木頭,還有布、瓷、皮、銅、紙、棕、竹、瓢、泥、石膏,甚至塑料和玻璃鋼等。材料不同, 裝飾方法也不同。根據材質可雕刻,可繪畫,也可用紙浮雕的方法制作。
(3)設計色彩
用什么樣的色彩表現人物的個性?(色調統一、色彩對比強烈)
面具色彩豐富,不同的色彩象征不同的角色特征,下面我們欣賞一些典型的藏面具吧,讓我們測試,看看你對色彩與人物的特點把握如何!
(4)動手制作
制作方法:選、剪、折、彎、疊、挖、扣、貼、粘等等很多的手段。
制作過程:①確定主題;②畫出草圖;③選材制作;④加工裝飾。
設計意圖:讓同學們了解制作過程,設計出富有個性的面具,體現出同學們的創新精神,突破教學中的難點。
4.體驗、展示、交流
(1)每組同學依次上臺表演本組節目
(2)師:你最喜歡哪組同學設計的面具?為什么?或者你最喜歡哪組同學表演的節目?為什么?(學生交流體會,贊美他人的優點,欣賞他人的成功)。
設計意圖:通過節目的表演活動,體驗所扮演角色的性格,展示所制作的面具。表演活動豐富了學生的情感,感受面具表演帶來的樂趣。從活動中了解了他人,了解自己。
5.課堂小結
(1)我們所做的面具是對環境的保護—廢物利用;
(2)給我們帶來更多的美的感受,并且可以裝點我們的生活;
(3)歡歌勁舞、交流情感。
(六)教學評價:
教師要引導學生自由發表意見,表述出自己的觀點,對學生的各種觀點加以正確的引導。
對教學設計原則的反思
第一,應該實現教學方法的多元化。在傳統美術教學過程中,教師使用的方法太單一,只是一味地灌輸,說教或強制,這樣只會讓學生產生反感心理,只能收到事倍功半的效果。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應該注重教學方法的改進,例如可以采用電影,錄像 范畫,甚至故事,游戲或音樂等方式引導學生增強對形象的感受。
第二,應該關注學生的個性發展。蔣夢麟在談到教育的終極目標時曾說:“教育當因個人之特性而發展之。且進而至其極”。而傳統的美術教育較少考慮到學生的個性傾向和心理水平,違背了教育心理學規律及促進學生健康成長的宗旨,造成了揠苗助長與停滯不前的后果。因此,美術教育以學生發展為中心,激發學生參與表現與鑒賞活動欲望的思想,這一角色的轉變,充分發揮了學生在美術課程學習中的主體作用,給學生創造了發現自己個性和創造能力的空間。
第三,應該與現實生活相結合。過去由于教育觀念的落后性和教材的局限性等因素,美術教育存在著教學內容與現實生活脫節的現象。要真正實現美術教育的價值應該將美術與實際生活聯系起來。只有這樣才能為學生提供機會,去體驗美術、工藝和設計的不同方法,參加各種小組、班級的藝術活動,并運用創造力、想象力和實踐技能創造出各種藝術作品。從而在真正意義上培養學生的審美意識、培養學生真善美的人格。
第四,應該由重“教”向重“學”轉變。傳統教學可以說是教師的事,新課程教學則是雙方的事,它更注重雙方的互動和溝通。傳統美術教學技能也強調語言的應用與提問技能,但在課堂上常常缺乏互動與回應。因此,開展一些比賽性質的.美術活動,鼓勵學生踴躍參與,豐富他們的課余活動,也鍛煉他們的創作能力,培養他們對美術的感悟、對美術的熱愛。 第五,應該實現評價的多樣化。要打破以繪畫測試一統天下的評價格局,一方面要注重對學生繪畫基礎能力的測量,也要評價學生的審美能力和審美情感;另一方面,還要提倡多種多樣的評價方法。當然,各位老師可以根據具體的情況靈活地創造出更多、更有效的評價方法。
以上是我對美術教學的一些反思。總而言之,革新美術教學的任務任重而道遠。我們每一位美術教師都應該在教學實踐中認真總結教學經驗、不斷反思教學過程,提高教學效果,不斷探求和創新教學方法,以求提高美術課堂教學的質量,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二、初中美術課的教學反思
經常有不同學科的教師羨慕地跟我說,“你們的美術課最好上啦,學生上課積極性很高,上課輕松。”哎!我想想,如果真如他們所說的那樣就好了。那真可以說明這位美術教師的教學能力很強。
上好美術課,是每個美術教師的追求,也是每個學生的期望。我一直在思考,如何來調動他們的積極性,讓課堂既活潑又生動呢?在思考的同時,我在一次次實踐的檢驗中尋找答案。一節課要充分利用好,又要學生興趣能提高,就須讓精彩紛呈的藝術有機的與課堂教學互相利用,使各類藝術互相滲化,保持課堂內容的新鮮感例如我在上《校園的春天》一課的時候,我讓學生找有關標志設計的資料,讓他們做課堂的主人,并結合2008年中國奧運會,展開學生們的興趣被大大激發。
課改后,初中美術課更重視的是激發學生的創造精神和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教師要積極為學生創造好的學習環境,增加文化內涵,傳統美術教學只重視專業知識與技能的傳授,脫離學生日常生活,這種學習觀念不僅很難培養學生的創造精神在新課改下教師應鼓勵學生在欣賞活動中開展探究性的 ,我總結了自己在上課時的一些優缺點。
1美術學習要從單純的技能,技巧學習層面提高到美術文化學習的層面,美術教學要創造一定的文化情境,使學生通過美術學習加深對文化和歷史的認識。在上《畫飛鳥》一課時候我沒有單單教他們國畫的畫法,而是講有關國畫的知識基名家名作以及他們的歷史背景,學生像聽故事一樣,慢慢吸收我說講的故事。讓他們了解文化了解國粹是我這一課的主要目的。所以光有好的課堂環境還不夠,美術作品,藝術家和學生間存在距離教師要在學生和藝術作品之間架起橋梁
2做為教師的我,沒有能加強美術與其他學科的聯系,培養他們的綜合思維能力,知識沒能做太多的延展,只是在自己的美術領域里傳輸知識,所以以后我要增加自己的各方面知識,
3 我在上課的時候 比較重視教學手段,如電影,錄像 范畫,甚至故事,游戲或音樂等方式引導學生增強對形象的感受。
4在課堂上我 注重角色互換,拉近師生距離,不要讓學生產生上美術課是一種負擔,欣賞理解作品是一項任務,這樣的錯覺。
5做合理的評價,獲得學生的信賴。學生總是希望得到肯定作為教師首先要對學生積極參與的態度表示贊賞并做出合理的評價。
最后作為一名美術教師,以上都是我要努力去做。為我成為一名出色的教師打基礎!新課改倡導的美術教學,即要重視學生對藝術的感受,表現和創造力培養還要注重美術更多地與文化歷史,相聯系,創造有利于學生自主學習的教學組織形式,讓學生在自主學習的教學組織形式,讓學生在寬松的氛圍中感受美,我在教學中努力用新的理念來組織教學,受到較好的效果
眾所周知,傳統美術教學只重視專業知識與技能的傳授,把學習僅僅局限在書本上,脫離學生的日常生活實際,在這種學習觀念下,不僅很難培養出學生的創造精神,而且會泯滅學生學習的興趣,最終影響學生的發展。
新課程提出,學習目標應由“關注知識”轉向“關注學生”,課堂設計應由“給予知識”轉向“引起活動”得到“經歷、體驗”課改后初中美術課更重視的是激發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 教師要積極為學生創設好的學習環境,通過多種形式的活動,引導學生在美術創作活動中,創造性地運用美術語言;教師應鼓勵學生在欣賞活動中,開展探究性的學習,發表
初中美術教學設計4
一、教學目標
1.了解紙的特性,初步掌握紙立體造型的成型方法,能夠充分利用折疊、剪刻、組合、粘貼等方法制作出生動形象的紙雕作品。
2.通過觀察、欣賞、討論和實踐練習,學會紙雕的制作方法,提高創新能力和抽象思維能力。
3.感悟設計與生活的緊密聯系,增進物盡其用的意識。
二、教學重難點
重點:紙雕的基本制作方法。
難點:巧妙利用組合、粘貼的方法制作出有創意的作品。
三、教學過程
活動一:激趣導入
實物展示紙浮雕作品和立體紙造型作品,請學生帶著以下問題觀察:
①同一題材的紙雕作品,在表現形式上有哪些不同?(一個只能在一面或兩面看,另一個可以多角度欣賞)
②紙雕是一門什么樣的工藝?(紙雕是一種以紙為素材、使用刀具塑形的工藝)
學生回答,引導:一張平面的紙,經過藝術家豐富的想象和巧妙切割,就可以制作出惟妙惟肖的立體紙作品。這是一件非常奇妙的事,這節課就讓我們一起來學習這門有趣的手工藝術,制作一個紙雕作品。
活動二:描述分析
1.紙雕的特點
以美術學習小組為單位發放家具、文具、建筑等不同的紙雕作品,提出問題:
①不同種類的紙雕作品有哪些相同特點?(立體感很強,可以從多角度觀察,形象概括、裝飾感強)
②動手摸一摸、看一看,感受一下紙的材料有何不同?(光滑、粗糙、堅硬、柔軟等)
③不同種類的紙雕作品在造型和色彩上又需要注意什么呢?(造型美觀、色彩和諧)
學生回答,教師總結:紙雕作品的立體感很強,可以從多角度觀察,想要做一個生動的紙雕作品從選材到造型、色彩等都要根據表現對象的特點進行合理的搭配。
2.制作方法
展示紙雕作品《大公雞》并請學生4人一組,交流討論:
①這件紙雕作品表現了什么形象?給你什么樣的感受?(公雞與小雞;整體形象簡單、概括)
②運用到了什么樣的顏色?有什么特點?(紅色,使得整個作品色彩鮮艷、更加生動活潑)
③這件作品運用了什么樣的'方法進行制作?(剪貼、拼接、組合)
小組代表回答后,教師總結:這件《大公雞》運用了剪貼、拼接、組合的方法進行制作,整體形象簡單、概括,并且運用了鮮艷的紅色,使得整件作品色彩鮮艷,更加的生動活潑。
活動三:示范講解
教師以大公雞為例,示范并講解大公雞的制作方法:
1.用兩個大圓筒組合,將圓再折成半圓形,彎曲、粘合組成身體;
2.剪刻雞冠、翅膀等細節部分粘合組合到身體上;
3.修飾,組合粘貼,完成造型。
活動四:實踐展評
1.請學生充分發揮想象力,設計并制作一件生動的紙雕作品。
2.教師巡視指導。提示學生注意紙材的選用以及作品的穩定性。
3.完成作品后舉辦“紙雕高手”展覽會,請學生自愿展示并介紹自己作品的設計理念或創新之處。
4.其他同學從造型、色彩、組合、粘貼等方面,互相評價作品。
(如《恐龍》:用不同的基本形組合成身體,正方形做四肢,菱形做身體上的骨板,造型夸張、生動形象)
活動五:小結作業
1.請學生談一談本課收獲,并進行情感升華:看似平常的紙,經過巧妙的構思和創意就變成生動夸張的紙雕作品,這樣變廢為寶的例子在生活中還有很多,希望同學們在生活中能夠延續這種物盡其用的思想。
2.課后請學生向家人介紹自己的作品。
四、板書設計
初中美術教學設計5
教材分析:
本課的設置是讓學生了解民間藝術美,發揚我國民族,民間優秀的藝術傳統,增強學生的民族自豪感。本課知識點與第一冊的圖案有相通之處,學習時可相互聯系。教師在教學中應運用典型作品啟發學生發現知識點,培養學生的觀察力與創造力,將民間藝術發揚光大。藝術歷史悠久,它向產生發展同古代的風俗有直接關系,人們用它作為迎春、喜慶的裝飾品,還廣適應用到刺繡、印染、陶瓷等工藝中。具有單純、簡潔、明快、樸實、富裝飾性的特點。一般來說北方粗獷樸拙,南方精巧秀麗。題材廣泛,表現勞動人民生活、思想情感和審美情趣。其形式有陽紋、陰紋、點色、套色、分色、襯色等。使用簡化、夸張和添加的造型裝飾了法,著意藝術情趣和意境的表現。構成形式呈均衡或對稱式。經起稿、剪刻和貼裱完成。剪刻時按先細后粗、先密后疏、先內后外、先上后下、先在后右的'順序進行。在剪刻時陽紋要“剪剪相連”陰紋“剪剪相斷”注意剪刻刀味。
教學目的:
喚起學生對民間藝術的熱愛;使學生認識民間藝術,學會運用的基本技法制作作品;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能力和動手能力。
教學重點:重點理解和掌握的造型裝飾手法,培養學生創造性地設計作品能力。
教學難點:是創作和正確把握紋樣好連接與完整性。
教學準備:作品若干,各色電光紙,剪刀、刀子各一把,2
開白紙兩張;投影儀。
作業要求:能夠在課堂上獨立設計完成一幅窗花圖樣,做到造型
單純、簡潔、富有情趣。
教學過程:
(一)組織教學、檢查學具。(l分鐘)
(二)學習新課(10分鐘)
l、教師出示邳縣作品,問學生:這是一幅什么藝術作品?學生回答:。引出課題。
教師講述:這些作品出自邳縣農民之手,它不僅表現了人們喜聞樂見的事物,也反映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豐富的藝術想象力。
2、請學生欣賞課本(P17P18)作品。欣賞的同時歸納的題材種類。(教師板書)
3、結合作品教師講:是我國傳統的民間藝術,歷史悠久。大體上分為南北兩大流派:北方粗獷樸拙,天真渾厚;江南精巧秀麗、玲瓏剔透。的樣式很多,這是窗花、墻花、門箋。喜花、枕花、禮花等。具有單純、簡潔、明快、樸實、富裝飾性的特點。(教師板書)
4、教師將展示給學生問:這些作品是運用哪些工具制作出來的?(學生回答,教師板書)
5、教師指圖1、圖2,用啟發性的手勢、語言提問:圖1、圖2都是人物頭像,但在眉眼等細節上卻用了截然不同的表現手法,那位同學發現了?(教師綜合學生回答板書)教師再指圖3圖4問:用什么方法能讓這兩幅出現多種色彩呢?(學生回答困難,教師可用半成品給學生示范,結合學生回答教師總結板書)。
6、教師展示圖5、圖6、圖7,講:下面我們研究的造型裝飾手法,圖5這幅突出了人物的形態,而次要的細部卻沒有刻畫,它采用的是什么方法?(學生回答,教師板書)教師指圖6圖7問:魚和豬的形象和生活中的形象有什么差別?大家討論一下。(同學討論后回答,教師板書)
7、教師展示圖8、圖5問:這兩幅圖的構成形式有什么不同?(根據學生回答教師板書)
8、教師給學生做示范。示范時配以講解,注意擴展學生的思路。如::運用折疊法剪的是光卉(圖9),如果剪單獨對稱式的人物怎么剪(圖5)?均衡式的呢?(圖8)?
(三)布置課堂作業,學生設計制作,教師輔導。先讓學生認真觀察圖1圖2,指出陽刻時應“剪剪相連”,陰刻時要“剪剪相斷”。再讓學生觀察圖9圖10,指出對錯。經過比較議論得出畫紋樣時必須注意紙的連斷的結論。突破難點。
(教學建議:展示和板書用投影儀)
(四)展評學生作品,請部分學生闡述表現意圖。
(五)師生回顧本節課的知識點。并點題:以上學習的是的一般常識,剪刻紙來自民間,表現民間,我們要從民間中吸取營養,多看,多想、多動手,一定會創作出好作品。
初中美術教學設計6
一、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認識收藏的意義與價值,了解博物館的不同類型,學會從博物館的自身規模和定位出發,選取藝術品收藏。
過程與方法:通過賞析、討論和探究,學習博物館藏品分類的方法,提高藝術審美能力。
情感、態度和價值觀:提高對收藏品的興趣,能夠有效利用課余時間參觀不同類型的博物館,擴大知識面。
二、教學重難點
重點:從博物館的定位和規模出發,選取合適藝術作品收藏。
難點:感悟收藏品的意義與價值。
三、教學過程
活動一:融合新聞,設疑導入
播放故宮展出《清明上河圖》時的相關圖片及新聞,并提出問題:
你們都看到了什么?談談你的.感受。(人山人海,非常擁堵。)
學生回答,教師順勢引導:我們去故宮看展覽多么不容易,那么故宮中除了藏有名貴書畫,還有什么?又為何收藏?今天我們帶著這些疑問,一起走進收藏的故事,板書課題《走進收藏》。
活動二:走進館內,體驗感悟
1.博物館的類型
教師播放多媒體課件,以“解說員”的身份,簡要介紹故宮博物院成立的背景,隨機展示館內各收藏廳的收藏品。并提問:
①館內主要收藏有哪幾種類型的藝術品?(書畫、檔案、器物……)
②《清明上河圖》屬于其中哪一類別?(書畫)
學生以“參觀者”身份認真欣賞并發言,教師小結:故宮博物館收藏主要是明清時代遺留下來的皇家宮殿和古書畫、古器物、宮廷文物、書籍檔案等舊藏珍寶。
教師展示四種博物館類型,并設問:根據收藏品的不同,故宮博物館屬于哪一類別?
學生交流探討,教師總結:博物館類型有歷史博物館、自然科學博物館、文化藝術博物館和綜合博物館。故宮收藏品種類眾多,屬于自然科學和社會雙重屬性的綜合博物館。
2.博物館藏品選擇
繼續展示《兵馬俑》《溪山行旅圖》和蝴蝶標本、贛儺面具等多件藏品,設置情景,引導學生同桌之間討論,并提出問題:
你們能將這么多的藏品正確放入不同博物館的購物車嗎?是如何判斷的?
學生大膽回答,教師小結:秦始皇是重要的歷史人物,因而兵馬俑屬于歷史博物館。蝴蝶標本、生物化石等反映了自然的演變過程,屬于自然科學博物館。《溪山行旅圖》反映書法、繪畫等屬于文化藝術博物館。
教師播放《鑒定》片段,并提問:
是不是所有年份永久的物品都可以納入博物館內收藏?看一看下面這些“寶物”是不是都可以當作博物館藏品?
學生討論,發表見解,教師根據學生回答小結:在選購藏品時,博物館首先應根據本館的定位來劃分范圍,做好計劃,再組織相關的專家,從作品價值和品質方面來物色和遴選。
活動三:布置任務,拓展提高
1.教師展示多件不同類別的作品。學生之間小組討論:
假如你是一家博物館館長,從自身的規模和定位出發,你會選擇收藏哪一件作品?談談你的理由。
2.教師巡視輔導,隨時解決學生疑惑,并提出可行建議。
3.以發布會的形式展開,各組自行選取小組代表,積極分享自己關于作品的見解。
4.同學之間交流評議,教師從美術術語的運用、博物館定位的可行度方面總結評議,語言多以鼓勵為主,師生共同評選出“最獨具慧眼獎”“最佳口才獎”“最縝密思維獎”等獎項。
(如山西博物館:青銅器眾多,山西歷史悠久,可以把有關歷史的藏品納入博物館。)
活動四:課堂小結,拓展延伸
1.師生共同回憶本節課重點,并升華:藏品都凝聚了制作者的心血和智慧,是藝術的瑰寶。然而現在有很多藏品被破壞的新聞,提醒學生注意文物保護。
2.課后請同學們多去博物館等地方,陶冶情操,提升文化視野,并將體悟用繪畫的方式表達出來。
初中美術教學設計7
一、教學目標
1.欣賞十二生肖的相關藝術作品,了解民俗知識;嘗試運用變形、組合、盤繞、重置、添畫、裝飾等手法表現生肖聯想的內容。
2.通過觀察、討論、理解,發揮想象,嘗試多種表現方法,進行十二生肖的創新表現,提升想象力和造型能力。
3.關注祖國的民俗文化,提升民族自豪感,并養成踏實、認真的學習態度。
二、教學重難點
重點:嘗試運用變形、組合、盤繞、重置、添畫、裝飾等手法表現生肖的聯想。
難點:創作出構思巧妙的生肖聯想作品。
三、教學過程
活動一:激趣導入
利用多媒體展示畢加索的作品《公牛頭》,并提問:這個作品表現的是什么動物?能否看出來它是由哪些生活中的物品組合而成的?(牛頭;自行車坐和自行車把)
教師總結:在生活中,有很多平凡的物品在不經意間一看,就會變成一些好玩又巧妙的形象。比如天上的云看起來像奔跑的羊群,盤繞的麻繩看起來像金環蛇,其實這就是聯想的樂趣,本課我們就來試試將生活中的一些物品聯想成十二生肖。順勢導入課題《生肖的聯想》。
活動二:描述分析
1.生肖的由來
教師請學生說一說十二生肖都有哪些?(鼠、牛、虎、兔、龍、蛇、馬、羊、猴、雞、狗、豬)
教師總結:十二生肖的起源與動物崇拜有關,久而久之十二生肖成為了獨特的民俗文化符號,生活中也隨處可見根據它們的形象而設計的各種物品。
2.生肖的外形特點
十二生肖的外形有什么特點?
學生發言,教師總結:鼠、兔、雞的外形較小;牛、虎、馬、羊、狗、豬都有四個蹄子,體型比較強壯;猴子外形像人,看起來很機敏;龍和蛇則都有長而靈活的身體。
3.表現手法
(1)變形、組合
展示作品《香蕉皮小狗》和《紅蘿卜老鼠》,并提問:
①這兩件作品給你怎樣的感受?(生動、形象、有創意)
②藝術家是如何表現的'?(改變了香蕉皮和胡蘿卜原本的外形,特別是紅蘿卜老鼠還運用了組合的方式)
③通過改變生活中的水果、蔬菜的外形,還能聯想到哪些生肖?(由長長的蘋果皮能聯想到蛇;將橙子的果肉拆解、重組可以聯想到大公雞;掰開的圓白菜葉子和圓白菜組合在一起,能聯想到憨態可掬的豬等)
教師總結:聯想新事物時,可以結合色彩、外形等特點展開。
(2)盤繞、擺放
教師展示生活中的日用品(耳機、鐵鍋、鼠標),請學生派代表上臺試著擺放位置,并說一說它們像十二生肖中的哪些動物?
學生嘗試擺放后,教師總結:盤繞后的耳機像蛇;將鐵鍋鍋蓋錯位擺放后,看起來很像小狗;放在墻邊的鼠標像老鼠。
(3)添畫、裝飾
教師展示作品《公雞》并組織學生以同桌為一小組,展開討論:
①這件作品表現的是什么?你是如何看出來的?(大公雞;高昂的頭和翹起的尾巴,身體還有紅、藍、黃三色羽毛)
②這位藝術家應用了什么手段進行創作?(用手比“六”,再在大拇指上添加了雞冠、中間三根手指涂上了不同的顏色進行了裝飾)
③你還能表現出哪些可愛的生肖形象?(將手指四指并攏,大拇指收進掌心,連同手臂一起畫上金色和黑色的圓環,就能表現蛇的形象;將中指和食指伸直,其他手指握攏,添上黑色眼珠和白色毛發,就是兔子的形象)
教師總結:添畫的方式可以裝飾我們的聯想內容,讓作品更加生動!
活動三:示范講解
教師示范利用眼鏡的擺放,表現兔子的造型。
1.將眼鏡的鏡腿交叉擺放;
2.用黑色的筆畫上兔子的眼睛和鼻子;
3.一只用眼鏡聯想的小兔子就完成了。
活動四:實踐展評
1.請同學們自由展開聯想,自選材料,不限手法,動手將聯想的結果表現出來。教師巡視指導。
2.舉辦“生肖聯想會”,請同學自愿分享并介紹自己的成果。其他同學從形象、選材、創意等各個不同角度進行評析,最后自由分組,結合作品創編一個生肖小故事并進行表演。
(如《仙人掌兔》內容——兔子,選材——仙人掌,手法——變形、組合;《小老鼠》內容——老鼠,選材——樹葉,手法——組合、粘貼、添畫)
活動五:小結作業
1.請學生主動匯報本堂課的收獲和體會,教師總結升華:生活中的事物都能通過聯想變成更有趣和更有用的物品。魯班將砍伐工具與草葉上的小細齒聯系起來,為建筑工程提供了便利;著名音樂家莫可里從龜殼里發出的聲音與樂器聯系在一起,創造了世界上無數人陶醉和享受的西方著名樂器。老師希望同學們在生活中能夠展開聯想,多動腦,勤思考,為美好的生活貢獻一份力量。
2.課后請同學們將本課的學習成果帶回家,與父母一起分享自己的創意。
初中美術教學設計8
一、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體驗和感悟傳統紋樣寓意吉祥的精神特征,認識和了解連續紋樣。
過程與方法:通過欣賞、討論、對比了解連續紋樣的骨式特征并繪制連續紋樣。
情感、態度和價值觀:能夠把紋樣應用到生活中,美化生活環境。
二、教學重難點
重點:感悟傳統紋樣的精神特征,了解連續紋樣的骨式特征并繪制連續紋樣。
難點:創作繪制出美麗的紋樣并應用到生活中,裝點我們的生活。
三、教學過程
環節一:導入新課
教師播放紀錄片《原始社會的彩陶紋樣》,請同學們說一說看完之后的感受?這些原始彩陶身上的紋樣,是原始先民藝術的結晶,代表了原始先民們祈求豐收、祝福本氏族人員興旺的愿望。教師提問:在現實生活中都在哪些地方見過紋樣?學生回答:衣服上、墻壁上、器皿上等,紋樣的設計歷史悠久,這些紋樣又是如何創作出來的呢?引出課題《紋樣的魅力》。
環節二:描述分析
1.初識紋樣
教師運用多媒體,出示作品《亞竇方罍》《花卉紋六角銀盤》,提出問題:作品由哪些紋飾組成?學生回答后,教師總結:《亞竇方罍》作品中的紋飾有鳥紋、弦紋、夔龍紋、饕餮紋等;《花卉紋六角銀盤》有折枝花卉、蓮花等紋樣;教師繼續追問這兩個器皿身上的紋樣在表現手法上有什么不同呢?《亞竇方罍》的紋樣高度概括,富有神秘色彩;《花卉紋六角銀盤》的紋樣繁復、細膩,富有生活氣息。
2.探究紋樣特點
組織連一連活動,出示花卉單獨紋樣、自然形適合紋樣、圓形適合紋樣,讓同學們根據這些紋樣的特點得出紋樣常見的兩種類型:單獨紋樣、適合紋樣。并說一說你為什么要這樣連,依據是什么?學生連線并回答后,教師總結:單獨紋樣是在紋樣四周與其他形態不產生結構關系、能夠獨立存在的紋樣;適合紋樣是指適合一定外形限制的紋樣。
3.連續紋樣骨式
教師展示教材中的二方連續紋樣作品及其骨式,引導學生以小組為單位討論:
①二方連續紋樣是什么?(二方連續紋樣亦稱“帶狀紋樣”,是紋樣的一種組織方法,是由一個單位紋樣向上下或者左右兩個方向連續反復而形成的紋樣)
②它們排法有哪些?(散點式、直立式、傾斜式、波紋式、結合式等)
環節三:示范講解
教師示范波紋式骨式排法作品的基本方法和步驟:
1.以荷花形象為設計紋樣雛形;
2.用流暢的`線條勾畫出紋樣;
3.按照波紋式骨式排法左右連續示范兩個相同紋飾組合在一起;
4.最后把設計好的紋樣裝飾在書籍的封面上。
環節四:實踐展評
1.布置活動練習:觀察身邊可以用于設計的素材,設計一幅紋樣作品。教師巡視輔導,輔導要點:注意設計形象的穿插、大小的錯落、簡繁對比、色彩呼應、及連接點處的再加工等變化。
2.組織學生將作品剪下來,并選擇合適的背景,裝貼組成集體作品集。教師引導學生可從色彩、構圖、線條等多方面評價作業。
環節五:小結作業
1.總結重點知識,并拓展延伸,引導學生認識到紋飾其實是圖案的一種,而圖案是一個多層含義的概念一般有廣義和狹義之分的。它是在工藝、材料、成本、美觀、實用功能等條件的制約下制成的圖樣、模型、裝飾紋樣等方案的通稱。
2.作業是請學生課后運用學到的方法預習四方連續紋樣,為下節課講《四方連續紋樣》作鋪墊。
四、板書設計
初中美術教學設計9
課題背景:
課程的學習方式不只是傳統方式的學習和理解,還必須能反映現實社會中的問題,使學生在解決課題的過程中參與知識的創新,教學活動也不是課堂上的理論講解和實驗室的操作,還必須讓學生到真實的世界中,去獲得各種切身體驗的解決現實問題的能力。充分利用藝術教育資源,拓展藝術教育空間,豐富課程資源,使學生在真實的世界中感知生活空間,是當代教育對美術教育工作者提出的新課。活動目標和內容:
活動目標:
結果性目標
感受并理解色彩在生活空間的裝飾效果方面所起的作用
從空間面積、空間裝飾和空間設計等方面分析現代社會對空間設計的要求
掌握用線條、色彩等多種表現形式來描繪室內空間
體驗性目標
感受美術創造力在創造生活空間的作用
感知不同國家地區和不同時期不同風格的生活空間的異同
理解運用色彩的自然聯想和情感聯想的相互關系
信息資料的收集、檢索、歸納、整理
利用繪畫、設計、手工模型等形式進行具體操作體驗
方法反饋、評價和選擇
活動內容:
教材分析: 《和諧溫馨的生活空間》是新教材改革初中二年級的課題內容。色彩作為一種普遍的審美形式,存在于我們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而人們對色彩的選擇完全按照自己的喜愛且不受室內外氣溫的影響來進行設計。色彩在居家環境中日益成為現代人重要的設計因素。
本課重點是要把色彩知識和家居色彩設計聯系起來。
知識點:1。色彩的自然聯想和 情感聯想。 2。 色彩在家居設計的運用。3。色彩與家居設計的和諧統一。
學生分析: 赤橙黃綠青藍紫 ,色彩無處不在,她們宛如一道絢麗的虹,點綴著自然和生活。豐富人們的視覺感受,又賦予居室鮮明的節奏和個性色彩。而我們的學生就和這些七彩的顏色一樣各具特色,作為教師要把學生對色彩不斷嘗試和運用與學生自身聯系起來,讓學生把獨特的色彩運用到生活中,讓色彩和學生的生活一體化、具體化。學生才會有較佳的表現。
教學過程:
一.導入:
呈現錄像(學生自帶的家庭裝飾片段)
教師:請這位同學來介紹一個自己的家吧。并請學生講解自己家庭居室設計的特點。
學生:同學觀察其家庭居室的色彩變化。
教師總結:我們欣賞了生活中居室的色彩變化。也看到了美的居室需要用心去創造。才能有和諧溫馨舒適的家。
(出示課題----和諧溫馨的生活空間)
教師:
和諧溫馨的生活空間,展現著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體現著人與建筑的和諧,人與生活空間的和諧統一。
(放映---家居設計錄像)
同學欣賞藝術設計師在居室中對色彩的大膽采用。
教師:家庭居室的色彩是否合理是直接影響到使用者的生活的,也是最能體現家居設計的設計思路的。這里有設計師用色獨特,設計大膽的作品。
(出示資料圖片)
“我愛我家----名人說家” 教師:請學生假設自己是《我愛我家》的英達導演,來分析英達家的裝飾用色。
學生:假如我是英達導演,選用的'是中國傳統的家具設計和裝飾用色。
追求古香古色的風格。
劉歡的家裝飾的色調比較重,用了別人很少用的黑色,時尚,大膽。
教師總結:家居色彩的獨特魅力,是繼承傳統,是表達個性,是展現自己的一種方式。用色是和家居的整體設計相吻合的。
二. 色調與人的視覺心理
(出示圖片資料 ---居室相同,色調不同)
師: 這是一組居室相同,但是色調不同的家庭居室設計。請同學找到色調搭配不合理的色彩組合。
生: 學生自由討論。
最佳的居室色彩設計,色調不能亂。整個設計要有統一的色調。顏色雜亂會破壞人的視覺。色彩運用好,就可以有好的效果。
(出示圖片資料 ---色調和人的視覺關系)
生: 主色調的居室。有紅色調,黃色調,藍色調,多種色調的組合,一種色調的組合。
教師總結: 居室的色調可概括為暖色調,冷色調,中性色調,對比色調,調和色調等等。
(出示圖片資料---- 紅色、綠色的自然聯想和情感聯想)
師: 色彩運用的好,就需要了解顏色的各種變化。
紅色:
生:(討論析出 )看到紅色會聯想到日出,太陽,國旗。給人以熱烈,溫暖的感覺。
(出示圖片---以紅色調為主的居室設計)
師:以紅色調的為主的居室設計,溫馨浪漫,臥室和客廳的方面比較多,
如果能把色調的明度和純度提高或者降低,色調的選擇會更多,更豐富。
綠色:
(出示圖片--討論析出)綠色自然聯想和情感聯想。
生: 看到綠色會想到春天和樹葉,草地,給人青春,希望,和平的感覺。
(出示圖片-以綠色調為主的居室設計)
生: 以綠色調為主的居室設計,清新,明凈。心態平和。可以用在廚房,客廳等房間。
(出示圖片----對比色為主的居室設計)
生: 色彩鮮明的色調,給人的感覺強烈,醒目,給人以明快,鮮明的特點。
師總結:
1.家庭居室是一個整體,在色彩設計上要有一個統一的構思;也要根據不同居室的功能和特點也有所區別。
2. 家庭居室的設計色彩主要體現在:墻面、地面、家具設置、裝飾物品等方面
3. :“我愛我家”設計寶典:
主題要“明” :一旦定下來某一種風格就不要輕易改變,有時候我們在選擇居室色彩的過程當中會不由自主地被一些其他的色彩、造型所誘惑,最終將所有的喜好都集于一室,布置成了大雜燴。
墻面要“色” 白色是傳統的色調,而要獨特的個性特性就是用色大膽,其中一點就是要有大面積的彩色墻面。因此,要打破墻面由淺色一統天下的局面,讓我們墻面也“秀”一把。
用色要“準” 不是所有的色彩作為裝飾都好看。也要注意用色,而這些色往往是從多色中提取,比如黃色、藍色、橙色等色,這樣做會比較保險。
教師總結:
家庭居室是每個人都可以用心去創造的空間,是個展現美好生活的途徑。更是體現個性的一個方式。在相同的空間可以展現多種的裝飾風格。
教學小結:赤橙黃綠青藍紫 ,色彩無處不在。她們宛如一道絢麗的虹,點綴著自然和生活。豐富人們的視覺感受,又賦予居室個性的節奏和個性色彩。我們的居室在同學們大膽的設計下,一定會象這些多彩的顏色一樣各具特色,各具魅力的。我們的家也會真正成為我們施展個性,表達自我的一個途徑,也會真正成為我們心靈的港灣。
初中美術教學設計10
今天,我講的是書法欣賞的《書法的結構之美》,下面我將從書法欣賞、教學目標、教學重點難點、教學方法、教學過程等幾方面對這節課的教學設計進行講述。
1.書法欣賞
根據教學大綱要求而設計的教學內容;是以“欣賞·評述”為主,并結合“臨寫”于一體的綜合課型,主要讓學生感知、學習書法間架結構的法則和特點。采用自然萬物和建筑
結構等作比喻進行啟發,調動學生的生活經驗,用生動的形象幫助學生理解抽象的書法形態。
2.教學目標
根據學生心理、智力發展水平以及當前書法教學的實際情況,我將欣賞課的教學目標確定為:
①認知目標:欣賞書法間架結構的法則和特點,初步認識書法的結構之美。
②能力目標:運用所學知識分析字形結構,并用形象的語言進行描述;按照要求用硬筆嘗試臨寫不同書體,并能表述自己的心得體會。
③情感目標:通過賞析“形似物象”的例字結構的巧妙之處,結合臨寫和交流,讓學生感受書法結構的美感,領悟“藝術源于人們對生活的體驗”之真諦;按照所學書法結構知識,
養成平時自覺規范書寫的良好習慣等。
3.教學重點難點
①教學重點:讓學生認知書法“端正平穩”、“均衡對稱”、“疏密勻稱”等的結構之美。
②教學難點:讓學生在臨寫時加強對字形的整體把握,自覺養成規范書寫的良好習慣。
在課堂欣賞課的教學中,用多媒體課件輔助教學,讓學生欣賞探究創造,以培養學生自主探究知識的能力,讓學生保持高度的探索欲、嘗試欲,并通過實際的操作,讓學生更多地
體驗一種成就感,進一步激發他們強烈的創造欲望。在整個教學流程中,我主要采用的教法是:問題發現法,比較分析法,示范指導法,臨寫體驗法,直觀展示法,欣賞評述法。
在本節課的教學中,我由音樂韻律的動感情景導入教學,再由“整體感受”,讓學生在書法練習紙中臨寫“中、蓋、人、臺”等例字,較好地激發學生自主學習的求知欲望。在合
作探究環節,通過課件展示,加深了學生對“均衡對稱之美”和“疏密勻稱之美”的認識。在展示交流環節,要求掌握初步的臨寫技能,挖掘潛能,提高學生的自信心
本節課的基本教學流程如下:
第一部分:導入目標。用《高山流水》的音樂韻律之美來導入展示課題《書法的結構之美》,后分步展示本課的認知目標、能力目標和情感目標。讓學生明確本課的學習目標,
為下面設計的“自主學習”、“合作探究”等環節做好鋪墊。
第二部分:自主學習。首先,讓學生結合問題“中國書法與中國建筑的結構規則有何聯系”,隨后播放形似物象的“高、臺、至”的課件,整體感受“中國書法與中國建筑有著
一致的結構規則”。其次,導學“端正平穩之美”:讓學生“獨學”后回答所選字“中、蓋、人、臺”都通過什么對照,體現了書法結構中什么位置起到的端正平穩的作用?再次,讓學生
欣賞感受課件“端正平穩之美”兩張的圖片,在練習紙中臨寫“中、蓋、人、臺”,體驗楷書的筆畫特點,養成“練字先練眼”和“自覺規范書寫”的良好習慣。
第三部分:合作探究。導學“均衡對稱之美”:首先,讓學生欣賞課件前兩張圖片“山、莫、暴、無、奉、禁”,思考“圖片所選字體為什么,其結構有何特點,字形呈啥狀?”
這一問題。其次,教師深入各學習小組督導學生合作探究,讓學生代表對學習成果發表看法,營造“師生互動”、“生生互動”的氛圍。再次,播放課件例字“禁、及”,師生一同分析“禁、
及”的結構,教師臨寫示范。
導學“疏密勻稱之美”:首先,依次播放課件“登、群”“妙、張”,讓學生思考“重復筆畫的排列分布應怎樣,左右部件的向背應做到怎樣?”這一問題,在賞析中領悟“疏
密勻稱”結構之美,并形成“看法”上的共識。其次,播放課件“妙、張”,讓學生思考“下面兩個字哪個向而相犯了?哪個背而相離了?”這一問題,以提高學生的歸納、評述能力。
第四部分:展示交流。首先,以《高山》作為背景音樂,播放課件“臨寫提示”和例字“古、六、自、高”,引導學生比較分析例字“古、六、自、高”的比列、位置、重心和
外形,讓學生養成“練字先練眼”的良好習慣。其次,進行臨寫指導;②再次,教師巡導、組織學生“互評”,在增強學生的“互動”意識的同時,進一步讓學生明確筆畫的典型特征。
第五部分:達標提升。首先,提出“我們這節課學習了哪些書法的結構之美?”這一問題,回顧本節課所學的知識點,使學生的知識體系系統化,力爭達到預期的學習目標。
其次,讓學生思考課件中的書法的結構之美外,并在愉悅中感受“書法的結構之美”,激勵他們品嘗收獲、體驗成功,進一步強化他們積極奮發進取的價值取向。
書法課的板書應融書法與一體,因此,在教學中,我會將書寫過程與板書相結合,將范帖與多媒體課件相對應,做到直觀清楚,突出主題,照顧全面
>學情分析
本課內容有些深奧,對12/13歲七年級學生理解力和認識水平達不到。為了化難為易,教材出示了大量建筑圖片和自然景觀攝影照片,如:中國古代四大名樓滕王閣、天安門、故宮太和殿、人民英雄紀念碑。還有企鵝、鴨子、朱、白頭翁、蜻蜓等具有和諧之美生存法則之自然景觀予以佐證,幫助學生理解對一個個漢字的分析、欣賞評述。 對我們基礎學科教育較薄弱的學生,故教材內容略顯深奧,七年級學生們達到會欣賞評述、會書寫美觀還有些欠缺,因此教學中必須針對實際,化難為易,在有限的40分鐘分析30多個字純粹不可能,因此老師必須很好地整合教材、制作課件、組織課堂,精講多練。
《書法的結構之美》效果分析
欣賞書法間架結構的.法則和特點,初步認識書法的結構之美。
運用所學知識分析字形結構,并用形象的語言進行描述;按照要求用硬筆嘗試臨寫不同書體,并能表述自己的心得體會。
通過賞析“形似物象”的例字結構的巧妙之處,結合臨寫和交流,讓學生感受書法結構的美感,領悟“藝術源于人們對生活的體驗”之真諦;按照所學書法結構知識,養成平時自覺規范書寫的良好習慣等。
讓學生認知書法“端正平穩”、“均衡對稱”、“疏密勻稱”等的結構之美。 讓學生在臨寫時加強對字形的整體把握,自覺養成規范書寫的良好習慣。
在課堂欣賞課的教學中,用多媒體課件輔助教學,讓學生欣賞探究創造,以培養學生自主探究知識的能力,讓學生保持高度的探索欲、嘗試欲,并通過實際的操作,讓學生更多地體驗一種成就感,進一步激發他們強烈的創造欲望。在整個教學流程中,我主要采用的教法是:問題發現法,比較分析法,示范指導法,臨寫體驗法,直觀展示法,欣賞評述法。
在本節課的教學中,我由音樂韻律的動感情景導入教學,再由“整體感受”,讓學生在書法練習紙中臨寫“中、蓋、人、臺”等例字,較好地激發學生自主學習的求知欲望。在合作探究環節,通過課件展示,加深了學生對“均衡對稱之美”和“疏密勻稱之美”的認識。
讓學生結合問題“中國書法與中國建筑的結構規則有何聯系”,隨后播放形似物象的“高、臺、至”的課件,整體感受“中國書法與中國建筑有著一致的結構規則”。其次,導學“端正平穩之美”:讓學生“獨學”后回答所選字“中、蓋、人、臺”都通過什么對照,體現了書法結構中什么位置起到的端正平穩的作用?再次,讓學生欣賞感受課件“端正平穩之美”兩張的圖片,在練習紙中臨寫“中、蓋、人、臺”,體驗楷書的筆畫特點,養成“練字先練眼”和“自覺規范書寫”的良好習慣。
讓學生欣賞課件前兩張圖片“山、莫、暴、無、奉、禁”,思考“圖片所選字體為什么,其結構有何特點,字形呈啥狀?”這一問題。其次,教師深入各學習小組督導學生合作探究,讓學生代表對學習成果發表看法,營造“師生互動”、“生生互動”的氛圍。再次,播放課件例字“禁、及”,師生一同分析“禁、及”的結構,教師臨寫示范。
>的教材分析
根據浙教版《書法》的教學大綱要求而設計的教學內容;是以“欣賞·評述”為主,并結合“臨寫”于一體的綜合課型,主要讓學生感知、學習書法間架結構的法則和特點。采用自然
萬物和建筑結構等作比喻進行啟發,調動學生的生活經驗,用生動的形象幫助學生理解抽象的書法形態。
在教學中注重讓學生學會觀察,學會評價。評價他任何自己的字,看到別人的優點,找到自己的不足,以評促寫。
通過寫字教學,使明確教學生寫字任重道遠,這是一項常抓不懈的工作。需要教師的堅持,更需要學生的努力。為了把我們中國的漢字發揚光大,就讓我們每一位教師做好學生的堅強后盾
和指揮官,引領學生練就一手好字。
>測評練習
1讓學生嘗試臨寫“古”、“六”、“自”、“高”,并將自己的感受和臨寫的結果與同學相互交流。
2思考“秒”“張”兩字的向而不犯、背而不離。
3嘗試分析“欲”“額”“鐘”“識”凳子的應讓避就之美。 4分析“山”“出”“言”等字是主要筆畫。 5分子“欣欣然,陶陶然”的形態變換之美。
>的教學反思
要上好寫字課,首先要強調學生的雙姿,只有坐端正,筆拿正,才有可能寫好字。這就要求教師在課堂上制定寫字姿勢兒歌或不厭其煩的糾正學生的不良姿勢。需要在師生的共同努力下,形成良好的寫字習慣。
其次,教師要詳細指導寫字的基本筆畫、筆順規則,要求每一個字,每一個筆畫,都要注意運筆,注意筆畫的輕重緩急,都要對照書本上的范字,一橫、一豎、一撇、一捺……教師都要筆筆指導到位。教師的范寫很重要。每次寫字,都要在黑板上畫好的田字格中示范,向學生展示寫字的全過程。并且邊演示邊講述:每一筆畫的名稱、運筆方法以及筆順。強調這個字是什么結構,這樣結構的自由什么特點,主筆是什么,存在怎樣的規律,使學生脫離田字格一樣會寫字。寫完一個字后還要從整體看這個字寫得是否勻稱,整體感覺如何,學生再加以模仿,使學生有一個初步的感性認識。
再則,教師要鼓勵學生學會臨摹,臨摹是一種練字的最好方法,學生練得多了,寫得像了,無師自通。
另外,在教學中教師要注重讓學生學會觀察,學會評價。評價他任何自己的字,看到別人的優點,找到自己的不足,以評促寫。 最重要的一點,還是教師在教學中要手把手教孩子寫,教師要堅持每節課指導一定量的學生,久而久之,學生便能體會書寫的真諦。
教師在任何時候,對學生的字都要嚴格要求,你對你的學生要求有多高,你的學生就能做得多好。
總之,通過半學期的寫字教學,使我明確教學生寫字任重道遠,這是一項常抓不懈的工作。需要教師的堅持,更需要學生的努力。為了把我們中國的漢字發揚光大,就讓我們每一位教師做好學生的堅強后盾和指揮官,引領學生練就一手好字。
>課標分析
書法的結構就是點畫組合的規范和規律。本課旨在幫助學生了解書法間架結構的法則和特點。“結構”指組成整體的各部分的搭配和安排,有結合、構造的意思。教材用形形色色的自然萬物和建筑結構等作比喻進行啟發,調動學生的生活經驗,用生動的形象幫助學生理解抽象的書法形態。
知識與能力目標:能夠運用所學知識分析字形結構,并用形象的語言進行描述。 過程與方法目標:能夠按照要求臨寫不同字體,并且能夠表述自己的心得體會。 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能夠按照所學書法結構的知識自覺規范平時的書寫方法。
初中美術教學設計11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引導學生了解鉛筆淡彩畫法的特點,初步掌握鉛筆淡彩畫的技法。
過程與方法:通過與鉛筆淡彩畫的接觸了解,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以及實踐創作能力。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提高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激發學生熱愛生活,關注藝術。
【教學重難點】
重點:了解鉛筆淡彩的特點,學習鉛筆淡彩的技法。難點:鉛筆淡彩中色彩的調和方法。
【教學課時】
1課時
【教學準備】
(生)鉛筆、水彩筆、水彩顏料等工具。(師)課件、水彩作畫工具、靜物等。
【教學方法】
討論法、示范法、實踐練習指導法
【教學過程】
一、導入教學
1、提問:同學們平時畫動漫畫時,通常用什么工具畫的?2、學生回答,教師導入課題。
手繪動漫畫的常用表現形式就是水彩或鉛筆淡彩。日本漫畫大師宮崎峻的作品就常用水彩和鉛筆淡彩來表現。鉛筆淡彩畫是幫助我們從素描的造型向色彩的表現過渡的重要技法,今天我們就一起來嘗試一下神奇的鉛筆淡彩畫。二、深入感知
1、欣賞名家作品:《蔬果》和《瓶花》。、(1)小組討論:這幾件作品有什么異同點?
(2)學生交流探討,教師總結:
不同:《蔬果》《植物圖鑒》描繪精細,注重物體輪廓線的描繪,《圣維克多山》不求具體的形象輪廓,表現的更加自由,注重線條的.表現,色彩更加的輕薄。
相同:在素描的基礎上進行色彩的描繪。2、師生共同感受鉛筆淡彩畫的藝術魅力。(1)什么是鉛筆淡彩?
作畫時,在鉛筆塑造(也可以用鋼筆、圓珠筆、記號筆代替鉛筆)的形體結構與大體明暗關系的基礎上,用薄而透明的水彩去表現物象基本色調的一種表現方法。
(2)鉛筆淡彩的技法特點:
鉛筆素描為主:線條簡練、形體明確、中間灰層次少。
色彩為輔:輕松、明快、濕潤、淡雅,具有一種清新、透明之感。3、鉛筆淡彩的用途。
(1)提問:鉛筆淡彩除了用于繪畫,還有哪些用途?
(2)學生討論回答,師總結:鉛筆淡彩畫不僅具有欣賞價值,也是色彩畫學習的輔助練習。還在服裝設計、考察筆記、植物圖鑒、建筑設計、動畫制作等方面都具有十分廣泛的應用。三、技法體驗
1、老師講解示范用各種顏色相互調和或疊加的效果。
提示:水彩畫用水來調和顏色,基本不用白色,通過水量控制、顏色疊加體現色彩深淺,從而產生豐富的變化。
初中美術教學設計12
一、教學目標
1.了解靜物的構圖、層次、表現要素,體會靜物之美。
2.學會靜物的明暗表現方法,能夠運用明暗的方法表現靜物的光影、質感、空間。
3.平凡事物也具有美感,提高發現美、感受美、表現美的意識。
二、教學重難點
重點:靜物的明暗表現方法。
難點:運用合理的明暗關系表現靜物的光影、質感、空間。
三、教學過程
活動一:激趣導入
展示不同表現形式的靜物畫,卡拉瓦喬的油畫《水果籃》、李超士的色粉畫《土豆和蘿卜》和林風眠的中國畫《靜物》,請學生仔細觀察并提出問題:這些繪畫作品有什么共同的特點?
學生回答,引導:這三幅作品表現的都是靜物的題材,畫面表現了果籃、土豆、蘿卜以及花瓶,畫家通過一些造型手法以及色彩的運用表現出不同靜物的獨特美感。那么,如果拋開色彩,單純地運用黑白色當作塑造物體的手段,能夠表現出不一樣的靜物之美嗎?這節課就讓我們一起來感受一下這種獨特方式下展現的《靜物之美》。
活動二:描述分析
1.明暗的層次
展示彩色照片《果籃》以及對應的黑白照片,請學生細心觀察,提出問題:
(1)兩幅圖片分別給你什么感受?(一個明麗,一個質樸)
(2)黑白照片是如何表現出靜物的`?(通過黑、白、灰的層次變化)
(3)找一找照片當中哪些地方層次深,哪些地方層次淺?(高光比較淺,暗部比較深)
學生回答,教師總結:明暗是表現靜物的重要手段。每個物體的固有色和它們在光照下的明暗程度都不相同。物體的明暗效果可以通過明暗不同的黑、白、灰來表現。一般來說,物體本身顏色深的會比顏色淺的要暗一點,一個物體的亮面要比暗面亮一點,高光是最亮的部分。
2.明暗的表現
展示素描作品莫蘭迪的《靜物》和布拉沃的《白玫瑰》,請學生比較觀察,并提出問題:
(1)這兩幅都是素描作品,兩件作品相比哪一個作品的靜物更加突出?(莫蘭迪的《靜物》)
(2)嘗試著從線條的角度探究主體物凸顯的原因是什么?(背景用密的線條表現,靜物用疏的線條表現,因此深淺變化比較突出)
(3)布拉沃的《白玫瑰》中的用線與它有什么不一樣?(更加細膩,變化微妙)
學生回答,教師總結:莫蘭迪用畫陰影線的方法表現出不同的色調。作品中的淺色調是用一系列短而平行的線表現出來的。深色調則是在原來的線條上加上與之垂直的一系列線條。所以,它的明暗對比更加強烈,白色物體的質感以及畫面的空間感也都很到位。而布拉沃的《白玫瑰》手法細膩,通過線條的粗細、長短、深淺以及疏密的微妙變化,使得作品更加逼真。玻璃杯的光感通過細致的線條排列表現得也尤為突出。
3.構圖形式
請學生4人一組,讓他們用自己喜歡的物品嘗試擺一組靜物,交流討論:哪一組的靜物擺放看起來最舒服?
學生回答,教師啟發引導:不同的靜物的擺放方式也是有講究的,不能隨意擺放,那樣會顯得雜亂無章。常見的構圖形式有S形構圖、梯形構圖、三角形構圖。三角形構圖比較穩定,梯形構圖畫面比較飽滿,而S形構圖畫面會更加動感。所以,在構圖時,可以根據自己的需要選擇不同的構圖形式。
活動三:示范講解
教師以文具用品為例,示范并講解素描的創作方法:
1.起稿構圖,勾畫出物體的基本形體(三角形構圖,主體物是書包,旁邊散落一些書本、文具盒、鉛筆、尺子、橡皮);
2.深入造型,以不同粗細、深淺的線,表現空間、虛實及物象的質感(書包用彎曲的長線條表現,用層次變化豐富的黑白灰關系表現書包的質感,書包前面的鉛筆用果斷的直線去表現,后面的書本用疏且淺的直線概括,增強畫面空間感);
3.調整細節,完成作品。
活動四:實踐展評
1.請同學們以小組的形式重新擺放靜物,并各自創作一幅明暗關系明確的靜物作品。
2.教師巡視指導。提示學生注意造型、線條的深淺、疏密關系。
3.完成作品后舉辦“靜物”展覽會,請學生自愿展示并介紹自己的作品。
4.其他同學從物體的質感、畫面的空間感及光影效果等方面,互相評價作品。
(如《蘋果與花瓶》:畫面簡潔,表現的是一個花瓶和兩個蘋果。用塊面關系以及線條的深淺、疏密關系表現物體的明暗,對比突出,物體的質感以及光感表現到位,但是空間感較弱。)
活動五:小結作業
1.請學生談一談本課收獲,并進行情感升華:任何平凡的物品皆有生命,畫家們大都是以物寫情,通過對靜物的描繪反映生活及時代特征。讀畫的時候,應該通過這些簡單的靜物畫作品,深深地感悟到平凡的物品自身的內涵,而這種內涵關鍵在于發現。希望同學們在日常生活中都能留心觀察生活,去發現更多的美。
2.課后嘗試用攝影的方式記錄生活中的靜物之美。
初中美術教學設計13
一、教材分析
初中美術教案本單元傲雪梅花的學習內容是中國花鳥畫表現技法,出于對筆墨表現中的點、線組織,以及人格精神寄托等方面的考慮,選擇了傲雪梅花這一題材。按照國家義務教育美術課程標準“造型·表現”學習領域中設置的階段目標,指導學生通過學習梅花的表現技法,熟悉中國畫的工具、材料,有意識地運用中國畫的表現語言來傳遞自己的思想感情,發展具有個性的表現能力。
教材選擇了不同顏色的梅花圖片和關山月先生的中國畫作品,引導學生進入“活動一”的學習,學生通過討論了解梅花的生長習性、造型特點以及人格精神的寓意,從認識中國傳統繪畫表現角度出發,了解中國傳統繪畫中的筆墨表現特點,體會筆墨的韻味,以比較分析的方法感受畫家所寄托的人格精神。“活動一”以感受為主,可以安排練習,讓學生通過嘗試體驗來學習使用國畫工具,進一步感受中國畫用筆用墨的特點。
中國傳統繪畫的教學中技法的學習很重要,因此教材引用關山月先生畫梅的過程圖片和勾花、點花的圖示,講解傳統的繪畫技法。選擇梅花畫法中筆墨運用、線條組織、枝干和花瓣畫法的基本要領作為技能學習內容,提示在教學過程中應作為重點傳授。借鑒與臨摹是中國畫學習的重要方法,教材活動二中安排學生參照范畫的某個局部,學習運用中國畫的表現技法,嘗試畫一幅梅花,明示了學習過程中借鑒與臨摹方法的運用,以掌握規律,為己所用。
教材中學生作業注意了不同的表現方法的選擇,以供學生參考。
在評價建議欄目中,從構思、用筆和水墨、色彩等方面為學生提供進行自我評價、檢測學習效果的方法。資料庫中有關畫家、名詞和詩詞資料,擴展學生搜集資料的范圍。
學習大空間一欄收集了齊白石的四幅作品,在學習梅花畫法的基礎上,將中國畫里同樣表現人格精神的荷、菊、蘭、竹等題材介紹給學生,引導他們運用所學的方法去嘗試表現不同的內容,拓展了學習的空間。
二、教學目標
*能熟悉中國畫工具、材料,了解用線的表現方法,體會筆墨韻味。
*能整體把握畫面的虛實關系,嘗試水墨的表現技法。
*能發展有個性的表現能力,領會中國畫所寄托的人格精神。
三、教學思路
本單元包含中國花鳥畫基礎知識和技能的學習,教材以欣賞、感受、體驗為線索,提供了教學所需的圖片和文字資料。篇首選擇梅花圖片可以用于課題導入。
在“活動一”的基礎上設置嘗試表現的學習活動,選用關山月先生畫梅的'步驟圖和勾花、點花的圖示,介紹中國畫用筆用墨的技法處理作為知識傳授的重點,教學過程中應詳細講解,并根據需要可以選擇梅干、梅枝的畫法圖例,構圖的處理也應結合圖例分析。
課前應做好充分的準備,例如筆墨紙硯等中國畫工具,梅花題材的中國畫作品以及書法作品。學生準備的宣紙應稍大些,便于筆墨表現。
整個教學過程以欣賞感受、筆墨嘗試到創作表現為線索逐步展開,以欣賞感受自然界和藝術表現中的梅花為基礎進行筆墨嘗試,通過對傳統筆墨的體驗進一步理解藝術作品中所表達的意境,最后運用所學知識和繪畫技能進行創作表現。
首先可以選用有關梅花的詩歌、散文、圖片和中國畫作品設置情境導入。以提問、交流的形式引導學生了解梅花耐寒的生長習性,感受梅花挺直堅硬、生機勃勃的造型,體會梅花頑強、倔強和向上挺拔的精神。“活動一”應著重了解梅花在中國傳統文化中所表現的寓意和象征精神,以及中國傳統藝術以物寄情的藝術表現方式。了解藝術作品和自然的關系,感受主觀情感和客觀自然景物相互交融而成就的藝術境界。在教學中可啟發學生運用已掌握的知識,如描繪形態、色彩、情感的詞匯,有關生物常識和歷史故事等去形容、比喻、體會、理解自然界和藝術作品中的梅花給自己的感受。組織學生進行討論,引起學生對傳統文化的思考,激發學生嘗試創造表現的欲望。
使用以書法用線為主的造型手段是中國畫的重要特點,中國畫中的線抑揚頓挫,疏密穿插,結合墨色的變化具有深刻的審美意味。通過教師演示、講解,介紹書畫用筆、用墨的基本方法,結合作品欣賞和比較,分析中國畫作品中書法用筆的力度與韻律。教師演示作畫過程的直觀教學,在本課教學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同樣,嘗試、體會筆墨和宣紙產生的特殊效果,對學生認識了解中國畫起著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設置筆墨表現的練習,可以表現精神、情態的詞匯命題,嘗試運用水墨材料、工具,進一步感受、理解中國畫筆墨運用中表現的意味。布置學生搜集自己喜愛的梅花攝影作品和中國畫作品,以及詩歌、散文等文學作品中對梅花的描寫,編輯成冊或制作小報。通過類似的活動,加深對傳統文化藝術中寓意、精神表現的理解和認識。
“活動二”以學生作業為主要內容。在教師的輔導下,借助梅花傳統畫法的學習,激勵學生在大膽嘗試中感受作品的意境。在這一過程中,作業的重點應該落實在對工具材料的嘗試,水墨變化的體會和對書法意味的線以及穿插、組合、疏密關系的理解上。啟發學生根據自己的興趣,參照優秀國畫作品和有關詩歌、散文,構思表現某種情趣主題。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想法,在表現技法方面進行提示,幫助學生完善創作構想,鼓勵他們大膽創作。在學畫梅花的基礎上,結合蘭、竹、菊、荷等傳統題材的國畫作品,以及有關詩詞、散文,指導學生進行交談和討論等形式的活動,進一步了解中國傳統藝術在表現崇高人生境界方面的優秀文化傳統,并鼓勵他們進行繪畫嘗試。
關于對學生學習的評價,可采用展示、自評和互評等形式,應注意學習方法的導向,尊重和保護學生的藝術個性,重視評價對學生產生的激勵和鼓舞的作用,增強學生的自信。本單元是中國傳統繪畫課,對技法的掌握要有一定的要求,教師在分析作品、示范時應對用筆用墨重點講解,學生自評互評過程中可以參考教材的評價建議。
四、教學選擇
建議按照學習活動設置兩課時,也可以根據實際情況靈活處理,例如第一課時可以通過梅花題材的國畫局部臨摹,感受用筆用墨技法,第二課時嘗試畫一幅梅花,可以擴展到其他表現人格精神題材的創作。
學習水墨表現技法,除按照傳統繪畫程式進行以外,還可以根據學生興趣選擇其他方法。如:根據命題進行點、線組合的水墨抽象表現;參照書法造型局部結構、筆法構成畫面的水墨表現;體會音樂表現的情感,進行水墨表現等等。
為更好地幫助學生體會中國傳統藝術以物寄情的藝術表現方式,可以用表達不同情感的詩和畫對應講解,也可以組織學生搜集圖片和文字或依據圖片進行寫作,編輯成冊、制作賀卡等活動。
五、教學建議
1、關于教材處理的建議。
本單元選擇的畫家作品可供學生比較欣賞,但作為學生臨摹的范畫難度偏高,而借鑒、臨摹是本課重要的學習方法,因此教師在選擇范圖時應考慮構圖簡潔,利于學生臨摹的作品。梅干、梅枝的畫法教材予以了提示,教師示范時要邊畫邊講解,也可以結合圖示說明,用圖示明確基本畫法,例如梅干的畫法有勾勒法、沒骨法、勾皴結合法。
2、關于教學情境創設的建議。
本單元選擇梅花為表現題材,考慮了梅花象征精神的因素,有意識說明國畫托物言志的特點。教學過程中應有效利用詩文、音樂來渲染氣氛,可以利用詠梅詩句設置懸念,導入課題;請學生朗誦詠梅佳句,感受梅花的個性;唱影視金曲,詮釋梅花的象征意義;欣賞經典名曲,例如《梅花三弄》,感受音樂表現的意境。
3、關于教學方法靈活運用的建議。
教學方法根據教學實際靈活處理,例如以欣賞教學,梅花圖片和國畫作品的欣賞貫穿課的始終,使學生感受直接,印象深刻;運用討論法促進學生間交流,教師有目的、有計劃地組織討論,能提高討論質量;運用演示法,及通過教師演示,使學生對作畫步驟、表現技法有進一步認識。
4、教學媒材和教學手段擇優使用的建議。
本課涉及大量的圖片、作品欣賞,多媒體課件的展示有很大優勢,也可以準備作品掛圖,畫梅步驟圖,梅花、梅干、梅枝畫法圖示,詠梅的書法作品等。
“書畫同源”,中國畫強調一個“寫”字,用筆、結構和布局,都與書法藝術緊密關聯。通過練習書法可以提高對筆性的了解,可以準備書法作品的局部放大復印件,以供學生參考,體會用筆韻味。
5、關于學習指導方法和學習小竅門的建議。
技法學習可以用講解、演示相結合的方法,通過對梅的結構、造型、筆墨、色彩、構圖等基本知識講解和技法演示,讓學生有直觀的感受。借鑒與臨摹也十分必要,通過臨摹掌握畫梅之道,先求其形似,才能得其神似。
學畫梅,可以先練習勾梅,以求對梅花的造型結構有基本的、正確的認識,用勾線筆以中鋒行筆來畫,行筆速度不要太快,力求穩健。用淡墨勾梅花,要注意花瓣間大小宜均勻些,不要大小過分懸殊,花瓣勾好后用濃墨勾花心和花托。
初中美術教學設計14
一、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掌握單色版畫的藝術特點,結合材料與制作方法,創作一幅生動有趣的單色版畫。
過程與方法:通過描述、分析,感受其肌理美、印痕美與層次美,并在藝術實踐中提高動手操作能力。
情感、態度和價值觀:體驗單色版畫的創作樂趣,激發對美術學習的持久興趣,提高自身審美趣味。
二、教學重難點
重點:掌握單色版畫的藝術特點,創作一幅單色版畫作品。
難點:結合各種材料與制作方法,能創作出形象生動有趣的單色版畫。
三、教學過程
環節一:激趣導入
演示用手指蘸取一種顏料,在繪有樹枝的畫面上拓出手印,形成樹葉的圖案。并提問:以上演示與以往的.創作方式有何不同?學生觀看并回答:用拓印的方式完成。教師總結:藝術的形式各異,這種用一種色彩拓印而成的叫做單色版畫。引出課題《單色版畫》。
環節二:描述分析
1、教師出示《鎮宅神虎》木版年畫,提出問題:
(1)作品中拓印的是什么形象?給人怎樣的感受?
(2)為什么使用紅色進行渲染?
學生欣賞并回答問題:一只氣勢威猛的老虎;形態生動逼真,呼之欲出。采用紅色是要符合主題中避除妖邪的寓意。教師總結:版畫是美術的一類重要畫種,木刻則是傳統版畫的主要制作形式,具有獨特價值與地位。
2、繼續出示作品《戴花的女人》《兒童版畫》《大蜻蜓》,思考問題:
(1)作品中有哪些內容?造型方面有怎樣的特點?
(2)《戴花的女人》中正面人物形象與側面形象的刻畫有什么不同?有什么作用?
(3)仔細觀察《兒童版畫》《大蜻蜓》由哪些材料制作而成?具有怎樣的獨特美感?
學生對比觀察并分析得出:
畫面內容:人物、動物、植物;特點:生動有趣。
不同:正面人物采用陰刻,側面采用陽刻;作用:不同刻法能豐富畫面效果。
材料:由吹塑紙、紙板與各類的樹葉制作而成;美感:具有肌理美、印痕美以及黑、白、灰關系的美感。
教師總結:感受單色版畫中的獨特美感,即肌理美、印痕美以及層次美。
3、教師出示不同類型版畫作品,并提問:
(1)依據制作方式可以將版畫分為哪幾種類型?
(2)結合課本總結剪貼紙版畫與吹塑紙版畫的制作方法是怎樣的?
(3)創作一幅好的版畫應從哪幾方面入手?
學生小組討論并匯報:
類型:凸版、凹版、孔版和綜合版。
制作方法:剪貼紙版畫運用剪或刻進行造型,再貼于底板上,形成凸版;吹塑紙版畫用各類工具刻畫出劃痕,形成凹版。
一幅好的版畫要切合主題、布局巧妙、造型生動、恰當的表現形式。
教師總結:優質的版畫作品需要潛心揣摩才能創作出來。
環節三:示范講解
分發各種材料,分析其形狀、紋理等特性,啟發創意聯想。示范紙版畫的制作方法,師生共同總結步驟:
1、剪刻;
2、制版;
3、涂色;
4、拓印。其中重點講解如何將制好的版均勻的拓印出來。
環節四:實踐展評
1、布置活動練習:自選制版材料和方法,單獨完成一幅單色版畫或者以分組的形式完成主題系列單色版畫,并注意安全用刀與衛生問題。教師巡視輔導,提示要點:畫面形象切合主題,油墨或水色拓印均勻等。
2、組織學生展示作品,小結評價學生扮演藝術家與評論家的角色,進行自評、互評,教師點評。
環節五:小結作業
小結:總結重點知識,并升華情感,引導學生養成對美術學習的持久興趣,提高自身審美趣味。
布置作業:搜集魯迅版畫運動的故事,同學之間相互交流。
四、板書設計
初中美術教學設計15
一、教學目標
1.學習色彩表現原理,嘗試運用點彩畫法進行色彩練習。
2.通過觀察、討論、實踐等方法,掌握點彩畫的特點,提高對色彩的駕馭及表現能力。
3.了解古今中外繪畫作品傳遞的不同情感和表現形式,養成尊重多元文化的優秀習慣。
二、教學重難點
重點:了解點彩畫的特點并用其表達自己對色彩的獨特感受。
難點:理解色光現象并運用到點彩畫創作中。
三、教學過程
(一)展示圖片,導入新課
PPT播放兩組圖片,分別是莫奈的《草垛》《睡蓮》以及把它們處理成黑白的圖片,提出問題:你喜歡哪張?給你什么感受?
學生可能會回答:喜歡有色彩的圖片,色彩給人以鮮亮、活潑、富于動感的感覺等。
根據學生回答,教師總結:色彩是美術作品的重要表現因素,色彩不僅能夠真實地再現對象的色彩關系,還能觸動人的心理和情感,具有很強的表現力。導入新課《色彩的表現》。
(二)設置游戲,掌握類型
教師設置“連連看”的游戲:PPT展示大衛·霍克尼的《花瓶靜物》、冷軍的.《牛仔褲》、馬蒂斯的《紅色的和諧》、梵高的《星月夜》以及“表現性色彩”“固有色彩”的字樣,引導學生進行連線。
教師總結:固有色彩表現物象本身的顏色,表現性色彩擺脫色彩的客觀真實性,完全表達主觀的情感和內心體驗。
(三)欣賞作品,探究特點
1.展示吳作人的《三門峽》和修拉的《大碗島的星期天下午》,引導學生觀看并提問:兩幅作品的色彩和筆觸有哪些不同?(《三門峽》色彩濃郁、筆觸凝重,細膩的描繪了中華民族的母親河——黃河;《大碗島的星期天下午》運用具有表現性的小色點不重疊地混雜排列在一起,表現出人們午后散步游玩的場景,并且形成光色彌漫的視覺效果)
2.教師追問:畫家是使用什么方法創作的?
學生小組討論后舉手回答,教師總結:《三門峽》是畫家將不同顏料按不同比例混合獲得自己需要的色彩,然后再將其畫到畫面上,我們把這種畫法稱為色彩混合法;《大碗島的星期天下午》是畫家在畫面中將不同純度的小色點交錯并置在一起,使觀看者在視覺上產生空間混合的效果,我們把這種表現方法稱為點彩畫法。
(四)設置活動,分析原理
教師放大《大碗島的星期天下午》作品中“戴帽女子”的局部,組織學生找出人物身上色彩的固有色、光源色和環境色。(裙子受光部的黃色點為光源色,裙身中的朱紅色點為固有色,裙子背光部的綠色、藍紫色點為環境色)
教師根據學生回答總結:光源色是指照射物體光線的顏色,不同的光源會導致物體產生不同的色彩;固有色是物體本來具有的顏色;環境色指在光照下的物體受環境影響改變固有色而顯現出一種與環境一致的顏色。
(五)教師示范,掌握步驟
教師展示“海灘”的單線稿,以“夕陽下的海灘”為主題示范點彩畫的方法,學生從旁觀察、記憶、學習光源色、固有色和環境色的表現方法。
(六)學生實踐,作品展覽
1.布置活動練習:鼓勵引導學生以“情感最飽滿的剎那”為主題,大膽創新,激發自己的想象力與創造力進行創作。教師巡視輔導,輔導要點:主題清晰,顏色運用和諧,色點大小一致。
2.組織學生展示作品,小結評價。教師引導學生可從主題和色彩等多方面評價作業。
(七)課堂總結,開放作業
1.總結重點知識,并升華情感,引導學生養成尊重多元文化的優秀習慣。
2.課后搜集點彩派的另一位畫家西涅克的資料,下節課帶來與同學交流分享。
四、板書設計
【初中美術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初中美術教學設計06-01
初中美術《設計與生活》教學設計07-09
美術教學設計06-10
美術教學設計07-18
美術教學設計優秀10-09
小學美術教學設計07-12
[優選]美術教學設計05-11
小學美術教學設計06-16
美術剪紙教學設計06-23
美術雪教學設計06-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