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溝通》教學設計
作為一位不辭辛勞的人民教師,編寫教學設計是必不可少的,借助教學設計可以提高教學質量,收到預期的教學效果。優秀的教學設計都具備一些什么特點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溝通》教學設計,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溝通》教學設計1
一、教學目標:
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
培養學生主動積極的與父母進行溝通,站在父母角度理解對方的良好的交往意識和情感;正確認識父母的關愛和教育以及可能產生的矛盾,克服“逆反心理”。
能力目標:
(1)提高學生與父母交往溝通的能力,建立和諧的親子關系,為實現和諧家庭和構建和諧社會做貢獻。
(2)增強自我調適、自我控制的能力,學會理智的調控自己的情緒,保持樂觀心態
(3)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合作能力、探究能力及聯系實際等多種能力。
知識目標:了解和掌握與父母溝通的具體方法和途徑。
二、教學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與父母溝通的具體方法和途徑。
教學難點:學會站在父母的角度, 進行換位思考。
三、教學策略:
1、設計思路:通過愛的困惑、集思廣益、愛的分享、教師寄語、愛的回音等環節,運用情境教學法、角色體驗法、討論法等教學方法,指導學生自主探究、合作學習,并利用多媒體輔助教學,充分發揮音像資源、實物資源等課程資源的教育功能,為學生搭建與父母溝通的橋梁,建立和諧的親子關系。
2、學情分析:初中生成人感、自我意識和獨立性逐步增強,易沖動、容易產生“逆反心理”;大多數學生又是獨生子女,以自我為中心,不能正確認識自己和父母,很難做到與父母積極溝通,所以本課教學無論是對學生進行思想品德教育,還是對學生今后健康成長都是十分必要的。
四、教學程序:
課前播放歌曲《母親》,激發學生對父母的熱愛之情,營造課堂氣氛,為本課教學做好鋪墊。
(一)創設情境 導入新課
多媒體展示:寓言故事
一把堅實的大鎖掛在大門上,一根鐵棍兒費了九牛二虎之力,還是無法將它撬開,鑰匙來了,他瘦小的身子鉆進鎖孔,只輕輕一轉,大鎖就啪的一聲打開了。鐵棍兒奇怪的問:“為什么我費了那么大力氣也打不開,而你卻輕而易舉就把它打開了呢?”鑰匙說:“因為我最了解它的心。”
這則寓言對你有什么啟示?
設計意圖:激發學生的的思維和求知欲望,調動學習興趣,提高教學實效。
(二)講授新課:
環節一愛的困惑
多媒體展示兩封書信:一封來自煩惱的女兒,一封來自傷心的父母,然后讓學生或自主探究或小組討論,啟發學生從父母角度和子女角度談談怎樣搭建心靈溝通的橋梁,從而進入第二環節:
環節二集思廣益
搭建心靈溝通的橋梁
教師活動:積極的引導者、紀律的維護者、討論的組織者,不是具體方法的傳授者
學生活動:討論交流、合作探究
設計意圖:通過生生之間、師生之間的討論交流、合作探究,總結有效的方法,突出重點,突破難點,順利完成能力目標和知識目標,也對學生今后更好的生活給予指導和幫助。
環節三:愛的分享
你有過類似的煩惱嗎?當時你是怎么解決的?生活中你與父母交流有什么小竅門?說出來與大家共享。
教師活動:引導學生積極參與,及時總結學生中存在的除教材外的其他的有效方法和途徑;
學生活動:合作交流
設計意圖:通過交流,使學生在合作、分享中豐富、擴展自己的`經驗,提高自我成長的需求,落實能力目標和知識目標。
為了讓學生能更好的與父母溝通,我用多媒體展示“為你支招”,補充“走進父母的方法”,讓學生也分享教師的經驗。
環節四:愛的回音
親情計劃
1、和父母進行一次真誠交流,談一談對彼此的看法。
2、選擇一個日常生活中比較容易與父母發生沖突的事件,利用學到的溝通方法,進行一次有意的嘗試。
我要解決的問題———————
我計劃采用的方法——————
采用方法的效果———————
原因總結——————————
設計意圖:強調生活化,體現主體性,關注學生的發展,這是課堂內容的一個延伸和深化,幫助學生進一步提高與父母溝通的能力,從而較好的落實本課的教學目標,也真正實現了思想品德課教學回歸生活。
(三)小結:教師寄語
歌曲:《吉祥三寶》
設計意圖:音樂具有強烈的感染力和震撼力,通過音樂撥動學生心弦,促使其感情流露,引發其心理共鳴,讓學生在歌曲中生活情感,進一步深化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
五、教學特色:來自生活—回歸生活
六、教學預期
在本課教學中,我選取了學生關注的話題,圍繞學生成長中存在的問題,開發和利用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采用了情境教學法、角色體驗法、討論法,倡導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并利用多媒體輔助教學,力求讓學生在合作中構建知識,在探究中培養能力,在活動中升華情感,這樣的教學應該能夠較好的達到預期目標。
《溝通》教學設計2
教材分析
《主動溝通 健康成長》是八年級上冊《思想品德》第二單元(3~4課)中第四課《師友結伴同行》的第二框題內容。
初中思想政治課程八年級上冊主題是交往——“我與他人的關系”。根據學生生活世界從家庭到學校到社會不斷生長、延伸的規律,第二單元的內容定位在學校人際交往上,在八年級上冊中起著承上啟下的作用。本單元包括第三課《同儕攜手共進》和第四課《老師伴我成長》兩課,第三課《同儕攜手共進》突出“生生交往”,第四課《老師伴我成長》突出“師生交往”,其中第一框題講“我知我師,我愛我師”,引導學生全面了解自己的老師,從而產生對老師的敬愛。第二框題講“主動溝通,健康成長”, 主要學習從師生交往觀念的改變到與教師有效溝通的原則、策略。
“主動溝通,健康成長”分為兩個目,第一目 “師生交往新觀念” 是本課的教學難點,主要探討師生關系,通過反思傳統的師生關系,探討新型的師生關系以及在新型的師生觀下如何打開師生交往的新空間,形成師生交往新行為。第二目“共筑師生情感的橋梁”是本框的重點,主要引導學生主動與教師溝通、善于與教師溝通,側重日常學校生活情境中如何化解與教師的矛盾沖突及交往的基本準則,掌握有效溝通的方法、策略。
學校的人際交往是學生交往的主要領域,師生關系不僅影響學生的學習質量,而且影響著學生的身心發展。健康、良好的師生關系有助于學生心理、情感、道德的發展和交往意識與能力的提升。因此,第四課《老師伴我成長》在八年級上冊中占重要地位,而第二框題“主動溝通,健康成長”又是本課的.落腳點。
學情分析
當前初中生在與教師的人際交往中面臨著兩個問題。
第一,時代價值的轉型。新課程改革使教與學的關系產生了轉變,建立在傳統等級秩序意義上的以“師道尊嚴”為核心的師生交往正在被“民主平等”的師生交往觀所取代。價值觀的轉型對學生如何與教師交往影響巨大。有些學生認為師生“民主平等”就可以不分場合地對老師“隨隨便便”,甚至不尊重,導致常常發生課堂與老師頂嘴、沖突的現象。
第二,個體心理發展的轉型,主要是從小學時代的“向師型”到初中的“獨立型”的轉變,既迫切渴望與教師建立平等的、朋友般的師生關系,又難以擺脫對老師的遵從甚至害怕的心理,因此,如何有效地與教師進行溝通是初中學生面臨的非常迫切需要解決的現實問題。本框主要是從觀念和溝通技巧兩個方面幫助學生解決這個問題,對構建和諧師生關系有重要意義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①知道新型師生關系的基本內涵;
②能夠說出與教師交往和溝通的基本準則。
2、能力目標
①能夠運用認知轉換的方法解釋師生交往的不同行為;
②能夠運用角色互換的方法理解師生交往中的矛盾沖突,能夠與教師進行有效溝通;③能夠遵循師生交往的基本原則與教師交往。
3、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
①主動增進與教師的感情,尊敬教師,理解教師,體諒教師;
②認同新型師生關系之民主、平等的基本價值取向,積極構建和諧的師生關系。
教學重點和難點
1、重點:“共筑師生情感的橋梁”。主要引導學生探討如何實現師生間的有效溝通以化解矛盾沖突,重點是換位思考化解師生沖突、正確對待教師的表揚和批評,有助于增進師生情感。
2、難點:“師生交往新觀念”。反思傳統的師生關系(權威—遵從),探討新型師生關系的內涵(民主平等,亦師亦生)以及在新型師生觀下如何打開師生交往的新空間,形成師生交往新行為。
《溝通》教學設計3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目標
1、 通過教學與活動,使學生了解和掌握與人溝通的技巧和方法,做到成長不煩惱,在快樂中健康成長。
2、通過活動使學生能培養開朗的性格,提高應對煩惱、保持樂觀心情的能力。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通過教學與活動,引導學生養成樂觀開朗的性格,注意克服閉鎖心理,愉快度過人生的美好青春時光,為一生的成長奠定基礎。
教學重點和難點
重點:引導學生學會溝通,培養熱情開朗的性格。
難點:引導學生克服閉鎖心理。
課時安排
一課時
課前準備
教師:準備教學中的材料。
學生:
1.學唱改編歌曲《小小少年》。
2.準備情景表演的道具。
板書設計
成長不煩惱(二)
心理閉鎖的原因
難以打開的“心鎖”
敞開心扉 心理閉鎖的危害
(學會溝通的原因)
學會溝通 與他人溝通的方法
尋找一把金鑰匙
在交往中分享友誼
培養開朗的性格
教學方法
學生表演、情景體驗、討論
教學
環節
教 學 活 動 設 計
設計意圖
教 師 活 動
學生活動
導
入
引領學生集體齊唱歌曲“小小少年”
學生唱歌,
讓學生在唱歌中領悟: 要勇敢面對成長中的煩惱并學會解決煩惱、消除煩惱,才能健康成長。
活動一:
問題探究1:
難以打開的“心鎖”
情景探究:小麗的'煩惱(見課本30頁)
提問:
1、小麗為什么會遭 “ 白眼 ” ?
2、 她該怎么辦 ?
3、青春期閉鎖心理有什么危害?
小結:
青春期到來之際,有些人會出現心理閉鎖,不愿與他人溝通,如果處理不當,會對身心健康產生不良影響,使心理上產生不同程度的孤獨感,任其發展下去會形成有缺陷的人格。
因此,我們必須學會與人溝通。
學生表演、思考、暢談、討論。
讓學生在思考與討論中領悟閉鎖心理的危害,必須注意克服這種心理,學會與人溝通。
活動二:
問題探究2:
尋找一把金鑰匙
情景探究:家長和孩子的對話(見課本32頁)
引導學生朗讀詩歌《朋友》(見課本33頁)
提問:
1、兒子這樣做的效果如何?
2、大家講講:假若是你,會怎么做?
3、讀了小詩《朋友》,有何感想?
小結:
與別人溝通的方法 (打開“心鎖”的“金鑰匙”)
1、要養成熱情、開朗的性格,積極與同學、朋友交往,相信父母和老師
2、想不通的應大膽向別人傾訴
3、積極參加集體文娛活動,放松心情
4、通過寫日記進行傾吐、宣泄
我們應該在交往中分享友誼,培養自己活潑開朗的性格
學生表演對話、朗讀詩歌、思考、暢談:與人溝通的方法和技巧
使學生在表演、思考、交流過程中了解、掌握與人溝通的方法和技巧,學會溝通,培養熱情開朗的性格。
小結
青春期的心理就是在矛盾中形成并慢慢趨于成熟的,這是一個自然的過程。在青春期,我們要加強自我認識、自我體驗、自我調節,為將來擁有一個成熟、穩定、健康的心理狀態,擁有美好的人生邁好堅實的一步。
使學生在教學中認識到要愉快度過人生的美好青春時光,為一生的成長奠定基礎
《溝通》教學設計4
教學目標
1、情感、態度、價值觀:正確認識父母對自己的關愛和教育,理解父母、尊重父母,積極主動地與父母溝通。
2、能力:學會克服自己的逆反心理,提高與父母溝通的能力。
3、了解影響與父母溝通的原因,掌握與父母溝通的方法技巧
教學準備
1、學生準備:收集整理自己與父母交往中成功的做法或遇到的問題,準備在課堂上與同學們交流。
2、教師準備:
(1)了解學生在與父母交往中面臨的實際問題和希望,以便提高教學的針對性。
(2)學習有關“逆反心理”、親子關系的理論知識,豐富自己的知識儲備。
(3)收集有關中學生與父母交往的典型事例,充實教學資源。
教學過程
環節一:導入新課
師:有人說,“世上有中結難以解開,它叫心結;世上有扇門難以敞開,它叫心扉;世上有條溝難以逾越,它叫代溝。”不知道同學們是否體會到,隨著年齡的增長,我們與父母之間的關系卻不再像小孩子那樣親密無間。可能許多同學都在思考:是什么原因造成了我們與父母的隔閡?又怎樣來搭建心靈溝通的橋梁呢?帶著這些問題,讓我們一起來探討怎樣與父母溝通。
(多媒體提供課題:學會與父母溝通)
環節二:透視親子矛盾
師:我們來看下列生活場景
第一幅:一名中學生正給自己的日記本加上一把鎖
第二幅:飯桌上父母詢問孩子的在校情況,孩子冷淡的回答說,“什么也沒發生”
第三幅:一位母親在偷聽女兒的電話
第四幅:一名中學生把父母買來的衣服仍在地上說:“真土氣,我不穿”
師:漫畫中的場景在你的身邊發生過嗎?你覺得這些事情反映出了什么問題?
生:這些事情反映了子女與父母在交往中發生了沖突。
師:結合上述漫畫反映的問題,下面大家分組討論一下,是什么原因影響了我們與父母之間的溝通呢?
(教師組織學生分組討論,在課堂內巡視,了解學生的主要觀點并參與學生討論)
師:同學們的發言很精彩,下面我來總結一下:影響我們與父母溝通的原因主要包括兩個方面:一是我們的年齡特點。隨著年齡的.增長,我們的心理發生了變化,自尊心增強、成人感增強、覺得自己是個大人了不希望父母過多的約束自己,渴望有自己獨立的空間。二是我們與父母之間的心理差異。兩代人在心理觀念、行為方式上都存在著諸多差異,這些差異必然會導致交往中的誤會、摩擦甚至對立,影響彼此間的溝通和交流。
環節三:搭建心靈溝通的橋梁
師:既然我們找到了問題產生的原因,那么解決問題也應該不是難事。怎樣才能很好地與父母溝通呢?讓我們集中大家的智慧,共同搭建與父母心靈溝通的橋梁吧!下面請大家針對前面四幅漫畫中呈現的問題,結合自己的生活經驗,分別提出解決問題的合理方案。
(學生討論)
師:同學們概括得很好,老師自己也作了一個總結,并把它變成了幾句歌訣送給大家作為生活中的參考。
(多媒體出示歌訣)
環節四:深情寄語
師:在今后的生活中,我們難免還會與父母發生誤會和矛盾。但有了今天的思考,我想大家面對這些矛盾時會更加成熟和理性。“哀哀父母,生我勞”。有了對父母養育之恩的理解,有了對父母的尊重,同學們肯定會找到與父母溝通的有效途徑,與父母共建一個和諧美滿的家庭。希望大家回去,反思自己以往的做法,制定一個改善與父母關系的新計劃,并認真執行。學會與父母溝通,相信你能行!
板書設計:
學會與父母溝通
一、原因:年齡特點二、方法和技巧
青春期的“逆反心理”理解父母掌握溝通的方法和技巧
與父母的差異尊重父母
《溝通》教學設計5
【教材分析】
本課是部編版《中國歷史》七年級上冊第三單元第十四課,是對第十二課《漢武帝鞏固大一統王朝》的延續和補充。本課主要有三塊內容,張騫通西域、絲綢之路、對西域的管理,三部分內容之間因果相聯。絲綢之路和對西域的管理是張騫通西域的結果。“張騫通西域”是本課的重點內容,通過張騫出使西域的基本史實和合理想象,感悟張騫開通絲綢之路的艱辛,并從中能夠學到張騫身上所具有的可貴品質。絲綢之路的開通,對關系的發展和中西方的交往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它是地理大發現之前一條世界經濟文化交流的主要通道,促成了多個文明的相互滲透。
【學情分析】
初一學生思維活躍,具有強烈的自我發展意識和展示自我的需要,對感性事物易于接受和理解。經過一段時間的歷史學習,學生初步具備了分析歷史素材的能力和合作探究的學習品質。但初一學生仍以形象思維為主,對本課內容的了解停留在表象。因此,本節課教師要從培養學生學習興趣和學習能力的角度出發,創設歷史情境,開展豐富的學生活動,幫助學生掌握基本知識,培養基本能力,形成基本認識。
【教學目標】
1、了解張騫兩次出使西域、中央對西域的管理、絲綢之路的基本史實,使學生初步掌握我國歷史上中原地區與邊疆地區之間的密切聯系以及東西方文明之間交流的過程。
2、通過觀察圖片、閱讀分析史料、觀看視頻,提高閱讀能力和觀察能力,學會從多種渠道獲取歷史,初步掌握歷史學習的一些基本方法;師生共同對歷史問題進行探究和討論,初步學會對歷史事物進行分析和,逐步提高對歷史的理解能力和表達交流的能力。
3、學習張騫不畏險阻、勇于探索開拓的進取精神,認識絲綢之路對溝通中外文明的重大意義,形成新疆、南海自古就是中國的領土,自覺維護國家統一的共識。
【教學重點】
張騫通西域;絲綢之路;對西域的管轄
【教學難點】
絲綢之路開通的意義
【教學方法】
學法:自主學習法、小組討論法、情景模擬法、合作探究法
教學:講授法
【教學過程】
一、導入
觀看沙畫視頻
師:這段沙畫視頻中所描繪的是中國古代的哪條路啊?
生:暢所欲言
教師總結:從這個視頻中,我們可以發現,絲綢之路其實可以分為兩條,分別是陸上絲綢之路和海上絲綢之路,它們都是連接東西方的要道,都曾在東西方文明交流中扮演了重要角色。然而,它們曾一度衰落,卻又在今天被復興,并被賦予了新的名稱,“一帶一路”。
今天這節課就讓我們一起來探尋一下絲綢之路的前世今生,一起走進第14課《溝通中外文明的“絲綢之路”》。
二、新課講授
(一)張騫通西域
環節一:回顧所學、分析張騫出使的原因
師:我們一直說到西域,但是西域到底在哪里呢?同學們能否從課本中找到西域具體的地理位置呢?(出示地圖)
生:(在課本中找到答案)
師:這里還提到了兩個關隘,玉門關和陽關,同學們有沒有學過相關的詩句啊?
生:思考回答。
師:讀了這兩句詩,這說明在詩人眼中,西域是個什么樣的地方?
預設:那么面對如此荒涼的世界,西漢的時候,為什么還要派遣使者前往西域呢?
教師補充:西漢初年,匈奴在冒頓單于的帶領下逐漸強大,不斷壓迫西域等國,還經常侵犯西漢邊境,給西漢政府帶來了巨大的困擾。漢武帝即位后,他從一位匈奴降者口中聽說匈奴擊敗大月氏,曾以大月氏國王的頭骨做成酒器,大月氏西逃后,一直圖謀復仇。
俗話說敵人的敵人就是朋友,所以,這個時候西漢政府逐漸就認識到了西域的重要性,于是漢武帝就想派遣一名使者出使西域,聯絡大月氏共同夾擊匈奴。在這樣的情況下,漢武帝頒布了招賢令。
預設:假如你是西漢王朝的子民,你愿意接受這個任務嗎?最終這個任務落在了誰的頭上?
生:思考、回答問題。
【設計意圖】
整合教科書的相關內容,分析匈奴與中原的政權關系,有助于學生理解張騫出使西域的原因及目的,形成整體性認識,從而能夠全面客觀地評價張騫出使西域這一歷史事件。
環節二:情景模擬。張騫拜別漢武帝的場景對話
教師出示課本中的一幅插畫圖為張騫拜別漢武帝出使西域圖,并提供臺詞,學生現場演繹。
【設計意圖】
用細節“描繪”歷史場景,讓學生感覺身臨其境,感受歷史課堂的魅力。
環節三:小組討論,分析張騫出使西域的過程、精神、意義
師:拜別之后,于是張騫開始了第一次出使西域之旅。大家知道是什么時候、從哪里出發的嗎?討論:張騫所行之路會遇到哪些困難?
生成課堂:引導學生回答(兩次都被匈奴所困、人越來越少,無食物水,有的人堅持不下去退回了,有的人抵抗不住犧牲了)
預設:要完成這樣一項艱巨任務,學識只是最基本的條件,還必須能夠隨機應變,具有很強的外交能力。
師:張騫好不容易從匈奴逃脫后,沒有放棄,而是選擇了繼續西行,輾轉到達了大月氏,但此時的大月氏早已無意東反故地了。張騫見說服大月氏共擊匈奴無望,遂踏上歸漢之程。張騫考慮到北道危險,遂改行南道,不料又被捉住…
師:大家請看,這兩幅圖片分別是張騫出使和歸來的面貌,大家可以看出他此行的艱辛,但是我們仔細看可以發現,張騫歸來時手中緊緊握著漢節,這說明了什么?他對國家的忠誠和忠心,他還有哪些精深是值得我們學習的嗎?
預設:除此之外,這和張騫的個人品質有關,他敢為人先,勇于開拓,不畏艱難,堅持不懈。
師:公元前119年,漢武帝對匈奴發動第三次軍事反擊,取得重大勝利,大家知道是什么戰役嗎?
教師總結:為了防止匈奴勢力再起,漢武帝再次任命張騫出使西域。這次,張騫率領300多人,攜帶大量的金帛物品,在大軍的保護之下順利到達西域各國。再次歸來時,許多西域國家派出使者跟隨張騫來到西漢,進一步發展了漢朝與西域各國人民的友好交往。
過渡:后人把張騫出使西域稱之為“鑿空之旅”。什么是“鑿空”,就是對未知領域的探險。張騫此行,不僅為漢朝開辟出了一張新的地圖,更開辟出了一條中原通往西域的道路——絲綢之路,使中原與西域可以進行友好往來。
師:幾千年中,經由這條道路所運輸的物品有很多,為什么把它稱為“絲綢之路”?
生:學生討論思考
【設計意圖】
在前面環節的基礎上,及時評價歷史人物,既是水到渠成也是對學生進行家國情懷浸潤的需要。
(二)對西域的管理
環節一:對西域的經營與管理
過渡:張騫出使西域之后,西域各國后來紛紛歸附漢朝,西漢政府又面臨一個問題那就是該如何去管轄西域?那么西漢政府是如何管轄的呢?(西域都護府)
提問:到了西漢末年,匈奴又重新控制了西域,漢朝與西域的往來再次中斷,到了東漢明帝的時候,為恢復對西域的管轄,一方面派兵出擊匈奴,另一方面派遣使者出使西域,他派了誰啊?
生:結合所學西漢末年戰亂情況,思考回答。
預設:同學們有沒有聽過和班超相關的故事?比如說“投筆從戎”、“不入虎穴焉得虎子”那么班超出使西域后,到底做了哪些事?他派他的`得意子弟甘英前往大秦,但是到達安息國最西邊就受到了阻礙。
教師總結:正是從張騫到班超再到他的后人們,他們前仆后繼地出使西域,行走在前往西域的道路上,也應驗了一句話,世上本沒有路,走的人多了也變成了路,下面我們就一起來看第三部分,重走絲路。
【設計意圖】
按照本課設計思路的需要,將“對西域的管理”調整到“絲綢之路”之前,使西漢政府對西域管理的線索更連貫。
(三)重走絲綢之路
環節一:自主學習,畫出思路之形
過渡:同學們,自張騫出使西域后,就開辟了通往西域的道路。后來,漢朝和西域的使者開始相互往來,東西方的經濟文化交流日趨頻繁,于是,漢朝在通往中亞、西亞的路線上修道路、設驛站、筑長城,為來往使團、商旅提供食宿、交通和安全保護,形成溝通東西方交通的陸上通道。
預設:結合課本與地圖,讓學生們指出陸上絲綢之路的大致路線是怎樣的?(“中亞”“西亞”“歐洲”等區域在圖中并未明確標注,要指導學生圈畫出范圍)
【設計意圖】
一方面加強了學生對某一時間范圍內歷史事件的了解,同時也加強了學生對某一空間范圍內歷史事件的理解,更有助于學生將時間與空間互相結合,全方位地理解歷史事件的重大意義。
環節二:進一步了解絲綢之物
營造環境:同學們,讓我們現在穿越一下時空,假如我們現在走在絲綢之路上,我們可以聽到叮鈴叮鈴的駝鈴聲,看到來往商人絡繹不絕的腳步。
設問:那么,我們知道有哪些東西從西域傳到中原,中原地區又有哪些物品或技術通過絲綢之路傳到西域呢?
【設計意圖】
通過實物圖片豐富教學素材,學生能直觀地了解絲綢之路貿易物種的交流,感受其對今天生活的影響。
環節三:海上絲綢之路
出示材料:近十幾年來,在馬來西亞發掘出與漢代陶片紋飾相似的陶片,在印度尼西亞出土了漢代的錢幣和陶器。這些考古發現說明了什么?
預設:20xx多年前,我們的祖先還揚帆遠航,穿越驚濤駭浪,開辟了多條航線。
活動:學生觀看地圖,找出海上絲綢之路的線路。
【設計意圖】
從地圖中找出答案,可以培養學生的讀圖識圖能力,知道海上絲綢之路出現的時間及大致路線即可。
環節四:共建未來——一帶一路
播放視頻《共筑未來——一帶一路》
學生討論:作為當代中學生,你能夠為共建“一帶一路”做出哪些力所能及之事?
教師總結:其戰略目標是建立一個政治互信、經濟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體、命運共同體和責任共同體。它與歷史上的陸上絲綢之路和海上絲綢之路一樣,也是為了求同存異、兼收并蓄,增進中華民族同世界其他民族的人文交流。今天建設“一帶一路”時,我們既要尊重文明多樣性,促進不同文明共同繁榮,也要堅持文化自信,勇于承擔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重任。
【設計意圖】
學生通過對一帶一路的了解,能夠知道“一帶一路”是古代絲綢之路在現代的延伸和發展,知道現在“一帶一路”是我國的重點發展戰略,也可以讓學生明白自己可以對國家發展做出哪些貢獻。
《溝通》教學設計6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認讀六個字。
能力目標:默讀課文,知道課文說明了什么;了解說明文的學習方法。
情感目標:產生主動與家人、朋友溝通的興趣和行動。了解課文內容,能根據課文內容按要求填寫制定的表格。
教學重點:能根據課文內容按要求填表格,并說出課文的主要內容。進一步了解說明文的學習方法。
課時安排:1課時
教學過程:
一、揭示課題,導入新課。
板書:溝通 齊讀這個詞語
1.誰能用溝通造一個句子?你認為什么叫做“溝通”?(使雙方相互連通。)
2.今天我們就不拘形式的談談怎樣進行溝通。板書:漫談
二、初讀課文,了解大意。
1.默讀課文,邊讀邊畫出不認識的字和不懂的詞語。
2.利用認讀字表和字典,掃清文字障礙,把課文中的句子讀通順。
3.再讀課文,邊讀邊想:這篇課文主要要向我們說明了什么?(自然界的動物,能用不同的方式與同類溝通,而人類是最擅長于溝通的動物。)
導:自然界的動物是用怎樣的方式與同類進行溝通的呢?人類又是怎樣相互溝通的呢?
三、細讀課文,根據課文內容填寫表格。
提示:
1.按表格內容,邊讀課文邊想一想、畫一畫,最后再填寫表格。
2.獨立填寫完表格后,同桌可以相互交流一下,修改完善自己的表格內容,切記:所寫內容要簡練、明白。
動物名稱 溝通方式和內容 說明方法
四、集體交流。
動物名稱 溝通方式和內容 說明方法
游魚 搖動尾巴、吐泡泡→表達感情 具體事例
發光魚 用發光的身體→嚇唬獵者、打招呼 具體事例
海豚 尖叫或小聲叫→聊天 具體事例
鯨魚 唱歌→表示友好 具體事例
小狗 撒尿→占據地盤 具體事例
獅子 吼叫→嚇走其他動物 具體事例
猴子 露下排牙齒→表示高興
露出所有牙齒→表示生氣
皺起眉頭→表示困惑 具體事例
蜜蜂 跳8字形舞步→告訴其他蜜蜂上哪兒采蜜 具體事例
人類 唱歌、寫文章、繪畫、跳舞、說話、笑、跺腳、眨眼睛、點頭、揮手、廣播、計算機互聯網、廣告、路標…… 具體事例
比較
注意:在交流人類的`溝通方法時,啟發學生說說,看到人類有這么多方便、快捷的溝通方法,你此時最想干什么? 激發學生與家人、與同學溝通的興趣。
五、再讀課文,給課文分段,并說說每部分的主要內容。
第一段(1自然段)概括寫自然界的動物,能用不同的方式與同類溝通,而人類是最擅長于溝通的動物。
第二段(2—6自然段)寫海里、陸地上、蜜蜂與同類溝通的方法。
第三段(7自然段)人類的溝通很容易,我們要重視與家人溝通。
六、布置作業。
基礎性作業:熟讀課文。
《溝通》教學設計7
教材簡析
《溝通》是本次口語交際的內容。它是圍繞“理解”這一單元主題設計的,同時也是對本單元主題的深化和擴展。教材有兩幅情境圖和兩段簡短的說明文字。兩幅情境圖為學生營造了一個理解溝通的氛圍,為學生選擇話題擴展思路。兩段文字點明了生活中許多情況下需要理解與溝通。
設計理念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學生要具有日常口語交際的基本能力,在各種交際活動中,學會傾聽、表達與交流,初步學會文明地進行人際溝通和社會交往,發展合作精神。”因此,本設計注重為學生創設實踐的空間,在師生互動、生生互動中,提高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
教學目標
1.明確什么是溝通,為什么要溝通,怎樣溝通,理解生活中常常需要溝通。
2.使學生在具體的實踐活動中,明確與人溝通不但要說清事情,還要講禮貌,態度坦率、誠懇,充分考慮到別人的感受,在溝通中體會做人的道理。
3.結合交際過程,引導學生養成在交際中認真傾聽別人說話的良好習慣。
教學重、難點
1.培養學生能夠把事情說清楚的能力。
2.讓學生學著運用恰當的方式方法進行溝通,體會生活中與人溝通的重要性。
教具準備
多媒體課件。
教學時間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營造交際氛圍
1.創設情境。(出示課件)
一個春光明媚的早晨,小麗剛睜開眼睛就覺得頭昏目眩,原來是感冒更加嚴重了。這時,媽媽走過來看見小麗臉色難看,聲音也沙啞了,就對小麗說:“好女兒,今天這么難受就別去上學了,媽媽一會兒給你請假。”可小麗卻說:“媽媽,沒事,我不去上學功課會落下的.。”“真是懂事的好孩子,媽媽一會兒陪你打一針再去上學吧。”當小麗打完針到學校時,上課的鈴聲早已響過了。老師批評了小麗。
2.引導:快幫小麗想想辦法,她該怎么辦啊?
3.揭題:小麗應該把遲到的原因向老師說清楚,也就是和老師進行溝通。溝通可是一門學問,在生活中經常需要與人溝通。這節課我們就來練習與人溝通。(板書課題)
(豐富多彩的現實生活為口語交際教學提供了源頭活水。因此,要充分挖掘文本資源,為學生創設生活化的情境,使學生感受到語文源于生活。通過創設交際情境,誘發學生參與交際的熱情,使學生積極主動地投入到口語交際實踐活動之中。)
二、閱讀文本,明確交際要點
1.自由讀教材的文字部分——明確什么情況下需要溝通。
2.輕聲讀教材的文字部分——明確為什么要溝通。
3.指生讀教材的文字部分——明確溝通的方式方法。
(引導學生通過閱讀,明確本次口語交際的內容、目的、方法,為學生順利地進行口語交際奠定基礎。)
三、預設情境,體會交際方法
1.引導:請你幫小麗和老師進行溝通。
2.實踐演練:學生結合自己的生活實際幫助小麗和老師進行溝通。
預設三種小麗與老師的溝通方式:
(1)小麗聽了老師的批評,馬上哭了起來,覺得自己好委屈,什么也沒說回到了自己的座位上。
(2)小麗馬上大聲爭辯道:“我不是故意遲到的,你可以給我媽媽打電話。”
(3)小麗輕聲對老師說:“老師,對不起!我早上起來感冒嚴重了,剛才去打了一針,所以遲到了。”
3.討論:你覺得哪種溝通方式最好?好在哪里?
4.點撥:溝通時不僅要口齒清晰,語句連貫,把事情說清楚,更重要的是要講禮貌,態度誠懇、坦率,語氣合適,還要充分考慮到對方的感受。
(口語交際的目的是讓學生會說,這需要不斷的培養和訓練,而方法的指導顯得更為重要。)
四、模擬情境,領悟交際方法
1.實踐訓練:現在同桌合作,一個人扮演小麗,一個人扮演小麗的班主任老師。按照你認為最好的溝通方式進行表演。
2.同桌進行口語交際實踐練習。
3.選代表進行表演。
提出要求:表演的同學要把遲到的原因說清楚,要講禮貌,態度要誠懇、坦率,語氣要合適,還要充分考慮到對方的感受;看的同學要認真,一會兒進行恰當的評價。
4.評價:你覺得小麗和老師溝通得怎么樣?
評價要點:語句是否連貫;是否把事情說清楚了;態度是否誠懇、坦率;是否考慮到對方的感受。
(靈活多元的評價激勵是極為重要的,學生正是在這種自我的、學生之間的、師生之間的適當評價中規范自己的語言、掌握交際的要點、領悟交際的方法。)
五、聯系實際,拓展交際空間
1.引導:在生活中你經常與人溝通嗎?怎樣進行溝通的?
2.提供交際情境:
(1)你因為忘記帶作業,受到老師的批評。
(2)你和爸爸媽媽逛公園時,和他們走散了,你找警察叔叔幫忙。
(3)你的哥哥認為是你把他的玩具汽車弄壞了,他誤會了你……
3.拓展:同學們,我們在生活中經常與人溝通,可以選擇上面的情境,還可以結合自己經歷過的實例。和同桌練習一下遇到類似的情況時,你怎樣與人溝通。
4.同桌合作,虛擬具體情境進行交際表演。
5.選派代表全班交流,大家評議。
按評價要點進行點評:表達是否清楚明白;是否講禮貌;態度是否誠懇、坦率;語氣是否得體;口齒是否清晰;語句是否連貫;是否考慮到對方的感受。
(通過模擬生活實際,再現口語交際環境,豐富口語交際內容,讓學生在自主的活動中自由地想、盡情地說、愉快地演,在輕松和諧的氛圍中享受到交流的愉悅,體現語文課程的工具性與人文性。)
六、拓展延伸,延續交際熱情
1.交流收獲:通過這次口語交際,你有什么收獲?
2.小結引導:是啊,我們不僅幫助了小麗,還了解了人與人之間溝通的方法。希望我們能在生活中經常溝通,和諧相處,相信人與人之間會多一份理解,多一份信任,相信我們的生活會更加絢麗多彩。
口語交際課是口語交際訓練的主陣地,我們可以利用語文教學的各個環節有意識地培養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更可以在日常生活中,讓學生積極主動地鍛煉自己的口語交際能力。扎實的口語交際應該兼容并蓄,打通課內課外的壁壘,把學生在各種時間、空間所獲得的經驗喚起、激活,有機地將學校這個小課堂和生活這個大課堂“鏈接”起來,使語文如生活般豐富多彩。
板書設計
溝通
交際要求:把事情說清楚;講禮貌;
態度誠懇、坦率;語氣合適;
口齒清晰;語句連貫;
應考慮到對方的感受。
《溝通》教學設計8
課程內容
通過“絲綢之路”的開通,了解絲綢之路在中外交流中的作用。
教學目標
了解張騫兩次出使西域、中央對西域的管理、絲綢之路的基本史實,使學生初步掌握我國歷史上中原地區與邊疆地區之間的密切聯系以及東西方文明之間交流的過程。
觀察圖片、閱讀分析史料、觀看視頻,提高閱讀能力和觀察能力,學會從多種渠道獲取歷史信息,初步掌握歷史學習的一些基本方法;師生共同對歷史問題進行探究和討論,初步學會對歷史事物進行分析和評價,逐步提高對歷史的理解能力和表達交流的能力。
學習張騫不畏險阻、勇于探索開拓的進取精神,認識絲綢之路對溝通中外文明的重大意義,認識新疆、南海自古就是中國的領土,自覺維護國家統一。
教材分析
本課內容分為三塊:張騫通西域、絲綢之路、對西域的管理。三塊內容之間因果相連,反映了漢朝時期民族關系和對外關系的重大發展。
秦漢時期是漢民族與周邊少數民族關系發展的重要時期,漢朝對內加強民族之間的交往,解除了北方匈奴的威脅,派張騫出使西域,開創了漢朝與西域各國友好交往的局面。秦漢時期也是中外交流的重要時期,漢朝對外開通了陸上和海上絲綢之路,打破了東西方文明之間的隔絕狀態,促進了東西方文明的經濟文化交流。
本課涉及中國的邊疆問題。歷史證明,新疆和南海諸島及相關海域都是中國領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同時,隨著“一帶一路”戰略的提出,絲綢之路如今具有強烈的現實意義。
學情分析
初一學生思維活躍,具有強烈的自我發展意識和展示自我的需要,對感性事物易于接受和理解。經過一段時間的歷史學習,學生初步具備了分析歷史素材的能力和合作探究的學習品質。但初一學生仍以形象思維為主,對本課內容一知半解。因此,本節課教師要著眼于學生學習興趣和學習能力的培養,創設歷史情境,開展豐富的學生活動,以幫助學生掌握基本知識,培養基本能力,形成基本認識。
重點
張騫通西域;絲綢之路;對西域的管轄。
難點
絲綢之路開通的意義
教學資源
(1)教育部組織編寫:義務教育教科書《中國歷史七年級上冊》人民教育出版社 20xx年6月版
(2)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國地圖出版社:《中國歷史地圖冊七年級上冊》 中國地圖出版社 20xx年6月版
(3)卜憲群主編:《中國通史》華夏出版社、安徽教育出版社20xx年5月版
(4)斯塔夫里阿諾斯:《全球通史:從史前史到21世紀》北京大學出版社 20xx年10月版
(5)教育部組織十院校編寫:高等院校文科教材《中國古代史》福建人民出版社 20xx年7月版
教學過程
教學內容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導入
出示兩幅考古發現的圖片,并在地圖上標出相應的地理位置,提出問題:漢朝的絲綢和錢幣是怎么到達古羅馬和馬來半島的呢?
觀察圖片,形成宏觀的時空觀念,并思考問題。
(一)張騫通西域
1、西域的具體情況
(1)出示張豈之的一段話,提出問題:為絲綢之路的開辟奠定基礎的是哪一事件呢?
(2)指導學生對“騫”進行注音。
(3)簡要介紹張騫,出示《史記》中的相關記載。
(4)提出問題:張騫出使的西域具體指哪一地區呢?那你能在這幅地圖上找到西域的范圍嗎?
(5)結合地圖,介紹西域狹義和廣義上的概念。
(6)出示《漢書》的材料,提出問題:當時生活在西域的人們過著怎樣的生活呢?
(7)引導學生回憶秦朝對匈奴的政策。
(8)簡單介紹漢初對匈奴的政策。
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
在課本上進行標注。
閱讀材料
閱讀課本,在課本上進行勾畫。
閱讀地圖,在地圖上找到西域的地理位置。
閱讀材料,并根據材料回答問題。
回憶所學,回答問題。
2、張騫兩次通西域
(1)出示《史記》的材料,提出問題:漢武帝為什么要派人出使大月氏?
(2)設計學生角色扮演活動。
(3)設計張騫兩次出使西域的自主學習活動,提供相應的答案卡片,隨機發放卡片讓學生填寫表格。
(4)結合表格內容,提出問題:對比張騫兩次出使西域,哪一次更加艱險呢?
(5)對學生回答進行歸納和總結,并出示《漢書》的材料,提出問題:張騫鑿空西域有什么重大意義呢?
(6)對學生回答進行歸納和總結,并出示《史記》《后漢書》的`材料,過渡到絲綢之路。
閱讀材料,講述《史記》中的內容,并回答問題。
進行角色扮演,模擬張騫和漢武帝臨別前的對話。
自主學習課本完成《張騫兩次出使西域概況表》,上黑板把答案卡片貼在黑板上。
結合表格內容思考,并回答問題。
閱讀材料,并回答問題。
二、絲綢之路
1、陸上絲綢之路
(1)提出問題:絲綢從漢朝到達古羅馬沿途要經過哪些地方呢?
(2)出示地圖,介紹絲綢之路對于連接世界文明的意義。
(3)設計小組合作探究活動。
(4)對學生探究活動進行評價和總結,并提出問題:這條路為什么叫絲綢之路呢?
(5)對學生回答進行總結。
閱讀課本,回答問題,并跟隨老師在課本線路圖上進行勾畫。
學生分組,完成老師給出的任務,并進行小組展示。
思考并回答問題。
2、海上絲綢之路
(1)追問問題:漢朝錢幣是如何到達馬來半島的呢?
(2)出示地圖,介紹海上絲綢之路的路線。
(3)指導學生自主學習《知識拓展》的內容,并出示馬王堆漢墓的西漢古地圖和《諸蕃志》《后漢書》中的記載,提出問題:這些歷史都印證了知識拓展中的哪句話?
閱讀課本,觀察地圖,回答問題。
在課本進行圈劃。
自主閱讀課本內容。觀察圖片和閱讀材料,了解南海諸島及相關海域自古以來就是中國領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3、絲綢之路的作用
對本子目進行小結概括,提出問題:這條絲綢之路對東西方文明有什么重要作用呢?
結合課本及所學知識,回答問題,并在課本進行勾畫。
三、對西域的管理
1、西漢:西域都護的設置
(1)出示驛站、烽燧遺址以及《史記》《漢書》的材料,指出天山南北的西域全部歸屬漢朝。
(2)出示《西漢形勢》圖,提出問題:西漢政府會如何管理這一地區呢?
(3)提出問題:西域都護府的最高長官是誰呢?
(4)設計自主學習和關于“西域都護”的知識搶答游戲。
(5)進行總結,并突出強調新疆自古以來就是中國領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觀察地圖,閱讀材料,并回答問題。
觀察地圖,回答問題。
閱讀課本,回答問題。
自主學習,并進行搶答游戲,在課本上進行勾畫。
2、東漢:班超經營西域
(1)介紹絲綢之路從西漢到東漢的興衰過程,提出問題:是誰重新恢復了西域與漢朝的聯系呢?
(2)播放視頻《班超經營西域》,指導學生找到視頻中與班超有關的兩個成語故事。
(3)對視頻和學生回答進行總結,提出問題:班超在西域期間,還希望與西方的大秦直接溝通,所以他派了誰出使大秦?
(4)簡單介紹甘英和班超在西域的歷史。
閱讀課本,回答問題。
觀看視頻,并找到與班超有關的兩個成語故事。
閱讀課本,回答問題。
小結提升
(1)介紹此后各朝各代行走在絲綢之路上的著名人物,請學生用一個詞來概括,絲綢之路是一條怎樣的路呢?
(2)對學生回答進行總結,并指出絲綢之路給我們留下的不僅有物質成果,還有精神財富。追問問題:你認為這些絲路人給我們留下了哪些精神財富?這些精神對我們的學習和生活有什么啟示呢?
(3)對學生回答進行總結,并出示“一帶一路”圖片,聯系古今。
結合所學,概括絲綢之路。
結合所學思考,并回答問題。
板書設計
《溝通》教學設計9
教學目標
1、知道指南針的發明與應用是中華民族對于世界發展的杰出貢獻。
2、初步掌握閱讀史料的能力和搜集、整理資料的能力。
3、培養學生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教學重點
了解指南針的發明與應用以及對世界文明的重大影響。
教學難點
理解人們如何利用指南針溝通全世界。
教學準備
1、準備5個指南針。
2、師生搜集有關指南針的資料。
教學過程:
一、情景引入:
一艘大船在東海航行,海上一片令人心曠神怡的景象,突然天空變得陰暗起來眼看一場大雨要來臨,怎么辦?必須馬上回到港口才會比較安全。可是茫茫大海該往哪兒回呢?小朋友們我們用什么辦法來幫助船長確定方向啊?(指南針)
【設計意圖:知道指南針的發明與應用是中華民族對于世界發展的杰出貢獻。】
二、了解指南針的歷史
1、我們先從指南針的歷史說起。指南針是如何發明的,最早的指南針是怎樣的呢?讓我們仔細閱讀課本16頁上的文字及圖片,用筆劃出相關的知識。
兩位學生匯報所得知識。
不錯,我國是四大文明古國之一,古老的中國具有悠久的歷史,四大發明是我國勞動人民智慧的結晶,其中指南針就是四大發明之一。現在就請跟著老師來了解一下指南針的發展歷程。
(放課件、課件的內容是從最早古代人民利用太陽和北極星來辨別方向、司南、指南車、指南魚、各種各樣的羅盤及現在發明的各種各樣的指南針等方面的知識,也可以介紹書本知識。)
2、出示“指南針歷史”競賽題目一份(由學生出題),組織全班進行知識競賽,小組加分。
【設計意圖:初步掌握閱讀史料的能力和搜集、整理資料的能力。】
三、活動探究
1、通過剛才的閱讀資料和知識競賽,我們對指南針的歷史有了更深的了解。那么在生活中指南針到底為我們帶來了哪些方便呢?它又是如何使用的呢?
一位學生匯報:指南針在各個領域的巨大貢獻,如,航海、航空、旅行、大地探測……
2、觀察教學用的指南針。
(1)指南針由幾部分組成?(主要由磁針、支架、標明方向的底盤、盒子組成。)
(2)磁針的哪一端指北,哪一端指南?
(3)方位盤上的方向是怎么表示的?
3、用指南針定方向。
(1)大家會使用指南針嗎?小組討論研究怎樣用指南針來判斷方向。
(2)交流指南針的使用方法。
(3)用指南針來判斷教室的各個方向。
(4)走出教室,繼續判斷:學校大門和教室窗戶的朝向;國旗與學校大門在我們的哪個方向。
【設計意圖:通過親身體驗進一步了解指南針的工作原理。】
四、體會指南針的`重要性
組織學生欣賞世界各地圖片,體會指南針的巨大貢獻,溝通了全世界。
同學們,我們翻開歷史的畫卷,發現我們的祖先曾經造了輝煌燦爛的文化成就全世界矚目,其中指南針的發明給不同種族、不同地方、不同國家的溝通搭起橋梁。
【設計意圖:培養學生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五、總結延伸
1、今天我們一起了解了指南針的歷史,此時此刻大家最想說些什么?(希望學生能說出人類的偉大;應為勞動人民的創新精神所感動;指南針給人類帶來了方便、我也想做一個指南針等。)
2、今天,我們作為21世界的少年,更應繼往開來,努力探索,為人類文明作出更杰出的貢獻。如果讓你對現代指南針進行改進,你會怎樣做?請把你的想法寫下來并付諸實踐。
出示:
作業:
繼承古代勞動人民的聰明智慧,發揮自己的創造力,改良現在的指南針,并畫好設計圖,注明介紹的文字。動手做一做,檢驗效果,體會科學發明的樂趣。
【設計意圖:培養學生的民族責任感及創新能力。】
板書:
溝通全世界的指南針
偉大發明驕傲繼承
購買:五個指南針,學生4個,老師一個。
《溝通》教學設計10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知道家庭成員之間應該相互溝通、相互關愛、平等相等。
2、能力目標:學習正確處理自己與家長之間的矛盾,初步掌握一些溝通的技巧。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培養學生重新審視家庭成員間的不同角色,以及家庭成員間關系的特點,形成主動建立良好家庭成員關系的意識和能力。
教學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學會建立良好的家庭成員關系。
教學難點:學會理解和有效的溝通。
課時安排:
1課時
設計理念:
隨著學生年齡的增長,獨立意識飛速發展。同時,逆反心理是對家長的逆反心理尤其強烈。在與父母的交往過程中,經常會出現不同類型的問題,這也是困擾他們情緒的主要因素。對于六年級學生來說,討論或學習在青春期如何以積極的心態面對和處理家庭成員之間關系是相當重要的,也是極為迫切的。另外,隨著社會的進步,人們對人權的要求也越來越強烈,以相互理解、相互尊重、平等民主為基礎的新型家庭成員關系是符合時代需要和學生心理特點的。本課以相互溝通為主線,積極創設一種平等交流的平臺,師生共同探討敏感而又古老的話題。從是什么到怎么做,從為什么到我能做,促進家庭成員的理解和溝通,努力構建新型的家庭成員關系。
課前準備:
1、教師準備。
(1)了解班級同學的家庭成員關系現狀和主要問題,確定教學重點、難點。
(2)組織學生完成好調查、采訪以及結果的分析工作。
(3)精心設計課堂教學中的問題,選擇有代表性的案例進行分析。
2、學生準備。
(1)我班學生家庭成員關系的現狀與分析。
(2)采訪家長,主要問題包括:
家長對良好家庭成員關系的期望?
建立良好家庭成員關系過程中,您所遇到最大的困難是什么?
說出3-5件生活中讓您感到煩惱的事情?
教學過程:
一、導入:
1、指名朗讀樂樂和他小伙伴們近來在家庭和學校中的煩惱與困惑,學生認真體會他們的心理感受。
2、提問:
(1)樂樂他們描述的是怎樣的情感?
(2)樂樂他們和父母之間發生了什么事情?
(3)如何與父母進行溝通?
(4)如何化解與父母之間的矛盾呢?請談一談自己通常的做法。
二、活動一:共同的期望
1、教師引導學生體會自己與父母關系的回味,結合自己的情況,談談對理想家庭成員關系的看法。
(學生可能回答:平等民主、尊重理解、友好合作等。值得注意的是:教師要引導學生仔細分析問答內容的.具體內涵,即平等是指人格的平等,民主是相對的,尊重就是要尊重對方的人格、勞動成果等,理解就是能夠站在對方的角度設身處地的思考。)
2、思考:為什么文中樂樂他們和父母間的關系會發生矛盾?
3、小結:我們一起討論了對良好家庭成員關系的期望,可以看出,對于那種彼此之間平等民主、相互尊重理解、相互信任、相互幫助的家庭成員關系不僅是廣大同學的期望,也是教師的期望,更是我們共同努力的目標。
三、活動二:換位思考
1、引導學生體驗:在與父母發生沖突時,父母的心情其實也是很矛盾的。假如你是你的媽媽,請設想當時她的真實感受和想法。
2、小組之間交流體驗,全班資源交流。
3、交流經過剛才的反思,自己的新感受或新收獲。(引導學生體會遇事能夠站在父母的角度思考、體諒父母的做法。)
4、小結:同學們剛剛體會了父母在處理問題中所面臨的顧慮或難處,更進一步地理解父母的角色和責任,相信這些一定會對我們建立良好的家庭成員關系起到促進作用。
四、活動三:如何建立良好的家庭關系
1、呈現學生課前進行的“關于我班家庭關系現狀調查”的結果,并選取具有代表性的問題和案例。
2、以小組為單位,結合案例或自己的切身體會,討論從學生的角度如何為建立良好的家庭成員關系而努力。
3、全班交流和小組交流相結合。(教師適時板書、總結和提升。)
4、學生介紹生活中容易使父母產生煩惱的事件的調查結果,引導學生對調查結果進行分析。
5、請一位參與采訪的同學談談采訪時的體會,使學生更進一步地理解:建立良好的家庭成員關系,學生具有極其重要的作用。
6、引導學生分析,對于那些容易破壞家庭成員關系的現象,本班是否存在?哪些現象通過努力是可以避免的?
五、活動四:經營快樂
1、根據前面的討論,基本可以達成這樣的共識:與父母之間的快樂是可以經營的。
2、以小組為單位,結合本班的實際情況,共同探討改善或促進建立良好家庭成員關系的方法。
3、全班交流,并進行方法的可行性分析。
4、小結:通過前面的討論,同學們為建立良好的家庭成員關系出謀劃策,提出了許多極有價值的建議,希望同學們能夠將這些方法付諸于實踐。
六、活動五:勇于溝通
1、出示文中樂樂父母寫給他的信,請同學在悠揚的音樂聲中朗讀,體會樂樂父母在寫這段話時的心理感受。
2、請你現在給父母留言,它可以是一句真誠的感謝,一句贊美,一個祝福,一個心愿,一點歉意或者一個能促進良好家庭成員關系建立的建議……在自己最喜愛的紙上寫出來,并折疊成自己最喜歡的形狀,放到事先準備的心形幸運盒里。
3、學生可以在課堂上自愿交流,如果時間不夠,可以課后把這些留言作為禮物送給父母,將溝通做到實處。
七、總結:心靈的溝通是解決矛盾的重要渠道,隨著年齡的增長和各方面的成熟,每個同學都應當逐漸學會運用不同的恰當的方式處理和化解家庭中的沖突和矛盾。家庭是我們出生、成長的地方,我們應該為家庭的和諧、美滿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教師,今天聽到許多同學的心聲,感受到你們的熱情和寬容,我非常高興。希望在現實生活中同學們能夠用一顆熱情真誠、寬容大度、客觀公正的心態對待自己的父母,建立良好的家庭關系,使你們更多地體驗學生生活的快樂。最后,我想說的一句話是:尊重、愛惜他人本身,就是一種自尊、自信的體現。
八、家庭作業
1、根據課堂上的討論,完成書第69頁下方的填空作業。
2、完成書上第69頁的“愛家三字經”。
《溝通》教學設計11
教材分析
本課內容以“學會與父母溝通”為主題,共分兩個層次:一。影響與父母溝通的原因;二。搭建心靈溝通的橋梁。為達成目標,教材設置了幾個同學不同的事例和其它幾個閱讀材料,并結合材料提出了思考、討論、交流的相關問題,“相關鏈接”中又提出了我們現在所處的時期容易產生“逆反心理”并告訴我們應怎樣去控制。教學中要充分利用好以上欄目內容,結合學生學習實際,并運用討論式、啟發式、情景分析式等教學方法,切實提高教學活動。
學情分析
和現實結合的非常緊密,對學生很實用的一課。
教學目標
使學生能夠學會與家長去溝通,與家長之間搭建心靈溝通的橋梁。并使學生掌握與家長溝通的方法和技巧。還要學生能夠合理的在青春期調控自己的情緒,克制住自己,使自己與父母間的關系更加融洽
教學重點和難點
重點:理解父母真正尊重父母
難點:與父母溝通的.方法和技巧
教學過程教學活動
環節一:話題討論,導入新課
展示課件1:請你參與
王娜在日記里寫到:“上初中后,我與父母的關系好象疏遠了許多。每天放學回家,父母還和往常一樣,問我的學習情況。自己也想對他們說說心里話,匯報自己的學習情況。可話一出口,就變了味道,讓父母很不高興,影響了與父母的交流。所以心里特別煩,也恨自己笨。”
教師引導:你是否也有這種經歷和感受呢?(學生談)
教師:正如有人說,“世上有種結難以解開,它叫心結;世上有扇門難以敞開,它叫心扉;世上有條溝難以逾越,它是代溝。”同學們已經體會到,隨著年齡的增長,我們與父母的關系不再象小時侯那樣親密無間。那么,是什么原因影響了我們與父母的溝通?怎樣搭建與父母溝通的橋梁呢?這就是我們本課要探討的內容。
環節二:透視“親子矛盾”
師:我們來看下面的生活場景:(多媒體出示)
1、一名中學生正給自己的日記本上加上一把鎖。
2、飯桌上,父母詢問孩子的在校情況,孩子冷淡的回答說;“什么也沒發生!”
3、一位母親在偷聽女兒的電話;
4、一名中學生把父母買來的衣服扔在地上說:“真土氣,我不穿!”
擴展情境,感悟方法智慧分享:
你有哪些與父母溝通的好方法,與大家分享我型我秀:小組合作,請各組同學針對剛才所講所憶的沖突,討論并任選其中一個,推舉同學扮演孩子和家長,將它演繹出來,在演繹的過程中,特別要表現出你是如何緩解、解決與父母沖突的?看哪個組表演得最好,沖突解決得最圓滿。(老師選兩組表演)
總結歸納:指導實踐學生分小組討論,提出解決的辦法。教師歸納,引導學生“樹立一個態度,尋找幾種方法”。
一個態度:主動、愉快地與父母溝通。
幾個辦法:
(1)通過聊天、寫信等方式,打開心扉,主動與父母溝通;
(2)學會換位思考,用放大鏡看父母的優點,體會父母的辛苦與關愛;
(3)產生矛盾后,抑制急躁情緒,妥善處理;
(4)經常反思、調節、控制自己的情緒。心靈絮語:配樂朗誦《沒有代溝的世界》五、課后作業:給父母寫一封信。在這封信里你可以表達自己對父母的感激之情,也可以為自己的某一次任性胡鬧向父母道歉,還可以向父母提出一些小小的建議,把最暖人的話送給自己最親的人
《溝通》教學設計12
一、教學目標
1、培養作文中借景物以傳情達意的意識;
2、了解人類與自然溝通的常見手法;
3、培養移情于景、見景生情,景情互生的詩意情懷;
二、教學重點:
了解人與自然溝通的常見手法。
三、教學難點:
運用修辭和表現手法,借自然景物以傳意達意。
四、教學過程:
言為心聲,文學心語。我們走進自然,觀賞自然,當心靈與自然產生了共振共鳴,總想把內心的情意表達出來,形諸于文字,于是成句,成段,成篇。
歐陽修曾在《蝶戀花》中說:“淚眼問花花不語,亂紅飛過秋千去。”其實花是會“說話”的,只要我們用心去感受,自然萬物都會說“無聲的語言”,所謂“格物致知”,“格”就是推究,只要我們認真觀察,追本溯源,細細推究,就會發現萬事萬物都有它的內涵,這內涵就是他們的“語言”,也就是“格物致知”的“知”。
如果我們要把心靈與自然的共鳴表達出,這就需要途徑、方法。下面我們從實例中來發現這種途徑、方法。
(一)用修辭手法溝通情與景
1、用起興
樹梢樹枝樹根根,
親山親水有親人。
羊羔羔吃奶眼望著媽,
小米飯養活我長大。
——摘自《回延安》
注:作者闊別故鄉XX年,再回延安時寫下的作品,表達對延安的深情。
問:第一和第二句有什么關系?
明確:比興——先詠他物,以引起所詠之物。
課堂練習:
(1)在下面橫線處填上一句話,表達出本句的中心。
是一叢秋菊,也要散發芳香;是一片秋葉,也要裝點大地;是一株古柏,也要撐起藍天;是一眼古井,也要流出清泉。,。
(2)從上圖中選一景物比興,表達自己某一思想情意,字數不限。
2、用比喻
例1:愛心是一場紛灑在春天的小雨,使落寞孤寂的人享受心靈的滋潤;愛心是一汩流淌在夏夜的清泉,使燥熱不寐的人領略詩般的恬靜;愛心是一杯潑灑在頭頂的冰水,使高熱發昏的人得能冷靜地思索;愛心是一塊銜含在嘴里的奶糖,使久飲黃蓮的人嘗到生活的甘甜。
例2:憂思在我的心里平靜下去,正如暮色降臨在寂靜的山林中。
練一練:仿照前面的句子,運用比喻修辭,再續寫一句。
(1)思念是一首詩,讓你在普通的日子里讀出韻律來;思念是一陣雨,讓你在枯燥的日子里濕潤起來;思念是一片陽光,讓你在陰郁的日子里明朗起來。
(2)以下圖中的景物為喻體,造一個比喻句。
3、用擬人
例1:無垠的沙漠熱烈追求一葉綠草的愛,她搖搖頭笑著飛開了。
例2:當悲傷的水流入穩重的山,水這可憐兒的悲傷也勾起了山的悲傷,于是他們的心一起碎了;水把頭埋入地下,山卻把心的碎片一塊塊收好。于是就有了迷亂復雜的溶洞,就有了千姿百態的石筍,就有了洞口突突的泉水。
練一練:以擬人手法,描寫下面的圖景。
2、以表現手法溝通景與情
(1)渲染——原本是中國畫的一種畫法,用水墨或淡的.色彩涂抹畫面,收到不同尋常的藝術效果。在寫作中,渲染常常是對景物進行突描寫、形容,形成一種氛圍,以烘托環境中的人物或事件。如:
“秋天的后半夜,月亮下去了,太陽還沒有出,只剩下一片烏藍的天;除了夜游的東西,什么都睡著了。”這是魯迅小說《藥》的第一句話,渲染出黎明前最黑暗時刻的突出特征:陰暗、凄清,還有幾分恐怖。這句雖然字數不很多,卻奠定了文章壓抑的感情基調,周圍事物皆死氣沉沉,也可烘托出華老拴心情沉重。
之后還有一句“街上黑沉沉的一無所有,只有一條灰白的路,看的分明。燈光照著他的兩腳,一前一后的走。有時也遇到幾只狗,可是一只也沒叫。”其中“黑沉沉”、“灰白”的路和“一只也沒叫”,這也使氣氛陰森幽暗,基調冷峭深沉,讓讀者不禁感到壓抑。這畫龍點睛似的環境描寫,很自然的穿插在文章中,確實引人入勝。寥寥幾句便烘托出了人物心情,定下了文章感情基調,同時暗示了人物之后要做的事一定有些恐怖,令人緊張。
練一練:認真欣賞下圖,如果你在如此環境中將有什么樣的心情,然后通過約60字的景物描寫,渲染氛圍,以突現這種情緒。
(2)象征手法——根據事物之間的某種聯系,借助某人某物的具體形象(象征體),以表現某種抽象的概念、思想和情感。它可以使文章立意高遠,含蓄深刻。恰當地運用象征手法,可以某些比較抽象的精神品質,化為具體的可以感知的形象,從而給讀者留下深刻的印象,賦予文章以深意,從而給讀者留下咀嚼回味的余地。
下面請讀茅盾《白楊禮贊》片斷:
那就是白楊樹,西北極普通的一種樹,然而實在是不平凡的一種樹。
那是力爭上游的一種樹,筆直的干,筆直的枝。它的干通常是丈把高,像加過人工似的,一丈以內絕無旁枝。它所有的丫枝一律向上,而且緊緊靠攏,也像加過人工似的,成為一束,絕不旁逸斜出。它的寬大的葉子也是片片向上,幾乎沒有斜生的,更不用說倒垂了。它的皮光滑而有銀色的暈圈,微微泛出淡青色。這是雖在北方風雪的壓迫下卻保持著倔強挺立的一種樹。哪怕只有碗那樣粗細,它卻努力向上發展,高到丈許,兩丈,參天聳立,不折不撓,對抗著西北風。
這就是白楊樹,西北極普通的一種樹,然而決不是平凡的樹。
作者在這里描寫的是普通而又平凡的白楊,其筆力集中在白楊的神采、姿態、精神、品格之上,其情感的基調是激情的謳歌,這讓我們極為鮮明地感覺到作者是用白楊在象征著一種人,象征著一種精神。果然,作者又以不可壓抑的激情告訴我們,他的目的決不是只寫樹:
當你在積雪初融的高原走過,看見平坦的大地上傲然挺立這么一株或一排白楊樹,難道你就只覺得它只是樹?難道你就不想到它的樸質,嚴肅,堅強不屈,至少也象征了北方的農民?難道你竟一點也不聯想到,在敵后的廣大土地上,到處有堅強不屈,就像這白楊樹一樣傲然挺立的守衛他們家鄉的哨兵?難道你又不更遠一點想到,這樣枝枝葉葉靠緊團結,力求上進的楊樹,宛然象征了今天在華北平原縱橫決蕩,用血寫出新中國歷史的那種精神和意志。
練一練:仔細觀察下圖,展開聯想,賦予它象征意義,并從這種象征義出發,對它進行描寫。不少于70字。
《溝通》教學設計13
教材分析:
這是五年級上冊第六課《當矛盾發生時》的第2個活動主題,該主題的主要目的是教會學生學習溝通,能主動地將自己的看法、想法與父母進行交流。
教學目標:
1、熱愛自己的家庭,熱愛自己的父母長輩,尊重父母長輩的勞動和情感。
2、學會用平和的態度和正確的方法處理與父母的矛盾,常與父母交流。
3、學會與父母長輩溝通交流,用正確的方法處理和父母長輩之間的矛盾。
教學重點:
引導學生學會與父母溝通,從而了解父母的想法,理解父母,體諒父母,盡力化解矛盾。
教學難點:
掌握與父母溝通的技巧。
活動準備:
1、教師準備:利用小紙盒或者小木盒做個“煩惱小屋”,請學生將與父母之間產生的矛盾投入到“煩惱小屋”中,同樣利用小紙盒或者小木盒做個“開心小屋”;將部分家長請到課堂上和學生共同學習。
2、學生準備:將上節課學習過程中寫下的與父母之間發生的矛盾投入到“煩惱小屋”。
活動過程:
1、導入新課:教師出示“煩惱小屋”。
提問:同學們,你們知道這里面裝的是什么嗎?對了,都是你們投入的在家庭中發生的煩惱的事情。這節課,我們就來解決這些煩惱,好嗎?
2、歡迎家長:今天,我們還請來了一些客人,就是一些同學的家長和我們共同座談,我們先來歡迎他們。
3、活動:煩惱轉盤。
在這個“煩惱小屋”中,有同學們投入的煩惱事、不開心的事。這里面的煩惱卡沒有署名,請同學們轉動前面的轉盤,我們轉到多少數字,就拿出相應的煩惱卡,共同來解除煩惱,好嗎?
4、同學轉動煩惱轉盤,拿出卡片,大家對上面的內容共同討論,是否遇到過這樣的煩惱,誰在生活中有好的辦法解決它。
對于有些矛盾,同學經過討論,能夠找到化解的方法,進行良好的溝通,將這樣的煩惱卡投入到“開心小屋”。
在大家討論之后,請家長談談自己的看法,自己與孩子發生這樣的矛盾時,心中是怎樣的想法。
5、在同學活動的過程中,教師根據學生、家長的看法,引導學生總結出正確對待矛盾的方法。
6、活動:做個心理信箱小老師。
教師出示情景(如教科書第38頁內容):請學生做個小老師,根據上面共同總結出來的好方法,給趙剛出個好主意。
根據學生出主意的具體內容,請家長進行評價。
7、活動:架起我和父母之間的彩虹橋——親情留言箱。
我們學會了處理和家長之間產生矛盾的'一些方法,其實,最重要的是要和父母進行溝通,站在對方的角度來思考問題,這樣不僅會減少矛盾的產生,還能夠化解矛盾。讓我們給父母寫一封信,寫上自己的心里話,和父母開始第一次溝通吧!
8、師生共同總結:經過今天我們一起探討,看,這么多“煩惱小屋”中的卡片到了“快樂小屋”中,可見,和父母進行溝通真的是有很大的作用。但是,“煩惱小屋”中也還有一些我們沒有解決的問題,有待我們和家長一起探討,相信我們之間會架起色彩斑斕的彩虹橋!
活動拓展:
1、健康、有趣的家務勞動,可以增進家庭成員之間的交流,有助于營造快樂、溫馨、祥和的家庭氛圍。在課堂教學之后,請學生每人設計一項家務勞動,和全家人一起完成,共度快樂時光。在這種溫馨、和諧的氛圍中和家長就一件事情交談,表達自己的意見和想法。
2、將在“親情留言箱”活動中寫的信送給家長,并請家長給孩子寫一封回信,將回信的內容或者和家長溝通后的情況在班中交流。
板書設計:
學會溝通
理解、尊重
有事不瞞
我 遭誤解,心平氣和 父母
有想法,征求意見
情相依,心相通
教學反思:
《溝通》教學設計14
一、教學目標:
1、了解人類與自然溝通的渠道;
2、培養細致觀察、把握景物特征的習慣;
3、培養聯想、想像的能力和習慣;
4、培養思考自然景觀的習慣
二、教學重點:
了解人與自然溝通的渠道。
三、教學難點:
同上。
四、教學過程:
(一)導語:
有一個成語叫“秀色可餐”
自然景觀我們經常看到,特別是對于我們這些生活小城鎮中的人,但是我們往往只大體的看一看,不會去想這些景物的特征,更不會想這些景物的特征可以供我們傳達什么樣的情意。其實這是一種大大浪費,如果只是欣賞神奇的大自然的表面的美,就好比是我們吃美食,完全不去咀嚼,不去品味,就直接吞下去,結果吃了,還不知道是什么味,這不是浪費嗎?
那如何去細細品味自然景觀呢?大家不妨先欣賞這幾幅畫面。
要細細品味自然景觀,就要聯想或想像,讓自己的心靈與自然進行對話、溝通。那我們又如何與自然萬物溝通呢?請看“心靈與自然溝通的渠道”。
(二)展示教學目標(學習目標)
基本過程:
第一種:見景生情
1、顧名思義:觀看景物,產生感情。(分清先后,如何產生感情)
2、賞圖抓特征
①雄鷹圖:銳利、剛健;遨翔藍天;兇猛,替獵人搜索獵物。
②雪梅圖:傲雪、不畏嚴寒,不與百花爭春,與冰清玉潔的雪為伍。
3、賞圖聯想(或想像)
①雄鷹
銳利、剛健——偉岸強健的體魄,強大的力量,能力強;
遨翔藍天——自由(天高任鳥飛、認鷹擊長空)、奮勇搏擊(強有力翅膀拍擊,與狂風作斗爭),如果把長天比作廣闊的事業領域,遨翔比作處在高位,自由發揮,這就無疑表明這個人意氣奮發的形象
雄鷹展翅——強者將展示才華,向遠大理想進發
兇猛,替獵人搜索獵物(鷹與獵物同是動物)——是敵人的幫兇
悲壯的血淚故事——幼鷹出生幾天后,就要學會飛行去爭奪母親口中的食物;接下來,母鷹會把幼鷹帶到懸崖邊上,把幼鷹推下去練習高空飛翔,不少幼鷹因此喪命;幸存下來的幼鷹被母親殘忍地折斷正在生長的翅膀里大部分骨骼,再次從高處推下。很多的幼鷹因此成為飛翔的祭品。 其實,母親殘忍折斷幼鷹的骨骼是決定幼鷹能否在廣袤天空中自由遨翔的關鍵所在。雕鷹翅膀骨骼的再生能力是很強的,只要在翅膀折斷后仍不斷忍痛飛行,使翅膀不斷充血,不久便能痊愈。痊愈后的翅膀似鳳凰涅磐,更加強壯有力。
②雪梅
與冰清玉潔的白雪為伍——物以類聚,人以群分;高潔
傲雪、不畏嚴寒——不畏強權、艱難,保持自己的尊嚴的骨氣。
不與百花爭春——不爭寵,自信
4、賞圖思考
總結:看到眼前的景物,抓住景物特征,由物及人,展開聯想和想像,追問思考,產生情、理、志
首先要
2、
見景生情:觀察景物(抓住特征)——聯想、想像(產生感情)——賦諸筆端
移情于景:醞釀感情——選取景物(抓住特征)——賦予情意
基本能力:有情、取景、抓特征,會寫作技巧。
渠道一——抓景物特征,賦予其情意
自然是多姿多彩的,不同的'自然景物具有不同的特征,這些特征可以影射人類的情意思想。如:
如果我們能細致觀察景物,抓住其特征,就可由特征來賦予它們的情意,鋪陳其特征來渲染氛圍。
課堂練習:仔細觀察下面的風景,就其中某一景物的特征,展開聯想和想像,賦予它們思想情意。
渠道二——選取合適景物
景物豐富多彩,我們在某一時間地點,入眼的景物很多。不同的景物,其特征不同,文化所賦予它的固有含義不同,就適合表現不同的情意。因此,我們要選取適合表現自己情意的景物。如:
江畔獨步尋花 (杜甫)
黃四娘家花滿蹊,千朵萬朵壓枝低。
留連戲蝶時時舞,自在嬌鶯恰恰啼。
本詩寫于杜甫在飽經戰亂后,暫且在成都草堂有了一個安身之地,其心情是愉悅安寧的,故選取的景物是“千朵萬朵”的花、“戲蝶”、“嬌鶯”這些濃麗、美好景物,與作者情意契合。
登高 (杜甫)
風急天高猿嘯哀,渚清沙白鳥飛回。
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
萬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登臺。
艱難苦恨繁霜鬢,潦倒新停濁酒杯。
此時杜甫寓居長江畔的夔州(今四川省奉節縣),長期飄泊,患有嚴重的肺病,生活也很困頓。此境此情下,筆下景物為“風急”、“天高”“ 猿嘯哀”、“無邊落木”、“不盡長江”、秋、“繁霜鬢”, 從蕭瑟的景物和深遠的意境中,可以體察出詩人壯志難酬的感慨之情和悲涼心境。
同是寫秋,劉禹錫因心情愉悅,詩為“晴空一鶴排云上”,選景為“晴空”“一鶴排云”。
課堂練習:先在心中醞釀某種情意,然后帶上這種情意,從下圖中選取適合的景物,來表達這種情意。(此處可安排多幅圖)
渠道三——熟悉典型意象
有些景物,因其特征明顯,自古以來,人們就賦予了它們某些含義,已經約定俗成,成為典型意象,是中華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如:
樹直——人性正直
海——心胸寬闊、自由、氣勢、深邃
浮云——游子、飄泊
西風——落寞、惆悵、衰敗、游子思歸
鄉村——思歸、厭俗、田園風光、生活氣息、純樸美好、安逸寧靜
如果我們多接觸這些典型意象,熟悉這些意象,那我們就掌握了與自然溝通另一條渠道。(附資料典型意象,要求學生理解記憶)
渠道四——“以我觀物,物皆著我之色”
王國維言“以我觀物,物皆著我之色”,“登山則情滿于山,觀海則意溢于海”。
請看下面的例子:
“滿天垂著濕潤欲滴的云,時時像是忍著眼淚的樣子,竟或有一陣雨絲,追著颯颯的秋風撲上你的臉,但立刻又嘎然停止,像不屑哭泣似的。江水和天空像是一雙愁容相對的朋友,帶著沉痛的憂郁,和暗淡無光的灰色。橫臥在江天之間的綠洲,也覺得很無味,收去了它的顏色。”
──摘自方令孺《古城的呻吟》
烏云滿天的天氣,我們經常遇見。我們最常用的描寫是“黑壓壓的烏云”,但方先生卻說那云似乎忍著眼淚。是的,因為方先生忍著眼淚。他在為他所訪問的傷兵而感動,而哭泣。江天一色,也是常見之景,“秋水共長天一色”多么出名,但方先生筆下的秋水,卻萬分的傷感,他說“江水和天空像是一雙愁容相對的朋友”,多么形象啊。不單獨烏云要流淚,天空、江水也那么傷心,悲涼的氛圍被渲染得夠淋漓盡致的了。但作者還覺得不夠,他還要寫綠洲。《古城的呻吟》原載于1937年11月28日漢口《大公報》副刊,看這個日期,以及文中所寫之景,可以看出這故事應該是發生在寒冷的季節。既然如此,那綠洲自然不再有綠色了。可作者不說時令已是冬季,四周蕭索。他要說綠洲因為“覺得很無味”,才“收去了它的顏色”。這么讀來,我們分明感覺到了那滲透骨髓的凄涼。
表情達意時,可直接把人的主觀情感拿來修飾景物的,比如下面這個例子:
“四顧廓然,湖光滿眼。環湖的山黯青著,湖水也翠得很凄然。水底看見黑云浮動,湖岸上的秋葉,一叢叢的紅意迎人,幾座樓臺在遠處,旋轉的次第入望。”
──冰心《往事(二)之六》
冰心的這篇文章寫于1923年,她到美國不久便趕上中秋,文章是寫她于中秋前夕與友人蕩舟湖上賞月,因作者鄉愁之心甚濃,故而滿心害怕看見那一輪蘊涵鄉情的滿月。因而,作者筆下的景,都罩上了濃濃的鄉愁。你看她寫湖水的翠,說是很“凄然”。作者將這主觀情感的詞語直接來修飾綠的特點,很是少見。對這種綠,我們常說“綠得似一塊翡翠”,或者說,“山似青螺髻,水如碧玉簪”。但比較之下,我們就會發現,客觀的描述就是沒有主觀的描述來得有震懾力。
請用二分鐘醞釀自己的思想或情意,然后請帶著這種思想或情意,坐在圖中的椅子上觀景,并借景物來傳達你的思想或感情。
五、作業:
1、請理解并記憶典型意象
2、寫一段文字,借景物來抒情,或明理,或言志。
《溝通》教學設計15
教學目標
1、體會父母對自己的期待,正確對待父母教育。了解影響溝通的原因,學會體諒父母。
2、學會溝通的方法。在家庭矛盾發生后會運用適當的方法來解決矛盾。
3、學會與父母溝通,形成主動溝通的習慣。
教學重難點;
1、體會父母對自己的期待,正確對待父母教育。了解影響溝通的原因,學會體諒父母。
2、學會溝通的方法。在家庭矛盾發生后會運用適當的方法來解決矛盾。
課前準備:
1、課件、調查表。
2、學生與父母合照和學生對父母進行各方面的了解。
教學活動引導預案:
活動環節:
教師活動預設:
學生活動預設:
設計意圖:
愛的浸潤
1、(播放學生照片)
導入語:小時候的我們把父母看作一棵強壯的大樹,因為我們總是希望它為我們遮風擋雨;我們曾經也是親密無間、無話不談的伙伴……(播放學生與家長的合照,配樂)
長大了,父母成為了一條河,而我們卻總想趟過這條河,因為我們看到對岸的風景是那么的誘人。漸漸地,我們與父母之間的交流越來越少,溝通越來越少。我們和父母之間好像沒有往日親密了,有的關系還變得越來越緊張。
欣賞與家長的合照。回憶小時候與父母親密無間的情景。
通過語言渲染,展示父母與孩子的相處現狀。
愛的困惑
1、播放片段1:兒子在博客網站的征文比賽中獲了獎,可在參加完兒子的頒獎禮后,母親卻責罵兒子不務正業,沒有好好學習。兒子聽了有些失落和不解。)
2、引出對立與溝通的話題。
3、播放片段2,了解對立產生的后果。(片段2:父母責怪兒子,兒子急于爭辯卻找不到插嘴的機會。父親對兒子不上學表示憤怒,父子倆發生爭執。)
4、盡訴心中情:說說自己生活中與父母相處的矛盾。(引導學生思考:自己的種種感受父母是否知情;是否想過父母這么做的原因。)
1、學生觀看片段。
2、猜想故事結局。引出“對立”和“溝通”
學生討論,發表意見。
學生發言,盡情傾訴自己的煩惱。在傾訴中發現矛盾產生的原因。
通過生活中的片段,讓學生形象地看到現實生活中的對立與溝通,意識到對立造成的不良后果,從而引發學生主動溝通的欲望。
愛的反思
1、我們與父母親是最親密的人,為什么我們之間會有這么多的不知道?
2、我們是否了解父母?
3、拆開與父母同做的測試表,從中發現了什么?你是怎樣想的?
4、播放片段3,你能找到父母壓力的根源嗎?(片段3:父親因為工作的一時疏忽受到上司的責罵;母親為了能有更多的時間教育孩子,放棄了自己打拼多年的事業;父母因為教育孩子方法失效發生爭吵。)
5、老師以母親的身份現身剖析父母的內心世界。
6、了解了父母,“對立”還是“溝通”?你會如何選擇?
7、溝通有什么好處?(小結板書:化解矛盾,消除煩惱,平等相待)
8、接下來,你最想學什么。
反思矛盾產生的原因:缺乏溝通,缺乏相互之間的了解。將自己做的調查表與父母做的進行對比。
觀看片段:了解父母工作中的壓力并尋找壓力的根源。思考溝通的好處。
明確學習目標:溝通是雙方的,讓學生傾訴的同時反思自己,了解父母,感受溝通的必要性。課堂中,不可能興師動眾地將家長請來,已為人母的教師現身說法不失為感動學生,啟迪思考的好方法。
愛的行動
一、找方法。
1、課前了解中物色平時與家長成功溝通的例子,請學生代表介紹自己與家長的溝通經歷。
2、從這位同學的介紹中,你是否學到了溝通妙招?
3、除了這些溝通的妙招,你還知道哪些溝通的妙招呢?(看書)
4、引導學生找出溝通方法的同時,注重以談話的方式引導學生溝通方法的運用。
5、小結:善于找出溝通的.方法等于向成功溝通邁出了一大步。
二、用方法。
1、老師有點擔心,雖然你們渾身是招,可在矛盾產生時能使得出來嗎?
2、出示通過課前調查發現的兩種較為普篇的溝通難題:
a、父母嚴格監控孩子的交友范圍。
b、父母禁止學生看漫畫。
3、不知道生活中你們自己的難題能否用溝通方法解決。(有意識地讓“盡訴心中情”環節中矛盾較為尖銳的孩子說說自己如何解決與父母的溝通難題。)
4、將在課前了解到的存在較嚴重溝通問題的學生家長的信交到學生手里。并在學生自愿的情況下選讀個別感人語句。
學生代表說出自己與父母的溝通經歷。
其它學生從中學習溝通技巧。
通過小組討論,尋找溝通的方法。
將溝通方法進行歸納、板書。
以小組為單位,通過口述、表演或其它方式解決溝通難題。
溝通方法的習得是本課重點,把溝通的方法通過成功案例呈現,讓學生自己歸納,加強教育效果。
溝通方法只有在現實的案例中才能真切地感受其價值。
愛的升華
總結:(播放孩子與家人的親密照片,再配與《牽手》這首歌曲結束課堂。)
板書:
對立,溝通。
加深誤會化解矛盾
感情破裂消除煩惱
課前調查表1:(學生完成)
你是否了解你的父母?
1、爸爸和媽媽的生日分別是、。
2、爸爸和媽媽喜歡顏色分別是、。
3、爸爸和媽媽最不喜歡食物分別是、。
4、最讓爸爸、媽媽高興的事
5、最讓爸爸、媽媽煩心的事
6、我最喜歡爸爸、媽媽的地方是
7、我最不喜歡爸爸、媽媽的地方是
8、我最讓爸爸、媽媽自豪的是
課前調查表2:(家長完成)
爸爸、媽媽是這樣想的嗎
1、爸爸和媽媽的生日分別是、。
2、爸爸和媽媽喜歡顏色分別是、。
3、爸爸和媽媽最不喜歡食物分別是、。
4、最讓爸爸、媽媽高興的事
5、最讓爸爸、媽媽煩心的事
6、爸爸、媽媽認為孩子最喜歡自己的地方是
7、爸爸、媽媽認為孩子最不喜歡自己的地方是
8、孩子最讓爸爸媽媽自豪的是
【《溝通》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裝幀設計教學設計04-19
設計校園教學設計04-14
溝通10-09
教學設計07-13
經典教學設計06-22
教學設計08-23
英語教學設計 英語教學設計09-02
學與問教學設計搭配的學問教學設計11-19
溝通的經典句子01-23
溝通的作文03-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