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天門山教學設計
作為一位優秀的人民教師,就不得不需要編寫教學設計,教學設計一般包括教學目標、教學重難點、教學方法、教學步驟與時間分配等環節。我們應該怎么寫教學設計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望天門山教學設計,歡迎閱讀與收藏。
望天門山教學設計1
教學目標:
1.有感情地朗讀和背誦全詩。
2.掌握古詩的學習方法,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
3.讀懂詩句意思,理解詩歌內容,體會作者熱愛大自然,熱愛祖國山山水水的感情,感受
詩歌美的意境。
教學重難點:
讀懂詩句意思,理解詩歌內容,體會作者熱愛大自然,熱愛祖國山山水水的感情,感受詩歌美的意境。
教學過程:
一、談話激趣,導入新課。
同學們,你們喜歡古詩嗎?我也非常喜歡,因為古詩是我們中華民族文化寶庫中一顆璀璨的明珠,自古以來,優美詩作就浩如煙海。據我了解,同學們已經背誦了不少的古詩了,誰愿意把你最喜歡的一首詩背給老師聽一聽?(3、4名同學,及時評價)
同學們背的詩真不少,看來都非常善于積累。
二、了解詩人及寫作背景、揭示課題
今天,我們再來學習一首詩,這首詩是唐代大詩人李白所作。(板書:李白)對于李白,同學們并不陌生,誰能向大家介紹一下李白呢?(指名說)
現在,我們就來學習-----《望天門山》(齊讀)
三、初讀古詩
1.自讀
大家喜歡這首詩嗎?那就趕快自己讀一讀吧,注意讀準字音,待會兒老師檢查,看誰讀得好。
2.檢查讀
剛才同學們讀得很認真。誰愿意讀給大家聽?
指名讀,大家注意聽他字音讀準了沒有。
大家覺得他讀得怎么樣?指名點評
誰還想讀給大家聽?師點評
四、小組合作學習
為了把古詩讀得更好,老師建議大家再來讀古詩。合作理解詩意,再來讀古詩,相信大家會讀得更出色。(個人自學開始)
現在,小組交流一下你的學習收獲。
五、交流、品讀
同學們交流的非常認真,下面我們就談一談,你從這首詩中體會到了什么樣的美景呢?
1.天門山
你們知道天門山在哪里嗎?為什么叫天門山呢?
(出示天門山圖片)
你們看,這就是天門山,你們覺得天門山怎么樣?
雄偉險峻的東、西梁山分別矗立在長江兩岸,兩山隔江相對,猶如天然的江上巨門,浩瀚的長江水從中間擠開一條通道,奔騰前行。
2.學習前兩句詩
此時,作者李白看到了這壯觀的景象,不由得吟出了前兩句詩。
(1)誰來讀一讀前兩句?
(2)誰能用自己的語言描述一下這種情景?
真是山水相依,你沖我擋。
(3)從這兩句我們可以體會出江水怎么樣?
(洶涌的江水錄像)
你們看,洶涌的江水正奔流而下,多有氣勢啊!
(4)我們應該用什么樣的語氣來讀?
指名讀,生點評優點或缺點
(5)學生練習,再指名讀,女生讀、男生讀、齊讀
3.學習后兩句
(1)讀到這里,我不由得要問:這么壯美的景色,詩人是在什么地方看到的呢?你怎么知道的?
詩人是在船上看到的:兩岸青山------相對出
(2)“相對出“什么意思?青山為什么能出來呢?
(船隨著激流前行,詩人望著人前方迎面的天門山撲入眼簾,又向后移去,好像是出來迎接自己一樣。感覺不是船在動,而是青山在逐漸靠近自己。)
(3)生活中你有這種感受嗎?(行駛的車輛)
詩人用詞多么精妙啊,一個“出”字把山給寫活了。
(4)這青山仿佛是要出來迎接自己一樣,詩人的心情怎樣呢?
(高興、激動、自豪)
那你就是李白,請你讀出詩人的這種心情。指名讀
(5)李白在高大的天門山面前,絲毫沒有感到自己的渺小,自己雖從遙遠的天邊來,卻有這青山專程相迎,這又是多么豪邁呀!
讓我們齊讀后兩句。
小結:
詩中這么幾個字,我們卻品味欣賞了這么久,讓我們深深地感受到了詩歌中藏著的美,并從內心產生一種震撼,一種敬畏,這就是詩的魅力。
4.再讀悟情
(1)請同學們帶著自己的體會和感受再把詩讀一讀,看看詩中都描繪了哪些色彩鮮明的景物?(板書:青山碧水白帆紅日)
同學們都有一雙慧眼,你們看,青的山、綠的水、白白的帆、紅紅的太陽,構成了一幅多么精美的圖畫呀!真是詩中有畫,畫中有詩。
(2)同學們,詩歌感動人心的藝術魅力不僅在于寫景如畫,更在于借景抒情,這首詩抒發了詩人什么樣的感情呢?
(板書:熱愛祖國大好河山)
(3)請同學們帶著詩人對祖國大好河山滿腔的愛一起朗誦。
評價:非常有感情,體現出了長江流經天門上時的壯觀景象。
五、欣賞錄像
1.下面就讓我們走近長江,去領略一下它的風采。
(播放《再說長江》的片段)
解說:
長江是中國第一大河,是我們中華民族的象征,在這個世界上已經生活了千千萬萬個春秋了,可她還是這樣年輕,這樣清秀,充滿著青春的活力。
你們看,這兩岸陡壁聳立,直插云天,浩瀚的長江水只好緊束腰身,使出渾身力氣,從兩山之間擠出一條彎彎的水路,奔騰洶涌,勇往直前。她是那么百折不撓,銳不可當。有人說長江像一幅展不盡的山水畫;也有人說長江是一條豐富多彩的文化藝術長廊;依我看,長江倒更像一部輝煌的交響樂!你們聽,由江流組成的`主旋律多么高亢、多么雄壯!
2.我聽到了同學們的驚嘆,說說你有什么感受?
3.同學們說得非常好,看到這驚心動魄的江山勝景,我和你們的感受一樣,難怪當年的李白看到后詩興大發,寫下這如此不同凡響的《望天門山》,連清代的乾隆皇帝都稱贊這首詩:“詞調高華,言盡意不盡。”
六、背誦
1.同學們,這么好的一首詩,你們想不想背下來?試試看
誰愿意上前面背給大家聽?(配樂)
2.你們都能背下來嗎?
請同學們站起來,面向聽課的老師,讓我們用激情的朗誦把詩中的情傳送給在座的每一位老師。
同學們朗誦的非常精彩,讓我感受到了詩人對祖國大好河山的熱愛之情。
七、總結拓展
李白一生熱愛大自然,游歷了許多名山大川,因此,也寫下了大量描繪祖國大好河山的詩,你們想一想,我們曾學過李白的哪一首詩也是抒發了這種感情?(《望廬山瀑布》)同學們記得可真清楚。
這首詩通過描繪廬山瀑布的壯美景象,抒發了詩人對祖國大好河山的熱愛之情。
同學們,我們祖國的江山真是美如畫,歷代詩人都為之陶醉,并留下了許多經典之作,像這種贊美祖國大好河山的詩不僅李白寫過,其他詩人也有很多,請你們回去后繼續搜集背誦,我們開一個“贊美祖國誦詩會”!
板書:
望天門山
青山碧水熱愛祖國大好河山
白帆紅日
望天門山教學設計2
教學目標:
1、 理解《望天門山》的意思,體會詩中的意境和詩人所表達的感情,激發對祖國山河的熱愛之情。
2、 通過詩中描寫的情景,培養學生的想象力和形象思維能力。
3、 有感情地朗讀和背誦古詩。
教學重點:理解詩句的意思。
教學難點:體會詩的意境美,培養熱愛祖國山河的感情。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理解題意。
1、師:在上課前,首先來欣賞幾句名詩。
課件出示有關長江的古詩名句:
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唐)杜甫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明)楊慎
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宋)蘇軾
欲寄兩行迎爾淚,長江不肯向西流。——(唐)白居易
千古興亡多少事?悠悠!不盡長江滾滾流。——(宋)辛棄疾
惟有長江水,無語東流。——(宋)柳永
(指名一組學生開火車讀)
師:這些詩句有什么特點?
生:這些詩句都是寫長江。
師:通過讀這些詩,長江在你心里是怎樣的一種感覺?
生:我感到了長江之水的惆悵;
生:我領略了“浪花淘盡英雄”的本色;
生:讀完后,我感覺到長江磅礴的氣勢。
2、今天,我們學習一首跟長江有關的詩歌。(師板書課題:望天門山)(生齊讀。)
3、誰理解了這題目的意思?(指名說)
生:看天門山。
師:“看”和“望”有什么區別?(讓學生理解:向遠處看就叫“望”。)
師:同學們可能要覺得奇怪了——剛剛老師明明是說跟長江有關的詩,現在怎么變成山了?(停了停)別急,請聽老師細細說來:天門山在安徽省和縣與當涂縣西南的長江兩岸,(課件出示:安徽省地理圖)在江北的叫西梁山,在江南的叫東梁山。兩山隔江相對,形同門戶,所以叫天門山。唐玄宗開元十三年的時候,25歲的李白懷著濟世安民的雄心壯志第一次離開四川前去洞庭湖游覽,接著又興志勃勃乘舟順江而東,在經過東西梁山,也就是我們詩題中的“天門山”時寫下了《望天門山》這首詩。(課件出示課題)這首詩既描寫了天門山的高聳險峻,也描寫了長江的洶涌奔騰。
二、讀懂詩意,讀出詩情。
1、下面就請同學們打開書84頁,一起來讀讀這首詩吧。注意要求:自由反復地讀,讀準字音,讀通句子。準備好了嗎?(生答:準備好了。)好,開始吧。
(課件出示詩歌,生自由讀詩)
2、指名讀,齊讀。(預設評價:讀得不錯,如果能把每個字音咬準就更好了;讀得真不錯,每個字音都讀得很準。)
3、師:想把它讀得更有味道嗎?
生:想。
師:那首先得弄明白這首詩的意思。接下來,請同學們四人小組合作學習,聽清要求:先找出這首詩描寫了哪些景物,它們各有什么特點?然后,利用工具書或書中的注釋,結合插圖,理解詩歌的意思,并互相說一說。記住了嗎?(生:記住了)那好,開始吧。
(生合作學習)
4、你們讀懂了這首詩寫了哪些景物嗎?(指名說)(隨機板書:楚江、碧水、青山、孤帆)
師:嗯,找得很準,看來同學們很用心地去讀了這首詩,那能讀懂它嗎?
生:能。
師:誰能說說這首詩的意思?(指名說)
師:這只是我們對這首詩的粗淺認識,后人對這首詩又有怎樣的評價呢?我們來看看吧。
5、課件出示后人對詩的評價:
這首詩意境雄奇壯闊,孕大含深;氣勢洶涌奔騰,吞吐山河;色調熱烈醒目,催人奮發;構圖粗野蒼勁,風格豪邁超俗,狂放不已,就好像一幅氣勢磅礴的畫。
(學生自由輕讀,老師指名讀。)
師:評價里說這首詩就好像一幅氣勢磅礴的畫,從詩里的哪些詞句可以看出?
生:天門中斷楚江開。
師:特別是這個“開”字,讓你想象到什么?(板書:開)
生:讓我想象到江水排山倒海的氣勢。(板書:吞吐山河)
師:你能讀出這種吞吐山河的氣勢嗎?(指名讀)
師:還有嗎?
生:“碧水東流至此回”這句也可以看出。
師:特別是這句里的哪個字?
生:就是這個“回”字。
師:怎么說?(板書:回)
生:水一到這里就打旋渦,在這一帶回旋。
師:大家一起來想象一下,長江水一到天門山這個位置,水道突然收緊了,水就——
生:變得更急了。
師:水從上面沖下來,下面是一馬平川,前面的水面寬闊了,水自然就——
生:緩了。
師:后面的水很急,遇到了前面流得很緩的水,自然就——
生:回過來。
師:所以一個“回”字,其實是在寫“急”。 (板書:急流回蕩)
你能讀出這種急流回蕩的氣勢嗎?(指名讀)
師:誰能把前兩句連起來讀一讀?(指名讀)
師:還有地方可以看出這種氣勢嗎?
生:兩岸青山相對出。
師:這里面有個字把靜止不動的'山寫活了,是──
生:出。(板書:出)
師:是呀,孤舟順流而下,遠處的天門兩山撲進眼簾,這是何等的壯觀啊!
東西梁山對峙,沿岸都是高聳的山峰,險峻的重嶺,(師手指插圖)能看得出氣勢嗎?
生:能。
師:我們用一個詞來形容下這種氣勢──(教師板書:雄山對峙)
師:誰能來讀一讀這句?(指名讀)
師:還有嗎?(如果沒有學生說,師就引導)“孤帆一片日邊來”是表現雄壯、磅礴的氣勢,還是表現溫柔、平靜的感覺呢?
預設1:
生:溫柔、平靜的。因為“日”給人溫暖的感覺。
師:從“日邊來”,讓人感覺江水是從天而來,“水從天來”這氣勢溫柔嗎?
生:不溫柔,很雄壯。
預設2:
生:雄壯。
師:為什么給你這樣的感覺?
生:從“日邊來”,讓人感覺江水是從天而來,“水從天來”這氣勢當然雄壯啦!
(板書:江水天來)
師:你能讀讀這句嗎?(生讀)
6、師:這首詩表現的就是這種“吞吐山河、急流回蕩、雄山對峙、江水天來”的磅礴奔放的氣勢,(師手指板書)讓我們把這種氣勢讀出來吧。
課件出示詩歌。(指名讀,齊讀)
7、同學們讀得真不錯,老師也很想來讀一讀,我來試試好嗎?(生:好)
但老師有個請求,就是我在讀的時候,請同學們閉上眼睛,想象詩歌描寫的畫面,看你能從中感受到什么?
(課件播放音樂,師范讀,生閉眼想象畫面。)
8、師小結:從詩歌的描寫中你感受到了什么?(生:雄壯)(板書:雄壯)
你想說些什么?
9、這么狂放豪邁、充滿激情的詩歌,想不想永遠把它留在心里?(生:想)那就給你們兩分鐘時間把它背下來吧。(生自由背,指名背)
三、拓展延伸,激發情感。
1、李白是我國唐代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他一生寫了大量歌頌祖國河山,揭露社會*暗和蔑視權貴的詩歌,現存近千首詩。他的詩色彩瑰麗,大膽想象,被稱為“詩仙”。同學們,長江水的洶涌奔騰,天門山的高聳對峙,深深地吸引了李白,所以李白在天門山逗留了多日,寫下了另外一首詩《天門山》、一篇文章《天門山銘》。
(課件出示:《天門山》、《天門山銘》)師與學生一起讀。
2、古詩是我國文化寶庫里的一朵奇葩,而李白只是其中一顆璀璨的明星,還有很多詩人和他們的詩歌也很有名,千古流傳,等著你們去欣賞,去誦讀。同學們還知道哪些描寫祖國風光的詩歌?(學生交流展示搜集到的描寫祖國風光的詩歌。)
3、老師也搜集了一些描寫祖國風光的詩歌,也想來展示展示,可以嗎?
(課件出示描寫祖國風光的詩。)
四、布置作業。
將《望天門山》這首詩描寫的畫面畫出來。
望天門山教學設計3
教材分析:
《望天門山》表達了詩人樂觀豪邁的情感。
教學目標:
一、讀懂詞句的意思,理解詩的內容,培養學生豐富的想象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二、體會作者熱愛大自然、熱愛祖國山山水水的感情,感受詩歌美的意境。
三、掌握古詩的學習方法,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有感情地朗讀、背誦和默寫古詩。
教學重點:
感受詩中描寫的景物,體會詩人熱愛祖國河山的感情。
教學難點:
理解詩句意思,體驗詩人的感情,培養學生熱愛祖國的山河的感情。
課前準備:
1.學生課前搜集背誦李白的古詩及詩人的資料。
2.多媒體課件
課時安排
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回憶詩人導入新課
1.指名背誦李白的詩。
2.播放多媒體資源課件中的`李白像,指名簡介李白。
3.師:李白寫詩比較喜歡用夸張,比喻的手法,想像非常大膽,豐富,語言非常優美,李白一生游歷了祖國的大好河山,寫了許多贊美祖國大好河山的詩歌。今天,我們要學習他的《望天門山》。
二、初讀感知,畫出不理解的詩詞,了解詩意。
1.課件出示“望天門山”的圖,讓學生感知。
2.自由讀詩,要求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3.檢查交流。
4.讀中自悟詩意。
三、品讀全詩,感悟詩情。
1.指名個別讀,小組誦讀。
2.指導讀
3.配音讀
四、背誦默寫古詩,拓展積累。
1. 配樂背誦
2. 默寫古詩
3. 課件出示李白描寫河山的詩
結束語:今天我們跟隨唐代大詩人李白的腳步游覽了雄偉壯麗的天門山,賞析了這首古詩,并且學習了學習古詩的幾個步驟,希望同學們以后多讀這樣的好詩詞,讓我們更多了解感受祖國燦爛的文化。
板書設計
山險水涌
望天門山 愛國
帆來日出
相關鏈接:《望天門山》說課設計
望天門山教學設計4
【教材分析】
古詩詞是我國最璀璨的文化遺產之一,在小學階段對學生進行詩詞學習,可以使學生了解和學習祖國的優秀的文化遺產,并能在這個學習的過程中受到愛國主義教育,培養積極、樂觀、向上的生活態度,體會詩詞所表達的真摯情感,引起他們的共鳴,從而能受到思想教育和美好情操的陶冶。
【學情分析】
三年級的學生對于古詩詞的學習有一定難度,但他們有了一定的學詩經驗,會對本詩的學習、理解起到極大的推動作用。小孩子特有的`表現欲望、探究需要、被認可的需要,利于教者進行教學活動的設計。
【教學設想】
1、充分發揮學生的自學能力,課前指導學生預習,查詢李白和天門山的資料。
2、課堂上展開小組活動,師生互動,學生討論,師生協作探究,共同完成學習任務。
3、讓語文課堂有聲有色,培養學生的美感。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大致理解詞義句意,培養學生豐富的想象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2、能力目標:培養學生朗讀能力和想象能力。通過培養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引導學生培養運用所學的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3、情感目標:體會作者熱愛大自然,熱愛祖國山山水水的感情,感受詩歌的意境美。培養學生熱愛祖國、熱愛生活的,積極、向上、樂觀的人生態度。
【教學重難點】
1、借助注釋,理解詩句的意思。
2、體會詩歌的意境美。
【教法】
情景創設法、質疑導思法、討論法
【學法】
自主、合作、探究
【課時安排】一課時
【教學步驟】
一、了解李白,導入新課
1、師:同學們,你們知道這位名人嗎?(板書:李白)
2、學生回答,匯報自己的預習收獲。
3、師總結:李白是著名的唐朝詩人,被人稱為“詩仙”。
4、師:那我們以前學過他的詩篇有哪些啊?
5、點學生回答,做點評。
6、師:今天我們再來欣賞李白的另一佳作,“望天門山”(板書課題:望天門山)。
二、進入新課學習
1、釋題
(1)師:天門山在哪里啊?我們看一下84面課后的注釋,一起讀一遍“天門山:在安徽和縣與當涂縣的西南的長江兩岸,在江北的叫西梁山,在江南的叫東梁山。
(2)師:那它為什么又叫“天門山”呢?(出示課件圖片:天門山)我們看一下這幅圖。因為東西梁山隔江相對,它的樣子就像門戶一般,所以叫“天門山”。
(3)師:(出示課件:望天門山)望天門山,“望”是什么意思呢?(學生回答:看)那詩人為什么不直接用“看”字,而用“望”字呢?
(4)師引導:我們經常說“看”書、“看”報,而不是“望”書、“望”報,這是因為這些書就攤在我們的面前,距離很近;而“望”字呢,也是表示看,但是它是看遠處,或者從遠處看;同時,“看”能到很小的一塊地方,而“望”呢就表現出了詩人視野是十分開闊的,他將天門山這一帶的所有景色盡收眼底,所以“望”字就比“看”字要好。
(5)師:我們一起來讀下課題“望天門山”。(出示課件)
2、朗讀
(1)師:詩人到底望到了些什么呢,我們來學習一下。首先我們來欣賞一段錄音,聽聽別人是怎么讀的!(放范讀錄音)
(2)師:下面請大家自由地、小聲地朗讀。要注意:讀準字音和停頓,并且在不懂的地方做下記號。
(3)師:誰愿意給我們讀一下?
(4)指名兩三位學生朗讀,并作點評。
(5)師:我們來一起讀一遍。
3、詩句的理解
(1)師:剛剛同學們讀得很好,現在我們來理解一下這首詩的意思。
(2)師:先來學習第一小節(出示課件)。“天門中斷楚江開,碧水東流至此回。”
(3)師:有誰能讀一下這兩句詩(指名學生朗讀)。
(4)師:在我們自由朗讀的時候,我們把不懂的地方坐下了記號。現在我們來共同學習一下。(逐一探討每個問題)
(5)(同學們有哪些不懂的地方,舉手提問)學生提問——(師:有沒有誰知道它的意思?)點學生回答——師補充
(6)疏通字詞后,讓學生用自己的話總結這段的意思。(讓學生討論)
(7)指名學生回答
(8)師相機指導,最后補充(出示課件)。
(9)師:我們再帶著對這兩句詩的理解,大聲地讀一遍。
(10)師:同學們學得真快,那我們就接著學習下面兩句。(出示課件)“兩岸青山相對出,孤帆一片日邊來。”
(11)師:誰能讀下這兩句呢?
(12)師:關于這兩句你們又有什么不懂的呢?
(13)學生提問——(師:有誰知道它的意思啊?)學生之間解決——師補充
(14)(疏通字詞后)師:誰能用自己的話說一下這節詩的意思。
(15)先請學生回答,根據具體的情況再做補充(出示課件)。
(16)師:同學們理解的真好,讓我們再讀下這兩句詩。“兩岸青山相對出——”
(17)師:現在同學理解的真快啊!讓我們再讀一遍,帶著一種江水的氣勢和對這美好的景色贊美的感情來讀。望天門山預備起——
三、課堂小結
(1)(出示課件)師:同學們學的真棒!那我們現在來回憶一下在這首詩中詩人望到了哪些景物?我們也可以看看這幅圖上有哪些景物。
(2)在學生的回答聲中,完成板書。
山——出
水——回
帆——來
日——升
(3)師:同學們觀察的真仔細,那我們接下來就完成這道填空題。
(4)(出示課件)這首詩是()朝詩人()寫的,它描繪了天門山夾江對峙,長江波瀾壯闊的雄奇秀麗景色,表達了詩人()的感情。
板書設計:
望天門山
李白
山——出
水——回
帆——來
日——升
《望天門山》教學設計2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的生字新詞。
2、有感情地誦讀和背誦這首詩,感悟理解詩句的意思和意境,激發對祖國山河的熱愛之情。
3、通過詩中描寫的情景,培養學生的想象能力和形象思維能力。教學重點:情感朗讀,感悟詩境。
教學難點:
感悟詩境。
教學過程:
一、導入
同學們,你們喜歡古詩嗎?我也非常喜歡,因為古詩是我們中華民族文化寶庫中一顆璀璨的明珠,自古以來,優美詩作就浩如煙海。據我了解,同學們已經背誦了不少的古詩了,誰愿意把你最喜歡的一首詩背給老師聽一聽?(3、4名同學,及時評價)
同學們背的詩真不少,看來都非常善于積累。蘇東坡先生有句話說得好:腹有詩書氣自華。是啊,學習古詩不僅能豐富我們的知識,開闊我們的視野,還能陶冶我們的情操呢!
二、了解詩人及寫作背景、揭示課題
今天,我們再來學習一首詩,這首詩是唐代大詩人李白所作。(板書:李白)對于李白,同學們并不陌生,誰能向大家介紹一下李白呢?(幻燈出示李白資料)是啊,李白是一位非常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他的一生大部分時間都是在漫游中度過的。25歲的時候就懷著濟世安民的雄心壯志離開了家鄉前去洞庭湖游覽,接著又興致勃勃地乘船順江東下,在經過安徽省當涂縣的東、西梁山時。被眼前雄奇秀美的景色吸引住了,于是寫下了一首流傳千古的詩----《望天門山》。(板書課題)
今天,我們就來學習-----《望天門山》(齊讀)
三、初讀
1、自讀
你們想知道這首詩是怎樣寫的嗎?那就讓我們走進課文。請同學們打開自己手中的課文紙,趕快自己讀一讀吧,注意讀準字音和節奏,待會兒老師檢查,看誰讀得好。
2、檢查并正音
剛才同學們讀得很認真。誰愿意讀給大家聽?指名讀,大家注意聽他字音讀準了沒有。大家覺得他讀得怎么樣?指名點評
誰還想讀給大家聽?師點評,出示難讀字音
3、師范讀(配樂)
四、小組合作學習
為了把課文讀得更好,老師建議大家再來讀課文。可以結合課文紙上的'注釋和插圖來讀一讀,理解詩意,然后再來讀課文,相信大家會讀得更出色。(個人自學開始)
現在,小組交流一下你的學習收獲。(幻燈出示自學要求)
五、交流、品讀
同學們交流的非常認真,下面我們就談一談,這首詩中你看到了哪些美景呢?(指名學生回答)
1、天門山
你們知道天門山在哪里嗎?為什么叫天門山呢?(出示天門山圖片,簡介天門山和楚江)
你們看,這就是天門山,你們覺得天門山怎么樣?
雄偉險峻的東、西梁山分別矗立在長江兩岸,兩山隔江相對,猶如天然的江上巨門,浩瀚的長江水從中間擠開一條通道,奔騰前行。
2、學習前兩句詩
此時,作者李白看到了這壯觀的景象,不由得吟出了前兩句詩。
(1)誰來讀一讀前兩句?
(2)同學們想一想“中斷”是什么意思?天門山為什么會從中間中斷呢?“至此回”又是什么意思?為什么會至此回?
(3)誰能用自己的語言描述一下這種情景?真是山水相依,你沖我擋。
(4)從這兩句我們可以體會出江水怎么樣?(洶涌的江水錄像)
你們看,洶涌的江水正奔流而下,多有氣勢啊!
(5)我們應該用什么樣的語氣來讀?(磅礴,雄壯,充滿陽剛之氣)指名讀,生點評優點或缺點
(6)范讀
請同學們注意聽老師讀,哪里有停頓,哪些詞是重讀的?
(7)學生練習,再指名讀疊讀,帶著動作讀
3、學習后兩句
1)讀到這里,我不由得要問:這么壯美的景色,詩人是在什么地方看到的呢?你怎么知道的?
詩人是在船上看到的:兩岸青山------相對出
(2)“相對出“什么意思?青山為什么能出來呢?
(船隨著激流前行,詩人望著人前方迎面的天門山撲入眼簾,又向后移去,好像是出來迎接自己一樣。感覺不是船在動,而是青山在逐漸靠近自己。)
(3)生活中你有這種感受嗎?(行駛的車輛)
詩人用詞多么精妙啊,一個“出”字把山給寫活了。
(4)這青山仿佛是要出來迎接自己一樣,詩人的心情怎樣呢?(高興、激動、自豪)
那你就是李白,請你讀出詩人的這種心情。
(5)李白在高大的天門山面前,絲毫沒有感到自己的渺小,自己雖從遙遠的天邊來,卻有這青山專程相迎,這又是多么豪邁呀!讓我們齊讀后兩句。(男生讀,女生讀,帶著動作讀)
(6)學生帶上動作朗讀全詩
(7)以小組為單位,可以齊讀,可以一人讀一句,也可以做動作讀還可以配樂讀,讀出詩人表達的感情。
六、幻燈出示練習題,學生填空,試背誦。
1、同學們朗誦的非常精彩,讓我們都很好的感受到了詩人對祖國大好河山的熱愛之
2、古詩新唱,全班同學帶著自己感情一起跟著旋律唱出這首詩。
七、學寫生字“斷”“楚”。
八、布置作業
1、有感情的背誦這首古詩
2、收集相關寫景古詩
望天門山教學設計5
一、教學目標
◎有感情地朗讀詩歌,背誦和默寫《望天門山》。
◎自讀自悟、小組合作,體會詩句含義。
◎培養熱愛大自然、熱愛祖國的思想感情。
二、教學重難點
重點:有感情地朗讀詩歌,背誦和默寫《望天門山》。
難點:體會詩句含義,培養熱愛大自然、熱愛祖國的思想感情。
三、教學方法
朗讀法,小組討論法,多媒體輔助教學法。
四、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多媒體導入)同學們,我們的祖國幅員遼闊,山河壯麗。請同學們欣賞一幅圖片,大家知道這是哪里嗎?這就是位于安徽和縣與當涂縣西南的長江兩岸的山。兩山隔江相對,形同門戶,所以又被叫做天門山,誰來說說自己看了這些圖片之后有什么感受?(生自由發言)很多年前,詩人李白也去了天門山,看到了這樣的美景,很有感觸,于是寫下了《望天門山》這首詩。今天,我們就來學習這首詩。(板書課題)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學生自由朗讀,要求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教師出示節奏劃分,指導學生讀出節奏及古詩的韻律。
◎指名讀,全班齊讀。
◎出示作者介紹。
(三)深入研讀,重點感悟
◎自由朗讀,標示出不理解的字、詞。
明確:中斷,從中間割斷;出:聳出來;帆:船上的風帆,指代船。
◎同桌交流,借助課下注釋和工具書,理解古詩的意思。
明確:浩蕩東流的長江沖破天門山奔騰而去。碧綠的'江水到這里突然轉了個彎,向北流去。兩岸的青山相互對峙,一只小船從太陽升起的地方悠悠駛來。
◎教師范讀,學生閉眼想象:詩歌描繪了一幅什么樣的畫面?
明確:天門山的雄偉、有氣勢;青青的水、綠綠的水;兩岸的青山相對而望,一只小船在水中蕩蕩悠悠。
◎小組為單位,交流討論:你最喜歡哪一句?
明確:
(1)“天門中斷楚江開”——“中斷”一詞寫出了天門山的氣勢,令人向往。
(2)“碧水東流至此回”——“碧水”“至此回”寫了水的清秀。
(3)“兩岸青山相對出”——“青山”寫出了山的秀美與雄偉。
(4)“孤帆一片日邊來”——這句話寫出了天門上景色的清幽。
◎畫一畫天門山的景色。
(四)拓展延伸
假如你是李白,你看到這樣壯麗的景色會說些什么呢?
(五)小結作業
學生談收獲,教師總結。
作業:◎背誦詩歌◎讀一讀李白的《望廬山瀑布》
五、板書設計
六、教學反思
《望天門山》是唐代詩人李白赴江東途中所創作的一首七絕。此詩歌描寫了詩人舟行江中順流而下望天門山的情景,既寫出了天門山的雄奇壯觀,又寫出了兩岸青山夾縫中望過去的遠景。作品意境開闊,氣象雄偉,在教學中雖然引導學生想象畫面,理解天門山景色的壯闊,但是學生由于生活閱歷的限制,對于天門山的景色理解仍不夠深入,需要教師拓展資料,激發學生的想象。
望天門山教學設計6
【教學目標】
1.會讀會默寫《望天門山》,了解古詩的大意。
2.讓學生感受祖國大好河山的神奇壯麗,感受作者豪邁的思想感情。
3.培養學生熱愛大自然,熱愛祖國的感情。
【教學重點、難點】 :理解詞句,想像詩歌內容。
教學過程
一、預習探究
導課:同學們好,從這節課開始,我們將一起到祖國的各地去感受祖國的美麗、富饒,愿意嗎?現在,我們先跟隨唐代大詩人李白去欣賞第一個景點——(出示課件:天門山)。誰知道天門山在哪里?
說的好,作者望天門山會看到怎么樣的景色呢?又有怎樣的感受呢?
二、合作交流
1、請同學們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讀這首古詩,(出示課件:結合書中的注釋,想想詩的意思,要是有不懂的字詞可以畫出來)。
2、你們愿意把你們自學的情況向老師匯報一下嗎?(出示課件:課文中生字:斷 楚 孤 帆 亦妝)。
3、如果同學們把這些生字帶到詩中一定會讀得更好!(出示課件:課文《望天門山》)
4、同學們,詩讀得如此精彩,那詩句的意思你們讀出來了嗎?(出示課件:文中注釋)請同學們借助注釋自讀自悟詩句的意思。
同學們,剛才老師看出來了,你們自讀自悟詩句好認真哦!愿意把你的成果與你們小組的同學分享嗎?那請開始吧。 三。品讀體驗 1、 “天門中斷楚江開”, “開”的意思是什么?(開就是斷開的意思。天門山本來是連在一起的,被長江從中間斷開了,分為東梁山和西梁山。開也可以理解為切開,洶涌的長江水就像是一把刀,把天門山從中間切開了。)
解釋得不錯。在詩人李白的眼里,長江水洶涌澎湃,天門山仿佛被長江水從中間沖斷開來。同學們,我們一起來讀讀這行詩吧。
讀得真不錯,還有意思不懂的字詞嗎?
2、碧水東流至此回。“至此回”是什么意思?
看來大家都不太明白,我們來看一看畫面就明白了。(出示課件:圖畫。)
你們看,兩山之間只有狹窄的通道,洶涌的長江水流到這里激起回旋,水勢更猛,非常壯觀,現在明白至此回的意思了嗎?
那就讓我們一起來讀一讀一二兩行詩吧。(出示課件:一二兩行詩。)
3、讀得真不錯,還有意思不懂的字詞嗎?
詩中說“兩岸青山相對出”,“相對出”的“出”是什么意思?(“出”就是出來的.意思。)
詩人站在什么地方望天門山會有相對出的感覺呢?(詩的最后一行“孤帆一片日邊來”,詩人應該是站在帆船上望天門山的。船在前進,才能感覺到兩岸青山相對出。)
對啊,帆船隨著激流快速前進,詩人望著前方,迎面的天門山撲進眼簾,這是多么壯觀的景象啊。同學們,讓我們一起來讀一讀后兩行詩吧。(出示課件:后兩行詩。)
4、老師想請一位叔叔給同學讀一讀整首詩,愿意聽嗎?(出示課件:古詩朗讀。)
同學們,請你們閉上眼睛,一邊聽一邊想象:你就是詩人,正隨著洶涌的長江水乘舟而來。
睜開眼睛,誰說說你們剛才的感受?(站在帆船上,我感到心曠神怡,兩岸的青山,像是兩位熱情的主人,正在迎接我。長江特別有氣勢,越靠近天門山的地方,水流就越急,帆船也隨著水流搖擺著,發出嘩嘩的巨響。不光長江有氣勢,而且天門山也非常雄偉。)
想象力真豐富。大家體會得真好。
5、誦讀全詩,感悟詩情
四、鞏固延伸
1、書寫生字
2、讀完這首詩,你有什么感受呢?
五、作業:
1.背誦《望天門山》
2.默寫《望天門山》
望天門山教學設計7
教學目標:
1、理解《望天門山》這首詩,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2、背誦并默寫這首詩。
3、通過詩中描繪的情景培養學生想象能力和形象思維能力。
教學重點:
學習古詩的內容,想象詩中描寫的情景。
教學難點:
通過想象、感受“斷、開、回、出”這幾個動詞的意思。
教學時間:
一課時
課前準備:
背誦課文查閱資料了解李白和他的作品。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釋題:
天門山:在今安徽和縣與當涂西南的長江兩岸,在江北的'叫西梁山,在江南的叫東梁山。兩山隔江對峙,形同門戶。
二、范讀詩歌
三、自讀詩歌,提出疑問。
四、試講詩歌大意
1.同座對講。
2.指名試講。
高高天門被長江之水攔腰劈開,碧綠的江水東流到此回旋澎湃。
兩岸的青山相對聳立巍峨險峻,一葉孤舟從太陽旁邊飛速飄來。
五、指導朗讀
這首詩熱情贊頌了祖國山河的壯麗,氣勢十分雄偉。從中充分展現了詩人自己那開闊的胸襟和熱情豪放的性格。
天門中斷楚江開,碧水東流至此回。
兩岸青山相對出,孤帆一片日邊來。
六、動手做
根據這首詩的詩意,參考書上的插圖,請你用彩筆畫一幅圖。圖上要有青山、江水、孤帆、太陽。
望天門山教學設計8
教學目標
1、會認7個生字,會寫13個生字,理解“瀲滟、空蒙”等詞在詩句中的意思。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背誦三首古詩,默寫《望天門山》。
3、結合注釋,理解詩句的意思,感悟詩歌美的意境,體會作者熱愛大自然、熱愛祖國山山水水的感情。
重點難點:結合注釋,理解詩句的意思,感悟詩歌美的意境,體會作者熱愛大自然、熱愛祖國山山水水的感情。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會寫“斷、楚、至、孤、帆”5個生字。
2、理解詩句意思,體會古詩表達的意境以及詩人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3、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背誦并能正確默寫《望天門山》。
教學過程
一、談話激趣,導入新課
1.你喜歡旅游嗎?到過哪些地方?去過天門山嗎?
2.介紹天門山:天門天門,顧名思義就是天上的門,可見天門山——很高,很雄偉,很險峻。
讀注釋,看插圖,初識天門山。同時讀注釋,理解“楚江”。
3.唐朝大詩人李白曾游覽過天門山,并寫了《望天門山》。
二、初讀古詩,了解詩意
1.自由誦讀全詩,注意讀準字音,讀句子,讀出節奏。
2.指名讀,齊讀。
3.輕聲讀,借助注釋,理解詩意。
4.討論交流:用自己的話說說詩句的意思。
(詩的大意:天門山中間斷裂如門,使大江得以通過。碧水東流到此,回旋著向北流去。兩岸邊的青山,相對著不斷送出來,一葉孤帆從天邊駛來。)
三、品讀古詩,體會詩情
1.學習一、二兩句。
(1)“斷”字想象:在很久以前,身高萬仞的山神手持一柄大斧,用力向天門山一劈,頓時山石崩飛,一座大山被劈出一條裂縫。而洶涌的楚江水由西向東奔騰而至,一下子將裂縫沖大,形成了現在所看到的景象。
巨靈咆哮擘兩山,洪波噴流射東海。(李白《西岳云臺歌》)
(2)由“開”字想象:洶涌的江水原先被天門山阻擋,現在天門一開,就像萬馬奔騰一樣,一起噴涌而出。
小結:這一句看是寫山,實際上是借山勢寫出了浩蕩東流的楚江勇往直前,沖破天門奔騰而去的壯闊氣勢。(指名讀,齊讀第一句。)
(3)由“回”字聯想:讀到這一句,你仿佛看到了什么?聽到了什么?(水狠狠地、猛烈地撞擊巖石,發出震耳欲聾的聲音……)
小結:滔滔碧水在李白看來,盡管能夠將大山沖開,但是它卻不得不在天門山腳下放慢了腳步,被迫回旋,在山腳下發出了震天的響聲,形成波濤洶涌的奇觀。這一句是借水勢襯出山的奇險。(指名讀,齊讀第二句)
(4)有感情地朗讀一、二句。
2.學習三、四兩句。
(1)該懷著一種怎樣的心情來讀?自己讀,指名讀。
(2)“出”字賦予了山生命,使它有了動感。兩岸的青山好像正迎面向詩人走來。為什么會有這樣的感覺,你知道嗎?(詩人的船順江而下)
小結:天門山就像大門敞開一樣迎接自己,詩人真想大喊:雄偉險要的天門山呵,我今天終于看見了你。
(3)由“日邊來”想象:詩人感覺自己不是乘著帆船而來,而是駕著云朵從天邊而來,在這無比壯觀的自然景象面前,詩人全然不覺得自己渺小,而是跟它們相提并論了,這就是才華橫溢、氣度超凡的李白。
(4)把李白內心的激動讀出來,聲音高昂一些。
3.有感情地朗讀全詩:生自由讀,指名讀,齊讀。
四、積累語言,拓展延伸
1.這么美的詩,能積累下來嗎?可以做做動作背。
2.拓展與《望天門山》風格相似的李白其他詩句。
危樓高百尺,手可摘星辰。不敢高聲語,恐驚天上人。(《夜宿山寺》)
日照香爐生紫煙,遙看瀑布掛前川。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望廬山瀑布》)
五、書寫生字,默寫課文
1.練習生字“斷、楚、至、孤、帆”。
2.默寫《望天門山》。
板書設計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會認“亦、抹、宜”,會寫“飲”和“初”,理解“瀲滟、空蒙”等詞在詩句中的意思。
2、能借助注釋理解詩意,想象古詩的畫面。
3、有感情地朗讀和背誦古詩。感受祖國河山的美麗。
教學過程
一、談話激趣,導入新課
1、誰到過西湖,談談你的感受。
2、蘇軾(1037-1101),北宋文學家、書畫家。字子瞻,號東坡居士,今四川人。為“唐宋八大家”之一。曾兩次來杭州做官,非常喜歡西湖,寫下了許多有關西湖的每文佳作,《飲湖上初晴后雨》是其中一首,西子湖的稱呼還跟它有關呢。
二、初讀古詩,了解詩意
1、自由誦讀全詩,注意讀準字音,讀句子,讀出節奏。
2、指名讀,齊讀。
3、輕聲讀,借助注釋,理解詩的意思。
三、品讀古詩,體會詩情
過渡:再讀全詩,詩人蘇軾眼中的西湖美在哪?(前兩句:晴天、雨天的美景)
1、晴天的西湖:
讀第一句,對照下面的注釋,說說美在哪?(瀲艷——波光閃動的.樣子)
(1)結合課件理解“瀲滟”:同學們,這就是水光瀲滟啊,你能用其他的詞表現水光瀲滟嗎?(波光閃閃、銀光閃閃、亮亮晶晶、波光粼粼、銀光閃爍,你覺得就好像——像星星一閃一閃的)
(2)晴天的西湖還有很多美景,讓我們劃著小船來到湖面,你還會看見哪些美景呢?(小魚在水里嬉戲、湖水很清澈、藍天綠水、青山秀水……)這就是晴天的西湖啊,所以作者說——讀第一句。
(3)這么多美景詩人用哪個字加以概括了?(好)
(4)一個“好”字就道出了西湖的美景,真是一字千金啊!
2、雨天的西湖?忽而天空漂過了一片雨,現在就讓我們走進雨中西湖。
(1)讀第二句,這個給西湖帶來另一番景象的精靈多么重要,該怎樣讀?
(2)用心感受,此時下起了蒙蒙細雨,此時此刻西湖——山色空蒙雨亦奇。
雨輕輕的細細的軟軟的,再讀——山色空蒙雨亦奇。
這時雨下大了一點——山色空蒙雨亦奇。
雨下得越來越大——山色空蒙雨亦奇。
(3)說說這雨讓西湖產生了怎樣的美景呢?(“空蒙”——云霧迷茫的樣子)
(4)(出示描繪雨中西湖朦朧的美的圖片)是呀,因為有雨,讓西湖的柳樹更加柔美,她在細雨中跳著優美的舞,蒙蒙細雨好像一層面紗遮住了他那害羞的臉。
(5)這雨只讓西湖的山色空髀穡磕闋囈絲矗夠崛夢骱哪切┚拔鋦兀浚ɑǜ蘩觶莞蹋糜穩爍模蛭甑閎髀湓謁巧砩蝦蓯娣br>(6)所以詩人說雨中的西湖是——奇妙的,雨中的西湖是空蒙神秘的——讀“山色空蒙雨亦奇”,她又是水靈靈,生動、鮮活的——讀“山色空蒙雨亦奇”。
3、贊美西湖
(1)詩人就這樣在雨中暢游著幻想著。不知不覺雨過天晴,作者眼前隨之一亮,他又看到了什么景象?
(2)西湖是那樣美不勝收,作者自然而然想起了春秋時代的一位美女——西子。西湖,西子。西子,西湖。一個是人,一個是景。蘇軾怎么會把人和景放在一起比較呢?(美:西施淡妝濃妝都美,西湖晴天雨天都美;西施的家鄉離西湖不遠;都有個“西”字。)因此,西湖從此就叫西子湖。
(3)蘇軾醉了嗎?(他被西湖的美景陶醉了。)讓我們和蘇軾一樣帶著一絲醉意,讀最后兩句。
4.現在,讓我們回過頭再來看看詩題,這是蘇軾在什么景象過后吟出的詩句?在哪里?干什么?
5.聽著一首小曲,看著一池美景,讓我們再次吟誦這首千古絕句!(出示課件及配樂)
四、書寫生字,背誦課文
1、練習生字“飲、初”。
2、背誦《飲湖上初晴后雨》。
板書設計
第三課時
教學目標
1、會認“庭、未、磨、盤”,會寫“鏡、未、磨、遙、銀、盤”6個生字。
2、理解詩句意思,想象詩歌意境。
3、有感情地朗讀和背誦古詩。
教學過程
一、復習回顧,導入新課
“天門中斷楚江開,碧水東流至此回”是李白眼中的水;“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是蘇軾筆下的水。祖國的山山水水,從古到今不知吸引了多少文人墨客。寫下了許多美詩佳句。今天我們隨唐代詩人劉禹錫去感受一處山水。板書課題。指導識字?“庭”。
二、初讀古詩,整體感知
1、師配樂范讀古詩。提出傾聽的要求。
2、自學古詩,小組交流。
要求:
(1)讀準字音,讀出節奏。
(2)借助注釋、字典理解古詩的大意。
(3)小組合作學習:交流難理解的字、句。
3、指名讀詩。(通過評價導向,從讀準字音、字正腔圓到讀出節奏)
4、指名講講古詩的大意。
三、品讀古詩,感悟詩境
1、輕聲讀古詩,邊讀邊想象詩中的畫面。
2、品讀前兩行詩。抓住“和”來引導學生想象水天一色的畫面美。
(1)你從前兩行詩中讀懂了什么?“和”是什么意思?(和諧,融為一體。)
(2)說說你想象的畫面。(如感受銀色的光輝撒在湖面,朦朧的月光)
(3)根據學生生回答相機引導學生讀好詩句。(輕輕地讀、讀出柔和之美)
引讀:秋月的清輝靜靜地酒在湖面。湖面好象披上了一層薄薄的輕紗——是多么的寧靜。一起來讀……
洞庭湖在淡淡的月光籠罩下,點點銀光,此時那就像一位仙女降落人間——是那么的溫柔。一起來讀……
(4)小結:一個“和”字讓人有多少遐想啊。“和”字就是這首詩的“眼睛”叫詩眼。
3、品讀后兩行詩。從形、色兩方面引導學生想象洞庭山水工藝品般的畫面美。
(1)這洞庭湖是怎樣的山?怎樣的水?
(2)你能說說,到底從哪里感覺到詩眼“和”你想象的畫面是怎樣的?(引導感悟比喻用得形象、生動、巧妙。)
(3)你有這樣的感受,你覺得應該怎樣讀?
(4)指名讀。(以評促讀,引導學生讀出韻味,逐步提升讀的質量。)
(5)品味獨特的比喻:末句改為“君山好像一青螺”好像更清楚。這樣改行嗎?
四、書寫生字,背誦課文
1、生字“鏡、未、磨、遙、銀、盤”。
2、配樂朗讀古詩,背通古詩。
望天門山教學設計9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能正確流利地朗讀古詩,背誦古詩。
2、能結合圖畫和注釋了解古詩的大致意思,想象《望天門山》描述的畫面。
過程與方法:
以讀為主,引導學生在讀中體會詩意和詩境。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感受詩人對祖國大好河山的贊美和作者樂觀豪邁的情感。
教學重難點:了解詩文大意,體會詩中的意境。
教學時間:1課時
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
簡介作者,導入新課
李白(701——762),字太白,號青蓮居士,盛唐最杰出的詩人,也是我國文學史上繼屈原之后又一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素有“詩仙”之稱。
二、初讀詩文,掃清學習障礙
1、自由讀詩文。
要求:讀準字音,不錯字。
2、指名朗讀。
3、師生共同評議。
3、自由讀詩文,把不懂的地方劃下來。
4、學生質疑。
(天門山:今安徽省東梁山和西梁山的`總稱。
楚江:古代長江中下游地屬楚國,因此流經這里的長江為楚江。)
5、對學生不理解的字詞及時解決,不理解的詩句板書在黑板上。
三、自主探究,深入體會
1、小組交流。
借助注釋,學生小組討論,嘗試弄懂詩句的意思。
2、指名回答。
(兩岸清山相對出,孤帆一片日邊來。聯系學生游三峽來進行體會。同時體會課題中的“望”)
3、教師小結。
4、自由朗讀詩文
要求:把自己的體會和感受讀出來。
5、指名朗讀
教師及時指導朗讀。
四、背誦詩文。
望天門山教學設計10
學習目標
①認識亦、妝2個字。會寫斷、楚、孤、帆4個字。了解詩句的主要意思。
②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古詩,背誦古詩。默寫《望天門山》。
③通過朗讀感悟,感受詩中描寫的景物,體會詩人熱愛祖國河山的感情。
課前準備
①我國著名的風景名勝和生字詞、古詩的課件。
②學生課前搜集有關古詩內容及詩人的資料,搜集描寫祖國大好河山的古詩。
第一課時
學習《望天門山》
回憶詩人,導入新課
①同學們,你們了解李白嗎?誰來背背他寫的詩?
②看來同學們非常喜歡李白的詩,這節課我們再來學習他寫的一首詩--(學生齊讀課題)
讀通詩句,了解詩意
①學生初讀課文。請大家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課文,遇到讀不準的字音多讀幾遍,在讀不懂的地方打一個問號。
②檢查交流。
a.多媒體出示課文中生字:斷
楚
孤
帆
亦
妝
讓學生讀生字,并幫助正音。
b.多媒體出示課文《望天門山》。如果大家把這些生字帶到詩中一定會讀得更好!
學生讀詩句,個人讀,集體讀。
③自讀自悟詩意。請大學聯系課文中注釋,并參考一些工具書,想一想詩句的意思。
a.學生個人讀悟。
b.在學習小組中交流。
c.在全班交流:提出疑問,大家商討解決。
d.教師引導大家說說詩意。
誦讀全詩,感悟詩情
①教師范讀,學生自由體驗。
②多媒體配樂練習讀,整體體驗,力求讀出感情。
③指名朗讀,讀完后,請介紹為什么讀得這么好!
④引導背誦:這么美的'詩大家想不想永遠留在自己的記憶中呢?
自由練背。
同桌互相背。
多媒體配樂有感情的背。
書寫生字,默寫課文
①練習生字斷、楚、孤、帆。
②默寫《望天門山》。
總結全詩,深化感悟
讀完這首詩,你有什么感受呢?請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把感受表達出來。
第二課時
學習《飲湖上初晴后雨》
創設情境,導入課文
①播放西湖景色的課件。提問:西湖的景色美嗎?如果你欣賞了雨中的西湖,那才別有一番滋味呢!
②板書課題。這節課我們就來學習宋代著名文學家蘇軾的一首詩《飲湖上初晴后雨》。
自由誦讀,初步感悟
①借助拼音初讀課文,注意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②教師重點指導:瀲liànyàn
空蒙kōngméng
淡妝濃抹dànzhuāngnóngmǒ
相宜xiāngyí
③讀通課文:如果把這些生字新詞放入詩中,大家一定會讀得更好!
學生再讀課文,邊讀邊體會詩的朗讀節奏。
④同座互讀全詩,并相互正音。
熟讀成誦,體驗情境
①朗讀交流。學生自由讀,指名讀,小組讀,集體讀。
②體會詩意。你從這首詩中讀懂了什么?
③再讀課文,讀出詩情。你能將西湖雨中的美景讀出來嗎?
學生借助多媒體的音畫反復誦讀體驗。
④學生自由背誦。
走出課文,拓展延伸
①交流課前搜集的描寫祖國壯美河山的詩。
②舉行美麗的祖國古詩詞朗誦會。
望天門山教學設計11
根據《語文課程標準》的基本精神和要求,小學語文課程中的古詩詞教學一般應遵循這些原則:(一)以閱讀、記誦為主的原則。(二)循序漸進的原則。(三)注重朗讀指導的原則。(四)借助歷史,還原現場的原則。(五)整體感知,把握大意的原則。(六)情感教育與情景感悟相結合的原則。
下面我以三年級上冊的一篇古詩《望天門山》的教學案例,談談自己在實際教學中的一些設計和做法。
教學目標:
1、自讀自悟、小組合作,體會詩句含義。
2、背誦和默寫《望天門山》。用自己的話說說詩句的意思,他體驗詩人的感情。
3、通過學習,讓學生感受祖國大好河山的神奇壯麗,感受作者豪邁的情感。
4、培養學生熱愛大自然,熱愛祖國的思想感情。
教學過程:
一、回憶詩人,導入新課。
1、師:同學們,你們了解李白嗎?誰來背背他寫的詩呢?
指定學生起來背一背李白的一些古詩。
2、師:看來同學們非常喜歡李白的詩,這節課我們再來
學習一首他寫的詩——(學生齊讀課題)《望天門山》。
設計意圖:激趣導入新課,激發學生的讀詩樂趣。
二、讀通詩句,了解詩意。(遵循了“循序漸進的原則”)
1、學生初讀課文。請大家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課文,遇到讀不準的字音多讀幾遍,在讀不懂的地方打一個問號。
2、檢查交流。
(1)多媒體出示課文中的生字:斷楚孤帆亦妝
(讓學生讀生字,并幫助正音。)
(2)多媒體出示課文《望天門山》。如果大家把這些生字帶到詩中一定會讀得更好的!
(學生讀詩句,個人讀,集體讀。)
3、自讀自悟詩意。請大家聯系課文中的注釋,并參考一些工具書,想一想詩句的意思。
(1)學生個人讀悟。
(2)在學習小組中交流。
(3)在全班交流:提出疑問,大家商討解決。
(4)教師引導大家說說詩意。
設計意圖:培養學生自學詩歌的能力,獨立理解詩歌的意思。
三、誦讀全詩,感悟詩情。(遵循了“注重朗讀指導的原則”和“以閱讀、記誦為主的原則”)
1、教師范讀,學生自由體驗。
2、多媒體配樂練習讀,整體體驗,力求讀出詩情。
3、指名朗讀,讀完后,請介紹為什么讀得這么好!
4、指導背誦:這么美的詩大家想不想永遠留在自己的記憶中呢?(自由練背,同桌互相背,多媒體配樂有感情地背。)
設計意圖:有感情地朗讀詩歌、熱愛古詩。
四、書寫生字,默寫古詩。
1、練習寫生字“斷、楚、孤、帆”。
2、默寫古詩《望天門山》。
設計意圖:養成天天練、天天寫的好習慣。
五、總結全詩,深化感悟。(遵循了“情感教育與情景感悟相結合的原則”)
讀完這首詩,你有什么感受呢?請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把感受表達出來。
設計意圖:體會作者要表達的思想感情。
六、走出課文,拓展延伸。
新課標三上:《望天門山》教學反思
《望天門山》是唐玄宗開元13年,25歲的李白懷著濟世安民的雄心壯志第一次離開四川前去洞庭湖游覽,接著又興致勃勃乘舟順江而東,在經過安徽省當涂縣的東西梁山時寫下了《望天門山》這首詩。此時的李白年輕浪漫,一派天真,充分展示了豐富的想象力。古詩主要描繪的是天門山夾江對峙,長江波瀾壯闊的雄奇秀麗景色;在古詩教學中落實素質教育,還要注意課內外結合,從課內延伸到課外,初步培養學生收集、處理信息的能力。如,課前,讓學生查閱有關李白的資料。課后,收集李白的其他詩篇,使學生由此及彼,不局限于一節課、一本書,從而擴大學生信息量的交流。這樣做,可充分發揮語文課本為工具書的作用,不僅加大了教學密度,而且進一步激發了學生學習古詩的興趣。
一、打破常現,改革古詩教學的課堂結構。
這節課,較大的突破就是改變了古詩教學由老師牽引著學生,逐字逐句串講詩意的傳統做法。課堂上,從學生自由背誦學過的古詩開場,引出今天要學的`兩首古詩。而后,安排自學時間,使學生有一個潛心讀書的過程。在充分自學的基礎上,讓學生匯報“讀懂了什么”,師生共同討論,互相補充。對于學生沒有弄懂的問題,老師安排了質疑環節,啟發學生共同探討。在朗朗的讀書聲中,在學生自由發表意見的探討中,完成了教學任務。這種設計,體現出對學生的尊重和信任,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了學生,使學生真正成了學習的主人,老師只是一個參與者、合作者。
二、把思考的空間還給學生。
自學時間充分。安排足夠的時間讓學生自學,學生能靜下心來認真思考,寫寫畫畫,動手查查字典,同桌的還可以商量商量,學生學得主動,的確有所收獲。同時滲透了學習古詩的方法,潛移默化培養自學能力。
三、創設情景,以讀為本。
為了增強教學效果,激發學生朗讀的情感,感受到大自然的壯美,體會到詩人的思想感情,我千方百計創設情景,營造氛圍,使學生置身于大自然中。如,老師的配樂范讀,投影打出的畫面,有感情色彩的激勵語言等等,都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使學生入情入境,充分地展開了想象,提高了教學效率。
與此同時,我以讀為本,把讀和理解、讀與想象等有機結合,并不斷提高讀的要求,讓學生邊讀邊思考,學習理解地讀,投入感情地讀,配畫加上動作地讀,自由讀,指名讀,齊讀,直至會背誦,使學生在讀中感受詩詞的想象力,領悟到祖國語言文字的凝煉。特別值得一提的是,老師舍得花大量的時間讓學生“自由練讀”,讓讀得不夠的學生再讀,重視了群體活動,同時也注意到了學生的差異,培養了學生的語感。
四、主導作用發揮得當,讓學生把古詩畫成一幅畫。
在學生學習遇到困難時,老師能順勢引導,隨機應變,表現出對古詩的準確把握和深刻理解。你覺得應該畫什么?你是從哪兒看出來的,讓學生把古詩畫成一幅畫。
五、加強了課內外的結合
課堂上啟發學生互相交流查閱資料的收獲,不但擴大了學生的視野,增長了知識,更重要的是培養了學生收集信息、處理信息的能力,這對學生終生有益。特別是課后作業的布置:“除了學過的,同學們再找一兩首,下節課你們來做老師,給大家介紹。”很有新意,它打破了課內外的界限,擴大了學生的課外閱讀,這正是素質教育的需要。
望天門山教學設計12
教學目標:
1、感情朗讀古詩,能背誦并默寫古詩。
2、抓住重點詞語,理解詩歌內容,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培養學生熱愛大自然,熱愛祖國的感情。
教學重、難點:抓住詩中的重點詞語,想像詩歌描寫的意境,體會詩人對祖國山川景色的贊美之情。
教學準備:收集李白的資料,側重于寫景方面的。
vcd課件:
教學方法:讀讀畫畫,讀讀講講。
教學課時: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1、古詩作為我國悠久文化中的寶貴遺產,深受同學們的喜愛。最近,你又背誦了哪些古詩?背給大家聽。
2、今天,我們一起學習古詩《望天門山》,大家說可以怎樣來學習?教師引導歸納學法:
(1)說作者
(2)讀詩文
(3)講詩意
(4)畫風景
(5)評意境
(6)背課文
(7)賞類文
二、學習古詩《望天門山》
1、說一說作者:李白。學生根據收集到的資料,談自己對李白的了解。師相機補充:
李白,唐代大詩人,字太白,號青蓮居士,現存詩約700余首,與杜甫齊名,人稱“李杜”,其詩作對當時及后世影響大。這首詩是作者遇赦返鄉途經天門山時,看見長江流經天門山附近一段的雄奇壯麗的景色后寫下的一首詩。
2、讀一讀。
①師范讀;②自己讀、小組合作讀,利用字典,課后注釋和文中插圖自學古詩,讀通,試著說意思。③抓住重點詞語讀。(斷、開、回、出)④集體讀。(注意音調和詩的平仄)。
3、說一說
(1)這首詩描繪了怎樣的畫面?
a、先小組交流,再全班交流。(結合畫面說)
b、師相機提問補充:
“天門”指天門山,天門山怎么了?從中間斷開了, 一個“斷”字,讓人覺得奇,為什么斷了?是楚江水沖斷了,能把山沖斷的江水,是怎樣的浩大和洶涌?楚江水使天門山從中間斷開,沖開了(板書:出)一條順暢的通道,可以想象出天門山地勢的險要。
“碧水”指楚江水,“碧”寫出了江水的顏色,“東流”,向東流去。“至此回”,原文說是“直北回”,回的意思是到這里拐彎,(板書:回),楚江在這里因山勢而轉,形成回旋北流的氣勢。從前兩行詩,我們可想象出山之險,水之大。(感情讀一讀)。
“青”,綠色,寫出了山的顏色,青山隔江對峙,相對而出,(板書:出)“出”,冒出來,體現了山之高。“孤帆”,孤是單一的意思,孤帆是江里只有一只小船。由于山勢險要,江水奔流氣勢非凡,帆船在長江里顯得很小。由于作者是遠望,所以感覺到小舟仿佛來自水天相接的地方,仿佛來自太陽升起的地方。(板書:來)作者赦免返鄉,坐船順流而下,感覺兩岸青山相對而來。這也是作者行船的感受。給人以遼闊、浩瀚之感。
c、看板書的四個動詞,把全詩的意思連起來講一講。
d、同桌互相講一講。
4、畫一畫。
學生在準備好的畫紙上畫一畫,指名到臺上說一說畫了些什么,為什么要這樣畫。
5、評一評
(1)李白的這首詩,寫得很優美,特別是動詞的運用,如“斷”“開”“回”“出”,生動形象,給全詩帶來活力。(運用動詞帶活力)
(2)李白把天門山這么美麗的畫展現在大家眼前,從色彩上看,楚江水(碧)綠,天門山(青)綠,日(紅),色彩明麗。畫中的山是靜態的、水、孤帆是動態的,行船的感受中,山也動起來了“出”,組成了一幅有動有靜的畫,景物色彩明麗,動靜結合。
(3)短短的`四行,描繪了長江流經天門山附近一段的景色,真可謂是雄奇,壯麗的景色,還寫了作者的感受。真可謂是詩中有畫,畫即為詩。
6、背一背
齊讀古詩,體會詩的意境美,音韻美,思想美,這首詩贊揚了祖國的山川之美,表達了作者樂觀、豪邁的情懷。指名讀,分組讀,背古詩。
7、賞一賞
欣賞大家收集整理李白的其它的描寫景物的詩。
(課件出示)師生誦讀
三、課堂小結
四、作業。用語言描寫《望天門山》,寫成一段話,完成圖畫填色。
望天門山教學設計13
學習目標
①會寫"斷,楚,孤,帆"4個字。了解詩句的主要意思。
②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古詩,背誦古詩。默寫《望天門山》。
③通過朗讀感悟,感受詩中描寫的景物,體會詩人熱愛祖國河山的感情。
課前準備
①我國著名的風景名勝和生字詞,古詩的.課件。
②學生課前搜集有關古詩內容及詩人的資料,搜集描寫祖國大好河山的古詩。
教學時數: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
①同學們以前已經學了不少古詩,誰愿意把自己喜歡的古詩背給大家聽呢學生自由背,教師充分肯定。
②揭示課題:這節課老師和同學們一起學習兩首描寫祖國壯美河山的詩。
二,共同學習《望天門山》
①學生初讀《望天門山》。要求讀準字音,讀通詩句。遇到困難向老師同學請教。
②說說通過朗讀體會到了什么。
③自由練讀,讀出詩的韻味。
④誦讀展示。比一比誰讀得最好。
⑤練習背誦。
三,練寫生字,抄寫古詩
①練習生字"斷,楚,孤,帆"。
②抄寫《望天門山》。
自主學習《飲湖上初晴后雨》
①回顧上一首詩的學習過程,自學《飲湖上初晴后雨》。
②交流展示。
a。展示朗讀或背誦。
b。說說你從詩中體會到了什么。
c。背出你最喜歡的詩句,說說為什么喜歡它。
望天門山教學設計14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詩歌、背誦詩歌;
2、通過對“斷”、“開”、“回”、“出”等字的理解,并充分發揮想象,感悟天門山夾江對峙、長江波瀾壯闊的雄奇景色;
3、激發學生對祖國山河的熱愛之情。
教學準備:詩人李白的其他詩歌、ppt課件
教學重點:引導學生感受詩中描寫的景物,體會詩句的意境。
教學難點:引導學生通過想象理解詩意。
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揭示課題
古代圣人孔子曾經說:“不學詩,無以言”,古詩語言精煉,情感強烈,意境優美,而且想象豐富。說起意境開闊想象豐富的古詩,有一個人就不得不說,他的詩也不能不讀。
“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不知思出了多少游子的悠悠鄉愁;“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不知送給友人多深的切切情誼;還有那“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九天直下的何止是廬山瀑布啊?這些詩都是出自他之手,他是誰(生答)是的,李白(板書:李白)
詩仙李白,一生熱愛大自然,他對自然美景有著非同一般的欣賞力。一次,25歲的李白第一次離開自己的家鄉,乘舟沿江而下,經過天門山,眼前奇特偉美的景色勾動了他的詩興。于是,一首不朽的詩篇——《望天門山》在他那枝猶有神助的魔筆下誕生了。大家齊讀課題(板書:望天門山,齊讀:望天門山李白)
二、讀通詩歌,初悟詩意
1、請同學們大聲自由朗讀這首詩,要求讀準字音,讀通詩句。(師板書“中”“帆”)
2、指名讀詩,正音,強調上面幾個字。(師:其中有兩個字容易讀錯,“中”“帆”,第一個“中”,它是多音字,指名說,這里應該讀什么?“中斷”就是中間斷開,所以讀第一聲,“中斷”讀,第二個“帆”,指名讀,你真棒,好多大人都會讀錯,第一聲,“船帆”,以前的船啊,要靠風把張開的船帆吹動才能行駛,“船帆”。指導寫“帆”字)
3、指名讀。(相信大家一定能讀得非常通順了,誰想讀,指名兩個學生讀)
4、范讀。(你們讀得這么好,萬老師也想讀一讀了,好嗎?可不能只是豎著耳朵聽,還要仔細聽聽我讀詩時候的節奏和停頓。準備好了嗎?)
5、生自由讀,初悟詩意。(指名讀,誰想模仿老師讀一讀。還有許多想讀的同學,讀給你的同桌聽吧。一邊讀還可以一邊想想,哪里還不太明白,可以在讀不懂的.地方畫一個問號,還可以聯系課文注釋和插圖來理解詩句意思。開始吧。)
6、生提出疑問。(你有哪里還不明白的嗎?指兩名生說)
7、不急(沒關系),這些問題我們學著學著,你就能豁然開朗了。詩題是望天門山,詩人到底望見了什么呢?讀讀詩,和同桌討論一下吧。
8、指名說(引導:天門、楚江、孤帆、日,分別板書)
三、激發想象,感悟詩境
1、請同學們再去讀讀詩句,想象這些畫面。
2、首先,你認為天門山是怎樣的山?你是如何感受到的?
3、是啊,名為天門,必為天之門戶。詩中哪一句寫到這天門山?
4、傳說中這天門原是閉合的,只因一把利劍以不可抵擋之勢將它劈開。再讀讀這句詩,你找到這把利劍了嗎?從哪兩個字里看出來是楚江把天門山劈開的呢?(引導學生根據注釋理解“楚江”)。“開”?能組一個詞嗎?怎么開的呢?讀讀這一句吧。
5、是啊,一個“斷”一個“開”就寫出了這奔騰東去、洶涌澎湃的楚江水,一起讀這句!(板書:洶涌)
6、這又是怎樣的水啊?詩中哪一句寫了?又是誰有如此能耐讓洶涌不可擋的楚江“至此回”呢?理解“至此回”。(板書:雄偉)(師:至此回是怎樣的呢?由于兩山夾峙,浩闊的長江流經兩山間的狹窄通道時,激起回旋,形成波濤洶涌的奇觀。)
7、閉上眼睛,你能看到這幅畫面了嗎?指名答(你看到了怎樣的畫面?是啊,湍急的河水流到這里受到了山的阻擋。)回答完再讀(碧水東流至此回)。
9、這是險峻如刀砍劍劈的天門山,楚江水洶涌而至,撞擊天門山形成巨大回旋,之后又浩蕩而去。(齊讀1、2句)
10、你們讀出了山的氣勢,水的澎湃!詩中還有哪兒讓你感受到了這樣的氣勢?(無人回答就引導到后兩句詩)
11、這又是怎樣的山呢?僅僅是青是綠嗎?你是從哪個字里讀出來的?(引導學生抓“出”字理解。是靜止的嗎?哪個字可以看出來?)
12、兩岸的青山相對著,本來靜止不動的山,怎么會有出來的感覺呢?讓我們再來讀讀下一句:“孤帆一片日邊來。”(我們坐車的時候,是不是發現窗外的景物都往后退呢?)你知道為什么了嗎?
13、現在我們來看看詩人李白是在哪兒望天門山?你又是從哪個字讀出來的?(“來”)你感受到了什么?(李白舟行江上,順流而下,望著遠處的天門兩山撲進眼簾,顯現出愈來愈清晰的身姿,兩岸的青山好像紛紛出來迎接詩人呢!)
14、引讀3、4句。
好一個“出”字啊,讓我們覺得這兩岸的山象在比高矮。讀——
好一個“出”字啊,讓我們知道了詩人的船是由遠及近,這兩岸的山就好像張開手臂在迎接他。讀——
好一個“出”字啊,盡顯詩人豐富的想象力和卓越的文采。再讀——
四、入情入境,深悟詩情
1、這個時候,你要是坐在這片孤舟上,你會是什么樣的心情?(指名答)
2、是啊,詩人李白跟你有著同樣的心情。
3、師述:李白第一次離開家鄉,懷著濟世安民的雄心壯志,乘舟順江而東,途經天門山,天門山就像大門一樣敞開,讓他的眼前豁然開朗。于是,他揮筆寫下了這首《望天門山》。
3、山的熱情、水的澎湃,都是因為詩人那喜悅的心情、寬闊的胸襟和奔放不羈的情思。
4、在那水天相接的地方,一條小船慢慢地駛過來了。讓我們和詩人一道坐上這只小船,望見這樣的山——“天門中斷楚江開”。(齊讀)望見這樣的水——“碧水東流至此回”。(齊讀)小船順流而下,從兩山之間穿過,只見——“兩岸的青山相對出”。(指名讀)穿過狹窄的河道,看見的又是——“兩岸的青山相對出”。(指名讀)再拐過一道彎,看見的還是——“兩岸的青山相對出”。(指名讀)這是因為——“孤帆一片日邊來”!(齊讀)
五、賞析拓展,總結全詩
李白自稱“五岳尋仙不辭遠,一生好入名山游”,他的一生大半歲月是在隱逸漫游中度過的,李白漫游名山大川,寄清風明月,留下許多含而不露,意境深遠的山水詩的名篇。
入蜀中,便有了“蜀道難,難于上青天”的千古佳句;
出三峽,便有了“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的空谷絕響;
東至齊魯,便有了“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的蒼涼景色;
西游華山,便有了“黃河萬里觸山動,盤渦轂轉秦地雷”的雄奇篇章。
引讀:來到安徽當涂天門山,便有了(生讀全詩 )
師:李白的詩還有許許多多,都等著你們去讀呢!
六、指導書寫:(依據時間)
我們讀詩有點詩人的感覺了,寫字能不能像詩人一樣呢?古代的大詩人可是除了能寫一首好詩,還能寫得一手好字啊!我們來看看詩中幾個比較容易出錯的字,一起來寫一寫,好嗎?(“斷”、“孤”、“帆”、“楚”師講解強調 “斷”字的筆順,“孤”字下面一點,“帆”字橫折彎鉤,生在課堂作業本上書寫。)
七、板書
望 天 門 山
李 白
天門 雄偉
楚江 洶涌
孤帆
日
八、教學反思
望天門山教學設計15
課文內容分析:
《古詩三首》一課由《望天門山》《飲湖上初晴后雨》《望洞庭》三首詩組成,都是描繪祖國山河美好,贊美大自然美麗風光的古詩。《望天門山》寫的是天門山與江對峙,長江波瀾壯闊的雄奇秀麗的景色,表達了詩人對祖國壯麗山河的熱愛之情。《飲湖上初晴后雨》通過描寫西湖在不同氣候下顯現的不同風姿,表達了作者對西湖的喜愛之情。《望洞庭》以輕快的筆觸,勾勒出一幅優美的洞庭湖秋月圖,表達了詩人對洞庭湖美景的喜愛和贊美之情。三首詩都是寫景的,有共同之處,可以重點教學第一首古詩,然后放手讓學生自學另外兩首。
學情分析:
第二學段的孩子對古詩的學習有興趣,也有初步的方法積累。課程標準對第二學段古詩學習時提出的要求是不做過多的解釋,了解詩意為主。所以,指導他們在朗讀中感受詩的節奏和韻味,在想象與聯系生活場景中理解詩的內涵、感受語言文字背后優美的畫面,由景入情,由情促讀是古詩教學的重點。本單元提出的語文要素是借助關鍵語句理解一段話的意思。因此在教學時可以引導學生通過借助注釋,聯系上下文,查字典,圖文對照等多種方式理解詩句中關鍵詞的意思,從而達到理解詩意,體會詩境。
教學目標:
1.認識“亦、宜”等5個生字,讀準多音字“抹、磨”,會寫“楚、斷”等13個字。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默寫《望天門山》。
3.能結合注釋,用自己的話說出詩句的意思,想象詩中描繪的景色。
教學重點:
結合注釋,理解詩句的意思,想象詩中描繪的景色,感悟詩歌美的意境。
教學難點:
如何通過多種方式引導孩子抓住關鍵字理解詩句意思,想象詩中描繪的景色,感受詩歌的意境。
第一課時
課時目標:
1.學習第1首古詩《望天門山》,借助抓關鍵字理解詩意,想象畫面。
2.積累古詩學習的方法,感受詩歌美的意境。
3.有感情朗讀、背誦、默寫《望天門山》。
教學流程:
一、回憶舊知,導入詩文。
(一)出示詩題《望廬山瀑布》,齊背。
(二)唐玄宗開元十三年,25歲的李白第一次離開自己的家鄉四川,他乘船順著長江東下,被波瀾壯闊的長江從天門山中間奔流東去的雄奇景色所震撼,于是,寫下了這首流傳千古的詩——《望天門山》。
(三)齊讀課題,讀準字音,讀出韻味。
二、抓關鍵字,了解詩題。
(一)從題目中,你讀懂了什么?
方法引導:抓住關鍵字,理解題目意思。
1.干什么——望:看;
2.地點——天門山:長江上;
3.誰——誰乘船順著長江東下:李白。
(二)現在誰能用自己的話連起來說說題目的意思?
(三)李白常常在寫詩題的時候會告訴我們一些寫詩時的背景,帶著理解再讀詩題。
(四)小結:了解詩題是我們學習古詩的第一步,接下來就讓我們——熟讀古詩。
三、讀熟詩文,想象畫面。
(一)學習第一句詩——了解山的雄奇。
1.指名讀第一句,這句詩里,寫到了兩個景,分別是什么?
(板書:天門楚江)
2.結合插圖、字理理解“斷”“開”
(1)出示“斷”篆文,猜一猜什么字?講解斷的意思。指導書寫“斷”
(2)結合詩句,插圖,“斷”字,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3.用自己的話說說句意,想象:這是一種怎樣的景象?
洶涌的江水原先被天門山阻擋,現在天門一開,就像萬馬奔騰一樣,一起噴涌而出。
4.小結:這一句看是寫山,實際上是借山勢寫出了浩蕩東流的楚江勇往直前,沖破天門奔騰而去的壯闊氣勢。(指名讀,齊讀第一句。)
(二)學習第二句詩——感受水的壯闊。
1.繼續讀詩,指名讀第二句。
2.想象畫面:第一句中的“斷”向我們展示了一幅水劈山斷的壯麗畫面,那么,這一句中的哪一個字也向我們展示了獨特的意境呢?“回”是什么意思?由“回”字聯想:讀到這一句,你仿佛看到了什么?聽到了什么?(水狠狠地、猛烈地撞擊巖石,發出震耳欲聾的聲音……)
3.交流畫面,讀悟結合。
這一句主要寫什么?(長江水)什么樣的水?借水又襯托什么?(天門山)什么樣的山?
滔滔碧水在李白看來,盡管能夠將大山沖開,但是它卻不得不在天門山腳下放慢了腳步,被迫回旋,在山腳下發出了震天的響聲,形成波濤洶涌的奇觀。這一句是借水勢襯出山的奇險。
4.小結:古詩中的每一詞,每一句都是一副優美的畫面,我們這樣邊讀邊想象畫面,你就能讀出自己獨特的感受,再現詩的意境。現在讓我們走入詩的境界,通過誦讀再現這“山阻水回”的畫面吧。
5.齊讀一、二兩句。
(三)學習三、四兩句——品味“出”的靈巧。
1.出示三、四兩句,自由誦讀。
2.圈畫景物,交流并板書:青山孤帆紅日
3.理解詩意,想象畫面。
4.辯一辯:“出”字用得對嗎?
(1)小組討論:天門山會動嗎?不動的.話應該是“立”的,應該是“兩岸青山相對立,孤帆一片日邊來。”作者卻用“出”對嗎?
(2)交流,聯系生活經驗,你在什么樣的情況下看到原本靜立的事物會“出”?
(3)想象“日邊來”:詩人感覺自己不是乘著帆船而來,而是駕著云朵從天邊而來,在這無比壯觀的自然景象面前,詩人全然不覺得自己渺小,而是跟它們相提并論了,這就是才華橫溢、氣度超凡的李白。
5.出示李白資料,你感受到什么?讀出把李白內心的激動讀出來,聲音高昂一些。
四、小結寫法,誦讀積累
1.回顧全詩,小結學法:
讀——讀準,讀通;看——插圖,注釋;想——詞意,句意;說——詩意,作者情感。
2.創設情境,誦讀古詩。
3.總結:剛才我們細細品味,大膽想象就欣賞到了李白的作品,我們古代還有許多詩人對祖國山水也情有獨鐘,本課的第2、3首古詩給我們展現的就是另一番別樣的美景。請大家用邊讀邊想象畫面的方法預習,下節課我們再一起去感受吧。
五、書寫生字,默寫古詩。
“斷、楚、至、孤、帆”。
板書設計
(略)
第二課時
課時目標:
1.用上節課學的古詩學習方法繼續學習《飲湖上初晴后雨》、《望洞庭》兩首古詩。
2.通過多種方法理解詩句中重點字詞意思,理解詩句,想象畫面。
教學過程
一、回顧舊知,引入新課
1.背誦《望天門山》
2.回憶學法
3.揭示課題,正確朗讀詩題。
4.抓關鍵字,解詩題。
(1)題目告訴我們詩寫了祖國哪里的河山?(西湖和洞庭湖)
(2)題目還告訴我們什么?(飲:喝酒,初晴后雨:天氣變化)
5.出示背景資料
二、運用學法,自主學習
(一)出示自學要求:
1.自由讀詩句,注意讀準字音,讀通句子,讀準節奏;
2.作者在西湖和洞庭湖看到哪些景物呢?用“ ”劃出,這些景物有什么特點?用圈圈出;
3.運用結合注釋、聯系生活、邊讀邊想象畫面等方法,體會詩中美景,描述詩中描寫的畫面。
(二)檢查自學情況
1.多音字:淡妝濃抹鏡未磨
2.認讀:瀲滟亦洞庭白銀盤
3.分小組匯報交流兩首詩意。
三、抓重點字詞,品味美景
(一)《飲湖上初晴后雨》
過渡:如果想把古詩讀得更有韻味,我們還需好好地品讀詩句的意思。
1.感受晴雨,想象西湖風景之美
找一找:哪一句寫的是“初晴”,哪一句寫的是“后雨”。(板書:晴、雨)
(1)走進晴日西湖。晴日的西湖是怎樣的?你是通過哪個詞讀懂的?
①出示詞語“瀲滟”,根據注釋理解:瀲滟——波光閃動的樣子。
②圖片欣賞(出示西湖晴日美景圖片)。說話練習:
中午,在陽光的照耀下,西湖就像_____________。
傍晚,夕陽西下,西湖睡眠金光閃閃,又像________________。
③揣摩詩人心境。猜猜,詩人看到波光粼粼的水面,會說些什么呢?
詩中蘇軾只用了3個字就道出了這層意思——晴方好。(換詞理解“方”:正)
(2)走進雨日西湖。雨天的西湖又是一番怎樣的景象?
①賞圖讀詞。圖文一起出示:朦朦朧朧、山色蒙蒙、云霧彌漫、煙雨蒙蒙
②看著這些景,讀著這些詞,雨中的西湖給你留下了怎樣的印象,能不能用一個詞來說說?
理解“空蒙”——云霧迷茫的樣子(出示注釋)
③提問:置身在這樣煙雨朦朧的西湖之上,你會有怎樣奇妙的感覺?帶著這感覺再讀。
④理解“亦”:你知道詩句中“亦”的意思嗎?(也)結合《三字經》“彼雖幼,身已仕;爾幼學,勉而致。有為者,亦若是。”孔子名言“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詞語“人云亦云”加深理解。
⑤指導對比朗讀:下面,我們也來一次人云亦云,讓我們用上這個“亦”字一起來夸夸晴雨西湖。(師:水光美!生:山色亦美!師:水光瀲滟妙!生:山色空蒙亦妙!師:我看,晴是景。生:我看,雨亦是景。師:我看,水光瀲滟晴方好。生:我看,山色空蒙雨亦奇。)
2.探究比喻之巧,感受西湖風韻之妙
①過渡質疑:在艾青眼里西湖像一面鏡子,而白居易眼中的西湖則像一幅圖畫。為什么在蘇軾的眼中,西湖就像西子了呢?讓我們來猜一猜,但猜要猜得有理有據。
理由一:西湖和西子都美。(是的,請你美美地讀一讀。)
理由二:它們的名字里都有一個“西”。(我想也是的,西子,西施,西湖,好巧啊,被蘇軾這么一比喻,西湖從此就多了一個更秀美的名字——西子湖。板書:西子湖。)
理由三:西子不管淡妝濃抹都相宜,西湖不管晴天和雨天都很美。
②引導對話,感受西子比西湖的巧。(師:如果說,晴天的西湖是濃妝;那么——生:雨天的西湖是淡妝。師:如果說,冬天的西湖是淡妝;那么——生:夏天的西湖是濃抹……)
③小結:西湖無論何時,都是好的、奇的、美的、妙的,神的,就像怎么打扮都漂亮的西子。引讀——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
④出示后人評價語,感悟蘇軾比喻之妙。(“道盡西湖好處。”“除卻淡妝濃抹句,更將何語比西湖?)
(二)《望洞庭》。
1.學習第一、二句——欣賞風景的美
①出示詩句,朗讀,交流:寫到的兩樣好景致(板書:湖光秋月)
②閉上眼,聽音樂,想象畫面。(師描述:夜幕剛剛降臨,月亮慢慢升起,洞庭湖上沒有一絲風,顯得那么平靜,那么悠閑。抬頭,一輪明月掛在天空,把它皎潔的光輕輕柔柔地灑在了湖面上,湖水就泛起淡淡的波光……)
睜開眼,想說點什么嗎?
③眼前的湖光秋月圖,讓人感受到美好、舒暢,詩人劉禹錫用一個字把種感覺寫了出來。(和)運用多種方法理解“和”:
出示字典中“和”的7種解釋,理解此處“和”的意思;
齊讀“湖光秋月兩相和,潭面無風鏡未磨”,引導學生想象水天一色的畫面美,感悟“和”的美妙;
④觀微課知“鏡未磨”(播放微課視頻)
原來是像一面銅鏡,而且是還沒有磨亮的銅鏡。 (板書:銅鏡)
⑤讀好兩行詩。
2.學習第三、四句——感受想象的妙
過渡:好一個湖光秋月,好一個鏡未磨。詩人一邊看,一邊想像,看得美,想得奇,難怪這首詩能流傳千年。接下去,詩人接著看,恐怕,會看到更美的景,帶來更神奇的想像了吧。
①讀讀后兩句,想想詩人看著洞庭的山水,又想到了什么?(板書:像銀盤)
②引導看四幅圖,畫的都是洞庭美景,哪一幅是根據劉禹錫的詩句畫下來的。(全班選擇并說說自己的想法)相機補充君山資料
③欣賞如此美麗秀氣的山水,你一定想到一些形容這山水的詞了。(青山綠水山清水秀等)
四、誦讀積累,拓展延伸
1.引讀全詩:喜歡洞庭湖嗎?喜歡這像銅鏡一般的洞庭湖嗎?(個別讀)喜歡這像白銀盤一樣的洞庭湖嗎?(個別讀)
2.引導背誦:喜歡洞庭的人,肯定喜歡這首詩(課件:填空式____女生讀)喜愛這首詩的人也肯定會愛上洞庭湖(課件:填空式___男生讀)
3.全班背誦:喜歡到了極點,就是詩已經不見,但是只要一看到湖詩句就冒出來了(看畫面全班背誦)
4.拓展:
《飲湖上初晴后雨(其一)》《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樓醉書》另4首
李白《游洞庭》
板書設計:
(略)
【望天門山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望天門山》教學設計01-10
《望天門山》教學設計09-04
《望天門山》教學設計(薦)07-27
(合集)《望天門山》教學設計08-11
《望天門山》教學設計通用03-26
望天門山教學設計優秀10-14
《望天門山》教學設計【優秀】08-11
《望天門山》教學設計優選(15篇)12-22
《望天門山》教學設計合集(15篇)07-27
(合集)《望天門山》教學設計15篇08-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