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教學設計15篇
作為一位杰出的老師,可能需要進行教學設計編寫工作,教學設計要遵循教學過程的基本規律,選擇教學目標,以解決教什么的問題。我們該怎么去寫教學設計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教學設計,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教學設計1
【教學目標】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理解課文內容,感悟“將心比心”這一成語的意思。
3、培養學生獨立閱讀的能力。
【德育目標】
培養學生學會理解別人,寬容別人。
【教學重、難點】
引導學生懂得在生活中與人相處應將心比心。
【教學時間】
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媽媽,洗腳》視頻導入課題。
二、輕松自學
1、自主朗讀課文。
2、初讀感知:理清文章脈絡,感知課文內容。
3、用筆將自己自學時不理解的問題作上記號。
三、合作釋疑
1、小組合作解決在自學中不理解的問題。
2、小組合作探究,體會課文表達的情感。
3、感悟“將心比心”這一成語的.意思,感受將心比心的魅力。
四、情景再現,體會情感
1、思考:假如你是這位奶奶,你心里會怎樣想?“我”的心里為什么覺得溫暖了許久?
2、思考:如果母親對那位護士進行責罵,將會怎樣呢?
3、拓展空間,升華情感。
五、回歸文本,自然拓展:例舉生活中的將心比心
六、小結:通過學習《將心比心》這篇課文,你有什么收獲?
七、作業練習:開心檢測
1、多音字,我能行。
zhā ()chā ()jīn(扎zhá ()差chà ()禁
zā()chāi()jìn(
2、我能在正確的字下面打“√”
(尊遵)敬嚴(歷勵)樹(梢捎)
配(合和)好(像象)(例列)文
教學設計2
一、刻紙畫教學目標刻紙畫(浙教版美術教案)
(一)學習刻紙畫的制作方法,能獨立制成有立體效果的游魚圖。(了解)
(二)能巧妙地利用對稱圖形的特點,設計成具有重復美的立體構成圖形刻紙畫。(練習)
二、課時安排
一課時刻紙畫(浙教版美術教案)
三、課前準備
墊板、刻刀、單面藍色彩紙,示范作品。
四、教學步驟
小結前課的繩子粘貼畫的學習情況,表揚展示優秀作品,引入課題。
(一)出示作品,激發學生的創作熱情。
(二)講授刻紙畫的制作步驟:
1、取兩面顏色不同的彩紙;
2、畫出半條魚的形狀;
3、放在墊板上沿所畫邊線刻,將紙刻裂;
4、將刻裂的“魚”向下翻折;
5、貼在不同顏色的底板紙上。
(三)幾點注意處:
1、魚兒有大有小,游動時應朝一個方向;
2、在畫面上眾多的游魚除大小有異外,還應有疏、密的變化;
3、翻折時應細心,防止斷裂,保持折痕清晰;
4、粘貼時少抹膠水,使紙面保持平整;
d) 指導學生按此方法進行創作:刻紙畫(浙教版美術教案)
i. 選對稱圖形,如樹葉、金魚、火箭……..
ii. 要有量的重復,制造調和的秩序美;
iii. 注意彩色的對比。
e) 注意安全及愛護公物教育。刻紙畫(浙教版美術教案)
因刻刀、刀片容易割破手指事先一定做好安全教育工作,以防作業時傷手。
學生有貪圖方便的'不良習慣,作業時易發生不用墊板,直接在課桌上刻紙,這樣的作品成功時也是桌面破損時。要進行保護公共財物的教育,提出“必須放在墊板上刻”的要求,使每個學生都要做到,這是應該遵守的公德。
(課后錄:較難,應再講解仔細些)
教學設計3
第一課時
教學要求:
1、通過學生觀察,初步感知物體有長有短;通過學生操作學會一般比較物體長短的方法;知道長和短是比出來的。
2.培養學生操作、觀察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3.培養學生愛護學具的良好習慣,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4.使學生初步體會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教學重、難點:掌握比較方法,會比幾個物體的長短
教、學具任務:
1.十二袋不同的物品。
2.兩支不同顏色、不同長度的鉛筆。
教學過程:
一、感知物體有長、有短
1.引導觀察談話:每組桌子上有兩個紙袋,你們想知道里面裝什么東西嗎?兩個人一袋把它們倒出來看一看,有什么?
2.交流、匯報
(1)問:你發現了什么?
(2)小組交流
(3)學生匯報。學生可能說出:三支鉛筆,一支是紅色,一支是白色,一支是綠色;兩把尺子,一把是白色,一把是藍色;三根毛線,一根是紅色,有扣兒,一根是粉色,一根是藍色等。
(4)引導學生說出:物體有長、有短。chángduǎn板書:長、短[設計說明:通過觀察,使學生初步感知物體有長、有短。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探究比較長、短的方法
1.提問:你是怎么知道這些物體有長、有短的呢?
2.小組合作探究方法。
3.小組匯報。[通過分組活動,讓學生親自體驗比物體長短的方法,讓學生參與知識的形成過程。]
學生可能說出:
(1)看出來的。
(2)把學具橫著平放在桌面上,一頭兒對齊或豎著戳在桌面上,比出物體的長短。
(3)兩頭兒都不對齊。從而比出物體的長、短。......(由于觀察、比較的方法不同,會得出不同結論,只要有道理,教師就給予肯定。)
4.揭示比較的一般方法。我們不管把鉛筆豎著戳在桌面上或手上,把尺子平放在桌面上,還是把小棒平放在桌面上,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一般把要比的幾個物體一端對齊。
5.出示鉛筆圖,引導學生說出誰比誰長,誰比誰短,并板書長、短。[進一步加深學生對長短的認識,培養學生言語表達能力。]
三、反饋練習
1、教師談話:現在,我們做一個比較長短的游戲,你們可以自由結組,想比什么就比什么,愿意比什么就比什么。
2.學生活動。學生會比學具、跳繩、胳膊、手、腳等。
[學生結組活動,用日常生活中的物品或自己身體的某個部位比長短,使學生感悟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
四、鞏固練習
1.投影出示練習一第6題圖,先讓學生說出圖意,然后完成在書上,訂正時說一說想法。
2.投影出示練習一第5題,并讓學生完成在課本上,訂正時說一說比的方法。[通過練習進一步鞏固所學知識,說出比長短的多種方法,培養學生的想象力。]
五、整理學具教師提出要求:
1、原來學具袋中的東西不動,把書和自己的東西收拾好。
2.每兩人裝一袋,再把桌面上的學具擺一擺,比一比,聽清要求。
3.把桌面上的學具中最長的一個裝進紙袋里;再把桌面上的學具中最短的一個裝進袋里。
4.各組都只剩下一個學具時,讓學生把剩下的一個學具也裝進袋里。
5.把裝好的學具袋放在桌子的左上角。
[整理學具是培養學生良好學習習慣的組成部分,有序地操作可以加深學生對所學知識的理解和運用。]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經歷探索平均數的過程,學會尋找平均數的方法——移多補少(操作)、先總后分(計算),理解平均數的含義。
2.在具體情境中,運用平均數的知識解釋簡單生活現象,解決簡單的實際生活問題。
教學重點:認識平均數,會找平均數。
教學難點:理解平均數的含義。
教學過程:
一、情境激趣,引出問題:
1、看到黑板上這幾個圓圓的圈你想到了什么?
2、這節課我們就把它看做一個靶子,來做個游戲好嗎?
我們先來制定一個游戲規則,投中這個靶心的得10分,投到第二個圈的得9分,投到第三個圈的得8分,投到第四個圈的得7分,投到圈外邊的得6分。如果投到線上怎么辦?我們就看投到線那邊的多一些就算那邊的分,但是如果你連黑板都沒投中就是0分,同意嗎
我們從中間一分為二,這邊算一組,這邊算一組。我們給這邊起個名字叫第一組,這邊叫第二組(板書)。第一組的同學向老師揮揮手,第二組的同學向老師點點頭。
我們每組選5個代表參加游戲,請大家排一隊交錯站好。(給每人發一個沙包)好,比賽開始。
板書:第一組第二組
[]+[]+[]+[]+[]=[][]+[]+[]+[]+[]=[] 下面我宣布勝利隊是第一組,歡呼一下吧!
看大家玩的這么開心,老師也忍不住想要參加這個游戲。我想參加你們組,你們歡迎嗎?那我也來投一次好嗎?現在第二組的得分是[]分,我重新宣布勝利隊是第二組。
你們什么想法都沒有?對這個結果有意見嗎?(采訪第一組)你們說這樣比公平嗎?
看來人數不相等,用比總數的方法來決定勝負是不公平的,那么怎樣比才公平呢?不增加人,有什么好辦法嗎?請和身邊的同學討論一下吧!
二、解決問題,探求新知
根據學生回答板書:
([]+[]+[]+[]+[])÷5([]+[]+[]+[]+[])÷6
=[]÷5=[]÷6
=[]=[]
那組贏了?能說出理由嗎
第二組雖然輸了,但也不要氣餒,你們課下還可以再比。
第一組這個“5分”是誰投的?
這組中最多的是幾分?最少的是幾分?5與它們相比怎么樣
小結:可見,5分既不是第一組的最高水平,也不是第一組的最低水平,而是處在最高和最低之間的一個平均水平,咱們就把表示平均水平的這個數叫做平均數。平均數的大小應該在一組數據中的最大數與最小數之間。平均數是我們計算出的結果,它表示的是一組數據的平均水平,并不一定這一組數據都等于這個平均數,有些可能比平均數大,有些可能比平均數小,有些可能和平均數相等。
求平均數的方法是什么:總數÷份數=平均數
三、鞏固練習,拓展應用
1、今天的數學課上,我發現了有3位同學聽的特別認真,老師講課他們聽得很認真,同學發言他們也聽得很認真。(三人上臺領獎品,老師分別獎勵他們1支、3支、5支鉛筆)
請上臺的三個小朋友數一數,手里有幾只鉛筆,然后大聲的告訴大家。你們說老師這樣獎勵公平嗎?怎樣才公平嗎?那么你想怎樣把它們移一移。和身邊的同學商量一下,臺上的3個同學也互相商量一下。
你真了不起!想出了移多補少(板書)的辦法。
你還有什么方法求出來嗎?
學生計算,指名說出算式,師板書:(1+3+5)÷3
=9÷3=3
誰來說一說,求平均數一般可以用哪些方法?你喜歡用哪種方法?
2、估一估:
為了布置教室,小麗買來一些彩帶,請你幫小麗估一估這三條彩帶的`平均長度大約是多少?
請你在本上列式算一算。學生嘗試練習后評講。
你是怎么算的?都是先求和再平均分嗎?為什么這個題目你不用移多補少的方法?
看來我們要根據實際情況來選擇合適的方法。數量少,相差不大,用移多補少簡單;數量多,相差大,用先求和再平均分。
3、剛才我們一起認識了平均數,也知道了怎么求平均數,接下來我們來看一看生活中有關平均數的問題。
判斷(對的打“√”,錯的打“×”。)
(1)、小剛語文、數學、英語三科的平均成績是94分,小剛的數學成績一定是94分。(×)
(2)、小明所在班級同學的平均身高是132厘米,小華所在班級同學的平均身高是135厘米,所以小華比小明高。(×)
(3)、三名同學的年齡之和是42歲,這三名同學的平均年齡是14歲。(√)
(4)、小明星期六做了20道題,星期天上午做了12道,下午做了7道,小明平均每天幾道題列式為:(20+12+7)÷3=13(道)(×)
4、想一想、說一說
有危險嗎?課件展示:游泳池和小明的問題。
想一想:出示游泳圖,平均水深110厘米,小明身高145厘米,下去游泳有危險嗎?
生討論是否有危險。說說理由。
5、出示1—9九張數字卡片
下面請你把1—9九張數字卡片按從小到大的順序擺在桌子上。卡片上都寫著幾?下面做這樣這樣一個競賽:
(1)請你從所有的卡片當中任意取出2張,讓這兩張卡片的平均數是5。
還有嗎誰能把所有的答案都說出來?
為什么這兩個數的平均數是5?到前面展示。
(2)再做這樣一個競賽:
隨便拿出幾張卡片,三張、四張、五張或更多張都行,要求這幾張的平均數也是5。到前面展示。再多點還有嗎都用上了平均數還是5。
(3)下面請你去掉幾張,平均數還是5。
四、小結
這節課你開心嗎?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有哪些收獲呢?
教學設計4
[教學目標]
1.理解課文內容,體會作者是如何把貓的特點寫具體的。
2.激起學生熱愛生活的情趣,激發學生留心觀察身邊事物的興趣。
[教學重點]
體會貓古怪的性格特點以及作者對貓的喜愛之情。
[教學難點]
在具體的語言環境中感悟作者用詞的準確生動。
[教學過程]
第2課時
一、復習舊知
1.認讀生字。
2.聽寫詞語。
二、細讀課文
學習課文是如何圍繞總起句具體生動描述的,并通過理解重點詞句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一)講讀第一部分。
1.默讀課文,找出本部分的重點句,并想想句子的意思。
(重點句:“貓的性格實在有些古怪”,總起下文。)
2.輕聲讀課文,思考:貓的古怪性格表現在哪些地方?
(表現在:貓既“老實”又“任性”,既“貪玩”又“盡職”;以及“高興”時,比誰都“溫柔可親”,“不高興”時,“一聲不出”;既“勇敢”又“膽小”。)
3.貓的“老實”表現在哪些地方?(乖、成天睡大覺、什么事也不過問。)
4.“任性”的具體表現?
5.課文中是怎樣寫貓很“貪玩”的?
6.貓的“盡職”又表現在什么地方?
7.為什么從“屏息凝視”“非……不可”這些詞句中可以看出貓是“盡職”的?
(從“屏息凝視”可以看出貓捕捉老鼠時專注的神情;從“非……不可”可以看出貓等不到老鼠決不罷休的決心}。
輕讀課文,思考:貓的“老實”“貪玩”“盡職”的性格與“古怪”有什么關系?
(“老實”與“貪玩”是一對矛盾,“貪玩”與“盡職”也是一對矛盾,而這些矛盾性格都集中在貓的身上,因此,貓的性格是古怪的。)
8.指名讀第3自然段,思考并討論:貓高興時給人的感覺是什么樣的?(溫柔可親。)不高興的時候呢?(一聲不出。)
9.這里的“幾朵小梅花”指的.是什么?對貓的叫喚用了“豐富多腔”“變化多端”來形容,可以看出什么?
(作者把貓的腳印比作“小梅花”,把貓的叫聲說成“豐富多腔”“變化多端”,可見作者是多么喜愛貓。)
10.默讀第4自然段,想想貓的古怪性格還表現在什么地方?(“膽小”與“勇猛”。)
11.作者認為這古怪的貓怎么樣?(可愛。)
(二)講讀第二部分。
1.輕聲讀課文,找出本部分的總起句,并想想句子的意思。
2.第二部分與第一部分是怎么連接的?哪一個詞最重要?為什么?
(“滿月的小貓們就更好玩了”承上啟下,“更”這個詞是把小貓與成年貓的性格相比,說明成年貓性格古怪的同時也可愛好玩,而小貓們則格外可愛好玩。表現了作者愛貓,更愛小貓的感情。)
3.默讀課文,看看課文圍繞小貓的“可愛”寫了哪些內容?
(圍繞小貓的“可愛”,主要寫了小貓玩媽媽的尾巴,玩雞毛,摔跟頭,打秋千。)
4.作者對小貓懷有什么感情?從哪些詞語可以看出?
(作者喜愛小貓,表現在“絕不會責打它們”等詞語。因為作者從小貓的淘氣可愛中看出它們的“生氣勃勃”和“天真可愛”。)
三、總結全篇
1.課文通篇洋溢著作者喜愛貓的感情,想一想,應該怎樣朗讀才能充分體現作者的感情?(作者的感情基調是親切,因此朗讀時語調要輕,感情要充沛。)
2.瀏覽課文,想想本文最顯著的寫作特點是什么?
(本文圍繞總起句寫,內容具體,描寫生動。)
四、隨堂練筆
你能學習這篇課文的寫法,圍繞總起句寫一段具體的話嗎?出示總起句(任選一題):
(1)小狗很可愛。
(2)課間活動真是豐富多彩。
[板書設計]
大貓既老實又任性
很古怪即貪玩又盡職
既膽小又勇猛
小貓淘氣
很可愛天真可愛
教學設計5
一、教學目標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學習聶耳的《畢業歌》、《金蛇狂舞》中所體現的創作手法及思想。
【過程與方法】聆聽音樂作品,運用小組合作的學習方法,增強自主探究的學習能力。
【知識與技能】了解《畢業歌》的創作背景和《金蛇狂舞》的演奏形式。掌握“螺絲結頂”的創作手法。
二、教學重難點
【重點】學唱《畢業歌》、分析《金蛇狂舞》中“螺絲結頂”的創作手法。
【難點】掌握《金蛇狂舞》中“螺絲結頂”的創作手法。
三、教學用具
鋼琴、多媒體
四、教學過程
(一)導入
同學們,在上課之前,老師帶大家一起感受一次升國旗的場面(升國旗奏國歌視頻)。大家很熟悉這首歌曲是《進行曲》,但是有誰知道是在什么背景下創作的呢? 20世紀30年代我國出現了一個組織---左翼音樂運動。他們是以中國共產黨領導的,以左翼音樂工作者為骨干并團結愛國民族音樂力量的革命音樂運動。1930年3月在中國左翼作家聯盟成立之初,左翼文藝界就開始主義音樂問題。1932年開始,出現了大批優秀的'音樂家、革命傳播者參與到群眾救亡歌詠活動中進行創作。他們這個組織的興起和發展,造就了一支革命音樂隊伍,對中國新音樂文化的建設有深遠影響。
大家有沒有想過這首鏗鏘有力歌曲是誰創作的?(田漢詞、聶耳曲)那我們就來了解一下偉大的人民音樂家、革命家聶耳。(板書)
(二)初步感知
1、請同學談談對聶耳的了解學,總結介紹聶耳的生平。
2、聲樂作品欣賞
⑴初聽(電影《聶耳》--之<畢業歌>)思考:這首歌曲的情緒、氣勢是怎樣的?(英雄慷慨、積極樂觀)
⑵對比探究:觀看舞臺上表演的大型合唱,感受合唱效果使情感更加豐富。
(3)投入情感去演唱。
(三)探究學習
1、完整欣賞《金蛇狂舞》,了解創作背景。引導學生找出第三段中的創作手法“螺絲結頂”。
2、合作學習:分組對答唱第三段,體會節拍變化、樂句刪減、上下對答的效果。進一步了解“螺絲結頂”的創作手法。
3、實踐體驗:繪制出“螺絲結頂”的簡筆圖示,并運用“螺絲結頂”的創作手法練習4-8小節旋律。
(四)拓展延伸
欣賞聶耳的其它代表作品《鐵蹄下的歌女》、《碼頭工人》等,談談自己的感受。
(五)小結作業
請同學談談這節課的收獲,歸納聶耳的《畢業歌》中的情感充沛,《金蛇狂舞》中運用“螺絲結頂”的創作技法的巧妙地將音樂推向高潮。進一步印證了聶耳的那句名言“腦經若無正確的思想的培養,任它怎樣發達,這發達總是畸形的發達。那么一切的行為都沒有穩定的正確的立足點。”
課下請同學搜集整理冼星海的人物簡介及代表作品。
五、板書設計
聶耳
《畢業歌》 “進行曲”
《金蛇狂舞》(民樂合奏) “螺絲結頂”
教學設計6
一、教學目標
1.進一步認識幾何形體及其他各種形狀的物體。
2.能夠設計出各種形狀的鐘面,初步學習運用繪畫與拼貼的形式來表現。
3.培養學生愛設計,敢于創造、勇于探索的學習精神,同時使學生學會珍惜時間、熱愛生活。
二、教材分析
意大利科學家伽利略(1564-1642)發現了等時性原理,有著劃時代的意義,使人們能更加精確地認識并計算時間,隨后又發明了鬧鐘,至今已經有上百年的歷史。鬧鐘的形狀、圖案、色彩,隨著時代的進步發生很大的變化。到現在,鐘表的樣式已是五花八門,計時越來越準確,形式越來越多樣,用途越來越廣泛,最先進的有:原子鐘、電波鐘等。未來鬧鐘的發展,肯定也會隨著時代的要求更加多樣化,或許有朝一日傳統樣式的鬧鐘消失了,但時間是永恒的。
教材選取的一些鬧鐘實物、繪畫手工作品,都是造型美觀、色彩豐富、富有新意的作品。教師可以通過可愛的小鬧鐘讓學生認識鬧鐘、欣賞鬧鐘,進而設計出具有時代精神和未來發展特點的鬧鐘。
三、學情分析
本次美術教學活動對象為二年級兒童。他們的年齡特點使其具有好奇性、游戲性,而且他們對事物的認知處于概念化階段,對事物的真實性和客觀性的理解、認知還需要一個漸進的過程,因此,促進其心理的健康發展,保持其對事物永久的熱情是這一階段美術課的必要。
四、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鐘面的造型設計。
難點:巧妙地設計小鬧鐘。
五、課時安排:
1課時
六、課業類型:
設計制作課
七、課前準備
(學生)剪刀、膠水(或雙面膠)及制作鬧鐘用的其他工具材料等
(教師)多媒體課件、范作等
八、教學過程
1、激趣導入
(1)課件播放鬧鐘的走動的“滴答”聲,讓學生猜是什么東西發出的聲音。師:“今天來了一個朋友,聽!是誰?”(生答:鬧鐘,師點擊課件出現鬧鐘圖片)
(2)引出課題師:“現在我們就一起走進鬧鐘世界。”(板書:小鬧鐘)
2、認識鬧鐘,設計鐘面
(1)提問鬧鐘在生活中的作用學生回答,教師小結
(2)了解鬧鐘的發展歷史
師:“小小的鬧鐘給我們的生活帶來了許多幫助,,可是我們的祖先在還沒發明鬧鐘的時候,他們是怎么計時的呢?”
(學生進行猜想:看天色、公雞報曉等)
欣賞日晷、沙漏圖片(教師旁白古人是如何使用的)
(3)觀察鬧鐘,設計鐘面
a、出示鬧鐘實物,引導學生觀察鬧鐘的特征、組成結構等。
b、引導觀察鐘面
師:“盡管現在的鬧鐘的外形五花八門,但都有固定的結構,而且他的刻度是永恒不變的。”
學生觀察鐘面上的刻度,教師引導說出刻度的特點,數字的分布規律。
C、教師示范設計鐘面
用對折的方法剪幾個不同形狀鐘面,選取其中一個鐘面畫出刻度、時針、分針、秒針,課件出示不同形狀的鐘面設計。引導學生還可以設計其他形狀的鐘面。 d、設計比賽:播放音樂2分30秒為比賽時間,在規定時間內完成鐘面設計,同時讓學生體驗時間的流動,滲透珍惜時間的教育。
e、展示優秀的鐘面設計作品,對存在的問題進行糾正。再給學生一分鐘時間進行修改、加工。已經完成的同學可以幫助同桌。
3、欣賞鬧鐘,示范制作
(1)欣賞鬧鐘圖片,激發設計靈感
師:“鬧鐘至今有上百年的歷史,鬧鐘的形狀、圖案色彩隨著時代的進步發生著巨大的改變,除了本身的作用,也成了一件小小的藝術品,接下來我們一起走進鬧鐘王國,看看各式各樣的鬧鐘。”課件播放各種形式的鬧鐘,引導學生多觀察鬧鐘的外形、色彩。
(2)提問學生最喜歡的鬧鐘,并說說喜歡的原因。
(3)學生說說自己的設計
(4)教師師范設計鬧鐘
a、根據畫好的愛心形鐘面的大小用瓦楞紙做一個外形。(提醒學生注意色彩的搭配,外形應比鐘面大)(演示可站立)
b、把鐘面貼在剪好的外形上
C、進行裝飾、修改完善。
4、設計創作溫馨提示:
(1)、設計一個造型獨特的小鬧鐘。
(2)、用剪、貼、畫的方法進行制作。
(3)、制作時注意衛生及安全使用剪刀。
學生制作,教師巡視做個別指導,對有創意的作品進行及時的肯定與表揚。
5、評價作品,展示自我
(1)學生上臺介紹自己的作品,其他學生參與評價,教師補充評價。
(2)評出優秀獎、創新獎、設計獎等。
6、課后延伸
(1)用生活中的廢舊物品制作立體的鬧鐘。
(2)欣賞高科技的原子鐘、電波鐘,搜集現代多功能鐘表(可請父母幫忙)
九、板書設計
小鬧鐘
形狀、色彩
巧妙
十、教學反思:
《小鬧鐘》一課屬于“造型?表現”學習領域,即通過看看、畫畫、做做等方法表現所見所聞、所感所想的事物,激發學生豐富的想象力與創造愿望。本節課要面對的教學對象是小學二年級的學生,這一學齡兒童是想象力與創造力非常豐富和活躍的時期,結合小學兒童的學齡特點,為了給學生一個自由發揮、創造的空間,我在“大膽創作——制作小鬧鐘”這一環節,鼓勵學生對自己的作品進行再創作,在再創作過程中,我強調學生注意色彩的搭配協調,鐘面指示明確,在學生創作作品時,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問題,諸如:材料的選用、顏色的搭配等問題。我引導學生相互討論,大膽發表自己的看法,學會解決問題。
教材選取了一些鬧鐘實物、繪畫手工作品,都是造型美觀、色彩豐富、富有新意的作品。教師通過可愛的小鬧鐘讓學生認識鬧鐘、欣賞鬧鐘,進而設計出造型獨特的鬧鐘。設計本課時我把小鬧鐘的制作分成2個部分,鐘面造型與外形的設計制作。這樣利于學生的`掌握,避免以往手工教學教師先全部講解后學生動手制作帶來的課堂混亂和學生制作的無條理性。鐘面的造型設計是本課的重點,大部分人都會停留在圓形的鐘面,在設計鐘面時引導學生可以設計成各種形狀的。通過不同鐘面的圖片的欣賞,加上教師的引導讓學生拓展思維。在平時的教學中發現學生要畫一個幾何形狀會花很長時間,而且畫的圖形往往會很小。為了避免這樣的情況出現,本節課的鐘面造型采用了剪的方法,對折2次或者3次任意剪出一個圖形就可做鐘面造型。這樣不僅操作方便,而且由于展開之后會看到一些學生意想不到的形狀學生感到很新奇,有效地提高了學生的動手制作的興趣。鬧鐘外形的巧妙設計是本課的難點,以往的手工課很容易出現學生一味地摹仿教師的作品而缺少自己的創意。為了避免這樣的弊端,在外形設計之前先讓學生欣賞各種造型的鬧鐘,說說自己的最喜歡的一個造型,接著讓他們設想自己是設計家如何設計一個造型獨特的小鬧鐘,從而激發他們的創新靈感。接著教師的示范制作讓學生明白如何把自己心中所想的造型表現出來。教師的示范制作后又讓學生欣賞教師的其他鬧鐘手工作品,并對其造型進行分類:植物、動物、生活用品等等。這樣學生的設計靈感就再一次更好地激發了。在美術手工教學課中我的疑慮:小學生的天性就是愛玩,在他們的眼中手工課就是無拘無束的“玩玩課”,如何利用這個心理優勢,讓學生大膽地去動手操作?學生的臨摹能力很高,教師的示范制作會帶來這樣的弊端:許多學生只會照著教師做,缺少自己的想法,如何解決這個問題?
教學設計7
識字教學是小學低年級語文教學的重點。雖然教材在識字的編寫上力求形式多樣,但如果僅僅讓學生根據教材編寫的形式去識字,其實也是非常枯燥乏味的,而且識字量多,學生容易混淆。《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識字教學要將兒童熟識語言因素作為主要材料,同時充分利用兒童的生活經驗,注重教識方法,力求識用結合。運用多種形象直觀的教學手段,創設豐富多彩的教學情境。”在教學《識字8》時,我注重體現這一點。《識字8》是形聲字歸類識字課。在設計時,我遵循低年級學生的身心特點,力求在課堂上創設豐富多彩的教學情境,運用多種形象直觀的教學手段,通過看圖學詞,隨文識字,多種形式復現生字等方式,讓學生在愉快的學習氛圍中自主識字,識得輕松,識得扎實,識得有趣,并受到美的熏陶,從而培養識字能力。
教學片段:
師:小朋友們,這節課我們來做個轉盤游戲。出示:包。你們認識嗎?生:異口同聲地說,是“包”字。
師:這個“包”可神奇了,它可以和許多偏旁組成新字。師出示:“火、艸、饣、氵”。生自由讀
師:誰先記住這些字,就讓他當小老師帶領大家做游戲。師:我開始轉轉盤,包與火組成什么字?生:這是“炮“師:什么炮?生:火炮師:什么是火炮?師出示圖片理解“火炮”。師:你怎么記住“炮”.生:炮遇到火就著,所以部首是“火字旁”生:火加包就是炮
生:“炮”與火藥有關,所以是火字旁。師:方法不錯轉盤又轉了,組合成“苞”字師:這是什么字?生:這是“花苞”的苞。師:這個字是什么偏旁。生:“草”字頭、生:這個“苞”一定和植物有關系。
師:見過花苞嗎?沒開放的花朵,正要開放的花朵。(簡筆畫釋義)教師轉轉盤組合成“飽”字。
師:這是什么字?指名讀。(出示:飽飽滿)師:“飽”還可以組哪些詞呢?生:吃飽生:飽和生:飽滿
師:“飽滿”是什么意思呢?我們看這是什么?(出示豆莢)誰到前面來摸一摸?生:我來。生跑到前面摸豆莢師:你感覺怎么樣?
生:摸在手上感覺很豆莢胖胖的。師:胖胖的,就是我們經常說的“豐滿”。師:“飽滿”的意思明白了嗎?生:知道了,“飽滿”就是“豐滿”。
師:今天,我們小朋友上課精神很飽滿。那這個飽滿也是豐滿嗎?生:我知道老師,不是,這里的飽滿是“充足”。
師:你真聰明。“飽滿”這個詞在字典中的解釋是:1、豐滿;2、充足。我們要根據不同的句子理解詞語的意思。師繼續轉轉盤,認識“泡”。師:這是什么“泡”生:水泡的泡。師:我們看圖畫,小魚在吐泡泡呢!。師:小朋友你們看,他們什么地方相同?。生:都有“包”。
師:也有不同的地方,你看出來了嗎?。生:部首不同。
師:老師告訴大家,其實啊,他們都是形聲字家族的,形旁表義,聲旁表音。我們一起來記住他們的名字。(齊讀)。
師:小朋友真棒記住了這些字并理解了意思,輕松一下做個猜字游戲好嗎?。生:齊聲說“好”。師:火字旁邊站,一聲火炮響。他是誰?。生:炮。
師:草帽頭上戴,像朵荷花苞。他是誰?。生:花苞的苞。
師:加點白米飯,肚子撐得飽。他是誰?。生:飽,師:左邊加三點,愛把水泡冒。他是誰?生:泡
師:小朋友真厲害。包不僅和“草”字頭、“食字旁”三點水”、“火”字旁、交朋友,它還和““提手旁”、“衣字旁”等等都交上了朋友。師相機出示“袍、抱”等詞語,引導學生識記。
教學反思:這是一節普普通通的識字課,但它真實、樸實而又扎實。我想,好的識字教學形式以識字為重點,引導學生不斷發現字詞與事物之間的這樣和那樣的聯系,從而對字詞所指代的事物展開深層次的認識活動,使學生的識字活動成為極快樂極有趣的事,很多學生的識字都是由樂趣轉化為習慣。反思這節識字課,學生之所以學得輕松,學得有趣,我認為主要做到了以下幾點:
第一,注重教給識字方法,逐步形成自主識字的能力。“識字教學要將兒童熟識的語言因素作為主要材料,同時充分利用兒童的生活經驗,注重教給識字方法,力求識用結合”,使之逐步形成自主識字的能力。教師依據形聲字的特點,先出示基本字,然后再和不同的偏旁組成不同的生字,引導學生理解不同的偏旁的字所代表的不同含義。這個環節中,教師運用孩子喜聞樂見的做游戲的方法,給予識字教學一定的童趣。孩子們在聽聽、看看、說說、想想的學習體驗中,充分感受到了漢字的“妙”——這哪里是在學習生字,簡直就是在玩魔術。一個字搖身一變就是幾個形狀極其相似,但意思又相差甚遠的生字。這樣的教學,大大調動孩子們學習生字的興趣,降低了識字的難度,提高了識字興趣。
第二,在游戲活動中讓孩子們鞏固識字。在游戲活動中識字是最受學生歡迎的。在課堂上創設情境,采用各種生動活潑的方式復現課文中的生字,采取開火車、送生字回家、猜一猜、玩一玩等學生喜聞樂見的游戲,調動孩子運用多種感官參加活動,使他們始終處于興奮之中,在玩樂中不知不覺和生字交上了朋友。比如:在這節課就運用了猜謎游戲,大大激起了孩子們的識字興趣。第三,《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識字教學要將兒童熟識語言因素作為主要材料,同時充分利用兒童的生活經驗,注重教識方法,力求識用結合。運用多種形象直觀的教學手段,創設豐富多彩的教學情境。在教學片段中,飽滿”這個詞在字典中的解釋是:1、豐滿;2、充足。如果教師直接把這些內容灌輸給學生,他們是接受不了的。于是我通過創設挑豆莢這一情景,讓他們親手摸一摸,體會“飽滿”就是“豐滿”的意思,又通過表揚學生的精神面貌讓他們了解“飽滿”的另一種含義。這樣,學生就能深刻地理解“飽滿”一詞的不同用法。在寫字教學時,學生還能融會貫通,熟練地使用所學的詞語。這使我深深地體會到:語文教學不能脫離學生的生活實際。只有將學生的生活與課堂緊密相連,在交流的同時激發學生的興趣,才能讓我們的課堂煥發生命的活力!
低年級識字教學案例研究『故事背景』借書奇遇
“老師你好,我想借你手里那本《安徒生童話選》看一下可以嗎?”?
一個稚嫩的聲音打斷了我的去路,我停下腳步,是個一年級的小學生,我奇怪的問:“你怎么知道老師拿的是《安徒生童話選》?”
“皮面上不是寫著嗎??”
我微笑著的把書遞到孩子的手中,只見她高興的跑開了,接著是圍過去一群好奇的孩子?并不時的問:這是什么字?這是畫的什么??
他們如此簡短的對話讓我深深的反思,一個一年級的小學生卻有如此的識字量,那么我們應該怎么樣讓其他的孩子也趕得上這樣的腳步?『案例教學背景』
識字教學是小學低年級語文教學的重點,也是閱讀和作文教學的基礎。新的語文課程標準第一學段對識字的要求是:讓學生喜歡學習漢字,有主動識字的`愿望。今天我把學生認識、學習、積累、運用漢字的過程稱為攀登識字,我們知道語文課程標準明確提出:“識字與寫字的要求應有所不同,1~2年級要多認少寫。”這不僅是識字教學要求的變化,而且是識字教學觀念的變化。“認寫分開,多認少寫”的識字策略,使小學生直接利用漢字閱讀,這無論對學生學習語文,學習其他課程,對于視野的開闊,智力的開發,都有不可估量的作用。因此,小學生低年級識字教學顯得十分重要。而漢字數量多既難認又難記,往往是老師教起來感到枯燥,學生學起來覺得無味。所以我們必須運用多種方法和手段進行識字教學,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的識字能力,鞏固識字教學的成果。如何讓學生喜歡學習漢字,有主動識字的愿望呢? 『實施的過程』
一、適時機,巧識字
大家都有這樣的體會,底年級的小學生,對學校生活充滿了憧憬。翻開一篇課文,他們很想知道寫了什么內容。對閱讀的渴望必然激發學生識字的欲望,根據學生這一心理特點,提早學生識字的時間,在學生一入學,就進行識字教學。即在學拼音的同時,給學生補充識字教材,教學生識字,以滿足學生的心理需求。在一年級的一節語文課上我觀摩到下面的一個教學片斷:
師:同學們,從現在開始,你們就是一年級了的小學生了,小學生這幾個字這樣寫(板書:小學生),讓學生跟老師讀——小學生。
生:(讀)小學生,小學生。
師:小學生就是你,你就是小學生。你們這些小學生,本節課要跟老師學習漢語拼音,??
師:這節課,我們不僅學習了漢語拼音,還學習了三個字。(指“小學生”)這三個字讀什么?
生:小學生
師:對,再讀一遍——
生:小學生——
一節課只需幾分鐘,就可以順便教學幾個字,學生并不感到困難。照此方法,下一節課,再學“老師”“一年級”“語文、數學、鉛筆、橡皮”等詞。每一節課學
一、兩個詞,學了幾個詞后,馬上連成句子讓學生讀。如“我是一年級的小學生”“我們愛老師”等。在枯燥的學拼音階段,學生可隨課文順手牽羊識字多個。
二、生活化識字《全日制義務教育課程標準》指出,“語文是實踐性很強的過程。語文又是母語教育課程,學習資源和實踐機會無處不在。因而,應該讓學生更多的直接接觸語文的材料,在大量的語文實踐中,掌握、運用語文規律。”在教學中,我引導學生在生活中注意識字的意識和習慣,提高教材中生字的出現率,從而鞏固生字。如找找廣告牌、包裝紙上有哪些剛學會的字?動畫片中經常出現人物的對話與歌詞,哪些字是認識的?為此,常有同學把新認識的商標,包裝袋等拿到學校和同學們一起分享她新認識的字。此外,我還要求學生遇到不認識的字要多問爸媽、老師、同學,這樣,學生識字的機會就增多了。讓學生在發作業本的過程中認識同學的姓名也是識字的好方法。結合課文中出現的認識姓氏的題型,鼓勵學生問問父母以及其他親朋好友的姓名,并讓他們寫給自己看,也是給學生創造識字的機會。另外,我鼓勵學生在課外多看一些內容淺顯、圖文并茂的兒童讀物,如簡短的童話、寓言故事等,以鞏固識字,多認字,積累詞匯、語言,同時培養閱讀的習慣。
三、游戲識字
識字教學的“機械化”,枯燥無味,很容易引起學生的厭煩情緒,從而影響學習效果。游戲是兒童喜聞樂見的形式,兒童喜歡模仿,喜歡表現。在教學中,我嘗試設計各種與生字聯系起來的游戲,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從而有效地提高識字教學的質量,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例如:(1)編字謎識
學生識字量的積累需要多次重復,強化記憶。這個過程雖不復雜,但往往枯燥。在進行二年級識字教學時,我常常根據字的形狀或意義編成字謎,讓小朋友去猜,去讀,調動他們的積極性,提高識字興趣。比如,我教“毯”字,謎面編成“一堆毛,兩把火,躺在上上面很暖和”。小朋友猜對后,興趣來了,我趁機教“店”字謎,編成“慶而不大,站而不立,街邊一間房,天天顧客忙”字謎,小朋友猜對“店”字謎后,學習興趣更大。再如,我教“講”字,問小朋友:“誰能給這個字出一個謎面,請大家猜猜?”這樣小朋友的思維得以發展。經過不斷啟發,小朋友們編出了很多字謎,如“兩人坐在地上”,謎底“坐”;“小時四條腿,長大兩條腿,老了三條腿”,謎底“人”;“筆”字,“上邊竹子下邊毛,寫字畫畫離不了”;“田”字,“四周不透風,十字在當中”;“回”字,“四周不透風,口字在當中”等等,這樣快樂的教學情境,使學習生動活潑,喚起兒童的學習興趣。
(2)玩游戲識字
如在教學形聲字時把偏旁和獨體字寫成許多卡片分給每個學生,請某個學生舉著手里的偏旁先站到講臺上來。如“女字旁”站上來,問誰來和我做朋友?下面就會有好幾個小朋友上來和他站一起,如“子”“馬”“乃”“生”“未”“且”等,上來要說:“我和女字在一起我們是媽,媽媽的媽”;“我和女字在一起我們是好,好人的好”??教學形近字也這樣玩著學,如獨體字相同偏旁不同的幾個字,請某個同學舉著獨體字站在講臺上,其他拿偏旁的同學上來和他做朋友,輪流上來湊字,等于是換偏旁練習,鞏固了這樣的形聲字。
(3)編兒歌識字兒歌或謎語,內容簡單,有的押韻,讀起來瑯瑯上口,饒有興味,一旦記住便永久難忘。為低齡兒童喜聞樂見。我平日教學中注意抓住字的特點編一些通俗易懂的兒歌,“如”磨“編成”一點一橫長,一撇到左方,一對孿生樹,長在石頭上“如此一編,易學易記,妙趣橫生。
(4)加減法識字
在教學識字中,我出一些花樣翻新的練習來”考考“學生,激發求知欲,強化記憶。例如”門+口=?“(問)、”早+草頭=?“(草)。”草-草頭=?“(早)與此同時,讓學生自己照樣子編題來考考老師,如”坐-土=?“(從)、”三點+同=?“(洞)”立+日=?"(音)等,在課堂開展競賽,幫助學生記牢字形。
此外,我在教學中還常用的游戲有:開火車(各種形式)、接龍,摘蘋果,放鞭炮,叫號,猜字,排字,搬磚頭,舉字??多種多樣的游戲給學生帶來了樂趣也使他們記住了生字。
四、依據漢字的特點歸類性編寫識字
在識字教學中,我發現,當一個字練習口頭組詞時,往往學生能組好多詞,但往往幾個同音字區別不開,張冠李戴。為了讓學生能掌握漢字的音形義,我還采取了讓學生早辨析漢字,把一組常用的同音或者形近字編成順口溜,以漢字的形式出現,讓學生分析比較,這樣學生記得快,區別清。同時還培養了學生動腦思考的好習慣。如:教學中我把“清、請、情、青、晴、”變成順口溜:“有水才說清,有言才說請,有心想事情,有日天氣晴,青島、青蛙叫。”讓學生比較記。再通過練習,“今天天氣()朗,我們來到小河邊。小河里的水真()啊!我們站在岸邊,突然,從草叢里跳出一只小()蛙。我們正向捉住它,老師過來說:()不要捉青蛙,青蛙是益蟲,它能為我們做好事()。”這樣學生就區別開這幾個字了。托爾斯泰說過:“成功的教學所需要的不是強制,而是激發學生的興趣。”語文課堂應是情趣和夢幻的棲息地,讓課堂充滿情趣。這不僅是低年級孩子的心理需求,也是語文教學識字教學的需要。語文生來就是為著放飛兒童的夢想而存在的,每一個漢字都可以激發孩子無窮的想像,一個個漢字連綴起來就是一片放飛的天空。再比如,由基本字“方”,帶出“房子”的“房”,“訪問”的“訪”,“解放”的“放”等等。因此,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我深入挖掘教材中直觀形象的因素,利用漢字本身的規律,借助形象化,趣味化的教學手段,調動學生在觀察、聯想、比較、思考、游戲中生動愉快地識字,有效地激發兒童學習語文的興趣,充分發揮學生的想象力,促進其思維得到生動活潑的發展,從而使識字教學事半功倍。
『教學效果』
通過課題研究,更新了我的教育教學理念
通過課題研究,我首先轉變了一個觀念:用多種識字方法,這種教學方式能夠化難為易,也能夠增強對漢字的科學認識。第二、它可以培養孩子的那種歸納演繹的思維能力,有利于學生今后獨立識字。
其次,學生在這些花樣繁多的趣味識字中,能自覺、主動的樂學識字,達到了課程標準要求的學生喜歡學習漢字,有主動識字的愿望。
『教學思考』
在課題研究過程中,也存在著不少的問題和困惑,像教學過程中如何恰當的把握好一個“度”;在學生參與學習過程中,如何持久地調動起學生的積極性?參與過程中的紀律問題?等等。這還有待于進行進一步的探索和實踐。
布魯納曾經說過:“學習的最大興趣,乃是對學習材料的興趣。”漢字是世界上公認的最古老、最有生命力和發展前景的文字之一,它集音、形、義于一體,又有著發展思維,開發智力等拼音文字所沒有的優勢,種下行為的種子,就收獲習慣;種下習慣的種子,就收獲性格;種下性格的種子,就收獲命運。每個家庭都要及早培養孩子的優良的品格和性情,就要把識字放在首位,這才是孩子成才的關鍵大事
總之,“認真做事只能把事情做對,用心做事才能夠把事情做好”,努力用心的耕耘則一定會碩果累累,在教書育人的道路上付出了汗水,相信,一定會換來一份充實而又沉甸甸的收獲。與學生們一起精彩成長。
教學設計8
教學目標:
1.利用已有經驗認識和了解簡單的“排列”,掌握解決問題的策略和方法,體會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性。
2.培養初步的觀察、分析及推理能力,能有序地、全面地思考問題。
3.嘗試用數學的方法來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感受數學在現實生活中的廣泛應用。
教學重點:
培養學生思維的有序性。
教學難點:
根據需要引導總結計算規律。
教具:
多媒體、寫有A、B、C的卡片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激趣導入
師:同學們,我們上學、放學、做操經常排隊,你知道嗎,排隊也有很多有趣的數學問題。今天我們就一起來探討一下關于排隊的問題:排列(板書課題)不只是排隊,在我們的生活中處處都有排列,就像我們幾個好朋友拍照留念,也蘊含著排列的問題。
二、探究新知
1.簡單的排列問題
師:我想給這兩位同學合張影,讓他們站成一行照相會有幾種排列方法?
生2:因為一左一右,可以交換每個人的'位置。
師:如果是三個人站成一行拍照,又會有多少種不同的排列方法嗎?
教學設計者:承良玉陶辛中心學校電子教學設計
你認為怎樣排既不重復又不遺漏呢?同學們可以寫一寫、畫一畫進行你們獨特的創意或排法,看誰想的辦法最多最好,好不好?開始。
生1:先把A排在第一的位置,其余兩個人調換一次位置;再將B排在第一的位置,其余兩個人調換一次位置;最后將C排在第一的位置......
生2:也可以先把B放在第一的位置,其余兩人調換位置,有2種排法;再把B放在第二的位置,A和C再調換位置,有2種排法;最后把B放在第三的位置,A與小C換位置,又有2種排法。這樣共有6種排法。
生3:我只想一組就知道了。先把A放在第一的位置,B與C調換位置,有2種排法,依此推想,另兩人也分別有2種排法。因此,共有2x3=6種排法。
嗯,你們小組很有創意,非常注意提高自己的學習效率。
師:同學們的想法又多又好,不僅思考得很有條理,并且能清楚
2.先確定位置,再進行簡單的排列
師:假如我們班參加學校組織的藝術節活動,組織一個小合唱,現在有四位同學A、B、C、D要排成一行表演小合唱,D同學要擔任領唱,為了讓他靠近麥克風,需要把它安排在左起的第二個位置,其余的同學任意排。想一想有多少種排法?
生:D同學擔任領唱,先確定她的位置,再研究其他三名同學的排列順序。
然后放手讓學生自主解決,通過交流明白排列的規律。
教學設計者:承良玉陶辛中心學校電子教學設計
師:完成沒有?師:誰來回答一下?
生:我是先固定D的位置,然后排列ABC,最后得出了6種排法。同學們有不同意見嗎?
師:咦?剛才三個人排隊出現了6種排法,四個人排隊應該出現更多的情況,可為什么你們卻還是出現了6種排法,這是為什么呀?
生:因為固定了一個同學的位置,其實還是三個人在排隊,所以依然是6種。
師:哦,老師明白了,謝謝你的解釋。
那老師如果不想固定D的位置,而是想讓他們自由地排成一行進行表演,那又會出現多少種排法呢?
學生再次小組合作,并進行討論、交流,老師巡視指導。哪個小組來展示一下你們的成果?
組1:我們是先讓A排在第一,然后排列BCD的位置,得出了6種排法。其余的就不排也知道了都是6種,一共4個人,所以會出現24種排法。組2:我們小組是進行的分工,每個同學都分別排ABCD在第一的位置,然后綜合起來互相檢驗,最后總結出24種排法。……
師:你們真聰明,想出了這么多的好方法,而且都說出了自己的道理,希望以后繼續下去。
教學設計者:承良玉陶辛中心學校電子教學設計
師:剛才通過你們的探索,已經知道了2個人、3個人、4個人排隊的方法,如果有5個人排隊,會有多少種排法呢?希望同學們課后做一下探索,相信你會有更多的發現!
三、學以致用,拓展提高
1、用8、2、5三個數字,可以組成哪幾個不同的三位數?(每個數字只用一次)
2、用0、2、5三個數字,可以組成多少個不同的三位數?(每個數字只用一次)
3、用0、8、2、5四個數字,可以組成多少個不同的四位數?(每個數字只用一次)
4、用1、8、2、5,四個數字,可以組成多少個不同的四位數呢?(每個數字只用一次
四、反思總結,提升認識
通過今天的學習,你有哪些收獲?
教學設計9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會認“店、蹲”等16個生字,會寫“店、決”等9個生字。
2、能力目標: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把握故事內容。
3、情感態度目標:能簡單復述課文內容,明白不能一味地只想著做簡單的事情。
教學重難點:
重點:識記生字詞,把握故事內容。
難點:學習文中句子的朗讀。能復述文章內容,明白不能一味地只想著做簡單的事情。
教法學法
1、突破重難點的方法:情境帶入
2、“激趣”教法設計:多媒體激趣
3、“樂學”學法設計:朗讀感悟
教具準備:師:多媒體課件
生:認真預習新課
教學過程:
一、趣味導入
同學們,地球上許多小動物它們的外形都有自己的特點,比如我們知道了大象的大耳朵是它的特點之一。那么請同學們來看一看下面這幾個小動物,你知道它們最突出的特點是什么嗎?
1。出示圖片:蜘蛛河馬長頸鹿蜈蚣(學生自由舉手回答)
2。同學們真棒,都答對了。那么你們知道這幾個動物小朋友之間發生了怎樣有趣的故事嗎?我們接下來學習新課文《蜘蛛開店》。
3。板書課題:蜘蛛開店。蜘蛛兩個字都是蟲子旁,左右結構的字,讀音時要注意都是翹舌音zh。蜘這個字蟲子旁表意,右邊的知表音,蛛也是蟲子旁表意,右邊的蛛表音,所以這兩個字也是形聲字。
4。請同學們齊讀課題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學習生字
1、自由朗讀課文,要求:讀準字音,讀通句子。把不懂的生字詞多讀幾遍。
2、注意讀課文時圈畫出課件展示的詞語。
“商店、蹲在、寂寞、口罩、編織、顧客、付錢、換招牌、長頸鹿、襪子、匆忙、蜈蚣、決定、功夫、完成、換了、星期”
出示詞語卡片,開火車朗讀,其他同學跟讀。
三、精讀課文、理解課文
就這個課題“蜘蛛開店”,能提出一些問題嗎
(一)、學習第一自然段,體會為什么開店
1。指名學生讀第1自然段。
2。從這一自然段你知道蜘蛛為什么要開店嗎?(好寂寞,好無聊)
3。“寂寞”“無聊”是什么意思?哪位同學來說一說?教師結合生活實際講解詞語。
4。指導朗讀“好寂寞,好無聊啊”
(二)學習第2至4自然段。體會第一次開店
過渡:寂寞、無聊的蜘蛛決定做些有意義的事情,就是要開一家商店。這個商店開的結果是怎么樣的呢?我們學習第2至4自然段。
(1)請同學們自由讀課文2—4自然段,并帶著這些問題去思考。
(2)出示問題:蜘蛛先開的什么店?
賣什么?
開店的原因是什么?
遇到了哪位顧客?
結果又是什么?
(3)請2到3個同學照著問題說一說
(4)出示一段空白的段落,幫助學生概括,相機板書
(5)找出蜘蛛為河馬編織圍巾結果的段落,體會河馬的嘴和蜘蛛的嘴大小的區別,指導朗讀,讀出不容易。
指導朗讀:河馬的嘴巴那么長,口罩好難織啊,蜘蛛用了一整天的.工夫,終于織完了。
(三)根據語段提示補充后面開店的情況。
(1)比較第八自然段(織啊織,足足)體現蜘蛛織的時間長,很辛苦。指導朗讀。
(2)第十一自然段:這次蜘蛛做了一個什么舉動?怎么樣的跑回去?小蜘蛛看到蜈蚣這個客人后有什么樣的心情?哪一個字體現?最后織完了嗎?指導朗讀。
(3)小蜘蛛一次又一次的換店開,每一次開店它都很用心的寫了招牌。請同學們默讀課文,用“____”畫出小蜘蛛寫的招牌。
(四)根據板書內容,同桌前后復述這個故事,
四、指導生字
1、出示:店、商兩個生字,觀察字的結構
2、指導書寫半包圍架構的“店”字:左上包圍,廣字頭橫長,撇舒展,包圍住里面的占字,占字的橫與豎,分別壓橫中線與豎中線。
3、指導書寫“商”字:上下結構,點壓豎中線,位置靠上。第一個撇點以豎中線為中心向兩側聚攏,第二個撇點同樣以豎中線為中心向兩側擴散,中間的口小而扁。
板書設計:
蜘蛛開店
蜘蛛賣口罩河馬一天累(最小)
賣圍巾長頸鹿一周累(稍大)
賣襪子蜈蚣跑?
教學設計10
知識目標:
理解人物性格,感知人物形象。
能力目標:
學習閱讀的方法,提高現代文閱讀的能力。
情感目標:
理解父母的關愛,學習作者的堅強。
重點:
感悟母親對子女的關愛。
難點:
學習作者的堅強。
教學時間:
一課時
教具學具:
多媒體
教學程序設計:
(一)、創設氛圍,導入:
1、課前出示卜樺創作的flash動畫短片《貓》,學生看完后略談故事情節、主題及感受。
2、教師補充:這是獲得國際動畫大賽金獎的動畫片,其借助音樂和繪畫詮釋出來的“愛與勇氣”溫暖著億萬網民冰封已久的心。今天我們來學習一篇借助文字感動億萬讀者的文章《秋天的懷念》。
3、作家作品簡介。出示課件。
史鐵生是中國當代作家,他體驗到的是命運的苦難,表達出的卻是生活的明朗與歡欣,他用殘缺的身體表達出了最健全最豐滿的思想,他用睿智的文字詮釋出的愛和勇氣照亮的卻是我們日益幽暗的靈魂。有人說:如果你年輕,請讀他的書,會給你以力量;如果你不再年輕,請讀他的書,會給你以溫暖。
(二)、初讀,感知內容。
1、學生朗讀。
2、學生默讀,思考課文內容
3、學生交流。
4、教師評價補充:母親的關愛兒子的堅強
(三)、品讀,體驗情感。
1、學生默讀,勾畫出能體現母親對兒子關愛的語句,試作簡單賞析。
2、學生交流。
3、教師評價補充。
4、學生小結品讀方法。
5、教師補充:首先根據文體的不同,閱讀時有所側重。
其次,品讀的.過程中,我們要善于抓住關鍵的語句,如借助傳情達意的句子來體會作者所要表達的感情,借助人物的語言,動作等描寫分析人物,能結合環境描寫進一步揣摩人物的心理……還可以抓住文中一些關鍵的詞語,進行深入的分析,進而體會文章表達的情感。
第三,可以結合自身的情感體驗,沉浸在文本之中,對文章進行深刻的剖析,要敢于否定他人的說法,說出自己對文章獨到的見解。
6、學生用老師所授品讀方法勾畫并賞析文中能反映兒子堅強的語句。
7、交流,評價,補充。
(四)、學完這篇文章,你很想對自己、或是對母親、或是對史鐵生說些什么呢?請試著寫下來。出示課件。
(五)、小結。
“世道多舛,人生不易”,在這個歡欣與傷痛共存的世界,我們唯有接受,唯有面對,包括生命中最不能承受的殘酷。如果你不幸被選作去充當那苦難的角色,就去承擔,選擇一種堅強的方式去詮釋生命,生命會因對苦難的超越而顯得恢弘與深邃。寫出自己。
結合作業
2,請學生寫出自己想對父母說的心理話。
板書:
1、學生小結的閱讀方法。
2、愛——堅強
教學反思:
蘇霍姆林斯基認為,通過閱讀而激發起來的思維,好比是整理得很好的土地,只要把知識的種子撒上去,就會發芽,取得收成。我在本節課的教學中深有體會。
古人云:“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課改強調學生的語文學習要在交際中、活動中、情境中、探究中的開竅學習的教學理念,使學生由以往的被動接受信息轉為主動地搜集、篩選、整合和處理信息。遵循課改的教學原則,在這節課上,我的第一篇主要是在情感激發的氛圍中圍繞著讀而展開,注重學生與文本的對話,意圖讓學生在閱讀中領悟,在自主、交流、探究中明理,在聯想、想象中提升,在質疑中創新,在練筆中鞏固,在快樂中學習,在感悟中生活。
課堂上,學生大都能夠積極地參與,尤其在讀的教學環節中,學生在自主閱讀,相互交流,探究閱讀學習的方法。在后來的閱讀教學中,充分運用已掌握的閱讀方法,對人物進行全面而正確的分析,說出對文章獨到的見解……充分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使課堂教學的效率大大提高,更使學生體驗到成功的快樂!
后來,在學生的練筆中,我看到了許多感人肺腑的文章,相較以往課堂作業中的練筆效果要好許多。我感到通過讓學生沉浸文本去體會、感悟到的情感,對學生寫作能力的提高也有很大的幫助。我在課后的作文點評中,肯定了學生用真情所寫的文章,鼓勵他們把自己對父母的感情表達出來,勉勵他們堅強面對人生。我還選出一些好文章告訴學生,會向校園文學社的老師推薦,這給了學生莫大的鼓舞。
葉圣陶先生曾說過,“教材無非是一個例子”。自讀課本又何嘗不是一個例子呢?它同樣是學生學習的憑借、學習的舞臺、學習的新的起點。在教學過程中我真切的領悟到:自讀課本是課內語文課的重要補充,也是學生獲取大量課外知識的一個重要途徑。其選文文質兼備,可讀性強,內涵豐富,通過對自讀課本的學習不但可以鞏固和擴大課內所學東西,而且可以增強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培養自學能力,發展自己的個性和特長,加深學生的文化底蘊。在教學資源尤其匱乏的農村,如何對自讀課本進行有效利用確實應該引起我們的深思了。
因此,在教學中,我深切地感受到,在課改的新形式下,對于語文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只有充分地了解學生,熟悉教材,挖掘教材,不斷地完善自我才能適應新的教學要求。同時,我也知道,閱讀教學并不是在一節課上就能完成的,還需要在日后的教學中不斷地總結和完善才能有質的飛躍。
教學設計11
教學目的:
結合《燕子》、《江南春》等文的學習,仔細觀察春天的大自然,用自己喜愛的方式,表達自己的觀察所得,培養愛美的情趣和欣賞美的能力。
教學過程:
一、復習《燕子》導入,明確學習要求。
1、說說小燕子活潑可愛的外形。
2、小燕子為什么要從北方趕來呢?聽一聽、唱一唱。(小燕子,穿花衣,年年春天來這里,我問燕子你為啥來,燕子說:“這里的春天最美麗”。
3、是啊!這里的春天最美麗。課前,同學們都去認真地觀察了春天,用自己敏銳的目光去搜尋春天的美麗。這節課,我們就來交流交流,用自己喜愛的方式來贊美春天。(板書:詠春)
二、結合觀察所得,盡情贊美春天。
1、你想用什么方式贊美春天?
(逐一板書:唱春歌、誦春詩、說春景、繪、品春茶、跳春舞……)
2、現在,男女生分成兩組進行擂臺賽,看哪一組詠春詠得精彩。分組選擇你最喜愛的方式認真準備。
3、活動一:賽詩會(或描寫春天的春聯)
4、活動二:說春景(先說出帶有“春”的'詞語)
5、活動三:品春茶
6、活動四:唱春歌
7、活動五:繪
8、自主選擇喜愛的方式表達。
9、在跳春舞中享受春天的美。
三、評價總結
四、課外延伸。
自由寫一處春景,表達對春天的喜愛和贊美。
教學設計12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6個生字,正確讀寫“戈壁、清晰、渾黃一體、高大挺秀、大傘、撫摸、介紹、邊疆、陷入”等詞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爸爸介紹白楊樹的那段話。
3.抓住重點語句,聯系上下文,體會白楊的特點和爸爸的心愿。
4.體會借物喻人的寫作特點。
教學重點:
1.理解課文內容,了解白楊的特點,學習邊疆建設者像白楊一樣,“哪里需要哪里安家”的高貴品質。
2.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概括中心思想。
教學難點:
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概括中心思想。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揭示課題
1.“白楊”是一種樹的名字,又叫大葉樹,哪位同學來介紹一下白楊樹的相關知識。
2.教師結合學生的回答,小結:白楊樹在我國北方平原地區、沙漠地區種植非常廣泛,因為它樹木筆直,生命力強,而且還可以防風固沙。因此,人們都很喜歡它。
3.教師板書:白楊
二、初讀課文,梳理內容
1.白楊為什么能在沙漠里生長呢?它會有什么特點呢?現在,就請同學們默讀課文,并以自己喜歡的方式,學習課文生字新詞,然后和你的同桌交流一下這篇文章寫了一件什么事?
學生自學,可以小組合作交流,教師巡視指導。
2、說說這篇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
文章主要寫了在通往新疆的列車上,一位父親和兩個孩子;望著窗外的白楊,展開議論的事。
3、把握作者的行文線索:在西行的列車上,爸爸和他的'孩子看見窗外的白楊討論白楊的特點,爸爸表明心跡。
三、理清脈絡,了解課文內容,分段,概括段意。
這篇課文以白楊為線索,用自然段合并法,把課文分為四段。
第一段(第一至三自然段)主要寫大戈壁的鐵路線上長著高大挺秀的白楊。
第二段(第四至十五自然段)講的是“爸爸”向“孩子們”介紹白楊的特點,并以此來表達自己的心意。
第三段(第十六至十七自然段)講的是“孩子們”不理解爸爸的心意,但他們知道在通往新疆的路上,有很多白楊樹。
第四段(第十八自然段)主要講的是他們看到火車前進方向的右邊,在一棵高大的白楊樹身邊,幾棵小樹正迎著風沙成長起來。
四、細讀品味,了解白楊的生活環境
1.抓住含義深刻的句子體會白楊樹的生長環境。
(1)白楊樹生長在茫茫的大戈壁上,那里沒有山,沒有水,也沒有人煙。幾乎沒有生命的存在。明確白楊的生命力極強
(2)那里的天地都是渾黃的,經常飛沙走石,狂風四起。
明確白楊樹的生活環境及其惡劣,教師引導學生想象飛沙走石的情景
(3)白楊樹從來就這么直。哪兒需要它,它就在哪兒很快地生根
發芽,長出粗壯的枝干。不管遇到風沙還是雨雪,不管遇到干旱還是洪水,它總是那么直,那么堅強,不軟弱,也不動搖。
這是爸爸介紹白楊的話,要重點理解,明確白楊的特點:不擇環境堅強不軟弱從來都那么直
(4)品讀爸爸的話。讀出對白楊的贊嘆之情。
(5)把爸爸的話背誦下來。
2.此時的你最想對白楊樹說點什么?
3、思考:為什么說爸爸也是在表達自己的心呢?你是怎么理解的?和同學們討論一下,抓住表白一詞進行理解。
爸爸看見戈壁灘上高大的白楊樹,觸景生情,以白楊自勉,是托物言志,勉勵自己要向白楊樹一樣扎根邊疆,建設邊疆,不軟弱,也不動搖。
4、理解“突然,他的嘴角又浮起一絲微笑,那是因為他看見火車前進的方向的右面,在一棵高大的白楊樹的身邊,幾棵小樹正迎著風沙成長起來”這句話的含義嗎?
五、理解《白楊》的中心思想。
教師出示投影:
選擇你認為概括的最準確的中心思想:
1.課文講的是一位邊疆建設者在旅途中向子女介紹生長在戈壁灘上的白楊。
2.課文表達了邊疆建設者扎根邊疆、建設邊疆的志向。
3.課文通過一位邊疆建設者在旅途中向子女介紹生長在戈壁灘上的白楊這件事,贊揚了邊疆建設者扎根邊疆、建設邊疆的遠大志向和無私奉獻的精神。
板書:扎根邊疆
建設邊疆
六、總結全文。
從課題我們知道,這篇課文講的是白楊樹,可是通過分析課文,我們又進一步明白了,作者描寫白楊樹,實際上贊揚了邊疆的建設者。這種寫法很新穎,能夠引人入勝。這種方法叫做借物喻人。表面上寫白楊,可真正的目的是寫那里的人。白楊的品格,正是邊疆建設者的品格。小白楊迎著風沙成長,也正是邊疆建設者對孩子們扎根邊疆健康成長的期待。
教學設計13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在反復誦讀中體會詩詞所表達的意思和情感,品味詩意
●理解詞人情感主線。背誦全詞
2、過程與方法:
●理清借景抒發人生哲理層次,體味描寫的精妙
●通過想象畫面感受詞的意境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體會詞中蘊含的人生感悟
●培養樂觀曠達的情懷
教學重、難點:
1、誦讀詞,進而把握詞所表達的意思和情感
2、體會詞的意境,
教學設想:
通過朗讀、想象把無形的意境轉化為有形的畫面,以此來品味詞的妙處;借用多媒體手段加強學生的感性認識;并積極鼓勵學生互助學習。
教學用具:
多媒體設備、蘇軾圖片、古曲。
課時安排:1課時
教學步驟:
一、導入,并出示“學習目標”:
明確:一首詞的意境往往是由畫面構成的,我們要學會通過想象畫面感受詞的意境;每一首詞都表達一定的思想感情,我們今天要體會的是詞中蘊含的人生感悟。
二、蘇軾及其背景介紹(結合幻燈片);教師配樂范讀全詞(課件出示課文內容):
1、 學生在預習的基礎上自由發言,教師總結:
蘇軾又叫蘇東坡,是北宋杰出的文學家。他性格直率開朗,而政治道路不順。他寫這首詩的時候便是因“譏諷朝廷”被貶官至黃州。他的詩題材廣闊,清新豪健,善用夸張、比喻,獨具風格。詞開豪放一派,與辛棄疾并稱“蘇辛”,有《東坡全集》、《東坡樂府》。
2、 教師問:“這樣的.情形如果放在一般人身上,他們心里會怎樣?” (幻燈片出示問題)
引導學生答:“憤懣、抑郁、凄涼。” (幻燈片出示總結)
3、 教師由此發問:“然而蘇軾是用何種心態去面對這種艱難處境的呢?” (幻燈片出示問題)
學生沉思中,教師用抑揚頓挫的語調配樂范讀全詞。
全體學生初讀全詞:
1.播放朗讀的音頻文件
2.學生在音樂聲中自讀,體會朗讀要領。
3.由學生推薦朗讀較好的同學誦讀
四、整體感知全文:
學生自由朗讀全詞,并試著用自己的話講述其中的意思,可以相互討論幫助。然后請學生發言,大家共同補充完善。教師提醒重點:
1、子規——布谷鳥;白發——代指老年;黃雞——代指時光流逝。(幻燈片提示)
2、 再請學生用簡潔的語言概括這首詞的內容。
參考:詞人由眼前溪水西流之景,感悟到人生哲理。
五、由蘇軾的心境引入畫面賞析:
1、教師提問:“大家覺得蘇軾在游清泉寺時心情是怎樣的?”
對學生各種不完全的回答,教師隨機引導。
2、教師引導:“如果我們能體會出這幅畫面的意境,也許我們就能體會出詞人的心情。下 面請大家閉上眼睛聽著朗讀走進這幅畫面,身臨其境地去感受,一會兒告訴大家你看到了什 么。”[上闕寫景,描繪了三幅畫面:——山下小溪邊,長著矮小嬌嫩的蘭草,山上松間沙路潔凈無塵,黃昏時瀟瀟細雨中杜鵑(布谷)在啼叫。畫面清新優美,淡雅寧靜;下闕轉入抒懷:——由西流的溪水,想到青春可以永駐。] (幻燈片出示圖片)
3、 向學生介紹畫面賞析的方法:反復誦讀、抓住特征、調動感官、聯想想象。
六、學生評點詞的意境。
學生口頭交流所看到的畫面。學生老師共同評點,最后點出這首詞的意境是“清淡幽靜”。
全體、個人朗讀全詞。
由畫面意境引出詞人心情:
1、 教師提問:“一個人在什么樣的心情下,筆下的景物才會如此清淡幽靜?”
學生討論后答:“平靜、寧靜。” (出示幻燈片)
2、 教師緊跟著問:“蘇軾面對挫折能夠保持一顆平常心,這體現了他什么樣的人生
態度?”
學生答:“曠達樂觀。”(出示幻燈片)
3、 教師再設置疑點:“那么蘇軾會不會就此放棄世俗的一切,不再執著于自己的理
想了呢?”
學生可在老師的提示下,看詞的下片,從而得出答案。
教師補充:“事實上,蘇軾在屢遭貶謫的晚年仍敢怒敢罵,可見他的堅毅執著。” (出
示幻燈片)
九、朗讀下片,理解含義。
1、 學生自由暢談對下片的理解或所受啟發。
2、 教師結語:“這是不服老的宣言,是對青春活力的召喚,對美好未來的向往。它指引 我們積極樂觀,奮發向上,對人生充滿信心。尤其當我們遇到困難的時候,應該保持一個平 和的心態,勇往直前。我們還應抓緊時間努力學習,同學們,你們說對嗎?” (出示幻燈片)
十、全詞小結:
全詞情景理交融,充分體現了蘇軾曠達樂觀積極進取的人生態度,給我們以生活的啟示。 (出示幻燈片)
情——寧靜自適
景——清淡幽靜 情景理交融
理——曠達樂觀
十一、學生自由背誦全詞:
十二、拓展練習: (出示幻燈片)
描述以下句子表現的畫面,說出其中包含了怎樣的人生感悟。
1、 夕陽無限好 ,只是近黃昏
(對美好晚景的戀惜和對時光易逝的感慨。)
2、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
(對美好事物的留連,對時光易逝的悵惋,對美好事物重現的希望。)
布置作業:
1、 背誦默寫全詞。
2. 積累蘊含人生哲理的詩詞句五條。
教學反思:
我對傳統詩歌教學模式有自己的困惑。傳統的詩歌教學基本是一種誦讀加教師解讀賞析的教學,詩詞學習課堂,由教師范讀或聽朗誦錄音開始,接下來分析詩詞內容,這中間也有叫學生來賞析,但基本是教師把自己對詩歌的解讀講解給學生,然后再以誦讀結束。這種教學方式,學生對詩歌內容的理解、對詩歌意境的體悟、對詩歌情感的把握等情況,教師都不能清晰地知曉掌握,學生仍然是被動學習,學生的主體性沒有得到體現,或者說根本不可能發揮全體學生的主動性,這樣的教學效果總是不如人意。
有了網絡教學平臺,就有可能解決這一問題,我想在傳統誦讀的基礎上,利用教學平臺,讓每個學生對詩歌的真實理解得以展現,不管他的理解是到位深刻,還是擦邊膚淺,那都是他個人的解讀,他在試著走近詩歌。如果在主觀理解的基礎上,他能得到教師有針對性的點撥和指導,那么他接下來的進一步鑒賞也必將會成為他個人的主動思考。在這樣的學習過程里,學生一直是處在一種主動自發的狀態中,學習效果就比只聽教師賞析要好。
上這一課的指導思想有些亂,是兩種教學思想在沖撞,既希望學生在課上充分發揮自主,想讓他們放開來談,適當加以引導推進,又沒有擺脫自己的舊觀念,總想把自己的一些既有結論給學生,拉著學生往自己的設計好模子里走。教什么和引導什么、學什么和還需掌握什么,這兩點在課上體現的不明顯。教師的引導作用沒有體現充分。
對于整合后的語文教學,不同文體的教學有什么特點,自己認識不清。比如帶思辨性的散文、文學色彩很濃的小說和科學知識偏重的文章的教學,在虛擬和現實課堂里教學的呈現方式和古代詩歌教學一樣嗎?如何充分的發揮虛擬和現實課堂相連接和優勢,達到古代詩歌教學的最佳效果?這個“宋詞學習”的教學設計是否充分利用了二者結合的優勢,還有沒有更好的設計,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得到更好更多的收獲,我現在還沒有想明白。
教學設計14
設計理念:
對聯是我國獨有的一種文學形式,是中華傳統文化之瑰寶。讓小學生從小了解、欣賞、創作對聯,體現了“小學生對中華傳統文化教育研究”課題的精神與要求。
《走進對聯》從“感知對聯”、“認識對聯”、“挑戰對聯”三個環節,讓學生了解對聯的特點,進而嘗試簡單的對聯創作,受到中華文化的熏陶。
教學充分體現生本理念,體現人文性與工具性的有機結合。
教學目標:
1、認知目標:
(1)了解對聯的基本知識。
(2)感知對聯的形式美。
(3)感受對聯的內涵美。
2、能力目標:
(1)嘗試創作對聯。
(2)學習欣賞對聯。
3、情感目標:激發學生對對聯的興趣和對祖國語言文字的熱愛,從對聯中汲取中華文化精髓。
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感知對聯的形式美,感受對聯的內涵美。
難點:學習欣賞對聯,嘗試創作對聯。
教學時間:
一課時
教學準備:
課件
教學過程:
一、感知對聯激發學習興趣
1、“爹滿門”故事
天增歲月娘增壽,春滿乾坤爹滿門
對聯已入尋常百姓家,過年尤其要貼對聯。有句俗話,“有錢沒錢,貼個對子過年”說的就是貼對聯的'重要。今天我們就“走進對聯”!
師介紹對聯:對聯又叫對子、“桃符”;對聯,在古代特別崇尚。才子佳人碰在一塊,少不了對對子、
二、認識對聯了解對聯特點
云白山青萬余里江深竹靜兩三家
1、學生自由發言,談對聯的特點(學生發言后,自主板書)
①字數相等
②詞性相對
③平仄zè相合:
師釋:(平:一二聲;仄zè:三四聲)這就如同走路,手腳相對才自然,有韻味(如:平平仄仄平平仄……)了解“平仄”,
④內容相關(關聯)
牛刀小試
如何區分上聯與下聯?(上聯最后一個字為仄聲;下聯最后一個字為平聲)
1、區分上下聯
①發憤識遍天下字()立志讀盡人間書()
②臘梅吐芳迎紅日()綠柳展枝舞春風()
③雨滋春樹碧連天()風送花香紅滿地()
④春入鳥能言()風來花自舞()
2、對聯尋親
1、舊歲又添幾個喜
2、平安二字值千金
3、和順一門有百福
4、雨潤百花香
5、風和千樹茂
6、新年更上一層樓
(1 6 2 4 3 5)
3、對聯找搭檔
1、芳草連天碧春花——(遍地紅滿地開)
2、冬去———春來鳥語花香(山明水秀雪花飄揚)
3、臘梅吐芳迎紅日綠柳展枝——(隨風飄舞春風)
4、考試對對子:1932年,清華大學新生入學考試,教授陳寅恪別出心裁地出了一道“對聯題”,上聯“孫行者”,要求學子按照對聯的格式,答出下聯。
(出示課件)孫行者——()從五個選項中選擇一個。
(1)豬八戒
(2)沙和尚
(3)祖沖之
(4)牛魔王
(5)王八蛋
三、挑戰對聯嘗試創作對
點擊課件對對子:
①對一字聯:海對()松對()雨對()車對()
②對二字聯:大海對()青松對()春雨對()
名車()
③對三字聯:講故事——魯迅對“獨角獸”對(比目魚)
水中魚(山上虎籠里鳥田間蛇……)
④對四字聯:連線
白駒過隙狐假虎威
引狼入室鴻雁傳書
泥牛入海放虎歸山
狗仗人勢天馬行空
⑤重組對聯:
有一副對聯,上聯是“蝴蝶有花皆入夢”,請從下面的字中選擇七個組成下聯。
蘆葦香心鴛鴦無魂水不掉成家蚱蜢
()
⑥特殊的對聯:
析字對(填空):閑看門中木思耕心上田
鴻是江邊鳥蠶為(天下蟲)
二人土上坐一月日邊(明)
3、挑戰難度對對聯:
04年高考試題
荔枝龍眼木瓜皆為嶺南佳果。
這幅對聯是由三個名詞加一個地名詞再加一個前面三個名詞的屬類名詞組成的。其實可以有好多種對法,比如:
1、奔馳寶馬豐田都是世界名車。
2、黃山泰山華山都是中國名山。
3、趙微周訊許晴都是影壇名人。
4、香港澳門臺北都是中國名城。
四、布置作業
1、課外繼續搜集妙聯。
2、為學校圖書館寫一副對聯。
教學設計15
一、指導思想:
《觀潮》(六年制小學語文第七冊第十三課)是一篇描寫祖國壯麗河山的文章。本課的設計旨在根據學生年齡特點,充分利用現代教育媒體的優勢,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發揮學生在課堂中的主體作用;在教師的啟發引導下,通過有感情地朗讀、觀看錄像了解錢塘江大潮的壯麗與雄奇,感受祖國河山的壯麗,增強學生熱愛祖國的情感。
二、教學目標:
1.通過多媒體創設情境,讓學生領略錢塘江大潮的壯麗與雄奇,激發學生熱愛祖國大好河山的感情。
2.學習作者有順序,抓特點的觀察方法,培養留心周圍事物,注意積累材料的習慣。
3.練習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三、四自然段。
三、教學重點:理解文中有關“潮來時”的描寫。
四、教學準備:自制課件、錄像機、鵬博士教學軟件、液晶投影儀、大屏幕、錄像帶、多媒體電子教室。
五、課堂教學設計:
(一)導入新課:
同學們,這節課我們一起來學習13課《觀潮》。(齊讀課題)教師提問課文寫的是什么潮呢?(板書:錢塘江潮)
教師介紹:錢塘江是浙江省最長的一條河流,錢塘江大潮自古以來被稱為“天下奇觀”(板書:天下奇觀)(解釋“觀潮”與“天下奇觀”中的“觀”有什么不同)。
(二)匯報交流
1.請同學們談一談通過預習對這“天下奇觀”有何初步的了解?
2.請同學們打開書,看看課本,說說預習時你是怎樣給課文分段的?能說出為什么要這樣分嗎?(板書:潮來前潮來時潮過后)
(三)放錄像(潮來時一段)。初步感知“天下奇觀”的壯麗與雄奇。
1.過渡:錢塘江大潮氣勢非凡,那奔騰咆哮的.壯麗圖景讓人驚心動魄。難怪每年的農歷八月十八日,在海寧縣鹽官鎮的海塘大堤上匯集了成千上萬來自世界各地的中外游客,他們爭先恐后地早早趕到,盼望一度錢塘江大潮的風采。同學們,你們見過那種景象嗎?想不想親眼看一看?老師這里有一段錄像,請同學們戴上耳機,看看畫面,聽聽聲音,來初步感受一下這“天下奇觀”。
2.學生談看錄像后的感受。
(四)理解課文內容
過渡:剛才我們在錄像上看到的景象書上也有,同學們看看是哪一段?
(學生通過看書找出是3、4自然段)
1.學生自讀3、4自然段。劃出能寫出潮來時氣勢的語句,把不明白的問題用問號標出,對特別喜歡的句子就努力讀精彩些。
2.學生質疑。(根據學生的提問隨即板書關鍵詞語)
(1)教師通過視聽教學幫助學生解疑。
課件出示:①過了一會兒,響聲越來越大,只見東邊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現了一條白線,人群又沸騰起來。
a.什么時候在什么地方出現了“一條白線”?
b.怎么會出現“一條白線”?看到白線人們怎樣沸騰的,學學看,就這種場面可以用文中的哪個詞來形容?
c.齊讀這句話,讀出那種沸騰的場面。
②再近些,只見白浪翻滾,形成一道兩丈多高的白色城墻。
a.怎么會形成“白色城墻”呢?
因為大潮由遠而近,遠看像白線的白浪越變越大,越漲越高,看上去就像一道白色城墻。)
3.交流學生喜歡的句子。(根據學生的交流隨即通過大屏幕展示寫潮水的句子,引導學生通過理解重點語句,想象錄像上的景象有感情地朗讀等手段加深理解體驗大潮的奇特。)
課件出示:
①午后一點左右,從遠處傳來隆隆的響聲,好像悶雷滾動。
a.潮來時是什么樣的聲音?誰能學學看?
b.就這種聲音作者用什么詞來形容的?
②那條白線很快地向我們移來,逐漸拉長變粗,橫貫江面。
a.師:看到白線拉長變粗,潮水很快地占滿江面,迅速向我們奔涌而來,那氣勢越來越雄偉,你的心情也會隨之越來越激動,誰能讀出這種感覺來?
b.指讀。
c.男女同學比賽讀。
③浪潮越來越近,猶如千萬匹白色戰馬齊頭并進,浩浩蕩蕩地飛奔而來;那聲音如同山崩地裂,好象大地都被震得顫動起來。
a.從這句話中你讀出了什么?如果這句話換成“浪潮越來越近,氣勢越來越雄偉,聲音越來越大。”你覺得怎么樣?
b.如果換成原來的內容,又覺得怎樣?怎樣才能讀出那種氣勢來?
c.指讀、師讀、齊讀
4.教師小結:作者把大潮到來時的氣勢寫得多形象,正如預習提示中所說的,把大潮寫得有聲有色,雄偉壯觀,使人如臨其境。(板書:有聲有色、雄偉壯觀)
5.學生將3、4自然段連起來,有感情得邊讀邊想象,再次體會潮來時的雄偉氣勢。
6.學生通過訪問教師計算機,調做“根據課文內容填空”。(教師在網上查看學生練習情況)
7.調一學生的練習作示范,投影到屏幕集體訂正。
(1)作者按什么順序寫潮水變化的?(教師指屏幕啟發學生說出由遠而近)
(板書:遠近)
(2)師小結:作者隨著時間的推移、位置的變化,按由遠及近的順序寫潮水變化,使我們仿佛站在錢塘江畔,聽到聲音越來越大,看到潮水越來越近,浪頭越來越高,使我們感受到大潮滾滾而來,奔騰咆哮的非凡氣勢。我們為在祖國大地上有如此壯觀的景象而自豪、而驕傲。
(3)讓學生帶著無限贊嘆之情大聲朗讀這段話(課件出示:根據課文內容填空一段話)。
(4)師生接讀(教師說括號中的詞,學生接讀余下的內容)
(5)小結:這節課我們重點學習了“潮來時”一段,通過學習了解到錢塘江大潮來勢兇猛,氣勢非凡,那么“潮來前”、“潮過后”又是怎樣一番景象呢?
8.學生自學余下的幾段。
(五)學生質疑。
(六)學生通過網上查閱,自己解疑。
(七)學生通過網上訪問教師計算機。調作鵬博士軟件中《觀潮》一課的練習,
據自己情況自由選擇,自我檢測(教師網上查看,個別輔導)。
(八)課堂總結。
(九)放錄像(讓學生整體領略“天下奇觀”的非凡氣勢)
(十)布置作業。
附:板書設計:
觀潮遠潮來前雄偉壯觀、(錢塘江潮)潮來時近潮過后
【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設計校園教學設計04-14
裝幀設計教學設計04-19
教學設計08-23
教學設計07-13
經典教學設計06-22
學與問教學設計搭配的學問教學設計11-19
英語教學設計 英語教學設計09-02
《山雨》的教學設計09-16
左右教學設計09-19
內能教學設計0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