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夜思》教學設計(合集)
作為一位優秀的人民教師,常常要寫一份優秀的教學設計,教學設計是把教學原理轉化為教學材料和教學活動的計劃。你知道什么樣的教學設計才能切實有效地幫助到我們嗎?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靜夜思》教學設計,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靜夜思》教學設計1
(一)談話引入、出示課題。
同學們,上一年級的時候,我們曾學過三首古詩,你們還記得嗎?能背給老師和同學聽聽嗎?(請三位同學背)今天我們要學習一首新的古詩,題目是《靜夜思》(板書課題),作者是唐朝著名詩人李白。
(二)初讀課文,掃清障礙。
1.借助拼音自讀課文,要讀準字音。
2.認讀生字卡片,掃清字音障礙。
3.再讀課文,質疑。
(三)講讀古詩,理解詩中的詞語和全詩的意思。
1.理解課題的意思。
(1)引導學生說說“靜”、“夜”、“思”三個字的字意。
再看圖選字意。
靜,安靜。夜,夜晚。思,思念。
(2)看掛圖說說“靜夜思”就是詩人在什么時間怎么樣?(在靜靜的夜晚引起對家鄉的思念。)
2.理解第一行詩句。
說說明月是什么意思?(明亮、皎潔的月亮。)板書:明月光
說說這一句的意思。(床前地面上一片銀白色的月光。)
3.理解第二行詩句。
(1)“疑是地上霜”這一行詩句中你哪個字不理解?重點解釋“疑、霜”二個字。疑本義是懷疑的意思,在這里是好比、好似的意思。霜,引導學生查字典。(在氣溫降到攝氏零度以下時,靠近地面空氣中所含的水汽在地面物體上凝結成的白色冰晶。)
(2)誰說說這行詩的意思?(好似地上結了霜)板書:地上霜
(3)把一、二行詩句的意思,合起來說一說。
4.理解第三行詩句:
看圖,詩人在干什么?(抬頭看天空中的月亮)。詩句中哪個字是抬的意思?(舉)。板書:舉頭望
說一說這行詩的意思。(抬頭看天空中的明月。)抬頭望(
)的明月。把這句話的意思說具體。應是:抬頭望著高掛在天空中的明月。
5.理解第四行詩句。看圖,看詩人的.表情,說說他在想什么。(他思念起家鄉來)讀第四行詩。板書:(思故鄉)指名說說思故鄉的意思、誰能說說這行詩句的意思?(詩人看見明月,不由得低下頭思念起故鄉來。)
6.指名讀全詩,并說說這首詩的主要意思。
7.小結:這首詩前兩句寫“靜夜”之景,用霜比喻月光,渲染出一種夜深人靜的清幽境界,表現客居他鄉的孤獨生活。(板書:客居他鄉、深感孤獨)后兩句寫“思”,詩人見景生情,由望月而想到月下的故鄉,從舉頭到低頭,觸動了思鄉的情懷,陷入深沉的思緒中。(板書:思念故鄉;想念親人)
8.指導朗讀,在畫“/”的地方稍加停頓。
《靜夜思》教學設計2
教學目標
1.指導學生用較長的氣息演唱合唱歌曲《靜夜思》,從中感受歌曲中思念故鄉的情感。
2.能正確地掌握四四拍的指揮圖示,并能用四四拍的指揮圖示指揮大家演唱歌曲。
教學重、難點
1.歌曲第二樂句中的八分休止符,要做到聲斷氣連。
2.正確地掌握四四拍的指揮圖示。
教材分析
《靜夜思》這首歌曲為兩段體,宮調式,四四拍,以級進為主的旋律,舒緩的節奏,稍慢的速度,表現了思念家鄉的情感。第一樂段有三個樂句,前兩個樂句情緒比較平穩,第三樂句雖然在節奏上是第二樂句的重復,但也不是可有可無的重復,而是歌曲的高潮點,第一小節的八度大跳,把思鄉的情緒推向了高潮。第二樂段是第一樂段的合唱形式,主要突出了第三樂句,使音樂顯得更加豐滿。
教學過程
一、進行三度和聲練習
學生在練習大跳音程時,先請學生注意聽琴,老師彈奏音程后學生再開口演唱。
教學要求:通過三度和聲練習,培養和鍛煉學生的`合唱能力。
二、導入新課
現在,我們來欣賞音樂家馬思聰創作的樂曲《思鄉曲》,聽一聽有什么感受?(學生談聽后感受。)
這首樂曲表達了人們對家鄉的思念之情。我們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家鄉,當我們離開家鄉時,總免不了要思念家鄉的親人,有許多藝術家都留下了思念家鄉的藝術作品。像我國唐代詩人李白的一首膾炙人口的詩《靜夜思》,就是表達了這種情感。同學們一定都非常熟悉,我們一起來朗誦一遍這首詩。
師生一起朗誦唐代詩人李白的詩《靜夜思》。
師:同學們朗誦得非常好,我國作曲家黎英海把這首詩譜寫成了一首歌曲,我們一起來聽一聽。
三、學習歌曲
1.欣賞《靜夜思》動畫,學生整體感受音樂。
教師提出聆聽要求:注意聆聽歌曲的情緒,聽完以后說說你對這首歌曲的初步感受。
學生回答:這是一首優美抒情的歌曲。
2.聆聽《靜夜思》范唱。
教學要求:在聽范唱之前,老師提出問題:
(1)聽一聽這首歌曲的演唱形式,是一首幾幾拍的歌曲?
(2)這首歌曲的力度、節奏、速度是怎么樣的?
帶著問題,學生聽錄音范唱。(老師隨著旋律單手劃四四拍指揮手勢。)
聽完范唱以后,學生回答以上問題:這首歌曲的演唱形式為合唱,是一首四四拍的歌曲。力度較弱、節奏比較舒展、速度較慢。
師:同學們對這首歌曲有了初步的了解,下面我們繼續學習這首歌曲。
3.《靜夜思》歌曲學習。
(1)這是一首合唱歌曲,我們先來學唱第一聲部。
要注意用連貫、較長的氣息唱滿全音符的時值;第二樂句的八分休止符,要做到聲斷氣連;唱準第三樂句的八度音程;前倚音要唱得巧而連。
(2)學唱第二聲部。
注意聽第二聲部是在什么時候進入的?指導學生用連貫、較長的氣息唱滿全音符的時值。
(3)練習合唱。
①學生在演唱第二聲部時,要注意聆聽這個聲部的準確進入。
②在合唱教學時,要求學生不僅唱好自己的聲部,還要聆聽另一聲部的旋律,做到聲部和諧統一。
教學要求:培養學生的合作感,使歌曲的和聲部分融合在一起,而不是產生對抗的效果。
4.學習歌詞。
(1)學生按節奏有感情地朗讀歌詞,體會游子對家鄉的思念之情。
(2)學生分小組有感情地朗讀歌詞,教師加以指導。
(3)全班學生再次有感情地朗讀歌詞。
教學要求:教師先范讀,然后,指導學生帶著感情朗讀歌詞。誦讀歌詞時,要注意指導學生用聲音來表現情緒。
5.學唱歌曲。
(1)聆聽《靜夜思》范唱,小聲哼唱歌曲。
(2)老師演唱歌曲,學生模仿老師的口形,隨《靜夜思》伴奏張口無聲地學唱歌詞。
(3)學生運用較長而連貫的氣息演唱歌曲《靜夜思》。
(4)教師在學生學唱過程中,要注意隨時糾正學生演唱中的不足。
教學要求:在學生學唱過程中,教師要注意指導學生運用較長而連貫的氣息演唱歌曲,并隨時糾正學生演唱中的不足。
6.歌曲處理。
演唱歌曲時,力度要隨旋律線的起伏而變化。指導學生用聲斷氣連的方法唱好第二樂句的八分休止符,更好地表達思念家鄉的情緒。在演唱倚音時,要用弱的聲音演唱,不要太突出倚音。第三樂句的開始同第二樂句結束音是八度關系,演唱時力度要稍強,突出思鄉的情感。歌曲的結尾要漸慢漸弱,表達了人們對自己的家鄉久久難以忘懷。
7.聆聽《靜夜思》伴奏演唱歌曲。
教學要求:學生用柔和的聲音、較弱的力度,優美抒情的情緒演唱歌曲。
8.欣賞視頻《靜夜思》。
9.學習四四拍指揮圖示。
(1)教師在黑板上先畫出已學過的四二拍指揮圖示,讓學生進行復習。
(2)教師畫上四四拍的指揮圖示,讓學生觀察四四拍同四二拍在指揮圖示上有什么不同?
(3)然后,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進行練習。
(4)最后,用四四拍的指揮圖示演唱歌曲。
四、課堂小結
通過學習本課,同學們掌握了四四拍的指揮圖示,感受到《靜夜思》這首歌曲的意境,體會到思念家鄉和親人的感情。希望同學們在今后的學習中,繼續鞏固四四拍指揮圖示。
《靜夜思》教學設計3
【教學目標】
1、理解首古詩的意思,體會作者思念故鄉的情感。
2、學會生字2個,詞語2個。
3、能解釋詩句中字、詞的意思
4、能有感情地朗讀、了解李白、學習、背誦和默寫《靜夜思》。
5、會用自己的話說說《靜夜思》的意思。
【教學重點與難點】
教學重點:讀懂詩句,理解詩人在詩中所表達的情感。
教學難點:理解帶點字的意思。
【教學準備】課文錄音、伴奏音樂、投影
【教學過程】
一、揭題
1、介紹李白,背幾首他的詩。
2、簡短談話,揭示第一首詩的.題目。
3、釋題。
二、學習這首詩的生字
1、誰會背這首詩?小黑板上補充詩句。
2、校對有哪些字不會寫?
3、學習“床、疑、霜”,和易寫錯的“低”。
三、指導朗讀
1、學生齊讀。
2、聽課文錄音,體會古詩的朗讀特點。
3、跟著錄音讀課文。
四、講解詩句
1、讀古詩,圈出不懂的字。(明、疑、舉、思)
2、學生試解。
3、教師補充校正。
第一句:明,明亮。床前明亮的月光。
第二句:疑,好像。好像是撒在地上的一片霜。
第三句:舉,抬。
第四句:思,思念,想念。低下頭來思念自己的故鄉的親人。
4、連起來說說《靜夜思》的意思。
五、背誦全詩,體會感情
1、看插圖,討論:
⑴詩人李白看到明亮的月光,為什么覺得像是撒在地上的霜?(用“霜”的寒冷來說明他鄉沒有故鄉親人的關懷的溫暖。)
⑵“靜夜”指深夜,詩人為什么在深夜站在窗前不睡覺呢?(看到月光,想起故鄉。)
2、詩人這樣思念、熱愛自己的家鄉,我們應該怎樣讀出這種思鄉之情呢?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
⑴在領會全詩所表達的“游子在外,思念家鄉而夜不能寐的思鄉之苦”的感情基礎上,確定朗讀的基調——帶有傷感,帶有情思。
⑵按五言律詩的節律恰當地運用語言技巧來表達詩人的思想和情懷——節奏緩慢,語氣傷感。
⑶一、三句末的延音給人以沉思;二、四句末的停頓則表達了詩人思念之極又無法言傳的感情。全詩結尾則聲斷而氣不斷,把作者的思念之情從語流中得到充分表達。
配樂吟詩。
3、學生獨立有感情地朗讀。配樂
六、總結
學習李白的熱愛家鄉的思想。
《靜夜思》教學設計4
作者簡介
張海楠,河北唐山海港經濟開發區第一小學教師,中共黨員、一級教師。曾多次在區、市級優質課、說課、征文、教學設計等比賽中獲獎。從教以來,一直努力并踐行做一名有智慧的老師和班主任,認認真真做事,踏踏實實教學。
設計說明
《靜夜思》為部編小學語文一年級下冊第四單元的第一篇課文,本單元的主題是“家人”。《靜夜思》是唐代詩人李白的代表作之一,全詩只有短短的20字,卻成功刻畫了外出游子的靜夜思鄉之情。這首詩流傳廣泛,絕大部分學生都能夠朗讀或背誦,但對于古詩字詞、朗讀節奏、內容感情往往不了解。因此,課上重點指導學生在朗讀中識字,讀出古詩特有的節奏和韻味,引導學生通過想象畫面、了解背景等方式體會詩人“望月思鄉”的情感。
教學目標重難點
教學目標:
1.認識“靜、夜、思”等10個生字。
2.能正確、流利地朗讀古詩,讀出詩的節奏,讀出韻味。
3.想象畫面,初步感受詩中描繪的景象,體會詩人思念故鄉的心情。
重難點:
重點:能正確、流利地朗讀古詩,讀出詩的節奏,讀出韻味。
難點:感受詩歌所描繪的美好意境,體會詩人思念故鄉的心情。
教學內容
一、溫故知新,引入課題
1.出示《古朗月行》:孩子們,這首古詩你們還記得嗎?我們一起來讀一讀。
2.關于這首詩的作者李白你了解多少呢?(交流課前搜集的資料)
3.李白小的時候,最喜歡躺在媽媽懷里看月亮。在他的眼里,月亮像什么?(指名說:白玉盤、瑤臺鏡)
后來呀,李白長大了,離開了家鄉。那此時在他的眼里,月亮又變成了什么樣呢?讓我們一起走進今天的古詩。
4.出示課題,指名讀、齊讀,指導學生把課題讀準。
5.理解課題,識記“靜、夜、思”三個字。
(1)板書課題:在課題中有一個要求我們會寫的字,就是思。
①思的讀音是平舌音
②你有什么好辦法記住“思”?田+心=思
③“思”的下面是什么?(心字底)你還知道哪些帶有“心字底”的字?出示:想、念、忘
④觀察這些帶有心字底的字,你發現這些字都和什么有關了嗎?
小結:心字底的字,和思想、思考有關。因為古人造字的時候,認為人是用心思考的。當然現在我們知道了,人其實是用大腦進行思考的。
(2)孩子們,看看課題,你們猜猜看這首詩寫的是什么時候?(晚上的時候)你是怎么知道的?你告訴我你看到了哪個字?(夜)是的,他會從題目中尋找信息。
①引導學生觀察發現“夜”是上下結構。
②看圖拓展帶“夜”的詞語:根據圖片,我們來給夜找幾個小伙伴吧!
很黑的夜晚——黑夜,有月亮的夜晚——月夜,夜里上班——夜班,夜里吃東西——夜宵……
(3)李白這首詩中描寫的是怎樣的夜晚?從哪個字看出來的?
靜組詞:安靜、靜夜
5.引導學生釋題并齊讀課題。
二、識記生字,反復誦讀
1.第一關:讀準字音
(1)聽讀:請小朋友們聽讀課文。注意你們可是帶著任務去聽的,一定要聽準字音哦!
(2)同桌讀、指名讀、正音,齊讀。
2.第二關:讀對節奏
(1)請你先聽老師朗讀,注意聽清楚老師的停頓。
(2)出示前兩行:誰能像老師一樣帶著節奏讀一讀前兩行?
(3)出示后兩行:孩子們,后兩句的節奏和前兩句可不一樣,要小心哦!
(4)師生合作朗讀。
3.第三關:讀出韻律
(1)發現押韻:孩子們,不知道大家注意到沒有,咱們的古詩讀起來總是那么的順口,那么的好聽,這究竟是為什么?
那是因為,古詩里藏著一個秘密。老師讀黑色的字,你們讀紅色的字,找一找這個小秘密吧!
誰發現了?指名說
孩子們看,在本首詩的第一、二、四行,最后一個字的韻母是一樣的。光,霜,鄉這三個字都有后鼻韻母ang,我們把這種情況叫做押韻。古詩有了押韻,讀起來就會特別的好聽,特別的順口。
(2)瞧一瞧,在《古朗月行》這首詩里,你能不能找到哪兩個字是押韻的?盤和端。
(3)誰能試著把這首詩讀出韻味?小提示:可以把第一、二、四行這三個韻母都是ang的字拉長一些。指名讀
(4)孩子們,如果你能像老師一樣,把一聲二聲拉長一些讀,三聲四聲的字讀短一些,古詩就更有韻味啦!師帶生練習,帶手勢齊讀。
三、聚焦關鍵,讀懂古詩
1.聚焦“明月”
(1)孩子們,你們發現了嗎?在這首詩中,有一個詞語出現了兩次——“明月”,請你用圓圈在古詩中圈出來。
(2)孩子們,其實在我國古代和月亮有關的詩太多了。光李白提到月亮的詩就有300多首,在他流傳下來的作品中占到了三分之一呢!那李白究竟為什么如此鐘情于明月呢?我們先看第一處“明月”。
2.學習前兩行: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1)齊讀
(2)詩句里寫到李白在哪里看明月光?
①“床前”
識字:“床”:你有什么好辦法記住這個字嗎?(加一加)找小伙伴組詞(木床,床上)。咱們現在一說起到床,就會想到睡覺的床。可是在本首詩中卻不是這樣的,請看視頻。
可見,本詩中的.“床”是指“井邊護欄”。古時候,家家有院落,戶戶喝井水。一到晚上,人們喜歡在井邊乘涼、聊天。院落里、井邊有太多美好的記憶。
(3)引導學生聯系生活想象:一個靜靜的夜晚,明亮的月光灑了一地,讓李白想到了什么?“霜”
①李白看著此時的月光想到了厚厚的霜。孩子們,深秋的夜晚,特別特別的冷,空氣中的水滴遇冷就會凝結成這樣的霜。你們能從這個字里看到那些水滴嗎?就是上面的雨字頭。
②李白從睡夢中醒來,他看到床前有一片白茫茫的霜,多冷!誰來讀這個字?
③聰明的孩子們,你們告訴我李白看到的真是霜嗎?不是。他看到的是什么?是啊,他看到的其實是明月光。(出示光生字)什么叫做光?光就是照亮周圍使人能看見的光。這個字的上部分一撮小火苗。月亮發出來的光——月光,太陽發出來的光——陽光,燈發出來的光——燈光。
④我們來回憶看看,李白小時候看到月亮想到了什么?(出示:《古朗月行》)
李白小時候看到月亮,想到了美好的“白玉盤、瑤臺仙境”,而此時,他卻想到了厚厚的白霜,這又是為什么?
孩子們,為什么李白會把明月光看成地上霜呢?
生:因為他們兩個很相似。都是白色的。所以這里疑的意思應該是好像。
孩子們,還有一個原因,跟李白現在的心情有關,他的心情就如同這冰冷的霜一樣。你知道他此時心情如何嗎?(傷心、冰冷、悲傷……)這是為什么呢?
⑤這就需要我們結合這首詩的寫作背景來思考:李白寫這首詩的時候,他正住在揚州的一家小旅館里,他已經有一年多沒有見過父母,也沒有回過家了。他的心里非常非常的想家,為什么他不回家看一看?孩子們。看,這是他住的小旅館,這是他的家鄉,這中間有一千多公里的路。他想回家,可是他能立刻回家嗎?
⑥是的,人悲傷的時候,看什么東西都是冷冰冰的。明月光像霜一樣的白。明月光在李白的眼里也像地上的霜一樣的冷。所以,李白說——齊讀: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3)孩子,現在你是李白,你寫下了這樣一句詩,你讀給大家聽。
(5)小李白,老師來采訪你。從揚州的小旅館里醒來,你的周圍沒有一個親人。你的心情怎么樣?(傷心)小李白,我要告訴你,你可不是孤單的一個人,有一個朋友從小陪著你長大,現在他正在天空中靜靜地看著你。它就是——明月。
3.學習第三、四行: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
(1)請你大聲喊出它的名字:明月。李白望著他的老朋友,寫下了一句詩。指名讀:舉頭望明月。
(2)孩子們,最初古人在造字的時候,舉字的意思是一個大人用雙手抬起了一個孩子,他在逗這個孩子玩。
①你能從舉這個字里找到大人的兩條胳膊嗎?伸出手來寫一寫,就是一撇一捺。你能找到大人手里舉著的那個小娃娃嗎?寫一寫,點點撇橫。
②這首詩里的舉頭是什么意思呢?哪個小李白來做動作?對了,舉頭就是把頭抬起來。
③小李白,請問你抬起頭看到了什么?又想起了什么?
我看到了天上的明月,想起了小時候自己躺在媽媽懷里看月亮。
④是的,李白看到了天空中的明月,想起了自己的家鄉,也就是詩中的故鄉。(板書:)
⑤理解“故鄉”:
a.出示詞語:故鄉
b.講解生字:故,你有什么好的識字方法嗎?(加一加)新偏旁“反文旁”,對比“折文”。組詞:故事、故鄉
c.你知道什么是故鄉嗎?
(3)就這樣,在一個夜深人靜的夜晚,李白孤孤單單,望著天上的月亮,開始思念自己的故鄉,他想到了……(故鄉的家人,小時候的情景)
所以他低下了頭,寫下了這樣一句:(指名讀)低頭思故鄉。(板書:)
(4)是呀,孩子們,月亮這個老朋友從李白小的時候就一直陪伴著他。小的時候,李白躺在媽媽的懷里看月亮,離開家之后,孤單的時候,月亮陪著他,安慰他。后來,李白又經歷了很多事,去過了很多地方。月亮這個老朋友一直跟著他。我們再來一起讀一讀后兩句,感受李白的思鄉之情吧!(齊讀: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帶上動作再來讀一讀。
4.同學們,你們知道嗎?不止是李白,古代人寫思念家鄉的詩,經常寫月亮。跟著老師讀一讀。
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王安石《泊船瓜洲》)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張九齡《望月懷遠》)
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杜甫《月夜憶舍弟》)
(1)請猜猜看,為什么古人看到月亮,就容易思念家鄉?
(2)是啊,在古代,沒有手機,沒有電話,離開家鄉后,就聽不到家人熟悉的聲音,見不到家鄉的一草一木……唯有天上的那輪圓月,是和家人能同時看到的,有“團圓”的意思。
5.所以,大詩人李白在遠離家鄉的揚州看到一輪明月高掛天空,才寫下了《靜夜思》這首千古佳作。孩子們,現在你們都是李白,我們一起來朗誦這首詩。(播放《思鄉曲》,全班齊讀)想一想你現在最思念的親人,再來讀這首詩。
四、課堂總結,布置任務
1.課堂總結:
《靜夜思》被稱為中國第一思鄉詩,直到現在月圓之夜,想家之時,無數遠在異國他鄉的游子都會眼含熱淚吟誦這首詩。后來人們把這首詩譜成了歌曲,讓我們聽一聽,唱一唱。
2.課后任務:
(1)把《靜夜思》背誦給自己的家人聽。(必做)
(2)課后和家人收集一首有關思鄉的古詩,帶著自己的理解讀出節奏,讀出韻味,讀出感情。(選做)
《靜夜思》教學設計5
教材分析
《靜夜思》是我國唐代詩人李白的作品,該詩語言凝練,感情真摯,反映出游子的靜夜思鄉之情。背景圖是詩句內容的形象反映,可幫助學生理解古詩,進入詩句所描寫的意境。
教學目標
1. 認識8個生字,會寫“目、耳、頭、米、光、床”6個字。
2. 朗讀、背誦這首古詩。
3. 感受詩歌所描繪的美好意境,產生對中華傳統文化的熱愛之情。
教學重點
識字、寫字、朗讀和背誦古詩。
教學難點
感受詩歌所描繪的美好意境,產生對中華傳統文化的熱情之情。
媒體運用:ppt
預設過程
(應包括課程導入、預習自學、展示交流、當堂練習檢測等)
第一課時
一、激趣導入。
請學生背誦自己已經學過的古詩,讓學生在自我展示中產生學習古詩的興趣。(交流自己知道的古詩,背誦展示)
二、初讀感知,了解詩意。
出示課題,誰來讀讀課題?說說為什么這樣讀,引導學生理解題意后,齊讀課題。
1.播放《靜夜思》配樂朗誦錄音,感受詩歌的韻律節奏。說說聽出了什么?(慢,憂傷,低沉)思念的滋味是什么?思念的滋味你嘗到過嗎?指名說。帶著思念的感受讀題。
2.自由讀古詩,圈出不認識的生字。
3.請學生當小老師,帶讀生字的字音。
4.小組合作學習,交流記字方法,說說怎樣朗讀古詩比較好。
三、朗讀指導,熟讀成誦。
1.學生自由練習朗誦,教師隨機指導。
2.朗讀反饋,練習背誦。
1.觀察范字,指導書寫。
“耳”上橫短,下橫長;“頭”的第五筆是“長點”。
形成寫字口訣:
拼“耳”字:ěr ěr
寫“耳”字:橫 豎 豎 橫 橫 橫
數“耳“字:“耳 耳 一 二 三 四 五 六”生邊數邊書空。
2.描紅、臨寫,提醒正確的的寫字姿勢。
3.評價學生作業。
四、當堂檢測,反饋矯正。
1.將生字與音節打亂,讓學生以找朋友的方式復習鞏固要認的生字。
2.小組合作,認記生字。以小組為單位進行識字競賽,并評出優勝者。
3.用“詞語轉盤”的形式寓教于樂,讓學生在游戲中復習本課的生字
第二課時
一、復習舊識,導入新課
1、多種形式復習二類字
2、今天這節課,我們就繼續學習(齊讀課題《靜夜思》)
3、齊讀課文。
二、學習全詩,體悟詩境美。
(一)初讀課文。
1、讀通、讀順全詩;
2、檢查勾生字情況;
3、指導生讀生字,讀全詩。重點讀好“靜”、“床”、“霜”、“思”等字。
4、解題:
(1)“靜夜”是怎樣的夜晚?(多媒體創設情境)
(2)請你用“思”擴詞,從所擴詞中選出詞義
(3)串詞義。用自己的話說說題目的意思。
5、小結學習題目的方法:
(1)讀;
(2)說(詞義——句意)
(二)讀中理解,體悟詩意美。
1、學生運用以上方法學習古詩,讀詩、說詞義、句意,并用“。”勾出不懂的詞。
2、生提出不懂的詞,師用“。”點出。
[此處詞主要集中在“明月光”、“疑”、“霜”、“舉頭”、“思故鄉]
3、學習第一行
(1)讀整行詩。
(2)“明月光”是指怎樣的月光?
(3)說第一行詩意。
多媒體創設情景:(明亮的月光照在詩人床前)
4、學習第二行
(1)讀整行詩。
(2)根據學生提出的問題理解“疑”的意思(懷疑、好像);
“霜”(老師哈氣在眼鏡片上,并解釋這是霧水,如果是冰粒,便是霜。霜在秋冬季節形成在地面附近:如房頂、草葉、地面等,堆起來是白色。)
(3)說說這兩行詩的意思。用上“什么好像是什么”的句式。(明亮的月光照在詩人的床前,好象是鋪在地上的白白的霜)
(4)朗讀,引導。
詩人這樣描寫,給了你一種什么樣的感覺?(冷清)
師描述:今晚,銀白色的月光灑在地上,像鋪了一層冰冷的霜一樣。環境如此冷清,再加上詩人遠離親人的孤獨,就更感到冷清了。
師用冷清的語氣范讀
生試著用冷清的語氣讀。
5、學習第三行
(1)讀整行詩。
(2)看多媒體理解“舉頭”(做動作)
(3)想想詩人在干什么?
(詩人抬頭望著天上的明亮的月亮)
(4)朗讀、引導。
問:詩人看著掛在天空中的明月,會想到什么呢?
(會想到家鄉,想到親人)反復誦讀。
6、學習第四行
(1)讀整行詩。
(2)說說詩句的'意思。
(3)將三、四行連起來說說詩意
(4)指導朗讀,重點指導學生讀“思故鄉”。
7、生用自己的話說說全詩的意思。
三、反復吟誦,表現詩意美。
1、以《思鄉曲》為背景,體會全詩詩意,并朗誦全詩一遍。
2、生在音樂中自己吟誦,劃節奏。
3、指名有感情地朗讀。
3、有感情地齊讀,背誦。
四、和樂唱詩,感染熏陶美。
(一)聽《思鄉曲》主旋律一遍,進一步感受詩的意境美。
(二)以《思鄉曲》為主旋律,以《靜夜思》為詞,師先示范唱詩,師生和唱詩兩遍。
1.談話:小朋友,現在請你們靜靜地欣賞這幅圖,看看在這樣一個安靜的夜晚,李白站在窗前難以入睡。他看到月光穿過窗又灑落在窗前,那月光明亮如霜。仰望那天上的明月,又低下頭看看地上的月光,一股思念家鄉,思念親人的情感,在他的心里油然而生,于是他寫下了這千百年來感動著每一個中國人的著名詩篇《靜夜思》
2.離開家鄉,離開親人,李白的心里一定非常(生說:難過、傷心、悲哀……)
3.教師范讀,學生看著畫面,想著教師剛才的講解感受詩中之情。
4.小朋友,此時的你們看到月亮你想到了什么?(播放樂曲)
《靜夜思》教學設計6
【教學目標】
1、認識10個字,會寫4個字。認識偏旁扌
2、感受詩歌所描繪的美好意境,產生對中華傳統文化的熱愛之情。
3、朗讀、背誦這首古詩。
【教學重點、難點】識字、寫字,朗讀和背誦古詩。
【教學準備】課文掛圖、小黑板、布置學生觀察晴朗的夜空。
【教學時間】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激趣
1、交流觀察晴朗夜空的內容和感受。
2、引入課題:靜夜思(板書)
二、朗讀或試背古詩
1、指名讀古詩。
2、齊讀古詩
3、指名背古詩
三、認記生字
1、學生在文中找出生字,作上記號,讀一讀。
2、認讀生字。
⑴開火車認讀
⑵游戲:運西瓜
西瓜豐收了,讓我們幫忙把西瓜搬上車,運到城里去吧!不過,每個西瓜后面都有一個生字,搬瓜者要想辦法記住它。可以用組詞,說一句話,找相近的字進行比較等辦法。
四、精讀古詩
1、分四人組詩古詩,小組討論,交流自己的.感受。
2、全班交流。
3、背誦古詩,體會詩人的情感。
4、請同學來扮演李白,做一回詩人,背背這首古詩。
五、指導書寫
1、觀察田字格中的字
2、指導學生說一說,再書寫。
3、學生在課本田字格中書寫后展示、評議。
六、擴展活動
1、學生交流各自會背的古詩:
2、學生去收集有關李白的詩。
【板書設計】
靜夜思
李白
床前/明月光,
疑是/地上霜。
舉頭/望明月,
低頭/思故鄉。
《靜夜思》教學設計7
教學目標
1.認識“夜、思”等9個生字;會寫“思、床”等7個字。
2.能借助拼音,正確、流利地朗讀古詩,背誦古詩,讀出古詩的節奏。
3.想象畫面,初步感受詩中描繪的景象。
教學重點
能正確、流利地朗讀古詩,讀出古詩的節奏;背誦古詩。
課時安排
2課時
1.認識“夜、思”等9個生字,會寫“思、床”等7個字。
2.正確、流利地朗讀古詩。
應用所學方法自主識字;指導學生正確書寫漢字。
一、知詩人,解詩題
1.復習導入。
(課件出示明月圖)學生由圖憶及李白的詩《古朗月行(節選)》《贈汪倫》,再指名背誦并說說詩的大意。
2.認識詩人。
(1)學生交流自己對李白的了解。
(2)教師補充介紹李白并導入新課。
李白是我國唐代著名詩人,他的詩充滿浪漫主義色彩,想象豐富而奇特,風格飄逸而豪放,達到盛唐詩歌藝術的巔峰,流傳下來的有近千首。
3.板書課題(板書:靜夜思),了解題意。
(1)讀課題,指導認讀生字“夜、思”。
夜讀“yè”,整體認讀音節,可以組詞識記:夜晚、月夜、黑夜、夜色。
思讀“sī”,整體認讀音節,平舌音,心字底。古人造字時,誤認為是用心想的,因此,心字底的字一般都和思想、思考有關,如“想、忘、念”等。
(2)引導學生釋題并齊讀課題。(靜夜思,即在靜寂的夜晚思念故鄉之意。)
二、讀詩文,識生字
1.學生圈出本課生字,(課件播放古詩朗誦音頻)學生認真聽生字的讀音,初步感知詩句的停頓。
2.學生自由拼讀詩句,多讀幾遍。同桌互讀互糾,教師正音。
“床、光、望”是后鼻音且都帶有韻母“ɑnɡ”,其中“床”是翹舌音;“夜、思、疑”是整體認讀音節,其中“思”是平舌音。
3.(課件出示生字)請會讀的學生來當小老師,領其余學生認讀。
4.和同桌交流識記生字的方法,再全班交流匯報。
(1)識記字形。
①熟字加偏旁:古+攵=故;木+廣=床;田+心=思。
②形近字比較:低——底;望——忘;疑——凝。
③利用生活經驗組詞:舉——舉手、舉例、舉動;光——光亮、月光、燈光。
④創編字謎:u◇古文反著寫——故◇心上一塊田——思u◇一點一橫長,一撇到木旁——床
⑤設置語境:u床頭明亮的燈光驅散了夜色。u他登高遠望,不由得思念起自己的故鄉。
(2)多種方式認讀生字,如小老師領讀、齊讀、接讀、師生共讀等。
三、寫生字,明寫法
1.(課件出示生字的動漫筆順)引導學生回憶筆順規則。(先橫后豎,先撇后捺,從左到右,從上到下,先中間后兩邊,先外后內再封口。)
2.教師講解書寫要點并范寫,學生跟著做書空練習。
上收下放。書寫時注意“田”的第二豎在豎中線上,心字底略寬。
半包圍結構。“廣”的點和“木”的豎都在豎中線上,“廣”的橫不宜過長。
上下結構,要寫得上緊下松。下部豎向筆畫平行,“月”的一撇要變成一豎。
上下結構。上部先寫中間的豎,再寫兩邊的點和撇;橫在橫中線上起筆,略往上揚,豎彎鉤緊貼豎中線起筆。
左窄右寬。右邊第二筆是豎提,最后一筆是點。
左右寬窄基本相等,注意筆畫間的穿插,盡量向中間靠攏,避免結構松散。注意反文與折文的區別,最后一筆捺要舒展。
獨體字。兩個撇折轉折處基本對齊,第一個撇折在豎中線上
起筆,第二個撇折略微上揚,長撇舒展。
3.學生描紅、臨摹,教師提醒坐姿與執筆姿勢要正確。(提示:一看二寫三對照)
4.挑選學生的優秀書寫作品投影,師生共評共議,學生再練寫。
5.鼓勵學生用生字和熟字組成常用詞,讀讀寫寫。
思鄉床頭床前前后月光光明高低低頭故人故鄉水鄉
四、配樂讀,重拓展
1.(課件播放配樂朗讀《靜夜思》)學生邊聽邊跟著小聲地朗讀。
2.完成本課對應訓練。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古詩,讀出古詩的節奏,背誦古詩。
2.理解詩句,感受詩歌所描繪的美好意境,體會詩人的思鄉之情。
理解詩意,體會詩人思念故鄉的感情。
一、憶舊知,識字詞
1.(課件出示生字)學生開火車認讀,看誰讀得又快又準。
2.同桌合作,一人讀生字,一人組詞語。
3.同桌合作,聽寫詞語,全寫對了,就在聽寫本上畫上一朵小紅花;有錯誤,幫助糾正。
4.指幾名學生接力讀古詩,一人讀一句,其余學生注意聽,注意生字的讀音。
二、讀古詩,感詩情
1.學生自由讀古詩,再指名讀,教師進行朗讀指導。
(1)讀正確,讀得一字不差。引導學生注意詩句之間的停頓,示范朗讀。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
(2)讀出古詩的節奏。引導學生借助插圖,初步了解詩意,讀出詩歌的節奏。如第二句詩寫銀白色的月光灑在地面上,像鋪了一層冰冷的霜,由此引發了詩人思念故鄉的情感,可引導學生想象畫面來朗讀;第四句詩中,詩人借明月表達濃濃的思鄉之情,在朗讀時可以放慢節奏。
(3)熟讀成誦。可以教師范讀,也可以請班上的“朗讀小能手”朗讀,再配以音樂的.烘托、圖畫的感染,讓詩中之景給學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在有層次、有梯度朗讀的基礎上,教師再引導學生發現古詩的第一、二、四句詩的最后一個字都帶有“ɑnɡ”韻,讀出味道。
2.組織開展多種形式的朗讀,共同評選出“朗讀之星”。
3.在讀中感悟詩人的詩情,引導學生通過聯系生活經驗,如思念親人、思念故鄉的情感,以及情感詩情。
三、抓字眼,明詩意
過渡:我們讀完古詩,是不是被古詩描繪的景象深深地吸引了呢?讓我們再次走進古詩,感受大詩人李白非凡的才思吧!
1.學習第一、二句詩。
(1)指名朗讀第一句詩。結合插圖想一想:這句詩寫的是什么時候?
(有月亮的晚上。)詩人是在什么地方看月亮?(床前。)
(2)“明月光”是指怎樣的月光?(明亮的月光。)
(3)多媒體創設情景(明亮的月光透過窗戶照在詩人床前)。學生說一說:這樣的情景給你一種怎樣的感覺?
(4)齊讀第二句詩,學生圈出不理解的字詞,同桌交流。
(5)指導理解“疑”“霜”的意思。
[疑]懷疑、好像。
[霜]教師在眼鏡片上哈氣,并解釋眼鏡片上蒙著的一層白色水汽是霧。在秋冬季節,玻璃上、地上會結出一層白白的冰晶,那就是霜。
(6)(課件出示霜和月光的圖片)學生通過對比,了解霜和月光的相似之處。
(7)說說這兩句詩的意思,用上“什么好像是什么”的句式。
生:明亮的月光透過窗戶照在詩人的床前,好像是鋪在地上的白霜。
(8)討論:月光如霜,這寫出了月光怎樣的特點?(明亮、清冷。)
(9)想一想:這兩句詩中,哪個字點明了詩人的心理活動?(疑。)
(10)有感情地朗讀這兩句詩,讀出節奏和停頓。
2.學習第三、四句詩。
過渡:在這樣一個明月當空的夜晚,詩人在干什么呢?請同學們輕輕地讀一讀詩的最后兩句。
(1)指名讀詩句,圈出詩句中不理解的字詞,同桌交流。
[舉]抬。[思]思念。[故鄉]出生或長期居住過的地方;家鄉;老家。
(2)引導學生畫出詩句中的動詞(舉頭、望、低頭、思),讓學生理解“舉頭”“低頭”是一組反義詞,可用動作示意加以理解。
(3)(課件出示李白望月圖)學生結合圖片及詩句,說一說對詩意的理解。
生:抬頭仰望著明月,不由得低下頭來思念起故鄉。
(4)想一想:這兩句詩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感情?(思念故鄉。)
(5)拓展:詩人為什么望著明月會思念故鄉?
在我國傳統文化中,明月象征家人團圓。詩人望著明月,想起自己身在外地,遠離親人,頓感失落,自然會思念故鄉。
(6)思考:詩人望著天上的明月,還會想些什么呢?
3.指名朗讀全詩,說說這首詩的意思。
四、想意境,演情境
1.(課件出示插圖)在柔和的音樂聲中教師引說。
師:(話外音)在這個安靜的夜晚,月亮是圓圓的,在我們中國,圓月象征著團圓,而詩人卻獨自漂泊在外。此時此刻,他在思念故鄉的什么呢?他的心情是怎樣的呢?
2.教師范讀古詩,再現意境;學生模仿練讀古詩,想象意境。
3.角色表演。
師:現在,請你們把自己想象成李白,遠離家鄉,遠離親人,在一個靜寂的夜晚,站在窗前望著圓月。帶著你的心情、你的表情和動作來吟誦這首詩吧。(生雙手放在背后,眼望明月深情地吟誦古詩)
(1)指名吟誦古詩。
(2)全體起立,望月狀誦讀古詩。
五、背古詩,多積累
1.練習背誦古詩。
(1)指導背誦古詩。可以配樂、配動作加強記憶,也可以通過定位填空法幫助背誦。
(2)指名會背的學生背誦古詩,或指幾名學生比賽背誦;不會背的學生邊聽邊想象畫面,加深理解與記憶,再練習背誦。
2.讀一讀,記一記,積累關于月亮的古詩。
3.完成本課對應訓練。
◆朗讀詩句,想象畫面(教學重點)
師:“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這兩句誰來讀?
(指名讀)
師:讀著讀著,你仿佛看到了床前的什么?
生1:我仿佛看到床前灑滿明亮的月光。
生2:我仿佛看到明亮的月光透過窗子,灑在床前。
師:說得好!來,你來讀一讀。
(生讀)
師:讓我們閉上眼,想象明亮的月光灑向大地,透過窗子,灑在床前的情景。一邊想象,一邊讀。
(生齊讀)
師:詩人李白以為這明月光是什么?
生:地上霜。
師:你們見過霜嗎?霜是什么顏色的?
生:霜是白色的,有點像雪。
師:是的,天冷時,地上那白白的、薄薄的一層就是霜。(課件出示秋霜圖)你們看,這就是霜。李白為什么把明月光比喻成霜?它們之間有什么聯系嗎?
生1:霜和月光都是白色的。
生2:它們給人的感覺都很冷清。
師:深秋的夜晚,李白獨自一人客居他鄉,看到這如霜的月光,心里是一種什么感受?
生1:很孤單,很寂寞。
生2:思念遠方的親人。
生3:想念故鄉。
師:男女生比賽讀。
(男生讀,女生閉著眼睛想象畫面;女生讀,男生閉著眼睛想象畫面)
賞析:葉圣陶先生說:“讀詩不僅要睜開眼睛看文字,更要在想象中睜開眼睛看由文字觸發而構成的畫面。”也就是說在詩詞的語言文字中想象作者所要描繪的畫面。讀者要想讀出詩情,須進入意境,須發揮想象。我們要用想象去感受詩人生動、形象、凝練的語言所表現出來的一幅幅具體、生動的畫面。因此,教師應有意識地引導學生展開想象的翅膀,感受詩情畫意。本教學片段中,教師重在引領學生在朗讀中想象“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這兩句詩所描繪的畫面,感受詩人所在的環境,體會詩人此時的心境,然后讓學生在想象中朗讀,通過朗讀再現畫面,進入詩境,為感受詩人的思鄉之情做下鋪墊。
《靜夜思》這首古詩廣為流傳,有部分學生在之前已經會讀、會背了。教學中,我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讓會的學生當小老師,教大家認讀生字、領讀課文。生生互動,互為師生,讓學生享受到學習的樂趣。在指導朗讀環節,我通過音樂的烘托、圖畫的渲染,讓一種思鄉情涓涓流入學生的心間,使學生全身心投入朗讀,讓學生體會到詩人的情感,讀出了古詩的韻味,同時也培養了學生的想象能力。
《靜夜思》教學設計8
【教材分析】
《靜夜思》語言凝練,感情真摯,意境深遠,成功地反映了外出游子的靜夜思鄉之情。如霜的月光就好似一只看不見的手,無聲地撥動著作者的心弦;舉頭仰望,低頭沉思,俯仰之間,神馳萬里,表現了詩人對故鄉無盡的思念。背景圖是詩句內容的形象反映,可幫助學生理解古詩,進入詩句所描寫的意境。
學習古詩,重在吟誦。教學中應注意引導學生反復朗讀,體會詩歌的韻味和美好的意境。本課的教學重點是識字、寫字,朗讀和背誦古詩。
【學情分析】
這首詩通俗易懂,家喻戶曉,有的學生在入學之前已經倒背如流。但是多數學生在朗讀古詩的韻味上缺乏鍛煉。所以教學本詩,應重在吟誦,指導學生讀準字音,讀出節奏,激發學習古詩的興趣,引導學生在讀中感悟詩中綿綿的思鄉之情,體會詩歌的韻味和美好的意境。
【教學目標】
1.感受詩歌所描繪的美好意境,激發學生對閱讀中華傳統文化的熱愛之情,體會詩人的思鄉之情。
2.正確、有感情地誦讀、背誦這首詩文。
【教學重點】
朗讀、背誦古詩。
【教學難點】
感受詩歌所描繪的美好意境,激發學生對閱讀中華傳統文化的熱愛之情,體會詩人的思鄉之情。
【教法學法】
創設情境法、游戲法、表演法、吟誦法。
【課前準備】
收集并閱讀了解有關李白的事跡、其它詩作等。
【教學流程】
第二課時
一、復習鞏固
指名認讀昨天學習的生字。
二、感受詩意。
1.(課件出示插圖,配上古箏樂曲)談話:小朋友,現在請你們靜靜地欣賞這幅圖,看看在這樣一個安靜的夜晚,李白站在窗前難以入睡。他看到月光穿過窗又灑落在窗前,那月光明亮如霜。仰望那天上的'明月,又低下頭看看地上的月光,一股思念家鄉,思念親人的情感,在他的心里油然而生,于是他寫下了這千百年來感動著每一個中國人的著名詩篇《靜夜思》
2.離開家鄉,離開親人,李白的心里一定非常(生說:難過、傷心、悲哀……)
3.教師范讀,學生看著畫面,想著教師剛才的講解感受詩中之情。
4.小朋友,此時的你們看到月亮你想到了什么?(播放樂曲)
(預設)生:
“看到月亮,我想到了在上海賺錢的爸爸。”
“看到月亮,我想到了在北京賺錢的媽媽、姐姐。”
“看到月亮,我想到了好朋友。”
“看到月亮,我想到了爸爸、媽媽,我很想他們回來,每天可以看到他們。”
師:詩人看著掛在空中的明月,會想到什么呢?他想到了故鄉的什么呢?”
生:“他想到了故鄉的那座小山。”
“他想起了家門口的那條小溪。”
“他想起了故鄉的親人。”
……
師:是啊,在這樣的夜晚,我們是多么思念親人啊。下面我們就帶著自己及李白的思念讀這首古詩
三、指導朗讀古詩
1.模仿練讀,想象意境。
2.角色表演:小朋友,現在請你們就把自己想象成李白,遠離家鄉,遠離親人,在一個靜靜的夜晚,站在窗前望著圓月……(生雙手合攏放在背后,深情吟誦)
3.指名最佳表演者上臺表演,配以樂曲。
4.通過多種方式背誦積累這首古詩。
四、拓展活動
回家和爸爸、媽媽找一找有關寫月亮的詩句,讀一讀,背一背。
板書設計
8 靜夜思
李白
床前/明月/光,
疑是/地上/霜。
舉頭/望/明月,
低頭/思/故鄉。
《靜夜思》教學設計9
《靜夜思》小學教學設計1
一、教材分析
《靜夜思》語言凝練,感情真摯,意境深遠,成功地反映了外出游子的靜夜思鄉之情。如霜的月光就好似一只看不見的手,無聲地撥動著作者的心弦;舉頭仰望,低頭沉思,俯仰之間,神馳萬里,表現了詩人對故鄉無盡的思念。背景圖是詩句內容的形象反映,可幫助學生理解古詩,進入詩句所描寫的意境。
學習古詩,重在吟誦。教學中應注意引導學生反復朗讀,體會詩歌的韻味和美好的意境。本課的教學重點是識字、寫字,朗讀和背誦古詩。
二、、教學目標:
1.認識4個生字,會寫生字思、疑、霜、故,理解詩句。
2.感受詩歌所描繪的美好意境,激發學生對閱讀中華傳統文化的熱愛之情,體會詩人的思鄉之情。
3.正確、有感情地誦讀、背誦這首詩文。
三、教學重點:
1、認讀生字,寫生字。
2、朗讀、背誦古詩
四、教學難點:
1、感受詩歌所描繪的美好意境,體會詩人思念故鄉的心情。
2、培養學生閱讀古詩的興趣。
五、課前準備:
多媒體課件
第一課時
教學流程:
一、猜謎語導入
1.小朋友喜歡猜謎語嗎?今天,老師就給大家帶來了一則:
有時落在山腰,有時掛在樹梢,
有時像面圓鏡,有時像把鐮刀。
(謎底:月亮)
小朋友,你們喜歡月亮嗎?從古至今,許多詩人、作家和你們一樣也很喜歡月亮,望著月亮,詩人、作家會想起許多令他們思念的東西。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一首有關月亮的古詩《靜夜思》。
2.板書課題,(教師板書,學生齊書空)認讀生字靜夜。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課文內容
1.自主練讀課文,并用劃出不認識的字。
2.四人小組內學習:說一說有哪幾個字是自己認識的,不認識的的字借助拼音自學,并讀讀自制生字卡片,小組內交流學習成果,互教互學。
3.指名學生一行一行讀課文。注意正音,指導讀好靜、床、光、望、鄉的后鼻音。
4.同桌互相讀一讀,爭取人人把課文讀準、讀順。
三、創設情境,復現生字
1.現在月亮姐姐要考考小朋友,把生字藏在星星里,你還認識它們嗎?
2.游戲鞏固:看到小朋友學得這么認真,月亮姐姐帶著星星妹妹也趕來湊熱鬧了,月亮姐姐說:星星妹妹后面藏著一個字,我來考考你們,誰能認識,我們就和她交朋友。(課件出示月亮星星圖,指名一位學生上來點擊鼠標,大家一齊認讀),看到你們玩得這么開心,老師也想參加,行嗎?我來指,你來認,認的'時候還可以站起來加上動作演一演這個字的意思。
3.出示:思、疑、霜、故4張生字卡片,開火車同桌齊讀后鼻音的字,讀正確后互相說:合作愉快!
4.教學新偏旁攵,出示生字卡片故,引導學生觀察:攵象你認識的哪個字?它和文字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你怎么記住這個偏旁?
5.這些字都會讀了,古詩是不是也能讀正確呢?
(1)指名讀古詩,其他學生認真聽,準備給同學正音。
(2)讀后正音。
第二課時
一、感受詩意,再讀古詩。
1.(課件出示插圖,配上古箏樂曲)談話:小朋友,現在請你們靜靜地欣賞這幅圖,看看在這樣一個安靜的夜晚,李白站在窗前難以入睡。他看到月光穿過窗又灑落在窗前,那月光明亮如霜。仰望那天上的明月,又低下頭看看地上的月光,一股思念家鄉,思念親人的情感,在他的心里油然而生,于是他寫下了這千百年來感動著每一個中國人的著名詩篇《靜夜思》
2.離開家鄉,離開親人,李白的心里一定非常(生說:難過、傷心、悲哀)
3.教師范讀,學生看著畫面,想著教師剛才的講解感受詩中之情。
4.小朋友,此時的你們看到月亮你想到了什么?(播放樂曲)
(預設)生:
看到月亮,我想到了在上海賺錢的爸爸。
看到月亮,我想到了在北京賺錢的媽媽、姐姐。
看到月亮,我想到了好朋友。
看到月亮,我想到了爸爸、媽媽,我很想他們回來,每天可以看到他們。
師:詩人看著掛在空中的明月,會想到什么呢?他想到了故鄉的什么呢?
生:他想到了故鄉的那座小山。
他想起了家門口的那條小溪。
他想起了故鄉的親人。
師:是啊,在這樣的夜晚,我們是多么思念親人啊。下面我們就帶著自己及李白的思念讀這首古詩
5.模仿練讀,想象意境。
6.指名誦讀,以評促讀。
7.角色表演:小朋友,現在請你們就把自己想象成李白,遠離家鄉,遠離親人,在一個靜靜的夜晚,站在窗前望著圓月(生雙手合攏放在背后,深情吟誦)
8.指名最佳表演者上臺表演,配以樂曲。
9.通過多種方式背誦積累這首古詩。
二、寫字練習,學寫4個生字
(一)引導學生觀察田字格中的范字。
1.你發現了什么?
2.你認為哪幾筆該給大家提個醒的?
(二)教師范寫。
重點指導疑、故兩字左右兩部分要寫緊些,思和霜的上面部分和下面部分要擺放合適。
(三)教師范寫,學生獨立臨寫。注意寫字時的坐姿與執筆姿勢。
展示學生作業,肯定優點,指出不足。
三、拓展活動
回家和爸爸、媽媽找一找有關寫月亮的詩句,讀一讀,背一背。
四、板書設計
靜夜思
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
《靜夜思》小學教學設計2
教學目標:
1、認識10個生字,會寫“目、耳、頭、米”4個字。認識新偏旁點橫頭、反文旁。
2、朗讀古詩,背誦古詩。在誦讀過程中體會古詩意思,感受詩人思念故鄉的心情。
3、培養觀察大自然的興趣,引導學生觀察夜空,閱讀有關課外書籍。
教學重點:
1、認讀生字,寫生字。
2、朗讀、背誦古詩。
教學難點:
1、在誦讀古詩過程中體會古詩意思,感受詩人思念故鄉的心情。
2、培養觀察大自然的`興趣,落實觀察夜空、閱讀有關課外讀物的實踐活動。
教學時間:1課時
課前準備:
1、每位學生留心看夜空,看看有些什么。
2、收集并閱讀了解有關李白的事跡、其它詩作等。
教學過程:
一、觀圖導入。
說說自己看到的。
二、揭題、釋題。
1、“思”:思念,想念。
2、誰在什么地方,思念什么?
3、課前準備情況(有關李白的)交流。
三、初讀古詩。
1、借助拼音自由讀,要求把每個字音都讀準。
2、把詩中的生字單獨拿出讀兩遍,認一認。
3、檢查讀的情況。(主要是字音)
4、讀后交流:你知道了什么,想知道什么。
三、細讀古詩。
1、朗讀古詩。你喜歡怎樣讀?(讓學生按照自己的理解去讀,多肯定,多鼓勵)
2、配樂朗誦。
3、當堂背誦。
四、認記生字。
1、說說你認記生字的方法。
2、生字卡片認讀。
3、“摘蘋果”游戲:把認到的生字摘下,組成詞大聲說出來。
五、練習寫字。
六、課外作業
1、再看夜晚的天空,把新的發現說給同學聽。
2、課外繼續收集和閱讀:有關李白及他寫的其他詩,還有描寫夜空或介紹有關星體的科學知識的一些課外讀物。把收集到的和讀過的帶到班里,向同學介紹或互相借閱。
《靜夜思》教學設計10
一、知識目標
1、認識10個生字,會寫4個字。認識1個偏旁“攵”。
2、朗讀、背誦這首古詩。
二、能力目標
1、培養學生的識字能力。
2、培養學生誦讀古詩的能力。
三、情感目標
1、讓學生受到古詩文化的熏陶,產生對中華傳統文化的熱愛之情。
2、使學生感受到古詩中所描繪的美好意境,勾勒出的濃濃思鄉情。
3、培養學生的識字興趣。
[教學重、難點]
會認10個生字,寫好4個字。有感情的誦讀古詩。
[教學時間]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介紹詩人
1、看中秋賞月圖:說說圖上畫的是什么時間,人們在做什么?
師:同學們,你們知道這是誰嗎?李白是我國唐代著名的詩人。他一生寫了很多古詩,將近有一千首,他的詩想象豐富,風格豪放,正因為他的詩寫得多,寫得妙,簡直就像一位做詩的神仙,所以人們就稱他為“詩仙”。
(二)、從圖畫意境進入古詩:
1、課件演示:(秋夜,李白望月圖)看,這是什么時候,李白在干什么?
2、故事導入:
在遠古的唐朝,同樣是這樣一個中秋的夜晚,一輪明月冉冉升起,月光明亮地照著蒼茫大地。人們從四面八方回到自己的家鄉與親人團聚。月兒圓了,人團聚了,多美好啊!可是偉大的詩人李白卻無法回家與親人分享這人間最溫暖的時刻。他只身一人離家在外,看到這樣圓圓的月亮,他想起了自己的故鄉,想起了親人。深深的思念中的他只能以寫詩來排走心中的寂寞。今天我們將一起學習這首留傳千古的詩作──《靜夜思》。
3、課件演示揭題:《靜夜思》
(三)、認識二類字
(1)、讀圍裙媽媽身上的字寶寶:
過渡:課前小朋友們已預習了課文,都知道這首詩里有10個生字寶寶。現在它們都躲在圍裙媽媽的身上。誰認出它們,我就把字寶寶獎給他。(請得到字寶寶的同學帶讀生字)字理分析“床”。
(2)、字理分析“故”
“故”字誰有好辦法記住它呢?(古字加個“攵”就是故,組詞“故鄉”)
生字寶寶找媽媽:
過渡:現在呀,圍裙媽媽可想念她的孩子了,她正在找他們呢。聽——圍裙媽媽的呼喚:“后鼻音寶寶,你們在哪兒呀?”生齊讀后鼻音生字:靜、床、光、望、鄉。“整體認讀音節寶寶,你在哪兒呀?”
(3)、生字寶寶找家:生字寶寶在這首詩中也有家,看看誰能最快回家。
(4)、只留“靜”字在屏幕。師:把“靜”字放在課題里看你們能不能讀準,請讀課題。
(四)、學習第一二行詩
1、詩中哪兩句寫“夜”呢?讀一讀,用筆圈出不懂的字詞。
釋詞:明月光:明亮的月光。疑:好像。霜:小朋友們見過霜嗎?冬天的早晨,在地面上結成的白色小冰晶就是霜,摸上去又冷又濕。
說詩意:明亮的月光照在詩人的床前,好像是鋪在地上的白白的霜。
2、朗讀,引導。
詩人這樣描寫,給了你一種什么樣的感覺?(冷清)
師描述:今晚,銀白色的月光灑在地上,像鋪了一層冰冷的霜一樣。環境如此冷清,再加上詩人遠離親人的孤獨,就更感到冷清了。
師用冷清的語氣范讀并畫出節奏。
生試著用冷清的'語氣讀,注意節奏。
(五)、學習第三四行詩
哪兩句詩寫“思”?讀出來。
李白在詩中寫了兩個動作是什么?他舉頭做什么,低頭做什么?誰來做一做這兩個動作。看課件,認真觀察詩人是怎么舉頭、低頭的。給你什么感覺?(沉重,傷心,難過)李白抬起他的頭像舉千斤重,舉得好費力。孩子們,你們說這句詩到底該怎么讀?師用沉重的語氣范讀并畫出節奏
。哪些字該讀重些呢?(舉,思)
生試著用沉重的語氣讀,注意節奏。
(六)、激情渲染,吟誦古詩
1、簡介背景:當時李白25歲離開家鄉,東游淮揚,不到一年,用去銀兩三十余萬,錢也用光了,又得了一場大病。中秋的夜晚,別人都回到故鄉,與父母、妻兒、朋友團聚。只有他獨自一人躺在客店里,遲遲不能入睡,霜一樣冷的月光鋪滿了房間,沒有一個人給他添一件衣服,沒有一個人給他生個火盆,沒有一個人來照顧他,更沒有一個人陪他說說話。他多孤獨啊!他更加地思念家鄉,思念家鄉的親人了,他舉起和低下的不僅僅是頭,而是游子心中那重重的濃濃的鄉愁啊!
2、同學們互相說說:看著明亮的月光,如果你是李白你會想起故鄉的什么?孤獨地讀詩,把對親人的思念之情從讀詩中表達出來。
老師在小朋友們的朗讀聲中感受到了淡淡的鄉愁。你想李白會有怎樣的朋友呢?他們常在一起做什么?(秀才,讀書)見過以前的秀才讀書嗎?(古人讀詩常常是搖頭晃腦地讀的,他們讀出來的詩有點像唱歌一樣的好聽。)
欣賞課件:古人讀詩
來。讓我們把這重重的濃濃的鄉愁帶到詩中來唱唱這首詩吧!
(七)、總結
同學們,現在你們可以用自己喜歡的任意一種方式來讀這首古詩,盡情地讀盡情地演吧!
教學反思:
本課是一首古詩的教學,對于古詩學生非常喜歡誦讀,很多孩子在兩三歲就開始背誦古詩,根據課前對學生情況的了解,本課這首《靜夜思》,很多的孩子都已經能夠背誦。所以教學中,從背古詩入手,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從初讀──理解──誦讀──唱讀,使古詩教學充滿韻味。把本課的著眼點放在讓學生認讀古詩中的生字和對古詩的感受上,并且讓學生接受古詩文化的熏陶,喜歡古詩,了解詩人,熱愛我們的傳統文化。讓孩子們對古詩由小時候的簡單的韻文背誦,升華到有意識的對古詩的喜愛。
通過動情的故事講述引入課題,再播放課件讓學生從圖畫濃郁的意境,從已有的古詩理解感覺到這首詩的情感基調。學生愿意在玩中學,這樣既補充了豐富的拼讀練習又充分調動了學生的主動意識和探索精神,激發了學生學習拼音的興趣。 在理解詩意體會感情這一部分,主要體現了讓學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氛圍中讀書、學習這一教學理念。在新的課堂環境中,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自主性明顯增強。設計了一個大問題:假如你是大作家李白,我想問問你當時在思念故鄉的什么人?你想對他說什么呢?這一環節,培養了學生積極動腦思考。想象能力,鍛煉了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不但增強了學生的興趣,更重要的是提高了學生的交際能力和創新能力,思念家鄉的情感態度得到了升華。
《靜夜思》教學設計11
【教學目標】
1、認識10個生字,會寫目、耳等四個生字。
2、讓學生了解古詩的意思,培養學生觀察與說話的能力。
【教學重點】
朗讀、背誦古詩,認識10個生字,會寫4個生字。
【教學難點】
有韻律地朗讀、背誦詩歌,展開想象體會詩歌意境。
【教具準備】
課件、生字卡。
【教學過程】
一、畫面激趣,談話導入
1、電腦放夜空課件。
2、小朋友你看到了什么?喜歡嗎?今天我們學習一首與月亮有關的詩。
板書:靜夜思
二、初讀古詩感知整體美
1、電腦出示古詩。
2、看課文,聽錄音,整體感知。
3、讀課文,讀準字音:
⑴自讀課文。
⑵指名讀課文。
⑶互相交流,讀懂了那些詞語。
⑷配音朗讀。
4、指名到講臺前背誦,其他學生點評。
5、認記生字交流學法:
⑴認識要求會認的10個字,自讀課文、開火車讀、分組讀。
⑵學生交流學習方法。
三、品讀課文,領悟要點
1、合作探究:
我們一起來讀讀這首詩,比一比誰讀得最好。
2、課件出示全詩,放手讓學生自己讀,用自己的方式來理解詩句,誦讀詩句。
3、指導朗讀,領悟要點:
讓我們跨越時空,跟詩人一起在月光下思念家鄉的親人。
⑴教師引導學生通過多種形式的讀、想象聯系生活實際等手法感悟詩的意境,感受語言文字的美。
⑵在理解詩句的過程中指導朗讀:
①教師引導學生自由讀后,問:“在這個明月夜,你知道李白在干什么嗎”“你是從哪句知道的?”
②引導學生理解“疑”,讓學生用“疑”組詞。然后:“為什么使人將月光疑是霜呢?”讓學生聯系生活實際說說。
③第3、4句引導學生用動作來領會詩句的含義,展開想象:
“坐在窗邊的同學抬起頭來看看窗外,你看見了什么?”“那要是夜晚,又會怎樣?”然后讓學生讀讀這句詩。“我們把頭低下閉上眼睛,十秒鐘后告訴大家,你想到了什么?”月光下李白又會想到什么?讓學生讀一讀,怎樣才能把詩人思念家鄉的感情讀出來。
④教學生讀詩句時,先讀一句,讓學生跟讀。熟讀之后,配樂朗讀,最后練習背誦。
四、課外延伸
課下讓學生找一找有關月亮的美麗傳說及描寫月亮的詩句,大家交流。
【板書設計】
靜夜思
窗前明月光,
疑是地上霜。
舉頭望明月,
低頭思故鄉。
《靜夜思》教學感悟
《靜夜思》是我們第一冊語文中學到的第二首古詩,整首詩語言精練,感情真摯,意境深遠,堪稱李白詩中的經典,所以大部分學生都會背誦了,故教學重點放在了讀準字音和理解古詩上。
家長教孩子背古詩,一般不會注重字音有沒有念準了,所以聽孩子們背誦這首詩,要么全都是前鼻音,要么全都是平舌音,所以糾正字音,要花一定的功夫。首先課題中的“靜”,很多孩子都沒讀準,它是后鼻音,比較難度,“思”是平舌音,個別孩子常讀成翹舌音了,把古詩的題目讀正確,也花費了不少時間。
其次在理解詩意時,大部分孩子都對第二行有疑問——疑是地上霜。抓住了這個難點,我首先讓孩子們了解什么是霜,恰好今天早上發現塑膠跑道上有一層白白的霜,就帶孩子們去看了看,并加以解釋,當氣溫下降到0℃以下時,近地面空氣中的水汽附在地面的土塊、石塊、樹葉、草木、低房的瓦片等物體上,就凝結成了冰晶的'白霜。接著讓孩子們讀讀第一行和第二行,說說李白覺得什么像地上的霜,到底是一年級的孩子,很多孩子沒認真讀就開始亂猜“月亮”、“床”,甚至猜到了“李白”,于是我讓孩子們別急,再仔細讀讀一、二兩行,第二次讀,很多孩子都有了新的體會,“月光像地上霜。”是啊,李白覺得月光灑在床前就像地上的霜一樣。
此時如何讓孩子們體會到,當時李白外出游子的靜夜思鄉之情,如霜的月光就好似一只看不見的手,無聲地撥動著作者的心弦,此時的凄涼孤寂讓孩子們去體會可能困難了點。于是我試著讓孩子們想一想,你們覺得月光灑在地上像什么,孩子們對這種充滿想象力的問題最有興趣了,有的說像一層白白的紗,有的說像白糖,有的說像條白裙子……是啊,為什么作者不把月光比作白紗、白裙,而是比作寒冷的霜呢?說明當時李白的心情如何?孩子們慢慢地體會到,李白當時孤單、寂寞的感覺,這樣對讀好這一句和理解第二句“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有很大的幫助。正因為思念家鄉,思念親人,無法立刻回去和他們團聚,所以才有“疑是地上霜”的感覺。
像這樣突破難點,以點帶面的教學方法,在本課中取得了比較好的效果。
《靜夜思》教學設計12
教材分析
《靜夜思》是素有“詩仙”美稱的唐朝人李白的經典佳作,這首詩語言凝練,意境深遠,成功地反映了外出游子的靜夜思鄉之情。
這首詩通俗易懂,家喻戶曉,有的學生在入學以前已倒背如流。但是多數學生在朗讀古詩的韻味上缺乏鍛煉。所以教學本詩,關鍵在于指導學生讀準字音,讀出節奏,激發學生學習古詩的興趣,引導學生在讀中感悟詩中綿綿的思鄉之情,體會詩歌的韻味和美好的意境。
教學目標
1、認識10個生字,會寫生字“頭”,認識新偏旁“攵”。
2、初步感受詩歌所描繪的美好意境,體會詩人的思鄉之情,誦讀時能做到正確,有感情。
3、激發學生對閱讀中華傳統文化的熱愛,積極主動地誦讀古詩文。
教學重點識字、寫字,朗讀和背誦古詩。
教學難點初步感知詩歌所描繪的意境,培養學生對中華傳統文化的熱愛之情。
教學過程
(一)猜謎導入,揭示課題
1、猜謎語:有時落在山腰,有時掛在樹梢。
有時像個圓盤,有時像把鐮刀。
2、揭題:今天我們一起學習一首跟月亮有關的古詩《靜夜思》。
[設計意圖:猜謎是低年級學生喜聞樂見的,課伊始,就讓學生猜謎,學生的濃厚興趣被激發,為整堂課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3、板書課題,學習生字“靜、夜”
(1)指名試讀課題。
(2)師板書這三個字的拼音,再讓學生把課題讀準。
(3)這三個字你們認識嗎?是怎么認識的.?能給它們找找伙伴嗎?
(相機板書:安靜夜晚思念)
(4)揭題:這首詩是我國古代唐朝詩人李白的經典佳作。這是他剛剛離開家鄉,離開親人后,在一個安靜的夜晚,面對皎潔的月亮勾起的對家鄉親人的思念。
(這一環節中,用學生自組的三個詞串聯整首詩的意思,學生易于接受。)
(二)初讀古詩,感情意境
提要求:我知道很多小朋友已經會讀這首詩了,甚至有的小朋友還能背誦,但是我希望通過今天的學習,你不僅要認識詩歌中的生字,還要把詩歌讀得正確,有感情。
1、聽錄音讀詩,要求學生邊聽邊點。
2、自讀詩句,要求邊讀邊圈出生字條里的生字,生字圈好后多試拼幾遍。
3、指名讀,評議。
4、檢查生字學習情況。
(1)集中出示生字:靜、夜、床、光、舉、頭、望、低、故、鄉。
a、開火車試讀,要求拼準b、請小老師帶讀
(2)分塊識字:
a、找出在題目中剛認識的兩個字“靜,夜”,帶讀。
b、自讀“床,光,望,鄉”,說發現。(它們都是后鼻音的字,而且韻母都是“ang”。)
c、用做動作的方式識記“舉、低”。
d、學習“故”。介紹新偏旁“攵”。
(3)做“摘星星”的游戲。
師:小朋友,今晚的夜色真美,不僅月亮姐姐來到了我們的現場,你看星星妹妹也來湊熱鬧了。不過,它說:“我的身上有你們剛剛認識的字寶寶,只要把你認識的字寶寶讀對讀準,這顆星就送給你了。”
a、做“摘星星”的游戲。
b、書寫“頭”。(指導兩點的位置是一上一下)
c、把字寶寶送回家。
(4)出示詩句,剛識記過的字用紅顏色表示,齊讀生字。
[設計意圖:這個環節的設計,意在充分遵循學生的身心發展規律和語文學習規律來選擇教學策略,真正體現以學定教,關注每一個學生的個體差異,針對部分學生對詩歌已耳熟能詳。教學中充分相信學生,放手讓學生自主識字,體驗成功的快樂。]
(三)朗讀詩句,感悟詩韻
1、(課件出示課文插圖)
在柔和的古箏聲中師插入:在這個安靜的夜晚,月亮是圓圓的,在我們中國,圓月象征著團圓,而詩人卻獨自一個人漂泊在外,此時此刻,他的心情會怎么樣呢?(難過,傷心……)
2、讀全詩,感悟詩韻
(1)教師范讀,再現意境。
(2)模仿練讀,想象意境。
(3)配樂朗讀,深入意境。
(4)表演讀:小朋友,現在請你們就把自己想象成李白,遠離家鄉,遠離親人,在一個靜靜的夜晚,站在窗前望著圓月……
(生雙手合攏放在背后,深情吟誦)
(5)指名表演讀古詩。
[設計意圖:古詩詞往往用字凝煉,意境深遠,學生難以理解,對于一年級小朋友來說,
學習古詩詞,重在讀,不在“懂”,對詩意理解可以淡化。]
(四)課堂拓展,欣賞古詩
古朗月行(拼音注釋)
小時不識月,呼作白玉盤。
又疑瑤臺鏡,飛在青云端。
1、出示詩歌,范讀。
2、自由練讀,指名讀,齊讀。
3、在這首詩中,你從哪兒感受到李白寫的是月亮?
4、寫月亮的詩有很多,請同學們回家搜集一首跟月亮有關的古詩,并把它背下來。
[設計意圖:葉圣陶先生曾說過,“語文學習的外延等于生活的外延”,我們的語文教學就應給學生搭建有利的教學平臺,讓學生在更廣闊的知識背景下探索,獲取新知。]
[教學反思]本節課的教學,我主要分兩個板塊進行,首先是識字教學。在這個過程中,我把要求識記的字分成四類:第一類是剛剛在課題中認識過的兩個字“靜”、“夜”;第二類是韻母都是“ang”的字“床、光、望、鄉”;第三類是做動作識記的兩個字“舉、低”;第四類是需要介紹新偏旁的字“故”。這樣的分層教學,真正體現了以學生的發展為中心,也適合一年級學生認字的規律,學生易于接受。其次是朗讀教學。因為古詩詞往往用字凝煉,意境深遠,學生難以理解,對一年級小朋友來說,重在讀,不在“懂”,對詩的意境能初步感知就行。所以我安排了一系列的讀,學生讀得瑯瑯上口,勁頭十足。
《靜夜思》教學設計13
活動目標:
1。學習朗誦詩句,說出詩句的大概意思。
2。體會詩中作者思鄉的感情。
3。喜歡學習古詩。
活動準備:
1。打印的古詩一首,《靜夜思》圖片兩張
2。剛過了中秋節,幼兒知道中秋節有團圓的意思
活動過程:
一、引出古詩
師;小朋友們,誰會朗誦古詩,請你來為大家朗誦一首。
唐代的詩人李白寫了很多首詩,其中有一首詩是他在外地做客時寫的,流傳了千百年,你們想不想聽?
二、學習古詩
1。教師有感情地朗誦古詩
提問:古詩的名稱叫什么?作者是誰?
2。理解古詩
(1)逐句欣賞
一邊看古詩,一邊聽老師逐句朗誦。
教師解釋句中“疑”、“舉”的意思。
(2)說說自己聽了詩后有什么感覺?
(3)試著說說詩句的意思。
床前灑滿了明亮的月光,誤以為是地球上鋪了一層銀白色的寒霜。抬起頭,遙望天邊的明月,不由得低下頭來,思念離別的故鄉。
(4)看圖片,想象詩中的意境,并說一說使人會想到故鄉的什么?
(5)遷移經驗,聯想中秋節的含義。
師:中秋節有什么意義?中秋節家家都要團圓,可有很多人在外地工作或上學不能回家,他們都很想念自己的家鄉。
圖片中的月亮很明亮,李白在外地做客的那一天正好好是八月十五中秋節,詩人看見月亮想起了自己的家鄉。
3。學習有感情地朗誦古詩。
三、古詩朗誦表演
請幼兒大膽地上臺朗誦古詩。
注意: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
《靜夜思》反思:
《靜夜思》的歌詞是一首深受孩子們熟悉和喜愛的唐詩,語言流暢,瑯瑯上口,淺顯易懂又意蘊深遠。詩中情景交融的意境,給學生提供了把握、體會、想象與表現的極大空間。它的旋律古樸、典雅,那低沉的、似吟似唱的旋律風格與詩歌結合得天衣無縫。但它采用的'昆曲的音調,演唱時要求的戲曲的行腔韻味等,又不是我們現代的孩子能輕易把握好的。
整堂課通過劃船律動──熄燈欣賞──演唱歌曲──繪畫表現《靜夜思》,都一直在引導學生尋找思念的感覺。音樂在渲染著氣氛,我的語言柔和,表情雖然親切但不帶微笑,學生們很安靜,他們在想象身邊的親人和朋友都離開很遠時,到底會是什么樣的心情。這種生活中的體驗豐富了她們演唱時的情感,也進一步地拓展了課的內涵。
《靜夜思》教學設計14
《靜夜思》是小學一年級語文上冊(S版)中的一篇課文,是一首古詩,作者是唐代著名的詩人李白。本詩是一首五言詩,共四句,描述了詩人在一個深秋的月夜里所看到的景物和想到的事情,表達了詩人李白身在異鄉,思念故鄉、思念親人的感情。這首詩,語言凝練,感情真摯,意境深遠,成功地反映了外出游子的靜夜思鄉之情。如霜的月光就好像一只看不見的手,無聲地撥動著作者的心弦;舉頭仰望,低頭沉思,俯仰之間,神馳萬里,表現了詩人對故鄉無盡的思念。背景圖是詩句內容的形象反映,可幫助學生理解古詩,進入詩句所描寫的意境。
在教學的過程中,我把課文分成四個環節去引導學生進行探討學習。首先是設疑揭題;接著讓學生初讀古詩,感知課文;然后進行細讀感悟;最后指導學生學習生字,書寫生字。
下面來說說《靜夜思》的教學設計理念。
教學目標
1、認識“靜、夜、思”等10個生字,會寫“頭、鄉、是”3個生字。
2、朗讀古詩,背誦古詩,并在誦讀過程中體會古詩的意思。
3、激發學生熱愛家鄉、熱愛親人的感情。
教學重、難點
指導學生朗讀、背誦古詩;在誦讀過程在體會古詩的意思。
教學過程
一、設疑揭題,激發學習興趣
你們有留意過天上的月亮嗎?你認為它美不美?你想對它說什么?面對如此美的月亮,唐朝詩人李白在觀賞時卻滿臉的憂愁,為什么呢?我們今天就來學習他觀月后寫的詩——《靜夜思》(板題,讀題,釋題:思,思念、想念)
(“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著名教育學家蘇霍姆林斯基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生的思維活動是建立在濃厚的興趣和豐富的情感基礎上的。我國古代教育家又曾說過:“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樂之者”。要想學生成為學習的“樂之者”,就應使學生從心理上想學﹑愛學﹑樂學,這就要求教師積極創設教學情境,讓學生如臨其境,如聞其聲。在授新課前,我用了四個問句:你們有留意過天上的月亮嗎?你認為它美不美?你想對它說些什么?面對如此美的月亮,唐朝詩人李白在觀賞時卻是滿臉的憂愁,為什么呢?接著我讓孩子們邊欣賞課件中皎潔的月亮,邊思考這四個簡單的問題,逐步引導他們進入課文的情境當中,使他們對課文產生學習興趣。)
二、初讀古詩,感知課文
1、借助拼音,自由朗讀,讀準字音,把生字多讀幾遍。
2、思考:詩人在什么時候,思念什么?(課件演示)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充分激發學生的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揭示課題后,我讓學生們自由找搭檔進行自學古詩,要求學生們自讀課文,找出詩中出現的生字,認讀,和搭檔一起解決識字任務,并把古詩讀通順。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充分體現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學模式,既完成了學習任務又收獲了友誼。)
三、細讀感悟,理解詩意
1、指名讀第一句,說說你讀懂了哪些詞語?(請生分析)
2、李白看到的月亮是什么樣子的?(圓圓的)這讓他想起了什么?(家鄉的親人)“霜”說明了什么?(月亮的潔白明亮,也暗示了作者對家鄉的思念之情)
3、指導朗讀“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這個句子(速度稍慢,要抑揚頓挫)。(配樂朗讀)
4、討論:遠在他鄉的李白這時最思念的是什么?(課件演示)
5、小組合作交流。
6、學習第二句“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
⑴、指名讀,說說自己讀懂了什么?
⑵、用動作表示“舉頭”、“低頭”的意思。
⑶、李白有思念家鄉的親人嗎?找出這個句子讀一讀。
⑷、指導朗讀。(1.課件演示,學生模仿朗讀;2.多種形式朗讀。)
7、朗讀全文,有自己的話說一說古詩的大意。
8、指導朗讀,熟讀至背誦,體會詩人熱愛家鄉,想念親人的情感。
9、拓展延伸:面對著皎潔的明月,你想到了什么?會做些什么呢?
(“朗讀”是閱讀教學中最為基本的方式,也是小學低年級語文教學中的重點,因為朗讀既可以規范學生的口語,又可以增強學生的語感,加深學生對課文內容的理解,還有助于發展學生的'語言和思維。在新課標中也有明確的規定:“能用普通話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因此,在教學中,我仍然把學習古詩的重點放在朗讀上,引導學生反復朗讀,體會詩歌的韻味和美好的意境。我在教學中是這樣設計的:首先播放《靜夜思》配樂朗誦錄音,讓學生感受詩歌的韻律美、節奏美。然后請愿意讀的同學站起來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展示自己的風采,令其他學生都很羨慕,從而帶動其他同學也愿意站起來讀。為了加深學生對課文的印象,我還利用多媒體的平臺,把古詩的意境展現出來,讓他們在欣賞的同時更加愿意去吟誦古詩。還通過小老師領讀、小組比賽讀、男女比賽讀、表演讀等多種形式練習朗讀,培養他們熱愛讀書的興趣,使學生感受到朗誦、背誦古詩是一種享受,而不是一種負擔。從而完成學習的任務,讀中感悟,感悟中去讀。)
四、識字教學
(一)出示要求會認的字“靜、夜、思”等10個生字,讓學生認讀。
(多種形式認讀)
(二)指導書寫
1、出示“頭、鄉、是”3個字,認讀。
2、說一說你的識記方法,和同桌交流。
3、口頭組詞。
4、指導書寫。
(識字是朗讀的前提基礎,只有把生字學好,才能把課文朗讀好,一年級的識字教學也是教學的重點。在教學這一環節,我是這樣設計的:首先讓學生借助拼音自己練習讀,發現自己讀得不正確的可以請同桌幫助。然后通過與“生字寶寶”交朋友的游戲來調動學生認字的積極性,將生字與音節打亂,“找朋友”、“認朋友”等游戲性的教學環節,同學們都非常喜歡。學生愿意在玩中學,學中玩,這樣既補充了豐富的拼讀練習又充分調動了學生的主動學習意識和探究精神,激發了學生學習拼音的興趣。在認讀的過程中,我還注重字音的糾正,如:“床”、“光”、“望”、“鄉”都是后鼻音,學生不容易讀標準,我采取的方法是:引導學生借助拼音讀準字音,讀不準的就向同桌請教,再不行的話就跟著老師認讀,直到學生讀準為止。
當然,會讀不是最終的目的,關鍵是否能牢固掌握,我還通過復習鞏固來加深學生對字形的認識。首先,在教學中,可以用組詞的方式幫助學生了解字義,加深對生字的記憶。如,光—光明、月光、燈光;舉—舉手、舉重;用“詞語轉盤”的形式寓教于樂,讓學生在游戲中復習本課的生字,還讓認識字的同學說出自己的識字方法,請識字的學生當小老師,教那些不認識字的同學。讓認字有困難的同學自己去選擇小老師。大家互相幫助、一起學習、一起讀字、一起讀書。還利用課件的演示,指導學生正確地書寫要求書寫的生字,把寫得好的作業展示出來,大家評議,共同參與,一起進步。)
這節課,我主要體現了讓學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氛圍中讀書、學習這一教學理念。在新的課堂環境中,使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自主性得到明顯的增強。
《靜夜思》教學設計15
一、概述
《靜夜思》是人教版小學語文一年級上冊課文6的資料。語言凝練,感情真摯,意境深遠,成功地反映了外出游子的靜夜思鄉之情。如霜的月光就好似一只看不見的手,無聲地撥動著作者的心弦;舉頭仰望,低頭沉思,俯仰之間,神馳萬里,表現了詩人對故鄉無盡的思念。背景圖是詩句資料的形象反映,可幫忙學生理解古詩,進入詩句所描述的意境。
學習古詩,重在吟誦。教學中應注意引導學生反復朗讀,體會詩歌的韻味和完美的意境。本課的教學重點是識字、寫字,朗讀和背誦古詩。我準備用一課時完成本節課的教學。
二、教學目標分析
知識與潛力目標:認識10個生字,會寫“目、耳、頭、米”4個字。認識新偏旁反文旁。
過程與方法目標:朗讀古詩,背誦古詩。在誦讀過程中體會古詩意思,感受詩人思念故鄉的情緒。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培養觀察大自然的興趣,引導學生觀察夜空,閱讀有關課外書籍。
三、學習者特征分析
由于當前的一些早期教育,學生在入學前后,對于《靜夜思》這樣淺顯易懂的經典篇
章,早已爛熟于心。因此針對這一實際,采取了“分層教學”法,即對于學有余力的`學生提出“高層次”的要求,激發他們的探究欲望。對于低層次的學生,主要采取生生合作、師生合作的形式,循序漸進的提出要求,最終使生生有所得,生生有創新。
四、教學重難點分析
教學重點:
1、認讀生字,寫生字。
2、朗讀、背誦古詩
教學難點:
1、感受詩歌所描繪的完美意境,體會詩人思念故鄉的情緒。
2、培養學生閱讀古詩的興趣。
五、教學策略選取與設計
采用低年級學生樂于理解的方式,引導學生感受古詩的意境美。但是多數學生在朗讀古詩的韻味上缺乏鍛煉。所以教學本詩,應重在吟誦,指導學生讀準字音,讀出節奏,激發學
習古詩的興趣,引導學生在讀中感悟詩中綿綿的思鄉之情,體會詩歌的韻味和完美的意境。
在識字、寫字教學中,引導學生把有限的時間和精力用于突破識字和寫字的難點。
六、教學資源設計
1、生字卡片、田字格黑板,ppt
2、每位學生留心看夜空,看看有些什么。收集并閱讀了解有關李白的事跡、其它詩作等。
七、教學過程設計
(一)、創設情境,引入新課。
1、小朋友喜歡猜謎語嗎?這天,老師就給大家帶來了一則:
有時落在山腰,有時掛在樹梢,
有時像面圓鏡,有時像把鐮刀。
(謎底:月亮)
從古至今,許多詩人、作家望著月亮,會想起許多令他們思念的東西。這天,我們就來學習一首有關月亮的古詩《靜夜思》。
2、板書課題,(教師板書,學生齊書空)認讀生字“靜”“夜”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借助拼音自由讀,要求把每個字音都讀準。
2、圈出本課的生字,把不認識的生字與同桌交流。
3、指生讀古詩正音。
4、聽課文朗讀。
5、讀后交流:你明白了什么,想明白什么。
(三)辨形正音,合作識字。
1、出示:“靜、床、光、望、鄉”10個生字,教學新偏旁“攵”,出示生字卡片“故”,引導學生觀察:“攵”象你認識的哪個字?它和“文”字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你怎樣記住這個偏旁?
2、說說你認記生字的方法。
3、同桌互認,開火車認讀生字。
4、“摘星星”游戲:把認到的生字摘下,組成詞大聲說出來。
(四)品讀課文,理解主題。
1、小朋友們,課題里的哪個字交代了這首詩的寫作時間?(夜)(師手指課題。)哪個字交代了李白當時的情緒?(思)
2、詩句中哪些地方寫“夜”呢?(明月)齊讀前兩句。
3、詩句中哪些地方寫“思”?(思故鄉)齊讀后兩句。
4、“舉”和“抬”有什么區別?你們做“舉”的動作。
5、我們在詩句中找到了“夜”,找到了“思”,但我們不能明白的是,李白為什么要強調靜夜、靜思?在詩句中的哪些地方隱含著“靜”呢?同座討論一下。
6、齊讀古詩。
7、背誦古詩。
(五)重點指導,強化寫字。
1、引導學生觀察田字格中的范字。
(1)你發現了什么?(2)你認為哪幾筆該給大家提個醒的?
2、教師范寫。
重點指導“目、耳”兩字橫與橫之間的距離,“頭”和“米”的橫應寫在橫中線上,最后一筆是什么。
3、學生獨立描紅、臨寫。注意寫字時的坐姿與執筆姿勢。
(六)、拓展閱讀,體會運用。
翻開閱讀資料,自讀兒歌,學生間互相幫忙,找到這天學過的生字,圈畫生字詞,老師巡視指導。
(七)、隨堂寫話,鞏固運用。
用這天學過有四個字組詞,寫一句話,不會寫的字能夠用拼音代替。
八、教學評價設計
讀古詩好的同學得到同學們的掌聲;識字好的得到蘋果粘貼;寫字好的得到笑臉;摘星星的得到星星粘貼;組詞造句好的樹立模范。
九、教學反思
在學習結束后,對學生的學習做出簡要總結。能夠布置一些思考或練習題以強化學習效果,也能夠提出一些問題或補充的鏈接鼓勵學生超越這門課,把思路拓展到其他領域。
備注:
1、教學設計評價是可選項,鼓勵教師添加,設計一些評價量規。
2、教學反思是課后實踐后再添加的,在初次提交教學設計中不需要添加。
【《靜夜思》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靜夜思教學設計06-07
《靜夜思》教學設計06-07
《靜夜思》教學設計07-29
《靜夜思》的教學設計08-17
(優秀)《靜夜思》的教學設計08-17
古詩《靜夜思》教學設計12-21
[必備]《靜夜思》的教學設計08-17
[優秀]《靜夜思》教學設計08-27
靜夜思教學設計15篇06-23
《靜夜思》教學設計15篇06-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