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水龍吟登建康賞心亭教學設計
作為一位杰出的老師,時常需要編寫教學設計,教學設計把教學各要素看成一個系統,分析教學問題和需求,確立解決的程序綱要,使教學效果最優化。教學設計要怎么寫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水龍吟登建康賞心亭教學設計,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水龍吟登建康賞心亭教學設計1
一、導入
同學們,我們生活在美麗的城市——蘭州。蘭州也被評為2015年度十大最具幸福感的城市,我們蘭州人為什么會感到如此幸福呢?
二、簡單介紹柳永在宋代詞壇做出的貢獻
1、柳永是宋代創用詞調最多的詞人;
2、柳永改變了唐五代以來詞壇上小令一統天下的格局,使長調與小令平分秋色。
三、品讀詞作
1、 請一位學生朗讀《望海潮》 ,如有錯誤,請其他學生糾錯。目的:讀準字音。
2、 請全體學生看文中注釋默讀本詞。目的:理解詞意。
3、 老師配樂范讀。請學生注意朗讀的語速及節奏。
4、 請全體學生齊讀。
四、品析杭州自然風物之美
1、 “煙柳畫橋,風簾翠幕,參差十萬人家。”明確:運用煉字法,引導學生通過分析字詞來品析詞句的意境美。例如:“煙”:寫出了柳樹迷離朦朧的意境。根據意境指導朗讀:輕聲舒緩的讀。
2、 “云樹繞堤沙,怒濤卷霜雪,天塹無涯。”明確:運用煉字法,分析“繞”、“卷”用字的妙處。根據意境指導朗讀:音調急促提問:此句為何與柳永婉約派詞風不盡相符?明確:由于年齡、際遇的不同。
3、“重湖疊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分析湖山、桂子、荷花的意象營造的意境。根據意境指導朗讀:驚嘆、艷羨的讀。
五、品析杭州百姓生活的繁華和諧
1、 “市列珠璣,戶盈羅綺,競豪奢。”展現了杭州人民生活的富庶和奢華。
2、 “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釣叟蓮娃。”
明確:運用互文見義的手法營造出歡樂祥和的意境。通過“嬉嬉”一詞了解杭州百姓生活的怡然自得。
根據意境指導朗讀:熱鬧、祥和,輕快地讀。
3、“千騎擁高牙,乘醉聽簫鼓,吟賞煙霞。”
根據意境指導朗讀:陶醉滿足的讀
六、小結:
詞人柳永一句一景向我們細致入微的描繪出杭州的三重美:美在風景、美在生活、美在和諧,融情入景,表達了詩人對杭州的喜愛與贊美。
七、遷移應用:
品讀了柳永筆下杭州的三美,請學生們觀看有關蘭州的幻燈片,用美的眼光、智慧、優美的文筆描繪出我們腳下這片熱土的美麗之處,表達對它的熱愛與眷戀。然后與同學們分享寫作的內容。
八、布置作業:
1、 背誦默寫《望海潮》;
2、搜集有關杭州美景的詩詞。
板書設計:自然風物 壯美清嘉
百姓生活 繁華富庶
官民同樂 政治清明
————————————————————————
特級教師肖培東老師評課內容
兩堂課都是以詞作為教學內容,聽課時我在想詩詞教學在哪些方面達到一個什么樣的目標。詩詞教學在當今時代實際上是詩心傳遞的過程。要講好詩歌,必須要品味詩的味道,引導學生感受詩意,帶領學生融入詩境,而其中最需要緊扣的是詩的語言去想去品。詩詞教學是否還原了詩詞的`本色,是否變成了其他文體的教學,一堂課首先觀察是否明確關注詩詞的文體特征,觀察學生是否走進了詩詞的語言,從而引導學生走進詩的情感與內涵。
第一位老師音色很好,激情導入,語調鏗鏘,教學有板有眼,步驟清晰。這是一首登臨詩,表達辛棄疾的憤慨之情、愛國之憂。領悟詞人既含蓄又慷慨激昂的情感,引導學生思考由何而登臨,然后分上下片講解。有層次,步驟簡潔。第二位老師講解的《望海潮》中柳永一反自己習慣的寫作手法,變得豪放。柳永這個慢詞高手寫出了鋪陳的味道。上課的老師由蘭州入題,從上下片融入朗讀理解內容。最有意思的是提出這首詞與柳永的婉約詞風不符。最后由蘭州景色的寫作作結。教授過程對詩詞的理解頗為到位。
需要改進的地方:
1、詩詞教學過程中學生所處的位置是什么?兩堂課中學生沒有主動體悟詞作,提出自己對詞作的觀點、看法和理解。老師還是滿足于我教你記,我教你懂。詩詞教學講究個人獨特的閱讀體驗。怎樣擺正學生讀詩詞的主動性,引導學生在詩詞感悟中走進作者、走進自我這一點需要注意。兩位老師的掌控力太強,老師講的很好跟教學很好不一樣,一定要注重學生學得怎么樣。
2、教師在詩詞教學中是怎樣的角色?這兩位老師在教學過程中設計的所有問題都是牽著學生走,教學顯得“嚴密”甚至讓人覺得無痕,其實是用細碎的問題慢慢肢解詩詞,詩詞變成碎片化對某些詞句的理解。兩位老師對詩詞的理解過于嚴密,沒有給學生留下想象的空間。沒有引導學生深入詩詞的深處,還是浮在表面上。有點遺憾!這個單元的單元提示第一要求反復吟詠,第二要求學生展開聯想和想象,那么這兩堂課老師留給學生聯想和想象的地方在哪里?所以課堂問題的設計缺乏有效思考,老師不是報幕員,而是學習的組織者、參與者和學習者。其實這兩堂課的展開可以從詞作的詞眼入手,讓學生思考起來,這才是有意義的教學。要懂得基于教的教學和基于學的教學是不一樣的。
3、這兩堂課對詩詞語言的品味極度欠缺。詩詞教學中對語言的品味是非常重要的環節,這兩堂課我幾乎沒有感受到有語文味的品味,沒有感受到為什么要用這個詞,只有“云樹繞堤沙,怒濤卷霜雪”稍有體現。其實可以抓住“云”、“繞”、“卷”字深入品味,落到語言內涵上,所有感情都是從語言中悟出來的。其實缺乏有效詩詞語言的品析背后暴露出老師解讀詩詞的過程中自己沒有注意它的語言。《望海潮》數詞運用比較突出,“十萬”、“三秋”、“十里”、“千騎”就已經能展現出杭州的美麗和繁華。不要只想我該怎么教,要想我教些什么,哪個地方值得教。
4、朗讀的缺失,詩歌的教學一定是在朗讀中完成的。第一位老師范讀《登建康賞心亭》激昂慷慨,讀得那么好。你應該考慮我是怎么把它讀好的,你讀好的根據其實是自己對文字的理解和感覺。應該把這種感覺傳授給學生。而第二位老師在朗讀都沒有到位的情況下后面寫蘭州有什么意義呢?讀不夠為何去寫?是用柳永所用的寫作手法寫蘭州了?如果仿照《望海潮》寫《望蘭州》用鋪敘的手法去寫還行。古詩詞教學與現代文寫作風馬牛不相及。現在教師喜歡課堂教學中閱讀與寫作的結合,我們要考慮這個寫作是不是從閱讀中感悟出來的,是否用閱讀中的手法來寫作的,如果不用,這樣的寫作就是多余,還不如讓學生反復吟詠詞作,讀出感情,讀出品味。所以希望我們老師把語文教的更加美,更加精準,更加合理
水龍吟登建康賞心亭教學設計2
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能力:
1、了解辛棄疾及詞作的背景和內容。
2、感悟辛棄疾詞的豪放風格,體會詩人的情感。
3、學習詞的藝術表現手法。
二、過程與方法:
1、培養欣賞、感悟詩詞語言的能力。
2、體會景色和典故中所蘊涵的深層含義,探索作品的豐富意蘊。
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理解詞人報國無門,壯志難申的悲憤心情。在詞的藝術境界中提升自己的人格,強化自己的愛國情操。
教學重難點
1、反復誦讀,感受詩歌韻味。
2、學習借景抒情的表現手法和用典的寫法。
3、體會詞人情感,并感受其形象。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及相關資料。
教學時間
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語
由辛棄疾的名字導入:
同學們,辛棄疾,姓什么?
請大家用“辛”字組詞:艱辛、酸辛、辛辣、悲辛。
這些詞,幾乎就是辛棄疾一生的寫照了。連他自己也這樣自嘲姓氏:
烈日秋霜,忠肝義膽,千載家譜。得姓何年,細參辛字,一笑君聽取。艱辛做就,悲辛滋味,總是酸辛苦。更十分,向人辛辣,椒桂搗殘堪吐。世間應有,芳甘濃美,不到吾家門戶。(《永遇樂》)
你看“艱辛”、“酸辛”、“悲辛”、“辛辣”,真是五內俱焚。世上許多甜美之事,順達之志,怎么總輪不到他呢?
那么辛棄疾的一生究竟是怎樣的辛酸、悲辛、艱辛呢?今天我們就來學習辛棄疾的《水龍吟登建康賞心亭》,走近辛棄疾。
二、誦讀
1、師范讀
2、自由讀,注意讀出抑揚頓挫,讀出感情。
3、請學生單獨朗讀,并作朗讀指導。
三、賞析
賞析指導:詩言志,讀詩,就是要讀出字里行間所含蘊的“志”。熟悉辛詞的人都知道,辛棄疾的詞,常常借景物言志,用典故言志。讀這首詞,我們就要注意體會景中情,參透典中義:
板書
詩言志
上片借景抒情
下片用典抒情
(一)賞析上片:
請咱班的女同學齊讀上片,然后展示上片探究的問題,小組討論。
師示范賞析“楚天千里清秋,水隨天去秋無際”,并請大家依照示例,鑒賞“落日樓頭……江南游子”一句。
1、“落日樓頭……江南游子”這句詞描寫了哪些景物?抒發了什么感情?寫法上有什么特點?
2、除寫景言志外,詞人還用自己的動作來表現情感,找到這些動詞,感受詞人此刻的心境。
報國無門、壯志難酬,卻無人理解自己的滿腔怨憤,詞人激憤到把欄桿拍遍。但是,就是把欄桿拍遍,
又能如何呢?朝堂一片主和之聲,無人理解他重用他,一腔悲憤只能化作一聲沉重的嘆息:無人會,登臨
意!李白說,人生在世不稱意,明朝散發弄扁舟。但是,辛棄疾,他會嗎?
(二)賞析下片
1、請男同學齊讀下片。
2、多媒體展示問題:
(1)詞人用到了哪些典故?作者借這些歷史人物和事件,表達了什么感情?
典故作者態度
張翰——莼鱸之思樂于歸隱休說,恥于歸隱
許汜——求田問舍鉆營私利羞見,為國忘私
劉備——雄才大略才氣,渴望建功
桓溫——木猶如此時光流逝可惜,時不我待
由“休說、羞見、可惜”可知,詞人心境的痛苦。所以詞的結句,詞人說:倩何人喚取,紅巾翠袖,揾英雄淚。
(2)“倩何人喚取,紅巾翠袖,揾英雄淚”,和上片中的哪一句互相呼應,該如何理解?這與上片“無人會、登臨意”義近而相呼應。表達了作者內心的悲憤孤寂和對知己的渴求。
該句是反問句,作者的意思是說,紅巾翠袖也搵不去英雄的眼淚。因為英雄流淚,是因為報國無門、壯志難酬。
四、小結
這首詞,上片借景抒情,寫盡了壯志難酬、報國無門的痛苦;下片以典明志,表達了自己對抗金復國理想的執著堅守。
辛棄疾的一生,都在理想和現實的矛盾中苦苦掙扎,執著堅守。大家在初中時,曾經學過辛棄疾一首破陣子,
現在我們回顧該詞:
醉里挑燈看劍,夢回吹角連營。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聲,沙場秋點兵。
馬作的盧飛快,弓如霹靂弦驚。了卻君王天下事,贏得生前身后名。可憐白發生!
這首詞,寫了一場激烈的戰斗。場面宏大,氣勢磅礴,驚心動魄。但是,這壯烈的戰斗,輝煌的勝利,只是一場夢。夢醒之后,只剩下慘淡的燈光下,白發早生的詞人。理想與現實,壯烈與悲涼,形成了鮮明的的'對照。詞人不由一聲長嘆:“可憐白發生!”
從辛棄疾南歸到去世的四十年間,朝廷對他時棄時用,用而又疑。國有危難時,招來用幾天;時局稍穩,又棄他一邊去。他就像一塊鐵,時而被燒紅捶打,時而又被扔進冷水。可是他呢?不學季鷹歸隱,不學許汜謀私,始終懷著一顆忠心、一腔壯志在等待。等到英雄流淚,等到華發蒼顏,等到晚年,終于被韓侂胄任用了,卻又不被信任和重用,在任上含恨而終。
這就是辛棄疾的一生。正如辛棄疾在自嘲詩中所說:艱辛做就,悲辛滋味,總是酸辛苦。這樣的人生經歷,注定了他的詞中會有幾多沉郁,幾多悲憤。
五、比較蘇軾和辛棄疾
現在,我們就拿《水龍吟》和《念奴嬌赤壁懷古》兩首詞作比較,從人生態度的角度,深入感受蘇軾和辛棄疾不同的魅力。
不同:
蘇軾壯志難酬,年華老去,有些感傷,但是最終卻能用一句:人生如夢,一樽還酹江月。驅散所有的嘆息感傷,人生態度灑脫。
辛棄疾則不然,他把吳鉤看了,欄桿拍遍,最后又流下孤寂悲憤的眼淚。他執著于自己的理想,無法排遣報國無門,壯志難酬的憂憤。
請同學們朗讀以下文段:(多媒體展示:)
從某種程度上說,辛棄疾比蘇軾更不幸。蘇軾是一個失意的文學家,但是畢竟沒有民族仇、家國恨,猶能瀟
灑浪漫,把酒問青天;辛棄疾是一個悲劇英雄,江山半壁淪陷,一身本領,一腔熱血,卻只能,西北望長安,
可憐無數山。同為豪放詞人的代表,一個勝在文學造詣,登峰造極。一個勝在國仇家恨,痛入骨髓。
在理想和現實的矛盾中,蘇軾超脫了,他像一只成功蛻變的蝴蝶,翩翩起舞。辛棄疾則更像春蠶,到死絲方盡,像蠟炬,成灰淚始干。
所以,熟悉蘇辛的人都說,蘇放辛豪,蘇平和,辛沉郁。
六、結束語
無論是灑脫的蘇軾,還是執著的辛棄疾,他們的品格和成就,都令我們高山仰止。每一首詩詞中,都有一個
鮮活的生命,一份真摯的情感。讀詩,就是讀人。要傾情誦讀,用心體會,切不可用漠然藐視了這些思想,
褻瀆了這些靈魂。讓我們都來愛詩詞,愛這些高尚的靈魂,愛我們中華民族博大精深,瑰麗迷人的文化,
愛我們這片生長過無數古圣先賢,盛開過無數思想之花的滄桑厚重的土地。
現在,讓我們用齊聲誦讀,向這位流淚的悲劇英雄辛棄疾致敬!
七、作業
1、背誦《水龍吟登建康賞心亭》
2、請課外自讀梁衡的散文《把欄桿拍遍》
水龍吟登建康賞心亭教學設計3
1、導入:
有些詩句大多人不知道它出自何人之手,卻能永遠銘記,千古傳誦!比如:“醉里挑燈看劍,夢回吹角連營。”“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聲。沙場秋點兵。”
“眾里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
2、結合注釋一走近作者,結合注釋二三了解詞人寫作背景。
3、思考:辛棄疾因何而登“亭”?
明確:為了消愁解悶(板書“愁”)。
4、讓我們走進詩詞,了解詞人的愁情所在。
老師范讀詩詞,學生初步體會愁情。
⑴賞析上片:
同學們集體有感情地誦讀,思考以下問題:
①上片寫景部分有哪些意象?
②營造了什么樣的意境?
③上片抒發了什么樣的情感?
(板書:景:蒼涼、空闊——情)
(學生回答)意象:楚天、秋水、山、落日、斷鴻、游子;
情:鄉思、孤寂、空有抱負、壯志難酬。
同學們根據品出的情感誦讀。
⑵賞析下片:
同學們誦讀下片,思考問題:下片用了哪些典故?抒發了什么情感?
(學生回答)典故:張翰、許汜、劉備、桓溫;
情:鄉思、激憤、為國為民——反用其意;
壯志難酬、年華虛度——正面用典。
賞析“倩何人喚取,紅巾翠袖,揾英雄淚?”
情感:苦無知己、壯志難酬。(呼應上片“無人會,登臨意”)
5、總結:
辛棄疾生不逢時,他的文韜武略換來的是大半生報國無門的悲憤和苦痛。他常常將滿腔雄心壯志化作杜鵑啼血式的悲憤長歌。這是英雄人格意識的`變向表達。我們從這首詞中分明也能品出他對英雄悲壯人格的追求。然而,也正是這一特定遭遇,使他一寄之于詞,成為一代詞宗,在詞史上留下了光輝的一頁。
6、拓展延伸:賞析詞人的《青玉案元夕》,讓我們進一步了解辛棄疾,用精煉的語言評價辛棄疾。
板書:景:蒼涼、空闊——情愁張翰許汜
典:劉備——情:壯志難酬、報國無門桓溫
水龍吟登建康賞心亭教學設計4
一、作者簡介
辛棄疾(1140—1207),南宋詞人,字幼安,號稼軒,山東歷城人。南宋著名詞人。是我國歷史上偉大的豪放派愛國詞人。與蘇軾齊名,并稱“蘇辛”。有人這樣贊美過他:稼軒者,人中之杰,詞中之龍。其詞題材廣泛,善于熔鑄典故,以文為詞,詞風以豪放為主,代表作有《稼軒長短句》。
平生以氣節自負,以功業自許,一生力主抗戰,曾上《美芹十論》與《九議》,條陳戰守之策,顯示其卓越軍事才能與愛國熱忱,又與宋志士陳亮及理學家朱熹保持深厚友誼,與之砥勵氣節,切磋學問。抗金復國是其作品之主旋律,其中不乏英雄失路的悲嘆與壯士閑置的憤懣,具有鮮明的時代特色。其詞題材廣闊,又善化用前人典故入詞。風格沉雄豪邁又不乏細膩柔媚之處。在蘇軾的基礎上,大大開拓了詞的思想意境,提高了詞的文學地位。后人遂以“蘇、辛”并稱。其詩文亦有足稱道者,特別是其文“筆勢浩蕩,智略輻湊,有權書衡論之風”。
因生長于金人占領區,自幼就決心為民族復仇雪恥、收復失地。因此,他一生都在進行抗金御敵,統一中原的奮斗。但南宋王朝一再納貢求和,辛棄疾一生不被重用。所以,其詞多數抒寫力圖恢復國家統一的愛國熱情,傾訴壯志難酬的悲憤。
二、解題與寫作背景
“水龍吟”為詞牌名。“登建康賞心亭”是標題。建康(今江蘇南京)是東吳、東晉、宋、齊、梁、陳六個朝代的都城。賞心亭是南宋建康城上的一座亭子。據《景定建康志》記載:“賞心亭在(城西)下水門城上,下臨秦淮,盡觀賞之勝。”
該詞作于宋孝宗淳熙元年(1174)秋。是年春,稼軒由滁州知府改調江東安撫司參議官,得以再返建康(南京)。時稼軒三十五歲,南歸已逾十年,卻一直沒有受到朝廷的重用。朝廷只給他一些地方官當,決不肯讓他帶兵去抗金復國。詞人壯志難酬,胸中充滿郁憤之氣。當他登上賞心亭時,面對祖國大好江山,無限感慨涌上心頭,遂寫下了這首慷慨、激昂的抒情詞。
三、自主學習,整體感知。
1、根據課文注釋,疏通文句,初步理解內容。
2、思考:詞的上片和下片各寫了什么內容?整首詞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情感?
課堂學習案
一、學習目標
1、反復誦讀,通過誦讀理解作品內容。
2、品味語言,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重點】
1、學習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的表現手法。
2、理解典故,品味作者的悲苦心情。
【教學過程】
一、作者簡介
辛棄疾(1140—1207),南宋詞人,字幼安,號稼軒,山東歷城人。南宋著名詞人。是我國歷史上偉大的豪放派愛國詞人。與蘇軾齊名,并稱“蘇辛”。有人這樣贊美過他:稼軒者,人中之杰,詞中之龍。其詞題材廣泛,善于熔鑄典故,以文為詞,詞風以豪放為主,代表作有《稼軒長短句》。
因生長于金人占領區,自幼就決心為民族復仇雪恥、收復失地。因此,他一生都在進行抗金御敵,統一中原的奮斗。但南宋王朝一再納貢求和,辛棄疾一生不被重用。所以,其詞多數抒寫力圖恢復國家統一的愛國熱情,傾訴壯志難酬的悲憤。
二、解題與寫作背景
“水龍吟”為詞牌名。“登建康賞心亭”是標題。建康(今江蘇南京)是東吳、東晉、宋、齊、梁、陳六個朝代的都城。賞心亭是南宋建康城上的一座亭子。據《景定建康志》記載:“賞心亭在(城西)下水門城上,下臨秦淮,盡觀賞之勝。”
該詞作于宋孝宗淳熙元年(1174)秋。是年春,稼軒由滁州知府改調江東安撫司參議官,得以再返建康(南京)。時稼軒三十五歲,南歸已逾十年,卻一直沒有受到朝廷的重用。朝廷只給他一些地方官當,決不肯讓他帶兵去抗金復國。詞人壯志難酬,胸中充滿郁憤之氣。當他登上賞心亭時,面對祖國大好江山,無限感慨涌上心頭,遂寫下了這首慷慨、激昂的抒情詞。
三、指導朗讀
1、讀準字音
遙岑(cén)遠目獻愁供(gōng)恨玉簪(zān)螺髻(jì)把吳鉤看了(liǎo)鱸魚堪鲙(kuài)求田問舍(shè)揾(wèn)英雄淚
2、讀出節奏
楚天千里清秋,水隨天去秋無際。遙岑遠目,獻愁供恨,玉簪螺髻。落日樓頭,斷鴻聲里,江南游子。把吳鉤看了,欄干拍遍,無人會,登臨意。
休說鱸魚堪膾,盡西風季鷹歸未?求田問舍,怕應羞見,劉郎才氣。可惜流年,憂愁風雨,樹猶如此!倩何人喚取,紅巾翠袖,揾英雄淚?
3、讀出情感:詞語的抑揚輕重文句的舒緩起伏
四、自主學習上闋,合作探究問題。
1、作者登上賞心亭,看到了哪些景物?作者是如何描繪的`?這些景物寄托了作者怎樣的感情?
2、詞人除了寫景,還寫了自己的行為,你能找出一些富有表現力的動詞嗎?它們表現出詞人的什么情感?
五、品味下闋語言,精講點撥。
詞人在下闋中想到了哪些人和事?詞人對他們持什么態度?作者借此表達怎樣的思想情感?
六、拓展延伸
閱讀辛棄疾的《菩薩蠻》,回答問題。
菩薩蠻書江西造口壁
郁孤臺下清江水,中間多少行人淚。西北望長安,可憐無數山。
青山遮不住,畢竟東流去。江晚正愁余,山深聞鷓鴣。
注釋:⑴造口:即皂口,鎮名。在今江西省萬安縣西南60里處。
⑵郁孤臺:在今贛州西北田螺嶺上。
⑶清江:贛江與袁江合流處舊稱清江。
⑷長安:今陜西省西安市。為漢唐故都。此處代指京師。
⑸可憐:可惜。
⑹愁余:使我發愁。
⑺鷓鴣(zhè gū):鳥名,傳說它的叫聲像“行不得也哥哥”,啼聲凄苦。
這首詞在思想內容和表現手法上與《水龍吟》有哪些相似之處?
七、布置作業
1、背誦并默寫全詞。
2、“報國欲死無戰場,欄桿拍遍悲斷腸”,這是愛國詞人辛棄疾的真實寫照。請結合今天所學,展開想象,以“心歸大宋”為題,寫一個300字左右的片段。
水龍吟登建康賞心亭教學設計5
1.知識與能力:①了解辛棄疾的生平經歷、思想及詞風。②領略辛棄疾的豪放風格,感受他深沉悲憤的愛國之情。
2.過程與方法:①了解詞作借景抒情及用典的藝術手法。②學會用“文本細讀”的方法分析作品的情感。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感受辛棄疾深沉的愛國之情。
【教學重點】
1.有感情的朗讀,品味詩詞語言。
2.深刻理解詞人無路請纓的悲憤心情。
【教學難點】
⒈借景抒情的表現手法和典故的內涵。
⒉用文本細讀的方法體會詞人情感,并感受其形象。
【教學設想】
一、 教材分析
《水龍吟·登建康賞心亭》是人教版高中語文必修4第二單元中第六課的一首詞。本單元的教學目標是培養學生對宋詞的鑒賞評價能力,分析比較婉約派和豪放派在詞的取材、境界和情感方面的區別。這首詞主要以報國無門的悲憤和鄉關之思為主題,上闕重在寫景,借景抒情。下闕用了三個典故,借典抒情。這是辛棄疾的代表作之一。必修4第二單元選取了宋代四位大家的八首詞,文學流派有婉約派和豪放派,《水龍吟.登建康賞心亭》是豪放派的代表作之一。通過學習這首詞,讓學生對豪放派的詞風有深入的了解,提高古典詩詞的鑒賞能力。
二、 學情分析
高一學生語文基礎相對較差,思維能力、審美能力有待提高,但因為高一學生已學過古典詩詞,對古詩詞鑒賞的基本方法也有一定的了解,因此,在教學時教師要引導學生進入特定的審美意境,培養學生的鑒賞能力。
三、 教法設計
本課的教學指導思想是以教師為指導、學生為主體,以誦讀—討論—鑒賞為主線,并向學生講解“文本細讀”的方法,培養學生的詩詞鑒賞能力。文本細讀主要有以下方法。
1.誦讀法:反復朗讀,把握感情。誦讀法是語文教育的傳統方法之一,學生在反復的誦讀中感悟文章的行文脈絡、主要內容和思想感情。
2.文本細讀法:通過對文字本身的挖掘,體會作者的用意,教會學生在不了解作者及時代背景的前提下鑒賞詩歌。
四、學法指導
1.誦讀,指導學生在誦讀時應該注意的幾個要點。即讀準字音、讀準節奏、讀出感情。
2.立足文字,文本細讀,深入挖掘體會作者的情感。
【教學環節】
一、導入——巧用對聯,引出作者
“銅板鐵琶,繼東坡高唱大江東去;美芹悲黍,冀南宋莫隨鴻雁南飛。”大家猜猜對聯所寫之人是誰?自古以來“蘇辛”并稱,蘇軾和辛棄疾分別代表著北宋和南宋的豪放風格。我們已經領略了蘇軾“大江東去”曠放情懷,今天,我們一起走近辛棄疾,在他的作品中體味他內心的情感。
二、整體感知——通過“三看”,獲取信息
學習詩詞有“三看”,即看標題、看作者、看注釋。
提問:從詞的標題你獲得了怎樣的信息?
明確:登亭。
師:古人有“登高抒懷”的習慣。孔子曰“登高必賦”他們一旦登山、臨水,憑軒(樓、閣),往往會抑制不住自己的情緒,有感而發。
提問:回憶一下,以前我們學過哪些“登高抒懷”之作?
師:不同的人登高之后所抒之情不同,今天我們就看一下辛棄疾登上賞心亭后,抒發了怎樣的情懷。
三、誦讀詞作——體會情感,把握內容
1.學生朗讀:之前已經布置大家預習了詞作,現在,找同學有感情地朗讀一下,注意讀出豪放的味道來。
2.名家朗讀:注意聽準字音,并做好筆記,同時注意朗讀的節奏和韻律。
3.全體自由讀:體會情感的同時思考作者寫了哪些所見所聞所感,詞中與標題相對應的一個詞是什么?它起到怎樣的作用?
明確:登臨意(詞眼)。
過渡:作者登亭臨水,即為登臨,那么,作者看到了什么?
(壯闊的)江天、(秀麗的)遠山,以及樓頭的落日。聽到了什么?
(孤)雁的叫聲。
想到了什么?
張翰——樂于歸隱
許紀——謀取私利
劉備——雄才大略
桓溫——嘆時光流逝
過渡:詞人的這些感觸,使他情不自禁地流下了眼淚,于是引出了最后一句:“倩何人喚取,紅巾翠袖,揾英雄淚?”那么,詞人在痛苦之際,沒有找朋友相訴,而是想要求得女子的安慰,這是為什么呢?
明確:無人會,登臨意(沒有朋友,沒有可傾訴的對象,用文中話說,即為“無人會”,更與何人說?)。
在沒有知己,無人理解的情況下,詞人之淚只能由有母性光輝的女子來擦干。所以,我們講這三句呼應了前面的詞眼,那么,這樣的女子出現了嗎?
明確:沒有。倩,請別人代替自己做,“何人”意為“無人”,連個能幫他去喚取歌女的人都沒有,就更加突出了詞人的極度孤獨落寞之感。
過渡:那么作者為什么會哭呢?只是看眼前景想心中事這么簡單嗎?別人無法領會的“登臨意”又是怎樣的一種心思呢?
四、文本細讀——字里行間,掌握主旨
點撥:我們常說分析詩詞要關注作者,“知人論世”,即通過作者的經歷及他的思想等方面去分析作品的情感及主旨。然而,在考試中出現我們熟悉的作家的概率不是很高,有時這種方法行不通。現在跟大家介紹一種新的方法,也就是在不了解作者的情況下,通過對文字本身的挖掘,體會作者的用意,這種方法我們稱為“文本細讀”。
過渡:大家對這首詞內容的整體把握都很到位,但如果只停留在這個層面上,我們仍然無法回答“意”的內涵。現在,大家一起通過文字,來解讀辛棄疾此次登臨的“意”。
點撥:這種方法要求大家對詞作中的每一字都認真去看,進而思考,挖掘其內涵。
提問:請同學們再次自由地讀一遍,用筆畫下來你認為可以反映作者情感態度的詞句來。教師先舉例示范,再由學生自由發言。
例1:獻愁供恨——移情及物
此句的中心詞語應該是“愁”和“恨”,那么“獻”是獻上,奉獻;“供”是供給,給予。
如此秀麗的遠山,把它的“愁”獻上,把它的“恨”給予了我,我們說山有沒有感情?沒有,那此處是一種擬人的寫作手法,再深入地去想:實際上,作者站在江蘇南京的賞心亭,目光的方向是哪里呢?自然是和他相對的北方,北方是作者的故鄉,現在已經被金人占領,作者的心中自然是充滿了愁恨。也就是說,作者把自己的“愁恨”說成是山給予的,這在寫法上叫做移情及物,即把自己的感情移到客觀景物上,更能表達作者的情感。
例2,江南游子——根據背景,充分聯想
點撥:“游子”應該是遠離家鄉,漂泊在外的人,此處可理解為作者離開山東歷城,宦游江南,故曰“江南游子”。而更深層次來講,此時作者已經在南方呆了十二年之久,何況故國論喪,此地應該為“故鄉”了,又為何稱為“游子”呢?
明確:我們說安身之處不一定是故鄉,而真正的故鄉是心靈的棲居地,辛棄疾身處江南,但卻心系遙遠的.戰場。此外,在這里他被排擠,不受重用,感到身心疲憊,以“游子”定位自己。
例3:把吳鉤看了,欄干拍遍,無人會,登臨意——以動作傳情
點撥:此三句,是直抒胸臆,此時作者思潮澎湃、心情激動。但作者不是直接用語言來渲染,而是選用具有典型意義的動作,淋漓盡致地抒發自己報國無路、壯志難酬的悲憤。有哪些動作呢?
明確:看、拍、會、登。
第一個動作是“把吳鉤看了”(“吳鉤”是吳地所造的鉤形刀)。李賀《南園》就有“男兒何不帶吳鉤,收取關山五十州”之句。吳鉤本應在戰場上殺敵,但現在卻閑置身旁,只作賞玩,無用武之處,這就把作者雖有沙場立功的雄心壯志,卻是英雄無用武之地的苦悶也烘托出來了。以物比人,這怎能不引起辛棄疾的感慨呢?
第二個動作“欄干拍遍”。據宋王辟之《澠水燕談錄》記載,“與世相齟齬”的劉孟節,常常憑欄靜立,懷想世事,吁唏獨語,或以手拍欄桿。曾經作詩說:“讀書誤我四十年,幾回醉把欄干拍。”“欄干拍遍”是胸中有說不出來的抑郁苦悶之氣,借拍打欄干來發泄。用在這里,就把作者雄心壯志無處施展的急切悲憤的情態宛然顯現在讀者面前。
另外,“把吳鉤看了,欄干拍遍”,除了典型的動作描寫外,還由于采用了運密入疏的手法,把強烈的思想感情寓于平淡的筆墨之中,內涵深厚,耐人尋味。
“無人會,登臨意”則慨嘆自己空有恢復中原的抱負,而南宋統治集團中沒有人是他的知音,正如岳飛所寫《小重山》里的“知音少,弦斷有誰聽”。他太希望有人來幫助他解除心頭的郁結,然而又有誰能來給予他慰藉呢?
后幾句一句句感情漸濃,達情更切,至最后“無人會”得以盡情抒發,可以說“盡致”了。讀者讀到此,于作者心思心緒,亦可盡知,每位讀者,也都會被這種情感感染。
指導朗讀:
過渡:現在詞人已經由以靜態景物抒情到了用動作表達,足以見得內心悲憤的深切、強烈。現在,請同學們先自讀“落日樓頭”句,注意融入作者當時的那種激憤之情。
點撥:“落日樓頭,斷鴻聲里,江南游子。”
此句應讀得深沉悲涼,“江南游子”可稍起者,和后面相呼應。
“把吳鉤看了,欄桿拍遍。”
表現出了悲憤無釋處,激切,高亢昂揚,后面有意停頓一下。
“無人會,登臨意。”
低而沉著,深深吐出。
請一男一女示范讀,全班自由體會。
師:詞人由眼前景觸及到了心頭事,才做出了這樣的動作。但到底“意”為何,我們心中有些理解,但卻沒有一個確切的詞語。接下來,我們一起看一看詞人心中所想之事,又表現了他怎樣的態度?
休說:不要說,是一種否定,用反問句表現了作者的矛盾、焦慮,雖然自己也想念家鄉卻不能像張翰一樣。(反比)羞見:沒臉去見,“怕應”表示一種假設,認為像許汜那樣的人應該無顏面對有雄才大略的劉備,表現了對許汜的不屑。(反比)
可惜:此二字直抒胸臆,寫出了作者內心的恐慌,只可惜時光易逝,自己的處境又如此艱難,歲月帶走了詞人的青春卻帶不走自己報國的心。作者對桓溫的說法感同身受(正比),這正是他所擔心的,怕自己沒有時間去實現殺敵報國、建功立業的愿望,這是他深深的憂愁。同時,對自己懷才不遇、壯志未酬的處境感到悲痛和憤慨,這不正是作者登臨之意嗎?在此,作者點出了“登臨意”的核心內容。英雄淚:
“男兒有淚不輕彈,只是未到傷心處。”此時的辛棄疾內心有著復雜的情感,卻無人體會,流下了孤獨寂寞的淚。這是一種超乎自身心系國家的淚,無愧于“英雄”二字。過渡:詞人說“無人會”。那么,現在大家體會到他當時的心情了么?
明確:從字里行間我們感受到了辛棄疾滿腔愛國熱情與報國無門的沖突所造成的無限憤恨,這正是作者登臨的意之所在。但當時有沒有人理解呢?統治階層有沒有領會呢?答案是否定的,這也正是詞人內心的痛,一心為國效力卻處處受排擠、猜忌,得不到重用,他的主戰思想與當時的主和派格格不入,由此發出感慨:“無人會,登臨意。”
小結:對于詩詞的解析有很多種方法,但都離不開文字本身,正是由于作者內心有著無盡的感慨才會化為筆下的文字,而文字本身也傳達出了作者的內心。因此,通過逐字逐句解讀,闡釋隱含意義的文本細讀法是很實用的。
五、課堂總結——齊讀,聆聽詞人心聲
真正震撼人心的作品是情感與語言的完美組合,品味了詩詞的語言,就把一位雄才大略、襟懷磊落、憂國傷時的愛國詞人展現在了我們眼前。
【水龍吟登建康賞心亭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水龍吟·登建康賞心亭》譯文及注釋11-04
蘇教版高二年級語文《水龍吟登建康賞心亭》教學反思范文02-02
《登泰山記》教學設計08-21
《獨坐敬亭山》教學設計08-02
【優秀】《登泰山記》教學設計08-21
《登幽州臺歌》教學設計09-19
《登岳陽樓》教學設計12-11
湖心亭看雪教學設計03-13
語文《登飛來峰》教學設計1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