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比長短》教學設計
作為一位優秀的人民教師,就有可能用到教學設計,借助教學設計可以更好地組織教學活動。寫教學設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比長短》教學設計,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比長短》教學設計1
教學內容
本節課教學內容為比長短,長短是一組相對的常見的量,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先給出示例,然后學生通過模仿,動手操作將兩個長短不一的物體靠近擺放,一端對齊,然后比較另一端的情況,做出長短的判斷。在本節課中,學生先學習解決問題的方法,感知物體長短的特點,會區分長短,然后嘗試解決問題,并使學生感受到數學與生活的聯系,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學情分析
A組:黃諾軒、劉欣玥、楊源彪B組:勵延陽、劉盈、喬安
C組:黃奕彬、馬銘浩、趙天佑
本班學生程度差異較大并注意力易分散,A組學生能夠在老師的引導下跟上老師的學習節奏,在課堂上有一定的收獲,B組學生需要老師時刻提醒,注意力較為分散,C組學生紀律性差,沒有上課意識,需要一定的紀律強調。
教學目標
A組:
1、初步認識物體有長有短,理解長短的含義。
2、通過動手操作,會用一端對齊的方法比較物體的長短。
3、培養學生操作、觀察和語言表達能力,理解生活與數學的緊密聯系。
B組:
1、初步認識物體的長、短。
2、在教師的`輔助下,能夠通過動手操作,知道用一端對齊的方法比較物體的長短。
3、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使學生慢慢體會生活中的數學樂趣。
C組:
1、知道生活中有長短。
2、能夠參與課堂活動,保持課堂紀律。
教學重點
會比較兩個物體的長短。
教學難點
會用一端對齊的方法比較兩個物體的長短
教學準備
PPT、鉛筆、吸管、彩條等
教學過程
一、故事導入
師:春天到啦,小動物們都出來春游了,今天老師就帶來了兩個可愛的小動物,看看他們分別是誰呢?
生:山羊和猴子
師:仔細看看他們的尾巴在嗎?
生:不在
師:老師這里剛好有兩條尾巴,森林爺爺告訴我,猴子的尾巴長,山羊的尾巴短,你們知道怎樣比較長短嗎?今天我們就來學習《比長短》。
板書課題:比長短
老師領讀,學生跟讀。
二、新授
1、初步感知
出示一支鉛筆和一根小棒
師:老師帶來了一支鉛筆和一根小棒,你們來告訴老師它們哪支長哪支短?
學生回答
師:小棒長(做手勢),鉛筆短(做手勢)
(A組學生邊做邊說完整句子,B組學生邊做手勢邊說關鍵詞,C組做手勢)
2、深入探究
出示長短不明顯的兩支鉛筆
師:那老師這里還有兩支鉛筆,你們誰能告訴老師它們哪支長哪支短?(出示長短不一的鉛筆)
學生回答。
師:有的同學說這支長,有的同學說這支長,那老師來教大家一個方法:把它們的一端對齊,然后再看另一端的長短,哪支筆多出來一部分,說明這支筆長。(邊講解邊操作示范并要求A組學生說出完整的句子,B組學生說詞語,C組學生指出來長短)
師:同學們,老師剛才告訴大家比較物體的長短,我們首先要把兩個物體的一端對齊,然后比較另一端,有多出來一部分的長,沒有多出來的短。(動畫演示,A組學生說出完整方法,B組學生說關鍵詞,C組指出來長短)
3、實物操作
師:同學們,我們已經學習了比較長短的方法,老師這里有兩條彩條,需要你們幫老師來比較一下它們長短。
(分發長短不一的兩條彩條,要求學生按照老師演示的方法進行操作比較并將長的那條舉起來)
師:你們可真棒,那么問題又來了,老師需要一根短的吸管來喝水,你們能幫助老師找出來短的那根嗎?
(分發長短不一的兩根吸管,要求學生按照老師演示的方法進行操作比較并將短的那根舉起來)
4、實踐應用
師:同學們,我們已經學會了比長短的方法,那我們一起來幫山羊和猴子找出他們的尾巴吧。
師:哇,我們幫山羊和猴子找出了他們的尾巴,他們好開心呀,那老師也要獎勵你們,我們一起來跳學過的《動物模仿操》吧。
三、鞏固練習
師:同學們,這節課我們學習了比長短,我們的生活中也有很多東西可以比較長短,誰能來說一說?(教師引導)
四、課堂小結
師:今天我們學習了比長短,知道許多物品都可以比較長短。還發現了生活中處處都有數學知識,也希望同學們能將學到的知識運用到生活中去。
五、作業
在家中尋找兩樣物品,然后比較他們的長短并帶到學校和同學們一起分享你的發現。
《比長短》教學設計2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1)了解“兩點之間的所有連線中,線段最短”;
(2)能借助直尺、圓規等工具比較兩條線段的長短;
(3)能用圓規作一條線段等于已知線段。
2、數學思考、解決問題、情感與態度:
(1)經歷觀察、測量、驗證、比較線段的長短等活動過程,體驗數學活動充滿探索性和創造性,體驗數學就在我身邊;
(2)通過交流合作,體驗在解決數學問題的過程中與他人合作的重要性。
〖教材分析〗
本節是第四章“平面圖形及其位置關系”的第2節,屬于幾何入門教學內容。本節課的學習內容有:線段公理、兩點之間的距離、用圓規作一條線段等于已知線段、比較線段的長短及線段的中點,教學重點是線段公理及比較線段的長短。在教學過程中,要求教師通過創設與學生生活環境、知識背景密切相關的教學情境,幫助學生理解數學概念,尋求解決數學問題的方法。本節課倡導合作交流的學習方式,通過師生互動、生生互動學習新知識。
〖學校及學生狀況分析〗
我校是甘肅省示范性中學,辦學條件良好,有一棟實驗樓,3間多媒體教室,每個班都有投影儀。絕大部分學生來自城市,有較好的學習基礎。
因為本節課需要板書的內容比較多,所以在網絡多媒體教室進行教學,這樣既可以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又可以滿足初一學生的好奇心,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教學設計〗
(一)創設問題情境,引出線段公理
圖1
如圖1,從A地到B地有三條道路,若在A地有一只小狗,在B地有一些骨頭,小狗看見骨頭后,會沿哪一條路奔向B地,為什么?
學生答:會沿著第②條路奔向B地。因為第②條路是直的、最短。也可以說這純屬動物的本能。
圖2
如圖2,從教室A地到圖書館B,總有少數同學不走人行道而橫穿草坪,這是為什么呢?
學生答:因為走的路程最短。
教師指出:1、兩種情境所揭示的原理是一樣的,都說明了這樣一個公理:兩點之間的所有連線中,線段最短,我們把這個公理叫做線段公理。
用《幾何畫板》驗證線段公理:用《幾何畫板》中度量菜單里的長度命令,量出情境1中三條路線的長度,可以發現道路②最短。
2、兩點之間線段的長度,叫做這兩點之間的距離。
在情境1中,道路②的長度就是A,B兩地的距離。
(二)四名學生為一組,通過合作解決實際問題
1、通過情境1的學習,可能有的同學會問:“難道小狗也懂數學嗎?”其實,小狗不懂數學。小狗沿著第②條路奔向B地,這純屬動物的本能,純屬幾何直覺,動物和人都有幾何直覺。人類會從實際問題中總結和抽象出數學理論,并主動地應用于實踐,這是人類優于動物的地方。根據所學知識,你們能解決下面問題嗎?請以小組為單位,通過合作解答此題。
圖3
問題如圖3,A,B是河流n兩旁的兩個村莊,現要在河邊建一個引水站向兩村供水,問引水站建在什么地方才能使所需的管道最短?請在圖中標出引水站的位置p,并說明你的理由。
(答案:連接AB交直線n于點p,點p的位置就是引水站的位置。)
2、完成此題的小組,派一名代表通過多媒體展示答案。
3、教師做總結性發言,點評各小組的表現。
4、教師用《幾何畫板》驗證答案。具體方法如下:
在直線n上任取一點p,連接pA,pB,AB,用《幾何畫板》中度量菜單里的長度命令,度量出pA,pB,AB的`長度,然后計算出pA+pB。拖動點p,可以觀察到:當點p與線段AB和直線n的交點重合時,pA+pB最小。
(三)想一想
情境2中,少數同學的做法對嗎?為什么?
學生答:不對,因為他們踐踏了草坪。
教師:我們在運用科學知識為人類服務的時候,應遵紀守法,遵守社會公德,愛護花草樹木,保護環境。
(四)創設問題情境,引出線段長短的比較
情境3給你兩根毛線,你能比較出它們的長短嗎?
學生容易想到下列兩種方法:
1、先用尺子量出它們的長度,然后根據長度比較出它們的長短。度量法。
2、把一根毛線放在另一根毛線上,使它們的一端對齊,拉直后就可比較出它們的長短。疊合法。
教師指出:兩條線段之間也有長短,怎樣比較兩條線段長短呢?教科書上給我們介紹了兩種方法:度量法和疊合法。教科書上主要講了疊合法。用疊合法比較線段的長短,首先要學會如何用圓規作一條線段等于已知線段。
(五)教師領著學生用圓規作一條線段等于已知線段
此處是學生首次接觸用圓規作圖,教師要對學生加以指導。
(六)先自學,再合作
請同學們自學教科書第124頁內容,并思考下列問題:
1、用疊合法比較線段的長短時,應注意什么?
2、你用什么方法能得到一條線段的中點?
3、除教科書上介紹的兩種方法外,你有沒有其他比較線段長短的方法?
(七)先交流自學提綱答案,然后講解作同心圓法
自學提綱答案:
1、應注意兩點:
(1)兩條線段的一個端點要重合;
(2)兩條線段要在同一條直線(或射線)上。
2、可以用刻度尺得到一條線段的中心,也可以用對折法得到一條線段的中點。
3、學生容易想到目測法,教師應先指出:對于長度接近的線段,不要用目測法比較長短,否則會得出錯誤的結論。然后講解比較線段長短的另一種方法同心圓法:
(1)分別以每條線段的長度為半徑作同心圓;
(2)根據同心圓的大小關系得出線段的長短關系。
(八)鞏固練習
圖4
教科書隨堂練習1,2;
補充題:1、請同學們猜測圖4中線段AB,CD,哪一條長,哪一條短?
學生猜想的結果很可能是AB
圖5
2、已知:圖5是一個正方體,在點C處有一只小螞蟻,它要到點E處取水。問:小螞蟻從點C爬到點E可以走哪些路線,其中最短路線是什么?請你在圖中畫出這條最短路線。(供學有余力的同學選做)
這道練習趣味性強,富有挑戰性,能引起學生的興趣,但學生要完成此題有很大的困難。教師要在課前用硬紙板制作一個正方體,利用它的平面展開圖幫助學生解答此題。先在平面展開圖中,由線段公理找到最短路線,然后在正方體中畫出最短路線。最短路線有四條,畫出一條即可。
第一條:畫出AB的中點M,連結CM,EM,最短路線是折線CME。
第二條:畫出AD的中點N,連結CN,EN,最短路線是折線CNE。
第三條:畫出BF的中點p,連結Cp,Ep,最短路線是折線CpE。
第四條:畫出DH的中點Q,連結CQ,EQ,最短路線是折線CQE。
(九)課外作業
習題4.21,2。
補充題:
1、已知線段AB=6 cm,回答下列問題:
(1)是否存在點C,使它到A,B兩點的距離之和等于5 cm,為什么?
(2)當點C到A,B兩點的距離之和等于6 cm,點C的位置應在哪里?為什么?
圖6
2、如圖6,一個長方體紙盒,一只小蟲要從紙盒的表面點A爬到點B,請你結合所學的知識,想一想小蟲從點A爬到點B的最短路線是什么?若要從紙盒的表面點A爬到點C,小蟲從點A爬到點C的最短路線是什么?
〖教學反思〗
本節課的教學設計經過實際教學檢驗,成功之處有三點:
1、創設的問題情境好。為引出線段公理和線段長短的比較方法,創設了三個問題情境,這三個問題情境都與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密切相關,便于學生想像,讓學生容易得出正確的結論,使學生可以體會到數學就在我們身邊,從而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創設的三個問題情境為學生更好地理解線段公理、掌握線段長短的比較方法起了重要作用。
2、作同心圓法比較線段長短的方法好。這種方法不必把線段移在同一條直線(或射線)上,學生很感興趣,他們認為這種方法比教科書上介紹的疊合法好,對老師的欽佩之情由此而生。
3、在教學中應用現代教學媒體的效果好。一方面利用《幾何畫板》的動畫功能,幫助學生較好地掌握了線段公理;另一方面通過現代教學媒體及時展示了小組的學習成果,讓學生感受到了成功的喜悅。
教學設計的不足之處:缺少鞏固兩個概念“兩點之間的距離”“線段中點”的練習,應補充幾道與這兩個概念有關的判斷題。
〖案例點評〗
首先,本節課為線段公理的建立,創設了兩種情境,使學生從不同側面認識到線段公理的必要性及實踐性,尤其是當教師用《幾何畫板》演示后,學生對線段公理的理解又有了進一步的提高;其次,對比較線段的長短提供了四種方法,說明教師對教材的鉆研有一定的廣度,但每種方法所適用的場合和必要性有待進一步完善;最后,課堂練習(補充題第2題),是線段中點與線段公理的綜合應用,對本節知識起到鞏固強化的作用。
《比長短》教學設計3
教案設計:
指導教師:
教學內容:教科書9頁,做一做及練習一5、6題。
教學要求:
1.通過學生觀察,初步感知物體有長有短;通過學生操作學會一般比較物體長短的方法;知道長和短是比出來的。
2.培養學生操作、觀察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3.培養學生愛護學具的良好習慣,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4.使學生初步體會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
教學重、難點:掌握比較方法,會比幾個物體的長短。
教、學具任務:
1.十二袋不同的物品。
2.兩支不同顏色、不同長度的鉛筆。
教學過程:
一、感知物體有長、有短
1.引導觀察
談話:每組桌子上有兩個紙袋,你們想知道里面裝什么東西嗎?兩個人一袋把它們倒出來看一看,有什么?
2.交流、匯報
(1)問:你發現了什么?
(2)小組交流
(3)學生匯報。
學生可能說出:三支鉛筆,一支是紅色,一支是白色,一支是綠色;兩把尺子,一把是白色,一把是藍色;三根毛線,一根是紅色,有扣兒,一根是粉色,一根是藍色等。
(4)引導學生說出:物體有長、有短。 cháng duǎn
板書:長、短
[設計說明:通過觀察,使學生初步感知物體有長、有短。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探究比較長、短的方法
1.提問:你是怎么知道這些物體有長、有短的呢?
2.小組合作探究方法。
3.小組匯報。
[通過分組活動,讓學生親自體驗比物體長短的方法,讓學生參與知識的形成過程。]
學生可能說出:
(1)看出來的。
(2)把學具橫著平放在桌面上,一頭兒對齊或豎著戳在桌面上,比出物體的長短。
(3)兩頭兒都不對齊。從而比出物體的長、短。
......
(由于觀察、比較的方法不同,會得出不同結論,只要有道理,教師就給予肯定。)
4.揭示比較的一般方法。
我們不管把鉛筆豎著戳在桌面上或手上,把尺子平放在桌面上,還是把小棒平放在桌面上,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一般把要比的幾個物體一端對齊。
5.出示鉛筆圖,引導學生說出誰比誰長,誰比誰短,并板書長、短。
[進一步加深學生對長短的認識,培養學生言語表達能力。]
三、反饋練習
1.教師談話:現在,我們做一個比較長短的游戲,你們可以自由結組,想比什么就比什么,愿意比什么就比什么。
2.學生活動。
學生會比學具、跳繩、胳膊、手、腳等。
[學生結組活動,用日常生活中的物品或自己身體的某個部位比長短,使學生感悟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
四、鞏固練習
1.投影出示練習一第6題圖,先讓學生說出圖意,然后完成在書上,訂正時說一說想法。
2.投影出示練習一第5題,并讓學生完成在課本上,訂正時說一說比的方法。
[通過練習進一步鞏固所學知識,說出比長短的.多種方法,培養學生的想象力。]
五、整理學具
教師提出要求:
1.原來學具袋中的東西不動,把書和自己的東西收拾好。
2.每兩人裝一袋,再把桌面上的學具擺一擺,比一比,聽清要求。
3.把桌面上的學具中最長的一個裝進紙袋里;再把桌面上的學具中最短的一個裝進袋里。
4.各組都只剩下一個學具時,讓學生把剩下的一個學具也裝進袋里。
5.把裝好的學具袋放在桌子的左上角。
[整理學具是培養學生良好學習習慣的組成部分,有序地操作可以加深學生對所學知識的理解和運用。]
六、全課小結(略)
《比長短》教學設計4
教學內容:P9-P10;練習一 5、6、7、8
教學目標:
1、通過學生觀察,初步感知物體有長短。
2、通過學生操作學會比較物體長短的一般方法。
3、培養學生操作、觀察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體會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
教學準備:
毛線、紙條各11組;同桌準備長度不同的鉛筆2支,長度不同的尺子2把等。
教學過程:
1、導入:請同學們把準備好的鉛筆和尺子擺在桌面上,同桌兩個一起看一看這些物體,你發現了什么?(引導學生說出:物體有長、有短)(板書:長短)
2、比較長短:
(1)你是怎么知道這些物體有長有短的?你通過什么方法?4人小組討論。(指名發言)
(2)總結方法:一般要把比的幾個物體的一端對齊。
(3)誰能用剛才說的方法來比較這兩張紙條的長短?(貼在黑板上,板書:長、短)
(4)誰能比較兩條毛線的長短?(指名學生上臺演示)
(5)自由練習:現在,我們來做個比較長短的活動,同桌2個人,想比什么就比什么,可以比比你們的學具、胳膊、手等等。
(6)抽樣演示。
(7)練習5、6
3、比較高矮:
(1)我們比較鉛筆的長度,可以說這支鉛筆長些、那只鉛筆短些;如果我們比較兩名同學的身高,應該怎么說?(引導學生說出“高矮”)(板書:高矮)
(2)(請兩位身高相差較大的同學站起來)誰比較高?誰比較矮?
(3)(請兩位身高相差不大的同學站起來)能不能一眼看出來,誰比較高,誰比較矮?你有什么方法可以比較出他們兩個誰比較高?(小組討論)
(4)小組匯報
(5)現在我們來玩一個排隊的游戲,四人小組按照從高到矮的順序排隊。
(6)練習一 7、8、 4、
小結:今天我們學了比較長短、比較高矮的方法。其實除了我們今天所說的方法之外,還有很多種方法,我希望同學們多動動腦筋,想出更多更好的方法。
教學反思:
在學習《長短、高矮》時,通過老師和學生、學生與學生比高矮,利用手邊的鉛筆、尺等來比長短,使學生理解長短、高矮是相比較而言的。這些事例是學生身邊的,學生看的見、有體驗、說的出來、易于理解的.。因此,學生學起來容易,而且能夠正確的加以運用。
不足:對于比較明顯的長短與高矮學生掌握得挺好。自己在備課時,過分重視了長短的比較,比方說如何數格子比長短,直線曲線比較長短,數邊長比長短在課堂上都有涉及,但缺少明確的要求。比方說數格子,沒有要求學生將數出來的格子數寫在邊上,同理數邊長也一樣。對學生的學習習慣的培養可以說是每一位老師應該而且必須是最重視的。
在利用教材和教室的情境做游戲的時候,完全放手了,沒有給出一定的時間和范圍讓學生操作,為了肯定每個小組的發現,要耐心、認真的傾聽孩子們的發言,所以在時間安排上不盡合理,導致了部分練習題沒有當堂解決。
《比長短》教學設計5
教學內容:冀教版一年級第一冊第一單元第一課時比高矮、長短
教材分析:
“長短,高矮”它有兩方面的內容:一是長短高矮的概念;二是比長短高矮的方法,在實際生活中,長短高矮聯系比較緊密,所以可以將它們放在一個課時處理。
教學目標:
1.使學生能結合事物,了解高矮、長短的含義。學會比較的方法。
2.使學生體會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
3.能結合具體事物進行高矮,長短的比較,并能表達比較的結果。
教學重點難點:
掌握比較高矮、長短的方法。
教學準備:實物,圖片
教學過程:
一、問題情景
(課件演示)動物樂園要舉行化妝舞會,小動物們都急急忙忙趕來了,大家都到齊了。熊貓主持宣布:要小動物們按從高到低的順序進入會場。小動物們都你爭我搶的要先進去。小鳥要先進去,其他動物都反對說,你在空中飛,你最高;小猴子也要先進去,小熊說你比我高,現在以為你倦著身子呢……。大家爭執不休,這可急壞了熊貓。小朋友,你能替熊貓想個辦法嗎?
(教學設想:利用學生感興趣的事情,創設學習情景,這樣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學習新知
1、學生交流、匯報,找出比較高矮的方法。
(1)①小組討論
②匯報
師:剛才同學們都說出,讓它們站在同一位置來比較,這樣對小鳥和很公平,其他動物也無可爭辯;另外,在比較高低時,身體要站直,不能倦曲著,這樣對小熊和小猴來說也比較公平。
③剛才咱們通過比一比(揭示課題)使小動物們都高高興興地進入了會場。
(教學設想:通過解決問題,讓學生在交流中找到比較高低的辦法,這也是發揮學生主體的一個重要方法,進行討論,給學生思考,探索留下較大的空間。)
(2)現在咱們也來比誰高
①老師先和一名同學比,再和另一名同學比。(兩位同學個字差不多)
師:通過老師和這兩位同學比個子,你知道了什么?
生:老師高,學生低。
師:對!這個我們通過觀察也能知道。
生:我還知道剛才這兩位同學趙高,子低。因為趙到你脖子那兒,子到你衣服的第一個扣子處。
師:真了不起!你能借助老師來知道這兩位同學的高低。
②現在以小田為單位,四人比較高低,看哪一組比較的快,咱們讓比較的快的組上前也來介紹他們的.好方法。
(教學設想:以平等的身份和孩子共同學習,能激發孩子更高的學習熱情,使學生樂于參與課堂學習,這兒又滲透比較的另一種方法,間接比較法,之學生在生活中解決問題都去找好辦法)
2、學習長短的比較
師:剛才小動物們進入會場后,準備各自選擇自己的衣服,開始化妝。
(課件演示,衣服有找著的,有放著的)
你發現了什么?
生:有的裙子長,有的裙子短,有的褲子長,有的褲子短。
……………………
你能根據它們的高低來給它們選擇合適的衣服嗎?
學生匯報。
師:同學們很了不起,馬上就能用學會的方法比較出衣服的長短。
在生活中,還有很多比較高矮、長短的東西,你們一定能找到。同桌互相說說吧;
(教學設想:在學習中,使學生運用潛移的能力,自主的學習比長短的方法,讓學生能夠運用所學到的知識去解決生活中的問題)
三、應用與擴展
1、哪座房高?哪座房矮?
2、哪條繩長,哪條繩短,3、比一比
這三道題可以讓孩子先討論觀察,然后再做題。
四、小結:
這節課誰能說說你有哪些地收獲?
教學設想:整節課從學生感興趣的情景入手,創設一個問題情景,使學生從生活經驗和客觀事實出發,在交流、學習中找方法,同時又把學到的知識應用到生活中去,使學生體會到數學就在身邊,從而是增強學習數學的興趣。
《比長短》教學設計6
【學習目標】
1、在比一比的活動中,能夠正確比較兩個物體間的高矮、長短。
2、知道在比較高矮、長短時需要在同一起點上進行。
3、經歷與他人合作和交流比一比的過程,并嘗試解釋自己的思考過程。
【教學重點】經歷比較高矮、長短的過程,初步掌握比較的一般方法。
【教學難點】比較的相對性。
【教學準備】
掛圖貼圖、形狀相同但高矮不同的兩個瓶子、繩子。
【學習過程】
活動一、情境創設,比身高
師:請同學們看,愉快的課間到了。有很多同學都在做活動,認真觀察圖片里的信息,你看見他們都在干什么了嗎?誰來說一說?你來說孩子?
生:有的在跳繩,有的在踢毽子。
師:誰還有補充嗎?
生:有的在比個子,有的在跳繩,有的在踢毽子,有的在圍著花圃走路。
師:那我們來一個一個的認真觀察。
比個子
師:我們先來看這兩個同學比高矮,我找兩個同學來上臺比高矮。誰來試試?(老師想問同學們,我們在比高矮的時候需要注意些什么?
生:站直了。
師:是面對面站?還是背對背站?
生:背對背。
師:不過我想要跟其中一位同學說說悄悄話行嗎?
老師輕輕的對其中一位孩子說,對白雅欣說把腳點起來。開始!誰高呢?
生:白雅欣高。
師:有不同想法嗎?
生:不是。
師:為什么?
生:因為她墊腳跟兒了。
師:剛才老師跟白雅馨說了句悄悄話,讓她把腳跟兒抬起來,行嗎?
生:不行。
師:為什么不行?
生:一個同學在地面,一個同學的腳沒有在地面。
師:這樣公平嗎?那你覺得應該怎么比?也就是說兩個人一定要站在同一起點上,不能夠把腳提起來。那現在讓這兩個同學采納我們建議,試試。這樣公平嗎?
總結:通過2個同學比個子我們知道,要想比的公平,得到正確的結果,我們應該怎么比?
師:要在同一起點上,我們要找到相同的起點,就可以2個同學的高矮了。
活動二、層層遞進,比跳繩
師:接著我們再來看,還有2個同學在跳繩,那這2根跳繩誰長?誰短?你有什么辦法?
要是你,你會怎么比?請同學們輕輕的拿出你準備的繩子,跟你的同桌來比一比誰長誰短?
生:把它們都拉直了。
師:師示范手上拿的繩子,我只是這樣比可以嗎?
要把跳繩拉的直直的,來比較,你還有建議嗎?光拉直了來比就行了嗎?
還要怎么辦?
生:還要把一頭對齊。
師:咦,為什么要對齊呢?讓繩子的兩端在同一個起點,然后怎么辦把它拉直之后?看一看繩子另一頭誰在最后,所以誰就長,誰的'另一頭在靠前誰就短。
同樣的起點,我來看它的終點。我們在比跳繩的時候,要先拉直,然后起點對齊,相同的起點我們看的是?終點。
在比跳繩和剛剛比高矮的活動,這兩件事再比較的過程中有沒有什么相同的地方?之前我們在比高矮,現在我們比跳繩,2次比較哪些是相同的?
生:得在一個起點上。
a
師:然后我去看它的終點。
看來在比較高矮和長短的過程中都要在同一起點上進行,找到相同起點再看終點。
活動三、誰走的路長。
情境圖中有2個小男孩,小明和小亮在走石板路。他們走的路線相同嗎?
生:不相同。
師:小明走的是凸出來的凸字形路線。小亮走的是Z字形路線。他們兩個誰走的路長?為什么?先跟你的同桌小對子說一說。看誰不僅愛動腦筋還會表達。
小手抱壁,腳對齊,背挺直,頭抬起 。
哪組小搭檔來跟大家說說你們的討論結果?
1、小明走了幾個格子?小亮走了幾個格子?讓小朋友數數,然后讓他們回答:7個
那走了相同多的方磚數,是不是就走的路一樣長呢?
老師來幫你。
總結:也就是說,小明與小亮雖然走的方磚的時候,起點與起點一致,終點與終點一致,但長度一樣嗎?因為什么?中間的路線不是直直,而是有彎曲,所以我們要數出經過的線段各有多少個,從而判斷出所經路線的長短。
四、練習
1、說一說,誰高?誰矮?
(1)松樹和柳樹,先找相同的起點,相同的起點是誰呢?生:地面。明顯松樹高,柳樹矮。
(2)紅塔和亭子,誰高誰矮?先找相同的起點,然后看終點,誰高啊?紅塔高。
(3)小女孩和老爺爺,誰高誰矮?大家一起說。
2、哪根繩子長,請在最長的后面畫對勾。
打開書翻到21頁,看誰完成的又對又快,一會我請同學上臺跟大家說一說你是怎么比的?看誰說的既完整又準確。
(1)第一個繩子和第二個繩子起點和終點都在同一個位置。那應該一樣長啊?
但是第二個繩子打結了,打的這些彎兒如果我把它拉直了,一定比第一個繩子長,所以最長的是第二個繩子。
(2)誰來介紹第二個圖?像剛才那個同學似的把其中的道理講清楚。
生:第一根繩子繞了2圈,第3根繩子繞了3圈,第二根繩子繞了5圈,所以第2根繩子最長。
師:她把3根繩子都進行了比較,最后確定了最長的哪根。謝謝你請回,核對一下我們的結果,你作對了嗎?對了。
3、想一想、說一說
(1)智慧老人的徒弟小紅帽想要考考大家,它搭了一座橋和一個小汽車,請同學們想一想,小汽車能從橋下通過嗎?同桌2個人說說。
誰愿意跟大家講講,小汽車能從橋洞里面鉆過去嗎?
找同學當小老師來給大家指著說。
生:
師:他比的對不對?太好了,這個橋洞有多大空間呢?1層,2層,3層。
而我們的小汽車要想過去需要多大的空間呢?
生:4層。
師:咱們一起數數,1層,2層,3層,4層。看來真過不去。
要想過去怎么辦?
生:可以把車燈卸了,但是卸了會發生什么?因為是正好3層,所以過去的話,小汽車正好蹭著這個橋頂。
這個問題我們也用到了比較,并且用到了數字3層4層來比較特別好。
(2)看來數格子也可以幫助我們比較。
有關比較你還有問題嗎?我們來看,我們今天這節課學習的比較,在相同起點上,來看它的終點,或者比如我們可以通過數格子的方法,看長短線的方法來比較,下節課我們在深入的研究,希望大家越學越好,越學越聰明,這節課就上到這里,下課!
《比長短》教學設計7
教學設想:
“長短、高矮比較”對一年級學生來說并不陌生, 大部分孩子在生活中通過對身邊熟悉的物體的感知, 已經積累了有關“長短、高矮”的感性經驗, 一部分學生也能夠正確運用“長短高矮”這類詞來描述物體的特征。因此, 本課教學的關鍵是引導學生在合作交流中感知物體的長短、高矮關系, 體會長短、高矮的相對性, 學會比較長短、高矮的具體方法。本節課, 我把數學知識融入游戲活動中, 吸引學生積極參與, 讓學生在游戲活動中體驗數學, 使學生學得有趣、愉快、輕松。
教學目標:
1.學生在生動具體的情境中感知物體之間長短、高矮的關系, 學會比較物體的長短、高矮。
2.學生經歷比較物體長短、高矮的過程, 體驗比較物體長短與高矮的具體方法。
3.培養學生認真觀察事物的良好習慣, 體會生活中處處有數學。
教學重、難點:體會長短、高矮的相對性, 學會比較長短、高矮的具體方法, 在實踐中靈活運用。
教學過程:
一、情境激趣, 感受長短、高矮
1.同學們, 今天齊天大圣孫悟空要到課堂上和大家一起學習, 看, 他還帶來了一件寶貝。多媒體播放字幕:看!俺老孫的金箍棒多厲害!它能伸能縮。 (引出長和短。)
2.將金箍棒豎直, 問:現在還用長、短來描述金箍棒嗎?應該怎么說? (板書課題:長短、高矮。)
3. (動畫停止) 提問:現在金箍棒是長還是短呢?看來, 要知道金箍棒是長還是短, 就要比較變化前和變化后金箍棒的長度。
(設想:興趣是小學生學習的動力, 特別是剛進入一年級學習的孩子, 對小學學習還很陌生, 激發他們的興趣顯得尤為重要。上課伊始, 我用孩子們熟悉并且喜歡的孫悟空和神奇的金箍棒引出課題, 讓學生在生動、有趣的情境中體驗長、短、高、矮的內涵, 激發學習的興趣, 同時將表示水平方向的“長短”轉化為表示垂直的“高矮”, 巧妙地揭示了長短、高矮的內在聯系。)
二、在活動中動手操作, 自主探究
活動 (一) :探究比較長短的方法。
每組準備2枝鉛筆和3條長短不一的彩帶。
1.提問:怎樣才能知道這些物體誰長、誰短呢?
2.同桌合作探究比較方法。
3.小組討論, 總結匯報。
(設想:學生對長短的比較已有一些生活經驗, 以此為教學基點, 充分發揮學生的自主性, 小組合作主動探究。由于學生年齡小, 教師要加強引導。說物體的長短時, 應引導學生說清楚“誰比誰長, 誰比誰短”, 體會長短的相對性。)
活動 (二) :猜一猜。
在一個紙袋里裝著紅、黃兩枝款式相同, 但長短相差不多的鉛筆, 它們的一端露在外面, 另一端卻藏在了魔術袋里。
1.教師操作:
(1) 紅色鉛筆露出的長, 黃色鉛筆露出的短。
(2) 紅色鉛筆露出的短, 黃色鉛筆露出的長。
(3) 紅色鉛筆和黃色鉛筆露出的一樣長。
提問:小朋友, 你們能猜出這兩枝鉛筆誰長誰短嗎?
2.小結;揭示比長短的一般方法。我們不論是比鉛筆、彩帶的長短, 還是比其他物體的長短, 在進行比較時一般都是把物體的一端對齊, 從另一端進行比較。
(設想:將長短相差不多的兩枝鉛筆放在信封中, 只露出其中的一部分, 誰長誰短呢?在矛盾沖突中, 引發學生深入思考:要想比較出鉛筆的長短, 應該用什么樣的方法?由此, 在眾多比較長短的方法中, 得到比長短的.一般方法:把物體一端對齊, 看另一端就知道誰長誰短。加深了對長短的認識。)
活動 (三) :比長短游戲。
讓學生說說自己知道的比長短的例子。
學生可自由組合, 想比什么就比什么。
交流匯報, 說一說比較了哪些物體的長短和比的結果。
(設想:在小組活動中, 學生不僅鞏固了比長短的方法, 還感受到了生活中處處都有數學。)
活動 (四) :探究比較高矮的方法。
1.提問:剛才學習的比較長短的方法能用到比較高矮中來嗎?還有沒有其他方法呢?
同桌討論比高矮的方法并實際比一比。
2.出示圖片。
上面兩圖中的比法對嗎?讓學生各抒己見。
3.小結比高矮的方法。
(1) 站在同一高度, 腳放平, 身體站直比。
(2) 用尺子量。
(3) 借助其他物體比較。
(設想:長短、高矮的實質是一樣的, 都屬于比較物體長度的問題, 一般情況下, 采用一端對齊的基本方法比較。教學時引導學生利用比較長短的經驗, 通過自主學習, 獲取比較高矮的新知識。)
活動 (五) :排隊游戲。
請學生說說排隊的一般形式。 (從高到矮或從矮到高。)
按豎排排隊, 匯報誰最高、誰最矮, 或我比誰高又比誰矮。
(設想:進一步體會高矮的內涵, 鞏固了比較高矮的方法, 在“我比誰高, 又比誰矮”的語言表達中體會高矮的相對性。)
三、在游戲活動中拓展, 體驗成功
1.完成教材第12頁第6題。
2.仔細觀察圖片, 說說怎樣比較。在短的后面畫“√”。
3.下面的幾根繩子哪根最長?哪根最短?
引導學生討論, 培養學生簡單的邏輯推理能力。
《比長短》教學設計8
活動目標
1.跟隨音樂做吹泡泡的游戲,初步感知音樂中的長、短音。
2.嘗試通過和紗巾捉迷藏的動作表現音的長與短。
3.喜歡參加音樂游戲,從中感受游戲的快樂。
重點難點活動重點:
感知音樂并通過動作表現樂曲中音的長短。
活動難點:
跟隨音樂嘗試用抽取紗巾的動作表現樂句長短。
活動準備
經驗準備:1.熟悉入場音樂;2.知道并能說出身體部位的名稱。
物質準備:音樂素材:《變變變》、《玩具進行曲》;紗巾20條
活動過程
一、開始部分:
聽音樂《玩具進行曲》,跟隨教師一個跟著一個踏步入場。
二、基本部分:
(一)導入:教師創設參加國王生日宴會的情境引發幼兒興趣。
師:你們知道嗎?今天是精靈國王的生日哦,我為國王準備了一件有趣的.禮物,這個禮物可以放在嘴里嚼,是甜甜的,還能吹出大泡泡,你們猜猜,是什么呀?
(二)教國王吹泡泡糖,嘗試用動作表現樂曲中音的長與短。師:你們會吹嗎?誰愿意上來教教我們?我們一起學一學吧。
師:你們現在都會吹泡泡了,國王還不會呢,我們一起教國王吹泡泡吧,一會兒看看你們能不能發現國王吹泡泡的秘密。
師:你們發現國王吹泡泡的秘密了嗎?他在什么時候會吹泡泡啊?是怎么吹的? 完整欣賞音樂,能夠跟隨音樂一起玩吹泡泡的游戲,發現音樂中的長短音。
(三)撕泡泡糖,進一步用撕泡泡的動作感知音的長短。
師:呀,國王不小心把泡泡糖吹到了頭上,怎么辦呀?誰能幫他取下來?
師:呀,糟糕,這次粘哪里了?泡泡糖除了會粘臉上,也許還會粘哪里呀?
第二次完整欣賞音樂,師幼共同跟隨音樂玩泡泡糖粘在身體不同部位后撕下來的游戲,再次感受樂句的長短。
(四)紗巾躲貓貓。用抽取紗巾的動作表現樂句長短。
師:國王今天好開心啊,特別感謝小朋友們教國王吹泡泡,而且還是跟著好聽的音樂一起來吹泡泡,吹出了小泡泡、大泡泡,為了感謝你們,國王也給你們準備了一份禮物,睜大眼睛仔細看哦!
1、聽音樂為每位幼兒分發紗巾。
2、引導幼兒配合相應的音樂跟紗巾玩捉迷藏。
師:可愛的小紗巾想跟我們的身體玩捉迷臧,想想它可以藏在哪里呢? 師:剛才我的紗巾是一下子就出來的嗎?
當幼兒說出一個藏紗巾的地方時,教師引導幼兒配合音樂將該動作演示一遍,并讓其他幼兒模仿。
師:你們想出了好多藏貓貓的地方,這次讓我們跟著音樂一起和紗巾做游戲吧!
第三次完整欣賞音樂,加入跟紗巾捉迷藏的情境,讓幼兒自主選擇紗巾藏起來的部位,跟隨音樂充分感受音樂中的長短并嘗試用抽紗巾的動作來表現。
三、結束部分:
師:小紗巾跟我們玩的有點累了,讓它在我們的手里睡一會吧。
活動總結
在音樂游戲活動中,教師通過讓幼兒辨別長音與短音,發展幼兒的聽辨能力。讓幼兒根據音樂里面節奏的變化來用動作表現音樂,激發幼兒的想像創造力,在教學活動過程中,我運用了工具絲巾,并結合幼兒喜歡的游戲場景活動,把抽象的音樂元素音長和音短形象化,幼兒通過玩、聽、想象,輕松、自然、快樂的狀態下, 既理解和掌握了音的長、音的短,同時也嘗試音樂創造。通過節奏的練習、音樂欣賞活動,讓孩子們運用語言及身體的動作去表現音樂。 此次教學活動選材符合小
班幼兒年齡特點,幼兒參與活動的積極性較高,很好的發揮了幼兒的學習主動性。
《比長短》教學設計9
活動目標
1、 在嘗試中能用目測和一一對應的方式比較長短,體驗自己發現結果的成功感。
2、 學習按照游戲規則進行活動。
二、活動準備1. 籃子(人手一只)、吸管、彩帶、(每人兩件,一件長的,一件短的)2. 錄音機、音樂《小鳥飛》《娃哈哈》《小兔跳》
3. 小兔、小猴頭飾(都帶上尾巴,其中小兔是短的尾巴,小猴是長的尾巴)三、活動過程1、出示物品,引起幼兒興趣今天老師為小朋友準備了很多好玩的東西,但是請你們玩之前呢,老師有個要求,就是你們在玩的時候仔細看看這些東西有什么特點,你覺得它們是怎樣的?
2、 每人一個袋子,里面裝著準備好的物品,幼兒自由嘗試發現問題。
3、 2分鐘后請幼兒討論發現的問題。
4、 提出要求,引導幼兒再次嘗試現在請小朋友從你們的袋子里拿出相同的東西,玩一玩,比一比,看看這次聰明的你們又能發現什么?
5、 幼兒把發現結果說出來。
(四)出示帶子剛才小朋友都很聰明,說出了自己發現的問題。現在看看老師袋子里面又有什么東西呢?。
看棍子,幼兒說出自己看到的.情況。
教師小結:多出來的這里是長的,出示字:長。幼兒唱讀。
這邊沒有的是短,出示字:短。幼兒唱讀。
(五)結束活動1、游戲:聽信號做動作教師說長,幼兒用兩只手比長,開始時帶著幼兒做。教師說短,幼兒用手比短。
2、游戲:看表演現在呢,有兩只小動物要給小朋友表演,大家一起去看,好嗎?幼兒聽音樂《娃哈哈》離開位置,到前面。
老師有個要求,就是要看清楚等下出來的小動物誰的尾巴是短的?現在請小朋友準備好啦,小動物要表演了。
教師帶上頭飾扮演小兔小猴。
幼兒回答是小兔后,放音樂《小兔跳》帶領幼兒學小兔跳。
小朋友都很棒,現在我們一起做小兔去拔蘿卜啦。
【《比長短》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時間的快慢長短作文04-29
幼兒園小班比長短教案03-01
幼兒園小班教案《比長短》03-29
裝幀設計教學設計04-19
設計校園教學設計04-14
經典教學設計06-22
教學設計07-13
教學設計08-23
幼兒園小班教案《長短排序》03-24
英語教學設計 英語教學設計0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