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選】認識角的教學設計
在教學工作者開展教學活動前,時常需要用到教學設計,借助教學設計可以更好地組織教學活動。那么教學設計應該怎么寫才合適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認識角的教學設計,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認識角的教學設計1
教學內容:
人教版二年級數學上冊第38、39頁、做一做及練習八第1~3題。
教材分析:
角的初步認識這一教學內容,是學生在已經初步認識長方形、正方形和三角形的基礎上進行學習的。由于學生在學習角的有關知識前,通過對許多物體的感知,已經積累了有關角的感性經驗,所以教材從引導學生觀察實物開始逐步抽象出所學幾何圖形,再通過學生實際操作活動,如折一折、摸一摸、做活動角等加深對角的認識和掌握角的基本特征。
教材中不要求掌握角的定義,只要求學生認識角的形狀,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稱,能辨認角,會畫角就可以了。這部分內容,教材在編排上還有兩個顯著特點:一是強調數學知識與現實生活的密切聯系,如主題圖 “美麗的校園”和例1的內容都是學生熟悉的;二是強調在實際活動中掌握知識,如安排了“做角”“畫角”等若干活動,都是想讓學生在親自的動手操作中完成學習任務。
學生熟練掌握這部分內容就為以后進一步學習三角形、長方形和正方形以及平行四邊形的角等幾何圖形奠定了基礎,起著承前啟后的作用。
設計理念:
1、聯系學生生活實際,讓學生在生動、豐富的背景中學習數學,感受數學與現實聯系,體會學數學的實用性,學有用的數學。
2、引導學生在感知的基礎上加以抽象概括,充分遵循 (從)感知→(經)表象→(到)概念這一認知規律,采取找一找、看一看、摸一摸、做一做、比一比、想一想、等教學手段,讓他們在大量的實踐活動中掌握知識形成角的概念。
3、發揮現代教學多媒體的優勢,通過形象生動的教學手段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把靜態的課本材料變成動態的教學內容,讓學生在動手中思維、在觀察中分析,把外在可見和內在不可見的角印在大腦里。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初步認識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稱;會初步比較角的大小;能辨認角和初步用尺子畫角。
2、能力目標:通過讓學生觀察、操作分析、比較,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動手操作能力和抽象思維能力,發展學生與同伴合作解決問題的意識,并培養學生初步學習用自己的語言表達解決問題的大致過程和結果。
3、情感目標;結合生活情景認識角,使學生感受角與生活的密切聯系,并在探索角的`過程中獲得成功的體驗。
教學重點:讓學生形成角的正確表象,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稱,能用尺子畫角。
教學難點:讓學生通過直觀感知理解角的大小與邊的長短無關。
教具準備:多媒體課件,三角板,剪刀,活動角,不規則紙,繩子。
教學過程:
一、情境導入,激發興趣。
師出示小黑板(分別是圓、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每一個圖形都被遮住了一部分)
讓學生猜一猜。
師:我們來玩一個猜圖形的游戲,猜一猜是什么圖形?(先猜圓形)
追問:“你們為什么不猜成是圓形?你是根據什么來猜測的?”
師:今天我們就來認識圖形朋友——角(板書課題:角的初步認識)
二、自主探究,動手實踐。
1、聯系實際找角(課件出示主題圖)
(1)、學校就是我們的大家庭,我們都要愛這個大家。瞧,在這個美麗的畫面中,人們在干什么?哪兒有角?(生仔細觀察匯報)
生1:老師拿的三角板上有角。
生2:鐘表的時針和分針組成了一個角。
生3:老爺爺手里拿的剪刀上有角。
……
(2)、再仔細觀察我們周圍,你發現哪兒有角?把你的發現小組里說說。學生交流,師巡視。
(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實際出發,聯系實際尋找生活中的角,讓學生充分體會到數學知識就在我們身邊,數學來源于生活,生活中處處有數學。)
2、認識角的各部分名稱
師:“角”有時很淘氣,藏在物體中,找一找這些物體的身體中哪里藏有角?
(課件出示:“剪刀”、“插有吸管的飲料筒”、“水龍頭”)
學生討論后,電腦閃爍各角,從實物中抽象出角。
師告訴學生:像這樣的圖形就是角。
師:觀察這些角,它們有哪些相同點?引導學生用自己的話說。
這些角有什么地方不同?
小組討論并派代表匯報結果。讓學生知道角有各種不同的形狀和大小。
這些角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學生匯報后,教師講解角各部分的名稱:頂點、邊、邊。
仔細觀察這些角,你知道一個角有幾個頂點,幾條邊嗎?
(借助于現代化的教學手段,通過課件演示形象直觀的把角從物體中抽去出來,客觀地比較出角的相同點和不同點,降低了教學難度,有利于突出重點、突破難點。)
3、動手操作折出角
師:同學們認識了角,想不想做一個角?(想)
(1)、師:請同學們拿出圓形紙片,這張紙上有角嗎?你知道怎樣才能折出角呢?試一試,玩一玩。教師巡視。(紙對折,再對折,折出一個角。折得角有大小)
(2)、把你折好的角指給同桌看。
(3)、摸角
學生摸一摸自己折的角,發現什么?有什么感受?并把自己的感受說給小組同學聽。
小組匯報:(有一個尖尖的地方是頂點,和兩條直直的線叫邊。)
(在動手折角的過程中,培養學生的觀察、思維、動手操作能力和自主參與、合作交流能力。)
4、動手做活動角
師:同學們真聰明,不僅能折出大小不同的角,還能正確摸出有角的物體。那你們能不能用桌面上的2根硬紙條和1個圖釘,做出一個角來呢?(生做,師巡視,隨機指導)
師:玩玩你做的角,你能讓它變大變小嗎?你能用一句話來告訴大家怎樣讓角變大,怎樣讓角變小嗎?(引導學生用自己的話說)
師:如果老師把角的邊剪短,角的大小變了嗎?再剪短,變了嗎?把你手里的活動角的兩邊減去一些,角的大小有變化嗎?
想想剛剛的活動,你認為角的大小與什么有關?(與兩條邊張開大小有關)
(角的大小與兩條邊張開的大小有關,這本是很枯燥難講的知識,教學中通過對活動角的操作,使學生在玩的過程中很容易的就理解了它們之間的關系,達到了設計的目的。)
5、角的畫法:
師:同學們可真厲害,折出了角,也做出了角,想不想畫角呢?(想)
(1)、(課件演示)師再示范,請同學們仔細看,先畫什么,再畫什么?
(2)、生先說畫法,再動手在紙上畫。
(3)、展示學生作品。(選有代表性的貼在黑板上)
(在動手操作中,檢驗學生的學習情況,學生也學的高興,學的開心。)
三、目標訓練,拓展提高。
1、做一做。(看誰的眼力好)練習八第1題(課件出示)
下面的圖形哪些是角,哪些不是角?
2、數一數,下面圖形分別有幾個角。練習八第2題(課件演示)
3、下面的兩個角,哪個角大?哪個角小?練習八第3題(課件演示)
(以闖關的形式進行練習, 更能激發學生的參與熱情和積極主動性,使學生始終處于樂學、愛學的心理狀態。)
四、歸納總結,共同點評。
師:今天,我們認識了角,知道了角各部分的名稱,還會找角、折角、做角、畫角。同學們學的很認真。說一說你有什么收獲嗎?(學生自由發言)
(培養學生的歸納總結、邏輯思維能力,使學過的知識形成系統性。)
五、課下作業,拓展延伸。
一張長方形的紙,剪去一個角,再數一數有幾個角。
(培養思維和動手操作能力。)
認識角的教學設計2
【教案設計】
教學內容:教科書第64—66頁的內容。
教學目標:1、讓學生經歷由實物上的角抽象為幾何圖形的角的過程,初步認識角,知道角的名稱,能正確指出物體表面的角,能在平面圖形中辨認角。感知角是有的大小的,能夠直觀區分角的大小。
2、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進一步發展空間觀念和形象思維,積累認識圖形的經驗,增強動手操作的能力。
3、讓學生在認識角的過程中,進一步體會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提高學習數學的興趣。
教學重點:形成角的正確表象,初步建立角的概念。
教學難點:通過直觀感知抽象出角的幾何圖形,并體會角的大小與邊的關系。
教學過程:
游戲導入:
一、游戲導入,感知角
1、引出角
談話:同學們,在平面圖形的王國里,我們已經認識了哪些平面圖形? 游戲:老師這里有一個袋子,里面有正方形、長方形、三角形、梯形、圓等平面圖形,誰能閉上眼睛,在里面摸出圓來?
(學生紛紛舉手。)
指一名學生上臺來摸。學生摸出后,加以激勵。隨后提問:如果讓你
們來摸你也能摸出來嗎?(生齊答:能!)
師:你們都這么確定能摸出圓來,請問有什么竅門嗎?
(學生答:因為別的圖形都有角,可是圓邊上都是滑滑的,沒有角。) 師:同學們真有辦法!這節課我們就來認識這個新朋友“角”,角也是平面王國里的一個成員。(板書:認識角)
2、找角
師:剛才同學們都說除了圓,其余的圖形中都有角,那么我們就先拿出三角形,請你把角找出來。
指名學生在三角形上找角。
(學生找角只摸頂點。)
教師示范指角:剛才同學們摸的是角的一部分,正確的摸角方法應該是這樣的:(教師從頂點出發摸兩條邊)。
讓學生用這樣的方法重新摸三角形的三個角。
師:現在讓我們到生活中去找找角吧!
二、建構模型、抽象角
1、 抽象角
(課件出示例題情境圖)
師:同學們看一看,你能在哪些物體的面上找到角?
(學生自由的找角,并全班進行交流。)
師:將這些物體面上的角移下來就成了數學上的“角”。(教師邊說邊點擊課件從剪刀、三角形、鬧鐘上抽象出角。如圖:)
2、畫角
師:(教師邊示范邊講解)下面看一看老師怎樣畫角?先畫一點,再從這點出發畫兩條直直的線,再在里面畫一條弧線,就成了角。(教師分別在黑板上畫出以上三個角。)
3、角的組成
師:同學們觀察一下老師畫的三個角,都有什么共同的特點?
全班交流得出:角有一個頂點和兩條邊。(教師板書:如圖)
邊
邊 邊
頂點 頂點 頂點
邊 邊 邊
提問:角的邊又有什么特點呢?(兩條邊必須是直直的。)追問:如果有一條邊是彎的行不行?
4、練習
判斷:出示“想想做做”的第1題。
判斷時讓學生說一說是怎樣判斷的。在追問:你能指出角的頂點和邊嗎?
5、做角“想想做做”的第2題。
用兩根小棒搭出一個角,并指出它的頂點和兩條邊。
學生操作,指名到視頻展示臺上操作,全班交流操作情況。
三、操作探究,比較角
1、認識角有大小
(1)談話:我們的這個新朋友真的很調皮,它還會變化呢!
出示一個分針和時針夾角很小的鐘,然后轉動分針和時針,使夾角逐漸變大。提問:分針和時針形成的夾角發生了什么變化?
教師再轉動分針和時針,使夾角變小。
提問:現在這個角又發生了什么變化?這說明了角怎么樣?(板書:角有大小。)
(2)課件出示例題2中的三個鐘面。
讓學生比較那個角最大,那個角最小,并說說是怎么比較的。
全班交流匯報。(學生可能是觀察邊叉開的程度,也可能數格子,都肯定鼓勵學生。)
2、 做角活動
(1) 談話:角有大小,那么角的大小跟什么有關呢?我們來做個實驗。 用準備好的.材料做活動角。
(2) 同桌每人做一個角,比一比誰的角大。
學生活動,教師巡視,發現憑觀察難以比出大小的角,讓這兩位學生上臺全班進行比較。
引導學生用重疊法比較。
多媒體課件演示用重疊法比較的過程,讓學生觀察。
(3)讓學生用自己的話說說你發現角的大小與什么有關、與什么無關。
(4)引申
A、“想想做做”第3題。
生活中有沒有見過這樣的角?(剪刀、扇子)引導學生把扇子和剪刀
慢慢打開或合攏,觀察扇子和剪刀中角的大小的變化。
提問:你發現了什么?
B、“想想做做”第4題。
讓學生明確題意。
學生活動,教師巡回指導。
提問:你發現折出的角中,那個最大?那個最小?指給同桌看。
四、全課總結,拓展角
1、談話:這節課我們認識了那個圖形?
如果你是角,你打算怎樣介紹自己。指名學生作角的自述。
2、拓展:看到同學們這么聰明,角娃娃非常高興,要出個腦筋急轉彎:4-1=?,課后試著把一張長方形紙剪掉一個角,看還剩幾個角?比比誰的剪法多?
3、實踐作業:找找生活中哪些物體的表面上有角,找一找,摸一摸。
【教學反思】
其實,“角”對學生而言并不是一個陌生的概念,然而,在學生的心里眼里,“角”的概念與我們數學中“角”的概念就不盡相同了。而怎樣使學生經驗與新課的教學完美結合呢?上述案例又如何體現教師的教學理想的呢?
一、 生活性與實踐性的有機結合
游戲的導入引出“角”,然后教師點題說明本節課就來認識“角”,從生活實際引入,充分尊重了學生的年齡特點和認知規律,使得學生對新知的認識有一種親切感,不是突如其來,讓人摸不著頭腦的東西。同時因
為他們對角并不陌生,也就增加了學生學習新知的信心。“摸角”和到生活情境中“找角”以及后來的“做角”給了學生實踐操作的時間與空間。讓他們學會展現自己并有機會展現自己,在實踐中探索新知。培養了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同時也培養了他們愿意嘗試的勇氣和實踐探索的精神。
二、科學性與準確性的完美統一
“角”對學生并不陌生,“摸角”便是檢驗學生對角的認識程度,學生頭腦中的角是一個模糊不確定的概念,讓他們摸就是讓他們知不足。雖然只摸了頂點,但得肯定他們的摸法有可取之處(摸的是角的一部分),然后再引導他們如何正確的進行摸角。這樣的設計既照顧到學生的心理,保護他們的自尊心,又使他們在放松自然的情緒中來科學的認識角,明白數學中的“角”是區別與我們先前所認識的“角”的。而在摸角的示范上教師也作了推敲,從頂點出發摸兩條邊,在畫上小弧線。這樣的做法并不是隨意之舉,因為教師們都知道:角是從一點引出兩條射線的平面圖形,畫射線就得從頂點開始。在后來的畫角中教師也滲透了這一點。之后再讓學生說一說摸邊時的感覺,得出角的兩條邊都是直的。
三、系統性與拓展性的無痕滲透
從游戲引入角到實際摸角,然后讓學生在例題情境中找角,并運用正確的方法指角,緊接著從物體中抽象出數學中的角(出示角的抽象圖)。一切過渡的自然而巧妙。然后再通過畫角、對比,認識角的共同特點:有一個頂點和兩條邊,并且兩條邊必須都是直直的。最后再通過判斷、做角進一步鞏固角的概念,使學生在頭腦中初步建立角的模型。
這里充分體現了知識建構的系統性,雖然是很簡單的教學內容,卻蘊伏了許多的數學思想。正確的摸角方法、畫角方法滲透了“角是從一點引出的兩條射線。”為以后更高一級的學習奠定了基礎;抽象出的三個角蘊伏著“銳角、直角、鈍角”的概念,拓展了角的外延,為下節課的學習作了必要的準備。這樣的教學設計使得我們的課堂并不局限在“40分鐘”,而是給了它更大的拓展的空間。向課外延伸;向生活延伸;向高段學習延伸。
由此我們可以看出,教學內容簡單并不意味著教學的設計簡單,如果我們將這兩個概念混為一談,就大錯特錯了。因此,我們低年級的數學教師應多研讀教材,多系統學習學科專業知識,多研究學生,這樣才能把握低年級的教學特點,使我們的教學更藝術,使學生的學習更便捷。
認識角的教學設計3
教學內容:教材第57-58頁,例1,練習十五第1題。
教學目標:
1.在觀察、操作交流等活動中,認識三角形各部分名稱及三角形的含義。
2.探索理解三角形底、高含義,掌握畫三角形指定底邊上高的基本技能。
3.感受三角形與現實生活的密切聯系,體驗數學的應用價值,激發學習的興趣。
教學重點:理解三角形的含義,認識三角形的底和高。
教學難點:會在三角形內畫指定底邊上的高。
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三角尺等。
作業設計:
(1)畫一個底為3厘米,高為2厘米的三角形。
(2)畫一個底為3厘米,高為2厘米的平行四邊形。
(3)畫一個下底為4厘米,高為2厘米的等腰梯形。
三角形。如果梯形上底是3厘米、下底是5厘米,高是4厘米,那么三角形的底是______厘米、高是______厘米。
教學過程:
一、觀察圖片,找出三角形
1.在古今建筑中找尋三角形。
2.提問:你還在哪些地方見過三角形?
板書課題:認識三角形
二、探究新知
(一)三角形的定義
動手畫三角形
1.活動要求:
(1)在作業紙上畫出一個三角形
(2)和同桌說一說,你是怎么畫的?
2.展示學生作品,讓學生自己說一說怎樣畫的?學生匯報,師在學生匯報時板演,畫三角形,引導學生說出“線段”、“連接”、“圍成”等。
3.學生嘗試說出三角形的定義。
4.判斷下面的圖形是三角形嗎?并說明理由。
1.認識各部分名稱
a.邊:三條線段叫做三角形的邊
b.角:兩條邊的夾角叫做三角形的角
c.頂點:這個角上的頂點叫做三角形的.頂點。
請學生找一找三角形有幾條邊,幾個角,幾個頂點?
2.給三角形起名字
為了表達方便,用任意的大寫字母表示三角形的三個頂點。例如:A、B、C,那它就叫作三角形ABC,可以記作△ABC 。
(三)自主探究三角形的高和底
1.談話思考三角形是否有高和底。
2.自學第58頁的相關知識。
3.自學要求:
(1)什么是三角形的高,什么是三角形的底?
(2)怎樣畫出三角形的高?
(3)頂點和對邊的認識。
(找出相對應的頂點和對邊兩個重合一條直角邊和頂點所對的邊重合,另一條直角邊和頂點重合)
注意:虛線、垂直符號、“高”和“底”。
(4)判斷圖中是三角形高的打“√”,不是的打“×”。
(5)想一想:三角形能畫出幾條高?
三、練習鞏固
1.教材第58頁做一做。
2.教材練習十五第1題。
四、課堂小結
這節課你有什么收獲?還有哪些疑惑?
板書設計:
認識三角形
三角形:由3條線段圍成的圖形(每相鄰兩條線段的端點相連)。
A
高
B
C
底
認識角的教學設計4
教學內容:
二年級上冊第四單元
教學背景:
前一年級下冊認識圖形。
教學目標:
1.認知目標:
結合生活情境認識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稱,體會數學與生活的密切關系;讓學生經歷做角,比較角的大小等活動過程,培養學生動手操作能力,體會比較角的大小的方法;
2.能力目標:在動手操作中發展空間觀念各動手操作的能力。
3.情感目標:結合生活情境,認識到生活中處處有角,體會數學與生活的聯系
教學重點:
幫助學生形成角的正確表象,認識角各部分的名稱和學會做角。
教學難點:
理解角的大小與邊的長短無關。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引入新知
師:同學們我們周圍許多物體的表面都有角,看!(出示紅領巾、三角板、魔方)角藏在哪里呢?這節課請你們和老師一起來認識角、找找角,好嗎?(板書課題:認識角)
二、自主探索,感悟新知
(一)認識角
1、找一找、摸一摸。
(出示課件,剪刀、鐘面、紅領巾等圖片)
(讓學生到教臺前的實物來摸一摸、看一看再讓學生說這些圖形的特點)
生:這個尖尖的就叫頂點。
(在黑板上板書:頂點)
師:除了頂點,角還有什么呢?
生:兩條直直的叫邊。
(師畫出角的兩條邊,并板書:邊)
師:現在這就是一個角了。那我們該怎樣來畫角呢?(師板書一弧線,邊指邊說“這是一個角”)
寫作:∠1頂點邊
讀作:角1
師:誰能小結一下,角由哪些部分組成?
生:角是由一個頂點兩條邊組成的。
2、
判斷角。
師:現在老師有一些疑問,你能幫我解決嗎?下面這些圖形哪些是角呢?你是根據什么來判斷呢?
生:我是根據角是有一個頂點兩條邊組成的來判斷的。
3、找出生活中的角。
師:我們身邊有很多的角,你能找出來嗎?跟同桌說一說,你找出哪些角。
生:黑板的四個角,窗戶的角、桌子上的四個角和三角板中的角……(學生在實物投影器上指出角。)
師:你們能找出下圖的圖形中的角嗎?課本88頁指一指(學生獨自完成,再集體評講。有的學生容易把第二個圖形那些圓角看成是角,這就特意提出來說一說。)
4、折一折。
師:每個同學手上都有一張圓形的紙,你能折出不同的角嗎?
生:能。
學生作品:
5、畫一畫。
師:同學們都很能干,能折出那么多類型的角,同學們都知道了什么才是角,那么同學們能畫出一個角嗎?
生:能。
師:誰能介紹一下,角是怎樣畫的呢?
生:先畫兩條邊。
師:這樣的角完整嗎?
生:還有一個頂點
師:看誰畫的比老師畫的更好,更有創意!畫好的拿出來讓同學欣賞一下。(利用實物投影器展示學生作品)
(二)比較角的大小。
1、做一做。
師:我們會畫角了,現在,我要請你來創造一個角,行嗎?有什么好辦法?
生:我用兩根小棒組成一個角。
生:我用兩根吸管組成一個角。
生:……
2、做一個活動角。
(利用圖釘和硬紙條做一個活動角)
師:(介紹活動角)這個角能變大變小,我們把這個角可以叫做“活動角”。你們想不想也來玩玩這個活動角呢?
3、找出角的大小跟兩條邊的張口有什么關系
師:四人小組拿出活動角,邊玩邊思考:角的大小與角的什么有關?(提示:
角變大了,看看角的兩邊張口怎樣了?角變小了,角的兩邊張口怎樣了?)
生:角的兩邊張口越大,角就越大,角兩邊張口越小,角就越小。
4、比一比
師:你們能用活動角做一個比老師的角大的角嗎?再做一個比它小的角,可以嗎?
(教學過程中,取一名學生做的角跟老師做的角比較大小。介紹“重疊法”再請一名學生自己上臺比較大小。)
師:剛才我們比角的大小時,有的角我們用眼睛就可以看出哪個角大,哪個角小,但是有的時候不能一眼看出,怎么辦呢?∠1和∠2誰大呢?
師:請同學們認真的看屏幕上角的變化
生:∠1慢慢移動到∠2,最后下面的一條邊跟∠2重合,頂點也何在一起,∠1的張口比∠2的大。所以∠1>∠2.
師:所以這種比較方法就叫做重疊法。
5、探討:角的大小跟邊的長短的關系。
師:同學們,你說一說,下面兩個角誰大?
生:∠4比∠3大,應為∠4的兩條邊比∠3的.長,所以∠4>∠3。
生:一樣大
師:為什么?
生:因為前面說了,角的大小跟張口有關系。而且我們還可以利用重疊法來證明。
師:現在仔細觀察屏幕兩個角的有什么關系?
生:我發現雖然∠4的兩條邊比∠3的長,但是兩個角一樣大。
師:現在再比較下面兩個角,誰大?
生:我可以用重疊法比較這兩個角。∠5比∠6大。
師:請觀察屏幕。
師:通過∠4和∠3、∠5和∠6的比較,你得出了什么結論呢?
生:角的大小跟角的兩條邊的長短沒有關系,跟角的兩邊的張口有關系。
三、小結。
師:這節課同學們都能發揮自己的想象力和動手操作能力,那么你們能告訴老師,今天你學到什么嗎?
生:我學會了什么是角,角是由一個頂點兩條邊組成的。
生:我學會畫角,還會做活動角。
生:我學會了比較角的大小。角的大小跟角的兩邊張口有關系,但是跟角的兩邊長短沒有關系。
生:……
四、思維拓展。
師:既然同學們學了那么多知識,你能幫我解決這一問題嗎?一共有幾個角呢?
生:一共有6個角。
師:你是怎樣數的?
生:我根據角是有一個頂點兩條邊組成的來數的,而且,這幾條邊都是同一個頂點,在兩條邊兩條邊的數。
師:同學們都很聰明,你還能想出比較有條理的數法嗎?
生:我是按照角的數量一個一個的數的。首先是一個一個角的來數,有3個,再來就是兩個角合成一個角的就有2個,最后是三個角合在一起的有1個,加起來就一共有6個。
師:同學們很聰明能根據我們上課學了的知識解決實際問題,你們真棒!
五、布置作業。
師:找找在生活中哪些地方還有角,說給爸爸媽媽聽。
【板書設計】
認識角
角的組成:一個頂點和兩條邊
角的大小:
兩邊張口越大,角就越大。
跟兩邊的長短沒關系
認識角的教學設計5
《認識角》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1、結合生活情境,認識到生活中處處有角,體會數學與生活的聯系。
2、通過“找一找”“折一折”等活動,直觀認識角。
3、培養學生動手操作能力。
教學重難點:
通過動手實踐直觀認識角。
教具與學具:
1多媒體、一個大三角板、紙張、紙做的各種圖形等。
2、學具:紙張、尺子、小紙條、三角板等。
教學過程:
一、設置情境,導入新課。
師:同學們,老師現在在哪里站著呢?
學生:墻角
師:、那老師的手在哪里放著呢?(課桌角)
學生:桌角
師:墻角、桌角,那你們知道角嗎?
學生:知道或不知道
師:沒關系,我們這節課就來認識角,探索角的奧秘
---------板書課題“認識角”
二、探索新課
師:那同學們就來找一找圖中的角(出示圖例讓學生找)
學生:找桌角、紅旗圖中的角、剪刀的角,鐘表的'角,三角板的角
師:同學們找到了這么多的角,那你能不能折一個角呢?(照著那幾個角折----剪刀、三角板、鐘表)先示范折一個角
學生:折角,教師巡視指導,可以選幾個折的好的或具有代表的角展示
師:那你現在摸摸它,看看它,想一想角是由什么組成的?(提示:點、邊)學生:分組討論
師:每個組推選一個代表講一下你們組的討論結果
學生:匯報(老師總結)
得出結論:角由一個頂點和兩條直邊組成
師:角也有它自己的名字,我們就來認識它
畫一個角標出頂點、邊,師:如何來標記角呢?我們用一條短弧線來標記它,記作、1,讀作角1
三、鞏固練習
師:再重復一遍角是由一個頂點和兩條直邊組成,兩個條件都要滿足,現在老師就檢查一下看同學們掌握了沒,出示火眼金睛
學生:做題,一道一道講并且訂正
師:看它是不是角必須滿足兩個條件:頂點和兩直邊
(出示下一道題)
師:我們剛才學習標記角用、短弧線來標記,現在同學們先找出圖里的角并把它用弧線標記出來,可先示范一個(可叫學生板演)
學生:
師:數一數,圖中有幾個角(出示圖)
學生:數角,回答(并訂正)
師:我們學習了角,知道它是由一個頂點和兩條直邊組成的,而且
我們還會標記角,讀它,那同學們就找找我們身邊還有哪些角?
學生:
四、課后小結
今天你們學到了什么?
認識了角,知道角是由一個頂點和兩條直邊組成的,還知道了角的各組
成部分的名字
五、課后作業
認識角的教學設計6
【教學內容】
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數學(二年級上冊)》第38~39頁例1、例2。
【學習目標】
1、經歷從現實生活中發現角、認識角的過程。
2、認識常見的各種角,學會畫角,知道角各部分的名稱。
3、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初步的動手操作能力及合作意識。
【教學重點】認識角。
【教學難點】建立角的概念。
【教具、學具準備】
1、教師準備大三角板、圓形紙、多媒體電腦、多媒體課件、活動角。
2、學生準備三角板、圓形紙、長方形紙、帶孔小棒。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點燃激情。
師:國慶節快到了,田老師做了一面國旗,國旗上有什么?今天我們就來學習角的認識。
二、閱讀質疑、自主探索
1、閱讀課本38頁的主題圖。(多媒體出示主題圖)
(師生一起看錄像“美麗的校園”。突出:門窗上的角、花壇周圍的角、操場中場地的角、小朋友做操時上下肢組成的角……)
同學們,這是什么地方?圖中都有什么人?他們都在干什么?其實這幅圖中還藏著我們今天要研究的數學問題。板書課題:角的初步認識
請同學們找一找這幅圖中那里有角?(邊說邊標出角)
2、找日常生活中的角。
同學們觀察得很仔細,在日常生活中很多地方有角,在我們身邊,就有很多物體上有角,你能找到嗎?現在在小組內把你看到的角說給別人聽,看哪個小組找到的角最多。
[評析: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從身邊找角,并且互相說說,一方面充分體現了教學的民主性,教師給每個學生都創造了均等的學習、參與的機會,使每個學生都有了展示自己的機會;另一方面使學生經歷了從現實生活中發現角、認識角的過程。使學生體會到數學并不神秘,數學就在日常生活中,就在自己身邊,使學生感受到數學與現實生活的密切聯系,培養了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和意識。]
三、多元互動、合作探究
1、哪個組的同學想先把你們組找到的角指給大家看?(教師指導學生如何指教)
2、展示生活中物體的角。
3、抽象角,建立角的表象。
(1)如果把這些物體去掉,只剩下角。閉上眼睛想一想角是什么樣子呢?再用手比劃比劃。
(2)出示抽象的角。
這就是數學上的'角,這些角一樣嗎?它們有哪些相同的地方?(同桌說一說)尖尖我們給它起個什么名字呢?直直的線我們給它起個什么名字呢?板書:角有一個頂點,兩條邊。
4、學生利用手中的工具創造角。
學生創造角后,上講臺展示。
5、利用活動角創造角,感知角的大小。
怎樣才使角變大,想一想角的大小和誰有關系?
6、自讀課本角的畫法,自己畫角。
四、學習檢測、自主探究。
1、電腦出示:下面圖形哪個是角?
2、電腦出示:下面圖形中有幾個角?
五、拓展探究。
電腦出示:下圖中有幾個角?
認識角的教學設計7
一、激趣引新
談話:剛才我們欣賞了美麗的稻香小鎮——望亭,魚米之鄉美景盡收眼底。你們看到了哪些景物?
問:看,在這些物體上,你能找到哪些曾經學過的圖形?
師:小明同學也有發現,聽,他發現了什么?
問:你們發現角了嗎?角是怎樣的呢?
揭示課題:今天這節課就讓我們一起走近角、認識角、研究角。(板書課認識)
(設計意圖:課前視頻《稻香小鎮——望亭》動感的畫面,震撼的音樂,一方面給學生帶來感官的沖擊,一方面幫助學生回憶并再現之前學過的平面圖形,畫面中藏著要認識的新的圖形——角,如此憶“形”引“角”,順其自然地引入了本節課所要研究的新問題,學習在不知不覺中已經開始。)
二、探索悟新
(一)認識角
1.指角
師:老師這里有一把三角尺,三角尺上有角嗎?請同學們拿出三角尺,指一指角。
教師用筆描出“.”,然后取走三角尺。
問:這是角嗎?
師:那應該怎樣正確的指角呢?(邊示范邊講解)先指這里的一個點,再沿著兩條邊指,最后像這樣在兩條邊之間畫一條弧線,這就是角。
生跟著老師一起指一指,再同桌互相指一指。指出課件中物體上的角。
師:這些物體上有很多的角。為了把這些角看得更清楚些,我們把物體上的一些角移下來(課件演示角下移過程)標上角的標記,它們就成了數學上的角。
(設計意圖:多次教學實踐研究表明:學生找“角”容易,指“角”困難。教師基于學生的認知起點,對不準確的指角方法進行糾正、示范,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實現向“數學化”的過渡,在此基礎上,組織學生通過不同層次的指角活動,不斷強化對角的形狀的感知,為之后的抽象和概括提供必要的經驗支撐。)
2.認識角的各部分名稱和特征
問:小朋友們仔細觀察這些角,它們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師:這些尖尖的地方,有它的名字,叫頂點。(板書:頂點)直直的線是角的兩條邊。(板書:邊)
問:一個角有幾個頂點?幾條邊?
指名學生回答,課件依次出示角的頂點和邊。
師:角都是由一個頂點和兩條直直的邊組成的。
(設計意圖:通過比較不同的角,找到共同的特征,使學生越來越清晰地建立起角的表象,同時也培養學生的歸納能力)
(二)鞏固角的基本特征
1.判斷辨析,再次鞏固角的特征
師:課前我們欣賞了美麗的北太湖風景區,你們想去玩嗎?想去看美麗的油菜花海嗎?那必須通過稻草人的考驗才能順利到達目的地,小朋友們,你們有信心嗎?
稻草人1:歡迎同學們來參觀油菜花海,請跟我來吧!
稻草人2:小朋友們,我要先考考你們的判斷力。
課件出示想想做做第1題,下面哪些是角,哪些不是角?
師:是角的,我們用這個手勢表示(√),不是的用這個手勢(×)。
學生判斷,指名說說理由。
稻草人3:你們的判斷力真強,我要給你們點個大大的贊!繼續跟我來吧!
2.找一找生活中的角。
稻草人4:小朋友們,角隱藏在我們生活的每一個角落,你們能找到身邊物體上的角嗎?
同桌合作,互相指一指、說一說。
3.數一數圖形中的角(想想做做第2題)
稻草人5:小朋友們,想進入油菜花海大門就必須輸入正確的密碼。密碼是由每幅圖角的個數組成的數,看你們是否能順利找到密碼,進入油菜花海!加油!
指名學生上臺數一數,寫一寫。
師:小朋友們,你們輸入的密碼是否正確呢,讓我們一起喊出“開門大吉”,好嗎?
課件出示油菜花海視頻,視頻最后有綠化帶工人在修剪樹枝。
(設計意圖:練習設計遵守循序漸進的原則,富有層次。通過角的辨析,生活中找角、指角,以及在圖形中找角等一系列活動,進一步鞏固角的認識,明晰角的特征,同時讓學生初步認識到,角作為圖形中的一部分,是隱含在很多圖形中的。)
(三)感受角的大小
師:為了使景區更美,油菜花海路邊的綠化帶里,園林工人正在修剪樹枝。(課件出示綠化帶工人修剪樹枝的兩張圖片,一把剪刀張開得大,一把剪刀張開得小。)
問:小朋友們,你們看到角了嗎?仔細觀察剪刀上的角,你們有什么發現?
指名回答。
師:也就說明角是有大小的。(板書:角有大小)
問:你們想不想親自動手創造一個角?
師:老師給大家準備了一個神奇的造角工具,請同學們拿出來,創造一個角,完成后舉起來讓大家看一看。
學生活動。
啟發:我們做出的角稱為活動角。現在我們就好好地來利用這個活動角,看看你的本事大不大!請聽要求——
師:這是老師做出的角,用你的活動角做一個比老師做的角大很多的角。再舉給大家看一看。
問:你是怎么做的?
用你的活動角做一個比老師做的角還小很多的角。做好的舉起來。
問:你是怎么做的?
師:通過做角活動,你有什么發現嗎?
指名學生邊回答邊演示。
師:我們一起來感受下。把角變大,再大一點,變小,再變小一點。
問:現在你知道角的大小與什么有關嗎?
生:角的大小與兩邊張開的大小有關。
同桌兩人各做一個角,比一比誰做的角大一些,誰做的角小一些。做好的角不能變哦。
學生活動,教師巡視,指名交流。
師發現憑觀察難以比出大小的情況,教師讓兩位學生到講臺前舉起角。
問:這兩個角,哪個大,哪個小?學生意見不一。
師:有什么好方法來比較出這兩個角的大小呢?
指名學生上臺來演示比較的過程,發現這兩個角的大小相等。
問:你是怎么比較的?
生:把頂點對齊,再把一條邊對齊。
課件出示邊長不一樣的兩個角,問:這兩個角呢?哪個大,哪個小?怎么比?
師:見證結果的時候到了。課件演示重合。
課件演示把角的兩條邊慢慢拉長,問:如果把這個角的兩條邊拉長,角會變大嗎?
課件演示把角的邊慢慢縮短,問:角的大小有變化嗎?
問:所以角的`大小跟兩條邊的長短?
生:角的大小跟兩條邊的長短無關。
(設計意圖:本環節,首先通過剪刀張開的大小初步認識到角是有大小的,角的大小是可以比較的。再讓學生每人做一個活動角,并用活動角分別做出比老師做的角大和小的角,力圖讓學生直觀感受到角的大小與兩條邊張開的大小有關。接著,通過同桌做角、比角,結合課件比較了邊長一樣、邊長不一樣的角,但角的大小相等,讓學生感知角的大小與兩條邊的長短無關。注重了學生的操作、觀察和體驗。這樣的活動,能使學生對角的大小獲得豐富的體驗。)
三、拓展提升
師:同學們,最近油菜花海管理人員想在長方形油菜花地地里建一個兒童游樂場,如果割掉一個角把剩下的地用來建造游樂場,猜一猜,這塊地還有幾個角?
學生先猜一猜,再動手操作,教師巡視。
學生回答展示,課件同步演示。
問:你們還能想到不一樣的剪法嗎?可不可以拐著彎剪?
師:看,這樣拐著彎剪,就會剩下6個角。如果這里拐的彎越來越多,剩下的角就會越來越多。你看我們數學就是這樣的變化無窮又充滿樂趣。
(設計意圖:這個拓展練習,學生通過猜想、驗證,交流提升數學思維的深刻性和廣闊性,讓學生在練習中,大膽的猜想,愉悅的思考,充分感受到數學學習的樂趣。)
四、全課總結
師:這節課我們認識了一個新朋友——角。你們有什么收獲嗎?
師:你們的收獲可真多呀!對自己的表現滿意嗎?讓我們用一個手勢來表示一下成功的喜悅。你看到角了嗎?
師:因為有了角的存在,我們的生活變得更加多姿多彩。關于角的知識還有很多,課后大家可以繼續探究角更多的奧秘。
(設計意圖:讓學生用手勢表示成功的喜悅,有人用V字,有人畫√,使學生感受到角在生活中的廣泛應用,再看角多了一份數學的眼光。)
認識角的教學設計8
一、設計思路:
以學生為主體,順著學生的思路去思考,盡量讓學生去說,去做,老師在關鍵處啟發誘導,直觀教具的使用,提高學生感官上的效果,激發興趣,提高對數學的認識,感受生活中處處有數學。
二、教材分析
1、授課內容:
新課標人教版二年級數學上冊第三章課本第38~39頁。
2、教材分析:
角的初步認識這一教學內容是學生在已經初步認識長方形、正方形和三角形的基礎上進行學習的。教材從引導學生觀察實物開始逐步抽象出所學幾何圖形,再通過學生實際操作活動,加深對角的認識和掌握角的基本特征。教材中不要求掌握角的定義,只要求學生認識角的形狀,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稱,會用直尺畫角,為以后進一步學習三角形、長方形和正方形等幾何圖形奠定了基礎,起著承前啟后的作用。
3、教學目標:
根據教材編寫的特點以及學生的認知水平,制定教學目標:
(1)初步認識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稱;學會用尺子畫角。
(2)通過讓學生觀察、操作分析,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動手操作能力和抽象思維能力,發展學生獨立學習能力和創造意識。
(3)培養學生良好的合作精神。
4、教學重點、難點:
學生對于角的認識往往只是借助于實物停留在感性認識階段,對角缺乏系統的認識,所以本課時的重點是讓學生形成角的正確表象,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稱,初步學會用直尺畫角。難點是引導學生畫角的方法。
三、學情分析
學生對三角形有初步的表象,對生活中的角有一定的感受,對初步認識角有表象基礎。
四、教法、學法
角對于二年級學生來說比較抽象,學生接受起來較為困難,因此為了幫助學生更好地認識角,整個課時將觀察、操作、演示、實驗、自學討論等方法有機地貫穿于教學各環節中,引導學生感知的基礎上加以抽象概括,充分遵循 (從)感知→(經)表象→(到)概念這一認知規律,采取找一找、看一看、摸一摸、折一折、畫一畫、想一想、說一說等教學手段,讓學生在大量的實踐活動中掌握知識形成能力。發揮多媒體的優勢,通過形象生動的教學手段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讓學生在動手中思維、在觀察中分析,把外在可見和內在不可見的角印在大腦里,從而進一步調動他們的學習興趣,使全體學生都能參與探索新知的.過程。
五、課前準備
一張長方形的紙
六、教學過程
(一)、談話引入課題
1、師:老師給大家帶來了數學王國圖形家族成員中的幾個成員,大家還認識它們嗎?(學生回答)今天我們來認識圖形家族中的一個新成員:角,引入課題“角的初步認識”。
2、貼圖片。圖片中有紅線勾畫出的角。
(二)、聯系實際,引導探究
1、師:同學們對角一定都非常熟悉,那么請你找找教室里、想想生活中曾注意到那些物體上有角?比一比誰有一雙會發現的眼睛。
(學生一一回答)
2、師:同學們真了不起,找到了這么多角。
3、師:那么,這幾個物體上有角嗎?(出示實物,請學生來指一指。)
4、(預設:學生可能指對,直接進入環節5。亦可能指錯進入本環節)
師:剛才有同學指的是這樣一個圖形(教師在黑板上畫一個點),這是什么?(生答)對,這是一個點。想一想怎樣才能將你看到的角完整地指出來。(學生重新指角)
5、師:這一次,大家指角的時候,不單指出了一個點,還指出了兩條直直的線,也就是這樣的圖形(師示范畫出來)。
6、師:它們就是我們數學王國圖形家族中的角成員。剛才大家指的這個點與兩條直直的線就是角身體的各個部位,它們還有一個好聽的名字!想知道嗎?(教師邊說邊板書,一起口述一遍)
7、仔細觀察,一個角有幾個頂點,幾條邊組成?(生答)由一個頂點和兩條邊組成。我們在表示角的時候,不能就這么點一下。看老師是怎么表示角的。(教師動作演示:一個頂點,兩條邊,再用手畫弧)拿起你的小手,我們一起來指一指。(學生書空)現在,誰用這種方法來指一指這把尺上的角?(還有其他的角嗎?)
8、(練習)師:我們這里來了一些小客人,都說自己是角,請同學們打開書(42頁第1題)先仔細觀察一下,哪些是角。
9、折角。
師:剛才大家已經認識了角,下面能否用老師給大家提供的紙折個角呢?小組合作。
(交流展示,指出這個角的頂點和邊各在哪里?)
10、師:剛才我們已經認識了角,自己也動手折了角,現在我們要把角的樣子畫下來,想一想看,角可以怎么畫?要注意什么?(學生回答)先畫一個點,從這點起,用尺子向不同的方向畫兩條線就成了一個角。請同學們照這個方法畫一個,試試。把你畫的角的頂點與邊指給同桌看。(一生板演,反饋時指出頂點和邊即可。)
11、師:再畫一個和剛才大小不一樣的角。請你為自己畫的角打分。
(三)、鞏固拓展,課外延伸
1、師:剛才畫了一個角,老師在這里再添一條線,現在這里有幾個角了?(學生指,教師畫弧。)
2、師:我這里還有一個長方形的圖形,如果剪去一個角,請你猜猜還剩幾個角?
3、師:你能告訴同伴們,今天你有哪些收獲嗎?
七、板書
頂點 邊 邊
認識角的教學設計9
《三角形的認識》教案
一、教學目標:
1、通過實驗,了解三角形的穩定性及其在生活中的應用。
2、通過動手操作、觀察、比較,使學生進一步認識三角形,理解三角形的定義、特性以及三角形高的含義,會在三角形內畫一條高,認識三角形的三條高。
3、培養學生觀察、操作的能力和應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4、體驗數學與生活的聯系,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教學重點:理解三角形的定義,了解三角形特性和畫三角形的一條高。
教學難點:三角形高的畫法。教具準備:三角形、四邊形、五邊形教學過程:
一、談話引入。
1、師:同學們喜歡猜謎語嗎?
三個頭,尖尖角,其中奧妙真不少。(打一圖形)
看來同學們很善于動腦,那三角形到底有哪些奧妙呢?今天我們就來研究這個問題。板書:三角形的認識
我們一起來欣賞一組畫面:(屏幕出示)
從這些圖片上你看到最多的圖形是什么圖形?(三角形)為什么這些物體的這些部位要做成三角形?
二、探究新知,形成概念。
1、三角形的定義。
(1)分類。
師:現在老師想看看誰的眼睛最亮!下面的圖形哪些是三角形?(多媒體出示6個不同的圖形,讓學生判斷哪些是三角形?)1 2 3 4 5 7
生:只有圖3、5、7是三角形,其他圖形都不是三角形。
(2)概括定義。
師指圖:為什么你們認為這些圖形不是三角形?
生1:因為圖1沒有連起來。
生2:圖3有一條邊彎了,不是線段。
生3:圖4是四邊形,有四條邊。
師:那你們說說什么樣的圖形叫做三角形?小組同學先互相說一說。
師:誰來說一說什么樣的圖形叫做三角形?
生1:由三條線段組成的圖形是三角形。
生1:由三條線段圍成的圖形是三角形。
師:圍成和組成那個詞更準確?
師:誰說一說什么樣的圖形叫做三角形?
生2:有3條邊、3個角的圖形是三角形。
師:誰還有不同的說法?
生3:有3條邊、3個角、3個頂點的圖形是三角形。
師:“由三條線段圍成的圖形叫做三角形。”(師板書:由三條線段圍成的圖形叫做三角形。)
(3)概括特征(各部分名稱)
師:請仔細觀察,三角形有什么共同點?
生:三角形有3條邊,3個角,3個頂點。(多媒體出示:三角形有3條邊,3個角,3個頂點。)
(4)字母表示。
為了表達方便,我們用字母A、B、c分別表示三角形的三個頂點,這個三角形可以表示成三角形ABc。
2、三角形的高。
(1)找相應的頂點和對邊。
師指圖:請大家仔細觀察,A點的對邊是哪條?(Bc)B點的對邊呢?(Ac)c點的對邊呢?(AB)
師:下面我們來做一個“對口令游戲”,好嗎?比如老師說頂點A點,你們說出對邊Bc;老師說對邊Bc,你們就說頂點A。
(2)三角形的高。
①理解三角形高的含義。
多媒體出示情境圖:現在有一只小螞蟻想從A點向對邊Bc走,請同學們幫小螞蟻想一想走哪條路最近?為什么?
師:誰來說一說小螞蟻走哪條最近?
生??
師:為什么你認為這條路最短?
生:垂直線段最短。
師:從直線外一點到這條直線所畫的線段中,垂直線段最短。師:這條垂直線段是從三角形的一個頂點到它的對邊做的一條垂直線段,在這里它有一個特定的名稱叫做三角形的高。這條對邊叫做三角形的底。
師:誰來說一說什么叫做三角形的高?生??
師指圖中另外的兩條線段追問:這條是三角形的高嗎?為什么?這條呢?(多媒體演示把其余兩條線段擦除。)
②畫三角形的高。
師:大家還記得怎樣畫“垂線”嗎?那么三角形的高又該怎樣畫?想不想試一試?請同學們試著在練習紙上畫三角形的高。
學生獨立試著畫高。
師:誰來說一說怎樣畫三角形的高?生??
(3)延伸:認識三角形所有的高。師:請同學們想一想三角形有幾條高?
師:三角形另外兩條高是怎樣畫的。(多媒體動態演示畫三角形3條高的過程,讓學生進一步明確三角形的3條高。)
3、三角形的特性。
(1)引入:觀察畫面,發現問題。
師:我們了解了這么多有關三角形的知識,那么三角形有什么作用?欣賞一組畫面(多媒體播放電線桿、自行車、籃球架等三角形應用的.圖片)
師:為什么這些物體的這些部位要做成三角形?三角形有什么作用?
生:三角形具有穩定性。
師:真的嗎?我們來做實驗驗證一下好嗎?
(2)動手操作發現三角形的特性。
師:兩位同學都輪流用手拉一拉,說一說有什么發現?生:四邊形容易變形,不穩定。三角形不容易變形,穩定。師:三角形具有穩定性。
(3)回應“特性”的引入。
師:聰明的人類正是運用三角形的穩定性,創造出這些牢固、美觀的物體,給我們的生活帶來了方便。希望同學們長大后,也當一名優秀的設計師,設計出更牢固、更美觀的物體。
(5)解決生活問題。
師:誰能應用三角形的穩定性幫助老師解決這個問題?故事引入:一只小兔和一只小猴在圍籬笆,小兔子堅持這樣圍,而小猴子堅持這樣圍。你們同意誰的做法,為什么?
師:我們怎么幫助小兔子使它的籬笆更牢固?
三:全課總結:
師:今天這節課你有什么收獲?師:你還有什么問題嗎?
思考題:怎樣把容易變形的四邊形固定住?
四、練習題:
填空
1.由( )圍成的圖形叫作三角形,三角形有( )條邊,( )個角,具有( )性。
2.從三角形的( )到它的對邊作一條垂線,頂點和垂足之間的線段叫作三角形的( )。
3.任意三角形都有( )條高。
小法官
1、有三條線段組成的圖形叫做三角形。( )
2、三角形有三條邊、三個角、三個頂點。( )
3、三角形可以作出三條高。( )
4、三角形和平行四邊形都具有穩定性( )
五、板書設計:
認識三角形
三角形的定義:有三條線段圍成的圖形叫三角形。
三角形的特征:三條邊,三個角,三個頂點。
三角形的作用:穩定性
六、課后反思:
如何正確地理解并畫出三角形的高是本節課的教學難點。為什么學生在畫高的時候經常會出現錯誤,經過認真分析與思考后,我發現學生出現錯誤的原因在于學生對于“高”的定義沒有理解,他們不能正確地找到頂點及相應的對邊,學生的操作是在模仿中進行的。因此我利用三角形先幫助學生找頂點及相應的對邊,分散三角形“高”定義中的難點。然后讓學生“幫小螞蟻找最短的路線”,讓學生借助已有的知識和經驗解決具體的問題,在具體的問題情境中逐步理解三角形“高”及相應的“底”的定義。接著啟發學生回憶畫“垂線”的方法,放手讓學生利用知識的遷移畫三角形的“高”,以培養學生遷移類推能力。教師再板演畫“高”的過程,強化畫“高”的方法,培養學生畫“高”的技能。最后讓學生通過“猜想”“推理”,感知三角形不同的高及相應的底。
認識角的教學設計10
一、教學內容:
信息窗一新授課第二課時總第15課時
二、教學目標:
1、認識角和角的表示方法,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稱,明確角的大小及直接比較大小的方法,培養學生觀察、比較和概括初步能力。
2、使學生認識量角器,知道量角器的刻度結構,能按不同向認識量角器上刻度的排列順序,知道角的大小的計量單位“度”,認識1度的角的大小。
3、使學生初步掌握量角的方法,初步學會用量角器量角以及用量角器畫指定刻度的角。
三、教學重點:
用量角器量角。
四、教學難點:
用量角器量角。
五、教學用具:
多媒體、紅色木條做的角
六、教學過程:
(一)板書課題:
角的畫法
(二)出示學習目標:
認識角和角的表示方法,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稱,明確角的大小及直接比較大小的方法
(三)出示自學指導:
1、怎樣畫角?
2、角的各部分名稱是什么?
(四)讓學生自學:
七、匯報:
1、上一節課我們認識了角,并且還給角分了類,你能說說角分哪幾類?他們有什么特點嗎?出示兩個差不多的角,這兩個角那個大?引起學生的質疑,我們光用眼看,還不行,我們要用儀器量一量。自己畫一個角用量角器量出它的.度數。
2、介紹量角器和量角器的使用方法。用量角器量角的步驟。
(1)中心與頂點重合
(2)其中的一條邊與0刻度線重合)
(3)看另一條邊所對的度數
3、請你指一指三角尺上的直角。直角是多少度呢?請大家用量角器量一量三角尺上的直角,然后告訴老師,你量出直角是多少度。
直角是多少度?(板書:直角是90)
4、請大家在練習本上畫一個平角,再量一量自己畫的平角是多少度。
5、你能想出一個平角的度數等于幾個直角的度數嗎?
6、請同學們每人拿出準備的一張紙,先對著折一下,再對著折一下,使剛才折出的邊重合。(老師同時示范)
7、用量角器畫角的步驟:
第一步:先畫一條(射線),使量角器的中心和射線的(端點)重合;0°刻度線和射線重合。
第二步:在量角器上刻度線的地方找到40度出點一個(點);
第三步:以射線的端點為端點,通過剛畫的點,再畫射線。(重點強調關鍵是使量角器的中心點和角的頂點重合,然后使零刻度線和角的第一條邊重合,0°在哪一個圈上,就在那個圈上找角的另一條邊所對的刻度,就是這個角的度數。
八、總結:
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知道了什么?
認識角的教學設計11
教學目標:
1.經歷動手操作做角、畫角、認識角在常用物品上找角的過程。
2.知道角有1個頂點、2條邊,知道角的大小與兩條邊的長短無關,能辨認角,能在物品圖片上找到角,并畫角。
3.在用小棒拼角、用活動做角、用紙折角等活動中,積累學習經驗,激發學生對角的好奇心。
教學方案:
教學環節設計意圖教學預設
一、操作感知
1、師生談話,引出用小棒拼圖形,先討論“拼”的意思。然后,讓學生想一想用4根小棒能拼成一個什么圖形?再動手拼,最后交流拼出的圖形。
用小棒拼圖形是學生喜歡的活動,用4根小棒拼圖形是學生熟悉的,先想一想,再動手拼,一方面激發興趣,另一方面培養初步的空間觀念。
師:同學們,今天我們一起來用小棒拼圖形,高興嗎?知道“拼”是什么意思嗎?
生:一根接一根的連在一起。
師:想一想,用4根小棒能拼出一個什么樣的圖形?動手拼一拼,看一看和你想的一樣嗎?
學生動手拼,然后交流。把正方形展示出來。
如果學生拼出菱形(平行四邊形),告訴學生圖形的名稱。
2、讓學生拿出3根小棒拼成一個圖形。并交流拼成了哪些圖形,使學生了解3根小棒可以拼成一個三角形。用3根小棒拼出一個三角形,為認識角生成對此的素材。師:請同學們用3根小棒,看一看能拼成什么圖形?
學生拼完后,全班交流,如果學生拼出開口的圖形,如,,先給予肯定。然后,指導學生把開口拼在一起,成一個三角形,把三角形展示出來。
3.讓學生拿出2根小棒拼成一個圖形并交流拼成了哪些圖形。
在學生操作、討論、交流的基礎上,使學生初步感受用2根小棒拼成的圖形都是“開口”的。師:用4根小棒可以拼成一個正方形,用3根小棒可以拼成一個三角形,用2根小棒,你又能拼成什么圖形呢?試一試!
學生自由拼圖,要給學生充足的時間拼擺。
師:誰愿意展示自己拼成的圖形?
學生在投影或磁力板上擺角,展示4-5名學生拼成的開口方向不同,大小不同角。∧∠∨>┌……)
4.比較用4根小棒、3根小棒拼成的圖形與2根小棒拼成的圖形有什么不同。在充分感知、比較的基礎上初步認識角,有利于學生建立角的表象。師:請同學們觀察用小棒拼出的這些圖形,你發現用2根小棒拼成的圖形與正方形、三角形有什么不同?
學生可能回答:這樣的圖形是敞口的;正方形、三角形都是圍起來的圖形……
只要學生的回答意思對,教師就要給予肯定。
5、教師簡單小結,同時,告訴學生:2根小棒可以拼成一個角,初步認識角。師:同學們說得對,正方形、三角形都是用小棒圍起來的圖形,數學上把這樣的圖形叫做封閉圖形,也就是沒有口的圖形。(指著學生拼成的各種形狀的角)像這樣用2根小棒拼成的圖形叫做角。
板書課題:角
二、初步認識角
1.讓學生觀察拼出的角,說一說有什么共同點。
觀察、發現圖形的共同點,為認識角以及各部分名稱做準備。
師:觀察用小棒拼出的這些角,你發現它們有什么共同點?
生:都用2根小棒,都有一個對接的點。
如果學生說出:角有一個頂點、2條邊,給予表揚。
2、教師結合小棒拼成的圖畫角,并介紹角的各部分名稱。然后,認識角有1個頂點、2條邊。從具體到抽象,形成清晰的角的表象,建立有關角的空間觀念。師:角的這些特點,我們可以在角的圖形上表示出來。這樣畫:先畫出兩根小棒拼在一起的點,再從這個點畫出兩條直的線表示小棒。
教師邊講邊畫出一個角。
師:在數學上,這個點叫做角的'“頂點”,從頂點畫出的兩條直的線叫做角的邊。
邊講邊在圖上標出頂點和邊。
師:現在,誰能用角的各部分名稱說一說角的共同點。
生:角有一個頂點、2條邊。
三、角的大小。
1、師生共同做活動角。
利用活動角做出大小不同的角,生成課程素材。
師:我們初步認識了角,知道角有一個頂點、2條邊,角是一個開口的圖形。現在,我們用兩條硬紙板和一個圖釘,做一個活動的角。
師生共同做活動角。
2、轉動活動角,形成大小不同的角,并畫出這些角,標上角度符號。
轉動活動角,再畫出大小不同的角,為下面比較角的大小做鋪墊。師:同學們,看老師轉動手中的活動角,看一看有什么發現?
生1:老師我發現這個角會動。
生2:我發現轉動活動角的一邊可以形成許多角,形成的角開口不一樣大。
生3:形成角的大小不同……
師:好,請同學們一起跟老師畫出幾個角。
教師轉一個角,照樣子畫一個角,畫出大小不同的角。并在圖上畫出角度線。
3、讓學生指出畫的角的各部分名稱。鞏固對角的認識。師:你能指出每個角的頂點和邊嗎?用手比劃一下每個角。
再指名學生到黑板上指一指。
4、先讓學生指出畫出的角,哪個角大?哪個角小?再討論:角的大小和什么有關?使學生了解,角的兩條邊開口越大,角就越大;反之,角就越小。角的大小與角兩條邊的長短無關。
在充分操作、觀察、討論的過程中,使學生形象直觀地體驗和了解角的大小與角的兩邊叉開的大小有關,與邊的長短無關。師:剛才我們認識了角的各部分,知道角是一個開口的圖形。那么,你們知道我們畫的這些角,哪個大,哪個小嗎?
學生先指出哪個角大哪個角小,再說明理由。使學生了解“角的兩邊開口越大,角越大,”反之角越小。
師:同學們,現在老師把這個較小角的兩條邊延長,觀察一下,這個角變大了沒有?為什么?
生:這個角沒有變大,因為兩條邊延長后,頂點那角度并沒變。
師:那么,角的大小和什么有關系,和什么沒有關系。
認識角的教學設計12
教學目標:
1、使學生初步認識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稱,理解角的大小。
2、初步學會用尺畫角。
3、能結合生活情境,能辨認角。
教學重點:
1、使學生初步認識角,懂得如何描述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稱,初步學會畫角。
2、結合生活情境,使學生能辨認角。
教學難點:
初步學會用尺畫角,理解角的大小。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生成問題
從一開學,我們同學們就像奧運健兒學習,投入了陽光體育的'強身健體的活動中.每天一清早,校園里就熱鬧起來,你們看“校園的早晨”(出示情境圖),從圖上你看到了些什么?同桌互相說一說。
師:做操的小朋友伸開兩臂會形成這樣的圖形,足球場的一角也有這樣的圖形。你們知道這樣的圖形叫什么嗎?引出課題:角的初步認識
二、探索交流,解決問題
1、聯系實際,初步感知
在這幅圖里還有許多這樣的角,你能找一找嗎?
出示例1:這幾個物體上有角嗎?
2、抽象圖形,形成表象
讓我們給這些角脫下美麗的外衣就變成這樣。仔細觀察,能說說角是什么樣的?認識頂點、邊。
找三角板上的角。
3、實踐操作,豐富認識
做角,允許獨立做,也可同桌合作。
小組匯報
4、畫角
想不想把角的樣子畫下來?想想看,角可以怎樣畫?要注意什么?小精靈說畫法,學生試畫。出示總結的關于畫角的兒歌,學生再次畫角
三、鞏固應用,內化提高
1、找周圍物體的角
2、判斷哪個是角,哪個不是角
3、指角
4、比大小(角一樣大,邊的長度不一樣)
四、回顧整理,反思提升
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都有哪些收獲?
認識角的教學設計13
教學內容:《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數學》二年級(下冊)第68-71頁的例題和“想想做做”。
教學目標:
1、結合生活情境,通過“找一找”、“折一折”直觀認識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稱,會用不同的方法做出角。
2、讓學生自己動手操作知道角有大小,會用重疊的方法比較角的大小。
3、在學習活動中發展空間觀念和形象思維,積累對數學的興趣,增強與同學的交往、合作的意識。
教學重點:探索角的大小與什么有關系。
教學準備:
1、教具準備:袋子(剪刀、鬧鐘、五角星、習字冊)紙、扇子、大三角板、四個鐘面圖等。
2、學具準備:三角板、紙、小棒、橡皮筋、活動角、扇子。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激發興趣
1、出示孫悟空圖。
引入:告訴大家一個好消息,今天孫悟空也來到了我們的教
室,喜歡他嗎?認真聽講、踴躍發言的小朋友還能得到孫悟空圖片。瞧,他給大家帶來了一個魔袋,里面有些什么呢?想不想知道?請4個小朋友來摸一摸
2、指名摸東西并介紹(剪刀、鬧鐘、五角星、習字冊)
3、揭題:今天我們要認識的新朋友就藏在這里面,這個新朋
友的名字是――角。這節課我們就一起來認識角(板書課題:認識角)
〖設計意圖:利用學生喜歡的孫悟空導入,激發了學生學習的興趣,再通過摸一摸更增強了學生的好奇心,從而讓孩子在輕松的氛圍里進入新知的探究。〗
二、聯系生活,探究新知
(一)初步認識角
1、找一找:誰來找一找我們的新朋友藏在哪兒?(學生指師用尺畫出角)
2、移一移:看把這些東西移走,留下的圖形就是角。
3、戳一戳:拿出三角板像老師這樣戳一戳自己的手背感覺怎么樣?為什么疼?對,這個尖尖的點就是角的頂點。(板書:頂點)(師邊說邊演示)再看從頂點畫出的兩條線就是角的邊(板書:邊)
4、摸一摸:用手摸一摸(三角板)這兩條邊怎樣?
5、指一指:誰能指出這個角的頂點和邊?
〖設計意圖:把角的概念放到實踐操作中感知,讓學生摸摸角的各部分,說說觸摸后的感覺,從而使學生體會到角有頂點和邊。同時,也培養了學生手腦并用的能力和對事物的.感知能力。〗
6、小結:你知道角有幾個頂點和幾條邊嗎?
7、找生活中的角:請小朋友找一找在我們周圍哪些地方有角?(同桌交流)
8、判斷:火眼金睛辨真假
(1)實物出示“想想做做”第1題
(2)集體判斷,并說明第二個圖形為什么不是角?
(3)出示用小棒擺的角(兩根小棒分開):這是角嗎?誰能把它變成角?
(4)出示用毛線擺的角(彎彎曲曲):這個圖形呢?誰來教教我把它變成角?
9、數一數:
(1)出示“想想做做”第2題
(2)學生獨立做
(3)集體評講(第一個圖形指一指角在哪兒)
10、填一填:
(1)出示“想想做做”第3題
(2)學生自己完成
(3)集體評講:大聲的說出你的答案老師來填。問:接下去想?你發現了什么?你知道三角形有幾條邊幾個角嗎?
〖設計意圖:通過辨真假、擺小棒、拉毛線、數一數、填一填,多種練習形式,鞏固前面建立起來的角的概念,使學生對角的特點,角的構成有了更深的認識。這樣的設計,使學生通過眼、手等感官直接感覺到了頂點與邊的特征,思維得到了升華,頭腦中已深刻地留下了角的形象。〗
(二)做角,感悟角有大小
1、引入:孫悟空還想看一看小朋友會不會做角?老師給你們準備一些材料,四人小組想想辦法,方法最多的小組會得到孫悟空送的合作星。
2、四人小組交流做角
3、匯報:請組長匯報你們小組做了幾種?
4、展示:請方法最多的小組到前面來為大家介紹一下,可能出現以下方法:
(1)用兩根小棒做成的角;(2)用紙折出的角;(3)在釘子
板上拉出的角;(4)用塑料棒做成的活動角(學生介紹時師標出角);(5)用扇子做的角;(6)用兩本數學書做成的角……。
5、表揚:很好,送你們小組一顆合作星。
〖設計意圖:做角的過程中,小朋友們合作學習,動手實踐,自主探索,生生互動,師生互動,在交流過程中,生生互補,集思廣益,使學生得到不同的發展,拓寬了知識,發展了數學思維。〗
6、初步感受角有大小:請小朋友認真看,在拉開紙扇的過程中這個角的大小有什么變化?合攏扇子的過程中角的大小有什么變化?請大家拿出你的扇子做一做
7、小結:隨著角的兩條邊叉開的程度越大角越大,叉開得越小角越小。(邊說邊再演示)
(三)比較角的大小
1、引入:在生活中也有大小不同的角,看,鐘面上的時針和分針分別可以看成是角的兩條邊,轉動時針和分針兩根針就形成了角,(再轉)看一看這個角有什么變化?(轉過180度的角)再看,這邊的角有什么變化?
2、出示四個鐘面圖:這有四個鐘面你能一眼看出哪個角最大,哪個角最小?
3、指名說
4、拿走第1個和第3個鐘面:現在這兩個鐘面上的兩個角你能一眼看出哪個角大哪個角小嗎?你認為第1個角大就伸“1”,認為第二個角大就伸“2”,想好了,伸(可能有的說第一個鐘面上的角大,有的說第二個鐘面上的角大,有的說一樣大)
5、質疑:誰說得對呢?我們桌上有這兩個鐘面上的角,請小組里合作,想想怎樣來比較?(兩個鐘面上的角事先用習題紙印好發給學生)
6、小組討論交流(師了解情況)
7、匯報:哪個角大?你是怎么知道的?
8、比一比誰的手巧:
(1)拿出一張紙折出一個角
(2)同桌比一比角的大小
(3)指名演示
9、完成“想想做做”第5題:請看最后一道搶答題(出示第5題)
〖設計意圖:比較角的大小開展多樣化的活動,先從拉開扇子、合攏扇子引入,再看鐘面上的時針和分針構成的角,同桌折角比較,看圖搶答比較,還有下面的游戲中比較,使學生學而不厭,樂此不彼,在輕松愉快的氣氛中鞏固了知識。〗
三、拓展延伸,游戲猜猜猜:
(1)引入:孫悟空會72變,老師也向他學了一招,看,(出示第一組,在信封里裝有用紙折的兩種顏色的角,一眼就能看出一個角大,一個角小,但邊露出一樣多)問,猜一猜哪種顏色的角大?我們來比一下。
(2)出示第二組:再看,(出示,兩種顏色一樣大小的角,一個角的邊露出多點,一個角的邊露出少點)哪種顏色的角大?(比較)
(3)出示第三組:還想猜嗎?(出示,兩種顏色大小不同的角,但大點的角的邊露出少點,小點的角的邊露出多點)哪種顏色的角大?(讓學生認為哪邊角大就站在哪邊)
四、課堂結語:這節課開心嗎?熱情的孫悟空還邀請小朋友課后到他的數學王國里去玩!
反思:本節課,在教學時由實物抽象出圖形————角,再認識角。通過找角、做角、比角,體會角是有大小的,從而得出角的大小比較方法。教學思路清晰,有條理,根據知識由淺入深,尾尾道來,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教學過程中,教者把學生喜愛的孫悟空引進課堂,把教具演示和學具操作有機結合,把數學知識與生活實際緊密結合,充分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熱情,激發了學生主動參與學習的興趣,使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學到了知識,掌握了技能,擴大了視野。
認識角的教學設計14
教學目標:
1.結合生活情境和操作活動,初步認識角,知道角各部分的名稱,初步學會用尺子畫角。
2.經歷折一折、畫一畫等過程,豐富學生對角的直觀認識,培養初步的空間觀念。
3.通過觀察比較、動手操作等活動,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初步的動手操作能力及合作意識。
4.在豐富多彩的活動中,獲得積極的情感體驗,體會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感受數學美。
目標解析:
本課教學目標的定位是基于學生已初步認識了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平行四邊形等平面圖形,對生活中的角已有初步的感知。從學生熟悉的生活情境中感知角,從觀察比較、動手操作等活動中初步認識角、學會用尺子畫角,體會數學的應用價值。
教學重點:初步認識角。
教學難點:初步學會用尺子畫角。
教學準備:課件、尺子,學生每人2條硬紙條和一個按鈕等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一)課件呈現主題圖“美麗的校園”
1.仔細觀察你在“美麗的校園”里看到了什么?
2.你能找出我們學過的平面圖形嗎?
(二)揭示課題
大家都善于用數學的眼光觀察校園,其實,這里面還藏著很多的“角”,今天我們就一起來認識角。(板書課題)
【設計意圖:課伊始,抓住學生的好奇心,從學生熟悉的生活情境中引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同時,找平面圖形這一環節,既復習了學生已有的相關知識,又為新課鋪墊。】
二、動手操作,探究新知
(一)指一指,初步感知角。
1.學生小組合作,在主題圖中指出角。
2.匯報交流時課件呈現有色線標示出角。
(二)描一描,認識角各部分的名稱。
1.從主題圖中提取教學素材,課件出示例1(先不出示紅線):
2.讓學生仔細觀察,分別找出角并在圖上描畫出來。
3.從實物中抽象出角。
4.比較觀察:這些角有什么相同之處?
5.交流歸納:角是由一個頂點和兩條邊組成的。(圖文結合板書)
(三)折一折,初步感知角的大小。
1.動手操作:用圓形紙片折角。
2.同桌合作:比一比誰折的角大?你是怎么比的?(重疊)
(四)做一做,探索角的大小與什么有關。
1.動手做一個活動角。
2.用活動角做“變大變小”游戲。
3.引導發現:角的大小與邊的長短無關,而與兩邊張開的大小程度有關。
(五)畫一畫(例2),初步學會用尺子畫角。
1.小組合作,嘗試畫角。
2.師生交流,完善畫法。
3.教師范畫,小結畫法。
從一個點起,用尺子向不同的方向畫兩條筆直的線,就畫成一個角。
【設計意圖:創設“指一指、描一描、折一折、做一做和畫一畫”等豐富多彩的學習活動,使學生經歷數學知識抽象的過程,也使角的.形成具體化、動態化,加深對角的直觀體驗,進一步認識角,進而使學生體驗探索的樂趣和成功的喜悅。】
三、鞏固練習,拓展應用
(一)教材第43頁練習八第2題
1.課件出示:下面圖形哪些是角,哪些不是角?
2.學生獨立判斷,師生交流時強調判斷的依據。
3.在圖上標上角各部分的名稱。
(二)教材第43頁練習八第3題。
課件出示題目,判斷這些平面圖形中有多少個角。
(三)教材第39頁“做一做”第1題。
1.說一說周圍哪些物體的表面上有角。
2.把你找到的角畫出來。
(四)用角組成自己喜歡的圖案。
【設計意圖:通過練習,讓學生在觀察、判斷、畫圖等數學活動中,加深對角的認識,發展學生初步的空間觀念。同時讓學生到生活中找角的活動,又讓數學知識回歸于現實生活,感受到數學知識與實際生活的密切聯系,感受數學的應用美。】
四、課堂小結
(一)這節課你有哪些收獲呢?
(二)你還有什么問題嗎?
【設計意圖:通過歸納總結、談收獲讓學生享受學習成功的快樂,同時讓學生帶著問題下課,培養學生勤于思考的好習慣。】
x 導學目標:
1、結合生活情境及操作活動,使學生初步認識角,會判斷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稱。
2、通過學習了解角的大小與邊張開的大小有關,與邊的長短沒有關系
3、初步學會用直尺畫角。
4、培養學生動手操作能力及體會到數學來源于實踐的思想和團結合作的精神。
導學重點:
初步認識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稱,學會用直尺畫角。
導學難點:
初步認識到角的大小與兩條邊張開的大小有關,與邊的長短無關。
教具和學具:
教具:電子白板、一個三角板、一個活動角
學具:三角板、活動角
導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
師:小兔請我們二(2)班的同學參觀他們的新房子,你們愿意去嗎?
生:愿意
師:房子是哪些圖形組成的?
生:三角形、長方形、正方形
屏幕顯示:從房子中拉出三角形、長方形、正方形, 然后分別閃現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中的一個角
引入:小朋友們,剛才閃動的圖形是什么?你認識它嗎?今天這節課我們就和角交朋友
板書課題:認識角
[設計理念:用情景引入,創設生動的小白兔的家,幫小白兔找一找它的家是由哪些圖形組成的?讓學生在輕松的情境中學習,而且富有童趣,能充分調動學生的興趣和學習積極性]
二、預學
1、角不僅藏在圖形里面,還藏在校園里面,你還能從校園的圖形中找出一些角嗎?(出示校園主題圖)
先讓學生說說那里有角,課件再演示。
鼓勵學生:同學們真是火眼金睛,把這么多的角都找出來了。
2、校園里有角,生活中還有很多的地方,也有角,你還能找出來嗎?
課件出示圖片:剪刀、吸管、水龍頭
師小結:看來角在我們生活中到處可以找到
[設計理念:利用主題圖里學生熟悉的生活和情景,與日常生活中常見的物品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讓學生從觀察實物中抽象出所學的角,使學生經歷數學知識由具體到抽象的過程,感受數學知識的現實性,在找角的過程中初步體驗到角這一數學知識就在我們身邊。]
3、出示導學單
①找一找:拿出三角板,找出其中的一個角,仔細觀察角是由哪幾部分組成的?
②畫一畫:試著畫一個角,說說你是怎樣畫的?
③變一變:你有什么好的辦法,讓角變大,讓角變小?你發現了什么?
4、小組合作學習、師指導
三、互學
全班交流、梳理盲點
認識角:
(1)學生齊讀第一條自學小貼士
師:同學們拿出自己手中的三角板摸一摸,你有什么感覺?
生:尖尖的
師:尖尖的地方是角的頂點。
板書:頂點
師:你再摸一摸從頂點出發的這兩條線,你又有什么感覺?
生:直直的
師:這兩條直直的線叫做角的邊。
板書:邊
(2)教師總結:角是由一個頂點和兩條邊組成的。
邊說邊畫: 邊
頂點
( 尖尖的) 邊(直直的)
(3)學畫角
師:我們已經了解了角的許多小知識,想知道角是怎么畫出來的嗎?
哪位同學們愿意到黑板上來畫個角呢?
指名畫角、其他學生在草稿本上畫角
師:你愿意把你畫角的方法講給其他同學聽嗎?
課件:先畫( ),再畫( )
注意:在兩條邊的中間畫一條弧線,作為角的標記。
[設計理念:畫角是本課的教學重點,放手讓學生自己畫,采用先“放”再“扶”的方法,既發展了學生自我學習能力,又激發了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同時,通過比賽的形式,再次加強學生對畫角方法的理解,并讓他們在展評中體驗成功的喜悅]
(4)角的大小
師:老師手中有一個角,同學們有沒有辦法,讓這個角變大?
4個同學為一個小組,在一起商量商量,怎樣讓這個活動角變大?
生1: 我把兩邊的紙條往外一拉,角就變大了
師:角變大了,是角的哪個地方變大了,你能用手指一指嗎?
生用手指,師追問:角變大了,邊有沒有變化?
師: 相反,你還有什么辦法讓角變小?
生1:把兩邊的紙條合攏,角就變小了
師:你能指一指,是角的哪個地方變小了?
生用手指,角變小了,邊有沒有變化?
老師用活動角演示:師拿一個活動角,慢慢變大之后,再減掉兩條邊的一少部分紙條,看一看角的邊,有變化嗎?
(5)紅角與藍角的爭論
【設計意圖:這段教學,通過拔動活動角,去體驗角的大小與什么有關系,在具體的操作中,學生才能得以充分的感知,增強了認識效果,可以培養學生的空間觀念。】
(6)兒歌總結幫助記憶
小小角兒真好看;一個頂點兩條邊。
畫角千萬要牢記;先畫頂點再畫邊。
角的大小怎么辨;只看張口不看邊。
四、評學
1、判斷角(見課件)
2、到創設情境小兔的新房中,再次完整地找角
3、數一數:一共有多少個角
4、用小棒擺角:擺一個角至少要幾根小棒?你還有其他的方法嗎?
五、欣賞生活中角的圖片
板書設計:
角的初步認識
張口大,角就大;張口小,角就小
認識角的教學設計15
【教學內容】
北師大版小學數學二年級下冊第七單元《認識圖形》中的第一課時《認識角》
【教材分析】
本節課是在學生已經初步地認識了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教材結合生活情境,引導學生從觀察生活中的實物開始,逐步抽象出角的幾何圖形,通過學生的實際操作,加深他們對角的認識。學生能熟練地掌握這部分內容將為學生進一步學習角的有關知識奠定基礎。
【學情分析】
對于學生來說,在認識角之前,已經具備了有關角的感性經驗。但是,低年級學生的認知規律是以具體的形象思維為主,抽象思維能力較低。這部分內容對于二年級學生來說比較抽象,接受起來較為困難。為了幫助學生更好地認識角,形成角的表象。我設計了一些貼近學生生活的數學活動,讓孩子在實踐活動中經過獨立思考,合作探究去認識角,發現角。從而感受到生活中處處有角。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讓學生經歷從現實中發現角、認識角的過程,建立初步的空間觀念,發展創新思維。
過程與方法: 通過找一找、做一做、比一比等活動讓學生直觀地認識角,感受角有大小。
情感態度價值觀:
結合生活情境,感受生活中處處有角,體會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
【教學重點】
讓學生初步地認識角。
【教學難點】
引導學生探索角的大小與什么有關。
【教具準備】
教師準備多媒體課件、三角板、活動角。學生準備三角板。
【教法與學法】
在本節課的教學中我努力做到教法和學法的最優結合,使全體學生都能參與探索新知的過程。整節課將觀察、操作、演示、討論等方法有機地貫穿于教學各環節中,讓學生通過找一找、摸一摸、玩一玩、比一比、等實踐活動加深體驗、掌握知識、形成技能。并充分發揮了多媒體的優勢,把靜態的課本材料變成動態的教學內容,通過形象生動的教學手段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把外在可見和內在不可見的角印在腦子里,從而進一步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 【設計理念】
學生是學習的“主人”,新課程要求遵循學生學習數學的心理規律,強調從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出發,讓學生親身經歷將實際問題抽象成數學模型并進行解釋與應用的過程。“認識角”一課意在讓學生主動地參與數學活動,并通過親身實踐、經歷的'過程,初步認識角。
【教學流程】
一、創設情境,引入新課
師:同學們,今天老師給你們帶來了一些圖形朋友,讓我們一起去看看,它們都是誰?(教師出示課件)
生: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圓
師:如果我們要將這些圖形分成兩類,你會怎樣分呢?
生: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是一類,圓是一類。
師:說說你的理由,為什么這樣分呢?
生: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這三個圖形的邊都是直的,圓是一個曲線圖形。
生: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這三個圖形都有角,圓沒有角。(你真聰明!)
師:下面,讓我們一起來認識角。(板書課題:認識角)
二、聯系生活,探索新知
(一)找角——直觀感知角。
師:你身邊的哪些物體上面有角呢?誰愿意來說一說。學生自由發表意見說說自己見過的生活中的角(也可以找找教室里的角)
生:數學書上有角,黑板上有角,三角板的上面有角等。
師:請你用手指一指。(教師注意動作的引導和示范。)
師:老師這也有幾個物體,請你仔細觀察一下,它們上面有角嗎?
師:(出示剪刀圖)你在剪刀的什么地方發現了角?給老師指一指。(教師注意動作的引導和示范。)我們把它請出來。(課件展示)
師:鐘面上的角藏在哪兒?(讓學生找出兩根針組成的角)
生:時針和分針組成了一個角。
師:我們把它請出來(課件展示)。三角板上的角呢?(課件展示)
師:哦,原來角就是這個樣子的。
(二)認識角
1.抽象出角的概念。(多媒體:從屏幕中的剪刀、三角板、鬧鐘等實物圖中抽象出各種角,電腦閃爍出)。
2、摸角并感知角.師:剛才同學們說三角板上有角。請拿出你們的三角板,找出其中的一個角,用手摸一摸(教師注意動作的引導和示范)。和你的同桌說說你的發現。
學生活動,教師指導。
3、認識角的頂點和邊。
師:誰愿意和大家分享一下你的發現?
生1:角有個尖,它刺手。
師:同學們,請你們用手摸一摸這個地方,是不是有同樣的感覺?
生:是
師:我們就把這個地方叫做角的頂點。(課件展示)
師:你還摸到了什么?
生2:我摸到角的兩邊是平平的、直直的。
師:我們把這兩條平平的、直直的線叫做角的兩條邊。(課件顯示)
師:一起來看看,圖中的這些角都有幾個頂點和幾條邊?
生小結:角有一個頂點兩條邊。
(三)畫角、介紹角的名稱及讀寫法
師:你能在紙上畫幾個不同的角嗎?
學生活動,教師做好指導。
教師讓學生說說角的畫法,并在黑板上示范畫一個角,并標出它的頂點和邊。
師:下面老師再來畫一個角,看看老師是怎樣畫的。
教師畫角(我們先畫一點,這是它的??(點出一點)再從頂點起畫一條很直的線,這是它的??,再從頂點起往不同方向再畫一條邊。)
這兩個角中,你更喜歡誰呢?
生:答。
師:為了便于區別這兩個角,我們還可以給它們取個名字。比如第一個角,我們可以在角的兩邊張口的地方,用一個小“ )”線把兩條邊連起來,然后在它的后面寫上數字1。我們把這個角記作:∠1,讀作:角1。(教師板書)
師:剩下的這個角可以怎樣表示呢?
師:請同學們給自己畫的角起個名字?然后把它記下來,讀一讀。
(四)、練一練(課件)
師:好了,孩子們,現在我們已經認識了角,能不能和角成為好朋友,可就要看你接下來的表現了!
(1).辨角。用你火眼金睛找出哪些是角?哪些不是角?為什么?
(2).找出下邊每個圖形中的角。
師:同學們打開課本67面“指一指”中有一組圖形,你能從中找出角并標出來嗎?試試看(學生自己先在書上指出,教師出示淘氣的作業,集體講評)。你們和淘氣找得一樣嗎?為什么?
三、動手操作,比較角的大小
(一)玩一玩
師:看來你們已經和角交上了朋友,接下來我們來玩游戲吧! 教師出示活動角
師:這是一個可以活動的角,就藏在你們課桌里面,請你拿出來,玩一玩。在玩的過程,看看你能發現什么?
學生活動,老師指導。
生匯報交流。
師:誰來說說你的發現?
生:角是有大小的。
師:你怎樣使得角變大、變小?
生:我把角的兩邊拉開,角就變大,我把角的兩邊合攏,角就變小。
師:角的兩邊拉得越開,我們就說,張口變大,相反,就是張口變小。你能說說什么樣的角大,什么樣的角小嗎?
生:角的兩條邊張口越大,角就越大;角的兩條邊張口越小,角就越小.師:你們說得真好,讓我們一起來看看電腦里是怎么說的。(出示課件)
(二)、比一比
師:既然角是有大小的,怎么比較呢?下面,請同學們將自已手中的角固定好,然后同位的同學比一比,說說你是怎樣比的。
指兩名學生上前比,老師指導比的方法:頂點和頂點對齊,一條邊對齊,比另外的一條邊,哪個角的邊在外面,那個角就大。
同位用這種方法比。 師:我這兒有兩個角(一個邊長但張口小,一個邊短但張口大),你們觀察一下,哪個角大?
生1:邊長的角大。
生2:開口大的角大。
師:怎樣知道哪個大?
生:比。 比兩個角。
師:哪個大?這說明白了什么?
生:角的大小只與張口有關,與邊的長短無關。
五、總結評價 內化延伸
1、數一數(出示課件)
2、如果我是角。
師:學了這么多與角有關的東西.假如你是一個可愛的角,你能向大家介紹一下你自己嗎? 學生介紹角。
生:角有一個頂點和兩條邊,角的大小與兩邊的張口有關,與邊的長短無關。
師:介紹得真精彩。這些可愛的角,用處可大呢?
六、聯系實際,了解角的應用
師:生活中角都有哪些應用呢。我們一起來看一看。(課件出示用一用)
結束:同學們,角的用處很大,角的秘密還有很多,希望同學們在生活中仔細觀察,找到更多的角,發現角更多的秘密.
板書設計:
認識角 記作:∠1 讀作:角1
【認識角的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角的認識教學設計11-13
認識角教學設計11-15
認識角的教學設計09-04
《角的初步認識》教學設計07-11
角的初步認識教學設計06-08
《角的初步認識》教學設計06-24
角的初步認識教學設計06-17
《角的初步認識》教學設計(優)07-11
角的初步認識教學設計15篇06-18
《角的初步認識》教學設計[通用15篇]0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