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識角的教學設計
作為一位杰出的教職工,常常要寫一份優秀的教學設計,教學設計是教育技術的組成部分,它的功能在于運用系統方法設計教學過程,使之成為一種具有操作性的程序。如何把教學設計做到重點突出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認識角的教學設計,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認識角的教學設計1
教學目標:
1.經歷動手操作做角、畫角、認識角在常用物品上找角的過程。
2.知道角有1個頂點、2條邊,知道角的大小與兩條邊的長短無關,能辨認角,能在物品圖片上找到角,并畫角。
3.在用小棒拼角、用活動做角、用紙折角等活動中,積累學習經驗,激發學生對角的好奇心。
教學方案:
教學環節設計意圖教學預設
一、操作感知
1、師生談話,引出用小棒拼圖形,先討論“拼”的意思。然后,讓學生想一想用4根小棒能拼成一個什么圖形?再動手拼,最后交流拼出的圖形。
用小棒拼圖形是學生喜歡的活動,用4根小棒拼圖形是學生熟悉的,先想一想,再動手拼,一方面激發興趣,另一方面培養初步的空間觀念。
師:同學們,今天我們一起來用小棒拼圖形,高興嗎?知道“拼”是什么意思嗎?
生:一根接一根的連在一起。
師:想一想,用4根小棒能拼出一個什么樣的圖形?動手拼一拼,看一看和你想的一樣嗎?
學生動手拼,然后交流。把正方形展示出來。
如果學生拼出菱形(平行四邊形),告訴學生圖形的名稱。
2、讓學生拿出3根小棒拼成一個圖形。并交流拼成了哪些圖形,使學生了解3根小棒可以拼成一個三角形。用3根小棒拼出一個三角形,為認識角生成對此的素材。師:請同學們用3根小棒,看一看能拼成什么圖形?
學生拼完后,全班交流,如果學生拼出開口的圖形,如,,先給予肯定。然后,指導學生把開口拼在一起,成一個三角形,把三角形展示出來。
3.讓學生拿出2根小棒拼成一個圖形并交流拼成了哪些圖形。
在學生操作、討論、交流的基礎上,使學生初步感受用2根小棒拼成的圖形都是“開口”的。師:用4根小棒可以拼成一個正方形,用3根小棒可以拼成一個三角形,用2根小棒,你又能拼成什么圖形呢?試一試!
學生自由拼圖,要給學生充足的時間拼擺。
師:誰愿意展示自己拼成的圖形?
學生在投影或磁力板上擺角,展示4-5名學生拼成的開口方向不同,大小不同角。∧∠∨>┌……)
4.比較用4根小棒、3根小棒拼成的圖形與2根小棒拼成的圖形有什么不同。在充分感知、比較的基礎上初步認識角,有利于學生建立角的表象。師:請同學們觀察用小棒拼出的這些圖形,你發現用2根小棒拼成的圖形與正方形、三角形有什么不同?
學生可能回答:這樣的圖形是敞口的;正方形、三角形都是圍起來的圖形……
只要學生的回答意思對,教師就要給予肯定。
5、教師簡單小結,同時,告訴學生:2根小棒可以拼成一個角,初步認識角。師:同學們說得對,正方形、三角形都是用小棒圍起來的圖形,數學上把這樣的圖形叫做封閉圖形,也就是沒有口的圖形。(指著學生拼成的各種形狀的角)像這樣用2根小棒拼成的圖形叫做角。
板書課題:角
二、初步認識角
1.讓學生觀察拼出的角,說一說有什么共同點。
觀察、發現圖形的共同點,為認識角以及各部分名稱做準備。
師:觀察用小棒拼出的這些角,你發現它們有什么共同點?
生:都用2根小棒,都有一個對接的點。
如果學生說出:角有一個頂點、2條邊,給予表揚。
2、教師結合小棒拼成的圖畫角,并介紹角的各部分名稱。然后,認識角有1個頂點、2條邊。從具體到抽象,形成清晰的角的表象,建立有關角的空間觀念。師:角的這些特點,我們可以在角的圖形上表示出來。這樣畫:先畫出兩根小棒拼在一起的點,再從這個點畫出兩條直的線表示小棒。
教師邊講邊畫出一個角。
師:在數學上,這個點叫做角的“頂點”,從頂點畫出的兩條直的線叫做角的邊。
邊講邊在圖上標出頂點和邊。
師:現在,誰能用角的各部分名稱說一說角的共同點。
生:角有一個頂點、2條邊。
三、角的大小。
1、師生共同做活動角。
利用活動角做出大小不同的'角,生成課程素材。
師:我們初步認識了角,知道角有一個頂點、2條邊,角是一個開口的圖形。現在,我們用兩條硬紙板和一個圖釘,做一個活動的角。
師生共同做活動角。
2、轉動活動角,形成大小不同的角,并畫出這些角,標上角度符號。
轉動活動角,再畫出大小不同的角,為下面比較角的大小做鋪墊。師:同學們,看老師轉動手中的活動角,看一看有什么發現?
生1:老師我發現這個角會動。
生2:我發現轉動活動角的一邊可以形成許多角,形成的角開口不一樣大。
生3:形成角的大小不同……
師:好,請同學們一起跟老師畫出幾個角。
教師轉一個角,照樣子畫一個角,畫出大小不同的角。并在圖上畫出角度線。
3、讓學生指出畫的角的各部分名稱。鞏固對角的認識。師:你能指出每個角的頂點和邊嗎?用手比劃一下每個角。
再指名學生到黑板上指一指。
4、先讓學生指出畫出的角,哪個角大?哪個角小?再討論:角的大小和什么有關?使學生了解,角的兩條邊開口越大,角就越大;反之,角就越小。角的大小與角兩條邊的長短無關。
在充分操作、觀察、討論的過程中,使學生形象直觀地體驗和了解角的大小與角的兩邊叉開的大小有關,與邊的長短無關。師:剛才我們認識了角的各部分,知道角是一個開口的圖形。那么,你們知道我們畫的這些角,哪個大,哪個小嗎?
學生先指出哪個角大哪個角小,再說明理由。使學生了解“角的兩邊開口越大,角越大,”反之角越小。
師:同學們,現在老師把這個較小角的兩條邊延長,觀察一下,這個角變大了沒有?為什么?
生:這個角沒有變大,因為兩條邊延長后,頂點那角度并沒變。
師:那么,角的大小和什么有關系,和什么沒有關系。
認識角的教學設計2
教學內容:教材第57-58頁,例1,練習十五第1題。
教學目標:
1.在觀察、操作交流等活動中,認識三角形各部分名稱及三角形的含義。
2.探索理解三角形底、高含義,掌握畫三角形指定底邊上高的基本技能。
3.感受三角形與現實生活的密切聯系,體驗數學的應用價值,激發學習的興趣。
教學重點:理解三角形的含義,認識三角形的底和高。
教學難點:會在三角形內畫指定底邊上的高。
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三角尺等。
作業設計:
(1)畫一個底為3厘米,高為2厘米的三角形。
(2)畫一個底為3厘米,高為2厘米的平行四邊形。
(3)畫一個下底為4厘米,高為2厘米的等腰梯形。
三角形。如果梯形上底是3厘米、下底是5厘米,高是4厘米,那么三角形的底是______厘米、高是______厘米。
教學過程:
一、觀察圖片,找出三角形
1.在古今建筑中找尋三角形。
2.提問:你還在哪些地方見過三角形?
板書課題:認識三角形
二、探究新知
(一)三角形的定義
動手畫三角形
1.活動要求:
(1)在作業紙上畫出一個三角形
(2)和同桌說一說,你是怎么畫的?
2.展示學生作品,讓學生自己說一說怎樣畫的?學生匯報,師在學生匯報時板演,畫三角形,引導學生說出“線段”、“連接”、“圍成”等。
3.學生嘗試說出三角形的定義。
4.判斷下面的圖形是三角形嗎?并說明理由。
1.認識各部分名稱
a.邊:三條線段叫做三角形的邊
b.角:兩條邊的夾角叫做三角形的角
c.頂點:這個角上的頂點叫做三角形的頂點。
請學生找一找三角形有幾條邊,幾個角,幾個頂點?
2.給三角形起名字
為了表達方便,用任意的大寫字母表示三角形的三個頂點。例如:A、B、C,那它就叫作三角形ABC,可以記作△ABC 。
(三)自主探究三角形的高和底
1.談話思考三角形是否有高和底。
2.自學第58頁的相關知識。
3.自學要求:
(1)什么是三角形的高,什么是三角形的底?
(2)怎樣畫出三角形的'高?
(3)頂點和對邊的認識。
(找出相對應的頂點和對邊兩個重合一條直角邊和頂點所對的邊重合,另一條直角邊和頂點重合)
注意:虛線、垂直符號、“高”和“底”。
(4)判斷圖中是三角形高的打“√”,不是的打“×”。
(5)想一想:三角形能畫出幾條高?
三、練習鞏固
1.教材第58頁做一做。
2.教材練習十五第1題。
四、課堂小結
這節課你有什么收獲?還有哪些疑惑?
板書設計:
認識三角形
三角形:由3條線段圍成的圖形(每相鄰兩條線段的端點相連)。
A
高
B
C
底
認識角的教學設計3
教材內容解讀
本課是在學生初步認識角的基礎上學習的,是今后進一步學習幾何初步知識的基礎。
教學目標
1、借助三角尺感知角的度數。
2、認識量角器和角的度量單位,對1°角的大小有直觀的認識。
3、會用量角器量角的度數,會畫指定度數的角。
4、經歷從實物中抽象出角的過程,認識銳角、直角、鈍角、平角和周角。
5、通過操作、交流等活動過程,知道銳角、直角、鈍角、平角和周角之間的大小關系。
6、體驗角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系。
重點難點
重點:會用量角器度量角并能畫出特定度數的角,掌握角的分類及各種角之間的關系。難點:畫角的方法。
學法指導 動手操作 合作探究
活動程序與教師提示活動內容
教學過程:
一、直觀感知角的大小
師:仔細觀察課件,你發現了什么?
(課件演示:鏟斗臂上形成的各種角)
師:鏟斗臂在工作的時候,形成的角有多大?今天我們就來研究這個問題。
(板書課題:角的度量和畫法)
師:回顧我們以前學的測量知識,根據測量線段的長度,以及計量長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積的方法,大家猜測一下計量角的大小的方法應該是怎樣的?
師:同學們的想法都很好,但是有一點,測量出來的角的大小,都不是太準確,為了測量的更準確一些,我給大家介紹一個學習用具——量角器。
一、角的測量
﹙1﹚認識度量單位
學生討論并回答
生1:我用三角尺上的角來測量。發現形成的角有三個∠1那么大。
生2:我用三角板上的∠2來量,比2個∠2大一些。
生3:我用折出的∠3來量,有5個∠3那么大。
生4:我用折出的∠4來量,比2個∠4小一些。
認識1°角:(多媒體) 出示一個圓,分成360份,然后分為二個半圓,把這樣的一個半圓分成180等份,每份所對的角度就是1度角,
活動程序與教師提示活動內容
下面聽小電腦博士的介紹。
板書: 10 =1度
﹙2﹚認識量角器
談話:剛才我們已經把一個半圓分成180等份,就得到這樣的.一個圓形,請同學們想一想,它和那個學習用品比較像———————量角器
(1)先讓學生根據自己的已有經驗說一說對量角器的認識。
(2)小結(課件演示或用教具演示)
同桌相互操練。
3、角的度量
出示120度角。那么怎樣來量角的大小呢?
(1)自學嘗試。
A、邊自學書上第26頁上半部分的內容,邊自己也學著量一量。
B、量的時候想一想,你量角的步驟是怎樣的?
(2)指名匯報,教師演示。
(3)提醒注意:由于量角器有兩圈刻度,讀刻度時,要根據測量角的方向選擇合適的刻度。
4、畫角
談話:給你一個角的度數,你能畫出來嗎?
(1)嘗試畫一個40度的角
(2)小組內交流畫法。
(3)總結畫角的方法,課件演示。
(4)再練習畫幾個角。
三、角的分類和各種角之間的關系
在不同位置著色閃動。而度就是角的大小單位,通常我們用10 表示1度
(1)學生拿出量角器仔細觀察,看看有什么發現?
﹙2﹚①半圓的圓心是量角器的中心。
②內圓的數字稱為內刻度線, 外圓的數字稱為外刻度線。
③以右邊的00 為起點,起點處的00 這條刻度線是內刻度00 的刻度線。
學生獨立完成,然后小組溝通,在全班交流。
學生通過度量和討論:
直角是90度
平角是180度 1平角=2直角
周角是360度 1周角=2平角
銳角<90度 90度<鈍角<180度
活動內容
(1)量一量下面各角的度數,你有什么發現?
(2)小組討論、交流,最后全班反饋總結。
四、全課總結
談話: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們有何收獲?
生談發現
全班交流
達標測評:
1、火眼金睛辯對錯
①三個角組成一個平角,這三個角一定都是銳角。 ( )
②把一個10度的角放大5倍打印出來,得到的角是50度。 ( )
③角的兩邊畫出的越長,角就越大 。 ( )
2、填一填
(1) 1周角=( )直角,( )直角=1平角
(2)周角是平角的( )倍
板書設計: 角量與畫角
度“°”
點重合
邊重合
找刻度、定點
再畫射線
畫角:先畫頂點;再畫其中一條邊;最后確定另一條邊。
認識角的教學設計4
【教學內容】
教材第38~39頁
【教材分析】
結合生活情景及操作活動,使學生初步認識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稱,初步學會用尺畫角。本節內容位于第三章第一課時,學生已經對圖形圖像有了初步的認識,同時加在第二章100以內的加減法和第四章乘法的初步認識之間可以有效地緩沖計算所帶來的枯燥與單調。學習了角的初步認識,可以使學生先對幾何圖形有一個大概的了解,為以后學習更加復雜的圖形做鋪墊。
【學情分析】
二年級學生認知水平雖處于初級階段,但基本形成完整的知識結構體系。由于學生所特有的年齡特點,學生有意注意力占主要地位,以形象思維為主。從整體上看,二年級學生都比較活躍,大多數學生上課基本上能夠跟上教師講課的思路,教師上課組織課堂紀律并不難,而且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也很容易調動。
【教學目標】
1.結合生活情境及操作活動,使學生初步認識角,知道角各部分的名稱,會用直尺畫角。
2.通過操作活動,幫助學生建立角的空間觀念,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和實際操作能力。
【教學重難點】
重點:掌握角的特征,并能正確判斷角。
難點:畫角。
【教學準備】
課件
【教學流程】
情境導入→創設問題情境,引導探究
↓ ↓
探究新知→認識角,會用直尺畫角
↓ ↓
鞏固應用→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
↓ ↓
課堂小結→總結學到的知識和方法
【情境導入】
(出示學校的圖片,讓學生欣賞)
1.師:孩子們,剛才從屏幕上欣賞了咱們的校園,它美嗎?那你們平時喜歡到操場去玩嗎?最喜歡玩什么?(學生自由回答)
(出示主題圖)這些同學在操場上玩得多開心呀!有的在……有的在……仔細看看,操場上還有許多我們學過的圖形呢,你們看見了嗎?(學生指出如: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圓、球等)
2.師:這些圖形都是咱們的老朋友了,今天,老師要給大家介紹一個新的圖形朋友(出示園丁在剪草的圖)。你們看,園丁爺爺手里拿著的剪刀,張開就形成了這樣的圖形,(出示角)做操的小朋友伸開兩臂,也形成這樣的圖形,這就是角。(板書:角)孩子們,和角打聲招呼吧。這節課,我們就一起來認識角。
【探究新知】
1.在主題圖中找角。
(1)師(指圖):操場上很多物體的表面都有角,快找找吧!
(2)(學生說)學生說到一個,課件演示一個,教師跟著復述一遍,并及時表揚。
2.教學例1。
(1)從實物中抽象出角。
師:小朋友一下子找到了這么多的角,真了不起。
看,老師帶來了三件物品,它們身上有角嗎?(出示例1的圖畫)
等學生觀察后,把剪刀、鐘表、三角尺放大,背景逐漸褪下去。問:這些生活中的角在數學上該怎樣表示呢?你們看,角就是這樣的:(課件中三個角從實物中移下來)
師:這三個圖形都是角。閉上眼睛想一想,角是什么樣的?再用手比劃比劃角的模樣。
師:仔細觀察這三個角,它們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生1:都是尖尖的。
生2:都有兩條直直的邊。
(2)認識角各部分的名稱及其特征。
①師(在黑板上畫出一個角):你們覺得尖尖的這是角的頂點,這是角的兩條邊,角的兩條邊都是……(生:直直的)。這個頂點和這兩條邊就組成了一個角。
②師(再指課件上第二、三個角):誰來指出這個角的.頂點和兩條邊?(分別抽出兩名學生)問:一個角有幾個頂點,幾條邊?
(3)判斷角。
師:今天,老師給大家帶來了一些圖形客人,孩子們,想看看嗎?有我們的新朋友角嗎?用手勢表示你們的判斷。(課件出示課本第43頁的第1題)
學生先判斷再說理由。
(4)再回到主題圖中講評學生前面判斷角出現的錯誤。
(5)師:你們看,下面幾個圖形里也有角,快跟你同桌的小朋友交流一下吧。(出示課本第43頁第3題,同桌互相指著看看,再指名學生說一說)
(6)找生活中的角。
①師:孩子們,其實,不光在這些圖形中有角,我們的身邊,我們的教室里,也都有好多角陪伴著我們。下面,就請大家在教室里找一找,看看哪些物體的表面上有角。聽清教師的要求,兩個孩子一起,要指出角的頂點和兩條邊。(學生活動,教師參與)
②請學生說說找到的角,并指出頂點和兩條邊。
師:小小的教室里有這么多的角,那我們的生活中的角就更多了,可以說是數不勝數、不計其數。
3.操作、認識角的大小。
(1)折角。
①師(出示一張圓形的紙):這張紙上有角嗎?開動小腦筋,動手折一個角,試試吧。如果你有了答案,悄悄地和同桌說一說,還不知道的學生輕輕地打開課本P39,看看書上的小朋友是怎樣折角的。
②學生折角,教師巡視指導。
③展示最快的學生做的角。師(讓生拿上來):這是一個角嗎?它的頂點和邊都在哪兒?請折好的同學把你折的角指給同桌看看,頂點在哪,兩條邊在哪兒?
(2)做活動角。
①師(拿出一個活動角):老師這兒有一個角(師扳動角的兩邊),你們看,這是一個活動角,你們想不想做一個我這樣的活動角?用老師發給你們的兩根小棍,試試吧!(生做)
②展示兩學生做成的角(大小明顯的):這兩個角有什么不同?
生:一個大,一個小。
師:對,角是有大小的。(再展示兩個大小差不多的角)能一眼看出哪個角大,哪個角小嗎?那有什么辦法知道?
生:可以把這兩個角重疊在一起。
師:你來試試。
生(把兩個角放在展示臺上比):把它們疊在一起,把這兩個角的頂點重合,一條邊重合,看,上面這個角的另一條邊在下面這個角的里面,這說明上面的角比下面的角小一些。
師:這個辦法真好!同桌之間也像這樣把活動角比一比,頂點重合,一條邊重合,看看誰的大,誰的小,比出結果了嗎?
認識角的教學設計5
教學目標:
1初步認識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稱,知道角的大小與什么有關和無關,會初步比較角的大小。
2讓學生經歷從實物中認識角,辨析角的過程,培養學生觀察、操作、抽象概括能力,發展符號感及空間觀念。
3在生活情境中認識角,感受角與生活的密切聯系。在探索角的活動中體驗成功
教學重點:建立角的正確表象
教學難點:會比較角的大小
教學準備:課件,三角板
教學過程:
一、 創設情境,激趣導入
師:同學們,今天老師給你們帶來了許多朋友,想不想見一見?
生:想。
師:請看大屏幕,你認識它們嗎?
生自由回答。
師: 最后一個叫三角形,你能用手中的小棒擺一個三角形嗎?
生擺三角形
師:現在請你拿掉一個小棒,現在你還認識它嗎?
它的名字叫角,今天老師將領著大家一起去認識它。
板書課題:認識角
二、 找角,指角,感受角
1、學生在生活中找角,指角
師:在我們的生活中,角的身影也是處處都存在的。你能從你身邊找到角嗎?給你的同桌指一指。
生互相指角。
2、師示范指角
師:看大家這么有興趣,老師也找到了一個角,看我是怎么指給你看的(師示范指角)。
指名學生指角,有錯及時糾正。
師:剛才大家都在身邊找到了角,老師這里有些漂亮的圖片,你能從中找到角嗎?(課件出示,從中找角)
3、摸角,感受角
師:看完這些角,同學們原不愿意用手去摸一摸,去感受一下呢?
學生拿出三角板,
老師拿出三角板領學生感受角,讓學生說感受。
三、學角
1、師示范畫角,
師:下面同學們說著,老師畫一個角好嗎?
我們畫角的時候要先畫一個點,再沿著這個點畫一條線,這條線是怎樣的?
生:直的
師:然后再沿著這個點畫一條直直的線。這兩條線都是怎樣的?
生:直直的
師:在看看這個點呢?
生自由回答。
2、介紹角的各部分名稱及記法
師:角的各部分還有自己的名字。
這個尖尖的點就叫做角的頂點(板書頂點)
這兩條直直的`線就叫做角的兩條邊(板書邊)
那么怎樣來標記這個角呢?我們可以用一個小弧線把兩邊連起來,再寫上數字1
記作: 讀作:角1
師:這里只有一個角,我呢用數字1來標記,同學們還可以給它起不同的名字,可以用其他數字2、3等,還可以用字母,例如a、b、c、d等。
師:現在我們來看一下,角都有哪些部分組成呢?
有幾個頂點?有幾條邊?
小結:由一個頂點和兩條邊組成。
四、 運用新知,辨別角,數角。
1、練習,判斷是不是角
師:現在我們對角的了解越來越多了,下面請大家當一次孫悟空,練一練你的火眼金睛,到造角工廠去打假,看你能不能判斷出哪些是角,哪些不是角。
課件出示相關練習題。(投影出示,讓學生到前面指出頂點和邊)
2、練習,在圖形中數角
師:剛才大家可真厲害,從造角工廠出來,好客的小猴子要請大家到他家做客,但他卻忘記了門的密碼,你能幫它嗎?
課件出示習題,數圖形中角的個數。學生拿自己練習題到前面展示。最終揭示密碼是圖中角的個數。
五、 比角的大小,探究與角的大小相關的因素
1、玩角,發現角有大小
師:進了小猴家,看看它送你了什么玩具?
生從抽屜里拿出活動角
師:它的名字叫活動角,大家玩一玩,看看角有什么變化。
生:可以變大,還可以變小
師:這說明角是有大小的。那么怎樣可以把角變大變小呢?引導學生說出把兩邊往外拉就會變大,往里合就會變小。也就是兩邊開口大角就大,開口小角就小。
2、游戲變角,比角
師:下面我們一起來玩一個變角游戲
師做一個活動角,要求學生變出比自己大或小的角。要求學生放進抽屜,師喊123齊拿出。找出大小差別大的角讓學生辨認,能直觀看出大小。
師做一個活動角,要求一名學生變出比自己大或小的角。
之后請一名學生上臺做一個和老師一樣大的角。
師:怎樣才能知道我們的角是不是一樣大呢?
生自由回答。
在探究的過程中找到比較角的大小的方法。
小結:把頂點和一條邊對齊來比較。
生生活動,分工:左邊學生出示角,右邊同學變一個和他一樣大的角。
3、探究與角大小的相關因素
師:我們玩的這么高興,有兩個伙伴也來了,瞧,是誰呀?
課件出示:出示兩個大小一樣,但是邊長不一樣的角(1、2)。
師:你認為哪個角大?
生可能會說邊較長的角大。
師:我們要用事實說話呀。怎樣才能知道是不是一樣大呢?
生:比一比。
課件演示比角,最終結果一樣大。
師:那為什么剛才會有人認為1大呢?
生:因為它的角邊很長
師:那么現在看來角的大小和邊的長短有關系沒?是不是邊長了角就大,邊短了角就小?
生:不是
師:事實已經證明角的大小與邊的長短是沒有關系的,那和什么有關呢?角的大小主要是看什么呢?
課件出示:角的大小和 有關,和 無關。
六:總結回顧
同學們,這節課你都學會了什么呢?
認識角的教學設計6
教學內容:
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數學二年級上冊第38~39頁例l
教學目標:
1.結合生活情景認識角,通過觀察、操作能用自己的語言描述角的特征。
2.經歷觀察、操作等數學活動,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實踐能力、抽象能力,建立初步的空間觀念,發展學生的形象思維。
3.通過小組合作、集體交流等活動形式,學會與人合作,與人交流,初步形成評價意識。
4.通過實踐活動,使學生獲得成功的體驗,建立自信心;通過生活情景的創設,感受生活中處處有數學。
教學重、難點:
根據角的特征辨認角。
教具準備:
學生準備:
剪刀一把、三角板一塊、白紙一張。
教師準備:
直尺、各種形狀的繼母若干;長方形、正方形、圓形白紙各7張;長條12根;圖釘若干。
教學過程:
一、生活引入,揭示課題
1.感知生活中的角。
(1)課件展示實物(紅領巾、鐘面、吸管、方向牌)。
(2)找一找以上實物中的角分別在哪兒,引導學生把角比劃出來。(隨著學生的發言,課件演示,抽象出角)。
(3)找一找生活中的角。
方式一:交流課前收集的信息。
方式二:現場收集生活中的角。
①老師交待收集的場地范圍(教室)和交流的時間(2分鐘)。
②學生收集、交流信息。
③反饋。(引導學生邊說邊比劃出角。)
2.揭示課題。
師:通過發現,知道了角在生活中隨處可見。今天咱們就一塊兒去認識角。
板書:認識角
二、實踐感知,建立表象
1.畫一畫,剪一剪。
老師給每個小組提供各種材料(直尺、三角板、剪刀、積木)。
(1)老師交待操作的要求:學生在以上材料中選擇自己喜歡的工具在紙上畫出角,再把它剪下來。
(2)學生自行選擇工具,實施活動。
(3)集體交流:把剪下圖形中的一個角比劃出來。
2.摸一摸,探究角的特點。
(1) 摸一摸剛剛比劃的角,有什么發現?
(2) 學生匯報可能出現以下情況:
①尖尖的。
A.示范摸到角的哪個地方是尖尖的,引導全班學生再次感知。
B.取名稱。
師:其實這個尖尖的是一個點。(板書)知道了這個點叫什么嗎?想給它叫什么?(把學生取的`名稱寫下來。)
C.得出名稱。(板書:頂點)
②平平的、直直的。
A.引導全班再次感知。
B.抓住學生發言,得出名稱。(板書:邊)
③、④……
3.小結:像這樣的圖形我們說它是一個角。
4.閉上眼睛想一想角的樣子,可以用喜歡的方式比劃比劃。
三、活動操作、鞏固應用
1.活動(一):找一找。
(1)明確活動要求:不用眼睛看,在學具袋中摸出一個帶角的圖形。
(2)反饋摸出的圖形有:
(3)分組交流:①每個圖形的角在哪兒?②每個圖形有幾個角?
(4)用手勢反饋。學生可能對第三個圖形有異議。老師抓住契機以辯論的形式得出正確的結果。(此環節中引導學生作評價。)
2.做一做。
(1)交待活動要求:在組內選擇有用的材料(剪刀、長方形、正方形、圓形的卡紙、長條、圖釘)制作一個你喜歡的角,然后展示在教室兩邊。
(2)學生選擇喜歡的學習方式開始活動。
(3)組織學生參觀作品。
(4)學生質疑、評價、提問。
如:能告訴我這個制做的角在哪兒嗎?
四、延伸
1.小結:今天咱們認識了一位新朋友──角,關于它你了解了多少?(鼓勵看書)
2.延伸:關于角,你還想知道什么?
師:課后同學們可以去查查有關資料,了解有關角的知識,咱們下節課再繼續交流
吳昌軍
認識角的教學設計7
教學內容:
角的初步認識。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初步認識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稱,學會用尺子畫角,初步學會比較角的大小。培養學生的合作學習能力,觀察比較能力。通過觀察和操作,培養學生的空間觀念。
2、過程與方法:激發和培養學生自主學習,學會運用多種方法和形式解決問題。鼓勵學生敢于發表自己的見解,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體會數學就在身邊,從解決問題中獲得成功的快樂,增強學習的自信心,產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教學重點:
讓學生形成角的正確表象,掌握角的各部分名稱。
教學難點:
引導學生掌握面角的方法,了解角的大小與兩條邊張開的大小有關,與兩條邊的長短沒有關系。
教具準備:
實物投影儀、活動角、三角板等。
學具準備:
圖形紙、正方形紙、三角板等。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媒體出示主題圖,教師:同學們,這就是咱們學校美麗的校園,你們看,我們學校不僅有漂亮的教學樓而且還開展了豐富多彩的文娛活動,有做韻律操,有踢足球等等。咱們學校里還有許多角,你能找到嗎?(學生找角。)
教師總結:大家說得很好,像老師手上的三角板、老爺爺修剪樹木用的剪刀、球門、角球線,以及伸開兩臂正在做操的小朋友等等這些物體的表面都有角。
二、探究新知
(一)認識角的各部分名稱
1、聯系生活實際:
在日常生活中很多地方有角,在我們教室里,就有很多物體表面有角,你們能找到嗎?現在,我們就一起來找找看吧!(學生找角。)2、新授:
師:角是我們生活中的好朋友,在我們身邊,有許多“角”。今天,這節課我們就來認識角(板書:角的初步認識)。
請小朋友看大屏幕,這些物體的表面有角嗎?這些角又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呢?
同座位的同學互相討論一下,屏幕上的角都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它們都有一個尖尖的地方,都有兩條直直的線。)
角的頂部有一點,你知道它叫什么名字嗎?頂點。(演示)
這兩條直直的線又叫什么?(這是角的兩條邊。)
角有兩部分組成,一個頂點和兩條邊。
3、練習題:(課件顯示)
判斷下列圖形是不是角?
(二)折角
同學們通過剛才的學習認識了角,大家觀察得都很認真。接下來,老師想請你們拿出一張紙折角,看誰折角的速度最快。
學生動手折角,教師將部分學生的作品貼在黑板上。
教師請一名學生上黑板指一指角的'頂點和角的兩條邊。
教師:大家看一看這幾個角的大小一樣大嗎?(不一樣大。)
這能夠說明什么?(這說明角是有大有小的。)
(三)演示活動角
通過剛才折角的活動,同學們知道角是有大有小的。
師:像這種角我們就把它叫做活動角。它是有兩根硬紙兩根硬紙條和圖釘做成的活動角,我們來看看這個活動角(屏幕演示)。兩根硬紙條做成的邊張開的比原來大了還是小了(大了),角比原來大了還是小了?
這兩條邊又怎樣了?角又怎樣了?(兩條邊又張大了,角比原來大了。)
這能夠說明什么?(同桌討論)
角的大小跟角的兩條邊張開的大小有關,兩條邊張開得越大、角就越大,張開得越小,角就越小。(板書)
師把紙條剪短,現在這個角的大小變了嗎?
從這里你們能發現什么?(板書:角的大小與兩條邊的長短沒有關系。)
(四)畫角
1、通過剛才的多種活動,我們進一步認識了角,如果要把角畫下來,該怎樣畫呢?學生動手嘗試。
有不少小朋友已經學會畫角了,誰能教教老師。
教師根據學生的提示畫一個角。
教師一邊畫一邊講解:先畫一點作為角的頂點,用尺子從這個點向一個方向畫一條線,再向另一個方向畫一條線,就組成了一個角。
2、鞏固:請同學們在自己的練習本上畫一個角。(請幾個學生上臺畫角)
三、拓展延伸:
你們的表現都很好,教師獎勵你們做游戲。這個游戲的名字叫做折一折,猜一猜,每個小朋友都有一張正方形的紙,現在請小朋友猜一猜如果一個正方形去掉一個角,還剩幾個角?先在小組里說一說,然后再折一折、試一試,看看會有幾種不同的結果。
集體反饋。
四、全課總結
今天這節課,我們學習了哪些知識?
認識角的教學設計8
教學目標:
1、結合生活情景認識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稱,會用不同的方法做出角。
2、知道角有大小,會用重疊的方法比較角的大小。
3、在認識角的過程中,體會數學與生活的緊密聯系,增強數學學習的興趣,在探索角的大小比較中發展數學思考。
教學重點、難點:角的大小比較
教具準備:多媒體課件、釘子板、三角尺、紙、小棒、活動棒、繩、剪刀、扇子等學生每人一份)
教學過程:
一、導入
1、師:小朋友們,喜歡做手工嗎?(出示主題目)。
小明和小紅也在做手工,看看他們都用了哪些東西?(剪刀、手工袋、直尺……)
二教學新課
1、師:老師這兒也有一把三角尺,(出示三角尺)上面有角嗎?(有)(指名指指)
生:指點認為是角。
師:出示鉛筆的筆尖說:“筆尖也有一點是不是角?”(不是)(老師把學生指的點寫下來)
師:“所以角還有兩條邊(邊說邊比劃,從點出發摸角的兩條邊)尖尖的這一點叫它頂點。”
“你還能在三角尺上找到角嗎?(指名比劃)同桌相互指一指,摸一摸三角尺上的角,要求說出我摸的是角的什么?并且體會:角的邊是直的,頂頂點是尖尖的。
2、師:誰能找出剪刀、三角形和鐘面上的角在哪里?學生一個一個指,
師:如果把角畫下來會是怎么樣的呢?請你仔細看好(抽象出角)
出示:
師:這些圖形都是角,是我們數學上的角,教師也來畫一個角。
說明:畫時先畫一個點,再從這個點開始用直尺畫兩條直的線作為角的邊。認識頂點和邊,這個就是我們這節課要認識的角。板書課題:角的認識
3、誰能指出其它物品上的角的頂點和邊嗎?(電腦演示)
4、通過學習,現在你知道我們數學中的角是什么樣的嗎?
生回答:演示:角有一個頂點,兩條邊。
5、師:老師想考考我們小朋友,學得怎樣?
練習:1、下面圖形哪些是角,哪些不是角?(出示)
A、指名判斷第1題:是角、請你指出它的頂點和邊。
B、不是角是,請你說說判斷的理由。
2、在我們生活中,你還能找到哪些地方有我們今天學習的角?
三、做角
師:我們剛才看看很多角,想不想自己動手做個角呢?(想)
師:老師給你準備很多材料,有紙、小棒、繩子等,你能用你身邊的材料做一個角嗎?(同桌合作做角)
師:“誰來說說你是怎樣做的?”
生:(1)小棒:
A指名擺一擺,指一指角的頂點和邊
B誰能擺個比他更大的角?
(2)用釘子板圍出一個角(指一指角的頂點和2條邊)
(3)紙:(指名演示用紙折一個角),如果想把角多大怎么辦?變小呢?和同桌比比誰的角大?
集體比較:A選出有明顯差異的角先比一比
B再選出有細微差異的.兩個角請大家比,
師:你是怎么比出來的?(指名演示)(重疊的方法)
(4)兩根小棒做個活動的角(全班一起做一個活動角)
師:現在請同學們跟著老師兩手捏住角的邊一起張開,慢慢地合攏,這時你發現了什么?
引伸:生活中有沒有見過這樣的角?(扇子、剪刀)引導學生自主活動體驗扇子和剪刀中角的大小變化.
(5)師:除了用這些東西外,還可以用什么做個角?(繩,但要拉緊)
四、角的大小比較
師:其實,我們只要仔細觀察生活到處都能發現數學中的角,瞧朱老師隨意轉動分針和時針,鐘面上就形成大小不同的角。
1、出示四幅鐘的面圖,你能一眼看出這些鐘面上哪個角最大,哪個角最小嗎?(第一個鐘面上的角最大,第三個最小)
2、出示第二、四個鐘面圖
師:這兩個鐘面上的角、你能看出哪個大、哪個小呢?
生:有的說第一個大,有的說第二個大。
師:誰說的對,同桌討論,想個辦法,能不能利用一些工具比較角的大小。
學生活動(事先用習題低印好相印的兩個鐘面,發給學生)指名匯報,交流,可能出現以下情況。
第一種:目數格子的方法:第一個角分針與時針之間正好3大格,第二個角分針與時針之間3大格多一些,得出第2個角大。
第二種:用紙第一個與第一個角同樣大的角,把它放在第二個角上比出大小。
第三種:用活動角比較將活動角,拉成與第一個鐘面上的角一樣大的角,再把它放到第二個鐘上,得出第二個鐘面角大。(指名演示)
3、你還有其它比較方法嗎?
4、老師有這樣一個角,(用手勢在板書的角的基礎上,把邊無限延長)你能說出這個角和剛才的角哪個大哪個小嗎?
想一想:角的大小和什么有關?(和角的開口大小有關,和邊的長短無關)
四、想想做做
1、下面的圖形中有幾個角?
()個()個()個
2、下面的圖形是幾邊形,各有幾個角?(出示)
()邊形()邊形()邊形
()個角()個角()個角
(1)學生先判斷是幾邊形,再說說有幾個角(指名數一數)
(2)師:奇怪四邊形有4個角,五邊形5個角,六邊形有6個角,那七邊形、八邊形呢?
你知道這里有什么規律嗎?(邊數=角的個數)
猜測十邊形有幾個角?(10個角),下課我們可以自己驗證。
五、總結
這節課,我們學習了什么?誰來說說你對角有了哪些更深的認識?你能在生活中找一找我們今天學習角嗎?
認識角的教學設計9
一、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
通過整理和復習,使學生對長度單位、角的初步認識、認識時間的知識有系統性的認識,初步養成回顧與反思的良好學習習慣。
(二)過程與方法
在整理和復習的過程中,進一步理解長度單位、角的初步認識、認識時間的相關知識,培養學生對知識進行整理的意識和能力,發展學生思維水平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三)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幫助學生積累數學活動經驗,感受數學思想,同時感受到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提高數學學習的興趣。
二、目標解析
基于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讓學生在操作中回顧長度單位、角的初步認識、認識時間的知識,并在不同的操作中,親身經歷知識的形成過程,在解決問題的同時鞏固所學的知識,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
三、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牢固掌握長度單位、角的初步認識、認識時間的知識。
教學難點: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
四、教學準備
鐘面等
五、教學過程
(一)設問中揭示課題
1.情境中設問
(1)出示第100頁圖(二)的情境圖。
(2)指定學生說說和這學期學的什么知識有關?
(3)測量物體的長度應用到什么單位名稱?這學期我們學過的長度單位有哪些?
(4)計量一節課的時間應用到什么計量單位?
2.揭示課題
板書:長度單位、角的初步認識、認識時間
【設計意圖】通過情境的創設及教師的設問,激活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使學生能快速進入學習狀態。
(二)操作中梳理知識
1.復習長度單位
(1)回顧已學過的長度單位。
測量鉛筆的長度應選( )作單位,測量一棵樹的高度應選( )作單位。
①引導學生回顧已學過的長度單位。
②思考:測量物體的長度應選誰作單位?
③指定學生匯報想法,并舉生活中的一些實例來加以說明。
④學生匯報:米和厘米之間的關系。
(2)及時練習。
①填一填:(出示教材第102頁的第5題。)
先讓學生獨立完成,然后全班交流,并說說自己的想法。
②量一量:量出下面指定線段的長度,并指定學生說說測量的方法。
③畫一畫:(出示下面的題目。)
a.畫一條4厘米長的線段。 b.畫一條比5厘米長2厘米的線段。
c.畫一條比5厘米短2厘米的線段。
2.復習角的.初步認識
(1)角的組成
①學生在作業紙上畫一個角,并標出角各部分的名稱。
②學生作業展示并進行評析。
(2)角的分類
①出示下面的三個角。
②指定學生說出各個角的名稱,并說說你的判斷方法。
③在下面給定的邊上分別畫一個直角、銳角、鈍角(從給出的點畫起)。
(3)及時鞏固
①看一看:下面的各個圖形哪幾個是角?它是什么角?哪幾個不是角?為什么?
②畫一畫:從這個角的頂點出發畫一條線,把它拆分成兩個角。這兩個角可能是什么角?會有幾種不同的情況?
先讓學生組內交流,然后獨立完成,最后全班交流。
3.復習認識時間
(1)出示一個鐘面,從鐘面上你能得到哪些知識?
①先組內交流,再全班交流。
②這個鐘面現在表示幾時幾分?時針和分針組成的是什么角?
(2)及時練習
①畫一畫:看看幾時整鐘面上的時針和分針形成直角。(3時、9時)
②寫一寫:寫出鐘面上的時間,并說說時針和分針組成的角是什么角?(教材第101頁的第3題)
③撥一撥:老師說時間,學生在鐘面上撥出時針和分針所在的位置。
4:00 7:00 6:50 10:20
【設計意圖】在復習長度單位、角的初步認識、認識時間時,沒有單純地進行知識點的復習,而是讓學生在“量一量、畫一畫、寫一寫、撥一撥” 等操作活動中,經歷復習知識的全過程,避免學生感覺到枯燥無味,同時讓學生在輕松愉悅的環境中加深對所復習知識的理解,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三)鞏固中深化知識
1.出示教材第104頁的第9題
先讓學生獨立完成,然后全班交流,重點交流:選擇的理由。
2.出示教材第105頁第10題
先讓學生估計,再動手測量,最后全班交流。
3.出示教材第105頁的第11題
先讓學生獨立完成,然后全班交流。(注意角的頂點是給定的)
4.出示教材第105頁的第12題。
先讓學生按要求獨立完成,然后全班交流。交流時指定學生說說每個鐘面上時針和分針組成的角是什么角?
【設計意圖】通過練習讓學生加深對所復習知識的理解,使知識結構更加系統完整。同時調動學生積極思考、主動參與的意識,做到能輕輕松松學知識、做數學,從解決問題中體會學習數學的快樂。
(四)總結中暢談收獲
通過今天這節課的復習,你有什么感受或體會?覺得哪些地方還有疑問?
認識角的教學設計10
教學內容:《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數學》二年級(下冊)第68-71頁的例題和“想想做做”。
教學目標:
1、結合生活情境,通過“找一找”、“折一折”直觀認識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稱,會用不同的方法做出角。
2、讓學生自己動手操作知道角有大小,會用重疊的方法比較角的大小。
3、在學習活動中發展空間觀念和形象思維,積累對數學的興趣,增強與同學的交往、合作的意識。
教學重點:探索角的大小與什么有關系。
教學準備:
1、教具準備:袋子(剪刀、鬧鐘、五角星、習字冊)紙、扇子、大三角板、四個鐘面圖等。
2、學具準備:三角板、紙、小棒、橡皮筋、活動角、扇子。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激發興趣
1、出示孫悟空圖。
引入:告訴大家一個好消息,今天孫悟空也來到了我們的教
室,喜歡他嗎?認真聽講、踴躍發言的小朋友還能得到孫悟空圖片。瞧,他給大家帶來了一個魔袋,里面有些什么呢?想不想知道?請4個小朋友來摸一摸
2、指名摸東西并介紹(剪刀、鬧鐘、五角星、習字冊)
3、揭題:今天我們要認識的新朋友就藏在這里面,這個新朋
友的名字是――角。這節課我們就一起來認識角(板書課題:認識角)
〖設計意圖:利用學生喜歡的孫悟空導入,激發了學生學習的興趣,再通過摸一摸更增強了學生的好奇心,從而讓孩子在輕松的氛圍里進入新知的探究。〗
二、聯系生活,探究新知
(一)初步認識角
1、找一找:誰來找一找我們的新朋友藏在哪兒?(學生指師用尺畫出角)
2、移一移:看把這些東西移走,留下的圖形就是角。
3、戳一戳:拿出三角板像老師這樣戳一戳自己的手背感覺怎么樣?為什么疼?對,這個尖尖的點就是角的頂點。(板書:頂點)(師邊說邊演示)再看從頂點畫出的兩條線就是角的邊(板書:邊)
4、摸一摸:用手摸一摸(三角板)這兩條邊怎樣?
5、指一指:誰能指出這個角的頂點和邊?
〖設計意圖:把角的概念放到實踐操作中感知,讓學生摸摸角的各部分,說說觸摸后的感覺,從而使學生體會到角有頂點和邊。同時,也培養了學生手腦并用的能力和對事物的感知能力。〗
6、小結:你知道角有幾個頂點和幾條邊嗎?
7、找生活中的角:請小朋友找一找在我們周圍哪些地方有角?(同桌交流)
8、判斷:火眼金睛辨真假
(1)實物出示“想想做做”第1題
(2)集體判斷,并說明第二個圖形為什么不是角?
(3)出示用小棒擺的角(兩根小棒分開):這是角嗎?誰能把它變成角?
(4)出示用毛線擺的角(彎彎曲曲):這個圖形呢?誰來教教我把它變成角?
9、數一數:
(1)出示“想想做做”第2題
(2)學生獨立做
(3)集體評講(第一個圖形指一指角在哪兒)
10、填一填:
(1)出示“想想做做”第3題
(2)學生自己完成
(3)集體評講:大聲的說出你的答案老師來填。問:接下去想?你發現了什么?你知道三角形有幾條邊幾個角嗎?
〖設計意圖:通過辨真假、擺小棒、拉毛線、數一數、填一填,多種練習形式,鞏固前面建立起來的角的概念,使學生對角的特點,角的構成有了更深的認識。這樣的設計,使學生通過眼、手等感官直接感覺到了頂點與邊的特征,思維得到了升華,頭腦中已深刻地留下了角的形象。〗
(二)做角,感悟角有大小
1、引入:孫悟空還想看一看小朋友會不會做角?老師給你們準備一些材料,四人小組想想辦法,方法最多的小組會得到孫悟空送的合作星。
2、四人小組交流做角
3、匯報:請組長匯報你們小組做了幾種?
4、展示:請方法最多的小組到前面來為大家介紹一下,可能出現以下方法:
(1)用兩根小棒做成的角;(2)用紙折出的角;(3)在釘子
板上拉出的角;(4)用塑料棒做成的活動角(學生介紹時師標出角);(5)用扇子做的角;(6)用兩本數學書做成的角……。
5、表揚:很好,送你們小組一顆合作星。
〖設計意圖:做角的過程中,小朋友們合作學習,動手實踐,自主探索,生生互動,師生互動,在交流過程中,生生互補,集思廣益,使學生得到不同的發展,拓寬了知識,發展了數學思維。〗
6、初步感受角有大小:請小朋友認真看,在拉開紙扇的過程中這個角的大小有什么變化?合攏扇子的過程中角的大小有什么變化?請大家拿出你的扇子做一做
7、小結:隨著角的兩條邊叉開的程度越大角越大,叉開得越小角越小。(邊說邊再演示)
(三)比較角的大小
1、引入:在生活中也有大小不同的角,看,鐘面上的時針和分針分別可以看成是角的兩條邊,轉動時針和分針兩根針就形成了角,(再轉)看一看這個角有什么變化?(轉過180度的角)再看,這邊的角有什么變化?
2、出示四個鐘面圖:這有四個鐘面你能一眼看出哪個角最大,哪個角最小?
3、指名說
4、拿走第1個和第3個鐘面:現在這兩個鐘面上的兩個角你能一眼看出哪個角大哪個角小嗎?你認為第1個角大就伸“1”,認為第二個角大就伸“2”,想好了,伸(可能有的說第一個鐘面上的角大,有的說第二個鐘面上的角大,有的說一樣大)
5、質疑:誰說得對呢?我們桌上有這兩個鐘面上的角,請小組里合作,想想怎樣來比較?(兩個鐘面上的角事先用習題紙印好發給學生)
6、小組討論交流(師了解情況)
7、匯報:哪個角大?你是怎么知道的?
8、比一比誰的`手巧:
(1)拿出一張紙折出一個角
(2)同桌比一比角的大小
(3)指名演示
9、完成“想想做做”第5題:請看最后一道搶答題(出示第5題)
〖設計意圖:比較角的大小開展多樣化的活動,先從拉開扇子、合攏扇子引入,再看鐘面上的時針和分針構成的角,同桌折角比較,看圖搶答比較,還有下面的游戲中比較,使學生學而不厭,樂此不彼,在輕松愉快的氣氛中鞏固了知識。〗
三、拓展延伸,游戲猜猜猜:
(1)引入:孫悟空會72變,老師也向他學了一招,看,(出示第一組,在信封里裝有用紙折的兩種顏色的角,一眼就能看出一個角大,一個角小,但邊露出一樣多)問,猜一猜哪種顏色的角大?我們來比一下。
(2)出示第二組:再看,(出示,兩種顏色一樣大小的角,一個角的邊露出多點,一個角的邊露出少點)哪種顏色的角大?(比較)
(3)出示第三組:還想猜嗎?(出示,兩種顏色大小不同的角,但大點的角的邊露出少點,小點的角的邊露出多點)哪種顏色的角大?(讓學生認為哪邊角大就站在哪邊)
四、課堂結語:這節課開心嗎?熱情的孫悟空還邀請小朋友課后到他的數學王國里去玩!
反思:本節課,在教學時由實物抽象出圖形————角,再認識角。通過找角、做角、比角,體會角是有大小的,從而得出角的大小比較方法。教學思路清晰,有條理,根據知識由淺入深,尾尾道來,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教學過程中,教者把學生喜愛的孫悟空引進課堂,把教具演示和學具操作有機結合,把數學知識與生活實際緊密結合,充分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熱情,激發了學生主動參與學習的興趣,使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學到了知識,掌握了技能,擴大了視野。
認識角的教學設計11
教學內容:
北師大版小學數學二年級下冊第七單元《認識圖形》中的第一課時《認識角》 設計理念:
學生是學習的主人,新課程要求遵循學生學習數學的心理規律,強調從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出發,讓學生親身經歷將實際問題抽象成數學模型并進行解釋與應用的過程。“認識角”一課意在讓學生主動地參與數學活動,整節課將觀察、操作、演示、討論等方法有機地貫穿于教學各環節中,讓學生通過找一找、摸一摸、玩一玩、比一比、等實踐活動積累數學基本活動經驗、掌握知識、形成技能。 教學目標:
1、經歷從現實中發現角、認識角的過程,建立初步的空間觀念。
2、 通過找一找、做一做、比一比等活動讓學生直觀地認識角,感受角有大小。
3、結合生活情境,感受生活中處處有角,體會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 教學重點:
初步地認識角。
教學難點:
探索角的大小與張口有關,與邊的長短無關
教具準備:
多媒體課件、三角板、活動角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引入新課
師:同學們,今天老師給你們帶來了一些圖形朋友,讓我們一起去看看,它們都是誰?(教師出示課件)
生: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圓
師:如果我們要將這些圖形分成兩類,你會怎樣分呢?
生: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是一類,圓是一類。
師:說說你的理由,為什么這樣分呢?
生: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這三個圖形都有角,圓沒有角。
師:下面,讓我們一起來認識角。(板書課題:認識角)
二、聯系生活,探索新知
(一)找角——直觀感知角。
師:你身邊的哪些物體上面有角呢?誰愿意來說一說。學生自由發表意見說說自己見過的生活中的角
生:數學書上有角,黑板上有角,桌子上有角、三角板的上面有角等。
師:老師這也有幾個物體,請你仔細觀察一下,你能找出它們上面的角嗎? 師:(出示剪刀圖)你在剪刀的什么地方發現了角?給老師指一指。(課件紅線標示)
師:(出示紅領巾圖)你在紅領巾的什么地方發現角?(學生上前指一指)(課件紅線標示)
師:(出示鐘面圖)鐘面上的角藏在哪兒?
生:時針和分針組成了一個角。(課件紅線標示)
師:下面,我們把上面的這些角請出來.(課件顯示)
師:哦,原來角就是這個樣子的。
(二)認識角
1.師:仔細觀察,說一說角長什么樣子?
生:尖尖的。
師:尖尖的地方就是角的頂點。(板書:頂點)
師:除了頂點以外,還有什么?
師生共同觀察,還有兩條直直的線,叫做角的邊。
師:我們一起來小結一下,角有幾個頂點幾條邊。( 板書:角有一個頂點,兩條直直的邊。)
2、摸角并感知角.
師:剛才同學們說三角板上有角。請拿出你們的三角板,找出其中的一個角,用手摸一摸角的頂點,角的兩條邊。(教師注意動作的引導和示范)。和你的同桌說說你的感受器。
學生活動,教師指導。
(三)畫角、介紹角的名稱及讀寫法
師:你能在紙上畫幾個不同的角嗎?
學生活動,教師做好指導。
教師讓學生說說角的畫法,并在黑板上示范畫一個角,并標出它的頂點和邊。 師:下面老師再來畫一個角,看看老師是怎樣畫的。
教師畫角(我們先畫一點,這是它的頂點(點出一點)再從頂點起畫一條很直的線,這是它的邊,再從頂點起往不同方向再畫一條邊。)
師:為了便于區別很多角,我們還可以給它們取個名字。比如第一個角,我們可以在角的'兩邊張口的地方,用一個小“ )”線把兩條邊連起來,然后在它的后面寫上數字1。我們把這個角記作:∠1,讀作:角1。(教師板書)
師:剩下的這個角可以怎樣表示呢?
師:請同學們給自己畫的角起個名字?然后把它記下來,讀一讀。
(四)、練一練(課件)
師:現在我們已經認識了角,能不能和角成為好朋友,可就要看你接下來的表現了!
(1).辨角。找出哪些是角?哪些不是角?為什么?
(2).找出下邊每個圖形中的角。
師:同學們打開課本67面“指一指”中有一組圖形,你能從中找出角并標出來嗎?試試看。
展示學生作業,集體交流。
三、動手操作,比較角的大小
(一)玩一玩,理解角的大小與什么有關
師:看來你們已經和角交上了朋友,接下來我們來玩游戲吧!
教師出示活動角
師:這是一個可以活動的角,就藏在你們課桌里面,請你拿出來,玩一玩。在玩的過程,看看你能發現什么?
師:你怎樣使得角變大、變小?
生:我把角的兩邊拉開,角就變大,我把角的兩邊合起來,角就變小。 師:角的兩邊拉得越開,我們就說,張口變大,相反,就是張口變小。你能說說什么樣的角大,什么樣的角小嗎?
生:角的兩條邊張口越大,角就越大;角的兩條邊張口越小,角就越小.
(二)、比一比
1、探索比角的方法
比一比哪一個角大?(展示兩組角,第一組可直接判斷大小,第二組是無法直接判斷大小的角。)
師:第二組無法直接判斷大小,要怎么比呢?
學生思考,小組討論。
指名學生上前比,老師指導比的方法:頂點和頂點對齊,一條邊對齊,比另外的一條邊,哪個角的邊在外面,那個角就大。
2、理解角的大小與邊的長短無關
師:我這兒還有兩個角(張口一樣大,一個邊長,一個邊短),你們觀察一下,哪個角大?
生:邊長的角大。
師:怎樣知道哪個大?
生:兩個重合。
比兩個角。課件演示
師:哪個大?這說明了什么?
師生共同小結:角的大小只與張口有關,與邊的長短無關。
四、總結評價 內化延伸
師:學了這么多與角有關的東西.假如你是一個可愛的角,你能向大家介紹一下你自己嗎?
學生介紹角。
師:介紹得真精彩。這些可愛的角,用處可大呢?
五、聯系實際,了解角的應用
師:生活中角都有哪些應用呢。我們一起來看一看。(課件出示用一用) 結束:同學們,角的用處很大,角的秘密還有很多,希望同學們在生活中仔細觀察,找到更多的角,發現角更多的秘密.
板書設計:
認識角
角有一個頂點,兩條直直的邊
記作:∠1
讀作:角1 1
教學反思:
課的引入從學生熟悉的圖形和分類的知識入手,建立在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基礎之上;學生能很快將圖形分成兩類,一類有角,一類沒有角,這又基于學生的生活經驗,能很快集中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為后面的探索知識創設了很好的學習氛圍。
基于學生的生活經驗,在生活中學生對角有了初步的了解:角是尖尖的。但對角的幾何圖形的認識還是第一次,要將學生的生活經驗提升到數學層面,教學讓學生在剪刀、紅領巾、鐘面等實物上找角,并利用課件抽象出角的形象,在直觀認識的基礎上仔細觀察,抓住角的本質屬性,使學生初步感知角的特點,再通過摸角、畫角等操作活動,使學生積累操作活動經驗,使學生進一步認識角有一個頂點兩條直直的邊的特點。這樣,從生活經驗到數學概念,順利突出本節課重點。
聯系實際生活,說出角在生活中的重要性,同時也加深了數學與生活的聯系。最后再次將總結放給學生,讓學生進行梳理、內化新知。
教學過程中還有以下不足:
1、讓學生畫出不同的角,學生的思維受先前老師示范性的影響,有的學生畫出的角張口方向都是朝著同一個方向,可以將問題的指向性再明確一些,可以是方向不同或是大小不同的角,發展學生的創新思維。
2、在探索眼睛無法直接判斷大小的角的比較方法時,先讓學生討論后說一說方法,再讓一個學生上臺比給其它學生看,學生操作的全員參與面小,可以讓
同桌合作,用活動角做出一樣大的角,使學生不得不思考怎樣操作才能做一個一樣大的角,從而進一步體驗重合比角大小的方法。
認識角的教學設計12
教學目標:
1、結合生活實際,認識到生活中處處有角,體會數學與生活的聯系。
2、通過“找一找”“摸一摸”“認一認”“擺一擺”“指一指”“做一做”等活動,直觀認識角。
3、通過“比一比”活動體會角的大小與兩邊張開的大小有關,發展動手操作能力和思維能力。
教學重點:直觀認識平面圖形中的角。
教學難點:學會比較角的大小的方法。
教學過程:
一、猜物導入:
這個盒子里有一樣東西,是什么呢?老師不告訴你。我請一位同學上來,請你用手摸一摸有什么感覺?然后告訴同學們,讓大家猜猜看是什么東西?那你猜是什么東西?
(出示五角星)你知道它為什么叫做五角星呢?哪五個角?誰上來指一指?我們今天就要來認識一下角。(板書:認識角)
二、感受特征:
活動一:找一找
(出示紅領巾)這是我們同學每天佩戴的紅領巾,它上面有角嗎?有幾個角?誰上來指一指。(課件展示)
(出示鐘)你能在這兒找到角嗎?在哪里?(生說)你上來指一指。(課件展示)
(出示剪刀)這上面有角嗎?在哪里?師示范指一指。跟老師一起指一指。
除了這些,你還能找到哪些地方有角呢?(生說)你能用手指給大家看一看嗎?
我們找到了這么多角,那你能用小棒擺一個角嗎?
老師把它畫到黑板上,看老師是怎么畫的?
活動二:認一認
(指著黑板上的角)我們把尖尖的這一點叫做角的頂點,從這個頂點出來的兩條直直的線叫做角的邊。(標出角的各部分名稱)跟老師一起說一下。用手指一指你剛才擺的這個角的頂點在哪里?邊在哪里?
一個角就是由一個頂點和兩條邊組成的。(同時在電腦中演示畫角的過程)
請同學們拿出三角板。找到其中的一個角,用手摸一摸角的頂點和兩條邊,你有什么感覺?這兩條邊是(直直)的。
這兩條邊之間的部分就是這個角,我們可以用“)”標出角。角有個專門的符號:“∠”,同學們覺得這個“∠”的符號和我們以前學過的什么比較像?它們完全一樣嗎?有什么不同?
為了方便記錄和說出這個角,我們可以用序號1來表示。記作:∠1。讀作:角1。
都認識角了嗎?
活動三:指一指
(嘗試練習:判斷下面圖形是不是角,是角的說出角的各部分名稱,不是角的說出為什么,如何使它變成角?)
下面各圖中有很多角?請你用“︵”標出來。(實物投影)你可以把它標在書上67頁的指一指。
三、比較大小:
看樣子,同學們已經認識了角。
活動一:做一做
現在請同學們拿出學具袋,用里面的材料做出一個角。
慢慢轉動角的兩條邊,看看角有什么變化?(角的兩邊張口越大,角越大。)
活動二:比一比
⑴比較下面兩個角的'大小,大的畫“√”。
哪個大?同意嗎?一眼就可以看出是紅色的角大。除了用眼睛看,你還有別的方法比較角的大小嗎?都認為這個角大嗎?那你發現比兩個角的大小,其實就是比這兩個角哪個角的(張口大)。那現在呢?看樣子,角的大小和邊的長短無關。
那這兩個角誰大呢?為什么?
⑵大小三角板比較
王老師手上有一塊三角板,你手上也有一塊三角板,你覺得老師手上三角板的這個角和你手上三角板的這個角比的話,誰大?為什么?
(3)同桌兩人每人撥一個角,然后比一比兩個角哪個大,哪個小?
四、動手實踐
在發現角的這么多秘密后,你能用自己的身體創造一個角嗎?
五、總結收獲
同學們,這節課我們認識了哪個新朋友?如果你是角,你會怎么跟大家介紹你自己呢?
認識角的教學設計13
教學目標:
1、結合生活情境及操作活動,使學生初步認識角,知道角各部分的名稱。
2、初步學會用尺畫角。
3、在豐富多樣的活動中,豐富學生對角的直觀認識,培養學生的空間觀念。
教學重難點:
在直觀認識角的活動中,形成關于角的正確表象。
教學內容:
一、情境導入。
1、同學們你們喜歡自己的校園嗎?誰來夸夸自己的校園?
2、今天,老師要帶同學們走進一個美麗的校園(呈現教材主題圖)。
仔細觀察,你在校園里看到了什么?
你能在校園里找到我們在數學課本上學過的圖形嗎?
其實校園里還藏著一種圖形,你們瞧(在主題圖上的鐘面上、剪刀上、紅旗上呈現紅色線,標示出角)。
請同學們仔細觀察這些圖形,有人知道這樣的圖形叫什么名字嗎?
這些圖形叫作角,今天我們一起來認識它!(板書:角的初步認識)。
一起來看今天的學習目標:
1、結合生活情境及操作活動,初步認識角,知道角各部分的名稱。
2、初步學會用尺畫角。
二、目標1的`教學。
1、老師這里有一些物品(剪刀、三角尺、鐘表)仔細觀察,這些物品上有角嗎?誰來指一指。(在學生指角的過程中,注意告訴學生正確的指角方法。)。
2、大家手里都有三角尺,請拿出來,然后給你的同桌指一指角。
4、你們真棒!我們每一個同學都有自己的名字,那么角娃娃各部分也有自己的名字,兩條直直的線叫做邊,丙條邊相交的地方叫做頂點。
5、課件演示:認角各部分的名稱。
6、指認角各部分的名稱。
7、同學們學得這么帶勁,為了獎勵大家,老師為大家變個魔術。(兩根硬紙條變成角,并讓這個角隨意變大變小,讓學生自己用兩支鉛筆來模仿老師變魔術,在變魔術的過程中讓學生感受角的大小與角的兩條邊張開的大小有關系)。
8、你能判斷下面兩個角的大小嗎?
(首先讓學生自己判斷然后通過課件演示讓學生看出兩個角一樣大,并知道角的大小和兩條邊的長短沒有關系。)。
9、同學們拿出小圓片,這個小圓片有角嗎?你能用手中的小圓片折一個角嗎?
10、同學們對目標1的學習效果怎么樣呢?下面都來檢測一下。
(1)、判斷:下面這些圖形是不是角?
(2)、請寫出下面角各部分的名稱。
三、目標2的教學。
1、同學們我們已經認識了角,你們想不想把它畫出來?
2、邊示范畫角邊說明:先點一個點火,再從這個點用尺子向不同的方向畫兩條筆直的線,就畫成一個角。
3、課件出示:畫角時,要牢記,先畫頂點再畫邊。
4、自己試著畫一個角,然后全班交流展示。
5、檢測目標2的學習:自己畫一個角并標出各部分的名稱。
四、課堂檢測。
1、請標出下面角各部分的名稱。
2、自己畫一個角。
認識角的教學設計14
教學內容:
蘇教版一年級下冊66、67頁的內容教學目標:
1、認識人民幣,了解元、角、分的關系。知道1元=10角,1角=10分。
2、通過模似購物等活動,使學生掌握簡單的付錢,找錢的方法。培養思維的靈活性以及提高解決簡單問題的能力。。 3、讓學生體會人民幣在社會生活中的功能和作用,感悟數學知識與現實生活的聯系。
教學重點:
掌握識別人民幣的方法。明確元、角、分之間的關系。教學難點:
通過模擬購物等活動,使學生掌握簡單的付錢,找錢的方法。教具:
學具盒:1元紙幣硬幣各一個,1角紙幣硬幣各10個,5角的紙幣硬幣各2個,1個5分,1個2分。教學過程:
一、情境導入
情景引入:羊村學校開學,喜羊羊帶著小羊們去買學習用品。喜羊羊:買東西要用什么?(生:錢)
師:我們中國的錢叫人民幣。(板書:人民幣)今天這節課我們就一起來認識人民幣。
二、教學新課
1、認識:一元、一角、一分。(如書上例1)
師:你認識這些人民幣嗎?向你的同桌小聲的介紹一下。(學生活動。)
學生介紹:
生:這張是1元的紙幣。師板書:紙幣師:你怎么知道它是一元的?
生:數字1。
生:漢字壹圓。師:1元也可以用這樣的漢字來表示。師:這些人民幣中還有1元嗎?
生:有,硬幣的1元。師:它和這個1元有什么不同?師板書:硬幣
師:其他的這些是多少面值的?分別介紹1角、1分。
2、認識人民幣的單位,揭示課題。
師:小朋友們,我們剛才認識的這些人民幣?它們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生:面值都和1有關?
師:那又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呢?生:單位不同。
師:1元的單位是元,1角的單位是角,1分的單位是分,元角分就是我們的人民幣的單位,今天這節課我們一起來認識元角分。(板書課題)
3、研究1元=10角,1角=10分
師:認識了人民幣,我們就可以去購物了。美洋洋:歡迎光臨,今天練習本特價,1元1本。師:1元錢該怎樣付?同桌合作,從錢袋中拿出1元錢,擺在桌上。
學生操作,教師巡視。
學生匯報:①1元的紙幣
②1元的硬幣
③10張1角的紙幣
④10枚1角的硬幣
師追問:擺10張1角的可以嗎?
師板書:1元=10角,
師:我們知道了1元等于10角,那請你想一想1角等于幾分?
4、認識5角、5分、2分
媒體出示一只小羊,手里拿了2張5角的。小羊問:買一本練習本,我這樣付錢可以嗎?媒體出現單獨的一張5角的紙幣師:小朋友們,你們認識這張人民幣嗎?
除了我們剛才認識的1元、1角、1分,還有這些人民幣,你們認識嗎?
媒體出示例2的那些錢:5角、5分、2分生:這張是5角,師:從哪里知道它是5角?生:數字5。(媒體閃5)
生:漢字伍角。師:原來5角也可以用這樣的漢字來表示。(媒體閃)
師:這些人民幣中還有5角嗎?
生:有,硬幣的5角。師:它和這個5角有什么不同?硬幣出現后,移動到5角紙幣的下面。師:這個你認識嗎?誰來介紹?
生:5分。師:那先信息告訴我們它的面值是5分?生:數字5。(媒體閃)
生:漢字伍分。師:伍分也可以用這樣的漢字來表示。(媒體閃)
師:最后這個是誰啊?
生:2分。師:你怎么來辨認的?生:數字2。(媒體閃)
生:漢字貳分。師:2分也可以用這樣的`漢字來表示。(媒體閃)
師:那剛才小羊這樣付可以嗎?為什么?(媒體出示小羊)生:可以,5角+5角=10角,10角就是1元。先媒體出示:1張1元可以換()張5角,填2。媒體出現:
①?張5角的紙幣1張1元的紙幣
再出現2張五角的紙幣,點一下2張五角的下面出現10角,最后點出現一個等號。呈現2張五角的紙幣=1元
②出現1枚1角可以換()枚5分,填2。?張5分的硬幣1枚1角的硬幣
再出現2枚五分的硬幣,點一下2枚五分的下面出現10分,最后點出現一個等號。呈現2枚5分的硬幣等于1枚1角的硬幣老師再來考考大家,()枚2分可以換1枚1角。 ③出現()枚2分可以換1枚1角。填5。?張2分的硬幣1枚1角的硬幣
再出現5枚2分的硬幣,點一下5枚二分的下面出現10分,最后點出現一個等號。呈現5枚2分的硬幣等于1枚1角的硬幣4、小結。
剛才我們認識了人民幣,你知道了什么?同學們學得很棒,我們一起來幫小羊解決一些問題。
媒體出示1只小羊和書上的想想做做1。
師:小羊現在有這樣的3張人民幣,可以買什么商品,請你連一連,書上P67的第1題。
生匯報:5角可以買1只羽毛球,1元可以買1本書,1角可以買1和火柴。
媒體出示:小羊提問:今天我帶了多少錢?想想做做第2題。 5、開始購物。
師小朋友們真棒,幫小羊又解決了問題,下面我們一起用人民幣去購物好嗎?媒體出示,柜臺。(羊村文具店)(商品有直尺8角、單塊橡皮2角、笑臉橡皮7角、鉛筆3角、數學本1元、鉛筆套1角、票夾1角、透明膠9角、卷筆刀1元2角)(1)師:每個小朋友準備好一元錢,買一樣商品。(媒體出示)
生1:正好,師:可以買嗎?生:可以。生2:買一樣東西不足1元。
師:1元錢買1支鉛筆夠不夠?為什么?生:1元=10角,10角>7角,夠了。
師:既然1元比7角多,就要找錢?誰來做營業員找一下錢?請一生上來找錢,集體判斷找的對不對。請3—4位學生。
(2)師:現在請大家買2樣商品,要求合起來正好是1元。(媒體出示)生來買。
師:這樣買可以嗎?為什么?
生:()角+()角=10角,10角就是1元。
(3)師:現在老師不規定買幾樣,你可以任意買,但就是要把1元錢正好用完。(媒體出示)請2—3位學生。
(4)師疑問:老師發現有一樣商品始終沒人買,為什么呢?那1元2角可以怎樣付呢?
師:拿出桌洞里的錢袋,倒在盤子里,和同桌一起拿盤子里的錢擺一擺,看誰的方法多?
生匯報:1元+2個1角,2個5角+2個1角,1個5角+7個1角,12個1角
三、全課小結
師:今天這節課我們學習了什么?(認識元角分)知道了什么?(人民幣有紙幣和硬幣、1元=10角、1角=10分)關于人民幣,小朋友們還知道什么呢?這些面值更大的人民幣,我們下節課繼續學習。
認識角的教學設計15
教材分析:
本單元內內容是學生在學習了角、初步認識三角形的基礎上安排的系統研究三角形特征的知識。本課教學內容為第一課時,教材安排了兩個例題:例1通過讓學生從現實背景中找出三角形來初步感知,例2著重讓學生通過操作活動去體驗和了解三角形的兩邊之和大于第三邊的特征,例2的內容是課程標準新增加的內容。教材在編排上注重了與學生生活的聯系,注重了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不是把知識簡單地呈現給學生,而是讓學生在豐富的實踐活動中發現現象、研究原因、探索規律,充分體現了讓學生在數學活動中自主發現和主動建構的特點。
教學思路:
“動手實踐、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新課程倡導的學生學習的重要方式。在本課教學中,我力主讓學生從生活中熟悉的物體去感知三角形,在充分的操作活動中去體驗、感悟,經歷探索知識形成的全過程,以外在的動,促進他們思維內在的動,促使學生主動構建知識,培養學生探索數學問題的能力,發展數學思維。在練習設計上除了課本習題外,作了適當補充,為學習能力較強的學生提供了一個自主探究的空間,使他們探索數學問題的能力得到提升。
教學目標:
1、引導學生在通過觀察、操作、實驗等學學習活動中,感受并發現三角形的有關特征,了解三角形兩邊之和大于第三邊。
2、在經歷充分的 探索過程中,提高學生的觀察能力、推理能力,發展空間觀念。
3、使學生體會三角形在日常生活中的普遍性,通過學習進一步激發其學習的興趣好積極性。
教學重點:
認識三角形的基本特征,知道三角形兩邊之和大于第三邊。
教學難點:
探究三角形兩邊之和大于第三邊。
教學準備:
學生每人準備小棒若干,4厘米、5厘米、6厘米、10厘米的彩色紙條各一根(顏色同課本),教學課件。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引入新課
1、談話:江陰長江大橋是我們泰州市在長江上架設的第一座大橋,是泰州人的驕傲,同學們見過嗎?(出示江陰長江大橋圖片)
師:觀察一下,你能在這座大橋上找到我們熟悉的圖形嗎?
板書:三角形
【設計意圖】:由課本插圖改為學生熟悉的江陰長江大橋引入,使學生感到親切,能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
2、尋找生活中的三角形。
學生舉例說一說生活中見到的三角形。
教師課件展示:紅領巾、三角尺、交通指示牌、房屋等含有三角形物體的圖片。
【設計意圖】:從生活中豐富的.三角形物體的圖片,使學生從整體上進一步感知三角形,使學生體會到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喚起他們主動探究的欲望。
二、動手操作,感悟特征
1、做三角形,初步形成概念。
⑴師:三角形是我們非常熟悉的一種圖形,你能用自己手中的材料做一個三角形嗎?
學生動手操作,小組交流,全班展示。
⑵學生可能出現的方法:
①用三根小棒擺成一個三角形。
②在釘子板上圍成三角形。
③用三角板畫一個三角形。
④在方格上畫一個三角形。
分別指名學生展示自己制作的三角形,并要求其說說自己的想法。
【設計意圖】:不同的學生由于生活經驗的不同,呈現出來的三角形的形狀、大小、位置也不一樣,這一環節重點讓學生在交流時分析各種做法的共同點,初步感知三角形的特征。
⑶討論:出示小棒擺的三角形:
這樣的圖形是三角形嗎?為什么?學生討論教師將圖形移動。
【設計意圖】:學生對三角形的認識停留在較膚淺的層面上,他們有時會把類似于三角形的圖形當作三角形,通過這個環節的設計,三角形是由三長線圍成的這一重要特征。
2、認識三角形各部分名稱。
教師出示手中的小棒,我們用小棒圍成一個三角形時,實際上是把這根小棒看成一條什么?(線段)
圍成一個三角形,需要幾條線段?(板書:3條)
師:我們把這三條線段叫做三角形的邊。(板書:邊)
問:三角形除了邊,還有什么?
學生討論、交流。
教師小結并板書:三條邊、三個角、三個頂點。
3、畫三角形。
⑴學生在作業本上畫一個三角形,同桌互相說一說三角形的邊、角、頂角。
⑵在點子圖上畫兩個三角形,(課本想想做做第1題)
學生畫好后,再指名說三角形的特征。
【設計意圖】:學生在“做三角形、畫三角形、比較三角形”等活動中逐步由具體到抽象,由生活到數學,初步實現了三角形的概念的主動建構。
三、合作探究,深入探索。
1、疑問引入
師:通過剛才的活動,我們知道了三角形是三條線段圍成的,現在給你任意三根小棒,你能圍成三角形嗎?
學生自由討論、交流。
師:能,還是不能,我們用什么辦法來解決呢?
板書:實驗
【設計意圖】:數學猜想是探索數學規律或本質時的一種策略,當學生基本認識了三角形的特征后,教師提出這個猜想的話題,激發了學生對正確結果的渴望,從而水到渠成地進入下一步學習環節——小組實驗。
2、合作探究
⑴學生拿出課前準備的信封,拿出4厘米、5厘米、6厘米、10厘米的彩色紙條各一根。
⑵出示表格
選 用 小 棒 情 況
能否圍成三角形
10厘米(紅)
6厘米(黃)
5厘米(綠)
4厘米(藍)
能
否
注:請在表格中用“√”表示。
你發現了什么?
⑶學生分小組實驗,并填寫表格,組織匯報。
⑷教師用視頻展示臺展示,學生填寫的實驗記錄表。
師:我們先來看選哪幾根小棒不能圍成三角形?
教師根據學生的討論,分別用電腦演示:
A : 10、4、5 B : 10、6、4
研究:這兩組數據都不能圍成三角形,你有什么發現?
板書:4+5<10 6+4=10
小結:兩邊之和小于第三邊,不能圍成三角形。
兩邊之和等于第三邊,不能圍成三角形。
師:哪幾根小棒能圍成三角形?
板書:5、6、10 4、5、6
觀察一下,你又有什么發現?
將上述板書補充為:
5+6>10 4+5>6
小結:兩邊之和大于第三邊能圍成三角形。
【設計意圖】:學生通過實驗驗證自己的猜想,在交流中碰撞思維,引發思考,經歷了發現問題、合作探究,解決問題主動獲取的過程,學生的主體作用得到充分的發揮。
⑸討論:在10、4、5和10、6、4這兩組數據中,
10+4>5 10+6>4
10+5>4 10+4>6
都有符合兩邊之和大于第三邊的條件,為什么它們不能圍成三角形呢?
學生再次討論、交流。
⑹引導小結:三角形任意兩邊的長度之和大于第三邊。
,三角形的認識教學設計2
⑺優化判斷:
長邊+短邊>中邊 長邊+中邊>短邊 短邊+中邊>長邊
問題:只要算一次就能判斷出能否圍成三角形,你認為該選哪個?為什么?
結論:短邊之和大于長邊,就能圍成三角形。
【設計意圖】:教材中的結論是“三角形兩條邊長度之和大于第三邊。”學生對于這個概念的理解還是比較困難的。通過上述環節設計,使學生進一步明確:必須是任意兩邊長度之和大于第三邊才能圍成三角形,同時在實際判斷中,只要判斷“短邊之和大于長邊”這一次就行了。這樣,優化了學生的判斷方法,提高了他們的思維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驗證:同學們量一量自己剛才所畫的三角形的三條邊的長度,再算一算,看看兩條短邊之和是否大于長邊?
四、解決問題,發展新知。
1、下面哪幾組中的三條線段可以圍成一個三角形?為什么?
2cm 5cm 6cm
4cm 2cm 2cm
5cm 5cm 5cm
補充問題:用一個算式來表示能還是不能。
想一想:第二個圍成的三角形的形狀有什么特點?
【設計意圖】:充分挖掘教材資源,提升練習層次,既鞏固了新知,又拓展了學生的思維。
2、課本“想想做做第3題”。
要求學生解釋理由。
3、玩一玩:用三根小棒圍成一個三角形,其中兩根小棒長度分別是10厘米和6厘米,那么第三根小棒的長度是多少?你認為第三根小棒可以有多少種情況?
學生小組合作探究。
結論:第三根小棒的長度在4厘米與16厘米之間,如果不確定是整厘米數的話,它有無數種可能。
【設計意圖】:這是一道開放題,既復習了今天所學內容,又為學生,尤其是學習能力較強的學生提供了一個自己探究的空間,使他們探索數學問題的能力得到提升。
五、課內總結,內化新知。
通過本節課的學習,你知道了哪些知識?
你是通過哪些方法獲得這些知識的?
【認識角的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角的認識教學設計11-13
認識角教學設計11-15
《角的初步認識》教學設計07-11
角的初步認識教學設計06-08
《角的初步認識》教學設計06-24
角的初步認識教學設計06-17
《角的初步認識》教學設計(優)07-11
角的初步認識教學設計15篇06-18
《角的初步認識》教學設計[通用15篇]07-11
《三角形的認識》教學設計04-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