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元整體教學設計15篇【通用】
作為一位杰出的教職工,時常要開展教學設計的準備工作,教學設計是實現教學目標的計劃性和決策性活動。那要怎么寫好教學設計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單元整體教學設計,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單元整體教學設計1
單元目標
一、單元分析:
本單元為綜合性學習單元,主題為“難忘的小學生活”。
在即將畢業的時候,開展一系列有意義的活動,可以讓學生在珍藏記憶、表達情感、祝福未來的同時,綜合運用語文知識和技能,促進語文素養的發展。
教材圍繞“難忘小學生活”的主題,編排了“回憶往事”和“依依惜別”兩個活動板塊,以任務驅動的方式帶動整個單元的學習。每個板塊都編排了“活動建議”和“閱讀材料”,其中“活動建議”是綜合性學習的'主體,提供了具體的活動任務、活動內容和活動方式,“閱讀材料”屬于綜合性學習的活動資源參考,可以根據活動的需要選擇使用這些材料。
本單元的第一項活動是“運用學過的方法整理資料”,用“填寫時間軸”“分享難忘回憶”的活動指導學生按照時間順序、有重點地回憶往事,幫助學生在實踐中進行操作練習,發展學生整理資料與使用資料的能力。本單元的第二項活動是“策劃簡單的校園活動,學寫策劃書”。
二、課標要求:
1、有較強的獨立識字能力,有良好的書寫習慣。
2、閱讀簡單的非連續性文本,能從圖文等組合材料中找出有價值的信息。
3、運用學過的方法整理材料。
4、策劃簡單的校園活動,如畢業聯歡會,學寫策劃書。
5、設計并制作成長紀念冊。
三、學情分析:
這個單元與學生的生活聯系緊密,學生即將告別生活六年的小學校園,開始新的學習生活。六年來,學生從天真爛漫的兒童成長為意氣風發的少年,這既是孩子自己努力的結果,也凝聚著學校老師的心血。
開展一系列有意義的語文活動,依托語文學習,讓學生在珍藏記憶、表達情感、祝福未來的同時,梳理或令人激動、喜悅,或令人傷心、遺憾的事,使得本單元學習時光成為人生道路上永遠難忘的歲月,在綜合運用語文知識和技能,單元學業
質量標準
1、圍繞單元及板塊主題,與同學交流、協商,制定階段活動計劃。
2、收集和篩選反映小學生活的資料,填寫時間軸,與同學分享難忘的回憶。
3、自主整理成長資料,設計制作成長紀念冊。
4、策劃畢業聯歡會,寫出策劃書。
5、與人合作,籌備并舉辦畢業聯歡會,表達對師友、母校的惜別之情。
6、用書信等形式表達情感,與人交流。
單元
結構化
活動設計
(大概念、大主題、大情境下的分問題一:回憶往事)
活動1:填寫時間軸
把印象最深的人或事填寫在相應的時間點上,還可以把照片貼在旁邊。
活動2:分享難忘回憶
選取時間軸上有代表性的內容于同學分享。
活動3:制作成長紀念冊
(大概念、大主題、大情境下的分問題二:依依惜別)
活動1:畢業演講
活動2:舉辦畢業聯歡會
活動3:給老師或同學寫一封信
單元整體教學設計2
[教材分析]
本組教材以“民間故事和神話傳說“為專題,選編了精讀課文《古詩兩首》《西門豹》《女媧補天》,略讀課文《夸父追日》,選讀課文《除三害》和一個語文園地。本單元主題內容淺顯易懂,可在學生自讀自悟的基礎上引導學生感受豐富的想象,培養學生想象的能力,增加對祖國傳統文化的熱愛之情。
[學生分析]
對于這些民間故事和神話故事學生以前有所了解,但對于其中的一些自然現象和常識性知識理解上有些偏頗。教師在教學時,要酌情給學生提示一點民間故事和神話傳說的知識,特別是對神話傳說,要讓學生明白,它們并非現實生活的科學反映,而是過去人類不能科學解釋世界和自然現象,以他們貧乏的生活經驗為基礎,借助想象和幻想把自然力和客觀世界擬人化的結果。
[教學設想]
1、師生共同搜集相關的神話傳說和民間故事,開展故事會,感受傳統文化的魅力,增強對祖國優秀文化的熱愛之情。
2、與文本充分對話,通過朗讀、討論和復述課文等多種方式,引導學生感受古人豐富的想象,逐步提升人文素養。
[學習目標]
1、認識16個生字,會寫35個字;
2、通過復述和表演把握課文內容,積累生動的語句;
3、收集相關資料;
4、寫單元讀后感等。
[課前準備]
多媒體課件、相關的神話傳說和民間故事。
[教學流程]
一、課前準備
學習本組課文之前,教師可布置學生通過課外閱讀搜集民間故事和神話傳說,一方面激發學生讀文學文的積極性,同時也為本單元的“口語交際”
和“習作”訓練奠定基礎。
二、基本策略
1、引導學生朗讀默讀課文,提出自己感興趣的問題,通過組內研討,組際交流等方式,加深對課文內容的理解,感受古人豐富的'想象力,在情感上受到熏陶。
2、通過復述、排演課本劇、故事會等語文活動,提高學生搜集處理信息及口語表達能力。
三、各有側重
(一)《古詩兩首》
1、引導學生根據課文后面提供的注釋,在朗讀的基礎上借助注釋,自己試著理解詩歌的意思,教師不要串講詩句。
2、可以通過自己的閱讀收集民間故事,也可以讓長輩們給自己講一些民間故事或傳說,開展故事會。
(二)《西門豹》
1、學生自讀課文,理清文章思路。重點抓住人物對話理解課文內容。
2、小組合作,提出共性問題,共同研討。教師可引導學生提出幾個能整合課文內容,思考價值比較大的問題共同討論、探究。比如,你覺得西門豹是一個怎樣的人?你是從什么地方看出來的?
3、熟讀課文,分角色朗讀課文,讓學生展開合理的想象,為課文中沒有描寫語言的其他人物(官紳等)加上語言,再進行表演。表演時還要注意加上恰當的表情,適當準備一些道具。
4、排練課本劇,評選最佳演員。
(三)《女媧補天》
1、重點抓住學習伙伴的“女媧真了不起”展開,讓學生找出具體詞句體會女媧補天的艱難。
2、在熟讀課文的基礎上復述故事,記住故事的情節和重點詞句,把課文內容變成自己的話。
3、積累優美生動的語句。
(四)《夸父逐日》
1、自學感悟。學生通過自己的默讀、朗讀、思考或與同學討論交流來讀懂課文,體會夸父追日精神的可貴。
2、抓住重點詞句感受神話的想象和神奇,體會夸父追日精神的可貴。
3、小練筆。
四、交流展示
1、把課內和課外學習有機結合起來,圍繞搜集神話傳說和民間故事,開展“故事會”活動。
2、以小組為單位評選“故事大王”,為學生授予榮譽稱號。
單元整體教學設計3
【教材分析】
這是一組介紹祖國大好河山的課文。有山青水秀、風景如畫的臺灣日月潭;有牛羊成群、瓜果飄香的新疆吐魯番;有繁華而熱鬧的首都北京;還有具有民族特色的傣族潑水節。每一篇課文都為學生們展示了一個地方的特色,讓學生通過反復朗讀,感受祖國山河的秀美,民族風情的淳樸。這是一組極好的愛國主義教育素材,但一定不要通過教師的傳授去實現,而是通過學生對課文的朗讀,自己感悟,內化為自己的獨特的愛國情結。
【學生分析】
對于二年級下學期的學生來說,這一組課文中的《北京亮起來了》學生學起來比較容易,上學期已經學過《北京》一課,有的小朋友去北京旅游過,對北京已經有一些了解。而《日月潭》《葡萄溝》《難忘的潑水節》這三篇課文學生學起來會有一些難度,但現在畢竟是21世紀了,學生接受的信息量很多,臺灣的日月潭、新疆的吐魯番、云南的傣寨學生大都沒去過,但他們可能在課外書上讀過,聽別人介紹過或在電視上見到過那里的美麗風光。現在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費觀念的改變,大多數家庭在孩子寒暑假時都會帶孩子去旅游,這會引起孩子對祖國各地的風土人情的好奇心,因此學習這一單元的課文學生是會感興趣的。
【教學設想】
1.與生活鏈接。通過在中國地圖上畫出四篇課文介紹的地方的位置,給學生直觀感受,以老師帶領學生在中國地圖上旅游為主線,貫穿四篇課文的學習,調動學生參與的熱情。
2.創設情景,反復朗讀課文,感悟課文,領略祖國山河的美好。
3.通過師生共同查找相關資料,深入了解這四個地方的特色。
【學習目標】
1.認識47個生字,會寫48個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感受祖國山河的美好,領略不同的民族風情。
3.有熱愛祖國的意識和感情。
【課前準備】
中國地圖、多媒體課件。
【教學流程】
一、課前準備
在學習這個單元之前,利用課余時間給學生們介紹中國地圖。讓學生們課余時間在地圖上找出四篇課文介紹的地方:臺灣、吐魯番、云南、北京。讓學生們結合《語文園地三》中“寬帶網”的知識,了解我國56個民族,了解我國的28個省,在地圖上找一找這些地方。通過這一環節,使學生對這四篇課文的位置有一個直觀的印象,激發他們馬上想學這四篇課文的欲望。
二、基本策略
1.這組課文都要引導學生熟讀課文,采取指名讀、自由讀、比賽讀、評讀等多種形式,讀中悟、讀中思。
2.隨文識字,在游戲中識字,根據旅游情景,設置一些與旅游有關的詞語、句子進行識字。自主探究識字方法。
3.用有趣的小故事復現生字,鞏固要認識的字。
4.要寫的字,采取學生自學、師指導寫、小組合作學等形式進行。
三、各有側重
(一)《日月潭》
1.重點引導學生朗讀日月潭清晨、中午的美麗景色,看誰讀得美。
2.學生展示課前收集的'日月潭的圖片,加強對課文的理解。課后延伸收集臺灣其它的風景圖片。
(二)《葡萄溝》
1.激趣導入。
小朋友們你們喜不喜歡吃葡萄啊?今天老師就帶你們去我們國家盛產葡萄的吐魯番葡萄溝去看一看。(板書課題)
2.剛才有那么多小朋友說喜歡吃葡萄,我們看一看課文中的插圖,莆萄架上的一串串葡萄多么惹人喜愛,那我們怎么能把這種喜愛的心情讀出來呢!
3.了解葡萄溝的位置,了解新疆是維吾爾族的集居地,了解維吾爾族的風土人情,會跳新疆舞的同學可以展示一下自己的舞姿。
4.學生在小組中說一說我們家鄉的特產。
(三)《難忘的潑水節》
1.以知識搶答的游戲導入新課。
我是大家的導游,歡迎大家登上我們的旅游車,利用沒到旅游景點前的幾分鐘我們做一個知識搶答的游戲,看誰得分最多:我國有多少個民族?我們是哪一個民族?你知道傣族生活在哪嗎?傣族最有名的民族節日是什么?今天我們就要去和傣族人民一起過潑水節。(板書課題)。今天來這里旅游的不僅有我們小朋友,還有一位尊貴的客人,你知道他是誰嗎?關于周恩來總理你們都知道些什么?(學生自己說,然后教師適當補充。)
2.了解其它民族的傳統節日。
(四)《北京亮起來了》
回顧舊知識,導入新課文:
1.上學期我們學習了《北京》一課,回憶一下那一課為我們介紹了什么?今天我們再到北京去看一看北京的夜景。
2.結合多媒體課件,展示北京美麗的夜景,進一步理解課文。
3.小組內交流收集的北京夜景的圖片。
四、交流展示
1.學習完這四篇課文,組織學生召開一個旅游歸來交流會,談一下你游覽這四個地方后的感受?你還想去哪里?收集一下有關的資料,介紹給大家。
2.把學生收集到的這四課的風景圖片搞一個祖國山河圖片展,看一看誰收集的風景最美,可以給學生發一些小小紀念品。
單元整體教學設計4
課時目標:
1.運用略讀方法,概括出人物與小茅屋之間的事件,理解記敘的順序。
2.理清文章思路,體會文章構思的巧妙,學習設置懸念和誤會使故事情節一波三折的寫法。
重難點:
理清文章思路,體會文章構思的巧妙,學習設置懸念和誤會使故事情節一波三折的寫法。
項目過程:
一、預學檢測
給黑體字注音或根據拼音寫漢字,了解助詞(作業本預學二)。
二、寫法探究
1.結合課文內容完成下面的思維導圖(作業本任務一⑴)。
知識卡片
懸念即在文章中設置一個疑問或矛盾沖突,以造成讀者對故事情節、人物命運急切期待和熱切關心的心理的一種寫法。激發讀者對文藝作品中人物命運的遭遇、未知情節的發展變化持有一種急切了解和期待的心情。目的是吸引讀者注意力,引人入勝。
2.通過梳理思維導圖,你是否發現了本文構思的巧妙之處?請結合課文內容,說說這種寫法的表達效果(作業本任務一⑵)。
構思巧妙之處:
表達效果:
三、記敘的順序
記敘的順序一般有順敘、倒敘和插敘三種。
知識卡片
順敘:按時間順序敘述故事情節和人物性格的發展過程,行文自然流暢、脈絡清晰。
倒敘:把后發生的情節或結局提到前面來敘述,然后按照時間先后來寫事情發生、發展的經過,常會設置懸念,引人入勝,使文章波瀾起伏,增強文章的生動性。
插敘:敘事時中斷敘述,插入相關的另一件事,對主要情節起補充、襯托作用,使情節更曲折,內容更充實。
1.以“我”和老余的所見所聞為順序,復述故事情節,說說其記敘順序。
明確:課文描寫的順序:“我”和老余發現小茅屋——瑤族老人為小屋送米——瑤族老人借住小茅屋——“我們”一起修葺小茅屋——妹妹照看小茅屋——妹妹說十多年前解放軍過夜蓋小茅屋——姐姐梨花照料小茅屋。
全文以“我”和老余的行蹤為線索,一晚一早的所見所聞的'時間順序,采用順敘。其中瑤族老人打獵迷路,夜宿茅屋,解放軍蓋小屋,梨花姐妹照料小茅屋是插敘。
2.按小茅屋修建、維護的先后順序列表,展示文中人物與小茅屋之間的事件,把握文章主要內容(作業本預學一),說說其記敘順序(作業本任務一⑶)。
十多年前解放軍戰士路過修建小茅屋
十多年前的第二天以后梨花姑娘常常來照料小茅屋
前幾年梨花出嫁后梨花姑娘出嫁后妹妹接著照管小茅屋
上個月瑤族老人借宿,回報小茅屋
暮色中到第二天早晨“我們”路過借住,修葺小茅屋
明確:從小茅屋建造和維護的過程來看,采用倒敘。
3.比較兩種記敘順序,思考討論課文采用的記敘順序有什么作用?
明確:課文采用倒敘的作用:設置懸念、引人入勝、波瀾起伏。
板書設計
驛路梨花
小茅屋的主人是誰?(懸念一)
認為瑤族老人是主人。(誤會一)
主人家到底是誰?(懸念二)
哈尼小姑娘是主人。(誤會二)
解放軍為什么要蓋小茅屋?(懸念三)
是雷鋒同志教我們這樣做的。
作用:這樣寫波瀾起伏,引人入勝。
四、作業設計
完成《葉圣陶先生二三事》和《驛路梨花》的閱讀概要表(任務一③)。
篇目文體評價性詞句事件感受或評析
《葉圣陶先生二三事》
《驛路梨花》人物
事件
環境
思考寫人記事散文和小說的閱讀策略。
文體敘事散文小說
情節
線索
順序
結構
閱讀策略
五、方法小結:
略讀寫人記事類文章應關注標題、開頭、結尾,明確文體,抓表明人物特點的詞語和評價性語句,抓段首或段尾(中心句)、總起句、總結句、過渡句,梳理文章要點,把握內容大意。
單元整體教學設計5
繼八年級語文上冊第一單元之后,這是統編初中語文教材另一個活動探究單元,可以說,活動探究單元的編排是統編教材幾大亮點之一。自身有著鮮明的特點:首先,它不同于傳統意義上的以課文為中心的單元組織方式;其次,它以活動任務為軸心,以閱讀為基礎,以探究為內核;再次,它整合閱讀、寫作、口語交際,以及資料搜集、活動策劃、實地考察等項目,形成一個讀寫互動,聽說融合,由課內到課外的學習系統。可以用這簡單的五句話來概括:閱讀是基礎,活動是特征,整合是方向,實踐是精神,自主是本質。與語文教材中的綜合性學習活動相比,它的活動相對單純,主要是學科內的活動,從某種意義上說:活動探究單元中的“活動”與“探究”是傳統語文教學中課堂活動和探究式教學的延伸與發展。它們與“講授”與“習得”是互為補充而非互相抵觸的關系。在活動探究單元的教學中,單元整體設計就顯得尤為重要,課文作為單元教學“例子”的功用也就尤為凸顯。關于本單元的教學設計,我分成這樣四個部分來完成:導入激趣——活動準備——演講比賽——活動反饋。
【導入激趣】用時一課時
本單元的活動能否順利進行,學生參與的熱情怎樣,與這一課時的教學密切相關。在這一節課,我預設的教學目標為:
(1)讓學生了解演講對一個人的重要作用。
(2)初步感知演講的魅力,激發學生走上講臺演講的欲望。
(3)明確一次成功的演講需要具備的條件,需要做的準備工作。
整節課的教學環節可以這樣設計:
首先:通過展示一些因演講而一舉成名,并且走向成功的名人故事,如林肯、羅斯福、周恩來等。并結合現實生活中,在公共場合下,有的人說話旁征博引,幽默風趣,魅力四射,能牢牢抓住聽眾的注意力;而有的人結結巴巴,緊張不已,甚至詞不達意的情況,讓學生感受出色的演講對一個人是多么的重要的道理,消除他們在心中認為演講只是名人們的事,與自己毫無關聯的誤解。
其次:通過播放一些著名的演講視頻,讓學生直觀的去感受演講的魅力,在此過程中,教師可以適時的點撥演講的亮點之所在。避免學生只看熱鬧,而不看門道的現象。
再次:在前兩個環節的基礎上,老師可以進行點撥,一次成功而精彩的演講,我們不能只看到它表面的光鮮,我們更要看到演講者在背后所付出的努力,在平時所進行的探索。一次成功而精彩的演講要具備三大要素——好的演講稿、熟練的演講技巧及過硬的心理素質。并順勢導入本單元的教學。
【活動準備】用時四—五課時
這一部分的教學是繁瑣的,是重要的,也是活動探究單元學習內容的核心所在,單元教學的任務一、任務二都是在這一部分中要完成的。在這一部分里面,我設定了兩個教學目標:
(1)在閱讀四篇演講詞的基礎上,讓學生把握演講詞的主要特點,并就某一個主題撰寫一篇高質量的演講稿。
(2)通過模擬演講,來熟練掌握演講技巧,為第三部分的演講比賽打下堅實的基礎。
(一)對比閱讀
讓學生把這四篇演講詞放在一起進行對比閱讀,找出它們的異同點,以求對演講詞的寫作有一個全面而深入的了解,教師可提示學生在這樣幾個方面進行探討:
句式、人稱、開頭、結尾、語言的風格、感情的抒發方式、主題等。
既要引導學生理解演講詞的共性,如觀點鮮明、態度明確、思路清晰、內容充實等,還要引導學生理解演講詞的不同點:有的側重于感情激烈,有的語言幽墨,有的以情動人,有的以理服人。
在比較時,不僅讓學生知其然,還要讓學生知其所以然,以領會其內涵。比如,同樣是演講,為什么在《最后一次講演》中,感情表現的尤為強烈?而《要有格物致知的精神》的條理卻非常的清晰?通過這一追問,讓學生理解,演講要有針對性,做到“心中有聽眾”。要充分考慮聽眾的'年齡、身份、文化程度、心理需求等。
(二)精準閱讀
在教學《最后一次講演》時,我把體會這篇演講詞“情感充沛、充滿激情”的特點就作為了一項最主要的任務來完成。圍繞這一項主要任務,我設計了這樣的教學流程:
1、反復朗讀課文,體會字里行間蘊含的激情
情感不像內容和結構,可以通過條分縷析來解決,情感要靠讀,用自己的聲音向別人去傳達,所以在這篇文章的教學中,我會采取多種形式的讀,讓學生體會字里行間蘊含的激情。
2、找幾處自己認為最富有激情的段落或語句,體會一下這些語言的特點。
學生找出的語句可能比較多,通過總結可以發現,富有激情的語言一般有這樣幾個特點。
(1)大多為短句;
(2)使用雙重否定的感嘆句式;
(3)設問、反問、反復和排比修辭的綜合運用;
(4)對比手法的運用等。
3、選擇一個你感興趣的話題,恰當的運用這些手法,寫成一篇200字左右的短文,并試著把它有感情的讀出來。
在《應有格物致知的精神》的教學當中,我就把理清作者的思路作為一項重要的內容。我設計以下問題。
1、讓學生閱讀課文,從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這三個部分來列出本文的提綱。
2、為了說清楚自己的觀點,說說本文舉了哪些例子?除了舉例之外,作者還采用了哪些方法?
由于八年級的學生還沒有接觸到議論文,所以老師不宜使用過多關于議論文的專業術語,所以只能用這種問題讓學生了解舉例和對比在充分論述觀點時的作用。
3、品味亮點詞語,讓學生體會在學術演講中,語言要注意準確、嚴密。
舉例要具有典型性,比如:“一個成功的實驗需要的是眼光,勇氣和毅力。”這句話中,“眼光”、“勇氣”和“毅力”三個詞語位置能調換嗎?為什么?
4、在學習本文的基礎上,寫一段文字論述“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作為本課的一個作業。
在進行《我一生中的重要抉擇》和《慶祝奧林匹克運動25周年》的教學時,通過前面兩篇文章的學習,學生對演講稿的某些特點已經有所了解。所以這兩篇文章的教學主要采用一種印證式的閱讀方法,即讓學生再次體會演講詞的那些特點在這兩篇短文中是如何的體現的。
(三)模擬演講
抽出一個課時的時間,讓學生任選四篇演講詞中的某一個片段,進行認真揣摩把握,最好達到能夠背誦的程度,然后到講臺,進行模擬演講,其余同學既作為觀眾,配合模擬現場,又要作為評判人員,對模擬演講的學生在演講技巧方面給予評價。提示學生在模擬演講之前,要揣摩當時的情景,盡量讓自己的演講具有真實感。然后師生共同總結提煉在演講時,有哪些技巧一定要把握。可以結合課本P94有關內容,讓學生進一步把握各種演講技巧的恰當使用。在這一環節的教學當中,教師應當多鼓勵,少批評;多肯定,少否定。對各種演講技巧的使用,要避免對學生進行程式化的硬塞,要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進行有針對性的指導,如果學生能夠創造性的運用某種技巧,而且又非常恰當,老師一定要給予充分的鼓勵和贊揚。
【演講比賽】(用時兩課時)
這一部分的教學是本單元教學的最終歸宿,也是整個活動探究單元學習成果的最終呈現,凸顯了以活動為核心這一主題。這部分也是完成本單元的教學任務三。在這一部分教學任務中,主要是指導學生組織并落實演講比賽,幫助學生分好組,并相應做好演講比賽的前期準備工作,比如制定好評分標準,選好演講比賽的主持人,并撰寫主持詞,布置演講比賽的賽場,用手抄報或海報的形式做好演講比賽前的宣傳工作等等。在演講比賽進行的全過程中,教師也并非意味著要撒手不管,要全程參與整個活動,一方面是維持演講持續,另一方面細心觀察在整個活動過程中出現的一些問題,為以后開展類似的活動提前準備。
【活動反饋】
本單元的整體活動也就可以告一段落了,但在所有活動結束之后,我會讓學生根據本次活動的開展,根據自己在參與活動中的所見、所聞、所感來寫一篇情景作文,以作為本單元的作業。還可以結合八年級上冊第一單元的學習,為這次演講比賽寫一篇消息、特寫或通訊等。
單元整體教學設計6
課時目標:
1.積累文言字詞,背誦并默寫這兩篇短文。
2.了解“銘”與“說”兩種古代文體的特點。
重難點:了解“銘”與“說”兩種古代文體的特點。
項目過程:
一、了解作者
劉禹錫(772—842),字夢得,唐代文學家,有“詩豪”之稱。唐順宗時,與柳宗元等參加王叔文集團的政治革新運動,不久失敗,被貶為朗州司馬。著有詩作《竹枝詞》《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秋詞》等。
周敦頤yí(1017—1073),字茂叔,北宋哲學家,是宋明理學的開山鼻祖。因他世居道縣濂溪,后人稱他為濂溪先生。著有《太極圖說》《通書》等。
二、預學檢測
1.讀準字音或根據拼音寫漢字。
鴻儒()案牘()西蜀()
晉()蕃()淤泥()不蔓不枝()
濯()清lián()xiè()玩鮮有聞()
2.解釋劃線字。
有仙則名()有龍則靈()斯是陋室()
惟吾德馨()()()苔痕上階綠()
草色入簾青()談笑有鴻儒()
往來無白丁()可以調素琴()()
無絲竹之亂耳()()()
無案牘之勞形()()()
何陋之有()()
水陸草木之花()可愛者甚蕃()()()
晉陶淵明獨愛菊()自李唐來()()
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
濯清漣而不妖()()()不蔓不枝()()
香遠益清()亭亭凈植()()
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
予謂菊()花之隱逸者也()()
菊之愛()陶后鮮有聞()()宜乎眾矣()()
3.理解下列句子的.意思。
①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
②何陋之有?
③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
④亭亭凈植,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
三、文體知識
1.“銘”:古代刻在器物上用來警誡自己或者稱述功德的文字,后來成為一種文體。這種文體字句兩兩相對,句式對仗工整而且用韻(偶句末字押韻)。
①請找出《陋室銘》中押韻的韻腳(預學二)。
②根據文章的押韻規律,邊朗讀下面的課文邊為它斷句(預學三⑴)。
2.“說”:古代一種用來闡述事理的文體,類似于現代雜文,是古代議論說明一類文章的總稱。形式自由活潑,或側重記敘,或側重議論。
“說”多借助比喻、傳說、寓言、狀寫事物等來說明事理,《愛蓮說》的作者就是借寫蓮來表明自己的志向和情感。這種寫法是“托物言志”。
“說”是一種兼有記敘、描寫、議論、抒情等多種表達方式的文體,請試著將《愛蓮說》按照表達方式的不同進行分離,抄錄在下面(作業本預學三⑵)。
四、布置作業
1.熟讀并背誦這兩篇短文。
2.辨析“之”的用法(積累拓展五)。
3.文言詞語解釋(一詞多義、古今異義、詞類活用)。
單元整體教學設計7
一、教學設計的新理念
根據新的培養目標、新課改精神、新教材特征和教育對象的認知特點,教學設計應以下面的新理念作指導:
(一)以人為本,體現“三個一切”。
新課程理念下的教學設計,要從過去的以教材為中心、以如何教為重點,轉到以學生為中心、以如何促進學生有效學習從而獲得發展為重點,真正體現“以學生為本、以學生的發展為本”和“一切為了學生、為了一切學生、為了學生的一切”的現代教學理念。具體地講,以人為本的教學設計,就是要在了解學生的學習意向、體察學生的學習情感、診斷學生的學習障礙的基礎上,設計出真正關注學生、促進學生充分發展的教學策略。同時,又要跳出“教教材”的圈子,引導學生體驗和領悟教材的精華,并對學科教材知識進行教學重組和再創造,讓教材成為學生積極發展的廣闊的策源地,通過激活教材,使教學達到一種新的境界。
(二)讓語文走向生活,讓生活走進語文。
首先,加強語文與生活的聯系,是“新課標”提出的新理念和新要求。也是由語文學科的特點和語文教學的規律所決定的。生活對語文猶如空氣和陽光,是須臾不可或缺的。學習語文,陶冶情操,形成健康的道德觀念,乃至社會和社會生活觀的養成,均須貼近生活、參與生活、和生活攜手共進,才能使語文課堂引進活水,將教學和學生的生活環境、成長的需求融為一體。
二、教學設計的策略
(一)教學目標的設計
進行教學設計時,要全面理解課標的內涵,準確把握各學科課程標準以及教材內容,才能制定出合適的教學目標。也就是說確定教學目標,一是要了解課程標準各年段目標,二是明白所在單元教學目標,三是清楚本節課教學目標。
教學目標就是指通過教學活動,學習者在知識和技能、過程和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等方面發生的預期變化。教學目標是分析教材和設計教學活動的依據,也是評價教學的科學依據,同時還可以幫助教師評鑒和修正教學過程,所以教學目標的設計很重要。對教學目標的設計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思考:
1.對教學目標要科學分類
認真分析教材鉆研課程標準,從而確定教學目標。確定哪些是知識與技能的要求,過程與方法的要求,情感、態度、價值觀的要求。注意,并不是每節課教學設計的目標都必須列出三維目標,這要結合具體的教學內容來確定。
2.教學目標要有系統性
在進行教學目標設計時,必須考慮目標體系的橫向和縱向聯系。要充分考慮不同教育階段,不同學科之間的培養目標、本學科教學目標、本學科的學年教學目標、單元教學目標和課時教學目標之間的相互聯系,采取有效的教學設計策略使它們整合。
3.教學目標的表述要合理
小學語文教學目標定位應恰到好處,不偏不倚,根植于文本,不拔高,不牽強。
4、教學目標的設定要靈活
一反面在教學設計時,不能把目標定得太窄太死,要有靈活性;一方面在教學中也要隨機調整,要充分考慮學生原有的基礎和學習過程中實際需要的變化,注意教學目標的生成性。
教學目標就像射箭時需要瞄準耙心一樣,只有心中做到目標清楚,才能有的放矢,要從“三個維度”出發,注重體現綜合性和全面性。如:【案例】《狼和鹿》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在學生充分讀課文的基礎上,認識森林、鹿與狼之間的密切關系。懂得破壞生態平衡將給環境帶來無法想象的災難。
能力目標: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并培養學生學會提煉信息的能力和說話能力。
情感目標:在認識森林、鹿與狼之間密切關系的基礎上,懂得保護環境的重要性。
(二)教學重難點的確定
教學過程是為了實現目標而展開的,確定教學重難點是為了進一步明確教學目標,以便在教學過程中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更好地為實現教學目標服務。因此,確定教學重難點首先要吃透課標教材,認真閱讀教參。因為,《課程標準》中的課程目標部分具體講了教學中應該達到的最基本的目標,這些具體目標就是我們的教學重難點,指出大體方向。我們閱讀教材、教參,要知道課文講的是什么內容,對照課標,明白要在這篇內容中向學生傳授些什么,并把內容進行細化,分不同課時來確定教學重難點。其次是根據實際情況確定教學重難點。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學生情況及教學準備
教學目標就是體現教學重難點的內容,但不是所有的目標都是重難點。如《狼和鹿》:
教學重點可為:認識森林、鹿與狼之間的密切關系;
難點:學會辯證地看問題,分析問題
(三)資源準備——教學設計的基礎。
資源準備,是指課程設計、編制、實施和評價等整個課程發展中可資利用的一切人力、物力以及自然資源的總和。比如引導學生課前收集相關的資料,或者引領學生到野外進行一些活動,或者教師準備相關的影像資料等等。多媒體只是我們實現教學目的的技術手段、物質基礎,在多媒體設計上,我們要從教學的實效來確定是否使用多媒體。不要片面地認為所有教學設計都必須要通過多媒體來呈現。
(四)教學分析
教學分析又分為教材分析和學情分析。
(一)教材分析
教材包括課本、教學參考用書、教學掛圖、相關課件等文本或圖像資源,這些是教師教學不可缺少的憑借。有些教師認為,小學課文淺顯易懂,憑自己的水平給小學生上課,那還不是綽綽有余?所以,對教材的鉆研與解讀,也就是瀏覽一下課文,看看參考書而已。顯然,這種認識是片面的,也是不正確的。
那么,解讀教材包括哪些內容,教師應著力解決哪些問題呢?
首先要整體地把握教材
1.要了解新課標語文教材作了哪些調整和變動。
2.要了解教材編排特點及編輯意圖。
其次要準確地理解教材
所謂準確,主要指的是人們對文章主題思想、表達方法、字詞句段的理解沒有偏失,切合文章的本意。
如:《這片土地是神圣的》我是這樣分析的:
《這片土地是神圣的》選自人教課標版小學語文十一冊第四單元的一片精讀課文,本單元圍繞“珍惜資源,保護環境”這一主題安排了四篇課文,它們分別從多角度、多層面地引導學生感受“珍惜資源,保護環境”的重要意義,呼吁人們積極行動起來,為我們家園的美好明天,盡一份自己的力量。
其中《這片土地是神圣的》這篇文章被譽為是有史以來在環境保護方面最動人心弦的演說,它生動形象地描述了人類與大地上河水、空氣、動植物等的血肉關系,強烈地表達了印第安人對土地無比眷戀的真摯情感。課文語言優美,內涵豐富,情感充沛,字里行間洋溢著作者對這片土地的`珍惜和熱愛。
(二)學情分析
教學是教與學的統一,教師的教要為學生的學服務,有效的教學不應該是教教材,而是教學生。學情分析是教學的起點,也是提高課堂有效性的前提。唯有做好學情分析,教學有引的方向,才有導的重點,才會有相應的對策和具體的方法。
學情分析的內容包括學生的知識、能力和動機態度。又如對六年級學生學習《這片土地是神圣的》的學情分析:
六年級的學生年齡相對比較高了。心理的想法也發生了很多變化。學生有自己的主見,有自己的想法。學生的獨立性也增強了,大部分學生愿意動腦筋,喜歡語文課,喜歡朗讀。所以我把閱讀理解放在了重要的位置。采用多種形式讓學
生在盡情地讀,讀中有悟:悟情、悟景、悟得。
課時安排主要根據內容來預訂,在這就不用多講了。
(五)教學過程
這里所說的過程主要是指小學語文課堂教學實施過程,即通過教師的引導和學生的學習,共同努力以達到小學語文教育目標的過程。可用下表表示,更清晰明了:
有的老師認為用課件上課可不寫,其實不是這樣的,板書在教學中既反映了教材內容的實質,又服務于教學方法的改革。如果把板書視為洞察教材的“窗口”,開啟思路的“鑰匙”,排疑解難的“橋梁”,實施教學的“藍圖”,是非常恰當的。板書雖然是“微型”,但它卻展現了一個宏觀世界;板書雖然是“微量元素”,但它卻貯積了無窮的能量。所以,從某種意義上說,板書和運用的優劣決定了課堂教學的成功與否。設計板書是一種藝術的創造性勞動,它除了要鉆研、駕馭全課內容外,還要懂得美學知識,充分利用板書藝術的審美價值,提高學生的審美知覺,豐富學生的審美情感,健全學生的審美判斷力,發展學生的審美創造力,板書的美包括布局美、形式美、色彩美、書寫美等。只有讓學生有了美的感受,才能激發學生濃厚的興趣。
(六)教學評價
最后講教學評價及教學反思。
一個教師的成長=經驗+反思;一個人或許工作20年,但如果沒有反思,也只是一年經驗的20次重復。因為,通過反思,教師會不斷更新教學觀念,改善教學行為,提升教學水平;通過反思,教師能在學生的“錯誤”中尋求發展,在自身的“失敗”中找到出路,在教材的“局限”中謀求進步;通過反思,教師以審慎的、意志的方式實施教學行為;通過反思,還可以使教師從教學主體、目的和工具等方面,從教學前、中、后等環節獲得體驗,變得更加成熟。所以,反思是教師取得特定實踐成就、走向解放和專業自主的工具。因此,我們每位教師都應當強化反思意識、形成反思習慣。
如何寫好教學反思呢?我從以下幾個方面與大家探討:
(1)寫成功之處 將教學過程中達到預先設計的教學目的、引起教學共振效應的做法;課堂教學中臨時應變得當的措施;層次清楚、條理分明的板書;某些教學思想方法的滲透與應用的過程;學、心理學中一些基本原理使用的感觸;教學方法上的改革與創新等等,詳細得當地記錄下來,供以后教學時參考使用,并可在此基礎上不斷地改進、完善、推陳出新,達到光輝頂點。
(2)寫不足之處 即使是成功的課堂教學也難免有疏漏失誤之處,對它們進行系統的回顧、梳理,并對其作深刻的反思、探究和剖析,使之成為今后再教學上吸取教訓,更上一層樓。
(3)寫教學機智 課堂教學中,隨著教學內容的展開,師生的思維發展及情感交流的融洽,往往會因為一些偶發事件而產生瞬間靈感,這些”智慧的火花”常常是不由自主、突然而至,若不及時利用課后反思去捕捉,便會因時過境遷而煙消云散,令人遺憾不已。
(4)寫學生創新 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學生總會有”創新的火花”在閃爍,教師應當充分肯定學生在課堂上提出的一些獨特的見解,這樣不僅使學生的好方法、好思路得以推廣,而且對學生也是一種贊賞和激勵。同時,這些難能可貴的見解也是對課堂教學的補充與完善,可以拓寬教師的教學思路,提高教學水平。因此,將其記錄下來,可以補充今后教學的豐富材料養分。
(5)寫”再教設計” 一節課下來,靜心沉思,摸索出了哪些教學規律;教法上有哪些創新;知識點上有什么發現;組織教學方面有何新招;解題的諸多誤區有無突破;啟迪是否得當;訓練是否到位等等。及時記下這些得失,并進行必要的歸類與取舍,考慮一下再教這部分內容時應該如何做,寫出”二次教案”,這樣可以做到揚長避短、精益求精,把自己的教學水平提高到一個新的境界和高度。
總而言之,寫課后教學反思,貴在及時,貴在堅持,貴在執著地追求。一有所得,及時寫下,有話則長,無話則短,以寫促思,以思促教,長期積累,必有”集腋成裘、聚沙成塔”的收獲。
如《這片土地是神圣的》的教后反思:
本課的第四個環節,我抓住“如果我們放棄這片土地,轉讓給你們,你們一定要記住:這片土地是神圣的”這個體現文章主旨的中心句,讓學生們通過充分的朗讀來體會作者表達的強烈情感。課的最后,我將熱愛土地的情感進行了擴展,呼喚大家要熱愛土地、珍惜資源。
在教學時,我采用“問題引導、當堂訓練”的方法,抓住課題的“神圣”。以此為主線,讓學生讀中悟,悟中讀,學會運用各種方法來(如:抓住關鍵詞句理解、聯系上下文、聯系實際,深入思考)培養學生閱讀后敢于表達自己的見解。學生在理解文本時也掌握得不錯,并在理解句子過程中能較好地說出自己學習的方法,同時也把德育教育滲透進去,從而讓學生的環保意識更濃了。
這篇反思是寫成功之處的。
我覺得自己在教學中也存在遺憾,朗讀是加深學生對課文內容理解和感悟的重要手段,但因為時間關系,在學生理解的讀,談體會上面花的時間比較足,理解后的感情朗讀相對來說比較薄弱,有些蜻蜓點水,不夠深入。在以后的教學中,我要處理好理解體會課文內容和感情朗讀的時間分配問題,讓學生在充分的朗讀中表達自己體會到的情感。
這是寫不足之處的。
盡管上述介紹不是非常全面,但我相信,今天的課能解釋一些大家在教學設計中的困惑。學習教學設計,也是學習一種教學技能。任何一門技能,如果沒有理論指導,效果是不理想的。因此,掌握教學設計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對教師提高教學設計的能力很重要。
如有說得不到和說得不對的地方敬請原諒和指導!謝謝大家!
單元整體教學設計8
課時目標:
1.理解并體會作者蘊含在字里行間的思想感情,對內容和表達有自己的感受和心得。
2.學習葉圣陶先生待人寬律己嚴的品性
重難點:理解并體會作者蘊含在字里行間的思想感情,對內容和表達有自己的感受和心得。
項目過程:
一、葉圣陶簡介
葉圣陶,原名葉紹鈞,字圣陶,江蘇蘇州人,作家、教育家。有“優秀的語言藝術家”之稱。代表作有童話集《稻草人》、長篇小說《倪煥之》、短篇小說《隔膜》《多收了三五斗》等。他先后主持編輯過多種重要的文學、語文教育刊物和幾十種中小學語文教科書,撰寫過十多本語文教育方面的論著,為語文教育事業做出了重要的貢獻,是新文學史上最早出現和最有成就的“教育小說家”。
二、體會語言
1.作者在第1段說“心里立即罩上雙層的悲哀”,這“雙層的悲哀”的含義是什么?文中還有類似這樣含義豐富的語句,再找出來做品析(思考探究二)。
句子:譬如近些年來,有不少人是宣揚朦朧的,還有更多的人是順勢朦朧的,對于以簡明如話為佳文的主張,就必付之一笑。
2.閱讀課文最后一段,結合全文內容,分析下列加點詞所蘊含的作者的情感(作業本任務三)。
葉圣陶先生,人,往矣,我常常想到他的業績。凡是拿筆的人,尤其或有意或無意而寫得不像話的人,都要常常想想葉圣陶先生的'寫話的主張,以及提出這種主張的深重的苦心。
⑴常常……常常……
⑵凡是……都要……
3.葉圣陶先生說:“寫成文章,在這間房里念,要讓那間房里的人聽著,是說話,不是念稿,才算及了格。”怎樣理解這種“寫話”的主張?本文具有這樣的“寫話”風格嗎?舉例說說(思考探究三)。
例子:我第一次見到葉圣陶先生,是五十年代初,我編課本,他領導編課本。這之前,我當然知道他,那是上學時期,大量讀新文學作品的時候。
4.本文的語言也有“如話”的風格,請舉例說明。
例子:萬想不到這繁碎而響亮的聲音也把他送走了。
例子:念,順口,聽,悅耳,說像話還不夠,就是話。
5.作者在敘述中不僅加入自己的評論,還引用古語名言。
在文中將這些名言劃出來,小組合作說說它們的意思,說說這些名言對表現人物的作用。
6.作者眼中的葉圣陶先生是怎樣的形象?文章是如何表現的?
板書設計
三、課堂小結
《葉圣陶先生二三事》中作者通過一些典型事例讓我們看到了一個躬行君子、堪為師表的忠厚長者獨具而可貴的精神風貌。寬以待人,嚴于律己,葉圣陶先生做到了,我們能做到嗎?通過本文的學習,希望同學們在今后的學習和生活中學習葉圣陶先生的品格,寬厚待人,嚴格要求自己。
四、拓展延伸
課外閱讀呂叔湘的《懷念圣陶先生》,文章寫了哪些事?從中你還看出葉圣陶先生哪些精神品質和性格特點?
單元整體教學設計9
課時目標:
1.理解文章寓意,體會托物言志的妙處。
2.通過分析文本,引導學生感受作者安貧樂道的生活情趣和高潔脫俗的情懷。
重點:理解文章寓意,體會托物言志的妙處。
難點:通過分析文本,引導學生感受作者安貧樂道的生活情趣和高潔脫俗的情懷。
項目過程:
一、合作探究
1.作者是怎樣具體描寫陋室的(作業本任務一)?
描寫角度具體句子特點表現手法
景
情趣高雅
2.作者為何要寫“南陽諸葛廬,西蜀子云亭”,其用意是什么?
3.結尾引用孔子的話“何陋之有”,有什么深意(思考探究二)?
作者為什么將“君子居之”略去(作業本任務四⑴)?
板書設計
小結:本文在立意手法上托物言志。“托”的對象是“室”,表現的是作者不貪戀富貴榮華、淡泊名利、安貧樂道、重視自身修養的志趣。
4.周敦頤在《愛蓮說》中將個人理想寄托于“蓮花”(作業本任務三)。
知識卡片
托物言志:即將個人之“志”依托在某個具體之“物”上,這個“物”便具有了某種象征意義,成為作者的志趣、意愿或理想的'寄托。如歲寒三友“松、竹、梅”,常表示高潔的志向;“泥土”常抒發謙遜的情懷;“蠟燭”常頌揚奉獻精神。將“蓮”人格化,寄寓自己不慕榮利富貴、潔身自好的操守。
“蓮”之特點“蓮”象征君子寫法
出淤泥而不染不為世俗所沾染,獨善其身(潔身自好)
濯清漣而不妖
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香遠益清,亭亭凈植
5.本文的題目是《愛蓮說》,為什么還要提到其他兩種花呢?作者對這三種花持什么態度?有何用意?
花象征品質感情作用
蓮花(周敦頤)花之君子者
菊花(陶淵明)花之隱逸者
牡丹(世人)花之富貴者
“獨”字表現了作者怎樣的人生態度?
怎樣理解“蓮之愛,同予者何人”?
怎樣理解“牡丹之愛,宜乎眾矣”?
6.如何理解“出淤泥而不染”的人生境界(思考探究三)或人們常說“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你是怎樣看的(作業本任務四⑵)?
板書設計
小結:《愛蓮說》描寫蓮,意在借花喻人,通過對蓮的贊美,歌頌堅貞的氣節,表達了作者淡泊名利、潔身自好的人生態度,委婉地批判了社會上追求功名利祿、趨炎附勢的惡濁世風。
二、比較閱讀
1.朗讀課文,說說這兩篇文章在語言風格上有什么不同(思考探究一)。
2.你認為周敦頤與陶淵明的處世態度不同之處在哪里?
三、拓展延伸
劉禹錫是唐代頗具人格魅力的一位詩人,以“清麗豪健”的詩歌風格被后世尊奉為“詩豪”。請按照要求完成下列任務(作業本任務二)。
四、課后拓展
各種版本的教材都將劉禹錫的《陋室銘》和周敦頤的《愛蓮說》組合在一起,請你探究其中的原因(拓展二)。
單元整體教學設計10
一、激趣導入
1.背叢書101頁《數字成語排排坐》。
2.出示謎語,猜謎底。
二、檢查預習,巧妙識字。
1.詞語大比拼
瞧,我們班的小朋友可真厲害,這么難的謎語都沒有打敗你們,那我可就要出難題了。就讓我們一起走進詞語大比拼。出示詞語。
自由認讀詞語,接著我們來大比拼。
第一場:男女比拼(男生前三行,女生后三行),男女互換。師:男生不愧是男子漢,聲音洪亮整齊。女生可要加油了!女生的聲音甜美可愛,繼續努力。
第二場:豎行比拼。
第三場:小組比拼。
2.搭建智慧屋
小朋友們,你們想不想當小小建筑師(想)那就讓我們一起動手來搭一搭我們的智慧屋吧!
火車火車就要開,誰來開?
(1)逐一出示詞語:數數、京城、訴說、那些、安全、現在、景色、平靜、回家、清楚、可愛、高興。
(2)詞語讀正確了,房屋蓋一層。
師評價:你總是這么棒,不愧是我們班的小智慧星。
比起以前你已經有很大進步了,繼續努力,老師相信你可以更棒的!
(3)齊讀詞語。
3.燕子走迷宮
在智慧屋里有只小燕子走丟了,你們愿意幫助它找到它的家嗎?(愿意)那我們一起齊讀來幫它吧!
課件出示迷宮圖片、詞語。
詞語:報告、彩旗、飄落、回答、清點、這些、自己、學會、仔細。
4.做游戲
過渡:同學們表現的這么棒!老師決定獎勵大家一個蘿卜蹲的游戲。(生拿出提前做好的詞語卡片)現在,選6個小朋友帶上自己的詞語卡片上臺來玩游戲。
游戲規則:先自我介紹,并記住其他的詞語寶寶。誰說錯或者沒
跟上節奏就淘汰,淘汰后自己拼讀卡片上的詞語帶領大家讀兩遍。設計意圖:讓孩子在玩耍中快樂的.識字。
5青蛙跳水
你們玩得這么高興,小青蛙可待不住了。快讓我們看看小青蛙想和我們玩什么游戲(出示青蛙跳水圖)哦!原來是青蛙跳水呀!但是小青蛙有點膽小,要我們幫助它們,誰愿意?
詞語:廣播、風景、美麗、興奮、彩虹、帶頭、能干、深深、問題。指名讀。
三、鏈接生活,快樂識字。
這么多的難關你們都闖過來了。最后,讓我們一起來放松一下吧!現在老師給大家看一些圖片,請小朋友們猜出與它相對應的詞語。詞語:天安門、長城、升旗儀式、五星紅旗、搭積木、廣場、數學、落葉、老鷹、燕子、茄子、冬瓜、彩旗、藍天、運動會、再見。(一一出示圖片)
設計意圖:這些詞語是孩子們生活經常見到的,把生活里的東西帶進課堂,讓孩子知道生活里處處有學習、能學習。
四、總結
這節奇妙的詞語之旅到此結束!希望同學們能有更高的興趣投入到語文當中,你會看到一個神奇又美妙的世界!
單元整體教學設計11
一、體育大單元教學的必要性
新一輪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對發展學生核心素養的新要求,從大概念、大主題、大單元架起連接學科知識與核心素養的橋梁,課程改革的核心依舊是高質量課堂教學。
要從體育教學理念的基本認知層面實現根本性轉變,一是改變6—8課時/學期的技術小單元教學,轉向至少18課時/學期的主題大單元教學;以大主題或大任務為中心,對學習內容進行分析、整合、重組和開發,形成具有明確的主題、目標、任務、情境、活動、評價等要素的一個結構化的具有多種課型的統籌規劃和設計。這就要求體育教師建立好學科核心素養與學科核心內容之間的關系,依據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和教材,選擇有利于培養學科核心素養的知識、技能、問題、情境、學習、練習、比賽、評價等結構化、進階式的教學設計和組織。
二、體育大單元教學實施的困境
1.體育課上成中考項目訓練課,學生被動執行訓練,學習興趣被扼殺。
為了讓學生獲得更好的中考體育考試成績,體育教師奮戰在體育課堂上,想方設法地幫助學生。但是有一部分體育教師在實施體育教學時,放棄了現行的體育教材,中招考試考什么就在課上練什么的問題較為突出。若干年下來這一部分體育教師只會上中招考試項目的訓練課,對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中的建議內容和教材中規定的課程內容卻漸行漸遠。而中學生三年面對這樣枯燥無味的課程內容,學習興趣漸漸被磨滅,甚至談體育課而興嘆,迫于考試卻又不得不練習下去,處于煎熬的狀態,與國家所提倡的體育教育標準和目標背道而馳。
2.忽視學生學情,急于提升成績,導致部分學生成績提升進入困難期。
每所中學生源的差異性導致學生的身體素質千差萬別,具備的體育技能也各不相同。小學階段體育課開展較好的學校,學生身體素質強,相應掌握了一些體育技能;相反,開展較差的學校,則學生基礎薄弱,體育技能弱化。有一部分體育教師卻忽視了這一客觀事實,在教學中不能因材施教、開展無差別教學,導致學生無法在學習的過程中獲得最大提升。例如,籃球運球這個內容對于有些男學生來說早在小學階段就完全掌握了,有些學生都能參與籃球比賽,靈活掌握了原地運球、行進間運球、變向運球等技術。
3.教學內容的安排缺乏頂層思考,教師無序執行,教學合力難以形成。
因為學校對教育課程沒有邏輯化、規范化的整體構思和設計,導致一線體育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只是對課程內容進行橫向堆積,缺乏縱向的整體把握,致使學生在技能和身體素質方面沒有螺旋式上升的積累。例如,唐老師今年帶的是七年級,那么唐老師在七年級的`教學中依據中招考試項目教授學生足球運球、籃球運球等一些項目技能內容。可是到了八年級換成了李老師,李老師又會在八年級的教學中依據中招考試項目重復教授學生上述內容,像這種情況在部分學校體育教學中還是普遍存在的,如果沒有體育課程全局性的思考,沒有系統的規劃,如此簡單重復課程內容,就難以從量變達到質變,體育組全體教師的合力也不會有最大限度的發揮,最后也很難在學生身上形成技能和身體素質方面螺旋式上升的積累。
三、體育大單元教學實施的策略
為了規范現行初中體育教學所出現的上述問題,我們站在升維的高度審視和構思體育學科課程搭建,以統籌細化和頂層思考為手段,把具有前瞻性的教學模式融入到學生的課堂之中。我們提煉出考試必備的關鍵技術和必備的關鍵身體素質,以步驟、層次、程度為標準,從“簡、易”到“繁、難”分配到三個學年六個學期中。本著科學創新的體育教學觀念,以隊列隊形和大課間常規課程單元、基本身體素質課程單元、中招考試技能形成單元、學校或教師專長特色單元、教學機動單元為內容載體,以“寓教于樂、循序漸進、全面發展”為指導,對每學期的大單元組建進行全方位的思考和論證。
1.隊列隊形和大課間常規課程單元。
課堂上良好的行為習慣是上好體育課的前提。隊列隊形課程主要培養學生開學初在體育課堂上的行為習慣,而這些習慣是保證上好每節體育課和提高課堂效率的前提。大課間常規是利用開學初的體育課快速將大課間的內容、路線及要求灌輸到每一位學生心間,形成傳統,讓大課間發揮提高體能促進技能發展的功能,達到體育課的延伸和發展,落實國家教育機構頒布的相關規定及要求。
2.基本身體素質課程單元。
學生身體基本素質是由多方面的因素、特點共同構成的,培養好的基本身體素質不是單純為了中招考試,也是人們在生產生活中應該具備的基本能力、學習其他運動技能的基礎,為達成學生健康成長和基礎儲備的目標提供支撐。所以這一部分的課程單元是按照學生年齡特點和身心發展特點,在循序漸進中提升學生的基本運動能力和練習難易度。同時,身體素質經過三年六個學期螺旋上升式的積累,在中招考試的素質類項目考試中定會脫穎而出。
3.中招考試技能形成單元。
由于小學階段升入到中學階段學生的體育基礎參差不齊,所以初中教師很難把握教學的起始點,甚至有些體育教師考什么練什么,忽略了技能形成的規律,一味拔苗助長。為了解決這樣的問題,我們把中招考試的技能項目安排到三年六個學期中,既兼顧學生的技能形成規律,又考慮學生的學習興趣,按照技能螺旋式上升的思維設計好課程,讓教師把學生成績的提升落實到每一節體育課中,在每一節體育課中讓學生學好、練好,相信經過長期的課程熏陶,會在學生身上形成特有的體育技能,這種技能的形成是高于體育中招考試的,成績必然提升。
4.學校、教師特色課程單元。
每個學校的特色技能形成課程都有它的特定使命和目標。因為多數學校所謂的特色技能形成課程都是校方領導安排的體育課程,既不是學生能上的,也不是體育教師想上的,所以這些課程基本上都是缺乏整體構思和頂層思考的。
當然,由于中學升學壓力大,有些學校不想搞什么特色,只想成績提升,那么可以單獨拿出一個單元交給任課體育教師來發揮他的主動權。通過這種形式,首先,可以調動體育教師的教學積極性,發揮其本身的技能和專長;
其次,橫向多項目的課程選擇可以擴大學生的知識維度,加深學習深度;最后,學校可以逐漸積累建立特色技能形成課程的寶貴經驗。
5.機動課程單元。
在所有課程單元的實施過程中,我們勢必會遇到一些不可抗性因素導致課程單元不能有效開展。比如在實施課程的時候我們不能把一個學期的課程排得滿滿的,因為在實際操作中會遇到一些突發情況,比如陰天下雨、霧霾等天氣因素,臨時開會、節假日活動等人為因素總會導致我們的課程不能按原計劃執行,所以我們要用機動課程單元來解決這個問題。如果遇到天氣因素不能上室外課,那教師就可以利用機動課程上室內理論課。如果是現實因素導致課程難以開展,那么機動課程單元就可以作為隨時安排的替代課時數,兩者結合能體現出課程的普適性和趣味性。
對于初中體育教師來說,按照每學期的教學內容把五個單元橫向組合就組成了一個學期的教學內容。接下來依據每學期的教學內容,以課程綱要的形式說清楚這一學期體育課的開展情況。最后撰寫出每節課基于標準的教學設計,以“四有課堂”的要求上好每一節體育課,發展好學生的體育核心素養。相信學生一定會在這樣的體育課程中享受樂趣、學會技能、增強體質、錘煉意志、健全人格。
單元整體教學設計12
一、單元教材分析與解讀 六年級
第二單元人文主題
語文要素
回顧革命歲月,感受革命精神了解文章是怎樣點面結合寫場面的
分類內容課時教學要點
課文七律長征2理解詩句的意思,聯系時代背景,感受紅軍在長征途中所表現出的偉大精神。
狼牙山五壯士2從課文的敘述中領悟寫人記事的表達方法,提高表達能力;體會五壯士為祖國、為人民勇于獻身的精神。
開國大典2感受毛澤東的偉人風采,體會中國人民為中華人民共和國的誕生而激動、自豪的感情;學習場面描寫的方法。
燈光1理清課文的表達順序,理解郝副營長所“憧憬”的內容與他的英雄壯舉之間的聯系。
口語交際演講1語氣、語調要適當,姿態大方;利用停頓、重復或輔以動作強調要點,增強表現力。
習作多彩的活動2寫清活動的過程,重點突出,點面結合;寫出活動的體會和收獲。
語文園地交流平臺2體會場面描寫的作用,交流寫法;
體會“重復”在語言表達中的作用;
學會用多種方式進行語言描寫;
掌握硬筆書法的要領,提高書寫水平
詞句段運用
日積月累
本單元圍繞“革命歲月”這個主題,編排了《七律長征》、《狼牙山五壯士》、《開國大典》、《燈光》四篇課文,其中前三篇是精讀課文,燈光是略讀課文,四篇文章反映的是不同革命斗爭階段的事情,但其表現的精神主旨是統一的,旨在引導學生感受革命者英勇斗爭、不怕犧牲的`革命英雄主義精神和在艱苦卓絕的斗爭中表現出來的積極向上的革命樂觀主義精神。
本單元的語文要素是“了解文章是怎樣點面結合寫場面的”,旨在體會文章在寫場面時,既注意整體面貌的勾勒,也注意局部細節的刻畫,感受二者是如何有機結合的。
本單元的習作要求是“嘗試運用點面結合的寫法記一次活動”,這與本單元課文的寫法一脈相承。
二、學情分析
本單元的課文雖然題材、體裁不一,但字里行間都飽含著強烈的民族精神和愛國熱情,是在語文教學中進行愛國主義教育的極好憑借。通過感受中國近代史上中華兒女奮力抗爭、為革命勝利前仆后繼的一幕幕感人畫面,學生能受到愛國主義的熏陶感染,增強歷史責任感與使命感。
三、教學重點:了解并學會運用點面結合的寫法
四、教學準備:PPT課件、圖片視頻等資料
五、教學建議:
需要注意的是,并不是每篇課文都要落實本單元的語文要素,教材是以寬泛的人文主題組織單元內容的,每個單元一般有兩篇課文結合本單元的語文要素設計課后思考題,有的課后思考題或相關欄目遷移運用之前學習的語文要素出題和設計內容,意在鞏固提升,體現目標的發展性。比如本單元“口語交際”和語文要素關聯不大。
統編小學語文教科書執行主編陳先云在談到這個問題時這樣說:“教師在理解把握統編教材編排意圖的時候,既要考慮到語文要素、人文主題和單元內容之間的聯系,又要考慮到口語交際等內容的相對獨立性,不局限于每課都要體現本單元的語文要素,可以靈活掌握。”
在六年級上冊第二單元的整體教學過程中,我們雙線并舉,將革命傳統教育融入語文教學之中,使學生在對作品的品讀中自然而然地受到啟迪和感染,并抓住語文要素“了解文章是怎樣點面結合寫場面的”,通過有效的訓練,引導學生由初步感知到體會理解,再到實踐運用,循序漸進,促進學生語文素養的提升。
六、教學安排:
(一)整體預習課(2課時)
教學目標:
四篇課文讀正確、讀通順。
會寫32個字,會寫40個詞語,理解詞語的意思。
概括課文主要內容,理清層次。
搜集相關背景資料,了解相關背景。
(二)導讀訓練課
《七律長征》(1課時)(首讀經典,初識“點面結合”)
《開國大典》(2課時)(精讀引領,了解“點面結合”)
《狼牙山五壯士》(2課時)(讀寫結合,運用“點面結合”)
教學目標:
1.讀出詩歌的磅礴氣勢,背誦《七律長征》。
2.結合相關背景資料和課文重點語句,感受革命先烈熱愛祖國、英勇無畏的英雄氣概。
3.體會課文點面結合寫場面的方法。
(三)自讀訓練課
《燈光》(1課時)
教學目標:
領悟“燈光”與“火光”的聯系,體會情感。
結合閱讀鏈接開展專題閱讀活動。
(四)口語交際課
“演講”(1課時)
教學目標:
1.圍繞話題擬定演講題目,根據要求寫好演講稿。
2.用適當的語氣、語調進行演講,態度大方。
(五)習作指導課
“多彩的活動”(2課時)
教學目標:
1.寫清楚活動過程,將重點部分寫具體。
2.用點面結合的方法寫場面。
3.寫出活動中的體會。
4.學習用反復的手法寫句子,用多種形式來替代說,讓表達更生動。
(六)基礎訓練課(1課時)
教學目標:
1.欣賞作品,能做到規范書寫,養成自我檢視的習慣。
2.朗讀并背誦關于熱愛祖國、為國獻身的名人名言。
單元整體教學設計13
單元整體教學。熊小玉老師也很生動的給我上了一節有趣的單元整體教學設計與實施的講座,真的讓我受益匪淺。
首先單元整體教學就是在教材單元主題的引導下,通過整合教材板塊,活動內容,練習內容和豐富的課外課程資源,進行的單元整體考慮的教學設計和實施。且其目的是尤為的關鍵,在于優化教學設計,實施結構化教學,提高學與教的質效。是個非常值得我們英語教師學習的優質的教學方法。從學生學習語言整體性、應用性的角度出發,摒棄了以往片面注重詞句的教學,將英語教學更加推向應用性與生活化,注重語言學習的情感體驗與整體認知。
基于上述的認識,我們在英語的教學設計中提倡從單元主題的整體角度來設計教學,但這并不意味著放棄單課的獨立,而是在基于單元整體的基礎上來設計單課的目標、內容、方法與過程。其中明確單元整體主題與單課個體話題之間的關系,梳理明確教學內容之間關系,確定整體設計的第一步,我學習到了三點體會:
一、做到專研教材,挖掘出單元主題與單課話題之間的深層次關系
教材是教學設計的重要內容與標準。在單元整體設計時,要做到主題與話題之間的渾然一體,必然對教材進行充分的研讀,不僅要按照教材表面設定的主從關系,更要挖掘教材內部單元與單課之間隱含的內在聯系,從而為更好地設計主題與話題提供更多的素材。我們要認識到教學的內容要基于教材的文本,但并不局限于教材呈現的文本,更多的內容是隱藏在教材文本之下,具有內在的隱性聯系。我們需要深層次地研讀教材,充分挖掘教材文本相關的教學內容并選擇出主要相連的材料。在此基礎上,我們才能更好地梳理單元主題與單課話題間的聯系,做到深層次的關系。
二、做到文本再構,梳理單元主題與單課話題聯系
我們要明確設計思路合單元主題的教學內容,基于課程標準對我們的要求,通過文本再構,設計適合學生學習的單元教學內容。因為教學內容在教材中呈現的可能比較散,而教師挖掘出來的內容顯得更為零亂。如果直接讓學生去學習是達不到我們預期的學習效果的。且我們對于語言的學習強調系統性、整體性與情境性。因此教師要通過文本再構,在單元整體與單課教學的體系內合理安排好學習所需要學習的內容,將分散的.知識點按照語境、話題、層次等邏輯順序重整排列,就猶如一盤散開的明亮璀璨的珍珠一樣,把它們用一根結實又好看的鏈子串起來,一定更有價值。文本再構也是如此,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從易到難、從學到用、從舊到新、螺旋式上升,既學習新內容又聯系舊知識,既學習教材文本又整合文化內涵與生活實際。
三、構建學習英語語境,把學生引領到一種英語學習的語境中
在進行構建學習英語語境的設計時,可以借鑒組織結構學的相關知識。在設計時,用話題人物或是故事串聯成并列式的設計;用主題——話題的結構串聯成總分式的設計;用認識過程或是事物發展過程的先后順序串聯成遞進式的設計等。這些方式都能夠有效地將教材內容中散落的珍珠以主題——話題為線串聯成美麗的學習鏈,豐富課堂學習的內涵與深度,打造多元內涵、多線性層次的課堂教學盛宴。把學生引領到一種英語學習的語境中,更好更快的是學生融入到你的課堂教學中。
因此,當我們在寫自己的教案時,要切實地走進教材,研究教材,用好教材,用心去體會和挖掘教材中所蘊涵的豐富學習內容,進行提煉。教材是教學活動的載體和基本立足點,只有用好教材,設計好教學,實踐好課堂才能達成教材與教學的和諧統一,體現兩者之間的完善結合。單元整體教學設計很新穎也很本質,我們應充分利用教學資源,整合材料,把小學英語教學做的越來越好。
單元整體教學設計14
教學內容:
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材六年級上冊第五單元
教學目標:
引導學生通過品讀課內外作品學習通過外貌描寫突出人物特點的方法。
教學重、難點:
品讀作品,感受人物形象,總結外貌描寫方法。
教學準備:PPT課件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激發閱讀興趣
同學們,經過前面幾節課的學習, 少年閏土那紫色的圓臉,頭戴一頂小氈帽,頸上那個明晃晃的銀項圈,還有魯迅先生那刷子似的頭發,隸書的一字胡須, 已深深印在我們的腦海中。這節課讓我們再次走進本組課文以及魯迅先生的其它作品,細細品味人物的描寫方法,更進一步了解魯迅。
二、深入文本,品味外貌描寫
(一)魯迅筆下的人物形象 1. 魯迅筆下的閏土
(1)讀《少年閏土》中描寫閏土的外貌的片段,從外貌描寫中感受少年閏土的特點。(樸實、可愛、富有活力)
(2)讀《故鄉》中的片段,從外貌描寫中體會中年閏土的特點。(生活艱辛、飽經風霜)
(3)比較中年閏土與少年閏土的異同,感受外貌描寫的好處。
這是魯迅記憶中的閏土的形象,只可惜魯迅跟閏土一別就是三十年,三十年后假如他們再次相逢,閏土會變成什么樣呢?我們一起來讀一讀這一段話。
2.魯迅作品中其他人物形象
(二)他人筆下魯迅的形象
1.快速瀏覽19課《一面》,用“——”畫出描寫魯迅外貌的句子,認真讀一讀,把你的感受批注在旁邊。
2. 學生匯報。
3. 讓我們把這六處描寫外貌的句子連起來讀一讀,你覺得魯迅先生留給你的第一印象是什么?
4. 魯迅先生怎么會這么瘦啊?
5. 除了“瘦”,魯迅先生還帶給你什么印象?
6. 有兩處外貌描寫有點重復,都講到了面孔“黃里帶白”“瘦得教人擔心”,還有頭發、胡須等等。能不能去掉一處?
7. 引導思考:文中這六次外貌描寫有什么作用?
(這樣突出魯迅先生的'外貌描寫,表現了魯迅先生全心全意為人民,把畢生精力獻給革命事業的那種無私奉獻、自我犧牲的精神。)
(三)小結
三、拓展延伸:
學生展示自己摘抄的魯迅本人或魯迅作品中的人物外貌描寫片段。
四、課堂總結
五、布置作業
繼續讀魯迅的作品,品味魯迅筆下的人物形象,更進一步了解魯迅。
板書設計:
入形入神寫外貌
按順序 抓特征 展性格 巧修辭
單元整體教學設計15
何為放大鏡思維?簡單說,我們看問題不能淺表化,而應深層化,挖掘事物的本質和內涵,涉及單元的概念地圖、單元的結構、單元的序列和單元設計的步驟四個維度。
比如概念地圖。地圖和路線是兩個截然不同的對象。以日常生活為例,我們要開車前往某一地方時,一般會依靠導航系統到達目的地,但這只是一條路線而已。如果要深入了解該地區的購物場所、旅游景點、酒店食店,則必須借助地圖了。所以,路線是線性的,地圖是網狀的。放大鏡思維下的.深度學習需要我們主動創建地圖。劉徽老師提到,概念地圖是一條條由“概念”和“案例”構成的觀念縱橫交錯形成的,概念地圖包含本質問題和大概念。這里我想列舉小學數學(我家姐姐正在讀小學四年級)。最近姐姐正在學習應用題中面積的計算和換算,試卷上有這樣一道應用題:現有一個邊長為100厘米的正方形,小明將它的邊長增加200厘米,請問這個正方形的面積增加了多少平方米?我看到姐姐的試卷上大大的寫著“3平方米”,心里就琢磨著姐姐是不是把增加200厘米理解成了增加到200厘米。再一細看,這道題涉及多個小概念的理解,一是“增加”和“增加到”的區別,二是正方形面積的計算方法,三是平方厘米和平方米的單位換算。原來一道簡單的應用題背后包含著如此豐富的概念地圖。
再如單元設計的步驟。劉徽老師在這里也引入了威金斯和麥克泰格的“逆向設計”理論。它包含確定預期結果、確定合適的評估證據、設計學習體驗和教學三個步驟。很多老師可能會疑惑,我們平時寫教學設計的時候,不都是先寫教學目標、教學重難點,然后才到教學過程嗎?這里要澄清兩個誤區。一是確定的預期結果不是老師預設的結果,而是學生需要的結果。這要求教師從學生的視角看學習,對教學進行建設性聚焦,有針對性地提出適宜于學生學習的目標。二是放大鏡思維要求教師以大概念串聯起目標設計、評價設計和過程設計,要求教師以素養為導向,以大概念為抓手,重視充分理解后的遷移應用。
看完這一章后,我深切體會到望遠鏡思維和放大鏡思維的重要性。在大概念教學中,我們要用望遠鏡思維進行統整勾連,用放大鏡思維深挖本質,以進一步提升教學效率。
【單元整體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單元整體教學設計09-03
部編版小學語文單元整體教學設計01-09
語文單元教學設計02-23
語文單元教學設計[精選]01-12
語文單元教學設計07-22
語文單元教學設計(優秀)07-24
《單元練習1》教學設計04-15
語文單元教學設計優秀0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