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算》教學設計錦集(15篇)
作為一名專為他人授業解惑的人民教師,有必要進行細致的教學設計準備工作,教學設計是把教學原理轉化為教學材料和教學活動的計劃。優秀的教學設計都具備一些什么特點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運算》教學設計,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運算》教學設計1
教學內容:
人教版小學數學四年級下P33例1、2
教學目標:
1、使學生經歷探索乘法運算律的過程,理解并掌握乘法交換律和結合律,初步體驗應用乘法運算律可以使一些計算簡便,并能進行簡便運算。
2、使學生經歷比較,猜測,論證,應用的過程,初步培養學生觀察、比較、抽象、概括能力,逐步提高抽象思維的水平,進一步發展符號感。
3、使學生在數學學習活動中獲得成功的體驗,進一步增強對數學學習的興趣和信心,初步形成主動思考和探究問題的意識和習慣。
教學重點:
經歷探索乘法交換律、乘法結合律的過程。
教學難點:
能運用乘法交換律、結合律進行簡便運算。
教學過程
一、復習舊知,導入新課
(前幾節課我們已經學習了加法的運算定律,那你們會應用這些定律來解決問題嗎?)
出示:
在下列○內填上合適的運算符號。
4○10=10○4(2○3)○5=2○(3○5)。(讓學生說出每一道題是運用什么加法運算定律。)
談話:同學們,這兩道題的○里既可以都填寫加號,也可以都填寫乘號。如果填加號是根據加法的交換律和結合律;那么在乘法中是否也有這些運算定律呢?
3、導入新課。
談話:帶著我們的.猜測,今天我們就來研究乘法中的運算規律。
1、情景中感知乘法交換律。
出示例題。(略)
談話:請同學們看主題圖。圖中的小朋友在干什么?你能列出乘法算式求負責挖坑,種樹的一共有多少人嗎?
學生列式:4×25=100或25×4=100。
提問:我們知道,每組里有4人負責挖坑,種樹,一共有25個小組,可以列式4×25,也可以列式25×4。所以,這兩道算式可以用什么符號聯結?
板書:4×25=25×4。
2、舉例驗證。
談話:我們知道4×25=25×4,你能再寫出一些這樣的等式嗎?
學生舉例。
引導:你是直接寫出了等式還是先算出每組中兩道算式的結果,然后再寫等號呢?
(學生列出幾個算式,在學生列出的算式中讓學生分別說出左右兩邊得數是否相等,再寫等號。)
3、總結規律。
討論:你寫出的每一個等式左右兩邊的算式中什么變了,什么不變?(每組算式等號兩邊的兩個因數相同,積也相同,不同的是兩個因數交換了位置。)
師:對,像這樣兩個數相乘,交換乘數的位置,積不變,這叫做乘法的交換律。利用課件出示此規律
提示:你用字母來表示乘法的交換律嗎?
板書:a×b=b×a。
提問:等式中的a和b可以分別表示什么數?
生:a和b可以表示任何不相同的數。
4、回憶乘法交換律在過去學習中的運用。
談話:乘法的交換律,我們在二、三年級就遇到過,你能回顧一下,過去在學習哪些知識時用過乘法的交換律嗎?
(學生可能想到:
1、根據一句口訣可以算兩道乘法算式;二三得六。
2、用調換因數的位置再乘一遍的方法驗算乘法等。教師根據學生回答用媒體演示相關內容。)
師:在驗算乘法時,可以用交換因數的位置,再算一遍的方法進行驗算,就是用了乘法交換律。
(二)探索乘法結合律。
1、初步感知。
談話:剛才我們認識了乘法交換律,現在我們繼續來研究乘法的運算定律。
出示例題。(略)
談話:一共要澆多少桶水,你會列式計算嗎?
組織學生交流。[選擇列為(25×5)×2和25×(5×2)的同學板演]
(也選擇25×2×5的同學。先分析這種讓學生說說這種列式在題目中表示什么?通過分析讓學生明白“25×2”列式沒有意義,刪除此列式。)
2、引導比較。
提問:兩道算式完全一樣嗎?你發現了什么?(都是求一共要教多少桶水,都是把25、5、2三個數相乘,運算順序不同,計算結果一樣,兩個算式也可以用符號連接)
板書:(25×5)×2=25×(5×2)
下面根據前面舉例研究運算定律的方法,請大家同桌合作寫一寫,說一說,試著自己學習
課件出示:
合作討論:
(1)等號兩邊的算式中什么變了,什么不變?把你的發現說給你的同桌聽。
(兩個算式中都是三個因數相乘,乘數的位置相同,運算的順序不同,計算結果也相同。第一道括號在前,表示先把前兩個數相乘,再和第三個數相乘;第二道括號在后,表示先把后兩個數相乘,再和第一個數相乘。)
請大家大膽猜測一下,是不是所有的乘法算式中,先把哪兩個因數相乘,積都保持不變呢?
(2)舉例驗證:寫出幾組這樣的算式,并算一算。
(3)你從這些算式中發現什么規律?用語言表述規律,并起名字。
(課件出示:三個數相乘,先把前兩個數相乘,,或者先把后兩個數相乘,它們的積不變,這叫做乘法的結合律。)
(4)如果用a、b、c分別表示三個因數,你能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嗎?
板書:(a×b)×c=a×(b×c)。
小組匯報。教師板書整理。
談話:剛才我們通過觀察—猜測—舉例驗證—得出結論,找到了乘法結合律,接下來請同學們應用我們今天學習的知識解決問題。
三、嘗試運用,理解規律
1、根據乘法運算定律,在里填上適當的數。
15×16=16×
25×7×4=××7
(60×25)×=60×(×8)
125×(8×)=(125×)×14
4×8×25×125=(4×25)×(×)
請每一個同學回答出每一道題目是運用了乘法的什么定律。
2、下面每組算式的得數是否相等?如果相等選擇你喜歡的一種算出得數。
4×9×257×125×811×(25×4)
4×25×97×(125×8)25×11×43、使用簡便方便計算。
6×4×255×125×6×8
四、引發聯想,鼓勵探究
談話:同學們,今天我們通過猜想、舉例驗證的方法研究了乘法的交換律和結合律,既然加法和乘法都有交換律和結合律,那你有沒有想過減法和除法會有什么運算規律呢?你可以選擇下面的一組或幾組算式先計算,然后再觀察、比較,看你能不能有新的猜想?你有辦法驗證你的猜想嗎?
127—53——27—53
72÷3÷872÷8÷3
《運算》教學設計2
復習內容:第十二冊第87頁“整理與反思”及“練習與實踐”的1~8題。
復習目標:
1、使學生進一步認識整數四則運算的意義,正確掌握整數。小數。分數四則運算的法則及整數計算法則與小數計算法則之間的聯系,能正確進行計算。讓學生掌握加減法之間,乘除法之間的關系,并能應用這種關系進行驗算。并在計算過程中熟練地進行估算。
2、使學生在解題過程中依據具體算式靈活地選擇計算方式,體會不同計算方式的價值。
3、使學生根據提議正確理解數量關系,合理選擇和組合信息。
4、使學生進一步體會百分數的意義和應用,理解相關的基本數量關系,掌握與百分數有關的.計算。
教學準備:課件
課時安排:第一課時
課前設計:
(一)復習四則運算的意義及法則
1、通常所說的四則運算是指什么?(加法。減法。乘法和除法)
四則運算的意義各是怎樣的?
2、整數加減法是怎樣計算的?[數位對齊,從個位加(減)起]
小數加減法是怎樣計算的?[小數點對齊,從最低位加減起]
整數加減法和小數加減法計算時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3、分數加減法是怎樣計算的?(同分母分數相加減,分母不變,分子相加減;異分母分數相加減,先通分,再按照同分母分數相加減的方法進行計算。)
4、整數乘法和除法是怎樣計算的?小數乘法和除法的計算有什么相似的地方?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5、分數乘除法是怎樣計算的?
(二)完成“練習與實踐”第1—8題。
1、完成“練習與實踐”第1題。先讓學生直接寫出得數,再交流總結出相關的口算方法。如果部分學生口算有困難,可以允許他們現寫出計算過程,再寫出得數。
2、完成“練習與實踐”第2題。讓學生一組一組地進行計算,通過比較和交流進一步弄清各種運算的計算方法。
3、完成“練習與實踐”第3題。這一題的估算練習只要求學生估算整數加。減法和乘法。
4、完成“練習與實踐”第4題。先讓學生獨立完成,再交流各題的驗算方法。這一題的演算方法可以是多樣的,重點是讓學生養成驗算的意識和習慣。
5、完成“練習與實踐”第5題。先讓學生列出解決問題的算式,再依據算式說說怎樣計算。要讓學生分析簡單的數量關系,還要根據具體情況選擇是用口算。筆算。估算還是用計算器算。做這4道題不難,關鍵是讓學生以這4題為例,討論什么情況下用口算,什么情況下用筆算,什么情況下用計算器算,什么情況下只需要估算,加深對這幾種計算手段施用情況的感悟。
6、完成“練習與實踐”第6題。先幫助學生理解場景中的信息,再讓學生正確理解相應的數量關系,合理選擇。組合信息。
7、完成“練習與實踐”第7題。先讓學生弄清應納稅款是多少元的14%,再獨立完成。
8、完成“練習與實踐”第8題。先出示第8題表中數據,讓學生試著比較這幾個隊員助跑摸底成績。學生可能在認識上有分歧,要逐步引導他們明確:只比較助跑摸高的厘米數是不合理的,合理的方法是現分別算出每人助跑摸高的厘米數相當于起身高的百分之幾,再比較得到的百分數。
《運算》教學設計3
教學目標
1.初步掌握沒有括號的兩步運算式題的運算順序.
2.掌握脫式計算的書寫要求,并會正確地進行脫式計算.
3.通過學習,培養學生思維的敏捷性及書寫規范的好習慣.
教學重點
掌握沒有括號、含兩級運算的兩步式題的運算順序.
教學難點
正確進行計算.
教具學具準備
投影儀、投影片.
教學步驟
一、鋪墊孕伏。
1.口算.
24+8 32-6 3×6 18÷9 47-10
37+5 28÷7 4×6 47-2 54÷9
2.計算.
24+8-6 3×6÷9
47-21+5 28÷7×6
訂正時,讓學生說說每個算式里含有哪些運算,是按怎樣的運算順序進行計算的.
教師小結:在沒有括號的算式里,只有加、減法或只有乘、除法,都要從左往右按順序運算.
二、探究新知。
我們計算的兩步式題,都是直接寫出得數.為了看清楚運算的步驟,便于檢查運算過程,可以寫出運算的步驟和每次計算的結果,用一種新的格式來表示,即脫式.
1.教學例1.
(1)板書: 47-12+5
教師提問:觀察算式發現什么?
引導學生明確:算式中只有減法和加法,按從左往右的順序,依次運算.
教師講述:用脫式計算兩步式題時,要先在原題下面的左邊寫“=”,再在“=”后面寫第一步運算的結果,還設計算的部分要照抄下來,接著對齊上面的“=”,在下一行寫“=”,在“=”后面寫第二步運算的結果.(邊說邊板演)
教師板書:
47-12+5
=35+5
=40
(2)學生試算:
48+16-37 54÷9×7
指定兩名學生板演.訂正時再強調書寫格式.
2.教學例2.
(1)板書:6×3+50 50-6×3
教師提問:觀察這兩個算式,你發現了什么?
教師說明:在沒有括號的算式里,有乘法和加、減法,不管乘法在前在后,都要先算乘法.
觀察左邊的算式,引導學生說明先進行什么運算,教師在乘法算式下面用彩色筆畫上橫線.表示要先做乘法運算.然后明確再算什么.
觀察右邊的算式.引導學生說明在這個算式里先算哪一步,教師也在乘法算式下面用彩色筆畫上橫線,表示要先做乘法運算.
強調:沒有參加運算的部分要照抄下來.
讓學生試著計算,指定兩名學生板演.
(2)指導學生看教科書第9頁下面的法則.
勾畫出法則并齊讀,然后指名復述.
(3)反饋練習
完成例2下面的“做一做”.
19+5×3 7×8-29
提問:在有乘法和加、減法的算式里,先算什么?
學生計算,指定兩名學生寫在投影片上.訂正時要注意書寫格式.
3.教學例3.
(1)板書54÷6-7 7+54÷6
提問:觀察這兩個算式,你又發現了什么?
教師說明:在沒有括號的算式里,有除法和加、減法都要先算除法.
引導學生明確:左邊的`算式,先算除法運算,再算減法運算.
右邊的算式,也是先算除法運算,再算加法運算.
啟發學生試算,指定兩名學生板演.
(2)指導學生看課本例3上面的法則.
(3)反饋練習:
45÷5-8 36+49÷7
先讓學生說一說:有除法和加、減法,應該先算什么,再算什么,然后再計算.
4.師生小結.
在沒有括號的算式里,有乘法和加、減法,要先算乘法.有除法和加、減法,要先算除法.
三、全課小結。
師生共同總結本節學習的內容和應注意的問題.
隨堂練習
1.根據算式,在( )里填上適當的數.
25-9+36 63÷9×5
=( )+( ) =( )×( )
=( ) =( )
46-7×4 42÷6+39
=( )-( ) =( )+( )
=( ) =( )
2.下面的計算對嗎?把不對的改正過來.
4×9+6 24-16÷8
=36÷6 =8÷8
=6 =1
15-6×2 15÷3+2
=9×2 =5+2
=18 =7
3.計算.
7×2+16 30+56÷8 50-4×6 40-24÷8
布置作業
52-36+19 53-3×9
68+4×3 49÷7×6
63÷7-5 81-45÷5
《運算》教學設計4
教材分析
1.本節課之前,學生已經掌握了整數的四則計算,能進行連加、連減、加減混合以及連乘、連除、乘除混合等同級的兩步運算的基礎上來學習本節課的算式中沒有括號只有乘法和加、減法的四則混合運算順序和列綜合算式解答兩步計算的實際問題。這兩部分的內容是相輔相成、有機結合的。
2.計算工具在當今社會和現實生活中已經普及了,人們已經不大需要使用紙筆進行大數目、多步數的計算。但是四則計算的原理與方法、混合運算的順序、步驟仍然是本節課的重要教學內容。同時在學習中感受數學與生活之間的聯系。
學情分析
本節課之前,學生已經掌握了整數的四則計算,能進行連加、連減、加減混合以及連乘、連除、乘除混合等同級的兩步運算的'基礎上來學習本節課的算式中沒有括號只有乘法和加、減法的四則混合運算順序和列綜合算式解答兩步計算的實際問題。在教學中學生比較難掌握的是列綜合算式解答兩步計算的實際問題。通過分析解決問題的思路結合解決問題的過程來突破含有乘法和加、減法的兩步的運算順序與書寫格式,在學生交流中根據題意來理解和明確運算的順序。
教學目標
理解綜合算式的含義,掌握含有乘法和加、減法的兩步的運算順序與書寫格式。
教學重點和難點
教學重點:掌握含有乘法和加、減法的兩步的運算順序與書寫格式。
教學難點:列綜合算式解答兩步計算的實際問題
《運算》教學設計5
教學內容
蘇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數學》四年級(下冊)第35~36頁。
教學目標
1. 使學生在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理解并掌握三步混合運算的順序,并能正確地進行運算。
2. 使學生在理解混合運算順序的過程中,進一步積累數學學習的經驗,能用三步計算解決實際問題,發展數學思維。
3. 使學生在數學學習中,進一步感受混合運算的應用價值,增強對數學學習的信心,培養嚴謹、認真的學習習慣。
教學過程
一、 鋪墊
1. 第一輪第一次游戲:用三張牌“算24點”。
談話:“算24點”游戲是我國勞動人民發明創造的,它具有益智、怡情等功能,因而備受人們的喜愛。今天,我們也來玩一玩“算24點”的游戲怎樣?
呈現三張撲克牌:2、4、10。
待學生列出:2 × 10 + 4和4 + 2 × 10之后,教師追問:兩道算式不同,都能算得24嗎?為什么?
板書:算式中有乘法和加法時,先算乘法,再算加法。
2. 第一輪第二次游戲:教師再呈現三張撲克牌:4、4、7。
提問:
(1) 這道題我們也可以列出兩道算式嗎?為什么?
(2) 4 × 7 - 4的算式中,我們可以先算減法嗎?
(3) 算式中有乘法和減法時,應該按什么順序進行運算呢?
[設計意圖:本節課的引入方式可有多種,比如教材中聯系實際問題,從具體的情境引入便是其中的一種。可這里似乎也有一些值得討論的地方:一方面,我們可以借助具體的情景幫助學生理解混合運算的順序,以便從算理上弄清為什么“先算乘、除法,后算加、減法”的道理。但另一方面,我們又不能不看到,到了三步以上的混合運算,如果要嵌入具體的情景之中,對學生的思維要求,特別是解決問題能力的要求是比較高的。因此,新課的引入,不應拘泥于一種固定不變的模式,而應該從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出發,尋求一個最能激發學生探索愿望、最有利于學生自主探索的切入口,使學生在有效的學習活動中得到充分的發展。
怎樣才能使教學活動既符合學生的認知基礎,又富有一定的現實性和挑戰性呢?我想到了“算24點”這個游戲。
理由有三:
一是這個游戲學生玩過,有經驗、有興趣,且不會在游戲規則的問題上耗費太多的時間;
二是游戲的機動性強,三張牌、四張牌都可以玩,而用三張牌玩,剛好對應學生已經掌握的兩步混合運算知識,用四張牌則對應了這節課將要學習的新知,這使得學生激活已有的經驗成為可能,又使得舊知向新知的過渡變得自然而順暢;
三是算式被賦予了恰如其分的“意義”,學生要算得24,在頭腦中已經經歷了一個“分步列式”的過程,一旦形成綜合算式,并不影響頭腦中原有的運算順序,相反,學生正是用頭腦中已經確定的運算順序來闡釋綜合算式的運算順序,這就使得綜合算式的運算順序與學生頭腦中的解題順序對應起來,從而體會到混合運算順序的合理性。]
二、 新授
1. 第二輪第一次游戲。
引導:我們用四張牌來玩“算24點”游戲,情況會怎樣呢?
教師呈現四張撲克牌:2、2、5、7。
要求:個人獨立思考,嘗試列出綜合算式,然后將意見帶到小組內進行交流。
小組交流:
(1) 小組內成員所列的算式都相同嗎?
(2) 這些算式運算的順序和步驟也相同嗎?
(3) 比較不同的運算順序,有區別嗎?
根據學生的回答,教師分別呈現:
2×5+2×7 2×5+2×7
=10+2×7=10+14
=10+14=24
=24
2. 引導比較:兩種運算順序都是正確的,但哪一種運算過程更簡單一些呢?
3. 教師呈現:40 ÷ 4 - 28 ÷ 7,要求學生獨立計算。
4. 比較:2 × 5 + 2 × 7和40 ÷ 4 - 28 ÷ 7的運算順序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5. 第二輪第二次游戲。
教師呈現四張撲克牌:3、6、6、9。
學生先行獨立思考后,在小組內進行第二次合作。
學生可能列出的算式有:6 × 6 - 3 - 9,6 + 6 ÷ 3 × 9,6 + 9 ÷ 3 × 6,6 + 6 × 9 ÷ 3,3 + 6 + 6 + 9……
6. 將上面的算式按運算順序的不同進行分類,觀察分析后比較:
(1) 哪些算式不是按照從左往右的順序進行運算的`?這些算式有什么共同的特征?
(2) 哪些算式應該按照從左往右的順序進行運算?這些算式有哪些相同和不同?
(3) 在沒有括號的算式里,如果有乘、除法和加、減法,應按照怎樣的順序進行運算呢?
7. 小結規律,板書課題:混合運算。
[設計意圖:學生得出“在沒有括號的算式里,有乘、除法和加、減法,要先算乘、除法”,其實是經歷一個歸納推理的過程。為了讓學生對得出的結論深信不疑,我們應努力呈現各種情況,讓學生在分析、比較、綜合、概括的過程中加深對事理的理解。這一部分,我安排了兩輪游戲,其作用分別對應于教材中的“例題”和“試一試”兩部分的知識要點。第一部分側重于體驗學習,學生親歷嘗試和交流,體會將算式中的乘法同時運算的優越性。第二部分側重于分類和歸納,在開放的情境中比較同一級運算與兩級運算的區別,進而發現兩級運算的共同特征。值得一提的是,這一部分我著意引導學生進行了多次比較,如簡單運算與較復雜運算的比較,同一類運算中不同運算順序的比較等等,落腳點都是為了幫助學生建立起兩級運算的運算順序,增強學生的抗干擾能力。]
三、 鞏固
1. 先說一說下面各題的運算順序,再計算。
80 ÷ 2 + 76 ÷ 4 240 ÷ 6 - 2 × 17
45 - 20 × 3 ÷ 4 51 - 36 ÷ 3 + 25
評講:第一行兩道題怎樣計算更簡便些?第二行兩道題的運算順序有什么不同?為什么會有這樣的不同?
2. 小虎學了今天的知識以后,很高興,老師要求完成20 × 5 - 20 × 5和20 × 5 ÷ 20 × 5兩題的計算,小虎不一會兒就算好了。同學們,我們也來看一看,小虎做得對嗎?
20×5-20×5 20×5÷20×5
=100-100=100÷100
=0=1
[設計意圖:小虎做的兩題形式上比較相近,但第二題屬同一級運算,第一題是兩級運算。根據教學的前饋信息,學生常常容易發生混淆,故此處將兩題同時呈現出來專門研究,便有了必要性。]
3. “想想做做”第4題。
學生獨立完成后,討論:求兵兵家的人均居住面積比樂樂家大多少,要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4. 在數與數之間添上加、減、乘或除號,使計算結果正好等于右邊的數。
2 2 2 2 = 1
2 2 2 2 = 2
2 2 2 2 = 3
2 2 2 2 = 4
2 2 2 2 = 5
[設計意圖:練習設計努力體現針對性、層次性、綜合性、開放性等特點,不僅立足于幫助學生鞏固計算的方法,加深學生對本節課知識的理解,而且在不斷變式的過程中,引導學生學習有趣的數學、有用的數學、智慧的數學。]
《運算》教學設計6
教學目標:
1、使學生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感受小括號的作用,理解并掌握含有兩級運算(有小括號)的運算順序,并能正確計算。
2、在經歷探索和交流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感受解決問題的一些策略,學會用綜合算式解決兩三步計算的實際問題。
3、培養學生養成認真審題、獨立思考等學習習慣,提升計算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教學重難點:
1、掌握含有小括號的混合運算的順序。
2、能合理地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掌握解決問題的步驟和策略。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景,提出問題
(出示情境圖)
(一)、要解決這些問題,必須知道什么信息?
1、冰雪天地里,滑冰區的游人比滑雪區多幾位?
2、在冰雪天地游玩的一共有多少位游人?
3、上周末冰雕區的門票收入是4000元,你能知道這一天冰雕區游客的人數嗎?
(二)、出示情境圖
從圖中你可以獲取哪些數學信息?(冰雕區上午有游人180位,下午有270位,每30位游人需要一名保潔員)
根據這些信息,你能解決什么數學問題?(讓學生在草稿本上寫下來,然后匯報)
估計會提出:1、上午和下午一共有幾位游客?
2、下午比上午多幾位游客?
3、上午需要幾名保潔員?
4、下午需要幾名保潔員?
5、下午比上午多派幾名保潔員?
6、上午和下午一共派了幾名保潔員?
(一步計算的問題指名學生口答)
二、自主探究、解決問題
這兩個問題不能直接一步解答,該怎樣解答呢?就是我們今天要來研究的問題。
要求下午比上午多派幾名保潔員?你能不能通過算式把自己解決問題的過程表示出來呢?
1、學生獨立嘗試解答問題5
2、教師巡視,然后讓不同解法的孩子板演(請板書的學生說說自己的思考過程,或者請其他的學生來猜猜這位同學的思考過程。)
270÷30=9 270÷30-180÷30 (270-180)÷30 270-180=90
180÷30=6 =9-6 =90÷30 90÷30=3
9-6=3 =3 =3
第三種方法介紹時提問:為什么要加括號?不加括號可以嗎?
師小結:對呀,不加括號的話就要先算——,再算——就不符合我們要解決的問題了,這個時候就需要用括號把這一步括起來,這個算式才正確表示了我們要解決問題的方法步驟。
括號是用來改變運算順序的。算式里有括號,要先算括號里面的。
3、同桌交流:我是怎么解答的?
4、比較兩種算法的不同點。
師小結:看來,在解決問題時思考的角度不同,解決問題的方法也不同,計算的步數也不一樣,有些實際問題用三步計算解決,也可以用兩步計算解決,但是,不管怎樣,最后的目的都是一致的`。
5、
三、多層訓練、拓展創新
1解決問題6及p11 做一做(要求列綜合算式解答)
①學生獨立解答后集體校對:分析數量關系,理清解題思路
②比較兩個含有括號的算式的相同點,得出:有括號的算式,要先算括號里面的。、
2、按照計算要求,下面的算式要不要加括號?怎樣加括號?
①72 - 30 + 22 第一步算加法
②36+24 ÷ 6 第一步算加法
③58 - 6 × 7 第一步算乘法
④72 ÷ 2×6 第一步算乘法
⑤35÷ 5+2 ×4 第一步算加法
4、用遞等式計算
72 -(30 + 22) (36+24 )÷ 6 35÷(5+2)×4
5、連線
401班同學游玩冰天雪地后,幫助工作人員整理冰雕區、滑雪區的場地,清掃景區內道路上的垃圾。每40平方米場地派1個同學。另外派16個同學分成2組去清掃景區道路。滑冰區占地1000平方米,冰雕區占地800平方民(信息以圖文形式出示)
①1000÷40-800÷40 ①清掃道路的比整理滑冰區的少幾人?
②16+1000÷40 ②整理冰雕區和滑冰區的一共有幾人?
③800÷40 -16 ③整理冰雕區的人數比滑冰區多幾人?
④(1000 +800)÷40 ④清掃道路和整理冰雕區的一共有幾人?
先讓學生搜集整理信息,然后根據所給的算式與相匹配的問題連線,分析數量關系,最后時間有多的話安排:讓學生提出問題,并列出算式。
四、全課總結
今天這節課你有什么收獲?在計算有括號的算時,你要提醒大家注意什么?
《運算》教學設計7
學習目標:
1.熟練地掌握小數四則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
2.正確、迅速地進行整數、小數四則混合運算。
3.培養學生抽象概括能力。
4.培養學生認真審題,認真計算的良好學習習慣。
學習重點:掌握小數四則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
正確、迅速地進行整數、小數四則混合運算。
學習難點:利用知識的遷移,總結四則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
學具準備:
預習準備
(3)我學過,我會做:
計算下面各題:(先說說運算順序再計算)
3+15-1610÷2×516-7×2
129+(74-52)÷27×[25+(36÷3-7)]
上面幾個題的運算順序怎樣?(小組內說一說。填一填)
一個算式里,如果只含同級運算,應從()往()依次計算;如果含有兩級運算,要先算()法,再算()法;如果有括號,要先算()里面的,再算()外面的。復習整數四則混合運算順序
新課自學嘗試
(6)探究新知:(學習課本P74)
1、劉老師為給9月份的“文明之星”發獎品。用20元買三支鋼筆和一個筆計本,每支鋼筆3.5元,每個筆計本7.4元。還剩多少元?
自學提示:應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可以先算買3支鋼筆后剩多少元,再算買筆計本后還剩多少元。列式:
計算時先算()法,再算()法
還可以先算買兩種商品一共用了多少元,再算剩下多少元。列式:
計算時先算()里面的。
2、試一試:
7-0.5×14+0.833.6÷0.4-1.2×5
20.9+10.5÷(5.2-3.5)9.4×[1.28-(1.54-0.31)]借助生活情景,引入新知
探討運算順序
嘗試計算
概括計算方法
展示研討
(5)課堂總結
議一議:小數四則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是怎樣?
結論:小數四則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和整數四則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
達標檢測拓展練習十六第3題、第5題(書上)鞏固新知
課堂收獲與不足這節課我學會了:
《運算》教學設計8
教學目標:
1、讓學生掌握整數、小數四則混合運算的法則;
2、幫助學生掌握除法的商的小數位數較多或出現循環小數時,一般可以保留兩位小數,再進行除的計算法則。
教學重點、難點:
讓學生掌握在除法中商的小數位數較多或出現循環小數時,一般可以保留兩位小數,再進行除的計算法則。
教學方法:
引導、討論、點撥、鞏固。
教學內容:
第60頁例2。
課前準備:
課件、本子。
教學過程:
一、導入:
1、直接揭示課題——整數、小數四則混合運算。(課件1)
2、復習:(1)9.5-3.6÷5+0.18(2)1.3×(8.2-7.32)(課件2)
二、新授:
例2計算6.9 ÷[(0.4+0.5)×0.6](課件3)
1、讀題。
2、討論:(1)你發現了什么?(A。有+、×、÷三種運算符號;B、括號有中括號與小括號)(2)根據剛才的發現,你準備怎樣來運算這道題目?(突出——先算小括號再算中括號)
3、計算:請學生在本子上操練后,選一位學生的練習投影在銀幕上。
6.9 ÷[(0.4+0.5)×0.6]
=6.9 ÷[0.9×0.6]
=6.9 ÷0.54
=12.777……
4、 評價:讓學生評價,重點突出——
(1)運算順序
(2)計算中的發現———本題答案是循環小數。
5、出示下列一句話:
注意:在運算過程中,如果遇到除法的商的小數位數較多或出現循環小數時,一般可以保留兩位小數,再進行計算。(課件4)
根據上述新的知識,例2的運算結果應該是“12.78”。但是,“12.78”是取商的`近似值,因此,“12.78”前應該用什么符號?為什么?
6、出示下列第二句話:
切記:在運算過程中,除到哪一位的商是無限小數,在保留兩位小數取它的近似值時,應該在那一位上用“≈”。(課件5)
因此,例2的運算應該是——
6.9 ÷[(0.4+0.5)×0.6]
=6.9 ÷[0.9×0.6]
=6.9 ÷0.54
≈12.78(課件6)
(二)試練:3.6÷(0.5+0.3×4)(課件7)(試練后讓學生聯系新知識進行評價,其中突出運算過程的最后一步用“≈”,并且保留兩位小數)
(三)做一做:12.6÷[14-(1.7+7.8)](課件8)(做完后讓學生聯系新知識繼續評價,其中進一步突出運算過程的最后一步用“≈”,并且保留兩位小數)
二、判斷:(課件9)
5×[63.9÷3×(7.5-5.5)] 25÷3-(2.6+3.44)
=5×[23.3×2] =25÷3-6.04
=5×46.6 =8.3-6.04
=233 =2.26
操作順序——先計算,再小組討論,后全班交流。其中突出第二題的第二步應該是,在保留兩位小數取它的近似值時,必須用“≈”。即運算過程為:
25÷3-(2.6+3.44)
=25÷3-6.04
《運算》教學設計9
教學類型:探究研究型
設計思路:通過一系列的猜想得出德.摩根律,但是這個結論僅僅是猜想,數學是一門科學,所以需要論證它的正確性,因此本節通過剖析維恩圖的四部分來驗證猜想的正確性,并對德摩根律進行簡單的應用,因此我們制作了本微課.
教學過程:
一、片頭
(20秒以內)
內容:你好,現在讓我們一起來學習《集合的運算——自己探索也能發現的數學規律(第二講)》。
第 1 張PPT
12秒以內
二、正文講解
(4分20秒左右)
1.引入:牛頓曾說過:“沒有大膽的猜測,就做不出偉大的發現。”
上節課老師和大家學習了集合的運算,得出了一個有趣的規律。課后,你舉例驗證了這個規律嗎?
那么,這個規律是偶然的,還是一個恒等式呢?
第 2 張PPT
28秒以內
2.規律的驗證:
試用集合A,B的交集、并集、補集分別表示維恩圖中1,2,3,4及彩色部分的集合,通過剖析維恩圖來驗證猜想的正確性使用
第 3 張PPT
2分10 秒以內
3.抽象概括: 通過我們的觀察和驗證,我們發現這個規律是一個恒等式。
而這個規律就是180年前著名的英國數學家德摩根發現的。
為了紀念他,我們將它稱為德摩根律。
原來我們通過自己的探索也能發現這么偉大的'數學規律。
第 4 張PPT
30秒以內
4.例題應用:使用例題形式,將的德摩根定律的結論加以應用,讓學生更加熟悉集合的運算
第 5 張PPT
1分20秒以內
三、結尾
(20秒以內)
通過這在道題的解答,我們發現德摩根律為解答集合運算問題提供了更為簡便的方法。
希望你在今后的學習中,勇于探索,發現更多有趣的規律。
第 6 張PPT
10秒以內
教學反思(自我評價)
學生在學習集合時會接觸到很多的集合運算,往往學生覺得這是集合中的難點,因此本節課通過一系列的猜想,以精彩的動畫展示,讓學生在直觀的環境下輕松的學習,提高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并通過層層深入的講解,讓學生進一步加強對集合運算的理解和應用能力,效果非常好.
《運算》教學設計10
一、創設情境 ,導入新課。
你們到商店買過東西嗎?
一般買東西的時候你會考慮哪幾個問題?
(比如自己帶了多少錢?東西的單價?準備購買的數量……)
出示掛圖:
看掛圖:說說看上面告訴我們哪幾個信息?
(讓學生看圖一一說說幾樣東西的單價)
二、認識“綜合算式”
1、提問題:誰能根據這些信息來提個問題呢?
(學生可能會提一步計算的問題。)
老師引導學生解答后,:問:誰能提需要兩步計算才能解決的`問題呢?
比如:買3本筆記本和一個書包,一共用去多少錢?
2、解決:
請大家解答這個問題,寫在自備本上
交流:(1)3×5=15元,15+20=35元
(2)3×5+20=35元
(3)20+3×5=35元
講評:(1)說說第一種算法每一步分別表示什么意思?
(2)說說第2個算式先算的是什么?再算的是什么?
(3)再說說第3個算式的計算順序
3、綜合算式:比較這3個算式,它們有什么不同?
指出:第1個算式是一個算式解決一個問題,分兩步來完成的,我們把它叫做分步列式。而后面的做法是把上面的兩個算式合并在一起寫的,我們叫它綜合算式。
綜合算式在解答時,其實是有它的格式。比如:3×5+20 (邊說邊板書計算格式,注意說清楚:先算什么,沒算的移下來,2個“=”號。
要對齊……)這種等式叫遞等式
最后別忘了單位名稱和答
4、剛才我們用綜合算式解決了一個問題,誰再能提一個可以用綜合算式解決的問題呢?
隨學生回答老師板書該問題,并請學生用綜合算式完成解答
教師巡視,注意發現不規范的地方,提醒大家。
可能用有學生提到類似于書上的問題,如買2盒水彩筆,付出50元,應找回多少錢?
請學生解答后,與剛才的算式比一比。
兩個算式在計算順序上,你發現了什么?
(一個乘在前一個乘在后,但在計算的時候都是先算乘,再算加或減的)
指出:計算的時候,我們并不是太講究“先來后到”,而是更注意“論資排輩”。乘法一遇到加或減,就要充老大,都是輪到它先算。
三、練習:
1、學生完成第1題,老師巡視,注意發現問題及時給予指導
2、改錯,要求學生能清楚地說問錯在哪里?以及如何解決?
3、算一算,比一比(第4題)
讓學生先獨立完成,再請幾個報得數,注意如果有錯的,幫助他檢查是否是運算順序出錯了。
四、作業:
第31頁第3、5題
《運算》教學設計11
教學內容:蘇教版小學數學四年級上冊56~58頁
教學目標:
1、使學生經歷觀察、猜想、驗證、結論的探索加法運算律的過程,理解并掌握加法的交換律和結合律,并初步感知加法運算律的價值,發展應用意識。
2、使學生在學習用符號、字母表示自己發現的運算律的過程中,初步發展符號感,初步培養歸納、推理的能力,逐步提高抽象思維的水平。
3、使學生在數學活動中獲得成功的體驗,進一步增強對數學學習的興趣和信心,初步形成探究問題的.意識和習慣。
教學重點:
用觀察、猜想、驗證的方法探索加法交換律和結合律,能正確地用字母來表示。
教學難點: 用語言表述加法結合律和加法交換律。
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開門見山,直入主題。
1、同學們,喜歡體育活動嗎?都喜歡哪些體育活動呀?
2、經常體育活動可以強身健體,這些小朋友也在開展活動,看,從圖中你獲得了那些數學信息?
3、根據這些信息,你能提出用加法計算的問題嗎?
二、教學例題,驗證規律。
1、根據學生的問題,隨機選擇主要的兩個來研究。
(1)跳繩的有多少人 ?(2)參加活動的一共有多少人?
2、師生研究第一個問題,得出加法交換律。
(1)學生讀題,弄清題意。
(2)學生說算式和結果,教師出示28+17=45 人和17+28=45人
(3)請觀察這兩道算式,它們都是求什么?結果相同嗎?我們可以用“=”把它們連起來
(4)教師板書:28+17=17+28)
(5)學生讀算式并觀察思考。得出加法交換律 :兩個數相加,交換了位置,和不變。
3、拋出問題,得出猜想。
(1)教師問:是不是任意兩個加數,交換了位置,和都不變呢?
(2)小結: 看來經過一個算式得到的結論,只能是一個猜想,要驗證這個猜想,就要舉更多的例子。
4、驗證猜想,體會方法。
(1)同桌兩人合作,選好兩個數,比如一人算6+8, 另一人算8+6,比比結果,如果相同就可以寫出一個等式,坐在左邊的同學負責記下這個等式。
(2) 學生匯報,教師板書。
教師小結: 照這樣下去,能寫完嗎 ?加省略號。這些例子都在說明“交換兩個加數的位置,和不變”是正確的。
(3) 學生找一找,交換加數的位置,和變的例子。
教師通過互聯網,求助結果,進一步證明加法交換律的正確性。
5、得出結論,字母表示。
(1)學生讀結論。(2)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表示所有的算式。(3)歸納小結,指出加法交換律。
6、 及時鞏固,聯系舊知。
三、運用方法,繼續探究。
1、出現第二個問題:“參加活動的一共有多少人?”
學生讀題。在本子上用綜合算式解答。
2、交流想法,得出算式。
(28+17)+23 28+(17+23) )
師生交流:這兩道算式都是求什么?他們的得數相同。我們也可以用等號把它們連起來。
教師板書:(28+17)+23 = 28+(17+23)
3、 學生做書上的題目,繼續認識這樣的等式。
4、根據等式,提出猜想。
5、學生驗證猜想,教師隨機點撥。
(1) 出示友情提示:1、同桌合作,想好三個數,按順序計算和先算后兩個數,看有什么發現?。2、 在小組里說一說你們的驗證過程。
(2)學生匯報,板演等式。
(3)小結結果,得出結論。
6、用字母表示加法結合律
板書:(a+b)+c=a+(b+c)
7、聯系交換律,比較兩個定律的相同點和不同點。
四、分層練習,鞏固新知。
1、完成“想想做做”第1題。其中最后一題,要提醒學生注意:它先是運用了加法交換律,又運用了加法結合律。
2、第二題。
學生在課本上獨立完成,再想想為什么這樣填?
生口答,師演示過程。
3、第4題,從每組題目中選擇你喜歡的一題做一做。
學生匯報,教師引導。
五、總結全課:同學們交流收獲。
《運算》教學設計12
學習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目標
使學生理解并掌握分式的乘除法則,運用法則進行運算,能解決一些與分式有關的實際問題.
(二)過程與方法目標
經歷探索分式的乘除運算法則的過程,并能結合具體情境說明其合理性
(三)情感與價值目標
滲透類比轉化的思想,讓學生在學知識的同時學到方法,受到思維訓練.
學習重點:掌握分式的乘除運算。
學習難點:分子、分母為多項式的分式乘除法運算。
教學過程
一、情境引入:
你還記得分數的乘除法法則嗎?你能用類似于分數的乘除法法則計算下面兩題嗎?
(1) = (2) =
二、探究學習:
(1)你能說出前面兩道題的計算結果嗎?
(2)你能驗證分式乘.除運算法則是合理的.正確的嗎?
(3)類比分數的乘除法則,你能從計算中總結出怎樣進行分式的乘除法運算嗎?
歸納小結:
(1)分式的乘法法則:分式乘以分式,用分子的積做積的分子,分母的積做積的分母。 即: ab ×cd =acbd 。
(2)分式的除法法則:分式除以分式,把除式的分子、分母顛倒位置后,與被除式相乘。 即:ab ÷cd =ab ×dc =adbc 。
(3)分式的乘方法則:分式乘方是把分子、分母各自乘方。即:( ab )n=anbn
三、典型例題:
例1、計算:1. . 2。( )
例2、計算、1. 2.
歸納小結:分式的乘法運算,先把分子、分母分別相乘,然后再進行約分;進行分式除法運算,需轉化為乘法運算;根據乘法法則,應先把分子、分母分別相乘,化成一個分式后再進行約分,但在實際演算時,這樣做顯得較繁瑣,因此,可根據情況先約分,再相乘,這樣做有時簡單易行,又不易出錯.
四、反饋練習:
(1) (2) .
(3) (a-4). (4)
五、探究交流: (1)在夏季你是怎么挑選西瓜的呢?
(2)你認為買大西瓜合算還是買小西瓜合算?
七、課堂小結:
1、分式的分子、分母都是幾個因式的積的形式,約去分子、分母中相同因式的最低次冪,注意系數也要約分。
2、當分式的分子、分母為多項式時,先要進行因式分解,才能夠依據分式的基本性質進行約分。
【課后作業】
班級 姓名 學號
1、 填空
(1) (2)
(3) (4)
(5) = (6)
(7)若代數式 有意義,則x的'取值范圍是__________.
2、選擇
(1)下列各式計算正確的是 ( )
A. ; B.
C. ; D.
(2)下列各式的計算過程及結果都正確的是 ( )
A.
B.
C.
D.
(3)當 , 時,代數式 的值為( )
A.49 B.-49 C.3954 D.-3954
(4)計算 與 的結果 ( )
A.相等 B.互為倒數 C.互為相反數 D.以上都不對
(5)若x等于它的倒數,則 的值是 ( )
A.-3 B.-2 C.-1 D.0
3、計算
(1) (2)
4、中考鏈接(選作題)
已知aba+b =13 ,bcb+c =14 ,aca+c =15 ,求代數式abcab+bc+ac 的值。
《運算》教學設計13
四年級數學下冊《四則運算》復習課教學設計
一、教學內容
P13例6(0的運算)
二、教學目標
1、使學生掌握關于0的運算時應該注意的問題。
2、0不能做除數及原因。
3、復習鞏固《四則運算》的知識。
三、教學重、難點
0不能做除數及原因。
四、教學過程
(一) 談話導入
師:我們上周一直在學習四則運算,主要講了四則混合運算,不知道你們的掌握情況怎么樣?現在我們就來做幾道題。
課件顯示:
(1) 24+56 - 40
(2) 8×7÷2
(3) 2+3+6×5
(4) 72÷9 - 1×3
(5) (9+11) ×5
做好評比!
(二)回顧四則運算的概念、運算順序
老師提問,學生回答,老師板書,然后課件再次顯示關于四則運算的概念以及四則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
加法
減法
乘法
除法
四
則
混
合
運
算
沒有括號的
加減混合或乘除混合:
左
右
加減乘除混合:
先乘除,再加減
有括號的:
先算括號里面的
文本框: 四 則 運 算
(三)新授
1、引入
(1)快速口算
排火車進行快速口算
課件顯示:
(1)100+0= (2)0+56=
(3)0×78= (4)154-0=
(5)0÷23= (6)28-28=
(7)0÷76= (8)235+0=
(9)99-0= (10)49-49=
(11)0×29= (12)9×0=
(13)35-35=
(2)舉例總結關于0的四則運算,在運算時應該注意些什么
課件顯示
一個數加上0,還得原數;
被減數等于減數,差是0;
一個數減去0,還得原數;
一個數和0相乘,仍得0;
0除以一個非0的數,還得0;
100+0=100
0+56=56
28-28=0
49-49=0
154-0=154
99-0=99
0×78=0
29×0=0
0÷23=0
0÷76=0
(3)0不能作除數
課件顯示:
0不能作除數
18÷9=? 2×9=18
36÷6=? 6×6=36
6÷0=? ?×0 =6
6÷0是不可能得到商的,因為找不到一個數同0相乘得到6
0÷0=? ?×0=0
0÷0 是不可能得到一個確定的`商,因為0乘以任何數都得0
(4)鞏固運用0不能作除數
考考你!判斷對錯
課件顯示:
(1)128+0= 128 (2)0+45=45
(3)88+0= 0 (4)1×0=1
(5)0×97=0 (6)0÷56 =0
(7)16÷0 = 0 (8)60-0=60
(9)0÷76 =76 (10)10÷0=10
(四)鞏固練習
1、 應用題的解答
課件顯示:
寒假中,小明3天完成87道口算題,照這樣計算,他6天能完成多少道 口算題?
一個水果店運來蘋果、香蕉各8箱。蘋果每箱25千克,香蕉每箱18千克。一共運來水果多少千克?
2、判斷并改錯
課件顯示:155-34+46
=155-80
=75
240÷40×3
=240÷120
=2
讓學生先判斷再自己改錯,提醒注意在四則混合運算中的運算順序!
(五)做課堂練習,結課
做書《練習二》的第二題,以鞏固。
五、作業設計
1、背會《四則運算》的概念及四則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
2、做《學習之友》單元測試題
《運算》教學設計14
學習目標
1、知道乘法結合律,能運用運算定律進行一些簡便運算。
2、培養學生根據具體情況,選擇算法的意識與能力,發展思維的靈活性
3、能用所學知識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學習難點:探究和理解結合律,能運用運算定律進行一些簡便運算。
學習重點:探究和理解結合律,能運用運算定律進行一些簡便運算。
教學流程:
一、 出示課題
板書:探究和理解結合律,能運用運算定律進行一些簡便運算。
二、出示學習目標
1、知道乘法結合律,能運用運算定律進行一些簡便運算。
2、培養學生根據具體情況,選擇算法的意識與能力,發展思維的靈活性
3、能用所學知識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三、自學指導
自學書本第25頁的內容,自己完成以下的問題:
主題圖引入(觀察主題圖,根據條件提出問題。)
一、自學提綱
1、針對上面的問題1列出算式,有幾種列法。
2、為什么列的式子不同,它們的計算結果是怎樣的。
3、兩個算式有什么特點?你還能舉出其他這樣的例子嗎?
4、能給乘法的這種規律起個名字嗎?能試著用字母表示嗎?
5、乘法結合律有什么作用。
6、根據前面的加法結合律的方法,你們能試著自己學習乘法中的.另一個規律嗎?
7、這組算式發現了什么?
二、 小組合作學習
根據自學指導,交流匯報,驗證。
1、小組討論乘法的結合律、結合律用字母怎樣表示。
2、各小組展示自己小組記定律的方法。
3、分別說說是用什么方法記住這些運算定律的。
4、討論為什么要學習運算定律。
先乘前兩個數,或者先乘后兩個數,積不變。這叫做乘法結合律。
三、 交流匯報,集體訂正
四、 當堂訓練
1、下面的算式用了什么定律
(60×25)×8=60×(25×8)
2、 27/2—4 P25/做一做2
3、在□里填上合適的數。
30×6×7 = 30×(□×□) 125×8×40 =(□×□)×□
《運算》教學設計15
教學目標:
1讓學生聯系生活情境,理解加減混合的含義和計算順序,能正確地進行口算。
2、發展學生初步的計算能力、語言表達能力和思維能力。
3、培養學生認真傾聽和認真書寫的習慣。
4讓學生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體會數學與生活的聯系,培養數學應用意識。
教學重點:讓學生掌握正確的計算方法和培養學生看、聽、說、寫等良好學習習慣。
教學難點:讓學生理解加減混合的含義和計算順序。
教具、學具準備:多媒體課件、小木棒、口算卡片。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激發興趣。
同學們,你們喜歡聽兒歌嗎?(喜歡)好,我們一起來聽一首《數鴨子》的'兒歌吧,播放兒歌,好聽嗎?你們聽到了那些數學數字呀?(1、2、3、4、6、7、8)你們真厲害!
你們能用這些數字組成連加連減的算式嗎?(能)
生1: 1+2+3=6、 6-3-2=1
生2: 1+2+4=7、 7-1-2=4
生3: 1+3+4=8 、 8-4-3=1
你們知道是怎么算的嗎?
生:都是先算前面的再算后面的。
二、主動探索,體會領悟。
1、提出問題。
多媒體出示例題圖:車上有7人,先下車2人,接著上3人。
提問:
從剛才的畫面中,你們看到了什么?先在小組里說一說。(學生在小組內交流)
誰愿意在班上說一說?指名說,真棒!
你們能把剛才看到的列成算式嗎?學生列算式:7-2+3
(板書:7-2+3)
(4)哪位同學試著讀讀看?(7減2再加3)
老師領讀,學生齊讀,同桌互讀。
2、揭示課題。
這道題跟我們前面學習的連加、連減有什么不同?
指出:像這樣有加又有減的算式,叫加減混合,這就是我們今天要學習的內容。
(板書:加減混合)
3、探究算法。
(1)怎么算呢?能擺一擺你們的小木棒嗎/?請同學們一邊擺一邊說。
(2)擺完小木棒,你們知道怎么算了嗎?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板書:7-2+3=8
5指名再說說計算過程,同桌互相說說。(先算7-2=5,再算5+3=8,所以7-2+3=8)
小結。
像“7-2+3”這樣有加又有減的加減混合題,計算方法與連加連減一樣:都是先算前面的,再算后面的。(板書:先算前面的,再算后面的)
三、鞏固深化,應用拓展
1、表演
(1)你們愿意把剛才看到的上下車情境演一演嗎?指名表演。
(2)誰愿意把剛才看到的表演說一說?指名說:車上原來有7人,先下車2人,又上車3人,現在車上還剩8人。
(3)請同學們把剛才看到的聽到的列出算式。學生列式計算:7-2+3=8,再說出計算過程。
2、老師也來說一道題,你們一邊聽一邊寫出算式,看誰聽得最認真:樹上原來有5只小鳥,飛來了4只,又飛走了2只,現在樹上還有幾只?學生列式計算:5+4-2=7
3、誰也想來說一道?先后讓幾位學生說說,其他的邊聽邊列式計算,并指名說說計算過程。
4、第1、2題。
指導學生認真觀察圖畫,幫助學生弄清題意,列出算式,再說出計算過程。
5、聽算。(8道)
(1)老師說出算式,學生邊聽邊寫邊算。
(2)集體校對。
6、看算。(10道)
老師出示口算題,學生伸出十指,邊看邊說邊屈手指算。
7、唱兒歌。
現在我們來休息一會,唱一首《找朋友》的兒歌,好嗎?(好)
8、做游戲。(第4題)
除了喜歡唱歌,你們還喜歡做游戲嗎?好,現在我們就來做一個《找朋友》的游戲,游戲也是要通過認真計算才能找到好朋友的哦,準備好了嗎?請拿出你們手中的小卡片,(答案)老師手中有你們的好朋友,(題目)看誰找得又對又快。同學們都找到了好朋友,高興嗎?
9、第6題。
比一比,看誰寫得最端正,算得最認真。
四、作業。
第3題:比一比,看誰寫得又快又對。
五、課堂總結。
今天這節課你們學到了什么本領?
以上就是數學網小編分享加減混合運算的教案的全部內容,教材中的每一個問題,每一個環節,都有教師依據學生學習的實際和教材的實際進行有針對性的設置,希望大家喜歡!
【《運算》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運算》教學設計08-24
0的運算教學設計06-16
分式的運算教學設計05-25
《混合運算》教學設計優秀10-18
《分數簡便運算》教學設計優秀12-12
乘法運算定律教學設計05-26
不含括號的混合運算教學設計12-05
分數四則混合運算教學設計06-16
乘法運算定律教學設計13篇05-26
《整數運算定律推廣到小數》教學設計0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