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氏之子》教學設計15篇(熱門)
作為一位優秀的人民教師,可能需要進行教學設計編寫工作,借助教學設計可以更好地組織教學活動。我們應該怎么寫教學設計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楊氏之子》教學設計,歡迎閱讀與收藏。
《楊氏之子》教學設計1
一、教材分析
課標教材五年級語文上冊第三組教材選編的是幾篇表現語言藝術魅力的文章。《楊氏之子》一文,寫了九歲孩童與客人笑談的經過,孩子那機智巧妙的對答,令人拍案叫絕;通過對文章的學習,要引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感受人物語言的精妙,在語文學習中積累語言。
二、教學設計
我先通過談話激趣讓學生體會,語言藝術博大精深,激起學生學習的興趣。我利用講故事的形式讓學生感受故事中的人物對話中透出的機智,讓學生動的這是白話文,我們以前所學的也都是白話文,再提出古人所寫的是古文,讓學生通過朗讀感悟古文的特點。
1、揭示題目,學生自由讀課文注意讀準字音。
2、教師范讀,讓學生體會古文的韻律,再讓學生練讀。
3、通過小組合作的形式理解每句話的意思。
4、體會人物的對話,感悟人物特點。
5、把文言文換成自己的語言講講小故事。
6、課外作業搜集課外經典語言對白。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學會生字新詞。
3、能理解課文意思,體會語言的巧妙藝術。
4、能主動在生活中搜集、發現、積累、運用精妙的語言。
教學重點
1、能理解課文意思,做到感情朗讀。
2、能在生活中運用精妙語言。
教學難點
體會語言的巧妙性。
教學過程
一、談話激趣
同學們,你會說話嗎?同學們一定覺得老師的問題很可笑,因為大家認為這是一個不需要回到的問題,那我再問你,你能把話說好嗎?你怎么回答?那么你認為怎樣才算把話說好呢?(流利、通順、智慧、幽默、風趣)俗話說良言一句三冬暖,惡語傷心六月寒。說話是門巧妙的藝術。精練得當的語言能使我們有效地與人溝通,機智巧妙的語言能幫助我們擺脫可能出現的尷尬局面。幽默風趣的語言可以活躍我們的生活,有這么一個故事,大家想聽嗎?
(教師繪聲繪色講述)古時候,梁國楊家有個孩子,才九歲,很聰明。孔君平去拜見他的父親,他父親不在,就把孩子叫出來。楊家孩子為他擺設了果品,果品中有楊梅。孔君平指著楊梅讓孩子看,說:“從來沒有聽說孔雀是您家的家禽。”
同學們,你對故事中兩個人說的話有什么感受?(風趣幽默)
二、初讀課文,讀懂大意
1、導語、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這個故事,如果把剛才老師講的原原本本寫下來,就是白話文,這是我們現代人寫的文章,同學們以前學的課文,除了有古時外,全是白話文,今天我們要學的課文是古人寫的,古人寫的文章叫文言文,剛才老師講的故事,如果用文言寫下來,會是什么樣子呢?請大家打開課文第九課——齊讀課題《楊氏之子》。
怎樣理解題目的意思:氏,姓氏。楊氏,姓楊家。子,兒子。之,的。題目意思,姓楊家的兒子。
2、請同學們自己讀課文,借助拼音把字音讀正確,給把握不準讀音得子做上記號。指名讀。
3、說說它與白話文的不同,(難懂)之、乎、者、也,就是其中最大的特點。因此,多讀是學習文言文最好的方法,我相信你們一定行!
4、誰來給大家朗讀一下。(糾正錯誤)
老師也想讀,請同學們仔細聽,評評老師讀的與你有何不同?(由于文言文中的子就是白話文中的詞或詞組)因此,讀文言文不能把句子讀破,你想這樣讀嗎?指導學生讀好停頓。
梁國/楊氏子/九歲,甚聰慧。孔君平/詣/其父,父/不在,乃/呼兒出。為/設果,果/有楊梅。孔/指以示兒/曰:“此/是君家果。”兒/應聲答曰:“未聞/孔雀/是夫子家/禽。”學生練習(齊讀)
三、熟讀課文,讀懂故事
請同學們快速默讀課文,說說課文講了誰的故事?從課文中你對他了解多少?課文中的哪句好說的?(讀第一句)你理解它的意思嗎?從這句話中你還知道了什么?點出這句是全文的總起。
課文是怎樣表現楊氏之子的聰明的?請同學們以小組為單位參照課下注釋讀懂每句話的意思。并找出自己的疑問。
1、小組交流匯報學習情況。
2、同位說說故事內容。
看來古人的文章在同學們的努力下也可以迎刃而解。
3、帶著理解齊讀課文。
四、品應答妙
1、課文中,除了有楊氏之子還有誰?他們在談些什么?找出相關的句子讀讀,思考他們的對話在圍繞著什么做文章?姓氏,你認為楊氏之子回答的好嗎?好在哪里?從中你體會到了什么?
(1)聰慧。
抓“應聲”理解體會孩子采用了否定方式,他婉轉的對答,既表現了應有的禮貌又表達了“既然孔雀不是您家的鳥,楊梅豈是我家的果”這個意思,使孔君平無言以對,這足以反映孩子思維的敏捷,語言的機智幽默。
(2)懂禮貌,讀相關句子。
(3)體會孔君平與楊氏之子對話時的神態,指導朗讀。
五、延伸拓展
1、在生活中有哪些語言讓你銘記在心呢?
2、演一演相聲、小品或電影中的精彩對白。
六、作業
1、寫一寫對精彩語言的體會。
2、背誦課文。
教學反思
《楊氏之子》這篇課文是學生第一次接觸的古文,雖短,但我的反應是不會教。這第一次需要教學古文,而學生也是第一次學到古文。雖然如此,總也不能不教。那么我想,面對這第一次,該讓孩子學到什么?
首先,我認為應當弄清古文與現代文的不同。在這篇古文中,有許多典型的單音節詞,如“孔君平詣其父”中的“詣”指拜見。還有“未”、“聞”、“示”等,那么我想讓孩子學會借助注釋學習,這是一種習慣。先舉出注釋中有的“詣”,再讓孩子去研讀。也許有些教的味道,但是,我想固然學生的“先學”很重要,但初學后仍未明白的,應當點撥。因為這是第一次。
其次,我認為要在古文的語境中讀出語感來。這可有點難,不像現代文的有感情朗讀。古文要讀好,首先當然要理解意思,這是孩子通過自讀及合作交流可以基本達到的。那么這可以放手讓孩子操作。在此基礎上,學習適時停頓朗讀。此時,學生沒有讀出古文味,讀得一字一停,什么也不像。于是我范讀,學生練讀,就這樣整整讀了半節課,孩子還饒有興趣。雖然時間很長,但是,我不覺得浪費。我明顯地感受到讀得越好了,理解也就加深了。這絕對不是簡單的模仿,這是入情入境地品味。品味夠了,我拋出本文的中心問題:讀了文章,楊氏之子應答如何?沒想到孩子們都讀出了一妙所在:楊氏之子巧用姓氏作答。然而二妙“未聞”之語氣婉轉卻鮮為人知。我想:讀書百遍,其意自現。再讀,可惜還是沒有答案。于是,我只得拿出比較句子的方法。將“未聞孔雀是夫子家禽”與“孔雀是夫子家禽”作比。光這樣讀肯定不行,要把句子放在語境中。我們先讀了這似乎相同的兩句,解釋了意思,然后我讓他們演一演,學生當楊氏之子,我當孔君平,對讀,再換著讀,從讀中發覺有人已意會。我不挑明,也不讓他把答案說了,因為還有許多人正在跳,就要摘到桃子了!接著我讓那似乎意會之人演楊氏之子,其他人用心演孔君平。放入語境中對讀,果然許多孩子明白了“未聞”之妙用。我沒有及時揭穿,而是讓他們小組內再讀讀楊氏之子的應答。不一會我沒講明他們已然意會,情感朗讀亦水到渠成。
再次,在學生興趣黯然時,搜集小品中的經典對白,讓學生演一演,再次深刻體會語言的魅力所在。
學完此文,我自感牽引過甚。但是我轉念一想,雖然教得多,可孩子們學古文的興趣變濃了,而且也學到了一些讀古文的'方法,他們有收獲我心應足矣。
專家點評
愛因斯坦曾說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強調了興趣對學好一門功課的重要性。老師們都很好地關注到孩子的興趣,以及興趣的激發。在這一點上,感觸最深的是李上岳老師執教的《楊氏之子》,他的課在小學階段引入古文教學上給了我們很大的啟發。如專家點評,小學階段重在提高學生學習古文的興趣。在這節課中,很明顯,從導入由生活的“飯否”“吾等”,課中“楊氏之子”“張氏之女”到課終的學生脫口的“善哉”以及改文“一做法,已經充分看出了孩子對于古文充滿了濃濃的興趣。從李老師的設計上,有對課文的理解,對課文人物的感悟,內容很豐富,但我們并未看出孩子消化不了,相反孩子學得興趣盎然。老師用輕松的語言調動著學習的熱情,孩子學得很輕松,也很扎實。
本次聽課雖已結束,但留給我的是回味,是思考,在今后的教學實踐中,我將借鑒他們良好的教學理念、教學方法,應用到自己的教學活動中去,努力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
《楊氏之子》教學設計2
一、教學目標
1.通過學生自學、教師點撥,會寫6個生字,會認3個生字。能正確讀寫“家禽”等詞語。
2.通過查字典、看注釋、聯系上下文及教師指導,理解句子的意思,了解課文內容,體會故事中孩子應對語言的巧妙。
3.通過各種形式的讀,激發學生學習文言文的興趣,感受獨特的文言文韻味。
4.在正確、流利地有感情朗讀課文的基礎上,背誦課文。
二、教學重難點:
重點:把課文讀流利,讀懂句子,體會人物語言的風趣和機智。
難點:能參考注釋,理解課文意思,體會楊氏之子的聰惠。
三、教學準備:
教師準備:相關背景資料,課件。
學生準備:收集有關劉義慶及《世說新語》的資料,預習課文。
四、教學過程:
(一)故事引入:有一天德國大詩人歌德在公園里散步,正巧在一條狹窄的小路上碰上了一位反對他的批評家,那位傲慢無禮的批評家對歌德說:“你知道嗎,我這個人是從來不給傻瓜讓路的。”機智敏捷的歌德回答說:“而我卻恰恰相反。”說完閃身讓路,讓批評家過去。
師:機智巧妙的語言,能幫助我們擺脫尷尬的局面;精練得當的語言,能使我們有效地和別人溝通;幽默風趣的語言,能愉悅我們的身心,活躍我們的生活。誰擁有了語言,誰就擁有了智慧。今天就讓我們一起走進第三單元,感受語言的魅力。這節課我們一起來學習:10楊氏之子。生讀課題
1.揭示課題,解題。請大家想一想:課題“楊氏之子”什么意思?
歸納學生的意思,課件演示(姓楊的孩子。之:的;氏:姓氏,表示家族的字)。
2.仔細讀一讀這篇課文,和平時讀的課文感覺有什么不同嗎?
預設1.這篇課文非常短。
預設2.它里面還有很多“曰”。
預設3.這是篇文言文。
3.師小結:文章很短小.只有55個字。古時候的'語言寫成的文章就是文言文。
4.師:文言文和白話文有好多不同,最大的不同是什么?
預設1.不好讀。
預設2.難理解。
師:文言文語言很簡練,有時候一句話只有一個字.但包含的意思很多。讀文言文的時候要善于想象.把一個字變成好多好多字,把一句話變成好多好多話,這樣你就能讀懂。
(二)反復朗讀
過渡:好了,現在我們就來讀讀課文。
1.自讀課文。注意字的讀音,拿不準的字音查字典,看看注釋。
2.指名讀。(老師相機提示生字“詣”、“曰”、“禽”的讀音。“應聲”的“應”是多音字,這里讀四聲。)看看是否有讀錯、讀漏的地方。
3.結合注釋讀。指導寫字:曰(可以將注釋標記在課文中相應的注釋旁邊。邊讀邊對照注釋想想這些詞、句的意思)
4.范讀。要求學生認真聽:一是注意字的讀音,二是聽聽怎么停頓。
梁國/楊氏子/九歲,甚聰惠。孔君平/詣/其父,父/不在,乃/呼兒出。為/設果,果/有楊梅。孔/指以示兒/曰:“此/是君家果。”兒/應聲答曰:“未聞/孔雀/是夫子家/禽。”
師小結:讀古文講究“斷句”。原來古文是沒有標點符號的。我們的課文為了大家學習方便,加上了標點。讀課文時,有標點的地方當然需要停頓,但在一些句子中,根據它的意思,那些沒有標點符號的地方,需要拖個長音。這樣度,你自己也比較好理解,聽的人也容易聽懂。
5.按照剛才畫記的線,學生各自練習朗讀。
6.再指名讀。思考:那這篇課文到底講了楊氏子的什么事呢?
小結:你們覺得可用哪些好方法來讀懂文言文呢?(相機板書:看注釋、查工具書)
(三)細讀課文
過渡:大家這樣讀了幾遍課文,是不是覺得課文的意思越來越明白了?你還有哪些地方不明白,可以提出來向大家請教。你讀懂的地方,可以幫同學解答,也可以設計一個問題考考大家。
1.小組學習交流。
生自學,師巡視。
過渡:學習文言文光會讀,還不行,還要弄懂字里行間的意思才行。下面我們來看看你讀懂了什么?還有什么問題?
2.生交流。
第一句:梁國/楊氏子/九歲,甚聰惠。
(1)梁國:郡的名稱,在現在的河南商丘一帶。
(2)“惠”是什么意思?
課件演示:惠=慧“惠”通“慧”,這就是我們常說的通假字。
第二句:孔君平/詣/其父,父/不在,乃/呼兒出。
(1)“詣”是拜見的意思。課件演示:“詣”專門指拜見他尊敬的人或他的長輩。
(2)孔君平:孔坦,字君平。孔子的第26代后子孫,學識淵博;為人正直,有好的名聲。
(3)其父:他的父親。其,他。
第三句:為/設果,果/有楊梅。
(1)為設果:課件演示“( )為( )設果,果有楊梅。”
小兒(楊氏之子)為他擺出水果。設,擺設,擺出。
(2)師小結:這是待客之道。你真會讀書!文言文的語言表達十分精練,表達的時候跟我們現代文可不一樣,像這一句就省略了主語,叫承前省略。理解的時候我們就要聯系上下文的意思作一些補充。這種方法我們現在也經常在用,叫(板書:聯系上下文)
第五句:孔/指以示兒/曰:“此/是君家果。
(1課件演示:“孔指( )以示兒曰。”示:給……看;
(2)此是君家果。此,此:這,這個。指楊梅。君,您,古代對對方尊敬的稱呼。
師:我有個小問題,孔君平說:“此為君家果。”是逗著小孩玩呢,還是諷刺挖苦呢?
預設:是逗著玩,是大人跟小朋友開玩笑。
(3)生想象,讀出開玩笑的語氣,互相評價。
第六句:兒/應聲答曰:“未聞/孔雀/是夫子家/禽。”
(1)未聞:沒有聽說。未,沒有;聞,聽。
(2)夫子家禽:您家的鳥。夫子,先生,您,對人尊敬的稱呼。禽,鳥類。
3.指名說說全文的意思。譯文:在梁國,有一戶姓楊的人家,家里有個九歲的兒子,他非常聰明。有一天,孔君平來拜見他的父親,恰巧他父親不在家,孔君平就把這個孩子叫了出來。孩子給孔君平端來了水果,其中有楊梅。孔君平指著楊梅給孩子看,并說:“這是你家的水果。”孩子馬上回答說:“我可沒聽說孔雀是先生您家的鳥。”
4.交流學習古文方法
小結:像這樣的古文我們可以用什么方法來讀懂它?(引導方法有看注釋、聯系上下文、查找資料書、碰到難句反復多讀幾遍、做批注)
(四)品讀課文
過渡:你覺得楊氏之子是一個怎樣的人?從什么地方看出來?
預設一:很聰慧的人。
課文說楊氏之子“甚聰惠”,意思是非常聰明。那么,你從哪兒看出來這個小朋友非常聰明呢?
預設:
(1)孔君平抓住楊梅的“楊”和楊氏的“楊”都是同一個字來開玩笑——“此是君家果”,小孩馬上抓住孔君平和孔雀都有一個“孔”字來反駁:沒聽說過孔雀是你家的家禽。
孔君平并沒有說你姓楊,楊梅也有一個楊,只說了一句話“此是君家果”。小孩馬上就聽出來了,這說明他很會聽。
板書:孔君平楊梅楊家果
(2)“兒應聲答日——”(應聲:隨著聲音而來。)
師:說說你覺得怎樣的應聲才最能表現他的聰慧?
預設:脫口而出地、飛快地、大聲地、自信地、機靈地;微笑著,眼睛咕嚕一轉,淘氣可愛地,故作疑惑狀……
師:說明什么?
預設:說明他反應很快,思維敏捷,也說明很聰明。
課件出示:李先生指以示兒曰:“此是君家果”。小兒應聲答曰:未聞;
黃先生指以示兒曰:“此是君家果”。小兒應聲答曰:未聞;……
過渡:一個“甚”字將楊氏子的聰慧表現得淋漓盡致。是啊,小孩確實聰明,他聽出了孔君平的“話中話”,聽出了“弦外之音”。還能從哪里看出他聰明?
(3)“未聞孔雀是夫子家禽”。回答得很巧妙,說明他聰明。反映出孩子思維的敏捷,語言的機智幽默。
板書:楊氏子孔雀孔家禽
師:如果是你,你會怎樣回答呢?
預設:孔雀是君家禽
(4)梁國楊氏子九歲,年齡很小。
(5)邊讀邊想象地讀課文,體會回答巧妙。
師小結:聽了你們的朗讀,我們看到了一個活潑可愛、風趣睿智的楊氏子。課文緊緊圍繞“甚聰惠”行文,運用了先概括后具體的寫作方法。
預設二:很懂禮貌的人。
(1)思考:“甚聰惠”的“惠”書上說是通假字,跟智慧的“慧”是一個意思,但作者為什么不直接用“智慧”的“慧”呢?這個“惠”跟智慧的“慧”有何區別呢?
課件出示《辭海》“惠”的意思,惠:1.恩惠。2.仁愛,寬厚。3.柔順,賢惠。4.賜,贈。5.兵器名。6.通“慧”,聰慧之慧,古籍多作“惠”。
預設:仁慈、柔順就是有教養、有禮貌,和藹慈善。
(2)思考:我們從哪里可以看出小孩不但聰明.而且很有教養、有禮貌呢?請你們輕聲地讀、細細地讀,每一個字都要注意思考。
生:輕聲細讀課文,同桌交流。
預設1:“為設果,果有楊梅”,從這里可以看出楊氏之子非常有禮貌,給孔君平準備了水果。
預設2:我還從“未聞孔雀是夫子家禽”中的“夫子”兩個字里看出來。
預設3:我覺得從“未聞”這個詞看出來他很有禮貌。因為他沒有直接說“孔雀是夫子家禽”,而是用了否定句進行回答。(一般孩子多是反問或反駁:楊梅怎么會是楊家的果子?)
(3)朗讀課文,能背誦的試著背誦課文。體會楊氏子說話委婉而有禮貌。
師小結:是啊,孔先生,我可沒有聽說孔雀是你們家的鳥啊。這樣既不動聲色地反駁了對方,又不讓對方難堪。很有教養啊!讀書就要逐字逐句地體會,就要細細地品賞。就要咬文嚼字,這樣才能把話中話都讀出來。
(五)小練筆
果有楊梅。孔指以示兒日:“此是君家果。”兒應聲答日:“未聞孔雀是夫子家禽。”他們難道就說了兩句話嗎?肯定不是的!往下肯定還有好多話呢!展開想象,一定要通過對話描寫把楊氏子的聰慧表現出來。(孔君平聽了這番話,他會有怎樣的反應?會說些什么?楊氏子又是怎樣回應的呢?)
1.想象寫作。
2.匯報交流。
預設:孔君平摸著楊修的頭說:“楊修你這個小機靈鬼兒啊!”楊修說:“嘿嘿!孔叔叔過獎了!’,孔君平笑著說:“哈哈哈!真是個聰明孩子,聰明孩子!”
預設:孔君平說:“我今天算是領教了少年的聰慧了!我自愧不如。”小孩說:“哪里.哪里,我只是無名小輩,剛才說的話多有得罪.請孔叔叔多多原諒!”孔君平說:“你真是好孩子.我下次請你去看孔雀。”楊修笑著說:“下次我一定再請您吃楊梅!”
3.生互相評價,師隨機指導。
(六)總結提升
我們的母語漢語言有著無窮的魅力,有“口吐金蘭”的語言香氣,有“唇槍舌戰”的語言戰爭,有“妙筆生花”的語言表達,有“舌戰群雄”的語言典故,語言的藝術可以給我們的生活增添許多樂趣。同樣的意思,不同的表達方式,效果也會大相徑庭。孩子們通過今天的學習,不僅能夠感受到語言魅力所散發出來的光彩,而且還能夠運用語言的藝術,就讓語言的美麗伴隨我們以后的語文學習吧1
(七)相關鏈接
楊氏之自選自小說《世說新語》,能說說你們對這部書的了解嗎?(我國第一部志人小說)在這部小說中,像這樣生動的故事淮有很多。如《世說新語》中小故事兩則:課件出示
(一)謝太傅寒雪日內集,與兒女講論文義,俄而雪驟,公欣然曰:“白雪紛紛何所似? ”兄子胡兒曰:“撒鹽空中差可擬。”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風起。”公大笑樂。
這則故事的大意是:在一個下雪的冬日里,謝太傅召集孩子們談論有關做文章的事。一會兒,雪下大了,謝太傅很高興,就問孩子們:“紛紛飄落的白雪像什么?”他哥哥的兒子說:“用空中撒鹽勉強可以比方。”他哥哥的女兒說:“不如用柳絮因風飛舞來比方。”謝太傅大笑,非常高興。
(二)徐孺子年九歲,嘗月下戲,人語之曰:“若令月中無物,當極明邪? ”徐曰:“不然。譬如人眼中有瞳子,無此必不明。”
這則故事的大意是:徐家有個小孩,年方九歲,曾有一次在月亮地里玩耍,有人對他說:“若是讓月亮中什么都沒有,它是不是應該更加明亮呀? ”這個姓徐的孩子說:“不對。比方說人眼中都有瞳仁,沒有瞳仁就看不見光明了。”
(八)作業
課件出示: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并背誦。
2.搜集相聲、評書或影視劇的精彩對白,體會語言的藝術魅力。
3.看《世說新語》,大體了解內容,體會語言妙在哪里。
板書:10楊氏之子
——劉義慶《世說新語》
孔君平楊梅楊家果查工具書
楊氏子孔雀孔家禽聯系上下文
看注釋
甚聰惠(總分)
《楊氏之子》教學設計3
【教學目標】
1、學習本課生字新詞,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2、能根據注釋理解詞句,了解課文內容,學習幾種理解古文的方法。
3、對文言文有一個初步的認識,體會楊氏之子的應對語言的巧妙。
【教學重點】
把課文讀正確,讀流利,讀懂句子,體會楊氏之子應對語言的巧妙。
【教學難點】
學習幾種理解古文的方法;體會楊氏之子應對語言的'巧妙。
【教學準備】
生預習課文,多媒體課件
【教學方法】
導讀法,自主探究
【教學課時】
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課前談話,故事引入
1、故事1:羅斯福在當選美國總統之前,曾在海軍中任要職。有一次,他的一個朋友問他關于在加勒比海的小島上建立潛艇基地的計劃。羅斯福小聲問他的朋友:“你能保密嗎?”他的朋友回答:“能保密。”羅斯福接著說:“我也能。”
2、出示課題,齊讀課題,理解課題。
3、出示導學提綱:
(1)這篇課文和我們以往學過的課文有什么不同?
(2)流利朗讀課文,說說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
(3)嘗試理解每個句子的意思。
(4)楊氏子的回答如何?從哪里看出?
二、初讀古文,整體感知
1、談談古文和現代文的不同。
2、檢查個別朗讀情況,提醒“為、應” 的讀法。
2、師范讀,生畫節奏。
3、(大屏幕出示《楊氏之子》一文。)修改節奏,再把課文小聲地讀一讀。
4、生展示讀。(教師相機指導)
5、說說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
三、細讀古文,深入理解
1、生嘗試說第一句的意思,理解“甚”與“聰惠”,點撥“借助注釋”的學習方法。
2、模仿原句介紹自己
出示大屏幕: (籍貫) (姓氏) (年齡),甚 (特點)
3、理解 “孔君平其父,父不在,呼兒出”。
抓住“詣”“ 乃”,從孔君平來拜訪楊氏小兒的父親一事來看,兩家的關系很好。父親不在孔君平也沒有馬上離開,而是叫孩子出來,可見他與楊氏小兒也很熟。
4、孔先生會怎么呼?指導朗讀。(大聲呼)
5、補充理解“為設果,果有楊梅”。 點撥“聯系上下文理解”學習方法。
6、理解最后兩句
(1)理解“示”“ 禽”“ 未聞”
(2)孔君平為什么這么說?
(3)你覺得楊家小兒答得怎么樣?從哪里看出來?
匯報:回答得快(應聲)、很巧妙(楊家小兒聽出了孔君平的話外之意,并立刻做出反應,知道客人在拿自己的姓開玩笑,所以馬上由孔君平的姓聯想到孔雀,所以以孔雀給他開玩笑。)
回答得有禮貌,他沒有生硬地直接說“孔雀是夫子家禽”,而是采用了間接的方法,說“未聞孔雀是夫子家禽”,婉轉對答,既表現了應有的禮貌,又表達了“既然孔雀不是您家的確鳥,楊梅又怎么是我家的果子”這個意思,使對方無言以對。他如果不禮貌,對孔君平不尊重的話呢,就會說:“如此說來,孔雀就是你家的鳥兒啦!”是不是?他表達的時候拐了個小彎——我可沒聽說孔雀是您家的鳥兒啊!很巧妙地“回擊”了他。加上“未聞”多么得體呀!多么尊重長輩呀!——會聽會說、懂禮貌)。
(4)想象人物心理,表演讀。
(5)如果今天來的是“李君平” 楊氏子要怎么答?
(6)面對這樣一個,聰明有禮貌的孩子,此時此刻,孔君平的心里會想些什么呢?
四、感情朗讀
五、背誦積累
六、嘗試運用
七、小結學習方法
八、作業改寫《楊氏之子》
板書:
10、楊氏之子
聰惠 快 妙 有禮貌
讀文——解義——悟情
《楊氏之子》教學設計4
教材簡析:
《楊氏之子》選自南朝劉義慶的《世說新語》,該書是一部記載漢末至晉代士族階層言談軼事的小說。本文講述了梁國姓楊的一家中九歲男孩風趣幽默、機智巧妙地應答他人的故事。故事情節簡單,語言幽默,頗有趣味,尤其是“未聞孔雀是夫子家禽”一句充分顯示出九歲孩子的聰明機智和超強的應對能力。
教學目標:
1.會寫6個生字,會認3個生字。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3.能根據注釋理解詞句,了解課文內容,體會故事中孩子應對語言的巧妙。
教學重點:
指導學生把課文讀流利,讀懂句子。
教學難點:
體會人物語言的風趣和機智。
課時安排:1課時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激發學習興趣。
1.我們每天都在用語言交流,精練得當的語言,能使我們有效地與人溝通,機智巧妙的語言,能幫我們擺脫可能出現的尷尬局面,幽默風趣的語言,能愉悅我們的身心。古代有一個九歲的孩子,回答別人時語言風趣機智,妙趣橫生。他的故事被記錄在劉義慶的《世說新語》里,大家想聽嗎?
今天我們就來學習古文――《楊氏之子》。古文也叫文言文,是古代的漢語,跟我們現代漢語有所不同。今天就讓我們一起來探討一下怎樣學習古文。
2.讀題,解題。( “之”相當于“的”,“楊氏之子”意思是姓楊人家的兒子。)
二、初讀課文,讀好課文。
1、俗話說“書讀百遍,其義自現。”現在讓我們來讀讀這篇課文,看看講了一個什么故事?在讀的時候注意標出難讀的字。
2、學習生字
梁 惠 詣 乃 為 曰 應 禽
3、現在看誰能把課文讀好?(屏幕中出現句子)
(1)指導學生讀準每句的節奏、每字的讀音、把握好感情。
(2)老師配樂范讀,學生自由讀。
三、精讀課文,理解文意。
1、這篇古文講了一件什么事?文中有哪些人物?(板書:楊家的兒子、孔君平)
2、楊家的兒子到底是個怎樣的孩子呢?(是個聰明的孩子)
你從課文中哪句話知道的?(梁國楊氏子九歲,甚聰惠。)
這句話是什么意思?(梁國有一個姓楊的小孩才九歲,非常聰明)
“非常”是原文中的哪個字的意思?你是怎么知道的?
介紹理解文言文的一種最基本最常用的方法“看注釋”。
誰能把這句話讀一遍,要求讀出它的意思。
3、你說楊家的兒子很聰明,有證據嗎?
孔指以示兒曰:“此是君家果。”
兒應聲答曰:“未聞孔雀是夫子家禽。”
(1)這兩句話是什么意思?
(孔君平指著楊梅對楊家小兒說:“這是你家的水果。”楊家小兒說:“沒有聽說孔雀是您家的鳥。”)(板書:楊梅 孔雀)
(2)“家禽”是指我們現在的“家禽”嗎?(家里的鳥)
(2)“孔指以示兒”什么意思?(剛才我們用了學習古文一種常用的`方法“擴展詞語,連詞成句”)
(3)這里并沒有說是楊梅?你怎么知道是楊梅呢?(從句子:為設果,果有楊梅)
(4)理解這個句子用了我們學習古文的另外一種方法“聯系上下文”。
4、學習句子“為設果,果有楊梅。”
(1)這句話是什么意思?(楊家小兒為孔君平擺出水果,招待孔君平,水果中有楊梅。)
(3)到底誰為誰設果?(楊家小孩子為孔君平設果)你怎么知道?
5、出示句子“孔君平詣其父,父不在,乃呼兒出。為設果,果有楊梅。”
請說說這個句子的意思。
6、同桌之間講講這個故事
四、品讀句子,體會楊氏之子應答的巧妙之處。
1、出示思考的問題:“楊氏之子的回答妙在哪里?”
(1)出示對話
孔指以示兒曰:“此是君家果。”
兒應聲答曰:“未聞孔雀是夫子家禽。”
(提示:可以根據板書的內容和句子中標紅的字來闡述。)
(2)我們說在與人交流談話時,首先得要聽明白對方的話,現在就讓我們來看看這兩句話的弦外之音。(孩子的回答妙在:(1)孔孔君平在姓上做文章,孩子也在姓上做文章,由孔君平的“孔”姓想到了孔雀。(2)他沒有生硬地直接說“孔雀是夫子家禽”,而是用了否定的方式,這樣回答既準確又婉轉。)
2、對比句子:
未聞孔雀是夫子家禽
孔雀不是夫子家禽
五、設想:孔君平聽了楊家小兒的回答,會怎么說?(揭示中心詞“聰惠”)
師:請大家看惠的解釋是?
生:智慧
師:對,語言的藝術是來自于智慧。
所以這就是我們平常所說的說話要講究藝術,同樣的意思,用不同的方式講,會達到不同的效果。
六、拓展
1、給“嚴禁踐踏草坪”換一種說法,體現語言的藝術。
小草要睡覺,請別打擾!
草兒青青,何忍踏之!
花草美,愛花護花人更美!
師:多么溫馨的提示,充滿了人文關懷和對生命的尊重,相信這樣的提示語更有說服力。
2、生活中體現藝術性的語言還有很多,同學們分享收集的資料。
“別吻我,我怕羞”
“我不是碰碰車”
師:我們的母語漢語言有著無窮的魅力,同樣的意思,不同的表達方式,效果也會大相徑庭。同學們通過今天的學習,不僅能夠感受到語言魅力所散發出來的光彩,而且能夠運用語言的藝術,就讓語言的美麗伴隨我們繼續語文的學習之旅吧!
10 楊 氏 之 子
看注釋 楊氏之子 楊梅
擴展詞語連詞成句 孔君平 孔雀
聯系上下 聰慧
《楊氏之子》教學設計5
【學情分析】
這是小學生初次接觸文言文。學習本文應重點指導學生把文章讀正確,特別要注意恰當的停頓。本文雖然行文簡潔,不足百字,但古今字義不同是學生閱讀理解的難點。在學生了解課文內容后,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背誦課文。在閱讀的過程中體會9歲孩子的應答的精妙之處,交流對這個問題的體會。教師可相機引導學生對比:“孔雀是夫子家禽”和“未聞孔雀是夫子家禽”有什么不同,體會這個孩子應答的委婉和機敏。
【教材分析】
《楊氏之子》出自魯教版五年級上冊的第三組課文,第三組的專題是語言的藝術。本組課文最大的特點是人物語言特色鮮明。
《楊氏之子》選自《世說新語》。這是小學階段第一篇文言文。教學本課,要使學生對文言文有初步的感覺,重點抓朗讀和背誦。讀,要通過范讀,讓學生注意停頓,體味語感,而后領讀、自讀,直至正確、讀流利。釋句,要借助注釋,帶領學生疏通文句,要詞詞落實,句句落實。在此基礎上交流“楊氏之子的回答妙在哪里”以及閱讀心得。背誦,不僅要正確,還要注意停頓和語氣。《世說新語》是一部主要記載漢末至晉代士族階層言談軼事的小說。本文講述了梁國姓楊的一家中九歲男孩風趣幽默、機智巧妙地應答他人的故事。故事情節簡單,語言幽默,頗有趣味,尤其是“未聞孔雀是夫子家禽”一句充分顯示出九歲孩子的聰明機智和超強的應對能力。
【教學目標】
1、會寫6個生字;能正確讀寫“家禽”等詞語。
2、初步感知文言文,能正確、流利朗讀課文。
3、能通過注釋及聯系上下文,理解詞和句子的意思。
4、理解課文,體會楊氏之子的`機智聰慧和他回答的巧妙之處。
【教學重點、難點】
1、 指導學生把課文讀流利。
2、 讀懂句子,體會人物語言的機智。
【教具準備】
課前搜集有關機智問答的故事、多媒體課件。
【教學策略】
學生初次接觸文言文,所以開課時對文言文進行簡單的介紹。“文言文”的意思就是指“用書面語言寫成的文章”。而“白話文”的意思就是:“用常用的直白的口頭語言寫成的文章”。在我國古代,要表述同一件事,用口頭語言及用書面語言來表述,是不同的,我國的古代,所有的文章都是用書面語言寫成的。所以,現在我們一般將古文稱為“文言文”。
把課文讀正確是理解的前提,因為學生對文言文接觸較少,讀起來有困難。雖然文章短小,但通過最初的讀是不能了解內容的,在不理解的基礎上讀,也造成了讀的困難。所以,把課文讀正確、通順是一個重點。但是如果讓學生一遍一遍的反復讀,很容易枯燥,所以在讀的形式有很多種。范讀、引讀、對應譯文讀、用原文句子回答問題也是讀。讀好文言文。讀好文言文是有技巧的,同樣需要抑揚頓挫,不過,要建立在理解的基礎上才能。需要在理解的過程中反復誦讀,一遍一遍讀,讀出情感,讀出韻味,體現讀的層次。這篇課文要讀出故事的有趣,讀出孔君平和小兒對話的幽默,尤其是小兒機智的回應。
文言文的理解是學生面臨的一個難點,文言文的語言凝練,一些字有古義和今義的區別,不能簡單地憑著字的今義去歪曲文本的原義。在這一課的教學中,要體現理解文言文的學法指導。文言文的理解方法有:1、看注釋。一些字的意思在注釋里,直接把注釋里的意思還回原文幫助理解。2、擴展詞語,連詞成句。古文里的字一般都是一個字獨立表達一個意思,可以將這樣的字進行意思的擴展。例如:聰惠是聰明和智慧;家禽是指家里的鳥。把字的意思經過擴展后連成一句話,就譯成了白話文。如:“甚聰惠”的意思是“非常聰明智慧”。3、聯系上下文理解。古文因為惜墨如金,所以一般句子較短,有的句子省去了主語、賓語。如:“為設果”,是誰為誰設果,沒有寫明,但是可以通過聯系上下文理解為“楊家小兒擺出水果,招待客人孔君平。”聯系上下文理解是很重要的方法。4、質疑解疑。在學習文言文之初,學生會有一個似懂非懂的階段,其實,這是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好時機,提出疑惑的地方,然后對為題進行梳理,再解決問題的過程中理解、誦讀。學生剛開始的質疑一般停留在對字句的理解上,可采用講解和看注釋的辦法解決;當文章的意思基本理解后,學生會提出有討論價值的問題,則采用討論交流的方式解決問題。這個辦法可以串講文言文的傳統模式。
【過程設計】
一、談話導入
同學們,如果我問你,你會說話嗎?一定有許多同學不以為然,認為這是一個不需回答的問題。如果我再進一步問你,你能把話說好嗎?你怎么回答?會說和說好可不是一回事。(示課件)精練得當的語言,能使我們有效地和別人溝通;機智巧妙的語言,能幫助我們擺脫可能出現的尷尬局面;幽默風趣的語言,能愉悅我們的身心,活躍我們的生活。今天,就讓我們一起走進第三組課文,語言的藝術(示課件)。在本組課文的學習中,我們將走近一些善于表達的人,看看他們是怎么說話的?從中體會語言表達的藝術。現在,就讓我們一起去認識一個小孩子,楊氏之子(板書課題),齊讀,并理解意思。
二、檢查預習情況
1、課前同學們已經預習過課文了,請同學起來讀一讀課文。
2、你發現了本篇文章與我們前面學過的文章有什么不同?
【設計意圖:認識文言文特點】
3、 師講解文言文的特點。
三、再讀課文,借助注釋理解意思
1、學生自由讀課文。
2、理解意思。
3、學生讀一句,理解一句,并注意停頓。
4、師示課件,講解停頓,并重點指導以下兩個句子的理解。
(1)為設果,果有楊梅。
示課件:( )為( )設果。體會意思。
(2)未聞孔雀是夫子家禽。
重點理解“家禽”。
5、集體讀課文,注意停頓。
四、深入理解文章含義。
1、找中心句。
2、找重點詞。
3、從哪里能看出楊氏之子甚聰惠?學生自讀課文,找出來,并體會。
4、全班交流。
教師出示課件:
比較: 孔雀是夫子家禽
未聞孔雀是夫子家禽
改成:
如果( ),那么( )。
體會楊氏之子語言的巧妙。
出示:應聲,感受楊氏之子的思維敏捷。
并進行師生對答,體會“應聲”意思。
五、背誦課文
學生齊背文章。
六、作業
1、搜集《世說新語》中的小故事,讀一讀,體會意思。
2、熟練背誦課文。
【板書設計】
9 楊氏之子 甚聰惠 孔君平
楊梅 孔雀
《楊氏之子》教學設計6
教材簡析:
《楊氏之子》選自南朝劉義慶的《世說新語》,該書是一部主要記載漢末至晉代士族階層言談軼事的小說。本文講述了梁國姓楊的一家中的九歲男孩的故事。
教學目標:
1、對文言文有一個初步的認識,了解課文意思。
2、能正確斷句,讀通課文,以致背誦課文。
3、體會故事中孩子應對語言的巧妙。
教學重點:
指導學生把課文讀流利,讀懂句子,體會人物語言的風趣和機智。
教學過程:
一、對聯引入(老師這里有一上聯,你能對出下聯嗎?)
1、出示上聯:琴瑟琵琶八大王,王王在上
生:魑魅魍魎四小鬼,鬼鬼犯邊
師:你太棒了,是怎樣對出來的?
生:是“基礎訓練”里的,講對聯背后的故事
師:你真善于積累。是啊,這位中國代表既對上了對聯,又還擊了外國侵略者,為中國人出了一口氣,這就是“語言的藝術”。本單元我們學習的主題就是“語言的藝術”。像這樣體現語言藝術的經典故事,古今流傳的很多,剛才大家說的故事是白話文,今天我們要學一篇文言文,齊讀課題?
2、引入課題,解題。
師:“楊氏”的意思是姓楊的人家,那“楊氏之子”的意思就是?
生:“楊氏之子”的意思是姓楊人家的兒子。
師:讀了課題,你能提出什么疑問?
生:這個孩子是個怎樣的孩子?
二、讀通課文
1、讀準音。
師:古人說:“書讀百遍,其義自見”,那就讓我們帶著疑問
讀讀課文吧,把每一個字音讀準確。(生自由小聲初讀課文)
2、交流讀課文心得。
生交流“詣”“為設果”“應聲”“家禽”等
練習讀通讀順課文。
三、理解課文大意。
1、師:這是一個有趣的小故事,試著用自己的話講講這個故事。(全班交流)指導方法:看注釋聯系上下文
師逐句讀,生逐句解,用白話文說意思。
相機指導理解文言文的兩個重要方法:看注釋和聯系上下文理解
通過看注釋理解了“甚、詣”等字的意思。
理解“為設果”需要聯系上下文的方法。
師:“梁國楊氏子九歲,甚聰惠。”這句話講的.是?
生1:這句話的意思是:“梁國有一個姓楊的小孩才九歲,非常聰明。”
師:你說的“非常”是原文中哪個字的意思?
生:是“甚”的意思。
師:你怎么知道的?
生:我是看了課文下方的注釋。
師:很好,你采用了理解文言文的一種最基本用常用的方法“看注釋”,你很會學習。
師:大家來讀讀第二句。
全班朗讀:孔君平詣其父,父不在,乃呼兒出。
師:誰來說說這句的意思。
生:孔君平來拜見他的父親,他的父親不在家,就把兒子叫出來。
師:同意嗎?
生:同意。
師:為設果,果有楊梅。誰為誰設果?
生:楊家小兒為孔君平擺出水果,水果中有楊梅。
師:這里并沒有寫是楊家小兒為孔君平設果,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因為上一句講了孔君平來拜見他的父親,所以應該是楊家小兒為孔君平設果。
師:對,孔君平是客人。你采用的方法是我們理解文言文的有一個重要的方法“聯系上下文理解”,你也是一個會學習的孩子。
師:通過剛才探討的兩種方法,我想最后兩句話理解起來應該沒有問題,請大家讀最后兩句:“孔指以示兒曰:“此是君家果”,兒應聲答曰:“未聞孔雀是夫子家禽”。”
師:你們認為文中的“家禽”和現在我們所說的“家禽”的意思一樣嗎?說說你的看法。
生:現在說的家禽是指雞鴨這些動物,而古文中的家禽是?
師:我來幫助你,古文中“禽”的意思是“鳥”,那“家禽”就是??
生:家里的鳥。
師:對。這句話中的夫子指對讀書人的尊稱,相當于“您”,現在誰來完整地說說這句話的意思?
生:孔君平指著水果對楊家小兒說,
師:孔君平到底是指著什么水果對楊家小兒說?
生:孔君平指著楊梅對楊家小兒說:“這是你家的水果。”楊家小兒說:“沒有聽說孔雀是您家的鳥。”
師:很好。
2、請一個學生完整地把這個故事講給大家聽。
師:通過大家的交流,我想你一定能把這個故事通暢地講出來,誰來試試?
生:在梁國,有一戶姓楊的人家,家里有個九歲的兒子,他非常聰明。有一天,孔君平來拜見他的父親,恰巧他父親不在家,孔君平就把這個孩子叫了出來。孩子給孔君平端來了水果,其中有楊梅。孔君平指著楊梅給孩子看,并說:“這是你家的水果。”孩子馬上回答說:“我可沒聽說孔雀是先生您家的鳥。”
(掌聲)
師:非常棒!
3、帶著理解朗讀課文。
師:有了自己的理解,我想你再來讀課文,一定能把它的韻味讀得更好。(范讀課文)想不想聽老師是怎樣讀的?注意看老師的表情和動作。
生:練習誦讀。(帶動作和表情)
師生合作,一誦讀,一表演
生同桌倆合作誦讀表演
四、品讀句子,體會楊氏之子的聰明之處。
1、師:老師在備課的時候,當讀到“甚聰慧”時,我腦海里一下子蹦出來一個問題,誰知道,是什么問題,我看誰能跟老師想到一起?
生:這個孩子聰明在哪里?
師:(板書:聰慧)對,老師也這樣想的,你說到了我心坎里。那,誰能交流一下?(交流預習)
全班交流。
重點點撥:(聰:會聽會說有教養)
會聽:由“此是君家果”知道這是孔君平在拿他的姓開他的玩笑。(這叫說話聽音,鑼鼓聽聲,善于聽話外音。)
會說:孔說“此是君家果”,楊立即說“未聞孔雀是夫子家禽”,即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
有教養:A為設果B未聞(他為什么不直接說:孔雀是夫子家禽?是為了避免對方尷尬,因此婉轉地說。)
(1)、孔君平指著楊梅對楊氏之子說:“這是你家的水果。”孔君平由楊梅而聯想到小兒家的姓,就給楊家小兒開了一個玩笑。(板書:楊梅)
(2)、楊家小兒聽出了孔君平的話外之意,并立刻做出反應,知道客人在拿自己的姓開玩笑,所以馬上由孔君平的姓聯想到孔雀,所以以孔雀給他開玩笑。
(板書:孔雀)
(3)、品味楊氏之子的聰惠之處(聰:有耳,有口,有心):
師:我們來分享大家的讀書體會,誰來?
生:我認為楊家小兒回答很聰明。他說:“沒有聽說孔雀是您家的鳥”。
師:對,他很會說。為什么他要說孔雀呢?
生:因為孔君平說楊梅是楊家的水果。
生:我認為孔君平這是在開玩笑,你姓楊,楊梅就是你家的水果。
師:你拿我的姓開玩笑,我也拿你的姓開玩笑。
生:楊家小兒會聽,他聽出了孔君平的言外之意。他的意思是說,孔雀不是我家的鳥,楊梅豈是我家的水果,他間接否定了孔君平的說法。
師:體會得真好!
生:我認為楊家小兒的回答不僅很巧妙,而且反映敏捷,像“應聲”
師:是啊,他不僅聰明而且很——
生:有禮貌。
師:老師有不同的詞——有教養。文中從哪里能看出來?
生:父親不在家,他“為設果”,能看出孩子熱情好客。
生:他不直接反駁,而說“未聞”,這樣就比較婉轉。體現了語言的藝術。
(掌聲)
2、設想:孔君平聽了楊家小兒的回答,會怎么說?
指導學生在說孔君平的話是用上“聰惠”
師:孔君平聽了小兒的回答,會有什么反映呢?
生:這孩子真聰明。
生:孔君平無言以對。
生:孔君平會暗自佩服。
師:真不愧為“甚聰慧”,請大家看惠的解釋是?
生:智慧
師:對,語言的藝術是來自于智慧。
3、小結
師:(總結)正如那位同學說的那樣,這楊家小兒真是不簡單啊,思維之敏捷,言語之巧妙,讓人回味無窮!其實,這就是我們平常所說的說話要講究藝術,同樣的意思,用不同的方式講,會達到不同的效果。
五、熟讀成誦
1、孩子們的體會很深刻,如果現在朗讀課文,相信你能夠把自己的體會帶進朗讀,你可以盡情地感受古文的韻味,請一個同學讀。
2、師:學到這里,你能試著把這個故事背誦下來嗎?一起背一背。不能背誦的看著書朗讀。
3、全班背誦。
六、拓展
1、給你家小區花園的“嚴禁踐踏草坪”換一種說法,體現語言的藝術。
師:像這樣體現語言藝術的例子還有很多,就拿身邊的事來說吧,幾年前像“禁止踐踏草坪!”這樣生硬的,帶著命令性的提示語隨處可見,但是,現在,你走進公園,你會發覺,這樣的語言少了,同樣的意思,有了不同的表達方式,你能試著來改一改這個說法,體現語言的藝術。
生:小草要睡覺,請別打擾!
師:充滿關懷!
生:草兒青青,何忍踏之!
生:花草美,愛花護花人更美!
師:多么溫馨的提示,充滿了人文關懷和對生命的尊重,相信這樣的提示語更有說服力。
2、生活中體現藝術性的語言還有很多,同學們分享收集的資料。
師:孩子們還收集了許多這樣的語言,我們現在小組里交流一下,待會把你們小組里最能打動人的語言跟大家分享。
(1)小組交流。
(2)全班交流。
生:我收集了一條貼在車上的標語“別吻我,我怕羞”
師:這個“羞”字一語雙關啦!
生:另一個意思是“我怕修”
生:還有的說:“我不是碰碰車”
(笑、掌聲)
師:大家為什么要笑,因為它幽默,這幽默的背后卻在善意地提醒大家,一定要注意交通安全。
生:……
3、總結。
師:我們的漢語有著無窮的魅力,有“口吐金蘭”的語言香氣,有“唇槍舌戰”的語言戰爭,有“妙筆生花”的語言表達,有“舌戰群雄”的語言典故,語言的藝術可以給我們的生活增添許多樂趣。同樣的意思,不同的表達方式,效果也會大相徑庭。孩子們通過今天的學習,不僅能夠感受到語言魅力所散發出來的光彩,而且能夠運用語言的藝術,就讓語言的美麗伴隨我們的學習之旅吧!下課,謝謝孩子們!
生:謝謝老師!
《楊氏之子》教學設計7
一、教材簡析
本文出自六朝志人小說《世說新語》,該書是我國第一部志人小說,在中國古典小說發展史上有重要的地位。這篇文言文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材小學階段的第一篇文言文。它雖然篇幅短小,但故事風趣睿智,語言靈動,人物鮮活。通過記敘楊氏之子在招待客人時機敏而巧妙地應答,不僅使一個聰慧機智的楊氏之子的形象躍然紙上,而且文言文語言的簡要與精當也得到清晰地凸顯。
二、教學目標
1、會寫6個生字,會認3個生字。能正確讀寫“家禽”等詞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3、能根據注釋理解詞句,了解課文內容,體會故事中孩子應對語言的巧妙,感受文言文的韻味。
三、教學重難點
讀懂全文,感受楊氏之子應答的巧妙聰慧。
四、教學準備
教師準備:相關背景資料,課件
學生準備:查找、收集有關《世說新語》及劉義慶的資料。
五、教學時間
1課時
六、課前談話
我們每天都在用語言與人交流溝通,說到語言,我國古代言語非常精練、簡潔,例如以前我們學到過的子曰:(1)三人行,必有我師焉。(2)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3)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
古文中“曰”就是說的意思(2)“我”在文言文中讀什么?(吾)那“吾等”就是?(我們)(3)那么你怎樣講?(汝)你們該怎樣講呢?(汝等)。(4)問你吃過飯了嗎?可以說?飯否。(5)很好很好可以怎么說?善哉善哉。(6)如果想表達一個小孩子可以好好教誨、培養的意思可以說?孺子可教也
師評價:汝等小時了了,大必成器也
七、教學過程
(一)活引話題,激發興趣:
1、剛才我們說到的語言稱為文言,以文言寫成的文章叫做文言文。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一篇選自《世說新語》的文言文——楊氏之子(板書)
2、讀題,解題。“氏”指對有身份有地位人家的尊稱,“楊氏”可以解釋為楊家,“楊氏之子”意思是姓楊人家的兒子。老師姓竺,在古代就是——那你就是——(指2個不同性別的學生回答。)
(二)反復朗讀,感悟添趣
1、這是我們第一次接觸文言文(板書:文言文),文言文中每個字或詞也許包含豐富的意思,在朗讀上和白話文也有很多不同之處,先聽老師怎么讀出古文的韻味,在哪些地方做了停頓,請你用停頓線在文中做上記號。
2、校對。你的停頓記號做對了嗎?校對、修整好了就趕緊也學著老師的樣子把字音讀正確,注意停頓把課文讀出味道來。
梁國/楊氏子/九歲,甚/聰惠。孔君平/詣其父,父/不在,乃/呼兒出。為/設果,果/有楊梅。孔/指以示兒/曰:“此/是君家/果。”兒/應聲答曰:“未聞/孔雀/是夫子家/禽。
3、檢查,開火車讀——正音——請同學幫助讀。評價:注意了停頓,如果能用氣息把詞語連起來會更有古文的味道。
(1)著重強調以下字的讀音:為應(多音字,讀第四聲)
(2)引導學生讀準停頓:家禽
(平時的家禽指的是?這里的家禽意思是?這里的“家”和“禽”各自獨立表達意思,因此要停頓。齊讀句子)
(3)連起來讀——齊讀
4、那楊氏子何許人也?課文中怎么介紹的?出示句子:梁國楊氏子九歲,甚聰惠。
(1)讀句理解意思。
(2)你是怎么知道的?看注釋理解意思是學習古文一種重要的學習方法。板書:注釋
5、剩下的四句話,請同學們一邊讀句子一邊借助注釋來理解意思。
6、檢查,你們讀懂哪些句子的意思啦?一句也行。根據學生回答相機出示句子,理解意思。
7、現在老師來說意思,你們讀準這句話好嗎?
8、增加點難度,我們用對歌的形式來讀課文吧!怎么對呢?請男生問,女生來答。楊氏子何許人也?為何設果?孔如何曰?兒又如何曰?
9、現在我們配上舒緩的音樂再來讀課文,把古文的韻味讀出來。
10、
(三)咬文嚼字,探究生趣
1、后人讀這篇古文,認為最精彩、吸引人的是楊氏子與孔君平的對話。出示對話,孔指以示兒曰:“此是君家果。”兒應聲答曰:“未聞孔雀是夫子家禽。你讀懂他們兩人的話外之意了嗎?
2、楊氏之子也巧用姓氏作答,讓我們來讀讀這精妙的回答。師生對話——男女生對話
3、楊氏子的話外之意使孔君平無言以對,心中不得不承認:梁國楊氏子九歲,甚聰惠。齊讀
4、從對話中,你們還從哪里看出楊氏子甚聰慧?應聲可見他反應敏捷?還可以換成什么詞?你們能否應聲答老師的話?師生直接對答兩人對話——
5、惠是通假字,跟智慧的慧是一個意思。那課文為什么不直接用智慧的.慧呢?老師在課前查了《辭海》,《辭海》中“惠”主要有這么3層意思:1、仁慈2、柔順3、跟“慧”相通,意思是聰明。仁慈、柔順合起來就是說有禮貌、有教養,說話做事得體,那你們還從哪些詞句看出來楊氏子有禮貌、有教養?(未設果、夫子、未聞:去掉未聞比較讀)
6、妙哉妙哉,楊氏子迅速巧妙地婉轉應答使孔君平不得不嘆服——梁國楊氏子九歲,甚聰惠。
7、小練筆:當然孔君平也絕非凡人,后來官至為九卿之一的廷尉———掌管國家的刑法,他知道低估了楊氏子了。如果你是孔君平,會夸怎么楊氏子?而聰慧的楊氏子而如何拱拱手謙虛地應答呢?可以學著古人或現在我們說話的樣子來寫寫他們之間的對話嗎?
課件出示:孔君平笑曰:“____________。”
兒拱手答曰:“____________。”
8、交流:展示白話文和古文兩組對話,在對比中進一步感受到文言文精煉、簡潔的特點。
9、小結:這楊氏之子思維之敏捷,言語之巧妙,讓人回味無窮!
(四)熟讀成誦,課外延趣
1、課文只有短短5句話,僅僅55個字,卻包含了這樣豐富的內容,這么有趣的故事,能把它背下來嗎?指名背1個——你怎么背出來的?(多讀、抓住關鍵詞,理解了背)指名背2個——齊背
2、《楊氏之子》選自南朝劉義慶寫的《世說新語》。在這部書中,像這樣生動睿智的故事還有很多,例如:詠雪謝太傅寒雪日內集,與兒女講論文義。俄而雪驟,公欣然曰:“白雪紛紛何所似?”兄子胡兒曰:“撒鹽空中差可擬。”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風起。”公大笑樂。
3、希望課后同學們多讀些古文,搜集一些精妙的語言,如諺語、幽默故事、古今笑話、廣告詞、對聯、歇后語等,和同學們交流交流。也可以收集相聲、評書或影視劇的精彩對白,試著演一演,我們一起來開展一次語文綜合性學習活動。
(六)板書設計
文言文10楊氏之子楊梅
簡練孔君平孔
《楊氏之子》教學設計8
劉義慶(403年--444年)漢族,彭城(今江蘇徐州)人。字季伯,南朝宋政權文學家。《宋書》本傳說他“性簡素,寡嗜欲”。愛好文學,廣招四方文學之士,聚于門下。劉宋宗室,襲封臨川王贈任荊州刺史等官職,在政8年,政績頗佳。后任江州刺史,到任一年,因同情貶官王義康而觸怒文帝,責調回京,改任南京州刺史、都督和開府儀同三司。不久,以病告退,公元444年(元嘉21年)死于建康(今南京)。劉義慶自幼才華出眾,愛好文學。除《世說新語》外,還著有志怪小說《幽明錄》。
教學流程預設:
師:“父不在,乃呼兒出。”,于是就有了對話。那么讀讀對話,你發現了什么?(生讀)
生:我知道:“此是/君家/果。”這是說,楊梅是楊氏家的水果。(師的提示下表達的比較完整。)
師:你發現了什么?
生:孔君平是跟小孩開玩笑,拿同一個“楊”來逗楊氏之子。(讀讀這話。)
師:不錯,讀出了言外之意。那么小孩聽懂了嗎?所以他如何回答?生齊答——未聞孔雀是夫子家禽。
師:這個小孩答得如何?妙!妙在哪里?我們來對一對。我說:果,你對:(生:我對禽)……
生:也用姓氏來開玩笑。孔君平姓“孔”,那么就說孔雀。
師:還有呢?(生有些困難。)你看,孔君平語言中有“未聞”嗎?加上有什么好處?(讓兩個孩子起來,一個加“未聞”,一個不加“未聞”,與老師對話,讓全體孩子比比那個句子好,好在哪里?通過比較感覺到“未聞孔雀是夫子家禽”一句更妙,“孔雀是夫子家禽”顯得生硬,有頂嘴之嫌,而“未聞孔雀是夫子家禽”,婉轉對答,既表現了應有的禮貌,又表達了“既然孔雀不是您家的鳥,楊梅豈是我家的果”這個意思,反映出孩子思維敏捷,語言幽默。)
(文言文的理解似乎并不是很困難,初次教學雖然有了錄像觀摩,卻還是沒有一些經驗。但是孩子們還是能通過讀、比較來發現,來理解。真正體現了“讀書百遍,其義自現”的原理。)
師:九歲的'孩子能夠如此對答,真的讓我們佩服,難怪課文中也要這樣夸獎他——生讀第一句:梁國/楊氏之子/九歲,甚/聰惠。
師:在文中,你還發現他很聰慧的地方嗎?
生:父不在,能設果,招待客人,很聰慧。
生:應聲答曰,他的不假思索,看出很聰慧。
(這樣的發現,可以看出孩子們對文言文的理解已經比較深刻了,也與文本有了一定的共鳴。)
《楊氏之子》教學設計9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會寫6個生字,會認3個生字,能正確讀寫“家禽”等詞語。
2、能力目標:有感情朗讀課文,能根據注釋理解詞句。
3、情感目標:了解課文內容,體會故事中孩子應對語言的巧妙。
教學重難點:
指導學生把課文讀流利,讀懂句子,體會人物語言的風趣和機智。
教具準備:
課件
學生準備:
收集幽默小故事
教學過程:
一、故事引入。
1、出示羅斯福的故事。
同學們今天這么多老師到這兒來聽課,你們緊張嗎?請大家看一則小故事放松一下。
故事:羅斯福在當選美國總統之前,曾在海軍中任要職。有一次,他的一個朋友問他關于在加勒比海的小島上建立潛艇基地的計劃。羅斯福小聲問他的朋友:“你能保密嗎?”他的朋友回答:“能保密。”羅斯福接著說:“我也能。”
2、生默讀故事
3、看懂了嗎?羅斯福把建立潛艇基地的計劃告訴朋友了嗎?你從哪兒知道的?
4、對,你讀懂了這個故事。羅斯福拒絕了朋友,但是他并沒有正面的拒絕,而是采用了一種委婉的方法,這里就體現了語言的藝術。本單元我們學習的主題就是“語言的藝術”。像這樣體現語言藝術的經典故事,古今流傳的很多,剛才大家讀的故事是白話文,今天我們要讀一篇古文,也叫文言文,齊讀課題――
5、引入課題,解題。
讀了課題,你知道這篇課文講的是誰的故事?
你能根據自己的姓氏用這種古人的方式來介紹自己嗎?
二、讀通課文。
1、古人說:“讀書百遍,其義自現”,哪我們就先來讀讀吧,把每一個字音讀正確。自由小聲初讀課文。
2、楊氏之子是我們學習的第一篇文言文,讀這樣的課文,什么感覺?
3、由于古人離我們時間久遠,語言發生了變化,古人說的話我們現在就比較難懂了,還有些句子好像停到哪兒也不確定。老師告訴大家一個方法,咱們課文的下面有注釋,邊讀邊看注釋能幫我們讀懂文言文。再去讀課文,看看這次,你是否有收獲。
4、指名讀課文。
5、師范讀。(老師的朗讀和他們有不同 ?)
理解文意后相信大家就能知道老師為什么要這樣停頓了。
三、理解課文大意。
1、讀了注釋,你對課文的哪些詞句還有疑問?
理解“為設果”誰為誰設果?你怎么知道的?剛才你們是運用聯系上下文的方法讀懂這句的。
通過剛才探討的兩種方法,我想最后兩句話理解起來應該沒有問題,請大家讀最后兩句:“孔指以示兒曰:“此是君家果”,兒應聲答曰:“未聞孔雀是夫子家禽”。
你們認為文中的“家禽”和現在我們所說的“家禽”的意思一樣嗎?說說你的看法。
什么樣的人才能稱為夫子?對有學問的成年男子的'稱呼和君一樣屬尊稱。孔君平能稱夫子嗎?為什么?孔君平官至廷尉,相當于最高人民法院院長。
2、請一個學生完整地把這個故事講給大家聽。
在梁國,有一戶姓楊的人家,家里有個九歲的兒子,他非常聰明。有一天,孔君平來拜見他的父親,恰巧他父親不在家,孔君平就把這個孩子叫了出來。孩子給孔君平端來了水果,其中有楊梅。孔君平指著楊梅給孩子看,并說:“這是你家的水果。”孩子馬上回答說:“我可沒聽說孔雀是先生您家的鳥。”
3、帶著理解朗讀課文。
有了自己的理解,我想你再來讀課文,一定能把它的韻味讀得更好,來試試。齊讀課文(讀出了停頓)
4、去掉標點讀古文。
四、 品讀句子,體會楊氏之子應答的巧妙之處。
1、現在楊氏之子在你眼中是個怎樣的孩子?板:甚聰慧
2、比較句子,對文本進行個性化的解讀。
3、全班交流。
重點點撥:
(1)、孔君平指著楊梅對楊氏之子說:“這是你家的水果。”孔君平由楊梅而聯想到小兒家的姓,就給楊家小兒開了一個玩笑,語言很風趣幽默。(板書:楊梅)
(2)、楊家小兒聽出了孔君平的話外之意,并立刻做出反應,知道客人在拿自己的姓開玩笑,所以馬上由孔君平的姓聯想到孔雀,所以以孔雀給他開玩笑。
(板書:孔雀)
(3)、品位楊氏之子的話外之音:
如果你認為楊梅是我家的水果,那孔雀就是你家的鳥羅!
楊家小兒的回答妙在他聽出了孔君平的言外之意,他的意思是說,楊梅不是我家的水果,孔雀不是您家的鳥,他間接否定了孔君平的說法。
楊家小兒的意思是說,如果您認為楊梅是我家的水果,那—孔雀就是您家的鳥。
4、設想:孔君平聽了楊家小兒的回答,會怎么說?
指導學生在說孔君平的話是用上“聰惠”
接著課文用文言文或現代文寫一兩句話。
5、如果來的不是孔君平是李君平,會怎么回答?
6、揭示中心詞“聰惠”
請大家看惠的解釋是?
對,語言的藝術是來自于智慧。
7、小結
(總結)正如那位同學說的那樣,這楊家小兒真是不簡單啊,思維之敏捷,言語之巧妙,讓人回味無窮!其實,這就是我們平常所說的說話要講究藝術,同樣的意思,用不同的方式講,會達到不同的效果。
五、熟讀成誦。
1、 孩子們的體會很深刻,如果現在朗讀課文,相信你能夠把自己的體會帶進朗讀,你可以盡情地感受古文的韻味,請一個同學讀。
2、 師:學到這里,你能試著把這個故事背誦下來嗎?一起背一背。 不能背誦的看著書朗讀。
3、 全班背誦。
六、拓展。
1、給你家小區花園的“嚴禁踐踏草坪”換一種說法,體現語言的藝術。
像這樣體現語言藝術的例子還有很多,就拿身邊的事來說吧,幾年前像“禁止踐踏草坪!”這樣生硬的,帶著指令性的提示語隨處可見,但是,現在,你走進公園,你會發覺,這樣的語言少了,同樣的意思,有了不同的表達方式,你能試著來改一改這個說法,體現語言的藝術。
小草要睡覺,請別打擾!草兒青青,何忍踏之!花草美,愛花護花人更美!
多么溫馨的提示,充滿了人文關懷和對生命的尊重,相信這樣的提示語更有說服力。
2、生活中體現藝術性的語言還有很多,同學們分享收集的資料。
孩子們還收集了許多這樣的語言,我們現在小組里交流一下,待會把你們小組里最能打動人的語言大家分享。
(1)小組交流。
(2)全班交流。
我收集了一條貼在車上的標語“別吻我,我怕羞”
師:這個“羞”字一語雙關啦!
生:另一個意思是“我怕修”
生:還有的說:“我不是碰碰車”
師:大家為什么要笑,因為它幽默,這幽默的背后卻在善意地提醒大家,一定要注意交通安全。
3、總結。
師:我們的母語漢語言有著無窮的魅力,有“口吐金蘭”的語言香氣,有“唇槍舌戰”的語言戰爭,有“妙筆生花”的語言表達,有“舌戰群雄”的語言典故,語言的藝術可以給我們的生活增添許多樂趣。同樣的意思,不同的表達方式,效果也會大相徑庭。孩子們通過今天的學習,不僅能夠感受到語言魅力所散發出來的光彩,而且能夠運用語言的藝術,就讓語言的美麗伴隨我們繼續語文的學習之旅吧!
4、作業布置
閱讀《世說新語》。
附板書:
語言的藝術
楊氏之子
聰惠(智慧)
楊家小兒
孔君平
看注釋
楊 梅
孔 雀
聯系上下文
《楊氏之子》教學設計10
課前談話
五()的同學們,大家好。初次見面,自我介紹一下。我姓李,來自樊川小學。東城小學的經典誦讀活動搞得那是有聲有色,遠近聞名。而五()班的同學個個都是行家里手,在下早就如雷貫耳了。現在咱們就來練上一練,怎么樣?
1、師:知之為知之……
非淡泊……非寧靜……
書猶藥也……
老吾老……幼吾幼……
2、師:像這樣的語言大家一定還有很多的積累,對吧。誰能說一句給大家聽?
預設:1.己所不欲,勿施于人。2.人無遠慮,必有近憂。3.溫故而知新。
小結:真是名不虛傳啊!相信大家課堂上的表現會更加精彩,是吧!上課
教學流程預設:
一、讀題,解題,簡介文言文。
1.導入揭題,解題。
師:同學們,剛才我們積累的句子都是出自文言文。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一篇完整的文言文──楊氏之子(板書)。齊讀課題
師:明白題目的意思嗎?(“楊”是姓,“氏”放在姓后表示尊重,“之”的意思是——的。那“楊氏之子”的意思就是――姓楊人家的兒子。)
2.你貴姓?也可以稱為——氏之子或之女。學著課題的樣子說說自己或同桌吧。
3.介紹《世說新語》
今天我們認識的楊氏之子的故事被劉義慶記錄在《世說新語》里。
師:了解這本書嗎?(自由讀讀:這本書主要記載漢末到晉代士族階層言談軼事的小說。分上中下三卷,共36篇。《楊氏之子》是第二篇里的一個小故事。)(板書:劉義慶《世說新語》)
二、初讀課文、讀通課文
1、初讀感受。
師:這是我們學習的第一篇文言文,自由讀一讀,看看跟我們現在的文章有什么一樣?出示課文(難讀,難懂,精煉等)
師:很多人都覺得文言文很難讀,很難懂。其實“書讀百遍其義自見”。“讀”是學文言文的訣竅。
2、請大家再自由讀課文,注意讀正確、讀通順,難讀的句子多讀幾遍。
3、誰來挑戰一下?指名讀。相機評價。重點指導朗讀:“孔指以示兒曰”“為設果”“兒應聲答曰”(兩個多音字:為、應)“未聞孔雀是夫子家禽”(理解:家禽)
4、讀文言文不但要讀正確、讀流利,還要讀出它的節奏來,這樣才有古文的韻味。出示方法,師范讀,練讀。
5、再指名讀。齊讀。(評:你們都讀得有滋有味的,都讀出了文言文的韻味。)
三、研讀全文,理解意思
1、學習文言文光會讀,還不行,還要弄懂字里行間的意思才行。
你們覺得可用哪些好方法來讀懂文言文呢?(相機板書:看注釋、查工具書)那這篇課文到底講了楊氏子的什么事呢?請同學們試著用上這些方法讀讀課文。如果有不懂的地方請做上記號,待會兒一起來交流
學生自學,教師巡視指導。
2、交流反饋。
(一)理解“梁國楊氏子九歲,甚聰惠。”
1、句意:“梁國有一個姓楊的孩子才九歲,非常聰明。”出示“梁國楊氏子九歲,甚聰惠。”。
師:你讀懂了楊氏子的年齡只有九歲,比大家還要小,對不?(板書:聰惠)。“聰”的意思是——聰明,“惠”的意思是——智慧。(板書:智慧)
生:“惠”是通假字,通“慧”。你從哪兒看出來的?(看注釋)(課件)師講述通假字的原因。
2、師:你說的“非常”是文中哪個字的意思?(甚)。我們班這位女同學非常可愛,可以說是——甚可愛;她朗讀的聲音非常動聽——。這位男同學長得非常非常非常帥——甚帥。
3、指名讀。
師評:一個“甚”字將楊氏子的聰慧表現得淋漓盡致。
師評:你不僅讀出了楊氏子的聰明,還讀出了內心對他的的喜愛。(板書:楊氏子)
(二)研讀:孔君平詣其父,父不在,乃呼兒出。
1、師:故事中除了楊氏子,還有一個人物是誰?(板書:孔君平)知道孔君平是誰嗎?
(師插入孔君平的資料齊讀,豐富課堂內容)是當時的庭尉,相當于現在的法庭庭長。孔君平來干什么呀?(生:孔君平來拜見他的父親,他的父親不在家,就把兒子叫出來。)孔君平詣其父,父不在,乃呼兒出。
2、哪個字的意思是“就”?“乃”(就,于是)。那“詣”字的意思是?(拜見)其:他。
3、師:你來讀讀,你讀明白了什么?(可追問:兩家關系怎么樣)(孔君平經常來楊家玩,彼此比較熟悉)從哪兒看出來?為什么?
師評:你不僅讀懂了字面的意思,還讀出了句子的內涵。
小結:讓一個九歲的孩子出來接待客人,足見這個孩子也真了不起啊。齊讀。
(三)研讀:“為設果,果有楊梅。”
1、父親的老朋友來了,恰巧父親又不在家,那楊氏子是怎么接待客人的呢?出示課件齊讀。
(生:楊氏子為孔君平擺出水果,水果中有楊梅。)
師:這里并沒有寫是楊氏子為孔君平設果,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因為上一句講了孔君平來拜見他的父親,所以應該是楊氏子為孔君平設果。
師:這是待客之道。你真會讀書!文言文的語言表達十分精練,表達的時候跟我們現代文可不一樣,像這一句就省略了主語,叫承前省略。理解的時候我們就要聯系上下文的意思作一些補充。這種方法我們現在也經常在用,叫(板書:聯系上下文)
2、師:從這句話中,你還可以讀出什么?(生:楊氏子熱情招待客人,)哪里看出來?
師:嗯,客人來了,趕緊端出水果。端出多少水果?就一種嗎?哪里看出來?
評:說得太好了。楊氏子真是熱情好客的孩子,端出了好多的水果。
讀一讀。
評:從你的神情中,我分明看到了一個熱情好客的楊氏子。
(四)品讀:孔指以示兒曰:“此是君家果”。兒應聲答曰:“未聞孔雀是夫子家禽”
過渡:一個熱情好客的楊氏子不由讓孔君平心生喜愛之情。現在又見“果有楊梅”,于是——孔指以示兒曰:“此是君家果”。生——兒應聲答曰:“未聞孔雀是夫子家禽”
1.齊讀。他們之間在說些什么呢?誰來說說這兩句話的意思?
生:孔君平指著楊梅給楊家子看,說:“這是你家的水果。”楊氏子馬上回答說:“我可沒有聽說過孔雀是您家的鳥。”
師評:說得真好。能具體說說哪些字的意思嗎?
理解:“曰”“此”。“應聲”“未聞”“夫子”
誰還會說。
(五)體會巧妙
A、理解孔君平的話
1、你聽懂了孔君平的言外之音了嗎?(可追問:為什么單單指著楊梅說,不說其它水果呢)
生:孔君平拿楊梅和楊家的姓開玩笑,說楊梅是楊家的.孩子。評:你真會聽話。
生:孔君平是要誘導楊氏子(楊梅和楊氏子是一家人)。
(板書:楊梅楊家果)
2、師:你真聰明,一下就聽明白了。可是這么巧妙的弦外之音楊氏子聽出來了嗎?(未聞孔雀是夫子家禽)(楊氏子也拿孔君平的姓反駁)
師:這一招在兵法上叫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
板書:孔雀——孔家禽
3、再自由讀讀。想想楊氏子的言下之意是什么呢?可以借助板書來說說。(如果說楊梅是我楊家的果,那么孔雀就是您孔家的鳥了)(既然孔雀不是您家的鳥,那么楊梅又怎么會是我家的果呢?)
評:楊氏子不但會聽,還會挺會說。
B、理解楊氏子的回答
1、如果孔君平這樣跟你開玩笑,你會如何回答?(生答)老師擔心你這樣回答可能會氣走客人哦。
師:比比和楊氏之子的回答有什么不同呢?
課件出示:孔雀是君家禽。
未聞孔雀是夫子家禽。
2、比較這兩句話,你發現了什么?(同桌練讀)
(理解:未聞,夫子)
(1)未聞:沒有聽說過。顯得委婉。上一句就顯得生硬了。指名讀,讀出委婉的語氣來。
(2)夫子:怎樣的人可以稱得上‘夫子’?
師:如果來的人不是孔君平,而是張君平、李君平,還能稱夫子么?(不一定)如果來的是阿姨呢?(不能,因為阿姨是女的。夫子一般指男的。)你們老師可以稱為——夫子嗎?
師:如果來的是一個小男孩呢?(不行,因為夫子指的是大人。)
師:是的,夫子一般指年齡比較大的男士。
師:如果來的是一個沒有文化、目不識丁的老農,我們可以稱他為夫子么?(不行)
師:一般有文化、有涵養的成年男子,可以稱為夫子。比如孔子我們就稱為──(生齊:孔夫子)孟子──(生:孟夫子),比如你們的校長,可以稱為——阮夫子。稱孔君平為“夫子”顯得有禮貌。我們分男女同學來對對看。孔指以示兒曰:“此是君家果”。兒應聲答曰:“未聞孔雀是夫子家禽”
3、理解:應聲答曰
這么巧妙的回答,楊氏子一定思考了很長時間吧?(理解:應聲答曰:不假思索,幾乎想都沒想。)那你覺得他是一個怎樣的孩子呢?(思維敏捷、機智,說話有禮貌,)
評:你真會讀書,很有學習文言文的天賦。
朗讀。評價。你的朗讀讓我仿佛看到了一個機智的楊氏子。
小結:楊氏子的回答是如此快速,如此巧妙,如此有禮,怪不得文章一開頭就說了!齊讀:(梁國楊氏子九歲,甚聰惠。)
4、如果來訪的客人姓黃,你覺得他會怎樣回答?
生:未聞黃瓜是夫子家菜。……未聞黃帝是夫子家人。……(黃色,黃鶯,黃魚,黃巖,黃山等)
如果來訪的君平不姓孔,也不姓黃,而是其它的姓,你會說一句嗎?
預設評:你真是伶牙俐齒;誰愿意跟黃鼠狼結親啊?真是臭大了;黃帝,我可高攀不起啊。……
積累:你們個個都真會說話啊。像這樣形容人善于言辭的成語還有哪些呢?
(出口成章能說會道伶牙俐齒巧舌如簧油嘴滑舌唇槍舌劍三寸不爛之舌花言巧語)
四、贊“聰惠”(機動:口頭或書面練筆)
孔君平聽了楊氏子的回答后,他會想什么?神情、動作又是怎樣的?還會說些什么呢?請同學們聯系課文內容展開想象,寫下來。可以用現代文,也可以嘗試著用文言文。
參考答案:孔君平聽了楊氏子的回答,暗想:我原本是想借楊梅和姓楊的字一樣,來考考這個孩子是不是真的非常聰明,沒想到,他居然拿孔雀和我的姓來反問,回答得又是那樣婉轉,真是了不得!于是他笑著說:“耳聞楊氏之子甚聰慧,今日一談,果然名不虛傳哪!真是可喜可賀!”(孔君平一愣,繼而笑曰:“汝多智乎!”“妙哉,此乃可造之才。“
小結:同學們都走進了孔君平的內心世界,說出了他心中想說的話。(評價:動作、心理、神態)
五、熟讀成誦
過渡:古人用了短短的5句話就告訴了我們一個故事,讓我們感受到了小孩子的聰慧、禮貌,老師覺得,像這們的文章,我們應該把它給背誦下來。
1、練習背
2、指名背。
3、男女生比賽背誦。
六、閱讀鏈接、好書推薦
回顧方法:雖然我們是第一次學習文言文,但大家都有著學習文言文的天賦,學得很棒。在理解文言文的時候,我們可以采用哪些方法呢?除了字面的意思,我們還讀懂了文字背后的內涵。下面的這篇文言文講述了一個比楊氏子更小的孩子的聰明機智。大家自由讀讀看。
1、陳太丘與友期(課件)(如果有時間可放手讓學生讀一讀,說一說。)
2、要想了解到更多像楊氏子這樣聰明智慧的故事,老師推薦大家閱讀《世說新語》。你會發現學習文言文很有意思。
《楊氏之子》教學設計11
教學目標:
1.結合注釋理解詞句,了解故事大概內容,讀通課文。
2.創設情境,通過形式多樣的朗讀對話以及對“未聞”、“應聲答曰”的辨析來體會楊氏子應對語言的巧妙和他的機智聰慧。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通過古今文對照背誦課文。
4.通過情境的創設學會對“氏”、“未聞”的遷移運用。
教學重點:
指導學生把課文讀流利,讀懂句子。
教學難點:
體會人物語言的風趣和機智。
教學流程:
一、揭示課題,解讀課題,遷移運用
1.今天,我們來學習一篇古文,讀讀題目,說說這個題目的意思。(姓楊人家的兒子)
2.這是古人的說話方式,請你也試著用這種方式來介紹自己。(對古文中的“??氏”遷移運用)
學生根據自己的姓用這種古人的方式來介紹自己。(張氏之子,董氏之女??)
設計意圖:以學生的姓切入,抓一個古文中典型的語言點,使其對“??氏”能夠遷移運用,并做到情趣與理趣的有效融合。
二、讀懂字詞,讀準停頓,讀通古文
1.放聲自由讀課文,爭取把文章讀通順。
2.指名讀,組織交流,呈現難點。
導語:老師請幾位同學來讀讀課文。其他同學做一件事:注意聽,把幾位同學讀得不一樣的地方畫下來。(學生交流不同之處,老師隨機在黑板上劃出。)
設計意圖:這是小學生初次接觸到的文言文。學習本文應重點指導學生把文章讀正確,特別要注意停頓的恰當。而學生讀得不一樣的地方正是他們感到困惑之處,教師將其定格。讓學生在下面的朗讀中能不遺余力地直指讀懂、讀通課文的目標,讓學生的讀書有更強的指向性。
3.聚焦難讀的句子,建議關注解釋。
導語:同學們,這些句子讀得不一樣,就是停頓或者讀音有所不同。老師建議大家結合課文下面的注釋讀懂句子,了解大概意思,再想想到底該怎么讀。
4.解決難點,以不同方式展開。
●孔君平詣其父。
①指名學生讀。
②學生結合注釋知道:“孔君平”是一個人名,“詣”指的是拜訪。
③學生再讀句子,同時老師劃出停頓,齊讀。
●乃呼兒出。
①學生聯系上文,“父不在”:父親不在家。結合注釋知道“乃”是“于是”的意思,繼而了解句子大概。
②再讀句子,讀準停頓。
●孔指以示兒曰。
老師根據學生的釋義,同時在句子上劃出相應的停頓。
①學生結合注釋,說句子的大概:孔君平指著楊梅,給孩子看,對他說。
②指名讀,齊讀,再次強化正確停頓。
●未聞孔雀是夫子家禽。
①學生理解現在的“家禽”:家里養的雞、鴨、鵝等。
②學生結合語境,對文中的“家禽”分別釋義:“家”指夫子家。“禽”:鳥類。“家禽”指的就是夫子家的鳥。故而明白中間應停頓。
設計意圖:對于古文朗讀中的停頓,其實是借助在讀懂古文的基礎之上。這一環節把讀準停頓和疏通詞句相糅合,使兩者能相輔相成,相互推進。要讀通古文,必得先疏通詞句,所以在這個環節上,聚焦難點,充分展開。
5.注意停頓,讀通古文:現在就請你再讀一讀課文。注意停頓,相信你一定能讀得更通順。
6.了解故事大概:課文讀通了,對發生在楊氏之子身上的.事也一定有所了解了。說說這個故事的大概。
設計意圖:讀通了古文,對意思也有了一定的理解,讓學生用自己的話來說說,已是水到渠成。到此完成了對古文第一層面的解讀,使學生能夠真切地看到自己在課堂上的進步:從讀不通到能讀通,再到能用自己的語言來概說這個故事,真是步步晉階。
三、定格對話,品味聰慧,讀出韻味
1.師生對讀,體味巧妙。
(1)創設情境,師生角色定位后合作對話。
(2)結合情境,對詞句再解讀。
(老師手指黑板上的課文,引導學生逐字理解。)
“此”──學生:這個(楊梅)。
“果”──學生:水果。
“君家果”──學生:你家水果。
“此是君家果”──學生:楊梅是你們楊家的水果。
(3)對讀詞句,體味聰慧。
導語:果然是對答如流,不過我現在不是整句說,我一個字一個字地說,看看你們能否對上來。
我說“果”,學生對:禽。
我說“君家”,學生對:夫子家。
我說“君家果”,學生對:夫子家禽。
我說“楊梅是君家果”,學生對:孔雀是夫子家禽。
(4)引導學生從對話中去發現巧妙之處。((①都是以姓作文章②孩子漂亮地回擊)從而體會其機智智慧。引讀第一句:多么聰明的孩子,所以文章的開頭這樣寫道:梁國楊氏子九歲,甚聰惠。
學生齊讀第一句:“梁國楊氏子九歲,甚聰惠。”(隨機點擊:“惠”通“慧”,通假用法)
設計意圖:感受楊氏之子的聰慧需要一個情境,一個語境。在師生之間的一次次對讀中,為學生搭設一個語言實踐的平臺。在這樣一個由情境與語境共同搭設的平臺之中,沒有老師生硬的說教,有的是學生在語言實踐過程中真切的體驗。
2.對比朗讀,品味“未聞”,遷移運用。
(1)比較朗讀:對比讀體味語氣的不同。
導語:同學們,剛才大家都對上了,而且對得很工整,但是你們有沒有發現,楊氏之子在回答孔君平時,還有兩個字──未聞。
學生對比著讀
“孔雀是夫子家禽。”(語氣說話硬邦邦的。)
“未聞孔雀是夫子家禽。”(語氣比較婉轉,聽起來比較有禮貌。)
(2)指導學生帶著不同的語氣,讀出意味。
(3)再造情境,遷移運用“未聞??”
師:楊氏子,(手指自己)在下柳君平。(板書:柳)
我手指著楊梅說道:此是君家果。學生應對:未聞柳樹是夫子家樹。
師:果然聰明!接著又來了個姓梅的。(板書:梅)
手指著楊梅對你說道:此是君家果。學生應對:未聞梅花是夫子家花。
設計意圖:學習古文,一味單獨地解詞釋句,只能引發學生在課堂上的倦怠,從而失去對學習古文的興趣。本課在這個環節中加入了對“未聞”的品讀,而后再有滋有味地讀。在此情境中,遷移運用“未聞??”這樣一個古文中較為典型的語言現象,增強了學習古文的情趣,將語文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作了很好的詮釋。
在這樣的情境中,嘗試變化不同的角色。再次進行對讀,在語言實踐中悄然走近楊氏之子,體會他的機智與智慧,為古文的學習更添一縷情趣,激發學生感悟祖國語言文字的興趣。
3.品味“應聲答曰”,回擊聰慧,念出“韻味”。
(1)同桌對讀對話,引導學生入情入境地讀。
指名讀后,著力在語氣、神情上點評,讓對話更有情趣。(繼而在評價中引出“應聲答曰”)
師生合作讀,讀出“應聲答曰”的感覺。
(2)由“應聲答曰”,再次回扣到孩子的聰慧。
引:一個九歲的孩子,就有這般機智,這般聰慧,讓我們由衷地欽佩,難怪作者在開頭這樣寫道──生齊讀第一句:“梁國楊氏子九歲,甚聰惠。”
(3)回歸整體讀全文,讀出韻味。
設計意圖:古文與孩子們在感覺上畢竟有一段“距離”。回歸整體讀、背古文時,如何做到讀出韻味?我考慮從形式上先去靠近古文:搖頭晃腦地讀背課文。事實證明:“搖頭晃腦”地讀,不僅是古人讀書的一種形式,更是古文詞句內部的一種節奏。如此一來,學生讀古文的語調平穩了,不再急促,不再匆匆而過,從而培養學生感受古文的語感。
四、對照古今文,背誦古文
1.對照古今文,試背古文:老師是用現在的話來說,我說一句,你們對一句。老師逐句說現代文,全體學生試背。
2.同桌對練,齊吟誦。
設計意圖:對照古今文背誦古文,考慮有二:1.以今文作拐杖輔助學生背誦。2.之前對古文的賞析是停留在重點詞句上的。以這樣古今文對照推及到吟誦全文,相信在學生心中留下的不僅是古文的意蘊,還有古文中一縷濃濃的情味。
五、引出《世說新語》,拓展閱讀,布置作業
1.了解出處。今天學習的《楊氏之子》選自于南朝劉義慶的小說《世說新語》,里面有很多故事是寫人的,該書以其言簡意賅的語言風格將人物描寫得惟妙惟肖。
2.拓展閱讀。推薦《口中狗竇》。結合注釋自己讀讀,爭取讀懂,然后講給別人聽,與他人分享你閱讀的快樂。
口中狗竇
張吳興,年八歲,口中缺一齒。人因戲之曰:“君口中何為開狗竇?”張曰:“正使君輩從此中出入耳!”人莫能答。
注釋
1.張吳興:即張玄之。字希祖,東晉人。曾做過吳興太守,故被稱為張吳興。
2.因:因此。
3.竇:孔,洞。
4.耳:語氣詞。
設計意圖:課堂中習得了一篇古文是學習的終結嗎?不是。我們在課堂上要做的是努力激發、引領孩子們學習的興趣與熱情。因此適時向學生推薦一篇同是出自《世說新語》的古文《口中狗竇》,語言簡練,符合學生的理解力,將學生學習古文的興趣和熱情從課內延伸到了課外。
《楊氏之子》教學設計12
教學目標:
1)會寫6個生字,會認3個生字。能正確讀寫“家禽”等詞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3)能根據注釋理解詞句,了解課文內容,體會故事中孩子應對語言的巧妙,感受文言文的韻味。
教學過程:
課前談話:
我們每天都在用語言與人交流溝通,我們現在所用的語言,叫做“白話”,所寫的的文章就叫做“”。而我國古代言語則比現在的精練、簡潔。還記得我們學過的孔子說過的話嗎?來,讓我們再請一個同學來讀一讀,齊讀:
1)三人行,必有我師焉。
2)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
3)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來,讓我們一起讀一讀。
談話導入:
1)剛才我們說到的語言稱為文言,以文言寫成的文章叫做文言文。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一篇選自《世說新語》的文言文——楊氏之子(板書)。
2)讀題,解題。 “氏”在字典里的解釋是:
3)我們預習過課文,在這里應該選擇哪一個意思?“楊氏”可以解釋為楊家,“楊氏之子”意思是姓楊人家的兒子。初讀,讀準。
1、請打開課文,讀課文,把課文中的每個字讀準確。指名讀。
1)這是我們第一次接觸文言文(板書:文言文),文言文中每個字或詞也許包含豐富的意思,在朗讀上和也有很多不同之處,先聽老師怎么讀出古文的韻味,在哪些地方做了停頓,請你用停頓線在文中做上記號。
2)校對。師再讀一遍。你的停頓記號做對了嗎?校對、修整好了就趕緊也學著老師的樣子把字音讀正確,注意停頓把課文讀出味道來。
3)檢查,指名讀。開火車讀——正音——。評價:注意了停頓,如果能用氣息把詞語連起來會更有古文的味道。
(1)著重強調以下字的讀音:為應(多音字,讀第四聲)
(2)引導學生讀準停頓:家禽
(平時的家禽指的是?這里的家禽意思是?這里的“禽”不是家禽,“禽”指的是鳥,飛禽走獸。這里的“家”和“禽”各自獨立表達意思,因此要停頓。齊讀句子)
(3)連起來讀——齊讀
2、再讀,讀懂
1)根據剛才我們的朗讀中的停頓和下面的注釋,你能不能來說一說課文中的5句話分別是什么意思?通過朗讀,我們不難發現這個故事是按什么順序寫的?事情發展順序。那么我們就一句一句說下來好嗎?
2)梁國/楊氏子/九歲,甚/聰惠。
惠是通假字,跟智慧的慧是一個意思。那課文為什么不直接用智慧的慧呢?老師在課前查了《辭海》,《辭海》中“惠”主要有這么3層意思:
1、仁慈
2、柔順
3、跟“慧”相通,意思是聰明。仁慈、柔順合起來就是說有禮貌、有教養,說話做事得體,所以,作者特別用了這個“惠”。這個孩子姓什么?“楊”板書。
為/設果,果/有楊梅。
誰為誰設果?水果里有楊梅,書寫“楊”。只有一種水果“楊梅”嗎?怎么看出來呢?設—擺,那是很多水果呢!
孔/指以示兒/曰:“此/是君家/果。”
“君”是什么意思?表示對對方的尊敬。你聽出其中的。味道了嗎?來,誰來說一說?
話里有話,弦外之音。
兒/應聲答曰:“未聞/孔雀/是夫子家/禽。
“夫子”是對學者或老師的尊稱。應聲就是指很快的。你聽的出其中的味道嗎?
3)現在老師來說意思,你們讀準這句話好嗎?
4)增加點難度,我們用對歌的形式來讀課文吧!怎么對呢?老師問,你們來答。楊氏子何許人也?何許人來訪,如何?楊氏子設何果?孔如何曰?兒又如何曰?
配樂搖頭晃腦地讀一讀。
5)意思了解了,你覺得這個孩子怎么樣呢?
從哪里可以看出他的聰明?
為設果。甚聰惠啊!
應聲答,反應很快呢!用我們現在的話說,就是:不假思索,甚聰惠!
夫子是尊稱,說話很得體,真的很有教養
未聞/孔雀/是夫子家/禽。抓住對方的姓氏也來回應。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
再讀一讀你還讀出了什么?比較“未聞”,他如果不禮貌,對孔君平不尊重的話呢,如果這個小孩直接這樣回答:那么孔雀就是你家的.鳥了!這樣回答就不得體)因為孔君平畢竟是來拜見他父親的,這樣會讓客人尷尬!前面加一個“未聞”,看注釋,“未聞”是什么意思?他表達的時候拐了個小彎——
是啊,孔先生,我可沒有聽說孔雀是你們家的鳥啊。這樣既不動聲色地反駁了對方,又不讓對方難堪。是不是很有教養啊?(生點頭)我可沒聽說孔雀是您家的鳥兒啊!很巧妙地“回擊”了他。加上“未聞”多么得體呀!多么尊重長輩呀!
師:讀書就要逐字逐句地體會,就要細細地品賞。就要咬文嚼字,這樣才能把話中話都讀出來。果然是甚聰惠!
師生對讀,男女生對讀。
讀懂了這句話,如果來者姓柳呢?你怎么回應?姓梅呢?你們也甚聰慧啊!姓蒲呢?
6)這楊氏之子思維之敏捷,言語之巧妙,讓人回味無窮!再次讀課文,帶著自己的感受讀,配上音樂讀。
7)交流:展示和古文兩組對話,在對比中進一步感受到文言文精煉、簡潔的特點。
讀好,背誦
1)課文只有短短5句話,僅僅55個字,卻包含了這樣豐富的內容,這么有趣的故事,能把它背下來嗎?師說,咱們先一句一句來。
指名背1個——你怎么背出來的?(多讀、抓住關鍵詞,理解了背)指名背2個——齊背
2)希望課后同學們多讀些古文,搜集一些精妙的語言,如諺語、幽默故事、古今笑話、廣告詞、對聯、歇后語等,和同學們交流交流。也可以收集相聲、評書或影視劇的精彩對白,試著演一演,我們一起來開展一次語文綜合性學習活動。
《楊氏之子》教學設計13
教學目標:
1、 理解文言文學生遇到的難題。釋句,借助注釋,帶領學生
疏通文句,了解故事內容,背誦課文。
2、 通過正確、流利、有感情朗讀課文,感悟楊氏之子巧妙回
答、機智應對的人物語言,感受語言的精妙和威力。
教學重難點:
參考注釋,理解句子的意思,體會楊氏之子的聰穎機智。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激起興趣
1、師:同學們,知道什么叫“古文”嗎?(古代人寫的文章)
我們以前學過古文嗎?
錯,古詩詞就是古文啊,古詩詞是一種特殊形式的古文。
2、師:同學們對古文并不陌生吧。那誰知道我們現代人說的話寫的文章叫(白話文),你覺得古詩詞與現在的白話文相比,有什么特點?(很短、很美。課件出示:簡短、優美)
3、師:古文是我們中華民族的語言瑰寶,我們一定要好好學習。今天,我們再來學習一種新的古文――古代人記敘、議論、寫書信等用的是文言文。題目是《楊氏之子》。(齊讀,板書)
二、揭示題意,反復誦讀
1、釋題
師:“之”字是古文中常用的一個字。你能不能用題目中的“之”組個詞?(根據學生所組的詞:朗讀之星,全班之冠,光榮之家,提示“之”的意思是“的”)
師:那么“楊氏之子”這個題目的意思是?(姓楊人家的孩子)
師:你姓什么,那你是
2、自由讀
師: 氏之 ,課前預習 你讀了幾遍?
請大家打開課本48頁,自己再把楊氏之子的故事讀一讀――
要求讀得字正腔圓,字正就是讀音要準確,腔圓就是聲音要洪亮、圓潤。開始吧(出示課件)
3、指名讀,評價讀
師:誰先來讀?
自我評價一下,讀得怎么樣?做到字正腔圓了嗎?
你是第一個吃螃蟹的人。勇氣就很可嘉。更可喜的是,有兩個多音字你讀得完全正確。
“為設果”的“為”字,你不讀“為”,為什么?帶大家讀一遍。
“兒應聲答曰”的“應”字還有一個讀音是“應”,在這里為什么讀“應”?(應:回答)怎樣地回答(很快地回答)用一個成語來說就是(對答如流)帶大家讀一遍。
看來,理解了詞語的意思有助于讀準字音。
4、要讀得字正腔圓還有個小竅門,就是讀好翹舌音和后鼻音的字,先跟老師一字一句讀一遍,邊跟讀邊用鉛筆在翹舌音與后鼻音下面打個小點。
5、自己再試試
6、指名讀。(你都青出于藍而勝于藍了,掌聲鼓勵)
7、見好就學,全班同學字正腔圓地讀一遍(齊讀)
三、解析課文,故事接龍
同學們數數看,全文共幾句話?五句話共短短55個字,卻講述了一個非常有趣的故事。現在,咱們要來玩個故事接龍游戲,好嗎?
不要緊張,只要能把故事用白話文翻譯出來即可。老師還送個大家:
v 讀懂古文兩法
(1)、借助注釋
(2)、擴展詞語 連詞成句
以小組為單位,互相說一說。
1誰愿意當龍頭?請
生:梁國有一個姓楊的人家有個男孩子九歲了,非常聰明。
師:你也甚聰慧! “惠”是生字,跟老師一起寫一遍,(板書“惠”)
惠就是“慧”,智慧的意思。聰慧就是――,甚就是“很,非常”的意思,這個小孩不是一般的聰明,而是非常聰明。
師:――他姓什么? 生:楊――
師:把感受帶到文中,我們一起讀讀第一句話:讀出很聰明。
2、師:接著往下說,請 。
生:孔君平來拜訪他的父親,父親不在家,就叫他的兒子出來。
師:第二主人公閃亮登場,他叫(板書:孔君平),他姓孔,老師簡單介紹一下:他是孔子的第26代后人,是個大學問家。
“詣”就是拜訪,誰有補充(這個“詣”專門指拜見他尊敬的人或他的長輩。)孔君平不約而至前來家中拜訪,可見這兩家人的關系怎樣?(親密)
“乃”就是“就”,呼就是叫。
我們知道古文十分簡練,像這篇文章中它省略了一些敘述文字,這要靠思考和想象去補充。拿出課堂小練筆:穿越古代,發揮想象,豐厚文本,可能是誰給孔君平開的門,誰叫的楊氏子? 推想當時的情景,他們之間會怎么想,怎么說,怎么做的,用三兩句話寫下來。
第一種可能是媽媽見孔先生來拜訪她的丈夫,她的丈夫不在家,她把孩子叫出來的。媽媽還可能會說――哎!孩子,快出來!快出來!你孔叔叔來了,你先過來陪孔叔叔坐一坐。
第二種可能是傭人開門,譬如說,他一開門,一見孔先生忙說,對不起,孔先生,我家主人不在家。(以不同角色描述)孔君平心想:――――于是就問:“哎!他小孩在家嗎?我就喜歡那小孩。”“在在。哎!快出來!快出來!孔先生來了!”
3、師:再往下說。“為設果,果有楊梅”。
生:孩子為孔先生端上來一盤水果,水果里面有楊梅。
師:這里省略了很多話,是誰為誰擺出水果?
師:水果里面有楊梅。特別強調了楊梅。你看這楊梅的楊和楊氏的“楊”怎么樣?(板書)
生:一樣。
4.指名學生 說句意(板書:君家果)
師:為什么說楊梅是“君家果”呢?
師:孔先生啊孔先生,你這么說,是逗著小孩玩呢,還是諷刺挖苦呢?
師:大家同意嗎?
師:我也同意,因為孔君平的話中藏有秘妙,發現了嗎,是哪個字?
(“君”是指品行好的人)
師:這個玩笑開得妙啊,妙在哪?
(將姓氏與生活中的其他事物聯系起來,很幽默很有趣)
師:你就是幽默風趣的孔君平,配上動作,你來逗一逗,我給你旁白。
孔指以示兒曰:
5、師:
師:兒應聲答曰:
生:“未聞 孔雀是夫子家 禽(qín)。”
師:楊家小孩很快地回答說:
生: “沒聽說過孔雀是您家的鳥。”
“禽”(跟老師一起把禽字寫一寫),就是“鳥”,文中指的是(孔雀)。(板書)
“夫子家 禽”就是“您家的孔雀”
我們現在說的“家禽”說的是家中圈養的鳥類動物,比如:雞鴨鵝
師:“未聞 孔雀是夫子家 禽(qín)。”是這篇課文中最長的一個句子,該怎么讀呢?完成一道選擇題。
齊讀一遍
五、思考問題,揭示文意
1、師:大家覺得“楊氏之子”是一個什么樣的孩子?
(一)體會聰明
(聰明)聰明在哪里體現出來?(回答巧妙)
師:這個回答為什么巧妙?
生:孔君平抓住楊梅的“楊”和楊氏的“楊”都是同一個字來開玩笑――“此是君家果”,小孩馬上抓住孔君平和孔雀都有一個“孔”字來反駁:沒聽說過孔雀是你家的鳥。
2、師:是啊,小孩確實聰明,他聽出了孔君平的“話中話”,聽出了“弦外之音”。這是會聽。然后
生: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
師:掌聲送給他!這個成語用得妙,真是太聰明了!這是會說。(板書:會說)
(板書:會聽)再品課文,還能從哪里看出他聰明?
3、生:“兒應聲答日――”
師:說明什么?
生:說明他反應很快。
師:好!反應快,思維敏捷,也說明很聰明。
4、師:大家看,楊氏之子,第一,會聽,能夠聽出話中話;第二,反應快,思維敏捷;第三,會說,回答得十分巧妙。
(二)體會有教養,有禮貌
1、難怪開頭就說:梁國楊氏子九歲,怎樣(甚聰慧)既然“惠”與“慧”
意思一樣,為什么課文不用智慧的“慧”,而用“惠”呢,老師也百思不得其解,上課前查了《辭海》,發現“惠”主要有這么幾層意思,第一是仁慈;第二是柔順;第三,跟“慧”相通,意思是聰明。仁慈、柔順什么意思?就是有教養、有禮貌。
2、 這個九歲的楊氏之子不但聰明,而且(很有教養、有禮貌)呢?請你們輕聲地讀、細細地讀,每一個字都要注意思考。 (生聲細讀)交流匯報
(1)待人熱情,懂得待客之道
(2)說話有禮貌,有教養。(稱孔君平為“夫子”,“夫子”是古代對有學問的人的尊稱。)
比較兩句話:
孔雀是夫子家禽。(當面鑼對面鼓反駁,會令客人很尷尬。)
未聞孔雀是夫子家禽。(用否定句式委婉回答,不動聲色,妙哉!)
6討論:生活中還有很多跟我們姓氏的讀音有關的事物,如果來的不是孔君平,而是李君平,樣式之子又會如何應答?蘭君平?陶君平呢?
六、感情朗讀,熟讀成誦
文言文本來沒有標點,是后人加上去的。即使加上,有些地方還需要注意停頓。現在我們要把這篇古文讀出節奏,讀出韻味來。(指導該停頓的地方)給大家一分鐘的時間練讀。
梁國/楊氏子/九歲,甚聰惠(huì)。孔君平/詣(yì) /其父,父/不在,乃/呼兒出。為/設果,果/有楊梅。孔/指以示兒/曰(yuē):“此/是君家果。”兒/應聲答曰:“未聞/孔雀/是夫子家/禽(qín)。”
1、 拿出鉛筆,試著給古文劃分一下節奏
2、對照答案,自己改一改
3、學生分角色讀。旁白:齊讀 一生演孔君平 一生演楊氏子
4、我們再來進行男女生之間的誦讀比賽。看看哪一方讀的'好。先請我們的男生來,小秀才們,起立!
男生讀,師評價:恩,看來小秀才們再加把勁,快要中狀元了。好,現在輪到我們的女生了,小才女們,起立!
女生讀,師評價:果然是巾幗不讓須眉,我們的小才女們讀古文的時候真是有模有樣啊!
5、分角色讀:看到你們讀,我心里也癢癢的,老師和大家一起分角色讀一遍,好嗎?我是孔君平,誰愿意當楊氏子呢?
6、試著背誦課文
七、小結課文,總結收獲
師:今天,大家又積累了一篇古文。你有什么收獲?
(在學習的過程中,大家知道了,讀古文要有――韻味;還明白了,我門只要知道了字的意思,就可以知道――句子的意思 ……)
總結:希望同學們好好學習,誦讀經典,將我們中國的古典文學發揚光大!最后,請全班同學再一次背誦全文,體會我們中華漢字的古樸典雅!
師生共同背誦,結束全文。
八、布置作業
充分發揮想象,把《楊氏之子》的故事改寫成一篇生動有趣的記敘文。
九、板書設計
楊氏之子 孔君平
楊 梅 孔 雀
君家果 未聞……夫子家禽
教學反思:
《楊氏之子》選自人教課標版第十冊的第三組:語言的藝術專題。本組課文最大的特點是在人物語言上見功力。 “語言的藝術”,著眼于引導學生感受語言表達的藝術,學習用得體的語言進行表述,同時增強學生熱愛祖國語言的感情。《楊氏之子》通過巧妙回答、機智應對的人物語言,感受語言的精妙和威力;
《楊氏之子》選自《世說新語》。《世說新語》是一部主要記載漢末至晉代士族階層言談軼事的小說。本文講述了梁國姓楊的一家中九歲男孩風趣幽默、機智巧妙地應答他人的故事。故事情節簡單,語言幽默,頗有趣味,尤其是“未聞孔雀是夫子家禽”一句充分顯示出九歲孩子的聰明機智和超強的應對能力。四、 五兩句是文章的重難點,也是故事的高潮部分,但文章寫道這里戛然而止,耐人尋味,留下想象的空間。小兒的話里也有話,如果孔雀是你家的鳥,那楊梅就可以說是我家的果實,如果你不承認孔雀是你家的鳥,哪楊梅當然不是我家的果實了。由此可見這個小兒不一般,思維敏捷,善于抓住別人話中的要害,并且很快聯想,用對方的辦法反駁對方,讓對方陷入兩難的選擇,只有啞口無言。可以想象孔君平聽了小兒的話,會有什么神情,會怎么說。他首先會感到驚訝,在心里默默地說:“這孩子真不一般”然后,他會怎樣夸獎這個小孩呢?
這是小學階段第一篇文言文。教學本課,要使學生對文言文有初步的感覺,重點抓頌讀和背誦。因為學生對文言文接觸較少,把課文讀正確、通順是一個重點。所以我才用了范讀、隨讀、自有讀、同桌互讀、個人讀、比賽讀等方式來熟讀課文。
理解文言文也氏學生遇到的難題。釋句,要借助注釋,帶領學生疏通文句,要詞詞落實,句句落實。一些字有古義和今義的區別,不能簡單地憑著字的今義去歪曲文本的原義。一些字的意思在注釋里,直接把注釋里的意思還回原文幫助理解。還可以擴展詞語,連詞成句。古文里的字一般都是一個字獨立表達一個意思,可以將這樣的字進行意思的擴展。在此基礎上交流“楊氏之子的回答妙在哪里”以及閱讀心得。當文章的意思基本理解后,學生提出了有討論價值的問題,我采用討論交流的方式解決問題。這篇課文簡短,清晰,學生們背起來很容易。要注意背誦的時候,不僅要正確,還要注意停頓和語氣。在本課最后,對開展綜合性學習作布置的課外研究,學生們也做了精彩的展示。這樣就將課內外的語文學習有機的結合了起來。
《楊氏之子》教學設計14
【教學內容】
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語文》(人教版)五年級下冊。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
師:我說一句話,看誰能說說是什么意思。“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
生(沉思后,有同學舉手):知道的就是知道,不知道的就是不知道。
師:剛才我說的話和我們平時說的有什么區別?
生:老師說的話比較簡練,我們平時說的話要復雜一些。
生:老師說的話不怎么好懂,我們現在不這樣說。
師:像這樣的語言我們在以往的積累運用中也學過,誰能說一句給大家聽?
生:1.己所不欲,勿施于人。2.人無遠慮,必有近憂。3.溫故而知新。
師:像這樣的語言我們稱為文言,用這樣的語言組成的文章叫做文言文。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一篇文言文──楊氏之子(板書)。
二、一讀(讀正確)
師:這是我們學習的第一篇文言文,讀一讀,看看什么感覺?
生:1.文章的句子很短,我感覺不怎么好讀。2.有些句子不知道怎么讀才能讀好。
師:說說哪個句子你不知道怎么讀?
生:“孔指以示兒曰”這個句子我讀不好。
師:誰知道這句話該怎么讀?(生嘗試,但讀得都不大正確。)
師:正確的讀法應該是這樣,孔/指以/示兒/曰。(生自由讀,齊讀。)為什么要這樣讀呢?一會兒你自己就明白了。誰來把文章讀給大家聽?(兩位學生讀)
師:剛才這位同學讀的時候有兩個字和第一位同學讀得不一樣??
生:“為設果”中的“為”,李同學讀的是第四聲,而張同學讀的是第二聲。
師:哪個讀音正確呢?我們先看看這句話什么意思。
生:“為設果”就是孩子給孔君平擺上水果。
師:“為”在做“給”的時候讀第四聲。還有一個字音他們讀得也不一樣。
生(踴躍):“兒應聲答曰”中的“應”,他們一個讀第一聲,一個讀第四聲。在這里應該讀第四聲。
師:“兒應聲答曰”形容孩子回答速度很快。現在我們還經常這樣用。
三、二讀(讀明白)
師:同學們讀得很正確,也很流利,我相信你們還能讀懂。再讀課文,看看你讀懂了哪個字,哪個詞或者哪一句話?有什么不懂的地方,在旁邊做個記號。
生:我讀懂了“梁國楊氏子九歲,甚聰惠”。意思是,梁國有一個姓楊的孩子,非常聰明。
師:非常──聰明,這句話中沒有這兩個詞啊。
生(齊舉手):“甚”就是“非常”的意思,“聰惠”的意思是“聰明”。“惠”古代通“慧”。
師:哦,原來是這么回事!我明白了。這里的“惠”是個生字,你會寫么?(生上臺演板,寫得很正確)
生:我看下面注釋知道了“孔君平詣其父”中,“詣”的意思是“拜見”。
師:好啊,看注釋是理解古文最簡便的方法之一!“詣”也是個生字,相信每個同學都會寫,在本子上寫一個,互相檢查檢查。
生:我讀懂了“未聞孔雀是夫子家禽”。意思是我沒有聽說孔雀是您家的鳥啊。
師:夫子在這里指誰?(生:指孔君平)
師:把孔君平稱為夫子,那──夫子就是指孔君平嗎?如果來的人不是孔君平,而是張君平、李君平,還能稱夫子么?(生:能)
師(依然作思考狀):如果來的是阿姨呢?
生(略略思考):不能,因為阿姨是女的。夫子一般指男的。
師(追問):如果來的是一個小男孩呢?
生(遲疑不敢作答):不行,因為夫子好像指的是大人。
師:是的,夫子一般指年齡比較大的男士。
師:如果來的是一個沒有文化、不識字的老農,我們可以稱他為夫子么?(生不語)
師:我們來推測一下孔君平的身份。你認為,他應該是一個怎樣的人?我相信你能從文中找到依據。
生:他應該是一個富人,從圖中我們看到他穿的衣服很華貴。
生:他應該是一個有學問的人,因為他看到楊梅就把楊氏子的姓聯系起來,而且還說這個孩子是“君”。這是對人的尊稱,能對一個小孩說“君”的,一定是一個有涵養的人。
生:這篇文章選自《世說新語》,這本書是寫士大夫階層的事情。
師:是啊,士大夫階層都是為官之人,都是有文化的人,那么他們的朋友也一定是有學問的人。所以,可以稱為夫子。再比如孔子我們就稱為──(生齊:孔夫子)孟子──(生:孟夫子)
師:同學們還有沒有不理解的地方么?
生:楊氏是一個人的名字么?
師:有誰來回答這個問題?(生沉默,繼而又搖頭。)
師:這里的楊是人的姓,而“氏”有兩個意思。(師出示)(1)在有特長或者有身份的人的姓或者姓名后面加“氏”表示尊重。(2)舊時放在婦女父姓或夫姓的后面稱呼已婚婦女。
師:讀一讀,在這個句子中,你該選擇哪一種意思呢?
生:選擇第一種。
生:為什么“父不在,乃呼兒出”?這個孩子才九歲,怎么能照顧客人呢?怎么不叫他的媽媽出來呢?
師:這個問題提得好。誰能解答?
生:因為他媽媽和他爸爸一起出去了,都不在家。
師:同學們推測了很多種孩子出面招待客人的原因。在我國古代,重男輕女,只有男人算是人,女人是不算是人的。所以迎接客人都是男人的事情,兒子再小也是男人,也要出來招待客人。母親呢?只能呆在后堂,只有丈夫、孩子請她出來見客人的`時候她才能出來。(學生驚訝,然后又問了幾個字的意思,很快就得到了解答)
師:既然大家都懂了,誰能把這篇文章的意思講一講?(學生自由說)
四、三讀(品味語言的精妙)
師:同學們,在這篇課文中有兩個句子很精妙。你們知道是哪兩句么?
生:“孔指以示兒曰:此是君家果”“未聞孔雀是夫子家禽”這兩句話很精妙,一般人說不出來。
師:看來大家都同意他的說法,但是這兩句話精妙在什么地方呢?
生:楊氏子姓楊,楊梅的第一個字也是楊。所以,孔君平就和孩子開玩笑:此是君家果。就好像說楊梅是楊氏子的弟弟一樣。
生:楊氏之子明白了孔君平的意思。馬上也拿孔君平的姓氏和孔雀連起來說。
師:對呀,這在兵法上就叫以其人之道──(生齊:還治其人之身。)
師:所以,課文中這樣稱贊這個孩子──(生齊:甚聰惠。)
五、四讀(讀出古文的味道)
師:同學們,讀古文不僅要讀正確、讀流利、讀明白,還要讀出古文的味道!自己試一試,品味品味古文該怎么讀?(學生自由讀,有的還搖頭晃腦,很可愛)
師:如果配上音樂,那種感覺會更美。先聽一遍,想想該從哪個地方開始你的朗讀。
師:再聽一遍,然后自己試著跟著音樂朗讀。
師:誰愿意配樂讀給大家聽?
(生踴躍舉手,一生讀,雖然與音樂還不怎么吻合,但學生讀得津津有味。又一生站起來要求朗讀課文,在音樂中讀得很投入、很美。全班掌聲)
師:讀得真好!這個小故事簡單、有趣,我相信,我們能在很短的時間內把它背下來。
(學生情緒很高,還沒等教師把要求說完,瑯瑯的背誦聲已經響起。)
六、五讀(理解中學習運用)
師:同學們在讀書學習的過程中肯定已經發現了一個問題:在這一篇文章中有一些詞我們現在很少使用,或者有的根本就不用,你能找到這些詞語么?
(學生認真讀課文,畫出“詣”“乃”“兒”“曰”“氏”“之”“其”幾個字。)
師:這些字的意思同學們都懂了,我相信你們也很想試著用一用。看這幾句話:(教師出示)1.這是你家的小貓。2.我班的張月十分聰明。3.一個學生說:李娟,你的家在哪里?請同學們選擇其中一句試著說說。
生:我說第一句,這是君家貓。(生笑,一生舉手,教師示意他站起來說)
生:這乃君家貓。
師(贊許):其實,“這”在古文中常常用“此”表示。“你”也常常用“爾”來替代。(板書“此”“爾”)所以,這句話還可以怎么說?
生(踴躍):此乃君(爾)家貓。
師:第二句呢?
生:我班張月甚聰慧。
師:“我”在古文中還有一種說法,有人知道么?(生搖頭)“我”在古文中通常稱“吾”。(板書“吾”)那么這句話就可以說成──
生(齊):吾班張月甚聰慧。
師:第三句好像要有點難度哦!
生:一生曰:李娟,君家在哪里?
師:“在哪里”在古文中經常說成是“安在”“何在”。如果換成這兩個詞,這句話又該怎么說呢?
生:一生曰:李娟,爾家安在?或李娟,君家何在?
師:如果把“一個學生說”改為“一個孩子問”呢?(生自由回答:一兒曰)
師(贊賞):學得不僅牢固,而且靈活。真好!同學們,古文就是這么有意思,課后找一篇自己感興趣的古文讀一讀,我相信你們會有更多發現。
《楊氏之子》教學設計15
【教材解讀】
《楊氏之子》選自南朝劉義慶的《世說新語》,該書是一部主要記載漢末至晉代士族階層言談軼事的小說。本文講述了梁國姓楊的一家中的九歲男孩的故事。故事情節簡單,語言幽默,頗有趣味。
【教學目標】
1、會寫6個生字,會認3個生字。能正確讀寫“家禽”等詞語。
2、讓學生通過接觸文言文,對文言文有一個初步的認識;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4、能根據注釋理解詞句,了解課文內容,體會故事中孩子應對語言的巧妙。
【教學重點】
使學生感受到故事中人物語言的風趣機智。
【教學難點】
理解古文的意思。
【教學時間】
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1、我們每天都要用語言進行交流。精練得當的語言,能準確表達思想、情感;機智巧妙的語言,有時會幫助人們擺脫困境;幽默風趣的語言,能活躍生活;生動優美的語言,能愉悅身心……今天我就來認識一個聰明機智的小孩。
2、板書課題,齊讀。誰來說說這個課題告訴我們?(重點理解“氏”“之”的意思。)
二、初讀課文,讀通讀順
1、這篇課文是一篇文言文,因為古人寫作方式和我們有很大的不同,很多人覺得文言文很難學,其實學文言文也不難。“書讀百遍,其義自見。”這是學文言文的訣竅。不過,學文言文的難點,也在于讀。大家打開48課,自由讀課文,注意讀準字音,難讀的句子多讀幾遍。
2、誰愿意讀給大家聽聽?你們5個人來讀吧,1人讀一句。大家聽聽他們的字音讀準了沒有?
師評價:字音咬得真準。誰還想讀?學生讀課文。
3、師:大家字音讀得真準,我也想讀了。古時候,誦讀詩文是一種很風雅的事,一卷在手,書聲朗朗。文言文的'朗讀特別要注意節奏和韻味。聽我讀,好嗎?
4、怎么樣?文言文讀起來也蠻有味道的吧!一回生,兩回熟,大家再試著讀一讀,還可以讀給你的同位聽。特別注意該停頓的地方要停頓。
(梁國/楊氏子/九歲,甚聰惠。孔君平/詣/其父,父/不在,乃/呼兒出。為/設果,果/有楊梅。孔/指以示兒/曰:“此/是君家果。”兒/應聲答曰:“未聞/孔雀/是夫子家/禽。”)
5、誰還想讀?來,想讀的一起讀吧。相信你們會比剛才讀得更好。
(學生讀得有點味道了。)
三、精讀講解,反復朗讀,明白寓意
1、師:文言文不僅要把字音讀正確,更重要的是要讀懂。這是朗讀文言文的前提。常言道:“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咱們先靜下心來,默讀課文,結合我們以前學習古詩詞的方法,對照注釋一句一句讀。想想每句話的意思。還可以想象當時的情景。不懂的地方可以做上記號。
2、學生借助注釋,自學課文。(師巡視指導)
3、小組交流,不懂的地方可以和你的伙伴商量商量。
4、全班交流:
現在我們來走進這則故事,來認識這個聰明的小孩。大家讀懂了這則故事嗎?誰讀懂了第一句先來說說?──“梁國楊氏子九歲,甚聰惠。”
5、在這個聰明的小孩身上有發生了什么有趣的事呢?誰來接著讀?
6、孔君平為什么要這樣說呢?(引導學生想象當時的情景知道朗讀。)如果是你,你會怎么回答?楊氏子是怎樣答的?這樣答好在哪里?
四、熟讀背誦,進行語言積累
1、短文中的人物栩栩如生,語言風趣幽默。讓我們再次走進這則短文,回味他的語言,你可以和你的伙伴讀一讀,背一背,講一講,演一演。
2、學古文沒有捷徑,唯有多讀多背,方能學以致用。指名背。大家一起背背吧!把這則有趣的語言珍藏在腦海里。不會背的地方再看看書,會背的和大家一起背。
3、學生用自己的話講這則故事?
4、大家講得真好,有沒有同學來表演表演這則故事?(展示學生的表演。)
五、總結全文,拓展延伸
1、今天,我們借助注釋、插圖讀懂了《楊氏之子》,領略了古代文言文獨特的韻味。它是那樣凝練,僅僅只用幾十個字,讓我們感受都楊家小孩子的機智、聰明。在今后的學習生活中,我們也要學習楊家的這個小孩的機智聰明。
2、今天我們學習的這篇短文是選自南朝劉義慶的《世說新語讀:》,在該書中還寫了許多聰明的小孩的故事,老師這里展示其中兩篇,同學們來讀一
(一)
謝太傅寒雪日內集,與兒女講論文義,俄而雪驟,公欣然曰:“白雪紛紛何所似?”兄子胡兒曰:“撒鹽空中差可擬。”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風起。”公大笑樂。
(二)
徐孺子年九歲,嘗月下戲,人語之曰:“若令月中無物,當極明邪?”徐曰:“不然。譬如人眼中有瞳子,無此必不明。”
【《楊氏之子》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楊氏之子》教學設計07-15
楊氏之子教學設計06-24
《楊氏之子》教學設計06-03
楊氏之子教學設計07-14
《楊氏之子》教學設計(薦)08-25
《楊氏之子》教學設計薦11-18
楊氏之子教學設計15篇06-25
楊氏之子教學設計(15篇)06-26
《楊氏之子》教學設計(精選11篇)04-11
《楊氏之子》教學設計(范例15篇)07-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