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選)《賣火柴的小女孩》教學設計15篇
作為一位優秀的人民教師,時常要開展教學設計的準備工作,教學設計是根據課程標準的要求和教學對象的特點,將教學諸要素有序安排,確定合適的教學方案的設想和計劃。教學設計要怎么寫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賣火柴的小女孩》教學設計,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賣火柴的小女孩》教學設計1
【教學目標】
1,理解課文內容,感受小女孩命運的悲慘,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2,領悟作者由現實生活展開的合理想象,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重難點】從含義深刻的語句中體會作者的情感。
【教學準備】多媒體有關課件。
【教學方法】以情境教學法為主,輔以自主,探究,合作的方法。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順勢導入
1,談話:
新年到的時候,你會做些什么說說你的.大年夜是怎樣度過的
(多媒體展示大年夜的圖像。)
2,導入新課:
是啊!你們的大年夜是那樣的熱鬧,那樣快樂,可是有一個小女孩,她也是和你們一樣的孩子,在大年夜里,她孤苦伶仃地在街頭流浪……
(出示課件:小女孩在街頭。)
二,溫故整體感知
1,自由說一說通過初讀你們都學到了什么
(我知道故事的內容,課文的順序……)
2,小女孩為什么在大年夜賣火柴
三,精讀細嚼,體會處境
聽配樂課文錄音第二段:
(多媒體:播放配樂課文朗讀。)
1,小女孩幾次擦燃的火柴都看到了什么為什么會看到這些
(出示課件6~14.)
(引導學生結合課文中的有關語句,自由說小女孩看到大火爐,烤鴨等五種幻景,體會小女孩生活的可憐,命運的悲慘。)
2,自主讀文,暢談感受。
(細讀小女孩幻想的部分,體會小女孩當時迫切想得到各種美好東西的心情及命運的悲慘。)
3,自由練讀,讀出感受。
(出示文中的重點句,通過不同層次的引導,讓學生用最使自己感動的方式來朗讀課文,置身于小女孩當時的困境之中,反復咀嚼品味,達到感染他人的目標。指名讀:師生間互相點評,并引導學生把讀到,聽到的感受說出來。)
4,小女孩的結局怎樣她的命運到底如何呢
四,精讀入情,升華感情
(多媒體相機出示兩個句子。)
1,他們倆在光明和快樂中飛走了,越飛越高,飛到那沒有寒冷,沒有饑餓,也沒有痛苦的地方去了。
2,誰也不知道她曾經看到過多么美麗的東西,她曾經多么幸福跟著奶奶一起走向新年的幸福中去。
(小女孩只是在幻景中看到了她渴望得到的一切,但現實是殘酷無情的。)
⑴小女孩死了,為什么還"兩腮通紅,嘴角帶著微笑"
⑵文中還有哪些句子讓你動情,讀給大家聽聽。
五,拓展延伸,個性表達
1,假如小女孩來到我們中間,你會怎樣說,怎樣做想送什么禮物給她
2,課外讀一讀安徒生的其他童話故事。
(多媒體展示安徒生童話。)
六,作業
1,續寫《賣火柴的小女孩來我家》.
2,讀《安徒生全集》.
《賣火柴的小女孩》教學設計2
課文內容分析:
《賣火柴的小女孩》是統編教材三年級上冊第三單元的一篇精讀課文。這是丹麥作家安徒生的一篇著名童話,講述了一個賣火柴的小女孩大年夜凍死在街頭的故事。寫實和寫虛交替進行,美麗的幻象和殘酷的現實更迭出現,是這篇童話的特點,也是這個凄美的故事最打動人心的地方。
課文開頭描寫了小女孩的處境:大年夜的街頭又冷又黑,天下著雪,小女孩還在街頭賣火柴。接著,寫了小女孩為了暖和自己,五次擦燃火柴,在火柴的亮光中看到的種種幻象──暖和的火爐,噴香的烤鵝,美麗的圣誕樹,慈祥的奶奶,直至跟奶奶一起飛走。最后講小女孩被凍死在街頭。
本單元的語文要素是“感受童話豐富的想象”。課后練習提出“朗讀課文”“小女孩幾次擦燃了火柴?每次擦燃火柴都看到了什么?表達了她怎樣的愿望?”“和同學交流印象深刻的部分,說說你的感受”等學習要求,旨在引導學生通過朗讀、梳理、交流等方法,感受童話豐富的想象,培養學生的想象力。
學情分析:
通過第一學段的學習,學生已經具備了一定的識字能力,掌握了基本的識字方法。語文學習的重點,也從第一學段的以識字、寫字為重點轉向學閱讀、學表達。學生在第一學段已經學習了許多童話故事,對這一體裁有了一定的認識和了解,并且具有了初步的童話閱讀能力。
教學目標:
1、認識“舊、餓”等9個生字,讀準多音字“幾”“晃”“噴”,會寫“柴、冷”等13個字,會寫“火柴、圍裙”等17個詞語。
2、能說出小女孩擦燃了幾次火柴,每次擦燃火柴時看到的幻象及表達的愿望。
3、能說出對課文印象深刻部分的感受。
教學重點:
1、能說出小女孩擦燃了幾次火柴,每次擦燃火柴時看到的幻象及表達的愿望。
2、能說出對課文印象深刻部分的感受。
教學難點:
能說出對課文印象深刻部分的感受。
課時安排:
兩課時。
教學流程:
第一課時
【課時目標】
1、認識“舊、餓”等9個生字,讀準多音字“幾”“晃”“噴”,會寫“柴、冷”等13個字,會寫“火柴、圍裙”等17個詞語。
2、讀通讀順課文。解決閱讀中因年代久遠或國情不同產生的疑問。理清文章脈絡。
3、品讀交流課文第1—4自然段中印象深刻的地方。
【教學過程】
一、插圖導入,喚起閱讀期待
1、PPT出示課文插圖1,教師提問:仔細觀察這幅圖畫,你關注到了哪些信息?有什么疑問?
學生觀察,交流:
預設一:這是一個冬天的夜晚,因為屋子里、街道上都亮著燈,屋外正下著鵝毛大雪。
預設二:屋頂上、街道上都覆蓋著一層白雪。街道上只有一個小女孩,衣服穿得很單薄,光著腳走在雪地里,她的身后留下了一串串孤獨的腳印。
預設三:這么冷的天,還下著雪,小女孩為什么一個人光著腳走在街道上呢?
2、教師引導:是啊,這還是一年的最后一天——大年夜呢,家家戶戶團聚的日子,小女孩為什么會孤零零一個人流落街頭呢?讓我們一起到丹麥作家安徒生的童話名篇《賣火柴的小女孩》中去找答案吧。(教師板書課題,學生齊讀課題。)
二、初讀課文,釋疑解難,梳理文章脈絡
1、學生自由朗讀課文。要求:
(1)讀準字音,讀通句子,讀順課文;
(2)找出不理解的詞語和句子,并做上標記。
2、反饋交流。
(1)指名逐段朗讀課文,其他同學認真傾聽,及時糾正錯誤讀音。
預設:
①“擦燃”的“燃”是翹舌音,“rán”不要讀成“lán”。
②“蜷著腿”的“蜷”讀“quán”,不要讀成“juǎn”。
③“幾”“晃”“噴”是多音字。
分別出示“幾”“晃”兩種讀音的字典義項,引導學生發現:“幾”在“幾乎、茶幾”等詞語中讀jī,在“幾個、幾何”等詞語中讀jǐ;“晃”在“明晃晃、晃眼”等詞語中讀huǎng,在“搖晃、晃動”等詞語中讀huàng。
強調“噴”在“噴香”中讀pèn,在其他詞語中一般都讀pēn。
(2)請學生提出不理解的詞語和句子,師生共同交流。
預設1:哆哆嗦嗦、蜷著腿
出示句子“她又冷又餓,哆哆嗦嗦地向前走。”“她在一座房子的墻角里坐下來,蜷著腿縮成一團。”請學生讀句子,想象:小女孩很冷的時候,會有怎樣的表現,怎樣的動作?通過動作表演理解:“哆哆嗦嗦”的意思是“凍得直發抖”;“蜷著腿”的意思是“彎曲著腿”。
預設2:“銅腳、銅把手”是什么?
出示銅火爐圖片,請學生上臺分別找到銅腳和銅把手,從而直觀理解這兩個詞語的意思。
預設3:火柴為什么能在墻上擦燃?
出示背景資料,引導學生自讀理解。
世界上第一根火柴是1805年問世的,稱為硫酸火柴,火柴頭只有浸入硫酸中才能燃起火。
1816年,法國人德魯森制成了黃磷摩擦火柴,在粗糙的'物體上一擦就著,容易引起火災,很不安全。
1845年,奧地利化學家施勒特爾用無毒且不能自燃的紅磷制造出了安全火柴。火柴頭只有在火柴盒側面的沙皮上摩擦,才會點著。這種火柴既沒有毒,又不容易引起火災,因此稱為“安全火柴”。
由于黃磷火柴不易變質并能適應不同的氣候條件,一直流行到19世紀末。安全火柴在20世紀初才完全取代被各國定為違禁產品的黃磷火柴。安徒生生于1805年,死于1875年。他所生活的年代,正是使用黃磷火柴的時期,所以《賣火柴的小女孩》中的小女孩,在墻上就能擦燃火柴。
3、梳理文章脈絡。
(1)教師提問:為什么小女孩每次擦燃火柴都能看到一些美好的東西,火柴一滅,這些東西就不見了呢?
學生交流,教師小結:這是小女孩看到的種種幻象,現實中并不存在。
(2)引導學生交流:課文哪些段落描寫了小女孩看到的幻象?
(3)根據提示,說說課文內容。
出示填空,讓學生補充:課文先寫(),再寫(),最后寫()。
根據學生交流情況,將課文分成三部分:
第一部分(第1—4自然段);第二部分(第5—9自然段);第三部分(第5—10自然段)。
三、學習第一部分,品味小女孩的“可憐”
1、默讀第1—4自然段,引導學生用一個詞語概括:這是一個()的小女孩。
預設:可憐/美麗/又冷又餓/貧窮/痛苦
2、教師引導:再讀課文,用上文中的詞句具體描述你對這個小女孩的感覺。
學生交流:
這是一個(在又冷又黑的大年夜里赤著腳在街上賣火柴)的小女孩。
這是一個(有著金黃色卷發的很美麗)的小女孩。
這是一個(又冷又餓,凍得蜷著腿縮成一團卻不敢回家)的小女孩。
……
3、指導朗讀:請找出這一部分中讓你感觸最深的一句或幾句話,試著讀出自己的感受。
小組交流,全班分享。
預設1:
天冷極了,下著雪,又快黑了。這是一年的最后一天——大年夜。在這又冷又黑的晚上,一個乖巧的小女孩,赤著腳在街上走著。
生:我從“冷極了”“下著雪”“又冷又黑”感覺到這個夜晚特別冷,這么冷的天,還是大年夜,小女孩卻不得不“赤著腳”在街上走,真是太可憐了!
師:你真會讀書,抓住重點詞語讀出了自己的感受。來,把你的感受送到句子里,讀出天氣的寒冷和小女孩的可憐。
預設2:
這一整天,誰也沒買過她一根火柴,誰也沒給過她一個硬幣。
生:從這句話可以看出,小女孩待在大街上一整天了,卻沒有賣出一根火柴,沒有掙到一個硬幣,她肯定又冷又餓又難過。
教師分層指導:
①我們一起來讀一讀這句話——
(師引讀)這一整天,誰也——(生接讀)沒買過她一根火柴,(師引讀)誰也——(生接讀)沒給過她一個錢。
②教師提問:想象這里的“誰”,會是哪些人?學生充分想象說話。
③教師引導:我把你們想象的這些“誰”去掉,看看句子表達效果有什么不同。
這一整天,沒有人買過她一根火柴,沒有人給過她一個硬幣。
這一整天,誰也沒買過她一根火柴,誰也沒給過她一個硬幣。
學生對比朗讀,充分交流。
教師小結:看似簡單的兩個“誰”,強調了沒有一個人買過她一根火柴,沒有一個人給過她一個錢。小女孩的寒冷,不僅僅來自天氣,更來自人們的冷漠無情。這寒冷,不僅是從頭冷到腳,還是從外冷到里,從身體冷到內心。
④引導學生再讀這句話,讀出自己的感受。
四、書寫指導
1、指導書寫。
①出示左右結構的9個生字:冷、舊、裙、憐、餓、焰、蠟、燭、訴。引導學生觀察得出:這些字都是左窄右寬的。重點指導“焰”右下部分的筆順:撇、豎、橫折、橫、橫、橫。
②出示上下結構的3個生字:柴、富、離。提醒學生注意上下部分中心對正,寬窄合適。重點指導“離”的書寫。
③出示獨體字“乎”,引導學生關注:第一筆是撇,不要寫成橫。
2、學生獨立書寫。
3、投影展評。引導學生根據觀察要點,從寫正確、重穿插、中心對正、寬窄合適等方面開展評價。
4、學生對照評價標準,再次書寫生字。
第二課時
【課時目標】
1、能說出小女孩擦燃了幾次火柴,每次擦燃火柴看到的幻象及表達的愿望。
2、能說出對課文印象深刻部分的感受。。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1、教師引導:上節課,我們一起學習了課文第1—4自然段,了解了賣火柴的小女孩苦難的現實生活。你能根據句式,再來描述一下這個小女孩嗎?
出示句式:可憐的小女孩!_____________
預設1:可憐的小女孩!在又冷又黑的大年夜里,還赤著腳在街上賣火柴。
預設2:可憐的小女孩!走了一整天,誰也沒買過她一根火柴,誰也沒給過她一個硬幣。
預設3:可憐的小女孩!凍得蜷著腿縮成一團也不敢回家,生怕因為沒賣掉一根火柴,沒掙到一個錢挨爸爸的打。
2、小女孩后來怎么樣了呢?這節課,我們繼續學習這篇課文。
二、學習第二部分,品味小女孩的“幸福”
1、借助表格,梳理內容。
(1)默讀課文第5—9自然段,思考:小女孩幾次擦燃火柴?畫出相關的句子。
①學生回答,教師相機出示句子:
她終于抽出了一根。
她又擦了一根。
她又擦著了一根火柴。
她在墻上又擦著了一根火柴。
她趕緊擦著了一大把火柴,要把奶奶留住。
②自由讀,思考:從第一次擦燃火柴到第五次擦燃火柴,小女孩的表現有什么不同?
預設:
生1:第一次,小女孩“終于抽出”,是猶豫了好久才抽出一根的。最后一次,小女孩“趕緊擦著”,是很干脆,毫不猶豫的。
生2:前四次,小女孩都只擦燃了一根,第五次,她擦燃了一大把。
③師:你們讀得真仔細!這是為什么呢?我們聯系上下文來體會體會。
出示句子1:她的一雙小手幾乎凍僵了。啊,哪怕一根小小的火柴,對她也是有好處的!她敢從成把的火柴里抽出一根,在墻上擦燃了,來暖和暖和自己的小手嗎?她終于抽出了一根。
指名朗讀;討論小女孩猶豫不決的原因;引導學生通過關注標點“!”“?”、語氣詞“啊”“嗎”和關聯詞“哪怕……也”理解并進行有感情地朗讀。
出示句子2:“奶奶!”小女孩叫起來,“啊!請把我帶走吧!我知道,火柴一滅,您就會不見的,像那暖和的火爐,噴香的烤鵝,美麗的圣誕樹一樣,就會不見的!”
引導學生把自己想象成賣火柴的小女孩,感同身受,讀出她語氣的急切和內心的無助。
(2)出示表格,再讀思考:小女孩每次擦燃火柴,都看到了什么?表達了她怎樣的愿望?
學生獨立填寫后,小組交流,完善表格前三列。
(3)教師提問:每一次點燃火柴,小女孩的愿望實現了嗎?現實又是怎樣的呢?
學生獨立填寫后,師生共同交流、完善。
(4)請學生看著表格復述:小女孩每次擦燃火柴,都看到了什么?表達了她怎樣的愿望?現實又是怎樣的?
2、品讀幻象,說說感受。
①自由輕聲讀自己印象深刻的一次幻象,把感觸最深的地方畫下來,并在旁邊用一個詞或一句話寫下你的感受。
②組內交流,全班分享。
③融入感受再次朗讀。
3、借助表格,結合課文中的語句及自己的感受,說說讓自己印象最深的一次幻象。
三、學習第三部分,理解“幸福”的意蘊
1、指名朗讀第10—11自然段,說說小女孩的結局。
2、默讀課文,畫出不理解的句子,提出疑問。
3、小組討論,全班匯報。
預設1:小女孩凍死了,為什么卻“兩腮通紅,嘴上帶著微笑”?
提示:小女孩在臨死前看到了那么多美好的幻象,她是在美好的幻想中死去的,特別是見到了最疼愛她的奶奶,所以她死了嘴上還帶著微笑。
預設2:小女孩是凍死的,為什么說“她曾經多么幸福,跟著她奶奶一起走向新年的幸福中去”?
提示:第一個“幸福”,指小女孩臨死前是在美好的幻象中度過的,因此是幸福的;后一個“幸福”,指小女孩死了,就再也沒有了寒冷、饑餓和痛苦,就徹底幸福了。
四、拓展延伸,推薦課外閱讀
1、教師小結:這個賣火柴的小女孩,生活是這樣痛苦,幻想是這樣美好,而結局又是這樣的悲慘。讀完這個感人的童話,你們一定有許多話想對這個可憐的小女孩說。請同學們先來讀一首小詩《你別問,這是為什么》,再把自己想說的話寫下來。
2、布置課后作業。借助表格,把這個故事講給家人聽,并和他們交流自己的感受。
3、推薦課外閱讀。安徒生的《海的女兒》《丑小鴨》等,都是膾炙人口的童話故事,課后,大家可以找來好好讀一讀。
【板書設計】
《賣火柴的小女孩》教學設計3
【教材分析】
《賣火柴的小女孩》是人教版六年級下冊第十九課第五單元的一篇課文。這篇課文是安徒生的一篇著名的童話故事。它講了在一個下著雪、又黑又冷的大年夜,一個賣火柴的小女孩,凍死在街頭的故事。表達了作者對窮苦人民悲慘遭遇的深切同情;揭露了資本主義社會制度的罪惡。讓學生通過學習,喚起他們對小女孩及所有受壓迫的窮苦人的深切同情,對資本主義社會制度的憎恨,珍惜現在的美好生活。
【學情分析】
本班學生對學習語文有濃厚興趣,學習主動性強。農村小學校的教學設備雖然簡陋,遠不如城市學校,但是他們已經過近六年的學習和訓練,已經積累了許多學習方法和經驗。沒有先進的輔助教學設備,對學生學習本課的效果沒有什么影響。
【設計理念】
《語文課程標準》倡導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本課的設計,我根據這一理念,擺正老師的主導地位,努力為學生營造一個寬松、和諧和開放的學習環境。充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主動意識。《語文課程實施》指出:閱讀是學生個性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因此,本課的設計,遵循這一理念,以讀為本,放手讓學生在讀中悟,讀中體驗,讀中受到情感熏陶,獲得思想啟迪,個性得以張揚,凸現學生的學習主體地位。
【教學目標】
一、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二、了解作者合理開展想象的方法和運用細節描寫刻畫人物的方法。
三、讀懂課文內容,了解賣火柴的小女孩的悲慘遭遇,認識資本主義社會制度的罪惡,加深對社會主義的感情,珍惜現在的美好生活。
【教學重難點】
重點:從小女孩的每次幻象中體會小女孩的`的悲慘生活,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難點:體會作者的合理想象和用細節描寫刻畫人物的方法。
【教學流程】
一、激情導入
1、指名說說:經過上節課的學習,你覺得這個賣火柴的小女孩是個怎樣的孩子?
2、 師:這個可憐的小女孩,能挨過這個又黑又冷的大年夜嗎?她的命運會是怎樣呢?這節課我們繼續來學習這篇課文。
( 把學生的思緒拉到那個又黑又冷的大年夜,喚起學生對小女孩的同情,激發學生的求知欲。)
二、自主、合作、探究新知
(一)學習“擦火柴”這部份內容。
1、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課文,思考:小女孩幾次擦火柴?每次各出現什么幻象?
2、自由讀第一次擦火些的課文內容,思考:
(1)為什么出現的幻象是火爐?你有什么感受?
(2)還有什么問題,提出來大家一起討論解決。
(3)齊讀這小部分,感受小女孩的處境。
(4)小組討論學法,教師幫助歸納。
(讀——思考——釋疑——再讀體會)
(這個環節的設計,是為了培養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能力;激發學生大膽質疑、主動積極地探究;讓學生帶著問題讀是為了讓學生明白學習方向;讓學生總結學法,豐富學生的經驗積累過程,達到“授人以漁”的目的。)
3、同法分小組學習小女孩后面幾次擦火柴的課文內容。
(1)各小組用學習“第一次擦火柴”的方法,學習后面幾次擦火柴的內容的交流匯報。
(2)教師小結自學情況。
(這個環節的設計是讓學生有機會運用獲得的學習方法,進行閱讀實踐,實現學法遷移。同時,也為提高學生的自主、合作、探究能力。)
4、有感情地朗讀小女孩小女孩幾次擦火柴的課文內容。
(1)齊讀 (2)分組賽讀 (3)指名讀
(讓學生加深對文本的內容的理解和感情體驗,與文本中的人物同悲同喜,受到情感熏陶、獲得思想啟迪。)
(二)分小組合作探究小女孩死去的課文內容。
1、各小組合作探究課文后,交流、匯報。
2、各組的代表把解決不了的問題提出來,全班一起討論解決。
3、教師小結自學情況。
(這個環節,教師致力為學生營造一個寬松、和諧、開放的學習空間,尊重學生的學習興趣,尊重學生的獨特感情和情感體驗,不以老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使學生在合作學習中個性得以張揚,從而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
(三)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全文。
(內化情感體驗,與文本產生共鳴。)
三、小組討論寫法,教師幫助整理歸納:
想象豐富符合實際、運用細節描寫刻畫人物
(使所學形成系統)
四、總結全文、情感升華。
小女孩的命運是多么悲慘啊!誰讀了這篇課文會不深受感動呢?在資本主義社會里,像小女孩帝樣的窮人是不計其數的。如今,我們生活在這個美好的社會主義里,過著幸福美好的生活,我們該怎么做呢?請說說你的想法。
(該環節的設計是為了再度喚起學生對小孩及所有壓迫的窮苦人的深切同情,對資本主義社會制度的憎恨,加深對社會主義社會的感情,珍惜現在的美好生活。)
五、課外活動
1、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2、完成思考練習第二題。
(進一步拓展文章的人文內涵,讓學生從文本內涵想開去,聯系生活實際,走出課堂,走向生活。)
【板書設計】
19賣火柴的小女孩
(幻象) (原因)
1、火爐——冷
2、燒鵝——餓
賣火柴 擦亮火柴 3、圣誕樹——沒有歡樂 凍死街頭
(可憐) (渴望幸福) 4、5、奶奶——沒有幸福 (悲慘結局)
飛走
(珍 惜 美 好 生 活)
【自我評價】
這堂課還是比較成功的。課堂上學生學習主動、興趣很濃,教學效果甚佳。最突出的地方主要有如兩點:
其一、倡導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課堂上我或是讓學生自讀感悟,或是讓分組合作探究,尊重學生對文本的獨特感受和多元反應,有效地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
其二、以讀為本。讓學生在讀中感悟小女孩的悲慘遭遇,讀中體驗生活在資本主義社會里的那些受壓迫的窮苦人的悲慘命運,愛到情感熏陶,獲得思想啟迪。
不足之外;在引導學生總結寫法時,給學生的時間不夠充足,有少許學生對這一塊理解不透徹。
點評
本節課,王長振老師是根據學校、學生的實際情況和教材的特點設計,有機地整合了三維目標。其優點主要表現在如下這些方面:
一是閱讀教學中,不以老師的分析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凸顯學生的主體地位。如:教學“擦火柴”這部分時,教師并未做分析,只讓學生自主、合作學習,自讀感悟,討論交流。
二是注重培養學生的自、合作學習意識和探究能力。對課文內容的理解,對情感的體驗,對文章思想的體會,老師讓學生或是自主、或是合作探究,張揚了學生個性,培養了學生的學習能力。
三是以讀為本。“讀” 是閱讀教學的重要手段、主要活動,本節課以“讀”貫穿始終。讀的形式多樣,如齊讀、自讀、小組賽讀。讓學生以讀促思,以讀促悟,以讀加深情感體驗,以讀獲得思想啟迪。
《賣火柴的小女孩》教學設計4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生字新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理解課文內容,從字里行間感受賣火柴小女孩命運的悲慘,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4、領悟作者基于現實合理想象的表達方法。
教學重點、難點
理解課文內容,從字里行間感受賣火柴小女孩命運的悲慘,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課時安排
兩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
1、今天,老師將和同學們一起走進19世紀丹麥著名作家、被稱為“世界童話之王”的安徒生的童話世界。
2、說說你對安徒生的了解。(學生根據自己收集的資料交流)
3、老師簡介賣火柴小女孩的寫作背景。(1848年,他到國外去旅行。在途中收到了一封朋友的來信,要求他按照信中寄來的三張畫片寫一篇故事。其中一張畫片上,畫的是一個窮苦的小女孩,金黃的長頭發打成卷兒披在肩上,看上去很美麗,她手里拿著許多火柴,瞪大了一雙可憐的眼睛,好像在想些什么。安徒生看著這張畫片,雙眼漸漸濕潤了。他想起了自己的媽媽。媽媽小時候要過飯,有一次要飯時,實在走不動了,竟然昏倒在路上。他又想起了在童年時代惟一疼愛他的奶奶。爸爸去世以后,媽媽改嫁了,他只好和奶奶相依為命。每到傍晚,他坐在墻角里,蜷著腿縮成一團,盼望著討飯的奶奶快些回來。慈祥的奶奶一回家,便把他摟在懷里,給他帶來溫暖,為他解除饑餓。他還想起了在丹麥封建王朝統治下,千千萬萬窮苦的兒童……想著、想著,他情不自禁地攤開稿紙,以自己的親身感受和對廣大窮苦兒童的同情,以及對統治階級的憎恨,奮筆疾書,寫出了《賣火柴的小女孩》這篇優美動人的童話。)
二、初讀課文
1、學生自讀,要求讀準字音,讀通課文。
2、檢查讀文情況。
3、提出不理解的字詞,互相幫助理解
三、再讀課文理清文章層次
1、提出要求。
認真默讀課文,想一想課文寫了哪些內容,是按什么順序寫的?
2、學生自瀆,思考勾畫,共同學習。
3、匯報交流,把課文內容分為“賣火柴”、“擦燃火柴”、“凍死街頭”三個部分。
四、布置作業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第二課時
一、復習引入
1、通過上節課的學習,賣火柴小女孩凍死街頭的畫面深深地定格在我的腦海里,讓我們再次懷著同情和悲傷的情感一起朗讀課文的最后兩個自然段。
2、學生齊讀。
二、以“幸福”為線索,解讀小女孩的命運
1、課文中寫道:“她曾經多么幸福,跟著她奶奶一起走向新年的幸福中去。”那么,小女孩擁有真正的幸福嗎?
2、為什么說她沒有幸福?用自己的話說說。
(1)、大年夜在街上賣火柴。
A、指名讀這一自然段。
B、展開想象:如果賣火柴的小女孩是你的妹妹,她的大年夜應該是怎樣度過的?
C、可是,在這團圓的幸福時刻,她有沒有壓歲錢?有沒有新衣服?有沒有享用不盡的食物?沒有,通通都沒有,連一雙鞋子也沒有,還得光著腳在大街上苦苦哀求人家買她的火柴。她有的只是什么?(是寒冷、是饑餓、是欺凌)
D、找出這部分你最想讀的句子讀一讀。
(2)、不敢回家
為什么說小女孩沒有幸福?(爸爸會打她,家里跟街上一樣冷)
(3)、疼愛她的奶奶已經死了
為什么說小女孩沒有幸福?(沒有親人的疼愛,得不到關懷)
(4)、她死了人們只說“她想給自己暖和一下……”
為什么說小女孩沒有幸福?
3、理解火柴給小女孩帶來的“幸福”
(1)、既然別人不能給她幸福、爸爸不能給她幸福、疼愛她的奶奶死了也不能給她幸福,連死了人們只說她想給自己暖和一下。那么文中為什么還說她曾經多么幸福呢?是誰給了她這種幸福?(火柴)
(2)請同學們打開課文,誰來讀讀小女孩第一次擦燃火柴的段落。大家邊聽邊看,有沒有幾個標點很明顯地跳到你的眼前?(感嘆號)讀一讀有感嘆號的句子。
(3)、你從這幾個感嘆號中體會到了什么?(是啊,與其說小小的火焰是奇異的火光,不如說是小女孩太冷了,她多想擁有溫暖啊!)
(4)、潘老師發現,你朗讀的時候情感變化很大,能說說原因嗎?(燃:高興;滅:失望)是啊,火柴終究是要滅的,然而,滅的只是火柴嗎?(滅的還有小女孩的希望),火柴一滅,她面對的就不是火爐,而是——寒冷;面對的不是火爐,而是——黑暗;面對的不是火爐,而是——紛飛的大雪。帶上你的'理解和感情讀一讀這個自然段。
(5)、自由朗讀小女孩擦燃火柴的其它幾個段落。
A、同學們,賣火柴的小女孩生活的時代離我們很遙遠,她的生活對我們來說是陌生的。但是這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我們用自己的真情和想象,走進小女孩生活的那個環境,就一定能感受到她的痛苦。現在請同學們自己閱讀小女孩其它四次擦燃火柴的段落。讀出自己的理解,讀出自己的感悟,讀出自己的思考。
B、誰來談談?
生:她渴望得到食物,因為她太餓了;
生:她渴望得到快樂,因為她太孤獨了;
生:她渴望得到疼愛,因為她沒有人關心;(引導有感情朗讀“奶奶,啊,請把我……”讀出懇求、讀出迫切)
生:她想讓奶奶帶她飛走,因為她受不了這些痛苦了,很想擺脫。(引導朗讀“她趕緊擦著了一大把火柴……也沒有痛苦的地方去了。”讀出同情、讀出悲傷)
師:小女孩真的沒有寒冷、沒有饑餓、也沒有痛苦了嗎?那么,這樣的地方在哪兒呢?是的,只有死才能擺脫寒冷、擺脫饑餓、擺脫痛苦!有感情地朗讀這一自然段。
師:雖然她一次次地擦燃火柴,可是火柴卻一次次地熄滅,她的眼前沒有火爐,只有——寒冷;沒有烤鵝,只有——饑餓;沒有圣誕樹,只有——孤獨;沒有奶奶,只有——寂寞;沒有得到擺脫,只有——面臨死亡。
4、誰來讀讀課文的最后兩個自然段。
師:你從她的朗讀中聽出了什么?
生:聽出了小女孩命運的悲慘。
生:聽出了人們的漠不關心。
生:也聽出了安徒生對小女孩的同情。
師:一個會讀書的人,就是能透過語言文字和作者同悲同喜,和文中的主人公同憂同樂。
師:小女孩真的得到幸福了嗎?
生:沒有,她的幸福就是死,只有死她才能擺脫痛苦、饑餓、寒冷,不用忍受痛苦、饑餓和寒冷對她來說是一種幸福。
生:她得到的是幻想中的幸福。她在幻想中看到了暖和的火爐、噴香的烤鵝、美麗的圣誕樹、慈愛的奶奶。
5、雖然火柴一次又一次地熄滅,但是小女孩一次又一次地把它點燃,她點燃的只是火柴嗎?(她點燃起對幸福的渴望)一次次地點燃火柴,火柴卻一次次地熄滅,熄滅的只是火柴嗎?(是她的希望)然而不滅的又是什么呢?(不滅的是她追求幸福的信念)直到她離開這個世界,不能再點燃火柴了,她也要——(捏著燒過了的火柴梗)。她捏著的只是火柴梗嗎?你從這里看出了什么?
6、小女孩的命運如此悲慘,然而至始至終,她有沒有哀怨過?有沒有流下一滴眼淚?找出文中描寫小女孩表情的一個詞。(微笑)你從“微笑”中體會到了什么?她微笑什么?(誰給了小女孩這樣的幸福?(火柴)可是火柴的光芒是如此的微小,小女孩卻從火柴中得到了這樣的幸福,你從這里體會到了什么?是誰給了小女孩這樣的幸福?與其說是火柴給了小女孩幸福,不如說是她自己。因為她用微笑去面對生活,因為哪怕是幻想的微小的幸福她也沒有放棄追求,哪怕到了死她的手里還捏著一把燒過了的火柴梗。)
三、從《賣火柴的小女孩》中想開去
從《賣火柴的小女孩》一文想開去,你想到了什么?
1、不能失去對美好生活的追求
童話中賣火柴的小女孩和我們生活在不同的年代,通過對課文的學習,你能理解她的處境嗎?你能透過語言文字的描述,體會她面對寒冷、面對饑餓,面對痛苦時,心里是怎么想的?這給你怎樣的啟發?(最好的讀者要提煉出屬于自己的東西。讀書在于讀自己,發現的時候發現自己,因此,要讀出自己的思考。)
2、要重視和同情社會中的貧困者與弱勢群體
3、領悟安徒生作品人文精神的力量
你能不能通過詞句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安徒生的作品在我國廣為傳播,《賣火柴的小女孩》《皇帝的新裝》《丑小鴨》等名篇,成為幾代人成長的精神食糧。安徒生已經成為中國人耳熟能詳的名字。我們發現了《賣火柴的小女孩》更高的文學價值,因為它教會了我們對待困窘和艱難的一種人生態度。優秀的童話足以影響人的一生,它對兒童來說不僅是生動的故事、美麗的形象,而且是精神家園、終極關懷。這就是偉大作家和不朽作品超越時代的永恒力量。我們真應該感謝這位經歷了200年滄桑卻歷久彌新的偉大作家——安徒生!
四、布置作業
1、閱讀安徒生的其它童話故事。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板書設計
19、賣火柴的小女孩
大年夜 死悲慘
火爐
圣誕樹
烤鵝
擦 燃 滅 捏 微笑
奶奶
飛走
《賣火柴的小女孩》教學設計5
設計理念
【《賣火柴的小女孩》是小學六年級下冊的精讀課文,是安徒生童話經典之作,對于這樣語言凄美、情感強烈且富于變化的文章來說,“讀”是最好的學習方法。所以,在設計這篇課文的教學時,我緊扣一個“讀”字,使學生在讀中理解,在讀中感悟,在讀中生情。在讀中引領學生體會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通過對作家和作品的解讀,培養學生一種悲憫情懷和積極向上的人生態度。】 教學目標:
1、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把握課文內容,關注課文中人物的命運,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2、 了解小女孩五次擦燃火柴所見到的幻象,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體會小女孩悲慘的命運。
3、 了解作者虛實結合的表達方法,體會這樣表達的效果。
教學重點:
引導學生把握課文內容,關注課文中人物的命運。深入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體會作者虛實結合的表達方式及表達效果。
教學難點:
理解文中最后三個自然段中一些含義深刻的句子。
教學準備:
多媒體教學。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新課
1、同學們,上節課我們認識了一個可憐的賣火柴的小女孩,她在大年夜忍受著寒冷、饑餓在街上賣火柴。沒有歡樂,沒有人關愛的她痛苦地坐在墻角里,她覺得很冷很冷。她想給自己暖和一下,于是,她擦燃了火柴,那么小女孩每次擦火柴都看到了什么?
2、自由讀5-10自然段,畫出幻象的句子,大聲地讀出來。
二、學習課文5-10自然段。
(一)品讀幻象中的“幸福”
1、學生讀文,畫句子。
2、學生反饋,品讀感悟。(指導有感情地朗讀,讀出小女孩在幻象中的幸福。)
(1)小女孩覺得自己好像坐在一個大火爐前面,火爐總裝著閃亮的銅腳和銅把手,燒得旺旺的,暖烘烘的,多么舒服啊!
(2)火柴燃起來了,發出亮光來了。亮光落在墻上,那兒忽然變得像薄紗那么透明,她可以一直看到屋里。桌上鋪著雪白的臺布,擺著精致的盤子和碗,肚子里填滿了蘋果和梅子的烤鵝正冒著香氣。更妙的是這只鵝從盤子里跳下來,背上插著刀和叉,搖搖擺擺地在地板上走著,一直向這個窮苦的小女孩走來。
(3)這一回,她坐在美麗的圣誕樹下。這棵圣誕樹,比她去年圣誕節透過富商家的玻璃門看到的還要大,還要美。翠綠的樹枝上點著幾千支明晃晃的蠟燭,許多幅美麗的彩色畫片,跟掛在商店櫥窗里的一個樣,在向她眨眼睛。小女孩向畫片伸出手去。
(4)奶奶出現在亮光里,是那么溫和,那么慈愛。
(5)一大把火柴發出強烈的光,照得跟白天一樣明亮。奶奶從來沒有像現在這樣高大,這樣美麗。奶奶把小女孩抱起來,摟在懷里。她們倆在光明和快樂中飛走了,越飛越高,飛到那沒有寒冷,沒有饑餓,也沒有痛苦的地方去了。
【設計理念:所體會的幻象越美好,與幻象消失一旦聯系,則更凄然,為后面的比較作基礎。】
3、多美好的幻象,但同學們想想小女孩為什么會產生這些幻象?
4、教師根據反饋小結:現實中的小女孩又冷又餓,沒有歡樂、沒有人疼愛,所以她渴望溫暖、溫飽、渴望愛、渴望幸福,所以她一次又一次地擦燃了火柴。
過渡:火柴終究是要滅的呀,火柴一滅,小女孩所渴望的得到了沒有?讀課文,找出火柴滅了有關句子。
(二)品讀現實中的“痛苦”
1、學生找句子。
2、學生反饋。
(1)她坐在那兒,手里只有一根燒過了的火柴梗。
(2)這時候,火柴滅了,她面前只有一堵又厚有冷的墻。
(3)只見圣誕樹上的燭光越升越高,最后成了在天空中閃爍的星星。有一顆星星落下來了,在天空中劃出了一道細長的紅光。
3、指導學生讀出小女孩幻象消失后的失望、傷心和現實的痛苦。
4、再次品讀奶奶的句子,體會小女孩的`心情和現實的痛苦。
過渡:美好的時光,一次又一次地消失,所以當唯一疼愛她的奶奶出現時她急迫地叫了起來。
①出示句子:“奶奶!”小女孩叫起來,“啊!請把我帶走吧!我知道,火柴一滅,??就會不見的!”
②指導朗讀,讀出小女孩見到奶奶迫切、激動、祈求等心情。
③每句話都用上了感嘆號,表達了什么?
5、為了留住奶奶,小女孩又一次擦燃了火柴,這一次與前四次相比,特別是與第一次擦火柴有明顯的不同。
比較句子:
她敢從成把的火柴里抽出一根,在墻上擦燃了,來暖和暖和自己的小手嗎?她終于抽出了一根。
她趕緊擦著了一大把火柴。
(1)讀讀前后兩次擦火柴,抓住重點詞,想一想表達的意思有什么不同。
(2)指導朗讀。
【設計理念:運用句子比較,引導學生發現,殘酷的現實迫使小女孩從開始的猶豫到最后的果斷,渴望幻景永不消逝。】
6、為了留住奶奶小女孩不惜浪費“一大把”火柴,這一整把火柴發出強烈的光,照得跟白天一樣明亮,奶奶從來沒有像現在這樣高大,這樣美麗。奶奶把小女孩抱起來,摟在懷里,-----
(1)出示句子:她倆在光明和快樂中飛走了,越飛越高,飛到那沒有寒冷,沒有饑餓,也沒有痛苦的地方去了
(2)你是怎么理解這句話的。
(3)指導感情朗讀。
三、學習課文11-12自然段,深化課文主題。
1、配樂,師深情朗讀。
2、質疑:①小女孩死了,為什么她嘴上還帶著微笑?
②小女孩悲慘地凍死街頭,是那么的不幸,作者卻為什么說她是幸福的呢?
3、出示句子:她曾經多么幸福,跟著她奶奶,一起走向新年的幸福中去。
4、對這句話中的兩個“幸福”,你是怎樣理解的?
5、教師引導,(前一個“幸福”是因為小女孩臨死前是在美好的幻象中度過的,是幸福;后一個“幸福”是說小女孩死了,就沒有寒冷、饑餓和痛苦,就徹底幸福了。)
6、在當時的社會,對一個窮苦的孩子來說,死就等于幸福。這告訴我們什么呢?(社會的冷酷,人們的無情。)
7、、同學們,讓我們帶著這樣的感情齊讀最后兩個自然段。
(配樂朗讀)
【設計理念:通過強烈的對比,體會小女孩面對寒冷、饑餓,面對痛苦的美好幻象,深層次襯托小女孩命運的悲慘和社會的冷漠。】
四、回顧全文,總結寫法
安徒生爺爺含著辛酸的淚寫下了這個故事,他是通過殘酷的現實和美
麗的幻象對比,這種表達方法是虛實結合,看,幻象越美好,現實就越痛苦,這 樣的表達方法有什么好處?(更能突出小女孩的生活悲慘。)
五、拓展延伸,升華情感。
同學們,與賣火柴的小女孩相比,你覺得自己生活過得怎樣?
所以,我們應該好好珍惜。想一想:假如賣火柴的小女孩來到我們的身邊,你想說些什么?做些什么?
【設計理念:小女孩命運的悲慘和幸福自己比較撞擊了學生美好的心靈,讓學生懂得珍惜自己美好的生活。】
六、課堂總結
《賣火柴的小女孩》的故事感動了每一個讀者,他一生寫下了一百多篇童話,受到全世界兒童和大人的喜愛,希望同學們用心去閱讀,相信你們一定會受益匪淺。
七、作業
1、閱讀安徒生的作品
2、朗讀課后習題習4《你別問,這是為什么》,寫幾句話送給“賣火柴的小女孩”。
板書設計:
14、賣火柴的小女孩
渴望 溫暖
溫暖 快樂 關愛 (虛)幻象火爐烤鵝圣誕樹奶奶同情(實)現實 寒冷 饑餓 沒歡樂沒關愛 痛苦 憎恨
《賣火柴的小女孩》教學設計6
一、教材分析
《賣火柴的小女孩》是安徒生創作于1846年的一篇融幻想于現實的“新童話”。19世紀,偏愛想象與幻想的浪漫主義者們通過夢幻找到了表現文學理想的“神器”,安徒生就是其中之一。著名兒童文學教育家浦漫汀在《安徒生簡論》中說,“借助于夢境或幻想布局謀篇、展示主題也是安徒生以想象為核心進行構思的成功經驗。安徒生十分善于在主人公的夢境、幻覺中開辟他的童話天地。那難以捉摸、稍縱即逝的幻覺與夢境被安徒生運用得得心應手……使童心和幻想盡情地歡歌起舞,并造成一種朦朧而又清晰、飄渺而又逼真的奇異美。”同樣在這篇童話中,安徒生也表現出他對幻覺的鐘情書寫,當小女孩用細小的火柴點燃美麗幻覺的那一刻,一個垂危的小生命立即變得光彩動人,一個簡單的故事即刻變得豐盈厚重。
從20世紀60年代至今,由葉君健翻譯的《賣火柴的小女孩》一直被選入中小學語文教材,現如今,西師大版、語文S版、人教版等五個版本的教材都同時編選了這篇童話。在人教版教材的編寫體例中,這篇童話被選入六年級下冊第四組“外國名著名篇”單元,同時選編的還有名篇《凡卡》和名著《魯濱孫漂流記》《湯姆·索亞歷險記》的片段,學習本組課文一方面要教給學生閱讀的方法,感受閱讀經典作品的樂趣;另一方面要引導學生感受經典作品的魅力,獲取表達“給養”,得到經典文化精華的滋養。因而,學習本文用幻境表現人物心理的寫法,對豐富學生的習作經驗,提升學生的表達很有必要。
六年級的學生在此前學習的《學會看病》《窮人》等課文中,已接觸過不少心理描寫,他們在描寫人物時,也大多能運用內心獨白、旁觀分析的方式“直陳”人物心理,讓人物一無遮掩地吐露自己的所思所想。那么,在此基礎上學習本文通過幻覺折射人物心理的寫法不啻為教給學生另一種心理描寫的“特殊武器”,它不僅能激發學生的創造性潛能,增加心理描寫的色彩,使之更具可讀性和吸引力,而且能充實心理描寫的內容,有效改變學生心理描寫“貼標簽”式的浮泛之風,從而在心理描寫這一點上有效落實課標第三學段的習作要求——“珍視個人的獨特感受”,“內容具體,感情真實”。
初次學習這種以虛寫實的心理描寫,其難點在于它超出了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因為不能逾越學生的“現有發展水平”進行跨越式教學,所以教學中要把學生原有的心理描寫經驗作為“學習起點”,然后借助教材的文本“支架”,引導他們從原有的心理描寫經驗中生發出新的知識經驗,再通過遷移練筆,達到用亦真亦幻筆法,繪五彩斑斕心理的教學目標。
二、教學目標
1.品讀課文片段,學習安徒生用幻覺表現人物心理的寫法,感受作者高超的寫作技巧。
2.運用幻覺表現人物心理的寫法虛構幻覺,生動展現練筆對象的內心世界。
(教學重點即目標2。)
三、教學準備
學生準備:學生對《賣火柴的小女孩》一文熟稔于心,能把握課文的主要內容及作者的思想感情,生動復述文中小女孩幾次點燃火柴所出現的幻境。
教師準備:多媒體課件、學生課堂練筆作業紙(帶格子的作文紙,便于補充修改,清晰展示。)
教學環境:多媒體教學環境、實物投影
四、教學過程
環節一:一次練筆,真實展現學習起點(5分鐘)
1.出示“冰山一角”的圖片,引導學生看圖,引出課題。
2.布置練筆任務:觀察四幅圖片素材,揣摩圖中人物的所思所想,然后任選其一,寫一寫人物的內心世界。
3.學生練筆,教師巡視。
4.指名學生展示練筆片段,其他學生認真傾聽,個別點評后,引導學生明確本課的學習任務——向安徒生學習另一種心理描寫的表達方式。
【設計意圖】其一,用學生喜聞樂見的圖片素材,創設情境,激發寫作欲望,激活寫作狀態;其二,通過初次練筆,呈現學生已有的心理描寫經驗,并以此作為本節課習作教學的生長點,在后續教學中引導學生由此生發新的習作知識經驗。
環節二:由讀學寫,領會掌握“畫”心之法(8分鐘)
1.出示賣火柴的小女孩點燃火柴的圖片,幫助學生復現課文,指名學生說說小女孩當時的處境及心理。
2.品讀《賣火柴的小女孩》一文中幻覺描寫的片段,讀完后談談自己的感受和見解。
3.對照課文片段,比較賞析,寫法導引。為什么安徒生寫賣火柴小女孩的心理給我們一種如在目前、終身不忘的`感受呢?我們一起來探究安徒生在心理描寫上的獨特價值。(個人細讀思考,小組分享。)
4.集中反饋,教師相機點撥,引導學生探究安徒生是怎么寫出小女孩心理的?認識理解幻覺描寫及其作用,進而使學生認識到幻覺與人物處境、內心的渴盼合宜地呼應起來,才能形象深刻地展示人物心理。
【設計意圖】其一,把學生熟知的“直抒胸臆式”心理描寫與文中用幻覺表現人物心理的描寫方式兩相比較,在敞亮與隱晦、直白與雋永、寫實與浪漫的咀嚼中體悟表達效果的不同,從而洞悉本文的寫作秘妙;其二,以教材文本為“支架”,從讀學寫,在學生自主建構的基礎上,將新的習作知識經驗提升為類概念,便于學生遷移運用,活學活用。
環節三:二次練筆,師夷活用“畫”心之術(13分鐘)
1.再次呈現學生“一次練筆”時所觀察的四幅圖片素材,討論交流:圖畫中的人物會出現哪些幻覺?
(鼓勵學生發散思維,多角度虛構幻覺。)
2.布置學生進行“二次練筆”。請你換一種思路再寫“一次練筆”時所選人物的心理,看能否用安徒生的辦法把這種心理寫出來?
(學生當堂練筆,教師巡回觀察,了解學情。)
3.完善“二次練筆”的片段,并把“一次練筆”和“二次練筆”的片段對比著讀一讀,體會兩種心理描寫各自的表達效果。
【設計意圖】在“一次練筆”的基礎上,創設相同的情境,引導學生用新學習的幻覺表現人物心理的寫法再試身手,展開創寫活動,既化解了習作練筆的難度,使教學呈現出動態生成的態勢,又能使學生在經歷兩次練筆后的比對中,強化認識,完成對所學知識的意義建構。
環節四:評議修改,完善提升“畫”心之境(14分鐘)
1.用“你的作文我跟帖”的活動形式,開展組內互評,要求讀完同伴的習作后寫幾句感想,或提一些建議,還可以畫上有趣的符號;另外文章的作者也可以對“留言”“跟貼”作出回應。
(教師巡回指導學生互評,及時發現亮點習作片段,或就突出問題做初步診斷。)
2.評議展示,基于學生的習作現狀,緊扣訓練點,進行多種方式的點評,使評有引領,更具針對性。
3.就講評中出現的問題,再次進行修改完善。
4.布置自選作業:
★作業:閱讀故事《村姑和牛奶罐》。
★★作業:觀看動畫片《熊出沒》“美好幻覺”一集,寫一寫“光頭強”在收到“奇幻寵物餅干”后的幻覺。
★★★作業:閱讀契訶夫《牡蠣》,找出其中的幻覺描寫,讀一讀。
★★★★作業:你曾有過哪些難忘的感受呢,試著用幻覺來寫一寫吧。
【設計意圖】從學生的寫作實際出發進行評議,以寫定教,不僅使“講評”因為有了“學生習作”這個載體而呈現出實打實的“指導”,而且能喚起學生的心理認同感,使評改意見更容易被學生所接受。
五、板書設計
(略)
《賣火柴的小女孩》教學設計7
教學目標:
1、 研讀課文重點段落,倡導個性化閱讀,構建多元化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
2、讓學生了解作者采用現實與幻想對比的手法,通過研讀,懂得幻想越幸福,現實越不幸。
3、能帶著自己的理解,有感情地朗讀。
教學重點:
研讀課文第二段,通過研讀,幻想越幸福,現實越不幸。
教學難點:
倡導個性化閱讀,構建多元化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
教學過程:
教學環節設計
設計說明
一、創設情境,揭題導入
1、 導語:今天我們一起學習一篇童話,齊讀課題—— 《賣火柴的小女孩》,從課文的題目中你讀懂了什么?(學生自由回答)
2、 介紹作者。
(教師相機介紹:安徒生是丹麥著名童話作家,也是世界著名童話作家,被后人稱為“世界童話之王,我們閱讀過的《拇指姑娘》《海的女兒》《丑小鴨都出自于他的筆下》)(教師相機板書:安徒生)這么有名的童話作家,我們可要好好學習他的作品呀,同學們有信心嗎?
設計說明:
設計這一環節的目的,是讓學生在良好的情境中,進入到文章的氛圍中去,為課文的學習,做好情感鋪墊。
對作者的介紹,是讓學生能夠很好的了解世界上著名的文學家,激起學生閱讀名著的興趣。
二、檢查預習,初讀文意
1、 檢查生字詞
師:課文我們已經做了預習,讓我們一起來認讀本課的生字詞語。
(教師幻燈出示:乖巧 圍裙 硬幣 裂縫 櫥窗饑餓 學生要求注意的字形:兜 字音:暖和暖和 噴香
)
2、 同學們已經讀過課文,能不能簡單的說說,可聞主要理清段落:請同學們快速瀏覽全文,將課文的每個自然段用序號表示出來,同時思考:課文的哪些段落是描寫小女孩的現實生活的,哪些段落是描寫小女孩的幻想部分的?(教師相機板書:現實 幻想)
1、字詞的檢查,是為了更好的學習課文服務。
2、 這一環節的設計我認為不可少,因為這是引導學生對文本的整體把握,為理解這篇童話采用現實與幻想對比的手法做好鋪墊。
三、細讀文本,理解升華
(一)學習開頭描寫現實的部分
師:輕聲讀文章1—4自然段,邊讀邊畫出讓自己感動的句子,同時思考從這些句子中你感受到了小女孩的現實生活怎樣?(學生自讀,師巡視)
1、教師相機出示語段:
“小女孩只好赤著腳走,一雙小腳凍得紅一塊青一塊的。她的舊圍裙里兜著許多火柴,手里還拿著一把。這一整天,誰也沒買過她一根火柴,誰也沒給過她一個錢。”
教師啟發:從這段話中,你讀懂了什么?(教師可以讓學生聯系上文進行理解)(一雙小腳凍得紅一塊青一塊 赤著腳走 一整天,誰也沒買過她一根火柴,誰也沒給過她一個錢。)教師板書:冷
教師指導感情朗讀這一語段。
教師預設:
2、天冷極了,下著雪,又快黑了。(將“天冷極了” 換成“天很冷”可以嗎?)
3、每個窗子里都透出燈光來,街上飄著一股烤鵝的香味,因為這是大年夜—她可忘不了這個。(這里用了一個破折號起到什么作用呢?)(補充說明)教師板書:餓
4、教師啟發:在這樣的一個夜晚,這樣的寒冷,小女孩為什么不回家呢?(學生聯系文中語句進行理解:她不敢回家,因為她沒賣掉一根火柴,沒掙到一個錢,爸爸一定會打她的'。再說,家里跟街上一樣冷。他們頭上只有個房頂,雖然最大的裂縫已經用草和破布堵住了,風還是可以灌進來。)
這一環節的設計,是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放手讓學生自讀、自悟。而且從這里切入文本,讓學生的情感體驗容易螺旋上升,確立了課文的基調。
出示這樣一段話,是為了讓學生能通過具體的語段,感受到小女孩命運的悲慘,同時訓練學生通過具體句子和詞語領悟文章傳達的感情的方法。
這一環節的處理,是為了讓學生們在痛苦壓抑哀婉的課堂基調中,面色凝重,讓他們的內心心潮澎湃,通過與自己幸福生活的對比,讓他們為這個與他們年齡仿佛的小女孩不幸的現實生活、唏噓嘆息,深表同情,增強學生的理解能力。
(二)學習文章結尾部分
教師過渡:這是一個可憐的小女孩!這一天是大年夜,是一個舉家團聚的日子,大街上到處彌漫著烤鵝的香味,一個赤著腳的小女孩在大街上叫買火柴,馬車差點把她撞死,小男孩欺負她,寒風刺骨,雪花飄飄,新年的腳步近了,小女孩的結局怎樣了呢?
1、學習課文11,12兩個自然段。
學生讀
教師出示:
(1)第二天清晨,這個小女孩坐在墻角里,兩腮通紅,嘴上帶著微笑。她死了,在舊年的大年夜凍死了。(教師相機板書:死)教師:看到這,同學們,你的心情是怎樣的?(學生自由回答)教師讓學生們帶著悲傷的心情再讀這句話。
教師引讀:是這樣的一個美麗可愛的小女孩,卻在舊年的大年夜被凍死了看著小姑年那小小的尸體,人們只是好奇的猜想著:“她想給自己暖和一下……”可是,誰也不知道……(教師出示幻燈片,學生齊讀)
(2)誰也不知道她曾經看到過多么美麗的東西,她曾經多么幸福,跟著她奶奶一起走向新年的幸福中去。
(提問學生讀兩段話)教師啟發:
明明是不幸,明明生活得很悲慘,為什么說她曾經是多么幸福?(學生怎樣回答都可以。)
為什么不按著順序學習小女孩的幻想部分呢,其一:文章結尾告訴每一個人,小女孩在現實中被凍死了,與第二層次的學習同屬“現實”部分,在文章的學習上有一氣呵成之感;其二:讓學生們知道,在那樣的現實天條件下,小女孩被凍死是不足為奇的,符合孩子們的心理認知特點。
(三)學習文章幻想部分。
學習文章5至10自然段
教師過渡:小女孩曾經看見過哪些東西?給她帶來哪些幸福?請同學們快速默讀課文5—10自然段,劃出小女孩看到的事物,并體會小女孩當時的心情怎樣?
(學生自己默讀文章,教師出示幻燈片)
她擦著了第一根火柴,她幸福地看到( )
她擦著了第二根火柴,她幸福地看到( )
她擦著了第三根火柴,她幸福地看到( )
她擦著了第四根火柴,她幸福地看到( )
學生反饋交流,教師相機板書:火爐 烤鵝 圣誕樹 奶奶
教師追問:小女孩為什么一次又一次地擦燃火柴?(學生回答:冷 ……)
1、學習課文第五自然段。
教師提問學生讀第五自然段。教師啟發:從那些描寫中可以看出小女孩很冷?(幾乎凍僵了)這時候他最需要的是什么?(溫暖)這些有嗎?(沒有)她身邊只有這些沒有賣出去的火柴,可是面對這些火柴,他又猶豫了,他的憂郁表現在哪里?(她終于)誰能把這種猶豫讀出來?(學生讀:她敢從成把的火柴里抽出一根,在墻上擦燃了,來暖和暖和自己的小手嗎?教師提問3個同學讀)
教師相機出示第五自然段并讓感情接讀:
火柴燃起來了,冒出火焰來了!她把小手攏在火焰上。多么溫暖多么明亮的火焰啊,簡直像一支小小的蠟燭。這是一道奇異的火光!小女孩覺得自己好像坐在一個大火爐前面,火爐裝著閃亮的銅腳和銅把手,燒得旺旺的,暖烘烘的,多么舒服啊!
教師提問學生讀,相機指導:讀得很幸福!自信自己能讀好的同學站起來幸福地讀讀。
教師過渡;:小女孩在這一刻是多么幸福啊,我們大家仿佛聽到了她的聲音,孩子們,你們聽到了嗎? 她再說什么? (多么舒服。多么溫暖啊?……)
2、學習比較課文5和10自然段。
教師過渡:是的,就這樣,小女孩就這樣一次又一次地擦燃火柴,她幸福的看到了烤鵝,看到了圣誕樹,看見了自己的奶奶,烤鵝,圣誕樹的出現是那么的短暫,她是那么的絕望, 為了留住自己深愛的奶奶,小女孩最后一次擦燃了火柴。(教師相機出示幻燈片,提問學生讀文章)
她趕緊擦著了一大把火柴,要把奶奶留住。一大把火柴發出強烈的光,照得跟白天一樣明亮。奶奶從來沒有像現在這樣高大,這樣美麗。奶奶把小女孩抱起來,摟在懷里。她們倆在光明和快樂中飛走了,越飛越高,飛到那沒有寒冷,沒有饑餓,也沒有痛苦的地方去了。
教師啟發:小女孩這一次擦燃火柴,與第一次擦燃火柴有什么明顯的不同?(學生思考回答)
再讀這句話。
她曾經看到過那么美麗的東西,她曾經多么幸福地跟著她的奶奶一起走向新年的幸福中去。
重點品讀課文的環節,主要是讓學生抓住重點語句中的重點詞語加深理解,同時能夠將自己的感受,感情朗讀出來。在這一環節中,教師采取教—扶—放這一方式,引領學生學習擦燃火柴時的場面,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在學習重點語句的時候,教師還運用引讀的方法,讓學生能夠真正進入文章文本,把握溫情,感受語言文字創設出的情境,帶給我們的撞擊和震撼,增強學生的情感體驗。
四、課外拓展,布置練筆
看看我們的世界,看看我們的中國,有的地方還充滿戰爭,有的地方還很落后貧窮,這里的孩子還得不到好的教育,生活的還很艱苦,甚至連生命都無法得到保證,面對他們,我們能做些什么呢?請你將學文感受,寫出來。
出示貧苦孩子圖片的幻燈片,學練結合,在學生情感得到升華,情緒一觸即發的時候,讓學生將自己的感受寫出來,不失為一個很好的訓練學生的契機。
《賣火柴的小女孩》教學設計8
一、教學要求
1.理解課文思想內容,激起對資本主義社會貧苦兒童悲慘生活的同情。
2.體會作者由現實生活所展開的想象。
3.學習本課生字新詞。
4.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二、教學重點
1.從小女孩一次次擦火柴所看到的種種幻象中體會她的悲慘生活。
2.從最后三個自然段的含義深刻的語句中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三、教具準備
1.生字生詞卡片。
2、教學掛圖。
四、教學時間:三課時。
五、教學方法:閱讀法、想象法、討論法。
第一課時
教學內容:
理清課文敘述順序,學習課文第一段。
教學重點:
從小女孩一次次擦火柴所看到的種種幻象中體會她的悲慘生活。
教學過程:
一、了解“導讀”內容,引人新課
1.指名讀第三組的“導讀”。
2.今天我們開始學習第三組的第一篇課文《賣火柴的小女孩》。(板書課題)
二、檢查預習情況
1.《賣火柴的小女孩》這篇文章的作者是誰?你對安徒生有哪些了解?
2.檢查生字讀音。
3.指名按自然段朗讀課文,每人讀一段。讀后評議,糾正讀錯的字音。
三、理清課文敘述順序
1.提出自學要求:閱讀課文,想一想,哪幾個自然段是講小女孩擦火柴的。
2.學生按要求自學,在書上找出有關的部分,做上記號。
3,討論交流。
(1)課文中哪幾個自然段是講小女孩擦火柴的?(第五到第十一自然段)
(2)把課文分成三段,可以怎么分?”(第一至第四自然段是第一段;第五至第十自然段是第二段,第十二、十三自然段是第三段。)
3、這三段,每一段的主要內容是什么?認真看看課文,再用自己的話回答。
(第一段講大年夜,小女孩在街上賣火柴。第二段講小女孩一次又一次地擦燃火柴,從火柴亮光中看到了種種幻象。第三段講小女孩在大年夜凍死了。)
四、學習第一段
1.提出自學要求:閱讀第一段,想一想課后“思考·練習”第一題應該怎樣回答。
2.學生按要求自學。
3.討論:大年夜,天快黑了,又下著雪,小女孩為什么還在街上賣火柴?
(抓住兩點:一是“她不敢回家”;二是回家同樣要挨凍。)
從這里,你體會到這個小女孩怎么樣?讓我們把體會到的,通過朗讀表達出來,要讀出這個小女孩的可憐。
4.練習有感情地朗讀。先學生自練,再指名朗讀。
五、布置作業
第二課時
教學過程:
一、復習舊課,引人新課
1.指名有感情地朗讀第一段。
2.小女孩在房子的墻角坐下來,后來又怎么樣了呢?讓我們繼續學習第二、三段。
二、自學第二段
1.提出自學要求,學生按要求自學。
三、指導理解第二段
1.小女孩幾次擦燃火柴?(小女孩五次擦燃火柴。)
2.請五位同學把小女孩五次擦火柴的部分讀一讀,其他同學邊聽邊想:在火柴發出的亮光里,小女孩看到了什么?
3.五位同學讀課文后討論:在火柴發出的亮光里,小女孩看到了什么?(小女孩第一次擦火柴看到一個大火爐,第二次擦火柴看到了烤鵝,第三次擦火柴看到了圣誕樹,第四次擦火柴看到了奶奶,第五次小女孩擦著了一大把火柴,奶奶把她抱起來,摟在懷里,帶她飛走了。
4.小女孩為什么一次又一次地擦火柴?請同學們帶著這個問題看看書,同座討論討論,然后我們再一起研究。
(1)小女孩是在什么情況下擦第一根火柴的?(是在凍得實在受不了的情況下才擦第一根火柴的。)你是從哪些語句中看出來的?
“她敢從成把的火柴里抽出一根,在墻上擦燃了,來暖和暖和自己的小手嗎?她終于抽出了一根。”從這兩句話中你們知道了些什么?
(2)小女孩擦第一根火柴經過很長時間的思想斗爭,第一根火柴滅了,她為什么緊接著又擦第二根、第三根、第四根呢?
(3)小女孩為什么“趕緊擦著了一大把火柴”?
5、小女孩五次擦燃火柴,在火柴發出的亮光里,她看到了火爐、烤鵝、圣誕樹、奶奶。同學們想一想,她怎么會看到這些東西的?
四、練習有感情地朗讀第二段
五、學生自學第三段
1.提出自學要求,學生按要求自學。
六、指導理解第三段
1、指名朗讀第三段。
2、這個小女孩后來怎么樣了?“飛到那沒有寒冷,沒有饑餓,也沒有痛苦的地方去了”是什么意思?(意思就是小女孩死了,離開這個世界了。)
3.“她曾經多么幸福,跟著她奶奶一起走向新年的幸福中去。”對這句話中的兩個“幸福”,你是怎樣理解的?(第一個“幸福”是說小女孩臨死的時候是幸福的,她是在看到許多美麗的東西的幻覺中死去的;第二個“幸福“的意思是小女孩死了就幸福了,就沒有寒冷,沒有饑餓,沒有痛苦了。)從這句話中,你體會到了些什么?(體會到小女孩在這個世界上沒有活路,只有死亡才能擺脫痛苦。體會到作者對小女孩的同情和對不合理的社會制度的不滿。
七、練習有感情地朗讀第三段
第三課時
一、體會作者是怎樣展開想象的
1、這篇課文是童話,童話的內容來之于生活。但具體情節往往是根據想象虛構的。這篇童話的作者是根據什么來想象的?(是根據他平時見到的窮苦孩子的悲慘生活和窮苦孩子凍死街頭的情景來想象的。)
二、《假如賣火柴的'小女孩來到我們中間》想象性作文
教學要求
一、通過想象性作文,激發學生對賣火柴的小女孩的同情和關懷,進一步顯示社會主義新中國兒童的幸福。
二、發展兒童的想象力,要求想象合理。
三、繼續練習寫事,要求圍繞中心,記敘具體,并初步學習借事抒情的方法。
課前準備:先教《賣火柴的小女孩》課文。
課時安排:兩課時。
第一課時:導語。明確中心。開拓思路,進行片段訓練,提出寫作要求。
教學過程
一、導語,激發寫作欲望。
師:上一堂課,我們認真學完了《賣火柴的小女孩》這篇課文。這一節作文課,我想先向小朋友介紹一首詩,題目是《你別問這是為什么》:(劉倩倩,九歲)
媽媽給我兩塊蛋糕,
我悄悄地留下一個。
你別問,這是為什么?
爸爸給我穿上棉衣,
我一定不把它弄破。
你別問,這是為了什么?
哥哥給我一盒歌片,
我選出了最美麗的一頁。
你別問,這是為了什么?
晚上,我把他們放在床頭邊,
讓夢兒趕快飛出我的被窩。
你別問,這是為了什么?
我要把蛋糕送給她吃,
把棉衣給她去擋風雪,
在一塊唱那最美麗的歌。
你想知道她是誰?
請去問一問安徒生爺爺——
她就是賣火柴的那位小姐姐。
假如說賣火柴的小女孩她沒有死,有一天,她來到了我們社會主義中國,來到我們中間,來到你的身邊,我們大家怎么關心她呢?你又準備怎樣給她溫暖和幸福?
二、提供導語,明確中心。
文章開頭的第一句話可以是“她來了”,也可以不用這個開頭。接下去,你們要介紹些什么?
交代她是誰?還要交代她什么時候來,為什么來?她來到哪里?她來了以后,我準備干些什么?
板書:中心大家關心她……我們真幸福
三、開拓思路,進行片段訓練。
中心明確了,我們想象起來就有了目標。在你們想象中,賣火柴的小女孩是什么時候來到我們中間的?她來了以后,你準備怎么辦呢?
你們還打算給她做哪些幸福的事呢?
四、提出寫作要求。
我們寫想象性作文要注意什么呢?
第一點,因為是想象性的作文,想象要合理。(板書:想象要合理)
這里有兩段話,你們看哪一段合理。
1、今天,我對小麗莎說:“我帶你到少年之家去玩,好嗎?”小麗莎高興地說:“好。”一路上小麗莎像小鳥一樣,又是唱,又是跳,快活極了。
(小麗莎是給賣火柴的小女孩取的名字。)
2、今天,我對小麗莎說:“我帶你到少年之家去玩,好嗎?”小麗莎睜大著那雙藍眼睛問:“少年之家,那是什么地方?我能去嗎?”“怎么不能?這是我們少年兒童的家嗎!每個小朋友都能去。”小麗莎顯得有些膽怯:“真的嗎?那些少爺小姐會欺負我嗎?”“什么少爺小姐,在我們國家里,每個孩子都是祖國的花朵,你放心去吧!”
第二點,敘述要具體。(板書:敘述要具體)要為賣火柴的小女孩想得周到,想得周到就容易寫具體。五、你們還有其他困難嗎?
[板書設計]
中心:大家關心她……我們真幸福
要求:1、想象要合理。
2、敘述要具體
《賣火柴的小女孩》教學設計9
我說的是第十二冊第五組課文《賣火柴的小女孩》第二課時的教學構想,這一課時是我在第七周年段活動時上的一節教研課:
一、教材分析:
十二冊是小學階段的最后的學期,本冊教材編者的指導思想是:“加強綜合,突出重點,注重語言的感悟、積累和運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訓練,從整體上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全冊課文分六組,安排了二個重點訓練點,其中第二組課文安排了“注意收集有關的信息資料,”第四組課文安排了“從閱讀的內容想開去”,每組教學都緊緊圍繞重點訓練進行,各訓練點聯系密切,讀寫對應,循序漸進,系統進行,而第五駔課文正是對這兩個訓練點的承接和運用。
《賣火柴的小女孩》是第五組的一篇精讀課文,這篇課文是安徒生的一篇著名童話,課文先敘述大年夜,天下著雪,又黑又冷,小女孩還在街上賣火柴;接著講小女孩為暖和一下自己,一次又一次地燃燒火柴,從火柴的亮光中看到了種種幻想;最后講小女孩被凍死街頭,安徒生通過這個故事,表達了對窮人悲慘遭遇的深切同情。
二、指導思想;
課標指出:“精讀課文教學的過程,應該是在教師的指導下,學生自己閱讀感悟的過程。要充分發揮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讓學生通過自學理解課文思想內容,并在自讀實踐蠅逐步提高理解能力,教師要善于在學生質疑的基礎上,提出有價值有啟發性的問題,指導學生閱讀思考,善于在學生自讀自悟的基礎上組織學生講座交流,通過同學之間的合作,把學生的理解與體會逐步引向深入,善于針對學生的自學情況,有的放矢地進行點撥和講解,努力做到把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有機結合起來。”“讀”是閱讀教學的基本手段,在讀中理解內容,體會思想,表達情感。童話《賣火柴的小女孩》這篇精讀課文較長。
如何將這篇課文在有限的兩課時讓學生消化,我將教學分兩部分。第一部分即第一課時,突出一個“讀”字,抓住學生對童話故事特別感興趣這一點,在第一課時先讓學生查字典,掃清“讀”的障礙,結合課文前的預習提示,讓學生多讀,反復讀,將長文讀短,讓學生在讀的基礎上整體感知課文大意,使學生明白課文講了“賣火柴,擦火柴,被凍死”這三部分內容,為本節課的教學作好鋪墊,突出從宏觀到微觀到客觀的教學思路。
通過近一年來的語文教學,我對語文課堂教學有這樣三點認識:一是激活思維,二是讀寫互進,三是注重實際,關于激發學生的思維是基于教師教的出發點而言,我認為時下倡導的,要激發學生興趣,要鼓勵學生多質疑,教師要啟發性提問,要建立和諧的師生關系,學生要多合作討論,要多鼓勵少批評,要營造民主的課堂氛圍,要多給學生自主學習的時間與空間等等,都有一個共同的出發點,即為激活學生的思維服務,讓學生動腦,動心;關于讀寫互進是針對語文學科的特點而言,我簡單的認為寫作是閱讀的逆運算,在語文教學中,閱讀與習作不恰當的結合或是孤立的`開展閱讀教學是不完整的語文教學,閱讀為寫作服務,而寫作反過來作用于閱讀,讀寫不能分家,因此教學中要注重讀寫的結合點;關于注重實際,是教師的操作而言,即教學中結合農村小學這一根本實際,我們針對的農村學生,面對的是農村這個大環境,擁有的是農村小學的教學資源和農村家庭教育,所以對于時下先進的教學理念在擇其而用,先進的教學手段應地而選,不能簡單的一哄而上。
基于以上的思考作支撐,在本節課的設計沒有先進的教學方法及手段,僅是結合教材,學生等情況,對以上三種觀點略有體現。
三、目標設計
學習目標是教學的方向,教學圍繞目標而展開,本節課我設計了三個學習目標:目標一是感受賣火柴小女孩命運的悲慘。這一目標文道統一,包含了兩個層次的要求;一是對課文內容的理解,二是對作者感情的體會,激起學生對舊社會的憎恨和對新生活的熱愛,體現了語言文字訓練與思想品德教育的有機結合,相互促進。目標二:領悟作者基本現實合理想象的表達方法,第四組訓練點是讓學生充分想象,那么第五組課文便是體會和應用。這一目標的提出是鞏固銜接前一訓練點,意在讀寫結合,以讀促寫,也是本節課的教學重點;目標三,體會含義深刻的句子,童話故事本是學生喜歡的讀物,但這篇童話是丹麥作家的作品,文中的部分句子小學生很難體會,通過教學讓學生掌握體會句子的方法,也能讓學生更好的理解課文內容。
四、學法指導
閱讀教學的主要任務是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和良好的閱讀習慣。小學高年級是為學生上初中打基礎,自學能力及習慣差是我班學生的實際情況,教給學生自主閱讀的方法便愈顯重要,在本節課教學中,我盡可能把課堂時間留給學生,教師只作相應點撥,只作宏觀調控教學進程,讓學生運用“處讀交流——收集體會——質疑問難——想象習作”四步新聞記者自學法來學習課文,這四類自學方法既相互獨立,又連為一體,在教學中逐步滲透,讓學生形成自學能力。
五、教法選擇
學生是課堂的主人,教師應該發揮主導作用,我采用“導讀——導思——導疑——導遷”等輔導法,力求少講,教師輔導引路,學生積極自學實現教與學的良性互動,并結合本課內容,堅持聯系與發展的觀點,力求遷移,發散,延展課堂教學,使教學有一定的深度。
六、教學流程
教學流程,關鍵在“流”字,“流”即“順暢”各環節環環相扣,自然而然。本節課的教學分四步進行。第一步:“自學生疑。”,教學一開始我采用變序教學法,直奔課文的第二部分——擦火柴的幻覺。師談話小結上節課內容,幫助學生回顧舊知后進入課文重點部分,提出“小女孩擦了五次火柴,都看到了什么?”學生圍繞問題自讀勾劃后,學生同桌交流自學情況,教師點撥,板書五次看到的事物,針對第五次看到的事物不太容易判斷,而引出難以體會的句子。“飛到那沒有寒冷,沒有饑餓,也沒有痛苦的地方去了,”抓住學生的反復讀及重點問“飛”等進行體會,讓學生領悟到小女孩死時的快樂和死后對痛苦的擺脫。接著鋒回路轉,師發問:“小女孩看到的是真的嗎?”那她為什么會有這樣的幻覺呢?“這給學生留下懸念,為后面的學習埋下伏筆。第二步,“嘗試排疑”,針對前邊的兩個問題,教師抓著這一時機,讓學生讀第一部分內容,讓學生收集小女孩現實生活的信息資料,以此來強本冊書中第一個訓練點——“讓學生收集資料”學生通過收集的信息來體會小女孩的處境,產生幻覺的真正原因。教師作板書,此時,師引導學生根據黑板上的對比板書,來體會安徒生寫該童話故事采用的表達方法——“基于現實的合理想象。”便是水到渠成,隨之師問“死對常人來說是不幸的,那么死對于女孩來說又是否是不幸呢?”學生帶著疑問讀第三部分。第三步:“質疑內化”。學生讀后,師鼓勵學生結合這部分內容大膽質疑,積極發問,然后討論解答。在這讀、問、議的過程中,學生順利成章體會結尾難點句中兩個“幸福”的含義。這時,師概括全篇談話:“小女孩活著是痛苦的,死前的幻覺是美好的,而死去卻是幸福的。”這樣激起學生對小女孩的同情。第四步:“拓展強化”。在學生領悟出作者的寫作目的后,緊接發問:“假如小女孩已來到我們中間,你想對他說些什么呢?”讓學生利用已有的知識,經驗為基礎,展開合理想象的訓練,培養學生的遷移能力。學生在暢談寫作中再一次激起對小女孩的同情,對現實生活的熱愛。
七、板書設計
板書分為三部分,中間部分為主板書,反映課文的內容及作者的寫作目的,較簡潔,左右為副板書。左面為小女孩現實生活與幻覺的對比,意在領悟作者的表達方法。右為難點句子的體會,顯得零亂一些。這三部分板書緊緊圍繞本節課的三個目標而設計。
附板書設計:
賣火柴的小女孩
現實 幻覺 賣火柴
冷——火
餓——烤鵝
小女孩 擦火柴
無歡樂——圣誕樹
無疼愛——奶奶 死去
無幸福——飛走 安徒生:對窮人的同情
《賣火柴的小女孩》教學設計10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
1、掌握本課生字、新詞,指導書寫。
2、正確、流利地讀文,理清課文層次,理解主要內容。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讀自己喜歡的段落,體會幻想與現實的寫法。
過程與方法
1、在童話世界里,通過與同齡人小女孩交流,加深體驗,并把感受寫在旁批處。
2、和同學討論、交流對課文的理解、感受。了解沙皇統治下的資本主義社會是窮苦人受苦受難的根源。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體會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感受小女孩的悲慘遭遇,激發學生的同情和憐憫之心。深刻感受到社會主義生活的美好,珍惜幸福生活。
【重點難點】
體會作者由現實生活產生的合理想象,感受不同時代的同齡人命運的悲慘引導學生區別資本主義社會與社會主義社會,珍惜社會主義給我們帶來的美好生活。
【教學手段】
多媒體、安徒生資料及圖片
【教學課時】
兩課時
【教學流程】
第一課時
一教學目標
1、學習生字,并指導書寫。
2、引導學生初讀課文,總結學習方法。
3、熟讀課文,理清層次初步感受小女孩命運的悲苦。
二教學手段
《安徒生童話全集》及有關資料圖片、課件
三教學過程
(一)導語揭題
1、同學們,看今天老師給你們帶來了什么?(出示《安徒生童話全集一書)那么你們了解安徒生嗎?說說對他的了解。
2、提供丹麥時代背景,學生簡介安徒生。
3、安徒生所寫的這些童話中,你們都讀過哪些篇呢?
4、學生介紹自己所讀過的安徒生作品。
過渡:今天我們將要學習安徒生最出色的童話作品之一《賣火柴的小女孩》(板書課題并齊讀)。
(二)交流、探討學法
1、今天老師要用這一篇課文檢查一下你們學習語文的水平,那么老師問問你們初讀課文都應該做些什么?
2、通過與學生探討得出:
1想想課文先寫了什么?
2借助工具書,學會預習;
3讀課文時畫出生字新詞,選擇一種適當的方法理解它們,然后把有難度的句子多讀幾遍,讀通順,讀正確;
4學不懂的或提出不懂的問題,還可以和同桌交流一下;
5把自己讀書的體會在旁批處寫一寫;
小結:以上都是學習課文的好方法,請同學們按照你們所說的開始初讀課文。
(三)初讀課文,談收獲
1、交流初讀課文的收獲并加以點撥生字的音、形、意。
區別字形:僵——疆;熄——息;蠟——臘;燭——濁;
1正音解詞:“唉”在本課讀“ài”表示傷感和惋惜;而“āi”音表示答應之意。
2指名范讀,并要求學生認真仔細地看,指導正確書寫。
2、交流閱讀中的收獲。
1指導朗讀難讀的句子出示課件:
“她用小手搓著又紅又腫的腳,一會兒,小手也凍僵了。真冷啊,要是點燃一根小小的火柴,也可以暖暖身子呀。”
2說說課文主要內容:
(一個小女孩在大年夜里賣火柴,最后凍死在街頭的故事。)
3課文寫作順序:
(故事的發展順序,先寫了小女孩買火柴,再寫小女孩擦火柴,最后寫小女孩凍死在墻角的事。)
3、交流閱讀中存在的共同疑點。
為什么在大年夜,小女孩還在街上賣火柴?
過渡:我們都有著同樣的問題,讓我們帶著這個問題再讀1-9自然段,想一想能不能解決這個問題。
(四)學習1-9自然段
1、圍繞“為什么在大年夜,小女孩還在街上賣火柴?”展開討論。引導學生抓住重點語句來交流討論。
1 “這是圣誕節的前一天,正在下雪,天氣冷得可怕”。
2 “她的衣服又舊又破,腳上穿著一雙媽媽的`大拖鞋,口袋里裝著許多盒火柴”。
3 “雪花落在她金黃色的頭發上,看上去是那么美麗,可誰也沒有注意到她”。
4 “大拖鞋跑掉了,一只找不到了,另一只又被男孩當足球踢走了。小女孩只好光著腳走路,寒冷的雪將她的小腳凍得又紅又腫”。
5“她用小手搓著又紅又腫的腳,一會兒,小手也凍僵了。真冷啊,要是點燃一根小小的火柴,也可以暖暖身子呀”。
指導學生讀進去,結合出示的圖片邊讀邊想,從丹麥當時時代背景,社會風氣,小女孩家境,并聯系實際來探討問題。老師根據學生回答做相機點撥并質疑:你們在大年夜里是怎樣度過的?來說一說。
小結:是啊,我們的大年夜是那樣的熱鬧、快活。可是這個小女孩呢,她是和你們一樣的孩子,大年夜里,她孤苦伶仃的在街頭流浪。(出示圖文并茂的幻燈片并播放音樂)老師解讀,學生聆聽。
“在遙遠而古老的丹麥,遠處的樓房,燈火通明,富有的人們都在自己溫暖的家里像你們所說的那樣歡度著大年夜。然而這個可憐的小女孩所感受到的只有飽受饑寒的痛苦和無家可歸的孤獨,聽老師讀到這里你們有什么感受?”
1、引導同學們從當時社會人情,同齡人所處的那個年代,尤其是窮孩子的命運讓人可憐。
2、教師范讀這一部分課文,要求同學們像老師一樣讀課文,把自己的感受讀出來。
3、指導同學們練習朗讀:小組合作分工朗讀自然段,指名讀文,指名評價朗讀。口語中的“誰”在書面語中應讀“shuí”。
4、指名范讀并要求同學們仔細聽。
(五) 作業布置
1、課下分組朗讀1-9自然段,練習有感情地朗讀。
2、抄寫生字新詞。
第二課時
一教學目標
1、指導朗讀,體會作者表達的情感。
2、通過四次擦燃火柴小女孩所產生的幻想,體會小女孩的悲慘命運。激發學生對資本主義社會里窮苦孩子的同情,繼而珍惜身邊的美好生活。
二教學手段
多媒體課件
三教學過程
(一)回憶入新
1、導語談話:同學們,上節課我們一起初讀了《賣火柴的小女孩》這篇課文,說一說通過初讀都學到了什么?
2、回憶主要內容,寫作順序及小女孩為什么還在大年夜賣火柴。
3、聯系思考練習請同學朗讀:小女孩幾次擦燃火柴,每次她都看到了什么?帶著這樣一個問題導入新課。
(二)學習小女孩四次擦燃火柴的部分
出示:小女孩幾次擦燃火柴,每次她都看到了什么?
1、讓同學們帶著問題快速瀏覽下面的課文,找出正確的答案。
2、學生回報成果:(小女孩四次擦燃火柴:第一次看到火爐;第二次看到食物;第三次看到圣誕樹;第四次看到奶奶;)
3、教師質疑
你們找到的都一樣嗎?那么小女孩為什么會看到這些東西呢?你們想過嗎?再一次讀一讀這一部分。
4、解疑
引導同學們從小女孩寒冷、饑餓、痛苦、缺少愛的原因才會看到火爐、食物、圣誕樹和奶奶。
過渡小結:小女孩想體驗以下圣誕節的快樂,想得到世界上唯一疼愛她的奶奶的愛,所以她看到了她想看到的,你們想過嗎?小女孩為什么一次一次地擦燃火柴,最后一根接一根地擦亮火柴?(讓同學們用表示因果關系的句子來表達:因為火柴一滅,小女孩又回到了殘酷的現實中;因為她想把看到的東西留住,所以……)
5、質疑
她想把渴望的東西全都留住,那么老師問你們,在一般情況下我們擦燃火柴會看到你們所渴望的東西嗎?(不會)為什么小女孩看到了?(引導同學們明白這是小女孩臨死之前,昏迷狀態之中的幻想。)讀到這里你有什么感受?把感受在課本插圖旁寫一寫。
6、讓學生以我口述我心,感受小女孩命運的悲苦、可憐小小年齡就要受這么多的罪。
7、指導朗讀課文中小女孩四次擦燃火柴,四次幻想的描寫,并引導學生自由地朗讀這一部分把自己剛才的感受都讀出來。
8、指名讀小女孩四次擦燃火柴部分,師生共同點評。
1第一次,抓住“終于”來體會小女孩不容易,學生再讀,老師范讀,師生齊讀。
2讀其它的三次描寫:合作讀一位讀幻想部分;一位讀由幻想到現實部分,并請學生點評老師相機指導。(第二次,抓住“突然、搖搖晃晃、像士兵”這些詞語來讀。)
9、老師激情解讀
那時候小女孩什么情況,餓到了極點,那只烤鵝鵝突然向她走來,拿著刀叉,直接就可以吃到嘴里,請同學們帶著自己的感受再來讀一讀(品讀幻想部分,老師范讀并指導朗讀。)。
小結:剛才我們用分角色朗讀方法一位讀小女孩幻想到的,一位讀殘酷的現實,這樣效果很好。在對比中我們更感覺到小女孩命運的悲慘。
10、指導學生用同樣的方式朗讀(指名讀看到圣誕樹和奶奶的部分)
過渡:小女孩又冷又餓,孤零零地躲在墻角里的時候,這個世界上唯一疼愛她的人奶奶出現了,她會怎樣興奮地叫起來?學生接讀:“奶奶——”
11、創設情境
1如果你是這個可憐的小女孩,你會怎樣乞求著把奶奶留住呢?(試讀,指名讀)
2為了把奶奶留住,她一根接一根地擦亮,齊讀最后一次接一次擦燃火柴的部分。
小結:要想知道小女孩的結局怎樣,我們來看最后一部分,請同學們默讀并提出感興趣的問題或你認為值得大家討論的問題,小組內交流討論。
12、學生質疑
1她死了,為什么說她到天堂里去了?(只有死,才能解脫,對于她來說人間就是地獄。)
2為什么小女孩幸福地閉上眼睛?(美好的幻想,真正的死去,沒有享受到真正的幸福;幸福還可以加上雙引號)
3小女孩死了,為什么還帶著微笑?(在美好的幻想和幸福中死去)
小結:小女孩死了,就是一種解脫,你們為她感到高興嗎?(激發學生的同情心,小女孩死了,失去了所擁有的一切。)我們沒有感到一點高興,反而覺得心里酸酸的。作者這樣以喜寫悲,更讓人為小女孩的悲慘命運鳴不平。(引導學生進一步認識沙皇統治下的資本主義社會的黑暗和丑惡。)
13、指名讀句子,練習朗讀。
(三)總結升華
1、引導同學們把課文中動情的句子找出來,讀給大家聽一聽。
(自由讀,指名讀,分工讀)
2、升華情感
《賣火柴的小女孩》這篇童話故事,每一個讀到她的讀者無不為之動情,甚至恨不得幫她解脫出來,融入我們這個社會主義大家庭里,她會多幸福啊!如果小女孩真正地來到了你們的集體里,你們會對她說什么?把你想說的寫下來互相交流一下。
(四)布置作業
推薦書目《安徒生童話全集》
《賣火柴的小女孩》教學設計11
一、教學目標:
1、借助MTV精美的畫面,通過朗讀課文,讓學生與作者的心靈產生共鳴,體會小女孩命運的悲劇,社會的不公,從而產生高興——————悲傷——————悲憤的思想感情。
2、通過小組合作的形式,讓學生討論“女孩之死誰之過?”這一問題,從而挖掘出作品中蘊涵的強烈的人道主義精神。
二、重點、難點:
1、引導學生從讀中感悟,深入體會本文的中心。
2、感受作者用最美的表現形式,描寫最凄慘結局的寫法。
三、教學設計:
在運用多媒體進行的教學設計中,教學策略是圍繞教學目標來進行的。因此,在運用課件時,遵循整體優化的原則。根據本課主題和重、難點,從“情感領悟”“朗讀指導”幾個方面制定教學目標。課件的運用,能渲染氛圍,使學生得到情感熏陶,從而有效地提高課堂教學效果。
四、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景,明確目標
1、出示幻燈片(一):
一張“天鵝”的圖片,同時播放圣桑的《天鵝》,營造一種悲劇氣氛。同時顯示本課主題“享受讀書”動畫效果出示“盧老師寄語”,并指名讀。
“去靜下心來讀一本好書,去與作者產生心靈的交融;去感受作品中主人公的喜、怒、哀、樂;去享受讀書的滋味。”
——盧老師寄語
通過讀這段話,讓學生明確本節課的學習目標——與作者與文本產生對話,從情感入手,體會《賣火柴的小女孩》的悲慘命運。
(二)初讀課文,整體把握
出示幻燈片(二),彩燈閃爍的圣誕樹和本課課題。
1、同學們喜歡用什么方式讀課文?
(默讀、大聲朗讀、站著讀、兩個人一起讀)
“好,老師給你們配上音樂,自由讀”
2、書讀完了,用一個詞來說說你的感受。
高興——————生氣——————難過
說說你為什么會有這些感受?
(三)借助MTV動畫《火柴天堂》,進一步加深感受,關掉MTV音樂,老師根據畫面配音解說。
畫面上小姑娘那閃爍的大藍眼睛中交替出現的希望與失望的眼神,能讓所有在場的人為之動容,為之流淚。這一教學情景的創設,有利于課文內容的展開。
(四)看完動畫后,繼續談感受。
生:我想哭
生:我想揍那個拿女孩鞋的男孩一頓。
生:我想給那個女孩送吃的'。
生:當女孩眼前產生幻象高興時,我也替她高興。
(1)文章的哪些地方令你感到高興、難過、生氣?
(2)找出課文中有關的句子,讀一讀。
(3)怎樣才能讀出這種感受?
(五)指導朗讀,體會感情
高興的句子:小女孩五次擦燃火柴所看到的美麗幻景。怎樣才能讀出小女孩當時高興的心情呢?
抓住重點詞語,注意語氣助詞。
重點指導第一次擦燃火柴。
精讀本段:讀出小女孩敢擦燃火柴的勇氣
讀出小女孩面對美麗溫暖大火爐那喜悅與舒服的感受。
讀出火柴光亮熄滅回到現實的冷酷無情。
在讀中感悟的基礎上討論:
小女孩為什么會在火柴的光亮中看到大火爐?
依照這段的讀法讀其余四次擦燃火柴看到的。
(六)通過對比,揭示中心
1、幻景的美麗,現實的殘酷,造成了什么結果?
找出描寫小女孩死了句子。(文后三個自然段)
2、出示幻燈片(三)小女孩凍死在墻角,手里捏著一把火柴。圖文對照,朗讀后三個自然段。
3、小女孩的死是痛苦的?還是幸福的?
多數學生認為是痛苦的,部分學生認為是幸福的。
小女孩愿意死嗎?
生:愿意,因為她活著太痛苦了
生:不愿意,她還太小,還沒嘗到生活的甜頭。
一個學生說:如果在生活中你爸爸總是打你,那你不愿意死嗎?
全班交流,找出依據。
4、動畫出示:“女孩之死誰之過?”幾個大字。
5、小組討論以上問題,并簡單列出原因,作好記錄。
(1)小女孩太冷
(2)小女孩太餓
(3)小女孩沒人同情她
(4)她爸爸打她
(5)社會不公平
小女孩的死對她來講是一種解脫。可現實生活并沒有天堂,那只不過是人們的美好愿望。
此處對學生進行生命可貴的教育。
(七)聯系生活實際,激發孩子們的同情心
1、作者為什么安排這樣的結局?你對這樣的結局滿意嗎?
2、如果讓你改寫結尾,你將怎樣寫?
(這一問題的設計,意在讓學生聯系現實生活的美好,表達對小女孩的同情之心。)
(八)回歸全文,經歷整個過程。
這個童話以它永久的魅力,影響著一代又一代人,人們把這個故事排成電影,編成歌,制成動畫。下面讓我們再次用心靈來感受一下這篇童話的美麗與凄慘。
再次播放熊天平制作,齊秦演唱的《火柴天堂》。使學生的整個身心沉浸在美妙的童話之中,達到享受讀書的目的。
《賣火柴的小女孩》教學設計12
一、復習鞏固,整體再現:
(一)這節課我們繼續學習《賣火柴的小女孩》。請同學們齊讀課題。
(二)上節課我們學習了生字,把課文讀得正確流利,并且理清了文章的寫作順序,概括了文章的主要內容。這節課首先我們回顧一下上節課學過的內容。
1、請同學們看詞卡,讀一遍詞語。
2、現在我們一起回憶一下這篇文章的主要內容。這是一篇寫事的文章,所以我們按照事情發展順序概括全文的主要內容。
(本文講述了大年夜的街頭又冷又黑,天下著雪,小女孩還在街頭賣火柴。小女孩為了取暖,五次擦燃火柴,在火柴的亮光中看到的種種幻象最后被凍死在街頭的故事。)
3、你能否用一句話來概括這篇文章的主要內容?(這篇課文講述了一個賣火柴的小女孩大年夜凍死在街頭的故事。)
二、創設情境,喚起對小女孩深切的同情
1、下面我們就靜下心來,仔細地品讀課文,試著走進作者和小女孩的心靈世界。請一名同學讀課文的第一部分,然后說一說小女孩給你留下了怎樣的印象。
2、你再來讀讀這部分內容,小女孩目前的處境是怎樣的,在文中空白處寫一寫。仔細地品讀,將自己的感受寫在對應的文字旁邊。
3、結合具體的語句匯報
教師板書:寒冷饑餓孤獨可憐痛苦
4、請你試著把自己的感受讀出來。感受小女孩的可憐。
5、如果你是小女孩,你現在最需要什么?(溫暖、食物、疼愛等)可是,她又冷又餓,有家又不敢回,除了舊圍裙里的火柴,一無所有。
三、深入品讀,感受女孩的悲慘命運
1、此時此刻,小女孩的處境究竟如何?自由輕聲讀小女孩擦燃火柴的部分,根據第二部分內容,完成表格。
2、匯報學習報告單。以匯報的方式,感受女孩的命運的悲慘。
描寫小女孩擦然每次擦然火柴
火柴的句子后看到的情景愿望結果
第一次溫暖不見了
第二次食物又厚又冷的墻
第三次快樂成了閃爍的星星
第四次疼愛“您就會不見的”
第五次(幸福)(越飛越高)
3、研讀表格內容
(1)請你仔細閱讀描寫小女孩“每次擦然火柴后看到的情景”的句子,一邊讀,一邊說說你的感受。
(2)逐句指導朗讀
請你思考,從這些句子,有什么共同特點?(幻想)
(這就是童話的特點,一個精彩的童話故事是離不開美麗的想象的!這就是童話的語言,一切都那么天真爛漫,但是有富有深刻的內涵。)
(3)小女孩的幻想與小女孩的現實生活有什么聯系?(在擦燃火柴美好的幻象中,感受到女孩現實生活的殘酷:小女孩特別寒冷,渴望溫暖,就幻想到了大火爐;特別饑餓,渴望食物,就幻想到了烤鵝;沒有快樂,只有痛苦,幻想圣誕樹;現實中孤獨,渴望親人的疼愛,就幻想到去世的奶奶。現實與幻想形成了巨大的反差,幻想的越美好,越是襯托出了現實的悲涼,讓人越發感覺到女孩命運的悲慘。)
(4)請你仔細地讀描寫小女孩第一次擦然火柴和最后一次擦然火柴的句子,你有什么疑問?
出示比較句子:
(1)啊,哪怕是一根小小的火柴,對她也是有好處的!她敢、從成把的火柴里抽出一根,在墻上擦燃了,來暖和暖和自己的小手嗎?她終、于抽出了、一根。哧,火柴燃起來了,冒出火焰來了!
(2)她趕緊擦著了一大把火柴,要把奶奶留住。(預設生:為什么敢擦然?為什么擦一大把?)
(3)火柴是小女孩一家的生活來源,一根火柴對女孩來說是非常珍貴的。一天里一根火柴都沒有賣掉,心里的內疚和恐懼使她更不敢浪費一根火柴。可為什么她還是擦著了一根,并且一根接一根地擦燃,直至擦燃一大把呢?如果說第一次她斗膽“終于”抽出一根,是她實在太冷了的緣故,那么后面的幾次,就跟寒冷沒有任何關系了。
(4)第一次擦燃火柴帶來的幻象,帶給她片刻的幸福和歡愉,所以她不假思索地一次又一次擦燃火柴,“她敢從成把的火柴里抽出一根,在墻上擦燃了,來暖和暖和自己的小手嗎”跟“她趕緊擦著了一大把火柴”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前者的躊躇和后者的毫不猶豫,表達了小女孩強烈的內心需求,她渴望幻象中的一切成為現實,永遠不消失,尤其是慈愛的奶奶,所以她不惜擦燃“一大把”火柴留住幻象中的奶奶。)
(5)體會“越飛越高”
小女孩的命運究竟怎樣呢?(死去)
出示句子“她倆在光明和快樂中飛走了,越飛越高,飛到那沒有寒冷,沒有饑餓,也沒有痛苦的地方去了。”
請你說說你的理解?
(聯系前文的內容,這句話的意思就是小女孩離開了人世,在美妙的幻覺中死去了。小女孩只要活在這個世界上,就只有寒冷,只有饑餓,只有痛苦。)
指導朗讀
(6)理解兩個“幸福”
出示句子:“誰也不知道她曾經看到過多么美麗的東西,她曾經多么幸福,跟著她奶奶一起走向新年的幸福中去。”
我們要注意到句子里的兩個“曾經”和兩個“幸福”。曾經,指的是在火柴擦燃中產生的幻象。前一個“幸福”,聯系前文可知其含義:小女孩臨死前是在美好的幻象中度過的,是幸福的;后一個“幸福”,意思是小女孩死了就沒有寒冷、饑餓和痛苦,就徹底幸福了。通過這兩個“幸福”,我們可以感受到作者壓抑心頭的滿腔悲憤,感受到作者對窮苦人民寄予的深切同情和對貧富懸殊社會現實的`強烈不滿。
(7)配樂有感情地朗讀最后兩段。
四、總結寫法與讀法
1、在同學們深情的朗讀中,我們與作者和小女孩的心靈產生了共鳴,回顧一下,我們是如何走進這個童話世界的。(有感情朗讀、質疑思考、討論交流、聯想入境,都是品味讀書的好方法。)
2、這篇童話為什么讓我們如此感動?(對比的寫法,使女孩美好的幻想與殘酷的現實產生了強烈的對照,讓我們對女孩悲慘的命運有了深切的同情;詳細的刻畫,女孩的外貌、衣著和動作,深刻地寫出了女孩的可憐;合理的想象,種種的“美好”,實際是那樣平常與普通,對女孩來說卻可望而不可及;悲劇的結局。)
五、拓展延伸
安徒生是世界著名的丹麥童話作家,一生為孩子們撰寫了168篇童話,他的作品超越了時間和空間的限制,100多年過去了,仍在世界各國流行。《堅定的錫兵》《拇指姑娘》《皇帝的新裝》《人魚公主》等,你讀過了嗎?
板書設計:
賣火柴的小女孩(丹麥安徒生)童話
美好的幻覺
殘酷的現實
命運悲慘
《賣火柴的小女孩》教學設計13
一、導課
1.上節課我們學習了14課《賣火柴的小女孩》,請同學們快速回憶一下。 課文分幾部分?
2、賣火柴的小女孩給你留下了怎樣的印象?(可憐)
過渡: 那文中的小女孩到底怎樣可憐?接下來我們要深入學習課文。
二,新授
第一部分
1.首先,看賣火柴這部分,瀏覽課文1-4自然段,找出最能體現小女孩可憐的句子,畫下來,圈一圈重點詞語,讀一讀句子,體會小女孩內心的情感。
2.交流體現小女孩“可憐”的句子。
(殘酷的現實)
過渡:通過讀文,我們知道了賣火柴的小女孩真的很可憐。可是后來她怎樣了呢?你是從哪里知道的?能讀給大家聽嗎?小女孩死了,可作者為什么會說她幸福了(幸福),在哪些段落或故事情節中知道的?
讓我們一起靜心默讀擦火柴的部分5-10自然段,想想小女孩共擦燃幾次火柴,每次都看到了什么美麗的東西,又感受到了怎樣的幸福?畫出有關語句,還可以在你最受感動的地方,寫一寫你的感受,并讀出你的體會。(學習提示)
1.學生默讀5-10自然段。~
師:讓我們一邊交流,一邊不斷完善這個表格。(填表格)
2.小女孩曾經看到的美麗是現實的嗎?那是什么?小女孩的幻象怎么樣?。(美好的幻象)
3:火柴是小女孩一家的生活來源,一天沒賣掉一根火柴,都足以讓她內疚和恐懼,可小女孩為什么還接連不斷地擦燃火柴,又為什么會幻想到這些美麗的東西呢?我們先與同桌討論討論,再來交流。
師:我們先來交流第一次擦火柴。
小女孩為什么擦燃第一根火柴?誰來讀讀這兩句話。你從中體會到了小女孩怎樣的心情?
師:這個“終于”經歷了怎樣一番斗爭,需要鼓起多大的勇氣啊!(讀出勇氣來)
師:她用火柴往墻上一擦,只見——
師:大家注意這里的標點,你發現了什么?又感受到了什么?
師:帶著你的感受讀——
師:幾乎凍僵的小女孩已經迷迷糊糊了,小女孩開始產生怎樣的幻想?誰來讀讀這個句子?
師:看到大火爐時,小女孩是什么心情?小女孩為什么會看到大火爐?
在幻象中,小女孩的感受可以用一個什么詞來形容(幸福)這就是小女孩曾經感受到的幸福。誰來讀一讀這句話,把女孩快樂、幸福的心情讀出來。歡快一點兒。
師:幻象中,小女孩多么幸福!可是突然——[指名讀]
師: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師:回到了怎樣的現實中?用一個詞來形容。(殘酷的現實)
師:沒有火爐,只有一根燒過的火柴埂,小女孩又回到了冰冷、殘酷的現實中,小女孩此時的心情又可以用一個什么詞來形容。把小女孩內心的痛苦,讀出來。 (痛苦]
師:幻想太美好了,讀——現實太殘酷了,讀——
過渡:如果說小女孩第一次斗膽“終于”抽出一根火柴,是她實在太冷了的緣故,那么后面的幾次,就跟寒冷沒有任何關系了。可她幾次接連不斷地擦燃火柴又是為什么呢?
師:就是因為這樣,所以小女孩一次又一次地擦燃火柴。請同學們拿起書,我們一起合作朗讀6-10自然段。
3、師:盡管她不惜擦燃一大把火柴,來留住那樣美好的幻象,可幻象最終還是破滅了,破滅得那樣干凈,那樣徹底。因為她死了,在舊年的大年夜——凍死了。
4、請把你最受感動的句子讀一讀,讀出你的感動,再說說你的體會。如果有不理解的句子,也可以讀出來,和同學們討論。
5、(“奶奶~)大家注意這里的標點,你發現了什么?從四個嘆號中,你體會到了小女孩怎樣的心情?
師:在小女孩所有的.幻象中,我們都能感受到她的內心渴望,這幾句小女孩的內心獨白更加深了我們的體會。女孩就是特別害怕奶奶也會隨著火柴的熄滅而消失,所以她急切地叫起來——可憐的懇求著——
師:小女孩的內心獨白句句含淚,作者的語言字字含情。
3、(飛到那~)這句話的意思就是小女孩離開了人世,在美好的幻覺中死去了。
師:反過來說,小女孩只要活在這個世界上,就只有寒冷,只有饑餓,只有痛苦,小女孩的命運是多么——悲慘!(悲慘的命運)帶著你的體會讀——
師:小女孩為什么會看到這些美麗的東西?小女孩美好的虛幻其實就是她現實生活的渴望。小女孩就這樣,從幸福到痛苦,從痛苦到幸福,從這幻象與現實的鮮明對比中,你體會到了什么?
還有哪段沒學,你明白了什么?
小結:幻想越是美好,現實就越是冷酷,幻想中越感到幸福,回到現實中就更加覺得痛苦,小女孩的命運真悲慘!她身處的社會現實是多么——殘酷。
四、第三部分
小女孩就這樣在美好的幻象中帶著微笑死去了,在舊年的大年夜凍死了,多么可憐的小女孩,多么悲慘的小女孩,可是作者在結尾卻這樣寫道:
(出示小黑板)怎么理解這兩個幸福?第一個幸福是幻象中的幸福,其實是反襯現實的痛苦,第二個幸福是小女孩死了就沒有寒冷、饑餓和痛苦,就徹底幸福了。只有死去才能得到幸福,小女孩的命運是多么悲慘!
安徒生懷著怎樣的心情寫下了這段文字?
讓我們帶著這種心情,再齊讀這段文字。
五、小練筆:
對比你現在的幸福生活,你們有什么話想對小女孩或自己說嗎?
六:小結:
同學們,從你們深情的話語中,我能感受到你們對小女孩悲慘命無限同情,對自己幸福生活的無比珍惜。所以我們更加要珍惜這份幸福,還要傳遞這份幸福,讓世界充滿陽光,讓世界不再有冷漠的人心,不再有冷酷的社會,就不會再有“賣火柴的小女孩”。
同學們,課文學到目前為止,你們的心情怎樣?為什么會有這樣的感覺呢?是呀,文章如此凄美,牽動著我們的心,是作者采用了什么寫作方法呢,下節課我們接著學習。
板書設計:14.賣火柴的小女孩
可憐 冷酷的現實
幸福 美好的幻象
痛苦 悲慘的命運
《賣火柴的小女孩》教學設計14
教材分析:
《賣火柴的小女孩》是第四組的一篇精讀課文,這篇課文是安徒生的一篇著名童話,課文先敘述大年夜,天下著雪,又黑又冷,小女孩還在街上賣火柴;接著講小女孩為暖和一下自己,一次又一次地燃燒火柴;最后講小女孩被凍死街頭,安徒生通過這個故事,表達了對窮人悲慘遭遇的深切同情。
教學目標
1、通過學習本節課的內容,領悟故事的深刻思想內涵,初步感受資本主義社會勞動人民的悲慘生活,激發熱愛社會主義祖國的思想感情。
2、引領學生逐層深入品讀并理解前四段,關注人物的悲慘命運,體會對比的表達方法,結合具體語句、段落深刻感悟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
教學重、難點
能讀懂前四段中含義深刻的句子,學習做題方法和作者的寫法,體會其表達的思想感情。
教學時間:
兩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言揭題
同學們,除夕夜你在干什么?但是,你們知道嗎?在資本主義國家的一個大年夜,有個和你們同樣年齡的小女孩,卻光著頭赤著腳在冰天雪地里叫賣火柴,最后凍死街頭。今天,我們就走進這個女孩。加上“小”字,帶給你怎樣的感覺?究竟課文中的小女孩是什么樣的呢?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自由讀文,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2、快速瀏覽課文,完成填空。課文先寫小女孩___,接著寫小女孩__,最后寫小女孩___。
3、默讀課文1至4自然段,說說你看到一個什么樣的小女孩。
4、交流匯報。
三、解讀“不幸”
(一)部分入手,精讀理解。
1、課文哪些詞句具體寫出小女孩很可憐?用“____”劃出有關語句。
(1)點撥、引導,體會天氣寒冷。
a、幻燈出示。
天冷極了,下著雪,又快黑了。抓住“冷”“雪”“黑”三個字體會句子。
師:當你細讀每句話,讀到重點詞的時候,你會發現詞后面傳遞給我們的信息。現在再讀這句話,味道就不一樣了。(教師用手勢指導學生朗讀,變換兩種方式讀:從強到弱和從弱到強。)
b、同學們自己讀第一自然段的.其他句子,做批注。可以和同學們交流。
2、感受人性冷漠
(“這一整天,誰也沒有買過她一根火柴,誰也沒有給過她一個錢。抓住兩個“誰”)
誰會是哪些人?能去掉嗎?這句話言外之意是(這一整天,小女孩,小女孩。)
作者為什么不這么寫?作者有什么目的?
3、運用學法,學習第二句。
(1)雪花落在她的金黃的長頭發上,那頭發打成卷兒披在肩上,看上去很美麗,不過她沒注意這些。
(2)這句話寫什么?“這些”指的是哪些?
(3)每個窗子都透出燈光來,街上飄著一股烤鵝的香味,因為這是大年夜——她可忘不了這個。觀察這兩個句子,你有什么發現?作者運用了什么寫法?
(4)表情朗讀。
4、提問:這么冷,這么餓,她為什么不回家呢?可以看出什么?
(二)回歸整體,深化理解:
1、跟著作者,我們來到遙遠而古老的丹麥,見到了這個可憐的小女孩。請你們看圖有條理地說一說,可以用“可憐的小女孩!”作為開頭寫一首詩。
2、學生練習,指名口述。聲情并茂地朗讀。
四、深化主題,鋪墊銜接
1、過渡:可憐的小女孩,她最后的結局是怎樣的呢?(凍死了)是啊,在資本主義社會里,這就是窮苦孩子必然的結局。
2、自由讀第三段,找一找,小女孩死時的神態。(她[帶著微笑死了])
3、設置懸念:為什么這樣可憐的小女孩會帶著微笑死去呢?作者為什么要這樣寫呢?這兩個問題,下節課我們學習課文時再來解決。
五、布置作業
快到我身邊來
這里有(),這里有(),這里有();
快到我身邊來
我把(),我把(),我把();
快到我身邊來
我們的童年()!我們的生活()!
《賣火柴的小女孩》教學設計15
教學目標
(一)知識教學點
1、理解“火焰、暖烘烘、閃爍、靈魂”等詞語。
2、理解重點句。
(1)誰也不知道她曾經看到過多么美麗的東西,她曾經多么幸福,跟著奶奶一起走新年的幸福中去。
(2)他們倆在光明和快樂中飛走了,越飛越高,飛到那沒有寒冷,沒有饑餓,也沒有痛苦的地方去了。
(二)能力訓練點
1、培養學生理解詞句,領悟課文中心的能力。
2、指導學生展開合理的想象。
3、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三)德育滲透點
通過了解小女孩悲慘的命運,喚起學生對小女孩及所有受壓迫的窮苦人的深切同情對資本主義社會制度的憎恨。
(四)、美育滲透點
體會小女孩的美好愿望,珍惜現在的美好生活。
教學重難點及疑點
(一)重點
從小女孩一次次擦火柴所看到的種種幻象中體會她的悲慘生活。
(二)難點
從最后三個自然段含義深刻的語句中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三)疑點
小女孩死后為什么嘴上帶著微笑?她真的能飛到“沒有寒冷,沒有痛苦的地方”去嗎?
課前準備
多媒體課件、小組討論合作學習所需要使用的表格(課前發給學生)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景、質疑問難
1、師包含深情地說:在上節課里我們認識了安徒生筆下賣火柴的小女孩。你看大年夜的晚上,她正在大街上哆哆嗦嗦地走著,又冷又餓。(課件出示風雪中的小女孩,同時播放悲凄的音樂)
2、看到這樣的情景,你想說什么?(生答:小女孩的生活多么悲慘!小女孩多么饑餓、多么痛苦、孤獨啊!小女孩真可憐!)
3、可是文章結尾卻說“誰也不知道:她曾經看到過多么美麗的東西,她曾經多么幸福地跟著她的奶奶一起走向新年的幸福中去。”課件出示這句話。齊讀。你有什么疑問?(生問:為什么會感到幸福?幸福是什么含義?她看到哪些美麗的東西?)
二、學習課文的第二部分。
(一)有感情朗讀五次描寫幻景的句子。
1、她擦了幾次火柴?她看到了哪些美麗的東西,請快速閱讀課文第二自然段,邊讀邊思考。指名回答。
2、請用“—————”畫出描寫這些幻景的有關語句有關,讀一讀。最喜歡的語句大聲地多多幾遍。讀了以后有什么感受,能不能用一些詞語來概括?
3、交流反饋:
(1)、同學們找到寫幻景的句子嗎?讀了以后有什么感受?
(2)、是啊!這些幻景確實非常美妙、神奇,那么我們進入文章的字里行間去感受一下吧!你可以選擇其中的一至二個幻景認真地讀一讀,去感受幻景的美妙、神奇,然后用你的朗讀把那種美妙、幸福的感覺表達出來。(學生練讀)
(3)、朗讀反饋(按照學生朗讀的順序交流)
第一次幻景:我們先請讀第一個幻景的同學來讀一讀(評議)
朗讀處理:火燒得旺旺的,暖烘烘的,多么舒服啊!(輕讀:讀出盡情享受、陶醉;重讀:讀出驚喜)齊讀
第二次幻景:在第一次幻景中,小女孩盡情享受火爐帶給她的溫暖,那么第二次幻景帶給小女孩的又是什么呢?誰愿意來讀?為什么讀的時候,聲音放輕了,放慢了?(課件演示,感受)是啊,看到這噴香的烤鵝向她走來,萬分饑餓的小女孩簡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讓我們一起來試試,好嗎?
第三次幻景:想讀的同學一起讀,說說你有什么獨到的朗讀處理嗎?(不由自主地伸出手去,要讀得快些,讀出驚呆了)
第四次幻景:
a、最后一次小女孩看到了她親愛的奶奶,看到了世界上唯一疼她的奶奶,她是怎樣對奶奶說的,誰來讀讀?請女孩子當那個小女孩,把她又驚又喜又急切的心情讀出來,好嗎?
b、奶奶確實沒有離開,而且變得更加高大、更加美麗——教師范讀(結合課件演示):她把小女孩抱起來,摟在懷里。她們倆在光明和快樂中飛走了,越飛越高,飛到那沒有寒冷,沒有饑餓,也沒有痛苦的地方去了。好好讀讀這段話,說說你讀懂了什么?那么這一段話,你準備怎樣來讀?指名讀,談感受。
4、連讀四個幻景:
(老師有個小小的建議,我們把四次美妙的幻景連起來讀一讀,怎么樣?)
分工:第一次——一、二兩組同學讀;第二次——三四兩組同學讀;第三次——男同學讀;小女孩的話——女孩子讀;最后飛走了——全班齊讀
問:通過剛才的朗讀你又發現了什么?
體會的幻景越美好,與出現破滅的結果一旦相聯系,則更凄涼,為后面的比較作基礎。
大量時間的自讀自悟,體現人文性,珍重學生的獨特感受。
(二)小女孩為什么會產生這樣的幻景呢?小組討論學習,完成表格。
過渡:幻景是美好的,但幻景終要消失,每一次火柴滅了,小女孩面對的是怎樣的情景了?理解幻景破滅的句子
出示句子:
(1)火柴滅了,火爐不見了。她坐在那兒,手里只有一根燒過了的火柴梗。
(2)這時候,火柴滅了,她面前只有一堵又厚又冷的墻。
這時候,火柴滅了。只見圣誕樹上的燭光越升越高,最后簡直成了天空中閃爍的星星。有一顆星星落下來,在天空中劃出了一道長長的紅線。
請學生談談不一樣在什么地方?
輕聲讀讀這些句子,然后說說自己的感受
在幻象與現實的再次鮮明對比中,發現小女孩在美妙的幻象中沒有寒冷、饑餓、享受著快樂與疼愛。她是幸福的。當火柴熄滅時,她又會回到冷酷的現實,學生此時認識到小女孩這時的幸福是可憐的。
過渡:天空中閃爍的星星讓小女孩想起了奶奶,為了留住奶奶,小女孩最后一次是怎樣擦燃火柴的'呢?生答。她以前是怎樣擦燃火柴的呢?請同學們找出有關語句。生回答。
(三)體會擦火柴時的不同心情
課件出示句子:
她敢從成把的火柴里抽出一根來,在墻上擦燃了,來暖和暖和她的小手嗎?她終于抽出了一根。
她又擦了一根。
她又擦著一根火柴。
她在墻上又擦了一根火柴。
她趕緊擦著了一整把火柴。
問:有什么不一樣?第一次的不敢,最后一次的急切、毫不猶豫,,反差時是多么大啊,這里,你又讀懂了什么?連讀這五句話。
三、解疑內化。
1、讀后思考。
(1)齊讀課文最后一部分。思考:死對平常人來說是件痛苦的事,但對小女孩來說也是不幸的嗎?
(2)交流討論。
(3)談談對文中兩個“幸福”含義的理解。
蘇霍姆林斯基說:“在人的心靈深處,都有一種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自己是一個發現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兒童的精神世界中。”這種需要特別強烈。把發現留給學生,就是滿足學生的精神需要,讓他們在學習過程中嘗試著自己發現問題思考和解決問題,使他們的學習活動充滿生氣和活力,充滿愉悅和欣喜,充滿思考和想象)
2、指導朗讀。
小女孩凍死了,我們對她寄予了無限的同情和憐惜。讀這一部分,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融入自己的感情,深情地讀出來。課文的第12自然段這樣寫到:(引讀)第二天清晨,這個小女孩——。她死了,在舊年的大年夜——。(課件演示)
3、如果這個賣火柴的小女孩來到了我們中間,你會對她說些什么呢?
學生利用已有的知識,經驗為基礎,展開合理想象的訓練,培養學生的遷移能力。學生在暢談中再一次激起對小女孩的同情,對現實生活的熱愛。
四、作業
1、有感情朗讀課文
2、寫一篇《賣火柴的小女孩》讀后感
【《賣火柴的小女孩》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賣火柴的小女孩教學設計02-27
《賣火柴的小女孩》教學設計08-23
語文《賣火柴的小女孩》教學設計02-05
《賣火柴的小女孩》教學設計范文08-10
《賣火柴的小女孩》教案設計優秀11-11
語文賣火柴的小女孩教學反思12-05
六年級語文《賣火柴小女孩》教學設計04-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