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設計
在教學工作者開展教學活動前,時常需要準備好教學設計,借助教學設計可以提高教學質量,收到預期的教學效果。我們應該怎么寫教學設計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教學設計,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教學設計1
一、教學導入
1、師述:1870年3月17日的夜晚,在霧氣籠罩的大西洋海面上發生了一場可怕的海難,在死亡面前,諾曼底號上的乘客驚慌失措,他們奔跑著、呼喊著、哭泣著……頃刻間船上亂成一片 (映現)只聽一聲巨響,“諾曼底”號的船身一下被剖開了一個大口子。船發生了可怕的震蕩。頃刻間,所有的人都奔到甲板上,男人、女人、孩子,半裸著身子,奔跑著,呼喊著,哭泣著,海水猛烈地涌進船艙。
讓我們通過朗讀一起再來感受一下當時場面的混亂與可怕吧! 2、學生齊讀。
3、諾曼底號遇險了,(板書:遇險)在這十萬火急的情況下船長是如何帶領船上的人虎口脫險的呢?(板書:脫險)
4、今天這堂課仲老師就將和大家一起繼續走近哈爾威。
二、引入新授
(一)整體入手,初步感知四次命令。
1、師:請大家打開課本,輕聲地讀一讀課文的3-28小節。找一找從乘客們遇險到脫險之間,哈爾威船長一共下達了幾次命令?(板書:命令)
2、指名答。
3、聽寫詞語:吼、簡短有力、喊、叫、巍然屹立(吼、喊、叫是三個表示叫的詞兒,意思相近,可韻味不同;巍是本課的生字,上面的山字頭要寫的扁一點)
(二)順學而導,重點感知一、二兩次命令。
1、過渡:四次命令中,作者重點寫了哪幾次命令?
2、我們來看哈爾威船長下達的第一次命令。
(命令一) ⑴指名讀。
⑵從這一次命令中,你讀出了什么?(扣“必須”“全都”,再讀。)
預設: (船長讓婦女兒童先走,船員斷后——這是指揮的經驗)
(從“必須”“全都”我讀出了船長的沉著、鎮定,船長是在幫助大家消除恐懼,是在盡最大可能讓大家安靜下來船長是充滿智慧的人,…… —— 這是指揮的藝術。)
誰再來讀一讀這段話,注意要讀出船長的沉著、鎮定和決心。
⑶(點板書上的“吼”字)扣“吼”三讀
a哪一種動物的叫聲我們稱之為“吼”?(獅吼)
b獅乃“百獸之王”呀!這里用“吼”,可見哈爾威船長的命令是多么富有震撼力。誰能學著船長的樣子,來下達這次命令?
3、過渡: 船長這振聾發聵的命令,使得局面得到了控制嗎?課文中怎么寫的,請你讀一讀。(學習第5小節)
⑴亂得不可開交什么意思? ⑵從那些詞句上我們可以感受到當時船上亂得不可開交?
⑶指名答(要求學生說得稍具體一些) ⑷那是一個什么樣的場面呢,我們一起來聽一聽!
(放錄音) ⑸現在誰能把這段話讀好的? (再扣一下“人群簡直像瘋了似的”)
①“瘋”失去了理智。 ②不是一個人兩個人瘋,而是整個人群都瘋了。)
⑹我們一起來讀一讀。“大家一蜂窩擁上去—— ”
4、師述:就在這時,人們在黑暗中聽到一段簡短而有力的對話(板書:對話,映現對話:提示語藍字)。請大家自由地讀一讀這段對話,看看在場的人們從這段對話中明白了什么?
必須答到這四點: ① 船已失去了動力,我們已經沒有了退路。
② 脫險時間只有20分鐘,時間非常緊迫。
③ 從“夠了”可以看出,只要船上不亂,哈爾威對安全脫險充滿了信心。
④ 哪個男人走在女人的'前面就會被槍斃,再亂下去,(船長哈爾威要命令開槍殺人了) 預設重點:A:“夠了。”
①從一句簡短的夠了,人們明白了什么?
②如果你是哈爾威船長,這句“夠了”你會怎么說?(一讀)
③孩子啊,一句夠了能讓那些身處絕望之中的人重新找回希望啊,再讀一讀!(二讀)(我聽到了信心,聽到了決心!)
B:船長的命令“哪個男人敢走在女人前面,你就開槍打死他!”
① 船長為什么命令奧克勒將那些走在女人前面的男人打死呢?
(船長是在告訴大家不管在什么情況下,我們都應該保護弱小。船長的命令充滿了正義)
②那老師就有一個疑問了,哈爾威船長前面不是命令必須把60人全都救出去嗎?怎么現在又下令開槍殺人了呢?這不是矛盾的嗎?
(船長的命令充滿了正義與果敢,誰來讀一讀?)(人命關天哪,再威嚴些)
5、述:在這次對話中,哈爾威船長下達了第二道命令。
(命令二)
大家沉默了,沒有一個人違抗他的意志。誰來讀一讀課文的第24小節。
①井然有序什么意思? ②由原先亂得不可開交到現在變得井然有序,可見船長的命令有何等的威嚴,我們一起再來讀一讀! ③齊讀。
6、現在誰能連起來將這段對話讀好的?(指名一男生讀)(相機指導)
7、分角色讀。)
8、同座練讀。
9、指名讀。(誰來讀船長的話?)
人多則師生同讀學生起立讀船長的話,師讀船員的話。
(三)略處理第三、四兩次指揮,總瞻船長的指揮若定。
1、指名讀讀第三、四兩道命令。
(命令三)第三道命令,你讀。(命令四)你讀。
2、小結:瞧!雨果真不愧為一代文學巨匠,僅僅是通過人物語言的描寫,一位沉著、細心、威嚴、偉岸的船長形象仿佛就出現在我們的面前。
3、看:這就是船長哈爾威
面對危險他早已把自己的生死置之度外,在整個救援過程中,他時刻牢記自己是一名——船長。(點板書)
談起他的指揮,大作家維克多雨果滿懷崇敬地寫道:“哈爾威……”學生齊讀
(四)言語拓展,升華人物品質。
1、(音樂起)正因為有了哈爾威這位經驗豐富的好船長,才使得船上的60人與死神擦肩而過,他們得救了。師讀第29小節
2、孩子們讀到這兒,你們有什么疑問想對哈爾威說嗎?哈爾威船長為什么放棄自救?)
3、小結:說得好,“諾曼底號”承載著哈爾威的生命與追求,光榮與夢想,現在船沉了,雖然責任不在他,但是作為那個時代的船長,他別無選擇,他必須與船共存亡。在生命的最后一刻船長一個手勢也沒有做,一句話也沒
有說,(板書:一句話也沒有說)此時無聲勝有聲!船長的內心或許在想些什么?
4、船長就要被無情的大海吞沒,在“瑪麗號”上,得救的人們內心就如這波濤洶涌的大海,他們百感交集,他們有多少話要對船長深情地訴說啊!
A 一位懷抱嬰兒的婦女 說:“船長啊,船長,。”
B 還是個孩子的水手克萊芒 說:“船長啊,船長,。”
請任選其中一個句式,試著將自己的感受寫出來。
學生寫。指名讀。
5、師:(深情地)在生與死之間船長哈爾威選擇了后者,他徐徐地沉入了大海……雖然他已離我們而去,可是他卻讓我們每一個活著的人深受震撼,人們情不自禁地從心底發出了這樣的贊嘆:(最后一小節)。引讀
①見習水手克萊芒要說——(一女生讀) ②大作家雨果要說——(一男生讀)
③還有讀文章的我們也要說——(齊讀)
6、讀到這兒,孩子們,你們打算用哪些詞來贊美你心目中的船長呢?
我想大家一定還有許多美好的詞語來贊美船長(板書……)概括起來說——他是我們心中
教學設計2
一、教學目標:
1、掌握圈點批注等讀書動筆的基本方法,養成讀書動筆的習慣。
2、品味課文的語言風格,反復揣摩句子的深刻含義。
3、積累一些詞語和詩句,感受文章所表達的感情。
二、教學重點、難點:
品味課文的語言風格,反復揣摩句子的深刻含義。
三、教學安排:
一課時。
四、教學過程:
(一)導入:
1、大千世界,五彩繽紛,同學們心目中一定有自己喜歡的顏色,你們喜歡什么顏色,為什么喜歡它?能說幾帶“綠”的成語來嗎?(燈紅酒綠綠草如茵綠林好漢桃紅柳綠青山綠水青枝綠葉綠肥紅瘦花花綠綠綠葉成蔭粉白黛綠橙黃橘綠穿紅著綠綠林大盜花紅柳綠紅情綠意……)
2、綠色是大家喜歡的顏色,因為它是生命的象征,但大家聽說過“女兒綠”,觀賞過它嗎?如果沒有,就請隨我一同走進朱自清的《綠》,從中去尋找答案。
(二)簡介作者
朱自清,原名自華,字佩弦,號秋實,原籍浙江紹興。他是現代著名的作家和學者。有著作27種,共約190萬言,包括詩歌、散文、文藝批評、學術研究等。著有《朱自清文集》。代表作品有《背影》、《綠》、《春》、《槳聲燈影里的秦淮河》、《荷塘月色》等。
(三)檢查預習:掌握下列生字詞
踞(jù)薄(bó)陰綹(liǔ)棱(léng)角穹(qióng)塵滓(zǐ)皺纈(xié)
什剎(shíchà)明眸(móu)善睞(lài)挹(yì)掬(jū)
(四)初讀感知,梳理文路。
1、用3分鐘略讀全文,完成下列問題:
(1)標示出第一、四自然段的關鍵詞。(用△符號)
(2)第二、三自然段分別主要寫了哪個景點?(寫旁批)
(3)四個自然段中哪個是重點段?(寫旁批)
(4)第二、三自然段所寫的景物有什么關系?(寫旁批)
明確:
(1)關鍵詞:第一段,“第二次”“驚詫”“梅雨潭的綠”;第四段,“不禁”。
預設問題:“驚詫”于梅雨潭的綠,是因為綠得“奇異”;第一次來仙巖游是春天,春水綠波,難道綠得不“奇異”嗎?
體會:作者兩次來仙巖景同色異,綠——是作者驚異的原因。開門見山,點題,留下懸念。結尾“不禁”二字,與首段呼應。
(2)梅雨潭梅雨亭梅雨潭的綠
(3)第三自然段是全文的重點段,著重描繪了梅雨潭的綠
(4)梅雨潭和梅雨亭是梅雨潭綠色的所在地,描繪梅雨潭和梅雨亭就及好地為梅雨潭的綠色作了鋪墊和襯托。
(五)深入研讀,品味語言。
讓我們看看朱自清先生當年在溫州游仙巖梅雨瀑時寫下的散文佳作《綠》,是怎樣將一潭綠水寫得生動逼真、活靈活現的。第三段作者是運用什么方法摹寫綠的?對綠的總感受:醉人、奇異
一、比喻:
她松松地皺纈著,像少婦拖著的裙幅。
她滑滑地明亮著,像涂了……那樣嫩。
她又不雜些塵滓,宛然一塊……猜不透她。
潭水的特征:連設六喻:“荷葉”、“裙幅”、“明油”、“雞蛋清”“碧玉”、“藍天”。從不同角度刻畫同一形象梅雨潭的綠:厚積、細膩、柔美、明亮、嬌嫩、溫潤、清純等特點。
預設問題:
1、“像少婦拖著的裙幅”,作者為什么不說“像一條裙幅”或“像少女的裙幅”呢?請大家思考。
【少女天真活潑,明朗爽快;少婦沉靜寡言,脈脈含情。】【少女裙子一般短;少婦的裙幅長而皺纈,要“拖”。】
2、那么“像少婦拖著的裙幅”一句,除了描繪了潭水波紋的形態的“細柔”外,還傳達了哪些神韻?(沉靜羞澀,脈脈含情……)
小結:我們眼前好象出現了一位婀娜多姿的少婦,略施粉黛,長裙拖地,腳步輕盈,款款而來,多美啊!
二、比較
1、為了突現這綠的“奇異”、“醉人”——,又將哪些地方有名的綠與梅雨潭的綠進行對比的?
什剎海的綠楊“太淡”
虎跑寺的綠壁“太濃”
西湖的波“太明”
秦淮河的“太暗”
2、小結:梅雨潭的綠是——濃淡相宜、明暗適中,梅雨潭的綠美得恰到好處,可說是“增之一分則太濃,減之一分則太淡,著光則太明,去色則太暗”。沒有任何一個地方的綠是能和梅雨潭的綠相媲美的。蘇軾曾有一首詩來描繪西湖的波——《飲湖上初晴后雨》,會背嗎?
3、詩句:水光瀲滟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
三、聯想擬人
1、按理說,文章到此應該結束了。但作者這時卻說:“可愛的,我將什么來比擬你呢?我怎么比擬得出呢?”從這句話可以看出作者仍然是意猶未盡,這種意猶未盡的感覺,可能是作者實在是太喜愛梅雨潭的綠了,正是這種熾熱的情感,點燃了他想象的火花。那么作者由此生發了哪些奇妙的聯想和想象哪?
聯想是——“大約潭是很深的,故能蘊蓄著這樣奇異的綠;仿佛蔚藍的`天融了一塊在里面似的,這才這般的鮮潤呀。”
這一聯想寫出了綠的——奇異、鮮潤的特點。
想象和擬人是——“我若能裁你以為帶,我將贈給那輕盈的舞女;她必能臨風飄舉了”;“我若能挹你以為眼,我將贈給那善歌的盲妹;她必明眸善睞了”。
這兩句寫出了綠的輕盈、清澈、含情特點。
2、“……若……”什么句式啊?——假設。
請大家模仿這種假設的句型,抓住“綠”的特點,運用大膽的想象,寫一兩句贊美綠的話。
預設問題的答案:
生1:那醉人的綠呀,我若能釀你以為酒;我將贈給那吟詩的高手,他必能詩興大發了。
生2:那醉人的綠呀,我若用你以為種;我將贈給那善良的農夫,他必能稼穡滿園了。
生3:那醉人的綠呀,我若能制你以為裙,我將贈給那善良的山妹,她必能光彩照人。
生4:那醉人的綠呀,我若能治你以為墨,我將送給那善繪的丹青,他必能妙手天成了。
3、作者滿懷深情地為潭水起了一個名字—“女兒綠”,是仿造玉石“祖母綠”而成的一個名字,將“‘女兒綠”換成“祖母綠”,如何?
預設答案:
“祖母綠”給人一種老氣橫秋的感覺,如同一個歷經滄桑、面目枯槁的老夫人;而“女兒綠”清純、鮮活、靈動,如同以為二八少女立在你的眼前,美貌可人、神韻悠長。
4、作者怎么會想到這個名字呢?
參考:
既然以十二三的小姑娘相比,那就意味著梅雨潭的綠有著“女兒”相似的特征。“十二三的小姑娘”在品貌上有哪些特征?猶如含苞欲放的花朵,體態輕盈,膚色亮潤,品貌清純,愛唱愛跳,充滿活力,愛逗愛鬧,洋溢青春氣息。
有一首歌曲《九九女兒紅》,歌詞意思是:南方米酒之鄉,父母生下女兒,便在地下深埋一壇米酒,女兒長到十八歲,蒙上紅蓋頭出嫁時,父母取出淳厚芳香的米酒,招待四方親朋,送女出嫁,因此這酒就叫“女兒紅”。“女兒綠”大概由“女兒紅”而來。
小結:
像朱先生這樣用比喻、比較、聯想和擬人來描繪色彩的,在詩詞中屢見不鮮,請大家聯想舊知,舉出一些例句來。
預設答案:“霜葉紅于二月花”、“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赤橙黃綠青藍紫,誰持彩練當空舞?”綠樹村邊合,青山郭外斜——唐朝孟浩然《過故人莊》。“千里鶯啼綠映紅,水村山郭酒旗風。”——杜枚《江南春》。“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北宋王安石的《泊船瓜洲》。“綠楊煙外曉寒輕,紅杏枝頭春意鬧”——宋朝宋祁的《玉樓春》。“最愛湖東行不足,綠楊陰里白沙堤”——白居易的《錢塘湖春行》。“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宋朝楊萬里的《曉出凈慈寺送林子方》。
教學設計3
教材分析:
本文是老舍先生一篇膾炙人口的佳作,描寫了作者對母雞的看法由“一向討厭”直至“不敢再討厭”的變化,表達了對母愛的贊頌之情。課文以作者的情感變化為線索,前后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前半部分寫作者對母雞的討厭──討厭它時而沒完沒結;時而如泣如訴;時而又發了狂的叫聲,還討厭它欺軟怕硬的行為,再現了一只淺薄、媚俗的母雞;后半部分寫作者“不敢討厭”母雞的原因──負責、慈愛、勇敢、辛苦,塑造了一位“偉大的雞母親”的形象。
文章一大寫作特色就是對比手法的應用,通過前后對比,體會作者情感的變化和母愛的偉大,母雞就是一個無私無畏、日夜操勞的偉大母親。本文另一大特色是語言風格口語化,這是老舍先生一貫的無雕飾的生活化的語言風格,如“使人心中立刻結起個小疙瘩來”,“咬下一撮兒毛來”,“就是聾子也會被它吵得受不了” 等語言的表述,散發著濃郁的生活氣息,好像和街坊鄰居對話,讀起來令人感到親切舒服。老舍先生將筆觸落于細微之處,以有了一群雞雛而負責、慈愛、勇敢、辛苦的母雞來道出人情──“一個母親必定是一位英雄”,以其細膩之筆揭示藏匿于生活中感性、直觀的特征,體現出樸素自然的格調和親切的人倫關懷。
課文《母雞》的語言自然流暢,并無過多華麗詞藻的修飾,就文字本身所表達的內容,對于五年級孩子來說并不難理解。首先,作者對母雞態度前后截然不同的變化是顯而易見的;其次,變化的原因是源于母雞的叫聲也是不難讀懂的。這些通過孩子的自主閱讀能發現和解決的問題在教學過程中不作為指導的重點,可通過多種形式的朗讀等教學手段幫助孩子理清課文脈絡,感受作者的情感。教學的重點和難點在于引導學生理解老舍先生在其看似平實的語言背后所要傳遞的深刻含義。難點之一:母雞始終是那么愛叫,但為什么相同的叫聲會讓作者對母雞的看法發生改變?通過學習,要讓學生領會,其實老舍是借母雞的叫聲,通過生活化的語言來表達對母愛的贊頌和崇敬之情。難點之二:文章有多處看似自相矛盾的表述,通過設疑的教學手段,引導學生發現這些矛盾并聯系上下文解決矛盾。矛盾1:文章第五小節中說到母雞總在院里挺著脖兒,表示出一副世界上并沒有什么可怕的樣子,但下文又將母雞在遇到異常情況時警戒的樣子寫得栩栩如生?母雞到底怕嗎?矛盾 2:文中第二節明確了母雞對公雞的態度──永遠不反抗,可第6小節中又說假如遇上大公雞搶食,母雞是一定出擊的,這勁頭兒連大公雞也怕三分。母雞和公雞,到底誰怕誰?在引導學生發現并解決這些疑問時,可始終以體會母雞叫聲所表達的意思為抓手逐步展開。
基于本單元的教學目標之一是培養孩子善于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我制定了以下教學目標。
教學目標:
讀準“欺侮”的字音,聯系上下文理解“如泣如訴、警戒、緊叫”等詞的意思。
邊讀邊思考,利用文中看似矛盾的語言表述設疑,培養學生發現、提出并解決問題的能力。
能正確朗讀課文,了解作者對母雞態度變化的原因,體會母雞的叫聲所要傳遞的意思,感受母愛的無私。
教學準備:1、讀通課文,劃出兩句直接描寫作者對母雞態度的句子。
2、查字典,知道“如泣如訴、警戒、緊叫”等詞的意思。
教學過程:
一、揭示課題,整體感知
(一)板書課題,鞏固“母”的筆順,讀課題。
(二)簡介作者──老舍。
(三)預習反饋:交流描寫老舍對母雞態度前后不同的句子。
(四)靈活運用關鍵語句,歸納課文的主要內容。(板書:負責、慈愛、勇敢、辛苦)
(五)理清課文結構,以作者對母雞的感情變化為線索將課文分成兩部分。(板書:一向討厭不敢再討厭)
二、深入品讀、感悟母愛
(一)略讀1-3小節,了解“我”討厭母雞的原因。
1.重點思考:“我”為什么“一向討厭母雞”?哪些語言讓人感受到作者對母雞的討厭?(板書:沒完沒結如泣如訴發了狂欺軟怕硬)
2.反饋指導。
指導重點:
(1)了解“如泣如訴”的意思。
(2)體會作者以夸張的'手法描寫母雞“發了狂”的叫聲時所表達的情感。
(3)體會母雞“欺軟怕硬”的行為。
(4)指導朗讀描寫三種不同叫聲的句子。
3.連貫表達“我”討厭母雞的原因。
(二)品讀5-8小節,體會“我”喜歡母雞的原因。
1.設疑:同為母雞的叫聲,為什么“我”變得“不敢再討厭”母雞了?引導學生體會母雞叫聲所要傳遞的意思及所要傳達的作者的感情。
2.通讀5-8小節,圈出描寫母雞叫聲的詞。(板書:警告緊叫啼叫)
3.初步了解母雞叫的原因。
4.想象表達母雞的叫聲所要傳遞的意思。
5.學習第5小節,體會母雞的勇敢和負責。
指導重點:
(1)想象母雞和雞雛所面臨的危險,了解母雞警戒的原因。
(2)指導朗讀描寫母雞“警戒”的句子,感受母雞的愛子心切。
(3)想象母雞警告雞雛的語言,體會母雞的勇敢。
(4)設疑:母雞挺著脖兒表示出世界上沒什么可怕的事,為什么還要“警戒”?母雞到底怕嗎?
(5)提煉作者對母雞態度變化的原因,了解母雞的叫聲即它的語言,也是與雞雛交流的方式。
6.學習第6小節,體會母雞的慈愛和辛苦。
指導重點:
(1)借助對“緊叫、一點兒”兩詞的理解,體會母雞“緊叫”所表達的意思。
(2)設疑:“叫”與“教”的區別,體會母雞的辛苦。
(3)聯系上下文,設疑:母雞到底怕公雞嗎?
(4)體會“緊叫”的“緊”字的妙用,感受老舍的語言魅力。
7.學習第8小節,再次體會母雞的辛苦,任勞任怨。
指導重點:通過對“頂尖銳、頂凄慘”的理解,體會母雞“啼叫”所表達的意思。
8.學習第7小節,體會母雞的辛苦與慈愛。
指導重點:
(1)學生自主感悟,交流反饋其讀懂及讀不懂的內容。
(2)體會“──”的作用,感受作者的情感變化。
三、總結全文,升華母愛
(一)理解“一個母親必定就是一位英雄”的含義。(板書:英雄母親)
(二)進一步體會“我不敢再討厭母雞”的原因。
板書:
教學設計4
教學目的與要求:
1、了解比喻、擬人等修辭手法的作用,學習托物言志的寫作方法。
2、品味精美的語言,培養敏銳豐富的語感。
3、欣賞石榴的美,體會作者對石榴的喜愛和向往之情。
教學重點:
1、了解比喻、擬人等修辭手法的作用,學習托物言志的寫作方法。
2、欣賞石榴的美,體會作者對石榴的喜愛和向往之情。
教學難點:品味精美的語言,培養敏銳豐富的語感。
教學方法:
學法:
教學課時:兩課時。
第一課時
編寫日期:
執教日期:
總序第課時
教學目標:
1、掌握生字、詞語。
2、簡單介紹作者及散文的藝術特色。
3、了解比喻、擬人等修辭手法的作用,學習托物言志的寫作方法。
教具準備:
圖片。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展示石榴圖片或實物)
可讓學生談談他們所知道的石榴,教師做必要的補充。
二、作者簡介
郭沫若(1892——1978),中國現代杰出的作家、詩人、劇作家、歷史學家、考古學家、古文字學家,著名的社會活動家。四川樂山人。主要作品有:《女神》、《曲原》、《蔡文姬》等。《石榴》寫于1942年10月31日,當時正是抗日戰爭極端困難的關頭。一些文化人士變節投降,茍且偷生。作者以物抒情的方式,借石榴寄托情懷,歌頌真善美,贊揚不怕威壓、堅貞剛勇、奮發向上的品格和精神,也含蓄地抒發了自己執著堅定的信念和熱烈的追求。
三、教師范讀課文。
要求學生:
1、聽準字音。
爭妍(yán)斗艷奇崛(jué)枯瘠(jí)犀(xī)利
琢(zhuó)安普剌(lá)金罍(léi)盎(àng)然
皓(hào)齒豐腴(yú)
2、思考:作者是怎樣構思全篇的?
四、整體感知,初步分析課文。
這是一篇托物言志的優美散文,作者按“愛石榴——畫石榴——贊石榴”的思路結構全篇
1、學生默讀課文,可在文中圈出標志性語言,理清課文的情感脈絡。如:“石榴樹便是這少數樹木中的最可愛的一種”,“最可愛的是它的花”,“我本來就喜歡夏天”等等。
2、研讀課文第一部分(第一段)
(1)石榴開花是在五月過后,面對炎炎烈日,石榴樹表現出了與眾不同的風采,它到底有什么獨特之處呢?齊讀第一段。
(2)對比修辭手法的作用。
將少數樹木與一般樹木對比,引出石榴。石榴樹是少數開花樹木中“最可愛”的,由此得知它有非同尋常的品格,它不畏炎熱的個性,贏得了作者的青睞,也初步流露出作者“愛石榴”的情感。僅僅幾句話是難以言盡石榴的“最可愛”的,那么石榴究竟美在哪里?
3、欣賞石榴的美,研讀課文第二部分(第2——6段)。
作者按什么順序描寫石榴的美?
按照由枝葉到花朵到果實的順序來描寫夏華秋實的變化,表現石榴的美。
(1)枝葉美(第2段)
用比較的方法寫枝葉的特征。
相同點:如梅樹的枝,如柳的葉。
不同點:奇崛而不枯瘠,清新而不柔媚。
可通過展示石榴樹的圖片,和梅柳圖片相對照。也可結合學生學過的詩詞,了解梅柳的特征,品讀富有文采的語言,從而更進一步體會石榴的枝葉美,體會作者在“風度”、“兼備”、“舍去”等詞語中流露出的對石榴枝葉的贊美之情。
(2)花朵美(第3——5段)
“深紅的”顏色鮮艷動人,單瓣的“陸離”繽紛可人,雙瓣的“華貴”珍貴悅人,對于炎陽的直射毫不避易,石榴自然被譽為“夏季的心臟”。——花的外形和精神。
石榴花的紅是明艷張揚的,這樣的色澤呈現的是生命的律動、奔放的熱情,也最能體現夏季的蓬勃。作者從色澤和外形的角度把石榴花比作“夏季的心臟”,高度贊揚了花朵的形態美。花更是傲骨錚錚,它不向驕陽低頭,不屈服于烈日的淫威,這種質樸俊逸的風度足以使那些伸張傘蓋、“不想再爭妍斗艷”的眾樹汗顏!
小茄形的骨朵逐漸翻紅,逐漸從頂端勻稱四裂,狀如紅瑪瑙琢成的花瓶兒,還被多情人插上了花。——花骨朵成長演變的過程
作者稱這種變化過程為“奇跡”。的確,小小的骨朵柔弱而嬌小,在艷陽的'照耀下,它竟堅強地成長著,一味把自己的生命宣揚到極至,去迎合生命形態的變異,去完成幼稚到成熟的蛻變。當它驕傲地將自己的花瓶兒呈現給愛它的人們時,誰會不驚嘆自然的造化?
作者通過細致的觀察,給我們描摹了石榴生命形態的變化,無論是色澤還是精神都包孕著生命的熱力。與其說是作者在寫石榴,不如說是作者借石榴來表明自己的心跡——不甘沉默、積極進取。聯系當時的社會背景,我們不難發現作者的性格已鮮明地烙刻在石榴這個物象上,這就是托物言志的寫作手法,它可以含蓄地表現作者的情懷。
4、自由朗讀第2——4段,仔細體會作者借石榴來寫自己的追求與理想的寫法。
5、男生朗讀第2段,要求讀出石榴枝葉的神致氣韻及作者發自內心的贊美之情。女生朗讀第3——4段,要求讀出石榴花熱烈向上的個性品質及作者喜愛且敬佩的情感。
五、結束語
石榴的美表現在它的枝葉、花朵、果實,今天這堂課我們一起欣賞了石榴奇崛清新的外形,也逐漸感知到石榴花濃烈的熱情,更讓我們領悟到日漸翻紅的骨朵也是生命的奇跡,也許你已經不自禁地隨作者一起深愛了這夏季的寵兒吧,也許你還在期待石榴更攝人心魄的美麗吧,大家且把這份愉悅與希冀存在心中,下一課再來分享果實的甜蜜。
六、布置作業
1、復習生字新詞,領會它們在文中的意思。
2、有感情朗讀課文,反復體會作者所寄寓的情感。
3、仔細觀察一種植物或動物,想想它有哪些你喜歡的特性。
第二課時
編寫日期:
執教日期:
總序第課時
教學目標:
1、品味精美的語言,培養敏銳豐富的語感。
2、欣賞石榴的美,體會作者對石榴的喜愛和向往之情。
教具準備:圖片。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上一節課我們已經初步領略了石榴的風采,欣賞了石榴可以入畫的枝葉和足以眩目的花朵,這一節課就讓我們再次走進石榴園,去采摘屬于夏季的美麗!
二、整體感知,進一步分析課文
1、欣賞石榴的果實美,繼續研讀第二部分(第2——6段)。
我們已經欣賞了石榴的枝葉美和花朵美,那么由花朵變幻為果實,又能為我們帶來怎樣的享受?
單瓣花從“紅瑪瑙的花瓶兒”變幻成“希臘似的安普剌”了,又變幻為“中國式的金罍”了,果實長成,表皮斑駁,顏色亦現金色,形體變為肥胖的圓肚形,儼然有“各種銹彩”的“青銅器”。——果實成熟的情態。
正當濃艷的花兒呈現自己的驕傲時,果實也好似有情人一般,忍俊不禁地破口大笑,露出排排子實,它已經不是原先的花瓶與了,它子孫滿堂,迫不及待地向人炫耀它的富足,石榴心中的自豪和作者心中的欣喜溢于言表。生動形象的擬人和比喻逼真地描繪了石榴由花朵向果實過渡的過程。
這一段語言精妙而富有情趣。“你以為它真是盛酒的金罍嗎?”一句幽默的玩笑寫出了石榴的變化,反問句明確地表示它已經完成了最偉大的孕育,要向人們奉獻它甜蜜的果實了。“戲法”、“忍俊不禁”、“破口大笑”、“皓齒”等極具人性特征的詞語,讓我們感受到石榴的歡樂與滿足,它淳樸憨厚的個性逗人喜愛,那透明光嫩的皓齒惹人愛憐,課文讀來趣味盎然。
2、齊讀第6小節,想象石榴滿枝的喜人情景,體會作者所抒發的歡愉、欣賞之情。
3、總結以上課文所描繪的石榴之美(枝葉美、花朵美、果實美),想想這樣美麗清逸的事物,到底滲透了作者怎樣的感情呢?
三、研讀課文第三部分(第7——9段)
大聲朗讀這一部分,思考抒發了作者什么樣的感情?
抒發了作者喜歡夏天更喜歡石榴之情。
喜歡夏天是由來已久了,因為“夏天是整個宇宙向上的階段,在這時使人的身心解脫盡重重的束縛”。這是從宇宙和人的發展角度來稱頌夏天,實際上,夏已經是旺盛的斗志、奔放的熱情、勃發的生命的象征。作者再次稱石榴是夏的心臟,是在第一個比喻的基礎上,準確形象地表明了石榴的熱烈、充滿活力、積極向上的特征,這是石榴的內在美、精神美的表現。作者是借喜歡夏天來襯托自己對“夏季的心臟”——石榴的喜愛之情,由此可見,石榴成了承載作者理想和追求的載體,要是沒有它,夏天將黯然無光、索然無味。
最后寫昆明石榴的“特別”,特別就特別在果實大而子粒豐腴,酸甜可口;擋不住誘惑。
明寫石榴的口味,暗寫的是作者對石榴喜愛之情,回味無窮。
四、齊讀第三部分,共同體會作者的喜愛之情。
五、選擇自己喜愛的句子朗讀,要求聲音宏亮清楚,感情充沛。
六、總結全篇
提示:
1、多種修辭手法的綜合運用;
2、多種表達方式的靈活運用;
3、領悟寓意深刻、別具匠心的語言;
4、體會托物言志的寫作手法。
七、比較閱讀欣賞。
材料1
《辭海》“石榴”條的說明性語言:一名安石榴。石榴科。落葉灌木或小喬木。有針狀枝。葉對生,長倒卵形或長橢圓形,無毛。夏季開花,花有結實花和不結實兩種,常呈橙紅色,亦有黃色或白色……
(本課文語言形象生動,準確凝練;本段文字科學、清晰、簡潔)
材料2
暮春是桐樹熱鬧的季節,它常常一夜間綻出滿樹的桐花來,朵朵都是并蒂蓮的模樣兒,做著集體吹喇叭的姿態。它們開起花來是那樣的忘情,總是一大簇一大簇地湊在一起,原本淡紫淡粉的花色的煙云,冉冉地蒸騰著,張揚而清高,還有那濃郁的香氣一刻不停地提醒你:這里正是春天。大樹下,三五個穿著花肚兜的小兒女提著長長的竹竿兒,拼勁地打落那一串串的桐花,然后將花瓣一剝,用舌頭舔里面的花蕊,那是有甜味的,花蒂則用線一穿,就成了活脫脫一條“青蛇”。頑童們白天拿它去嚇唬小女伴,夜晚冷不丁放到大人的脖子里,都要給嚇得大叫一聲的,因為“青蛇”不僅滑溜溜的,且還帶著嗖嗖的涼意……
提示:
1、欣賞生動細致的描寫,想想桐花有怎樣的品質?
2、作者借景抒情,融情于景,仔細體味狀物抒情的特點。
八、布置作業
仿照課文狀物抒情的寫作方法,寫一段文字。要求在仔細觀察的基礎上,寫出你對物象的外形與精神的獨特感受。字數在200——300之間。
教學設計5
【教學要求】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2、通過對富有感染力的語言文字的反復朗讀感悟,激發學生熱愛大自然的感情,培養學生愛美的情趣。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感受美
1、我們已經初讀了課文,知道作者清晨去公園,被一池荷花深深地陶醉了,大家想不想親眼看看荷花呢?現在就讓我們乘著音樂的翅膀到荷花池邊去看一看。
2、交流:
說說自己的感受。
3、過渡:
大家都把荷花形容得這么美,那作者是怎么描寫荷花的呢?請大家輕聲讀讀課文,把你認為能表現荷花美的句子畫出來。
點評:創設優美情境,借助媒體讓學生親眼目睹荷花的美麗姿態,從而使文中的景物在學生心中“活”了起來,讓他們產生了身臨其境的感覺,激發了學生閱讀的興趣。
二、研讀感悟品味美
1、學習課文2~3自然段:
⑴交流:先讀一讀找到的句子,再說說它美在哪兒?能說出理由更好。
①“荷葉挨挨擠擠的,像一個個碧綠的大圓盤”:
這句話寫出了荷花什么樣的特點呢?你是從哪些詞語中體會到的?
相機理解“挨挨擠擠”:
(播放課件:欣賞荷葉)
體會荷葉多、大、綠、圓的美。
指導朗讀這句話。
②“白荷花在這些大圓盤之間冒出來”:
這句話中“冒”字可以換成哪些字呢?(鉆、長、穿、頂、抽……)
作者沒有用“鉆、頂、長……”而用“冒”是為什么呢?請大家再讀讀這前后幾句話,想想,怎樣的“長”才叫“冒”?(快速地長,使勁地長……)
你能讀出快速地,使勁地感覺嗎?
點評:給“冒”換詞,引導感悟,學生從不同的角度、層面解讀“冒”,在比較中讓學生悟其意,同時悟其法。這不僅僅是對“冒”字內涵的領悟,也是師生智慧的展示。
③“有的才展開兩三片花瓣兒。有的花瓣兒全都展開了,露出嫩黃色的小蓮蓬。有的還是花骨朵兒,看起來飽脹得馬上要破裂似的。”
課件展示荷花圖片,引導學生抓住“展開、露出、飽脹、破裂”等詞語,欣賞荷花剛開、盛開、將開的嬌美姿態,感受荷花的勃勃生機。、
指導朗讀,將體會到的美在朗讀中表現出來。
指名讀,齊讀。
④反復讀第三自然段,說說你讀懂了什么?
(這句話既贊美了荷花,又贊美了大自然,因為只有大自然才能創造出這“活的畫”)
誰來夸夸這位了不起的畫家?
⑵多美的荷花呀,讓我們捧起書再來美美地讀讀課文。
生齊讀2~3自然段。
點評:專題引讀,激發學生自主地發現美、認識美、理解美;在朗讀、交流、評價中理解語言文字,豐富語言積累,培養悟性。
2、學習課文第四自然段:
過渡:面對這么美的荷花,作者有什么樣的感受呢?請大家輕聲讀課文第四自然段。
⑴現在,讓我們閉上眼睛,靜靜地,靜靜地,用心去聽,去感受荷花的世界。
播放樂曲,學生邊聽音樂,邊展開想象。
⑵說說自己好像看到了什么,聽到了什么?
⑶想象一下,如果你也變成了荷花,還有哪些小動物來告訴你什么?
⑷指導朗讀:輕聲讀讀課文,想想怎樣才能讀好這句話?
生自由讀。
⑸誰愿意來讀這段話,老師為他配上音樂。
點評:借助文本而又超越文本,引導想象,既發展了學生的形象思維,又加深理解和豐富了課文內涵,培養了創造能力。
三、積累延伸 升華美
1、如果此時你就站在荷花池前,你會怎樣贊賞荷花?此時此刻,你最想干什么?
⑴想當主持人的,去繪聲繪色地美讀課文,背誦課文。
⑵想當畫家的,去畫一畫你心中的荷花,并配上精彩的解說詞。
⑶想當作家的,去積累文中的美詞佳句,用你的.妙筆仿寫一種你喜歡的花。
⑷想當研究員的,去查找資料,研究荷花的根、莖、葉,看看有什么新發現。
……
2、教師總結:荷花是從河底的淤泥中生長出來的,但它開得潔白、清雅、秀麗。人們不僅喜愛荷花的美麗,更欣賞它出污泥而不染的品質。
點評:水到渠成,不露痕跡的表白,不失時機地升華學生的情感,讓學生心中充盈著美的情愫,讓童真、童趣溢于言表。
【總評】
1、通過多種手段創設情境,把學生帶入意境之中,獲取了豐富的表象,從而深刻地理解了課文的內容,在“感知美──理解美──表達美”中有機地滲透美育,使學生的觀察能力、想象能力、表達能力同時得到發展,激發了學生學習的欲望。
2、引導學生充分地讀書,力求讀中自悟,引導學生根據學習經驗和文化積淀對語言文字感悟、理解,促進他們學會學習,提高悟性。教學活動真正實踐“讀中感悟,讀中培養語感,讀中受到思想、情感的熏陶。”
3、從教師的教程設計、問題引導,到學生的自讀自悟,都洋溢著濃濃的創新熱情,在求異中充分開掘思維,讓課堂充滿了生命活力。
教學設計6
教學目標
1、能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能憑借具體的語言材料,了解石榴的生長過程以及特點,激發學生熱愛自然、熱愛生活的感情、陶冶審美情趣。
教學重難點
1、體會本文按一定順序寫石榴的成熟過程及其特點的方法。
2、觀察一種水果,仿照第四自然段寫一段話。
教學準備
小黑板(相關語句)、學生觀察石榴、品嘗石榴
教學時間
教學流程
通用設計
設計意圖
解讀、修改
第二課時
教學內容:精讀課文,仿照第四段寫話
教學過程:
一、導入
這節課繼續學習《石榴》,齊讀課題。
現在,老師和同學們一起來到了棗莊,讓我們快走進石榴園看看吧!
生齊讀課文
(小黑板)出示填空
二、精讀第二自然段
1.春天來了,萬物復蘇,石榴樹也抽出了枝條,長出了嫩綠的葉子。書中有一個動詞用得很好。比較這兩個句子:
(1)春天到了,石榴樹抽出了枝條,長出了嫩綠的'葉子。
(2)春天到了,石榴樹長出了枝條,長出了嫩綠的葉子。
你覺得哪一句好?為什么?
2.夏天到了,石榴花開了,默讀課文,看看作者眼中這些石榴花是什么樣的?
(1)顏色:火紅
(2)形狀:像小喇叭比喻手法
(3)花勢:旺盛
除了這一小節直接描寫外,其實課文還有一個詞也寫出了石榴花開得十分旺盛。聯系上下文,看看你能找到這個詞嗎?體會文章的內容要經常聯系上下文。
3.指導朗讀。你能把石榴花的美麗和熱鬧勁讀出來嗎?
(1)指名讀
(2)生齊讀
三、學習第三小節
1、過渡:石榴樹的綠葉紅花真美啊!但是更美的還要數秋天的石榴園了。因為秋天的石榴樹碩果累累,呈現出一派豐收的景象。
2、石榴是怎樣長大,成熟的呢?
指名讀前三句話
(1)課文中是怎么說的?用了哪些詞語說明外皮的變化?
圈畫“先……逐漸……最后……”
(2)指導讀,體會石榴在逐漸長大,成熟。果皮的顏色發生了怎樣的變化?
(3)如果把這些表示色彩的詞顛倒次序,行不行?
討論:應怎樣讀?(“一天天”,用較慢的語速讀)
指名讀,齊讀前三句
3.過渡:熟透了的石榴是什么樣兒的呢?
(1)指名說
(2)“咧開了嘴”“笑破了肚皮”哪個程度更深呢?
書中用了哪個詞說明?
當我們說明后面一個比前面一個程度深時,可以用“甚至”這個詞。
(3)你覺得這些石榴可愛嗎?讀出來
指名讀,齊讀
這里運用了什么寫作方法?
(4)這些石榴的心情是怎樣的呢?找找哪些詞說明石榴急切的心情?
指名說(急切地扒開,向外張望,報告……)
指導讀
這里運用了什么寫作手法?
(5)齊讀第三自然段
四、學習第四自然段
過渡:看到這么美的石榴,你最想干什么事?
1、讓我們摘下一個石榴,剝開外皮,你看到了什么?
2、指名說
這里又用了一個比喻句。把什么比作什么?理解“瑪瑙”。說明石榴的子兒像瑪瑙那樣光彩奪目,晶瑩透亮。真美呀!你喜歡嗎?誰能讀出這種感覺?
3、現在請大家取幾粒放入口中嚼嚼,什么感覺?
指名說
指名讀,讀出喜愛之情
齊讀第四小節
4、小練筆
(1)如果請你來寫一種水果,應該從哪兩個方面入手,怎樣寫呢?
(2)指名說
(3)生動筆寫話
教學設計7
教學目標:
1、 朗讀課文,初步認識太陽與人類的密切關系,激發對自然科學的興趣。
2、 進行說話、寫話訓練。
3、 背誦課文最后一個自然段。
教學重點:朗讀課文,初步認識太陽與人類的密切關系。
教學難點:說話、寫話訓練。
教學過程:
一、 激趣導入,復習舊知。
1、 早晨,當太陽從東方升起,把金燦燦的.陽光灑向大地,你可曾想過是誰給我們帶來這可愛的世界?
2、 板書題目。
3、 回憶課文1至3自然段介紹了太陽的哪幾方面的特點?
4、 4至8自然段又向我們介紹了什么?
二、 了解密切關系
1、 默讀4至8自然段邊讀邊畫出寫太陽與人類關系密切的句子。
2、 學生匯報,師板書,相機出示課件
太陽與動物、植物的關系( 邊播放課件邊介紹煤炭的形成)
與氣象的關系
與防治疾病的關系
太陽與人類關系密切,出示:如果沒有太陽,地球上就不會有動物。
填空:如果 ,就 。
3、 地球上的光明和溫暖都是太陽送來的,如果沒有太陽會怎樣?(用一句話說)
出示:沒有太陽,就沒有我們這個美麗可愛的世界。
指導朗讀
因為有了太陽,小草發芽,樹木吐綠,鮮花競相開放,所以 。
因為有了太陽,小猴子在樹上跳來跳去,長頸鹿在草地上散步,
所以 。
因為有了太陽,白云在天空賽跑,風兒在追逐嬉戲,我們在課堂上謝謝,所以 。(引導復踏式讀)
4、 太陽把光和熱灑向人間,對我們這么重要,讓我們來贊美太陽吧!(學生說)
5、 寫話訓練
太陽照著你,太陽照著我,太陽是我們大家的,出示寫話練習。
學生自己完成,師巡視指導。
指名讀 評價
三、寫字
1、出示會寫的字,指名讀,齊讀。
2、師范寫:繁 蔬 抵
3、學生練習寫。
四、背誦課文最后一段。
五、總結:
人們說太陽光輝燦爛,不僅指它的光彩奪目,還有它的無私奉獻精神,讓我們也做一個小太陽,把光和熱灑向每個人。
教學設計8
學習目標
1.學習抓住人物特征進行細致描寫的方法。
2.體會樸實語言中飽含的深情,體味字里行間洋溢的親情。
3.感受父子情深,繼承和發揚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
學習重點
體會樸實語言中飽含的深情,體味字里行間洋溢的親情。
學習難點
理解深沉的父子之情。
學習過程
一、創設情景,導入新課。
同學們,在我們的生活中,有許多不經意的細節,會引發我們內心的感動。比如:春天樹尖上長出了第一片嫩芽,秋日里遠處傳來的一首懷舊的老歌,周五回到家,父母早已為我們準備了一桌熱氣騰騰的飯菜……這樣的事,也許還有很多很多。今天我們要學習的,就是一篇令人感動的文章《背影》。
這篇課文追憶了作者在八年前,在北大讀書時經歷的一場家庭變故。本文通過一個特定的角度“背影”,去寫父子之間在那特殊的環境下相愛相憐的感情,所以更能喚起人們的同情和共鳴。
二、找背影,理清文章線索。
用自己喜歡的方式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注意語速、語調、節奏和感情)完成下列任務:
請為下列四幅圖排序,說說排序的理由,并為每幅圖配上一個標題。
(A)(B)(C)(D)
D———B———C————A(是根據父親的背影在文中出現的先后順序)
D惦記背影B刻畫背影C惜別背影A再現背影
三、讀背影,理解父子深情。
(一)父親的關懷愛護之情
1。在送行過程中,父親為兒子做了哪些事?你讀到了什么?
2。其中哪一件事最讓你感動?為什么?
3.朗讀第6段,思考:作者是從哪幾個方面描寫父親背影的?品味其中蘊含的感情。
4.父親對兒子的關懷,除了為兒子做了這么多繁瑣細小的事以外,還以什么方式表達這種關愛?
父親的語言。
①不要緊,他們去不好!
②我買幾個橘子去,你就在此地,不要走動。
③我走了,到那邊來信!
④進去吧,里面沒人。
小結:父親的話雖寥寥數語,樸實無華,卻飽含深情,深刻的揭示了父親的心理活動,充分表現了父親對兒子無微不至的關心和深摯的愛。
(二)兒子的理解感念之情
有人說,把背影的主題確定為僅僅是“父愛”,是淺層的、表面的。文中的兒子理解了父親的深情嗎?你從哪里看出來的?
四、析背影,了解特定寫作背景。
父親的背影,“我”肯定不是第一次看到,對這個熟悉的背影,為什么車站送行看到的背影令“我”如此感動呢?
特定的家庭境遇:祖母去世,父親失業,變賣典質,虧空借錢,家境慘淡,禍不單行。
特定的社會環境:當時中國社會的狀況是:軍閥割據,帝國主義勢力明爭暗斗,知識分子朝不保夕,奔波勞碌,謀事艱難,在他們心頭籠罩著一層不散的愁云。
教師總結:飽經憂患的父親:一如既往愛護兒子,萬般體貼關愛。父親是一座山,偉大而堅強。嚴酷的現實扭曲了情感,沉重的負擔壓彎了脊背,他從無怨言,默默地用點點血汗,以透支的生命為兒女們開出一條成功之路。
五、真情告白,理解父親。
青春年少的我們,也曾對摯愛我們的父親任性過,誤解過。請以“爸爸,我想對您說”為開頭給你的父親寫一篇短文,來表達你對他的愛。
板書設計
背影
朱自清
惦記背影(思念父親)
刻畫背影(望父買橘)
惜別背影(父子分手)
再現背影(別后懷念)
教后反思
在蘇教版初中語文課本中,《背影》這篇經典的散文被編排在八年級上冊第三單元中,這一單元的主題為“至愛親情”。無疑,“親情說”的主題是編者選文的標準。本文以“背影”為題,以“背影”為敘事線索,截取事物狀態中最鮮明的片段——父親的背影,通過特寫,抒發了濃濃的父子深情。依據這個主題,我上課是這樣設計的:一、找背影,理清文章的線索。這部分教學環節我為學生提供了四幅與文中背影出現的背景有關的圖畫,讓學生排序,并為圖配上標題。目的是讓學生理清文章線索,判斷文體,從而去理解散文這種文體濃烈的抒情性,進而去體會背影中包含的父子深情。此環節教學比較順利。二、讀背影,理解父子深情。背影在文中出現四次,其中第二次的實寫父親買橘子時的背影最感人至深,所以作者細針密線、濃墨重彩地進行了刻畫,從父親的穿戴、走路的姿勢、爬月臺的動作等描寫,來抒發父親的`舐犢之情。我讓學生先朗讀,再找出令人感動的語句研讀體會蘊含在字里行間的感情,大部分學生都能根據生活經驗說出自己的理解,被年老體衰、走路蹣跚、老境頹唐的父親艱難爬月臺為我買橘子的行為深受感動。從而感受到父愛子的深情。這是父親的行為關愛,我順勢提問除此以外父親對“我”的關愛還表現在什么方面,自然過渡到父親飽含深情的質樸語言教學上來。由于學生缺少生活體驗和對父母關愛的漠然,所以體會語言背后的情感說的膚淺、空洞、概括,理解的還不夠到位。至于兒子對父親從不理解到理解認同、愧疚感念的子對父的情感,文中的二次自責和三次流淚可以看出來,但教學過程中學生找不全,對流淚情感的逐層加深理解的還不透徹。三、析背影,理解特定背景下的父子情。本文所寫的背影是特定的家境,特定的社會環境下的人物狀態。祖母去世、父親失業、變賣家產、虧空借錢,禍不單行的慘淡家境;軍閥割據、社會不穩、朝不保夕、謀事艱難、生活困頓,是那個年代知識分子揮之不去的愁云。即使是在老境頹唐、生活絕望地雙重打擊下,父親也能一心為兒子著想、悉心照顧兒子,這比順境中所做的一切更難能可貴。設計次環節的教學,是為了讓學生理解特定背景下人物所做平常之事的偉大之處。進而加深對親情的理解、體驗。學生由于基本沒有這樣的經歷,再加上平時對父母關愛的習以為常,所以談得不深,講得不透,只是略知父親的不容易而已。
總之,這堂課教學目標和任務能完成,但總覺得按照“親情說”主題設計教學,落俗而無創新,對主題挖掘的不深,未讀出“背影”新時代的意義。研討過程中,羅老師提出,背影也可理解是父子的和解,是作者借離別之愁酒,澆心中之塊壘,是作者理解父親,走進父親心靈的思想碰撞,靈魂交流,重塑父親在自己心中形象和一次新審視的判斷,是兒子為父親乃至于那個時代千千萬萬像父親一樣的貧困潦倒的知識分子畫像,尋求心靈的慰藉。抑或背影是一場現實的“生離”(第三次背影)即將的“死別”(第四次背影)的人生經歷,背影是一段留不住的時光,是一個終將逝去的生命,所以不必挽留,卻要好好珍惜時光,珍愛生命。倘若能從這些方面來解讀背影,無疑是對本課主題的的高見,賦予了背影新時代的意義。羅老師的獨到點撥,使我受益匪淺,期待下次公開課能在主題挖掘,文本深入理解,教學設計創新方面苦下功夫,爭取上出出彩的公開課。
教學設計9
課前預習:
1.閱讀文章,積累重點字詞。
2.能用自己的話復述故事。
相關課程標準:
“在通讀課文的基礎上,理清思路,理解主要內容。” “能初步鑒賞文學作品,豐富自己的精神世界。 ”“欣賞文學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體驗,初步領悟作品的內涵。從中獲得對自然、社會、人生的有益啟示”
教學目標:
1.分析朗丹夫婦形象,把握作品的主題。
2.體會本文精彩的人物心理描寫。
3.通過比較閱讀,了解本文與《項鏈》這篇文章的異同。
評價任務:
1.通過講故事的方式,了解文章情節。
2.通過品評語言,分析人物形象,體會本文精彩的人物心理描寫。
3.通過比較閱讀的方式,比較本文與《項鏈》這篇文章的異同。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 導入
有人說“不要輕易相信你的眼睛所看到的表面現象,因為它不一定是真的。” 你同意這種觀點嗎?今天,就讓我們跟隨莫泊桑走進他的另一篇小說《珠寶》,共同丈量眼睛與心的距離。
二、 自主學習。
1、 利用工具書,掌握文中出現的重點字詞。
2、 收集關于珠寶的寫作背景。
3、 以寫旁批的形式,寫下自己的初讀感受。
三、 交流研討。
(一) 講故事,辨珠寶之真假。
要求學生速讀課文,用自己的話復述故事情節。同位互評。
共同研討下列問題:
1、 本文主人公是誰?
2、 這篇文章背后有一個隱藏的故事,是什么?寫出來好還是不寫出來好?
3、 你能用一個詞概括文章的主要內容嗎?
明確:1、主人公是朗丹先生。
2、文章背后有一個朗丹夫人與富豪錢、情交易,對丈夫不忠的故事。但小說的核心和焦點是描寫展示事發后丈夫的表現的,所以不寫出來好。
3、學生可能會說“變化”“欺騙”等。
教師總結:小說情節的確充滿了變數,珠寶由假變成了真的,朗丹夫人變了,朗丹先生也變了。變!變!變!眼睛看到的未必是真的啊。
(二) 品語言,賞朗丹夫人之“變”。
要求:默讀課文,找出描寫朗丹夫人的語句,說說在珠寶變成真的之前,朗丹夫人是個什么樣的人?在珠寶變成真的之后郎丹夫人變成了一個什么樣的人?
明確:
1、珠寶是假的時:朗丹夫人是一個貞潔、純樸的人。
證據:如文章開頭:這個年輕姑娘仿佛是規矩女人的完美無缺的典型,每一個智的年輕人都夢想著把自己的一生托付給這種典型的女人。她的純樸美里有一種天使般的貞潔的魅力。
在他人眼中則是:娶她的人肯定會幸福。再也找不到比她更好的人。
在結婚以后,她的丈夫覺得:跟她在一起,他的幸福簡直是難以用筆墨形容。
2、珠寶變成真的時:朗丹夫人也變成了一個對丈夫不忠、虛榮的女人。
學生總結:朗丹夫人貌似貞潔、純樸實則不忠、虛榮。
(三)品語言,賞朗丹先生之“變”。
1、要求:默讀課文,找出描寫朗丹先生的語句,說說在珠寶變成真的之前,朗丹先生是個什么樣的人?在珠寶變成真的之后郎丹先生變成了一個什么樣的人?
明確:
珠寶是假的時:朗丹先生是一個單純而多情的人。
證據:單純------被騙那么久從不懷疑。
多情------第15、16、17段。
珠寶成真的后:朗丹先生是一個丑惡而虛偽的人。
證據:61—73段
學生總結:朗丹先生表面上多情和單純而靈魂深處極度丑惡。
2、朗丹先生的變化并非一步完成的,請找出能表現朗丹先生心理變化過程的關鍵語句,揣摩他的變化過程。
(概括心理變化有難度,可結合具體語句概括,或者直接用文中詞語。)
明確:他的心理變化過程:驚訝--混亂—羞恥—不知羞恥—丑惡虛偽
證據:驚訝:第26、27、34、38段。
混亂:第41、42段。
羞恥:第45、49、50、53、58段。
不知羞恥:第61、65段。
丑惡虛偽:61—73段。
3、 郎丹先生的心理變化過程有哪些特點呢?
(對學生來說,有難度,充分發揮小組的合作作用。)
明確:(1)是全文的焦點,用了較多篇幅。
(2)運用了生動的細節描寫。
(3)富有層次感,很真實。
(四)思全文,析珠寶之主題。
小組交流討論:珠寶的主題思想是什么?
明確:文章主要嘲諷批判了郎丹先生在一場變故下,最終暴露出來的可鄙虛偽的品質。
四、 盤點收獲,學生各抒己見。
五、 布置作業。
小組合作:比較本文與《項鏈》的異同點。
第二課時
一、 導入
上節課我們學習了《珠寶》,加上《項鏈》,本單元我們已經學習了莫泊桑的兩篇文章。一樣的作者,相似的題目,會有不一樣的精彩嗎?讓我們拭目以待。
二、 比較探究。
1、你覺得這兩篇文章有相似點嗎?
明確:
(1)題目都是文章的線索。
(2)兩個家庭很相似,丈夫都是收入不高的公務員,妻子都美貌,愛慕虛榮。
(3)都前有伏筆后有照應,結局出乎意料又在情理之中。
2、這兩篇小說,各有亮點,你能說說嗎?
明確:《項鏈》的情節構思更好。《珠寶》的人物心理刻畫更為精彩動人。
《項鏈》的情節構思更好,主要是:假項鏈的結局與十年青春的犧牲形成巨大反差,給人強烈沖擊,引人無限感慨,讓人深思。
《珠寶》的`人物心理刻畫更為精彩動人,主要有三點:(1)全篇的核心和焦點是描寫、展示事發之后丈夫的心理感覺和言行表現,既要細寫他被欺騙者的痛苦,更要細寫他最終暴露的可鄙心態和行徑。(2)以生動的細節表現了主人公的心理感覺,顯得鮮明動人。(3)很有分寸,給人很真實的感覺。
3、作者對這兩篇文章的主人公看法一樣嗎?相對來說,你更喜歡哪一篇文章中的主人公?說說理由。
明確:《珠寶》主要嘲諷、批判了朗丹先生在一場變故之下最終暴露出來的可鄙、虛偽的品質。同樣遇到一場人生變故,《項鏈》主人公卻激發出了堅韌勤勞、誠實勇敢的好品質。盡管《項鏈》前半部分也嘲諷了主人公的虛榮,但從其后來自身發生的變化,或者從其前后判若二人實則統一于自尊自愛看,《項鏈》總體上不是批判。
4、在這兩個故事中,一個是失去了錢財,一個是得到了錢財,你覺得誰內心更幸福?
(本題意在引導學生對兩篇文章的主題有更深入的認識,樹立正確的人生觀。)
明確:引導學生認識到應該是瑪蒂爾德更幸福。因為她雖然失去了錢財,但卻獲得內心的充實、平和,也使自己變得更加堅強,能夠坦然面對現實,她是一個自尊自愛的人,也會贏得別人的尊敬。而《珠寶》中的朗丹先生,雖然得到了錢財,然而這錢財終是可恥得來,內心難以獲得寧靜。從小說的結尾來看,在實際生活中,他也活得很痛苦。
三、 總結提升。
學習了這兩篇文章,你獲得哪些啟示?
提示:圍繞人生觀的樹立談,言之成理即可。
四、 布置作業。
結合《珠寶》《項鏈》兩文,寫一篇500字左右的讀后感。
板書設計:
珠寶
教學反思:
1、 本節課比較成功的設計是抓住了一個“變”字,珠寶變了,人也變了,在變化中,看到了人性的虛偽,同時把握了本文諷刺批判的主題。
2、 比較兩篇文章的異同,是本課的重點也是難點,學生往往無法自主找出可比較的點,這就要發揮小組合作的作用了,同時教師要適時地提示比較點,以幫助學生找準方向。
教學設計10
一、教學目標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讀懂課文內容,找出描寫心情的詞語和句子,體會秋天里放風箏給孩子們帶來的快樂。
3、表達:引導學生體會放風箏、找風箏的過程中,伙伴們的心情變化,并找出描寫心情的詞語和句子。
看清、記清“做事的步驟好人方法”引導學生體會作者是怎樣把“玩”的過程和方法寫清楚的。
二、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引導學生體會放風箏、找風箏的過程中,伙伴們的心情變化,并找出描寫心情的.詞語和句子。
教學難點:引導理解孩子們的心情變化的同時,體會作者是怎樣把孩子們的心情變化寫具體的
第二課時
一、課文大意回顧
師:文章圍繞風箏寫了哪幾件事?
(學生匯報,教師板書:做風箏、放風箏、找風箏)
師:上節課,我們學習了前兩個自然段,一起感受了小朋友們做風箏時的快樂。風箏做好了,大家最想做什么?(生:放風箏!)那讓我們一起去草地上放風箏吧!
二、朗讀感悟
1、放風箏
1)步驟(學生根據課文內容填寫動詞)
對比,體會孩子們放風箏嫻熟(出示):
一個人用手托著,另一個人牽著線,站在遠遠的地方,說聲“放”,那線一緊一松,風箏就凌空飛起,漸漸高過樹梢了。牽線人飛快地跑起來。風箏越飛越高,在天空中翩翩飛舞著。
對比:我們來到廣場上開始放風箏,一個人拿著,另一個人牽線,風箏一下子飛上了天空。風箏飛得好高啊!
師:這兩種哪種寫得好?為什么?(生匯報)
師:第一種寫法中,寫清楚了放風箏必須的動作步驟:“托、牽”是準備,“放”是開始,“一緊一松”是讓風箏升空的必備動作,牽線人飛快地跑,才能讓風箏在空中飄,并且飛去起來。
2)感受快樂
師:你們合作地很棒,看!這只寫著小伙伴們的名字,叫“幸福鳥”的風箏,它飛起來了,越飛越高!
課件出示:“風箏越飛越高,在空中翩翩飛舞著,我們快活地喊叫著,在田野里拼命第奔跑”
師:他們會喊些什么呢?(生匯報)
師:幸福鳥越飛越高,我們的快樂也越飛越高,你能為大家讀出這越來越濃的快樂嗎?
(指名讀,評議指導、齊讀)
師:村里的人看到了說什么?這句話要讀出怎樣的語氣呢?
(指名讀,評議指導)
2、找風箏
師:不僅如此,我們還有更快樂的呢!
課件出示:“從早晨玩到下午,我們還是歇不下來,牽著風箏在田野里奔跑。風箏越飛越高,似乎飛到了云彩上”
師:正當大家玩得高興的時候,忽然來了一陣風—風箏吹走了。此時孩子們的心情是怎樣的呢?你又是從哪些詞語體會到的?
(生匯報:大驚失色、千呼萬喚)
師:此時,孩子們會呼喚著什么呢?(生1:幸福鳥,你快回來!生2:……)
你能讀出他們此刻的心情嗎?
(指名讀)
師:盡管我們千呼萬喚,也沒能留住“幸福鳥”,風箏沒了怎么辦?
出示第五段:我們都哭了,在田野里四處尋找,找了半個下午,還是沒有蹤影。我們垂頭喪氣地坐在田埂上,一抬頭,看見遠遠的水面上半沉半浮著一個巨大的木輪,不停地轉著,將水揚起來,半圈兒水在閃著白光。那里是我們村的水磨坊。
師:我們到底有沒有找到幸福鳥呢?(齊讀6—8自然段)
師:幸福鳥找到了嗎?這里作者用了一個省略號就結束了了,你覺得作者省略了什么?(生:匯報)
師:你能把作者省略的內容用自己的話寫下來嗎?
出示:文章中作者描寫心情的詞句。
快活:心理充滿了憧憬和希望,依然快活。
更快活:拼命地奔跑、快活地喊叫。
著急、傷心:大驚失色、千呼萬喚、哭、垂頭喪氣。
師:你也試著像作者這樣寫一寫找風箏的過程吧!看誰能寫得具體、生動。
(學生寫作,展示評議)
總結:小小的一只風箏,牽動著大家的心,但是不管風箏有沒有找到,孩子們一定能找到的是什么?(生:快樂、幸福)
三、作業
習作:回家繼續完成續寫,并修改。
板書設計
做風箏:快樂
放風箏:更快樂
找風箏:傷心、著急
教學設計11
【教學目的】
1、學會本課的13個生字,認識3個生字。能夠正確讀寫下列詞語:年齡、土匪、拒絕、麻醉劑、施行、勉強、過獎、診所、驚疑、從容鎮定、目光柔和、肅然起敬。
2、用比較快的速度默讀課文,培養良好的閱讀習慣。
【教學重點】
學會本課生字新詞,用比較快的速度默讀課文,理清文章思路。
【教學過程】
一、檢查預習
1、出示本課生字,讀一讀,并組詞。
沃 劉 齡 匪 拒 醉 劑 施 哼 暈 勉 堪 承
2、學生互相說說易錯的字:
容易少橫的字:齡 醉
容易多橫的字:哼
注意字的筆順:匪
二、談話導入新課
軍神,好響亮、好威風的稱呼,為什么要稱他為軍神呢?用比較快的速度默讀課文,想想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
1、指名讀課文,思考文章按怎樣的順序來敘述事情的?
板書:
手術前(1~10)
手術經過(11~17)
手術之后(18~26)
2、出示自學提示,學生默讀思考:
⑴ 劃出描寫沃克醫生神態、情緒變化的句子,想想為什么會有這樣的變化,簡單批注在書上。
⑵ 有不懂的地方畫下來,學生互相質疑。
3、小組討論交流。
4、在全班交流并質疑。
⑴ 指名讀劃的相關的句子,簡單說體會。
⑵ 解詞:
審視—仔細看。
肅然起敬—形容十分恭敬的樣子。
附:板書設計
17軍神
沃克醫生稱劉伯承──軍神
手術前(16.10)
手術經過(116.17)
手術之后(186.26)
第二課時
〖教學目的〗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初步了解正面描寫與側面描寫相結合表現人物精神面貌的寫作方法。
3、學習劉伯承堅韌不拔的意志,立志做一個性格堅強的人。
〖教學重點〗
1、根據提示讀出語氣、語調。
2、理解劉伯承為“軍神”的重點語句,體會劉伯承堅強的意志。進一步學習快速閱讀課文。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1、填空:課文中的“軍神”是指( ),這是( )對他的敬稱。
2、指名朗讀課文。
二、抓中心句突破全文
1、沃克醫生為什么稱劉伯承為“軍神”呢?你知道沃克醫生當時是怎么想的?
⑴ 學生自由讀課文。
⑵ 小組交流、討論。
2、全班交流。
三、根據學生回答,相機導學課文
1、導學“求治”部分
⑴ 指名朗讀第一自然段。
⑵ 沃克醫生開始是怎樣識別劉伯承是軍人的?
⑶ 劉伯承的“鎮定”是從哪幾個地方反映出來的?
⑷ 分角色朗讀第一自然段。
2、導學“術前”部分。
⑴ 讀讀、想想、畫畫、議議。劉伯承為什么不肯用麻藥?
⑵ 聯系課前收集的關于劉伯承的資料猜想:劉伯承擔心損壞腦神經只是從愛惜自己身體的角度考慮的嗎?說說你的理由。
⑶ 不用麻藥意味著什么?
⑷ 劉伯承能忍受這種難以忍受的疼痛嗎?課文是怎樣反映出來的`?
⑸ 有感情地朗讀,根據提示讀出堅定的語氣。
3、導學“術中”部分。
⑴ 自由讀課文,用不同的符號畫出手術中劉伯承、沃克表現的詞句。想想這些詞句各起什么作用?
⑵ 課堂交流
⑶ 聯系自己生病的經歷,說說劉伯承忍受的是怎樣的痛苦。
⑷ 指導有感情地朗讀,從中感悟劉伯承的“軍神”形象。
⑸ 小結。
4、導學“術后”部分。
⑴ 快速默讀課文,思考:劉伯承在手術中除了一聲不吭緊緊抓住墊單外,還要求什么?沃克醫生聽了有什么反應?沃克醫生為什么會有這樣的反應?
⑵ 指導有感情地朗讀:“做完手術……了不起的軍神!”
⑶ 震驚的沃克先生不敢相信地注視著眼前的這位年輕人,他心中會怎么想?
⑷ 根據提示語自由朗讀,注意根據提示揣摩語意、把握語氣,突出“軍神”形象。
⑸ 指導分角色朗讀這一段。
〖板書設計〗
17 軍神
沃克醫生稱──劉伯承──軍神(驚人的毅力)
求治──術前──術中──術后
鎮定、平靜──一聲不吭
教學設計12
【設計理念】
體現“三為主”:以學生為主,以讀為主,以自學為主,結合課文實際,充分挖掘教材的人文內涵,提升學生的生命意義,為學生的全面發展和終身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
【教學目標】
1、知識和能力目標:
學會“遜”、“喉”、“捶”、“愜”四個生字,理解“疲憊不堪”、“狼吞虎咽”、“愜意”等詞語的意思;能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過程和方法目標:
學會合作學習和自主探究的方法,了解表演課文的步驟。
3、情感態度目標:
學習哈默面對施舍不失尊嚴、通過勞動獲得報酬的品質,懂得勞動的意義和自尊的價值,提升生活的理念。
【教學過程】
一、交流資料,揭示課題,激發學習興趣
課前布置學生收集有關世界石油大王“哈默”的生平事跡及小故事。
課上先交流,再引入課文,理解題意,試對課題提幾個問題。
設計意圖:培養學生收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激發學生的閱讀期待。
二、初讀感知,自學課文,理解課文大意
引導學生初讀課文,要求:
1、讀通順,讀流利,自學“遜”、“喉”、“捶”、“愜”等生字,通過查閱工具書理解“疲憊不堪”、“狼吞虎咽”、“愜意”等生字詞的意思。
2、再讀思考:
課文主要寫了什么事?表現的主要人物是誰?
學生自學完畢,師組織交流討論。
(課文主要寫“石油大王”哈默年輕逃荒時,雖然饑寒交迫,但堅持先干活,后接受別人施舍的飯菜的事。)
設計意圖: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以讀為本,讓學生在閱讀中感知人物形象。
三、研讀體會,合作探究,感悟人物形象
1、學生細讀課文,對課文進行批注,并提出自己不理解的問題。
2、師生交流,并整理出學生中有代表性的幾個問題。
3、師組織學生小組合作探究,共同解決上述問題:
學生提出的問題可能有:
⑴哈默為什么不先吃了飯再干活?
⑵杰克遜鎮長是不是真的腰疼?
⑶杰克遜鎮長為什么說哈默以后會成為富翁?是不是有了尊嚴,就會成為富翁?
通過小組合作學習,共同探究,可以討論或辯論,允許有不同的看法。
在集體交流討論時,師相機引導朗讀如下句子:
⑴“杰克遜大叔心想,給逃難的人一頓飯吃,每個善良的人都會這么做。”
⑵“這個年輕人的目光頓時灰暗了,他的喉結上下動了動,說:‘先生,那我不能吃您的東西,我不能不勞動,就得到這些食物!’”
⑶“不,我現在就做,等做完了您的活兒,我再吃這些東西!”
⑷“別看他現在什么都沒有,可他百分之百是個富翁,因為他有尊嚴!”
設計意圖:培養學生合作討論、自主探究的能力以及不盲從別人、敢于發表不同意見的'品質。
四、表演課本劇,欣賞討論,內化情感體驗
1、在學生分角色朗讀課文的基礎上,組織學生分小組表演課文故事。
2、各小組表演,師生共議。
3、演同一個角色的同學協商討論,再選代表表演課本劇。
設計意圖:讓學生在表演中更深刻地理解人物的內心世界,在合作中競爭,在競爭中合作。
五、聯系生活,拓展延伸,提升生命意義
你認為哈默具有什么樣的品質?
(哈默面對施舍不失尊嚴,不想不勞而獲,希望通過自己的勞動獲得應得的報酬)
學了課文后你有什么體會?你認為在生活中怎樣做到自尊?
你平常在生活中遇到過類似情況嗎?你是怎樣處理的?
設計意圖:通過談體會,提高學生的勞動觀念,提升生命的意義,培養學生正確的勞動觀、價值觀。
六、自主選擇作業
1、搜集有關勞動的意義、價值以及人的尊嚴等方面的名人名言和格言警句等。抄寫幾句贈送給同學。
2、課后把本文這個故事講給家人或小伙伴聽。
3、寫一篇日記,談談自己讀后的感想。
設計意圖:開放課后作業形式,讓學生自主選擇作業形式,學會運用。
教學設計13
教學目標
1、學會文中生字,認識兩個偏旁,能結合上下文和生活實際理解生字組成的詞語。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和背誦課文。
3、初步認識池塘、小溪、江河、海洋,并通過雨點的動態變化認識他們的特點,激發學生觀察大自然的興趣。
教學過程
一、猜謎導入課題,激發學習興趣
1、小朋友喜歡猜謎語嗎?聽老師說一則謎語:“千條線,萬條線,落在河里看不見。猜猜這是什么?(雨)
2、板書課題,學生讀題。
3、讀了這個題目后,你想知道些什么?
二、初讀讀通,整體感知
1、引導自讀課文。
a、小朋友說說自己積累了哪些好的讀書方法。(借助拼音認識生字,利用兒歌記住字形,邊看圖邊借助拼音朗讀課文,一邊讀一邊想)
b、學生充分自由讀書。
2、教師巡回指導個別學生,了解自讀情況。
3、學生匯報自讀情況。
a、認讀生字詞。(說說哪些字是自己通過讀書認識了的,哪些還沒有掌握,同學間互相幫助識記)
b、朗讀課文。(先指名朗讀,讀不好的地方請同學或老師幫助,在自由練習朗讀,最后賽讀,看誰讀得最通順、流利)
4、再讀課文。請小朋友按順序看圖,找出文中與圖相關的句子,仔細讀,再想想它的意思。(給孩子充分時間讓他們潛心讀書,深入思考)
a、讀后引導學生用“雨點落進______”說話,根據回答,出示:池塘圖,小溪圖,江河圖,海洋圖。
b、引導學生用“雨點有的落進______,有的落進______,有的落進_____,還有的落進________”句式說話。
5、過渡:雨點來到不同的地方,它們會在那兒干什么呢?現在就讓我們跟隨雨點去游玩一下吧!
三、精讀讀懂,感悟語言
1、邊讀邊想象詩歌情景,并自由交流。
2、聯系情景,再讀詩歌并提出疑問。估計學生可能提出以下問題:
小雨點為什么在池塘里睡覺?雨點為什么會在小溪里散步?雨點為什么
會在江河里奔跑?雨點為什么會在海洋里跳躍?
3、教師放課件,再現池塘、小溪、江河、大海的'畫面讓學生觀察他們各自的特點(池塘里的水很平靜,小溪里的水在緩緩流淌,江河的水在奔涌,大海里的水波濤翻滾)
4、學生聯系畫面解決問題:如:因為小溪里的水在緩緩流淌,雨點落進小溪,隨著溪水流淌,就像散步那樣自由自在……在交流中,教師要引導學生聯系池塘、小溪、江河、大海的不同特點,想象小雨點落進其中的不同姿態。
5、再讀抓住“睡覺、散步、奔跑、跳躍”等詞,把自己想象成小雨點體會此時心情,從而使學生走進詩歌情境,激發學生的童心童趣,讓他們在閱讀中享受新奇和快樂!
6、感情朗讀詩歌,用自己的聲音、動作、表情表達內心的感受。
四、賞讀背誦,積累內化
1、情境背誦。
教師提示:小朋友看著板書和圖畫給大家介紹雨點落在哪些地方,各是什么樣子的。
2、表演背誦。(多媒體播放音樂,讓學生跟著樂曲表演)
五、創設情境,遷移運用
1、小朋友的書讀得真棒!你們注意觀察過嗎?春天的雨點還會落在哪些地方呢?它們又是什么樣子呢?(引導學生用自己已有的知識生活經驗尋找自己感興趣的話題)
2、聰明的小朋友,你能把看到的情景也作成一首小詩嗎?
3、朗誦詩,師生評價。
六、寫字指導(略)
教學設計14
教學目標:
1、理解“篩、如何、但凡、無奈、豈、請勿自誤”等詞語的意思,并能簡單概括課文的主要內容。
2、理解課文內容,通過學習文中武松喝酒的對話和打虎的動作來更深入地了解武松豪放倔強、勇敢無畏的性格。
3、理解“喝酒“與”打虎“的關系。
4、體驗閱讀名著的樂趣,有激發主動閱讀名著的興趣。
教學重點:
通過學習武松的對話和動作來了解武松豪放倔強、勇敢無畏的性格了。
教學難點:
理解“喝酒”與“打虎”的關系。
教學時間:
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初讀課文
1、同學們,這是電視劇《水滸傳》的主題曲。《水滸傳》是我國的四大古典文學名著之一,寫的是北宋末年以宋江為首的108人在水泊梁山起義的故事,在《水滸傳》第23回中,詳盡地描述了武松赤手空拳打死猛虎的故事。今天就讓我們一起來領略一下這位打虎英雄的風采。
2、請同學們快速地瀏覽全文,思考課文主要寫了什么事?
二、理解字詞,梳理脈絡
1、 同學們,文中有些說法跟現在不一樣,不知道大家能不能理解?(課件出示)
(出示)把下面句子中加點的詞語換成和它意思相近的詞語。
(1)店家給武松篩了滿滿一碗酒。( )
(2)你如何不肯賣酒給我吃?( )
(3)但凡客人來我店中,吃了三碗的,就醉了。( )
(4)店家無奈,只好又給武松篩酒。( )
(5)這時候天快晚了,你還過岡,豈不白白送了自家性命( )
(6)請勿自誤。( )
2、課文主要寫了什么事?提供平臺。
過渡:在剛才的歸納中, 我們知道了武松主要干了兩件事—喝酒和打虎(板書)
三、 學習“喝酒”——研讀語言,體會“豪爽、倔強”
1、在古代,一般人在這家酒店喝幾碗酒?(喝三碗)為什么?
而武松喝了多少酒?(18碗)一般人是怎么喝酒的?(慢慢喝),他是怎么喝酒的?一飲而盡,說明武松怎么樣?(豪爽,酒量大)
2、武松不光在喝酒,還在和店家講話。(出示店家和武松講話段落)
(1)這是武松和店家的對話,請小組分角色練讀這段話。(出示小組合作清單)
(2)小組展示讀(1組),其他小組同學提意見(神態、語氣等,可以加上動作,教師適時點撥神態和動作)
(3)師生配合讀。(生做武松 師做店家)從這一過程你看出武松是一個怎么樣的人?(自信、膽大、不把店家的話放在心上,倔強)
過渡:店家不叫武松上岡他偏要上岡,不過他在岡上看到了這樣的公文。
出示:近因景陽岡大蟲傷人,但有過往客商,可趁午間結伙過岡,請勿自誤。
這官府的公文什么意思?(什么時候過岡, 怎么樣過岡—結伴過岡,請勿自誤———不要自己傷害了自己)
那山上究竟有沒有老虎?哪里看出。?(只聽見……跳出一只吊睛白額大蟲來)
四、 最精彩的打虎場面,學習“打虎”——研讀動作,體會“智勇”
(只聽見亂樹背后撲的一聲響,跳出一只吊睛白額大蟲來,武松和大蟲的第一次交手開始了,在哪一小節)第9小節
1、說時遲,那時快,武松見大蟲撲來,一閃,閃在大蟲背后。大蟲背后看人最難,就把前爪搭在地下,把腰胯一掀。武松一閃,又閃在一邊。大蟲見掀他不著,吼一聲,就像半天起了個霹靂,震得那山岡也動了。接著把鐵棒似的虎尾倒豎起來一剪。武松一閃,又閃在一邊。
(1)縱觀這段話,你發現這是一只怎么樣的大蟲?(兇、猛)你從哪句話感受到大蟲特別兇猛?(大蟲見掀他不著,吼一聲,就像半天起了個霹靂,(晴天霹靂)震得那山岡也動了(地動山搖)。接著把鐵棒似的虎尾倒豎起來一剪。)大蟲把所有的力氣在此進行孤注一擲,一起來讀一讀這句話。作者描寫虎的兇猛其實是為了表現什么?(寫虎是為了突出人物的特點,用虎的“猛”襯托了人的“勇”。)
(2)大蟲進攻都有哪“三個動作”?(一撲、一掀、一剪)而武松的三個動作是什么?(閃閃閃)這個動作詞與哪個動作比較接近?(躲)“閃”與“躲”在這里用哪個詞比較好呢?(“閃”是防御的手段“閃”這個動作,用在這里很能表現人物的機警敏捷。而“躲”卻顯得很被動。躲起來就是不出來了,但是閃表示武松還要出來進攻的。)
(4)武松為什么要閃?他閃的目的'是什么?(避開鋒芒,消耗老虎的體力,看清老虎的招數,挫傷老虎的銳氣。)武松靈巧閃過體現出他什么?(機智靈敏、有勇有謀。)
朗讀第九自然段
2、兇猛殘暴的老虎,一撲,一掀,一剪,三般都抓不著,勁兒先就泄了一半。武松開始反守為攻,就雙手掄起哨棒,使勁平生氣力,從半空劈下來,但是意想不到的事情發生了—————唯一的哨棒斷了,那武松要怎么辦?(赤手空拳打老虎,那里寫他赤手空拳打老虎?第11小節)
那只大蟲咆哮著,發起性來,翻身又撲過來。武松又一跳,退了十步遠。那只大蟲恰好把兩只前爪搭在武松面前。武松把半截哨棒丟在一邊,兩只手就勢把大蟲頂花皮揪住,往下按去。那只大蟲想要掙扎,武松使盡氣力按定,哪里肯放半點兒松!武松把腳往大蟲面門上眼睛里只顧亂踢。那只大蟲咆哮起來,不住地扒身底下的泥,扒起了兩堆黃泥,成了一個土坑。武松把那只大蟲一直按下黃泥坑里去。那只大蟲叫武松弄得沒有一些氣力了。武松用左手緊緊地揪住大蟲的頂花皮,空出右手來,提起鐵錘般大小的拳頭,使盡平生氣力只顧打。
(1)我們要關注武松打虎的主要動作,師生配合讀一段話(教師讀大蟲學生讀武松)武松打虎用了哪些動作:跳 揪 按 踢打
(2)你從哪些動作或者哪個動作看出武松是個怎樣的人?(跳———機警敏捷,踢,致其要害地踢——有勇有謀。揪、按、打,使盡平生氣力———力大無窮)
(3)一起讀一讀武松的話來體現出武松的智勇雙全。
五、討論喝酒和打虎的關系
課文主要是寫武松在景陽岡上打虎的事,為何課文前面卻用了很多筆墨寫他喝酒,這與打虎有什么聯系呢?(喝酒為下文作了鋪墊。武松不喝酒就不會執意過岡;不喝十八碗酒,早過了岡,也不會碰到老虎;酒足飯飽,才有力氣打死老虎)
六、練筆提升武松精神
武松打死了老虎,讀過水滸的人都知道,武松在下岡后成了陽谷縣的英雄,受到了知縣大人的接見,一時間,街頭巷尾無人不稱頌武松本事了得。那么,受過虎害的鄉親們,受命打虎的獵戶、店家、知縣大人等,他們見了武松,會對武松說些什么呢?請任選一人,模仿他的口氣寫兩三句話。
七、經典推薦
這節課我們來到了景陽岡,通過描寫武松喝酒的語言和打虎的動作,把武松的英雄形象深深地扎根在我們的心底。《水滸傳》是一部不朽的宏篇著作,其中的108位好漢,一個個動人心弦的故事等待著你去閱讀呢!
板書設計:
景陽岡
喝酒 豪爽 倔強
打虎 機警敏捷 智勇雙全
教學設計15
【教材分析】
人民教育出版社九年級物理第十三章的內容是力和機械。第四節“杠桿”具有以下特點:一是實用性,杠桿在生產、生活中的應用非常廣泛,它源于生活,服務社會,充分體現了“從生活走向物理,從物理走向社會”這一理念。二是探究性,杠桿平衡條件要求學生在老師的引導下,通過小組合作探究得出f1×l1=f2×l2這一結論。三是基礎性,這一節是學習滑輪和其他機械以及機械效率的重要基礎。本節內容設計如下。
【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
1、認識杠桿,知道杠桿的幾個概念,會確認并畫出力臂;
2、知道杠桿平衡條件;
3、了解杠桿的一些應用。
二、過程與方法
1、通過觀察和實驗,了解杠桿中的幾個概念。
2、經歷探究杠桿平衡條件的過程,進一步學會提出問題,分析歸納實驗數據。
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關心社會生產、生活,保持對自然現象的好奇心, 并樂于探索自然現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學道理。
2、逐步建立辯證唯物主義的世界觀。
【教學重難點】
重點:引導學生通過探究得出杠桿平衡條件。
難點:
1、通過實驗,理解力臂概念。
2、杠桿平衡條件的運用。
【實驗器材及教學媒體的選擇與使用】
鐵架臺,木棍,磚塊,繩子,彈簧測力計,鉤碼,杠桿原理演示器(教材圖13.4-5),三角板,多媒體設備等。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景,引入新課
1、用古埃及人搬運巨石修建金字塔的'故事導入;
2、出示磚塊、鐵架臺、木棍、細繩等,請同學上臺模擬古埃及人搬運巨石修建金字塔的情景,調動學生激情。
二、認識杠桿
用同學上臺模擬古埃及人搬運巨石的實物,介紹支點o、動力f1、動力臂l1、阻力f2、阻力臂l2(如下圖)。
三、探究:杠桿平衡條件
1、用上圖實物,演示并講解什么叫杠桿平衡。
2、提出問題:如果將支點右移,觀察l1、l2如何變化?f1又會如何變化?反之,又會怎樣變化呢?(學生憑經驗應該說能回答正確)。
3、探究:杠桿平衡條件
(1)參照教材圖13.4-5,引導學生思考:為什么要使杠桿在水平位置平衡?
(2)為什么要改變幾次鉤碼重和位置(f1、f2以及l1、l2)?
(3)分組合作探究,教師巡回指導。
(4)學生填寫數據,并引導學生仔細分析實驗數據,找出規律。
(5)學生交流發言,最后總結得出杠桿平衡條件:
動力×動力臂=阻力×阻力臂 即f1×l1=f2×l2
5、鞏固與拓展
(1)在上面實驗中,如果將兩個鉤碼(質量均為50g)掛在右端8cm處,則在右端20cm處要用多大的力才能使杠桿處于平衡狀態?方向如何?
(2)用彈簧測力計演示、驗證。
(3)設問:如果將彈簧測力計改為斜向上拉,則讀數會如何變化?
(4)學生猜想,教師演示,設問:為什么會這樣變化?
(5)引導學生找出斜向上拉時,f1、f2以及l1、l2在哪里?f2與l2的乘積變了沒有?比較l1是變大了還是變小了?
四、杠桿的應用
1、引導學生畫出以下幾個杠桿的動力、動力臂、阻力、阻力臂。
(1)羊角錘拔釘子
(2) 收漁網
(3) 天平
2、比較以上三種杠桿中的動力、動力臂的大小,學習三種類型的杠桿。
【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裝幀設計教學設計04-19
設計校園教學設計04-14
經典教學設計06-22
教學設計07-13
學與問教學設計搭配的學問教學設計11-19
童話教學設計【精選】06-13
《假如》教學設計08-05
藏戲教學設計08-16
雪教學設計08-10
跳繩教學設計08-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