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鄒忌諷齊王納諫》教學設計(薦)
作為一名教職工,總歸要編寫教學設計,借助教學設計可以提高教學效率和教學質量。教學設計應該怎么寫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鄒忌諷齊王納諫》教學設計,歡迎大家分享。
《鄒忌諷齊王納諫》教學設計1
教學目標
1、掌握文中重點文言詞語的意義,整體把握文章內容。分析人物形象,理解文中設喻說理和類比推理的方法。
2、通過朗讀,理解文章寫作特色和勸諫技巧。
3、認識鄒忌勸諫成功在今天的借鑒意義。
教學重點
1、反復誦讀領悟文章的寫作特色和勸諫技巧。
2、本文記述了鄒忌以自己的生活感受為喻,諷勸齊王納諫除蔽的故事。如何較全面、正確地認識鄒忌這個人物形象。
教學難點
1、理解和掌握文中重點文言詞語的意義和用法。
2、提高借助語境推斷文言實詞意義的能力。
課時安排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語:
唐太宗說:“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古為鏡,可以知興替;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歷代君主要成就一番霸業,身邊沒有幾位敢進諫言的大臣是不成的;而勸諫能否奏效,一要看做君王的是否賢明,二要看諫者是否注意了進諫的藝術,使“良藥”既“爽于口”,又“利于病”。
戰國時齊威王非常幸運遇到了這樣一位賢臣——鄒忌。而這位以雄辯著稱的謀臣的諷諫之法更是令人叫絕。今天,我們就欣賞選自《戰國策》的歷史散文《鄒忌諷齊王納諫》。
二、解題
1、標題“鄒忌諷齊王納諫”巧妙地用一個兼語句式點明了文章內容地兩個方面:鄒忌諷齊王,齊王納諫。
2、鄒忌,齊國的謀臣,歷事桓公、威王、宣王三朝,以敢于進諫和善辯著稱。據史載,一次鄒忌聽齊威王彈琴,他就借談論彈琴,闡述治國安民之道,齊威王聽后,大為贊賞,封他為齊相。而當時的淳于髡(kūn)不服,就用隱語向鄒忌提出了關于修身、處世、安民、用賢、治國五個難題,鄒忌都能對答如流。辯論結束后,淳于髡對他的仆人說,看來這個人被破格重用的日子不遠了。時過一年,齊威王果然封鄒忌為成侯。鄒忌不僅是一個能言善辯的雄辯家,而且是一個有遠見的政治家。
齊威王,是一個很有作為的君王。據史載,他繼位之初,好為淫樂,不理政事,結果“百官荒廢,諸侯并侵,國且危亡,在于旦暮”。齊威王愛隱語,謀士淳于髡乃以隱語進諫曰:“國中有大鳥,止于王庭,三年不飛不鳴,王知此鳥何也?”齊威王聽后頓悟曰:“此鳥不飛則已,一飛沖天;不鳴則已,一鳴驚人。”從此后,齊威王勵精圖治,修明政治,齊國大治。
三、提供有關《戰國策》與戰國的資料
《戰國策》由于書中主要記載的是戰國時策士們的言論和行動,所以傳到西漢末時,由劉向整理校正后定名為《戰國策》。是先秦歷史散文中的一枝奇葩,它對后世史學和文學的影響極為深遠。
四、引導學生有目的地朗讀課文。
(一)初讀課文,讀準字音。
昳(yì)麗朝(zhāo)服衣冠(guān)窺(kuī)鏡
期(jī)年朝(cháo)于齊間(jiàn)進
(二)再讀課文,理解文意。
1、再讀課文:教師從讀音、語氣、句讀三個角度進行指導,讓學生根據課文下的注解,理解字義、詞義、句意。
第一段記敘十分生動,讀時應注意表現人物的情態。
第二段是鄒忌諷諫齊威王的話,頗能表現鄒忌的個性特色,讀時應注意以略帶詼諧的方式說出嚴肅的內容。
第三段記敘納諫的舉措及結果,要讀得層次分明。重讀“面刺寡人之過”“上書”“謗譏于市朝”“門庭若市”“時時而間進”“無可進者”“皆朝于齊”等詞語。
2、三讀課文:理清結構層次
第一段:進諫的緣起。鄒忌與徐公比美,發覺受蒙蔽,從中體味出國君不易聽到直言的道理,并決定“入朝見威王”。
第二段:進諫的內容。鄒忌以自己受蒙蔽之事諷諭齊王,用自己的切身體會,以事設喻,啟發誘導齊威王省悟到納諫的必要性。
第三段:納諫的舉措及結果。齊威王接受鄒忌的勸告,立即頒布政令,懸賞求諫。齊威王納諫除蔽,使齊國國勢強盛,威震諸侯。
五、學生根據文下注釋,初步理解課文內容。(可逐段講解)
六、布置作業:熟讀課文,依據注釋試譯全文,并根據自己的理解畫出重點字詞。
第二課時
一、檢查學生課后學習情況。
(一)理解詞語在文中的意思
1.鄒忌諷齊王納諫(諷:用委婉的語言暗示、勸告或指責。諫:臣子向國君提出的意見。)
2.能謗譏于市朝(謗:公開地指責,沒有貶義;譏:微言諷刺。注意區別:誹,背地里議
論、嘀咕)
3.能面刺寡人之過者(面刺:指責)
4.期年之后(期年:滿一年)
(二)詞類活用:
1、朝服衣冠(朝,名詞作狀語;服,名詞作動詞)
2、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美,形容詞意動用法)
3、能面刺寡人之過者(面,名詞作狀語)
4、聞寡人之耳者(聞,動詞使動用法)
(三)一詞多義
1、修
a.乃重修岳陽樓(興建,建造)
b.外結好孫權,內修政理(整治)
c.鄒忌修八尺有余(長,高)
2、朝
a.相如每朝時常稱病《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上朝)
b.燕、趙、韓、魏聞之,皆朝于齊《戰國策鄒忌諷齊王納諫》(朝拜)
c.于是入朝見威王《戰國策鄒忌諷齊王納諫》(朝廷)
d.朝服衣冠《戰國策鄒忌諷齊王納諫》(早晨 (zhāo) )
(四)古今異義
1、今齊地方千里(古義:土地方圓。今義:某一區域,空間的一部分等。)
2、宮婦左右莫不私王。(古義:偏愛。今義:自私。)
(五)句式
1、城北徐公,齊國之美麗者也。(判斷句)
2、忌不自信(賓語前置)
3、旦日,客從外來,與坐談。(省略句)
4、我孰與城北徐公美(介詞結構后置句)
5、此所謂戰勝于朝廷(判斷句,兼介詞結構后置)
6、王之蔽甚矣(被動句)
(六)注意一個成語
門庭若市:形容來者之多。(注意與“門可羅雀”區別)
二、分析課文
1、面對妻、妾、客的不同程度的贊美,鄒忌從“不自信”到“暮寢而思之”,反映出他怎樣的品質?
不盲目輕信,對別人的褒獎能理智判斷、冷靜思考,能正視自己。(圍繞“有自知之明,善于思考”)
2、針對鄒忌“我孰與城北徐公美?”的問題,妻、妾、客的回答有什么異同?試結合具體的語句分析說明不同在哪里?
相同點:贊揚鄒忌比徐公美;
不同點:妻子熱情贊揚鄒忌,反映了妻的偏愛(如“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妾在家中的地位卑微,因為怕,回答比較敷衍(如“徐公何能及君也”);客因為他的主要目的是有事相求,所以回答用了一個陳述句,比妾的反問句,語氣更輕(如:“徐公不若君之美也”)
3、鄒忌認為“王之蔽甚矣”的原因是什么?請用自己的話簡要概括。
因為齊王身邊的人阿諛奉承(私王、畏王、有求于王),不可能聽到真實的情況。
4、鄒忌是怎樣說服齊王的?
一是以切身經歷設喻,指出妻,妾,客美我的不同原因是私臣,畏臣,有求于臣. 二是把家事同國事類比.拿齊王的地位同自己做比較,指出”宮婦左右……有求于王”最后得出”王之蔽甚矣”的結論,使齊王接受納諫.)
5、“今齊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宮婦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內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觀之,王之蔽甚矣。”在表達上的有什么作用?
使用排比句,營造了一種步步逼近的語勢,一環扣一環,給人以無可辯駁的感覺,有力地論證了中心論點。(從語勢與論證關系上談即可)
6、“王曰‘善’。”請你結合文意品析“善”字的表達作用。
一是說明鄒忌藝術的進諫,起到了良好的效果. 二是說明齊威王善于納諫
7、齊威王下令后,進諫者由“門庭若市”到“時時而漸進”,再到“無可進者”,這種變化說明了什么?
齊王納諫后,朝政的弊端越來越少。(或齊王納諫后,需要改進的地方越來越少。)
8、“此所謂戰勝于朝廷”中的“此”指代什么?“戰勝于朝廷”的意思是什么?
“此”指代“燕、趙、韓、魏聞之,皆朝于齊”這種情況。“戰勝于朝廷”是指內政修明,不必用兵就能使別的國家畏服。
9、俗話說:“良藥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本文中的鄒忌的忠言并不逆耳,齊威王痛快地接受了你怎樣看待這一問題?
勸誡別人要看對象,有人適合聽順耳之言,有人則非逆耳之言不起作用,但在多數情況下,我們一定要講究勸誡方式。既然是給別人提建議或意見,又希望被別人接受,最好選擇一種讓人愉快的方式,因而忠言未必逆耳。
10、請簡要分析文中兩個人物的形象特點。
鄒忌:
(1)能保持清醒的'頭腦,發現問題并分析思索;
(2)在政治上有除弊革新的責任感,敢于堅持真理;
(3)善于運用能啟發人、使人容易接受的方式,擺事實,講道理,說服對方。
齊威王:心胸寬闊,氣度宏大,知錯能改的賢明君主。有革除弊端、改良政治的迫切愿望和巨大的決心。
11、本文在刻畫人物形象上采取了哪些方法?運用這些方法有什么好處?
(1)細節描寫、對話描寫、心理描寫。
(2)有力地表現了人物的內心世界和性格特點。
品讀課文,理解鄒忌勸諫技巧之高。
(一)、學生分角色朗誦課文,品味人物精彩對話。
請五位同學分別扮演鄒忌、妻、妾、客、齊王,其余同學扮演旁白,分角色朗讀課文。
要求:仔細揣摩人物語氣,想像其神態、心理,有感情的朗誦。
教師指導:給予不同人物語氣提示。
鄒忌三問妻、妾、客三答
一問:充滿自信、沾沾自喜妻答:自然、肯定、贊美
二問:嚴肅、疑慮、急切妾答:肯定、討好、畏懼
三問:不好意思、試探客答:平淡、敷衍、恭維
鄒忌勸說齊王:誠懇、憂慮、恭敬
齊王下令納諫:急切、真誠、誠懇
教師小結:這些對話含蓄雋永,耐人尋味。通過語言描寫塑造了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下面,我們一起來探討文中的人物各具有怎么樣的特點。
(二)、再讀課文,品味鄒忌的勸諫技巧。
思考:為什么鄒忌勸諫齊王能取得成功?
引導學生從以下幾個方面探究:
a)把鄒忌勸諫齊王的段落找出來,用自己的話說一說他勸諫的過程。
b)用誠懇、擔憂的語氣讀一讀這些句子。
c)想一想:鄒忌是由什么想到齊王受蒙蔽的?鄒忌在勸說齊王時是不是單刀直入?他先說什么?為什么要這樣?鄒忌與徐公比美這件小事與齊王治國有什么關系嗎
小結:鄒忌的勸諫技巧:
1.以小見大。由比美這樣的生活小事聯想到國家大事。
2.類比推理。將自己的地位、處境與齊王類比,得出“王之蔽甚矣”的結論,讓人易于接受。
3.設喻說理。自己比美聽不到真話,設喻讓齊王明白,以他的身份,直言不易更甚。
4.語言委婉,態度誠懇。由于尊卑關系,下級勸上級不宜直言,且鄒忌巧用攻心術,站在齊王角度巧勸,使齊王欣然接受。
三、理解文章的寫作特色。
小結:這篇文章篇幅短小,采用了奇特的三疊排比的結構形式;文章結構緊湊,詳略得當,祥得具體生動,略得余味無窮;語言樸實,毫無嘩眾取寵之意,卻收到了發人深省的效果;語言形象,對話動作栩栩如生。很值得大家在寫作中借鑒。
四、拓展延伸。
1、說一說:鄒忌的勸諫技巧對于我們今天的人際交往有什么啟示?
在現代社會中,推薦自己、了解別人非常重要,而這些又離不開口語表達能力。所以,我們要學習鄒忌的勸諫技巧,勸說別人時要注意方式,言語要把握分寸,態度要禮貌誠懇、不卑不亢,這也是人際交往的基本原則。
2、寫一寫:運用鄒忌的勸說技巧,從下列話題中任選一個,寫出你的勸諫方式。
話題一:勸諫父母不要抽煙。
話題二、勸諫長輩不要沉迷麻將。
話題三:諷諫同學不要迷戀網吧。
五、總結。
同學們,鄒忌的巧妙諷諫,齊王的虛懷若谷,一定給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吧?這篇文章精巧的結構,樸實的語言,鮮明的人物也讓你贊嘆。希望同學們認真領會鄒忌勸諫的藝術和本文寫作的技巧,提高自己的寫作水平,在生活中正確認識自己,與他人友好相處!
板書:
21鄒忌諷齊王納諫
鄒忌:妻妾客
私畏求諷
齊王:宮婦左右朝廷之臣四境之內蔽甚設喻(委婉)
三賞————廣開言路
納三變————政治修明諫
四國朝齊——國家強盛
《鄒忌諷齊王納諫》教學設計2
一、教學設計
1.預設目標
(1)引導學生探究課文的思想內涵,欣賞鄒忌諷諫齊王的語言藝術。
(2)培養學生閱讀淺易文言文的潛力。
(3)使學生在學習中感受中華文化的博大豐厚,從中汲取民族文化的智慧。
(說明:預設目標是相對于課堂生成目標而言的。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教學本身是一種有目的的行為,預設教學目標與課堂生成教學目標并不矛盾,關鍵是要給學生預留思維空間。另外從閱讀對話的角度來看,對話要有話題,預設目標是學生、教師、文本、編者四者對話的共同話題。)
2.設計思路
文本分析:《鄒忌諷齊王納諫》是古代歷史名著《戰國策》中的名篇,文字易懂,語句流暢,人物生動,故事性強,有豐富的人文內涵和教育好處,便于課堂上反復誦讀,宜于在為人處事、交際修養等方面啟迪學生心智,適合初中文言文教學。原先該文被編在高中教材中,現教材編者多將它編入初二或初三的語文課本中,可謂“英雄所見略同”吧。
學情分析:初二、初三是學生學習、積累文言字詞的黃金時期。兒童在小學階段初步構成了現代書面語的語感,初中則應加強文言文的語料積累,培養文言文的語感,為高中階段進一步學習、研究古代文化打基礎。因此初中文言文教學應將語言解讀、語料積累放在首位,如果這一步不首先解決,其他教學目標就難以到達。
課標參照:7~9年級關于文言文閱讀的階段目標是:“閱讀淺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釋和工具書理解基本資料。”對于閱讀教學有這樣的推薦:“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文本之間對話的過程。”“逐步培養學生探究性閱讀和創造性閱讀的潛力,提倡多角度的、有創意的閱讀,利用閱讀期盼、閱讀反思和批判等環節,拓展思維空間,提高閱讀質量。”
(說明:我們認為“文本特點”“學生特征”“課程標準的有關規定”,是教學設計的基本依據,把握這三個基本要素有利于在教學中突出語文的自身特點,體現以人為本的教育思想,落實新課標的語文教學基本理念。)
3.教法、學法
(1)透過自主、合作、探究式學習,把握人物性格,深入理解故事的思想內涵。
(2)透過反復朗讀課文,理解文意。
(3)透過研讀體味、欣賞鄒忌的諷諫藝術。
4.教學步驟
(1)講故事,引入文章背景。
(2)讀準字音,讀清句讀,把握文意。
①學生結合課文注釋,大聲自由朗讀課文,把不理解的字詞畫記下來,并嘗試用一兩句話概括故事大意。
②提名朗讀,學生評價,互相正音。
③正音練習(多媒體課件)。
④小組合作學習,質疑問難。
⑤句讀辨析(多媒體課件)。
⑥疑難句子解讀(多媒體課件)。
⑦齊讀課文(要求讀準字音、讀清句讀)。
(3)讀出思想感情,探究人物性格。
①分主角朗讀(小組合作,探討人物性格及人物對話的語氣)。
②給連環畫(根據課文資料制作)配音(多媒體課件)。
③自由評議。
(4)讀出智慧,欣賞鄒忌的說理藝術。
①課堂討論:鄒忌說理的特點,設喻說理的好處。
②梳理文章結構(多媒體課件)。
③閱讀反思:解題并引導學生聯系現實生活談收獲。
(5)課后作業:背誦全文。
(說明:語文學習重在實踐―――學生的親身實踐,整個教學過程應由一個接一個的學習活動有機地串聯而成。本設計的語文學習活動大致有:聽故事了解背景、參照注釋讀課文、概括文章大意、推薦朗讀并評議、正音練習、同伴互助質疑問難、句讀辨析、特殊文言句式翻譯、齊讀課文、小組討論揣摩人物語氣、分主角朗讀、給連環畫配音、討論設喻說理、歸納文章結構、談收獲等,其中朗讀是主打項目,貫穿始終。朗讀是文言文學習的傳統方式,新課標也十分重視,我們在運用中有意將這種行之有效的學習方法發揚光大。“讀”是手段,透過“讀”理解文意,借助“讀”展開探究,在“讀”中提高閱讀質量。設計活動還要充分利用學生資源,組織合作學習,使同伴互助,相互碰撞出思想的火花。)
二、分析
我們采用比較的方法,對教學設計的過程進行反思,試圖總結出本次教學設計的得失,從中發現規律性的東西。
1.關于預設目標
A.目標預設初案
(1)復述鄒忌諷齊王納諫的故事。
(2)學習鄒忌的諷諫藝術。
(3)在生活中運用“設喻說理”的方法。
B.目標預設修改案
(1)培養學生閱讀淺易文言文的潛力。
(2)引導學生探究課文的思想內涵,欣賞鄒忌諷諫齊王的語言藝術。
(3)使學生在學習中感受中華文化的博大豐厚,從中汲取民族文化的智慧。
在設計過程中我們對兩個方案做了如下比較:
(1)兩個方案的教學重點各是什么?
(2)從“學情”和“文本特點”來分析,哪個更切合學生的學習實際?
(3)執行哪個方案與文本的對話將更為深入?
(分析:A案把教學重點放在說理的語言技巧上,但“設喻說理”的語言技巧并不是立刻就能用到生活中來的,需要長期的語言積累;再則初中文言文的學習首先要突破語言關,解讀文本是首要任務;另外,應對這樣內涵十分豐富的名篇,應充分開發其教學資源,從知識與潛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個維度來設計教學目標。A案比較片面地追求對說理方法的學習,顯得有些急功近利,且對文本的利用不夠充分。B案設計的教學目標為遞進式的三個教學層面。“培養閱讀淺易文言文的潛力”是初中文言文教學的基本任務,體現了“三維”教學目標中的“知識與潛力”維度;“探究課文的思想內涵,欣賞鄒忌諷諫齊王的語言藝術”是對文本作深層次的解讀,體現了由表及里的學習過程和對語言方法的學習;“感受中華文化的博大豐厚,從中汲取民族文化的智慧”是由文本拓展出更開闊的文化視野,使學生從感情上親近中國傳統文化,熱愛自己的母語,體現了語文教學在“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方面的追求。當然B案的目標(3)可能顯得有些虛泛,但這正體現了語文潛移默化、熏陶感染作用的'特點,如果在教學中帶給更多的背景資料,聯系生活現實,會使這一目標虛中有實。)
2.關于導語設計
A.從生活導入
“老師班上有個叫小明的學生,很聰明,對老師也很有禮貌,但就是上課的時候個性愛講話,這不,數學老師又告狀告到我這兒來了。此刻我把這個難題交給大家,假如你是他的同桌,你會怎樣勸說他改掉這個壞習慣呢?
可見語言的藝術性在生活中極其重要。其實,不僅僅是在此刻的生活中人們注意到了這一點,早在古代,人們就已意識到語言藝術的重要性了,這天我們就一齊回到戰國時期,欣賞齊國大臣鄒忌的諷諫藝術吧!”
B.講故事導入
“我國古代有一位國君,只明白吃喝玩樂,不理朝政,不管朝中大臣如何勸說,他依然我行我素,國家也一天天地衰落下去。有一天,來了一位琴師,聽說國君愛聽音樂,特趕來助興。國君十分高興,立刻召見了他。可這位琴師,調試好了琴弦,兩手撫在琴上,就是不開始彈,而是向國君講了一大通彈琴的道理。國君一聽琴師懂得這么多,更想聽他彈奏一首曲子了。琴師卻慢吞吞地說:‘我一時半會沒彈,您就急成這樣,大王,您是治理國家的,國家在您手中就仿佛琴在我手中,您撫著國家這張大琴,幾年來沒有彈奏一曲,難道人們就不著急嗎?’國君恍然大悟。于是拜琴師為相,勤于治國,最后使國家強盛起來。
同學們,你們明白故事中的人物是誰嗎?他們就是戰國時期齊國的國君和丞相―――齊威王和鄒忌!你們都想明白和你們生活在同一片熱土上的兩千多年前的古人的生活情景吧?好,那么這天讓我們一齊穿過時空隧道,上溯到兩千多年前的戰國,去領略發生在他們之間的另一個精彩故事吧!”
我們可將這兩段導語作如下比較:
(1)哪段導語更貼合初二、初三學生的認知心理?
(2)哪段導語更能引發學生的閱讀欲望?
(3)哪段導語更能保護學生初讀文本的第一印象?
(分析:導語A顯得幼稚,像是對小學生說話,并且暗示了文章的教學資料。導語B顯得成熟一些,吻合初中學生喜歡了解歷史的心理,并且暗扣課文的比喻說理藝術,還附帶介紹了課文的時代背景。目前的閱讀教學有“理念先入”的傾向,往往在學生閱讀文本之前,透過預習題、教學目標展示、課文導入語等預讀環節,對文章的資料做過多的暗示,削弱了學生親身閱讀的實踐力度,限制了學生自主閱讀的思維空間,這樣不利于學生閱讀潛力的培養。課文的導入語主要目的在于制造閱讀期盼,激發閱讀興趣,但又要保護學生初讀文本的個性化閱讀的第一印象。)
3.關于師生對話探究文章內涵的問題設計
A案
(1)請你根據文中的句子對鄒忌的外貌進行描繪。
(2)齊國還是否有比鄒忌更美的人?從哪里能夠看出?
(3)是誰認為鄒忌更美?為什么?
(4)鄒忌是怎樣分析“王之弊”的呢?
(5)鄒忌說理有什么特點?
B案
(1)齊威王為什么能理解鄒忌的規勸?
(2)鄒忌的規勸藝術妙在哪里?
(3)他為什么要用設喻說理的方法來規勸齊王?
(4)學了這篇課文之后你有什么收獲?
這兩套問題設計各有什么特點?
分析:A案提問穩妥,前三個問題的答案基本上是惟一的,便于老師駕馭課堂,但留給學生自主思維的空間很小,有“設圈套讓學生往里鉆”之嫌。B案留給學生自主思維的空間大。問題(1)不但可談善諫者的巧妙,還可談納諫者的大度;不但可談鄒忌的自知之明,還可談其推己及人的智慧。問題(2)讓學生自己去探究鄒忌規勸藝術的妙處,可從以“小家”喻“國家”的“設喻說理”方法去體會其妙處,也能夠從“妻、妾、客”三比“宮婦、大臣、四境之內”的類比推理法去領會其邏輯的嚴謹,當然,并不必須要說出其術語名稱,關鍵是要讓學生從心里領會鄒忌說理的妙處。問題(3)引導學生設身處地體悟當時的社會背景、人物身份,從而進一步理解故事深層次的人文內涵,同時暗中將學生的閱讀視角從書內引向書外,引向現實生活。問題(4)引導學生在閱讀中反思自我,聯系生活實際。
4.關于教學環節、流程的比較
A案
聽故事,了解文章背景。
參照注釋自讀課文,了解故事大意。
讀準字音,讀清句讀,把握文意。
讀出智慧,欣賞“諷諫”的說理藝術。談收獲。
讀出思想感情,分主角朗讀。
B案
聽故事,了解文章背景。
參照注釋自讀課文,了解故事大意。
讀準字音,讀清句讀,把握文意。
讀出思想感情,分主角朗讀,探究人物性格。
讀出智慧,欣賞“諷諫”的說理藝術。談收獲。
這兩套方案教學環節的設計一樣,只是流程安排有所不同,哪一個更貼合認知規律呢?
分析:A案將“分主角朗讀”放在最后,帶有表演性質,這樣安排不是不能夠,但從認知的角度看,不太合理,因為對“諷諫”藝術的欣賞需要知人論世,“設喻說理”的方法只有在特定環境中才能看出效果。B案借助“分主角朗讀”來探究人物的思想感情,最后“談收獲”,更順理成章,貼合認知邏輯;學生討論收獲將會從思想資料和說理藝術兩個方面展開,思維的空間更大,對文本的利用更充分。
5.關于教學思路
記得于漪老師曾說過:“語文課最怕上糊。”大概是因為語文本是情感的東西,要把感性的東西教給學生,條理性就顯得十分重要,為了避免把課“上糊”,教學思路必須要合理,要有層次感,板塊要清晰。本課的教學思路基本上可分為“閱讀期盼”―“閱讀理解”―“閱讀反思”三大步驟,其中“閱讀理解”是主體。閱讀理解又大致可分為三個層面:字面上的理解是淺層次的,資料上的理解是深層次的,人物個性化語言的理解則帶有欣賞意味。其圖示如下:
新課程對教師的備課要求更高了。教師備課首先要備教材,鉆研文本,了解背景知識;其次要備學情,了解學生的認知心理,揣摩學生可能會提出哪些問題,參照課程標準預設教學目標;再之要備活動――精心設計各種語言實踐活動,獨立的、互助的、探究的,在活動中開展教學對話;繼之要備流程,依據學習的認知規律和文本特點合理安排教學步驟。一個好的教學設計是一次教學活動成功的一半,但畢竟只是一半,一堂好課是師生共同創造的,需要教師在課堂上隨機應變,發揮教學機智,及時分析學情,進行教學反饋,才能在教學對話中激發出生命智慧和創造潛能的火花。
《鄒忌諷齊王納諫》教學設計3
學習目標:
1.掌握常用文言實詞、虛詞的意義及典型的文言句式。
2.通過體會文言語句的語氣理解人物的思想感情。
3.體會鄒忌的諷刺藝術。
教學重點:
1.以小喻大的設喻方法。
2.常用文言實詞、虛詞的意義及典型的文言句式。
3.討論除蔽、兼聽在當時和現在的意義。
教學難點:
1.以小喻大的設喻方法。
2.常用文言實詞、虛詞的意義及典型的文言句式
課型:新授課
教學方法:閱讀、點撥、討論
教學時數: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在上課之前,我們先來聽一個小故事。古時候有個秀才和朋友們一起去一位官員家做客,吃飯的時候卻惟獨忘了給秀才盛飯,這時秀才說:-------,主人馬上給他盛上了。請問秀才說了什么?(同學們討論)
由此可見,在一些場合中,說話是要講藝術的。那么如何規勸一個有錯誤的人,并讓他認識、欣然改正就有難度了,更何況那人是高高在上的王,那么今天就讓我們一起來學習一下鄒忌是如何做到的。(板書課題:鄒忌諷齊王納諫〈〈戰國策〉〉)
二、了解本文涉及的兩個人物
鼓勵學生講解
明確:鄒忌,齊國的謀臣,歷事桓公、威王、宣王三朝,以敢于進諫和善辯著稱。據史載,一次,鄒忌聽齊威王彈琴,他就借談論彈琴,闡述治國安民之道,齊威王聽后,大為贊賞,封他為齊相。而當時的謀士淳于髡不服,就用隱語向鄒忌提了關于修身、處世、安民、用賢、治國五個難題,鄒忌都能對答如流。辯論結束后,淳于髡對他的仆人說,看來這個人破格重用的日子不會遠了。時過一年,威王果然封鄒忌為成侯。鄒忌不僅是一個能言善辯的雄辯家,而且是一個有遠見的政治家。
齊威王,是一個很有作為的君王。據史載,他繼位之初,好為淫樂,不理政事,結果“百官荒廢,諸侯并侵,國且危亡,在于旦暮”。齊威王愛隱語,謀士淳于髡乃以隱語進諫曰:“國中有大鳥,止于王庭,三年不飛不鳴,王知此鳥何也?”齊威王聽后頓悟曰:“此鳥不飛則已,一飛沖天;不鳴則已,一鳴驚人。”從此后,齊威王勵精圖治,修明政治,齊國大治。
三、引導學生朗讀課文
1.自由朗讀課文,圈出自己不會讀、讀不準的字和讀不通的地方。
易讀錯的字有:昳麗 朝服衣冠 窺鏡 期年 朝于齊 間進
2、教師范讀正音,學生聽讀注音,劃出節奏。
3、學生大聲地自由朗讀課文,
4、全班齊讀課文。
四翻譯課文,整體感知課文內容
1、同桌合作,翻譯課文。
(注意一些重要實詞、虛詞的翻譯,可結合課后探究練習第三、第四題)
2、全班交流、釋疑
3、在通譯課文的基礎上,反復誦讀課文,爭取能當堂把最后三小節背出來。
誦讀指導:
教師從讀音、語氣、句讀三個角度進行指導,讓學生根據課文下的注解,理解字義、詞義、句意。
明確:第一段記敘十分生動,讀時應注意表現人物的情態,要盡量讀出三問三答的不同語氣。第二段是鄒忌諷諫齊威王的話,頗能表現鄒忌的個性特色,讀時應注意以略帶詼諧的.方式說出嚴肅的內容。既要讀出諷諫的委婉,又要讀出臣對君的忠誠。第三段記敘納諫的舉措及結果,要讀得層次分明。重讀“面刺寡人之過”“上書”“謗譏于市朝”“門庭若市”“時時而間進”“無可進者”“皆朝于齊”等詞語。
五、精讀課文,分析內涵
研讀第一段
1.文章中首先出場的是哪些人物?(板書:鄒忌、妻、妾、客)
2.鄒忌想知道自己與徐公誰美,就分別向妻、妾、客提問,由四位同學分角色朗讀對話,并揣摩三問三答過程中各人的心態。
點撥:
鄒忌問妻——親切自然妻的回答——由衷喜愛(私語氣重)
鄒忌問妾——居高臨下妾的回答——模仿敷衍(畏語氣稍輕)
鄒忌問客——急于了解情況客的回答——應酬奉承(求語氣更輕)
3.討論總結:鄒忌見到徐公后自認為不如徐公美,這說明鄒忌并沒有被蒙蔽,而是冷靜地分析了其中的原因。(板書:私畏求)
4.學生自由朗讀第一段,并根據情節試背誦。
研讀第二段
1.自讀課文,思考:寫鄒忌家中閨房瑣事的目的是什么?
點撥:為了向齊威王設喻諷諫,把妻、妾、客與宮婦、朝臣、四境之內進行類比得出結論:王之蔽甚矣(板書)
提示:設喻——用一種富有機智和幽默情趣、并寄寓深刻哲理的虛構故事來闡明某種道理,用一種道理來說明另外一種道理,設喻貴在用事理打比方。本文就是用家事說國事,兩件事在道理上的相同之處就是“受蒙蔽”。運用設喻的方法來闡明齊威王受蒙蔽的道理,由抽象變具體、由深奧變淺顯、由逆耳變順耳,使齊威王易于接受。
2.學生齊讀一二段,邊體會設喻的手法邊試著背誦。
研讀第三段
1.齊讀課文,然后思考:前面我們提到臣子向君王進諫是非常危險的事情,那么齊威王對鄒忌進諫的態度是怎樣的呢?
學生自讀后,點撥:“王曰:‘善’。”齊威王不但給予了積極的評價,還隨之頒布了一系列命令,來鼓勵進諫。
2.在自讀有關法令之后,由學生討論總結:齊威王是怎樣一位君王?鄒忌是怎樣一位臣子?
明確:臣子進諫帝王是批龍鱗、逆圣聽,盡管鄒忌進諫藝術高超,但是必須有善于納諫的君王才可以。(板書:納諫明君善諫良臣)
六、總結概括
1.分組再讀課文,能夠背誦的同學要求背誦。
2.學生討論學習完本文之后的感受。(從鄒忌和齊威王兩個方面去考慮)
七、布置作業
1.整理文言知識卡片;
2.熟讀、背誦全文;
3.寫一篇讀后感。
八、<成型板書>
鄒忌諷齊王納諫
《戰國策》
(美甚)妻——私——宮婦
(何及)妾——畏——朝臣王之蔽甚矣
(不若)客——求——四境
鄒忌齊威王
戰勝于朝廷
善諫良臣納諫明君
《鄒忌諷齊王納諫》教學設計4
教學目標
1、學習文言知識
①、理解重點詞語:修、尺、服、窺、美、私、聞、莫、地方、左右、朝等。
②、學習文言句式: ……孰與……?賓語前置,壯語后置。
③、理清課文的思路和結構,學會類比說理的方法。
2、背誦全文
3、領悟課文的現實意義
教學設想
在教師指導下,以討論、串講、表演、做練習等方式,引導同學充分發揮他們的主體性,老師的講授應講清楚重難點,分析好思想內涵,但不能占用太多時間,應以練為主。多媒體設計:利用多媒體將有關的詞句知識問題、練習、補充資料適時展示給學生以節省時間,增大課堂教學的容量,提高教學的效率.
課型和課時
自讀課,兩課時
教學方法
1、誦讀法。2、討論法。 3、練習法。
教學步驟
第一課時
一、導語設計
多媒體展示:
召公諫厲王止謗
厲王虐,國人謗王,召公告曰:“民不堪命矣!”王怒,得衛巫,使監謗者。以告,則
殺之。國人莫敢言,道路以目。
王喜,告召公曰:“吾能弭謗矣,乃不敢言。”
召公曰:“是障之也,防民之口,甚於防川。川壅而潰,傷人必多,民亦如之。是故為
川者決之使導;為民者宣之使言。故天子聽政,使公卿至於列士獻詩;瞽獻曲;史獻書;師
箴;瞍賦;蒙誦;百工諫;庶人傳語;近臣盡規;親戚補察;瞽史教誨;耆艾修之;而後王
斟酌焉,是以事行而不悖。民之有口,猶土之有山川也,財用於是乎出;猶其原隰之有衍沃也,衣食於是乎生;口之宣言也,善敗於是乎興。行善而備敗,其所以阜財用衣食者也。夫民慮之於心,而宣之於口,成而行之胡可壅也。若壅其口,其與能幾何?”
王弗聽,於是國人莫敢出言。三年,乃流王於彘。
問題:厲王為什么會被“流於彘”?
明確:周厲王暴虐無道,用高壓手段乃至殺戮來鎮壓人民的批評,他不聽召公的勸諫,結果被人民放逐,遭到滅亡的下場。我們今天要學習的選自于《戰國策·齊策》中的《鄒忌諷齊王納諫》講的`是賢臣鄒忌諷喻明君齊王廣開言路,納諫除蔽,結果使齊國修明政治,國勢強盛的故事。
二、解題
鄒忌,戰國時齊國人,善鼓琴,曾借彈琴之道言治國之道,深得威王贊賞,封為相,后封成侯。
齊威王,田氏,名因齊,一作嬰齊。曾任用鄒忌為相,田忌、孫臏為將和軍師,改革政治,國力漸強。
鄒忌諷齊王納諫,兩個動詞,不屬于同一個主語,是一個兼語句。此課題揭示了課文的內容,即鄒忌用委婉含蓄的方式勸告齊威王接受意見、采納建議。
三、研習課文
1、多媒體播放錄音
2、學生自行反復朗讀課文
要求:
①、至少誦讀兩遍。
②、借助注釋、工具書,完成下列自測題。
A、給下列加點字注音
a、形貌昳麗(yì) b、時時而間進(jiàn) c、朝服衣冠(zhāo) d、期年之后(jī)
e皆朝于齊(cháo)
B、解釋加點詞的意思
a、鄒忌修八尺有余。 b、朝服衣冠,窺鏡。 c、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d、今齊地方千里。
e、謗譏于市朝,聞寡人之耳者。f、宮婦左右莫不私王。
C、翻譯下列句子
a、我孰與城北徐公美? b、忌不自信。 c、此所謂戰勝于朝廷。
3、學生分角色朗讀課文
要求:
讀出人物身份和心理,如妻溢于言表的愛戀之情,妾拘謹勉強的回答,客奉承討好的意味,鄒忌勤于王事、委婉諷諫的表現,齊威王聞過則喜、從諫如流的氣魄。
4、分析課文
討論下列問題:
①、鄒忌諷齊王納諫的原因是什么呢?
明確:先提示學生文中有一個點明原因的句子,請找出來。學生會很快找出,即:“王之蔽甚矣!”至此,教師可進一步設問:鄒忌是如何知道“王之蔽甚矣”的呢?他是根據什么得出這個結論的呢?教師可引導學生分析第一段,
主要是分析他得出這個結論的過程:①、“明日,徐公來,孰視之,自以為不如”;②、“窺鏡而自視,又弗如遠甚”;③、“暮寢而思之”。由此可知:“王之
蔽其矣”是他“暮寢而思之”的結果。他之所以認為“王之蔽甚矣”,是因為“已之蔽甚矣”:妻私我,妾畏我,客有求于我。鄒忌由此想到,我乃一介臣子,尚且有如此之“蔽”,更何況作為高高在上,俯視一切,行為萬世師,言作萬世法的齊威王呢?
②、鄒忌諷諫齊王的方式是什么?
明確:鄒忌善“諷”,表現在以自已切身感受來設喻,巧妙地諷喻齊王。國君能不能廣開言路,納諫除蔽,修明政治,是一件關系國家興亡的大事。但一開口就批“龍鱗”,逆“圣聽”,往往會使他抵觸,不易接受。因此鄒忌就從自已個人的生活小事入手,把自已在美不美這個問題上受到妻妾和客人的蒙蔽這件事講給齊王聽,先引起齊王的興趣。然后抓住這一生活小事同國家大事之間的相似點——受蔽,把兩件事巧妙地聯系起來,進而指出“宮婦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內莫不有求于王”這一嚴峻事實,得出“王之蔽甚矣”的結論,形象而委婉地說服了齊王。
③、鄒忌諷齊王的效果怎樣?
明確:鄒忌“諷”齊王的目的是希望齊王納諫,因此,達到齊王納諫這一目的就是“諷”最好的效果。齊王回答“善”,這一字力有千鈞,鮮明地表明了齊威王的態度,集中地表達了“諷”的效果。文章具體地敘述了齊王納諫懸賞的方式:“上賞”、“中賞”和“下賞”,敘述了納諫的過程:令初下,門庭若市;數月之后,時時而間進;期年之后,無可進者。還交代了齊王納諫的結果:“戰勝于朝廷”。其實,這些也正是鄒忌“諷”的間接效果。
小結:本文緊扣題眼“諷”,遵循文章的寫作思路“是什么——為什么——怎么辦——怎么樣”,連點成線,有機地串起了全文,正所謂:牽一發而動全身,牽一“諷”而動全文。
5、指導學生背誦課文
①、讓學生把握文章結構層次的特點,即從頭至尾一直用三層排比的手法來寫,就容易背誦。妻、妾、客是三層;“私我”“畏我”“有求于我”是三層;“宮婦左右”“朝廷之臣”“田境之內”的百姓,又是三層。上、中、下賞,是三層;“令初下”“數月之后”“期年之后”,又是三層。再看,鄒忌自以為美于徐公這事件的發展在時間上是三層:“朝”“旦日”“明日”是也。鄒忌的思想轉變過程也是三層:“熟視之,自以為不如”是第一層,“窺鏡而自視,又弗如遠甚”是第二層,然后到“暮寢而思之”是第三層,找出矛盾的焦點。全部事態發展也是三層:鄒忌現身說法諷諫是第一層,齊王“下令”廣泛征求意見是第二層,最后鄰近的諸侯國前來朝拜,“此所謂戰勝于朝廷”是第三層。
②、可以通過個別背和大家嘗試齊背的方式背誦全文。
四、達標檢測
填空:
在第二段中,鄒忌用已事(設喻),諷諫齊王用了邏輯上的(類比)推理法,把(家)事和(國)事進行類比。即以妻、妾、客的“私臣”、“畏臣”、“有求于臣”,暗喻齊王(“宮婦左右”)、“朝廷之臣”、“四境之內”的百姓“私王”、(“畏王”)、(“有求于王”)。
五、布置作業
1、背誦全文。
2、查工具書,理解歸納課后練習(二)五個多義詞的義項。
《鄒忌諷齊王納諫》教學設計5
教學目的
1、重點掌握本課中出現的文言實詞的詞義并作歸納,如“朝孰、誠、方、善、間”等。
2、掌握文中出現的詞類活用,古今異義詞,并能辨析和掌握文言特殊句式。
3、領會課文設喻說理和類比推理的方法。
4、了解《戰國策》的有關知識。
教學重點
1、重點字詞、句式。
2、《戰國策》的有關知識。
3、設喻說理和類比推理。
教學設想
可在教師指導下,以討論、串講、表演、做練習等方式,引導同學自池,充分發揮他們的主體性,老師的講授既要講清楚重難點,分析好思想內涵,又不能占用太多時間,應以練為主。
教學課時
兩課時。
教學步驟和內容
第一課時。
一、導入:
由三位同學上臺表演,一位演忠臣、一位演奸臣,一位演皇帝,忠臣向皇帝進諫,要他多聽從民意,廣開言路,不要受小人蒙蔽,豈料奸臣在皇帝旁邊挑撥離間,龍顏大怒,奸臣將忠臣推出去斬。由這小品導入古代臣子進諫若直接言明自己的意見(即“直諫”)會很危險,臣子進諫最好是諷諫,由此引出題目,并解釋“諷”及課題的意思。
二、點出《鄒忘諷齊王納諫》一課選自《戰國策》,用幻燈片打出該學的知識。
《戰國策》:又稱《國策》,原為戰國未期和秦漢間人怕編纂,后經西漢未年劉向編訂成書,全書共33篇,反映了戰國時期策士謀臣的言論和謀略,其體列為國別體,全書共12策,《鄒忌諷齊王納諫》是一篇歷史散文。
三、轉入對文段的學習。
學習一、二段的字詞和句式(重點字詞用幻燈片打出)
①孰:通“熟”,仔細。
私:偏愛。
朝服衣冠:zháo:朝見。
②詞類活用:
A名作狀:朝服衣冠,,暮寢而思之。
B名作動:朝服衣冠:穿戴。
C形容詞意動用法:美我者:以……為美。
③古今異義詞:
尺:古;約合現在的23.1厘米。
今:約33.3厘米。
窺:古:照。
今:偷偷地看。
寢:古:躺而不睡。
今:睡覺。
地方:古:土地方圓。
今:地點、處所。
④句式:
1、我孰與城北徐公美:
孰:誰,哪個
孰與:相當于“與……孰”,“……與……相比,誰更”
2、判斷句:城北徐公,齊國之美麗者也。
3、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4、否定句賓語前置:忌,不自信
5、被動句:王之蔽甚矣
6、省略句:與坐談
四、先讓同學翻譯第二段,再請同學分別扮演鄒忌、妻、妾、客、徐公以及請一位同學做旁白通過這種活潑生動的形式即串講了課文,又讓同學領會了課文內容。
五、課堂分析
師:(1)大家觀看表演時有無發現妻、妾、客大意都相同?
生:——有,都說鄒忌美于徐公。
師:(2)大意同,但妻、妾、客在表述及語氣上有何細微不同,可否找出?
生:——妻:熱情地贊美鄒忌,愛戀之情溢于言表。
妾:比妻稍為冷淡點,回答有些勉強,說話較拘謹
客:用陳述句,語氣更平淡。
師:(3)為何妻、妾、客都夸鄒忌好看?
生:——妻→私
妾→畏
客→有求
師:(4)好,他們都是說鄒忌美于起徐公,那么由文段看,實際上是誰更美呢?
生:——徐公。
師:(5)既然是徐公美,那么妻、妾、客的回答便是與事實不相符合了,那么也就是說,鄒忌被怎么樣了呢?
師:(6)好,那么回過頭來看看,第一段講什么?
生:——鄒忌比美的事。
師:(7)好,大家看看,第一段與全文篇幅已近一半,那么為什么要花這么大力氣來寫鄒忌比美的事呢?鄒忌比美的事與我們所要講的鄒忌諷齊王納諫有何關系呢?(引導大家看板書及第二段)。大家看,鄒忌之妻私他,妾畏他,客有求于他,那么齊王是否也有同樣的情況呢?——有,宮婦左右私齊王,朝廷之臣畏齊王,四境之內有求于齊王。
師:(8)好,那么鄒忌之妻因事私他,妾畏他,客有求于他而受蔽,現在齊王的情況亦與鄒忘相同,那么他是否也應該受蔽呢?
生:是并且受蔽更甚。
那鄒忌分析出齊王受蔽這結論時,是先說鄒忘的情況與齊王的一樣,而鄒忌因“私、畏有求”而受蔽,所以齊王也應因此而受蔽。
師:(9)好,那么象鄒忌,這種推理方法就叫類比推理。(用幻燈機打出)類比推理:根據兩個同類事物某種屬性的相同,推出它們的.其它屬性也可能相同的推理。
師:(10)鄒忌說到齊王受蔽這里就打住了,那么他是否只整指出齊王受蔽這事實呢?
生:——不是,他是想說齊王須納諫。
師:(11)好,那么在家看齊王最后有沒有接受鄒忌的意見呢?
生:——有
師:(12)好,那么要向國君說明須納諫這個道理是比較抽象又不容易使國君接受的,正如剛才上課前的小品中的忠臣進諫,忠臣向國君說明要廣開言路,不然會被奸臣蒙蔽,可是呢被奸臣反咬他一口,說他是想說國君是昏君,激怒了皇上,最后被殺。可是對比之下,鄒忌就顯得很高明了。他用比美這件很具體的生活小事來說明了齊王肥肉納諫這個抽象的道理,使齊王愉快的接受了他的意見,象這種用具體的事實說明抽象的道理,變深奧為淺顯,變復雜為簡明,變逆耳為順耳,委婉而有較強的說服力的說理方法就叫做“設喻說理”。(打出幻燈片,讓學生明白什么叫“設喻說理”。)
六、朗讀前兩段。
第二課時
一、以提問課后思考題的形式復習上一節課的內容。(也可以先朗讀全文)
二、轉入對文段的學習。
學習三、四段的字詞和句式(重點字詞用幻燈片打出)
面刺:當面指責
謗譏:古今異義詞古:指責,勸諫,中性詞;今:誹謗,譏諷,貶義詞
聞寡人之耳者:使……聽到,使動用法。
時時而間進:間或斷斷續續地
其年:滿一年。
朝于齊:朝見
介賓后置句:戰勝于朝廷。
三、讓同學串講這兩段,指出他們翻譯得不好的地方。
四、課堂分析
師:齊威王聽了鄒忌的話后采取了什么措施?收到什么效果?(得后思考題)
生:“群臣史民……受下賞”。“群臣進諫……皆朝于齊”
師:由此可見鄒忌諷諫效果奇佳,那么,鄒忌為什么可以進諫成功?
引導學生從進諫者,鄒忌及納諫者齊威王兩方面去思考,為了幫助理解,可插入淳于諫齊威王的小故事以說明齊王是勇于接受別人的意思,從諫如流的。在說明鄒忌這方面的成功時,著重說明是比關關事他親身所經歷的以及生活小事這兩點,綜合以上得出結論:(寫在幻燈片上)。
為何成功:
鄒忌(進諫者):用自己親身經歷的生活小事來講道理,現身說法,明白具體,說理深刻,委婉動聽,使人易于接受。
齊威王(納諫者):開明,有作為的君主,從諫如流,聞過則喜,勇于改革。
五、鄒忌形象分析(簡單提上一下)——寫于幻燈片上。
鄒忌:①關心國事,具有遠見卓識
②實事求是
③足智多謀,嫻于辭令,深諳君王心理
六、解決未完成的課后題。
七、體現多練原則,讓學生當堂完成有關課文文段的閱讀理解訓練并評講。
八、朗讀全文。
《鄒忌諷齊王納諫》教學設計6
【教學目的】
1、分析文章的語言、結構特點,培養閱讀、欣賞淺易文言文的能力。培養自覺誦讀的習慣,達到熟讀成誦。
2、掌握并積累本課出現的詞類活用、古今異義詞,辨析并掌握文言特殊句式。
3、理解文章巧妙設喻說理的特點,明白虛心接受意見的好處。
【教學重點】
1、領會文章設喻說理的寫法。
2、掌握《戰國策》的行文特色。
【教學難點】
掌握本文諷喻的手法,體會本文結構安排的精巧之處。
【教學方法】
研討法、點撥式。
【輔助手段】
多媒體。
【教學過程】
一、導言
在中國的歷史上,有圣君,有賢臣,政治穩定,國泰民安的時期被稱為“太平盛世”,但是自古忠臣易得,圣君難覓,于是才會出現忠義之士,赤心耿耿,盡忠進諫,甚至死諫,在《紅樓夢》中借助賈寶玉之口道出了封建社會用人的標準,那就是“武死戰,文死諫。”然而,忠言逆耳,即使死諫,坐在高高的寶座上的君王也未必愿意聽取,怎樣使帝王能夠聽取自己的進諫呢?戰國時期齊國的鄒忌能夠使齊威王察納雅言,從諫如流,廣開言路,用的就是“忠言順耳”諷諫的辦法。下面我們就走近鄒忌和齊威王這對被人稱頌的賢臣、明君。
授課:
(板書課題,解題)
題目包括兩個含義:鄒忌諷諫,齊威王納諫。(掌握“諷”的含義)
二、通過預習課文,請大家說出鄒忌諷諫結果
“戰勝于朝廷”(板書)
三、齊國為何能夠不費一兵一卒,就使得“燕、趙、韓、魏皆朝于齊?”
齊威王納諫除蔽(板書)
四、用課文原句找出齊王納諫后齊國的變化,分析描寫方法,解釋重點實詞,積累文言知識
變化:“門庭若市”、“時時而間進”、“無可進者”。(三賞三變)
描寫方法:側面描寫
同學齊讀第三自然段,以“上賞”、“中賞”、“下賞”與“令初下”、“數月”、“期年之后”為綱,把握結構,為背誦作準備。
五、同學快速從第一、第二自然段中找出自己認為重要的應積累的詞類活用、古今異義詞、文言的特殊句式等文言知識,并標出有疑難的地方,同學之間討論
教師總結,多媒體展示文言知識歸納結果。
六、富有四海,臣服萬民,行為萬世師,言作萬世法的君主肯于從諫如流的并不多見,為什么齊威王能夠做到呢?這恐怕應該從進諫的人談起,下面,我們來分析鄒忌的諷諫藝術
1、鄒忌諷諫的緣起?
⑴三問三答,提出問題。
學生自己揣摩妻、妾、客的語氣,朗讀。
⑵找同學范讀,注意體會語言的細微區別,以分析人物的.不同心理,為背誦做準備。
2、鄒忌得出怎樣的結論?
妻──私妾──畏客──求(板書)
3、鄒忌是怎樣諷諫的?得出怎樣的結論?
巧設比喻,以私事比國事,從生活瑣事推及國家大事,由近及遠,由小到大,得出“王之蔽甚矣!”的結論。(板書)
揣摩語氣,誦讀課文,注意區別人物語氣與第一自然段中的不同,注意語言的細微差別。
總結:
從齊國“令初下,門庭若市”看,足見齊國的積弊,但是,此次齊威王卻能夠納諫除蔽,使得內政修明,是由于齊威王的清醒,更是由于他聽到了“順耳忠言”,鄒忌巧設比喻,以家事喻國事,講述道理,表明見解,委婉動聽。正像《古文觀止》中評價的那樣:鄒忌將己之美、徐公之美,細細詳勘,正欲于此參出微理,千古臣諂君蔽,興亡關頭,從閨房小語破之,快哉!
七、請同學再次在全文范圍內找出自己尚存疑義的文言知識問題,(實詞、虛詞、特殊句式、通假字、古今異義等等),大家研討,教師利用多媒體進行解答和歸納
總結:
1、理解11個詞語在文中的意思
⑴諷
⑵美(我)
⑶以(美于徐公)
⑷面刺
⑸書
⑹謗
⑺譏
⑻聞
⑼朝
⑽私
⑾期
2、歸納四個實詞和虛詞的義項:
實詞:修朝
虛詞:孰誠
3、掌握二個通假字:
有
孰
4、注意一個成語:
門庭若市
5、熟悉三個詞組的用法:
孰與
地方
左右
6、解釋四個文句:
⑴城北徐公,齊國之美麗者也。
⑵旦日,客從外來,與坐談。
⑶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⑷此所謂戰勝于朝廷。
7、研究兩種文言特殊句式:
⑴賓語前置句
⑵被動句
在總結文言知識的基礎上,同學們齊讀課文,鞏固學過的知識,為背誦做準備。
八、從內容、結構上看,《鄒忌諷齊王納諫》有怎樣的特點?這反映了《戰國策》行文上有怎樣的特點?
討論,教師總結。
1、內容上:
《鄒忌諷齊王納諫》屬于歷史寓言,即利用某些真實的歷史人物附會以虛擬的情節,從而寄予深刻的道理。因此,從本文的內容安排來看,作者先宕開筆去,從鄒忌的家事開始寫起,而將齊國大治的情況以及戰勝于朝廷的具體經過一表而過。這樣的主題,顯然是作者總結了封建社會初期統治階級在政權得失
方面的經驗教訓而得出的結論,這也正是文章思想性上值得肯定的地方。這個主題的設定,恐怕是由當時正處于各國兼并征戰的背景決定的。
我們知道,《戰國策》是一部介乎子、史之間的古書,主要記錄了戰國時期謀臣策士縱橫捭闔的斗爭以及有關的謀議或辭說,它記載了一些歷史事實,但歷史中又夾雜了一些民間傳說,此外還保留了一些如“鷸蚌相爭”、“畫蛇添足”之類的寓言。因此從文學的角度,它的藝術性是很突出的,從歷史的角度
看,某些故事的真實性是值得研究了。因此,今后我們閱讀《戰國策》中的作品,要注意這一點。
2、結構上:
別致、有序。《鄒忌諷齊王納諫》從頭到尾一直使用三層排比的手法寫作,第一段從三問三答到“私我”、“畏我”、“有求于我”,再到“朝”、“旦日”“明日”。在第二、三自然段中,從“宮婦左右”到“朝廷之臣”到“四境之內”,從上、中、下三賞到“令初下”、“數月之后”“期年之后”。
從全文看,整個事件的發展也是三層:鄒忌以現身說法進行諷諫是第一層,齊威王“下令”廣泛征求意見是第二層,“皆朝于秦”是第三層……等等,我們分明看到了散文的節奏美。文章在結構層次上的對稱美,使用排比和層遞的手法,是值得借鑒的。
《戰國策》的作者在記述歷史事件時,往往美化封建統治者,過分夸張渲染策士謀臣的作用,有時是違背歷史的真實的。在文學方面,它長于議論和敘事,文章活潑恣肆,有聲有色,文采斐然,變化不測,在我國散文史上有著重要的地位。同學們今后閱讀《戰國策》中的文章,要特別注意這一點。
九、請同學們在理解內容和結構的基礎上,背誦課文
十、布置作業
1、背誦課文。
2、閱讀《史記·田敬仲完世家》中關于齊威王、鄒忌的記載,加深對人物的認識。
【附:預習提綱】
1、了解《戰國策》的有關知識
2、思考:本文是完全按照歷史史實來寫的嗎?為什么會這樣安排材料?
3、《古文觀止》中評價《鄒忌諷齊王納諫》一文說:
鄒忌將己之美、徐公之美,細細詳勘,正欲于此參出微理,千古臣諂君蔽,興亡關頭,從閨房小語破之,快哉!
結合課文回答:
⑴“細細詳勘”的內容有哪些?
⑵“閨房小語”指哪些內容?
3、文章的結構安排不同一般。文章的題目是《鄒忌諷齊王納諫》,但開篇卻不惜筆墨,細寫鄒忌與徐公比美,看來似有“下筆前言,離題萬里”之感,這是作者的敗筆嗎?仔細體會本篇文章的結構有怎樣的特點。
4、熟讀課文,為背誦做準備。
【板書設計】
鄒忌諷齊王納諫
《戰國策》
家事設喻國事
妻────私────宮婦左右
妾────畏────朝廷之臣
客────求────四境之民
蔽甚
納諫
戰勝
《鄒忌諷齊王納諫》教學設計7
教學目的
1. 通過本文的學習,讓學生懂得要時刻保持清醒的頭腦,不要被一些表面現象所迷惑,明白虛心接受別人意見的好處;
2. 掌握本課中重要的文言實詞以及特殊句式,學會積累文言文知識的一些方法;
3. 學習文章善于通過細節與對話來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
教學設想
作為文言文教學,要培養學生的文言語感,必須引導學生善于積累文言詞匯及句式。因此本文學習中在詞義的理解、句式的掌握的基礎上讓學生學會文言文知識積累的方法是本文教學的一個重點。并且因為學生已有文言知識經驗的差異,本課教學力求學生實現個性化的積累。此外,通過對人物形象的分析讓學生掌握文章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外,還要讓學生在此過程中收獲一些人生感悟。整個教學過程力求通過兩大環節來帶動,實現學生的自主合作探究式的閱讀。教學時間兩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
我國歷史上的春秋戰國時期,群雄爭霸,戰爭頻繁。為了富國強兵,戰勝其他的諸侯國,各國國君都很重視治國的策略。《戰國策》就是記載戰國時期各國軍事、外交、政治等活動以及謀士獻策和主張的。課文記載了鄒忌向齊威王獻策的故事,我們就來感受一下他是怎么獻策的,齊威王是怎樣采納了他的'意見的。
解題:諷,諷諫,用暗示、比喻之類的方法,委婉地規勸,與諷刺不同。納諫:接受意見。
二、初讀:讀準字音與節奏,整體感知文意
1. 一生朗讀,教師正音,學生齊讀。
2. 學生自由讀,講述文章故事。講述時注意妻、妾、客的不同態度,注意見威王時怎樣用類比說理的。
三、再讀:詞句質疑,積累詞匯
1. 學生小聲自由閱讀,結合注釋理解文意,將疑難之處提出來,先請小組里的同學幫助解答,仍不能解決的再提出來,全班交流解決。
2. 你覺得哪些詞語需要特別注意掌握?請找出來連同例句寫到文言詞語積累本上。
一般積累范圍:重要的實詞和虛詞,通假字、一詞多義、古今異義詞、特殊句式,成語等。積累時不要在名詞術語上糾纏,應以對文意的理解為主。積累應因人而異,如以前這個詞及此外的意義都已清楚或你自己一看就明白的不用寫在積累本上。同時要注意在積累的過程中要注意聯系以前學過的課文,對多義詞要注意歸納。
學生積累的詞句相互進行交流,教師也可以學生的身份參與交流。在學生交流中遺漏的重要詞句教師可提出。
詞語示例:
誠 臣誠知不如徐公美(確實)──《鄒忌諷齊王納諫》
今誠以吾眾詐自稱公子扶蘇(果真,表假設)──《陳涉世家》
方 今齊地方千里,百二十城(方圓)──《鄒忌諷齊王納諫》
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地方)──《論語》
方欲行,轉視積薪后,一狼洞其中(正)──《狼》
句式示例:
孰與:與……相比。不自信,不相信自己。
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美,以……為美;者……也,表判斷。
3. 學生自由高聲慢讀課文,口誦心惟,邊讀邊想每句話的意思,以加深對文意的理解。
四、研讀:把握形象,品味精妙
1. 文中鄒忌是怎樣的一個人?
學生討論分析,師生對話,全班交流。學生在回答時教師要求學生找出課文中的相關內容,并作分析,對重點部分要求學生聲情并茂地朗讀,以求學生深入體驗。分析時先說出體現了人物的什么性格,然后再引導學生體會寫法的精妙。對于學生沒談到的內容老師介入提問引導學生思考。
教師在交流中引導學生注意:
①在與徐公比美的過程中經歷了問美—比美—思美。在這一過程中寫了鄒忌形貌昳麗不自傲、聽妻美而不自信、客觀求證有自知、暮寢而思求本質。這表現鄒忌不受表面現象迷惑,在奉承話面前始終保持清醒,實事求是的作風。
②在進諫的過程中鄒忌沒有對威王的直接批評,而是以事設喻,以自己的親身經歷為依據,推己及人,將一個極為尖銳的問題“王之蔽甚矣”說得委婉動聽,鮮明地體現了“諷”的特色。這也正是進諫成功的原因之一。
③文章在塑造鄒忌的形象時采用細節及對話描寫,來表現人物豐富的內心世界。如鄒忌的兩次窺鏡,與妻、妾、客的三問三答,以及暮寢而思等細節。
④對鄒忌的細節及對話描寫所表現的人物內心世界,妻、妾、客三者對徐公私、畏、求的不同態度,要讓學生在朗讀中體會。要求學生在朗讀中要讀出滋味,讀出人物的內心體驗、內在情感。
2. 齊王是怎樣一個人?
學生交流,教師引導關注:
①聽鄒忌進諫時的態度:善。
②提出進諫的方式及獎勵:面刺、上書、謗譏于市朝的上、中、下賞。這二者表現了齊威王虛心納諫,勇于聽取不同意見,是一個明智而開明的君主。
③納諫的結果:燕、趙、韓、魏聞之,皆朝于齊;此所謂戰勝于朝廷。
3. 學生誦讀全文。
五、延展讀:感悟人生,拓展視野
1. 你從這個故事中受到什么啟迪?你從這個故事生發出哪些聯想?
2. 課外讀一讀《國語》中的《召公諫厲王弭謗》,比較一下,同樣是進諫,結果有何不同,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語文是最重要的實際工具,是人類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是語文課程的基本特點。
語文課程應致力于學生語文素養的形成與發展。語文素養是學生學好其他課程的基礎,也是學生全面發展和終身發展的基礎。語文課程的多重功能和奠基作用,決定了它在九年義務教育階段的重要地位。
──摘自《全日制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實驗稿)》
《鄒忌諷齊王納諫》教學設計8
教學內容:
人教版新課標九年級語文下冊第六單元
教學思路:
本課的教學思路基本上可分為“閱讀期待”—“閱讀理解”—“閱讀反思”三大步驟,其中“閱讀理解”是主體。閱讀理解又大致可分為三個層面:字面上的理解是淺層次的,內容上的理解是深層次的,人物個性化語言的理解則帶有欣賞意味。
教學設計
1、文本分析:
《鄒忌諷齊王納諫》是古代歷史名著《戰國策》中的名篇,文字易懂,語句流暢,人物生動,故事性強,有豐富的人文內涵和教育意義,便于課堂上反復誦讀,宜于在為人處事、交際修養等方面啟迪學生心智,適合初中文言文教學。
2、學情分析:初中是學生學習、積累文言字詞的黃金時期。兒童在小學階段初步形成了現代書面語的語感,初中則應加強文言文的語料積累,培養文言文的語感,因此初中文言文教學應將語言解讀、語料積累放在首位。
3、課標參照:關于文言文閱讀的階段目標是:“閱讀淺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釋和工具書理解基本內容。”對于閱讀教學有這樣的建議:“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文本之間對話的過程。”“逐步培養學生探究性閱讀和創造性閱讀的能力,提倡多角度的、有創意的閱讀,利用閱讀期待、閱讀反思和批判等環節,拓展思維空間,提高閱讀質量。”
一、教學目標:
⑴ 培養學生閱讀淺易文言文的能力。
⑵ 引導學生探究課文的思想內涵,欣賞鄒忌諷諫齊王的語言藝術。
⑶ 使學生在學習中感受中華文化的博大豐厚,從中汲取民族文化的智慧。
(分析:教學目標為遞進式的三個教學層面。“培養閱讀淺易文言文的能力”是初中文言文教學的基本任務,體現了“三維”教學目標中的“知識與能力”維度;“探究課文的思想內涵,欣賞鄒忌諷諫齊王的語言藝術”是對文本作深層次的解讀,體現了由表及里的學習過程和對語言方法的學習;“感受中華文化的博大豐厚,從中汲取民族文化的智慧”是由文本拓展出更開闊的文化視野,使學生從感情上親近中國傳統文化,熱愛自己的母語,體現了語文教學在“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方面的追求。目標⑶可能顯得有些虛泛,但這正體現了語文潛移默化、熏陶感染作用的特點,在教學中提供更多的背景資料,聯系生活現實,使這一目標虛中有實。)
二、教法、學法
1、通過反復朗讀課文,理解文意。
2、通過自主、合作、探究式學習,把握人物性格,深入理解故事的思想內涵。
3、通過研讀體味、欣賞鄒忌的諷諫藝術。
三、教學步驟
1、導入:講故事,引入文章背景。
“我國古代有一位國君,只知道吃喝玩樂,不理朝政,不管朝中大臣如何勸說,他依然我行我素,國家也一天天地衰落下去。有一天,來了一位琴師,聽說國君愛聽音樂,特趕來助興。國君非常高興,馬上召見了他。可這位琴師,調試好了琴弦,兩手撫在琴上,就是不開始彈,而是向國君講了一大通彈琴的道理。國君一聽琴師懂得這么多,更想聽他彈奏一首曲子了。琴師卻慢吞吞地說:‘我一時半會沒彈,您就急成這樣,大王,您是治理國家的,國家在您手中就好像琴在我手中,您撫著國家這張大琴,幾年來沒有彈奏一曲,難道人們就不著急嗎?’國君恍然大悟。于是拜琴師為相,勤于治國,終于使國家強盛起來。
同學們,你們知道故事中的人物是誰嗎?他們就是戰國時期齊國的國君和丞相——齊威王和鄒忌!你們都想知道和你們生活在同一片熱土上的兩千多年前的古人的生活情景吧?好,那么今天讓我們一起上溯到兩千多年前的戰國,去領略發生在他們之間的另一個精彩故事吧!”
(分析:導語吻合初中學生喜歡了解歷史的心理,并且暗扣課文的比喻說理藝術,還附帶介紹了課文的時代背景。目前的閱讀教學有“理念先入”的傾向,往往在學生閱讀文本之前,通過預習題、教學目標展示、課文導入語等預讀環節,對文章的內容做過多的暗示,削弱了學生親身閱讀的實踐力度,限制了學生自主閱讀的'思維空間,這樣不利于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課文的導入語主要目的在于制造閱讀期待,激發閱讀興趣,但又要保護學生初讀文本的個性化閱讀的第一印象。)
2、讀準字音,讀清句讀,把握文意。
⑴ 學生結合課文注釋,大聲自由朗讀課文,把不理解的字詞畫記下來,并嘗試用一兩句話概括故事大意。
⑵ 提名朗讀,學生評價,互相正音。
⑶ 正音練習(多媒體課件)。
⑷ 小組合作學習,質疑問難。
⑸ 句讀辨析(多媒體課件)。
⑹ 疑難句子解讀(多媒體課件)。
⑺ 齊讀課文(要求讀準字音、讀清句讀)。
3、讀出思想感情,探究人物性格。
⑴ 分角色朗讀(小組合作,探討人物性格及人物對話的語氣)。
⑵ 給連環畫(根據課文內容制作)配音(多媒體課件)。
⑶ 自由評議。
4、讀出智慧,欣賞鄒忌的說理藝術。
⑴ 課堂討論:
鄒忌的規勸藝術妙在哪里? 他為什么要用設喻說理的方法來規勸齊王?總結鄒忌說理特點,設喻說理的好處。
⑵ 梳理文章結構。
⑶ 閱讀反思:解題并引導學生聯系現實生活談收獲。提問:學了這篇課文之后你有什么收獲?
(分析:借助“分角色朗讀”來探究人物的思想感情,最后“談收獲”,更順理成章,符合認知邏輯;學生討論收獲將會從思想內容和說理藝術兩個方面展開,思維的空間更大,對文本的利用更充分。引導學生在閱讀中反思自我,聯系生活實際。)
5、課后作業:背誦全文。
(分析:本設計的語文學習活動大致有:聽故事了解背景、參照注釋讀課文、概括文章大意、推薦朗讀并評議、正音練習、同伴互助質疑問難、句讀辨析、特殊文言句式翻譯、齊讀課文、小組討論揣摩人物語氣、分角色朗讀、給連環畫配音、討論設喻說理、歸納文章結構、談收獲等,其中朗讀是主打項目,貫穿始終。“讀”是手段,通過“讀”理解文意,借助“讀”展開探究,在“讀”中提高閱讀質量。設計活動還要充分利用學生資源,組織合作學習,使同伴互助,相互碰撞出思想的火花。)
《鄒忌諷齊王納諫》教學設計9
教學目的:
1、弄清全文結構。
2、理解設喻說理,巧妙諷諫的說話技巧。
3、弄清全文的中心(道理)。
重點難點:
理解設喻說理,巧妙諷諫的說話技巧。
教學手段:引導式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1、導語。
2、復述文章大意(鄒忌比美齊王納諫皆朝于齊)。
二、課文分析
1、從第一自然段知道實際上徐公比鄒忌美,那么為什么鄒忌的妻、妾、客都說鄒忌美呢?
妻私我也,妾畏我也,客有求于我也。
2、徐公美于鄒忌,那么他的妻妾客的回答便與事實不相符合,也就是說鄒忌被怎么了?
被蒙蔽了。
3、從比美這樣一件生活小事鄒忌悟出了什么?并得出了什么結論?
齊王同鄒忌情況一樣即:宮婦左右私王,朝廷之臣畏王,四境之內有求于王。
結論:齊王受蔽更甚。
4、鄒忌入朝諷諫齊王,當鄒忌說到齊王受蔽時就打住了,那么他是否只想指出齊王受蔽這個事實?
不是,他是想讓齊王納諫。
5、齊王最后有沒有接受鄒忌的勸諫呢?從哪里可以看出,并收到什么效果?
課文第三、四段。
6、鄒忌勸諫非常成功,那么他用的是什么樣的說理方法?
設喻說理。
7、從文中看,鄒忌諷諫效果奇佳,那么鄒忌為什么可以進諫成功?
鄒忌:設喻說理,以小見大,以家事喻國事。
齊王:開明,有作為的君主,虛懷納諫,從諫如流,勇于改革。
三、小結
這節課我們主要學習了鄒忌巧妙的`說理方法,使齊王欣然接受了他的勸諫,并取得了巨大成功。那么通過學習這篇文章我們得到了什么樣的啟發?(1、不要被一些表面現象迷惑2、善于聽取別人的意見3、采用設喻說理方法規勸別人)。
四、作業
以“朋友,我想對您說”為題運用今天所學說理方法,說服朋友改正缺點。
板書:
鄒忌諷齊王納諫
《戰國策》
鄒忌比美齊王納諫皆朝于齊
妻私宮婦左右①不要被一些表面現象迷惑
妾畏朝廷之臣設喻說理啟發:②善于聽取別人的意見
客有求四境之內③采用設喻說理方法規勸別人
受蔽受蔽(更甚)
《鄒忌諷齊王納諫》教學設計10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鞏固文中重點文言詞語的意義;整體把握文章內容;分析人物形象;理解文中設喻說理和類比推理的方法。
2、過程與方法:設疑。從不同角度設疑,啟發學生思考,鼓勵學生發表自己的見解;朗讀。引導學生通過不同形式的朗讀,理解文章寫作特色和勸諫技巧。
3、情感態度和價值觀:認識鄒忌勸諫成功在今天的借鑒意義。
教學重點
1、反復誦讀中對文章的寫作特色和勸諫技巧的領悟
2、本文記述了鄒忌以自己的生活感受為喻,諷勸齊王納諫除蔽的故事。如何較全面、正確地認識鄒忌
這個人物形象。
教學難點
1、理解和掌握文中重點文言詞語的意義和用法。
2、提高借助語境推斷文言實詞意義的能力。
課時安排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 一 課 時
一、導語:
唐太宗說:“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古為鏡,可以知興替;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 歷代君主要成就一番霸業,身邊沒有幾位敢進諫言的大臣是不成的;而勸諫能否奏效,一要看做君王的是否賢明,二要看諫者是否注意了進諫的藝術,使“良藥”既“爽于口”,又“利于病”。戰國時齊威王非常幸運遇到了這樣一位賢臣——鄒忌。而這位以雄辯著稱的謀臣的諷諫之法更是令人叫絕。今天,我們就欣賞選自《戰國策》的歷史散文《鄒忌諷齊王納諫》。
二、解題
1、標題“鄒忌諷齊王納諫”巧妙地用一個兼語句式點明了文章內容地兩個方面:鄒忌諷齊王,齊王納諫。
2、鄒忌,齊國的謀臣,歷事桓公、威王、宣王三朝,以敢于進諫和善辯著稱。據史載,一次鄒忌聽齊威王彈琴,他就借談論彈琴,闡述治國安民之道,齊威王聽后,大為贊賞,封他為齊相。而當時的淳于髡(kūn)不服,就用隱語向鄒忌提出了關于修身、處世、安民、用賢、治國五個難題,鄒忌都能對答如流。辯論結束后,淳于髡對他的仆人說,看來這個人被破格重用的日子不遠了。時過一年,齊威王果然封鄒忌為成侯。鄒忌不僅是一個能言善辯的雄辯家,而且是一個有遠見的政治家。
齊威王,是一個很有作為的君王。據史載,他繼位之初,好為淫樂,不理政事,結果“百官荒廢,諸侯并侵,國且危亡,在于旦暮”。齊威王愛隱語,謀士淳于髡乃以隱語進諫曰:“國中有大鳥,止于王庭,三年不飛不鳴,王知此鳥何也?”齊威王聽后頓悟曰:“此鳥不飛則已,一飛沖天;不鳴則已,一鳴驚人。”從此后,齊威王勵精圖治,修明政治,齊國大治。
三、提供有關《戰國策》與戰國的資料
《戰國策》由于書中主要記載的是戰國時策士們的言論和行動,所以傳到西漢末時,由劉向整理校正后定名為《戰國策》。是先秦歷史散文中的一枝奇葩,它對后世史學和文學的影響極為深遠。
四、引導學生有目的地朗讀課文。
(一)初讀課文,讀準字音。
昳(yì)麗 朝(zhāo)服衣冠(guān) 窺(kuī)鏡
期(jī)年 朝(cháo)于齊 間(jiàn)進
(二)再讀課文,讀清句讀。
1、再讀課文:教師從讀音、語氣、句讀三個角度進行指導,讓學生根據課文下的注解,理解字義、詞
義、句意。
第一段記敘十分生動,讀時應注意表現人物的情態。
第二段是鄒忌諷諫齊威王的話,頗能表現鄒忌的個性特色,讀時應注意以略帶詼諧的方式說出嚴肅的
內容。
第三段記敘納諫的舉措及結果,要讀得層次分明。重讀“面刺寡人之過”“上書”“謗譏于市朝”“門
庭若市”“時時而間進”“無可進者”“皆朝于齊”等詞語。
2、三讀課文:理清結構層次
第一段:進諫的緣起。鄒忌與徐公比美,發覺受蒙蔽,從中體味出國君不易聽到直言的道理,并決定
“入朝見威王”。
第二段:進諫的內容。鄒忌以自己受蒙蔽之事諷諭齊王,用自己的切身體會,以事設喻,啟發誘導齊
威王省悟到納諫的必要性。
第三段:納諫的舉措及結果。齊威王接受鄒忌的勸告,立即頒布政令,懸賞求諫。齊威王納諫除蔽政
政治清明,使齊國國勢強盛,威震諸侯。
五、學生根據文下注釋,初步理解課文內容。(可逐段講解)
六、布置作業:熟讀課文,依據注釋試譯全文,并根據自己的理解畫出重點字詞。
第 二 課 時
一、檢查學生課后學習情況,教師對本文教學重點予以強調
(一)理解詞語在文中的意思
鄒忌諷齊王納諫(諷:用委婉的語言暗示、勸告或指責。 諫:臣子向國君提出的意見。)
能謗譏于市朝 (公開指出。謗,公開地指責,沒有貶義;譏,微言諷刺。注意區別:誹,背地里議
論、嘀咕)
能面刺寡人之過者(指責)
上書諫寡人者(信函,亦泛指文書、文件。這里指奏章)
期年之后(期,一周年叫期年;一整月叫期月)
(二)詞類活用:
1、朝服衣冠 (朝,名詞作狀語;服,名詞作動詞)
2、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美,形容詞意動用法)
3、能面刺寡人之過者 (面,名詞作狀語)
4、聞寡人之耳者 (聞,動詞使動用法)
(三)一詞多義
1、修
a.乃重修岳陽樓(興建,建造)
b.外結好孫權,內修政理(整治)
c.雨村便急忙修書(撰寫)
d.鄒忌修八尺有余(長,高)
2、朝
a.相如每朝時常稱病 《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 (上朝)
b.燕、趙、韓、魏聞之,皆朝于齊 《戰國策鄒忌諷齊王納諫》 (朝拜)
c.于是入朝見威王 《戰國策鄒忌諷齊王納諫》 (朝廷)
d.朝服衣冠《戰國策鄒忌諷齊王納諫》 (早晨 (zhāo) )
3、孰
a.我與城北徐公孰美 (代詞,誰 )
b.孰視之,自以為不如 (同“熟”,仔細。)
4、誠
a.臣誠知不如徐公美 (確實,的確)
b.帝感其誠 《列子愚公移山》 ( 誠心、誠意)
c.此誠危急存亡之秋也 諸葛亮:《出師表》 (確實、的確 )
d.今將軍誠能命猛將統兵數萬,與豫州協規同力,破曹軍必矣 《資治通鑒赤壁之戰》 (表假設,如果、果真 )
(四)古今異義
1、今齊地方千里 (土地方圓)
2、宮婦左右莫不私王。 (國君旁邊的近臣)
3、明日,徐公來。(古義,第二天。 今義,今天的下一天。)
(五)句式
1、城北徐公,齊國之美麗者也。(判斷句)
2、忌不自信 (賓語前置)
3、旦日,客從外來,與坐談。(省略句)
4、我孰與城北徐公美 (介詞結構后置句)
5、此所謂戰勝于朝廷 (判斷句,兼介詞結構后置)
6、王之蔽甚矣 (被動句)
(六)注意一個成語
門庭若市:形容來者之多。(注意與“門可羅雀”區別)
二、品讀課文,理解鄒忌勸諫技巧之高。
1、學生分角色朗誦課文,品味人物精彩對話。
【學生活動】請五位同學分別扮演鄒忌、妻、妾、客、齊王,其余同學扮演旁白,分角色朗讀課文。
要求:仔細揣摩人物語氣,想像其神態、心理,有感情的朗誦。
教師指導:給予不同人物語氣提示。
鄒忌三問 妻、妾、客三答
一問:充滿自信、沾沾自喜 妻答:自然、肯定、贊美
二問:嚴肅、疑慮、急切 妾答:肯定、討好、畏懼
三問:不好意思、試探 客答:平淡、敷衍、恭維
鄒忌勸說齊王:誠懇、憂慮、恭敬
齊王下令納諫:急切、真誠、誠懇
【教師小結】這些對話含蓄雋永,耐人尋味。通過語言描寫塑造了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下面,我們一起來探討文中的人物各具有怎么樣的特點。
2、概括人物性格,分析人物形象。
教師通過提問的方式引導學生自主分析人物。
【思考】關于鄒忌:
a)鄒忌與徐公比美,得到贊美卻并不沾沾自喜,而是反復問,反復思考,為什么?
b)鄒忌由與徐公比美受蒙蔽,聯想到齊王受蒙蔽,說明什么?
c)齊王很快接受了鄒忌的建議,說明鄒忌怎么樣?
關于齊王:
a)齊王作為國君,聽了鄒忌一番話,欣然接受,你覺得齊王有什么特點?
b)齊王的“三賞”及齊國朝廷的“三變”,讓你看到了一個什么樣的國君?
c)齊國“戰勝與朝廷”的結果,讓你對齊王有了哪些新的認識?
【學生活動】結合老師的問題,自主分析,概括人物形象,教師點撥。
【教師小結】在同學發言的基礎上,歸納人物性格。
鄒忌:敢于勸諫、善于勸諫、不偏聽偏信、有責任感、有自知之明、有遠見卓識……
齊王:從諫如流、廣開言路、善于聽取正確意見、善于治國、用于改革……
3、再讀課文,品味鄒忌的勸諫技巧。
教師設計問題,引導學生從不同角度概括鄒忌勸諫成功的原因。
【思考】為什么鄒忌勸諫齊王能取得成功?
引導學生從以下幾個方面探究:
a)把鄒忌勸諫齊王的`段落找出來,用自己的話說一說他勸諫的過程。
b)用誠懇、擔憂的語氣讀一讀這些句子。
c)想一想:鄒忌是由什么想到齊王受蒙蔽的?鄒忌在勸說齊王時是不是單刀直入?他先說什么?為什么要這樣?鄒忌與徐公比美這件小事與齊王治國有什么關系嗎?
【學生活動】結合人物身份、地位,說話語氣,勸諫結果,歸納鄒忌勸諫成功的原因。
【教師小結】在同學發言的基礎上總結鄒忌勸諫的技巧。
鄒忌的勸諫技巧:
a)以小見大。由比美這樣的生活小事聯想到國家大事。
b)類比推理。將自己的地位、處境與齊王類比,得出“王之蔽甚矣”的結論,讓人易于接受。
c)設喻說理。自己比美聽不到真話,設喻讓齊王明白,以他的身份,直言不易更甚。
d)語言委婉,態度誠懇。由于尊卑關系,下級勸上級不宜直言,且鄒忌巧用攻心術,站在齊王角度巧勸,使齊王欣然接受。
三、理解文章的寫作特色。
【學生活動】默讀課文,合作探究這篇課文在寫法上的特色。自由發言。
提示:可從結構、語言人物等方面探究。
【小結】這篇文章篇幅短小,采用了奇特的三疊排比的結構形式;文章結構緊湊,詳略得當,祥得具體生動,略得余味無窮;語言樸實,毫無嘩眾取寵之意,卻收到了發人深省的效果;語言形象,對話動作栩栩如生。很值得大家在寫作中借鑒。
四、拓展延伸。
1、說一說:鄒忌的勸諫技巧對于我們今天的人際交往有什么啟示?
【學生活動】各抒己見,鼓勵個性化理解,言之有理即可。
【點撥】在現代社會中,推薦自己、了解別人非常重要,而這些又離不開口語表達能力。所以,我們要學習鄒忌的勸諫技巧,勸說別人時要注意方式,言語要把握分寸,態度要禮貌誠懇、不卑不亢,這也是人際交往的基本原則。
2、寫一寫:運用鄒忌的勸說技巧,從下列話題中任選一個,寫出你的勸諫方式。
話題一:勸諫父母不要抽煙。
話題二、勸諫長輩不要沉迷麻將。
話題三:諷諫同學不要迷戀網吧。
【學生活動】課后寫一寫,并小組交流,然后全班展示。
五、總結。
同學們,鄒忌的巧妙諷諫,齊王的虛懷若谷,一定給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吧?這篇文章精巧的結構,樸實的語言,鮮明的人物也讓你贊嘆。希望同學們認真領會鄒忌勸諫的藝術和本文寫作的技巧,提高自己的寫作水平,在生活中正確認識自己,與他人友好相處!
板書:
20鄒忌諷齊王納諫
鄒忌 —— 妻 ————妾————客
私 ————畏————求 諷
齊王—— 宮婦左右——朝廷之臣——四境之內 蔽甚 設喻(委婉)
三賞————廣開言路
納 三變————政治修明 諫
四國朝齊——國家強盛
《鄒忌諷齊王納諫》教學設計11
一、教材分析:
《鄒忌諷齊王納諫》是人教版語文九年級下冊第六單元的一篇文言文。第六單元古文單元,以先秦歷史散文為主,閱讀這類文章,可以了解古人的政治信念、生活理想和人生追求,感受他們的智慧與膽識。本單元的主要教學目標是:聯系學過的文言文,對一些常用的文言詞語的意義和用法進行梳理和區分,養成自覺閱讀、及時歸納整理的習慣,提高文言文閱讀能力。同時,在反復朗讀中,理解作品的思想內容,了解敘事為主的文言文的朗讀技巧。并且體會歷史散文重點突出、詳略得當、人物形象鮮明的特點,充分感受這類作品的藝術魅力。
《鄒忌諷齊王納諫》出自《戰國策·齊策》,是古典散文中的名篇。這篇課文生動地記敘了鄒忌諷齊王納諫,使齊王廣開言路、修明政治的故事。文章構思巧妙,剪裁得當,語言精煉,讀來生動有趣又耐人深思。而鄒忌以切身經歷設喻,深入淺出,委婉勸諫的方式又是極其巧妙,能帶給我們深刻的啟示。
二、學情分析:
. 初三學生對文言文的學習已經有了一定的基礎,這篇文章語言淺易,部分重點文言字詞曾學過,課文注釋也較詳細,學生對文章大意的理解不是很難。設計導學案更能發揮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課堂教學中更注重對學習文言文詞的方法予以點撥。
文言文的學習要以誦讀為基礎,課堂設計三遍誦讀,讓學生在誦讀中體會人物的語氣及感情,體會文章的語言特點。初中大多數學生還沒有認識到語言技巧的重要性,所以為了加深對這一點的認識,設計了比較閱讀,引導學生體會“巧說”的作用與技巧。
三、設計理念與思路
本課教學充分體現了新的教學理念,以學生發展為本,注重學生的感受和體驗,創
設能引導學生主動參與的教育環境,指導學生課前自主預習課文,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課堂上學生積極談論、交流、展示,做課堂的主人,培養學生掌握和運用知識的態度和能力,促進學生的自主發展和全面成長。
四、鑒于以上所分析的教材特點及學生情況,我將本課的教學目標設計為:
【知識與能力】:
1、積累文言詞匯,培養學生古文的閱讀理解能力。
2、通過誦讀,理清文意,體會文章語言樸實又生動的特點。
【過程與方法】:
1、學生自主、合作、探究學習,借助工具書疏通文意,提高自學能力。
2、朗讀, 互動探究,體會文章構思巧妙、詳略得當、語言精練的寫作特色。
【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1、分析鄒忌勸諫的語言技巧,啟發學生體會委婉勸說的好處,學習這種語言技巧。
2、認識納諫除蔽的重要意義,懂得人要從善如流的道理。
五、完成以上教學目標,計劃使用兩課時
1、第一課時教學重點、難點
(1)、積累文言詞匯,培養學生古文的閱讀理解能力。
(2)、分析鄒忌勸諫的語言技巧,啟發學生體會委婉勸說的好處,學習這種語言技巧。
(3)、朗讀中通過重讀、停頓及語調變化突出敘事重點。
2、第二課時教學重點、難點:
(1)、認識納諫除蔽的重要意義。
(2)、體會文章結構精巧、剪裁巧妙、詳略得當的特點。
(3)、深入探究作品內涵,養成閱讀中聯系實際,深入思考的好習慣。
下面我著重說說第一課時的教學設計。
六、為了很好地落實目標,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將采用以下教學方式:
1、誦讀法:文言文的教學,誦讀極為重要。本節課將通過齊讀、分角色讀等多種方式,讓學生在讀中發現問題,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分析人物,體會情感,品味語言。
2、自主學習法、質疑法:引導學生自讀,進行探究式學習。要讓學生從機械的“學答”向“學問”轉變,從“學會”向“會學”轉變,成為真正的學習的主人。所以,本課教學的基本方式就是以學生自讀為主,以教師點撥為輔。
3、比較閱讀法:點撥,主要是抓住勸諫和諷喻手法來啟發學生,通過比較閱讀,使他們認識到“巧說”的作用,學習到“巧說”的技巧。
七、教學過程:
1、課前準備:
老師:準備導學案,引導學生做好課前預習。制作多媒體課件。
學生:初讀課文,借助工具書注音,解釋字詞,疏通文意。
(設計意圖:設計導學案是為了使學生有更扎實的語言積累,充分發揮學生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同時也培養了學生學習的自覺性與習慣。)
2、課堂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這是一個動蕩劇變的時代,謀臣策士是這個時代的寵兒,他們憑借著自己的智謀與才識登堂入室,出謀劃策、巧思妙喻、奔走游說,影響著各國的`盛衰及歷史的走向。
感謝那些史學家們,為我們記述了那些精彩的歷史故事,展現出那些智者的精神風貌,也給予了我們豐富的人生智慧。今天就通過學習《鄒忌諷齊王納諫》來領略一下一位忠臣智士的智慧。
(設計意圖:學生曾經學習過《唐雎不如使命》,因而對戰國及《戰國策》已有了解,老師的激情導入意在喚起學生對相關知識的回憶,使他們對學習內容產生親切感,激發了學生學習本課的興趣,同時也明確了學習的重點。)
(二)品讀分析第一部分:
一讀——學生朗讀課文,正確流暢。
1、學生活動:把握字音、停頓、整體感知內容大意。
結合導學案,掃清字詞障礙
2、老師活動:引導學生及時總結文言詞句積累及答題方法。
(設計意圖:文言文學習要“文言并重”,所以,這是不可缺少的一個環節。學生課前完成了導學案,可大大提高課堂效率。而課堂上的文言詞語教學中我針對初三學生的需要,更側重于對答題技巧做出有針對性的指導。)
二讀——理解文意。
學生活動:老師、男、女生分角色朗讀課文,分析人物說話時的不同語氣及感情。
1、文章第一自然段寫鄒忌與徐公 ,妻、妾、客都肯定了鄒忌比徐公美,但他們說話的語氣明顯不同,試著分析他們的語氣及從中表現出的不同的感情。
2、老師活動:指導學生朗讀課文。
要求學生畫出“三問”及“三答”,讀一讀,將看似相仿的句子讀出不同,突出敘事的重點來。
三問:“我孰與城北徐公美”“吾孰與徐公美”“吾與徐公孰美”
學生朗讀體會,討論分析,老師點撥:人稱變化體現出他問妻應該讀得親切自然,問妾則是簡潔中透出了威嚴,問客語氣平緩,顯得生疏謹慎。
三答:“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徐公何能及君也”“徐公不若君之美也”
妻:十分肯定,贊美——私(偏愛)“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妻是“偏愛”之情,所以,重在強調“你”,且不加思考,非常肯定。
妾:肯定,順從——畏(畏怯)“徐公何能及君也”妾處于畏懼心理,不需要思考,急于表明態度,所以重讀突出觀點的“何能”。
客:平淡,敷衍——求(逢迎)“徐公不若君之美也”很平淡,沒有特別重的音,均速。
老師總結:從文字上看,語言很相近,但讀出來就有了不同的情感,突出了敘事的重點,讀出的“私”“畏”“求”的不同情感,下文鄒忌的悟就很自然了,可謂水到渠成。
(設計意圖:這部分要突出誦讀。文言文的教學,誦讀極為重要。妻、妾、客的回答,雖然都是贊揚,但語氣明顯不同,體現出他們不同的情感,也彰顯出作品語言的魅力。因此,要通過誦讀,揣摩字句,比較、分析,通曉文意,體會作品的語言特色。)
三讀——品讀課文,體會語言特色,品味本文語言描寫的技巧之高。
三名學生分角色朗讀,學生體會語言特色。
老師總結:這樣的語言極簡潔、樸實,卻能切中要害,生動形象地表現出人物特點,可謂“簡而不陋”。
(設計意圖:這一次的讀,是對上面分析、指導效果的一個反饋,也使學生在“看出門道”之后有一個加深理解與體會的過程。)
(三)閱讀第二部分
1、老師活動:用問題導學,這只是鄒忌家庭生活中的一件小事,它何以載入史冊?
學生活動:自主探究,具體分析鄒忌的勸諫技巧。
類比,以切身經歷設喻,由己及君,以小見大,由家事到國事,道理深入淺出,具有極強的說服力。
學生朗讀,體會與敘事的文字讀法的不同,“敘”看似平和卻要讀出起伏,“議”則重在讀出排比句的氣勢來。
2、補充歷史上諫臣的故事,體會委婉勸說的好處。
保護自己,并能使對方愉快地接受意見,達到勸諫的目的。
3、老師活動:補充資料,引導學生分析委婉勸說的技巧。
學生活動:比較閱讀,分析總結委婉勸說的技巧。
(設計意圖:以學生的自主探究為主。教師及時創設問題情境,補充比較閱讀的資料,把預設性問題和生成性問題相結合,引導學生不僅要認識到“委婉規勸”的好處,更要學習“委婉勸說”的技巧。)
(四)課堂回顧:
這節課,你學到了什么?
學生從文言詞匯、課文內容、勸說方法等方面進行回顧。
(設計意圖:培養學生自主學習,學習中主動思考、及時總結的好習慣。)
(五)布置作業:
1、背誦第一二段,預習第三段。
2、查找資料,補充一個古人成功勸諫的小故事,并將它擬成一道文言文閱讀題。
(設計意圖:因為是初三學生,所以設計中不僅考慮要拓展學生的閱讀量,而且要培養學生研究試題,把握學習重點的意識。)
八、板書設計:
鄒忌諷齊王納諫
《戰國策)
鄒忌比美 : —— 三問、三答 —— 三思
悟理:直言不易
《鄒忌諷齊王納諫》教學設計12
教學目標:
1、學生結合注解,自行翻譯課文,提高學生閱讀淺顯的文言文的能力。
2、培養學生上網查閱專題性資料的能力。
3、培養學生根據課文內容自編劇本,自行導演的'能力。
4、幫助學生體味本文勸諫的語言藝術,分析人物性格及學會從日常生活小事中悟出一定的道理的能力。
教學課時: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準備課
一、反復朗讀課文,讀準字音句讀,確定學習目標,圍繞學習目標分解學習任務。
二、任務分解,學生根據自己的特點,興趣愛好,組成學習小組。
(1)文學常識專項組
(2)課文翻譯及重點字詞解釋組
(3)劇本改編和表演組
(4)人物形象及對勸諫藝術分析組
三、學生上網及查閱圖書,編寫劇本和演練。
第二課時:展示學習成果,交流探究。
一、文學常識專項組
該組學生向同學介紹《戰國策》及鄒忌和齊威王后,老師作適當的補充。
二、課文翻譯及重點字詞解釋組
該組學生合作以段為單位,一人讀一人翻譯。老師補充:
(1)對“諷”“諫”“刺”“謗”用比較分析。
(2)詞類活用:“服”“私”“美”等作分析。
(3)對實詞的注釋:“孰”“私”“間”“期”“信”“進”“方”“窺”等。
(4)特殊句式:選擇句“吾孰與徐公美”。省略句“與坐談”。賓語前置句:“忌不自信”
三、劇本改編和表演組
該組學生上臺把第一課時排練的節目呈現給同學們,穿越了時空,把人物內心世界惟妙惟肖的表現出來。
四、人物形象及對勸諫藝術分析組
(1)對劇本改編和表演組的節目作點評:如趣味性,靈活性,生動性,創新性等。老師要肯定學生的同時也作分析。
(2)對勸諫藝術分析要從以下幾方面著手:
①鄒忌與妻、妄、客對話的中心內容是什么?
②妻、妄、客是怎樣回答的?
③鄒忌從比美中悟出了什么道理?
④文章寫鄒忌與徐公比美及自省的目的何在?
⑤這里運用什么樣的說理手法?有什么好處?
⑥標題是“鄒忌諷齊王納諫”重點是諷齊王,為什么還要寫齊王納諫后的結果?
《鄒忌諷齊王納諫》教學設計13
教學目標
1。認識除蔽納諫在當時的積極作用和在今天的借鑒意義。
2。了解《戰國策》這部國別體史書的基本情況及其在中國文學和史學上的地位。
3。理解和掌握文種重點文言詞語的意義和用法。
4。提高借助語境推斷文言實詞意義的能力。
5。背誦全文。
教學重點
1。理解“修、窺、美、私、昳、蔽、刺”等詞語的意義。
2。歸納“朝、孰、誠、方、善、間”的意義和用法。
教學難點
反復誦讀中對文章的寫作特色和勸諫技巧的領悟
教具準備
錄音機、《鄒忌諷齊王納諫》教學磁帶、投影儀、投影卡片。
課時安排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教學要點]1。了解《戰國策》這部國別體史書的基本情況。
2。反復朗讀課文,疏通文意,理清思路。
[教學步驟]
導語
唐朝名臣魏征云:“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史為鏡,可以知興亡;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魏征正是唐太宗的一面鏡子,他敢觸龍顏,一針見血地指出皇帝的過失;唐太宗納諫如流,及時改正自己地錯誤。圣君、賢臣,使唐王朝的政治穩定,國泰民安。戰國時期的鄒忌也是齊威王的一面鏡子,而這位以雄辯著稱的謀臣的諷諫之法更是令人叫絕。今天,我們就欣賞選自《戰國策》的歷史散文《鄒忌諷齊王納諫》。
(放錄音,學生整體感知課文)
[自學指導]
一、提供有關《戰國策》與戰國的資料
《戰國策》原名《國事》《短長》《事語》《長書》等,由于書中主要記載的是戰國時策士們的言論和行動,所以傳到西漢末時,由劉向整理校正后定名為《戰國策》,至于這部書的作者,已不可考。
《戰國策》所記史實從東周貞定王十七年(公元前452年),到秦始皇三十一年(公元前216年)共245年的`歷史。全書共三十三篇,分國別編輯。依次是西周一篇,東周一篇,秦五篇,齊六篇,楚四篇,趙四篇,魏四篇,韓三篇,燕三篇,宋衛合一篇,中山一篇。
戰國時代,七雄并立,兼并戰爭比春秋時代更為頻繁激烈,各諸侯王紛紛招攬謀臣策士為自己出謀劃策,于是作為“士”的這一階層人物在當時的政治舞臺上活躍起來,有的主張連橫,有的主張合縱,所以,史稱這些人為策士或縱橫家,他們提出一定的政治主張或斗爭策略,為某些統治集團服務,并且往往利用當時錯綜復雜的斗爭形勢游說諸侯采納。《戰國策》就是著重記述這些策士們的言行的。
《戰國策》語言活潑流暢,粗中有細,刻畫人物栩栩如生,如善于諷諫的謀臣鄒忌,任性頑固的貴族老婦人趙太后,追逐功名富貴的策士蘇秦。另外,還特別善于運用一些諷喻性的小故事作比,如“畫蛇添足”“狐假虎威”“南轅北轍”等。《戰國策》不愧史先秦歷史散文中的一枝奇葩,它對后世史學和文學的影響極為深遠。
二、解題
標題“鄒忌諷齊王納諫”巧妙地用一個兼語句式點明了文章內容地兩個方面:鄒忌諷齊王,齊王納諫。
鄒忌,齊國的謀臣,歷事桓公、威王、宣王三朝,以敢于進諫和善辯著稱。據史載,一次鄒忌聽齊威王彈琴,他就籍談論彈琴,闡述治國安民之道,齊威王聽后,大為贊賞,封他為齊相。而當時的謀士淳于髡不服,就用隱語向鄒忌提了關于修身、處世、安民、用賢、治國五個難題,鄒忌都能對答如流。辯論結束后,淳于髡對他的仆人說,看來這個人破格重用的日子不會遠了。時過一年,威王果然封鄒忌為成侯。鄒忌不僅是一個能言善辯的雄辯家,而且是一個有遠見的政治家。
齊威王,是一個很有作為的君王,據史載,他繼位之初,好為淫樂,不理政事,結果“百官荒廢,諸侯并侵,國且危亡,在于旦暮。”齊威王愛隱語,謀士淳于髡乃以隱語進諫曰:“國中有大鳥,止于王庭,三年不飛不鳴,王知此鳥何也?”齊威王聽后頓悟曰:“此鳥不飛則已,一飛沖天;不鳴則已,一鳴驚人。”從此后,齊威王勵精圖治,修明政治,齊國大治。
三、閱讀課文,理解文意
(一)初讀課文,讀準字音
(再放錄音,學生邊聽邊在生字、多音字、通假字下作記號,借助注釋、詞典自行解決)
(二)再讀課文,讀準句讀,理解文章
第一自然段
誦讀指導
(學生齊讀)
此段從鄒忌與徐公比美寫起,三問三答,非常精彩,他們身份不同,想法不同,語氣也各不相同:其妻由衷的愛戀之情;其妾畏懼拘謹之情;其客的阿諛奉承之情都要讀出來。
“我孰與城北徐公美?”“吾孰與徐公美?”“我與徐公孰美?”三個問句,一問其妻,二問其妾,三問其客。要讀出鄒忌窺鏡后的自得又不自信。
“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妻之答,要讀出融融的愛戀之情;“徐公何能及君也!”妾之答,要讀出怯怯的拘謹之意;“徐公不若君之美也”客之答,要讀出阿諛奉承之情。
(指名一學生讀第一自然段)
文意簡析
提問:此段所寫的主要內容是什么?
明確:三問三答
提問:在妻、妾、客的三答中,鄒忌領悟到什么?用文中語句回答。
明確:“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此道理為諷諫齊王埋下了伏筆。
第二自然段
誦讀指導:
本段是鄒忌用現身說法、親身體驗諷勸齊王。讀來要娓娓動聽,如與人細語敘家常。
(1)“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有求于臣”與“宮婦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內莫不有求于王”一一相對應,兩兩相比。三比之中,道理自然而出,節奏感很強,讀時要注意。
(2)“今齊/地/方千里”中的“地”是“土地”,方是“方圓”,因此在“今齊”之后一大停頓后,“地”“方”之間作小停頓。
文意簡析:
提問:請同學們用簡練的語言概括此段大意。
明確:鄒忌以切身體驗通過三比諷勸齊王。
第三、四自然段
誦讀指導:
(1)“善”要讀出齊威王的心悅誠服。
(2)“此所謂/戰勝于朝廷”句中“此所謂”后要略作停頓。
文意簡析:
提問:第三、四自然段所寫的主要內容是什么?
明確:寫齊王納諫的三賞,懸賞求諫之后的三變,及取得的成果。即“燕、趙、韓、魏聞之,皆朝于齊”。
(指名一學生讀三、四自然段,然后齊讀課文)
資料顯示(投影或多媒體)
三問
緣起三答
鄒忌進諫內容三比
結果三賞
三變
(三)三讀課文,鑒賞品味
(學生結合板書,齊讀課文,理解思路)
小結:本文從鄒忌于徐公比美入手寫起,依次敘述了進諫的緣起,進諫的內容,進諫的結果。進諫緣起于鄒忌的三問,妻、妾、客的三答。妻、妾、客異口同聲的贊美,使鄒忌“暮寢而思之”,悟出了為何“受蔽”的道理。進諫的內容則是鄒忌因小見大,自容貌之微,推及朝廷大事,三比使齊威王聽后連連叫好。而進諫的結果則是齊威王欣然接受鄒忌的勸告,下令獎賞進諫的臣民,齊國也因此威名大振。
這篇文章篇幅短小,妙趣橫生,采用了一種奇特的三疊排比的結構樣式:鄒忌三問,妻、妾、客的三答;鄒忌解蔽的三思;入朝見威王的三比;齊威王鼓勵納諫的三賞,納諫后齊國的三變,前后呼應,上下關照,層層推進,句式整散錯落有致,讀來瑯瑯上口。
(學生再次齊讀課文,結合板書嘗試背誦)
四、布置作業
1。背誦全文。
2。完成課后練習第三題。
★第二課時
[教學要點]1。反復朗讀課文,引導學生質疑解難。
2。梳理歸納“朝、孰、誠、方、善、間”等詞語的意義和用法。
[教學步驟]一、檢查復習
1。請三位同學將下列字詞寫在黑板上:昳麗窺鏡孰弗如遠甚暮寢期年謗譏
2。提問:《戰國策》所記述的史實起止于何時?
明確:《戰國策》所記述的史實上起東周貞定王十七年(公元前452年),下止秦始皇三十一年(公元前216年),共二百四十五年的歷史。
3。提問:“此鳥不飛則已,一飛沖天;不鳴則已,一鳴驚人”出自誰之口?
明確:出自齊威王之口。
4。提問:鄒忌是如何勸說齊威王納諫的?
明確:鄒忌以容貌之微推及朝廷大事,以“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有求于臣”與“宮婦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內莫不有求于王”相比,使齊威王欣然接受諷諫。
5。檢查背誦情況(略)
二、反復閱讀課文,引導學生質疑解難
學生提問:“我孰與城北徐公美?”與“吾與徐公孰美?”兩個句子的句式是否相同?
明確:兩個句子均為古漢語中的固定句式。“與……孰”是由“孰與”演變而來,意義與“孰與”相同,都表比較。“孰”為疑問代詞,在疑問句中常前置,“孰與”即“與孰”。
例如:“吾與徐公孰美”可譯為:我和徐公誰漂亮呢?“吾孰與徐公美”可譯為:我和徐公相比,誰漂亮呢?以上兩句的意思是一樣的。
學生提問:“忌不自信”句應如何理解?
明確:“忌不自信”句應譯為:鄒忌不相信自己。“信”當作“相信”講,是動詞,“自”指“自己”是名詞,作“信”的賓語。這是一個非常典型的賓語前置句。賓語前置句,在古漢語中常見。
資料顯示(投影或多媒體)
例句 出處 類型
沛公何在? 《史記·項羽本紀》 疑問句中,疑問代詞作賓語前置
彼不我恩也 《童區寄傳》 否定句中,代詞賓語前置
宋何罪之有 《墨子·公輸》 “之”助詞,賓語提前的標志
唯奕秋之為聽 《孟子·告子上》 加“之為”將賓語提前
唯余馬首是瞻 《馮婉貞》 構成“唯……是……”格式的賓語前置
提問:“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句中的“美”應如何理解?
明確:“美”原為形容詞,現或用為動詞,是形容詞的意動用法。“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應譯為:我的妻子認為我漂亮,是偏愛我;妾認為我漂亮,是害怕我;客人認為我漂亮,是有求于我。
意動用法:表示主語認為賓語怎么樣,或主語把賓語當作什么,除了形容詞的意動用法外,還有名詞的意動用法。
例如:“孔子師郯子、萇弘、師襄、老聃”(《師說》)句中的名詞“師”帶了賓語“郯子、萇弘、師襄、老聃”,用作意動,應譯為:孔子以郯子、萇弘、師襄、老聃為師。
三、梳理歸納“朝、孰、誠、方、善、間”等詞語的義項
(檢查學生完成課后練習第三題的情況,指導學生借助古漢語詞典歸納)
資料顯示(投影或多媒體)
1。朝
例句 出處 意義
相如每朝時常稱病 《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 上朝
燕、趙、韓、魏聞之,皆朝于齊 《戰國策·鄒忌諷齊王納諫》 朝拜
于是入朝見威王 《戰國策·鄒忌諷齊王納諫》 朝廷
朝拜而不道,夕斥之矣 《封建論》 早晨(zhaō)
2。孰
例句 出處 意義
百姓孰敢不簞食壺漿以迎將軍者乎? 《三國志·隆中對》 代詞,“誰”
孰使予樂居夷而忘故士者?非茲潭也歟? 《鈷姆潭溪小丘記》 代詞“什么”
唯大王與群臣孰計議之 《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 同“熟”“仔細”
3。誠
例句 出處 意義
帝感其誠 《列子·愚公移山》 誠心、誠意
此誠危急存亡之秋也 諸葛亮:《出師表》 確實、的確
今將軍誠能命猛將統兵數萬,與豫州協規同力,破曹軍必矣 《資治通鑒·赤壁之戰》 表假設,如果、果真
4。方
例句 出處 意義
今齊地方千里,百二十城 《戰國策·鄒忌諷齊王鈉諫》 方圓
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 《論語》 地方
方其破荊州,下江陵…… 《資治通鑒·赤壁之戰》 當……時候
守門卒方熟寐 《資治通鑒·李愬雪夜入荊州》 正
伐山取材,方有人見之 《夢溪筆談·雁蕩山》 才
5。善
例句 出處 意義
君子生非異也,善假于物也 《荀子·勸學》 善于
國人稱善焉 《呂氏春秋·去私》 好
素善留侯張良 《史記·項羽列傳》 友好
足下以為善漢王,欲建萬世之業 《史記·淮陰侯列傳》 親密
6。間
例句 出處 意義
少間,簾內擲一紙出 《聊齋志異·促織》 時間
安得廣廈千萬間 杜甫:《茅屋為秋風所破歌》 量詞
至京口,得間奔真州 文天祥:《〈指南錄〉后序》 機會
讒人間之,可謂窮矣 《史記·屈原列傳》 挑撥離間
肉食者謀之,又何間焉 《左傳·曹劌論戰》 參與
中間力拉崩倒之聲……百千齊作 《口技》 夾雜
予在患難中,間以詩記所遭 《〈指南錄〉后序》 間或
附:4句~7句的“間”讀jiàn。
(背誦全文,增加積淀)
四、布置作業
1。反復背誦課文
2。鞏固所歸納的字詞知識
[板書設計]
[延伸閱讀]閱讀《召公諫歷王弭謗》一文,與《鄒忌諷齊王納諫》一文相比較,寫一篇鑒賞文章,談談鄒忌與召公的勸諫技巧。
《鄒忌諷齊王納諫》教學設計14
一、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領會課文設喻說理和類比推理的方法。
2.了解《戰國策》的有關知識。
能力目標:
1.培養學生快速收集、處理信息的能力。
2.培養學生獲取新知識和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提高學生組織語言和語言表達的能力。
德育目標:
認識納諫除弊的歷史意義和現實意義。
美育目標:
感受人物栩栩如生的形象美(鄒忌舉重若輕的心智美,齊王從諫如流的胸襟美)。
二、教學重點、難點及解決辦法。
教學重點:是培養學生快速收集、處理信息的能力和知識創新的能力,提高學生的自學能力。這是一篇比較淺易的文言文,要求學生用自學、答疑和討論相結合的方法,來完成對這篇自讀課的學習。
教學難點:學生對設喻說理和類比推理方法的領會和運用。可通過教師結合課文內容,啟發學生思考,學生討論的方法來解決。
三、課時安排。
一課時
四、師生互動活動設計。
1.本文是以生動有趣的故事設喻論證的,文中鄒忌巧妙設喻,以私事比國事,從生活小事推及國家大事,由近及遠,又小及大,講述道理,表明見解,娓娓動聽。教師巧妙設計問題引導學生分析,體會“諷諫”的好處。
2.本文結構層次別致,從頭到尾一直用三層相比的手法,如:三問、三答、三比、三賞等,學習時利用本文結構上的這一特點來指導學生背誦。
五、教學步驟。
(一)導入新課。
中華民族擁有悠久的文化傳統,一些名言警句流傳千古,至今仍有強大的生命力。有這樣兩句大家非常熟悉的名言“良藥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投影)我們知道這“良藥”確實“苦口”,“忠言”也很“逆耳”,那么能不能讓忠言不必逆耳呢?戰國時就有一個人做到了這一點,他就是鄒忌。今天我們就來學習鄒忌和齊威王之間的故事,來了解這兩個人物,從而增加一些人生的感悟。
(二)教師范讀課文、正音。
(三)學生自讀課文,理清文意。
(四)學生再讀課文,并結合問題在文中找出答案。
1.鄒忌向他的妻、妾和客提出了什么問題?得到了怎樣的回答?
2.鄒忌從這些回答中受到什么啟發?
3.鄒忌是怎樣分析“王之弊”的?
4.聽了鄒忌的分析,威王采取了什么措施?收到了怎樣的效果?
(在學生回答問題的過程中,師生共同分析,理解課文內容和結構。)
板書以下內容:
三問
比美反思{三答諷諫的依據
三思
巧諫齊王三比(類比)諷諫的內容
下令——三種賞賜
納諫強國{進諫——三種情況諷諫的結果
強國——“朝于齊”
(五)分析人物形象。(結合對問題的思考和解答)
A.思考并回答下列問題:
1.鄒忌的兩次“窺鏡”,反映了他當時什么樣的心態?
2.鄒忌不厭其煩地詢問妻子、妾、客,是不是很無聊?為什么?
3.鄒忌的“三思”使他從迷惑中對自己有了清醒的認識,反映了鄒忌具有什么樣的品質?
4.鄒忌向齊王進諫時,為什么先要從自己的生活小事說起?表現出鄒忌的什么本領?
(通過學生的回答及爭議,概括出鄒忌的人物形象。)
(板書)鄒忌:頭腦冷靜,善于思考;
實事求是,緣事及理;
忠于職守,足智多謀;
善于辭令,勇于進諫。
B.思考并回答下列問題:
1.鄒忌進諫后,寫齊王的反應只有——王曰:“善”。乃下令“……”兩個舉動,反映了齊王的什么精神?
2.“群臣進諫,門庭若市”“時時而間進”“雖欲言,無可進者”與齊王有什么關系?反映了齊王的什么精神?
(通過學生的回答及爭議,在教師指導下概括齊王的人物形象。)
(板書)齊威王:聞過則改,虛心納諫;
明智果斷,興利除弊。
歸納:鄒忌是一位具有遠見卓識、足智多謀、嫻于辭令、深知君王心理的謀士;
齊威王是一位有魄力的開明君主。
(六)引導學生提出“設喻”和“類比推理”,解決這一教學重點和難點。
點撥:1.“設喻”是指設置或借用一個寓言、故事或自然現象來說明一個抽象的道理。“設”是設置,“喻”是比方。
“設喻”有兩種情況
一種是設置一個故事來說明一個道理。如“愚公移山”的故事,說明了只要做事有毅力,不怕困難,就一定能勝利的.道理。
另一種是借用乙事物比方甲事物來說明一個二者共同蘊涵的道理。這里的甲、乙兩事物既可以是同類的,也可以是不同類的。毛澤東曾在1945年七大致閉幕詞時,借用“愚公移山”的故事來比方中國人民的解放事業,說明了做事情只要有毅力,持之以恒,不怕困難,就一定能勝利的道理。
2.提問:本文鄒忌是怎樣設喻說理的?
點撥:鄒忌抓住私事與國事之間的相似點,那私事去比國事,說明了“私”“畏”
“有求”可以導致聽話人受蒙,所以不能輕言信奉承話的道理。
3.提問:鄒忌用設喻說理的方法,拿私事比國事,推導出“王之蔽甚矣”的結論。從邏輯角度講,他運用的是哪一種推理?
(類比推理——同類事物之間的比較,其結論不是必然性的。兩個同類事物之間的相似點越多,推出的結論越可靠。
(七)總結擴展:
A.總結。
這篇課文記敘了鄒忌以自己家庭親友間的事情和切身感受為喻,諷勸齊王納諫除弊的故事,說明國君必須廣泛采納各方面的批評建議,興利除弊,才可以興國的道理。同時也表現了鄒忌高超的諷諫藝術。
B.擴展
討論:鄒忌和齊威王這兩個人物你更欣賞誰?為什么?
(八)布置作業。
給《鄒忌諷齊王納諫》的故事寫一個續集。
《鄒忌諷齊王納諫》教學設計15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了解《戰國策》的基本情況及其在中國文學和史學上的地位。
(2)掌握翻譯的要領和方法,能準確翻譯全文。
(3)學習課文的結構藝術,體會鄒忌的諷諫藝術。
過程與方法
(1)通過安排學習課前預習,借助課文注釋的方式讓學生自行疏通文意,老師只講解較難的字詞和句式。
(2)以改編、表演的創造性學習活動方式,拉動學生對原文的認識、理解、運用。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理解課文的思想意義,包括課文本身體現的思想及現實意義。
(2)培養學生正確觀察、善于思考的習慣。
教學重點
掌握文言字詞,翻譯全文。理清文章邏輯脈絡。
教學難點
理清文章邏輯關系,形成行文的層次意識
教學方法:朗讀、質疑、討論
教具準備:多媒體、課件
教學時數:二教時
教學過程:
第一教時
一、導入新課
一個宰相因為臭美照鏡子而使得國家從此富強,你相信嗎?今天我們學習的《鄒忌諷齊王納諫》就講了鄒忌因為臭美照鏡子而使得齊國成為戰國時代霸主的故事,那么其中原委究竟如何呢?我們先讀文章,了解文章的主要內容。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自讀課文,疏通語言障礙;
2、聽讀:音頻朗讀,掌握節奏;
3、帶讀課文,熟悉課文大意;
4、齊讀課文,檢查朗讀效果。
三、多媒體顯示字音:
1、作者作品介紹:
①關于《戰國策》
《戰國策》又稱《國事》《國策》,是一部歷史散文總集,其體列為國別體,由西漢劉向編訂,反映戰國時期策士謀臣的言論和謀略。全書分東周、西周、秦、齊、楚、趙、魏、韓、燕、宋、衛、中山共12策。劉向(約前77-前6),本名更生,字子政,沛(今江蘇沛縣)人。西漢經學家、目錄學家、文學家。著有《新序》、《說苑》、《列女傳》等,還修訂整理了《戰國策》《楚辭》等。他所撰《別錄》,為我國最早的目錄學著作。
②背景資料:
春秋戰國之際,七雄并立,各國間的兼并戰爭、各統治集團內部新舊勢力的斗爭以及民眾的反抗斗爭,都異常尖銳激烈。在這激烈動蕩的時代,“士”作為一種最活躍的階層出現在政治舞臺上。他們以自己的才能和學識游說于各國之間,施展著自己治國安邦的才干。各國統治者也認識到,人心的向背是國家政權能否鞏固的決定因素。失去民心,國家的統治就難以維持。所以,他們爭相招攬人才,虛心納諫,爭取得到“士”的支持。“鄒忌諷齊王納諫”的故事,于史無考。
2、注音
昳(yì)麗朝(zhāo)服衣冠(guān)窺(kuī)鏡期(jī)年朝(cháo)于齊間(jiàn)進
四、課文翻譯
1、原文
鄒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麗。朝服衣冠,窺鏡,謂其妻曰:“我孰與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齊國之美麗者也。忌不自信,而復問其妾曰:“吾孰與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曰,客從外來,與坐談,問之:“吾與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來,孰視之,自以為不如;窺鏡而自視,又弗如遠甚。暮寢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見威王,曰:“臣誠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齊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宮婦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內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觀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過者,受上賞;上書諫寡人者,受中賞;能謗譏于市朝,聞寡人之耳者,受下賞。”令初下,群臣進諫,門庭若市;數月之后,時時而間進;期年之后,雖欲言,無可進者。
燕、趙、韓、魏聞之,皆朝于齊。此所謂戰勝于朝廷。
2、譯文
鄒忌身高八尺多,體形容貌美麗。有一天早上,他穿好衣服,戴上帽子,照著鏡子,對他的妻子說:“我跟城北的徐公誰漂亮?”他的妻子說:“您漂亮極了,徐公哪里比得上你呀!”原來城北的徐公,是齊國的美男子。鄒忌自己信不過,就又問他的妾說:“我跟徐公誰漂亮?”妾說:“徐公哪里比得上您呢!”第二天,有位客人從外邊來,鄒忌跟他坐著聊天,問他道:“我和徐公誰漂亮?”客人說:“徐公不如你漂亮啊。”又過了一天,徐公來了,鄒忌仔細地看他,自己認為不如他漂亮;再照著鏡子看自己,更覺得相差太遠。晚上躺在床上反復考慮這件事,終于明白了:“我的妻子贊美我,是因為偏愛我;妾贊美我,是因為害怕我;客人贊美我,是想要向我求點什么。”
于是,鄒忌上朝延去見威王,說:“我確實知道我不如徐公漂亮。可是,的我妻子偏愛我,我的妾怕我,我的客人有事想求我,都說我比徐公漂亮。如今齊國的國土方圓一千多里,城池有一百二十座,王后、王妃和左右的待從沒有不偏愛大王的,朝廷上的臣子沒有不害怕大王的,全國的人沒有不想求得大王的(恩遇)的:由此看來,您受的蒙蔽一定非常厲害的。”
威王說:“好!”于是就下了一道命令:“各級大小官員和老百姓能夠當面指責我的過錯的,得頭等獎賞;書面規勸我的,得二等獎賞;能夠在公共場所評論(我的過錯)讓我聽到的,得三等獎賞。”命令剛下達,許多大臣都來進言規勸,官門口和院子里象個鬧市;幾個月后,偶而才有人進言規勸;一年以后,有人即使想規勸,也沒有什么說的了。
燕國、趙國、韓國、魏國、聽說了這件事,都到齊國來朝拜。這就是人們說的“在朝延上征服了別國。”
第二教時
復習導入新課
五、文言常識
1、通假字
鄒忌修八尺有余(“有”同“又”,用在整數與零數之間)。
孰視之(同“熟”,仔細)
2、一詞多義
朝服衣冠(早晨)入朝見威王(朝廷)皆朝于齊(朝見)時時間進(間或,偶爾)又何間焉(參與)吾妻之美我者(以……為美)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漂亮好看)宮婦左右莫不私王(偏愛)不宜偏私(私情)
3、詞性活用
(1)朝服衣冠(早晨,名詞作狀語)。
(2)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認為……美,形容詞意動用法;偏愛,形容詞作動詞)。
(3)能面刺寡人之過者(當面,名詞作狀語)。
(4)受上賞(頭等的,方位名詞作形容詞)。
(5)聞寡人之耳者(使……聽到,動詞使動用法。)
4、詞的古今異
(1)鄒忌諷齊王納諫(古義:諷諫,用暗示、比喻之類方法,委婉規勸;今義:委婉的言辭或指責(規勸))
(2)修八尺有余(古義:長,高;今義:修理)
(3)今齊地方千里(古義:土地方圓;今義:某一地域)
(4)能謗譏于市朝(古義:公開指責、議論;今義:惡意攻擊別人,說別人壞話)
(5)宮婦左右莫不私王(古義:偏愛;今義:私情)
5、句式
ⅰ、固定句式:
(1)我孰與城北徐公美?(2)吾與徐公孰美?
-----其中(1)是(2)的倒裝
ⅱ、倒裝句(賓語前置)
忌不自信------在否定句中,代詞作動詞賓語,前置。
ⅲ、倒裝句(狀語后置)
能謗譏于市朝——能于市朝謗譏
此所謂戰勝于朝廷——此所謂于朝廷戰勝
ⅳ、判斷句
城北徐公,齊國之美麗者也。“-----者也”表示判斷
ⅴ、省略句
與坐談-----(鄒忌)與(客)坐談。
ⅵ、被動句
王之蔽甚矣-----(被動句)
六、課文分析
(一)理清脈絡,了解大意
1、鄒忌是由一件家庭瑣事聯想到國家政事的。這件家庭瑣事是什么?
明確:鄒忌向他的妻、妾與客提出自己與徐公誰美的問題。
2、由于感情的不同及身份地位的差異,其妻、妾、客回答問題時的語氣有差別。有何不同?請從原文中找出并說明其感情色彩。
明確: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感情色彩是由衷的贊美,口氣易毋庸置疑。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感情色彩是討好,口氣有點勉強。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感情色彩是禮貌、尊重,口氣有點客氣。(可讓三位同學分角色表演。)
3、面對妻、妾、客的程度不同,或真或假的贊美,鄒忌的態度如何?
明確:面對贊美,鄒忌并未得意忘形。“明日,徐公來,孰視之,自以為不如;窺鏡而自視,又弗如遠甚。暮寢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可見鄒忌很有自知之明。
4、鄒忌是如何“諷”齊王的?
鄒忌入朝后,并未單刀直入向威王進諫,而是以“閨房小事”談自己的體會,然后以類比的方式委婉進諫。正如《古文觀止》編者評價:“鄒忌將己之美,徐公之美,細細詳勘,正欲于此參出微理。千古臣諂君蔽,興亡關頭,從閨房小語破之,快哉!”
5、諷諫的結果如何?
明確:齊威王接受了諫言,發布政令,廣開言路,懸賞納諫。始而“門庭若市”,繼爾“時時而間進”,最后“無可進者”,終于“戰勝于朝廷”。
(二)重點問題:“三分”思想與邏輯關聯
1、文中哪些地方體現了“三”的'思想?
鄒忌三問美、親朋三答美、鄒忌三反思、歸納三原因、勸諫王三蔽、齊王三行賞、成效三階段
2、其中最重要的是哪一項“三”?
勸諫王三蔽——本文的中心,所有“三”的指向
3、理清各項之間的邏輯關系,歸納鄒忌諷諫的方法。
勸諫前的三問、三答、三反思、三歸因是步步推進指向齊王的三蔽的,勸諫后的三行賞、三階段是齊王認為“三蔽”的勸諫的“善”的結果。
齊王的“三蔽”是文章的中心,把文章貫穿了起來,即使鄒忌實際上經歷的是兩問或者四問五問,為了有針對性地勸諫齊王的“三蔽”,他也會改為“三問”
4、文中的“三”有的是三方面,有的是三角度,有的是三階段,作用各不相同,分別分析文中各處作者從三個方面寫的好處
結構更清晰,層次更鮮明,角度更多樣,想象更豐富。
5、明確:不是要求寫文章刻意追求湊成“三”,而是從本文的對“三”的歸納中形成寫文章的層次意識。
七、拓展延伸
1、請嘗試用類比推理的方法解決問題:
情景一.你乘車時,有一個空座,只見一位老人趕緊讓自己的孫子坐下,自己背著孫子的書包,手握扶手,搖搖晃晃,很難暫穩,還滿臉幸福的望著孫子,而孫子卻心安理得的坐在座位上。請你們用類比的方法告訴老人,他這樣溺愛還是不好的。
情景二.你的好朋友小美非常愛美,每天都要化妝,而且自我感覺非常漂亮。你如何告訴她,自然純樸才是最美的。
2.聯系現實生活,談談你從本文中受到的啟發。
八、作業
1、翻譯全文。抄一遍翻譯一遍。
2、背誦課文。
板書設計:
鄒忌諷齊王納諫------聯想
妻私我→→宮婦左右私王
妾畏我→→朝廷之臣畏王
客有求→→四境之內有求于王
李南祥
【《鄒忌諷齊王納諫》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鄒忌諷齊王納諫》教學設計01-24
鄒忌諷齊王納諫教學設計06-24
《鄒忌諷齊王納諫》優秀教學設計02-21
鄒忌諷齊王納諫教學設計(15篇)06-25
鄒忌諷齊王納諫教學設計15篇06-25
鄒忌諷齊王納諫的典故01-09
2022鄒忌諷齊王納諫語文教學設計05-09
《鄒忌諷齊王納諫》譯文及注釋1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