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蜜蜂》教學設計
作為一位不辭辛勞的人民教師,常常要根據教學需要編寫教學設計,編寫教學設計有利于我們科學、合理地支配課堂時間。那么問題來了,教學設計應該怎么寫?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蜜蜂》教學設計,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蜜蜂》教學設計1
一、教學目標
1.會認“試、驗、證”等10個生字,會寫“袋、概、減”等14個生字。正確讀寫“無論、試驗、紙袋、證實” 等詞語。
2.學習默讀課文,了解主要內容,學習法布爾的觀察發現和探索精神,以及嚴謹的科學態度和求實的科學作風。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表達課文蘊含的思想感情。積累語言。
4.通過查資料,進一步了解有關蜜蜂的知識。
二、預習學案
生字卡、搜集有關蜜蜂的有趣知識。
三、導學案
A、復習導入
1.聽寫上堂課所學的生字新詞。
2.說說作者做了一項什么試驗,是怎么做的。
3.試驗結果怎樣呢?我們繼續學習課文。
B、精讀課文,探究結果
1.激勵學生多遍朗讀第3.4.5自然段。
(1)自由朗讀第3.4.5自然段。
(2)指名讀。你喜歡讀哪一自然段,能讀給大家聽聽嗎?
(3)教師激勵:覺得自己能讀得和他一樣好的或比他更好的,可以站起來再讀。
2.感知主要內容。說說蜜蜂回家的只數和時間。
3.討論辨別。假如回家的蜜蜂只有那兩只,能不能說蜜蜂有辯論方向的能力?
4.再讀再思,深入理解。
(1)兩次回來的蜜蜂情況有什么不同?
(2)結合課文有關內容想象一下:假如你是第一次或第二次回來的蜜蜂,中途可能會遭遇到什么情況,你會怎么想,怎么做?(可先讓學生充分想象)
(3)其他同學點評他們的想象是否有道理。
角色換位,使學生入情入境,啟發想象,更有利于提高學生的理解和感受能力。
(4)教師深入引導:從蜜蜂回來時遭遇到的不同情況,你有沒有感受到蜜蜂有著很強的辯認方向的能力?說說理由。
C、賞讀片斷,表達感情
1.教師引導。小蜜蜂真了不起!你們覺得小女兒告訴爸爸有兩只蜜蜂回來了時的心情是怎樣的?再想一想,當作者介紹“二十只蜜蜂中,十七只沒有迷失方向,準確無誤地回到了家”時,心情又是怎樣的?
2.學生自讀體會。
3.指名學生多人次表演朗讀相關的兩段,表達自己的感情和感受。
D、再思導疑,再激興趣
1.誘導生疑:讀了第3.4.5自然段以后,同學們對蜜蜂具有辨別方向的能力,是不是又產生了一些疑問?
2.學生發問。(主要目的就是要誘發學生提出疑問,把興趣拓展到課外的生活實踐中去。)
3.教師引導。我們來看看作者法布爾是怎么說的,好嗎?
4.學生多形式地朗讀最后一段,或指名讀,或小組讀。
5.教師再引導。
(1)對于法布爾所說,同學們還有什么想法交流嗎?
(2)小結;學到這兒,同學們也許又產生了更多的疑問,讓我們一起到書籍中,到生活中,用我們的實踐和智慧去解決這些問題,好嗎?
E、回顧課文,感悟作者嚴謹的科學作風和探索精神
1.快速默讀,畫出體現作者嚴謹科學作風的詞句。引導學生從實驗的目的,實驗的過程,實驗的結論幾個方面去體會。
(1)實驗的目的是什么?
為了證實“聽說”一詞,體現作者不親信盲從,探個究竟。
(2)實驗的過程,考慮周全嗎?能不能少掉一個環節?
捉自家蜜蜂,便于觀察;給蜜蜂做記號,為了與其他蜜蜂區別;在兩里外放飛,更能說明問題;叫女兒等在蜂窩旁,為了掌握蜜蜂飛回來的`時間等。考慮周密,體現作者做事嚴謹。
(3)實驗的結論為什么沒有明確的答案?
1、有明確的肯定,也有模糊存疑,符合科學現象,不能坦然說出自己無法解釋的結論,更能說明他對待科學嚴謹,實事求是。
2.思考推測:另外三只蜜蜂迷失方向的原因。
3、齊讀課文,討論交流:從法布爾身上,你學到了什么?
四、課堂檢測
1. 巧填詞:
戴( ) 驗( ) 濕( ) 確( )
袋( ) 檢( ) 溫( ) 卻( )
2. 選選看:
(1)聽說(密、蜜)蜂有辨別方向的能力,無論飛到(那、哪)里,它總是可以回(道、到)原處。
(2)(在、再)回家的路上,我推(測、側)蜜蜂可能找不到家了。
五、課后作業
你還知道哪些有關蜜蜂的有趣知識?將你搜集到的蜜蜂或其他昆蟲的相關知識制成一張手抄報,與同學們一同分享
六、板書設計
《蜜蜂》教學設計2
第一課時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1、同學們,今天老師為你們帶來了一群小客人(板書課題:蜜蜂)你們了解蜜蜂嗎?
2、同學們知道的可真不少。法國有個生物學家叫法布爾,我們來看看他是怎么研究蜜蜂的,好嗎?
二、初讀感知
1、學生自由讀課文,注意讀正確,讀通順:
⑴ 請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讀,遇到生字新詞圈起來,多讀幾遍。
⑵ 同桌互相聽讀課文,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2、檢查自學情況:
⑴ 出示生字詞卡片或展示生字詞課件,檢查認讀情況。
⑵ 指名分段讀課文,師生評議。
3、說說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
三、朗讀感悟
1、學習第一自然段:
⑴ 學生自由讀課文第一自然段。
⑵ 相互交流知道了什么。
⑶ 你們有興趣跟著作者一起去做這個試驗嗎?
2、學習第二自然段:
⑴ 學生自由讀課文第二自然段。
⑵ 讓學生當小小講解員,說說“我”的試驗是怎么做的。
先說給同桌聽聽。
再請兩三名泩說給全班同學聽。
⑶ 說說在這個試驗中,哪些做法是不可少的,要陳述理由。
⑷ 朗讀“這時候……幾乎要觸到地面”這句話,轉換角色想一想:假如你當時看到這種情景會怎樣想?
四、課堂練習
1、指導寫字:
⑴ 出示生字卡片“論、試、驗、袋、證、概、減、阻”,組詞朗讀。
⑵ 交流識記生字方法和寫字的經驗。
⑶ 學生書寫。
2、抄寫詞語表中列出的本課的詞語。
第二課時
一、復習檢查
1、抽讀生字詞卡片。
2、復述第二自然段中作者做試驗的有關內容。
二、朗讀感悟
1、學習第三、四自然段:
⑴ 教師引入:這些蜜蜂能回到它們的家嗎?
⑵ 學生自由讀課文第三、四自然段。
⑶ 說說這兩段告訴我們回來了幾只蜜蜂?這么長的路途,它們用了多少時間?
⑷ 假如你當時看到這兩只歸來的蜜蜂,你是什么心情?會對它們說些什么?
⑸ 指名學生多人次地帶著這種高興,激動、甚至有點意外的心情朗讀三、四兩個自然段。
2、學習第五自然段:
⑴ 教師再引:同學們一定很想知道其他蜜蜂的.下落吧,請讀第五自然段。
⑵ 學生自由讀課文第五自然段后,再指名朗讀。
⑶ 說說從這一段中知道,又飛回來幾只蜜蜂,大概用了多少時間。
⑷ 如果想表達“我”對這些蜜蜂的贊賞,你覺得讀時要注意哪些詞語?
⑸ 讓學生先自己一邊讀一邊體會,然后讀給大家聽,評評再讀讀。
3、學習第六自然段:
⑴ 學到這里,同學們一定非常佩服小蜜蜂辨認方向的能力。想不想弄清楚它們怎么會有這種能力的?讓我們看看本文作者法國生物學家法布爾是怎么說的。
⑵ 學生多遍朗讀第六自然段。
⑶ 你們同意法布爾的這個結論嗎?請結合他做試驗的方法,談談自己的看法。
三、語言實踐
1、教師引述:小小的蜜蜂竟有如此大的本領。下面我們來講講這個故事,好嗎?可以一個人講,也可以幾個同學合作講。
2、學生自由組合講故事。
3、指名學生上臺講故事,師生共同評點。
四、指導寫字
1、出示生字卡片“測、括、確、誤、途、超”,組詞朗讀。
2、小組內交流各自識記生字的方法。
3、同桌提醒寫字注意事項,介紹寫字經驗。
4、學生書寫。
五、積累語言
把喜歡的句子抄下來。
《蜜蜂》教學設計3
教學目標
1、會認6個生字,會寫9個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能區別“常常”和“往常”的不同用法。
3、能領會列寧善于觀察和思考的特點。
教學重難點
學會本課生字并學會書寫是本課的重點也是本課的難點。
教法、學法
讀一讀說一說
教具準備
生字詞卡片、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景,導入新課
在綻美吐香的花叢中,總有幾只蜜蜂在飛舞,這些看似紛亂的蜜蜂,在列寧的眼中卻成了向導,這是怎么回事呢?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一篇新的課文《蜜蜂引路》,來了解這個故事。看了這個題目你最想知道些什么?(相機將同學提的比較有價值的問題寫到黑板上)
二、初讀課文、認識生字
1、自讀課文,讀準課文中出現的生字。
2、檢查生字情況:
(1)課件出示帶拼音的生字:
大家一起讀一讀,同位兩人互相交流一下你的識字方法。
(2)課件出示不帶拼音的生字:
采用齊讀、個別讀等多種方式檢查學生對生字的掌握情況
(3)利用生字卡片,讓學生開火車讀生字。
(4)課件出示生字組成的詞語:
采用齊讀、個別讀等多種方式檢查學生對詞語的.掌握情況
3、解決同學們前面提到的幾個問題。(比較復雜的留在后面理解課文內容時解決)
三、理解感悟課文內容
1、通過剛才的讀課文,你又產生了什么問題?相機出示下面的問題:
(1)列寧和養蜂人的關系怎樣?是怎么看出來的?
(2)列寧是怎樣找到養蜂人的?你能畫出列寧找養蜂人的路線圖嗎?
2、自讀課文,組內討論上面的兩個問題。
3、交流討論的結果:
(1)列寧和養蜂人的關系怎樣?是怎么看出來的?
①齊讀第一段,理解“常常”,給它換個詞代進去讀一讀。
②列寧為什么要親自去找。用“因為……所以……”或者“……是因為……”說一說。
(2)列寧是怎樣找到養蜂人的?你能畫出列寧找養蜂人的路線圖嗎?
①找同學上黑板畫出列寧找養蜂人的路線圖,提醒學生注意花叢,園子,小房子之間的關系。
②找同學起來說一說列寧是怎樣找到養蜂人的。為什么列寧能夠找到養蜂人呢?(此處相機總結出列寧善于觀察和思考的特點)
③指導讀這一段:
采用范讀、齊讀、個別讀等形式練習有感情地讀這一段。
(3)列寧找到養蜂人以后,養蜂人有什么表現?
① “驚訝”是什么意思?他為什么驚訝呢?
②指導讀列寧和養蜂人的對話,將養蜂人的驚訝和列寧的風趣讀出來。
四、總結全文,拓展延伸
1、讀了課文,對你有什么啟示?你在日常生活中有沒有通過仔細地觀察和思考解決問題的事例?
2、老師總結歸納:
列寧以蜜蜂為向導,找到了養蜂人,所以這篇課文的題目叫蜜蜂引路。我們平時遇到問題,也可以像列寧這樣,先仔細觀察,再認真思考,最后找到解決問題的辦法。
六、板書設計
26蜜蜂引路
善于觀察與思考
《蜜蜂》教學設計4
【學習目標】
1、讀課文,抓住課文的主要內容。
2、認識課文中出現的生字,積累文中出現的詞語。
3、從作者對昆蟲的觀察中受到啟發。使同學們受到熱愛自然,保護環境的教育。
【教學重點】
了解課文主要內容,體會作者對蜜蜂的喜愛。
【學前準備】
1、查找蜜蜂的有關資料和相關的故事。
2、制作有關蜜蜂的圖片課件。
3、設計教學的環節提示和難點,重點知識的考查。
【教學過程】
一、課外勾連
1、因為有一年四季,有鳥語花香,有千姿百態的`生物,這個世界才如此的奇妙與美麗。你喜歡昆蟲嗎,你了解昆蟲的哪些知識,請與同學們作交流。
2、播放有關昆蟲的圖片,請同學們感受昆蟲世界的神奇。蝴蝶、蜜蜂、蜘蛛、螞蟻、蒼蠅……
3、請同學們說說自己對蜜蜂的了解。
4、看到這個課題的時候,你想到了什么,你的心里產生了怎樣的疑問?
在此老師作整理:課文的主要內容是什么?
二、自學閱讀提示,明確學習要求與方法
1、課文的遼里行間充滿對蜜蜂的愛。
2、作者為了證明蜜蜂有沒有辨別方向的能力,他是怎樣實驗的,結果怎樣?
3、你從法布爾對昆蟲的觀察,受到了什么啟發?
4、在學習課文的過程中,我們還必須學會課文中出現的生字,積累課文中出現的好詞佳句,那么,讀完課文,你作了哪些整理,作了哪些積累?
三、合作讀課文,再獨立完成以上作業,然后小組合作交流,互相補充,最后我們再統一組織匯報
1、課文里的哪些語句可以突出“我”對蜜蜂的喜愛?
“在我被刺的同時,有20只蜜蜂受到了損傷。”
“我想,它們飛得這樣低,怎么可以眺望到遙遠的家園呢?”
“有兩只蜜蜂飛回來了!”
“這不是一種超常的記憶力,而是一種我無法解釋的本能。”
2、主要講的是昆蟲學家法布爾為了證明蜜蜂有沒有辨別方向的能力,給20只蜜蜂的背上涂上了白色,結果有17只蜜蜂準確地飛回了家的故事。
3、寫一寫,再說一說:自己在這一課的學習中受到了什么啟發?
熱愛大自然、愛護昆蟲,勤于觀察,善于思考,對待客觀事物有實事求是的態度。
【練習設計】
1、填空:
作者為了證明蜜蜂有沒有( )的能力,在蜜蜂的背上做了( ),帶到了()外,結果,有17只蜜蜂()。
2、從課文里我摘抄了一些能夠表現我對蜜蜂的喜愛之情的句子。
3、學習了課文,我還要寫一點學習體會,寫下自己的感想與打算。
《蜜蜂》教學設計5
【教材簡說】
《蜜蜂》一文是人教課標版小學三年級上冊中的一篇講讀課文,作者是法國著名生物學家法布爾,以第一人稱寫了他所做的一個試驗,即證實蜜蜂是否具有辨認方向的能力。體現了作者嚴謹的科學態度和求實作風。
【教學目標】
一、會認10個生字,會寫14個生字。正確讀寫“試驗、證實、幾乎、大概、阻力、推測、迷失、沿途、陌生、超常”等詞語。
二、學習默讀課文,了解主要內容,學習法布爾的觀察發現和探索精神,以及嚴謹的科學態度和求實的科學作風。
三、積累語言。
【教學重難點】
弄清為了驗證蜜蜂有沒有辨別方向的能力,作者是怎么做的,結論又是怎樣得出的。
【課時劃分】兩課時
【教學設計】第二課時
【教學目的】
理解課文內容,親身經歷作者探究蜜蜂辨別方向能力的試驗過程,激發學生動手探究自然奧秘的興趣。
【課前準備】
一、生字詞卡片。
二、師生共同搜集有關蜜蜂的.資料。
三、多媒體展示臺。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用多媒體展示臺出示生字卡片,學生接龍認讀:
試 驗 證 阻 測 括 誤 途 陌 超
二、鼓勵學生參與板書,激趣
最近咱們班哪些同學寫字有進步?指名上臺書寫課題。
三、交流信息,導入
把自己從書上或網上查到的資料與大家交流分享分享吧。
四、精讀,合作探究
一、第一自然段:
a、讀一讀。把第一自然段讀給大家聽聽。
b、想一想。知道“我”想做個什么試驗嗎?
c、說一說。假如是你,你想怎樣做這個試驗?
二、第二自然段:
a、讀一讀。下面我們來仔細研究一下作者是怎樣試驗的,請讀
第二自然段。
b、畫一畫。畫出能表示作者試驗做法的詞語或句子。
c、寫一寫。請若干學生把畫出的語句寫到黑板上。
d、議一議。
◆表示作者試驗做法的詞句有沒有全部找出?
◆為了保證試驗的成功,這些做法是否都是必須的?
e。猜一猜。假如我們沒讀過下面自然段的內容,你覺得這些蜜蜂能找到家嗎?理由是什么?
f、講一講。先指名學生復述這一自然段內容,然后同桌互述。
三、第三、四、五自然段:
①激勵學生多遍朗讀第三、四、五自然段。
a、自由朗讀第三、四、五自然段。
b、指名讀。你喜歡讀哪一自然段,能讀給大家聽聽嗎?
c、教師激勵:覺得自己能讀得和他一樣好的或比他更好的,可以站起來再讀。
②感知主要內容。說說蜜蜂回家的只數和時間。
③討論辨別。假如回家的蜜蜂只有那兩只,能不能說蜜蜂有辯論方向的能力?
④再讀再思,深入理解。
a、兩次回來的蜜蜂情況有什么不同?
b、結合課文有關內容想象一下:假如你是第一次或第二次回來的蜜蜂,中途中會遭遇到什么情況,你會怎么想,怎么做?(可先讓學生充分想象,再請多人次說)
c、其他同學評點他們的想象是否有道理。
d、教師深入引導:從蜜蜂回來時遭遇到的不同情況,你有沒有感受到蜜蜂有著很強的辯認方向的能力?說說理由。
五、賞讀片斷,表達感情
1、教師引導。小蜜蜂真了不起!你們覺得小女兒告訴爸爸說有兩只蜜蜂回來了時的心情是怎樣的?再想一想,當作者介紹“二十只蜜蜂中,十七只沒有迷失方向,準確無誤地回到了家”時,口氣又是怎樣的?
2、學生自讀體會。
3、指名學生多人次表演或表現性地分別朗讀相關的兩段,表達自己的感情和感受。
六、再思導疑,再激興趣
1、誘導生疑:讀了第三、四、五自然段以后,同學們對蜜蜂具有辨別方向的能力,是不是又產生了一些疑問?
2、學生發問。(主要目的就是要誘發學生提出疑問,把興趣拓展到課外的生活實踐中去。)
3、教師引讀。我們來看看作者法布爾是怎么說的,好嗎?
4、教師再引。
a、對于法布爾所說,同學們還有什么想法交流嗎?
b、學到這兒,同學們也許又產生了更多的疑問,讓我們一起到書籍中,到生活中,用我們的實踐和智慧去解決這些問題好嗎?
七、創新
分工合作,搜集有關昆蟲奧秘的資料,設計一張手抄報。
《蜜蜂》教學設計6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6個生字 ,會寫9個字。
2、有感情朗讀課文,能區別常常和往常的意思。
3、能領會列寧善于觀察和思考的特點。
教學重點
學會本課6個生字 ,會寫9個字。
教學難點
能領會列寧善于觀察和思考的特點。
教具準備
生字卡片,搜集關于列寧的圖片和資料
導 學 過 程二 次 備 課
預習提綱
1、初讀課文,找出要求會認的生字圈出來。
2、自由讀課文,了解大意。
第一課時
一、猜謎激趣,導入新課。
1、 小小蟲,嗡嗡嗡。飛到東,飛到西。傳花粉,采花蜜。人人夸它愛勞動。
打一動物( )
2、教師簡介列寧生平
列寧(1870 —1924)前蘇聯人民的偉大領袖,全世界無產階級的偉大導師和領袖,馬克思和恩格斯事業和學說的繼承人。
3、教師板書課題
二、初讀課文,掃清字詞障礙。
1、學生自讀課文,在文中標出要認讀的生字。把生字組成的詞語聯系上下文多讀幾遍。
2、檢查生字掌握情況,出示生字卡片,指名認讀。
好中差兼顧,開火車認讀。
3、簡單說說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
三、細讀課文,理解課文一、二、四段內容。
1、從圖切入,(出示課文插圖)在蜜蜂向導的帶領下,列寧找到了養蜂人,你看到了什么?文中哪段話介紹了這部分內容?
2、教學第四自然段,自由讀第四段內容,注意他們此時的表情,交流:驚訝、笑著,引導識記“訝”什么情況下你感到驚訝?
3 、 回讀1、2段,認讀詞語。
養蜂的人看到列寧時。為什么這樣驚訝?自由讀一讀1、2自然段思考。(1)、這篇課文一共有六個要求會認的字,有五個生字朋友都躲在第一自然段里了,你能讀通嗎?先看這些詞語:莫斯科、附近、派人、談天。
認讀,引導識記字形,理解意思:莫斯科(城市名),附近(誰坐在誰的附近?你家附近有哪些建筑?)
指名朗讀第一自然段。
( 2)、看來列寧和養蜂的人常常見面,可為什么養蜂的人見到列寧感到驚訝?指名朗讀第二段。
比較句子:分辨詞語:“常常”和“往常”(小黑板出示課后相關練習)
列寧常常請養蜂的人來談天。
往常派去找他的人不在,列寧只好親自去找。
①分別為這兩個詞語找反義詞。
②這兩個詞語能交換嗎?
(3)、指名朗讀1、2自然段。
4、回讀第四段。難怪養蜂的人看見列寧驚訝,引導讀出驚訝的語氣。
四、指導書寫。
1、引導學生觀察發現。
“派”字右邊不是“瓜”。建議在范寫的'基礎上引導學生觀察字中四個撇的變化:兩個平撇的不宜太長,豎撇勿忘先豎后撇,右邊的小撇宜短。
“敲”字的右邊不是“支”,應當提醒學生注意。
2、練習書寫
3、展示學生書寫的生字,師生共同評議。
五、作業:
1、鞏固新詞,朗讀課文。
2、搜集列寧的故事。
第二課時
一、復習檢查,引入新課。
出示詞語卡片,指名學生讀詞。
二、精讀課文,理解體會。
1、默讀這一段,思考:列寧怎樣找到養蜂人的?用 ——畫出表示花叢、園子、小房子之間位置的詞語。
2、小組討論:列寧怎樣找到養蜂人的?用自己的話和本組的同學說一說,也可以試著畫出列寧的路線圖。
3、小組匯報并展示列寧尋找養蜂人的路線。
(1)、重點引導展開合理想象。(出示小黑板)
列寧一邊走一邊看,發現路邊的花叢里有許多蜜蜂,想到。
他仔細觀察,只見那些蜜蜂采了蜜就飛進附近的一個園子里,園子旁邊有一所小房子,想到。
(2)、他想的對不對?你從哪兒看出來的?哪個詞語體現列寧的判斷是正確的?理解“果然”。
(3)、學生上臺展示列寧尋找養蜂人的路線圖并練習口頭表述。
(4)、指名朗讀第三自然段。
4、再次學習第四自然段。
(1)、分角色朗讀第四自然段,讀出驚訝、高興的語氣。
(2)、擴展想象:養蜂人聽了列寧的話會說些什么?列寧可能會說些什么呢?
三、總結全文
是啊,我們在生活中遇到問題時,就要像列寧那樣仔細觀察、認真思考、作出判斷、解決問題。
四、拓展交流。
學生介紹搜集到的列寧的有關資料。
五、布置作業。
朗讀課文,把故事講給爸爸媽媽聽。
《蜜蜂》教學設計7
教學目的:
1、學會本課6個生字;讀寫“百花盛開、春色遍野”等詞語,理解“釀造、渺小”等詞語的意思,區別“走近”與“走進”的不同。
2、學會運用讀寫記號學習課文,理解作者所要表達的感情。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懂得蜜蜂那種“對人無所求,給人的卻是極好的東西”精神的可貴,學習勞動人民為創造美好生活而辛勤勞動、無私奉獻的崇高品質。
第一教時
教學目的:
1、指導學生讀通課文,并初步感知課文內容。
2、通過教學讓學生感受作者對蜜蜂的最初感受——在為建設新生活?建設什么新生活?從而為下文打下基礎。
教學內容:《可愛的蜜蜂》
教學準備:蜜蜂采蜜的課件
教學過程:
一、引題、揭題
1、師:在有心人的心中,一朵鮮艷的小花,一根枯萎的樹枝,一滴晶瑩的露珠,都能觸發他們心中的情感,或啟示著某種生活的道理。李白看見一輪明月發出了:對親人和家鄉“的感受-------有一位作家,他曾看到一群蜜蜂,也同樣從心底里發出了感慨--------
2、板書:蜜蜂
3、讓學生談自己曾對蜜蜂的認識
4、這位作家可不一樣,他稱蜜蜂為可愛的蜜蜂。(教師板書可愛的),這位作家就是我國著名的散文家——楊朔
5簡介作家楊朔
二、指導學生讀通課文
1、學生自學生字、詞語
重點糾正:釀:niang 孫:sun
根據上下文理解詞語的意思和劃出不理解的詞語
2、師生共同交流
3、學生自由朗讀課文
4、指名分節朗讀課文:要求讀得通順、流暢、準確
5、說說課文的大概意思
三、教學第一自然段
1、學生自由朗讀,思考:你讀懂了什么?
2、交流:作者是不喜歡蜜蜂的。
1)引導學生從“卻”字上感悟。
2)引導學生從作者的疑問中進行感悟。
3、教師小結:是啊,作者和我們一樣,看到蜜蜂如此忙碌地工作著,他情不自禁地想:它在建設什么新生活?為誰建設新生活?所以下節課我們跟隨作者去聆聽養蜂人老梁的介紹,讓我們一起走進蜜蜂。
第二教時
教學目的:
1、指導學生運用讀書記號學習課文,并理解作者在文中所要表達的情感。
2、重點指導學生感情朗讀課文第3自然段。
教學內容:課文2、3自然段。
教學準備:課件
教學過程:
一、談話引入
1、同學們,通過上節課的學習,我們知道了作者由于對“養蜂大廈”這個名字覺得(有趣)而去參觀了養蜂場。但是當他看到成群結隊的蜜蜂沸沸揚揚,一片(忙碌的景象)時,產生了(出示:說不定蜜蜂也在建設什么新生活呢。)這樣的猜想。
2、齊讀這句話
二、學習課文,了解作者所要表達的情感
導語:是啊,蜜蜂在建設什么新生活呢?請同學們打開課文,自由讀下文,并用筆劃出相關的句子。
1、學生交流。
2、出示第三自然段。(用紅色標注:蜜蜂是在釀蜜,又是在釀造生活。不是為自己,而是在為人類釀造最甜的生活。)
3、學生齊讀紅色的兩句話。
4、小結:你們從這段話中知道了蜜蜂是在為人類釀造最甜的生活。那么,你們再輕輕地讀讀這段話,從中又能發現什么問題嗎?
5、交流:問題1)、為什么我的心會突然一顫?2)、為什么稱蜜蜂為小生靈?3)為什么說蜜蜂是在為我們人類釀造生活?4)為什么說蜜蜂是渺小的,而又是高尚的?
教師要注意:1)、及時鼓勵,如:你真聰明!你真了不起!你真會讀書,結合了上堂課的學習內容!2)、讓學生上去板書:為人類釀造生活?是渺小的,又是高尚的?
6、我們的同學真了不起,能發現這么多的問題。那么你們再讀讀這段話,看看能讀懂哪些問題?
7、交流,教師要注意:1):鼓勵性的語言:你講得真漂亮!你很會動腦筋!誰能講得比他更好!2)當學生可能講到一顫、小生靈時讓學生讀整段或相關句子,不過要注意評價,如:你讀得真好或不錯,不過老師相信你通過學習,等一會兒肯定會讀得更棒!
8、那么,黑板上的兩個問題你們就要把2、3兩段結合起來,所以鄭老師請你們以四人為一個小組,去探究2、3自然段,并用筆劃劃有關句子,看看能不能發現什么?
9、學生交流,教師隨機板書。
1)、問題1:愛勞動;講奉獻(并教師板書和強調朗讀)
2)、問題2:品質高尚;體形小、生命短暫(并教師板書和強調朗讀,教師加入他深情地說)
10、此時此刻,你覺得我們應該怎樣讀這段話呢?讓學生自由練讀。
11、指名讀(看情況:男女讀、小組讀等)
12、讓我們全體起立,再次懷著對蜜蜂的崇敬之情把這段話再讀一遍。(配樂)。
13、那么,同學們,在我們的地球上還有哪些也像蜜蜂一樣的`動物呢?說話訓練:(機動有時間寫,沒時間說)
()是在(),又是在()。不是(),而是()。()是(),()卻有()啊!
三、再次導疑
導語:是啊,作者看到蜜蜂一片忙碌的景象而產生了猜想。
1、學生再讀這句話。
2、通過老梁的介紹,作者不在覺得蜜蜂已是一般的小動物,而是可愛的小生靈,是一座高大的豐碑。此時此刻,作者還會想些什么呢?我們下節課繼續去探究這個問題。
四、課外延伸:
1、讓學生上網查楊朔的作品,他還有許許多多寫得很美的文章。如:《雪浪花》、《櫻花雨》等,并下發原文《荔枝蜜》。
2、讓學生上網查關于蜜蜂更多的知識,如:它們的分工、它們的建筑藝術,尤其是它們的建筑藝術堪稱世界一流,包含了許多建筑原理。至今科學家們還在研究等,或許你還會發現更多的可愛之處,有興趣的同學可以整理后交給你們的老師或寫信寄給我,我的地址是:海鹽實驗小學鄭衛星老師收就可以了。
《蜜蜂》教學設計8
教學目標:
1、認識8個生字,培養學生自主識字的意識。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能區別“常常”和“往常”的意思。
3、通過學習“蜜蜂引路”的故事,學習列寧善于觀察、思考和判斷的品質,做生活中的有心人。
教學重點、難點:
理解蜜蜂會引路嗎?列寧是怎樣利用蜜蜂作為向導找到養蜂人的?
教學主要方法:
自主探究、小組合作、朗讀感悟。
教學時間: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
1.猜一猜:有一種昆蟲,專門在花叢中采蜜、傳授花粉,本領可大了。你們知道它是誰嗎?(蜜蜂)
2.揭示課題:“引路”是什么意思?(帶路)蜜蜂是一種小昆蟲,它怎么會給人領路呢?請同學們自由讀課文。
二、初讀識字。
1、我們預習了課文,認識了生字,現在老師就來檢查一下,你真的認識它們了嗎?
出示生詞卡片:莫斯科 附近 派人 聊天 敲門 驚訝 同志
自主歸類識字:
上中下結構的字:莫
熟字加、換偏旁識字:斯—期 付—附 敲—搞 呀—訝 志—士
聯系生活識字:聊 派
指讀,齊讀,開火車讀,并相機理解詞語。
2、生字寶寶真調皮啊,瞧,他們一下子躲到課文里去了,你還認識它們嗎?大聲讀課文,要求讀準字音。
三、細讀感悟。
(一)課文主要講了一件什么事?
(二)理解課文內容,體會人物特點。
1.學習第一自然段。
(1)思考:讀了這一自然段,你都知道了什么?
(2)老師小結: 這個自然段主要寫了列寧常常與養蜂人談天。
2.學習第二自然段。
(1)默讀課文:列寧為什么要親自去找養蜂人?
(2)用“因為……所以……”句式說說列寧為什么要親自去找養蜂人? 因為往常派去找養蜂人的人到莫斯科去了,別人都不知道他住在哪里,所以列寧要親自去找養蜂人。
(3)老師小結:這一自然段主要交代了事情的起因。
3.學習第三自然段。
(1)小組討論:列寧是怎樣找到養蜂人的?
(2)小組匯報。列寧發現花叢中有蜜蜂——蜜蜂飛進園子——小房子——找到養蜂人。
(3)列寧為什么認為跟著蜜蜂走就能找到養蜂人?因為列寧想:蜜蜂是養蜂人養的,蜜蜂采完蜜就要回到蜂房,按照蜜蜂飛的方向走,就一定能找到養蜂的人。
(4)老師小結: 由于列寧通過觀察,了解到花叢、蜜蜂、養蜂人之間的關系,就能從中發現線索,找到養蜂人。
4.學習第四自然段。
(1)出示投影,看圖:養蜂人見到列寧后可能會說些什么?
(2)列寧是怎樣回答的`?
(3)為什么列寧說“蜜蜂是他的向導,把他領到這兒來的?”
(4)老師小結: 列寧發現了蜜蜂,經過仔細觀察,認真思考、分析,就順著蜜蜂飛回的方向走,結果找到了養蜂人。
(5)分角色朗讀第4自然段,讀出驚訝、高興的語氣。
5.總結全文。
(1)課文是按照怎樣的順序寫的?
課文是按照事情的發展順序寫的。 第一自然段:交代時間、地點、人物、事件。 第二自然段:交代了事情的起因。第三自然段:交代了事情的經過。第四自然段:交代了事情的結果。
(2)學了這篇課文,你有什么收獲?
四、有感情地朗讀全文。
《蜜蜂》教學設計9
教學目標:
1、會認6個生字,會寫9個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能區別“常常”和“往常”的意思。
3、能領會列寧善于觀察和思考的特點。
教學重點、難點:
1、重點:認字、寫字、朗讀課文。
2、難點:“派”的識記與書寫,“敲”的書寫,領會列寧善于觀察和思考的特點。
教學主要方法:
自主探究、小組合作、朗讀感悟
教學準備:
生字卡片、田字格黑板、投影儀、課件
教學時間: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教時
一、導入:
1、師板畫“蜜蜂”,你們認識它嗎?你知道它能為人們做些什么?范寫“蜂”字。
2、板書“引路”二個字。“引路”二字,是什么意思?讀了課題后你想問些什么嗎?
二、感知:
1、自由讀課文,邊讀邊想:課文里寫了一件什么事?再標一標,課文有幾個自然段?
⒉用你喜歡的'符號標出本課的生字、詞語,讀準字音。
⒊合作學習
⑴同桌合作學習文下帶拼音的生字,互讀、互聽、互糾。
⑵嘗試讓學生當老師,主持學習生字。
◎教師引導:平時我們都用哪些游戲識字的?你來當一回老師,教同學們認識生字。
◎學生說出一種識字游戲方法,就讓該學生當老師主持這游戲。
(3)四人小組討論識記這些生字。
(4)全班交流。
4、檢查朗讀情況。
◎指名學生分段讀課文。正音
◎說說課文主要講了一件什么事?
三、感悟
1、交流:這件事的起因在課文的哪些段落?
2、學習課文第一、第二自然段。
◎指名讀第一自然段。說說這段話告訴我們什么?用不同的線畫出時間、地點、人物。
◎用簡筆畫畫出列寧居住的地方,從而理解“附近”的意思,給“附近”找近義詞,并用“附近”造句。
◎“養蜂的人”與“列寧”的關系怎樣?你從哪里看出來的?
理解“常常”,給它換個詞代進去讀一讀。
◎理解因果關系的句子。
可是往常去找他的人到莫斯科去了,……列寧就親自去找他。
列寧為什么要親自去找。用“因為……所以……”或者“……是因為……”說一說。
3、列寧能找到養蜂的人嗎?這件事情的結果如何?
◎指名讀一讀最后一段話。
◎養蜂的人為什么會驚訝?
給“驚訝”找近義詞。
◎朗讀:你能驚訝地讀一讀嗎?
◎讀讀列寧的話,你有什么想法?你有什么感受啊?
4、懸念:
列寧是怎樣找到養蜂的人的?蜜蜂是怎樣引路的?下堂課學習。
四、寫字
1、生:分析每個字形結構及怎么記
2、師:范寫,強度筆畫。指名到黑板寫,生糾正,評議。
《蜜蜂》教學設計10
本文是一篇通過典型事例說明蜜蜂具有方向辨認能力的科普文
章。文章首先介紹了問題的產生,即“聽說,蜜蜂有辨認方向的能力,無論飛到哪里,它總是可以回到原處。”接著用了較長的篇幅介紹法布爾在女兒的配合下進行了蜜蜂能否辨認方向的試驗。選編這篇課文的意圖,是在進行語言文字能力訓練的同時,讓學生了解作者觀察、思考、試驗的方法和對科學的求實精神。
教學本課時我采用以默讀為主,自主探究的方式,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老師的主導作用,尊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獨特體驗,讓學生感悟到試驗的樂趣和從事科學研究應有的求實精神。
在第四冊教材中有一篇課文叫《蜜蜂引路》,其中也提到了蜜蜂辨認方向的能力,于是在一開始上課時,我便讓學生回憶這篇課文,有學生用自己的話說出了故事的內容,我引導學生思考,蜜蜂為什么能為列寧引路呢,不少學生聯系到本文說出了答案。在這樣的知識再現過程中,不僅回憶鞏固了學過的知識,還大大提高了學生學習本文的興趣。學生帶著質疑走進了課文。
在學習法布爾做試驗的過程時,我讓學生分別找出法布爾對蜜蜂做了哪些事情,而蜜蜂又是怎樣反應的。在這些對比學習中,學生發現蜜蜂能從兩里遠的地方飛回家,覺得實在是太神奇了,于是真切地相信蜜蜂有辨認方向的能力。
而文章的最后總結自然段,法布爾提到:“蜜蜂靠的不是超常的記憶力,而是一種我無法解釋的本能。”我順勢提問:“為什么法布爾無法解釋呢?”我引導學生從當時的時代環境與科學條件去
思考,學生很快明白了,當時的科學還不夠發達,有許多現象是無法解釋的。至此我引導學生體會,法布爾是個嚴肅對待科學,實事求是的人。最后我還提出一個小小拓展問題:現在的科學發展了,你們能不能去查找資料告訴我,蜜蜂為什么有辨認方向的能力呢?
《蜜蜂》這篇課文以第一人稱寫了他所做的一個試驗,即證實蜜蜂是否具有辨認方向的能力。
課文敘述線索清楚,情節完整。首先寫“我”聽說蜜蜂有辨別方向的能力,想做個試驗;再寫“我”試驗的過程。過程大體是在自家花園蜂窩里捉上20只蜜蜂,都在背上做上記號,叫小女兒守在窩旁,“我”走出二里多路,放飛蜜蜂。隨后寫“我”途中的觀察和猜測以及試驗的結果。結果第二天有17只蜜蜂沒有迷失方向,先后準確無誤地回到了家;最后得出結論:“我”尚無法解釋蜜蜂為什么有辨認方向的能力。
選編這篇課文的意圖,是在進行語文能力訓練的同時,讓學生了解作者觀察、思考、試驗的方法和探索精神。
如何通過生本教學模式達成教學目的是我首要考慮的問題。
首先,我總結了近期在生本教學探討中出現的問題:1、學生預習不充分,大部分孩子只是停留在生字詞的'預習上,只有少數同學能按老師的要求讀通課文并收集相關的資料。2、小組合作學習只能停留在文章表面,不能細致深入地加以體會。3、小組合作,每個小組優等
生只有一兩人,如何在他們之間產生思維的碰撞?4、小組合作,展示的時間過長,在規定的時間內很難達成教學目標。
接著,我確定了教學思路:小組分工細化,討論的問題開放化。 有了思路,教學過程的落實就有了風向標。在第一課時第一回合的小組學習中,讓小組長組織組員互相檢查本組同學生字詞的學習情況,并對小組進行了細化分工。如一號學生指給二號認,其他聽;接著二號指給三號認,其他聽 ??認讀時,把不會認的字做好標記,并負責教會不會認的同學,做到人人過關,再進行展示。雖然字詞預習效果好,也用了8分鐘的時間。第二回合的小組學習,我讓組長組織檢查讀通讀順課文,讓每個人都有機會開口讀書。然后進行展示,評價,再讀。由于目標難度不大,學生積極性很高,參與面廣,很易達成目標。但較費時間,讀—評—讀來回幾個回合,二十多分鐘就過去了。第三回合,我讓學生小組討論:這篇課文主要寫了一件什么事?孩子們七嘴八舌,興致勃勃。接著小組展示。四個小組都發了言:“這篇課文寫蜜蜂有辨認方向的能力。”“這篇課文寫蜜蜂離家二里多路都能飛回家。”“這篇課文寫作者帶著蜜蜂走了二里多路,放飛蜜蜂。蜜蜂也能飛回家。” “這篇課文寫蜜蜂有辨認方向的本能。”從四個小組的發言中,我們不難看出他們都動了腦筋。接著小組主持人進一步問:“請問下面還有補充的或有不同意見嗎?”下面一片沉默。我想如果再來一組展示,情況也會大同小異。怎么辦?我只好運用師本的優勢,問了一句:“誰能把他們的發言連起來說一說?”一語道
破天機,有幾個孩子舉手,其中一位把課文的內容能大概總結出來。第一課時,也算完成了教學任務,但此時已拖堂幾分鐘。
反思這節課:學生真正動起來了,平時不專心的同學能傾聽別的同學發言了;平時不愛動腦的同學,雖然發言不一定正確,但也在思考了;平時不愛發言的孩子,雖然上臺有些緊張,聲音有些小,但在其他同學的帶動下也能登臺展示了。這不正是我們需要的課堂嗎?從學生的角度看,這第一課時完全達成了目標,這是好的開始。但單位時間內效率有待提高,以保證在規定的教學時間內完成教學任務。通過這節課也使我產生了些許疑惑:當學生出現問題或冷堂時,教師該如何指點才能真正體現生本呢?在今后的生本教學過程中,我還要不斷地努力探索。
最近,一位老師上14課《蜜蜂》(人教版第五冊)。
這位用充滿激情的話語介紹,引出勤勞的小蜜蜂,而且出示小蜜蜂的圖片。然后,她問:同學們對蜜蜂還有哪些了解呢?下一環節,就是同學們紛紛拿出自己事先搜集到的材料,爭先恐后地舉手發言,當時的氣氛甚是熱烈,看得出,同學們(特別是完成搜集任務的同學)的興趣是高漲的。
不過,令人遺憾,引人深思的現象也隨之出現了:得到機會興高采烈發言的同學,真的站起來,卻是將材料讀得支離破碎,磕磕巴巴,言
不由衷,詞不達意。也難怪,他們手頭的資料,有的是網上下載的,三年級的學生,做家長的肯定是幫了忙的。不知是家長不大明白,還是應付了事,反正那專業性極強的學術論文似的介紹,別說學生,就連坐在旁邊屏氣凝神,側耳傾聽的我都一頭霧水,何況學生?加上老師是新手,學生站起來,總是讓學生將磕巴、吞吐進行到底,真難為了介紹的同學,更難為了那些正襟危坐,洗耳恭聽的同學。
我也碰到過類似的情況。這不得不讓人深思:讓學生搜集資料,錯了嗎?答案是肯定的,沒有!
《語文課程標準》要求學生“初步具備搜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
在教學過程中,充分利用學生搜集到的資料積極組織學生交流,這既是學生展示自己的勞動成果——“資料”的機會,也是學生互動、資源共享、鍛煉口語表達能力的有效途徑。在這個過程中,學生們既嘗到了成功的喜悅,又擴大了知識面鍛煉了能力,從而更激發起學生搜集資料的興趣,增添了搜集資料的動力。何錯之有?
課堂不是教師表演的舞臺,而是師生之間交往、互動的舞臺;課堂不是對學生進行訓練的場所,而是引導學生發展的場所;課堂不是傳授知識的場所,而是探究知識的場所;課堂是師生的一段豐富的生命歷程??如果我們經常在課前請學生查找與課文相關的資料,不僅可以
《蜜蜂》教學設計11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目標:
1、學習默讀課文,了解課文主要內容。知道作者做了一項什么試驗。
2、弄清為了驗證蜜蜂有沒有辨別方向的能力,作者是怎么做的,結論又是怎么得出的。
3、通過體會“推測” “幾乎” “大概” 感受作者用詞的準確,學習積累語言。
過程與方法目標:組織學生在默讀中邊讀邊想,理解并深入課文學習。師生共同理清試驗的各個環節,在分析比較中學習作者嚴謹的科學態度和科學探究精神。
情感態度和價值觀:學習法布爾的觀察發現和探索精神,以及嚴謹的科學態度和求實的科學作風。
教學重點:
弄清為了驗證蜜蜂有沒有辨別方向的能力,作者是怎樣做的,結論又是怎樣得出的。
教學難點:
培養觀察習慣,學習探索精神。
教學準備:
課前讓學生搜集蜜蜂的資料。教師準備:法布爾的常識和他的《昆蟲記》。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明確要求
1、 今天我們繼續學習課文《蜜蜂》,齊讀課題。
2、請同學們快速默讀課文,看誰注意力最集中,不出聲,不指讀。思考:
A、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
(生答)法布爾為了驗證蜜蜂是否具有辨認方向的能力,做了一個試驗,證實蜜蜂確實有辨認方向的能力。
B、課文哪些地方寫試驗的過程,哪些地方寫試驗的結果,哪些地方寫了作者的結論。
(2段寫過程,345段寫結果,6段寫結論)
3、引入:為了驗證蜜蜂是否具有辨別方向的能力。作者是怎樣做試驗的,結論又是怎樣得出的?這節課我們繼續來學習課文。
二、抓住重點,感悟試驗過程。
1、作者是怎樣做試驗的呢?默讀課文第二段,
2、四人小組合作學習。
學習提示:
(1)法布爾的這項試驗是怎么做的 ?用筆畫出相關的句子。你能用“先 ……接著……然后……最后……”來說一說嗎?
(2)從法布爾的做法里,你有什么發現或感受?
(3)這個試驗中,能不能減少其中的一個環節?為什么?
3、分組學習,教師指導。
4、指名說說,全班交流。(1、先在自家花園里捉了一些蜜蜂,放在紙袋里。2、接著做了白色的記號,3、然后讓小女兒在蜂窩旁等著。4、最后法布爾還把蜜蜂放在紙袋里走了兩里多路。把蜜蜂放出來。)
5、引導學生抓住關鍵詞語,歸納板書:(捉蜜蜂 做記號 女兒等 走兩里多路放飛蜜蜂)
6、從法布爾的做法里,你有什么發現或感受呢?讓學生明白他這樣做的目的。選自己家的'蜜蜂(是為了便于觀察),做上記號(與其他蜜蜂區分,使試驗真實),讓女兒守在蜂窩旁(掌握飛回來的時間),二十多只 (比較分析,得出較準確的結論。)
7、說說在這個試驗中,能不能減少其中的一個環節,要陳述理由。(不能少。少了任何一個環節,得到的結論會不準確)
8、小結:是啊,難得作者考慮得如此細致周到,這充分體現了作者做事非常嚴謹,對科學求實的作風。讓我們來齊讀課文的第二段,一起去感受法布爾做事嚴謹的科學態度吧。
三、品讀課文,探究試驗結果
1、師: 那么試驗的結果又是怎么樣的呢?讓我們再一次快速默讀課文3、4、5段。
2、現在老師先請三位同學來讀讀這三個自然段。其他的同學一邊聽一邊想。
3、指名交流:(預設:蜜蜂飛回來了。二十只蜜蜂,有十七只準確無誤地回到了家。)畫出有關的句子。
4、學生匯報,教師隨即點撥,出示句子。
(1)沒等我跨進家門,小女兒就沖過來 ,臉紅紅的,看上去很激動。她高聲喊道:“有兩只蜜蜂飛回來了!它們兩點四十分回到蜂窩里,滿身都是花粉呢。”
A、如果你當時看到這兩只歸來的蜜蜂,你是什么心情?會對它們說些什么?(預設:真是太高興啦。小蜜蜂啊,真沒想到,你這么快就找到了回家的路。我也以為你們回不了家了。)
B、是啊,作者“我”在回家的路上,也推測蜜蜂可能找不到家了。為什么“我”會這樣推測呢?
推測是什么意思?聯系上文,出示句子:那些被悶了好久的蜜蜂向四面飛散,好象在尋找回家的方向。這時候起風了,蜜蜂飛得很低,幾乎要觸到地面,大概這樣可以減少阻力,我想,它們飛得這么低,怎能看到遙遠的家呢?
C、如果是你,你會有怎么樣的推測?說說你的想法。預設:想想蜜蜂在飛回來的過程中會遇到的困難或危險。
D、蜜蜂竟然飛回來,難怪小女兒這樣激動。指導用激動的語氣讀,女生齊讀。
(2)第二天我檢查蜂窩時,又發現十五只背上有白色記號的蜜蜂。這樣,二十只蜜蜂中,十七只沒有迷失方向,準確無誤地回了家。
A、“準確無誤”是什么意思?蜜蜂是在怎樣的情況下準確無誤地飛回來的?
完全正確 沒有差錯)聯系上下文理解。是的,逆風沒有使它們迷失方向,沿途陌生的環境沒有讓他們偏離方向,他們準確無誤地回家。)(盡管…… 但)這是一組關聯詞)。說明蜜蜂不僅有辨認方向的能力,而且這種能力還很強。
B、指導朗讀。男生齊讀。
5、這真是一個非常有趣的試驗,那么作者又是應用怎樣的語言來寫的呢?請同學們看大屏幕:比較句子: 這樣改行嗎?為什么?從而引導學生體會課文的語言的準確無誤。
在回家的路上,我推測蜜蜂可能找不到家了
在回家的路上,我想:蜜蜂肯定找不到家了。
6、放手默讀課文,像這樣用的準確的語言課文中還有很多,你能試著找到幾處嗎?
7、交流,屏幕顯示句子,讀一讀
聽說蜜蜂有辨認方向的能力…………幾乎要……大概……我想……
四、研究結論,激發探究
1、法布爾通過試驗,得出的結論是什么?(出示、齊讀最后一段)
2、讀到這里,你還有什么疑問?和你的同桌說一說。(預設:其他三只為什么不能準確地回家?我無法解釋的本能是什么?蜜蜂又是靠什么準確無誤的回家的呢?法布爾為什么無法解釋呢?
3、小結:同學們提出的問題非常好,說明你們很善于思考。希望課后你們能運用自己的聰明才智去解決這些疑問。看來,自然界的確有無數解不開的奧秘。由于法布爾生活在離我們現在100多年前,當時的研究條件肯定十分有限,他不能解釋這種本能。在幾十年后,有一種研究結論,你們聽聽有沒有道理。電腦出示資料。
如果你們對蜜蜂感興趣,還可以自己去查找資料,自己再做一番研究。
五、作業布置,拓展延伸。
1、討論:作者從試驗中得出了什么結論,是怎么得出的?
2、你還知道哪些有關蜜蜂的有趣知識?將你搜集到的蜜蜂或其他昆蟲的相關知識制成一張手抄報,與同學們一同分享。
3、特向你們推薦《昆蟲記》。這是法布爾窮畢生之力深入昆蟲的世界,在自然環境中對昆蟲進行觀察和試驗,真實記錄昆蟲的本能與習性的巨著。
板書設計:
14 蜜蜂
法布爾
聽說蜜蜂有辨認方向的能力
試驗捉蜜蜂
做記號嚴謹 求實
女兒等
走兩里多路 放
結論不是超常的記憶力 而是本能
《蜜蜂》教學設計12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認識10個生字,會寫14個生字。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理解課文內容,經歷探究蜜蜂辨別方向的試驗過程。
〖教學過程〗
一、導入
首先請大家欣賞幾幅圖片,(幻燈片出示幾幅昆蟲的圖片)
想探究一下昆蟲世界的奧秘嗎?今天,老師給大家帶來了一群了不起的小客人。(幻燈片出示蜜蜂的圖片)
(預計學生通過預習課文已有一個初步的印象,可能會情不自禁的喊出課題。)
板書課題。齊讀課題。
二、讀文
1、通過課前的搜集,你知道了哪些過于蜜蜂的知識?交流一下。
2、初讀,處理生字:
同學們知道的真多,說得也很流暢。但是還不知道讀課文讀的怎么樣呢?要想讀得正確、流利,首先要把一個個“攔路虎”消滅掉,先自己讀一遍課文,把自己的“攔路虎”圈出來。
學生自由讀文,圈畫生字。
同位幫忙消滅“攔路虎”。
4、檢查生字:
試驗 證實 阻力 幾乎(jī) 幾個(jǐ)
推測 沿途 超常 盡管(jǐn) 盡力(jìn)
陌生 準確無誤 悶熱(mēn) 納悶(mèn)
多種形式檢查,單個讀,齊讀,男、女生接讀等。
老師用“準確無誤”來形容讀得正確的孩子,以此來幫助學生理解這個詞語。
4、檢查句子,先出示三個帶有多音字的句子,還需要看看書的同學,馬上在課文中找出句子練一練吧,一會兒請自信的孩子來試著讀一讀。(給孩子當堂學習的時間)
“那些被悶了好久的蜜蜂向四面飛散,好像在尋找回家的方向。”
“這時候起風了,蜜蜂飛得很低,幾乎要觸到地面,大概這樣可以減少阻力。”
“盡管它們逆風而飛,沿途都是一些陌生的景物,但他們確確實實飛回來了。”
三、生生互動,解疑促讀
1、句子讀得真不錯,連著幾個有難度的多音字也讀得準確無誤。不知道課文讀得是不是也很好啊。接讀課文,不讀的孩子,仔細聽,想一想課文說了一件什么事。
說說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或者做了一個什么試驗。
指名說(做試驗;測試蜜蜂是否有辨認方向的能力。)適當引導說完整。
2、那么你有沒有興趣和作者一起去做這個實驗呢?畫出能表示作者實驗做法的`詞語和句子,(第二~五自然段)自己讀一讀,請學生說,其他人可以補充。老師相機板書。
3、“幾乎要觸到地面”轉換角色,你看到這種情景你會怎樣想?
4、到底能不能回到家呢?回來了幾只?用了多長時間。
⑴ 你們覺得小女兒告訴爸爸說有兩只蜜蜂回來了時的心情是怎樣的?(激動,興奮)帶著自己的感受讀句子。
“沒等我跨進家門,小女兒就沖過來,臉紅紅的,看上去很激動。他高聲喊道:‘有兩只蜜蜂飛回來了!他們兩點四十分回到蜂窩里,滿身都是花粉呢。’”
⑵ 看到經歷過那么多困難之后歸來的蜜蜂,你是什么心情?
“這樣,二十只蜜蜂中,十七只沒有迷失方向,準確無誤地回到了家。”
5、學到這兒,大家一定很佩服小蜜蜂辨認方向的能力,想不想弄清楚它們怎么會有這種能力的?我們看看本文作者法國生物學家法布爾是怎么說的。
“蜜蜂*的不是超常的記憶力,而是一種我無法解釋的本能。”你們同意他的這個結論嗎?你怎么認為的。
四、書寫指導
歸類識字
1、左右結構的字中,有“論、試、證、誤”四個字都是言字旁,一起出示,引導學生觀察規律,形聲字,左形右聲,左窄右寬。
2、“途、超”都是半包圍結構的字,注意捺劃的指導。
3、“袋”是上下結構,上半部分的右下角沒有小撇。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朗讀課文,找出感興趣的句子,說說自己的理解或讀出自己的感受。
2、學習法布爾認真觀察和探索的精神
3、學習用關聯詞說句子。知道用詞準確有利于表達。
〖教學過程〗
一、檢查句子
在上一節課的學習中,同學們讀熟了課文,老師找出幾個有困難的句子,看看你們的能不能把他們讀準確。首先出示帶多音字的三個句子,要求仔細看,用心讀。(鞏固多音字的識別)
“那些被悶了好久的蜜蜂向四面飛散,好像在尋找回家的方向。”
“這時候起風了,蜜蜂飛得很低,幾乎要觸到地面,大概這樣可以減少阻力。”
“盡管它們逆風而飛,沿途都是一些陌生的景物,但他們確確實實飛回來了。”
二、復習
復習上節課的內容(你知道了些什么?)指名說,老師隨機板書。
做試驗:原因 過程 結論
聽說 準備 不是……而是……
無論……總…… 放飛、兩只、十七只
三、感悟課文
了解了這么多內容,讀課文,找出你最感興趣的一段或一句,讀出來,說理由,(其他人可以補充)或者讀出自己的感受來。聽清要求,先自己讀一遍,再找。
學生通讀課文,找出自己感興趣的句子。(在學生找到相應的句子或段落時,預設了以下幾個討論,希望能夠促進對遣詞造句的感悟,體會用詞準確的妙處。)
1、討論:大家都知道科學是嚴謹的,來不得半點馬虎。為了保證試驗的準確,試驗過程的每一個環節是否都是必須的?少一個行不行,說出自己的理由。
2、換位思考:有十七只蜜蜂飛回了家,如果你是其中的一只,在途中你有可能遇到哪些事情?(可以是困難,也可以是巧遇。)
3、通過“我想、我推測、也就是說”等詞,來學習作者的認真觀察、用心思考的精神,體會用詞準確為課文表達所增添的色彩。
四、通讀課文,看看還有什么新的發現
把自己品味詞語的所得再放回到課文中,朗讀全文,通過第二課的學習,希望能給孩子一些新的啟發。
五、拓展訓練
其實蜜蜂身上還有好多小秘密和知識,等著愛思考、細心觀察的孩子去發現呢,你愿意做這樣的孩子嗎?課后
1、可以查閱資料,多方面了解蜜蜂的知識。
2、續編故事。以《失蹤的三只蜜蜂》為題,發揮你的想象,注意用詞準確。
【教學反思】
本單元組的主題是仔細觀察,訓練項目是用詞準確。
基于本班學生的特點,本課想從培養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和想象力方面著手。想以多讀多說的學習方式來進行。
第一課時的讀有了一定成效后,再寫字上的時間就太倉促了,練習寫字的環節只能放到課下來進行。在第二課時里,學生發散思維后說得多了,但是讀得不夠,本來設計讀是想在了解內容的讀上有所提高,但是發現自己還是顧此失彼,第二課時的朗讀沒有指導到一定的深度。在設計課時可能還有點明白,一到了課堂上就又犯糊涂了。品味詞語時,從課文里走出來,回不去了,我說自己就像一只迷路的蜜蜂。最后好不容易回去了,(最后的自讀全文)看起來好像只是一個形式,因為通過再讀,學生的發現很少。在品評詞語的時候,老師有“牽”的痕跡,在走教案的路子,沒有真切的關注到每一個學生的實際學情。雖然在設計課的時候努力去做到關注學生,照顧到大多數學生感受,但在實際操作“找句子”這一環節時,應該總結出寫作方法,結果又有繞進課文內容的嫌疑。自己的語言很匱乏,一問一答的課堂呈現形式單調無。總之,這節課雖然上完了,但是從中看到了自己很多的不足,自己預想得還不夠多,操作層面上仍需不斷努力,使自己有進步。
《蜜蜂》教學設計13
教學目標:
1、學習本課生字,在語言環境中理解并積累“辨認、試驗、證實、推測、本能”。
2、閱讀課文,弄清楚試驗是怎樣做的,關注法布爾是如何將試驗的過程記下來、記清楚、記準確的。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感受法布爾嚴謹的科學態度和求實的科學作風。
教學過程:
一、談話激趣,導入新課。
1、(媒體出示法布爾照片)師簡介:法布爾年輕時身為初中數學老師,卻十分癡迷于昆蟲的世界,立志做一個為蟲子寫歷史的人。他一生深入自然環境中對昆蟲進行觀察和實驗,真實地記錄下昆蟲的本能與習性,最終成了法國著名的昆蟲學家,寫成了舉世聞名的《昆蟲記》。本文便節選自《昆蟲記》。
2、板書課題,齊讀。
設計說明:以本文的作者法布爾說開去,用簡短的語言并結合媒體的.介紹,并告知學生本文是世界名著,旨在調動學生的學習沖動。
二、初讀文本,整體感知。
1、自由讀課文,思考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
2、指名分節讀課文,集體正音。
3、開火車讀詞語,給“辨認、試驗、證實、推測”找近義詞。
4、交流問題。師小結。過渡:法布爾的試驗是怎樣做的?再讀課文,劃出自己感興趣的句子。
設計說明:初讀文本,強調學生的全面參與,從課文的整體性角度出發,讓學生簡單對課文的梗概有一個大致的把握。同時注重在學生基礎閱讀方面的設計,比如學生輪讀,教師引導下學生自主的評價,以及詞語的初步理解等等,都是為學生進一步深入理解課文做好鋪墊。
三、析讀文本,理解感悟。
(一)、默讀課文,根據試驗的目的、試驗過程、試驗結果將課文分成三個部分。
(二)、交流。
1、試驗目的。第1小節。
2、試驗過程。第2—4小節。
3、試驗結果。第5小節。
(三)、你對哪部分最感興趣?隨機學習課文。
第一部分:試驗目的。
1、指名第1節。注意聽別人讀得怎么樣。
2、評一評。
3、用“無論……總”說一句話。
4、師引讀:因為聽說(),無論(),它總(),所以我()。
第二部分:試驗過程。
1、自由讀2—4節,思考法布爾是怎樣做試驗的,他把哪些關鍵的地方記錄下來了,圈劃出這些重點語句。
2、交流。隨機學習重點語句,理解詞語。
(1)出示句子,自由讀。(提示:讀的時候要講能體現試驗關鍵步驟的詞語強調讀出來。)
我在我家花園的蜂窩里捉了一些蜜蜂,把它們放在紙里。為了證實飛回花園的蜜蜂是我放飛的,我在它們的背上做了白色的記號。然后,我叫小女兒在蜂窩旁等著,自己帶著做了記號的二十只蜜蜂,走了兩里多路,打開紙袋,把它們放出來。
(2)指名讀,認真聆聽:他讀的時候強調了哪些關鍵詞?你覺得他(她)把握得對嗎?
(3)交流。
(4)齊讀句子。思考:法布爾把他的試驗記清楚了嗎?從這些詞語中你能感受到什么?
(5)交流。師:法布爾不僅把他的試驗記下來了,而且還寫得非常準確。這樣我們從文章中就可以看出他的試驗是經過周密的安排的。師板書:你覺得還有哪些地方也寫得好,為什么?
3、交流。學生暢所欲言。
4、齊讀2—4小節。
第三部分:試驗結果。
1、自由讀1小節。想想法布爾的試驗結論是什么?
2、指名答。理解詞語“本能”。
3、齊讀。
設計說明:這是教學的重點部分,也是難點部分。如何處理教材既要做到整體性,又要兼顧到靈活性非常關鍵。于是,我對教材進行大膽的處理,旨在引導學生更輕松地進入文本。同時,在教學的設計中有目的有限度地設計了不同難度的聽、說、讀、寫訓練,力求能做到自然。對文章三個部分的處理也有一定的主次安排,重點放在引導學生認識到法布爾對試驗的安排之周密,記敘的又很準確,從而感受到法布爾嚴謹的科學態度和求實的科學作風。
四、回顧總結,拓展訓練。
1、讀完了課文,你覺得法布爾的試驗怎么樣?是否還有改進的建議?或者你對他的試驗結論有什么不同的看法?
2、四人小組合作交流。
3、指名答。師拓展資料。
4、寫話訓練:以“法布爾,我想對你說:()。”寫一、二句話。提示:把小組討論的結果結合進去。
設計說明:這一部分受楊老師啟發,旨在通過一系列的引導和訓練提高學生的發散思維的水平以及質疑的膽量和能力。
附:板書設計:
《蜜蜂》教學設計14
一、教學目標:
1、學唱歌曲《小蜜蜂》,并啟發學生帶著愉悅的的心情有感情的歌唱。
2、通過聆聽、演唱和表演歌曲《小蜜蜂》,感受音樂所表現的“飛”的形象,表達對小蜜蜂的喜愛之情,滲透熱愛大自然、保護益蟲的教育。
3、學會用打擊樂器碰鐘、響板、給歌曲伴奏。
二、教學重點:用愉快的聲音、活潑的情緒表現歌曲《小蜜蜂》
三、教學難點:歌曲第二樂句連續出現的八分音符節奏。
四、教具準備:
鋼琴 錄音機 磁帶 頭飾 打擊樂等
教學過程:
一、欣賞《蜜蜂》
1、初聽樂曲《蜜蜂》
師導語:春天不知不覺已來到了我們身邊,春姑娘一路走來,喚醒了大自然中的一切小生命,小草伸出了嫩綠的`小手,小花張開了美麗的笑臉,春天可真美!這時,有一群勤勞的小精靈也來了,你們聽,他們來了,請你用動作告訴我它們是誰?
(放課件中的音樂,學生聆聽音樂并用動作表示答案)
師:從同學們的動作中,老師看出來了是會飛的小精靈,大家一起說是什么?
生:蜜蜂。
師:你是怎樣聽出來的?是用什么樂器演奏的?
生:我聽到音樂的速度很快,是用小提琴演奏的。
師:看來,同學們都有一雙靈敏的耳朵。這的確是一段用小提琴來模仿小蜜蜂飛舞形象的音樂,是由德國小提琴家、作曲家弗朗索瓦·舒伯特所做。
師:歌曲表現的正是一群小蜜蜂,在空中盤旋起伏,漫天飛舞的小蜜蜂。
2、復聽樂曲《蜜蜂》
師:讓我們再仔細的聆聽一遍樂曲,看看作者是怎樣表現小蜜蜂在漫天飛舞的情景,同學們還可以跟著音樂做做小蜜蜂飛舞的動作。
師:小蜜蜂是一種非常勤勞的小動物,從早忙到晚。下面,我們就學著小蜜蜂去采蜜吧!
二、學唱歌曲:
1、導入:
師:小蜜蜂啊是益蟲,它可勤勞了,它采的蜜蜂又香又甜,是人類的好朋友。那對于小蜜蜂你有了解些什么哪?誰你看一看,說一說?(播放圖片)
2、學唱歌曲:
師: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一首歌曲《小蜜蜂》
師:讓我們完整聆聽,聽完音樂告訴老師歌曲唱了些什么。
生:小蜜蜂非常勤勞他們在采花蜜。
師:小蜜蜂整天在花叢中忙碌地飛舞著,來回采花蜜,讓我們一起來模仿他們美妙的舞姿吧!
師:小蜜蜂是一種非常勤勞的小動物,從早忙到晚,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一首歌曲《小蜜蜂》,首先,讓我們來看一條節奏。誰能拍一拍?
師:分組拍一拍。
師:加上音樂拍一拍。
師:加上打擊樂器拍一拍。
師:下面讓我們跟著唱一唱吧!
師:活潑歡快的。
生:小蜜蜂非常勤勞他們在采花蜜。
師:讓我們再來唱一唱吧!
師:接唱。
師:完整演唱。
師:單獨唱一唱。
師:打擊樂器伴奏唱。
三、拓展:
師:小蜜蜂多可愛呀,正如大家說的,它勤勞、善良、美麗是我們的好朋友。像小蜜蜂這樣的益蟲還有哪些?讓我們來聽一聽,唱一唱吧!
四、小結:
大自然中有很多神奇的奧秘等著我們去發現、去創造,讓我們做一個勤勞的小蜜蜂,好好讀書,多做貢獻吧!
《蜜蜂》教學設計15
學習目標:
1、會認6個生字,會寫9個生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能區別“常常”和“往常”的意思,并會用“常常”造句。
3、能領會列寧善于觀察和思考的特點。
教學重難點:
1、識字、寫字,理解課文內容是本課學習的重點。
2、指導學生理解“列寧是怎樣找到養蜂人的”是教學的難點。
教學準備:小黑板、圖片、生字卡片、練習紙
課時安排:2課時
第一課時
一、創設情景,導入新課
1、猜一猜:有一種昆蟲,專門在花叢中采蜜、傳授花粉,本領可大了。你們知道它是誰嗎?(蜜蜂)板書
2、順勢提問:你們知道蜜蜂是干什么的嗎?(采蜜)可別小瞧了這些小蜜蜂,它還會引路呢?(添加“引路”一詞)知道“引路”是什么意思嗎?(帶路)
3、看到這個題目,心中是不是有許多疑問呢?(學生提問:蜜蜂它不是人怎么會引路呢?它為誰引路呢?引向哪里?結果如何呢……)這些問題很好,但是老師也不知道答案。平時老師經常告訴大家,不知道答案要怎么辦呢?(在課文中尋找答案)很好,那我們就一起來看看26課《蜜蜂引路》中怎么講的吧!
二、學習生字詞語
1、自由讀課文,你喜歡的符號標出本課的生字、詞語,讀準字音,不太熟練的地方多讀幾遍。
2、組內合作識字:互讀、互聽、正音。
3、教師引導:鼓勵學生小老師,教同學們認識生字,重點交流識字記字方法。
4、多種形式認讀生字和詞語。
5、指讀課文,檢查識字和朗讀情況,師生評議,正音。
三、初讀課文,初步感知課文內容
1、默讀課文:課文主要講了一件什么事?課文主要講了列寧利用蜜蜂引路,找到養蜂人的事。
2、課文哪幾個自然段是寫蜜蜂引路這什事?(第二、三、四自然段)
3、按自然段讀課文,了解每個自然段的內容。
四、學生質疑,提出不懂的問題
五、寫字
1、出示“我會寫”中“附近、談、派、引、列、蜂、訝、敲”
2、引導學生觀察生字的特征,想辦法記住這些字,找出難點字和書寫上應該注意的問題。
3、教師范寫難點字,強調重點筆畫。如:談:右邊上面的“火”字一捺變成“點”;派:右邊不要寫成“瓜”字。
4、學生練寫,共同評議。優秀作業展示。
板書設計
蜜蜂引路
yǐn sī pài tán qiāo jīng dǎo
引路 莫斯科 派人 談天 敲門驚訝 向導
第二課時
一、激趣導入
今天,我們繼續學習第26課《蜜蜂引路》,請同學們認真看老師寫課題。師板書課題。
請大家注意:蜜蜂是一種小昆蟲,“蜜”和“蜂”兩個字都有蟲字旁。“引”是個前鼻音。
誰來領讀課題。大家一起來讀一讀。
誰來說說“引路”是什么意思?(領路、帶路)
讀了課題,你想知道些什么?
二、復習字詞
學習課文之前,我們先來回顧一下上節課學過的生字和詞語。
蜜蜂引路談天委派觀察果然驚訝附近莫斯科
認讀詞語。(指名讀、齊讀)紅色字為本課生字,認讀生字。
三、學習課文
1、自讀課文,邊讀邊標出課文共有幾個自然段。
2、指讀第一自然段。你知道了什么?(時間、地點)
列寧和養蜂人的關系怎樣?你是怎么看出來的?
句子:當地有個養蜂的人,列寧常常派人去請他來談天。
“常常”是什么意思?你能換個詞到句子中讀一讀嗎?
你能用“常常”說句話嗎?
再齊讀此句。
3、通過讀第一自然段,我們發現,列寧常常派人去請養蜂的人來談天。可是,這次卻有所不同,列寧是親自去找的,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趕快自己讀讀第二自然段,用波浪線劃出列寧親自去找養蜂人的原因。
指名說。
你能用這樣的句式來表達嗎?“因為……所以……”
句子:可是往常派去找他的人到莫斯科去了,別人都不知道他住在哪里,列寧就親自去找。
“往常”是什么意思?(平常、過去、從前、以前)
你能區別開這兩個詞語嗎?
出示:
a、當地有個養蜂的人,列寧常常派人去請他來談天。
b、可是往常派去找他的人到莫斯科去了,別人都不知道他住在哪里,列寧就親自去找。
我們一起來做下面的練習:選詞填空
往常常常
a、班長的學習成績非常好,他()得到老師的表揚。
b、我們學校的校車()都是由一個男司機開的,但最近卻()由一個女司機開。
我們再來讀一讀這兩句話。
句子:
a、當地有個養蜂的人,列寧常常派人去請他來談天。
b、可是往常派去找他的人到莫斯科去了,別人都不知道他住在哪里,列寧就親自去找。
4、往常派去找養蜂人的人不在,別人也不知道養蜂人住在哪里,列寧連養蜂人住在東南西北那個方向都不知道,真是“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處”啊!列寧最后找到養蜂人了嗎?
出示課文插圖
哪個是列寧?哪個是養蜂人?你還從課文的什么地方知道的?
5、同桌分角色練習讀第四自然段。
指名表演讀。相機指導:“驚訝”是什么意思?養蜂人驚訝什么?養蜂人的話應該怎么讀?指導朗讀養蜂人的話。
列寧是怎么回答的?
“向導”是干什么的?課文中列寧說的“向導”指的是誰?列寧說話時的表情是什么樣的?指名讀,齊讀。
此時,你有什么想問的或有什么不明白的嗎?
列寧這樣回答,你覺得列寧是個怎樣的人?
師生合作表演讀。
6、蜜蜂不會說話,它們是怎么給列寧引路的呢?
默讀第三自然段,邊讀邊想,看看自己能不能找到答案。交流。
齊讀本段,劃出列寧一路尋找養蜂人的動作。
“看”怎么看?
“一邊走一邊看”。列寧此時最想看見什么?結果,他發現了什么?指名讀。齊讀。
花叢中可能還有翩翩起舞的'蝴蝶,正在結網的蜘蛛,為什么列寧發現的卻是蜜蜂?他是怎么想的?
“觀察”列寧在觀察蜜蜂的什么?(飛行路線)
誰能說說蜜蜂的飛行路線?指讀。齊讀。
看到房子列寧會怎么想?他的判斷對嗎?你從哪里看出來的?指讀。齊讀。
“果然”是什么意思?齊讀體會。
同學們,現在你們知道列寧為什么說蜜蜂是他的向導了嗎?我們再來用自己的話說一說。
出示:列寧(),發現()。他(),只見()。列寧走到(),開門的()。
同桌互相說一說。指名說。齊說。
你能試試背誦這一段嗎?
練習背誦。齊背誦。
四、小結
1、學習了這篇課文,你覺得列寧是個怎樣的人?
2、相機板書:善于觀察、思考、判斷。
3、學習了課文,你有什么收獲?
4、齊讀課文,記住這個有趣的小故事。
五、拓展:課下搜集列寧名言。
板書設計:
26、蜜蜂引路
列寧——蜜蜂(向導)——養蜂人
花叢(路邊) 認真思考
園子(附近) 仔細觀察
小房子(旁邊) 做出判斷
【《蜜蜂》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蜜蜂》教學設計06-27
蜜蜂教學設計05-27
《蜜蜂》教學設計08-21
蜜蜂教學設計優秀04-24
《蜜蜂》教學設計優秀02-28
《蜜蜂》優秀教學設計06-22
《蜜蜂引路》教學設計06-22
蜜蜂教學設計15篇05-27
《蜜蜂引路》教學設計優秀04-29
《蜜蜂》教學設計經典[15篇]0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