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越海峽的生命橋》教學設計優秀(15篇)
作為一名專為他人授業解惑的人民教師,時常需要用到教學設計,教學設計以計劃和布局安排的形式,對怎樣才能達到教學目標進行創造性的決策,以解決怎樣教的問題。那么寫教學設計需要注意哪些問題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 《跨越海峽的生命橋》教學設計,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跨越海峽的生命橋》教學設計1
【教學目標】
1、讀懂課文,理解“跨越海峽的生命橋”的含義。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在朗讀中體會李博士和中國臺灣青年一心為他人著想的高尚品質,感受海峽兩岸人民的血脈親情。
【教學重點】
引導學生理解骨髓移植對小錢的重要,中國臺灣青年在余震中捐獻骨髓的危險,以及兩岸醫護人員的奔波勞累。
【教學難點】
體會“跨越海峽的生命橋”的含義。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1、回顧前兩天的地震事件,當時你聽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心里怎么想的?
2.1999-9-21,一場里氏7.3級的大地震襲擊了中國臺灣地區,它給中國臺灣人民帶來了巨大的災難。展示圖畫。
3.9月22日,余震繼續發生,大地仍在搖晃,然而,在中國臺灣蓮慈濟醫院里卻靜靜地躺著一個健康的青年,這是怎么回事呢?今天,我們來學習第22課《跨越海峽的生命橋》。
二、初讀課文,整體把握
1、請同學們自由讀課文,思考:
⑴ 文章講了一件什么事?
⑵ 談談自己的感受。
2、集體交流。
三、深入朗讀,理解感悟
1、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可以默讀,也可以放聲讀,可以個人想感受,也可以小組討論),畫出特別感動你的句子,并在旁邊寫上感受。
2、全班交流,學生匯報:
⑴ “這個剛滿18歲的年輕人,患了嚴重的白血病,生命就像即將凋零的含苞的花朵,唯有骨髓移植,才能使這朵生命之花綻放。”:
① 理解“開放”與“凋零”,指名讀。
② 這句話把年輕人的生命比作含苞的花朵,不曾開放就即將凋零,讓我痛心地看到,正值如花年華的年輕人,如果不進行骨髓移植,就將結束短暫的生命。
③ 唯有……才……,讓我們清楚地意識到骨髓移植的緊迫性和必要性,齊讀。
⑵ “此時此刻,跑到空曠的地方才比較安全,但是,李博士仍沉著地站在病床旁,那位青年也靜靜地躺在病床上。”
“小錢靜靜地躺在病床上,燦爛的陽光沒有使他蒼白的臉紅潤起來。”
① “蒼白”“紅潤”一組反義詞足以說明小錢生命垂危,缺乏生命力,因而奄奄一息地躺在病床上。
② 中國臺灣青年并非因為缺少生氣而不得已躺在病床上,他在持續不斷的余震中,不顧自己的安危靜靜地躺在病床上,是因為他知道大陸18歲的小錢正期待著他的骨髓,指名讀并評議。
③ 猜想他可能在想什么?他為了海峽彼岸的小錢不再“靜靜地躺在病床上”,而將自己的安危置之度外,把地震的危險棄之一邊,反映他內心堅定沉著。
④ 兩個“靜靜地”,更突出中國臺灣青年一心為他人著想無私奉獻的精神,齊讀。
⑶ “針頭向皮膚刺去,一陣突如其來的余震,使針頭從肌膚里脫落,李博士不得不停止工作。”:
① 如果你是中國臺灣青年,你會怎么想,怎么做呢?
② 中國臺灣青年所作所為為了誰?
③ 體會中國臺灣青年與小錢不是親人,但彼此勝似親人,這種無私奉獻的精神多么令人感動呀!個別讀,齊讀。
⑷ “經過一次又一次的努力,利用大地震暫停的間隙,中國臺灣青年的骨髓,終于從身軀里涓涓流出……”:
① 理解“一次又一次”“終于”,指名讀,評議。
② 聯系自己在醫院打針的情景,想象中國臺灣青年所付出的。
③ 雖然困難重重,危險多多,可抽取骨髓沒有中斷,這濃濃的情,這深深的受,豈能不叫人感動。齊讀。
⑸ “李博士帶著剛抽取的骨髓,經過十幾個小時的奔波,趕到杭州,和當地的'醫護人員一起連夜為小錢做了骨髓移植手術。”:
① 理解“奔波”“連夜”,指名讀。
② 李博士奔波勞累為了誰?
③ 聯系第3自然段“李博士正步履匆匆地走進手術室。”體會他一心只想救人,不顧個人安危,急他人之所急的高尚醫德。
④ 介紹有關李政道教授的相關資料。
⑹ 最后一段:
① 出示中國臺灣地圖,祖國寶島臺灣與大陸雖然被中國臺灣海峽所隔,但兩岸同胞的血脈親情是無法割斷的,這種血脈親情就是“跨越海峽的生命橋”。
② 這座橋唱響的是愛的贊歌,在《愛的奉獻》樂曲中齊讀最后一段。
四、拓展延伸,情感升華
1、如果有一天小錢和那位捐髓的中國臺灣青年相遇,他們會說些什么?小組里練習后請一對同桌上臺演一演。
2、中國臺灣和大陸本是同根生,都是中華兒女,彼此心連心,那血脈親情如同生命的火種,必將愈燃愈烈,經久不熄,世代相傳。請同學們交流課前查找的有關中國臺灣與大陸友好往來的資料。
3、深情朗讀課題。
【反思】
《跨越海峽的生命橋》這篇課文講述了一個感人的故事:大陸青年小錢患了嚴重的白血病,臺灣同胞冒著生命危險,用愛心挽救了小錢的生命,架起一座跨越海峽的生命橋。本課教學的重點是引導學生通過理解骨髓移植對小錢的重要,中國臺灣青年在余震中捐獻骨髓的危險,以及兩岸醫護人員的奔波勞累,體會“跨越海峽的生命橋”的含義,我在教學時,主要圍繞以下幾點展開教學:
1、以情入手,展開課文最動人的場面來教學,讓學生感悟到課文的感人之處:
在初讀課文時,讓學生談談心中的感受,多數學生認識到課文內容令人感動。再讓學生找找課文中哪些地方令你感動,把學生帶入情感中,還讓學生說說為什么訟你感動。此時的討論交流和引導一方面讓學生理解小錢生命的垂危,骨髓移植對他的重要及迫切,另一方面感受到中國臺灣青年冒著生命危險,在余震中救助遠在大洋彼岸的陌生人小錢,從而體會到海峽兩岸同胞的血脈親情,即理解課題的褒義。
2、以讀為主,“讀是語文課上最經常、最直接的感悟方法”:
一開始的初讀課文,了解課文主要講了一件什么事,接下來的匯報讀,把學生帶進了課文的情感,引起學生和作者的共鳴。尤其是第3至6自然段,教師指導學生抓住重點語句仔細研讀,認真感悟,大地震剛過后,中國臺灣青年“靜靜地躺在病床上”,沒有考慮家人是否平安無事,沒有考慮是否延期手術,沒有選擇空曠安全的地方等細節,從反復讀中體會中國臺灣青年一心只為他人著想的美好品質。李博士抽取骨髓時的鎮定沉著,運送骨髓中的刻不容緩,植入骨髓時的不分晝夜,從讀中體會李博士不顧個人安危,急他人之所急的高尚醫德。兩個“靜靜地”,讓學生對比朗讀,使學生在讀中進一步提高認識。最后,飽含深情地讀題,則是情感的升華。
教學中,以“讀”做肉,以“情”注血,讓學生在人文關懷下感受語文課堂教學的魅力,讓學生在情感的熏陶中感受到學習的快樂。
《跨越海峽的生命橋》教學設計2
教學要求
1、知識與技能
⑴學習并掌握本科的生字新詞
⑵理解課文內容,體會“跨越海峽的生命橋”的含義
⑶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2、過程與方法
以讀為主,引導學生體會人物的內心世界,體會人們高尚的精神品質。
重點難點、關鍵
1、重點:理解骨髓一直對小錢的重要性。
2、難點:體會“跨越海峽的生命橋”的含義
課時劃分:
兩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初讀課文整體感知課文內容,掌握本課的生字新詞
2、學習相關部分,體會找骨髓的困難及對小錢的重要性
3、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教學重點、難點:
體會找骨髓的困難及對小錢的重要性
教具準備:
生字詞語卡片,收集白血病、骨髓移植的.相關資料
教學過程:
一、組織教學,師生問好。
二、猜謎導引
師:老師有個謎語,請大家猜猜。
謎語:水里看是一個洞,岸上看是一張弓。身背千斤不喊重,河西立刻到河東。(打一交通設施)
(學生數人發言,都猜到謎底是橋,并說明了猜謎理由。教師由此談話:是啊,橋是聯系河兩邊的,其實我們剛才的交流就像已在我們之間架起了一座心靈之橋,友誼之橋。)
三、揭題
1、師:今天我們就來學習新課《跨越海峽的生命橋》,請同學們看老師寫課題。
(教師板書課題,邊寫邊教“峽”的書寫,“山字旁”要寫得瘦些。)
2、生讀題,教師問學生讀了課題后有什么問題?
生:生命橋是從哪里到哪里?
生:生命橋指的是什么?
……(教師根據學生的“生命橋指的什么”這個問題引入文本:那么,就讓我們到文中去找答案吧!)
四、初讀課文
1、學生自讀課文。
2、反饋:
(1)(教師出示詞語認讀。)
我能讀準,我能讀懂:步履間隔凋零暫停身軀襲擊空曠輾轉血脈白血病骨髓移植
a、師:在這些詞語中,你讀懂了哪些詞語?
(生數人回答,主要著眼于字形、字音和自義。其中“骨髓”這個詞讀錯的人較多,教師作了強調,但在后來的反饋中還是有學生讀錯,教師自己也老是讀錯。還對“間隔、暫停”等詞正了音。還有學生提了幾個容易寫錯的字,教師課件出示了“襲、暫”的田字格。)
b、學生提出不理解的詞語“步履”,教師作了引導。
(2)(教師出示句子認讀。)
我能讀準,我能讀通:這個剛滿18歲的年輕人,患了嚴重的白血病,生命就像即將凋零的含苞的花朵,唯有骨髓移植,才能使這朵生命之花綻放。
師:這個句子中包含5個生字,誰能讀準?
(生數人朗讀,師生共同評議。好幾個學生“白血病”的“血”讀錯,教師正音,但感覺引導得還不夠,其實在三下冊《她是我的朋友》中就出現了血的兩個讀音,區分應該還是比較明顯的。)
五、結合“談何容易”研讀課文
1、師:救這個青年容易嗎?從課文中找到相關詞語。
(生數人回答,答案有“談何容易、終于”等)
2、出示句子:然而,要找到適合移植的骨髓,又談何容易。(理解讀)
《跨越海峽的生命橋》教學設計3
【教學目標】
1、能在閱讀中積累詞語,理解“凋零、談何容易、余震、骨髓、奔波”等詞的意思。
2、讀懂課文內容,學習用“也許……但是……”的句式來練習說話,理解“跨越海峽的生命橋”的含義。
3、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在朗讀中體會李博士和臺灣青年為拯救他人生命所表現出來的犧牲精神,以及海峽兩岸同胞的骨肉深情。
【教學重點】
理解臺灣青年及李博士的高尚品質,以及海峽兩岸同胞之間的骨肉親情。
【教學難點】
體會“跨越海峽的生命橋”的含義。
【教學過程】
一、導入、揭題
1、出示第一節,師范讀后問:聽了老師的朗讀,你感受到了什么?
2、學生交流:
⑴根據學生回答,出示相應的句子。
⑵抓住重點詞語來體會。
3、指導朗讀。
4、揭題:
⑴過渡:
然而,錢暢又是幸運的,后來在臺灣的一位青年身上找到了可移植的骨髓,于是,在杭州和臺灣之間架起了一座跨越海峽的生命橋。
⑵板書課題,齊讀課題。
(設計意圖:在此環節,通過學習課文的第一小節,抓住“凋零”、“惟有”、“十萬個”、“一個”、“談何容易”等詞來體會錢暢的不幸、可憐,找到可移植的骨髓的不易,從而引出課題。)
二、整體感知
1、過渡:
可移植的骨髓找到了,接下來事情是不是像我們想象的那么順利呢?
2、請大家自由讀3~6節,看看后來發生了什么事?結果又怎樣呢?
3、根據學生交流,相機板書:
臺灣、青年、李博士
(設計意圖:讓學生在初讀課文的基礎上,簡要地概括課文3~6節的主要內容。并且通過圖片讓學生了解地震的威力,為后文理解李博士和青年人的品質埋下伏筆。)
三、重點研讀
1、過渡:
在這樣危險的情況下,我們一般該怎么做?
2、交流:
出示句子:
“也許,此時此刻,大家都應該跑出去,在空曠的地方保全自己的生命──所有地震知識都教人們這樣做。”
3、師:但是李博士和青年是怎么做的呢?
⑴學生交流:
出示句子:
李博士莊嚴地站著,青年靜靜地躺著。
⑵齊讀“也許……但是……”這兩句話。
4、師:一個是莊嚴地站著,一個是靜靜地躺著,然而他們的內心一定是不平靜的,他們會想些什么呢?可以選其中一個來說說,用上“也許……但是……”這個句式來說。
出示練習:
李博士莊嚴地站著,他想:也許()但是()。
青年人靜靜地躺著,他想:也許()但是()。
5、根據學生交流,相機板書:
杭州、錢暢
6、指導朗讀。
(設計意圖:通過用“也許……但是……”句式來進行想象,使學生體會到李博士和青年人為拯救他人所表現出來的獻身精神。根據學生回答,相機引出第四節,通過朗讀感悟,讓學生感受到青年顧不得家人的安危,感受他的愛心、奉獻精神。)
7、出示句子:
“一次又一次的.努力后利用大地震動暫停的間隔,臺灣青年的骨髓,像生命之泉,終于從身軀里涓涓流出……”
師生接讀。
這句該怎么讀呢?自己讀──指名讀──齊讀。
8、師:骨髓終于抽到了,李博士帶著骨髓經過十幾個小時的奔波,終于趕到了杭州。這十幾個小時,他做了什么呢?
⑴(播放補充資料)結合箭頭、畫外音來了解整個運送的過程。
⑵看來剛才的媒體介紹,你想說什么?
(設計意圖:通過媒體的創設,讓學生理解李博士克服了重重困難,飛躍了千山萬水,終于把骨髓及時送到了杭州。)
⑶師小結。
四、總結全文
1、同學們,李博士千辛萬苦為錢暢送去的僅僅是骨髓嗎?
(根據學生回答,適時板書。)
2、師總結:
是啊,李博士千心萬苦為錢暢送去的不僅僅是骨髓,還送去了愛心……
3、師:出示練習:
也許,錢暢是不幸的,因為()。但是,他又是(),()。
同學們,請大家完成這個練習。
4、交流。
(設計意圖:通過繼續用“也許……但是……”句式來練習說話,一方面是對全文內容的一個總結,另一方面再次來體會錢暢的幸與不幸的原因所在。)
5、點題,再齊讀題目。
6、讓我們滿含激情地讀最后一節。
設計意圖:在朗讀中結束全文,讓學生有一種意猶未盡的感覺,再次齊讀課題,更是對海峽兩岸同胞骨肉相連的體會。
【板書】
跨越海峽的生命橋
杭州愛心臺灣
錢暢血肉親情青年李博士
《跨越海峽的生命橋》教學設計4
【情景說明】
《跨越海峽的生命橋》是人教新課標版第七冊的一篇課文,課文描述了一個感人的故事,大陸青年小錢患了嚴重的白血病,生命即將凋零,臺灣同胞冒著生命危險,用愛心挽救小錢的生命,架起了一座跨越海峽的生命橋。本冊教材選擇這篇課文的目的是讓學生從課文朗讀中體會李博士和中國臺灣青年一心為他人著想的高尚品質,感受中國臺灣人民和大陸人民難以割舍的血脈親情。教學重難點是引導學生通過理解骨髓移植對小錢的重要,中國臺灣青年在余震中捐獻骨髓的危險,以及兩岸醫護人員的奔波勞累,體會“跨越海峽的生命橋”的含義。根據《語文課程標準》中的“閱讀是學生個性化的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這一要求,結合教材特點及學生的實際情況,我采用自讀自悟教學法,以學生的“讀”為主線貫穿全文教學,通過多種形式的讀,讓學生在讀中去想、去議、去說,從而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思考和感悟。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談話導入,激發情感
1、同學們,在我國的東南海上,有一座美麗而富饒的島嶼,它也堪稱我國的第一大島,你們知道是什么島嗎?
(中國臺灣島。)
2、對,是中國臺灣島!它自古以來就是我國的領土,兩岸人民的親情血濃于水,雖然有一些險惡勢力妄想稱,但這絲毫不能阻隔兩岸人民的深情,今天老師就請同學們和我一起走進《跨越海峽的生命橋》,去感受海峽兩岸的深情。
3、板書課題,齊讀課題。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自由讀課文,掃清字詞障礙。
2、再讀課文,把課文讀流利,讀正確。
3、邊讀邊思考,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生命橋”指的是什么?
4、分組學習討論。
5、全班交流:
⑴ 指名認讀生字,詞語。
⑵ 分段讀課文。
⑶ 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什么地方令你感動?
三、自主閱讀,體會感動
1、《跨越海峽的生命橋》講述的是一個發生在中國臺灣與大陸之間真實故事,我在讀這個故事的時候非常感動,我想同學們一定也有這樣的感受,讓我們再來讀讀這個故事,看看到底是什么感動著我們?大家覺得特別令你感動的句子和段落可以多讀幾遍。
2、生自由朗讀課文,找出令自己感動的地方,還可以在旁邊寫一寫你的體會,然后交流。
學情預測:
(學生可能提出的體驗點。)
⑴ 針頭向皮膚刺去,一陣突如其來的余震,使針頭從肌膚里脫落……中國臺灣青年的骨髓,終于從身軀里涓涓流出……
(余震中隨時會有危險,李博士和中國臺灣青年沒有為自己著想,只想著快點抽取骨髓。)
這段中的“突如其來”是什么意思?面對突如其來的余震,李博士和捐骨髓的青年為什么還這樣沉著,安定?
⑵ 小錢靜靜地躺在病床上,……幾經輾轉,終于在中國臺灣找到了這樣的人。
(對白血病,唯一救治的辦法是骨髓移植,小錢能找到合適的骨髓,令人感動。)
⑶ 在這場災難中,病床上的青年沒有受傷,他的家人是否平安無事,目前還不清楚。但是,他知道,在海峽的另一邊,有一位青年正滿懷著希望,期待著他的骨髓。
(這位青年不顧自己家人的安危,一心想著捐出骨髓,挽救小錢的生命,令人感動。)
⑷ 骨髓的保存期只有24個小時。……和當地的醫務人員一起連夜為小錢做了骨髓移植手術。
(李博士幾乎是24小時連續工作,為了挽救小錢的生命不顧勞累,敬業精神令人感動。)
3、對學生在閱讀中的以上體驗,教師可以隨時通過評價方式鼓勵學生進一步感悟。
四、總結
在救助小錢的過程中,有許多感動我們的地方,讓我們再讀課文,讀出我們的感動之情吧!
五、抄寫生字詞語
第二課時
一、回顧導入
在這次跨越海峽的拯救行動中,有許多令人感動的地方,這節課我們繼續來感受海峽兩岸的深厚情誼。
二、走進文本,感受生命之危
1、自由讀課文1~2段,讀后說一說此刻你眼中的小錢是什么樣子的?
2、自由交流。
(即將凋零的含苞的花朵,只有18歲,患白血病,生命垂危)
3、出示句子:
小錢靜靜地躺在病床上。燦爛的陽光沒有使他蒼白的臉紅潤起來。這個剛滿18歲的年輕人,患了嚴重的白血病,生命就像即將凋零的含苞的花朵,唯有骨髓移植,才能使這朵生命之花綻放。
4、教師引導:
⑴ 感悟18歲:同學們,你們向往18歲嗎?在大家眼中,18歲應該是什么樣的呢?
(18歲是走向成熟的年齡,18歲就屬于成年人,18歲正是美好人生的開始。)
⑵ 引導感情朗讀:18歲是多么美好的青春年華,然而小錢卻……(引導學生讀描寫小錢的句子)讀到這里,你的 內心是怎樣的感受?
⑶ 指導感情朗讀,在讀中體會“即將凋零”的含義。
(讀出“痛心、惋惜”的感情。)
⑷ 帶著對“即將凋零的含苞的花朵”的理解,再讀描寫小錢在病床上的句子。
5、從同學們的朗讀中,我感受到了大家的痛心、焦急。是呀,對白血病這個難治的癌癥,唯一的辦法是進行骨髓移植,而要找到合適的骨髓又談何容易,大約在十萬人里才能找到一個,也就是說救治小錢的機會只有十萬分之一。這對于才18歲的小錢來說,怎能不讓人痛心、焦急?小錢能得救嗎?
三、自主閱讀,感悟兩岸深情
1、在同一時刻,海峽彼岸的中國臺灣花蓮慈濟醫院,有一位青年也靜靜地躺在病床上,正等待抽取骨髓,請同學們自由讀課文3~5自然段,想一想他在捐獻骨髓的過程中會遇到哪些困難?
2、生自由讀課文。學情預測:
⑴ 可能會影響自己的健康;
⑵ 家人知道后會反對;
⑶ 此時有余震發生。
3、任何一個理由都足以讓這位青年放棄捐獻骨髓,但他是如何做的呢?請大家讀課文4~5段。
(自由讀,指名讀。)
4、引導換位思考:
我們知道,捐獻骨髓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大部分人都認為捐獻骨髓會影響自己的健康,難道中國臺灣青年不擔心嗎?而此時正有余震發生,他不怕嗎?假如你是那位中國臺灣青年,此刻你是怎樣想的'呢?
5、師深情朗讀:
就在昨天,一場里氏7.3級地震襲擊了中國臺灣地區。此刻,大地仍在余震中搖晃。在這場災難中,病床上的青年沒有受傷,他的家人是否平安無事,目前還不清楚。但是,他知道,在海峽的另一邊,有一位青年正滿懷希望,期待著他的骨髓。
從這句話中,你知道了什么?你又想到些什么?
6、指導朗讀:
這位捐獻骨髓的青年,不知道他的家人在地震中怎樣了,也沒有考慮家人是否同意他捐獻骨髓,更沒有擔心正在發生的余震,靜靜地躺在床上等待抽取骨髓,這需要多大的勇氣,多大的決心!小錢能不感動嗎?我們能不感動嗎?把我們的感動之情讀出來吧!
(有感情地朗讀3~5段。)
四、合作探究,領悟橋之含義
1、在大陸,有一位青年急需骨髓,在中國臺灣,有一位青年捐獻骨髓(畫圖板書),是誰在這茫茫的海峽上架起了橋,讓這救命的骨髓到達大陸?
(?)李博士等
小錢──中國臺灣青年
(李博士,醫護人員,朋友,父母,為小錢的病努力的人們等)
2、在這些人中,課文重點寫了誰?讀課文第5、6自然段,找出相關的句子。
3、根據回答出示句子:
一陣突如其來的余震,使針頭從肌膚里脫落,李博士不得不停止工作。此時此刻,跑到空曠的地方才比較安全。但是,李博士仍沉著地站在病床前……
骨髓的保存期只有24小時,李博士帶著剛抽取的骨髓,經過十幾個小時的奔波,趕到杭州,和當地的醫護人員一起連夜為小錢做了骨髓移植手術。
你從句子的哪些地方感受到了李博士為救小錢,付出了許多努力?結合句子理解 “沉著”“奔波”等詞。
4、出示李博士一天的工作表:
9月22日早晨7點 抽取骨髓
9月22日上午 從中國臺灣趕往香港,再到杭州(歷時十幾小時)
9月22日晚上 到達杭州,連夜做手術
看到這樣一份工作表,你想到了什么?
5、這位李博士就是中國臺灣的骨髓移植專家李政道博士,他是那樣令人尊敬,他主持創辦了中國臺灣慈濟骨髓捐獻中心,征集到23分骨髓樣本,成為全球最大的華人骨髓庫,救助了眾多的白血病患者,(出示李政道博士的照片)讓我們再深情地讀讀這段話,記住這位可敬的老人!
6、救助小錢的過程是一次跨越海峽的拯救行動,是一次和死神爭奪生命的較量過程,除了中國臺灣青年和李博士,還有海峽兩岸的很多人付出了努力,正是因為有這么多人的關心,所以,盡管中國臺灣和大陸之間隔著一道長長的海峽,盡管還有一些人為的阻隔,中國臺灣和大陸還沒有通航,但還是不能阻隔海峽兩岸人們的血脈親情,正是海峽兩岸的愛心,才架起了一座──跨越海峽的生命橋。 讓我們一起深情地朗讀最后一個自然段吧!
⑴ 現在,你對這座“生命橋”有什么新的認識?
⑵ 你是怎樣理解“那血脈親情,如同生命的火種,必將一代一代傳下去。”這句話的?
⑶ 讀到這里,你有什么話想對中國臺灣人民說?有什么話想對大陸人民說?有什么話想對世界人民說?
五、拓展延伸,升華思想感情
1、一年以后,小錢康復了,假如有一天他和那位捐骨髓的青年相遇了,會是怎樣的情景呢?他會對中國臺灣青年說些什么?
2、進行大膽的想象。
3、自由表演。
4、你認為這個場面感人嗎?請把這個場景描寫下來。
【教學反思】
《語文課程標準》在教學建議中指出,“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應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和熏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樂趣。”文本是死的東西,它只有經過學生的理解,接受,反思后,才能在學生頭腦中形成栩栩如生的形象,文本才有生命,也只有這樣閱讀,才能開啟學生心智,培養創新意識和思維能力,因此,我引導學生潛心閱讀,之后再對內容進行理解,感悟,使學生有自己的感受。在設計本節課時,我采用了“以讀代講,讀中體會”的方式,采取多種形式的讀,讓學生在讀中體會,讀中思考,讀中感悟。
首先,以情入手,感悟課文的感人之處。在初讀課文時,在學生讀通讀正確的基礎上,讓學生找出最感動的地方,了解小錢生命的危險,另一方面感受中國臺灣青年在余震中捐獻骨髓的高貴品質。讓學生走進文本的情感之中,激發他們與文本對話的熱情。
其次,以讀為主,體會課文的情感。教學中以中國臺灣青年和李博士的表現為研讀點,組織學生進行閱讀、討論、思考,讓學生從詞、句中體會人物的心理,深入的體會課文的情感,引起和作者的共鳴。在研讀的過程中,注意引入了學生的情感提煉,引導學生進行換位思考,和文本中的人物進行對話,體會人物的情感。最后有感情的朗讀更是學生情感的抒發,內心真實的表達。
最后,文中設計了幾處引導想象的地方,如“小錢會對中國臺灣青年說些什么?”“你想對中國臺灣人民說些什么?”等,并注意了讀說結合,讀寫結合,使學生在深刻感受了課文情感之后,抒發自己內心的真實情感,既是對文本內容的延伸,又為學生的個性化閱讀提供了自我表現的舞臺。
《跨越海峽的生命橋》教學設計5
1教學目標
1、認識5個生字,會寫8個生字。正確讀寫“跨越、海峽、蒼白、紅潤、移植、談何容易、幸運、襲擊、平安無事、期待、突如其來、空曠、暫停、骨肉同胞、血脈親情”等詞語。
2、讀懂課文,理解“跨越海峽的生命橋”的含義。
3、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在朗讀中體會李博士和臺灣青年一心為他人著想的高尚品質,感受海峽兩岸人民的血脈親情。
2情景說明
《跨越海峽的生命橋》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語文四年級上冊第六組的第三篇課文,本組課文是人間真情的專題,是為了繼續引導學生感受人與人之間純真的感情,體會到人與人相互關愛,生命才是更有意義,人生才更有幸福。
這篇課文語言樸實自然,敘寫生動具體,講述了一個情致淳厚感人的故事:大陸青年小錢患了嚴重的白血病,臺灣同胞冒著生命危險,用愛心挽救了小錢的生命,架起了一座跨越海峽的生命橋。我想教材編寫的意圖不僅引導學生在閱讀中深切感受人與人之間的美好情感,體會臺灣人民和大陸人民難以割舍的骨肉親情,更主要的是引導學生由課文內容想開去,探究人物的內心活動,認真感悟,學習臺灣青年為他人著想的美好品質及李博士不顧個人安危,急他人之所急的高尚醫德。從而進一步受到人性美的教育。
教學時:(一)用好教材,創設情景,激發興趣,引導學生在讀中深切感受到人與人之間的美好情感,體會“跨越海峽的生命橋”的含義。(二)超越教材,拓展延伸升華情感,以培養學生健全的人格。
3重點難點
引導學生通過理解骨髓移植對小錢的重要,臺灣青年在余震中捐獻骨髓的危險,以及兩岸醫護人員的奔波勞累,體會“跨越海峽的生命橋”的含義。
4教學過程
4.1第一學時
教學目標
學時重點
學時難點
教學活動
4.2第二學時
教學目標
深入理解課文內容,受到關心他人的教育。
)學時重點
引導學生通過理解骨髓移植對小錢的重要,臺灣青年在余震中捐獻骨髓的危險,以及兩岸醫護人員的奔波勞累,體會“跨越海峽的生命橋”的含義。
學時難點
引導學生通過理解骨髓移植對小錢的重要,臺灣青年在余震中捐獻骨髓的危險,以及兩岸醫護人員的奔波勞累,體會“跨越海峽的生命橋”的含義。
教學活動
活動1【講授】愛心架起生命橋
教學過程
創設情景,讓學生走進文本。
師:(多媒體出示中國地圖)同學們,請看,這是我國的寶島臺灣,這是我國大陸的杭州。這是臺灣海峽。臺灣和杭州相距大約有多遠?被什么隔斷?
生:(比畫著)大約千里之遙。
生:被臺灣海峽隔斷。
師:你們的觀察真仔細!今天我們一起學習海峽兩岸血脈親情的課文《跨越海峽的生命橋》好嗎?
(板書課題22.跨越海峽的生命橋)
師:請同學們齊讀課題(生讀課題)
師:讀了課題,你有什么疑問?
生:什么是生命橋?
生:是怎樣跨越海峽的?
二、自由誦讀,感悟文本
師:請同學們帶著這些問題自由讀課文,并想想這篇課文寫了什么?
(生帶著問題認真地讀課文約3分鐘)
生:“生命橋”是指通過一定的措施給別人延續生命。
生:是靠血脈親情跨越的。
生:這篇課文主要講了大陸青年小錢得了嚴重的白血病,臺灣青年,冒著生命危險救小錢的生命。
生:這篇課文主要講了臺灣青年在余震中冒著生命危險,捐獻骨髓,用愛心架起了一座跨越海峽的生命橋。
三、反復品讀,體驗文本
師:(激動地)同學們的收獲還真不少,這是因為你們認真讀書而獲得的。現在請你們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課文。畫出使自己深受感動的語句或段落,在空白處寫上感受,并與同學交流。(生自由讀課文,作記號,寫感受)
師:你們讀書可真認真!現在咱們來交流一下感受。
生 :我覺得這句讓我感動:“這個剛滿18歲的年輕人……唯有骨髓移植,才能使這朵生命之花綻放。”“含苞的花朵”給人是美的感受,具有旺盛的生命力。“凋零”是“凋謝、零落”也就是說,這個18歲的青年小錢的生命就像含苞欲放的花骨朵一樣,但是還沒有開放就要“凋零了”。
師:你認為這句應該讀出怎樣的感受?
生:應讀出一種凄涼、傷感的語氣。
師:小錢如果不得白血病,他可能在做些什么?
生:讀書,學習。
師:是呀,小錢十分不幸,但隨著科技的發展,我們已找到了治療的辦法,你知道嗎?
生:骨髓移植。
生:老師,這句的后半句應讀出有一線希望的感情。
師:說說你的看法。
生:現在隨著醫療技術的發展,白血病也不是不治之癥。課文中的“唯有”應重讀,讀出那種幸運的感情來。
師:你能將這句讀給大家聽聽嗎?(生有感情地朗讀)
師:小錢有希望嗎?快速讀課文,找出看到希望的句子。
(出示)小錢是幸運的,幾經輾轉,終于在臺灣找到了這樣的'人。
師:這句話里你感受到了什么?
生:找骨髓不容易。
生:從“輾轉”這個詞語可以感受到尋找合適骨髓的艱辛。
生:從“終于”一詞表示出尋找到合適的輕松,給人如釋重負的感覺。
師:你能將這句有感情地讀出來嗎?(生有感情地朗讀)
師:你能說說為什么這么讀嗎?
生:“幸運”要讀得肯定,有力度。“輾轉”要讀出那種尋找的艱辛。“終于‘要帶著感
動,帶著希望的語氣。
師:你體會得真好!現在請同學們帶著這種感情齊讀這句。
師:在同一時刻,海峽彼岸的臺灣花蓮慈濟醫院,骨髓移植專家李博士正步履匆匆地走進手術室。一位青年躺在病床上,等候著他來抽取骨髓。就在昨天,一場里氏7.3級的大地震襲擊了臺灣地區。此刻,大地仍在余震中搖晃。
師:“同一時刻”指的是什么時候?
生:是指1999年9月22日早晨7時30分。
生:是指在這同一時刻,大陸青年靜靜躺在杭州市某醫院的病床上,臺灣青年也靜靜地躺在花蓮慈濟醫院的病床上。
師:骨髓移植專家李博士是在怎樣得情況下步履匆匆地走進手術室的?
生:就在昨天,一場里氏7·3級的大地震襲擊了臺灣地區。此刻,大地仍在佘震中搖晃。
師:(播放地震錄相)
師:就在這種情況下,李博士仍然堅定地走進手術室,情況會是怎樣呢?請同學們默讀
4…6自然段,找出讓你感動的句子,再和同學們匯報交流
師:請大家讀后匯報交流
生:在這場災難中,病床上的青年沒有受傷,他的親人是否平安無事,目前還不清楚。但是,他知道,在海峽的另一邊,有一位青年正滿懷著希望,期待著他的骨髓。這句讓我感動
師:為什么?
生:因為家人是指和自己有血肉之親,骨肉相連的人。
師:臺灣青年連自己家人的安危都不顧了,可以感受到他把小錢看作了什么?
生:不是親人,勝似親人。
師:白血病患者在骨髓移植前,要服用大量的藥物,殺死體內的癌細胞,同時會破壞身體的抵抗力。如果在24小時內不移植骨髓,后果將不堪設想,此刻移植骨髓,就是和時間爭奪生命。
師:大地震中,他躺在病床上,內心一定不平靜,讓我們用心貼近這位臺灣朋友的心,聽聽他會想些什么。你感受到了什么?
生:只要我的付出能延續大陸同胞的生命,即使付出自己的生命也值得。
生:希望李博士能盡快地成功抽取骨髓,自己和醫生及早脫離危險地段,也能盡早挽救大陸同胞的生命。
生:感受到愛的力量超越一切。
師:地震還未結束,大地仍在余震中搖晃。此時此刻,跑到空曠的地方才比較安全。但李博士仍沉著地站在病床旁,那位青年也靜靜地躺在病床上。經過一次又一次的努力,利用大地震動暫停的間隔,臺灣青年的骨髓,從身軀里涓涓流出……
師:涓涓流出的是什么?
生:不僅僅是骨髓,更是愛心。
生:是海峽兩岸人民那難以割舍的骨肉親情。
師生配合讀(播放〈〈愛的奉獻〉〉)。
師:此時此刻,地震還未平息,大地震還在余震中搖晃,但是
生:他的家人是否平安無事,目前還不清楚。
師:聽外面房屋倒塌的聲音,橋梁斷裂的聲音,但是
生:他知道在海峽的另一邊,有一位青年正滿懷希望,期待著他的骨髓。
師:看那人們四散逃竄,哭聲喊聲混作一片,更嚴重的地震隨時都可能爆發,但是
生:李博士仍沉著地……涓涓地流出……
師:李博士帶著剛剛抽取的骨髓,經過十幾個小時的奔波,終于趕到了杭州。和當地醫護人員一起連夜為小錢做了骨髓移植手術。
師:結果如何?人家感覺怎么樣?
生:結果,小錢得救了。大家興奮,感動。
師:那就讓我們帶著這種感動和喜悅之情齊讀課文最后一段。(生齊讀)
師:現在誰能說說什么叫生命橋?
生:臺灣和大陸之間雖然被臺灣海峽間隔,但兩岸人民的血脈親情,兩岸同胞用愛心架起了一座跨越海的生命橋!
生:兩岸同胞的血脈親情就是“跨越海峽的生命橋”,這座用愛心架起的生命橋一定會永遠屹立在兩岸同胞的心中;這種血脈親情是生命的火種,必將愈燃愈烈,經久不息,世代相傳。
師:帶著這種感情再來齊讀課題,現在體會到的“生命橋”與看到題目時的想法是否一致。
四、拓展延伸,超越文本。
師:小錢得救了,是海峽彼岸的骨肉同胞給了他新的生命。現在請你們想想一下,如果有一天小錢和那捐骨髓的臺灣青年相遇了,他會對臺灣青年說些什么?小組合作交流。
生:感謝你和李博士冒著生命危險挽救了我的生命!我將以你為榜樣,關心和幫助那些需要幫助的人,生:感謝您!是您的博大愛心,才使我的生命得以延續,我必將你的愛心發揚光大!
……
師:從這個感人的故事中,我們感受到人間自有真情在,生命有限,愛心無限,讓我們在感受別人給予我們愛的同時,也學會關愛他人,當別人遇到困難的時候,伸出援助之手。并將這份愛心擴大到社會每個成員身上,整個世界才會充滿愛。同學們,近日得我校劉大東同學正經歷著不幸,患有嚴重的腎炎,請你們以少先隊大隊部的名義,寫一份倡議書,共同幫助他,同時也使我們的心靈更加燦爛吧!
播放《讓世界充滿愛》樂曲。
教學反思
一、用現代教學手段進行輔助教學
課件《中國地圖》創設了學習情景,激發了學生的學習熱情,引導學生愉悅地走進文本。課件《地震錄相》能讓學生感悟到臺灣青年及李博士不顧個人安危,一心為了海峽彼岸的大陸青年小錢的高尚品質;師生配合讀時播放的《愛的奉獻》樂曲,目的是引導學生通過入情入景的朗讀及將地震危機仍舊存在的緊張與臺灣青年和李博士的從容鎮定進行對比朗讀,配上音樂渲染,給一種情感流淌的氛圍。能與作者,文本產生情感共鳴。而在拓展延伸要求學生寫倡議書時播放《讓世界充滿愛》樂曲。目的是學生在感情人間真情在的基礎上引導學生從發生在自己身邊的事,思考關愛他人的態度與行為以培養學生健全的人格。
二、充分體現了學生的主體地位。
《語文課程標準》中明確指出:“閱讀是學生的個性行為,不應該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應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的熏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的樂趣。要珍視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整個教學過程,能夠以讀為本,學生在讀中領悟并引導學生用心貼近這位此時此刻躺在病床上的臺灣青年的心,探究人物的內心活動,體會人物的心情,與文本、對話交流,教師尊重學生獨特感受,邊毒邊悟,形成有效的個性化閱讀,放飛了學生的思維,張揚了個性,凸現學生的主體地位。
三、增強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
“語文的外延即生活的外延”拓展延伸,引導學生借用文本這個例子,通過想象小錢有朝一日遇到臺灣青年想說些什么的小練筆,讓學生知恩必報并擴大到社會每個成員身上和針對發生在我們身邊的事,讓他們的少先隊大隊部的名義發出倡議,既培養了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又超越了文本,引導學生從身邊的事做起,關愛他人,讓自己的愛心與付出構成社會和諧的主旋。
《跨越海峽的生命橋》教學設計6
【課題研究目標】
運用現代信息技術中的多媒體和網絡教學,從而促進學生良好個性心理的形成和發展,提高學生學
習興趣,培養學生思維、創新、想象等能力。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在朗讀中體會李博士和臺灣青年一心為他人著想的高尚品質,感受海峽兩岸人民的血脈親情。
2、讀懂課文,理解“跨越海峽的生命橋”的含義。
【教學重難點】
引導學生通過理解骨髓移植對小錢的重要,臺灣青年在余震中捐獻骨髓的危險,以及兩岸醫護人員
的奔波勞累,體會“跨越海峽的生命橋”的含義。
【教具準備】錄像、投影片、歌曲《愛的奉獻》。
【教學過程】
一、激情導入新課
1999年9月22日,這是一個愛意流動的日子,這是一個海峽兩岸骨肉同胞魂牽夢繞的日子。這一天,千萬雙眼睛共同聚焦一個大陸同胞年輕的生命,千萬顆心為他的命運而跳動。今天讓我們一起走進這個美麗而動人的故事《跨越海峽的生命橋》。板書,齊讀課題。
二、整體感知
1、請同學們自由讀課文,讀后說說你的感受。
2、學生匯報交流。
三、品味語言,感悟血脈親情
1、身患絕癥的小錢是不幸的,讓我們到杭州醫院的病房里去看看生命垂危的小錢吧。自由讀1、
2自然段。
2、出示句子:
這個剛滿18歲的年輕人,患了嚴重的白血病,生命就像即將凋零的含苞的花朵,唯有骨髓移
植,才能使這朵生命之花綻放。
⑴讓我們把目光聚集到這段話中,用心去體會,你體會到什么?
⑵帶著你的理解讀。
3、過渡:
此時,只有骨髓移植,才能挽救他的生命。但是,要骨髓移植談何容易,大約在十幾萬人中才能找到一個適合的人。小錢是幸運的,幾經輾轉終于在臺灣找到了這樣的人。下面讓我們把目光轉向臺灣花蓮慈濟醫院看看那動人的一幕。小聲讀3~6自然段,一邊讀一邊把最讓你感動的地方劃下來,用心想一想感動你的原因是什么?
4、學生匯報交流:
可以抓住以下句子體會、朗讀感悟。
⑴在這場災難中,病床上的青年沒有受傷,他的家人是否平安無事,目前還不清楚。但是,他知
道,在海峽的另一邊,有一位青年正滿懷著希望,期待著他的骨髓。
⑵針頭向皮膚刺去,一陣突如其來的余震,使針頭從肌膚中脫落,李博士不得不停止工作。此時此
刻,跑到空曠的地方才比較安全,但是,李博士仍沉著地站在病床旁,那位青年也靜靜地躺在病床
上。經過一次又一次的努力,利用大地震動暫停的間隔,臺灣青年的骨髓,終于從身軀里涓涓流出……
⑶骨髓的保存期只有24小時。李博士帶著剛抽取的骨髓,經過十幾個小時的奔波,趕到杭州,和當地的醫護人員一起連夜為小錢做可骨髓移植手術。
5、此時此刻同學們一定有話想說──出示“這真是一座用()架設的生命橋啊!”讓學生填空。
6、小錢得救了!這座跨越海峽的生命橋使小錢得救了!讓我們和作者一道用課文最后一個自然段傾吐我們的'心聲。齊讀。
四、拓展延伸,感悟血脈親情
1、小錢得救了!一年后的一天,他終于和那位捐骨髓的臺灣青年見面了,他會對臺灣青年說些什么?同桌兩位同學,一個作為小錢,另一個則是臺灣青年,向對方說出你的心里話吧。
2、指名說。
3、播放錄象,截至目前,慈濟醫院已經向大陸提供骨髓180例,成功救治了不少白血病患者,每個事例背后都有一個感人的故事,這些正是在海峽兩岸之間用骨髓、用愛心、用血脈親情架設的
一座座生命橋啊!此刻,同學們一定有千言萬語要訴說,就把千言萬語匯成最感動的一句話,寫成親情卡,貼到“跨越海峽的生命橋”上去吧。
4、學生貼親情卡,播放《愛的奉獻》。
5、總結:大陸雖然被臺灣海峽所隔,但兩岸同胞的血脈親情是無法割舍的,這種血脈親情就是“跨峽的生命橋”,這座用愛心架起的生命橋一定會永遠屹立在兩岸同胞的心中:這種血脈親情是生命的火種,必將愈燃愈烈,經久不熄,世代相傳。
《跨越海峽的生命橋》教學設計7
教學目標:
1、了解課文內容,理解題目“跨越海峽的生命橋”的含義。
2、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3、體會臺灣青年和李博士及醫護人員一心為他人的高尚品質,感受海峽兩岸人民濃濃的血脈親情。
教學重難點:
引導學生通過理解骨髓移植對小錢的重要,臺灣青年在余震中捐獻骨髓的危險,以及兩岸醫護人員的奔波勞累,體會“跨越海峽的生命橋”的含義。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
課程安排: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
1、揭題,讀題
2、課題質疑:看到這個題目,你有什么疑問嗎?
二、學文
1、引導學生歸納課文的主要內容。
讓學生說說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
大陸青年小錢患了嚴重的(),臺灣同胞在()中,冒著生命的危險,用()挽救了小錢的生命。架起了一座()。
2、學習課文中令人感動的句子
得了白血病,真的沒有一線希望嗎?目前唯一有效的辦法是進行骨髓移植。小錢就非常幸運,得到了臺灣同胞的幫助。默讀課文的3---5段,邊默讀邊用橫線劃出最讓你感動的句子。
(1)學習句子“針頭向皮膚剌去,一陣突如其來的余震,使針頭從肌膚里脫落。此時此刻,跑到空曠的地方才比較安全。但是,那位青年也靜靜地躺在病床上。”在什么情況下抽骨髓?
大家知道什么是余震嗎?(余震是指大地震過后的小地震。)
那么什么是突如其來的余震?誰知道?(播放地震的片斷)請看,這就是發生在臺灣南投縣7.3級的大地震。(播放地震錄象)投影出示:“1999年9月21日凌晨1時47分,臺灣突然發生一次慘絕人寰的大地震,死亡人數2735人,傷10002人,房屋倒塌不計其數,無家可歸的達20萬人以上。”
有的同學發出了驚嘆,太危險了,太可怕了。在這危險的情況下,人們最應該做的是-----但是,這位臺灣青年卻----(全班齊讀這個句子)
為什么?快速找出文中的一句話來回答齊讀(他知道在海峽的另一邊期待著他的骨髓。)
此時此刻,他靜靜地躺在床上,他來不及去空曠的地方(因為他知道在海峽的另一邊期待著他的骨髓。)
此時此刻,他靜靜地躺在床上,他不知道自己是不是即將會在余震中死去,但是他知道(在海峽的另一邊期待著他的骨髓。)
此時此刻,他靜靜地躺在床上,他不知道家人是否安全,但是他知道(因為他知道在海峽的另一邊期待著他的骨髓。)一位素不相識的人,竟比家人還重要,這真是海峽兩岸心連心,不是親人勝親人呀!
這需要多大的(勇氣),多么大的(決心),多大的(愛心)。
(2)學習課文第二自然段
“他知道,在海峽的另一邊,有一位青年正滿懷著希望,期待著他的骨髓。”臺灣青年他想著什么?想著自己的骨髓會帶給海峽那邊的小錢什么樣的希望呢,我們來看看。
A、配樂讀課文的`第二自然段
聽老師讀這段話,你有什么樣的感受呢?同學們,你們了解白血病嗎?誰來說說?
同學們,一聽說癌癥,就會讓人想到什么詞?(絕望、悲痛、死亡)
凋零是什么意思?這句話把小錢比喻成什么?
是啊,正直如花的小錢此時此刻就要凋零了,你有什么感受?帶著這種感受讀讀這個句子。
靜靜地,說明什么?(奄奄一息,缺乏生氣)蒼白,(沒有血色,生命很微弱)
那么小錢的希望有沒有成功,從哪句話可以看出骨髓已經成功抽出啊(3)學習句子:經過一次又一次的努力,利用大地震動暫停的間隔,臺灣青年的骨髓,終于從身軀里涓涓流出。.骨髓從青年身上流出容易嗎?從哪個詞看出?指導讀一次又一次(讀出不容易)
從一次又一次中你能體會到什么?
預設:針頭脫落、突然手術室里的燈不亮了,設備落到地上,房子已經在搖晃,只聽到“轟”的一聲巨響,外面的房子倒塌了,此時)
經過一次又一次的努力,利用大地震動暫停的間隔,臺灣青年的骨髓,終于從身軀里涓涓流出從臺灣青年身軀里涓涓流出的難道僅僅是骨髓嗎?還有什么?
(愛心、人與人之間的關愛、小錢對生命的渴望,兩岸同胞血濃于水的親情)這就是深深的愛,這就是濃濃的情,這就是無私的奉獻!同學們,請你用心體會怎么讀才能表現出李博士、臺灣青年這種不顧危險、忘我的精神呢?(齊讀第五段)
(4)李博士帶著剛抽取的骨髓,經過十幾個小時的奔波,趕到杭州,和當地的醫護人員一起連夜為小錢做了骨髓移植手術。
就在小錢等待骨髓的同一時刻,還有誰在為小錢的生命而奔波呢?師:讓我們來看看李博士這十幾個小時到底是怎樣奔波的?上午7:30,臺灣花蓮滋濟醫院,一位青年靜靜地躺在病床上。8:50,臺灣青年的骨髓終于從身軀里涓涓流出。10:20,李博士帶著臺灣青年的骨髓,從臺灣花蓮起飛。11:10,飛機到達臺北桃園機場。
下午2:15,骨髓運輸小組從臺北桃園機場起飛,飛赴香港。3:54,骨髓運到香港特區。
晚上8:45,運輸骨髓的飛機平穩地在上海虹橋機場降落。8:50,浙一醫院的醫護人員將骨髓接到,警車開道,直奔杭州。
10:15,接骨髓的救護車開進了杭州,人們翹首期盼的生命火種,終于如期傳到了杭州城。
10:50,骨髓移植手術開始。
凌晨2:00,手術順利完成!師:這是怎樣的十幾個小時?(緊張、漫長、艱辛、艱難、爭分奪秒、驚心動魄、扣人心弦、讓人牽腸掛肚、漫長而又短暫)
李博士為了幫助小錢,他有沒有休息,從哪個詞可以看出來(連夜)。李博士的精神真令人敬佩呀,我們一起把對臺灣專家的敬佩之情讀出來吧。
3、學習第七自然段
在這同一時刻,除了李博士,還有誰在為小錢的生命而努力呢?(兩岸的醫務工作者、家人、飛行員、司機等等)
為拯救小錢的生命,海峽兩岸那么多同胞在忙碌著,在奔波著。師引讀:小錢終于得救了,兩岸骨肉同胞用愛心架起了一座(跨越海峽的生命橋)
也許,(小錢和這位臺灣青年永遠不會見面,)
這并不重要,(因為兩岸同胞的心是連在一起的。)那血脈親情,(如同生命的火種,必將一代一代傳下去。)此時此刻,你知道生命橋指的是什么了嗎?(用生命搭起的橋。用愛心搭起的橋。)
三、拓展延伸
1、因為愛,人間才充滿溫暖。是愛,給了小錢第二次生命。是愛,讓一朵即將凋零的含苞的花朵又一次綻放。我們來想象一下,如果有一天,小錢和那位不顧家人安危、冒著生命為他捐獻骨髓的臺灣青年相遇了,他們會說些什么呢?請同學們把他寫下來!
2、全班交流
四、板書
22跨越海峽兩岸的生命橋
(橋的形狀)
(愛心的形狀,形狀內寫上血脈親情,世代相傳)
大陸小錢
臺灣同胞
《跨越海峽的生命橋》教學設計8
教學目標:
1、理解課文內容,體會李博士和中國臺灣青年一心為他人著想的高貴品質,生命的珍貴與愛心的無價,感受海峽兩岸同胞的骨肉親情。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理解“跨躍海峽的生命橋”的含義。
教學重、難點:
引導學生通過理解骨髓移植對小錢的重要性,中國臺灣青年在余震中捐獻骨髓的危險,以及兩岸醫護人員的奔波,體會“跨越海峽的生命橋”的含義。
教學準備:
1、師生搜集有關白血病、骨髓移植等方面的資料,為理解課文有關內容作好準備。
2、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導入:
1、愛,是人類最美好的情感,愛,使人間充滿了溫暖,這節棵我們繼續學習22、《跨越海峽的`生命橋》讓我們隨著課文的學習再一次去感受人與人間最純真的感情。
2、板書課題。
二、整體感知。
打開書,快速瀏覽課文,想:課文主要講了一件什么事?(板書:杭州中國臺灣)。
三、品讀感悟。
1、讓我們看課文插圖,畫出第二段中使你感到心酸難過或感動的語句。
2、學習課文第二段。
你讀了哪些語句,讓你感到辛酸難過。
(1)出示(小錢靜靜地躺在病床上。——才能使這朵生命之花綻放。)。
b、看到此情此景,你的心情怎樣?
c、讓我們帶著這種心情來讀這段話。
過渡:然而天無絕人之路,在小錢生命的最后一刻他的命運出現了一絲曙光,誰來讀讀看到希望的句子。
(2)出示“然而,要找到適合移植的骨髓,又談何容易————終于在中國臺灣找到了這樣的人。)。
a、指讀這段話,談談你的感受。引導學生抓住“談何容易、十萬、輾轉”來理解。
b、他的親人和醫務人員可能找過哪些地方?還可能遇到什么困難?
c、小錢的家人和醫務人員歷盡千辛萬苦,終于在中國臺灣找到了合適的骨髓,小錢的生命出現了轉機。讓我們齊讀這段話。
3、學習3----6自然段。
(1)小錢既是不幸的,病魔糾纏著他,折磨著他;小錢又是幸運的,幾經輾轉,終于在中國臺灣了有合適骨髓的人,意想不到的是,捐骨髓手術的日子翩然而至,中國臺灣卻發生了一場歷史上前所未有的大地震。當時余震不斷,人們的生命仍然受到威脅的情況下,中國臺灣青年和李博士在做什么?請同學們再細細品味課文中的3---6節,想想課文中哪些描寫人物的詞句使你感動。
(2)學生自瀆3---6小節。
(3)匯報:誰最讓你感動?
感謝中國臺灣青年:讓你感動的原因是什么?
學生抓住課文第四自然段和第五自然段中“靜靜地、經過一次又一次的努力、針頭從肌膚里脫落”等語句結合課文內容來理解。
指導朗讀。
感謝李博士:
訓練學生總結語言的能力,抓住“沉著,一次又一次的努力,奔波,連夜”理解。
四、拓展練習。
2、播放《愛的奉獻》這是心的呼喚,這是愛的奉獻,這是人間的春風,這是生命的源泉,只要人人都獻出一點愛,世界將變成美好的人間。
結語:同學們讓我們用感恩的心去贊頌這座(齊讀:跨越海峽的生命橋),讓我們用崇敬之情去贊頌這座(齊讀:跨越海峽的生命橋),讓我們用無私的愛去贊頌這座(齊讀:跨越海峽的生命橋)。
板書設計。
愛心。
杭州——————————中國臺灣。
生命橋。
《跨越海峽的生命橋》教學設計9
溶液(復習)
中考動向分析:
本節教學大綱上要求并不高,只要求對溶液的組成--溶質、溶劑及溶液的定義及飽和和不飽和溶液的區別.現代教育是素質教育,即在于提高人的綜合素質,如創造能力,思維能力等.本節中的有關知識都是進行創新的基礎,培養具有創新精神、創新能力的人,已成為社會對教育的基本要求.本節是中考必考知識,在中考中常以選擇、填空形式出現
復習目標要求
1、弄清溶液的概念、特征及組成和溶質與溶劑的辯證關系
2、飽和溶液、不飽和溶液的概念.
3、飽和溶液與不飽和溶液的相互轉化的'途徑、關系.
知識要點梳理
(一)溶液
1.溶液的概念
(1)懸濁液固體小顆粒懸浮于液體里形成的混合物叫做懸濁液,如含有大量泥沙的洪水,懸濁液靜置后,固體小顆粒會成為沉淀。
(2)乳濁液小液滴分散到液體里形成的混合物叫做乳濁液.如植物油注人水中,攪拌后得到的乳狀渾濁液體.乳濁液靜置后,會分層.如油層在上,水層在下,(3)溶液一種或幾種物質分散到另一種物質里,形成均一的、穩定的混合物,叫做溶液.均一是均勻的意思,穩定意味靜置后不會產生沉淀和分層的現象.
在溶液里,能溶解其他物質的物質叫做溶劑,被溶解的物質叫做溶質.例如,CuSO4溶液中,水是溶劑,CuSO4是溶質.溶質可以是固體,也可以是液體或氣體.固體,氣體溶于液體時,固體、氣體是溶質,液體是溶劑.兩種液體互相溶解時,通常把量多的一種叫做溶劑,量少的一種叫做溶質.當溶液中有水存在時,不論水的量有多少,習慣上都把水看作溶劑,通常不指明溶劑的溶液,一般是水溶液.
2.溶液的基本特征
溶液的基本特征是溶液的均一性和穩定性,在溶液中,溶質的分子(或離子)高度分散到水分子中間,形成透明的混合物.均一性,是指溶液各處密度和濃度都一樣,性質都相同.如有一燒杯H2SO4溶液,取上部的溶液和下部的溶液,它們的濃度和密度都一樣,讓它們與鋅反應都能放出氫氣.穩定性,是指條件不發生變化時(如水分不蒸發,溫度不變化)無論放置多長時間,溶質和溶劑都不會分離.這一點是與懸濁液、乳濁液的本質區別.
3.注意事項
①溶液一般是透明的,但透明不一定無色.例如硫酸銅溶液是藍色,硫酸亞鐵溶液是淺綠色的,還有其它許多物質的溶液,分別呈現不同的顏色.
②溶液是由溶質和溶劑組成的.溶液的質量等于溶質質量和溶劑質量之和.但溶液體積不等于溶質體積和溶劑體積之和,這是受到分子間的間隔的影響.
《跨越海峽的生命橋》教學設計10
一、教學目標
1.會認“襲”等8個生字,會寫“峽”等12個生字。隨文理解“談何容易、凋零、幾經輾轉、空曠、奔波、同胞、突如其來”等詞語。
2.了解課文內容,理解題目“跨越海峽的生命橋”的含義。
3.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在朗讀中體會臺灣青年和李博士及醫護人員一心為他人的高尚品質,感受海峽兩岸人民濃濃的血脈親情。
二、教學重難點重點:
品讀課文中的重點語句,理解骨髓移植對于小錢的重要性,體會臺灣青年和李博士在余震的影響下堅持抽取骨髓這一行為的難能可貴。難點:理解題目“跨越海峽的生命橋”的表層含義和深層含義。
三、教學方法
講授法、小組討論法、多媒體輔助教學法。
四、教學過程
(一)設置懸念,激趣導入
2018年10月24日,世界上最長的跨海大橋——港珠澳大橋正式通車,相信同學們對此也有所耳聞。今天呢,老師要帶領大家認識另一座跨越茫茫海峽的橋,我們稱之為“生命橋”。那么這座橋跨越了哪個海峽?又為什么稱它為“生命橋”呢?讓我們一起探究一下其中的原因吧!(板書課題:跨越海峽的生命橋)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學生自由朗讀課文,圈畫出課文中的生字以及理解不了的詞語、句子。教師講解。
2.再讀課文,思考并概括課文的主要內容。明確:杭州市的小錢身患白血病,海峽彼岸的臺灣同胞冒著余震的危險向小錢捐獻了骨髓。
(三)深入研讀,重點感悟
1.點名朗讀課文1、2自然段,分析重點語句,體會小錢的不幸。
(1)初秋的杭州陽光明媚,丹桂飄香,然而一個18歲的年輕人卻身患白血病,無暇顧及周遭的美景。明確:以樂景襯哀情。眼前的景色如此美麗,但是小錢卻在承受著病痛,突出了人物遭遇的不幸。
(2)這個剛滿18歲的年輕人,患了嚴重的白血病,生命就像即將凋零的含苞的花朵,唯有骨髓移植,才能使這朵生命之花綻放。
明確:這句話運用比喻的修辭手法,將年輕的生命比作“即將凋零的含苞的花朵”,寓意深刻,體現出小錢的生命之花尚未綻放就面臨著凋零的危機,令人嘆惋。
2.默讀課文3~6段,學生分組討論哪些地方體現出了骨髓捐獻過程的不易?從中感受李博士和臺灣同胞怎樣的品質?
明確:(1)“就在昨天,一場里氏7.3級的大地震襲擊了臺灣地區。此刻,大地仍在余震中搖晃。”這兩句話交代了抽取骨髓時環境之惡劣,條件之艱苦。
(2)“那位青年也靜靜地躺在病床上……”臺灣青年冒著余震的危險,靜靜地躺著。經歷過這場災難,此時的青年或許已經受傷,也不知道家人的安危,但他依然靜靜地躺在病床上。讓我們不得不被這位無私奉獻、充滿愛心的青年而感動。
(3)分析與李博士相關的句子。
①“骨髓移植專家李博士正步履匆匆地走進手術室。”
②“李博士仍沉著地站在病床旁。”
③“李博士帶著剛抽取的骨髓,經過十幾個小時的奔波,趕到杭州,和當地的醫護人員一起連夜為小錢做了骨髓移植手術。”
從“步履匆匆”“沉著”“十幾個小時的.奔波”“連夜”等詞和短語我們不難看出李博士在這一過程中所做出的巨大貢獻,也可以感受到他臨危不懼、沉著冷靜的高尚品質。
3.齊讀課文最后一個自然段,體會課文標題“跨越海峽的生命橋”的含義。
明確:表層含義,也許,小錢是不幸的,因為他身患白血病。但是,他又是幸運的,因為兩岸骨肉同胞用愛心架起了一座跨越海峽的生命橋。在無私奉獻的臺灣青年和醫者仁心的李博士的幫助下,小錢得救了,生命之花得以重新綻放。
深層含義,結合句子“那血脈親情,如同生命的火種,必將一代一代傳下去。”可以看出,這座用愛心架起的生命橋也象征著海峽兩岸之間割不斷的血脈親情。
(四)拓展延伸
因為愛,人間才充滿溫暖。是愛,給了小錢第二次生命。是愛,讓一朵即將凋零的含苞的花朵又一次綻放。同學們,讓我們帶著這種感動,聽一首歌《愛的奉獻》。
(五)小結作業小結:
學習完這篇課文我們一方面可以體會到臺灣青年和李博士的高尚品質,另一方面也可以感受到海峽兩岸之間濃濃的血脈親情。在如今的時代背景下,我們更要加強兩岸人民之間的溝通、交流,為祖國統一貢獻自己微薄的力量。
作業:請同學們展開想象,如果將來小錢和臺灣青年得以相見,他們之間會發生怎樣的對話和故事呢?據此寫一篇300字左右的短文。
五、板書設計
六、教學反思
本篇課文重在引導學生理解臺灣青年和李博士高尚的人格品質,感受海峽兩岸之間濃濃的血脈親情。結合《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版)》,“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統一,是語文課程的基本特點。”所以在教學過程中,不僅要引導學生理解課文內容,更要指導學生感受文章的精神美,引導學生明白“兩岸同胞相距雖遠,心卻是緊緊相連的”。
跨越海峽的生命橋教學設計14
一、組織教學,師生問好。
二、猜謎導引
謎語:水里看是一個洞,岸上看是一張弓。身背千斤不喊重,河西立刻
到河東。(打一交通設施)
(學生數人發言,都猜到謎底是橋,并說明了猜謎理由。教師由此談話:
是啊,橋是聯系河兩邊的,其實我們剛才的交流就像已在我們之間架
起了一座心靈之橋,友誼之橋。)
三、揭題
1、今天我們就來學習新課《跨越海峽的生命橋》,請同學們看老師寫課題。
(教師板書課題,邊寫邊教“峽”的書寫。)
2、生命橋指的是什么?
“生命橋指的什么”這個問題引入文本:讓我們到文中去找答案吧!
四、初讀課文
1、學生自讀課文。
2、反饋:
(教師出示詞語認讀。)(略)
五、結合“談何容易”研讀課文
1、提:救這個青年容易嗎?從課文中找到相關詞語。
(生數人回答,答案有“談何容易、終于”等)
2、出示句子:然而,要找到適合移植的骨髓,又談何容易。(理解讀)
師:為什么這么不容易找呢?從文中找到有關句子。
反饋:
生1:小錢是幸運的,幾經輾轉,終于在臺灣找到了這樣的人。
發散:小錢可能會在哪兒找骨髓?(在學生的回答中理解輾轉。)
(拓展小資料:我國大陸的骨髓庫起步較晚,人們對骨髓的知識欠缺,意識淡薄。目前捐獻者庫存資料加起來還不到3萬份。而臺灣有目前亞洲最大的骨髓庫,庫存資料30多萬份。)
生2:就在昨天,一場里氏7。3級的大地震襲擊了臺灣地區。此刻,大地仍在余震中搖晃。
(從哪兒體會到不容易。)
六、小結激趣,鋪墊下文
同學們,這場跨越海峽的拯救行動是否能夠成功?小錢最終能否獲得新生?海峽彼岸又發生了哪些驚心動動魄的故事?下一節課,我們將把鏡頭切換到寶島臺灣,一同去關注事情的發展,相信你對“生命橋”這個詞會有更深刻的理解!
《跨越海峽的生命橋》教學設計11
教學目標
1、讀懂課文,理解“跨越海峽的生命橋”的含義。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在朗讀中體會李博士和臺灣青年一心為他人著想的高尚品質,感受海峽兩岸人民的血脈親情。
教學重點:臺灣同胞的真情奉獻
教學難點:感受海峽兩地人民的人間真情.
教學過程:
一、師:《跨越海峽的生命橋》,這是一個真實的故事,一個發生在杭州的故事,因為真實,因為就在我們身邊,我在讀這個故事的時候,格外感動,我想你們也一樣,讓我們再來讀讀這個故事,看看到底是什么感動著我們?你覺得特別令你感動的句子和段落可以反復多讀幾遍。
生:(自由讀課文)
師:你可以讀一段,也可以讀幾句話,只要是令你感動的,讓你心中有所觸動的。
朗讀:“小錢得救了……那血脈親情,如同生命的火種,必將一代一代傳下去。”
朗讀:“針頭向皮膚刺去……終于從身軀里涓涓流出……”
這段中有一個詞語“突如其來”,你們怎樣理解?
朗讀:“小錢靜靜地躺在病床上……終于在臺灣找到了這樣的人。”
朗讀:“在這場災難中……期待著他的骨髓。”
三、深入閱讀文本,整合教學資源,深刻體會“海峽兩地人民的人間真情”
教學設想:在“小錢會感激誰?”這樣一個問題情境中,引導學生深入地閱讀文本,在心靈中與課文中的人物對話,理解人們無私奉獻的高尚情懷,深刻體會“給予是快樂的”。
師:這是一次跨越海峽的拯救行動,這是一次和死神爭奪生命的較量,最后,生命在人們的無私的給于中復活了,生命之花在人們的愛和奉獻中重新綻放了。小錢得救了,他的身體會慢慢康復,他蒼白的臉會慢慢紅潤起來,他的心中一定會充滿了感激,你想他會感激誰呢?讀讀課文,設身處地地想一想。
生:(讀課文,思考,討論)
師:是啊,小錢患的是嚴重的白血病,目前,唯一有效的醫治方法就是移植骨髓。很多人對捐獻骨髓懷有恐懼心理,害怕會影響自己的健康,其實這是所有的醫學研究和臨床經驗表明,捐獻骨髓對于人體健康沒有影響;但是即使是這樣,也有很多人沒有捐獻骨髓的意愿,所以到目前為止,我國大陸的中華骨髓庫中的庫存量只有4萬多份,臺灣慈濟骨髓捐獻中心庫存23萬份,而我國的白血病患者有400多萬,需要更多的人志愿捐獻骨髓。而這位臺灣青年就是這樣一位志愿捐獻骨髓的先行者,小錢應該感謝他,我們也應該感謝他!但是,小錢感謝那位青年,僅僅是因為他志愿捐獻骨髓嗎?
再仔細地讀讀課文,看看還有什么令人感激的原因?有人說“看文如看山”,從不同的角度讀課文能更全面更深刻的理解課文。
師:他靜靜地趟在病床上,但是他的內心一定是極不平靜的,他會想些什么呢?讓我們用心去貼近這位臺灣青年的心,聽一聽他會想些什么。聽到了就寫下來。
師:小錢還應該感激誰?(出示李博士畫像,并介紹)
這位李博士就是臺灣的骨髓移植專家李政道博士,他是那樣令人尊敬,他主持創辦了臺灣慈濟骨髓捐獻中心,征集到23萬分骨髓樣本,成為全球最大的華人骨髓庫,救助了眾多的白血病患者,讓我們記住這位可敬的老人!(出示李政道博士的照片)讓我們在深情地讀讀這段話。
師:由于歷史和政治的原因,臺灣和大陸現在還沒有直接通航,臺灣當局不允許飛機直接飛到大陸,只有到香港中轉。盡管臺灣和大陸之間隔著一灣海峽,還有很多人為的.阻隔,但還是不能阻隔兩岸同胞的血脈親情,兩岸同胞用愛心架起了一座──跨越海峽的生命橋
三、小練筆.
1、師:小錢得救了.兩岸骨肉同胞用愛心架起了一座跨越海峽的生命橋.也許,小錢和這位臺灣青年永遠不會見面,這并不重要,因為兩岸同胞的心是連在一起的那血脈親情,如同生命的火種,必將一代一代傳下去.
2、生:齊讀.
3、如果有一天小錢和那位捐骨髓的臺灣青年相遇了,他會對臺灣青年說些什么?請用筆寫下來。
教學反思
《跨越海峽的生命橋》是人教版四年級的一篇課文。課文講述了一個發生在1999年的真實的故事。語言樸質而生動,洋溢著濃濃的真情。本課教學的重點是引導學生通過理解骨髓移植對小錢的重要,臺灣青年在余震中捐獻骨髓的危險,以及像李博士一樣的兩岸醫護人員的奔波勞累,從而體會“跨越海峽的生命橋”的含義。
我在本課教學中力求通過反復讀文,讓學生經歷豐富的情感體驗;通過多種對話,在引導學生挖掘文本內涵的過程中,多角度的開拓學生的認識空間、審美空間、情感空間,從而激活學生的閱讀思維,實現語言、情境和精神的和諧共振,提升情感的價值。在教學時,我主要圍繞以下幾點,展開教學:我先讓學生找找課文的哪些地方令你感動?隨后給學生以充足的時間自主研讀、自我感悟。學生以臺灣青年和李博士的表現為研讀點,獨自閱讀、獨立思考。在學生交流之中,教師又以一個引導者、參與者的身份,為學生展現地震畫面,引導學生想象手術的情景,從詞、句中體會不同人物的心理,從而帶領學生深入的體會課文的情感,引起和作者的共鳴。在研讀的過程中,注意引導學生進行換位思考,和文本中的人物進行對話,體會人物的情感。最后,教師激情導語下,層層遞進的有感情朗讀成為學生情感的抒發,內心真實的表達。
《新課標》中強調:要讓學生充分地讀,在讀中整體感知,在讀中有所感悟,在讀中培養語感,在讀中受到情感的熏陶。確實,朗讀是語文教學中最重要的一種訓練形式,是最直接、最常用的語文實踐活動。而《跨越海峽的生命橋》這篇課文情真意切,很適合感情朗讀。在這堂課的教學中,我就以“讀”為突破口,將“讀”貫穿整個教學過程始終。
教學中,我設計了幾處想象說話,如“臺灣青年靜靜地躺在了床上,此時他的內心是極不平靜的,他的心里會想些什么”“小錢得救了,一年后小錢和臺灣青年相遇了,他們會說些什么”等,并注意了讀說結合,使學生在深刻感受了課文情感之后,抒發出自己內心的真實情感,這既是對文本內容的延伸,又為學生的個性化閱讀提供了自我表現的舞臺。學生在經歷自我與他人的行為對比、體會手術危情和感受護送骨髓的辛勞之后,也真正體會到了海峽兩岸同胞的血脈親情。教師最后的配樂結束語,升華了主題,引發了學生對愛的思考,對人間真情的渴望。
雖然整堂課中在某個教學環節激起了學生心中的漣漪,但是總感覺沒有完全把學生的情感激發出來,尤其是學生不能把自己的感受、體會完全溶入到朗讀中。由于本節課有些環節無法預知所以在處理上語言不豐富、也不夠精煉,教學機智不夠靈活。這些不足都有待于我不斷向其他教師學習,爭取在以后的教學中能更上一層樓。
《跨越海峽的生命橋》教學設計12
教學目標:
1、學習概括記人敘事文章主要內容的方法(如六要素概括法,講人物之間發生的事的方法),進而了解本課主要內容。
2、通過獨立學習或在同學和老師的幫助下,全體學生能夠把課文讀正確、多數同學讀流利。
3、學習在聽讀或朗讀中抓住關鍵詞體會文中包含的感情,并試著通過讀表達自己的感情。
教學過程:
課前:
1、帶領學生了解白血病、骨髓移植等知識。
2、讓學生通過預習基本解決字的讀音問題,畫出容易讀錯的詞、不知讀音的詞和不理解的字詞。
一、導入。
1、直接導入,師生共寫課題。
2、指導左右結構字的寫法。
(1)、觀察“跨、海、峽、的、橋”都屬于什么結構的字,再觀察每一個字的左右兩部分,發現有什么特點。
(2)、學生書寫,注意提醒學生正確的書寫姿勢。
(3)、展示學生寫的字,學生提出建議。
3、提出問題,解決部分問題。
預設問題:海峽什么意思?生命橋是什么意思?跨越海峽的生命橋是什么意思?(對于“海峽是什么意思?”這個問題,如果學生解決不了,教師可以出示課件,直觀了解。對于后兩個問題,先暫時擱下,放到理解課文后再解決。)
二、讀書闖關第一關。
1、介紹第一關闖關規則:下面我們要讀課文了,對于讀課文,我為大家設置了讀書的六個關卡,請你試一試你能闖過幾關。首先我們聽一聽我們讀書第一關的闖關規則。活動規則是這樣的:請你再次瀏覽課文,把易讀錯的詞或確定不了讀音的詞寫到黑板上豎線的左側,把不理解的詞寫到黑板上豎線的右側。如果哪個小組的每個成員能把所有的字音都讀正確并能解釋一兩個詞語,那么這個小組就算闖關成功,下面大家可以先往黑板上寫詞語。前面同學寫過的,你就不要再寫了。
2、學生到臺上寫詞語。
3、讀詞解詞。
注意鼓勵。
三、讀書闖關第二關。
1、介紹規則。現在進行讀書闖關第二關。規則是這樣的,以小組為單位,每人可以讀一到兩個自然段,要求合作把課文正確、流利地讀完。組長和副組長不允許讀錯1處或有1處不太流利。其它組員可以出現1處。誰能按這個要求把課文讀下來,誰就算闖關成功。現在請組長分配每人讀的內容,并練習讀。時間為兩分鐘。
2、組長分配任務,練習讀。
3、在組內正式開始闖關讀。
4、鼓勵闖關成功的.同學。
四、讀書闖關第三關。
1、回憶以前學習的概括課文主要內容的方法。
2、用以前教師教給自己的方法快速默讀課文,概括出文章的主要內容。
3、挑生講,老師注意傾聽,發現學生說的不到位的給以引導或糾正。
4、教給學生其它的方法。
五、讀書闖關第四關。
1、介紹規則:聽老師讀課文第一自然段,在練習本上記下你心中的感覺并能把這種感覺基本上讀出來,就算過關。現在請大家合上書,聽老師讀第一自然段。
2、老師范讀。
2、學生匯報感覺并讀出這種感覺。
六、讀書闖關第五關。
下面我們進入我們讀課文闖關的最后一關:請你自由朗誦第2自然段,如能在最有感受的句子旁批下自己的感受,并通過朗讀把這種感受讀出來,就算闖關成功。
七、談收獲和疑惑。
再次讀課文,看板書,談自己有哪些收獲和疑惑。
《跨越海峽的生命橋》教學設計13
一、教材分析:
《跨越海峽的生命橋》是人教版課標實驗教材四年級上冊第六組元的第二篇課文。本組元的訓練重點就是感受“人間真情”,用愛撥動學生的心弦,激起效仿的意愿。本文講述了臺灣著名骨髓移植專家李政道博士在余震中為一位臺灣青年抽取骨髓,輾轉數千公里,連夜趕到杭州,為大陸杭州青年小錢作骨髓移植手術,挽救了青年小錢生命的故事。文章語言樸實自然,敘事生動具體,情感淳厚感人,表達了兩岸同胞的血脈親情。本文的選編意圖具有時代意義,體會兩岸同胞的骨肉親情,更重要的是要在情致醇厚感人的文章中,品味語言,提高學生的閱讀評價能力和表達能力。
二、學情分析:
愛,是人類最美好的情感。有關主題為“關愛”的課文學生在前幾冊教材中已學過不少,親情之愛、朋友之情學生都有所體會,這篇課文繼續引導學生感受人間真情,體會人與人之間無私奉獻的愛能創造奇跡。學生對大陸與臺灣的歷史問題、骨髓捐獻與白血病的治療都不甚了解,教學時要注意引導學生體會互相關愛帶來的快樂和幸福。用要素法歸納課文的主要內容和查字典理解詞語的方法學生已掌握,本節課在鞏固的基礎上要指導學生抓關鍵詞句歸納課文主要內容和聯系上下文理解詞語含義的方法。在學習本課時,要注意培養學生的語文能力,注意引導學生多讀、多想、多體會,再由課文內容想開去,這樣會使文章的理解更深入。這一點在教學中要注意落實。
三、教學目標:
1、認識8個生字,會寫12個生字。正確讀寫“跨越、海峽、桂樹、蒼白、紅潤、移植”等詞語。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通過抓重點詞、句,運用聯系上下文、聯系生活實際等方法去體會骨髓移植對小錢的重要,借助文本中關鍵的詞句,理解課題“跨越海峽的生命橋”的含義。
3、體會李博士和臺灣青年一心為他人著想的高尚品質,感受海峽兩岸人民的血脈親情。
四、學習重點:引導學生通過理解骨髓移植對挽救小錢生命的重要,臺灣青年在余震中捐獻骨髓的危險,以及兩岸醫護人員的奔波勞累,體會“跨越海峽的生命橋”的含義。
五、學習難點:通過抓關鍵詞體會骨髓移植對小錢的重要,通過聯系臺灣當時正處于余震之中,手術條件惡劣來體會臺灣青年和李博士的高尚精神。
六、關鍵:一是理解關鍵詞句,二是借助文本,朗讀體會。
七、教學準備:
教師:多媒體課件。
師生:有關骨髓移植的知識、對兩岸歷史問題的了解。
八、教學時間:兩課時
第一課時:把握文章主要內容,理解課文。
第二課時:感情朗讀,升華情感,讀寫結合。
九、教學過程
根據《語文課程標準》中的“閱讀是學生個性化的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這一要求,結合教材特點及學生的實際情況,本課教學,我采用自讀自悟的教學方法,通過多種形式的讀,讓學生在讀中去想去說,從而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思考和感悟。因此,本課教學,我設計以下幾個環節:
第一環節:激情導入,激發情感
薩特說過,“閱讀是一種被引導的創造。”從某種意義上來說,閱讀更是一種被“誘惑”的創造。不同個性氣質和生活經驗的個體,就是被一篇篇想像豐富、語言精美、情感涌動的文學作品所吸引。于是他們在這種被“誘惑”的體驗中,產生或喜悅或惋惜、或憎恨或崇敬、或向往或同情、或奇怪或思索等不同感受和體驗來。
所以,在導入環節,我采用配樂解說方法,將本課內容簡要介紹一下,結尾提出這位正值花樣的年輕人,他的生命還有救嗎?導入新課,從感觀,聽覺上得到一種震顫,從而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產生強烈的學習欲望。
第二環節:抓重點語句,理解課文
1、首先自由讀文,掃清識字障礙,并思考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情?從學生的匯報中抽取“杭州、白血病、小錢、臺灣青年、余震中捐獻骨髓”等詞語做抓關鍵詞歸納主要內容的指導。
2、然后由“課文中哪些詞句讓你深深的感動并揪住你的心”這一問題切入,借助多媒體課件的幫助,我預設從 “這個剛滿18歲的年輕人,患了嚴重的白血病,生命就像即將凋零的含苞的花朵,唯有骨髓移植,才能使這朵生命之花綻放。”句中體會骨髓移植的緊迫性和重要性,通過學生查閱資料,進一步了解白血病的有關知識。“然而,要找到適合移植的骨髓,又談何容易。如果沒有親緣關系,大約在十萬人里才有可能找到一個有適合骨髓的人。小錢是幸運的,幾經輾轉,終于在臺灣找到了這樣的人。”“骨髓的保存期只有24小時。李博士帶著剛抽取的骨髓,經過十幾個小時的奔波,趕到杭州,和當地的醫護人員一起連夜為小錢做了骨髓移植手術。”結合課件演示的李博士一天的`時間表和介紹李博士的有關知識幫助學生進一步體會這骨髓的來之不易。隨著課件出示中國地圖,在臺灣,上海,杭州之間用紅色箭頭批示出幫助學生建立形象,直觀的表象。通過品詞析句,引導學生知道骨髓移植對小錢的重要性和尋找合適骨髓的不容易而臺灣青年和李博士卻在危險的余震中完成捐髓手術,以及兩岸醫護人員的奔波勞累,體會兩岸人民的血脈親情。
第三環節:升華情感,理解題義
1、愛是心靈的呼喚,愛是生命的源泉,兩岸骨肉同胞用他們真摯的愛,用他們血濃于水的情挽救了小錢的生命。這真是一座跨越海峽的生命橋,這座生命橋還是什么橋?
2、那種濃濃的的血脈親情讓我們為之感動,那種互相關愛令我們感到幸福與快樂,讓我們懷著一顆感恩的心,用最飽滿的感情讀一讀課文最后一段(伴隨著音樂,全班同學齊讀第七自然段。)
第四環節:課外拓展,讀寫結合
在這一環節中,我主要想讓學生升華學習體會,進一步體會兩岸同胞情。所以,首先我出示幾幅圖片。(圖片1)小錢得救了,他流下了幸福的淚水。(圖片2)他的父母緊緊地握住李博士的雙手久久不愿離開。教師邊出示邊解說:因為愛,人間才充滿溫暖。是愛,給了小錢第二次生命。是愛,讓一朵即將凋零的含苞的花朵又一次綻放。從而提出如果有一天,(圖片3)小錢和那位不顧家人安危、冒著生命為他捐獻骨髓的臺灣青年相遇了,他們會說些什么呢?或者把自己想象成死里逃生的小錢,給你的救命恩人,那外臺灣青年寫一封信。引導學生積極思考,大膽說出自己的想法。并試著將所思,所想,所說寫下來。因為閱讀的過程是讀者作品、作者進行對話的過程。如果我們的教師越俎包辦,強行打斷學生和文本的對話,甚至剝奪學生和文本的對話權,勢必損壞學生閱讀的主體性,損害學生獨特的情感體驗。所以本環節,我鼓勵學生大膽發言,說出自己的想法,并給予一定的肯定和引導。
《跨越海峽的生命橋》教學設計14
一、教材分析:
《跨越海峽的生命橋》是人教版課標實驗教材四年級上冊第六組元的第二篇課文。本組元的訓練重點就是感受“人間真情”,用愛撥動學生的心弦,激起效仿的意愿。本文講述了臺灣著名骨髓移植專家李政道博士在余震中為一位臺灣青年抽取骨髓,輾轉數千公里,連夜趕到杭州,為大陸杭州青年小錢作骨髓移植手術,挽救了青年小錢生命的故事。文章語言樸實自然,敘事生動具體,情感淳厚感人,表達了兩岸同胞的血脈親情。本文的選編意圖具有時代意義,體會兩岸同胞的骨肉親情,更重要的是要在情致醇厚感人的文章中,品味語言,提高學生的閱讀評價能力和表達能力。
二、學情分析:
我們的學生來自五湖四海,大部分是外來務工人員子女,對臺灣和大陸的歷史淵源不是很清楚,臺灣和大陸問題,骨髓移植還有白血病的知識更是沒有了解,沒有相關的書籍獲取網絡上相關知識也很少,雖然說,大愛無疆,愛是人類最美好的情感。再加上前面有關主題為“關愛”的課文學生在前幾冊教材中已學過不少,親情之愛、朋友之情學生都有所體會,但是沒有更深刻體味,所以在教授這篇課文繼續引導學生感受人間真情,體會人與人之間無私奉獻的愛能創造奇跡。我在教學時更注意引導學生體會互相關愛帶來的快樂和幸福。課前引導學生先了解課文相關背景,自己發揮主觀能動性歸納課文的主要內容利用查字典理解詞語的,本節課在鞏固的基礎上要指導學生抓關鍵詞句歸納課文主要內容和聯系上下文理解詞語含義的方法。在學習本課時,要注意培養學生的語文能力,注意引導學生多讀、多想、多體會,再由課文內容想開去,這樣會使文章的理解更深入。這一點在教學中要注意落實。
三、教學目標:
1.認識8個生字,會寫12個生字。正確讀寫“跨越、海峽、桂樹、蒼白、紅潤、移植”等詞語。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通過抓重點詞、句,運用聯系上下文、聯系生活實際等方法去體會骨髓移植對小錢的重要,借助文本中關鍵的詞句,理解課題“跨越海峽的生命橋”的含義。
3.體會李博士和臺灣青年一心為他人著想的高尚品質,感受海峽兩岸人民的血脈親情。
四、學習重點:
引導學生通過理解骨髓移植對挽救小錢生命的重要,臺灣青年在余震中捐獻骨髓的危險,以及兩岸醫護人員的奔波勞累,體會“跨越海峽的生命橋”的含義。
五、學習難點:
通過抓關鍵詞體會骨髓移植對小錢的重要,通過聯系臺灣當時正處于余震之中,手術條件惡劣來體會臺灣青年和李博士的高尚精神。
六、關鍵:
一是理解關鍵詞句,二是借助文本,朗讀體會。
七、教學準備:
教師:多媒體課件。地球儀
師生:有關骨髓移植的.知識、對兩岸歷史問題的了解。
八、教學時間:兩課時
第一課時:把握文章主要內容,理解課文。 第二課時:感情朗讀,升華情感,讀寫結合。
九、教學過程
根據《語文課程標準》中的“閱讀是學生個性化的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這一要求,結合教材特點及學生的實際情況,本課教學,我采用自讀自悟的教學方法,通過多種形式的讀,讓學生在讀中去想去說,從而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思考和感悟。因此,本課教學,我設計以下幾個環節:
第一環節:激情導入,激發情感
閱讀文本收獲知識,讀書,讀好書,會讀書是語文教學 成功的第一法寶,古代詩人杜甫曾說過,讀書百遍其義自見。讓學生陶醉在文本中 在閱讀體驗中,產生或喜悅或惋惜、或憎恨或崇敬、或向往或同情、或奇怪或思索等不同感受和體驗來。
所以,在導入環節,我采用配樂范文朗讀方法,將本課用最美聲音呈現出來,結尾用一首課文改編詩歌,在音樂中結束,從感觀,聽覺上得到一種震顫,升華課文感情讓不滅的血脈親情永駐大陸海峽兩岸。
第二環節:抓重點語句,理解課文
1、首先自由讀文,掃清識字障礙,并思考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情?從學生的匯報中抽取“杭州、白血病、小錢、臺灣青年、余震中捐獻骨髓”等詞語做抓關鍵詞歸納主要內容的指導。
2、然后由“課文中哪些詞句讓你深深的感動并揪住你的心”這一問題切入,借助多媒體課件的幫助,我預設從 “這個剛滿18歲的年輕人,患了嚴重的白血病,生命就像即將凋零的含苞的花朵,唯有骨髓移植,才能使這朵生命之花綻放。”句中體會骨髓移植的緊迫性和重要性,通過學生查閱資料,進一步了解白血病的有關知識。“然而,要找到適合移植的骨髓,又談何容易。如果沒有親緣關系,大約在十萬人里才有可能找到一個有適合骨髓的人。小錢是幸運的,幾經輾轉,終于在臺灣找到了這樣的人。”“骨髓的保存期只有24小時。李博士帶著剛抽取的骨髓,經過十幾個小時的奔波,趕到杭州,和當地的醫護人員一起連夜為小錢做了骨髓移植手術。”結合課件演示的李博士一天的時間表和介紹李博士的有關知識幫助學生進一步體會這骨髓的來之不易。隨著課件出示中國地圖,在臺灣,上海,杭州之間用紅色箭頭批示出幫助學生建立形象,直觀的表象。通過品詞析句,引導學生知道骨髓移植對小錢的重要性和尋找合適骨髓的不容易而臺灣青年和李博士卻在危險的余震中完成捐髓手術,以及兩岸醫護人員的奔波勞累,體會兩岸人民的血脈親情。
第三環節:升華情感,理解題義
1、愛是心靈的呼喚,愛是生命的源泉,兩岸骨肉同胞用他們真摯的愛,用他們血脈親情挽救了小錢的生命。這真是一座跨越海峽的生命橋,這座生命橋還是什么橋?
2、那種濃濃的的血脈親情讓我們為之感動,那種互相關愛令我們感到幸福與快樂,讓我們懷著一顆感恩的心,用最飽滿的感情讀一讀課文詩(伴隨著愛的禮物的音樂,) 第四環節:課外拓展,讀寫結合
在這一環節中,我主要想讓學生升華學習體會,進一步體會海峽兩岸同胞血脈親情。在讀完課文詩,這個環節后,學生仿寫表達愛和親情的三句詩歌。我鼓勵學生大膽發言,說出自己的想法,并給予一定的肯定和引導。
板書:
22、跨越海峽的生命橋
愛心
杭州———————臺灣
血脈親情
《跨越海峽的生命橋》教學設計15
【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
認識8個生字,正確讀寫“跨越、海峽、桂樹”等詞語,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過程與方法:
通過合作探究“跨越海峽的生命橋”的含義。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在朗讀中體會李博士和臺灣青年一心為他人著想的高尚品質,感受海峽兩岸人民的血脈親情。
【教學重難點】
引導學生通過理解骨髓移植對小錢的重要,臺灣青年在余震中捐獻骨髓的危險,以及兩岸醫護人員的奔波勞累,體會“跨越海峽的生命橋”的含義。
【教學過程】
一、課前游戲導入,感知給予的快樂
(吃蛋糕比賽。)
(出示大屏幕),有三塊蛋糕,第一塊5寸大,第二塊7寸大,第三塊10寸大。
1、現在要和你的對手比賽誰吃的蛋糕多,我們假設你們吃的速度一樣快,你先吃哪一塊?
2、下面進行第二輪測試,還是這樣三塊蛋糕,你的對手也是一個孩子,已經幾天沒有吃飯了,很餓很餓。你和他比賽誰吃的蛋糕多,你先吃哪一塊?
3、總結:
你們讓我很感動,因為你們不僅聰明,還很善良很可愛,有一顆樂于付出,樂于給予的心。為此,我要送你們一句名言,是我從書中讀到的──“給于是快樂的!”(學生齊讀)希望我們永遠記住這句話。那么,假如需要你給予別人的不是蛋糕,而是你的鮮血,你的骨髓,你還能做到嗎?如果不僅僅是鮮血和骨髓,還有生命,你還能做到嗎?我們可以不立刻回答,但不能永遠回避,我們要在學習中思考。
今天這節課,張老師想和大家共同學習一篇以“給于是快樂的”為主體的文章。看老師寫課題,字要寫得橫平豎直,端端正正。
(板書課題。)
1、齊讀課題質疑。讀了課題,你有什么問題?
2、導語過渡:
這是一個真實的故事,一個發生在杭州和臺灣花蓮之間的故事,因為真實,因為就在我們身邊,我在讀這個故事的時候,格外感動,我想你們也一樣,讓我們再來讀讀這個故事,看看到底是什么感動著我們?
二、初讀感知
1、自由朗讀課文,要求讀準字音,讀通課文,遇到難讀的字或句子多讀幾遍。
2、檢查字詞讀音:
凋零 綻放 輾轉 步履匆匆 突如其來
空曠 暫停 身軀 白血病 同胞
3、學生自由讀課文:
⑴ 小組交流:
對學習小組內的學習伙伴讀幾遍你覺得特別令你感動的句子和段落。
⑵ 全班交流。
(交流令自己感動的句子以及感動的原因。)
三、深入閱讀文本,整合資源,深刻體會
1、導語:
故事發生在──1999年9月22日早晨
誰──小錢
什么事──患了白血病
2、重點句理解:
這個剛滿18周歲的年輕人,患了嚴重的白血病,生命就像即將凋零的花朵,惟有骨髓移植,才能使這朵生命之花綻放。
⑴ 齊讀;
⑵ 你讀懂了什么?理解“白血病、凋零、綻放(反義詞)。”
白血病就是血癌,只有骨髓移植才能治愈。
⑶ 18歲,如含苞欲放的花朵還沒來得及開放,如初升的太陽還沒來得及普照大地,小錢因為患了白血病而掙扎在死亡線上,年輕的生命危在旦夕,尋找適合移植的骨髓刻不容緩啊。但是,不幸的小錢又是幸運的,幾經輾轉,終于在我們祖國的臺灣找到了適合移植的骨髓。
3、全班交流?預設重點句:
⑴ 在同一時刻,海峽彼岸的臺灣花蓮慈濟醫院,骨髓移植專家李博士正步履匆匆地走進手術室:
① 理解“同一時刻”“步履匆匆”;
② 為什么李博士會步履匆匆?
③ 有感情朗讀。
⑵ 此時此刻,跑到空曠的地方才比較安全。但是,李博士仍沉著地站在病床旁,那位青年也靜靜地躺在病床上。
① 齊讀,你讀懂了什么?
② 理解“沉著”。
③ 面對“突如其來的地震,為什么李博士仍沉著地站著,青年還靜靜地躺著?他們可能會遇到怎樣的'危險?
④ 指導有感情地朗讀。
⑤ 小結:
李博士和青年急小錢所急,想小錢所想,把自己的生命置之度外,他們的精神多么難能可貴啊!
4、升華情感,體會“生命橋“的含義,學習第七節:
⑴ 導語:
經過李博士不分晝夜的奮戰,由于臺灣青年那血濃于水的無私奉獻,小錢得救了。
⑵ 齊讀最后一節。你又讀懂了什么?
⑶ 教師小結:
兩岸骨肉同胞用愛心架起了這座跨越海峽的生命橋。那血脈親情如同生命的火種,必將一代一代傳下去。
四、總結詩朗誦
寶島臺灣同大陸被臺灣海峽所隔,但兩岸同胞的血脈親情是無法割斷的,這種血脈親情就是《跨越海峽的生命橋》(讀)。這座用愛心架起的生命橋將永遠屹立在兩岸同胞的心中。在此,老師借臺灣當代著名詩人余光中的一首詩來結束我們今天的上課。鋼琴曲伴奏,朗誦《鄉愁》。
五、想象拓展,啟迪心靈
根據國際上骨髓捐助的有關規定,骨髓捐助者和受捐人在一年內是不能見面也不能知道對方的身份和姓名的,但一年以后就可以了。我們來想象一下,一年以后的某一天小錢和那位捐骨髓的臺灣青年相遇了,會是怎樣的場景?小錢會對那位臺灣青年說些什么呢?
六、板書設計
杭州 臺灣
骨髓
小錢────年輕人
【 《跨越海峽的生命橋》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跨越海峽的生命橋教學設計06-23
《跨越海峽的生命橋》教學設計10-13
《跨越海峽的生命橋》語文教學反思02-20
《跨越海峽的生命橋》說課稿優秀03-03
《跨越海峽的生命橋》語文教學反思優秀10-26
四年級語文《跨越海峽的生命橋》的教學設計04-11
《跨越海峽的生命橋》第二課時教學設計06-21
跨越海峽的生命橋第二課時教學設計06-21
《跨越海峽的生命橋》語文教學反思精選9篇02-20
《跨越海峽的生命橋》語文教學反思(3篇)03-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