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天的懷念》教學設計(集錦15篇)
作為一名教師,常常要寫一份優秀的教學設計,教學設計是實現教學目標的計劃性和決策性活動。你知道什么樣的教學設計才能切實有效地幫助到我們嗎?下面是小編整理的《秋天的懷念》教學設計,歡迎閱讀與收藏。
《秋天的懷念》教學設計1
【教學目的】
認識本課生字,理解課文內容,體會母子情深,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重點】
體會課文內容所表達的思想感情,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難點】
聯系課文內容,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
【教學過程】
一、從課題引入 齊讀課題。秋天是我們看菊花的時候,在這時候作者想到了誰?(母親)。這是史鐵生為了懷念母親,寫下的文章,誰能介紹一下有關作者和作品的資料嗎?(學生介紹老師補充)然后,讓學生讀一讀本課的生字(投影打出,讀準即可)。
二、學生自由讀課文,從整體感知內容 1、自由讀課文,想一想課文主要寫了什么?你覺得課文中的'母親是一個怎樣的人?(學生可簡單說)教師板書:“關心我” 2、默讀課文,標出母親關心我的四件事,并且畫出課文的哪些地方使你最感動,并把簡單的體會批注在書旁。 3、在自學的基礎上小組討論交流 4、在全班交流,老師引導學生抓信“母親”的表情、動作、語言來說,盡量說得詳細,讓學生透過這四件小事概括出母親的愛是一種什么樣的愛? 板書:堅強、無私、偉大
三、學生有感情地朗讀來體會這種情感 同學們剛才體會得不錯,你能把你感受到的這種愛讀一讀嗎?學生自由讀自己感受深的句子或段落,然后指名讀,互評后再讀。
四、討論交流 然而當時“我”未能體會母親的這一片苦心,這無私而偉大的愛,就在母親與“我”訣別的時候,“我”才真切地體會到了母親的深情,才真正懂得了母親沒有說完的話。你們想想這話是什么意思?學生讀書,聯系上下文后說出:母親希望“我”和妹妹好好活著,“我”和妹妹都知道母親對我們的希望,一定不讓母親失望。
五、進行口語訓練 假如清明節到了,作者面對母親的遺像偉說些什么呢? 教師根據學生說的內容,概括出詞語板書:愧疚、熱愛、懷念。
《秋天的懷念》教學設計2
教學目標:
1、認識本課的生字、新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領悟文中蘊涵著的平凡而偉大的母愛。
教學重點
讀懂課文內容,領會樸實的語蘊涵的豐富情感。教學難點:體會母親對兒子偉大無私的愛。
教學關鍵:
理解重點詞句,體會思想感情。創新實踐訓練點:進一步培養學生的自讀能力。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激情導入,揭示課題
師:“母親”是那么親切的字眼兒,提起母親我們總有說不完的話。
誰愿意說說你的母親?
生:答
師:老師從你們的話語中,體會到了媽媽你們的愛,同時也感受到了你們對媽媽的一片深情。今天我們來認識一位平凡而偉大的母親,再一次來感受博大的母愛吧!師板書課題:
10、秋天的懷念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師:學習這篇課文,你想知道什么?生:想知道課文主要講的什么?生:文中的母是怎樣的人?
師:輕聲自讀課文,尋找答案。
生邊讀邊想然后回答
生:課文講述了一位母親,身患重病,照顧雙腿癱瘓的兒子,鼓勵兒子要堅強的活下去。
師:課文的.母親是怎樣的人呢?生:對兒子的照顧無微不無至。生:對兒子體貼關心。
生:堅強樂觀。
生:母親非常愛我。
三、理解內容,感受母愛的偉大
師:母愛是偉大的,從課文中的哪些句子體現出來呢?把這些讓你感到的句子找出來,并說說讓你感到的理由。生默讀課文,邊讀邊畫書,然后回答。
生:讓我最感到的地方是“我發脾氣時,母親就悄悄地躲出去……”
文中的“我”雙腿癱瘓,經常發脾氣,這時母親卻耐心的安慰我,鼓勵我堅強的活下去。
生:“我”卻一直不知道……
母親重病纏身,自己承受著巨大的痛苦,卻不告訴兒子,不想給兒子增添痛苦,這位母親多么偉大而無私啊!生:母親進來了……
母親已知道自己重病,她想最后帶兒子去北海看菊花,好讓獨生子喜起對生活的勇氣,兒子的快樂就是她的快樂。生:她昏迷前的最后一句話;我那個生病的兒子……母親臨終前,仍然惦記我和妹妹,我們是他心中唯一的牽掛。師:這些句子真的令人好感動啊,體現了母親對兒子偉大無私的愛,從這些句子中你還能想到什么?小組討論然后回答
生:兒子熱愛母親
生:兒子對母親有一種愧疚之情。生:兒子深切懷念母親。
師板書——懷念
四、鞏固練習,加深理解
1、師:這篇課文用樸素的語言表達了母子之間的似海深情,下面我們有感情地再把這篇課文讀一遍好嗎?
生讀課文,師適當指導
2、師:母親帶著對兒女的牽掛走了,我想兒子一定有許多話想對母親說,清明節到了,他面對母親的貴像會說些什么呢?
生:答
五、知識拓展
師:同學們說的太感人了!你們都是懂事的好孩子,學習這篇課文你想對媽媽說些什么?
生:答
師:課后把你們想對媽媽說的這些話以書信的形式寫出來好嗎?
師:最后讓我們把心中最美的歌獻給天下所有的母親吧!師生齊唱:《世上只有媽媽好》
板書設計:
10、秋天的懷念
愛→
母親我
懷念←
《秋天的懷念》教學設計3
教學目標: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理清文章內容。
2、品讀細節描寫,領會樸實的語句中蘊含的豐富情感。
3、感受母愛的無私與偉大,學會堅強,珍視生命。
教學重點:
體會文中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教學難點:
品讀細節,領會樸實的語句中蘊含的情感。
教學過程:
一、觸動情感,引入課題
激情談話:一個青年在他跨入生命最燦爛的季節的時候,他的雙腿突然癱瘓了。他從此將與輪椅為伴。這是一份多么沉重的苦難?一個原本活潑好動的男孩,突然間不能走路了,他的脾氣變得暴燥無常起來,文章中他是怎樣表達自己這種心情的?他就是史鐵生。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他寫的一篇文章——《秋天的懷念》。
二、品味詞句,感悟真情
出示讀書要求:讀課文,想想母親是怎樣關心我的,體會作者是怎樣透過一件件小事表達母親的一片深情的?(通過體會母親的“忍”,感受母愛的無私、偉大。)
1.“北海的菊花開了,我推你去看看吧。”體會母親的良苦用心。
2.對于“跑”和“踩”一類的字眼,母親比我還敏感,她又悄悄的出去了。教師引導學生抓住“悄悄地”幾處動作來體會母親的細心、小心、苦心。
3.體會母親的自己的病痛。
教師小結:經過同學們的品味,我們感到母親除了要忍住兒子的`報怨、忍住自己的痛苦外,更要忍住兒子的病痛給自己帶來的打擊!這是一種怎樣難熬的忍耐啊!同學們,你的眼前出現了一位怎樣的母親?
4.體會“咱娘兒倆在一塊兒,好好兒活……”的含義。
三、拓展延伸,升華情感
教師小結:今天的史鐵生珍惜生命、勤奮寫作,寫出了許多精彩的文章,活出了自己精彩的人生。
1.課件出示史鐵生所取得的成就。
2.教師總結:母愛,人類一個亙古不變的主題,無論自己的子女是丑是美,是健康還是殘疾,她都全身心的去愛他、呵護他。這就是母愛,不需詮釋,不需回報。史鐵生曾說過:“死,是一件無須著急去做的事情,是一件無論如何也不會錯過的事情。”相信大家從今天的學習中不僅僅又一次感受了偉大的母愛,還能看到作者對生命的思索:當苦難、逆境來臨的時候,我們首先應想到的是好好活,想到關愛我們的親人、朋友。
3.課下,請同學們閱讀史鐵生的其他作品:《我與地壇》、《病隙隨筆》、《有關廟的回憶》、《合歡樹》,相信你會有更多的收獲!
《秋天的懷念》教學設計4
【學習要點】
理解文章標題的含義
☆課堂探討☆
要點一:理解文章標題的含義
【探究活動】
理解標題“秋天的懷念”的含義
【教師釋疑】
1.點明中心。2.引起讀者的興趣。3.是本文的線索。4.表明主要人物。5.點明主要內容
【討論明確】
【課堂提升】
閱讀以下文章,回答后面問題。
九歲的病榻
蘇童
①我最初的生病經驗產生于一張年久失修的藤條躺椅上,那是一個九歲男孩的病榻。
②那年我九歲,不知道為什么會得那種動不動就要小便的怪病,不知道小腿上為什么會長出無數紅色疹塊,也不知道白細胞和血小板減少的后果到底有多嚴重。那天父親推著自行車,我坐在自行車后座上,母親在后面默默扶著我,一家三口離開醫院時天色已近黃昏,我覺得父母的心情也像天色一樣晦暗。我知道我生病了,我似乎有理由向父母要點什么,于是在一家行將打烊的糖果鋪里,父親為我買了一只做成蜜橘形狀的軟糖,橘子做得很逼真,更逼真的是嵌在上方的兩片綠葉,我記得那是我生病后得到的第一件禮物。
③生病是好玩兒的,生了病可以吃到以前吃不到的食物,可以受到家人更多的關注和呵護,可以自豪地向鄰居小伙伴宣布:我生病了,明天我不上學!但這只是最初的感覺,很快,生病造成的痛苦便擠走了所有稚氣的幸福感覺。
④生病后端到床前的并非美食。醫生對我說,你這病忌鹽,不能吃鹽,千萬別偷吃,有人偷吃鹽結果就死了,你偷不偷吃?我說我不會偷吃,不吃鹽有什么了不起的,起初也確實漠視了我對鹽的需要。母親從藥店買回一種似鹽非鹽的東西放在我的菜里,有點咸味,但咸得古怪,還有一種醬油,也是紅的,但也紅得古怪。開始與這些特殊的食物打交道,沒幾天我就對它們產生了恐懼之心,我想如果不是生了不能吃鹽的病該有多好,世界上怎么會有不能沾鹽的怪病?有幾次我拿了根筷子在鹽罐周圍徘徊,最終仍然未敢越軌,因為我記得醫生的警告,我只能安慰自己,不想死就別偷吃鹽。
⑤生了病并非就意味著睡覺和自由。休學半年的建議是醫生提出來的,我記得當時心花怒放,唯恐父母對此提出異議。我父母都是信賴中醫的人,他們同意讓我休學,只是希望醫生用中藥來治愈我的病,他們當時認為西醫是壓病,中醫才是治病。于是后來我便有了那段大啖草藥汁、燉破三只藥鍋的慘痛記憶。對于一個孩子的`味蕾和胃口,那些草藥無疑就像毒藥。我捏著鼻子喝了幾天,痛苦之中想出一個好辦法,以上學為由逃避喝藥。有一次,我在母親倒藥之前匆匆地提著書包竄到門外,我想與其喝藥不如去上學,但我跑了沒幾步就被母親喊住了,母親端著藥碗站在門邊,她只是用一種嚴厲的目光望著我,我從中讀到的是令人警醒的內容:你想死?你不想死就回來給我喝藥。
⑥于是我又回去了。一個九歲的孩子同樣恐懼死亡,現在想來,讓我在九歲的時候就開始怕死,命運之神似乎有點太殘酷了,這是對我的調侃還是救贖,我至今沒有悟透。
⑦九歲的病榻前,時光變得異常滯重冗長,南方的梅雨滴滴答答下個不停,我的小便也像梅雨一樣解個不停,我恨室外的雨,更恨自己那出了毛病的腎臟,我恨煤爐上那只飄著苦腥味的藥鍋,也恨身子底下咯吱咯吱亂響的藤條躺椅,生病的感覺一天壞于一天。
⑧有一天,班上的幾個同學一起來我家探望,我看見他們活蹦亂跳的模樣,心里竟然是一種近似嫉妒的酸楚。我把他們晾在一邊,跑進內室把門反鎖上,我不是想哭,而是想把自己從自卑自憐的處境中解救出來,面對他們,我突然感到無以言表的痛苦,也就是在門后偷聽外面同學說話的時候,我才真正意識到我是多么想念學校,我真正明白了生病是件很不好玩兒的事情。
⑨病榻上輾轉數月,后來我獨自在家熬藥喝藥,凡事嚴遵醫囑,鄰居和親戚們都說,這孩子乖,我父母便接著說,他已經半年沒沾一粒鹽了。我想他們都不明白我的想法,我的想法歸納起來其實只有兩條:一是怕死,二是想返回學校和不生病的同學在一起,這是我全部的精神支柱。
⑩半年以后我病愈回到學校,我記得那是一個秋高氣爽的日子,我在操場上跳繩,不知疲倦地跳,變換著各種花樣跳,直到周圍站了許多同學,我才收起繩子。我的目的已經達到,我只是想告訴大家,我的病已經好了,現在我又跟你們一模一樣了。
⑾我離開了九歲的病榻,從此自以為比別人更懂得健康的意義。
(選自20xx年第16期《讀者》)
1.本文結構可劃分為四部分,請用簡潔的語言概括文章第三部分的主要內容。(2分)
第一部分(1):引出下文,總寫九歲的“我”因病榻上經歷而有了生病的經驗。
第二部分(2—3):寫我剛生病時,以為生病是一種幸福。
第三部分(4-10):
第四部分(11):總結全文,寫這場病給我的人生啟迪。
2.通讀全文,作者生病后有哪些“小幸福”?有哪些“大痛苦”?
“小幸福”:
“大痛苦”:
3.如何理解第(8)段“我把他們晾在一邊”這句話中的“晾”字?(3分)
4.請談談對文章標題“九歲的病榻”的理解。
5.文章結尾,作者寫道:“從此自以為比別人更懂得健康的意義”,你認為作者所說的“健康的意義”是什么?(3分)
【學習要點】
理解文章標題的含義
☆課堂探討☆
要點一:理解文章標題的含義
【探究活動】
理解標題“秋天的懷念”的含義
【教師釋疑】
1.點明中心。2.引起讀者的興趣。3.是本文的線索。4.表明主要人物。5.點明主要內容
【討論明確】
1.作者在秋天懷念同是在秋天去世的母親。2.作者走過了人生的秋天。
【課堂提升】
閱讀以下文章,回答后面問題。
九歲的病榻
蘇童
①我最初的生病經驗產生于一張年久失修的藤條躺椅上,那是一個九歲男孩的病榻。
②那年我九歲,不知道為什么會得那種動不動就要小便的怪病,不知道小腿上為什么會長出無數紅色疹塊,也不知道白細胞和血小板減少的后果到底有多嚴重。那天父親推著自行車,我坐在自行車后座上,母親在后面默默扶著我,一家三口離開醫院時天色已近黃昏,我覺得父母的心情也像天色一樣晦暗。我知道我生病了,我似乎有理由向父母要點什么,于是在一家行將打烊的糖果鋪里,父親為我買了一只做成蜜橘形狀的軟糖,橘子做得很逼真,更逼真的是嵌在上方的兩片綠葉,我記得那是我生病后得到的第一件禮物。
③生病是好玩兒的,生了病可以吃到以前吃不到的食物,可以受到家人更多的關注和呵護,可以自豪地向鄰居小伙伴宣布:我生病了,明天我不上學!但這只是最初的感覺,很快,生病造成的痛苦便擠走了所有稚氣的幸福感覺。
④生病后端到床前的并非美食。醫生對我說,你這病忌鹽,不能吃鹽,千萬別偷吃,有人偷吃鹽結果就死了,你偷不偷吃?我說我不會偷吃,不吃鹽有什么了不起的,起初也確實漠視了我對鹽的需要。母親從藥店買回一種似鹽非鹽的東西放在我的菜里,有點咸味,但咸得古怪,還有一種醬油,也是紅的,但也紅得古怪。開始與這些特殊的食物打交道,沒幾天我就對它們產生了恐懼之心,我想如果不是生了不能吃鹽的病該有多好,世界上怎么會有不能沾鹽的怪病?有幾次我拿了根筷子在鹽罐周圍徘徊,最終仍然未敢越軌,因為我記得醫生的警告,我只能安慰自己,不想死就別偷吃鹽。
⑤生了病并非就意味著睡覺和自由。休學半年的建議是醫生提出來的,我記得當時心花怒放,唯恐父母對此提出異議。我父母都是信賴中醫的人,他們同意讓我休學,只是希望醫生用中藥來治愈我的病,他們當時認為西醫是壓病,中醫才是治病。于是后來我便有了那段大啖草藥汁、燉破三只藥鍋的慘痛記憶。對于一個孩子的味蕾和胃口,那些草藥無疑就像毒藥。我捏著鼻子喝了幾天,痛苦之中想出一個好辦法,以上學為由逃避喝藥。有一次,我在母親倒藥之前匆匆地提著書包竄到門外,我想與其喝藥不如去上學,但我跑了沒幾步就被母親喊住了,母親端著藥碗站在門邊,她只是用一種嚴厲的目光望著我,我從中讀到的是令人警醒的內容:你想死?你不想死就回來給我喝藥。
⑥于是我又回去了。一個九歲的孩子同樣恐懼死亡,現在想來,讓我在九歲的時候就開始怕死,命運之神似乎有點太殘酷了,這是對我的調侃還是救贖,我至今沒有悟透。
⑦九歲的病榻前,時光變得異常滯重冗長,南方的梅雨滴滴答答下個不停,我的小便也像梅雨一樣解個不停,我恨室外的雨,更恨自己那出了毛病的腎臟,我恨煤爐上那只飄著苦腥味的藥鍋,也恨身子底下咯吱咯吱亂響的藤條躺椅,生病的感覺一天壞于一天。
⑧有一天,班上的幾個同學一起來我家探望,我看見他們活蹦亂跳的模樣,心里竟然是一種近似嫉妒的酸楚。我把他們晾在一邊,跑進內室把門反鎖上,我不是想哭,而是想把自己從自卑自憐的處境中解救出來,面對他們,我突然感到無以言表的痛苦,也就是在門后偷聽外面同學說話的時候,我才真正意識到我是多么想念學校,我真正明白了生病是件很不好玩兒的事情。
⑨病榻上輾轉數月,后來我獨自在家熬藥喝藥,凡事嚴遵醫囑,鄰居和親戚們都說,這孩子乖,我父母便接著說,他已經半年沒沾一粒鹽了。我想他們都不明白我的想法,我的想法歸納起來其實只有兩條:一是怕死,二是想返回學校和不生病的同學在一起,這是我全部的精神支柱。
⑩半年以后我病愈回到學校,我記得那是一個秋高氣爽的日子,我在操場上跳繩,不知疲倦地跳,變換著各種花樣跳,直到周圍站了許多同學,我才收起繩子。我的目的已經達到,我只是想告訴大家,我的病已經好了,現在我又跟你們一模一樣了。
⑾我離開了九歲的病榻,從此自以為比別人更懂得健康的意義。
(選自20xx年第16期《讀者》)
1.本文結構可劃分為四部分,請用簡潔的語言概括文章第三部分的主要內容。(2分)
第一部分(1):引出下文,總寫九歲的“我”因病榻上經歷而有了生病的經驗。
第二部分(2—3):寫我剛生病時,以為生病是一種幸福。
第三部分(4-10):
第四部分(11):總結全文,寫這場病給我的人生啟迪。
【答案】第三部分(4-10):我體會到了生病的痛苦,想要放棄,最終用毅力戰勝了病魔。(大意對即可滿分。)(2分)學#科網
考點:分析文章結構層次。能力層級為分析綜合C。
2.通讀全文,作者生病后有哪些“小幸福”?有哪些“大痛苦”?
“小幸福”:
“大痛苦”:
【答案】“小幸福”:吃到以前吃不到的食物、更多的家人呵護和關愛、休學半年,“大痛苦”:不能吃鹽、只能吃特殊食物、天天喝中藥、不能活蹦亂跳。(各舉出兩例即可滿分。)(3分)
【解析】試題分析:重點閱讀③-⑧段,根據文章內容概括寫出作者的“小幸福”“大痛苦”即可。
考點:歸納內容要點,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層級為分析綜合C。
3.如何理解第(8)段“我把他們晾在一邊”這句話中的“晾”字?(3分)
【答案】“晾”,在這句話中的意思是“放在一邊不理不睬”(1.5分),這里寫出了我因為嫉妒同學活蹦亂跳沒有病而獨自痛苦(1.5分)。(大意對即可滿分。)(3分)學科%網
【解析】試題分析:聯系上下文來理解“晾”的意思,并分析我這么做的原因和心理活動。
考點:理解文中重要詞語的含義。能力層級為理解B。
4.請談談對文章標題“九歲的病榻”的理解。
【答案】①“病榻”貫穿全文,在文中起線索作用。②在“九歲的病榻”上,命運之神讓我殘酷地領悟人生。③“九歲的病榻”是我人生中最難忘記的痛苦經歷。④九歲經歷了這場病痛,使我明白健康就是一生最大的幸福。(大意對即可,答到其中任意兩點即可滿分。)(3分)
考點:理解文中重要語段的作用。能力層級為理解B。
5.文章結尾,作者寫道:“從此自以為比別人更懂得健康的意義”,你認為作者所說的“健康的意義”是什么?(3分)
【答案】作者所說的“健康的意義”是:①健康來之不易,面對疾病困擾時,要堅持不懈地與病魔斗爭。②健康是人生最大的幸福。③經過頑強拼搏爭取到的幸福,更讓人感到珍惜。(答出其中任意兩點即可,答對一點1.5分,大意對即可。)(3分)
【解析】
試題分析:通讀全文,根據文章主題和內容進行具體分析。
考點:體會重要語句的含意,品味語言表達藝術。能力層級為鑒賞評價D。
《秋天的懷念》教學設計5
設計理念: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閱讀教學的重點是培養學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賞、評價的能力。逐步培養學生探究性閱讀和創造性閱讀的能力等。本課教學貫徹以讀為本,綜合運用精讀、略讀、瀏覽等閱讀方法,力圖體現在速讀中整體感知,在品讀中感悟感動的特色。語文課程要體現新課改精神,由課內到課外,開拓學生的語言思維,老師要合理引導學生,努力尊重學生的觀點。必須讓學生與文本親密接觸去品味語言文字,學生成為閱讀的主人,才能收獲對文本個性化的體驗。
教學背景
對于六年級學生來說,理解本文的主題并不難,但是如何引導學生真正走進作者的內心世界;如何使學生的內心真正受到震撼,從而激發珍惜讀書機會的情懷,是我們教師所要重點思考的問題。因此,在教學中,教師要以圈劃朗讀為基本立足點,抓住關鍵詞句,聯系生活實際,喚起學生真切的情感體驗,從而引導學生讀出感悟、讀出體會,并在朗讀中讓學生的情感得到釋放和升華,從而放飛學生的思緒。
教材分析:《秋天的懷念》是著名作家史鐵生的作品。它講述了一個患病的母親無微不至地照顧癱瘓的兒子,并鼓勵兒子要好好活下去的故事。本文通過對生活中細小的事情的細致描寫,寫出了母親對兒子的愛和兒子對母親的懷念。
教學目標
1. 學會本課生字新詞,理解課文內容。
2. 引導學生梳理文章脈絡,初步領悟文章表達特色,潛心會文,提高學生閱讀能力。
3.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文中深沉無私的母愛和所蘊含的自強不息、熱愛生活的精神。 教學準備
1. 查閱作家史鐵生的資料;熟讀課文。
2. 制作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朗讀導入、入情入境
1、朗讀《合歡樹》片段。
2、引入:介紹史鐵生生平。
【設計意圖】:由課外語段導入,使學生進入情境。
二、自主閱讀,初嘗母愛
1、自由朗讀,思考:既然是秋天的懷念,那么作者在秋天懷念的是誰?為什么要在秋天懷念?為什么要懷念?
生:作者在秋天懷念的是母親,在秋天懷念是因為母親在秋天去世,母親在生前給予了我無微不至的關愛,所以在母親死后我懷念她。
2、師:既然文章寫了母親對我的.關愛,也寫了我對母親的懷念。哪一位同學來朗讀課文,把這種愛和懷念給大家傳達出來。
3、讓學生在《秋日絲語》的旋律中,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4、師:剛才這位同學讀得怎么樣?(生齊答:好)
那她是不是一個好讀者呢?(生齊答:是)
那你們想不想做一個好讀者呢?(生齊答:想)
【設計意圖】:本環節以讀-品、讀-思、讀-悟為基本學習活動程序,播放音樂,讓學生的朗讀聲情并茂,使他們比較深刻地理解母愛,并促使其語文素養得到多方面的提升。
三、重點擇讀,感悟母愛
在學生感知了母親對兒子的舔犢深情后,再讓學生反復朗讀文章的重點段落,引導學生體會作者是怎透過這些小事,表達對母親的一片深情的?可以從兩方面引導學生感悟作者對母親的深情懷念:
(1)作者陳述了母親為他所做的那些小事,母親一個小小的動作,細微的神情,只言片語,都使作者記憶猶新,體現了作者對母親的懷念。
(2)最后一個自然段,妹妹陪我看菊花,作者濃墨重彩地描寫那些菊花,也許正是表達作者對母親的深情懷念。
【設計意圖】:理清文章主線,體會人物思想感情,拉近文本內容和學生的距離。
三、品析詞句,體味母愛
1、史鐵生活下來了,但他生活得怎么樣?
2、師:那母親生活得又怎么樣?
3、母親這樣痛苦,她有沒有把玻璃砸碎,有沒有把東西摔到墻上,有沒有說活著還有什么勁?
4、再讀課文,邊讀邊畫出母親為了她的兒子活著的句子。(學生邊讀課文邊畫)
師:誰能說說母親是為了兒子活著的。
(投影) 母親昏迷前的最后一句話是:我那個生病的兒子,還有那個未成年的女兒,母親撲過來抓住我的手,忍住哭聲說:咱娘倆在一塊兒,好好兒活,好好兒活……師:反復
讀這段話并體會這段話說明什么?
5、母親撲過來的是什么? 母親忍住的又是什么? 讀這一段,讀出自己理解的情感來。(學生動情地閱讀課文)
6、還能從哪里讀出母親是為了兒子。投影:這時,母親就(悄悄地) 躲出去,在我看不見的地方偷偷地注意著我的動靜;當一切恢復沉寂,她又(悄悄地) 進來,眼圈紅紅地看著我;對于‘跑’和‘踩’一類的字眼兒,她比我還敏感。她又(悄悄地) 出去了。然后把關鍵詞悄悄地刪掉,讓學生分別讀一讀,體會所表現出來的不同情感。
7、透過這個悄悄地,你看出了母親的愛是怎樣的?
8、師:好! 讓我們根據自己對這句話的不同理解,帶著對母親的深情,再有感情地讀一讀這一段。
師:誰能讀出這種無私的、細膩的、謹慎的、小心翼翼的愛呢?(生讀)
9、評價朗讀,一起讀一讀。
【設計意圖】借助現代化的教學手段,突出以讀為主,運用自由讀、指名讀、齊讀等多種形式讓學生在讀中感悟,在感悟中體驗,在體驗中升華。教師精巧的設計,恰到好處的點撥引導,聲情并茂的講解,表揚激勵為主的評價,都為學生創造了一個平等和諧、寬松愉悅的氛圍;學生開放的思維、獨特的見解、豐富的的想象、生動的語言打動著在場的每一個人。師生之間感情與感情的交融,心靈與心靈的碰撞,把作者母子的深情表現得淋漓盡致。
四、拓展延伸,真情表達
師:學了這篇課文,你體會到了生活中的母愛了嗎?請大家以《媽媽,我想對你說》為題寫幾句你最想對媽媽說的話。
讓學生自由暢說,體會母愛。
2、播放音樂《燭光里的媽媽》,大家說得太好了,把老師感動得都快哭了。我也想對媽媽說:媽媽,我很想你。這里的冬天太冷,我又感冒了,鼻炎也發了,現在渾身都難受。以前你總說:天冷要加衣服,每天要吃早飯,我覺得你很煩,但是我現在真的希望你在我身邊嘮嘮叨叨地提醒我。但是,媽媽,你放心,我會學會自己照顧自己,你自己也要保重,隔著千山萬水,祝你健康,祝你永遠健康。
3、母親養育我們不容易,我相信每個人對于母親都會有自己的報答,我也相信你們能夠做到。最后,我們一起祝全天下所有勤勞善良的母親幸福安康。
【設計意圖】采用音樂,渲染氛圍,以情動人,教師充滿激情地引導學生通過讀、思、換位思考、角色臵換,去感受文章的情感。能夠更好的理解作者及其親人的感受,教師的激情引發學生情感的共鳴,學生的思維活躍,想象豐富,語言精彩、情真意切。
(五)板書設計
秋天的懷念
史鐵生
忍 忍住病痛
生命之花 忍住悲傷 好好兒活 勇氣 熱愛生活
教學反思
蘇霍姆林斯基認為,通過閱讀而激發起來的思維,好比是整理得很好的土地,只要把知識的種子撒上去,就會發芽,取得收成。我在本節課的教學中深有體會。
古人云: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二期課改更強調學生的語文學習要在交際中、活動中、情境中、探究中的開竅學習的教學理念,使學生由以往的被動接受信息轉為主動地搜集、篩選、整合和處理信息。遵循二期課改的教學原則,在這節課上,我的教學設計主要圍繞著讀出自己而展開,意圖讓學生在閱讀中領悟,在自主、交流、探究中明理,在聯想、想象中提升,在質疑中創新,在練筆中鞏固,在快樂中學習。
課堂上,學生大都能夠積極地參與,尤其在讀出自己的教學環節中,學生在自主閱讀,相互交流,探究閱讀學習的方法。在后來的閱讀教學中,充分運用已掌握的閱讀方法,對人物進行全面而正確的分析,說出對文章獨到的見解……充分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使課堂教學的效率大大提高,更使學生體驗到成功的快樂!
在練筆中,我看到了許多發自肺腑的文章,這些文章相較以往課堂上作業中的練筆效果要好許多。我感到通過讓學生沉浸文本去體會、感悟到的親情,對于學生的寫作能力的提高也有很大的幫助。我在課后的作文點評中,肯定了學生用真情所寫的文章,鼓勵他們把自己對父母的感情表達出來,我還選出一些好文章告訴學生,在這次家長會上要讀給他們的家長們聽,這給了學生莫大的鼓舞。
《秋天的懷念》教學設計6
教學目標:
1、認識本課的生字、新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領悟文中蘊涵著的平凡而偉大的母愛。
教學重點
讀懂課文內容,領會樸實的語蘊涵的豐富情感。
教學難點:體會母親對兒子偉大無私的愛。
教學關鍵:理解重點詞句,體會思想感情。
創新實踐訓練點:進一步培養學生的自讀能力。
課時安排:1課時
教學過程
一、激情導入,揭示課題
師:“母親”是那么親切的字眼兒,提起母親我們總有說不完的話。
誰愿意說說你的母親?
生:答
師:老師從你們的話語中,體會到了媽媽你們的愛,同時也感受到了你們對媽媽的一片深情。今天我們來認識一位平凡而偉大的母親,再一次來感受博大的母愛吧!
師板書課題:10、秋天的懷念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師:學習這篇課文,你想知道什么?
生:想知道課文主要講的什么?
生:文中的母是怎樣的人?
師:輕聲自讀課文,尋找答案。
生邊讀邊想然后回答
生:課文講述了一位母親,身患重病,照顧雙腿癱瘓的兒子,鼓勵兒子要堅強的活下去。
師:課文的母親是怎樣的人呢?
生:對兒子的照顧無微不無至。
生:對兒子體貼關心。
生:堅強樂觀。
生:母親非常愛我。
三、理解內容,感受母愛的偉大
師:母愛是偉大的,從課文中的哪些句子體現出來呢?把這些讓你感到的句子找出來,并說說讓你感到的理由。
生默讀課文,邊讀邊畫書,然后回答。
生:讓我最感到的地方是“我發脾氣時,母親就悄悄地躲出去……”
文中的“我”雙腿癱瘓,經常發脾氣,這時母親卻耐心的安慰我,鼓勵我堅強的活下去。
生:“我”卻一直不知道……
母親重病纏身,自己承受著巨大的痛苦,卻不告訴兒子,不想給兒子增添痛苦,這位母親多么偉大而無私啊!
生:母親進來了……
母親已知道自己重病,她想最后帶兒子去北海看菊花,好讓獨生子喜起對生活的勇氣,兒子的快樂就是她的快樂。
生:她昏迷前的最后一句話;我那個生病的兒子……
母親臨終前,仍然惦記我和妹妹,我們是他心中唯一的牽掛。
師:這些句子真的令人好感動啊,體現了母親對兒子偉大無私的愛,從這些句子中你還能想到什么?
小組討論然后回答
生:兒子熱愛母親
生:兒子對母親有一種愧疚之情。
生:兒子深切懷念母親。
師板書——懷念
四、鞏固練習,加深理解
1、師:這篇課文用樸素的`語言表達了母子之間的似海深情,下面我們有感情地再把這篇課文讀一遍好嗎?
生讀課文,師適當指導
2、師:母親帶著對兒女的牽掛走了,我想兒子一定有許多話想對母親說,清明節到了,他面對母親的貴像會說些什么呢?
生:答
五、知識拓展
師:同學們說的太感人了!你們都是懂事的好孩子,學習這篇課文你想對媽媽說些什么?
生:答
師:課后把你們想對媽媽說的這些話以書信的形式寫出來好嗎?
師:最后讓我們把心中最美的歌獻給天下所有的母親吧!
師生齊唱:《世上只有媽媽好》
板書設計: 10、秋天的懷念
愛→
母親 我
懷念←
《秋天的懷念》教學設計7
教學目標:
1、了解常識,識記重點的字詞
2、能概括母親為我做的事,把握敘述方式
3、通過細節分析人物母親,以景物描寫來展現主題
4、理解文中我的情感和態度,體會學習作者積極向上的人物觀與價值觀
教學重難點:
1、把握敘述方式,概括母新為我做的事
2、通過細節分析人物,以景物來展現主題
3、體會學習作者積極向上的人物觀與價值觀
教學方法:讀中體會,交流中分析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聯想寫母親的詩文,以母親的無私導入此文中的`母親形象學習
二、預習展示
讓學生展示預習所得,由學生的問題進行理解分析
三、整體感知
1、概括文中寫的母親的幾件事,把握敘述方式,以此體會母親的關愛
2、分析母親的人物形象,更深入地理解母親的情感
此步應多讓學生交流討論,從中理解母親的形象
四、探究問題
1、多次寫看花,用意何在?
2、四個省略號在文中的具體意思。
3、兩次景物描寫有何用意?
4、最后的一段話的理解。
用問題引導學生理解,以分組討論深入把握
師在其中加以引導點撥
五、拓展延伸
史鐵生的《老海棠樹》加深對作者的理解
六、小結作業
引導學生回顧本文的教學過程,把握主要的要點
《秋天的懷念》教學設計8
一、教材分析
《秋天的懷念》這篇課文選自小學語文S版十一冊第三單元。本單元課文都在講述作者內心深處那些溫暖的記憶,單元的教學重點是要求注意把握文章的主要內容,品味文章的精彩語句,揣摩作者是怎樣表達真情實感的。
本課是史鐵生懷念母親的文章,作者通過回憶的方式,寫出了自己在癱瘓時,母親懷著博大無私的愛細心、耐心、小心地照顧自己,直至生命的最后一息的事,以此來表達對母親的深深懷念與愧疚之情。文章的語言樸素、真切,卻又意味深遠,寄悲觀于從容,蓄智慧于認真的人生思考之中。
二、學情分析
這篇散文比較短小,對于六年級的學生來說,能夠通過有效閱讀達到“了解文章的表達順序,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產生自己的看法”的要求。
因此理解文章的主題并不難,但如何從字里行間深刻體會作者所蘊含的感情還需教師多加引導。
三、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
1、會讀“癱”、“瘓”“膳”等幾個字,理解“暴怒無常”、“喜出望外”、“訣別”等詞語并會用其造句
2、能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二)過程與方法
1、能夠理清文章結構,體會“三次看花”所蘊含的母親對子女的愛以及子女對母親的懷念
2、學習本課通過動作、神態的描寫,表現人物內心、傳遞情感的寫作方法
(三)情感態度價值觀
通過對文本的理解,感受母親對子女真摯無私的愛以及作者對母親的愧疚與懷念,學會感恩母親對自己的付出。
四、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從母親的語言、動作、神態這些細節來體會母愛的無私
教學難點:通過品讀三次“看花”深刻理解“好好兒活”的意義
五、教學方法
(一)教法:啟發法對話法
教師是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和引導者。學生理解課文內容時,盡量啟發學生、跟學生談話,鼓勵學生大膽發言和利用課件演示的教學方法來突破本課的重點、難點,幫助學生更好地完成本課的學習任務。
(二)學法:品讀結合法讀悟結合法讀寫結合法
《語文課程標準》提出“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在這節課中,將采用品讀結合法和讀悟結合法等方法為主進行教學,指導學生采用讀寫結合法進行仿寫。在學生感受理解的基礎上要求學生反復朗讀,朗讀過程中學生也進一步體會“好好兒活”的意義。
六、教學過程
(一)導入及背景介紹
師:同學們,現在是什么季節?
生:秋天
師:秋天是迷人的,天高云淡,大雁南歸,楓葉似火,碩果累累,秋天的美實實在在,秋天的事物都會引起我們無盡的遐想--著名作家史鐵生就在這樣的秋天產生了懷念之情,今天我們就來一起學習第十二課《秋天的懷念》。
生:齊讀課題
師:首先我們來了解一下作者史鐵生:中國作家、散文家。1972年,21歲的他因病導致雙腿癱瘓,從此永遠地坐上了輪椅。而在不久后,母親也因病逝世。本文也就是為母親所作。(PPT2)
(二)初讀感知
師:請同學們按照多媒體上的閱讀要求自由朗讀課文。首先齊讀一次閱讀要求。(PPT3)
生:齊讀
師:誰來講一講,這篇文章到底寫了些什么?
生:……
師:課文中的兩個主要人物是(PPT4)
生:“我”和母親(PPT4-1)
師:文章還提到了一個重要情節--看花,(PPT4-2)你們注意到了嗎?課文中提到了幾次看花?(PPT4-3)母親提了幾次?看成沒有?最后呢?兒子去看花了嗎?和誰一起?
課文就是圍繞這三次看花展開的,請大家快速瀏覽課文,將本文按照“看花”的順序劃分為三段。
生:瀏覽課文、分段
師:大家看老師和你們劃分的一不一樣?(PPT4-4)
生:驗證
師:第一次母親是怎樣提議的?我是什么反應?(PPT4-5)第二次?(PPT4-6)第三次?(PPT4-7)
(三)分層解析
1、第一次“看花”
過渡:首先我們來一起研讀第一次“看花”的部分,齊讀第一、二自然段。
師:(PPT5)雙腿癱瘓后,“我”的脾氣變得怎么樣了?用文中的一個詞來說就是
生:暴怒無常
師:暴怒無常是什么意思?誰能用它造句?
生:回答……
師:具體表現是什么?請大家勾畫出來。
生:瀏覽、勾畫、回答……
師:(PPT6)望著望著天上北歸的雁陣,我會(PPT6-1突然把面前的玻璃砸碎)聽著聽著收音機里甜美的歌聲,我會(PPT6-2猛地把手邊的東西摔向四周)當聽到母親提議去看菊花時(PPT6-3不,我不去!狠命捶打這兩條可恨的腿……我活著有什么勁!)
北歸的雁陣、甜美的歌聲、菊花,這些東西在你們看來美不美好?為什么史鐵生還要發脾氣呢?
生:回答……
師:我們可以看出,此時的史鐵生遭受的是身體和心理的雙重摧殘,他甚至失去了生活的勇氣。(PPT6-4)帶著這樣的憤恨、絕望,我們再來讀一讀這幾句話。
生:齊讀
看著如此“頹廢不堪”的兒子,母親又作何反應呢?誰能讀一讀母親的反應。(PPT7)
生:讀課文
師:“咱娘倆好好兒活”,這話,既是說給兒子聽的,也是說給自己聽的。因為,此時的母親已經身患重病。
接下來請女生讀第二自然段,男生思考:母親說的'“好好兒活”是什么意思
生:女生齊讀、回答……
師總結:母親希望兒子能和自己一起,面對現實,頑強地生存下去。(PPT7-1)帶著母親的希望,我們再來讀一讀這句話:“咱娘倆兒……”
2、第二次“看花”
過渡:母愛是什么?母愛是理解,是寬容,是牽掛。第一次提議看花遭到了拒絕,母親是不是從此就不帶兒子去了呢?
同桌兩人,左邊的同學讀第三自然段,右邊的同學讀第四至六自然段,讀的時候,想一想:母親是什么心情,兒子又是什么心情?
生:齊讀
師:這一次“我”拒絕母親了嗎?母親此刻是什么感受?文章有一個詞用得特別好
生:喜出望外
師:喜出望外是什么意思?誰能用它來造個句?
生:回答、造句
師:最終母親和“我”看成花了沒有?發生了什么?(PPT8)
生:回答……
師:訣別是什么意思?給它找個近義詞呢?
生:永別……
師:請同學們把這幾個詞圈出來“再也”、“絕沒有”、“竟”,你能從這幾個詞中體會到什么?
生:回答……
師:此時的兒子不敢相信、難以接受、甚至還帶著滿滿的愧疚。帶著這樣的感受,我們再來讀讀這幾句話。
生:齊讀
師:母親臨終前的最后一句話是什么?(PPT8-1)誰能幫母親把話說完?你覺得她希望兒子和女兒怎么樣?
生:回答……
師:這些希望濃縮成一句話,就是母親曾對兒子說過的--“好好兒活”。(PPT8-2)
生命即將走到盡頭,卻還牽掛著兒女,此時的母親是以怎樣的心情說出這句話的?
生:回答……
此時的母親該有多么不舍、多么擔心、多么留戀、多么牽掛啊!帶著這樣的牽掛和不舍,我們把補充完整的這句話再讀一次。
生:齊讀
(四)品析詞句
過渡:看,這位母親是多么愛自己的兒子呀!但自始至終,母親有說過一句愛嗎?
(PPT11)母愛是什么?母愛就是一句句叮嚀的話語,一個個細微的表情,一個個不起眼的動作。
請同學們再次瀏覽課文,找一找母愛流淌在哪些舉動當中。小組交流討論一下,看看哪一組找到的最多。
生:討論、交流、匯報
師:點評……
(五)升華主題
第三次“看花”:
過渡:母親帶著遺憾和不舍離開了人世,那最終兒子和女兒懂得母親說的話了嗎?他們有沒有好好兒活?
師:這一次,兒子終于如母親所愿來到北海看花。他看到了什么?(PPT9)請大家看多媒體,誰能給大家讀一讀這段話?
生:朗讀(PPT9-1)黃色的花淡雅,(PPT9-2)白色的花高潔,(PPT9-3)紫紅色的花熱烈而深沉,潑潑灑灑,秋風中正開得爛漫。
師:評價 (板書:淡雅、高潔、熱烈、深沉、爛漫)你們看,在史鐵生的眼中,菊花就是這樣的--
生:(讀)淡雅、高潔、熱烈、深沉、爛漫。
師:同學們,此時此刻,你是否理解了母親的良苦用心呢?他為什么要帶兒子去看菊花呀?
生:回答……
師總結:母親知道,蒼白的語言不足以平復兒子此時內心的悲傷,所以她要帶兒子去北海看花,看看那些傲霜開放的菊花,她要讓兒子知道,失去了雙腿不等于失去了一切,在這個世界上還有很多美好的東西值得留戀,她要用自己的愛來重新點燃兒子對生活的希望!讓心胸如時節一樣秋高氣爽、讓精神和菊花一樣堅韌剛強。
千言萬語,化作一句話就是:她想讓兒子……(PPT10)
生:好好兒活
師:同學們,讓我們看這段文字,又是秋天,是哪個秋天啊?
生:是母親去世以后的那個秋天。
師:是啊,這個秋天里,母親已經不在了。同學們,看著這滿眼爛漫的菊花,史鐵生怎能不懷念起自己的母親?誰帶上這份懷念之情,來讀讀這段話?
生讀:“又是秋天……我懂得母親沒有說完的話。”)
師:你把史鐵生內心深處的懷念都讀了出來。同學們,又是秋天,這還是哪個秋天,在史鐵生的眼中,已經有了生活的色彩,這又是哪個秋天?
生:回答
師:這是史鐵生獲得新生的那個秋天。讓我們也一起帶上對生活的熱愛,帶著一份昂揚和激情,再讀這一段。
生:齊讀最后一段
師:(PPT12)你們看,這就是史鐵生的爛漫人生。20xx年,史鐵生獲得了華語文學傳媒大獎年度杰出成就獎。這是組委會為他撰寫的一段頒獎詞,也是史鐵生的人生寫照,我們一起來讀一讀。
生:齊讀
師:(PPT12)最后,我們再來回顧一下課文:“我”在雙腿癱瘓后,變得暴怒無常(PPT12-1),母親耐心撫慰(PPT12-2)。但母親此時已經重病纏身(PPT12-3),“我”卻渾然不知(PPT12-4)。當我終于同意看花(PPT12-5)時,母親的反應是喜出望外(PPT12-6)。但她出去后卻再也沒能回來(PPT2-7),而“我”也終于懂得了母親的用意(PPT12-8)。母親的堅強無私(PPT12-9),兒子的愧疚懷念(PPT12-10),兩顆心緊緊交織在一起(PPT12-11),連接這兩顆心的是彼此的愛(PPT12-12)。那句“好好兒活”(PPT12-13),也成為了兒子心中永遠的--秋天的懷念(PPT12-14)。
七、板書設計
秋天的懷念
好好兒活
淡雅高潔熱烈深沉爛漫
八、作業布置
寫一個體現人間真情的小片段,或一件讓你感動的事情,要注意細節描寫,比如媽媽的淚,爸爸的笑,老師的話語等等。
《秋天的懷念》教學設計9
一、作品梗概
此文寫于1981年,最初發表于當年《南風報》上,那年史鐵生30歲。在史鐵生21歲時,也就是1969年,到陜北延安“插隊”。三年后因雙腿癱瘓回到北京,在北京新橋街道工廠工作,后因病情加重回家療養。在絢麗多彩的青春年華遭遇到生命的不幸,他的脾氣變得陰郁無比、暴怒無常。而他的母親此時肝病相當嚴重,常疼得整夜睡不著覺,可她將兒子瞞得緊緊的,仍鼓勵兒子好好活著。母親猝然離去后,史鐵生寫下了這篇文章以紀念他的母親。
本文以“秋天的懷念”為題,表明是在秋天這樣的季節懷念母親的。在這樣一個生命凋零的季節,作者懷念自己的母親一定會有特別的意義,題目含義深沉而含蓄,耐人尋味。
二、作者簡介
史鐵生(1951一20xx),生于北京,作家。1967年畢業于清華大學附屬中學,1969年去陜西延安插隊,后因雙腿癱瘓于1972年回到北京。史鐵生多年來與疾病頑強抗爭,在病榻上創作了大量優秀的、廣為人知的文學作品。代表作有小說《我的遙遠的清平灣》《命若琴弦》《務虛筆記》,散文《我與地壇》《合歡樹》《病隙碎筆》等。
知識重點
一、字音詞義
癱瘓tān huàn:由于神經功能發生障礙,身體的一部分完全或不完全地喪失運動的能力。
暴bào怒:極端憤怒。
沉寂jì:①十分寂靜;②消息全無。
侍shì弄:①經營照管(莊稼、家禽、家畜等);②擺弄,修理。
憔悴qiáo cuì:形容人瘦弱,面色不好。
央求:懇求。
絮xù叨:①啰啰唆唆地說話;②形容說話啰嗦。
訣jué別:分別(多指不易再見的離別)。
淡雅yǎ:素凈雅致,素淡典雅。
高潔:高尚純潔。
爛漫:①形容顏色鮮麗;②形容坦率自然,毫不做作。
翻來覆fù去:①來回翻身;②一次又一次,多次重復。
喜出望外:遇到意想不到的喜事而感到非常高興。
二、主題概述
本文記敘了一位身患絕癥的母親忍受著病體和精神上的巨大痛苦,精心呵護雙腿癱瘓的兒子,歌頌了至真至純的偉大母愛,表達了作者對母親的深切懷念,以及對沒能理解、報答母愛的愧疚。
三、作品結構
第一部分(1、2):母親在病得非常厲害的情況下極力鼓勵“我”好好面對生活。
第二部分(3):“我”因為知道母親為“我”所做的努力終于答應她去北海看花,母親非常高興。
第三部分(4~6):母親的病情惡化,臨終還在牽掛“我”和妹妹。
第四部分(7):妹妹帶“我”去北海看花,完成母親的'夙愿,“我”也懂得了母親沒有說完的話的含義。
四、鑒賞品讀
1、如何理解“望著望著天上北歸的雁陣,我會突然把面前的玻璃砸碎;聽著聽著李谷一甜美的歌聲,我會猛地把手邊的東西摔向四周的墻壁”?
通過“砸玻璃”和“摔東西”兩個細節,具體寫我雙腿癱瘓之后內心的痛苦和暴怒無常,并用“我”的暴怒無常來襯托下文母親的堅韌頑強。
2、“母親就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見的地方偷偷地聽著我的動靜。當一切恢復沉寂,她又悄悄地進來,眼邊紅紅的。”這句話中的“悄悄地”“偷偷地”表現了母親怎樣的特點?
母親“悄悄地”出去,是為了讓我盡情地發泄內心的痛苦,期待我能恢復平靜和理智,這無聲地離開,體現了母親的謹慎小心,她怕自己讓兒子痛苦,她理解兒子的行為,也為兒子傷心。“偷偷地”說明了母親不放心,表現了母親的慈愛和細心。
3、“母親喜歡花,可自從我的腿癱瘓后,她侍弄的那些花都死了”這一句運用什么描寫?有什么作用?
這一句是側面描寫,喜歡花的母親把花都養死了,對于母親來說,最值得守望的“花”是她的孩子,從側面說明母親把她全部的精力都用在照顧“我”身上,體現出母愛的無私與偉大。
4、怎樣理解母親的“咱娘倆在一塊兒,好好兒活,好好兒活……”
這句話是理解本文的關鍵點,“好好兒活”是母親鼓勵兒子要珍惜、熱愛生命,要勇敢地對待生活中的挫折與磨難,這句話發自母親內心,深藏著母親對兒子無私的愛。
5、“可我卻一直都不知道,她的病已經到了那步田地。”這句話說明了什么內容?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一直”“都”連用,說明“我”對母親的病情一無所知,毫無察覺。從側面表現出母親一心只關心“我”的病情,沒有把自己的病痛當回事,更是在“我”面前表現得十分堅強,不愿意讓“我”知道她的病情。看似平淡的記敘,暗含著作者深深地痛苦與愧疚。
6、“窗外的樹葉‘唰唰啦啦’地飄落”,此處景物描寫有什么作用?
通過景物描寫,突出“我”內心的痛苦、無望、孤獨的心情。
7、“母親進來了,擋在窗前”,母親的“擋”是有意還是無意的動作?母親這樣做的原因是什么?
母親這是有意的動作,她怕我看到秋天落葉的蕭條的景象,而觸動傷情,產生傷感痛苦,甚至絕望的心情,母親希望我能夠正視自己,而不是逃避。
8、課文為什么要反復寫看花?
①“看花”是全文的中心事件。②“看花”是母愛的集中體現。③“看花”是“我”新生活的象征,是母親愿望的達成。所以文中反復寫看花。
9、文章最后寫妹妹推“我”去北海看菊花,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母親活著的時候曾經多次要帶“我”去看花,幾乎都遭拒絕,而在母親去世后“我”卻與妹妹一同去看花,其中包含著“我”對沒有體會到母親的關愛和良苦用心的懊悔,也包含著“我”對母親深深的愛和無盡的緬懷。
10、結尾處的“好好兒活”在文中有何用意?
運用反復的手法寫“好好兒活”,結構上首尾照應,結構嚴謹;內容上表現了“我”終于讀懂了這份感人至深的母愛,是母愛使“我”走出封閉,是母愛讓“我”重拾生活的熱情,讓“我”懂得了兒女是否好好生活,是母親最惦記的。只有“好好兒活”,才是對母親最好的安慰,最深的懷念。
《秋天的懷念》教學設計10
一、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生字,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理解課文內容。
2.通過合作探究學習,抓住關鍵詞句和細節描寫把握母子兩人的形象。
3.體會文中深沉無私的母愛和所蘊含的自強不息、熱愛生活的精神。
二、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理解課文內容,抓住關鍵詞句和細節描寫把握母子兩人的形象,領會文章的表達特色。
教學難點:體會文中深沉無私的母愛和所蘊含的自強不息、熱愛生活的精神。
三、教學方法
多媒體教學法(播放圖片);朗誦法(配樂朗誦、自由朗讀);討論法;教師講授法。
四、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教師播放秋季風景圖,提問:“同學們,看到這一幅幅秋季美景大家腦海中浮現出了什么樣的畫面?”根據學生回答教師概括總結:是呀,秋天是迷人的,天高云淡,楓葉似火,碩果累累,秋天的美別具一格,秋天的美實實在在,秋天的許多事物都會引起我們無限的遐想,也會讓我們產生某種懷念的情緒,著名作家史鐵生就在美麗的秋天里產生了懷念之情,讓我們一起來走進課文《秋天的懷念》。(板書:秋天的懷念)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以預習方式介紹文章寫作背景,指導學生朗讀,突出對母親的懷念之情(注意:朗讀過程中借助工具書解決有疑問的生字)。
2.教師播放音頻,學生跟隨音樂自由朗讀課文,并思考課文題目為秋天的懷念,懷念的是誰?文中都寫了那幾件事情,用原文中的話概括回答。
明確:懷念的是母親,寫了四件事,分別是:我雙腿癱瘓,母親安慰我;母親重病纏身,瞞著我;為看菊花,央求我;臨終囑托,牽掛我。(板書:母親)
(三)合作交流,深入研讀
1.再次朗讀課文并思考:21歲,正是活蹦亂跳的年齡,可以去做許多有意義的事情,沒有了雙腿的史鐵生心里非常痛苦,請同學們找找課文中敘述作者心里痛苦的句子,談談你感受到什么?
明確:①雙腿癱瘓后,我的脾氣變得暴怒無常。望著望著天上北歸的雁陣,我會突然把面前的玻璃砸碎;聽著聽著李谷一甜美的歌聲,我會猛地把手邊的東西摔向四周地墻壁。
②“不,我不去!”我狠命地捶打這兩條可恨的腿,喊著:“我活著有什么勁!
(從這兩句話中可以感受到他對生活的絕望,因此脾氣變得暴怒無常,甚至產生了輕生的念頭,作者此刻的內心是非常的痛苦。)(板書:兒子、易怒、輕生)
2.面對如此痛苦的兒子,母親又是怎么勸他的呢?大家找找課文中的句子,從中可以看出一位怎樣母親形象?
明確:母親撲過來抓住我的手,忍住哭聲說:“咱娘兒倆在一塊兒,好好兒活,好好兒活……”
(母親“撲過來”,勸慰我“好好兒活”,通過動作、語言等描寫,刻畫了一位堅強而感人的母親形象,母親此時忍住的不僅是兒子輕生的痛苦,同時也是自己身患重病的痛苦。)
3.小組合作找一找課文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母親對兒子無微不至,小心翼翼的照顧與關愛?
明確:(1)當我發脾氣時,“母親就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見的地方偷偷地注意我的動靜”;當一切恢復沉寂,她又悄悄地進來,眼圈紅紅地,看著我”。
(母親充分體諒兒子的痛苦心情,所以在兒子發脾氣時,悄悄躲出去,讓兒子徹底發泄心中的痛苦,但又擔心兒子做出“傻事”,偷偷地聽著兒子的動靜。母親不忍心看下去了,就悄悄地躲出去,但又不放心,所以在我看不見的地方偷偷地注意我的動靜;當一切恢復沉寂,她又悄悄地來到我身邊,眼圈紅紅地,是因為看到兒子這般模樣,心疼而哭了。依然看著我,目光始終陪伴著我,讓內心孤獨的我并不孤獨。)
(2)那天我獨自坐在屋里,看著窗外的'樹葉“唰唰啦啦”地飄落。母親進來了,擋在窗前:“北海的菊花開了,我推著你去看看吧。”她憔悴的臉上現出央求般的神色。
(母親像一扇門一樣,擋住的不是窗外“唰唰啦啦”地飄落的樹葉,而是兒子郁悶煩躁的思緒,一個“擋”字將母親唯恐我會因看到窗外落葉而觸景傷情的心理刻畫地真切感人。央求我去看菊花,這是母親第二次提到去看花,第一次被我拒絕,說明母親不放棄任何一次機會,想讓我去看看外面美好的世界,并好好地活下去。從“憔悴”,又看出了,母親已經病入膏肓,但她還是沒有放棄讓我好好活下去念頭。)(板書:照顧、關心)
4.默讀課文并思考,在母親病重時,仍然忍住病痛照顧自己殘疾的兒子,在母親生命的最后一刻,她想到的依舊是自己的兒女,這是一位怎樣的母親呢?而多年過去了,當作者再次回憶母親時內心又是怎樣的心情呢?整篇文章在創作上有什么特色?指定學生回答。
明確:這是一個無私寬容而又偉大的母親形象,同時隨著作者年紀的增長,當作者再次回憶起母親時,內心除了懷念就是深深的愧疚。作家用凝重的筆觸通過回憶了母親在自己雙腿癱瘓后的幾件平常小事,由一個個平凡的細節為讀者詮釋了母愛的內涵。課文是作家對母親的追憶與懷念,更是一篇充滿人生哲理的感人作品,課文語言平實含蓄,情感真摯細膩。(板書:偉大、無私,懷念、愧疚)
5.朗讀課文并思考:文中多次母親提起要去看菊花,在最后一段也著意寫北海的菊花,用意是什么?
明確:一方面是母親帶我看菊花,這是對生命的熱愛,菊花既寫出了秋天的美,也寫了母愛的美,寫出了母親希望“我”不再自卑,能像菊花那樣堅強!另一方面菊花的淡雅高潔,正是母親品質的寫照;菊花熱烈深沉,也是母愛的寫照;母親愛花,我看菊花又是對母親的緬懷。最后段話中的一連串排比句表面上是在描寫北海菊花的美麗,實際上是用象征的手法,賦予菊花深刻的含意。作者之所以濃墨重彩地寫菊花,恰恰是對母親生前那句“好好兒活”的覺悟解讀,進一步深化了主題。菊花象征作者對生命的渴望與眷戀。結尾重復母親“好好兒活”的話,揭示了主旨。“我”說“要好好兒活”,體現出了心中的堅強與自信,我明白了母親沒有說完的話,找到了自我,感悟到了生活的真諦。
(四)拓展延伸
同學們,你在生活中感受到平凡而又偉大的母愛了嗎?請結合自己的生活實際講一講“母親和我”的故事。學生自主回答,教師總結:母愛是無私的,在感受到偉大母愛的同時,請多給母親一點愛與關懷,哪怕是酷暑中的一把扇子,寒冬中的一件毛衣,讓母親時刻感受到兒女的關心。愿天下所有的母親健康快樂,愿天下所有的家庭幸福美滿。
(五)小結作業
小結:這篇文章作者通過抓取生活中的平凡小事對母親動作、語言、心理的刻畫,展現了一位偉大、無私、寬容的母親給作者重燃生命的勇氣與信心,感動了一位又一位讀者。
作業:下課后請同學們學習作者這種寫作方式,選擇一位你生活中對你重要的一位親人來描寫,字數不限,下節課一起交流展示自己的寫作成果。
五、板書設計
六、教學反思
本文是一篇回憶性散文,史鐵生寫的一篇懷念母親的散文。《語文課程標準》指出:“閱讀教學的重點是培養學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賞、評價的能力。所以在本課中設計了多次閱讀,引導學生研讀文本,從讀中感悟蘊含在字里行間的那份毫不張揚的母愛,引發學生對生活態度的積極思考,旨在把學生引向作者豐富的精神世界,引向對母愛內涵的深層詮釋,引向對活著意義的深層追尋。憑借語言文字,披文入情,受到母愛的熏染,樹立樂觀向上的生活信念,基于此本節課實現了三維目標,重點和難點得以突破。
《秋天的懷念》教學設計11
(一)人教版語文《秋天的懷念》
1、從價值引領的角度去把握文本的靈魂
史鐵生在他的訪談錄中,說“其實人生的一切事,都是與困境的周旋。”母親對史鐵生的愛和幫助也是想讓他明白,病既然生了,就該直面現實,要戰勝困境,實現人生最大的價值。但這位母親沒有豪言壯語,有的只是點滴的言行累積。這樣偉大的母愛,卻要細細地品味。那么讀,是最好的詮釋。也只有靜靜地、沉浸其中的讀,才能體味出母親為兒子嘔心瀝血的愛。這愛讓史鐵生明白了人活著的意義。盡管這句話沒有明白地告訴讀者,可是文中的菊花分明已透視出了蘊含的內容。因此動情地咀嚼這句話,使我們被母愛及史鐵生的堅強深深地打動了。而這堂課,我主要就是通過作者病的痛苦和后來堅強的對比,讓學生感悟到文章的靈魂所在。盡管這其中價值觀的建構不是一堂課所能做到的,但我希圖通過學生反復朗讀體悟文的魂。遺憾的是我入情,學生并不入情,難以在情感上產生共鳴,由此影響了學生的認識,朗讀的味并沒出來。
2、從文化傳承的角度去疏理文本的脈路
中國的歷史源源流長,中國的文化也應承了歷史的光榮,一直為國人所驕傲。慈母、孝子,是我們所推崇的文化輝點。母愛在這篇文章是不言而喻,時時刻刻都閃現著感動的光芒。我又是通過多少次的朗讀,進行疏理,從文本到字里行間內在的意義:比如暴怒句:將疾病的本身的苦,引向對生命本質意義否定的痛,從而讓學生感受到當時作者的悲痛欲絕;再如菊花句:從對菊花的美的欣賞感悟到人生的精彩,從生命力的綻放領悟到母親給予他動人心弦的愛。
這是我在預設時努力希望做到的,當然,如果我能有時間將史鐵生的其他文章比如《合歡樹》、《關于廟的回憶》中寫母親的段落穿插其中的話,學生或許能更深刻地理解他們母親之間,那蕩氣回腸的親情。
3、從感性復活的角度去體悟文本的情懷
感性,是學生本已有的東西。今天的文章講述的是母親的愛、兒子的思,那老師就應當激活,喚醒和調動這本有的感情,讓他們通過自己的感受、想象、情感、直覺、潛意識去觸摸文章深層次的含義,去領會、把握文章的脈動和心跳。文章的語言樸實無華,文中的人物平凡無奇,但它所給予學生的卻很多很多。老師的每一次喚醒都讓學生感受到精神生命的升華,每一次喚醒都讓學生的感性積累躍上新的臺階。每一次讀都讓學生仿佛離作者的內心世界更近一步,仿佛離母親的精神家園更近一步,讀是啟動學生感悟最好的途徑。
以上是我對本堂課的粗淺認識。愿望當然非常美好,我努力讓課體現學習是師生精神享受的過程,是師生的精神生命不斷累積的過程。通過今天的學習,我和學生們都有所收獲。但如果我再多一點時間引導學生去感悟,多一點時間讓學生品味“無聲勝有聲”的意境,相信本次的學習更能讓學生走進文本,展現生命的熠彩。
(二)人教版數學第四冊《找規律》
學習引領者:重慶市巴蜀小學張帝
今天我就教材、教學設計以及邊老師的七個問題,談談我這節課的設計意圖。首先,教學中遇到的一個問題,就是分析學生所處的學習背景;第二問題從規律本身的價值入手,分析到底什么是規律,那么它來到我們生活中,這樣的數學知識有什么用。確定了規律的價值以后,然后再來確定教學方法,分年段實施一些知識。然最后來分析找規律本身的含義。首先是重在找字,本堂課的重點就是找到位置移動,或者是位置循環的規律。然后是“找到規律我們做什么”的問題,就是在生活中的價值體現。同時,第二個教學重點就是學會數學的思考。遇到困難,遇到新知,怎樣利用已有知識去解決。從這堂課的實施,結合邊教授提的`七個問題,我想說三點反思:
1、思考。數學的目的就是教會學生學會思考的辦法。
2、學生的情感需要。學生有情感需要和知識本身的需要。就是在學生已有的知識水平上如何?借一個學生的方法,綜合所有學生的觀點進行學習。
3、語言方面的問題,這是我一直在思考的。教師如何把學生的話借過來,然后加以提升。
(三)二年級美術《想像的鮮花》
學習引領者:珠海香華實驗學校曹康
本堂課我有兩個困惑,但可以輻射出很多方面:
1、人在認識事物上,是從眼睛開始的。考慮到這點,在設計中,我就從人的認知發展出發。人的發展有不同的時期,兒童到底處在哪個時期?所以應該尊重兒童,尊重他的發展規律。但是兒童認識相對客觀,他以自我為中心,而且他的身心發育不完全。但是,他有個非常大的優點就是想象。因為他是以自我為中心,他的想象是肆無忌憚的,他可以把面前的活生生的真實,想象成自我的真實。
2、如何解放兒童。我自己問自己如何解放兒童?有一天我想到,其實這個問題很簡單,要解放兒童,首先要解放自己。要把自己從講臺上邁出來,讓自己下來,融到兒童中去。也只有老師解放了,孩子才能解放。
在整堂課中,我注意扣住自然美。在兒童看來,他會想象成什么。我們成人想象的不一定是對的,兒童想像的不一定是錯的,在整堂課結束的時候告訴學生,你自己想像的那種形象就是一種美。這是一種創造的美,這是一種人類從遠古一直延續到現在直至未來都要追求的美。
(四)三年級科學《找空氣》
這堂課想找出亮點,挺不容易的。于是,我就結合我們學校正在做的一個課題《做中學》,用它的理念來指導我的教學。我們“做中學”的主要目的就是培養具有科學素養的公民。所謂“科學素養”就是“實事求是”。那么“實事求是”就是源于實踐,源于體驗,源于經歷。這就要給學生一個探究的、體驗的過程,同時又給他一個探究的方法。這就是這節課我所要抓的重點。
設計時我本著三點原則:以人為本、探究實驗、實事求是。這三點貫穿教學過程始終。
1、在教具上,我進行精心準備。我準備的材料很多,在這節課里都完成是不可能的,所以我也要實事求是。學生做多少就算多少,發現多少算多少。我就是本著這樣的原則進行教學。
2、教給學生探究的方法。整個課堂經歷了猜想、設計實驗、驗證實驗、得出結論的四個過程。
3、讓學生體驗到學習科學的快樂。在課上,學生很高興做一個個實驗,讓他們在做中學習,在快樂中學習。讓他們以后愿意學科學,愿意研究科學。
4、用事實說話。這點貫穿了我整個教學的始終。從剛開始的假設,到最后一個小女孩最精彩的回答,我又回到了主題。
聽了四堂課,我最想說的,我們的孩子真的很幸福。從課改這么幾年來,我覺得我們的課堂發生了一場革命。這幾年來,聽了很多課,但今天四堂課是給我感觸非常多的。在我談感觸前,希望先聽聽大家的感受。
《秋天的懷念》教學設計12
一、回顧課文內容
讀過《秋天的懷念》,讓我們感受到了一位母親對兒子深深的愛。這節課讓我們再進一步走進文本,品悟課文,更多地去感悟“我”對母親的懷念。上節課,我們初步了解了課文內容,認識了史鐵生和他偉大的母親。誰能用簡練的語言回顧一下課文內容?(文章講述了一位重病纏身的母親,體貼入微的照顧雙腿癱瘓的兒子,鼓勵兒子要好好活下去的故事,歌頌了偉大而無私的母愛。)說說文章圍繞“我”與母親主要講了哪幾個小故事?
(1)“我”發脾氣時,母親撫慰“我”。
(2)母親為了“我”,隱瞞病情。
(3)母親央求“我”看花。
(4)母親的臨終囑托。
二、品讀課文,談感受。
(一)感受娘倆好好活
我們要讀懂一個人,無非是聽其言,觀其行,察其色。大家從這三方面認真去思考,就能讀懂。請同學們再次用心地、細細地品讀課文,邊讀邊想:雙腿癱瘓后,“我”的心境是怎樣的,面對痛楚的“我”母親又是怎樣做的?你是從哪看出來的,結合具體詞句以及自己的生活實際談談你的體會和感受。(邊讀邊畫出有關的字、詞、句,品一品、讀一讀,把自己的感受批注在旁邊。)
預設點一:文章第一段我發脾氣時,母親撫慰我。
1.提問:雙腿癱瘓后,我的心境是怎樣的?(痛苦絕望)你是從哪些詞語讀出來的?
抓住“暴躁無常”、“突然砸碎”“猛地摔向”“狠命的捶打”體會“我”的痛楚無助。(引導學生結合資料談)
2.師適時提問:看到這樣的“我”,母親是怎么做的?
每當“我”發脾氣時,母親就“躲出去,在我看不見的地方偷偷地聽著我的動靜”。當一切恢復沉寂后,“她又悄悄地過來,眼圈紅紅的,看著我”。
生:從“躲”“偷偷地”“悄悄地”可以看出母親面對脾氣暴躁無常的“我”,非常小心謹慎。
師:為什么要這樣小心呢?
生:因為母親懂得雙腿癱瘓的兒子內心的痛苦,她理解兒子,在她心里只有兒子順心才是最重要的。
師:孩子們,你們覺得愛是什么?(愛是理解)
生:“偷偷地注意”不放心,擔心兒子做傻事。“眼圈紅紅的”母親心里比兒子其實更痛苦,但還要撫慰兒子受傷的心靈。
師:絕望無助的“我”“狠命地捶打著”自己的雙腿,看到此情此景,母親心中的痛苦可想而知。母親撲下去的是什么?抓住的僅僅是我的雙手嗎?母親忍住的又是什么呢?(可以體會到母親非常在意“我”的內心感受,害怕兒子禁不住打擊,失去生活的勇氣。忍除了要忍住兒子的抱怨,還要忍住自己的痛苦,更要忍住兒子的病痛給自己帶來的雙重打擊。)
師:孩子們,你們覺得愛是什么?(愛是包容)
師:母親的話語更是令我感動。此時母親又說了什么?
從母親的話里我們讀到了至真至純的疼愛和體貼,你們覺得愛是什么?(體貼)其實母親生活得很苦,兒子的病已經讓他苦不堪言,自己的重病更讓她苦上加苦。然而母親依然苦口婆心地勸導兒子。你是怎樣理解這句話的?(這句話看似是很平常的勸慰話,讓我不要失去勇氣,其實她也是在給自己打氣。她知道兒子需要她)。省略號說明母親要說的話很多很多,在這里所有的語言都化作了最簡單、最樸實的一句——“好好兒活”:母愛無言,卻似一條潺潺的小河,悄無聲息地滋潤我的心田。母愛就是一個行動、一句話語、一個神色。概括地講母愛是一堆細節,一堆不起眼的細節。如果把母愛比做大海,那細節就是一滴水,一滴水匯成了大海,一堆細節聚成了母愛。
朗讀指導:誰能帶著這份沉甸甸的母愛讀一讀第一自然段?(指導讀我“暴怒無常”的句子時要讀出“暴怒”、“絕望”的語氣,讀描寫母親的句子時應讀出母親對兒子的心疼和無奈.)
師:兒子當時懂母親“好好兒活”的意思了嗎?
生:沒有。兒子因為自己雙腿癱瘓的原因,只是一味發泄自己的內心苦悶,當時根本沒有仔細想過母親的感受,一直到后來妹妹告訴才知道母親已患重病。
師:當時母親的情況怎樣呢?
指生讀第二自然段。
師:“母親常常肝疼得整宿整宿翻來覆去地睡不了覺”,自己身患重病,卻依然用“好好兒活”來勸慰兒子,支撐自己,從這兒可以看出母親是一個怎樣的人?
生:堅強、無私。
預設點二:母親為了“我”隱瞞病情。面對絕望無助的兒子,母親盡可能的用自己的深愛給兒子以活下去的希望與信心,課文接下來又給我們講了哪個小故事?(母親央求我去看菊花)
三、小組合作學習:母親央求“我”看花。
這段讓學生自學,小組合作學習(邊讀邊畫出有關的字、詞、句,品一品、讀一讀,把自己的感受批注在旁邊,然后在小組中進行交流。)
1.母親進來了,擋在窗前:“北海的菊花開了,我推著你去看看吧。”她憔悴的臉上現出央求般的神色。一個“擋”字體現了母親的細心,無微不至的愛,不想讓“我”看到生命凋零的秋葉而傷感。“憔悴”說明母親的病已經很嚴重了,為了照顧我更是心力交瘁,“央求”一次能看出母親的用心良苦,他要讓兒子好好活下去。
2.“你要是愿意,就明天?”她說。我的回答已經讓她喜出望外了。“喜出望外”是指遇到出乎意料的喜事而感到特別高興。母親的“喜出望外”僅僅是源于我答應去看菊花,我偶爾的平靜、心情好轉就可以讓母親喜出望外,足以說明母親愛我的深切。
3.母親“一會坐下,一會站起”,“絮絮叨叨地”說著話表現了母親因為兒子的回答高興地不知所措,以至于多說了話而說漏了嘴,于是忽然不說了,怕再說錯話刺激兒子,要知道對于“跑”和“踩”一類的字眼兒母親比“我”還敏感。母親對“我”的愛已經無處不在了。
師:通過自學,你們覺得愛還是什么?(呵護)你們不僅學會了學習方法還深刻感受到了母親對兒子的愛。老師希望你們把母親對自己的愛裝進行囊,讓這份愛永遠伴隨你成長。老師抑制不住內心的激動想讀讀這段了,可以嗎?師范讀。
朗讀指導:朗讀時隨母親心情的變化語速時而緩慢,讀出央求的.語氣,時而歡快讀出如釋重負,充滿希望的語氣,結尾時歡快的語調要戛然而止,在朗讀中幻化出母親因失言而重陷痛苦的現實與無奈中的畫面.
(二)感悟我倆好好活
預設:母親的臨終囑托
師:她又悄悄地出去了。出去了,就再也沒回來。母親去世了,直到她生命的最后時刻,她依然惦記著她的兒子,當時她只有49歲。在母親去世七年后,他的兒子寫下了這篇文章,此時他懂得母親的心了嗎?
齊讀最后一段
此時他又是什么心情?(傷感愧疚,思念)不同顏色的菊花給你什么樣的感受?我真正懂得了什么?
師:菊花依舊,慈母卻不在,睹物思親,怎能不傷感?我們要像史鐵生那樣去敬愛自己的母親,但我們不能像他那樣為不能孝敬母親而遺憾終生。因此老師想送大家一句話“樹欲靜也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希望我們抓緊父母健在的光陰,及時盡孝.盛開的菊花就像走出陰影的我,不同的菊花絢麗多彩是對我成功人生的描繪。我懂得人應該堅強,應該笑對人生。
三、升華情感
一個平凡的動作、一句樸實的話語、一件件平凡的小事都涌動著母親的愛,孩子們我們再齊讀課題。想一想文章題目為什么叫《秋天的懷念》?
現在我們不難發現此時的秋天在作者眼里已經變成了七彩色了。我們也明白了作者在秋天懷念的道理,他就是想借秋天告訴母親,我已經能笑對人生了。
(三)體會我們的好好活。
當苦難、逆境來臨的時候,我們首先應想到的是好好活,讓這一次的活熱烈而輝煌。希望大家從這篇文章中看到的,不僅僅是母愛,還會看到作者對生命的思索——當災難來臨的時候,我們究竟該怎么辦?
面對挫折和災難,我們不僅要有勇氣去面對,同時也需要家人和朋友的關心。生命是美好的,要好好珍惜,好好兒活才是!生命對每個人都只有一次,命運是可以通過個人努力,奮斗來改變的!
從史鐵生的身上我們受到了啟發,世界上有看得見的殘疾也有看不見的殘疾,身體的局限這輩子我們改變不了,但我們可以改變的是我們的心靈。為此,作為一個健康的人,我們必須——好好活!
作業布置
1.表達練習:結合你對史鐵生的了解及今天你在課堂上的所學,把這篇課文講述給你的父母聽,一定要說說自己學后的感受。
2.寫作練習:回顧母親愛你的點點滴滴的細節寫一篇習作,體裁不限但一定要表達出自己的真情實感。
板書設計:
我母親
暴怒→安慰
思念←去逝
《秋天的懷念》教學設計13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理解課文內容,把握母親藝術形象,感悟作者意圖。訓練學生概括課文主要內容的能力,培養學生有感情的讀好課文的能力和深入理解課文內容的能力。
過程與方法:
1.指導學生通過自學討論,自己讀懂課文,培養學生自學能力。
2.學習作者運用細節描寫刻畫人物和運用色彩烘托情感的寫作手法。
情感態度價值觀:
1.感受母博大、寬厚的母愛和兒子對于母親的思念、懺悔、自責。
2.體會磨難對于人生的意義,學習在磨難中成長堅強的品質。
教學重點:
深入文本,圈劃、朗讀、品味文中描寫母親的動作、神態、語言等語句,領悟文中蘊涵的深沉無私的母愛。
教學難點:
仔細朗讀體會課文最后一個自然段,了解作者是如何借景抒情的。
教法學法:朗讀法,討論法,合作探究法
教學課時: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
導言:母愛是世界上最偉大的力量。
20歲時不幸因病癱瘓,風華正茂的他不得不終生以輪椅為伴,永遠離開了正常人的生活。這是一份多么沉重的苦難呀!癱瘓的雙腿,殘缺的天空,不完美的人生,曾一度使他失去了生活的信心。他終日沉浸在自己的苦難中難以自拔。以至于忽視了慈愛的母親對他的無微不至的照顧,尤其是母親身患重病,他竟全然不知。當他發現母親病情嚴重時,母親卻永遠地離開了他。
展示目標
1、積累本課的生字生詞,理解課文內容。
2、學習運用語言、細節、動作、心理等多種描寫手法刻畫人物。
3、體會文中深沉無私的母愛和所蘊含的自強不息、熱愛生活的精神。
二、自主學習
1、作者簡介
史鐵生是當代中國最令人敬佩的作家之一。他的寫作與他的生命完全同構在了一起,在自己的“寫作之夜”,史鐵生用殘缺的身體,說出了最為健全而豐滿的思想。他體驗到的是生命的苦難,表達出的卻是存在的明朗和歡樂,他睿智的言辭,照亮的反而是我們日益幽暗的內心。他的《病隙碎筆》作為二OO二年度中國文學最為重要的收獲,一如既往地思考著生與死、殘缺與愛情、苦難。如何活出意義來這些普遍性的精神難題。——華語文學傳媒大獎20xx年度杰出成就獎得主史鐵生授獎詞
“我們從史鐵生的文字里看得到一個人內心無一日止息的起伏,同時也在這個人內心的起伏中解讀了寧靜。”蔣子丹
他說自己“職業是生病,業余在寫作”。他的著名散文《我與地壇》鼓勵了無數的人。
史鐵生,當代著名作家。1969年去延安地區插隊落戶1972年因雙腿癱瘓回到北京,在街道工廠工作。1979年發表第一篇小說《法學教授及其夫人》,其后陸續發表了《我們的角落》《在一個冬天的晚上》、《山頂上的傳說》等小說。其中《我的遙遠的清平灣》和《奶奶的星星》分別獲得1983年和1984年全國優秀短篇小說獎。著有散文集《我與地壇》《秋天的懷念》《病隙碎筆》
2、檢查預習
積累詞語
tānhuàn bàonùwúchángqiáocuì fānláifùqùchuídǎ xùxùdāodāo
癱瘓 暴怒無常憔悴 翻來覆去捶打 絮絮叨叨
三、合作探究
帶著問題朗讀
1、作者在秋天懷念的是誰?
2、為什么是懷念?
3、為什么會在秋天懷念?
(1)“秋天”是背景和引子,文中寫景、敘事、記人,都與“秋天”有關。
(2)“秋天”是“我”的不幸遭遇、低落心情的寫照,具有象征性。
(3)“秋天”是“我”走出低谷、樂觀生活的象征。
題目內涵:
(1)懷念母親對兒子博大無私的愛。
(2)懷念母親堅韌的性格。
(3)“我”以勇敢面對人生的決心,來告慰母親的在天之靈。
本文的線索是什么?文章幾次提及,其背景和結果有何不同?
本文以“看花”為線索展開敘事和議論。
文章三次提到“看花”,其背景和結果各不相同。
第一次是春天,因為“我”的暴怒無常,母親力圖讓“我”快樂起來,提出去北海公園看花。“我”不但沒有響應,反而大發脾氣,自暴自棄。明媚的春花也不能消解“我”的頹廢,驅散“我”心中的愁云。
第二次是秋天,“我”勉強同意母親看花的提議,但未能成行,母親就突然病逝。母親的生命和秋天的花草一樣衰萎了。
第三次也是秋天,妹妹推著“我”去北海公園看花,完成了母親生前的`心愿,“我”體悟到生命的可貴,決心和妹妹堅強地活下去。
你覺得文中的“我”,性格脾氣是什么樣的?試找出相關的語句。
性情暴躁,脾氣很壞。
望著望著天上北歸的雁陣,我會——突然把面前的玻璃砸碎
聽著聽著李谷一甜美的歌聲,我會——猛地把手邊的東西摔向四周的墻壁
媽媽讓我去看菊花,我會說——不,我不去!我可活什么勁!
雙腿癱瘓后,我的脾氣變得暴怒無常。
面對我的暴躁,母親
——悄悄地躲出去理解、體貼
——偷偷地聽我的動靜牽掛、關切
——撲過來、抓住手堅定、執著
——忍住哭堅強
——好好兒活堅韌
品讀第三段,母親又是怎樣對待兒子的?
——擋在窗前理解、體貼
——央求般的神色母愛執著
——一會兒坐下,一會兒站起喜悅
——比我還敏感細心、體貼
母親此時,自己的情況是怎樣的?
身患絕癥
兒子癱瘓
女兒未成年
四、精講解疑
1、讀下面的話,比較用上“悄悄地”、“偷偷地”“紅紅的”和去掉“悄悄地”、“偷偷地”“紅紅的”有什么不一樣,選擇一處談談:
A“……母親這時候就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見的地方偷偷地聽著我的動靜。當一切恢復沉寂時,她又悄悄地過來,眼圈紅紅的,看著我。
B調整后——“……母親就躲出去,在我看不見的地方聽著我的動靜。當一切恢復沉寂時,她又進來,眼圈紅的,看著我。
運用了疊詞,兩個“悄悄地”描寫母親來去時小心謹慎的動作,其中包含了無限的寬容和忍耐。“偷偷地”表現了母親不忍打擾我、不想激怒我,耐心等待“我”安靜下來的心理和情態。“紅紅的”含蓄地表明母親剛剛哭過,面對“我”的不幸,她比“我”更為痛苦,又無可訴說。
2、細讀課文,看看母親又是怎樣對待兒子的?
母親進來了,擋在窗前。她說:“北海的菊花開了,我推著你去看看吧。”她憔悴的臉上現出央求般的神色。
擋住的究竟是什么?
實際是母親像一扇門一樣,擋住的不是窗外“唰唰啦啦”地飄落的樹葉,而是兒子郁悶煩躁的思緒。
她忽然不說了,對于”踩”和”跑”一類的字眼,他比我還敏感。
細心,怕又勾起“我”的煩惱,內心沉重
什么時候?你要是愿意就明天。急切
她高興的一會兒坐下,一會兒站起:“那就趕緊準備準備。”熱烈
母親撲過來抓住我的手,忍住哭聲說:“咱娘倆兒在一塊兒,好好兒活,好好兒活……”。
母親反應的強烈,沉重,貼心
就是這樣一位母親,她出去了,就再也沒回來!別人告訴我,她昏迷前的最后一句話是:“我那個有病的兒子和那個還未成年的女兒……”
母親想說什么?你能把母親的話補充完整嗎?
“我那個有病的兒子和我那未成年的女兒,”
你們倆在一塊兒要好好活,好好兒活。
五、達標測評
盛開的菊花猶如堅強勇敢地活過來的“我”,艷麗的色彩是對“我”成功人生的描繪,“我”最終懂得了母親“好好兒活”的真正含義,而菊花卻成為了“我”懷念母親永遠的寄托。
第二課時
一、復習導入
二、自主學習
1、分析母親形象
深受苦楚的母親
有沒有突然把面前的玻璃砸碎?——沒有
有沒有猛地把手邊的東西摔向四周的墻壁——沒有
有沒有大聲呼喊我活著什么勁!——沒有
自己做堅強的母親
讓兒子成為堅強的兒子
三、合作探究
探究景物描寫的作用
文中幾次寫到了花?找一找。從這幾次寫花中寫到了“我”和母親的情緒變化,是怎樣變化的?
①母親喜歡花,可自從我的腿癱瘓后,她侍弄的那些花都死了。
——花死,表明我和母親情緒低落,沒有活下去的信心。
②黃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潔,紫紅色的花熱烈而深沉,潑潑灑灑,秋風中正開得爛漫。
——花開得爛漫,表明我已經走出自暴自棄的陰影,不管遇到什么困難,都會熱愛生活,堅強地活下去。
黃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潔,紫紅色的花熱烈而深沉,潑潑灑灑,秋風中正開得爛漫。
課文最后一段為什么詳寫各種顏色的菊花在“秋風中正開得爛漫”?
在“秋風中開得爛漫”的菊花,象征了母親菊花一樣的精神品格,也表明“我”和妹妹實現了母親生前的心愿,感受到生活的美好。
“淡雅、高潔、熱烈而深沉”各有何深刻含義?
“淡雅”指要活的平淡,做實實在在的人;“高潔”指要活得高尚而純潔;“熱烈而深沉”指要活得有熱情、有活力,而又不張揚。
結尾重復母親“好好兒活”的話,有什么深意?
表明成熟的我們現在已經懂得生命的意義和生活的真諦,不會再徒嘆命運的無情,會勇敢地面對生活中的磨難。
文中多次提到菊花,有何用意?
母親帶我看花,是——對生命的熱愛
菊花的淡雅高潔,是——母親品質的寫照
菊花熱烈深沉,是——母愛的寫照
母親愛花,我看菊花是——對母親的緬懷
四、精講解疑
1、“我”的暴怒無常有哪些表現?對此應該怎樣理解?
“我”的暴怒無常,主要表現在不能以欣悅或者平常的心情接受本來美好的事物。無論是春天的歸雁,還是甜美的歌聲,或者是外出賞花,都不能喚起“我”對生活的熱情。
其本質是面對自己的不幸,缺乏理性的認識和正確的態度,因而喪失了生活的信心,自然也不能理解母親的苦衷。
2、本文寫母親提議在春天和秋天去北海公園看花,有什么深刻的意蘊?
母親提議春天去看花,是希望“我”看到萬物復蘇、生機盎然(生機勃勃)的景象,驅散心中的陰云,重新喚起生活的熱情和信心。
母親提議秋天去看花,是想讓“我”從菊花傲雪凌霜的精神氣質中得到啟示,勇敢面對生活的困境,頑強地活下去。北海公園是“我”童年時經常去游玩的地方,母親希望這樣的重游,能喚起“我”美好的回憶,讓“我”從生活的不幸中振作起來。
3、找出文中直接表現“我”懊悔的語句,體會其深層含義。
“可我卻一直都不知道,她的病已經到了那步田地。”(第1段)為自己沒能關心母親的健康而難過;
“我沒想到她已經病成那樣。”(第4段)為突如其來的生離死別而悲傷,為自己的“暴怒無常”而懊悔。“我”正是在這樣的反思與醒悟中變得成熟了。
4、文章標題“秋天的懷念”有什么寓意?
這是一個頗有詩意的標題,寓沉重于輕靈中。母親在秋天病逝,帶走了未能陪兒子去看菊花的遺憾,留下了對兒女的無盡牽掛。多年后的一個秋天,“我”在妹妹的陪同下,終于完成了母親的遺愿,去北海看花,也以實際行動告慰母親:她惦記的兒女都在按照她生前的愿望,堅強地生活著。
請讀他在《病隙碎筆》中寫的話:生病也是生活體驗的一種,甚或算得一項別開生面的游歷……剛坐上輪椅時,我老想,不能直立行走豈非把人的特點搞丟了?便覺天昏地暗。等到生出褥瘡一連數日只能歪七扭八地躺著,才看見端坐的日子其實多么晴朗。后來又患尿毒癥,經常昏昏然不能思想,就更加懷念起往日時光。終于醒悟,其實每時每刻我們都是幸運的,因為任何災難的前面都可以加上一個“更”字。生病的經驗是一步步懂得滿足……
世界本來就是不完美的。不是有這樣的缺憾就有那樣的痛苦。世界上有看得見的痛苦打擊,也有看不見的痛苦和打擊。身體的局限,生活的挫折,命運的安排,我們這輩子可能改變不了,但可以改變的是我們的心理局限——我們都要好好活。
五、達標測評
小結:課文講述了一位重病纏身的母親,體貼入微地照顧雙腿癱瘓的兒子,鼓勵兒子好好活下去的故事,歌頌了偉大而無私的母愛,表達了作者對母親深深的懷念之情。也流露了自己的懺悔。
板書設計
秋天的懷念
兒子淡雅母親
癱瘓高潔憔悴
砸熱烈躲
摔深沉撲
捶爛漫抓
作業
觀察秋天的景物,抒寫一段感悟
課后反思
《秋天的懷念》教學設計14
《秋天的懷念》教學設計
教學預設:
1.在“秋天”的回憶中,理解“母愛”的。
2.在“懷念”的情意中,感受“愛母”的思緒。
3.在“秋天的懷念”中,獲得“自己”的思考。
教學層次:
感受“娘倆”的好好兒活;
探究“我倆”的好好兒活;
思考“我們”的好好兒活。
教學步驟:
讀出韻味
讀出思考
讀出韻味
一、感受“娘倆”的“好好兒活”
(一)、導入
走在學校的路上,看著樹上的葉子啊漸漸泛黃,你們也正式走入了你們的初中生活,這才發現其實秋天已經來了,我想請問同學們,在你們心中,秋天能帶給你們什么感受呢?
生答(秋天是美的,天高云淡,大雁南歸,是豐收的季節)
然而秋天在史鐵生的眼中卻是包含著深刻別樣的含義,今天我們就一起走進史鐵生心中的秋天,體味他在秋天中的懷念。【板書:秋天的懷念】
(二)、作者及背景滲透
我們先來了解一下作者(課前預習,生答)
史鐵生取得的這一系列成就與他的人生經歷和他的母親息息相關,他21歲時,突然的重病使他高位截癱,人生處于低谷,也就是在那一年,他的母親也去世了,這么多年來,兒子一直用文字表達對母親的感受。請同學們一起默讀下面這兩段話。看你讀到了什么。
(課件出示:那時的我,作為她的兒子,還太年輕,還來不及為母親著想,我被命運擊昏了頭,一心以為自己是世上最不幸的一個,不知道兒子的不幸在母親那兒總是要加倍的。她有一個長到二十歲上忽然截癱了的兒子,這是她唯一的兒子;她情愿截癱的是自己而不是兒子,可這事無法代替;她想,只要兒子能活下去哪怕自己去死呢也行,可她又確信一個人不能僅僅是活著,兒子得有一條路走向自己的幸福;而這條路呢,沒有誰能保證她的兒子終于能找到--而這樣的母親,注定是世界上活得最苦的母親。)
(課件出示:“我坐在小公園安靜的樹林里,閉上眼睛,想,上帝為什么早早的召母親回去呢?很久很久,迷迷糊糊的我聽見了回答:‘她心里太苦了,上帝看她受不住,就召她回去了。’睜開眼睛,看見風正從樹林里穿過。”--《合歡樹》)
【生:(學生默讀后發言)我讀到了他對母親的思念。他把上帝招她回去作為安慰。
上帝為什么早早的召母親回去呢?很久很久,迷迷糊糊我聽見了回答:‘她心里太苦了,上帝看她受不住,就召她回去了。’”(師板書:苦)】
師:他的好多文章都表達了這份感情,比如比如這節課我們要走進的--
生:《秋天的懷念》。
(三)、朗讀指導
師:下面請同學們自由朗讀課文,讀罷。讀書、讀書,只有在讀中去體會文章思想,讀書大體分為三階段,那么同學們覺得你們能夠做到哪個階段呢?
(課件出示:“自測:正確--流利--有感情”)
【根據實際情況,追到有感情一步,請同學自選段落讀出來,并找同學對他進行評價】
【教師評價:讀正確是對作者的尊重,也是對你的朗讀精益求精,高標準要求呢。激勵學生
師:給他們掌聲!(學生鼓掌。)掌聲的原因,他們能發表自己的看法,這是難能可貴的!尤其是同學們對課文中出現的兒話音較多的兩句讀得很準。我們再讀讀。(讀“咱娘倆在一塊兒要好好兒活,好好兒活”;“我倆在一塊兒要好好兒活”--強化之為后文作鋪墊。)
師:咱們平常說的這個“有感情”,怎么這么模糊!他有感情的讀,是這樣,可那位同學的朗讀卻是那樣的。
生:有人聲音細,有人聲音粗,有人性格深沉,有人性格外向。
生:由于理解的角度不同,自然讀出的味兒也就不同。
師:是啊,讀書是個人的,我們在尊重別人的朗讀的同時,我們也有自己的滋味,我們不再評價別人,你讀得“真有感情”啊。這真有感情,而應該說讀得有特點,讀得有個性,讀得有自己的味道。(出示課件“讀出韻味”)】
(點評:“讀出感情”是語文課堂經常聽到的,可什么才是“有感情”,確實是一個模糊概念。讀一段文字,根據自己的理解,帶這種感情可以,帶那種感情也可以。“由于理解的角度不同,自然讀出的味兒也就不同。”既要尊重別人,又要讀出個性理解。竇老師生動形象地演繹了“個性化朗讀”。讀出自己的理解,讀出自己的體驗,讀出自己的韻味,這才是真正的“讀出韻味”了。)
師:讓我們一起再大聲提示一下自己。
生:讀出韻味。
師:現在我們就走進課文,品品課文中文字的味道。
(四)、探究研討
1、通過讀書,我們知道課文寫了幾次秋天里看菊花的故事?
明確:兩次。第一次母親要推著他去,沒去成。第二次去了,不過是和妹妹去的。母親想跟他一起去看花,為什么他總不答應?(生;他雙腿癱瘓,脾氣變得暴怒無常--根本沒有心情的。)作為21歲的年輕人,突然得了高位截癱,自然受不了這個打擊。讀讀課文,讓我們體會他脾氣變得暴怒無常時的心情。
生:“雙腿癱瘓后……”
師:(引讀課文,進一步深化)望著望著北歸的雁陣,他會--
生:把眼前的玻璃砸碎;
師:聽著聽著李谷一甜美的歌聲,他會--
生:猛地把東西摔向前面的墻壁。
師:還有呢,媽媽要他去北海看菊花,他喊著--
生:不,我不去,我活著有什么勁!
2、師:作者覺得活得沒勁。課文有一句話,請同學們大膽想象,作者又會怎么樣呢?
(出示課件:獨自坐在屋里,看著窗外的樹葉“唰唰啦啦”地飄落,我----------。)
【生1:……我會想起小時侯像落葉一樣盡情飛舞的情景,可是現在再也不能像落葉一樣飄飄灑灑了呀,我活著還有什么勁?
生2:獨自坐在屋里,看著窗外的樹葉“唰唰啦啦”地飄落,我不禁暗暗流淚,我的命運就像那落葉一樣唰唰啦啦落地死去。】
(點評:敏銳地抓住訓練點,別開生面地進行語言訓練設計,“樹葉飄落”這一意象,引發了學生的聯想,帶著傷感,充滿詩意,學生深情地墜入了“我”當時的情感之中。這語言訓練中有豐富的,豐厚的情感。)
師:“我”活著還有什么勁兒!原來活蹦亂跳的,現在突然坐在輪椅上,發這么大的脾氣,此時的他的確很痛苦(回扣一下“苦”字),要是他是你的朋友,或者你的哥哥,妹妹,面對他這副樣子,你會怎么做?【生答】
師:嗯,同學們都很有愛心。你們講得道理很對,建議也不錯,不過,請你設身處地的想想,他能聽進去嗎?(學生停了停,開始議論,有的搖頭,有的.說聽不進去。)
生:嗯,他也許聽不進去。
3、師;是啊,面對這樣的兒子,面對這樣的現實,怎么做更合適一些?讓我們看看母親是怎么做的吧。
明確:母親撲過來,抓住我的手,忍住哭聲說:“咱娘倆,好好兒活,好好兒活!”我從母親的動作中看出她勸兒子要好好兒活。(課件,生答)
師:請你們默讀這句話,注意這幾個動作。(老師點示“撲”)母親“撲”下去的會是什么?
明確:兒子輕生的念頭。
師:好。其實,你很會聯系上下文理解呢,那就把你理解的“撲”帶進去句子里,讀給我們聽。(生讀,很有力量)
師:那么,我還要問,“母親抓住我的手”,“抓”住的僅僅是我的手嗎?
【母親抓住的是我想要死的念頭,她想抓住我,怕我輕生。(生答、讀)母親抓住我,也是讓我必須具有好好兒活下去的信念。(再讀)】
師:請再默讀這句話,看看母親“忍”住的究竟是什么?(小組討論)
【(1)忍住的也是自己的病情(原文)肝癌。
這是一位病入膏肓的母親。母親她活著很苦啊!(回扣一下“苦”字)親愛的同學們,一個患肝癌病的人只有自己知道有多痛,無法用語言描述,而且還知道自己就要死去……是這樣的母--親!那么這樣的一位得絕癥的母親,有沒有“看著看著北歸的雁陣,突然把玻璃砸碎”?
生:沒有。
師:她有沒有“聽著聽著李谷一甜美的歌聲,把東西摔向墻壁”?
生:沒有。
師:有沒有大聲喊著“我活著還有什么勁”?
生:沒有!
師:母親為什么沒有這樣做?
生:為了兒子!
師:正是因為兒子,她愛自己的兒子,才有忍耐。
師;帶著你們的體會讀這句話。(咱娘倆在一塊兒,要好好兒活,好好兒活。)
師:請再讀課文,琢磨琢磨,母親忍住的還有什么?
【(2)母親還忍住了兒子的病給自己帶來的打擊。
這樣的打擊就像天塌下來一樣,但這樣的痛苦不能讓兒子知道,她還要讓兒子堅強起來。所以,面對這樣的雙重打擊,母親讓兒子去看花:“聽說北海的菊花都開了,我推著你去走走吧”。母親愛花,也想讓兒子看花,讓心情變得愉快一些。】
師:母親幾次要求推著兒子到北海看菊花?
明確;兩次。第一次;“聽說北海的花兒都開了,我推著你去走走。”第二次:母親進來了,擋在窗前:“北海的菊花開了,我推著你去看看吧。”她憔悴的臉上現出央求般的神色。(生讀)母親不僅僅自己的病讓自己憔悴,為兒子操碎了心,更會讓她憔悴。
母親是個愛花的人,就是說母親熱愛生活,也要讓兒子像她那樣接受現實,熱愛生活。當兒子有去的意思--“什么時候?”的時候,母親就--“你要是愿意,就明天?”兒子的回答已經讓她喜出望外了。
當兒子說--“好吧,就明天”的時候。她高興得一會坐下,一會站起:“那就趕緊準備準備。”可我又不耐煩的時候--“唉呀,煩不煩?幾步路,有什么好準備的!”她竟然笑了,還坐在我身邊,絮絮叨叨地說著:“看完菊花,咱們就去‘仿膳’,你小時候最愛吃那兒的豌豆黃兒。還記得那回我帶你去北海嗎?你偏說那楊樹花是毛毛蟲,跑著,一腳踩扁一個……”
母親把所有的苦都藏在自己心里。她還笑著--你看,兒子的話讓她“喜出望外”,讓她高興得坐立不安。這一切都是為了兒子,讓他學會快樂,面對未來充滿希望。
【(3)師:好,帶著你對“忍”的理解再讀一讀。(咱娘倆在一塊,要好好兒活,好好兒活。)師: 剛才同學們的分析在這個“忍”中體會又一層韻味。那么,再請同學默讀課文。看看母親還忍住了什么。
生:忍住的還有兒子的抱怨。因為母親對兒子特別的理解,所以她能忍受兒子的摔東西,砸玻璃等暴怒無常的脾氣。】
師:好!會讀書,請再細讀讀,看看母親又是怎么“忍”的呢?
生:“……母親就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見的地方偷偷地聽著我的動靜。當一切恢復沉寂,她又悄悄地進來,眼邊紅紅的,看著我。”
師:這里重復用了一個詞,那就是說,母親的忍體現在--
生;“悄悄地”。還有一處,也是“悄悄地”--對于“跑”和“踩”一類的字眼兒,她比我還敏感。她又悄悄地出去了。”
師:這是一處細節描寫,找的很好,(學生讀,隨機課件出示:1、“……母親就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見的地方偷偷地聽著我的動靜。2、當一切恢復沉寂,她又悄悄地進來,眼邊紅紅的,看著我。3、……她比我還敏感。她又悄悄地出去了。”)
師:把“悄悄地”去掉,再讀讀上面的三句話,任意選擇一句談談你的看法。
【明確:3、因為母親一說“跑”和“踩”,就會想到兒子的腳癱瘓了,不能走了,不能跑和踩了。所以,母親又悄悄地出去了。“悄悄地”就是說母親在兒子面前說話特敏感。這個“悄悄地”體現了對兒子的歉意,覺得自己怎么那么粗心,說話不注意呢?也體現了對兒子的關心。母親對自己的話很敏感,就連說話都那么小心。就是怕兒子傷心,她在兒子面前特別小心。
師:用個成語,那就是--小心翼翼!
師:這是一位怎樣的母親啊,請你讀讀這句話,讓我們跟著你體會母親的“小心翼翼”。(生讀。掌聲)】
【明確:2、不用上“悄悄地”呢,就體會不到母親的苦心。她想讓兒子盡
情地發泄一下,就又悄悄地進來,這就更體會母親非常耐心,不忍心打擾兒子。母親出去了又回來,回來又去,一遍又一遍,眼圈紅紅的,說明剛哭過,可是在兒子面前還要忍,一句話,就是為了兒子。(生讀得很慢。)】
【明確:1、悄悄地躲出去,又在看不見的地方偷偷地聽動靜。如果母親不是“悄悄地”,就那么隨便的出去,根本就體會不到母親對兒子的理解和關心。
師:把“關心”再具體些,就是對兒子特別的--
生:無微不至,也就是特別細心。
師:是啊,她的心比針尖還細啊。把你的感受送進去再讀。(生讀得較輕)。
師:母親的腳步還是稍重了一些,再輕一點兒。(生讀得很好。掌聲)】
師:經過同學們的品味,我們感到這“撲”,這“抓”后的“忍”--除了忍住對兒子的抱怨。還要忍住自己的痛苦,更要忍住兒子的病痛給自己的雙重打擊!這是一位怎樣的忍啊。大愛無形。兒子的得病,自己的重病讓母親苦上加苦--然而母親依然是苦口--生:苦口婆心。(教師再次回扣“苦”字)
師:也是母親的良苦--
生;良苦用心。(教師再次回扣板書“苦”字)
師:那么,“咱娘倆在一塊兒,好好兒活,好好兒活……”,這“好好兒活”究竟要告訴兒子什么呢?(生答)
【生1:要接受現實,不要自暴自棄。
生2:現實已經這樣了,未來還長著呢,兒子,你一定要好好活。
生3:正值壯年,你的路還長呢,更要堅強起來啊。
生4:她要在僅有的時間陪伴兒子一起好好兒活。
生5:她要兒子堅強地活下去,不要發脾氣,要找到一條好好活的路,讓他笑看人生,不要被病痛壓倒。
生6:她要告訴兒子面對生活的打擊要學會忍受。】
師;母親沒有你們說的那么精彩,那么豐富。母親的話不是豪言壯語,只有那萬箭穿心的“忍”哪!但你們所說的都含在了這句再簡單不過,再樸素不過的話里--
生:“好好活”!
師:所以,這“好好”兩個字的韻味、復雜的情感都蘊涵在這里--母親告訴兒子怎么去面對有殘缺的生命的理兒,真是意味深長啊。同學們在下面好好讀一讀。(生自由品讀。)
二、探究“我倆”的“好好兒活”
師:可是,母親就這樣悄悄地去了,她去了就再也沒有回來。鄰居們-
生:鄰居們把她……(教師引讀,讓全班同學把課文寫母親臨終的話讀出來。直到最后一句--“我懂得母親沒有說完的話。妹妹也懂。我倆在一塊兒,要好好兒活……”)師:(出示課件:“我那個有病的兒子和我那個還未成年的女兒……”)多少年過去,兒子終于明白母親那句沒有說完的話。你們讀懂了嗎?省略號里沒有說完的話,究竟是什么?
生:好好兒活!(學生異口同聲)
師:我們送進去,一起把這母親沒有說完的話,說完。
生:我那個有病的兒子和我那個還未成年的女兒,你們倆要好好兒活。
師:你們懂了,兒子和女兒也懂了,所以課文最后一句才說--
生:“我倆在一塊兒,要好好兒活。”
師:同學們,母親去世七年之后,作者寫了這篇文章,結尾就落在這里--“要好好兒活”。那么,他究竟懂得了要怎樣好好兒活?我們一起來讀讀描寫菊花的句子。(課件出示:黃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潔、紫色的花熱烈而深沉,潑潑灑灑,秋風中正開得爛漫。)
師:下面同學就結合這句話,可以小組合作,好好討論討論,可以自己思考,他們究竟懂得了該怎樣好好兒活?(生討論很熱烈,之后發言)【生答,讀(好好活)
1:菊花“淡雅”,就是說人可以活得平凡,或者普通一些也可以的。(讀)
2:其實,人可以活得淡雅、高潔、熱烈、深沉啊等等,不管怎么說,每一個階段不一樣的,總之要活得多姿多彩,也就是潑潑灑灑。(讀)
3:不管有多少秋風蕭瑟,有多少風雨打擊,人活著就要潑潑灑灑地笑對人生。就是說,要活出自己的尊嚴。(讀)
4:我看,因為不同的花有不同的特點,母親想讓自己的孩子在自己的心靈里、在人間綻放出屬于自己美麗的花,也就是母親讓兒子選擇自己的人生。
師:母親沒有告訴兒子,你就得是這樣的花,母親是讓兒子自己去選擇,活出自己的個性。淡雅也好,高潔也罷,熱烈而深沉也行,總之,要活出自己的……(個性)(讀)
師:你們懂得了應該怎樣去好好兒活,文中的兄妹倆也正像你們一樣,懂得了要好好兒活。
師:伴隨著生命的腳步,作者如菊花一樣,潑潑灑灑,開出了他人生的爛漫之花。所以,33年之間,他懂得了這句話的含義,懂得了自己該用怎樣的行為走出這“好好兒活”。回過頭來,看吧--
師:望著望著北歸的雁陣,他還會把玻璃砸碎嗎?(出示課件:望著望著北歸的雁陣,我----。)
生:不會!
師:聽著聽著李谷一甜美的歌聲,他還會猛地把東西摔向墻壁嗎?(出示課件:聽著聽著李谷一甜美的歌聲,我----。)
生:不會!
師:看著看著窗外的樹葉“唰唰啦啦”的飄落,我----。(課件出示:此處讓學生再次創造,和前面內容形成對照。)
生:看著看著窗外的樹葉“唰唰啦啦”的飄落,我會想到母親微笑著在窗前和我說話的情景。
師:原來母親擋在窗前,是要擋住什么?
生;擋住兒子看到落葉想要死的心。現在,兒子終于知道母親的苦口婆心和良苦用心,所以,他知道母親給了他第二次生命,所以,他想象母親是微笑靠在窗前的。因此,這回看著看著窗外的樹葉“唰唰啦啦”的飄落,我會想,我絕對不會像這落葉一樣死去,我已經勇敢地面對未來的生活。(掌聲)
師:就這樣,兒子不再暴怒無常了,兒子終于懂得了母親的那句話,下面我們就來默讀史鐵生先生在《病隙碎筆》中的這段話,看看他對“好好兒活”的理解到了怎么樣的一種境界。
(出示課件:生病也是生活體驗的一種,甚或算得一項別開生面的游歷……剛坐上輪椅時,我老想,不能直立行走豈非把人的特點搞丟了?便覺天昏地暗。等到生出褥瘡一連數日只能歪七扭八地躺著,才看見端坐的日子其實多么晴朗。后來又患尿毒癥,經常昏昏然不能思想,就更加懷念起往日時光。終于醒悟,其實每時每刻我們都是幸運的,因為任何災難的前面都可以加上一個“更”字。生病的經驗是一步步懂得滿足……)
【生:他終于懂得了活著,好好兒活著,就是一種滿足。
生:現在,在史鐵生叔叔的眼里,活著就是一種幸運。
生:活著就應該滿足。如果說史鐵生懂得了痛苦,他把這苦當作一種別開生面的游歷。】
師:這是怎樣的一種超然,這是怎樣的對生命的敬畏。如果說最初生病對他來說是痛苦的,那么,現在的他對“好好活兒”怎么一個“苦”字了得?
師:對這樣一位文學大師,因他對生命的理解,我向大家推薦這幾本專著--(課件出示:推薦書目:《我與地壇》、《病隙碎筆》、《務虛筆記》)
師:有誰知道,史鐵生晚年的身體狀況嗎?(學生沉默)
師:由于長時間的坐在輪椅上,他患上了腎衰竭,每個星期必須要做三次血液透析,換血,不能少一次。不然就會死去。但他還是要拿起筆來,盡管拿筆已經非常困難,但是他一直記得母親的那句“好好兒活”!他是用筆表達他自己33年來是怎么個“好好兒活”,母親在九泉之下會含笑九泉的。(擦掉“苦”)
師:越是懂得該怎樣好好兒活,他就越是愧疚和自責啊!他是多么希望母親能知道他已經趟出了屬于自己的路啊,獲獎,成功已經不重要,重要的是自己在那看菊花的世界里,他找到了屬于自己的人生之花。越是體會到這一點,他就深深的懷念著她啊,告訴她自己是怎么“好好活”的啊--
伴隨哀傷抒情的音樂,讓學生閱讀文章片段--
片斷1:搖著輪椅在園中慢慢走,有是霧罩的清晨,又是驕陽高懸的白晝,我只想著一件事:母親已經不在了。在老柏樹旁停下,在草地上在頹墻邊停下,又是處處蟲鳴的午后,又是鳥兒歸巢的傍晚,我心里只默念著一句話:可是母親已經不在了。把椅背放倒,躺下,似睡非睡挨到日沒,坐起來,心神恍惚,呆呆地直坐到古祭壇上落滿黑暗然后再漸漸浮起月光,心里才有點明白,母親不能再來這園中找我了。--《我與地壇》
片段2:我有一個凄苦的夢……在夢里,我絕望地哭喊,心里怨她:“我理解你的失望,我理解你的離開,但你總要捎個信兒來呀,你不知道,我們會牽掛你,不知道我們是多么想念你嗎?”但就連這樣的話也無從說給她,只知道她在很遠的地方,并不知道她在哪兒。這個夢一再走進我的黑夜,驅之不去。--《有關廟的回憶》(師誦讀此段)
師:這個夢一直伴隨了我33年,我只好在夢里念著她,在文字中寫著她,在一個又一個秋天里,讓妹妹陪著我,到北海去看--她!端起書,讀--
生:“又是秋天,妹妹推著我到北海看了菊花。黃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潔、紫色的花熱烈而深沉,潑潑灑灑,秋風中正開得爛漫……我倆在一塊要好好兒活。”(全體學生深情朗讀課文最后兩段。)
師:回過頭來看課題。這《秋天的懷念》,懷念的究竟是什么?
生1:不盡的懷念,這深深的懷念,這刻骨銘心的懷念--秋天兩個字化作了母親。
生2:他懷念的秋天的菊花,就是他母親啊。(該生淚流滿面)
生3:其實,懷念的是母親和他一起度過的美好時光,懷念的就是母親給他的--“好好兒活”啊。
師:母親的“好好兒活”化作了我的血液,借了我一生啊,成就了我一生啊。是這句話讓史鐵生在無法彌補的身體缺憾中,找到了另一種生命的延展!再讀課題。(學生個別讀,最后齊讀。韻味已和課前大不相同)
讀出思考
三、思考“我們”的“好好兒活”
師:通過這兩堂課的學習,我們通過品悟文字的韻味,嘗到了這一家人的人生韻味。同學們感動了,老師也感動了。我相信,同學們今天回去,肯定會跟家里人說今天的學習體會的。也許就跟老師看電視劇一樣,抹著眼淚,“這電視劇,太感人了!”那么,他們家這件事,跟我們有沒有關系?
師:有時我們聽一個很感人的故事一樣,聽完了,抹完眼淚了,過后該干什么還干什么。不過你又說,“有關系”,有什么關系?
生:面對生命,珍惜生命。我們這些健康人更要好好兒的活。
師:為自己喝彩吧。(掌聲)我們到這一家人的情感世界里去走了一趟。不光是讀出了這一家人的人生韻味,還讀出了自己的思考!這才是語文學習的真正目的。(課件出示:讀出韻味--讀出思考)
師:因此,親愛的同學們,文章結尾的這句話,(課件:我倆在一塊兒,要好好兒活,好好兒活……)這個“倆”應該變成--
生:我們!
師:連起來讀這句話。(生讀“我們在一塊兒要好好活!”)
生:就是說,面對自己的母親,要好好兒活。
師:面對自己的家人要--
生:好好兒活。
生:面對自己的同學、老師要好好兒活。
師:每個人的人生體驗不同,每個人的體會不同,每個人的人生道路也不同,我想問,今天走出這語文課堂,“好好兒活”這句話沉淀在你心中的思考是什么?一個詞,一句話,都可以。
生:笑對人生,樂觀面對所有的一切事!
生:凡事一切都要包涵,酸甜苦辣,就是好好活。
生:無論面對怎樣的困難,我們都要活出自己的堅強。
師:面對曾經煎熬過你的困難,你痛苦過,請把這一家人送給你的“好好兒活”銘記在心。
生:每天,當我們醒來,發現自己還活著,這就是幸運。因此無論如何要好好活。
師:泰戈爾大致說過這樣的話--每次,醒來之后發現自己還活著,這本身就是奇跡。你的思考和他不謀而合。(笑聲)
生:上帝要你怎樣活,你就要怎樣活唄。
師:上帝要你怎樣活那是你的“命”,該怎樣好好活那是你的“運”。命和運是分不開的,所以叫命運。用你的“命”走好你的“運”就是你的“好好活”走出的“人”字一撇一捺。(掌聲)
生:身體健康本身就是幸運,要好好善待自己的健康。因此,我們的一些打擊啊,苦惱啊,在史鐵生面前不值得一提。
生:怎樣才是“好好兒活”?該怎樣“好好兒活”?我一時還說不準,讓我再想想吧。師:親愛的同學們,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思考,這也確是值得我們思考一輩子。因此,“好好活”給我的思考是什么呢?愿意說出來和同學們共勉--世界上有看得見的殘疾,也有看不見的殘疾。面對“好好活”,我要說,身體的局限我們這輩子改變不了,但,可以改變的卻是我們的心理殘疾。下課!
總評:
竇桂梅老師執教的《秋天的懷念》,如一件精美的藝術品,帶給我們無與倫比的震撼。從竇老師“為生命奠基”的課堂,我們感覺到了說不盡的精彩,獲得的是藝術的享受,精神的洗禮。
竇老師的課堂,疏密有致,粗細結合。疏處可走馬,密處不透風。疏者大氣,細者精致,不愧是大家手筆。整個課堂設計,就由兩大部分組成:讀出韻味,讀出思考;圍繞主題“好好兒活”構建課堂,三個層次一層一層推進:感受“咱倆”的“好好兒活”,體會“我倆”的“好好兒活”,思考“我們”的“好好兒活”;而整個教材的處理,又置于作者史鐵生一組作品之中。新穎,簡潔,深刻,廣博。
竇老師教學藝術的“大手筆”還表現在她的“超越”。對教學主題的超越,對當下教學的超越,對學生要求的超越,對課內教材的超越。從“母愛”到“好好兒活”,從“讀出感情”到“讀出韻味”,從“讀出韻味”到“讀出思考”,從《秋天的懷念》到史鐵生的系列作品,從課堂教學研究到語文課程的建構,我們分明看到,竇老師就是一直在超越、超越、超越!
細處呢,細到對一句話、一個詞含義的挖掘,對每一個學生發言的評價,甚至對范讀時每一個音調的讀法,課件中每一個畫面的處理,都用心對待,不隨意放過。對文本的解讀,對學生的引導,無不閃現著教師智慧的光芒。而所有細節展現出來的美,體現的是竇老師“以生為本”的人文思想的光輝。
請看文本解讀。竇老師深入研讀文本,走進語言的深處。在抓關鍵詞句教學方面,那“撲”,那“抓”,尤其是那“忍”的挖掘,可謂一“忍”三嘆。多角度、多層次的語文訓練,包孕著豐厚的情感、豐富的,使語言訓練立體化,真正實現了語文教學工具性與人文性的有機結合。
竇老師的朗讀指導,也是精妙絕倫。聲情并茂的朗讀,打動了在場的所有聽眾,給學生做了一個極好的示范;指導方法也別出心裁,她改時下流行的“有感情讀”為“讀出韻味”,她抓住關鍵詞句理解后感悟后,再讓學生“送進去”讀一讀,讓學生把自己的個性體驗與文本朗讀很好的結合起來,讀出了思考,讀出了文章的韻味,也讀出了自己的韻味。
竇老師的教學藝術,有人說是爐火純青,那是有堅實的思想支撐。肖川在《成為有思想的教師》一文中說過:“有思想的教師,會對學生的心靈豐滿和精神充實有一種自覺而又自然的引領。”以我的理解,“自覺”是對教師思想底蘊的要求,“自然”是對教學藝術的要求。思想賦予竇老師“超越教材,超越課堂”的智慧和魄力,她大膽取舍,把教學主題由“母愛”升華為“好好兒活”,用“好好兒活”把一篇教材與多篇課外閱讀文本串起來。在她的引導下,學生走進教材,又走出教材,立足教材,又超越教材,一步一步地領略著“好好兒活”的意蘊。
因為竇老師的引領,學生的認識水平達到了一定的高度,思維活躍,說得精彩,讀得精彩。學生的個性在課堂飛揚,學生的生命在課堂成長。而學生的這些精彩,正是來自于老師激情的感染,來自于老師巧妙的引導,來自于老師熱情的鼓勵。課堂上,竇老師全身心地投入,仿佛一朵燃燒的“玫瑰”(竇桂梅的網名),學生訃考、表達,展現著他們生命的精彩。在老師“自覺而又自然的引領”下,學生“心靈豐滿”起來,“精神充實”起來。竇老師真正實現了她的語文教學目的:“為生命奠基”。
《秋天的懷念》教學設計15
一、文本解讀:
1、編寫特點
《秋天的懷念》收錄在語文七年級上冊第一板塊“摯愛親情”。教學重點應該是體會文章的思想感情,引導學生抓住重點詞句、段落多讀、多想從而與作者在情感上產生共鳴。從體會文章的思想感情的角度講,有感情地朗讀既是“把體會到的思想感情表達出來”的一種方式“又能加深對文章思想感情的體會”。本節課的特點一是讓學生受到偉大母愛的熏陶感染,接受一次“愛”的教育;二是提高學生的自讀自悟的能力。
2、寫作背景
《秋天的懷念》這篇課文的作者史鐵生是當代中國最令人敬佩的作家之一。代表作有:《我與地壇》《合歡樹》等。他的創作比較突出地表現出對于殘疾人命運的關注。有的作品反映了他對社會與人生的某些帶有哲理性的思考,語言優美,具有很強的表現力。在他二十一歲的時候,突然得了一次重病,導致高位截癱,也就是在那一年,他的母親也去世了。后來,在他的許多文章里都寫到了他的母親,縱觀他的成長之路,其實就是母親用生命代價鋪就的。《秋天的懷念》便是懷念母親的的文章。在此文中,作者借助對幾件平常的小事的細致描寫,來表達母子之間的似海深情,歌頌了偉大而無私的母愛。
3、文本內容
依據新課標中的三個維度,從學生的實際出發文本的教學我是這樣考慮的:
(1)、文本的線索解讀
由于這篇課文是由母愛這一明線和作者的人生態度的變化這一暗線所構成的,一明一暗相輔相成,學生通過不斷地朗讀不僅能從字里行間感受語言文字的魅力,還能讓學生較好的與作者、與母親、與文本進行感情的對話,更加深入的了解課文內容,培養學生自讀自悟的能力,感悟母愛的偉大,受到感情的熏陶,愛的教育。
(2)、抓住中心,對關鍵詞“好好活兒”的解讀
為了讓學生從文中感悟蘊含在字里行間的那份毫不張揚的母愛,引發學生對生活態度積極地思考,因此要關注對“好好活兒”意義的探尋是非常有必要的。在這篇文章中,“好好活兒”出現了兩次,集中體現的是子女勇敢面對生活的信心,也是我們每個人應該擁有的人生態度,這也是文本的社會意義所在,所以在教學文本時要緊緊抓住“好好活兒”這句話。重點探討媽媽說的“咱娘倆兒在一塊兒,好好活兒”和“我倆在一塊兒,要好好活兒”前一個“好好活兒”應重點抓住“母親撲過來,抓住我的手,忍住哭聲說”里的三個動詞“撲、抓、忍”,讓學生體會到母親要“撲”滅兒子想死的心,“抓”住兒子活下去的欲望,緊緊圍繞“忍”引導學生一層一層的體會意思,讓學生一次次的讀,既能培養學生的朗讀能力,又讓學生強烈的感受到要“好好活兒”。語文教學的工具性和人文性很好地結合起來。后一個“好好活兒”主要通過作者對最后一段中菊花的描寫來領悟“好好活兒”的意義,明白生命的真諦,學生討論交流懂得“好好活兒”既是母親臨終前的無盡的囑托,又是作者對生命存在意義的探尋與思考。在學生理解的基礎上,帶著自己的人生感悟讓他們在讀這兩句話。最后,通過賞析作者作品和交流查閱的作者的相關資料,學生能感受到當史鐵生用筆在那殘疾的身體之外找到一份延展的時候,他終于好好活了---------用他的筆好好活兒,這是他對生命意義的探尋,更是對“好好活兒”的詮釋。
(3)、關鍵語句的解讀,體會“母親”是怎樣的人。
這篇文章所折射出的母愛是深沉而豐厚的,學生深刻地體會母愛的偉大頗有難度。圍繞本課的教學目標,根據課后的思考與交流,緊扣新課標的閱讀訓練重點。通過“抓細節之美、品言語之情、悟人生之道”的教學方法,引導學生在讀中品,品中悟。文本的教學可以通過四個層次來進行:
第一、引導學生體會母親對兒子的細心照顧。在學生自讀課文的基礎上,請學生畫一畫文章中母親在照顧作者時動作、神態的細節描寫,并讓學生說一說自身的感受,深刻體會母親對生病兒子的照顧是無微不至的'。在聯系后文,讓學生發現母親最喜愛的花都死了,兩相對比學生就感受到母親為了照顧作者,已經舍棄了自己的生活喜好,也無暇照顧。說明兒子在她心目中是最重要的。
第二、引導學生體會母親對待兒子小心翼翼的態度。進一步感受母愛是理解、寬容與呵護。在學生有感情的朗讀之后,要有意識的引導學生捕捉“悄悄地”引發學生思考:母親為什么悄悄地?為什么要如此小心?讓學生通過交流,體會母親的小心翼翼,對作者的呵護,輕聲慢語是生怕在惹作者心煩,對他的情緒產生影響,進而體會作者的一舉一動都牽掛著母親的心,第三、再次引導學生體會母親之所以再三央求帶作者去看花的真正用意。當母親看到兒子情緒低落時,她提出要去看花,當母親看到兒子對生活絕望時,她多么希望能跟兒子一起好好活兒。希望兒子能走出封閉的內心世界,重新建立生活的信心頑強的活下去,這就是一個母親的良苦用心。
第四、引導學生了解母親的病情,深刻地體會母親在生命垂危之際心系病兒的那種偉大的母愛。作者的母親當時已經是肝癌晚期了,這個階段一般會出現消化道出血,吃不下什么東西、冒冷汗肝部劇痛等癥狀。一定要給學生介紹這些情況,讓學生體會母親雖然很痛苦,但在兒子面前沒有一點流露,她用她的堅強與樂觀來影響兒子,使學生對母愛的認識再次升華。
二、設計理念:
中國文字,特別是抒寫心中細膩情感的文字,通過讀能喚起文本與讀者心中的共鳴和情感體驗。本課設計以讀為主,通過各種形式的朗讀,學生在朗讀感悟中提升對語言文字的感知能力,接受字里行間蘊含的情感的熏陶,引發情感共鳴,接受情感的洗禮。同時引導學生抓住文本中人物的“動作、神情、語言”,體味人物內心情感,使學生受到熏陶感染,并以此點燃學生情感,引發真情,感知作者的心跳,聆聽作者內心的呼喚,感受母親對子女真摯無私的愛與作者對母親的深摯的思念和愧疚之情。通過這些教學環節,促進學生主動探求,培養學生獨立閱讀能力。
三、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把握課文中描寫母親動作、神態的語句,理解母親是怎樣關心照顧“我”,體會母親細膩的內心世界,感悟人間真情,培養學生熱愛生活、熱愛父母親的情感。
四、教學重、難點:
1、讀懂課文,體會母親對子女真摯無私的愛,感悟人間真情。
2、學習作者通過描寫動作、神態來表現人物的內心,來表達真情實感。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景,喚起閱讀期待:
1、同學們,老師給大家帶來一首詩歌《母親》。請同學跟著視頻一起唱。
2、這首歌唱出了母親的偉大無私,今天我們來學習一篇同樣表達無愛的偉大無私,和子女對母親的綿綿思念的課文——《秋天的懷念》。
3、板書課題,帶領學生深情齊讀課題。
設計意圖:(《母親》這首歌,情感真摯,扣人心弦。以此詩都如新課,容易勾起學生內心情感的涌動,激發學生探究課文的迫切欲望。同時,也為本文授課的一個重要環節——在誦讀中感悟真情,做好了情感鋪墊。)
二、聽課文讀音,初步感知文本。
1、播放課文錄音,師生齊齊靜心聆聽。
2、自由交流:聽了課文錄音,你知道了些什么?
教師明確:在自主交流的基礎上,讓學生了解、明確母親對癱瘓兒子的無微不至的照顧與關心,和作者對母親的無盡思念與愧疚。
(設計意圖:《秋天的懷念》一文感人至深,課文的錄音如泣如訴,再配上音樂的渲染,讓文本與師生內心情感共生。“靜心聆聽”給師生帶來的定然是心靈的震撼和靈魂的洗禮,課文已經開始占據學生稚嫩而易動情的心靈,有一探為快的欲望。)
3、師生共同交流作者的境況和寫作背景。
史鐵生,1951年生于北京,中國當代著名作家。1958年入北京市東城區王大人小學讀書,1967年畢業于清華附中初中部。而后,于1969年到陜西延川插隊落戶。三年后因雙腿癱瘓回到北京,在北新橋街道工廠工作,后因病情加重回家療養。1979年開始發表作品
史鐵生是當代中國最令人敬佩的作家之一。他的寫作與他的生命完全同構在了一起,在自己的“寫作之夜”,史鐵生用殘缺的身體,說出了最為健全而豐滿的思想。他體驗到的是生命的苦難,表達出的卻是存在的明朗和歡樂,他睿智的言辭,照亮的反而是我們日益幽暗的內心。他的《病隙碎筆》作為二OO二年度中國文學最為重要的收獲,一如既往地思考著生與死、殘缺與愛情、苦難與信仰、寫作與藝術等重大問題,并解答了“我”如何在場、如何活出意義來這些普遍性的精神難題。當多數作家在消費主義時代里放棄面對人的基本狀況時,史鐵生卻居住在自己的內心,仍舊苦苦追索人之為人的價值和光輝,仍舊堅定地向存在的荒涼地帶進發,堅定地與未明事物作斗爭,這種勇氣和執著,深深地喚起了我們對自身所處境遇的警醒和關懷。
今天學的這篇課文就是表達了作者在病中的思想變遷,只是這種思想的變化蘊含在母愛和愧疚中。
(設計意圖:課文語言質樸平實,情感深摯,作者和背景的介紹對于學生深入課文,體會作者內心的情感具有拋磚引玉的重要意義。)
三、朗讀課文,整體感知。
1、自由輕聲讀課文,說說你讀懂了什么。
2、組織師生交流,概括總結。
3、自由朗讀課文,多讀自己喜歡的語句、段落。
(設計意圖:語言,就是要多讀!學生在不同形式的朗讀中了解文本,全身心投入文本的情感世界里,在朗讀中不知不覺獲得對文本的整體感知,獲得情感的共鳴,獲得文本情感的浸潤。)
四、細讀課文,深刻感悟。
1、教師啟發:課文抒寫母親對兒女無微不至的照顧和關愛,以及作者對母親的綿長思念和愧疚之情。
課文的哪些語句給你的感受最深?讀一讀。
(1)課件出示:
“咱娘兒倆在一塊兒,好好兒活,好好兒活......”
①從這句話中,你讀懂了什么?
②讀了這句話,還還想知道些什么?
(2)齊讀這句話。
思考:母親為什么要“我”好好活?從母親的哪些表現可以體現母親要“我”好好活下去?用自己喜歡的符號勾劃出描寫母親動作、神態、語言的語句。
【《秋天的懷念》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秋天的懷念》教學設計09-13
秋天的懷念教學設計10篇10-11
《秋天的懷念》語文教學設計04-13
《秋天的懷念》優秀教學設計優秀11-12
《秋天的懷念》語文教學設計06-22
語文《秋天的懷念》教學設計(7篇)05-02
《秋天的懷念》教學設計【實用15篇】08-16
秋天的懷念教學設計(通用10篇)08-08
《秋天的懷念》教學設計(通用15篇)08-07
《秋天的懷念》教學設計實用【15篇】0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