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文具的家》第二課時教學設計
作為一名教師,很有必要精心設計一份教學設計,教學設計以計劃和布局安排的形式,對怎樣才能達到教學目標進行創造性的決策,以解決怎樣教的問題。你知道什么樣的教學設計才能切實有效地幫助到我們嗎?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文具的家》第二課時教學設計,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文具的家》第二課時教學設計1
教材分析:
《文具的家》是培智學校義務教育實驗教科書六年級上冊的一篇課文。課文描述了貝貝的文具找不到了,以媽媽和貝貝的對話向我們展開了“文具的家”這一主題。本課篇幅在培智教材中屬于中長篇短文,全文共6個自然段,對話部分篇幅較長。內容貼合實際,語言簡潔明了,學生易于接受。通過學習引導學生學會觀察生活學會遷移來解決實際問題,引導學生學會保管好自己的文具。培養學生良好的生活習慣。
學情分析:
本班共8名學生,根據他們課堂能動性、語言表達能力、識字量及理解能力的不同,我將分為三組。A組:語言表達相對較好,能進行回合式語言對話,識字量約300字左右,經評估認知理解生理年齡約為7歲;B組:課堂能動性較好,積極參與,但是認知理解相對較弱,遺忘性大;C組:課堂能動性較弱,無意識行為問題較多(上課會有走動、哭鬧尖叫或者大笑不止的現象),認知理解能力較弱,較少有主動語言或無語言表達。
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
1.認讀并理解詞語“文具”“鉛筆”“辦法”“每天”“新的”“平平安安”。嘗試用詞語造句。(A組)
2.跟讀詞語,在老師的引導下理解詞語“文具”“鉛筆”“辦法”“每天”“新的”“平平安安”。(B組)
3.照樣子能進行圖片和實物配對,當出現情緒行為問題時可以通過老師的引導轉移注意力慢慢恢復平靜。(C組)
二、過程與方法:
1.通過朗讀課文句子,聯系上下文和圖片理解課文中的詞語,模仿課文句子用詞語造句。(A組)
2.通過圖片、實物、文字對照初步感知、跟讀詞語,通過體驗多種場景模擬加強對詞語的理解。(B組)
3.通過觀察,必要時教師給予適當輔助模仿實物、圖片配對,當出現影響課堂的行為時教師及時安撫,對期望中的行為給予正強化,并給予能轉移注意力的物件或強化物。(C組)
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通過學習課文引導孩子養成愛護文具保管好物品的良好生活習慣。(A、B組)
2.通過感知課堂、參與活動、體驗成功的愉悅和輕松感,以此減少問題行為發生的頻率。(C組)
教學方法:直觀演示法、游戲法、練習法、情境教學法
教學重點:
認讀(跟讀)理解詞語“文具”“鉛筆”“辦法”“每天”“新的”“平平安安”。
教學難點:
照例子嘗試用詞語說完整句。
教學準備:
課件、圖片、字卡
教學過程:
一、導入
1.出示裝著文具的筆筒;裝著文具的筆袋;裝著文具的文具盒;提問:你的文具放在哪里?
2.師小結:我們每天放學了都回家,文具也有自己的家。板書課題《文具的家》
二、新授
1.師:想一想除了鉛筆、橡皮還有哪些文具?板書詞語“文具”
(解說文具的概念:用于學習的物品)
2.請同學們在課文五自然段找出詞語“文具”,請A組同學讀出包含詞語“文具”的句子:貝貝想起來了,她書包里的文具盒,就是這些文具的家。請B組同學對照老師的課本找出詞語“文具”并把詞語畫出來,引導C組同學看“文具”的圖片。
3.教師根據學生的完成情況適時適度給予不同輔助并及時表揚和強化。
4.學習詞語“鉛筆”“新的”A組同學畫出帶有詞語“鉛筆”“新的”的句子;B組同學跟讀詞語并區別實物對照組(鉛筆/水彩筆)(新的'書包/舊的書包);C組同學聽指令看圖指認實物“鉛筆”
5.齊讀、個別讀詞語,教師進行個別化指導。
6.認讀詞語“辦法”“每天”“平平安安”,播放視頻結合情境和對話理解詞語。出示圖文對照加以理解。齊讀詞語,教師給予點評的鼓勵。
7.照例子運用詞語說完整句
三、鞏固
1.圖文對照區辨詞語(文具/玩具)(辦法/為什么)(每天/母親)
(鉛筆/水性筆)。
2.選詞填空。
3.師引導學生觀察并說出答案,必要時給予適當輔助。
四、小結
1.學習課文《文具的家》我們知道了文具也需要一個安全的家,我們以后也要像貝貝一樣把文具平平安安的送回家。
2.每個物品都有自己的家,請同學們回家之后仔細觀察家里的物品的“家”
五、布置作業
收拾整理自己的房間,并讓家長幫拍下照片或者視頻。
六、板書設計
文具的家
文具鉛筆辦法新的
平平安安
文具——鉛筆、橡皮都是文具
每天——每天放學后,你都平平安安回家
《文具的家》第二課時教學設計2
教材分析:本組教材圍繞“明理”這個主題,安排了四篇課文:《文具的家》《一分鐘》《動物王國開大會》《小猴子下山》等,通過對本組課文的反復朗讀,引導學生要養成良好的生活和學習習慣,懂得做事要一心一意的道理。《文具的家》作為本單元的第一篇課文,文字活潑,富有童趣,且配有兩幅生動有趣的插圖,課文主要寫主人公貝貝由于年紀小而經常丟文具,在媽媽“讓文具回家”的下養成愛護文具的好習慣的故事。通過貝貝對待文具態度的轉變讓學生學會養成良好的生活和學習習慣。
學情分析:這篇課文貼合日常實際,借助課文拼音,學生基本能自主閱讀簡單文本。因低年級的學生常常和文中的貝貝一樣出現弄丟文具的情況,通過這篇課文的學習利于學生養成整理文具的習慣。
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讀好貝貝和媽媽的對話;
2、能通過情景的設計,想象鉛筆、橡皮會對丟三落四的'貝貝說什么;
3、理解課文內容,養成愛護文具的好習慣。
教學重點:讀好貝貝和媽媽的對話。
教學難點:能通過情景的設計,想象鉛筆、橡皮會對丟三落四的貝貝說什么;養成愛護文具的好習慣。
教學過程:
一、導入:
師:這里有三個同學,對圖片上的三個詞語爭論不休,他們搞不清它們的意思,我們先來讀一讀,然后再請同學們告訴我它們分別指什么。(出示“玩具工具文具”)
學生朗讀并舉手回答。
師:今天我們繼續學習課文《文具的家》。(課件出示標題,老師板書題目,學生齊讀標題兩次)
二、課文學習
1、復習13個生字
老師在屏幕上出示13個要認識的生字,學生自己識記。
老師出示“生字摘橘子游戲”,每掉下一個生字,學生齊讀。
2、學習1到2自然段
老師讓學生自由朗讀課文,回答問題:“文具的家”指的是什么?貝貝有哪些文具?
學生回答:“文具的家”指筆盒;貝貝有鉛筆、橡皮、轉筆刀。(老師板書:鉛筆盒)
師:再讀課文第1、2自然段,你發現了什么?
生:貝貝把文具弄不見了。
老師圈出文中的“只”“一次”“一回”,問:就用了一次就不見了,貝貝的心情怎么樣?
生:失望、不開心。
老師出示課堂圖片,幾位學生坐著聽講,其中一個女生座位下有橡皮和尺子。老師問:你們知道哪個是貝貝嗎?(學生指出并說明理由)鉛筆、橡皮無助的躺在地上,不知貝貝會不會想起它們,你覺得這時它們在想什么?(學生展開想象,練習說話)
3、學習第3自然段
學生朗讀句子:貝貝一回到家,就向媽媽要新的鉛筆、新的橡皮。
師:媽媽和貝貝之間有什么對話呢?我們一起讀一讀。(學生朗讀對話)這里是兩人的對話描寫。選擇請同桌互相扮演貝貝和媽媽,來讀讀這段對話。
學生互相扮演貝貝和媽媽,朗讀第3段的對話。
師:媽媽對貝貝亂丟文具的行為不滿,而貝貝覺得自己不知道怎么回事文具就不見了,接下來,媽媽是怎么對貝貝說的呢?請看第4自然段。
4、習第4到6自然段
師:媽媽說了什么?請全班同學來讀一讀,注意讀書時,坐姿要端正。
學生朗讀第4自然段。
師:媽媽的話告訴了貝貝什么道理呢?
學生回答預設1:媽媽的話告訴貝貝要讓文具都回家。
老師點評:是的,我們有家,文具也有家,它們要回的家就是文具盒。
預設2:媽媽的話告訴貝貝要愛護文具。
老師點評:我們的文具都是爸爸媽媽辛苦賺錢買來的,一支鉛筆、一塊橡皮都要好好愛護。
師:你們讀第5自然段(學生朗讀),貝貝找到文具的家了嗎?
生:找到了,文具盒就是文具的家。
師:貝貝以后還有弄丟文具嗎?請你自己朗讀第6自然段,然后舉手回答。
生:貝貝以后沒有弄丟文具,她每天放學都會仔細檢查文具是否都回家了。
師:最后一段中有“小伙伴”,請問是指什么呢?(生回答“小伙伴”指的是文具)是的,這里把文具當成人來寫,用的是擬人的手法。
師:貝貝經過這件事,最后養成了什么好習慣?
生:愛護文具的好習慣。
師:希望學習這篇課文后,同學們像貝貝一樣,把亂丟文具的壞習慣改掉,讓文具們能平平安安地回家!
板書設計:
文具的家
文具的家→鉛筆盒
【《文具的家》第二課時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坐井觀天》第二課時教學設計04-24
《窮人》第二課時教學設計06-19
《翠鳥》第二課時教學設計06-19
窮人第二課時教學設計06-07
《春潮》第二課時的教學設計11-28
《比尾巴》第二課時教學設計01-20
秋天第二課時教學設計08-12
《虹》第二課時教學設計05-30
《白鵝》第二課時教學設計06-06
《鯨》第二課時教學設計06-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