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月光曲教學設計
作為一位無私奉獻的人民教師,常常要寫一份優秀的教學設計,教學設計是實現教學目標的計劃性和決策性活動。我們應該怎么寫教學設計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人教版月光曲教學設計,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人教版月光曲教學設計1
教學目標:
1、品析月光曲的樂曲美,探究文本的語言美。
2、學習運用聯想,虛實結合的寫法。
教學重點:
學習運用聯想,虛實結合的寫法。
教學難點:
引導學生體會《月光曲》的意境。
教學準備:
ppt課件
教學過程:
一、談古詩、引樂曲
說起月光,你會想到哪些優美的詩句?
是啊,月光如水,柔柔的灑滿大地 ;月光如詩,輕輕地勾起情思;月光的美也能用樂曲來表現。(板書:樂曲)
貝多芬有感于盲姑娘對音樂的癡迷而即興創作的《月光曲》表現得是一種什么樣的已經呢?作者又是用怎樣的'語言來表達樂曲之美的呢?(板書:語言)齊讀課題。
二、讀文本、品意境
1、請同學們翻開書,你知道哪個自然段在講《月光曲》的內容嗎?
2、快速地瀏覽9自然段,說說:在這清幽的月光下,聽著美妙的琴聲,皮鞋匠好像看到了什么景象?盲姑娘仿佛也看到了什么?這些畫面是真實的嗎?(板書:聯想)
l 請大家找出文中描寫實在景物的句子,用 勾下來;
產生聯想的句子用( )標出來。
l 從事實引出聯想,課文中用了哪兩個詞語?
4、自主學習
這段聯想為我們描繪了哪些景物?這些景物有什么變化,為我們呈現出一幅幅什么樣的畫面?(板書:畫面)
自讀課文,邊讀邊想,用鉛筆標注答案。
抽生匯報并用簡短的語言歸納變化過程。
(板書:月亮初升、月亮升高、波濤洶涌)
5、指導品析:作者是怎樣用語言為我們描繪出這樣的意境?
我們一起來欣賞描繪第一幅圖的語言。屏幕出示語言,齊讀。
l 皮鞋匠聽到怎樣的旋律才聯想到這樣的畫面?(音樂速度是快還是慢?音調是高還是低?)
l 哪些詞語讓你感受到音樂的舒緩柔美?
l 屏幕出現音樂和畫面,請學生欣賞
l 我們應該怎樣讀才能表現這種柔美的意境。
l 總結學法,屏幕出示。
6、合作探究
隨著樂曲的變化,皮鞋匠腦海中聯想的畫面也在發生變化,請大家用同樣的方法學習描寫“月亮初升”和“波濤洶涌”的有關句子。
匯報合作探究的結果。
7、作者將事物與聯想結合,用美的語言,描繪了“月亮初升”、“月亮升高”、“波濤洶涌”的美妙畫面,讓我們體會到了先是輕柔舒緩,而后明朗輕快,最后高昂激越的美的樂曲,現在,我們閉上雙眼,用心傾聽這優美的樂曲,相信你也會浮想聯翩吧。(多媒體播放《月光曲》三個樂章的片段,生欣賞)
8、多美的樂曲啊!讓我們用充滿感情的朗讀,再現月光曲的舒緩、輕快、高昂。
9、引導對比:如果把聯想部分去掉,看文章會變得怎么樣?不信,可以讀讀。
三、仿寫練習
1、聽:今天,老師給大家帶來了另外一段音樂《牧童短笛》。同學們也展開豐富的聯想,去領會音樂的意境和內容。
2、說:聽了這輕快的曲子,你仿佛看到了怎樣的畫面?
(在什么地方?環境怎么樣?有哪些人?在干什么?)
3、寫:趕快拿出你的筆,把你想象到的畫面捕捉下來。
以“我靜靜地聽著,我好象看到了……”開頭寫一段話。
寫小練筆,師巡視,相機指導。
4、評:下面我們就來交流一下。注意傾聽,請你評價。
四、總結
今天這堂課,我們領略了月光曲的美,也學會了用語言文字表達樂曲之美,老師希望同學們課后可以去搜集一些世界名曲,在聆聽的同時,展開豐富的聯想,用優美的語言記錄下你的感受,相信你一定能從中受到美的熏陶。
人教版月光曲教學設計2
一、導入新課
讀課題,你覺得《月光曲》應該是一支什么樣的曲子?
從名字猜想
我們心中最大的期待是什么?聽一聽。
咱們今天是語文課,我們語文課首先要從語言文字中聽出音樂來,瀏覽課文,從什么地方你可以聽到月光曲的旋律。
二、細讀課文
自由讀9自然段,你從課文中聽出了月光曲怎樣的旋律。
她好像面對這大海,月亮正從水天相接的地方……
指名讀。
齊讀,一二兩句。讀初平和、舒緩的旋律。
范讀:月亮也越升越高,穿過一律一律輕紗似的微云。
聽出音樂正在向高潮發展。
你還聽到了什么樣的樂曲。
激動人心的。情緒高漲的。我是從“忽然……”聽到的。讀。
板書:
旋律舒緩起伏激越
齊讀。讀初令人振奮的旋律。(是令人振奮嗎?)
指讀第九自然段。
從文字中聽出了月光曲旋律的變化,聽得對嗎?讓我們來聽一聽。
在這段話前還有一句話,皮鞋匠靜靜地聽著,咱們不是皮鞋匠,但也要靜靜地聽。播放音樂。
(這時候不要介紹樂章,讓學生靜靜地聽,就不要打斷學生)
有同學笑了,為什么笑?為我們鼓鼓掌。
我們都有一雙音樂的眼睛,我們聽出了音樂的旋律,音樂的旋律都是表達的作者的情感。讓我們走進作者的創作中去,自讀第二自然段,讓我們來體會貝多芬創作的過程,創作的心情。
小路上。心情很放松。他的心情很平靜。
仔細讀第二小節,你就能體會到不同的心情。抓關鍵詞語。
談感到欣慰,因為人家談得是她的曲子。
從幽靜體會到平靜。
高興,因為他的曲子被廣泛的流傳了,在這么僻靜的地方都能聽到他的曲子。帶著這樣愉快的心情,走進了小屋。
有句話說,彈琴知音,談話知心。你能通過他們的談話知道他們的內心嗎?
他們很想彈好這首曲子。
讀一讀,在哪兒知道的?
很想聽到貝多芬親自彈奏。
有點無奈。
這個哥哥比較難受,因為他不能滿足妹妹的愿望。
指讀哥哥說的話。
沮喪的心情。因為小姑娘很想聽聽。
要從文字中體會,
我覺得他們的心情很矛盾,妹妹想去,而他們家太窮了。
貝多芬聽了他們的談話,心情如何?
同情他們,想給他們談。
貝多芬走進門去,心情會有什么變化?
指讀。
他會十分的感動,進入房子的時候,發現小女孩的眼睛瞎了,還在刻苦的學習他的曲子,所以他很感動。
為什么說彈一首,怎么又彈了一首?
因為他發現他是一個懂音樂的姑娘,所以要再彈一首。
因為他覺得這個小姑娘是她的知音,聽得入了神。
入了神就是知音碼?
能從音樂中聽出就是貝多芬;從談得熟,里面有深厚的情感,從音樂中能知道就是貝多芬,難道還不是知音嗎?
能聽到貝多芬親自為自己的彈奏,
貝多芬在這里遇到了自己的知音,有個詞叫作“知音難覓”,是多么的高興?課前我們查找過資料,知道了貝多芬是一個什么樣的人?
性格狂躁,脾氣古怪,一般人不愿意和他交朋友,一生很孤獨,在這里激動的何止是盲姑娘呀,還有貝多芬。(出示課文圖片)
遇到了知音,他激動萬分,欣喜若狂,這時候“一陣風……”
激發了他的創作情思,激發了他的創作靈感,這情思由指端匯聚到琴鍵上,讓我們再來聽……《月光曲》
誰來在月光曲的樂聲中,再來讀課文第九自然段,這一遍讀,你可能聽到的`不僅僅是他的旋律,
“她好像…………”
在英國有一句諺語,說音樂是耳朵的眼睛。月光曲就給了盲姑娘一雙耳朵的眼睛,那是心靈的眼睛,齊讀“皮鞋匠看著妹妹……
一首的樂曲誕生了,讓我們齊讀最后一自然段。
你從飛奔中體會到了貝多芬怎樣的情感。
他十分呢喜歡自己剛創造出來的曲子。
十分激動,因為他幫剛剛彈的曲子記錄下來。
著急,怕忘了。
欣喜,因為自己一下子就創作出來了這樣地曲子。
激動,創作成功的激動。
這就是一《月光曲》創作成功的傳說,這時音樂史上最動人的傳說。這個傳說最打動人的事什么?
指讀:
我的藝術應當只為貧苦人……
聽到的是曲,體會到的是情。像月光曲這樣富有情感的文章,咱么就這樣一步一步的品味,細細地去讀。
情感,是一切藝術的靈魂。(幻燈)
人教版月光曲教學設計3
一、講讀課文第二段第二部分(第九自然段)。
1.(運行課件《月光曲》,在音樂聲中,教師從前課導入。)“第一課我們學了第一段第一部分,講貝多芬走進了低矮的茅屋,為盲姑娘彈了一首曲子。盲姑娘聽了貝多芬的曲子,那么激動,那么興奮。上一課我們提到貝多芬說過:"我的音樂只應當為窮苦人造福。"還說,"如果我做到了這一點,該是多么幸福啊。"這時,貝多芬看到盲姑娘聽到他的曲子是這樣的興奮,這樣的喜悅,貝多芬心里怎么樣?”
2.師生對讀盲姑娘和貝多芬的話。
3.“于是,貝多芬又給她彈了一曲,這個曲子就是《月光曲》。這首曲子是貝多芬早已譜寫好的,還是趁著興致當時彈出來的?從哪一句里可以看出?”(“他飛奔回客店,花了一夜功夫,把剛才彈的曲子——《月光曲》記錄了下來。”)
4.“同學們想一想,當時是怎樣的情景使貝多芬創作出這樣一首世界著名的樂曲呢?盲姑娘和皮鞋匠是怎樣聽的?他們聽著,聽著,又展開了怎樣的聯想?”(點擊課件《月光曲》"課文閱讀"下拉菜單中的"閱讀指導"下的"閱讀提示"。)“請你們看看插圖、帶著這個問題自學第二部分。”
(學生自學)
5.“是怎樣的情景使貝多芬創作出這樣一首世界聞名的樂曲呢?”(老師讀課文"一陣風把蠟燭吹滅了……按起琴鍵來。")讀后描述,把學生帶入課文描寫的情景:“課文中有一幅插圖,這個情景多美啊。蠟燭滅了,屋子里的一切好像披上了銀紗,那么白,那么亮,那么美。為了描寫這個環境,課文中用了什么詞?”(清幽)“這個"清"是"亮、清朗"的意思;"幽"給人寧靜的美感。前面也講到貝多芬在"幽靜"的小路上散步。"清幽、幽靜",都有幽雅、美和靜的含義。但"清幽"有光亮的意思。月光是那么亮、那么美,也給人寧靜的感覺。”
6.“現在就請你們把這一節課文讀一下,眼睛閉起來想一想,月光怎么清幽,小屋子里是什么情景?屋子里人物的形象怎么樣?然后請你們講這幅圖。”
(學生各自準備,同座兩人對話。)
舉例:(描述插圖)一陣風拂過,把蠟燭吹滅了。皎潔的月光透過窗戶,照亮了茅屋。茅屋里的一切好像披上了銀紗,啊,這是一個多么美好的月夜呀,身邊的窮兄妹是這樣的窮苦,他們同樣需要音樂,我一定要用我的音樂給他們帶來快樂,給盲姑娘帶來光明,貝多芬望了望窮兄妹倆,借著月光彈起琴來。
7.“月光是這樣的清幽,但是盲姑娘卻看不見。貝多芬的琴聲給窮兄妹帶來了什么呢?課文上沒有寫,但是從哪兒我們可以知道?”
8.“課文是通過貝多芬的琴聲,引起皮鞋匠、盲姑娘的美妙的聯想來寫的。現在我們看看下一節課文,哪些句子是寫窮兄妹倆聽琴聲的事實,哪些句子是寫窮兄妹倆因聽琴聲產生的聯想?”(點擊課件《月光曲》"段落分析"下拉菜單中的"第九自然段"。)(學生自學)
9.學生讀寫實的部分:(單擊"皮鞋匠靜靜地聽著。",屏幕顯示桔紅色字表寫實。)皮鞋匠靜靜地聽著。皮鞋匠看看妹妹,月光正照在她那恬靜的臉上,照著他睜得大大的眼睛。
指名讀。引導學生體會這兩處寫事實的課文,從內容上講是連貫的。
10.“從事實引出聯想,課文中用了哪兩個詞語?”(單擊一次課件中寫虛部分,屏幕顯示打了著重號的兩個詞語。)
(板書:好像……仿佛……)
11.“下面,我們先看皮鞋匠聽著貝多芬的曲子,他好像看到了什么?有幾個畫面。”(再次單擊課件中寫虛部分,屏幕顯示劃了紅線的句子。)
學生自學課文分層次。
"月亮升起來了";"月亮越升越高";"忽然海面上刮起大風,卷起巨浪"三個畫面。
他們兄妹倆聽著好像看到了這些美妙的畫面。
12.(點擊進入課件《月光曲》中"音畫賞析"下拉菜單中"分組"部分,創設情境,理解課文詞句,體會感情。)
(1)語言描述帶入情境:“現在我們也仿佛來到皮鞋匠的小屋里,站在盲姑娘身邊,一起聽貝多芬彈琴,想象也看到了文中的一幅幅畫面。”
(2)“第一幅畫面:(單擊第一幅圖,錄音響起)月亮在哪兒?(單擊"水天相接、升",詞語下顯示綠色劃線、紅色著重號。)海面怎樣?(單擊"微波粼粼、灑遍",詞語下顯示綠色劃線、紅色著重號。)邊看畫邊指點:"粼粼"指水清。聽到貝多芬的琴聲,皮鞋匠仿佛覺得月亮從大海上慢慢升起,這是一個平靜的大海上的.月夜,你們想這時貝多芬在怎樣彈琴?”(貝多芬可能是輕輕地按起琴鍵,節奏也比較慢。)
(3)“第二幅畫面:貝多芬繼續彈著,皮鞋匠靜靜地聽著,她又仿佛看到了什么?”(返回課件"分組"主畫面,單擊第二幅圖,錄音響起。)(單擊"越升越高、一縷一縷輕紗似的",詞語下顯示紅色著重號、綠色劃線。)
“"微云"是"小云"嗎?從整個句子看,是"一縷一縷輕紗似的"。想一想,這兒的"微"是什么意思?(薄)"一縷一縷"的微云又是什么樣兒的。”
“這時貝多芬的琴聲,一定比開始時怎么樣?”(返回課件"分組"主畫面,進一步把學生帶入情境。)
(4)“第三幅畫面:皮鞋匠聽著聽著,覺得海上刮起了大鳳,卷起了巨浪,這情景可以用一個什么詞來形容?”(波濤洶涌)(點擊第三幅圖,錄音響起。)
“波濤洶涌的大海上有沒有月光?從哪兒知道?”指點:“可見仍然是月光照耀下的大海,那是一種歡樂的,令人激動的情景。”(單擊文中表示動作的字詞,字詞下顯示紅色著重號。)
引導再看圖:“想一想皮鞋匠聽了琴聲,仿佛覺得大海卷起了巨浪,貝多芬在怎樣彈琴,琴聲怎樣?”(貝多芬越彈越激動,身子也可能搖擺起來,節奏也越來越快。)
13.描述性小結:(返回課件"分組"主畫面。)“貝多芬的琴聲把鞋匠帶到了海邊。這兒,有平靜的大海,有奔騰的大海;有柔和的美,也有壯闊的美。但無論是平靜的大海,還有波濤洶涌的大海,都有月光照耀。這是多么美好、光明的景象,又是多么寬闊自由的天地呀!”
14.“皮鞋匠所聯想到的,盲姑娘有沒有想到和看到呢?從哪兒可以看出?”(點擊課件《月光曲》"句子辨析"下拉菜單中的"難句講解",單擊第四句。)
(姑娘眼睛睜得大大的,她仿佛也看到了她從來沒有看到過的景象--在月光照耀下的波濤洶涌的大海。)“眼睛睜得大大的,好像看到了向往的那個光明美好的情景。這一點還表現在哪兒?”(恬靜的臉上。)
“這波濤洶涌的大海,盲姑娘以前有沒有看到過?”
“這琴聲使窮兄妹感到快活,感到幸福,幾乎忘掉了周圍的一切。”(點擊課件《月光曲》"句子辨析"下拉菜單中的"難句講解",單擊第五句。)
指導讀:"她仿佛也看到了,看到了她從來沒有看到過的景象。"
“這里運用重復,強調看到了景象,是她從來沒有看到的。”
二、感受月光曲。
"同學們,讓我們在音樂聲中,在美麗的畫面中來感受月光曲吧。"(點擊課件《月光曲》"音畫賞析"下拉菜單中的"動畫"。連貫的動畫畫面配以同步的月光奏鳴曲片斷。教師可以朗讀課文中相應的文字。)
三、引導體會聯想在文章中的作用。
“這個傳說之所以寫得這么感人,這么富有美感,同在記敘中展開了聯想有很大的關系。”
引導對比:“如果把聯想部分去掉,看文章會變得怎么樣?(不那么深刻感人。)不信,可以讀讀。”(點擊課件《月光曲》"段落分析"下拉菜單中的"第九自然段"。)
指導讀:“讀這類文章時,要搞清楚哪是敘事,哪是聯想,從而很好地了解文章的思想感情。”
指導寫:“作文時,不僅要把自己看到的、聽到的寫下來,有時還要把想到的寫下來。在記事中恰當地加進自己的聯想,文章就會更加充實,表達的感情就會更加豐富、深刻。”
男生讀寫實部分。
女生讀聯想部分。
四、照應前文指點。
“盲姑娘聽到貝多芬的第一個曲子是"入神""激動",聽了"月光曲"是"恬靜"是"陶醉",我們想想看這個窮苦的盲姑娘此刻心里覺得怎么樣呢?她心里可能要說什么?我們幫她說出來。”
“貝多芬說過,我的音樂只應當為窮苦人造福,而且說如果做到這一點的時候,我也是非常幸福的,這時貝多芬的心情怎么樣,從哪個詞兒說明他也很激動?”(飛奔)。
“貝多芬在這樣一個秋天的明月夜,走進低矮簡陋的茅屋,為窮兄妹彈了一首又一首,這表現了貝多芬對窮苦人的同情和愛。這個動人的傳說本身,同樣是一首很美的《月光曲》,這也表達了人民對貝多芬的愛。所以課文用《月光曲》做題目,是很有道理的。”
人教版月光曲教學設計4
教學要求
1、了解貝多芬創作《月光曲》的經過,體會他所具有的卓越才華和善良的心。
2、在理解課文內容的過程中,初步學習分辨事物和聯想。
3、學習生字新詞,會用“幽靜”“陶醉”造句。
4、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最后三個自然段。
教學重點、難點
1、領會貝多芬創作《月光曲》時的心情。
2、分辨課文中哪些是實在事物,哪些是由實在事物產生的聯想。
第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檢查預習
1、這篇課文講的是誰的事?
2、出示貝多芬畫像,簡介貝多芬。
貝多芬是德國著名的音樂家。出生于1770年,1827年逝世。他從小就表現非凡的音樂才華,十歲舉行公開音樂會,十二歲開始作曲。他生活在封建統治最黑暗的年代,家境貧寒,受盡磨難,對勞動人民十分同情,對專制暴政無比憎恨。他一生創作了大量的舉世聞名的音樂作品,《月光曲》就是其中的一首。
3、什么是“傳說”(民間流傳的說法)課文從哪兒到哪兒是講關于《月光曲》的傳說的?(第二自然段到課文結束)把課文分成兩部分,應該怎樣分?
4、請兩名學生朗讀課文,讀后評議,糾正讀音。
二、初步理解傳說部分的內容
1、默讀第部分,想一想,貝多芬為盲姑娘彈了幾個曲子,是哪幾首?
2、學生默讀思考后討論。
(1)貝多芬為盲姑娘彈了幾個曲子?(彈了兩首曲子)
(2)這兩首曲子分別是什么?(第一首是盲姑娘想要學的貝多芬譜寫的曲子。第二首是貝多芬即興創作的.《月光曲》。)
(3)課文從哪兒到哪兒是講貝多芬彈第一首曲子,從哪兒到哪講貝多芬創作的《月光曲》的?(二至七自然段講貝多芬彈第一首曲子,八自然段到最后寫貝多芬即興創作的《月光曲》。
三、深入理解貝多芬第一次為盲姑娘彈曲子的內容
1、指名學生朗讀二到七自然段,糾正讀得不準確的地方。理解幾個詞語:幽靜、入場券、陌生、純熟。教師介紹萊茵河是歐洲的大河之一,流經好幾個國家,包括德國。
2、貝多芬是人民喜愛的音樂家,從什么地方可以看出來?(他到各一旅行演出,甚至來到一個小鎮上。盲姑娘也在彈他的曲子,而且因不能直接聽到貝多芬自己的彈奏感到深深的遺憾。)
3、盲姑娘一家很窮,又從什么地方可以看出來?(他們住在一所茅屋里,兄妹倆相依為命。哥哥是個皮鞋匠,妹妹是個瞎子。他們買不起音樂會的入場券。)
4、姑娘為什么說“哥哥,你別難過,我不過是隨便說說罷了”(姑娘很懂事,她聽出哥哥話中不安的意思,能體諒哥哥的難處,所以反過來安慰哥哥,把自己想聽音樂會的強烈愿望淡淡地稱作“隨便說說”,從這里可以看出兄妹倆互相貼,這種感情非常珍貴,十分感人。)
5、盲姑娘不但愛音樂,而且懂音樂,從什么地方可以看出來?(她看不見樂譜只是別人彈過幾遍,就能彈貝多芬的曲子,盡管斷斷續續,很不熟練,卻是很不容易的。貝多芬自己彈起來,她立刻聽得入了神。一曲完了,她激動地說:“彈得多熟啊!感情多深哪!“并且由此猜出了彈琴的人正是貝多芬本人。這說明她具有音樂才能。貝多芬也深深地為自己能在窮人中有這樣的知音而感動,正是種激情促使他創作了《月光曲》。
6、指名學生朗讀第二到七自然段。
四、布置作業
練習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板書設計
6月光曲
散步(聽)
談話
(同情)
貝多芬
走近(彈)
曲子
(激動)
第二課時
教學過程
一、復習舊課
1、用生字卡檢查生字讀音。
2、指名朗讀課文一至七自然段。提問:貝多芬為什么彈完了一曲又彈了一曲?
二、深入學習貝多芬即興創作《月光曲》的部分。
1、指名朗讀八至十自然段,糾正讀得不正確的地方。
貝多芬看到了什么?(月光從窗戶照進黑暗的屋子,茅屋里的一切好像披上了銀紗,顯得格外凄清、幽靜,就在這樣的氣氛中,窮兄妹倆站在他的身旁。)
2、貝多芬彈的是什么?他彈的和他看到的有什么關系?皮鞋匠聽著琴聲,好像看到了什么?他為什么會有這樣的感覺?(他好像看到了在大海的水天相接處,月亮升起來了。海面上灑滿了銀色的月光。月亮越升越高,穿過微云。忽然,海面上刮起了大風,卷起了巨浪,被月光照得雪亮的浪花一個連一個朝著岸邊涌過來。他之所以會有這樣的感覺,是因為樂曲使他產生了聯想。開始,音樂可能是徐緩的,使人聯想到月亮升高,穿過微云。再后來,音樂可能高昂激越,使人聯想到月光下風起浪涌。)
3、皮鞋匠看到妹妹臉上的表情想到了什么?為什么說盲姑娘“仿佛也看到了?”
4、為什么兄妹倆沒有及時發現貝多芬的離去?(他們完全沉浸在音樂中了。)貝多芬悄然而來,悄然而去,給兄妹倆帶來一片溫馨的人間之愛和一次美妙的藝術享受,也給自己帶來了一次意外的創作收獲。
三、學習分辨事物和聯想
1、在“一陣風把蠟燭吹滅了……按起琴鍵來”這一段中,哪些是實在的事物,哪些是引起的聯想
2、在“皮鞋匠靜靜地聽著……在月光照耀下的波濤洶涌的大海”這一段中,哪些是實在的事物,哪些是引起的聯想。盲姑娘臉上的表情是看到的實在事物,“他仿佛也看到了……”是他看到妹妹臉上的表情產生的聯想。)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朗讀指導。
4、請學生試背最后三個自然段。
四、指導學生識記生字。
五、作業
1、背誦課文最后三個自然段。
2、預習《小音樂家揚科》。
板書設計
6月光曲
貝多芬
盲姑娘
知音
彈奏
想聽
感動
再彈
入神
動情
記錄本
陶醉
激情
人教版月光曲教學設計5
教學目標:
1、了解《月光曲》的傳說,并能簡要地復述。
2、在教師的引導下,能聯系上下文體會“幽靜、清幽、恬靜”等詞語的意思。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第9自然段,并能背誦。
4、能運用“幽靜、陶醉”寫一段內容具體的話。
教學理念:
語文是實踐性很強的課程,應著重培養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而培養這種能力的主要途徑也應是語文實踐。因此,語文課應設計適合學生的語文實踐活動板塊,讓學生在聽說讀寫等語文綜合實踐活動中感悟語言、積累語言、運用語言、發展語言,從而提高語文整體素養。
設計特色:
在復述、誦讀、運用等板塊化的語文實踐活動中達到理解課文、感悟語言、運用內化語言的目標。
教學流程:
一、自學課文。
1、通過查字典的方法自學生字。
2、練習朗讀課文,讀后練習說說《月光曲》的傳說。
3、查閱有關課外書,了解貝多芬及其《月光曲》,并做好資料卡。
題目______________類別______________
作者___________
刊物_____________期號_____________頁碼_________
二、簡要復述。
1、教師與學生一起聽《月光曲》,而后讓學生介紹自己對貝多芬及《月光曲》的了解。
2、教師出示課文中的生字詞,讓學生自己認讀。
萊茵河皮鞋匠入場券陌生盲姑娘恬靜
3、引導學生簡要復述《月光曲》的傳說,可以用上下列詞語:
幽靜茅屋斷斷續續對話激動清幽陶醉記錄
每個學生復述后,教師都要組織學生進行評價:是否完整;是否簡要;是否能恰當地運用上述詞語。
三、朗讀感悟。
1、引導學生在朗讀的過程中體會字里行間流動著的情感。
(1)“斷斷續續”:假如你是貝多芬,會從“斷斷續續的鋼琴聲”中聽出些什么?
(2)“隨便說說”:假如你是貝多芬,你會覺得姑娘是在“隨便說說”嗎?
(3)“彈得多純熟啊!感情多深哪!您,您就是貝多芬先生吧?”:假如你是貝多芬,面對盲姑娘,心里會想些什么?
2、結合學生的自讀體會,指導學生練習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練習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第8自然段。
聯系上下文,體會“清幽”的意思,并引導學生通過朗讀表達出來。
引導學生將“清幽”與“幽靜”作比較,體會兩個詞語的異同。
四、誦讀想象。
1、認真讀課文,找出暗示《月光曲》曲調的句子。
2、教師出示課文第9自然段。讓學生自由朗讀,并根據自己對音樂的理解,體會《月光曲》的曲調變化。
3、教師出示“輕柔舒緩、高昂激蕩、剛健明快”三個詞語,讓學生根據自己的體會排序,并結合課文的描述說說理由。
4、教師組織學生欣賞《月光曲》,引導學生印證自己的理解。
5、指導學生將自己的理解通過有感情的朗讀表達出來。
6、有感情地背誦第9自然段,鼓勵學生配上樂曲背誦。
五、遷移運用。
1、作者是通過什么方法將《月光曲》的曲調生動、形象地用語言文字表現出來的?
2、不同的人聽了同樣的樂曲會產生不同的聯想。請學生聽《百鳥朝鳳》的樂曲,然后將自己聯想到的情景寫成一段話,用上“幽靜、陶醉”等課文中的詞語。
3、組織學生交流評點,學生可以自己修改練習。
六、課外練習。
1、有感情地朗讀全文,背誦第9自然段。
2、聯系上下體會“恬靜”的意思。
3、積累詞語。
入場券陌生盲姑娘恬靜鋼琴純熟清幽照耀陶醉蘇醒
微波粼粼波濤洶涌
4、選做題:圍繞音樂、音樂家,作一個專題研究,題目自擬,將收集到的資料匯編成書。
板書參考:
月光曲
貝多芬
斷斷續續聽到琴聲一分觸動
隨便說說看到兄妹十分感動
您就是貝多芬先生吧?遇到知音萬分激動
即興彈奏
記錄成曲
有感于知音寄情于月光
月亮升起------微波粼粼輕柔舒緩
月亮升高------微云縷縷剛健明快
月亮照耀------波濤洶涌高昂激蕩
教學后記:
一、關注學生的個性化體驗。
課文中描述的皮鞋匠和他妹妹所產生的聯想——月光下的'大海,是作者的一種獨特的體驗。是否所有的學生也會產生同樣的感受和聯想呢?教學中如果忽視了學生個體的體驗,就會在無意中束縛了學生的想象和個性化的體驗,語文學習就會走向統一、陷入僵化。有教師提議:是否可以先讓學生聽《月光曲》,根據自己對曲子的理解、想象,將自己所聯想到的景象描述下來;而后在讀課文中的描述,以此印證自己想象的合理性,加深對課文語言的理解和感悟。我以為,這樣的設計可以一試,鼓勵學生擁有自己獨特的理解。誠然,聽音樂寫作文的能力,需要長時間的鍛煉。否則,學生一時難以解讀樂曲,也就難以產生美妙的、合理的聯想,自然也就寫不好。
二、注重學生的概括性復述。
盡管課前學生的自學時間比較充分,課文也讀得比較熟練。然而,課文預習中要求簡要復述傳說一項練習,絕大部分學生都沒有認真地準備。課堂上,一連有三個學生復述,但都語句不連貫,注意了細節,而不會概括。看來,概括能力的訓練顯得十分緊迫。如果要讓學生復述得語句連貫、有條理,可以提供一組詞語,暗示課文的敘述順序,如:散步、走近茅屋、走進茅屋、彈一首曲子、再彈一首曲子、記錄。如果學生過于注重細節,可以在學生復述的過程中,引導學生運用詞語進行概括。如:貝多芬在茅屋外聽到窮兄妹倆的對話,許多學生停留于復述盲姑娘的話,教師可以及時提示學生,用“對話”一詞就可以概括。如果要讓學生在復述的過程中,積極地運用課文的詞語,以提高學生的語言表現力,也可以出示一組詞語,要求學生盡量運用,并引導學生進行評價。總之,概括那里的培養需要一個扎扎實實的訓練過程。
三、增加學生獨立練習的時間。
課堂上,我安排了三分鐘左右的時間讓學生有選擇地抄寫詞語,在學生抄寫的過程中,我進行巡視,發現學生抄寫時出現的問題,并及時加以指導,效果明顯。同時,學生作業的速度明顯快了、更加專注了。這表明,必要的書面練習要盡可能地安排在課堂上,而且要給學生比較充分的時間。如果課堂作業還是讓學生在課外完成,既增加學生的學習負擔,又難以達到預期的學習效果,實在得不償失。
人教版月光曲教學設計6
教學目標:
1、感受《月光曲》優美的意境,體會貝多芬所具有的卓越才華和同情勞動人民的美好思想感情。
2、感情朗讀第九自然段課文,初步感受聯想的表達作用。
3、拓展鏈接閱讀,進一步感悟聯想、想像的妙處,學習通過展開聯想和想像進行表達的方法。
教學重點:
1、感情朗讀第九自然段課文,初步感受聯想的表達作用
2、拓展鏈接閱讀,進一步感悟聯想、想像的妙處,學習通過展開聯想和想像進行表達的方法。
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學生閱讀同步閱讀教材《貝多芬》
教學過程:
一、師生談話,激情回顧
1、同學們,通過上節課的學習,我們記住了一位德藝雙馨的藝術家,我們知道了一個美麗的傳說,我們知道了一首曲子的創作經過,這首曲子就是傳世名曲《月光曲》。
2、齊讀課題。
二、重點品讀,感受意境
過渡:盲姑娘兄妹是《月光曲》最初的聽眾。貝多芬的美妙的琴聲將他們帶到怎樣的境界?文章哪個自然段告訴了我們?
課件出示文段(皮鞋匠靜靜地聽著。……)
1、自讀課文,用不同的線畫出事物描寫和聯想描寫。(這段話中哪些句子是寫盲姑娘兄妹倆聽琴聲的事實,哪些句子是寫兄妹倆因聽琴聲產生的聯想?用不同的線畫出事物描寫和聯想描寫。)
2、皮鞋匠聽著琴聲好像看到了什么?皮鞋匠的聯想描繪了哪幾個畫面?(課件出示三個畫面)板書:月亮:升起——升高——照耀
3、你來當一回作曲家,根據這三個畫面,猜想一下,月光曲的旋律會是怎樣變化的?
(大屏幕出示可供參考的詞語:高昂激蕩、輕柔舒緩、剛健明快、低沉憂傷)板書:樂曲:舒緩——明快——激昂
4、月光曲的旋律是不是正如同學們所猜測的那樣呢?大家閉上眼睛一起來傾聽這首優美的月光曲。(課件播放《月光曲》,生欣賞)
過渡:貝多芬的琴聲把皮鞋匠帶到了一個美妙的境界里,他陶醉了,我們再回到文中看看皮鞋匠的妹妹,她更陶醉在這美妙的琴聲中!
5、指名讀“皮鞋匠看看妹妹,波濤洶涌的大海”,說說皮鞋匠為什么要這樣想象。
6、同學們,帶著你的理解和感受,一起來讀一讀第九自然段課文。老師給大家配上《月光曲》,同學們可以在音樂聲中盡情地朗讀。
7、師生合作讀寫實和聯想的內容。
8、小結:在一個秋天的明月夜,貝多芬走進低矮簡陋的茅屋,為窮兄妹彈了一首又一首,這表現了貝多芬對窮苦人的同情和愛。這個動人的傳說本身,同樣是一首很美的《月光曲》,這也表達了人民對貝多芬的愛。
三、拓展閱讀,感悟聯想
過渡:這個傳說之所以寫得這么感人,這么富有美感,同文章的聯想是分不開的。像這樣在實在事物描寫中恰當地加上自己的聯想,文章內容更生動了,表達感情更深刻了。
1、還記得這段文字嗎?出自我們以前學過的哪篇文章?美美地讀讀這段話。)(課件出示《荷花》的片段:
我忽然覺得自己仿佛就是一朵荷花,穿著雪白的衣裳,站在陽光里。一陣微風吹來,我就翩翩起舞,雪白的衣裳隨風飄動。不光是我一朵,一池的荷花都在舞蹈。風過了,我停止舞蹈,靜靜地站在那兒。蜻蜓飛過來,告訴我清早飛行的快樂。小魚在腳下游過,告訴我昨夜做的好夢……)
2、課件出示兩個運用聯想的語段。(許多事物都會使人產生豐富的聯想,而正是這些豐富的聯想,加深了我們對文章的理解和感受。)
置身于這片藤纏蔓繞的古樹林中,我仿佛融入了自然,融入了遠古,融入了亦幻亦夢的童話世界。我仿佛聽到了清澈河水里游魚的竊竊私語,仿佛看到了浣衣的村姑,把河溝點綴得五彩繽紛……——石平《古村歷溪行》)(同步閱讀教材)
樂聲中,眼前出現了神奇的海景。我看到了安徒生童話里天鵝潔白的舞姿,看到靈魂復蘇的精衛鳥化作大群的銀鷗在尋找當年投入海中的樹枝,看到徐悲鴻的馬群在這藍色的大草原上仰天長嘯,看到舒伯特的琴鍵像星星在浪尖上跳動……——劉再復《讀滄海》
(1)自由讀兩個語段,思考哪些是作者的聯想。
(2)交流第一個語段中聯想的內容。男女生合作讀。
(3)指名讀第二個語段,交流第二個語段中聯想的內容。
(4)發揮想象,由第二個語段說說你看到了什么?(作者劉再復在樂聲中看到了許多神奇的海景,段末用了省略號,等著我們同學們來想象,你還看到了什么?)
(5)從這兩個語段中,你有什么發現?
3、課件出示文章《我聽見小提琴的聲音》(同步閱讀教材)
我聽見小提琴的聲音
郭風
夜間,月亮已經升得很高很高了。我看見這個月亮從溪邊烏桕樹的枝丫間,把一大片清光灑到溪邊那個草叢的村莊里了。
這時我靜靜地聽著:啊,可是真的,慢慢地,慢慢地,我聽見那個草叢的村莊里,傳來一陣又一陣小提琴的演奏聲。
──啊,我聽人家說過,那草叢的村莊里,住著一位少年音樂家名叫蟋蟀,他是一位很好的、勤奮的少年,天天晚上演奏小提琴。因此,后來他成為童話世界里一位少年提琴家。這優美的小提琴聲,是他演奏的嗎?
啊,真的,真的,又一陣又一陣小提琴演奏聲,從那草叢的'村莊里傳來了。
那小提琴拉得多么好啊,我靜靜地聽著,聽著。
一會兒聽來,感到那琴聲,好像是泉水從山谷里流到溪中來了。
有時聽來,好像是給一位小姑娘唱的一首兒歌,拉著一支伴奏曲。
一會兒聽來,感到那琴聲,好像是一陣細雨打在竹林里的聲音傳來了。
我靜靜地聽著,聽著。
感到這提琴的演奏聲,可真是多么好聽啊;我一邊聽著一邊想,這小提琴的演奏聲,是從那草叢的村莊里,一座露天的音樂廳里傳來的吧?那村莊里,今晚真的在那音樂廳里開一個月光音樂會么?這小提琴真的是那位少年音樂家蟋蟀演奏的么?一定有好多好多的孩子來聽演奏吧?……
聽啊,那草叢的村莊里傳來一陣又一陣小提琴的演奏聲;看啊,天上一個扁圓的、黃色的月亮,也在悄聲地聽著,把一大片清光灑到那個草叢的村莊里了。
(1)快速閱讀,畫出文中聯想的內容。
(2)學生匯報交流。
(3)寫法指導:聽蟋蟀的叫聲,作者浮想聯翩,優美的文字從筆尖飛瀉而下。看同學們的表情也想牛刀小試了。別急,咱們現在就來聽一聽大自然的聲音,然后寫個片段和作者郭風媲美。
(4)聽音樂《森林狂想曲》,練寫片段。(希望同學們也能巧妙運用聯想、想像,給自己的文章增色添彩。)
(5)學生交流所寫的片段。
四、推薦閱讀,延伸課外
飛天掃帚、隱身衣、冥想盆;會綁住人的樹根、會飛的鑰匙、會眨眼的畫片;能起死回生的魔法石。這些對于同學們一定充滿了誘惑力,這些盡在小說《哈利波特》中。這部小說通篇是聯想和想像,內容曲折有趣,我期待著同學們和我交流讀后的心得。
人教版月光曲教學設計7
一、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
掌握本課8個生字,能掌握“譜寫、蠟燭、清幽”等生詞;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了解貝多芬創作《月光曲》的經過;背誦第九自然段。
【過程與方法】
學生通過朗讀感悟、合作探究等方法,學習作者在寫實中融入想象的手法,品味文章關鍵的字、詞、句。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體會文中傳達出的貝多芬音樂的魅力,感受貝多芬對窮苦勞動人民的關懷,進而培養愛祖國愛人民的情感。
二、教學重難點
【重點】
品味文章的優美語言,理解文中關鍵詞句的含義。
【難點】
體會貝多芬對窮苦勞動人民的關懷,感受愛祖國愛人民的情感。
三、教學方法
多媒體教學法,任務導向法,小組合作探究法。
四、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在導入部分,通過多媒體設備播放貝多芬的名曲《月光曲》,讓學生沉浸在鋼琴曲美好的氛圍之中。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初讀課文,解決生字詞。(屏幕出示生字詞,指名學生讀,教師范讀,為同學正音)
2.學生朗讀課文用自己的話概括課文內容,思考:《月光曲》是如何譜成的?
明確:貝多芬為盲姑娘彈奏兩首曲子,第二首是在貝多芬有感于盲姑娘是自己的知音的情況下,即興創作的,遂成《月光曲》。
3.播放《月光曲》,讓學生結合課文談自己的感受。
明確:鼓勵學生大膽發言,自由談感受。
(三)以句帶篇,深入研讀
1.賞析重點句子
(1)一個姑娘說:“這首曲子多難彈啊!我只聽別人彈過幾遍,總是記不住該怎樣彈,要是能聽一聽貝多芬自己是怎樣彈的,那有多好啊!”一個男的說:“是啊,可是音樂會的入場券太貴了,咱們又太窮。”姑娘說:“哥哥,你別難過,我不過隨便說說罷了。”
明確:這段文字是語言描寫,用兄妹之間的對話,生動傳神地表現出兄妹倆相依為命的真情,同時,也表現了妹妹的.善解人意以及對音樂的熱愛,為后文寫貝多芬兩次為她彈奏奠定了基礎。
(2)盲姑娘聽得入了神,一曲完了,她激動地說:“談得多純熟啊!感情多深哪!您,您就是貝多芬先生吧?”貝多芬沒有回答,他問盲姑娘:“您愛聽嗎?我再給您談一首吧。”
明確:體現了盲姑娘不光愛音樂,更能夠懂音樂,并且懂得貝多芬的音樂,使得貝多芬引之為知音,因此而創作了《月光曲》。
2.學生分組討論:貝多芬為什么會譜成《月光曲》,他是以何種心情創作的這首曲子?
明確:曲為心聲,貝多芬在彈奏月光曲的時候,他的內心一定也是不平靜的。面對著眼前窮苦的兄妹倆,面對著自己真正的知音,貝多芬同情之中又有感動,更有得見知音的感慨與激動。
(四)拓展延伸,理解難點
各小組討論,派代表發言:貝多芬創作《月光曲》時,內心是怎么想的,他會對兄妹兩個說些什么?
提示:開放性問題,言之有理即可。
(五)小結作業
1.讀完本課對你有什么啟發?
明確:我們要向貝多芬學習,關愛別人,熱愛祖國,熱愛人民。
2.查找并欣賞貝多芬其他作品,向同學們介紹。
【月光曲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月光曲教學設計07-07
《月光曲》教學設計06-06
月光曲教學設計05-29
《月光曲》教學設計05-26
《月光曲》優秀教學設計05-28
語文《月光曲》教學設計04-07
月光曲教學設計(15篇)06-05
小學語文《月光曲》教學設計03-21
月光曲教學設計15篇05-29
《月光曲》教學設計15篇06-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