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語文教學設計(優秀)
作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往往需要進行教學設計編寫工作,教學設計把教學各要素看成一個系統,分析教學問題和需求,確立解決的程序綱要,使教學效果最優化。那么問題來了,教學設計應該怎么寫?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 小學語文教學設計,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小學語文教學設計1
復習理念:
小學語文復習是以鞏固學生所學語文知識與基本技能,提高學生遷移應用知識和解決實際問題能力為目的。因此,在設計本節復習課時,我充分利用六年級下冊的古詩教材,并通過回顧與整理小學階段所學過的古詩,使學生習有所得,自覺養成自讀自悟古詩,自我復習、積累古詩的習慣,從而提高學生的復習技能和方法水平。我還嚴格遵循了以下三個復習原則:復習過程要簡約,復習方法要整合,復習內容要全面。另外,為了避免復習課枯燥無味,消除學生對復習課的抵觸心理,改變沉悶局面,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我在設計過程中還力求強調知識性和趣味性,使學生在輕松、愉悅的復習氛圍中知詩人、讀詩句、曉詩意、悟詩境、記詩句、用詩句,激發學生對祖國燦爛的古詩文化的熱愛之情,提高學生的文學藝術素養和審美能力。
復習目標:
1.交流記憶古詩的方法,幫助學生整合歸類古詩。
2.重溫讀詩句、曉詩意、悟詩境的方法,并學以致用。
3.學會靈活積累、運用古詩,養成自覺閱讀與積累古詩的良好習慣。
4.激發學生對祖國燦爛的古詩文化的熱愛之情,提高學生的文學藝術素養和審美能力。
復習重、難點
1.學會整合歸類小學階段所學過的古詩。
2.吟誦古詩,想象意境,理解詩意,感受傳統文化的藝術魅力。
復習準備
教師準備:1.將小學階段重點古詩進行整合歸類。2.制作課件。
學生準備:1.重溫六年級下冊所學過的古詩。2.回顧以前所積累的古詩,并加以整理,編成目錄。
課時安排:一課時
復習過程
一、談話導入,揭示課題1.談話導入:同學們,古詩歷來是中華民族的文化瑰寶,千百年來傳誦不衰,深受人們喜愛。今天,就讓我們一起漫步古詩園,領略古詩的魅力。(板書課題:漫步古詩園)
【設計意圖:開門見山,直接導入,讓學生在最短的時間內直接明確本節課復習的內容,以此誘發學生的復習欲望,使學生很快地進入復習的狀態。】
二、交流方法,靈活積累
1.過渡:我們小學階段學過的古詩不計其數,猶如一個繁花似錦的百花園,如何又準又快地記憶所有的古詩呢?相信同學們一定有自己的絕招,誰愿意把你的絕招說出來與大家共同分享?(板書:記憶古詩的方法)
2.學生交流記憶古詩的方法,師隨機板書:歸類列表法、熟讀成誦法、古詩吟唱法、理解記憶法等。
3.重點交流歸類列表法。
(1)回顧古詩分類的依據。(可以按詩人分,可以按內容分,可以按題材分,也可以按朝代分等。)
(2)以小組合作的方式,根據詩人和朝代對古詩進行歸類。
(3)小組匯報交流,展示成果。教師作適當補充,并出示課件。(表格內容略)
朝代詩人所寫的詩篇(4)組織學生根據題材對古詩進行歸類。(提示學生可參考六年級下冊的回顧?拓展二和《古詩詞背誦》板塊。)
(5)教師作適當補充,并出示課件。(表格內容略)
題材對應的詩篇 4.根據板書鼓勵同學們課后用自己喜歡的記憶方法把小學階段積累的所有古詩進行整理、歸類。
【設計意圖:組織學生交流記憶古詩的`方法,有效地進行了資源共享,使學生從中“得之以漁”,并學以致用。整個環節,教師只是充當了活動參與者的角色,把課堂的教學時間和空間還給了學生,使學生復習興趣濃厚,復習氛圍活躍,收到了事半功倍的復習效果。】
三、重溫學法,品讀古詩1.指名背誦唐代詩人杜甫寫的《江畔獨步尋花》。
2.出示詩內容。
3.回顧五言詩和七言詩的誦讀方法。
4.指名朗讀《江畔獨步尋花》,隨機點評。
5.回憶交流理解詩意,感悟詩境的方法。師板書:曉詩意、悟詩境的方法:結合注釋,讀中理解,聯系插圖,發揮想象等。
6.出示《江畔獨步尋花》詩意圖,引導學生結合畫面,通過想象來感悟詩境,理解詩意。
7.入情入境地誦讀《江畔獨步尋花》。
8.鞏固練習:根據出示的詩意圖,背出相應的古詩,并感悟其詩境,理解其詩意。
9.總結學法。
【設計意圖:本環節是復習的重難點,為了讓學生重溫讀詩句、曉詩意、悟詩境的方法,我以六年級下冊《古詩詞版塊》中杜甫的《江畔獨步尋花》為例,引導學生回憶交流,并加以點撥小結。最后通過練習,鞏固學生所學的知識,從而提高復習技能。】
四、快樂闖關,加深記憶
1.過渡:為了加深同學們對古詩的記憶,老師還準備了系列闖關練習,希望同學們在闖關過程中能大顯身手。預祝你們闖關成功!
2.出示課件。
第一關:吟詩對對。
(1)鄉村四月閑人少,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霜葉紅于二月花。
(3)桃花潭水深千尺,_______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________,潭面無風鏡未磨。
(5)兩岸青山相對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家家乞巧望秋月,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孤帆遠影碧空盡,______________________。
(8)______________________,笛弄晚風三四聲。
第二關:詩獻四季。
把自己最喜歡的古詩獻給最喜歡的季節。
第三關:百家爭鳴。
思念家鄉時,我們吟——感謝母愛時,我們吟——依依惜別時,我們吟——贊美柳樹時,我們吟——喜迎春節時,我們吟——觀賞瀑布時,我們吟——第四關:金睛火眼。
利用你們的金睛火眼,猜詩主,說出處,看誰最厲害!(1)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頭。()《 》
(2)日照香爐生紫煙,遙看瀑布掛前川。()《 》
(3)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
()《 》
(4)等閑識得東風面,萬紫千紅總是春。()《 》
(5)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 》
(6)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 》
3.師小結:通過闖關練習,老師感受到了大家對古詩的熱愛,也看出同學們已經掌握了一定數量的詩句。恭喜你們,你們都順利過關了!【設計意圖:采用形式多樣的闖關練習,使枯燥無味的復習課變得饒有趣味,不但調動了學生復習古詩的熱情,為學生提供了一個充分表現自我、張揚個性的舞臺,又打開了學生的記憶大門,使一首首短小精悍的古詩再次呈現在學生的面前,學生從中受益匪淺,習有所獲。】
五、遷移運用,促進提高
1.過渡:“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吟來也會偷。”如果我們在說話、習作時能恰當運用,可以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請看下列情境,你想到了哪些詩句?2.出示情境題,指名回答。
(1)一位慈母在子女外出前,借著油燈的微光為子女縫補衣服,此情景真可謂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爸爸刮胡子,過兩天又長出來。小明幽默地說:“_______________。”
(3)湖邊,那株豐姿的柳樹亭亭玉立,纖細的嫩葉泛著點點綠光,遠遠看去,就好像一樹綠色的寶石,柳枝也不遜色,低眉順眼,柔柔軟軟、纏纏綿綿,似風姿綽約的美人。讓人情不自禁想起:“___________________。”
(4)中秋佳節,手捧著香甜的月餅,凝神眺望著皎潔的月亮,情不自禁地想起了遠在大連的表弟,心里默默祈禱著:“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小英雄被敵人抓住了,敵人對他說:“只要你肯說出八路軍在哪,我就放過你!”可小英雄昂著頭說:“我要像石灰一樣:“_________________。”小英雄被敵人殺害了,可他永遠留在我們心里。
3.在日常說話、習作中,你們巧妙地運用過哪些詩句?(指名交流)
【設計意圖:學生的學習能力不僅僅在于其掌握知識的多少,更在于能否學以致用。設計情境題,目的是希望學生能夠將自己所積累的古詩運用到平時生活和習作中,從而促進學生綜合運用語文能力的提高。】六、交流收獲,總結提升1.組織學生交流復習收獲。
2.總結:今天的復習課,同學們表現非常積極,不但復習了學過的內容,還領悟了不少的復習方法。但小學階段所學的古詩,只不過是古詩園的一角,要想對古詩有更多的了解,我們還需要花費更多的時間和更大的功夫。我相信,只要同學們一起努力,一定能大有收獲。
【設計意圖:組織學生交流復習收獲,目的是使學生能從多個角度去體會,共同分享成就感。進行課堂總結,能進一步激發學生的求知欲,增強學生的自信心。】
七、布置作業,凸顯個性
1.繼續漫步古詩園,豐富古詩積累,并整理歸類,資源共享。
2.自主編制古詩練習,與同學互相交換進行考查。
3.選做題:有興趣的同學課后可搜集一些回環詩進行吟誦,也可以自己當“小詩人”,創編古詩。
【設計意圖:作業設計突出個性化,體現以學生發展為本的理念,使學生自覺養成自我閱讀與積累古詩的良好習慣。】
小學語文教學設計2
教學目標
通過對范本的解讀與欣賞,培養學生為古詩配畫的繪畫興趣,激發學生的創作欲望及藝術情感。
讓學生了解文學語言與繪畫之間的聯系。
用單幅水墨或者彩墨的方法給古詩配畫,結合學校或者班級活動開展“古詩配畫展”,或者“看畫背古詩”的活動,讓學生在初步掌握傳統造型方法的同時體會詩的意境。
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掌握給古詩配畫的基本步驟、方法和技巧,學習添畫、改畫及創作。
教學難點:詩所配畫的內容。
教學過程
一、導入
蘇東坡曾稱贊畫家、詩人為一身的王維是詩中有畫,畫中有詩,其實,當你讀一首好詩,眼前,常常會浮現動人的畫面。那就是你感受到的詩的意境。也就是詩中有畫。畫家和詩人都有敏感的眼睛,尋找生活中的素材,創造出難忘的意境。
二、欣賞感知
這是明代畫家畫得蘇東坡題詩圖。畫中描繪了詩人蘇東坡與友人在浙江杭州游雞寶寺,在竹上題詩。“一首詩”這就是詩人和畫家的情懷。蘇東坡不僅是一位詩人,他還是一位書法家和畫家,這就是蘇東坡抄寫的李白詩的書法作品。這是蘇東坡的千古一篇《赤壁懷古》的圖,刻印在明代的書籍中。
這是近代畫家傅抱石畫的《赤壁圖》,這兩幅圖從不同的角度表現這首詞的意境。
這是宋代詞人柳永的《雨粼粼》,此意楊柳岸,曉風殘月,知己的離別之情,躍然紙上。
這是清代畫家的楊柳岸曉風殘月,又是別樣的一番風景,這也是這首詞的`詞意圖。這是詞特有的離別氣氛烘托表現的非常充分。
這是近代畫家陸儼少畫得唐詩千秋雪,文泊東吳萬里船。
這是傅抱石畫得松下問童子。
這也是傅抱石的作品,畫的是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青蒼的柳葉帶著濃濃的雨意。把詩中離別的氣氛表現了出來。
三、教師示范
同學們,鄭板橋大家都知道吧!他是清代揚州八怪之一。這也是一位畫家,也是一位詩人。他的竹石圖大家都念過,今天,老師就用他的竹石圖來畫一張畫。
同學們,請看,板橋的竹石圖畫成了。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巖中。千磨萬擊還堅勁,任而東南西北風。
四、學生操作
下面請同學們根據自己已經學過的唐詩或者是宋詞來畫一張詩意畫。
好詩總是充滿了畫意,好畫常常洋溢著詩情。同學們各自將自己對詩的感受表現在了紙上。看這是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這是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
這又是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這又是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
剛才,同學們將自己對詩的理解,畫入了畫中。真是做到了詩中有畫,畫中有詩。
本課所要掌握的知識要點:
1、欣賞畫家們的作品,參考其中一幅,畫出自己的同題詩意畫。
2、一百個人畫同一首詩,會有一百幅不同的詩意畫出現,因為每一個人對詩的意境理解不同,表現方法也不可能同。你將畫出怎樣的同題詩意畫來呢?
3、蘇東坡曾經稱贊集詩人、畫家于一身的王維是“詩中有畫,畫中有詩”。
4、小竅門:在未干或已干的墨塊上,加上有一定覆蓋力的顏色,會產生對比鮮明的墨色效果。
教學反思:
在本課的的教學中,我發現這樣的問題。學生對古詩的積累太少了,我認為這可能是學生一下子想不出的緣故,可以讓學生在課前就做好收集故事的工作,或者是翻閱以前的語文書,或者是網上查找等。還有一部分不了解古詩的含義。可以降低作業的難度,讓學生選擇自己喜愛的詩句來表現。提款有些不美觀,學生可以從欣賞中了解幾種提款的形式,教師提醒學生落款是要字跡端正。
小學語文教學設計3
引 言
我們有理由認為,提問是教師課堂教學中最重要的語言活動之一。半個多世紀以前,史蒂文斯發現高中教師平均每天在課堂上幾乎要問400個問題。弗洛伊德從一個抽樣調查中得出小學教師一天平均在課堂里提348 個問題。貝拉克發現,在中學的水平線上,課堂教學的核心是教師提問,學生回答,然后是教師再對學生的回答做出反
應。我們的經驗告訴自己,無論在哪一階段的語文閱讀教學過程中,課堂提問可能是使用最為頻繁也是最為重要的教學方式。故閱讀教學中的提問設計之優劣,對其教學質量有著至關重要的影響。基于以上的問題和考慮因素本人在研究課題中進行了一次對小學語文閱讀教學課堂提問的調查。
一、調查實施
(一)調查內容
調查問卷12道題目
(二)調查方法
調查方式是以問卷調查形式對本校五六年級31名學生進行問卷調查。
(三)調查對象
本次調查對象是五六年級共31名學生。
(四)調查步驟
3月15日問卷調查
3月20日統計、分析調查結果
3月28、29 日深入研究撰寫調查報告
二、調查結果與分析
1、你認為課堂提問這種教學形式會幫助你掌握知識,提高能力嗎?
選A占66%;選B占3%;選C占13%,由此可看,絕大部分學生能夠清楚的意識到課堂提問能有效幫助自己掌握知識,提高能力,但仍有極少學生認為幫助不大。看來,從思想上幫助學生認識積極應答課堂提問是非常有必要的。
2、語文閱讀課上,你是否主動舉手發言?
選A占44%;選B占28%;選C占3%,選D占25%,數據顯示,上課愿意回答閱讀課堂提問僅占44%,其余學生則顯示過于被動。可見,教師在教學閱讀課,必須提升學生興趣。興趣是人們活動強有力的動機之一,它能調動起人的生命力,使大家熱衷于自己的事業而樂此不疲。
3、上課選D或E的同學,你“不太愿意”或“非常不愿意”舉手發言的原因是?
選A占12.5%;選B占25%;選C占9%,選D占6%,此題設置是針對上題不愿意上課舉手發言同學的調查。數據顯示,25%學生困擾他們回答問題的是口頭表達有困難,剩余學生或是問題太難,不會回答;或是懶得動腦思考;或是缺乏自信,不喜歡出風頭。可見教師在閱讀教學中,不僅應兼顧問題設計巧妙,還應時刻培養學生良好的思考與表達習慣。
4、課堂上,你是怎樣對待語文老師提出的問題的?
選A占38%;選B占25%;選C占3%,選D占25%,總是積極思考教師所提問題的學生僅占38%,經常積極思考問題和很少思考的學生各占25%。這組數據告訴我們,教師必須在充分考慮學情的基礎上設計教學問題,所設問題應突破舊有觀念、陳舊理論的限制,有效激發學生主動思考。
5、上題選D或E的同學,你為何“很少思考”或“從不思考”老師提出的問題?
選A占12.5%;選B占41%;選C占6%,選D占9%。41%的學生認為對于老師課堂提問不知道如何思考,看來教師在教學中應注重指導學生思考方法,特別是對于難度過大的問題應該給于適當提示。
6、你愿意回答何種形式的問題?
選A占31%;選B占19%;選C占16%,選D占3%。一部分學生喜歡回答以記憶為主的問題,少部分學生喜歡回答以理解或應用為主的問題。可見學生的課堂動腦思考習慣養成欠缺。
7、在默讀課文的過程中,你通常?
選A占22%;選B占50%;選C占28%。調查顯示,過半同學能夠在默讀的過程中理解全文,在文章不懂的地方作標記。少部分學生能夠做到帶著疑問瀏覽課文,也準備向老師提出自己疑問的地方,而對于只默讀不思考的學生也占不少人數。可見,培養學生有效思考問題至關重要。
8、當老師要求你回答詞句的意思時,你會?
選A占22%;選B占3%;選C占41%。絕大部分學生選擇根據自己已有的知識經驗,重新組織語言進行回答,但要求同學互助或是主動查閱的寫生卻很少。說明教師在教學中培養學生積極動腦和團結協作的習慣。
9、在課堂上,你覺得語文老師提問后給你的思考時間?
選A占50%;選B占38%;選C占13%。一半學生認為教師給于學生思考問題時間比較適合,不過不少,極少部分認為不夠充足。這部分所占比例較大,由此可見教師在備課過程中應充分根據學情備課。
10、當你暫時回答不出問題時,語文老師通常會?
選A占44%;選B占6%;選C占28%,選D占9%,選E占12.5%。這組數據顯示教師對于未回答問題的學生能夠延長等待時間,重新解釋,盡量讓學生自己回答。教師的這種處理方式是開明可取的。
11、當你回答完問題后,教師會?
選A占38%;選B占16%;選C占12.5%,選D占34%。對于學生所回答問題,教師必須能夠嚴厲批評錯誤并加以糾正,但也存在僅是簡單的“好”“很好”。學校教學中必須建立切實可行的,具有激勵機制的評價系統。
12、通過教師的提問,你能夠?
選A占59%;選B占19%;選C占9%,選D占12.5%。絕大部分學生已經養成用普通話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只有極少部分學生能夠通過提問深層次理解課文內容,體會文章表達的思想感情。可見必須提高教師設計能夠幫助學生理解升華課本主題的高質量、高標準教學問題。
三、調查對策(或結論)
基于以上的分析和認識我們也必須采取相應的對策來更好的讓學生掌握課堂知識。
1、創設情境、培養興趣,激發學生學習閱讀的自覺性與積極性
心理學認為興趣是心理活動的傾向,是學習的內在動力,是開發智力的鑰匙。有了興趣學生就會產生強烈的求知欲主動的進行學習。閱讀教學不是簡單的教授閱讀知識而是要在豐富的課堂活動中讓學生掌握知識,讓課堂變得更有趣。這樣學生自然就會對閱讀課感興趣,同時學生學習閱讀的自覺性和積極性自然會被激發出來。
2、教師應掌握課堂教學問題設計的依據
課程目標是問題設計首先要考慮的材料,它影響著教師問題設計的方向以及所設計問題的難度,問題設計要符合課程目標對學生在字詞句理解、標點符號掌握等方面的要求,設計過難、過易的問題都不利于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故教師在進行問題設計時除應以語文素養為導向并反映廣泛的教學內容,也應關注語文知識、閱讀技能。同時由于課標對三個學段的閱讀要求有梯度差異,學段的閱讀重點也不同,教師在設計問題的時候就要考慮課程標準對各個學段的要求。
3、教師應提高問題設計意識
新課程標準對教師角色的定位為引導者、組織者,對學生的角色定位為學習的主體。教師不論在備課、授課甚至是課后都應該充分發揮自己的引導、輔助作用而不是將課堂完全交與學生,對學生學習的內容及其對內容的掌握情況不加以限制。在備課過程中教師應該在充分考慮學情的基礎上,設計符合課程標準對年段學生閱讀的基本要求以及不超出教科書對學習內容的范圍規定的問題。備課是每一位小學語文教師的日常工作,問題設計又是備課的重要內容。為此,教師們特別是新手教師應該提升問題設計積極性,明確在備課的'過程中精心準備問題是每一個教師的責任,而不僅是經驗豐富的教師、教科書編者等人的專利。
4、提升教師確定教學內容,將教學內容問題化的能力
確定教學內容的能力即教師對課程標準、教科書的解讀能力,學情分析能力以及應用解讀、分析結果選擇教學內容的能力;將教學內容問題化的能力指根據所選定的教學內容,將教學內容轉化為問題的能力,包括分解教學內容確定目標,根據目標決定給定,根據目標與給定的差距明確障礙,以及通過選詞、構句將問題用語言表述出來的能力。確定教學內容,將教學內容問題化的能力是教師問題設計能力最為重要的內容。為此,提高教師問題設計能力的關鍵應該是提高教師確定教學內容并將其轉化為問題的能力。
5、完善教師的日常問題設計實踐
一是確定教學內容的流程。首先,根據課程標準和考試綱要等資料列出本學段學生應該掌握的知識,并繪制知識框架圖;其次,將知識框架圖中的知識點分配到本學段的教材中,根據教材中的選文內容、單元安排、助讀系統確定教材中的每一篇選文的教學內容的大致范圍,并繪制教學內容分配表;最后,根據學情從教學內容分配表中確定學習內容。二是將教學內容轉化為核心問題并預設輔助問題的過程。三是將問題用準確的語言表述出來。
四、結束語
總之針對上述問題,筆者在今后的工作和研究中,將利用工作上的便利,一邊進行小學語文閱讀教學實踐,一邊進行教學內容向問題轉化的過程、策略等方面的深入探索,教學內容向問題轉化的過程、策略等方面的深入探索,希望通過行動研究充實自己任教間的研究成果,并提高自己的問題設計水平。
小學語文教學設計4
一、填空題
1、語文課程的基本理念是: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正確把握語文教育的特點、積極倡導自主 、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努力建設開放而有活力的課程。
2、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是語文課程的基本特點。語文課程應致力于學生語文素養的形成與發展。語文素養是學生學好其他課程的基礎,也是學生全面發展和終身發展的基礎。
3、《語文課程標準》階段目標從“識字與寫字”、“閱讀”、“習作”(小學1~2年級為“寫話”,3~6年級為“習作”)、“口語交際”四個方面提出要求。課程標準還提出了“綜合性學習”的要求,以加強語文課程與其他課程、與生活的聯系,促進學生聽說讀寫等語文能力的整體推進和協調發展。
4、語文是實踐性很強的課程,應著重培養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而培養這種能力的主要途徑也應是語文實踐,不宜刻意追求語文知識的系統和完整。
5、漢語拼音能幫助學生識字,幫助學生說好普通話,幫助學生閱讀。
6、識字是閱讀和寫作的基礎,是一二年級的教學重點。
7、口語交際能力的訓練不僅要重視口語交際課的教學,而且要在語文教學的各個環節和日常生活中有意識地鍛煉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全方位多角度地訓練。
8、閱讀教學過程是學生、教師、文本之間對話的過程。
9、《語文課程標準》指出:“寫作教學應貼近學生實際,讓學生易于動筆,樂于表達,應引導學生關注現實,熱愛生活,表達真情實感。”
10、語文綜合性學習應以活動為主要開展形式,溝通課堂內外,充分利用學校、家庭、社區等教育資源。
11、“交融式目標”在敘寫時不會出現“知識和能力”、“過程和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這幾個明顯的提示語,但它的每一點目標卻極好地把二維乃至三維的目標都交融在一起。最大的優點就是敘寫方便。清晰明確,乃是教學目標敘寫的靈魂。
12、《語文課程標準》在評價建議中指出:“評價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應重視考察學生的參與意識和情意態度。評價必須在具體的具體的交際情境中進行,讓學生承擔有實際意義的交際任務,以反映學生真實的口語交際水平。”
13、語文素養從低級到高級、從簡單到復雜主要分為六個層次:一是必要的語文知識,二是豐富的語言積累,三是熟練的言語技能,四是良好的學習習慣,五是深厚的文化素養,六是高雅的言談舉止。
14、課程資源從獲取途徑看,可以劃分為校內資源、校外資源、網絡化資源三大類。
二、基本概念題
1、語文素養P1
語文素養是一種以語文能力為核心的綜合素養,其要素包括語文知識、語言積累、語文能力、語文學習方法和習慣,以及思維能力和人文素養等。語文素養是學生學好其他課程的基礎,也是學生全面發展和終身發展的基礎。
2、探究學習P5
在教學中創設一種類似于學術研究的情境,通過學生自主、獨立地發現問題、實驗、操作、調查、信息搜集和處理、表達與交流等探索活動,獲得知識技能,發展情感態度,培養探索精神和創新能力的學習方式和過程。“探究”重要的不是結果,而是過程,讓學生在探究過程中培養主動探究的意識,獲取探究樂趣。
3、課堂即時評價P41
在語文課堂教學的真實情境中,對學生的學習進行質性評價,稱為“課堂即時評價”,亦稱“情境性評價”。
4、人本語文課程資源P50
以人為載體的語文課程資源。包括教師、學生、家長以及社會相關人士等。
5、語文課程的基本理念P1
語文是最重要的交際工具,是人類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是語文課程的.基本特點。基本理念主要集中在四大方面:(一)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二)把握語文教育的特點。(三)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四)努力建設開放而有活力的語文課程。
三、簡答題
1、 新課程教師角色應如何定位?
答:新課程強調構建民主、平等、和諧的師生關系,把教師的角色定位為學生學習的合作者、引導者和參與者,是“平等中的首席”;新課程認為教學過程是師生交往、共同發展的互動過程,教師角色由傳授者轉化為促進者;新課程提出要高度重視課程資源的開發與利用,建設開放而有活力的語文課程,教師角色由教材使用者轉變為語文課程的開發者。
2、《語文課程標準》對口語交際教學提出了哪些要求?《語文課程標準》P14
答:《語文課程標準》對口語交際教學的要求是:口語交際能力是現代公民的必備能力。應培養學生傾聽、表達和應對的能力,使學生具有文明和諧地進行人際交流的素養。口語交際是聽與說雙方的互動過程。教學活動主要應在具體的交際情境中進行。重視口語交際的文明態度和語言修養。努力選擇貼近生活的話題,采用靈活的形式組織教學,不必過多傳授口語交際知識。鼓勵學生在各科教學活動以及日常生活中鍛煉口語交際能力。
3、什么是閱讀教學?閱讀與閱讀教學有什么區別?P15
答:《小學語文課程標準》:“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文本之間對話的過程”。 閱讀是搜集處理信息、認識世界、發展思維、獲得審美體驗的重要途徑。
通過閱讀教學,使學生學會讀書,學會理解;通過學生、教師、文本之間的對話,培養學生搜集處理信息、認識世界、發展思維、獲得審美體驗的能力,提高學生感受、理解、欣賞的能力,使學生具備終身學習的能力。“閱讀教學的重點是培養學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賞和評價的能力”。
4、與以往的教學大綱相比,《語文課程標準》對小學習作教學提出了哪些新的要求?《語文課程標準》
答:①寫作教學應貼近學生實際,讓學生易于動筆,樂于表達,應引導學生關注現實,熱愛生活,表達真情實感。②在寫作教學中,應注重培養觀察、思考、表現、評價的能力,要求學生說真話、實話、心里話,不說假話、空話、套話。激發學生展開想像和幻想,鼓勵寫想像中的事物。③應為學生的自主寫作提供有利條件和廣闊空間,減少對學生寫作的束縛,鼓勵自由表達和有創意的表達,提倡學生自主擬題,少寫命題作文。④寫作知識的教學力求精要實用。應抓住取材、構思、起草、加工等環節,讓學生在寫作實踐中學會寫作,重視引導學生在自我修改和相互修改的過程中提高寫作能力。
5、“分解式目標”與“交融式目標”的異同是什么?P29
答:(1)區別:分解式目標:按照“知識和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三個維度進行設計,每個維度根據實際情況羅列若干小標題。這種敘寫方式,思路清晰,具體明確,便于操作。
交融式目標:在敘寫時不出現 “知識和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這幾個明顯詞語,但它的每一點目標都把二維或三維的目標交融在一起。優點是敘寫方便。
(2)相同點:無論是“分解式目標”還是“交融式目標”,他們都將目標的“三維”進行有機整合。無論是由目標導向的學習過程還是由目標指向的學習結果都具有可操作性、可觀察性和可測量性。
6、新課程倡導怎樣的學習方式?P5
答:新課程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
自主學習是與接受學習相對而言的,是指學生自己有目的的學習,對自己的學習內容和學習過程有自覺意識和自我控制的學習方式。倡導“自主”學習的關鍵在于引導,要幫助學生提高學習的自覺性,逐步掌握學習方法,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合作學習是在學生獨立讀書、獨立思考的基礎上,有自己的見解以后再去“合作”。通過學生間的“合作”學習,互相取長補短,不斷豐富自己,加深理解,提高認識,獲取深刻的體驗。
探究學習,即“在教學中創設一種類似于學術(或科學)研究的情境,通過學生自主、獨立地發現問題、實驗、操作、調查、信息搜集與處理、表達與交流等探索活動,獲得知識技能,發展情感與態度,培養探索精神和創新能力的學習方式和過程。“探究”重要的不是結果,而是探究過程的本身。要培養小學生主動探究的意識,要使學生在探究過程中,獲得探究的樂趣。
7、你認為,當前課堂上的合作學習存在哪些問題?P55
答:當前新課程起始階段中的小組合作學習不同程度存在“花架子”和“假繁榮”問題,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第一,合作學習沒有明確的學習目標,學生之間根本沒有產生與合作。第二,合作學習沒有明確的分工,任其自然,不能有效提高學生的合作技能。第三,合作學習的時間沒有保證,學生自主學習的時間和空間被大量剝奪。第四,采用合作學習過于隨便,不考慮合作的時機,信手拈來。第五,團團圍坐成擺設,小組學習有名無實。第六,角色輪換周期長,“優生”“獨舞”唱主角。第七,離開課文講遷移,舍本逐末,漫無邊際,學生預習失去依托,有的甚至上成了政治課。第八,座位設置老一套,不運用小組學習的學習方式,我行我素,雷打不動。
四、觀點論述題
1、談談你是如何理解“語文素養”的?P1
答:語文素養是一種以語文能力為核心的綜合素養,其要素包括語文知識、語言積累、語文能力、語文學習方法和習慣,以及思維能力、人文素養等。把“語文素養”的內容從低級到高級,從簡單到復雜分為6個層次:第一,必要的語文知識。輕易否認語文知識對語文學習的指導和促進作用,容易使語文教學走向非理性主義的誤區。第二,豐富的語言積累。語文學習的主要內容是一篇篇具體的范文,這就決定了語文教學必須讓學生占有一定量的感性語言材料,在量的積累的基礎上產生質的飛躍。第三,熟練的語言技能。熟練的技能到了一定程度就成為一種能力。第四,良好的學習習慣。語文教學必須牢記葉圣陶先生的名言“教是為了不需要教”。第五,深厚的文化素養。第六,高雅的言談舉止。語文教學要注重培養學生的儒雅氣質和文明舉止。可見,《課程標準》中語文素養的內涵是非常豐富的。它絕不是一種純粹的語言技能,而是一種綜合的文明素養,是個體融入社會、自我發展不可或缺的基本修養。
2、在當前正在進行的課程改革中,有許多老師認為新課程特別強調三維目標中的“過程和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那就是意味著“知識和能力”不重要了。請問您如何看待這個問題?P29
答:這種認識是錯誤的,在教學目標中強調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個維度,并非簡單的并列關系,而是彼此滲透、相互融合,統一于學生的成長與發展中。在這三個維度中,知識和能力是基礎,是核心,是實現過程與方法和情感態度與價值關兩個目標維度的載體。過程與方法是鏈接知識與技能和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兩個維度的橋梁,情感、態度、價值觀是教學中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的升華。語文素養的核心是語文能力。假如把語文素養比做一座大廈,由三維目標構成,知識與能力就是大廈的基座。
3、你覺得怎么做才能使各種學習方式更加有效呢?請選擇一種學習方式具體闡述。
答:小學語文課程的基本理念之一是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組成了一種整體的學習方式,相互作用。在具體教學中要注意以下幾個方面:(1)正確理解,合理利用。(2)注重方法的指導。(3)加強過程的引導。(4)充分關注學生的情感體驗。
如合作學習:
(1)把握“小組合作學習”中的教師定位,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
要讓小組合作學習真正發揮作用,必須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課前就要做認真的準備,要根據學生情況和教學內容有所選擇,從而避免一些形式主義的做法,提高小組學習的效率。課中,當學生在合作學習時,教師不是等待,不是觀望,更不是干自己的其他事情,而是深入到小組當中,了解學生合作的進程,討論的焦點等等,為下一個教學環節的安排作好充分的準備,擔負著更大的管理和調控的職責。
(2)規范“小組合作學習”的行為,營造合作的良好氛圍。
課堂氛圍是合作學習成功的關鍵因素。要營造良好的氛圍,合理分組是前提,規范合作行為是保證。(簡答題7)
(3)形成“合作學習”的評價機制,促進合作習慣的養成。
課堂上的小組合作不僅僅只是完成學習任務,還應該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要讓學生在小組合作學習中學會與人合作的方法。首先應該讓學生學會傾聽,處理好踴躍發言與虛心聽取的關系。其次是讓學生學會思考,處理好獨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的關系。第三是要讓所有的人積極參與,特別關注小組學習中保持沉默的學生。
4、有人說語文課程建設和語文課程資源的開發是課程專家的事,我們只要按教科書教完該教的書就是了,何況我們基層(農村)也沒什么語文課程資源。你認為這種觀點對嗎?為什么?P50—54
答:這種觀點是不對的。因為,我們一線的許多老師對于“課程資源”的認識比較模糊,總認為語文課程資源建設和語文課程資源的開發是課程專家的事,我們只要按教科書教完該教的書就行了。其實這也是課程資源開發與利用中存在的誤區。語文課程資源是教學的基礎,是語文實踐的必要。語文課程資源是為語文教學服務的有利于學生語文素養的形成與發展的、校內、校外一切課程資源。對于小學語文課程,其可以開發與利用的資源很多,可以開發的素材豐富多彩。如:語文教材、學校圖書室、實踐基地、教師、學生、家長及社會相關人士,語文課堂上的生成性資源,師生的生活經驗,校園課間文化等。因此,作為一線的語文老師,進行語文課程建設和語文資源的開發是必要的,也是有條件的。每一位語文教師都要樹立課程資源觀,積極開發利用新的課程資源,以切實提高學生的人文素養、語文能力和綜合素質。
5、多媒體教學手段直觀形象,對學生有利無弊。請談談你的觀點。
答:這個觀點是錯誤的。運用多媒體,不僅給學生提供了豐富的感性認識,也使課堂教學目的完成,教學難點的突破更省時,更省力,更有效。但有時我們片面夸大了其作用,忽略了教師的主導作用,在語文教學中,過多過濫的使用,只會適得其反,降低了文本閱讀材料的地位。替代了學生對語言文字的理解、感悟,使學生的思維定格在畫面上,扼殺了學生的個性化閱讀。
五、教學設計題
1、請設計教學片斷,讓學生學會“左”、“右”二字。(音、形、義三者結合)P10
答題要點:音、形、義三部分綜合考慮,左的字音難點、左右字形的比較、左右方位的辨析、詞語的積累等。
2、北京將在 舉辦奧運會,請你以〈〈奧運——北京〉〉為主題設計一個綜合實踐活動片段。P22
答題要點:教學過程的展開要強調實踐性,教學方式的選擇要強調自由性,學習的組織要強調合作性,學習活動要發揮創造性;重實踐、重過程、重參與、重體驗;
基本流程:(1)談話導入,明確目標;(2)圍繞目標,收集資料;(3)學生分組,交流資料(相關奧運的知識、圖片等);(3)確定主題,分組準備(小組討論匯報的形式、選用的內容,分工完成設計、圖片處理、文字編輯等工作);(4)小組匯報,師生評議;(5)全班展示,暢談感想。
3、在閱讀教學中進行讀寫結合,是提高學生習作能力的一種有效方法。請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擬一份教學設計。P25
答題要點:以閱讀理解為基礎,以日常生活和語言積累為素材,將課文的學習和學生習作有機結合起來。讀寫結合的形式:續寫(《凡卡》:凡卡把信寄出后,會發生什么?)、仿寫(《四季》、《春雨的色彩》)、擴寫(《燕子專列》:“于是,政府通過電視和廣播呼吁人們立即行動起來,尋找燕子,把它們送到炎車站”,假如你是瑞士政府的發言人,你會怎樣呼吁大家?)、改寫(古詩比較多,《村居》:草長鶯飛二月天,拂堤楊柳醉春煙。兒童散學歸來早,忙趁東風放紙鳶。)、補寫(《紙船和風箏》:小熊和松鼠吵架后,在等待和好的日子里,會發生什么事?)等方法。
小學語文教學設計5
教學目標
1.會正確區別和使用學過的漢字,了解相反意思的詞語。
2.培養閱讀的興趣,養成收集資料的習慣。
3.學習怎樣向別人道歉,培養學生做人的品質。
教學時間
三課時
教學流程
第一課時
本課學習內容:語海暢游、讀一讀和我的采集本。
一、激趣引入
二、到語海中暢游
1.玩玩說說
(1)出示第一題中的字,學生自由認讀。
(2)看看漢字的讀音和結構,你發現了什么?
(3)把這些漢字進行分類。
(4)小組交流是怎樣分類的。
2.連一連
(1)讀一讀,把詞語讀準確。
(2)說一說:每組左右兩邊的詞語有什么共同點?
(3)用筆把左邊表示動作的詞和右邊表示名稱的詞連起來。
3.讀句子,看看你能發現什么
(1)自由朗讀短文。
(2)小組互讀,注意互相幫助糾正讀音,提出意見。
(3)一邊讀,一邊想象短文描寫的畫面。
4.我的采集本
(1)出示采集本的內容,向同學說說。
(2)誰能補充幾個?
(3)把你知道的故事或古詩采摘到采集本上。
第二課時
本課學習內容:說話寫話
一、談話引入,揭示課題
二、了解內容,說說圖意
1.讀讀要求,然后認真觀察圖畫,看看圖上畫的是誰和2。
2.小組合作,互相交流自己看圖的'收獲。
3.學生提問題。
4.小組合作解決。
5.教師點評。
三、獨立寫話,互相交流
1.引導學生把剛才說的寫下來。
2.小組合作交流,互相提出意見。
3.欣賞優秀習作。
第三課時
本課學習內容:能說會道(口語交際)
一、情景引入
1.表演:小明畫畫的時候,不小心把顏料弄到小芳的衣服上。
2.如果你是小明,你會怎樣做?
3.揭示課題:道歉
二、明確要求
1.態度大方,語言誠懇。
2.認真觀察,把情節生動地說出來,再演一演。
三、情境交際
1.認真看看畫面和對話,想想這個故事上怎樣發生的,后來他們又是怎樣做的?
2.指導學生把兩幅畫看仔細,把內容說具體,說生動。
3.分工合作,演一演。
4.小組互相說一說,評一評。
5.自薦面向全班表演,其它同學注意把情節看清楚,記住情節,然后有條理說出來。
6.評出最佳表演者和最佳口才者。
四、教師總結
小學語文教學設計6
一、教材分析
這篇課文介紹了我國新疆吐魯番的葡萄溝是個盛產葡萄的好地方,激發學生熱愛祖國的思想感情。
課文分為4個自然段。第1自然段,列舉了葡萄溝盛產的水果。第2自然段,介紹了種在梯田里的葡萄成熟前后的迷人景象。第3自然段,介紹未運到城市的葡萄被制成葡萄干,非常有名。第4自然段總結全文。
課文第2自然段是本課語言訓練的重點。第1自然段亦可作為按時間順序連句成段的例子。
二、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14個生字,理解15個新詞。
2.理解并能聽寫課文中描寫葡萄的句子。
3.讀懂按時間順序寫的一段話。
4.能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第2自然段。
5.知道我國新疆吐魯番葡萄溝是盛產水果的好地方,培養學生熱愛祖國的思想感情。
三、教學重點與難點
教學重點:讀懂按時間順序寫的一段活。
教學難點:背誦第2自然段。
四、教學準備
中國地圖,課文錄音、梯田圖片。
五、教學時間:2課時第1課時
(一)教學目標
1.學習生字新詞。
2.學習課文第1段,知道作者是按時間順序列舉葡萄溝生產水果的。
3.正確的朗讀課文。初步感受我國新疆吐魯番的葡萄溝是個好地方。
(二)教學過程 1.出示課題,讀題。提出預習要求:
(1)自由讀課文,思考問題:葡萄溝在什么地方?那里產哪些水果?
(2)自學生字新詞,不理解的詞語劃出來。
(3)把課文讀正確。
2.檢查與學習。
(1)葡萄溝在什么地方?
①讀準三個帶點的生字:新疆吐魯番
②出示"吐魯番"、"葡萄溝"、"新疆"3個詞,請同學按從小到大的順序排列起來。③出示中國地圖,教師指出吐魯番的位置。
(2)吐魯番的葡萄溝是個好地方嗎?為什么?
①仔細讀第1自然段,說說自己的收獲。
②交流討論。
要點:
a.葡萄溝不但出產,而且盛產。
b.課文是按時間的順序介紹葡萄溝盛產的水果的。
c.聯系上下文理解:盛產。
d.有一個頓號。
③指導有感情地朗讀第1自然段。
3.正確地朗讀課文。
(1)播放課文錄音。
(2)讀準生字,給正確的讀音打"√"。
涼棚(pénɡ pónɡ)好客(hǎo hào)蔭房(yīn yìn)
(3)讀通長句子,注意下面3句話。
①要是這時候你到葡萄溝去,熱情好客的維吾爾族老鄉,準會扛下最甜的葡萄,讓你吃個夠。
②夏季,茂密的枝葉向四面展開,就像搭起了一個個綠色的涼棚。
③收下來的葡萄有的運到城市去,有的運到蔭房里制成葡萄于。
4.課堂練習。
(1)抄寫生字新詞。
(2)正確地朗讀課文。第2課時 教學目標:
1.理解課文內容,練習讀懂按時間順序寫的段。
2.指導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初步培養學生熱愛祖國的思想感情。
教學重、難點:
1.重點練習讀懂按時間順序寫的段。
2.準確理解第二自然段的詞句并體會其中蘊含的作者的情感,是教學的難點所在。
教學過程:
1.提出學習目標
(1)導入
這節課,我們繼續學習《葡萄溝》一課。(板書:葡萄溝)
(2)學習最后一自然段
葡萄溝是怎樣的地方?齊讀最后一自然段。(板書:好地方)
(3)提出課時學習目標
為什么說"葡萄溝真是個好地方"?這就是這節課我們要討論的一個重要問題。
2.學習第一自然段
(1)指名讀,其他同學思考:這一自然段主要講葡萄溝是個怎樣的地方,(2)指名回答思考題。(板書:盛產水果)
"盛產"是什么意思?出產水果很多,可說盛產--出產的大米很多呢?杭州盛產什么?
(3)葡萄溝盛產哪些水果呢?老師引讀第二句。(老師讀表示月份的詞)
說說老師讀的都是表示什么的詞?這句話是按什么順序寫的?
(4)小結:葡萄溝是個怎樣的好地方?
過渡:葡萄溝不但是個盛產水果的好地方,而且也是個景美人美的地方。
3.學習第二自然段
(1)默讀這一自然段,編好句序。
(2)再次默讀,想一想,這一段中的句子基本上是按什么順序寫的?你是從哪些詞看出來的?用"--"劃一劃這些詞。
交流、討論思考題,提醒學生注意"這時候"也是表示時間的詞語。
從這些表示時間的詞語看,這段話是從第幾句開始,按時間順序排列的?
(3)學習第二句
①指讀,其他同學思考:這句話寫什么時候,什么怎么樣?
根據回答板書:夏季枝葉茂密
②你從哪些詞與看出枝葉長得很茂密?枝葉怎么會像涼棚?
③在烈日炎炎的夏季,當你來到葡萄溝,來到這茂密的.枝葉搭起的一個個綠色的涼棚下,你會有什么感覺?(涼快、愜意)
帶著舒暢的心情讀句子。讀時,重音讀哪一個詞?(涼棚)
自由準備后,再指讀。
(4)學習第三句
①自由輕聲讀句子,想一想,這句話主要講:什么時候,什么怎么樣?
(根據回答板書:秋季葡萄)
②哪些詞寫出了葡萄的美麗?
③著重理解"五光十色"的意思。
(板書:五光十色一大串一大串)
a."五光十色"描寫葡萄的什么美麗?課文中提到了哪些顏色?形容顏色多的詞還有哪些?(五顏六色、五彩繽紛……)
b.在文中,把"五光十色"換成"五顏六色",行嗎?為什么?
("五光十色"不僅寫出葡萄的顏色很多,而且寫出了葡萄富有光澤,非常美麗。同時,也說明葡萄成熟了,獲得豐收)
④指導朗讀。
秋季,當我們再次來到葡萄溝,看到五光十色的葡萄一大串一大串地掛在綠葉底下,我們真想說--就讓我們通過朗讀表達內心的喜悅之情和對葡萄溝的贊嘆。
范讀--自由讀--指讀--齊讀
⑤小結:不管是夏季,還是秋季,葡萄溝的景色總是那么美麗。
(板書:景色美麗)
(5)學習第六句。
①男生齊讀句子。
②說說句子講誰怎么樣。
③你從哪些詞感到老鄉的熱情好客?
理解"誰會"和"說個夠"的意思。
④女生齊讀句。注意突出反映老鄉熱情好客的詞語。
(6)小結:學了這一段,大家了解到葡萄溝是個怎樣的好地方?
(7)包含著贊美之情齊讀第二自然段。
4.學習第三自然段
(1)引讀課文。
(2)說說這一段寫什么?(板書:葡萄干有名)
(3)用"--"劃出寫葡萄溝生產的葡萄干的特點的詞。說說葡萄溝生產的葡萄干為什么有名。
分析"顆粒大、味道甜、顏色鮮"的三個詞的結構。然后說說這樣的詞;水果多、景色美、名氣大……
(5)小結:葡萄溝生產的葡萄干非常有名,葡萄溝的確是個好地方。
5.總結
(1)討論:為什么說葡萄溝是個好地方?
(2)談談你還了解葡萄溝的哪些情況。
(3)師小結:是啊,葡萄溝確實是一個好地方,一個令人喜愛、令人向往的地方。我相信,我們一定會有機會到葡萄溝,親眼看一看那里的美景,親口嘗一嘗盛產的水果,親自感受一下老鄉的熱情好客。
(4)配樂齊聲朗讀全文。
小學語文教學設計7
【教學思想】
發揮主體意識,尊重個性特征,培養探究能力
【教學內容】
【教材分析】
《奇異的激光》是一篇介紹科普知識的說明文性文章,作者運用了列數字、作比較、打比方和舉例子等說明方法,用平實準確的語言,從特點和用途兩個方面,介紹了激光是“奇異”的光。
【學情分析】
激光這種高新技術,對于學生來說比較陌生,但是它卻在軍事、醫學、農業乃至人們生活的各個方面的應用都十分廣泛,并且有著特殊的貢獻,所以,應該讓學生對激光有一個大體的了解。學生在第九冊教材中已經初步體會了說明文文字精煉,數據準確,說服力強的特點,也初步學習了列數字和作比較等常用的說明方法。在本課的學習中,應讓學生進一步探究其說明方法,感悟這樣寫好處的同時,認識激光、了解激光。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掌握本課的生字、詞語。
2、閱讀課文,了解課文的內容,弄清激光的特點和用途。
3、培養搜集資料的能力,豐富對激光知識的了解,并能夠與同學交流感興趣的內容。
4、了解作者運用作比較、打比方、列數字、舉例子等說明方法,介紹了激光的特點和用途。
過程與方法
1、采用多種形式閱讀課文,了解課文內容。
2、通過各種途徑搜集有關激光的信息資料。
3、通過找具體句例,自主、合作探究本文的說明方法及作用,體會作者用詞的準確、用語的平實。
4、通過探究,了解課文的結構方式。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幫助學生樹立探索科學奧秘、服務人類的遠大理想。
【教學重、難點】
1、采用多種方式的閱讀,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了解激光的用途,理解激光是“奇異”的光。
2、引導學生自主、合作探究本文的說明方法及其作用。
3、培養學生搜集資料的能力,豐富對激光知識的了解,并能與同學交流感興趣的內容。
【教學準備】
教師:搜集與課文內容相關的激光的音像資料。
學生:搜集激光在現實生活中的相關資料。
第一課時
【教學內容】:1、整體感知課文,
2、引導學生探究激光的5個特點和所用的說明方法。
【教學過程】:(略)
第二課時(第二種方案)20190417
【教學內容】:引導學生學習激光的用途,探究作者是怎么介紹激光的用途,了解作者的說明方法及其好處,通過閱讀探究,感受激光的奇異。
【教學過程】:
一、整體回顧,揭示學習內容
教師銜接語:同學們,上節課我們已經了解了《奇異的激光》這篇課文的基本內容,知道了激光的特點,這節課我們將繼續學習這篇介紹科普知識的說明文,主要去探究作者是通過哪些說明方法(板書:說明方法)來介紹激光的用途(板書:用途),并體會作者這樣寫的好處,感受激光的奇異。
(設計意圖:此環節從整體入手,簡單復習上節課所學,意在明確課時特點,明確學習目標,自然、快速進入新課學習)
二、重點引導,明確學習方法
(一)整體入手,探究用途部分的“小標題”
1、快速瀏覽課文,看看課文主要是從哪幾個方面來介紹激光用途的?
(最快的刀、最準的尺、最大的書)(學生瀏覽后回答,教師板書)
2、你怎么能如此神速地找出激光的三大用途?(列了小標題)
請孩子們想想,這樣列小標題有什么好處嗎?(同桌討論一下并舉手示意老師)
(教師小結:對,小標題讓我們很快就知道了課文要寫的內容,一目了然,我們以后寫文章時也可以運用這種方法,簡單、明了)
3、觀察小標題,引導探究:你發現三個小標題都有什么共同點?
(學生快速觀察、思考后回答)
預設(1)——都加了引號
為什么把刀、尺、書引起來?(教師可以出示真的刀、尺、書,讓學生從中體會運用了打比方的方法,并讓學生了解把什么比作什么(這里是把激光比作刀,比作尺,比作書)(板書:打比方),
學生感受、體會:作者運用了打比方的.說法,很形象地告訴了我們激光的三大用途。(教師適時點撥:這也是寫說明文最常用的方法之一,請孩子們在相應的旁邊批注上“打比方”這種說明方法。)
預設(2)——都有“最”字
教師根據學生的發現用紅粉筆圈出“最”,(邊圈邊問),你認為怎么才能稱為“最”?(學生探究,發表意見,學生回答得上與不上,教師都結合學生實際引導:你能說你是班上個兒最高的同學?你能說你是班上年齡最小的同學嗎?你能說你是班上字寫得最好的孩子嗎?為什么能說?或為什么不能說?(因為沒有比較)(因為我們比較過)對,“最”是在比較過后得出的在所比事物中沒有超過它的,排為第一的,作者在這里運用了作比較的說明方法,用“最”字準確、精當地告訴我們激光真奇異)(板書:作比較,用語準),請在“最”字旁快快批注下你們的這個發現。
教師評價語:孩子們你們真是火眼金睛,這么快這么準就找出了作者藏在小標題中的秘密,太會發現了,請把掌聲送給會探究、會發現的你們。
(二)抓住重點,引導學生探究作者運用了哪些說明方法寫出激光的這一用途,并體會這樣寫的好處
教師銜接語:那我們就繼續抓住小標題,抓住最奇異的用途,繼續用我們的火眼金睛去探究、去發現作者運用了哪些說明方法為我們介紹激光的用途,讓我們感受到激光的奇異!
三個用途,你們“最”想了解哪個用途?為什么?
(學生快速選擇后迅速舉手,教師抽2-3人簡答后問全班同學,還有哪些孩子最喜歡這部分,請用你們洪亮的聲音告訴老師。
(設計意圖:此舉的目的既是尊重學生,選擇引導探究的方向,又是對“最”字的最好詮釋,還能活躍課堂氣氛,調動學生積極參與的欲望)
教師銜接語:這么多孩子迫切地想了解“最快的刀”。那我們就去一起去探究,一起去發現(點ppt出示這部分內容),作者運用了哪些方法讓我們感受到激光是一把“最快的刀”?
請孩子們輕聲讀一讀,用筆找一找,找到能讓你感受到激光是一把“最快的刀”的那個句子,在旁邊寫上作者運用的說明方法,想想這樣寫的好處。
(學生自主探究,時間1-2分鐘)
班級交流,教師根據學生交流的語句進行引導,了解作者運用了哪些說明方法,并體會其好處。
學生先說找到的句子,然后再陳述作者運用的說明方法以及這樣寫的好處(效果)
預設——學生可能找到的重點語句1:
激光是最快的刀,“快”是指它鋒利、靈敏、速度快。那些極硬、極脆、熔點極高的材料遇上它,立刻迎刃而解。
你讀出作者運用了哪種說明方法,這樣寫有什么好處?
(打比方,用語準)
(教師引讀:激光是最快的刀,問——快到什么程度?
(學生自然跟讀——那些極硬、極脆、熔點極高的材料遇上它,立刻迎刃而解。)
學生讀后抓“迎刃而解”,追問:什么是迎刃而解?你平時遇到什么問題就能一下子解決?課文說的是什么一下子就解決了呢?讓學生體會用詞的精準,感受激光的奇異)
你們理解真到位,女生能讀出這種“快”嗎?(教師評價:不錯),男生能讀出這種“快”嗎?(很好)全班齊讀(太棒了)
教師評價過渡:老師從你們的讀中感受到了激光的“快”。
(設計意圖:通過學生的讀,有節奏地體會出激光的快)
預設——學生可能找到的重點語句2:
你還從那個句子探究出作者運用了哪些說明方法為我們具體介紹激光是一把最快的刀的?
如果用凸透鏡將陽光聚成小的一點,可以點著火柴或紙,但這樣的溫度只能使鐵板的溫度稍微升高一點兒。如果我們用適當的凸透鏡聚焦激光,產生的熱量可以切割幾毫米厚的鋼板。只見鋼花四濺,在咝咝聲中,鋼板一分為二,切縫又細又直,鋼板一點也沒變形。
你讀出作者運用了哪種說明方法?(作比較)(板書:作比較)
教師追問:用什么和什么進行比較?(用凸透鏡聚焦陽光的溫度與聚焦激光的溫度進行比較)
教師繼續追問:這樣作比較有什么好處?(讓我們直觀、清楚地知道聚焦激光的溫度很高,形象地寫出激光的奇異)
教師過渡語:作比較既然有這等好處,我們不妨也來體驗一下作比較的好處:
點擊PPT:
(1)如果我們用凸透鏡聚焦激光,產生的熱量可以切割幾毫米厚的鋼板。
(2)如果我們用適當的凸透鏡聚焦激光,產生的熱量可以切割幾毫米厚的鋼板。
快速默讀這兩句話,“火眼金睛”有什么發現?
(多了“適當”)
請孩子們來做個小小的探究家:
1、為什么作者非要用上“適當”,可不可以建議作者省掉這兩個字?
2、如果不能省掉,可不可以用上其他的詞來代替?
(同桌展開討論,然后讓學生班級展示探究的成果)
(設計意圖:體現引探思想:從學生的去詞、換詞中引導學生探究“適當”在這里的準確性,感悟作者用語的縝密,嚴謹。)
教師小結:這部分作者通過運用作比較的方法,用精準的語言讓我們真切感受到(師點生讀)——激光是最快的刀。
預設——學生可能找到的重點語句3:
你還從那個句子探究出作者運用了哪些說明方法為我們具體介紹激光是一把最快的刀,讓我們感受到激光的奇異!
給鉆石打孔。(或鉆石是世上最堅硬的東西,想在鉆石上打個眼是非常困難的,但是用激光來鉆眼就方便多了。只見閃光燈一閃,比鋼還硬的鉆石上的小孔就打成了。)
你的火眼金睛發現作者運用了哪種說明方法?(板書:舉例子)這樣舉例有什么好處?(讓我們直觀形象地了解了激光的用途,了解激光確實是一把最快的刀。)
(教師隨機一邊點擊圖片,一邊小結:你們看,給鉆石打孔,讓最堅硬的鉆石成為最美的裝飾品。這就是激光在工業上的神奇應用。)。
預設——學生可能找到的重點語句4:
4、醫生用激光刀做手術,病人可以減少流血,減輕疼痛,還能防止感染。現在激光刀已經大量用于切除腫瘤和贅物。
你還從那個句子探究出作者運用了哪些說明方法為我們具體介紹激光是一把最快的刀,讓我們感受到激光的奇異!
你讀出作者運用了哪種說明方法?(板書:舉例子)這樣舉例有什么好處?(讓我們直觀形象地了解了激光的用途,了解激光確實是一把最快的刀。)
教師隨機一邊點擊圖片,一邊小結:激光可以幫助醫生救死扶傷,這是多么有意義的一件事啊?這是在醫學上的應用。
(三)整體回歸,形成學習方法,自主、合作探究另外兩個用途,體會作者的說明方法,感受其好處
教師小結:孩子們,你們真會讀書,火眼金睛真會發現!我們剛才圍繞小標題,通過讀讀課文內容,找找重點句子,寫寫批注感受,一起探究、發現了作者運用(手指黑板舉例子、作比較、打比方的)這些說明方法給我們寫出了(指黑板的板書,學生齊讀)激光是一把最快的刀
三、自主合作,實踐操作
教師過渡語:那作者又是運用哪些說明方法讓我們感受到激光是一把最準的尺和一本最大的書呢?請孩子們運用剛才的學習方法,選擇兩個用途中你最感興趣的一個用途進行學習。
(設計意圖:有意識總結學習方法,尊重學生意愿,明確下一個環節的學習目標,再次感受“最”是在比較中得出的第一,體會用詞的精當、準確)
(一)合作探究,用“法”實踐
教師語:你們可以像平時一樣,可以一個人自主學習,也可以和同桌,甚至可以下位,與你的好朋友一起探究,請注意老師的溫馨提示:
(PPT出示)
1、火眼金睛去發現
請圍繞小標題,讀讀課文內容,找找重點句子,寫寫批注感受,去探究、發現作者是通過哪些說明方法來向我們寫清“最準的尺”或“最大的書”的。
2、開動腦筋去思考
如果讓你當作者,你會怎么向大家介紹“最準的尺”或“最大的書”?
(學生讀書、勾畫、批注)(3-5分鐘)
(設計意圖:明確探究的途徑與方式,尊重學生意愿,增強合作探究的意識,訓練學生學習能力)
(二)匯報交流,實際應用
1、環節設計意圖:
班級交流匯報,師相機點撥并出示相關的圖片,共同分享學生的探究成果
(特別說明:學生匯報時,圍繞溫馨提示的兩點來進行。教師的語言可以形象生動些:
下面讓我們進入“火眼金睛去發現”的環節,首先要告訴探究的是哪個用途?是和哪個同學一起探究的,探究的發現(說找到的句子,再說發現的說明書方法,再陳述這樣寫的好處。
讓我們進入“開動腦筋去思考”這個環節,如果讓你當作者,你會怎么向大家介紹“最準的尺”或“最大的書”?
學生交流中,可以請他的同伴補充,說說如果讓他來寫“最準的尺”或“最大的書”,孩子會怎么向大家清楚、直觀、形象地介紹“最準的尺”或“最大的書”?從中感受作者運用說明方法的奇妙效果,感受激光的奇異之處
2、交流情況預設
下面就根據老師的溫馨提示開始學習吧!
1、預設——最準的尺
(生用展臺交流)
下面讓我們進入“火眼金睛去發現”的環節,首先要告訴探究的是哪個用途?是和哪個同學一起探究的,探究的發現(說找到的句子,再說發現的說明書方法,再陳述這樣寫的好處。)
教師評價:你真是一個會發現的好孩子!(列數字)
讓我們進入“開動腦筋去思考”這個環節,如果讓你當作者,你會怎么向大家介紹“最準的尺”或“最大的書”?
學生交流中,可以請他的同伴補充,說說如果讓他來寫“最準的尺”,孩子會怎么向大家清楚、直觀、形象地介紹“最準的尺”?
假設1:如果學生能自己陳述,適度夸夸學生:孩子們,你們注意到沒有,他也運用了列數字……的說明方法,他真會運用,真會學習。把祝賀的掌聲送給他!
假設2:學生如果認為作者寫得最好,就更讓學生從中感受到作者運用說明方法的奇妙效果,感受激光的奇異之處。
教師總結(點擊兩段文字):
預設1:孩子們不僅探究出作者通過打比方和列數字的說明方法,用精當的語言向我們介紹了激光是最準的尺,更可貴的是還能用其他的方法進行說明,讓我們感受到了(ppt點)——激光是最準的尺!孩子們,你們真會讀書,真會探究!
預設2:看來我們已經找不到比作者更好的說明方法來介紹了激光這一用途了,是這樣嗎?孩子們。(是)但是我們同樣很能干,我們通過自己的學習探究出了作者運用打比方和列數字的說明方法,用精當的語言向我們介紹了激光是最準的尺,孩子們,你們同樣是最棒的,老師還是要把大拇哥送給你們!
2、預設——最大的書
讀“激光是最大的書”的孩子們,你們用火眼金睛發現作者運用了哪些說明方法向我們介紹了激光是一本最大的書呢?
老師這次要把展示的機會留給一起合作探究的兩個好朋友們共同來給大家分享。
(一個讀找到的重點句子,一個說說發現的說明方法,并向大家說說你們體會到這樣寫的好處。)
學生展示成果:
1、以我們語文書為例,按照每頁500字計算,一張光盤的容量,相當于20多萬本語文書,得用半間教室裝!
2、光盤存、取信息的速度很快,瀏覽一張光盤的目錄只需3到5分鐘。
3、比如,我國科學家研制出的一種材料,信息容量比普通光盤高100萬倍。按照這一密度,可將美國國會圖書館的所有信息存放在一塊方糖大的盤上。(生說到哪個用途ppt就點哪個用途)
(光盤的存儲量可真大!)
教師小結:是啊,作者就是運用舉例子、作比較等方法,向我們直觀、形象地介紹了(ppt點)——激光是最大的書!
讓我們進入“開動腦筋去思考”這個環節,如果讓你當作者,你會怎么向大家介紹“最大的書”?
可以抽另外的同學來陳述,其他同學參與評價,評價就圍繞著用語準確、運用的說明方法來進行即可。
評價語:你真會開動腦筋,下來我建議把你剛才所說的寫下來,我們寄給編委,讓編委把你的介紹加進去,說不定,來年的奇異的激光這篇說明文就有你的一部分了!在此,全班同學對他表示最衷心的祝愿!
四、拓展延伸,檢驗學生應用
結束設計1——
教師引導,學生發現
教師銜接語:孩子們,我們已經探究出,這篇說明文作者抓住多種說明方法向我們介紹了激光的用途,那激光僅僅有(手指黑板“最快的刀,最準的尺,最大的書”)這些用途嗎?你們發現文中還有哪些關于激光用途的介紹?(學生找文章語句)
僅僅有這5種嗎?(不)你是從哪里知道的?(省略號)
孩子,你真會發現,讀出了省略號的作用!
(讓我們繼續當個小小探究家,請同學們下來以后,繼續去探究,去收集這方面的資料,盡量用上我們這節課所發現的說明方法當中的一種、兩種、甚至三種方法,形象、直觀地向你的家人介紹介紹奇異的激光,讓我們清楚地感受到激光的確是最寬的路或最強的炮,或者你們所收集到的用途,下節課我們再到班上繼續交流,老師這個金點子不錯吧?既然金點子這么好,給我點掌聲吧!
(設計意圖:拓展探究途徑,激發孩子探究欲望,從課內到課外)
課堂結束語:孩子們,今天我們一起運用學習方法,去探究了作者運用多種說明方法,給我們介紹了激光的奇異,讓我們從中感受到激光的確是(教師說前學生補后)
激光是——最快的刀,激光是——最準的尺,激光是——最大的書
激光不愧是(學生大聲讀出課題)——奇異的激光!..
附:板書:
奇異的激光
最快的刀用語準
最準的尺打比方
最大的書作比較
舉例子
……列數字
小學語文教學設計8
一、教材分析
這篇課文介紹了我國新疆吐魯番的葡萄溝是個盛產葡萄的好地方,激發學生熱愛祖國的思想感情。
課文分為4個自然段。第1自然段,列舉了葡萄溝盛產的水果。第2自然段,介紹了種在梯田里的葡萄成熟前后的迷人景象。第3自然段,介紹未運到城市的葡萄被制成葡萄干,非常有名。第4自然段總結全文。
課文第2自然段是本課語言訓練的重點。第1自然段亦可作為按時間順序連句成段的例子。
二、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14個生字,理解15個新詞。
2.理解并能聽寫課文中描寫葡萄的句子。
3.讀懂按時間順序寫的一段話。
4.能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第2自然段。
5.知道我國新疆吐魯番葡萄溝是盛產水果的好地方,培養學生熱愛祖國的思想感情。
三、教學重點與難點
教學重點:讀懂按時間順序寫的一段活。
教學難點:背誦第2自然段。
四、教學準備
中國地圖,課文錄音、梯田圖片。
五、教學時間:2課時
第1課時
(一)教學目標
1.學習生字新詞。
2.學習課文第1段,知道作者是按時間順序列舉葡萄溝生產水果的。
3.正確的朗讀課文。初步感受我國新疆吐魯番的葡萄溝是個好地方。
(二)教學過程
1.出示課題,讀題。提出預習要求:
(1)自由讀課文,思考問題:葡萄溝在什么地方?那里產哪些水果?
(2)自學生字新詞,不理解的詞語劃出來。
(3)把課文讀正確。
2.檢查與學習。
(1)葡萄溝在什么地方?
①讀準三個帶點的生字:新疆吐魯番
②出示吐魯番、葡萄溝、新疆3個詞,請同學按從小到大的順序排列起來。
③出示中國地圖,教師指出吐魯番的位置。
(2)吐魯番的葡萄溝是個好地方嗎?為什么?
①仔細讀第1自然段,說說自己的收獲。
②交流討論。
要點:
a.葡萄溝不但出產,而且盛產。
b.課文是按時間的順序介紹葡萄溝盛產的水果的。
c.聯系上下文理解:盛產。
d.有一個頓號。
③指導有感情地朗讀第1自然段。
3.正確地朗讀課文。
(1)播放課文錄音。
(2)讀準生字,給正確的讀音打。
涼棚(pnɡpnɡ)好客(hǎoho)蔭房(yīnyn)
(3)讀通長句子,注意下面3句話。
①要是這時候你到葡萄溝去,熱情好客的維吾爾族老鄉,準會扛下最甜的葡萄,讓你吃個夠。
②夏季,茂密的枝葉向四面展開,就像搭起了一個個綠色的涼棚。
③收下來的葡萄有的運到城市去,有的運到蔭房里制成葡萄于。
4.課堂練習。
(1)抄寫生字新詞。
(2)正確地朗讀課文。
第2課時
教學目標:
1.理解課文內容,練習讀懂按時間順序寫的段。
2.指導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初步培養學生熱愛祖國的思想感情。
教學重、難點:
1.重點練習讀懂按時間順序寫的段。
2.準確理解第二自然段的詞句并體會其中蘊含的作者的情感,是教學的難點所在。
教學過程:
1.提出學習目標
(1)導入
這節課,我們繼續學習《葡萄溝》一課。(板書:葡萄溝)
(2)學習最后一自然段
葡萄溝是怎樣的地方?齊讀最后一自然段。(板書:好地方)
(3)提出課時學習目標
為什么說葡萄溝真是個好地方?這就是這節課我們要討論的一個重要問題。
2.學習第一自然段
(1)指名讀,其他同學思考:這一自然段主要講葡萄溝是個怎樣的地方,(2)指名回答思考題。(板書:盛產水果)
盛產是什么意思?出產水果很多,可說盛產--出產的大米很多呢?杭州盛產什么?
(3)葡萄溝盛產哪些水果呢?老師引讀第二句。(老師讀表示月份的詞)
說說老師讀的都是表示什么的詞?這句話是按什么順序寫的.?
(4)小結:葡萄溝是個怎樣的好地方?
過渡:葡萄溝不但是個盛產水果的好地方,而且也是個景美人美的地方。
3.學習第二自然段
(1)默讀這一自然段,編好句序。
(2)再次默讀,想一想,這一段中的句子基本上是按什么順序寫的?你是從哪些詞看出來的?用--劃一劃這些詞。
交流、討論思考題,提醒學生注意這時候也是表示時間的詞語。
從這些表示時間的詞語看,這段話是從第幾句開始,按時間順序排列的?
(3)學習第二句
①指讀,其他同學思考:這句話寫什么時候,什么怎么樣?
根據回答板書:夏季枝葉茂密
②你從哪些詞與看出枝葉長得很茂密?枝葉怎么會像涼棚?
③在烈日炎炎的夏季,當你來到葡萄溝,來到這茂密的枝葉搭起的一個個綠色的涼棚下,你會有什么感覺?(涼快、愜意)
帶著舒暢的心情讀句子。讀時,重音讀哪一個詞?(涼棚)
自由準備后,再指讀。
(4)學習第三句
①自由輕聲讀句子,想一想,這句話主要講:什么時候,什么怎么樣?
(根據回答板書:秋季葡萄)
②哪些詞寫出了葡萄的美麗?
③著重理解五光十色的意思。
(板書:五光十色一大串一大串)
a.五光十色描寫葡萄的什么美麗?課文中提到了哪些顏色?形容顏色多的詞還有哪些?(五顏六色、五彩繽紛)
b.在文中,把五光十色換成五顏六色,行嗎?為什么?
(五光十色不僅寫出葡萄的顏色很多,而且寫出了葡萄富有光澤,非常美麗。同時,也說明葡萄成熟了,獲得豐收)
④指導朗讀。
秋季,當我們再次來到葡萄溝,看到五光十色的葡萄一大串一大串地掛在綠葉底下,我們真想說--就讓我們通過朗讀表達內心的喜悅之情和對葡萄溝的贊嘆。
范讀--自由讀--指讀--齊讀
⑤小結:不管是夏季,還是秋季,葡萄溝的景色總是那么美麗。
(板書:景色美麗)
(5)學習第六句。
①男生齊讀句子。
②說說句子講誰怎么樣。
③你從哪些詞感到老鄉的熱情好客?
理解誰會和說個夠的意思。
④女生齊讀句。注意突出反映老鄉熱情好客的詞語。
小學語文教學設計9
教學目標 1、 通過品讀,自悟,討論,交流等方式感悟文章所蘊涵的深刻含義。
2、有感情地朗讀詩句。
3、鼓勵學生大膽模仿并創作詩歌。
教學重點: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體會課文中蘊涵的深深母愛。
教學難點:1、能聯系生活實際談談自己對“母愛”的理解。
2、引導學生創作詩歌。
教具準備: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景,激發情思
1、師述:今天老師給你們帶來了一件東西,大家看這是什么?(生回答:斗笠)
2、師介紹:斗笠,用毛竹等材料手工編織而成。在鄉下,是非常實用的遮陽擋雨工具。每到雨天,村道上,田野里,隨處可見鄉親們頭戴斗笠,往來耕作。它為鄉親們遮住了大自然的風風雨雨,在故鄉,每一頂斗笠就是一個故事;每一頂斗笠就是一段歷史。今天,老師為大家帶來的這頂斗笠,是一頂特殊的斗笠,它寄托了一個母親對遠游在外孩子的思念與關愛。今天,就讓我們一起走進這血融于水的親情世界。(課件出示斗笠圖,教師隨機板書課題)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師述:這是一首現代詩,感情豐富,老師想讀一讀,你們愿意聽嗎?(生回答:愿意)謝謝大家給我這個機會。
1、師配樂朗讀全詩。
2、聽了老師的朗讀,你有什么感受?你想說點什么?
3、指名學生談感受。
4、師小結:從你們的回答中,老師知道你們剛才認真聽了。是呀,“聽”也是一種很好的學習方式,今天這節課很多地方我們會用到這一方法。
三、品讀課文,體會情感
1、講解第一小節
(1)請同學們自由讀第一小節,不要求整齊,但要求讀出聲音。(學生自由讀詩)
(2)這一小節中,哪些地方最能體現濃濃的母愛?(走到哪里,你都是故鄉的一朵蘑菇,娘在夢里也能看見你挺直的身影。)
(3)從這句詩中你體會到了母親怎樣的心愿?(希望孩子在外能身體健康,堂堂正正做人)
(4)你能將自己的感受朗讀出來嗎?(指名朗讀)
(5)師評價
(6)朗讀技巧指導:朗讀是一種有聲語言藝術,它不僅可以提高閱讀能力,還能提高藝術鑒賞力。我們在朗讀的時候只要用心體會作者情感,把心放到文章中去,就能讀出作者的感情。
(7)用以上方法齊讀第一小節。
2、出示自學提綱,小組合作學習
(1)自由讀詩,不要求整齊,但要求讀出聲音。
(2)找出小節中最能體現母愛的句子。
(3)你體會到了母親怎樣的心愿?
(4)將你的感受通過聲音的變化朗讀出來。
3、分小組學習自己喜歡的小節。(2——5小節)
4、分小組匯報學習情況。
5、小節全詩:這是一頂特殊的斗笠。戴上它,孩子在異鄉能聽到故鄉的聲音,感到故鄉的溫暖,聞到故鄉的.芬芳,望見故鄉的明月,其實這都是母親來自故鄉的愛。
6、你們想把母親的愛讀出來嗎?(想)那就請你們一起讀吧!(配樂朗讀)
7、評價。
四、即興創作,表達感情
1、教師出示自己寫的詩,學生讀。
2、引導學生說說從生活中哪些事物體會到了母愛。
3、學生創作詩歌。
4、展示作品
五、總結全文,深化情感。
師述:今天這節課我們學習了《斗笠》這首詩,這是一頂特殊的斗笠,它是臨別的依依不舍;是牽腸掛肚的思念;是圣潔無私的母愛。讓我們唱起《我愛媽媽的眼睛》,來感謝母親的愛吧!
六、課堂作業
1、有感情地朗讀詩歌,背誦詩歌。
2、搜集有關母愛的詩歌。
小學語文教學設計10
教學目標:
1 學會本課生字、新詞。
2 在理解古詩詞句的基礎上,體會“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遠”的道理,學習詩人王之渙奮發向上、積極進取的精神。
3 有感情地朗讀和背誦這首詩。
教學重點:
朗讀背誦。
教學難點:
理解詩句含義,想像詩句描寫的景象,體會詩人的思想感情。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配套光盤)、畫紙,彩筆
主要板書計劃
16 登鸛雀樓
白日依山盡,(看)
黃河入海流。
欲窮千里目,(想)
更上一層樓。
作業設計、安排
課內
讀讀背背,抄寫,描筆順等。
課外
背誦古詩。
第一教時
任務:
讀通課文。
策略:
借助課件展開教學。
流程:
一、導入新課,破題質疑
1、師板書課題,引導學生圍繞課題說說自己想要提出的問題和對題目的理解。
2、簡介《登鸛雀樓》作者王之渙。
3、師介紹鸛雀樓的地理位置和得名的原因,讓學生說一說自己登上高處遠眺的所見和心理感受。
二、初讀古詩,整體感知
1、借助工具書,讀準生字字音。
2、自由朗讀古詩,結合課文插圖,從字面上初步理解詩句的意思。
3、啟發和鼓勵學生用和聯系上下文結合的方法,解釋字的意義。
4、在學生理解字義的基礎上,讓他們用自己的話說一說詩句的意思。
5、師配音范讀,學生思考:哪兩句詩是寫景的 哪兩句詩是寫作者的感想的。
三、作業
1 、抄寫古詩。
2、朗讀課文。
第二教時
任務:
閱讀感悟。
策略:
借助光盤展開教學。
流程:
一復習
讀讀生字新詞。
二精讀詩句,悟意明理
1、師引導學生讀詩,畫出詩的節奏和重音。
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
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
2、自由讀。
3、指名讀。
4、電腦課件出示填空題,學生填空。
①詩句中表示動作的詞(依、入、目、上、盡、流)。
②詩句中表示顏色的詞有(白、黃)。
③詩句中表示數量的詞有(千里、一層)。
5、分小組討論詩句中所描寫的景色。
6、根據詩意,展開合理想像,把想像中的景物畫下來。鼓勵學生畫得不要與文中插圖雷同。畫的時候要考慮你的觀察點在何處 夕陽、山峰、黃河應畫在什么位置 畫好再涂上顏色。
7、幻燈展示學生的簡筆畫,師生結合詩句共同點評。
8、出示多媒體課件,屏幕上顯示鸛雀樓山水畫。在悠揚的'音樂聲中,學生閉目遐想,老師用語言描述詩的境境。
9、啟發學生談談作者在詩句中所表達的思想和自己對這首詩的體會,分組上臺比賽,看哪一組的同學說得精彩。
三、總結全文,拓展廷伸
1、指導學生有感情地背誦這首詩。
2、拓展性小練筆,把你站在高處觀察的景物用一二段話寫出來。
3、師小結。
四作業
1、背誦古詩。
2、閱讀補充讀物上的古詩。
【評點】
該教學設計理念新穎,注重創新思維、想像能力的培養。
教學過程:始終把學生放在主體地位,采用讀、想、議、畫、寫等靈活多變的教學方法,實現師生互動、生生互動。并恰當運用多媒體課件激發情趣,拓展思維,充分體現了語文課程標準的精神。
小學語文教學設計11
【教材解讀】
《要下雨了》是小學語文第二冊第四單元中的一篇閱讀課文,是一篇生動有趣的童話故事。全文共8個自然段,主要從“燕子低飛、魚游到水面、螞蟻搬家”三種現象,講了下雨前的一些小動物的活動特點及發生這些現象的原因。本篇童話共塑造了4個童話動物形象:燕子、小魚、螞蟻、小白兔,這些小動物都是孩子們平時很喜愛的,也是孩子們樂于親近的。
這篇課文,在生動有趣的語言文字中,有機地滲透著身邊的自然科學知識,在學生幼小的心靈里萌發熱愛大自然的思想感情。這是一篇發展學生觀察能力,理解能力,朗讀能力的好教材。
【學情分析】
本課教學的對象是一年級學生,學生通過讀課文能知道的是:燕子低飛、魚游到水面、螞蟻搬家這三種現象預示即將下雨。可要想使學生理解這三種現象的緣由,就是個難點了,特別是學生對要下雨了的自然現象曾經經歷過,但他們可能從未把這些自然現象與下雨前的征兆結合起來。這便有待于我們去幫助學生建立自然現象與天氣間的聯系,培養學生的觀察與理解能力,達到對課文內容的開拓性理解。
一年級的學生已有了初步的朗讀能力,通過理解課文,學生在讀文中對話時可以把對話讀正確、通順、讀出一定的語氣,但在進一步體會朗讀方面還有待于進一步的引導。例如:分角色朗讀時,特別注意引導學生體會語句中重音的作用。
【教學目標】
1、認識本課生字,理解生詞;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3、通過課文的學習,使學生認識到下雨前一些小動物的異常表現。
【重點難點】
1、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指導學生讀好對話,特別是指導讀好帶有疑問語氣的句子。
2、幫助學生理解為什么快要下雨的時候燕子飛得低,小魚游出水面,螞蟻搬東西。
【教學策略】
對于這篇課文的講解,我采用“整體——部分——整體” 的基本模式,首先整體感知課文大意,然后把課文分成五部分講解,重點講解小白兔與燕子、小魚、螞蟻對話三部分,這三部分采用同一方式教學,使學生易于形成明確的學習思路,推薦小老師代講,調動學生積極性,“授之以漁”。最后以諺語的形式總結下雨前的預兆,通俗易懂。結合當前時事,進行主題升華,共同為旱區祈禱,對學生進行德育滲透。
在朗讀教學的處理上,我先讓學生“用不同的符號畫出它們都說什么了”,學生通過親手畫一畫句子,找準對話的內容,為指導分角色朗讀做好準備。通過多種形式的朗讀,達到以讀代講,以讀助學的目的。
【教學過程】
一、揭示課題,導入新課
板書“下雨了”,齊讀。再加上“要”字,讓學生齊讀課題,區分“下雨了”和“要下雨了”。有一天,小白兔上山割草,正好趕上要下雨了,可小白兔卻不知道,那他最后是否被雨淋濕了呢?我們還是來看看課文吧。
設計意圖:讓學生通過對比理解“要”字,區分雨前和雨中,以免學生對文本的時間誤解,為新課做好鋪墊。
二、充分自讀,整體感知
1、學生自由朗讀課文,注意讀準字音,讀通句子。課文中有哪些字不認識?圈出來,交流識記方法。
2、再次快速讀課文,看看文中先后出現了哪些小動物,做上記號。
設計意圖:通過讀讀、圈圈、畫畫,使學生整體感知課文,初步形成故事意象,為講解課文做好鋪墊。
3、同學們:(小白兔上山割草都遇到了誰?)
4、出示生字“兔”,引導學生聯系小兔子的樣子記住“兔”的字形,注意兔字的小點,那可是兔子的短尾巴,如果把小白兔的尾巴給丟了,他會很傷心的。
設計意圖:運用字形特點趣味識記生字,激發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
三、由扶到放,學習課文
1、學生獨立為課文標上自然段序號。
2、指導學習第一自然段。
指名讀第一段。這時小白兔有什么感覺?(出示卡片“悶”)強調讀音(多音字)一顆心成天被關在門里,孤零零一個人,能不悶嗎。而我們感覺有些喘不上來氣,就會覺得悶。
小白兔為什么會感覺到悶?小白兔此時知道要下雨了嗎?那有誰會告訴他呢?請大家來看下兩個自然段。
設計意圖:抓住重點字詞“悶”,揭示要下雨了。同時讓學生聯系生活實際,理解多音字“悶”,將閱讀教學與識字教學結合起來。
3、指導學習第二、三自然段。
(1)出示小黑板(小白兔看到了誰?他們分別說了些什么?你能畫出來嗎?通過他們的對話,你知道了什么?)
(學生讀小黑板上的問題后,分組練習朗讀并討論。)
提問:小白兔看到了誰?(燕子)
(教師板畫燕子)
(2)學生匯報討論結果:
教師補充提問:燕子為低飛在做什么?蟲子為什么飛得低?(板書:燕子低飛忙捉蟲)
設計意圖:通過逐層深入的提問,突破教學難點,理解燕子低飛的原因。
(2)教師指導分角色朗讀:你知道燕子為什么要大聲喊嗎?你能學一學嗎?(學生練讀)
(3)推薦分角色朗讀,集體評議。
(4)課文中燕子邊飛邊說,這里指燕子同時做幾個動作?你有同時做兩個動作的時候嗎?你能用“邊……邊……”說一句話嗎?
設計意圖:在理解的基礎上,讓學生運用,達到學以致用的目的。
4指導學習第四、五自然段。下面同學們邊看課文第四自然段的第一句邊想:小白兔相信燕子的話了嗎?(強調半信半疑)
接下來小白兔又遇到了誰呢?大家默讀第四、五自然段。
(1)這兩個自然段我們還參照小黑板上的問題步驟來學習?誰希望當一回老師,來組織這兩段的學習?
設計意圖: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同時也培養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
(2)學生匯報:(板畫小魚)
教師補充說明水里悶得很:那悶是什么樣的感覺?下面我們一起來做個游戲,假如你現在就是一條小魚,跟老師做動作(雙手向前伸,低下頭)現在小魚在水里,你有什么感覺?再跟老師做個動作(雙手向后,頭向前伸)小魚游到水面上來了,你感覺怎么樣?(板書:小魚出水來透氣)
設計意圖:以學生的親身感受來理解“悶”,同時體驗小魚出水面的感受。
(3)教師指導分角色朗讀。分組扮演角色朗讀,教師旁白。
5、指導學習第六自然段。
看見燕子低飛、小魚游出水面,聽了燕子和小魚的話,小白兔相信要下雨了嗎?大家讀讀下面幾段課文就知道了。
(1)學生齊讀第六自然段。
(2)指名回答小白兔是否相信要下雨了,從哪里看出來的?為什么?(連忙、挎)你能學學這個動作嗎?
(3)小白兔又遇到了誰?小白兔可能對螞蟻說些什么呢?(學生自由。)
設計意圖:培養學生的想象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4)你能畫出螞蟻說的話嗎?讀一讀。你又知道了什么?(教師板畫螞蟻,引導板書:螞蟻高爬齊搬家)
6、指導學習第七、八自然段。
請大家讀第七八自然段,看是否真的下雨了?這說明燕子、小魚、螞蟻說得非常正確。以后你如果觀察到這些現象,那就說明風雨雷電要來到。(教師板書:風雨雷電要來到)
那下雨時能聽到什么聲音?請大家來聽一聽。(教師播放雷雨錄音。)你還知道自然界中哪些聲音?能學一學嗎?
設計意圖:通過學生模擬聲音,拓展知識,學會發現生活中的語文,了解更多擬聲詞。
四、練習分角色朗讀全文
1、學生自由讀全文,按小組練習分角色朗讀全文。
2、指名分角色朗讀。
設計意圖:本課設計從整體到部分,再回到整體,在理解文本的基礎上再通過分角色朗讀,培養朗讀能力。
五、升華主題
同學們,現在我國南方的`旱情十分嚴重,現在甚至連日常用水都十分困難,雖然我們現在不能為他們送去生命之水,但我們能夠共同祈禱,愿旱災地區早下雨吧。
設計意圖:聯系實際,進行主題升華,滲透品德教育。
【教學反思】
本節課教學基本達到了預設效果。在教學中,運用動作充分理解“悶”的意思,同時通過動作體會小白兔由半信半疑到堅信不疑的心理變化過程。在教學中尊重學生對這些重點詞句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不以教師的分析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在學生真正理解的基礎上,請學生用自己的朗讀來表現,學生對重點詞句的領悟可謂水到渠成。
本課教學的難點是讓學生理解為什么快要下雨的時候燕子飛得低,小魚游出水面,螞蟻搬東西。我在教學中通過以讀助講,以讀助學,不僅使學生在讀中理解了課文內容,同時還培養了學生的朗讀能力。使他們較好地感受、體驗了課文深刻的現象聯系,從而較有實效地挖掘了這個教材的重難點;引導學生認識到雨前動物行為的變化與雨前氣候狀況的聯系,從而培養學生注意觀察事物、分析問題的習慣,培養學生語言表達的條理性。另外,推薦小老師代講,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使課堂氣氛活躍,培養了學生語言表達能力。
金無足赤,人無完人。我覺得本節課內容設計有些過多,使整節課進程過于緊張,使朗讀時間不夠,所以,還應對本節課仔細斟酌,進行簡化處理。
【教學評析】
《要下雨了》是一篇很有趣的童話故事,在教學中,教者首先通過對比揭示課題理解“要”字的意思,為新課的講授做好鋪墊;能讓學生明白其中蘊含著的自然知識,是一個難點,對于這一難點的突破,教師采用了逐層深入式的提問來解決,引導學生總結板書來加深理解,比較簡潔,同時,利用游戲組織教學,使學生用自己的感覺去理解課文,效果高于講解;當然,這也是一篇很好的朗讀訓練材料,教學中采用形式多樣的朗讀練習,調動學生興趣,教師范讀,點撥適當,達到了預期效果。如果在課堂上能有機會讓學生演一演,效果也許會更好。對于一年級教學來說,識字教學是非常重要的,教師能夠抓住時機進行識字教學,有機地將閱讀與比較形象的識字教學結合起來,使學生學得輕松,學得愉快。總之,這節課,教學步驟清晰,教學適當;大膽地請學生來組織學習,這對于一年級教學來說是一個嘗試,對于學生來說是一個難得的鍛煉機會,大大地調動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板書以諺語的形式呈現,圖文并茂,美觀,易懂。最后,結合當前局勢為旱區祈禱早日下雨,對學生進行了情感教育。
小學語文教學設計12
教學目標: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自己喜愛的部分。正確讀記“奇妙、優雅、分辨、清爽、歡悅、嘹亮、凝合、奇異無比”等詞語。
2、感受山雨的韻味,體會作者對山雨的寵愛之情。 3、領悟作者是怎樣細致視察、專心傾聽山雨的,接著學習通過聯想和想象來表達獨特感受的方法。
教學重難點:
讀懂課文,在感受山雨的韻味中學習作者用聯想和想象來表達感受的方法。教學安排:一課時
課時一
教學內容:
引領學生讀通課文,感受作者對山雨的寵愛,學習作者獨特的表達方式。
教學過程:
一、談話揭題,激發學生學習的愛好。
師:有人說自然是一位奇妙的魔術師。風雨雷電,霜雹霧雪都是它的變化的道具。時而艷陽高照,時而雷雨交加。春雨綿綿,冬雪紛飛都是他的杰作。
尤其是雨,在他的魔術棒下變化多姿多彩。像牛毛,像花針,像跳動的'黃豆,像歡快的精靈。有時如煙似霧,有時如簾如夢……
今日,我們就來學習一篇關于“雨”的文章。(老師板題,學生讀題)
二、學生初讀課文,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內容。
1、學生自由讀課文,要求在讀通全文的基礎上試著思索如下問題。
t:課文著重寫了山雨那兩個方面?(聲音、色調)2、黑板出示下列詞語:
歌謠、琴鍵、優雅、清爽、歡悅、嘹亮、凝合、水淋淋、奇異無比。
3、把詞語放回原句,學生讀一讀。
4、學生快速閱讀課文,思索并組織語言回答“課文著重寫了山雨那兩個方面”的問題。
三、引導學生品讀課文中“山雨的音樂美”,學習作者用豐富的想象來表達感受。
1、讀寫山雨聲音的句子。
t1:“沙啦啦“的雨聲在作者的耳里像什么?(無字的歌謠)t2:這曲無字的歌謠給了作者那些奇妙的想象?你從這些描寫中體會到什么?
四、引導學生品讀課文中“山雨的色調美”,學習作者用聯想的方式來表達感受。
1、讀寫山雨聲音的句子。
2、作者在觀賞雨中色調是想到了這么時候的色調?讀讀課文第6自然段,想想這樣寫有什么好處?
五、引導學生學習文章剩余部分。
六、學生讀全文小結本課所學。
七、作業。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自己喜愛的段落。
2、完成練習冊相應訓練題。
3、本課生字詞書寫訓練。
4、作業本上作業。
1結合句子理解下列帶點字的意思。
沙啦啦的雨聲像一曲無字的歌謠,奇妙地從四面八方飄然而起,漸漸清楚起來,洪亮起來,由遠而近,由遠而近……() l這清爽的綠色仿佛在雨霧中流淌,流進我的眼睛,流進我的心胸。()
近處,凝合在樹葉上雨珠還往下滴,滴落在路旁的小水洼中,發出異樣嘹亮的音響——丁——冬——丁——冬。
2讀課文,在課文找出合適的詞填進括號里。
()的山風()的云霧()的琴鍵()的雨絲()的音響。
5、預習《草蟲的村落》
1讀課文三遍,試著思索課文后面的問題。
2不相識的字,不理解的詞自己查字典后試著結合課文理解。附板書:
山雨
聲音:歌謠、奇妙奇異無比優雅、幻想色調:水淋淋刺眼、透亮、很難忘卻教學反思:
教學中,我著力引導學生感受山雨的音韻美和色調美,發覺學生很難入境。我反思教學,突然醒悟是我拔高了教學的起點。學生對雨的感受是平凡,我應當從雨的平凡入手,引導學生通過對文字的品嘗,學習作者是如何用文字把我們感覺平凡的景象寫得如此美麗。這樣,作者細致視察、靜心傾聽、奇妙表達也就很自然的呈現在學生面前,易于學生接受了。
小學語文教學設計13
一、課文說明
這首詩寫詩人登樓遠望所見及其深刻的感受,激發人們積極進取。
第一、二句,描繪黃昏夕陽西下時,山河蒼茫壯闊的美麗景色。用“依”和“盡”來表現一輪紅日依傍著山巔逐漸下落的狀態;后兩句寫所見的壯麗山河,抒寫詩人的感受。道出了“登高才能望遠”的深刻哲理,也賦予上兩句景物描寫更豐富的內容。全詩畫面寬廣,景色壯麗,具有闊大雄渾的氣勢。詩中的哲理,能給人以深刻的啟示:如果想要看到更為廣闊的風景,就必須努力再上一層樓。做其他事情也是如此,只有不斷努力,不斷追求進步,人生的境界才會不斷擴展升華。
二、教學目標
1.會認11個生字。會寫6個生字。
2.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3.通過學習這首詩,使學生初步了解“登高才能望遠”的道理。
三、教學準備
課文掛圖、生字卡片、配樂朗讀帶
四、教學時數
2課時
五、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背誦古詩、激發興趣。
1.學生背誦古詩,教師表揚鼓勵,激發學生學習古詩的興趣。
2.出示掛圖,揭示課題。
(二)學習古詩,體會意境。
1.教師范讀古詩。
2.教師領讀,學生跟讀。
3.學生從古詩中找出生字自由認讀或與學習小組間的同學互讀。
4.檢查生字認讀情況。
5.學生讀古詩(集體讀、分男女讀、小組讀、指名讀)鞏固生字的讀音。
6.結合掛圖,體會意境。
邊指導學生看圖邊講述:一輪紅日傍著山巔逐漸落下去了,浩浩蕩蕩的黃河水奔騰不息流入大海,要想看到很遠的地方,那就要再登上一層樓,只有站得高,才能望得遠。
7.聯系學生的學習生活實際,讓學生初步了解“登高才能望遠”的哲理。
(三)朗讀古詩,讀中悟韻。
1.指導學生斷句,讀出韻味。
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
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
2.教師范讀,播放配樂朗讀帶,引導學生反復按照朗讀古詩的節奏,整體感知古詩語言輕重音,語速語調,節拍停頓的變化形式的節奏美。
3.學生采用多種形式讀古詩,(自由讀、互讀、指名讀、賽讀、配樂讀)調動學生讀的'積極性。
4.指導學生想象畫面景象,背誦古詩。
(四)作業。
有韻味地背誦古詩。
第二課時
(一)復習鞏固,導入新課。
1.朗誦古詩、背誦古詩。
2.檢查生字認讀情況。
3.揭示本節課的學習目標。
(二)學習生字,培養興趣。
1.出示生字卡片:白、日、目、人、入、千。
2.讀準字音:這些字中你認識哪些字,是怎么認識的?
3.記住字形,你會其中的哪些字?用什么方法記住的?用形象記憶法記“日”,先讓學生認識“日”最早的寫法“☉”;熟字記憶法;“日”字加撇就是白,“日”中加橫就是“目”,“十”上加撇就是“千”。
4.指導書寫:
①弄清筆順:
白:
日:
目:
人:丿人
入:入
②教師在田字格中范寫,學生觀察教師運筆,重點區別“人”“入”的寫法,強調第二筆捺的位置,可采用兒歌指導記憶:“人”“入”筆順都相同,不同之處要分清,“人”字捺在撇下面,“入”字捺在撇上邊。
③學生書空生字,強化字的筆順。
④學生在寫字本上練習描紅、書寫。
板書設計:
小學語文教學設計14
教學目標
1、學會3個字
2、朗讀、背誦課文,默寫《望廬山瀑布》
3、理解詩句,想象詩中描繪的景象,體會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
教學重點:理解詩句,想象詩中描繪的景象。
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
1、廬山是江西省九江市的一座名山,自古就有“匡有奇秀甲天下”的贊譽。廬山的飛泉源布很多,其中比較著名的有開先瀑、玉簾泉、黃龍潭、鳥龍潭等,大家想不想看看。(出示廬山的飛泉瀑布,請欣賞)
2、唐朝大詩仙李白50歲左右隱居在這兒,曾用詩篇贊美瀑布。(大屏幕出示整首詩)
二、熟讀古詩
1、請同學們看大屏幕或書自由朗讀這首詩,注意讀準字音。
2、請一名學生讀一讀題目,然后齊讀。
再說說從課題中你能知道什么?
廬瀑
生字區別
盧爆
3、指名讀整首詩,糾正、齊讀。
4、指導學生讀出詩的韻律美。
讀古詩特別要讀出詩的韻律美,韻腳一定要讀準,讀到位。(如“煙”“川”“天”)誰能把這首詩再讀一遍。
5、出示詩的停頓及重音,誰能讀出古詩的節奏美?
(1)指名讀
(2)男、女生賽讀
(3)全班齊讀
三、賞析古詩
1、谷話說:“書讀百遍,其義自見”老師想信同學們一定能借助字典,結合書中的注釋,插圖,展開想象,讀懂這首詩。
先自己想一想,然后再在小組里交流,不懂的地方做上記號。
2、交流,點拔,評議
(1)你讀懂了什么?
(2)“學貴有疑”,有什么不懂的地方?
3、默讀這首詩,同桌用自己的話說說詩的大意。
4、自由讀整首詩,你認這哪些字或詞用得好?為什么?
重點品味“生”“掛”“飛”“三千尺”
相機出示李白的另一首詩。
秋歌
白發三千丈,
緣愁似個長。
不知明鏡里,
何處得秋霜。
(體會夸張的.寫法)
5、指名上臺朗讀這首詩,此時你最想說什么?
6、總結,這首詩極其成功地運用了比喻,夸張和想象,語言生動,形象,描繪了瀑布盡流直瀉的壯觀景象。
四、拓展延伸
1、學了《望廬山瀑布》這首詩,老師也不由自主想起了葉圣陶老先生的一首描寫瀑布的詩歌。(課件出示瀑布整首詩,配樂朗誦)
2、喜歡嗎?請自由讀一讀。
3、《望廬山瀑布》和《瀑布》比較,你最喜歡哪一首?說說原因。
五、作業
1、背誦《望廬山瀑布》
2、課外收集李白的詩,讀一讀,背一背。
小學語文教學設計15
登鸛雀樓
教學要求
1.學會6個生字。認識4個字。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教學重點、難點
學會本課生字。朗讀、背誦課文。
課前準備
本課生字卡片,朗讀課文錄音帶。
教學時間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談話提示課題。
同學們還記得黃河嗎?它是我國第二大河。從青海省流出,經過四川、甘肅、寧夏、內蒙古、陜西、山西、河南等省區,在山東流入渤海。在黃河流過的山西永濟縣有一座著名的高樓,叫鸛雀樓。(板書部分課題:鸛雀樓)一千多年前的.一個傍晚,詩人王之渙登上這座樓,看到遠處太陽正在慢慢地落下,樓下滔滔的黃河水奔流東去,興奮不已,寫下了一首詩(板書“登”完成課題)《登鸛雀樓》。
齊讀課題。注意讀準“登”字。
這座樓后來被黃河水沖毀,但是這首詩,卻一直受到人們的喜愛。
二、范讀課文。
三、自學課文,教師巡視指導。
要求:
1.借助漢語拼音把課文讀通順。
2.畫出本課要求掌握和要求認識的字,讀準每個字音。
四、檢查自學情況
1.認讀生字。
樓 入 窮 目 更 層
登 鸛 雀 依
2.朗讀課文。(指名朗讀,齊讀)
五、了解課文大意,指導朗讀
1.登上鸛雀樓,詩人看到了什么?(指導看圖:遠處,太陽靠近山頭,慢慢地落下去。樓下,黃河水奔騰著,流向大海。
2.讀詩句:
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
教師示范讀出夕陽夕下、河水滔滔的情境,再學生反復練讀。
3.眼前的景象吸引著、鼓舞著詩人,他想怎么樣?讀第三、四行。
教師講解:詩人想看到更遠的景物,就對自己說,我應該再上一層樓。知道這是為什么嗎?(聯系登高活動,明白站得高,才能看得遠。)
4指名讀:
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
5.朗讀課文。以不同形式反復練讀。
六、識字、寫字指導
入:與“人”、“八”比較。組詞:入口、出入、進入。
窮:上邊是穴寶蓋兒,寫法與寶蓋不同。
目:比“日”多一橫。
更:第一筆橫較短,是間為扁“日”,第六筆長撇頂在橫中,直穿“日”后撇向左下方,捺起筆在“日”的左下方,撇捺要平衡。
層:外面是“尸字頭,里面是“云”字。
樓:左窄右寬。右邊“米、女”上下各半。“米”最后一筆是捺,“女”第一筆是撇點,最后一筆橫稍長,托起上部,組詞訓練。
七、抄寫生字(完成課后練習2)
八、復習生字,鞏固練習
1.認讀生字(包括要認識的字)。
2.練習背誦。
以個人、小組、全班等形式練習背誦。
3.完成課后練習3。
教學后記:
【 小學語文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小學語文的教學設計02-27
小學語文《白鵝》的教學設計02-26
小學語文窮人教學設計02-27
小學語文《貓》教學設計03-06
小學語文《影子》教學設計03-05
小學語文識字教學設計03-10
小學語文《草原》教學設計03-09
小學語文優秀教學設計03-02
小學語文板書教學設計02-18
小學語文《絕句》教學設計0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