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七年級語文上冊《羚羊木雕》教學設計
作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時常需要編寫教學設計,教學設計是一個系統設計并實現學習目標的過程,它遵循學習效果最優的原則嗎,是課件開發質量高低的關鍵所在。教學設計應該怎么寫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七年級語文上冊《羚羊木雕》教學設計,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七年級語文上冊《羚羊木雕》教學設計1
教學思路
本文所寫家庭故事貼近學生生活,結構精致,布局巧妙,情節發展曲折,矛盾環環相扣。人物的語言、動作、心理描寫,符合人物個性。設計時只能有所取舍,把更大的自由、發現的快樂給學生,讓他們通過有感情的朗讀課文,并聯系自己家庭生活和成長經驗去體驗人物思想感情,從而欣賞課文的人物形象,把握作者的創作意圖,并進一步提高自己的認識,從而避免一些可以避免的家庭矛盾沖突,使自己能健康快樂地成長。
一、教學目標
①課文分析:本文寫的是子女與父母的沖突,其中是非曲直很值得分析研究一番。教學本文,要讓學生在了解故事情節的基礎上意識到文章所要表達的內容:我們怎樣看待友誼,怎樣看待物質利益,怎樣更好的學會與父母、他人溝通,怎樣消除我們與父輩之間的隔膜。
②學情分析:我所任教的七(1)班學生語文成績處于中等水平,在朗讀與發散思維能力方面尚有欠缺。希望通過本文的教學引導學生掌握朗讀的基本要領,能夠做到有感情的朗讀,并能根據教師引導,發現課文所要揭示和表達的深層次問題,進而闡明自己的觀點。
二、教學重點
1.分角色朗讀,把握人物個性化語言;
2.思考課文所要揭示和表達的深層次問題。
三、課前準備
學生
①課前請同學們在練筆時就“金錢與友誼”談談自己的看法。
②課前自讀課文,查字典疏通文字,了解文章的大意。
教師
①對課文進行多次閱讀,品味文章內涵,形成自己的觀點。
②多媒體輔助教學。
四、教學內容
1.導入新課
現在我這里有兩樣東西:一樣是一些金銀珠寶,一樣是幾個窮朋友。假如讓你選擇其中你需要的東西,你選什么好呢?(窮朋友)為什么有這樣的選擇呢?(朋友珍貴,友情珍貴)友情是用金錢換不來的。現在有一句很流行的話:有什么不要有病,沒什么不能沒錢。沒有人認為金錢很重要,金錢是萬能的嗎?
(大屏幕投影出示學生的觀點,請作者讀一讀)
“俗話說的好‘在家靠父母,出外靠朋友’,在我看來,友誼是建起人類溝通的橋梁,友誼使人與人之間的關系變得更加親密,友誼的重要性是金錢無法比擬的。”
“在人生當中,擁有幾份真正的友誼,比擁有金錢更有意義。擁有友誼,在你遇到困難的時候,你的朋友會來幫助你;擁有友誼,讓你的生活更加快樂;擁有友誼,你的人生才會更加顯現出自我價值。”
“如果你沒有了金錢,你可以得到真心朋友的幫助,馬克思年輕時就是靠朋友救濟才度過難關的,不是還有‘士為知己者死’的千古名言嗎?但是如果你沒有了友誼,就算有金錢,也會感到很孤單。”
“友誼和金錢對我都很重要。沒有友誼,生活將失去色彩,孤獨和寂寞將始終纏繞著自己;沒有金錢,就失去了生活的基本物質條件,沒有生存,何談享受。”
的確,人世間最珍貴的東西是友情。愛因斯坦說:“世間最美好的東西,莫過于有幾個頭腦和心地都很正直的朋友。”希羅多德說:“世界上沒有比一個既真誠又聰明的朋友更可貴了。”斯托貝說:“財富不是朋友,而朋友卻是財富。”這足以表現友情無價。然而在現實生活中,不少人有重財輕義的思想往往給孩子們幼小的心靈帶來了不良的影響。《羚羊木雕》的故事就很好地說明了這一點。好,今天我們來共同學習張之路的《羚羊木雕》。
2.教師板書課題,并檢查預習。
3.初步感知課文
①課文寫了哪幾件事?(板書)
②文中寫了一只什么樣的木雕?圍繞它發生了什么事?涉及到哪些人物?
③你認為這篇文章寫得怎樣?
要感知課文內容,就要朗讀,朗讀有助于體會。請同學們自由朗讀課文,邊讀邊思考。
學生自由發表自己對文章的初步感受。教師鼓勵學生對課文有主動的、獨特的感受,隨時加以肯定。
[教師小結]
《羚羊木雕》這篇文章把孩子與父母的矛盾沖突展示在我們面前,矛盾尖銳集中。文章一開頭氣氛就很緊張,緊緊抓住了我們的注意力,媽媽、爸爸、奶奶先后出場,人物的語言很有特色。這樣巧妙的情節,精彩的語言,同學們一定要精讀揣摩。
4.精讀賞析
⑴學生分角色有感情朗讀課文。請其他同學邊聽邊思考。聽讀后進行評價。
教師用大屏幕投影問題:
①品味揣摩人物個性化語言
②文章結構順序能否調整
(過渡)從大家的掌聲和眼神里可以看出,同學們已被文章深深地感染了。哪里有興趣哪里就有發現、有感悟,進而有創作。小組討論誰讀得好,好在那里,如果朗讀中有不足,有什么不足?然后全班討論。
全班討論對人物的理解,其他同學補充或糾正。
①品味揣摩人物個性化語言
分別對“我”、“媽媽”、“爸爸”、“奶奶”、“萬芳”的語言進行揣摩、品味,并由此分析人物性格。
②文章結構順序
調整后不好。在敘述這場家庭糾紛的時候插敘了我和萬芳的友誼。這樣寫是對故事情節作必要的交待,能夠吸引人,使故事懸念迭起,情節起伏跌宕。
體驗反思
(過渡):同學們在悄悄地長大,在生活中你可能不得不面對與父母的分歧,也許是“剪不斷,理還亂”,也許是唱出和諧的主旋律。
⑵大屏幕投影出示問題:
①禮物應不應該送?(分甲、乙展開辯論)
②貴重的物品能不能送給朋友?
老師小結:
甲 該送:情比物重要
乙 不該送:父母送給自己的禮物怎么能回使友誼變得俗氣。這對父母的不尊重。
答:“我”不是隨便送,是送給好朋友,轉送他人并不意味著“我”不珍惜父母的禮物。而是萬芳特別喜歡(她也不是因為名貴而喜歡,而是造型別致,美觀)這并不庸俗。
(過渡)我不知道木雕貴重而把它送給朋友,現在我知道了“貴重”,卻要向朋友討回(當然是被父母逼的)不就意味著與朋友的情誼不如木雕貴重嗎?
這就引發出一個問題,貴重的物品能不能送給朋友?到底是物重還是情重?
[小結]古人云:士為知己者死,試想連命都可以送,還有什么不可以送的啊?(江湖義氣除外)當今社會有多少重情輕財,他們為災區人民捐款捐物,為困難的下崗職工送去生活費,為失去父母的孩子資助學習費用,他們是最值得敬佩的人。
過渡:通過剛才的討論,大家對文章的主題已經有了鮮明的認識,那就是羚羊有價情誼無價,但現實畢竟是現實,你在生活中有沒有被人誤解,內心很委屈的經歷,說一說。
自由發言:
老師小結:人生活在這樣世界里,不可避免的與人交往,理解顯得尤為重要,父母與子女之間、老師與學生之間,同學們之間都需要理解,理解是永恒的話題。(出示)讓我們多一些理解,少一些憂愁。
5.教師小結
學生處理矛盾的方法有差異:有的學生非常沖動,甚至以離家出走解決問題;有的則非常理智地考慮如何避免這樣的矛盾出現。教師這時要因勢利導,羚羊木雕就像一架天平,衡量了在不同人心中金錢和友誼的分量。如果在生活中,學會溝通,讓父母、他人理解自己,自己也努力去理解父母、他人,這樣就能盡量避免出現文中的矛盾沖突。
6.作業
想像“我”要回木雕到家后的情景,模仿課文續寫。
五、小結
教學形式活潑能抓住學生的特點,教學效果較好。最初的設計是讓學生快速默讀,然后集中討論我與父母沖突中人物的個性化語言。雖然學生也是積極參與討論,但感覺他們與作品好像隔了一層紙,對人物感情的把握仍不透徹。改為全文分角色朗讀之后,不僅是朗讀的'學生,所有的學生都投入到文學的魅力中。因為朗讀是化無聲的書面文學為有聲語言,能幫助學生深刻地體會作品的思想內容,從而打動學生的情感,還可以進行語言訓練。作品讀得越好,學生就越能理解文學形象并受它感染。在朗讀時,教師主動參與,讀“媽媽”這個角色。讀完后全班評議朗讀者是否把握了人物的性格心理。隨著討論的進行,同學們發言越來越積極,所有的同學都投入了這場家庭糾紛。“我”的委屈傷心;爸爸的圓滑世故;媽媽的著急嚴厲等等都在評議和爭論中發現、理解、把握。從中我也深刻體會到,語文課一定要多讓學生讀,絕不能用教師的講、大量的練、漫天的問代替學生的讀、學生的感、學生的思!
六、板書
點評:
這堂課鮮明地體現了新課程改革的理念,體現了語文課程標準的精神。整個教學流程從“初步感知”到“精讀賞析”,最后結合學生生活“體驗反思”,給人以非常嚴謹的感覺。教學中教師尊重學生的個性化閱讀,既調動了學生的閱讀積極性,也讓學生緊密聯系自己的生活去體驗、發現。教學中,體會課文的思想感情與朗讀相輔相成,教師還充分發揮自己的特長,主動參與到分角色朗讀課文中,通過有感情的朗讀,引導學生反復地朗讀,認真地品味語言,不斷地揣摩人物的思想感情和性格特點,使學生從中感悟生活,得到有益的人生啟示。另外,教師較好地把現代教學媒體與傳統的教學媒體有機的結合在一起,進一步優化了教學過程,優化了教學的時間結構,順利地完成了教學任務。
七年級語文上冊《羚羊木雕》教學設計2
一、課前播放《朋友》導語:聽著這首情真意切的《朋友》,同學們你有什么樣的感想呢?現在我這里有兩樣東西:一樣是一些金銀珠寶,一樣是幾個窮朋友。假如讓你選擇其中你需要的東西,你選什么好呢?(窮朋友)為什么有這樣的選擇呢?(朋友珍貴,友情珍貴)友情是用金錢換不來的。現在有一句很流行的話:有什么不要有病,沒什么不能沒錢。沒有人認為金錢很重要,金錢是萬能的嗎?的確,人世間最珍貴的東西是友情。愛因斯坦說:“世間最美好的東西,莫過于有幾個頭腦和心地都很正直的朋友。”希羅多德說:“世界上沒有比一個既真誠又聰明的朋友更可貴了。”斯托貝說:“財富不是朋友,而朋友卻是財富。”這足以表現友情無價。然而在現實生活中,不少人有重財輕義的思想往往給孩子們幼小的心靈帶來了不良的影響。《羚羊木雕》的故事就很好地說明了這一點。好,今天我們來共同學習張之路的《羚羊木雕》。
二、板書課題、簡介作者(找一同學讀)
在了解作者情況后,我們看一看本課的學習目標。(出示幻燈片)
(這是我們的目標,通過學習我相信同學們會有所收益)
三、教學過程
1、輕讀:(輕聲朗讀課文,感知課文)
思考:
⑴本文寫了哪些人?
⑵圍繞著什么線索來寫的?
⑶寫了幾件事?分別是什么時間?
⑷結果如何?
解答:
⑴兩組人物:“我”和萬芳、奶奶
“我”的父母和萬芳的媽媽
⑵圍繞著羚羊木雕來寫的。
⑶寫了三件事:
萬芳和“我”換褲子──上星期
“我”送羚羊木雕──昨天
父母逼“我”要回木雕──今天
問:大家發現這三件事,本文是如何安排的?采用了什么樣的記敘順序?有什么好處?
在敘述的過程中,插入一件與之相關的事。目的是從開頭媽媽追問木雕寫起,制造緊張氣氛,緊緊抓住讀者的注意力。再穿插上星期體育課發生的事情和昨天送羚羊的事,情節顯得緊湊。
(用插敘可使場面集中起來,在寫作中應該注意應用。)
⑷“我”被逼無奈,向萬芳要回羚羊木雕,我很傷心。
(出示人物情節圖,讓學生對號入座。)
2、美讀:
⑴分角色朗讀,評人物性格。
(請學生讀開頭至“萬芳是個多么仗義的好朋友。”)
角色:一個敘述、一個媽媽、一個爸爸、一個“我”、一人萬芳、一人萬芳媽、一人奶奶
⑵學生評價:重音、語氣、語速
⑶人物性格:以“──是一個──的人”說一句話
媽媽(爸爸)是重財輕義的人,“我”是一個重義輕財的人,奶奶是一個通情達理的人
(萬芳仗義理解,媽媽固執、生硬,爸爸老成持重)等。
我們已經通過讀了解人物性格,現在我們看文中哪些詞語能反映這一點?
3、品讀。抓住問句的特點,品味語言的魅力:
文章中哪些問句很“特別“?
⑴“名貴”、“貴重”、“逼”?父母為什么這么說,這么做?只想著木雕刻本身的價值,沒想到去了解女兒送木雕的原因,更不用說去理解女兒被逼反悔的心理感受了。為了有價的木雕,不惜以傷害女兒的純真為代價,充分暴露了他們重財輕義、不懂得尊重孩子的錯誤思想。
⑵“篡”和“掏”好不好
好,表現了矛盾、不情愿。用詞準確很準確、富有表現力。
⑶月亮出來了,冷冷的一句有何妙處?
環境描寫,巧妙地表現出當時令人傷感的氣氛,烘托出人物悲傷的心理,有一石二鳥的作用。
⑷你拿著,咱們還是好朋友……
說明她不僅很快地理解了“我”的處境,而且馬上用行動向“我”表示“她”對友誼的真誠,而“我”盡管沒有失去友誼,失去萬芳這個好朋友,但還是很傷心,從中可以看出“我”對友誼的珍惜。
⑸這能全怪我嗎?寫出了什么?
明寫“我”無可奈何的'傷心自責,暗寫作者對“我”父母的責問,其感情傾向是不言而喻的。
小結:同學們剛才的發言很精彩,說明大家善于發現問題,解決問題,這正是我們現代教學變被動為主動的最好表現。最后,讓我們展開辯論,共同討論兩個問題。
4、拓展:
⑴禮物應該不應該送?(分甲、乙展開辯論)
⑵貴重的物品能不能送給朋友?
老師小結:
甲該送:情比物重要
乙不該送:父母送給自己的禮物怎么能回使友誼變得俗氣。這對父母的不尊重。
答:“我”不是隨便送,是送給好朋友,轉送他人并不意味著“我”不珍惜父母的禮物。
而是萬芳特別喜歡(她也不是因為名貴而喜歡,而是造型別致,美觀)這并不庸俗。
(過渡)我不知道木雕貴重而把它送給朋友,現在我知道了“貴重”,卻要向朋友討回(當然是被父母逼的)不就意味著與朋友的情誼不如木雕貴重嗎?
這就引發出一個問題,貴重的物品能不能送給朋友?到底是物重還是情重?
小結:古人云:士為知己者死,試想連命都可以送,還有什么不可以送的啊?(江湖義氣除外)當今社會有多少重情輕財,他們為災區人民捐款捐物,為困難的下崗職工送去生活費,為失去父母的孩子資助學習費用,他們是最值得敬佩的人。
過渡:通過剛才的討論,大家對文章的主題已經有了鮮明的認識,那就是羚羊有價情誼無價,但現實畢竟是現實,你在生活中有沒有被人誤解,內心很委屈的經歷,說一說,聽聽
自由發言:
老師小結:人生活在這樣世界里,不可避免的與人交往,理解顯得尤為重要,父母與子女之間、老師與學生之間,同學們之間都需要理解,理解是永恒的話題。(出示)讓我們多一些理解,少一些憂愁。
四、作文
課后請同學們“以_________(媽媽、爸爸、老師……),這話我愛聽”為題寫一篇記敘文,學會與父母、他人交流。讓父母他人理解自己,自己也努力去理解他人。
總結:羚羊木雕這篇文章圍繞著木雕被送出又被討回的過程,反映家庭成員之間的矛盾沖突,和美與溫馨家庭生活是主旋律。
讓我們共同欣賞一手膾炙人口的歌《我愛我家》作為我們本課的結束語吧。
(放歌曲)
七年級語文上冊《羚羊木雕》教學設計3
知識目標
1、抓住課文關鍵,從故事情節中分析人物形象。
2、揣摩、分析人物形象塑造中心理、動作語言描寫的作用。
【德育目標】
1、在整體感悟課文內容的基礎上,體會濃濃親情,珍視真誠無私的友情。
2、透過家庭矛盾沖突的生活表象、深刻領會文中蘊涵的待人處世的道理,尊重他人的情感和人格,能以坦誠的心理與父母溝通。
【教學重點】
品味賞析文中心理、動作和語言描寫。
【教學難點】
指導學生分析人物形象,把握作者的情感傾向,準確理解課文的思想內容。
【教學方法】
1、朗讀法。本文在塑造人物形象中的語言描寫極具個性化,依課文內容分配朗讀角色,以更好地把握人物形象,體會人物情感。
2、討論法。就羚羊木雕引起的這場家庭矛盾沖突的具體問題展開充分討論,小中見大,讓學生受到教益
【教時安排】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教學要點】
整體感知理清文章情節脈絡;分析人物形象,品析語言、動作、心理描寫。
【教學步驟】
一、導語設計
有人說,家是避風的港灣,可這港灣有時也會不平靜。現實中的家庭磕磕碰碰,可能來自于成人,也有可能是成人與孩子間的不一致,硝煙中的盡情發揮,曾給你留下很深的印象。今天我們一起走進一個因羚羊木雕而引發的故事,去感受故事中“我”的無奈傷心甚至眼淚。(板書文題)
二、快速默讀全文,掌握、積累字詞
1、給下列加粗字注音或根據拼音寫出漢字:
⑴抹()眼淚
⑵犄角()
⑶怦怦()
⑷臉jiá()
⑸手里zuàn()著小刀
⑹逮()著玩逮()捕
⑺樹chà
⑻寒顫()顫()抖
⑼變得()十分嚴厲你還得()站兩個鐘頭
2、詞語填空:()影不離自()主張()二而一無可()回
學習小組成員互相評改,如有異議,請查閱工具書。
(提示:1、⑴ mǒ ⑵ jī ⑶ pēnɡ ⑷頰⑸攥⑹ dǎi dài ⑺杈⑻ zhàn chàn ⑼ de děi2、形作合挽)
三、整體感知,理清情節脈絡,文章布局特點。
1、清楚、流暢地朗讀課文,要求停頓恰當,速度合宜。
2、本文所敘故事是圍繞羚羊木雕而展開的。故事情節依矛盾沖突,由開端、發展、高潮和結局組成。請同學們思考文章的情節脈絡是怎樣的?
學生討論、回答,教師歸結:
第一段(1~16節):媽媽追問“我”羚羊木雕的下落,并讓“我”把送給萬芳的羚羊木雕討回。
第二段(17~23節):回憶“我”和萬芳的真摯友情。
第三段(24~35節):在父母的逼促下,“我”違心的去討要羚羊木雕。
第四段(36—38節):著力刻畫我所受到的傷害。
3、本文寫了發生在三個時間的三件事,寫的集中緊湊,作者是怎樣布局的?
(點撥:插敘,即在敘述中心事件的過程中,暫時中斷敘述的線索,插入一段與中心事件有關的情況)插敘這一內容有何作用?(交待故事的來朧去脈或“我”送東西給萬芳的原因等)
四、品味、揣摩個性化的語言、動作和心理描寫,分析人物形象
1、分角色朗讀。
(1)分好角色:媽媽、爸爸、故事敘述者、我、奶奶、萬芳、萬芳媽媽
(2)各自練習,小組內相互切磋
(3)朗讀
(4)大家評議
要求:落落大方,語氣連貫,語調符合人物性格
2、本文多處用到對話描寫,請同學們分析歸納文中表示“說”的語言形式及其特點。
學生回答,教師歸結:
⑴采用常用詞“說”的普通格式的。如:奶奶突然說:“算了吧,這樣多不好。” ⑵在具體的語境中有時省略表示“說”的詞。如:“您已經給我了。”“是的,這是爸爸給你的,可并沒有允許你拿去送人啊!”
⑶對話中有時用其他的“說”。如:“那只羚羊哪兒去啦?”媽媽突然問我。“不!”我哭著喊了起來。
⑷在“說”字之前加上“態度”的修飾。如:“你現在就去把它要回來!”媽媽堅定地說。
“我要把褲子換過來。”她卻滿不在乎地說。
⑸用“神情”表示“說”或在“說”字之前加上神情。如:“要說實話……是不是拿出去賣啦?”媽媽變得十分嚴厲。“爸爸不是說給我了嗎?”我小聲地說。
⑹帶動作的“說”或以動作表示“說”。如:媽媽一邊遞過糖盒一邊說:“你不知道那是多么名貴的木雕!”“送給誰了?告訴我。”媽媽把手搭在我的肩膀上。
3、再讀對話,揣摩神態動作描寫,試就其表達作用進行分析。
第一組:刻畫媽媽的。
⑴ “那只羚羊哪兒去啦?”媽媽突然問我。(去掉加粗詞“突然”,可以嗎?)
⑵ “我知道給你了,可是現在它在哪兒?”媽媽的目光緊緊地盯著我。(句中的“緊緊”表現了什么?)
⑶ “你現在就去把它要回來!”媽媽堅定地說。(不用“堅定”,句子的表達效果是否會發生變化?)
第一組⑴中用“突然”一詞,一開頭就渲染出緊張的氣氛,見出媽媽的驚慌,“我”的驚嚇。⑵句中“緊緊”表現媽媽追查的神態。⑶句用“堅定”表示出媽媽說話的語氣和固執生硬的態度。
第二組:寫“我”的。
⑴這會兒,我的心怦怦地跳了起來。(“怦怦”一詞用在句中有什么作用?)
⑵媽媽好像看出我在撒謊。因為我站在那兒一動不動,低著頭不敢看她。(加粗詞有什么作用?)
⑶ “沒有賣……我送人了。”我覺得自己的聲音有些發抖。
⑷ “不!”我哭著喊了起來。
學生體味、交流,教師點撥:
第二組⑴中“怦怦”是擬聲詞,形容心跳。被逼無奈,“我”受到的驚嚇的心理、動作、語言在各句中都描寫得栩栩如生,顯示出“我”的真誠無私。
小結:母女神態的對比,著力渲染對話的氣氛,表明媽媽因為一件工藝品傷害了孩子的心。
4、思考:通過寫媽媽的逼迫、追查,表現了她的態度,顯示了文中的“我”的媽媽是怎樣一個形象?(提示:外在的形象是指人物的神情面貌,內在形象是指人物的.性格特征)
學生交流,教師點撥:
媽媽神情面貌──咄咄逼人。再三強調羚羊木雕的貴重,其實這是用這個砝碼去衡量孩子的情感在大人心目中的分量。在父母心目中,孩子的情感并無分量。
性格特征──只知羚羊貴重,不知友情珍貴,即重財輕義。
5、從爸爸“靜靜地點燃一支煙”“慢慢地對我說”“爸爸的聲音一直很平靜”以及談話內容看他的態度是否與媽媽相同,可以看出爸爸不同于媽媽的個性是什么?
學生回答,教師明確:
“靜靜地”寫點煙的姿態,“慢慢地”表示說話的速度,和“很平靜”的聲音配合起來看其態度實質是相同的;至于個性卻有所不同:媽媽嚴厲,爸爸冷酷。
6、奶奶很簡省的一句“算了吧,這樣多不好”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
教師明確:
奶奶的話是對“我”父母逼迫要回木雕粗暴做法的批評。奶奶懂得尊重孩子的情感和友情,是明事理的,但力量有限,又左右為難。
六、課堂練習
閱讀課文后三段文字,回答下列問題:
1、寫月光冷冷的有什么作用?
2、寫萬芳的出現有什么作用?
3、“我”為什么“止不住流下了眼淚”?
4、文中描寫“我”的心理活動的句子有哪些?
5、“可是,這能全怪我嗎?”的含義是什么?
七年級語文上冊《羚羊木雕》教學設計4
創意說明:分角色、分角度、分主題,進行朗讀、品讀、說讀等課堂活動,讓學生進行大量的語文實踐。
教學步驟:
一、分角色朗讀
1、檢查課前預習,指點生字生詞。
2、默讀課文,進一步了解課文主要內容,梳理文中人物及其關系。
3、指導朗讀,略舉幾例引導學生體會人物對話的語氣、語調,交代朗讀要領。
4、分角色朗讀課文——我,媽媽,爸爸,奶奶,萬芳,萬芳的媽,故事敘述者。讀后教師及時評點。
5、準備課堂討論。教師布置如下問題,請同學們思考:
(1)簡要復述故事情節;
(2)“我”與父母的這次矛盾分歧,究竟誰是誰非,請談談你個人的看法。
6、組織課堂討論,先小組議論,后全班交流。
二、分角度品讀
1、品精巧的結構
(1)提問思考:文中寫了哪三件事?分別發生在什么時間?
(2)引導討論:
①萬芳拿自己的新褲子換“我”的破褲子,上星期。
②送羚羊木雕,昨天。
③逼“我”要回羚羊木雕,今天。
(3)提問思考:作者對這三件事的記敘,在布局上有何特點?
(4)引導討論:文章以媽媽的追問開篇,一開始就顯示出了緊張的氣氛,抓住了讀者。爭辯結束,穿插上星期體育課發生的事情和昨天送羚羊的事情,使情節顯得緊湊而又集中。
2、品寓含的褒貶
(1)提問思考:
①父母逼“我”要回羚羊木雕時,奶奶說:“算了吧,這樣多不好。”這句話表明了作者怎樣的褒貶傾向?
②結尾句“這能全怪我嗎”,言下之意是什么?
③文中父母的話,尤其是媽媽的話,為什么句句都顯得如此生硬?
④作者為什么花大量筆墨敘述“我”和萬芳的友誼,著力渲染童心的美好?
(2)按同桌、小組、全班三個層次展開討論和交流。
(3)教師歸納點撥:作者的感情傾向寓含在文章的字里行間,即兒童心靈無比美好,盡管他們幼稚,但是不能粗暴地傷害他們的心靈;童心無價,只知東西貴重,不知孩子心靈貴重,是愚蠢的。
3、品簡練的語言
(1)品詞:本文用詞精當,如開篇“媽媽突然問我”的“突然”,“媽媽的目光緊緊地盯著我”的“盯”等,或烘托緊張氣氛,或傳達人物性格,均起到了很好的表達作用。請同學們從文中略舉幾例,作點簡析。
(2)品句:本文許多句子寫得簡潔明了,如“我想到他們馬上會逼我去向萬芳要回羚羊,心里難過極了”“就把褲子和萬芳換了”“月亮出來了,冷冷的.”等,既簡潔又明白。請同學們從文中再找出一些這樣的句子來,品味其表達效果。
三、分論題說讀
1、教師布置下列討論題目,請同學們從中任選其一,表達自己的看法:
①怎樣才能避免這一類不愉快的事情發生?
②女兒既然已經把羚羊木雕送給了萬芳,事情怎樣處理才更妥當?
③怎樣理解課文表達的思想感情?
2、先小組議,后全班進行討論交流。教師尋機點撥,或作如下提示:
①父母心目中珍視的是羚羊木雕,“我”心目中珍視的是友情,彼此都有欠缺,都要做得周到一點。
②要看看父母的做法有什么不好的地方,如使女兒傷心之至。
③作者的傾向主要是批評父母,但從“我”這方面看,也有教訓可以吸取。一方面要從小學會思考、有主見,但有些事情要跟大人商量了再做,不能自以為是,擅作主張。
3、教學小結。
七年級語文上冊《羚羊木雕》教學設計5
教學目標:
1、讀懂課文,理解文中所表達的思想傾向
2、學會正確看待友誼與禮物的關系
3、學會從文中的語句分析人物形象
教學課型及課時
1、討論課
2、一課時
媒體設計
多媒體
教學步驟
一、導入新課
同學們,這里有兩樣東西:一樣是一堆金錢,一樣是幾個窮朋友。假如讓你選擇其中你需要的東西,你選什么好呢?(窮朋友)為什么這樣選擇?(朋友珍貴,友情珍貴。友情是用金錢換不來的)沒有人認為金錢貴重,金錢萬能嗎?(搖頭)的確。最珍貴的東西是友情。愛因斯坦說:“世間最美好的東西,莫過于有幾個頭腦和心地都很正直的真正的朋友。”希羅多德說:“世界上沒有比一個既真誠又聰明的朋友更可貴的了。”斯托貝說:“財富不是朋友,而朋友卻是財富。”然而,在現實生活中,有不少人重錢輕情義,尤其是大人們,他們的這種重財輕義的思想往往給孩子們幼小的心靈帶來了不利的影響。一件由羚羊木雕引起的故事就說明了這一點。今天我們要共同地學習一下張之路的文章——《羚羊木雕》。
二、明確教學目標
三、整體感知:要求學生根據自讀提示初讀課文
四、探究思考:
在這場矛盾沖突中,誰是誰非?如果父母市正確的,子女應如何對待?如果父母是錯誤的,在子女又該如何對待?你碰到過類似的情況嗎?你如何處理的`?
再讀課文,理解文章的思想傾向,點撥關鍵處:
1、文章開頭就寫"媽媽突然問我",我感到"突然",可見的"驚嚇",耶可見媽媽的"驚慌",氣氛一下子就很緊張。
2、第一部分是媽媽爸爸同"我"先后對話的描寫,這段描寫中,作者的思想傾向是怎樣的?
明確:作者是同情爸爸把貴重的羚羊木雕"送給"女兒,可見對女兒的寵愛。父母寵愛女兒,可是絲毫不尊重女兒所珍視的友情。"我"本來并不知道羚羊木雕的貴重,以為既然是爸爸送給我的,自己當然可以作主。"我"把自己心愛的東西送給最好的朋友,可見他是很重友情的。作者褒貶的思想是很明顯的。
傾向表現的。最明顯的地方有兩處:一處是女兒說明萬芳"是我最好的朋友",媽媽根本不考慮女兒的友誼,立逼女兒去要回來,預期的"堅定",正是固執生硬的表現。另一處是爸爸的話:"是的,這是爸爸送給你的,可并沒有允許你拿去送人啊。"這個話有點自相矛盾,實質上批評了"爸爸"的不是。
再從對話的神態、語氣、心理描寫上也可以看出,作者是同情孩子的。在父母一邊,是"突然問""目光緊緊盯著""十分嚴厲""堅定的說""帶著一種不可抗拒的力量"。在孩子一邊,是"心怦怦地跳起來""小聲的說""站在那兒一動也不動,低著頭不敢看他""聲音有些發抖""哭著喊了起來""心里難過極了"。可見父母為了木雕怎樣傷害了孩子的心。
3、第二部分插敘"我"和萬芳的真摯感情。在孩子的小天地里,彼此都是真誠無私的友愛。這一部分,又涉及兩個孩子家長的情節,不要忽視。一處是,我0不小心,褲子被樹杈劃了一道長長的口子。坐在樹底下偷偷的抹眼淚。為甚么呢?因為"又心痛褲子,回家挨說"。這就可見父母平日的為人了,只要損害了財務,也不管原因,對孩子就沒有好態度,否則孩子怎么會"怕"呢?另一處寫萬芳媽媽,不但不夸獎萬芳的仗義,反而"讓他對著墻站了一個小時"。萬芳也深知"我"的媽媽的脾氣,"要是再換過來,你還得再站兩個鐘頭"。這些都是批評的筆觸。
4、第三部分為什么寫奶奶呢?
明確:奶奶直到"我"淌眼淚,才憋不住"突然說:算了,這樣多不好。"奶奶很體貼孩子的感情。反襯之下,顯得爸爸媽媽只知道東西名貴,卻全然不顧孩子傷心,這樣多不好。起初,奶奶"定想說什么,可是,他沒有說"。奶奶是長輩,說話還有顧忌,因為他知道兒子媳婦的為人,左右為難。可見,寫奶奶也是為了批評爸爸媽媽的不是。)
5、讀最后部分,要注意"我"被逼無賴的痛苦心情,作者把這種心情描寫得很細膩,思想傾向也是很明顯的。特別是結尾,作者同情的寫道:"我呆呆的望著他,止不住流下了眼淚。我覺得我是世界上最傷心的人?因為我對朋友反悔了。我做了一就件多么不光彩的事呀!""可是,這能全怪我嗎?"當然主要是怪父母。
總結語:總起來說,課文展示了兩種生活,兩種內心世界。一面,我們看到了一個少年世界,少年朋友之間的友愛,少年的內心世界。他們如此充滿友情,如此珍惜友情。萬芳見"我"褲子撕破后心里難受,把自己身上的褲子換給"我"穿,即使被家長責備也心甘情愿。"我"見萬芳特別喜歡羚羊木雕,就把羚羊木雕送給萬芳。父母逼他反悔,使他失去了一個最好的朋友,他感到莫大的痛苦,覺得自己是"世界上最傷心的人"。
另一面,在成人的世界里,卻是重財輕義。他們對子女的態度,走了兩個極端,"爸爸"舍得把名貴的羚羊木雕"送"給孩子,可是使孩子最傷心的也是他們。他們并不重視子女的友誼,不懂的孩子最渴望最珍惜友情,他們疼愛子女卻不尊重子女的人格感情。
五、課堂拓展
問題:從課文看,這兩個孩子都沒有所謂"價值觀念",你看,他們那一次交換的禮物,是名貴的羚羊木雕和一把彎彎的小藏刀,這種感情純潔是純潔,可是這種做法畢竟不對,這樣確實給父母出了難題。討論討論,生活中應該怎樣處理這類事情?怎樣預防這類事情?要從課文中找插敘戶根據。
明確:鼓勵學生從多方面考慮:例如,"爸爸"松齡楊木雕給孩子的時候,應該介紹一點有關這件工藝品的知識,讓孩子知道他的珍貴,注意保管。小朋友之間送東西,要征求大人的意見。如果想課文寫的那樣,已經成為既成事實,處理的方式也大可以婉轉一些,要注意保護小朋友之間的感情。"我的父母"可以向萬芳的媽媽暗示一下,萬法方媽媽也不是占小便宜的人,不會同意自己孩子收受這么珍貴的東西的,重要得倒是叫萬芳媽媽不要責備孩子。
布置作業:
請同學們結合自己的日常生活,寫出學習本文的感受,題目自擬,課下交流。
課后記:在本課中學生們討論比較熱烈,但是抓不到問題的關鍵。應該在平時加強對學生這一方面的引導,幫助學生掌握科學機敏進行辯論的方法。
【七年級語文上冊《羚羊木雕》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羚羊木雕七年級語文教案03-03
羚羊木雕作文04-01
《羚羊木雕》閱讀練習09-17
羚羊木雕作文9篇05-18
仿寫羚羊木雕的作文03-02
語文上冊教學設計05-03
七年級語文上冊教學設計05-15
七年級上冊語文《散步》教學設計04-14
七年級語文上冊《春》教學設計0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