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牙絕弦》語文教學設計
作為一位無私奉獻的人民教師,就難以避免地要準備教學設計,教學設計是把教學原理轉化為教學材料和教學活動的計劃。那么優秀的教學設計是什么樣的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伯牙絕弦》語文教學設計,歡迎大家分享。
《伯牙絕弦》語文教學設計1
教學目標:
1.讀懂、讀好課文,力爭背誦。
2.感受伯牙與鐘子期之間美好友誼,懂得“知音”的含義,學會珍惜友情。
教學重點:指導朗讀。
教學難點:讀懂課文,在理解的基礎上讀出句子蘊含的感情。
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新課導入:
1.讀準下列詞語。
峨峨泰山 裊裊炊煙 依依楊柳 蒙蒙春雨
洋洋江河 徐徐清風 靄靄云霧 皎皎明月
2.今天,我們學習一篇文言文,它融美景美情于一體,是一段千古傳誦的佳話。讀課題,解課題。
二、初讀課文,力爭讀準,讀通,讀懂。
(一)讀通、讀準。
1.學生自讀課文2—3遍,借助注釋讀懂,讀通課文。
2.師檢測學生自讀效果。抽查課文朗讀,正音。
3.師范讀課文,帶讀課文。(視情況而定)
4.學著老師的樣子,再自己練讀一遍。齊讀全文。
(二)讀懂。
同學們能把課文讀得正確、流利,不知是否讀懂了課文,老師也來檢測一下。
1.用自己的話說說文章大意。
2.分析全文五句話之間的關系。師問,生讀相關句子。(師生互動)
3.試著把全文分成兩部分,第一部分:伯牙遇到知音,欣喜萬分。第二部分:伯牙失去知音,悲痛欲絕。
4.文章大意把握得很好,不知字、詞、掌握如何。有沒有自己不懂的詞語?說出來大家討論討論。
謂:說,對人說。 (查字典)
善(鼓琴):善于、擅長。 (擴詞、換詞)
善(哉):好! (看注釋)
終身:從此以后至生命終結。(猜讀)
三、精讀課文,品悟“知音”,體驗情感。
好!同學們對于一篇課文,既能讀通,又能讀懂了!是不是可以打上句號啦?我們還應該讀出感情,讀出疑問。
(一)精讀課文第一部分。(前四句)
1.默讀全文。思考:茫茫人海,為什么伯牙獨獨把子期當作知音?
派生問題思考:伯牙作為全國聞名的大琴師,難道沒有人稱贊過他?別人是怎么夸獎他的?(想象)
2.指導朗讀課文②③句。指導學生讀出字里行間的感情。
3.想象說話。
伯牙的琴聲還表達了哪些自然景物?鐘子期又是如何稱贊的?
伯牙志在清風,鐘子期曰:“ !”
伯牙志在明月,鐘子期曰:“ !”
伯牙志在云霧,鐘子期曰:“ !”
不管伯牙琴聲中表達了什么,鐘子期都能感受得到并由衷地稱贊。這就是:伯牙所念,鐘子期必得之。
4.用一個詞來形容伯牙此時的心情。用一個字來概括伯牙此時的心境。
5.相識滿天下,知音能幾人!得到人生的知己,豈一個喜字了得!聽伯牙譜寫的《高山流水》,讀出他得遇知音時的欣喜若狂。
師生對讀1—4句。
(二)精讀課文第二部分。(最后一句)
1.配樂,教師講敘鐘子期與伯牙的故事。
子期和伯牙因琴相識,相見甚歡,并約好明年中秋老地方見。第二年八月,伯牙千里迢迢趕到漢陽江邊,久等不見子期。于是,彈起《高山流水》,仍不見子期。伯牙到處尋覓子期,遇一老者,老人說:“子期去年染病身亡。死前有囑咐‘請把我葬在江邊,此生不能聽到伯牙操琴,讓我九泉之下聆聽他的琴聲!’”知音死了,伯牙的琴還有誰能欣賞得了呢?伯牙悲痛萬分,久久佇立在子期墓前,長歌一曲后,把琴摔個粉碎,至死不再彈琴。
2.練讀課文最后一句。
3.用一個詞語來形容他當時的`心情。用一個字來概括他當時的心境。
4.知音已死,豈一個悲字了得!摔破瑤琴鳳尾寒,子期不在對誰彈,滿面春風皆朋友,欲覓知音難上難!
(讀出最后一句的感情)指導朗讀。
5.伯牙在子期的墓前吟誦了一首詩,請聽:
憶昔去年春,江邊曾會君。今日重來訪,不見知音人!
但見一抔土,慘然入我心。傷心復傷心,不忍淚珠紛!
來歡去何苦,江畔起愁云,此曲終兮不復彈,三寸瑤琴為君死!
6.齊誦。
四、背誦
伯牙為了紀念自己的知音,絕棄了一生鐘愛的瑤琴。這就是——伯牙絕弦!這個故事,千百年來,一直被人們世代傳誦。讓我們把它背下來吧!
1.練背;2。抽查;3。齊誦。
《伯牙絕弦》語文教學設計2
教學目標
1.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2.能根據注釋和課外資料理解詞句意思,能用自己的話講講這個故事。
3.積累中華經典詩文,感受朋友見真摯的友情。
教學重難點:
1.重點:學生能憑借注釋和工具書讀通、讀懂課文內容,在此基礎上記誦積累。
2.難點:感受朋友間相互理解、相互欣賞的純真友情。
教學準備:《高山流水》的樂曲
教學時間: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課前談話、揭題導入
師:我們來做一個文字游戲,老師說一個“楊柳依依”,你們也說幾個這樣的詞。引導學生說詞。老師再說幾個這樣的詞。(課件出示):清風徐徐 楊柳依依 明月皎皎炊煙裊裊 流水淙淙 芳草萋萋 霞光灼灼 春雨綿綿 開火車讀,齊讀。
這些詞都是描寫什么的?引導學生歸納總結出這些都是美麗的自然景物。
師:平時如果有意識地積累這些詞語,對寫作一定有幫助。
有一個故事千古流傳,令人吟誦至今,它記載了兩個好朋友之間深厚的情誼,它就是我們今天將要學習的一篇文言文《伯牙絕弦》。板書課題,讀題。
二、初讀課文
1.師:課文講了什么故事呢?請打開書。這篇課文和我們以前學過的課文一樣嗎?(這是一篇文言文)學習古文,首先要求讀通讀順,請你們自己讀一讀課文。(出示幻燈,標注課文朗讀停頓提示)老師這里標注了古文朗讀停頓的標示,請用筆畫在書中,再朗讀課文,不通的地方多讀幾遍。
2.指名讀,在初步感知課文內容的基礎上讀好文言文的節奏。師隨機稱贊指導:這位同學讀得多好哇,我也發現,其他同學在聽的同時,也做著口型,心里與這位同學一起讀著,這是一種很好的學習方法。(再請第二位同學朗讀時,其他同學就讀得更用心了。)
3.齊讀,引導學生感受文言文的節奏和韻味,在讀正確的基礎上讀流暢。
如:峨峨兮 / 若 / 泰山, 洋洋兮 / 若 / 江河, 伯牙謂 / 世 / 再無知音
三、探究理解,感悟文本
(一)學生自主理解內容
1.師:我們讀了幾遍課文,知道了課文有幾位主人公?(板書:伯牙鐘子期)幻燈示兩人簡單資料,學生自己讀。
2、師:我們學習古文,想要理解內容,可以用什么方法學習?(預設:聯系上下文;借助書中的注釋;查看參考資料)兩人之間到底發生了什么事呢?請同學們用自己的方法先理解古文內容。想一想,從哪句話中,你知道了什么。
3、學生自學后匯報。
(預設交流1:我讀懂了“伯牙善鼓琴,鐘子期善聽”,這句話告訴我們伯牙很善于彈琴,鐘子期很善于聽。(重點理解“善”)
預設交流2:我讀懂了“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這句話的意思是說伯牙在鼓琴的時候,心理想著高山,琴聲里就會出現高山……
預設3:我覺得伯牙彈琴的技術高超,心中想什么,就彈出什么。
預設4:我讀懂了“伯牙所念,鐘子期必得之”就是說,他們之間心息相通,是知音。)
(二)教師指導重點理解句子
1.幻燈示句子:伯牙善鼓,鐘子期善聽。
你從什么課文地方看出“伯牙善鼓,鐘子期善聽。”在書中畫下來。
2、師:我看同學們都畫得是這兩句,誰來讀讀其中的第一句。示幻燈: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鐘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
師:誰能讀讀第一句,你從這句話中,如何能體會到“伯牙善鼓,鐘子期善聽。”
師:當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鐘子期眼前浮現出怎樣的畫面?再指名讀句子。
3、師:有那么多的高山,為什么鐘子期只說“俄俄兮若泰山”呢?
師:這個“善”字在文中出現了幾次? 前面的兩個“善”剛才我們已經知道是——“善于”、“擅長”的意思,那么后面的兩個“善”可以怎么說?(預設答案:啊!好啊!)
師:相當與現代的什么?用現代的表達方式除了說“好啊”還可以怎么說?(預設答案:真棒啊!了不起!真厲害!……)
師:由此可以看這里的“善哉”表示贊嘆。
再次引導朗讀句子。
4、伯牙鼓琴,志在流水。鐘子期又是怎樣稱贊的呢?(鐘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指名讀,問:你為什么要這樣讀?(激發學生抒發獨特的感受) 生讀,齊讀。
四、拓展延伸,升華情感
1.引導升華,拓展探究。
①師:我們的課外資料里也有介紹,伯牙是音樂家,他的琴聲里肯定不僅僅是泰山、江河吧?還會有哪些景色?(預設答案:還會有1:鳥語花香。2:春天百花盛開。3:冬天白雪皚皚。……)
②師:是啊,也許他的琴聲還表現了“清風徐徐”(再次出示詞語讀一讀)現在你就是伯牙,我們都是子期,當伯牙鼓琴,志在清風—— 生答:“善哉,善哉,徐徐兮若清風。
③師:當伯牙鼓琴志在明月—— 生答:“善哉,善哉,皎皎兮若明月。……
④師:好一個善聽的'子期,好一個善彈的伯牙。這就是知音。凡伯牙所念,鐘子期必得之。這就是——(預設答案:知音。)板書
2.理解文本,探究知音
(1)師:真正的知音。在遇到鐘子期前,他會缺少贊美嗎?為什么偏偏視鐘子期為知音?(預設答案:因為其他人聽不懂,而鐘子期能聽懂他的琴聲。……)
(2)師:那么,別人對他的贊美是什么樣的?(學生自由說)你能想象別人那種空虛的贊美嗎?(學生自由說)
(3)師:當他聽不到子期的贊美時,心情會是怎樣的?(預設答案:1、失望。2、寂寞。3 、憂慮。生4、渴望。……)
(4)師:后來,終于遇到了子期,他的心情怎樣的?(預設答案:快樂。激動。充滿希望。欣慰。……)
(5)師:此時,他們僅僅是音樂上的知音嗎?(預設答案:他們還是生活上的知音。是人生的知音。)
(6)師:知音的相遇是心靈的交融,是快樂的,幸福的。讓我們通過讀書再來感受知音相遇的那份感受和那份柔情。(學生感情讀文)
3、感悟“破琴絕弦”內容
過渡:(激情敘述)伯牙和子期彈琴暢吟,相知相惜,結為兄度。他們相約,在第二年的八月十五再到江邊相聚,再彈琴暢吟。當第二年八月十五時,伯牙帶著他心愛的瑤琴,乘著一葉扁舟,乘興而來的時候,(聲音低沉)卻不見子期的影子,四處打聽,才知道,子期卻因故不幸去世。此時,伯牙是什么心情?(悲痛萬分)
出示句子“子期死,伯牙謂世再無知音,乃破琴絕弦,終生不復鼓。”學生讀。
鐘子期臨終前,留下遺言,要把墳墓修在江邊,到八月十五相會時,好聽俞伯牙的琴聲。聽了這些,伯牙又是怎樣的心情?(再指名讀句子)
面對著子期的一座孤墳,伯牙做出了怎樣的舉動?(破琴絕弦)生再讀這句話。
伯牙為什么會有這樣的舉動?(子期死了,伯牙又要回到過去沒有知音、無人理解的日子,他不能忍受無人傾訴的痛苦,無邊的孤獨寂寞,最后以一種極端的方式表現了出來;伯牙用絕弦的方式表達對子期的思念。)
4.豐富內容,拓展課文
①師:伯牙在“破琴絕弦”,難道碎的只是琴,斷的只是弦嗎?(預設答案:1、他的心也碎了。 2、斷了他的心弦。 3、斷了他的希望。……)
②師:伯牙斷了琴弦,留下無邊無際的孤獨、寂寞。當你理解這樣的心情的時候,再讀讀這段話。(學生再有感情地讀最后一句。)
③師:可以想象,當善鼓琴的伯牙,志在高山,沒有人會像子期說——生:峨峨兮若泰山。師:當伯牙志在流水。沒有人會像子期說—— 生:洋洋兮若江河。
(出示幻燈片)拓展課文,師:當伯牙志在——。沒有人會像子期說——
5、撥動學生的心弦,引導練筆。
如果你是伯牙,面對著鐘子期的孤墳,你想對鐘子期說些什么呢?請你寫下來——
學生寫完后匯報。再讀課文句子。
6、師:有記載,子期死后,俞伯牙曾經來到子期的墓前悼念他,寫下了一首短歌。你們想知道嗎?(配樂,教師深情朗誦):
憶昔去年春,江邊曾會君。今日重來訪,不見知音人。
但見一杯(póu)土,慘然傷我心!傷心傷心復傷心,不忍淚珠紛。
來歡去何苦,江畔起愁云。子期子期兮,你我千金義;
此曲終兮不復彈,三尺瑤琴為君死!
五、積累背誦,深悟知音
1.師:課文短短的74個字,寫出了一個動人的故事。有道是“千古知音最難覓”,道是“無琴”卻“有情”(板書)
高山依舊,流水依舊,子期已死,那一曲高山流水又彈給何人聽?只有這一段動人的故事流傳于高山流水之間!
《高山流水》的原曲據說已經失傳,人們根據這個動人的故事,編寫了一首同樣動人的樂曲:《高山流水》。(播放樂曲,學生欣賞)伴著那一曲動人的《高山流水》再讀讀這個故事。(學生再讀課文,試著背誦)
2、作業:課外收集積累。
【板書設計】
《伯牙絕弦》語文教學設計3
教學目標:
1.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2.能根據注釋和課外資料理解詞句意思,能用自己的話講講這個故事。
3.積累中華經典詩文,感受朋友見真摯的友情。
教學重難點:
1.重點:學生能憑借注釋和工具書讀通、讀懂課文內容,在此基礎上記誦積累。
2.難點:感受朋友間相互理解、相互欣賞的純真友情。
教學準備:《高山流水》的樂曲
教學時間: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課前談話、揭題導入
師:我們來做一個文字游戲,老師說一個“楊柳依依”,你們也說幾個這樣的詞。引導學生說詞。老師再說幾個這樣的詞。課件出示:清風徐徐楊柳依依明月皎皎炊煙裊裊流水淙淙芳草萋萋霞光灼灼春雨綿綿這些詞都是描寫什么的?引導學生歸納總結出這些都是美麗的自然景物。
師:平時如果有意識地積累這些詞語,對寫作一定有幫助。
[設計意圖:此環節的談話設計,不僅拓展學生的視野,增加孩子的語言積累,而且能夠集中孩子的注意力,易于教學的展開。為課文的拓展做好了鋪墊,為幫助孩子理解課文內容,為孩子的說話訓練鋪好路。]
有一個故事千古流傳,令人吟誦至今,它記載了兩個好朋友之間深厚的情誼,它就是我們今天將要學習的一篇文言文《伯牙絕弦》。
[設計意圖: 導入部分將詞語積累的環節快速過渡到學文中來,拉近文本和學生的距離]
二、初讀課文
1.學生自由讀文,要求讀準字音。
2.生再讀課文,根據自己對文言文的理解注意停頓恰當。
3.指名讀,學生評議,在初步感知課文內容的基礎上讀好文言文的節奏。
4.師范讀,齊讀,引導學生感受文言文的節奏和韻味,在讀正確的基礎上讀流暢。
指導:峨峨兮/ 若/ 泰山洋洋兮/ 若/ 江河伯牙謂/ 世/ 再無知音
[設計意圖:此環節設計意圖在于讓學生讀熟課文的基礎上,體會文言文的節奏美,也為下面理解文言文做鋪墊]
三、讀懂課文內容
1.師:這是一個發生在春秋戰國時期的故事,主人公是俞伯牙和鐘子期,課文記敘了一個怎樣的故事呢?請大家回憶一下,我們學習文言文有哪些方法?(借助課后的注釋;聯系上下文理解;通過平時學習古詩知道學古文不能生搬硬套,要學會用自己的話讀懂課文的意思)
2.學生自學,弄懂課文的意思。
3.通過自學,你讀懂了什么?(伯牙和鐘子期互為知音)
4.你從哪里看出伯牙和鐘子期互為知音?(在生與生的交流中,教師作點撥、指導,引導學生讀懂課文的意思,并繼續強化、總結學習文言文的方法)
伯牙所念,鐘子期必得之。
學生感情朗讀此句。
引導理解知己:好一個善聽的子期,好一個善彈的伯牙。這就是知音。凡伯牙所念,鐘子期必得之。
引導學生展開聯想:在遇到鐘子期前,他會缺少贊美嗎?別人對他的贊美是什么樣的?為什么偏偏視鐘子期為知音?
(表面的。膚淺的。因為其他人聽不懂,而鐘子期能聽懂他的琴聲,最能明白伯牙內心深處的表白……)
說話練習:如果你是伯牙,當聽不到子期的贊美時,你的心情會是怎樣的?
(失望、寂寞、憂慮、渴望……)
后來,當你終于遇到了子期,你的心情怎樣的?
(快樂、激動、充滿希望、欣慰……)
5.當我們深入課文的時候,會對課文有更深入的`理解,再讀讀課文,想想哪些地方你讀懂了,哪些不懂的可以交流。
學生再一次自由朗讀后交流。
出示課件:“伯牙善鼓琴,鐘子期善聽”,這句話告訴我們什么?這個“善”字在文中出現了幾次?意思一樣嗎?
質疑:前面的兩個“善”是什么意思?后面的兩個“善”可以怎么說?
(好啊!)
師:相當與現代的什么?用現代的表達方式除了說“好啊”還可以怎么說?
(真棒啊!了不起!真厲害!……)總結:由此可以看這里的“善哉”表示贊嘆。
齊讀”伯牙鼓琴,志在高山”。老師贊嘆“善哉”,理解“善哉”表贊嘆的意思。
理解知己的含義:學到此時,我們能理解“伯牙所念,鐘子期必得之”的含義了嗎?(他們之間心息相通,是知音。)
[設計意圖:此環節設計目的是了解故事的主要情節,感悟重點句子和重點詞語,理解人物之間互相理解的深厚感情]
四、品味知音之情
1.伯牙琴藝高操,所奏樂曲悠揚動人,如果你是子期,伯牙鼓琴志在高山,志在流水,你如何贊嘆?指導讀鐘子期贊嘆的語句。
2.伯牙善鼓琴,他不同的琴聲不僅能表現高山流水,還能讓具有很高音樂鑒賞能力的子期感受到不同的場景。想象一下,伯牙的琴聲還表現了哪些動人的場景呢?引導學生想象:皎皎明月、徐徐清風、裊裊炊煙、瀟瀟春雨等。
3.引導學生進行語言的拓展和運用:假如現在你是子期,當“伯牙鼓琴,志在清風”,透過伯牙的琴聲,你感受到那徐徐的清風了嗎?于是你怎么贊嘆?(“善哉,徐徐兮若清風!”)當“伯牙鼓琴,志在明月”,透過伯牙的琴聲,你看見那皎皎的明月了嗎?你將如何贊嘆?(“善哉,皎皎乎若明月!”)
4.一起想象這樣一幅畫面:伯牙正在鼓琴,子期正在聽琴,當伯牙鼓琴志在楊柳、志在春雨、志在云霧、志在炊煙……子期會怎樣贊嘆?引導學生以排比句的形式說句子。
5.這正是“伯牙所念,鐘子期必得之。”我心有所念,我的好朋友必得之而贊之,如此理解自己心意的朋友,這就叫──知音。而不論伯牙志在高山、志在流水,還是志在明月、志在清風,凡伯牙所念,子期必得之,這就是真正的知音!
6.感情誦讀2──4句。
7.而伯牙在楚國是著名的彈琴高手,他能通過樂曲表達自己豐富的情感。當他一次次將自己的情感融入琴聲中,彈奏出一首首美妙的樂曲時,你想,他渴望得到什么?(可能是稱贊)周圍的人會怎么稱贊呢?(琴藝高超、琴藝爐火純青)
8.這些贊美之聲聽多了也不過如此,如果你是伯牙,你還渴望什么?(渴望有一個懂自己音樂的人)當聽到子期對自己心意的領會,他的心里會想些什么呢?或會對子期說些什么呢?
9.從那以后,伯牙、子期形影不離,一個善鼓琴,一個善聽,他們共同交流著對音樂的理解。再讀課文1──4句,感受知音歡聚的融洽與歡樂。
10.無奈世事難料,子期不幸去世。出示句子“子期死
《伯牙絕弦》語文教學設計4
教學目標:
1、朗誦課文,背誦課文。
2、能根據注釋和課外資料理解詞句的意思,能用自己的話講講這個故事。
3、積累中華經典詩文,感受朋友間真摯的友情。
教學重點:
讓學生憑借注釋和工具書讀通、讀懂內容,在此基礎上記誦積累。
教學難點:
體會人物的心情。
課前進行一個詞語積累的訓練:我們要描寫優美景物時常常要用到一些好的詞語,我們平時要注意積累,老師說一個,大家認真聽,微微清風,誰能像我這樣也這樣說幾個詞語,教師板書。
教學過程:
一、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有一段情,流傳千古,令人蕩氣回腸,有一個故事世代久遠卻歷久彌新,成為歌頌友誼的千古絕唱。這就是我們今天要學習的《伯牙絕弦》。(板書課題)這是一篇文言文,是繼我們學習了《楊氏之子》之后與文言文的又一次親密接觸。相信通過今天的學習,我們能夠更加喜歡文言文,為自己的文學積累加上更加厚重的一筆。
2、誰能讀一讀課題,指名讀,齊讀。
3、伯牙絕弦向我們講述了一個什么樣的故事呢,是何魅力讓它流傳千古仍能動人心弦呢?請同學們把書打開,自由讀課文,把字音讀準,把句子讀通順。讀不好的地方可以多讀幾遍。
4、指名讀文,指導注意句子的節奏和停頓。教師做范讀。讀好語氣詞。注意感受文言文的節奏和韻味。
二、再讀課文,理解課文。
1、書讀百遍,其意自見,我們已經讀通了文章,接下來,就要讀懂文章,誰能給大家介紹一下讀懂文言文的好方法。(結合注釋、工具書、討論交流等)學生自學,然后進行交流。
2、都讀懂了么?交流一下你都讀懂了什么?還有什么地方沒讀懂。
(1)通過解題,讓學生理解“絕弦”的本意和變通的含義。學會因文而異,理解詞語,不機械翻譯。
(2)“善”的.含義,理解在文言文中同字不同意的情況,具體詞要到具體的語言環境中去理解。“善哉”可以怎么理解?體會表示贊嘆的作用。
(3)理解2、3句,談出各自不同的體會,說自己的理解,具體體會“善鼓琴、善聽”。發揮學生的想象力,利用課前練習積累的詞語進行仿句訓練,體會語氣。教師和學生分別扮演伯牙,子期,進行仿句訓練。深化“善鼓琴、善聽”。通過“若、似”理解文言文中同意不同字的情況。
(4)假想伯牙聽到的他人的贊美和子期的贊美又和不同,進而深一層理解“知音”的真正含義。想象伯牙無知音時的痛苦和遇知音時的興奮。
(4)再讀課文,理解“伯牙所念,子期必得之”體會知音含義。感受知音難求,二人互為知音。
(5)通過“破琴絕弦,終身不復鼓”體會伯牙喪友之痛。為什么要“破琴絕弦,終身不復鼓”?如何破琴,如何絕弦?感受伯牙認為世上再無知音的心情。再扣課題。
三、拓展內容,深化情感。
1、明代小說家馮夢龍在《警世通言》這一本書中,用生動的筆觸描述了這個動人的故事。傳說,俞伯牙與鐘子期是在江邊相識。當時,伯牙在船上鼓琴,子期在岸邊聽見,伯牙所念,鐘子期必得之,二人從此成為知音。無奈,月由陰晴圓缺,人有悲歡離合,鐘子期不幸染病身亡!子期死后,伯牙曾到子期的墓前悼念。面對子期的墳墓,伯牙情不自禁地想起了自己鼓琴,子期聽琴的情景——寫下了一首短歌: 憶昔去年春,江邊曾會君。今日重來訪,不見知音人。但見一抔土,慘然傷我心!傷心傷心復傷心,不忍淚珠紛。來歡去何苦,江畔起愁云。此曲終兮不復彈,三尺瑤琴為君死!
想象伯牙此時的心情再讀全文,引導學生讀:
摔碎瑤琴鳳尾寒,子期不在對誰彈!
春風滿面皆朋友,欲覓知音難上難。
2、子期死了,只剩下伯牙和他無盡的孤獨和哀傷,他滿腹的哀怨無人傾訴,只有這則動人的故事還在千古流傳。我們能試著背誦這篇文章么?
3、學習了這篇文章,談談你的感受好么?面對伯牙的絕望,你想對他說些什么?
4、《高山流水》到底是怎樣的一首曲子呢,讓我們閉目聆聽這首古曲,感受伯牙子期的這段友誼的千古絕唱。
《伯牙絕弦》語文教學設計5
【設計理念】
文言文是一種傳承祖國燦爛文化的載體。本設計借助文言文文本的特征,在教學中堅持自學為主,重點指導朗讀和背誦,強化感悟、注重積累的策略,采用情景引領,以讀為本,相機點撥,拓展積淀的方式,帶領學生去讀去思考去吸取,與古代文學大師對話,力圖讓學生體驗到學習古文的樂趣。
【教學目標】
1.讀通讀懂文言文,有感情地朗讀和背誦。。
2.理解文章內容,感知文言文的特點,初步掌握學習文言文的方法。
3.創設情景,點撥感悟,理解故事對于我們的啟示。
4.激發學生對文言文的興趣,感悟祖國的語言魅力,從而自覺地吸收祖國優秀的傳統的的語言文化。
【課前準備】
教師準備:《高山流水》錄音或flash動畫。
學生準備:預習課文。
【課時安排】一課時。
【教學流程與設計意圖】
第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激發情趣
1.師:我們來看一下下面一組成語:(展示)
一琴一鶴人琴俱亡琴心劍膽
琴挑文君琴瑟和好琴瑟不調
琴棋書畫焚琴煮鶴對牛彈琴
請大家讀一讀,找出這些成語的共同點。(成語中都含有一個琴字)
2.師:誰能再說幾個帶琴字的詞語。(預設答案:琴瑟、琴曲、琴師、琴意、撫琴、鋼琴、月琴、胡琴、口琴、豎琴、小提琴、電子琴……)
師:平時如果有意識地積累一些詞語,可以使我們知識視野更寬闊,對寫作一定有幫助。
3.師:有一個故事千古傳誦,流傳至今,這就是我們今天要學習的文章《伯牙絕弦》,這是一篇文言文,也就是古文。我們以往學的都是現代文,也就是白話文,今天第一次接觸文言文,相信大家都能喜歡。
4.板書課題,齊讀課題,解釋課題。
[設計意圖]本環節的設計從小游戲入手,引發學生熱愛語言文字的興趣。然后激情導入新課,自然而然,水到渠成。
二、讀通讀順,感知課文
1.請同學說一說這篇課文和平時課文的有什么區別。
2.先讓學生試著讀一讀,談談體會。
3.師:自由、大聲讀課文,至少讀3遍,有生字的地方,難讀的地方多讀幾遍。(學生自由大聲地讀課文。)
4.師:讀通順了嗎?讀流利了嗎?但是古文的朗讀和現代文不同,要讀出節奏。再次朗讀課文,這次要求讀得有節奏。
5.教師范讀,相機指導讀發。
6.學生再次自由朗讀課文。
7.學生互相交流讀,教師檢查讀,相機指導讀。
[設計意圖]“書讀百遍,其義自現”。本環節從學生的實際出發,給學生充分讀的空間,力求通過朗讀激發學生閱讀古文的興趣。教師以富有激情的富有韻味的范讀,把學生帶入到語言文字的情景之中,點燃了學生熱愛閱讀文言文的熱情。
三、探究理解,感悟文本
1.師:真是讀得越來越有滋味,俗話說:讀書百遍,其義自見。文章的大致意思理解了嗎?說說“伯牙絕弦”的意思。(預設答案:伯牙再也不彈琴了。)
2.師:課文中還有哪些地方提到了“伯牙絕弦”?(預設答案:乃擗琴絕弦,終身不復鼓。)
師:這句話僅僅是講伯牙終身不彈琴嗎?他向世人宣告了什么?(預設答案:這世上再也沒有知音,再彈也沒有意思了。)
3.師:當我們深入課文的時候,會對課文有更深入的理解,再讀讀課文,想想哪些地方你讀懂了,哪些不懂的可以交流。
(學生再一次自由朗讀后交流。)
4.預設交流1:我讀懂了“伯牙善鼓琴,鐘子期善聽”,這句話告訴我們伯牙很喜歡彈琴,鐘子期很喜歡聽。
師:這個“善”字在文中出現了幾次?意思一樣嗎?(4次。)
師:前面的兩個“善”是什么意思?后面的兩個“善”可以怎么說?
(預設答案:啊!好啊!)
師:相當與現代的什么?用現代的表達方式除了說“好啊”還可以怎么說?
(預設答案:真棒啊!了不起!真厲害!……)
師:由此可以看這里的“善哉”表示贊嘆。同學們,你還讀懂了什么?引導學生交流自己的閱讀體會。
(預設交流:2:我讀懂了“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這句話的意思是說伯牙在鼓琴的時候,心理想著高山,琴聲里就會出現高山……3:我覺得伯牙彈琴的技術高超,心中想什么,就彈出什么。4:我讀懂了“伯牙所念,鐘子期必得之”就是說,他們之間心息相通,是知音。)
5.你們又從哪里看出“伯牙所念,鐘子期必得之”?(預設答案:伯牙善鼓,鐘子期善聽。)
6.師:假如現在你是子期,聽著伯牙的琴聲,你仿佛聽到了什么?你怎么贊嘆?(生自由發表意見。)
[設計意圖]閱讀是一種個性化的行為。教師引導學生通過個性化的閱讀來理解文本,引導學生對照注釋,揣摩句意,理解文本,課文的文言形式已經在學生的頭腦中逐步形成了白話文。
四、拓展延伸,升華情感
1.引導升華,拓展探究。
①師:我們的課外資料里也有介紹,伯牙是音樂家,他的琴聲里肯定不僅僅是泰山、江河吧?還會有哪些景色?(預設答案:還會有1:鳥語花香。2:春天百花盛開。3:冬天白雪皚皚。……)
②師:是啊,也許他的琴聲還表現了“清風徐徐”(再次出示詞語讀一讀)現在你就是伯牙,我們都是子期,當伯牙鼓琴,志在清風──
生答:“善哉,善哉,徐徐兮若清風。
③師:當伯牙鼓琴志在明月──
生答:“善哉,善哉,皎皎兮若明月。……
④師:好一個善聽的子期,好一個善彈的伯牙。這就是知音。凡伯牙所念,鐘子期必得之。這就是──(預設答案:知音。)
2.理解文本,探究知音
①師:真正的知音。在遇到鐘子期前,他會缺少贊美嗎?為什么偏偏視鐘子期為知音?(預設答案:因為其他人聽不懂,而鐘子期能聽懂他的琴聲。……)
②師:那么,別人對他的贊美是什么樣的?(學生自由說)你能想象別人那種空虛的贊美嗎?(學生自由說)
③師:可以想象,當善鼓琴的伯牙,志在高山,沒有人會像子期說──
生:峨峨兮若泰山。
④師:當伯牙志在流水。沒有人會像子期說──
生:洋洋乎若江河。
⑤師:當他聽不到子期的贊美時,心情會是怎樣的?
(預設答案:1、失望。2、寂寞。3、憂慮。生4、渴望。……)
⑥師:后來,終于遇到了子期,他的心情怎樣的?
(預設答案:快樂。激動。充滿希望。欣慰。……)
⑦師:此時,他們僅僅是音樂上的知音嗎?
(預設答案:他們還是生活上的知音。是人生的知音。)
⑧師:知音的相遇是心靈的交融,是快樂的,幸福的。但是,人間的知音,真是太少了,讓我們通過讀書再來感受知音相遇的那份感受和那份柔情。(學生感情讀文)
⑨師:同學們的朗讀讓我們看到了真正的知音。但課文最后一句。“伯牙謂世再無知音,乃擗琴絕弦,終身不復鼓。”伯牙為什么認為子期是最后的知音?(預設答案:1、因為子期能聽懂伯牙的琴聲。2、因為他們之間就像親人一樣。……)
3.豐富內容,拓展課文
①師:伯牙在斷絕琴的時候,也斷絕了什么?(預設答案:1、斷了他的前程。2、斷了他的心弦。3、斷了他的希望。……)
②師:伯牙在斷了琴弦,留下無邊無際的`孤獨、寂寞。當你理解這樣的心情的時候,再讀讀這段話。(學生再有感情地讀最后一句。)
③師:有記載,子期死后,俞伯牙曾經來到子期的墓前悼念他,寫下了一首短歌。你們想知道嗎?(配樂,教師深情朗誦):
憶昔去年春,江邊曾會君。今日重來訪,不見知音人。
但見一杯土,慘然傷我心!傷心傷心復傷心,不忍淚珠紛。
來歡去何苦,江畔起愁云。子期子期兮,你我千金義;
三尺瑤琴為君死,此曲終兮不復彈!
摔碎瑤琴鳳尾寒,子期不在對誰言!
春風滿面皆朋友,欲覓知音難上難。
[設計意圖]本環節的設計是在指導朗讀時,師生融入課文中的角色,師生形成了“知音”式的對話交流,入文,入情。這樣,教師就成了平等中的首席,學生如同從遠古走來,文言語言如同己出,吟誦如吐心語,閱讀也就融入了生命的律動,師生在互動中成了“知音”。
四、積累背誦,拓展延伸
1.師:課文短短的74個字,寫出了一個動人的故事。讀了這個故事,你感動嗎?你想安慰伯牙、贊美伯牙、或是鼓勵他嗎?將你此刻內心的想法寫出來。(學生動筆寫感受。然后交流。)
2.師:聽了你們的見解,老師也忍不住在想,其實,我們每個人難道不是在苦苦尋覓嗎?有道是“千古知音最難覓”,如果遇到了知音,我們應該珍惜……也許一無所獲,但是事情不在于結果,而在于追求。愿你們能從這個故事中感受到人生的溫暖。讓我們再一次深情地朗讀課文。(生齊讀課文。)
3.師:……《伯牙絕弦》成了知音的代名詞,后人還根據這個故編寫了一首樂曲《高山流水》。播放《高山流水》音樂或flash動畫。全班學生再次在音樂聲中朗讀課文。(或背誦課文)
4.師生分角色讀。
5.引導背誦。
[設計意圖]在反復誦讀的過程中,努力讓學生讀出理解,讀出韻味,結合古文特點的滲透,讓薛孤感受到古代文字的魅力,從而產生濃厚的興趣,能夠把對傳統文化的吸收變成一種自覺的行為。學生從讀通到讀懂,最后熟讀成誦,達到了“其詞若出吾之口,其情若生吾之心”的境界。
《伯牙絕弦》語文教學設計6
文言文是一種傳承祖國燦爛文化的載體。本設計借助文言文文本的特征,在教學中堅持自學為主,重點指導朗讀和背誦,強化感悟、注重積累的策略,采用情景引領,以讀為本,相機點撥,拓展積淀的方式,帶領學生去讀去思考去吸取,與古代文學大師對話,力圖讓學生體驗到學習古文的樂趣。
【教學目標】
1.讀通讀懂文言文,有感情地朗讀和背誦。。
2.理解文章內容,感知文言文的特點,初步掌握學習文言文的方法。
3.創設情景,點撥感悟,理解故事對于我們的啟示。
4.激發學生對文言文的興趣,感悟祖國的語言魅力,從而自覺地吸收祖國優秀的傳統的的語言文化。
【課前準備】
教師準備:《高山流水》錄音或flash動畫。
學生準備:預習課文。
【課時安排】 一課時。
【教學流程與設計意圖】
第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激發情趣
1.師:我們來看一下下面一組成語:(展示)
一琴一鶴 人琴俱亡 琴心劍膽
琴挑文君 琴瑟和好 琴瑟不調
琴棋書畫 焚琴煮鶴 對牛彈琴
請大家讀一讀,找出這些成語的共同點。(成語中都含有一個琴字)
2.師:誰能再說幾個帶琴字的詞語。(預設答案:琴瑟、琴曲、琴師、琴意、撫琴、鋼琴、月琴、胡琴、口琴、豎琴、小提琴、電子琴……)
師:平時如果有意識地積累一些詞語,可以使我們知識視野更寬闊,對寫作一定有幫助。
3.師:有一個故事千古傳誦,流傳至今,這就是我們今天要學習的文章《伯牙絕弦》,這是一篇文言文,也就是古文。我們以往學的都是現代文,也就是白話文,今天第一次接觸文言文,相信大家都能喜歡。
4.板書課題,齊讀課題,解釋課題。
[設計意圖]本環節的設計從小游戲入手,引發學生熱愛語言文字的興趣。然后激情導入新課,自然而然,水到渠成。
二、讀通讀順,感知課文
1.請同學說一說這篇課文和平時課文的有什么區別。
2.先讓學生試著讀一讀,談談體會。
3.師:自由、大聲讀課文,至少讀3遍,有生字的地方,難讀的地方多讀幾遍。(學生自由大聲地讀課文。)
4.師:讀通順了嗎?讀流利了嗎?但是古文的朗讀和現代文不同,要讀出節奏。再次朗讀課文,這次要求讀得有節奏。
5.教師范讀,相機指導讀發。
6.學生再次自由朗讀課文。
7.學生互相交流讀,教師檢查讀,相機指導讀。
[設計意圖]“書讀百遍,其義自現”。本環節從學生的實際出發,給學生充分讀的空間,力求通過朗讀激發學生閱讀古文的興趣。教師以富有激情的富有韻味的范讀,把學生帶入到語言文字的情景之中,點燃了學生熱愛閱讀文言文的熱情。
三、探究理解,感悟文本
1.師:真是讀得越來越有滋味,俗話說:讀書百遍,其義自見。文章的大致意思理解了嗎?說說“伯牙絕弦”的意思。(預設答案:伯牙再也不彈琴了。)
2.師:課文中還有哪些地方提到了“伯牙絕弦”?(預設答案:乃擗琴絕弦,終身不復鼓。)
師:這句話僅僅是講伯牙終身不彈琴嗎?他向世人宣告了什么?(預設答案:這世上再也沒有知音,再彈也沒有意思了。)
3.師:當我們深入課文的時候,會對課文有更深入的理解,再讀讀課文,想想哪些地方你讀懂了,哪些不懂的可以交流。
(學生再一次自由朗讀后交流。)
4.預設交流1:我讀懂了“伯牙善鼓琴,鐘子期善聽”,這句話告訴我們伯牙很喜歡彈琴,鐘子期很喜歡聽。
師:這個“善”字在文中出現了幾次?意思一樣嗎?(4次。)
師:前面的兩個“善”是什么意思?后面的兩個“善”可以怎么說?
(預設答案:啊!好啊!)
師:相當與現代的什么?用現代的表達方式除了說“好啊”還可以怎么說?
(預設答案:真棒啊!了不起!真厲害!……)
師:由此可以看這里的“善哉”表示贊嘆。同學們,你還讀懂了什么?引導學生交流自己的閱讀體會。
(預設交流:2:我讀懂了“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這句話的意思是說伯牙在鼓琴的時候,心理想著高山,琴聲里就會出現高山……3:我覺得伯牙彈琴的技術高超,心中想什么,就彈出什么。4:我讀懂了“伯牙所念,鐘子期必得之”就是說,他們之間心息相通,是知音。)
6.師:假如現在你是子期,聽著伯牙的琴聲,你仿佛聽到了什么?你怎么贊嘆?(生自由發表意見。)
[設計意圖]閱讀是一種個性化的行為。教師引導學生通過個性化的閱讀來理解文本,引導學生對照注釋,揣摩句意,理解文本,課文的文言形式已經在學生的頭腦中逐步形成了白話文。
四、拓展延伸,升華情感
1.引導升華,拓展探究。
①師:我們的課外資料里也有介紹,伯牙是音樂家,他的琴聲里肯定不僅僅是泰山、江河吧?還會有哪些景色?(預設答案:還會有1:鳥語花香。2:春天百花盛開。3:冬天白雪皚皚。……)
②師:是啊,也許他的琴聲還表現了“清風徐徐”(再次出示詞語讀一讀)現在你就是伯牙,我們都是子期,當伯牙鼓琴,志在清風──
生答:“善哉,善哉,徐徐兮若清風。
③師:當伯牙鼓琴志在明月──
生答:“善哉,善哉,皎皎兮若明月。……
④師:好一個善聽的子期,好一個善彈的伯牙。這就是知音。凡伯牙所念,鐘子期必得之。這就是──(預設答案:知音。)
一、情況分析:
六班本學期共有幼兒30名,男生女生各十五名,全部為獨生子女。經過上學期的培養,孩子們在三大領域都有較好的發展。在身體發展方面:孩子們對體育活動產生了興趣,樂意參加各種體育活動,學習了徒手操、新的集體舞,能聽口令進行隊列練習;在各種體育活動及感統游戲中,能保持身體平衡及協調,有一定的規則意識和自我保護能力,大部分幼兒養成了較好的進餐習慣,知道飯前、便后要洗手;能獨立穿脫衣服,整理物品的能力也明顯提高;在認知發展方面:全體幼兒都能堅持說普通話,主動使用禮貌用語與老師、同伴交談;語言表達能力也有所提高;對周圍自然界中的事物和現象都感興趣,求知欲強,能認識常見動植物,學習種植易生長的植物,如大蒜、大白菜等。孩子們對數的概念逐漸清晰,能學習按一定規律排序,區別圓形、球體等,嘗試運用美工材料進行繪畫、手工活動,喜歡唱歌、跳舞,并且有一定的表現能力;在社會性發展方面:孩子們能適應幼兒園的生活,遵守集體規則,孩子們接受了愛國主義教育,知道自己是中國人,了解了一些中國傳統節日,如中秋、國慶、春節等,能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愿意為集體和同伴服務;大部分幼兒能與同伴友好相處,與他人合作分享等。通過上學期幼兒三大領域的評估,我們發現存在一些問題和現象:
1、孩子間存在較大的能力差異。
2、個別孩子不太愛表現自己,性格較膽怯、內向。
3、部分孩子自我為中心意識較強,性格好強、倔強、缺乏謙讓意識;個別孩子攻擊性強。
4、挑食現象仍存在。
本學期,我們將針對這些現象,采取相應的措施,特別注意個別指導,獲取家長的配合教育,共同使孩子們在原有水平上獲得提高。
二、工作思路:
1、以平等、欣賞、樂觀、發展的態度對待幼兒,關注幼兒興趣和要求,根據情況適時調整班級計劃。
2、三位老師都將把安全工作放在首位。嚴格按時間劑量進行藥品登記,妥善保管好藥品,增強工作責任感。爭取出勤率達到90以上,事故發生率控制在0.02以下,流行疾病控制在0.2以下。
3、由于付老師和李老師是新加入我們這個班級體,有些工作還不熟悉。特別是李老師,是剛踏上工作崗位的新老師,所以我們即將面臨的困難肯定不少。因此我們一定要團結協作,互相幫助,爭取早日渡過適應期。
4、定期召開班務會,及時總結工作中的不足之處,商討下一步工作要求及措施。
5、進一步學習領會《綱要》精神,并較好的融入實踐活動之中,創造性的使用新課程。
6、根據園本課程內容,堅持每周開展感統游戲活動、游戲設計和組織上力求創新。
7、堅持做好清潔衛生消毒工作,為幼兒創設干凈、衛生、舒適的學習、生活環境。
7、妥善、合理的管理好班級財產。
8、根據幼兒的年齡特征、興趣愛好,結合主題探究活動的開展,創設能使幼兒主動參根據情況隨時進行調整,活動區域根據幼兒興趣定期增減、更換。
三、家長工作:
本學期,我們將細致、有針對性的做好家長工作,在育兒方面與家長搭成共識,獲取家園共育的效果。
1、召開家長會,讓家長了解學期教育工作計劃,征求家長建議,幫助家長理解家園合作的重要性。
2、利用家訪、電訪、離園時面談、“家長有約”,以及“家園聯系手冊”、家園聯系欄等形式與家長溝通、交談;與家長建立平等和諧的關系。
3、設立《家園聯系欄》,向家長介紹科學的,并請家長踴躍投稿;家長間相互交流育兒經驗。
4、組織家長開放活動2-4次。
5、邀請家長來園與幼兒共慶“六一”。
四、月份工作及措施:
(一)、身體發展:
三月份:目標
1、學新操,跳集體舞。
2、練習有節奏的走,聽信號變向、變速走;發展下肢肌肉力量和協調能力。
3、保持個人儀表整潔,注意個人衛生。
4、樹立安全自我保護意識。
具體措施:
1、通過開展《頂沙包走》、《走小路》等體育游戲及感統游戲活動,發展動作協調性。
2、在場地上創設標記練習走隊形,在戶外活動中豐富游戲內容。
3、在日常活動中培養幼兒良好的生活衛生習慣。
4、采用談話、討論等形式,增強幼兒的自我保護意識。
四月份:目標
1、練習雙腳連續跳及快速奔跑。
2、大小便自理,生活有規律。
3、認識幾種安全標記,主動遵守社會基本規則。
4、嘗試記住父母工作單位、家里的電話號碼。
具體措施:
1、在傳遞《小紅帽》等游戲活動中訓練幼兒雙腳連續跳及快速奔跑的動作技能,開展袋鼠跳、羊角球類感統游戲活動。
2、請家長共同指導幼兒正確使用便紙。
3、利用圖片等引導幼兒認識安全標記,請家長在公共場所中引導幼兒觀察、認識。
4、組織討論:我愛我家,互相介紹父母工作單位、電話號碼等。
五月:目標
1、練習拍球近距離拋接球等,發展控制力和平衡力。
2、學習整理床鋪和自己的物品。
3、能自覺的飯前、便后以及臟時洗手。
4、懂得簡單防病常識。
具體措施:
1、開展《灌藍小高手》、《好伙伴過雙橋》等體育游戲活動。
2、運用紙球、沙包、紙棒等多種戶外游戲材料發展幼兒拋接、平衡等能力,開展羊角球、平衡木類感統游戲活動。
3、午睡環節中,指導幼兒嘗試疊浴巾、衣服、整理床鋪。
4、請保健醫生向幼兒介紹防病常識。
六月份:目標
1、聽信號行動,訓練鉆、爬、攀等綜合動作技能,發展靈活性及協調能力。
2、做好防暑降溫工作。
3、懂得牙齒、眼睛的保健常識。
4、遇到危險知道躲避或求救。
具體措施:
1、開展《大鞋與小鞋》等綜合體育游戲感統游戲活動。
2、鼓勵幼兒探索不同運動器械的多種玩法。
3、鼓勵幼兒多喝水,盡量到陰涼處戶外活動,保持室內通風。
4、利用圖片、錄像等向幼兒介紹眼睛、牙齒的保健常識,要求幼兒每天早晚刷牙。
(二)、認識發展:
三月份:目標
1、熟悉自己的個人資料,感受自我是獨特的。
2、感知9以內的數量,嘗試按某一特征給圖形分類。
3、探索小錘子等常見工具的結構、功用及正確使用方法。
4、樂意用音樂、色彩等形式表現歌曲、畫面的.主要內容。
5、堅持使用普通話與他人交談及表達自己的愿望。
具體措施:
1、開展《特別的我》主題教育活動周。
2、準備數學操作卡、以及錘子、釘子等實物,引導幼兒自主、探究學習。
3、在日常活動中堅持說普通話,在教學及游戲活動中鼓勵幼兒大膽說出自己的請求和愿望。
4、準備、使用水彩筆、油畫棒等多種美工表現材料。
四月份:目標
1、感知春天的季節特征及變化。
2、了解中國的十二生肖。
3、學習目測的方法,學習按物體量的差異,進行正逆排序。
4、有針對性的回答問題,主動提問,并能對自己和同伴進行簡單的評價。
5、學習活潑、愉快、大膽的在集體中用自然的聲音唱歌,會聽前奏、間奏。
具體措施:
1、開展《美麗的春姑娘》、《有趣的生肖》主題教育活動。
2、組織幼兒春游,收集有關十二生肖的資料。
3、在日常活動中進行目測練習的隨機指導。
4、班級開展多種形式的討論、表演活動。
五月份:目標
1、了解食物的品種,食物的營養及貯藏方法等。
2、學習比較、概括一組事物之間相同的特征,認識肯定、否定標記,培養觀察、比較能力。
3、學習正確使用量詞,學習簡單的象聲詞。
4、在音樂、舞蹈活動中樂意用聲音和動作表達自己喜愛的事物。
具體措施:
1、開展《可口的食物》主題教育活動,師生共同創設“食品超市”活動小區。
2、數學區中投放標記卡、物品卡等大量操作材料。
3、通過語言游戲“買東西”、故事“大傘和小傘”等活動學習使用量詞及像聲詞。
4、用鼓勵、獎勵等方式給幼兒營造輕松積極的氛圍,激發幼兒在集體面前大膽表現。
六月份:目標
1、了解水的來源、特征、與生物的關系以及光的反射等現象。
2、學習不受大小排列形式的影響,比較10以內數量的多少、一樣多。
3、學習朗誦幾首古詩,能較連貫完整的講述圖片和故事內容。
4、通過觀察,了解蝌蚪的外形特征、生活習性、生長變化以及與人們的關系。
5、在歌曲、舞蹈及欣賞活動中能創造性的表現,初步感受兩聲部的歌曲。
具體措施:
1、開展《寶貴的水》主題教育活動。
2、科學區中增加小鏡子、蝌蚪等,引導幼兒連續觀察蝌蚪的變化,在操作中感受光的反射現象。
3、學習古詩《詠鵝》、故事《會飛的青蛙》等等。
4、在歌曲《小青蛙》等活動中,引導幼兒感受并嘗試兩聲部演唱。
(三)社會情感:
三月份:目標
1、保持愉快的情緒學習生活,活潑開朗。
2、能理解他人的情感和需要,樂意幫助他人。
3、培養幼兒的規則意識和良好的行為習慣。
具體措施:
1、開展《做快樂孩子》的活動,激發幼兒愉悅的情緒。
2、結合《特別的我》主題活動的開展,培養幼兒的規則意識、良好習慣以及關心幫助他人的情感。
3、在一日活動中注重培養良好的常規。
四月份:目標
1、感受傳統民間文化,培養民族意識。
2、萌發愛家鄉的情感。
3、培養幼兒為集體服務的意識和能力。
具體措施:
1、通過《十二生肖》主題的開展,讓幼兒了解人們賦予生肖的意義,感受龍是吉祥物和民族象征。
2、收集武漢自然風光、人文景觀等資料,創設環境《我的家鄉武漢美》。
3、開展值日生活動。
五月份:目標
1、在集體活動中學習與同伴合作交往,協商解決問題。
2、愛護公物,維護公共場所的衛生。
3、感受“六一”的快樂。
具體措施:
1、通過《垃圾不亂扔》的活動教育幼兒愛護公物,講究公共衛生。
2、注重隨機教育。
3、師生共同創設節日環境,組織豐富的“六一”主題活動周,邀請家長來園參加,共慶“六一”。
六月份:目標
1、養成節約用水的良好習慣,激發保護水資源,保護環境的意識。
2、有初步評價自己和他人的能力。
3、萌發升大班的愿望和情感,愿意做個能干的哥哥姐姐。
具體措施:
1、開展《寶貴的水》的主題活動,創設節水標記。
2、開班會,互相評價。
3、參觀大班小朋友活動。
《伯牙絕弦》語文教學設計7
【教材分析】
《伯牙絕弦》已然成為中華文化中關于“知音”最為生動、最為震撼的注解之一。它講述了春秋時期,俞伯牙與鐘子期以琴相識,以琴相知,最后因子期早亡,伯牙破琴絕弦、遂成絕響的故事。全文共77字,5句話。1句為起,2、3、4句順承而下,5句急轉而后合,語言凝練典雅,抑揚頓挫,生氣郁勃。
子曰:天何言哉,四時行焉,萬物生焉,天何言哉?伯牙和子期的相交正是如此的自然恬淡,順理成章。它所折射的藝術美感──那種含蓄深沉、清雅自然的風骨,直達“大音希聲”、“大璞不雕”、“大美無言”的境界,滿足了我們對于這個千古絕唱在感官和心理上的所有期待。讀《伯牙絕弦》,帶來的不僅是對于故事內容的震撼,更有故事引起的不勝唏噓的神往以及那種透徹心肺的審美體驗。詩人說:前世五百次的回眸,才換來今生的擦肩而過!而在這里,伯牙子期又該經過前世多少次的.回眸呢?
教學本文,我期待循循善誘地引領學生增加一些文言文的閱讀體驗,感受這篇課文特有的語言現象;其次,繼續滲透文言文的基本閱讀方法,在借助注釋、聯系上下文的基礎上還能用現代語匯去補充;再有,依托語言層層深入地感知“知音”的真正內涵,體會課文表達的情感,學習展開聯想和想象進行表達的方法;使學生實現文化意象的傳承,受到傳統文化的熏陶。
【教學目標】
1、通過朗讀、品味、比較、聯想等多種方式學習課文,在學懂的基礎上熟讀成誦。
2、初步運用借助注釋、聯系上下文等學習文言文的基本方法,感受常用的文言詞匯,增加文言文的閱讀體驗。
3、緊扣單元教學目標,感受高山流水的知音文化,明確朋友相交的真摯深沉,受到傳
統文化的熏陶。
【教學準備】
在學習本文之前,學生已有一些文言文、古白話文的閱讀基礎,因為在五年級學過《楊氏之子》、《猴王出世》、《臨死前的嚴監生》等等,而且就詞句的理解來說,此文詞句更容易理解。當然就課文的內涵和意蘊來講,文章所講述的“知音文化”更為豐富和玄妙。我期待呈現學生從無到有,從未知到已知的學習提升過程,因此,課前不讓學生準備任何對課文的預習,只憑借學生已有的學習經驗和情感體驗,循序漸進地推進學習。教學中,我準備了相關的音樂和簡單的教學課件。
【教學過程】
一、縱情吟誦識知音。
(一)讀題解題。
1、讀好課題,強調“弦”的讀音。
2、齊讀課題。
3、理解“絕弦”、“伯牙絕弦”的意思,質疑導入。
(二)初讀感知。
1、自由大聲地朗讀課文,至少三遍,努力把課文讀正確。
2、聚焦難讀的句子,扎扎實實讀好課文。
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鐘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鐘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讀好語氣詞“哉”、“兮”,初步體驗古文朗讀的節奏和韻味。
子期死,伯牙謂世再無知音,乃破琴絕弦,終生不復鼓。
──理解“謂”、“乃”的意思,以詞句的理解提升朗讀質量。
3、齊讀全文,初步感知故事內容。
二、高山流水遇知音。
(一)打開語言。
課文中哪些句子形象地寫出了“伯牙善鼓琴,鐘子期又真的善聽”呢?
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鐘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鐘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理解句子意思,滲透借助注釋、聯系上下文并用自己的語言補充的古文閱讀方法。
聚焦“善”的意思,感受“一字多義”的語言現象。
運用詞語、詩句聯想的方式豐厚語言,豐滿形象,指導朗讀。在此過程中滲透“泰山”、“江河”的文化意味,感知這兩個中國特有的文化意象。
(1)讀著這個峨峨兮,你仿佛看到了怎樣的泰山?把這樣的感覺讀出來。
(2)江河在古文里邊特指“長江”和“黃河”。想到長江與黃河,你的腦中又跳出了哪
些詩句?
(二)體驗“知音”。
伯牙所念,鐘子期必得之。
1、理解“念”和“志”,體味“異字同義”的語言現象。
2、聚焦“志”,循序漸進地感受體味“知音”的內涵。、
(1)理解鐘子期與俞伯牙不僅是音律互通,更有心靈上的溝通,志向、情懷的悅納。
(2)補充伯牙得遇知音前內心的寂寞與孤獨,反哺“伯牙所念,鐘子期必得之。”
(3)練筆感受伯牙得遇子期,會有怎樣的感慨。
(4)拓展閱讀《列子·湯問》中伯牙的原話,理解后借助成語體會“知音”的境界,再次反哺“伯牙所念,鐘子期必得之。”
3、師生配合朗讀、同桌互讀,感受伯牙得遇知音的欣喜與快樂。在相互配合朗讀的過程中直觀感知文本前四句語言“對仗工整、瑯瑯上口、情感扶搖直上”的特點,為熟讀成誦打下基礎。
三、破琴絕弦祭知音。
(一)痛失知音。
從“子期死”這一文本留白處入手,體驗文本語言和情感的跌宕起伏。
(二)想象補充。
出示:“伯牙謂世再無知音,乃破琴絕弦,終身不復鼓。”
想象補充,感受伯牙痛失知音。
(三)縱情朗讀。
四、朗朗誦歌懷知音。
(一)提領一頓。
正是這破琴絕弦,正是這高山流水的知音相遇卻又痛失知音,使得這個故事更加的蕩氣回腸。從此,人們不斷地在傳說和吟誦著它!
(二)熟讀成誦。
借助資料袋,感受“知音”文化的代代相傳,并誦讀全文。
板書設計:伯牙絕弦
知音
《伯牙絕弦》語文教學設計8
【教學目標】
1、朗誦課文,背誦課文。
2、能根據注釋和課外資料理解詞句的意思,能用自己的話講講這個故事。
3、積累中華經典詩文,感受朋友間真摯的友情。
【教學重點】
讓學生憑借注釋和工具書讀通、讀懂內容,在此基礎上記誦積累。
【教學難點】
1、體會人物的心情。
2、課前進行一個詞語積累的訓練:我們要描寫優美景物時常常要用到一些好的詞語,我們平時要注意積累,老師說一個,大家認真聽,微微清風,誰能像我這樣也這樣說幾個詞語,教師板書。
【教學過程】
一、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有一段情,流傳千古,令人蕩氣回腸,有一個故事世代久遠卻歷久彌新,成為歌頌友誼的千古絕唱。這就是我們今天要學習的《伯牙絕弦》。這是一篇文言文,是繼我們學習了《楊氏之子》之后與文言文的`又一次親密接觸。相信通過今天的學習,我們能夠更加喜歡文言文,為自己的文學積累加上更加厚重的一筆。
板書課題:
伯牙絕弦
2、誰能讀一讀課題,指名讀,齊讀。
3、伯牙絕弦向我們講述了一個什么樣的故事呢,是何魅力讓它流傳千古仍能動人心弦呢?請同學們把書打開,自由讀課文,把字音讀準,把句子讀通順。讀不好的地方可以多讀幾遍。
4、指名讀文,指導注意句子的節奏和停頓。教師做范讀。讀好語氣詞。注意感受文言文的節奏和韻味。
二、再讀課文,理解課文
1、書讀百遍,其意自見,我們已經讀通了文章,接下來,就要讀懂文章,誰能給大家介紹一下讀懂文言文的好方法。(結合注釋、工具書、討論交流等)學生自學,然后進行交流。
2、都讀懂了嗎?交流一下你都讀懂了什么?還有什么地方沒讀懂。
⑴通過解題,讓學生理解“絕弦”的本意和變通的含義。學會因文而異,理解詞語,不機械翻譯。
⑵“善”的含義,理解在文言文中同字不同意的情況,具體詞要到具體的語言環境中去理解。“善哉”可以怎么理解?體會表示贊嘆的作用。
⑶理解2、3句,談出各自不同的體會,說自己的理解,具體體會“善鼓琴、善聽”。發揮學生的想象力,利用課前練習積累的詞語進行仿句訓練,體會語氣。教師和學生分別扮演伯牙,子期,進行仿句訓練。深化“善鼓琴、善聽”。通過“若、似”理解文言文中同意不同字的情況。
⑷假想伯牙聽到的他人的贊美和子期的贊美又和不同,進而深一層理解“知音”的真正含義。想象伯牙無知音時的痛苦和遇知音時的興奮。
⑸再讀課文,理解“伯牙所念,子期必得之”體會知音含義。感受知音難求,二人互為知音。
⑹通過“破琴絕弦,終身不復鼓”體會伯牙喪友之痛。為什么要“破琴絕弦,終身不復鼓”?如何破琴,如何絕弦?感受伯牙認為世上再無知音的心情。再扣課題。
三、拓展內容,深化情感
1、明代小說家馮夢龍在《警世通言》這一本書中,用生動的筆觸描述了這個動人的故事。傳說,俞伯牙與鐘子期是在江邊相識。當時,伯牙在船上鼓琴,子期在岸邊聽見,伯牙所念,鐘子期必得之,二人從此成為知音。無奈,月由陰晴圓缺,人有悲歡離合,鐘子期不幸染病身亡!子期死后,伯牙曾到子期的墓前悼念。面對子期的墳墓,伯牙情不自禁地想起了自己鼓琴,子期聽琴的情景──寫下了一首短歌:憶昔去年春,江邊曾會君。今日重來訪,不見知音人。但見一抔土,慘然傷我心!傷心傷心復傷心,不忍淚珠紛。來歡去何苦,江畔起愁云。此曲終兮不復彈,三尺瑤琴為君死!
《伯牙絕弦》語文教學設計9
1、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2、能依據注釋和課外資料理解詞句意思,能用自己的話講講這個故事。
3、積累中華經典詩文,感受摯友見真摯的友情。教學重點:學生能憑借注釋和工具書讀通、讀懂課文內容,在此基礎上記誦積累。教學難點:感受摯友間相互理解、相互觀賞的純真友情。
教學打算:
《高山流水》的樂曲
教學過程:
一、課前談話、揭題導入
二、初讀課文
1、學生自由讀文,要求讀準字音。
2、生再讀課文,依據自己對文言文的理解留意停頓恰當。
3、指名讀,學生評議,在初步感知課文內容的基礎上讀好文言文的節奏。
4、師范讀,齊讀,引導學生感受文言文的節奏和韻味,在讀正確的基礎上讀流暢。指導:峨峨兮/若/泰山洋洋兮/若/江河伯牙謂/世/再無知音
三、讀懂課文內容
1、師:這是一個發生在春秋戰國時期的故事,主子公是俞伯牙和鐘子期,課文記敘了一個怎樣的故事呢?請大家回憶一下,我們學習文言文有哪些方法?(借助課后的注釋;聯系上下文理解;通過平常學習古詩知道學古文不能生搬硬套,要學會用自己的話讀懂課文的意思)
2、學生自學,弄懂課文的意思。
3、通過自學,你讀懂了什么?(伯牙和鐘子期互為知音)
4、你從哪里看出伯牙和鐘子期互為知音?(在生與生的溝通中,老師作點撥、指導,引導學生讀懂課文的意思,并接著強化、總結學習文言文的方法)伯牙所念,鐘子期必得之。學生感情朗讀此句。
引導理解知己:好一個善聽的'子期,好一個善彈的伯牙。這就是知音。凡伯牙所念,鐘子期必得之。引導學生綻開聯想:在遇到鐘子期前,他會缺少贊美嗎?別人對他的贊美是什么樣的?為什么偏偏視鐘子期為知音?
(表面的。膚淺的。因為其他人聽不懂,而鐘子期能聽懂他的琴聲,最能明白伯牙內心深處的表明)說話練習:假如你是伯牙,當聽不到子期的贊美時,你的心情會是怎樣的?(悲觀、孤獨、憂慮、渴望)后來,當你最終遇到了子期,你的心情怎樣的?(歡樂、激烈、充溢希望、欣慰)
5、當我們深化課文的時候,會對課文有更深化的理解,再讀讀課文,想想哪些地方你讀懂了,哪些不懂的可以溝通。
學生再一次自由朗讀后溝通。出示課件:伯牙善鼓琴,鐘子期善聽,這句話告知我們什么?這個善字在文中出現了幾次?意思一樣嗎?質疑:前面的兩個善是什么意思?后面的兩個善可以怎么說?(好啊!)
師:相當與現代的什么?用現代的表達方式除了說好啊還可以怎么說?
(真棒啊!了不得!真厲害!)
總結:由此可以看這里的善哉表示贊美。
齊讀伯牙鼓琴,志在高山。老師贊美善哉,理解善哉表贊美的意思。
理解知己的含義:學到此時,我們能理解伯牙所念,鐘子期必得之的含義了嗎?(他們之間心息相通,是知音。)
四、品嘗知音之情
1、伯牙琴藝高操,所奏樂曲悠揚動人,假如你是子期,伯牙鼓琴志在高山,志在流水,你如何贊美?指導讀鐘子期贊美的語句。
2、伯牙善鼓琴,他不同的琴聲不僅能表現高山流水,還能讓具有很高音樂鑒賞實力的子期感受到不同的場景。想象一下,伯牙的琴聲還表現了哪些動人的場景呢?引導學生想象:皎皎明月、緩緩清風、裊裊炊煙、瀟瀟春雨等。
3、引導學生進行語言的拓展和運用:假如現在你是子期,當伯牙鼓琴,志在清風,透過伯牙的琴聲,你感受到那緩緩的清風了嗎?于是你怎么贊美?(善哉,緩緩兮若清風!)當伯牙鼓琴,志在明月,透過伯牙的琴聲,你望見那皎皎的明月了嗎?你將如何贊美?(善哉,皎皎乎若明月!)
4、一起想象這樣一幅畫面:伯牙正在鼓琴,子期正在聽琴,當伯牙鼓琴志在楊柳、志在春雨、志在云霧、志在炊煙子期會怎樣贊美?引導學生以排比句的形式說句子。
5、這正是伯牙所念,鐘子期必得之。我心有所念,我的好摯友必得之而贊之,如此理解自己心愿的摯友,這就叫──知音。而不論伯牙志在高山、志在流水,還是志在明月、志在清風,凡伯牙所念,子期必得之,這就是真正的知音!
6、感情誦讀2──4句。
7、而伯牙在楚國是的彈琴高手,他能通過樂曲表達自己豐富的情感。當他一次次將自己的情感融入琴聲中,彈奏出一首首奇妙的樂曲時,你想,他渴望得到什么?(可能是贊揚)四周的人會怎么贊揚呢?(琴藝超群、琴藝爐火純青)
8、這些贊美之聲聽多了也不過如此,假如你是伯牙,你還渴望什么?(渴望有一個懂自己音樂的人)當聽到子期對自己心愿的領悟,他的心里會想些什么呢?或會對子期說些什么呢? 9、從那以后,伯牙、子期形影不離,一個善鼓琴,一個善聽,他們共同溝通著對音樂的理解。再讀課文1──4句,感受知音團聚的融洽與快樂。
10、無奈世事難料,子期不幸去世。出示句子子期死,伯牙謂世再無知音,乃破琴絕弦,終生不復鼓。學生讀。師:這句話僅僅是講伯牙終身不彈琴嗎?他向世人宣告了什么?你如何理解伯牙當時的心情?引導學生感悟:這世上再也沒有知音,再彈也沒有意思了。
11、當你理解了伯牙此時的心情,請再讀這句話。
12、帶著自己的感受再次誦讀課文。
五、深悟知音
1、明代小說家馮夢龍在《警世通言》這一本書里,用生動的筆觸描述了這個動人的故事。在子期墓前,伯牙曾經寫下了一首短歌,來追悼自己的知音鐘子期。出示詩歌學生讀
憶昔去年春,江邊曾會君。今日重來訪,不見知音人。但見一土,慘然傷我心!難過難過復難過,不忍淚珠紛。來歡去何苦,江畔起愁云。此曲終兮不復彈,三尺瑤琴為君死!
2、子期一死,俞伯牙又要回到以前那無人能理解的生活中去了,那一曲高山流水又彈給何人聽?只有這一段動人的故事千古流傳!生再次感情朗讀課文。
3、人們依據這個動人的故事,編寫了一首同樣動人的樂曲:《高山流水》。(播放樂曲,學生觀賞)伴著那一曲動人的《高山流水》再讀讀這個故事。(學生再讀課文,試著背誦)
六、作業
收集體現知音良朋的詩文和名言名句。
板書設計:
伯牙絕弦
伯牙、善鼓琴、所念、絕弦(知音)
鐘子期、善聽、必得之、死
【《伯牙絕弦》語文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伯牙絕弦教學設計05-29
《伯牙絕弦》語文教學設計04-13
《伯牙絕弦》教學設計06-25
小學語文教學設計《伯牙絕弦》03-13
小學語文教學設計:伯牙絕弦03-12
語文伯牙絕弦教學反思02-28
《伯牙絕弦》教學設計15篇06-27
《伯牙絕弦》優秀教學設計及反思07-29
伯牙絕弦教學設計15篇05-29
伯牙絕弦教學設計(15篇)05-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