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的春節》教學設計
作為一名教學工作者,時常需要準備好教學設計,借助教學設計可以更大幅度地提高學生各方面的能力,從而使學生獲得良好的發展。我們該怎么去寫教學設計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北京的春節》教學設計,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北京的春節》教學設計1
教學目標:
1、了解老北京春節的風俗習慣,感受春節的熱鬧氣氛。
2、通過閱讀,能找出春節開始高潮和結束的日子。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作者熱愛北京、熱愛生活的思想感情。
教學重點:
了解老北京春節的風俗習慣,感受春節的熱鬧。
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
錄像再現現在人過春節的情景,激發興趣。
1、喜歡過春節嗎?談談自身的想法。
2、老北京的春節是怎樣的?
二、整體感知,初識大意。
1、自身讀課文,讀準字音,讀通句子,遇到不明白的地方圈出來。
2、檢查生字讀音情況:出示課件
(1)放鞭炮檢查。
(2)對這些生字你有沒有想提醒大家的地方?解決重點難點。
3、解決遇到的困難或問題。
你在讀文過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難提出來。
4、小結。
三、精讀課文,理解內容。
(一)自身默讀課文,邊讀邊想,老北京的春節給你留下了什么印象?(熱鬧)
快速讀一讀課文,看春節熱鬧,作者都寫了哪些重要日子?按順序說一說。
板書:臘月正月十九
(二)學習過年這一節。
1、默讀課文,找出喜歡的`一個段,劃出表示熱鬧的句子,談談為什么說這些句子能表示出熱鬧。
2、全班交流。根據學生喜歡的段落交流,喜歡同一個段落先交流。交流時注意抓住重點的詞句說。
3、指導學生讀出熱鬧來。讀完之后,師生評議。
(三)學習元宵節這一節。
1、默讀這一節,過元宵節熱鬧表示在哪些方面?
2、小組合作討論。重點引導學生了解燈的數量多、種類多、亮等特點。數量多可引導學生抓住處處、整條街、幾百街上有燈,家中有燈等;種類多可引導學生抓住玻璃的、牛角的、紗燈、冰燈、長龍、走馬燈、宮燈、紙燈等等。
3、合班交流。出示錄像看燈,讓學生感受燈的世界燈的美麗。
4、讀出喜歡的心情。指名讀。
5、合作讀。
(四)感受咱的春節與老北京的春節有什么不同。
1、學生聯系自身過春節的情況談一談。
2、交流自身搜集的與春節有關的不同資料。(圖片、文字資料、錄像、幻燈片等都可以)
教師小結。
四、作業超市(自選一個)
1、寫一寫自身過春節時最有意思的情景。
2、搜集不同地方的人過春節的不同習俗,辦一期手抄報。
《北京的春節》教學設計2
【教材分析】
春節,是我國民間最隆重、最熱鬧的一個古老傳統節日。不同的地區、不同的民族過春節,都有著自己獨具特色的風俗習慣。本文作者——著名語言大師老舍先生,用他那如椽的大筆、“俗白”的風格、京味的語言,描繪了一幅幅北京春節的民風民俗畫卷,展示了中國節日習俗的溫馨和美好,表達了自己對傳統文化的認同和喜愛。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的14個生字,知道多音字“假”的用法,正確讀寫和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了解老北京春節的風俗習慣,感受春節的熱鬧、喜慶氣氛,感受傳統年文化的獨特魅力。
3、學習課文有順序、詳略得當的寫作方法。
【教學重難點】
1、了解北京春節的風俗習慣,感受老北京春節濃濃的年味。
2、品味老舍的語言風格,學習有順序,詳略得當的寫作方法。
【教學過程】
一、出示歌謠,激趣導課出示歌謠
同學們,我在網上下載了一首歌謠,是關于老北京過春節的習俗的。你們想讀嗎?1小孩小孩你別饞,過了臘八就是年。臘八粥喝幾天,哩哩啦啦二十三。二十三,糖瓜兒粘,二十四,掃房日,二十五,炸豆腐,二十六,燉羊肉,二十七,殺只雞,二十八,把面發,二十九,蒸饅頭,三十晚上熬一宿,大年初一扭一扭。)讀了這首兒歌,你有什么感受?老舍先生有一篇文章,也寫了老北京過春節的情景,題目就叫:北京的春節。板書課題。
老舍,(1899~1966),中國現代著名作家,戲劇家。原名舒慶春,字舍予,北京人。生于北京一個城市貧民家庭。代表作有:長篇小說《駱駝祥子》《四世同堂》,劇本《龍須溝》《茶館》等。1950年創作話劇《龍須溝》、,獲北京市人民政府授予的“人民藝術家”稱號。老舍的文學語言通俗淺易、樸實無華、幽默詼諧,具有較強的'北京韻味。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請同學們自由地讀一讀《北京的春節》,把自然段標出來,同時想一想:北京的春節從整體上給你留下了什么印象?如果有不理解的地方,等會兒提出來。
1、整體感知:說說北京的春節從整體上給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2、交流讀懂的地方和不懂的地方:⑴在學習過程中,自己讀懂了哪些地方?如:臘月:農歷的十二月。臘月的最后一天,就是我們說的除夕。除夕的第二天就是正月初一,也就是我們說的過年。初旬:一個月分上中下三旬,一旬是十天。初旬就是一個月的開頭十天。⑵還有哪些地方沒有讀懂,提出來,大家一起解決。如:空竹:可以看看錄像或圖片,了解空竹有不同種類,玩法很多,還能發出哨聲,很好玩。逛天橋:不是逛我們平常說的人行天橋。天橋是老北京一個非常熱鬧的地方,當時有河也有橋,所以叫天橋。天橋是一個非常大的市場,有很多民間藝人在賣藝,有很多北京小吃,還有很多說書的,還可以買賣各種東西等。殘燈末廟:結合注釋,聯系課文內容,可以知道是指春節結束的時候。交流匯報,
3、默讀課文,合作填表:在這一個多月的時間里,老舍先生寫到了哪些天的事情呢?請同學們默讀課文,把老舍先生寫到的時間畫出來,填在表格的左邊;再看看在這些時間里具體有哪些風俗習慣填在表格的右邊。填表的時候可以同桌合作,一會兒再向大家匯報。時間風俗習慣3、匯報交流,了解寫作的順序和春節的習俗:⑴請同學們一邊聽一邊對照自己填寫的表格看看,有哪些地方不一樣,做上記⑵根據表格的提示,同學們發現了課文是按怎樣的順序寫的嗎?(時間順序)教師隨機板書:臘八——十九——除夕——大年初一——元宵節——正月十九(開始)(高潮)(結束)
4、你覺得哪些段落寫得最有趣?自己找出來讀一讀、主要內容:主要介紹了北京的春節從臘月初旬開始,直到正月十九才結束。人們在臘八那天要熬臘八粥和泡臘八蒜,臘月二十三過小年,除夕非常熱鬧,初一的光景卻截然不同,到元宵節是春節的又一個高潮。直到正月十九,春節結束。
三、分清詳略,練習朗讀
1、分清詳略:文中哪些部分寫得詳細,哪些部分寫得簡略?⑴⑵默讀思考:請同學們默讀課文,把詳寫的部分做上記號。集體交流:明確作者詳寫的是“臘八、除夕、正月初一、元宵”四個部分。2、練習朗讀:朗讀詳寫的四個部分,注意讀得正確、流利。自由練讀。展示朗讀:你覺得自己哪部分讀得好,就讀哪個部分。在朗讀、評價、集體練習中達到把課文讀得正確流利的目標。
四、深入詳寫片段
感受北京春節的熱鬧,體會作者的表達方法深入詳寫片段,感受北京春節的熱鬧,在老舍先生詳寫的四天中,你最喜歡的是哪天呢?深入地讀一讀,勾畫出自己印象最深的地方,結合自己過年的感受,做一些批注,準備和大家交流交流。整個交流過程要注意讀悟結合,在深入了解北京春節的習俗的同時,感受北京春節的熱鬧氛圍,體會老舍先生語言的魅力。交流重點如:1、臘八:熬臘八粥,泡臘八蒜:⑴熬臘八粥:“粥是用各種米,各種豆,與各種干果熬成的。這不是粥,而是小型的農業展覽會。”體會到老舍先生語言的通俗和有趣。⑵泡臘八蒜:“到年底,蒜泡得色如翡翠,醋也有了些辣味,色味雙美,使人忍不住要多吃幾個餃子。”著重突出“色如翡翠”和“色味雙美”兩個詞,體會到老舍先生語言簡練,給我們呈現出一幅鮮明的畫面,這也是老舍先生語言的魅力。
2、除夕,抓住總起句“除夕真熱鬧”來體會:⑴從人們活動的角度來體會:“家家趕做年菜”“男女老少都穿起新衣”“在外邊做事的人,除非萬不得已,必定趕回家來吃團圓飯”,還有“除了很小的孩子,沒有什么人睡覺”,足以看出人們差不多全都在慶祝除夕,當然熱鬧了。⑵從“味、色、音”的角度來體會:“到處是酒肉的香味”“紅紅的對聯”“各色的年畫”“家家燈火通宵”“鞭炮聲日夜不絕”,老舍從香味,到色彩,到聲音,進行了全方位描寫,充分表現了除夕的“熱鬧”,足見老舍先生描寫的細膩。
3、正月初一,主要通過人們的活動來體會:與除夕“截然不同”:全城都在休息,多數鋪戶要到初六才開張。人們的活動:男人們在午前到親戚家、朋友家拜年。女人們在家中接待客人。小販們在寺廟外邊擺攤,小孩子們則愛逛廟會,還有很多人參加賽馬賽駱駝的比賽呢!總之,每個人都沒閑著,或者走親訪友,或者逛街、比賽,可謂輕松自在。
4、元宵,主要通過對燈的描寫來體會:勾畫出寫燈的語句,自由朗讀體會。談談自己的體會:燈的數量多,從“處處張燈結彩”“整條大街像是辦喜事”“有名的老鋪子都要掛出幾百盞燈來”“家中也有燈”等詞句就可以感受到。燈的種類多:從“各形各色”“有的一律是玻璃的”“家中也有燈”可以感受到。⑶老舍先生著力描寫燈的數量多,種類多,目的是什么?為了突出“元宵是春節的又一個高潮”,突出“元宵的確是美好快樂的日子”。這也是寫元宵的總起句和總結句,作者采用的是總—分—總的段落結構。
五、回顧全文
體會詳寫略寫的好處引導學生經過討論懂得:老舍在整體介紹春節習俗的同時,著力突出“臘八、除夕、正月初一和元宵”這四天,讓春節的風俗習慣給我們留下更深刻的印象!這也是詳略得當寫法的好處
六、布置作業,課外拓展
1、自己修改或寫一篇關于春節的習作。
2、春節花絮:從搜集到的關于春節的傳說、習俗中選擇編寫。
七、板書設計
北京的春節
臘八——十九——除夕——大年初一——元宵節——正月十九(開始)(高潮)(結束)
熱鬧喜慶團圓祥和
《北京的春節》教學設計3
教材分析:
這是一篇精讀課文,文中列舉了大量的老北京過春節的習俗,學生喜聞樂見。詳略得當,語言表達樸實簡潔,生動形象,耐人尋味。字里行間流露出人們過春節的歡喜心情。反映出老北京人熱愛生活,追求美好生活的心愿。
學情分析: 過春節學生也是喜聞樂見,最喜歡不過了。只是要了解各地的風俗不同。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的14個生字,正確讀寫和理解“臘月、初旬、翡翠、雜拌兒、走馬燈、零七碎八、萬象更新”等詞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了解老北京春節的風俗習慣,感受春節的熱鬧、喜慶氣氛。
3.學習課文有順序、詳略得當的寫法。
教學重難點: 了解老北京過春節的風俗習慣,感受老北京過春節的隆重和熱鬧。品味老舍的語言風格,學習有順序、詳略得當的寫作方法。
教學準備: 每個學生都穿著過年的新衣服來上課。和家人聊聊自己家鄉怎么過春節?關于童謠的課件;歌曲《恭喜》《過新年》等。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創設情境,提示課題:
1.今天同學們都穿著新衣服,好漂亮,老師拿出相機照下這漂亮的一幕。
2.請你們說說我們家鄉怎么過春節的,好嗎?
(學生紛紛回答:農歷十二月初十開始買年貨。二十四送灶神,家家吃湯團,團團圓圓;二十九白天大掃除,把家里打掃得干干凈凈。晚上貼年畫、祭天神,這天晚上每人吃長壽面:大年三十一家人吃年夜飯,吃完年夜飯,小孩子可以玩游戲,大人歡聚看春晚;正月初一上墳,不拜年;初二開始按照輩分走親訪友;十五晚上迎龍燈,拔龍須,保佑來年風調雨順等。)
3.讓我們來看看老北京的孩子是怎樣過春節的。(播放動漫老北京的春節童謠:小孩小孩你別饞,過了臘八就是年……)說說你的感受。
(糖瓜粘我們沒有吃過,磨豆腐、蒸饅頭我們也不做。二十九晚上我奶奶會蒸好幾籠糖糕。)
二、整體感知,理清脈絡:
讓我們跟老舍爺爺走進老北京,去那過過春節好嗎?
1.自由讀通課文,把生字讀正確、句子讀通順,前后同學互讀檢查。
2.請13名學生按自然段輪讀課文,其他同學邊聽邊用圓圈畫出:作者寫了春節中哪些重要日子的活動。
3.交流匯報,老師相機板書:臘八--臘月二十三--除夕--正月初一--正月十五--正月十九
4.說說老北京的春節給你留下怎樣的印象。(“熱鬧、忙碌、喜慶、團圓”)
三、交流探討,感受年味:
1.春節是我國最重要的傳統節日,老北京人過得是這樣熱鬧、開心,字里行間都彌漫著濃濃的年味。把你最喜歡的一個重要日子的活動反復讀一讀,看看你能發現什么?
2.學生自由朗讀(提醒:不動筆墨不讀書。)
3.全班交流匯報:
1)我發現老北京熬臘八粥、泡臘八蒜。
2)我發現老北京的孩子像我一樣特喜歡買爆竹。
3)我發現老北京正月初一還能逛廟會,我不知道廟會是什么?(請同學幫忙逛廟會是什么?)
4)我發現老北京是花燈好多,好美。比我們中洲公園的花燈品種多一些。
總結,在整個春節的系列活動中,地道的老北京民俗中蘊涵著最豐富的傳統,是耐得住咀嚼的味道。
四、品讀體味,感受民俗:
1.快速瀏覽課文,找出春節中最熱鬧、喜慶的.日子。(除夕、正月初一、正月十五)
2.認真讀第七自然段,聯系你過年時的感覺,說說怎樣理解“除夕真熱鬧”。
(最難忘的就是除夕夜了,我們小朋友穿著過年的新衣,吃完團員的年夜飯,拿了壓歲錢,就開開心心的三五成群做游戲,不玩個半夜三更是不回家的,這天爸爸,媽媽也不會催我們回家。)
3.除夕夜真的可以說是春節中的高潮,在喜慶、團圓的氣氛中,有多少人今夜無眠。感情朗讀這段。
五、總結評價:
春節是我國重要的傳統節日,北京人過得這樣開心熱鬧,字里行間里流露濃濃的年味。老師聽小朋友開始說得其實我們的春節也是過得熱鬧,開心的。
六、課后延伸:
搜集不同地方的人過春節的習俗,進一步了解自己家鄉的春節風俗。
板書設計:
6、北京的春節
/ 除夕吃團圓飯,守歲
春節的三次高潮—初一逛廟會
正月十五看花燈、吃元宵
第二課時
一、復習導入,重溫過年的熱鬧氣氛。
1.大家一起敲起自己的鉛筆盒,桌子,一起唱《過新年》,“過新年那,隆咚隆咚鏘……”回顧除夕。學生你瞧我,我瞧你,好像現在就是在過新年,好不開心。
2.除夕過后,春節的又一個高潮元宵節到了。元宵節最主要的活動,當然是賞燈。我們也喜歡看迎龍燈,記得小時候的我跟著龍燈跑到天亮,我媽媽還以為我睡覺了。
二、走進元宵節,賞萬家燈火。
1.想象一下如果你走進了老北京的元宵燈市,你都會看到什么燈。(請學生結合已有經驗,盡可能展開想像,如牛角燈、紗燈、玻璃燈、彩繪燈、走馬燈、紙燈、蝴蝶燈、鴛鴦燈等,我想這些是同學們平時在迎龍燈的時候看到的吧。)
2.元宵節的燈會是全民同慶的狂歡。認真默讀第11.12自然段,你能從哪些詞句中感受到燈特別的多。好好欣賞老北京的燈。
3課件出示老北京的花燈,請同學們欣賞。(哇!哦這個漂亮,哇塞!唏噓贊美聲不斷。真的比我看到的中洲公園的燈多。)
4通感朗讀這兩段,把燈的多和人的高興表現出來。
三、比較閱讀,領悟表達特點。
1.快速瀏覽課文,獨立思考,小組討論。
2課文哪些是詳寫,哪些是略寫,這樣寫的好處是什么?
, (討論得出:詳寫臘八、除夕、正月初一、十五這四天,好處是讓春節的風俗習慣給我們留下更加深刻的印象。)
3.對比寫法。
閱讀《閱讀鏈接》中兩段關于春節習俗的描寫,與課文的相關部分比較一下,看看在寫法上有什么不同,對你的習作有什么啟發。
四、拓展總結,布置作業。
1.拓展閱讀:閱讀春節各地的習俗。
2.以“春節”為主題辦一期手抄報。
3. 習作:寫一篇家鄉的春節
《北京的春節》教學設計4
教學要求:
1、 了解老北京春節的習俗習慣,2、 感受春節的熱鬧氣氛。
3、 通過閱讀,4、 能找出春節“開始”“高潮”“結束“的句子。
5、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6、 體會作者熱愛北京、熱愛生活的思想感情。
教學重點難點: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作者熱愛北京、熱愛生活的思想感情。
第一課時一、預習要求1、 用自己的辦法自學生字,2、 把課文讀通順,3、 提出自己的問題。4、 收集北京或其他各地過年的風俗習慣。二、導入課文1. 板書課題,2. 齊讀課題。3. 學生根據課題質疑。三、初讀課文、了解課文大意。1. 分小組帶問題自學課文,2. 認識生字,3. 理解詞語,4. 了解課文大意。5. 檢查學習情況說說你得到問題的答案了嗎?師生共同梳理問題。認識詞語:規矩 臘八蒜 醋 放假 除夕 鞭炮 親戚 逛街 毛驢 恰好 一盞燈 預示 吉祥重點理解詞語:吉祥 忙碌 翡翠 日夜不絕 截然不同 高潮 3.請學生分段朗讀課文,師生共議,正音。4.學生根據課后“說出春節“開始”、“高潮”、“結束”的日子。”這個問題自學討論,教師指導學生抓住重點詞語來理解課文內容,交流自己的想法。四、練習有感情讀課文
第二課時一、復習導入1. 指2. 名3. 認讀詞語。4. 開火車讀課文,5. 師生共議。二、再讀課文,深入理解。1. 老北京的春節什么時候“開始”?這時候人們干些什么?2. 老北京的春節什么時候是“高潮”?這時候人們干些什么?3. 老北京的春節什么時候“結束”?這時候人們干些什么?第一部分老師帶領學生學習,然后總結學習方法。第二、第三部分學生根據第一部分的方法自學,并填表。(表格用小黑板出示)5、 覺得老北京的春節過得怎么樣?老北京的人們在過春節時候心情怎樣?三、課外延伸:1.你能仿照課文說一說自己家鄉過年的習俗嗎?2.根據自己收集的'資料,說一說你還知道哪些地方是怎樣過春節的?四、練習:用加點的詞語造句臘八這天,人們要喝臘八粥,還要泡臘八蒜。 要……還要……五.作業:練習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第三課時語文活動:一、“開卷有益”:《過年》二、“讀一讀,填一填” 學生自己讀一讀,不認識的、不理解的詞語要查字典,然后從中發現規律,并試著填一填最后一組詞語。三、課外延伸:你還知道哪些可以用來形容春節的成語、對聯、俗語等等嗎?
《北京的春節》教學設計5
教學目標
1掌握本課生字詞,積累詞語“翡翠”、“萬象更新”、“燈火通宵”、“日夜不絕”、“截然不同”、“萬不得已”、“張燈結彩”、“有聲有色”、“各形各色”等。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3、揣摩文章的表達順序,體會詳略得當的好處。
4、提高學生閱讀的速度,培養學生閱讀理解能力。
教學重、難點
1、了解老北京春節的習俗,感受節日的熱鬧氣氛,理解節日習俗中的民族文明和傳統文化。
2、學習按一定的順序、有詳有略的表達方法,感受作者的語言特點。
教學方法
感情朗讀法、讀議結合法。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了解老北京春節的習俗,感受節日的熱鬧氣氛,理解節日習俗中的民族文明和傳統文化。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作者熱愛北京、熱愛生活的思想感情。
教學準備
1、有關老舍的資料。
2、描寫春節的文章、詩詞、童謠、春聯等。
教學過程
一、暢談春節,導入課文
1、同學們,春節是中華民族最重要的節日。我們是怎么過春節的呢?誰能說一說,在春節里,我們都要做些什么呢?
2、童謠:小孩兒小孩兒你別饞,過了臘八就是年;臘八粥,喝幾天,哩哩啦啦二十三
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掃房子;二十五,凍豆腐;二十六,去買肉;二十七,宰公雞;二十八,把面發;二十九,蒸饅頭;三十晚上熬一宿;初一初二滿街走。
3、同學們,今天,讓我們跟隨老舍先生,一起走進老北京的春節,感受一下京味十足的、獨特的民風民俗的年文化。我們已經學習了老舍先生的一些作品,誰能說一說?
老舍(l899、2、3—1966、8、24),滿族,原名舒慶春,字舍予,生于北京。父親是一名滿族的護軍,陣亡在八國聯軍攻打北京城的炮火中。母親也是旗人、靠替人洗衣裳做活計維持一家人的生活。1918年夏天,他以優秀的成績由北京師范學校畢業,被派到北京第十七小學去當校長。1924年夏應聘到英國倫敦大學東方學院當中文講師。在英期間開始文學創作。長篇小說《老張的哲學》是第一部作品,由1926年7月起在《小說月報》雜志連載,立刻震動文壇。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布置先生自讀課文。
要求:
(1)、借助課文注音和工具書解決課文生字詞,將課文讀準確,讀流利。
(2)、作者寫了春節期間哪些重要的日子?
2、指名讀課文,每人讀一個自然段。(相機正音)
(1)讀下列詞語:
初旬臘八粥蒜瓣翡翠醋臘月雜拌兒榛子蜜餞麥芽糖鞭炮通宵
守歲水滸傳小販除夕黏嫻熟走馬燈宮燈分外逛街元宵天橋
(2)說出下列詞語的意思:
初旬
臘月
除夕
守歲
天橋
3、讀完課文,老北京的春節給你留下的.整體印象是怎樣的?
熱鬧、忙亂、喜慶、團圓、祥和等
4、討論交流:課文描寫了春節中哪些重要的日子?
三、再讀課文,感受過年的味道
1、北京的春節是從哪一天開始,到哪一天結束?
2、了解課文內容,理清課文的順序。師:在這一個多月的時間里,老舍先生寫到了哪些天的將北京的風俗寫清楚的?(本文以時間(臘月——元宵節)為線索(或是以春節的過程為線索))。
3、北京人的春節過得又熱鬧又喜慶。現在請同學們再讀課文,看能不能找到年的味道,能找到哪些年的味道?
4、那你們見過首都北京的孩子是怎么過春節的嗎?播放童謠(引用“龍語語文”教材資源知識拓展里的童謠和民謠)
5、從空氣中到處飄蕩著食品的香味感受過年的味道。
熬臘八粥;泡臘八蒜;買雜拌兒;吃又甜又粘的糖;臘月二十三那天,還要把肉、魚、雞、青菜、年糕什么的準備充足;除夕夜,家家做年菜,到處都是酒肉的香味;家家都要吃餃子;正月十五吃元宵。
6、人們過年的時候快樂嗎?從哪些地方可以看出來?
春節對于孩子們來說是大事,對于大人們來說也是大事。家家忙過年,人人都歡喜。孩子們可以盡情地吃、玩、樂,大人們也是忙著準備過年吃的、穿的、用的,還有逛天橋、逛廟會、聽戲、做燈籠等豐富多彩的活動。由此可以看出人們過年時的心情是多么快樂。
四、展示讀課文,升華感受
通過閱讀填表,互相交流,我們對北京春節的習俗了解得更清楚了。老北京人過春節過得這樣豐富多彩,我們就應該通過有感情的朗讀來細細品味這熱鬧、祥和、喜慶又團圓的春節。品讀自己喜歡的日子。
1、學生有感情地誦讀課文。
2、學生自我展示誦讀情況。
3、師生共同評議朗讀情況。
4、把你認為最優美的部分讀出來與大家共賞。
五、布置作業
1、文中有許多描寫春節熱鬧、喜慶的場面,找出來并有感情地朗讀。
2、課后搜集不同地區的人過春節的不同習俗,了解自己家鄉的春節風俗,試著也編首童謠。
板書設計
北京的春節
——獨特的民俗文化
臘八——臘月二十三——除夕——正月初——正月十五——正月十九
熱鬧喜慶團圓祥和
《北京的春節》教學設計6
教學目標:
1、研讀課文,深入了解北京春節的民俗特點,感受老北京春節濃濃的年味。
2、總結全文,拓展延伸,激發學生對祖國傳統文化的熱愛。
3、學習有詳有略的寫作方法。
教學重難點:
了解老北京風俗習慣,感受中國傳統年文化的獨特魅力。
教學準備:
歌曲《恭喜恭喜》
教學過程:
一、導入:
播放《恭喜恭喜》,聽著這首歌,我們好像又回到了那些喜慶的日子。上節課我們跟隨老舍先生初步感受了春節的熱鬧,那么,我們現在回憶回憶,老舍在《北京的春節》中是按什么順序來寫的?主要寫了什么?
------時間順序,主要介紹了北京的春節從臘月中旬開始,直到正月十九才結束:人們在臘八那天要熬臘八粥、泡臘八蒜;之后忙著準備年貨;臘月二十三過小年;除夕非常熱鬧;初一的光景卻截然不同;初六鋪戶開張;到元宵節是春節的又一個高潮;直到正月十九,春節結束。
二、分清詳略,熟讀了解。
請同學們默讀全文,思考文中哪些部分寫得詳細,哪些部分寫得簡略?在文中做上記號。
集體交流:
詳寫:臘八,除夕,正月初一,元宵;
略寫:準備年貨,過小年,正月初六,正月十九。
三、深入品析,感受習俗
現在我們來研究詳寫的部分(討論回答)
1、每部分主要寫了什么?
2、找出你印象最深的地方,讀給大家聽聽,并寫出自己的感受。
(1)臘八:熬臘八粥、泡臘八蒜。
①熬臘八粥:“粥是用各種米、各種豆……農業展覽會。”
------排比、比喻的修辭手法,語言通俗風趣。(熬粥的成分多)
②泡臘八蒜:“到年底,蒜泡得色如翡翠……幾個餃子。”
-----“色如翡翠”、“色味雙美”兩個詞,語言簡練,寫出了臘八蒜顏色好看,讓人忍不住就流口水。
(2)除夕:
除夕真熱鬧----對除夕的總體感受。
①人們的活動:“家家趕做年菜”、“男女老少都穿起了新衣”、“在外面做事的人,除非萬不得已,必定趕回家來吃團圓飯”------除夕對人們來說是非常重要的.。還有“除了很小的孩子,沒有什么人睡覺”。-----說明大家都在慶祝除夕,語言嚴謹。
②味、色、音:
“到處是酒肉的香味”------味道美,家家飲食豐盛;
“紅紅的對聯”“各色的年畫”----顏色喜慶;
“家家燈火通宵、鞭炮聲日夜不絕”------從聲音感受很喜慶、很熱鬧;
(3)正月初一:與除夕截然不同
①全城都在休息;
②人們的活動:“男人們午前到親戚家、朋友家拜年……”------傳統習俗,人們輕松;
“小孩子們則愛逛廟會……賽馬、賽駱駝的比賽呢”-----小孩子自由自在的玩耍,玩的花樣很多,令人向往。
(4)元宵:春節的又一高潮
①“處處張燈結彩”“整條街像是辦喜事”“有名的老鋪子都要掛出幾百盞燈來”“家中也有燈”--------燈很多;
②“各形各色”“有的……有的……”--------燈的種類很多;
-----對燈的描寫,感受到元宵很喜慶、很熱鬧,突出了“元宵是春節的又一個高潮”“元宵的確是美好快樂的日子”
四:回顧全文,習作練習:
1、老舍在整體介紹春節習俗的同時,著力突出“臘八、除夕、正月初一、元宵”這四天,因為這四天是北京人過春節的序曲和三個高潮,是春節中最重要的日子,因而做了具體的描述,而略寫了其他的內容。這樣就做到了重點突出、主次分明使讀者對北京獨特的風俗習慣印象深刻。
2、北京的春節與我們這里的春節有相同的地方,也有不同的地方,請同學們聯系實際,用自己的語言寫一些你喜歡的節日。
教學反思
我以為一節好課就是對課文重點語段進行感悟。是讓學生通過反復的讀、反復的想,再進行反復說的訓練。在教學中還需要擁有大局的目光;需要擺正教學的詳略;需要謀劃適當的方法。
一、注意教學的詳略
在老舍的這篇文章中,總體敘述了北京春節的幾個時間段,文中有詳有略,如果每個時間段都講的話,不僅耽誤時間,而且容易讓學生覺得羅嗦。所以在第一課時教學時,我就課文的略寫部分讓學生進行簡單理解,重點選取詳寫的部分進行討論、體悟。放手交給學生,讓學生自己去做。在討論中辨明問題,在體悟中感受北京風俗的人文底蘊及語言特色。
二、謀劃適當的方法
在重點語段的處理上,我的“策略”是讓學生反復閱讀,結合自己的生活經驗和經歷讓學生自己感受。本班學生在經過了一段時間的鍛煉后,學生的動手動腦能力已經有了很大的提高,已經能自覺自主的進行感受。不僅抓住習俗、慶祝場面從大的方面去感受,而且從細處著眼抓住重點詞語去感悟。如:學生在感悟除夕時抓住“除非”“萬不得已”這樣的詞語,體會到春節對于中國人的重要意義,在中國人心目中的重要地位,從中也能看出中國人的凝聚力。所以,對于重點句段的教學,需要讓學生參與思考,參與讀悟。把課堂還給學生,讓學生成為課堂的真正主人。
《北京的春節》教學設計7
教學要求
1、學習本課的生字新詞。
2、了解老北京春節的風俗習慣,感受春節的熱鬧氣氛。
3、通過閱讀,能找出春節開始高潮和結束的日子。
4、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作者熱愛北京,熱愛生活的思想感情。
重難點、關鍵
能夠通過閱讀,找出各個時期人們的活動,體會作者熱愛北京,熱愛生活的思想感情。
課時劃分
兩課時
第一課時
一、說春節,談北京
1、引導學生說說自己家里過春節的情景,調動學生積極的情緒狀態。
2、說說對北京的認識。
3、教師導入:是呀,北京是一座歷史悠久的文化古城,是我們國家的首都,那里的人們是怎樣過春節的呢?
二、自讀課文,合作認字
1、教師提出要求,學生讀課文。
(1)找出課文的生字詞語。
(2)給每個自然段標上序號。
2、學習生字
(1)教師出示生字詞語、卡片,學習認讀。
(2)同桌互相檢查認讀生字。
(3)集體反饋生字在讀音和書寫上的注意要點。
(4)教師根據學生的反饋,進行生字讀音及書寫的再強調。
(5)讀課文,感知內容,在讀課文中鞏固生字的認讀。
三、整體感知,理清條理
1、指名分段讀,其他評價。
2、學生自讀。
3、學生齊讀。
4、學生自由讀,完成練習:找出描寫春節開始高潮和結束的段落。
5、指名反饋。
6、討論、交流每個部分的大概意思。
7、讀課文。
四、激發興趣,小組合作學習
1、教師:同學們,能說說你們讀完課文后,對北京春節的感受嗎?(學生自由地發表自己的見解:熱鬧、高興、有趣等)
2、教師導入,激發興趣:是啊,北京的春節可熱鬧、可有意思啦,他們都做了什么,春節里有什么特別有意思的活動呢?
3、教師出示表格,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合作學習,完成表格。
時間
活動
你的感受
開始
高潮
結束
第二課時
一、復習,導入新課
1、教師:通過上節的讀文,我們能夠感受到春節里北京城洋溢著怎樣的氛圍?(學生根據上節的感悟,自由發言)
2、作者從哪三方面具體介紹了北京過春節的情景?(開始、高潮、結束)
3、學生齊讀課文。
二、反饋自學,理解課文,體會情感
(一)體會開始時的忙碌、快樂。
1、指導反饋:北京人開始過春節的時間是什么時候?(臘月初到元宵上市前)
2、集體反饋,人們都干什么呢?(學生自由反饋)
3、教師進行歸納、整理。(孩子們、大人們)
4、大家一起讀一讀課文25自然段。
5、自由地說一說自己的感受。(忙碌、快樂)
6、引導學生找出文中關鍵的詞語,讀中體會人們洋溢著的喜悅:你是從哪些具體的詞句中體會到的。
7、指導學生抓住學生反饋的詞語進行感情朗讀。
8、聯系生活實際,說說你們家過春節的這段時間又都干什么呢?
(二)體會高潮時熱鬧。
1、指名反饋:時間?
2、指名讀一讀,其他思考:高潮時最大的特點是什么?
3、指名反饋:熱鬧。
4、再讀一讀,討論、交流:你們是從哪些地方感受到高潮時的熱鬧的'?
5、學生自由反饋。
6、教師播放錄像,讓學生感知春節高潮的熱鬧,也讓他們在錄像中了解老北京春節一些特點活動。
7、讀文,說說元宵一到,讓老北京熱鬧起來的主要是什么節目?(燈展)
8、找出文中描寫花燈的句子,指導感情朗讀,體會排比句的作用。
9、引導想像,還會有哪些花燈呢?
10、拓展延伸,結合錄像的內容或是收集到的資料,說說老北京春節還有哪些特點的活動?
(三)體會結束后的忙碌。
1、全班齊讀課文最后一個自然段。
2、引導學生想像春節過后,人們都干什么去了?
3、教師小結:所以說春節是每個人最休閑的時候,春節一結束,每個人都要回到自己的工作崗位上去,所以人們常說一年之計在于春。辛苦一年的人們,在歡度春節之后,又進入了新的一年的繁忙中。
三、總結全文,拓展延伸
1、感情朗讀,讀中體會情感。
2、仿照課文說說自己家鄉過年的習俗。
3、鼓勵學生查閱資料,深入了解家鄉的風俗。
附板書設計
《北京的春節》教學設計8
【學習目標】
1.學會本課的14個生字,正確讀寫和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了解老北京春節的風俗習慣,感受春節的熱鬧、喜慶氣氛。
3.體會課文有順序、詳略得當的寫法的好處。
【學習重點】
了解老北京風俗習慣,體會不同年代和不同地域人過春節的不同之處,感受傳統年文化的獨特魅力,激起學生探究傳統文化的興趣。
【學習難點】
品味老舍的語言風格,學習有順序、詳略得當的寫作方法。
【課時安排】
2課時
【教學準備】
歌曲:《新年好》、關于春節的課件。
學情分析:
六年級是小學階段最高年級。六年級已擁有了一定的語感,能在教師的引導下對文章聯系前后課文進行理解。因此,教師在教學中,讓學生在自主的讀書過程中抓住重點句子體會氛圍,在說中融入情景,同時還注重引導學生積極利用課外資源,增加學生語文實踐的機會,讓學生在語文實踐中發展思維,提高閱讀理解能力。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導入課題
1.播放音樂《新年好》,并出示課件1。
師:聽著這音樂,你們有沒有覺得又回到了過春節的情景呢?你們喜歡過春節嗎?誰來說說你家過春節的事。(喚起學生對春節時熱鬧喜慶氣氛的回憶。)
2、師小結并導入新課:春節是我們中國一個傳統的節日,祥和的節日,也是一個團圓的節日。俗話說:百里不同風,千里不同俗,不同地區,不同民族都有自己的民風民俗。現在,我們就跟隨作家老舍,走進老北京,過一個京味十足的春節,感受獨特的民風民俗和魅力十足的年文化。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大聲朗讀課文,注意讀課文的要求:(播放課件2)
(1)認真讀課文,讀準字音,讀通句子,注意在不理解的地方做上記號。
(2)邊讀邊想,把自己融入文章中去,想想北京的春節給你留下什么印象?
2、全班交流。
(1)播放課件3:【我會讀】臘月、蒜瓣、翡翠、雜拌兒、麥芽糖、榛子、栗子、逛天橋、逛廟會
(2)學生各抒己見,教師根據學情順勢而導。
三、深入理解課文,小組合作。
1、快速瀏覽課文,播放課件4,看誰做得又對又快。師巡視,告訴學生提高閱讀速度,讀后同桌交流。
2、全班交流。
(1)了解北京的春節有多長時間。
北京的春節是從哪一天開始,到哪一天結束?(課文在第一自然段開頭寫了照北京的老規矩,春節差不多從臘月初旬就開始了,在最后一段又寫了春節在正月十九結束了。可見北京的春節時間特別長,有一個多月。)
(2)指名生回答,教師小結:這么多重要的日子,作者著重寫的日子有臘八
除夕
正月初一正月十五,并找出相應的自然段。
3、讀文提示:在老舍先生詳寫的這四天中,你最喜歡哪一天呢?現在我們把我們班分成四個小組,每個小組研究一部分的內容,喜歡哪個日子的同學就研究哪部分的內容,(舉手看分配情況,教師指定地點)
4、學生坐定后,播放課件5,看研究要求。
教師強調,聽好研究的規則:哪組找得快,我們就先來研究哪部分的內容,并先給本組加上第一顆星,明白嗎?
四、品讀課文,體會過年的氣氛。
1、指導品讀臘八,播放課件6、7,邊自由朗讀描寫臘八的語段,邊想一想:
(1)、臘八的時候,人們做些什么?你們家在這一天會做同樣的事嗎?
(2)、從中你感受到了作者怎樣的語言風格?(引導學生讀這不是粥,而是會。色如翡翠色味雙全)
2、指導品讀除夕,指名朗讀。
(1)、抓關鍵詞,趕,到處,都穿起,貼上感受除夕的喜慶、熱鬧。
(2)、抓除非,萬不得已,必定體會春節在人們心目中的位置,感受團圓的氛圍。
3、指導品讀正月初一。
小組齊讀,邊讀邊思考:
(1)、正月初一與除夕的氣氛有什么不同?
(2)、正月初一這一天人們都在做些什么?你從中體會到什么?
(3)、你逛過廟會嗎?說說你的感受。播放課件8、9【逛廟會】
4、指導品讀元宵。
出示課件10、11,全班齊讀,邊讀邊畫。
(1)、分別畫出表示燈的數量多的詞句,表示燈的種類多的詞句,體會人們對元宵節的熱情。
燈的數量多:從處處張燈結彩整條大街像是辦喜事有名的老鋪子都要掛出幾百盞燈來家中也有燈等詞句就可以感受到。
燈的種類多:從各形各色有的一律是玻璃的家中也有燈可以感受到。
(2)、如果你置身于這燈的海洋,你會是什么樣的心情?你能用朗讀將自己的心情表達出來嗎?(指名朗讀展示)
5、師小結:
(1)、老師在這里也歸納了這些日子的風俗習慣,(播放課件12)。
(2)、北京的孩子也和我們一樣,非常喜歡他們的春節,于是就編了一首童謠,(播放課件12)【動漫童謠】:小孩兒小孩兒你別饞,過了臘八就是年;臘八粥,喝幾天,哩哩啦啦二十三;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掃房子;二十五,凍豆腐;二十六,去買肉;二十七,宰公雞;二十八,把面發;二十九,蒸饅頭;三十晚上熬一宿;初一、初二滿街走。)
五、拓展延伸,學習閱讀鏈接。
1、時間過得真快啊,一眨眼,到了正月十九,老北京的春節就結束了,人們又開始了忙碌的生活,是啊一年之計在于春,只有在春天播放希望,秋天才有收獲。
2、自主閱讀閱讀鏈接中的短文,比較它們與課文的不同。
六、作業超市
1、小練筆:(出示課件13)
結合《北京的春節》和自己的實際寫一寫你是怎樣過春節的。
2選擇和春節有關的好詞佳句積累下來。
教學反思
《北京的春節》是一篇散發著濃郁鄉土氣息的散文,文章對老北京過春節的熱鬧景象和風俗習慣進行了介紹。我以為一節好課就是細膩,就是對課文重點語段進行感悟。是讓學生通過反復的讀、反復的想,再進行反復說的訓練。最近看了一些教學參考資料,結合自己的教學認識到:其實一節精致的'語文課,在教學中還需要著眼于整個篇章;需要擺正教學的詳略;需要謀劃適當的方法。
一、著眼于整個篇章
六年級是小學階段最高年級。六年級已擁有了一定的語感,能在教師的引導下對文章聯系前后課文進行理解。我們的教學便更應該著眼于整個篇章。今天的教學,我有些糾纏于段的教學。除夕正月初一元宵三個片斷之間沒能進行整體的了解與梳理。其實三個部分的寫作,是有著它們的共同點的。除夕重在一個忙
字,正月初一重在一個逛字,元宵重在一個鬧字或燈字,為什么分別選這個特點進行描寫?因為這是它的顯著特色,除夕也掛燈,可是這不是它的主要特色,正月初一也忙,但相對除夕卻是無法比的。所以在教學元宵這一部分時,還可把三個部分聯系起來進行比較,讓學生明白,老舍是選取了它們的典型特點進行描寫的。而元宵的典型特點是燈,如果讓學生先體會燈,再來體會觀燈時人山人海的情形,就不會在課堂中那么淡而無味了。
二、注意教學的詳略
看到老舍的文章,總覺得寫得太好,教學時這也不舍,那也不棄。語言特色要教,北京的人文底蘊要講,春節的傳統文化也要說教學活動儼然也成了熬臘八粥。
特別是六個特別的日子的教學不知道取舍。
臘八粥臘八蒜要讓學生讀和了解。實際上這些內容,學生讀一遍早就可以明白了,教師根本不用花什么功夫去讓他們討論,可課堂上自己就是不敢放手,總忍不住要講。臘八如此,其他日子了更不用說。教學就躡手躡腳了。課后仔細地想寫作有詳略之分,教學也應有詳略之分,該舍得大舍。切不可像佛家所云般過于執著。
略不敢略,那么詳總能詳了吧?可惜的是,對于原本應該詳細探討的教學內容,卻又顯得力量單薄。
三、謀劃適當的方法
感悟老舍淳樸、風趣、通俗的語言程度不夠,老舍先生的語言是很有風格的,對作者語言的體會應該結合具體的語句和語境來感悟,本課的感悟程度還不夠,不能達到學生積累語言的目的。另外,在重點語段的處理上,方法單一。我的策略往往是讓學生通過反復讀,反復地想象來展開。因為這種方法,很大程度上要依靠學生的能力,因為班上學生能力不足,課堂很容易成為少數學生的舞臺。所以,對于重點段的教學,應該讓學生參與思考,參與讀悟。讓學生通過比較來體會老舍寫作的用心所在。可以通過關鍵詞的理解,讓學生去比較讀,在朗讀中細細體會這些詞背后的含義。這樣教學,效果才會更好。
名師點評:
《北京的春節》這篇課文是老舍先生的散文名篇。文章以時間為順序,細致地描寫了北京春節的一系列風俗。文章用的全是老百姓的口頭語,生動地寫出了人人歡歡喜喜過年的心情。韓老師在對課文的講解過程中,緊緊抓住作者的寫作順序,引導學生分析和理解課文。通過對課文的分析,學生從中體會詳略得當在寫作中的重要性,也為學生后面的小練筆環節打下了基礎。但是韓老師在小練筆的時間安排上略顯不足。如果時間充足,學生能在課上完成一個小片段,全班一起交流欣賞,相信對學生的寫作幫助會更大。
本文的語言生動形象,通俗易懂,感情的抒發自然流暢。通過朗讀作者那種歡喜之情很能感染讀者,所以本文的朗讀指導也是很重要的。另外對課文有感情的朗讀,也有助于學生把握作者一些關鍵詞的使用,體會作者的寫作手法,以便學習和應用。但是韓老師在本課的教學中并沒有重視朗讀方面的指導,尤其是一些重點詞語的感情理解上引導也不及時和到位,所以學生并沒有深入的體會到作者恰當的用詞。
作為一名年輕教師,韓老師在教學設計,課堂調控方面處理的都很好,相信會越來越好。
《北京的春節》教學設計9
優質課教學設計 教材說明:
本課為人教六年級下冊第2單元“中華民風民俗”的開篇之作。文章改編自著名作家老舍先生的同名作品,描寫的是富有老北京特色的春節風俗,充分展示了老北京春節的隆重、熱鬧、溫馨、美好的氣氛。學習此文時,孩子剛過完春節返校,現實的感受有助于孩子理解文本。此外,本文樸素平實,文字富有京腔京韻,具有濃厚的老舍“俗白”文風,再加上條理清晰,脈絡鮮明,詳略得當,正是孩子習作難得的范文。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的14個生字,正確讀寫和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能通過閱讀了解老北京春節的風俗習慣,感受春節的熱鬧、喜慶氣氛。
3.能體會課文的寫法。
課時:需2課時完成。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探源“年”字。
1.教師展示甲骨文的“年”字,請孩子口頭描繪字形并且猜測此為何字?
生:像樹上結了果子,是“年”字。
2.教師告知孩子“年”字的歷史和傳說。(“年”的概念來自農業。古時人們把谷物生長周期稱為“年”。《說文》中就明確標注:年,谷熟也。后來人們約定成俗地將一年中春至之始,農人最為悠閑的日子定為“年”,也就是后來的“春節”。當然,民間也有關于“年”是怪獸的傳說,已經是膾炙人口,婦孺皆知了。)
3.以“年”字導入新課(今天,我們就學習老舍先生于1951年發表的《北京的春節》,一起來感受這京味十足的“年”吧。)
二、繪制坐標,理清“年”線。
1.自由讀通全文,把生字讀正確、句子讀通順,同桌可互讀檢查。
2.教師在黑板上出示“年”的坐標(圖略)
臘八 除夕 正月十九
學生合作在課文找出作者所提到的和“年”有關的'時間,標注在坐標軸的下方,之后將和時間相對應的過年事件寫在坐標軸的上方。
3.依據坐標軸劃分段落,概述段落大意,理清課文脈絡,掌握作者依時間推進的寫作順序。
4.依據坐標,引導學生感知作者對繁瑣春節諸事的詳略處理。
三、品文漫談,細嚼“年”味。
1.暢談:初讀課文后,北京的“年”給你留下怎樣的印象
生1:熱鬧、忙亂、喜慶、團圓……
生2:春節兩大形容詞:清閑、忙碌:所謂清閑,在過年的時候最閑,不用收割莊稼、施肥、或播種,因為時候不對,想干也干不成;所謂忙碌,大家伙兒買這個買哪個,四處采購,四處拜年逛廟會、看花燈、洗宅子等,所以人們忙碌。
2.鼓勵孩子細讀文本,做好“批注”。(書讀百遍,其義自現。同樣一篇文章,不同的讀者讀后會有不同的感受;同一個讀者,每讀一遍,感受也不想同。老舍先生這篇文章的字里行間,都彌漫著濃濃的“年”味。請大家再次回到文中,選擇春節中你印象最深的一個日子,反復讀一讀,品一品。作為一個南方的讀者,看看這京味十足的“年”留給你的是什么味道呢?一邊讀,一邊提筆結合自己的感受做好批注。)
3.孩子匯報感受,并配合朗讀相關語句。
生1:“年”有些火藥味。(孩子們準備過年……買爆竹;臘月二十三過小年,……鞭炮就響起來;除夕鞭炮聲日夜不絕;正月初一……爆竹紙皮;元宵節……在家有聲有光地玩耍。)
生2:“年”有些餃子味。(過年時,家家吃餃子。把蒜瓣……吃餃子用。)
生3:“年”有食品的香甜味。(臘八粥、臘八蒜;雜攔兒;二十三,把肉、雞、魚、青菜……準備充足;除夕家家趕做年菜,到處是酒肉的香味;正月十五……必須吃元宵啊。)
生4:“年”有古老的味道。(文中各種民俗,有的現在不常見,有的南方地區沒有,屬于北方特色。)
生5:“年”有歡樂味。(文中大人、小孩的快樂;廟會,元宵燈會等。)
生6:“年”有些汗味兒:北京有句俗語“下雪不冷,化雪冷”,春節時,北京一般是大雪紛飛,而廟會上又是人頭攢動,每人出點汗,整個春節不就是汗味的嗎?)
四、指導朗讀,凸現“年”味。
1.回讀全文,尋找自己感覺“年”味最濃的段落,多讀幾遍。
2.個別學生展示朗讀。
3.教師重點引導孩子欣賞“除夕”、“元宵”兩個部分,指導集體朗讀。
A、今夜無眠話“除夕”。
(1)集體朗讀“除夕”部分
(2)引導學生理解“除夕真熱鬧”。
生1:體現在大家做相同的事:家家趕做年菜,到處是酒肉的香味。男女老少都穿起新衣,門外貼好了紅紅的對聯,屋里貼好了各色的年畫。
生2:體現在大家都很興奮:家家燈火通宵,不許間斷,鞭炮聲日夜不絕。除了很小的孩子,沒有什么人睡覺,都要守歲。
生3:體現在濃濃的親情:在外邊的做事的人,除非萬不得已,必定趕回家來吃團圓飯。
(3)教師指導孩子朗讀:(除夕夜可以說是春節中的高潮,在熱鬧、喜慶、團圓的氣氛中,有多少人今夜無眠。試著用你的朗讀來把它表現出來。)
B、萬家燈火鬧“元宵”。
(1)集體朗讀“元宵”部分。
(2)感受元宵燈多。
生1.種類多:有的……有的……有的……有的……還有。
生2.數量多:處處張燈結彩,整條大街像辦喜事;有名的老鋪子要掛出幾百盞燈來。
生3:觀燈的人多,熱鬧。
(3)指導孩子朗讀,表現元宵的熱鬧。
4.口語表達。(學習課文的“俗白”表達,結合文本內容,嘗試以導游身份,向未到過北京的旅客介紹“除夕”或者“元宵”。)
五、領略表達,共敘“年”話。
1.引導學生暢談:作家的語言文字給你留下怎樣的感覺。
生:詼諧、輕松、幽默……如“這不是粥,而是小型的農業展覽會”“色味雙美,使人忍不住要多吃幾個餃子”“整條大街都像辦喜事”“這的確是美好快樂的日子”“一眨眼,到了殘燈末廟”等。
2.對比不同的表達,形成多種感知。(指導學生閱讀課后的《閱讀鏈接》中兩段關于春節習俗的描寫,與課文的相關部分比較一下,看看在寫法或語言風格上有什么不同。
3.鼓勵孩子學習其中一種表達方式,結合自己的語言習慣,口述自己本地的過年情形。
六、課后拓展,活動延“年”。
1.制作關于春節的小報。
2.結合自己的春節經歷,寫一篇作文。
3.了解各地過春節的不同風俗,互相交流。
《北京的春節》教學設計10
一、導入新課,理清順序
同學們喜歡過春節嗎?說說理由。這節課老師帶你們一齊去學習老舍筆下的春節。明白老舍哪人嗎?我們就跟隨老舍先生走進北京,感受一下北京魅力十足的年文化。
透過上節課的學習,我們明白了老舍先生按照什么順序,依次描述了哪些時間人們的活動及北京春節的風俗?
生答
看著老師的板書,你明白哪是人們準備過年?哪是人們過年?結束呢?
二、學習課文1—7段,體會文本,感受節日喜慶
1、請同學們默讀1至7段,請你邊讀邊思考,讀了人們準備過年的活動,你有什么感受?
生說師提煉詞語相機板書忙碌快樂喜悅
A、學習臘八節
師:臘八這天人們就開始忙碌了,人們在臘八這天會做什么?
生說
師:找出描述臘八粥的句子,自讀,試著讀出臘八粥的滋味。
生自讀,指名讀
師:請你找出描述臘八粥的句子讀一讀,試著讀出臘八粥的滋味。(指名讀)
你讀出臘八粥的什么滋味?為什么它香甜?我們來看看老舍爺爺告訴我們了臘八粥是由什么做的?所以這哪是粥啊,就是小型農業展覽會。你瞧,老舍爺爺的語言多么詼諧,搞笑啊。
臘八蒜
馬老師個性喜歡吃臘八蒜,讓我來讀讀臘八蒜的滋味。聽老師讀,你有什么感受?
生說
你看作者抓住了蒜的什么特點來寫?色味
只用了2個詞就把臘八蒜如此生動的展示給我們,讓我們不禁佩服語言大師的用詞精妙簡練。你也像老師這樣有滋味的讀一讀臘八蒜吧。
B、鋪戶
1、你從哪兒感受到了鋪戶比平日還要忙碌?
加緊了加多了趕年的攤子……(談感受)
想象鋪戶中,大街上都是什么樣的情景。
2、老師就帶你們到街上去轉轉。(出示圖片)如果你是賣貨人,你的情緒怎樣樣?
(引導學生感受喜悅的情緒)
C、小孩
1、孩子們為了迎接新年,都忙些什么呢?
指名說
2、你為迎接新年都會做哪些準備。師生交流
D、大人
1、準備過年大人是最忙碌的,大人們都要做什么?能透過你的讀讓大家感受出大人們的忙碌嗎?指名讀師生合作讀(讀出務必……務必……務必……務必…)
2、為什么務必要做好這些活動?
是呀,這就是我們每一個中國人心中的傳統節日———年,能夠說家家團圓,舉國歡慶。
E、過小年
從臘八到除夕之前,這短短的二十二天中,除了臘八節還要———過小年。哪些同學家過過小年?說說你家過小年是怎樣過的'?(生說)
自讀老北京人是怎樣過小年的跟我們有什么不同?
三、總結學法
同學們,學習了這節課相信每個同學都被老舍爺爺筆下的北京春節吸引了,作家之所以能將北京的春節描述的如此生動,讓我們這么愛讀,除了他用詞精煉簡潔,語言風趣外,還有一個秘密。讓老舍爺爺自己來告訴你吧!(出示)
“我不論寫什么,總期望能夠信賴大白話;即使是說明比較高深一點的道理,我也不接二連三地用術語和名詞,我還持續我的‘俗’與‘白’。”———老舍
語言的俗白也是老舍作品的一大風格。
四、在人們的忙碌、喜悅、期盼中,年已經不知不覺的到來了,這只是個開端,還有更熱鬧,喜慶的節日留待我們下節課去領略。
《北京的春節》教學設計11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的14個生字,正確讀寫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2、學習課文有順序,詳略得當的寫法。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了解北京春節的習俗,感受節日的熱鬧、喜慶。理解節日習俗中的民族文明和傳統文化。
重點:
感受北京過春節的隆重和熱鬧,領悟民俗文化的豐富內涵。
難點:
品味老舍的語言風格及作者所采用的寫作方法。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同學們,你們喜歡過春節嗎?說說今年的春節你們是怎么過的?(學生自由回答)今天我們就跟隨作家走進他童年時代的北京,看看那個時代的北京人是怎樣過春節的。(板書課題)
二、初讀課文,了解文意。
1、按照老規矩,北京人是怎樣過春節的呢?請同學們打開書自讀課文。
2、說說北京的春節從整體上給你留下了什么印象?(學生自由回答)本文是按什么順序寫的?
三、精讀課文,了解風俗。
1、再次讀課文中印象深的有關段落。同位交流,為什么印象深?
2、匯報,師生共同交流。
臘八:
1)怎樣描寫臘八粥,臘八蒜的?
2)這樣寫說明什么?
除夕:
1、了解北京春節的風俗風俗,感受春節的熱鬧氣氛。
2、學習課文有順序,詳略得當的寫法。
3、激發學生對祖國傳統文化的熱愛。
教學重難點:
1、了解北京春節的風俗習慣,感受老北京春節的熱鬧氣氛。
2、學習課文有順序,詳略得當的寫作方法。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新課
教師:通過上節課的學習,我們初步感受到了北京春節的濃濃的“年味”。其實,在整個春節的系列活動中,雖然有些繁文縟節,但地道的民俗中所包括的五味雜陳,蘊涵著最豐富的`傳統,值得我們細細咀嚼。今天,我們就一起去嚼嚼這一獨特的味道。提問:我們知道作者按照時間順序寫了春節的時期的幾個重要日子活動。那么,文中哪些部分寫得詳細,哪些部分寫得簡略?在文中詳寫的四天中,我們已經學習了“臘八”這部分,現在大家來回憶一下:臘八的時候,人們做些什么?從中你感受到了作者怎樣的語言風格?
二、深入閱讀,體會氣氛。
1、指導品讀“除夕”,指名朗讀,說說: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1)抓關鍵詞,“趕,到處,都穿起,貼上”感受除夕的喜慶、熱鬧。
(2)抓“除非,萬不得已,必定”體會春節在人們心目中的位置,感受團圓的氛圍。
(3)指導學生感情讀文
2、指導品讀“正月初一”。
小組齊讀,邊讀邊思考:
(1)正月初一與除夕的氣氛有什么不同?
(2)正月初一這一天人們都在做些什么?你從中體會到什么?
(3)你們春節拜年嗎?說說你拜年的經歷。
(4)引導學生了解廟會時怎么回事?
3、指導品讀“元宵”。
全班齊讀,邊讀邊畫:
(1)分別畫出表示燈的數量多的詞句,說說你表示燈的種類多的詞句,體會人們對元宵節的熱情。
(2)如果你置身于這燈的海洋,你會是什么樣的心情?你能用朗讀將自己的心情表達出來嗎?(指名朗讀展示)
[設計意圖:抓住重點語句研讀,創設情景讀,結合生活體驗,深入走進北京人的春節,感受人們的歡樂和濃濃的民俗風情] 二、拓展閱讀,領悟表達特點:
1、提問:作者寫這篇文章表達了他怎樣的情感? 2、引導分析:這篇文章為什么會給我們留下深刻的印象?它在表達手法上有什么特點?
(歸納本文的寫作特點:一是按時間順序進行有條理的敘述:二是詳略得當,詳寫春節中的高潮部分,略寫其它部分;三是語言通俗,簡練。)
三、延伸談話,了解風俗。
1、師:北京的春節是很吸引人,但在不同的地方,會有一些不同的風俗嗎?學生交流課前收集的有關資料。
2、啟發思考:我們所了解到的這些春節風俗今天是否依然廣泛存在??你覺得現在過年的氛圍濃嗎?說說你的感想。
(學生自由暢談)
[設計意圖:激發學生對中國傳統文化的興趣,引發他們對如何傳承中華民俗文化的思考。]
四、作業
小練筆:結合《北京的春節》和自己的實際寫一寫你是怎樣過春節的。
《北京的春節》教學設計12
教學要求:
1、學習并掌握本課的生字新詞。
2、理解課文內容,了解老北京的風俗習慣,感受春節的熱鬧,喜慶氣氛,領悟民俗文化的教前豐富內涵。
3、學習課文有順序,詳略得當的表達。
重難點:
品味老舍語言風格,學習有順序,詳略得當的表達。
教前準備:
課件
教學過程:
一
1、交流關于春節的資料。
2、教師小結。
3、默讀課文
預設一:北京人是怎樣過春節的?給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
4、圍繞春節的熱鬧,作者寫了那些重要的日子的活動?
5、文章按什么順序為我們介紹北京春節?
學情預設:學生的回答有可能不按照時間的先后順序。
6、快速瀏覽全文,按照年前,過年,年后找出相應段落。
二學文
1、自由讀文章的第一部分,年前的北京給你留下怎樣的印象,用一個詞來概括。
2、把讓你感到人們忙碌的地方畫下來、
3、交流
4、知道朗讀
5、從文章第一部分,你了解到那些習俗?
6、聯系生活談談你在春節前的這段時間都干些什么?
三生齊讀第二部分
預設二
1、過年最大的特點是什么?
2、過年時重點寫了那幾個日子?同事熱鬧,但鬧中各有不同。
3、除夕可以說是春節中的高潮,那時一番怎樣的景象?
4、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5、師小結:除夕是一種喜慶,團圓的熱鬧。
初一
1、指名讀第九自然段
初一全城都在休息,人們都在干什么?
2、聯系實際談談自己的拜年經歷。
3、師小結:
生觀看廟會圖,理解什么是廟會。
4、師總結并出示:初一悠閑快樂
5、指導朗讀
正月十五
預設三:
1、“元宵上市,春節的又一個高潮到了。”次前,什么時候出現過高潮?
2、從“又”字中你體會到什么?
3、北京春節的熱鬧景象一浪高過一浪,正月十五的熱鬧表現在哪?自由讀11——12自然段。
4、找出文中描寫花燈的句子,抓住重點詞談體會并指導朗讀。
學情預設:學生有可能不按文章先后順序去找,教師可根據學生的交流情況酌情學習。
5、出示燈展圖
6、除了這么多美麗的燈,還有什么?
總結十五燈火美麗
7、齊讀11——12自然段。
四師導讀13自然段
過了元宵節,天氣轉暖,老北京的人們又開始了新一年的忙碌,一切又恢復了平靜,但老北京春節的熱鬧喜慶卻深深地印在了我們的腦海里。
五引讀領悟寫法
六
1自主閱讀課后閱讀聯接中的短文,比較同是過年,這三篇習作在寫法上有什么不同?
2通過三篇習作的對比,對你的習作有什么啟發?
北京的春節教學設計
學習目標
1、學會本課的14個生字,正確讀寫和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了解老北京春節的風俗習慣,感受春節的熱鬧、喜慶氣氛。
3、體會課文有順序、詳略得當的寫法的好處。
學習重點
了解老北京風俗習慣,體會不同年代和不同地域人過春節的不同之處,感受傳統年文化的獨特魅力,激起學生探究傳統文化的興趣。
學習難點
品味老舍的語言風格,學習有順序、詳略得當的寫作方法。
課時安排
2課時
教學準備
歌曲:《新年好》、關于春節的課件。
學情分析:
六年級是小學階段最高年級。六年級已擁有了一定的語感,能在教師的引導下對文章聯系前后課文進行理解。因此,教師在教學中,讓學生在自主的讀書過程中抓住重點句子體會氛圍,在說中融入情景,同時還注重引導學生積極利用課外資源,增加學生語文實踐的機會,讓學生在語文實踐中發展思維,提高閱讀理解能力。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導入課題
1、播放音樂《新年好》,并出示課件1。
師:聽著這音樂,你們有沒有覺得又回到了過春節的情景呢?你們喜歡過春節嗎?誰來說說你家過春節的事。(喚起學生對春節時熱鬧喜慶氣氛的回憶。)
2、師小結并導入新課:春節是我們中國一個傳統的節日,祥和的節日,也是一個團圓的節日。俗話說:百里不同風,千里不同俗,不同地區,不同民族都有自己的民風民俗。現在,我們就跟隨作家老舍,走進老北京,過一個京味十足的春節,感受獨特的民風民俗和魅力十足的年文化。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大聲朗讀課文,注意讀課文的要求:(播放課件2)
(1)認真讀課文,讀準字音,讀通句子,注意在不理解的地方做上記號。
(2)邊讀邊想,把自己融入文章中去,想想北京的`春節給你留下什么印象?
2、全班交流。
(1)播放課件3:我會讀臘月、蒜瓣、翡翠、雜拌兒、麥芽糖、榛子、栗子、逛天橋、逛廟會
(2)學生各抒己見,教師根據學情順勢而導。
三、深入理解課文,小組合作。
1、快速瀏覽課文,播放課件4,看誰做得又對又快。師巡視,告訴學生提高閱讀速度,讀后同桌交流。
2、全班交流。
(1)了解北京的春節有多長時間。
北京的春節是從哪一天開始,到哪一天結束?(課文在第一自然段開頭寫了照北京的老規矩,春節差不多從臘月初旬就開始了,在最后一段又寫了春節在正月十九結束了。可見北京的春節時間特別長,有一個多月。)
(2)指名生回答,教師小結:這么多重要的日子,作者著重寫的日子有臘八、除夕】正月初一正月十五,并找出相應的自然段。
3、讀文提示:在老舍先生詳寫的這四天中,你最喜歡哪一天呢?現在我們把我們班分成四個小組,每個小組研究一部分的內容,喜歡哪個日子的同學就研究哪部分的內容,(舉手看分配情況,教師指定地點)
4、學生坐定后,播放課件5,看研究要求。
教師強調,聽好研究的規則:哪組找得快,我們就先來研究哪部分的內容,并先給本組加上第一顆星,明白嗎?
四、品讀課文,體會過年的氣氛。
1、指導品讀臘八,播放課件6、7,邊自由朗讀描寫臘八的語段,邊想一想:
(1)、臘八的時候,人們做些什么?你們家在這一天會做同樣的事嗎?
(2)、從中你感受到了作者怎樣的語言風格?(引導學生讀這不是粥,而是會。色如翡翠色味雙全)
2、指導品讀除夕,指名朗讀。
(1)、抓關鍵詞,趕,到處,都穿起,貼上感受除夕的喜慶、熱鬧。
(2)、抓除非,萬不得已,必定體會春節在人們心目中的位置,感受團圓的氛圍。
3、指導品讀正月初一。
小組齊讀,邊讀邊思考:
(1)、正月初一與除夕的氣氛有什么不同?
(2)、正月初一這一天人們都在做些什么?你從中體會到什么?
(3)、你逛過廟會嗎?說說你的感受。播放課件8、9逛廟會
4、指導品讀元宵。
出示課件10、11,全班齊讀,邊讀邊畫。
(1)、分別畫出表示燈的數量多的詞句,表示燈的種類多的詞句,體會人們對元宵節的熱情。
燈的數量多:從處處張燈結彩整條大街像是辦喜事有名的老鋪子都要掛出幾百盞燈來家中也有燈等詞句就可以感受到。
燈的種類多:從各形各色有的一律是玻璃的家中也有燈可以感受到。
(2)、如果你置身于這燈的海洋,你會是什么樣的心情?你能用朗讀將自己的心情表達出來嗎?(指名朗讀展示)
5、師小結:
(1)、老師在這里也歸納了這些日子的風俗習慣,(播放課件12)。
(2)、北京的孩子也和我們一樣,非常喜歡他們的春節,于是就編了一首童謠,(播放課件12)動漫童謠:小孩兒小孩兒你別饞,過了臘八就是年;臘八粥,喝幾天,哩哩啦啦二十三;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掃房子;二十五,凍豆腐;二十六,去買肉;二十七,宰公雞;二十八,把面發;二十九,蒸饅頭;三十晚上熬一宿;初一、初二滿街走。)
五、拓展延伸,學習閱讀鏈接。
1、時間過得真快啊,一眨眼,到了正月十九,北京的春節就結束了,人們又開始了忙碌的生活,是啊一年之計在于春,只有在春天播放希望,秋天才有收獲。
2、自主閱讀閱讀鏈接中的短文,比較它們與課文的不同。
六、作業超市
1、小練筆:(出示課件13)
結合《北京的春節》和自己的實際寫一寫你是怎樣過春節的。
2選擇和春節有關的好詞佳句積累下來。
《北京的春節》教學設計13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了解老北京春節的風俗習慣,感受節日的熱鬧氣氛,體會作者對北京、對生活的熱愛。
2、了解文章的表達順序,并體會文章詳略得當的特點。
[教學重點]
了解老北京風俗習慣,感受傳統年文化的獨特魅力。
[教學難點]
品味老舍的語言風格,學習有順序、詳略得當的寫作方法。
[教學準備]
關于北京春節特色習俗的課件;各地區各民族春節習俗資料
[教學過程]
一、課題導入
1、教師板書:春節
2、教師提問:同學們,看到"春節"這個詞語你們會想到什么?
3、師:春節紅紅火火、熱熱鬧鬧,讓我們帶著喜慶大聲地讀出這個詞語。
4、師:中國地大物博,很多地方的春節習俗都各不相同,今天就讓我們一起走進《北京的春節》去看一看吧!(板書:北京)
二、整體感知
1、師:老舍先生給我們介紹的北京的春節前后一共有一個多月的時間,下面就請同學們打開課本快速地瀏覽課文,找一找每個時間相對應的習俗。
2、出示連線題,把時間及相應的習俗相連
3、師:作者是按照時間順序為我們介紹了北京春節的各種文化習俗,在這些習俗當中,有哪些和我們過春節的習俗不同?請同學們找出來。
三、精讀課文、品味不同的春節文化
師:請你選擇你最感興趣或最想了解的習俗仔細品讀,并在旁邊寫下你的感受。
師:哪位同學說說,你最感興趣的是哪個習俗?(根據學生的回答靈活品味習以下習俗)
一)熬臘八粥、泡臘八蒜
1、課件出示臘八粥的圖片,請學生欣賞
師:同學們看這就是臘八粥,它色澤鮮艷、香甜潤滑,吃起來入口即化,那滋味真是太美了!
這臘八粥的材料可豐富了,實用各種米、各種豆與各種干果熬成的,我們一起,我們一起來數一數有:
生:杏仁、核桃仁、瓜子······
師:只書中提到的就有8種,想一想還可能會有哪些材料?(紅棗、綠豆、紅豆、薏米等) 師:實際上人們也是用熬臘八粥這種方式來歡慶豐收,難怪作者說這不是粥,而是小型的農業展覽會。讓我們帶著豐收的喜悅心情齊讀這段話。(生齊讀)
2、臘八蒜
師:臘八這天人們還要泡臘八蒜,請同學們找到描寫臘八蒜的句子,看看作者是從哪幾個方面描寫臘八蒜的?(顏色、味道)
師:什么顏色?什么味道?(色如翡翠、色味雙美)
師:這色如翡翠、色味雙美的臘八蒜真是叫人看了就想吃,誰來讀讀這個句子?(生讀) 師評(聽了你的朗讀真是讓人胃口打開呀!)
二)買雜拌兒
1、介紹雜拌兒
師:兒童們準備過年,差不多第一件事就是買雜拌兒。說明北京的孩子們都愛吃雜拌兒。這雜拌兒我可是頭一回聽說,誰來給我介紹一下?(生讀)
2、課件出示做雜拌兒的材料
師:哦,有甜甜的膠棗、香香的花生和脆脆的榛子、栗子,那可真是香甜可口呀!你們想吃嗎?(隨機請一名學生讀一讀)
師:大家都想吃吧,讓我們齊讀一次。
3、學習破折號的作用
師:作者給我們介紹雜拌兒時,用了三個破折號,它們分別有什么作用?(生答) 師:全文共有8個破折號,課后同學們可以去看一看。
三)祭灶王
1、了解灶王
師:這灶王是誰?你們知道嗎?(舊時民間供奉在鍋灶附近的神)
2、人們是怎樣祭灶王的?找出句子讀一讀。
3、這段文字充分體現了老舍先生語言文字的幽默,你能試著找一找具體體現在哪些詞句嗎? (彩排美其名叫送灶王上天有糖粘住灶王的嘴,他到了天上就不會向玉皇報告家庭中的壞事了。)
4、讓我們一起來感受一下老舍先生幽默的語言。(齊讀)
四)逛廟會
1、師:逛廟會可熱鬧、可好玩了,小孩子們特別熱心去逛。因為廟會上有演戲的、有玩雜耍的、還有各種茶點、玩具賣。小孩子們去了,一定不會空手而歸。
2、欣賞逛廟會圖片
五)元宵燈會
1、元宵燈會把北京的新年推向了高潮,讓我們先來一睹為快吧!(欣賞圖片)
2、師:真美呀,這正是作者筆下的——處處懸燈結彩,整條的大街像是辦喜事,火熾而美麗。
3、自由朗讀描寫元宵燈的句子,看看作者是從哪兩個方面來寫的?(種類多、數量多)
4、哪里看出種類多,哪里看出數量多?
5、生找出相關詞、句。
6、師補充:從彩繪全部《紅樓夢》、《水滸傳》故事,也能看出燈的數量多。這些彩繪燈也是對我國悠久歷史文化的.宣傳。
7、想一想,還可能會有什么燈?
8、誰能通過朗讀把元宵節的喜慶、熱鬧表現出來?(配樂朗讀)
9、通過描寫燈會與描寫吃湯圓的對比,體會詳略得當的寫作手法。
四、課堂總結、拓展
師:正是這些有趣的活動及吃團年飯、貼對聯、守歲、拜年等構成了北京春節特有的文化習俗。我國是一個多民族國家,每個民族都有自己獨特的春節文化,最后讓我們一起了解一下少數民族的春節文化習俗。(課件出示)
反思
教學是門遺憾的藝術,每一節課都有值得反思的地方,我所教學的這一節課,有以下幾點不足:
1教學過程中,我安排了一個環節,就是讓孩子們聯系實際談談過年的感受,學生爭先恐后、滔滔不絕地發表著自己的見解,這時我本應該根據學生的一些感受而把他們帶回文本當中,讓他們體會老北京是怎樣過春節的,讀讀課文,感受老舍先生語言的魅力,可是,我卻一味地想讓孩子們多說一點,把課堂還給他們,忽視了教師的指導作用。在今后的授課中,我應該學會把握教材,課上適當的放和收。
2學生沒有學會處理資料。學生課前收集了大量的資料,資料大多很長,內容雜,他們還沒有學會處理資料,不知道可以去除一些關系不太緊密的內容,從一大堆資料中提煉一些有用的精華資料。看來還是要交給學生處理的方法,要真正落到實出。鼓勵學生通過多種方式豐富學習資源,開闊自己的視野,豐富自己的精神世界。
《北京的春節》教學設計14
【學習目標】
1.學會本課的14個生字,正確讀寫和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了解老北京春節的風俗習慣,感受春節的熱鬧、喜慶氣氛。
3.學習課文有順序、詳略得當的寫法。
4.積累詞匯,培養語感,能仿照課文說說自己家鄉過年的習俗。培養學生熱愛家鄉,熱愛生活的思想感情。
【學習重點】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理解課文內容。
2.了解老北京風俗習慣,感受傳統年文化的獨特魅力。
【教學難點】
品味老舍的語言風格,學習作者為突出北京春節的民俗特點所采用的表達方法,尤其是有順序、詳略得當的寫作方法。
【教學時數】
兩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激發興趣,導入新課
師:播放鞭炮聲(你會想起什么場景,引出春節) 師板書春節
師:老師找了一首關于老北京過春節的習俗的歌謠,咱們一起來讀一讀吧!
孩子孩子你別饞,
過了喇叭就是年。
臘八粥喝幾天,
哩哩啦啦二十三。
二十三,糖瓜兒粘,
二十四,掃房日,
二十五,炸豆腐,
二十六,燉羊肉,
二十七,殺只雞,
二十八,把面發,
二十九,蒸饅頭,
三十晚上熬一宿,
大年初一扭一扭。
師:同學們讀了這首兒歌,有什么感受?
生:……
師:老舍先生有一篇文章,也寫了老北京過春節的情景,今天我們就一起來學習這篇課文。題目就叫:老北京的春節。補充完課題。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師:請同學們自由地讀課文,把自然段標出來,同時想一想:北京的春節從整體上給你留下了什么印象?如果有不理解的地方,自己做好記錄。
1.整體感知:
說說北京的春節從整體上給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2、出示難讀詞語,檢查預習
分為三類:生字新詞、兒化音、輕聲音節
3.交流讀懂的地方和不懂的地方:
⑴在學習過程中,自己讀懂了哪些地方?如:
臘月:農歷的十二月。臘月的最后一天,就是我們說的.除夕。除夕的第二天就是正月初一,也就是我們說的過年。
初旬:一個月分上中下三旬,一旬是十天。初旬就是一個月的開頭十天。
⑵還有哪些地方沒有讀懂,提出來,大家一起解決。如:
空竹:可以看看錄像或圖片,了解空竹有不同種類,玩法很多,還能發出哨聲,很好玩。
逛天橋:不是逛我們平常說的人行天橋。天橋是老北京一個非常熱鬧的地方,當時有河也有橋,所以叫天橋。天橋是一個非常大的市場,有很多民間藝人在賣藝,有很多北京小吃,還有很多說書的,還可以買賣各種東西等。
殘燈末廟:結合注釋,聯系課文內容,可以知道是指春節結束的時候。
三、讀課文,了解老北京春節的時間和風俗習慣
1.了解北京的春節有多長時間:
北京的春節是從哪一天開始,到哪一天結束?
(課文在第一自然段開頭寫了“照北京的老規矩,春節差不多從臘月初旬就開始了”,在最后一段又寫了“春節在正月十九結束了”。可見北京的春節時間特別長,有一個多月。)
2.默讀課文,思考下列問題。
在這一個多月的時間里,老舍先生寫到了哪些天的事情呢?請同學們默讀課文,把老舍先生寫到的時間畫出來,再看看在這些時間里具體有哪些風俗習慣,一會兒大家匯報。
3.匯報交流,了解寫作的順序和春節的習俗:
⑴請同學們一邊聽一邊對照自己找出的答案,看看有哪些地方不一樣,做上記號,呆會兒一起討論。
⑵同學們在了解老北京春節的時間和風俗習慣的同時,有沒有發現課文的寫作順序?(時間順序)
四、自由朗讀,練習難讀的句段
1.自由練讀:
師:通過閱讀與交流,我們對北京春節的習俗了解得更清楚了。現在自由練習朗讀課文。如果有覺得難讀的地方,多讀幾遍,爭取讀的熟練準確。
2.展示朗讀:
五、結束語與作業布置
師:這節課,我們了解了北京春節的習俗,了解了課文的寫作順序,理解了不懂的地方,練習了難讀的語句。這篇課文中有很多生字新詞,下課后請同學們認真抄寫,準備在下節課聽寫。
《北京的春節》教學設計15
一、復習導入
1、聽寫詞語。(根據學情而定)
2、課文是按什么順序寫的?(時間)
3、北京的春節究竟是怎樣過的?說出各個時間段都有些什么習俗。(參見上節課的表格)
二、了解其他習俗,體會北京的年味兒
北京的春節,除夕那一天可是熱鬧得不得了,爆竹聲聲迎新春,對聯條條慶春來,家家團圓共守歲,紅紅火火過大年。那么其他的日子呢?其他的日子也一樣讓人印象深刻,請同學們自讀課文,你從其他節日又能體會到怎樣的年味兒,旁注在書中。
交流反饋,點明每個日子獨有的滋味,穿插朗讀,體會語言特色。
初一:全城休息體現出悠閑。
廟會里應有盡有,大家愛逛廟會體現出富足祥和。
比賽不為爭第一體現出閑適隨意。
小結:初一與除夕相比,一樣喜慶一樣歡樂,但滋味卻大有不同,如果說除夕是一頓大餐,那么初一就是隨意小點了。所有的人都給自己放了大假,隨意地走親訪友逛廟會,在那一天,沒有生活的壓力,沒有了競爭的壓力,有的只是那份無憂無慮的悠閑。
元宵:各處都張燈結彩,燈火通明體現出喜慶。
小孩放花炮體現出熱鬧。
必須吃元宵體現出幸福溫馨。
小結:相比較初一的閑適隨意,元宵則多了一份熱鬧。這是一個燈火通明充滿著夢幻色彩的日子,這是小孩子歡天喜地又吃又玩的日子,這是一個全家團圓充滿著溫馨和幸福的日子。
臘八:家家熬臘八粥泡臘八蒜而且講究,體現了一份隆重。
小結:春節的帷幕就是在這一天正式拉開的,臘八粥和臘八蒜的講究體現了北京人對春節的重視。
臘月初旬到除夕:孩子們準備過年,體現了隆重,熱鬧,歡喜。
大人們忙亂體現了隆重,喜慶。
臘月二十三:喜慶。
過了二十三到除夕:忙碌,隆重,充實。
殘燈末廟:冷清,回復往日的平淡。
三、理解詳略
1、小結:老舍先生以簡潔生動的語言介紹了老北京過春節時的.種種規矩,表達了老北京人打心眼里對春節的熱愛,對生活的熱愛。課文篇幅不長,卻把老北京過春節時一個月左右的習俗寫得清清楚楚,這么多的習俗老舍先生是怎樣安排詳略的呢?
2、交流。
明確除去三個最重要的日子——除夕、初一、元宵,其他日子都是略寫。
為什么要這樣安排詳略?有什么好處?(這三個日子最重要,也最能體現北京春節熱鬧、喜慶、隆重、歡樂的年味兒,其他日子都是為這三個節日做鋪墊的。這些安排詳略,能突出重要節日,把北京春節獨有的年味兒表達得淋漓盡致。)
四、比較閱讀,體會語言特色
其他地方又是怎樣過年的?其他作家又是怎樣寫過年的?
瀏覽閱讀鏈接中的兩篇文章,聯系課文從作者對過年的情感、選材角度、語言特色三方面去比較三篇文章的異同。(具體理解見教材分析)
從而體會課文語言多用短句,客觀描摹為主,但蘊涵著老舍對北京民俗文化的熱愛,對生活的熱愛。
五、理解習俗之本質。
為什么過年有那么多習俗,老舍和斯妤卻仍然那么喜愛?
小結:看似繁瑣的規矩背后是人們對于美好生活的追求,希望忙碌了一年,能在一個重要的節日里,全家團圓在一起,吃得好,玩得好,過得好。
討論:你該如何看到我們寧波過年的習俗?甚至其他節日的習俗?
明確:無論什么習俗,背后都有人們美好的祝愿,要理解并尊重。
六、交流上節課布置的作業:想要查找的民風民俗
交流想要查找研究的內容,引導查找同一內容的學生建立合作關系。
內容:節日習俗;婚嫁習俗;民居習俗;飲食習俗;起居習俗;服飾習俗;育兒習俗;養老習俗……
方法:詢問長輩;上網搜索;閱讀書籍……
七、作業
1、完成《作業本》的題目。
2、從喜愛或抵觸中選一個角度,寫寫自己是怎樣過春節的,字數不超過250。
3、閱讀《北京的春節》原文,推薦閱讀老舍兒子選編的《老舍講北京》。
4、根據所要調查的內容,查找資料,最好有圖片、實物、音頻、視頻等資料。(此作業可慢慢完成,一直到習作前才結束。)
【《北京的春節》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北京的春節》教學設計06-05
《北京的春節》教學設計05-04
北京的春節教學設計03-28
《北京》教學設計04-07
北京教學設計04-17
《北京》教學設計(實用)04-17
老舍《北京的春節》教學設計(精選10篇)03-26
北京的春節優秀的教學設計(通用12篇)04-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