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方體的認識》教學設計15篇[精選]
作為一名老師,通常需要用到教學設計來輔助教學,教學設計是一個系統化規劃教學系統的過程。那要怎么寫好教學設計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長方體的認識》教學設計,歡迎大家分享。
《長方體的認識》教學設計1
一、教學內容
北師大版小學數學五年級下冊11—13頁。
二、教學目標
1、通過觀察、操作等活動認識長方體和正方體,讓學生知道長方體和正方體的面、棱、頂點以及長、寬、高(或棱)的含義,掌握長方體和正方體的基本特征,理解它們之間的關系。
2、讓學生在操作活動中經歷探究的全過程,通過合作學習進一步積累探究經驗,增強空間觀念,發展數學思考能力。
3、讓學生體會立體圖形學習與實際生活的聯系,感受其價值,增強數學學習的興趣和學好數學的自信心。
三、教學重難點
重點:掌握長方體、正方體的特征,以及長方體和正方體之間的關系。難點:通過觀察、操作等活動概括出長方體、正方體的特征。
四、課型:新授課(幾何圖形教學)
五、教學課時數:1課時
六、教學準備:課件、長方體或正方體的紙盒
七、教學過程
(一)復習引入
師:同學們,低年級的時候,我們已經學過一些平面圖形,如:長方形、正方形等。誰能說說長方形、正方形有哪些特點?
師:除了平面圖形外,我們還認識了一些立體圖形,有哪些?(長方體、正方體、圓柱、球)師:那你能很快找出下面圖形中,哪些物體是長方體、正方體嗎?(課件出示主題圖)師:生活中,你還見過哪些物體的形狀是長方體或正方體?
師:剛才同學們能準確找出長方體和正方體的物體,但是你們是根據什么判斷出來的呢,它們到底各有哪些特點?這節課,我們來學習“長方體的認識”(板書課題)
(二)動手實踐,探索新知
1、初步感知面、棱、頂點的含義。
師:下面,請同學們先認真觀察一下你手中的長方體紙盒,說說你有什么發現?(學生匯報)師:下面請同學們跟著老師先來認識一下長方體中幾個重要的名稱。師:(手模長方體的面)在長方體中,圍成它的這幾個部分叫做什么?生:叫做“面”。(師板書:面)
師:用六個面能隨便圍成一個長方體嗎?為什么不能,長方體的面有什么特點呢,一會兒請同學們自主探討這個問題。
師:(手模一條棱)兩個面相交的地方形成了一條直線,這又叫長方體的什么?(板書:棱)師:你還能找出長方體中的其他條棱嗎?
師:長方體中,這些尖尖的又叫什么?(板書:頂點)師:它是怎么形成的?(由3條棱相交于一點而形成的`)
2、探究長方體的特征
師:下面,請同學們小組中認真觀察你手中的長方體,從面、棱、頂點三個角度來研究長方體有哪些特點?
師:哪個小組來匯報一下你們的發現?
小結:長方體有6個面,12條棱,8個頂點,每個面都是長方形(也可能有兩個相對的面是正方形),相對面完全相同,相對的棱長度相等。
3、認識長方體的長、寬、高
師:剛才,我們知道了三條棱相交,形成一個頂點,那相交于一個頂點的這三條棱長度相等嗎?它們叫什么呢?
小結:相對的棱長度相等,底面上的兩條棱分別叫做長和寬,豎直方向上的棱叫做高。
4、探究正方體的特征
師:當長方體的三組棱都相等的時候,你認為這將會變成什么物體?出示一個正方體(正方體)師:下面,你能總結出正方體的特征嗎?
小結:正方體的6個面是完全相同的正方形,正方體12條棱長度相等。
5、討論比較長方體和正方體的特征。
師:根據我們剛才的發現,下面請同學們獨立完成課本第20頁的表格。討論:正方體是在具有長方體這些特征的前提下,它的獨特之處是什么?歸納小結:正方體是特殊的長方體。
(三)實踐運用,鞏固新知
師:請在小組中,用你手中的長方體完成課本第20“練一練”第一題。師:接著完成課本21頁第3題,說說你是怎么思考的?
師:完成課本第20頁的第2題,計算的過程中,你有什么更簡便的方法嗎?
(四)課堂小結
這節課我們主要學習了哪些內容?你有什么收獲或感受?你覺得還需要提醒大家些什么?
八、作業布置
學困生:完成《同步伴讀》第11頁的“基礎訓練”。優生:完成《同步伴讀》第11頁。
九、板書設計
長方體
長方體的認識
正方體
十、教學反思
部分學生對長方體(或正方體)的特點不清楚,他們的空間想像能力較差,找不到各個面所對應的長與寬,部分學生對長方體(或正方體)的棱長總和不會求,特別是應用題中講到做一個長方體框架,至少需要多少厘米長的木條時,學生不理解就是求棱長總和。
《長方體的認識》教學設計2
一、教學內容
北師大版小學數學五年級下冊11—13頁。
二、教學目標
1、通過觀察、操作等活動認識長方體和正方體,讓學生知道長方體和正方體的面、棱、頂點以及長、寬、高(或棱)的含義,掌握長方體和正方體的基本特征,理解它們之間的關系。
2、讓學生在操作活動中經歷探究的全過程,通過合作學習進一步積累探究經驗,增強空間觀念,發展數學思考能力。
3、讓學生體會立體圖形學習與實際生活的聯系,感受其價值,增強數學學習的興趣和學好數學的自信心。
三、教學重難點
重點:掌握長方體、正方體的特征,以及長方體和正方體之間的關系。
難點:通過觀察、操作等活動概括出長方體、正方體的特征。
四、課 型:新授課(幾何圖形教學)
五、教學課時數:1課時
六、教學準備:課件、長方體或正方體的紙盒
七、教學過程
(一)導入:
同學們,你們好,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北師大版小學數學五年級下冊第二單元的內容。我們先來學習第一課時長方體的認識。在開始上課之前,你可以在身邊找一找有沒有這樣的長方體或正方體形狀的物品,當然,如果有能拿在手上的長方體或正方體的紙盒兒就更好了。
說到長方體和正方體啊,相信同學們都不陌生,在我們的生活當中,到處都可以看到長方體或者正方體形狀的物品。我們在一年級上學期的時候就已經能夠辨認長方體和正方體啦。在四年級下學期的時候,我們也曾與長方體和正方體在數學書中相遇,,那今天我們再來學習長方體和正方體從哪兒入手呢?有個成語啊,叫名正言順,我們就先從認識長方體和正方體各要素的名稱開始吧。
(二)新授
師:請你拿出自己手中的長方體或者正方體,跟隨老師一起來認一認吧。
師:這是面,這是棱,這是頂點?你都找到嗎?
師:那關于長方體和正方體,你已經了解了哪些知識呢?讓我們用上面、棱、頂點,這樣的詞語來說一說吧。
師:我們先來聽聽同學們是怎么說的。
生:(A.長方體有六個面,每個面都是長方形,正方體也有六個面,每個面都是正方形。B.長方體有12條棱,有八個頂點)。
師:這兩位同學呀,數出了長方體、正方體面、頂點、棱的數量,他們數的對嗎?我們一起跟隨視頻中的同學數一數吧。
生1:上面、下面,前面、后面,左面、右面,有三組相對的面,一共是六個面。
師:這位同學呀,他數出長方體有三組相對的面,那正方體呢?我們也可以這樣來數,上面和下面,左面和右面、前面和后面。
師:那長方體棱的數量呢?
生2:我把棱分成三組。首先,我們來數最長的一組。1、2、3、4。一共有四條。然后我們來數與我垂直的一組。1、2、3、4。也有四條。最后我們來數豎著的一組。一、二、三、四。還是四條,那么一共有12條棱。
師:這位同學是把長方體的棱分成了三組來數的。我們在數的時候還可以像這樣分成四組來數,看出老師是怎么分的了嗎?把從同一頂點出發的三條棱看作一組,三加三,數棱的時候還可以像這樣分成四組來數,看出老師是怎么分的嗎?把從同一頂點出發的三條棱看作一組,三加三,再加三,再加三。四個三一共是12條棱。
師:那頂點的數量呢?
生:一共有八個頂點,上面有四個頂點。下面有四個頂點。
師:這位同學呀,他把頂點看做了上面四個,下面四個,其實我們還可以把它看作左面四個,右面四個,或者前面四個,后面四個。我們再來看看正方體的頂點。前面有四個,后面也有四個,也是八個頂點。
師:剛才呀,同學們數出了長方體和正方體的面、棱、頂點的數量,那我們現在把這些數量記錄在表格里吧。表格兒是幫助我們記錄和整理數據的好幫手。
師:關于長方體和正方體,你還想了解哪些內容呢?我們聽聽同學們怎么講。
生1:知道長方體的面棱頂點有什么用呢?
生2:長方體和正方體有哪些相同之處,又有哪些區別呢?
生3:正方體好像也是一種長方體,但是它比較特殊,那他都特殊在哪里呢?
生4:為什么有的長方體上面有正方形呢?
生5:長方形和長方體之間有什么關系呢?
師:同學們,剛才你們的發言中啊,關注了形與體之間的關系,還關注了長方體與正方體之間的關系。那,接下來就讓我們進一步從面的形狀、大小關系以及棱的長度關系,這些方面對長方體和正方體的特點作進一步的研究吧。你有什么想法嗎?讓我們看看視頻中的同學們是怎么樣去探索和研究的。
生1:我用尺子量啦,這個長方體中12條棱的長度,其中這四條棱,長度是22厘米。這四條棱,長度是14.5厘米。而這四條棱,長度是7.5厘米。我發現在長方體中相對的四條棱的長度是相同的。
師:這位同學呀,他通過測量發現長方體中相對的四條棱長度一樣。我們再看看下面一位同學是怎么想的。
生2:我把這個正方體魔方的一個面躺在那張紙上,是個正方形。我再把其他面也放在上面。我發現正方體每一個面都是完全一樣的。
師 :這位同學把正方體的魔方的面畫在紙上,她發現每一個面的大小都是一樣的,那同樣也就說明了每個面每條棱都是一樣長的。
生 :現在我把這個長方體的上面剪下來,放在它的相對面上,可以完全重合在一起,這就說明上下相對的兩個面是一樣大的。我又剪下了左面和后面,分別與右面和前面進行比較,也得出了同樣的結論,長方體相對的兩個面的形狀大小完全一樣。
師:這位同學呀,他通過拆、剪、重合的方法,說明了長方體相對的面大小和形狀完全一樣,那不拆不剪,能得到這樣的結論嗎?我們來看看下面這位同學。
生:我分別記錄了長方體六個面的長和寬的長度,而且相對的面都是一樣的。
師:這位同學呀,他通過測量六個面的長和寬,得出了這樣的結論,那要是不拆、不剪、不測量,你有什么辦法嗎?我們聽聽下面這位同學的想法。
生:我是推導出來的,在我的長方體中,每個面都是長方形的,因為長方形的兩個長是相等的,所以這兩條棱是相同的,這兩條棱是相同的。這兩條棱是相同的,這兩條是相同的,所以這四條棱是一組相同的棱。我們用這個方法還可以推出第二組、第三組相同的`棱。我們現在要證明這個長方體的兩個相對的面是一樣的,那么我們就要知道這兩個長方形的長和寬是不是一樣的,根據我們剛才的發現,我發現他的長正好是同一種相同的棱寬,也正好是同一組相同的棱,所以這兩個相對的長方形是一模一樣的。
師:剛才這位同學呀,他利用長方形邊的特點推導出長方體中相對的面,大小和形狀是完全一樣的。剛才同學們呀,利用測量、謄畫、拆剪、重合以及推理的方法,得出了這樣的一些結論,我們把它寫在表格中吧。
(板書)長方體六個面都是長方形,相對的兩個面完全相同。相對的四條棱長度相等。正方體六個面都是正方形,六個面都相同,12條棱長度都相等。
師:對同學們得出來的這些結論,你還有什么問題嗎?聽聽這位同學怎么說的。
生:長方體中會不會有正方形呢?可能有幾個面是正方形呢?
師:同學們,你們見過有的長方體上面有正方形嗎?會有幾個呢?請你想一想。我們來聽聽同學們是怎么討論的。
生A:一定不可能有1、3、5個正方形,因為相對的面是相同的,正方形的個數一定是偶數。
生B:可以是兩個,像這個牙膏盒或者這個海綿坐墊兒。
生C:那四個呢?
生D:如果四個面是正方形,那剩下的兩個面也一定是正方形,那就是六個正方形,也就是一個正方體啦。
師:通過同學們的討論,你是不是和劉老師一樣更加清楚了長方體上可以有正方形的面,可能有兩個正方形的面,那有的同學呀,還對這樣的長方體做了進一步的觀察,我們來看看他說了什么。
生E:老師,我發現,如果一個長方體有兩個相對的面是正方形,它也有一些特殊的地方,比如它有八條棱,都是相等的。而且,除了上下兩個正方形的底面,其他四個長方形的側面也是完全一樣的。
師:嗯,嗯。那根據剛才同學們的討論和觀察,我們再次把表格完善一下,在長方體中也有可能有兩個相對的面是正方形。在長方體中最多有八條棱,長度相等。那現在同學們我們發現。長方體當中所有的特點,正方體都是具有的,所以我們可以說正方體是特殊的長方體。了解了這么多,那關于長方體和正方體的大小,我們該如何來描述呢?請你想一想。
生:我可以說一說這個長方體有多長,有多寬,有多高。
師:嗯,多長、多寬、多高都與長度相關。在點、頂點、面和棱這三個要素當中,棱是可以用長度來測量的。那如果有一條棱缺席啦,你還知道這個長方體的大小嗎?還能知道嗎?那要是再少一條棱呢?還知道嗎?再少一條,還能知道嗎?那少到什么程度?不能再少啦。
生:一般長方體有三組不同長度的棱,每組有四條,只要三組中能各剩下一條棱,我就能描述出這個長方體的形狀和大小。
師:三組中各剩一條。那要剩下這樣的三條棱,你能知道這個長方體的大小嗎?
生:能,
師:那剩下這樣的三條棱,
生:也可以。
師:也可以這樣的嗎?
生:還行,
師:那這樣的也是可以嗎?
生:當然可以,
師;我們就稱這樣的三條棱為長方體的長、寬、高。一般情況下呀,我們選擇從同一頂點出發的三條棱作為長方體的長、寬、高來進行標記。那對于正方體呢?它的12條棱都是一樣長的,所以我們只要知道其中一條棱的長度就知道這個正方體的大小了。
(三)小結
今天這節課呀,我們一起了解了長方體和正方體的大小了,一起了解了長方體和正方體各要素的名稱,知道了他們的特點,也知道了正方體是特殊的長方體,在課后你可以繼續做一做長方體、正方體的框架,做一做長方體、正方體的紙盒兒,相信會對你進一步了解長方體和正方體有很好的幫助喲。
八、板書設計
長方體的認識
長方體 正方體
面 6 6
棱 12 12
頂點 8 8
《長方體的認識》教學設計3
教材分析:
本單元教學內容包括: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認識、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表面積、長方體和正方體的體積。在長方體和正方體的體積一節中,還介紹了容積的概念。學生在第一學段已經初步認識了一些簡單的立體圖形,能夠辨別出長方體、正方體、圓柱和球,本單元在此基礎上系統學習長方體和正方體的有關知識。長方體和正方體是最基本的立體圖形,通過學習可以使學生對自己周圍的空間和空間中的物體形成初步的空間觀念。教材內容注重與實際生活的聯系,結合學生所熟悉的事物進行安排,讓學生學以致用,同時,教材內容還具有鮮明的時代特征。教材內容的呈現體現了通過學生動手操作、自主探究學習掌握知識的特點,讓學生在活動中加深對概念和計算公式的理解,培養學生自主探究能力,發展學生的思維。
學情分析:
學生在第一學段初步認識了立體圖形,有一定的認識基礎。同時也已經掌握了平面圖形的知識,為學習立體圖形作好了準備。
通過前面的學習,學生探究學習的能力和思維能力都有很大提高,為學習新的知識鍛煉了能力方面的基礎。
長方體和正方體在日常生活中非常普遍,與學生的生活密切相關,為學生的學習提供了豐富的感性材料。
由平面圖形擴展到立體圖形,是學生發展空間觀念的一次飛躍,教學中應該注重學生的學習體驗,讓學生在探索活動中掌握知識的內涵,轉化為自身的能力
教學目標:
1、使學生認識長方體正方體,掌握長方體、正方體的特征,初步學會看立體圖形。
2、使學生認識并理解長方體、正方體的長、寬、高。
3、能比較區別長方體與正方體的特征。
3、通過引導學生觀察、操作,培養學生的探索意識和實踐能力,培養學生初步的空間觀念和想象能力。
教學重、難點:
1、掌握長方體、正方體的特征,認識長、寬、高。
2、初步建立“立體圖形”的概念,形成表象。
教學準備:
教師:多媒體課件;長方體、正方體模型;長方體、正方體形狀的紙盒;長方體框架。
教學過程:
一、導入
師:同學們,在我們的生活中,有各種各樣的物體。
(課件:書27頁冰箱、磚、樓房、衣柜電視機、包裝箱等)
師:冰箱、磚、樓房、衣柜電視機、包裝箱這些物體都是什么形狀的?
(板書:長方體、正方體)
師:像長城上的磚、高樓、衣柜、冰箱這些物體都是正方體(課件:由實物抽象出長方體圖形);電視機包裝箱這種物體都是正方體(課件:由實物抽象出正方體)。
生活中還有哪些物體的形狀是長方體或正方體的呢?
師:這節課我們就來進一步認識長方體和正方體。(板書:長方體正方的認識)
二、長方體的認識
1,課前就布置學生把課本后面的兩個圖剪下做長方體和正方體。
2、認識長方體的面、棱、頂點
師:請同學們首先拿出自己準備的長方體物體和老師一起來仔細觀察。
⑴、教師:用手摸一摸長方體是由什么圍成的?
學生:面。(教師板書:面)
師:長方體一共有幾個面?你能在各個面上分別標上、下、左、右、前、后各個方位嗎?
⑵、教師:請用手摸一摸兩個面相交處有什么?
學生:有一條邊。
教師:這條邊稱為棱。(板書:棱)數一數一共有幾條棱?
⑶、教師:請摸一摸三條棱相交處有什么?
學生:尖。
教師:相交的這點稱為頂點。(板書:頂點)一共有幾個頂點?
2、研究長方體的特征
⑴、觀察、交流:
師:現在我們已經知道了長方體各個部分的名稱,那長方體具體又有那些特征呢?
請同學們用自己的長方體,參考討論提綱來研究長方體的特征,將結果填在表格中。
⑵、匯報、展示:
面:
師:長方體一共有幾個面?每個面是什么形狀?
有特殊情況嗎?(相對兩個面是正方形)
師:那些面是完全相同的?
棱:
師:長方體有幾條棱?哪些棱長度相等?
頂點:長方體有幾個頂點?
長、寬、高
師:相交于頂點的三條棱的長度相等嗎?
相交于一個頂點的三條棱的長度分別叫著長方體的長、寬、高。(課件演示長、寬、高)
三、正方體的認識
3、研究正方體的特征:
1、觀察、交流:
師:剛才我們圍繞長方體的面、棱、頂點研究了長方的特征,你能用同樣的方法研究出正方體的特征嗎?
2、匯報、展示:
面:6個完全相同的正方形。
棱:12條棱長度都相等。
頂:8個。
長方體與正方體的特征比較
1、師:讓我們來對比長方體和正方體的特征,說一說它們的相同點與不同點。
2、學生討論后歸納:長方體和正方體在面、棱、頂點的數量上都相同;在面的'形狀、面積、棱的長度方面不相同。
3、師:看一看長方體的特征正方體是否都有?那我們可以說長方體和正方體的關系是?
學生:正方體是特殊的長方體。
2、書本:31頁
⑴、和a平行的棱有幾條?
⑵、和a相交并垂直的棱有哪幾條?
⑶、和b平行的棱有幾條?
3、判斷。正確的在括號里畫√,錯誤的畫×。(投影片)
(1)、長方體有6個面,12條棱和8個點。()
(2)、長方體相對的面的大小、形狀相等。()
(3)、長方體的六個面一定是長方形;()
(4)、正方體的六個面面積一定相等;()
(5)、一個長方體(非正方體)最多有四個面面積相等;()
(6)、相交于一個頂點的三條棱相等的長方體一定是正方體。()
4、書本:32頁第7題
小賣部要做一個長4米、寬2,高1米的玻璃柜臺,現要在柜臺各邊上都安上鐵皮,這個柜臺需要多少米鐵皮?
教學反思:
《長方體和正方體的初步認識》,是學生由平面圖形到立體圖形的一次過渡,也是學生學習其它立體圖形的基礎。是學生對圖形認識的一個轉折點,它從平面圖形過渡到立體圖形,從計算面積到計算體積,而且對于學生空間觀念的發展更是一個質的飛躍。學生在空間方面的認識從二維發展到了三維。雖然說長方體在學生的身邊隨處可見,但是要發現它的特征,還是不怎么容易的,特別是對于那些構建空間念能力薄弱的學生來說,是比較難理解的。回顧整個教學過程,有以下幾點值得自己回顧和總結。
1、遵循學生認知規律,正確把握教學起點
本節課我是在充分研讀教材、分析學情的基礎上展開教學的,充分尊重了學生的已有知識,遵循學生的認知規律、學習經驗、學習興趣,恰當地把握了教學起點。例如本課在導入時,以尊重學生原有知識經驗為基礎,開門見山設計了辨認生活中那些物體是長方體、正方體,然后直接轉入長方體正方體特征研究,避免了教學拖沓、使學生迅速進入學習的重點。
2、注重動手操作,讓學生積累空間觀念。
長方體正方體的認識在幾何形體知識屬于直觀幾何階段,教學時我注重引導學生動手操作實踐,讓學生在看一看、摸一摸、認一認等實際操作中,使自己的多種感官參與活動,豐富自己的感性認識,掌握幾何形體的特征,不斷積累空間觀念。
3、教會知識,更要教會獲取知識的方法。
本節課的題目是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認識,但在教學設計上我把重點放在長方體的研究上。教會學生研究的方法、得出長方體的特征,然后讓學生用類比法參照長方體特征研究過程研究正方體的特征,最后進行兩者之間的異同比較完成新知識的學習。這種過程的設計既留給了學生足夠的自主探究的空間,同時又教會了一種知識探究的方法。學生學會了知識,也提高了能力。
4、教學中的一些不足。
⑴、老師對學生引導太多,放手太少。在研究探索長方體正方體的特征的過程中給出的時間太過倉促,部分學生研究的不夠從分。
⑵、課堂中老師學生之間的傾聽與反饋以及教學中的自然生成的把握,還要從細微處去觀察去撲捉。
⑶、練習的設計要更全面、更扎實、更巧妙。
《長方體的認識》教學設計4
一、課題
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認識
二、教學目標
(一)掌握長方體和正方體的特征,認識它們之間的關系。
(二)培養學生動手操作、觀察、抽象概括的能力和初步的空間觀念。 教學重點和難點
(一)長方體和正方體的特征。
(二)認識立體圖形,發展學生初步的空間觀念。 教具準備
三、教具
長方體框架、長方體、正方體、圓柱、墨水瓶盒等,課件 學具:長方體和正方體紙盒。
四、教學過程
(一)復習準備
同學們,我們一起來回憶一下以前學過什么圖形?誰來說說 (學生說)
不錯,那誰來說以說它們當中哪些圖形是平面圖形?哪些是立體圖形?(邊敘述,邊出示幻燈片)
今天我們就來進一步認識這些圖形中的兩個——長方體和正方體 (板書:長方體和正方體)
(二)新授
1、老師今天帶來了長方體(展示長方體)和正方體(展示正方體)。 2、還記得我們以前認識圖形的一些方法嗎?誰愿意來給老師說說? (學生說:摸一摸,看一看,比一比,量一量,數一數 ……)
我們今天進一步認識長方體和正方體,老師要看一下你們都用了哪些方法?
現在請仔細觀察你的長方體和正方體,想一想,它是由哪些部分組成的'?我請......
(學生說)
3、說的真好,長方體和正方體都是由面、棱、頂點三個部分組成的,那誰來指指長方體的面是哪一個部分?
(請一個學生上臺來說)
拿出你們的長方體和正方體摸摸看。 誰來指指長方體的棱是哪一個部分? (請一個學生上臺來說)
拿出你們的長方體和正方體摸摸看。
那長方體或正方體的頂點又是指哪一個部分?請同桌互相指指看看。 (同桌互相指頂點) (課件出示)
數學上我們把長方體或正方體平平的部分叫做面,把兩個面相交的線段叫做棱,我們把三條棱相交的點叫做頂點
今天我們就從面、棱、頂點三個方面來研究長方體和正方體 首先研究長方體,我們一起來讀一下討論要求。 (學生讀要求)
現在每排的4個同學為一個小組,分組討論,并將討論的結果填寫在老師發放的表格中。
《長方體的認識》教學設計5
教學內容:九年義務教育小學數學第二冊第23頁教學內容。
教學目的:
1.讓學生直觀認識長方體和正方體,初步掌握它們的特征,會辨認這兩種圖形。
2.培養學生動手操作能力、觀察能力和初步的歸納概括能力。
3.精心組織學生活動,激發學生興趣,培養學生主動探索的欲望和創新精神。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激發興趣
上課尹始,教師出示燈片:由若于長方形和正方形組成的童話式的圖形王國城門圖。然后教師談話:"小朋友,在這里你能找出我們的老朋友長方形和正方形嗎?"
[評析:活潑的畫面,生動的語言,能很快地集中學生的注意,激發學習興趣,既讓學生回顧了舊知,又喚起了學生參與學習的欲望。]
二、直觀導入,初步感知
教師拉開燈片的覆蓋片,顯示出長方體和正方體,并提出兩個問題,(1)老師給大家介紹兩個新朋友,它們是誰呢?有誰認識它們?(2)長方體、正方體跟我們的老朋友長方形、正方形相同嗎?為什么?
[評析:運用恰當的電教媒體,引導學生在比較中直觀感知長方體、正方體與長方形、正方形的區別,從而將面和體區別開來,使學生從整體上初步感知新知識。并且,恰當的電教媒體,生動的問題情境,能進一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喚起學生主動探索的欲望。]
三、引導探究,理解新知
1.認識長方體。
(1)動手操作,直觀感知。
①教師依次出現兩個長方體(一般的和特殊的)。問:誰認識它?小朋友想不想對自己動手做一個長方體呢?
②教師指導學生用長方體展開圖自制長方體,讓學生在做一做中,初步感知長方體的特征。
(2)小組研討,建立表象。學生在做一做中,初步感知長方體以后,教師適時組織學生開展小組討論:在制作長方體過程中,你發現了長方體的什么秘密?先小組討論,再請小組代表匯報發言。
(3)驗證認識,形成概念。
①當學生通過小組討論,能用自己的語言歸納出長方體特征后,教師播放電視錄相:一個長方體勻速轉動,清晰、布序地顯示長方體六個面,按著六個面一對一分解3排開。驗證學生的認識長方體有六個面,每個面都是長方形{有時有兩個面是正方形}。
②請小朋友一起有序地數出長方體的六個面。
[評析:心理學研究表明,新穎的、活動的、直觀形象的剌激物,最容易引起兒童大腦皮層有關部位的興奮,形成優勢興奮灶,認識長方體這一學習環節中,教師正是利用學生的心理特點,組織學生開展形式多樣的學習活動。讓學生在做一做中,感知長方體;在學生互相爭論、互相補充、互相啟發中建立長方體清晰的表象;再通過電視錄相驗證學生的認識,促使學生形成新的認知結構,這樣,多種感官參與活動,有利學生掌握新知,發展能力,培養創新意識。]
2.認識正方體。
(1)出示正方體模型,問:小朋友認識它嗎?正方體有什么特征呢?請朋友帶著這一個問題看電視錄相。
(2)觀看電視畫面,指名回答:正方體什么特征?
[評析:在學生已經認識了長方體的基礎上學習正方體就比較容易了。因此,這個環節直接采用看錄相,充分利用電教媒體的優勢,讓學生在看一看、說一說的`?活動中,歸納、表述正方體的特征。這樣,有利于培養學生自學能力及初步邏輯思維能力。]
四、引導辨析,掌握本質
1.讓學生分別找出學具中的長方體和正方體。
2.組織學生開展小組討論:怎樣辨別長方體和正方體呢?(先小組合作學習,再請小組代表匯報小組合作學習結果。
3.小結長方體和正方體的特征。
[評析:學生認識了長方體和正方體之后,教師及時組織學生開展討論:你是怎樣來區別長方體和正方體的?這一問題的提出,引發了學習思考。學生在思考過程中必須對長方體和正方體的有關知識進行搜索、歸納、整理,讓學生在比較中進一步認識長方體和正方體,掌握學習方法,發展學生思維能力。
五、巧設練習,拓展新知
1.數一數。如圖,
①圖A中有幾個小正方體?②至少補上幾個小正方體就可以成為一個大正方體?(學生回答后,教師用電腦操作,圖A→B,添加部分閃爍。)
2.想一想。如圖:
(1)這些圖片中哪些可以做成一個長方體?哪些不能?為什么?
(2)折長方體比賽。
(3)用12個小正方體擺成一個長方體,你有幾種擺法?(在實物投影儀上操作展示)
[評析:這三組練習的設計,層次分明,學生在數一數、想一想、擺一擺的練習中鞏固新知,發展學生空間觀念。并且,恰當的電教媒體的應用,形象直觀,簡潔省時,讓學生在一次次的成功體驗中,主動參與知識的構建過程。]
4.做一做。讓學生用橡皮泥做一個長方體或正方體,自由上臺展示作品,并介紹制作經驗。)
[評析:這一練習的設計,讓學生在做長方體或正方體中,復習長方體或正方體的特征,了解長方體或正方體面與面之間的關系,滲透事物是相互聯系的辨證唯物主義思想,培養學生動手操作能力,發展空間觀念,激發創新意識。學生自由上臺展示自己的作品并介紹制作經驗將本課教學推向高潮,讓學生在輕松、愉快的學習情境中,完成本課的學習。這樣,學生掌握了知識,又培養了能力,發展了個性。]
[總評:長方體、正方體的初步認識,是在學生已初步認識了長方形和正方形的基礎上學習的,是學生初次接觸立體圖形。教學中,教師根據低年級學生活潑好動,對新鮮事物感興趣,但注意力不能長時間集中的心理特點,很好地貫徹了活動促發展的教學思想,為學生創設了一種愉悅、和諧、自主的課堂氛圍,讓學生在做一做、玩一玩、看一看、想一想的活動中,主動參與新知識的構建過程,從而激發了創新意識,掌握了知識,發展了能力。]
《長方體的認識》教學設計6
【教學內容】
新世紀小學數學五年級下冊第46—47頁"長方體的體積"
【教材分析】
本課是在學生已經基本認識了長方體和正方體的特征,學習了表面積的計算,掌握了體積的概念和常用的體積單位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本節內容重點是引導學生探索長方體體積的計算方法。主要包括"比一比"、"做一做"、"說一說"三個欄目。"比一比"的目的是讓學生感知長方體的體積與它的長、寬、高有關,為進一步自主探索長方體體積的計算方法打下良好的基礎。"做一做"的目的是讓學生通過用小正方體擺長方體這個活動,探索長方體體積的計算方法。"說一說"的目的是引導學生思考如何計算正方體的體積。
學習體積的計算,使學生進一步體會到知識來源于實踐、用于實踐的道理,掌握一些研究問題的方法。并且對學生空間觀念的形成有著重要的意義。同時為學習體積單位之間的進率打下基礎。
【學生分析】
五年級的學生已經掌握了一些數學基礎知識和學習數學的基本方法,具備了一些基本的解決數學問題的能力和技巧。大部分學生具有較強的自我發展的意識,對有挑戰性的任務很感興趣。這使得我們在學習素材的選取與呈現,以及學習活動的安排上除了關注數學的用處之外,也應當設法給學生經歷做數學的機會,使他們能夠在這些活動中表現自我、發展自我,從而感受到數學學習是很重要的活動,初步形成并學會數學地思考。此外,學生已經學過長方形等基本圖形,對長方體、正方體有了認識與了解,因此對本節課的內容理解起來并不是難事,關鍵是如何利用他們對實踐及探究活動的熱情,讓他們在活動中建立數學模型的數學發現的過程。
【學習目標】
1、結合具體情景和實踐活動,探索并掌握長方體、正方體體積的計算方法,能正確計算長方體、正方體的體積,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2、在觀察、操作、探索的過程中,提高動手操作能力,進一步發展空間觀念。
3、主動尋求解決問題的方案,積極參與小組合作學習,體會到合作交流的價值。
【教學過程】
一、復習舊知,呈現課題
1、體積是指什么?常用的體積單位有哪些?什么是1立方厘米,1立方分米,1立方米?(教師出示體積單位的模型)
2、體積是4立方厘米的正方體里含有多少個體積是1立方厘米的小正方體?那么,體積是8立方厘米、10立方厘米呢?這說明了什么?(生:體積是多少就含有多少個體積單位。)
(設計意圖:以原有知識系為依托,使學生進一步樹立空間觀念,為這一節課做好鋪墊。)
(師出示一長方體教具)
師:你能猜出這個長方體的體積是多少嗎?
生:長方體的體積=長寬高
師:你怎么知道的?
生:我以前問過我爸爸。
師:你真是一個勤學上進的孩子!
師:你們對他的回答有什么問題想問嗎?
生:為什么長方體的體積=長寬高。
(設計意圖:引出為什么長方體的體積=長寬高,激勵學生上進好學,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讓他們產生探究新知的欲望,從而積極、主動地參與探究。)
二、觀察操作,實驗探究長方體體積的計算方法
1、探索活動:
小組合作(每四人一組做實驗并記錄):用24個體積是1立方厘米的小正方體擺出不同的長方體。
活動前師友情提示:(1)每個小組用24個體積是1立方厘米的小正方體擺出4個不同的長方體;(2)注意觀察你所擺的長方體有幾層?每層有幾行?每行有幾塊小正方體?你所擺的長方體的長、寬、高分別是多少?(3)我的發現是___。
(設計意圖:利用學具,引導學生進行直觀操作、思考,增加學生參與活動的熱情,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培養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力;同時增強學生合作交流、克服困難、勇于探索的`意識。)
2、成果展示:
(請小組代表到臺前利用實物投影展示拼擺的過程并匯報方法及結果。)
(1)體積與每排個數、排數、層數的關系。
(板書:長方體體積=每排個數排數層數)
每排個數、排數、層數與長方體的長、寬、高的關系。(每排個數相當于長;排數相當于寬;層數相當于高)
(板書:長寬高)
(2)長方體所含體積單位的個數與它的長、寬、高的關系。
(長方體體積等于長方體所含體積單位的個數,所含體積單位的個數正好等于長方體長、寬、高的乘積)
長方體體積公式長方體體積=長寬高
(3)如果用V表示長方體的體積,用a、b、h分別表示長方體的長、寬、高(出示標有a、b、h的長方體積木)體積的字母公式怎樣寫?V=abhV=abh(板書)
(設計意圖:將具體操作、思維和語言表達緊密地結合起來,然后逐步脫離操作直觀,利用表象逐步抽象化。)
(4)說一說:長方體的體積與什么有關?(長、寬、高)
(設計意圖:進一步認識長方體的體積與長、寬、高的關系。)
3、運用長方體體積公式解決問題(獨立完成)
(1)(幻燈出示)1號長方體,長4厘米,寬4厘米,高3厘米,它的體積是多少?
(設計意圖:鞏固基礎知識,提高口算能力。)
(2)(幻燈出示)2號長方體,長4厘米,寬4厘米,高4厘米,它的體積是多少?
(設計意圖:鞏固新知的同時引出正方體的體積公式的探究。)
4、探究正方體體積公式:
問:通過計算2號長方體的體積你們發現了什么?
(設計意圖:鞏固新知的同時引出正方體的體積公式的探究。)
引導學生明確:
(1)這個長方體長、寬、高都相等,實際上它是一個正方體。
(2)正方體體積=棱長棱長棱長(板書)
(3)如果用V表示正方體體積,用a表示它的棱長(出示標有字母的正方體)字母公式為:V=aaa
教師提示:aaa也可以寫作"a3"讀作"a的立方"表示三個a相乘。所以正方體的體積公式一般寫成:V=a3(板書)
(設計意圖:加強新舊知識的銜接,使學生感覺新知識"不新",新知識不難,實現平穩過渡,使學生樹立學習新知識,解決新問題的信心。)
5、運用正方體體積公式解決問題
出示問題,學生獨立完成,(指名板演并說體積公式)
6、小結:剛才我們通過實驗推導出了長方體、正方體體積公式,這就是我們這節課學習的主要內容(板書課題)。
(設計意圖:總結重點,揭示課題。)
三、鞏固發展
計算出數學課本的體積。(學生兩人一組完成該項任務)
(設計意圖:學生要計算數學課本的體積,就必須先量出它的長、寬、高,學生通過動手測量和計算培養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力,不但計算出了數學課本的體積,同時體會到可以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增強了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四、小結
(設計意圖:對新知識進行一次全面的回顧,梳理,內化的過程,同時培養學生總結概括能力。)
《長方體的認識》教學設計7
教學內容:
教科書第72頁的內容,練習十五的第1~4題。
教學目的:
使學生能直觀認識長方體和正方體,能夠辨認這些圖形。
重、難點:
能辨認出不同狀態下的長方體、正方體。
教學過程:
一、新課
1、初步認識長方體。
教師:“在日常生活中我們見到的物體有多種不同的形狀(邊說邊拿出一個6個面都是長方形的長方體的實物,如裝墨水瓶的紙盒、火柴盒等)。大家看,這是一個紙盒,誰知道它是什么形狀的?”
學生能回答可由學生回答。如果學生回答不出,教師可以告訴大家,再板書:長方體。教師讓學生拿出帶來的長方體形狀的紙盒(教師可將自己預先多帶來的紙盒分發給沒有帶來的學生),并提問:“大家仔細數一數,長方體有幾個面?”(大部分學生隨意地一個面一個面地數,個別學生會有順序地數。教師行間巡視時,要注意發現會有順序地數的學生。)
教師:“長方體有幾個面?”如果有學生回答錯了,讓他再數一數。教師再叫會有順序地數長方體多個面的學生來數一次。
教師:“我教你們一種不容易數錯的方法,(邊指著長方體的模型,邊說)長方體有上、下兩個面,前后兩個面,左、右兩個面,一共有六個面。”
教師再出示一個長方體實物,其中有兩個面是正方形的。教師問:“這也是一個長方體,它有幾個面?相對的面一樣嗎?”教師讓學生拿出帶來的長方體實物(教師注意調配一下學生的長方體,使每個學生手中都有不同形狀的長方體)。要求學生看一看長方體實物的各個面和相對的面有什么特點,并按照上面的問題提問學生。
這樣使學生明確長方體有6個面,相對著的兩個面的形狀相同。
2、初步認識正方體。
教師出示一些正方體的實物,如魔方、正方體的積木塊(或小木塊)和藥盒等。提問:
“誰知道它們是什么形狀的?”邊說邊在黑板上板書:正方體。要求學生拿出帶來的正方體實物,讓學生看著實物,教師提問:“正方體有幾個面?”進行觀察、分析,并要求學生分別回答上面的問題。使學生明確正方體也有6個面。
3、出示長方體圖和正方體圖。
教師先出示長方體圖,并且將長方體圖跟同樣大小的長方體模型加以對比。使學生知道這樣的長方體模型畫出的圖應該是教師出示的圖形的樣子。
學生認識正方體圖的過程同上。
4、辨認長方體和正方體。
教師出示一些長方體、正方體和一個棱柱體、一個圓柱體的實物。提問:
“哪些是長方體?哪些是正方體?”并讓學生從中挑出長方體和正方體。
教師:“平時你還看到哪些物體的.形狀是長方體的?哪些是正方體的?”
課間活動。
5、做教科書第72頁上的“做一做”。
先讓學生說一說中間一行的每一個圖形的名稱,再讓學生把是長方體或正方體的實物跟它們所對應的幾何圖形用線連起來。
二、鞏固練習
1、做練習十五中的第1題,先讓學生獨立判斷,然后集體核對。
2、做練習十五中的第2題,讓學生列舉自己熟悉的長方體或正方體的物品。
3、做第3、4題。做第4題時,教師先提問學生,正方體的6個面中每個面的大小怎樣?(每個面都一樣大小。)然后讓學生自己動手擺。
三、小結
教師要學生回憶長方體有幾個面?相對的面一樣嗎?
接著回憶正方體有幾個面?
板書:長方體和正方體
長方體:6面,相對的面一樣
正方體:6面,6個面都一樣
《長方體的認識》教學設計8
教學內容:
教科書27--29頁例1.例2;完成相應的‘做一做…’中的題目和練習五的1、3、4題.
教學目標:
1.學生通過觀察、討論、操作,了解長、正方體面、棱、頂點的知識,掌握長、正方體的特征;認識長方體的`長、寬、高和正方體的棱長。了解長、正方體的關系。
2.在解決問題的實踐過程中,觀察、想象、操作形成對研究對象的真實體驗,獲得知識,激發興趣。
3.通過“動手實踐、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學習方式,培養學生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興趣,體會數學應用的價值。
教學重點:掌握長方體和正方體的特征,認識并能確定長方體的長,寬.高.
教學難點:初步建立“立體圖形”的概念,形成表象.
教具學具準備:
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長方體、正方體模型,長方體、正方體紙盒。
學具:長方體、正方體紙盒。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景
老師這兒有一張長方形紙,它是什么形狀的?如果我把100張這樣的白紙整齊的摞起來,那將會是什么形狀呢?(板書:長方體)
它是一個立體圖形。(板書:立體圖形)
今天,我們將一起走進長方體。(板書:長方體的認識)
[設計意圖]:通過一張紙變成一摞紙的過程讓學生初步感知從面到體的轉變,并自然地導入課題。
《長方體的認識》教學設計9
教學內容:
蘇教實驗版六上教材第10-11頁的例1及相應的"練一練",完成練習三的第1-2題。
教學目標:
1、使學生通過觀察、操作等活動認識長方體以及它的直觀圖,知道長方體的面、棱、頂點以及長、寬、高的含義,掌握長方體的基本特征;
2、使學生在具體情境中,經歷猜想、操作、驗證、討論、歸納等數學活動,培養學生的觀察、概括能力及空間觀念,發展數學思考;
3、使學生進一步體會圖形學習與實際生活的聯系,感受圖形學習的價值,提高數學學習的興趣和學好數學的信心。
教學重點:
通過多種數學活動探究長方體的特征;充分認識直觀圖;理解長方體的長、寬、高與每個面的長、寬的區別。
教學過程:
一、調動經驗、引發沖突、揭示課題:
1、出示平面圖形(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等)。問:這些是什么圖形?
2、調動經驗,沖突中引出長方體,揭示課題。
提問:你家的冰箱是什么形狀?生活中還有哪些物體的形狀是長方形呢?
談話:老師也帶來幾個物體,(一一出示)
3、揭示課題:像這樣的形狀也是長方體,今天我們就來深入認識長方體。(板書)
二、認識長方體特征:
(一)面的特征、直觀圖:
1、提問:長方體有幾個面呢?這樣的面是什么形狀?數一數,記在作業本上。
指答:誰能有順序地數出長方體的'六個面?為什么要這樣數呢?你把它的六個面分成了幾組?(板書)
講授:這些叫做相對的面。
提問:這些相對的面有什么特征呢?(板書)拿出你準備好的長方體,一邊摸,一邊數,感受一下相對的面是否完全相同。
2、引導學生觀察長方體。
提問:長方體既然有六個面,從不同的角度去觀察,一次最多能同時看到及格面呢?把你的長方體拿穩,試著觀察一下。
指答多人:你看到了哪幾個面?
集體觀察實物投影,從不同角度觀察能看到幾個面。
3、長方體直觀圖畫法。
講授:從某一個角度出發,我們最多只能同時看到長方體的3個面,所以在數學中,我們畫長方體通常這樣畫。(著重對虛線提問)這就是長方體的直觀圖。
4、在直觀圖中找長方體的六個面,同桌交流,在作業紙上找一找。
(二)認識棱的特征:
1、由面的相交引出長方體的棱。
引導觀察:長方體中一些面是相對的,還有一些面是相鄰的,比如上面和前面,它們怎么了?
講授:我們把兩個面相交的線叫做"棱"。(板書)出示長方體框架,指導學生觀察"棱"。
提問:長方體一共有多少條棱呢?在你們的直觀圖上有順序地數一數,紀錄下來。指名上臺數。
2、談話:剛才我們已經了解了長方體6個面的特征,它的12條棱又有哪些特征呢?看一看,量一量,比一比,再和同桌交流。
指答,板書(相對的棱長度相等)。提問:你能在直觀圖上表達你的意思嗎?拿出長方體,一起摸摸。
(三)認識頂點:
1、揭示頂點概念,數頂點個數。
談話:同學們觀察得真仔細,知道了長方體相對的棱長度相等。你們發現沒有,有一些棱也相交了。我們三條棱相交成的點叫做"頂點"。請大家試著在直觀圖上數出有多少個頂點。
(四)認識長、寬、高:
1、揭示長、寬、高概念。
講授:一個頂點由三條棱相交而成,數學中把長方體相交于同一個頂點的三條棱的長度,分別叫做長、寬、高。(對照直觀圖板書)
將長方體實物以不同方位擺放,請學生分別找出它的長、寬、高。
2、學生自主在實物上量出長、寬、高,標出數據,同桌交流。
3、對照直觀圖提問:這個長方體的長是3分米,寬是2分米,高是1分米,你能數出這個長方體中有幾條長,幾條寬,幾條高嗎?它們的長度各是多少?(指名上臺板演)
提問:這個長方體12條棱的長度總和是多少呢?誰能很快算出來?(指答)還有不同算法嗎?能說說你是怎樣想的嗎?
4、引導學生根據長方體長、寬、高想像每個面的形狀及相關數據。
談話:既然長方體6個面都是長方形,你能根據長、寬、高想像出這個長方體的前面長是多少,寬是多少嗎?有和前面一樣的面嗎?右面呢?上面呢?
5、小結。
三、練習鞏固,深化認識:
引導學生認識特殊長方體面、棱特征,深化認識。
提問:剛才我們說過,這也是一個長方體,但比較特殊,特殊在哪兒呢?對照書中的直觀圖,仔細觀察,同桌說一說。(結合實物驗證,形成板書)
四、全課總結。
五、能力拓展,進一步發展學生空間觀念。
1、分別擦去長方體直觀圖多條棱,想像出原來長方體形狀。
2、根據剩下三條棱,想像出原長方體每個面的長、寬各是多少。
《長方體的認識》教學設計10
一、教材說明
本單元教材是在學生掌握了平面幾何圖形的特征以及它們的周長,面積計算,初步認識簡單的立體幾何圖形,如能識別長方體,正方體,圓柱和球等形體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本單元由研究平面圖形擴展到研究立體圖形是學生發展空間觀念的一次飛躍。本節課是本單元的起始課,是較深入研究立體幾何圖形的開始。因此,學好本節課是學生建立正確空間觀念的關鍵,是進一步學習其他立體幾何圖形的基礎。也是今后學習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表面積、體積的基礎。
根據教材對六年級聾生的要求,聯系學生的實際,我確定本節課的教學目標是:
1、使學生理解和掌握長方體的特征,形成長方體的概念。
2、會看長方體圖形,認識長方體的長、寬、高。
3、培養學生動手操作和有序觀察的能力,幫助學生建立初步的空間觀念。
教學重點:理解和掌握長方體的特征。
教學難點:長方體空間觀念的建立。
二、學情分析
六年級共有八名學生,根據八名學生的`智力和聽力情況,我將八名學生分成a、b、c三類。a類學生三名,他們思維反應快,語言概括能力強,要求他們能夠理解和掌握并用自己的語言概括出長方體的特征。b類學生四名,他們思維反映一般要求他們基本上掌握長方體的特征,在老師的幫助下能夠用語言概括。c類學生一名,它是智力,聽力雙重障礙的學生,希望他在老師和同學的幫助下能夠借助實物了解長方體的特征。
三、教學方法
1、由于本節課介紹的概念較多,因此我采用了簡單明了的講解法。
2、為了彌補聾生語言缺陷,充分發揮他們形象思維占主體的優勢,我采用了觀察法,演示法。
3、為了培養聾生能夠充分發表自己見解的能力和與人合作的意識我采用了小組討論,探究的學習方法。
四、教學媒體選擇
數學知識是來源于生活并運用于生活的,由于聾生聽力障礙的緣故,只有他們親眼所見的實物直觀教具才能激發他們學習的興趣和求知的欲望。因此我準備了長方體,火柴盒,木塊,牙膏盒等實物。
為了使透視關系更清晰、明確,觀察重點更突出,提高學生學習的專注力特設計了一些電腦課件。
五、教學設計
1、復習鋪墊,促進遷移
為了抓住新舊知識的銜接點,以舊促新的遷移,我先讓學生回憶學過那些平面幾何圖形?并利用他們原有能夠識別長方體的知識,出示一些立體實物讓學生指出其中的長方體和正方體,先從感知上讓學生區分平面幾何圖形和立體幾何圖形的不同。
2、創設情境,引入新課
能夠激起學生的好奇心,讓學生帶著問題,帶著興趣開始新課的學習往往能夠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導入新課我是這樣設計的先借助實物,引出矛盾,即這些物體的大小,高矮都不一樣?為什么像牙膏盒這樣的物體同學們叫做長方體?而球卻不能叫做長方體呢?這就要從長方體的特征說起。這節課老師和同學們就將共同來探討,學習長方體有哪些特征?出示課題《長方體的認識》。
《長方體的認識》教學設計11
教學設計:
長方體的認識
教學內容:
長方體的認識(數學第十冊第27-28頁,練習五第1-3題)
教學目標:
1.掌握長方體的形體特征。
2.能熟練地確定長方體各面的長方形的長和寬。
3.能根據長方體擺放位置的不同情況,正確說出它的長、寬、高。
4.通過認識長方體,培養學生的空間觀念。
教學重點:
掌握長方體的特征。
教學難點:
建立立體圖形的空間觀念。
教具準備:
長方體實物及長方體框架。
學具準備:
每人一個長方體實物、模型。
教學過程:
一、比較分類,引出新知。
1.談話引入激發興趣
2.師出示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邊形和一個正方體
3.學們談一談在日常生活中還見過哪些物體的形狀是長方體。
4.這節課我們共同探究長方體的一些知識。(板書課題:長方體)
二、合作探究,解決問題:
(一)教學例1:(課本28頁)拿出一個長方體紙盒來觀察:(1)長方體有幾個面?每個面是什麼形狀?哪些面是完全相同的?(2)兩個面相交的邊叫長方體的棱。長方體有幾條棱?量一量每一條棱的長度,哪些棱的長度相等?(3)三條棱相交的點叫做頂點。長方體有多少個頂點?
1.小組合作:拿出一個長方體紙盒來摸一摸,看一看,比一比;交流自己的感覺與認識:長方體的面、棱、頂點。
2.教師為學生的探究活動提供智力準備,學生拿長方體跟隨教師初步感知。
①長方體上平平的部分是長方體的面。
②兩個面相交的邊叫長方體的棱。
③三條棱相交的點叫長方體的頂點。
(2)放手讓學生運用各種感宮和學習用具,探究討論面、棱、頂點的知識,獨自完成28頁書中表格。
(3)老師巡回指導。指導要點如下:
①數面、棱、頂點時,如何數比較科學。
②采用多種學習方法。(如測量、計算、比較及用身體某個部分去接觸面、棱、頂點等)
(4)各小組根據所填表格匯報自己的發現。
(二)認識長方體的長、寬、高,教學例2:下圖是用鐵絲棱,用橡皮泥粘成的長方體框架。觀察一下:(1)它的12條棱可以分幾組?怎樣分?(2)相交于一個頂點的三條棱長度相等嗎?
(1)學生根據小組內的長方體框架,分小組觀察、測量并討論:長方體的棱有什特點?
(2)師生共同歸納:
①按棱的長度可分為3組,每組內4條棱互相平行且長度相等。
②相交于一個頂點的棱有3條,長度不一定相等。
③相交于一個頂點的三條棱的長度,分別叫做長方體的長、寬、高。
④長方體的'形狀、大小是由長方體的長、寬、高決定的。
三、課堂練習。
(一)基礎練習
1.完成教科書第29頁的做一做。(拿出用硬紙做一個長方體量出它的長、寬、高各是多少厘米)
2.完成課本31頁練習五(1)——(2)題。
拿出數學書,量一量它的長、寬、高各是多少。然后說一說每個面的長、寬各是多少?
(二)綜合練習。
判斷對錯,并說明理由。
(1)在長方體中,不是相對的棱長度都不相等。
(2)一個長方體都有6個面、12條棱和8個頂點。
(3)長方體相對的面大小、形狀都相同。
(4)長方體的每個面都是長方形。
四.全課總結與質疑。
五、實踐作業:動測一測你小臥室的長、寬、高各是多少分米(保留整分米)?然后再測算一下臥室各前墻面的面積大約是多大?(保留整平方米)
《長方體的認識》教學設計12
教學目標:
1、初步認識立體圖形,認識長方體的特征。
2、通過觀察、想象、動手操作等活動,進一步發展空間觀念。
3、繼續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進一步形成用于探索、善于合作交流的學習品質。
教學重點:掌握長方體的特征。
教學難點:形成長方體的空間觀念
教學用具:長方體或正方體的小紙盒。
教學過程:
一、激趣引入
1、師:畫面上是什么圖形?(長方形)現在請你們認真觀察,看看有什么發現?(課件演示由6個長方形圍成一個長方體的過程)
2、師:同學們在一年級已經初步認識了長方體,是不是由6個任意的長方形都能像這樣圍成一個長方體呢?這節課我們就一起來繼續研究和長方體有關的一些知識。(板書課題)
二、課前預習:
自學內容 P27~29例題1~2
1、 同伴互相舉例說說生活中的長方體
2、 觀察長方體,看P28的例一,試著(用鉛筆)完成書中的表格。
3、 用工具袋里的材料,小組同學合作,共同做一個長方體。寫下你發現了什么?
嘗試練習 :試著完成P29的做一做練習
4、 有什么疑惑?
三、匯報展示:
(一)導入
1.已經認識過許多物體的形狀,你能說一說國旗、手帕、紅領巾等各是什么形狀嗎?小結: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都是平面圖形。
講臺上放一些物體,注意觀察它們的形狀、它們和平面圖形一樣嗎?
2.指出:像這些物體都是立體圖形。其中,粉筆盒、書等的形狀是長方體。你還能說出一些長方體形狀的物體嗎?
、出示P27圖,讓學生觀察。
師:周圍有很多物體的形狀是長方體的,從主題圖中找一找。(電腦抽象出長方體的圖)
師:你帶來了哪些長方體形狀的物品?
4.小結:我們周圍有許多物體的形狀都是長方體或正方體(也叫立方體)。
(二)教學實施
1.認識面、棱、點。
師:昨天讓同學們觀察了長方體。現在老師來演示一下,你們說說面、棱、點的區別。
(1)拿出準備的馬鈴薯,用刀切下一片,你看到了什么?(一個平平的面)
(2)挨著這個面,再切一刀,你又看到了什么?(兩個面,一條邊)及時指出:我們把兩個面相交的這條邊叫做棱。
(3)緊挨著這兩個面再切一刀,形成三個面,現在你又看到了什么?(有三個面,三條棱)指出:三條棱相交的點我們把它叫做頂點。
2.匯報長方體的面:
提問:長方體是由什么圍成的?
3.匯報長方體的棱和頂點
4.匯報面、棱、頂點的特征
提問:大家已經認識了長方體的面、棱和頂點。一個長方體,它的面、棱和頂點還有哪些特點呢?請同學們以小組為單位,繼續匯報,并完成下面這幾個問題:
(1)面的特征
①用手摸一摸它有幾個面(注意培養學生有順序地觀察)
②每個面是什么形狀?(注意出示也有兩個相對的面是正方形)
③哪些面完全相等?
長方體有6個面,每個面都是長方形(特殊情況有兩個相對的面是正方形)相對的面的形狀、大小完全相同。
(2)長方體的棱的特征。
①數:長方體有多少條棱?(要說出數的方法)
②量:動手量一量每條棱的長度,看哪些棱的長度相等?(有什么規律?)
根據學生的發言歸納出:(投影顯示)長方體有12條棱,相對的4條棱的長度相等。
(3)長方體的頂點的特征。
讓學生拿一個長方體紙盒,用手摸長方體每三條棱相交的地方,并提問:長方體有幾個頂點?(8個)
5.概括長方體的特征。通過大家的操作、討論可以知道:(課件出示)
長方體是由 個長方形(特殊情況有兩個相對的面是 形)圍成的
圖形。在一個長方體中,相對的面 ,相對的.棱的長度 。
6.拿一個長方體放在講臺上讓學生觀察。
最多能看到幾個面?(3個面)
講:所以我們通常把長方體畫成這樣。指導學生畫長方體的圖形。
(三)、匯報長方體的長、寬、高。
1.出示P29例題2,昨天讓同學們用學具做了一個長方體的框架。提問:在做的過程中,你發現了什么?并匯報下面的兩個問題:
(1)它的12條棱可以分成幾組?怎樣分?
(2)相交于同一個頂點的三條棱長度相等嗎?
2.揭示長方體的長、寬、高的概念。
(1)你知道相交于一個頂點的三條棱的長度分別叫做長方體的什么嗎?(長、寬、高)
(2)長方體的長、寬、高的長短與這個長方體有沒有關系?(出幾個長、寬、高不同的長方體)
結論:長方體的大小和形狀是由它的長、寬、高決定的。
讓學生指出自己長方體的長、寬、高。
3.總結(課件出示填表內容)
四、反饋檢測
1完成P31練習五T1。
2.一個長方體,長5厘米,寬3.5厘米,高2厘米。這個長方體的棱長綜合是多少厘米?
3.一個長方體的棱長總和是96厘米。它的長、寬、高的和是多少厘米?
4、判斷。
(1)長方體有6個面,12條棱和8個頂點。( )
(2)長方體相對的面的大小、形狀都相等。( )
(3)在長方體中,不是相對的棱長度都不相等。( )
板書設計: 長方體的認識
相交于一個頂點的三條棱的長度分別叫做長方體的長、寬、高。
課后反思:
教學本節內容我主要采用了課件演示及讓學生動手操作的形式。上課伊始用課件出示學生已經見過的圖形,自然引出長方體和正方體,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接著讓學生通過看一看、摸一摸、量一量自己帶來的長方體和正方體了解它們的特征,進而也知道了什么是長方體和正方體的長、寬、高。通過多種形式的練習,學生加深了對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認識。
《長方體的認識》教學設計13
學情與教材分析
教材以主題圖的形式,從生活中的物體引出長方體和正方體。在長方體的認識中,先讓學生認識頂點、面和棱,接著由長方體的實物的觀察和動手探索,引出長方體的特征,最后用學具拼搭制作長方體的框架,從而認識長方體的棱分為長、寬和高這三組。
學生在第一學段對長方體有了一定的形象上的認識,能辨別哪些物體是長方體的,但對于長方體的各部分名稱及各部分的特征還沒有形成系統的認知,這節課主要是圍繞長方體的特征的探索而展開學習的。
教學目標:
知識技能:通過直觀、形象的展示,引導學生觀察、動手操作、合作交流,理解和掌握長方體的特點,加深學生對生活中常見的長方體物體特征的認識。 方法過程:學生通過觀察、合作交流等形式來探索,進一步培養學生的觀察、比較、動手操作、歸納、概括等能力。
情感態度:進一步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學會用數學的眼光去看待生活問題。 教學重難點:
學生通過觀察、比較、操作等活動,認識長方體的特征。
課前準備:
學生每人準備收集的長方體實物,拼裝長方體框架的塑料小棒,尺子;
教師準備長方體教具,多媒體課件。
學法指導:借助學具、通過觀察、比較、操作等活動幫助認識。
媒體應用:多媒體展示生活中的長方體物體演示長方體的面、棱和頂點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激發興趣(知識連接)5分鐘
1、初步感知立體圖形。前面我們學過哪些圖形?課件展示不同的.圖形(有平面圖形,也有立體圖形),哪些是平面圖形?哪些是立體圖形?
學生看課件回答。
2、請同學們自己畫一個已經學習過的平面圖形;再請每位同學用手摸一摸畫出的圖形,老師課件出示長方形,正方形,平行四邊形……然后老師說明這些圖形都在一個平面上,叫做平面圖形。
3、教師擺出長方體、正方體、圓柱、圓臺、長方臺、墨水瓶盒等。學生拿出自己準備的長方體。請學生先觀察,再請兩三位來摸一摸,然后問:這些物體的各部分都在一個面上嗎?學生:它們的各部分不在一個面上。
教師:我們看到的這些物體,它們的各部分不在一個面上,它們的形狀都是立體圖形。
4、教師:這些物體在原來的位置不動,我們還能在它們所占的位置上放別的物體嗎?(請一位同學演示。)
學生:不能。
教師:可見立體圖形都占有一定的空間。
5、生活中的立體圖形
你見過哪些立體圖形?學生自由說。
6、你見過哪些長方體?
學生交流。師展示圖片課件(有高樓的圖片、辦公室的圖片、長城的圖片等) 學生從圖片上找出哪些物體是長方體。
7、教師出示課件,說明本節課要進一步認識長方體有什么特征,并板書課題:長方體的認識。
二、學習新知(自主學習 合作交流) 15分鐘
1、長方體各部分名稱的認識
(1) 請學生拿出準備的長方體學具,摸一摸、說一說,你有什么發現?(有平平的面)
(2)再請學生摸一摸長方體相鄰兩個面相交的地方有什么?(邊)
我們把這兩個面相交的邊叫棱。板書:棱。
(3)摸一摸長方體三條棱相交的地方有什么?(有一個點)
我們把三條棱相交的點叫做頂點。板書:頂點
(4)師課件演示面、棱、頂點。讓學生深刻地理解什么是長方體的面、棱、頂點。然后讓學生在學具上指出長方體的面、棱、頂點。
2、探索長方體的特征
(1)動手探索
師:剛剛我們認識了長方體的面、棱、頂點,接下來請你們通過看一看、摸一摸、量一量、記一記的方式,探索一下長方體的面、棱、頂點各有哪些特征,把你的發現記錄下來。(課件展示特征表格)
(學生自己動手操作,先嘗試獨立完成,如遇到問題可以和其他同學交流)
(2)歸納特征
請同學自由匯報,教師相繼完成表格。
面: 6個 相對的面完全相同
棱(leng): 12條 相對的棱長度相等
頂點: 8個
注:
講解面的特征中要提問:圍成長方體的6個面都是什么形狀?意在引出特殊長方體(其中有兩個面是正方形的長方體)
師:通過以上的觀察和討論,我們可以知道——[多媒體展示:長方體是由 6 個長方形(特殊情況有兩個相對的面是正方形)圍成的立體圖形。在一個長方體中,相對的面完全相同,相對的棱長度相等。
3、認識長方體的長、寬和高
(1)拼搭長方體框架
師:請同學們拿出學具中的小棒和橡皮泥,拼一拼,搭成一個長方體框架。
(引導學生小組合作操作學具,同時讓學生在操作的過程中,再次感受長方體有8個頂點,12條棱和6個面。)
(2)認識長、寬和高
師:在制作的過程中,你發現了什么?
(引導學生說說在拼、搭的過程中相對的棱的長度要相等。)
師:你能根據你拼、搭的過程,回答這兩個問題嗎?
[多媒體展示:①相交于同一個頂點的三條棱長度相等嗎?②長方體的12條棱可以分成幾組?怎樣分?]
(根據學生的回答,多媒體展示長、寬和高。)
師:相交于一個頂點的三條棱的長度分別叫做長方體的長、寬、高。
師:讓學生指出長方體框架上的長、寬、高。改變擺放位置再讓學生指一指長方體的長、寬、高。
長方體的長、寬、高的位置不是固定不變的,一般情況下,把底面較長的那條棱叫做長,較短的那條棱叫做寬,垂直于底面的那條棱叫做高。
再通過長方體實物再指一指長、寬、高
4、練習
學生自己動手測量一下手中長方體的長、寬、高,小組合作并交流棱長和的計算方法。學生分組匯報,師總結長方體棱長和的計算方法。
三、深化練習:(智慧樂園)13分鐘
1、填空
長方體有( )個面。每個面都是(),也可能有2個相對的面是(),相對的面面積( ),長方體有()條棱,相對的棱長度( ),長方體有()個頂點。
2、根據圖中數據口答填空:
4cm
長方體的長是( )厘米,寬( )厘米,高是()厘米。棱長和是( )厘米。
3、9cm
(1)這個長方體的前面是什么形狀?長和寬各是多少?和它相同的面是哪個?
(2)它的右面是什么形狀?長和寬各是多少?和它相同的面是哪個?
(3)哪幾個面的長是24cm,寬是12cm?
5、空間觀念的培養。
根據左圖已知的長、寬、高,想象整個長方體。
(1)、長方體的前面是什么圖形?長和寬各是多少?和它相同的面是哪個?
(2)、長方體的右面是什么圖形?長和寬各是多少?和它相同的面是哪個?
(3)、哪幾個面的長是5cm,寬是6cm?
四、課堂小結 質疑問難 (5分鐘)
通過這節課的學習,我們研究了什么問題?你對長方體又有了哪些新的認識?還有什么疑惑?
五、布置作業:(2分鐘)
剪下書上附頁1的圖樣。(學以致用)
(1)把圖樣中完全相同的長方形涂上同樣的顏色。
(2)用這個圖樣做一個長方體。
(3)量一量所做長方體的長、寬、高各是多少厘米。
六、板書設計:
長方體的認識
面 棱 頂點
6個 12條8個
每個面都是長方形,特殊情況有兩個相對的面是正方形。 相對的面完全相同,相對的棱長度相等。
《長方體的認識》教學設計14
教材分析:
長方體是一種常見的立體圖形。學生在第一學段直觀地認識了長方體,本節課在此基礎上進一步認識長方體的基本特點。學生在學習長方體等立體圖形的知識中,無論是內容本身,還是研究問題的方法都會有所形成。本節課學習長方體的特征,為后面學習其它立體圖形等知識做準備,并在此基礎上形成對立體圖形的認識,達到發展學生空間思維能力的目的。
學情分析:
學生在小學低年級已初步認識了長方體、正方體、球和圓柱等立體圖形,在前面幾冊又逐步學習了長方形、正方形、平行四邊形等平面圖形的特征及周長和面積計算方法,為本課時的學習奠定了知識基礎。同時,通過前幾年的學習,學生已有一定的學習能力,但由于學生是初次較深入地研究立體圖形,空間觀念比較差,本節課重點引導學生看一看、摸一摸、量一量、數一數,逐步抽象概括出長方體的特征。
學習內容:教材第18、19頁的內容及相關練習
學習目標:
1.認識立體圖形,掌握長方體的特征,理解長方體的長、寬、高的含義。
2.通過觀察、想象、動手操作等活動,進一步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
3.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進一步增強合作意識。
學習重點:認識長方體的長、寬、高,掌握長方體的特征。
學習難點:掌握長方體的特征。
學習準備:課件長方體模型?直尺
導學流程
一、創設想象,導入新知
師:前面我們學習哪些平面圖形?舉例說說。
師:出示長方形紙,?這張長方形的紙的這個面是什么形狀的?如果我把100張這樣的白紙整齊的摞起來,那將會是什么形狀呢?(板書:長方體)
師:它是一個平面圖形嗎??生;它是立體圖形。
師:今天,我們一起認識長方體。(板書:長方體的認識)
[設計意圖]通過列舉已經學過的平面圖形,再由一張紙變成一摞紙的過程讓學生初步感知從面到體的轉變,并自然地導入課題。
二、自主實踐,探究新知
(一)、游戲中掌握特征
(1)出示“魔袋”,你能從中摸出一個長方體物體嗎?
說一說:把你的感覺或是成功的經驗,和大家說一說。
預設:學生能說出棱、頂點、面即可。
[設計意圖]這一環節,我在學生已有的認知基礎上,依托生活中的長方體,使學生經歷從實物到圖形的認識的第一次抽象過程,在對比中認識長方體,初步感知長方體特征,并檢查了學生的預習情況。
(二)、自主學習?合作探究
1.自學課本18頁內容,并借助你手中的學具完成學案中的第1題
2.四人一小組討論,討論自主學習中存在的問題,組內進行互幫活動。(不能解答的有小組長記錄下來)
(1)長方體每個面是什么形狀的?哪些面是完全相同的?
(2)長方體這些棱可以分成幾組?每組棱有什么特點?
3、展示交流
學生交流的過程中,教師適時追問、點撥并用課件驗證(學生拿自己的長方體展示給同學,邊說邊數)
(1)面:板書??6個面???相對的面完全相同
(2)棱:板書??12條????相對棱的長度相等
(3)頂點:板書(8個)
(4)引出長方體的長、寬、高(導入電子白板演示)
相交于一個頂點的三條棱的長度分別叫做長方形的長、寬、高。一般來說,我們把底面中較長的一條棱叫做“長”,較短的一條棱叫做“寬”垂直于底面的棱叫做“高”。
小練習:
說一說:下面長方體的長、寬、高各是多少?
辨一辯:一張A4紙是長方形還是長方體?為什么?
認一認:課件出示:學生指出旋轉之前與旋轉之后的長方體的長、寬、高。
師小結:實際上長方體的長、寬、高的位置不是固定不變的。
想一想:一個長方體的長、寬、高發生了變化,這個長方體的形狀有沒有變化?(導入電子白板演示)
師小結:長方體的長、寬、高決定了長方體的大小。
[設計意圖]這里通過觀察、討論、記錄等不同方式,讓學生更系統深刻地體會長方體特征,突出了重點。
三、鞏固提升
1、填一填
(1)長方體有(??)個面,有(??)條棱,;有(?)個頂點。
(2)長方體相對的面(??),相對的棱長度(??)。
(3)一個長方體最多可能有(??)個面是正方形。
[設計意圖]這里通過填空,讓學生鞏固長方體特征。
2、說一說(紙巾盒長24厘米,寬12厘米,高9厘米)
(1)這個紙巾盒的正面是什么形狀?長和寬各是多少?和它相同的面是哪個?
(2)它的右面是什么形狀?長和寬各是多少?和它相同的面是哪個?
(3)哪幾個面的長是24厘米,寬是12厘米?
[設計意圖]這里通過說一說,讓學生從觀察物體的角度出發,更夠清晰地辨認長方體哪些面是相對的,進一步鞏固長方體相對的面完全相同這一特征。
2、辨一辯.
(1)長方體的.六個面一定是長方形。()
(2)長方體中,不是相對的棱長度都不相等.(?)
(3)長方體有6個面,每個面有4條棱,共四六二十四條棱。(?)
(4)相交于一個頂點的三條棱的長度分別叫做長方體的長、寬高。(?)
[設計意圖]這里通過辨一辨,再次鞏固強化長方體特征。
四、思維拓展.
用鐵絲焊成一個長20厘米,寬15厘米,高10厘米的長方體框架,至少需要鐵絲多少厘米?
[設計意圖]通過本題的練習,總結出長方體的棱長和公式,即:長方體的棱長和=(長+寬+高)×4,是對長方體特性的應用。
五、總結評價
同學們,今天的數學課你們有什么收獲呢?說一說長方體在生活中的應用。
師小結:處處留心皆學問,其實只要你平常留心觀察,努力學好知識,打好基礎,不久的明天,同學們也能利用你所學的知識,發揮自己聰明的才智,讓數學真正為我們服務。
六、教學設計:
長方體的認識
面:?6個???相對的面完全相對
棱:?12個??相對的棱長度相等
頂點:?8個
《長方體的認識》教學設計15
一、教學思路:
《位置》是學生在掌握上下、前后、左右等方位概念的基礎上,進一步學習用兩個數(從兩個維度)來描述一個物體在平面中的位置,初步滲透了平面直角坐標系的思想,它對培養學生的空間觀念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在教學中,結合學生的生活實際,使學生認識到:用兩個數描述一個物體的位置非常簡明,從另一個角度感受數學的作用,同時通過多種練習形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進一步感受到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
1、師生談話,激趣導入
新課標指出:學生的數學學習內容應當是現實的、有趣的、富有挑戰的。因此,本課一開始抓住小學生喜歡表現自己的特點,讓學生先做自我介紹,再比一比誰能把自己介紹得更清楚,讓大家不但知道你叫什么名字,還能知道你坐在哪里的現實活動中,初步感受位置,激發學習興趣。
2、聯系實際,學習新知
學生在日常生活中,對物體的位置,已有較多的感性認識。因此,在教學這部分內容時,應在學生已有知識和生活經驗的基礎上進行教學。學生在明確我們習慣上怎樣來分小組的方法后,先同桌互相說一說,自己坐在第幾組的'第幾個位置,再找一找自己前、后、左、右同學的位置,最后再開展“猜一猜,我的好朋友是誰”的游戲,這樣的設計調動了全班的參與意識,變一問一答式教學為全員參與的玩中學,樂中知,同時增進了同學之間的友誼。此后,通過填寫座位卡并與前后左右的同學的座位卡進行比較。進一步明確:從兩個方面(維度)描述出一個物體的位置非常簡明,此環節層層相扣,逐步滲透,深化了知識的內涵,以螺旋上升的方式解決了這節課的教學重點。
3、創設活動情境,感受位置
荷蘭數學家和教育學家弗賴登塔爾說過這樣一句話:“數學是人的一種活動,如同游泳一樣要在游泳中學會游泳。”我先利用課件讓學生發現電影院座位的排列規律,然后創設實際活動情境,把教室模擬成電影院,放手讓學生自己進場找座位,通過實踐使學生真正掌握了本領,進一步感受數學與生活的聯系。并不失時機的對學生進行遵守公共秩序,做文明小公民的思想教育。
4、練習應用
通過小組講座如何合理的給小動物分房子,小組合作幫助小螞蟻設計尋找食物的路線等開放性、實踐性很強的活動,學生體驗到了所學知識在實際中的應用。體現了新課標“玩中學,做中學”的新理念,培養了學生對數學的情感。
二、教學過程
(一)師生談話,激趣導入
小朋友,今天和你們一起上課的除了劉老師,還有許多領導和老師,他們很想認識咱班的小朋友,你們愿意把自己介紹給大家嗎?怎樣介紹能讓大家不但知道你叫什么名字,還能知道你坐在哪里呢?(教師根據學生的回答,提示并板書課題)
(二)聯系實際學習新知
1、聯系班組實際分組情況,明確習慣上的分組方法。
2、生生交流,說一說自己坐在第幾組的第幾個位置,前后、左右的小朋友坐在第幾組的第幾個位置。
3、游戲:猜一猜“我的好朋友是誰?”請學生描述自己的好朋友所在的位置,其他小朋友根據描述的位置猜測出他的好朋友是誰。
4、填寫、比較座位卡。學生在座位卡上填寫好自己的位置后,與前后、左右的小朋友的座位卡進行比較、探討,并從中發現規律:自己與前后的小朋友在同一組,與左右的小朋友在同一個(同一排),進一步明確:用兩個數,表示一個物體的位置非常簡明。
(三)創設情間,感受位置
1、課件出示電影院座位的排列情況。小組討論并匯報:你發現電影院的座位的排列有什么規律?
2、把教室模擬成電影院,讓學生在進場找座位的情境中真正掌握找位置的本領。
3、反饋:通過驗票檢查學生是否在電影院里找到自己的位置。
(四)練習應用
1、給小動物分房間。(課件出示動物園一角)
小組討論:把什么位置的房間分給大象比較合適?并說明這樣分的理由?(學生各抒己見,只要理由充分就應給予給定。)
2、小組合作設計出幫助小螞蟻尋找食物的路線。
這是一個開放性、實踐性很強的活動,設計的路線可以有多種,只要各小級能根據小螞蟻及食物的位置,設計出合理的路線就應給予肯定。最后各小組展示設計方案,評選出能讓小螞蟻很快吃到食物的最佳路線,并說明理由。
(五)全課總結
小朋友,這節課我們進行的這些活動都和什么有關系?(位置)而且我們還能夠應用有關位置的知識解決一些實際問題,這說明數學在我們實際生活中的用處很大,你們有決心學好它嗎?這節課我們就上到這。
三、教學評析
1、聯系學生實際,感受數學與生活的聯系,激發學生學習數學興趣。
首先,通過師生談話,聯系學生實際做自我介紹的方式,自然引出課題。其次,聯系班級實際,告訴大家自己所在的位置或好朋友所在的位置,進一步感受位置,并通過對比使學生明確:要確定自己的位置,既要說出自己在第幾組,又要說出自己在第幾個。
2、精心設計活動,使學生通過多種方式感受位置。
首先介紹自己和好朋友的位置,然后創設電影院的情境,感受數學就在身邊。為解決到電影院“找座位的方法”這一難點,先利用課件讓學生發現電影院座位的排列規律,然后把教室模擬成電影院,放手讓學生自己進場找座位,通過實踐使學生真正掌握本領。最后,通過課件演示給小動物分房子,讓學生進一步體驗所學知識在實際中的應用。
3、采取適當方式,培養學生的合作交流意識。在數學學習過程當中,培養學生合作交流意識和能力,是課程標準特別強調的理念之一。本節課根據教學的實際需要,多次讓學生進行合作學習,研究探討,尤其是在動物分房時大象到底要分到哪間房,初步體會研究性學習形式。
建議:
1、電影院座位排列規律是一個難點,能否多結合本節課內容,讓學生感悟到其規律。
2、能否結合本節課內容把位置的相對性滲透給學生。
【《長方體的認識》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長方體的認識》教學設計06-11
《長方體的認識》教學設計07-15
長方體的認識教學設計01-11
(薦)《長方體的認識》教學設計07-17
《長方體的認識》教學設計(優選)06-01
《長方體的認識》教學設計14篇06-12
《長方體的認識》教學設計(匯總15篇)10-13
《長方體的認識》教學設計15篇(精華)07-17
《長方體的認識》教學設計【精華15篇】08-04
長方體的體積教學設計06-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