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橋》教學設計
作為一無名無私奉獻的教育工作者,總歸要編寫教學設計,編寫教學設計有利于我們科學、合理地支配課堂時間。怎樣寫教學設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橋》教學設計,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橋》教學設計1
【目標】
1、理解作者所寫的橋之美;
2、與中國石拱橋比較,感受兩種不同的表達方式;
3、理解一些難句的情味。
【課時】
兩課時,(課內指導一課時,課外自讀鞏固一課時)
第一課時
簡介作者:吳冠中1919年生,中國現代畫家。
在早讀課讀過書的基礎上,快速閱讀課文,(或看播放有關畫面)思考:在作者看來,“橋”美在何處?你對此有什么感想,從中受到什么啟發?
提示:這篇課文以畫家的標準和眼光,發掘橋在不同環境中所產生的美學效果。美術工作者以獨到的視角,引領我們用“另一種眼光”去看我們此前雖感覺到美好而說不出好在何處的景物,這些景物在此時煥發出新的靈性與生命力。
畫家眼中的橋有什么特殊的美感呢?學生先思考或回答,教師再明確指導:
概括地說,是橋在不同環境中,起著各不相同的形式作用,即具有不同的美學效果。
第一個例子,是寫石橋與密密的葦叢相配合給人帶來的特別感受。厚厚實實平面鋪開的葦叢使空間顯得狹窄擁擠,令人產生憋悶感;間或出現的石橋輪廓簡單鮮明,能使空間陡然顯得疏朗開闊,令人覺得神清氣爽。
第二個例子,是寫石橋與細柳合作創造的動人景致。細弱的柳枝拂著橋身厚重堅硬的石塊,這里有形體上的強與弱、輕與重之分,有動靜之分,有顏色上的對比,還有變(柳枝年年發新芽)與不變(橋能歷久不變)之別,種種不同,歸結起來,其實是陽剛與陰柔這兩種美的類型的不同,差距如此之大而仍能和諧統一,可能就在于橋有著經過精心設計的輪廓吧。
第三個例子,是寫長橋之美。長橋一般建在比較寬闊的水面上,打破了背景的單調感。同時,如前所說,橋是人們勞動的成果,出現在蒼茫水面上的長橋,是人類創造力的體現,從這個意義上說,它似乎也具有了生命。
第四個例子寫的是形式比較獨特的橋──風雨橋,作者沒有明言橋所起的作用,不過,我們不妨做一些揣測。如,從作者說風雨橋上的廊和亭是“古代山水畫中點綴人物的理想位置”,再結合我們欣賞國畫的經驗,可以想像得到,橋面上蓋有廊和亭的橋,給人安閑、自在的感覺,這種感覺恰好與險峻的山峰、橋下的急流給人的感覺形成對照。
在以上四個例子中,橋或為主體,或為陪襯,或起著畫龍點睛的作用,但都與周圍景物成為和諧的一體,共同構成入畫的景致。
隨后,作者比較概括地寫橋普遍具有的形式作用:聯系形象的重疊與交錯。這是對作者眼里的“橋之美”的進一步補足。文章以《清明上河圖》里的“虹橋”及鄉間小橋為例,指出通過橋能構成豐富的畫面。此后作者宕開一筆,開始結合具體實例談橋與周圍景物要互相襯托、呼應的問題,作者是所舉實例基本上持否定態度。
引導學生體味下列句子的情味。
1、茅盾故鄉烏鎮的小河兩岸都是密密的蘆葦,真是密不透風,每當其間顯現一座石橋時,仿佛發悶的葦叢做了一次深呼吸,透了一口舒暢的氣。
賞析:其實,葦叢不會“發悶”,也不會做“深呼吸”,這只是人的感受投射到它身上而已。這表現了作者與周遭環境已融為一體。
2、早春天氣,江南鄉間石橋頭細柳飄絲,那纖細的游絲拂著橋身堅硬的石塊,即使碰不見曉風殘月,也令畫家銷魂!
賞析:楊柳拂橋是江南常見的景色,作者將時間限定為楊柳剛剛返綠發芽的早春天氣,將橋限定為石橋,兩種景物之間的反差與對比,形成特殊的美感。“楊柳岸,曉風殘月”是宋人柳永的名句,這里說“即使碰不見曉風殘月,也令畫家銷魂”,是強調細柳與石橋構成的美景本身已夠動人,不再需要別的東西來烘托了。
3、無論是木橋還是石橋,其身段的縱橫與橋下的水波協同譜成形與色的樂曲。
賞析:這句話的.意思是,橋橫跨在水面上,與橋下的流水在平面上形成交錯;同時,橋的顏色與流水的顏色也相互映襯。橋與流水如一支樂曲一樣是一個整體。
4、田野無聲,畫家們愛于無聲處靜聽橋之歌唱,他們尋橋,仿佛孩子們尋找熱鬧。
賞析:橋的美就是對橋的存在的一種大聲宣告,橋的美也像樂曲一樣有著和諧的韻律,這吸引著畫家總是追尋著橋的身影。
比較:《中國石拱橋》與本文的區別:中國石拱橋以準確的數據、例子等對中國石拱橋的特點進行了說明,是人對石拱橋有一個整體的了解;本文則用藝術家的眼光對橋的美進行了描寫和評價。
板書:
橋在不同環境中,具有不同的美學效果
例:
1、石橋與密密的葦叢相配合(感受特別)聯系形象的重疊與交錯
2、石橋與細柳合作創造(景致動人)構成豐富畫面
3、長橋之美(富于創造力)
4、風雨橋(形式獨特)
第二課時(課外進行)
學生課外自讀全文,把優美的句子抄在筆記本上,把難懂的句子找出來,與同學討論或找老師課外輔導。
把生字詞注音解釋后抄在筆記本上。
《橋》教學設計2
【教學目標】
1.讀懂作者喜愛橋的原因。
2.感受描寫細致、情景交融的語言特點。
【教學重點和難點】
感受作者形象生動的語言,掌握本文描寫細致、情景交融的語言特點。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教學流程教師活動(含教學內容)學生活動設計意圖
導入
“橋是經過放大的一條板凳”——橋梁專家茅以升這樣解釋橋,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板凳”的外形越來越豐富美觀。這節課我們讓我們跟隨吳冠中先生一起,來欣賞“板凳”的美麗風采!
聆聽,準備進入課堂情境以簡潔的語言拉近學生與文本的距離,同時為下面的欣賞文本做準備。
展示課題,明確目標
屏幕出示課題及學習目標學生讀“學習目標”,明確本節課學習任務。
引導學生明確這節課學習任務
檢測預習
屏幕出示生字詞語按照要求回答問題,掌握鞏固生字詞語以填空的方式檢測學生掌握生字詞的書寫和意思
問題引領,合作探究
【橋之美,美在哪兒?——讀懂文章主要內容】
在早讀課讀過課文的基礎上,快速閱讀課文,思考:
1、橋之美,美在哪兒?請畫出揭示“橋之美”的文句并朗讀。
2、有沒有作者認為不那么美的橋?為什么不美?
3、題目為《橋之美》,作者為什么要舉不美的例子?
【《橋之美》美在哪兒?——品味文章精彩描寫】
1、《橋之美》美在哪兒?標注出你欣賞的.詞語和句子,說說為什么?
2、鵲橋與其他橋的區別?引出文章最后一句。
快速閱讀
自由分享
自由朗讀
細心品讀
自由分享
通過學生自主閱讀、自主思考、自由發言,學會發現橋之美,理解文章主要內容。
引導學生咬文嚼字,品味細膩形象的描寫及豐富的內涵。
課堂小結PPT展示
橋,既是一道美麗的風景,
也是一種人生的啟迪。
面對橋之美,
我們需要一雙發現美的慧眼,
還需要一顆感恩的心。
而最好的感恩,就是
甘愿弓身與人為橋。
那樣,世間便又多了
一種橋之美!
朗讀、領悟
引導學生理解橋的深層含義
布置作業:選題完成作業,要求A與B型的作業任選一題完成:
A:
1、收集一些有意思的橋名的由來,如:西湖的斷橋名因何起。
2、收集有關橋的詩歌、對聯、謎語、俗語、諺語、成語、故事與傳說,如三國故事中的當陽橋。
B、仔細觀察一座橋,從橋與不同環境的聯系中發觀美,完成一篇不少于300字小作文。自由選擇
完成練習分層次布置作業,給學生跳一跳可以企及的高度。
《橋》教學設計3
一、教學目標
1.會認“襲”等8個生字,會寫“峽”等12個生字。隨文理解“談何容易、凋零、幾經輾轉、空曠、奔波、同胞、突如其來”等詞語。
2.了解課文內容,理解題目“跨越海峽的生命橋”的含義。
3.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在朗讀中體會臺灣青年和李博士及醫護人員一心為他人的高尚品質,感受海峽兩岸人民濃濃的血脈親情。
二、教學重難點重點:
品讀課文中的重點語句,理解骨髓移植對于小錢的重要性,體會臺灣青年和李博士在余震的影響下堅持抽取骨髓這一行為的難能可貴。難點:理解題目“跨越海峽的生命橋”的表層含義和深層含義。
三、教學方法
講授法、小組討論法、多媒體輔助教學法。
四、教學過程
(一)設置懸念,激趣導入
2018年10月24日,世界上最長的跨海大橋——港珠澳大橋正式通車,相信同學們對此也有所耳聞。今天呢,老師要帶領大家認識另一座跨越茫茫海峽的橋,我們稱之為“生命橋”。那么這座橋跨越了哪個海峽?又為什么稱它為“生命橋”呢?讓我們一起探究一下其中的原因吧!(板書課題:跨越海峽的生命橋)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學生自由朗讀課文,圈畫出課文中的生字以及理解不了的詞語、句子。教師講解。
2.再讀課文,思考并概括課文的主要內容。明確:杭州市的小錢身患白血病,海峽彼岸的臺灣同胞冒著余震的危險向小錢捐獻了骨髓。
(三)深入研讀,重點感悟
1.點名朗讀課文1、2自然段,分析重點語句,體會小錢的不幸。
(1)初秋的杭州陽光明媚,丹桂飄香,然而一個18歲的年輕人卻身患白血病,無暇顧及周遭的美景。明確:以樂景襯哀情。眼前的景色如此美麗,但是小錢卻在承受著病痛,突出了人物遭遇的不幸。
(2)這個剛滿18歲的年輕人,患了嚴重的白血病,生命就像即將凋零的含苞的花朵,唯有骨髓移植,才能使這朵生命之花綻放。
明確:這句話運用比喻的修辭手法,將年輕的生命比作“即將凋零的含苞的花朵”,寓意深刻,體現出小錢的生命之花尚未綻放就面臨著凋零的危機,令人嘆惋。
2.默讀課文3~6段,學生分組討論哪些地方體現出了骨髓捐獻過程的不易?從中感受李博士和臺灣同胞怎樣的品質?
明確:(1)“就在昨天,一場里氏7.3級的大地震襲擊了臺灣地區。此刻,大地仍在余震中搖晃。”這兩句話交代了抽取骨髓時環境之惡劣,條件之艱苦。
(2)“那位青年也靜靜地躺在病床上……”臺灣青年冒著余震的危險,靜靜地躺著。經歷過這場災難,此時的青年或許已經受傷,也不知道家人的安危,但他依然靜靜地躺在病床上。讓我們不得不被這位無私奉獻、充滿愛心的青年而感動。
(3)分析與李博士相關的句子。
①“骨髓移植專家李博士正步履匆匆地走進手術室。”
②“李博士仍沉著地站在病床旁。”
③“李博士帶著剛抽取的骨髓,經過十幾個小時的奔波,趕到杭州,和當地的醫護人員一起連夜為小錢做了骨髓移植手術。”
從“步履匆匆”“沉著”“十幾個小時的奔波”“連夜”等詞和短語我們不難看出李博士在這一過程中所做出的巨大貢獻,也可以感受到他臨危不懼、沉著冷靜的高尚品質。
3.齊讀課文最后一個自然段,體會課文標題“跨越海峽的生命橋”的含義。
明確:表層含義,也許,小錢是不幸的,因為他身患白血病。但是,他又是幸運的,因為兩岸骨肉同胞用愛心架起了一座跨越海峽的生命橋。在無私奉獻的臺灣青年和醫者仁心的李博士的幫助下,小錢得救了,生命之花得以重新綻放。
深層含義,結合句子“那血脈親情,如同生命的火種,必將一代一代傳下去。”可以看出,這座用愛心架起的生命橋也象征著海峽兩岸之間割不斷的血脈親情。
(四)拓展延伸
因為愛,人間才充滿溫暖。是愛,給了小錢第二次生命。是愛,讓一朵即將凋零的含苞的花朵又一次綻放。同學們,讓我們帶著這種感動,聽一首歌《愛的奉獻》。
(五)小結作業小結:
學習完這篇課文我們一方面可以體會到臺灣青年和李博士的高尚品質,另一方面也可以感受到海峽兩岸之間濃濃的血脈親情。在如今的時代背景下,我們更要加強兩岸人民之間的溝通、交流,為祖國統一貢獻自己微薄的力量。
作業:請同學們展開想象,如果將來小錢和臺灣青年得以相見,他們之間會發生怎樣的對話和故事呢?據此寫一篇300字左右的短文。
五、板書設計
六、教學反思
本篇課文重在引導學生理解臺灣青年和李博士高尚的人格品質,感受海峽兩岸之間濃濃的血脈親情。結合《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版)》,“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統一,是語文課程的基本特點。”所以在教學過程中,不僅要引導學生理解課文內容,更要指導學生感受文章的精神美,引導學生明白“兩岸同胞相距雖遠,心卻是緊緊相連的”。
跨越海峽的生命橋教學設計14
一、組織教學,師生問好。
二、猜謎導引
謎語:水里看是一個洞,岸上看是一張弓。身背千斤不喊重,河西立刻
到河東。(打一交通設施)
(學生數人發言,都猜到謎底是橋,并說明了猜謎理由。教師由此談話:
是啊,橋是聯系河兩邊的,其實我們剛才的交流就像已在我們之間架
起了一座心靈之橋,友誼之橋。)
三、揭題
1、今天我們就來學習新課《跨越海峽的生命橋》,請同學們看老師寫課題。
(教師板書課題,邊寫邊教“峽”的書寫。)
2、生命橋指的是什么?
“生命橋指的什么”這個問題引入文本:讓我們到文中去找答案吧!
四、初讀課文
1、學生自讀課文。
2、反饋:
(教師出示詞語認讀。)(略)
五、結合“談何容易”研讀課文
1、提:救這個青年容易嗎?從課文中找到相關詞語。
(生數人回答,答案有“談何容易、終于”等)
2、出示句子:然而,要找到適合移植的骨髓,又談何容易。(理解讀)
師:為什么這么不容易找呢?從文中找到有關句子。
反饋:
生1:小錢是幸運的,幾經輾轉,終于在臺灣找到了這樣的人。
發散:小錢可能會在哪兒找骨髓?(在學生的回答中理解輾轉。)
(拓展小資料:我國大陸的骨髓庫起步較晚,人們對骨髓的知識欠缺,意識淡薄。目前捐獻者庫存資料加起來還不到3萬份。而臺灣有目前亞洲最大的骨髓庫,庫存資料30多萬份。)
生2:就在昨天,一場里氏7。3級的大地震襲擊了臺灣地區。此刻,大地仍在余震中搖晃。
(從哪兒體會到不容易。)
六、小結激趣,鋪墊下文
同學們,這場跨越海峽的拯救行動是否能夠成功?小錢最終能否獲得新生?海峽彼岸又發生了哪些驚心動動魄的故事?下一節課,我們將把鏡頭切換到寶島臺灣,一同去關注事情的發展,相信你對“生命橋”這個詞會有更深刻的理解!
《橋》教學設計4
教學目標:
科學概念
● 橋梁有多種不同結構,有的橋梁把多種結構合為一體。
● 橋的形狀和結構與它的功能是相適應的。
過程與方法
● 提高觀察、比較、描述和評價的能力。
情感、態度、價值觀
● 體會科學技術對社會進步的作用。
● 感受和欣賞橋梁的形狀結構之美。
教學準備
為小組準備:吸管或竹片、粗線。
為全班準備:木板或瓦楞紙板、繩子。
教師自己準備:各種橋梁的圖片或影像資料。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我國著名橋梁專家茅以升說過:“橋梁是一種自古有之,最普遍而又最特殊的建筑物。”
二、美麗的彩虹橋-拱橋。
出示圖片,觀察比較這些拱橋,它們有什么相同和不同?各有什么優點?(教師出示圖片讓學生觀察)
1、實驗:用木棍做一個拱,然后兩個做對比,看是那一個面的受力更大。
2、(橋面在拱下方的拱橋,橋面可以拉住拱足,抵消拱產生的向外的推力。橋面被水平方向的力拉緊,還增加了橋面的抗彎曲能力。)
三、拉索橋
1、觀察拉索橋,它們的受力部分主要是哪些?
(學生說出自己的`觀察結果和想法)
2、以實際例子說明(可結合我們家鄉的太平橋作說明)
觀察這些橋的結構是怎樣的。拉索橋究竟有什么優點?
3、實驗:模擬做一個拉索橋(這個由老師做演示實驗)
在實難中學生邊觀察邊思考問題,當演示完成后回答。
(1)兩人同時用力拉繩把“橋”吊起來。我們朝什么方向用力?
(2)把繩子拉平直些,再拉平直些,感覺用力有什么變化?
四、結合我們的生活自己來制作橋
利用課余時間進行,讓學生分組完成也要以獨立完成,再上交作品,由老師和同學們一起來評定其水平。
讓學生說出自己設計和制作橋的想法和原理是什么?
自己設計的橋有什么特點,請做得好的學生演示講解,從而進一步體會本單元的知識。
板書設計:
拱橋 拱的高度不同
拱的兩邊推力不同
拉索橋
教后反思:
拉索橋的實驗材料應該提早準備好,教師可提前準備好相關的模型或圖片,請學生本堂課帶來以供研究。
《橋》教學設計5
教學要求:
1、了解認識橋的新的功能。
2、提高學生對橋的審美能力。
3、增強學生的想象能力和創造能力。
4、提高學生的動手動腦能力。
教學重點:設計橋的新造型。
教學難點:造型新穎,有自己獨特的藝術特點。
教學課時:一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 導入新課,激發興趣
1、上堂課同學們畫了自己喜歡的橋,畫的真不錯。但是,如果同學們再加入自己創造性的思想,那就更好了。
2、現代橋梁的作用不僅僅用于便利人的過河,對于河兩邊的地區繁榮市場、發展經濟也起著很大的作用。而且,橋梁設計得也越來越新穎,越來越講究美觀。橋梁設計專家也就在這方面下了很大的工夫。比如: 南京長江大橋 它位于南京市西北面長江上, 連通市區與浦口區,是一座我國自己設計建造的雙層雙線公路、鐵路兩用橋,1968年12月 29日竣工。上海黃浦大橋、九曲橋等。今天,我們大家就來做做橋梁設計專家,如果要你來設計這座大橋,你會怎樣設計?
二、新授
1、首先請同學們來欣賞一下各種橋的優美姿態。欣賞圖片中各種各樣的橋。
(蘇格蘭鋼架鐵路橋、英國倫敦塔橋、日本現代夸海橋、立交橋……)
2、分析教材范畫,范作。
① 可用多種鉛畫紙、硬板紙、細木條、泥土等制作。② 可用多種用色工具,合作繪畫。③ 讓學生說說教材作品好在哪里?作者設計的好的地方在哪里?
3、學習繪畫、制作方法。
㈠、學自行設計
① 構思自己設計的橋有何新的功能。② 學生畫簡略草圖。③ 可用多種工具材料進行描繪。
㈡、同學之間可相互合作完成制作。① 進行制作的同學分成各小組,小組同學進行討論、交流,構思所設計的.橋。② 考慮怎樣制作,合理分工,合作完成。
三、布置作業
進行繪畫或者手工制作。可以畫自己幻想中的新橋,造型功能有新意,也可以幫還沒造好的一些大橋設計,加入自己的想象,大膽創造;用你們的巧手,利用各種材料進行制作。
四、學生練習
播放音樂,老師巡視指導。
五、展示作品
展示學生的優秀作品,學生觀察以后互評,老師小評。
六、小結
今天,同學們都成為橋梁設計專家了,而且做的都很不錯。希望大家能更好的發揮自己的創造能力。
板書:
繪制方法①構思 ②草稿或制作 ③涂色
《橋》教學設計6
【教材分析】
大陸青年小錢患了嚴重的白血病,臺灣同胞冒著生命危險,用愛心挽救了小錢的生命,架起了一座跨越海峽的生命橋。課文先后描寫了同一時間海峽兩岸的兩個不同場景:第一個場景是在杭州某醫院的病床上,躺著生命垂危的小錢,他在靜靜地期待著那來自海峽彼岸的救命骨髓;第二個場景是在臺灣花蓮的慈濟醫院,李博士正在余震的危險中抽取臺灣青年的骨髓。他們冒著生命危險,做著一次又一次的努力,直到青年的骨髓涓涓流出。所有的這一切,為的是挽救海峽彼岸一個年僅18歲的生命。文章告訴我們,兩岸同胞相距雖遠,心卻是緊緊相連的。
【教學目標】
1、認識8個生字,會寫12個生字。
2、理解課文內容,體會兩岸骨肉同胞的血脈親情,感受生命的珍貴和愛心的無價。
3、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誦課文。
【教學重難點】
引導學生通過理解骨髓移植對小錢的重要性,臺灣青年在余震中捐獻骨髓的危險,以及兩岸醫護人員的奔波,體會“跨越海峽的生命橋”的含義。
【設計思路】
緊扣課題展開教學,以讀激情,以讀促悟,以情助讀,情景交融,讓學生在不斷讀書的過程中,得到情感體驗,與文中人物產生強烈共鳴,從而加深對文本的理解。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輔助、課題卡片。
【課程安排】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課題導入,引入文本
1、老師出示板書《跨越海峽的 橋》:同學們,看到這個題目,你的眼前仿佛出現了什么情景?
2、橋在我們生活中處處可見,毛主席曾在一首詞中寫到“一橋飛架南北,天塹變通途”,而我們這篇課文的題目卻是《跨越海峽的生命橋》。生命橋是什么意思?圍繞海峽兩岸發生了什么樣的故事?讓我們一齊讀讀課文,從課文中尋求答案吧!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學生自由讀課文,力求讀正確、讀通順。
2、指名讀。老師相機指導。
3、交流初讀所得:這篇課文講了一個什么故事?初讀課文,你對“生命橋”一詞是怎樣理解的?
4、這座生命橋聯接著大陸和臺灣,讓我們跟隨作者手中的筆,一同走進這座《跨越海峽的生命橋》!
三、品讀課文,深入感悟
1、學生自由讀課文第一自然段,讀完談一談自己的心得體會,并說說為什么要這樣讀。
2、當我們從甜美的夢鄉中醒來,打開窗子,燦爛的`陽光灑在身上呼吸著帶著花香的清新的空氣,你會油然產生一種什么樣的感覺?
⑴ 老師范讀,請同學們閉著眼睛想像一下:在這樣的一個早晨,城市的各個角落會有哪些我們熟悉的生活場景呢?
⑵ 學生暢談自己的感受。
3、換位思考:
同學們所描繪的這些畫面,使我們感到生活是多么美好,然而這一天,對于小錢來說意味著什么呢?
⑴ 第2自然段,學生用準確詞語表達自己此時此刻的心情。
⑵ 出自己感受最深的句子讀一讀。
4、指導朗讀,課件出示:
這個剛滿18歲的年輕人,患了嚴重的白血病,生命就像即將凋零的含苞的花朵,唯有骨髓移植,才能使這朵生命之花綻入。
⑴ 感情朗讀:
在這個陽光燦爛的日子,在這個充滿花香的城市,一切都是那么美好,充滿生機,而小錢,卻只能躺在病床,命運對他是如此的殘酷,讓十八歲的他得了白血病。十八歲,多么美好的年齡,文中把十八歲比作一朵“含苞的花”,十八歲太年輕了,今后的路還很長很長,然而可惡的白血病卻要使這朵含苞的花“即將凋零”。感情朗讀這段話。
⑵ 創境引讀:
假如小錢沒有得白血病,此時此刻,他會做些什么呢?
老師引讀:十八歲,多么美好的年齡!
當同齡人吃過晚飯后,攜著父母的手在綠蔭道上漫步時,然而小錢……
當同齡人在球場上奔跑追逐,為每進一個球歡呼跳躍時,然而小錢……
當同齡人的腳步走過祖國各地,盡情瀏覽祖國的大好河山時,然而小錢……
當同齡人坐在寬敞明亮的教室里,為實現自己的理想而奮斗時,然而小錢……
⑶ 合適的骨髓對小錢來說那么寶貴,是挽救他生命的唯一途徑,然而找到合適的骨髓,容易嗎?
課件出示:
然而,要找到適合移植的骨髓,又談何容易。如果沒有親緣關系,大約在十萬人里才有可能找到一個有適合骨髓的人。
指導朗讀這段話。
⑷ 朗讀第一自然段和第二自然段的感受迥然不同,你認為作者這樣寫的目的是什么?
5、患了白血病,生的希望是如此渺茫,小錢有沒有一線希望獲得重生呢?
學生齊讀第二自然段最后一句話。有的同學可能會發出感嘆,小錢真幸運呀;有的同學可能會提出疑問:小錢怎么會在臺灣找到合適的骨髓呢?在這里我們必須提到一個人,也就是下文所提到的李博士。
出示課件:李博士照片及簡介。
正是因為有了像李博士這樣熱心公益的人,還有許多自愿捐獻骨髓的熱心人,才會使像小錢這樣的白血病患者看到了生命的曙光,讓我們發自內心地向他們表示敬意!
四、小結激趣,鋪墊下文
同學們,這場跨越海峽的拯救行動是否能夠成功?小錢最終能否獲得新生?海峽彼岸又發生了哪些驚心動動魄的故事?下一節課,我們將把鏡頭切換到寶島臺灣,一同去關注事情的發展,相信你對“生命橋”這個詞會有更深刻的理解!
《橋》教學設計7
教學目標
1、讀懂課文,理解“跨越海峽的生命橋”的含義。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在朗讀中體會李博士和臺灣青年一心為他人著想的高尚品質,感受海峽兩岸人民的血脈親情。
教學重點:臺灣同胞的真情奉獻
教學難點:感受海峽兩地人民的人間真情.
教學過程:
一、師:《跨越海峽的生命橋》,這是一個真實的故事,一個發生在杭州的故事,因為真實,因為就在我們身邊,我在讀這個故事的時候,格外感動,我想你們也一樣,讓我們再來讀讀這個故事,看看到底是什么感動著我們?你覺得特別令你感動的句子和段落可以反復多讀幾遍。
生:(自由讀課文)
師:你可以讀一段,也可以讀幾句話,只要是令你感動的,讓你心中有所觸動的。
朗讀:“小錢得救了……那血脈親情,如同生命的火種,必將一代一代傳下去。”
朗讀:“針頭向皮膚刺去……終于從身軀里涓涓流出……”
這段中有一個詞語“突如其來”,你們怎樣理解?
朗讀:“小錢靜靜地躺在病床上……終于在臺灣找到了這樣的人。”
朗讀:“在這場災難中……期待著他的骨髓。”
三、深入閱讀文本,整合教學資源,深刻體會“海峽兩地人民的人間真情”
教學設想:在“小錢會感激誰?”這樣一個問題情境中,引導學生深入地閱讀文本,在心靈中與課文中的人物對話,理解人們無私奉獻的高尚情懷,深刻體會“給予是快樂的”。
師:這是一次跨越海峽的拯救行動,這是一次和死神爭奪生命的較量,最后,生命在人們的無私的給于中復活了,生命之花在人們的愛和奉獻中重新綻放了。小錢得救了,他的身體會慢慢康復,他蒼白的臉會慢慢紅潤起來,他的心中一定會充滿了感激,你想他會感激誰呢?讀讀課文,設身處地地想一想。
生:(讀課文,思考,討論)
師:是啊,小錢患的是嚴重的白血病,目前,唯一有效的醫治方法就是移植骨髓。很多人對捐獻骨髓懷有恐懼心理,害怕會影響自己的健康,其實這是所有的醫學研究和臨床經驗表明,捐獻骨髓對于人體健康沒有影響;但是即使是這樣,也有很多人沒有捐獻骨髓的意愿,所以到目前為止,我國大陸的中華骨髓庫中的庫存量只有4萬多份,臺灣慈濟骨髓捐獻中心庫存23萬份,而我國的白血病患者有400多萬,需要更多的人志愿捐獻骨髓。而這位臺灣青年就是這樣一位志愿捐獻骨髓的先行者,小錢應該感謝他,我們也應該感謝他!但是,小錢感謝那位青年,僅僅是因為他志愿捐獻骨髓嗎?
再仔細地讀讀課文,看看還有什么令人感激的原因?有人說“看文如看山”,從不同的角度讀課文能更全面更深刻的理解課文。
師:他靜靜地趟在病床上,但是他的內心一定是極不平靜的,他會想些什么呢?讓我們用心去貼近這位臺灣青年的心,聽一聽他會想些什么。聽到了就寫下來。
師:小錢還應該感激誰?(出示李博士畫像,并介紹)
這位李博士就是臺灣的骨髓移植專家李政道博士,他是那樣令人尊敬,他主持創辦了臺灣慈濟骨髓捐獻中心,征集到23萬分骨髓樣本,成為全球最大的華人骨髓庫,救助了眾多的白血病患者,讓我們記住這位可敬的老人!(出示李政道博士的照片)讓我們在深情地讀讀這段話。
師:由于歷史和政治的原因,臺灣和大陸現在還沒有直接通航,臺灣當局不允許飛機直接飛到大陸,只有到香港中轉。盡管臺灣和大陸之間隔著一灣海峽,還有很多人為的阻隔,但還是不能阻隔兩岸同胞的血脈親情,兩岸同胞用愛心架起了一座──跨越海峽的生命橋
三、小練筆.
1、師:小錢得救了.兩岸骨肉同胞用愛心架起了一座跨越海峽的生命橋.也許,小錢和這位臺灣青年永遠不會見面,這并不重要,因為兩岸同胞的心是連在一起的那血脈親情,如同生命的火種,必將一代一代傳下去.
2、生:齊讀.
3、如果有一天小錢和那位捐骨髓的臺灣青年相遇了,他會對臺灣青年說些什么?請用筆寫下來。
教學反思
《跨越海峽的生命橋》是人教版四年級的一篇課文。課文講述了一個發生在1999年的真實的故事。語言樸質而生動,洋溢著濃濃的真情。本課教學的重點是引導學生通過理解骨髓移植對小錢的重要,臺灣青年在余震中捐獻骨髓的危險,以及像李博士一樣的兩岸醫護人員的奔波勞累,從而體會“跨越海峽的生命橋”的含義。
我在本課教學中力求通過反復讀文,讓學生經歷豐富的情感體驗;通過多種對話,在引導學生挖掘文本內涵的過程中,多角度的開拓學生的認識空間、審美空間、情感空間,從而激活學生的閱讀思維,實現語言、情境和精神的和諧共振,提升情感的價值。在教學時,我主要圍繞以下幾點,展開教學:我先讓學生找找課文的哪些地方令你感動?隨后給學生以充足的時間自主研讀、自我感悟。學生以臺灣青年和李博士的表現為研讀點,獨自閱讀、獨立思考。在學生交流之中,教師又以一個引導者、參與者的身份,為學生展現地震畫面,引導學生想象手術的'情景,從詞、句中體會不同人物的心理,從而帶領學生深入的體會課文的情感,引起和作者的共鳴。在研讀的過程中,注意引導學生進行換位思考,和文本中的人物進行對話,體會人物的情感。最后,教師激情導語下,層層遞進的有感情朗讀成為學生情感的抒發,內心真實的表達。
《新課標》中強調:要讓學生充分地讀,在讀中整體感知,在讀中有所感悟,在讀中培養語感,在讀中受到情感的熏陶。確實,朗讀是語文教學中最重要的一種訓練形式,是最直接、最常用的語文實踐活動。而《跨越海峽的生命橋》這篇課文情真意切,很適合感情朗讀。在這堂課的教學中,我就以“讀”為突破口,將“讀”貫穿整個教學過程始終。
教學中,我設計了幾處想象說話,如“臺灣青年靜靜地躺在了床上,此時他的內心是極不平靜的,他的心里會想些什么”“小錢得救了,一年后小錢和臺灣青年相遇了,他們會說些什么”等,并注意了讀說結合,使學生在深刻感受了課文情感之后,抒發出自己內心的真實情感,這既是對文本內容的延伸,又為學生的個性化閱讀提供了自我表現的舞臺。學生在經歷自我與他人的行為對比、體會手術危情和感受護送骨髓的辛勞之后,也真正體會到了海峽兩岸同胞的血脈親情。教師最后的配樂結束語,升華了主題,引發了學生對愛的思考,對人間真情的渴望。
雖然整堂課中在某個教學環節激起了學生心中的漣漪,但是總感覺沒有完全把學生的情感激發出來,尤其是學生不能把自己的感受、體會完全溶入到朗讀中。由于本節課有些環節無法預知所以在處理上語言不豐富、也不夠精煉,教學機智不夠靈活。這些不足都有待于我不斷向其他教師學習,爭取在以后的教學中能更上一層樓。
《橋》教學設計8
教材分析:
《跨越海峽的生命橋》是人教版教材四年級上冊的一篇精讀課文。講述了這樣一個感人的故事:大陸青年小錢患了嚴重的白血病,臺灣同胞冒著生命危險用愛心挽救了小錢的生命,架起了一座跨越海峽兩岸的生命橋。課文描寫了同一時間的兩個場景:第一個場景是在杭州某醫院的病床上,躺著生命垂危的小錢,她在靜靜地期待著那來自海峽彼岸的救命骨髓;第二個場景是在臺灣花蓮的慈濟醫院,李博士正在余震的危險中抽取臺灣青年的骨髓;相距雖遠,他們的心卻是緊緊相連的。
學情分析:
四年級的學生已具備一些基本閱讀能力:能夠借助文本思考一些問題,并表達自己的觀點;能在自學的基礎上,學習和別人交流自己的看法;初步用讀來表達感受。所以,本節課以讀為主,訓練學生的朗讀能力,在讀中理解詞語,品味句子,感悟文章。同時試圖培養學生探究、合作的能力。
設計思路:
1、“以讀為本”。文章感人而生動,適合朗讀訓練。力求通過不同層次、多種形式的朗讀,穩步推進,螺旋上升,讀中感悟,讀中理解,引領學生走進文本,受到情感熏陶。
2、“自主學習”。構建樂學氛圍,促進學生積極主動地學習。從題目入手,引生探究目標。瀏覽全文,整體感知。抓住重點語句品味語言文字。以填空和朗讀再次回歸整體,使認知更完整、深刻。擴展練習,培養語文素養。
教學目標:
1、熟記本課生字,隨文理解:“談何容易、蒼白、紅潤、幾經輾轉、奔波、突如其來”等詞語。
2、了解課文內容,理解題目“跨越海峽的生命橋”的含義。
3、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在朗讀中體會臺灣青年和李博士及醫護人員一心為他人的高尚品質,感受海峽兩岸人民濃濃的血脈親情。
教學重難點:
引導學生通過理解骨髓移植對小錢的重要,臺灣青年在余震中捐獻骨髓的危險,以及兩岸醫護人員的奔波勞累,體會“跨越海峽的生命橋”的含義。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輔助、課題卡片
課程安排: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談“橋”揭題,引導質疑。
1、學生自由交流曾經見過了怎樣的橋?
2、出示課題——《跨越海峽的生命橋》,并齊讀。
3、課題質疑:看到這個題目,你有什么疑問嗎?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由已有的生活積累引入新知,從課題產生疑問,然后讓學生帶著這些疑問去學習課文,激起了學生強烈的學習、探究的欲望,引發了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
二、 初讀課文,學習字詞。
1、各小組同學合作,先自由讀書,注意讀準字音,讀通句子,不好讀的地方多讀幾遍。
遇到不懂的詞語,小組討論解決,也可以查查字典。還是解決不了的可以請教老師。
2、檢查學生自學字詞的情況。
(1)師:(出示生字詞語)對于本課的生字詞,剛才同學們都會讀了,現在我們要進行一個比賽,去掉拼音,你能讀好嗎?在比賽之前,請每組同學選一位代表,組內其他同學先幫助他準備準備。
(2)各小組開始幫助代表讀熟字詞。
(3)各小組代表賽讀。
(比賽讀字詞的形式活潑,能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在賽前要求小組同學幫助參賽代表準備,在準備的過程中,枯燥的學習融入了有趣的游戲。看重的就是學生經歷比賽的過程,著重點就放在了學生準備的過程中,而不是僅僅注重比賽的結果。使學生是真正自主地、輕松地學會知識。)
3、給本課的生字找找朋友好嗎?
(注意:我講的“朋友”可以是與這個生字有關的古詩、歇后語、名人名言、諺語等。)
(隨著新課程標準的深入人心,語文作為我們的母語,它的外延正在逐步擴大,建立“大語文”的概念已成為許多教師的共識。我把我們平常所見的.“給生字找朋友”的訓練項目作了一些小小變動,把“朋友”的外延擴大為涵蓋古詩、歇后語、名人名言、諺語等等,語文的積累就融入了這些“特殊的朋友”之中。)
4、引導學生歸納課文的主要內容。
(1)讓學生說說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學生回答過程中,師相機板書一些關鍵詞語)
(2)讓學生根據板書試著再說說課文的主要內容。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學生是語文學習的主人。教師是學習的組織者和引導者。盡量引導學生抓住重點詞語歸納課文的主要內容,讓學生感悟學習方法,體現學習的自主性。)
三、品讀暢談,感情朗讀。
1、自由默讀課文,找出最讓你感動的句子,并在旁邊寫上批注。
2、師生交流。
(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讓學生找出最令自己感動的句子,注重相機而導,順學而教,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珍視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力求體現“張揚學生個性,提倡多元感悟”,讓學生真正走進文本,深刻理解文本的內涵。)
四、總結朗讀,拓展延伸。
1、總結朗讀:指導朗讀課文最后兩句話。
(閱讀教學不面面俱到。課文最后一個自然段的教學采用“以讀代講”的方法,讓學生在讀中感受骨肉親情。)
2、拓展延伸:
假設有一天小錢和這位臺灣青年見面了,讓學生發揮想象,想想他們會說什么?
(讓學生把語文延伸到課外。)
第二課時
一、導入新課
1、上節課,我們走進《跨越海峽的生命橋》這篇課文,這篇課文跟誰有關系?誰來說?
2、板書 22、跨越海峽的生命橋
大陸 臺灣
二、學習課文最后一個自然段
1、互不相識的幾個人,那是什么把他們聯系在一起,誰想到了?
2、請同學們去讀課文的最后一個自然段,想想哪句話告訴了你?
3、學生自由讀最后一個自然段
4、誰想說是什么把他們聯系在一起呢?(愛心)
請同學們找出這位同學說的這句話,并讀讀這句話(兩岸骨肉同胞用愛心架起了一座跨越海峽的生命橋)。
5、再讀這句話。
三、學習課文的第3——6自然段。
(一)學習第5自然段
1、作者是怎樣具體寫他們的愛心的呢?接下來,老師請同學們自己讀讀課文的第3——6自然段。
2、出示課件
3、誰愿意來交流一下,你讀到哪些感動你的詞句?
4、引出“李博士仍沉著地站在病床旁,那位青年也靜靜地躺在病床上”。這句話全班齊讀。
5、誰來說說,你是從哪此詞語感受到他們愛心?哪些句子寫到余震來臨呢?誰來讀一讀?
6、指導朗讀。
7、理解“突如其來”。
8、余震突如其來,醫院是什么情景呢?
9、在這么危險的情況下,李博士和臺灣青年確是怎樣做?誰來讀?
10、出示課件。
李博士仍沉著地站在病床旁,那位青年也靜靜地躺在病床上。(附有插圖)
(1)你覺得這個句子有哪些詞語特別讓你感受到他們的愛心?
板書:沉著地靜靜地
(2)學生朗讀
11、想一想,這種情況下,他們內心會想什么呢?再讀第5自然段。板書— 一次又一次
12、一次又一次的努力過程就是他們一次又一次面對什么的過程?
板書:冒著危險
13、出示課件
14、分角色朗讀。
15、引出最后一個自然段的一句話“兩岸骨肉同胞用愛心架起了一座跨越海峽的生命橋”。
(二)學習第6自然段
1、把剛才劃出感受他們愛心的句子拿了來交流,引出第6自然段。
2、這個自然段的哪些詞語讓你覺得特別有愛心。
板書:奔波
3、理解“奔波”的意思
4、出示課件
5、齊讀第6自然段。
(三)學習第4自然段
1、從第4自然段里找到感動自己的詞句呢?板書:不顧家人
2、出示課件
3、齊讀第4自然段
4、由此引出“兩岸骨肉同胞用愛心架起了一座跨越海峽的生命橋”。
四、(1)播放音樂《感恩的心》
(2)播放音樂《愛的奉獻》
五、作業
必做題:摘抄文中感動你的詞句
選做題:
1、假如一年后小錢和那位臺灣青年相遇了,他們可能說什么呢?請在自己的本子上寫下來。
2、這個感人的故事使你想起自己經歷過的或聽說過的哪些事呢?你能把它描述下來嗎?
板書設計:
22、跨越海峽的生命橋
血脈親情
沉著地 冒著危險
靜靜地 愛心 不顧家人
一次又一次
大陸 奔波 臺灣
《橋》教學設計9
【課題研究目標】
運用現代信息技術中的多媒體和網絡教學,從而促進學生良好個性心理的形成和發展,提高學生學
習興趣,培養學生思維、創新、想象等能力。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在朗讀中體會李博士和臺灣青年一心為他人著想的高尚品質,感受海峽兩岸人民的血脈親情。
2、讀懂課文,理解“跨越海峽的生命橋”的含義。
【教學重難點】
引導學生通過理解骨髓移植對小錢的重要,臺灣青年在余震中捐獻骨髓的危險,以及兩岸醫護人員
的奔波勞累,體會“跨越海峽的生命橋”的含義。
【教具準備】錄像、投影片、歌曲《愛的奉獻》。
【教學過程】
一、激情導入新課
1999年9月22日,這是一個愛意流動的日子,這是一個海峽兩岸骨肉同胞魂牽夢繞的日子。這一天,千萬雙眼睛共同聚焦一個大陸同胞年輕的生命,千萬顆心為他的命運而跳動。今天讓我們一起走進這個美麗而動人的故事《跨越海峽的生命橋》。板書,齊讀課題。
二、整體感知
1、請同學們自由讀課文,讀后說說你的感受。
2、學生匯報交流。
三、品味語言,感悟血脈親情
1、身患絕癥的小錢是不幸的,讓我們到杭州醫院的病房里去看看生命垂危的小錢吧。自由讀1、
2自然段。
2、出示句子:
這個剛滿18歲的年輕人,患了嚴重的白血病,生命就像即將凋零的含苞的花朵,唯有骨髓移
植,才能使這朵生命之花綻放。
⑴讓我們把目光聚集到這段話中,用心去體會,你體會到什么?
⑵帶著你的理解讀。
3、過渡:
此時,只有骨髓移植,才能挽救他的生命。但是,要骨髓移植談何容易,大約在十幾萬人中才能找到一個適合的人。小錢是幸運的,幾經輾轉終于在臺灣找到了這樣的人。下面讓我們把目光轉向臺灣花蓮慈濟醫院看看那動人的一幕。小聲讀3~6自然段,一邊讀一邊把最讓你感動的.地方劃下來,用心想一想感動你的原因是什么?
4、學生匯報交流:
可以抓住以下句子體會、朗讀感悟。
⑴在這場災難中,病床上的青年沒有受傷,他的家人是否平安無事,目前還不清楚。但是,他知
道,在海峽的另一邊,有一位青年正滿懷著希望,期待著他的骨髓。
⑵針頭向皮膚刺去,一陣突如其來的余震,使針頭從肌膚中脫落,李博士不得不停止工作。此時此
刻,跑到空曠的地方才比較安全,但是,李博士仍沉著地站在病床旁,那位青年也靜靜地躺在病床
上。經過一次又一次的努力,利用大地震動暫停的間隔,臺灣青年的骨髓,終于從身軀里涓涓流出……
⑶骨髓的保存期只有24小時。李博士帶著剛抽取的骨髓,經過十幾個小時的奔波,趕到杭州,和當地的醫護人員一起連夜為小錢做可骨髓移植手術。
5、此時此刻同學們一定有話想說──出示“這真是一座用()架設的生命橋啊!”讓學生填空。
6、小錢得救了!這座跨越海峽的生命橋使小錢得救了!讓我們和作者一道用課文最后一個自然段傾吐我們的心聲。齊讀。
四、拓展延伸,感悟血脈親情
1、小錢得救了!一年后的一天,他終于和那位捐骨髓的臺灣青年見面了,他會對臺灣青年說些什么?同桌兩位同學,一個作為小錢,另一個則是臺灣青年,向對方說出你的心里話吧。
2、指名說。
3、播放錄象,截至目前,慈濟醫院已經向大陸提供骨髓180例,成功救治了不少白血病患者,每個事例背后都有一個感人的故事,這些正是在海峽兩岸之間用骨髓、用愛心、用血脈親情架設的
一座座生命橋啊!此刻,同學們一定有千言萬語要訴說,就把千言萬語匯成最感動的一句話,寫成親情卡,貼到“跨越海峽的生命橋”上去吧。
4、學生貼親情卡,播放《愛的奉獻》。
5、總結:大陸雖然被臺灣海峽所隔,但兩岸同胞的血脈親情是無法割舍的,這種血脈親情就是“跨峽的生命橋”,這座用愛心架起的生命橋一定會永遠屹立在兩岸同胞的心中:這種血脈親情是生命的火種,必將愈燃愈烈,經久不熄,世代相傳。
《橋》教學設計10
教學目標:
1、學會7個生字何8個生字。在我們身邊就有許多橋,同學們,你們有沒有注。
2、正確流利的、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3、通過課文的學習,感受橋的奇妙,從而培養學生對科學探究的興趣。
教學過程:
一、引語
1、提起橋,幾乎每個人都知道,而且還都在橋上走過。有了橋,人和車就能方便的通行了。在我們身邊就有許多橋,同學們,你們有沒有注意到呢?(高架橋、立交橋、天橋、九曲橋、南浦大橋、楊浦大橋、外白渡橋)
2、真不錯,同學們都是有心人。剛才同學們介紹的這些橋都是大家非常熟悉的,今天老師和大家要一同去觀摩一些與眾不同的橋,它們有著許多奇特的地方,有沒有興趣?現在就讓我們一起去看看吧。(出示課題,齊讀。)
二、學習課文
1、打開書本,快速讀讀課文,看看書中向我們介紹了哪些奇妙的橋?
交流。(出示:玻璃橋、紙橋、鹽橋)
2、你們覺得為什么要稱這些橋叫奇妙的橋?
交流。
師:是呀,奇就奇在造橋的材料上了(出示;材料)通常造橋的材料有哪些呢?
3、(出示:第一節)引讀:平時我們看到的橋材料很普通的,有(木頭、石頭造的橋),有(水泥造的橋),還有(鋼鐵造的'橋)。
相比之下這的確是三座奇妙的橋。
4、現在就請你挑選一座你認為最奇妙的橋,將它介紹給你的同伴。
出示:
自學提示:讀讀課文,劃劃句子,說說感受
5、交流。(出示圖片)
玻璃橋:你們知道18噸有多重嗎,相當于500個學生的重量。
紙橋:你們看兩三噸重的汽車能安然無恙的駛過紙橋
(出示動畫)
鹽橋:這就是火車在鹽橋上行駛的情景,請看(出示動畫)
多么壯觀的畫面這是我國勞動人民勤勞智慧的結晶。讀好句子。(出示句子)
三、提出問題,解決問題
1、聽了同學們的介紹后,你們對這些奇妙的橋還有什么問題嗎?
生問:1、我想知道特種玻璃是一種怎樣的玻璃?怎么會那么牢固?
2、鹽橋是用鹽造成的,如果下雨不是要融化了嗎?
3、紙怎么能造橋,想不通?
4、世界上還有哪些材料奇妙的橋?
2、同學們問的好,老師也想知道,剛好最近我們學校建立了一個信息庫,里面搜集了大量有關橋梁方面的知識,不如我們去那里看看說不定能找到答案。別忘了帶好筆和紙。
學生瀏覽網頁。
3、解決問題
剛才提問的同學有沒有找到答案?
1)、介紹夾層玻璃的特性
2)、鹽橋的特性
3)、紙橋的特性。
4)、介紹其他的橋
4、老師這里也向大家介紹兩座橋,出示:(同一版面)
A、趙州橋圖片及文字(大約在1400年前,石匠李春用大石塊建造了著名的趙州橋。這座橋的設計很特別,在橋下的大拱兩旁,還各有2個小拱。這樣既減輕了橋身的重量,又減小了洪水對橋的沖力,所以,趙州橋一直能保存到今天。)
B、南浦大橋圖片及文字(南浦大橋是斜拉橋,這種橋有許多粗粗的鋼索斜在橋面上,這些鋼索一頭連著塔柱,另一頭將大橋主梁緊緊拉住。斜拉橋有了這些鋼索,能把大橋的重量都壓在塔柱上,這樣,就不需要用很多橋墩去支持大橋了。)
● 指名讀,這兩座橋奇妙在哪里
● 交流:結構。引讀兩座橋奇妙之處
● 小組做實驗,有什么辦法可以增加紙橋的載重量?(紙片折疊成W形,或拱型)實驗證明紙的形狀變化后它的載重量就會大大增加。
四、創造性思維訓練
1、今天大家收獲不小,了解了那么多形形色色的橋,增長了許多關于橋梁的知識,同學們你們能不能發揮聰明才智也來設計一座既美觀又實用的橋呢?課前請同學們進行了暢想,誰愿意和大家分享你的智慧果實?
2、交流
五、總結課文
橋梁是人類珍貴的財富,是人類文明發展的見證。如果世界上沒有橋,那人類社會將不可能生存和發展,也不會有今天豐富多彩的生活。
《橋》教學設計11
教學目標:
1、了解課文布局謀篇、環境描寫與人物描寫相結合的表達特點,初步學習作者的表達方法。
2、通過研讀課文中的重點詞句,結合洪水肆虐的危急情境及木橋發生的變化,逐步深刻感受老漢在危急時刻把生的希望讓給別人,把死的危險自己扛的人格與精神。
3、積累課文特色語言,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難點:
理解題目“橋”的深刻含義。
教學重點:
通過研讀課文中的重點詞句,結合洪水肆虐的危急情境及木橋發生的變化,逐步深刻感受老漢在危急時刻把生的希望讓給別人,把死的危險自己扛的人格與精神。
教學過程:
導入新課,揭示課題
這節課,我們繼續學習《橋》,誰想讀一讀課題?
1、學生讀有關描寫洪水的句子,感受場面的可怕。
交流文中描寫洪水的語句,并進行閱讀指導:(課件出示)
黎明的時候,雨突然大了。像潑。像倒。
山洪咆哮著,像一群受驚的野馬,從山谷里狂奔而來,勢不可擋。
近一米高的洪水已經在路面上跳舞了。死亡在洪水的獰笑聲中逼近想象:如果你也是其中一員,你是什么心情?帶著這種心情齊讀第六自然段,以感受村民的驚慌,恐懼、 2、指導朗讀,通過多種形式的讀,讀出洪水的肆虐與人們的恐慌。
3、感受老支書的壯舉
思考:就在這性命憂關的時刻,一位老英雄挺身而出,讓人敬佩,讓人感動的事情出現了,請學生在書上勾畫出最使你感動的.語句,作出批注,你覺得老漢是一個怎樣的人?然后全班交流。
4、老漢沙啞地喊話:“橋窄!排成一隊,不要擠!黨員排在后面!”
(思考:老漢是在什么情況下說這句話的?他當時是怎么做的?)
指名讀7、8自然段:(木橋前,沒腿深的水里,站著他們的黨支部書記,那個全村人都擁戴的老漢。老漢清瘦的臉上淌著雨水。他不說話,盯著亂哄哄的人們。他像一座山。} 啟發想象:剛才還是跌跌撞撞、亂哄哄的人們,為什么此時停住腳,望著老漢?感悟“他像一座山”中“山”的含義。說明了他具有什么精神?
再次讀讀老漢喊的那句話
5、老漢突然沖上前,從隊伍里揪出一個小伙子,吼道:“你還算是個黨員嗎?排到后面去!”老漢兇得像只豹子。(這一句,可啟發學生結合文中79頁的插圖,觀察老漢的舉止、神態)說說從老漢“沖揪吼”的動作中,你體會到了什么?(對照讀句子)
老漢吼道:“少廢話,快走。”他用力把小伙子推上木橋。當時又出現了什么樣的情況?說說你從這句話中又體會到了什么?
探究老漢內心:聯系上文的“他揪出小伙子”,這時,又用力把小伙子推上木橋,讓學生悟出:看似矛盾的舉動,實際上包含了老漢為了大家舍小家,為了兒子舍自己的無私胸懷。這時,老漢的崇高精神進一步得到升華。也為下一環節理解題目“橋”的含義作了鋪墊。
6、感悟表達手法
總結作者在表達上的特點。
(比如:設置懸念;運用大量的比喻、擬人等修辭手法;語言簡短;人物描寫與環境描寫相結合。)
鼓勵學生在今后的習作中嘗試運用一些表達方法。
《橋》教學設計12
一、教學要求:
1、了解紅軍飛奪瀘定橋的經過,學習紅軍不畏艱險、不怕犧牲、勇往直前的大無畏精神。
2、理清課文條理,學習按事情發展順序記敘的方法。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二、教學重點:
1、理解紅軍是怎樣搶時間、攻天險,奪下瀘定橋的。
2、學習按事情發展順序記敘的方法。
三、教學準備:
多媒體設備及本課課件。
四、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1、瀘定橋是一座橫跨在大渡河上的鐵索橋,誰能介紹大渡河的有關情況?(多媒體顯示湍急的水流撞擊兩岸高山峻嶺圖象,播放陣陣水流聲。)
2、紅軍為了北上抗日,必須奪取被敵人占領的大渡河的唯一通道——瀘定橋(畫面切入瀘定橋),可是敵人妄想阻擋我軍北上抗日,他們想出了什么詭計?我軍如何粉碎這一陰謀?
3、命令只要求“奪下瀘定橋”,那課題為何要說“飛奪瀘定橋”?(緊扣題眼飛和奪,顯示:搶時間攻天險)
(二)、學習第三段
1、輕讀三至五自然段,要求:圍繞“搶時間”嘗試提問。
2、顯示:
a、為何要與敵人搶時間?
b、戰士們是怎樣克服重重困難把敵人拋在后面,在搶時間一戰中取得勝利的?
3、提問:戰士們碰到什么困難?怎樣克服?這兩部分內容可以用“雖然/但是”這組關聯詞語串聯起來。戰士們的精神可歌可泣,誰來贊一贊他們?
4、顯示:雖然,但是。他們啊!
5、小結:戰士們個個英勇,個個機智,他們與敵人斗智斗勇,靠著英勇與機智,在與敵人的援兵搶時間這一關鍵的一戰中取得了勝利。(顯示:英勇機智)
6、指導朗讀:要求:讀出戰士們克服困難的決心,語氣堅定。
(三)、學習第四段
1、雖然兩個旅的援兵被我軍拋在后面,沒能趕來支援防守瀘定橋的兩個團,但這兩個團的敵人仍然瘋狂地向紅軍喊叫:“來吧,看你們飛過來吧!”他們憑的是什么?
2、指讀第六節,思考。
3、用“因為/所以”這組關聯詞明白敵人瘋狂的原因。(一:天險;二:人險)
4、顯示瀘定橋,出現有木板和木板被抽掉的對比畫面,播放震耳欲聾的濤聲,體會敵人的險惡用心。
5、面對敵人的瘋狂,我軍馬上發起總攻,他們是怎樣進行這場惡戰,攻下天險的?
6、輕讀七至八自然段。找出文中描寫戰士們奮不顧身的句子多讀幾遍。
7、顯示:二連擔任突擊隊,22位英雄( )短槍,( )馬刀,( )手榴彈,( )敵人( )的槍彈,( )向對岸沖去。
(1)指名填寫(同步顯示答案),學生動手完成課后填空。
(2)指導朗讀,重讀突出英雄大無畏的'豪邁氣概。
(3)分組讀(四組比一比,看哪組讀得最有氣勢)
(4)戰士們面對困難毫不畏懼,勇往直前。(顯示:勇往直前)
8、播放錄像,感受當時的戰斗場面,注意觀察二連突擊隊員們的表現。(注:本錄象取自電影《飛奪瀘定橋》)
9、顯示:戰士們有的;有的;有的。
10、練筆:發揮想像,渲染激烈的戰斗場面。
11、學生交流。
12、他們的英勇行為真令人欽佩,讓我們來贊一下二連。顯示:他們!
13、說話訓練:說出戰士的英勇氣概,你的贊美之情。
14、突擊隊員們不怕犧牲,勇往直前,終于沖到了對岸,可是戰斗卻并沒有結束,戰士們又碰到了什么困難?是怎么克服的?戰斗結果怎樣?
15、引讀第八自然段。(由點及面)
16、結合所看過的戰斗畫面,想象戰士們沖進城去后的激烈搏斗場面。口頭練說。
(四)、學習第五段
1、奪下瀘定橋,使紅軍主力安全渡過天險大渡河,北上抗日。播放大軍北上畫面。(錄象取自電影《飛奪瀘定橋》)
2、輕松、愉快的語氣齊讀。
(五)、復述課文
誰能嘗試按事情發展順序把這個感人的故事講給大家聽。
五、作業:
1、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2、搜集抗日故事,班內召開故事會。
《橋》教學設計13
【學習目標】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感悟老支書在危難面前所表現出來的無私無畏、舍己救人的高尚品質和人格魅力。
2、積累課文特色語言,了解課文布局謀篇、人物刻畫、環境描寫等方面的表達特點。
3、認識6個生字,學會本課新詞、生字詞,了解課文內容。
【學習重點】
學習課文的表達方法,體會和學習老支書忠于職守、舍己為人的崇高品質。
【課時安排】
2課時。
【課前準備】
搜集各地遭受洪災的文字、圖片或音像資料,了解自然災害給人類帶來的巨大傷害。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初讀了解梗概
1、描述導入,孕伏情感:
有一個村莊,曾經有過一座窄窄的木橋(板書課題:橋),它和村子里的一百多號人一起經歷了一場可怕的災難。究竟發生了什么?請同學們打開課文,放聲讀課文,注意讀準生字詞,讀通句子,難讀的地方多讀幾遍。
2、生自由讀課文,師巡視,選擇容易讀錯的`幾個字詞板書。如“揪、瞪”。
3、檢查:
⑴請學生分段朗讀課文,檢查字音。
⑵說說課文主要講了什么事?(根據學生回答,教師相機板書:洪災老漢)
4、根據故事發生、發展、高潮、結局給課文分段。
(突遇山洪1~4;疏導撤離5~13;橋塌殉職14~23;祭奠英靈24~27。)
二、感受情勢危急
1、通過初讀,同學們大致了解了課文的主要內容,讓我們穿越時空,走進那個特殊的黎明,和村民們一起感受災害突然降臨時那驚心動魄的一幕。
2、找出文中描寫自然環境(大雨和洪水)的句子,讀一讀,比一比,你從中感受到了什么?
3、匯報交流談體會:
⑴生讀找到的自然環境描寫的句子,師用課件或小黑板集中出示。
⑵談感受:
①幾句話都不同程度地寫出洪水兇猛,正威脅著人們的生命。
②從前后幾句描寫的情況看,水位在不斷上升,災情在不斷加劇,形勢越來越緊張、嚴峻。
(相機指導朗讀這幾句話,讀出形勢的緊張突變。)
③這些句子多采用擬人或比喻的修辭手法,如“像受驚的野馬”“在路面上跳舞”“洪水獰笑”“放肆”等詞句讓我們非常真切形象地感受到洪水的肆無忌憚,洪水就是魔鬼猛獸,突出了情況危急,渲染了緊張氣氛。(師相機板書:情勢危急。)
④這些句子,語言都非常簡潔,精練,如:“像潑、像倒。”
⑶觀察想象體驗:
師播放洪災的錄像資料(或指導學生觀察課文第一幅插圖):洪水如猛獸般正以強大的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席卷了整個村莊,淹沒了農田,沖毀了房舍,死亡正向人們一步步地逼近。可勞動一天的人們還在熟睡中。一聲驚呼,大家突然一腳踩進水里,如果你是其中一員,你是什么感受?你能想象出男女老少命在旦夕時驚慌失措的樣子嗎?(引導學生想像體驗情勢危急。)
4、指導有感情地朗讀第一大段,讀出自己的感受。
(危急、恐怖、恐懼、擔心。)
《橋》教學設計14
活動目標:
1、增進幼兒對勞動人民的情感。
2、發展幼兒觀察力,提高幼兒美的情趣。
3、知道造橋的材料多種多樣,鼓勵幼兒自己也來動手“造”橋。
活動準備:
1、請家長配合收集有橋的照片、報紙、廣告畫、掛歷等。
2、紙、彩筆、橡皮泥、紙盒等廢舊物品。
3、各種橋梁的圖片一幅。有關圖片。
活動過程:
一、說說橋
1、啟發幼兒說一說橋是怎么來的?
地上有條小水溝,小朋友有急事要過去,怎么辦?引導幼兒說出多種解決的方法,引向主題“橋”。
2、介紹橋的來歷:(出示圖片)
傳說最早的橋就是有一個人被河水擋住了去路,他將路旁一棵倒下的樹搭在河上,這就是獨木橋。后來人們伐木造橋,再后來人們又發現了可以用許多材料來造橋。
3、啟發幼兒說一說除了木頭還有哪些材料可以造橋?(水泥、石頭、鐵、竹子、鐵索等等)
二、千姿百態的橋
1、請幼兒說出從電視上看見過或見過、走過什么樣的橋?人們為什么要造橋?橋有什么用途?
2、參觀橋展 請小朋友輪流做解說員,用簡短的語言作介紹。觀察后鼓勵幼兒說一說橋的用途。
3、鼓勵幼兒說出各種橋的用途。教師根據幼兒回答情況進行小結:橋架在河面上把兩岸接通,人們不用坐船就能從橋上直接通過,能很快地從江河上的這一邊走到對岸去。
4、用處不同的橋。南京長江大橋,橋下通輪船,一層走火車,二層走汽車和人。為了保障交通暢通無阻,建立了人性天橋和立交橋。向幼兒介紹一座可以“開門”的橋。開闊幼兒視野,引起幼兒探索的興趣。(配以圖片演示)
有一艘輪船開來,大橋的高度擋住了輪船,怎么辦呢?(橋從當中朝兩邊打開了,大輪船就開過去了。)
5、特別的橋 你知道中國哪一個城市橋最多?(蘇州,有300多座橋)。你知道世界上最長的橋在哪里?(美國,步行要7—8小時)。你知道最小的橋是多長?(就和大班小朋友的高度差不多,在蘇州)。
三、給幼兒講茅以升爺爺的.故事,激發幼兒創作的興趣。
四、小小設計師
1、引導幼兒觀察各種橋梁,激發幼兒創作欲望。例如:有的橋呈拱形,就像一條白玉做的帶子,有的像長廊,有的像一個大豎琴,還有的像美麗的彩虹。
2、采用談話方式,再次引導幼兒說出自己見過那些橋梁,它們是什么樣的造型?
3、以游戲的形式進行“小小工程師”活動,啟發幼兒在觀賞的基礎上,根據老師提供的材料大膽設計出自己想象的橋梁,鼓勵幼兒大膽創新,自由想象。
4、作品展評,教師可啟發全體幼兒評出“最佳工程師”,并給予適當的獎勵,并表揚全體參加設計的幼兒。
活動延伸:豐富區角活動材料,鞏固對橋梁的認識。
語言區:搜集有關橋梁的書籍,供幼兒觀察。
結構區:用各種積木、插塑等桌面玩具拼插橋梁。
操作區:用橡皮泥制作橋梁;也可以用材料粘貼、畫等。
體育區:用跳繩作橋梁,幼兒玩鉆橋洞的游戲。
《橋》教學設計15
教學內容:
唱:《水鄉外婆橋》
教學目標:
1.運用合唱、齊唱、歌表演等多種形式,演唱與表演歌曲《水鄉外婆橋》,引導學生參與音樂活動,感受濃郁的江南水鄉風味和生活情趣。
2.學習二聲部合唱時,體驗復調性合唱曲的獨特魅力,并恰當地表現。
3.能對變換拍子做出準確的反映,能區別“連音”“跳音”“重音”。
教學重難點
1.引導學生參與音樂活動,感受濃郁的江南水鄉風味和生活情趣。
2.展開合理想象,設計不同的演唱形式,對歌曲速度、力度加以變化,體會由此帶來的情緒變化。
教學過程:
一、導入童謠《外婆橋》
1.看視頻
師:今天老師用一段視頻開啟我們的音樂課,讓我們跟隨視頻欣賞,并想一想,你到過這里嗎?你喜歡這里嗎?(播放視頻)
這段視頻把我們帶到了江南水鄉,很多同學都去過游覽過江南的水鄉,看到這停潑在江南水鄉搖曳的小船,你想起什么熟悉的童謠了嗎?(外婆橋)
2.讀童謠(出示童謠)
師:外婆橋這首家喻戶曉的童謠就是出自江南水鄉。
能有節奏地讀一讀嗎?
生:在圓舞板伴奏下按節奏讀童謠。
3.介紹外婆橋
(1)師:(出示相關畫面)
外婆橋,橋身古樸典雅,河水靜靜木槳悠悠,無限的風韻在橋上一覽無余。
如今的外婆橋已不僅僅是一座橋,更是一種文化,它成了當地的代言。橋外的'村子叫外婆村,吃的是外婆糕,喝的是外婆酒,走的是外婆路,一代代人傳唱著外婆橋的童謠,講著說不完的故事……
二、導入新課“水鄉外婆橋”
后來有文人創作了這樣一首詩,我們來讀一讀,詩里藏著哪些有趣的故事呢?你最感興趣的畫面有哪些?
讀詩歌(歌詞)
青青楊柳梢
紅紅夾竹桃
在水鄉外婆橋邊搖啊搖
小船上的魚蝦跳了蹦了
跳了蹦了
賣菱藕的吆喝脆了甜了
脆了甜了
外婆橋古老的外婆橋
老橋洞講述太多的傳說故事
青石橋唱出了多少美麗童謠
三、新歌教學《水鄉外婆橋》
1.揭示課題
師:這首詩特別有童趣,尤其是在那些重復的詞語中,這一幕幕生動的畫面在我們的腦海里浮現,仿佛真的來到了外婆橋邊。
詩可以讓我們帶入情境,讓人意猶未盡,如果把他唱出了,那一定更加生動形象。其實這首詩,它就是來自一首清新活潑的兒童歌曲《水鄉外婆橋》。
讓我們跟著音樂跟著歌聲去感受這幅江南水鄉生活場景圖。
2.一聽范唱,感受意境
播放歌曲《水鄉外婆橋》的范唱
感受唱和讀有什么區別。
3.二聽范唱,感受韻律
教師在隨著音樂律動時,既感受歌曲中表現小船搖曳的節奏,也熟悉了歌曲的旋律。
4.為歌曲分段
請你來為歌曲分分段。
說一說不同的段落給你帶來怎樣不同的感受,旋律特點怎樣?
主歌部分與副歌部分,說一說怎樣不同的感受。
5.分段學唱歌曲。
聽老師演唱主歌部分(自彈自唱),分析主歌部分的旋律特點。
(1)主歌部分前半段跟琴演唱
(2)主歌部分后半段模唱法學唱
*注意模仿教師跳音的唱法。
(3)用接唱法解決變拍子處的難點旋律
小船上的魚蝦跳了蹦了跳了蹦了
同時用模擬演唱法,強調調音的短促與輕快感。
(4)聽老師演唱,輕輕打拍,找一找節拍有沒有什么變化之處。
介紹變化拍子4/4 3/4 2/4
拓展民歌的創作特點,模仿民歌的創作手法。
(5)跟琴完整演唱
(6)唱一唱第二段歌詞
*特別注意變拍子處歌曲的情緒變化并做相應指導。
6.用師生合作的方式感受歌曲副歌部分樂段的情緒對比。
對比演唱副歌部分
用抒情連貫、激情高漲的聲音演唱
解決難點樂句:老橋洞講述太多的傳說故事,青石橋唱……緊密節奏的特點(用改變換氣記號的位置的方法解決長句子的難點)
**唱一唱第二段歌詞
7.完整演唱歌曲
唱出每一段的情緒特點
*用色塊提示每一段的情緒變化與推動
8.為每一段加入力度記號
唱準、唱好歌曲
9.跟伴奏視頻完整演唱歌曲
情感升華,生動演繹
四、感受合唱的美妙
1.再聽范唱合唱部分
2.師生合作,體驗和聲的豐富趣味。
(機動:體驗和感受二聲部)
五、拓展流行版《外婆橋》
視頻欣賞
師:美麗的江南,美麗的水鄉,美麗的外婆橋。
因為有水,而有了一種寧靜,因為有橋,就多了一份靈性。
伴隨著清新活潑的童謠,人們就更加喜愛江南水鄉了,水鄉也更加富于了一種別樣美的神韻,讓我們一代又一代地久久傳唱……
(播放《水鄉外婆橋》音樂)(生音樂聲中走出教室)
【《橋》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橋》教學設計06-06
橋教學設計06-06
橋教學設計07-18
語文橋教學設計04-23
《未來的橋》教學設計04-17
《橋》教學設計優秀11-25
橋教學設計15篇06-07
《橋之美》教學設計06-01
橋的教學設計(精選7篇)04-10
《橋》語文教學設計04-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