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中音樂課本音樂鑒賞教學設計 推薦度:
- 相關推薦
高中音樂教學設計
作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就不得不需要編寫教學設計,教學設計是實現教學目標的計劃性和決策性活動。寫教學設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高中音樂教學設計,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高中音樂教學設計1
[教學目標]
1.通過欣賞舞劇《天鵝湖》的“天鵝”主題,了解作品的作曲家──柴科夫斯基及他的作品風格。
2.了解舞劇音樂與芭蕾舞劇的相關知識,能夠辨別和感受樂曲的情緒和風格,并能用舞蹈或課本劇形式來進行創造表現。
[教學重點]
引導學生去感受和體驗音樂與舞蹈的完美結合,并了解“天鵝主題”的特點。
[教學用具]
多媒體課件、音響、鋼琴等。
[教學過程]
一、情境導入
l.播放二首由《天鵝湖》旋律改編的歌曲:S H E《remember》和神話組合的《Top》,欣賞后教師提問,引導學生進行思考:
①這兩首歌曲是否用了同一旋律?
②看看誰能把這段旋律演唱出來?
2.視唱“天鵝”主題旋律。(課件展示)
這首旋律有一個很美的名字,叫作“天鵝”,讓我們一起用優美流暢的聲音來視唱這段旋律吧。(教師用鋼琴伴奏)
二、欣賞教學
1.引導學生明白“天鵝”主題旋律和情緒的變化:
旋律較平穩→旋律自下而上進行
情緒較平穩→情緒激動(暗示公主遭遇不幸)
2.師:公主到底遭遇了什么樣的不幸呢?
介紹《天鵝湖》的故事情節。(課件展示)
3.師:下面讓我們視聽結合一起來感受一下舞劇《天鵝湖》的片段。
讓學生帶二個問題欣賞:問題一,這段舞劇背景音樂用的什么?(“天鵝”主題)問題二,這段舞劇表現了怎樣的故事情節?
4.簡介作曲家柴科夫斯基及他的.作品風格、芭蕾的起源與發展(意大利──法國──俄國──世界各地)。
5.簡介這段舞劇表現的劇情0暮色降臨,為王子成年舉行的舞會正在進行,王子忽然發現城堡上空飛過一群哀鳴的天鵝,這引起他強烈的狩獵愿望。
三、芭蕾舞的基本手位和腳位
1.先播放小品《洛桑學藝》中關于芭蕾舞的基本手位和腳位,再播放舞劇《天鵝湖》中天鵝飛翔的動作。
2.教師現場展示芭蕾舞的基本手位和天鵝飛翔的動作讓學生模仿。(先無音樂伴奏做兩次基本手位和天鵝飛翔的動作,然后全體學生站起來再跟“天鵝”主題和根據“天鵝”主題改編的說唱音樂做兩次基本手位和天鵝飛翔的動作。)
四、學生創編表演
規則:
1.每組任選下列一段音樂和一個故事情節來創編。
2.表演形式:舞蹈、課本劇或課本劇加舞蹈等。
3.表演時間不超過2分鐘。
4.準備時間5分鐘。
音樂(任選下列一段音樂)
1.古典風格的“天鵝”主題。
2.說唱風格的“天鵝”主題。
情節(任選下列一個故事情節)
情節一:幕色降臨,城堡上空飛過一群哀鳴的天鵝。
情節二:在湖邊,公主向王子傾訴了自己的不幸遭遇。(注:如在編排中合理的加入剛學過的芭蕾基本手位和飛翔動作,加5分。)
3.學生分組表演。
4.師生共同評選出優勝組。
5.讓學生欣賞舞劇中演員們所表演的情節一、情節二,并讓他們回答這兩段舞劇片段所用背景音樂是什么?(“天鵝”主題)
五、師生共同總結舞劇
舞劇:在西方統稱芭蕾,是一種以舞蹈為主要表現手段,綜合音樂、文學和舞美等藝術形式,表現特定的人物和一定戲劇情節的舞臺表演藝術。
六、播放說唱風格的“天鵝”主題
讓學生再次重溫主題音樂的美妙旋律并離開音樂教室。
高中音樂教學設計2
教學目標:
一、聆聽《憶秦娥·萎山關》、《誰不說俺家鄉好》、《我和我的祖國》及《祝酒歌》感受、體驗歌曲的音樂情諸,認識歌曲所反映的時代特點及社會內容,進而了解當代創作歌曲的基本特征。
二、在感受、體驗、理解歌曲的基礎上,認識歌曲的體載及風格,掌握藝術歌曲及群眾歌曲的基礎知識。
三、了解新中國成立以來專業創作歌曲的繁榮景象。
教學內容:
一、欣賞《我和我的祖國》
二、音樂知識:群眾歌曲和藝術歌曲
三、欣賞《憶秦娥·婁山關》
四、欣賞《誰不說俺家鄉好》
五、對比欣賞《祝酒歌》與《飲酒歌》
教材分析:
一、《我和我的祖國》歌曲創作于1986年,表達了中華兒女對祖國河山的熱愛和贊美,表現了人民對祖國滿懷深情的高尚愛國主義情操。歌曲為二部曲式結構,圓舞曲節奏貫穿全曲,曲調流暢、激越、抒情、歌詞真摯,親切感人。
二、毛澤東詞《憶秦娥·婁山關》作于1935年2月,1935年1月紅軍長征途中,遵義會議后,毛澤東指揮轉回貴州改打黔軍,搶占婁山關,殲故兩個師,取得長征途中第一個大勝利。
憶秦娥為詞牌名。婁山關,在貴洲省遵義市北的婁山上,是由黔入蜀的要道。婁山,橫亙于遵義桐梓間,是烏江與長江的分水嶺。“憶秦娥”詞牌在結構上由上片和下片組成。曲作者在音樂上也隨之而布局。在旋律上,曲作者吸取了我國民族音樂中戲曲與曲藝音樂的素材,以及進行曲的要素進行創作。
三、《誰不說俺家鄉好》是電影《紅日》中的插曲。作于1961年它吸取了山東民歌的音調,曲調優美、委婉。歌詞樸實無華,通俗生動,真摯深情,唱出了家鄉好,解放軍好和解放區好的思想內容,表達了解放區軍民對家鄉自然風光和魚水深情的由衷贊頌。
四、《祝酒歌》作于1977年。歌曲表現了粉碎“”舉國上下、億萬群眾歡慶十月勝利,沉浸在喜悅之中的情景。歌曲為帶再現的復二部曲式結構。1980年被評為優秀群眾歌曲。
五、相關音樂知識:群眾歌曲和藝術歌曲都是在不同的國家,在一種特定的條件下產生的。從歌曲本身說,并無截然不同的明確界限。一般來說群眾歌曲多為分節歌曲,音樂通常是概括表達歌詞的思想,而藝術歌曲則詞曲緊密,細致地結合在一起。
教學重點:
欣賞《憶秦娥·婁山關》和《誰不說俺家鄉好》。
教學難點:
感受、體驗歌曲的音樂、情諸。
教學過程:
一、導入:
1、播放歌曲《我和我的祖國》,學生在抒情流暢的圓舞曲節奏風格的音樂聲中進教室。
師:請問同學們是否聽過老師播放的這首歌曲?
生:……
2、老師歌唱《我和我的祖國》(我和我的祖國,一刻也不能分割……新中國伴隨著歌聲成長,歌聲鼓舞我們走向更加美好的未來!)點題第十七單元。
二、欣賞《我和我的祖國》
1、剛才你們聽得《我和我的祖國》感受到什么樣的音樂情緒呢?
2、生:……
3、師:由調流暢,激越、抒情、歌詞真摯,親切感人,圓舞曲節奏貫穿全曲,歌曲創作于1986年為二部曲式結構。
4、介紹曲作者——秦詠誠:生于1933年,江蘇菱榆人,1948年參加革命文藝工作并開始學習作曲。1952年入東北魯迅文藝學院音樂系學習,1954年畢業后留校任都,沈陽音樂學院院長等職。作有《我為祖國獻石油》等歌曲和聲樂協奏曲,交響詩等作品。
5、欣賞樂曲(帶問題:歌曲表達什么情感?)
6、生……
7、師總:歌曲表達了中華兒女對祖國河山的熱愛和贊美,人們對祖國無比熱愛的感情,也是人們發自心靈深處的愛國情感的升華。第一樂段以敘述性的音樂語言展開樂思,運用比喻的手法訴說我和祖國的親密關系。第二樂段曲調轉入高音區激情迸發,情緒逐步高漲,最后結束在高潮上。這首歌屬于聲樂藝術中的群眾歌曲。
三、音樂知識:群眾歌曲和藝術歌曲
師:我們一起來認識一下群眾歌曲和藝術歌曲。
群眾歌曲的歌詞通俗易懂,其內容大多與政治、社會活動有關,它體現人民群眾的理想愿望,表達人民群眾集體的思想感情。它的曲調以雄壯豪邁者居多。音域不寬,結構整齊,節奏鮮明,易于上口,適于群眾集體齊唱。如《歌唱祖國》《我們走在大路上》等,我國群眾歌曲的歷史,可追溯到國內革命戰爭時期。在抗日抗爭、解放戰爭以及社會主義建設中,群眾歌曲都起了巨大的宣傳鼓動作用。
藝術歌曲源自18世紀末19世紀初,歐洲盛行的一種抒情歌曲。其特點是歌詞通常采用詩歌,著重個人感情的抒發和內心體驗的揭示,曲調與歌詞緊密配合,表現手段及作曲技法比較復雜,深刻體現整首歌詞和各句歌詞的內容,感情細膩,優美感人,抒情性較強,伴奏不只是做和聲的襯托,而常在渲染意境和刻畫形象等方面起著重要的作用。“五四”以來,我國作曲家也創作了大量的藝術歌曲,如《玫瑰三愿》、《我愛你、中國》等。
群眾歌曲和藝術歌曲都是在不同的國家,在一種特定的條件下產生的,有時,很難嚴格地將它們區別開來,從歌曲本身來說,并無截然不同的明確界限。一般來說群眾歌曲多為分節歌曲,群眾歌曲的音樂通常是概括表達歌詞的思想,而藝術歌曲則詞曲緊密、細致地結合在一起。
四、重點欣賞的歌曲
今天我們欣賞的幾首歌曲分別創作于60年代、70年代、80年代等不同時期,因此,其風格不盡相同,并在類別上又可分為藝術歌曲與群眾歌曲,有的特征較為明顯,大家有共識即可,有的'特征不明顯,大家可以討論研究,不一定下結論,不要糾纏在某一歌曲屬哪一類。重要的是探究過程。
(一)欣賞《憶秦娥·婁山關》
1、介紹作詞創作背景:1935年1月紅軍長征途中,遵義會議后,毛澤東指揮紅軍轉回貴洲攻打黔軍,這次戰斗,打了兩天:2月25日黃昏,微雨陣陣,乍陰乍晴,直到26日拂曉,經過反復多次肉搏,擊潰王家烈部四個團,再克婁山關,大霧彌漫,山黑月小,毛澤東的《婁山關》詞,即作于此時。當時,婁山關戰斗是勝利了,但長征的戰略任務受到挫折,毛澤東的心情不免有幾分沉重。憶秦娥為詞牌名。婁山關在遵義市北,是從四川入貴州的要道。
2、出示地形圖等
3、學生朗誦《憶秦娥·婁山關》詞:西風烈,長空雁叫霜晨月。霜晨月,馬蹄聲碎,喇叭聲咽。雄關漫道真如鐵,而今邁步從頭越。從頭越,倉山如海,殘陽如血。
(提問學生詞寫的什么內容?)
生:……
師總:“憶秦娥”詞牌在結構上曲上片和下片組成,上片是大軍過婁山關的情景,有聲有色。風吹聲、雁叫聲、馬蹄聲、嗽叭聲、長空、濃霜、殘月,下片是描寫大軍向婁山關進軍的情景。
4、介紹曲作家——陸祖龍
生地1928年,江蘇常熟人。1946年在清華大學學習并參加校管弦樂隊吹單簧管,同時學鋼琴及作曲。1949年參加解放軍南下工作團。50年代任中國人民志愿軍文工團指揮兼創作組長,總政歌舞團指揮等職。曾參加大型音樂舞蹈史詩《東方紅》的音樂創作。主要作品有合唱《祖國永遠是春天》、重唱《三個戰友》等。
5、師:憶秦娥詞牌在結構上由上片和下片組成,曲作者在音樂上也隨之而布局在旋律上曲作者吸取了我國民族音樂中戲曲與曲藝音樂的素材以及進行曲的要素進行創作。歌曲的前奏是全曲的概括,長短、強弱錯落有致的音調三連音的號角聲與連續附點馬蹄聲陣陣響起,一下子把我們的聽覺視野引入緊張的戰斗場景之中。
6、欣賞樂曲(帶問題欣賞上、下片音樂如何表現?)
7、生……
8、師總:上片把戰地緊張肅穆的氣氛,紅軍戰士慷慨赴敵的英雄氣概和堅毅沉著的革命斗志都淋漓盡致地表現出來。下片“雄關漫道真如鐵,而今邁步從頭越”紅軍戰士踏著前進的步代,表現出頑強的意志和人民必勝的信心,接著重復歌唱“雄關漫道……真是行神如空,行氣如虹,多么豪放勁健,把音樂推向高潮。在號角聲的過門后,疊唱“從頭越”昂首遙望,無邊青山,像大海的波濤一般,一輪落日,垂掛西天,發出鮮紅的血般光芒。音樂在重復“蒼山如海”時出現了全曲的音、高八度的主音do,然后音域音量逐步淡出,令人回味無窮,其氣象闊大而雄渾,神韻雋永而悠遠。這正是視險如夷、無堅不摧的紅軍戰士的抒情,偉大詞人的革命精神和博大胸懷的形象顯現。
(二)欣賞《誰不說俺家鄉好》
1、介紹作品:是電影《紅日》中的插曲。作于1961年。故事片《紅日》是描寫解放戰爭——山東孟良崮戰役大捷的故事。這首歌曲是由在戰爭的硝煙中,為解放軍送糧食的農村女青年唱出的。
2、介紹詞曲作者——呂其明,安徽無為人。八歲入新四軍文工團。1949年到上海電影制片廠從事音樂制作,后任上海電影樂團團長。1959年入上海音樂學院進修作曲和指揮。先后為《白求恩大夫》、《廬山戀》等近40部電影作曲,插曲《彈起我心愛的土琵琶》等歌曲廣為流行。還創作管弦樂序曲、交響敘事詩等。
3、欣賞樂曲(帶問題、曲調表達什么感情?)
4、生:………
5、師總:它吸取了山東民歌的音調,曲調優美、委婉,歌詞樸實無華、通俗生動、真摯深情,唱出了家鄉好,解放軍好和解放區的思想內容,表達了解放區軍民對家鄉自然風光和魚水深情的由衷贊頌。歌曲為一段體,加上襯字拖腔的運用,更顯得民歌特色風味十足。“哎,誰不說俺家鄉好,得兒喲依兒喲”恰到好處,親切自然,給人回味無窮。這是一首群眾喜聞樂見的歌曲,它喚起了人們對家鄉無限的眷戀之情。
6、同學們學唱《誰不說俺家鄉好》
7、請一些同學們站起來演唱。
五、拓展與探究
聆聽《祝酒歌》與歌劇《茶花女》中的《飲酒歌》,加以比較,研究歌曲的相同點和不同點。
(一)、《祝酒歌》作于1977年,作者施光南,生于四川重慶,祖籍為浙江金華,1951年入北京一0一中學讀書,開始學習作曲,1957年入中央音樂學院附中,1959年入天津音樂學院作曲系,1978年調中央樂團創作組,1985年被選為中國音樂家協會副主席,1990年病逝于北京。他的代表作有《打起手來唱起歌》等歌曲,小提琴獨奏曲、歌劇、芭蕾舞音樂,還有京劇等。
(二)、欣賞《祝酒歌》
(三)、歌劇《茶花女》根據意大利作家小仲馬的同名悲劇小說改編,由威爾弟作于1583年。同年首演于維也納。《飲酒歌》選自《茶花女》第一幕
(四)、欣賞《飲酒歌》
(提問學生相同點和不同點)
生:……
師總:兩者相同點:同是“酒文化”,
不同點:內容、形式、風格截然不同。
《祝酒歌》歌曲內容表現了粉碎“”,舉國上下、億萬群眾歡慶十月勝利,沉浸在喜悅之中的情景。《祝酒歌》是歌曲形式,帶再現的復二部曲式結構。風格是音調糅合了多種民歌風格的素材,即有新疆、西藏民歌調,又有江南民歌的風味,即有抒情歌曲、舞蹈音樂的風格,又有進行曲的特點。音調活躍、跳蕩,很好地表達了歡欣、喜悅的情緒。
歌劇《飲酒歌》內容表現主人公阿爾弗萊德借酒抒發他對真誠愛情的渴望和贊美,洋溢著青春的活力。微噢萊塔的詠嘆調,則表現女主人公復雜微妙的心理矛盾。《飲酒歌》是歌劇形式(歌劇是綜合音樂、詩歌、舞蹈等藝術,而以歌唱為主的一種戲劇形式。通常由詠嘆調、宣敘調、重唱、合唱、序曲、間奏曲、舞蹈場面等組成。)是單二部曲式為基礎的分節歌。這是的歌劇合唱代表作。風格是輕快的舞蹈節奏,明朗的大調色彩和貫穿全曲的大六度跳進動機洋溢著青春的活力。
六、課后作業
列舉你所知道以“歌頌祖國”為主題的歌曲,并說明這首歌曲的體載(“藝術歌曲”、“群眾歌曲”、“頌歌”、“進行曲”“抒情歌曲”或其他)。
高中音樂教學設計3
教學內容:
音樂欣賞:
管弦樂曲《藍色的多瑙河》
教學目的:
1、通過欣賞本曲,使學生初步樂曲的創作背景,作者生平以及什么是圓舞曲等音樂常識。
2、通過欣賞本曲,拓寬學生的音樂視野,培養學生的聯想能力。
教學難點:
讓學生在欣賞樂曲的同時展開一定的聯想。
教學過程:
一、師生問好。
二、導入新課。
1、 教師先彈奏一首圓舞曲類型的小樂曲,結束后提問:a剛才老師彈奏的歌曲每小節有幾拍?b如果將這樣的樂曲拿來伴舞也就是說將他看作一首舞曲的話,那它應該是一首四拍子的舞曲呢?還是一首三拍子的舞曲?
總結:其實三拍子的舞曲有它自己專用的名詞:圓舞曲也叫華樂茲(waltz)板書:圓舞曲是起源于奧地利北部的一種民間三拍子舞曲。17、18世紀流行于維也納宮廷,19世紀起風行于歐洲各國,她的特點一般為節奏明快,旋律流暢速度為小快板。我們今天這節課的主要任務也是欣賞一首世界聞名的圓舞曲《藍色的多瑙河》,在欣賞樂曲的同時,我將同大家一起領略多瑙河上美妙的異域風情。
板書:
標題,作者
2、作者生平
在以前的音樂欣賞課上,我和同學們講過,如果要較好的欣賞了解一部音樂作品,如果條件的.話,最好能了解一下作品的創作背景和作者生平。同樣為了能讓我們更好的欣賞這部作品,我也找了一些關于這首圓舞曲的作者和創作背景的資料,下面,讓我們一起去了解一下他們。首先是這首圓舞曲的作者生平。板書:作者生平。約翰。施特勞期[Johann Strauss]奧地利作曲家,小提琴家兼指揮家。于1825年10月25日生于維也納一個音樂家的家庭里。父親老約翰。施特勞斯是維也納舞蹈音樂作曲家之一,他自己組織樂隊,在國內外宮廷舞會、公園演奏,頗負盛名。老約翰原想培養自己的兒子當銀行職員,但小約翰卻覺得自己非常喜歡音樂,所以他就跟他父親樂隊的隊長學小提琴,又跟一位捷克的作曲家學習作曲。在他十九歲的時候他就有了自己的一個十五人的樂隊當眾表演他自己的作品,同他父親的樂隊分庭抗禮了。1849年,他的父親去世后,他便負責領導他父親的樂隊,從此,他不斷地創作樂曲,拉小提琴以及指揮自己的樂隊,接受國內外無數次的定期邀請到處巡回演出。他演出活動的活動的最高潮,是在1872年到美國的訪問,據說他在波士頓指揮十四場音樂會演出,音樂會在特地建造的大廈舉行,可以容納十萬個聽眾,而演奏者竟有二萬人之多,為此,安排了一百名指揮給他當助手,盛況確實可謂空前。
高中音樂教學設計4
一、教學目標 一課時
知識技能目標:感受音樂節奏等基本要素,用自然和諧的聲音演唱歌曲
過程方法目標:通過“體驗、模仿、探究、合作”等方式,讓學生參與音樂學習中來,加深對歌曲情感的理解
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深入領會歌曲情感,培養音樂興趣,提高音樂審美能力
二、 教學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感受音樂基本要素,用自然和諧的聲音演唱歌曲 教學難點:領會歌曲情感,提升音樂審美能力
三、 教法、學法
教法:(遵循教為主導,學為主體的教育原則,以啟發、點撥、引導為主,輔以示范和講解,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
講解法:介紹歌曲作者和創作背景。
示范法:用自己的演唱來表現音樂,來感染學生。
多媒體輔助法:展示以體現歌曲內涵為主題的圖片、詩詞,播放歌曲的不同版本。
(還有:情景創設法、合作探討法、啟發式教學法、嘗試教學法等 自己選擇編排)
學法:(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注重方法的選擇 讓學生主動參與音樂教學) 討論交流法:讓學生在討論的.過程中找出歌曲的特點,演唱的技巧。
嘗試法:指導學生自學,使不同層次的學生的思維能力和實踐創造能力都得到提高。
四、 板書設計
五、 教學過程
本節課為多媒體教學課 所采用的的教具有 鋼琴 多媒體輔助教學設備等
1、 導入 (5分鐘)
一般采用情景的方式導入(欣賞形式的課程多采用創設情景的方式導入) 也可以采用復習上節所學的方式導入自己編入一段 課程導入詞 (根據課程)
2、 新課(20分鐘)
(如果是欣賞性質的課程 新課設計多采用多聽 讓學生多討論 小組討論啊 教師引導提問 學生多聽 多想 多回答 然后再總結的方式去設計 目的 一個要讓學生 了解 體會到歌曲情感)
比如 1、講解歌曲時代背景
2、講解歌曲作者
3、學生初次聆聽 體會歌曲情感
4、學生再次聆聽 感受歌曲旋律情感走向 畫出歌曲旋律線
(小組合作方式進行)
5、學生再次聆聽歌曲 帶著對歌曲情感的理解再次深入聆聽歌曲、體會作者所要表達的情感
(如果是教學新歌之類的課程 新課設計還是以學生為主導 讓學生主動積極參與新課教學)
比如 1、聆聽歌曲
2、講解歌曲節奏 強弱規律 重難點不好唱的地方
3、設計發聲練習曲 (可以板書到黑板上)
4、學唱歌曲 示范演奏 教唱 跟琴學唱 跟錄音學唱 分小組討論歌曲情感 找同學示范唱 抽唱
5、互動環節 劃出2 3 4拍子 適合歌曲的指揮手勢圖,教同學指揮,抽同學演唱,抽同學指揮 這樣全班互動下
3、 課堂小結 (5分鐘)
自己總結整個課堂教學 再次闡述歌曲 旋律 作者 情感等 肯定下學生
4、 課后作業
同學們將自己所學歌曲演唱展示給自己的父母或者親戚朋友
下去聆聽與本課作者有關的歌曲 體驗歌曲表達什么情感
六、 教學反思
(空在那兒 這個學生學習了這課后 存在的問題的反思 不用寫 空著就行)
在教案中體現自己的教學設計理念:
本課教學設計旨在以音樂審美為核心,通過讓學生主動參與、教師輔助的教學方式,讓學生通過音樂教學四多“多聽 多想 多體會 多創作”等方式深入了解歌曲情感,體會作者所要表達的情感,重視整個的創作過程,重視全體學生的共同參與性是本節課的宗旨。
高中音樂教學設計5
一、教學目標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完整而充分地聆聽樂曲,感受西方交響音樂的美,拓寬國際音樂文化視野,理解多元音樂文化。
【過程與方法】
通過聽賞作品、講授法以及小組合作探究法,學生能夠進一步提高音樂鑒賞能力,感受作品背后的人文內涵。
【知識與技能】
能夠充分聆聽并記憶音樂主題,掌握樂曲的情緒變化。
二、教學重難點
【重點】
聆聽并記憶音樂主題,結合作曲家生平理解樂曲表達的精神內涵。
【難點】
學唱音樂主題,掌握樂曲背后的音樂史知識。
三、教學準備
鋼琴、多媒體
四、教學過程
(一)新課導入
1.教師為同學們展示電視劇的片段,并提問同學們:“剛剛我們在片段中聽到的插曲叫什么名字呢?”
學生自由回答。(《歡樂頌》)
2.教師介紹《歡樂頌》出自貝多芬的《第九(合唱)交響曲》,這部交響曲被認為是貝多芬音樂創作的高峰和總結,順勢導入本課。
(二)初步感知
1.教師初次播放樂曲《歡樂頌》音頻,并請同學們說一說自己對作品的理解。
(師:《歡樂頌》是舉世聞名的經典樂曲,哪位同學能說一說你對《歡樂頌》的認識嗎?西方的圣誕節和唱詩班都經常演唱;作者是貝多芬。(學生根據已有的常識各抒己見即可。)
2.教師請同學們說一說貝多芬的成就及代表作品,隨后師生共同總結。(貝多芬是古典主義時期著名的鋼琴家、作曲家,被人們稱為“樂圣”。一生最重再現要的貢獻在于他創作了32首鋼琴奏鳴曲、9部交響樂、一部聲樂套曲和一部歌劇,代表作品有《第三(英雄)交響曲》《月光奏鳴曲》以及歌劇《費德里奧》等等。)
3.再次聆聽歌曲,并請同學們思考樂曲選擇什么音樂體裁來陳述樂思。(交響樂)
4.教師介紹交響曲的相關知識。(交響曲是按照奏鳴曲的曲式原則創作而成的一種管弦樂套曲,結構宏大、內容深刻而富于戲劇性、寫法復雜并且音色對比鮮明。)
(三)探究學習
1.教師播放歌曲,并提問同學們歌曲的情緒和速度分別是怎樣的?(堅定、莊嚴地;中速)
2.老師再次播放《歡樂頌》的管弦樂演出視頻,請同學們根據表現形式的不同特點劃分部分。(師:請同學們仔細思考一下,這首樂曲一共可以分為幾個部分呢?兩個部分,序奏和人聲。)
3.引導同學們梳理《歡樂頌》的音樂要素。
(1)播放核心音樂“歡樂”主題,并提問樂曲的旋律有什么特點?(級進、平穩的上行和下行,無跳進)。
(2)這段音樂表現了什么內容?(傳達歡樂主題)
(3)教師提問,引導同學們邊聆聽音頻,邊觀察樂譜,探尋音樂作品的情緒變化。(師:作者是如何傳達歡樂主題的呢?通過情緒變化逐步推進。)
①學生自主探尋音樂情緒變化的過程。(過程:由抒情到堅定的情緒變化)
②師生共同總結音樂情緒的多種推進方法。(力度:由弱漸強;配器:弦樂—管樂—打擊樂—轉折—加入人聲;演奏/演唱形式:獨奏/領唱—合奏/合唱)
4.教師進一步追問,作者通過《第九(合唱)交響曲》表達了怎樣的情感?請同學們以小組討論為單位展開思考。(師:《歡樂頌》雖然只是貝多芬《第九(合唱)交響曲》的第四樂章,但是這個“歡樂主題”曾經在前三個樂章中出現、又被中斷過,最后在第四樂章加入人聲將作品推向高潮》。這樣的做法表達了作者什么樣的`思想主旨呢?沖破困境,得到全人類的自由和解放、勝利和歡樂、團結和友愛。)
5.教師與同學們分享貝多芬的生平故事,將貝多芬戲劇性的人生與《第九(合唱)交響曲》相結合,輔助學生理解作品的人文內涵。(這首交響曲從憂郁的小調開始,最終由明亮的大調結束全曲,這正象征了貝多芬不畏懼苦難的束縛,沖破命運的牢籠,最終走向光明的人生軌跡。)
(四)拓展延伸
請同學們觀賞貝多芬的《月光奏鳴曲》,談一談自己的感受,拓寬音樂視野。
(1)學生分組討論,各抒己見。
(2)教師引領同學們理解貝多芬的卓越歷史成就。(貝多芬不但在交響曲上有著突出的成就,與此同時,他的《32首鋼琴奏鳴曲》是西方音樂的經典之作,被譽為西方音樂史上的“新約圣經”。)
(五)小結作業
1.師生以問答的形式共同總結本課主旨。(生活中要勇于面對困難,克服瓶頸,生活終將迎來光明。)
2.課下請同學們搜集一下莫扎特的《第40號交響曲》,并思考兩位古典大師在音樂創作中形成迥異的音樂風格的社會原因是什么?用文字的形式帶來,200字左右,下節課與同學們共同交流討論。
五、板書設計
高中音樂教學設計6
一、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
知道貝多芬。了解貝多芬對世界音樂發展的貢獻。理解貝多芬音樂作品的創作風格。
【過程與方法】
通過小組討論,探究貝多芬音樂作品創作風格形成的原因,理解政治經濟與藝術的深層聯系,提升歷史問題探究能力。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感受音樂藝術的魅力,培養良好的審美情趣。
二、教學重難點【重點】
貝多芬的音樂貢獻。 【難點】
貝多芬音樂作品的創作風格。
三、教學過程環節一:導入新課
教師播放《命運交響曲》,請同學們談一談聽完音樂后的感受。之后追問:你知道這是誰的作品嗎?他的音樂作品有什么特點?又反映了怎樣的時代背景?以此導入新課。
環節二:新課講授(一)貝多芬人物
教師課件展示貝多芬照片,組織“貝多芬人物介紹會”,請同學們分小組介紹課下搜集的關于貝多芬的故事或作品。通過介紹會師生共同總結貝多芬的人生經歷和音樂代表作品。
貝多芬一生飽受貧困、耳聾和失戀的痛苦折磨,卻創造出了許多卓越的作品,如《英雄交響曲》《命運交響曲》《田園交響曲》等。
(二)貝多芬音樂
1、教師再次播放《英雄交響曲》《命運交響曲》片段,組織學生聆聽,要求學生結合教材內容總結貝多芬音樂的創作風格。
學生回答后,教師總結強調貝多芬的作品構思廣闊,形式宏大,飽含英雄主義和樂觀主義氣息。教師強調這一創作風格也正是浪漫主義音樂的特點。
2、教師提出探究問題:貝多芬的音樂作品是在什么樣的社會背景下產生的,使得其音樂有如此鮮明的特點?組織學生進行小組討論,教師引導學生要結合當時的.政治經濟狀況進行分析。
學生回答后,師生總結:
(1)貝多芬所處的時代正是歐洲古典主義音樂向浪漫主義音樂過渡的時期。
(2)貝多芬深受啟蒙思想的影響,具有強烈的追求自由民主的精神。
(3)貝多芬本人經歷坎坷。
3、教師介紹:貝多芬最重要的貢獻是開創了交響曲的新形式,同時也開創了浪漫音樂的先河。
環節三:小結作業小結:教師請學生擔任小老師帶領學生共同復習本節課所學。作業:請學生課下欣賞貝多芬的音樂作品并閱讀關于貝多芬的傳記。
四、板書設計
高中音樂教學設計7
一、教學目標
1.了解古琴、樂曲《流水》《廣陵散》背后的故事,加深對古琴音樂的熱愛。
2.鑒賞《流水》,以分組聽錄音的形式,感受古琴的音色美,提升音樂鑒賞能力。
3.欣賞、感受古琴曲《流水》,初步了解古琴的滾、拂等演奏技巧。
二、教學重難點
【重點】
欣賞《流水》體會音樂作品所要求的情緒或情感,了解古琴的音色和韻味。
【難點】
感受《流水》各個段落的音樂意境。
三、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1.提出問題:關于古琴的歷史故事有很多,同學們知道有哪些呢?
學生自由發言。
2.教師介紹:俞伯牙與鐘子期的故事。
(精通音律的琴師俞伯牙,在一個和風舒暢,薄霧輕揚的早晨,端坐山林,手撫伏羲琴,彈奏他新作的琴曲。琴聲穿越寂靜的山林,時而淺如墜玉,時而亢似龍吟,時而清冷纏綿,時而澎湃浩蕩,隨著陣陣松風,匯入山泉,漫入嵐岫,潺潺切切。此時路過的樵夫鐘子期,安靜地站在琴聲里,垂目凝神,直聽得物我兩忘,脫口贊曰:“洋洋乎志在流水。”一語深刻地道出了伯牙所彈奏琴曲的內涵,從此伯牙視子期為“知音”,彼此間結下了深厚的友誼。后來子期不幸早亡,伯牙斷弦摔琴,“一曲情思隨風去,歸來化做斷弦琴”,終身不再鼓琴。二人默契篤深的友情被傳為千古佳話,世間也多了“知音”這么一個意味深長的詞語。)
3.順勢引入新課,試著感受俞伯牙與子期的知音之情,感受這曲《流水》。
(二)初步感知
1.教師引導學生認識古琴:展示圖片古琴和古箏,說出它們是什么樂器?比較它們從外形上有什么主要的不同?
學生回答:它們分別是古琴和古箏。它們的弦不一樣多,古箏明顯多一些。
2.教師總結:“古琴”本名“琴”或“七弦琴”,五千多年的歷史,是古圣先賢、文人雅士最鐘愛的樂器,列于“琴棋書畫”四藝之首。
3.看視頻比較探討古琴的演奏姿勢,電視連續劇《紅樓夢》林黛玉撫琴圖片及《甄嬛傳》甄嬛撫琴圖片,拉近古琴與學生的距離。
4.初次欣賞《流水》,提問:古琴的音色有什么特點?(悠長、典雅)
(三)探究學習
1.介紹古琴的常見演奏方法。
(1)空弦發音,叫作散聲或散音,演奏時左手不按弦,僅以右手撥弦,發音剛勁渾厚,常用于曲調中的骨干音;(2)按弦發音,叫作按聲或按音,演奏時左手按弦,右手撥弦,移動按指可以改變音高,發音圓潤細膩,富于表情,有如歌聲,又叫作實音;(3)泛音,輕碰琴弦發音。演奏時左手對準某一徽位輕觸琴弦,右手撥弦,發出比較清澈、輕盈虛飄的樂音,適于快速華彩性曲調;(4)滾:由高音到低音;(5)拂:由低音到高音;(6)綽:上滑音;(7)注:下滑音。
2.完整聆聽《流水》,為樂曲分段,提問:每段有怎樣的特點(音樂的力度、速度怎樣,古琴音色怎樣、運用了什么演奏技法,描繪了怎樣的情景,哪兩段音樂相似等角度作答)學生分小組討論自學。
教師總結:全曲共九段,分為起、承、轉、合四個部分。第二、第三段為“起”部,第四、第五段為“承”部,第六、第七段為“轉”部,第八、第九段為“合”部。
第一段為引子,簡單的曲調引出后面的主題。
第二段為主題,用泛音手法,表現輕盈、亮晶的流水,自山間淙淙歡快而出。
第三段為高八度重復主題,仍基本上使用泛音,表現陽光下水流的晶瑩剔透。
第四、五段使用按音(實音)演奏,是主題音調的變化發展,曲調中增加了十六分音符的流動,旋律如歌,似山泉匯成江河,穩健扎實的一瀉千里。
第六、七兩段即張孔山以流拂手法增加的兩段,第一段中大幅度的滑音和速度變化的對比,似“宛然坐危舟過巫峽,回眩神移驚心動魄,幾疑此身已在群山奔赴,萬壑爭流之際矣”。第八段又出現泛音上下起伏式的級進,如經過剛才的起伏,又趨于平靜。
第八、九段再現如歌的旋律,自信、積極又充滿激情,重新出現以滾拂手法演奏的`流水形象前后呼應貫穿首尾,似水激越,從容不迫地匯入大河。尾聲又以泛音奏出主題主調的片段,簡潔輕盈地由動入靜,結束全曲。
3.再次欣賞:古琴曲——《流水》學生欣賞并結合所學的與古代音樂、詩詞相關的知識談感受。
4.教師總結:《流水》以生動的形象,描寫壯麗的山川、抒發寬廣的胸懷和堅定不移的志向。
(四)拓展延伸
1.學生分成四個小組,自創舞蹈律動去表現音樂。
2.教師評價總結,以小組為單位,推薦學生表演。
3.聆聽《廣陵散》分組討論:《廣陵散》這首古琴曲是如何表現“聶政刺韓王”故事的?《廣陵散》與《流水》在表現手法及古琴演奏技法上有什么不同?
(五)小結作業
1.教師總結本課的知識以及情感表達:古琴以其獨特的魅力位列中國傳統文化四藝“琴棋書畫”之首,被文人視為高雅的代表,亦為文人吟唱時的伴奏樂器,是漢文化中的瑰寶,是人類口頭和非物質遺產代表作。我們作為炎黃子孫,應該認識它、了解它,并有義務傳承它、發揚它。
2.作業:讓我們一起思考,現今的中學生可以通過什么形式共同維護和傳承中華文化?
高中音樂教學設計8
【教學目標】
聆聽《魔王》.《鱒魚》感受.體驗歌曲的音樂情緒,認識歌曲所表現的思想內容,感受.體驗并理解舒伯特藝術歌曲的風格特征。
【過程與方法】
掌握有關“藝術歌曲”、“聲樂套曲”的基本知識。
【知識與技能】
了解舒伯特的生平及其音樂創作,熟悉對藝術歌曲演唱的基本能力。
【教學重點】
通過鑒賞作品,聆聽歌曲.探究藝術歌曲的藝術性如何體現。
【教學難點】
體驗舒伯特藝術歌曲的風格特征,感受其作品的思想內涵。
【課堂教具】
多媒體、影視資料、PPT課件。
【教學過程】
一、組織教學及導入
1、有這樣一首歌,(睡吧,睡吧,我親愛的寶貝,媽媽的雙手輕輕搖著你)引導學生進行思考:什么歌曲?(搖籃曲)音樂的情緒是怎樣的?(夢幻.甜美)這是哪位作曲家的作品?學生回答(貝多芬?莫扎特?海頓?)。
2、教師引出課題:
今天我們來學習《舒伯特和他的藝術歌曲》(我在課前引導)記得上一課的作業讓學生分組搜集舒伯特的相關資料,在這里請學生們討論.分享一下舒伯特的生平.藝術作品及藝術成就,我來歸納
小節:
舒伯特奧地利作曲家,自幼學習小提琴和鋼琴,少年時就顯示出他的音樂創作的特殊才能,他的一生在貧困中度過,艱難的生活使他過早地離開了人世,然后舒伯特卻為人類留下了大量的不朽名作,他是浪漫主義音樂的代表人物,他的一生創作了600多首藝術歌曲及18部歌劇.歌唱劇和配劇音樂,10部交響曲等大量的作品,被稱為“歌曲之王”今天請大家和我一起認識舒伯特,聆聽舒伯特
設計意圖:
從學生的生活興趣入手,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使課堂氣氛活躍、輕松,互動活動也巧妙地拉近了師生間的關系,通過興趣進一步欣賞多風格流行音樂,激發起學生的聆聽熱情,為更好聆聽藝術歌曲做好鋪墊工作。
二、新課教學:
(一)欣賞
1.《魔王》
(1)提問與思考
①歌詞是誰的詩作?(歌德)
②反應什么內容?有幾個人物?(敘述者.父親.孩子.魔王)
③什么樂器伴奏?(鋼琴)
(2)聆聽《魔王》聽前提問:舒伯特怎樣把歌德詩中的氛圍和人物融入音樂中的?
討論小節:(不同的旋律音調表現不同的角色.鋼琴伴奏的三連音表現逼人的氣氛.兩個特強的和弦表現父親精辟力盡.悲痛欲絕的痛苦心情)
3.《鱒魚》
(1)聆聽中文版《鱒魚》
A.表達什么內容?(表達作者對當時社會狀況的不滿)(音樂開始,鱒魚歡快游著,后來音樂緊張表現鱒魚遇到危險—絕望)
B.同學們能說說作品包含了哪些寓意呢?(善良與單純往往要被虛詐與邪惡所害)(詞作者:舒巴爾特寫了很多抒情詩,由于政治原因被關進監獄,表達他向往自由的心情,渾水摸魚漁夫-統治者,受騙的小魚——群眾,舒伯特看到深有感觸寫成了這首歌)
(2)聆聽原文《鱒魚》邊聽唱邊打拍子.(明亮的小河里,面有一,條小鱒魚,快活地游來游,去像箭兒一樣)
(3)請學生試唱第一段歌譜;來感受.體會這一段音樂(教唱兩遍),多媒體-圖片,這就是鱒魚,我來彈奏,大家用“啦”唱出來,接下來我們一起唱歌詞…..我們怎樣才能才能唱出鱒魚活潑歡快的音樂形象呢?(速度稍快.跳躍性)再一起演唱一遍
教師小節:舒伯特以內容為中心,將鋼琴演奏.歌曲和詩詞融為一體,成就了音樂史上所謂的“藝術歌曲”
(二)引導學生總結“藝術歌曲”的特點:
歌詞:根據文學家詩作而創作的歌曲;
演唱形式:多為獨唱曲;
伴奏:一般都有精心編配的鋼琴伴奏;演唱水平:對演唱技術有較高的要求目的:藝術歌曲是由作曲家為某種藝術表現的目的;
設計意圖:通過不同音樂的欣賞,了解到不同藝術歌曲的發展,在增加學生鑒賞的`前提下,不斷加深學生對藝術歌曲的認識和聆聽,以便對當時藝術歌曲的內涵進行鮮明的對比,學習及后期熟練的演唱。
三、擴展與探究
提問:同學們還知道那些舒伯特的藝術歌曲以及中國藝術歌曲。
《搖籃曲》.《教我如何不想他》(趙元任).《邊疆的泉水清又純》.《長江之歌》.《草原之夜》.《北京頌歌》.《江河萬古流》.《送別》李叔同等今天由于時間的關系就不再一一的聽了
備用;(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晚風拂柳笛聲殘,夕陽山外山,天之涯,地之角,只交半零落,一壺濁酒盡余歡,今宵別夢寒)
設計意圖:“新課標”指出,對于音樂課程來說,其特質是情感審美;其教育方式是以情感人、以美育人;其教育效應不僅在于音樂知識和技能的習得,更體現在熏陶、感染、凈化、震驚和頓悟等情感層面上。以上教學環節在尊重學生個體對音樂感受的前提下,循序漸進地引導學生對樂曲產生自己獨特的理解和表現方式,注重了過程,強調了方法,不流于形式。
四、小結與作業
(1)舒伯特所創作的藝術歌曲將音樂與詩歌完美的結合,但他的作品并不是盲目的屈從于詩歌,而是賦予了詩歌新的內涵,使詩歌具有新的生命力,下課后我們可以再去欣賞一些國外的藝術歌曲
(2)藝術音樂的特點:
1、藝術歌曲是音樂史上特定的一種體裁。
2、內容多采用名人作品,內涵豐富,藝術價值高。
3、要求演唱者具備較高的演唱技巧與藝術修養。要有良好的音質,細膩的聲線,咬字清晰,情緒表達到位。沒有一定的音樂學習基礎的人,很難進行演唱。
4、演唱時比較嚴肅,風格也較為單一。
5、歌曲結構一般較為精致,演唱時要非常注意細節。每個字每個音都有特意的安排。
(3)相同的地方:
不管演唱什么歌曲,首先要理解,讀懂作品,體會到意境,然后全身心的情感投入去演唱。用心演唱出來的聲音才能去感動聽眾感動自己。節奏是骨架,歌詞是靈魂,歌聲是血液。三者結合,才能夠完美的完成演唱。
設計意圖:力圖通過聆聽、介紹分析、探討、學生表演,大合唱等方式,讓學生感受和表現音樂的美,體現音樂以審美為核心,培養興趣愛好,面向全體學生,注重個性發展,重視音樂時間,增強創造意識,弘揚民族音樂,理解多元化這個基本概念,并貫穿在整個課堂教學過程中。
作業:下課后收集中外藝術歌曲。
高中音樂教學設計9
漢族民間音樂之瑰寶――勞動號子
選用教材:
湖南文藝出版社――普通高中課程標準試驗教科書音樂《音樂鑒賞》合訂本:第三單元――音樂與民族。
教學內容分析:
教材第三單元第二節的漢族民歌部分以學習中國傳統音樂,感受、體驗中國民族音樂為中心的音樂欣賞課,為了引導學生感受中國漢族民族的音樂風格,選擇從勞動號子體裁入手,通過介紹漢民族的文化背景,共同欣賞《黃河船工號子》《澧水船工號子》,從而感受勞動號子的實用性與藝術性。
其中《澧水船工號子》歷史悠久、淵遠流長,忠實地記錄著澧水船工們的淚與心酸,展現了勞動人民勇于與大自然拼搏的大無畏的精神,同時,湘西北又是苗族、土家族等多個民族聚居的地方,澧水船工有不少人來自于少數民族,《澧水船工號子》象征著56個民族的大團結,擰成一股繩,奮力拼搏,勇于開拓進取的民族精神,它也因此成為我國人民最珍貴的文化遺產之一。
《澧水船工號子》具有濃厚的地方色彩和鮮明的民間音樂特點:粗狂、渾厚、鏗鏘有力、聲調高亢和諧,在狂風大浪中凝聚力量、振奮精神、統一步調,是一種極具實用價值的民間音樂。
學生情況分析:
本課教學對象為高中一年級學生,知識面廣、其思維敏捷、情緒體驗強烈,有一定的理解能力。為了讓學生更易理解勞動號子的功能與藝術特點,我通過音畫結合、視頻播放等不同教學形式來不斷加強學生的情感體驗,為更好的達到教學目的而服務。
教學方法選擇:
視唱法、集體表演合唱、探究法等。
教學媒體選擇:
多媒體課件、鋼琴、竹竿。
板書設計:
教學目標:
1. 通過欣賞、實踐、體驗,獲得精神上的鼓舞,發揚團結協作、奮勇拼搏的民族精神,更加熱愛祖國的民族民間音樂。
2. 通過對纖夫拉纖節奏力度的視唱、過灘號子的'表演唱等實踐活動,親身體驗船夫與驚濤駭浪搏斗的情景,從中加強對音樂知識掌握及其運用。
3. 通過認真欣賞《黃河船工號子》《船工號子》《澧水船工號子》等音樂感受勞動號子的起源、分類、音樂特點及其作用,有效的促進和發展學生感受音樂、鑒賞音樂的能力。
重點、難點分析:
1. 重點:通過對《澧水船夫號子》的深入鑒賞,加強學生對號子音樂特點及其作用的認識和掌握。
2. 難點:如何調動學生接受并去理解號子體裁。我通過動畫相聲、視頻、音畫、實踐表演等形式加強對知識的理解對作品的分析。
課堂教學過程結構設計:
一、導入環節
1. 播放勞動者勞作的圖片
【設計意圖】:在號子的樂聲中感受勞動的場面圖片,起鋪墊作用。
2. 播放《搬運號子》
【設計意圖】:欣賞在勞動中產生的音樂,從而引出這類音樂就是今天探討的話題。
二、出示課題
漢族民歌音樂之瑰寶――勞動號子
師:簡單介紹民歌的種類。
三、勞動號子的概念
1. 思考:究竟什么是勞動號子?
學生回答
2. 教師出示:什么是勞動號子。
3. 播放視頻《搬運號子》。
【設計意圖】:通過借助動畫視頻,更進一步解釋什么是勞動號子,同時引出勞動號子的分類。
四、勞動號子的分類
1. 師:你除了在剛才視頻中勞動號子,還在哪些勞動環境中聽到過勞動號子?
2. 出示其分類:
①搬運號子;
②工程號子;
③農事號子:欣賞農事號子中的船《車水號子》;
【設計意圖】:通過借助動畫視頻,更進一步了解其分類的不同,感受號子的豐富性,并增加學生學習的興趣性。
④作坊號子;
⑤船漁號子。(過渡語:因船漁號子所處的水上環境復雜多變,號子的內容形式就更是豐富而多彩,且有很高的藝術欣賞價值,接下來就讓我們重點來感受船漁號子)
五、船漁號子類欣賞
1. 欣賞《黃河船工號子》。
2. 播放船工生活勞動環境圖片。
【設計意圖】:通過借助圖片賞析以情動人,更直觀的深入了解船工生活,為讓學生更好的鑒賞音樂而服務。
3. 播放《船工號子》。
結合船工的勞動生活分別從音樂的節奏、旋律、演唱形式中感受音樂的特點。
4. 小結勞動號子音樂特點。
六、課堂實踐
看圖觀察纖夫的拉纖過程,用“嗨”作為其歌詞進行即興演唱。
【設計意圖】:通過圖片欣賞增強情感的體驗,結合節奏、力度的運用,感受纖夫的勞動過程;為勞動號子的作用及后面的欣賞和進一步的實踐做鋪墊。
七、號子的作用
1. 提問:勞動號子在勞動過程中起著什么樣的作用?
2. 搬鋼琴實驗:
①請學生在沒有號子的情況下搬運鋼琴,并談感受。
②請學生自創勞動號子搬運鋼琴。
【設計意圖】:通過對比有無號子的勞動過程,讓學生通過實踐得出勞動號子的作用,既有趣味性,又充分發揮了學生的創造性。
3. 播放視頻中國革命音樂舞蹈史詩《東方紅》中的片段。
【設計意圖】:引用氣勢磅礴又具有一定文化背景的作品,讓學生在回顧歷史的同時更加認識號子“凝聚力量、振奮精神”的作用。
4. 學生分析小結:號子的作用。
5. 教師出示并總結其作用。
①實用功能
②藝術功能
【設計意圖】:教師的總結,為引出不僅具有實用價值而且有很高的藝術欣賞價值的勞動號子――《澧水船工號子》做鋪墊。
八、《澧水船工號子》賞析
1. 湖南澧水背景資料視頻播放。
2. 整體播放《澧水船工號子》欣賞。
①帶著問題欣賞:你的眼前呈現出一幅怎樣的畫面, 船夫在澧水上經歷著……
②探究音樂與勞動變化的聯系。
【設計意圖】:完整欣賞《澧水船工號子》也正是對勞動號子音樂特點的進一步詮釋,是對其體裁的使用功能與藝術功能的更深一步的理解和認識。
學生總結:
勞動號子的特點及功能。
十、課堂實踐
1. 請大家打開書,79頁,讓我們跟著音樂視唱這首《過灘號子》。
2. 分組練習并表演唱《過灘號子》。
【設計意圖】:實踐二是對整節課教師的教學生的學一個有效的反饋,同時為整個教學的提升奠定了基礎。
十一、教師小結
師:漢民族在長期不斷的與大自然抗爭的勞動過程中創造了形式豐富,富有激情的勞動號子,而勞動號子也正是漢民族勤勞勇敢的民族精神的寫照。
【設計意圖】:借助號子的團結協作的精神,鼓勵同學們發揚團結合作、奮勇前進的精神。
教學流程圖:
個性化教學:
1. 針對樂感較好、又具有帶頭作用的同學可以擔任領唱,完成一領眾和的演唱形式。
2. 對于有較強音樂基礎的同學,可以進行集體搬運鋼琴號子的音樂創作。
作業設計及檢測:
1. 觀察生活中的勞動號子,體驗勞動與音樂之間的關系。
2. 為搬運鋼琴創編一段簡單上口的《勞動號子》。
【參考文獻】
[1]普通高中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音樂?教師教學用書.
[2]江明. 中國民族音樂欣賞.
高中音樂教學設計10
一、教學目標
1.通過學習《鱒魚》,了解世界多元音樂文化,認識并熱愛世界音樂。
2.通過聆聽、賞析及對比探究選段作品感受音樂情緒,并了解聲音形態與情感表現的對應關系。
3.學生能夠了解《鱒魚》不同樂段的音樂情緒,體驗浪漫主義音樂的美。
二、教學重難點
【重點】
感受《鱒魚》不同樂段的音樂情緒,理解樂曲表現的內容、意境。
【難點】
體驗浪漫主義音樂的美。
三、教學過程
(一)語言導入
教師通過語言創設情境。
教師設問:今天老師將跟同學們一起開啟一次浪漫的歐洲音樂之旅。觀賞視頻聆聽歌曲《小夜曲》,并設問曲作者是誰?是一種什么體裁的歌曲?它把我們帶入怎樣的意境中?
學生們自由討論回答。
教師總結:曲目《小夜曲》,舒伯特作曲,體裁是藝術歌曲。在美麗的夜色下,年輕人向心愛的人傾訴衷腸,是一首甜蜜而溫馨的愛情歌曲。今天就讓我們走近舒伯特和他的藝術歌曲,來領悟舒伯特藝術歌曲獨特的藝術魅力。
由此導入新課。
(二)初步感知
教師提問:說到《鱒魚》,同學們有沒有人了解?歌曲分為幾個部分?歌曲的表現形式是什么?
學生自由回答。
教師總結:歌曲《鱒魚》是由德國詩人舒伯特所作的一首詩。舒伯特因政治因素而遭囚禁,在牢獄生活中對自由的渴望,而作了鱒魚這首詩。音樂與詩歌的結合是浪漫主義時期常見的一種藝術形式,它保留了詩人原作的意思,又加入了音樂家對詩歌內容的想象以及來自內心世界的理解而進行的二度創作。很多歌曲內容上并不涉及到社會內容,但是它確實又表現了作者對現實的看法,浪漫主義時期的很多作品都蘊含著深層次的內容。是舒伯特一生唯一的一首鋼琴五重奏樂曲。歌曲總共分為三個部分。
(三)探究學習
教師提問:說一說你聽到的這些選段中音樂表達的情緒是一樣的嗎?有怎樣不同的感受?對比一下,每一個選段都在表現怎樣的音樂情緒呢?
小組討論探究回答問題,隨后,各小組派出代表依次發言。
教師總結:
第一段的曲調活潑、歡快、跳躍。鋼琴伴奏采用了流水般的伴奏音型,既很好地襯托出歌曲的活躍氣氛,又生動地描寫出波光閃爍、魚躍水中的生動情景。(這些情景的描寫刻畫出人民在充滿祥和自由的環境中愉快生活的浪漫景象)
第二段的曲調給我們震驚的感受,延續了第一段的伴奏,漁夫這個新角色的出現使劇情有了新的發展。敘述漁夫要向小鱒魚下毒手,作者期望河水清澈能方便魚兒逃脫,以免小魚遭殃。
第三段用接近朗誦的音調,情緒有些暗淡,敘述漁夫把水攪渾,并且釣起了小鱒魚。表現作者對鱒魚同情的`心情,對丑惡的欺騙行為的憤慨。
當唱到冷酷的漁夫把河水攪渾時,鋼琴伴奏音型突然變得短促、緊湊,不協和的音響既很好地烘托出緊張的氣氛,又使人聯想到小河里濁浪翻滾的情景。特別是唱到漁夫舉起釣鉤,魚兒在鉤上掙扎時,鋼琴伴奏連續出現了快速、緊湊的和弦,表現出作者內心的不平靜。歌曲很快又回到開頭時的流暢、活躍的旋律中去,并在力度漸弱的鋼琴尾奏中結束全曲。仿佛表現了作者在殘酷的現實面前無可奈何,只得強壓下心頭的憤慨;也仿佛是描寫被漁夫攪渾了的水面,又逐漸恢復了平靜。
教師繼續發問:歌曲當中用了什么節拍?給我們什么感受呢?
學生自由回答。
教師總結:除了旋律外節奏采用了2/4拍的節奏,搖擺跳躍的感覺。
我們了解了內容之后,為了能更好的理解作者的情感,現在我們一起來跟著伴奏哼唱這首作品。
(四)拓展延伸
以前后4個人為小組,組內分享舒伯特的其他作品,教師在過程中進行巡視查看。時間到了之后,請小組代表總結發言。
(五)小結作業
1.小結:分享本堂課的收獲,了解到舒伯特的藝術歌曲《鱒魚》的情感表達,并能夠演唱本首作品的主題旋律。
2.作業:課后搜集更多關于藝術歌曲的作品,下節課一起分享。
四、板書設計
高中音樂教學設計11
一、教學目標
1.通過學習歌曲,喚起自豪感與使命感和對祖國的熱愛之情,增強珍惜美好生活的意識及奮發向上的積極樂觀精神。
2.通過學唱、小組合作等方式,加強合作意識,提升對音樂的理解能力及合作探究能力。
3.通過學習本課,能夠聯系歷史背景準確掌握歌曲歌頌的對象及演唱形式,能夠用飽滿的熱情演唱歌曲片段。
二、教學重難點
【重點】
能夠聯系歷史背景準確掌握歌曲歌頌的對象及演唱形式,認識頌歌這一聲樂體裁。
【難點】
能夠用飽滿、熱情的聲音演唱歌曲片段。
三、教學用具
鋼琴、多媒體、打擊樂器。
四、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1.創設情景:學生伴著歌曲《走進新時代》的音頻走進教室,體驗歌曲的優美抒情的旋律。利用多媒體放映從新中國成立至今,中國所取得重要成就的畫面,提問學生有怎樣的感受?學生自由回答,教師總結,通過交流感受到作為新時代中國青年的自豪感和使命感。
2.教師根據學生的回答進行總結,從新中國的發展入手導入課題。
3.播放多媒體,介紹歌曲以及作者。
(二)感受體驗
1.完整欣賞歌曲。播放張也版的《走進新時代》視頻資料,學生傾聽歌曲。同時出示歌譜:請學生結合歌詞找出能歌頌內容的歌詞,并說出歌頌的對象或事件。
2.復聽歌曲,思考問題:歌曲分為幾個樂段?你是如何劃分的?劃分的依據是什么?學生自由回答,教師在此基礎上總結,得出歌曲分為兩個樂段,分主歌和副歌兩個部分。
(三)分段賞析
1.教師播放第一樂段,學生輕聲跟著哼唱曲譜,并結合歌曲背景思考這一樂段的演唱情緒如何?表達了怎樣的思想感情?師生共同總結:第一段親切抒情,用敘述性的方式,表達了我們豪邁的心情以及對生活的`熱愛。
2.教師通過范唱和學生模仿的方式填詞齊唱第一樂段,注意處理波音和前倚音的演唱。
3.教師播放第二樂段,請學生對比第一樂段思考其演唱情緒、旋律特點及表達的意境。學生自由回答并總結這一樂段熱情豪邁,旋律音高基本在高音區進行,情緒顯得更加激動,與第一段形成了對比。抒發了中國人民在世紀之交,在繼往開來領路人的帶領下,滿懷豪情地走進新時代的情懷。
4.請學生根據對歌詞的理解,跟著老師的琴聲哼唱第二樂段,教師提醒延長音處拖夠時值以表達充沛的情感。
5.完整聆聽歌曲,師生共同探討:這是一首現代歌曲,它的演唱形式是什么?它歌頌了什么?學生自由回答,教師在此基礎上補充總結:這首歌曲是頌歌,是以領、合唱的形式來歌頌黨、歌頌人民的歌曲,表達了對新時代美好生活的向往。
6.教師用多媒體出示選擇題“《走進新時代》這首頌歌,屬于以下哪種類型呢?”請學生以小組的形式討論作出選擇并分享依據。
A.速度較慢,旋律比較寬廣、具有莊嚴宏偉的氣勢;
B.采用進行曲的體裁,具有剛毅豪邁的氣概;
C.具有抒情歌曲的特點,親切、深情。
7.教師組織活動播放《媽媽,你快留步》《當兵的人》《黃河頌》,并請學生辨析歌曲類型,說出歌頌的對象及演唱形式,各學習小組合作完成一張表。
高中音樂教學設計12
一、教學目標
【情感態度價值觀】
通過學習作品《彌渡山歌》,體會南方音樂的風格特征,熱愛祖國民歌。
【過程與方法】
通過對《彌渡山歌》的欣賞,并配以討論、分析等方法,學生能夠了解南方民歌的特點,提高自身的音樂鑒賞能力。
【知識與技能】
了解南方民歌的特點,并能夠用完整有感情的演唱歌曲,能夠用自己的方式表現作品的情感。
二、教學重難點
【重點】
理解南方民歌的風格特征。
【難點】
對歌曲中倚音的把握。
三、教學過程
(一)新課導入
播放日本民歌《櫻花》,并提問:這是哪個國家的什么歌曲?
學生自由回答。
教師總結:不僅僅日本有好聽的民歌,我國也有,順勢揭示課題《彌渡山歌》。
(二)初步感知
1.教師播放《彌渡山歌》,并提問歌曲給你什么樣的感受?
學生自由回答。
教師總結:婉轉抒情。
2.教師播放《彌渡山歌》,并提問歌曲的速度與拍號?
學生自由回答。
教師總結:稍快,四二拍。
(三)探究學習
1.老師播放歌曲《彌渡山歌》提問:我們首先說了這首歌是委婉抒情的,那么在旋律的什么部分能體現這個情緒呢。
學生自由回答。
教師總結:倚音。
2.老師播放歌曲《彌渡山歌》提問:歌詞有什么特點。
學生進行自由回答。
教師總結:歌詞共八句,前6句或興或比直到最后兩句才切入主題,及具南方的.含蓄色彩。
3.老師播放歌曲《彌渡山歌》提問:旋律有什么特點。
學生自由回答。
教師總結:歌詞旋律婉轉飄逸,及具南方山歌的獨特風格。
4.完整聆聽并哼唱。
(四)鞏固提高
老師播放《茉莉花》《洪湖水浪打浪》提問:結合《彌渡山歌》想一想南方民歌的總特點,前后4人為以小組,5分鐘
教師給予鼓勵性的評價并總結:南方民歌的歌詞都比較含蓄,善用比、興,其旋律多表現得婉轉、細膩、抒情。旋律進行以級進為主,結構短小精悍。歌曲前多有引子。
(五)小結作業
師生共同回顧本堂課的全部知識,教師呼吁學生熱愛祖國民歌,傳統文化。
布置課后作業:搜集其他地方的民歌。
四、板書設計
高中音樂教學設計13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讓學生了解葫蘆絲的結構和基本演奏技巧。
(2)能力目標:培養學生基本演奏能力和創新思維能力。
(3)情感目標:通過葫蘆絲演奏的學習,激發對民族音樂的熱愛;培養學生之間團結、協作精神。
【教法、學法】
(1)教法:講解示范法、趣味游戲法、律動教學法
(2)學法:體驗法、自主探究學習法、小組合作學習法
【教學準備】葫蘆絲錄音指法圖片
【教學過程】
根據學生的認知規律與音樂學科的特點,我把本課的教學過程分為五個環節:導入、講授、探究、拓展、小結。
1、導入:
教師采用的是示范演奏一首優美動聽的葫蘆絲樂曲《月光下的鳳尾竹》或錄音來導入本課,并請學生說出聽后的感受。
問題:1、樂器的聲音特點?2、哪個民族的樂器?3、樂曲的風格特點?
設計意圖:通過聆聽,使學生在葫蘆絲獨具魅力的音樂感染下,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逐步產生對民族音樂的喜愛。
2、講授:
通過實物及指法圖片講解,以輕松愉快的談話形式,在民主、和諧的氛圍中與學生交流,讓學生了解到葫蘆絲的結構、演奏姿勢、呼吸、指法。并把葫蘆絲與笛、簫作比較,闡述葫蘆絲在結構上、演奏上獨特的'地方。
正確的演奏姿勢是演奏的基礎,學生在演奏時會出現低頭、坐立不直、踮腳、蹺腿等不良習慣,要及時給予糾正。
演奏用的是胸腹式呼吸法,我采用聞花香的活動,來讓學生體驗:先用鼻吸氣,然后學會用口鼻同時吸氣,并通過橫膈膜控制再緩慢而均勻向外呼出。
設計意圖:為了讓學生清楚、直觀地了解葫蘆絲演奏的基本常識,運用講解示范法,并通過實踐活動來掌握呼吸技巧。
3、探究:
為了讓學生更好地掌握葫蘆絲的演奏技巧,我安排了三個探究活動。
探究①:氣息的控制。
它是所有吹管樂器的演奏難點,也是葫蘆絲演奏的難點。葫蘆絲與其他吹管樂器在演奏上所不同的是:吹低音時氣流速度細而急、口勁大;吹高音時氣流速度粗而緩、口勁小。在練習吹高音sol和la時,學生認為音越高就越用力,結果事與愿違。其實,越用力會越沒聲音。
為了讓學生對氣息的控制收放自如,我采用趣味游戲教學法,安排了吹紙條的游戲,讓學生能直觀感受不同氣流速度紙條的變化,然后用不同的氣流速度來吹葫蘆絲中的高、中、低音。
學生初次接觸葫蘆絲演奏,不容易把音色吹出來,開頭和尾音常出現的“咕”音現象,聽起來很不舒服。教師要分析并示范,讓學生認真體驗并反復練習。開頭出現是因為氣流速度慢,用吐音加強力度,快速吹出即可解決。尾音出現是因為剩余氣息推動所至,這時嘴快速張開就能避免。
設計意圖:通過趣味游戲教學法,寓教于樂,使學生在游戲中掌握技巧。這符合音樂教學的知識性與趣味性相結合的原則。
探究②:練習曲。
為了更好地掌握葫蘆絲氣息的控制,以及指法的熟練,練習曲的訓練是不可缺少的。學生在吹奏練習曲的過程中,常出現憋氣或換氣聲響大,這都將破壞音樂的完整性,要給予糾正。
要想獲得柔和、優美的聲音,按孔方法是演奏的重點。手指按音孔時要自然彎曲,用第一節指肚按滿音孔。學生由于手指伸得過直或拱得過高,容易出現按
孔不滿、漏風以及手指過分緊張導致不靈活的毛病。吹奏時必須做到“滿而不緊,松而不漏”,否則就會出現音不準或聲音很悶。為克服手指緊張,也可讓學生做一做手指操的練習。
設計意圖:器樂學習中,呼吸、指法、技巧等都是通過練習曲的訓練來完成,其訓練是相當重要,必不可少。
探究③:樂曲。
我選用了一首大家非常熟悉的四川民歌《康定情歌》。選擇學生熟悉和喜愛的歌曲作為練習內容,不僅給了學生以美的愉悅和享受,而且大大地增添了他們掌握演奏技能的信心與力量。
演奏本樂曲用的演奏技巧有:單吐、打音,它是葫蘆絲演奏廣泛使用的技巧,也是本課的重點。教師通過講解與示范演奏,使學生逐步掌握。
演奏這首樂曲的難點是樂曲的節奏型,我通過律動教學法:視唱、節奏練習,把學生的眼、耳、手、腦等各種器官充分調動起來,唱一唱,拍一拍,讓學生在輕松愉悅的律動中掌握樂曲節奏型,最后能完整地演奏樂曲。
設計意圖:通過律動教學法來克服樂曲的節奏難點,這體現了音樂教學的律動性原則。
4、拓展:
我安排了一個音樂活動:才藝大比拼。活動分小組進行,讓每組根據樂曲《康定情歌》自己安排角色,自主選擇表演方式。
首先,明確每個小組的組長,并根據學生的意愿和能力來安排角色。然后,運用小組合作學習法,采取分工合作的形式進行排演。同時,教師活動于同學中間,成為他們的一員,并進行協調與指導。表演形式:(1)器樂合奏(可葫蘆絲合奏:演奏能力強的學生吹主旋律,能力弱的學生吹伴奏音樂;也可與其他樂器或打擊樂器等合奏);(2)為歌曲伴奏。(3)為舞蹈伴奏。
最后,選出三個小組進行展示。教師對學生的展示要采取開放式評價,激勵學生大膽地展示自我。
設計意圖:音樂活動的安排,這遵循了音樂教學與藝術實踐相結合的教學原則。通過小組合作、討論、排練、表演,使具有不同特長、不同層次的學生都能參與其中,充分地展示自我,增強了學生的自信心,使他們都能有所發展,有所提高。這樣不僅有助于培養學生創新思維能力,而且還能夠培養學生之間團結、協作精神。面向全體學生,這是素質教育最基本的要求之一,也是音樂教育應遵守的一條原則。讓每一個學生都有表演的機會,感受到成功的喜悅,這也符合音樂教學的面向全體與成功性原則。
5、小結:
通過自評、他評的方式,在民主的評價氛圍中評選出優勝單位和個人,給予鼓勵并要求學生加強課后練習與鞏固。
高中音樂教學設計14
教學目的:
初步了解美聲唱法、民族唱法、通俗唱法三種歌唱方法的演唱特點。培養學生感受美,體驗美的能力,提高學生音樂鑒賞能力。
教學難點:
知道歌曲有三種歌唱方法并能加以分辨。
教學過程
組織教學
課間播放歌曲《我的太陽》
新課教學
1、美聲唱法
A、導入新課:歌曲《我的太陽》導入
B、美聲唱法:美聲唱法一詞出自Belcanto,這是18世紀流行于意大利的一種歌唱方法,其目的在于造就美妙的歌聲。
C、欣賞歌曲《黃河頌》片段。
D、結合實例講解美聲唱法的演唱特點:聲音悅耳、圓潤靠后,具有聲音本質美的聲音。要求聲區統一,聲音連貫不斷,音準完美,講究聲音的位置、共鳴、氣息。
2、民族唱法
A、歌曲《歌唱祖國》導入(教師親自演唱)
提問:演唱的表情、音色?
B、民族唱法:“民族民間唱法”“中西結合”的統稱,也成為中國唱法。
C、欣賞歌曲《大坂城的姑娘〉〈北京的金山上〉〈茉莉花〉片段
D、了解民族唱法的特點:注重聲音的民族性、音色真實、明亮靠前、語言十分講究,注重聲請并茂,韻味濃郁。
3、通俗唱法
A、導入:同學們平時喜歡唱些什么歌曲
鼓勵學生積極上臺演唱。
B、通俗唱法:即流行歌曲的唱法,也叫自然唱法,是以“自娛”為其表現的`主要目的。
C、分析通俗唱法的演唱特點:無嚴格的技術規范,把“自娛”作為重要表現目的,強調其“傾訴性”和“宣泄性”力求演唱的生活化,大眾化的口語化。
D、討論,是不是流行歌曲都適合我們?
4、請學生分辨三種不同的演唱方法。
5、讓學生嘗試用三種不同的演唱方法唱同一首歌,再次體驗各自特點。
6、小結。
高中音樂教學設計15
教學對象:高一年級
教學理念:
本課旨在通過介紹柴可夫斯基的生平及體驗他的音樂風格特點,使學生正確認識、理解柴可夫斯基音樂的內涵及藝術價值,接納和包容多元文化,開拓學生文化視野,提高學生人文素養。
本課首先運用學生間、師生間不同形式的交流,讓學生收集并獲取知識,淡化教師提供知識的主導角色。然后,利用多種渠道,為學習者創設情境,激發學生進一步深入學習的興趣,并利用必要的學習資料,讓學生正確的理解知識,突出學生自主學習的主體地位。
教學目標:
1、通過對柴可夫斯基生平、作品及作品風格的簡介,讓學生對作曲家及其作品《天鵝湖》有一個初步的認識。
2、運用不同形式的交流,培養學生間、師生間的合作能力;鼓勵學生在課堂上各抒己見,培養學生的自信心和勇氣。
教學難點:
1、由于學生對西方音樂接觸較少,所以讓學生正確感受和理解音樂,需要一點過程。
2、本課欣賞的是芭蕾舞音樂組曲,涉及到的音樂較多,需要學生在短時間內,迅速調整情緒,感受不同樂曲的風格和發展變化。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相關資料
教學過程:
一、導入:
1、觀賞天鵝的畫面,播放《天鵝湖》之天鵝主題音樂
2、提問,并簡要介紹引出課題
教學意圖: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潛移默化感受音樂,營造生動活潑的學習氛圍
二、作者簡介
1、學生根據已掌握的知識,分組進行交流柴可夫斯基的生平、音樂風格及其作品
2、學生與教師間的交流
3、教師簡單介紹相關音樂知識:柴可夫斯基個人情感、生活、寫作風格、優秀作品等。
教學意圖:讓學生們共同協作都參與到學習中去,發揮學生各種潛能,并有勇氣在課堂上各抒己見,與學生、老師共同探討知識,同時也能更有利于幫助學生理解知識。
三、 《天鵝湖》作品簡介:
1、《天鵝湖》故事情節:通過多媒體播放影像資料介紹情節
2、《天鵝湖》芭蕾舞組曲音樂的來歷
3、欣賞芭蕾舞《天鵝湖》的系列圖片
4、欣賞音樂片段:
(1)欣賞《天鵝主題音樂》:
A、欣賞提示、提問:請同學們從器樂音色、樂曲速度、旋律等方面來感受音樂刻畫了什么樣的天鵝形象?根據影音資料提示欣賞音樂
B、欣賞完畢后,進行交流
C、哼唱樂曲
(2)欣賞具有匈牙利民族風格的音樂片段——《匈牙利舞曲》:
A、欣賞提示:比較音樂前后段速度、感情的變化,感受匈牙利舞曲的音樂風格
B、播放影音資料欣賞音樂,然后進行交流
C、再欣賞一遍
(3)欣賞具有西班牙音樂風格的音樂片段《西班牙舞曲》:
A、欣賞提問:請同學們猜一下,你能聽出這首樂曲具有哪一個國家的民族音樂風格?
B、播放影音資料,請同學們交流后,回答問題
C、較完整的復聽一遍音樂
(4)請同學們根據以上學到的音樂欣賞知識,為下面兩段音樂做簡要音評:
A、播放影音資料:欣賞具有意大利風格的音樂片段《那波里舞曲》:
欣賞提示:注意器樂、節奏和營造的氛圍
(這是一首十分著名的意大利塔蘭泰拉風俗舞曲,整個舞曲以小號為主,音樂活潑,前段平穩,后段節奏越來越快,氣氛熱烈。)
B、播放影音資料,欣賞《四小天鵝舞曲》:
欣賞提示:注意節奏、音樂氣氛、主要旋律所描繪的形象和音樂帶給我們的感受
(音樂輕松活潑、節奏干凈利落,描繪出了小天鵝在湖畔嬉戲的'情景。富于跳躍感的節奏、活潑純真的旋律,質樸而帶有田園的清新氣息,栩栩如生的刻畫出了小天鵝可愛的形象)。
C、請同學們交流一下自己對兩段音樂的音評
D、與教師交流
(5)總結:柴可夫斯基主張音樂的美應建立在真實的生活和深刻的思想基礎上,他的音樂旋律優美、通俗易懂,音樂基調建立在民歌和民間舞蹈的基礎上,所以音樂呈現出濃烈的生活氣息和民間特色。
教學意圖:在與同學、教師共同交流欣賞了《天鵝主題音樂》、《匈牙利舞曲》、《西班牙舞曲》后,讓同學們嘗試利用剛學習到的欣賞知識去賞析《那波里舞曲》、《四小天鵝舞曲》,來鞏固、檢驗自己的欣賞能力。本環節在培養學生團體合作意識的同時,兼顧提高學生個人的賞析能力。
四、總結與延伸:
1、小結課堂學習內容。
2、欣賞音樂需要豐富的知識積累,這樣我們才能更深入地理解音樂的內涵。
教學意圖:讓同學們了解教師上課的意圖,把有限的課堂知識學習逐步轉換成無限的課外知識積累。
【高中音樂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高中音樂課本音樂鑒賞教學設計范文02-26
音樂教學設計07-25
高中教學設計07-10
小學音樂教學設計06-11
(集合)音樂教學設計07-25
《音樂之聲》教學設計03-12
音樂教學設計范文06-04
語文高中教學設計04-24
人教版音樂下冊教學設計07-11
初中音樂教學設計0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