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林山水教學設計精華(15篇)
作為一位杰出的老師,編寫教學設計是必不可少的,教學設計是根據課程標準的要求和教學對象的特點,將教學諸要素有序安排,確定合適的教學方案的設想和計劃。你知道什么樣的教學設計才能切實有效地幫助到我們嗎?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桂林山水教學設計,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桂林山水教學設計1
教學目標
1、認識8個生字,會寫11個生字,理解“無瑕、峰巒雄偉、奇峰羅列、形態萬千、危峰冗立、連綿不斷”等詞句。
2、有感情的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3、認識排比句,體會比喻句、對比手法的好處。注意分號的用法。
4、感受桂林山水獨特的美,培養學生熱愛祖國錦繡河山,熱愛大自然的情感。
5、學習作者的語言表達特點,摹仿課文例段,學習用相同的句式寫一段話。
教學重點、難點
1、了解桂林山水獨特的美,理解課文的中心思想。
2、學習作者的語言表達特點,摹仿課文例段,學習用相同的句式寫一段話。
教學時間:
2課時
教學準備:
搜集關于桂林的資料,課件。
第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
1、人們都說:“桂林山水甲天下”(出示),因此,我們乘著木船,蕩舟漓江,來觀賞桂林的山水。
2、“甲天下”是什么意思?(天下第一)
3、因果關系說第一段內容,了解引號作用。
二、理清層次,整體感知。
1、桂林山水甲天下,作者筆下的桂林山水到底有怎樣的魅力呢?配樂范讀課文。
2、學生自由讀課文,并回答問題:
(1)用一句話說出全文的內容和各自然段的內容。——桂林山水甲天下
(2)文章的結構——總--分--總。
三、學習第二自然段
1、作者筆下的漓江水是怎樣的?學生交流,體會排比句式和比喻句的作用。指導朗讀排比句,滲透“啊”讀音的變化。
(“真”寫出程度。“啊”抒發作者喜悅、贊美之情。比喻、排比句,文字優美,富有節奏,給人的印象鮮明、深刻。)
前字韻母“啊”的發音舉例
a、o、e、i、üya真綠啊、真奇啊
u、ao、ouwa真秀啊
nna真險啊
ngnga真靜啊、真清啊
2、作者除了用排比、比喻句式,還用了什么方法?體會對比的作用,指導朗讀
3、引讀,嘗試背誦。
四、學習第三自然段
方法同上
奇峰羅列,形態萬千——山形;色彩明麗——山色;危峰兀立、怪石嶙峋——山勢
有形態的描摹,有聯想比喻,有親身感受,把山的`形、色、勢寫得非常生動逼真。
第二課時
一、復習導入
1、指名背誦
二、略讀第四自然段
1、師引讀,理解“這樣的山”是怎樣的山?“這樣的水”是怎樣的水?想象“這樣的山圍繞這樣的水,這樣的水倒映這樣的山”是一種什么樣的景象。
2、體會作者整體描述的方法——山水一體,交相輝映,加上空中——(云霧迷蒙),山間——(綠樹紅花),江上——(竹筏小舟)
3、體會“舟行碧波上,人在畫中游”及作用。
⒋背誦。
三、總結
1、作者用詩一般的語言,描述了桂林美麗的山水,寫下了自己觀賞桂林山水的真切感受,抒發了熱愛祖國山河的思想感情。
2、齊讀課文
四、完成課后練習
1、仿寫排比句式。
2、板書設計:
靜:感覺不到流動
水清:看見江底沙石
綠:無暇翡翠
借景--山水
桂林山水抒情--熱愛
奇:形態萬千
山秀:色彩明艷
險:危峰兀立
桂林山水教學設計2
【教學目標】
1.通過本課學習,知道桂林山水的特點,初步了解桂林山水形成的原因。
2.初步感受桂林山水在世界上的地位及對推動當地社會發展的作用。
3.通過本課的學習,增強學生的民族自豪感,激發探索大自然奧秘的興趣。
【教學重點】
課前調查,了解桂林山水的特點,課堂展示,教師幫助學生歸納、提煉,提升學生的桂林山水的認識,激發學生對祖國的無限熱愛,對探索大自然的濃厚興趣。
【教學難點】
了解桂林山水的成因。
【教學準備】
1.學生根據教師要求收集有關桂林山水特點的圖片、文字資料。
2.制作反映桂林山水成因的課件。
一、導入新課
同學們,在我們幅員遼闊的祖國大地上,有著數不清的美景勝境。先看看山吧。著名的五岳是各具特點,還有天下第一山——黃山、難識真面目的廬山等座座都令人流連忘返;再看看水,浩浩蕩蕩、滾滾東流的第一大河長江,中華民族的搖藍黃河振撼人心,秀美的西湖,明鏡般的天池又讓人心曠神怡。正是這樣的山山水水將祖國大地裝典得格外美麗。(課件展示1)在祖國眾多美景中有一處非常特別,她的山水極為巧妙地融合在一起,她以雄奇秀逸的豐采,使每一位到這游覽的人的心靈受到觸動,古往今來,許多文人用最美好的語贊美她,謳歌她。老師這兒就有一首詩,我給大家讀讀:諸峰如筍拔垢起,碧玉含翠豎云端。群峰倒影山浮水,無山無水不入神。在老師的描述中你們知道這是我國哪個著名的風景區了嗎?(板書:桂林山水)
今天就讓我們來學習第七課《桂林山水》,共同去領略那兒的獨特景象。
二、新授
第一部分:了解桂林的地理位置、歷史、名稱由來。
1.既然我們要去桂林游玩,首先就要了解一些桂林的基本情況。請同學們打開課前老師發的閱讀材料。閱讀材料上的這段話就是課文第一自然段的內容先請大家:
(1)讀一讀這段文字
(2)指一指:地圖中桂林的位置
(3)算一算:桂林距今有多少年的歷史。2011+214-1=2224年(4)說一說:桂林名稱的由來可以個人完成,也可以互相討論。 2.學生回答,老師相應補充:(1)請學生來指圖。(評價)能不能再給大家說說桂林在哪個自治區,在什么方位?(2)桂林距今已有兩千多年歷史,她不僅是馳名中外的風景旅游城市,從古至今還吸引了許多文人墨客云集在此,所以又有“文化城”的美稱。早在1982年就成為了國家第一批歷史文化名城。(3)大家想象一下,金秋時節,在郁郁蔥蔥的桂樹掩映下的.桂林,不時飄來陣陣桂花的香氣,真是令人心醉呀!
3.過渡:同學們桂林的名字美,她的風景更美!所以古往今來,人們都稱贊“桂林山水甲天下”。誰知道這句話是什么意思嗎?(評價)那么究竟是什么讓桂林山水可以稱得上是天下第一呢?
第二部分:感覺桂林秀山、清水、奇洞的景色(教學重點)1.請同學們打開書默讀第二自然段,思考這個問題。
正是獨具特色的秀山、清水、奇洞構成的錦繡畫卷使的桂林山水甲天下。 2.那么,桂林的山究竟是如何秀美?水是怎么清澈?洞又有多奇特呢?同學們想不想去看一看?好的。課前我們班同學已經分成了三大組,每一組圍繞一個主題,按照老師給出的自學提綱查閱了大量的資料進行了學習。現在就要請三組同學分別來給大家介紹自己的學習成果了。比一比,哪一組介紹的最好。
(1)我們就按照順序,首先請第一組來介紹山。
師總結:好,讓我們用掌聲感謝第一組的介紹。現在我明白了“諸峰如筍拔地起,碧玉含翠豎云端”的含義了。桂林的山真是神姿仙態,婀娜秀麗啊!(2)接著請第二組同學給我們介紹水。
師總結:同樣也用掌聲感謝第二組的介紹。不知同學們有沒有發現,剛才他們在介紹漓江的水時仍離不開講桂林的山,是嗎?其實這正是桂林山水的獨特之處,秀山圍繞著清水,清水倒映著秀山,山水融為一體,相得益彰。所以才會形成“百里漓江,百里畫廊”的奇觀!現在我們一起再來讀讀這兩句詩句,來體會它的含義“群峰倒影山浮水,無山無水不入神。”(3)最后再請第三組來介紹洞。師總結:我們也要感謝第三組的介紹。這奇幻多姿的巖洞被人們稱為瑰麗無比的“藝術宮殿”,真是名符其實!我想無論是誰看到這種神奇的景像都會嘆為觀止的!可以說桂林的奇洞美石為桂林山水錦上添花。
3.剛才三組同學介紹得都很精彩,真是分不出誰最好。通過你們的介紹已經讓我們感受到了山的秀美、水的清澈和洞的神奇,領略了“三絕”的絕妙之處。大家想想,單獨著桂林的山、水、洞都已如此美,如果三者渾然一體,那將是多么嫵媚多妖,仙境般地桂林風景啊!下面就讓我們一起去看段錄像,整體地欣賞一下桂林美景。(看錄像,課件展示2)桂林山水真是太美了!難怪人們說:桂林山水甲天下。第三部分:探索桂林仙境的奧秘(教學難點)
1.同學們有沒有想過桂林秀美的山、清澈的水、奇特的洞、美妙的石是怎樣形成的呢?我們一起去初步探索桂林仙境的奧秘。
(1)請大家看書桂林仙境的奧秘這一部分的
2、3自然段,先自己讀讀,再討論討論:桂林山水形成的二個必不可少的條件是什么?
x石灰巖:它是形成桂林山水的基礎,可以說沒有石灰巖就沒有今天的桂林山水。 x含有二氧化碳水(教師板書)
(2)關于這兩個必不可少的條件有沒有問題要提?學生提問,教師歸納為兩個問題。 ①什么是石灰巖?
②石灰巖是怎么形成的?③什么是石鐘乳、石筍?
桂林山水教學設計3
一、教學目標
1.學習本節課的生字詞,并能夠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通過朗讀、小組合作交流,理解掌握本文的修辭手法,體會文章句子的優美。
3.感受作者對大自然和祖國大好河山的喜愛之情。
二、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掌握學會本文的修辭手法以及培養審美情操。
教學難點:感受作者熱愛祖國大好河山的情感。
三、教學方法
多媒體教學法(聽音頻、展示圖片);朗誦法(集體朗誦、指定學生朗誦);小組討論法。
四、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通過出示桂林山水的圖片,引導學生感受桂林山水的美麗,并配上這樣的導入語:同學們,大家看一下ppt上展示的圖片,大家猜一猜這是哪里?對,就是美麗的廣西桂林。這里山清水秀,景色怡人,美麗的大自然就像一幅迷人的畫卷,今天,就讓我們陶醉在這美麗的景色中,走進我們的今天的課文《桂林山水》。(板書:桂林山水)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學生初讀文,帶任務朗讀,讀準字音,讀通句子,圈點勾畫生字詞,進行教學生字。
2.老師范讀,播放桂林山水的視頻資料。用文中的一句話概括作者對桂林山水的評價。
明確:桂林山水甲天下。
3.學生概括文章的主要內容。
明確:本文通過對桂林山水的描寫,用優美的語句寫出了桂林山和漓江水的特點,展示了一幅美麗的畫卷,表達了對祖國大好河山的熱愛之情。
(三)品析語句,合作交流
1.學生自由朗讀課文,提問:文章語句優美,從山和水向我們展示了桂林的美,用手中的筆圈劃出桂林水的特點。
明確:“靜”“清”“綠”。(板書:水、靜清綠)
學生自由朗讀相關的句子:“漓江的水真靜啊,靜得讓你感覺不到它在流動;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見江底的沙石;漓江的水真綠啊,綠得仿佛那是一塊無瑕的翡翠。”
2.指名讀,賽讀,學生進行朗讀這句話,老師做出指導。
明確:在讀“靜”的時候讀出柔和靜謐之感,可放低聲音;“清”讀出驚喜意料之外之感;“綠”像翡翠,讀出喜愛和稱贊之情。
3.這句話寫得很美,用到了一種修辭,說出并談談作用。(小組討論,指定小組代表回答)
明確:比喻。漓江水比作“無瑕的翡翠”。作用:生動形象,表達作者對漓江水的喜愛之情。(板書:比喻)
4.多媒體出示“桂林的山真奇啊,一座座拔地而起,各不相連,像老人,像巨象,像駱駝,奇峰羅列,形態萬千;桂林的山真秀啊,像翠綠的屏障,像新生的竹筍,色彩明麗,倒映水中;桂林的山真險啊,危峰兀立,怪石嶙峋,好像一不小心就會栽倒下來。”概括說出桂林山的特點。
明確:“奇”“秀”“險”。(板書:山、奇秀險)
5.既然這一節寫的是漓江水的`奇、秀、險,為什么這節開頭,還寫泰山和香山呢?這不是多此一舉嗎?
明確:讓學生理解對比寫法可以襯托桂林山獨特的美。(板書:對比)
6.聽配樂朗讀,文中有一句話寫得特別美,寫出了桂林山水像一幅畫的特點,請找出來讀一讀。
明確:舟行碧波上,人在畫中游。
(四)拓展延伸
學生交談自己所游覽過的名勝古跡,并用自己的話描述自己看到的景象。
(五)小結作業
1.教師總結,本文通過優美的語句,向我們展示了桂林山清水秀的畫面,表達了作者對桂林山水的喜愛,甚至是對祖國大好河山的喜愛之情。
2.仿照本文的第二、三段抓住景物的特點,寫一寫自己喜歡的一個景點。
桂林山水教學設計4
教材分析:
《桂林山水》是語文S版小學語文四年級下冊第二單元的第二課。本文為一篇散文,作者以生動優美的筆觸描繪了桂林山水的秀麗神奇。展示了祖國山河的壯麗多嬌,激發學生強烈的愛國之情。課文按先總說、后分述、再綜合的順序分為4個自然段。第1自然段寫作者蕩舟漓江觀賞桂林山水的原因。第2、3自然段分別寫了漓江的水、桂林的山的特點,先寫漓江的水“靜、清、綠”的特點,接著寫桂林的山“奇、秀、險”的特點。第4自然段寫了作者觀賞桂林山水所獲得的總的印象。全文重點突出,條理清楚,語言優美流暢,描述生動逼真,其中抓住桂林山水的特點進行具體描寫的寫作方法,是學生學習的典范。
教學目標:
1、認識8個生字,會寫11個生字。能正確讀寫“觀賞、無瑕、擴散、攀登、泰山、駱駝、屏障、波瀾壯闊、峰巒雄偉、紅葉似火、拔地而起、奇峰羅列、形態萬千、色彩明麗、危峰兀立、連綿不斷”等詞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3、感受桂林山水的美好,培養熱愛祖國大好河山、熱愛大自然的感情。
4、了解作者的語言表達特點,模仿課文例段,學習用相同的句式寫一段話。
教學重點:
通過朗讀品味,感受桂林山水之美,體會作者的表達方法。
教學難點:
通過朗讀品味,感受桂林山水之美,體會作者的表達方法。
教學媒體的運用:
我校是一所偏遠的農村小學,大多數學生沒有去過桂林,缺少生活體驗,針對這一現象,在上課一開始,我讓學生觀看課文朗讀視頻,讓學生在欣賞美景的過程中受到美的熏陶,產生對桂林山水的向往之情,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在講讀課文第二、三自然段時,利用課件讓學生體會排比句的特點,體會作者的表達方法,從而達到突出重點、突破難點的教學目標。最后讓學生欣賞我國其他地方的美景,激發學生對祖國大好河山的熱愛之情。
教學時間:
二課時。
教學過程:
第二課時
一、復習導入:
同學們,上節課我們初讀了課文,這節課讓我們跟隨著作者陳淼再次踏上我們的桂林之旅,相信在這次的旅行中你不僅能欣賞到美麗的自然風光,還會有很多意外的收獲!你們期待這次旅行么?別著急,我們要過了字詞關才能得到旅行的船票哦!
出示詞語:觀賞、無瑕、擴散、攀登、泰山、駱駝、屏障、波瀾壯闊、峰巒雄偉、紅葉似火、拔地而起、奇峰羅列、形態萬千、色彩明麗、危峰兀立、連綿不斷(學生開火車認讀)
大家都能順利地過關,祝賀大家!拿著自己的船票,我們出發了!(播放課文朗讀錄音)
二、欣賞課文錄音:
1.請大家坐穩船,盡情地欣賞沿途的風光,一會說說自己的感受。
2.現在,誰來夸夸你看到的景色?
3.你們想不想也來這樣美美地讀一讀課文?
三、提出要求,自讀課文:
要求:(1)邊讀邊想課文是怎樣評價桂林山水的?找出來用“▲”標出
(2)文章先寫什么,再寫什么?是按怎樣的順序寫的?
匯報學習成果:(1)課文是怎樣評價桂林山水的?(桂林山水甲天下)(板書:甲天下)
“甲天下”是什么意思?(天下第一)
(2)文章先寫什么,再寫什么?是按怎樣的順序寫的?
先寫“水”再寫“山”最后寫“山水相融”,順序:先總起,再分述,后總結。(板書:水、山)
四、精讀課文,感悟特點及方法:
(一)學習第2自然段。
1.導語:人們都說:“桂林山水甲天下”,真是這樣么?耳聽為虛,眼見為實,我們先來欣賞漓江的水。
(1)按要求自由讀第2自然段。(要求:A、說一說漓江的水有哪些特點?找出概括漓江水的三個特點的詞。B、作者是怎樣具體描寫漓江水的?用橫線畫出相關的句子。C、找出體現漓江的水與眾不同的句子,用波浪線畫出來。)
(2)匯報學習情況。
A、說一說漓江的水有哪些特點?找出概括漓江水的三個特點的詞。
相機板書: 靜 清 綠
B、(出示課件或小黑板)作者是怎樣具體描寫漓江水的?(讓學生體會先概括,再具體的表達方法。)
漓江的水真靜啊,靜得讓你感覺不到它在流動;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到江底的沙石;漓江的水真綠呀,綠得仿佛那是一塊無瑕的翡翠。(具體描寫)
2、品讀作者怎么寫出漓江水與眾不同的“靜、清、綠”?(出示課件)
1.“靜”。假如我們蕩舟漓江,能聽到“嘩嘩”的流水聲嗎?能看到漓江水在流動嗎?所以說(出示課件)漓江的水真靜啊,靜得怎么樣?“讓你感覺不到它在流動”,漓江的水真的不流動嗎?從中你體會到了什么?作者用感覺不到它在流動,從感覺上突出了漓江水的“靜”。你能讀出這種靜的感受嗎?(指名讀,評價)
2.“清”。假如我們往江底看,可以看見什么?(出示課件)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見江底的沙石,江水很淺么?這樣寫從視覺上突出了漓江水的“清”。
3.“綠”。抬起頭,向遠處看,(出示課件)漓江的水多綠啊,綠得----這句話運用了什么修辭手法?把什么比作什么?從中你讀懂了什么?(翡翠:綠色的硬玉,有光澤。無瑕:沒有斑點,非常純凈。“仿佛那是一塊無瑕的翡翠”這一形象的比喻,從色彩和品質上突出了漓江水的“綠”和“純”。)誰愿意試著讀一讀?
觀察作者描寫漓江水的靜、清、綠的句子(課件出示三個句子),你發現了什么?(三個句式相同,都是先概括,再具體描寫,是排比的修辭手法,前兩個特點后面用的是分號,認識分號)再讀,體會分號停頓的時間。
3、作者既然是寫漓江水,為什么開頭先提大海、西湖,這樣寫有什么作用?
大海波瀾壯闊,是動的;西湖水平如鏡,是靜的,而漓江的水動而不覺其動,通過對比更突出漓江的水有一種奇特的美。一個“卻”字,說明大海、西湖雖美,但都無法與漓江的水相媲美,可見漓江的水是多么迷人!你愿意帶著贊美之情再來讀一讀這一段嗎?(指名讀,師生接讀)
4、有感情地朗讀第二自然段。
(二)、學法遷移,自學課文第3自然段
導語:剛才我們欣賞了漓江的水,那么桂林的山又是怎樣的呢?請同學們用第二自然段的'學習方法自由分小組學習第三自然段,看學習要求:自由朗讀;畫出描寫山的特點的句子讀一讀,體會桂林山的特點;說說桂林的山與泰山、香山有什么不同;有感情地朗讀。
1、小組成員匯報學習情況(出示課件)。
(1)作者主要寫了桂林山的幾個特點,用簡單的幾個詞說說。
板書: 奇 秀 險
(2)具體怎樣描寫的?
2、探究學習。
(1)體會作者在寫桂林山的特點時所采用的表達方法(出示課件。)
A、特點之一“奇”。“桂林的山真奇啊,一座座拔地而起,各不相連……(用了比喻把句子寫具體)抓住重點詞語理解:羅列:排列。形態萬千:各有各的樣子。除了像老人、像巨象、像駱駝,還有的山像什么?(啟發學生展開想象,自由發揮。譬如:有的像背著娃娃的婦女,有的像好斗的公雞,有的像下山的猛虎,有的像含苞欲放的蓮花,有的像捧書而立的書童……使學生感受到桂林的山真是形態萬千,令人目不暇接。)
B、特點之二“秀”。課文打了兩個比方“像翠綠的屏障,像新生的竹筍”,寫出“秀”的表現:郁郁蔥蔥,色彩明麗。屏障:起遮擋作用的東西,本課指桂林一帶的山。
C、特點之三“險”。課文用“危峰兀立,怪石嶙峋”概括了這一特點,并用“好像一不小心就會栽倒下來”的感覺,突出桂林山的“險”。指導讀出這種“險”的感覺。
(2)體會桂林山的與眾不同,從“卻”字體會用詞的準確。
觀察課件中桂林的山。
問:泰山和香山有什么特點?(課件展示泰山和香山,幫助學生理解“峰巒雄偉”、“紅葉似火”)
為什么寫泰山和香山?(突出桂林山的與眾不同)從哪里看出來的?(一個“卻”字)
3、練習朗讀。
讀出桂林山的奇、秀、險,讀出對桂林山的喜愛之情。(重點指導讀好“真奇呀”“真秀哇”“真險哪”)試著結合板書和課件練習背誦。
4、桂林的山水美不勝收,讓我們再來欣賞一下吧!(有感情地朗讀二、三自然段,教師適時引讀)
五、自主學習第四自然段。
導語:觀賞了漓江的水、桂林的山,你有什么感受?作者又有什么感受?接下來我們來學習第4自然段
1.自由讀第四自然段,找出寫感受的句子。“讓你感到像是走進了連綿不斷的畫卷”。
2.聯系上下文,借助工具書理解有關的重點詞、句。
理解句子:“像是走進了連綿不斷的畫卷,真是‘舟行碧波上,人在畫中游’”。“舟行碧波上,人在畫中游”為什么用雙引號?
(1)字面意思,畫卷:繪畫長卷,一般要卷起來收藏。 “連綿不斷的畫卷”,即很長很長的畫卷。
(2)(邊播放課件邊解說)“從桂林到陽朔,航程83公里,沿途都是青山綠水,美不勝收,說桂林山水是一幅連綿不斷的畫卷,十分貼切。“舟行碧波上,人在畫中游”,道出了蕩舟漓江,觀賞桂林山水是一種美的享受,充滿情趣,與開頭的“桂林山水甲天下”相呼應。
因為這一句是作者引用別人的話,所以要加雙引號。
3、再讀第四自然段。
導語:這樣的山圍繞著這樣的水,這樣的水倒映著這樣的山,此時此刻,山水相融,物我兩忘,讓我們再來讀讀這段,讀出陶醉在山水之間的感覺。
六、拓展延伸:
(出示課件)同學們,大自然中有許多優美的風光,緊張的學習之后,讓我們在優美動聽的旋律中一起來欣賞一組美景,緩解一下緊張的神經!
七、總結全文
這些風景給我們帶來了美的感受,我們應該感謝它們,熱愛它們,保護它們。
八、布置作業:
仿照本課二、三自然段的寫法,寫一段話介紹一處景物,注意寫出景物的特點。
板書設計:
6 桂林山水
水:靜 清 綠
桂林山水 甲天下
山:奇 秀 險
教 學 反 思:
《桂林山水》以生動形象的筆觸描繪了桂林山水的秀麗風光,是一篇不可多得的寫景佳作。對于這一課,我們并不陌生,記得自己上學的時候就學過這篇課文,這么多年了,現在的教材上仍然保留著這篇課文,可見這篇課文的藝術價值。在這次教學中我既有成功之處又有遺憾之點。
成功之處在于:
1、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的整合是提高教學效率的根本途徑。
文章開頭引用名句“桂林山水甲天下”,點明桂林是聞名遐邇、令人向往的游覽勝地,于是會很自然地產生去蕩舟漓江、觀賞桂林山水的欲望。全文分別從山和水兩方面作具體描繪。但是要讓學生領悟到桂林如詩如畫的美景僅讓學生從課文中的語句理解是會有一定的難度,所以,我在教學設計時精心收集有關桂林漓江水,桂林山的圖片,用信息技術與學科整合來促進學生對課文理解。然而,它的效果卻出呼我的預料。教學時,當我出示漓江水的第一張幻燈片時,學生的雙眼一亮,不由自主地喊到 “啊,好美的景!” 此時學生的情緒一下高漲起來。我也為之一震,隨即抓住學生這高漲的情緒,讓學生說出美在什么地方,如果讓你用文字表達你會怎樣說,讓學生嘗試說說。學生們都爭先恐后地說開了。在學生“欣賞”與“說”的過程中,學生獲得美感,形成主動體會以及獨到的見解,并在欣賞中歸納出漓江的水靜、清、綠,桂林山奇、秀、險的特點以及描繪出它的秀麗風光。從這一教學過程中讓我認識到通過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不僅能用于呈現學習內容,幫助學生理解、掌握有關的學科內容,同時可幫助學生實現探究學習、發現學習,主動地建構知識,促進學生間進行充分的信息交流。讓我體會到了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的整合,是提高教學效率的根本途徑。
2、“重讀促悟”是語文教學的關鍵所在。
這篇文章的文句相當優美,非常適合朗讀。在教學設計中,我特別注重朗讀指導設計,在教學中我也是把這一環節作為我教學的關鍵。教學時我讓學生在領會文章的基礎上有感情地朗讀,指導學生要以一個游覽者從容、輕松語氣語速朗讀,突出幾處強調重音,如“卻從沒見過”、“靜、清、綠”、“奇、秀、險”和注意幾個“啊”字的讀音等。還讓學生采用“先讀感嘆句,再讓學生讀具體描寫的部分。”利用這種讀法的目的是讓學生在讀中有所感悟,感悟出作者在寫作方法上的獨到之處——先感嘆概括,再具體描述的表達方法。接著讓學生品讀,評讀,誦讀,挑戰讀……學生的思維在讀中相互碰撞,相互觸發,每一個同學都想讀,能讀,愛讀,從而讀出了桂林山水的美,讀出了情趣,讀出了感情。在學生對朗讀的評價中,我順其自然地引導學生對重點詞語進行品析、體會,同時結合語境理解,積極啟發學生想象,使學生在讀中感悟意思,感受語言的神奇,受到美的熏陶。通過朗讀吸引學生主動融入閱讀情境,這樣學生不但感受到自然景物美,還體會到語言文字的美。并從讀中領會“先用感嘆概括,再具體描述的寫作方法及句子的表現手法。”從這過程中使我感觸在語文教學種以重視朗讀來促進感悟特點,領會寫法是語文教學的關鍵所在。
3、品詞析句,分析表達手法,是學生情感升華的有效方法。
“濃縮的往往都是精華”,教學中要善于引導學生在品味好詞語、分析句式、句意中去發現美、鑒賞美。在本文的教學中對漓江水、桂林山、以及山水相融的描寫,對漓江的水、桂林的山的描寫都是十分準確、生動、具體,作者抓住了漓江水的靜、清、綠,桂林山的奇、秀、險的特點,寫出景物的個性。從不同角度、不同側面展開描寫。用生動的語言、多種修辭手法——比喻、排比、對偶、夸張等,把漓江的水,桂林的山寫出了淋漓盡致的景象。詞語選擇運用都十分恰當,耐人尋味。無限情態盡在眼前。通過學生在閱讀、欣賞的基礎上,有意識的對有關的句子進行指導,讓學生在品詞、析句中得到深化,使學生自然表現出令人贊嘆的美,充分體會到自然美的存在,而產生熱愛自然,熱愛桂林山水之情。
遺憾之點在于:
對教材的研究,教學的設計還不夠全面。
常言道,不論有多好的課,都會有遺憾。雖然說我在教學《桂林山水》一文中成功之點不少,但遺憾也同樣存在,就是我沒有注意本文 “夸張”這一修辭手法應用。課文教學設計與課堂教學中,我都沒有注意到這一點,這說明自己在研究教材、備課、上課方面,對知識點沒有做到全面認真地分析,使教學有一定的知識漏點,讓學生失去學習體會機會。
反思后的設想:
在今后的教學中,要加強自身信息技術方面的技術提煉,努力把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整合起來;重視對學生的朗讀指導與訓練,促進學生對課文內容的理解和對思想的領悟。不論在教學設計,還是在教學的過程中,都要做到認真研究教材,仔細、全面的找準教學的每一個知識點,教學時盡量使學生達到“內容必解,方法必學,道理必懂”的教學標準。
桂林山水教學設計5
教材分析:
這篇課文抓住了桂林山水的特點,以優美、簡練的語言,生動形象地展示了桂林山水的美景,表達了作者對桂林風景的喜愛之情。
課文從“桂林山水甲天下”講起,既概括說明了桂林山水在祖國名勝中的地位,又交代了作者觀賞桂林山水的緣由。然后,用對比的方法描述了漓江的水、桂林的山的突出特點。最后,把桂林的山和水聯系起來,作為一個完美的整體,展現在讀者面前。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認識本課十三個生字,掌握要求會寫的十二個生字。
2、積累本課的優美詞語。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第2、3 自然段。
4、閱讀課文,理解課文內容,想象文字描繪的桂林風景圖,培養孩子投身大自然、熱愛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過程與方法:
1、直觀教學法:教學第 2、 3 自然段時,運用多媒體、板畫創設情境,拉近學生與課文的距離,理解重點詞句。
2、朗讀體會法:通過抑揚頓挫、聲情并茂的朗讀,幫助學生體會語言的優美,感受作者對桂林山水的贊美之情,同時對學生進行有效的語感訓練。
3、舉一反三法:第 2、 3 自然段結構相似、教學要求相同,運用舉一反三法,通過反復訓練,有利于學生自學能力的培養。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感受桂林山水的美,感受課文的語言美。
重難點分析:
1、了解桂林山水的特點,想象其美景。
2、學習作者觀察和表達的方法。
課前準備:
多媒體課件、布置學生課前查閱桂林的相關資料。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1、師:導入新課。(播放畫面1 桂林山水圖,)談話導入,板書課題。
師:同學們,能用一個恰當的詞語來概括你眼前的美景嗎?多生展示。師:知道這是什么地方的美景嗎?生。師:嗯,今天我們繼續學習陳淼先生的作品《桂林山水》。師板書《桂林山水》,請生齊讀。
2、師:(播放畫面2 詞語薈萃。)師:學習新課之前,老師想檢查一下同學們對上節課知識的掌握。開火車讀詞語,要求:聲音洪亮,字正腔圓。生讀,可隨機正音。
二、學習新課:
(一)學習第1 自然段
1、瀏覽課文。師;字詞讀準確了,才能把課文讀流暢。請同學們快速瀏覽全文并思考:你能不能用文中的話,一語道出陳淼先生去桂林游玩的理由? 預設 生:桂林山水甲天下。
2、總結段意。(師播放畫面3 )師:請問,這個“甲”是什么意思? 預設 生:第一。師:顯而易見,這句話概括了桂林山水的地位。師板書“甲天下”。師指名讀文。
3、師:同學們思考,這一段在全文起什么作用? 預設 生:總起。師:既然桂林山水天下第一,豈有不游之理?出發前老師還有個問題,你能否把“觀賞”換個詞,而句子的意思不變? 預設 生:欣賞。師:觀賞僅限于看,我們可不能說我在觀賞音樂,應該說 …… 預設 生:欣賞音樂。
4、師:好,出發,我們現在就去欣賞桂林的山水。
(二)學習第2 自然段
1、學生讀文。師:那么誰來做我們的導游,讀讀第2 自然段?生讀。師:指名。請你來說說,這一段作者主要寫了什么? 預設 生:漓江水的特點。師:漓江水有什么特點? 預設 生:靜、清、綠。師。板書靜、清、綠。
2、對比— 不同。師:(播放畫面4 并讀文。)同學們,老師不大明白,我們是來賞游桂林的,為什么作者要提到大海和西湖?生。師:那么我們不妨來欣賞一下大海和西湖的風光。(點擊超鏈接。)師:大海什么樣? 預設 生:波瀾壯闊;師:西湖什么樣? 預設 生:水平如鏡。師:那么,漓江水有什么特點? 預設 生:靜、清、綠。師:現在明白了嗎?大海有大海的氣勢,西湖有西湖的嫵媚,各具美感。作者就是想通過對比這三種景觀的不同特色,來突出漓江水別具一格的美。(點擊畫面,出現“對比”。)
3、漓江水特點分析。師:(播放畫面5 。)作者是怎么樣描寫漓江水的靜的?生讀。師:靜到如此地步,令你想到什么?生。師:請讀一讀關于描寫漓江水清的句子。指生讀。師:請問,清得你還能在水中看到什么? 預設 生:小魚、浮萍。師:描寫漓江水最后一個特點的句子誰來讀?生讀。師:你認為綠得還像什么?生。師:對于這句話的描寫,細心的同學發現沒有,作者都運用了哪些修辭方法? 預設 生:排比和比喻。師:讀排比句應由弱到強,讀出它遞進的語勢,誰再來展示讀?生讀。師:漓江水這么美,我們不由贊嘆起來,應該怎么讀?(變陳述為感嘆) 預設 生:漓江的水真靜啊!漓江的水真清啊!漓江的水真綠啊!師:面對這么靜,這么清,這么綠的水,你最想做什么? 預設 生:歌唱、洗臉等。
(三)、學習第3 自然段
1、學生自學。師:下面請根據我們剛才的學習方式,自學第3 自然段的內容。稍后請你匯報學習成果,可以組內同學互助,生自學,師巡視。
2、自學展示。師:指名讀,學生展示自學成果。生。師適時板書:桂林山奇、秀、險。
3、桂林山特點分析。師:同學們在自學中碩果累累,值得表揚。(播放畫面6 )誰來讀文?生讀。師:這一段中,作者繼續采用什么方法寫桂林山的與眾不同? 預設 生:對比。(師點擊超鏈接)師:(指泰山畫面)泰山有什么特點? 預設 生:峰巒雄偉。師:(指香山畫面)香山呢? 預設 生:紅葉似火。師:那么相比之下,桂林山則是? 預設 生:奇、秀、險。
4、聯系上下文理解詞語。師:(播放畫面7 )想親身體驗桂林的山有多奇,有多秀,有多險嗎?生:想。師:請看!(播放畫面8 )生齊讀。好,我們先來見識一下桂林山的奇——— (師點擊超鏈接— 老人山、巨象山和駱駝山。)除了這三座山峰作者沒有再一一舉例,而用兩個詞語表明桂林的山不但數量多,而且形態各異,是哪兩個詞? 預設 :生:奇峰羅列,形態萬千。師:我們再來欣賞桂林山的秀——— (師點擊超鏈接— 屏障、竹筍。)像屏障的山峰有什么特點? 預設 生:翠綠。師:竹筍呢? 預設 生:色彩明麗,倒映水中。師:明麗也就是? 預設 生:艷麗。師:我們最后來感受一下桂林山的險。(師點擊超鏈接— 危峰兀立。)危峰兀立什么樣?生。師:怪石嶙峋呢?生。師:面對桂林山,我們無法不驚嘆——— 預設 師生齊:桂林的山真奇呀!桂林的山真秀啊!桂林的.山真險啊!(注意“啊”的變音。)
(四)、學習第4 自然段
1、融文入畫,由畫及詩。師:(播放畫面9 )風景美嗎?生。由畫及文,你想到課文中哪一段落的描寫?生讀文。師指導:你陶醉了嗎?這么美的山水沒令你陶醉嗎?哪位自覺已經陶醉了,好,請你讀!生再讀。師:有山無水則失靈氣,有水無山則少剛毅,山水相依,才相映成趣。思考,最后一小節作者除了山水還寫了哪些景物? 預設 生:云霧、綠樹紅花、竹筏小舟。作者從空中到山間到江上,簡單幾筆勾勒出桂林山水圖,請問:是圖畫嗎? 預設 生:是連續不斷的畫卷。師:是啊,圖畫局限的,而從桂林市到陽朔縣全程83 公里,沿途處處皆景,恍若仙境。泛舟江上,作者詩興大發,不由吟道——— 預設 生:舟行碧波上,人在畫中游。師板書:畫中游。
2、總結寫作方法。師:(播放畫面10 )那么,能用自己的話說說你對詩句的理解嗎?生說。師:最后,文章以詩句收尾,畫龍點睛地概括了全文,這與首句的“人們說”——— 預設 生:遙相呼應。師:(播放畫面11 )縱觀全文,同學們來梳理一下文章的寫作順序。 預設 生:第1 自然段是全文的總起,而2、3 自然段則分述桂林山和水,第4 自然段則是對全文的總結。師:這種寫作方法就叫——— 預設 生:總— 分— 總的寫法。師:我們在以后的作文中也要嘗試運用這種“總分總”的寫作方法,使自己的文章條理更加清楚。同時別忘了,還要學習作者細心觀察,采用對比、比喻、排比等修辭方法突出景物特點進行景物描寫的寫法。
三、總結全文:
師:同學們,桂林山水美嗎?生答。師:桂林山水甲天下,祖國山河多壯麗!慨嘆之余,我們不由贊嘆陳淼先生的文筆更美!讓我們伴著音樂,徜徉于桂林山水之間,嘗試著背誦全文,好嗎?生齊誦。
四、作業設計:
1、背誦課文。賞讀賀敬之的《 桂林山水歌》。
2、收集桂林景觀 ― 兩洞的資料。
桂林山水教學設計6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生字和新詞,會用“觀賞”、“形態萬千”造句。
2、理解課文內容,了解桂林山水的特點,培養熱愛祖國壯麗河山的思想感情,陶冶愛美的情趣。
3、學習作者抓住景物的特點,形象具體地描寫景物的方法。
4、理清課文的條理,了解本課先總起后分述最后總結的敘述方式和前后照應的寫作特點。
5、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教學重點、難點:
1、學習作者抓住景物的特點,形象具體地描寫景物的方法。
2、了解桂林山水的特點。
教學準備:放大課文、課文圖片。
教學時間:四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看圖揭題。
二、學習課文。
范讀課文。
三、檢查自學情況。
甲天下:天下第一。
觀賞:觀看和欣賞。
無瑕的翡翠:沒有一點斑點的綠色的玉。
拔地而起:指從地面突然高出。
奇峰羅列:指千奇百怪。
屏障:像屏風起遮擋作用的東西。
危峰兀立:指高峰聳立。
怪石嶙峋:奇形怪狀的石頭重疊的樣子。
四、初讀課文,理清層次。
1、自由讀課文,思考:想想人們為什么說“桂林山水甲天下”。
2、指導分段。
課文分為四段:
第一段:寫作者觀賞桂林山水的原因。
第二段:寫桂林的水。
第三段:寫桂林的山。
第四段:總寫桂林山水。
3、再讀課文,體會為什么這樣分段。
五、布置作業。
1、抄寫字詞。
2、讀重點詞語。
第二課時
教學過程:
一、復習詞語。
攀登觀賞欣賞游覽漓江屏障明麗形態萬千波瀾壯闊連綿不斷怪石
嶙峋云霧迷蒙
二、學習課文第一段。
1、“甲天下”是天下第一的意思,這就引起了“我們”對桂林山水的向往,于是來觀賞。“觀賞”是觀看和欣賞的意思。
2、指名讀課文第一段。
三、學習課文第二段。
1、指名讀課文第二段。
思考:這段有幾句話?
2、第一句話將漓江與波瀾壯闊的大海、水平如鏡的西湖進行比較,強調了漓江的水有它的獨特之處。
3、第二句話講了什么?(漓江的水的特點)
漓江的水有什么特點?
邊討論邊板書:
靜感覺不到它在流動
水清可看見江底的沙
綠仿佛一塊無暇的翡翠
①指導朗讀。
②讀第三句話,讀后思考:這句話講了什么?(講人們蕩舟漓江的.感覺,“船槳激起……岸在后移”這句話說明了漓江水的靜,正是由于靜,所以人在船上幾乎感覺不到船在前進。)
③指導朗讀,試背課文第二段。
四、作業。
1、讀一讀,注意加點的部分,再說說這個句子有什么特點。
(漓江的水真靜啊,靜得讓你感覺不到它在流動;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見江底的沙石;漓江的水真綠啊,綠得仿佛那是一塊無瑕的翡翠。)
2、造句。
觀賞——
第三課時
教學過程:
一、復習。
1、桂林的水有什么特點?
二、學習課文第三段。
1、指名讀課文第三段。
思考:桂林的山有什么特點?
2、課文第一句話講了什么?
第一句用桂林的山與峰巒雄偉的泰山、紅葉似火的香山作比較,突出桂林的與眾不同。
3、指導朗讀。
4、課文第二句講了什么?
板書:
奇一座座拔地而起,各不相連,像……
山秀像……像……色彩明麗,倒映水中。
險危峰兀立,怪石嶙峋,好象……
說說下面一組句子有什么不同。
(1)我攀登過泰山,游覽過香山,卻從沒看見過桂林這一帶的山。
(2)我攀登過峰巒雄偉的泰山,游覽過紅葉似火的香山,卻從沒看見過桂林這一帶的山。
“形態萬千”是什么意思?用“形態萬千”造句。
指導朗讀。
三、講讀課文第四段。
1、“這樣的山圍繞著這樣的水,這樣的水倒映著這樣的山”是怎樣的一種景象?
①桂林有山有水,水是那樣的靜、清、綠,山是那樣的奇、秀、險,而且山繞著水,水倒映著山,山清水秀,一片詩情畫意。再加上“空中云霧迷蒙,山間綠樹紅花,江上竹筏小舟”真是“桂林山水甲天下,”觀賞桂林山水,沿途所見都是這樣的美景,所以說“像是走進了連綿不斷的畫卷”。
②說說“舟行碧波上,人在畫中游”這句話的意思。
(游人乘船在漓江觀賞桂林山水,就好象在風景優美的畫中游覽,景色太美了,使人忘了自己在江上游覽。)
四、作業。
背誦課文第三自然段。
第四課時
教學過程:
一、復習。
講講桂林山水的特點。
二、學習寫作特點。
學生讀課文,思考后討論:課文第二、三、四段的內容和課文開頭的“桂林山水甲天下”這句話有什么聯系?
(總起——分述——總結)前后照應
三、齊讀全文。
四、作業。
填空。
我看見過()的大海,欣賞過()的西湖,卻從沒看見過漓江這樣的水。漓江的水真()啊,靜得();漓江的水真()啊,清得();漓江的水真()啊,綠得()。船槳激起的微波,擴散出一道道水紋,才讓你感覺到(),()。
我攀登過()的泰山,游覽過()的香山,卻從沒看見過桂林這一帶的山。桂林的山真()啊,一座座(),(),像(),像(),像(),(),();桂林的山真()啊,像(),像(),(),();桂林的山真()啊,(),(),好象()。
這樣的山()這樣的水,這樣的水()著這樣的山,再加上空中(),山間(),江上(),讓你感到(),真是(“”)。
板書設計(略)
桂林山水教學設計7
一、談話導入
同學們,前幾天我們領略了長城的風采,被我國古代勞動人民堅強的毅力和巨大的智慧所震撼了。今天,老師要帶你們去欣賞一下桂林的山水——請同學們用最甜美的聲音齊讀課題。
二、解題
引導學生提問:桂林在哪呢?【桂林市位于廣西壯族自治區東北部,是多民族地區,有壯、瑤、回、苗等十幾個少數民族,少數民族人口達68萬。那里有許多珍貴的植物,有許多種動物,一年當中夏季較長,景色秀麗,是個旅游觀光的好去處。】聽了老師的介紹,你對桂林這個地方有什么感覺啊?(很美。真想去那里看看。想去那里欣賞一下少數民族的風情。)那我們就隨著作者去那里看一看吧!
三、檢查預習
1、檢查生字掌握情況(隨機解詞、造句、區別近義詞)
欣賞(可以聽著賞)觀賞(只能看著賞)波瀾壯闊(原形容水面遼闊。現比喻聲勢雄壯或規模巨大。
)水平如鏡(完全靜止的水所形成的水面象鏡子一樣平整)漓江瑕(玉上面的斑點)翡翠(翠綠色的硬玉。翡翠的名稱來自鳥名,這種鳥的羽毛非常鮮艷,雄性的羽毛呈紅色,名翡鳥,雌性的羽毛呈綠色,名翠鳥,合稱翡翠)船槳擴散栽倒竹筏
攀登峰巒雄偉(山峰或山巒雄壯而偉大)游覽拔地而起(在地面上陡然聳立。從地面上突兀而起)羅列(分布、陳列)形態萬千()奇峰羅列——羅列:分布、陳列。奇特的山峰散布陳列。屏障(像屏風那樣起遮擋、護衛作用的東西)危峰兀立(危:高;兀:高而上平。山峰高聳直立)怪石嶙峋(奇形怪狀的石頭重重疊疊的樣子。)
舟行碧波上,人在畫中游——游船航行在碧綠的河水上,船上的游人就像在一幅美麗的畫卷中游覽。
2、檢查課文讀得是否流利
四。教授新課
(一)學習第一段
1誰能用一句話來概括一下課文的內容?
(桂林山水甲天下)甲:第一的;一流的;無人可比的。
(二)學習第二段
2(引導學生接著提問,鍛煉學生邏輯思維能力)讀了“桂林山水甲天下”這句話結合文章內容,你要提出什么問題呢?
生:為什么會說桂林山水甲天下呢?
師:也就是說接下來作者從哪幾方面來寫桂林的.山水呢?
生:先寫了漓江的水,接著寫了桂林的山。
師:誰來接著問?
生:漓江的水有什么特點呢?
(自讀第2自然段)靜,清,綠。
師:快速讀第二段,用你喜歡的符號畫出描寫漓江的水靜、清、綠特點的句子。
師:誰把你畫的句子讀個大家聽一聽?(這么多同學都找到了請起立,一起讀一下吧!)
師:讀完這組句子,你會提出什么問題來?
生:運用了什么修辭方法?
生:排比
生:比喻
生:從哪能看出這是比喻句呢?(找比喻詞)
師:仿佛能換成那些詞?(宛如、好像、猶如)
生:為什么把漓江的水比喻成翡翠呢?
生:因為翡翠是翠綠色的硬玉,有光澤,他們有相似之處啊。
師:漓江的水這么美,誰能讀出漓江水的特點?
師:難道漓江的水真的這樣靜嗎?不會流動?這是什么修辭方法?(夸張)
師:讀這段的第一句,這是什么樣的寫作手法啊?(對比)
這樣寫有什么好處呢?(波瀾壯闊的大海氣勢磅波美不美?水平如鏡的西湖就像一位溫柔的少女,美不美?這樣的美作者都見過,可從沒看見過漓江這樣的美。更能突出麗江的美。)
師:讓我們有最好聽最美的聲音讀一下這一段。
(三)學習第三段
1小組學習這一段。(師深入組內指導)
2匯報
(1)桂林的山有什么特點?
奇,秀,險。
(2)從哪些句子讀出的?(指導朗讀)
(3)用了什么修辭方法?
排比,比喻,夸張
(4)讀第一句用了什么樣的寫作方法?(對比)
(5)這樣寫有什么好處?
(四)讀第四自然段,你感受到了什么?
1美啊——這樣的山水,還有雨霧迷蒙和綠樹紅花的映襯,用作者的一句話來形容就是——舟行碧波上,人在畫中游。
2所以用開頭的一句形容“桂林山水甲天下”。
3想一想,文章在結構上有什么特點?(首尾呼應)
五、學習作者的寫作方法
1觀察順序——由低到高。
2修辭方法的運用,使文章生動,形象。更鮮明、更突出的表現事物特征,可用來加強語勢、強調內容、加重感情。
3抓住景物特點進行描寫。
六、作業
作文《校園秋色》
要求:抓住景物特點,按照一定順序觀察,運用各種修辭方法進行描寫。
桂林山水教學設計8
課 時 : 2
教學內容
本文描繪了桂林山水如詩如畫的美,表現了作者珍惜現在,創造未來的人生理想。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
1.品味文章詩意美。
2.領略和鑒賞桂林山水特有的清奇峭拔的神態。
3.學習本文嚴密的結構和準確的用詞。
4.理解作者以寫景散文來反映時代側影的努力。
過程與方法
1.指導學生誦讀課文,體會課文的思想感情。
2.在反復吟誦中體會文章的詩意美。
3.通過對課文中景色描寫的欣賞提升學生對自然風景的審美能力。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領略和鑒賞桂林山水特有的清奇峭拔的神態,提升學生對自然風景的審美能力。
2.欣賞祖國山河的優美、懂得珍惜現代的美好生活。
教學重、難點及教學突破
重點
1. 品味文章詩意美。
2,學習本文嚴密的結構和準確的用詞,品鑒文章的詩意美。
難點
1.學習和嘗試運用間接材料:來豐富作品內容表現事物的方法。
2. 理解作者以寫景散文來反映時代側影的努力。
教學突破
1.指導學生誦讀課文,體會課文的思想感情。
2.在反復吟誦中體會文章的詩意美。
3.通過對課文中景色描寫的欣賞提升學生對自然風景的審美能力
(第1課時)
一、導入新課
1.導入新課:人們常說“桂林山水甲天下”,這是對桂林山水的贊美。有人說桂林山水的美是難以用語言來描述的,但有一位作家卻用優美的語言把桂林山水描繪得繪聲繪色。同學們知道他是誰嗎?
2.對學生的回答給予肯定:對,這位作家就是楊朔。哪位同學來給大家介紹一下作者的情況?
3.講解:接下來就讓我們來學習楊朔的散文《畫山繡水》。板書課題,并引起學生注意。
4.講解:這篇課文的題目是“畫山繡水”,同學們知道這四個字的意思嗎?指出,題目揭示了桂林山水的特點。
5.等學生回答完后,出示板書:褒貶,攢聚,玲瓏剔透,恍惚,圩子,裊裊,黑黝黝。點名讓兩三位學生注音或解釋。
二、誦讀課文.整體感知
1.提示:這是一篇優美的散文,我們何不一起來朗讀,感受桂林山水的美色呢?指導學生帶著感情自由朗讀。
2.巡視課堂,等學生瀆完課文后,提問:大家讀了這篇課文后有什么感想呢?
3.引導學生對課文內容進行思考。同學們都回答得很好,我們接下來看看作者的寫作思路。課文開頭引用了唐人贊美桂林的詩句,一下子就把我們帶到文章中去了。作者帶著我們一路欣賞桂林的山山水水,娓娓道來,文章過渡相當自然。
4.按照作者的寫作思路,課文可以分為三個部分。請大家仔細閱讀課文,給文章劃分層次。
5.巡視課堂,不時給以指導。并提示:游記散文一般都是按照游人的行蹤來寫的,本文也不例外。
6.鼓勵學生:大家做得很好。最后歸納出:第一部分(第1—3段),總寫桂林山水的特點;第二部分(第4—15段),寫桂林到陽朔江上的景色和山的來歷的種種傳說;第三部分(第16一17)段,面對極美的江山,牢記過去,暢想未來。
7.引導學生明確第二部分的兩個層次。課文的第二部分是文章的主體部分,這部分是分兩個層次來寫的。讓學生一齊回答,并指出這篇課文結構的嚴密。
8.引導學生對課文語言的體會。讓學生自由朗讀課文,并結合課后第二個思考題,體會課文語言特點。
三、朗讀小結
1.這篇課文語言十分優美,讓我們來朗讀課文,比比看誰讀得好。點名讓幾位學生朗讀,每位學生讀l一2段。
2.讀完后作比較評價。然后小結:楊朔散文的語言使用很考究,對景物總是極力描繪,寫得很細致。優美的語言讓文章產生詩一般的'意境。
3.引導學生思考課后第一題。
(第2課時)
一、誦讀課文.進入新課
1.讓學生齊聲朗讀課文,并要求讀出感情。
2.表揚學生:同學們讀得非常好。這節課我們將繼續對課文進行討論。同學們在讀課文的時候有沒有發現問題呢?
3.同學們做得很好,大家讀書的時候都非常用心。我們接下來就對其中的一些問題來討論交流。
二、組織學生討論交流
1.選幾個重點問題指導學生討論。這篇課文除了語言很有特點,在選材上也是別具特色的。課文寫桂林山水,選了哪些景點來寫的?
2.對學生的回答給予鼓勵。然后指出:在作者所見到的景色中,也有重點,如水色只寫了不多的幾句,山石重點寫,但是也只挑選了幾個有代表性的來寫。
3.講解:從材料的選擇上就可以看出,楊朔的散文工于構思。他在動筆寫散文時,“總是要像寫詩那樣,再三剪裁材料,安排布局,推敲文字,然后寫成文章”。請大家結合課文,談談你的理解。
4.鼓勵學生:同學們談得非常好,領會到了楊朔散文在構思上的特點。接下來請大家思考:本文寫了船家講述的傳說,這些傳說大多都是講述舊時代勞動人民的苦難生活的,作者為什么要在令人賞心悅目的風景中插入這樣的故事呢?
5.對學生的發言給予鼓勵。引導學生思考兩者是怎樣結合起來的。提示:這些故事和傳說,是借船家指點江山敘述出來的,邊欣賞邊聽故事,景與故事兩相比附。
6.指出本文的寫作意圖:作者這樣寫就是要人們在觀賞美麗的自然風景時不要忘記階級壓迫,珍惜現在的美好生活。
三、總結全文
1.小結:楊朔真是一位很有特點的作家。他寫的文章,語言優美,構思精巧,而且還很有深意。同學們通過本文的學習,一定收獲不少吧1
2.讓學生交流學習感想。
本課總結
本文是一一一篇描寫桂林山水的優美散文。通過本文的學習,學生領略到了桂林山水獨特的美。學生在教師指導下,學到了_般寫景散文的寫作思路和構思方式。通過反復的誦讀練習,學生進一步加深對文章的理解,并有所感悟。
桂林山水教學設計9
一、教學目標
1. 認識14個生字,會寫9個字。能正確讀寫下列詞語:漓江、無瑕、翡翠、峰巒、屏障、竹筏、波瀾壯闊、水平如鏡、連綿不斷。
2. 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3. 了解桂林山水的特點,感受桂林山水的美,感受課文的語言美。
4. 領悟作者細致觀察、抓住特點、運用對比描寫景物的方法。
二、教學重點
了解桂林山水的特點,想象桂林山水美景。
三、教學難點
學習作者觀察和表達的方法。
四、學習準備
預習、方格練習本
五、課時安排
兩課時
六、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課題,了解漢字文化。
1. 板題:桂林山水(甲骨文板書),講漢字文化。
2. 課件:桂林山水圖片
(1)看了桂林山水的圖片有什么感受?
(2)課件出示:桂林山水甲天下(理解意思)
(3)有時候,文字勝過圖片,因為文字所描繪的美是作者的發現,而圖片中的美是觀者發現的。文字中的美是心靈的體驗,而圖片中的美是視覺的享受。就像今天這篇文章,比圖片更能觸動心靈,讓我們一起來感受其中的美吧。
(設計意圖:這個環節旨在通過生活中的點滴細節,引導學生領略漢字文化的博大精深,感受漢字源遠流長的魅力。同時,也希望學生能夠通過細心觀察和感悟,發現生活中更多的美好,讓自己在知識的海洋中茁壯成長,讓心靈在感悟的過程中得到升華,讓課堂充滿生機與活力。
二、學習字詞,積累語言。
1. 課件出示詞語
玩賞、無暇、擴散、攀登、泰山、屏障
波瀾壯闊、水平如鏡、峰巒雄偉、紅葉似火
拔地而起、奇峰羅列、形態萬千、色彩明麗
危峰兀立、連綿不斷
2. 指名帶讀(帶讀、齊讀)
3. 范寫生字,學生練習(瀾、瑕、攀、巒、泰)
4. 課件出示:成語解釋連線
這個環節的重點是幫助學生認真學習本課的生字和新詞的“音形義”,讓他們掌握正確的學習方法。教師可以清晰地解釋新詞的意思和發音,引導學生進行相關練習。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可以通過多次朗讀、默寫等方式來鞏固新詞的學習。同時,要確保學生有足夠的學習時間,讓他們在課堂中真正“動嘴、動手、動腦”,實現“真學”的目標。
三、初讀課文,了解大意。
(一)全班通讀全文
1. 小老師聽隊員讀書,糾正讀音。
2. 哪段寫桂林的山,哪段寫桂林的水?
(二)學習第二段
1. 指名讀,指導讀出美。
2. 教師范讀
3. 齊讀
4. 小組討論:找出桂林的水有什么特點(先找到的小組搶到回答機會:小老師 匯報 )(老師板書:靜、清、綠)
(三)學習第三段
1. 指名讀,指導讀出美。
2. 教師范讀
3. 齊讀
4. 小組討論:找出桂林的水有什么特點(先找到的小組搶到回答機會:隊員匯報)(老師板書:靜、清、綠)
(設計意圖:這個環節的重點是幫助學生了解桂林山的獨特之處和漓江水的特點。教學中引導學生通過朗讀、思考和發現的方式進行自主學習,采用“搶答”的形式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確保學習的有效展開。在此過程中,老師還安排了小老師“一對一”檢查隊員通讀課文,全班齊讀和小組討論,讓全體學生都積極參與課堂學習活動,體現了全員參與的課堂特點。
四、學習“漓江的水”
1. 指導讀“漓江的水”段落
課件出示:
漓江水如鏡,寧靜異常,仿佛時間在這里停滯;清澈見底,可以清晰地看到江底的鵝卵石;翡翠般的綠色,如同一塊寶石般閃耀著光芒。
2 .分析“漓江的水”寫法
通過格式調整,清晰地明白采用了“排比式”的寫作方法。
課件出示:
漓江的水真靜啊,靜得讓你感覺不到它在流動;
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見江底的沙石;
漓江的水真綠啊,綠得仿佛那是一塊無瑕的翡翠。
3 .填空背誦朗讀
指導導學生抓住“漓江的水”特點進行背誦練習。
課件出示:
漓江的水真靜啊,靜得 ;
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 ;
漓江的水真綠啊,綠得 。
4 .導游詞轉化(全段背誦)
如果你是一名導游,你如何對游客介紹“漓江的水”?
(設計意圖:在這個學習環節中,我們將重點探討“漓江的水”的特點。通過調整段落格式,幫助學生更好地發現漓江水的特點。我們會引導學生采用抓住特點背誦的方法和填空的方法來背誦課文,從而積累優美的語言。接著,我們將以導游介紹的方式,讓學生將記憶的段落內化成自己的語言,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漓江水的特點。這樣的學習方式更能體現“真學”特點,避免形式主義,真正讓學生從中受益。
五、仿寫練筆
1 .將“漓江的水”的段落調整成詩歌的.形式。
課件出示:
《漓江的水》
漓江的水真靜啊
靜得讓你感覺不到它在流動
漓江的水真清啊
清得可以看見江底的沙石
漓江的水真綠啊
綠得仿佛那是一塊無瑕的翡翠
2 .課件出示老師兒童詩下水文,指導學生仿寫。
《公園的花》
符學中
公園的花真多啊
多得像是走進花的海洋
公園的花真香啊
香得像媽媽的頭發
公園的花真艷啊
艷得像我們綻開的笑臉
3 .學生仿寫。
4 .交流仿寫作品。
(設計意圖:在語文課堂中,除了學習語言文字和課文朗讀,還有一個特別有趣的環節,那就是兒童詩學習。兒童詩充滿童趣和詩意,它們可以激發我們的想象力,提高我們的寫作能力,同時也讓我們感受到美的力量。通過學習兒童詩,我們的生活會變得更加豐富多彩,充滿詩意和美好。讓我們在課堂上多一些生命成長的氣息,讓心靈在詩意中翱翔。
六、作業布置
1. 背誦課文第二自然段。
2. 仿照第二段的寫法,寫一首關于“花”或“云”的兒童詩。
七、板書設計
桂林
山 水
(奇秀險) (靜清綠)
桂林山水教學設計10
教學目標:
一、創造自主學習的課堂空間,讓學生在自主參與學習的過程中自學自悟,自得其樂。
二、通過領悟桂林山水的特點,陶冶愛美情趣。
三、學習作者細致和具體形象地描寫景物的方法。
教學重點:
感悟文章中優美詞句的內在美。
教學方法:
發揮個性,自主學習;“像”“文”對照,多向導讀。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帶學生進入圖文描繪的美景中。
1、播放錄像片,配以課文朗讀。
2、學生對圖文進行整體感知,談談感受。
3、學生自由讀課文。
二、學習課文第一段,思考課文是怎樣評價桂林山水的。
1、自由小聲讀課文,學生質疑問難。
2、換詞練習:區分“觀賞”與“欣賞”。
3、指導朗讀,讀出贊美的感情和心情迫切的語氣。
三、觀賞漓江的水,學習第二自然段。
1、觀看投影或錄像中的漓江。
2、讀課文,同桌交流:作者用什么和漓江的水比較?比較的目的是什么?
3、引導學生找合作伙伴,結成學習小組,用自己最喜歡的方式表現大海的“波瀾壯闊”和西湖的“水平如鏡”。
4、讀課文,抓排比句,找出漓江的特點。
5、引讀自悟,學習這個排比句的寫法。
6、指導學生用聲音的變化讀好“真靜啊”“真清啊”“真綠啊”。
第二課時
一、朗讀第二段,表達自己對桂林的水的特點的感悟。
二、觀賞桂林的山,學習第三自然段。
1、自學第三自然段,分小組討論解決問題。
(1)伴讀、輪讀或自由讀課文,畫出描寫桂林山的特點的詞句。
(2)再讀課文,想一想這一段與第二段在寫法上有什么相似之處?
(3)學生在小組中觀察自備的'圖片或照片,感受桂林的山與別處的山有什么不同?有哪些顯著的特點?每組推選“優秀小導游”發言。
2、學生匯報學習情況。
(1)請學生上板演桂林山“奇”“秀”“險”這三個特點。
(2)請學生匯報兩段文字在寫法上的相似之處。
3、請學生自由發揮想像,動手畫一畫桂林的山。
4、指導朗讀,體味桂林山的奇、秀、險,讀出對桂林山的喜愛之情。
三、學習第四自然段。
1、看圖,啟發學生把山水聯系起來讀。
(1)畫出感受最深的句子。
(2)理解“畫卷”“連綿不斷”及“舟行碧波上,人在畫中游”等詞句。
2、自讀自悟作者的感受。
4、自主運用多種朗讀開工,讀出蕩舟漓江,被桂林山水陶醉的情感。
四、課外搜集寫祖國名勝、桂林山水的文章。
第三課時
一、朗讀、背誦最喜愛的段落。
二、朗讀課文摘抄的文章或段落。
三、自擬題閱讀作業。
例:
1、找近反義詞;
2、劃出一個比喻句,寫出本體、比喻詞、喻體;
3、分層(寫句序),寫出層意;
4、“這樣的水”指的是什么?“這樣的山”指的是什么?
板書設計:
水靜水清水綠
山奇山秀山險
舟行碧波畫中游,
桂林山水甲天下。
教學后記:
對于這類寫景美文,主要還是引導學生多讀,特別是多讀有關句子。
資料提供者:丘艾
桂林山水教學設計11
【設計理念】
在網絡運行的多媒體信息技術條件下,體現學生在對與課文內容相關的各種信息的瀏覽、比較、感悟、加工的同時進朗讀、精思、吸納、交流的自主探索的學習過程,領悟桂山水的特點及作者的寫作特色,學習作者的觀察方法和寫作方法,激發學生對祖國的熱愛之情。
【設計特色】
情境生動,信息豐富,平等交流,自主探索,以讀促寫。
【教學流程及設計意圖】
一、創設情境,引出課題
伴著音樂利用播放祖國風景名勝的圖片,揭題后,讓學生登錄桂林網站,了解桂林的歷史、特點。
設計意圖:在詩情畫意的情境中,學生初步感悟到祖國河山的壯美,了解到桂林山水歷史悠久,聞名天下,為后面的學習、朗讀、理解打下良好基礎。
二、觀看網絡視頻,整體感知課文
1、圍繞理解“桂林山水甲天下”,讓學生看網絡視頻,聽課文朗讀。然后學生再自讀課文,邊讀邊想,確定符合自己學習實際情況的學習目標。
設計意圖:學生在看、聽、讀、想中,領略了桂林山水的美,欣賞了課文的語言之美,意境之美,激發起學習的興趣與熱情。學習目標的交流與確定,使學生學有方向,學有收獲,學習更主動。
2、理清課文結構,找出中心句:
圍繞中心句讓學生上網搜集、瀏覽相關資料,再口頭綜述所看到的資料、景象。
設計意圖:對語文的學習必須建立在一個整體感悟的基礎上,不能把課文內容弄得支離破碎。所以,學生抓住中心句,知道了學習的重點,也可以圍繞中心句收集信息,瀏覽資料,準確理解課文。歸納、描述所瀏覽的資料是培養學生收集信息,整理信息的能力,同時可進行創新思維、語言表達能力的訓練。
三、指導學習第二段
1、學生先看圖、讀書、質疑,利用電子郵件進行討論:
在此基礎上,找出并理解描寫漓江水的特點的句子。再讓學生用關聯詞把漓江水的特點用一句話概括出來。最后讓學生感情描述漓江水的特點,朗讀課文中的感嘆句和有關句子。
設計意圖:在這一階段,教師對學生的學習是半扶半放,通過讓學生自讀、質疑、討論,讓學生充分理解漓江水的特點。學生在理解的基礎上進行感情描述,對桂林山水喜愛和贊美的感情被充分激發,與作者的思想感情達到了溝通和共鳴,從而使感情朗讀課文做到投入而聲情并茂。這里著重對學生進行創新思維、感情朗讀和口頭表達能力的訓練。
2、學生上網查閱資料,自由發表對桂林水的看法,再在感情朗讀中體會、學習作者的寫作手法。
設計意圖:這一環節中,充分發揮多媒體信息技術生動、形象、容量大的優勢,讓學生快速瀏覽,暢所欲言,加深對漓江水的感性認識,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主動探究的靈氣與悟性。以感情朗讀、平等交流作為主要手段,體現師生平等互動的關系。
四、自主學習第三段
師生總結第二段的學習方法,并按此方法自學第三段,不明白的地方可舉手或發送電子郵件向老師、同學請教。學完,自主匯報學習體會。
設計意圖:這一環節的學習教師完全放手,讓學生在掌握學習方法后,給學生思維以導向,使他們積極探究,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學生的`自主探索精神得以充分體現。
五、以讀促寫,完成課堂小練筆
學生通過上網調閱祖國各地風景名勝的資料,抓住特點,認真觀察,恰當展開聯想,并學習運用《桂林山水》一課中的寫作方法,仿寫一小段話。寫完后,用電子郵件的形式傳閱、修改。
設計意圖:讀寫結合,才能賦予學到的課本知識以生命力。在這一環節,給學生充分的時間、空間,運用所學習過的觀察方法、寫作方法,使學生及時積累所學過的知識,并與伙伴享受成功的愉悅,激起了良好的學習心境。
六、自主總結,激勵愛國之情
學生在網上交流天地學習感受:你最大的學習收獲是什么?做的最好的是什么地方?需要改進和提高的又是哪些方面呢?交流完畢,教師激勵同學奮發學習,把祖國江山妝點得更美好。
設計意圖:教育最終是讓學生學會學習。在交流比較中,學生自我反省,對自己的學習情況有了清醒的認識,使今后的學習可以取長補短,有的放矢,有利于自身素質的進一步提高。
桂林山水教學設計12
教學目標
知識
1、學會6個生字及新詞,認讀2個字。
2、邊讀邊想象桂林山水的美麗景色,知道桂林山、水的特點。
能力:能仿照課文一段話的寫法,把一個事物的幾個特點寫清楚、寫具體。
思品:產生對桂林山水的喜愛之情,受到熱愛祖國美麗山河的情感的熏陶。
教學重點:感受桂林山水的美麗景色,體會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
教學難點:體會課文最后一段話的表達方法。
一、談話導入:同學們都喜歡旅游,今天老師和大家一起去桂林,看看
那里的山水板書課題。請同學們讀課題:讀了課題你知道了什么?(文章的主要內容)你還想知道什么?趕緊讀一讀課文吧!
二、檢查預習效果
1、你學會了哪些生字新詞與大家交流或提示大家?
2、交流點撥:
重點指導:
攀瀾的書寫
“啊”的變音
出示句子:漓江的水真靜啊!桂林的山真奇啊!
漓江的水真清啊!桂林的山真險啊!
漓江的水真綠啊!桂林的山真秀啊!
3、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指名讀)
三、讀課文,理清文章脈絡
1、默讀課文:邊讀邊思考:桂林山水給你留下什么印象?(甲天下、美)
2、人們是怎樣評價桂林山水的?找出來讀一讀,導入學習第一自然段。“甲天下”是什么意思?拿出字典查一查。既然桂林山水天下第一,那我們和作者一起蕩舟漓江,觀賞桂林山水。
3、課文哪些自然段寫了桂林山水甲天下的?(2、3)課文最后一自然段寫了什么?(作者的感受?課文是按怎樣的順序來寫的?(總———分—總)
第二課時
一、導入:桂林的水是如此的美麗,那么桂林的山又是怎樣的呢?我們來接著學習課文。
二、自學第三自然段。
1、請同學們快速讀一讀課文的描寫山的這一段落與描寫水的這一段落相對比,你有什么發現?(段落結構相同)
桂林山的特點 具體描寫的句子 是怎樣寫具體的
2、桂林的山有怎樣的特點呢?它是怎樣將山的特點寫出來的呢?對照表格自學。
3。集體交流,教師適時指導。
特點之一“奇”。
(1)“拔地而起,各不相連”是什么意思?(一般的山脈逐漸高上去,且連綿不斷,桂林的山卻是從平地崛起,互不相連)
(2)“”是什么意思?從哪看出是奇峰羅列,形態萬千的?(像老人、像巨象、像駱駝)
(3)教師要再教學中引導學生展開豐富的想象,:老人、巨像、駱駝什么樣?還有的像什么?
結合自己的想象再來讀一讀這句話?
特點之二“秀”。
課文打了兩個比方“像翠綠的屏障,像新生的竹筍”,寫出“秀”的表現:郁郁蔥蔥,色彩明麗。屏障:起遮擋作用的東西,本課指桂林一帶的山。
特點之三“險”。
課文用“危峰兀立,怪石嶙峋”概括了這一特點,并用“好像一不小心就會栽下來”的感覺,突出了桂林山的“險”。危峰兀立:即高峰聳立。怪石嶙峋:指奇形怪狀的石頭重重疊疊。)
4、練習朗讀,讀出桂林山的奇、秀、險,讀出對桂林山的喜愛之情
三、學習課文最后一自然段
1、假如你就是作者,你觀賞了漓江的'水,觀賞了桂林的山,你有怎樣的感受?作者又有什么感受?(學習第四自然段)
2、你是怎樣來理解像是走進了連綿不斷的畫卷,真是“舟行碧波上,人在畫中游。”
3、默讀這一自然段,你怎樣來理解“畫”、“畫卷”?這到底是怎樣的一幅畫?(引導學生聯系描寫山水的景色融合起來,形成畫面。而“云霧迷蒙”、“綠樹紅花”則為這幅畫面增添了一些色彩。“竹筏小舟”則增添了動感)
(“畫卷”繪畫長卷,一般要卷起來收藏。“連綿不斷”,接連不斷。“連綿不斷的畫卷”,即很長很長的畫卷。從桂林到陽朔,航程83,沿途都是青山綠水,美不勝收,說桂林山水是一幅“連綿不斷的畫卷”,十分貼切。“舟行碧波上,人在畫中游”,道出了蕩舟漓江,觀賞桂林山水是一種美的享受,充滿情趣,與開頭的“桂林山水甲天下”相呼應。)
四、讀全文體會篇章結
五、布置作業:仿照第2、3 自然段的寫法,寫一段話,把一個事物的幾個特點寫具體。
課后小結
這是一篇文質兼美的文章,在課上我注重了學生對課文寫法領悟過程,通過多種形式的讀來體會先概括特點,然后再具體描寫所見所感加以說明的寫法特點,在引領學生欣賞了優美的圖片之后,有感情朗讀,學生的積極性比較高,對課文內容有了深入的理解。不過,學生對“啊”的讀音還不太準確,需要講一講相關知識。
桂林山水教學設計13
教材分析:
本文是精讀課文,講述了綠色的漓江水平靜而清澈,兩岸奇峰羅列、姿態萬千。青山綠水,水中有山,山中有水。全文共分四段,介紹了游覽桂林的原因,介紹了山水的特點,最后概述桂林的美景。
教學目標: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理解課文,理解桂林山水的特點,勾畫桂林山水的美景,受到愛祖國的思想教育,受到美的熏陶。要求學生用語言文字來抒發自己的感情。學習作者細致觀察和具體形象的描寫景物的方法,培養觀察能力和理解表達能力。選擇當地風景名勝,仿照課文手法來描繪。學習本課的生字新詞。
教學重點: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理解課文,受到愛祖國的思想教育,受到美的`熏陶。學習作者細致觀察和具體形象的描寫景物的方法,培養觀察能力和理解表達能力。
教學難點:
了解桂林山水的特點,想象其美景。要求學生用語言文字來抒發自己的感情。選擇當地風景名勝,仿照課文手法來描繪。
教學構想:
教學時要注意讓學生再反復閱讀中體會作者的觀察順序,初步理解桂林山水的特點,在閱讀課文,看看文章是怎樣通過語言文字描繪桂林山水地,圖文結合,引導學生進行合理的想象,讓學生大膽發言,在感受到美的同時,要用自己的語言進行表達。學習課文后,要求學生選擇當地風景名勝,仿照課文手法來描繪。
教學準備:
投影片、本地名勝的照片
課時分配:
2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內容
理解課文內容,了解桂林山水的特點,感受桂林山水的美景,受到愛祖國的思想教育,受到美的熏陶。
學生學習過程
一、激趣導入
1、你們喜歡旅游嗎?都去過哪些地方?你們聽說過桂林嗎?今天我們一起去桂林旅游一番,好嗎?
2、板書課題。
二、出示投影片,聽錄音,對課文進行整體感知,引導學生進入桂林山水的美景之中,而后讓學生談感受。
三、課文是怎樣評價桂林山水的?
1、學生默讀課文第一段。
2、找出有關評價的語句讀一讀。
(1)“甲天下”為何意?
(2)你們認為在我國還有哪些地方的風景也很美,為什么單說桂林山水美呢?
四、我們來觀賞桂林的水。
1、學生自由朗讀課文第二段。思考:漓江水與別處的有什么不同,有哪些特點?
2、畫出漓江三個特點,想象文中是怎樣介紹這三個特點的?指名說說。
3、讀了最后一句,你體會到了什么?
4、練習感情朗讀。
五、我們再來觀賞漓江山。
1、找出桂林山的特點,并大聲地讀一讀。
2、讀一讀課文是怎樣描寫這些特點的?
3、練習感情朗讀。
六、你們喜歡桂林的山水嗎?為什么?作者的感受怎樣哪?
1、聯系課文內容,讀一讀作者的感受。畫出感受最深的句子來。
2、談你對桂林山水的總感覺。
3、練習感情朗讀。
七、朗讀訓練
1、讀自己喜歡的句子。
2、指名讀
作業設計
1、朗讀課文,識記生字。
2、摘抄自己喜歡的語句。
板書設計:
靜:感覺不到流動
水清:可見江底沙石
綠:無暇的翡翠
1、桂林山水
奇:拔地而起、奇峰羅列
山秀:翠綠的屏障
險:危峰兀立
第二課時:
教學內容:
鞏固知識學習作者的寫作方法,學當小導游,指導背誦課文,要求學生用語言文字來抒發自己的感情。選擇當地風景名勝,仿照課文手法來描繪。
學生學習過程:
一、學生自由讀課文。
1、自由讀課文。
2、學生按自己喜歡的方式分自然段讀課文。
3、試背課文,教師表揚。
4、思考:課文的第二、三、四自然段的內容與開頭的“桂林山水甲天下”有什么關系?(第一段是總說桂林山水的美麗,引起我們的向往;后三段講述了桂林水、山的特點,使我們對桂林的山水有了更深的認識,感慨桂林山水的與眾不同之處。)
5、全班朗讀課文,想象一下桂林的美景。
二、試著當小導游,把美景介紹給大家。
1、分組試驗,選出優秀的小導游。
2、小導游帶全班進行游覽。
3、自我推薦當導游。
4、師生評價。
三、指導背誦
1、學生練習自由背誦課文。
2、指名背誦
3、讓好學生感情背誦。
4、學生聽錄音背誦。
四、學習了本文,你喜歡桂林嗎?為什么?你能用自己的語言或者做一首小詩來表達自己心中的感受嗎?
五、引申:我們美麗的青島是個山清水秀的好地方,你最喜歡家鄉的哪處風景?抓住它的特點寫出來大家交流一下,好嗎?寫小作文,可以模仿第二課的寫法,也可自由寫。
作業設計:
1、感情背誦課文。
2、用自己的語言或者做一首小詩來表達自己心中的感受。
3、抓住一處風景的特點寫小作文。
板書設計:
1、桂林山水
山
總述 分述 總述
水
(甲天下) (畫卷)
課后反思:
桂林山水教學設計14
【教材分析】
《桂林山水》這是一篇優美的散文。如果問學生你最喜歡哪些課文,許多人都會提到這一篇。它的幾個特點是十分鮮明的:
1、首先,它給我們的印象是篇幅簡短,內容充實:
全文僅500字,是高年級教材中的短篇。別看文章短,內容卻很充實,中間漓江的水和桂林的山那兩個片斷,讀了使人有身臨其境的感受。
2、在內容好的基礎上,本篇中心表達得鮮明有力:
桂林山水甲天下,這是有口皆碑的。教材中歌頌中華大好河山主題的篇章很多。桂林一地,中外知名。讀了這篇課文,江山如此多驕的自豪感,深入心底。
3、語言流暢、生動,這是本課又一特點:
四個段落,十幾個句子,說句句精彩,都不過分。學生讀這篇,不用督促,課上課下書聲瑯瑯,人人可以背誦。
總之,這是一篇提高學生讀寫能力難得的范文。
【教學要求】
怎樣教一篇課文,一方面要從教材本身出發,另一方面要考慮到本班學生的實際情況。教這個班,我是從一年級一直跟上來的。學生對我的教法是熟悉了的。課內各種動筆的練習,學生都接觸過。這是確定要求、安排教學過程的前提:
1、通過本課的學習,使學生了解中華江山的秀麗,使他們更加熱愛偉大的祖國。
2、學習翡 (fěi)翠、嶙 (lín)峋 (xún)等生字新詞;復習修辭方法;讀背全文。
3、結合片斷學習,指導學生仿寫漓江的水這樣的片斷。
2、3兩項要求,各有側重。第2項,詞語的掌握,修辭方法的復習,課文的讀背,都是語言訓練的基本功,教學時一定要搞扎實。第3項,指導學生寫片斷,難度較大,教學過程應安排得細一些。
【教學過程】
講授本課,用三課時完成。
第一課時
1、由于全文篇幅不長,第一課時除學習生字新詞、初讀課文外,要拿出10分鐘時間練習朗讀和背誦。是的,許多該講的東西還沒講,就采取先背下來再說的辦法吧。
2、作業內容,安排三項:
書寫詞語;讀背課文;思考問題你喜歡這課嗎?說一說。
第二課時
一、檢查復習
1、齊背一遍課文。
2、聽寫重要詞語,指定二人(優等生、后進生各一名)到黑板前寫。其他同學同時在本上練習:
觀賞 仿佛 無瑕 翡翠 擴散
攀登 峰巒 羅列 屏障 竹筍
倒映 迷蒙 圍繞 畫卷 碧波
危峰兀立 怪石嶙峋
那名優等生都寫對了,另一人巒字不會寫,覽字寫得不規范。全班同學同桌互相校對一下。
教師提問:
誰發現自己有錯別字?幾個人舉了手。請一人說說應該重視詞語的書寫。
二、分析結構,歸納段意
同學們,本課屬于最為簡明的一類課文吧?全文只有四個小段,條理十分清楚。
1、先默讀,再議論。
2、接著,自己在本上擬提綱。
3、最后,集中討論、歸納。
⑴ 開頭:
我們來到了山水甲天下的桂林。
⑵ 中間部分:
① 漓江的水,靜、清、綠。
② 桂林的山,奇、秀、險。
⑶ 結尾:
船行江上,如在畫中游。
對照提綱,齊讀一遍課文。
三、欣賞精彩片斷
本課中間部分寫山、水那兩個片斷,相當精彩吧?兩個片斷的結構是完全一樣的`。由于時間關系,課內只重點分析、欣賞前一個吧。
先指名(二人)背誦這個片斷:
漓江的水,我看見過波瀾壯闊的大海,欣賞過水平如鏡的西湖,卻從沒看見過漓江這樣的水。漓江的水真靜啊,靜得讓你感覺不到它在流動;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見江底的沙石;漓江的水真綠啊,綠得仿佛那是一塊無瑕的翡翠。船槳激起的微波,擴散出一道道水紋,才讓你感覺到船在前進,岸在后移。
欣賞的重點:
1、內容充實,結構完整:
這是個獨立性很強的片斷,生動地描繪了漓江的美景。從結構看,三個句子各有不同的作用:
第一句是高高抬起,說漓江的水比大海、西湖還美。但到底美在哪里,沒具體寫出。
第二句是具體描寫,從靜、清、綠三個方面,生動地表達了漓江風光。
第三句是動態觀察,小船推波前行,才更能感受到漓江的美。
2、三個特點,排比得當:
這個片斷寫得這么好,與第二句三個特點的排比大有關系。描寫一個事物,抓住它的三個特點寫,既全面又具體。這里寫漓江的美,連用真靜、真清、真綠并列表達,收到很好效果。三個特點抓得這么準,作者是動了腦筋的。
3、語句生動,瑯瑯上口:
學生那么喜愛本課,與語言好這一條大有關系。漓江的水這個片斷,三個句子各有特色,句句精彩。對比、排比和比喻等修辭方法的運用,產生了相當好的語言效果,讀起來瑯瑯上口,韻味十足。
四、課內練習
1、摘錄句子,注意寫法:
人們都說:桂林山水甲天下。
(這是引用的寫法。)
2、擬出本課提綱。
3、抄寫片斷漓江的水。
五、布置作業
1、讀、背全文,組長檢查匯報。
2、默寫漓江的水,說說它的結構特點。
桂林山水教學設計15
一、教學目標
1、學會“巒、翡翠”等生字詞,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通過小組討論,圈點勾畫等,分析桂林山水的特點,體會桂林美景。
3、體會作者對桂林山水的喜愛之情,對大自然的贊美之情。
二、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分析桂林山水的特點,體會桂林美景。
教學難點:體會作者對桂林山水的喜愛之情,對大自然的贊美之情。
三、教學方法
多媒體輔助教學法;朗讀法;小組討論法;圈點勾畫法。
四、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談話法導入:同學們,在我們幅員遼闊的祖國大地上,有著數不清的美景勝地,水平如鏡的西湖,直插藍天的雪峰,那一望無際的大草原……真是江山如畫。想必同學們也在假期的時候游覽過一些勝地。那今天老師想讓大家來認識一個新的地方。看,老師手里有一張二十元人民幣,老師想問問同學們這張人民幣上的風景是哪里呢?(桂林)今天老師就帶著大家一起走進位于我國廣西壯族自治區的桂林,去領略桂林山水的美景。(板書:桂林山水)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請同學們快速地瀏覽課文,在讀的過程中圈點勾畫出文中不認識的生字詞。
(明確:翡翠、峰巒)
2、齊讀課文,概括文章的主要內容,說說這篇文章的結構層次是怎樣的?
(明確:先總寫了桂林山水甲天下,又分寫漓江的水和桂林的山的特點,最后總結這篇文章的結構層次是總分總。)
(三)品析語句,合作交流
1、有感情地朗讀第二自然段,以語文興趣小組為單位,給同學們五分鐘的時間思考并討論漓江水的特點以及這一段中用到的修辭手法。要求結合文章中具體的語句。
明確:
第一部分:靜得讓你感覺不到它在流動。(板書:靜)
第二部分:清得可以看見江底的砂石。(板書:清)
第三部分:綠得仿佛那是一塊無瑕的翡翠。(板書:綠)
作者在描寫漓江的水時,運用了比喻的修辭手法,將漓江比作翡翠,生動形象地寫出了水的綠的特點。同時運用排比的修辭手法,把這種又靜又清又綠的氣勢寫出來了,給我們很深的印象。
2、我們感受到漓江的水這么美,這么獨特,同學們應該怎么讀呢?這樣讀你聽了之后有什么感覺?
明確:
“靜”念輕聲,拖長聲音,然后把聲音壓平。“清”先向上揚一點,再輕輕拖一下,要念出清得見底的意思來。“綠”是很美,念時要念出美的意思來。這么讀更能帶入情感,深刻地體會漓江水的美。
3、接下來同學們自學“山”這一部分,先自由朗讀畫出描寫山的特點的.句子,體會桂林山的特點。思考:桂林的山與別處的山有什么不同,有哪些顯著的特點?
明確:
特點之一“奇”。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是“拔地而起,各不相連”。桂林的山從平地崛起,互不相連。二是“奇峰羅列,形態萬千”。桂林的山像老人、像巨象、像駱駝,形態萬千,目不暇接。(板書:奇)
特點之二“秀”。課文用了兩個比喻句“像翠綠的屏障,像新生的竹筍”,屏障:起遮擋作用的東西,本課指桂林一帶的山。這里把山比作了屏障和竹筍,生動形象地寫出了桂林山“秀”的特點。(板書:秀)
特點之三“險”。課文用“危峰兀立,怪石嶙峋”概括了這一特點,并用“好像一不小心就會栽下來”的感覺,突出了桂林山的“險”。(板書:險)
4、默讀文章,用波浪線畫出來文章中能夠體現作者感受的句子。
明確:像是走進了連綿不斷的畫卷,真是“舟行碧波上,人在畫中游”。
5、播放音頻,學生邊聽邊思考:通過欣賞桂林的山和水的美,能體會到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明確:作者為桂林山水所陶醉,對桂林山水的喜愛與贊美的思想感情。(板書:喜愛、贊美)
(四)拓展延伸,小結作業
1、相信同學們也都游覽過許多美景勝地,請大家來分享一下你所游覽過的旅游勝地。(學生自主回答)
2、小結:通過這節課的學習,我們感受到了祖國山河是多么的壯麗。感嘆之余,我們不由贊嘆陳淼先生的文筆之美。請同學們帶著感情再次朗讀這篇課文。
3、作業:背誦課文中優美的句子;運用排比的修辭手法寫一段自己曾游覽過的景點。
【桂林山水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桂林山水教學設計07-28
語文桂林山水教學設計04-16
語文桂林山水教學設計06-19
桂林山水的語文教學設計11-23
語文桂林山水教學設計通用02-10
桂林山水的語文教學設計[經典]01-21
小學語文《桂林山水》教學設計05-04
桂林山水教學設計(精選15篇)04-11
小學語文《桂林山水》教學設計05-02
桂林山水教學設計方案0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