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單元教學設計【通用15篇】
作為一名優秀的教育工作者,編寫教學設計是必不可少的,教學設計是把教學原理轉化為教學材料和教學活動的計劃。如何把教學設計做到重點突出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語文單元教學設計,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語文單元教學設計1
教學目標
1.通過有序地觀察,能依據設計的意圖,聯系生活實際想出辦法,并樂于與同學使用普通話進行完整、清晰的交流;
2.通過本次口語交際,培育參與者合理想象,完整講述個人意見的能力,培養認真傾聽和樂于表達、善于交流的好習慣;
3.在發展語言的同時,使參與者樹立自我保護的意識,初步學會基本的自我保護、互動交流的方法,懂得禮貌待人、有序應對。
教學重點:培養認真傾聽和樂于表達、善于交流的好習慣。
教學難點:通過有序地觀察,依據設計的意圖,聯系生活實際想出辦法,并樂于與同學使用普通話進行完整、清晰的交流。
(總12、13課時)
教學課時:2課時(1課時重在方法指導,2時學生完成口語交際)
教學方法:指導與訓練結合課前準備:自由分成學習小組,做好活動計劃,分配小組成員交際任務,圍繞“應對”的這個交際主題,做好本次口語交際。
教學步驟:
一、新課導入
據說,歌德在公園散步,遇見了一個傲慢的批評家,雙方在一條僅能容一人通過的小路里僵持著,批評家說:“我從不給蠢貨讓路。”結果,歌德說了什么呢?同學們猜一猜,試著想象一下當時的場景并回答。
(“我卻正好相反。”)如果是你們,會怎樣應對呢?
二、重點解讀
看課文明確:
應對就是對別人所說的話語做出回應,或對別人提出的問題給予解答。廣義的應對包括所有的聊天、問答、討論等,這里則主要指面對別人的調侃、質疑、詰問、刁難時隨機應變的話語能力。那么,怎樣才能做到隨機應變、巧妙應對呢?
1.準確判斷對方的態度。是善意的玩笑、提問,還是惡意的譏諷、挑釁?對方的態度不同,應對的方式也應有所不同。如果是善意的玩笑、誠懇的致歉,可報以善意的幽默、自嘲;如果是惡意的刁難和譏諷,就要選擇恰當的方式,給予有力的'回應,積極應對,不給對方以可乘之機。
2.掌握一定的應對技巧。特別是面對一些特殊場合,如國際交往、答記者問或其他正式場合的交流等,或者遇到一些故意的刁難,就要注意采用一定的應對技巧。常用的應對技巧有自嘲、歸謬、巧換概念、針鋒相對、轉換話題等。
三、研討練習
題一(課后一):參考答案:1.針鋒相對2.歸謬3.自嘲
題二:在我們的生活當中,經常會碰到別人有意的嘲諷。閱讀下面的情境,機智應對。
一位美國記者在采訪周總理的過程中,無意間看到總理桌子上有一支美國產的派克鋼筆。那記者便用帶有幾分譏諷的口吻問道:“請問總理閣下,你們堂堂中國人,為什么還要用我們美國產的鋼筆呢?”很明顯,這位記者的本意是想挖苦嘲諷周總理:你們中國人怎么連好一點的鋼筆都不能生產,還要從我們美國進口?周總理聽后,說了一席風趣的話。美國記者一聽,頓時啞口無言,丟盡顏面。
面對美國記者的肆意嘲諷,周總理是如何風趣沉著地作出應對的呢?
參考答案:示例:談起這支鋼筆,說來話長。這是一位朝鮮朋友的抗美戰利品,作為禮物贈送給我的。
我無功受祿,就拒收。朝鮮朋友說,留下做個紀念吧。我覺得有意義,就留下了這支貴國的鋼筆。
題三:機智幽默是活躍氣氛、化解矛盾、表達心意、聰明應對的好法子。閱讀下面的情境,速為史臣曉嵐出主意,免遭乾隆帝的賜死。
有一天,乾隆想作弄一下紀曉嵐,問:“何畏忠孝?”
紀曉嵐隨口答:“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父要子亡,子不得不亡。謂之忠孝。”
乾隆接著說:“那我現在就要你去死。”
紀曉嵐一聽,知道自己上了乾隆的當,就趕緊跑出去“尋死”。
過了很久,紀曉嵐滿頭大汗跑了回來。
乾隆問:“你為什么不去死?”
聰明的紀曉嵐是如何回答乾隆的問話,從而逃脫一死的呢?
參考答案:示例:我跑到了江邊,剛想跳江自盡。這時,屈原過來了。他說我如果就這樣死了是對不起皇上的。當年屈原投江自盡是因為當時的皇上是一位昏君,而當今的乾隆是一位難得的開明圣君,我這么一死會給皇上帶來罵名的。所以,我就回來了。
四、口語實踐:引導學生完成本課時相對應練習(課后二)。
板書設計
首先要準確判斷對方的態度
做好“應對”要求{
其次要掌握一定的應對技巧
語文單元教學設計2
第四單元教材分析
第四組教材緊扣“細心觀察”這個專題,共編排了三篇精讀課文:《花鐘》講對植物的有趣觀察和發現;《蜜蜂》講對動物的細心觀察和試驗;《玩出了名堂》講在玩耍中對物品的觀察與發現,一篇略讀課文《找駱駝》,一個語文園地(包括口語交際、習作、日積月累、寬帶網),內容豐富多彩,并滲透了在觀察中要用心思考、勤于動手,才能有所發現的意識。
第四單元專題是“細心觀察”,在教材導語中提示了本專題,又提示學生留心觀察,在《花鐘》后又引導學生去觀察周圍的花和其他事物,還建議寫觀察日記。在《玩出了名堂》后安排小練筆“寫寫玩中的樂趣或收獲”。“口語交際”讓學生說說最近觀察了什么,有哪些新的發現。“習作” 則讓學生寫一則觀察日記。在“日積月累”中要求學生讀背反映四季瓜果蔬菜的農諺。而“寬帶網”則引導學生去搜集和閱讀更多的觀察與發現的故事。前面有布置、中間有鋪墊、后面有拓展、交流。從中可以看出各種活動之間是相互聯系,密切配合的。
教學目標: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了解課文內容。
2、學會本單元的生字38個、詞語49個。
3、采用多種形式引導學生背誦、積累優美的語言。
4、培養學生對自然界、對科學的興趣和認真觀察的`習慣,啟發學生在觀察中有所發現,有所收獲,做生活的有心人。
教學重點: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了解課文內容。背誦、積累優美的語言。
2、培養學生觀察事物的習慣和能力,學習寫觀察日記。
教學難點:
1、引導學生積累課外閱讀和生活中獲得的新鮮語言材料。
2、組織語文實踐活動,促進語文能力的提高。
3、指導學生寫觀察日記。
教學方法:
一、加強口語交際與習作的整合
1、話題提供習作的素材。
2、說得有序、清楚是寫得連貫、生動的前提。
二:加強小練筆
1、充分挖掘教材中的練筆資源。引導學生寫寫觀察日記
2、有效利用生活中的練筆機宜引導學生走進生活
3、充分調動學生的興趣,給他們一些美好的感覺。
語文單元教學設計3
課時目標:
1.運用略讀方法,概括出人物與小茅屋之間的事件,理解記敘的順序。
2.理清文章思路,體會文章構思的巧妙,學習設置懸念和誤會使故事情節一波三折的寫法。
重難點:
理清文章思路,體會文章構思的巧妙,學習設置懸念和誤會使故事情節一波三折的寫法。
項目過程:
一、預學檢測
給黑體字注音或根據拼音寫漢字,了解助詞(作業本預學二)。
二、寫法探究
1.結合課文內容完成下面的思維導圖(作業本任務一⑴)。
知識卡片
懸念即在文章中設置一個疑問或矛盾沖突,以造成讀者對故事情節、人物命運急切期待和熱切關心的心理的一種寫法。激發讀者對文藝作品中人物命運的遭遇、未知情節的`發展變化持有一種急切了解和期待的心情。目的是吸引讀者注意力,引人入勝。
2.通過梳理思維導圖,你是否發現了本文構思的巧妙之處?請結合課文內容,說說這種寫法的表達效果(作業本任務一⑵)。
構思巧妙之處:
表達效果:
三、記敘的順序
記敘的順序一般有順敘、倒敘和插敘三種。
知識卡片
順敘:按時間順序敘述故事情節和人物性格的發展過程,行文自然流暢、脈絡清晰。
倒敘:把后發生的情節或結局提到前面來敘述,然后按照時間先后來寫事情發生、發展的經過,常會設置懸念,引人入勝,使文章波瀾起伏,增強文章的生動性。
插敘:敘事時中斷敘述,插入相關的另一件事,對主要情節起補充、襯托作用,使情節更曲折,內容更充實。
1.以“我”和老余的所見所聞為順序,復述故事情節,說說其記敘順序。
明確:課文描寫的順序:“我”和老余發現小茅屋——瑤族老人為小屋送米——瑤族老人借住小茅屋——“我們”一起修葺小茅屋——妹妹照看小茅屋——妹妹說十多年前解放軍過夜蓋小茅屋——姐姐梨花照料小茅屋。
全文以“我”和老余的行蹤為線索,一晚一早的所見所聞的時間順序,采用順敘。其中瑤族老人打獵迷路,夜宿茅屋,解放軍蓋小屋,梨花姐妹照料小茅屋是插敘。
2.按小茅屋修建、維護的先后順序列表,展示文中人物與小茅屋之間的事件,把握文章主要內容(作業本預學一),說說其記敘順序(作業本任務一⑶)。
十多年前解放軍戰士路過修建小茅屋
十多年前的第二天以后梨花姑娘常常來照料小茅屋
前幾年梨花出嫁后梨花姑娘出嫁后妹妹接著照管小茅屋
上個月瑤族老人借宿,回報小茅屋
暮色中到第二天早晨“我們”路過借住,修葺小茅屋
明確:從小茅屋建造和維護的過程來看,采用倒敘。
3.比較兩種記敘順序,思考討論課文采用的記敘順序有什么作用?
明確:課文采用倒敘的作用:設置懸念、引人入勝、波瀾起伏。
板書設計
驛路梨花
小茅屋的主人是誰?(懸念一)
認為瑤族老人是主人。(誤會一)
主人家到底是誰?(懸念二)
哈尼小姑娘是主人。(誤會二)
解放軍為什么要蓋小茅屋?(懸念三)
是雷鋒同志教我們這樣做的。
作用:這樣寫波瀾起伏,引人入勝。
四、作業設計
完成《葉圣陶先生二三事》和《驛路梨花》的閱讀概要表(任務一③)。
篇目文體評價性詞句事件感受或評析
《葉圣陶先生二三事》
《驛路梨花》人物
事件
環境
思考寫人記事散文和小說的閱讀策略。
文體敘事散文小說
情節
線索
順序
結構
閱讀策略
五、方法小結:
略讀寫人記事類文章應關注標題、開頭、結尾,明確文體,抓表明人物特點的詞語和評價性語句,抓段首或段尾(中心句)、總起句、總結句、過渡句,梳理文章要點,把握內容大意。
語文單元教學設計4
教學目標:
1、認識圖書,體會課外讀書的樂趣。
2、學會分享有趣的故事,與他人分享自己的故事書。
教學重難點:
體會到閱讀的快樂,并能在生活中廣泛有效地閱讀。
教學課時:
課時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
1、(出示一個人物形象——弗朗茲)同學們知道這是誰嗎?同學們想知道關于他的小故事嗎?老師截取課外書中的一段故事,講給學生聽。
2、簡單介紹這本書的作者:奧地利作家克里斯蒂娜涅斯特林格。
3、想一想,在我們的身邊,也有像他這樣的小男孩嗎?(指名說一說)
4、(出示書本目錄這一頁圖片)這個標題讀什么?(目錄)目錄上有些什么內容?請你仔細觀察圖片,然后說說自己的發現。 目錄上有小標題,有頁碼。目錄告訴我們書里主要寫了什么,要讀的內容在那一頁。翻看目錄可以更快的找到我們想要找的內容。
5、介紹目錄的用法。先找到要讀的內容,然后看到相對應的頁碼,翻到這一頁,就是我們想找的內容。同學們,你學會了嗎?
二、班級故事會
1、以小組為單元,輪流把自己讀過的故事分享給其他同學。
2、每個組請一位代表把他的故事給全班同學分享一下。老師對講的精彩的同學提出表揚,給小組加上一顆星,星星最多的小組最后獲得“故事大王”的稱號。
3、每個組推薦一本故事書,簡單的介紹這本書中的故事情節。推薦書目:《綠野仙蹤》《小豬變形記》《說說我有多愛你》等。
三、課堂小結
書中有各種各樣的朋友等著我們去認識,書中有精彩絕倫的故事等著我們去欣賞,書中還有很多神秘的寶藏等著我們去挖掘。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也是我們學習過程中十分重要的組成部分。能與他人分享自己讀過的故事,也一定能收獲更大的快樂和更多的朋友。
板書設計:
有趣的.兒童故事《弗朗茲的故事》目錄的使用分享我的故事
教學反思:
《語文課程標準》把“喜歡閱讀,感受閱讀的樂趣”作為低年級閱讀教學目標的第一條。可見,低年級閱讀教學必須從激發閱讀興趣開始。布魯納說過:“學習的最好刺激,乃是對學習材料的興趣。”于是在教學中,我注重將圖片觀察與學生的生活實際聯系起來,喚醒學生的生活經驗,引導學生根據自己的閱讀興趣,選擇自己喜歡的圖書類型。既關注了學生的閱讀興趣,也對學生的閱讀方法進行引導。通過分享故事的形式,促進學生的讀書熱情,能與人分享自己讀的故事,從而也鍛煉了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和復述文本內容的能力,使學生的語文學習技能,得到全方位的進步和提高。
語文單元教學設計5
一、教材解讀
(一)人文主題及教學策略
《天地人》是識字單元的開篇,課文以國畫為背景,引導學生認識世界、了解世界。“天”覆蓋萬物,“地”負載萬物,天地之間以“人”為貴。“你我他”是日常生活中常用的第三人稱代詞,不僅反映中華文化對“人”的重視,還表現為人與人之間的平等交往,鼓勵學生緊密聯系生活實際來學習這6個生字。
(二)語文教學內容及策略
1. 識字板塊
字音方面:重點是聲母是翹舌音的讀音,例如:“人”可以在“找朋友”的活動中正音。
其他生字例如“你、我、他”可以聯系生活讀準字音,“天、地”可以借助圖片讀準字音。
字形:
獨體字的字形識記,例如“天、人、我”可以借助直觀圖片在形象記憶過程中對漢字進行區分識記,其中“天、我”運用字理識字的方法識記。
左右結構的生活常用字,例如“你、地、他”可以在生活場景中識字。
字義:
重點是對“你我他”的區分,借助抽卡片的游戲理解詞義。
2. 朗讀積累板塊
(1)表達特點分析
①文本特點分析
《天地人》是識字單元的開篇,本篇課文內容比較簡單,可以借助觀察直觀圖片形象記憶、字理識字法等方法對漢字進行識記。
②語言特點分析
本課僅呈現了6個漢字,中間沒有標點符號,可通過教師范讀引導學生朗讀課文。
二、單元整體架構
三、板書設計
四、教學評價
五、資源鏈接
傅抱石(1904~1965),原名長生、瑞麟,號抱石齋主人。生于江西南昌,祖籍江西新余。現代畫家。
早年留學日本,回國后執教于中央大學。1949年后曾任南京師范學院教授、江蘇國畫院院長等職。擅畫山水,中年創為“抱石皴”,筆致放逸,氣勢豪放,尤擅作泉瀑雨霧之景;晚年多作大幅,氣魄雄健,具有強烈的時代感。著有《中國古代繪畫之研究》《中國繪畫變遷史綱》等。
二、教學過程
單元整體架構
參見上方
談話導入
1. 導言:同學們,從今天開始,我們要開始學習漢字、學習漢語啦。我們將認識很多生字寶寶,你們想不想趕快打開書一起學習呀?
欣賞國畫,揭示課題
1. 觀察書中插圖,說說你看到了什么。(預設:這幅圖中有“天”、“地”、“人”)
2. 你看到了什么樣的天,什么樣的地,猜猜看圖中的人們在說些什么?
3. 這種水墨畫,是我們中國的國畫,簡簡單單幾筆,就讓我們看到了天,看到了地,看到了人,而且產生了很多的聯想。今天學的課文就叫——天地人。
認讀生字,滲透漢字文化
1. 一字開花,認識“人”
(1)誰來讀一讀?你能給“人”找找朋友嗎?
(2)活動設計:一字開花
規則提示:教師板書貼花朵圖,學生以開小火車的形式把花瓣上的詞補充完整。在補充詞語的過程中注意傾聽,不可以說重復的詞語,說對的同學可以得到教師現場書寫的詞語花瓣。
2. 形意結合認識“天、地”
(1)簡介“人”與“天地”的關系:人生天地之間,宇宙之中,天地之間,唯人為貴。
(2)觀察圖片識記“地”(課件出示圖片)
當大地披上綠油油的`小草時,我們就叫它——草地。
當大地上鋪滿潔白的雪花時,我們就叫它——雪地。
當大地上長著新鮮的蔬菜時,我們就叫它——菜地。
當大地覆蓋著茂密的森林時,我們就叫它——林地。
你還能說出和大地有關的其他詞語嗎?
3. 聯系已有認知,認識“天”
(1)說說你用什么方法記住這個字?(預設:我用想象的方法,大字像個站立的人,頭頂一橫像天空。如果孩子說不出來直接告訴孩子方法)
師:你可真會觀察,和有智慧的祖先想到一起去了,“天”的甲骨文由人頭的象形和“大”構成,“大”表示正面人形,由此產生頭頂的含義。(課件出示圖片)
(2)你能給“天”找找朋友嗎?(預設:天空、天氣、陰天……)
4. 小結鞏固:通過剛才的學習,我們認識了“天地人”并理解了它們的意思,現在它們藏到一首 小兒歌當中啦,你們跟著老師邊做動作邊學學,注意把讀音讀準確:
頭頂天,
腳踩地,
一個人兒立中間。(課件出示小兒歌)
提示:教師范讀,學生跟讀,配樂加動作讀。
5. 活動學習“你”和“他”
(1)了解“人”與單人旁的關系。
(課件動畫演示單人旁的演變)解說詞如下:
小朋友,“人”是一個獨立的漢字。不過,它會變,瞧,它的撇慢慢縮短,捺慢慢站直,變成了單人旁。小朋友,現在你知道,單人旁是由誰變來的嗎?告訴你們一個秘密,單人旁可以和其他漢字組成新的字呢!
提示:動畫制有困難的老師,也可教師邊講解邊板演的方法,幫助學生感知變化。
(2)卡片對對碰,認識“你”、“他”
出示教具卡片:
動手擺一擺,看看單人旁和誰碰撞在一起可以組成一個新字。(預設:“你”、“他”)
你能給“你”和“他”組個詞嗎?
6. 聽故事識記“我”。
(1)看圖講述(課件出示圖片):古人在打仗的時候,兩軍面對面,將士們手里拿著武器猛戳地面,給自己壯威。古人就根據將士手里拿著的武器形狀,造出了“我”字,指很威猛的自己。
(2)認讀“我”,說說帶“我”的詞語。(預設:我們、我的、我軍、我方)
【設計意圖】
借助“一字開花”、“卡片對對碰”等豐富的課堂活動趣味識字,通過觀察圖片、觀看動畫演示、聯系已有認知、讀小兒歌等形式識記字形,同時在學習過程中讀準字音。
創設語境,運用漢字
1. 同學們學得特別認真,老師獎勵你們一個小游戲好不好?
活動:借助“你我他”介紹姓名。
規則提示:三個人一組,輪流發言,當課件播放“你”時,第一個發言的同學說:你是xx。當課件播放“他”時第二個同學說:他是xx,以此類推,輪流發言。
讀文時正音再認形
1. 提示:朗讀方法要多樣,可以教師范讀,學生跟讀;教師讀“天地人”,學生讀“你我他”;學生齊讀等。
本課6個生字以三字一組分成兩行的方式呈現,易于朗讀。由于沒有標點,以教師范讀為主。
一、了解燈謎、自讀課文《元宵節》,試編謎語
1.學過了元宵節這一單元的兩首兒歌,能說一說你對元宵節的了解嗎?
2.元宵節還有一個有趣的活動就是猜燈謎,燈謎就寫在各種五彩的花燈上,它可以供人們觀賞、猜測,可有趣了。看花燈時,你發現這些燈謎了嗎?請大家猜一猜。
3.老師這里就有幾條謎語,(課件出示花燈,上面有燈謎)聰明的小朋友,準能猜中。
小魚花燈:一群小孩排成隊,手拉手兒臂挽臂。碰上火星就散開,噼噼啪啪叫聲脆。(謎底:鞭炮)
山羊花燈:一群小白鵝,紛紛跳下河。個個能浮水,全都上餐桌。(謎底:水餃)
教師放慢讀謎語的速度,可示意學生會讀的地方和老師一起讀,這也是一個識字的過程,以猜燈謎形式激發學生識字的興趣,體驗語文就在生活中。
4.我們的好朋友丁丁也喜歡猜謎語,你想知道丁丁猜的謎語是什么嗎?借助拼音自己來讀讀課文《猜燈謎》。
5.和小組內同學合作讀文章,訂正讀音。并找到丁丁猜的謎語,想想為什么是元宵。
6.(課件再出示一個花燈,上面寫著課文中的謎語。)請知道的學生或教師講講元宵的制作過程。
7.齊讀謎語,爭取記住它,回家說給小伙伴或爸爸媽媽聽。
課文中謎語語句優美、形象。以多讀、多記的方式鼓勵學生積累。從學期初隨學隨記,形成積累,形成學習語文的良好習慣。
8.像丁丁那樣也編個謎語。小組合作,全班交流。
二、仿造句子說一說
1.元宵節的晚上,丁丁的全家人在一起看電視、猜燈謎。你能像他這樣也來說一說嗎?(課件同時出示例句:元宵節的晚上,全家人一起看電視。)
1.元宵節的晚上,______在一起______。
2.換個時間,再來說一說。______,______在一起_____。
三、口語交際
1.過年時,家人在一起多快樂。口當、口當、口當,門敲響了,客人來了。猜猜他會是誰呢?
2.你要怎樣招待他呢?(學生各抒己見)
3.和小組內同學演一演。
4.全班匯報。其他同學做小評委評一評,請扮演小客人的同學來談談感受。
評出最熱情的小主人,最有禮貌的小客人。
四、作業
元宵節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關于它還有許多有趣的故事和傳說。課后同學們可以多收集一些資料,講給大家聽。
語文單元教學設計6
教學目標:
1、理解孟子提倡的“舍生取義”的內涵,以及在現實社會中的意義。
2、積累文言詞語;欣賞《孟子》散文的語言特色。
3、理解孟子所闡述的“義”的含義,懂得生命的價值與意義,正確對待人生道路上的重要抉擇,把握人生,慎重選擇。
4、感受孟子文章語言自然流暢,節奏鮮明的特點,強化朗讀背誦,積累文言詞語;善于聯系當代,聯系個人生活實際,拓展探究,更好地借鑒古人的思想精華。
教學重點:目標3.
教學難點:目標4.
教學方法:朗讀、研討。
課型:新授課。
課時數:3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生命是可貴的,但生命的價值與意義決不僅僅停留于“活著”。當面臨生死抉擇時,該怎樣做出自己的決定?文中孟子關于“義”的論說,對今人仍不無啟迪。
二、整體感知課文內容:
1、孟子,名軻,字子輿,戰國時鄒人。他受業于孔子的孫子子思的弟子,是儒家繼孔子之后又一位重要的代表人物,后稱為“亞圣”。孟子生于戰國諸侯混戰最激烈的時期,他提出“民貴君輕”、對人民作一定的讓步、反對掠奪性戰爭等主張。為此,他到各國去游說諸侯,反對“霸道”,提倡以“仁”“義”為中心的“仁政”、“王道”。他繼承和發揚了孔子的思想,希望能夠在諸侯中選出一位王天下的君主。由于他的這些主張與當時激烈混戰的社會狀況不符,所以均未被統治者所采納。孟子退而與弟子著書,遂成《孟子》。
2、《孟子》是先秦諸子杰出的散文著作,內容包括孟子的政治學說、政治活動、哲學思想和個性修養。《孟子》與《論語》同是語錄體散文,但與《論語》相比,它篇幅較長,內容也更具體,描繪也更細致。《孟子》比喻準確形象,語言犀利酣暢,感情洋溢飽滿,說理深刻透徹。
3、性善說:孟子的哲學思想屬于主觀唯心主義,最具代表性的是他的“性善論”,認為人生來就有善良的本性。他說:“人性之善也,猶水之就下也。人無有不善,水無有不下。”
還說:“惻隱之心,仁也;羞惡之心,義也;恭敬之心,禮也;是非之心,智也。仁義禮智,非由外鑠(給與)我也,我固有之也。”孟子的人性說中有合理的成分,他特別強調后天環境和教育對人的影響,以及自我修養的作用。認為“逸居而無教,則近于禽獸”,“生于憂患,死于安樂”;要求人們反躬自求,“養浩然之氣”,做到“舍生取義”,“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4、學習生字:
一簞食(dān)一豆羹(gēng)蹴爾(cù)鄉為身死(xiàng wéi)
.....
所惡(wù)得我與(yú)今為宮室之美為之(wèi wéi)
....
5、教師范讀,學生自由讀課文。
三、默讀課文,理清條理:
第一部分:(從開頭至“賢者能勿喪耳”),由設喻引出“舍生取義”的論點,并說明“義”的美德就是人所固有的。舍生取義是人的“本心”。(比喻論證、對比論證、道理論證)第一層:(從開頭至“舍生而取義者也”),以魚與熊掌不可得兼而取熊掌為喻,引出生與義不可得兼則“舍生取義”的論點。
第二層:(從“生亦我所欲”至“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惡有甚于死者。”),對自己的
論點“舍生取義”是人的“本心”的進一步論證。先正面再反面分析闡發自己的觀點。
第三層:(本段最后一句),作者得出結論:其實人都有向善之心,之所以賢者才能做到“舍生取義”是因為賢者能夠保持“本心”而已。
第二部分:(從“一簞食”至結尾),“舍生取義就是喪失“本心”,人應該保有本心。”不能“見利忘義”,否則就是失掉了人所固有的“羞惡之心”。(舉例論證、對比論證,道理論證)
第一層:(從“一簞食”至“乞人不屑也”),從正面舉例論證不能見利忘義。“一簞食”、“一豆羹”關系到人的生死,但若用無禮的方式施舍,就是路人、乞丐也不接受。這一事例充分證明,最普通的人也有羞惡之心,寧愿餓死而不失義。
第二層:(從“萬鐘則不辨禮義而受之”至“是亦不可以已乎”),從反面舉例論證不能見利忘義。首先指出一些顯貴的人“不辨禮義”就接受優厚俸祿。緊接著以一個反問句,說明他們接受的原因是利欲熏心,為私利所蔽。然后用三個排比今昔對比,批判他們重利輕義、見利忘義的行為。“是亦不可以已乎”是一句反問,更增加了批判的力量。
第三層:(最后一句),與第一部分結束相呼應,人應該保有本心。“本心”就是人原來固有的“羞惡之心”,也就是“義”、“善”的本性。
四、教師小結:
本文是一篇論述道德標準和政治節操的說理散文。作者以嚴肅的態度,莊重的言語,闡述生死與“義”的關系,指出義的價值高于生命。一個正直的人,有道德修養的人,應當為義而生,為義而死,在必要時要“舍生取義”,而不能“見利忘義”。不辨禮義而貪求富貴的行為是不足取的。
五、布置作業:研討與練習一。
第二課時:
一、復習導入:
照應:指的是行文時說過的話,在后面適當的地方重提,予以強調,或補充發揮的手法。
照應有下列幾種:
1、扣題照應,即在文中對文章的題目作出交代。
2、首尾照應。即在篇末對其開頭進行照應。
3、前后反復照應。即在幾個相應的段落中前后各自照應。
4、與伏筆照應。前文留有伏筆,后文進行照應。
5、既與題目相照應,又與開頭或前文相照應。
6、人物的照應。前文寫某一情節、擱筆轉寫他事,后文進行照應。
7、情節照應,前文某一情節、擱筆轉寫他事,后文進行照應。
8、論點的照應。前文提出論點、層層論述,最后通過歸納對前面的論點進行照應。
二、利用工具書,翻譯課文。
三、古漢語知識:
1、通假字:
(1)、故患有所不辟也(通“避”,躲避。)
(2)、萬鐘則不辯禮義而受之(通“辨”,辨別。)
(3)、所謂識窮者得我與(“得”通“德”,即恩德。這里是感激的意思。“與”通“歟”,語氣詞。)
(4)、鄉為身死而不受(通“向”,從前。)
2、古今異義:
(1)、一豆羮(古義:古代盛肉或其他食品的器皿。今義:現常為豆類名稱。
(2)、是亦不可以已乎(古義:這。今義:常用作判斷詞。)
3、一詞多義:
(1)、與:讀yú,句末語氣詞,表示反問。例句:所識窮乏者得我與;給。例句:呼爾而與之,行道之人弗受。
(2)、而:連詞,連接修飾語和中心語。例句:蹴爾而與之,乞人不屑也;連詞,連接主語和謂語,含有“卻”的意思。例句:由是則生而有不用也
(3)、于:介詞,表示比較。例句:所欲有甚于生者;介詞,引出動作的對象。例句:萬鐘于我何加焉
(4)、是:指示代詞,這個,這樣。例句:非獨賢者有是心也;這樣看來,由此看來。
例句:是亦不可以已乎。
四、合作探究:
1、孟子在文中提出的主要觀點是什么?
2、文章開頭寫“魚”和“熊掌”有什么作用?為什么魚和熊掌不可得兼?
3、“所欲有甚于生者”的“所欲”和“所惡有甚于死者”的“所惡”分別指哪些事情?
4、“非獨賢者有是心也”中的“是心”指什么,“舍生取義”的含義是什么?
五、背誦全文。關于本文的`論點,有的說是“舍生而取義”;有的說是人在任何時候都不要違背“義”,“舍生而取義”是最高要求。你的看法呢?與同學討論一下。
明確:本文講的是每個人都有“本心”,無論在什么情況下,人都應該保有自己的“本心”。
只要“本心”在,即使在生死關頭,人也能經受住考驗;而如果喪失了“本心”,人就會做出虧心事來。其實,僅對本文的結構進行一番分析,我們也可以看出,它的主旨是講每個人都有“本心”和保有“本心”的重要性。
六、說說下面各組句子中劃線的詞的意思或用法是否相同。
1、所識窮乏者得我與;呼爾而與之,行道之人弗受。
2、蹴爾而與之,乞人不屑也;由是則生而有不用也。
3、所欲有甚于生者;萬鐘于我何加焉。
4、非獨賢者有是心也;是亦不可以已乎
七、結合本文及《〈孟子〉二章》談談《孟子》散文的語言特色。
明確:
1、明白曉暢,通俗易懂,很少使用生僻詞匯。
2、大量使用排偶句。這樣就使文章讀起來節奏感強,并且富于文采和氣勢。
3、善于比喻,這些比喻大多是根據生活常理設計的。如《生于憂患,死于安樂》里舉的戰爭中的事例,《魚我所欲也》中舉的“魚”和“熊掌”不可得兼的例子。這種取義淺近的比喻,既使他所講的道理易于為人接受,又使文章富有文學趣味。
八、教師小結,布置作業:研討與練習二。
第三課時:
一、再讀課文,分析討論文章思路:
1、學生朗讀課文,思考:本文的論點是什么?怎樣提出來的?為什么不直接提出來?
明確:論點是:“生,亦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義者也。”
這個論點是由“魚’’和“熊掌’’的比喻引出來的。先設比喻而后提出論點,這是因為“魚”與“熊掌’’是人人皆知的美味,而“熊掌’’是其中更為美者。二者不可兼得,取其中±最美者合乎情理也符合邏輯。由此及彼,由淺人深,引出“生”與“義”的論題來,自然,明曉。
2、論點提出以后,文章是怎樣圍繞論點逐層論述的?
明確:提出“生與義不可得兼,則舍生取義”的論點后,首先從正面指出人之所以能“舍生取義”,是因為人皆有“欲生不為茍得,惡死有所不辟”的思想。然后再從反面說明,如果人只是欲生惡死,那么什么事都可以做得出來;可是事實上,“義”超過了“生”,所以人能夠不貪生,不避死。這種羞惡之心,人人皆有,賢者更能保存而不喪失。接著舉例說明,人即使在饑餓時仍有羞惡之心,自古以來就有寧死不食“嗟來之食”的人。最后,文章陡然一轉,“鄉為身死而不受”,現在“萬鐘則不辯禮義而受之”,又是為了什么呢?難道是“為宮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識窮乏者得我與”?先前為了“義”可以“舍生”,現在卻為了高官厚祿和物質享受就舍掉了“義”,這種行為不是應該停止嗎?
總之,這段文章是說,能做到“舍生取義”是人有羞惡之心;如果不顧羞恥,不辯禮義而受“萬鐘”則失掉了“本心”,這種行為是應該停止的。全文旨意就在這一勸勉上。
二、這篇文章主要運用了哪些修辭方法?
明確:運用了比喻、對比、排比等。
比喻。“舍魚而取熊掌”是一個巧妙而貼切的比喻,它恰當地說明了在人們所喜愛的兩件事物不能同時兼得的情況下,就必須擇優而取。“一簞食,一豆羹”也是比喻,說明飲食對饑餓者雖然重要,但不合乎禮義也寧死不食,從而證明了“義”重于“生”,突出了主題。
對比。生和義比,義比生更可貴;死與不義比,不義比死更可惡。又用假設方式與事實作對比,贊揚了舍生取義的人。最后用“不食嗟來之食”與“不辯禮義而受萬鐘”作對比,贊揚了舍生取義的精神,批判了那些只貪圖榮華富貴而不顧禮義廉恥的權貴們。這就起到了突出中心思想的作用。
排比。通篇皆是。既有助于逐層深入分析,又能增強文章的氣勢和論辯力量。
三、引導學生討論本文的論證方法。
1、用類比論證法提出論點。文章一開頭,就提出“魚”和“熊掌”都是好吃的東西,但如果兩樣不能同時得到,那就舍魚而取熊掌。接著,提出“生”和“義”兩樣都很貴重。
2、用正反對比的論證方法,顯出兩類不同的人,有的能保持本心,有的則失去本心。第一部分中用假設的推理,第二部分中用前后兩種不同的態度作對比,然后得出結論,使讀者心悅誠服
四、討論:《魚我所欲也》一文在思想內容上有何進步性、局限性?
明確:《魚我所欲也》的論點是“舍生取義”。孟子認為,如果把生命看得比義更重要,就會做出各種不義的壞事來。他表揚了那些重義輕生、舍生取義的人;斥責了那些茍且偷生、貪圖享受、為利忘義的人。這種思想顯然有它的進步性。當然,孟子在文中闡發了唯心主義的性善說,說什么羞惡之心人皆有之,這是不合事實的。此類糟粕,應予剔除。
五、教師小結:
“生,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兼得,舍生而取義者也。”孟子一言,警醒幾千年。多少仁人志士追隨著“取義”之路,開拓了一條精忠之道。縱使路途再漫長,也要上下求索的屈原,終因遭毀謗,為了證明自己的清白,懷著悲憤投入汩羅江,“亦余心之所善兮,雖九死其猶未悔”的文天祥,被囚禁獄中寧死不屈,含生取義,留名千古。魯迅以筆代槍,在文壇掀起千層浪,留下了“我以我血薦軒轅”的動人詩句。
對于今天的我們,親歷和與義的重大抉擇也許很難得,但我們的人生不管選擇。我們一直在選擇,謹慎地選擇。
六、布置作業:研討與練習三。
七、板書設計:
26、魚我所欲也
舍生取義是本心(講道理)——提出中心論點:舍生取義;從正反兩面闡述論點:“義”重于“生”;得出結論。
舍義取利失本心(擺事實)——正面舉例:證明“義”之存在;反面舉例:揭示“見利忘義”;對比論證:再次證明論點。
語文單元教學設計7
課時目標:
運用略讀方法,找出作者的觀點,圈畫出標志文章結構的關鍵句,理清文章內容和論述思路。
重難點:
運用略讀方法,找出作者的觀點,圈畫出標志文章結構的關鍵句,理清文章內容和論述思路。
項目過程:
一、預學檢測
給黑體字注音或根據拼音寫漢字。
安分攬dá觀恩huìqì 約
監dūxún環xiè卻如shì 重負
死而后yǐrén 人志士悲天mǐn 人
二、理清思路
1.課文《最苦與最樂》是一篇論述性文章,略讀時應側重把握作者的觀點和思路等。略讀課文,邊讀邊用紅筆圈畫出三句表明作者觀點的語句(作業本學習任務一)。
觀點句:
①
②
③
2.在文中圈畫出標志文章結構的關鍵句,體會下列句子的作用。
3.根據關鍵句可以明確文章寫了哪幾方面的內容。將標志文章結構的.關鍵句與這些內容一一對應,梳理出文章的結構。
4.借助圖表梳理出這篇文章的論述思路(作業本學習任務二)。
板書設計
論述文略讀要領
關注標題(是什么、為什么、怎么樣)、開頭(方式)、每段中心(抓段首或段尾)
理清文章思路
分析段與段之間的關系(并列、層進、對照、總分)
三、作業設計
比較閱讀《葉圣陶先生二三事》和《最苦與最樂》,思考寫人記事
散文和論述文的閱讀策略。
篇目文體品德(中心論點)事件(分論點)結構
《葉圣陶先生二三事》
《最苦與最樂》
四、方法指導
1.找中心論點
基本概念:①論題:作者要討論的問題。
②論點:作者對所討論問題所持的見解或主張(明確表明作者態度或觀點,表肯定或否定的判斷句)。
③中心論點:作者在文中擺出的核心觀點。議論文一般都有一個中心論點。
④分論點:各部分用以補充和主持中心論點的分支論點。
答題方法:①看位置:標題開頭中間結尾。
②抓關鍵詞:“可見”“總之”“所以”“歸根結底”等總說詞;過渡詞;反復使用的詞。
③提取分論點。④分析論據。
2.概括中心論點
答題方法:①摘抄或改編表觀點的句子為表判斷的陳述句。
②找關鍵詞,連詞成句。
3.論證結構
一般結構: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
總分式:總分式(總分、分總、總分總)里分述各項一般都是并列的。
層進式:由淺入深。段與段之間常有遞進式的標志“不僅如此”“而且”“甚至”等。
對照式:在論證過程中,把兩種事物或意思加以對比,或者用一種事物或意思來比照另一種事物或意思,就是對照式。
并列式:行文在幾個并列的層次或者段落之前常常標有“第一”“第二”或“首先”“其次”或“從……上看”“從……上分析”等形式。
第二課段:感受中華美德課
——略讀小說、散文、論述文、文言短文
教學目標:
1.理解并體會作者蘊含在字里行間的思想感情,對內容和表達有自己的感受和心得。
2.積累文言詞匯,理解托物言志的寫作手法。
語文單元教學設計8
教學目標
1.能交流、總結寫人的基本方法。
2.能列出表現家人特點的典型事例,試著用學過的方法寫一寫。
教學重點
1.知道選用典型事例表現人物特點的寫作方法。
2.了解通過人物外貌、神態、語言、動作、心理活動表現人物特點的基本方法。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新課導入:聚焦寫人的基本方法
1.回顧總結:我們剛剛學習的這一單元的課文,都是什么類型的文章?
預設:寫人記事的文章。
2.談話導入:寫人的文章是以記敘為主要表達方式,通過客觀地描寫人物的典型事例及人物的外貌、語言、動作、神態、心理表現人物特點。這節課,我們繼續來學習“交流平臺”“初試身手”,學習閱讀方法,試著運用學習的方法描寫身邊事物的特征。板書(寫人的基本方法)
出示課件1:
二、交流平臺。
出示課件2:
1.回顧《兩莖燈草》
教師引導:回顧我們本單元學過的課文《人物描寫一組》一組中的《兩莖燈草》,說一說從課文中都認識了誰?他有什么特點?作者是怎樣表現人物特點的?
出示課件3:
預設1:我認識了一個愛財如命的嚴監生。
預設2:我認識了一個在可笑又可悲的嚴監生。
追問:在這個片段里,每位同學都認識了吝嗇的嚴監生。這個片段里,有沒有哪些描寫讓你印象深刻呢?
預設3:我對文中三次描寫嚴監生動作的部分印象深刻,動作描寫刻畫了嚴監生視財如命的性格特點,非常逼真。
預設4:“點一點頭,把手垂下,登時就斷氣了”這部分的動作描寫也很精彩,目的達到后嚴監生最終把氣咽了,形成了強烈的反差。
追問:同學們,剛才你們都關注到了這篇文章里對于嚴監生非常細致的動作描寫,體會得非常到位。那么同學們有沒有想過,在現實生活中,是否真的有嚴監生這種人呢?(沒有)是否真的會因為多點一跟蠟、多點一個燈而遲遲不肯咽氣的人呢?(沒有)那為什么作者要通過這樣一件事去塑造這樣的一個人物形象呢?
預設5:我覺得可能作者是希望通過一件小事去把一個人的吝嗇塑造得很極致。
預設6:越是這樣不可能的事,才能突出這個人的不可思議,這樣寫比較有代表性。
教師小結:通過《兩莖燈草》一課的學習,我們了解到嚴監生愛財勝過生命的守財奴的形象。這件事在我們的生活中雖然不太常見,但是足夠典型。選用典型事例,把它寫具體是刻畫人物形象的重要方法。人與事是分不開的,一個人往往在做事情、與別人相處時,才顯出自己的特點,習作時應該選擇最能表現人物特點的典型事件表現人物形象。
出示課件4:
板書(選用典型事例表現人物特點)
2.回顧《人物描寫一組》
教師引導:回顧我們本單元學過的`課文《人物描寫一組》一組中的《他像一棵挺脫的樹》,說一說從課文中認識了誰?他有什么特點?作者是怎樣表現人物特點的?
出示課件5:
學生自由發言。
預設1:我覺得祥子是一個體格健壯的人。
預設2:我覺得祥子比一般的人都要強壯。
追問:那么作者是如何表現出祥子這些特點的呢?
預設3:作者在第一自然段是從整體寫的祥子的外貌,讓我們感到他是魁梧的,高大的。第二自然段又進行了面部的細節描寫,比如他臉上的疤。
小結:無論是對祥子整體的刻畫還是細致地描寫,我們都能從外貌描寫獲取一個人最重要的信息。接下來,我們一起看看什么叫外貌描寫。外貌描寫即肖像描寫,描繪人物的面貌特征,它包括人物的身材、容貌、服飾、打扮以及表情、儀態、風度、習慣性特點等。肖像描寫是指描繪一個人的相貌,主要是五官,也就是頭部,比如說描寫他的眼神。而外貌描寫的范圍要大一點,著重描寫一個人的氣質、穿著以及言談舉止。所以肖像描寫不同于外貌描寫。
出示課件6:
板書(通過肖像描寫表現人物形象)
3.回顧《摔跤》
教師引導;回顧我們本單元學過的課文《摔跤》,說一說從課文中你都認識了誰?他有什么特點?作者是怎樣表現人物特點的?
出示課件7:
學生自由發言。
預設1:小嘎子是非常機靈的,比如“三抓兩撓”、“猴兒似的蹦來蹦去”,這些動作描寫可以看出來他的機靈聰慧。
預設2:小胖墩兒是一個摔跤慣手,“推拉拽頂”、“別住”、“扳”等動詞都能看出來他很擅長摔跤,摔跤的場面也很激烈。
小結:同學們在談到這篇課文的時候,都不約而同的說到了動作描寫,可見動作描寫的作用是很大的。動作描寫是通過對人物個性化的行動、動作的描寫,來揭示人物性格的一種描寫方法。在寫作中為了表現人物特點,突出人物形象,可以抓住人物動作進行細致描寫。
出示課件8:
板書(通過動作描寫表現人物形象)
出示課件9:
教師引導:《摔跤》還夾雜著對嘎子心理活動的描寫,比如,“欺負對手傻大黑粗,動轉不靈,圍著他猴兒似的蹦來蹦去,總想使巧招,下冷絆子”“小嘎子已有些沉不住氣,剛想用腳腕子去鉤他的腿”。心理描寫也是刻畫人物非常重要的一環,我們一起來認識一下什么叫做心理描寫吧。心理描寫是通過剖析人物的心理活動(如內心感受、意向、愿望、思索、思想斗爭……),挖掘人物的思想感情,以刻畫人物形象內在性格特征的一種描寫方法。這些描寫從另一個側面豐富了人物性格。
板書(通過心理描寫表現人物形象)
4.回顧《刷子李》
教師引導:回顧我們本單元學過的課文《刷子李》,這篇課文中塑造的刷子李形象,相信大家都已經了解了,請同學們,認真閱讀這些句子,思考,你讀懂了什么?
出示課件10:
學生自由發言。
預設1:這些句子都是通過曹小三的視角來寫的,主要是寫了曹小三的心理變化。
預設2:這些心理變化是曹小三由“半信半疑”到“失望”再到“敬佩”的一個過程,從側面寫出了刷子李的技藝高超。
出示課件11:
小結:是的,同學們,以上句子是對刷子李的徒弟曹小三的描寫,通過曹小三心理活動的變化從側面表現人物刷子李的“奇”。在寫作中為了表現人物特點,突出人物形象,可以描寫周圍人的反應,簡潔寫出人物的特點。
板書(通過描寫周圍人的反應表現人物形象)
(設計意圖:緊扣語文要素“具體地表現一個人的特點”,梳理表現人物特點的方法,避免“踩雷”;知道從哪幾個好入手的地方,提升寫“人”作文的寫作水平。)
三、初試身手
出示課件12:
1.同學們,通過以上分析和交流我們了解了很多描寫人物的方法。請你從下面給出的內容中選擇自己喜歡的一項,試著運用多種方法來說明它的特征。
課間十分鐘,觀察一位同學,試著用學過的方法寫一寫他。
你的家人有什么特點?想一想可以用哪些典型事例表現他們的特點。
(1)學生再次回顧“交流平臺”,鞏固運用多種描寫人物的方法從不同的方面來表現人物特點。
①小組成員輪流發言,用幾句完整的話向大家進行介紹。
②不發言的同學要認真聆聽別人的發言,評出小組內最有趣、最與眾不同的發現。
(2)小組代表參與全班交流。
預設1:我想寫張曉明,他課下最活躍了。下課鈴剛一響,他就像野馬一樣沖出教室,滿走廊都能聽到他的腳步聲。
引導:你剛才運用動作描寫,告訴我們張曉明沖出教室的速度很快,那他沖出教室的時候,心里在想什么,又是怎樣的表情呢?
預設2:張曉明心里一定在想,我一定要第一個沖到乒乓球臺旁邊,占住這個位置。想到這,他的臉上樂開了花,甚至還能聽到他興奮的笑聲。但是,只聽老師大喊一句:“張曉明,你的作業還沒交,跑哪兒去?!”張曉明聽到后,失落地坐回了自己的座位上,不得不把作業完成,望著窗外同學玩耍的背影,張曉明簡直痛苦死了。
小結:真棒!不僅增加了心理描寫,故事情節還有了波折,讓我們更愿意聽了。那么接下來,你可以把你的語言進行整理,這就是一個很有趣的片段。同學們,如果我們在描寫時,運用更多的描寫手法,這樣的人物會更加飽滿,讀者會更有興趣。
(3)引導學生對小組同學介紹內容的描寫方法進行分類。
(設計意圖:回顧所學“交流平臺”總結的寫人的基本方法,小組合作交流,口語表述,提高寫作效率。)
教學反思
如何寫好人物,一直以來都是作文教學的一大難題。在寫人的文章中,學生筆下的人物形象往往千篇一律,缺乏個性。
有效的作文指導一定要讓學生覺得他寫成功的可能性很高,而且這個過程可以給自己帶來愉悅感。教師,需要給學生習作提供必須的準備技能,就是寫作方法。
回到本單元,我們都知道,一提到寫人的基本方法,外貌、神態、語言、動作、心理描寫是法寶,但法寶怎么用,很多學生其實并不是很清晰。于是,本次“交流平臺”我抓住學生的這個“痛點”,對癥下藥。在學生現有認知的基礎上,歸納總結學生在運用寫人基本方法時存在的“通病”,拿出行之有效的解決方法,不僅讓學生明晰,更重要的是容易上手實踐練習,抓住細節描寫為筆下人物“提”神。
只要我們指導學生按照章法學有所思,學有所悟,學有所行(不停地練習寫作),由“入格”(了解章法)到“定格”(掌握章法),再由“定格”到“變格”(變化創新章法)地創新練習,就一定會取得作文教學的顯效、速效和實效。
語文單元教學設計9
教學目標
1、能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抓住文中重點句細細品味,感受泰國人與大象和諧相處的境界。
2、認讀課文8個生字,能聯系上下文理解重點詞的意思,能用自己的話寫一寫對大象的感想。
課前準備
泰國大象的圖片
教學過程
一、激趣引入,初識泰象
1、談話:泰國有“大象之邦”稱譽,腿粗如柱,身似城墻的龐然大象,在泰國人民的心目中是吉祥的像征。有泰國人向游人炫耀說,泰國的大象,善解人意,勤勞能干,聰明靈性,既是廉價的勞動力,又是乖巧的旅游寵物。
2、出示課文第一自然段,出示后,請學生讀一讀,讀通順說說:讀了這一段,你對泰國的大象有什么印象?
3、出示課題:“與象共舞”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泰象
1、自由讀課文,把文中的生字新詞讀準確。
2、讀了課文,說說你喜歡泰國的大象嗎?為什么?
學生自由發表自己的想法。比如:
泰國的大象勤勞、善良,有時調皮,有時乖巧,有時活潑。泰國大象已經成為泰國的一分子。人們的生活離不開大象。
三、抓住重點,深入了解泰象
1、泰國人的生活已經和大象融為一體。何以見得呢?自由讀課文,劃出有關的句子,讀一讀,想一想。
2、自由交流,根據學生的回答可以概括成這樣幾個方面:
(1)象是泰國的國寶;
(2)象與人之間沒有距離;
(3)象是一種聰明而有靈氣的動物,愛與人開玩笑;
(4)看大象跳舞是一種享受
3、隨機指導。
(1)自由朗讀第二自然段。
象是泰國的國寶。課文是怎么具體寫的?你了解到泰國的大象還為當地人做哪些事?
①馱著武士沖鋒陷陣;為泰國人做工服役;充當旅游大使;表演雜技,帶去歡樂……
②你還知道大象能干哪些事?在泰國,沒有大象行嗎?為什么?
③有感情地朗讀第二自然段。
④讀后說話訓練:
在戰場上,泰象與人是( )關系;在舞臺上,泰象與人一樣是( );在國際上,泰象充當的是( )角色;當遇到困難時,泰象則是( );在農場里,泰象就是( );在……可見在泰國,大象與人的關系是怎么樣的?
(2)自由朗讀第四自然段。
①哪些地方寫出了大象的聰明的靈氣?
②引導學生朗讀課文中的描寫。
③如果你就躺在地上,讓大象按摩,你敢嗎?引導學生抓住“小心翼翼、輕輕地撫弄”等詞:什么才叫“撫弄”?這個詞寫出了什么?
④出示大象逗女士的一段話:找出描寫大象動物神態的詞,讀一讀,這些詞寫出了什么?
⑤這一段是用哪幾個句子把幾層不同的事例連在一起的?
出示三句話:
◇據說象是一種聰明而有靈氣的動物。
◇最有意思的是大象為人做按摩。
◇有趣的是,它偶然也會跟人開開玩笑。
這三句話可以去掉嗎?它們之間是什么關系?
⑥有感情地朗讀這一段。
四、總結課文,領會寫法:
1、讀了課文,你喜歡泰國的大象嗎?你最喜歡它的什么?有感情地朗讀相應的段落。
2、從泰國的大象中,你看出泰國人是怎樣一種性格?泰國是怎么一個國度?
3、仿照課文總分結構寫一道話介紹泰國的大象。可以自己寫總起句,也可以選擇:
泰國的大象十分熱情。
泰國的大象是友誼的使者。
泰國的大象是勞動的能手……
4、課堂交流。
課 題 彩色的非洲設計
教學目標
1、能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積累中優美的詞句。
2、了解課文從事物的幾個方面來展示非洲的多姿多彩的寫法,抓住重點詞句深入體會非洲的多姿多彩。
課前準備 了解非洲的一般情況,搜集有關非洲的圖片。
教學過程
一、談話引入,揭示課題
1、自由談談對非洲的印象。
2、出示課題:“彩色的非洲”。
二、整體感知,了解“非洲的彩色”
1、自由讀課文,讀準生字新詞,找出的中心句。
2、出示句子:“非洲真是一個色彩斑斕的世界啊!”
(1)理解“色彩斑斕”的意思。
(2)朗讀句子
3、默讀課文,思考:課文從哪幾個方面來介紹非洲是一個“色彩斑斕”的世界?
4、課堂交流,引導學生概括:
(1)非洲的藍天、驕陽是彩色的:
(2)非洲的植物世界是彩色的;
(3)非洲的動物世界也是彩色的;
(4)非洲的藝術是彩色的。
4、課文中用了哪些句子把這些內容連接起來?找出這些句子。思考:這些句子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三、深入閱讀,體驗“非洲的彩色”
1、色彩斑斕的非洲給我們的視覺帶來了強烈的.沖擊。再仔細地朗讀課文,劃一劃:非洲的哪一處地方最讓你心動,讀一讀,品一品。
2、自由交流,隨機指導:
(1)自由朗讀課文第四自然段:哪些詞語寫出了花之多,花之艷?
①出示句子:“芒果樹開的是星星點點的白花,仙人樹開的是金燦燦的黃花,玉蘭樹高擎著白色或白里透青的玉杯,火炬樹綻開的花朵比綠葉還多,一棵似一團火,一排是一片霞。”
“高擎”和“綻開”兩個詞妙在哪里?“一棵似一團火,一排是一片霞”寫出了什么?指導有感情地朗讀這一句話。
②出示句子:“還有一種叫做花樹的樹,更是妙不可言,遠遠望去,樹上像是開滿五彩繽紛的花,非常壯觀。走近一看,卻是滿樹的彩葉,紫的、黃的、綠的、紅的,好似含情脈脈的少女,向人們頻頻點頭。”
花樹的“妙不可言”妙在哪里?這樣的樹你看到過嗎?你仿佛聽到這位“含情脈脈的少女”在對你說些什么?此時,你會做什么?你想說什么?
指導有感情地朗讀這一句話。
③有感情地朗讀第三自然段。
(2)自由讀第五自然段,最難理解的句子是哪一句?
①出示句子:“那些蝴蝶經過防腐處理,制成了精美的工藝品。其顏色不僅有赤橙黃綠青藍紫,而且在不斷地變幻著,交織著,滲透著,輝映著,令你目不暇接。”
蝴蝶變成了工藝品,它們彼此的顏色怎么還會“交織著,滲透著,輝映著”呢?“目不暇接”是什么意思?我們在怎么樣的情況下會“目不暇接”?
小結:當無數的色彩斑斕的蝴蝶一下子全部呈現在你眼前時,燈光、蝴蝶的色彩,交相輝映,紛紛映入你的眼簾,你一會兒看這朵,一會兒又看那只,眼花繚亂,所以種種色彩就“不斷地變幻著,交織著,滲透著,輝映著”了。
②有感情朗讀,把蝴蝶的多,色彩的美,你的眼花繚亂表現出來。
(3)自由讀第七自然段,非洲的音樂、舞蹈和非洲人的性格怎么也會是彩色的呢?
①展示非洲的圖片,請學生說說印象。
②強悍而熱情的非洲人用他們的奔放的舞蹈在向人們說著什么?
③有感情地朗讀這一段話。
四、創設情境,介紹“非洲的色彩”
1、自主作業:
(1)朗讀自己喜歡的句子,展示非洲的色彩斑斕;
(2)摘抄描寫非洲的優美的文句。
(3)請你當一回導游,選擇其中一個方面,來介紹非洲;
2、總結:非洲是一方熱土,他古樸、自然、美麗;他吸引了世界人的目光,他更呼喚人們對和平的心態對待這片淳樸的土地;非洲人正渴望你伸出友誼之手,共同保護這片奇異的土地。
課 題 口語交際八 聊聊熱門話題設計
教學目標
1、能把自己看到的、聽到的事情的過程說清楚,能有條理地闡述自己的觀點。
2、能認真傾聽別人的發言,敢于發現自己獨特的看法。
課前準備 課前一周把聽到的、看到的事情用一兩句話記下來,作為話題本。
教學過程
一、展示自己一周的收獲
說說自己一周中看到的、聽到的新鮮事。
先同桌交流,再選擇你認為比較重要的或自己感興趣的用一、兩句話介紹一下。
二、圍繞話題小組交流
1、討論:這一周中,大家對什么最感興趣呢?小組選擇自己最感興趣的話題來說說各自不同的看法。討論的要求是:
(1)把這件事說清楚;
(2)你的看法是什么;
(3)認真聽別人發言,對他有不同看法勇于提出來;
(4)人人都要發言。
2、展示:評選哪一組說得比較好。(由學生當評委)
制定評選方法:
(1)把事情和自己的觀點說清楚;
(2)聲音響亮,口齒清楚。
3、評委點評。
三、集體討論
1、你們最感興趣的話題是什么呢?
2、話題舉例:最近,“超級女生”在電視、網絡各類媒體中頻頻出現。許多青少年對此追捧不已,但也有許多人對此不屑一顧。你如何看待“超級女生”現象?
子話題:
(1)喜歡“超級女生”這一節目嗎?為什么?(組織自由辯論)
(2)你喜歡“超級女生”中哪個人物?為什么?
(3)你會參加類似的活動嗎?為什么?
(4)從“超級女生”這個節目中,你想到了什么?
3、進行自由討論。
課 題 習作訓練八 自由創作設計
教學目標
1、能把自己看到的、想到的或想象的內容記下來,做到內容具體,感情真實,語句通順。
2、培養學生仔細觀察、敢于想象的學習習慣。
課前準備 準備一周的觀察日記。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喚起記憶的小船:
1、同學們,一個學期轉眼已過,開學時還是春賽料梢,如今已是滿目夏花。一百多個日日夜夜中,我們曾經經歷過多少平凡的小事呢!
2、老師聲情并茂地回憶自己和學生經歷的小事,以談話的方式與學生互動。
3、看看自己的日記,回憶一學期來發生過的事情,也可以是點點滴滴的想法。
4、學生談自己經歷過的事情。
二、讓風揚起船帆
1、這節課上,你覺得自己最值得一寫的是什么?印象最深的是什么?
2、如何把自己最想寫的內容寫清楚,寫具體呢?
3、回憶第八單元中印象最深的一段話,說說它的寫法。
4、片段訓練:把自己印象最深刻的一瞬間用精彩的語言記錄下來。
三、能量加油站:
學生出示自己的片斷,展示:
讀一讀自己覺得比較滿意的地方;請大家提出他(她)寫得好的地方;提出自己的修改意見。
1、小組互相評改。
2、獨立修改。
第二課時
一、學生自由創作:
把自己要寫的內容全部寫下來。
二、交流評議:
1、展示自己寫得比較好的地方。
2、說說哪里比較難寫,小組幫助,提出修改意見。
3、欣賞佳作。
語文單元教學設計10
目標鎖定
1、學習以“我”的見聞及對故鄉的感情變化為線索安排情節的方法;
2、理解運用對比手法和細節描寫塑造人物形象,突出小說主題的寫法;
3、品味小說語言,理解有深層含義的語句;
4、了解辛亥革命后中國農村的社會現實,感受“我”的思想感情,把握小說主題。
沙場點兵
1、搜集有關故鄉的詩詞名句(組長選擇精彩的句子,用大字書寫,課前張貼在教室墻上);搜集魯迅及本文背景資料;
2、以文中“我”的口吻,有感情地向你的鄰居朋友講述“故鄉”的故事。
課堂在線
第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
課前我們搜集了有關故鄉的詩詞名句,請各組說說看,要是能說出其中的“情”那更好。(學生活動)
(音樂《故鄉的云》響起,以渲染氣氛)是的,“故鄉”這個極具魅力的字眼,自古以
來,多少遷客騷人吟誦過她,多少海外游子思念過她,今天,讓我們共同走進文學大師魯迅的故鄉,一起感受一下這其中的“情”。
二、整體感知,真情講述
[情景] 播放《故鄉》音頻,準備真情講述(屏幕出現央視“講述”欄目背景,營造氛圍)。
[活動] 1、聽錄音,準備講述;2、小組內講述,選出小組代表;3、班級講述,師生互相點評。
三、精讀課文,關注命運
[情景] 小說主要塑造了三個典型形象,請運用“讀描寫—析形象—揭根源”這一讀小說人物的一般方法,分析文中人物形象。
[活動] 全班同學按照下面三個研究課題,選相同課題的每4——5人一個小組,依以上方法進行研究。
1、閏土命運變化研究:小英雄——木偶人
2、楊二嫂命運變化研究:豆腐西施——細腳伶仃的圓規
3、“我”的命運變化研究:好奇的少爺——辛苦展轉地生活
[引導] 閱讀分析小說,要以人物為中心。怎樣讀人物?方法就是:讀描寫—析形象—揭根源。
四、回味課堂,布置要求
本節課,你有哪些收獲與體會呢?
(學生活動)
如果下節課我們舉行一次文學人物沙龍活動,你打算如何參與活動,如何表現自己呢?課后你能為閏土、楊二嫂和“我”分別寫一段評語嗎?
第二課時
一、人物形象大家評
[情景] 《故鄉》一文寫了三個人物形象,閏土、楊二嫂和“我”,你眼中的這三人是怎樣的形象呢?這節課我們首先舉行一次文學人物沙龍活動,大家可以自由暢談,但理由要充分。
[活動] 學生思考、交流、評價
[引導] 研究人物,我們不僅要品讀人物的言行舉止、外貌神情,還要注意人物的發展變化過程,這樣能夠進一步剖析人物的精神世界。
二、人物關系專題研究
[情景] 而人物的發展變化過程,既有縱向的.,也包括橫向的,本文中這橫向的就是指人物關系的發展變化,請根據以下四個專題,結合自己的興趣,每4——5人一個小組,要求結合具體情節,說出變化概況并探究變化的內涵。
1、楊二嫂與閏土:絮絮不止的楊二嫂——只是搖頭的閏土;順手牽羊、嫁禍栽贓的楊二嫂——實實在在的閏土
2、“我”與閏土:迅哥兒——老爺;無話不談——我也說不出話;無窮無盡的希奇、新鮮的事——默默地吸煙、談些閑天
3、“我”與楊二嫂:無話可說的交談
4、水生和宏兒:松松爽爽——癡癡的想
[活動] 學生按小組交流、討論、探究,教師巡回指導
[引導] 人物自身形象變了,變得令人心酸;人物間關系變了,變得冷酷無情。這都是誰惹的禍呢?(學生說)我們的下一代——水生和宏兒,幾十年過后會變得怎樣呢?
三、設下懸念結束本課
[情景] 水生和宏兒,幾十年過后會變得怎樣呢?課后請你嘗試著寫一篇小小說,內容是假如20年后水生和宏兒再相會。
第三課時
一、宏兒水生再相會
[情景] 水生和宏兒,幾十年過后會變得怎樣呢?同學們的想像一定比我更豐富,一定更有創意,誰來試試看。
[活動] 朗讀小小說,傾聽、評價
[引導] 有些同學的小小說延續了“我”與閏土的故事,多數同學描繪了未來二人美好的生活和新型的二人關系。那作者希望中的下一代的關系是怎樣的呢?
二、希望無所謂有無
[情景] 請同學們研讀最后“離故鄉”部分,聯系全文談談,“我想:希望是本無所謂有,無所謂無的。這正如地上的路;其實地上本沒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這句話有什么深刻含義呢?
[活動] 先各自理解,再小組交流,然后小組代表發言,全班交流。
三、結束語
空懷“希望”而不去奮斗,希望就不能成其為“希望”;“希望”渺茫,但只要為了“希望”而不懈的追求,希望就能變為現實。(響起《在希望的田野上》,聯系學生實際結束)
智能儲備
1、聯系全文看,在“我”的心中有三幅關于故鄉的圖畫,你能用簡要的語言分別描繪這三幅圖畫的內容嗎?
2、小說的主題有三種理解:①“隔膜說”認為“《故鄉》的中心思想是悲哀那人與人之間的不了解、隔膜,造成這種不了解的原因是歷史遺傳的階級觀念。”(茅盾)②“農民問題說”認為“小說通過閏土這個普通農民半生的悲苦遭遇,概括了19世紀末年到五四時期農民所受的深重苦難,深刻地反映了半封建半殖民地中國農村的真實面貌。”(嚴家炎)③“批判辛亥革命說”認為“作者滿懷深情地寫了閏土的種種不幸,正是要揭示辛亥革命的不徹底性,揭示當時社會的弊端,從而啟發人們去深思、去探索,去走希望的路。”(人教社1987年版《中學語文教學參考書》)。對此你的看法如何呢?
語文單元教學設計11
設計理念
學生是學習的主人,在教學活動中應以學生的學為主,充分體現學生的學習自主性。“我的發現”活動中,可以放手讓學生去觀察、討論,鼓勵學生發表個人見解。“日積月累”中要讓學生反復朗讀,達到成誦,學會積累,并把積累的知識用到日常的學習中。
教學目標
1、揭示一邊讀書一邊思考的讀書方法和習慣,體會到讀書時要深入思考,善于發現問題,并想辦法解決問題。
2、積累一些古代名句,了解古人對于成長和人生的一些積極向上的看法,受到啟發和激勵。
教學重點
1、學會一邊讀書一邊思考的讀書方法。
2、積累古代的名句。
教學難點
1、深入體會讀書時要深入思考,善于發現問題,并想辦法解決問題。
2、受古人名言的啟發,形成積極向上的學習觀、生活觀。
教學過程
我的發現
一、激情、談話的導入:
1、馮老師知道同學們都很喜歡閱讀課外書,那么,你們在閱讀時遇到不認識的字或不理解的詞語,是怎樣解決的呢?
2、指名回答,交流解決問題的方法。
3、師點評:同學們真會讀書!你們想知道語文園地七《我的發現》中的小林和小東又是怎樣讀書的?
4、板書課題,齊讀。
【設計意圖:談話內容與教學內容緊密結合,將文本學習與學生已有的學習經歷結合起來。】
二、學習《我的發現》
1、下面請同學們自由、輕聲朗讀小林和小東的對話,老師提個讀書要求:把對話讀通順,遇到難讀的地方還可以多讀幾次哦。
2、這是兩段對話,老師請女同學扮演小林,男同學扮演小東進行角色扮演。
3、現在你發現小林和小東是怎樣讀書的?指名回答,交流各自的發現。
4、根據學生的回答,小結:讀書時不浮在表面,要深入想一想,常常問個“為什么”,往往能發現問題。
5、他們在本單元的課文學習中發現了什么問題?又是怎樣解決的?
6、指名回答。
7、小結:的確,我們讀書時不能浮在表面,要深入想一想,就會發現問題,并想辦法解決問題。解決問題的辦法可多呢:查找資料、了解時代背景、聯系作者的`實際情況……所以,我們要做到一邊讀書,一邊思考問題,這樣才能深入地理解文章,并在語言表達方面有所收獲。
【設計意圖:放手讓學生自行探究,自己解決問題,發現規律,訓練學生的語文能力。教師在關鍵處點撥,使學生豁然開朗。】
三、交流讀書經驗
1、那么,你在學習第七單元的4篇課文時,也有這樣的讀書經驗嗎?先跟你的同桌說說。
【設計意圖:討論、交流,是感悟的基礎。在這兒,教師讓學生與生活實際相結合,運用已有的生活積累,自主探討,讓學生在特定的情境中,產生好奇心、求知欲,在躍躍欲試的狀態下進入交流。】
2、全班交流。
3、聽大家舉了自己讀書的實例,總結了一邊讀書,一邊思考的好方法,馮老師覺得大家都是個會讀書的孩子。
日積月累
一、談話導入:
既然我們掌握了好的讀書方法,不知大家能不能用這種讀書方法理解日積月累中的古代名句呢?
二、學習名句
1、請同學們用自己喜歡的讀書方式,自由反復朗讀,要求:讀通順流利。
2.誰來挑戰讀書呢?指名讀句子,相機糾正讀音。
3.古人說得好:書讀百遍,其義自現,請同學們再默讀古人名句,從中選擇一句說說自己的理解,也可聯系生活實際舉例談談體會。
【設計意圖: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由課內向課外延伸,注意語言文字的積累。同時用多種渠道、多種方式培養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
4、指名交流,肯定學生的看法。
5.名句理解得不錯了,不知道大家背誦得怎樣?能有最快的速度背下來嗎?
6、你能用剛才背下來的古人名句,完成情景練習嗎?
【設計意圖:學以致用,激發學生用語文的欲望,引導學生要將學到的書面知識運用于實際生活中去。】
7、學以致用,同學們真棒!許多名句都閃耀了古人的智慧,現在請拿出你準備好的書簽,選擇你最喜歡的古人名句,撰寫下來,并把它贈送給你的好朋友。
三、總結。
1、大家真熱情,老師被你們感動了。同學們,我們要做生活的有心人,通過今天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
2、指名談收獲。
語文單元教學設計12
教學意圖
一、教材解讀
(一)人文主題及教學策略
《金木水火土》是一篇具有中國傳統文化氣息的兒歌,揭示了古人認識世界的一種思維觀念,即以自然界的5種物質——金、木、水、火、土,開拓多種識字的渠道,鼓勵學生借助做動作想象、觀察直觀圖片形象記憶、生活中識字以及換一換等方法對漢字進行識記。
(二)語文教學內容及策略
1.識字、寫字板塊
(1)識字
字音方面:
重點讀準平舌音的讀音,例如:“三”、“四”可以在語境中正音。
讀準翹舌音的讀音,例如“上”可以利用生活中的日常用語來識記。
字形方面:
獨體字的字形識記,例如“一、二、三”可以充分發揮聯想和想象思維,利用“動動手指”的方法識記;“四”可以用換一換的方法識記;“五”可以采用在生活中識字的方法識記;“上”和“下”借助直觀圖片在形象記憶過程中對漢字進行區分識記。
字義方面:
重點是對“上下”兩個方位的區分,通過“放卡片”的游戲活動來了解字義。
(2)寫字
由于是學生第一次執筆寫字,執筆方法的掌握是難點,需要一對一地關注、糾正。同時借助朗朗上口小兒歌形式幫助學生養成“先觀察后書寫”的5步寫字習慣。本課4個生字,重點寫好“橫和豎”,例如“一二三上”都有橫,但是長短不一,寫法不同,引導學生仔細觀察,寫好不同的橫。本課新筆畫豎,例如“上”,通過動態展示強調運筆的方向。
2.朗讀積累板塊
(1)表達特點分析
①文本特點分析
《金木水火土》滲透了中華漢字文化,體現了漢字規律。可以借助做動作調動想象、換一換、觀察直觀圖片形象記憶、在生活中識字等方法對漢字進行趣味識記。
②語言特點分析
本課是一首節奏明快、富有韻律的兒歌小韻文,讀起來朗朗上口,借助拍手讀的形式調動學生參與熱情,感受朗讀的節奏美,培養語感,背誦全文。
課后習題分析
◆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可以通過不同形式的朗讀,在朗讀中感受朗讀的節奏美,培養語感,背誦全文。
◆認識田字格
課后第二題讓學生認識田字格,目的是讓學生知道寫字時要注意筆畫在田字格中的位置。以講故事和兒歌方式為學生講解田字格及書寫注意事項,栩栩如生的故事情節,生動的田字格拍手操,激發低年級學生學習興趣,從而認識田字格。
二、單元整體架構
三、板書設計
四、教學評價
教學過程
激發興趣,巧導入
1.導言:聰明的耳朵仔細聽,小朋友們在誦讀什么?(播放《金木水火土》音頻)
2.交流:請問你聽清楚小朋友誦讀的內容了嗎?
3.這節課我們一起學習小朋友們誦讀的韻文兒歌,好不好?
教師范讀,隨文正音
1.教師范讀,學生聽讀。
2.教師范讀,學生跟讀。
3.指名朗讀,隨文正音。
過渡:同學們把兒歌讀得基本正確了,下面讓我們再來把這課的生字寶寶認一認。
多種方法,隨文識字
1.學習第一行,隨文游戲識記。
你能用小手指表示第一句嗎?伸出小手,動一動,邊伸手指邊跟著卡片數數。(大聲朗讀并識記一至五生字卡片)
(1)你怎樣又快又準記住這五個字呢?(預設:一二三就像我們的手指)
(2)你覺得“四”“五”像什么,怎么記?(預設:把“田”里面的十換成兒,就變成了“四”。“五”和“王”特別像,“王”加一小豎就是“五”。孩子也可以編兒歌記憶。)
過渡:你們說的都很好,其實我們還可以在生活中識字呢。看,在這些生活場景中,你能找出“五”字嗎?(課件出示圖片)
(3)把這五個數字再讀一遍。
2.學習第二行:隨文看圖識字。
(1)指名讀一讀,請你記住這幾個字。
(2)兩人互讀。
(3)舉行“看圖猜字”的小游戲,如果猜到了它們所代表漢字寶寶就大聲搶答出來。(課件出示圖片)
小結:“金木水火土”這五個兄弟叫“五行”,古代的人們認為自然界的一切都是由這五個兄弟變化產生的,自然界的一切都和它們息息相關。
3.學習第三行:反義詞識字。重點區分“上”、“下”。
(1)結合圖片,(課件出示圖片)出示漢字“上”、“下”,讀一讀,觀察這兩個字你發現了什么?(反著的“上”的橫在下,“下”的橫在上;他們是反義詞)知道為什么嗎?猜一猜。
小結:(課件出示圖片)“上”的橫就像草地一樣,樹枝、樹葉都在地上生長。
預設2:“下”的橫就像土地,劃分出的.樹根長在地底下,往下生長。
(2)課堂游戲,鞏固識字。
游戲:我來說,你來做。
小手指上,小手指下;
請小朋友們把“上”字放在語文書上面,把“下”字放在文具盒下面等等。
(3)師生對讀:天地——分上下
4.學習第四行:對韻中識記。
(1)齊讀:日指的什么?
“日月”指的是“太陽和月亮”,太陽和月亮從古代照到今天,永久不變。那么“日”對——(生齊)“月”,“古”對——(生齊)“今”。
【設計意圖】
韻文內容簡單,在互動交流中獲得對韻文內容的大致了解,通過借助圖片、象形猜字、語境識字、對韻歌識字、聯系生活識字等多元化方式,把識字與認識事物、形成概念有機結合起來,在直觀形象的游戲里,激發學生認讀興趣,其間教師再針對重點和難點加以點撥,夯實識記生字目的,最終字不離詞,詞不離句,句不離文,促進對課文熟讀成誦。
傾聽故事,認識田字格
過渡:漢字寶寶也有家,你們知道他們住在哪里嗎?他們的家就是“田字格”。(出示課件,課件中呈現田字格中的“上”,不是米字格)
1.這里還有個有意思的故事呢:從前,每個漢字寶寶都擁有這樣一畝田,四條邊框就是警戒線,無論漢字寶寶筆畫多、少,長得胖、瘦,還是簡單、復雜,都不能觸碰或者超出四條邊框線哦,那樣太危險了。漢字寶寶們都很聽話、守紀律,只要出現就必定站在田字格的“中央”,留出四邊空地。(上留天,下留地,左右有空隙。)
2.認識“田字格”
田字格被“橫中線”“豎中線”劃分出的四個小格,分別是左上半格,左下半格;右上半格,右下半格。現在同桌之間,一人說名稱,一人指一指,看能不能準確找到這四個半格。
(課件呈現田字格,分別標出四個半格的名稱)
【設計意圖】
以講故事和兒歌方式為學生講解田字格及書寫注意事項,栩栩如生的故事情節,生動的田字格拍手操,激發低年級學生學習興趣,促進學生幼小銜接,符合兒童學習心理。
培養習慣,指導書寫
1.以兒歌形式呈現各方面習慣培養要求。(呈現自編的寫字姿勢歌、握筆歌、漢字書寫歌)
2.以“看描寫比練”為要求,引導學生書寫課后田字格中漢字“一、二、三、上”。
3.以“正確、端正、整潔”為三星標準評價。
活動一:
◆師:孩子們,請你仔細看動畫,觀察田字格中的漢字,大膽想一想你覺得“一”字也是筆畫橫,它像什么呀?書寫時需要注意什么?
(預設:我覺得兩頭粗中間細像個大骨頭。我覺得“一”字稍微向上翹,像放在肩膀上的扁擔,前面低一點,后面高一點。)
師:你們觀察的真細致,看到了筆畫橫的特點,獎勵一顆觀察星。
◆老師指導演示——體會書寫美
師:神奇動畫又要出現了,睜大眼睛這次請你看仔細,漢字“一”是怎么寫的呀?(看筆順)(預設:從左向右,左低右高)
師:這就是漢字“一”的“筆順”,跟老師一起伸出小手書空吧。
口訣——“輕起筆,斜用力,頓筆、回筆要牢記。”
◆師:請幫漢字寶寶“一”來看一看,它住在田字格家里的什么位置呢?(預設:它寫在田字格中間)
◆師:請你還要注意,“一”字寶寶在豎中線左右兩邊,長度是一樣的。
◆仿照學習“一”字的方法,學習“二、三”
活動二:
◆學生觀察重點筆畫“豎”,再通過動態展示強調運筆方法與方向,最后說說占格位置。
◆學寫生字“上”(寫字小老師講解)
一看結構:獨體字
二看筆順:3畫(動態呈現)從上到下,先橫后豎。
三看關鍵筆畫:豎寫在豎中線上,短橫寫在橫中線上方,下橫要長一些。
◆學生書寫后,教師及時反饋并開展自評與互評。
評價標準:
【設計意圖】
觀察是認識事物的基礎。寫字教學首先要指導學生觀察字形,弄清漢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關鍵筆畫。在觀察時,培養寫字小老師進行指導,漢字字形更容易深深扎根于學生的心中。
多種形式讀文,認形正音
1.全班自讀課文,讀準字音,讀通句子。(在此過程中尤其關注“三四上”的讀音,出現問題及時糾正)
2.同桌兩名同學一人一句順序讀。
3.一個小組內的同學“開火車讀”。
4.兩個小組交替讀——四個小組同學隨機讀——全班打亂讀。
節奏朗讀,積累語言
1.師:孩子們,兒歌我們已經會讀了,可是幾個漢字寶寶走丟了,誰來幫幫它們?(課件出示學習單)
此時可采取“趣味游戲牌”的方式,將缺失的生字字卡作為游戲牌,同桌互補依次出牌。
2.師:生字寶寶都回來了,讓我們通過拍手的方式,利用這首節奏歡快的兒歌一起來歡迎他們吧。(師示范拍手讀兒歌,學生模仿,繼而學生拍手接力,重復拍手誦讀)
3.會背的同學可以把書扣在桌子上,拍手背一背。
【設計意圖】
本課是一首節奏明快、富有韻律的兒歌小韻文,對于初入小學的孩子們讀起來朗朗上口,把生字寶寶看作富有生命的群體,借助齊聲拍手的形式,調動孩子們參與熱情,感受朗讀的節奏美,培養語感、背誦全文。
4.補充積累
這些調皮的生字寶寶又藏在下面的詞語里了,你還能找到它們嗎?誰來讀一讀,找一找?
一心一意 三心二意 不三不四 五光十色
#小學一年級語文學習#
語文單元教學設計13
學習目標
1、認識“頸、厲”等8個生字。會寫“頸、鄭”等12個生字。能正確讀寫“高傲、鄭重、厲聲、京劇、倘若、侍候、脾氣、供養、鄰近”等詞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自己喜歡的部分。
3、體會作者對動物的思想感情,學習作者具體生動描寫動物的寫法,養成仔細觀察的習慣。
4、抄寫課文中生動有趣的句子,注意積累語言。
教學重、難點
體會作者對動物的思想感情,學習作者具體生動描寫動物的寫法。
課前準備
1、準備白鵝掛圖或白鵝活動情景VCD,“凈角出場’'VCD。
2、收集有關“鵝”的故事和古詩。
第一課
導入揭題
1、出示白鵝活動資料(VCD或圖):同學們,老師今天給你們帶來了一個動物朋友,仔細看看它是誰?你喜歡它嗎?
2、你熟悉鵝嗎?看到鵝你會想到些什么?
a、出示駱賓王的《鵝》,齊讀:“鵝,鵝,鵝,曲項向天歌。
白毛浮綠水,紅掌撥清波。”
b.王羲之寫“鵝”的故事。
過渡:七歲的駱賓王寫鵝,妙趣橫生,大師豐子愷筆下的鵝又是什么樣子的呢?你們想知道嗎?
初讀感知
1、出示導讀:
a.自由讀文,遇到生字詞多讀幾遍,讀不順的句子多讀幾遍。
b.你喜歡大師豐子愷筆下的鵝嗎?為什么?請在相關文字旁寫上喜歡鵝的原因。
c、有什么不懂的地方,請在相關文字邊上打上“?”。
2、學生自由讀文,完成“導讀”要求。
3、檢查生字詞。(注意多音字和容易讀錯的字)
4、交流。(可以用說理由、感情朗讀、表演等形式)
a、學生交流自己喜歡的部分。
b.小結:同學們談得真好,讀出了自己的喜愛之情,把作者筆下的這只白鵝活靈活現地展現在我們面前。
c、全班齊讀課文一遍。
5、質疑。
a、學生提出問題,教師梳理、板書。
b、選取有價值的問題作為教學的重點。如:
第二自然段在全文中的作用?白鵝有哪些特點?作者怎樣具體描寫這些特點?
細讀解疑
1、自由讀文,思考:第二自然段在全文中的作用?
2、四人小組討論。
3、全班交流。(可采用以下三步,幫助學生理解過渡句的作用。)
a.出示第二自然段,討論:鵝的高傲表現在哪里?
b.理解“更”的'用法。(承上啟下,突出“下”o)
c、讀寫結合訓練。
題目《我的爸爸》
內容:a、在生活上,爸爸無微不至地關心我、照顧我。
b.在學習上,爸爸對我的要求十分嚴格。
要求:請根據本篇作文的兩個重點內容,給這篇作文寫一個起“承上啟下”作用的過渡段。
4、小結。
a、承上啟下。
b.點明鵝的特點。
c、告訴我們白鵝的高傲表現在“姿態;叫聲、步態、吃相”四個方面。
總結
咱們班的同學學習的本領真強,通過自己讀書、討論,解決了自己提出的問題。我們不僅簡單了解了豐子愷筆下具有高傲特點的白鵝,而且學習了“承上啟下”的寫法,這種過渡方式使文章結構嚴謹,條理清晰,在今后的作文中希望同學們能加以應用。
語文單元教學設計14
教學目標:
1、通過認真觀察插圖,讀書中的兒童詩,能從詩歌中感受到小作者對雪人的眷念之情。
2、在生活真誠地與人交往,并學會表達自己的真情實感。
3、通過用直接或者間接的方式向父母表達真摯的謝意的行動中,懂得報答,學會感恩。
4、根據要求完成習作,注意敘事清晰,結構完整,抓住任務的心理活動和神情變化反映人物的情感。
教學重點:學習習作要求,能根據要求完成習作。
教學難點:根據要求完成習作,注意敘事清晰,結構完整,抓住任務的心理活動和神情變化反映人物的情感。
教學過程:
一、 歌曲導入《讓世界充滿愛》,為學生創設一個溫馨的氛圍。
二、 愛是love, 愛是 Amour,愛是人類最美麗的語言。人們用音樂來表達,用畫面來表達,用語言來表達。相信心中有愛的你能從這樣的音樂、畫面、語言中讀懂其中深意。
三、 觀察圖畫
從圖中你看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雪后放晴,太陽出來,小女孩依依不舍地與雪人告別。)
四、 讀懂小詩、感受情感
自由讀,讀通、讀順。
結合上圖,再讀小詩。思考:從中你感受到了什么?(上半部分的惋惜、難過、無奈,下半部分的真情告白)
五、感情朗讀,表達情感。
六、 其實愛并不遙遠,愛就在我們的身邊。補充:《媽媽的.愛》劉丙鈞 《父
愛無言》
七、 爸爸或者媽媽做的一件什么事情讓你特別感動。
八、“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正如〈〈念親恩〉〉中唱到的那樣:父
母親愛心 柔善像碧月 常在心里問何日報
雖然我們報答不了父母對我們的養育之恩,但是我們至少可以通過語言表
達自己內心深深的感激和謝意。
將自己對父母真心想說的話寫在紙上。
相互交流,完善自己想表達的意思。
九、要求:回家后直接或間接表達自己的感謝之情。
注意觀察父母的神態和動作。關注自己的內心感受。
十、明確習作要求
1、記敘父母關愛自己最受感動一件事。
2、由衷而又自然地直接或者間接表露對父母的敬意或愛意。
3、注意觀察父母的反應,尤其是語言、神態以及動作。
4、將事情的經過記敘完整。
十一、寫法指導
如何使場面描寫生動感人。
1、環境描寫進行鋪墊
《愛之鏈》第一自然段
《愛如茉莉》
2、關注細節,抓住人物的神態、動作、語言
引用《愛之鏈》中的第四自然段。
作者抓住喬伊的修車動作與神態,把喬伊認真負責的助人態度刻畫得淋漓盡致。
如:腳腕被蹭破了 沒穿襪子 摘下破手套 喘著粗氣 清水鼻涕也流下來了 兩只手上沾滿了油污
如《愛如茉莉》
第七自然段:母親在住院前的囑咐(語言描寫)
父親趕往醫院那急匆匆的腳步。(動作描寫)
清晨病房中感人的畫面(環境描寫)
十二、學生習作
板書設計:
習作2
1記敘父母關愛自己最受感動一件事。
2、由衷而又自然地直接或者間接表露對父母的敬意或愛意。
3、注意觀察父母的反應,尤其是語言、神態以及動作。
4、將事情的經過記敘完整。
附:歌詞:念親恩
長夜空虛使我懷舊事
明月朗相對念母親
父母親愛心
柔善像碧月
懷念怎不悲莫禁
長夜空虛枕冷夜半泣
遙路遠碧海示我心
父母親愛心
柔善像碧月
常在心里問何日報
親恩應該報
應該惜取孝道
惟獨我離別
無法慰親旁
輕彈曲韻夢中送
語文單元教學設計15
教學要求:
1、 語海暢游-----同義詞、邏輯訓練、加標點。
2、 積少成多---《送孟浩然之廣陵》
3、 閱讀平臺---《心靈創可貼》
4、 能說會道----講述我家的故事。
5、 筆下生輝----自己家中感人的事情。
教學重難點:
1、閱讀平臺---《心靈創可貼》
2、能說會道----講述我家的故事。
3、筆下生輝----自己家中感人的事情。
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
教學方法:討論法、練習法等。
教學時數:3課時
教學步驟
第一課時
教學內容:學習“語海暢游”,完成“讀讀背背”和“閱讀平臺”。
教學過程:
一、學習“語海暢游”。
1、 出示文字幻燈:板書有課本中的例子。
2、 認真讀讀以下字,你發現了什么?
3、 小組內討論,交流字的注意點。
4、 出示幻燈
“一起”和“一同”……
學生讀這組字,并開火車進行口頭說句。
說說你發現了什么規律?
學生做練習,教師檢查反饋。
5、出示課本例子
6、學生做練習,教師反饋做練習情況。
(1)把“學生”刪掉,因為其他三個都是表示年齡的。
(2)把“少年”刪掉,因為其他三個都是表示職業的。
(3)把“電視”刪掉,因為其他三個都是表劇種的。
(4)把“電影“刪掉,因為其他三個都是表示家用電器的。
7、(1)出示課外練習,學生做練習。
(2)學生做課本中加點的練習。
8、反饋練習情況。
(1)電燈、電話、留聲機是愛迪生發明的。人們稱他為“發明大王“。
(2)他小時候記性很好,不到三歲,就能背誦杜甫的《絕句》。人們稱贊說:“這小孩多可愛呀!”
9、出示課外練習,學生做練習。
二、讀讀背背
1、出示古詩
2、全班齊讀,同桌互相抽查,熟讀成誦。
3、各個小組內交流對古詩的理解。
4、各個小組推薦代表發言,教師適時點撥。
三、閱讀平臺-----《我是中國人》
1、指名分段朗讀短文《心靈創可貼》,要求讀得流利、連貫。
你讀懂了什么?
2、 作者在這篇短文中告訴了我們什么?
3、 自瀆短文,想一想,每個自然段寫了什么?
4、 你喜歡蘇茜嗎?為什么?
5、 學生自由發言,要求說出理由。
6、 讀了這篇短文,你有什么話要對大家說的嗎?
(我們應該學習蘇茜那可富有愛心的童心。她是一個善良的小姑娘,是一個關心他人的小姑娘。)
四、作業背誦《送孟浩然之廣陵》
第二、三課時
教學內容:“能說會道“”筆下生輝“
教學過程:
一、 復習導入新課
背誦、默寫《送孟浩然之廣陵》
二、 能說會道-----講述我家的故事
1、教師讀題目要求。
2、本次的'練習對我們有什么要求呢?
3、展示學生自己的照片并先在小組內進行歸類,分組,推選出發言代表。
4、各個小組派代表發言。
二、 筆下生輝------寫“家鄉”
1、 指名讀題目,其余思考:題目給我們提出了什么要求?
2、 反饋思考情況。
3、 幻燈出示要求:
(1) 想一想:怎樣把文中感人的部分寫具體呢?。
(2) 怎樣把你的真實感受寫出來。
(3) 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進行討論。
三、 總結
學生寫作文,教師隨堂指導
四、 作業
1、 完成習作
2、 小組內交流自己的習作。
3、 將自己寫的文章展示給同學看。
【語文單元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語文單元教學設計02-23
語文單元教學設計07-22
語文單元教學設計[精選]01-12
語文單元教學設計優秀08-05
語文單元教學設計(優秀)07-24
語文單元教學設計15篇02-23
語文單元教學設計(15篇)02-23
語文第四單元教學設計03-15
語文第五單元教學設計03-01
語文第三單元的教學設計07-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