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語文單元教學設計15篇
作為一位不辭辛勞的人民教師,可能需要進行教學設計編寫工作,借助教學設計可以更好地組織教學活動。我們應該怎么寫教學設計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語文單元教學設計,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語文單元教學設計1
教學目標:
1、理解孟子提倡的“舍生取義”的內涵,以及在現實社會中的意義。
2、積累文言詞語;欣賞《孟子》散文的語言特色。
3、理解孟子所闡述的“義”的含義,懂得生命的價值與意義,正確對待人生道路上的重要抉擇,把握人生,慎重選擇。
4、感受孟子文章語言自然流暢,節奏鮮明的特點,強化朗讀背誦,積累文言詞語;善于聯系當代,聯系個人生活實際,拓展探究,更好地借鑒古人的思想精華。
教學重點:目標3.
教學難點:目標4.
教學方法:朗讀、研討。
課型:新授課。
課時數:3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生命是可貴的,但生命的價值與意義決不僅僅停留于“活著”。當面臨生死抉擇時,該怎樣做出自己的決定?文中孟子關于“義”的論說,對今人仍不無啟迪。
二、整體感知課文內容:
1、孟子,名軻,字子輿,戰國時鄒人。他受業于孔子的孫子子思的弟子,是儒家繼孔子之后又一位重要的代表人物,后稱為“亞圣”。孟子生于戰國諸侯混戰最激烈的時期,他提出“民貴君輕”、對人民作一定的讓步、反對掠奪性戰爭等主張。為此,他到各國去游說諸侯,反對“霸道”,提倡以“仁”“義”為中心的“仁政”、“王道”。他繼承和發揚了孔子的思想,希望能夠在諸侯中選出一位王天下的君主。由于他的這些主張與當時激烈混戰的社會狀況不符,所以均未被統治者所采納。孟子退而與弟子著書,遂成《孟子》。
2、《孟子》是先秦諸子杰出的散文著作,內容包括孟子的政治學說、政治活動、哲學思想和個性修養。《孟子》與《論語》同是語錄體散文,但與《論語》相比,它篇幅較長,內容也更具體,描繪也更細致。《孟子》比喻準確形象,語言犀利酣暢,感情洋溢飽滿,說理深刻透徹。
3、性善說:孟子的哲學思想屬于主觀唯心主義,最具代表性的是他的“性善論”,認為人生來就有善良的本性。他說:“人性之善也,猶水之就下也。人無有不善,水無有不下。”
還說:“惻隱之心,仁也;羞惡之心,義也;恭敬之心,禮也;是非之心,智也。仁義禮智,非由外鑠(給與)我也,我固有之也。”孟子的人性說中有合理的成分,他特別強調后天環境和教育對人的影響,以及自我修養的作用。認為“逸居而無教,則近于禽獸”,“生于憂患,死于安樂”;要求人們反躬自求,“養浩然之氣”,做到“舍生取義”,“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4、學習生字:
一簞食(dān)一豆羹(gēng)蹴爾(cù)鄉為身死(xiàng wéi)
.....
所惡(wù)得我與(yú)今為宮室之美為之(wèi wéi)
....
5、教師范讀,學生自由讀課文。
三、默讀課文,理清條理:
第一部分:(從開頭至“賢者能勿喪耳”),由設喻引出“舍生取義”的論點,并說明“義”的美德就是人所固有的。舍生取義是人的“本心”。(比喻論證、對比論證、道理論證)第一層:(從開頭至“舍生而取義者也”),以魚與熊掌不可得兼而取熊掌為喻,引出生與義不可得兼則“舍生取義”的論點。
第二層:(從“生亦我所欲”至“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惡有甚于死者。”),對自己的
論點“舍生取義”是人的“本心”的進一步論證。先正面再反面分析闡發自己的觀點。
第三層:(本段最后一句),作者得出結論:其實人都有向善之心,之所以賢者才能做到“舍生取義”是因為賢者能夠保持“本心”而已。
第二部分:(從“一簞食”至結尾),“舍生取義就是喪失“本心”,人應該保有本心。”不能“見利忘義”,否則就是失掉了人所固有的“羞惡之心”。(舉例論證、對比論證,道理論證)
第一層:(從“一簞食”至“乞人不屑也”),從正面舉例論證不能見利忘義。“一簞食”、“一豆羹”關系到人的生死,但若用無禮的方式施舍,就是路人、乞丐也不接受。這一事例充分證明,最普通的人也有羞惡之心,寧愿餓死而不失義。
第二層:(從“萬鐘則不辨禮義而受之”至“是亦不可以已乎”),從反面舉例論證不能見利忘義。首先指出一些顯貴的人“不辨禮義”就接受優厚俸祿。緊接著以一個反問句,說明他們接受的原因是利欲熏心,為私利所蔽。然后用三個排比今昔對比,批判他們重利輕義、見利忘義的行為。“是亦不可以已乎”是一句反問,更增加了批判的力量。
第三層:(最后一句),與第一部分結束相呼應,人應該保有本心。“本心”就是人原來固有的“羞惡之心”,也就是“義”、“善”的本性。
四、教師小結:
本文是一篇論述道德標準和政治節操的說理散文。作者以嚴肅的態度,莊重的言語,闡述生死與“義”的關系,指出義的價值高于生命。一個正直的人,有道德修養的人,應當為義而生,為義而死,在必要時要“舍生取義”,而不能“見利忘義”。不辨禮義而貪求富貴的行為是不足取的。
五、布置作業:研討與練習一。
第二課時:
一、復習導入:
照應:指的是行文時說過的話,在后面適當的地方重提,予以強調,或補充發揮的手法。
照應有下列幾種:
1、扣題照應,即在文中對文章的題目作出交代。
2、首尾照應。即在篇末對其開頭進行照應。
3、前后反復照應。即在幾個相應的段落中前后各自照應。
4、與伏筆照應。前文留有伏筆,后文進行照應。
5、既與題目相照應,又與開頭或前文相照應。
6、人物的照應。前文寫某一情節、擱筆轉寫他事,后文進行照應。
7、情節照應,前文某一情節、擱筆轉寫他事,后文進行照應。
8、論點的照應。前文提出論點、層層論述,最后通過歸納對前面的論點進行照應。
二、利用工具書,翻譯課文。
三、古漢語知識:
1、通假字:
(1)、故患有所不辟也(通“避”,躲避。)
(2)、萬鐘則不辯禮義而受之(通“辨”,辨別。)
(3)、所謂識窮者得我與(“得”通“德”,即恩德。這里是感激的意思。“與”通“歟”,語氣詞。)
(4)、鄉為身死而不受(通“向”,從前。)
2、古今異義:
(1)、一豆羮(古義:古代盛肉或其他食品的器皿。今義:現常為豆類名稱。
(2)、是亦不可以已乎(古義:這。今義:常用作判斷詞。)
3、一詞多義:
(1)、與:讀yú,句末語氣詞,表示反問。例句:所識窮乏者得我與;給。例句:呼爾而與之,行道之人弗受。
(2)、而:連詞,連接修飾語和中心語。例句:蹴爾而與之,乞人不屑也;連詞,連接主語和謂語,含有“卻”的意思。例句:由是則生而有不用也
(3)、于:介詞,表示比較。例句:所欲有甚于生者;介詞,引出動作的對象。例句:萬鐘于我何加焉
(4)、是:指示代詞,這個,這樣。例句:非獨賢者有是心也;這樣看來,由此看來。
例句:是亦不可以已乎。
四、合作探究:
1、孟子在文中提出的主要觀點是什么?
2、文章開頭寫“魚”和“熊掌”有什么作用?為什么魚和熊掌不可得兼?
3、“所欲有甚于生者”的“所欲”和“所惡有甚于死者”的“所惡”分別指哪些事情?
4、“非獨賢者有是心也”中的“是心”指什么,“舍生取義”的含義是什么?
五、背誦全文。關于本文的論點,有的說是“舍生而取義”;有的說是人在任何時候都不要違背“義”,“舍生而取義”是最高要求。你的看法呢?與同學討論一下。
明確:本文講的是每個人都有“本心”,無論在什么情況下,人都應該保有自己的“本心”。
只要“本心”在,即使在生死關頭,人也能經受住考驗;而如果喪失了“本心”,人就會做出虧心事來。其實,僅對本文的結構進行一番分析,我們也可以看出,它的主旨是講每個人都有“本心”和保有“本心”的重要性。
六、說說下面各組句子中劃線的詞的意思或用法是否相同。
1、所識窮乏者得我與;呼爾而與之,行道之人弗受。
2、蹴爾而與之,乞人不屑也;由是則生而有不用也。
3、所欲有甚于生者;萬鐘于我何加焉。
4、非獨賢者有是心也;是亦不可以已乎
七、結合本文及《〈孟子〉二章》談談《孟子》散文的語言特色。
明確:
1、明白曉暢,通俗易懂,很少使用生僻詞匯。
2、大量使用排偶句。這樣就使文章讀起來節奏感強,并且富于文采和氣勢。
3、善于比喻,這些比喻大多是根據生活常理設計的。如《生于憂患,死于安樂》里舉的戰爭中的事例,《魚我所欲也》中舉的“魚”和“熊掌”不可得兼的例子。這種取義淺近的比喻,既使他所講的道理易于為人接受,又使文章富有文學趣味。
八、教師小結,布置作業:研討與練習二。
第三課時:
一、再讀課文,分析討論文章思路:
1、學生朗讀課文,思考:本文的`論點是什么?怎樣提出來的?為什么不直接提出來?
明確:論點是:“生,亦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義者也。”
這個論點是由“魚’’和“熊掌’’的比喻引出來的。先設比喻而后提出論點,這是因為“魚”與“熊掌’’是人人皆知的美味,而“熊掌’’是其中更為美者。二者不可兼得,取其中±最美者合乎情理也符合邏輯。由此及彼,由淺人深,引出“生”與“義”的論題來,自然,明曉。
2、論點提出以后,文章是怎樣圍繞論點逐層論述的?
明確:提出“生與義不可得兼,則舍生取義”的論點后,首先從正面指出人之所以能“舍生取義”,是因為人皆有“欲生不為茍得,惡死有所不辟”的思想。然后再從反面說明,如果人只是欲生惡死,那么什么事都可以做得出來;可是事實上,“義”超過了“生”,所以人能夠不貪生,不避死。這種羞惡之心,人人皆有,賢者更能保存而不喪失。接著舉例說明,人即使在饑餓時仍有羞惡之心,自古以來就有寧死不食“嗟來之食”的人。最后,文章陡然一轉,“鄉為身死而不受”,現在“萬鐘則不辯禮義而受之”,又是為了什么呢?難道是“為宮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識窮乏者得我與”?先前為了“義”可以“舍生”,現在卻為了高官厚祿和物質享受就舍掉了“義”,這種行為不是應該停止嗎?
總之,這段文章是說,能做到“舍生取義”是人有羞惡之心;如果不顧羞恥,不辯禮義而受“萬鐘”則失掉了“本心”,這種行為是應該停止的。全文旨意就在這一勸勉上。
二、這篇文章主要運用了哪些修辭方法?
明確:運用了比喻、對比、排比等。
比喻。“舍魚而取熊掌”是一個巧妙而貼切的比喻,它恰當地說明了在人們所喜愛的兩件事物不能同時兼得的情況下,就必須擇優而取。“一簞食,一豆羹”也是比喻,說明飲食對饑餓者雖然重要,但不合乎禮義也寧死不食,從而證明了“義”重于“生”,突出了主題。
對比。生和義比,義比生更可貴;死與不義比,不義比死更可惡。又用假設方式與事實作對比,贊揚了舍生取義的人。最后用“不食嗟來之食”與“不辯禮義而受萬鐘”作對比,贊揚了舍生取義的精神,批判了那些只貪圖榮華富貴而不顧禮義廉恥的權貴們。這就起到了突出中心思想的作用。
排比。通篇皆是。既有助于逐層深入分析,又能增強文章的氣勢和論辯力量。
三、引導學生討論本文的論證方法。
1、用類比論證法提出論點。文章一開頭,就提出“魚”和“熊掌”都是好吃的東西,但如果兩樣不能同時得到,那就舍魚而取熊掌。接著,提出“生”和“義”兩樣都很貴重。
2、用正反對比的論證方法,顯出兩類不同的人,有的能保持本心,有的則失去本心。第一部分中用假設的推理,第二部分中用前后兩種不同的態度作對比,然后得出結論,使讀者心悅誠服
四、討論:《魚我所欲也》一文在思想內容上有何進步性、局限性?
明確:《魚我所欲也》的論點是“舍生取義”。孟子認為,如果把生命看得比義更重要,就會做出各種不義的壞事來。他表揚了那些重義輕生、舍生取義的人;斥責了那些茍且偷生、貪圖享受、為利忘義的人。這種思想顯然有它的進步性。當然,孟子在文中闡發了唯心主義的性善說,說什么羞惡之心人皆有之,這是不合事實的。此類糟粕,應予剔除。
五、教師小結:
“生,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兼得,舍生而取義者也。”孟子一言,警醒幾千年。多少仁人志士追隨著“取義”之路,開拓了一條精忠之道。縱使路途再漫長,也要上下求索的屈原,終因遭毀謗,為了證明自己的清白,懷著悲憤投入汩羅江,“亦余心之所善兮,雖九死其猶未悔”的文天祥,被囚禁獄中寧死不屈,含生取義,留名千古。魯迅以筆代槍,在文壇掀起千層浪,留下了“我以我血薦軒轅”的動人詩句。
對于今天的我們,親歷和與義的重大抉擇也許很難得,但我們的人生不管選擇。我們一直在選擇,謹慎地選擇。
六、布置作業:研討與練習三。
七、板書設計:
26、魚我所欲也
舍生取義是本心(講道理)——提出中心論點:舍生取義;從正反兩面闡述論點:“義”重于“生”;得出結論。
舍義取利失本心(擺事實)——正面舉例:證明“義”之存在;反面舉例:揭示“見利忘義”;對比論證:再次證明論點。
語文單元教學設計2
【教材分析】
本組教材以“成長的故事”為專題,編排了精讀課文《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那片綠綠的爬山虎》和略讀課文《烏塔》《尺有所短寸有所長》。《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講述了少年周恩來在感受到中華不振的現實之后,立志為振興中華而讀書的事;《那片綠綠的爬山虎》是作家肖復興回憶1963年葉圣陶先生為他修改一篇作文并請他到家中做客的事;《烏塔》講的是一個14歲的德國女孩烏塔一個人在歐洲旅游的事;《尺有所短寸有所長》則以書信的形式,講了一個小朋友向一位作家請教如何與人和睦相處、平等交流的事情。
【教學建議】
一、《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
1、先交流課前搜集的資料,了解課文的時代背景和周恩來的生平事跡
2、初讀課文,知道文章寫了哪幾件事。
3、深入閱讀,重點引導學生體會少年周恩來的志向,并聯系全文深入思考周恩來立下這個志向的原因是什么。
4、教學后,可以讓學生談談課文哪些部分給自己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并暢談自己讀文后的感受。
二、《那片綠綠的爬山虎》
1、課前布置學生查找葉圣陶和肖復興的資料,初步了解這兩位作家。
2、初讀時,引導學生了解課文寫了哪兩件事,知道這兩件事雖然有著密切的聯系,但也存在著獨立性,然后引導學生一部分一部分地學習:
⑴第一件事葉講老給“我”批改作文,是本文的重點部分。可以讓學生先自讀這部分內容,提出不懂的問題。教師重點引導學生就“葉老是怎樣修改‘我’的作文的”和“‘我’有什么感受”這兩個問題進行交流,以幫助學生理解課文內容,了解修改作文的方法。
⑵課文第二件事,語句含義深刻,是教學的難點。要通過反復朗讀,抓關鍵詞語揣摩其含義。
3、回歸整體:
討論課文為什么以“那片綠綠的爬山虎”為題。
4、引導學生聯系生活實際談談自己的學習收獲,特別是在寫作和修改作文方面的收獲
三、《烏塔》
1、課前師生一起觀察歐洲地圖,了解歐洲地圖的主要國家、著名城市,以幫助學生理解課文內容。
2、學生自由閱讀課文,借助工具書自學課文中的生字和新詞,再把課文讀正確、讀流利,了解課文寫了一件什么事?
3、學生帶著問題讀書,引導學生思考:課文中哪些內容反映了烏塔在生活上的獨立?一邊讀一邊找出相應的句段,并在空白處寫下自己的理解,然后再進行交流。
4、通過讀好烏塔的語言來體會人物的特點。
5、教師引導學生就學習課文時產生的問題想法談談自己的見解。
四、《尺有所短寸有所長》
1、學生自讀課文。
2、引導學生圍繞“課文主要提出了一個什么問題”“如何解決這個問題”“從中悟出些什么”展開討論,讓學生各抒已見。
3、鼓勵學生推想:
國強的問題還有可能回是什么原因造成的?你對此有何看法?引導學生結合自己的經歷暢所欲言。
4、教師還應根據文后的提示,討論從課文中發現的書信的格式、寫法。
5、課后,可以建議學生之間互通書信。
五、語文園地七口語交際
閱讀習作的三個提示,自主選擇自己喜歡的一項進行口語交際練習。
根據相同選題,組成若干個小組合作交流,注意傾聽,互相補充、完善。
a、成長的故事可以采用編演短劇或配樂講故事等形式交流。
b、“從《烏塔》想起的“可把自己的經歷與烏塔進行對比,著眼于烏塔的獨立精神和自理能力,不要只一味批評家長的束縛。
c、圍繞“如何與周圍人交往”或“怎樣才能過個有意義的生日”進行討論,舉行一場小型辯論會,搜集一些資料,用事實來說服人。
習作指導
認真審題,寫出特點。
三項習作,不論是內容還是形式都有各自的特點,習作時要注意把特點體現出來。
a、內容充實具體。
b、寫出自己的.真實感受。
c、運用平時積累的語言材料。語句通暢。
d、正確使用標點,不寫錯別字。
我的發現
①各自輕聲朗讀小林、小東的對話,想想自己從中有何發現。
②指名朗讀。說說自己的發現。
③交流各自的發現。
日積月累
①采取多種方式反復朗讀名言。
②小組交流各自對名言的理解。
③全班交流,互相補充。
④背誦名言。
⑤說一說自己喜歡的其他名言,鼓勵平時積累。板報上專辟一角,每周一句名言。
⑥把自己最喜歡的名言寫在自己隨時看到的地方,鼓勵自己。
展示臺
①課前觀察展示臺中的圖片,閱讀學習伙伴的話,歸納展示內容。
②小組討論展示內容、展示形式,提出建議,確定本組展示形式。
③班長了解各組的展示準備,協調展示情況。
④舉行“成長的故事”展示會。各組輪流介紹,然后參觀學習
語文單元教學設計3
內容簡介
本單元有一首古詩《靜夜思》,感情真摯,意境深遠,反映了外出游子的靜夜思鄉之情。《小小的船》是一篇韻文,課文語言優美,易于激發兒童朗讀的興趣,驅遣他們的想象。《陽光》這課給我們描繪了陽光給萬物帶來的生機與美麗──禾苗更綠了,小樹更高了,有形有色一幅色彩斑斕的圖景,讓孩子明白這一切都是陽光的功勞。《影子》與《比尾巴》是兩首小兒歌,讀起來親切上口,活潑俏皮,極富兒童情趣的語言,能激起學生朗讀的欲望。
總體構想
整個單元的教學分為三個部分:
第一部分:教科書教學
模塊一 識字
模塊二 理解內容
模塊三 寫字
模塊四 口語交際與習作
第二部分:讀整本書教學──《擠不破的房子》
第三部分:語文實踐活動──猜猜我畫的器官
第一部分 教科書教學
學習目標
認識54個生字,會寫18個字。
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感受詩歌和課文所描繪的美好意境,產生對中華傳統文化的熱愛之情。使學生生發熱愛大自然的情感。感受陽光的美好與高貴
模塊一 識字
1.通讀課文,讓孩子在文中圈出本課的生字寶寶。讀完兩遍后,并讓學生給生字注上拼音。這樣又強化了學生對生字的一遍認識。
2.同桌互相學習生字,讓同桌討論認為簡單、會認的生字,并用符號標記下來。還要找出你們認為難記的生字,并一起想辦法記住他。
3.檢查識字情況:讓同桌的代表說出你們都會認的生字,并說出你們認為難記的生字,說出你們識記的方法。如用加一加的方法:吧:口+巴用減一減的方法:影──景。或用換一換:很──跟。通過讓學生總結識字方法,這樣鍛煉了學生自己認字的能力。
4.能過游戲檢查對生字的認字:做了拼音卡片和生字卡片。以找朋友的游戲,讓學生去找對生字。這樣有趣地激勵了孩子認字的能力。
【設計說明:本單元的字稍有一些難度,在識字時多對學生灌輸識字方式,多對識字方式進行訓練,相信學生會在識字上有提高。】
模塊二 理解內容
1.預習的指導:學新課之前,先讓學生自己借助拼音讀課文,并圈出本課的生字。
2.初讀課文:讓學生標出本課的自然斷,同桌以一人讀一段的形式去讀,這樣鍛煉了同桌的合作學習。
3.精讀課文:學生熟讀后,創設意境,讓學生體會作者的語境,如《靜夜思》,這首詩寫了作者對家鄉的思念之情。引導學生說說想念時,你的心情是什么樣的,讓學生試著去讀一讀。
4.句子的分析:在課文中,讓學生找出文中的句式,并讀出來,個別指導,進行比較讀。如:陳述句怎么樣,問句該怎樣讀。通過比較,讓學生體會。
【設計說明:初步感知課文,讓學生通過課文,初步感受祖國的美好河山,感受中國的傳統文化。】
模塊三 寫字
書寫生字時,讓學生做到三個一,學生坐十分鐘還可以,不一會就趴下了,只能及時給孩子糾正。可以用獎勵的方式,如寫字之星了,評選前三名,這樣可以讓孩子做到正確的寫字姿勢。
教寫生字,把生字寫在黑板上,每個生字易寫錯的筆畫用彩筆勾畫出來。這樣加深孩子的印象。那些易錯的生字,也可以編成小故事讓孩子去記。如車:是這樣記的:橫(車頭)撇折(車尾)橫(輪胎)豎(開起來了)這樣比較有意思的就記住這個生的筆順。
【設計說明:寫字教學是小學低年級階段的教學重點,學習漢字并寫好漢字是作為一個中國人必備的素質和基本能力的體現。本單元繼續對學生進行各個筆畫的`教學,讓學生對書寫漢字產生濃厚的興趣,并及時糾正書寫習慣。】
模塊四 口語交際與習作
本單元練習孩子的說話能力,開始讓學生學寫句子,為了讓學生慢慢接觸句子,我就開始讓學生寫一些簡單的句子,可以利用上課前的十分鐘,寫一句,我說的話。如:彎彎的月兒像小船,讓學生用拼音寫出來。也可以,自己寫一句想說的話。
“這樣做不好”是人們對不良行為進行勸說的通常說法。文中第一幅圖是幾個小男孩在草地山踢足球,一位大姐姐在旁邊勸他們不要在草地山踢足球。第二幅圖上一位阿姨在洗蘿卜,水龍頭開著,盆里的水嘩嘩的往外流,一位朋友看見了,勸說阿姨要節約用水。
教學的重點是學生通過討論弄明白“在草地上踢球”和“浪費自來水”這兩種做法為什么不對,該怎樣勸說。
【設計說明:借助本單元的表達內容,我讓學生話說說他們的父母在家里是怎樣打掃衛生的,多數孩子說的挺具體。學習勸說別人不要做有損公共利益的事情,說話時要有禮貌,并能夠勇于表明自己的態度。】
語文單元教學設計4
第四單元教材分析
第四組教材緊扣“細心觀察”這個專題,共編排了三篇精讀課文:《花鐘》講對植物的有趣觀察和發現;《蜜蜂》講對動物的細心觀察和試驗;《玩出了名堂》講在玩耍中對物品的觀察與發現,一篇略讀課文《找駱駝》,一個語文園地(包括口語交際、習作、日積月累、寬帶網),內容豐富多彩,并滲透了在觀察中要用心思考、勤于動手,才能有所發現的意識。
第四單元專題是“細心觀察”,在教材導語中提示了本專題,又提示學生留心觀察,在《花鐘》后又引導學生去觀察周圍的花和其他事物,還建議寫觀察日記。在《玩出了名堂》后安排小練筆“寫寫玩中的樂趣或收獲”。“口語交際”讓學生說說最近觀察了什么,有哪些新的發現。“習作” 則讓學生寫一則觀察日記。在“日積月累”中要求學生讀背反映四季瓜果蔬菜的農諺。而“寬帶網”則引導學生去搜集和閱讀更多的觀察與發現的故事。前面有布置、中間有鋪墊、后面有拓展、交流。從中可以看出各種活動之間是相互聯系,密切配合的。
教學目標: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了解課文內容。
2、學會本單元的生字38個、詞語49個。
3、采用多種形式引導學生背誦、積累優美的語言。
4、培養學生對自然界、對科學的興趣和認真觀察的習慣,啟發學生在觀察中有所發現,有所收獲,做生活的有心人。
教學重點: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了解課文內容。背誦、積累優美的語言。
2、培養學生觀察事物的習慣和能力,學習寫觀察日記。
教學難點:
1、引導學生積累課外閱讀和生活中獲得的新鮮語言材料。
2、組織語文實踐活動,促進語文能力的`提高。
3、指導學生寫觀察日記。
教學方法:
一、加強口語交際與習作的整合
1、話題提供習作的素材。
2、說得有序、清楚是寫得連貫、生動的前提。
二:加強小練筆
1、充分挖掘教材中的練筆資源。引導學生寫寫觀察日記
2、有效利用生活中的練筆機宜引導學生走進生活
3、充分調動學生的興趣,給他們一些美好的感覺。
語文單元教學設計5
第一單元教材分析
一、教材簡析:
第一單元有四篇課文,其中《我們的民族小學》《金色的草地》《爬天都峰》是精讀課文。課文從多個側面反映了豐富多彩的兒童生活,體現了我國各族兒童之間的友愛和團結。
有的講述了兒童在大自然的懷抱里自由自在、快樂的成長以及它們是如何用兒童的眼光和心靈去觀察去感受大自然的;有的通過記述兒童攀登黃山天都峰,反映了兒童對人生的思考和感悟;有的贊美了鄉村兒童純樸、勤儉、熱愛勞動的好品質。課文內容豐富多彩,充滿了童真、童趣。
二、單元教學目標: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體會童年生活的多姿多彩,感受大自然的生活樂趣。
3.掌握36個生字和46個詞語。
三、教學重點:
1.了解我國各族兒童間的友愛團結以及它們幸福的學習生活。
2.培養學生熱愛大自然的感情,感受大自然給我們生活帶來的樂趣。
3.體會“我”和老爺爺如何在相互鼓舞下,堅定信心戰勝困難的。
4.培養自讀能力,使學生感受到勞動是快樂的。
四、教學難點;
理解課文內容,體會我國各族兒童在友愛與團結。
五、課時安排:
《我們的民族小學》(2課時) 《金色的草地》(2課時)
《爬天都峰》(2課時) 《槐鄉的孩子》(1課時)
《語文園地一》 口語交際1課時 習作1課時 基礎訓練1課時
1.我們的民族小學
一、學習目標
1.認識“壩、傣”等5個生字。會寫“坪、壩”等12個字。能正確讀寫“坪壩、穿戴、打扮”等19個詞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讀出對這所民族小學的喜愛之情。
3.背誦自己喜歡的部分課文,抄寫描寫窗外安靜情景的句子。
二、教學重點:
1、識字、寫字。
2、理解課文內容,積累優美詞句。
三、教學難點:
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讀出對這所民族小學的喜愛之情。
四、教學方法:情境導入法、圖片展示法、啟發談話法等。
五、教學準備:
1.課前發動學生搜集有關我國少數民族服飾和風情的圖片、文字資料。
2.具有云貴地區少數民族特色的音樂磁帶或CD碟片。
3.詞語卡片。
六、教學時間:2課時
七、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舉行“民族風情”展示會
我國是一個多民族的大家庭。五十六個民族,五十六朵花。不同的的民族有不同的服飾,更有不同的風俗。下面我們舉行一個“少數民族風情”展示會,請你展示自己找到的有關圖片,介紹自己了解的少數民族的情況。
學生展示介紹,教師提示學生著重介紹少數民族的服飾特征、生活習俗。
二.視學生介紹情況,教師利用課后資料袋中的圖片,補充介紹課文中涉及的傣族、景頗族、阿昌族、德昂族等少數民族的情況。
三.評選最佳學生,頒發小獎品。
揭示課題,范讀課文。
1.在我國西南邊疆地區,有好多民族聚居在一起,共同生活,和睦相處。不同民族的孩子們也在一所學校共同學習。就有這樣的一所民族小學,大家愿意不愿意去參觀一下?
2.板書課題:我們的民族小學。
3.教師配樂范讀。選擇具有云貴民族風情的樂曲,如《小河淌水》、《蝴蝶泉邊》、《有一個美麗的地方》等配樂。
四、自學生字新詞,試讀課文。
1.這所民族小學美不美?大家肯定想親自去走一趟,轉一圈。請你自己試著讀課文,遇到不認識的生字根據注音拼讀一下,讀不通順的地方反復多讀幾遍。
2.學生試讀。
3.指名分自然段朗讀。
教師相機出示每小節中帶生字的新詞,正音、鞏固。學生感到陌生的詞語也該提示。
第一自然段:坪壩(bà)絨球花傣(dǎi)族景頗(pō)族
阿昌(chāng)族德昂(áng)族絢麗多彩
第三自然段:蝴蝶孔雀舞摔跤(jiāo)山貍
第四自然段:鳳尾竹搖晃(huàng)
五、分組朗讀,組間比賽
1.分小組朗讀,每組讀一自然段,各組練習。
2.各組練習后進行比賽。
鞏固字、詞,指導寫詞。
1、指名讀生字,新詞。
2、指導書寫課后田字格中的字。
a.著重分析指導“戴、蝴、蝶、雀、舞”。并且黑板上田字格中示范。
“戴”,半包圍結構,右上包左下,注意各部分位置,相互要結合緊湊。
“蝴”左中右結構,相互要靠近些。
“雀”字“小”字下邊的撇(丿)要長些。
“舞”字中間四豎要寫短小、靠攏些,第三橫要長些,整個字第十三畫是撇折。
b.學生寫字。
3.抄寫詞語表中列出的
第二課時
一、復習舊課,導入新課
1.指名朗讀生字、新詞,檢查生字、新詞掌握情況。
2.導入:通過上一課的學習,我們已經感受到了民族小學的美。這一課我們要急需朗讀感悟,我們會進一步地發現民族小學的美和課文的美。
二、分段讀議,加深感悟
1.第一自然段
a.請各自輕聲讀第一段,想一想讀著這部分課文,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可引導學生從上學路上的景色、不同民族學生的服飾、到校后的活動等方面想象、講述。
c.大家一邊在頭腦中展開想象一邊朗讀就能讀得更入情入境,誰來讀一讀?
d.配樂朗讀這一段。
a.“當,當當!當,當當!”大青樹上的鐘聲敲響了,民族學校的學生開始上課了。請各自輕聲朗讀第二、三自然段,想象一下民族小學的孩子是怎樣上課學習的,說說你是怎么知道的。
b.學生各自讀課文,然后交流。
教師引導學生結合自己認真上課的情況想象補充,譬如:大家專心聽講,窗外有猴子蹦來跳去都不去張望;大家積極開動腦筋回答老師提出的問題,小手舉得高高的;讀書時整齊響亮,聲音抑揚頓挫……
c.如果你是一棵小樹、一只小鳥、蝴蝶或者一只猴子,看到小朋友們學習這么認真,課文朗讀得這么動聽,你會怎么做?
引導學生轉換角色,入境體悟窗外的安靜,體會仿佛是周圍的花草鳥蟲猴子都被教室里優美的讀書聲吸引,靜靜地欣賞,不忍打攪。
反復朗讀這幾句話。
一幅情景?想象描述。朗讀有關句子。
a.這所民族小學留給你什么印象?交流感受。
b.我們參觀了這所民族小學,了解了他們上學、上課學習、下課活動的情景,多么美麗的民族小學,多么可愛的學生!參觀結束了,讓我們說上幾句道別的話。
三、感情朗讀,比賽背誦
1.課文寫得很美,你喜歡哪一部分?請你有感情地朗讀一下。
2.把你喜歡的部分背下來,看誰先背出來。
把描寫窗外安靜的句子抄在作業本上。
四、作業
你們的課余生活是怎么安排的?讓我們把每天的課余生活記錄下來。可以用日記的方式來記,也可以用列表格的方式來記,以后我們再來交流。
八、小結
民族小學的學生們快樂、幸福。大家在學習的同時,要珍惜我們今天的學習生活,努力上進。
九、板書設計: 穿戴
1、我們的民族小學 學校 好朋友
語言
2、金色的草地
一、教學目標:
1. 引導學生只要仔細觀察生活,就會發現許多有趣的現象。教育學生保護花草樹木,愛護大自然。
2. 繼續培養學生自主、合作的學習能力。
3. 學習本課的11個生字。
二、教學重點:
1. 引導學生只要仔細觀察生活,就會發現許多有趣的現象。教育學生保護花草樹木,愛護大自然。
2. 學習本課的11個生字。
三、教學難點:
蒲公英開花與合攏,造成草地顏色不同的原因。
四、教學方法:
情境導入法、實物演示法、啟發談話法等。
五、教學準備
課件、蒲公英的實物、圖片
六、教學時間:
2課時。
七、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 利用圖畫激發學生的興趣,導入新課。
1、 出示圖片:蒲公英
同學們,見過這種植物嗎?對,它就是蒲公英。
板書:蒲公英
2、 交流收集到的資料。
蒲公英,別名“黃花地丁”,菊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含白色乳汁,葉蓮座狀平鋪,匙形或狹長倒卵形,羽狀淺裂或齒裂。開黃色舌狀花。果實成熟時形似白色絨球。
3、 板書課題:金黃的草地
(1) 質疑:讀了課題,你有什么疑問?
疏疑:草地是綠色的.,為什么說是金色的?
(2) 聯系對蒲公英的介紹,請你把蒲公英和金色的草地連起來,說一句話。
(二) 學習生字、新詞。
1、 讀準生字字音,在課文中圈劃出生字,再讀讀由生字組成的詞語,理解詞義。
2、 檢查,重點指導。
讀準字音:呵欠傍晚一本正經
記住字形:弟:中間的長豎不出頭。
返:“反”字的最后一筆注意變化。
3、 在生字本上書寫本課生字,老師巡回指導。
(三)初讀課文,了解內容。
1、 自由讀課文,標畫自然段,思考每一個自然段講了什么內容。
2、 給課文分段。
全文共五個自然段,可分兩部分。
第一段(第1、2自然段):每當蒲公英開放時,草地變成金黃色。我們常揪掉蒲公英來尋開心。
第二段(第3至5自然段):蒲公英白天開,晚上合,草地也因他們的開合改變著顏色。我們發現后便喜愛上了這種小花。
板書設計:
蒲公英
(早晨) (中午) (傍晚)
綠金色的草地 綠
第二課時
(一)導入新課。
1、 播放課件或觀察掛圖:在草地上盛開著一片蒲公英,他們金黃金黃的,太美了!
2、 看完畫面,給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3、 板書:金色的草地
把你看到的感受印在腦海里,與同學們讀課題。
(二)細讀課文,體會情感。
1、 學習第一、第二自然段。
(1) 自由讀第一、二自然段,找出與你感受相同的句子,然后再讀一讀。
(2) 指名讀,評讀。
(3) 看到這片金色的草地,“我們”的心情如何?
(4) 你想感受一下吹蒲公英的感覺嗎?
出示實物,讓學生參與進來感受。
(5) 練習讀第一、二自然段,體會童趣。
2、 學習第三至五自然段。
過度:蒲公英一直是金色的嗎?“我”有了一個什么新發現呢?
(1) 自由讀第三至五自然段,思考:“我”有什么新發現?
(2) 總結:蒲公英的花瓣是可以合攏的,它隨著時間變化而一張一合,張開就是金色的;合攏就是綠色的。
(3) 這個發現令“我”非常驚訝,大家再來讀讀第四自然段。
(4) 有了新發現后,“我們”有什么變化?
(5) 為什么“我們”不再揪它了?
(6) 從“我”的變化看,你有什么感受?
八、總結課文、 升華情感。
1、 學習本課后,你有什么感受?相互交流。
2、只要仔細觀察生活,就會發現許多有趣的現象。
九、 板書設計:
早晨 中午 傍晚
綠色 金色 綠色
合張合
蒲公英會合攏
3、爬天都峰
一、學習目標
1、認識“陡、鏈”等6個生字。會寫“爬、峰”等11個生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重點讀好對話,讀出不同人物的語氣和心情。
3、了解課文的主要內容,體會“我”和老爺爺如何在相互鼓舞下,堅定信心戰勝困難的過程。
4、懂得善于從別人身上汲取力量,培養學生從小不怕困難、奮發向上的品格。
二、教學重點:
1、識字、寫字、理解詞語。
2、了解課文的主要內容,體會“我”和老爺爺如何在相互鼓舞下,堅定信心戰勝困難的過程。
三、教學難點:
懂得善于從別人身上汲取力量,培養學生從小不怕困難、奮發向上的品格。
四、教學方法:
情境導入法、實物演示法、啟發談話法等
五、教學準備:
1、生字卡片。
2、教學掛圖。
3、收集有關黃山天都峰的VCD、圖片、文字介紹等。
六、教學時間:2課時。
七、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 一以舊引新,扣題導入
1、記得二年級時我們學過一篇課文《黃山奇石》,了解了黃山的雄奇秀美,誰愿意挑一段自己最喜歡的課文來背給大家聽?
2、今天,老師要帶大家去黃山三大奇峰之一的天都峰,誰愿意來介紹一下你收集的天都峰圖片資料?板書:天都峰
3、這篇課文寫誰爬上了這陡峭的天都峰了?他們又是怎樣爬上去的呢?板書:爬天都峰
(二)自讀課文,學習生字
1、帶著問題聽教師范讀課文,了解課文大意。
2、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朗讀課文,如:自由朗讀、圈點生字,同桌互聽互讀等。要求把字音讀正確,把課文讀通順。
3、自學生字,讀準字音,想辦法記住字形。
4、檢查生字詞自學情況。
a. 小組內拿出生字、詞語卡片,互相認讀、正音。
b. 全班開火車賽讀,比一比哪一組讀得既響亮又準確。
c. 小組交流各自學習生字、巧記字形的方法。
(三)通讀課文,感知大意
1、指名逐段通讀課文,聯系上下文疏理字詞含義。
石級:石頭臺階。
仰望:抬頭望。
攀著:(抓著鐵鏈)向上爬。
心顫:心在顫抖,說明心里很害怕。
鯽魚背:結合看圖理解,天都峰最險處。它是一道長十幾米,寬不過1米的狹長光滑的石脊,石脊兩旁是萬丈深淵。
2、按“爬山前-爬山時-爬山后”的順序把文章分為三部分,再用自己的話說說每一部分的主要內容,疏通課文大意。
(四)指導寫字,掌握筆順
1、教師范寫“辮”字,提示書寫時左中右三部分要寫得緊湊,學生描一遍、臨一遍。
2、指導學生觀察、書寫其余生字。
(五) 布置作業
1、正確、較流利地朗讀課文。
2、抄寫本課生字、詞。
3、把課文第2段描寫天都峰又高又陡的句子抄下來,讀一讀、背一背。
第二課時
(一)緊扣課題,承前啟后
1、作者寫爬天都峰,為什么要用“爬”而不用“登”字?
討論后使學生明白:因為天都峰高而陡,用“爬”更能準確反映出登山的費力、艱難。
2、(出示天都峰的多媒體畫面)讀第二自然段,邊讀邊想象,把文中的話變成自己腦中的“畫”。
學生練讀后指名交流、教師評議,引導學生感受天都峰的險峻挺拔、高不可攀、令人生畏。
(二)深入讀議,體會“我”受鼓舞爬上峰頂
1、在爬山之前,望著又高又陡的天都峰,“我”心里是怎么想的?默讀課文,圈點勾畫,想想從哪些詞語、句子中看出“我”有害怕畏懼的心理。
指名交流,出示并指導讀好問句“我爬得上去嗎?”、感嘆句“真叫人發顫!”以及語氣詞“啊”“哩”等,讀中體會“我”缺乏自信、畏懼退縮的心理。
2、結果“我”爬上峰頂了嗎?自由讀課文的第8至10自然段,出示“我”說的話,指名朗讀。
3、“我”看到了什么從而下定決心爬上峰頂呢?自由讀課文第3到7自然段,想想我的心理發生了怎樣的變化。
a. 出示第4段重點句,引導學生深入討論交流,從中感受到“我”受老爺爺爬山鼓勵而下定決心爬上峰頂的內心活動。
b. 體會“我”的心理,指導朗讀3、4自然段。
4、“我”是怎么爬的?自由讀6、7自然段,畫出描寫爬山動作的詞語。
a. 學生讀書圈劃。
b. 學生交流。引導學生聯系上下文,體會“奮力”是拼盡全身力氣的意思。
從“攀著鐵鏈”、“手腳并用向上爬”可以看出爬山的艱難。
c. 引讀第7段,從“終于”二字上體會爬得辛苦、上山后的喜悅。
d. 體會爬山的艱難、上山后的喜悅,指導朗讀6、7兩段。
(三)啟發想象,明白“老爺爺”也是受鼓勵爬上峰頂的
1、老爺爺為什么也能爬上峰頂呢?帶著這些問題一邊讀,一邊想。
多媒體出示思考題:
a. 老爺爺來到天都峰腳下,心里怎么想
b. 他看見了小妹妹,心里又怎么想呢
c. 后來,他是怎樣爬上天都峰的?
2、小組討論、交流,讓學生明白他倆始終相互鼓勵,老爺爺也是受到“我”的勇氣鼓勵爬上峰頂的。指導朗讀。
(四),明白道理
1、讀爸爸的話,討論:“汲取”是什么意思,“我”和老爺爺是怎樣互相“汲取”力量的?
2、你從“爸爸”所說的話中懂得了什么道理?鼓勵學生大膽發表自己的看法。
(五)課外延伸,交流課余生活
1、這幾天,你是不是把自己課余生活記錄下來了呢?請你把一周學做的事情記錄下來,別忘了寫上自己的收獲、感受。
2、指名交流,師生評議。
八、總結課文:在人與人相處中,要相互學習,相互鼓勵,共同進步,不管多大的困難也能克服。
九、板書設計:
奮力
一會兒…….一會兒 勇氣
3、爬天都峰 手腳并用 從別人身上吸取力量
(高 陡) 爬呀爬
終于爬上頂峰
4、槐鄉的孩子
一、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讀出槐鄉孩子采槐花勞動的歡愉。掌握生字詞。
2、了解槐鄉孩子采槐花的方法,和同學交流讀后的感受。
3、熟讀自己喜歡的句子。
4、引導學生從小樹立熱愛勞動的觀念。
二、教學重點:
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讀出槐鄉孩子采槐花勞動的歡愉。。掌握生字詞。
三、教學難點:學會閱讀
四、教學方法:讀----思---發表見解---體會---再讀
五、教學準備:槐樹、槐花圖片。
六、教學時間:1課時
七、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
1、暑假中讓你最快樂的事情是什么?
2、順勢切入。
今天老師帶你們去槐鄉看看哪里的孩子有什么快樂的事情?
(二)初讀課文。
1、自學課文:
⑴默讀課文,劃出不認識的生字,借助拼音或請教同學。
⑵劃出哪些不懂的地方。
⑶槐鄉的孩子給你留下什么樣的印象?
2、小組合作學習:
①試讀課文,互相糾正讀音。
②交流在預習中不懂的地方。
(三)研讀課文。
1、通過小組合作學習,你們讀懂了什么?
隨學生回答,相機點撥。
2、又有哪些問題沒有解決?
師生共同討論解決問題。
3、你覺得槐鄉的孩子怎么樣?有哪些可愛之處?
4、選擇自己喜歡的語句有感情地讀一讀。
八、總結課文
同學們在生活中也要積極參加一些力所能極的勞動,你會體會到勞動給人帶來的快樂 。
九、板書設計:
4、槐鄉的孩子 鉤 槐米 換學費
《槐鄉的孩子》教后反思
課堂上把重點放在了讓學生在讀的過程中體會出槐鄉孩子的懂事、吃苦耐勞和以苦為樂的特點,因為是略讀課文,所以我就只提了一個問題,槐鄉的孩子與我們有什么不同呢?讓學生通過各種方式的讀說自己讀了課文后的的體會。學生在回答時,大都抓住了“勤勞的槐鄉孩子是不向爸爸媽媽伸手要錢的,他們上學的錢是用槐米換來的.”及槐鄉孩子的勤勞,對此學生感受最深,槐鄉孩子以苦為樂的精神,是靠我點出來了,當時有部分學生說第三段寫的槐鄉孩子干活時的樣子寫得很好,當時天很熱他們還在干活.我就趁機引導學生朗讀體會當時天氣的熱,又讀一讀描寫干活時的句子,學生體會到孩子們勞動時是很快樂的。學生已經能夠通過讀文理解文中的內涵,但總結的能力不行,大都是只看到點,看不到面。反思本節課,雖然課文都是由學生具體讀,但都是我直接參與指導方法等,是我一步步引著走的,屬于半放半扶。下次的略讀課我打算完全放手,由各學習小組的組長和學生一起學習。
語文單元教學設計6
教學目標:
1、認識8個生字。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想象兵馬俑的神態與氣勢,激發民族自豪感。
教學重難點:
1、感受秦兵馬俑的宏偉氣勢。
2、想象秦兵馬俑鮮明而豐富多樣的神態。
教學準備:
課件
教學時間:1課時
教學過程:
學生展示課前兩分鐘
一、導入
師:1974年在西安市臨潼區發現秦始皇的陪葬坑——兵馬俑坑,轟動了中國,震驚了世界,是20世紀最偉大的考古發現之一。今天,我們就來學習第19課,感受秦兵馬俑的宏偉氣勢。師板書課題,學生齊讀課題。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課文內容。
學生自由朗讀課文,并思考:秦兵馬俑給你的印象是什么?指生說說自的想法。
三、檢查、交流:
1、白板出示生字:指名朗讀。
2、白板出示詞語:指名朗讀。
3、指名朗讀課文,說每一自然段講什么意思。
4、從過渡段入手給課文分段。(將3至10段歸并在一起。引導學生用過渡段概括段意。)
四、細讀課文,感受秦兵馬俑的氣勢。
1、指名朗讀課文第二自然段,課文從哪些方面來表現秦兵馬俑的規模宏大?
學生交流:
(1)三個俑坑的總面積和兵馬俑的數量;一號坑的長、寬、面積和兵馬俑的數量。
(2)這一段在說明方法上有何特點?
列舉了大量的數據,增強直面感受。
(3)人們看到如此規模宏大的秦兵馬俑會有什么感受?(走進大廳,人們無不為兵馬俑的恢弘氣勢和高超的制作工藝所折服。)
引導學生換種說法,體會它的規模宏大。
走進大廳,所有的人都為兵馬俑的恢弘氣勢和高超的制作工藝所折服。
走進大廳,人們怎能不為兵馬俑的恢弘氣勢和高超的制作工藝所折服?
(4)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第二段。
3、學生讀第三段,感受兵馬俑的類型眾多,個性鮮明。
(1)學生交流,朗讀相關語句。
(2)小結:每一件兵馬俑都是極為精美的藝術珍品。
4、齊讀最后一段。
(1)這一段寫了什么?與第一段是怎樣呼應的?劃出相互呼應的句子。
(“舉世無雙的秦兵馬俑是我國享譽世界的珍貴歷史文物"與"這在古今中外的'雕塑史上是絕無僅有的。”)
(2)找出兩句中的一對近義詞。("舉世無雙"與"絕無僅有")
(3)體會句中體現出的秦兵馬俑的珍貴歷史價值,流露出的擁有這樣的歷史文物的自豪之感。
五、總結課文
課文生動地描繪了秦兵馬俑(規模宏大)、(類型眾多)和(個性鮮明)的特點,反映了中華民族的聰明才智,表達了作者對光輝燦爛的中華民族藝術的熱愛。
六、課后延伸:
1、抄寫文中的詞語。
2、有感情朗讀課文。
七、板書:
規模宏大
語文單元教學設計7
一、新課導入
上節課,我們了解到了這個小姑娘竊讀的各種滋味。這節課,我們將通過文中有表現力的語句,進一步品讀竊讀的小姑娘的復雜心情,和她一起去感受閱讀的快樂。
二、自學指導
(一)語言品析
1.請找出你印象最深刻的寫“我”“竊讀”的句子并加以品析。
【交流點撥】
(1)“我跨進店門,暗喜沒人注意。我踮起腳尖,使矮小的身體挨蹭過別的顧客和書柜的夾縫,從大人腋下鉆過去,喲,把短發弄亂了,沒關系,我到底擠到里邊來了。”“跨、踮、挨蹭、鉆、擠”這幾個動詞很有表現力,通過這一細節動作的描寫,形象地寫出了“我”“竊讀”的'辛苦,表現了“我”對書的急切渴望。
(2)“我的眼睛過于急忙地尋找,反而看不到那本書的所在。從頭來,再數一遍。”“急忙”一詞寫出了“我”找不到那本書時內心的焦急心情。
(3)“我的腿真夠酸了,交替著用一條腿支持另一條,有時忘形地撅著屁股依賴在書柜旁,以求暫時的休息。”“因此我要把自己隱藏起來,真是像個小偷似的。有時我貼在一個大人的身邊,仿佛我是與他同來的小妹妹或者女兒。”“交替著用一條腿支持另一條”“撅著屁股依賴在書柜旁”“貼”等細節描寫,形象地寫出了“竊讀”的辛苦。
(4)“一頁,兩頁,我如饑餓的瘦狼,貪婪地吞讀下去。”運用比喻的修辭手法,把自己比作“瘦狼”,那樣“貪婪地吞讀下去”,形象生動地寫出了“我”對書的酷愛。
(5)“我合上最后一頁——咽了一口唾沫,好像所有的智慧都被我吞食下去了。”“咽了一口唾沫”這一細節描寫,形象地寫出了“我”讀書的滿足與快樂。
2.“記住,你是吃飯長大,讀書長大,也是在愛里長大的!”請你談談對這句話的理解。
【交流點撥】
“吃飯長大”指的是成長所需的物質條件,“讀書長大”則是指成長所需的精神食糧。糧食哺育的是身體,書籍哺育的是靈魂,一個身體與智慧不斷增長的人,才是健康成長的人。“在愛中長大的”是指作者得到了店員的關心與幫助,讓自己明白這世界還是充滿愛的,同時也表達了自己內心的感激之情。
(二)技法賞析
文中插入自己竊讀的方法以及竊讀時的饑餓難耐的回憶片段,這是什么記敘順序?有什么作用?
【交流點撥】
這是插敘;豐富了文章內容,極力渲染了自己竊讀之辛苦,強調了自己對書的酷愛。
(三)課堂小結
課文中雖然只是記錄了林海音在少年時期讀書的一小段經歷,但她對讀書的癡迷由此可見一斑,這也為她日后走上文學創作道路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三、板書設計
有表現力的動詞
有表現力的語言
比喻的修辭手法
插敘的記敘順序
四、拓展延伸
林海音忍受腿酸腰麻、饑腸轆轆,經歷擔憂和懼怕,在酸甜苦辣的交織中,卻仍舊說“我很快樂”。閱讀下面這段文字,你有什么感悟呢?
一次,我和一位法國朋友一起在虹橋火車站候車,這位第一次來中國的朋友突然問我:“為什么中國人都在打電話或玩手機,沒有人看書?”我一看,確實如此,人們都在打電話(大聲談話)、低頭發短信、刷微博或打游戲。
【交流點撥】
“讀圖時代”很少有人能沉下心來認真閱讀了,不閱讀的中國人,令人憂慮。
語文單元教學設計8
復習引入
1、出示第二自然段:“鵝的高傲,更體現在它的叫聲、步態、吃相中。”
齊讀。
2、引入:上節課咱們通過學習,知道了作者從“姿態、叫聲、步態、吃相”四方面表現白鵝高傲的特點。那么作者是怎樣具體描寫這些特點的?咱們今天還是用讀書、討論的方法來解決你們提出的這個問題。
自學探究
你覺得作者是怎樣具體描寫的呢?請在感受較深的詞句邊上寫旁注,并嘗試讀出自己的體會。
討論交流
1、小組討論、交流自己的體會。全斑交流。
2、理解“叫聲”
a、出示:“厲聲呵斥”、“厲聲叫囂”、“引吭大叫”。
聯系上下文及生活實際,說說你對這三個詞的理解。
(聲音嚴肅、大聲斥責、大聲叫喊吵鬧、放開喉嚨大叫)
b.聯系生活,想象“狗的狂吠”是怎樣的情景?(讓人害怕)
作者說鵝的叫聲不亞于狗的狂吠,為什么要這樣寫?
(突出白鵝看守門戶的本領;突出對白鵝的喜愛。)
c、小結:從字面上看,作者好像并不喜歡白鵝,實際上恰恰是對它“看守門戶”的本領的贊美。
d.有感情朗讀。
e、你們喜歡這樣的描寫嗎?文中還有多處這樣的描寫,你能找出來說一說、讀一讀嗎?
3、理解“步態”
a、(VCD播放京劇中凈角出場的情景):同學們仔細看這段影片,這是京劇中凈角出場的情景,看后談談你的體會。(交流中結合理解“步調從容、大模大樣”)
b.朗讀第四自然段,加深體會。
c、小結:作者發現了鵝與鴨的步態的些許差別,并準確地描寫出鵝的步態特點,寫得這么貼切,他平常該多仔細觀察啊1
d.你在讀文中,還有沒有這樣的.體會?能不能舉例說說呢?
4、理解“吃相”。
a、聯系上下文,用自己的話說說鵝“三板一眼、一絲不茍”的吃相。讀出自己的體會。
b.想象“狗偷吃、鵝咬狗”的情景,并讀出其中的趣味。
c、交流“人伺候鵝”的情景。
5、小結:作者仔細觀察,細致描繪,有詳有略,這種寫作方法值得大家學習。
課堂練習
1、把自己喜歡的句子找出來,并抄一抄,讀一讀。
2、四人小組內交流。
拓展活動
簡介豐子愷,推薦豐子愷作品。
板書設計
語文單元教學設計9
教材分析:
本篇課文是一篇短小劇本,反映的是發生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法國某城市的故事。女主人伯若德夫人的家是反法西斯組織的一個聯絡點,為安全起見,伯若德夫人把一份秘密文件藏在半截蠟燭里。為保住蠟燭里的秘密,伯若德夫人、杰克、杰奎林用自己的智慧和勇敢與敵人展開了驚心動魄的斗爭。
教學目標:
1、通過朗讀課文的訓練,體會伯諾德夫人一家在危急關頭與敵人周旋時表現出的沉著、鎮定,學習他們的愛國精神。
2、通過朗讀,體會伯諾德夫人一家的沉著、鎮定,抓住文中人物的動作、神情、語言、心理等細節,并指導用課本劇形式表演出來。
教學重難點:
通過對課文的有感情朗讀,關注細節描寫,感悟伯諾德夫人一家的鎮定、沉著。
學情分析:
課前可布置學生了解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歷史背景,以便更好地理解課文內容。引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以便更好地揣摩人物的語氣,把課文讀好。課時安排:1課時 教學準備:
課件(課文重點段落、重點詞句)。
教學過程:
一、抓字詞,感知大意
師:老師要檢查一下你們預習得怎樣?出示一組詞指名讀。
1、伯諾德夫人、杰克、杰奎琳:
回憶課文說一說這三個人物的關系,他們是干什么的?
(外國人的名字很難念,用誰能把它讀對,讀好聽來檢查對課文的部分生字學習情況,以及對課文的預習情況。)
讀得不錯,再來考考你們。
2、絕密、絕妙、危機、厄運:
這些詞意你懂嗎?看來似乎很簡單,但是真正弄懂詞語意思就應把它放入課文中,詞語只有回歸課文中,才有生命的活力,才有生活氣息。
⑴ 絕密:
絕:最,極。極端的機密,不能泄露一點。
課文中講的是絕密的什么?為什么是絕密的呢?
(師生補充介紹:野心勃勃的法西斯德國,在占領波蘭之后,第二次世界大戰正式拉開了序幕,法國成了德國擴張勢力的第二個目標,殘暴的德軍對法國人民肆意進行侵略、屠殺,頑強的法國人民奮起抵抗,戰爭中,一切情報都是至關重要的,因為情報關系到國家的命運,人民的安危!婦女兒童是該受保護的,但他們也不得不奮起反抗,參加革命工作。)
⑵ 絕妙:
極巧妙,令人意想不到。
課文中講的是絕妙的什么?絕密的'情報是用絕妙的主意來收藏的,伯諾德夫人想到的絕妙主意是什么呢?為什么不藏在整段蠟燭中,而是半截蠟燭呢?
(伯諾德夫人真是一位出色的情報員,這個絕妙的主意凝聚了她所有的智慧。)
⑶ 危機、厄運:
文中危機指什么?會引起什么后果?
(對于伯諾德夫人一家,對于情報站來說,對于整個法國人民來說,都會帶來一場不堪設想的厄運。)
這個環節旨在檢查學生對課文的熟悉程度,從詞語入手,使其在具體的語言環境中、在具體的故事情節中具有豐富而恰當的含義,整體感知課文的主要內容,為下文的精讀做了必要的鋪墊。
小結過渡:傳遞情報的工作是極其危險的,伯諾德夫人收藏絕密情報的主意再絕妙,危機也不可避免。文中出現了幾次危機?
二、品細節,讀中悟情
1、面對危機,伯諾德夫人是這樣做的。
出示句子:
她看著兩個臉色發白的孩子,急忙從廚房取出一盞油燈??
自由讀,說說你的感受,關注了哪些詞,從中讀懂什么?
學生交流:“輕輕”“ 急忙 ”“看著這兩個臉色蒼白??”心里想些什么?萬一??萬一??(引讀)
師:一場危機似乎過去了,可是伯諾德夫人輕松的心情沒有持續多久,那位中尉又把冒著青煙的燭芯重新點燃,預示著危機再次出現了。
同學們,如果我們要真正走進這一場沒有銷煙卻又驚心動魄的斗爭中,真正感受人物,必須抓住細節,這些細節就藏在課文中,藏在人物的語言、動作、心理活動中,這些細節也許只是一個字,一個詞,一個句子,剛才我們就從“輕輕”這個細小隨意的動作感受到伯諾德夫人的從容、鎮靜,面對危機,兒子杰克和女兒杰奎琳又是怎樣與德軍周旋的呢?請同學們用心地讀讀5、6自然段,細心地品味,可在旁邊寫上自己的感受。
(歸納學習方法,讓學生也來關注字詞句等細節,從中折射出人物內在的品質和精神。讓學生體會詞語,只有回歸文本之中,才有生命的活力,才是積極和充滿生活氣息的,才是有血有肉的。引領學生自己在課文描述的情節和細節中,關注那些“含義豐富、含情脈脈”的詞句,使他們既獲得對文本的深入理解,又獲得對語言的準確感受。)
2、學生自學,交流:
交流:杰克語言(找借口)點出語言→機智。
師述:蠟燭在一寸寸燃燒,厄運在一步步逼近,每個滴答聲都仿佛是一記重錘敲在一家人的心上,此時的杰克還能找出借口,可見他是多么鎮定、機智啊。
⑴ “慢慢地??”
⑵ “天真冷,我到柴房去搬些??”
⑶ “從容地”“默默地坐等著”,他在等什么呢?用“要是??”說說他當時心里想的話,萬一蠟燭燃燒到金屬管處就會自動??秘密就會暴露,情報站就會遭到破壞,同時??
⑷ 出示“燭焰搖曳,發出微弱的光??”指名讀。
在“可怕的東西”處停頓,為什么是可怕的?
(回復到前文的萬一??感受情報的重要。
再讀,點出“似乎”,她為什么那么敏感?
此情此景,你能用幾個詞來表達當時危急的狀況嗎?
空氣在此時似乎凝固了,屋子里靜得出奇,我似乎能聽到他們的心跳聲,突然,小女兒杰奎琳打破了寧靜,她說了什么?誰來讀一讀?注意到她是怎么說的嗎?嬌聲說話,你會對誰嬌聲說話?
(指名讀一讀。)
同學們都笑了,是在這輕松的課堂上,但杰奎琳是在怎樣的處境下嬌聲說話的呢?現在她面對的誰?你能從中感受到什么?
(智慧,沉著,鎮定??)
你還關注到了哪個詞?在如此緊張的情況下,這樣一個小女孩??
三、演人物,深化認識
師述:正當她踏上最后一級樓梯時,蠟燭熄滅了,危機過去了,但我們的心久久不能平靜,文中鮮活的人物形象深深地印在我們腦海里。如果我們將課文編成課本劇,表演出來一定很精彩,因為我們在座的都是天才般的演員,你最想用心扮演文中的哪個人物?為什么?(表演課本劇之前,先讓學生來說一說怎么演,這個指導細節旨在深化學生對人物形象的認識,對伯諾德夫人家中的每個人都有更深刻的印象,用鬼子的兇惡狡猾反襯母子三人的鎮定、勇敢、機智、從容的寫作方法的感受。)
四、布置作業
1、有感情朗讀課文。2、默寫詞語。
語文單元教學設計10
教學目標
(1)教會學生誦讀,讓學生在吟詠之中加深理解,熟讀成誦。
(2)引導學生從形象入手,體會詩的意境,領會詩所表達的深刻的思想感情。
(3)幫助學生了解有關詩歌產生的歷史背景以及作者的生平、思想。
教材分析
誦讀欣賞中選擇了三首唐詩,都是與景色與關,詩人通過對景色的描寫,來抒發個人的情懷,表達各自的豪情壯志。
教學設想
通過多讀來領會詩歌的意境,通過對意象的把握來理解詩歌感情。
教學課時:三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望岳》
一、導入。
大家都知道五岳之首的泰山吧?你能否用詞、短語或語句來描繪你印象中的泰山呢?(出示視頻及圖片,請同學們自由發言。簡單點評后轉入杜甫的《望岳》)
二、板書課題,指名簡介作者。
我們學過很多杜甫的詩篇,下面我首先請一位同學將杜甫介紹一下。屏幕展示:字,子美;號,少陵野老;世稱杜工部;人稱詩圣;其詩被喻為“詩史”;現實主義詩人,與李白齊名,世稱“李杜”。其代表作有“三吏”、“三別”(新安吏、潼關吏、石壕吏;新婚別、垂老別、無家別)
三、品讀詩歌
(一)朗讀詩歌
1、配樂詩朗誦《望岳》(出示視頻和音頻材料)。學生聽讀,要求聽準字音,把握五言古詩的誦讀節奏。
2、全體學生配樂齊讀。(古箏曲)
3、學生推薦朗讀,其他學生點評。
4、教師范讀,學生輕吟。
(二)解題
問:詩題叫《望岳》,可見作者并未登上泰山,詩中句句都是寫“望”字,只是望的角度不同,有遠有近,有虛有實。試以兩句為一組看看“望”的角度有怎樣的不同。(“岱宗”兩句是遠望;“造化”兩句是近望;“蕩胸”兩句是細望;“會當”兩句是極望。)詩人由遠望到近望,由細望到想象將來登岳遠望之景,全詩以“望”字貫穿全詩,“望”字成了全詩的線索。在望岳的過程中表現了作者驚嘆、贊美、陶醉、豪邁之情。
(三)逐句理解詩歌
“岱宗”兩句。問:“夫”是個虛詞,首句意思只在“如何”(怎么樣)上,試比較“岱宗如何”和“岱宗夫如何”在語氣上有什么不同?(加“夫”則驚奇、贊嘆之情更明明,也更強烈。)泰山之北為故齊地,之南為故魯地;“青”,指泰山之色,“了”,完的意思。整句話是什么意思呢?(無論從北或是從南看,泰山是看不完的。)詩人這樣寫有什么用意?(形容泰山極高極遠。)
“造化”兩句。問:“神秀”,指英靈之氣,這是古人的說法。試聯系前面一句說說這句的意思。(泰山如此高遠,是天地間英靈之氣聚集的結果。)“陰陽”一句又是什么意思呢?(據注釋作答,再補充說明:山前為陽,日光先臨,故易曉;山后為陰,日光不到,故易昏。)這是形容泰山高與天齊。
“蕩胸”兩句。大意已見注釋。問:這兩句寫詩人望岳所見,試作具體描述(泰山中天門以上時有云團浮現,或高或低,故謂之“層云”;鳥亦時常出沒于山谷間,須睜大眼細望才能見。)表現了詩人怎樣的心情?(向往之至,亟欲一登。)由引出下兩句。
“會當”兩句。絕頂,極頂,指玉皇頂。問:詩人此刻仍在山下,但他卻能“一覽(全都看到)眾山小”,這說明了什么?(這是詩人神游玉皇頂之所見,故謂之虛景。)
(四)再次品讀詩歌,理解景色的特點,感悟詩人蓬勃的朝氣和遠大的抱負。
1、在理解詩歌意思的基礎上再次朗讀詩歌
學生在配樂下自由朗讀詩歌,同桌之間相互交流,看誰讀的最有詩意。
2、作者為什么產生如此的情感呢?他驚嘆什么,又贊美什么?為什么這么說?
因景而生情,這是客觀因素;有沒有作者的主觀因素在里面呢?當時詩人二十幾歲,這也是杜詩中年代最早的一首,字里行間洋溢著青年杜甫那種蓬勃的朝氣和遠大的抱負。
詩中哪兩句最能體現?這兩句詩中還蘊含了一番哲理,即:只要不怕困難,敢于攀登高峰,就能俯視萬物。
四、總結。
杜甫一生極為坎坷,特別是在安史之亂發生以后,他四方飄泊,居無定所,在他生命的最后三年里竟至以舟為家,他一生寫詩一千四百多首,其中95%以上都寫于這動蕩不安的生活之中。讀過這首詩后,你對杜甫有怎樣的認識?能找到他取得如此偉大成就的原因么?
學生自由發言。
第二課時《錢塘湖春行》
一、導入。
錢塘湖即杭州西湖,是我國最著名的風景區之一。唐宋以來,寫西湖的詩篇多得難以統計。如蘇軾的“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等。這首詩以即景寓情見長,寫詩人騎馬瀏覽中所見到的西湖早春風光,使人覺得生意盎然,如親見一般,真不愧為名篇。
二、感受詩歌
詩人是騎馬游西湖,所以詩里提到了“游蹤”,但詩里寫游蹤跟散文不一樣,是用不著作細致交代的,要仔細想想才看得出來。試誦讀全詩兩遍,然后說說詩人的游蹤。(從孤山的北面到湖東的白堤)
問:我們說這首詩寫的是早春景象。,是從哪些地方看出來的呢?(早鶯、新燕、亂花、淺草)
問:“湖面初平”寫的是怎樣的景象?(春水初生,湖面水位上升,與堤平。)為什么說“云腳低”?(“云腳”,指下垂的云,水位上升,湖面上的云自然顯得低了,這是早春景象。)講:杜甫有句云“日腳下平地”,形容太陽落山;李賀有句云“露腳斜飛濕寒兔”,形容露水下落之狀。腳,有下垂義。
問:“幾處早鶯”有什么含義?(鶯不多;如多,當為“處處”。)為什么“爭暖樹”。(余寒猶在,鳥兒也想曬太陽。)鶯不多,燕子多不多呢?(“誰家”猶言某家,“銜新泥”者,始筑巢也,可見也不多。)鶯是春天的歌手,燕是春天的信使,鶯燕不多,故為早春。這兩句專寫鳥兒。
問:第五、六句寫了什么?(花草)為什么說“亂花迷眼?(詩人在馬上觀花,時間長了,眼前一片姹紫嫣紅,便有迷亂之感。)這樣寫,跟詩題有關嗎?(暗切題中“行”字)寫淺草有什么用意?(草初生,故,“淺”,也是早春景象;“沒蹄”,也是暗切題中“行”字。)
問:最后兩句是怎么結住全詩的?(用抒情方式)作者在全詩中流露出了什么樣的思想感情?詩中哪一個詞最能概括這種感情?(“最愛”)
師歸納:前六句景中有情,后兩句情中有景。全詩情景交融。
三、總結。
這首詩的題意主要在一個“行”字上,“行”字寫得好,才能見出騎馬游春的樂趣。但西湖面積太大,行程太長,所以詩人只截取其中一段來寫——從孤山寺的北面寫起,至白沙堤止。開頭寫“湖面初平”是孤山寺所見之景;中間寫游程中所見;最后用“綠楊陰里”寫白沙堤之景,這樣,讀這首詩,我們自然就有了隨著詩人飽覽西湖早春景色的感覺。
第三課時《登飛來峰》
一、導入新課:
同學們,你們有沒有看過黃山上的飛來山嗎?……你們覺得奇怪不奇怪?山上為什么會有如此的一座山呢?今天我們來看王安石是怎么看的?
二、朗讀《登飛來峰》
1、教師范讀,學生輕吟。
2、全體學生齊讀并背誦。
三、在教師的點撥下品味全詩。重點品味蘊含在詩中的哲理。
1、本詩主要寫了哪些內容?
點撥要點:
首句點明了地點,第二句緊承首句而來。通過具體的描寫,進一步突出飛來山上“千尋塔”之高。一二句都是鋪墊,在此基礎上,詩人自然地寫出三四句:不怕浮云遮住了遠望的眼光,只是因為身在最高的層次。這兩句是全詩的精華,蘊含著深刻的哲理。
2、本詩是一首哲理詩,其中的哲理是如何揭示出來的?
點撥:①哲理是從具體的情境中自然提煉出來的。
②哲理是用形象生動的語言加以表達的。即哲理的詩化,詩化的哲理。
③由學生談談對這兩句蘊含深刻的詩的理解。
四、質疑活動
1、《登飛來峰》前兩句,后兩句的側重點各是什么?
2、“不畏浮云遮望眼”中的“浮云”在古代詩歌中常被用來比喻讒佞之類的小人或其他消極事物。王安石此時還沒有受到什么挫折或打擊,應該說他的心境是積極的,但他為什么會有這樣的感受呢?
3、詩人借登飛來峰觀賞景色,闡明了一個怎么樣的哲學道理?同時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要點提示:表面意思,站得越高就愈加不會被浮云遮住視線,可以看得清、看得遠;深層含義,有成就大事業的胸懷,才能不畏懼讒佞小人或其他消極事物)
五、討論活動,邊討論邊板書
①②描寫景物——充滿生機
③④抒發情懷——躊躇滿志
六、小結:
這是一首寫景抒情詩,作于王安石29歲時。這是他出世以來,初顯才能,胸懷抱負的時期,表達了詩人躊躇滿志的情懷。全詩將寫景與抒懷緊密結合起來,從而突出了詩的主題。
板書設計
望岳錢塘湖春行登飛來峰
杜甫白居易王安石
遠望湖水
望近望早早鶯早春美好景色①②描寫景物——充滿生機
凝望春花、草對早春的喜愛之情③④抒發情懷——躊躇滿志
想象綠楊
誦讀欣賞教案
編寫人:竹西中學鈕谞源
教學目標
(1)教會學生誦讀,讓學生在吟詠之中加深理解,熟讀成誦。
(2)引導學生從形象入手,體會詩的意境,領會詩所表達的深刻的思想感情。
(3)幫助學生了解有關詩歌產生的歷史背景以及作者的`生平、思想。
教材分析
誦讀欣賞中選擇了三首唐詩,都是與景色與關,詩人通過對景色的描寫,來抒發個人的情懷,表達各自的豪情壯志。
教學設想
提點學生注重情景交融,王國維說過“一切景語皆情語”,讓學生通過景色的描寫來把握作者的感情思想。
教學課時
三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望岳
一、導入
運用圖片展示法,電腦上展示東岳泰山的照片,讓學生談談自己觀看的感受。或者是請到過泰山的學生談談自己旅游的感受。由學生的感受引入課題杜甫的《望岳》。
二、學生讀詩歌,確定全詩的著眼點
1、學生自由朗讀詩歌,看看作者是怎么描寫泰山的
2、請同學朗讀詩歌,其他同學點評他的停頓有沒有,有沒有讀出泰山的氣勢。
3、聽范讀,在聽的過程中確定詩歌的著眼點在哪里。
明確:著眼點是題目“望岳”中的望字,作者從不同的角度對泰山進行“望”,從而描寫泰山的雄偉。
三、了解詩歌內容
1、學生借助工具書,自己疏通詩句,了解詩意。
2、全班交流回答,用自己的話說說詩歌的句意。
四、品讀詩歌
1、詩人描寫泰山雄偉的目的在哪?結合創作背景談談你的認識。
杜甫是在科舉不第游歷時,見到泰山,并寫下此詩。全詩沒有一點落第后的頹廢消極,而是熱情贊美了泰山的神奇秀麗,流露出了對祖國河山的熱愛之情。尤其是最后兩句,直抒胸臆,表現了詩人不怕困難,敢于攀登頂峰俯視一切的雄心和氣魄,以及卓然獨立兼濟天下的豪情壯志
2、再次齊讀詩歌,不僅讀出詩歌的氣勢,更要讀出作者的曠達胸懷。
3、感受詩人的寫作藝術
這首詩歷來被譽為歌詠泰山的絕唱,談談這首詩除了氣勢外還有什么地方歲吸引你,指出來并說明理由。
1)、煉字。鐘--將大自然人格化、擬人化,把大自然寫的有情有義。割--從山的北面看,那照臨下土的陽光像被一把碩大無比的刀切割了一樣,突出了泰山遮天蔽日的形象。2)、哲理美。3)、虛實相生
4、學生課堂上背誦詩歌
第二課時錢塘湖春行
一、導入
初一的時候我們學習過《早春呈水部八十八員外》,這首描寫早春景色的詩,今天我們再來學習一首描寫春景的,白居易的《錢塘湖春行》。
二、了解詩人,創作背景
這首詩是白居易于穆宗長慶三年(公元823年)任杭州刺史時寫的。詩中描寫了西湖早春的明媚風光,抒發了詩人在西湖早春盛景中無比喜悅的心情。
三、讀詩歌,明詩意
1、學生相互朗讀詩歌,讀出作者對早春景色的喜愛之情。
2、教師分句,講述詩歌的大體意思
1)“孤山寺北賈亭西,水面初平云腳低。”這兩句是近景,從大處落筆,寫詩人行徑孤山寺和賈亭時所看到的天光水色。“初平”寫春水漾滿湖堤。“云腳低”寫遠望白云朵朵,似與湖水相接。
2)“幾處早鶯爭暖樹,誰家新燕啄春泥。”這兩句是近景,寫高處,寫鶯、燕的動態。鶯是春的歌手,燕是春的信使,它們的出現給人們帶來了初春生機勃然的感覺。“詩眼”在“早”“新”兩個字上:“幾處”而不是“處處”,“爭暖樹”是說爭著飛到向陽的樹上云歌唱,可見是“早鶯”。“誰家”而不是“家家”,“啄春泥”則是剛剛開始筑巢,可見是“新燕”。這都是早春特有的景象。詩人以很輕的疑問語氣敘述這些景象,不是實問,也不是存疑,而是對早春景色情動于衷的喜悅。
3)“亂花漸欲迷人眼,淺草才能沒馬蹄。”這兩句也是近景,寫地上的花草,寫人們騎馬游春的陶醉感。走馬看花,姹紫嫣紅,使人目不暇接,好像花兒也在與詩人游戲。春草雖茂,但卻不高,也才剛剛沒過馬蹄。這是作者對景物入情入微地觀察,將游春人也融入春色來寫了。這兩句透出詩人游春的舒感。
4)“最愛湖東行不足,綠楊蔭里白沙堤。”這兩句略寫湖東的白沙堤,在綠楊蔭里更是美不勝收。詩人在這兒完全陶醉了,留連忘返了。這兩句寫詩人游春非常盡興。
3、品味作者感情
整首詩雖然是寫景,但卻也融進了作者濃濃的感情在內,表現了對早春的喜愛之情。
四、拓展延伸
與《早春》對比閱讀,看看詩人的選意象的不同點,共同點,學生課上自由交流,課后與老師討論。
第三課時登飛來峰
一、導入
我們祖國的名山是數不勝數的,每個省市幾乎都有一座名山,前面我們感受到了杜甫眼中的泰山,今天讓我們再來領略另一座山的風采。那就是黃山上的飛來峰。
二、讀詩歌,解詩意
1、聽老師范讀,學生注意停頓
2、學生朗讀詩歌,爭取詩歌
3、請同學朗誦詩歌,其余同學在聽的過程中腦海中想象飛來峰的奇景
4、電腦上展示圖片,看看與你感受到的景象是否相同
5、老師講解詩歌大意。
三、品讀詩歌的哲理
這首詩除了寫景之外,更是一首著名的哲理詩,尤其是詩歌最后兩句,在議論中闡述哲理。你從這里都讀出了哪些哲理呢?
學生小組討論交流。
四、總結
這是一首登高覽勝之作。后兩句議論結合寫景,顯得非常自然。以“浮云”為喻,反襯詩人對當時保守勢力的蔑視;“不畏”二字,道出“身在最高層”的獨特感受。
板書設計
望岳錢塘湖春行登飛來峰
景——雄偉寫法:情景交融景充滿生機
情——曠達議躊躇滿志
語文單元教學設計11
一、教材分析:
本組教材由四篇課文組成:《說勤奮》、《李時珍夜宿古寺》、《維生素C的故事》、《奇妙的國際互聯網》。如何通過這四篇課文的教學,讓學生的語文閱讀能力有所提高,在情感態度價值觀方面受到啟迪熏陶?在研讀文本,設計教學的過程中,我們越來越強烈感受到,教一篇課文眼光絕不能只盯著這一課,課文學習本身并不是目的,目的是駕文本之舟駛入孩子們的生活:在提高學生閱讀能力的同時,拓展學生的生活領域,豐富學生的精神生活。
二、教材文本解讀
學生要達到課程標準中規定的第二學段的閱讀階段目標,并為第三學段的學習打下基礎。按照課程標準第二學段的閱讀階段目標,閱讀教學的重點是四個方面:
1.學習默讀,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內容,體會文章表達的思想感情。
2.能聯系上下文理解詞句的意思,體會課文中關鍵詞句在表情達意方面的作用。
3.能復述敘事性課文的大意,初步感受文章中生動的形象和優美的語言,關心文章中人物的命運和喜怒哀樂,與他人交流自己的閱讀感受;
4.積累課文中的優美詞語、精彩句段。
讀教材,可以看出本單元四篇課文后的練習都圍繞著上述目標。《說勤奮》課后練習4“抄寫句子,并說說你對這句話的理解”為的是訓練學生“能聯系上下文理解詞句的意思,體會課文中關鍵詞句在表情達意方面的作用”,進而“體會文章表達的思想感情”。課后練習5“給課文分段,說說段落大意”既幫助學生把握文章的主要內容,也暗示著說理文的一般寫法。《李時珍夜宿古寺》課后練習1“朗讀課文,復述課文”,《維生素C的故事》課后4“默讀課文,說說維生素C被人們發現的經過”,《奇妙的國際互聯網》課后練習5“默讀課文,想想為什么說國際互聯網和我們息息相關”,這些練習設計的目標無不指向學生朗讀、復述、默讀能力的培養,并由此把握文章的主要內容。《奇妙的國際互聯網》課后練習4“找出課文中加引號的詞語,說一說這些詞語為什么要加引號”其實是引導學生聯系上下文理解詞語意思的變化,進而體會引號的用法。《李時珍夜宿古寺》課后還要求學生用上課文中的一組詞語練習“說一段話,描寫夜景”,這是語言的積累與運用。看得出,這樣的安排頭緒簡單,重點突出,方便教師教,也方便學生學,語文閱讀實踐落在了實處。
三、本單元教學目標
1.聯系上下文理解、體會重點詞句的意思。能說出課文中關鍵詞句在整篇文章中的作用。
2.抄寫、聽寫詞語,用詞語說話,積累語言。
3.通過朗讀、默讀、背誦、復述把握課文主要內容,體會文章思想感情。
4.通過對語言的理解、感悟,感受人物形象,體驗人物內心世界,體會文章思想感情。對理想、成功、勤奮,有初步的感受和體驗。
四、教學理念:
自主探究,小組合作
五、教學措施:
1.拉近學生和文本之間的距離。
2.走進文本,理解課文內容、體會人物情感。
要注意的是,不管采用哪種方式,都應該以讀為本,在反復的朗讀、默讀中理解感悟。
3.適當教給學生理解句子含義的方法。本單元課文中有一些含義深刻的句子,可以適當教給學生一些理解句子的方法,如聯系背景理解、聯系上下文理解、聯系自己的生活實際理解、抓住關鍵詞理解等。
4.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嘗試讓學生提出問題。
六、課時安排:
每節課二課時,作文一課時,單元練習1課時。共10課時。
16、說勤奮
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學習司馬光、童第周勤奮學習的事例,從中受到教育。
3.懂得勤奮是通往理想境界的橋梁,知道只有勤奮學習,長大后才能對人民,對社會作出應有的貢獻。
教學重點:
學習司馬光、童第周勤奮學習的'事例,懂得勤奮是通往理想境界的橋梁,從中受到教育。
教學難點:
理解句子“勤奮是通往理想境界的橋梁。”“古今中外,每一個成功者手中的鮮花,都是他們用汗水和心血澆灌出來的。”的意思。
養成教育訓練點:
教育孩子從小養成做任何事情都要下苦功夫的習慣。
第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
1.師簡介匡衡“鑿壁借光”的故事
2.師板書“勤奮”,學生齊讀“勤奮”一詞,說說自己的理解,并為它找近義詞。
板書“勤”字(書寫認真),我們從小就應當要認認真真寫好中國字,堂堂正正做好中國人。請生讀(正音:qín)。
3.解題:題目中的“說”就是談、講的意思。
二、初讀感知,理清文路
1.自由讀課文,劃出不認識的生字詞,先拼讀生字。注意翹舌音、前鼻音。
2.再讀課文,整體感知課文內容。
用最快的速度讀課文《說勤奮》一課,思考:課文講了一個什么道理?找一找作者對勤奮的觀點是什么?用橫線畫出來。
指名說。
3.出示投影:通往理想境界的橋梁是什么?是勤奮。
只有一生勤奮,才能有所作為,才能對人民、對社會做出應有的貢獻。
生齊讀以上兩句話。
4.默讀,思考:課文又怎樣證明這個觀點的?最后又講了什么?
交流,并分段。
三、學習第一段
1.自由讀文,畫出中心句,并齊讀。
理解第一句:生讀,這里的“橋梁”是什么?用自己的話來說一說這句話的意思。換一種說法可以怎么說?
2.出示:成功者手中的鮮花,是他們用汗水和心血澆灌出來的。
討論:“鮮花”在這里是比喻什么?“汗水和心血”又是指什么?再理解這句話的意思。
(“鮮花”是指獲得的成就或成果,“汗水和心血”是指付出的辛勤勞動。)
比較:古今中外,每一個成功者手中的鮮花,都是他們用汗水和心血澆灌出來的。
四、學習事例
學習司馬光的例子
(1)出示句子:小時候,每當老師講完課,哥哥、弟弟讀了一會兒書就去玩了,他卻躲在屋里一遍又一遍地高聲朗讀,一直讀到滾瓜爛熟為止。
抓住“一遍又一遍”、“滾瓜爛熟”、“稍微”詞,讓學生體會司馬光的勤奮。
(2)出示句子:為了抓緊時間,他用圓木做了個枕頭,睡覺時只要稍微一動,枕頭就會滾開,他醒來后便繼續讀書寫作。他管這種枕頭叫“警枕”。
引導學生聯系自己的生活經歷,談談對“警枕”的理解,進而體會司馬光的勤奮。
齊讀大屏幕上的兩句話,好好體會司馬光的勤奮。(生自由讀、齊讀)
(3)齊讀本段
(4)小結。再讀句子:“通往理想境界的橋梁是什么?是勤奮。”“古今中外,每一個成功者手中的鮮花,都是他們用汗水和心血澆灌出來的。”
(5)總結學法
五、指導生字的書寫:“枕”、“慣”。
第二課時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1.抽讀生字卡片
2.檢查第一自然段的背誦
二、運用前一段的學法自學童第周的事例。
1.回憶前一段的學法,自學第三自然段。
2.交流:童第周的故事又說明了什么?童第周的“鮮花”是什么?他又是怎樣取得成功的?
3.齊讀“勤能補拙是良訓,一分辛苦一分才。”并理解“勤能補拙”的意思,說說童第周的“拙”的表現在哪里?他是怎樣做到“勤能補拙”的?
4.生讀相關句子。(引導學生抓住“毫不氣餒”“名列前茅”等詞,體會童第周的勤奮。)
5.把司馬光和童第周的“勤奮”放在一起讀讀,比較異同。
再讀句子:“通往理想境界的橋梁是什么?是勤奮。”“古今中外,每一個成功者手中的鮮花,都是他們用汗水和心血澆灌出來的。”
6.小結:對于時間,有人說過:時間就是金錢,時間就是力量;對于時間,魯迅說過:時間就像海綿里的水,擠擠總是有的;對于時間,老師想說:勤奮的人總覺得時間那么短,懶惰的人總覺得時間那么長。
三、學習第4自然段
1.學生自由讀,思考本段主要寫什么?
2.這段在全文起什么作用?
四、總結全文
五、延伸與拓展
1.請看幾句名人名言。
出示投影:成功=1份天才+99份汗水。——發明家愛迪生
勤能補拙是良訓,一分辛苦一分才。——數學家華羅庚
無論你有多么聰明,也不論你基礎有多么差,只要勤奮,都能獲得成功。
(生自由讀,說說自己對這些名言的理解)
2.小結:但愿我們每位同學都能通過自己的勤奮實現自己的遠大理想!
3.生齊讀名言
六、課外收集中外名人勤奮好學的事例和名言。
板書:
說勤奮
勤奮是通往理想境界的橋梁
汗水和心血→鮮花
司馬光(天資聰明)滾瓜爛熟警枕→編成《資治通鑒》
童第周(基礎差)毫不氣餒→完成高難度的青蛙卵剝離手術
17、李時珍夜宿古寺
教學要求: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復述課文。
2、學會本課10個生字,理解有生字組成的詞語。
3、理解課文內容,體會李時珍為編好《本草》而不怕吃苦的可貴精神和嚴謹踏實的認真作風。
教學重難點:
抓住課文重點詞句,體會李時珍為編好《本草綱目》而不怕吃苦的可貴精神和嚴謹踏實的認真作風。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2、學會本文生字,理解生字新詞。
3、初讀課文,了解課文大意,理清課文脈絡。
4、品讀第一、二部分,感受李時珍為編好本草綱目不怕吃苦的可貴精神。
教學過程:
一、新課導入
同學們,你們知道這本書嗎?(出示:《本草綱目》圖,并板書:《本草綱目》)。這部《本草》是一部藥物著作,但原先并不完善,存在很多錯誤,于是,李時珍決心重新編寫一本藥物書,糾正那些錯誤。經過二十七年的時間,李時珍終于完成了。一起看看它的影響力(出示:著作簡介)
3、這就是著作的作者——李時珍(出示圖像、板書:李時珍)
4、通過課前的預習,你們對李時珍了解多少呢?(學生簡介,教師再出示李時珍的簡介)
5、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一篇關于李時珍在創造本草綱目過程中發生的故事(板書:夜宿古寺)齊讀課題。看到課題,你有什么想知道的嗎?(學生質疑:李時珍為什么要夜宿古寺?)
6、那么就請大家帶著問題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去讀課文,看看有什么收獲
(出示讀書要求:讀準字音,讀通句子,標上小節號,并根據事情發展的順序將課文分成三個部分)
二、初讀課文
1、檢查生字情況
①誰來讀讀這些詞?
出示:
饑餐渴飲曉行夜宿藥材師徒
灰塵斷垣殘壁青苔破廟
呃逆生嚼涎滑生嚼無涎
2、指名回答分段(為了察訪藥材而一心趕路,所以錯過了客店)
3、那現在誰能說一說李時珍為什么要夜宿古寺嗎?三、精讀課文第一部分
1、出示第一自然段
重點理解感悟“饑餐渴飲、曉行夜宿、好幾個月”,體會李時珍吃苦耐勞的精神。
問:他為什么這么做呢?(為了編寫《本草綱目》)從哪兒看出來的?(出示第七自然段)指名讀
他為什么說,在破廟例過夜要比住在家里苦多了呢?(指名說)
出示第四自然段:
學生交流,重點體會“到處是灰塵、斷垣殘壁、長滿青苔、厚厚的蜘蛛網”
指導朗讀,體會李時珍不怕吃苦的精神
教師板書:住破廟
2、除了住得苦,你還感覺他有什么苦?(學生交流)
教師板書:喝泉水、吃干糧
指導朗讀
面對這些磨難,李時珍是怎么看的呢?出示李時珍和徒弟的對話。
指名學生分角色讀
重點體會“長年累月”并板書,讓學生想象李時珍這么多年是怎么過來的。
(教師可出示冬天、夏天的圖景,讓學生充分感受,發揮想象)再指名學生想象說
這么多年,他都挺過來了,當遇到哪些困難的時候,是什么想法支持他堅持下來呢?(萬民得福,吃點苦也是值得的)
指名朗讀這句話
分角色朗讀
再次感受他的偉大(讀“萬民得福,吃點苦也是值得的”)
板書:萬民得福值得
再指名讀這句話,齊讀
他認為一人苦,而使萬民得福,值得(板書)
四、想象拓展
此時,瞻仰著他的像,你想說些什么呢?
四、作業
1、生字描紅
2、課后第四題:分段、寫段意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精讀課文,通過重點詞句,分析人物形象,體會李時珍的嚴謹認真的踏實作風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通過上一節課的學習,你知道了什么啊?(指名學生說)
二、學習課文第三部分
1、為百姓經歷生活上的困苦已讓我們對李時珍生起敬佩之情,然而更讓我們感動的卻不止這些。
默讀第8-13自然段,畫下讓你感動之處,在旁邊寫出你感動的原因。
2、交流。
“龐憲,趁著大好……記下來吧。”(放棄自己休息,在月光下記錄)出示他在月光下記錄的圖片,你想對他說些什么?
“李時珍端詳了一陣,各扯下……若有所悟。”
李時珍為什么要嘗藥?指導朗讀
嘗藥會存在怎樣的危險?想象,并指名說
從這幾句話中,你讀懂了李時珍的內心了嗎?指名學生說
寺外,山風呼嘯,貓頭鷹在尖叫著,圓盤似的月亮,慢慢移到了當空,但李時珍還在認真辨別著,記錄著。(天已晚,李時珍依舊沒有放棄工作)
3、相機指導有感情地朗讀上列句子。
三、拓展說話
1、同學們,我們今天學的這個故事(朗讀課題),僅僅是發生在李時珍撰寫《本草綱目》中的一個故事,你還了解他的哪些故事?(指名一兩個學生說)
2、正是由于李時珍這種不畏艱辛,認真踏實的作風,才發現了很多有用的中藥,例如課文講到的:
忍冬花初開時,……消暑解寒。
胭脂草……治蟲咬傷。
刀豆子……治呃逆。
雞腸草……
3、你還知道哪些中藥?說說它的藥效!
4、中國醫藥學的史冊上要永遠記著這個名字——李時珍;世界醫藥學的史冊上也要永遠記著這個名字——李時珍,他創造出了舉世聞名的醫藥著作《本草綱目》(出示圖片)
四、總結課文
讓我們永遠記著這位為了人民,行程一萬余里,傾注畢生心血和精力,足跡踏遍大江南北,以嚴謹的科學態度、實事求是的科學精神完成醫學著作《本草綱目》的李時珍(齊讀)!
五、作業
板書設計:
17李時珍夜宿古寺
住破廟
一人苦喝泉水
吃干糧萬民得福值得
長年累月
不怕吃苦,工作嚴謹、認真、踏實
語文單元教學設計12
【教學目標】
1.掌握重點字、詞、句的含義,能借助注釋和工具書讀懂課文內容,說出起義的原因和經過。
2.結全課文,了解人物性格和文章的思想內涵。
3.明白樹立遠大理想的重要性,認識人民對歷史的推動作用。
【教學重點】
掌握重點字、詞、句的含義,能借助注釋和工具書讀懂課文內容,說出起義的原因和經過。
【教學難點】
結全課文,了解人物性格和文章的思想內涵。
【課文導入】
大家學過中國古代歷史,能說出我國歷史上第一次農民起義爆發于哪個朝代,起義的領袖是誰嗎?
【課堂環節導航】
一、出示目標
1.掌握重點字、詞、句的含義,能借助注釋和工具書讀懂課文內容,說出起義的原因和經過。
2.結全課文,了解人物性格和文章的思想內涵。
3.明白樹立遠大理想的重要性,認識人民對歷史的推動作用。
二、資料鏈接
1.作者簡介:司馬遷(約前145—?),字子長,西漢夏陽(今陜西省韓城南)人,著名史學家、文學家。司馬遷繼父職任太史令,博覽皇家珍藏的大量圖書、檔案和文獻,完成了我國第一部紀傳體通史《史記》。
2.背景透視:秦始皇統治時期,大規模地興建宮殿、陵墓,又對匈奴和南越用兵,耗費了大量的人力和財力,極大地加重了人民的徭役和賦稅負擔。同時,還制定嚴刑酷法,人民動輒觸犯刑律,受到嚴懲。秦二世繼位后,賦斂益重,致使天下困疲不堪,人民陷于深重的苦難之中。公元前209年(秦二世元年),陳勝、吳廣在大澤鄉率900人揭竿而起,揭開了反抗秦王朝殘暴統治的序幕。陳勝領導的這場農民起義雖歷時只有半年,但沉重地打擊了秦王朝的封建統治。
3.相關資料:創作背景
司馬遷《史記·太史公自序》云:“桀紂失其道而湯武作,周失其道而春秋作。秦失其政,而陳涉發跡,諸侯作難,風起云蒸,卒亡秦族。天下之端,自涉發難。作陳涉世家第十八。”意思是說:桀、紂喪失王道而湯、武興起,周失其王道而《春秋》一書問世。秦失其為政之道,陳涉發起反秦義舉,諸侯相繼造反,風起云涌,終于滅掉秦國。天下亡秦之端,始于陳涉發難。于是作《陳涉世家》第十八。
三、預習反饋
1.讀一讀字音,注意讀準字音。
2.寫一寫字形,指導學生識記生字。
3.文言知識積累。
四、初讀感知
(一)帶著問題讀課文。
(二)朗讀課文。
請同學們朗讀課文,并在課本上及時做好旁批和圈點。體會作者感情,感受文章的風格。
圈點要求
1.劃分文章部分、層次分別用雙豎線、單豎線。
2.認為用得好的`詞語用方框。
3.關鍵語句(或寫得好的語句)用波浪線。
4.有疑問的地方,用問號標注。
(三)層次結構
第一部分(1):從名字、籍貫、身世、志向等幾個方面來介紹陳勝,表現了他有遠大抱負、具有反抗精神的特點。
第二部分(2):交代引發陳勝、吳廣起義的原因,以及陳勝對發動起義所作的形勢分析以及相應的策略籌劃,并進行輿論上的準備,說明陳勝不但敢于斗爭,而且有斗爭智謀。
第三部分(3):敘述陳勝、吳廣從發動起義到自立為王的經過。
(四)翻譯課文:
1.(1)原文:陳勝者,陽城人也,字涉。吳廣者,陽夏人也,字叔。陳涉少時,嘗與人傭耕,輟耕之壟上,悵恨久之嗎,曰:“茍富貴,無相忘。”
(2)注釋:
嘗:曾經。
傭:被雇傭。
輟:停止。
之:去、往。
悵:失望。
茍:如果
(3)譯文:陳勝是陽城縣人,字涉。吳廣是陽夏縣人,字叔。陳涉年輕的時候,曾經跟別人一道被雇傭耕地。(有一天,)他停止耕作走到田邊高地上(休息),因失望而嘆恨了很久,(對同伴們)說:“如果有朝一日有誰富貴了,可別忘記咱窮哥兒們。”
2.(1)原文:傭者笑而應曰:“若為傭耕,何富貴也?”陳涉太息曰:“嗟乎!燕雀安知鴻鵠之志哉!”
(2)注釋:
若:你。
太息:長嘆。
安:怎么。
(3)譯文:同伴們笑著回答他:“你只是一個被雇傭耕地的,哪里談得上富貴啊?”陳涉長嘆一聲,說:“唉!燕雀怎么知道鴻鵠的凌云壯志啊!”
3.(1)原文:二世元年七月,發閭左適戍漁陽,九百人屯大澤鄉。陳勝、吳廣皆次當行,為屯長。會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斬。
(2)注釋:
適戍:強迫去守邊。適,通“謫”,調發,流放。
度:估計
(3)譯文:秦二世元年七月,征發窮苦人民去戍守漁陽,九百人臨時停駐在大澤鄉。陳勝、吳廣都被編進這支隊伍,并擔任了小頭目。恰巧遇到天下大雨,道路不通,估計已經誤了期限。誤了期限,按秦朝的律法,都要殺頭。
4.(1)原文:陳勝、吳廣乃謀曰:“今亡亦死,舉大計亦死;等死,死國可乎?”陳勝曰:“天下苦秦久矣。吾聞二世少子也,不當立,當立者乃公子扶蘇。扶蘇以數諫故,上使外將兵。今或聞無罪,二世殺之。百姓多聞其賢,未知其死也。
(2)注釋:
將兵:帶兵。
(3)譯文:陳勝、吳廣就一起商量,說:“如今逃跑(若被抓回來)是死,發動起義(若失敗)也是死;同樣是死,為國事而死,好嗎?”陳勝說:“全國人民苦于秦朝的統治(已經)很久了。我聽說二世是(秦始皇的)小兒子,不該立為國君,該立的是公子扶蘇。扶蘇因為多次勸諫始皇的緣故,始皇派他在外面帶兵。現在有人傳聞說他沒有什么罪名,二世卻將他殺害了。老百姓大多聽說他很賢明,卻不知道他已經死了。
5.(1)原文:項燕為楚將,數有功,愛士卒,楚人憐之。或以為死,或以為亡。今誠以吾眾詐自稱公子扶蘇、項燕,為天下唱,宜多應者。”吳廣以為然。乃行卜。卜者知其指意,曰:“足下事皆成,有功。然足下卜之鬼乎!”陳勝、吳廣喜,念鬼,曰:“此教我先威眾耳。”乃丹書帛曰“陳勝王”,置人所罾魚腹中。
(2)注釋:
誠:如果。
(3)譯文:項燕擔任楚國將領的時候,多次立功,又愛護士卒,楚國人很愛戴他。有人認為他已經戰死,有人認為他逃走了。如今如果把我們的人假稱作公子扶蘇和項燕的隊伍,向全國發出號召,應當有很多響應的人。”吳廣認為(這個見解)很正確。(二人)就去占卜。占卜的人知道他倆的意圖,說:“你們的事都能辦成,能建功立業。不過你們還是把事情向鬼神卜問一下吧!”陳勝、吳廣很高興,考慮“問鬼神”的事,說:“這是教我們先威服眾人啊。”于是用丹砂在綢條上寫了“陳勝王”三個字,再把綢條塞進人家用網捕來的魚的肚子里。
語文單元教學設計13
一、教材分析:
秋天是美麗的季節,秋天是豐收的季節;秋天給人帶來美的感受,秋天給人以豐收的快樂。本組以秋天為專題,由4篇課文組成。《古詩兩首》《風箏》《秋天的雨》是精讀課文,《聽聽,秋的聲音》是略讀課文。課文從多角度描寫秋天,有的表達了在秋天里人們對家鄉、對親人的懷念;有的記敘了孩子們在秋天里活動的歡樂;有的描寫了秋天美好的景色。教材里處處洋溢著濃濃的秋意,那秋天的山、秋天的雨,秋天的色彩、秋天的聲音,都會使人們心中產生不同于對其它季節的感受。
二、教學目標:
1、會認20個字,會寫34個字。正確讀寫兩篇精讀課文中30組詞語,積累好詞佳句。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讀懂課文內容,體會秋天的風采,感受秋天的美好。
3、學習借助注釋理解詩意,體會詩歌感情,激發和培養學習古詩的`興趣。
三、教學重、難點: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讀懂課文內容,體會秋天的風采,感受秋天的美好。
2、積累好詞佳句。
四、課時安排:
古詩兩首2課時風箏2課時秋天的雨2課時聽聽,秋的聲音1課時
語文園地二口語交際1+習作2+其他1=4課時
古詩兩首
夜書所見
教學目的:
1.認識“促、憶、異、”等7個生字。會寫“促、深、憶”等10個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詩中地真情實感。背誦課文。
教學課時:2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1、簡介作者
2、解題:從古詩的題目中你知道了哪些信息?如:可以知道是寫作者在晚上的所見所聞。
(二)初知詩意
1、自主學習,放聲朗讀古詩,借助拼音讀準字音,把這首古詩讀通、讀準確。
2、同桌互讀。要求學生把這首詩讀給同著聽,互相評議,相互指正。
3、指名讀古詩,正音。
(三)合作學習
1、小組合作,借助注釋、結合圖意,說說自己讀懂了什么?劃出小組內不能解決的問題。
2、全班交流,理解詩意(
1)小組匯報讀懂的地方。
教師相機引導學生互相補充詩意,把想象的畫面說具體、說生動。
(2)交流不懂的地方。引導學生體會詩人的心情。
3.誦讀全詩
自由讀——賽讀——評讀——齊讀
4、練習背誦
(四)指導寫字“促、深”
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教學過程:
一、揭題
今天我們學習一首古詩――《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作者是唐代著名詩人王維。王維很有才華,他的詩被人譽為“詩中有畫,畫中有詩。”這首詩是詩人十七歲時離開家鄉,遠在京城長安寫的。
二、初讀
1、我們先把詩讀正確、連貫。
2、教師范讀自由讀指名讀。
3、請再讀題目,想一想,哪個字寫出了詩人離開親人的心境?(憶)圍繞“憶”字,你能提問,啟發大家思考嗎?(根據學生質疑,板書)
(簡單的疑問根據詩題釋疑,重點為:“九月九日”:重陽節,古人有在重陽節這天插著茱萸,登高飲酒風俗;“山東”:指華山以東王維的家鄉蒲州,與今天常說的山東不同。)
三、精讀理解
1、四人一組思考、討論黑板上的問題。
2、全班交流。教師相機引導。如:第一句詩。
①“憶”是什么意思?請同學們看看一二兩行,找找哪個字就是憶的意思?
②詩人會怎樣思念親人呢?(“倍思親”。“倍”:加倍)什么時候“倍思親”?(“每逢佳節”,“逢”:遇到。)可見詩人平時怎樣?
③詩人為什么會平時思親,“每逢佳節倍思親”呢?從而理解“獨在異鄉為異客”
④朗讀指導:“是啊,詩人所處的環境是陌生的,看見的所有的面孔也是陌生的,怎能不感到孤獨、寂寞呢?讓我們讀出詩人寂寞的,極度思念親人的感受。(指名讀→評:突出獨、異、倍→范讀→指名讀、評議)如:第二句詩
①詩人極度思念親人,想到兄弟們干什么?(生齊讀三四行)有什么不理解的字詞?(標出字:遙、遍,說字義)再說句意。(板書:登高)
②詩人在家時,總和兄弟們一起登高,可見獨自在外,多么遺憾啊。他知道家鄉的兄弟們此時此刻也一定在思念著詩人呢。現在,就請你們做詩人的弟弟妹妹,說說家鄉的兄弟們會怎么想,怎么說?
3、朗讀指導,并背誦。
①自由練讀
②配樂范讀→自由讀→指名讀→齊讀。
③練習背誦。(師生接龍背→指名背)
四、拓展
1.今天就是中秋節,我們寄宿在學校,不能回家,就讓我們說一說對他們的思念吧!
學生暢所欲言。
2、寫字指導
重點寫“異、遙、插”字
語文單元教學設計14
教學目標:
1、引導學生結合生活實際和身邊的事例,討論如何珍惜資源,保護環境問題
2、學寫建議書
3、仔細觀察畫面,了解圖意;發揮想象。能語言通順地把想的內容口述清楚。
教學重、難點:
重點:講評范文。
難點:通過想象、猜測把圖意口述清楚過想象。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寫建議書)
一、談話導入,引起思考
1、回顧本單元的幾篇課文,它們都有一個共同的主題,是什么?
2、談話:
是呀,我們賴以生存的地球只有一個,它多么需要我們的保護呀!可生活中,浪費資源,污染環境的現象卻屢見不鮮。回憶一下,你聽到過、看到過或親身經歷的這樣的事。
全班交流。可以結合自己的資料進行展示。
3、小結并交代任務:
這樣的現象真是讓人觸目驚心,面對滿目瘡痍的地球媽媽,我們應該做的很多很多。那么,今天就讓我們拿起手中的筆,寫一寫這些不良的現象,向有關部門呼吁環保吧!
板書:建議書。
(評:本次習作的關鍵,是習作前要做一定的準備。引導學生回憶所見所聞,交流自己了解、走訪的情況,互相啟發,是“建議”的目的更加明確。)
二、明確要求,交流建議
1、學生自己讀題,明確要求。
2、建議書有內容是什么?
(針對浪費資源、污染環境的不良現象,向有關部門提出改進建議。)
3、書中告訴我們寫建議書有哪些步驟?
(1)先寫清楚存在的問題。
(2)再說明產生的原因。
(3)最后提出解決的問題的建議。
4、針對剛才同學們說的那些現象,你有什么建議?有什么好的辦法?提出來大家交流。
5、咱們來看一下幾篇例文:學生快速讀文章。
大家看了這幾篇文章,覺得對寫建議書有什么需要注意的地方?
(引導學生著重從格式上談。)
建議書格式:標題;稱呼;正文;建議人姓名或建議團體名稱;日期。
(評:讀中學寫。通過閱讀例文,了解建議書在內容和格式上的要求,這些正是應用文寫作的關鍵。)
三、試寫初稿,進行修改
1、學生進行習作,教師巡回指導,并對有困難的學生進行個別指導。
2、學生完成初稿,進行自我修改。
(評:在巡視中,對有困難的學生進行個別指導,針對性更強。)
第二課時(看圖寫作)
一、看圖激趣
1、老師出示幾幅漫畫,學生看后談自己的發現。
2、看了這幾幅漫畫,它們都有什么共同特點呢?
小結:是呀,漫畫非常有趣,可是在笑過之后,往往又發人深省。那么漫畫的含義是怎么表現出來的呢?
(通過夸張、比喻、擬人等手法,來批評、諷刺或揭露生活中的一些不良現象。)
(評: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是行動的內驅力。利用漫畫對學生的吸引力,讓學生更主動更愉快地參與到學習中來。)
二、引導看圖,明白圖意
1、咱們書上這幅漫畫也很有意思,同學們自己看看,仔細觀察:圖上主要有哪些人和物?他們之間有什么關系?交流所看到的畫面。
2、作者畫這幅漫畫的意圖是什么呢?他要揭露什么?譏諷什么?學生同桌討論,全班交流。
3、咱們來關注這句話:“這段木頭里一定有蟲……”,到底“蟲”是在木頭里還是在這個人的腦子里?這蟲到底是什么?
4、由這幅漫畫你聯想到了什么?四人小組交流,推薦一名同學全班交流。
(評:漫畫人人愛看,但對其內涵卻不見得人人都懂。老師幾句點撥,深入淺出,有助學生理解圖意。)
三、審題,明確寫作要求
1、學生讀題,明確題意:本次習作可以根據漫畫的內容,寫自己的理解和感受,也可以借助漫畫寫一個故事;也可以寫自己搜集到的有關珍惜資源、保護環境的其他漫畫。
2、四人小組交流自己搜集到的漫畫,交流圖意。
(評:會審題是學生必須具備的非常重要的一項能力。通過指導讀題,學生的理解能力能夠得到提高。)
四、試寫初稿
表達自己的真情實感。記敘清楚,語句通順,感情真切。
習作要求:(投影出示)
1、學生進行習作,教師巡回指導,并對有困難的學生進行個別指導。
2、學生完成初稿,進行自我修改。
3、組內互讀互改。
如果課堂上有時間,可以當堂課點評一、兩篇習作,還可以把巡視中發現的語句、標點等方面的突出問題講一講,引導學生修改。
(評:巡視指導增強針對性,而當堂點評更有利于學生在自由表達的'同時,保證習作質量。)
第三、四課時(修改評議)
一、指導學生自己修改
自己修改作文時的步驟:強調大聲讀,不讀就不能發現問題。
第一遍:找出錯別字,并修改。
第二遍:修改不通順的句子,試著把句子改具體、生動。
二、小組合作評改
同桌交換作文,小聲讀。
第一遍:勾出寫得優美的詞句。
第二遍:與同桌討論文章的問題,并作修改。
(評:俗話說,“好文章是改出來的”!完成初稿后,學生在自改、互改的過程中,進一步明確了習作要求,在遣詞用句上也更有心得。)
三、朗讀賞析,交流評議
1、每小組推薦一至兩位同學,教師作適當調整,引導學生進行賞析。
2、學生交流評議。
3、教師點評。特別要肯定習作中體現出的“獨特感受”,恰當地運用聯想和想象。
(評:佳作欣賞的意義不僅在于“欣賞”,更是一種“榜樣”,何況這榜樣就在身邊。)
四、再次修改,謄抄習作
再次修改自己的習作,清楚認真地抄寫在作文本上。
五、鼓勵優點,培養興趣
1、教師發下習作本,學生閱讀批語和自己的習作。
2、請學生展示自己在本次習作中的優點:表達準確的詞語,語言優美的句段,成績優秀的作文,以培養學生的習作興趣,為下一步學生自己修改作文,拓展思路。
(評:語文課程標準中多次提到“樂于表達”,可見保持學生習作的興趣是非常重要的。學生展示習作優點,激發了寫作的興趣,更增強了寫作的信心。)
六、教師點評,好文欣賞
1、教師從優劣得失等方面小結本次習作的情況。
2、提出學生的共同問題,在全班進行集體評議、修改。
3、宣讀優秀習作,學生進行欣賞。
(評:通過小結、點評,為學生導向,幫助學生看到優點同時又認清不足。)
【總評】
根據語文課程標準的建議,“應抓住取材、構思、起草、加工等環節,讓學生在寫作實踐中學會寫作”,同時又要“重視引導學生在自我修改和相互修改的過程中提高寫作能力”。本次習作教學,前有指導,后有講評,學生在整個過程中學習、實踐、積累,看得出設計者的長遠眼光和良苦用心。
語文單元教學設計15
一.單元教材文本解讀
本組教材以名人故事為專題,將導語、課文、語文園地、課后練習等內容系統、完整地組織在一起,安排了《灰雀》、《小攝影師》、《奇怪的大石頭》三篇精讀課文和一篇略讀課文《我不能失信》以及一個語文園地。《灰雀》、《小攝影師》分別講述了列寧、高爾基和孩子之間發生的故事,《奇怪的大石頭》、《我不能失信》記敘了李四光和宋慶齡小時候的故事。四篇課文所展示的不是他們作為革命家、文學家和地質學家的豐功偉績,而是他們日常生活中的.平凡小事,體現出了他們崇高、美好的品質。
二、教學建議
教學本組教材,要注意各部分內容之間的內在聯系,發揮其整合的優勢。每個教學環節,都要有意識地突出本組專題。在閱讀教學中,要使閱讀教學和口語交際、習作等訓練結合起來,形成一個有機的整體。本組的四篇課文,通過具體的事例展示了那些名人在平凡的小事中不平凡的一面。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要引導學生通過默讀和朗讀理解詞句,把握文章的主要內容,體會名人身上的優秀品德,并使學生受到熏陶和感染。與此同時,要培養學生學會邊讀書邊思考,積累語言的習慣。
三、單元教學目標
根據《語文課程標準》對第二學段的識字寫字、閱讀、口語交際、習作提出的明確要求,結合本單元文本特點,我們應該達到以下目標:
1、會認37個生字,會寫40個生字,掌握詞語表中的46個詞語。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讀《灰雀》、《小攝影師》、《我不能失信》中人物的對話。
3、在對課文閱讀過程中了解文章主要內容,并能通過關鍵詞句體會人物內心活動,體會人物高尚、美好的品質。
4、學會引用人物語言的幾種方式。
5、把自己知道的名人故事講給同學聽,講故事時要講得清楚,讓別人聽明白;聽故事時要認真。
6、背誦好詞佳句,背誦“讀讀背背”中的名人名言,搜集更多的名人名言。
7、學會通過事情表現人物性格特點的寫作方法,并養成修改文章的好習慣。
【教學重點】
1、引導學生通過默讀和朗讀理解詞句,把握文章的主要內容。
2、體會名人身上的優秀品質,并使學生受到熏陶和感染。
3、培養學生學會邊讀書邊思考,積累語言的習慣。
【教學難點】
1、通過對話和細節描寫,體會人物心理。
2、體會作者是怎樣把內容寫具體的 。
【語文單元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語文單元教學設計02-23
語文單元教學設計07-22
語文單元教學設計[精選]01-12
語文單元教學設計優秀08-05
語文單元教學設計(優秀)07-24
語文單元教學設計15篇02-23
語文單元教學設計(15篇)02-23
語文第四單元教學設計03-15
語文第五單元教學設計03-01
語文第三單元的教學設計07-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