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級語文教學設計(匯總15篇)
作為一名專為他人授業解惑的人民教師,有必要進行細致的教學設計準備工作,教學設計是一個系統設計并實現學習目標的過程,它遵循學習效果最優的原則嗎,是課件開發質量高低的關鍵所在。那么大家知道規范的教學設計是怎么寫的嗎?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六年級語文教學設計,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六年級語文教學設計1
【教學目標】
1、自主識字,積累“喧嘩”、“咆哮”、“曙光”、“幸福”等詞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感受達格妮心理的變化,能根據提示簡要地復述課文。
3、讀懂課文,知道大音樂家以奇妙的方式,信守了十年前的諾言,體會人與人之間的真摯感情,培養學生熱愛生活的情感。
【教學重點】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在理解課文內容的基礎上,用簡練的語言,根據提示復述課文的主要內容。
【教學難點】
品讀體會達格妮的心理變化,體會音樂家信守諾言的品質和人與人之間的真摯感情。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揭示課題。
今天這節課,我們一起來學習一篇十分感人的文章——板書課題,齊讀課題。
歷經十年歲月,整整三千多個日日夜夜才收到的禮物,讓你猛然間感覺到這份禮物的——(用一個詞表達)
請把你的這種感覺融進去再讀課題。
說明:
俗話說:課題是“文眼”,本環節圍繞“十年后”一詞,初步體味“十年”的內涵和分量,為下文的學習埋下伏筆。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課前已經預習了課文,請同學們再讀讀課文,想一想,圍繞這份禮物,你知道了什么?
2、交流,逐層出示:
十年后,送給一份禮物。
十年后的禮物是,達格妮在(什么情況下)收到了這份禮物。
這份禮物源于,達格妮受到禮物后。
(1)隨機學習:挪威音樂大師愛德華·葛利格,帶著敬佩之情讀讀“大師”這個詞,從“大師”這個詞你讀出了什么?
(2)根據以上交流情況,圍繞課題,說說你了解了課文的哪些內容。
說明:
本課的主要教學目標是根據提示簡要地復述課文的主要內容,因而,在教學設計上緊緊地圍繞這一目標,在學生預習的基礎上再次通過自讀課文,用填空的形式,幫助學生初步了解課文的大意,并學習用規范的語言進行表述。
三、學習課文,體會情感。
(一)學習課文第1——3節。
如果你就是達格尼,收到禮物時你會……那當時達格尼的心情如何呢?
1、指名讀課文第1——3節,找出體現她當時心情的句子,用“﹏﹏﹏”劃出。
2、交流出示:
(1)忽然她坐直了身子,睜大了眼睛,她幾乎不相信自己的耳朵。
(2)這是怎么回事?這個有名的音樂家怎么會知道她的名字,而且將一支樂曲獻給她呢?
指導朗讀,適時板書,(驚訝疑惑),讀出達格妮的這種心情。
(3)起初,由于心情激動,達格尼無法靜聽音樂。漸漸地,她不由自主地沉浸到樂曲中去了。她聽到了森林的喧嘩,大海的咆哮,小鳥的鳴唱,牧童的笛聲……
自讀,怎樣讀能讀出森林的喧嘩,大海的咆哮,小鳥的.鳴唱,牧童的笛聲,理解“喧嘩”、“咆哮”。
師生合作讀:達格妮不由自主地沉浸到樂曲中去,她好像聽到了——,又像聽到了——,似乎聽到了——,仿佛聽到了——。
想象說話:沉浸在樂曲中的達格尼如癡如醉,她還聽到了(),(),()……
3小結:用下面的提示簡要地說說課文1——3節的內容。
出示:報幕人的報告,使達格妮心情激動。
說明:
學習課文要圍繞主線,學會取舍。本課的一條主線是達格妮的心理活動,在教學中,抓住相關的句子,指導學生的朗讀,不失為閱讀教學的一個好辦法,在朗朗的讀書聲中,讓學生走近人物,讀到人物的心里去。在引讀的過程中巧妙地幫助學生理解“喧嘩”和“咆哮”,在引讀后又安排了想象性的語言訓練,前后銜接,形成層次,讓學生仿有對象,學有目標。
(二)學習課文第4、5節。
這是來自故鄉的音樂,讓我們一起去挪威西部的大森林,看看那里的人和事。
1、自讀第4、5節,邊讀邊思:那個城里人向達格妮許諾十年以后送給她一件很好的禮物后,達格妮的心理有什么變化?
師引讀。
剛開始的日子里,達格妮對陌生人的話深信不疑,她有時——,漸漸地她產生了懷疑,開始有點不相信陌生人當初許下的諾言,她想——
2、在這次相遇中,他倆肯定聊了許多愉快的話題。(出示挪威大森林的畫面,播放有關的音樂)同桌相互交流,兩人還會說些什么?
同桌試說,展示。
說明:
這是一段插敘,是故事情節鋪開的必要補充,但課文的交代比較簡單,而正是由于這樣的美景和眼前活潑可愛的小姑娘,讓音樂家許諾十年后送一件禮物,正所謂“觸景生情”。教師在提供圖畫、音樂的背景下,給學生一片自由的空間,鼓勵學生發揮想象,融合個人的體驗和理解,豐富課文的內容,更進一步的理解為什么大音樂家要許諾十年后送一件禮物給達格妮。
3、小結,按提示簡要地說說課文第4、5節的內容。
出示:聽音樂時,達格妮想起了十年前的一件事。
(三)學習課文第6——8節。
過渡:讓我們跟隨達格尼的思緒再回到在挪威首都奧斯陸的一個公園里舉行的那場露天音樂會上。
1、樂曲結束了,此刻達格妮的心情又是怎樣呢?你從那些句子中感受到的?
出示:
(1)達格妮聽完樂曲,眼淚流滿了雙頰。她竭力抑制住嗚咽,彎下身子,把臉埋在雙手里。
(2)這是最好的禮物——對于一個十八歲的少女來說,這是比華美的衣服,比漂亮的項鏈更珍貴的禮物。
她從音響的洪流里感到了音樂家對她的祝福:“你是黎明的曙光,你就是幸福。”
理解“曙光”“幸福”。
達格妮十八歲的青春年華,她的生命像,像,朝氣蓬勃,因而音樂家祝福她是黎明的曙光,是幸福。
(3)音樂會結束后,這位十八歲的姑娘走到海邊,面對大海高聲說:“生活呀!我愛你——”
此時此刻,你們一定能體會到達格妮的心情,她來到大海邊,面對大海高聲呼喊出生活的熱愛——(男生讀);呼喊出對未來的憧憬——(女生讀);呼喊出對人生的希望——(齊讀)
說明:
學習語文,離不開語言文字,要讓學生從語言文字中感悟到文字背后的情感和力量。課文第三部分中的這三句話既是課文的重點,也是課文的難點,在教學中,不妨抓住“曙光”、“生命”兩個詞語,讓學生體會音樂家的祝福其實是一曲生命的贊歌,十八歲的達格妮是這一生命的象征和代表;音樂家的祝福也是人與人之間真摯情感自然流露。在教學中,不一定要達到這樣的深度,但是通過朗讀和相關的填空練習,點到為止,讓學生有所感、有所悟。
2、小結:簡要地說說課文第4、5節的內容。
出示:聽完樂曲,達格妮感受到了音樂家對她的祝福。
三、總結全文,激發情感。
1、根據下面的提示連起來簡要地復述課文內容。
(1)報幕人的報告,使達格妮心情激動。
(2)聽音樂時,達格妮想起了十年前的一件事。
(3)聽完樂曲,達格妮感受到了音樂家對她的祝福。
2、一個歷經了十年的承諾,讓達格尼的生命從此煥發出異樣的光彩,使她對未來充滿了希望。這個禮物最核心的內容是——板書:誠信
說明:
教學來不得半點偷懶和虛假,本課主要的教學目標是根據提示簡要地復述課文的主要內容,因而這一訓練貫穿于整個教學設計中。從初步感知課文內容到每一部分的學習,直到課的結束緊緊抓住這一目標不放,循序漸進,逐步提高,讓學生學完課文,得到實實在在的一次訓練,所謂上扎實的的課,意義也在于此。
六年級語文教學設計2
教材簡析:
本課是一篇精讀課文。課文講我國戰國時期的改革家商鞅為了在全國建立起誠信守法的良好社會風尚,從根本上保證變法的成功,在都城南門立木取信的故事,顯示了他變法的決心和意志。
全篇課文可以分為三部分。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寫商鞅受權變法。
第二部分(第2-14自然段)講商鞅南門立木取信于民的故事。
第三部分(最后一個自然段)講商鞅“南門立木”所產生的影響和作用。
選編本文的目的:讓學生了解商鞅南門立木的歷史故事和意義,引導學生認識言而有信、說到做到和賞罰分明、嚴格執法的重要性。
設計理念:
本課的設計圍繞課文的重難點,引導學生讀書、思考、交流、討論,用適合自己的讀書方法去讀書,讓學生自行探究課文內容,提高閱讀的能力,讓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體,成為學生的主人。給學生更多發揮自己語言的空間,鼓勵學生大膽想象、發現、質疑,從而更好地理解課文內容,體會人物特點。
教學目標:
1、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引導學生了解課文內容,認識言而有信、說道做到和賞罰分明、嚴格執法的重要,初步建立法制觀念,在生活中要言而有信、說到做到。
3、指導學生根據提示,體會句子的意思,進而理解課文內容。
4、幫助學生認識“鞅”1個會認字和學會“孝、葫、礎”3個會寫字。掌握“葫蘆、基礎”,理解“冥思苦想、大步流星、喜笑顏開、真心實意、惹是生非”等詞語。
教學重點:
指導學生讀懂課文、了解商鞅南門立木的歷史故事和意義。
教學難點:
引導學生認識言而有信、說到做到和賞罰分明、嚴格執法的重要。
教學準備:
1、讓學生查閱商鞅變法的資料。
2、預習課文,了解課文內容。
課時安排:2課時
教學設計: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引導學生了解課文內容,認識言而有信、說道做到和賞罰分明、嚴格執法的重要,初步建立法制觀念,在生活中要言而有信、說到做到。
3、指導學生根據提示,體會句子的意思,進而理解課文內容。
4、幫助學生認識“鞅”1個會認字和學會“孝、葫、礎”3個會寫字。掌握“葫蘆、基礎”,理解“冥思苦想、大步流星、喜笑顏開、真心實意、惹是生非”等詞語。
教學重點:
指導學生讀懂課文、了解商鞅南門立木的歷史故事和意義。
教學難點:
引導學生認識言而有信、說到做到和賞罰分明、嚴格執法的重要。
一、 談話激趣、導入新課
1、同學們,你們聽說過商鞅變法的故事嗎?
2、你對商鞅有那些了解呢?(課件出示商鞅圖片,引導學生交流課前的搜集。)
【培養學生搜集信息和整理信息的能力,注重課內與課外的結合,拓展學生的知識視野。】
3、為了進一步了解商鞅,讓我們一起來學習他的故事。板書課題。
二、初讀課文,學習生字和新詞
1、請同學們選擇自己的方式讀課文,邊讀邊找出本課的生字和新詞并標出不懂的問題,然后同桌或小組內交流一下是怎么學會生字和新詞的?
2、學生自學,小組交流。
3、教師檢測生字和詞語。
●課件演示生字,指名學生認讀,組詞。
●認讀詞語“葫蘆、基礎、冥思苦想、大步流星、喜笑顏開、真心實意、惹是生非”。
●重點理解“冥思苦想、大步流星、喜笑顏開、真心實意、惹是生非”,讓學生用“冥思苦想”、“惹是生非”說話。
【重點指導字“孝、葫、”兩個字。“葫”上下結構,上小下大,左下“古”略偏上;“礎”左右結構,左小右大,右邊“出”的筆順;第一、四筆為豎折、第三筆豎縱貫上下。注意“惹是生非” 不要寫成“事”。】
三、朗讀課文,整體感悟
1、指名學生讀課文,同時思考課文主要寫了一件什么事?全文可以分成幾部分?
(課文主要寫的是我國戰國時期的改革家商鞅為了在全國建立起一種誠信守法的良好社會風尚,從根本上保證變法的成功,在都城南門立木取信的故事,顯示了他變法的決心和意志。)
【要求學生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注意評價中促進朗讀;對于學生的回答,不要求統一和精確的.答案。】
2、互動交流:課文可以分為那幾部分?每部分主要寫了什么?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寫商鞅受權變法。
第二部分(第2-14自然段)講商鞅南門立木取信于民的故事。
第三部分(最后一個自然段)講商鞅“南門立木”所產生的影響和作用。
四、合作評價,歸納質疑。
1、通過初讀課文,你覺得商鞅是個什么樣的人?
隨機板書:商鞅--政治家--賞罰分明--嚴格執法
誠信和聰明
【引導學生評價,尊重學生獨特感受。】
2、通過合作學習你還有那些不懂的問題?學生提出,教師進行歸納。
預設:
(1)商鞅為什么要說服秦孝公變革舊的法規?
(2)商鞅要在秦國實行變法遇到了哪些困難?
(3)商鞅為什么要在南門立木?人們對商鞅南門立木的做法有什么看法,商鞅是怎么做的?
(4)商鞅南門立木有什么影響和作用?
【學會讀書,學會思考。發現問題,有助于對課文內容的理解。】
3、同學們提出的問題很有價值,下節課我們繼續對這些問題的探究。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引導學生了解課文內容,認識言而有信、說道做到和賞罰分明、嚴格執法的重要,初步建立法制觀念,在生活中要言而有信、說到做到。
3、指導學生根據提示,體會句子的意思,進而理解課文內容。
4、幫助學生認識“鞅”1個會認字和學會“孝、葫、礎”3個會寫字。掌握“葫蘆、基礎”,理解“冥思苦想、大步流星、喜笑顏開、真心實意、惹是生非”等詞語。
教學重點:
指導學生讀懂課文、了解商鞅南門立木的歷史故事和意義。
教學難點:
引導學生認識言而有信、說到做到和賞罰分明、嚴格執法的重要。
一、復習激趣,談話導入
1.以游戲的形式復習生字、新詞,并引導積累運用詞語。
2、上節課我們初步學習了《南門立木》這篇課文,文中的商鞅給你留下了怎樣的印象?你最欣賞他的哪些做法?
3、這節課讓我們結合課文和上節課滯留的問題繼續感悟商鞅變法的決心和堅定的意志。
二、研讀課文
下面請同學們圍繞上節課幾個問題,抓住課文中動作、神態、語言、心理的描寫進行讀書、體會、交流。
1、出示自學提示:
(1)商鞅為什么要說服秦孝公變革舊的法規?
(2)商鞅要在秦國實行變法遇到了哪些困難?
(3)商鞅為什么要在南門立木?人們對商鞅南門立木的做法有什么看法,商鞅是怎么做的?
(4)商鞅南門立木有什么影響和作用?
(5)你對商鞅的做法有什么看法?
(6)結合實際談談你對“言而有信、說到做到”的理解。
2、學生自學,小組交流。
3、全班交流,點撥引導。
【以學生自學為主,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尊重學生個性的感悟和體驗,不要求統一的說法,說出自己的理由就可以。教師在學生交流的基礎上,隨機的點撥引導。教師靈活把握重點,強調在“對話”中生成問題。】
(1)交流、體會商鞅變法的決心。
①閱讀第一部分,解決第一個問題。
【引導學生抓住“改革家”“說服秦孝公變革舊的法規,爭取國家富強”“主持變法”等,了解商鞅是怎樣的人,他為什么要說服秦孝公變革舊法。】
②閱讀第二部分,通過理解重點句,解決第二、三個問題,教師指導閱讀。
【要引導學生了解商鞅要在秦國實行變法遇到了哪些苦難,他為什么要在南門立木。抓住商鞅在南門立木時出示兩個告示及人們看告示后的議論,了解人們對商鞅南門木的看法。引導學生抓住“商鞅立即大聲宣布”和“鄭重地對大家說”的具體內容,理解商鞅言而有信、說到做到、嚴格執法的精神和意志。】
③閱讀第三部分,解決第四個問題。
【引導學生抓住“在全國上下引起了很大的震動”“不但……而且……”理解商鞅南門立木產生的巨大影響和作用。】
(2) 抓住重點詞句體會寫法。
①“天底下哪有這么便宜的事兒,怕是耍人玩兒的吧?”(人們為什么會有這樣的想法?這樣寫有什么好處?)
(這是人們圍在大木柱的四周議論的一句話。把大木柱從南門扛到北門,就賞十兩黃金,天底下不會有這么便宜的事,恐怕是耍弄人。人們的這種想法,表示對商鞅變法的懷疑。這樣寫為體現商鞅言而有信,說到做到埋下伏筆。)
② 從圍觀的人群中走出一個小伙子,只見他挽起衣袖,把大木柱扛起來就走,一邊走,一邊還嘟囔著:“我倒要看看,這位左庶長大人說話算不算數。”(小伙子為什么會這樣說話呢?從這段描寫中你體會到了什么?)
(這是小伙子在商鞅第二天下令“誰能把這根大木柱扛到北門,就賞給他五十兩”之后,一邊走一邊嘟囔的一句話。他認為事情不會是那樣,有反說的語氣。左庶長說話不算數,試試看吧。從小伙子的動作、語言表明他對商鞅下的令持的懷疑態度。這段描寫讓我們進一步體會到“南門立木”的言而有信會對變法的實施有深遠的影響。)
③小伙子噌噌噌地登上了城樓,不一會兒,手捧五十兩黃金,喜笑顏開地走了下來。(小伙子不僅僅是因為得到了賞金而高興嗎?這是小伙子心里會想些什么?旁觀的人又會說些什么?)
(小伙子“喜笑顏開”不僅僅是因為他得到了黃澄澄的賞金,還因為他親眼看到了這位左庶長的命令不含糊,說話算數、有效。為新法的順利實施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這是小伙子心里會想些什么?旁觀的人又會說些什么?兩個問題的設計,填補了課文空白,使學生更深地感受、理解了商鞅的了不起。學生對商鞅的做法有了更深的體會,我感到一個言而有信、說道做到和賞罰分明、嚴格執法的形象逐漸地走進了學生的心靈,我更欣喜地看到,在這一過程中,學生積累語言,內化語言,并靈活地運用了語言。】
3、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三、課外延伸
小練筆:你對“言而有信、說到做到”是怎樣了解的,把自己的想法寫下來。寫時要注意結合生活實際。
六年級語文教學設計3
一、教學目標
(1)學習并掌握生字,積累并理解新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理清文章脈絡,了解課文的主要內容。
(3)在感受人與動物之間真摯感情的同時,學習如何把這種感情真實、具體地表達出來。
(4)通過老人神態、動作和語言以及海鷗動作的語句,感受老人與海鷗之間深厚的感情,激發學生熱愛動物,保護動物的思想感情。
二、教學重點
通過描寫老人神態、動作和語言以及海鷗動作的語句,體會老人與海鷗之間的深厚感情。
三、教學難點
體會作者如何把老人與海鷗之間的感情寫具體的。
四、教學過程
(一)、情境激趣
1、出示老人塑像圖,學生觀看。
2、教師引言揭題。
同學們,看到這張圖片,你想說什么?
一位慈祥的老人坐在水邊,面帶微笑,手捧鷗食伸向空中,紅嘴鷗在他手上、身邊蹁躚環繞……一幅人鷗和諧共處的美麗畫面永久定格。
這是一座矗立在昆明市翠湖湖畔的老人塑像,人們尊稱老人為“海鷗老人”,他是一位普普通通的退休工人,當地的市民自主捐款為他立雕像,那么他究竟做了什么才能讓人們主動為他立雕像呢?今天讓我們一起走進第21課,請大家齊讀課題,師板書:老人與海鷗。
(二)、自讀感悟
學生自由大聲朗讀課文,注意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1)字詞檢測。褪色
(2)學生快速默讀課文,思考:那么這位老人和海鷗之間到底發生了什么故事呢?
師指名學生說。再請其他學生作出評價和修正。師適時出示幾組分別描寫老人和海鷗的短語。幫助學生概括主要內容。
(三)、細讀品味——老人喂海鷗
1、學生大聲自讀1-13自然段,用波浪線畫出老人喂海鷗的句子,并在最能打動你的句子旁邊寫下你的感受。
2、師生交流。指名說,你找到了哪一句?
3、學生談自己的體會,有感情的朗讀句子。
A“他背已經駝了,穿一身褪色的過時布衣,背一個褪色的藍布包,連裝鳥食的`大塑料袋也用得褪了色……”(年事已高,生活困苦)
B“朋友告訴我,這位老人每天步行二十余里,從城郊趕到翠湖,只為了給海鷗送餐,跟海鷗相伴。”(堅持、愛)
師補充老人的資料:
被昆明人稱為“海鷗老人”的吳慶恒生前孤身一人,每年冬天飛抵昆明的紅嘴鷗是他唯一的寄托。每當紅嘴鷗“駕臨”,老人天天徒步十多公里進城給它們喂食,和它們嬉戲,風雨無阻;老人每月三百零八元的退休工資有一半以上都用來給海鷗買吃的,為此,老人平時幾乎舍不得花一分錢坐公交車。
四元五角一斤的餅干,老人毫不吝惜買給海鷗,他知道那是海鷗最喜歡的美食;他還經常買來雞蛋為海鷗制作“干”;而他自己,唯一的奢侈品是兩毛錢一包的金沙江香煙。
(無私)
C、在海鷗的鳴叫聲里,老人抑揚頓挫地唱著什么。側耳細聽,原來是親昵得變了調的地方話──“獨腳”“灰頭”“紅嘴”“老沙”“公主”……
多么樸實的名字!然而透過這一個個樸實的名字,我們看到的是老人對海鷗的親昵,對海鷗的愛。老人親昵而自然地呼喚著一只只海鷗,就像在呼喚著自己的兒女。也許老人并不會唱歌,可一聲聲對海鷗的呼喚,不就是一首首動聽的歌曲嗎?
D“人少的地方,是他喂海鷗的領地。老人把餅干丁很小心地放在湖邊的圍欄上,退開一步,撮起嘴向鷗群呼喚”(細節描寫:細心、關心、熟悉習性、不愿驚擾、自由空間)
“老人順著欄桿邊走邊放,海鷗依他的節奏起起落落,排成一片翻飛的白色,飛成一篇有聲有色的樂譜。”
這是老人喂海鷗的一個細節描寫。老人的動作是那么的嫻熟,與海鷗之間的配合是那么默契、那么和諧!“掃”字把鷗群吃食的樣子描繪得生動鮮活。海鷗有節奏地翻飛著雪白的翅膀,那場面,像一幅靈動的畫,更像一首美妙的歌。
師:美嗎?動人嗎?然而這么美的畫面卻要消失了……。
(四)、小練筆:用抓細節的描寫手法,用幾句話描寫海鷗送老人的畫面。
(五)、小結:老人與海鷗之間真是情深意重,老人像對待自己的親人一樣對待海鷗,每年冬季都是如此,那海鷗對老人的情意又是怎么表達的呢?下節課將和大家一起再次感悟。
(六)板書老人喂海鷗借資料
抓細節練筆海鷗送老人
(愛)想畫面
六年級語文教學設計4
教學目標
1、學習本課生字詞。
2、讀懂課文,體會“失敗屬于過去,勝利才屬于未來”的含義,知道怎樣對待失敗和失敗者。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4、了解課文的敘述順序,體會插敘的作用。
教學時間: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揭示課題
1、今天我們學習一篇新的課文,題目是——《獻你一束花》,學生齊讀課題。
2、美麗的鮮花,一般情況下都用來送給誰?
3、(課件出示:鮮花,理應呈送給凱旋歸來的英雄。難道獻給黯淡無光的失敗者?)這句話是文章的第一段,學生齊讀。誰能把這句話改成陳述句?
4、(課件出示:鮮花理應呈送給凱旋歸來的英雄,不應該獻給黯淡無光的失敗者。)你同意這樣的說法嗎?為什么?(學生進行簡短的自由討論。)
師:那么,鮮花到底應不應該送給失敗者呢?下面,我們來學習課文。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自由朗讀課文,遇到生字多讀幾遍,不理解的詞語聯系上下文想一想,或者和身邊的同學討論一下。
2、檢查生字學習情況。(課件出示生詞,學生齊讀,教師相機提示讀音,檢查不理解的詞語)
、指名朗讀課文,思考兩個問題:
(1)這束鮮花是送給什么人的?
(2)服務員為什么要給這個失敗的運動員獻花?
三、學習插敘段
1、自讀課文第4自然段。找出兩年前這位運動員獲得冠軍回國時,機場迎接的景象。用“ ”劃出相關的語句,讀一讀,想象她當時的心情。
2、學生讀所劃的句子。她的心情怎樣?(激動、自豪、興奮……)
3、有感情地朗讀這個自然段
四、學習課文2、5自然段。
師:多么空前熱烈的歡迎場面啊!那么多美麗的鮮花,那么多贊美的話語,那么多的掌聲,那么多的記者,那么多的閃光燈,那么多的笑臉,這都是成績給她帶來的榮耀。可是,這些成績,也給她帶來了無比沉重的壓力和心理負擔,這次比賽,她徹底地失敗了。再次走進機場大廳,她有怎樣的神態和心理呢?
1、自己學習2、5兩個自然段,用“~~~”劃出描寫神態的句子,用“===”劃出描寫心理活動的句子,讀一讀,體會她當時的心情。
2、交流描寫神態的句子。(她一直垂著頭。四天前……簡直要把腦袋藏到領口里去。)你讀出她此時有怎樣的心情?
3、交流描寫心理活動的句子。(她怕見前來歡迎的人們,怕記者……有什么臉見人,大敗而歸!)你能體會到她此時的心情嗎?她為什么有這么多的“怕”呢?
4、有感情地朗讀所劃描寫心理活動的句子,教師指導讀得低沉一些,體會運動員的心情。
5、再看看此時迎接她的又是怎樣的情景呢?(學生找出句子讀出來。)
師:想想兩年前那空前熱烈的歡迎場面,和此時她面前的冷清形成了多么強烈的對比呀!這都是因為她失敗了,于是,沒有了鮮花,沒有了掌聲,沒有了記者,沒有了閃光燈,也沒有了笑臉,甚至連一句小小的問候都沒有。此時,她感到——(生齊答:失落)這更加重了她心中的——(生齊答:沮喪和愧疚)
6、同學們,你一定也有過失敗的經歷,聯系你當時的心情想一想,此時這位失敗的運動員最希望得到的是什么?(鼓勵、安慰、信任、支持、理解……)
師:是的,此時,她多么希望有一個人能來安慰她一下,多么希望聽到一聲鼓勵的話語,多么希望有一張信任的面龐啊!正在這時候,有一個人出現了,她就是——(生答:機場的女服務員)
五、學習6—11自然段。
1、自由讀6—11自然段,看看這個女服務員說了什么?做了什么?
2、分角色朗讀課文(教師讀敘述部分)。
3、(課件出示“誰都不能避免失敗。我想,失敗和勝利對于你同樣重要。讓失敗屬于過去,勝利才屬于未來。”)你怎么理解服務員的話?
4、練習感情朗讀。(柔和又肯定的語氣)
師:此時,對于這個大敗而歸沮喪到極點的運動員來說,這些話語,就像一股暖流注入她的心田,那久久低下的頭慢慢地抬起來,她看見——
5、(課件出示“只見女服務員把背在身后的手向前一伸,一大束五彩繽紛的花捧到她的面前。濃郁的香氣竟化作一股奇異的力量注入她的身體。她頓時熱淚滿面。”)學生齊讀。
這股“奇異的.力量”是指的什么?想一想,這股由鼓勵、安慰、信任、支持、理解組成的奇異的力量注入這位運動員體內,會給她以后的比賽帶來怎樣的影響?(學生想象回答)
師:正是這一束小小的鮮花,帶來了如此神奇的力量!此時此刻,回想開頭的問題,我想我們應該有了肯定的回答:鮮花,理應呈現給——(生答:凱旋的英雄),也應該獻給——(生答:黯淡無光的失敗者)。獻給英雄,是對他們的——祝賀,獻給失敗者,是對他們的——鼓勵、支持、理解……
六、總結課文,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師:多么感人的文章啊!我們不僅從中看到了服務員善良美好的心靈,而且,我們也知道了應該怎樣對待我們身邊的失敗者,我們要告訴他們——(課件出示:讓失敗屬于過去,勝利才屬于未來,學生齊讀);當我們在以后的學習生活中遭遇失敗的打擊的時候,我們也要告訴自己——(學生齊讀課件:讓失敗屬于過去,勝利才屬于未來)。
讓我們再次走進課文,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七、作業
1、找到文章中前后照應的句子,讀一讀,體會這樣寫的好處。
2、續寫:收到鮮花之后……
板書設計:
英雄祝賀
獻你一束花
失敗者鼓勵……
六年級語文教學設計5
一、 復習導入
1、 板書課題,今天我們繼續學習24課,齊讀課題
2、 通過上節課的學習,你了解了王冕的哪些事情?
(相機板書:孝敬母親、勤奮讀書、刻苦學畫)
3、這節課讓我們再次走進課文,走進人物的內心世界,細細品讀文字,感受人物的獨特魅力
二、 品讀課文
(一)自學課文,要求:
請大家快速的瀏覽課文,用“——”劃出王冕孝敬母親的句子,用“ ”劃出他勤奮讀書的句子,用“ ”劃出他刻苦學畫的句子,可以在感受深的地方圈圈劃劃,也可以寫寫批注
(二)全班交流
1、你找到哪些句子描寫了王冕孝敬母親,教師相機指導朗讀、感悟
(1)王冕說:“娘,我在學堂里也悶得慌,不如幫人家放牛,心里倒快活些。這樣可以貼補些家用,還能帶幾本書去讀呢。”(出示)
A、你讀的聽起來很輕松,讀好哪幾個詞就能讀出這份輕松(悶得慌、快活些)
B、再請一位同學大聲的,輕松的讀讀,其他同學邊聽邊思考:王冕是真的不想去學堂讀書了嗎?
C、交流要點:安慰母親,體諒母親,不想讓母親為難、傷心、難過
師:是呀,這份孝順正是出于對母親的愛呀!
D、(出示母親的一段話)母親是怎么說的,誰來讀讀,其他同學邊聽邊體會母親當時是什么心情?
交流要點:萬般無奈,不忍心,有心卻無能為力
從哪些詞語讀懂的?(不是、只靠、實在、只好)抓住這些詞通過朗讀表現母親的心情
請2位同學分角色讀一讀,讀出人物不同的心情
師:看,刻畫人物語言描寫是最直白的表達方式
(2)王冕一一答應,母親含著眼淚回去了。(出示)
A、 他是怎么答應母親的,可以聯系上文用自己的話說說
要點:母親放心吧,一定聽你的話,處處小心,每天早出晚歸,自己照顧好自己,不用為我擔心
B、(理理衣服、含著眼淚)從這兩個詞中你讀出了母親的什么心情?
要點:對孩子的.關懷和疼愛,傷心、難過、不忍心、無可奈何
這種傷心和不忍正是出于對孩子的愛呀!
把母親的這種心情通過朗讀表現出來
師:是呀,刻畫人物還可以通過人物的動作和神態描寫,展現人物的內心世界
(3)從此,王冕白天……陪伴母親。
即使再累也要陪母親,多孝順呀!
(4)遇上秦家煮些……回家孝敬母親。
是呀,好吃的都留給母親,多懂事呀!把“總舍不得”讀的慢點、
重點就能讀好(讀)
(5)王冕得了錢,就買些好東西孝敬母親。
心中總是掛念著母親,真是體貼呀!
(6)春光明媚的時候……母親心里十分歡喜。
對,為母親解悶散心,真是孝順呀!
過渡:王冕用自己的實際行動表達了對母親的愛,的確是孝敬母親呀!
2、同時,他讀書也很勤奮,交流你找到的句子
(1)每天給的點心錢……買幾本舊書。
從哪里體會到他勤奮的?(也舍不得)
是呀,寧愿餓肚子也要買書讀,多愛學習呀!
大家請注意“舊書“,一個舊字你讀懂了什么?
要點:舊書便宜,可以省下一些錢貼補家用——多懂事,多孝順!
舊書便宜,可以多買幾本讀——多讀書,好學呀!
抓住這兩個詞讀出王冕的勤奮和孝順!(讀)
(2)白天牛吃飽了……柳樹陰下看書。
一有空就看書,真是勤學呀!
(3)他每天畫些畫,讀讀古人的詩文。
長大后還是每天讀,多勤奮呀!有句話說的好:活到老,學到老呀!
(4)不知不覺三四年過去了,王冕讀了不少書,也明白了許多道理。
對,書是最好的老師,從中能學到很多道理!幾年中他讀的書可真多呀!(讀)
3、過渡:王冕不僅孝敬母親,他還勤奮讀書,多么好學呀!他學畫更
是刻苦,交流你找到的句子
(1)自此以后……學著畫荷花。
一個“攢“你讀懂了什么?(不容易,懂事)
是呀,再難也要學,多好學呀!(讀)
(2)起初畫的不好……沒有一處不象真的。
(起初、三個月、大有長進)讀讀這幾個詞語,你讀懂了什么?
(時間短,進步大)
有怎樣的進步?用哪些詞語形容他畫的荷花?(栩栩如生、形象逼真、惟妙惟肖、活靈活現)
同學們,從不會畫到大有長進,他靠的是什么?(堅強的毅力,堅忍不拔的意志,堅持不懈,勤學苦練,勇往直前,毫不氣餒、鍥而不舍的精神,只要功夫深,鐵杵磨成針)
對呀,這些是通向成功的鋪路石,看圖,他還靠的是什么?
(細致的觀察,耐心的練習,對荷花的喜愛)
抓住這些詞,讀出他學畫的刻苦!
是呀,他眼中有荷花,心中有荷花,才能把荷花的精神、形態、顏色畫的如此傳神!他的刻苦勤奮終于使他成為一位畫荷高手,他的作品也受到人們的青睞。
(3)過渡:同學們,他怎么會從放牛娃成為一個畫家呢?其實這是出于一次偶然的機會
A、 請大家閉上眼睛靜靜地聽,邊聽邊想象,思考:這一段寫的是什么?給你最大的感受是什么?師配樂范讀
B、 交流:雨后景色,很美
C、 美在哪呢?請大家各自輕聲讀讀,選擇你覺得最美的地方好好的讀一讀,比比誰讀的最美
D、 比賽讀,邊體會(指導朗讀的方法)
(欣賞荷花圖)
(瞧,花苞上雨水點點,在陽光的照耀下,伸展著婀娜的身姿,抖開了美麗的霓裝,如含笑的少女,如頑皮的孩童,如穿著粉裝的仙子,冰清玉潔,嫵媚嬌艷,真是“花中君子來哪方,亭亭玉立展嬌容”
再看,那碧綠的大圓盤上,顆顆水珠晶瑩透亮,水晶似的閃動著靈氣,如顆顆珍珠,光彩奪目,真是“暖日和風香不盡,伸展枝葉碧無窮”呀)
六年級語文教學設計6
教學準備:教學課件、放大課文圖片。
教學目標
1.要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小女孩的思想感情。
2.閱讀課文,培養學生自己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3.認識貧富懸殊,不合理的資本主義社會中,窮苦人民的不幸遭遇。
【教學過程】
一、啟發激趣
1.請同學們回憶一下,第四單元的兩篇講讀課文的體裁是什么?學習的重點又是什么?
2.介紹作者簡況:
今天,老師向同學們介紹一位世界著名的童話作家,丹麥的安徒生及其他的一部經典之作——《賣火柴的小女孩》……
3.審題激趣:
齊讀課題,說說讀了課題你想知道什么?
啟發激趣,讓學生回憶本單元的學習方法——抓住關鍵的句子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為學好本課作準備,同時向學生介紹作者簡況,審題激趣,目的是為了營造良好的課堂氛圍,以“新”來激發學生探求知識的興趣。
二、自讀質疑
1.帶著問題輕聲朗讀課文。(精選學生的問題)
小孩子為何去賣火柴?其遭遇又是如何?
2.巡視指導,了解學習情況。
3.注重指導閱讀常用的閱讀符號。
用“==”劃出中心句,用“——”劃出重點句,用“~~”劃出佳句,用“。。。”劃出中心詞,用“...”劃出重點詞等。
在全面感知課文內容的基礎上,依據教學目標,圍繞教學重點,讓學生抓住關鍵的詞句進行圈劃批注,質疑問難,學會自主操作,培養遷移能力。
三、重點深探
1.小組討論、交流。
2.集體交流,精講關鍵的語句及重要的問題。
例:①多么溫暖,多么明亮的火焰啊,簡直像一支小小的蠟燭。
②她倆在光明和快樂中飛走了,越飛越高,飛到沒有寒冷,沒有饑餓,也沒有痛苦地方去了。
③小孩子坐在墻角里,兩肋通紅,嘴角帶著微笑。
本環節是圍繞教學重點——小女孩的五次幻想,通過讀、劃、思、議的學習方法,精講第一次幻想,其余四次幻想,引導學生自覺深探,突出以指導朗讀,加深理解課文內容,體會小女孩的思想感情,激起學生對資本主義制度的憎惡,對小女孩的深切同情的思想感情。
四、自我回顧
1.你是如何理解掌握本篇課文的?運用了哪些方法?
2.師小結,在閱讀教學中有許多方法可以運用,如:旁批,發現問題等。
教師啟發學生主動整理學習新內容的學習方法,總結提高,整體理解,促進學生學有所得,靈活運用,真正體會到探求真知的'苦與樂。
五、練習運用
1.師出示三個不同顏色的盒子,并明確告訴學生這三個盒子里面有三種不同難度的題目,誰愿試摸題目來解答。
2.學生自告奮勇摸題解答。
面向不同層次的學生,設計A、B、C三檔不同難度的題目,采用挑戰形式解答,激發學生求知欲和積極參與的意識,引導學生主動鞏固和運用學到的知識,培養學生創新精神。
六、開拓延伸
出示安徒生的著作《安徒生童話選》、《格林童話選》,并作簡要的介紹,鼓勵學生課后去閱讀。
拓寬知識面,引導學生自覺地讀一些世界著名的童話故事,積累知識,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不斷提高自己的語文水平。
六年級語文教學設計7
【教學目標】
1.學會12個生字。正確讀寫“舒適、抱怨、傾聽、魁梧、撕破、嚴肅、憂慮、洶涌澎湃、濕淋淋、心驚肉跳、忐忑不安、自言自語、自作自受、縫縫補補”等詞語。
2.默讀課文,理解課文內容,感受桑娜和漁夫的勤勞、淳樸和善良,學習他們寧可自己受苦也要幫助他人的美德。
3.學習作者通過環境、人物對話和心理描寫表現人物品質的寫作方法。
【教學重、難點】
引導學生感受桑娜和漁夫勤勞、善良、寧可自己受苦也要幫助他人的美德是教學重點。揣摩學習作者通過環境、人物對話和心理描寫來表現人物品質的寫作方法是教學難點。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了解作者生平及成就
1.板書課題。
2.交流學生課前搜集的有關列夫·托爾斯泰的資料。教師根據學生交流情況適當補充。
[設計意圖:開門見山導入新課,通過讓學生交流搜集的有關作者的資料,激起學生對列夫·托爾斯泰這一世界級大作家的景仰之情,從而調動學生閱讀課文的積極性。]
二、初讀課文,把握課文主要內容
1.學生自讀課文,遇到不認識的字、不懂的詞語查字典。
2.學生練習朗讀,達到通順、流利、有感情。(教師適時檢查學生朗讀情況。)
3.初步概括課文主要內容:課文主要寫了什么事?(課文講的是漁夫和妻子桑娜,在鄰居西蒙死后,主動收養她的兩個孩子的故事。)
[設計意圖:這一教學環節,把著力點放在學生自主學習上,讓學生在準確流利朗讀課文的基礎上,初步把握主要內容,培養學生概括能力。]
三、再讀課文,理清課文條理
1.請同學們再次默讀課文,將課文分成三部分,并考慮每部分分別寫了什么內容?
2.交流。
第一部分(1—2自然段),講漁夫的妻子桑娜在寒風呼嘯的夜晚,焦急地等待出海打魚的丈夫回家。
第二部分(3—11自然段),講桑娜出門探望丈夫是否歸來,順便去看望西蒙,發現西蒙已死,便把西蒙的兩個孩子抱回家,然后忐忑不安地繼續等待丈夫。
第三部分(12—27自然段),講漁夫回家得悉西蒙死去,主動提出收養孤兒,夫妻倆的想法不謀而合。
[設計意圖:引導學生理清課文的條理,把握作者的敘述脈絡,進一步加深對內容的理解,并為進一步研讀文本做好了鋪墊。]
四、研讀課文,把握人物特點
同學們,讀了這個故事,你有何感受?(桑娜和漁夫的心地太善良了。)
漁夫和桑娜心地善良,他們有著一顆金子般的心。我們僅僅了解故事的梗概是不夠的,大作家托爾斯泰用他的生花妙筆細膩傳神地刻畫了人物的性格特點,這需要我們仔細地去品味,去欣賞。就讓我們再一次走進文本,進入人物的內心世界,去感悟主人公精神的高尚,同時領略大作家托爾斯泰高超的文學才華。
(一)研讀第一部分
1.請同學們朗讀1、2自然段,看看除了知道桑娜在等待丈夫出海歸來這件事外,你還知道了什么?
2.交流。
(1)漁夫和桑娜十分勤勞。
你是從哪看出來的?
根據學生回答,課件出示:
屋外寒風呼嘯,洶涌澎湃的海浪拍擊著海岸,濺起一陣陣浪花。海上正起著風暴,外面又黑又冷,這間漁家的小屋里卻溫暖而舒適。地掃得干干凈凈,爐子里的火還沒有熄,食具在擱板上閃閃發亮。掛著白色帳子的床上,五個孩子正在海風呼嘯聲中安靜地睡著。
a.學生談自己的理解。
b.這段文字先寫了什么,再寫了什么?(先寫了屋外,再寫了屋內。)
c.室內的描寫是圍繞哪個詞語寫的?(課件將“溫暖而舒適”加上著重號。)
d.這所謂的“溫暖而舒適”是什么樣子的`?
e.你認為應該怎樣理解這所謂的“溫暖而舒適”?
f.這所謂的“溫暖而舒適”是靠什么取得的?
g.這段文字中漁夫和桑娜的勤勞,作者是直接寫出來的嗎?(不是。)是怎樣寫出來的?(是通過室內外環境描寫表現出來的。)
教師告訴學生:這種不直接描述人物特點,而是通過環境來烘托的方法又叫側面描寫。
(2)桑娜家境非常貧窮。
桑娜的家境貧窮從哪些文字可以看出來?
根據學生回答,出示:
桑娜沉思:丈夫不顧惜身體,冒著寒冷和風暴出去打魚,她自己也從早到晚地干活,還只能勉強填飽肚子。孩子們沒有鞋穿,不論冬夏都光著腳跑來跑去;吃的是黑面包,菜只有魚……
師邊讀邊提問:
a.“沉思”是什么意思?桑娜家境貧寒是通過對桑娜的什么描寫表現出來的?(心理。)
b.“勉強填飽肚子”是什么意思?
c.這“勉強度日”的生活是靠什么來維持的?
小結:這段文字以桑娜的心理描寫的方式表現了桑娜家境貧窮,通過這段文字,我們可以得知,桑娜的家庭生活只能說是勉強度日,而這種勉強度日的生活也是靠桑娜和漁夫從早到晚不停地勞作才得以維持的。
[設計意圖:引導學生讀書發現作者在敘事的過程中通過環境描寫寫出了桑娜、漁夫的勤勞和他們家境的貧寒,有利于進一步感受人物的美好心靈。]
(二)研讀第二部分
1.當桑娜在等待丈夫出海歸來的夜晚,去看望西蒙,發現西蒙已死,她抱回西蒙的兩個孩子。作者并不是平鋪直敘地展示事件的發展過程,而是在敘事的過程中完成了對人物美好形象的塑造。請同學們仔細默讀3—11自然段,看看作者主要采用了什么方法來刻畫桑娜這一人物的?
生默讀后回答。(主要是通過心理描寫來刻畫人物的。)
2.請同學們再次默讀3—11自然段,畫出描寫桑娜心理的句段,仔細讀一讀,想一想,你從中體會到了什么,也可以寫一寫,留下你思考的痕跡。
3.交流。
根據學生的交流,重點引導學生品讀以下兩處。
(1)根據學生回答,出示:
她的心跳得很厲害,自己也不知道為什么要這樣做,但是覺得非這樣做不可。
a.你從這句話中體會到了什么?
b.對這句話你有沒有不明白的地方?
c.教師引導理解。
為什么說“自己也不知道為什么要這樣做”? 桑娜抱回孩子的那一刻她經過了深思熟慮嗎?她考慮到自己這樣做是舍己為人的善舉嗎?那么是什么驅使她這樣做了?(善良的本性。)
“非這樣做不可”什么意思?(應該而且必須這樣做。)為什么在桑娜看來“非這樣做不可”?
(2)根據學生回答,出示:
桑娜臉色蒼白,神情激動。她忐忑不安地想:“他會說什么呢?這是鬧著玩的嗎?自己的五個孩子已經夠他受的了……是他來啦?……不,還沒來!……為什么把他們抱過來啊?……他會揍我的!那也活該,我自作自受……嗯,揍我一頓也好!”
a.讓學生說一下對這段話的理解。
b.教師引導學生深入理解:
“忐忑不安”什么意思?
“他會說什么呢?這是鬧著玩的嗎?自己的五個孩子已經夠他受的了”,桑娜為什么會想到這些?
“……是他來啦……不,還沒來!……”說明了桑娜怎樣的心情?
你從“嗯,揍我一頓也好!”這句話中體會到什么?從這里你認為桑娜是怎樣的一個人?(桑娜是一個寧可自己受苦也要幫助別人的人。)
c.你對這段話還有什么不理解的地方?(引導學生探討省略號的作用:心情緊張,心理活動時斷時續,不是很連貫,很有條理。)
d.誰能有感情朗讀一下這段話,注意讀出桑娜忐忑不安的心理。
e.學生自由朗讀這段話。
[設計意圖:引導學生關注作者刻畫人物的方法,并讓學生在品味人物心理描寫的過程中領悟到桑娜心地的善良。讓學生通過感悟、質疑、相互啟發,訓練思維,增強品評含義深刻的句子的能力。]
(三)研讀第三部分
桑娜未經丈夫同意抱回西蒙的兩個孩子,她內心忐忑不安,自家的生活已是朝不保夕,再加上兩個孩子無疑是雪上加霜,漁夫回來后是如何表示的呢?
1.請同學們自由默讀12—27自然段,思考(課件出示):
a.作者在這部分主要采取了什么手段刻畫人物?
b.在這部分文字中你對桑娜有了哪些新的認識?
c.當漁夫得知西蒙已死,留下兩個可憐的孩子,他是如何表示的?從中可以看出漁夫是怎樣的人?
2.交流。
(1)作者在這一部分主要采取了什么手段刻畫人物?(主要通過對人物的語言描寫來刻畫人物。)
(2)你對桑娜有了什么新的認識,從哪里可以看出來。(引導學生談一下對21至23段的看法。)
(3)當漁夫得知西蒙已死留下兩個可憐的孩子,他是如何表示的?
一生讀后出示:
漁夫皺起眉,他的臉變得嚴肅、憂慮。“嗯,是個問題!”他搔搔后腦勺說,“嗯,你看怎么辦?得把他們抱來,同死人呆在一起怎么行!哦,我們,我們總能熬過去的!快去!別等他們醒來。”
自由朗讀,從這段文字中可以看出漁夫是怎樣的人?
讓我們來仔細地品讀一下這段文字。
a.“漁夫皺起眉,他的臉變得嚴肅、憂慮。”從漁夫的表情變化中我們可以體會到什么?
b.“得把他們抱來,同死人呆在一起怎么行!”從這句話中我們可以知道什么?
c.漁夫同意收養西蒙的兩個孩子,意識沒意識到這樣要加重負擔?你是從哪兒體會到的?
“哦,我們,我們總能熬過去的!”“熬”字說明了什么?這里可以看出漁夫是怎樣的一個人?(善良、堅強,寧可自己受苦也要幫助別人。)
d.下面誰能根據自己的理解有感情地朗讀一下這一自然段?
請同學們自由朗讀一下這段文字,體會漁夫的美好心靈。
[設計意圖:仍然關注課文表達上的特點,讓學生抓住人物語言深入到人物的內心世界,進一步加深對桑娜的認識,體會到漁夫善良、堅強的美好品質。]
五、回歸整體,體會課文的表達特點
通過認真閱讀,同學們真切地感受到了漁夫和桑娜的勤勞、善良及寧可自己受苦、也要幫助別人的美好心靈。大作家列夫·托爾斯泰通過環境描寫、心理描寫、語言描寫細致地刻畫了人物。在課文前部分通過室內外環境的描寫表現了漁夫和桑娜的勤勞,通過桑娜的心理活動,交待了漁夫一家貧窮的家境,通過桑娜抱回西蒙的孩子后的心理活動表現了桑娜的善良,最后通過人物的對話進一步刻畫了漁夫的美好形象。
1.請同學們思考一個問題:作者為什么交待桑娜貧窮的家境?(凸顯人物品質。)
2.如果沒有桑娜抱回孩子后忐忑不安的心理描寫,表達效果會有何不同?(體會心理描寫的作用:真實感人,合情合理。)
3.閱讀這篇課文,你在寫作方法上受到什么啟示?
4.通過學習課文,你對托爾斯泰有何認識?
5.請同學們再次朗讀課文,體會人物的美好心靈和作者匠心獨運的表達方法。
[設計意圖:回歸整體,品評作者組織材料的別具匠心,進一步領略作者高超的文學才能。]
六、作業
結合課文內容,展開合理想象,續寫《窮人》。
六年級語文教學設計8
教學要求
1、了解貝多芬創作《月光曲》的經過,體會他所具有的卓越才華和善良的心。
2、在理解課文內容的過程中,初步學習分辨事物和聯想。
3、學習生字新詞,會用“幽靜”“陶醉”造句。
4、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最后三個自然段。
教學重點、難點
1、領會貝多芬創作《月光曲》時的心情。
2、分辨課文中哪些是實在事物,哪些是由實在事物產生的聯想。
第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檢查預習
1、這篇課文講的是誰的事?
2、出示貝多芬畫像,簡介貝多芬。
貝多芬是德國著名的音樂家。出生于1770年,1827年逝世。他從小就表現非凡的音樂才華,十歲舉行公開音樂會,十二歲開始作曲。他生活在封建統治最黑暗的年代,家境貧寒,受盡磨難,對勞動人民十分同情,對專制暴政無比憎恨。他一生創作了大量的舉世聞名的音樂作品,《月光曲》就是其中的一首。
3、什么是“傳說”(民間流傳的說法)課文從哪兒到哪兒是講關于《月光曲》的傳說的?(第二自然段到課文結束)把課文分成兩部分,應該怎樣分?
4、請兩名學生朗讀課文,讀后評議,糾正讀音。
二、初步理解傳說部分的內容
1、默讀第部分,想一想,貝多芬為盲姑娘彈了幾個曲子,是哪幾首?
2、學生默讀思考后討論。
(1)貝多芬為盲姑娘彈了幾個曲子?(彈了兩首曲子)
(2)這兩首曲子分別是什么?(第一首是盲姑娘想要學的貝多芬譜寫的曲子。第二首是貝多芬即興創作的《月光曲》。)
(3)課文從哪兒到哪兒是講貝多芬彈第一首曲子,從哪兒到哪講貝多芬創作的.《月光曲》的?(二至七自然段講貝多芬彈第一首曲子,八自然段到最后寫貝多芬即興創作的《月光曲》。
三、深入理解貝多芬第一次為盲姑娘彈曲子的內容
1、指名學生朗讀二到七自然段,糾正讀得不準確的地方。理解幾個詞語:幽靜、入場券、陌生、純熟。教師介紹萊茵河是歐洲的大河之一,流經好幾個國家,包括德國。
2、貝多芬是人民喜愛的音樂家,從什么地方可以看出來?(他到各一旅行演出,甚至來到一個小鎮上。盲姑娘也在彈他的曲子,而且因不能直接聽到貝多芬自己的彈奏感到深深的遺憾。)
3、盲姑娘一家很窮,又從什么地方可以看出來?(他們住在一所茅屋里,兄妹倆相依為命。哥哥是個皮鞋匠,妹妹是個瞎子。他們買不起音樂會的入場券。)
4、姑娘為什么說“哥哥,你別難過,我不過是隨便說說罷了”(姑娘很懂事,她聽出哥哥話中不安的意思,能體諒哥哥的難處,所以反過來安慰哥哥,把自己想聽音樂會的強烈愿望淡淡地稱作“隨便說說”,從這里可以看出兄妹倆互相貼,這種感情非常珍貴,十分感人。)
5、盲姑娘不但愛音樂,而且懂音樂,從什么地方可以看出來?(她看不見樂譜只是別人彈過幾遍,就能彈貝多芬的曲子,盡管斷斷續續,很不熟練,卻是很不容易的。貝多芬自己彈起來,她立刻聽得入了神。一曲完了,她激動地說:“彈得多熟啊!感情多深哪!“并且由此猜出了彈琴的人正是貝多芬本人。這說明她具有音樂才能。貝多芬也深深地為自己能在窮人中有這樣的知音而感動,正是種激情促使他創作了《月光曲》。
6、指名學生朗讀第二到七自然段。
四、布置作業
練習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板書設計
6月光曲
散步(聽)
談話
(同情)
貝多芬
走近(彈)
曲子
(激動)
第二課時
教學過程
一、復習舊課
1、用生字卡檢查生字讀音。
2、指名朗讀課文一至七自然段。提問:貝多芬為什么彈完了一曲又彈了一曲?
二、深入學習貝多芬即興創作《月光曲》的部分。
1、指名朗讀八至十自然段,糾正讀得不正確的地方。
貝多芬看到了什么?(月光從窗戶照進黑暗的屋子,茅屋里的一切好像披上了銀紗,顯得格外凄清、幽靜,就在這樣的氣氛中,窮兄妹倆站在他的身旁。)
2、貝多芬彈的是什么?他彈的和他看到的有什么關系?皮鞋匠聽著琴聲,好像看到了什么?他為什么會有這樣的感覺?(他好像看到了在大海的水天相接處,月亮升起來了。海面上灑滿了銀色的月光。月亮越升越高,穿過微云。忽然,海面上刮起了大風,卷起了巨浪,被月光照得雪亮的浪花一個連一個朝著岸邊涌過來。他之所以會有這樣的感覺,是因為樂曲使他產生了聯想。開始,音樂可能是徐緩的,使人聯想到月亮升高,穿過微云。再后來,音樂可能高昂激越,使人聯想到月光下風起浪涌。)
3、皮鞋匠看到妹妹臉上的表情想到了什么?為什么說盲姑娘“仿佛也看到了?”
4、為什么兄妹倆沒有及時發現貝多芬的離去?(他們完全沉浸在音樂中了。)貝多芬悄然而來,悄然而去,給兄妹倆帶來一片溫馨的人間之愛和一次美妙的藝術享受,也給自己帶來了一次意外的創作收獲。
三、學習分辨事物和聯想
1、在“一陣風把蠟燭吹滅了……按起琴鍵來”這一段中,哪些是實在的事物,哪些是引起的聯想
2、在“皮鞋匠靜靜地聽著……在月光照耀下的波濤洶涌的大海”這一段中,哪些是實在的事物,哪些是引起的聯想。盲姑娘臉上的表情是看到的實在事物,“他仿佛也看到了……”是他看到妹妹臉上的表情產生的聯想。)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朗讀指導。
4、請學生試背最后三個自然段。
四、指導學生識記生字。
五、作業
1、背誦課文最后三個自然段。
2、預習《小音樂家揚科》。
板書設計
6月光曲
貝多芬
盲姑娘
知音
彈奏
想聽
感動
再彈
入神
動情
記錄本
陶醉
激情
六年級語文教學設計9
教材簡析:
這是一篇略讀課文,講述的是一個膾炙人口的希臘神話故事。主人公普羅米修斯是古希臘神話傳說中的提坦神,他創造了人,同時仿造音神,終于使人類發出聲來,而且教給人類知識和各種生存的技術和方法。他向眾神之王宙斯及其對人類的統治霸權發起挑戰。本文就是寫普羅米修斯為了解除人類沒有火種的困苦,不惜觸犯天規,勇敢地盜取天火,從而給人類帶來光明和智慧,并與宙斯進行不屈不撓斗爭的動人傳說,頌揚了普羅米修斯不怕犧牲、為民造福的偉大精神。
課文重點寫了普羅米修斯盜取火種后所受的殘酷懲罰。宙斯讓火神把普羅米修斯鎖在懸崖上,讓他日夜遭受風吹雨淋的痛苦,普羅米修斯毫不屈服;宙斯又派兇惡的鷲鷹啄食普羅米修斯的肝臟,讓他的肝臟日食夜長,痛苦沒有盡頭。普羅米修斯被折磨了許多年,依然沒有屈服,直到被大力神所救。
選編這篇課文的目的,通過閱讀本文,使學生感受普羅米修斯為了正義與真理而甘愿犧牲一切的偉大精神。
設計理念:
首先激發學生對神話故事的興趣,然后揭示本篇課文。注意讓學生從整體上把握課文內容,理清課文記敘的順序。抓住關鍵問題,放手讓學生自學。在討論交流的過程中,教師點撥學習的重點和難點,以及指導朗讀,積累語言,拓展知識,學習作者表達的方法等。
教學目標:
1、指導學生默讀課文,理解課文內容,體會普羅米修斯為人類幸福而勇于獻身,甘愿受罰的偉大精神。
2、會認“治、罰”2個字。
教學重點:
引導學生把握課文內容。
教學難點:
引導學生體會體會普羅米修斯為人類幸福而甘愿受罰的偉大精神。
教學準備:
了解希臘神話。制作課件。
教學時間: 1課時
教學設計:
一、談話引入,揭示課題
1、上課之前,我要考考你們,你們知道人類最早的文學作品是什么嗎?
2、在遠古期,我們人類就充滿了幻想,創造出了許多神話故事,你讀過哪些神話故事呢?
3、引入:神話故事是美好的,是永恒的,至今我們讀起來都意猶未盡。今天,我們來閱讀一篇希臘的神話故事。
4、板書課題。
5 、有什么想知道的嗎?
(誰從天上偷來火種?他怎樣偷火種?他為什么要偷火種?結果怎樣?等。)
二、整體感知,學習字詞。
1、自由朗讀課文,邊讀邊想課文主要寫的是什么,是按怎樣的順序來寫的,學習和掌握本課的生字和新詞,并相互交流學習成果。
2、檢測學習成果。
(1)認讀字詞并體會詞語的意思。
爭吵——爭論吵鬧。
憤然——形容氣憤發怒的樣子。
小心翼翼——形容言行小心謹慎,不敢疏忽大意。
奇異——奇特,特別。
篝火——原指用籠子罩著的火,現借指在空曠處或野外架木柴、樹枝燃燒的火堆。
冶煉——用焙燒、熔煉等方法,從礦石中提煉出所需要的金屬。
懲罰——“懲”讀“chéng”;處罰。
鷲鷹——鷲鷹是一種鳥類科目,稱為鷲鷹科科。本科鳥類出現滿平常的,分別有大冠鷲、林雕、鳳頭蒼鷹、松雀鷹及過境的赤腹鷹、灰面鷲等共六種。
敬仰——敬重仰慕。
(2)說說課文主要寫的是什么?
(普羅米修斯盜取火種后所受的殘酷懲罰。宙斯讓火神把普羅米修斯鎖在懸崖上,讓他日夜遭受風吹雨淋的痛苦,普羅米修斯毫不屈服;宙斯又派兇惡的鷲鷹啄食普羅米修斯的肝臟,讓他的肝臟日食夜長,痛苦沒有盡頭。普羅米修斯被折磨了許多年,依然沒有屈服,直到被大力神所救。)
(3)課文是按怎樣的順序來寫的?
(課文是按著是事情發展的`順序寫來寫的:生活悲慘,心生憐憫——偷取火星,藏進茴香枝的空管里——遭受折磨,最終獲救。)
三、再讀課文,理解感悟。
1、自學提示:
默讀課文,思考米羅休斯“為什么盜火?怎樣盜火的?結局怎樣?”畫出感動的語句,體會米羅休斯的精神。
2、交流體會。
(1)交流第1自然段。
①米羅休斯為什么要盜火?
②用“沒有……就……”說話。
③省略號有什么作用?再展開想象“人間沒有火還會怎樣?
④小結:沒有火,人類的生活可用一個詞來形容。
板書生活悲慘
(2)交流第2—8自然段。
①米羅休斯是怎樣盜火的?他是怎樣的一個神?
(慈善——他來到人間以后,看到人類沒有火的悲慘情景,心里十分難過。
勇敢——他決心背著宙斯,冒著生命危險,到太陽神阿婆羅那里去偷取火種。
聰明——他的動作是那樣的敏捷、隱蔽,太陽神一點也沒有察覺。小心翼翼地把火星藏在茴香枝的空管里,帶到人間。)
真誠——他把火的性質、用途向人們詳細地講述一番。
②火給人類帶來什么?
③火還能給人類帶來什么?“用火……用火……用火……還用火……”句式來表達。
(3)學習9—16自然段。
是啊!火給人類帶來了光明,讓人類脫離了茹毛飲血的時代,火給人類帶來了強壯的身體,火啟迪了人類的智慧,火賦予了人類騰飛的翅膀。可火給普羅米修斯帶來了什么呢?
【讓學生抓住主要語句體會米羅休斯的遭受的折磨,從而體會米羅休斯不畏強權,為了正義與真理而甘愿犧牲一切的偉大精神。引導學生朗讀感動的語句。】
(4)學習17—18自然段。
①英雄總是令人敬佩的,他的最終結局怎樣?
②說一說:為什么直到現在,希臘人普羅米修斯仍然十分敬仰,并稱他是“人類的大恩人”?
四、評價人物
閱讀完整個故事,我們深深地敬佩這位人類的英雄,我們用這句句子來描述他好嗎?
普羅米修斯是()的英雄,因為()。
五、拓展練習
奧運圣火就是為了紀念普羅米修斯。它象征著人類生生不息。人類的英雄是永遠令人難忘的,我們集體創作一首詩,來歌頌普羅米修斯。
朗讀詩歌
六、布置作業
閱讀《語文同步讀本》中的《燧人氏取火》和《阿當取火》。
板書設計:
從天上偷來的火種
生活悲慘——偷取火星——遭受折磨——最終獲救。
六年級語文教學設計10
【教學目標】
【基礎知識積累】正確讀記“殷勤、失業、窘相、厚實、苗頭、面孔、輕視、陡然、艱苦、軟綿綿、牛毛細雨、結結巴巴、大病新愈”等詞語。
【方法與能力】進一步體會運用外貌描寫刻畫人物的方法,感受魯迅關懷進步青年的高尚品格。
【情感與思想】體會魯迅熱愛勞動人民和關懷進步青年的高尚品格和作者對魯迅先生真摯而又深厚的愛戴之情。【拓展與延伸】通過多種渠道,進一步搜集魯迅先生關心青年成長的故事,如《給顏黎民的一封信》等。
【重、難點突破】這“一面”給人留下怎樣的印象?說說理由。這“一面”又對“我”產生了什么影響?是篇課文所要解決的重點問題。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在日常生活中,能夠與我們有一面之緣的人真可謂是千千萬萬,可是能夠留給我們深刻印象的卻是微乎其微,甚至是沒有。然而,一位普通工人與魯迅先生的一面之交,卻給他留下了極其深刻的印象。以至在四年后,魯迅先生逝世之際,他還對當時的情景記憶猶新。
那這“一面”給人留下怎樣的印象?這“一面”又對“我”產生了什么影響呢?這就是我們今天這節課所要解決的重點問題。
板書: 一面
二、初讀課文,思考:這“一面”對“我”產生了什么影響?
教學提示:先講這個問題是為了下面把全部精力用來學習課文重點部分上。估計學生基本都能夠找出相關的句子——“魯迅先生是同我們一起的!”,但對于句子的理解應該是有一定的難度的,采用討論的方法加以解決,教師只是做適當的點撥。
教學參考:
影響:“魯迅先生是同我們一起的!”
因為與魯迅先生見了一面,這給“我”極大鼓舞,獲得了生命的支柱──“魯迅先生是同我們一起的!”這是“我”在種種艱苦和險惡面前堅強不屈的力量源泉,是“一面”給了“我”巨大力量。通過這句話,將一次“小”的見面同魯迅“大”的精神人格巧妙結合起來,畫龍點睛,文章的主題得到升華。“魯迅先生是同我們一起的!”
注:這里的“魯迅先生”其實是指他在遭受了舊社會的千萬種打擊之后仍然堅強地與舊社會做斗爭的精神,而不能簡單地理解為是魯迅本人。這一點可以從倒數第二自然段中加以印證。所以,就勢對該自然段加以學習。
三、重點學習第一部分。
學生默讀課文,思考:“一面”給人留下怎樣的印象?說說理由。
教學提示:既然是“一面”,我們就要利用以前學過的寫人的方法對這“一面”進行學習。我們需要用到哪些方法呢?引導學生討論——即抓住人物的“外貌、語言、動作、心理”來分析人物。
下面我們就用所學過的方法來學習這珍貴的“一面”吧!
教學提示與參考:
1、針對問題要求學生先有感情地朗讀所找到的相關句子,再說說自己的體會。
通過教學,使學生明白——“一面”給人的印象是深刻的:廉價賣書,親自送書給普通工人,這是對勞苦大眾的深切關懷;誠懇地推薦別人的書,先生又是多么謙遜;那“微笑”“點頭”,蘊含了先生對青年一代的信賴和希望;而先生那“黃里帶白的臉”,那“竹枝似的手指”“瘦得教人擔心”的身體,正反映了他把整個生命都獻給了革命事業。“一面”給人的力量是無窮的:以“魯迅先生是同我們一起的”鞭策自己,不斷進步,時刻記住魯迅先生是和勞苦大眾永遠站在一起的!
2、重點分析作者對魯迅先生的外貌描寫,魯迅先生的外貌有什么特點,看看你能夠從中感悟到些什么?采用小組合作學習的方法。(可以結合《我的伯父魯迅先生》一課加以理解)
課文對魯迅的外貌描寫,由遠及近,從粗到細,由整體到局部,緊緊扣住一個字——“瘦”。全文共六次寫“瘦”:一次整體寫,兩次寫手,三次寫臉。從情節發展上,每到一個轉折處,便出現一次對魯迅先生“瘦”的.描寫。教學時,要引導學生反復誦讀,激活想象,感悟魯迅置健康于不顧,把整個生命獻給革命事業的崇高品質和頑強意志。要善于引導學生抓住關鍵詞句理解句子的含義。如,“精神抖擻地直豎著”和“好像濃墨寫的隸體‘一’字”,這寥寥幾筆,既是魯迅外貌的特征,又顯出了剛毅堅強的性格。
附課文重點句子理解:
①那種正直而慈祥的目光,使我立刻感到身上受了父親的撫摩——嚴肅和慈愛交織著的撫摩似的。
“父親”,我們最親近的人;“我”,一個處于社會最下層的公交車售票員,被人歧視。然而此刻魯迅先生卻對“我”這樣溫和,這樣親切,使“我”從心底感到溫暖,感到慈父般的親切,感到長者的慈愛。
②我結結巴巴的,歡喜得快要跳起來了。一定是!不會錯,一定是!那個名字在我的心里亂蹦,我向四周望了望,可沒有蹦出來。
一個是崇拜魯迅的文學青年,一個是關心、熱愛文學青年的魯迅,心有靈犀,一見如故。“我”那種激動的心情簡直無法抑制,但又不能不按捺下去。“結結巴巴”,顯示出“我”突然發現自己崇敬、熱愛的魯迅先生就站在身邊,激動的神態和幸福的心情,難以用言語來表達。“我向四周望了望”,表現出當時社會環境的黑暗和險惡,怕有密探之流在旁邊。作者阿累當時是“左翼劇聯”成員、中共地下黨員,養成了高度警惕的習慣。“沒有蹦出”魯迅先生的名字,一是當時環境的險惡,不能暴露魯迅;二是作者有意強壓自己的感情,竭力保護魯迅。這表現了作者對魯迅先生的由衷敬愛之情。
四、談談作者的寫作目的
教學提示:問題相對較簡單,可以由學生交流解決,但一定要結合課文內容,也可以結合前兩篇課文加以理解。
教學參考:
這篇課文講述了1932年秋天,“我”在上海內山書店見到魯迅先生一面的事,表現了魯迅熱愛勞動人民和關懷進步青年的高尚品格,抒發了對魯迅先生真摯而又深厚的愛戴之情。
五、有感情地自讀課文,體會魯迅先生的偉大與作者對魯迅先生的感激與熱愛。
教學提示:采用個性朗讀的方式,讀出學生對魯迅先生的情感。
板書設計(文字版):
板書設計(圖片版):
六年級語文教學設計11
設計理念
從詩歌的特點出發,通過梳言、造境、顯象和抒情引領學生步步深入詩的意境與詩人的情感,并讓吟誦之聲縈繞始終,使學生不僅感受詩歌的語言美,而且體悟到詩歌的意境美、形象美和情感美。
設計目標
1.理解石灰的形象和特點,體會詩人的崇高品質。
3.了解詩人的生平與作品,感受詩人的偉大情懷。
3.有氣勢、有節奏地誦讀,背誦并默寫這首古詩。
設計流程
一、梳言:理解詩歌的意思
1.導入解題
(1)上一節課,我們學習了古詩《墨梅》,體會到了墨梅的純潔、高尚。記得畫家王冕這樣贊頌道(學生接背):“不要人夸顏色好,只留清氣滿乾坤。”墨梅把迷人的清香與純潔的品質留給了人間。
這節課,我們還要去認識一位著名的詩人――于謙,他同樣吟誦出這樣的詩句……(屏幕出示全詩,師范讀)
(2)詩的題目讀作……(生讀詩題)“吟”在這里指的是古代詩的一種體裁,如《暮江吟》、《游子吟》、《女兒吟》等。
2.讀通詩句
(1)通過自由讀、抽讀、齊讀,讓學生能讀準每一個字的音。
(2)師生相機正音,重點提示平舌音和翹舌音。
3.理解詩意
(1)討論:學生同桌討論,用自己的話說說每一句詩的意思,不明白的畫出來。
(2)解疑:請學生提出不明白的字詞,師生解答。(重點講解“若等閑”的含義:“若”是“好像”的意思,“等閑”是平常的,整句詩的意思是烈火焚燒好像是很平常的事。)
(3)講述:讓學生完整地說說全詩的意思,不恰切的地方師生補充。(全詩意思:石灰經受了千錘萬鑿才從深山里出來,烈火焚燒也好像是很平常的事。即使粉身碎骨也全然不怕,只要能把清白留在人間。)
(4)吟誦:這就是石灰的一生,平平凡凡,轟轟烈烈,難怪于謙如此敬佩地贊頌道……(誦讀全詩)
二、造境:走進石灰的世界
1.信息共享:石灰把自己的清白留在了人間。只要我們細心留意周圍的墻壁,到處可見潔白的石灰身影。石灰怎么會如此潔白呢?它究竟是如何制造出來的呢?(讓學生交流有關石灰的知識)
2.石灰自述:我的'名字叫石灰。我的前身叫石灰石,和珊瑚礁、大理巖的成分一樣,將我放入石灰窯中與焦炭混合在一起煅燒,就變成了生石灰。經過烈火的焚燒,我的主要成分發生了變化,這時的外形仍像一塊塊石頭,但渾身雪白,十分耀眼。如果把我放進水中,水立即沸騰起來,像燒開的水一樣。經過這次沸騰后,我又變成了熟石灰,模樣也由石頭外形變成了粉末狀的白灰。這時,把我和水混合就成了石灰水。你們看,我們教室的白墻就是石灰水粉刷出來的。
3.體會誦讀:聽了石灰的自述,你有什么感受?(學生談談自己的體會)正是因為石灰經過了如此復雜而艱難的演變過程,所以詩人于謙才這么動情地寫道……(誦讀全詩)
三、顯象:再現物我的形象
1.歷盡磨難:對比感受石灰和于謙的形象
(1)在詩人的眼里,石灰力盡了千辛萬苦,可謂“千錘萬鑿出深山”;面對磨難與危險,石灰又是那么的從容自若,真是“烈火焚燒若等閑”。讀一讀第一句詩,想一想,你仿佛看到了什么?你有什么感受?(比如:石灰被鐵錘擊破了頭,砸斷了腿;被鑿子挖開的心,掏出了肚;被熊熊烈火焚燒著,折磨著;然而,頑強的石灰面對這一切磨難,無所畏懼。真是太了不起了!……)
(2)這就是堅忍不拔的石灰,這就是寧死不屈的石灰。難怪詩人如此敬佩地吟誦道……(誦讀全詩)
(3)讀到這,不由得讓我們想起詩人于謙,想起他的偉大一生。(學生交流收集到的于謙資料,老師補充:于謙是明朝著名的民族英雄,浙江錢塘人――今杭州。中進士,任地方官十幾年。在任期間,于謙嚴格執法,廉潔奉公,救濟災荒,關心百姓,具有很高的威望。公元1449年,明英宗貿然率大軍出征與北方的瓦剌軍作戰。土木堡一戰明軍大敗,50萬人馬全軍覆沒,明帝英宗被俘。于謙臨危受命任兵部尚書,扶英宗之弟為景帝,并親自督戰五晝夜打敗了瓦剌軍,贏得了京師保衛戰的勝利,英宗也得以歸國。可是回朝后,于謙不僅沒有受到嘉獎,反而遭到朝中惡勢力的迫害,以叛逆罪被殺害。《石灰吟》是于謙十六歲時寫下的一首詩,正值熱血青年的于謙慷慨激昂地吟誦道……(誦讀全詩)真是詩如其人啊!石灰吟就是于謙一生的寫照。
2.永留清白:對比體會石灰和于謙的品格
(1)對比討論:石灰留給了人間什么東西?于謙又把什么留給了后人?(同桌討論)
(2)交流體會:(學生交流看法,老師引導升華)石灰被用在建筑物上,它留給人間的是潔白的墻;石灰哪怕粉身碎骨也全然不怕,它更給了人們精神的啟示――要做一個堅強不屈、純潔高尚的人。而于謙就是像石灰一樣的人,他的人生就是石灰的人生,他的精神就是石灰的精神。
(3)拓展聯系:你還知道哪些像石灰一樣、像于謙一樣的英雄人物?(如:岳飛、文天祥等)這就是于謙。在他的詩作中,我們還發現了一首《詠煤炭》,同樣表現出了于謙的高尚品格。(引著學生誦讀,難讀的字加上拼音)
詠煤炭
鑿開混沌得烏金,藏蓄陽和意最深。
爝火燃回春浩浩,洪爐照破夜沉沉。
鼎彝元賴生成力,鐵石猶存死后心。
但愿蒼生俱飽暖,不辭辛苦出山林。
四、抒情:抒發詩人的情志
1.一誦――少年抒懷
十六歲的于謙就寫下了《石灰吟》這樣慷慨激揚的詩。想想當時的少年于謙為什么要寫下這首詩?(學生交流,如:于謙是個很有志氣的人,從小就懷有精忠報國的理想,就想做一個品格高尚的人……)假如你就是當年那個意氣風發的于謙,你會怎么高聲誦讀這首詩?(學生誦讀)
2.二誦――為官感悟
為官后的于謙依然不忘自己年輕時寫下的《石灰吟》。當他回首自己十幾年的為官生涯時,一定會感慨萬千。他會有什么深刻的體會呢?(學生交流,如:嗨,我于謙一生清清白白,為國為民,總算無愧于自己年少時的誓言。)假如你是為官后的于謙,你會以什么樣的心情再次吟誦這首詩?(學生誦讀)
3.三誦――臨刑陳詞
本該受到重獎的于謙,卻慘遭陷害。試想臨刑前的于謙一定有無數的話想向世人訴說。他最想說什么?(學生交流)千言萬語道不盡于謙的心懷,不如化作聲淚俱下的吟誦……(音樂起,誦讀全詩)
4.四誦――后世評價
于謙的一生如石灰一樣,后人評價他:“有巍巍定難之功,有侃侃立朝之節,有孜孜及民之惠,有徼徼律貪之潔。”今天我們學習他的《石灰吟》,就是學習他的崇高精神。人已遠去,精神長存,無限的感動,化作深情的誦讀。(學生深情背誦全詩)記住于謙,記住《石灰吟》,用你手中的筆寫下于謙的這首詩。(指導難點字“錘”、“鑿”、“燒”的書寫,后抄寫全詩)
六年級語文教學設計12
【教學目標】
1.了解杰出的愛國工程師詹天佑的事跡,激發學生熱愛祖國、立志為祖國做貢獻的思想感情。
2.知道課文是怎樣一層一層表達中心思想的,能順著作者的思路深入理解課文。
3.學會本課生字新詞。能用“否則”、“贊嘆不已”練習說話。
4.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重點、難點】
1.了解詹天佑修筑京張鐵路遇到的各種困難;通過具體事例體會詹天佑是“杰出的愛國工程師”。
2.順著作者的思路讀,深入理解課文的思想內容。
【教學時數】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第一課時教學目標】
1.初讀課文,讓學生通過查字典、聯系上下文的方式,理解詞語的意思;會用“否則”、“贊嘆不已”說話。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第一課時教學重點、難點】
1.準確理解重點詞語的意思。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第一課時教學過程】
一、課題導入
板書課題《詹天佑》。詹天佑是我國杰出的愛國工程師、鐵路工程專家。他自幼酷愛學習。1872年,12歲的詹天佑考取了第一批幼童赴美留學班。在美國中學讀書的時候,他發憤學習自然科學。1878年,17歲的詹天佑考入了美國耶魯大學,學習土木工程和鐵路專業,后來以優異的學習成績畢業。1881年,年僅21歲的詹天佑拋棄了國外優越的生活條件,毅然回到了祖國。1888年,在當時的中國鐵路公司任工程師。在他剛剛開始任職的八十天里,就順利地完成了塘沽到天津的鐵路鋪軌任務。后來,他又設計建成了灤河大橋。1894年,英國工程研究會正式接納詹天佑為會員。1905年,清政府任命詹天佑為修筑京張鐵路的總工程師。1919年,詹天佑積勞成疾,不幸逝世,終年58歲。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詹天佑》這篇課文。
二、初讀課文
學生自己初讀課文,邊讀邊畫出不認識的字,然后對照生字表自己識字。對于字音不好掌握的字要多讀幾遍,字形復雜的字要自己想辦法記住它。
三、學習生字
教師指名按自然段讀課文,檢查學生初讀課文的情況,并注意糾正讀錯的字音。
1.指導學生讀準字音:
課文中有些生字教師要指導學生讀準字音。如:“撓”讀náo,不讀ráo;“竣”讀jùn,不讀zùn;“要挾”讀yāoxié,不讀yàoxiá。這幾個字要提醒學生注意讀準,不要讀錯。
2.指導學生分析字形結構,幫助學生記憶生字:
本課共有10個生字。教師可讓學生根據以往的經驗或查字典,找出每個字的偏旁部首、余筆、選擇出每個生字的正確意思。
3.課堂討論重點生字的識記方法:
在分析字形結構的基礎上,讓學生討論識記重點生字的字形,然后說說是怎樣記住這些生字的。
有些字可用比較的方法來記。如:
撓繞竣俊控嘲毅扛繪漿岔藐
饒嬈駿峻空潮屹杠劊槳盆蔑
利用比較的方法既可以很快記住生字,又能幫助學生復習熟字,是一種一舉兩得的方法。
四、理解詞語
1.讓學生默讀課文,邊讀邊畫出文中不理解的詞語質疑。
2.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通過查字典,聯系上下文的方式理解詞語:
⑴在學生質疑的基礎上,教師可以指導學生通過查字典和聯系上下文的方法來理解詞語。
以“杰出”為例,“杰出”一詞的意思是才能、成就出眾,超過一般人。在課文中杰出的人指的就是詹天佑,理解了杰出一詞的意思能為進一步學習課文,理解文章內容掃清障礙。
以"要挾"為例,"要挾"的意思是利用對方的弱點強迫對方答應自己的要求和條件。教師在帶領學生理解這個詞的字面意思之后,還應讓學生找到"要挾"一詞所在的句子,讓學生讀一讀,結合上下文對這個詞做進一步的理解。在課文中"要挾"指帝國主義國家利用當時中國政府腐敗無能、科學技術落后、缺乏科技人才的弱點,強迫清政府放棄修筑權,以此來達到他們通過控制鐵路來控制中國經濟、交通、運輸等命脈的卑鄙目的。
以“周密”為例,“周密”的意思是周到而細密。一般指考慮問題、做計劃或方案時,想得周到而細密,沒有疏漏和錯誤。而文中詹天佑就是一個在工作上精益求精,做事周密的人,“周密”也表現了詹天佑的杰出之處。
以"贊嘆不已"為例,這個詞的意思是連連稱贊,不住地說一些稱贊的話,表示稱贊的程度很深。教師可以讓學生聯系上下文理解這個詞的含義,前文講到帝國主義者要挾清政府,嘲笑中國人民,而詹天佑帶領設計、修建的鐵路卻在今天讓外賓贊嘆不已,通過今昔的對比讓學生體會詹天佑的杰出才華,深入理解課文內容和內在的情感。
⑵出示重點詞語,讓學生鞏固練習。
轟動:一下子引起很多人注意。表明詹天佑擔任京張鐵路總工程師一事在全國上下引起了極大的震撼。
藐視:輕視、小看。表明外國人、帝國主義根本不把中國放在眼里。
嘲笑:指不懷好意地取笑別人。表明帝國主義對當時中國科技落后的狀況幸災樂禍。
勉勵:在肯定成績的基礎上鼓勵人繼續努力去做。
五、造句訓練
1.弄清詞義:
在練習造句之前,教師應先讓學生弄清楚詞語的意思。
⑴“贊嘆不已”一詞的意思是:連連稱贊,不住地說一些稱贊的話。
⑵讓學生仿照課文中的句式練習造句。
誰看到怎樣的景象就贊嘆不已。
誰聽到怎樣的情況就贊嘆不已。
誰想到怎樣的情景就贊嘆不已。
2.讓學生用“贊嘆不已”造句:
六、指導學生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1.自由輕聲通讀全文,然后用筆畫出讀不好的句子。
2.同桌兩個同學互相交流,討論這些畫出的難句應如何來讀。
3.把通過交流之后能讀得流利的句子讀給同學們聽聽,其他同學認真聽讀。
4.對于集體存在的問題教師可以通過范讀來指導。
課文第2自然段中有這樣一個長句,學生在朗讀時可能有困難。
當時,清政府剛提出修筑的計劃,一些帝國主義國家就出來阻撓,他們都要爭奪這條鐵路的修筑權,想進一步控制我國的北部。
教師范讀這句話時語速可以稍慢些。可以這樣停頓:當時,/清政府/剛提出/修筑的計劃,/一些/帝國主義國家/就出來阻撓,/他們/都要/爭奪/這條鐵路的/修筑權,/想/進一步/控制/我國的北部。/通過教師的范讀、學生的聽讀可以使學生有些感性認識,模仿起來就不再困難了。
七、初步了解課文內容
1.讓學生認真默讀課文,一邊讀一邊想詹天佑在主持修筑這條鐵路的過程中克服了哪些困難。把最使人感動的地方畫下來,把自己的感想簡單在旁邊寫一寫。
這項要求放在第一節課,可見目的不是寫讀書筆記,也不為深入理解課文內容和情感,而是為了培養學生邊讀邊想、讀書時作點批注的習慣。對學生批注的要求不要過高,圈圈畫畫、三言兩語即可。
2.可讓學生互相交流一下,最感動人的是哪些地方,自己寫下了什么批注。通過同學之間的互相交流,互相學習,也可以幫助學生了解課文內容,為進一步深入理解課文內容作好準備。
第二課時
【第二課時教學目標】
1.了解杰出的愛國工程師詹天佑的事跡,激發學生熱愛祖國,立志為祖國做貢獻的思想感情。
2.知道課文是怎樣一層一層表達中心思想的.,能順著作者的思路深入理解課文內容。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第二課時教學重點、難點】
1.了解詹天佑修筑京張鐵路遇到的各種困難;通過具體事例體會詹天佑是"杰出的愛國工程師"。
2.順著作者的思路讀課文,深入理解課文中的難句及思想內容。
【第二課時教學過程】
一、導入
1.投影詹天佑銅像圖。
請同學們看投影,當我們坐火車去八達嶺,途中路過青龍橋車站時,可以看到一座銅像,這就是詹天佑。人們為什么要如此來紀念他呢?這節課我們繼續來學習課文。
2.口述目標:
在這節課上,我們要理解課文中的重點詞、句,體會課
文的情感,同時還要練習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二、理清課文結構層次
1.輕聲讀全文,然后給課文分段。
2.指名說說是怎樣給課文分段的?
全文共有7個自然段,可分為四段。第一段(第1自然段),講詹天佑是我國杰出的愛國工程師。第二段(第2、3自然段),講清朝政府提出修筑京張鐵路的計劃后,受到了帝國主義國家的要挾和阻撓,以及任命詹天佑為總工程師后國內外的反應。第三段(第4、5、6自然段),講詹天佑克服種種困難,主持修筑京張鐵路。第四段(第7自然段),講京張鐵路提前兩年竣工及中外人民對詹天佑的贊揚和懷念。
三、學習第一段
1.讓學生自由讀第一段,說說詹天佑是一個怎樣的人?
板書杰出愛國
2.“杰出”是什么意思?
四、學習第二段
1.默讀第二段,思考詹天佑在什么情況下接受了修筑京張鐵路的任務?讓學生畫出有關句子自己再讀一讀。
2.理解這一段中的重點句:
⑴指名讀畫出的句子。
⑵指導學生理解重點句。投影:
①他們認為這樣一要挾,鐵路就沒法子動工.最后還得求助于他們。(“要挾”是什么意思?這句話你怎樣理解?)
(“要挾”是利用對方的弱點強迫對方答應自己的要求。在帝國主義看來,修筑這條鐵路,中國沒有技術力量,沒法動工,最后還得求助于他們。這說明帝國主義者對中國人民的藐視和他們干涉、侵犯中國主權的野心。)
投影:
②有一家外國報紙輕蔑地說:“能在南口以北修筑鐵路的中國工程師還沒有出世呢。”(“還沒有出世”是什么意思?這家外國報紙為什么這樣說?)
(“還沒有出世”表面是說還沒有出生,實際是諷刺中國人沒有能力主持修筑京張鐵路,這是對中國的蔑視和嘲笑。這家報紙這樣說的意思:一是京張鐵路修筑的難度的確很大;二是嘲笑中國工程界無人,蔑視中國人;三是想爭奪這條鐵路的修筑權,以此發展帝國主義在中國的勢力。)
⑶指導朗讀:
在這一段的教學中,要在指導學生理解以上兩個重點句的同時,指導學生重點朗讀這兩個重點句。通過多種形式的朗讀來促進學生對課文內容的理解。
⑷在帝國主義極力阻撓下,詹天佑毅然接受了任務,他是個怎樣的人?
學生在理解了重點句之后,可以說出詹天佑是一位熱愛祖國的有杰出才干的人。
五、學習課文第三段
1.默讀第三段。邊讀邊思考:詹天佑主持修筑京張鐵路遇到了哪些困難?他是怎樣克服這些困難的?邊讀邊畫出有關句子。
2.指名說說詹天佑修筑京張鐵路遇到了哪些困難?
學生通過讀課文,可以找到文中描寫修筑京張鐵路時遇到的困難的語句。教師可幫助學生將這些歸納為三方面的困難:地勢險要、氣候惡劣和設備缺乏。
3.面對這些困難,詹天佑沒有屈服,他是怎樣克服這些困難的呢?
(詹天佑一面經常以一定要修好中國人修筑的第一條鐵路的高度責任感鼓勵工作人員;同時虛心求教,發揮群眾的聰明才智,不斷解決出現的問題;另一方面他身體力行,親自勘測繪圖計算,克服勘測線路的困難,利用兩端同時鑿進和中部鑿井法,加快隧道工程的進程,縮短了工期,并設計了"人"字形的線路,解決了火車爬陡坡的困難。)
⑴這部分內容是課文的重點內容。教師應先讓學生將前面畫出的句子讀一讀,然后指導學生理解重點語句,特別要注意這幾句話:
①詹天佑經常勉勵工作人員說:“我們的工作首先要精密,不能有一點馬虎。‘大概’,‘差不多’,這類的說法不應該出自工程人員之口。”
可以讓學生讀一讀這句話,從這句話學生可以體會到詹天佑是一個對待工作一絲不茍、極端負責、對工作人員要求非常嚴格的人,從側面也反映出了詹天佑是一個杰出的愛國工程師。
②遇到困難,他總是想:“這是中國人自己修筑的第一條鐵路,一定要把它修好;否則,不但惹外國人譏笑,還會使中國的工程師失掉信心。”
通過讓學生讀這句話,學生可以體會到這句話講的是詹天佑克服困難的動力。因為這是中國人靠自己的技術力量修筑的第一條鐵路,是一條爭氣路,這條鐵路修得好壞,直接關系到國家和人民的聲譽。如果修得不好,外國人會譏笑我們。我們中國工程師也會喪失信心;修好了,可以回擊帝國主義的蔑視,提高我們的自信心。這充分表現了詹天佑熱愛祖國的思想感情和為祖國爭氣的堅強決心。
⑵詹天佑對居庸關隧道采用從兩端同時向中間鑿進的方法,對八達嶺隧道采用中部鑿井法。這充分體現了詹天佑杰出的才干和智慧。這部分內容是學生理解的難點,教師教學時可這樣安排:
①讓學生讀懂這一段文字,說說什么叫從兩端同時向中間鑿進?什么叫中部鑿井法?為了檢驗學生是否明白了,還可以讓學生試著畫出簡單示意圖:
②引導學生聯系居庸關和八達嶺的地形特點,體會詹天佑為什么采用這樣兩種不同的方法?采用這兩種不同的方法施工有什么好處?
③引導學生進一步思考詹天佑為什么敢于采用這樣的施工方法?
使學生體會到因為勘測工作極其周密,沒有絲毫差錯。從而更能體會出詹天佑的科學態度和杰出的才能、智慧。
⑶對于青龍橋附近火車爬坡的問題,詹天佑設計了人字形線路,這也是學生理解的一個難點。對于這個難點,教師可以讓學生采用剛才學習"開鑿隧道"這部分內容的三個步驟自己學習。學習的時候要引導學生看書上的插圖,也可以制作簡單的模型示意,幫助學生更深入地理解課文。
4.通過以上學習,學生已基本理解了第三段中的重點語句,難點也基本突破,這時可提問:詹天佑是怎樣使京張鐵路提前竣工的?
首先,詹天佑有為國爭光的愛國思想;其次詹天佑有嚴肅認真,一切從實際出發的科學態度;最后詹天佑有勇于創造的智慧和才干。這幾點充分證明了詹天佑是我國杰出的愛國工程師。
六、學習課文第五段
1.自由讀第五段,從哪些地方能看出詹天佑是杰出的愛國工程師?找到有關句子畫下來。
2.指導學生理解重點句:
“許多到中國來游覽的外賓,看到詹天佑留下的偉大工程,都贊嘆不已。”
投影上面這句話,然后提問:“贊嘆不已”是什么意思?外賓們會怎樣贊嘆?
“贊嘆不已”的意思是不停地贊嘆,外賓們可能會說:“詹天佑留下的工程真了不起。”“詹天佑是一個杰出的工程師”。“中國人了不起。”以此再次讓學生領會課文的思想感情。
七、總結全文
1.讓學生說說課文的中心思想是什么?是通過哪些具體內容來表達這一中心思想的?
2.教師總結:
詹天佑的杰出貢獻集中反映在他面對高山深澗、懸崖峭壁的險惡環境,能想方設法、依靠群眾,戰勝重重困難,修筑了京張鐵路,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表現了他超人的智慧和才干。詹天佑受命于危難之際,為國為民擔風險,主持修筑了京張鐵路。這不僅僅因為他是一位杰出的工程師,更重要的是他有一顆熱愛祖國的中國心。
3.說說課文的主要內容是什么?反映了詹天佑的什么精神?
課文重點寫了詹天佑主持修筑第一條完全由我國的工程技術人員設計、施工的京張鐵路的事情。這件事反映了詹天佑杰出的才干和愛國思想。
4.練習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⑴請每個學生自己練習朗讀,朗讀時可選擇課文中的一個自然段,或是自己最喜歡的一句話,邊練邊想怎樣讀才能表達出這一段或這一句所應體現出的思想感情。
⑵采用小組討論的方式進行朗讀。
讓每個學生在小組中讀一讀自己喜歡的那句話或那個自然段,小組中的其他同學要認真聽,聽了以后說說這個同學讀得怎么樣,選出每個小組讀得最好的同學。
⑶請每個小組選出一名同學在全班同學面前朗讀,其他同學聽讀,聽了以后說說他讀得怎么樣,能否表達課文中要表達的思想感情。
對于朗讀的標準不強求一致,這項訓練的主要目的在于提高學生的朗讀興趣,加深學生對課文的理解。教師要鼓勵學生大膽嘗試,使學生的朗讀水平在不斷實踐中得以提高。
六年級語文教學設計13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掌握為什么要剪“西窗燭”。
能力目標
背誦全文,并擴寫成一段優美的文字。
情感目標
體會作者的思念之情,培養欣賞詩歌的情感體驗
教學重難點:
設身當時的情境,感悟作者的情感。
教學準備:
黑板,教科書,多媒體教室。
課時安排:
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
欣賞一段背景音樂《相思》引入情境。
二、作者簡介
李商隱(813?——858)字義山,懷州河內人。詩與杜牧齊名,有“小李杜”之稱,有《李義山詩集》。
三、朗讀
結合注釋,快速的瀏覽一遍課文,老師范讀一遍,找朗誦水平高的學生范讀一遍,然后集體朗誦一遍。
四、重點串講,深入情境,領會作者的境地
君問歸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漲秋池。
何當共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
①巴山:在今四川省南江縣北。
②共翦西窗燭:翦同剪;在西窗下共剪燭蕊。
③卻話:重頭談起。
這首詩所寄何許人,有友人和妻子兩說。前者認為李商隱居留巴蜀期間,正是在他三十九歲至四十三歲做東川節度使柳仲郢幕僚時,而在此之前,其妻王氏已亡。持者認為在此之前李商隱已有過巴蜀之游。也有人認為它是寄給“眷屬或友人”的。從詩中所表現出熱烈的思念和纏綿的情感來看,似乎寄給妻子更為貼切。
開首點題,“君問歸期未有期”,讓人感到這是一首對話體的詩。詩前省去一大段內容,可以猜測,此前詩人已收到妻子的來信,信中盼望丈夫早日回歸故里。詩人自然也希望能早日回家團聚。但因各種原因,愿望一時還不能實現。首句流露出離別之苦,思念之切。
次句“巴山夜雨漲秋池”是詩人告訴妻子自己身居的環境和心情。秋山夜雨,總是喚起離人的愁思,詩人用這個寄人離思的景物來表了他對妻子的無限思念。仿佛使人想象在一個秋天的某個秋雨纏綿的夜晚,池塘漲滿了水,詩人獨自在屋內倚床凝思。想著此時此刻妻子在家中的生活和心境;回憶他們從前在一起的共同生活;咀嚼著自己的孤獨。
三、四句“何當共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這是對未來團聚時的幸福想象。心中滿腹的.寂寞思念,只有寄托在將來。那時詩人返回故鄉,同妻子在西屋的窗下竊竊私語,情深意長,徹夜不眠,以致蠟燭結出了蕊花。他們剪去蕊花,仍有敘不完的離情,言不盡重逢后的喜悅。這首詩既描寫了今日身處巴山傾聽秋雨時的寂寥之苦,又想象了來日聚首之時的幸福歡樂。此時的痛苦,與將來的喜悅交織一起,時空變換,此詩語言樸素流暢,情真意切。“巴山夜雨”首末重復出現,令人回腸蕩氣。“何當”緊扣“未有期”,有力地表現了作者思歸的急切心情。
五、有感情的朗讀全文
六、總結全文并背誦這首詩
七、布置作業
將本詩改寫成一段優美的文字,字數不限,沒背會的同學下來將詩背熟!下節課交作業。
八、課后小結
六年級語文教學設計14
教學目標: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在思考中學習,在交流中學習,引導學生抓住關鍵詞體會含義深刻的句子,認識居里夫人形象之美,感受其品格之美,理解“跨越百年的美麗”的深刻內涵。
3、啟迪學生思考人生目標,感悟人生意義。
教學重點:
能聯系上下文理解課文中含義深刻的句子,體會居里夫人為科學獻身的精神。
教學難點:
體會作者對居里夫人巨大貢獻和人格精神的贊美,理解“跨越百年的美麗”的深刻內涵。
教學過程:
一、回顧整體,導入新課。
1、這節課我們繼續學習18課,板書課題,齊讀。
2、上節課,我們初讀了課文,回憶課文主要講了一講什么事?打開書,用簡練的語言概括。
(課文主要寫了居里夫人和她的丈夫發現、提煉放射性元素鐳的事。)
3、這節課我們繼續深入文章內容,追尋那百年不變的美麗,感受字里行間的語言美。
二、初感外在美。
1、再讀課題。
2、“美麗”是什么意思?
(好看、漂亮……)
3、小結:“美麗“通常用來形容外在的好看、漂亮(板書:外在美),那么課文指的是誰外在的美麗呢?(板書:居里夫人)
4、文章哪個自然段記下了居里夫人的外表美?(第二自然段)
5、當居里夫人走上法國科學院的講臺時,我們和所有觀眾一起看到了一位美麗、端莊的女士。請同學們默讀第二自然段,快速畫出描寫居里夫人外貌的句子,感受居里夫人的美麗。
6、你找的哪個句子?
(“一百年前的1898年12月26日,法國科學院人聲鼎沸,一位年輕漂亮、神色莊重又略顯疲倦的婦人走上講臺,全場肅然無聲。”
“瑪麗居里穿著一襲黑色的長裙,白凈端莊的臉龐顯出堅定又略帶淡泊的神情,那雙微微內陷的大眼睛,讓你覺得能看透一切,看透未來。”
“她的報告使全場震驚,物理學進入了一個新的時代,而她那美麗、莊重的形象也就從此定格在歷史上,定格在每個人的心中。”)
7、小結:一位年輕漂亮、美麗端莊的女士出現在大家面前,讓我們來讀讀這些語句,邊讀邊想象,感受居里夫人的外表美。(板書:美麗端莊)(齊讀)
8、、從這些直接描寫外貌的詞句中,我們感受著居里夫人的美麗,我們再來看這兩個詞語。(指名讀:人聲鼎沸、肅然無聲)
9、“人聲鼎沸”什么意思?、“肅然無聲”呢?
10、教師追問:從這兩個詞語的對比中,你又讀出了什么?
(人們被居里夫人的美麗震驚了……)
11、人們的表現從側面襯托出居里夫人的美麗,再來讀這幾句話。
三、深感內在美。
(一)感受性格美。
1、再讀課題。
2、“跨越百年”又是指的什么?
(經歷了一百年)
3、生老病死是正常的生命輪回,誰又能擁有百年不變的美麗容顏呢?作者為什么說居里夫人的美麗能跨越百年呢?這里的“美麗”有沒有其他的含義呢?
(人格、精神、品質……)(板書:內在美)
4、文章哪句話概括寫出了居里夫人的人格美?(板書:人格美)
(出示:瑪麗的性格里天生有一種更可貴的東西,她堅定、剛毅、頑強,有遠大、執著的追求。)
5、“更可貴的東西”指什么?
(她堅定、剛毅、頑強,有遠大、執著的追求。)
6、默讀課文3、4自然段,哪些地方讓您感受到了居里夫人的堅定、剛毅、頑強、執著追求。畫出重點語句,圈畫重點詞語,批注你的`感受。
7、交流重點語句。
(1)“就像是在海灘上撿到一個貝殼,別人也許僅僅是把玩一下而已,可居里夫人卻要研究一下這貝殼是怎樣生、怎樣長、怎樣沖到海灘上來的。別人摸瓜她尋藤,別人摘葉她問根。”
放射性元素的發現,居里夫人是第一人嗎?(不是)
別人僅僅是把玩一下,而她卻要細細研究,從中你感受到了她的什么精神?(善于發現問題,敢于探索的精神)
小結:作者運用比喻的修辭和對比的寫法詮釋了居里夫人對科學有著執著追求的精神,齊讀。(板書:執著追求)
(2)“為了提煉純凈的鐳,居里夫婦搞到一噸可能含鐳的工業廢渣。他們在院子里支起了一口大鍋,一鍋一鍋地進行冶煉,然后再送到化驗室溶解、沉淀、分析。化驗室只是一個廢棄的破棚子,瑪麗終日在煙熏火燎中攪拌著鍋里的礦渣。她衣裙上,雙手上,留下了酸堿的點點燒痕。”
把這幾句話連起來小聲讀讀,抓住關鍵詞語談談你的體會。
A、教師引導學生抓住“可能”一詞,使學生體會居里夫人提煉鐳可能成功,也可能心血全部白費,感受居里夫人對科學事業執著的追求。
B、從“一鍋一鍋”中體會工作量大,工作辛苦。
師:“一鍋一鍋”看似簡單,其實不然。老師課下查閱資料得知居里夫人當時一鍋只能冶煉20公斤,他們就這樣一鍋一鍋的經歷了幾萬次的冶煉,才提煉出了鐳。
C、師:句子中的哪些詞說明提煉的過程非常復雜呢?
(生找出:冶煉、溶解、沉淀、分析)
師:居里夫人冶煉一鍋可能含鐳的工業廢渣,然后送到化驗室——(生接:溶解、沉淀、分析)。
沒有提煉出鐳,就再冶煉下一鍋可能含鐳的工業廢渣,然后再送到化驗室——(生接:溶解、沉淀、分析)。
就這樣一鍋一鍋的——(生接:冶煉),一次又一次的——(生接:溶解、沉淀、分析)。
師:在這個過程中他們要經歷無數次的失敗,還要忍受著外界的壓力和嘲諷。但是居里夫人沒有放棄,仍然堅持實驗,這是因為她——堅定、執著的追求。
D、引導學生從“廢棄”、“破”、“煙熏火燎”中體會工作環境差。
師:“終日”什么意思?(每一天、每一刻)
人在煙熏火燎的環境中會怎樣?有什么反應?有什么后果?
而居里夫人是每一刻都在,引讀——煙熏火燎中攪拌著鍋里的礦渣。
居里夫人是每一天都在,引讀——煙熏火燎中攪拌著鍋里的礦渣。
居里夫人是每個月都在,引讀——煙熏火燎中攪拌著鍋里的礦渣。
居里夫人是每一年都在,引讀——煙熏火燎中攪拌著鍋里的礦渣。
E、師:幾十萬次的失敗沒有讓他們氣餒,惡劣的環境阻擋不住他們的追求,點點燒痕動搖不了他們的信念。靠的是她——指板書:堅定執著的追求
F、指導有感情地朗讀。
(3)“經過三年又九個月,他們終于在成噸的礦渣中提煉出了0.1克鐳。”
引導比較“成噸”與“0.1克”,從這些數字中你讀出了什么?
(師補充資料:事實上居里夫人是提煉了8噸,將近4年的時間里,他們提煉了多得能把我們的大教室裝得滿滿的礦石,但是最終得到的卻只有0.1克鐳。0.1克有多少?就像你們手中的圓珠筆尖那么一丁點兒。成噸的礦石和0.1克鐳這個數字的反差是如此的巨大,但是他們提煉出來了,他們成功了。此時你們想到的話語有哪些?(不經歷風雨,怎能見彩虹;有志者,事竟成;付出終有回報;世上無難事,只怕有心人。)
居里夫人的成功靠的是什么?(指板書:堅定執著的追求)
這散發著美麗熒光的0.1克鐳,融入了一個女子美麗的生命與不屈的信念。齊讀這句話。!
師:此時千言萬語,讓我們把對居里夫人的尊敬、贊嘆、崇敬統統融入課文,用朗讀來表達吧!讓我們再次齊讀居里夫人提煉鐳的這些句子,感受一下居里夫人堅定的信念、頑強的毅力和執著的追求。
(學生齊讀)
師:同學們,你們知道嗎?就在發現鐳之后的不斷研究中,居里夫人也在不停的變化著,她的容貌已不再美麗。你能從文中找出相應的句子嗎?
(4)“在工作卓有成效的同時,鐳射線也在也在無聲地侵蝕著她的肌體。她美麗健康的容貌在悄悄地隱退,逐漸變得眼花耳鳴,渾身乏力。”
居里夫人的外表還美嗎?但是我們分明感受到她身上有一種更美的東西,請看這段資料:(出示:20世紀20年代末期,居里夫人的健康狀況開始走下坡路,長期受放射線的照射使她患上白血病,于1934年7月4日不治而亡。醫生的證明是:奪去居里夫人生命的真正罪人是鐳。)
你想說些什么?
師:居里夫人用自己的美麗和健康換來了科學事業的偉大成就,換來了對人類的巨大貢獻。這是這種獻身科學的精神使居里夫人取得了別人無法取得的成就。(板書:獻身科學)這種美麗比外表的美麗更持久,更能經受時間的考驗。這是——跨越百年的美麗。(學生齊讀課題)
(二)感受成就美、淡泊名利。
居里夫人取得了哪些成就,你找到了嗎?(板書:成就美)
(1)她從一個漂亮的小姑娘,一個端莊堅毅的女學者,變成科學教科書里的新名詞“放射線”,變成物理學的一個新的計量單位“居里”,變成一條條科學定律,變成了科學史上一塊永遠的里程碑。
A、教師引讀:美麗的她執著地前行在科學的道路上,因為她開創了放射學這門新學科,所以,她從一個漂亮的小姑娘,一個端莊堅毅的女學者,變成——(科學教科書里的新名詞“放射線”)
因為她提煉了鐳做出了巨大的貢獻,人們后來用她的名字作為放射性強度的單位,所以她變成——(物理學的一個新的計量單位“居里”)
因為她在科學道路上不斷探索,所以她變成——(一條條科學定律)
因為她終身獻身科學,所以她變成了——(科學史上一塊永遠的里程碑)
B、這句話中的四個“變成”讓你更強烈的體會到了居里夫人——指板書:堅定執著的追求和獻身科學的精神。
C、指導朗讀:這種變成,不是一般的變成,而是人生價值的提升,是生命境界的飛躍。帶我們深深的敬意,齊讀這句話。
(2)她一生共得了10項獎金、16種獎章、107個名譽頭銜,獲得了兩次諾貝爾獎。
同學們,居里夫人用她全部的青春、信念和生命換來了,引讀——10項獎金、16種獎章、107個名譽頭銜,獲得了兩次諾貝爾獎。她本來可以盡情地享受,但是(依次指名學生說)
——她視名利如糞土;
——她將獎金捐贈給科研事業和戰爭中的法國;
——她將那些獎章送給6歲的小女兒當玩具;
——她一如既往,埋頭工作到67歲離開人世,離開心愛的實驗室。
從這段話中你體會到了什么?(居里夫人淡泊名利的人格)(板書:淡泊名利)
資料拓展:鐳放出的射線能破壞、殺死細胞和細菌。因此,常用來治療癌癥等。當居里先生去世后,居里夫人把千辛萬苦提煉出來的價值高達100萬金法郎以上的鐳,無償的贈送給了研究治癌的實驗室。她拒絕在提煉鐳的專利書上簽字,毫無保留地公布了鐳的提純方法。居里夫人的解釋異常平淡:“沒有人應該因鐳致富,它是屬于全人類的。”
師:難怪著名的科學家愛因斯坦用他睿智的語言評價道:(生齊讀愛因斯坦的話。)
著名科學家愛因斯坦說過:“在所有的世界著名人物中,瑪麗·居里是唯一沒有被盛名寵壞的人。”
四、回歸整體,升華美麗。
1、回到“……肅然無聲……”部分
再看這個部分,只是外表美把人們震驚了嗎?還有什么?(人格、成就)
書常讀常新,齊讀。
2、一百多年前,法國科學院眾人以肅然無聲來表達對居里夫人的景仰,瑪麗·居里幾乎在完成這項偉大自然發現的同時,也完成了對人生意義的發現。外在的美是短暫的、易逝的,只有內心存在的美才會是永恒的、不變的。師生配合讀詩,課件出示——
即便是青春和容顏不在
即便是獎章和頭銜不在
這一切都不重要
在我們心中
已烙印下了您(生:堅定執著的追求)
因為這是——(生:跨越百年的美麗)
也鐫刻下了您(生:獻身科學的精神)
因為這也是——(生:跨越百年的美麗)
更記錄下了您(生:淡泊名利的風骨)
因為這更是——(生:跨越百年的美麗)
3、再讀課題,這美麗難道僅僅是“跨越百年的”嗎?
4、小結:居里夫人的堅定執著,為科學獻身,淡泊名利的美麗將牢牢銘記在我們內心。(指板書)這樣的美麗不僅僅是跨越百年的,因為這樣的精神將會激勵一代又一代的科學家在科學的道路上繼續探索前行,激勵一代又一代人在人生道路上奮勇前行,所以這樣的美麗應該可以跨越更長的時空,可以跨越——(千年),跨越——(萬年)。那是一種——(永恒的美麗)!
4、再次齊讀課題——跨越百年的美麗
5、課外閱讀:課外讀一讀課文閱讀鏈接中愛因斯坦的《悼念瑪麗居里》,有條件的同學還可以看看一本叫《居里夫人》的課外書(詳細地介紹了她的一生),在閱讀中你可以把優美的詞語記錄下來,也可以把自己的感受跟別人分享,還可以把讀完后的感受寫下來。
六年級語文教學設計15
設計說明
魯迅在本篇課文中向讀者展現了一個“好的故事”,描繪了一個“美麗,幽雅,有趣”的夢境,表達了自己對美好未來的期望,暗示了與黑暗勢力不懈抗爭的決心。全文以情繪景,情景交融。教學設計中,以體會故事的“美麗,幽雅,有趣”為主線索,引導學生抓住關鍵語句,結合相關資料來理解夢中的美好意境,體會作者對美的理想的追求。注重積累運用,通過拓展練筆,學習作者的寫作方法,鼓勵摘抄優美語句,豐富學生積累。
課前準備
教師準備:制作多媒體課件。
學生準備:
1.預習課文。
2.搜集魯迅的相關資料。
課時安排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引發質疑,深入讀文
1.板書課題,直接導入:同學們,看到課題你能提出哪些有價值的問題?
預設:這是一個怎樣的故事?這個故事好在哪兒?
2.介紹背景:此文寫于1925年,當時的中國極其混亂,帝國主義正在迫害中國,廣大的勞動人民的生活也比較艱苦。在這樣的境況下,這篇文章表達了魯迅先生怎樣的情感呢?讓我們走進文中,細細品味。
設計意圖:抓住課題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引發學生思考。適當介紹背景,有助于學生對文章內容的理解。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過渡:本文寫于現代文學的初創時期,語言表達與現在不完全一樣,有些詞語比較難懂。初讀課文時,遇到難懂的詞語可以先跳過去。
2.學生自由讀,教師巡視指導。
3.出示詞語,檢查字詞認讀情況。
擱在錯綜澄碧萍藻蕩漾火焰瘦削瞬間凝視驟然擲石頭陡然
教師強調:“綜、藻”是平舌音,“擲、澄、瞬、驟”是翹舌音,“削”在本課的讀音為“xuē”。
4.指名分自然段讀文,檢查課文朗讀情況。
5.理解重點詞語的意思。遇到不懂的詞可以聯系上下文來理解,也可以查字典。提醒并訓練學生養成自學生字詞的.好習慣。
膝髁:膝蓋。
伽藍:佛寺。
參差:長短、高低、大小不齊;不一致。
暈:光影、色彩四周模糊的部分。
驟然:突然;忽然。
蹙:皺(眉頭);收縮。
陡然:突然。
設計意圖:通過多種形式的朗讀,練習把課文讀通、讀順。引導學生采用查字典、聯系上下文等方法來理解詞語的意思。
三、再讀課文,理清脈絡
1.小組里再讀課文,想一想:這個“好的故事”指的是什么?
2.學生匯報,教師引導歸納概括。(這個“好的故事”指的是一個夢境。)
引導學生用合并段意法概括課文主要內容,理清文章脈絡。
第一部分(1~3自然段):寫深夜的情況,引出夢境中“好的故事”。
第二部分(4~8自然段):“我”夢中所見的“好的故事”。
第三部分(9~12自然段):“我”清醒過來回到現實,“好的故事”破滅。
設計意圖:引導學生整體感知課文內容,梳理課文結構。
四、學習生字,指導書寫
1.出示本節課要寫的生字:擱、綜、澄、萍、藻、漾。
2.引導學生觀察生字的結構。
3.說一說哪些生字在書寫時有困難。師生進行交流,教師強調“萍、藻”是上下結構,“擱、綜、澄、漾”是左右結構。
4.教師相機進行示范。
5.學生練習書寫,教師巡視。
6.投影展示,師生進行評議。
設計意圖:在觀察、示范、臨寫、評價的基礎上,掌握生字的書寫。
【六年級語文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語文六年級教學設計05-09
語文的教學設計12-06
六年級語文窮人教學設計02-18
小學六年級語文的教學設計03-07
六年級語文《琥珀》教學設計04-14
語文六年級下冊教學設計05-03
六年級語文《碧螺春》教學設計04-06
六年級語文《窮人》教學設計04-07
(精選)六年級語文教學設計07-24
六年級語文《燈光》教學設計0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