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七年級下冊傷仲永教學設計 推薦度:
- 相關推薦
傷仲永教學設計
作為一位不辭辛勞的人民教師,常常要根據教學需要編寫教學設計,教學設計把教學各要素看成一個系統,分析教學問題和需求,確立解決的程序綱要,使教學效果最優化。你知道什么樣的教學設計才能切實有效地幫助到我們嗎?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傷仲永教學設計,歡迎大家分享。
傷仲永教學設計1
教學設想
教學重點:①了解“之”“于”的用法以及文言詞活用情況。②體會語言的簡潔、洗煉。
教學難點:方仲永“混然眾人”的原因是什么?即如何理解課文最后一段作者的思想觀點?
安排一課時。
教學內容和步驟
一、課文導入,簡介作者,解釋文題。
偉大的科學家和發明家愛迪生有一句名言:“天才是百分之~的靈感加上百分之九十九的血汗。”他用勤奮的一生發明了無數的東西,對人類作出了巨大貢獻,被譽為“發明大王”,人們都認為他是世界上少有的“天才”。到底什么是“天才’妮?他的這句名言就是最恰當的解釋。遺憾的'是有很多人并沒有認識到這一點,自恃聰明,自認為有天賦,結果最終淪為庸才、蠢才,方仲永就是這樣一個人。
簡介王安石:北宋政治家、思想家、文學家。宇介甫,晚號半山。唐宋八大家之一。本文采用隨筆的形式而寫,借一件事來抒發作者的感情或闡明某種觀點。敘述是基礎,闡明道理是核心。文題含義:為仲永的經歷遭遇而感傷。
二、學生自讀課文,掌握以下內容。
1、掌握下列加點字的讀音。
隸:謁:謁:扳:稱:
2、對文中的“之”“于”進行歸類。
之
忽啼求之:它,指書具,代詞。
借旁近與之:他,指仲永,代詞。
余聞之也久:這事。指仲永父“不使學”、“環謁于邑人”,代詞。
不能稱前時之聞:的,助詞。
卒之為眾人:語氣助詞,不譯。
于
環謁于邑人:到,介詞。
于舅家見之:在,介詞。
賢于材人遠矣:比,介詞。
愛于人者不至:從,介詞。
3、從文中找出詞類活用的詞語。
①邑人奇之:以…為奇,形容動詞作動詞。
②賓客其父:把…當作賓客,名詞作動詞。
③利其然:以…為利,名詞作動詞。
④傷仲永:哀傷,感傷,形容詞作動詞。
三、朗讀課文,理清課文結構。
1、朗讀時注意下列語句的停頓。
①未嘗|識書具,忽|啼求之。
②借旁近|與之,即|書詩四句,并|自為其名。
③其詩|以養父母、收族為意。
④自是|指物作詩位就,其文理|皆有可觀者。
⑤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環謁于邑人。
③余聞之也|久
2、理解課文結構層次。
全文可分兩部分:
第一部分:第1、2段,簡敘方仲永才能發展變化的三個階段。
第二部分:第3段,作者闡明觀點看法。
說明:第一部分以敘事為主,第二部分以議論為主。
四、請一位同學復述第1、2段的內容。
1、思考:課文寫了方仲永的才能發展經歷有哪幾個階段?
三個階段:第一階段,幼年作詩的非凡才能和天賦。如:“即書詩四句”,“指物作詩立就”,“文理皆有可觀”。第二階段,寫十二三歲的方仲永才能大不如先前,“不能稱前時之聞”。第三階段,寫方仲永完全變成一個平庸之人,“混然眾人矣”。
2、思考:這三個發展階段的敘述,有見有聞,有詳有略,這樣安排組織材料有何好處?
寫仲永年少時天資聰慧,以“聞”的形式;寫仲永十二三歲才思“不能稱前時之聞”,以“見”的形式;寫方仲永最終平庸無奇,又以“聞”的形式。“見”和“聞”有機結合,敘述真切可信,課文詳寫第~個階段,鋪陳方仲永才能初露的情形,暗示其前途無量,而其父的負利之舉卻導致他的才能衰退。后兩個階段略寫,幾筆點出方仲永淪落平庸的情形,引人深思。這種詳略處理,有力地突出了文章主旨,鮮明地體現了“傷”的含義。
五、齊讀第3段,思考下列問題。
1、這一段在語言表達方式上有何特點?采用了議論的形式。
2、這一段“受于天”指什么?“受于人’僅指什么?
“受于天”是指人的先天條件好,即有天賦。“受于人”指人的后天學習和受到的教育。
3、這一段講了幾層意思:作者要表明的主要觀點是什么?
講了兩層意思:從“王子曰”到“不至世”,揭示仲永才能混滅的原因,即“受于人者不至也”。從“彼其……”至文末是第二層,由仲永引申出天賦差的人如果不“受之人”,結局更加可悲。這一段作者主要強調了后天的努力學習、接受教育對成才的重要作用。
六、領悟課文語言表達簡潔、洗煉的特點。
1、文中“忽啼求之”、“即書詩四句”、“自是指物作詩立就”三句中的幾個副詞對表達文意有什么作用?使真切、形象,使一個天資非凡、文思敏捷的神童形象躍然紙上。
2、理解“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環謁于邑人,不使學”一句的語言特色。這一句用極其凝煉的筆墨,揭示了仲永才能衰退、天資盡喪的原因。一個“利”字,寫出其父貪求錢財、目光短淺的性格,“環謁”概括了其父求財的可鄙行為,“不使學”更是一語中的,批判其父的錯誤做法,暗示仲永“混然于眾”的必然結果。這些詞語用得既傳神又貼切,寥寥數語便起到了言簡意賅的效果。
七、齊讀全文,加深對課文主旨的理解。
八、語言表達訓練。
以“方仲永的悲劇所想到的”為題,在課堂上即席發言,談感受。
要求:①聲音洪亮,用普通話發言。②中心鮮明,講話的層次清楚。③時間在2分鐘左右。
九、布置作業。
1、完成課后練習三。
2、摘抄有關“天才與勤奮”的名言警句5條。
板書設計:
傷仲永
王安石
敘述經歷
天資聰慧
忽啼求即書持立就
(利環謁不使學)
才能衰退:不能稱
才能喪盡:促然眾
議論原因:受于人者不至
傷仲永教學設計2
學習目標:
1、掌握重點字詞、重點語句的意思,理解課文內容。
2、熟讀課文,復述文中故事。
3、感悟“天才出于勤奮”的道理,明白學習的重要性,養成愛學習的好習慣。 學習重點: 抓住重點字詞理解課文內容。
學習難點:
文章的詳略安排,詞類的活用,明白文中所闡明的道理。
教學理念:
“學生是語文學習的主人,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
課前準備:
制作多媒體課件
一、導入新課
上學期,我們學習了《世說新語》。對于故事中的的陳元方印象特別深刻,他聰明、機敏,然而年齡只有七歲。請發揮你的聰明才智,說說還知道哪些類似的故事?(曹沖稱象、司馬光砸缸、孔融讓梨··)由學生來講故事。這些天資聰穎的孩子,如果他以后不再學習,會出現什么后果呢?今天,我們就來講一個這樣的故事。(板書:傷仲永)
二、展示學習目標
(讓學生齊讀)
三、預習檢測
1、介紹作者
上節課老師布置讓大家課下搜集有關王安石的介紹,下面我來找同學說一說。 王安石:北宋著名的政治家、文學家,字介甫,晚號半山,唐宋八大家之一。
主要作品收集在《臨川先生文集》和《王荊公詩箋注》。
2、我們以前學過他寫的哪些詩?回憶背誦《泊船瓜洲》、《書湖陰先生壁》等。
3、讀準下列字音:
邑 yì扳 pān謁 yè 稱 chèn
泯 mǐn 卒 zú 夫 fú 還huán
四、誦讀練習
1、聽課文錄音。
2、找學生讀課文。
3、學生評價。
4、教師點播 。(本文的朗讀應帶著惋惜、哀傷的語調去讀。)
五、整體感知,合作探究
1、對照注釋和工具書翻譯課文內容。找出對文中理解有困難的句子,由學生讀自己不理解的句子,同學之間互相解難。
(1)重點字的理解
之:“忽啼求之 ”“借旁近與之”“余聞之也久 ” “不能稱前時之聞”“卒之為眾人”
于:“環謁于邑人” “于舅家見之” “賢于材人遠矣” “受于人者不至”
(2)詞類活用
①邑人奇之,稍稍賓客其父,或以錢幣乞之。 。
奇:對……感到驚奇
賓客:以賓客之禮相待,把……當做賓客
②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環謁于邑人,不使學。 .
利:認為……有利可圖,把……看作有利可圖
2、文章講了一個什么樣的故事?(學生小組內復述課文中的故事。)
3、問題討論:
①課文寫了方仲永才能發展變化經歷了那幾個階段?各有什么特點?在文中找出依據。
②方仲永由神童淪為平庸之輩的直接原因和根本原因是什么?
③最后一段講了什么道理?
④方仲永從五歲到二十歲間才能發展變化的三個階段,你認為哪一個階段寫得最詳細?
(學生通過小組合作討論,師生共同總結出問題答案。)
六、課外延伸
從方仲永的悲劇,你想到了什么?請以“由方仲永所想到的”為題,即席發言,自己確定發言角度,觀點要鮮明,要有理有據,思路要清楚,語言要簡練。
七、達標檢測
1、填空。
《傷仲永》的作者是(朝代)的,他字,號,世稱,是杰出的家,家,是唐宋八大家之一。
2、解釋下列加點的字詞。
①世隸耕
②或以錢幣乞之 ..
③環謁于邑人
④泯然眾人矣 。.
⑤不能稱前時之聞
⑥自是指物作詩立就 ..
3、朗讀節奏劃分正確的一項是( )
A.仲永生/五年
B借/旁近與之,即/書詩四句
C.其詩/以養/父母、收族為意
D其文理/皆有/可觀者
4、與例句中加點字用法不相同的一項是( )
例句:忽啼求之
A.傳一鄉秀才觀之
B.不能稱前時之聞
C.或以錢幣乞之
D.余聞之也久
5、翻譯下列句子。
(1)自是指物作詩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觀者。
(2)日扳仲永環謁于邑人。
(3)不能稱前時之聞。
(4)得為眾人而已耶?
6、方仲永幼年具有怎樣的非凡才能?他的父親為什么不讓他學習?(用原句回答)
7、方仲永最終“泯然眾人”的原因是什么?
八、布置作業
1、搜集與勤奮有關的名言。
2、做課后第三題。
板書設計
傷仲永
王安石
童年時期:才思敏捷,天賦極高。
少年時期:才思衰退,大不如前。 “不使學”“受于人者不至”
青年時期:才思平庸,與眾無異。
傷仲永教學設計3
《傷仲永》教學設計及教后反思
一、教學分析
《傷仲永》是一篇文言文,從獨特的角度,表現了教育對兒童成長的重大意義,讀來令人深思。作者先講述了方仲永有一個“奇才”轉變為一個普通人的經歷,然后由此引發議論,表達了對這位“奇才”的哀傷、惋惜之情。學習這篇文章有助于學生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和積極的人生態度。
初一學生經過上學期的學習、積累,雖已具備了一定的語文閱讀能力,但是文言閱讀能力還是其中的薄弱環節。因此,教學本文,除了讓學生理解其思想內容以外,主要還是讓學生讀一讀,背一背;在合作學習的基礎上,疏通文意;積累文言知識,打好學習文言文的基礎,在有意識的積累、感悟、運用中,提高自己的審美情趣。
由于受學校教育資源的限制,教學時我們選擇多媒體教學。傳統的教學模式以課堂講授為主,多媒體教學有助于優化課堂教學,突破教學重難點。 二、教學目標
1、積累文言詞語,如“隸、異、奇、利、扳、文理、賓客、環謁、泯然”
等。
2、借助工具書疏通文意,培養學生閱讀淺易文言文的能力。 3、理解文章的思想內容,認識后天教育的重要性。
4、學習本文借事說理的寫法。 三、教學重點 1、掌握文言知識;
2、理解方仲永有一個“奇才”而“泯然眾人”的原因。 四、教學難點
了解借事說理的寫作技巧。 五、教學過程 (一) 教學流程圖
(二)教學過程設計
課前準備:要求學生預習課文,了解課文大意。 1、導入新課
奧地利著名音樂家莫扎特,3歲時就能在鋼琴上演奏他聽過的`樂曲,4歲便能作曲,6歲開始環球演出,甚至被邀請到王宮里演出,一生作曲無數。被譽為“音樂神童”。今天我們也來讀一個有關音樂神童的故事——《傷仲永》。
作者王安石,字介甫,晚號半山,.逝世后追謚號“文”,世人稱其為王文公。晚年封荊國公,世人又稱王荊公,世稱臨川先生。北宋政治家、文學家、思想家。在文學中具有突出成就。其詩“學杜得其瘦硬”,擅長于說理與修辭,善于用典故,風格遒(qiú)勁有力,警辟精絕,也有情韻深婉的作品。 著有《臨川先生文集》。(多媒體展示) 2、榜樣示范,記字音
a、教師范讀課文,學生聽準字音。(屏幕展示)
邑yì人扳pān 環謁yè稱chèn泯mǐn然 還huán自揚州
b、學生自由朗讀課文。 3、人聲鼎沸,讀課文
a、要求學生大聲朗讀課文,要注意朗讀的節奏和語調。 指導學生注意下列句子的停頓:(屏幕出示)
借旁近∕與之 即∕書詩四句,并∕自為其名 其詩∕以養父母、收族為意自是∕指物作詩立就 余聞之也∕久 賢于材人∕遠矣 b、學生互相練習朗讀。 c、全班學生齊讀。 d、無標點朗讀。 4、齊心協力,譯課文
a、要求學生借助工具書以及課下注釋,自學疏通文意,并標記文中的字詞
句障礙。
b、小組交流自學成果,并討論文中的疑難問題。 c、教師點撥學生不能解決的問題。
對于課文中特殊用法的詞教師要提醒學生注意:
日扳仲永環謁于邑人(通“攀”,牽,引) 父異焉(認為…奇怪) 邑人奇之(對…感到驚奇) 賓客其父(把…當作賓客) 父利其然也(認為…有利可圖)
5、七嘴八舌,明事理
學生朗讀課文,討論思考:
a、方仲永這個“曠世奇才”,“奇”在什么地方?
b、“神通”方仲永最終竟“泯然眾人”,究竟是誰的錯?王安石對這件事是什么看法?(最后一段講了什么道理?)
四人小組討論后,共同明確:
a、“奇”在——“未嘗識書具,忽啼求之”——“書詩四句,并自為其名”——“其詩以養父母、收族為意”
——“指物作詩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觀者”
b、方父錯在貪圖小利,愚昧無知。“日扳仲永環謁于邑人,不使學”; 邑人錯在過分的吹捧仲永; 仲永錯在毫無主見,隨波逐流; 方母錯在對方父的做法不加以勸誡、制止
……
(鼓勵學生多角度思考,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
c、學生自由暢談,只要學生明確后天教育的重要性即可。
6、各抒己見,表觀點
教師提問:本文借事說理,以仲永為實例,說明后天教育對成才的重要性,課文引發了你怎樣的聯想,請以“由方仲永想到的”為題,即興說話,角度自定,觀點鮮明,有理有據,思路清楚,語言簡練。(提示:可說說方仲永的故事對家長、學生、老師等人的不同意義。)
傷仲永教學設計4
附件:
《傷仲永》
教學設計與教學反思
單位:山東省臨朐縣城關街道北苑中學
姓名:郭全莉
《傷仲永》教學設計與教學反思
【教案背景】
1、面向學生:中學生
2、學科:語文
3、課時:1
4、學生課前準備:
1)查閱資料,了解王安石這個人物。
2)初讀課文,解決字詞
3)利用注釋和工具書,讀懂課文。
【教學課題】
本課是七年級語文下冊第五篇課文,這是一篇借事說理的文言文,,學習本課需要完成以下教學目標:
1)掌握重點文言詞的意義及用法,理解重點語句的含義。
2)理解課文內容,能復述文中的故事
3)懂得后天接受教育及學習的重要性,養成愛學習的好習慣
【教材分析】
1、課文所處位置及作用
《傷仲永》是人教版七年級語文下冊第一單元的第五篇課文,是這一冊的第一篇文言文。這個單元安排的是以“成長”為主題的文章,通過了解課文中人物的成長歷程,讓學生能夠正確對待成掌中的苦與樂、得與失、成與敗。
《傷仲永》是宋代文學家王安石寫的一篇議論文,作者由方仲永的故事引發議論,說明“一個人能否成才,與天資有關,更與后天所受的`教育及自身的學習有關”這一道理,使學生認識到勤奮學習的重要性。
2、課文解讀
本文借事說理,以方仲永的實例,說明后天教育對成才的重要性。文章分兩部分:敘事部分寫方仲永的成長故事;議論部分則表明作者的看法,指出方仲永才能衰退是由于“受于人者不至”,強調了后天教育的重要。
本文的語言十分精當,平實而又不乏感情色彩。
【學情分析】
作為初一學生來講,學習古文還是比較吃力的,因為他們接觸的古文篇目不多,
對古文僅僅有點初步的認識,這就要求我們仔細引導學生,在認真領悟課文意思的基礎上做主題等方面的探究。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
1、掌握重點文言詞的意義及用法,理解重點語句的含義。
2、理解課文內容,能復述文中的故事。
3、通過朗讀課文,領悟蘊涵道理,培養學生獨立研究、合作探究的能力。 過程與方法: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
情感態度價值觀:
1、理解作者對人才毀滅所做的挽歌,體味作者對家庭和社會的不良風氣對人才的摧殘。
2、懂得后天接受教育及學習的重要性,養成愛學習的好習慣。
【教學重點】通過朗讀課文,疏通文意,了解故事內容,領悟蘊涵道理;
【教學難點】引導學生理解縱向對比的寫法;
【教學方法】誦讀法、自主學習合作探究法、情境教學法
【教學思路】激情導入—整體感知—合作探究—拓展延伸—課堂小結
【教學過程】
一、激情導入:
同學們,上學期我們學習了《世說新語》中的《陳太丘與友期》。你們還記得那個故事中的的陳元方嗎?他有哪些特點?(同學們會說,他聰明、機敏,然而當時只有七歲
傷仲永教學設計5
一、教材分析
《傷仲永》講述了一個“神童”因“不使學”而最后“泯然眾人”的故事,并由此引發議論,表達了對這位“神童”的惋惜之情,以及強調后天教育對人成才的重要性。所以,教學本文,在指導學生掌握了重點文言字詞句之外,重點引導學生理解為什么方仲永會有這樣的結果,我們應該從中汲取哪些教訓,可讓學生就方仲永這個故事本身談談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二、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目標
1、積累文章中重要的文言實詞和虛詞。
2、能夠順暢朗讀課文直至成誦,并能準確翻譯課文
過程與方法目標
1、結合課文注釋和工具書的方法讀懂課文,背誦課文。
2、采用朗讀貫徹文言文教學過程始終的方法,培養學生的語感。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認識后天教育的重要性
三、教學重難點
1、掌握重點文言詞語,翻譯課文。
2、懂得本文所寓含的道理,認識后天教育的重要性,努力學習。
四、教學方法
1、朗讀法
2、探究質疑法
五、課時安排
2課時
六、教學過程
第二課時
(一)復述故事導入
(學生回答前明確復述故事要注意交代清楚事件的起因、經過、和結果等。)
(二)溫習文本,深入探究
過渡:本文通過記敘方仲永幼年時天資過人,卻因其父“不使學”而最終“泯然眾人”,變得平庸無奇的故事,那么作者想要表達什么呢?我們這節課就來探討一下。首先來看這樣一個問題:
1、方仲永從“幼年時天資過人”到最終的“泯然眾人”的變化經歷了哪幾個階段?從哪些句子可以看出來?
明確:
童年時期才思敏捷,天賦極高“世隸耕”“未嘗識書具”卻能在五歲時就“啼哭求之”“書詩為名”“指物作詩立就”“文理可觀”。
少年時期才思衰退,大不如前,“不能稱前時之聞”。
青年時期才思平庸,與眾無異,“泯然眾人矣”。
2、那么,方仲永最終“泯然眾人”的原因是什么?
明確:從方仲永個人情況來看,原因是“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環謁于邑人”,貪圖小利,目光短淺,而“不使學”。從道理上來說,原因是作者在后面的議論中所認為的那樣,方仲永“卒之為眾人”,是因為“其受于人者不至”,即沒有受到后天正常的教育。
3、怎樣認識“受之天”與“受之人”的關系?
明確:這里所說的“受之天”,是指人的天資;“受之人”,是指后天教育。作者認為,二者之間,后者更為重要,即后天教育對一個人是否成才是至關重要的。作者認為“仲永之通悟”是“受之天”,他的才能衰退的原因是“受于人者不至”,并引發天賦不如方仲永的人如果不“受之人”,結果將更不可設想的感慨。這段話論說事理,步步推進,辨明了“受之天”與“受之人”的關系,令人深感“受之人”的重要。
4、本文題目是《傷仲永》,文中的“傷”是什么意思?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明確:“傷”是哀傷、哀憐的意思。字里行間流露著作者對一個神童最終“泯然眾人”的惋惜之情,對“受之天”而“受于人者不至”者的哀傷之情。
(三)閱讀拓展
1、仲永的故事的確給了我們很多的啟示,請同學們做仲永的老師,根據他的表現,給他下一段評語,怎么樣?(提示:下評語要結合仲永的實際情況,觀點要明確,內容要有意義,語言要準確,要簡要。請同學們拿出筆,先把評語寫在紙上,看誰寫得最棒。)
示例:仲永,你五歲“即書詩四句,并自為其名”,很聰明,是個神童。可是,你不該年紀輕輕就把學習拋在腦后啊!你最終成了“泯然眾人”,原因就是你放棄了學習。人非生而知之,不學習就沒有真正的知識。學習對每個人來說都是極端重要的。大概你知道“活到老,學到老”這句格言吧,請記住,人的聰明來自學習。
示例:刀不磨要生銹,人不學習要落后。仲永,希望你牢記這條真理。雖然你落后了,別灰心,振作起來,努力學習,迎頭趕上去,最后的勝利一定屬于你。
示例:仲永,你從一個智力超群的神童變成了碌碌無為的庸人。你完全可以成功的,但你沒有成功。我認為,主要原因就是你沒有正確的學習觀。你對學習缺乏理想,缺乏熱情,缺乏毅力。你雖然“指物作詩立就”,可你成天跟著你的父親寫詩賣錢,這是缺乏理想;你不堅持學習,熱衷于“環謁于邑人”,這是缺乏毅力。成功不會從天上掉下來。沒有理想的人永遠不會成功,沒有毅力的人永遠不會成功。
示例:仲永,你的最大錯誤就是你把自己當成了天才。天才就是勤奮,就是珍惜時間努力學習。魯迅先生說“哪里有天才,我是把別人喝咖啡的時間都用在了學習上。”仲永,你才只有二十歲,只要你珍惜時間,發奮學習,就能成為真正的天才。
2、同學們的評語下得很全面。有鼓勵的,有批評的',有介紹方法的,有指明方向的。從仲永身上,同學們能得出什么結論呢?
生:任何人,不論其智商多么高,只要不學習,就會像仲永那樣變成庸人。
(四)課文小結
是的,正像偉大科學家、發明家愛迪生說的那樣“天才是百分之一的靈感加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那么,同學們,你們還知道哪些關于“天才與勤奮”的名言警句?說來聽聽。
(學生舉手發言,教師予以大屏幕展示有關名言警句,并令學生作簡要摘抄,結束本文。)
(五)作業設計
1、摘抄有關“天才與勤奮”的名言警句至少5條。
2、寫一篇“由方仲永想到的”讀后感。
七、板書設計
傷仲永
王安石
童年時期才思敏捷,天賦極高
少年時期才思衰退,大不如前,“不能稱前時之聞”
青年時期才思平庸,與眾無異,“泯然眾人矣”
原因:受于人者不至
八、教學反思
本課的教學一方面注重了文言文基礎的夯實、字詞的讀音、詞語的理解等,另一方面在內容的理解、主題的挖掘、語言的特色等方面,也都做了教精到的啟發引導,從而使學生能夠在文本中汲取更多的營養,教學效果較理想。
傷仲永教學設計6
【教材分析】
本文兩部分,第一部分依次寫了方仲永從五歲到二十歲間才能發展變化的三個階段。作者詳寫第一個階段,力陳方仲永才能初露時期的情形,點明他才能衰退的原因,然后簡略地寫后兩個階段,點出他的才能衰退以致“泯然眾人矣”。第二部分是議論,作者借事說理,強調后天學習對成才的重要性。應該注意的是,不要曲解作者在本文想強調的“后天受教育重要”的觀點,不要把“主觀努力”與之混同。
【學情分析】
鐵二中屬于重點中學,學生的素質相對較好,預習作業會完成的比較順暢,他們能夠查閱大量資料解決一些相關問題,能夠對照注釋翻譯課文,能夠配合老師積極發言,但發言的內容有不定性。
【教育目標】
1、知識和技能:
掌握有關文言實詞的意義和用法,加強文言文的朗讀訓練,注意朗讀的節奏、感情、語氣,提高對文言文的`朗讀、理解、賞析能力。
2、過程和方法:
指導學生準確朗讀課文,借助工具書讀懂故事,并能復述故事,感悟故事。通過充分的活動,引導學生合作學習,探究問題,積累知識。
3、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準確把握和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領悟故事所蘊含的道理,引導學生正確處理天資和后天學習的關系。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剛才在課下就有幾個同學聊方仲永的故事,甚至還聊到了現代版的方仲永,看來大家不但熟悉了課文,而且還查閱了不少資料,也挺有自己看法的。那我們就來展示一下預習的成果吧。
二、作者介紹
(學生用幻燈展示預習查資料的成果,但注意其表述,要有具體的要求)
(出示幻燈一)王安石,文學家和政治家,文章寫得十分出色,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二十歲中進士,曾積極推行變法,后新法被廢,憂憤成疾,第二年病逝。
(在此可以讓學生集體背誦王安石的《京口瓜洲》,來激發其了解作者、學習本文的熱情)
三、朗讀課文
(給予必要的指導,如字音、停頓、節奏、感情等)
1、易讀錯的字。
2、停頓節奏。(舉學生疑惑的典型例句)
3、感情語氣。
歸納朗讀應該注意的點,要求同學們根據這些點,在下面各自朗讀一遍,然后集體頌讀。
(出示幻燈三)朗讀注意:讀準字音
找準停頓
拿準語調
讀出語氣
四、積累實詞
同學們分組討論,目的是解決自己在預習過程中的字詞句等問題,疏通文意,準備復述。
對分析實詞的方法進行如下歸納:
(出示幻燈四)實詞分析注意:詞性改變看語境
一詞多義要比較
五、復述分析
(評析復述的過程,即分析教材的過程,即展示合作探究成果的過程)
1、這篇文章到底講了一個什么樣的故事?請大家用一句話概括出來。
2、由一個天才淪為一個庸才不能說不是一個悲劇,那么,造成這個悲劇的原因是什么呢?
3、請同學們用兩個句子概括這篇文章的內容:
⑴ 本文敘述了方仲永由天才變庸才的故事,告訴人們后天教育對成才很重要。
⑵ 本文以方仲永由天才變庸才的事例,闡明了后天教育對成才的重要性。
六、深化理解
針對方仲永的悲劇,體會作者的意圖,你現在最想說的是什么呢?
(出示幻燈五)
方仲永──天才──不受教育──平凡人
其他人──普通──不受教育──平凡人
七、小結本課
(不必面面俱到,突出主題則可)
傷仲永教學設計7
教材分析:
課文所處的地位及作用
《傷仲永》第一單元中的第5篇課文,是一篇文言文,新課程標準對這類文體的要求是學生閱讀淺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釋和工具書理解基本內容,記誦積累文言文知識。欣賞文學作品,學生能有自己的情感體驗。
針對新課標,本課的教學應側重引導學生從讀入手,在熟讀的基礎上,借助注釋和工具書理解課文基本內容,進行情感體驗,并掌握積累文言知識。結合課標、課本、學生,我制定了本課的教學目標、重點。
教學目標:
1、熟讀課文,疏通文意,掌握并積累文言詞匯。
2、領會后天教育重要性,端正學習態度。
教學重點:
翻譯、理解課文。
教學難點:
掌握并積累文言詞匯。
課前準備:
1、預習
學生查相關資料,讀課文,找出生字、生詞,注音,并借助注釋和工具書初步翻譯課文,理解基本內容。
2、教學
初一學生學習文言文有一定困難,授課過程中教師應幫助學生在預習的基礎上,掌握本課學習要點,歸納文言文學習方法,積累文言知識。教學中,教師不是知識的灌輸者,而是引導學生在自主合作探究中學習。
3、本堂課的教學設計
采用板塊教學模式,設置教學環節,突出整體感知、理解課文、體驗反思三個板塊。按照“讀一讀 想一想 看一看 議一議 說一說 評一評”的思路組織課堂教學活動,注重課堂教學效果的落實。
課時安排:
一課時
教學設計:
一、導入:
1、導語
同學們,今天我們來學習一篇文言文《傷仲永》。作者是北宋政治家、文學家王安石。
首先,我想檢查一下大家的預習情況。
2、檢查字音:
邑人奇之:yì 日扳仲永:pān 環謁于邑人:yè
稱前時之聞:chèn 泯然眾人矣:mǐn 得為眾人而已耶:yé
3、出示學習目標:
①熟讀課文,疏通文意,積累掌握文言詞匯。
②領會后天教育重要性,端正學習態度。
(找學生讀,全班默記)
二、整體感知:
1、聽讀課文:注意字音、節奏。
2、自讀課文:要求:①讀準字音,注意停頓。
②把握節奏,注入感情。
(學生放開聲音自讀)
男生第一段,女生第二段,齊讀第三段。
學生自評、互評,教師評價。
3、齊讀課文,思考問題:
全班再次齊讀,進一步培養語感。
出示問題:課文講了一個什么故事?
一人歸納,其他人補充。
教師小結:俗話說:書讀百遍,其義自現。通過朗讀,我們進一步培養語感,感知課文。
三、理解課文(研讀賞析):
師:但要把課文讀透,深刻理解文意,我們還需要將簡潔、典雅的'文言文翻譯成直白流暢的現代漢語。
(一)疏通文意
1、分段翻譯課文,由老師帶領學生翻譯第一自然段。
出示本段學習重點:
第一段:
結合注釋,翻譯本段。
注意一詞多義和詞類活用現象。
一詞多義:
之:①忽啼求之:代詞,它,指書具。
②借旁近與之:代詞,他,指仲永。
③傳一鄉秀才觀之: 代詞,代詩
④邑人奇之: 代詞,代仲永
其:①并自為其名:代詞,自己的。
②其詩以養父母、收族為意:代詞,這,這首。
③其文理皆有可觀者:代詞,詩的。
詞類活用:
①邑人奇之:形容詞作動詞,以…為奇。
②賓客其父:名詞作動詞,把…當作賓客。(以賓客之禮相待)
③利其然:名詞作動詞,以…為利。
2、學生合作探究,翻譯第2自然段
①出示學習重點:
第二段:
省略句
古文語言簡潔,常常省略句子中的成分。
例:即書詩四句:(仲永)當即寫了四句詩
翻譯句子:從先人還家:(我)隨先父回到家鄉
十二、三矣:(他已經)十二、三歲了
②學生小組討論,教師指導。
兩名學生一讀一譯。可找多組學生。評價,指導。
3、學生合作探究,翻譯第3自然段
第三段:
結合注釋,自主探究。
合作交流,解決疑難。
學生提出學習重點:(翻譯,課文理解,一詞多義)
注意:
①課文較難,指導多讀。
②兩名學生一讀一譯。評價:學生評,教師評
4、小結:現階段翻譯課文,要求大家以直譯為主,翻譯時要注意文言文特有的語言現象,邊翻譯邊總結,積累掌握文言詞匯。
(二)研讀課文
再次齊讀課文,思考問題:
1、方仲永的變化經歷了哪幾個階段?
2、方仲永由天資過人變得“泯然眾人”,原因是什么?
3、文章最后一段講了什么道理?
四、體驗反思:
師:請同學們以“由方仲永所想到的”為題,在課堂上即席發言,談談自己的感受。(鼓勵學生發言)
五、課堂總結:
學習了這篇課文,我們同作者一樣,都為方仲永感到深深的惋惜。一個人要成才,天資聰慧固然重要,后天的教育和個人的勤奮更加重要。希望大家從中受到啟發,走出一條成才之路。
六、布置作業:
1、熟讀課文,完成課后練習三。
2、歸納整理文言詞匯。
3、摘抄有關“天才與勤奮”的名言警句5條。
附板書: 5、傷仲永
王安石
五歲 十二、三矣 又七年
(泯然眾人:不使學 后天教育的重要)
傷仲永教學設計8
教學目標:
1、知識和能力目標:了解“之”“于”“隸”“賓客”“稱”等文言虛、實詞的用法;能翻譯全文,體會語言簡潔、洗煉的特點,明確仲永“泯然眾人矣”的深層原因。
2、過程和方法目標:利用工具書,結合注釋,初曉課文,反復朗讀,體會作者寫作意圖。
3、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目標:后天教育是成才的關鍵,成長中的青少年應把握美好時光,刻苦學習,早日成才。
教學重點:
1、抓住本文借事說理的特點,理解作者的思想觀點。2、方仲永“混然眾人”的原因教學難點:
體會揣摩語言的簡潔、洗煉。把握敘述與議論相結合的寫作手法。教學資源:
遠程教育資源ppt課件媒體播放機
教學課時:
二課時
寫作鏈接:
(一)擴寫(二)讀后感
教學過程:
一、導入,激趣引讀
1、名言導入:大的科學家和發明家愛迪生有一句名言:“天才是百分之~的靈感加上百分之九十九的血汗。”他用勤奮的一生發明了無數的東西,對人類作出了巨大貢獻,被譽為“發明大王”,人們都認為他是世界上少有的“天才”。到底什么是“天才’妮?他的這句名言就是最恰當的解釋。遺憾的是有很多人并沒有認識到這一點,自恃聰明,自認為有天賦,結果最終淪為庸才、蠢才,方仲永就是這樣一個人。
2、作者及課文題目:
王安石:北宋政治家、思想家、文學家。宇介甫,晚號半山。唐宋八大家之一。
本文采用隨筆的形式而寫,借一件事來抒發作者的'感情或闡明某種觀點。敘述是基礎,闡明道理是核心。文題含義:為仲永的經1
歷遭遇而感傷。
二、初讀并感知課文,理解文意
1、讀一讀:
學生自由朗讀課文,注意讀準字音、停頓、節奏、表情。
朗讀時注意下列語句的停頓。
①未嘗|識書具,忽|啼求之。
②借旁近|與之,即|書詩四句,并|自為其名。
③其詩|以養父母、收族為意。
④自是|指物作詩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觀者。
⑤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環謁于邑人。
⑥余聞之也|久
2、譯一譯:
①圈點勾畫,粗通文意,嘗試用現代漢語翻譯課文。
②疑難詞語探究:
以四人小組為單位討論文中理解有困難的詞句或文言常用詞語。以提問形式在班內交流,教師適當提高、指導。
a、掌握下列加點字的讀音。隸:謁:謁:扳:稱:b、對文中的“之”“于”進行歸類。之:
①忽啼求之:它,指書具,代詞。 ②借旁近與之:他,指仲永,代詞。
③余聞之也久:這事。指仲永父“不使學”、“環謁于邑人”,代詞。
④不能稱前時之聞:的,助詞。 ⑤卒之為眾人:語氣助詞,不譯
于:
①環謁于邑人:到,介詞。②于舅家見之:在,介詞。
③賢于材人遠矣:比,介詞。 ④受于人者不至:被,介詞
c、從文中找出詞類活用的詞語。①邑人奇之:以…為奇,形容詞作動詞。
②賓客其父:把…當作賓客,名詞作動詞。
③利其然:以…為利,名詞作動詞。
④傷仲永:哀傷,感傷,形容詞作動詞。
3、議一議:
⑴課文寫了方仲永才能發展變化經歷了哪幾個階段?各有什么特點?課文是怎樣敘述的?三個階段:
①童年時期,才思敏捷、天賦極高。
如五歲時就"啼哭求之"。"書詩為名","指物作詩立就","文理可觀"等。
②少年時期,才思衰退,大不如前。"不能稱前時之聞"。
③青年時期,才思平庸,與眾無異。"泯然眾人矣"。
⑵方仲永由神童淪為平庸之輩的原因是什么?
原因是“其父利其然”,“不使學”,把仲永當做賺錢的工具,荒廢其學業,不能使其天賦用在學習上。
作者認為方仲永才能衰退的原因是“受于人者不至”,即沒有進行后天的學習和教育。并由此引發天賦不如仲永之人如果不注重后天教育,結果將更不可設想的感觸。
⑶辯論:你同意作者的這種看法嗎?
a、天資聰慧是成長的關鍵b、后天教育是成長的關鍵(說明:應讓學生暢所欲言,并允許有不同的見解。)
三、合作探究,互動釋疑
1、合作探究:
①“金溪民方仲永,世隸耕。”交代了關于方仲永的哪些情況?聯系下文說說作者為什么這么寫?
“金溪民方仲永”交代了他的籍貫、身世、姓名、家世。“世隸耕”為下文作鋪墊,既襯托出他的非凡天資,又暗示了造成他命運的家庭背景。
②語段閱讀:閱讀第3段,思考下列問題。
a這一段在語言表達方式上有何特點?以議論為主。 b這一段“受于天”指什么?“受于人’又指什么?“受于天”是指人的先天條件好,即有天賦。“受于人”指人的后天學習和受到的教育
c這一段講了幾層意思:作者要表明的主要觀點是什么?講了兩層意思:從“王子曰”到“不至世”,揭示仲永才能混滅的原因,即“受于人者不至也”。從“彼其……”至文末是第二層,由仲永引申出天賦差的人如果不“受之人”,結局更加可悲。這一段作者主要強調了后天的努力學習、接受教育對成才的重要作用。
③這三個發展階段的敘述,"見""聞"交織,詳略有序,這樣安排組織材料有何好處?
討論明解:課文采用"聞"、"見"、"聞"的方式依次寫了方仲永才能發展變化的三個階段,真實可信,有說服力。詳寫第一個片斷,突出方仲永幼年聰慧,是可塑之才,有發展潛力,為后面的寫他的退化作下鋪墊,突出"傷"的前提,寫其父貪利之舉,點明"傷"的原因;略寫后兩個片斷,引人深思,點明"傷"的內容。這樣處理,內容集中而意旨明了。
④在語言表達上,用詞洗煉、生動。如何體會。
可從兩方面體會:
a、用詞的精當傳神。如第一段中寫方仲永"啼求之",一個"啼"字生動地寫出了索求書具的情態;"忽""即""立"三個副詞使一個天資非凡、文思敏捷的神童形象躍然紙上;
“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環謁于邑人,不使學”這一句用極其凝煉的筆墨,揭示了仲永才能衰退、天資盡喪的原因。其中一個“利”字,寫出其父貪求錢財、目光短淺的性格,“環謁”概括了其父求財的可鄙行為,“不使學”更是一語中的,批判其父的錯誤做法,暗示仲永“混然于眾”的必然結果。這些詞語用得既傳神又貼切,寥寥數語便起到了言簡意賅的效果。一個“利”字,寫出其父貪求錢財、目光短淺的性格,“環謁”把方仲永父貪利自得、可悲可憐的愚昧無知之態刻畫得淋漓盡致。“不使學”更是一語中的,批判其父的錯誤做法,暗示仲永“混然于眾”的必然結果。這些詞語用得既傳神又貼切,寥寥數語便起到了言簡意賅的效果。
b、從全篇來看,行文也是筆墨極省,既高度概敘,以至難以再刪一字,同時也富于文采,描寫細膩,與文體特點相映生輝。
2、互動釋疑:四人小組提問釋疑,全班交流解決。
3、模仿表演:模仿仲永及仲永父親“日扳仲永環謁于邑人,不使學”這一情節。
四、拓展運用,寫作鏈接
鏈接一
為了培養學生聯想和想象力在學生初步感知課文之后完成本寫作練習。
擴寫課文第一段。要求:不改變情節和基本內容,進行豐富的聯想,400字左右。
(注:不要把文段翻譯當成擴寫)
鏈接二
通過學習本文,你肯定會有許多收獲,同時也會有許多話先說,那么,請你以“由方仲永所想到的”為題,在課堂上練筆,自己確定寫作的角度和觀點暢談感受與啟示。
(注:本題意在訓練學生確立觀察角度、從材料中提煉觀點的能力,以及闡述觀點的語言表達能力。要啟發學生從方仲永的事例中提煉觀點,不拘一格。)
提示
(1)你可以評價仲永的父親。
(2)可對仲永最后結局評價。
(3)可發表你的感想。
板書設計:
傷仲永
王安石
敘事仲永:天資聰慧忽啼求即書持立就
不能稱才能喪盡:泯然眾人議論原因:受于人者不至教學反思:
傷仲永教學設計9
一、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積累重要的文言詞語,掌握它們的音、形、義;
2、朗讀課文,整體感知內容;
3、譯讀課文,把握文意,掌握課文結構;
4、思讀課文,把握作者的觀點,理解文章所要講明的道理。
能力目標:
讓學生借助工具書,課下注釋,能自己釋義、翻譯,培養學生閱讀淺易文言文的能力。
德育目標:
讓學生明白成才與后天努力學習之間的關系,培養勤奮好學的習慣。
二、教學重點、難點:
1、重點:朗讀背誦這篇文言文,積累文言詞語,培養學生閱讀文言文的能力。
2、難點:把握作者的觀點,理解文章所要講明的道理。
三、教學方法:
朗讀——理解——討論
四、教具準備:
多媒體課件
五、教學過程:
1、多媒體課件展示《古希臘演說家得摩斯梯尼的故事》,引出課題。
2、出示課題,明確課題中的“傷”的含義,“傷”——“為……哀傷”或“感傷、嘆惜”
3、課件展示:走近王安石(作者簡介)
4、老師范讀課文,要求學生聽準字音,聽清節奏。
5、課件展示重要字詞,讓學生認讀,并抄寫。
6、課件展示幾個重點句子的節奏劃分,老師強調并讓學生反復讀。然后讓學生自由朗讀課文,在熟讀的基礎上把握句讀,整體感知內容。
7、檢查朗讀情況,糾錯、評價,再分組讀、齊讀課文。
8、課件展示課文內容(無標點),分組抽學生代表來讀,小組之間互相評判。
9、要求學生對照注釋,借助工具書,口譯課文,遇到譯不通的地方,可以請同學幫助,也可以請老師幫助。之后老師檢查最后一段的翻譯情況。
10、課件展示練習題,檢查學生對重點字詞的掌握情況。
11、讓學生默讀課文,思考幾個問題,理清本文的結構:
(1)依據表達方式,如何把課文分成兩大部分?
(2)仲永的變化經歷了哪幾個階段?變化的原因是什么?
(3)作者的`議論說明了什么道理?
以上問題,讓學生討論回答,在回答的同時,課件分步展示如下內容:
仲永變化的——(生五年)指物作詩立就
第一個階段
敘仲永變化的——(十二三)不能稱前時之聞
第二個階段
仲永變化的——(又七年)泯然眾人
第三個階段
議:作者主要強調了后天的努力學習、接受教育對成
才的重要作用。
12、議一議,說一說:
(1)由方仲永所想到的
(2)說說你所知道的有關“天才與勤奮”的名言警句或古人勤學的故事。
13、課件展示幾句名人名言和古人勤學故事舉例。
14、作業:熟背課文。
15、結束這節課。
傷仲永教學設計10
【學習目標】
1、知識與技能:
⑴利用課文注釋和工具書讀懂課文。
⑵朗讀課文正確掌握句中的停頓。
⑶理解文章的主要內容和中心思想。
2、過程與方法:
通過朗讀課文翻譯理解課文,培養學生自學文言文的能力。
3、情感、態度、價值觀:
領會后天教育對人成材的作用,激勵學生勤奮學習。
【重、難點】
1、朗讀課文,正確掌握句中的語頓。
2、翻譯文言文的技巧和方法。
3、理解文章的主要內容和中心思想。
【教學時間】
一課時。
【教學步驟】
1、導語設計:
天才,什么是天才?高爾基說過“天才出于勤奮”“天才是打到一百次仍站立著的人”,卡菜爾也說過“天才就是無止境刻苦勤奮的努力”。世上沒有絕對的天才,只有勤勞、不懈追求的普通凡人。今天,我們學習《傷仲永》,看看王安為何“傷”仲永呢?
2、走近王安石:
提示學生從名、時、地、評作五個方面掌握,準備作一分鐘搶答。
3、學習文言文的方法:
對照注釋,一字一句地讀,通過合作交流,把課文讀懂。
師引:
⑴推薦一位讀得最棒的同學大聲朗讀。
⑵師讀。
⑶學生評價師和生讀的有什么不同?(點評)
朗讀文言文如何停頓才好呢?
4、多媒體顯示:
停頓的要領:
⑴理解文章,確定停頓點。(主要是指不能把意思讀“破”。)
⑵根據語言順序來停頓。(是指不能把詞語讀“破”。)
⑶停頓要體現出省略成分。
5、下面我來連一連,縱著一同學一句,大家齊讀:(多媒體顯示)
⑴未嘗/識書具,忽/啼求之。
⑵借旁近/與之,即/書詩四句,并/自為其名。
⑶其詩/以養父母、收族為意。
⑷自是/指物作詩/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觀者。
⑸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還謁于邑人。
⑹余聞之也/久。
三、研習課文
1、整體把握,理清思路:
⑴大家自由朗讀課文。(結合注釋和手中資料書疏理文意,把課文試著翻譯邊讀邊說出聲)
⑵搶答賽:
隸:屬于。
嘗:曾經
書具:書寫工具,指筆、墨、紙、硯等。
自為其名:自己題上自己的'名字。
文理:指文采和道理。
還謁:四處拜訪。
乞:求取。
泯然:完全。
通悟:通達聰慧。
材人:有才能的人。
還自揚州:從揚州回家。
得為眾人而已耶?:它是一個反問句,恐怕他連普通人還不如罷了。
⑶翻開書,同桌互相試者翻譯,找出不會翻譯的句子,然后提出來,全班同學一起解決:
文言文翻譯五字法:(多媒體顯示)
留:國號、年號、地名、官名、人名、書名等可照錄翻譯;
替:用現代漢語詞語替換古義詞;
調:調整倒裝句的語序,使之符合現代漢語的習慣;
補:補出省略句中省略內容;
刪:刪去沒有實在意義的詞。
2、課文研討、探究:
大家自由讀課文,分小組討論,揣摩文意,提出文章有價值、值得探究的問題:
⑴方仲永的變化經歷了哪幾個階段?這幾個階段,有見有聞,有祥有略,這樣安排用意何在?
⑵方仲永由天資過人變得“泯然眾人”,原因是什么?
⑶最后一段的議論講了什么道理?
學生討論交流,并自由發言,明確:
⑴仲永的三個階段。第一階段:“仲永生五年……其文理皆有可觀者”寫方仲永幼年時天資過人,具有作詩才能。第二階段:“……十二三矣。令作詩,不能稱前時之聞”。寫十二三歲時的方仲永才能衰退,大不如前。第三階段:“又七年……泯然眾人矣。”寫方仲永又過七年后完全變成一個平庸之人。寫仲永年少時天資聰慧,以“聞”的形式;寫仲永十二三歲才思“不能稱前時之聞”,以“見”的形式;寫仲永最終平庸無奇,又以“聞”的形式。“聞”和“見”有機結合,敘述真切可信。課文詳寫第一階段,鋪陳方仲永才能初露的情形,暗示其前途無量,而其父的貪利之舉導致他才能衰退。后兩個階段略寫,幾筆點出方仲永淪落平庸的情形,引人深思。詳略處理,有力突出文章主旨,體現“傷”的含義。
⑵從方仲永的個人情況來看,原因是“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環謁于邑人,”貪圖小利,目光短淺,“不使學”,從道理上講,方仲永“卒之為眾人”,是因為“其受于人者不至”,即沒有受到后天正常的教育。
⑶作者主要強調了后天的努力學習、接受教育對成才的重要作用。
板書本課主要內容。
3、欣賞品味:
⑴品味用詞的精當傳神。如:“啼”字,生動的寫出了索求書具的情態等。
⑵了解說理散文中的敘事技巧。
四、歸納總結
師問:
1、本文的寫作意圖是什么?
2、我們可以從方仲永身上吸取那些教訓?
生答,小結,明確:
1、本文用“傷”點出作者的寫作意圖,“傷”是哀傷痛惜的意思,表達了作者對方仲永這樣的人才,“泯然眾”的哀傷、痛惜之情。
2、人的智力發展存在著某些差異,但這不是起決定作用的因素,是后天的教育和學習。青少年應正確認識自己,天資好的,加上勤奮學習可能成為棟梁之才;反之,即使天資再好,如后天不學習,同樣會碌碌無為。另一方面,即使天資再差的人如勤奮學習,也可以成為有用之才。
五、布置作業(拓展延伸)
1、老師收集有關學習的名言警句(多媒體展示)并讓學生以其中一條為主線,談談自己的認識體會。
名言警句:
⑴我是個拙笨學藝者,沒有充分的天才,全憑苦學。
──梅蘭芳《舞臺生活四十年》
⑵形成天才的決定因素應該是勤奮。……有幾分勤學苦練,天資就能發揮和個人的勤學苦練是成正比例的。
──郭沫若
⑶天才是用勞動換來的。
──童第周
⑷有人問:寫一首好詩是靠天才呢;還是靠藝術?我的看法是:苦學而沒有豐富的天才,有天才而沒有訓練,都歸無用,兩者應該相互為用,相互結合。
──亞里士多德《浮學》
⑸“神童”和“天才”如果沒有適當的環境和不斷的努力,就不能成才,甚至墮落為庸人。
──維納
2、以“由方仲永所想到的”為題,在課堂上即席發言,自己確定發言者的角度和觀點,寫在讀書筆記上。
傷仲永教學設計11
【教學目標】
1、積累文言詞匯,朗讀、背誦課文。
2、理清文章脈絡,了解借事說理的寫法。
3、理解文章大意,認識后天教育的重要性。
【教學重點】
1、掌握文言知識。
2、認識后天教育重要性。
【課前準備】
1、學生:
查工具書,認記字詞,疏通課文大意。組織參辯人員,準備辯辭。
2、教師:
指導學生準備課堂辯論。
第一課時
〖教學內容〗
掌握字詞,疏通課文大意。
〖教學設計〗
一、導入
什么是人才?怎樣才能成為人才?長期以來,人們一直在思考這些問題。古往今來,有許多激勵人們成才的格言,例如“天才來自勤奮”、“聰明在于積累”等等。現在我們來學習一篇文言文,它從另一個角度告誡我們:人才決不是天生的。
板書課題,出示教學目標。
二、掌握字詞句
1、默讀課文:
自主學習。
教師指導學生小聲默讀課文,對照注釋,聯系上下文理解內容,找出因字詞句造成的閱讀障礙。要求學生在書上做出標記。
2、學生提問:
互動、學問。
凡是不懂的問題,包括漢字的讀音、詞語的理解、句子的翻譯等都可在課堂上提出來。同學們能幫助解答的,隨時解答。難點問題,教師指點。
教師備案:
字:邑 扳 謁 稱 泯 耶
詞句:傷仲永:哀傷,為……哀傷。
仲永生五年:生,長到。年,歲。
自為其名:題寫。
其文理皆有可觀者:值得欣賞的地方。
邑人奇之:對此感到驚奇。
稍稍賓客其父:稍稍,漸漸。(與今“稍微”不同)
或以錢幣乞之:或,有的人。乞之:請求仲永作詩。
父利其然也:利,認為……有利可圖。然,這樣。(指上文“或以錢幣乞之”)
余聞之也久:句中助詞,表提示,無實義。(只讓學生知道無實在意義即可。)
從先人還家:已經去世的。(多飾前輩。如“先父”等)
還自揚州:即“自揚州還”。復到舅舅家問焉:此(指仲永之事)。賢于材人遠矣:于,比。則其受于人者不至也:受,同“授”。于,被。卒之為眾人:最終。今夫不受之天,固眾人:夫,那些。固,原本。
以上內容是本課的學習重點,學生文言基礎薄弱,要多花點時間訓練。一是為了更深入地了解課文內容,二是為了積累文言詞語,打好文言基礎。
三、整體感知
1、朗讀課文:
提高語言的感受能力。
要求學生大聲朗讀,通過朗讀幫助理解。要注意朗讀的節奏和語調,細心揣摩語意。
指導學生在朗讀中注意下列句子的停頓:
借旁所/與之 即/書詩四句,并/自為其名 其詩/以養父母、收族為意 自是/指物作詩立就 余聞之也/久 賢于材人/遠矣
2、討論思考:
⑴ 全文可分為幾部分?劃分標準是什么?
⑵ 仲永的變化可分為幾個階段?從哪些句子可以看出這些變化?
⑶ 最后一段講了什么道理?
⑷ 作者對仲永的態度和情感是怎樣的?
合作探究,小組討論,課堂發言。問題難度不大,教師盡可能的讓那些學習基礎稍差一些的同學來回答,大家互相補充指正。
四、朗讀背誦
教師指導:在大體了解內容的基礎上,指導學生背誦課文。可一段一段地背;先個人背,再集體背;男生照書讀,女同學跟著背,反之亦然;合上書,教師在黑板上寫出每句打頭的字,幫助學生記憶,一邊背,一邊逐漸擦掉,直到背過。
五、作業
1、背誦課文。
2、完成“研討與練習”二三。
3、準備課堂辯論。
第二課時
〖教學內容〗
了解借事說理的寫法,認識后天教育的意義;課堂辯論。
〖教學設計〗
一、檢查作業
重點檢查字、詞、句和背誦情況。
二、精讀研討
引導學生逐字逐句地深入閱讀,并通過四人小組討論。
思考題:
1、課文的兩部分有什么聯系?重點在哪一部分?
2、仲永“泯然眾人矣”的原因是什么?說明了什么?
3、敘事部分有詳有略,為什么對仲永的才能初露寫得這樣詳細?
4、本文在語言上有什么特點?找出相關內容加以說明。
教師在同學們討論期間,巡視學情,啟發那些拙于言表的`同學發言。
明確:
1、本文采用了借事說理的寫法。第一部分是敘事,第二部分是說理,兩部分是證明和被證明的關系。重點是在第二部分的議論。
2、是方仲永的父親貪圖小利,“不使學”造成的。說明后天教育的重要性。
3、是為更好的突出中心。詳寫方仲永的才能初露,是為了突出他的“神童”天賦,與后來的“泯然眾人矣”形成巨大的反差,而這一結果是他父親“不使學”一手造成的,從而更好地突出了后天教育的重要性。
4、本文語言簡練而精當。一“啼”字生動地寫出方仲永索求書具的兒童情態;“忽”“即”“立”只三個詞,便使一個天資非凡、文思敏捷的神童形象躍然紙上;寫仲永的變化與結局,僅用“見”“聞”“問”概括,便清楚明了了,議論部分更是言簡意賅。
三、體驗與反思
☆ 方案一:
課堂辯論:成才的關鍵
1、辯題:
⑴ 正方:天資聰慧是成才的關鍵。
⑵ 反方:后天教育是成才的關鍵。
2、要求同學們結合課文內容,聯系實際,通過辯論明確:
⑴ 天賦與后天教育的關系。
⑵ 認識后天教育的重要性。
教師應指導學生在辯論中抓住辯題的中心,憑據論證,以理服人。表達要條理清楚,不文不火,注意辯論秩序。同時要引導學生揚己之長,克敵之短,充分展示辯才。
3、評價:
⑴ 評價方式:聽眾評價、辯論雙方自評,互評、教師評價。
⑵ 評價內容:辯論內容和辯論技巧,指出優缺點。
☆ 方案二:
學習論談:成才的關鍵
引導學生就以上主題展開課堂討論。啟發學生結合自己的經歷,深入實際,采用漫談的形式進行思想交流。要求同學們圍繞中心,有理有據,允許同學們有不同的認識和觀點,但教師要正確引導。教師可提供討論話題:
出示相關話題:
1、后天教育是成才的關鍵。
2、天賦是成才的關鍵。
3、天賦有利于成才。
4、天賦不足,后天可以補嘗。
5、沒有天賦,不能成才。
引導學生進行綜合闡述。可以敘述,也可以議論;可以肯定,也可以否定;同時也可以抒發自己的感情。討論之后,教師要將討論內容進行歸納集中,使學生有一個正確認識。并據討論情況予以評價。
四、教師小結
學習了這篇課文,我們同作者一樣,都為方仲永感到十分惋惜。通過課堂辯論,大家明確了天賦與后天教育的關系。天資聰慧對成才有重要作用,但不是關鍵;天生愚拙,可以從后天的教育中得到彌補,同樣也可能成才。我們注意到,本文是后天教育的重要性,雖然與個人的主觀努力是兩個問題,但我們也應當從中受到啟發。我們成長的道路上,要接受嚴格的教育,并通過自己的不斷努力,使自己早日成才。
五、作業
1、完成“研討與練習”一四。
2、將敘事部分改編成故事,題目為《仲永才盡》。保持原有情節線索,通過聯想和想像,大膽地進行創作,內容生動有趣,并表現鮮明的主題。500字左右。
【點評】
本教學方案,教學目標定位準確,重點難點突出。在教學設計方面,體現了工具性和人文性的整合。重視基礎知識的訓練,符合現階段學生實際需求。朗讀和背誦是學習文言文的基本方法,教師能很好地加以指導,且生動活潑,能激發興趣。在引導學生自主、合作、探究方面很有特色:一般性問題,要求學生獨立解決,難點問題合作探究,有層次性,既培養了學生的自學能力,又培養了學生的合作精神。在思想內容方面,重點讓學生領會作品的現實意義,提高了對接受教育的認識。“體驗與反思”采用一、二兩個方案,給教師提供了選擇的余地。尤其是課堂辯論,設計有獨創性,不僅有助于對課文內容的深入理解,而且從多方面提高了學生的語文能力。作業的設計,突破了教材的局限,擴大了學生的思維,培養了想象力和創造力,同時也提高了寫作能力。
傷仲永教學設計12
【教學重點】
1、了解之于的用法以及文言詞活用情況。
2、體會語言的簡潔、洗煉。
【教學難點】
方仲永泯然眾人的原因是什么?即如何理解課文最后一段作者的思想觀點?
【課時安排】
一課時。
【教學內容和步驟】
一、課文導人,簡介作者,解釋文題
偉大的科學家和發明家愛迪生有一句名言:天才是百分之一的靈感加上百分之九十九的血汗他用勤奮的一生發明了無數的東西,對人類作出了巨大貢獻。被譽為發明大王,人們都認為他是世界上少有的天才。到底什么是天才呢?他的這句名言就是最恰當的解釋。遺憾的是有很多人并沒有認識到這一點,自恃聰明,自認為有天賦。結果最終淪為庸才、蠢才,方仲永就是這樣-個人。
簡介王安石:北宋政治家、思想家、文學家。字介甫,晚號半山。唐宋八大家之一本文采用隨筆的形式而寫。借一件事來抒發作者的感情或闡明某種觀點、敘述是基礎,闡明道理是核心。文題含義:為仲永的經歷遭遇而感傷。
二、學生自讀課文,掌握以下內容
1、掌握下列加點字的讀音:
隸 泯 扳 稱
2、對文中的之于進行歸類:
之 忽啼求之:它,指書具.代詞。
借旁近與之:他,指仲永,代詞。
余聞之也久:這事,指仲永父不使學、環謁于邑人,代詞。
下能稱前時之聞:的,助詞。 '
卒之為眾人:語氣助詞,不譯。
于 環謁于邑人:到,介詞。
于舅家見之:在,介詞。
賢于材人遠矣:比,介詞。
愛于人者不至:從,介詞。
3、從文中找出詞類活用的詞語:
⑴ 邑人奇之:以為奇,形容動詞作動詞。
⑵ 賓客其父:把當作賓客,名詞作動詞。
⑶ 利其然:以為利,名詞作動詞。
⑷ 傷仲永:哀傷,感傷,形容詞作動詞。
三、朗讀課文,理清課文結構
1、朗讀時注意下列語句的停頓:
⑴ 未嘗|識書具,忽|啼求之。
⑵ 借旁近|與之,即|書詩四句,并|自為其名。
⑶ 其詩|以養父母、收族為意。
⑷ 自是|指物作詩|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觀者。
⑸ 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環謁于邑人。
⑹ 余聞之也|久
2、理解課文結構層次:
全文可分兩部分:
第一部分:第1、2段,簡敘方仲永才能發展變化的三個階段。
第二部分:第3段,作者闡明觀點看法。
說明:第一部分以敘事為主,第二部分以議論為主。
四、請一位同學復述第1、2段的內容
1、思考:課文寫丁方仲永的才能發展經歷有哪幾個階段?
三個階段:第一階段,幼年作詩的非凡才能和天賦。即書詩四句,指物作詩立就,文理皆有可觀。
第二階段,寫十二三歲的方仲永才能大不如先前,不能稱前時之聞。
第三階段,寫方仲永完全變成一個平庸之人。泯然眾人矣。
2、思考:這三個發展階段的敘述。有見有聞,有詳有略,這樣安排組織材料有何好處?
寫仲永年少時天資聰慧:以聞的形式,寫仲永十二三歲才思不能稱,前時之聞;以見的形式,寫方仲永最終平庸無奇;又以聞的'形式;見和聞有機結合.敘述真切可信,課文詳寫第一個階段,鋪陳方仲永才能初露的情形,暗示其前途無量。而其父的貪利之舉卻導致他的才能衰退。后兩個階段略寫,幾筆點出;方仲永淪落平庸的情形,引入深思。這種詳略處理,有力地突出了文章主旨,鮮明地體現了傷的含義。
五、齊讀第3段,思考下列問題
1、這一段在語言表達方式上有何特點?
采用了議論的形式。
2、這一段受于天指什么?受于人又指什么?
受于天是指人的先天條件好,即有天賦。受于人指人的后天學習和受到的教育。
3、這一段講了幾層意思?作者要表明的主要觀點是什么?
講了兩層意思:從王子曰到不至也,揭示仲永才能泯滅的原因,即受于人者不至也。從彼其至文末是第二層,由仲永引申出天賦差的人如果不受之人,結局更加可悲。這一段作者主要強調了后天的努力學習、接受教育對成才的重要作用。
六、領悟課文語言表達簡潔、洗煉的特點
1、文中忽啼求人、即書詩,四句、自是指物作詩字就三句中的幾個副詞對表達文意有什么作用?
使真切、形象,使一個天資非凡、文思敏捷的神童形象躍然紙上。
2、理解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環謁于邑人,不使學一句的語言特色。
這一句用極其凝煉的筆墨,揭示了仲永才能衰退、天資盡喪的原因。一個利字,寫出其父貪求錢財、目光短淺的性格,環謁概括了其父求財的可鄙行為,不使學更是一語中的,批判其父的錯誤做法,暗示仲永泯然于眾的必然結果。這些詞語用得既傳神又貼切,寥寥數語便起到了言簡意賅的效果。
七、齊讀全文,加深對課文主旨的理解
八、語言表達訓練
以方仲永的悲劇所想到的為題,在課堂上即席發言,談感受。
要求:
1、聲音洪亮,用普通話發言。
2、中心鮮明,講話的層次清楚。
3、時間在2分鐘左右。
九、布置作業
1、完成課后練習三。
2、摘抄有關天才與勤奮的名言警句5條。
傷仲永教學設計13
一、教學設想
(一)教學理念
成長,一個永遠美麗,說不盡的話題。每個人都從成長中走來,以煩惱為伴,以歡樂為伴。《傷仲永》為人教版七年級下冊第一單元中的一篇文章,學習本文目的就是讓學生通過了解方仲永的成長足跡,正確對待自己成長中的苦與樂。在教學中,應當以“讀”為課堂學習的主要活動方式,以“方仲永”成長經歷為紅線,設疑而讀,設疑而進,讓學生真正以讀的方式融入到故事中。將課堂內的課文學習分成“引出課文,誦讀課文,譯讀課文,品讀課文,比讀課文” 幾個環節,在每一個環節充實具體的學習內容與學生活動。
(二)教學目標
1、誦讀課文,注意節奏,培養能力。
2、理清脈絡,了解寫法,明白道理。
3、感悟文意,認識教育,熱愛學習。
二、教學過程:
(一)引出課文
天才是什么?天才是百分之一的靈感加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古往今來,天資再好的人,也要經過刻苦學習才能成材。如果仰仗自己的聰明,而不去勤奮讀書,只能一事無成。
俗話說“先天不足后天補”,也就是說在后天的教育中得到彌補。如果先天條件好,天資聰慧,后天得不到正確的教育,那結果又是怎樣呢?今天我們就學習柳宗元的《傷仲永》。(板書課題)
(二)誦讀課文
先放錄音,讓學生聽讀課文。要求學生在聽的過程中,注意給生字詞注音。接著,由學生自由朗讀課文,注意讀準字音、停頓、節奏、表情。進一步感知課文內容。教師利用學生朗讀課文的時間,把生字詞寫在黑板上,檢查學生學習的效果。 1、給下列句子中加點的字注音。
日扳pān仲永環謁yè于邑人 不能稱chèn前時之聞 泯mǐn然眾人矣
2、朗讀時注意下列語句的停頓。
①未嘗|識書具,忽|啼求之。
②借旁近|與之,即|書詩四句,并|自為其名。
③其詩|以養父母、收族為意。
④自是|指物作詩位就,其文理|皆有可觀者。
⑤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環謁于邑人。
⑥余聞之也|久
(三)譯讀課文
①圈點勾畫,粗通文意,嘗試用現代漢語翻譯課文。
②疑難詞語探究:
以四人小組為單位討論文中理解有困難的詞句或文言常用詞語。以提問形式在班內交流,教師適當點撥、指導。
③。解難釋疑,重點翻譯文章第三段
交流后明確:先生說:仲永的通曉、領悟能力是天賦的。他的天資比一般有才能的'人高得多。他最終成為一個平凡的人,是因為他沒有受到后天的教育。像他那樣天生聰明,如此有才智,沒有受到后天的教育,尚且要成為平凡的人;那么,現在那些不是天生聰明,本來就平凡的人,又不接受后天的教育,想成為一個平常的人恐怕都不能夠吧?
(四)品讀課文
(找出文中你認為最值得玩味的詞、句并進行品析)理清文章思路,把握作者的觀點,理解文章所要說明的道理。多媒體出示相關題目:
1、 方仲永的才能發展分為 那幾個階段? 朗讀這些文句(教師作適當的提示 )。
2、用自己的話說說:方仲永由天資過人變得泯然眾人的原因是什么?
3、方仲永的父親是怎樣的一個人?你最想對他說的一句話是什么?
4、敘事有詳有略,哪些詳?哪些略?為什么這樣安排材料?
明確:可分兩部分,先敘事,后說理,由事入理。兩部分是證明與被證明的關系,重點是議論、說理。是為了更好的突出中心,詳寫方仲永才能初露是為了突出他的神童天賦,與后來的“泯然眾人”形成反差,從而突出后天教育的重要性。
5、最后一段的議論講了什么道理?
傾聽學生的發言,巧妙收束全文。應讓學生暢所欲言,并允許有不同的見解。
(五)比讀課文
教師提供課外文言文語段,學生當堂閱讀,并嘗試完成文后題目。(多媒體顯示):
任末①年十四,負笈②從師,不懼險阻。每言:人若不學,則何以成?或依林木之下,編茅為庵③,削荊④為筆,刻樹汁為墨。夜則映星月而讀,暗則縛麻蒿⑤自照。觀書有會意處,題其衣裳,以記其事。門徒悅其勤學,常以凈衣易之。臨終誡曰:“夫人好學,雖死猶存;不學者,雖存,謂之行尸走肉耳。”
【注釋】①任末:人名。 ②笈:書箱。 ③庵:茅草小屋。 ④荊:這里指荊的枝條。 ⑤麻蒿:一種植物,點燃后可照。
1、解釋下列加點的詞。
(1)負笈從師,不懼險阻 ( 背著 )
(2)或依林木之下 ( 有時 )
(3)門徒悅其勤學 ( 敬佩 )
(4)常以凈衣易之 ( 交換 )
2、翻譯下面的句子。
夫人好學,雖死猶存;不學者,雖存,謂之行尸走肉耳。
人喜歡學習,雖然死了但是精神還存在;(如果)不學習,雖然活著,(我們)叫他沒有靈魂的空殼。(行尸走肉:比喻不動腦筋、無所作為、糊里糊涂過日子的人)
3、談談你從中受到啟發。
人要有所作為,必須趁年輕多學習,等等。
(六)、布置作業
1.摘抄有關“天才與勤奮”的名言警句5條。
2、寫一篇“由方仲永想到的”讀后感。
傷仲永教學設計14
〖創意說明〗
文言文對于初一學生來說,是較有吸引力的,教師可充分利用學生的求知欲和詳盡的書下注釋,組織學生進行自主探究式學習。
〖教學步驟〗
一、對照書下注釋,讀懂課文大致內容
對照書下注釋,自己閱讀課文,了解課文內容,提出字詞理解疑難,自行解決。
用自己認為科學的方法,整理、積累相關字詞知識。然后交流,根據積累內容的價值、形式、全面與否和書寫進行評比。
在這一過程中落實:
字音:隸 邑 乞 扳 謁 稱 泯 耶
詞意:隸 邑 乞 扳 謁 稱 泯 耶 為意 未嘗 自為其名 收族 立就 文理 自是 通悟 受 賢 彼其
詞類活用:傷仲永 父異焉 借旁近與之 邑人奇之 賓客其父 父利其然
一詞多意:于 之 其
二、在了解大致內容的基礎上,朗讀課文
1、要求不讀破句。自己讀,聽同學讀,校正不正確的朗讀,調整理解偏差。
結合課后練習二,提醒學生注意句中的停頓,還可讓學生揣摩停頓規則。
2、要求讀出層次。先理性認識課文中的大小層次,標記后再讀,養成把理解滲透于朗讀中的習慣,以期形成良好的語感。
在這一環節中貫徹對課文結構的理解:全文借事說理,一、二兩段敘述方仲永的故事,第三段說后天教育對成才極為重要之理;從敘事部分看,仲永的變化經歷了三個階段──幼年天資過人,稟賦極高,十二三歲時才能衰退,大不如前,二十歲時才思衰竭,完全變成了一個平庸之人,也有層次之分:從寫仲永幼時才能之“奇”的第一段來看,還有層次──句交代籍貫、身份、姓名、家世,二至五句寫他忽有賦詩才能,六、七兩句寫成名后的狀況。本環節實際上是要學生既能整體把握課文,又能從細微處思考句與句間的.邏輯關系。
3、要求讀出感情:
學生自己讀,表演讀,要能讀出作者的驚喜、憤慨、惋惜、哀傷、告誡之情。
三、熟讀課文后,深入理解課文內容,質疑探究
讀課文,說說自己在理解中遇到的疑難,小組討論解決,然后把你們認為有普遍意義的思考和解答提出來,全班共同探究。
課文理解難點:
1、仲永的故事是真的嗎?
作者力圖寫真,人物有名有姓,哪里人氏、身份家世都交代得清清楚楚,仲永如何神奇也有明明白白的細節描寫,還有“父異焉”“邑人奇之”的確證,另外敘事所用見聞錄的方式,使仲永成為“我”生活視野里的一個真真切切的人,叫人不得不信。
現在我們爭論故事的真假已無多大意義,仲永現象不乏其例,作者意在用仲永之例說明后天教育對成才的重要性。
2、本文為什么詳寫仲永才能初露時的情形?
這樣安排更見作者匠心,能更好地表現文章主旨。把仲永的天賦之高渲染得越濃,其才能泯滅引起的哀傷之意才會越深,作者的痛切之感、肺腑之情就會更有感染力。
3、“傷”的具體內涵有哪些?
⑴ 因仲永的悲劇而“傷”,幼時天資過人最終卻“泯然眾人”。
⑵ “傷”社會上如仲永之父貪財短視的可悲之輩。
⑶ “傷”邑人聞聽盛名趨之若鶩的不良心態。這也正是文中感慨“受于人者不至也”的深遠意味。
4、作者為何只追究仲永父親的責任而不寫仲永自身的失職?
作者把方仲永放在值得哀憐的位置上,重點表現對他的同情惋惜,強調其父“不使學”是仲永命運變化的關鍵,且后文所說“受之人”是說人所受到的后天教育,而不是說人自身的后天學習和主觀努力,側重點不同。
四、在理解課文的基礎上,背誦課文
傷仲永教學設計15
教學目的
1.朗讀課文,正確掌握句中的停頓。
2.積累掌握一些文言詞匯。
3.理解文章內容和中心思想。
4.學習比較閱讀的方法。
重點、難點
重點:
(l)朗讀課文,正確掌握句中的停頓。
(2)積累掌握一些文言詞匯。
(3)翻譯全文。
難點:
(1)理解文章內容和中心思想。
(2)學習比較閱讀的方法。
教學時間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預習
朗讀課文,,看課文注釋,翻譯課文。
二、導入
三.作家作品簡介
本文選用《臨川先生文集》。作者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號半山,江西臨川人,北宋政治家、文學家。做官后,向朝廷上萬言書,提出政治改革的主張。繼而推行各項政治革新,取得一定成就。但由于保守派的強烈反對,他兩次被害相。晚年封為荊國公,謚號“文”。著有《王臨川集》、《王文公文集》,他是唐宋八大家之一。
2.題解:
本文用“傷”字點出作者的寫作意圖。“傷”是哀傷,良傳的意思,表達了作者對方仲永這樣的人才,“泯然眾人”的哀傷,惋惜之情。
三、正課
1·朗讀課文。
2.請學生翻譯課文。(可一人一句,要講清重點詞語)
補充課文注釋:
“世隸耕”隸:屬于。
“未嘗識書具”嘗:曾經。
“父異焉”焉:語氣代詞,代這件事。
“即書詩四句”書:動詞,寫。
“并自為其名”自:自己。為:動詞,題上。
“自是指物作詩立就”自:從。是:這。就:完成。
“稍稍賓客其父”賓客:名詞用作動詞,意思是以賓客之禮相待。
“或以錢幣丐之”或:有的人。
“父利其然也”利:動員的以動用法,以……為利。然:這樣。
“從先人還家”從:跟從。
“還自揚州”:從揚州回家。
“賢手材人遠矣”賢:比……好,優秀。
“卒之為眾人”卒:最終。
“且為眾人”且:況且。
“固眾人”固:本來。
“得為眾人而已耶?”反問句。恐怕他連普通人還不如罷了。
3.提問:訪歸納文章的投意。
討論并歸納:
第一段:寫方仲永才華初露時的情形。
第二段:寫方仲永才能衰竭,終于成為普通人。
第三段:議論雖有先天的聰明,但后天的學習更重要。
4.提問:文章第一段介紹方仲永的家世和“生五年未嘗識書具”的
目的是什么?
討論并歸納:襯托方仲永非凡的天資。一個沒有家學背景的人,生而知之,更見其大資非凡。也暗示下文其父“不使學”的原因。
5.提問:第一段的主要內容有兩層,試歸納層意。
討論并歸納:
第一層:寫仲永幼年作詩的非凡才能。
6提問:第二段寫方仲永才能衰竭,最終成為普通人的原因是什么?討論并歸納:原因是其父負其利不使學。
7.提問:第三段議論寫作者的觀點。清簡要說說作者的觀點是什么?討論并歸納:作者認為人的才能有賴于后天的教育和培養,即使是天賦很高的人,如果不加以教育和培養,也會變成平庸無能的人。
8.提問:請把本文與《孫權勸學》相比較,說說你的人才觀。討論并歸納:人的成長關鍵在后天接受學習提高自身素質。像方仲永這樣天賦高的神童,不學習,最終也變成了普通人一樣。而像目蒙這樣大字不識幾個的武將,通過學習,也具有了軍事方面或政治方面的才干和謀略。像我們這樣的普通人更要努力學習,不然想成為一個平常的人恐怕都辦不到。
四、小結
本文寓理于事,通過方仲永5歲到20歲才能發展變化的故事,說明了人的天資和后天成才的關系。前兩段敘事,最后一段議論。敘事部分詳寫方仲永幼年才能出眾的情形,而略寫此后的情況,先仰后場,對比鮮明,表達了作者的婉惜之情;然后就事說理,提出作者的見解,畫龍點睛,起了突出中心的作用。
五、作業
1.課后練習一、二、三。
2.選用課時作業 優化設計。
課時作業 優化設計
(-)解釋了列加點的豐。
A世隸耕()
B.未嘗識書具()
C.即書詩四句()
D.其詩以養父母,收族為意()()()
E.或以錢幣乞之()()
F從先人還家()
G賢于材人遠矣()
(二)指出下列句中的“之”各指代什么?
A忽啼求之()B.借旁近與之()
C.邑人奇之()D.或以錢幣丐之()
(三)翻譯下列文有句子。
1.稍稍賓客其父。
2.則其受于人者不至也。
(附譯文)
金溪有個叫方仲永的,世代以種田為業。仲永長到五歲,不曾認識筆墨紙硯,有一天忽然放聲哭著要這些東西。父親對此感到驚異,從鄰近人家借來給他,仲永當即寫了四句詩,并且題上自己的名字。這首詩以贍養父母,團結同宗族的人為內容,傳給全鄉的秀才看了。從此,指定物品讓他作詩,他能立即寫好,詩的文章和道理都有值得看的地方。同縣的人對他感到驚奇,漸漸的`請他的父親去做客,有的人還花錢求仲永題詩。他的父親認為這樣有利可圖,每天牽著仲永四處拜訪同縣的人,不讓他學習。
我聽到這件事很久了,明道年間,我隨先父回到家鄉,在多多家里見到他,十二三歲了。讓他作詩,寫出來的詩不能與從前的名聲相稱。又過了七年,我從揚州回來,再次到舅舅家,問起方仲永的情況,回答說:“他完全同平常人一樣了。”王先生說:仲永的通達聰慧是天賦的。他的天資,比一般有才能的人高得多。他最終成為一個平凡的人,是因為他沒有受到后天的教育。像他那樣天生聰明,如此有才智,沒有受到后天的教育,尚且要成為平凡的人;那么,現在那些不是天生聰明,本來就是平凡的人,又不接受后天的教育,想成為一個平常的人恐怕都不能夠吧?
【傷仲永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傷仲永說課稿04-28
《傷仲永》閱讀練習09-18
傷仲永原文及翻譯04-19
《傷仲永》譯文及注釋08-02
《傷仲永》說課稿優秀03-14
傷仲永對比閱讀訓練09-17
經典寓言小故事:傷仲永07-27
《傷仲永》文言文01-21
七年級下冊傷仲永教學設計05-28
文言文《傷仲永》翻譯08-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