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律·長征》教學設計必備(15篇)
作為一位兢兢業業的人民教師,就不得不需要編寫教學設計,教學設計是一個系統設計并實現學習目標的過程,它遵循學習效果最優的原則嗎,是課件開發質量高低的關鍵所在。那么教學設計應該怎么寫才合適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七律·長征》教學設計,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七律·長征》教學設計1
學習目標
1、認識“礴”等3個生字。會寫“丸”等3個字。有感情地朗讀并背誦課文。
2、理解詩句意思,能聯系重點詞語體會詩歌的感情。
3、初步理解詩歌具有的藝術概括性和夸張手法的巧用。
課前準備
1、課前利用各種途徑搜集有關紅軍長征和毛澤東主席的相關資料。
2、準備有關紅軍長征爬雪山、過草地、巧渡瀘定橋的錄像。
3、準備“長征組歌”中的`歌曲《七律·長征》。
第一課時
↘通過查找相關資料,初步感知詩歌內容
長征:一九三四年十月中央紅軍從江西、福建出發,于一九三五年十月到達陜北,行程二萬五千余里。
五嶺:大庾嶺,騎田嶺,都龐嶺,萌渚嶺,越城嶺,或稱南嶺,橫亙在江西、湖南、兩廣之間。
逶迤:彎彎曲曲延續不絕的樣子。
烏蒙:云貴間金沙江南岸的山脈。
走泥丸:《漢書?蒯通轉》,“阪上走丸”,從斜坡滾下泥丸,形容跳動之快。
鐵索:大渡河上瀘定橋,它是用十三根鐵索組成的橋。
岷山:在四川和甘肅邊界,海拔四千米左右。一九三五年九月紅軍長征經此。
↘誦讀品悟,領略詩境
1、聽一聽《長征組歌》中的段落,談一談你所了解的長征。
2、自由朗讀課文,注意讀準字音。
↘初步滲透與本詩歌相關的知識
指導朗讀:從節奏、重音、韻腳、感情幾方面考慮
紅軍/不怕/遠征難,萬水/千山/只/等閑。
五嶺/逶迤/騰/細浪,烏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橋橫/鐵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軍/過后/盡/開顏。
練習有感情地朗讀背誦
↘播放長征歌曲,以唱配誦,以唱帶誦
↘討論
在現在的日常生活中,我們如何學習和發揚長征精神,磨煉意志,培養樂觀向上的情感態度。
《七律·長征》教學設計2
教學目標:
1、體會紅軍在長征途中所表現出的大無畏的英雄氣概和革命樂觀主義精神。
2、理解詩歌具有高度的藝術概括性和夸張手法的巧用。
重點難點:
1、重點:關鍵字詞的含義及其飽含的深情。
2、難點:高度的藝術概括性和極度夸張的手法。
課時安排:一課時
課前準備:
1、預習要求:通過書本、網絡等資源查找有關長征的資料(長征的起止時間、路線、經過了哪些省,行程多少里、主要經歷等,搜集有關長征的小故事)
2、教師制作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情境導入
同學們,今年是紅軍長征勝利七十一周年,長征是震驚世界的偉大壯舉,有著講述不完的故事,讓我們走進長征,一起回望那漫漫長征路吧。
誰能說一說你知道的發生在長征途中的故事?由學生講述自己所了解的有關長征的小故事(如《飛奪瀘淀橋》《倔強的小紅軍》《金色的魚鉤》等)。
長征是非常艱苦的`……講解長征的起止時間、路線、行程、主要經歷等(出示紅軍長征的線路圖);
回顧那段崢嶸歲月,二萬五千里長征,譜寫了多少感人肺腑的英雄事跡;二萬五千里長征,造就了多少頂天立地的英雄人物;二萬五千里長征,又留下了多少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精神力量。那么,如此豐富深厚的歷史內涵,又是如何濃縮到一篇只有56字的詩歌中的呢?下面,就讓我們來共同賞析這首詩——《七律 長征》,詩人就是三軍的統帥、偉大的領袖——毛澤東。
教師簡要介紹此詩的寫作背景。(這首詩寫于1935年10月,當時毛澤東率領中央紅軍越過岷山,長征即將結束。回顧一年來紅軍所戰勝的無數艱難險阻,他滿懷喜悅的戰斗豪情,以極其輕松的筆調寫下了這首氣壯山河的偉大詩篇。)
二、整體感知課文,指導朗讀
1、學生自由朗讀,初讀要求:讀準字音、把握節奏
(掃清字詞障礙;指名朗讀詩歌,師生共同評析朗讀節奏:①強調律詩聯內部、聯與聯間停頓的區別,②注意韻腳的韻律感,略點七律:一首八句,每句七個字,格律較嚴,二、四、六、八句要押韻,三四兩句、五六兩句要對偶);
2、再讀思考:全詩主要寫了什么內容?洋溢著一種怎樣的感情?該如何讀?
討論本詩的內容、感情(全詩再現了紅軍長征的光輝戰斗歷程,洋溢著自豪、喜悅的感情),指導學生從重音、語調等方面讀出感情。
朗讀提示:紅軍/ 不怕 / 遠征難,萬水/千山/只/等閑。
五嶺/逶迤/騰/細浪,烏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橋橫/鐵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軍/過后/盡/開顏。
3、播放朗讀錄音(顯示毛澤東手書的《七律 長征》)
4、學生齊讀課文。
三、理清思路,品味畫面
(一)、理清思路與結構,思考幾個問題:
1、這首詩的詩眼在哪里?表現了紅軍的什么精神?
(“不怕”——革命英雄主義;“更喜”——革命樂觀主義。)
2、“紅軍不怕遠征難”,遠征究竟“難”在何處?作者在這首詩中描繪了幾幅“征難圖”?
(騰越五嶺,疾跨烏蒙,巧渡金沙江,飛奪瀘定橋,喜踏岷山雪。)
3、首聯與頷聯、頸聯在結構上是怎樣的關系?首聯與尾聯在結構上又是怎樣的關系?
(總分關系,頷聯承“千山”,頸聯承“萬水” )(總起與總收,革命英雄主義與革命樂觀主義的統一)
《七律·長征》教學設計3
【教材內容】
《長征》是人教版新教材五年級語文第九冊第7單元第25課(需2課時)。
【教材分析】
這是一首七言律詩,全詩共八行,全詩生動地概述了二萬五千里長征的艱難歷程,贊頌了中國工農紅軍的革命英雄主義和革命主義精神。
【學情分析】
五年級的學生對語言文字有了一定理解能力,在初讀課文后對這段歷史有一定了解,讓學生學習和繼承紅軍的革命英雄主義和樂觀主義精神。
【教學目標】
1、理解詩句的意思,體會中國工農紅軍戰勝種種艱難險阻,完成二萬五千里長征的革命英雄主義和革命樂觀主義精神。
2、有感情地朗誦這首詩,背誦全詩。
【教學理念】
引導學生把閱讀、感悟、想象結合起來,再現紅軍長征的困難和艱險,讓學生增強民族使命感,激發熱愛祖國的感情。
【教學重點、難點】
1、弄懂詩中所有詞語的意思,從中領會全詩表達的大無畏精神和英雄豪邁的氣概。
2、讀出全詩的節奏和韻腳,增加對詩這種體裁特點的感性認識。
【教學時間】
二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解題
國民黨反動派對紅軍發動了五次“圍剿”。從1931年到1934年,在毛澤東同志正確路線指引下,紅軍取得了四次反“圍剿”的偉大勝利。以后,由于王明的錯誤路線排斥了毛澤東同志的正確領導,造成了第五次反“圍剿”的失敗。第五次反“圍剿”失敗后,為了保存革命力量,紅軍不得不離開中央蘇區根據地,開始長征,北上抗日。長征途中,1935年4月,黨中央在貴州省遵義召開了遵義會議,會議確立了毛澤東同志的領導地位,結束了王明的錯誤路線對黨的統治,從此中國革命轉危為安,從勝利走向勝利。
黨中央率領中國工農紅軍第一方面軍,經過福建、江西、廣東、湖南、廣西、貴州、四川、云南、西康(現已撤銷省的建制)、甘肅、陜西等11個省,在整個長征途中,紅軍爬雪山,過草地,歷盡千辛萬苦,克服重重困難。紅軍戰士擊潰敵人的多次圍追堵截,連續行軍二萬五千里,終于在1935年10月勝利到達陜北根據地。1936年10月,第二、四方面軍也到達陜北,與第一方面軍會合。
毛澤東同志寫了《長征》這首詩,從詩中我們可以體會到紅軍二萬五千里長征中所遇到種種困難和紅軍戰士在戰勝這些困難時所表現的大無畏的革命精神。
二、學生自讀課文,并提出不理解的問題
三、范讀、教讀
1、老師先范讀課文,明顯暗示出詩句停頓節奏:
紅軍/不怕/遠征/難,萬水/千山/只等/閑。
五嶺/逶迤/騰/細浪,烏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橋橫/鐵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軍/過后/盡開/顏。
2、學生按節奏試讀,達到能讀上口,會停頓的程度。
四、讀句、釋詞
1、讀每一句詩,先理解句中詞語的意思:
遠征:指二萬五千里長征。
萬水千山:“萬”和“千”都不是實數,而是說無數的山、無數的水,實指在長征中遇到的無數艱難困苦。
等閑:平平常常的意思。
五嶺:指越城嶺、都龐嶺、萌渚嶺、騎田嶺、大庾嶺,在江西、湖南、廣東、廣西四省邊境。
逶迤:彎彎曲曲連綿不絕的樣子。
細浪:翻著浪花的細流。
烏蒙:即烏蒙山,在云南、貴州兩省之間。
磅礴:氣勢雄偉。泥丸:
泥團子,小泥球。
云崖:高聳入云的山崖。
鐵索:指大渡河上的瀘定橋,紅軍過橋時橋上只剩下13根鐵索。
岷山:在四川省北部,綿延四川、甘肅兩省邊境,海拔4000米左右,終年積雪。
三軍:指中國工農紅軍一、二、四方面軍,也就是整個紅軍。
盡開顏:全都喜笑顏開。
2、再讀詩句,說說每一句話的意思:
“紅軍不怕遠征難,萬水千山只等閑”:紅軍戰士不害怕在長征中遇到的無數艱難困苦,這些艱難困苦在紅軍眼里被看作是平平常常的事。
“五嶺逶迤騰細浪,烏蒙磅礴走泥丸”:五嶺山脈那樣高低起伏,綿延不絕,在紅軍眼里不過是翻騰著的細小波浪;烏蒙山那樣高大雄偉,氣勢磅礴,在紅軍看來,不過像泥丸一樣在腳下滾過去。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橋橫鐵索寒”:金沙江兩岸是懸崖峭壁,水流很急,激流拍岸,給人以暖的感覺;大渡河上的瀘定橋上的鐵索懸掛在水流湍急的江面上,使人有寒氣逼人的感覺。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軍過后盡開顏”:更讓紅軍戰士欣喜的是千里岷山、皚皚白雪,紅軍過了岷山,心情豁然開朗,個個笑逐顏開,表現了紅軍歷盡艱難險阻,取得長征勝利的喜悅心情。
五、作業
1、朗讀這首詩。
2、寫課后練習讀讀寫寫的詞語。
3、解釋:
“只等閑”、“盡開顏”、“萬水千山”這三個詞語的意思。
第二課時
一、逐句講解,深入理解詩句的意思
讓學生讀一句講一句,先說說詩句中詞語的意思,再說說詩句的意思。
二、反復讀全詩,討論、交流
1、說出你對“五嶺逶迤騰細浪,烏蒙磅礴走泥丸”這句詩的理解?這句詩表達了紅軍戰士怎樣的思想品質?
這兩句詩是說,五嶺山脈是那樣高低起伏,綿延不絕,在紅軍戰士的眼里,不過是翻騰著的細小波浪;烏蒙山那樣高大雄偉,氣勢磅礴,在紅軍戰士看來,不過像泥丸一樣在腳下滾過去。“逶迤”、“磅礴”形容山的大,這是實際上的山;“細浪”、“泥丸”形容山的小,這是紅軍戰士眼里的山。這樣對比來寫,寫山的大,表現出紅軍在二萬五千里長征中面對的艱難困境;寫山的小,表現出紅軍把這些艱難困苦當作平常的事,反映出紅軍不怕困難,勇往直前的'大無畏精神。
2、“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橋橫鐵索寒”這一“暖”一“寒”,表達了怎樣的思想感情?
金沙江兩岸是懸崖峭壁,水流湍急,激流拍打著兩岸,給人一種暖的感覺。當紅軍來到大渡河時,河上的瀘定橋上只有十三根鐵索。鐵索懸掛在水流湍急的江面上,使人有寒氣逼人的感覺。“暖”字表達了紅軍巧渡金沙江的歡快心情。滬定橋橫空高懸在大渡河上,當時橋上的木板已被敵軍抽掉,渡河的勇士們手攀鐵索,冒著對岸守敵密集的彈雨前進,不惜流血犧牲,終于奪下了瀘定橋。“寒”字表現了紅軍飛奪瀘定橋的驚險悲壯。
三、讀全詩,展開想象
說說詩中描繪的畫面、意境和自己讀后的感受。
四、用自己的話練習說說這首詩的大意
請注意不要把“大意”說成“譯文”也不要和“概括全文內容”相混淆。“大意”應該是:
1、以詩句所述及的內容為主,但可適當地增加一些實際存在而詩句沒有提到的內容。
2、能夠反映詩句所描述的人、地、事的基本面貌,比較直接具體。
3、敘述次序不必和詩序一樣。
這首詩的大意可以這樣概括:紅軍不怕長征途中遇到的千難萬險,把跨越萬水千山只當作平平常常的事。五嶺山脈綿延四省;烏蒙山氣勢雄偉,然而紅軍戰士卻把它們看成是微波細浪和小小的泥丸。紅軍戰士以喜悅的心情和旺盛的戰斗熱情巧渡了水流湍急的金沙江;以大無畏的精神飛奪天險瀘定橋。紅軍在長征途中經歷了無數次大小的戰斗。當翻過岷山,長征即將結束,回顧長征途中艱苦卓絕的斗爭,展望無限美好的革命前景,紅軍戰士怎能不喜笑顏開呢?
五、試給全詩分段寫段意
全詩共八句,每兩句一聯。第一聯“紅軍不怕遠征難,萬水千山只等閑”統領全篇。第二聯、第三聯的詩句承接上聯展開,使“難”、“萬水千山”和“不怕”、“只等閑”有了具體事例。第二聯寫山,第三聯寫水。第四聯“更喜岷山千里雪,三軍過后盡開顏”,總結全詩。
六、說說這首詩的主要內容和中心思想
1、主要內容:
這首詩描述了中國工農紅軍在長征途中所經歷的艱難險阻。
2、中心思想:
這首詩表現了紅軍戰士藐視困難,一往無前的革命樂觀主義和大無畏精神。
七、有感情地朗讀這首詩
八、背誦這首詩
九、作業
有感情地朗讀并背誦這首詩。
《七律·長征》教學設計4
【教學目標】
1、理解課文的內容,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背誦課文。
【教學過程】
一、讀全詩,領會詩句的意思
1、自由朗讀全詩,想想這首詩的作者是誰?
2、作者在怎樣的背景下創作的這首詩?
二、抓字眼、明詩意;想詩境,悟詩情
1、學習首聯:
⑴請同學們讀讀首聯,有哪些語句不理解?
⑵學生質疑。
⑶師生共同解疑:
理解“等閑”:
表面的意思:等:等于、等同;閑:空閑、閑置;等閑:如同空閑、等于閑置。
引申的意思:
把這個詞帶入詩句中,聯系上文說說“等閑”的意思。(平常、算不了什么,無足重輕。)
理解“只”(投影出示)。
⑷讀首聯,讀出語氣。
⑸同學之間評讀。
⑹紅軍戰士把什么看作平常的事?
⑺長征時,戰士們遇到了哪些困難?從這句詩中的哪些詞可以體會出來?
(理解“千、萬”的含義。)
⑻紅軍戰士面對困難,有怎樣的態度呢?從哪些詞與中可以看出不怕困難?
⑼用自己的話說說首聯的含義。
⑽再次朗讀首聯,想想表現了紅軍戰士什么樣的精神?
(不畏艱險的大無畏精神。)
2、學習頷聯:
⑴讀讀這一聯,找出哪些是難以理解的詞語?
(五嶺逶迤、烏蒙磅礴。)
⑵哪些詞是說明紅軍戰士不怕困難的?
⑶你是怎樣理解“騰細浪”“走泥丸”的?
(騰:翻;細浪:細小的浪花。騰細浪:翻著浪花的細流。走:滾動;泥丸,泥球。走泥丸:小泥球在腳下滾動。)
⑷投影練習:
把()比作翻著的細小的浪花。
把()比作()。
⑸再讀這一聯:
①用“不僅……而且”回答。
(不僅寫出了長征的艱難,而且表現了紅軍藐視困難的英雄形象和高大的形象。)
②朗讀頷聯。
3、學習頸聯:
⑴如果說頷聯是千山的寫照,那么頸聯就是萬水的說明。
⑵找出不理解的詞語:
(云崖:高聳入云的山崖。鐵索:大渡河上的13根鐵索。暖:暖的感覺;寒:寒氣逼人的感覺。)
⑶說說這兩句的大意。
⑷質疑:
為什么說暖、寒?
⑸討論歸納:
暖──1935年5月,紅軍巧渡金沙江。金沙江形勢險要,敵人控制得很嚴。但是紅軍在渡口俘虜了過江偵查的兩只敵船,活捉了守衛在對岸的敵兵。不費一槍一彈,奪取了對岸的陣地,使大部隊巧渡成功。
寒──瀘定橋高懸在大渡河上,當時橋上的木板已經被敵人抽掉,渡河的勇士們手攀鐵索,冒著對岸敵人密集的.槍林彈雨前進。不怕流血犧牲,終于奪下了瀘定橋。“寒”表現了紅軍戰士飛奪瀘定橋的驚險悲壯。
⑹再讀這一段。體會思想感情。
4、頷聯、頸聯的小結:
從這兩聯的哪些詞句中可以看出“紅軍不怕遠征難”?是怎樣看出來的?
⑴討論后回答。
⑵這里所說的困難僅僅指千山萬水嗎?
⑶除去這些自然界中的困難,還會遇到那些困難呢?
學生甲:萬水千山不僅僅指自然界的困難,還泛指所有的困難。
學生乙:紅軍在長征的過程中遇到了各種艱難險阻。比如:在長征中,天上每日幾十架敵機偵查轟炸,地上有幾十萬的大軍圍追堵截。途中遇到了各種各樣的艱難險阻。
⑷再讀這兩聯,體會思想感情。
⑸這兩聯在寫法上有哪些特點呢?
⑹學生討論自學:
學生甲:這兩聯,兩兩相對,就被稱為對仗。
五嶺逶迤騰細浪。
烏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橋橫鐵索寒。
學生乙:我發現這首詩押an的韻。
⑺自由朗讀。
《七律·長征》教學設計5
一、談話導入匯報預習成果
同學們,幾十年前,在我國的革命歷程中,有一次偉大的壯舉,有一座不朽的豐碑,那就是舉世聞名的二萬五千里長征。
今天我們就要學習毛澤東的《七律?長征》了,本節課的學習目標是:
1)、識記“騰、丸、崖、渡”4個生字,理解本詩中的詞語。
2)、正確朗讀這首詩歌。(重點)
3)、初步理解詩歌大意。(難點)
1、同學匯報有關“長征”的知識
結合課前的預習資料,利用班級優化大師,隨機選出同學匯報預習成果,點評,班優加分
2、課堂練習,利用希沃白板的課堂活動檢測同學們對長征路線的掌握情況并再次鞏固。
(隨機抽選一名同學,完成課堂活動)
3、交流了解詩體
(板書:七律?長征毛澤東)
二、掃清字詞障礙,正確朗讀
1、齊讀生字。
2、學習“會寫字”,根據白板上的“漢字”工具出示生字筆順,學生學習并書空。
三、自由朗讀、讀出節奏韻律
1、自由讀。
2、生讀。(班優隨機選生讀――評價)
四、自主學習,合作探究,明確詩歌大意
1、聯系書上的注釋、插圖以及查閱過的各種資料,再次默讀《長征》,想一想,這首詩大概是什么意思。
2、思考完后再在小組內討論交流,說說讀懂的,提出疑惑并嘗試解決。給大家六分鐘的時間。開始(師巡視,了解學生的讀書情況。)
3、學生匯報,詩歌的大概意思。
五、課堂活動,鞏固重點詞語的理解
六、有感情的`朗讀
多種形式朗讀
1、齊讀。
2、男生讀、女生讀
七、作業布置:
1、生字讀、寫各一遍。
(注意筆順要正確,書寫要規范。)
2、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讀出詩歌的節奏韻律,讀出磅礴氣勢。)
本節課是在“交互式電子白板”信息環境下進行的課堂教學,在教學過程中感覺有如下不足:
1、在朗讀環節,缺少了“范讀”,缺少了學生學習朗讀的“范本”,學生的朗讀還不夠出彩。
2、在理解詩意的環節,可以結合的相關畫面的圖片或者視頻,會讓學生有更直觀的理解。如果能結合更好的信息技術手段,讓學生能有身臨其境的畫面感覺,相信學生在理解詩意上會更透徹,更深刻。
《七律·長征》教學設計6
【設計理念】
新的課程理念提倡教學中培養學生閱讀書面文字、觀看音像資料、選擇和把握重要信息的能力,這個能力是信息化社會每個人必須具備的素質之一。本教案依據課文自身的特點,在開發教學資源,培養學生收集、分析和處理信息方面做出嘗試,在教材的許多疑難處、"留白"處,引導學生思考,補充大量相關的信息資料,在教學中不斷豐富和生成新的內容,幫助學生理解課文,深化情感。
【教材分析】
《七律長征》是毛澤東同志在長征勝利后,滿懷激情地回憶紅軍隊伍在長征途中排除萬難的典型事例,表現了我紅軍戰士不畏艱險,大無畏的革命精神,激發學生向紅軍戰士學習,培養不怕困難的奮斗精神。
【教學目標】
1、認知目標:結合課文弄懂逶迤、磅礴、岷山、只等閑、騰細浪、走泥丸、云崖暖、鐵索寒、重要詞語意思、理解詩句包含的內容。
2、情感目標:理解詩意,充分感覺紅軍戰士的革命英雄主義和樂觀主義精神,在情感上受到感染和熏陶。
3、能力目標:通過多媒體課件,深情悟讀等方式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和自主合作探究能力。
【教學重點】理解詩句含義,有感情地朗讀詩歌。
【教學難點】通過重點詞句體會紅軍戰士的革命英雄主義和革命樂觀主義精神。
【教學準備】
1、關于長征的照片、電影片段制作教學多媒體及課件。
2、學生查找有關長征的資料并自學生字詞。
【教學流程】
一、創設情景、導入新課,簡介長征知識
1、播放錄相,激發學生學習熱情
2、簡介律詩及相關長征知識,讓學生匯報交流收集的長征知識
【設計意圖】學生對長征知識較陌生,利用多媒體課件能拉近與歷史的距離。匯報交流搜集的資料,意在培養學生處理信息的能力。“未成曲調先有情”,既讓學生產生了學習的熱情,又為接受長征精神的洗禮作鋪墊。
二、講讀結合,引導學生感知詩意
1、播放范讀錄音,掌握好韻律
2、匯報生字詞自學情況,評比自學標兵
【設計意圖】高年級學生應該具備自學字詞的能力,匯報的過程顯現學生動手能力、搜集資料的能力、組織語言處理信息能力,匯報的過程也是自學方法交流的過程。
2、配樂讓學生仿讀,讀正確讀流利
3、默讀體會詩的`結構特點
【設計意圖】教學就是教學生“學”,不教現成的知識而是把學習方法教給學生,充分發揮主體性,讓學生自己選讀,自主合作,循文探究,利用詩文中總分結構,引導學生自己探索,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
4、抓住“萬水千山”總述句,讓學生分頭研讀,分組討論。體會如何“難”,但紅軍戰士又怎么“等閑”
①選取哪些山?怎么難,但紅軍眼里怎樣?
②選取哪些水?怎么難,但紅軍面前又如何?
【設計意圖】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是學生教師文本之間對話的過程。對話的基礎是文本,讓學生充分地閱讀感悟,深入研讀思考,自由地討論交流,把學生對課文內容的理解,情感的體驗,語言的領悟釋放出來,實現師生心靈的對話,精神的交流。
三、反復誦讀,體會英勇無畏
1、出示插圖,結合詩文進一步理解詩義。
2、抓住自己感受深的情節暢談體會。
3、引導學生讀書深情,誦出豪情。
4、最后一句作者的愉悅心情和你一樣嗎?
四、適當拓展,推薦愛國讀物
1、長征故事你已經讀過的有哪些?
2、推薦如《豐碑》《草地夜行》等讀物。
【設計意圖】語文教學應該培養學生舉一反三、觸類旁通的能力,培養學生自覺閱讀的習慣。
五、聯系實際,激勵攻堅克難
1、生活中也會通過這樣的“山”“水”,結合生活說一說。
2、怎樣才能培養自己的長征精神呢?如何學會排除萬難?
【設計意圖】由生活步入教材,再由教材邁向生活,教材只是個例子,讓學生樹立大語文學習觀,把語文課上學到的知識能力情感落實到自己的生活實踐中去,讓學生在實踐中接受長征精神的洗禮。
《七律·長征》教學設計7
教學目標:
1.學會6個生字及新詞。
2.看注釋,結合搜集的有關資料,理解詩句的意思。
3.有感情地朗讀和背誦課文,體會詩人表達的思想感情。感受紅軍不怕任何艱難險阻、所向無敵的革命英雄氣概和樂觀主義精神。
4.默寫課文。
教學重點:了解詩句的意思,體會詩人表達的情感。
教學難點:了解詩句的意思,體會詩人表達的情感。
課前活動:搜集有關紅軍長征的圖片、書籍、影視作品等資料,了解紅軍長征時的情況,并與同學分享。
(1)給足時間。
(2)教師幫助學生分類。
(3)組織學生交流,了解長征的情況。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認識6個生字及新詞。
2.看注釋,結合搜集的有關資料,理解詩句的意思。
3.有感情地朗讀和背誦課文,體會詩人表達的思想感情。感受紅軍不怕任何艱難險阻、所向無敵的革命英雄氣概和樂觀主義精神。
教學重點:了解詩句的意思,體會詩人表達的情感。
教學難點:了解詩句的意思,體會詩人表達的情感。
教學過程:
一、導入。
在我們學過的課文中有許多是向我們講述了紅軍長征中戰斗和生活,你還記得有哪些嗎?指名簡單說一說。
1935年10月,紅一、二、四方面軍甘肅會寧會師,史無前例的長征取得了偉大的勝利。回首艱苦卓絕的長征,毛澤東主席寫下了這首《七律·長征》。
學生齊讀課題。
二、初讀感知。
1.自己讀這首詩,把字音讀準確。指名讀,訂正讀音。
2.出示詞語:逶迤、磅礴、鐵索、岷山,名認讀。
3.自己再讀這首詩,想一想,你有什么感受?學生讀后說一說自己的感受。
三、精讀體會。
1.要想對這首詩有更深刻的感受就要先了解詩句的意思。出示自學提示:
(1)看注釋、結合資料,理解詩句的意思。然后與小組同學交流學習成果。
(2)把自己對詩句的理解試著用朗讀表現出來。
(3)記下不懂的問題。
2.交流理解。
(1)指名讀一、二句,說說自己的理解。讀詩句→說方法→說意思→談理解。紅軍憑著簡陋的裝備,靠著自己的兩只腳,面對敵人的圍追堵截、輾轉12個省,走過二萬五千里的路程,有詩句中的詞語真可謂是“萬水千山”“遠征難”。再看看我們的紅軍戰士是如何面對的?引導學生抓住“不怕”和“只等閑”。
學生練習朗讀,指名有語氣朗讀,并試著背一背。
從這兩句詩中你感受到什么?感受紅軍不怕艱難困苦的、樂觀向上的精神。
(2)你還從哪些地方感受到這種不怕困難,積極樂觀的情感?
五嶺逶迤騰細浪,烏蒙磅礴走泥丸。
展示南嶺山脈和烏蒙山的'圖片,理解“逶迤”和“磅礴”。
在紅軍的眼中這逶迤的五嶺,磅礴的烏蒙山卻像什么?
練習朗讀。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橋橫鐵索寒。
還記得巧渡金沙江和飛奪瀘定橋的故事嗎?引導學生結合資料理解這句詩。
師:長征途中紅軍和敵人斗智斗勇,有巧取也有惡戰,金沙江是智取,大渡河是惡戰,多少紅軍展示葬身與滾滾的大渡河中。你能結合故事和對詩句的理解朗讀這兩句嗎?
學生練習朗讀,指名讀。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軍過后盡開顏。
指名讀詩句,說說自己的理解。
“更喜”喜什么?為什么“盡開顏”?
播放紅軍過雪山的電影資料,感受那種以苦為樂的樂觀精神。練習朗讀。
3.再讀全詩,說一說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四、小結。
1.這首詩表現了紅軍不怕困難,樂觀向上的革命精神。成為描寫長征的經典之作。一起在來讀一讀。
2.播放歌曲《七律·長征》,繼續感受,配樂朗誦。
讓我們記住這首詩,記住這史無前例的偉大的壯舉——長征,和老師一起背誦課文。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學會6個生字及新詞。
2.有感情地朗讀、背誦課文,繼續感受紅軍不怕任何艱難險阻、所向無敵的革命英雄氣概和樂觀主義精神。
3.默寫課文。
教學重點:學會詞語,默寫課文。
教學難點:默寫課文。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1.上節課我們學習了毛澤東主席的《七律·長征》,被詩中表現出來的樂觀的精神所感染,誰能有感情地朗讀這首詩,指名朗讀。
2.通過詩句,你感受到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這節課我們繼續學習《七律·長征》。
二、學習生字。
1.投影:紅軍不怕遠征難,萬水千山只等閑。
五嶺( )騰細浪,烏蒙( )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橋橫( )寒。
更喜( )千里雪,三軍過后盡開顏。
看投影口頭填空。
要完整的把詩句填好,必須學會這些生字。出示:逶迤 磅礴 鐵索 岷山
指名讀字音,重點是“逶迤”和“岷山”
2.觀察“逶迤”和“磅礴”有什么特點?結合偏旁理解記憶字形。其他生字自由記憶。
3.重點指導書寫:“礴”筆畫較多,注意寫緊湊。
4.練習書寫。
5.檢查學習效果:
(1)填寫:紅軍不怕遠征難,萬水千山只等閑。
五嶺( )騰細浪,烏蒙( )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橋橫( )寒。
更喜( )千里雪,三軍過后盡開顏。
(2)投影訂正。
三、背誦默寫。
1.本課還有一項學習任務是默寫課文,默寫的基礎是背誦和學會生字。剛才同學們已經把生字掌握了,現在我們就練習背誦。
2.你有什么好的背誦方法?
3.練習背誦,記住詩句的意思,一邊想一邊背。
(1)指名背誦。
(2)背誦也要有感情,體會詩歌表達的情感,繼續練習。
(3)通過多種形式鞏固背誦。
4.默寫課文。出示: 紅軍( ),萬水千山( )。
五嶺( ),烏蒙( )。
金沙水拍( ),大渡橋橫( )。
更喜( ),三軍過后( )。
可以選擇填空的形式幫助默寫,也可以獨立默寫。
同桌互相訂正。
5.一邊背誦一邊記憶寫法。
四、小結。
投影幾首毛澤東,帶領學生讀一讀。
毛澤東的詩詞很多,都充滿了這種樂觀向上的精神,課下收集一些毛澤東詩詞,感受詩人的情感。
《七律·長征》教學設計8
【教學目標】
1、認識3個生字,會寫3個生字,能正確讀寫“遠征、逶迤、磅礴、騰細浪、走泥丸、云崖暖、鐵索寒、盡開顏”等詞語,能聯系上下文理解這些詞語在詩中的含義。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默寫課文。
3、理解詩意,感受毛澤東及其工農紅軍的英雄氣概和革命精神。
【教學重點、難點】
理解二、三句話的意思并感悟紅軍的大無畏精神、革命樂觀主義精神;體會蘊含的.思想感情。
【教學過程】
教案
學案
一、學習提綱
1、小組交流《長征》資料,了解長征中的動人故事。
2、自學生字、新詞,注意正確書寫難字:丸、崖、岷。
3、初讀全詩,詩眼是__。“遠征難”的意思是__,“只等閑”的意思是__,一、二行詩句意思是__。
4、“逶迤”的意思是__,“騰細浪”的意思是__,磅礴的意思是__,“走泥丸”的意思是__,三、四行詩句意思是__。
5、五、六行詩句中,“云崖暖”的意思是__,“暖”的含義是__;“鐵索寒”的意思是__,“寒”的含義是__,詩句意思是__。
6、七、八行詩中“盡開顏”的意思是__,詩句意思是__。
7、聯系“五嶺、烏蒙、金沙、鐵索、岷山及全詩詩眼“紅軍不怕遠征難,萬水千山只等閑”想一想,表達了作者__。
二、練習提綱
1、背誦、默寫全詩。
2、把全詩改寫成400字以上的記敘文。
一、簡介背景,初讀全詩
找出詩眼,初步感受紅軍的英雄氣概和革命精神。
二、以自學提綱2、3、4、5、6為綱,導讀導悟詩句意思
五嶺騰細浪
烏蒙走泥丸
遠征難金沙云崖暖(喜悅)
只等閑大渡橋鐵索寒(驚險悲壯)
岷山千里雪
三、緊扣詩眼,聯系全詩
體會作者毛澤東大無畏的英雄氣概和革命樂觀主義精神。
四、轉換遷移,訓練運用
《七律·長征》教學設計9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生字、新詞,理解詩句意思,背誦課文。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紅軍戰士的革命英雄主義和革命樂觀主義精神
教學重點:
1. 弄懂詩中重點詞語的意思,從中領會全詩表達的大無畏精神和英雄豪邁的氣概。
2. 體味語言鏗鏘有力,朗朗上口,音樂性的特點,以及對仗的嚴謹。
教學準備:
1. 了解長征的背景
2. 搜集xx的詩詞。
教學方法:
講授法、討論法
教學課時:
一課時
一、需重新設計個有特色的導入語
二、1、作者xx需稍稍介紹(可請學生先說)
2、介紹詩歌的寫作背景
為了走上抗日第一線,挽救中華民族。解放全國人民,1934年10月,中央蘇區紅軍從福建西部的長汀、寧化和江西南部的瑞金、雩(yú)都等地出發,向陜北進行戰略轉移,就這樣開始了震驚全世界的空前的二萬五千里長征。
三、 解題并介紹七律的特征,學生齊讀感受律詩的節奏和韻律。
四、 解讀詩歌
1. “紅軍不怕遠征難,萬水千山只等閑。”開頭兩句表現了紅軍戰士對敵人和對困難怎樣的態度?
明確:在戰略上對敵人的蔑視、對困難的藐視,變現了一種無所畏懼的英雄氣概。
詩句中首先肯定“遠征”是困難的。但紅軍的回答是“不怕”。這是多么有力的回答!接著詩人把遇到的千萬件困難,只用“萬水千山”四個字加以概括,對“萬水千山”所概括的困難的態度是“只等閑”。也就是“沒什么”的意思。“不怕”和“只等閑”是從兩個不同角度來塑造紅軍戰士那種蔑視敵人藐視困難頂天立地的高大英雄形象的。這兩句,實際上就開門見山地點出了全篇的中心思想。
2. 如果說前兩句是全詩的總綱,那么由三、四句開始是分述,也是對前兩句的具體描寫。那么詩歌具體描寫了紅軍長征中要面對的哪些困難呢?
明確:“彎彎曲曲五嶺山、高大的'烏蒙山、險要的金沙江、兇險的大渡河、終年積雪嚴寒的岷山”。
“五嶺逶迤騰細浪,烏蒙磅礴走泥丸。”五嶺山脈彎彎曲曲,高高矮矮。在紅軍看來,也不過是騰躍著的細小的波浪。高大的烏蒙山脈也不過是往后滾動的小泥球。是把藐視困難的思想的具體化、形象化。兩個動詞“騰”和“走”,使靜的高山峻嶺躍然紙上這種反襯的寫法,就把紅軍戰士飛越天險、復奪雄關的神威,琳漓盡致地刻畫出來了。
五、 總結藝術特色和思想內容(可請學生說說,教師再總結)
問:這首詩歌無論從內容和藝術來說,都有很高的價值,你覺得這首詩寫得好的地方在哪些地方?
六、稍稍拓展一下,xx的樂觀主義精神和英雄的豪邁的氣概還在他的哪些詩歌中體現?說說一兩句即可。
七、布置作業。
《七律·長征》教學設計10
【設計理念】
新的課程理念提倡教學中培養學生閱讀書面文字、觀看音像資料、選擇和把握重要信息的能力,這個能力是信息化社會每個人必須具備的素質之一。本教案依據課文自身的特點,在開發教學資源,培養學生收集、分析和處理信息方面做出嘗試,在教材的許多疑難處、“留白”處,引導學生思考,補充大量相關的信息資料,在教學中不斷豐富和生成新的內容,幫助學生理解課文,深化情感。
【教學目標】
1、會認3個生字,會寫3個生字。
2、理解詩意,感受紅軍大無畏的精神和英勇豪邁的氣概。
3、有感情地朗讀并背誦課文。
【課前準備】
1、教師準備:
制作課件(長征路線圖、歌曲《長征》、有關長征的電影錄像剪集、圖片)。
2、學生準備:
課前觀看反映長征的紀錄片或故事片,收集紅軍長征的有關資料;了解作者。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流程】
一、知詩人,解詩題,導入新課
1、了解作者毛澤東主席:
師:對本詩的作者毛澤東主席,同學們并不陌生。誰能用簡練的語言,為大家介紹一下你所知道的毛澤東。
指名學生結合課前收集的信息說一說。
2、回顧學過的課文:
師:還記得我們學過哪些紅軍長征中的故事嗎?
指名學生說一說。
3、簡介本課時代背景:
師:對長征你有哪些了解?結合資料袋提供的信息說一說。
(時間、經歷的省份、山水、一些重要的戰斗等。)
指名學生說一說。
師小結(出示紅軍長征路線圖。)
二、讀詩文,曉詩意,感悟語言
1、初讀詩文,感知大意:
⑴ 學生自由讀詩文,思考:
這首詩寫了什么?
指名學生交流。
⑵ 按照學習提示自讀自悟,同桌之間合作學習:
師:這首詩描寫了紅軍長征歷經的千難萬險,表現了紅軍不畏艱難、勇往直前的英雄氣概。課文是怎樣具體生動描寫的呢?
(課件出示學習提示。)
⑶ 交流自讀自悟的成果:
師:同學們通過朗讀、討論,進一步加深了對詩的.理解,請大家大膽展示自己,說說你讀懂了什么?
指名學生說一說。
2、精讀詩文,領悟意境:
⑴ 學習“紅軍不怕遠征難,萬水千山只等閑。”:
① 詩中哪個詞表現出紅軍英勇無畏?
② 學生交流自己的見解。
③ 品讀此句詩。
⑵ 學習“五嶺逶迤騰細浪,烏蒙磅礴走泥丸。”:
① 這樣連綿不絕的五嶺在紅軍眼里像什么?
② 討論“騰”能否換成“流”?
③ 如此磅礴的烏蒙山在紅軍眼里像什么?
④ 討論“走”能否換成“跋”?
⑤ 品讀此句詩。
⑶ 學習“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橋橫鐵索寒。”:
① 課件出示金沙江的畫面,師簡單講解巧渡金沙江的故事。
② 體會“暖”字表達的情感。
③ 課件出示飛奪瀘定橋的片斷,學生默讀相關資料。
④ 體會“寒”字表達的情感。
⑤ 品讀此句詩。
⑷ 學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軍過后盡開顏。”:
① 這句詩寫出了紅軍怎樣的心情?從文中哪兒可以看出?
② 學生討論交流。
③ 品讀此句詩。
三、誦詩文,悟詩情,拓展提升
1、齊讀詩文,體會全詩表達的情感。
2、播放《長征》歌曲。聽歌后,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3、交流感受。
4、全體起立齊誦《長征》。
【板書設計】
25、七律·長征
毛澤東
遠征難 只等閑
五嶺 細浪 英樂
烏蒙 泥丸 雄觀
金沙江 暖 氣主
大渡河 寒 概義
岷山 開顏
《七律·長征》教學設計11
教學目標
1、學會6個生字及新詞。
2、看注釋,結合搜集的有關資料,理解詩句的意思。
3、有感情地朗讀和背誦課文,體會詩人表達的思想感情。感受紅軍不怕任何艱難險阻、所向無敵的革命英雄氣概和樂觀主義精神。
4、默寫課文。
教學重難點
了解詩句的意思,體會詩人表達的情感。
課前準備
搜集有關紅軍長征的圖片、書籍、影視作品等資料,了解紅軍長征時的情況。
教學過程
一、導入
1、在我們學過的課文中有許多是向我們講述了紅軍長征中戰斗和生活,你還記得有哪些嗎?指名簡單說一說。
2、1935年10月,紅一、二、四方面軍甘肅會寧會師,史無前例的長征取得了偉大的勝利。回首艱苦卓絕的長征,毛澤東主席寫下了這首《七律·長征》。
學生齊讀課題。
二、初讀感知
1、自己讀這首詩,把字音讀準確。指名讀,訂正讀音。
2、出示詞語:逶迤、磅礴、鐵索、岷山,名認讀。
3、自己再讀這首詩,想一想,你有什么感受?學生讀后說一說自己的感受。
4、要想對這首詩有更深刻的感受就要先了解詩句的意思。出示自學提示:
⑴ 看注釋、結合資料,理解詩句的意思。
⑵ 把自己對詩句的理解試著用朗讀表現出來。
⑶ 記下不懂的問題。
三、交流理解
1、指名讀一、二句,說說自己的理解:
讀詩句→說方法→說意思→談理解。
紅軍憑著簡陋的裝備,自己的兩只腳,面對敵人的`圍追堵截、輾轉11個省,走過二萬五千里的路程,有詩句中的詞語真可謂是“萬水千山”“遠征難”。再看看我們的紅軍戰士是如何面對的?引導學生抓住“不怕”和“只等閑”。
學生練習朗讀,指名有語氣朗讀,并試著背一背。從這兩句詩中你感受到什么?
(感受紅軍不怕艱難困苦的、樂觀向上的精神。)
2、你還從哪些地方感受到這種不怕困難,積極樂觀的情感?
⑴ “五嶺逶迤騰細浪,烏蒙磅礴走泥丸。”:
展示南嶺山脈和烏蒙山的圖片,理解“逶迤”和“磅礴”。
在紅軍的眼中這逶迤的五嶺,磅礴的烏蒙山卻像什么?
(練習朗讀。)
⑵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橋橫鐵索寒。”:
還記得巧渡金沙江和飛奪瀘定橋的故事嗎?引導學生結合資料理解這句詩。
師:長征途中紅軍和敵人斗智斗勇,有巧取也有惡戰,金沙江是智取,大渡河是惡戰,多少紅軍展示葬身與滾滾的大渡河中。你能結合故事和對詩句的理解朗讀這兩句嗎?
學生練習朗讀,指名讀。
⑶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軍過后盡開顏。”:
指名讀詩句,說說自己的理解。
“更喜”喜什么?為什么“盡開顏”?
讀全詩,說一說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四、小結
1、這首詩表現了紅軍不怕困難,樂觀向上的革命精神,成為描寫長征的經典之作。一起再來讀一讀,讓我們記住這首詩,記住這史無前例的偉大的壯舉──長征,和老師一起背誦課文。
2、毛澤東的詩詞很多,都充滿了這種樂觀向上的精神,課下收集一些毛澤東詩詞,和同學們交流。
《七律·長征》教學設計12
教學目標:
1、學會3個生字;理解“只等閑、逶迤、磅礴、萬水千山”的意思;初步體會詞語在詩句中所含有的思想感情。
2、簡單了解本課寫作背景和律詩的特點,能正確通順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重點:
理解前四句詩句內容,體會紅軍戰勝各種艱難險阻,完成長征的革命英雄主義和革命樂觀主義精神。
教學難點:
培養學生的想象能力和堅韌頑強的的意志品質。
教學過程:
一、圖片導入
同學們,長征是什么意思?(漫長的'征途)
長征還有一個特殊的意思,你們知道嗎?→出示資料圖片(板書長征)→請學生讀PPT
是啊,正是因為這世聞名的二萬五千里長征的洗禮,紅軍才浴火重生,走向輝煌。在這一年的時間里紅軍跋山涉水、翻山越嶺,經受無數次險阻考驗,當勝利即將到來的時候,xx寫下了《長征》這首壯麗的詩篇。同學們,今天讓我們走進長征,感受長征精神。
二、朗讀全詩,感知詩意。
1、投影全詩,請學生自由讀,要求讀的通順,掌握生字詞讀音。
2、詩歌要讀的感人,就要讀出停頓,讀出節奏,現在我們請同學來讀讀看。
3、學生開火車讀,教師相機指導停頓(出示標明停頓的全詩)→再請學生讀(小組讀、男xx讀等)要求能讀準字音,把握節奏,讀出感情,讀出氣勢。 4、讀的時候為什么會朗朗上口?
→回憶《泊船瓜洲》、《秋思》→押韻(簡介什么是七律,七律押韻的講究)
七律:每首八句,每句七字,共五十六字。一般逢偶句押平聲韻(第一句可押可不押),一韻到底,當中不換韻。
律詩的四聯,第一聯叫首聯,第二聯叫頷聯,第三聯叫頸聯,第四聯叫尾聯。
5、本課文押的什么韻?
“an”韻。【韻腳】“難”、“閑”、“丸”、“暖”、“寒”、“顏”
6、想一想,課文的主要內容是什么?
(全詩生動地概述了二萬五千里長征的艱難歷程。)
三、品味詩句,感知詩情
1、二萬五千里的長征啊,其中的艱難困苦多的難以想象,讓我們來看看革命先輩們的長征路線吧。
《七律·長征》教學設計13
一.教學目標
1.通過詞語的品析,朗讀的觸摸感受,體會詩句表達的思想感情,感受中國工農紅軍戰勝種種艱難險阻,完成二萬五千里長征的英雄主義和革命樂觀主義精神。
2.通過資料的適時呈現和學生的朗讀想象,加深對詩歌的領悟,以期引領學生走進長征的深度空間。
二.教學重點難點
通過詞語的品析,朗讀的觸摸感受,感受中國工農紅軍戰勝種種艱難險阻,完成二萬五千里長征的英雄主義和革命樂觀主義精神。
三.推薦讀物
《萬水千山》、《長征》、《百年歷史回眸》
四.教學過程:
一.回憶文本——知曉“長征難”
1.紅軍長征翻過一座座山,又涉過一條條水,表示山水很多,用什么詞?(萬水千山、
千山萬水)
2.紅軍長征除了萬水千山的障礙,天上每天有幾十架敵機偵察轟炸,地下有幾十萬敵軍圍追堵截,遇到了許許多多艱難險阻。表示艱難險阻很多,也可以用什么詞?(千難萬險)
要戰勝這千難萬險,紅軍該吃多少辛苦,又可以用什么詞?(千辛萬苦)
小結:要越過這萬水千山,紅軍歷盡千難萬險。
3.這說明要進行歷史上從來沒有過的長征怎么樣?用一個字概括。(描紅:難)
4.但紅軍用自己的雙腿走過來了,你們說遠征難,紅軍怕不怕?(描紅:不怕)響亮地回答。詩中毛主席用一個詞進一步寫出了紅軍戰士不怕難,把萬水千山看得很平常?(描紅:等閑)
5.指導朗讀:紅軍不怕遠征難,萬水千山只等閑。
6.這首詩要贊頌的就是“紅軍不怕遠征難,萬水千山只等閑”的英雄氣概,這兩句是全詩的總領句,再讀一遍。
二.走進文本——展現“征難圖”
1.讓我們一起重溫二萬五千里漫漫征程。師范讀。
二萬五千里漫漫征程,詩人怎能一一記敘,他選取了紅軍戰士走過的一條嶺、兩座山、兩條水,你們能找到嗎?《七律長征》為我們展示了紅軍在長征途中克服困難的雄壯圖畫,請你各用一句話概括每幅畫面的主要內容?翻越南五嶺、疾跨烏蒙山、巧渡金沙江、飛奪瀘定橋、喜踏岷山雪
2.自由默讀全詩,思考:從哪些詩句、詩詞中可以看出“紅軍不怕遠征難”?你是怎么想的?可以在書上圈圈畫畫,把感受寫在旁邊。
3.交流:
三.融入文本——感悟“遠征難”
五嶺逶迤騰細浪,烏蒙磅礴走泥丸。
1.請學生板畫。五嶺的逶迤烏蒙的磅礴
2.五嶺的逶迤——詩人一直追溯到長征開始,那逶迤的五嶺仿佛又在眼前。你們看(粉筆示意圖)五嶺是五個山嶺的合稱,它綿延江西、湖南、廣東、廣西、貴州五省,山勢起伏、蜿蜒,長達數千里。現在你能說嗎?“五嶺____________。”
3.烏蒙的磅礴——紅軍大隊人馬翻過五嶺又來到烏蒙山下,烏蒙山海拔二千三百多公尺,有我們700多層教學樓那么高。那你能說烏蒙___________。(危峰兀立、高山峻嶺)
4.這里用'逶迤''磅礴'寫出紅軍要翻過這樣的高山峻嶺會怎么樣(難)
5.但是我們紅軍戰士不怕,跟隨著紅旗翻過了五嶺,又越過了烏蒙,征服了一座座大山,在紅軍的眼里這山是大還是小,從哪里可能看出來?
6.指導朗讀:五嶺逶迤騰細浪,烏蒙磅礴走泥丸。讀時要突出五嶺的`綿延不絕、烏蒙的氣勢磅礴,而“騰細浪”、“走泥丸”則要讀得平淡,表現出紅軍的“不怕難”。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橋橫鐵索寒。
1.教師講故事:
3.剛才你們聽的時候心里怎么樣?這時你仿佛聽到了什么?看到什么?
4.學到這里你們有沒有想到'金沙水拍云崖暖'是什么意思?云崖暖:心里暖(讀)
5.長征途中紅軍和敵人的斗爭有智取,也有惡戰。金沙江是智取,大渡河則是一場惡戰。
6.大渡河是天險,敵人滿以為能阻擋紅軍的腳步,但是天險也被紅軍逾越了那毛主席為什么又說“大渡橋橫鐵索寒”?誰能有條理地說說:導語:紅軍來到大渡河上,眼前橫著一座鐵索橋。橋上_______橋下________橋頭______紅軍______。
7.指點:天險逾越了,但現在回想起那場面,還叫人膽戰心驚。
8.指導讀。
9.“暖”,寫出了巧渡成功的愉快。“寒”,寫出了強渡的驚心動魄,又進一步突出了“難”。
10.朗讀。金沙水拍云崖暖(輕快——紅軍的歡快心情),大渡河橫鐵索寒(低沉——表達對犧牲戰士的沉痛緬懷之情。加重語氣)
11.師:這么艱難的事紅軍戰士還是平常地對待,一“寒”一“暖”,一“喜”一“悲”,這正是--生讀“紅軍不怕遠征難,萬水千山只等閑。”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軍過后盡開顏。
1.“更喜”喜什么?為什么“盡開顏”?
2.困難像雪球一樣砸來,但紅軍戰士依然以平常心來對待,你體會到了什么?
3.正是因為有這種大無畏的精神,紅軍戰士克服了像雪球一樣砸來的一個又一個困難。這正是——(生讀中心句:“紅軍不怕遠征難,萬水千山只等閑。”)
4.最后兩行應讀出歡欣鼓舞的語氣,因為紅軍歷經千辛萬苦終于翻過了終年積雪的岷山,“更喜”二字既是紅軍現時心情的寫照,也是紅軍對革命征途的展望。
5.同學們也帶著這種豪邁回到《長征》這首詩中讀一讀吧!(生齊讀)
四、走出文本——贊頌“紅軍情”
1.這是在紅軍登上了岷山之后,最后一座山,毛澤東寫的。大家試著讀。
清平樂六盤山:天高云淡,望斷南飛雁。不到長城非好漢,屈指行程二萬六盤山上高峰,紅旗漫卷西風。今日長纓在手,何時縛住蒼龍。
2.你們也帶著這種豪邁回到《長征》這首詩中讀一讀吧!(生齊讀《長征》。)
3.僅僅五十六個字就寫出了紅軍不怕艱難險阻,豪邁樂觀的精神,這樣的好詩,你們愿意記下來嗎?可以邊讀邊想像,自由背背吧!
4.七律詩有和諧的韻律與鮮明的節奏感,一般都能譜成曲,大家看《長征》MTV。
5.學完了,看完了,你最想對紅軍叔叔說些什么?
6.長征壯舉讓世人驚嘆,長征精神永世流芳。多少文人墨客為長征譜寫了一曲又一曲贊歌。同學們:“俱往矣,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老師把毛澤東的這句詞送給你們,希望你們在今后學習中不懼挫折、勇往直前!
五、作業設計
1.完成小練筆。
2.自學《清平樂六盤山》。
板書設計:紅軍不怕遠征難,萬水千山只等閑。
藐視困難積極樂觀
《七律·長征》教學設計14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詩文,背誦詩文。
2、理解詩意,感受紅軍藐視困難的豪邁氣概和革命樂觀主義精神。
【教學重難點】
感受紅軍藐視困難的豪邁氣概和革命樂觀主義精神。
【教學用具】
長征專題學習網站。
【課前準備】
利用電子閱覽室上網瀏覽“長征專題學習網站”。
【教學時間】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知詩人、解詩題
導入:
(板書課題)同學們,初見“長征”這個詞,是不是感覺很陌生?因為這是已經過去半個多世紀的事了。但我們不能忘記,因為有人說:萬里長征是人類歷史上空前的偉大壯舉;《七律長征》是詩歌創作史上不朽的作品。今天讓我們一起走近毛澤東,感受他那博大豪邁的胸襟,走近長征,感受那段艱辛而輝煌的歷程。
交流查閱關于紅軍長征和詩人毛澤東的有關資料:
1、通過課前預習,你搜集了哪些關于長征的資料?利用課件(地圖)結合學生匯報讓學生了解紅軍長征經過的路線解詩題。
2、一代偉人毛澤東在這次偉大的征程中,顯示出他卓越的軍事指揮才能和領導才能。你對毛主席了解多少?
過渡:
他是新中國的主要締造者,帶領中國人民革命斗爭,為我們開創了今天的幸福生活,他不僅是一位政治家、革命家、軍事家,他還是一位杰出的詩人和書法家。在紅軍長征即將勝利結束時,毛主席潑墨揮毫,用精煉的語言以詩的形式寫下了這首詩,呈現了長征這段驚天動地的壯舉,
二、讀詩文,解“七律”
1、自由練讀詩文。
2、指名學生讀詩文,檢查字音。
3、再讀詩文,解“七律”,體會詩的韻律節奏。
三、抓字眼,明詩意
過渡:
這首詩文字精煉,內容豐富。想學好這首詩對我們來說無疑是個挑戰,同學們有信心學好嗎?
1、請同學們再讀這首詩,思考一下,這首詩圍繞哪句話來寫的?
⑴、理解“紅軍不怕遠征難,萬水千山只等閑。”這句詩。
⑵、體會這句詩在文中起到的作用:總起全文。
⑶、指導朗讀(有力度、緩)。
2、過渡:
“紅軍不怕遠征難,萬水千山只等閑。”默讀下面的詩句,思考詩句中哪些詞寫紅軍遇到的困難和艱險?哪些詞寫紅軍戰士不怕困難并克服困難?并試著理解詩句的意思。
⑴、同桌交流。
⑵、全班匯報交流:
抓住關鍵詞,相機出示“長征專題學習網站”有關直觀形象的圖文資料幫助學生理解詩句意思,體會詩句表達的思想感情。
3、在理解詩句的'基礎上進一步指導朗讀。
五、想詩境,悟詩情
1、讀完詩文,哪些詩句描繪的情景在你腦海中留下難以磨滅的印象?是什么力量支撐紅軍縱橫二萬五千里長征?你學到紅軍什么精神?
2、過渡:
紅軍戰士懷著對革命事業無限的忠誠和堅定的信心在腥風血雨中闖出一條生路,譜寫出一曲氣貫長虹的英雄凱歌。你聽,那嘹亮的歌聲催人前進,勝利的旋律使人振奮。播放歌曲《長征》。
3、是呀,長征是人類戰爭史上的奇跡!長征是中國革命史上一座不朽的豐碑!讓我們再一次走進長征,感受長征,再次朗讀課文。
六、布置作業
通過今天的學習,你了解長征了嗎?課后還可以閱讀《同步拓展閱讀》,還可以繼續利用課余時間利用各種途徑進一步了解長征。
《七律·長征》教學設計15
【教學目標】
1、學會5個生字及新詞。
2、聯系上下文,結合有關資料,知道有關長征的歷史背景,理解詩句的意思。
3、反復地朗讀,體會詩人表達的思想感情。感受紅軍藐視困難、不怕犧牲大無畏英雄氣概和以苦為樂的革命樂觀主義精神。
4、學習品析詩歌的一般方法。
5、指導背誦課文。
【教學重點】
理解詩句,領悟全詩表達的情感。
【教學難點】
1、在朗讀中體會紅軍的大無畏精神和英勇豪邁的氣慨。
2、朗讀時語調上的高低緩急,抑揚頓挫,掌握節奏的韻律,感悟詩歌的音樂美。
【教學準備】
1、搜集有關紅軍長征的圖片、書籍、影視作品等資料,了解紅軍長征時的情況。
2、多媒體操作平臺。 【教法學法】
1、情境教學法,利用圖片、故事、視頻等多媒體呈現,進行情景設置,激發學生情感上的共鳴。
2、文本賞析法,通過誦讀、表述、感悟對文本進行解讀,感悟寫法,體會情感。
【教學時間】1課時
【教學流程】
一、創設氛圍,激情導入
1、簡介紅軍開始長征的原因。
因為帝國主義的侵略,軍伐的統治,1924年1月,國民黨和共產黨開始合作,共同進行革命,歷時三年半,就在即將取得勝利時,國民黨右派卻突然叛變,開始屠殺共產黨,因此,共產黨就得開始反抗,1927年8月1日,共產黨在周恩來、賀龍等人的領導下,舉行了南昌起義。南昌起義打響了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派的第一槍,所以后來定8月1日為建軍節。1927年9月,毛澤東領導了秋收起義,確定了“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革
命方針。建立了農村革命根據地。國民黨開始進攻革命根據地,前后共五次,前四次共產黨都成功粉碎了國民黨的圍剿。由于王明、博古等人所犯的左傾錯誤,導致第五次反圍剿失敗,損失慘重,紅軍被迫開始長征。為什么反圍剿失敗了就要開始長征呢?如果紅軍還是留在大城市和國民黨抗戰,必死無疑,因為雙方的軍事力量相差太大了!而紅軍開始長征,實行戰略轉移,就能保護紅軍的基干力量。紅軍長征的地方都是非常偏遠的地方,有的地方連國民黨也很難到達,只有這樣,才不會被國民黨全都消滅。1934年10月紅軍從江西瑞金出發,克服重重困難,歷經艱辛,經過二萬五千里的長途跋涉,于1935年10月到達陜北根據地。(簡介長征,用PPT動態演示紅軍長征線路及長征途中發生的重大的歷史事件。)當時毛澤東率領的中央紅軍越過岷山,長征即將結束,回顧長征一年來所戰勝的無數艱難險阻,他滿懷喜悅的`戰斗豪情,以極其輕松的筆調寫下了這首氣壯山河的詩篇,(揭題板書:七律·長征)齊讀課題。讓我們一同走進毛澤東的《七律·長征》,一同走進紅軍長征的歲月
2、指名說一說知道的有關長征的故事。
3、介紹七言律詩的格式。七律是七言律詩的簡稱。是詞牌名。長征是這首詩的名字。每句詩七個字,每首詩八句,分為首聯、頜聯、頸聯、尾聯。每一聯的最后一個字要押韻。這首詩押的是“an”韻。
二、初讀感知
1、出示詞語。
磅礴泥丸云崖鐵索岷山逶迤自讀——齊讀——開火車讀
2、(1)自讀詩
(2)聽課文錄音。模仿朗讀,感受朗讀的節奏、停頓、重音、旋律,把握語調上高低緩急。
(3)齊讀。
三、精讀理解,品味賞析。
1、指導學習第一聯:
(1、指名讀。
(2、說說對“遠征、難、萬水千山、等閑”意思的理解。遠征,二萬五千里長征。難,指長征途中遇到的各種困難
萬水千山,“萬”“千”都是虛數,形容很多條河,很多座山。等閑,平平常常的意思。只等閑,只當著平平常常的事。
(3、連詞成句說說這一聯詩句的意思。
(5、這兩句贊揚了紅軍什么精神?抓住“不怕難”“等閑”體會紅軍不怕長征途中任何艱難險阻的精神。
(6、這兩句作者是怎樣表達這種情感?引導學生談談寫法(這一聯是總寫,作者開門見山,點明中心。)
歸納學習方法:讀詩句→解詞語→說句意→悟感情→談寫法。
2、用上述方法,學習
二、三、四聯
⑴學習第二聯
指名讀,說說第二聯分寫什么?(山),寫了哪兩座山?(板書:五嶺山、烏蒙山)”多媒體展示五嶺山脈和烏蒙山的圖片,設置情境,理解“逶迤”和“磅礴”。說說理解詩句意思,體會紅軍藐視困難的精神。在紅軍的眼中這逶迤的五嶺,磅礴的烏蒙山卻像什么?(體會夸張手法的妙處,“逶迤、磅礴”極言其大,說明山勢之綿延之高大,以示翻越之艱巨;“泥丸,細浪”極言其小,說明紅軍藐視之,不放在眼里。)
⑵學習第三聯
指名讀,說說第三聯分寫什么?(水)哪兩條河?(板書:金沙江、瀘定橋),多媒體展示金沙江和瀘定橋圖片,對照圖片理解重點詞“云崖”、“鐵索”,體會“暖”、“寒”的深刻含義,說說詩句的意思。設置情境,觀看《飛奪瀘定橋》視頻,體會紅軍機智勇敢、不怕犧牲的大無畏精神。抓住細節描寫讓學生說說兩次戰斗場面不同(一個巧渡,說明紅軍將士的足智多謀,一個是強取,說明了紅軍的英勇無畏。)。
⑶學習第四聯
指名讀,展示岷山圖片,(板書:岷山)理解“三軍”,說說對詩句的理解。“更喜”喜什么?為什么“盡開顏”?想象“三軍”會師時的歡騰場面?(寫法上,第四聯回應首聯,以“更喜”呼應“不怕”進一步深化了主旨。)?說一說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體會紅軍以苦為樂的革命樂觀主義精神。
四、課文小結
五、作業
毛澤東的詩詞很多,都充滿了這種樂觀向上的精神,課下收集一些毛澤東詩詞,和同學們交流。
俱往矣,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沁園春·雪》雄關漫道真如鐵,而今邁步從頭越。——《憶秦娥·婁山關》為有犧牲多壯志,敢教日月換新天。——《七律·到韶山》不到長城非好漢,屈指行程二萬。——《清平樂·六盤山》
【《七律·長征》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七律·長征》教學設計04-16
《七律·長征》教學設計優秀11-01
[熱]《七律·長征》教學設計07-06
《七律·長征》教學反思04-27
《七律長征》語文教學反思07-26
《七律·長征》語文教學反思03-08
《七律長征》語文教學反思06-22
五年級語文教案:《七律長征》06-05
五年級下冊語文《七律長征》評課0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