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人類的起源教學設計
作為一名無私奉獻的老師,總歸要編寫教學設計,借助教學設計可以更大幅度地提高學生各方面的能力,從而使學生獲得良好的發展。我們該怎么去寫教學設計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人類的起源教學設計,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人類的起源教學設計1
教材分析
學生對本節的學習有一定的難度。但是,本節的不少問題又是懸而未決的,容易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要充分利用學生的好奇心,從達爾文提出“人類和現代類人猿的共同祖先是一類古猿”開始,適當介紹有關生物進化觀點與神創論觀點的爭論,引導學生認識到在科學發展的歷史中,存在著唯物和唯心觀點的斗爭。
教師要注意引導學生歸納科學家在科學研究中所采用的各種方法:在研究現代類人猿與人類的根本區別時,可以采用比較的方法找出事物的異同點;在探尋人類祖先的蹤跡時,地質考察、尋找古人類化石和遺物證據等方法特別重要。教師要充分利用教材中的插圖和文字材料,引導學生通過觀察和閱讀積極思考“地殼劇烈運動使地球的自然環境發生了哪些變化”“自然環境的變化對森林古猿的生活產生了哪些影響”“古人類化石以及石器,反映出古人類在運動方式和使用工具上有哪些特點”等問題,讓學生在討論和交流中主動地獲取知識,并提高觀察能力、分析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教師還要特別重視學生對課文的閱讀和理解。本節文字的篇幅不大,但內容相當豐富。第4頁的第二段課文,主要闡述環境的變化和森林古猿自身形態結構的變化,使得下地生活的森林古猿朝著直立行走的方向發展,運動和行為方式的改變必然促進取食方式的改變,前肢的逐漸解放使“露西”時代的古人類有可能使用自然工具;隨著古人類生存能力的增強,“東非人”時代的古人類開始制造工具。第三段課文主要說明工具的制造和火的使用,與人腦功能的完善及語言的產生是相互促進發展的。該段課文還概述了人類在生物圈中地位的變化,提出人類應當怎樣更加理智地發展和運用改造自然的能力的問題,讓學生思考如何正確處理好人與生物圈的關系。總之,教師要在明確課文要點的基礎上,積極指導學生閱讀、思考和討論。
本節的技能訓練不是簡單地陳述一種技能,而是圍繞著本節資料分析中所需要的分析判斷能力進行設計的,并敘述了有關人類起源和發展的幾種觀點,使學生感受到科學研究中不同學術觀點的爭論以及先進的科學技術(如基因比較研究)促進了這些問題的深入探討。
課時安排:1課時。
知識與技能
1.說出人類起源于森林古猿,人類是在與自然環境的斗爭中逐漸進化來的。
2.對比觀察四種現代類人猿和人類起源與發展的示意圖,概述人類在起源和發展過程中自身形態和使用工具等方面的變化。
3.參加資料分析和技能訓練等活動,與同學交流自己的看法。
4.認同人類起源與發展的辯證唯物主義觀點、人類應當與自然和諧發展的觀點以及科學是不斷發展的觀點。
過程與方法
1.通過比較人類與現代類人猿在形態、結構上的相似性,了解人和現代類人猿的共同祖先是森林古猿。
2.通過分析資料了解人類起源于森林古猿,了解人類是在與環境斗爭中逐漸進化來的。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培養學生的觀察和分析能力。
2.培養學生的辯證唯物主義觀點。
教學重點
1.運用比較的方法找出人類與類人猿的異同點。
2.認識古人類化石和遺物等對研究人類起源的重要性。
教學難點
認同人類是在與自然環境的長期斗爭中進化來的觀點。
課前準備
學生搜集有關人類起源和進化的資料、現代類人猿的分布以及生活狀態的圖片資料。教師制作多媒體課件。
教學設計
導入新課
1.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教師利用多媒體展示現代類人猿和人的圖片,指導學生分析下面的問題。
(1)你認識圖A中的動物嗎?它們與人有哪些相似之處?
(2)通過觀察上面的圖片,你想到了什么?
學生觀察后積極發表自己的見解。
(1)圖A中的動物是一種類人猿,它們與人在外部形態上具有許多相似之處,例如:它們的四肢具有五指(五趾),能夠用前肢抓握物體,面部表情與人相似,也具有喜、怒、哀、樂等表情。
(2)人類與現代類人猿可能有共同的祖先;人類的祖先可能與現代類人猿生活在相同的環境中等。(學生的想象力非常豐富,展示出許多不同的觀點)
教師對學生的積極態度給予充分的肯定,并鼓勵學生勇于表達自己的觀點。但是,對學生的觀點是否科學不作評價,使學生帶著疑問進入新課,有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2.從學生的生活常識入手導入新課
教師利用多媒體展示“女媧造人”的神話故事。
盤古開辟了天地,用身軀造出日月星辰、山川草木。那殘留在天地間的`濁氣慢慢化作蟲魚鳥獸,為這死寂的世界增添了生氣。這時,有一位女神——女媧,在這莽莽的原野上行走。她放眼四望,山嶺起伏,江河奔流,叢林茂密,草木爭輝,天上百鳥爭鳴,地上群獸奔馳,水中魚兒嬉戲,草中蟲兒跳躍,這世界按說也點綴得相當美麗了,但是她總覺得有一種說不出的寂寞,越看越煩,孤寂感越來越強烈,連自己也弄不清楚這是為什么。與山川草木訴說心中的煩躁,山川草木根本不懂她的話;對蟲魚鳥獸傾吐心事,蟲魚鳥獸哪能了解她的苦惱。她頹然坐在一個池塘旁邊,茫然對池塘中自己的影子。忽然一片樹葉飄落池中,靜止的池水泛起了小小的漣漪,使她的影子也微微晃動起來。她突然覺得心頭的死結解開了,是呀!為什么她會有那種說不出的孤寂感?原來是世界上缺少一種像她一樣的生物。想到這兒,她馬上用手在池邊挖了些泥土,和上水,照著自己的影子捏了起來。捏著捏著,捏成了一個小小的東西,模樣與女媧差不多,也有五官,雙手兩腳。捏好后往地上一放,居然活了起來。女媧一見,滿心歡喜,接著又捏了許多。她把這些小東西叫做“人”?
教師指導學生在欣賞故事的同時思考:人類真是女媧創造的嗎?如果不是,人類是怎樣起源與發展的呢?(使學生帶著疑問和極大的好奇心進入新課)
推進新課
學習目標一:現代類人猿和人類的共同祖先是森林古猿
1.關于“人類起源”的幾種觀點
教師展示資料并指導學生分析。
資料1:神創論認為,地球及萬物是上帝在大約6 000年以前,即公元前4004年10月26日上午9:00創造出來的。自從被上帝創造出來以后,地球上的生命沒有發生任何變化。
神創論也叫特創論。神創論認為生物界的所有物種(包括人類)以及天體和大地,都是由上帝創造出來的。世界上的萬物一經形成,就不再發生任何變化,即使有變化,也只能在該物種的范圍內發生變化,是絕對不可能形成新的物種的。神創論還認為,各種生物之間都是孤立的,相互之間沒有任何親緣關系。
資料2:19世紀著名的進化論的建立者達爾文,在仔細比較了人和現代類人猿的相似之處后,提出人類和類人猿的共同祖先是森林古猿。
通過分析上面兩則資料,你同意哪種觀點?
學生分析后回答:同意達爾文的觀點。
教師進一步強調類人猿和人類的共同祖先是森林古猿,并引導學生認識到在科學發展的歷史中,存在著唯心和唯物觀點的斗爭。
2.現代類人猿和人類的區別
教師利用多媒體展示資料,引導學生分析下面的問題。
資料1:下面是幾種類人猿的圖片。
圖1
圖2
圖3
資料2:類人猿是猩猩科和長臂猿科動物的總稱,也叫做猿類。包括大猩猩、黑猩猩、猩猩和長臂猿等。因其形態結構和生理功能與人相似,親緣關系與人最為接近,故稱類人猿,類人猿是靈長目中除了人以外最為高等的動物。如具有復雜的大腦,牙齒的數目與結構、眼的位置、外耳的形狀、盲腸、蚓突、胸廓、血型、懷孕期7~9個月,壽命可達幾十年等,均與人相近。而且,無尾、無頰囊和臀疣(長臂猿例外),其中,黑猩猩與人類99%的基因是相同的。但類人猿的前肢較后肢長,因此,只能半直立行走及臂行,這又與人類有顯著區別。現在生存的類人猿叫做現代類人猿,古猿則指化石類人猿。
1、你認識資料1中的類人猿嗎?
2、通過上面的兩則資料,你認為現代類人猿與人類有哪些相同和不同之處?
學生分組討論、交流,達成共識并在班級內展示。
(1)資料1中的類人猿是長臂猿和黑猩猩。
(2)現代類人猿與人類在形態結構上有許多相似之處,例如:具有復雜的大腦和寬闊的胸廓,具有盲腸、蚓突以及扁平的胸骨。此外,類人猿在牙齒的數目與結構、眼的位置、外耳的形狀、血型以及懷孕時間和壽命長短等方面與人類也十分相近。但是,類人猿和人有著顯著的區別,主要表現在類人猿的前肢長于后肢,只能半直立行走以及臂行。而人則是直立行走。
教師指導學生對展示的觀點進行適當的補充并進一步強調:人類和現代類人猿在形態和結構上具有相似性是因為兩者共同的祖先是森林古猿,存在不同之處是因為在長期進化的過程中,為了適應環境,人類和類人猿的形態結構逐漸發生了變化。那么,森林古猿在進化成人類和現代類人猿的過程中,環境是否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呢?下面我們繼續學習相關的知識。
學習目標二:從猿到人的進化
1.人猿相揖別的原因
教師引導:現代類人猿與其祖先一樣,過著以樹棲為主的熱帶叢林生活。森林古猿的一支,卻由于特殊的原因,走上了演化為人類的艱難歷程,在這個過程中逐漸產生了與猿不同的特征,并且創造了輝煌的文明。人猿相揖別究竟是怎樣發生的呢?請閱讀教材,并嘗試完成下面的思考題。
1、大量的森林變成稀樹草原,對那里的森林古猿會產生怎樣的影響?
2、在東非大裂谷地帶為什么會有那么多的早期人類化石?
3、從圖中可以看出,露西的骨骼具有哪些特點?她的運動方式可能是怎樣的?
4、從石器來看,他們已經具備了哪些能力?
學生分組討論,最后達成共識。
(1)東非地區大量的森林變成稀樹草原,大量的古猿不得不下地生活。為了適應地面生活,森林古猿的形態結構和生活習性就有可能發生變化。
(2)下到地面上生活的古猿,由于環境的改變和自身形態結構的變化,一代一代向著直立行走的方向發展,發展成早期的人類。所以,在東非大裂谷地帶會有那么多的早期人類化石。
(3)從露西的化石圖可以看出露西的骨骼化石具有以下特點:上肢比較細,下肢比較粗長,骨盆的髖骨比較寬闊,和現代人類比較相似。說明她很可能采取直立行走的運動方式。
(4)圖中的石器明顯經過加工,分別呈斧狀和鑿狀,可以當作工具,用來砍砸和削刮物體。由此可以推測古人類在逐漸適應直立行走的過程中,手的解放使他們已經初步具有制造和使用工具的能力了。
學生代表對展示情況作補充和評價
小組內對以上四個問題進行歸納、總結:大量森林變成稀樹草原,東非大裂谷地帶的一部分古猿下到地面上生活,為了適應陸地環境,這部分古猿向著直立行走的方向發展;為了獲得食物和防御敵害,他們利用前肢使用樹枝、石塊等簡單工具,這樣,臂和手逐漸變得靈巧;逐漸地他們不僅能夠使用工具,還能制造簡單的工具,提高了工具的效能;直立行走和制造工具標志著人和猿有了本質的區別,所以,部分森林古猿能夠進化為人類的主要原因之一是環境的改變。
2.人類的發展
教師指導學生分析教材“人類起源與發展示意圖”,學生通過閱讀和觀察生成有價值的問題。
1、人類起源和發展的過程是怎樣的?
2、人是生物圈中的重要一員,如何處理好人與生物圈之間的關系?
教師指導學生分組討論、交流,達成共識。
(1)環境發生變化,部分森林古猿下到地面上來生活,向著直立行走的方向發展,前肢解放出來,由能夠使用簡單的工具,逐漸發展到能夠制造簡單的工具,又經過若干萬年,古人類制造的工具越來越復雜,在勞動的過程中,大腦也越來越復雜,在群體生活中產生了語言,使他們相互之間能夠更好地進行信息交流,能夠想出更多的辦法解決困難,制造復雜而精巧的工具。工具越發達,人類適應環境和改造環境的能力越強,逐漸發展成生物圈中的最強者。
(2)目前,生物圈是人類和所有生物賴以生存的環境,在從猿到人的發展過程中,環境起到了一定的作用。早期人類適應和改造環境的能力比較差,需要同環境進行激烈的斗爭才能獲得生存的可能。在人類逐漸進化的過程中人腦的結構逐漸變得復雜,在群體中產生了語言,能夠相互之間進行信息交流與合作,制造的工具也日漸復雜,提高了他們征服自然和改造自然的能力。但是,人類的活動也使生物圈滿目瘡痍,例如河流污染、草原退化、環境惡化等。因此,我們應該合理開發利用生物圈中的資源,并保護好生物(包括人類)唯一的家園——生物圈。
教師、學生分組對本部分內容進行歸納,并利用實物投影儀展示。
環境的變化使森林古猿分成兩支,一支下到地面生活,為了適應陸地環境,能夠直立行走,并利用前肢使用和制造工具,以獲得食物和逃避敵害,逐漸進化成人類。另一支繼續生活在森林中,利用四肢在樹上攀緣獲得食物等,進行樹棲生活,逐漸進化成現代類人猿。
教師指導學生對展示結果進行補充和糾正,并進行適當的評價,對表現突出的學生和小組給予及時的鼓勵。
學習目標三:區分事實和觀點
事實就是事情的真實情況,是客觀存在的事物,觀點是觀察事物時所處的位置或采取的態度,是根據事實進行的分析和推斷。科學家的觀點是根據事實提出的。請你分析教材中的資料,嘗試說明哪些是事實,哪些是觀點。
學生分析討論后達成共識:(1)和(3)是事實,(2)(4)和(5)是觀點。
教師強調:事實是確實存在的,觀點有正誤之分,因此,在科學探究過程中,一定要注意區分清楚事實和觀點。
課堂小結
本節課主要闡述了人類的起源和發展的相關問題,請運用所學知識完成下面的問題。
1、人類和現代類人猿的共同祖先是什么?
2、人類起源和發展的過程是怎樣的?
學生思考后回答。
(1)人類和現代類人猿的共同祖先是森林古猿。
(2)森林大量消失,一部分古猿下到地面上生活,由于環境的改變和自身形態結構的變化,一代一代地向直立行走的方向發展,前肢解放出來,能夠使用樹枝、石塊等獲取食物、防御敵害,臂和手逐漸變得靈巧。逐漸地他們不僅能夠使用工具,還能制造簡單的工具,又經過若干萬年,古人類制造的工具越來越復雜,并且能夠用火,大腦也越來越發達,在群體生活中逐漸產生了語言。
教師強調:森林古猿是人類和現代類人猿的共同祖先。但是人和現代類人猿有許多不同之處,這是由于他們的生活環境不同,在特定的環境條件下,經過漫長的年代,森林古猿進化成人類和現代類人猿。
人類的起源教學設計2
第一節人類的起源和發展
一、知識與技能
1. 描述一下人類的起源是森林古猿,人類是在與自然環境的斗爭中逐漸的進化而來的。
2. 明白古人類化石以及遺物等對研究人類起源的重要性。
二、過程與方法
1. 運用比較的方法找出人類和類人猿的異同點。
2. 了解到古人類化石和遺物等對研究人類起源的重要性。
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認同人類起源與發展的辯證唯物主義觀點、人類應當與自然和諧發展的觀點以及科學是不斷發展的觀點。
1. 人類的起源和發展過程。
2. 運用比較的方法找出人類與類人猿的異同點。
1. 認識到古人類化石和遺物等對研究人類起源的重要性。
2. 認同現代人類是在與自然環境的長期斗爭中進化來的觀點。
受精卵發育視頻,細胞分裂過程動畫,自制的染色體復制模型,大小不同的土豆塊,稀碘液,小刀,燒杯,鑷子等。
創設情境:各抒已見,提出自己的想法、觀點。教師總結關于人類起源的爭論有數百年的歷史,現在仍有許多問題是懸而未解的。在這方面你們都知道些什么呢?想了解些什么呢?
(一)人類和現代類人猿的共同祖先:森林古猿。
學生敘述課前搜集的有關人類起源的相關資料和內容,小組之間相互交流。傾聽教師有關生物進化論與神創論的簡單介紹。
教師:說到人類的起源,就不得不提到進化論的建立者達爾文和他的.《物種起源》。請各小組同學交流一下課前搜集的這方面材料。
交流:達爾文出版了《物種起源》一書;科學家赫胥黎與威爾伯福斯主教關于人類起源的辯論;人類和類人猿共同祖先是森林古猿。
觀看現代類人猿生活的錄像。
通過對比找出現代類人猿與人的異同點。
類人猿在形態結構上確實與人類有許多相似之處,但和人有根本的區別。學生觀察、討論、交流后回答。
1. 運動方式不同:類人猿主要是四肢行走;而人類則是直立行走。
2. 制造工具的能力不同:類人猿可使用自然工具但不會制造工具;人類可制造并使用各種簡單和復雜的工具。
3. 腦發育的程度不同:類人猿腦的容量約為400 mL,無語言能力;人腦的容量約為1200 mL,具有很強的思維能力和語言能力。
(二)從猿到人的進化
通過觀察圖片和錄像片,小組以合作的方式嘗試性地描述森林古猿的生活情況:森林古猿在茂密的森林里,主要過著樹上生活,以群居生活為主,以樹上的果實等為食物。
閱讀:東非大裂谷兩側的生態環境發生了巨大的變化,一部分熱帶雨林變成了稀樹草原,使得一部分森林古猿被迫到地面上生活。
分析教材中的資料,小組之間互相質疑、討論,達成共識:地殼的劇烈運動,使自然環境發生變化,促使一部分森林古猿下地生活。
討論回答:可以說明人類的始祖在非洲。
觀察下面這幾幅古生物學家挖掘出的不同時期古人類化石的圖片。你們能發現什么問題?
1. 就“露西”少女的骨骼來看,她的上肢和下肢是否有區別?根據四肢和骨盆的形態,想像一下她的運動方式是怎樣的?
2.“后來的古人類”用圖4-3中所示石塊做什么?從石塊的形狀來推測,“后來的古人類”在使用工具方面已經具有什么能力?
指導學生觀察圖中的要點(骨骼的長短、粗細,骨盆的形態等)并進行分析,引導答疑,樹立進化的觀點。
觀察早期的古人類化石,發現并提出問題,根據教材上的提示,分析“露西”和“后來的古人類”所生活的時期及進化狀況、進化的地位。
1. 從“露西”少女的骨骼來看,她的上肢比較細短,下肢比較粗長,具有粗長的下肢骨,骨盆上下扁,左右闊,說明她很可能采取直立行走的運動方式;
2.“后來的古人類”所用的石器明顯經過加工,分別呈斧狀和鑿狀,可當作工具來砍砸和削刮物體,由此推測“后來的古人類”在逐漸適應直立行走的過程中,已具有制造和使用工具的能力了。
小組討論、分析交流:人類在起源和發展過程中,在形態、勞動、使用工具、語言等方面的變化。
1. 生活在裂谷東部高地的森林古猿,本來生活在茂密的森林中,后來由于環境的劇烈變化,森林面積的大量減少,一部分森林古猿不得不下地生活。到地面上生活的那部分森林古猿,由于環境的改變和自身結構的變化,一代一代地向直立行走的方向發展:下肢用來支撐體重和行走,逐漸變得粗壯有力;而前肢則解放出來,能夠使用樹枝、石塊等來獲取食物、防御敵害,臂和手也逐漸變得靈巧。
2.“露西”時代的古人類就處于這個階段。他們能夠使用工具,相當于使自己的四肢得以延伸,捕獵和御敵能力都大大增強了。
3.“后來的古人類”,不僅能使用工具,還能制造簡單的工具,提高了工具的效能。
技能訓練:區分生物進化的事實和觀點,強調事實的客觀性和觀點的主觀性。閱讀教材第六頁判斷哪些是事實,哪些是觀點。
當今,為什么人類的數量在急劇增加,而類人猿的數量卻在日益減少呢?請談一下你們的觀點。
第一節 細胞通過分裂產生新細胞
一、人類和現代類人猿的共同祖先:森林古猿
二、從猿到人的進化
1.人猿相揖別的原因——環境的變化
2.人類進化的證據——化石
3.人類的進化過程
4.人與自然和諧發展(法制教育滲透)
完成本課時對應課后練習。
人類的起源教學設計3
一、課程資源分析
人類的的起源和發展,自古以來就一是個被人們關注的問題,比較容易引起學生的興趣。學生通過電視節目或其他途徑已具備一定的知識基礎,所以可以從學生的記憶中挖掘課程資源,用于課堂教學。
神創論和進化論的觀點,是可開發利用的有效課程資源。兩種觀點的爭論至今還在延續,有效開發利用學生知道的相關內容,是調動學生積極性的最佳途徑。
一些關于類人猿的圖片資料也是可開發和利用的良好的課程資源,學生對類人猿的形態、生活習性等會產生濃厚的興趣。挖掘學生的猜想潛能,讓學生通過對類人猿和人的比較總結猜想,類人猿是怎樣進化成人的。早期人類的化石做為一種重要證據,可以讓學生分析早期人類的化石證明自己的分析與猜想。
二、教材分析
本節是第四單元,生物圈中的人開篇內容。人的由來與人的發展情況,會使學生感受到人類歷史的淵遠與進步。會設想今后人燈將怎樣發展。想到了人類的發展,就會想到與人類發展相關的生物圈中的各種問題:首先要了解人類自己,如人類自身的結構與生理功能,人類的健康問題等等;人類的發展要在一定的環境中進行,環境的質量與人類的發展密切相關。所以人類的起源和發展對把把學生引入對本單元的學習起著領航作用。
三、學情分析
人類的的起源中,關于神創論學生通過電視節目或其他途徑也多少知道一點。只要教師適當的引導,學生都能說出一些。關于人類起源于森林古猿,學生也知道一些,為學生準備一些相關的圖片,會引起學生的興趣。讓學生看一看,這些類人猿的形態,會使學生產生極大的興趣。
四、教學策略
注意引導學生觀察各種類人猿的圖片,比較現代人類與類人猿的根本區別,讓學生在討論和交流中主動地獲取知識。在分析比較的過程中,提高學生的分析判斷能力。
五、教學目標
說出人類起源于森林古猿,人類是在與自然環境的斗爭中逐漸進化來的。
對比觀察四種現代類人猿和人類起源與發展的示意圖,概述人類在起源和發展過程中自身形態和使用工具等方面的變化過程。
認同人類起源和發展的辯證唯物主義觀點,人類應當與自然和諧發展以及科學是不斷發展的觀點。
六、教學重點與難點
重點:認同人類起源與發展的辯證唯物主義觀點和科學是不斷發展的觀點。
難點:概述人類在起源和發展過程中自身形態和使用工具等方面的變化過程。
七、教學流程
生活體驗導新課,激發學生求知欲
結合疫情,課前播放一段“大自然在說話”的宣傳片引發學生思考并說出人類的生活離不開大自然,引出這學期要學習的內容生物圈中的人,既要了解人體的結構和功能,更要關注人和生物圈的關系。通過我與女兒的對話,創設情境,引起學生的共鳴,引導學生從個體的來源延伸到整個人類的來源,激發學生的興趣點,為新課的開展創設良好的教學氛圍。
故事引領增樂趣,堅持辯證唯物觀
通過講解女媧造人、上帝造人以及達爾文的故事,引發學生思考傳說故事與科學研究的不同,從而得出神創論是沒有科學依據來支撐的。引出達爾文的觀點:人類和現代類人猿的共同祖先是森林古猿。隨后帶領孩子們沿著科學家的足跡探究人類起源的奧秘:
首先出示現代類人猿的圖片和資料,引導學生結合自己的生活經驗,來學習人類的近親現代類人猿,并運用對比的方法來區分現代類人猿與人類的異同。
通過故事引領和觀察思考,引導學生用辨證唯物主義觀點來分析問題,培養學生的科學思維。
歷史重現巧設疑,調動學習主動性
接下來帶領學生穿越歷史,了解森林古猿的生活,對比分析得出森林古猿的生活和現代類人猿是一樣的。
巧妙設疑:究竟是什么原因使森林古猿的一支逐漸進化成為人類呢?
通過資料分析,得出:人類起源的原因是環境的變化;人類的祖先在非洲,而化石就是最好的.證據。
隨后尋找證據、進行化石和古遺物的分析:推測古人類在逐漸適應直立行走的過程中,已經具備制造和使用工具的能力了。
展示人類起源和發展的示意圖,引導學生結合生活經驗概述人類起源和發展的過程。使學生對人類的起源有一個整體的認識。
這部分內容是本節的重難點,我通過問題驅動、資料分析、證據分析、觀察思考等多種方式,拉長了學生的興趣鏈,培養學生觀察與分析問題的能力。
思維拓展與分析,建立科學發展觀
通過分析人和類人猿數量的變化,結合當前的疫情,教育學生應當理智地發展和運用人類改造自然的能力、建立科學發展觀。同時引導學生從課堂延伸到生活,來關注人類起源和發展的問題。教育學生樹立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的觀點;滲透保護類人猿及瀕危動物的情感教育。
歸納總結亦有趣,鞏固人類進化觀
總結:人類的進化與發展的觀念,同其他事物一樣,也是在不斷發展變化的。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人類的起源與發展問題,可能還會出現新的推測依據,不斷豐富與發展人類的進化理論。所以同學們應當不僅在學習期間關注這個問題,在平時的生活中也應當關注這個問題。
八、教學反思
人類的起源與發展,是學生們很關注的問題,也是使學生建立唯物主義觀點的重要課程,是學生豎立科學發展觀的良好教材。通過對本節課的學習,學生們對人類的起源和發展有了全面的認識;鞏固了進化觀念,感受到了人類歷史進程中的各種變化。本節課開發的有關人類起源的各種傳說故事,引起了學生的很大興趣。豐富了本節課的教學內容。人類起源與發展的資料,使學生對人類歷史長河的發展有了整體的認識。附件
人類的起源教學設計4
七年級下生物滲透法制教育教學設計
第四單元生物圈中的人
第一章人的由來第一節人類的起源和發展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
1、說出人類起源于森林古猿;分析比較得出人與類人猿的本質區別。
2、根據圖片、資料概述人類在起源和發展過程中自身形態和使用工具等方面的變化。
過程和方法:
1、能夠區分科學事實、觀點和假說。
2、收集信息并嘗試整理信息、判斷信息的正誤。
3、在討論交流中培養觀察能力、分析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認同人類起源與發展的辯證唯物主義的觀點、人類應當與自然和諧發展的觀點以及科學是不斷發展的觀點。
【法制教育目標】
教育學生樹立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的觀點。滲透保護珍稀、瀕危動物的情感教育。
【教學重點】:概述人類的起源和發展。
【教學難點】:認同現代人類是在與自然環境的長期斗爭中進化來的觀點。
【課前準備】:教師:查閱有關生物進化的觀點、學說、證據;現代類人猿生活錄像片等。學生:搜集有關人類起源和進化的資料、現代類人猿的分布以及生活狀態的圖片資料。
【教學方法】比較法,觀察分析法
【課時安排】:2課時
【教學設計】:
(一)導入新課
利用“女媧造人”的故事導入,學生思考,人類真的是女媧創造的嗎?
(二)新授課
一、現代類人猿和人類的共同祖先是森林古猿
學生分析課本P3:“觀察與思考”,觀看現代類人猿生活的錄像片及學生收集的資料。通過對比找出現代類人猿與人的異同點。
通過觀察圖片和錄像片,小組以合作的方式嘗試性地描述森林古猿的生活情況。并發表自己的觀點,教師總結。
強調:人類和現代類人猿的共同祖先是森林古猿,存在的不同之處是因為在長期的進化過程中,為了適應環境,人類和現代類人猿的形態結構逐漸發生了變化,那么,森林古猿在進化成人類和現代類人猿的過程中,環境是否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呢?
二、從猿到人的進化
1、人猿相揖別的原因---環境的變化(地殼的運動導致)
學生閱讀課本,分析課本中的資料,小組之間互相質疑、討論,達成共識:地殼的劇烈運動,使自然環境發生變化,促使一部分森林古猿下地生活。
2、人類進化的證據――化石
教師指導學生觀察早期的古人類化石,根據書上的提示,分析“露西”和“東非人”所生活的時期及進化狀況、進化的地位。小組討論、分析交流:在東非大裂谷地帶,古人類學家發現了世界上最多的早期古人類化石,也就是石化了的遺體、遺物等.想一想,為什么在這里會有這么多的早期古人類化石呢?(可以說明人類的始祖在非洲。)
化石是最好的證據。請同學們觀察下面這幾幅古生物學家挖掘出的不同時期古人類化石的圖片。你們能發現什么問題?
我們來分析一下:(1)就“露西”少女的骨骼來看,她的上肢和下肢是否有區別?根據四肢和骨盆的形態,想像一下她的運動方式是怎樣的?(2)“東非人”用圖中所示石塊做什么?從石塊的形狀來推測,“東非人”在使用工具方面已經具有什么能力?(3)觀察“東非人”頭骨化石及復原像,你們能想到些什么呢?這說明了什么?根據上述化石以及它們的遺物,請你們推測一下古人類當時的生活狀況?播放視頻“露西的發現”人類在起源和發展過程中,在形態、勞動、使用工具、語言等方面的變化。指導學生觀察圖中的.要點(骨骼的長短、粗細,骨盆的形態等)并進行分析,引導答疑,樹立進化的觀點。
3、人類的進化過程
指導學生觀察“人類起源與發展”的示意圖,請同學們指出人類在進化過程中,哪些方面是逐漸變化的?
強調人類進化過程中幾個方面的重要變化。
運動方式使人的形態結構發生了變化:半直立行走——直立行走。勞動改善了人類的生存條件:不會使用工具——使用天然工具——制造和使用簡單的工具——制造和使用包括電腦在內的各種復雜工具。
4、人與自然和諧發展(法制教育滲透)
小組討論:明確人類是在與自然環境的斗爭中逐漸進化來的,人類的一切活動必須尊重生態規律。人猿同祖,人猿應友好相處。我們有責任保護好珍稀、瀕危的現代類人猿。我國為保護野生動物制定了什么相關法律?如果捕殺了受保護的野生動物會這樣?下面我們來學習一下相關的法制內容。
教師提示:
因此,在日常的生活中我們要保護野生動物及其生活環境,更不能非法獵捕和捕殺野生動物,破壞其生存環境。我們人類應與野生動物友好相處,和諧發展。技能訓練
引導學生閱讀材料并區分事實和觀點,學會判斷哪些是事實哪些是觀點
三、課堂小結:學生積極發言,談談自己的收獲和感想,及時表揚和鼓勵學生。
【板書設計】:
第一章人的由來
第一節人類的起源和發展
一、人類和現代類人猿的共同祖先:森林古猿
二、從猿到人的進化
1、人猿相揖別的原因---環境的變化
2、人類進化的證據――化石
3、人類的進化過程
4、人與自然和諧發展(法制教育滲透)
《中華人民共和國野生動物保護法》
【作業布置】:
【課后反思】:
本節課內容比較抽象,理解起來有一定的難度,所以在本節課的教學中,以教材為依托,廣泛收集資料,采用比較、觀察的方法引導學生進行學習。通過問題探討,小組交流,表達展示的教學環節,培養了學生獨立思考、獨立探索問題的能力及語言表達能力。促使學生的各種能力得到最大限度的提高。整個教學過程注重學生主動參與和主動探索,并結合教學內容,對學生進行了法制教育滲透,這部分內容學生表現出了強烈的學習欲望,使學生認識到要樹立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的意識,提高保護珍稀、瀕危動物責任重要性,學效果明顯。個別學生參與度不高,有待繼續加強。
人類的起源教學設計5
《人類的起源和發展》教案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說出人類起源于森林古猿;分析比較得出人與類人猿的本質區別。
2、根據圖片、資料概述人類在起源和發展過程中自身形態和使用工具等方面的變化。
3、根據課文中的觀點澄清一些科學上的誤解。
能力目標:
1、能夠區分科學事實、觀點和假說。
2、收集信息并嘗試判斷整理信息。
3、在討論交流中培養觀察能力、分析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情感和價值觀目標:
認同人類起源與發展的辯證唯物主義的觀點、人類應當與自然和諧發展的觀點以及科學是不斷發展的觀點。
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概述人類的起源和發展
難點:1、認識到古人類化石和遺物等對研究人類起源的重要性。
2、認同現代人類是在與自然環境的'長期斗爭中進化來的觀點。
課前準備:
教師:查閱有關生物進化的觀點、學說、證據;現代類人猿生活的錄像片;實物投影儀等。
學生:搜集有關人類起源和進化的資料、現代類人猿的分布以及生活狀態的圖片資料。
課時分配:2課時
人類的起源:
1、觀察與思考:四種現代類人猿。
2、看錄像:人類和現代類人猿共同祖先—森林古猿。
3、推測森林古猿當時的生活狀況。
引言、組織交流、評價并補充。
放錄像,投影展示:森林古猿及其生活的想象圖。
小組展示課前搜集的有關人類起源的資料。
觀看、分析
看圖、展開想象并描述。
人類的進化:
1、森林古猿下地生活的原因。
2、進化的主要證據—化石。
3、人類進化過程中逐漸變化的幾個方面。
先讓在這方面有準備的同學講;投影展示課本中的“資料分析”展開討論。實物投影展示化石圖片,指導觀察。
展示人類起源與發展的示意圖;強調人類進化過程中幾個方面的重要變化,語言產生及運用語言的重要作用。
有專長的同學講;看資料分析討論,得出初步結論。
觀察早期古人類化石圖片,發現并提出問題,根據提示分析“露西”、“東非人”所生活的時期及進化狀況。
觀察描述;表達與交流。
人與自然應當和諧發展:
教育學生樹立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的觀點;滲透保護類人猿及瀕危動物的情感教育。小組討論:
1、明確人類是在與自然環境的斗爭中逐漸進化來的,人類的一切活動必須尊重生態規律。
2、人猿同祖,人猿應友好相處,我們有責任保護好他們。
人類的起源教學設計6
活動目標:
1、認知目標:
(1)大膽言說自己成長中的煩惱。
(2)與別人交談努力做到口齒清楚,態度大方,話語通順完整,能準確地表情達意,說話不要帶口頭禪,不重復。
2、能力目標:
(1)通過了解成人對成長時期煩惱的認識,審視自己的所謂煩惱,重新評價自我,也要為朋友、同學排憂解難。
(2)寫作要圍繞中心,有主題。寫自己要能寫出獨特的認識,寫別人要注意本人的審視和評論,幫朋友解憂要注意語言的針對性。
3、情感目標:
認識自我,以積極的生活態度正確對待成長過程中出現的煩惱、挫折等。
活動準備
1、教師準備
(1)一份詳盡的活動計劃。
(2)有充足的圖片與錄像資料。
(3)關于中學生煩惱的文學作品。
(4)為學生提供相應資料袋、彩色粉筆、話筒、多媒體室等。
2、學生準備
(1)列出自己的困惑和煩惱并分析原因及影響,想想在其他人遇到和你一樣的煩惱時,你會提供什么樣的建議,找到克服煩惱的方法和語言;擬好發言提綱。
(2)你作為一名小記者,設計好自己采訪問題,向父母或長輩進行采訪并做好記錄。見下表:
采訪情況記錄表
采訪對象 采訪地點 采訪時間
采訪內容:
長輩寄語:
采訪心得:
(3)各學習小組進行分工,每位同學至少準備一項內容且每項內容至少有一位同學準備。
(4)提倡從課外收集搜集補充相關材料,也可以從本單元學過的課文中借鑒一些內容或思想。
(5)在教室或多媒體教室適當地點布置好活動場所(可借鑒中央電視臺“實話實說”欄目、“藝術人生”等節目的場景,營造一個平等、寬松、和諧的交流環境)
活動步驟
(一)活動準備
1、用一周半時間進行材料搜集,并對材料進行整理裝進資料袋(資料來源主要利用周末在閱覽室或網上查詢)。
2、語文課代表可根據搜集資料內容,協同主持人設計課堂展示計劃并與語文老師一起討論論證展示活動的可行性。
3、組織安排班級同學自愿分成六組,主持人寫好開場白、串詞,確定知識競賽并用小紙條寫出來,設計好結尾語,買獎品、會場布置等
4、學習興趣小組組織學生設計一期以“成長的煩惱”為主題的黑板報,要求主題鮮明。
5、制作課件。
(二)展開活動
A說煩惱
1.?學生按學習小組進行交流,暢所欲言,態度真誠,大方得體。
2.?組長小結歸類,以備班上交流。
3.?班上交流。(有些學生對自己的煩惱可能有所保留,不敢直言:或不愿意說,或不好意思說,或只說那些不疼痛癢的,等等。教師應鼓勵他們,讓他們放下包袱,因為總是把煩惱埋在自己心里,不僅會影響學習,影響情緒,天長日久還會影響心理和生理的健康。對于那些特別內向的學生,也可以讓他們對自己的父母或好朋友或日記本說,或者課后與老師交流,不必強求在大庭廣眾中說)
對于說得好的老師帶頭給以掌聲,鼓勵同學大膽說出自己心中的煩惱。
B采訪交流
我們回家也都做過小記者,采訪了身邊的成年人。請同學把采訪的經過和自己的心得簡要與同學交流。
C觀影視
學生親自播放并觀看一些影視作品,如美國影片《成長的煩惱》,聽歌曲《明天會更好》和《童年》,感受作品中人物的喜怒哀樂。
D活動評價
1.口語能力方面的評價。采用活動一般可以讓同學之間互評,評價要點包括:說話的語速和聲音、說話的態度、說話的.流暢程度,所說煩惱是否坦誠,等等。評價表內容可以包括下邊幾項:口齒是否清楚,問題是否明確,應對是否巧妙,內容是否有中心。禮貌用語等。評價表可以由老師和學生共同商定。
2.寫作能力方面的評價。由老師從情感、內容、結構(格式)、語言幾個方面進行綜合評價。選擇活動一般學生,如果有不想讓老師看日記的,可以讓他的好朋友、父母或他認為可以信任的人幫助進行評價,不要強求一律交給老師。
3.由于是綜合性學習,不是單純的口語或寫作方面的訓練,所以評價時還要考查學生的參與意識,主動意識,對活動的態度等。這一點在所有的活動考查中都應該是一個重要方面。
E感悟成長煩惱
通過本節課的學習,你有哪些收獲?可從表情達意的技巧、做人的態度等多方面來談。
習作設計
在下列題目中任選一題,寫一篇作文或日記
1、有煩惱,每個人都有煩惱,這節課大家不僅說出了自己的煩惱,也了解了他人的煩惱,而且能積極、樂觀地面對生活。我們學會了體驗生活,學會了為他人著想,學會了化解煩惱,相信我們的生活,會更好。
通過這次動,請以“走近????????的煩惱”為題,寫一篇600字左右的作文。
2、將本次活動的內容,寫在日記本上,記下自己成長過程中煩惱或快樂的一筆,留下自己成長的足跡。建議從此以后建立自己的日記文檔。
要求:(1)寫真事、說真話、抒真情
(2)書寫工整規范
(3)??400字左右
人類的起源教學設計7
一、教學目標【知識目標】(1)說出人類起源于森林古猿,人類是在與環境的相互作用中進化來的。
(2)比較現代類人猿與人類的異同、黑猩猩骨骼和露西骨骼化石的異同,描述人類在起源和發展的過程中,在形態、使用工具等方面的變化。
【能力目標】通過視頻和圖片的觀察、比較,提升觀察、對比、總結的能力。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認同人類起源于森林古猿,培養環境保護的意識。
二、教學重難點【重點】人類起源于森林古猿,人類起源和發展的過程。
【難點】采用對比的方法比較現代類人猿、人類起源和發展的示意圖,總結人類在起源和發展的過程中,在形態、使用工具等方面的變化。
三、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創設情境,設疑導入。
教師多媒體展示黑猩猩的圖片,提出問題:
(1)人是從什么動物變來的?(學生給出不同答案:猴子、大猩猩、猿猴等。)
(2)圖片上的黑猩猩能不能變成人呢?(不能。)
(二)新課展開
1.現代類人猿和人類的共同祖先是森林古猿
(1)教師多媒體展示達爾文及其進化論,介紹相關知識。提出問題:為什么達爾文說人類和現代類人猿有共同的祖先?
(學生疑惑。)
(2)教師播放現代類人猿的紀錄片,提出問題:這些類人猿分布在哪些地方?生活方式上有哪些相同點?
(現代類人猿主要分布在亞洲、非洲等地的熱帶森林中,它們都是依靠從大自然中獲取食物來生存,沒有制造工具,改善生存環境的能力,沒有語言文字的交流。)
(3)類人猿和人類在形態結構、生活方式、制造工具、語言交流等方面有哪些異同?
(類人猿與人的`根本區別有以下幾點:運動方式不同,類人猿主要是臂行,人是直立行走;制造工具的能力不同,類人猿可以使用自然工具,但是一般不會制造工具,人類可以制造并使用簡單和復雜的工具;腦發育程度不同,類人猿到腦量約為400毫升,無語言文字能力,人腦容量約為1200毫升,語言文字能力強。)
(4)教師展示森林古猿圖片,提出問題:人類和類人猿相比,誰與森林古猿更相似?
(類人猿。)
(5)為什么森林古猿的一支會演化成人類,另一支演化成類人猿呢?
(引出“從猿到人的進化”。)
2.從猿到人的進化
(1)教師多媒體播放地球1000萬年前地殼變動的模擬視頻,提問:地殼地變動造就了哪些特殊的地形?
(高山、峽谷、大河,等。)
(2)教師提問:這些地形的變化對地表的植被有什么影響?學生閱讀課本相關內容。
(地形的變化也導致氣候發生劇烈變化。在東非大裂谷地區,原先的熱帶叢林有一部分變成了稀樹草原。)
(3)教師展示稀樹草原景觀圖,提問:這對當地的森林古猿造成了哪些影響?
(熱帶雨林的消失迫使森林古猿從樹棲改變為下地生活。相比于樹棲,在地上生活,食物減少,敵害增加。)
(4)教師展示黑猩猩的骨骼和露西骨骼化石,提出問題:地上生活對森林古猿的身體造成了哪些影響?
(髖骨變得更加寬闊,上肢骨和下肢骨在形態上發生了明顯變化,下肢骨更加粗壯,有利于直立行走。)
(5)森林古猿最終是怎樣進化成人類的?
(下到地面上生活的那部分森林古猿,一代一代地向直立行走的方向發展,前肢則解放出來,能夠使用樹枝、石塊等來獲取食物,防御敵害,臂和手逐漸變得更加靈活。又經過若干萬年,古人類制造的工具越來越復雜,并且能夠使用火,大腦也越來越發達,在群體生活中產生了語言。最終進化成人類。)
(6)類人猿與我們人類有著共同的祖先,但人類卻在威脅著類人猿的生存,我們應該怎樣保護它們呢?
(人類對環境的破壞和森林資源的開發,嚴重威脅了類人猿的生存。所以為了保護他們,我們應該立即停止對環境的破壞,合理利用森林資源,建立自然保護區,保護類人猿的生存空間和環境。每個人都應該提高環保意識,規范自己的行為。)
(三)小結作業
1.小結:師生共同總結本節課所學內容。
2.作業:閱讀課后“科學家的故事”,看一看我國科學家對人類進化研究做出了哪些貢獻?
四、板書設計
【人類的起源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人類起源作文01-29
《物種起源》教學設計09-27
人類起源作文(精選7篇)08-15
追尋人類的起源作文03-08
人類起源的傳說作文(通用24篇)11-25
《人類的老師》教學設計06-16
《人類的老師》 教學設計精品02-05
《人類的老師》 教學設計優秀08-25
《人類的老師》教學設計(精選10篇)11-07
《人類的“老師”》教學設計(通用10篇)05-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