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典】小學語文教學設計15篇
作為一名教師,時常要開展教學設計的準備工作,教學設計一般包括教學目標、教學重難點、教學方法、教學步驟與時間分配等環節。那么問題來了,教學設計應該怎么寫?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小學語文教學設計,歡迎閱讀與收藏。
小學語文教學設計1
【教學目標】
1、朗讀課文,背誦第4、5自然段。
2、抓住關鍵詞句理解并感受樟樹的特點,感悟作者的寫法。
3、初步體會文中關聯詞的表達效果,學習用關聯詞造句。
4、體會作者及人們對宋慶齡的崇敬和懷念之情,初步了解“借物喻人”的寫法。
【教學重點】
引導學生抓住關鍵詞句,在閱讀中理解并感受樟樹的特點,感悟作者的寫法。
【教學難點】
引導學生感受樟樹與宋慶齡之間的聯系,了解課文以樹喻人的寫法。
【教學過程】
一、整體感知,復習導入
1、這節課繼續學習第22課,齊讀課題。
2、圍繞這個題目,作者寫了四部分內容,回憶一下,有順序地說一說。(板書:舍不得、樣子、可貴之處、留影合影)
3、這節課我們重點品讀樟樹的樣子和可貴之處,學習作者是怎么寫的。
二、品讀第4自然段,感受樟樹外形特點
1、自由地讀讀課文第4自然段,這兩棵樟樹長什么樣?
2、作者用了一個詞寫出了樟樹給人的總體印象,找出來。(板書:蓬蓬勃勃)
3、哪些地方寫出了樟樹長得非常茂盛,充滿了生命力?在關鍵詞下加點。
⑴抓“枝干粗壯”兩個“伸”“稠密”“綠得發亮”“四季常青”
文章一連用了兩個“伸”,你感受到了什么?感情讀第一句。
一般什么樣的東西會發亮?作者卻說樹葉發亮,為什么?(生命力旺盛,樹葉青翠欲滴)
四季常青:常表示不變,永久保持,因此是經常的常。
⑵抓關聯詞:“無論……總是……”
這組關聯詞說明了什么?(表示在任何條件下,結果都是不會改變的。)
想象:一年有365天,樟樹會經歷哪些磨難呢?
無論是,還是,它總是那么蔥蔥蘢蘢。(嚴寒酷暑、刮風下雨、烈日炎炎冰天雪地……)
(3)多么有生命力的樟樹啊,我們一起來第4自然段。作者在描寫樟樹樣子時采用部分到整體,先分寫枝干、樹葉,再整體感受,抓住了蓬蓬勃勃的特點。(板書:部分到整體、抓住特點)
(4)看圖背誦。
三、品讀第5自然段,感悟樟樹內在特質
1、介紹完樟樹的樣子,接下來作者重點寫了樟樹的可貴之處。
⑴哪幾句是寫樟樹的?用劃出。
⑵其中有一句寫出了樟樹所特有的一種品質,劃出來。指名讀。這一句中的“本身”說明了什么?(板書:香氣永久)“永久”有多久?(引讀:當它……,當它……,引導說:當它……)風霜雨雪可以摧殘樟樹的身軀,但摧殘不了樟樹的香氣,刀砍斧鑿可以改變樟樹的形態,卻改變不了樟樹的香氣,這樣就叫“永久保持”。這是多么可貴呀!正因為有這個特質,所以樟樹還有一個好聽的名字:“香樟”。指導讀。
樟樹的這種特質還有一個可貴的作用呢。有一句就寫出了這個作用,劃出來。指名讀。(板書:驅蟲)(引導說:只要這木質存在一年,蟲類就……;只要這木質存在十年,蟲類就……;百年……)
⑶連起來讀一讀。這就是樟樹的“可貴之處”。
2、開頭的三句話是寫樟樹的嗎?作者寫它干什么?揭示這種手法叫“對比”(板書:對比)
通過這樣一對比,樟樹的可貴之處就給突出來了。(男女生分讀)
3、這兩部分的`內容作者是怎么把它們連接起來的呢?(用了一個“而”,圈出來)這一段當中還有一些關聯詞,把它們用括號標出來。這些關聯詞不僅起到了連接上下文的作用,它們有時還藏著作者內心的態度和情感。試著讀一讀,你感受到作者對樟樹怎樣的情感?指名讀第5自然段(要求讀時突出關聯詞)。根據這些關聯詞試著背一背這段話。
4、(看板書)小結:第4、5兩個自然段,作者從外到內,由表及里地介紹了樟樹的特點。這兩棵樟樹不僅外形美麗,而且還有著非常難能可貴的特質,難怪宋慶齡會舍不得!
四、人樹建立聯系,了解“借物喻人”
1、同學們,天下有那么多的樟樹,作者為什么偏偏要寫宋慶齡故居的樟樹呢?宋慶齡跟這兩棵樟樹有什么聯系呢?讓我們來看一看樟樹主人的資料,相信你會找到答案。
2、出示樟樹主人的照片,你想到哪些詞形容她的樣子?(溫文爾雅、語笑嫣然、麗質天成、品貌端莊、高貴脫俗、明眸皓齒)出示資料,進一步了解。選擇一組關聯詞贊一贊你從資料中了解到的宋慶齡。
3、讀到這里,你知道宋慶齡和樟樹有什么相似之處了嗎?(香氣就是正氣,勇敢抵制一切惡勢力)
周總理:國之瑰寶;
美國記者安娜:她是我所知道的世界上最溫柔、最高雅的女性。
法國作家羅曼羅蘭:外表是一朵柔美的花,內心卻是一頭力圖沖破天羅地網的雄獅。
英雄探險家斯諾:她的堅強不屈、勇敢忠誠和她的精神,是活的中國最卓越的象征。
5、你現在知道人們為什么總愛在樟樹前留影紀念了嗎?(其實,這兩棵樹就是……,通過這兩棵樹,人們仿佛看到了……)齊讀最后一個自然段。
6、總結:這篇文章作者表面上寫樟樹,實際上是借樹來寫人,這種寫法叫“借物喻人”。這樣一種含蓄的表達方式,更加耐人回味,讓我們讀者印象深刻。
7、讓我拿起書,走進宋慶齡故居的樟樹,走近19世紀最偉大的女性之一——宋慶齡。
五、布置作業
1、背誦全文。
2、仿照第4、5自然段的寫法,寫一寫你喜愛的一種樹的樣子和可貴的特質。
小學語文教學設計2
五月,洋槐開花了。槐鄉的山山洼洼,坡坡崗崗,似瑞雪初降,一片白茫茫。有的槐花抱在一起,遠看像玉雕的圓桌球;有的槐花一條一條地掛滿枝頭,近看如維吾爾族姑娘披散在肩頭上的小辮兒。“嗡嗡嗡……”小蜜蜂飛來了,采走了香的粉,釀出了甜的蜜。“劈啪啪……”孩子們跑來了,籃兒挎走白生生的槐花,心里裝著喜盈盈的滿足。中午,桌上就擺出了香噴噴的槐花板,(濃香、清香、醇香、甜香)……這時候,連風打的旋兒都香氣撲鼻,整個槐鄉都浸在香海中了。
在洋槐開花的季節,只有哪位小朋友走進槐鄉,他呀,準會被香氣熏醉了,傻乎乎地臥在槐樹下不想回家。好客的槐鄉孩子就會把他拉到家中,請他美美麗地吃上一頓槐花飯。槐花飯是用大米拌槐花蒸的。吃咸的,澆上麻油、蒜泥、陳醋;吃甜的,灑上炒芝麻、拌上槐花蜜。小朋友臨走時,槐鄉的孩子還會送他一小包蒸過曬干的槐花,外家一小罐清亮的槐花新蜜。
五月,洋槐開花了。槐鄉的小姑娘變得更俊俏了,她們的衣襟上別著槐花,發辮上戴著槐花,她們飄到哪里,哪里就會有一陣陣清香。小小子呢,衣褲的口袋里裝的是槐花,手上拿的還是槐花。他們大大咧咧的,不時就朝嘴里塞上一把,甜絲絲、香噴噴的確,可真有口福呢。
五月,是槐花飄香的.季節,是槐鄉孩子的季節。
1.解題:“槐鄉”的意識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開頭連用了三個比喻句,這幾個比喻句說明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本文語言如同詩一樣的優美,文中劃橫線的句子,使全文呈現出詩一樣的節奏感和意境美,說說這些句子是使用了哪種方法。()
a.排比 b.對稱或對仗 c.夸張 d.擬人
4.第一自然段括號中寫槐花飯用了四個詞,如按詞語表達程度的深淺排列,你覺得應該是( )
a. 清香、甜香、醇香、濃香 b. 清香、醇香、甜香、濃香
c. 清香、醇香、濃香、甜香 d. 甜香、清香、醇香、濃香
5.“嗡嗡嗡”、“劈啪啪”都是刑聲詞,請你寫出四個表示不同笑聲的像聲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用橫線劃出全文的中心句,說說它在全文中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根據這段話的內容,用“∥”將全文分為______段,寫出各段的意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為什么說“五月是槐鄉孩子的季節”?請認真閱讀全文從三個方面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寫出本文的中心思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學語文教學設計3
教材分析
《匆匆》一文是朱自清先生早期的作品,文中將空靈而又抽象的時間化為具體的物象,引發出傷時、惜時的深長感慨。
這篇文章很注意修辭,文中第一自然段用長短一致,節奏整齊,對仗工整的排比句,描述了顯示季節更替的詩意化景物;又用一組長短不一,節奏跳躍,口語色彩很濃的設問句,感嘆日子的飛逝無痕。整句與散句的結合,不但具有一種音樂的美感,而且顯得既典雅又樸實。
設計理念
學習的重要手段和途徑就是 讀,教師創設情境,讓學生通過充分地讀,自己獲取體驗,引發聯想,加深對文章地理解,感悟文中所包含的意蘊。學習語文的目的`不只是了解內容,也不僅是引起一時一地的同感,更重要的是積累語言,運用語言。
學習目標
1、學會本課6個生字,正確讀寫下列詞語:飯碗 伶伶俐俐 徘徊 赤裸裸
2、熟練的、入情入境的朗讀課文。背誦自己喜歡的自然段。
3、了解作者對時間流逝的傷感以及珍惜時間的感受,喚起學生的生活體驗,體會時間的稍縱即逝。
4、感受課文的語言美,領悟作者細致描寫、多用比喻的方法。
學習重點
1、感受語言美,領悟表達方法。
2、積累語言。
教學準備
1、朱自清簡介及朱自清作品。
2、惜時、傷時的古代詩詞、文章、名言、警句。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1、同學們,還記得我們學的《長歌行》嗎?引背全詩。
學了這首詩,你最大的感受是什么?(珍惜時間,及早努力)
2、是啊,時間匆匆如流水,一去不復返啊!今天,我們一起來看看朱自清先生是怎樣表達他對時間的感嘆的,愿意嗎?
3、通過預習,你能說說朱自清先生是怎樣一個人嗎?
出示朱自清的一段話:我深感時日匆匆底可惜,自覺以前的錯處與失敗,全在只知遠處、大處,卻忽略了近處、小處,時時只是做預備的工夫,時時都不曾作正經的工夫,不免令人有不足之感。他已經意識到了以前的時間匆匆溜走而無所作為,他決意今后要從小處、近處著手,要切切實實做些事,他認為每一剎那有每一剎那的意義和價值,應該珍惜這每一剎那 ,所以寫下《匆匆》這篇文章。
板書課題:匆匆
4、你能說一說“匆匆”是什么意思嗎?組個詞或說句話。課文中的“匆匆”指的又是什么呢?(時間)
二、學習課文 理解內容
1 誰能給大家朗讀第一自然段,讓我們一下子就喜歡這個開頭?
學生朗讀
師 :你喜歡這個開頭嗎?喜歡哪些句子?說一說理由,然后再給大家讀一讀。
2 默讀第二自然段,然后對照老師出示的句子,如果把這一段改成這樣好不好?說說你的意見。
出示 我不知道他們給了我們多少日子,但我的手確乎是漸漸空虛了。在默默地算著,24年的日子已經從我手中溜去,沒有聲音,也沒有影子,真讓我大吃一驚。
學生談自己的理解
3 作者是怎樣具體描寫日子的去來匆匆的?誰愿意讀給大家聽?
時間的腳步你們感到到了嗎?誰能來說說。
你最喜歡哪一句,你體會到了什么?
學生品讀,談體會。
是啊,作者通過寫自己的日常生活來將無聲無形的時間具體化了,讓我們感受到了時間它就在我們平凡的生活中,在一個又一個極普通的日子里匆匆流逝了,讓我們真切地觸摸到了時間這個精靈的腳步。
寫得多好啊!這么美的語言讓我們再次去讀中品味一下吧。請大家再練習有感情地讀一讀,碰到自己特別喜歡的句子時就多讀讀。
4 這樣一想,從我們身邊溜走的日子真是太多了,聽起來老師也不覺“頭涔涔,淚潸潸”了 。此時,作者想到了什么,?讀第四自然段,想一想,文中的“做什么”,“剩些什么”“留著些什么”是什么意思?
讀到這里,你想到了什么?想說些什么?
5 同學們的發言使老師也受到了啟發。其實,關于珍惜時間這方面的名言警句很多,誰來給大家說說?
學生互相交流
6 齊讀最后一個自然段,想一想作者為什么又一次提出這個問題?現在這個問題你能回答了嗎?
三 總結
1 作者通過這篇文章要告訴我們什么?
2、搜集閱讀有關時間方面的詩詞、格言、警句及名人珍惜時間的故事,準備開展交流。
3、以“日子”為主題,自創一首詩或寫一篇文章,記錄下你或你身邊人的日子,再談談你對此的看法和感受。
小學語文教學設計4
教學目標
1、認識3個生字,會寫7個生字,正確讀寫“天性、宇宙、真切、脊梁、家家戶戶、莞爾一笑、花團錦簇、姹紫嫣紅、應接不暇、耐人尋味”等詞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第3自然段,積累課文中的優美語言。
3、理解作者所介紹的德國風景與風俗特點,結合上下文與生活實際體會含義深刻的語句,從中受到啟示與教育。
教學重、難點
理解課文內容,結合上下文與生活實際體會含義深刻的語句,從中受到“人人為我,我為人人“的啟示與教育。
教學準備
搜集有關德國的民情風俗以及季羨林先生的資料。
教學課時
兩課時
第一課時
一、課前談話:
季羨林爺爺年輕的時候,曾經在德國留學生活了十年,過了四五十年以后再次去了德國,回來后感慨萬千,寫了一篇文章。今天,我們就隨語言大師季羨林的文章走進德國,或許你能從中對德國人有所了解。
二、初讀課文,學習生字詞
1.自讀課文,要求讀準字音,讀通順、流利。
2.出示生字,生齊讀,指名讀,師注意糾正字音:注意“莞”是個多音字,本課中讀wǎn,表示地名時讀“guǎn”,如,廣東省的“東莞”;“姹”(chà)的聲母是翹舌音,不要讀成平舌音。
3.生指出書寫上的疑難字,指導書寫生字:脊、嫣
三、由淺入深,探究文本
1、看課題,體會“讓”的意思。將“讓”字去掉,與課題作比較:(1)、自己的花是讓別人看的;(2)、自己的花是別人看的。
通過比較讓學生明白:加上“讓”有主動的、心甘情愿的給別人看的意思。
2、瀏覽課文,發現文中藏著的“讓”。請你發現一下,文中哪些句子告訴我們德國人養花是“讓”別人看的?看看誰有一雙敏銳的眼睛。
(1)學生瀏覽課文,發現“讓”,教師巡視點撥。
(2)交流。教師根據學生的交流,對以下句子作深入引導。
句子一:他們的花不像在中國那樣,養在屋子里,他們是把花都栽種在臨街窗戶的外面。花朵都朝外開,在屋子里只能看到花的脊梁。
(請學生讀,理解“脊梁”的意思。花的脊梁就是花朵的背面(包括枝干和葉子)。顯然,德國人養花是給別人看的。)
句子二:我曾問過我的女房東:你這樣養花是給別人看的吧!她莞爾一笑,說:“正是這樣!”
(德國人養花真是與眾不同,非常奇特呀!)齊讀。
3、德國人的“讓”,讓出了什么呢?下節課,我們接著學習。
第二課時
一、復習導入
德國人是怎樣養花“讓”別人看的?他們這樣養花有好處嗎?
二、品讀課文,感悟“美麗”
1、學習第三自然段。
(1)文中第三自然段有一句話就說到了:每一家都是這樣,在屋子里的時候,自己的花是讓別人看的;走在街上的時候,自己又看別人的花。找出具體描寫“自己又看別人的花”的句子,劃上橫線。
(走過任何一條街,抬頭向上看,家家戶戶的窗子前都是花團錦簇、姹紫嫣紅。許多窗子連接在一起,匯成了一個花的海洋,讓我們看的人如入山陰道上,應接不暇。)
(2)這里景色真美呀,這段文字也很美!同學們再默讀這兩句,談談你讀后的感受。
預設一:花團錦簇、姹紫嫣紅
抽學生讀文,結合你的生活所見閉眼想象,“花團錦簇”“姹紫嫣紅”是一幅怎樣的畫面?
想看看這樣美的畫面嗎?(出示圖片)師解說:花成團,一簇緊挨著另一簇,十分茂盛,這就叫“花團錦簇”(抽幾生,讀出“花團錦簇”的形象),它側重寫花的形態;這些花有紫色有紅色,五顏六色,十分艷麗,這就叫“姹紫嫣紅”(點幾組,讀出“姹紫嫣紅”的味道),它側重寫花的色彩。作者用詞多么準確呀。
預設二:應接不暇
不光一家窗前是這樣美,家家戶戶都是這樣呀!放眼望去——許多窗子連接在一起,匯成了一個花的海洋,讓我們看的人如入山陰道上,應接不暇。
理解“應接不暇”:
“暇”什么意思?(空閑,沒事的時候。“暇”與時間有關,所以要記住它是“日”字旁。)“不暇”就是——(沒有空閑)。“應接不暇”呢?(看圖)這里的花非常奇麗。看了左邊又想看(右邊),看了樓上又想看(樓下),看了近處又想看(遠處),看了怒放的還想看(含苞欲放的),看了這條街,還想看(那條街)。看得我們眼花繚亂,眼睛都忙不過來了,這就叫做——應接不暇。
花多而美,讓人眼睛看不過來,這就叫——
商場里,商品琳瑯滿目,我們眼睛都看不過來,這也叫——
爸爸過生日,來了很多客人,全家接待不過來,這也叫——
生活中,你還有“應接不暇”的時候嗎?
這里的鮮花如此美麗,如此壯觀,讓人應接不暇呀,我們欣賞到了德國奇麗的景色。你能通過朗讀再現這樣的美景嗎?
(3)指導朗讀
作者優美的語言,將我們帶到了德國。(齊讀)
同學們,我們就在德國,到街上去看看吧!(齊讀)走過任何一條街——
這里花如海,總也看不夠啊!(背)走過任何一條街——
內容理解了,讀的遍數多了,自然就能背誦。這就是我們常說的“熟讀成誦”,也是我們慣用的背誦方法。
(4)過渡:走在美麗的大街上,花香醉人,心曠神怡,自然地讓人想到奇麗景色背后人們崇高的思想境界,這種境界就是課文中說的——“人人為我,我為人人。”是呀,人人為我,我為人人。這多么有意思呀!所以作者說(齊讀)——我覺得這一種境界是頗耐人尋味的。
(5)理解“耐人尋味”的意思。(人們走在這樣的街道上,看到自己種的鮮花被別人欣賞,不由得產生了各種各樣的想法。
像這種引起人們思考、值得人們回味的情形,我們可以稱它為“耐人尋味”。)
2、學習第四自然段
(1)四五十年過去了,季羨林爺爺又一次到了德國,又一次看到了這奇麗的景色,當朋友問他德國有什么變化嗎?他說:(齊說)——“變化是有的,但是美麗并沒有改變。”
(2)季羨林說的“美麗”指什么?“德國人有什么特點?”。
(3)猜度季羨林的“夢”。——“我仿佛又回到了四五十年前,我做了一個花的夢,做了一個思鄉的夢。”(結合季老的《留德十年》、《再回哥廷根》文章片段,說說季老到底做了一個怎樣的夢。)
四、作業設計
1、抄寫文中描寫花美的句子,并背誦第三自然段。
2、推薦閱讀:季羨林爺爺的回憶錄《德國印象》。
五、板書設計
自己的花是讓別人看的
奇 奇
花團錦簇 麗 特 人人為我
姹紫嫣紅 的 的 我為人人
景 民
色 族
教學反思:
在國學大師季羨林先生的筆下,德國充滿異國風情的美麗,在一個異常普通的小鎮的居民身上,體現的淋漓盡致。人性的美麗,成就美麗的`境界,這就是人教版五年級下冊教材《自己的花是讓別人看的》給我留下的深刻感受。《自己的花是讓別人看的》這篇課文為我們敘述了季羨林先生在德國留學時的所見所聞,文字簡練優美。通過描寫德國人種花的與眾不同,突出他們每個人都有“人人為我,我為人人”的精神,也因為如此,他們才會將自己的花種在臨街的窗戶外面讓別人看。全文充滿了作者的真情實感。
在課堂上,我請學生自由默讀課文,體悟風情,找出“人人為我”的句子。隨著學生的交流,課件出示:“走過任何一條街,抬頭向上看,家家戶戶的窗子前都是花團錦簇、姹紫嫣紅。許多窗子連接在一起,匯成了一個花的海洋,讓我們看的人如入山陰道上,應接不暇。”引導學生想象“花團錦簇、姹紫嫣紅”的情景,利用圖片理解花團錦簇、姹紫嫣紅的意思,體會花之美。引導學生在生活中理解應接不暇的意思,體會花之多。
“以讀為本”是閱讀教學的基本特征,以上片段我圍繞中心問題反復研讀課文,將重點段句的朗讀與悟情有機的融為一體,努力遵循在理解的基礎上讀,在品位的基礎上讀,在讀中進行想象,力圖使學生融入作者的情感,把學生領進濃濃的詩意境界,言為心聲,希望學生把心境和感受讀出來,入情入境,有滋有味。
這篇課文的難點是理解文中蘊含的“人人為我,我為人人”的精神,如何于無痕處解決這一難題,是我課堂中力求突破的。這個問題,學生在讀中理解,讀中感悟,再加上課件教學的配合,學生很容易就理解了。
回顧整堂課,還是有一些讓自己不甚滿意之處:
朗讀教學的指導一直是我教學的弱項。在本節課的教學中我做了嘗試,未進入最佳朗讀狀態,學生的朗讀水平有待提高,我很希望在體會感受景色奇麗這個環節上指導朗讀給全課掀起第一波高潮。可惜事與愿違,雖然通過直觀的圖片視覺沖擊,學生能體會到美麗的景致,也可以想象得到漫步德國街頭美好的心境,但是并不能在讀的過程中把各自的感覺讀到位,的確成為一樁憾事。
這樣一次充滿馨香四溢的異國風情之旅,讓我感受之真切到老師的高度將決定課堂的深度和廣度是何故。如何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將會是我不懈之追求的目標。
小學語文教學設計5
(一)導入新課,交流資料。
同學們,今天我們來學習課文《管道》,大家知道管道嗎?出示管道圖片,說明管道的用途。
提問:課文中的管道是用來干什么的?解決了村民的什么問題?
學生回答,老師點評。
介紹作者:貝克〃哈吉斯
提問:課文按照什么順序來寫?
課文中事情發生的起因,經過,結果是什么?時間、地點、人物是什么?
課文中的人物柏波羅和布魯諾有什么相同點和不同點?
學生回答:老師點評。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播放《管道》課件,想一想,課文講了哪幾方面?這幾方面是怎樣聯系的?學生看后,分小組討論,試著回答,老師指導。分析課文,深入理解:
(1)分段,列小標題。(提水、計劃、修建、完工、藍圖)
學生試著回答,老師點評,說出不同分法的不同理由。
(2)演示課本劇,理解故事情節,分析人物性格。
(3)提問:
A、柏波羅和布魯諾是什么關系?有什么特點?
B、兩人接受了什么任務?任務完成后,他們的想法有什么不同?你認為誰的想法對?說說自己的看法。
C、柏波羅提出修管道,兩個人的意見相同嗎?柏波羅是怎樣做的?布魯諾又是怎樣做的?你認為誰的`做法對?為什么?
D、柏波羅修管道成功了嗎?他為什么會取得成功?
(4)、學生交流自已制作的故事連環畫,討論回答以上問題,老師指導點評。
(三)拓展延伸,總結經驗。
(1)讀了課文之后,說說制約成功的因素是什么?學生討論回答;老師點評。
(成功的因素很多,主要分為客觀和主觀因素,客觀因素包括地理環境、濟條件、社會背景、輿論影響、歷史經驗……人為主觀因素包括聰明、勤奮、堅強的意志……)
(2)如何取得成功?
學生討論回答,老師點評。(在一定客觀因素下,個人成功取決于聰明、勤奮、堅強的意志,其中勤奮起決定因素)
(3)學生交流成功經驗。
(4)學生舉例說說自已成功的事例,老師相機點評。
(5)播放《電燈的發明》,讓學生通過愛迪生發明電燈的故事來理解勤奮與成功的關系。
(6)柏波羅和布魯諾起初是的朋友,后來有了矛盾,最后又恢復了友誼,說說同學們之間發生的故事。
老師點評:(朋友之間要相互理解,相互幫助)
(四)課文小結:
通過本課的學習,我們要明白多動腦筋想方法,勤奮刻苦才能成功的道理。在生活中和學習中多思考,堅持不懈,刻苦努力就能取得成功。
(五)作業:
寫一篇《管道》讀后感。
小學語文教學設計6
【教材分析】
《秋天》選自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語文》七年級上冊,是何其芳的一首明朗純凈的詩篇。在這首詩中,詩人用最精粹的語言描寫農家生活,每一句詩都是一幅畫面,三節詩又組成三幅復合畫面。畫面的組合造成了既流動又整合的特殊氛圍。畫面清靜,悠遠,朦朧。品味本文優美的語言是一種藝術享受。
【教學目標】
1、引導學生以審美的眼光來誦讀詩歌,體會作者的審美情感。
2、引導學生品味精彩生動的文學語言,神游優美淡遠的詩化意境,培養審美想象力和審美情趣。
3、引導學生比較、鑒賞、評價詩歌。
【指導理念】
《全日制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重視培養學生的“審美情操和審美素質”,要求培養學生“初步理解、鑒賞文學作品”的能力。為了讓學生有一雙發現美的眼睛,我首先從感知詩歌美的情感入手,進而引導學生欣賞美的語言,想象美的圖景,體驗美的意境,表達美的感受,最終達到培養美的情趣的目的。
【設計思路】
一、詩情導入
秋天,是一個富于詩意的季節。多少詩人因秋的到來而獲得了靈感。在文人墨客的筆下,秋天呈現出各種各樣的姿態:“晴空一鶴排云上,便引詩情到碧宵”是豪邁的秋;“秋風秋雨愁煞人”是憂傷的秋;“悲哉秋之為氣也,蕭瑟兮草木搖落而變衰。”是寂廖的秋。秋天還有絢麗的色彩、豐收的喜悅,有清淡的神韻,深情的懷念,今天就讓我們走進何其芳的秋天,去感受一個別樣的秋。(板書課題)
二、有感情的朗讀詩歌,體驗美的情感
1、學生試讀,體驗語氣、語速、語調及重音。
2、教師范讀(或放錄音),把握詩歌的感情基調。
3、學生在小組內以自己最喜歡的方式讀,并談談自己讀的方式。4、詩中描畫了幾幅圖畫?給它們命上漂亮的名字。
三幅圖:農家豐收圖、霜晨歸漁圖、少女思戀圖。學生命名只要符合大致意思即可。
5、詩歌抒發了作者怎樣的感情?你喜歡這首詩嗎?為什么?
總結:伐木丁丁,稻谷流香,瓜果肥碩,霧冷、露清、霜白,有秋蟲低鳴,有蟋蟀彈琴,有溪水清冽,這樣的秋天誰人不愛,這樣的秋天誰不贊美。
三、欣賞美句,享受美境
1、找出最能表達作者感情的句子,并朗讀。
2、小組內體會、分析感情、語言的精妙之處。
3、全班交流。
意在引導學生欣賞優美的詩句,進一步體會詩的情感。
伐木聲飄出幽谷──從聽覺的角度,寫出了幽谷的深、靜。
放下飽食過稻香的鐮刀──“飽食”運用了擬人的修辭寫出了豐收之景;“稻香”從味覺角度,暗示稻子成熟,展示豐收的圖畫。
秋天棲息在農家里──“棲息”運用擬人的修辭,概括秋天在農人家里的狀況,將虛無的東西具體化,寫出了松弛、嫻靜的氛圍。
輕輕搖著歸泊的小槳──“輕輕”顯示出漁人悠閑與自得的心情。 秋天游戲在漁船上──“游戲”一詞虛實相生,漁人是在漁船上游戲,并不在乎打了多少魚,更是在感受秋天,游戲秋天,寫出了那份閑適。
秋天夢寐在牧羊女的眼里──“夢寐”是朦朧的意思,寫出了少女的情懷。
4、讀了這首詩,你有什么感受?還有哪些困惑?
總結:詩人采用了比喻,擬人等修辭手法,將秋寫得富有神韻,富有活力。秋似乎是一個清閑的農人在享受秋日的收獲,似乎是一個悠閑的漁人正撒網歸來,似乎是一個清潔純的少女正凝神靜思。讀此詩,身也變得輕靈,心也變得明凈。
四、構思美圖,表達美語
1、用你的心去感受作者的心,想像每一幅圖中人物的動作,神態,心理,用美的語言將它描述出來。學生在思考的'同時播放音樂與畫面。
2、小組交流,推薦優秀者在班內交流。
農家豐收圖:清晨朝露未唏的時候,有位農人來到幽谷,丁丁的伐木聲震蕩山谷;田野里發散出稻香的氣息,金黃的波浪此起彼伏,稻田中有個身影在揮鐮割稻,晶瑩的汗珠濕透衣衫;果林中還有采摘瓜果的人,瓜果飄香,沁人心脾,摘下這些沉甸甸的秋天的禮物,放進背簍,這份喜悅要與親友一起分享?? 霜晨歸漁圖:清晨的江面還彌漫著冷冷的霧氣,可以感受到些許的涼意。遠遠地有個漁人搖著船槳向岸邊駛來。依稀可見船篷上掛著層白霜,漁人熟練地撒下魚網,網上的青鳊魚就像烏桕葉,閃著銀色的光澤。歸航了,江面上傳來動人的漁歌,還有陣陣爽朗的笑聲??
少女思戀圖:原野上一片蟋蟀的嗚叫聲,溪水清澈見底。羊兒的咩咩聲陣陣傳來,秋天的美景讓人賞心悅目,牧羊女卻失去了往日的活潑。夏日里的笛聲悠遠、綿長,怎不見了那吹笛的少年?姑娘的心事誰能猜得透?
3、齊讀、自背、齊背、比賽背誦。
總結:秋已不在作家筆下,而在同學們心中 ,因為作者的詩已經與同學們真切的感受,盡情地體驗,暢快的想象融合了,我相信,同學們想象的功夫做得越充分,對作品底蘊的感受,理解就越深刻,就越能感受作者的心。
五、比較美文,培養美趣
1、學生朗讀美國詩人狄金森的《秋景》。
2、請你用學習《秋天》的方法,談談你將從哪些方面去品讀這首詩。3、比較兩首詩歌的異同。
意在培養學生鑒賞詩歌的能力,讓學生懂得如何讀詩。
總結:詩歌,常常用音樂般的語言,傳達出美的意境,表達美的情感。品詩,就應該懂得品味詩的音樂美,結構美,形象美,意境美,情感美,這才真正掌握了讀詩的方法。
六、挑戰美詩,學寫美詩
1、你曾與秋有過親密接觸嗎,請用你最具感情的語言描繪你眼中的秋。2、全班交流,評選出最優秀詩篇。
總結:秋各不相同,可它們有一個共同的特點,都體現了美,我想,這都是由于我們受到了何其芳詩歌的美的熏陶,才有了這么耐人尋味的秋天。“生活中并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發現。”現在正值金秋十月,讓我們走進這碩果飄香的季節,到大自然中,到生活中用一雙慧眼去發現美吧。
秋天
學習目標:
①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感知課文內容,把握作者的感情。
②體會詩歌優美的意境。
③揣摩、品味本文優美的語言。
④培養學生熱愛大自然、熱愛生活的感情。
重點難點:
①體會詩歌優美的意境。
②揣摩、品味本文優美的語言。
課前準備:
①課前布置學生預習課文,寫出生字并正確注音。
②有條件的話師生可以共同合作制作秋景圖的圖片或課件。
教學設計 :
導人新課
著名詩人秋瑾曾在詩中詠嘆“秋風秋雨愁煞人”;宋玉也曾在《九辯》中言“悲哉秋之為氣也,蕭瑟兮草木搖落而變衰。” 在文人墨客的筆下,秋天是憂傷的、哀婉的,讓人頓生惆悵……(這是中國古代詩人的一種典型的悲秋氣節)。但是秋天也是有絢麗的色彩、豐收的喜悅的。今天就讓我們走進秋天,感受一個別樣的秋天。(板書課題)
師配樂范讀課文
[要求]
a.朗讀時注意語氣、語速、語調及重音的把握。
b.學生正確劃分詩歌的停頓。
③生自由朗讀課文。(投影片或多媒體課件顯示)
問題組:
a.為什么說這是一幅鄉村秋景圖?
b.詩中刻畫了幾幅圖畫?(給它們命上整齊、漂亮的名字)
c.詩歌抒發了作者怎樣的感情?你喜歡這首詩嗎?為什么?
朗讀之后,學生四人小組討論明確三個問題。
[明確]
a.因為露珠、冷霧、白霜,表明秋天的天氣特征;提到農家:稻香、鐮刀體現農家特色;有秋蟲低鳴:蟋蟀聲使田野更遼闊;溪水干涸、更清冽,暗示這是在秋天。
b.三幅圖:農家豐收圖、霜晨歸漁圖、少女思戀圖。
c.天的喜愛、贊美的感情。
研讀賞析:
①展示學生繪制的圖畫或課件。(學生對照圖片展開想像,描繪自己喜歡的畫面。多媒體或投影顯示問題組)
a.想像每幅畫面中人物的身份、活動、心情,用優美的語言描繪你喜歡的一幅圖畫,并說說為什么喜歡這幅圖。
b.作者是按什么順序寫景的?
c.找出你最喜歡的語句,說說你為什么喜歡,寫得好在哪兒?
②學生四人小組討論明確三個問題。
a.先請幾名同學朗讀最喜歡的一節詩。說說為什么喜歡。然后據圖畫,展開想像,描繪 畫面。學生描繪畫面(參考內容):
農家豐收圖:清晨朝露未唏的時候,有位農人來到幽谷,丁丁的伐木聲震蕩山谷;田野里發散出稻香的氣息,金黃的波浪此起彼伏,稻田中有個身影在揮鐮割稻,晶瑩的汗珠濕透衣衫;果林中還有采摘瓜果的人,瓜果飄香,沁人心脾,摘下這些沉甸甸的秋天的禮物,放進背簍,這份喜悅要與親友一起分享…… 霜晨歸漁圖:清晨的江面還彌漫著冷冷的霧氣,可以感受到些許的涼意。遠遠地有個漁人搖著船槳向岸邊駛來。依稀可見船篷上掛著層白霜,漁人熟練地撒下魚網,網上的青鳊魚就像烏桕葉,閃著銀色的光澤。歸航了,江面上傳來動人的漁歌,還有陣陣爽朗的笑聲……
少女思戀圖:原野上一片蟋蟀的嗚叫聲,溪水清澈見底。羊兒的咩咩聲陣陣傳來,秋天的美景讓人賞心悅目,牧羊女卻失去了往日的活潑。夏日里的笛聲悠遠、綿長,怎不見了那吹笛的少年?姑娘的心事誰能猜得透?
b.由遠及近的順序。
c.優美語句賞析:
先找出優美的語句
學生有感情地朗讀這句詩,體會、分析感情、語言的精妙之處。
主要分析加點詞的表達作用:(美句賞析參照)
伐木聲飄出幽谷——從聽覺的角度,寫出了幽谷的深、靜。
放下飽食過稻香的鐮刀——“飽食”運用了擬人的修辭寫出了豐收之景;“稻香”從味覺角度,暗示稻子成熟,展示豐收的圖畫。
秋天棲息在農家里——“棲息”運用擬人的修辭,概括秋天在農人家里的狀況,將虛無的東西具體化,寫出了松弛、嫻靜的氛圍。
輕輕搖著歸泊的小槳——“輕輕”顯示出漁人悠閑與自得的心情。
秋天游戲在漁船上——“游戲”一詞虛實相生,漁人是在漁船上游戲,并不在乎打了多少魚,更是在感受秋天,游戲秋天,寫出了那份閑適。
秋天夢寐在牧羊女的眼里——“夢寐”是朦朧的意思,寫出了少女的情懷,牧羊女的感情似喜似羞。
為什么“收起青鳊魚似的烏桕葉的影子”這個比喻用得好?
比喻青鳊魚像烏桕葉;另一層意思,江岸上烏桕樹,樹葉婆娑,倒映在江面,就好像網起的是烏桕葉的影子。用倒裝句體現漁民悠閑的心情。 ③齊讀、自背、齊背、比賽背誦。
小學語文教學設計7
一、教學目標:
1、認識3個生字。理解詞語“失魂落魄、震耳欲聾、龜裂”等。
2、通過對母親外貌、動作、語言描寫的重點句、段,體會母親的慈祥與善良和我對母親的感激、熱愛與崇敬之情。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尤其是文中一些重點句段要多次誦讀,感受作者譴詞運句方面的精妙。
二、教學重難點:
1、重點是抓住人物言行、外貌等體會人物的情。
2、難點是引領孩子從母親的外貌和樸素的言行中體會母愛的真摯、深沉、崇高、偉大。
三、教具準備:
四、教學課時:
一課時
五、教學流程:
一、感情讀題,品讀詞意
同學們,在《地震中的父與子》中,我們深深感受到父愛所迸發出來的力量是巨大的。今天就讓我們一起走進梁曉生的《慈母情深》(板書)。
1、感悟“慈母”
2、感悟“深”
二、檢查預習,整體感知
1、自由朗讀,把生字詞讀通讀順。
2、根據課文內容填空。
我一直想買一本《青年近衛軍》,想的(失魂落魄)。于是,我來到母親工作的地方,那里的噪音(震耳欲聾),我看到母親極其瘦弱的脊背彎曲著。當知道我是來要錢買書,母親用(龜裂)的手將錢塞在我的手里,立刻又陷入了(忙碌)。我鼻子一酸,(攥)著錢跑了出去。
3、理解“失魂落魄、震耳欲聾、龜裂”
三、研讀課文,細品詞句
1、劃出最讓你感動的句子,好好讀讀,用心體會在旁邊做上批注。(寫下自己的感受)
2、品讀詞句,交流感受
“背直起來了,我的母親。轉過身來了,我的母親。褐色的口罩上方,一對眼神疲憊的眼睛吃驚地望著我,我的母親……”
A、讀這句話時你的心情是怎樣的?
B、誰能發現這句話的特別之處?(把“我的母親”放在后面)
C、師范讀句子,學生閉上眼睛,用心靈想象:
你看到了一個怎樣的背?我記憶中母親的背是怎樣的`?
你看到一張怎樣的臉?記憶中母親的臉曾經是怎樣的?
你看到一雙怎樣的眼睛?記憶中母親的眼睛是怎樣的?
D、母親堅挺的背,光潔的臉,明亮有神的眼睛到哪去了?作者吃驚極了!讓我們帶著困惑和驚訝來讀這句話。老師讀三個“我的母親”,同學們讀剩下的。
E、現在你知道是什么改變了母親的容顏嗎?如果此刻你是梁曉聲,看到這樣的母親,你心里是怎樣的感受?把你的感受讀出來。
F、在那一刻,母親那瘦弱的的身影永遠銘刻在我的心中!(板書:瘦弱)讓我們再一次深情的呼喚母親。齊讀。
“母親說完,立刻又坐了下去,立刻又彎曲了背,立刻又將頭俯在縫紉機板上了,立刻又陷入了忙碌……”
A、如果說前面是一組慢鏡頭,那么這一句又是什么鏡頭呢?
B、你是從哪里感受到的?(立刻)
C、你能把這種感覺讀出來嗎?
D、交流:能否用其他的詞來代替“立刻”?
E、指導朗讀,體會母親的工作的忙碌和辛苦。(板書:辛苦)
母親卻已將錢塞在我的手心里了,大聲對那個女人說:“我挺高興他愛看書的!”
A、這句話中那個字給你的感觸最深?(板書:塞)
B、這是一個怎樣的動作?這動作里包含著什么?(愛、期盼、)
C、把這些帶上讀一讀這句話。
D、想想母親掙錢的畫面,再想想母親給錢的畫面,你一定感受到了。(讀課題----慈母情深)
四、拓展想象,升華詞句
在那個時刻,“我鼻子一酸,攥著錢跑出去了-----”從文中的省略號中可感受到我當時內心一定感慨萬千,思緒萬千,有許許多多的話要對母親說,同學們,請拿出筆,代替作者寫下他想對母親說的話。
小學語文教學設計8
一、復習鞏固
1、小朋友,你們喜歡玩游戲嗎?
今天我們一起來玩一個接龍的游戲,就是老師說“鮮紅的”,小朋友接著往下說“鮮紅的”什么,明白嗎?
2、游戲
大聲地(讀書、發言) * 我希望你們在今天的課上能大聲地發言。
飽滿的(精神 ) * 你的精神現在就很飽滿,大家的精神都很飽滿。
認真地(聽講 ) * 對了,課上咱們得認真地聽講。
快樂地(活動、玩耍) * 今天我們不僅得認真聽,還要快樂地玩起來。
3、接下來的接龍老師有一個要求:接龍的詞語要是我們昨天學的課文中的,如果大家接得好,接得棒,這些詞語就能講故事啦!你們信不信?
4、游戲:逐個出示
有力的 翅膀 * 誰有呀?
自由地 飛翔 * 誰能呀?
沉重的 獎杯 * 誰的?
堅硬的 外殼 * 又是誰有呀?
慢慢地 爬行 * 誰呀?
5、接得真棒!瞧,這些詞語開始講故事啦!(出示圖片:從前的蝸牛、現在的蝸牛)
6、你能根據這兩幅圖,和這幾個詞,說說,它們講了一個什么故事嗎?
7、指名復述課文。
8、聽了故事,誰來說說,是誰讓小蝸牛大變樣的?(出示:獎杯)
9、獎杯怎么讓蝸牛大變樣的呢?今天這節課我們繼續學習第七課《蝸牛的獎杯》。(出示課題)
二、學習課文
師:今天我們要來讀好課文,今天讀的要求和昨天不一樣,不但要弄清昨天小朋友們提出的問題,還要讀得有感情。
一、學習一、二自然段。
1、學生輕聲讀1、2自然段,邊讀邊想:從這兩段中你知道了什么?(提醒學生讀書的握書姿勢)
生匯報:這件事情發生在很久很久以前。蝸牛從前長翅膀,能自由飛翔。
2、引導:誰能讀出時間的'長來?(指名讀。指導抓住“很久很久以前”)
誰再來試試讀出蝸牛快樂、自由飛翔的感覺?( 指名讀。指導學生總結,抓住“有力”。)
全班齊讀第一段。
3、師:讀了第二自然段又知道了什么?(飛得快)
師:哪些語句告訴我們蝸牛飛得很快?(出示第二段)
(遙遙領先、甩下)
瞧,這就是當時的比賽現場,有蜜蜂,有蝴蝶,有蜻蜓,還有誰?(板貼圖片:蜜蜂、蝴蝶、蜻蜓)
小蝸牛在哪兒?誰來貼一貼?
(1) x
x x
*
為什么不貼在這兒?(理解:所有)
對呀,沒有人比它飛得更快了。
(2) x
x x
*
為什么 貼這兒呢?(理解:遙遙領先)
是呀,它飛得不僅比它們快,而且快多了。(出示:遙遙領先)
(3)還有哪個詞也說蝸牛飛得很快很快?(理解:甩下)
瞧,它飛得多快呀,把對手遠遠得甩在了后面。
4、誰來讀讀這一小節?
指名讀,點評。還有誰愿意挑戰她?齊讀。
(二)學習第三自然段。
1、從這次比賽看來,蜻蜓、蜜蜂、蝴蝶等等,它們遠遠不是蝸牛的對手。
小朋友,如果你是這只輕松得了冠軍的小蝸牛,你最想干什么?
小朋友是這樣想的,課文中的小蝸牛最想干什么呢?自己讀讀課文第三小節。
2、指名讀。(出示:第三小節)
誰能在課文中找一個詞語來形容一下這時候的小蝸牛?(出示:得意洋洋)指名讀,表演,齊讀。
3、思維拓展練習。
師:假如你是蝴蝶、蜻蜓、蜜蜂,當你看到蝸牛背著獎杯到處走的時候,你會對那只小蝸牛說些什么。
指名學生回答。
小蝸牛,天已經晚了,你快放下你的獎杯吧!
5、就這樣,小蝸牛白天背,晚上背,成天都在背獎杯,它真恨不得讓所有的人都知道它是一個飛行冠軍,它真恨不得每時每刻都和獎杯在一起!
6、小朋友,小蝸牛的身體是那樣的柔軟,那樣的小,可是這只獎杯卻——(出示:很大很重)
有多大?用手比劃比劃。這么大,這么大,甚至更大!
有多重?背在背上什么感覺?誰來做個動作。我們一起來背背,哎喲,哎喲,真重呀!
7、背上它,小蝸牛還飛得起來嗎?那它為什么不放下來呢?(指名學生回答:不放下,要是被別人偷去了可怎么辦啊!)
師:在這里有段話請大家看一看。
出示句子:它成天把獎杯背在身上,唯恐別人不知道它是飛行冠軍。到了晚上,蝸牛就睡在獎杯里,生怕被別人偷了去。
加劃線的詞是什么意思?能調換嗎?
(唯恐是“只擔心”。生怕是“特別擔心”。)
師:“別人不知道它是飛行冠軍”和“獎杯被人偷了去”這兩件事哪件事比較嚴重?需要特別的擔心?
所以這里不能調換。
師:誰能讀出蝸牛這種害怕的心理?
指名讀。
(三)精讀第四小節
1、就這樣,小蝸牛背著它的獎杯,背了一天,兩天?一個月,兩個月?一年,兩年?背了多久?哪個詞告訴我們的?(出示:天長日久)指名讀。
2、這回,小蝸牛終于可以每時每刻都和它的獎杯在一起了,它一定樂壞了,是不是?為什么?自己讀讀第四小節。(出示:第四小節)
3、它為什么不高興?
(1)翅膀怎么不見了?上哪兒去了?
噢,我明白了,很長時間不用翅膀,翅膀就越變越小,最后沒有了,翅膀——(出示:退化)。
(2)可是,沒有翅膀還有獎杯呀,每天睡在里面,多舒服呀!
怎么不舒服了?你怎么知道的?
(3)讀讀這個詞(出示:勉強)你知道這個詞語是什么意思嗎?
4、小朋友,想一想,這回蝸牛的心情又會怎樣?還那樣得意嗎?
5、誰來讀?齊讀。
師:看著飛不上天的蝸牛,你要對它說什么?(學生先試說:告訴同桌。)
討論。
三、拓展延伸
前幾天,蜻蜓、蝴蝶、蜜蜂……又舉行了一次飛行比賽,小蝸牛背著它的獎杯也去觀看了。這次是小蝴蝶得了冠軍,小蝸牛看著高高站在領獎臺上的小蝴蝶,再看看自己背上的獎杯,小蝸牛想起了很多往事,也有很多話想對小蝴蝶說。假如你是那只小蝸牛,你會對小蝴蝶說些什么呢?請你把它寫下來。
小學語文教學設計9
教學目標:
1、學會六個生字,會認三個生字。能正確讀寫“聰慧、詣、乃至、禽”等詞語。
2、流利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3、能根據注釋了解詞句,了解課文內容,體會故事中孩子應對的巧妙,感受語言的魅力。
教學重點:
能根據注釋了解詞句,了解課文內容。
教學難點:
體會故事中孩子應對的巧妙,感受語言的魅力。
教學時間:
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
1、這節課我們要學習的課文,題目叫《楊氏之子》。(生:齊讀課題。)
2、課前大家預習了課文,你覺得這篇課文和咱們平時讀的課文有什么不同?
3、解題。
嘗試斷句,初步感知文言文。
1、自由練讀課文,要求把課文讀通,字音讀準。
2、檢查課文的.生字。(出示:生字)指名讀
3、認識了生字,誰愿意來試著讀讀課文?要求,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4、我們在讀文言文時,不光要讀得字正腔圓,還得要做到停頓得當。(師范讀)你也能像我這樣把課文讀流利嗎?
生:練讀。
師:抽讀。2——3名(男女生各讀一遍)
三、借助注釋,疏通文意。
1、讀了課文,你有不理解的句子嗎?
2、學生質疑。
3、相機指導理解不懂句子的意思。
4、用自己的話把這個故事將給我們大家聽聽。(2——3人講)
四、深究文本,感悟語言巧妙。
1、讀懂了課文的內容,楊氏之子給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2、生,甚聰慧。
3、甚聰慧的意思是說非常的聰明,課文中的哪些地方你看出他的聰慧?
4、交流相關的句子。
5、為設果,果有楊梅。(反應快)
6、“未聞孔雀是夫子家禽。”從應聲答曰看出反應快。說明小孩聰明。
7、從小孩的回答中感受到他聰明。(出示對話)
8、這小兒的回答妙在何處?他聽懂了孔君平的話,順著他的話反駁,正是聰明。
9、再細細地品味一下這句話,(出示:“未聞孔雀是夫子家禽。”)它還妙在何處?(如學生答不出引導:為何不說:“孔雀是夫子家禽。”)
10、我們不妨先讀讀。“未聞”什么意思?你體會到什么?
11、這樣更委婉,更機智,既顯得有禮貌,又讓孔君平無言以對。
12、同樣的意思,不同的語言表達方式,效果也就截然不同。一句“未聞孔雀是夫子家禽。”既不動聲色地反駁了對方,又不讓對方難堪,是不是很會說話呀!
13、再讀一讀這段對話,你還體會到什么?(用否定的形式來回答,妙。)感受楊家小孩語言的魅力。
14、如此聰慧可愛的小孩愿意把它記在心中嗎?一起讀一讀課文。愿意把它背下來嗎?
五、 總結延伸
1、多有意思的文言文,短短的五句話,55個字,讓我們感受到了文言文的語言特點,言簡意賅。多么機智巧妙的回答,讓我們感受到了語言的魅力。《世說新語》還有許多這樣的故事,可以去讀一讀,看一看。
板書:10、楊氏之子
甚聰慧
為設果楊梅君家果
應聲答曰孔雀夫子家禽
小學語文教學設計10
〔解題〕
《暮江吟》是白居易“雜律詩”中的一首,大約寫于長慶二年(822年)白居易赴杭州任刺史的途中。當時朝政昏暗,牛李黨爭激烈,詩人諳盡朝官的滋味,自求外任。這年7月,白居易自中書舍人除杭州刺史。10月1日到杭州。
《暮江吟》通過對黃昏時分江面特有的瑰麗風光的描寫,從側面反映詩人離開昏暗的朝廷以后輕松愉快的心情。
〔結構分析〕
詩人是選取紅日西沉到新月東升這一時段中的兩組景物進行了描寫。
第一組景物(前兩句),夕陽落照中的江水。江面呈現的兩種顏色,細波粼粼、光色凝重。
第二組(后兩句),寫新月初升的夜景。詩人通過對“露”和“月”視覺形象的描寫,創造出了一種和諧、寧靜的意境。
〔語意理解〕
“一道殘陽鋪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紅。”
“殘陽”快要落山的.太陽。“鋪”陽光貼著江面,平展延伸。“瑟瑟”,形容江水背陰處有如青綠的玉。這兩句的意思是:夕陽沿地平線平鋪江水中,江水一半鮮明,一半陰暗,一半紅光閃耀,金波粼粼,一半呈現碧綠,有如青玉。
“可憐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可憐”,可愛。“九月初三夜”,即夏歷初三新月如鉤。“真珠”,即珍珠。“弓”,彎弓。這兩句的意思是:可愛的九月初三的夜晚,江邊的草地上掛滿晶瑩的露珠,多么像鑲嵌在上面的粒粒珍珠;抬頭看,一彎新月初升,如同在碧綠的天幕上懸掛一張精巧的弓。
〔寫作特點〕
1.抓一時一物,表濃重情思。
白居易擅長寄情于物,常常在詩中通過一時一物,在一笑一吟中自然、率直地表達內心深處的情思。寫本詩時,作者正因不滿朝廷的昏暗與各派斗爭而舍朝官求外任,心緒本來愁憤交織,但見到暮江美景又將愁憤一掃而光,涌起喜悅與熱愛。于是,詩人將新的情思寄托于暮江美景與月夜美景,字里行間洋溢著輕松愉快。
2.工致入畫的技巧。
明人楊慎評《暮江吟》說:“詩有豐韻,言殘陽鋪水,半江之碧如瑟瑟之色,半江紅日所映也。可謂工致入畫。”盛贊白居易在本詩中寫景的功力。比如,本是殘陽照江面,不說“照”,卻說“鋪”,是因為殘陽而近地平線,是貼著地面照過來的,確像“鋪”在江上,多么形象!用“鋪”顯得平緩,寫出秋天夕陽的柔和,給人親切、安閑之感。面對九月初三夜晚之景,巧設比喻:把新月比作小巧的彎弓;把岸上凝露,比為閃閃發光的珍珠。再加上暮江、月夜等景色,巧妙地營造了一種恬靜、秀美的氛圍。
教學建議
〔教學目標〕
1.體會詩人在詩中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三首古詩,并能背誦。
3.認識課后兩個生字。
〔教學重點、難點〕
體會作者借寫景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教學準備〕
掛圖或多媒體課件。
〔教學時間〕
建議本課教學1課時。
〔操作要點〕
1.讀書指導。
本課閱讀要以感情朗讀和欣賞為主。
⑴要引導學生讀出詩的韻味。教師要結合時代背景,借助多媒體課件和生動的語言,使學生進入詩的意境之中,反復地讀,在讀中感悟詩中所表達的情感。
⑵教師適當抓住重點詩句進行引導,使學生通過佳句體會詩人的情感。
⑶要引導學生反復讀描寫景物的詩句,體會作者借景抒情的寫法。
2.積累內化。
背誦三首古詩。
3.識字寫字。
學生認識“曠、瑟”兩個字。可以先在詩文中認識,然后單獨拿出來,讀音組詞。
4.練習。
⑴遷移練習:在三首詩中任選一首講一講詩中描寫的情境。
⑵實踐活動:閱讀一些描寫日月的古詩閱讀欣賞。
資料
〔王維(701—761)〕字摩詰,唐朝杰出山水田園詩人,畫家。后人評論他“詩中有畫,畫中有詩”。
〔孟浩然〕山水田園詩人,與王維齊名。
〔白居易〕字樂天,號香山居士,唐朝著名的詩人,繼杜甫之后又一位現實主義詩人。
小學語文教學設計11
一、課前導入
1.課前拍手小游戲。
2.談話導入:同學們以前讀過《三字經》嗎?有誰會背呢?(指名背誦)她背得真好,太厲害了!《三字經》是我們的國學經典之一,今天我們要學習的第8課就是從《三字經》里選出的兩節內容。請大家翻開課本!(板書課題)
二、初讀課文
1.師出示PPT,指名大聲朗讀PPT上的自讀要求。
“大家都聽清要求了吧?下面大家就開始自由朗讀吧!”
2.指一名學生說說課文一共有幾句話。
“這位同學說得很對,課文共有4句話,大家請看白板。第三句在這兒是個問號,表示這一句是個?(生答:問句)那課文有幾節呢?”再指一名學生回答。“非常正確,兩節。請問你是怎么分出來的呢?”(生答)
師總結評價:“你真是愛觀察的小朋友,請坐!大家仔細看,第一句和第二句緊緊地挨在一起,第三句和第四句也緊緊地挨在一起,但是第二句和第三句的中間卻?(生答)沒錯,這就是空排的格式。就像自然段前面會空兩格一樣,詩歌每一節的前面就會空排,大家明白了嗎?”
3.指名分別朗讀四句話。(強調要讀準字音,聲音洪亮)
4.男女生配合讀文。
師:“以上幾位同學一個比一個讀得認真,大家肯定也都想讀一讀了。下面請咱們班的男生和女生比賽讀,看哪一隊的聲音最響亮,字音最標準!”
5.拍手合作朗讀。師引導學生同桌之間拍手讀,再指名一組站起來表演讀。
三、品讀課文
1.師引導:“同學們對課文內容很熟悉了,也會讀了,那你們知道我們為什么要學習《三字經》里的內容嗎?”指名回答,師引導小結:“因為《三字經》這樣的國學經典呀,里面都藏著很多大道理哦,下面我們就去看看課文里有什么道理等我們去發現吧!”
2.指名讀第一句,并解釋“人之初,性本善”的意思。師評價:“初”就是指人剛出生的時候,他回答的很不錯。
3.課件出示《孟母三遷》,師解釋題目意思并加以提問:“下面老師想和大家一塊兒看一下這個故事,但是老師有兩個小問題。請同學們聽好:①孟子的母親為什么要搬家?②孟子的母親認為搬到那里住是的呢?為什么?請同學們帶著這兩個問題仔細看視頻。”
4.指名回答第①個問題。師評:“你真是既會看又會聽的好孩子!孟子的媽媽因為想給孩子一個好的環境,所以搬了家。那她覺得哪兒最適合孟子居住呢?”再指名回答第②個問題。師評:“對,你很會思考。孟子的媽媽也是認為住在學
校附近對孟子,所以一直定居在這里。那同學們,你們也和孟子差不多大,誰來說一說,你們現在最應該做的是什么?”指名回答,師加以引導:“是的,好好學習才是我們應該做的。我們現在就是在孟子媽媽和你們媽媽認為的的環境里,既然坐在學校里,就要好好學習。如果不好好學習,大家的性格就會變得越來越不一樣,差別就會很大了。這就是“性相近,習相遠”的意思了。”
5.師:“那“茍不教,性乃遷”是什么意思呢?這里的“茍”指的是小狗嗎?”(生答:不是)師出示課件,再引導:“這里的“茍”指的是如果,“遷”是改變、變化的意思。那誰能來說一說這句“茍不教,性乃遷”的意思?”師指名回答,再相機評價,再全班齊讀句意。
6.講解“教之道,貴以專”。師引導:“如果人沒有受到良好的'教育,性格就會發生改變。所以大家一定要好好學習。“教之道,貴以專”就是說老師教育你們的時候,最重要的就是專心。你們讀書、學習要和老師教育你們一樣認真才行啊!”
7.課件出示“子不學,非所宜,幼不學,老何為”并加以講解。師先解釋“非、宜”的意思,然后指名說說這句話的全意,再用課件出示句意并分男女生讀句子及句意。接著提問:“這一句中有一對反義詞,誰能用火眼金睛將它們找出來?”(生答:幼、老)師評價再提問:“那幼、老二字在這里是什么意思呢?”(生答)師解釋“何為”的意思并利用課件出示
字義。指名說說句意,然后利用課件出示句意,再讓男女生分別讀句子和句意。
8.講解最后一句。首先課件出示句子,師指導學生看圖并提問:“這兩塊玉石,大家喜歡第一塊還是第二塊?”(生答)師再順勢提問:“為什么你喜歡第二塊?”師指名回答再小結:“對啊,我們都喜歡這塊精美的玉佩,但是大家知道嗎,它一開始就是這一塊普普通通的玉石,但是經過打磨、雕琢以后,它就成了這一塊精美的玉器。所以玉石如果沒有經過這么認真地雕琢,那它就不能成為精美的器物了。那我們人呢?人不學會怎么樣?哪位同學來解釋一下“人不學,不知義”這一句的意思?”指名說,師再小結。“那誰能站起來說一說,學了這篇課文,你明白了什么道理呢?”指名回答,相機板書:好好學習。
9.師配樂朗誦古詩。師:“同學們,老師已經會背誦這篇課文了,請大家聽老師背一遍好嗎?”師背誦,再讓學生跟著音樂背誦。“老師覺得配上音樂以后,課文讀起來都變得很好聽了,同學們想不想試著背誦一次?”學生背誦以后,師評價:“大家的聲音真動聽,配上音樂以后更加美妙了,老師忍不住給你們兩個大拇指,你們也給自己一點掌聲吧!”
四、指導書寫
1.PPT出示書寫的規范姿勢圖并提醒:“坐要坐直,頭要擺正,手腳放平。”
2.課件出示生字“相”,請學生試著講一講生字的結構、讀音及組詞。師:“請大家仔細觀察“相”字,觀察好以后,老師會請一個同學為大家講一講這個字!”學生觀察。師指名說說生字的讀音、結構、偏旁、組詞。學生說后,師再提問:“這位小老師講的頭頭是道,大家表揚他!還有沒有小老師來提醒一下同學們,寫這個字時要注意什么?”指名回答,師評價:“你的小眼睛真亮,觀察得非常仔細哦!老師就喜歡你這樣認真的小朋友!”
3.課件出示生字的拼音和組詞,師范寫生字并及時指導。板書“相”字,師:“寫這個“相”字時,左邊的“木”要比右邊的“目”長,起筆要稍微高一些,右邊的“目”起筆豎畫是和“木”字旁的橫畫一樣高的,里面是兩橫,不要寫成“日”了喲!”
4.學生在田字格本上練寫,師巡視指導。投影展示學生作業并讓學生自行評價,師再總結。
小學語文教學設計12
【設計理念】
搭建溝通平臺,引導同學在互動中總結方法;鼓舞課外閱讀,引導同學在大量語文閱讀實踐中感悟“基本的說明方法”,達到學以致用的目的。
【教學目標】
1、學習用表格的方式做單元小結。
2、推舉好書《森林報》,培育同學課外書的愛好。
【課前預備】
同學預備一張白紙,學習列表格。鼓舞同學上網閱讀或進書店購買《森林報》等科普名著,并把自己寵愛的科普讀物帶來與同學共享。
【教學重點】
用表格式總結基本的說明方法。
【教學難點】
在課外閱讀中感悟基本的說明方法。
【課時支配】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溝通平臺、日積月累
一、談話導入,自行填寫
1、本單元我們學習了一組說明性文章,你肯定增長了不少學問,和同學們一起溝通一下這方面的收獲吧!這一單元我們主要學習了一些說明的方法,你能填寫一下這張表格嗎?(課文中涉及到的盡可能都填上。)除了這四種方法,還有沒有其他好的說明方法?試著填一填:
說明的方法
課文中的例子舉例子用數字做比較打比方
2、小組合作,全班溝通:
老師要將教學的重點放在總結說明文的說明方法上,在同學溝通完上面的表格之后,再組織同學進行系統整理,根據書上供應的表格形式自己制表填寫。
采納小組合作、全班溝通的方式,讓同學把自己的.收獲進行發布,使同學的認知得以強化,思維得以進展。
二、閱讀小詩,感悟特點
1、讀讀日積月累中的《四時之風》這首小詩,不熟悉的字,不理解的詞查查字典。
2、這首小詩向我們呈現了怎樣的畫面?和你的同桌說說。
(老師相機指導,同學只要能也許知道詩句的意思即可。)
3、四時之風各有什么特點?
4、你還知道描寫四季的諺語和詩歌嗎?向大家推舉推舉。
5、練習朗讀,并熟讀成誦。
其次課時
課外書屋
一、默讀“課外書屋”的介紹,明確閱讀要求
推舉閱讀,溝通共享:
1、你喜愛《森林報》嗎?選擇你印象最深的章節介紹給同學聽。說說是怎樣把它寫得形象生動的。
2、除了《森林報》,你還閱讀了哪些科普文章?談談你的讀書收獲。
二、建立班級科普讀書角,開展科普閱讀活動
1、向同學推舉類似的科普性、說明性讀物,引導同學到網上去搜尋,讓同學去閱讀,并利用特地時間組織同學進行閱讀溝通,使同學進一步豐富相關學問,了解如何觀看、探究、說明事物的特性。
2、建立一個科普讀物圖書角,舉辦課外閱讀活動,在閱讀實踐中感悟基本的說明方法。
為同學的科普閱讀創設條件,提高同學閱讀的樂觀性,使同學在活動中學習,有意義、有樂趣地學習。
小學語文教學設計13
教學目標:
1、學習本課生字,會讀會認15個。能寫并能運用7個生字。
2、能借助漢語拼音讀準字音,運用已有的經驗記字。
3、能用普通話正確、流利的讀通課文。
4、在學習中感受漢字中部首和字意的一些簡單聯系,感受學以致用的樂趣。
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認字、識字。正確、流利地讀課文并背誦課文。
難點:讓學生體會快樂的含義。培養學生樂觀的生活態度。
教學課時:2課時
第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
1、小朋友,你們喜歡做游戲嗎?喜歡什么樣的游戲?
今天,我們就把課堂當成嬉戲的場所,盡情地玩一玩吧。
2、介紹你們都是怎么玩的。
板書課題《大家都快樂》。(師板書,同時生書空。)
二、認字詞。
感受詞語,分散難點。
折紙船折紙馬踢毽子聽廣播下象棋打乒乓講故事
跳皮筋掰手腕過家家學唱歌丟手絹賽拔河
1、看圖識字。
老師這里有一些圖片,你能猜出他們在玩什么嗎?
這些活動的名稱你們認識嗎?
2、用自己最喜歡的方式記住這些詞語。
(用自己喜歡的動作邊讀邊記住這些字。)
3、不看圖識字。(師抽讀,生抽讀。)
4、重點認識幾個詞。(看課件,認生字,拼拼音。)
三、學習兒歌。
1、(出示課文)老師為大家帶來了一份禮物,小朋友看看,你發現了什么?(剛才學的詞都在兒歌中。)
2、自由朗讀課文,圈出自己還不認識的字,用自己的方式認識它們。
3、用自己的方式讀自己喜歡的小節。(可離開座位找其他的小伙伴讀。)
4、朗讀自己喜歡的小節,說說為什么,并指導朗讀,評讀,要注意讀出快樂的心情。
5、指導學生讀出兒歌中的兒化音。(全班齊讀。)
6、原來快樂就在我們身邊,你有什么新玩法?
小創作:一個人玩,挺快樂,
靜悄悄的,獨自一個。
正好畫圖畫、讀書,
還可以看電視、堆積木。
7、練習表演讀。
一個人讀第一段,二個人讀第二段,三個人讀第三段,全班同學讀第四段。
四、總結。
小朋友,今天我們很快樂的學習了,這節課要結束了,老師送大家兩句話:
如果你是對的,你的世界也是對的;如果你是快樂的,你的世界也是快樂的。
給別人快樂的同時,自己也是快樂的。
同學們,這節課我們就上到這了,祝大家快樂地學習主,快樂地長大,現在,你們就出去快樂地玩吧。
板書設計:
大家都快樂
一個人玩挺快樂
兩個人玩真快樂
三個人玩很快樂
許多人玩更快樂
教學反思:
《大家都快樂》是一篇很輕松愉悅的兒歌,意在培養學生積極樂觀的人生態度,讓學生明白游戲快樂,學習也快樂。如何構建充滿活力的語文課堂,讓學生快樂地學習,從本節課與學生的學習中我悟得了一些道理:
一、快樂識字,輕松學習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語文課程標準》中明確指出,低年級要注意“讓學生喜歡學習漢字,培養學生主動識字的愿望”,逐步形成識字能力,為自主識字、大量閱讀打好基礎。這一理念如清風活水,使課堂煥發了勃勃生機。本節課的設計,導入新課時的“游戲”的情境,讓學生輕輕松松進入到學習中去,增強了教學的形象性和趣味性,滿足了學生的'心理需要。識字目標在活躍的課堂氣氛中得以實現,學生在快樂的游戲,快樂地看圖片中識字,輕松學習。很快地學生就與本節課要求認識的15個認讀字交上了朋友。
二、表情朗讀,快樂體會
“體驗”是開啟文本的金鑰匙。在朗讀教學中,我們往往會誤解讀書僅僅是重復課文的內容,這是錯誤的。朗讀不亞于演員對角色的再創造。在朗讀的過程中體會感情,在評議中尋求答案,用讀來引發學生對文章內容的進一步理解和認識。在本節課中,給學生充分讀書時間,多種朗讀方式相結合,讓學生入情入境。
三、啟發引導,展開想象
想象是創新的翅膀,創造是一種最高的境界。只有密切聯系學生的經驗世界和想象世界,才會培養出學生的創造精神。作為教師,要引導學生用心捕捉生活中的各種現象,把自己頭腦中生活經驗的積淀付諸于文本的理解。在本節課教學中,模仿兒歌形式進行“小創作”,讓學生也來當回小詩人,由課堂延伸到課外,拓寬了教學渠道,使學生樂于接受,樂于交流。
四、自主學習,精心組織
語文課堂提倡“自主學習”。《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中指出:“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與學生積極主動,共同發展……促使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主動地、富有個性地學習。”可見,自主學習必須在教學中正確處理好學生自主參與和教師合理引導的關系。教師要精心組織教學活動,有效引導、積極參與,才會使學生的學習活動取得實效。如本課中讓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一節朗讀”、“選擇伙伴和游戲方式”等都給了學生自主學習的自由空間。
五、快樂學習,貫穿始終
從開頭的游戲導入,到結束時的小結,教師都盡量為學生營造一個輕松愉悅的氣氛,讓學生能在快樂的游戲,輕松的氛圍中學習。
小學語文教學設計14
教學內容:
九年義務教育人教版小學語文第四冊《雷雨》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理解課文內容,知道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景象。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3、培養學生的觀察、想象能力及積累語言、表達語言的能力。
教學重點:
讀懂課文內容。
教學難點:
培養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
教學設計理念:
瑣碎、機械的語言訓練扼殺的是學生學習語文的靈性,因此語文教學的重心應放在創設綜合化的語文實踐活動板塊上,引領學生在具有生活情趣的語文綜合活動中感悟、積累、運用語言,從而提高學生的語言表現力,培養學生的`靈性。
教學設計特色:
在生活化的語文綜合實踐活動中促進學生的整體發展。
教具準備:
投影儀、投影片、錄放機、磁帶。
教學流程及設計意圖::
一、 激趣,激情導入(2’)
1、出示謎面:
① 天上有面鼓,藏在云深處,響時先冒火,聲音震山谷。
② 千根線,萬根線,不粗不細,頂天立地。
2、學生猜后,分先后板書課題:雷雨。
二、 充分朗讀,概述課文(15’)
1、下面請大家聽錄音,看看下雷雨時是怎樣的一番情景。
2、下面我們請一個小朋友來朗讀課文,看看他和我們剛才聽到的誰讀得更好!同時請同學們為自然段編序號。
3、接著,我們再請大家想想哪些自然段寫的是雷雨前的景色?哪些自然段寫的是雷雨中的景色?哪些自然段寫的是雷雨后的景色?
教師隨即板書: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
4、分組賽讀雷雨前、中、后各自的景色。
三、 創設情境,運用實踐。(20’)
1、下面請大家想想: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課文里寫了哪些景物及自然現象?請讀讀課文,用“——”畫出來。請個別同學回答,并板書。
2、創設說話情境:出示投影片(雷雨圖)
① 引讀:嘩—,—,雨—,雨——,往窗外望去——,——,都看清了。
② 質疑:同學在平時的生活中遇見過這樣的雷雨嗎?能用幾句話向大家簡單地說說當時的情景嗎?下面我們請大家試試看。然后教師歸納:
夏天,天氣又悶又熱,天空中黑沉沉的,忽然電閃雷鳴,刮起了大風,樹兒被刮得東倒西歪,嘩 嘩 嘩 ,傾盆大雨龐然下起來了。不一會兒,雨停了,天邊出現了一道美麗的彩虹,空氣清新,舒服極了。
③ 出示句子:雨越下越大。房子,樹枝看不清了。漸漸地,漸漸地,雷聲小了,雨聲也小了。
讓學生領會:“漸漸”在此處就是由大到小的變化,它所反映的是一種變化過程,可出示練習添加“漸漸”這個詞,既可添在前,也可添在中間,看誰想得快,添得準。
出示投影片:①我長高了。②四周安靜下來。③運動員們加快了速度。④我懂得了愛是偉大的、無私的。
3、雨停了,大地間又出現了怎樣一幅畫面呢?
出示投影片(雷雨后圖):
① 引讀:雨_____了,太陽_______了。一條_____掛在______。蟬____了。蜘蛛______。池塘里的_____,青蛙_____。
② 出示投影片,______的雨終于停了。______的太陽公公又出現在
_____。一條_____的彩虹____掛在____的天空。蟬______叫著,好像在感謝這場雷雨似的。______的蜘蛛又坐在______網上。池塘里的水滿了,青蛙也______地叫起來了,為這雨后的美麗景色增添了無限生趣,人們呼吸著這______的空氣,聽著這______的聲音,心里____極了。
四、 感情誦讀,設計練習(3’)
1、根據板書,齊背課文。
2、你們認為課文學到這里,還應該做哪些練習?可讓學生運用朗讀、背誦,繪畫,唱歌,跳舞等不同的方式來表示自己的理解和感悟。
師:我們可以通過唱歌或者畫畫的方式表現出來,比如說“唱歌”吧。當然
我們還可以得用課余時間去研究雷雨形成的科學原理及彩虹是怎樣形成的等等。(可查閱資料,詢問老師解決)。
附板書設計:
雷 雨
雷雨前:烏云 葉子 蟬 大風 樹枝 蜘蛛 閃電 雷聲
雷雨中:下雨 雨大 雨小 樹 房子
雷雨后:太陽 彩虹 蟬 蜘蛛 池塘 青蛙
小學語文教學設計15
一、教學目標
1.認識并會寫生字詞,理解詩文含義,能夠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了解詩人王建的生平經歷。
2.通過合作探究、以讀促悟的過程,學生能夠理解直接抒情這一抒情方式,學習并掌握擬人修辭手法在詩文中的運用。
3.體會意境的描摹,感受詩人王建的秋思懷人之感。
二、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理解直接抒情這一抒情方式,學習并掌握擬人的修辭手法。
教學難點:感受詩人王建的秋思懷人之感。
三、教學方法
討論法;朗讀感悟法;談話法。
四、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通過溫故知新法進行導入:李白《靜夜思》。對話同學:同學們,我們曾經學過李白的《靜夜思》,這首詩通過寫詩人在夜晚望月,從而表達了詩人對家鄉的無盡思念。今天我們再來走進一個被皎皎月光籠罩的世界,走進詩人王建的內心。(板書:十五夜望月)
(二)初讀課文,感知詩歌情感基調
1.學生根據預習,自讀課文,教師講解字詞含義(十五夜:農歷八月十五中秋節的夜晚;中庭:即庭中,庭院中;地白:月光照在庭院地上的樣子;鴉:鴉雀;冷露:秋天的露水;盡:都;秋思:秋天的情思,這里指懷人的思緒;落:在,到。)師生共同翻譯本詩。
2.學生大聲讀詩文,注意朗讀的快慢、停頓、語調、輕重音等朗讀問題。
3.讀詩文同時思考,詩中景色是通過哪個字描繪出來的?
明確:詩人在中秋節的夜晚望月,由“望”字引出對夜晚景色的描寫。
(三)品析語句,合作交流。
1.學生默讀詩文,思考:詩人一“望”都“望”到了什么?
明確:詩人先是望到庭院中地面潔白的樣子,通過“地白”二字可以看出月光的透明、如水、清冷,描繪了一幅非常靜謐、柔和的畫面。(板書:地白)
2.除了潔白如水的月亮,詩人還望到了什么?
明確:詩人還望到了鴉雀棲息在樹枝上。這樣的景象既是望到的,更像是詩人聽到的,運用簡潔、明白的語言進行描寫,能夠讓讀者全面感知到詩人所處的環境。(板書:樹棲鴉)
3.學生齊聲讀,思考:從“冷露無聲濕桂花”中可以看到什么景象?
明確:在夜深露重之時,詩人看到了濕潤的桂花,通過“濕桂花”的描寫,可以看出露水停在桂花中已經很久,同時也說明了露水的輕盈之態,從而描繪了這樣一個美妙的'意境。(板書:濕桂花)
4.小組討論,探究:“不知秋思落誰家”中的“落”字換成“到”好不好,為什么?
明確:“落”有“到、在”的意思,用“落”字更能表現出秋思的動態感,且運用了擬人的修辭手法,將“秋思”擬人化,化無形為有形,使表述更加新穎生動。(板書:秋思)
5.學生配樂朗讀,思考:詩人望月,望到了如水的月光,望到了無聲的冷露,望到了飄逸的桂花,從這一“望”字,你讀出了什么情感呢?詩人又是通過什么方式來抒情的?
明確:從景物的描寫、意境的描摹,可以讀出詩人運用直接抒情的抒情方式,表達了自身含蓄的秋思,思念親人的孤寂之情。(板書:直接抒情)
(四)拓展延伸,小結作業
1.運用多媒體呈現王建的《雨過山村》,引導學生思考:本詩描寫了什么景色?
明確:這首詩描寫雨、雞鳴、綠竹、小溪、板橋、梔子花等景色,描摹了一個山村生活的景象。
2.師生共同總結,通過本詩的學習,感受到了詩人王建通過描摹在中秋節的月夜“望”到的景色,運用擬人的修辭手法描繪景象,運用直接抒情的抒情方式表達作者的秋思之情。
3.背誦本詩;課下搜集描寫中秋節的詩詞還有什么,選擇自己喜歡的抄寫下來,下節課共同分享。
五、板書設計
【小學語文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小學語文的教學設計02-27
小學語文趣味教學設計02-21
小學語文板書教學設計02-18
小學語文《影子》教學設計03-05
小學語文窮人教學設計02-27
小學語文優秀教學設計03-02
小學語文雷雨教學設計04-14
小學語文教學設計09-23
小學語文《守株待兔》教學設計12-22
小學語文《詠柳》教學設計0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