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猴子下山》教學設計15篇(合集)
作為一位不辭辛勞的人民教師,常常需要準備教學設計,借助教學設計可以更大幅度地提高學生各方面的能力,從而使學生獲得良好的發展。一份好的教學設計是什么樣子的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小猴子下山》教學設計,歡迎閱讀與收藏。
《小猴子下山》教學設計1
一、導入:
同學們你們喜歡小猴子嗎?那你們知道小猴子住在什么地方嗎?
老師來告訴你們小猴子真正的家在山上。有一天,小孩子想下山玩玩,它下山以后發生了什么事呢?你們想聽嗎?好這節課,我們就來學習第13課《小猴子下山》。
二、新課:
1、請同學們把課本翻到第53頁,老師開始朗讀課文。學生們開始思考:這篇課文的中心主題是什么?。
2、學生自由朗讀課文,畫出生字,標出自然段。
3、指名認讀生字。開火車讀生字卡片。
4、分段指名朗讀課文,糾正生字的讀音。
三、分段學習
1、學習第一自然段
①、小猴子下山來到了什么地方?看到什么?心情怎樣?它是怎么做的?
②、用動作演示“掰、扛、扔、捧、摘”這些動作。
③、為什么要掰玉米?又為什么要扛著走?
④、這一段中哪些詞應該重讀,畫出應該重讀的詞語,自己試著讀讀看。邊讀邊用動作表演出。在這段文字中,需要重讀的詞語有:哪些、畫出、自己、試著、邊、讀、動作、表演出。請畫出上述詞語,并嘗試讀出它們時邊做相應的動作,以增加表現力。
2、想一想老師剛才提出了哪些問題?
學生自學課文的2、3、4自然段。
出示學習向導,指名向導。學習向導:
1、讀一讀:小猴子來到什么地方?看到什么?心情怎樣?
2、讓我們一起探討一下:小猴子是如何做事的呢?你認為哪些詞應該重讀?請標注出重讀的詞。
3、演一演:請你邊有感情的'朗讀邊表演這一段
課文。
①、可以根據個人愛好選擇學習的內容,不論是個人自學還是小組討論學習都可以。
②、學生匯報學習結果。
3、讓我們一起學習課文的第五自然段,仔細閱讀并思考一下。小猴子下山后,看見了許多誘人的東西,然而最終卻空手返回。你曾想過為什么會這樣嗎?
4、填空練習。(出示投影)填空后任選括號里的一個詞語說一句話。
5、指1、2名學生看投影復述課文內容。
6、在日常生活中,是否有像小猴子一樣的行為呢?這個問題是要聯系學生實際進行思考。
7、表演課文內容。
8、小猴子失落地空手回到家中,略顯沮喪地坐在樹枝上。它開始思考著自己剛經歷的失敗,心里充滿了疑問和迷茫。“為什么我總是無法找到足夠多的食物呢?難道我真的是一個笨猴子嗎?”小猴子自責地低聲嘀咕道。就在此時,猴媽媽注意到了小猴子的情緒波動,溫柔地走到了他身旁。“親愛的孩子,你回來了。”猴媽媽關切地說道,“我看得出你有些失望,發生了什么事情呢?”小猴子抬起頭,眼含淚水地望著猴媽媽,“媽媽,我今天再次空手而歸,我覺得自己好像一無是處。我不知道該怎么辦。”猴媽媽輕輕拍了拍小猴子的肩膀,溫暖地說道:“孩子,別對自己那么苛求。每個人都會經歷失敗和挫折,這是成長過程中的一部分。重要的是你從中汲取教訓,并不斷嘗試和努力。記住,我們都是猴子家族的一員,我們相信你有能力成功。”小猴子慢慢地抬起頭,眼神中透露出勇氣和希望。“媽媽,謝謝你的鼓勵。我會繼續努力,在下一次中尋找到自己的收獲!”猴媽媽微笑著點了點頭,“我相信你一定能行,孩子。無論成功與否,我都會一直陪伴在你身邊。”
9、續編課文,編一個《小猴子第二次下山》的故事。下一節課評一評,講一講看誰編得精彩。
四、板書:
13、小猴子下山
玉米地 又大又多 掰 扛
桃樹下 又大又紅 扔 摘 空著手
西瓜地 又大又圓 扔 摘 回家去
往回走 蹦蹦跳跳 扔 追
《小猴子下山》教學設計2
作者:張老師
師:本節課我們將進行圖文閱讀、圖說話,并進行一些簡單的寫作練習。在上一節課,我們已經對課文進行了朗讀和解讀,并進行了兩個造句練習。現在,請大家打開書本,分別讀一遍課文。
(本課一共五段,請五位同學分段讀課文)
讀完課文后,我們要進行一個圖像描述的練習,要求是:認真觀察圖片內容,用腦筋思考,清晰地表達出口,聲音響亮,態度自然,語句流暢通順。
(教師開始放幻燈片,引導學生觀察并進行討論。全班同學輕聲交流,持續時間約為四到五分鐘。)
張老師將圖像與口語相結合,不僅有助于提高口語訓練的效果,還可以促進學生形象思維能力的發展。
師:現在誰來說說第一幅圖和第二幅圖呢
生:有一天,天氣很好,一只頑皮的小猴子下山來,它爬到了一棵松樹上往下望,看見一大片玉米地,玉米結得又大又多,心里非常高興,它連忙從松樹跳了下來,跑到玉米地里,爬到一根玉米桿上,掰了一個最大最大的玉米,扛著往前走。
師:同學說得好不好
生(齊答):好。
師:對,努磐學說得很好,特別是他說小猴子看到又大又多的玉米時,連忙從松樹上跳下來,“連忙”這個詞用得很好。現在誰來說一說第三幅圖呢
給予學生及時評價和鼓勵是激發學生積極性的有效方式。
生:小猴子扛著一個大玉米,高興地往前走著,走著走著,走到一個桃樹園子里,它看到滿樹桃子又紅又大,非常高興,就把玉米一扔,又去摘了兩個桃子,高高興興地捧著往前走。
師:磐學說得多好啊!現在誰來講講第四幅圖呢
生:調皮的小猴子捧著兩個飽滿又紅透的蘋果前行。在一片青藤叢生的果園中,它興奮地把兩個蘋果扔向后方,立刻摘下一個圓潤甜美的葡萄抱在懷里返回。
師:努磐學講得真好,他不僅能用自己的話說,而且還把課文中優美詞語都用上了,這樣很好,誰再說說第五幅圖呢
請發揮你的口語訓練的靈活性,給出回答來提高你的說話能力。鼓勵學生展示他們的口語訓練成果,用自己獨特的`言辭來表達。
生:小猴子抱著一個大西瓜正往回走,走到半路,看見一只小白兔,蹦蹦跳跳,真可愛,(很有表情)就把西瓜一扔,去追小兔。
師:小明的繪畫技巧非常出色,他不僅可以準確地描繪圖像,還能通過表情傳達出深刻的意境。我們都應該向他學習。大家誰來分享一下最后一幅畫的感受呢?
生:小猴子手里拿著一塊香甜的西瓜,忽然看到了小兔在前方跳躍著。小猴子驚喜地扔掉了手中的西瓜,迅速追趕著小兔。他們穿越了一片青翠的樹林,小兔靈巧地躲進了茂密的樹叢中,小猴子只能望空而嘆。他空著手回家的路上,心中充滿了對那塊美味西瓜的遺憾。
師:上面幾位同學的發言都很出色,現在我們請另外幾位同學來連起這幾幅圖的內容。(掛出一個小黑板,上面列有用于口述的詞語)接下來,請有興趣的同學們自愿上臺,用他們對圖像的理解和想法,以及小黑板上的關鍵詞,來給大家講述這些圖的連貫故事。誰先來呢?
在口語訓練的過程中,老師向學生提供了一系列詞匯,不僅能夠引導學生進行創造性的復述,還能夠豐富學生的詞匯量。
師:同學們,這些詞是老師在自習課上教給大家的,這些詞能幫助大家把課文復述得更好。現在誰能看著黑板上的詞語和幻燈上的圖,復述課文。
(全班學生都舉小手爭著要說)
師:(在幻燈上打出第一幅圖)好,努拍閬人鄧怠
生:有一天,陽光明媚,頑皮的小猴子歡快地邁下山來。它攀上了一棵高大的松樹,俯瞰著前方一片玉米田。玉米結實飽滿,數量眾多,小猴子興奮不已。毫不猶豫地從樹上跳下,蹦蹦跳跳地進入玉米地里。很快,它爬上了一根玉米桿,掰下一顆又大又肥的玉米,得意洋洋地扛在手中,向前走去。
(教師打出第二幅圖)
生:頑皮的小猴子拖著一根有點沉重的棍子,冒險地穿越著茂密的叢林。終于,它來到了一個美麗的桃樹林,眼前的場景讓它欣喜若狂:桃子好大、好紅!猴子高興地跳起來,不顧一切地把它肩上的棍子扔到一旁,迫不及待地摘下兩個碩大的桃子,將它們緊緊地抱在懷中,臉上洋溢著滿足和快樂的笑容。
〔始終把看圖與指導說話有機地結合起來,是指導口語訓練的一種途徑。〕
(老師打出第三幅圖)
生:淘氣的小猴子興高采烈地抱著兩個沉甸甸的大桃子往前跑去,一路上歡笑聲不斷。突然,他來到一片廣袤的西瓜地,看見那些又大又圓的西瓜,小猴子忍不住將手中的桃子扔在一旁,迫不及待地沖過去采摘了一顆巨大的西瓜。雖然很費力,但小猴子滿懷喜悅地拎著大西瓜往回走去。
(打出第四幅圖)
生:沒主意的小猴子看見一只蹦蹦跳跳的小白兔,非常高興,就把西瓜往一邊一扔,西瓜也摔開了,就去追小兔,小兔在前面跑,小猴了后面追,追呀,追呀,小兔跑進樹林子不見了,小猴子什么也沒得到,只好空著手哭著回家去。(這位學生說得有感情,聽課老師都發出笑聲)。
〔同學們能連貫地說幾句話到一段話,并且聲音響亮,有感情,說明張老師指導口語訓練方法得當,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教師總結:(略)
《小猴子下山》教學設計3
《小猴子下山》這篇課文,是一篇非常有趣的故事。故事中的小猴子下山后,不僅掰了一個玉米,還發現了桃子、西瓜和兔子。他追逐著每一個新發現,拋棄了之前的東西,結果卻一無所獲。通過這個故事,我們得到了一個深刻的啟示:在做事情時,如果沒有專注和決心,就很容易一事無成。這個故事告訴我們要堅定目標,全力以赴,才能取得成功。
這節課的生字非常獨特,幾乎都是與動作相關的字詞。在教學過程中,我通過將課文和生字結合起來進行教學。我將重點放在了抱、扛、扔、捧、追等字上。
片段能不能知道小猴子下山去干什么啦?怎么辦讀課文。
理解思路:
掰玉米、拾稻穗,撒稻穗采蘋果,捧蘋果,投擲蘋果摘葡萄,抱葡萄,扔葡萄追小兔子。
理解動詞的特點:
(1)質疑不會讀的字。
(2)誰能用上動作,來讀一讀
(3)指生演一演“掰”的動作。
(4)師生合作邊演邊讀。
(5)練習:看老師做動作,你們來說動作,看誰厲害。
這些動作可以換過來說嗎?為什么?說說理由。
通過音、形、義等方式的學習和朗讀,孩子們基本可以理解生字的意思,最后問動作是否可以換過來,讓他們把這幾個生字理清楚,認明白。課堂中,生動有趣的課件吸引了孩子的注意,在游戲中做一做、讀一讀學習生字。
在細讀課文的環節,我抓住課文的特點,對孩子進行詞句的訓練。如結合插圖,理解“又大又多”這一詞語。“又大又多”從圖上看不僅僅玉米的.個頭大,而且這樣大的玉米到處都是。在教學中我問孩子:如果你就是小猴子看到地里又大又多的玉米是什么樣的心情?(高興)“非常高興”就是(生:特別高興)你們能不能帶著這種特別高興的心情讀一讀。孩子在比一比,讀一讀中,感受事物的可愛。同樣的,又大又紅說明桃子長得好,又大又圓說明西瓜長得非常好。在理解了這幾個詞語后,我又問:小猴子把曾經喜歡的桃子、西瓜都扔掉了,這說明了什么呢?其實小猴子的心里沒有明確的目標,他不知道自己要什么,看見一個就喜歡一個,而原來的那個就直接被扔掉了。
本節課,我依托文本,結合課文進行字詞句的訓練,關注語言的發展,讓學生能在有趣的課堂中學以致用。
《小猴子下山》教學設計4
一、教材分析
《小猴子下山》是部編版小學語文第二冊第七單元的第四篇課文。這是一篇趣味濃厚的童話故事。講的是一只小猴子在下山時,看見許多可愛的東西,它看見什么都喜歡,但抓到這個丟了那個,結果一無所獲,只好空手而歸。本文圖文并茂,語言簡潔生動,五個自然段分別對應五幅插圖,如同連環畫一般使小猴的動作、形象更加直觀化。
二、學情分析
一年級的學生經過快兩個學期的學習,已經積累了一定的識字方法,具備了初步的自主識字能力、識字教學可引導學生聯系生活實際、結合動作表演自主識字。但他們在認知方面比較直觀,有意注意還未形成,學生對猴子的接觸又少,對猴子的動作想象也有一定的難度,因而需要創設情境,利用豐富多彩的多媒體資源和生動形象的插圖去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
三、學習目標
結合本階段識字和閱讀的重點,針對低年級學生的年齡特征,我將本課第一課時的教學目標定為:
1.正確認讀“猴、結、掰”等12個生字。讀準多音字“結、只、空”。會寫“瓜、非、常,”等3個生字。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利用動作演示等方式正確理解“掰、扛、扔、摘、捧、抱”這些詞,并能選幾個詞各說一句話。
3、借助插圖、圖文對照,讀懂故事內容。
本課時的教學重點是識字和寫字,教學難點是讀準后鼻音。
四、教法學法
依據本課故事性強,畫面豐富,結構類似的特點,我將教學定為:圖文結合,情景教學法,多媒體演示法,直觀教學法,字理識字法,歸類識字法。低年級的學生都比較喜歡直觀形象的內容,我充分利用多媒體,創設情境,發揮文中插圖的作用,以幫助學生理解課文內容。新課標強調學生是學習的主體,要由從“學會”向“會學”轉變。學法我采用自主探究,自主發現法。讓學生自主識字,在愉悅的教學氛圍中,激起學生識字的興趣,運用多種方法識記生字。
五、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導入課文。
所謂“萬事開頭難”,一堂新課的導語設計是至關重要的。我采用情境導入,吸引學生注意,先拿出一只小猴子的手偶,并說:“今天老師給你帶來了一位新朋友,你們知道它是誰嗎?”使孩子在輕松的`談話中感受到老師更像一個共同學習的伙伴。再讓學生親切的叫叫它的名字,通過打招呼拉近孩子與小所謂“萬事開頭難”,一堂新課的導語設計是至關重要的。我采用情境導入,吸引學生注意,先拿出一只小猴子的手偶,并說:“今天老師給你帶來了一位新朋友,你們知道它是誰嗎?”使孩子在輕松的談話中感受到老師更像一個共同學習的伙伴。再讓學生親切的叫叫它的名字,通過打招呼拉近孩子與小猴子的距離,重點強調“猴子”的“子”要讀輕聲。并引導學生通過與熟字時候的“候”字進行比較記住“猴”字。隨即繼續追問小朋友是否愿意和小猴子做朋友,再用小猴子要下山的故事創設情境,導入課題小猴子下山。并指導學生讀好課題,培養學生的語感。
(二)初讀課文、解決生字。
1、根據課文信息作簡單推斷是本單元學習的一個重點,為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首先出示插圖,把文本故事像連環畫一樣學習,讓學生根據插圖說出小猴子下山看到了什么,做了什么。然后引導學生觀察小猴子心情變化引入課文,“小猴子心情為什么會發生這樣的變化,去看看文中的作者是怎么寫的吧。”
2、借助拼音自讀課文,注意讀準字音,把句子讀通順。讓學生根據要求讀課文,學習更有目的性,從而養成良好的讀書習慣。然后小組合作再讀課文,通過小組之間合作讓學生自主學習,互相糾正字音,接著請學生分段朗讀課文。然后檢查學生字詞學習,課前己經布置了預習,由課件集中呈現課中的生字,反復拼讀。
3、指導學寫“瓜”。“瓜”是獨體字,也是象形字。我利用字理識字法出示瓜的象形圖片,不僅增加趣味,又加深了學生的印象,然后運用編口訣的方式讓學生記住瓜的筆順規則和重點筆順在田字格的位置。
4、因為讀準后鼻音是個難點,出示:“捧,扔,蹦,”讓學生自主發現這些字在字音上面有什么相同的地方。然后指導學生讀準后鼻音。
5、將帶有提手旁的字全部提取出來,引導學生觀察,學生通過觀察發現這些漢字的共同之處,感受漢字的構字特點。然后通過游戲你說我做,讓學生讀一讀,演一演,在表演中正確理解詞義,促使學生動口、動手、動腦,加深對這些詞的準確理解,接著讓學生帶上詞語讀,并選幾個動詞說話,最后把這些表示動作的詞編入兒歌中,采取這些反復與生字見面的方式識字。因為兒童的認識規律離不開具體環境和反復接觸,反復實踐,也就是字不離作詞,詞不離句,句不離文,通過反復誦讀生字詞及時復習鞏固。通過反復的訓練之后,學生不僅能夠熟練認讀這些生字,對識字方法的掌握也更加靈活。
(三)讀文感悟,明確路線。
首先聽老師講故事,學生邊聽邊思考:小猴子下山都到了哪些地方?引導學生借助插圖,帶著問題從文中尋找并提取明顯信息。然后師生交流也為下一課體會小猴子做事三心二意,不專一的態度做鋪墊。
(四)指導寫字,練習反饋。
1、指導學寫“非,常,”兩個生字。首先指導學生觀察生字的位置、占格以及字形結構特點,師生交流總結,然后教師范寫,點撥要點。
2、學生描紅,練習書寫,教師巡視過程中要進行個別指導,展示學生優秀作業,并予以鼓勵和肯定。激發學生寫好漢字的興趣,培養良好的書寫習慣。
(五)板書設計。
好的板書是一篇文章的袖珍版,是課文精華的體現,我的板書設計按照故事的發展順序,以小猴子下山的路線為線索,重點板書動詞。既體現了文章的思路,又有利于學生對故事的復述。
(六)教學反思。
由于本人從教時間不長,經驗有限,在許多方面還有待進一步提高。如課堂的調控能力不強,對于學生突發狀況的隨機應變做得不夠好;我的字也寫得不太好,導致在生字教學的過程中不能起到很好的示范作用。我將不斷學習,努力提高自己的課堂教學水平,同時也歡迎大家對我提出寶貴意見。
《小猴子下山》教學設計5
教學目標:
1·認識“猴、結”等12個生字;會寫“塊、非”2個生字。
2·正確流利讀課文。通過動作演示等方法理解“掰、扛、扔、摘、捧、抱”這些詞。
教學重難點:了解表動作的詞的不同含義。
教學過程:
今天我們的教室里來了許多老師們和大家一起學習,給老師們打個招呼吧!四班的孩子們都非常懂禮貌,老師把大拇哥送給你們。
一、導入
大家看這個字讀什么?老師把可愛的小猴子請到我們的課堂上來了,大家一起叫叫他吧。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小猴子下山》金手指,跟老師一起板書課題—《小猴子下山》。
二、初讀課文
1·請大家輕輕地打開語文書94頁,我們的要求是快、靜。請大家靜靜地聽故事,(要求小手點著認真聽,聽清字音)。
2·我想邀請坐姿端正的同學跟我讀課文。(左手按書,右手點讀。)(注意讀準字音)(強調結,常,摘,追)
3·請大家自己讀一遍(注意讀準字音,讀通句子,把不認識的字多讀幾遍)。
三、識字
1·現在請大家一起走進漢字王國,和字寶寶們交個朋友吧!自己拼讀一遍!
2·我請坐姿端正,張大嘴巴認真讀的來當小老師領讀。
鐘時間把不認識的字再拼讀幾遍。
4·拼音寶寶藏起來了你還認識他們嗎?我們開火車試一試。(看來詞語是難不倒你們了,加大難度)
5·生字寶寶的好朋友也藏起來了。你還認識他們嗎?同桌互相拼讀一遍吧!
6·紅色的.結字中藏著一個小秘密,誰發現了你真是一個善于積累的孩子·7·在這么多字寶寶中,老師發現“掰”字可不好記了,我邀請小老師XXX來幫大家認識這個字。小老師幫通過字意幫我們來識字,我們還可以通過圖片來識字呢!(出示扛玉米圖片)我們剛剛學過的一個字就藏在圖片里,誰能把他找出來?小猴子把玉米放在哪兒了?讓我們學著小猴子扛起玉米吧
8·小猴子想吃又大又紅的桃子,它用雙手把桃子捧到了胸口。捧,我們把捧送回句子中在讀一讀吧!
9·你們看看這個大西瓜又大又圓,好沉啊,我們來抱抱它吧!原來我們還能通過動作來識字呢
10·你還有什么辦法幫我們認識這些字?(我們能通過組詞的方法認識滿字,滿意,滿足)
11·小猴子要帶我們去摘蘋果,誰想去小火車開起來,大家真厲害,收獲了滿滿一籃子生字蘋果。讓我們把掌聲送給自己吧。
12·下面我們來一段生字律動操。全體起立,請大家跟著視頻動起來吧。
四、回文讀
1·大家掃除了生字障礙,相信課文讀得就更美了,那讓我們把生字寶寶送回文中,自己再讀一遍吧。
2·大家讀得真認真,老師想聽你們開火車展示美美的朗讀,小火車開起來,其他同學思考小猴子都去了哪些地方,用橫線畫出來。
五、寫字
塊往
觀察塊:
1·什么結構?哪邊窄哪邊寬,那邊高哪邊低。2·關鍵筆?
(1)穿插筆畫:長長的豎撇,從豎中線起筆穿插到提土旁提的下面。
(2)橫:橫穿插到提的下面,左低右高壓橫中線
3·金手指,請大家跟老師一起寫
4·筆畫歌
5·生描黑并在后面再寫2個,師巡視。
往:1·什么結構?哪邊窄哪邊寬。2·關鍵筆?
(1)穿插筆畫:長長的橫穿插到撇的下方。
(2)主:三橫間的距離要相等,中間最短,下面最長。
3·金手指,請大家跟老師一起寫
4·筆畫歌
5·生描黑并在后面再寫2個,師巡視。
《小猴子下山》教學設計6
教學目標
1、會認并能夠正確區別“摘、扛、捧、抱、追”等動詞。會寫“空”。
2、了解小猴子下山的路線。以此為線索學習并積累“又()又()”形式的詞語。
3、能正確朗讀故事,并能結合插圖、板書等講述故事。
4、由故事得到一定的啟示:在成長過程中,我們總會像小猴子那樣犯些錯做些傻事,而事后難過后悔是無用的,重要的是能以今天的教訓為基礎,用積極的心態展望明天。
教學過程
一、預習回饋,引入新課
1、板書課題,提醒注意“猴”的書寫。
2、游戲中復習回顧。出現大量故事中曾出現或沒有出現過的事物圖片,讓學生判斷哪些圖片中的事物是故事中有的?旨在復習故事中的要點。
3、指導讀好這些名詞。強調“桃子、兔子、猴子”等帶“子”的輕聲。
二、整體讀文,明確路線
1、自讀全文。
小猴子下山來(板畫:山),它先后走過了哪些地方?
2、排列圖片。
讀完故事,你能把這些圖片按小猴子下山的先后順序放進這幅路線圖里嗎?
3、練說路線圖。
排圖片后,輔助貼圖練說:小猴子下山,先來到了一塊(),再走到一棵(),接著走過一片(),最后看見了一只()。
三、以小猴子所見為線索,積累并學會運用“又()又()”的詞語
1、找出課文中“又()又()”的詞語。
這一路走來,不知小朋友們發現了沒有,小猴子臉上的表情一直都是──(非常高興)。是啊,因為他看到的可都是好東西呢!,故事告訴我們啊,小猴子看見玉米結得──(又大又多)貼詞卡。那么其它的呢?你能說說嗎?
貼:又大又紅,又大又圓,蹦蹦跳跳
2、練讀詞語。我們來讀讀這些詞語,要讓大家感覺到是好東西哦!
3、拓展運用
這些好東西光是看看,就是那么的吸引小猴子了!像這些好吃的,要是小猴子嘗一嘗的話,也許還會品嘗到怎樣的好味道?選一種說說:(甜除了品嘗到甜,吃起來還有怎樣的感覺?(脆、鮮、嫩、糯、松、爽、軟……)如果用鼻子聞一聞呢?還會覺得?(香)你能像故事中那樣,用又()又()把這些好味道連起來說一說嗎?
如:又香又甜又鮮又嫩又松又脆又甜又脆又甜又糯(提示要點:完全不可能同時存在的兩個特點是不能用“又…又…”來連接的)
那這蹦蹦跳跳的小兔子你也能用這樣的“又()又()”方式來說一說它嗎?
四、以“小猴子所做”為線索,積累并學會精確地使用動詞
(一)學習第一自然段,認讀并理解:掰、扛。
1、自由讀第一自然段。
哇,這一路上有那么多好吃的、好玩的,還等什么呢!我們趕快一起出發吧!看,玉米地到了!咦,畫上怎么沒畫小猴子呢!是這樣的',課文中寫小猴子來到玉米這部分沒有配插圖,我想請小朋友幫我想想,這幅圖上該畫一只怎樣的猴子呢?別急哦!還是先讀讀這部分故事是怎么寫的吧!
2、你會畫一只怎么的猴子?隨機學習:掰、扛。
3、練讀第一自然段。
(二)學習二至四自然段,理解并積累“摘、捧、抱、扔、追。
1、自由讀,找一找小猴子的動作,并圈一圈。
小猴子繼續走啊走,來到桃樹下,走過西瓜、還看見了一只小兔子,在這些地方小猴子又是怎么做的呢?我們去讀讀課文2、3、4段!拿起筆,邊讀邊圈一圈像這樣寫小猴子動作的詞語。
2、匯報。
3、學生評價,并談理解。
4、練讀2、3、4段。
(三)學習第五段,得到啟示
1、所有的好東西都被扔了,小兔子也沒有追上,你想想現在小猴子的表情?
2、為什么會這樣呢?
五、指導書寫,布置作業
1、指導書寫“空”。
2、今天,太陽下山了,小猴子只好空著手回家去了!可太陽下山還會升起,瞧,新的一天又來了!今天的小猴子下山,又會發生怎么的故事呢?我們接著往下編一編吧!
《小猴子下山》教學設計7
教學要求
1.學會本課9個生字和10個詞語,認識6個字。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在讀課文過程中,讓學生明白像小猴子這樣看見一樣好東西就丟掉原有的好東西,最后會一無所獲。
教學重點
指導學生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了解“棵、蹦、跳”等生字形與義的聯系;注意量詞詞組及“又X又X”詞組的積累掌握。
課前準備
1.教學掛圖,生字生詞卡片。
2.抄有第一段課文的小黑板。
3.朗讀課文的錄音帶。
教學時間
2課時
教學過程
一、談話揭題
在一座山上住著一只小猴子。有一天,小猴子跑下山來,它下山以后發生了什么事呢?你們想聽嗎?好,這堂課,我們就來學習13課:小猴子下山。
二、整體感知
1.聽課文錄音,要求學生手拿好書,眼睛看著書,耳朵聽錄音。一邊聽,一邊想:小猴子下山都到過哪些地方?
2.學生借助拼音自由、輕聲地朗讀課文,注意讀準字音,特別是生字的音。一邊讀,一邊畫出生字。
3.檢查自學生字情況。
出示生字卡片,指名、齊讀生字,注意糾正字音。
4.再次自由讀課文的提問:小猴子下山都到過哪些地方?板書:一塊玉米地一棵桃下一片瓜地往回走)
三、由扶到放,學習課文
1.指導學習第一段。
(1)指名讀第一段,其他人注意看課文及標點,聽清停頓。(出示第一段課文)
(2)有一天,小猴子下山來,先來到什么地方?請學生用讀的方式告訴大家。
(3)它看見什么就怎么做了?指名讀第二句。
(板書:又大又多掰扛)教師用雙手掰一塊餅干,讓學生通過動作了解“掰”字義。
請學生連起來讀讀第一段,可邊讀邊做動作。
2.半扶半放學習第二段。
(1)小猴子扛著玉米,走到一棵桃樹底下。指導學習“棵”,看掛圖上的桃樹,告訴學生“棵”的“木”表示這個字與樹林木有關。
(2)它看見什么就怎么做了呢?學生讀句子,教師(板書:又大又紅扔摘)看掛圖上的桃子,引導讀好“又大又紅”。讓學生通過做“扔、摘”的動作,知道它們都與手有關,所以都是提手旁。
(3)練習表演朗讀第二段。
3.組織自學三-五段。
(1)小猴子后來到什么地方?它看見什么就怎么做了?請同學們自己讀讀課文三-五段。
(2)請同學表演朗讀課文,大家評議。在表演朗讀、評議過程中,相機板書(又大又圓扔摘一只小兔蹦蹦跳跳扔追),還要幫助學生明確:“捧、抱”都與手有關,所以都有提手旁。
四、回顧全文,表演朗讀
1.學生自由表演朗讀全文。
2.匯報表演朗讀全文。
第二課時
一、朗讀課文
先自由讀,再齊讀、指名讀。
二、復習鞏固生字
出示生字卡片,開火車讀生字。包括認識的字)第一遍讀可帶拼音,第一遍讀可去拼音。
1.自己描描生字,想想有什么好辦法記住它們。描、記完后,重點討論“著、蹦、跳”等字怎么記。“著”可聯系“看”來記,“蹦、跳”可借助熟字“山、朋、桃”記字形。
2.指導寫字。注意提醒學生把握整個字的總體形狀,寫每一筆時注意與橫中線、豎中線的.相互關系。要由描到仿,加強個別指導。
要注意指導寫好下面幾個字。
非:兩邊的橫要對稱。
圓:方框不要寫得太大,也不要寫得太小。
蹦:筆畫多,要寫緊湊。
跳:不要把最后兩筆“撇、點”,連成一筆。
四、詞句訓練
1.讓學生找出課文中帶有“又X又X”的詞組讀一讀。
2.聯系課文,看看這幾個詞組分別用在什么事物后面,體會詞語搭配的準確性。
3.練習用“又X又X”說詞語,說句子。
五、課堂練習
1.默寫本課生字。
2.寫出帶有木字旁的字。
3.完成課后練習3。
板書設計:
一塊玉米地
又大又多
掰
扛
一棵桃樹
又大又紅
扔
摘
一片瓜地
又大又圓
扔
摘
往回走
蹦蹦跳跳
扔
追
(一只小兔)
《小猴子下山》教學設計8
一、創設情境。
昨天我們和小猴子一起游覽了美麗的水簾洞,在游玩的過程中還學習了知識,小朋友們玩的開心嗎?可是,今天調皮的小猴子又不見了,那它究竟去哪兒了呢?我們不妨來猜猜看吧!那我們猜的對不對呢?現在請大家打開課本翻到39頁。
二、引導提出問題,解決問題。
1、引導學生有序觀察,先看第一、第二幅圖:桃子的個數有什么變化?你能提什么問題?
生答。
師板書:樹上還剩幾個桃子?
你會解決嗎?學生試做。
匯報交流,板書:9—4=5
能說一說你是怎樣算的嗎?
生匯報:1、我是一個一個的減得。2、我是想9的組成,9可以分成4和5,所以9—4=5、3、我是想因為4+5=9,所以9—4=5、
肯定學生的各種做法。鼓勵學生按照自己喜歡的'方法去做。
2、繼續觀察第三、第三幅圖,你還能想剛才一樣提出問題嗎?
根據學生的回答,師板書:籃子里還剩幾個桃子?
花上還剩幾只蝴蝶?
岸上還有幾只青蛙?
以小組為單位,解決這些問題。小組長做好分工。同學們接到任務后,馬上動手做,然后再吧自己的算式匯報給組長。
哪個小組先來匯報一下你們的解答方案?師板書算式:
4—4=0
8—5=3
2—0=2
請同學們仔細觀察4—4=0,思考:為什么等于0呢?
那你會算5—5=?嗎,你還能像老師這樣也說一道這樣的題目嗎?
我們再來一起看2—0=2,思考:為什么還是原數2呢?
步驟同上。
三、編故事。
小朋友,你能把這四幅圖連起來,并且開動你的小腦筋,充分發揮你的想象力,變成一個有趣的小故事嗎?
誰想試一試?你可真勇敢!
請大家想一下:小猴子最后得到了什么?為什么它兩手空空,什么都沒有得到呢?
對學生進行端正學習態度的思想教育:無論做什么事情,都不能三心二意。
四、鞏固練習。
伸手指和數卡片的游戲。
五、課堂總結。
今天這節課你學到了什么?你覺得自己表現的怎么樣?打算以后怎么做?
《小猴子下山》教學設計9
教學目標:
1.結合看圖理解課文內容,知道做事要有始有終,做完一件事再做另一件事,這樣才會有收獲。
2.學會本課生字和懂得“非常、只好、回家”等詞的意思,會看圖正確選用動詞:“扛、抱、扔、摘”,會用“又……又……”的`句式說話。
3.會正確、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時間:3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看懂圖意,初步了解課文內容。
2.初步學會生字,認識反大旁。
3.會正確地朗讀課文。
教學過程:
(一)揭題談話,導人新課
小朋友們,看,這是什么?(出示圖)誰來了?(在山上放小猴圖)這節課我們學習第29課《小猴子下山》(板書課題)。
(再點圖)這只小猴子下山時高興嗎?(高興)從哪兒可以看出來?
(出示最后一幅圖的幻燈)小猴子回去還像下山時那么高興嗎?(不高興)從哪兒可以看出來?這是為什么?我們來學習課文。
(二)看圖說圖意
讓學生用一句話說說小猴于在什么地方干什么?(自由講)指名按要求說圖意。
圖1:小猴子在玉米地里掰玉米。
圖2:小猴子在桃園里扔了玉米去摘桃子。
圖3:小猴子在西瓜地里扔了桃子去摘西瓜。
圖4:小猴子在回家路上扔了西瓜去追小兔。
圖5:小猴子沒有逮著小兔,空著手回家去。
這五幅圖講了一個完整的故事,課文是怎樣寫這個故事的呢?(聽錄音,了解課文大意)
(三)自學課文
要求讀懂課文,然后按照“看拼音讀準音,看結構認字形,連成詞句理解義,讀讀課文標小節”的要求自學課文。
(四)檢查自學情況
(1)指名分節朗讀課文,要求讀正確,讀流利。
(2)齊讀生字詞,開火車讀,抽讀。
(五)復習鞏固
(1)做拍手游戲辨對錯。
①“空”穴寶蓋(對)
②“常”四筆,中字旁(錯)
(2)齊讀課文。
(六)課堂練習
(1)指導書寫生字:常、追、圓。要求照老師的樣子在本子上各寫一個。
(2)完成課堂作業1、2題。
《小猴子下山》教學設計10
教學目標:
1.會認"掰、扔、摘、捧、抱、追"等生字,會寫正確書寫"掰"字。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并能結合插圖講述故事。
3.通過理解"小猴子為什么會空著手回去"懂得做事情要有計劃、有恒心、能堅持這一道理。
教學重難點:
重點:識字、寫字,朗讀課文。
難點:理解小猴子的"掰、扛、扔、摘、捧、抱、追"等動詞。
教學過程:
一、課前交流:
師:動物王國里有很多小動物,今天我們就請來一位動物朋友,它聰明、伶俐、會爬樹、愛吃香蕉,你們猜猜,它是誰?
生:小猴子。
師:沒錯。就是聰明調皮的小猴子。你聽過哪些和小猴子有關的故事?我們來交流一下。
生:《猴子撈月》、《十二生肖》、《孫悟空大鬧天宮》
師:今天我們再來學習一個和小猴子有關的故事。
二、導入新課:
師:小猴子在參加完動物王國的大會以后呀,覺得動物王國有點無聊,所以呢,他就想下山玩玩。下山后發生了什么事呢?讓我們一起來學習第18課《小猴子下山》。
(一起板書課題。)
師:猴子的猴是反犬旁。很多小動物的名字,都是反犬旁,比如狗、狼、貓……
(齊讀課題。)
二、整體感知。
1.師:請同學們打開書,用手指著課文中的字,聽故事,思考:小猴子下山都去了哪里?
1、小老師帶拼音領讀生字:
猴結掰扛滿扔摘捧瓜抱蹦追
2.解決問題:
師:剛才同學們邊聽邊指,聽得非常認真,小猴子下山后都去了哪里呢?請你在樹上標畫出來。
誰來交流一下?
生:玉米地--桃樹下--瓜地里--樹林里
三、精講課文
1.講讀第一自然段。
指名讀第一自然段。
師:在玉米地里小猴子看到了什么?
生:他看見玉米結得又大又多,非常高興,就掰了一個,扛著往前走。
師:小猴子看到了玉米。是什么樣的玉米?
生:又大又多的玉米。貼玉米的版貼
師:【出示玉米圖】你看,老師這里有三幅圖片,你覺得哪一幅的玉米符合又大又多呢?
生:第三幅。
師:同時符合大、多兩個特點,就叫又大又多。你還能從書中找到又……又……的詞語嗎?
生:桃子又大又紅、西瓜又大又圓
師:你還能說幾個這樣的詞語嗎?
生:又大又甜。什么又大又甜?3-5人說。
……
師:小猴子來到玉米地,看到了這么多的玉米,什么心情?
生:非常高興。
師:那你來高興的讀一讀吧!
師:我采訪一下你,小猴子,你喜歡吃玉米嗎?特別喜歡。那你打算怎么做?
生:我要美美的吃一頓!
師:看到這么大的玉米小猴子是怎么做的?
生:掰、扛。
師:大家來表演一下怎么掰?兩手分開就是掰。你瞧,我們的祖先就是根據人的動作來創造了掰這個字,讓人一看這個字,就能明白這個字的意思啦。
仔細觀察這個字,是什么結構?
生:左中右結構。手+分+手組成了掰。
師:誰是火眼金睛,發現了什么小秘密?
生:兩個手不一樣。左邊的手最后一筆變成了撇,右邊的手最后一筆還是豎勾。
師:你是個會發現的孩子。再仔細觀察這三個部件,要寫好,還需要注意什么?
生:部件要緊湊。右手最長,然后是左手,分最短。
師:請看老師示范書寫:
學生當堂書寫。
點評:一人。
師:小猴子掰下玉米,扛著往前走。(出示PPT:扛著往前走)
扛。(出示字卡)這個字就是扛。你看小猴子是怎么扛著玉米的?(找學生表演)
沒錯,用肩膀來承擔物品,把東西放在肩膀上,就是扛。這么大的玉米,當然要扛著走啦!
來,高興的小猴子,你來讀一讀吧!
生:讀。
2.講讀第二自然段:
師:小猴子扛著玉米高興地下山去了。它又到了哪里?請同學來讀一讀第二自然段。(桃樹下)師:他看到了什么?
生:滿樹的桃子又大又紅
師:滿樹的`桃子,說明什么呢?樹上桃子結得很多,而且又大又紅!
師:這里有一個生字:滿這個字,你看,它是三點水旁,原來指的是水裝滿了容器。這里就是指樹上結了很多很多桃子。
你還會說一說嗎?
滿樹的()
滿()的()
生:滿樹的蘋果、滿樹的杏子、滿樹的葉子、滿樹的櫻花……
生:滿桌的好飯、滿天的星星……
師:看到這滿樹的桃子,小猴子高興壞了。它是怎么做的呢?
生:他看見滿樹的桃子又大又紅,非常高興,就扔了玉米,去摘桃子。
師:指名讀第二自然段第二句話。你能快速找到小猴子的動作嗎?
生:扔摘
師:請大家看一看這兩個字有什么共同點?
生:都是提手旁。都表示一個動作。(表演動作)
3.自讀3、4自然段。
師:接下來,小猴子又去了西瓜地和樹林,它分別看到了什么?做了什么事?請你自己大聲朗讀第三、第四自然段。用橫線畫出看到了什么。用三角符號標出小猴子的動作。
(學生朗讀)
師:首先,小猴子來到瓜田和樹林,分別看到了什么?
生:小猴子看到了滿地的西瓜。
生:小猴子看到了一只兔子。
師:小猴子看到大西瓜和小兔子以后,都做了什么動作?把你標畫的和大家分享一下:
生:捧、扔、摘。抱、扔、追。
師:孩子們,看到這幾個字,你有什么發現?
生:都會表示動作的詞。
生:前面四個字都是提手旁。最后一個字是走之旁。
師:為什么追是走之旁,其他字是提手旁呢?
生:因為捧、扔、摘、抱都是用手做的動作。而追是用腳做的動作,所以偏旁不一樣。
師:是呀,走之旁字大都和走有關。我們了解了造字的規律,就更容易記住這些字了。
師:大家看這兩個句子。誰能來讀一讀?
生讀:小猴子捧著幾個桃子,走到一片瓜地里。
小猴子抱著一個大西瓜往回走。
(出示字卡)
捧、抱。
師:老師能不能把句子換一下?
小猴子抱著幾個桃子,走到一片瓜地里。
小猴子捧著一個大西瓜往回走。
生:不可以。
師:為什么?
生:捧在手里的東西都是小的。抱著的東西都是大的。
師:那你還可以說,捧著什么?
生:捧著糖果、捧著幾個棗。
師:你還能說抱著什么?
生:抱著大南瓜。抱著大石頭……
4.練習鞏固
師:今天我們認識了很多表示動作的詞語,你全部都掌握了嗎?老師要考考你。
你能正確連線嗎?(指名上臺圖文相連)
師:讓我們把動作送回文本中,再一起來讀一讀吧!
齊讀三四自然段。
5.總結提升
師:捧著桃子的小猴,看到西瓜,就把桃子扔了(摘版帖),看到兔子又把大西瓜扔了。(摘版帖)最后,小猴子最后追到小兔子了嗎?
生:沒有。
出示最后一段。
小兔子跑進樹林里,不見了。小猴子只好空著手回家去。
齊讀
師:小猴子為什么最后空著手回家去了呢?
生:因為他摘一個扔一個。看見新的就不喜歡舊的了。喜新厭舊、半途而廢、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
師:最后空手而歸小猴子會是什么心情呢?
生:懊悔、不高興。
師:帶著懊悔、沮喪的心情讀一讀吧!
師:如果你是小猴子,你給他出出主意,怎么能最后不空手而歸呢?
生:背著一個筐。
生:摘一樣,拿回去一樣,再回來摘。
生:只選擇自己最喜歡的拿,不拿那么多。
師:是呀!認準目標,做任何事都不要三心二意半途而廢,堅持下去才能滿載而歸。半途而廢只能空手而歸。
四、拓展
過了一個星期,小猴子又下山了。這次,它又去了哪里?看到了什么?做了什么?你來編一個故事《小猴子下山》
《小猴子下山》教學設計11
一、教學目標:
1、借助朗讀,認識“猴、結”等12個生字,利用范讀及例句比較等方式讀準多音字“結、只、空”的字音。通過范寫、臨摹寫“塊、常”等7個生字。
2、朗讀課文,圖文對照,讀懂前四個自然段中相同相異的部分,利用表格,提取整合導致小猴子“空著手回家”的主要信息,進行簡單推斷,并通過此過程理解“掰、扛”等動詞的意思。
3、仿照課文形式,說說小猴子如果第二次下山會怎樣,并適當運用所學動詞。
二、教學重點:
朗讀課文,語境中識字寫字。
三、教學難點:
從反復的結構中,能推斷出小猴子空著手回家的原因。
四、教學過程:
(一)出示謎語,導入新課。
1、爬桿上樹是高手,愛吃香蕉和桃子,家里沒有山上有。
(1)板書課題,讀準課題。
(2)舌前舌后音要讀標準,認識猴子的猴,侯爵的候,時候的候。反犬旁還有哪些字?豬·狗·貓等,和動物有關。
(二)朗讀課文,識字。
(1)范讀課文,請認真聽準每個音。
(2)圈出生字,借助拼音讀生字。學生朗讀課文,注意不多字,不少字,不錯字。
(3)出示字卡,粘貼到白板上。
①帶拼音讀三遍。
②去掉拼音讀三遍。
第一句中的“空”是《要下雨了》一課中的,讀knɡ,猜一猜,第二句中的“空”是什么讀音?
①玉米結(jiē)得又大又多。
②小猴子下山來,最后的結(jié)果是空手而歸。
這兩句話中的“結”讀音不同,想想課文中的“結”是什么意思,你還能說這樣的句子嗎?
(4)仔細看課后第3題的插圖,先讀準字音,再做一做動作。
(5)認讀其他生字,組詞鞏固。男女生讀詞,開火車讀詞。
(三)朗讀課文,了解內容。
1、同桌帶動作朗讀課文,了解動詞意思,體會小猴子的情感變化。
2、圖文結合,朗讀匯報,再結合課后第3題的插圖,說說這些動作都與身體的哪個部位有關,哪個動作是這幾次中都有的。
3、結合課文最后一幅插圖,比較句子,想一想句子中的為什么小猴子只好空著手回家去?
4、你想對小猴子說什么?
(四)情境創設,信息整合,簡單推斷。
小猴子知錯就改,以后會怎么樣呢?
(五)生字書寫。
重點指導“空”字和“常”字的中心對稱。
(六)作業設計。
1、背誦課文。
2、情境延伸:第二天,小猴子又下山了,他會做什么,想些什么?畫一畫,寫一寫,如果能用上幾個剛剛學過的表示動作的詞語就更好了。
五、教后反思。
1、通過朗讀,識字釋詞示意。
學習朗讀是通過朗讀可以識字學詞,可以理解內容,也可以學習語用。所以,本課的教學任務主要是通過朗讀的學習來完成。學生初讀,圈畫生字,借助拼音讀準字音。教師范讀,不但要求學生聽準字音,初步感知內容及反復的`結構。通過朗讀理解內容,體會結構特點。達到正確流利朗讀的程度。加上表情和動作,使學生自主完成對人物心情的體會、對動詞意思的理解。正是通過多次朗讀,學生在朗讀中多次感受相似的做法和相似的心情。也正是在多次朗讀的過程中,生字多次“復現”,建立了音、形、義三者的聯系。多音字的學習,在語境中據意辨音,使得朗讀的學習和字詞學習、閱讀理解有機結合。
2、調整視角,使推斷有跡可循。
呼應單元語文要素,本課要整合信息,作簡單推斷。在小猴子下山空手而歸的結果已然明確的前提下,推斷就要由果溯因。所以,將課后第2題調整為:小猴子只好空著手回家去,回想自己所做的一切,他會想到些什么?
3、借助插圖,情境延伸,思維和語言相互促進。
語言的學習、思維的發展都要在語言實踐中進行,而且要注意學用結合。考慮到一年級學生具備了一定的讀圖和說圖的能力,課文的每幅插圖又情趣盎然,因此課始就讓學生看圖按“小猴子看到了什么,做了什么,最后怎么樣”的句式,大體說一說圖的內容;結合單元課文,試著再運用“要是……就……”的句式,建立結果和行為之間的聯系;表格中重點詞語、動作詞語的選擇填空;情境延伸出小猴子第二天又下山了,他會怎樣做,怎樣想。這些環節的設計都是根據學生的實際、教材的特點,使學練結合,語言和思維相互促進和提升。
因為本課要承擔“信息整合,簡單推斷”訓練,所以,在朗讀課文、內容理解上,教師引導得相對較多。實際教學時,面對不同的學情,可采用不同的策略,減少教的成分,增加學的分量,使教學更有效。
《小猴子下山》教學設計12
一、教材分析:
這也是一篇動物故事,通過小猴子下山掰玉米、摘桃子、摘西瓜、追兔子的經歷和結果,說明一個道理:目標不明確,做事不專心,是不會有收獲的`。課文語言通俗淺顯,故事情節單純明白。易于被少兒讀懂。但應假設對立的情況, 使 學生明白:只有鞏固成果,才能不虛此行的道理。
本課計劃兩課時
二、學習目標 :
1、熟記和認識本課詞語,注意動詞的運用,積累語言;
2、朗讀理解,從故事中體會道理
3、假設相反情況,拓展課文寓意
三、重難點:
重點:熟識詞語,朗讀課文
難點:拓展認識,鞏固理解
四、學情分析 :
動物故事貼近兒童心理,內容又貼近生活實際,啟發假設,對比課文,可益智怡情。
五、教學策略:
在朗讀中感知內容,在假設中對照課文,交流成果,同步提高
六、教學資 源:
錄像碟片、ppt
七、教學過程 :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
1、整體感知,初讀課文
2、熟記詞語,學會運用
重點 :熟記詞語,學會愚弄
難點 :學習運用
《小猴子下山》教學設計13
教學目標: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在讀課文過程中,讓學生明白像小猴子這樣看見一樣好東西就丟掉原有的東西,最后會一無所獲。
教學目的:
指導學生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教學難點:
理解小猴子的“掰、扛、扔、摘、捧、抱、蹦”等動作詞。
教具準備:
課件、小猴子的頭飾。
一、以圖導言激趣:
教師板畫一座小山,教師:小朋友們都很喜歡小動物,瞧,今天我們的課堂上就來了一只——小猴子,(在小山上貼上一只小猴子圖片)。
你覺得這是一只怎樣的猴子呢?(學生自由)
今天我們就來講講這只小猴子的故事。板書課題:小猴子下山。
讀了課題,你知道了什么?還想知道什么?
二?、講授新課
(一)感知課文
1、大聲讀課文,要求:讀通課文,讀準字音。
2、檢查生字情況。
課件出示的生字詞有:玉米地?桃樹底下?西瓜地
掰?扛?扔?摘?捧?抱?追
又大又多?又大又紅?又大又圓
小朋友,你們仔細看看,你有什么發現?
(二)學習第一節(掰玉米)
1、小猴子下山來了,他首先來到玉米地里。他看見玉米結得又大又多,怎么做的.呢?(板書:玉米地)
電腦出示:
小猴子走到玉米地里。他看見__________,非常高興,就_____________。
板?書(掰?扛)
2、理解“掰?扛”兩個詞語。
(1)指名上臺做“掰扛”的動作。(2)讓學生說說小猴子為什么用掰”、“扛”這樣的動作,進一步理解玉米大的意思。
3、指導表情朗讀
(1)小猴子第一次下山,看到又大又多的玉米,他毫不猶豫地掰了一個扛著往前走,甭提有多高興了!現在同學們請戴上小猴子的頭飾跟著老師一起做動作有表情地朗讀第一段。
(2)指名上臺表演讀。
4、小結學法
學生在教師的幫助下總結出學習第一段的方法。
1、小猴子來到哪里,怎么做的?
2、理解小猴子的動作詞。
3、表情朗讀課文。
過渡:小朋友,課文1、2、3、4自然段結構類似,下面,四人小組選擇二、三、四自然段中你們喜歡的一個自然段嘗試用老師剛才使用的方法進行學習。
(三)利用學法學習第二、三、四段
1、以四人小組為單位,在小組長的帶領下自由選擇一段學習。
多媒體出示小組合作學習向導:
①讀一讀:把課文讀通順,爭取讀明白。
②想一想:小猴子來到什么地方?看到什么?心情怎樣?小猴子是怎樣做的?
③議一議:找出表示小猴子動作的詞。學著做一做。
④演一演:有感情地朗讀并表演。
2、各小組匯報學習情況。
板書:?桃樹底下?(扔?摘?捧)
西瓜地?扔(摘?抱)
回家路上?扔(追)
(四)學習第五自然段
師過渡:小朋友們,小猴子下山來,它掰到過又打又多的玉米,摘到過——又大又紅的桃子,摘到過——又大又圓的西瓜,追過——蹦蹦跳跳的小兔子,他這次下山來看到了那么多的好東西,最后卻——空著手回家。這是為什么呢?(板書:空著手回家?)
1、引導學生充分發表自己的看法。(送詞:喜新厭舊)喜新厭舊導致的結果是什么?用一個成語來形容就是?(一無所獲)
2、聯系實際,對學生進行思想:說說自己有沒有做過象小猴子一樣的事情呢?如果有,今后你準備怎樣做?
《小猴子下山》教學設計14
《小猴子下山》是一年級下冊自讀課文中的一篇童話故事。故事主要講述了一只聰明的猴子下山尋找食物的經歷。一開始,它發現了一顆美味的玉米,但看到了更誘人的桃子,于是放棄了玉米。接著,它又看見了一個大西瓜,便扔掉了手里的桃子。然而,當它遇到一只可愛的兔子時,又拋棄了西瓜。最終,這只猴子一無所獲。對于這樣一篇課文,我覺得在面對一年級上學期的孩子時,應該設定稍微低一些的目標。我最擔心的是孩子們的識字能力,他們是否能夠在短時間內讀懂這篇文章呢?因此,我考慮將本節課的重點僅放在識字和讀通課文上,這樣的目標合適嗎?在仔細思考后,我漸漸意識到小猴子見新扔舊的行為是不好的,我們需要教導孩子要專注于一件事情。
對于生字的認讀,我們可以采取分散識字和集中識字兩種方式。在思考了一段時間后,我決定使用分散識字的方式。在學生自讀課文之后,我會以檢查的形式進行生字的認讀。例如,“掰、扛、扔、摘、抱”這些都是動詞,我可以通過讓學生模仿動作來幫助他們認讀這些生字。從實際課堂的情況看,學生們對此非常感興趣,有些孩子甚至走到過道上展示了他們的'動作。不過,這也涉及到一個課堂紀律的問題,當孩子們開始活動時,課堂紀律就顯得有些混亂。
我以講故事的方式開始這節課,給孩子們展示了一張小猴子空手回家的圖片。然后我提出一個問題:“為什么小猴子會空著手回家呢?”接下來,我讓孩子們想象自己是小猴子,并問道:“小猴子,你為什么要扔掉玉米呢?”一些孩子回答說:“因為小猴子更喜歡吃桃子,不喜歡吃玉米。”我繼續問:“既然小猴子喜歡吃桃子,那他最后有沒有帶回家呢?”實際上,小猴子扔掉東西并不是因為喜歡或不喜歡,而是因為他見一個喜歡一個。可惜的是,我沒能引導孩子們深入文本。小猴子空手回家后,猴媽媽對他會說什么呢?從孩子們的表現來看,我設計的問題有些問題。如果我改成陳述句,比如“小猴子空著手回到家后,他把經過告訴了媽媽。猴媽媽對小猴子說:‘孩子,你見一個扔一個,怎么能帶東西回家呢?做任何事都要專心,只有這樣你才不會空手回家。’小猴子聽了媽媽的話,決定第二天再次下山。下山的時候,小猴子會有什么樣的經歷呢?”孩子們可以口頭續編故事,這樣也許會更好一些。
在反思中提高,在反思中積累,經歷就是財富,經歷就是收獲。
《小猴子下山》教學設計15
一、教材分析
《小猴子下山》是統編教材一年級下冊第七單元的第四課。課文講的是一只小猴子下山來,先掰了一個玉米,看見桃子就扔掉玉米去摘桃子,看見西瓜就扔掉桃子去摘西瓜,看見兔子就扔了西瓜去追兔子,最后,兔子跑進樹林里不見了,小猴子一無所獲的故事。除了故事本身具有教育意義以外,教材還注意到了本文的構段,并把“提手旁”的字集中在一起當作這篇課文的生字來進行學習,讓識字規律可循。
二、教學目標
1、 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2、 認識“猴、結、掰、扛、滿、扔、摘7個生字,正確美觀地書寫“非、常”2個漢字。
3、 了解故事內容。
4、 理解并運用本課中描寫小猴子動作的詞語,提高學生語言運用的準確性。
三、教學重點
識字寫字,把握故事的主要內容。
四、教學難點
理解文中描寫小猴子動作的詞語,加強學生對動詞的準確使用。
五、教學準備
教具準備:教學課件、生字卡片、貼畫。
六、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課時目標
1、 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 認識本課7個生字,正確書寫“非、常”。
3、 大致了解故事的主要內容。
過程
一、 出示謎語,激趣導入
1、 師出示一則謎語:“一物像人又像狗,爬竿上樹是能手,擅長模仿人動作,家里沒有山中有”。生自主閱讀并猜出謎底是猴子。(師出示猴子的圖片和“猴子”詞語卡片,指名學生認讀。)
2、 和小猴子打招呼!(學生打招呼)
3、 這是一只怎么樣的小猴子?(可愛的、機靈的'、調皮的……)把“小猴子”三個字讀的可愛一點,誰來試試?
(指名讀“小猴子”,讀的機靈可愛)“子”要讀成輕聲,誰能讀好輕聲?
4、 學習“猴”字,(出示卡片“猴”)誰有好辦法能記住這個字呢?
預設1:“反犬旁”+“侯”(小結:“反犬旁”的字一般都和動物有關)。識字方法:加一加。
預設2:形聲字。
5、 師激趣:這只小猴子呀,它天天待在山上,都待得不耐煩了。這一天,它準備下山去玩,會有什么有趣的故事發生呢?這個故事就藏在書本里,趕快打開書本找到它。(師板書課題,指名學生朗讀課題。)
二、 初讀故事,借助故事圖了解故事內容。
1、 (1)生自主朗讀課文,借助拼音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2)想一想,小猴子下山都來到了哪些地方,請用“_____”劃出。
2、 讀后交流:
(1) 玉米地
(2) 桃樹下
(3) 瓜地里
(4) 往回走回家的路上
3、 擺放路線圖。
故事還藏在這些圖畫中,誰能把小猴子來到哪些地方按照順序排一排。(聽錄音讀)
4、 師生看路線圖一起梳理故事內容:小猴子下山,先來到一塊玉米地,然后再走到一棵桃樹下,接著來到一片瓜地里,最后往回走時,看見了一只兔子。
三、 精讀,學習1、2自然段。
(一)學習第一自然段
1、 要求:(1)同桌共讀第一自然段。
(2)用“波浪線”畫出,小猴子看見了什么?是怎么樣的?
2、指名學生交流,明確小猴子來到了玉米地里,看到了又大又多的玉米。
3、師出示玉米地和玉米棒的圖片,引導學生理解“又大又多”的意思。交流( )又( )又( )。師小結:前后是可以共同存在的特點。(翻開作業本P63,第三題)
4、正音“結”,懂意義,記生字。
5、(1)用“ 小三角 ”把小猴子的心情標出來。
(2)用“O”把小猴子的動作圈出來。
6、引導學生抓住“非常高興”來體會小猴子的心情,拓展想象當小猴子看到這一片玉米地時會想些什么,在此過程中,師對于學生個性化閱讀體驗要給予充分的尊重和鼓勵。。
7、交流“掰”和“扛”,出示圖片,并結合動作示范來理解“掰”和“扛”的意思。師小結識字方法,掰=手+分+手(加一加);扛,紅,江(換一換)
8、我會說。用“小猴子走到……看見……做了……”的句式對第一自然段再次認知。
9、朗讀。
(二)學習第2自然段。
1、(1)在第2自然段中, 用“小猴子走到......看見...... 做了......”的句式找一找。
(2)同桌互相說一說。
2、指名學生交流,師適當小結:小猴子來到了一顆桃樹下,看到了又大又紅的桃子,便扔了玉米,去摘桃子。
3、師出示“滿樹又大又紅桃子”的圖片,幫助學生理解“又大又紅”的意思,引導學生想象當小猴子看到桃子時會想些什么。
4、師出示“滿”,滿桌,滿樹,滿星,理解“滿”。(組詞)
5、出示圖片、結合動作演示理解“扔”和“摘”的動作。師小結識字方法,“扔”和“奶”偏旁不同(換一換);“摘”,摘蘋果,摘桃子,摘花(組詞)
6、再次指名學生朗讀第2自然段。
7、比較“掰”,“扛”,“摘”,“扔”,都是和手有關的。動作。(翻開作業本P63,第四題)
四、指導書寫“非”“常”
1、學生觀察,指導書寫。
“非”:獨體字,兩根旗桿六面旗,中間拉開小距離。第二豎比第一豎長,注意同樣的筆畫在同一個字里也有變化,在寫橫時,注意間距均等。
“常”:加上兩根魔術棒,一看就很清楚,“小字頭”和“巾字底”寬度一樣。“禿寶蓋”要舒展,口字形體小又扁。
2、書空,范寫,練寫。
五、課堂小結
小朋友們,那今天我們學習了小猴子來到玉米地和桃樹下的場景,下節課我們繼續學習小猴子下山的故事。
七、板書設計
【《小猴子下山》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小猴子下山》教學設計05-02
《小猴子下山》教學設計【必備】07-15
(優)《小猴子下山》教學設計07-14
語文小猴子下山的教學設計04-26
《小猴子下山》教學設計(通用15篇)07-06
《小猴子下山》教學設計通用(15篇)07-06
語文小猴子下山的教學設計4篇04-26
《小猴子下山》教學設計優秀(15篇)07-15
《小猴子下山》教學設計匯總15篇07-14